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管理论文十篇

时间:2023-04-02 10:57:46

设计管理论文

设计管理论文篇1

1.1设计管理的含义

自1966年英国皇家艺术协会首度设立了设计管理奖项以来,关于设计管理的概念就众说纷纭,不同学者对设计管理提出了不同的见解与看法,但大都可以粗略归纳为围绕设计咨询、设计组织、设计策略、设计资源与需求、设计稽核等方面的阐释。目前,国内比较认可的设计管理定义是:设计管理就是根据使用者的要求,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研究与开发管理的活动,有效地调动设计师的创造性思维,把市场与消费者的认识转换在新产品中,以更合理的、更科学的方式影响和改变人们的生活,并为企业获得最大限度的利润而进行的一系列设计策略与设计活动的管理[3]。设计管理应时展和企业管理发展而生,研究的正是如何帮助企业适应市场并生产优秀产品。同时,它也是沟通企业和设计师之间的桥梁,良好的设计管理可以使设计师更好地发挥创造性作用,将企业的理念传达给客户,提高企业的活力和生机。在这个设计日趋重要的年代,企业的成功离不开好的产品设计,而好的产品设计必须存活于好的管理环节中。

1.2国内设计管理的现状

造成我国设计落后的原因不是中国没有设计人才或缺少好的设计创意,而是缺乏设计管理的技术和知识。长期以来,一些部门或企业普遍存在着以下情况:(1)设计工程由于缺乏统一的管理而达不到预期的标准和目标,导致设计质量的低下;(2)设计不是由专门人士来负责管理的。在一些企业中,设计的命运往往掌握在少数几个领导的手中,形成一种设计师负责设计,领导负责审批的局面,使一些真正好的设计仅仅停留在设计师的图板上,难以成为现实[4]。国内有一部分企业已认识到设计管理的重要性,并投入了相当大的财力和物力去建设,但是由于设计管理系统理论的缺乏与不完善,且在国内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中的实践应用还不多,没有经验可借鉴,因此目前所谓的设计管理大多还是体现在行政或人事的管理框架下。

2包装设计管理实施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包装行业得到迅速的发展。就产值而言,我国是仅次于美国与日本的世界第三包装大国,但是我国的包装设计水平与包装大国的身份并不相符。包装设计管理思想上的落后是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主要体现在包装设计不具备系统性和缺乏系统包装的专家这两个方面。

2.1包装设计的系统性

大家普遍认为包装设计是容器设计、装潢设计和结构设计的结合,而事实并非如此,包装设计是着眼于一个过程的整合性设计,它必须考虑商品从生产出来再到消费者手中这个过程包含的所有设计问题和行为,因此,包装设计是一个系统性的设计过程。包装设计的系统性是指把所有的设计环节整合在一起,全面解决包装在保护商品、方便生产加工与储运消费、回收处理、传达商品信息、提高商品附加值、能动地吸引消费等多方面的问题[5]。这就要求设计师要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对商品进行系统包装设计,系统包装设计的最终目标是设计出集实用性、艺术性、信息性、经济性、工艺性、环保性于一体的优秀包装。

2.2缺乏系统包装专家

在包装行业内,能完成单个包装环节的专家并不少,但是能从产品整个包装系统解决问题的专家则不多,这是因为包装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装管理更是一个典型的系统管理[6]。人才是企业的发展之本,为了配合包装行业的发展,包装工程的教育模式也要更新,以培养出企业发展所需的包装人才。设计管理的教育意识和专业培养目前被国内的很多高等院校所接受,大多拥有设计专业的高校加入了设计管理课程。除此之外,为了更好地实施设计管理,有些学校还对原有的课程安排进行了一些创新性的调整。例如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创办了将艺术与包装技术和商品营销融为一体的包装系统设计课程,其目的在于打破过去单一的包装装潢设计,改变包装造型结构与包装装潢设计分离的不合理现状,培养能够胜任从包装的整体策划到包装的造型设计、包装的结构设计、包装的视觉设计以及到包装的防护技术等综合性设计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3实施包装设计管理

成功的包装产品开发是一个创新、复杂、变化、循环的过程,参与包装设计的人员分布在企业的每个部门。而设计管理就是确保企业有效地使用设计资源以达到其目标,要想保证设计的质量就要对设计的每个环节进行管理。

3.1开展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设计咨询与调查

按照客户或公司销售部门提出的包装设计需求,来调查分析产品的特性、产品流通环境、市场定位、包装材料的选用和工艺等资料,以此来判断该设计项目的可行性,而后即可进行整体包装设计,这是整体包装设计管理的关键环节。目前,常用的调查方法有市场调查法、SWOT法和设计民族学的咨询法。无论采用哪种调查方法,都需注意以下4点:确定想了解的内容;不搞形式主义;仔细选择调查主题;了解调查的局限性。在调查过程中,大多数消费者不明白自己对产品包装的哪一点感兴趣,也很少能明确地表达出来。当调查小组讨论调查结果时,通常组长会占据主导地位,参与者在发言时会受到组长的影响。辨别产品包装设计是否成功应该以消费者使用后的体验为基准。

