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教学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2 11:09:05

设计教学

设计教学范文篇1

一、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中广告摄影教学的一些问题

在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开设广告摄影课程,一方面要普及摄影的基础知识,比如让学生认识并会使用摄影器材、照明设备,熟悉各种照明光源的光质特点和控制方法,掌握摄影构图、色调的把握和调配、点线面的组合、黑白灰的对比等基本摄影:哩论知识和技巧;另一方面要以广告摄影为工具,训练学生的审美思维、创新思维以及对客观世界的洞察能力、提炼主题的敏锐意识。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高职院校,。乙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广告摄影教学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高职生专业素质不强

高职生源的专业素质因近年来招生扩大而没办法保证,在教学中,教师教一学生学一,学生创新意识较差,主要体现在主题作业的题材单一、内容单调,模仿痕迹中,缺少特点、亮点。

(二)教学内容偏重技术性

摄影既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而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培养技能型人才,广告摄影教学更偏重技性忽略了艺术性,一般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教材内容主要以掌握摄影的基本理论和拍摄技巧,为,告设计与制作拍摄素材当成主要教学目的,忽略了对学生审美意识、创新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造成学生作品表现手法单一,缺乏新意、灵性和人文关怀。对于消费者来讲,广告摄影既是感知某种商品或商业活动的开始,又是一种审美过程。对于商家来说,广告摄影则是针对特定受众的审美情趣、喜好和需求,设计制作用于网络、户外、报刊和杂志等媒体,以商业广告宣传为目的摄影创作活动。所以,无论对于消费者还是商家,广告图片的技术性和艺术性同样重要,只有符合消费者的审美情趣,这则广告才能引起消费者消费的欲望,达到商家推销的目的。

(三)教学内容略显陈旧

教学内容仍以传统摄影技术为主要教学内容。随:蕾数码技术的发展,教学内容应适当调整,符合技术发展特征的同时这要满足广告设计与制作的需要。

(四)教学模式过于单一

传统的教学模式“理论、实践、讲评作业”三部曲仅仅能够把学生的某个单元的“摄影技能”训练好,缺少对知识的整体连贯性,同时忽略了对其它能力的开发和培养。广告摄影是一门综合学科,不仅要掌握摄影基本技能,还要具备前期的策划能力、后期的制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一个学生曾和笔者说起,毕业后他和另一个学校的学生~起进入一家广告公司工作,一年后,这个学生可以独当一面担任产品摄影师,那个学生仍然是一个摄影助理。这是由于第一个学生对整体知识掌握全面、具有其他能力。针对在实践教学中反应出来的问题,我们对广告摄影教学内容和方式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调整。

二、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中广告摄影教学的改革措施

(一)在浓厚的艺术氛围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审美观

针对高职学生专业素质不强、创新意识不够,教师可以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将审美观、创新意识的培养融入到每一个教学环节,营造出课堂教学的艺术氛围,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方法大大胜于一、两节课的重点强化。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精心挑选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不同题材、表现手法优秀摄影作品,通过构图、色彩、对比、光影等要素的比较、评析,让学生感受摄影艺术的魅力。此外,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欣赏电影、观看影展画展、参加摄影比赛等形式,让学生在欣赏美、感受艺术的同时,领略不同的创作手法、表现形式,在无形中培养其创新意识、提高其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这种视觉艺术熏陶,也为广告摄影的拍摄乃至其他艺术实践创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二)改进摄影教学内容,技术和艺术并重

摄影具有技术性和艺术性二重属性,每一张优秀的摄影作品都是技术和艺术的结晶,所以在教学中无论是偏重技术性还是偏重艺术性都不合适。技术手段告诉了我们摄影能做什么,要靠技术训练来获得,艺术手段则决定了我们要说什么和说的方式,要通过摄影直觉训练的方法来掌握。在广告摄影教学中我们不仅仅要教会学生照相机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曝光的技巧、摄影构图及技法、广告摄影的拍摄技巧等等,还要注重强调在创作作品中究竟要表达什么,如何通过镜头体现主题、采用哪种技术形式去表达创意、如何在作品中体现个人思想观念等等。创意者的情感设计与受众的情感需求之间有着重要的相互作用关系,只有传情达意的广告创意才能产生强大的感性引力,打动消费者的心,从而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获得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千篇一律的广告图片不会吸引观众的眼球,只有具有创意、与众不同、充满情感的广告图片才能脱颖而出,吸引消费者的眼球,与消费者达成共识,然而这些不仅仅与摄影技术的掌握有关,更与个人的艺术修养、创作灵感、情感体验有关,只有将广告摄影的技术性和艺术性结合起来,学生才能更好地运用摄影这门视觉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艺术观点。

(三)教学内容要适应数字时代的特点

随着数码科技的飞速发展,数码摄影深深影响了广告摄影的发展,使广‘告摄影更丰富、更快捷,因此根据时展的需要适当调整教学内容是迫在眉睫的事情。只有把握学科的前沿动态,.传授给学生新颖的内容,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广告人才。在广告教学改革中,可以对』告摄影内容作以下几方面的调整:

1.传统摄影理论与数码摄影技术有机结合。比如把传统胶片与解数码相机的“CCD”比较讲解,虽然CCD在成像质量上比不上传统胶片,但是在色彩宽容度等方面要大于传统胶片。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在理解、区分二者在操作、结构、成像原理等方面知识,了解照相机的演变过程还可以使学生根据拍摄意图选择相机。

2.删除暗房冲印技术,增加数字图像后期处理技术。熟悉一些专业图像处理软件,不仅仅可以调整数字图片的色彩、色调、饱和度等信息,而且对广告图片的创意制作具有实战意义。

(四)广告摄影教学模式的改革

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实践、点评作业”教学方法虽然能够满足教授学生的拍摄技巧,但仅仅局限于某个单元的拍摄训练,对知识结构没有整体性。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开设《广告摄影技术》,可以根据高职生特点,按照广告摄影制作的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组织课程,让学生在完全真实(或模拟)工作情境中,通过学生间的团队合作,制定计划、工作分配、角色扮演开展教学活动。在实际教学中,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教师扮演“客户”,针对不同小组学生的特点分配工作任务,小组成员和“客户”充分沟通后制定拍摄计划、绘制草图,进行产品拍摄和产品创意制作。在整个过程中,教师根据实际拍摄情况对学生进行指导。在前期沟通时,既要提出“工作要求”,又要听取学生对产品特点的分析和整体艺术创意,可以适当的对“工作小组”进行引导。在巾期拍摄时可以针对“工作小组”遇到的技术问题进行实践指导。在整个工作完成后,通过小组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的方式对整个上作过程和最后广告图片进行分析点评。

设计教学范文篇2

关键词:高职数学;教学设计;教学效果

高职数学是理工科高职学生学习的重要课程,在高职学校数学教学中,老师不好教、学生不好学这样的现象非常普遍。很多学生对高职数学课如谈虎色变般不喜欢学,而一些理工科专业又对基础数学的要求比较高,而一些学校在进行教学改革的时候,又不重视基础数学课的教育,对数学课程的课时一再压缩,这对高职数学的教学来说更是难上加难。那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在现行条件下,怎么走出困境呢?我们都知道教学设计对一节课的重要性,教学设计的好坏甚至直接决定了这一节课的效果,这就为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何在教学中做好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率,让教师好教学生好学。

