审计剖析材料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8 00:14:46

审计剖析材料

审计剖析材料范文篇1

——“价差”争议。该工程投标截止日为2003年6月,在此之后,工程所在地长沙的钢材上涨幅度达30%~50%,本案系争工程用钢量为7000多吨,因钢材大幅度涨价造成的损失高达400多万元。承包商认为此种涨价是投标人投标时所无法预见的,发包商应当按实补偿。而业主认为合同为“固定总价”,材料涨价是承包商应当承担的商业风险,不同意以此为由调整价款。

——“量差”争议。承包商在施工中发现工程量漏算、错算比较多,涉及工程造价近300万元。并认为业主在招标时只给了投标人7天的编标时间,在这7天时间内投标人客观上无法精确计算工程量,因此要求业主予以补偿。而业主坚持认为本工程为“固定总价”,所有工程量计算疏漏均应由承包商自己承担后果。

——承包范围的争议。业主招标时既提供了由某电子工程设计院设计的施工图,又提供了其委托韩方设计的白图。招标文件规定投标文件的编制依据是“设计图纸”,但未具体明确是哪一种“设计图纸”。承包商报价时依据的是蓝图,而实际施工过程,业主却要求以白图为依据,导致工程量差异,涉及工程价款100多万元。承包商认为凡是超出“蓝图”的工程量,均不属于施工承包范围,不在包干造价范围内,因蓝白图纸差异而增加的工程量业主应追加合同价款。业主则不同意这个要求。

三点意见改变争议解决方向

究竟应该怎样看待、如何解决上述争议?本文提出应对的三点法律意见:

首先,30%~50%的钢材涨幅已完全超出了承包商在投标时能够预见的商业风险范围,属于民法理论上的“情势变更”。所谓“情势变更”是指作为合同存在前提的情势,因不可归责于当事人的事由,发生了不可预料的变更,从而导致原来的合同关系显失公平。而该工程用钢材量达7000多吨,因钢材大幅度涨价造成承包商增加工程成本400多万元,已远远超出承包商应当承受的商业风险范围。承包商提出追加价款有法律依据。考虑到业主的外资性质,建议双方对超过10%的价差部分按适当比例分担解决。

其次,《招标投标法》规定,“招标人应当确定投标人编制投标文件所需的合理时间”。本工程造价近7000万元,招标人只给了投标人短短7天的编标时间,使得投标人不可能做到没有任何疏漏。由于这部分疏漏工程量涉及工程造价300多万元,根据《民法通则》“公平、诚实信用原则”,承包商请求业主对其损失进行适当补偿有法律依据。建议承包商在谈判无果的情况下,可以根据《民法通则》和《民诉法》的规定,提起变更合同价款的诉请。

第三,根据我国相关行业规定和行业常识,白图仅是设计框架,更多体现的是设计理念和设计效果。白图未经深化设计是不能直接作为施工依据的,通常只能用来编制工程概算。只有施工图(蓝图)才是确定工程造价的依据。该工程属于“总价固定”合同,投标人一旦被确定为中标人,其中标价一般不作调整。因此在业主未明确“白图”是报价依据的情况下,投标人只能依据“蓝图”进行报价。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凡超出蓝图范围的工程量,均属于合同增加部分,可以看作工程量增加,并调整工程价款。

承包商应谨慎对待总价固定合同

去年末,承包商根据上述意见与业主再次进行了谈判,最终双方达成了一致意见,业主同意补偿承包商480万元。应该说,这一结果在情理之中。但是由本案引发的问题仍然值得深思。特别值得提出的是,目前建筑市场上采用固定总价合同形式签订施工承包合同的仍占很大比例,有些地方甚至高达70%。而随之产生的合同纠纷比例也非常高。因此在目前市场条件下,承包商应特别谨慎对待总价固定合同。

为什么要这样讲呢?实际上我们对这种合同的特点稍加分析就能看出。

特点一:工程造价易于结算。由于总价固定,因此只要业主不改变合同施工内容,合同约定的价款就是承发包双方最终的结算价款。对于业主来说,这样的价款确定形式可以节省大量的计量、核价工作。

特点二:量与价的风险主要由承包商承担。对承包商而言,固定总价合同一经签订,承包商首先要承担的是价格风险。投标时的询价失误、合同履行过程中的价格上涨风险均由自己承担。其次,承包商还要承担工程量风险。在固定总价合同中,业主往往只提供施工图纸和说明,承包商在报价时要自己计算工程量,再根据申报的综合单价,得出合同总价。即便业主提供工程量清单,也仅仅是承包商投标报价的参考,业主往往声明不对工程量的计算错误负责。这样,承包商还要承担工程量漏算、错算的风险。

审计剖析材料范文篇2

一、正确理解“国家审计免疫系统论”核心价值观。免疫系统论体现国家审计责任、公正的价值。国家审计核心的价值在于:责任的精神,公正的标准。国家审计应当回归到政府责任这个直接的审计推动元素,把鉴定政府责任履行、帮助政府履行好责任,保护国家经济安全、环境安全、资源安全乃至国家安全作为国家审计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国家审计这种制度安排本身内缊着公正的价值,体现既是民主、法治的产物,又是国家实现民主的基本要素。坚持公正的标准是国家审计最基本的职业素养,也决定着国家审计免疫系统发挥治病免疫功效的程度。

二、理性思考发挥免疫功能有效途径。免疫系统具有感知异常、疾病、风险并消除异常、疾病、风险而恢复常态的特性。正常发挥免疫功能的关键在于识别、反馈异常,通过审计建设性作用来达到免疫各子系统有机协调发挥最佳状态。审计的建设性就是要审计工作者发现或研制好的“疫苗”,并使之成为经济社会健康有序运行的内生能力。感知异常、疾病、风险就是能诊断已经存在问题或潜在问题,消除异常、疾病、风险就是要通过分析问题根源,能提出治本建议对策,研发针对性“疫苗”供患者使用,不仅根治病源恢复常态,而且能进一步增强“体魄”,使经济社会在更高的水平或状态上运行。

