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独立性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9 17:55:49

审计独立性

审计独立性范文篇1

[关键词]社会审计独立性近期对策

根据审计主体的性质分类,社会审计是非常重要的审计形式。社会审计独立性是社会审计在市场经济中存在的三个核心价值之一,是社会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基石,是社会审计的生命力所在。因此,研究社会审计的独立性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社会审计独立性方面现存问题

就目前我国社会审计发展的过程来看,不论是社会审计独立性环境、社会审计的外部监管和自律监管,还是社会审计组织建设及社会审计人员的素质,都在逐年提高。但就社会审计独立性的程度还远没有达到能够满足社会审计持续、健康发展的要求。为保持这种好的发展势头,根据个人的见解对目前我国社会审计独立性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程度不够,致使我国社会审计客体发展不够,这便造成了社会审计独立性急需提高与社会审计客体发展不足之间的矛盾。同时在现实的社会审计中,又存在着社会审计需求不足与社会审计客体不完整的矛盾。

2.从公司治理结构上看,在我国也同样存在着由“所有者缺位、经理层越位”产生的失衡的委托关系。在我国,就上市公司而言,其审计关系的失衡表现得较为突出。这既是世界较为普遍的问题,又是一个带有我国现阶段发展特性的问题。

3.社会审计独立性的市场竞争问题。这是一个由各种因素共同导致的综合问题。其中既有市场经济发展的因素,社会审计客体方面的因素,公司治理结构的因素,还有外部监管的因素以及会计师事务所内部管理的因素,等等。据湖南省在2003的所做的一次对社会审计市场整顿的情况可窥视我国社会审计市场竞争的全貌。全省有关部门和系统共废止违规协议66份,收取或变相收取的回扣50.72万元。从中暴露出的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其主要表现在,一些单位和部门利用职权干预注册会计师执业,搞部门垄断,指定业务,不合理干预收费标准,并收受回扣,影响了注册会计师独立、客观、公正地发表审计意见,既扰乱了行业执业秩序,也滋生了腐败现象。

4.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内部结构治理问题。目前很多会计师事务所还没有真正建立和严格实施相应的质量保证机制。例如,没有建立起相应的质量复核保障机制,致使社会审计执业质量无法从根本上得到保障;同时与一般企业一样,会计师事务所也同样需要内部权利制衡机制、利益协调机制和争端解决机制,如果缺少了这些必要的机制,就可能激化内部矛盾,也同样会影响执业过程中的独立性。

5.我国社会审计收费的透明程度不够。导致社会审计独立性遭到损害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经济利益问题,而我国社会审计收费的不透明问题又较为突出,笔者认为有关部门应将此问题单独列出研究解决。

6.社会审计人员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社会审计人员素质的提高是这个行业永久的话题,这既是社会审计独立性的要求,也体现了社会审计这一行业的魅力所在。因此社会审计人员素质的提高既是一个近期急待解决的问题,又是一个长期的问题。

二、强化我国社会审计独立性的总体构想及目标

考虑到我国社会审计独立性的现状,强化我国社会审计独立性的总体思路应该是:以维护社会公众利益作为强化社会审计独立性的出发点和归宿,逐步培育起一个以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均衡的审计关系和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为约束的社会审计“需求方”,以决策者能以独立性作为决策导向、内部管理高效、拥有高素质的社会审计人员、数量和规模合适的事务所为社会审计主体的,以有效的政府监管和完善的行业自律为保证的社会审计市场,并营造一个对社会审计行业有着普遍关注和客观评价的社会氛围和环境。

为实现这一总体思路,应有与之相应的强化我国社会审计独立性的远期目标和近期对策。从远期目标来看,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1.要提高我国社会审计的独立性,应以我国社会审计独立性环境的不断改善作为基础,以不断增加我国社会审计“需求方”作为客观前提。

2.作为与我国社会审计独立性相互作用的公司治理结构,其目标应确定为单一目标——“股东利益最大化”。在证券市场日益发达的情况下,这个目标即可理解为社会公众。这种利益的保护是促使社会审计保持独立性的目的所在。

3.均衡审计关系形成的标志在于能否通过采取某种措施弥补审计关系中所有者即审计关系中真正的审计委托人缺失的不足,割断公司管理层与社会审计人员的直接关系。目标可定为公司治理结构中设立真正独立并执事的审计委员会。

4.从提高审计独立性的长远目标看,我国应着力培养在承接业务的能力上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国内会计师事务所,培育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品牌,以此带动我国事务所整体执业水平的提高。5.完善我国社会审计的外部监管和行业自律。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可从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1)在全国人大或国务院下设专门的公共会计监督管理委员会。(2)机构的经费来源由财政预算单列。(3)在这个机构中分设行业监督标准委员会、行业监督处罚委员会及监督委员会成员任免与监督处罚复议委员会。(4)分委员会的成员应考虑吸收政府部门、出资者(股权和债权资本提供者)、企业、证券公司、中介机构(主要指注册会计师)的代表及高校科研机构会计学、经济学知名学者。(5)公共会计监督管理委员会应有权对监管部门之间的扯皮问题做出裁决,分清责任,并责令其限期改正。

6.通过不断完善我国注册会计师的考试制度,扩大和提升社会审计人员的数量和质量,通过完善国家会计学院的教学方式,如建成一个灵活、快捷、方便的远程教育网络,使社会审计人员有更适合的进行后续学习的选择方式,从而保证执业社会审计人员的独立性保持和提高。

三、强化我国社会审计独立性的近期对策

真正实现社会审计独立性不是在近期能实现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强化我国社会审计独立性在近期只有等待,社会审计独立性的强化是一项持续的工作,没有现在和近期的各项保证措施的实施,远期目标也很难实现。

为抓住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给社会审计独立性环境的有效改善带来的机遇,笔者尝试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近期对策:

1.试点改革目前的审计收费方式。具体做法是:可以选择部分行业或地区的企业,规定这些企业将每年的审计费预交给规定机构(如注协或交易所),由审计收费部门或机构作为审计委托人,并承担审计费用。然后由这些部门接受政府监管部门或社会公众对审计费支出合理性的调查或质询。财政部可协同有关部门,通过采取试点的办法,去验证这些措施在我国的真实效果,然后再逐步推广使用。

2.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建议对现有的独立董事制度进行总结,并从委派制度、津贴制度及信息支持等方面加以完善。

3.明确定位、理顺关系,建立协调化的政府监管机制。(1)以法律、法规形式明确各政府监管部门的职责权限和分工;(2)根据目前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以财政部门为主的现状,建立以财政部门为主导的部际协调工作制度,加强各部门之间及部门内部之间的协调和配合,减少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多头监管和重复检查,提高监管效能。

4.完善我国现有的涉及社会审计监督的法律法规的规定。(1)尽早出台对《注册会计师法》的修订并使其与修订后的《公司法》、《证券法》、《刑法》等法律规定中涉及对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不同规定保持协调。(2)根据国外对注册会计师的保护经验,将《独立审计准则》中所阐述的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合理保证等概念列入《注册会计师法》等更高等级的法律中。(3)建立“普通过失“、“重大过失“、“故意“和什么是“虚假财务报告“等认定标准。