一、数学教学设计的概要

高职数学教学设计不仅要按照受教育者的认知程度而且要紧扣教学内容的中心环节,从而设计出合理、完备的教学架构,还要将数学教学各种要素有机、合理地整合为一个整体。从教育的本质来看,数学教学设计不仅要遵从数学教学的基本理念,实施系统的专业的设计教学的各个方面,还要掌握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和需求,研究适合当地情况的数学教学策略,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也是必要的,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1]。作为教师来说在进行研究教学设计时,首先应当明确教学目标和情感目标,其次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适合教学内容和教师自身风格的教学方法,从而使高职数学教师职业化发展,不断在探索中发现真理并检验真理。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还应该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数学教学方案。

二、教学设计在高职数学教学中客观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对高职数学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数学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确实存在一定的困难。并且由于高职学生高考成绩普遍不如本科生,数学基础相对较弱,大多数高职学生上几节课对内容不理解,就会认为数学学习很难。而且有些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没有根据班级的组成结构和内容的难易度,设计出适合当前学生的教学方法。还有部分高职数学教师仍然运用陈旧的教学方法,较少考虑现在高职学生的变化和个性化发展。这种种的原因就造成了高职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越来越差。(二)部分高职数学教师的教学效率意识薄弱。当前高职数学教学内容好多年几乎没有改变,而一些教师也认为数学基本课对高职学生的重要性相比其他学科来说比较轻,在心理上不够重视。而在数学教学方法上比较单一枯燥无味,在教学评价上像应用数学这样的基础理论课,只能以考试分数论成败。这就使得高职数学教师和高职学生在教和学的过程中,还如同初高中般填鸭式的教育,教师只注重课堂上单纯的传授知识和完成课时量,高职阶段和初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首先就是量的区别,很明显一节的内容多了,其实对于知识来说一节课教师讲了多少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学生能够接受多少,如果老师讲的很多,可是学生却一点也没接受,这节课就是失败的,是没有效率的。而忽略了学生的当前的知识储备和认知规律,学生在学的过程中还是和高中一样被动的接受知识,缺乏主动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三)数学课的教学设计难度大。随着高职院校的改革,大部分学校扩招,这就造成了学生的差异性非常的大,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不均衡,在数学学科上更是体现的非常明显。在这种情况下,许多高职教师在讲授数学知识时,还是采用几年前甚至十几年前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授课,没注意到在一个班中各层次的学生基础知识的不同,只对部分成绩好的学生讲课,对基础不好的成绩差的学生关心的不够,就使得学生掌握的知识进一步拉开差距,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形成极大的两极分化,教学设计也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教学效果更是无从谈起,课堂教学设计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四)大多数学教师较少运用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随着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国家对教育的投入越来越多,几乎每个班都配备的有多媒体设备,教师也因此可以运用科技手段来辅助教学。数学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更快地掌握数学的新知识,不断创新更高水平的技能。因此,高职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必须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可是现实情况是大部分教师的专业能力没有问题,但在多媒体设备的使用却缺乏实际的操作能力。(五)实际的教学内容与课程计划课时不相符。高职应用数学作为高职理工科学生的基础学科,对学生学习专业课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可是现实情况是各个高职院校基本都在压缩基础数学课的课时,对这一类基础的重视程度不够,也就难以满足数学内容的教学。这就造成高职数学教师在教学时为了赶教学进度,不得不加快教学速度,很多内容只能轻描淡写一笔带过,没有突破教学重点、难点。久而久之,学生更难学懂数学的专业知识,更无从谈起运用到实践中去了,影响了数学教学效果。

三、高职数学教学设计的策略优化

(一)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高职学校学生的自我约束力比高中阶段还是有区别的。高职学生更需要在学习中充分发挥自我能动性。因此,自觉性较差学生角色较为被动,吸收知识效度较低。甚至有些学生较为功利,认为只要可以通过学期末考试就行。在此情形下教师即使在进行用心的教学设计,没有学生主动配合也就难以达到教学目标。所以,高职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完善先进的教学方式,还要从思想观念入手,才能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与自我能动性,让学生养成爱学习,会学习的好习惯[2]。(二)提高数学教师的教学效率。在高职阶段,教师要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内容,更是要教会学生怎么去运用已知的知识去解决当前的问题,即是我们所说的方法,所以一节课重要的不是知识的全部灌输,而是有效率的进行传授,让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表面的知识,更是对知识的运用,这才是有效率的数学教学。这就需要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而不是一味的注重完成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更要注重教授学生方法的运用,即常人所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其次还要重视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要做到对数学教材内容有深入的领会后,优化数学课程体系和内容,站在学生当前的知识储备去思考学生可以接受知识的能力,而不应该把学生接受不了的强加给学生,这就是没有效率的教学设计。最后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在讲授过程中不能一味地使用单一的教学手段,运用多种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高效学习[3]。(三)简化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教学和学习本应该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可是现实情况是教学过程预设过多,简单的学习变得非常繁琐,无形中加大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和心理学习障碍。教师首先要明确一点就是教学设计本就是为教学服务的,其目的是为了学生能够更加有效更加自主地去完成数学学习,而不是去加大学生的学习负担,所以只有简化教学设计才能使课堂变得高效,使学生完成自主探索学习。同时在课堂中教师要主动改变自身的角色,由传统课堂中的主导者变成引导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自我体验学习高职数学的感受。这就需要教师在做教学设计时要主动地精简过程,减少一些花样和形式,多留给学生一些自主的时间和空间,将学生的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使课堂真正回归到真实自然高效的课堂,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4]。(四)科学地运用多媒体技术。科学地运用多媒体设备在教学发展中已经是必不可少的内容。传统板书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展现定积分等知识的抽象表达。多媒体设备的出现则有助于相关空间及动态图像的模拟,具有极强的直观性,能激发学生的视觉感受和听觉感受,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方便对空间问题进行理解和想象[5]。数学教学与现代科技结合在一起,采用多媒体技术和课堂内容相融合,通过媒体展示和大量的教学实验,可以为学生提供抽象思维形象化,可以将一些重难点描述和解释清楚,这是传统的教学手段所无法达到的。(五)根据高职数学的特点适当调整教学方式教学设计的优化要依据高职数学的教学特点,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方式。高职数学教师在进行定积分不定积分的教学时,由于知识的客观难度,就必须划分出较多的课时,给学生多讲授,让学生充分的理解知识。除此之外,教师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也要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发挥数学的最大作用。

四、结语

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是需要花时间、花精力去准备好每一节课,去设计好每一节课,然后再从上过的课中找不足找缺点,为下一节课做铺垫。教师不仅仅要着眼于课本,还要重视实际的问题,所以做好每一节课的教学设计至关重要。在进行高职数学教学设计时,数学教师应该一切以学生为本,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益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引导学生多进行自主性学习,加强思维的培养,教师也要将课堂教学设计真正高效率地运用到实际课堂中去,以提升高职数学的教学效果,进一步促进高职数学教学的发展[6]。

【参考文献】

[1]李军.高职数学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效果分析[J].内蒙古水利,2010(6):169.

[2]项立群.提高一般本科院校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初探[J].大学数学,2003(1):57-60.

[3]陈成钢,李维.教学名师视角下提高大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教学策略[J].现代大学教育,2014(4):106-110.

[4]沈培.简化数学课堂,回归数学本质[A].江苏省教育学会.2017年江苏省教育学会年会文集[C].江苏省教育学会:江苏省教育学会,2017.

[5]王谦.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才智,2019(14):154.

设计教学范文篇3

Lesson93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句型:Itsquiteaniceelephant.