三、积极在实践中探索。

(一)坚持开放、公开原则。开放、公开是发挥建设性作用基础。一是计划开放。多元化的社会结构构成了不同利益相关者,审计工作要满足多元主体不同利益者的诉求,审计计划目标的创设过程要有相关利益者的参与,吸纳社会各方意见,反映社会各方需求,体现相关利益者要求。二是结果公开成为常态。公开、透明是现代社会民主和法治的基本要求,也是审计工作的基本原则,审计结果公开,为相关利益者提供有效信息。社会主体能平等获取审计信息,参与社会管理者和经济投资主体,可以根据审计结果行使权力或用脚投票,从而使整个社会资源得到有效地配置。三是按产品定位组织生产。根据审计现有资源,对生产产品进行定位。根据服务对象细分审计服务产品,按服务对象分类出具意见和建议,提高意见建议针对性,满足不同群体需求。

(二)坚持“符合性质量”与“适用性质量”并重原则。“符合性质量”与“适用性质量”并重是“免疫系统论”对审计质量的本质要求。“免疫系统论”要求国家审计不仅要依法、程序,而且审计所提出的处理意见和审计建议是符合实际和发展规律的,是“符合性质量”与“适用性质量”的有机统一。既立足于监督,坚持揭露重大违法违纪问题不放松,这是相关当事者认识问题的基石,也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又着眼服务,注重深刻分析问题的本质,是政策、体制、机制上需要完善,还是问题做法违背客观规律,扰乱经济社会秩序,从而提出“怎么办”的意见建议。

审计剖析材料范文篇3

一、存在的问题

(一)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理解还不够深刻,对学习政治理论的重要性、迫切性认识不足,被动性的学习,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不强,学习上存在实用主义态度,整天忙于事务性的工作,放松了对政治理论的学习。业务知识学得多一点,理论知识学得少一点,与自己工作相关,用得上的学得多一些,目前用不到的学的少一些。

(二)在“认真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上级党委决议决定,带头坚持请示报告制度”方面。一些工作存在请示报不及时的问题。如,在预警机制上没有很好的去思考突破,具体实施中没有及时向领导请示报告,造成工作上被动。

(三)在“担当负责,攻坚克难,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方面。在日常的审计监督中,对自己的要求还不够严格,缺乏动真碰硬的勇气,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如,对各单位进行审计过程中,产生老好人思想,怕伤了感情,抹不开面子,没有完全做到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

(四)在“纠正‘四风’,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方面。在审计过程中不能做到深入细致,情况吃的不准、摸的不透。如,钻研审计领域内的业务认识不深、查处力度还不大。

(五)在“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准则,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方面。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实施细则精神,但对自己的要求还不够高。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通过认真反思和深刻剖析,自己之所以存在上述问题,主要有以下四方面原因:

(一)经常性的理论武装不够紧,理论联系实际还不到位。当前全县工作面临严峻复杂的形势,特别是审计系统形势日趋严峻复杂,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案件影响面大,关注度高。今年抽调在外参加交叉审计工作,精力分散,学习制度坚持得不够好,虽制定多项学习计划,但工作一忙起来,往往把学习当作“软指标”,客观上强调工作忙、压力大和事务性工作较多,让位于具体事务,导致学习流于形式,没有完全处理好工学关系。从主观上看,自本人要求有所降低,平时多满足于电视、上网查看,学习形式多限于集体学习,静下来抽时间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不够深入细致,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不够,习惯于概念的零散拼凑和理论的生搬硬套。因此,在看问题、想办法上政治敏锐性不强,前瞻性不够,在大是大非面前虽能正确把握,但在小节方面有时会得过且过,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

(二)践行宗旨理念不够实。事出公心,才能谋得好的成绩,也才能把实现个人追求与实现党的奋斗目标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紧密结合起来。作为一名受党教育多年的干部,本人深知这个道理。但随着岗位的变化和事务的繁琐,指导工作主观、意志成份增多,在保持和发挥先进性方面有所减弱,对为人民服务的最终目的和宗旨把握不够充分,没有始终站在群众角度想问题做事情,没有牢牢把握群众满意这个第一标准,没有把群众的评价、口碑、满意度作为检验成效的根本标准抓好落实,久而久之放松了对党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应有的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缺乏一种时不待本人的使命感和危机感,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淡化。

(三)学用结合的关系没有处理好。面对不断完善的审计业务理论知识,忽视了理论对实际工作的指导作用,导致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脱节,造成在学习的同时,过多的停留在学习表面,没有更好的将审计业务理论知识更好的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思考和谋划,没有把新知识和新理论去结合当前工作开拓和创新,导致在学与做、知与行的关系上仍处理不好,在理论体系把握上做的不好。

三、今后的努力方向和整改措施:

通过自本人剖析,使本人更加清醒的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也更增强了本人改进不足、提高修养的动力,下一步,本人将认真对照本次民主生活会上自查出来的问题以及同志们对本人提出的批评意见,认真反思、带头整改,逐一制定措施,形成落实清单,把整改的实效落实在新的一年的工作中。

(一)加强思想建设,提高个人理论素养。要继续深入学习党的报告会议精神及系列讲话精神,全面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和新挑战,不断增强个人理论素养

(二)端正态度,学以致用。作为基层审计人员,需要深入钻研自身审计领域内的业务,系统学习基本理论知识和相关政策法规,及时掌握相关政策制度变化,了解业务领域内的社会热点和理论前沿,不断拓宽自身视野,丰富专业知识,夯实业务基础。将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审计工作中去。

审计剖析材料范文篇4

一、正确理解“国家审计免疫系统论”核心价值观。免疫系统论体现国家审计责任、公正的价值。国家审计核心的价值在于:责任的精神,公正的标准。国家审计应当回归到政府责任这个直接的审计推动元素,把鉴定政府责任履行、帮助政府履行好责任,保护国家经济安全、环境安全、资源安全乃至国家安全作为国家审计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国家审计这种制度安排本身内缊着公正的价值,体现既是民主、法治的产物,又是国家实现民主的基本要素。坚持公正的标准是国家审计最基本的职业素养,也决定着国家审计免疫系统发挥治病免疫功效的程度。

二、理性思考发挥免疫功能有效途径。免疫系统具有感知异常、疾病、风险并消除异常、疾病、风险而恢复常态的特性。正常发挥免疫功能的关键在于识别、反馈异常,通过审计建设性作用来达到免疫各子系统有机协调发挥最佳状态。审计的建设性就是要审计工作者发现或研制好的“疫苗”,并使之成为经济社会健康有序运行的内生能力。感知异常、疾病、风险就是能诊断已经存在问题或潜在问题,消除异常、疾病、风险就是要通过分析问题根源,能提出治本建议对策,研发针对性“疫苗”供患者使用,不仅根治病源恢复常态,而且能进一步增强“体魄”,使经济社会在更高的水平或状态上运行。