5.加强行业自律的范围和力度。(1)首先应明确中注协行业自律管理的职能范围。(2)充分发挥行业自律组织的作用。

审计独立性范文篇2

关键词: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

一、对注册会计师独立性的认识

(一)独立性的一般含义:国际会计师联合会1992年制订的《职业会计师道德守则》指出:注册会计师在从事审计任务时,应在实质上和形式上没有任何被认为影响独立、客观、公正的利益,无论这种利益的实际影响会怎样;《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也规定: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或其他鉴证业务,应当保持实质上的独立与形式上的独立。

所谓实质的独立,是要求注册会计师与委托单位之间必须实实在在地毫无利害关系,本质上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保持的一种公正无偏的态度,一种在履行专业和发表审计意见时不依赖和屈服于外界的压力的精神状态。它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严格保持的超然独立性,不能偏袒任何当事人,尤其不应该使自己的结论依附或屈从于持反对意见的利益集团或人士的影响与压力。

所谓形式上的独立性,是对第三者而言的,即注册会计师必须在第三者面前呈现一种独立于委托单位的身份。简言之,就是注册会计师、委托单位、会计信息使用者之间是各自独立的,三者之间是没有任何联系的。如果注册会计师具备了实质上的独立,但是报表使用者却认为他们是客户的辩护人,审计的作用就会大大降低甚至是毫无价值。因此,报表使用者对这种实质上的独立性的信任也很重要。这种信任使得注册会计师必须具备形式上的独立。具体是审计人员必须与被审计单位没有任何特殊的利益关系,如不得在客户中有直接经济利益、不能是客户的贷款人、不得与客户存在近亲关系等。

实质上的独立和形式上的独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又是密不可分。实质上的独立性是无形的,难以测量的;而形式上的独立性是有形的,可以观察的。注册会计师在执业审计时,不仅要保持实质上的独立,而且要保持形式上的独立。因为实质上的独立只有当注册会计师在整个审计过程中真正保持中立时才成立,而形式上的独立则是社会公众对注册会计师独立性评判的结果。在现实中,即使注册会计师事实上保持了实质上的独立,但如果社会公众认为其偏袒了委托人或其他任何一方而有悖于形式上的独立,则审计结果再正确也是徒劳的,他的服务也是没有价值的。因此,形式上的独立是实质上的独立的重要保证,也是社会公众评价注册会计师工作,进而决定对注册会计师信赖与否的标准。

(二)独立性的经济性质

审计独立性范文篇3

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履行必要的审计程序是为了完成审计责任,审计责任实质上是受托责任。简言之,程序是形式,实质是责任,受托责任是审计产生的制度基础。审计开始是所有者聘请审计人员核对财产账目有没有错误和舞弊;注册会计师接受所有者委托,清查账目,出具审计意见,向所有者负责,审计的目的也只是为了所有者的利益,只要所有者认为注册会计师客观公正地完成了审计任务,就可以从所有者那里得到报酬。在这种委托关系下,注册会计师的报酬取决于所有者的满意程度,从而使得审计和经营者之间没有利益依赖关系,注册会计师可以不受经营者的利益威胁,从而使其无法干预审计人员的工作;如果审计人员和经营者共同舞弊,就可能面临被所有者解雇的风险。这种业务委托模式使得审计服务的市场需求和供给之间可以形成良性循环,自然形成独立性高、审计质量高的审计。二、审计责任与审计的独立性

独立审计是公司治理的外部机制。西方关于审计质量最经典的解释是“审计质量是审计师发现客户违约行为和披露该违约行为的联合概率,其中前者取决于审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后者取决于审计师的独立性”DeAngelo(1981)Watts&Zimmerman

(1983)也认为,对审计师服务的需求取决于人们对其报告违约行为概率的评价,而审计师报告违约行为发生的概率(以发生违约行为为前提)取决于:审计师发现某一特定违约行为的概率;审计师对已经发现的违约行为进行报告或披露的概率。前者取决于审计师的执业能力和在审计过程中的实际投入,后者取决于审计师相对于客户的独立性。因此,长期以来,审计独立性问题受到学术界和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成为独立审计的一个永恒话题。

审计责任实质上是受托责任。受托责任起源于财产权,财产权所有者将财产使用权托给人,人就承担了受托责任。即形成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委托关系,作为受托人,就要以最大的善意、最有效的办法,最严格地按照所有者的意志完成委托人所托付的义务;受托人在完成受托任务以后,向委托人提出报告,经过托付人同意后,受托责任才能解除(杨时展,审计的基本概念,1990)。在现代公司制度下特别是上市公司的出现,导致了股东、债权人与经营者之间因财务资本控制权转移而形成了复杂的委托关系。因此,股东、债权人有权要求经营者对其委托财产的经营管理责任提供报告,来揭示受托财产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以及现金流量。又由于计量经营成果、财务状况是会计方法的特殊性,使得这些会计报告或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受到怀疑,因此,从制度安排上需要一个独立的第三方以应有的职业判断能力和勤勉尽责的态度对经营者提供的会计报告进行专业独立判断。

三、独立性缺失的治理思考

我国证券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在众多方面打上政府的烙印,政府建立证券市场的初衷是为国有企业解困筹集资金,而不是有效配置资源。证券交易市场是由政府出面组织筹备,新股上市长期采用“额度管理,计划控制”,使得上市指标成为一个稀缺资源;新股发行价格不是由市场决定,而是由政府规定市盈率乘以每股盈余和增发配股的盈利门槛限制等。这使得上市公司面临的是如何满足政府和监管机构的要求,而不是市场自发的需求;相应地,审计制度的引入,也并不是市场需求,而是政府模仿国际管理的一个附带产物(刘峰等,2002)。那些寻求上市或是已上市公司追求的是如何满足监管要求以达到在股市圈钱的目的,高质量的审计可能会暴露其本身真实的业绩状况,影响到这些公司的利益。因此审计市场总体上不需要、甚至排斥高质量审计。由此可见,在证券市场上审计师独立性只是一种形式,实质上只是证券市场的一种陪衬。

通过德勤对科龙的审计和2007年年报审计更换注册会计师的现状来看,注册会计师缺乏独立性,履行审计程序而没有尽到审计责任,上市公司掌握着审计师的改聘权,上市公司实现了审计意见的购买,降低了审计质量,影响了资本市场的效率。

第一,既然审计师的独立性是由于财产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引起的,那么,注册会计师的聘任应由股东进行而不是由管理层负责,所以,应该从内部治理机制入手,继续推行股权分置改革,明晰产权,让财产的所有者切实行使对公司财产的监督管理权,鼓励公司设立董事会专门委员会,增强董事会的独立性。由代表股东利益的董事会聘任注册会计师,并且由董事会向注册会计师付费,以此来遏制管理层对审计意见的购买行为,来保持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在保持独立性的条件下,保持注册会计师应有的执业关注和勤勉尽责的精神,才能使注册会计师发现并报告舞弊,以提高审计质量,保证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行。

