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方式范文10篇

时间:2024-03-12 12:09:0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生活方式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生活方式

当今生活方式与运动休闲方式关系

摘要: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应用使人们的生活工作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加大,各种“现代生活方式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运动休闲作为一种积极健康的休闲方式,能够引导人们进行科学合理的户外运动,从而正确宣泄压力和情绪,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已日益融入和渗透到人们的现代生活方式中去。

关键词:现代生活方式;运动休闲;自行车

一、现代生活方式对运动休闲的呼唤

现代生活方式是指在现代社会中不同的个人、群体或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制约和价值观念指导下所形成的满足自身生活需要的全部活动形式与行为特征的体系[1]。科学技术在现代生活工作中的应用正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包括生活内容、生活领域、生活节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一方面,人们在充分享受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带来的巨大满足:机械和技术手段的创新,极大地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和产量,缩短了工作时间和劳动强度;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使得人们接触到一个更为开阔和丰富的世界,生活变得多姿多彩;各种交通工具的革新和使用,改变了传统的步行方式,使人们的行动更加快捷和方便。另一方面,人们也为这些新技术、新发明的应用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气候变暖和环境恶化,对我们居住的地球构成了严重的威胁;饮食结构、工作方式的改变使人类的运动能力锐减,肢体力度和灵活性逐渐衰弱,各种“富贵病”、“生活方式病”给人类健康埋下隐患,尤其是青少年群体中的肥胖、近视、运动不足、精神障碍等问题让人堪忧;身处这样一个快节奏和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还要面对无时不在的噪音污染、交通堵塞、食品安全等社会问题,导致人们精神焦虑、易怒、抑郁等心理疾病频发,对社会和人生产生悲观和消极看法,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在此背景下,既能锻炼身体又能愉悦心情的运动休闲进入了人们的视野。运动休闲是以运动为手段,通过直接参与或观赏,达到休闲的目的。其本质核心是“休闲”,运动是达到休闲的一种手段或途径[2]。“运动是一切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形式”、“生命在于运动”、“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等古谚都揭示了运动与修身养性的密切关系,在运动中不仅可以促使脑血循环、改善大脑细胞的氧气和营养供应,而且对缓解神经肌肉紧张、失眠、抑郁等心理疾病均有明显疗效。通过各种轻松的运动休闲活动,达到放松身心、娱乐消遣和发展个性的目的,满足现代人在余暇时间里对生命质量的追求,对身体健康水平的改善,对精神享乐和自我超越的关注,不断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改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这种运动休闲方式,就是要让人在运动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在运动中找到生命的意义。

二、运动休闲相关研究综述

西方著名休闲学家杰弗瑞·戈比认为:休闲是从文化环境和物质环境的外在压力中解脱出来的一种相对自由的生活,它使个体能够以自己所喜爱的、本能地感到有价值的方式,在内心之爱的驱动下行动,并为信仰提供一个基础。在我国,休闲学家马惠娣认为:休闲是一种现实存在,是一种文化,一种文明程度的标尺,一个意义世界[3]。现代意义上的运动休闲研究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美国,之后很快受到了其他发达国家众多学者的关注。学者们在运动休闲的定义和概念的理解上各抒己见,争论较多。国内学者对运动休闲的概念目前也没有形成一致的看法,对运动休闲概念的表述和阐释主要侧重于体育运动领域,对“运动休闲”、“体育休闲”、“休闲体育”等概念的界定比较模糊。翁风(2001)认为,休闲运动是以体育运动为主要形式的一种活动,是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下,人们利用余暇时间,主动地随意地体验各种以身体活动为基础的一种娱乐、健身的过程,是身体放松必不可少的一种运动[4]。赵卓鹏(2007)指出:休闲体育是指在现代文明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基础上,人们抱着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自觉态度,在闲暇时间里积极主动地追求和享受体育活动乐趣的一种现代行为方式[5]。郑向敏、宋伟(2008)对运动休闲、休闲运动与群众体育进行阐释与辨析,将运动休闲定义为人们在余暇时间里自主选择参与的以身体运动为主要形式的休闲活动,认为休闲属性是运动休闲的本质属性,它揭示了运动休闲是某种身体活动的休闲性的运动,运动休闲是指闲暇时间里的各种体育活动,是人们在闲暇时间里用于娱乐和休闲的各种体育活动[6]。栗燕梅(20008)认为,运动休闲是以运动为手段,通过直接参与或观赏,去达到休闲的目的[3]。