(2)初步学习过去进行时态的用法。

2.能力目标

能够用过去进行时准确表达过去某个时刻正在进行的动作。

二、教具

录音机;一组图片,画有人物和动作,如:打篮球、跑步、唱歌、写作业等,并标有具体的过去时间。如:8:30yesterdaymorning等。

三、课堂教学设计

1.请三位同学到前面来,分别做出扫地、读书、写字等动作。教师依次提问:

T:Whatareyoudoing?

S1:Imsweepingthefloor.

S2:Imreadingabook.

S3:Imwriting.

教师手指这三位同学,依次问大家:

T:Whatishe/shedoing?

学生按照实际情景,依次答出:

Ss:Heissweepingthefloor.Sheisreadingabook.Heiswriting.

教师要求全班将三个人的动作分别记清楚。

2.复习值日生报告。

教师可继续要求学生就所学科目提出看法,并就他人看法表示同意或不同意。

3.就刚才三位同学的动作,向全班提问:Whatwas×××doingwhenIcamein?

重复两至三遍,板书这个句式,用彩色粉笔标出was,启发大家猜测句子的含义,并引导全班回答:

Hewassweepingthefloor.Shewasreadingabook.Hewaswriting.

板书上述三个答句,启发学生观察谓语部分的变化,并简要介绍一下过去进行时态所表示的含义。

4.打开书,借助课文插图教授本课词汇,反复练习。

5.两人一组,练习课文第1部分问答。请几组说出自己的答案。教师讲评。

6.合上书。准备放课文第2部分录音。教师给出听前提问(Pre-readingquestions):

WhatisLiLeidoing?

放录音一遍,学生回答问题。

7.指导学生两人一组做课文第3部分练习。教师先与一位程度较好的学生表演以下对话:

T:WhatwasLiLeidoingwhentheteachercamein?

S:Hewasdrawingapicture.

T:Whatwashedrawing?

S:Hewasdrawingahorse.

T:Whatwasheusing?

S:Hewasusingchalk.

T:Wherewashedrawing?

S:Hewasdrawingontheblackboard.

全班两人一组,就Meimei及thetwins进行内容相似的问答练习,请几组同学表演。

教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图片,就上面的人物及活动与学生进行问答练习。

8.教师解释课文难句(见难点讲解)。

9.布置作业

1)抄写生词、短语,练习朗读本课对话;2)完成练习册习题。

四、难点讲解

Butpleasedontplaywithmychalk.但是请不要玩粉笔。

句中的play是不及物动词,意思是:玩,玩耍。例如:Letsplaytogether.让我们一起玩吧。

play还可作为及物动词,有“参加游戏、玩球、扮演、弹琴”等意思。例如:

1)Thechildrenareplayingbasketballoverthere.孩子们正在那边打篮球呢。

设计教学范文篇4

本课题是在学习原子结构和元素概念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的过程。本课题难点比较集中,有微观表征:电子的分层排布、离子的形成;有化学用语:原子结构示意图、离子符号;也有把宏观与微观架起桥梁的知识: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这些内容是引领学生把学习注意力由宏观世界转到微观研究的重要过渡,为学生探求宏观物质变化的奥秘打开了一个微观领域的窗口,是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和向往,是培养学生对微观世界学习兴趣的一个很好的素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难点)

2.了解离子的形成,初步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重点)

3.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涵义及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想象、猜想→探索证明→归纳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

2.观察l~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归纳小结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3.探究分析NaCl的形成过程,了解离子的形成,初步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对微观世界学习的兴趣。

2.唤起学生对科学的好奇与向往。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教师富有感情地朗读学生作品──科普小论文《漫游原子世界》,巩固原子结构的知识。

附文:我是一个小小的电子,我在原子里围绕着原子核不停地转动,虽然空间很大,但我和我的同伴总想挣脱原子核的吸引。可是原子核这个小老头很有能耐,虽然只占原子的一丁点空间,里面却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中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正好把我身上的负电深深吸引。

2.设问:原子核外电子是如何运动的呢?它们能否挣脱原子核的吸引呢?

二、引导探究核外电子的排布

1学生猜想:核外电子是如何运动的?

2.学生交流:向你的同学说一说你想象中核外电子如何运动?

3.探究证明假设:阅读课本图文。(把图4-9“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示意图”制作成挂图,借此引导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理解电子分层排布)

4.归纳结论: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5.教师启发:科学家在探索原子核外电子运动时,也经历了假设、猜想的阶段,然后通过科学的手段、借助先进的仪器进行实验测定、检验而得到真理的。那么电子为什么有的排在第一层?有的排在第二层?各电子层上电子数目有什么规律?(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后,进一步启发学生对电子排布的通想,提醒学生到高中后还会有更深入的研究,有兴趣的同学可自己查阅有关资料)

6.学习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的意义:

7.练习巩固:向你的同桌说一说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

8.展示挂图: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学生观察、互相讨论、归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元素

最外层电子数

元素化学性质

稀有气体元素

8个(He为2)

比较稳定

金属元素

少于4个

不稳定

非金属元素

多于4个

不稳定

9.教师设问: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He为2),达到稳定结构,故化学性质比较稳定。金属元素原子和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未排满,要趋向稳定,怎么样才能达到目的呢?(制造探究情境,诱导学生下一步的探究)

6.引导提问:离子是怎样形成的?什么叫离子?如何区别阳离子和阴离子?离子符号的书写应与原子有什么不同?

四、小结练习,诱发思考

1.小结:在本课题,我们学了什么?

2.练习:课本习题。

教学设计说明

过去由于过分追求知识和能力目标,忽略过程和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课堂教学设计上,教师往往注重知识的灌输和解题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需要比较忽视。于是基本上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教师把一个个的知识点教给学生,学生记住结果并会应用解题就行了。课堂上缺乏师生之间的感情共鸣,显得苍白乏味,学生学习方法不灵活,死记硬背,知识掌握不牢固。

在新的教学理念驱动下,本课题的教学设计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设计了多个探究活动,创设了多个学习情境,利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开展课堂活动:(1)欣赏科普小论文《漫游原子世界》,以轻松活泼的形式、生动形象的语言巩固了原子结构知识,同时提出“校外电子是如何运动的”“电子能否挣脱原子核的吸引”等问题,自然入了本课题的学习;(2)让学生猜想质疑核外电子运动,再借助挂图(课本图4-9“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示意图”)帮助学生树立空间概念,探索、理解电子的分层排布;(3)通过学生角色扮演活化氯化钠形成的过程,强化学生的探究欲;(4)利用图示把钠原子和氛原子发生电子转移形成氯化钠的过程简明呈现,帮助学生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飞跃(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应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若学生难以接受,可按教材要求简化过程);(5)借助观察挂图“l~18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以表格形式进行知识类比,归纳稀有气体元素、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目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这样处理能化难为易,变枯燥为乐趣,变结论性知识为探究性学习,让学生饶有趣味地、自主地进行科学探究,使生硬的化学概念变得栩栩如生,易于理解。学生逐渐对学习化学产生渴望之情,能主动参与探究,建构新知,从而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科学态度和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

本课题设计主脉清晰,重点突出,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设计教学过程,学生参与度高,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点评

选取核心概念──离子为研讨课,内容比较抽象,难度较大,富有挑战性。本设计体现了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科学探究的设计和培养。实施教学过程中,不但知识与技能目标得到较好的落实,而且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也得到较好的体现。课堂设计充分挖掘教材,尤其重视课堂活动设计,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而富有吸引力。