第二,财务舞弊和欺诈的原因是存在着舞弊和欺诈的机会,

舞弊与欺诈机会的存在和产生归根到底是内部控制制度的缺失。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上市公司应建立符合股东利益的内部控制制度,设置独立审计委员会,来保证股东资产的安全、完整和会计信息的可靠性,防范和发现财务欺诈。并且,审计师在履行审计责任的同时要检查其内控制度,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由此也可提高审计的独立性。

第三,必须从外部治理机制入手,建立有效的问责机制,包括对上市公司管理层及会计师事务所的责任追究制度。对变更审计师的上市公司实施强制性信息披露,对变更的原因、时间以及可能带来的经济后果进行描述,以此来减少上市公司通过审计意见购买来改善审计意见;同时必须加强对上市公司管理层及会计师事务所有关财务信息披露责任的制度建设,完善相应的执行体系。

第四,许多国家都对明显影响审计独立性的非审计服务进

行了限制,2003年的SEC对非审计服务做了如下限制:一是确定注册会计师不能提供不是注册会计师自然优势的管理咨询服务,而对于是注册会计师有优势的非审计服务并不绝对禁止,由审计委员会评估决定。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企业规模的增大,非审计服务也必然越来越多,如果不合理地规范非审计服务,必然会影响审计的独立性,我们应该在借鉴其他国家经验的基础上合理限制非审计服务,实行审计业务和非审计业务的适当分离,限制对同一客户同时提供审计和非审计服务,同时,建立对非审计服务相关方面的披露制度,合理引导非审计服务的发展。

总之,注册会计师履行审计程序就是为了完成审计的受托责任,完成受托责任或报告责任审计师就必须保持其独立性,保持独立性就需要进一步推进股权分置改革,完善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上市公司内控制度建设,强制审计师变更信息披露,以有效遏制审计意见购买。注册会计师应恪守专业和独立的职业形象,独立、客观地发表审计意见,以保证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

【摘要】履行程序却没能完成审计的受托责任,原因在于审计师仍然存在着独立性缺失问题。独立性的缺失应该从制度安排、公司治理、内控制度和严格的法律责任入手,以保证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和应有的道德标准进而保证审计质量,以此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

【关键词】审计程序;审计责任;审计独立性;制度建设

履行审计程序是为了完成审计的受托责任,正是因为受托责任的存在才需要注册会计师保持实质与形式上的独立性。只有审计师具备超然的独立性才能在审计过程中发现并在报告时揭露舞弊,也就完成了审计的受托责任,实现程序与责任统一。然而,纵观国内外对上市公司舞弊行为的揭露大多数不是注册会计师,而是看来比较外行的新闻媒体或其他的报表分析者。为什么注册会计师既有专业胜任能力又履行了必要的审计程序却没能发现问题,从而没有尽到审计责任呢?是什么影响了审计的独立性呢?本文从程序与责任的角度就保持审计的独立性在委托制度、内控制度建设等方面作进一步的思考。

一、审计程序与审计责任

【参考文献】

[1]回避审计责任:德勤首次回应科龙财报审计疑云[N].第一财经日报,2005-07-12.

[2]上市公司炒注会风潮又起[N].证券时报,2008-05-09.

[3]杨时展.审计的基本概念[J].财会探索,1990,(2).

[4]夏冬林,林震昃.我国审计市场的竞争状况分析[J].会计研究,2003,(03).

[5]刘峰,张立民,雷科罗.我国审计市场的制度安排与审计质量要求-中天勤客户流向案例分析[J].会计研究,2002,(12).

审计独立性范文篇4

(一)内部审计机构隶属于企业的财务部门负责人

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在这种隶属于企业内部财务部门的模式下,内部审计机构主要对企业的一些日常审计工作中的一部分负责,例如:财会部门的日常业务审计。在这种模式下,内部审计机构作为财务部门的下属部门主要是向财务部门的负责人负责。不难想像,在这种模式下,很容易发生财务部门管理层贪污舞弊行为,这种内部审计组织的构架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其组织地位、独立性较差。

(二)内部审计机构隶属于经理层

经理层主要是指企业的高级经理层,与前面所提到的隶属于企业财务部门的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这种模式有助于企业的内部审计与管理层之间的沟通,审计的监督与评价职能也能够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中得到更好的发挥。在这种模式下,内部审计机构与企业内部的其他中才能部门的关系属于平行关系。企业内部的高层管理层能够对内部审计机构与其他中层管理部门进行统一的协调与控制,不仅大大减少了利益上的冲突与相互之间的桎梏,更有效地保障了内部审计机构的信息反馈效果。但是,这种模式同样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即:由于隶属关系,内部审计部门很难对企业的高层管理者的经营行为进行评价与监督。一旦企业的高层中出现财务舞弊是,企业内部审计活动由于受到高层管理者的影响而无法保证其独立性、真实性、客观性、科学性。

(三)内部审计机构隶属于董事会或下属的审计委员会

企业的董事会主要是执行股东决议的机构,例如:对于总经理等高级管理人员的任免、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进行重大决策等。审计委员会则是由独立的董事成员组成的在董事会下的一个专门的委员会。在这种模式下,内部审计机构的组织性地位提高,在执行期监督与评价职能时不易受到其他部门的影响与干扰,独立性较强。但是,这种模式下的内部审计机构在开展工作时也存在一定的弊端。由于董事会实行的是计提讨论决定制,内部审计机构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对于一些存在的问题、信息反馈需要及时得到上级的回复,这种情况下董事会不能随时召开会议进行讨论并做出指示,这将在一定程度下降低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无法完全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

(四)内部审计机构隶属于监事会

监事会是企业经营运行中的监督机构,其主要职责就是监督董事、经理等在执行公司职务时是否存在违反法律法规、公司章程的行为,对公司财务工作进行检查。内部审计机构隶属于监事会时,内部审计机构作为监督者,脱离了董事会的桎梏,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程度较高,从根本上保障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但是,这种模式的局限性也非常明显。由于监事会作为企业的监督者,不经常参加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并不拥有经营管理权。但是,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能就是通过其职能的发挥改善企业内部的控制环境,全面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可见,虽然内部审计机构隶属于监事会,但是并不能直接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有价值的服务。

(五)内部审计机构有企业的总裁与董事会双重领导

这种组织模式主要是指在业务上向审计委员会报告业绩,而在行政上向经理层负责并报告工作。这是目前理论界人为的比较理想的组织模式,主要原因在于该隶属模式下的内部审计机构具备高度独立性,具有较高的组织地位,这有利于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内部审计机构的隶属层级越高,那么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就越强,内部审计的组织地位就越高,内部审计的职能就体现的越充分。

二、加强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领导层的重视,为内部审计营造良好的环境

如前所述,为了进一步促进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实施、有效的发挥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职能作用,这就要求现代企业的领导层必须树立正确的、科学的风险管理意识,为内部审计管理营造良好的环境。例如:企业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在领导层、普通员工之间宣讲内部审计管理的重要性,并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真正符合本企业实际的内部审计目标,对审计程序及时进行规范,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审计结果。