3.2选择合理的设计组织结构

包装设计组织结构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包装设计能力的发挥,但在国内,企业对此尚未有充分认识。以“宜家家居集团”为例,在企业发展的不同时期,包装设计组织采用了3种不同的结构,按照时间顺序依次为集权结构(拥有独立的包装设计部门)、分权结构(包装设计职能被分散到各事业部)和集分权综合结构(较分权结构增加了一个专门的包装理念中心)。这3种组织结构在宜家集团的不同时期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集团的扩张以及产品品种的大幅增加,变更不同的组织结构来促进集团的发展[7]。此外,一个组织的结构必须与它的环境相适应。研究证明,组织结构的形式在相当程度上与其所在国家的文化价值观保持一致。如法国和意大利的管理者偏向于设计严格的官僚行政机构,组织高度集权化和正规化;德国人则偏好正规化和分权化的组织[8]。

3.3拟定面向消费者的设计策略

包装设计策略筹划一般包括产品的独特定位、设计方案的初稿、环保包装材料的选择、加工工艺的设计和设计成本的估算等。此阶段是整个设计项目实施的基础,在包装设计的创新定位中,选择合理的主题作为诉求点是包装设计的关键。尤其是消费者,更应是包装设计策略管理中关注的重点。当今社会,消费者对商品越来越挑剔,促使同类产品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类的需求分为5种不同的层次,大致总结为“求实、求新、求美、求利、炫耀”,这5种需求层次是影响包装设计的主要因素[9]。例如,中老年消费者追求商品的实际使用价值,注重商品的质量和效用,讲求经济实惠、货真价实;追求新颖时尚包装的新一代消费群体则更重视包装在装潢、色彩和结构上的创新。研究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对于包装设计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3.4开展设计计划

设计方案策划完成后,就需将设计方案加以实施,即开展整个设计计划,实施过程中需协调好人力资源与其他资源的关系。设计实施的内容包括设计图纸的绘制、各项相关标准的制定及包装材料成本核算等,其中各项相关标准包括包装材料性能标准、包装材料加工工艺标准、包装材料性能测试与验证标准等。这些标准有助于客户或销售对方案设计实施的结果进行分析,进一步给出决策。

3.5从经营者角度设计稽核

如何评价一个好包装,加强包装稽核管理尤为关键。而如何把握包装设计方向、引导消费者的消费观念、提高消费者的审美能力则是每位设计师的职责,作为设计管理者更应高度重视。设计稽核是对设计的检查、控制、评估和审计,对设计活动进行设计稽核并非只是事后检讨或改进性会议,而是一个正式化、文件化以及具有计划性的调查。在设计过程中要进行客观性的检查,如层级是否明确、进程是否合理等,并进一步确定设计活动在组织内部是否被有效地计划与执行,确保设计活动在组织内部遵守所有协议,确定设计输出符合具体的需求,还要对设计相关业务进行检查、分析与评估,并提出问题及结论。

3.6以设计人为导向进行设计沟通

从设计项目的启动、计划到设计人员的参与,再到资源的调配、生产组织、市场营销等不同环节,都涉及到人、物、时、境等问题。要想顺利完成整个过程,人员之间、部门之间就必须有很好的沟通。包装的主体根据在流通中与其发生关系的不同可以分成经营者、设计师、生产者、消费者、使用者。在包装设计管理中,应该考虑设计者与其他身份的人之间的关系[10]。很多非常优秀的包装设计在其诞生的过程中并没有实施设计管理,但这些优质的设计背后必定有一个负责管理的设计师,他可以在监控全部过程的同时还可以有效地和其他环节人员进行沟通和交流,因此在设计管理中提高人员和部门之间的沟通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4结语

设计管理论文篇2

目前,由于实际技术水平和应用条件的限制,网络管理主要集中在网元管理层和网络管理层,真正业务级的管理还只停留在理论研究阶段。网元管理层直接管理物理网络,是整个管理系统的基础。对电信网络运营商来说,随着通信业务量需求的成倍增长,网络规模的日益膨胀,网元设备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各个网元都有自己的管理系统,这给网络的管理维护带来了很多困难。为了提高网络管理的效率,很有必要对各网元进行集中管理,实现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上管理各种设备。为了适应网络管理系统可扩展性的要求,我们将设计模式的思想融入网络管理框架设计中,保证该框架具有良好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2网络管理协议

当前最典型的网络管理协议有基于OSI七层模型的公共管理信息协议(CMIP)和基于TCP/IP的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OSI/CMIP系统管理模型是目前理论上最完备的网络管理模型,是其他网络管理模型的基本参考。但由于该模型比较复杂,实现代价高,因此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相反,当初只是为了管理TCP/IP网络的SNMP却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广泛应用。SNMP网络管理模型的突出特点是简单、易于实现,因而得到了厂商的支持。特别是在Internet上的成功应用,使得它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已经成为事实上的工业标准。

SNMP主要包括SMI(管理信息结构)、MIB(管理信息库)和SNMP协议几部分。SMI给出了管理对象定义的一般框架。MIB是设备所维护的全部被管理对象的结构集合。SNMP协议包括SNMP操作、SNMP信息的格式以及如何在应用程序和设备间交换消息。SNMP采用/管理站模型进行网络管理。

3基于SNMP的统一网管框架设计

3.1总体结构设计

统一网管平台提供一个高分布性,高扩展性的架构来保证应用的开发者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布置他们的网元管理系统。从横向分层的角度来看,平台可以分为支撑层(SupportLayer)、框架层(FrameworkLayer)和应用层(ApplicationLayer)。