1.探究活动设计:(1)欣赏科普小论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本课题学习欲望。(2)猜想、交流、探究校外电子如何运动,体现对学生合作精神和科学探究的培养。(3)角色扮演离子形成的过程,生动活泼,达到校理想的学习效果。

2.扩展学习设计:元素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研究采用表格设计,体现了推理、归纳、分析能力的培养。

来源:人教网华南师范大学化学系钱扬义点评

三、探究离子的形成

1、提供信息:①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②钠和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学生表演:两个学生通过观察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别扮演销原子和氯原子(头上贴元素符号,身上贴最外层电子数目的“电子”),其他同学当裁判。(表演的形式活泼而又巧妙地考查了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理解,学生热情高涨地参与,课堂活跃起来)

3.学生讨论;要趋向稳定结构的钠原子和氢原子该如何变化来达到稳定呢?设计一个方案。(生动的情境、求知欲的驱使,学生积极设计多种方案:①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中三个电子转移到钠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使双方最外层电子数平均,分别为4。②氯原子的最外层七个电子转移到钠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使双方达到稳定结构。③钠原子的最外层一个电子转移到氯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使双方达到稳定结构。这样,较好地暴露了学生的原有思维,有利于教师更有针对性地进行点拨引导,对于方案①,教师要让学生分辨生活中的平衡与化学中的稳定的区别;对于方案②、③,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分析发生这两种情况的难易程度)

设计教学范文篇5

(1)课题布置范围不易确定(学生存在个体化差异性),缺乏科学合理性,

(2)课程内容枯燥无创新,缺少师生之间艺术互动交流,

(3)指导布置设计作业占用时间过多,

(4)设计

2艺术设计类专业的课程建设

2.1(3P1D教学改革方法)

2.1.1课题选择(Project)

艺术设计专业改革创新,课题选择要得到充分重视,课题存在于教学中的形式可以是真实的设计项目,或者是非实际的项目练习,艺术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主导核心就是课题。课题内容的选择关乎到设计教学的最终成果,同时体现出的是教师的教学能力水平与责任心,教师备课主要的内容就是有效做出课题选择,以下为课题选择时需要注意的关键内容:

(1)按照教学大纲中的要求拟定课题选择范围,课题中涵盖的内容与完成难易程度要符合学年教学计划基本范围要求,为保证课题选择的时效性,学校教学负责人要参与课题选择并审核其中教学内容。

(2)艺术设计评价标准。

课题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对艺术设计成果的评价标准,学生可以依照明确的标准制定设计目标,进而确定设计努力方向,对学生的创作过程来说是非常直观有效的。艺术设计评价标准的建立要符合设计的本质内涵与基本精神,做到实事求是的对学生设计作品进行全方位、认真明确的考核。学生可以将评价标准最为设计结果参照物,在设计过程中即时调整性比较强,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艺术判断力。

(3)目的性、可行性、趣味性。

课题设计在明确教学目的的基础上,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可行性与可操作性,首先课题目的要明确需要解决的项目问题,能够有效分辨问题处于形态与材料、结构、语义、功能等哪几个教学计划方面,其次是课题选择中设计的项目联系要与实际生活接轨,或者应用实际生活中未解决的问题,保证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同时为课题可行性提高成果效率。

(4)创新性、时代性。

响应新形势下新课程对教育改革的要求,艺术专业课题设计要具有创新性、时代性。课题选择在教学中单纯呈现设计形态基础内容,是远远不足以新形势下课程要求的,要依据当下时代的审美标准做创新与变革。课题设计的目的就是解决当下生活中待解决的问题,例如环保用品、老年人产品、残疾人专用产品等等都是有待开发的艺术设计课题。具有时效性的课题选择并不是单纯依赖于学习计划范围内的教材内容,更重要的是教师水平能力,作为一名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应该时刻关注生活,以敏锐的眼光觉察到社会形态的变化,善于发现生活中待解决的问题,不要一味将教科书中的参考设计内容照搬给学生,具有综合教育素质的专业教师,在寻找设计课题与启发学生寻找艺术设计方面都会展示出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

2.1.2教学质量(Process)

课堂练习,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中的主干内容,为学生展开随堂可完成的针对性较强的项目练习,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完善的课堂练习内容,开发学生艺术设计思维意识、审美意识,更有效的提高学生对艺术审美的判断力。为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提问难易程度以及点评用语尺度。课堂练习能够将学生的设计作品放在一起做对比,这样便于学生之间参考与教师的点评,教师在点评学生艺术作品时,要结合当前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考评学生作品的优劣,并启发学生勇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的艺术设计思维、审美意识判断能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使学生能够从教师的考评中顿悟设计原理,从而符合课程教育标准。当然,这与教师的职业操守、教育水平都是息息相关的,同时也是课堂练习的精髓所在。除此之外,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意识非常重要,也可以说是保证课程质量的关键点。学生在课堂上是否有足够的参与意识并且能够持续良好学习状态,关键点在于学生的积极性能否得到提高,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练习项目的自我评价以及学生互评,教师正确引导之下,会与学生达成一种共识,有助于学生平常学习目的性认知的提升,为学生培养正确的艺术设计观念,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挖掘培养学生对艺术真理的探索精神以及发现并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2.1.3设计说明书(Description)

艺术设计课题、课堂练习过程中一个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设计说明书,它的作用价值是衡量学生艺术作品成绩的必要参考因素。艺术课堂中着重提出学生对手、眼以及脑的培养训练,而设计说明说正是实现这一培养训练最有效的过程。记录整个设计作品的设计过程,将自己对课题设计的艺术思考、真理探索、形式理解以及价值观念,体现在设计说明说中奉献给受众,因此可以看出设计说明说在课题设计中占有的重要地位,它是一项必要的存在因素,是设计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设计说明书中旭涵盖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主题、设计来源、设计内容以及预测结果。

首先是学生要理解教师布置课题的基本主题思想,只有详细、准确的认识到课题练习的目的性以及课题选择的原因,才能够有效的进行分析,经过理解判断之后方能完好的解决问题,对于后期的设计内容以及设计结果的预测,要随着师生之间的交流讨论而进一步深化落实。

(2)课题设计方法认知。

在设计说说明书中有一部分内容是比对课题的理解更重要的,就是学生以自我的角度对课题设计方法的思维认知,这一部分的内容是需要独树一帜的,因为不同的自我将展现出不同程度的艺术认知,也可以说是对艺术设计的独到见解,之后要进一步说明采用自我角度分析认知的原因。

(3)记录过程。

设计说明说中主体要呈现的部分就是设计过程的记录,其中包括设计方案、设计模型以及设计图样,要有记录的过程是因为以任何形式存在的艺术构思,最后都会进过技术图样、形态处理而落实到实物上,最终以图样、实物模型等形式将形态与功能、材料、结构、语义等艺术设计构思展现出来。

(4)版式设计实践。

设计说明说在课程中占有主要地位的原因,是因为它是版式设计的一次实践。但是版式设计在艺术项目中却不是重点步骤,也没有相应的统一规格要求,可以艺术设计说明书版式的基本内容中是包括了多种图片样本的,例如封面、字体、着色、开本等等。这样看来设计说明说自身就是依靠视觉传达的设计项目,那么学生应该注重使传达主题内容独树一帜的方式特征。

2.1.4重视陈述(Presentation)