(二)不断提高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强化内部审计队伍的建设

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顺利实施需要一支思想过硬、理论知识扎实、具有加强的职业道德素养的内部审计队伍。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在平时还必须加强对业务理论知识的学习,企业可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模式选派一些审计人员到其他企业学习,也可以聘请这方面的专家到企业内部来进行培训、演讲、报告等,从而不断地提高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三)角色定位,明确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审计独立性范文篇5

[论文摘要]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执业过程中审计师的超然独立是审计师获得社会公信的基础,也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得以保障的前提之一。正是由于审计独立性的重要性,对独立性进行各种形式的干扰也就应运而生。从强调审计师独立性的重要性入手,从主客关方面强调审计师独立性的保障条件,希望能对审计实务具有一定意义的理论指导作用。

当前经济持续繁荣,许多公司的盈利大幅上升,股市火爆,越来越多的民众投资于股票市场。然而在此时,我们很容易忘记:投资者之所以将钱放入市场,是因为他们对市场的质量与完善具有起码的信任。这种信任不仅是市场的动力,也是市场的基础。要维持这份信任,强大、透明、可信的财务报告系统显得异常重要。而审计是保证财务报告真实可信的最后一道关卡。

我们在关注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时,我们会注重公司每一次重大消息的披露。会思考在这些背后所反映的公司业绩和管理层的意图。而目前普遍存在的一种惯于用短期预测看问题的现象却未引起我们足够的关注。并且这种现象还在不断上升。注重短期结果所导致的后果是:大家都去挑战合理行为的边界时,打擦边球。目前,对很多审计师的评判是依据他做了多少非审计业务来,而不是依据他们是否能很好地进行审计。所有的这些都使得审计的独立性受到严峻的考验。

一、独立性对审计的意义

独立性就是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或其他鉴定业务,应当保持形式上和实质上的独立。形式上的独立性,是指注册会计师与被审查企业或个人没有任何特殊的利益关系,如不得拥有被审查企业股权或承担其高级职务,不能是企业的主要贷款人,资产受托人或与管理当局有亲属关系等等。否则,就会影响注册会计师公正的执行业务。实质上的独立性也称精神上的独立或事实上的独立,是指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或其他鉴证业务时,应当不受个人或外界因素的约束、影响和干扰,保持客观且无私的精神态度。因此,注册会计师应在实质上和形式上没有任何被认为有影响独立、客观、公正的利益。而所有这一切无非是希望通过审计的独立来达到审计报告的可靠与真实,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从另一方面说,独立性是审计师的一种心理状态,它反映了公众的信任与信心。

会计师能做到独立执业还不够,要使投资者对审计质量有信心,公众必须相信会计师是有独立性的。能够表明审计师是为股东的利益,而不是为管理层的利益而工作;表明审计师不能与所审计的公司有财务利益关联,它还表明审计师的工作与其客户的业务是分离的。这些就是60多年来建立了独立性的基本原则。

二、审计业务的扩张威胁审计的独立性

独立性是审计业的灵魂,是审计工作有价值的基础。而真实是投资者信心的生命线。现在,审计行业站在了历史的风口浪尖。近年来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有关著名的大会计师事务所大规模重组的报道。其目的是用公司的咨询业务盈利,通过重新重视会计与审计,有可能促进公众利益。然而,这些咨询业务对审计的独立性产生了重大影响。

审计行业,从它出现的那天起就在其商业抱负与对公众利益的承诺间存在冲突。他既要维护自身的独立性,又要保护自己的商业竞争力。由于全球化、经营形式的不断扩张,会计师事务所也不断转变,内在压力又使其向客户提供一系列审计以外的业务。事实表明,审计业务已不再是大会计师事务所的主业。在过去的这些年里,顾问与其他管理咨询业务以其超乎想象的速度占据了总业务的一半左右。所以今天的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以“多种类专业服务组织”的定位确认自己的国际形象,而不再是一般的会计师事务所了。他们除了提供传统的会计、审计、税务服务外,还拓展了公司财务、风险管理、评估、兼并收购分析、网络与数据库设计、资产管理等业务。

当会计师事务所扩展业务时,咨询与其他服务会缩小审计师与管理层的距离。独立性至少在表面上看起来变得更加难以保证。当会计师事务所对其客户的财务数字进行评估、履行内部审计功能、保管客户的账册时,独立性的原则便会受到损害。而当一些会计师事务所在处理公司的税收或其他项时,收费与工作结果有关时,审计的独立性便不复存在。

毋庸置疑,业务的扩大是市场扩张的结果。但当这种业务影响到审计的独立性时便埋下了一种内在的冲突隐患。按独立审计准则,会计师事务所是独立于被审计单位,只对委托人负责的。但是一旦审计师涉足与审计毫不相关的多种服务项目,他们就必须为管理层服务。在这种双层角色中,本应捍卫数字真实性的审计师现在既要监管管理层,又要听命于管理层。这种两难的境地只能是顾此失彼。

也许一些人认为形式是无所谓的,审计师应能提供任何一种服务,除非有事实证明一种业务或财务关系直接损害审计师的名誉。然而这种观点忽视了审计师职责的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审计师缺乏独立性常常表明存在“灰色地带”,而“灰色地带”没有清晰的答案,没有明显的是非界限。“站在客户的立场看问题”是确确实实存在的。

三、维护审计独立性的措施

作为会计师事务所,一直有着独特的特权,那就是让投资者相信:“我是站在你们一边的。”现在我们会怀疑会计师是否能维护这一特权。当今,企业的利润来源多样化,使商业关系在广度和深度上前所未有地复杂,我们应该有效地评价这种趋势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一位大会计师事务所的负责人曾表示,暂停本公司的咨询业务是“明智之举”。承认审计的重要性,关心审计的独立性并采取具体举措,表现了会计师事务所在维护审计的独立性方面的立场和态度。那么在这种复杂的两难境地,怎么样才能维护审计的独立性呢?笔者认为,增强社会审计独立性可采取以下措施:

1.控制客户管理当局的权力。

由于客户管理当局负责选择会计师事务所,决定注册会计师的选聘、付费、续聘和更换,许多国家已在国家立法和职业道德准则中作出严格的规定。在我国,证监会规定上市公司解聘或者不再续聘会计师事务所,由股东大会作出决定,并在有关的报刊上予以披露,必要时说明更换原因,并在中国证监会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备案,这种权利可以防止管理当局任意更换审计人,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审计人员的独立性。

2.增强注册会计师之间的职业团结。

这主要体现在注册会计师前后任之间的联系上。后任注册会计师接受聘约之前应主动与前任注册会计师联系,这样不仅体现了职业上相互尊重,有助于树立同行之间和谐相处的良好职业形象,而且有助于了解与更换注册会计师相关的原因背景,从而决定是否接受聘约。中国证监会的《关于上市公司聘用、更换会计师事务所有关问题的通知》中规定:“继任会计师事务所应向前任会计师事务所和公司了解更换会计师事务所的原因”。国外的审计准则则规定:如前任审计人员系因为坚持原则而被解聘,则其他事务所不得受聘担任该客户的财务报表审计业务。我国现有的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准则中,并没有对前后任注册会计师之间的联系做出应有的行为规范,这方面似有所欠缺。通过规范前后任之间的联系,可以增强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