统一网管平台从软件结构上讲仍是C/S结构,包括网管服务器和网管终端两大部分,通过网管服务器的级联构成多级网管,实现多级网管的无缝集成。其中框架层和支撑层位于服务器端,应用层位于客户端。

3.2支撑层的设计

支撑层作为系统支撑平台为应用提供系统级的服务,包括消息服务、数据库访问和SNMP接口。支撑层是整个统一网管平台的基础。

3.2.1消息服务

消息服务为系统中所有模块的交互提供支持,实现消息的路由转发,根据消息类型,转发到相应的处理模块。消息的格式如下所示:

版本号

消息头

消息数据

消息头的定义如下:

typedefstructmsg{

void*mlink;//指向结构的指针,形成消息链表

PIDsender_pid;//发送进程标识

PIDreceiver_pid;//接收进程标识

BYTEmsg_type;//消息类型(2或3,表示同步或异步进程消息)

WORDevent_type;//事件类型

WORDmsg_length;//消息长度,不包括头

}MSG_HEAD;

我们的系统使用的是非阻塞的异步消息机制,系统维护一个消息队列,这个消息队列用来存放系统各个模块产生的消息。程序中有一小段程序代码,叫做消息循环,用来从队列中取出消息,并且将它们发送给相应的消息处理程序。代码片断如下:

while(GetNmMessage(&msg,NULL,0,0))

{

TranslateNmMessage(&msg);

DispatchNmMessage(&msg);

}

3.2.2数据库访问

数据库访问模块提供所有访问数据库的接口调用,并维护数据库连接池,其他模块只需向其申请数据库连接即可。

3.2.3SNMP接口

网管系统与网元的交互是基于SNMP协议的,在SNMP协议栈的实现中,我们采用了被广泛使用的CMU(CarnegieMellonUniversity)开发的开放源代码CMU-SNMP软件包,该软件包对SNMPv2c做了很好的实现。但是对于上层的开发人员来说,调用起来不是很方便。例如,一次SNMP操作,就要先后调用以下这些函数:

char*winsock_startup(void);

voidsnmp_synch_setup(structsnmp_session*Session);

structsnmp_session*snmp_open(structsnmp_session*session);

structsnmp_pdu*snmp_pdu_create(intcommand);

intsnmp_synch_response(structsnmp_session*Session,structsnmp_pdu*PDU,structsnmp_pdu**ResponsePDUP);

intsnmp_close(structsnmp_session*session);

为了方便业务开发人员,我们对该协议栈进行了简单封装。将CMU格式的SNMP消息结构转换为本网管平台内部使用的数据结构,并提供一系列便于使用的SNMP原子命令接口和其它辅助功能接口,为其上层应用和Trap监听进程提供统一的支持。

通常,通过SNMP协议向SNMP发送请求,是通过使用MIB中定义的对象标识符(OID)来标识的。OID是用句点隔开的一组整数,使用起来很不方便,我们可以通过MIB树中叶子的名称来访问和设置MIB树中的数据,而不是通过枯燥的数字,方便开发人员进行开发。

以RFC1213定义的MIB-Ⅱ中的..dod.internet.mgmt.mib-2.system.sysName为例,其定义如下:

sysNameOBJECT-TYPE

SYNTAXDisplayString(SIZE(0..255))

MAX-ACCESSread-write

STATUScurrent

DESCRIPTION

"Anadministratively-assignednameforthismanagednode.

Byconvention,thisisthenode''''sfully-qualifieddomain

name.Ifthenameisunknown,thevalueisthezero-length

string."

::={system5}

如果我们要查询系统的名称,我们在发送GetRequest命令时需要使用1.3.6.1.2.1.1.5.0去向SNMP检索它,这一长串的OID字符串在程序中的可读性很差。我们采取的措施是建立一个Hash表,在SNMP模块初始化的时候先对程序所使用的MIB进行分析,对sysName这个字符串进行Hash操作,将sysName、OID和DisplayString保存在Hash表中。在向上层应用提供的SNMPAPI中只需要对sysName.0进行操作,就能查询到sysName的值,而不是通过枯燥的数字,方便开发人员进行开发。MakeHash函数如下所示:

ULONGMakeHash(char*str,ULONGlen)

{

ULONGn;

n=0;

#defineHASHCn=*str+++65587*n

if(len>0)

{

intloop;

loop=(len+8-1)>>3;

switch(len&(8-1))

{

case0:

do

{

HASHC;

case7:HASHC;

case6:HASHC;

case5:HASHC;

case4:HASHC;

case3:HASHC;

case2:HASHC;

case1:HASHC;

}while(--loop);

}

}

returnn;

}

另外,由于我们使用的CMU的SNMP协议栈是非线程安全的,而我们的上层应用是基于多线程的,因此,我们在对其进行封装的过程中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使其线程安全,目前我们采取的方法是采用事件机制,每个SNMP原子命令执行前,都调用系统的同步机制函数等待一个事件对象mm_hSnmpEvent的触发。