三、积极在实践中探索。

(一)坚持开放、公开原则。开放、公开是发挥建设性作用基础。一是计划开放。多元化的社会结构构成了不同利益相关者,审计工作要满足多元主体不同利益者的诉求,审计计划目标的创设过程要有相关利益者的参与,吸纳社会各方意见,反映社会各方需求,体现相关利益者要求。二是结果公开成为常态。公开、透明是现代社会民主和法治的基本要求,也是审计工作的基本原则,审计结果公开,为相关利益者提供有效信息。社会主体能平等获取审计信息,参与社会管理者和经济投资主体,可以根据审计结果行使权力或用脚投票,从而使整个社会资源得到有效地配置。三是按产品定位组织生产。根据审计现有资源,对生产产品进行定位。根据服务对象细分审计服务产品,按服务对象分类出具意见和建议,提高意见建议针对性,满足不同群体需求。

(二)坚持“符合性质量”与“适用性质量”并重原则。“符合性质量”与“适用性质量”并重是“免疫系统论”对审计质量的本质要求。“免疫系统论”要求国家审计不仅要依法、程序,而且审计所提出的处理意见和审计建议是符合实际和发展规律的,是“符合性质量”与“适用性质量”的有机统一。既立足于监督,坚持揭露重大违法违纪问题不放松,这是相关当事者认识问题的基石,也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又着眼服务,注重深刻分析问题的本质,是政策、体制、机制上需要完善,还是问题做法违背客观规律,扰乱经济社会秩序,从而提出“怎么办”的意见建议。

审计剖析材料范文篇5

一、政府审计在审计体系中的地位决定政府审计具有建设性的作用

目前理论界公认的审计体系按主体分类,主要包括政府审计、社会审计与内部审计,三者共同组成审计体系的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这三元体系中,政府审计如何定位,关系审计的发展,也关系政府审计作用的发挥。在审计学理论中政府审计显然是居于主导的地位,社会审计、内部审计是审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非因为自己是属于政府审计人员之一,而是政府审计本身有着其他审计不可能替代的作用,也就是今天所说的建设性作用。政府审计不同于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政府审计所承担的是与政府职能密切相联系的公共受托责任。在公有制条件下,政府具有社会公共管理和所有者代表之双重职能。政府审计职能的发挥主要表现在,一是促进政府加强宏观调控能力,有效配置资源。二是促进政府提高公共服务意识,有效利用公共资金。三是增强政府行为的透明度,提高人民对政府的信任感。四是促进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今年国务院对审计署规定的十二项主要职责中也明确了指导和监督内部审计工作,核查社会审计机构对依法属于审计监督对象的单位出具的相关审计报告。政府审计有指导、监督、检查内部审计、社会审计的职责。这也为政府审计发挥建设性作用奠定了理论和法律基础。

二、发挥政府审计建设性作用是历史的必然和现实需求

在审计史学上,审计的起源问题有着不同的说法。从目前理论界研究综合分析,对审计起源主要有三种不同意见:一种观点是审计源于会计,认为审计是会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适应会计检查的需要而产生的。另一种观点是审计源于财政监督的需要。财政是国家实现其职能,参与一部分社会产品的分配和再分配的过程。最高权力者为了巩固它的统治基础,都重视财政收支的检查和监督,这种检查就是国家审计。最后一种观点是审计源于经济监督的需要。

审计不是会计的附属品,二者是不同质的二个概念,因为会计产生于经济管理的需要,审计产生于经济监督的需要。审计的起源可追溯到与会计起源相距不远的时代,当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需要某人受托管理他人财产的时候,显然就要求对前者的诚实性进行某种检查。作为政府审计出现有其特定政治经济背景,在原始社会的环境和条件下,不可能产生上述意义上的经济责任关系。那种具有经济责任联系的受托委托关系在人类进入奴隶社会的时候出现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出现大量剩余产品,在私有制和社会分工这二大因素的刺激下,国家机器出现,创设了脱离人民而又凌驾于人民之上的公共权力机构,随之产生官僚机构,也形成了政治责任、行政责任、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基于对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检查工作。这种经济监督行为,就是最初的政府审计。政府审计的最初起源,为统治者服务。那是专制制度下的产物。

从功能上讲,经济监督、经济鉴证、经济评价是政府审计的三大职能。政府审计职能的调整直接关系到国家审计的发展。政府审计的起源和职能与社会审计、内部审计有着本质不同。政府审计作为政府责任履行情况和政府公权力保障条件下的监督、鉴证与评价职能,具体其他审计不可超越的主导作用。

现代政府审计的发展,从查错防弊为主的财务收支审计,到真实、合法、效益审计,发展到以问责为主的经济责任审计,再到目前的绩效审计。政府审计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生产,并得到发展。如何以科学发展的眼光看待政府审计,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科学发展很明确就是要发展,防止停滞不前,要消除现有思想观念上的障碍,但也不能操之过急,要渐进式的发展,这才叫科学发展,对待政府审计的发展也是一样,这关系政府审计未来的发展走向和趋势。

三、从政府审计的职责定位对审计建设性作用的几点思考

(一)关于政府审计的定位

审计的终极使命维护国家安全、保障国家利益。对于审计的定义国家审计署举行过大讨论,最后有了一个说法。审计是独立检查会计帐目,监督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的行为。按审计的主体分类,可分为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国家审计,也称政府审计,是指由国家审计机关代表国家所实施的审计。

目前,关于政府审计的定位说法很多,近似于大讨论。流行的几种说法,审计是国家财产的“守护神”,原李金华审计长说是“看门狗”,刘家义审计长提出的“免疫系统”观点,也有人提出是免疫系统一部分。其实对审计的定位既不要神化,也不要妖魔化。在当前的形势下,政府审计还不是门神,更不是挡箭牌。我国政府审计的职责从今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审计署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中规定的十二项主要职责,最主要的就是负责对国家财政收支和法律法规规定属于审计监督范围的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审计监督,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政府审计也是一种履责,政府审计工作者是人,不是神,更不是守护神。审计工作是务实的,更恰当的说,每一个审计人员应是国家公职人员------一名尽忠尽职履行审计职责的公务员。