查看全文

深究营销体育生活方式

健康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素,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是影响健康的最主要因素。为了解决人类的健康问题,就必须努力在全社会形成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这始终是各国体育和卫生行政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Ⅲ。体育生活方式就是指:在一定社会客观条件的制约下,社会中的个人、群体或全体成员为一定的价值观所制导的满足多层次需要的全体体育活动的稳定形式和行为特征(瑚。我国政府关于(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已明确指出:“体育事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组成部分,”“发展体育事业是关系到增强人民体质、提高社会生活质量的大事”由此可以看出,运动促进健康是健康促进的最新观点和发展动向,培养和形成全社会的科学的体育生活方式是世界卫生组织与我国政府最近所倡导的关于实现“人人健康”的重要途径。在人们认识到体育生活方式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之后,如何让人们接受、形成、保持体育生活方式成为我们要面对的首要问题。

社会营销(socialmarketing)是营销学的一个分支,主要应用在改变人的不良行为和习惯,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个人、群体和社会的整体利益上。如美国加州通过居民对健康的重视来增加水果和蔬菜销售量的健康促进即“5Aday运动”,在我国,社会营销的理念已经被应用到计划生育服务中嘲等领域。社会营销在体育领域中应用的研究在国内尚不多见,笔者尝试探索这一领域,将社会营销理论引入到对体育生活方式的倡导上,希望通过社会营销的理论和营销学的一系列的方法来促使人们的体育生活方式的形成。

1社会营销的概念、方法及特点

1.1社会营销的概念

科特勒等2002年在其著作《社会营销一提高生活质量》(SocialMarketing:ImprovingtheQualityofLife)中吸收了理论界的研究成果,给出了社会营销的最新的定义:社会营销是为了个人、集团或社会整体利益,采用市场营销学的原理和技巧使得目标群体自愿地接受、拒绝、改变或者摒弃一种行为.从以上的社会营销概念的表述中可以看出,社会营销主要包括以下四个主要内容,即以市场营销的原理和方法为手段,以目标群体自愿行动为准则,以改变目标群体的行为为主线,以提高个人、集体和社会的整体利益为目标。

1.2社会营销的方法

查看全文

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分析

摘要:绿色发展对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对维护边疆稳定、民族团结,建设美丽云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加快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则是实现绿色发展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路径之一。结合云南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绿色发展总结了践行绿色生活方式的意义及现状,分析了云南践行绿色生活方式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及原因,提出符合云南发展特点的绿色生活方式实施途径。

关键词:云南;绿色;生活方式;发展理念;路径;社会引导

党的报告指出,建设美丽中国“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绿色生活方式主要是围绕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进行的。五大发展理念中的绿色发展对于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其中,加快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则是实现绿色发展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路径之一。绿色生活方式是提倡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的消费习惯,倡导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1]。云南地处我国西南边陲,边疆地区、民族众多、山区地形、社会经济不发达是云南的最大省情。云南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禀赋,为促进云南的绿色发展提供了有利基础。与此同时,云南也面临着生态环境脆弱、经济贫困突出、发展任务繁重、人口综合素质急待提高等现实问题。云南要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实现绿色生活方式,必须改变原有的传统生活方式,科学引导广大民众践行绿色的生活方式。云南绿色生活方式的实现对培植云南内生发展动力,发挥自身优势,实现全省跨越式发展,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排头兵、辐射南亚东南亚中心、民族团结示范区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一、绿色生活方式与实现意义