3.3框架层和应用层

针对网管系统这个特定的应用领域,我们抽取出一些公共的软件框架,这些程序框架统称为框架层。所有具体的管理应用都应该基于这个框架层提供的全部或者部分框架来开发。在具体的应用中,我们通过框架导出的API进行二次开发,如图1所示。框架层分为公共服务功能、公共应用功能、工作站功能和网元中介功能四个部分。公共服务功能提供网管系统所公有的,和具体网元无关的服务功能,如安全、日志等。和网元相关的管理功能,如告警、性能、配置等,抽取其中的公共部分称为公共应用功能。工作站功能实现客户端GUI的展现功能,并提供图形控件。网元中介功能实现网管系统和网元之间的接口转换和适配功能。

应用层就是在平台框架层的基础上,提供具体的管理应用功能,如配置管理、性能管理、故障管理、安全管理等。这些功能都是可以拆卸的,应用在使用统一网络管理平台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需要来选择需要装载那些管理功能。

4结束语

本文介绍了针对网元层的基于SNMP的网络管理框架,该框架是在Windows平台上利用VisualC++开发出来的,实现了在一个统一平台上对各种网元进行管理,具有良好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通过对各网元进行集中管理,极大地提高了网络管理的效率。但是本系统依赖于Windows平台,在移植性上尚存诸多不足。目前,Java平台在移植性上做得比较成功,但是对于电信级的网管平台来说,其性能并不能满足要求,与此同时,CORBA应用日益成熟,C++领域高性能的分布式网络框架ACE的异军突起,为我们提供了跨平台的最好选择。我们可以用Java开发客户端GUI,用ACE框架来实现服务器端的网管功能,用CORBA实现客户端与服务器端的通信,从而真正实现高性能,可移植的网络管理框架。

参考文献

[1]ManiSubramanian.网络管理-原理与实践(影印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郭军.网络管理[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1

[3]贤道,安常青.网络管理协议及应用开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4]DouglasMauro,KevinSchmidt.EssentialSNMP[M].O′Reilly&Associates,2001

[5]RFC1157.ASimpleNetworkManagementProtocol[S]

DesignandImplementationoftheUniformNetworkManagementSystemBasedonSNMP

设计管理论文篇3

关键词:室内设计原理依据

第一章室内设计的含义和基本观点

人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因此,人们设计创造的室内环境,必然会直接关系到室内生活、生产活动的质量,关系到人们的安全、健康、效率、舒适等等。室内环境的创造,应该把保障安全和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作为室内设计的首要前提。人们对于室内环境除了有使用安排、冷暖光照等物质功能方面的要求之外,还常有与建筑物的类型、性格相适应的室内环境氛围、风格文脉等精神功能方面的要求。

由于人们长时间半生活活动于室内,因此现代室内设计,或称室内环境设计,相对地是环境设计系列中和人们关系最为密切的环节。室内设计的总体,包括艺术风格,从宏观来看,往往能从一个侧面反映相应时期社会物质和精神生活的特征。随着社会发展的历代的室内设计,总是具有时代的印记,犹如一部无字的史书。这里由于室内设计从设计构思、施工工艺、装饰材料到内部设施,必须和社会当时的物质生产水平、社会文化和精神生活状况联系在一起;在室内空间组织、平面布局和装饰处理等方面,从总体说来,也还和当时的哲学思想、美学观点、社会经济、民俗民风等密切相关。从微观的、个别的作品来看,室内设计水平的高低、质量的优劣又都与设计者的专业素质和文化艺术素养等联系在一起。至于各个单项设计最终实施后成果的品位,又和该项工程具体的施工技术、用材质量、设施配置情况,以及与建设者的协调关系密切相关,即设计是具有决定意义的最关键的环节和前提,但最终成果的质量有赖于:设计-施工-用材-与业主关系的整体协调。

室内设计的含义

室内设计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所处环境和相应标准,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和建筑美学原理,创造功能合理、舒适优美、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环境。这一空间环境既具有使用价值,满足相应的功能要求,同时也反映了历史文脉、建筑风格、环境气氛等精神因素。

上述含义中,明确地把“创造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环境”作为室内设计的目的,即以人为本,一切围绕为人的生活生产活动创造美好的室内环境。

同时,室内设计中,从整体上把握设计对象的依据因素则是:

使用性质-为什么样功能设计建筑物和室内空间;

所在场所-这一建筑物和室内空间的周围环境状况;

经济投入-相应工程项目的总投资和单方造价标准的控制。

设计构思时,需要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即各类装饰材料和设施设备等,这是容易理解的;还需要遵循建筑美学原理,这是因为室内设计的艺术性,除了有与绘画、雕塑等艺术之间共同的美学法则之外,作为“建筑美学”,更需要综合考虑使用功能、结构施工、材料设备、造价标准等多种因素。建筑美学总是和实用、技术、经济等因素联结在一起,这是它有别于绘画、雕塑等纯艺术的差异所在。

现代室内设计既有很高的艺术性的要求,其涉及的设计内容又有很高的技术含量,并且与一些新兴学科,如:人体工程学、环境心理学、环境物理学等关系极为密切。现代室内设计已经在环境设计中发展成为独立的新兴学科。

对室内设计含义的理解,以及它与建筑设计的关系,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侧重点来分析,许多学者都有不少具有深刻见解、值得我们仔细思考和借鉴的观点,例如:

认为室内设计“是建筑设计的继续和深化,是室内空间和环境的再创造”。

认为室内是“建筑的灵魂,是人与环境的联系,是人类艺术与物质文明的结合”。

我国前辈建筑师戴念慈先生认为“建筑设计的出发点和着眼点是内涵的建筑空间,把空间效果作为建筑艺术追求的目标,而界面、门窗是构成空间必要的从属部分。从属部分是构成空间的物质基础,并对内涵空间使用的观感起决定性作用,然而毕竟是从属部分。至于外形只是构成内涵空间的必然结果”。

建筑师普拉特纳则认为室内设计“比设计包容这些内部空间的建筑物要困难得多”,这是因为在室内“你必须更多地同人打交通,研究人们的心理因素,以及如何能使他们感到舒适、兴奋。经验证明,这比同结构、建筑体系打交道要费心得多,也要求有更加专门的训练”。

美国前室内设计师协会主席亚当指出“室内设计涉及的工作要比单纯的装饰广泛得多,他们关心的范围已扩展到生活的每一方面,例如:住宅、办公、旅馆、餐厅的设计,提高劳动生产率,无障碍设计,编制防火规范和节能指标,提高医院、图书馆、学校和其他公共设施的使用效率。总之一句话,给予各种处在室内环境中的人以舒适和安全”。

白俄罗斯建筑师E?巴诺玛列娃认为,室内设计是设计“具有视觉限定的人工环境,以满足生理和精神上的要求,保障生活、生产活动的需求”,室内设计也是“功能、空间形体、工程技术和艺术的相互依存和紧密结合”。

室内装饰、装修和设计的区别与联系

室内装饰或装潢、室内装修、室内设计,是几个通常为人们所认同的,但内在含义实际上是有所区别的词义。

室内装饰或装潢:装饰和装潢原义是指“器物或商品外表”的“修饰”,是着重从外表的、视觉艺术的角度来探讨和研究问题。例如对室内地面、墙面、顶棚等各界面的处理,装饰材料的选用,也可能包括对家具、灯具、陈设和小品的选用、配置和设计。

室内装修:Finishing一词有最终完成的含义,室内装修着重于工程技术、施工工艺和构造做法等方面,顾名思义主要是指土建施工完成之后,对室内各个界面、门窗、隔断等最终的装修工程。

室内设计:如本节上述含义,现代室内设计是综合的室内环境设计,它既包括视觉环境和工程技术方面的问题,也包括声、光、热等物理环境以及氛围、意境等心理环境和文化内涵等内容。

室内设计的基本观点

现代室内设计,从创造出满足现代功能、符合时代精神的要求出发,强调需要确立下述的一些基本观点:

一、以满足人和人际活动的需要为核心

“为人民服务,这正是室内设计社会功能的基石。”室内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创造室内空间环境为人服务,设计者始终需要把人对室内环境的要求,包括物质使用和精神两方面,放在设计的首位。由于设计的过程中矛盾错综复杂,问题千头万绪,设计者需要清醒地认识到以人为本,为人服务,为确保人们的安全和身心健康,为满足人和人际活动的需要作为设计的核心。为人服务这一平凡的真理,在设计时往往会有意无意地因从多项局部因素考虑而被忽视。

现代室内设计需要满足人们的生理、心理等要求,需要综合地处理人与环境、人际交往等多项关系,需要在为人服务的前提下,综合解决使用功能、经济效益、舒适美观、环境氛围等种种要求。设计及实施的过程中还会涉及材料、设备、定额法规以及与施工管理的协调等诸多问题。可以认为现代室内设计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系统工程,但是现代室内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只能是为人和人际活动服务。

从为人服务这一“功能的基石”出发,需要设计者细致入微、设身处地地为人们创造美好的室内环境。因此,现代室内设计特别重视人体工程、环境心理学、审美心理学等方面的研究,用以科学地、深入地了解人们的生理特点、行为心理和视觉感受等方面对室内环境的设计要求。

针对不同的人,不同的使用对象,相应地应该考虑有不同的要求。例如:幼儿园室内的窗台,考虑到适应幼儿的尺度,窗台高度常由通常的900~1000cm降至450~550cm,楼梯踏步的高度也在12cm左右,并设置适应儿童和成人尺度的二档扶手;一些公共建筑顾及残疾人的通行和活动,在室内外高差、垂直交通、顾所盥洗等许多方面应作无障碍设计;近年来地下空间的疏散设计,如上海的地铁车站,考虑到老年人和活动反应较迟缓的人们的安全疏散时间的计算公式中,引入了为这些人安全疏散多留1min的疏散时间余地。上面的三个例子,着重是从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人们的行为生理的特点来考虑。

在室内空间的组织、色彩和照明的选用方面,以及对相应使用性质室内环境氛围的烘托等方面,更需要研究人们的行为心理、视觉感受方面的要求。例如:教堂高耸的室内空间具有神秘感,会议厅规正的室内空间具有庄严感,而娱乐场所绚丽的色彩和缤纷闪烁的照明给人以兴奋、愉悦的心理感受。我们应该充分运用现时可行的物质技术手段和相应的经济条件,创造出首先是为了满足人和人际活动所需的室内人工环境。