政府审计作为民主与法治的产物这一定位是准确的,科学而且是具有发展的眼光。分析中国历史上东西方思想文化交流导致的三次思想大解放:一是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吸收西方君主立宪、改良运动的思想,公车上书,维新变法,洋务运动,产生了中国最早的民族资本主义。二是以孙中山、邓小平、等为代表,引发的民主主义革命。三是目前以改革开放政策为先导,以国际互联网技术为手段的信息化时代为平台,以大批吸收西方思想理念精华的海归人士为传播代表的民主化进程,导致了思想理念的转变,从村民自治,代表直选,到高层领导与网民对话等等。西方社会在今年的次贷金融危机中认同了马克思理论的部分说法,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金融等行业实行国有化,西方社会惊呼“布什政府在走社会主义”。这就是全球化前提下思想理念的融合。政府审计建设性作用以民主与法治为基石,围绕民主与法制这两条主线来履行自身的职责。民主是民众的主张,是民意的集合。法治代表的是政府的执政能力、治理经济社会的能力。政府的执政能力一是战争时期体现的军事实力,二是和平时期体现为经济建设能力。审计则是经济社会运行中的一个免疫系统或是一种免疫细胞。

(二)关于审计计划

政府审计作为民主与法治的产物。审计计划的安排,要思考如何进一步体现民生、倾听民声、反映民意见,参与法治建设,增强政府的执政能力。多年来,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例如听取所属党委、政府及主管部门的意见,征询下级审计机关意见,编制滚动项目计划,但与社会的期望还有差距,从实质走向形式,走向前台,形成制度化、规范化还有一个过程。在目前政体下,从人大、政协所代表的层面,听取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审计项目计划的意见,如何走向书面化、制度化,可以更加规范和透明。网络时代的背景下,探讨通过网络收集民意和民众的主张,听取民众对审计的期望和要求也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总而言之,政府审计的项目计划安排要考虑,一是要立足我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要在保证国家或区域经济安全上更好地发挥宏观绩效审计的作用。二是要从国家的整个经济领域角度,运用审计手段参与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三是要调整审计的着眼点,我们在审计中总把着眼点放在钱和物上,审计的监督、鉴证和评价更多的是围绕钱和物展开。但是,现实生活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则是由经济计划、经济目标、经济行为、经济结果等各种经济因素构成。为此,审计职能的履行范围,不仅要在钱和物上发挥监督作用,而且更重要的是应在经济计划、经济目标、经济政策上发挥监督、评价作用,因为这些方面和环节的失误或偏差所导致的经济损失远远大于某单位或个人的具体经济行为失当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在新世纪,加强对经济计划、经济政策的监督和评价应是国家审计职能调整的一个趋势

(三)关于审计公告和绩效审计

审计公告掀起了审计风暴,审计公告是阳光下的权力制衡,但部分舆论认为这其实也是无奈之举。几年来,审计公告从揭露问题的角度是有力的,但也要看到问题的另一方面,审计公告后屡审屡犯的后果是严重削弱了审计的威慑力,更可以说是软化了政府的执政能力。政府审计沦为社会的同情者,这与政府审计的地位是不相符合的。归根结底,症结在于审计公告缺乏执行手段。在“20**中国财经法律论坛”原李审计长讲到面临的困惑,“最大的矛盾与困惑是:面对审计出来的诸多问题,如何落实和追究审计责任。”直到今天这个困惑还在继续。可以说是审计公告还不够彻底造成的,如何解决审计公告的后遗症问题,值得大家研究与思考。

关于绩效审计,应有选择的进行,如民众关心的政府负债、社保基金、医保资金、住房公积金等事关民生的这是民众的知情权,这些项目要审计公告,也应进行绩效审计,重点公告其运营的绩效。在搞绩效审计的同时,处理好几方面的关系,不能放松审计的基本功,查错防弊基本职能不能丢,更应注重真实、合法、效益审计。同时作为审计的鉴证职能,展开评价的前提,必须是真实与合法,否则招致的只能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后果。社会公众是市场的观众,政府审计不能自卖自夸,更不能充当挡箭牌,因为最终面临市场实践的真实检验,实质上也是对政府执政能力的一种检验。

(四)关于审计对象

审计对象问题是审计工作的源头,在经济形势变幻无常的今天,有多少审计对象纳入了我们的监督范围,有没有存在监督死角。在信息化的技术条件下,在联网审计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审计对象数据库,实现对审计对象的动态、科学管理也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五)关于政府审计主导地位

审计剖析材料范文篇6

一、政府审计在审计体系中的地位决定政府审计具有建设性的作用

目前理论界公认的审计体系按主体分类,主要包括政府审计、社会审计与内部审计,三者共同组成审计体系的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这三元体系中,政府审计如何定位,关系审计的发展,也关系政府审计作用的发挥。在审计学理论中政府审计显然是居于主导的地位,社会审计、内部审计是审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非因为自己是属于政府审计人员之一,而是政府审计本身有着其他审计不可能替代的作用,也就是今天所说的建设性作用。政府审计不同于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政府审计所承担的是与政府职能密切相联系的公共受托责任。在公有制条件下,政府具有社会公共管理和所有者代表之双重职能。政府审计职能的发挥主要表现在,一是促进政府加强宏观调控能力,有效配置资源。二是促进政府提高公共服务意识,有效利用公共资金。三是增强政府行为的透明度,提高人民对政府的信任感。四是促进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今年国务院对审计署规定的十二项主要职责中也明确了指导和监督内部审计工作,核查社会审计机构对依法属于审计监督对象的单位出具的相关审计报告。政府审计有指导、监督、检查内部审计、社会审计的职责。这也为政府审计发挥建设性作用奠定了理论和法律基础。

二、发挥政府审计建设性作用是历史的必然和现实需求

在审计史学上,审计的起源问题有着不同的说法。从目前理论界研究综合分析,对审计起源主要有三种不同意见:一种观点是审计源于会计,认为审计是会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适应会计检查的需要而产生的。另一种观点是审计源于财政监督的需要。财政是国家实现其职能,参与一部分社会产品的分配和再分配的过程。最高权力者为了巩固它的统治基础,都重视财政收支的检查和监督,这种检查就是国家审计。最后一种观点是审计源于经济监督的需要。