陈诉是设计练习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完成课题的最后一个阶段。其主要的形式就是学生在艺术作品设计完成之后,将自己的设计构思、设计过程、设计结果、对问题处理的方式,在短时间内向教师以及同学阐述清楚。之后会有教师或者学生进行提问,设计者根据问题作答,最后教师会对设计作品给出评价,针对其优劣点、存在问题提出进一步探索的要求。设计陈诉对学生有以下三点培养优势:首先,能够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对训练口才起到一定作用,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信息并且锻炼学生语言组织能力,为学生今后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口语表达是一名实践中设计师必备的职业素质。其次,学生对自我设计作品的阐述过程,能够减少教师考评过程中的主观倾向性。最后,陈诉的过程可以看作是学生之间互相学习的过程,有效的做到取长补短,增添互相学生的机会,使自己设计能力不断得到完善。

2.2考评模式改革方法

引导艺术设计课程建设开发的重要因素是课程考评方式。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学生的新生代变化应该受到重视,学校课程中的考评方式要响应新课程的要求,做到与时俱进。创新改革考评方式方法,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以艺术设计为主要考评目标,摒弃传统考评设计作品结果的方式。通过学生艺术设计作品的完成过程以及创新能力,进行考评学生对艺术设计知识的掌握程度、专业技能的实施能力。从根本上改变育人方式,做到“以人为本”的形式教学,革新课程结构以及教学模式,根据实际教学阶段不同的课程要求,采用灵活的考评手段方式,使课程评价形成多元化的教育格局。当教学过程中主体、客体均发生改变时,要有效的将生产标准、考评手段相结合,或者将职业资格证书与考评手段结合,当学生的设计方案获得企业录用的话,那么可以成为主要的评价参照,若学生设计方案参加过竞赛、展览等,均可以列入综合考评的参考依据范围内,打破一考定终身的单一传统考评模式,深化“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3结论

设计教学范文篇6

关键词:美育;审美化;教学设计;教学操作;教学评价

一、研究背景

2015年,为进一步强化美育育人功能,推进学校美育改革发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要求大力改进美育教育教学,深化学校美育教学改革,加强美育的渗透与融合[1]。改进美育教学,关键的着力点应首先在教学设计的改变上。然而,目前大部分教师对教学设计的态度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1)教师的教学设计要么没有审美性,要么没有逻辑性;(2)教师的教学设计随心所欲,不分学科、不分学习内容,都采用相同的教学方法;(3)教师的教学设计理论基础薄弱;(4)对于新的教学模式,存在较强的排斥心理,等。审美化教学是一种既追求教学形式具有审美性,又注重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具有逻辑性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审美化教学,可以解决目前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改善教学操作过程中存在的内容衔接逻辑性不强,课堂教学气氛不和谐等问题,来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得到全面的提升。

二、文献综述

教学设计是教师为达到某种教学目的,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学对象身心发展的特点,对教学时间、方法、内容等方面作的总体规划设计。合理分配教学时间,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加强教学内容的逻辑,从而保证教学过程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是教学设计应该发挥的作用。审美化教学指将所有的教学因素(诸如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手段、评价、环境等)转化为审美对象,使整个教学过程转化成为美的欣赏、美的表现和美的创造活动,使整个教学成为静态和动态和谐统一、内在逻辑美和外在形式美高度和谐统一的整体,从而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习负担,使师生都获得充分身心愉悦的一种教学思想理论、操作模式和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发现,现有研究大部分是有关教师教学设计实际操作技能的,教师在教学设计方面是否具有外在审美性和内在逻辑性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在审美化视点结构教学模式搭建的桥梁下去深入的了解,教学设计和教学操作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以及如何来改善目前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处理好教学设计和操作之间的关系。

三、研究方法

(一)研究目的。通过实证研究来探索审美化教学设计和审美化教学操作之间存在的关系,以及剖析影响审美化教学设计和审美化教学操作的因素,找到解决的方案,让更多的教师喜欢用审美化教学,让更多的学生受益于审美化教学。(二)研究工具。本研究根据审美化教学的要求参考审美化教学的评价维度表,设计了研究问卷,见表1。问卷分为两个维度,二级维度包括教案(教学活动与设计)、过程(教学活动与操作)、学习成果;三级维度包括目标设计、内容设计、过程设计(内容)、过程设计(形式)、评价设计、目标臻美、过程完美(内容)、过程完美(形式)、评价精美、价值观引导、课堂表现、作业表现(内容)、作业表现(形式)、价值观表现。(三)研究对象和过程。研究选取接受过审美化教学学习的教师为研究对象。收集执教教师在运用审美化教学时,美育专家和听课教师对其教学设计、教学操作和学生作业成果进行评分的数据。研究共收回276份数据,其中专家100份,教师176份。收集数据之后,录入SPSS统计分析软件工具,对调查结果进行教案设计、教学操作和学习成果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研究结果一。通过对数据进行二级维度的相关性分析,得到表2,由此可以看出:教案(教学与活动设计)与过程(教学与活动操作)显著相(r=0.497,p<0.01),教案(教学与互动设计)与学习成果显著相关(r=0.515,P<0.01),过程(教学与动操作)与学习成果极其显著相关(r=0.959,P<0.01)。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三个原因可能是:第一,在审美化教学过程中,执教教师运用了审美化视点结构教学的要领来进行教学设计、撰写教案,但在实际的操作中,执教教师只有部分教学内容是按照自己的教案设计来进行授课的。第二,在审美化教学中,执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按照审美化教学的标准来授课的,但是教学设计并不完全符合审美化教学的要求。第三,评价教师对审美化教学的不熟知,导致在评价执教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操作中评分是不符合审美化要求的。为了进一步了解审美化教学设计和教学操作之间的关系,将专家和评价教师的数据重新在SPSS里面进行筛选,做相关分析,得到表3和表4。(二)研究结果二。由表3可以看出专家在教案(教学与活动设计)与过程(教学与活动操作)、教案(教学与互动设计)与学习成果、过程(教学与活动操作)与学习成果(r=0.957,P<0.01)的评分方面均显极其显著相关(r>0.6,P<0.01)。由表4可以看出评价教师在教案(教学与活动设计)与过程(教学与活动操作)的评分显著相关(r=0.369,P<0.01),教案(教学与互动设计)与学习成果的评分显著相关(r=0.414,P<0.01),过程(教学与活动操作)与学习成果的评分极其显著相关(r=0.925,P<0.01)。通过对总体的实验数据、专家的数据和评价教师的数据进行二级维度,教案设计和教学操作之间相关性的结果分析发现,对于相同的评价指标、对象、内容,专家和评价教师的评分却相差较大,导致表3和表4不同的结果。通过对收集的问卷进行再一次查看,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执教教师的教案设计和教学操作是一致的,但和审美化教学设计和教学操作的标准有一定的距离。第二,评价教师对审美化教学的评价体系不够熟悉。评价教师在给执教教师打分时,大部分是凭借以往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操作的评价标准来判断审美化教学的教案设计和教学操作。(三)结果分析。通过对研究结果进行深入的探究,发现其背后存在以下三点原因:第一,执教教师对审美化教学模式的认可度不高。目前,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任务繁重,学习美育教学知识,重新构建自己的教学框架,在他们看来耗时耗力。其次,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需要一定的时间。第二,教师缺乏美育、美学知识,也是导致美育培训效果受限的原因之一。目前美育课程的学习还不是每一个师范生的必修课。第三,教师的积极性不高。目前的教育体制里,对艺术类教师的重视度还没有真正的提高,在职称评价方面,也更倾向于主科,如语文、数学等学科。而参加美育实验的课程主要集中在音乐、美术、体育这三门学科上。(四)改进措施。为使学校美育工作做好,使每一位教师都乐于运用审美化教学,使每一位学生都受到真正美的熏陶,美的教育,特提出以下改进措施:第一,实验学校领导应该大力支持美育培训工作。可适当的减轻参加美育实验改革教师的任务,使其有时间有精力,全身心的投入到美育实验中来。第二,观念的转变需要一定的时间,实验校领导、培训专家应多给予对授课教师的肯定,不可抱有一蹴而就的心理。其次,授课教师,应主动的加强对美育、美学知识的学习,逐渐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第三,教育部门应适当改变目前职称评价的指标,提高艺术类教师的教学信心,让他们积极地参加到美育实验改革中来。