二、加强环境整体观

现代室内设计的立意、构思,室内风格和环境氛围的创造,需要着眼于对环境整面的考虑。现代室内设计,从整体观念上来理解,应该看成是环境设计系列中的“链中一环”。

室内设计的“里”,和室外环境的“外”,可以说是一对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矛盾,正是为了更深入地做好室内设计,就愈加需要对环境整体有足够的了解和分析,着手于室内,但着眼于“室外”。当前室内设计的弊病之一-相互类同,很少有创新和个性,对环境整体缺乏必要的了解和研究,从而使设计的依据汉于一般,设计构思局限封闭。看来,忽视环境与室内设计关系的分析,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现代室内设计,或称室内环境设计,这里的“环境”着重有两层含义:

一层含义是,室内环境是指包括室内空间环境、视觉环境、空气质量环境、声光热等物理环境、心理环境等许多方面,在室内设计时固然需要重视视觉环境的设计,但是不应局限于视觉环境,对室内声、光、热等物理环境,空气质量环境以及心理环境等因素也应极为重视,因为人们对室内环境是否舒适的感受,总是综合的。一个闷热、噪声背景很高的室内,即使看上去很漂亮,待在其间也很难给人愉悦的感受。一些涉外宾馆中投拆意见比较集中的,往往是晚间电梯、锅炉房的低频噪声和盥洗室中洁具管道的噪声,影响休息。不少宾馆的大堂,单纯从视觉感受出发,过量地选用光亮硬质的装饰材料,从地面到墙面,从楼梯、走马廊的栏板到服务台的台面、柜面,使大堂内的混响时间过长,说话时清晰度很差,当然造价也很高。美国室内设计师费歇尔来访上海时,对落脚的一家宾馆就有类似上述的评价。

另一层含义是,把室内设计看成自然环境-城乡环境-社区街坊、建筑室外环境-室内环境,这一环境系列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链中一环”,它们相互之间有许多前因后果,或相互制约和提示的因素存在。

香港室内设计师D?凯勒先生在浙江东阳的一次学术活动中,曾认为旅游旅馆室内设计的最主要的一点,应该是让旅客在室内很容易联想到自己是在什么地方。明斯克建筑师E?巴诺玛列娃也曾提到“室内设计是一项系统,它与下列因素有关,即整体功能特点、自然气候条件、城市建设状况和所在位置,以及地区文化传统和工程建造方式等等”。环境整体意识薄弱,就容易就事论事,“关起门来做设计”,使创作的室内设计缺乏深度,没有内涵。当然,使用性质不同,功能特点各异的设计任务,相应地对环境系列中各项内容联系的紧密程度也有所不同。但是,从人们对室内环境的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综合感受说来,仍然应该强调对环境整体应予充分重视。

三、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现代室内设计的又一个基本观点,是在创造室内环境中高度重视科学性,高度重视艺术性,及其相互的结合。从建筑和室内发展的历史来看,具有创新精神的新的风格的兴起,总是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社会生活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价值观和审美观的改变,促使室内设计必须充分重视并积极运用当代科学技术的成果,包括新型的材料、结构构成和施工工艺,以及为创造良好声、光、热环境的设施设备。现代室内设计的科学性,除了在设计观念上需要进一步确立以外,在设计方法和表现手段等方面,也日益予以重视,设计者已开始认真的以科学的方法,分析和确定室内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的优劣,并已运用电子计算机技术辅助设计和绘图。贝聿铭先生早在80年代来沪讲学时所展示的华盛顿艺术馆东馆室内透视的比较方案,就是以电子计算机绘制的,这些精确绘制的非直角的形体和空间关系,极为细致真实地表达了室内空间的视觉形象。

一方面需要充分重视科学性,另一方面又需要充分重视艺术性,在重视物质技术手段的同时,高度重视建筑美学原理,重视创造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室内空间和形象,创造具有视觉愉悦感和文化内涵的室内环境,使生活在现代社会高科技、高节奏中的人们,在心理上、精神上得到平衡,即现代建筑和室内设计中的高科技和高感情问题。总之,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生理要求与心理要求、物质因素与精神因素的平衡和综合。

在具体工程设计时,会遇到不同类型和功能特点的室内环境,对待上述两个方面的具体处理,可能会有所侧重,但从宏观整体的设计观念出发,仍然需要将两者结合。科学性与艺术性两者决不是割裂或者对立,而是可以密切结合的。意大利设计师P?纳维设计的罗马小体育宫和者灵展览馆,尼迈亚设计的巴西利亚菲特拉教堂,屋盖的造型既符合钢筋混凝土和钢丝网水泥的结构受力要求,结构的构成和构件本身又极具艺术表现力;荷兰鹿特丹办理工程审批的市政办公楼,室内拱形顶的走廊结合顶部采光,不作装饰的梁柱处理,在办公建筑中很好地体现了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从宏观整体看,正如前述,建筑物和室内环境,总是从一个侧面反映当代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特征,铭刻着时代的印记,但是现代室内设计更需要强调自觉地在设计中体现时代精神,主动地考虑满足当代社会生活活动和行为模式的需要,分析具有时代精神的价值观和审美观,积极采用当代物质技术手段。