生活方式是一个具有广阔理论内涵的多维概念,是个体与一定社会条件相互作用后形成的活动形式和行为特征,外显为个体生活状态及其所表现的活动、兴趣和态度模式等。具有差异性、动态交互性与综合性的特点。绿色生活方式就是生活方式的绿色化,是指个体始终将保护生态环境和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作为自身生活方式准则,以此准则为构建生活方式的基本前提。国际社会提出的绿色生活应遵循“5R”(即Reduce、Reevaluate、Reuse、Recycle、Rescue)原则,希望通过遵循5R原则能够达到资源节约、绿色环保消费、重复利用、分类回收及自然界万物和谐共生的目标,5R原则也为实现绿色生活方式指明了行动方向。我国环境保护部在2015年对生活方式绿色化给出的权威解释是“开展绿色生活行动,推动全民在衣、食、住、行、游等方面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式转变”[2]。在我国经济增速放缓、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功能退化、公众环境保护意识不断提升的现实背景下,实现生活方式的绿色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当国际社会一致遵循“绿色环保、节能减排”成为的文明理念时,倡导绿色生活方式、顺应世界潮流,对我国实现对外开放战略、融入国际社会、提升公民个体文明形象等具有重要意义;2)在党和国家带领全国人民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而努力奋斗的背景下,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对实现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有着积极的助推作用;3)在努力建设生态文明过程中,倡导绿色生活方式,能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坚实的社会和群众基础,也能为实现生产方式绿色化改造提供持续需求。云南地理位置相对特殊、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在云南推进并倡导绿色生活方式,能有效改善社会生活质量,维护生态环境良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实现跨越式发展。对维护边疆稳定、民族团结,建设美丽云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云南受山区农牧业、边疆地区、民族众多和社会生产力偏低的制约,影响了云南地区的社会发展,社会观念、生活方式和经济较发达存在一定差距。在云南地区以倡导绿色生活方式为突破口,可以助推云南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可提升云南地区民众的综合素质,实现建设稳定、和谐、文明、美丽云南的目标。

二、云南倡导绿色生活方式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查看全文

乡村绿色生活方式应用研究

1乡村绿色生活方式的重要意义

自2001年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很多乡村在国家的政策扶持和巨额资金投入下,通过积极挖掘和开发本地优势资源,大力发展地方经济,实现了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但生态环境却不容乐观,水资源短缺、自然灾害频繁、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退化等环境现象十分严重。此外,受一些传统习俗和观念的影响,农村还存在一些落后的、对环境不友好的生活方式,对生态环境构成隐患。因此,加大乡村绿色生活方式的研究,探索生态文明建设途径,促进乡村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就显得十分必要了。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中,农村环保意识的培养、生态伦理的建设、绿色生活习惯的养成也需要跟上。为了解决乡村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使生态环境较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国家政府部门和许多国内外学者经过长期的实地考察和研究,在很多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主要集中在水资源供给、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实施等。总体上看,这些研究成果或多或少地触及到了四川乡村的生态环境问题,但是对于绿色生活方式的具体问题并没有进行完整的、系统的研究,在怎样依托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开创四川乡村人、自然与经济社会和谐健康发展,怎样使绿色生活方式在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经济发展落后的乡村地区得以实践等方面还缺乏系统探索。

2乡村绿色生活方式的困境

2.1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从生态环保发展的历程来看,农村是滞后于城市的。乡村的水利农田灌溉、农村饮水、垃圾处理等问题突出,必须加快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尤其是基础设施短板。需要规划来引领,按照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通盘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布局、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抓好垃圾污水处理、“厕所革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村容村貌提升;需要机制做保障,加大投入力度,创新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决策、投入、建设、运行管护机制,引导和鼓励各类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2.2生态环保意识薄弱。由于乡村很多人对生态环保知识以及政策法规缺乏了解,在抓好“硬件”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要提升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水平,大幅增加农村公共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软件”基础设施的水平,提高乡村人民的生态环保意识。因此,要加大对污染危害、环境健康、生态保护、环境治理、绿色生活等方面科学知识的宣讲,提高生态环保知识的知晓率,引导村民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要加大对国家生态环保政策、生态环保法律法规及《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试行)》等规章制度的宣讲,让村民们自觉履行公民的环保职责;要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引导村民养成垃圾分类习惯、适度使用农药化肥,真正把知识变成能力,把环保变成习惯。