审计不是会计的附属品,二者是不同质的二个概念,因为会计产生于经济管理的需要,审计产生于经济监督的需要。审计的起源可追溯到与会计起源相距不远的时代,当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需要某人受托管理他人财产的时候,显然就要求对前者的诚实性进行某种检查。作为政府审计出现有其特定政治经济背景,在原始社会的环境和条件下,不可能产生上述意义上的经济责任关系。那种具有经济责任联系的受托委托关系在人类进入奴隶社会的时候出现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出现大量剩余产品,在私有制和社会分工这二大因素的刺激下,国家机器出现,创设了脱离人民而又凌驾于人民之上的公共权力机构,随之产生官僚机构,也形成了政治责任、行政责任、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基于对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检查工作。这种经济监督行为,就是最初的政府审计。政府审计的最初起源,为统治者服务。那是专制制度下的产物。

从功能上讲,经济监督、经济鉴证、经济评价是政府审计的三大职能。政府审计职能的调整直接关系到国家审计的发展。政府审计的起源和职能与社会审计、内部审计有着本质不同。政府审计作为政府责任履行情况和政府公权力保障条件下的监督、鉴证与评价职能,具体其他审计不可超越的主导作用。

现代政府审计的发展,从查错防弊为主的财务收支审计,到真实、合法、效益审计,发展到以问责为主的经济责任审计,再到目前的绩效审计。政府审计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生产,并得到发展。如何以科学发展的眼光看待政府审计,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科学发展很明确就是要发展,防止停滞不前,要消除现有思想观念上的障碍,但也不能操之过急,要渐进式的发展,这才叫科学发展,对待政府审计的发展也是一样,这关系政府审计未来的发展走向和趋势。

三、从政府审计的职责定位对审计建设性作用的几点思考

(一)关于政府审计的定位

审计的终极使命维护国家安全、保障国家利益。对于审计的定义国家审计署举行过大讨论,最后有了一个说法。审计是独立检查会计帐目,监督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的行为。按审计的主体分类,可分为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国家审计,也称政府审计,是指由国家审计机关代表国家所实施的审计。

目前,关于政府审计的定位说法很多,近似于大讨论。流行的几种说法,审计是国家财产的“守护神”,原李金华审计长说是“看门狗”,刘家义审计长提出的“免疫系统”观点,也有人提出是免疫系统一部分。其实对审计的定位既不要神化,也不要妖魔化。在当前的形势下,政府审计还不是门神,更不是挡箭牌。我国政府审计的职责从今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审计署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中规定的十二项主要职责,最主要的就是负责对国家财政收支和法律法规规定属于审计监督范围的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审计监督,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政府审计也是一种履责,政府审计工作者是人,不是神,更不是守护神。审计工作是务实的,更恰当的说,每一个审计人员应是国家公职人员------一名尽忠尽职履行审计职责的公务员。

政府审计作为民主与法治的产物这一定位是准确的,科学而且是具有发展的眼光。分析中国历史上东西方思想文化交流导致的三次思想大解放:一是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吸收西方君主立宪、改良运动的思想,公车上书,维新变法,洋务运动,产生了中国最早的民族资本主义。二是以孙中山、邓小平、等为代表,引发的民主主义革命。三是目前以改革开放政策为先导,以国际互联网技术为手段的信息化时代为平台,以大批吸收西方思想理念精华的海归人士为传播代表的民主化进程,导致了思想理念的转变,从村民自治,代表直选,到高层领导与网民对话等等。西方社会在今年的次贷金融危机中认同了马克思理论的部分说法,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金融等行业实行国有化,西方社会惊呼“布什政府在走社会主义”。这就是全球化前提下思想理念的融合。政府审计建设性作用以民主与法治为基石,围绕民主与法制这两条主线来履行自身的职责。民主是民众的主张,是民意的集合。法治代表的是政府的执政能力、治理经济社会的能力。政府的执政能力一是战争时期体现的军事实力,二是和平时期体现为经济建设能力。审计则是经济社会运行中的一个免疫系统或是一种免疫细胞。

(二)关于审计计划

政府审计作为民主与法治的产物。审计计划的安排,要思考如何进一步体现民生、倾听民声、反映民意见,参与法治建设,增强政府的执政能力。多年来,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例如听取所属党委、政府及主管部门的意见,征询下级审计机关意见,编制滚动项目计划,但与社会的期望还有差距,从实质走向形式,走向前台,形成制度化、规范化还有一个过程。在目前政体下,从人大、政协所代表的层面,听取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审计项目计划的意见,如何走向书面化、制度化,可以更加规范和透明。网络时代的背景下,探讨通过网络收集民意和民众的主张,听取民众对审计的期望和要求也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总而言之,政府审计的项目计划安排要考虑,一是要立足我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要在保证国家或区域经济安全上更好地发挥宏观绩效审计的作用。二是要从国家的整个经济领域角度,运用审计手段参与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三是要调整审计的着眼点,我们在审计中总把着眼点放在钱和物上,审计的监督、鉴证和评价更多的是围绕钱和物展开。但是,现实生活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则是由经济计划、经济目标、经济行为、经济结果等各种经济因素构成。为此,审计职能的履行范围,不仅要在钱和物上发挥监督作用,而且更重要的是应在经济计划、经济目标、经济政策上发挥监督、评价作用,因为这些方面和环节的失误或偏差所导致的经济损失远远大于某单位或个人的具体经济行为失当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在新世纪,加强对经济计划、经济政策的监督和评价应是国家审计职能调整的一个趋势

(三)关于审计公告和绩效审计

审计公告掀起了审计风暴,审计公告是阳光下的权力制衡,但部分舆论认为这其实也是无奈之举。几年来,审计公告从揭露问题的角度是有力的,但也要看到问题的另一方面,审计公告后屡审屡犯的后果是严重削弱了审计的威慑力,更可以说是软化了政府的执政能力。政府审计沦为社会的同情者,这与政府审计的地位是不相符合的。归根结底,症结在于审计公告缺乏执行手段。在“20**中国财经法律论坛”原李审计长讲到面临的困惑,“最大的矛盾与困惑是:面对审计出来的诸多问题,如何落实和追究审计责任。”直到今天这个困惑还在继续。可以说是审计公告还不够彻底造成的,如何解决审计公告的后遗症问题,值得大家研究与思考。

关于绩效审计,应有选择的进行,如民众关心的政府负债、社保基金、医保资金、住房公积金等事关民生的这是民众的知情权,这些项目要审计公告,也应进行绩效审计,重点公告其运营的绩效。在搞绩效审计的同时,处理好几方面的关系,不能放松审计的基本功,查错防弊基本职能不能丢,更应注重真实、合法、效益审计。同时作为审计的鉴证职能,展开评价的前提,必须是真实与合法,否则招致的只能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后果。社会公众是市场的观众,政府审计不能自卖自夸,更不能充当挡箭牌,因为最终面临市场实践的真实检验,实质上也是对政府执政能力的一种检验。