五、结语

无论是教学设计和教学操作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审美化教学强调教学活动的内在逻辑美和外在形式美高度和谐统一,教师用审美化教学的要求来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操作,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使学习和教学变得轻松有趣,让师生都获得良好的体验,使教师爱上教学,学生喜欢学习。同时,审美化教学可以改变目前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操作方面的现状,并降低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和部分学生的厌学程度。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J].中国德育,2015(23):6-11.

[2]刘艳新.谈加强教学过程的质量控制[J].黑龙江高等教育,1996(6):50-51.

设计教学范文篇7

“两物间的转换与分割”。此抽取训练点放在两种不同的材料绘画教学中进行。它涉及“概念转换”、“材质衔接”、“虚拟现实”、“意识流联想”等手法,在观察、分析、研究客观物体形式特征的同时,由想象发出,将两种以上的物体结合于一个整体的意象,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象图式能力的目的。同时要讲究画面的黑白构成,节奏和韵律,整体和谐与统一的运用,对物体装换处理、概括、归纳、提炼或添加、淡化。要求学生灵活运用基本概念知识,讲究秩序化的承接,同时又能整体考虑明度色阶、层次的运用及黑、白、灰关系的协调。抽取训练点四:“时间空间训练”。手法综合创意,联想与创意性素描是在把握物体的内外基本形式特征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想象与创意表现能力。美国著名的美术教育家罗思菲德说:“在艺术教育中,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前多元化的全球动画竞争中,在教学中引领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启迪创造力,如何在很好继承传统的同时又有原创精神,从专业基础课的被动性学习转化为引导性的自主学习,这些都是当前动画基础教学中面临的主要问题。鼓励学生综合运用好素描,拓展创作语言,充分使用好语言表现不同,展示新的观察方式;其次,在教学中导入解构、重构、形象联想等一系列练习,引导他们对自然物的图像素材进行分解、拆卸、重装;应用各种方法重新组合画面造型和构成,以获得崭新的形态,使学生具备独立思考,捕捉创意的能力,为日后的动画创作打下良好基础。

抽取训练点在设计素描教学中的具体实施

结构素描-速写短期作业。短期训练首先是抽取感兴趣的结构特征部分。在写生研究阶段,注重多角度的观察与研究。对形体进行反复的、多角度的、多方位的、多层次的、分析性的描绘,以便形成对形体明晰的概念,发掘对象内在的规律,更准确肯定地体现外部形态,进行剖析描绘,既描绘看得见的,也要通过想象和理解去画看不见的部分;其次,进入创造阶段。通过对写生物的研究、分析、了解,通过对原始物的剖析和拆解,找自己感兴趣的结构特征部分,加以抽取、融合、运用到设计新生物上来。新生物小作业的设置由老师精心设置,新生物与原物可以是同类物,也可以适当的夸张。这是在保持总体具象角度范围绘画的前提下。要求学生多设计、构思草图,注重中间过程的演绎,并与其他同学和老师反复交流探讨。新生物的表现仍采用结构素描的形式,要求结构清晰、透视合理,有比例美、形态美。通过此抽取训练点的训练,积极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由此展开人物速写,默写,人物角色创新性草图绘画,自行车等景物速写和默写及创新性绘画这一流程的练习。有出处,避免学生凭空臆造和无所适从,使学生知道结构研究与训练的意义,也体会到“艺术设计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表面刻画练习。在素描慢写的练习当中,要求学生把观察推理到的物体结构、素描规律、光影变化与氛围特写结合起来,着重强调对物体动势形态、体积感、空间感、质感的刻画。训练的侧重点为传统素描练习,着重理性素描练习,能运用绘画材料来表现对象,为动画艺术创作打下坚实的造型基础。在理性绘画的基础上,能够逼真重现物体的质感,将视线引向对材料的关注,完成从发现中进行新的创造的过程。即把肌理质感作为一种语言要素,并通过主动的肌理质感发挥它主要的力量,不断挖掘潜在的感染力,使用材料的过程也是重新创造物体素描的过程。在肌理质感的转换和对比中产生强大、新颖的感染力,使肌理质感的刻画避免以往的对物体肌理质感机械简单式、无创造性的描绘,从而达到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的目的。

写实与分割练习。具体到这一训练时,应考虑画面构成的重要性,在画面中,构图在画面美感上占有的比重相当的大。点,线,形,点线形分割,衔接,层次,对比,节奏中心整体旋律,均衡,边角等分开进行分析和练习。无论是柔性分割还是刚性分割,是动态分割还是静态分割,是否即与画面意象相统一;再次,考虑对绘画物体的理解上分割,提取兴趣的元素部分、显著特征元素部分进行打散重组,并注重产生的新图的感悟与体会,避免简单,无目的性的训练。练习的同时放置两种不同材质,但可有相似形状的物体——绳子和铁索,渔网和鱼,人物和核桃等等两种材质的物体需要有机的结合方可放置在一张画面当中。

注重默写和构图的创造能力的训练。借助电脑软件绘制完成的场景设计,目前常用的软件是PHOTOSHOP、PAITER,这种类型的场景设计绘画性较强;二是通过电脑合成照片,以及通过三维软件创作场景中所需要的模型,需要同学们学会使用素材,在第一时间将他们从脑海中提取出来,通过解构所发现物体的新形态,结合线性的分割,用立体具象形描绘手法,达到新,奇的立体形象在二维平面上的展现。值得注意的是,当物体被剖解、拆解时,物体在分割交集的若干块小的平面中,敏锐的视觉提炼需要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将突现的具象内容重建。随机应变,灵活地处理不同的形状,丰富画面结构和形象结构,在依托物体作主观分析与描绘的过程中,让思维扩散,进一步发挥创造能力。要求学生具有形方面的丰富联想,对一张实物拍摄的人物肖像,进行原型演绎,变形——拉伸——压缩——扭曲夸张变形——拉伸——压缩——扭曲,嫁接。

抽取训练点在设计素描教学中的意义

设计教学范文篇8

一、设计教学的模式

20世纪初,包毫斯设计学校的成立开创了现代设计教育体系的先河,它倡导“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设计与现实生活的结合以及各设计学科的融合”等等的理念,这些教学思想至今仍然影响着设计教育的内容与发展。我们都知道设计领域的三大设计要素,它们分别是“实用、经济、美观”,而“实用”被放在这三大要素的首要地位。也就是说,我们是设计教学将来也必须实现设计方案的“实用性”,使学生在课程结束后能真正看到自己的设计是可以变为现实的。我们应努力树立人才培养的创新理念,改变单一传授知识的教学模式,加强对已有成功案例的分析与讨论,对某些社会现象以及所引起的相关内容进行自我看法与意见的讨论。