3乡村绿色生活方式的构建

构建乡村绿色生活方式,既要创建生态园区,建好生产方式绿色化的龙头;又要发展生态农业,做好乡村绿色发展建设的产业支撑;还需要全域规划,因地制宜,统筹农业、农村绿色发展、绿色生活的全局。只有注重解决当前突出问题,又着眼长远发展,多策并举、标本兼治,才能筑牢根基、行稳致远。3.1打造绿色生产方式。打造绿色循环的农村生产方式,要以党的精神为指引,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以农民高收入为基础、生活好为标配、诗意栖居为追求、体面尊严为目标,使农村望得见星空、闻得到花香、听得见鸟鸣。适应农业废弃物低值化特点,以区域环境承载力科学布局农业、畜牧业规模,构建以人为本的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和循环体系,建立适应现代农业和现代生活的清洁生产方式,以“资源化、无害化、再利用”为核心着力点,集成研发“农牧结合、三业并举、三产融合、循环发展”的系统解决方案。3.2科学布局农村产业。根据环境容量、市场容量、人口密度科学规划农业循环区域、种养规模、种养结构,打通种养废弃物生态循环利用的技术环节、政策支持和组织体系。在经济可行的基础上,建设农业废弃物收贮、运输和无害化处理体系,建立农业废弃物肥料化、饲料化、基质化、原料化、燃料化多渠道利用途径,培育适度规模的农业废弃物利用和特色种养产业。3.3科学规划农村居住环境。以村镇规划为切入点,以自然村落为基础,建立农村公共环卫体系,设计适合农村分散起居的厨卫系统,合理布局农村污水排放管网和集中处理设施,建立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体系,优化农村绿化美化树种,因地制宜制定农村美化方案。3.4科学制定农村生态宜居政策。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推行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科学设计农村生态保护制度。通过三产融合等政策支持,盘活农村生态要素,调动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资源的生态功能,培育农村休闲、养老等生态产业,构建生态产业养护农村环境的良性循环机制,研究形成农村生态宜居的财政、金融、税收等政策支持体系。

查看全文

营销体育生活方式浅析论文

论文关键词:健康体育生活方式社会营销

论文摘要:形成体育生活方式是解决健康问题的有效手段。本文着重分析了社会营销在倡导体育生活方式中的可行性,提出社会营销是大众形成体育生活方式的有效途径。

健康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素,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是影响健康的最主要因素。为了解决人类的健康问题,就必须努力在全社会形成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这始终是各国体育和卫生行政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Ⅲ。体育生活方式就是指:在一定社会客观条件的制约下,社会中的个人、群体或全体成员为一定的价值观所制导的满足多层次需要的全体体育活动的稳定形式和行为特征(瑚。我国政府关于(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已明确指出:“体育事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组成部分,”“发展体育事业是关系到增强人民体质、提高社会生活质量的大事”由此可以看出,运动促进健康是健康促进的最新观点和发展动向,培养和形成全社会的科学的体育生活方式是世界卫生组织与我国政府最近所倡导的关于实现“人人健康”的重要途径。在人们认识到体育生活方式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之后,如何让人们接受、形成、保持体育生活方式成为我们要面对的首要问题。

社会营销(socialmarketing)是营销学的一个分支,主要应用在改变人的不良行为和习惯,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个人、群体和社会的整体利益上。如美国加州通过居民对健康的重视来增加水果和蔬菜销售量的健康促进即“5Aday运动”,在我国,社会营销的理念已经被应用到计划生育服务中嘲等领域。社会营销在体育领域中应用的研究在国内尚不多见,笔者尝试探索这一领域,将社会营销理论引入到对体育生活方式的倡导上,希望通过社会营销的理论和营销学的一系列的方法来促使人们的体育生活方式的形成。

1社会营销的概念、方法及特点

1.1社会营销的概念

查看全文

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增强节俭意识,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应当在全社会大力倡导文明、健康、勤俭的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是指人们在生活上和活动上的较稳定的习惯、形式。大千世界,林林总总,人们的生活方式既多有不同,也多有相同,而备受关注的则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勤俭的生活方式;另一种是享乐主义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归根到底由生产方式决定,同时,也受传统习惯的强烈影响,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的价值取向、嗜好和追求。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会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这是历代有识之士和我们共产党人的选择;“穷其所欲,以俟于死”,“为美厚,为声色”,则代表了剥削阶级腐朽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就像一面镜子,它能照出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能照出人的灵魂,照出人的美与丑。