(四)关于审计对象

审计对象问题是审计工作的源头,在经济形势变幻无常的今天,有多少审计对象纳入了我们的监督范围,有没有存在监督死角。在信息化的技术条件下,在联网审计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审计对象数据库,实现对审计对象的动态、科学管理也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五)关于政府审计主导地位

审计剖析材料范文篇7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谋划审计科学发展的工作思路有待理清。由于自身能力、精力、特别是业务素质上的差异,对审计科学发展的概念理解还比较抽象和空洞,对审计工作的对象、重点和切入点确定拿捏得不太准,有见子打子的倾向,强调一个方面有时就偏废了另一个方面,影响了工作的整体效果,如预算执行审计是××县审计局的一张名片,曾受到国家审计署的表彰和推广,被原审计长李金华誉为“县级预算执行审计的发展方向,近些年来,我们固步自封没有做进一步的深入有效探索和创新,有所退坡,主要原因是我本人对“预算执行审计是永恒的主题”、“以预算执行审计为龙头,以财政审计、投资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为三条主线”的审计观念认识不深刻,过于追求工作的齐头并进,导致了无序性和缺乏重点。还有,如引入“快乐审计”理念,推进审计思维现代化,审计作业程序化,审计管理规范化,内部控制经常化,审计队伍职业化建设等工作思路,缺乏系统性,在一定程度上停留在口头上,没有全面整体有效化推进。

(二)实现审计科学发展的宏观认识有待深化。突出表现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在审计项目的的选择、年度计划的安排上没有完全站在党委政府宏观战略高度来考虑,有“平衡”和“任务”的观念,在审计实施中如何“跳出审计干审计”,克服“账簿审计”,就账查账、就事论事的倾向做到还不到位,没有很好地引导干部职工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审计数据背后,归纳、分析、提炼出高价值的审计产品。审计分析和审计信息工作也差强人意,审计实施与综合信息“两张皮”的问题没有较好解决,对审计发现的问题,从制度上、机制上分析查找原因不多,未能从更新层面、更广领域多方位、多角度研究问题,为领导宏观决策当好参谋。

(三)保障审计科学发展的工作机制有待落实。一是业务管理机制有待健全。在审计管理方面,有些项目安排统筹考虑不够,审计人力、时间等资源整合缺乏科学性、预见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在审计质量管理方面,尽管出台了一些措施、工作人员和机制得到了强化,初步扭转了在××市一直落后的局面,但管理手段和方法跟不上审计需求,方案制订和审计实施有时脱节。二是审计权力运行内部监督机制不够完善,潜在风险较大。三是审计决定执行落实机制尚不健全,有些审计决定和审计意见落实不到位,审计工作缺乏应有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四是岗位目标管理考核制度有待细化和完善,可操作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待增强,特别是一岗双责廉政责任制和机关管理制度的落实未尽如人意,有失之于松、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问题。五是干部职工提高素质加强培训的工作机制有待落实,为审计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的人力支持,做得还有缺陷和不足。这些问题,主要是我统筹不够,规划不及时,督促落实不力。

(四)促进审计科学发展的创新意识有待增强。学业满足于一知半解,工作止步于按步就班,创新成为摸石头过河,工作上缺乏开拓创新,画地为牢,办法不多,也不敢创新,无从下手,囿于条条框框的羁绊,为自己找借口、搬客观。由于审计思维、手段和方法、管理方式的陈旧和落伍,加之对一些审计项目要求不严,标准不高,导致审计揭示问题不深不透,审计应有的职责没有履行到位。如计算机手段在审计中的运用是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的有效途径,审计信息化建设也一直是我局的一个薄弱环节,已经成为制约××县审计局科学发展的瓶颈,虽然早已认识,也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措施,但目前收效甚微。

(五)引导审计科学发展的工作作风有待改进。工作上存在作风不深入、不扎实、不具体的问题,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放在事务性工作中,各种会议上以及应酬沟通上,深入审计一线调研适时了解情况不多,与分管领导、审计组工作人员沟通思想、交换意见还不够,布置工作任务后、督促抓进度也不太落实,在抓人文教育管理上,抓干部职工的政治思想工作还有欠缺,关心职工生活不细致,有时还作风粗暴简单。在廉政建设上,虽然能身体力行自觉遵守各项制度和规定,坚持原则,秉公用权,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但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一些细节上,还存在要求不严、自律不够的地方,碍于情面吃请、请吃的现象也偶有发生。

二、存在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

1、学习缺乏系统性,一方面没有处理好工学关系,审计工作任务重、压力大,领导和社会的期望值高,加之在具体实施中阻力大,审计力量和手段薄弱,困难重重,客观上系统学习的时间也不多。另一方面惰形使然,缺乏刻苦钻研和兢兢业业学习精神、满足于浅尝辄止,对宏观方面的学得多一些,对微观和具体的学得少一些,对感兴趣的学得多一些,对枯燥无味的学习得少一些,要求别人学得多一些,自己自觉学习少了一些。导致思想认识水平、理论素养和思维模式停滞不前。

2、放松了对主观世界的改造。随着角色、职务和工作环境的变化,没有始终如一的从思想上、作风上、工作上严格要求自己,宗旨观念有所淡化,满足于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工作不够严谨细致,有了一定的依赖性。

3、全局意识不够强。虽然在局里大会、小会都反复强调,要增强大局意识、宏观意识和服务意识,但有时做事情、干工作也相对考虑审计业务和自身生存的问题,尽管按领导要求完成了应该完成的任务,大的原则问题没有走样,但也存在本位主义意识和不越位思想。

4、进取心有所退坡。自查出的管理上的问题、创新上的问题、作风上的问题,归根到底是进取心的问题,思想上缺乏使命感,工作上缺乏责任感,不愿解放思想,开动脑筋,不愿深入细致的思考,不愿意得罪人,存在麻痹松劲和畏难情绪,满足于维持现状,对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不够,在很多方面还不适应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三、整改措施

(一)自觉加强学习。要通过学习,进一步汲取营养、丰富内涵、开阔视野、增长才干,在抓好班子和审计队伍特别是自身专业知识及其它各种知识的学习,建设学习型机关的基础上,注重理论与工作实践相结合,努力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不断提高用科学发展观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指导实践的能力。