3.改进会计师事务所结构,发展大型会计师事务所。

大型会计师事务所资产雄厚,使其有更大的能力来抵制客户施予的经济压力。而且,大会计师事务所拥有众多的客户,故某个客户随意更换会计师造成的损失,很可能小于会计师事务所没有报告客户舞弊行为所导致的信誉损失和失去其它客户的收入损失,使事务所有可能保持其独立性。我国由于历史原因,会计师事务所现状是规模小、数量多。脱钩改制以后,组织关系和人事关系上的独立性得到加强。但应该看到,改制后,失去了挂靠单位的保护伞,在行业激烈竞争的压力下,从财务来源看,事务所的独立性很让人怀疑。所以,改制过程中应考虑到这个问题。可以在自愿的基础上,进行合并改组,扩大事务所规模,以减少影响其独立性的因素。

4.审计业务和管理咨询业务应由不同的注册会计师承担。

职业内部业务分开,审计业务和管理咨询业务应由不同的注册会计师承担。这种做法可以避免由于注册会计师实施与委托人的利益在某种程度上相一致的管理咨询业务而影响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西方国家,大中型会计事务所一般在其内部,将审计部门和咨询部门分开。在美国,则不允许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同时担任一家公司的财务报表审计和管理咨询业务。通过业务分离,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防止由于业务扩张而产生的对审计独立性影响。

当一个公司在虚假的会计报表的掩盖下轰然倒塌时,“会计师都在哪儿”这样一句老调,曾在公司的大厅中,在股票市场的交易厅中大声回荡。只有当独立性受到侵害时,我们才真正认识到对于追求经济机会,独立性是多么地重要。

参考文献

[1]要敬辉,《影响审计独立性的因素分析》[J],经济论坛,2004(2)

[2]张杰明,《审计独立性研究》[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0(1)

[3]张琦,佘友华,何小红《审计独立性的制度选择》[J],辽宁经济,2004(7)

[4]包苏昱,《审计独立性面临的挑战》[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5(12)

[5]胡际莲,《对重构我国会计师行业诚信问题的几点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05(4)

[6]程小琴,《非审计服务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J],市场经济研究,2002(5)

审计独立性范文篇6

1.1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分析。在组织单位发展的过程中内部审计工作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和作用,组织在运行的过程中通过开展内部审计工作能够有效促进组织自身的发展,提升组织自身的发展质量。在开展内部审计的过程中只有按照相应系统、专业的方法对于组织自身的发展进行协调、管理和控制才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才能够更好地帮助组织实现自身发展的目标。同时,通过开展内部审计工作能够更好地促进组织自身的发展,实现组织自身的发展目标。由此可见,内部审计工作对于组织的发展十分重要,应当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注意相关的问题。1.2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审计工作对于组织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审计的独立性主要是指在开展审计工作的过程中相关的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需要独立开展审计活动,不受组织内部和外部的影响。审计的独立性主要体现在审计机构组织的独立性、工作过程中独立性以及审计结论的独立性,独立性是实现内部审计功能的重要途径,是内部审计的重要要求,同时也是使内部审计具有客观真实性的必要条件。

2影响内部审计独立性的主要因素

2.1内部审计相关法律体系不健全。目前,我国很多组织在开展内部审计的过程中,内部审计相关法律体系不健全,在开展实际工作的过程中缺乏相应法律法规的至于和监督。我国对于组织内部审计工作并没有制定一门专门的法律进行规范,内部审计工作的相关准则不具有统一性和规范性。这就导致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无章可循、无法可依,严重影响到审计结果的客观性和真实性。2.2内部审计人员和机构设置不合理。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过程中,内部审计人员和机构的设置存在着不合理的情况,这严重制约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很多组织在开户在内部审计工作的过程中并没有设置专门的审计部门,有些审计部门甚至依附在其他部门下面,存在着合署办公的现象,审计部门的领导往往是临时负责。内部审计在组织设置上严重缺乏独立性,严重阻碍了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这就造成内部审计部门和其他部门以及领导之间存在着过多利益牵扯,这严重妨碍到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也制约了审计工作的发挥,不利于内部审计工作功能的发挥。2.3内部审计人员管理体系缺乏独立性。内部审计人员的管理体系对于审计的独立性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在开展审计工作的过程中内部审计人员管理体系缺乏独立性,那么就会导致内部审计工作缺少独立性。有着组织对于内部审计人员具有调派权、奖惩权以及工资绩效等。内部审计人员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单位内部的限制,这就严重影响到了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同时会影响到审计工作的质量。

3提升内部审计独立性的方法和手段

3.1加强内部审计法律法规建设。要想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提升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应当加强内部审计法律法规的建设工作,具体来说应当从制度和法律法规两个参差对于内部审计工作进行建设和管理工作,通过加强内部审计的法律建设能够促进内部审作为单位内部监督的重要功能的发挥。同时在加强内部审计的法律法规建设的过程中应当重视内部审计工作的地位和独立性,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的价值和作用。3.2设计科学合理的内部审计机构。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过程中,要想提升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应当设计科学合理的内部审计机构,这样才能够为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有效性提供重要的组织和保障,能够进一步提升审计工作的工作效率、权威性和有效性。通过设计科学合理的内部审计机构,能够更加方便审计部门开展审计工作,能够更好地获得其它部门的配合,提升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有效性。开展相应工作的过程中应当重视完善组织内部的审计机构和组织架构,促进内部审计机构在开工作中的地位,提升审计结构的真实性和可靠性。3.3提升内部审计队伍的综合素质。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过程中应当注重提升内部审计队伍的综合素质,应当定期开展培训和教育工作,进一步提升审计组织和相应管理人员以及部门的领导对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提高整个组织对于审计工作的配合。同时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应当注重拓展内部审计人员对于法律、税收等知识的了解,这样才能够在开展审计工作的过程中坚持相应的标准,保持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组织管理当中的价值和作用。

综上所述,本文在开展研究的过程中主要对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进行研究和分析,影响审计独立性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因素:内部审计相关法律体系不健全、内部审计人员机构设置不合理、内部审计人员管理体系缺乏独立性,这些问题都会严重影响影响到审计的价值和功能。因此应当加强内部审计法律法规建设、设计科学合理的内部审计机构、提升内部审计队伍的综合素质、完善内部审计的组织治理结构,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发挥统计工作的价值和作用。