倡导文明、健康、勤俭的生活方式,主要是指道德操守高尚,既勤奋又节俭。它大体上应该是:明礼诚信,崇荣拒耻,操守高洁,情趣高尚,家庭和美,富而勤俭,富而思进,自强不息,奉献社会。这样的生活方式,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都有益处,是共产党人和人民大众应该选择的生活方式,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之不可或缺。

倡导文明、健康、勤俭的生活方式之所以必要,还因为社会上确实存在着奢靡的生活方式,且有蔓延之危险。当前社会上,有些人包括一些党员领导干部,钱袋子鼓了,脑袋瓜子昏了,生活变奢侈了,其表现是:纸醉金迷,挥霍浪费,宅藏“二奶”,嗜赌成瘾等等。这样的生活方式害己、害家、害社会,是走向腐化堕落的温床,是社会发展的腐蚀剂。

倡导文明、健康、勤俭的生活方式,意义重大而深远。因为生活上的俭与奢,连着工作上的廉与贪。依现在领导干部的合法收入,他们没有条件生活得很奢侈。如果贪图奢华而钱不够,怎么办?办法就可能包括了去占、去捞、去贪、去受贿。“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俭能立人,奢能毁人。俭与奢,关系到个人的事业成败、荣辱沉浮、家庭成破,也关系到政党兴衰、政权兴废。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如果奢靡之风盛行,那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倡导文明、健康、勤俭的生活方式,有利于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勤俭节约与艰苦奋斗是一脉相承的。它们好像是一对孪生兄弟,共生共长。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是共产党人的传家宝。我们党是靠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起家的,也是靠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发展壮大、成就伟业的。没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就没有今天的美好生活。同样道理,我们要建设富裕、文明的全面小康社会,要构建和美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必须靠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还是一种精神状态,它砥砺意志、陶冶情操、催人奋进,是一种凝聚人心、战胜困难的巨大力量。扬起文明、健康、勤俭生活方式的风帆,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我们的事业就一定会兴旺发达。

查看全文

地区农民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探讨

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是美丽新村的重要表现与建设内容,是新型农民应该具备的品质与素质,从省到当地市州非常重视彝族地区农民健康文明方式的养成,开展了各种各样新生活的活动,取得了一些成效,不过要真正彻底改变彝族地区农民不良的生活方式面临诸多的困境与问题。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与实践为破解这些困境与问题带来全新的思路与契机,注入了新的动力。因此从生态文明建设背景研讨彝族地区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养成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与长远价值。

1生活方式养成的相关性

1.1生活方式的养成。生态文明呼唤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是生活方式改革的指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养成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诸多的力量参与,需要考虑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社会建设、生态环境等都对公民健康文明方式的养成有影响,其中生态文明作为一种要求人类改变不文明行为的文明建设理念,对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呼唤更为强烈,指导更为直接管用。1.2生活方式的改善。生活方式的改善是贯彻与发展生态文明的应有之义,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与途径。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个宏大的概念,内涵与因子非常多,推动其建设的举措也多,比如公民的文明素质提升,政治文明建设为其提供政治与制度保障,经济建设为其提供物质基础,文化建设为其提供智力支持与精神动力,社会建设为其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秩序与风气等,其中每一个公民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养成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日常途径,能够将生态文明的理念、观念与行为要求外显于公民的文明行为举止。1.3共通性与不同性。从归属来说,两者都是彝族地区新村建设的内容、任务和课题,都是新村建设的组成部分;从侧重点来看,生态文明侧重乡村环境的建设,侧重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资源的协调发展,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侧重社会层面村民的日常生活习俗习惯与方式的改变;从范畴大小来看,生态文明建设范围大于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养成。另外,从理念、项目与内容、平台等方面来看还具有很多的相通相联之处。