(二)大力推进审计管理科学化、规范化。一是调整工作职能,着力完善审计计划,实施、审理和执行既相互分离又相互制约的审计业务管理体系,防范审计风险。二是进一步完善审计业务流程,加强对审计质量的监督和控制。三是探索建立行之有效的审计决定执行机制,提高审计决定落实率。四是稳妥推行审计结果公示制,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五是完善和细化岗位目标管理考核制度,用制度管人、管事,用目标考核干部,力争使每个岗位“德、能、勤、绩、廉”得以公正体现,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

(三)充分发挥审计服务宏观的监督职能。一是加强审计分析,善于从审计的背后发现和揭示普遍性、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研究分析并消除影响经济社会运行体制上、机制上的障碍。二是增强职业敏锐性,捕捉、跟踪领导关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开展绩效审计和问责审计,为领导宏观决策提供依据。三是尽快建立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更好地监督经济领域公共权力运行和公共资源分配,使用的经济责任,加强对权力的运行和监督,提高时效性。四是更加关注民生问题,把社会保障、住房保障、农村安全饮水、血防灭螺、优抚救济等民生资金的审计摆在更加突出的问题,切实发挥审计维护经济秩序,改善宏观调控,推进廉政建设的作用。

审计剖析材料范文篇8

一、存在的问题

1、理论学习方面还没有完全做到全面、系统。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时缺乏认真思考,只从字面上理解马列主义、思想,没有深刻认识思想精髓,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理解得不深不透。

2、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不完全适应。在工作中,由于自己忙于审计业务工作,自觉学习时间较少,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掌握得不够全,从客观上总是强调工作忙、任务重,没有处理好工作与学习之间的关系,造成自身理论知识跟不上形势发展,没能很好地把学习理论与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结合起来。

3、自卑意识。因为自己年龄较大,刚到审计部门不久,审计业务知识不强,总认为按时完成任务就行,不给领导找麻烦。由于处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工作的上进心和工作积极性受到压抑,存在自卑感。

二、对存在问题的根源分析:

对存在的以上问题,认真分析其产生的根源,既有客观的原因,又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但主要还是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不够,缺乏科学发展的理念。主要表现在:

1、学习不够系统、不够全面、深入。原因是:一是学习态度有所偏向,总认为社会主义理论是务虚的离自己的工作生活太远,学不学没什么,没有必要再深入系统地学习掌握。二是忽视了理论学习,只注重了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学习,而理论知识却不愿看,不想学。三是学习方法不合理,效果不大理想。不能合理地、系统地安排自己的学习,而是忽冷忽热,想起来了、用到了,就拿起书看,事一多,就放下不学习了,不能持之以恒。有时自己也在学,也在读书、看报,但往往注意力不集中,走马观花,看后没有什么收获,过一段时间就忘了。

2、工作过于强调忙,只求完成任务,没有完全做到深入细致,工作方法还没有完全做到统筹兼顾。

三、整改措施及努力方向

1、加强理论学习,革新自我。从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坚持与时俱进,发展自已,革新自我,真正认识到政治理论学习是武装头脑、坚定信念、净化灵魂、提高思想政治觉悟。首先学好理论,用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去指导工作,使自己树立正确的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会用辩证的、历史的方法看问题,学会用科学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工作能力。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审计工作能力,进一步增强计算机审计的本领。随着审计改革的不断发展和深入,新问题将会越来越多,工作任务也将会越来越繁重。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渐掌握ao与oa的运用。

审计剖析材料范文篇9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谋划审计科学发展的工作思路有待理清。由于自身能力、精力、特别是业务素质上的差异,对审计科学发展的概念理解还比较抽象和空洞,对审计工作的对象、重点和切入点确定拿捏得不太准,有见子打子的倾向,强调一个方面有时就偏废了另一个方面,影响了工作的整体效果,如预算执行审计是××县审计局的一张名片,曾受到国家审计署的表彰和推广,被原审计长李金华誉为“县级预算执行审计的发展方向,近些年来,我们固步自封没有做进一步的深入有效探索和创新,有所退坡,主要原因是我本人对“预算执行审计是永恒的主题”、“以预算执行审计为龙头,以财政审计、投资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为三条主线”的审计观念认识不深刻,过于追求工作的齐头并进,导致了无序性和缺乏重点。还有,如引入“快乐审计”理念,推进审计思维现代化,审计作业程序化,审计管理规范化,内部控制经常化,审计队伍职业化建设等工作思路,缺乏系统性,在一定程度上停留在口头上,没有全面整体有效化推进。

(二)实现审计科学发展的宏观认识有待深化。突出表现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在审计项目的的选择、年度计划的安排上没有完全站在党委政府宏观战略高度来考虑,有“平衡”和“任务”的观念,在审计实施中如何“跳出审计干审计”,克服“账簿审计”,就账查账、就事论事的倾向做到还不到位,没有很好地引导干部职工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审计数据背后,归纳、分析、提炼出高价值的审计产品。审计分析和审计信息工作也差强人意,审计实施与综合信息“两张皮”的问题没有较好解决,对审计发现的问题,从制度上、机制上分析查找原因不多,未能从更新层面、更广领域多方位、多角度研究问题,为领导宏观决策当好参谋。

(三)保障审计科学发展的工作机制有待落实。一是业务管理机制有待健全。在审计管理方面,有些项目安排统筹考虑不够,审计人力、时间等资源整合缺乏科学性、预见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在审计质量管理方面,尽管出台了一些措施、工作人员和机制得到了强化,初步扭转了在××市一直落后的局面,但管理手段和方法跟不上审计需求,方案制订和审计实施有时脱节。二是审计权力运行内部监督机制不够完善,潜在风险较大。三是审计决定执行落实机制尚不健全,有些审计决定和审计意见落实不到位,审计工作缺乏应有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四是岗位目标管理考核制度有待细化和完善,可操作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待增强,特别是一岗双责廉政责任制和机关管理制度的落实未尽如人意,有失之于松、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问题。五是干部职工提高素质加强培训的工作机制有待落实,为审计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的人力支持,做得还有缺陷和不足。这些问题,主要是我统筹不够,规划不及时,督促落实不力。