同时,人类社会的发展,不论是物质技术的,还是精神文化的,都具有历史延续性。追踪时代和尊重历史,就其社会发展的本质讲是有机统一的。在室内设计中,在生活居住、旅游休息和文化娱乐等类型的室内环境里,都有可能因地制宜地采取具有民族特点、地方风格、乡土风格,充分考虑历史文化的延续和发展的设计手法。应该指出,这里所说的历史文脉,并不能简单地只从形式、符号来理解,而是广义地涉及规划思想、平面布局和空间组织特征,甚至设计中的哲学思想和观点。日本著名建筑师丹下健三为东京奥运会设计的代代木国立竞技馆,尽管是一座采用悬素结构的现代体育馆,但从建筑形体和室内空间的整体效果,确实可说它既具时代精神,又有日本建筑风格的某些内在特征;阿联酋沙加的国际机场,同样的,也既是现代的,又凝聚着伊斯兰建筑的特征,它不是某些符号的简单搬用,而是体现这一建筑和室内环境既具时代感、又尊重历史文脉的整体风格。

五、动态和可持续的发展观

我国清代文人李渔,在他室内装修的专著中曾写道:“与时变化,就地权宜”“幽斋陈设,妙在日异月新”即所谓“贵活变”的论点。他还建议不同房间的门窗,应设计成不同的体裁和花式,但是具有相同的尺寸和规格,以便根据使用要求和室内意境的需要,使各室的门窗可以更替和互换。李渔“活变”的论点,虽然还只是从室内装修的构件和陈设等方面去考虑,但是它已经涉及了因时、因地的变化,把室内设计以动态的发展过程来对待。

现代室内设计的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它对由于时间的推移,从而引起室内功能相应的变化和改变,显得特别突出和敏感。当今社会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建筑室内的功能复杂而又多变,室内装饰材料、设施设备、甚至门窗等构配件的更新换代也日新月异。总之,室内设计和建筑装修的“无形折旧”更趋突出,更新周期日益缩短,而且人们对室内环境艺术风格和气氛的欣赏和追求,也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在改变。

据悉,日本东京男子西服店近年来店面及铺面的更新周期仅为一年半,我国上海市不少餐馆、理发厅、照相馆和服装商店的更新周新也只有2-3年,旅馆、宾馆的更新周期约为5-7年。随着市场经济、竞争机制的引进,购物行为和经营方式的变化,新型装饰材料、高效照明和空调设备的推出,以及防火规范、建筑标准的修改等等因素,都将促进现代室内设计在空间组织、平面布局、装修构造和设施安装等方面都留有更新改造的余地,把室内设计的依据因素、使用功能、审美要求等等,都不看成是一成不变的,而且以动态发展的过程来认识和对待。室内设计动态发展的观点同样也涉及其他各类公共建筑和量大面广居住建筑的室内环境。

“可持续发展”一词最早是在80年代中期欧洲的一些发达国家提出来的,1989年5月联合国环境署发展了《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声明》,提出“可持续发展系指满足当前需要而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199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建筑师协会共同召开了“为可持续的未来进行设计”的世界大会,其主题为各类人为活动应重视有利于今后在生态、环境、能源、土地利用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联系到现代室内环境的设计和创造,设计者必须不是急功近利、只顾眼前,而要确立节能、充分节约与利用室内空间、力求运用无污染的“绿色装饰材料”以及创造人与环境、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观点。动态和可持续的发展观,即要求室内设计者既考虑发展有更新可变的一面,又考虑到发展在能源、环境、土地、生态等方面的可持续性。

综上所述,现代室内设计的基本观点可以归纳为:

第二章室内设计的内容、分类和方法步骤

现代室内设计,也称室内环境设计,所包含的内容和传统的室内装饰相比,涉及的面更广,相关的因素更多,内容也更为深入。

室内环境的内容和感受

室内环境的内容,涉及到由界面围成的空间形状、空间尺度的室内空间环境,室内声、光、热环境,室内空气环境(空气质量、有害气体和粉尘含量、放射剂量……)等室内客观环境因素。由于人是室内环境设计服务的主体,从人们对室内环境身心感受的角度来分析,主要有室内视觉环境、听觉环境、触感环境、嗅觉环境等,即人们对环境的生理和心理的主观感受,其中又以视觉感受最为直接和强烈。客观环境因素和人们对环境的主观感受,是现代室内环境设计需要探讨和研究的主要问题。

室内环境设计需要考虑的方面,随着社会生活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还会有许多新的内容,对于从事室内设计的人员来说,虽然不可能对所有涉及的内容全部掌握,但是根据不同功能的室内设计,也应尽可能熟悉相应有关的基本内容,了解与该室内设计项目关系密切、影响最大的环境因素,使设计时能主动和自觉地考虑诸项因素,也能与有关工种专业人员相互协调、密切配合,有效地提高室内环境设计的内在质量。

例如现代影视厅,从室内声环境的质量考虑,对声音清晰度的要求极高。室内声音的清晰与否,主要决定于混响时间的长短,而混响时间与室内空间的大小、界面的表面处理和用材料关系最为密切。室内的混响时间越短,声音的清晰度越高,这就要求在室内设计时合理地降低平顶,包去平面中的隙面,使室内空间适当缩小,对墙面、地面以及座椅面料均选用高吸声的纺织面料,采用穿孔的吸声平顶等措施,以增大界面的吸声效果。上海新建影城中不少的影视厅,即采用了上述手法,室内混响时间400HZ高频仅在0.7S左右,影响演播时的音质效果较好,而音乐厅由于相应要求混响时间较长,因此厅内体积较大,装饰材料的吸声要求及布置方式也与影视厅不同。这说明对影视厅、音乐厅室内的艺术处理,必须要以室内声环境的要求为前提。