2影响彝族地区农民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因子分析

2.1社会、环境与经济层面。彝族地区处于相对落后的地区,现代社会的先进文化融入不够,各种不良社会习俗与观念,比如信奉香火等观念引发其吸烟盛行的不良习气,为其不良生活方式的固化延续提供了现实土壤。从自然环境来看,彝族地区地处大山深处,水资源极其缺乏,这可能是引发彝族农民卫生习惯很难彻底改善的一个重要原因。从经济发展的层面来看,彝族地区农业不发达,工业落后,旅游尚处于发展之中,农民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养成的物质基础极其薄弱。2.2观念与文化层面。地处大山深处的彝族地区,传统的风俗习惯与观念浓厚,现代观念与文化落后,衣食住行、礼仪文明、婚丧嫁娶等进化显得非常不够;崇拜香火的习俗和观念,导致了吸烟的恶习难改,吸毒问题屡禁不止。2.3管理层面。地处大山深处的彝族地区,地方政府的管理水平、管理能力与发达地区相比,缺素现代化的管理能力,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养成推动不得力,具体方案执行落实力度不够。

3取得的成绩与问题

查看全文

低碳经济与低碳生活方式的途径透析

摘要:“低碳经济”不仅意味着制造业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推进节能减排的科技创新,而且意味着引导公众反思哪些习以为常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是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从而充分发掘服务业和消费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

关键词:“低碳经济”低碳生活低碳饮食

现阶段太阳能发电的成本是煤电、水电的5—10倍,一些地区风能发电价格高于煤电、水电;作为二次能源的氢能,目前离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提取的商业化目标还很远;以大量消耗粮食和油料作物为代价的生物燃料开发,一定程度上引发了粮食、肉类、食用油价格的上涨。

从世界范围看,预计到2030年太阳能发电也只能达到世界电力供应的10%,而全球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储量将分别在今后40、60和100年左右耗尽。因此,在“碳素燃料文明时代”向“太阳能文明时代”(风能、生物质能都是太阳能的转换形态)过渡的未来几十年里,“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的重要含义之一,就是节约化石能源的消耗,为新能源的普及利用提供时间保障。特别从中国能源结构看,低碳意味着节能,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

“戒除嗜好,面向低碳经济”的环境日主题提示人们,“低碳经济”不仅意味着制造业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推进节能减排的科技创新,而且意味着引导公众反思哪些习以为常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是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从而充分发掘服务业和消费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

转向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戒除以高耗能源为代价的“便利消费”嗜好。“便利”是现代商业营销和消费生活中流行的价值观,不少便利消费方式在人们不经意中浪费着巨大的能源。比如,据制冷技术专家估算,超市电耗70%用于冷柜,而敞开式冷柜电耗比玻璃门冰柜高出了20%。

查看全文

高血压的生活方式干预透析

1提倡规律的有氧运动

有氧运动,顾名思义就是在有氧气参加下的新陈代谢下所做的运动。人体在活动时用作提供能量的热能物质在医学上称为ATP(三磷酸腺苷),其预存量大约只能维持人体运动15秒钟。有氧运动是人体吸入的氧气供求相等,达到生理上的平衡状态。其特点是:强度中等,有节奏,持续时间长,每日3-5次,持续时间30-40分钟以上。运动形式可以多样化,如:步行,快走,慢跑,游泳,气功,太极拳等项目。

如何判断自己的运动是有氧运动呢?心率与呼吸是判断运动是否合适的金标准。一般60岁以下的人运动后的心率为120次/分,60岁以上者为110次/分(也可以用运动时的心率=170-实足年龄),运动后呼吸应保持在24次/分,这说明运动适量。对于体力很好的人,心率也可以调整到140次/分。因为以上范围的心率数和呼吸(24次/分)时心脏血液的搏出量和肺的吸氧量最大,是人体的最佳状态,有利于刺激和增强循环和呼吸两大系统的作用。如果锻炼过后3-10分钟,脉率过速或过缓或胸闷气短等,说明运动过量,应予停止。相反,运动未达到以上的呼吸及心率数,说明运动量不够,可以增强或延长运动时间。

2戒烟限酒

吸烟是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烟叶中尼古丁成分会使血压一过性升高。长期大量吸烟促进大动脉粥样硬化,小动脉内膜逐渐增厚,使整个血管逐渐硬化。中度以上的饮酒被公认为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血压水平及高血压患病率与各种饮酒剂量是正相关,随饮酒量的增加而升高。因此,高血压患者应该戒烟限酒。