作者:张晓光 单位:北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审计独立性范文篇7

关键词:非审计服务;审计独立性;理性选择

如今会计师事务所向客户提供非审计服务已成为一种世界趋势。据《国际简报》统计,1993年,整个会计界有31%的收入来自非审计的咨询服务,而到2000年非审计服务收入已占到总收入50%以上。但是自从美国“安然”东窗事发,为其提供审计业务的安达信会计师事物所受到了来自全世界的舆论谴责,呼声较高的认为安达信为安然提供大量非审计服务且对非审计服务收费高于审计服务是造成其独立性丧失继而审计失败的主要原因。迫于社会压力以及重塑行业信任的考虑,安达信的合伙人同意分拆其审计业务和管理咨询业务,随之,世界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中另外四家也就分拆做出类似反应。本文就非审计服务是否影响审计独立性和审计质量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1.非审计服务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

1.1研究表明非审计服务并不损害审计独立性

2000年8月,美国公共监督委员会(POB)下属的审计有效性小组首次对提供非审计服务的大型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的详细调查表明:未发现非审计服务损害审计独立性和审计质量的证据,并且认为“会计师事务所同时对上市公司客户提供审计和非审计服务,能够保持独立、客观和公正。注册会计师提供非审计服务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未发现审计失败与此相关。”审计有效性小组成员Palmrose也专门写信给SEC指出,在他过去十年里对审计失败案例的研究中,收集了自1960年以来包括五大在内的大型会计公司的1000多件法律诉讼,极少发现与服务范围相关。

2000年7月,美国独立准则委员会(ISB)委托研究调查机构Earnscliffe专门对非审计服务问题进行了调查,调查也发现:“多数人认为,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之外开拓了其他服务领域虽是事实,但这并没有给审计的客观性和独立性带来任何挑战”。2000年9月,欧洲会计师联合会(FEE)专门就美国SEC的独立性修订草案发表评论:“FEE不认为注册会计师为审计客户提供非审计服务必然损害审计独立性。如果注册会计师不参与审计客户或其管理层的决策活动,提供非审计服务就不会损害审计独立性”。

安达信尽管审计安然时独立性丧失是事实,但这并不说明暴露的独立性问题与非审计服务存在必然联系。安然公司的雇员中有100多位来自安达信,包括首席会计师和财务总监等高级职员。这种高层的密切关系才是问题的真正症结所在。据报道,曾是安达信员工的安然公司财务总监Fastow在安然事件中直接控制和操办了很多的违规操作。另外,安达信是安然公司成立16年以来的审计师,16年的紧密合作不能说不会对独立性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如果将安达信的独立性问题归咎于非审计服务,无疑是一种简单的思维方式,最终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1.2非审计服务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加强审计独立性

首先,提供非审计服务,能帮助注册会计师对客户的经营运作和交易情况进行更深了解,能够更有效地确认风险,选择更有效的审计程序,也能够更主动地抵制来自客户的压力。20多年前Cohen委员会的报告就指出,为审计客户提供管理咨询服务可能加深注册会计师对客户的深入了解,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其次,广泛的服务范围和领域,能使会计师事务所拥有更坚实广阔的财务基础。随着会计师事务所逐渐壮大,业务更加多元化,财务上更加安全,就更有能力承受失去某个客户造成的损失,因此能够加强CPA独立判断的能力。再次,有效的审计有赖于多方面专家的集体工作。会计师事务所提供多元化服务,能够使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上很方便地得到本所各方面专家的专业技术支持。这种支持不仅比外聘专家及时,而且更有利于质量控制。由于公司经营和财务结构的复杂性,审计工作也越来越复杂,在这种环境下,非审计服务专家在提高审计质量上常常能够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1.3非审计服务与审计服务融合有助于优化审计市场结构,促进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

目前,非审计服务收费高于审计服务的现象比较普遍。因此有人认为非审计服务将最终减弱审计服务竞争力,间接损害其独立性,影响审计质量。应将其与审计服务分拆。这种观点不免有失偏颇。

收费标准是否合理,关键不是价格本身,而是内在的服务成本。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会计师事务所同时提供审计和非审计服务,由于存在两种服务间的知识溢出,能够节约服务成本。审计独立性丧失不在于服务范围而在于职业道德的缺失和监管环境的不利。如果不注重加强行业自律和行业监管,而强行将非审计服务从事物所分立出去,很可能导致高素质的CPA向收入较高的管理咨询业流动,这种人才的流失可能会对审计市场结构产生不利影响,从而抵消由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带来的任何利益。

CPA行业具有知识密集的特点,事务所的知名度和发展潜力正在于它能够吸纳各种复合型人才,如信息技术、企业流程、风险管理、评估、金融工具和公司融资等方面人才。审计业务与非审计业务的融合,不仅能改变相关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拓展其视野,增强其执业能力,而且能提高事物所的竞争力和抵抗行业风险的能力,从而达到为客户提供更高质量服务的目的。

2.我国的理性选择

我们应该理性的看待非审计服务,不能因为安然事件等小范围事件的发生,就大肆渲染,因噎废食。从我国目前会计师事物所的现状来看,事物所数量较多,但规模普遍较小;从业人员执业素质偏低;执业范围偏小,新的业务领域开拓缓慢。以单一审计服务为主的服务结构不仅没有带来审计的高独立性,而且也不利于事务所的稳定和长远发展。尤其在补充审计全面铺开以后,国际所对国内所的最大冲击将不是审计服务市场,而是咨询等非审计服务市场。因此,国内所不应盲从国际所对非审计业务与审计业务的分拆,而应从我国实际出发,坚持审计和非审计业务兼营,同时加强对非审计业务的监管,完善注册会计师行业自律制度,研究细化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准则,增加违规成本,以求降低行业成本实现双赢,从而吸纳各方人才提升综合竞争力应对未来市场的变化,迎接WTO的机遇与挑战。

[参考文献]

[1]李君。论审计的独立性。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0.

审计独立性范文篇8

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制订的《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指出:“(注册会计师)从事报告任务时,应在实质上和形式上没有任何被认为影响独立、客观、公正的利益,无论这种利益的实际影响会怎样”。《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也规定:“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或其他鉴证业务,应当保持形式上和实质上的独立”。

实质上的独立比较容易理解,而形式上的独立则是针对第三者而言的,即必须在第三者面前呈现出一种独立于客户的身份,在他人看来是独立的。因此这需要通过外界来评价,如果投资者或其他人士怀疑注册会计师或其所在的会计师事务所不能保持客观的立场并作出公正的判断,该会计师事务所就未能做到形式上的独立。也就是说应做到让外界特别是让投资者相信其独立性,如果外界人士怀疑独立性,那么即使保持了实质上的独立,还是不能达到使投资者相信上市公司会计报表的目的。所以《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同时规定了“会计师事务如与客户存在可能损害独立性的利害关系,不得承接其委托的审计或其他鉴证业务”。

根据《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7号———审计报告》的规定:“审计报告应标明会计师事务所的地址”,但从立信长江会计师事务所为浦东金桥、物贸中心、宏盛科技以及东海股份(注:与下文新黄浦为相同签字注册会计师)等上市公司出具的审计报告中我们可以知道该所位于上海市南京东路61号新黄浦金融大厦四楼。而阅读新黄浦(600638)2001年报与其他公开披露的信息之后不难发现这幢“新黄浦金融大厦”正是该公司的“主要开发项目”,在存货项目中比重极大,并“采取以出租为主的政策”。而新黄浦恰巧也是由该所提供审计报务,但与前几份报告相比我们却发现:这份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中的地址却没有了“新黄浦金融大厦”的字样,不知该所是否也是因担心投资者或其他人士会对其独立性产生疑问而将其略去,而这种疑问往往对上市公司本身又是非常不利的。