二、从前设计教学的方式与存在的问题

在过去的设计教学中,我们大多数时间都是在教学中求稳,按照方案设计的方法、步骤、内涵、绘图等等。以这类的方式进行教学,确实可以安稳的完成教学任务,也可以拿到一份看起来漂亮的学生作业,但是我们却忽略了学生原本可以被激发的学习能力与表达能力,更加抹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考

近年来,国内艺术设计教学在质和量的方面都取得了相当程度的提升。然而,对比国外许多艺术与设计类的大学在继承和发扬包毫斯的现代教育体系方面,我们在教学理念和方法上仍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国内艺术设计教育虽然在时代责任、培养目标等方面不可能与包毫斯完全一致,但如何把握包毫斯教学模式的内涵值得我们探讨。这个议题虽然比较宽泛,非本文能及,但本文也试图根据几年的教学经验与成果,结合教师的体会,展开一些思考。

1.教学中的讨论。讨论是激发学生自我兴趣的方法之一,但是如何让学生参与到讨论中来却是教师们面临的最大问题。对与学生来说,任何一个设计事件都是全新的,他们的思维是不被约束的。那么,教师们可以先以举例的方式对某一设计及其相关的事件背景给学生做出尽可能多的介绍,并且对此设计与社会评论也告知于学生,在最后做出教师自身对此设计的看法。教师对设计的看法是最能直接影响学生思维的一方,因为教师与学生的面对面的距离最能使学生产生共鸣。接下来,教师可布置课后任务,让学生首先去搜集某些设计的背景资料,随后在课程中对此设计进行讨论,学生们的观点可以是正反两方面的,我们也更加鼓励学生对其他同学的观点进行延伸说明。

2.加强方案的思考能力。在此阶段就是注重学生的设计创新思维,不再一味的强调学生画多少数量的图纸,在设计的开始阶段将学生的制图准确性要求降低。换句话说就是不再强调学生尺规作图,逐步锻炼学生多方案的思考能力,确定方案的功能合理性,树立学生正确的设计工作程序和思考方法。对于已经到来的“90”后学生,他们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和独立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作为导演控制和掌握教学的节奏,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质。

3.实践性的方案体现方式。过去传统的作业呈现方式就是图纸,教师判定的作业标准是图面的效果与设计的准确性。而现在我们正在改变和尝试尽可能多的用其他的方式代替或者辅助设计中的图纸,比如模型的制作、提高设计思维草图所占的比重以及将部分可实施的设计作品现实化。这样做能改善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淡化尺规作图对学生的约束,使学生更乐于进入到设计的环节,而不是将大量的时间用于将图纸化得漂亮。第二,能够帮助和提高图面表达能力弱的学生参与到模型的制作中来,注重学习的实践环节,提倡动手、动脑、表达相结合的教学指导思想。第三,充分利用校园环境,鼓励学生改造自己学习和生活的空间,将课程中的优秀作品现实化,不仅可以最大程度的提升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充分利用学院已有的工作室、车间等实验场所。

四、教学反馈与思考

在这几年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多次的对设计类的教学方式和内容进行探讨,对教学创新与改革的模式进行探索,本文期望通过对数次教学效果的体会与总结研究,为构建更加合理、更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方式与环境以及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一些资料与借鉴。

1.反馈与分析。学生在教学内容与方式改变的初期有些许不适应,但是经过教师们的引导与示范,学生能逐步接受并且乐于延续此种教学方式。我们通过多次课程的课后调查,结果显示97%的学生更愿意参与到新的教学课程中来,并且能够接受课程操作方式,以及课后展现的教学成果。

2.总结与展望。当然在课程改进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困难,比如需要更大的场地给学生制作和展示他们的设计模型,需要分时段提供工作室、车间等实践场地。实践性的教学方式其实并非第一天在教学中使用,我们所要探讨的是如何在过去的传统教学和实践性教学方式中取得更为理想的平衡点。现代教学需要培养的是理论与实践、动手能力并存的人才,我们也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不断地改进和完善教学方式,使大学设计类教学符合市场的真正需求。

作者:张娜 单位:武汉设计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

设计教学范文篇9

要避免教学设计“目中无人”,首先要解决的是教学理念问题,特别是“教学活动本质是什么”的问题。后现代主义指出,“课堂教学是一种开放的对话性实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归根到底,就是组织对话情境、引导学生开展三种对话,即同客观世界进行对话,从而形成认知性实践;同他人进行对话,从而形成社会性实践;同自我对话,从而形成道德性实践。所谓‘学习’,就是三种对话实践的统一。”不难看出,后现代主义强调教学活动的本质是“对话”、是“交流”、是“沟通”,是师生以教学资源为中介的交互影响过程。这一教学观(有专家将此称为“对话哲学”教学观)与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的教学理念高度一致。基于“对话哲学”教学观,课堂教学总是在一定问题情景中,由教师和学生围绕一定的问题(教学任务)进入一种多元对话系统,并在教师的不断刺激、适时指导和正确评价中,使预设问题不断解决。为此,建构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应该包括情境(问题)呈现、对话交流、科学指导、全面评价四个方面,且有效课堂教学过程总是在一定教学目标引导下,将四个基本要素按特定的逻辑关系交替展开的(如图1)。四个基本要素中,“情景(问题)呈现”对后三者起着定向、导引、制约和监控等作用,因而一定程度上“情景(问题)呈现”成为课堂教学的核心环节。

所以,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设计,教师应先从情景与问题的设计着手,创设适宜的问题情景并提出具有各种功能(如复习导入、激发兴趣、引导探究、发展思维、巩固知识等)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继续对课堂教学中如何呈现问题,如何引导学生开展相关活动以及如何指导,如何评价反馈等相关教与学活动做出整体规划。具体教学设计时,教师应如何操作从而建立起基于问题情景(问题)的课堂教学的整体规划呢?第一,目标分解教学情景的创设与教学问题的呈现总是围绕课堂教学总目标和子目标(阶段目标)进行的,因此教学设计的首要任务是确立课堂教学目标并进行分解。由于许多教学用书对教学目标作了规定,因而目标分解便成为教学设计第一阶段的中心工作。所谓目标分解,就是在认真分析课时教学目标系统和学生学习知能情况、教材内容内在逻辑线索的基础上,将教学目标分解为起始目标(教学的起点)、次级目标(为实现从起始目标出发将学生引向终极目标而设置的阶梯式目标)和终极目标(本课时教学目标)。实际操作中,可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教学目标(这里主要指“知识与技能”)进行分解(如图2)。具体操作为:从已确定的教学目标开始考虑,要求学习者达成本课时规定的教学目标,他们必须具备哪些次一级的知能水平?而要培养这些次一级的知能水平(次级目标),又需要具备哪些再次一级的知能水平?依次类推,直至最低一级的知能水平(起始目标,即学生学习前已具备的知能水平)。