(四)促进审计科学发展的创新意识有待增强。学业满足于一知半解,工作止步于按步就班,创新成为摸石头过河,工作上缺乏开拓创新,画地为牢,办法不多,也不敢创新,无从下手,囿于条条框框的羁绊,为自己找借口、搬客观。由于审计思维、手段和方法、管理方式的陈旧和落伍,加之对一些审计项目要求不严,标准不高,导致审计揭示问题不深不透,审计应有的职责没有履行到位。如计算机手段在审计中的运用是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的有效途径,审计信息化建设也一直是我局的一个薄弱环节,已经成为制约××县审计局科学发展的瓶颈,虽然早已认识,也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措施,但目前收效甚微。

(五)引导审计科学发展的工作作风有待改进。工作上存在作风不深入、不扎实、不具体的问题,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放在事务性工作中,各种会议上以及应酬沟通上,深入审计一线调研适时了解情况不多,与分管领导、审计组工作人员沟通思想、交换意见还不够,布置工作任务后、督促抓进度也不太落实,在抓人文教育管理上,抓干部职工的政治思想工作还有欠缺,关心职工生活不细致,有时还作风粗暴简单。在廉政建设上,虽然能身体力行自觉遵守各项制度和规定,坚持原则,秉公用权,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但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一些细节上,还存在要求不严、自律不够的地方,碍于情面吃请、请吃的现象也偶有发生。

二、存在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

1、学习缺乏系统性,一方面没有处理好工学关系,审计工作任务重、压力大,领导和社会的期望值高,加之在具体实施中阻力大,审计力量和手段薄弱,困难重重,客观上系统学习的时间也不多。另一方面惰形使然,缺乏刻苦钻研和兢兢业业学习精神、满足于浅尝辄止,对宏观方面的学得多一些,对微观和具体的学得少一些,对感兴趣的学得多一些,对枯燥无味的学习得少一些,要求别人学得多一些,自己自觉学习少了一些。导致思想认识水平、理论素养和思维模式停滞不前。

2、放松了对主观世界的改造。随着角色、职务和工作环境的变化,没有始终如一的从思想上、作风上、工作上严格要求自己,宗旨观念有所淡化,满足于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工作不够严谨细致,有了一定的依赖性。

3、全局意识不够强。虽然在局里大会、小会都反复强调,要增强大局意识、宏观意识和服务意识,但有时做事情、干工作也相对考虑审计业务和自身生存的问题,尽管按领导要求完成了应该完成的任务,大的原则问题没有走样,但也存在本位主义意识和不越位思想。

4、进取心有所退坡。自查出的管理上的问题、创新上的问题、作风上的问题,归根到底是进取心的问题,思想上缺乏使命感,工作上缺乏责任感,不愿解放思想,开动脑筋,不愿深入细致的思考,不愿意得罪人,存在麻痹松劲和畏难情绪,满足于维持现状,对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不够,在很多方面还不适应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三、整改措施

(一)自觉加强学习。要通过学习,进一步汲取营养、丰富内涵、开阔视野、增长才干,在抓好班子和审计队伍特别是自身专业知识及其它各种知识的学习,建设学习型机关的基础上,注重理论与工作实践相结合,努力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不断提高用科学发展观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指导实践的能力。

(二)大力推进审计管理科学化、规范化。一是调整工作职能,着力完善审计计划,实施、审理和执行既相互分离又相互制约的审计业务管理体系,防范审计风险。二是进一步完善审计业务流程,加强对审计质量的监督和控制。三是探索建立行之有效的审计决定执行机制,提高审计决定落实率。四是稳妥推行审计结果公示制,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五是完善和细化岗位目标管理考核制度,用制度管人、管事,用目标考核干部,力争使每个岗位“德、能、勤、绩、廉”得以公正体现,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

(三)充分发挥审计服务宏观的监督职能。一是加强审计分析,善于从审计的背后发现和揭示普遍性、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研究分析并消除影响经济社会运行体制上、机制上的障碍。二是增强职业敏锐性,捕捉、跟踪领导关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开展绩效审计和问责审计,为领导宏观决策提供依据。三是尽快建立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更好地监督经济领域公共权力运行和公共资源分配,使用的经济责任,加强对权力的运行和监督,提高时效性。四是更加关注民生问题,把社会保障、住房保障、农村安全饮水、血防灭螺、优抚救济等民生资金的审计摆在更加突出的问题,切实发挥审计维护经济秩序,改善宏观调控,推进廉政建设的作用。

审计剖析材料范文篇10

一、存在的问题

1、理论学习方面还没有完全做到全面、系统。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时缺乏认真思考,只从字面上理解马列主义、思想,没有深刻认识思想精髓,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理解得不深不透。

2、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不完全适应。在工作中,由于自己忙于审计业务工作,自觉学习时间较少,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掌握得不够全,从客观上总是强调工作忙、任务重,没有处理好工作与学习之间的关系,造成自身理论知识跟不上形势发展,没能很好地把学习理论与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结合起来。

3、自卑意识。因为自己年龄较大,刚到审计部门不久,审计业务知识不强,总认为按时完成任务就行,不给领导找麻烦。由于处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工作的上进心和工作积极性受到压抑,存在自卑感。

二、对存在问题的根源分析:

对存在的以上问题,认真分析其产生的根源,既有客观的原因,又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但主要还是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不够,缺乏科学发展的理念。主要表现在:

1、学习不够系统、不够全面、深入。原因是:一是学习态度有所偏向,总认为社会主义理论是务虚的离自己的工作生活太远,学不学没什么,没有必要再深入系统地学习掌握。二是忽视了理论学习,只注重了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学习,而理论知识却不愿看,不想学。三是学习方法不合理,效果不大理想。不能合理地、系统地安排自己的学习,而是忽冷忽热,想起来了、用到了,就拿起书看,事一多,就放下不学习了,不能持之以恒。有时自己也在学,也在读书、看报,但往往注意力不集中,走马观花,看后没有什么收获,过一段时间就忘了。

2、工作过于强调忙,只求完成任务,没有完全做到深入细致,工作方法还没有完全做到统筹兼顾。

三、整改措施及努力方向

1、加强理论学习,革新自我。从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坚持与时俱进,发展自已,革新自我,真正认识到政治理论学习是武装头脑、坚定信念、净化灵魂、提高思想政治觉悟。首先学好理论,用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去指导工作,使自己树立正确的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会用辩证的、历史的方法看问题,学会用科学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工作能力。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审计工作能力,进一步增强计算机审计的本领。随着审计改革的不断发展和深入,新问题将会越来越多,工作任务也将会越来越繁重。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渐掌握ao与oa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