审计独立性范文篇9

审计独立性以及民间审计独立性

审计独立性,从字面理解,就是要求审计机构以及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工作过程中要保持独立。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管理手段,审计必须体现这种独立性,要求审计机构和人员与相关的利害关系者保持中立的一种状态以利于审计工作的正常和顺利进行,以及审计结论的客观公正。对于注册会计师来说,无论其业务技能多么高超,如丧失了独立性,那么他对财务报表表示的意见,对使用和依赖此种意见的客户、投资者、债权人和政府机构将毫无价值。独立性是审计的根本所在,没有独立性的审计,就如一个人没有了灵魂。“独立性从根本上说是一种精神状态,即不允许自己的观点和结论依附或屈从于利害冲突关系的压力和影响”(英国审计学家汤姆·李也)。

现代企业制度是一种契约关系,即委托受托的关系,由此便产生了人与委托人的利益目标不一致,这种情况下,人是否值得信任,就需要第三者对其会计信息、经营业绩进行审核、考察,而作为第三者的民间审计人员则必须保持相对于委托方与人双方的独立性。注册会计师对于人的独立性最重要,他不能受人的利益牵制;相对于人,注册会计师对委托人的独立性的要求就不高。

现代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便是风险的日益增强,注册会计师正是适应市场要求减少风险,规避风险,在社会相关利益成员间分散风险而出现的。只有注册会计师具有了独立性,他才能对自己承担的风险部分负责,即收益与风险相配比。如在发生审计风险时,注册会计师才能以自己的财产对造成的损失赔偿。可以说,独立性是民间审计的根本保证。

影响民间审计独立性的因素分析

独立审计制度是市场经济社会防范差错的一种有效机制。审计独立性是审计机构和人员与相关的利害关系者保持中立的一种状态,包括了机构设置的独立,人员的独立,财务的独立以及工作的独立。审计独立性的对象表明了审计组织和人员应对谁保持独立性,所以影响民间审计独立性的主体因素应包括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

影响审计组织独立性的因素

对客户经济上的依赖关系会影响审计机构经济上的独立性

企业管理当局是审计费用实际支付者,他们可以通过此来影响审计工作的质量。另外,当某一客户的审计费用构成事务所总收入的主要部分时,则会对审计的独立性产生影响。经济的过分依赖是导致独立性受损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经济上的利益制约机制下,注册会计师要“忠于职守”,完成客户的委托,付出符合客户要求的有偿劳动,才能实现其收益。这时,就可能出现了审计独立性的制度陷阱,即购买审计意见。明知公司舞弊,注册会计师不予以揭露,甚至与公司串通一气,合谋舞弊,出现“小偷与警察”合作的悲剧。在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董事会和股东大会不能发挥实质作用的单位,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显然无法保证。

与客户发生诉讼关系必然会损害审计机构工作上的独立性

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与客户的关系应是坦诚的,一旦两者在法庭上处于对立地位,这种坦诚关系就不复存在了。不管双方互相对峙,还是双方结为同谋,都会有损于审计独立性。

开展促销活动对审计机构工作上的独立性有极大的影响,有些客户用招标方式聘用会计师事务所,而事务所为了得到客户而压低费用,以至于费用收入大大低于审计成本,从而影响了独立性。利用广告促销也会降低审计独立性。注册会计师参与会计舞弊,或对舞弊视而不见,同样存在一个成本与收益的权衡。由于我国独立审计制度建立初期的无序发展及行政化色彩,导致了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个体行为的短期化。市场经济发展初期整个社会信誉机制缺乏,政府监管不到位,对违法者惩罚力度不够等也导致了较低的违法成本。在违法成本不高的情况下,在权衡成本与收益之后,一些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为了自己的利益铤而走险,成为会计舞弊的帮手,这种情况下还能谈什么中立和客观呢?

影响审计人员独立性的因素

审计独立性范文篇10

一、内部审计独立性涵义比较

(一)内部审计独立性内涵我国内部审计基本准则“一般准则”规定: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应保持独立性和客观性,不得负责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的决策与执行。这定义比较笼统和抽象,只是简单提及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应独立于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的决策与执行,没有具体解释什么是独立性,什么是客观性,也没有对损害独立性或客观性的情形予以列举,更没有说明发生损害情形后应如何披露。我国内部审计协会实施的《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2号——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客观性》给予了明确的解释:独立性是指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在进行内部审计活动时,不存在影响内部审计客观性的利益冲突的状态。独立性一般指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客观性是指内部审计人员在进行内部审计活动时,应以事实为依据,保持公正、不偏不倚的精神状态。客观性一般指内部审计人员的客观性。加强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能够促进内部审计人员客观性的提高。国际内部审计实务准则的“属性准则1100号”规定:内部审计活动应该独立,内部审计师在开展工作时应做到客观。并进一步解释: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体现为机构的独立性和内部审计师的客观性。机构的独立性是指审计执行主管在机构内应向能使内部审计活动实现其职责的阶层报告,即内部审计在组织地位上的独立。机构独立性的标志是内部审计活动在确定内部审计范围、实施审计及报告审计结果时应不受干扰;内部审计师的客观性是指内部审计师应有公正的态度,避免利益冲突,即内部审计人员精神上的独立。独立性与客观性的关系是,独立性可使内部审计师提出公正和不偏不倚的判断意见,这对审计工作的恰当开展是必不可少的。而内部审计师的客观性要通过机构的状况和客观性来获得,内部审计师的客观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机构独立性的实现。

(二)内部审计独立性外延依照我国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根据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2001年提出的内部审计最新定义,认为内部审计是一项独立、客观的保证与咨询活动,目的是为组织增加价值并提高机构的运作效率。采取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对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程序进行评估和改善,从而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比较中外内部审计的定义可以发现,其中最大的差别在于我国内部审计仍处于财务审计向管理审计过渡阶段,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是监督与评价,内部审计的目标主要是防弊兴利,内部审计所提供的是以审查和评价组织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为主要活动的保证性服务,没有涉及咨询性服务,这也是由我国内部审计实务发展水平和现状所决定的。IIA作为内部审计职业的国际性组织,根据西方发达国家的内部审计实务经验,经过深入的内部审计理论研究,已制定了一整套科学、完善的职业实务准则框架,并适时提出了内部审计最新定义,恰当地反映了内部审计理论与实务的最新发展。根据IIA的定义,内部审计的主要目标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防弊和兴利而是价值增值,内部审计不仅是一种保证活动,也是一种咨询活动,将内部审计的服务领域由审计领域延伸至咨询领域,内部审计通过对组织的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程序进行评估和改善,以实现价值增值。