目标分解时,在遵循“可实现”原则(即各层级知能水平的跨度是学生经过努力能够实现)的前提下尽可能详细分解。目标分解后,再将课时目标和各层级知能水平按低级向高级加以规划与排列,并以最低一级的知能水平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或切入点。以九年级化学“燃烧与灭火”教学为例,其知识技能教学目标层级分析过程如下(图3)。本课教学需要实现的终极知识技能目标是“认识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次一级的知识技能为知道“①燃烧的条件”和理解“②灭火的原理”;要知道“燃烧的条件”,就必须知道“③可燃物”、建立“④着火点”的概念和知道“⑤燃烧需要氧气”的事实……依次分解下去,最后为“⑧空气的成分”和“⑨燃烧现象”。⑧和⑨是学生在学习本课前已经具备的知能水平。教学过程实施规划则从学生已有的初始知识经验入手,最后实现终态知识技能目标的掌握,且其顺序由低级到高级知识技能目标单向进行。因此,对“燃烧与灭火”教学顺序的设计,应遵从⑨→③→⑦→④→⑧→⑥→⑤→①→②的顺序进行,最终达成本课教学目标。第二,情境创设课堂教学中的对话、交流与沟通等活动,总是在一定情境下开展并深入的,而且只有在实际情景或者接近实际情景中开展对话、交流与沟通等活动,对知识的意义建构才能更加的顺利。因此,教学情境创设,是教学设计关键工作之一。具体操作为:在目标分解基础上,根据不同层级教学目标,创设与当前学习目标相关的一个或多个问题情境,并确定与之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中心内容。教学设计时,可通过揭示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经验之间的矛盾或联系、新知识与学生生活或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或者通过指明学习目标和学习活动的方法方式等途径来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明确问题的存在、明确教学所要实现的认知目标和达标方法,以引起学生的学习需要、对新学习的期待。情景创设时,教师尽可能提供包含不同情景的应用实例和客观真实(或模拟真实)的信息素材,便于学生去主动发现、探索、应用和感悟。

此外,对于各层级目标对应的问题情景,应注意适宜性、递进性及全面性(即问题应包含对应教学目标所应包含的全部内容,否则影响教学全面实施)。如九年级化学《质量守恒定律》教学,为引导学生感悟定量研究在化学研究的意义、激发学生探究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关系的探究兴趣、为反应前后质量关系的猜想提供证据,在导入新课时,可设置如下的问题情景:氧气发现之前,人们认为可燃物燃烧时,释放了燃素,余下了灰烬(可燃物———燃素+灰烬)。如木材、煤炭燃烧,释放了“燃素”,留下比木材、煤炭轻的“灰烬”。这一观点被称为燃素说,并主宰了百余年。直到1673年,波义尔称量敞口容器中加热金属得到的金属灰,发现金属灰质量比金属的大。按燃素说观点,燃素的质量可以小于0。这引发学者对燃素说的质疑。1774年,拉瓦锡在密闭容器中重做加热金属实验,并称量加热前后容器(含金属、金属灰)的总质量,发现加热前后容器的总质量相等。拉瓦锡还用磷、硫等替代金属进行实验,得到相同的结果。在此基础上,拉瓦锡发现了氧气,并提出氧化燃烧学说———燃烧是一定条件下可燃物与氧气发生了氧化反应。问题:1.和现代燃烧理论相比较,燃素说有何不科学的地方?2.导致波义尔和拉瓦锡在金属转化为金属灰质量关系研究实验结果差异的原因何在?3.你认为拉瓦锡将会怎样分析波义尔的实验结果(即金属灰质量大于金属的质量)?4.燃烧探索过程也是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质量关系的探索过程。请你猜想: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各种物质的质量总和与反应后各种物质的质量总和有怎样的关系?你猜想的依据是什么?第三,活动设计教学设计必须根据学习内容(任务)做好学习活动的设计与规划。因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必须主动参与才能有效建构;不同学习任务的功能目的不同,往往要求学生开展不同的学习活动来实现。

设计教学范文篇10

一、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性

古诗词属于古代人文墨客智慧结晶所在,具有韵律以及情感以及哲学之美。同时拥有强大的审美作用,能够使学生们的审美情趣得到有效的提升,对于激发学生们对于语言文学的浓厚兴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并且古诗词属于我国的文化宝藏,诗中涉及到画和情以及理,不只是让学生们感受到语言的美,同时还有深刻的人文关怀以及情感启示。因此,能够有效的陶冶学生们的情操,对于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人生理想方面都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另外,古诗词语言表现以及书法情感具有含蓄以及内在的美,一般是让会将自己的思想感情富裕到诗中的情境和事物上面,并且不是将其直接的表达或者阐述出来。要求学生必须要对其进行细心的钻研体会,并且认真倾听教师所将的内容,不错过任何细节,同时采取自主探索以及联想的方式,才可以对古诗词所含有的思想感情进行正确的把握。从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以及良好的审美体验。所以说,学习古诗词这个过程比较重视学生自主探究以及思维的不断深入,使学生们的探究以及思维能力都能够得到有效的培养。同时古诗词在弘扬我国传统文化方面也发挥着有效的作用,古诗词属于古代文人墨客对于社会现象以及人情世故还有自然哲理的细细配位以及深入探索所得出的产物,聚集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以及知识分子这些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及智慧,富含了丰富的哲理。而小学语文教材当中的古诗词是通过很多教研工作人员以及编辑们细心挑选的,含有积极向上的情感,可以使学生们体会到生活和劳动以及祖国的美,让其能够更加积极的生活与学习,为人处世更加圆满,这样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们的道德以及综合素养。

二、古诗词教学设计策略

(一)品味课文感受语言艺术

古诗词具有十分优美的语言,并且十分精炼,虽然言简意赅,但是富含了十分浓厚的思想感情,通过阅读古诗词,可以让学生对语言艺术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对于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审美情趣也发挥着十分积极的作用,让学生们学会怎样间接又富有诗意的将思想感情抒发出来十分有必要。所以,在教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重视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仔细的阅读,并且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提示,让学生们感受到古诗词当中那些优美的语言,体会古诗词中含有的韵律及意味。例如,在讲解江雪这一古诗词的过程中,虽然全篇只有二十个字,但是对一个幽深地环境进行了整体的概括,同时将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的淋漓尽致,对于千山和万境选择了静态的描写方式,给欣赏者展现了幽深寂静的环境,而诗中绝和灭这两个字更能体现出环境的寂静,全诗中只有一个钓字是采用的动态描写,这种描写不仅含有用词和字地语言之美,同时通过语言的意味更能够将作者别致的情怀表现出来。

(二)联想作用

由于古诗词教学必须要将审美情趣作为出发点,将联想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因此,必须要开展自身充分的想象力,只有这样才可以将诗人内心的思想感情以及诗歌的内涵品味出来。由于诗歌在构思方面就是需要联想作为前提条件的,若学生在学习诗歌的过程当中没有充分的进行联想,那么不管诗歌多么优美都会使人感到枯燥乏味。例如,在咏柳当中,诗人因为柳树而联想到碧玉因为树枝又联想到丝绦,通过无形的春风能够联想到剪刀,这些无疑都体现了诗人的想象力是何其的丰富。

(三)比较教学

所谓比较教学指的是教师有意识的把那么有着一定联系地诗文汇集到一起对其进行分析比较。可以是诗和诗之间进行比较,还可以使不同作家以及创作方法以及艺术风格之间的比较,这样能够使学生们的分析以及概括能力得有有效的提升。例如将和李白和杜甫之间进行比较,二者均是我国唐朝十分著名的诗人,其作品都能够反映出时代特征,但是因为二人的经历以及生活环境等存在一定的差异,使其作品的风格也存在着较大的区别,李白的作品通常是超现实主义,想象的空间十分广阔,进而形成了独自的浪漫主义色彩。而杜甫风格比较沉郁,同时也使对于现实生活的写照。

(四)多媒体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