3超重,肥胖者减重

查看全文

环保生活方式引导性产品设计

摘要:文章以健康、高品质的生活方式作为出发点,从城市人群密集的商业街道中零散垃圾丢弃现象展开充分调查。通过分析商业步行街等场合食品类垃圾丢弃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市民的日常行为、环保认知、消费观、生活方式等,提出通过产品设计引导和改变人们的行为习惯,从而逐渐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的思路。

关键词:行为引导;环保意识;环境友好;产品设计

城市商业街、步行街是体现一个城市文明、形象的重要场所,通常人流量大、人群频繁更替,热闹非凡。但近年来,步行街垃圾随意丢弃造成严重污染的现象让政府部门、附近居民都头痛不已。垃圾横飞、油污遍地、地上散发着难闻的气味等已是很多城市步行街普遍的病态。如何引导提高市民的自觉性、环保意识和自身素质有待考量。共同维护周边环境,给居民带来健康舒适的生活体验仍是现今需要关注的重点。

一、城市商业街道环境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关于造成小吃街环境零散垃圾。随意丢弃问题有以下几方面因素:1.人流量大、从众心理驱使:通常在晚上、周末、黄金时段,是市民逛步行街的重要时间,节假日更是人流量剧增,街上十分拥挤。市民食用过食品之后的垃圾随之产生,随着步行街的小贩纷纷摆摊售卖、人流持续密集,人们在拥挤的人群中行走不便,一些市民觉得在这样的情形下寻找垃圾桶是没有必要和浪费时间的,于是开始随手乱扔垃圾。而在从众行为驱使下,乱扔垃圾的人也越来越多。2.地面环境差,污染严重:随处可见各类垃圾,烧烤用的竹签、一次性饭盒、纸巾、果皮、果壳碎屑、甘蔗渣,以及遍地的油污、汤渍、食物残羹,都是很常见的。这些垃圾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含有几百种污染物,包括辣椒碱、醛类、酮类等,长期吸入会对人的皮肤、呼吸系统造成很大的损害。3.环卫工人巨大的清洁工程:步行街上产生的垃圾源源不断。在街上,虽然每隔十米左右都会有一个塑料垃圾桶,并且配备有专门的清洁员,但还是很快便盛满了垃圾。节假日是环卫工人们最忙的时候,一条街上的垃圾需要清理数小时,可以装满好几车,地面油污等食物残羹垃圾需反复清理。4.市民强烈不满:各种垃圾汇集,老人、小孩有时走在路面上会被地上的果皮滑倒,地面散发的刺鼻味道让人无法忍受,市民反映每天站在窗前看到的就是小吃街狼藉一片的景象。很多市民投诉要求对环境做出改善。5.影响市容和城市旅游业的发展:步行街是一个城市具有情怀的地方,承载着很多人不同的经历和故事。小吃街的不堪直接影响城市面貌和外来游客对该城市的印象。6.公民素质和环保意识堪忧:在人流量大的场合,多数市民存在从众行为。而环保意识需要每个人共同保持,共建文明的城市是公民的责任。步行街上的杂乱差环境和随意丢弃垃圾的行为导致部分市民养成不好的习惯,素质较低下,在公共场合缺乏环保意识。(二)主要问题分析。1.垃圾桶的放置和分布具有规律性,但由于不能被及时清理而处于垃圾堆满外泄的状态。步行街或小吃街上垃圾桶的量比较少,定点不合理,大部分人在逛街的时候不太喜欢去寻找垃圾桶,如果增加垃圾桶的量,既占空间,又增加成本,不是一种可行的方案。2.情境和行为分析:步行街、小吃街的商家零售食品类别大多为坚果、水果等,产生的细碎垃圾较多。人们大都喜欢方便一点,不想随时随地走到垃圾桶旁边去扔垃圾,而且垃圾桶一般比较脏,如果街道上的人群带着还没吃完的食物接近垃圾桶,会有些不情愿,条件反射地回避。3.商贩和街道设施供应商的考虑:商贩在售卖食品时,一般以自身所获得的最大利益为主要侧重,然而在食品的包装、后期垃圾如何有效合理地处理问题上,考虑欠缺。同时政府相关部门对街道由食品垃圾产生的隐患也没有做出有效的、实质性的整改措施。

二、通过产品引导用户行为的设计思路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