(三)内部审计独立性内涵与外延问的联系通过探讨中外关于内部审计独立性内涵与外延的规定和解释,可以认为,中外对内部审计独立性内涵的界定以及对机构独立性与内部审计师客观性关系的理解上渐趋一致,即都认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应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二是内部审计师个人的客观性。机构的独立性主要是指地位上的独立,是保障内审机构“独立”履行其职责的首要条件。只有当内审机构具有独立从事审计活动所要求的良好的组织地位,才能确保内部审计活动在确定内部审计范围、实施审计及报告审计结果时不受干扰,内部审计师的审计行为不受限制,审计意见或决定得到实施,审计建议得到适当采纳。根据国际内部审计实务准则对内部审计机构组织地位的明确规定,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的核心:一是内部审计机构应置于组织内部的一个较高层次。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和权威性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其隶属关系和领导层次的高低,理想的情况是在行政上隶属于最高管理层(首席执行官或总经理),在业务上隶属于董事会或下属的审计委员会,接受其业务指导并向其报告业务工作;二是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拥有行使职责所必备的充分的权力,如保证广泛的审计范围、依据审计建议采取适当的行动,与组织最高决策层直接交流信息等;三是内部审计活动不受其他职能部门或个人的干扰,要求内部审计师应该取得高级管理层和董事会的支持,这样才能得到被审计者的合作,在不受干扰的条件下开展工作。在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外延方面,国际内部审计实务准则的规定和指导已延伸至咨询性服务领域,这也是我国内部审计准则目前尚无法达到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我国内部审计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完善,将咨询服务纳入内部审计活动必将成为我国内部审计准则所要面临的新课题。

二、内部审计独立性影响因素及其披露比较

(一)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影响因素我国内部审计具体准则没有列举可能损害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的因素或情形,也没有说明发生损害情形后应如何披露和处理。但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活动前,应主动对其客观性进行评估,一般可以采用以下步骤:首先识别可能损害客观性的因素;其次评估这些因素影响的严重性;再次向审计项目负责人或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报告,采取措施降低这些因素的影响;最后向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报告有关客观性受损的情况。同时我国内部审计具体准则提出了可能损害客观性的形态:内部审计人员审查和评价自己以前负责的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内部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存在直接的经济利益关系;内部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管理层有密切的私人关系;内部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有长期合作关系;内部审计人员对于被审计单位或其管理层存有文化、种族或性别上的歧视;内部审计人员对于审计项目存有认识上的偏见;内部审计人员遭受来自机构内部和外部的压力;内部审计范围受到限制等。内部审计人员一旦识别了可能损害客观性的因素后,应对这些因素的严重性进行评估,并考虑是否已存在降低其影响的措施。当发现存在严重损害客观性的因素时,应及时向审计项目负责人或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报告客观性受损的情况,在客观性受到严重损害的情况下,应及时向董事会最管理层报告披露客观性受损的具体情况。国际内部审计实务准则以属性准则形式作出强制性规定:无论独立性或客观性是表面上还是事实上受损,都应将损害的具体情况向有关方面披露,披露的性质取决于损害的具体情况。损害内部审计独立性形态包括:内部审计师应避免评价其以前负责的具体运营工作,如果审计师对其在上一年度负责的运营活动提供保证性服务,客观性就会受到损害;对审计执行主管负责的工作提供保证服务时,应由独立于内部审计活动以外的有关方面进行监督;内部审计师可以提供与以前负责过的工作相关的咨询服务;在内部审计师本人可能损害所要提供的咨询服务的独立性时,内部审计师在接受这项工作之前,应向客户说明情况。为了给内部审计师提供更具体的指导性意见,国际内部审计准则实务公告还对损害内部审计独立性的某些形态加以进一步解释并给出应对措施,旨在帮助内部审计师作出合理判断。

(二)内部审计独立性的披露一旦发生独立性或客观性受损的情况,国际内部审计实务准则认为应该予以披露。实务公告提供如下披露的办法:如果已经出现或经合理推断认为可能出现利益冲突和偏见的情况,内部审计师应该向审计执行主管进行报告,审计执行主管应该重新指派审计师;审计范围界限是对内部审计部门的一种限制,该界限妨碍审计部门实现其目标和计划。审计范围的界限可能使章程所规定的审计范围,使内部审计人员在开展内部审计活动中接触与开展审计业务相关的记录、人员和实物财产,经批准的审计工作项目计划、必要审计程序的实施,经批准人员配置计划和财务预算等诸多方面受到限制,以书面形式向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或其他相关治理机构报告审计范围的界限及其潜在影响;审计执行主管应该考虑就原来已经向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或其它治理机构报告并通过的范围界限,再次向其报告是否合适。如果机构、委员会、高级管理层或其他方面有变动,可能尤其需要进行这种报告。由此可见,中外内部审计准则关于损害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形态及其披露的规定既有相似之外亦有不少差别。相似主要表现在:两者都对损害内部审计师客观性的形态给予了总结,并且都认为一旦发生独立性或客观性受损情形时,应向有关方面予以报告或披露。差别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两者列举的损害内部审计独立性或客观性的具体形态有所不同。我国内部审计准则只是作出了简单的描述,而国际内部审计实务准则不仅列举了有关形态,还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并提供指导性意见,因此更具有可操作性;二是在如何披露损害形态方面,我国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只是笼统提出:当发现存在严重损害客观性的因素时,内部审计人员应及时向审计项目负责人或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报告客观性受损的情况。在客观性到严重损害的情况下,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及时向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报告披露客观性受损的具体情况。这既没有指明区分客观性损害程度的标准或者哪种形态属于客观性的严重损害,也没有指明何种损害形态应向审计项目负责人报告,何种损害形态应向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报告,何种损害形态则应向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报告以及应采用哪种形式报告,从而显得过于抽象,不利于内部审计人员操作。国际内部审计实务准则提出的披露对象包括审计执行主管、审计委员会、董事会或其它治理结构,披露的层次明显较高。这是因为国外内部审计机构普遍隶属于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内部审计具有较高的组织地位和权威性。另外,国际内部审计实务准则还明确指出何种形态下应向审计执行主管报告,何种形态下则需进一步向审计委员会,董事会或其它治理结构报告,且报告最好采用书面形式。

三、内部审计独立性建议比较

(一)我国关于实现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建议在如何确保机构独立性方面,我国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给出如下建议:内部审计机构应隶属于组织的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接受其指导和监督并取得其支持,以确保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的任免应由组织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经过适当的程序确定,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直接向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负责;内部审计机构应通过内部审计章程的制定明确其职责和权限范围,并报经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批准,以确保内部审计活动不受到组织内其它部门的干涉和限制;内部审计机构应向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提交审计报告及工作报告,并在日常工作中与其保持有效的沟通;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有权出席或参加由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举行的与审计、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治理程序等有关的会议,并积极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采取以下主要措施保证客观性: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及专业胜任能力;增派内部审计人员参加审计项目,并进行适当分工;采用工作轮换的方式安排审计项目及审计小组;建立适当、有效的激励机制;制定并实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停止执行有关业务并及时向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