又如近年来一些住宅的室内装修,在居室中过多地铺设陶瓷类地砖,也许是从美观和易于清洁的角度考虑而选用,但是从室内热环境来看,由于这类铺地材料的导热系数过大,给较长时间停留于居室中的人体带来不适。

上述的二个例子说明,室内舒适优美环境的创造,一方面需要富有激情,考虑文化的内涵,运用建筑美原理进行创作,同时又需要以相关的客观环境因素作为设计的基础。主观的视觉感受或环境气氛的创造,需要与客观环境因素紧密结合在一起;或者说,上述的客观环境因素是创造优美视觉环境时的“潜台词”,因为通常这些因素需要从理性的角度去分析掌握,尽管它们并不那么显露,但对现代室内设计却是至关重要的。

室内设计的内容和相关因素

现代室内设计涉及的面很广,但是设计的主要内容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这些方面的内容,相互之间又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1、室内空间组织和界面处理

室内设计的空间组织,包括平面布置,首先需要对原有建筑设计的意图充分理解,对建筑物的总体布局、功能分析、人流动向以及结构体系等有深入的了解,在室内设计时对室内空间和平面布置予以完善、调整或再创造。由于现代社会生活的节奏加快,建筑功能发展或变换,也需要对室内空间进行改造或重新组织,这在当前对各类建筑的更新改建任务中是最为常见的。室内空间组织和平面布置,也必然包括对室内空间各界面围合方式的设计。

室内界面处理,是指对室内空间的各个围合-地面、墙面、隔断、平顶等各界的使用功能和特点的分析,界面的形状、图形线脚、肌理构成的设计,以及界面和结构的连接构造,界面和风、水、电等管线设施的协调配合等方面的设计。

附带需要指明的一点是,界面处理不一定要做“加法”。从建筑的使用性质、功能特点方面考虑,一些建筑物的结构构件,也可以不加装饰,作为界面处理的手法之一,这正是单纯的装饰和室内设计在设计思路上的不同之处。

室内空间组织和界面处理,是确定室内环境基本形体和线形的设计内容,设计时以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为依据,考虑相关的客观环境因素和主观的身心感受。

2、室内光照、色彩设计和材质选用

正是由于有了光,才使人眼能够分清不同的建筑形体和细部“,光照是人们对外界视觉感受的前提。

室内光照是指室内环境的天然采光和人工照明,光照除了能满足正常的工作生活环境的采光,照明要求外,光照和光影效果还能有效地起到烘托室内环境气氛的作用。

色彩是室内设计中最为生动、最为活跃的因素,室内色彩往往给人们留下室内环境的第一印象。色彩最具表现力,通过人们的视觉感受产生的生理、心理和类似物理的效应,形成丰富的联想、深刻的寓意和象征。

光和色不能分离,除了色光以外,色彩还必须依附于界面、家具、室内织物、绿化等物体。室内色彩设计需要根据建筑物的性格、室内使用性质、工作活动特点、停留时间长短等因素,确定室内主色调,选择适当的色彩配置。

材料质地的选用,是室内设计中直接关系到实用效果和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巧于用材是室内设计中的一大学问。饰面材料的选用,同时具有满足使用功能和人们身心感受这两方面的要求,例如坚硬、平整的花岗石地面,平滑、精巧的镜面饰面,轻柔、细软的室内纺织品,以及自然、亲切的本质面材等等。室内设计毕竟不能停留于一幅彩稿,设计中的形、色,最终必须和所选“载体”-材质,这一物质构成相统一,在光照下,室内的形、色、质融为一体,赋予人们以综合的视觉心理感受。

3、室内内含物-家具、陈设、灯具、绿化等的设计和选用

家具、陈设、灯具、绿化等室内设计的内容,相对地可以脱离界面布置于室内空间里,在室内环境中,实用和观赏的作用都极为突出,通常它们都处于视觉中显著的位置,家具还直接与人体相接触,感受距离最为接近。家具、陈设、灯具、绿化等对烘托室内环境气氛,形成室内设计风格等方面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室内绿化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具有不能代替的特殊作用。室内绿化具有改革室内小气候和吸附粉尘的功能,更为主要的是,室内绿化使室内环境生机勃勃,带来自然气息,令人赏心悦目,起到柔化室内人工环境,在高节奏的现代社会生活中具有协调人们心理使之平衡的作用。

上述室内设计内容所列的三个方面,其实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光、色、形体让人们能综合地感受室内环境,光照下界面和家具等是色彩和造型的依托“载体”,灯具、陈设又必须和空间尺度、界面风格相协调。

人们常称建筑学是工科中的文科,现代室内设计能否认为是处在建筑艺术和工程技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交汇点?现代室内设计与一些学科和工程技术因素的关系极为密切,例如学科中的建筑美学、材料学、人体工程学、环境物理学、环境心理和行为学等等;技术因素如结构构成、室内设施和设备、施工工艺和工程经济、质量检测以及计算机技术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等等。

室内设计的分类

室内设计和建筑设计类同,从大的类别来分可分为:

1、居住建筑室内设计;

2、公共建筑室内设计;

3、工业建筑室内设计;

4、农业建筑室内设计。

各类建筑中不同类型的建筑之间,还有一些使用功能相同的室内空间,例如:门厅、过厅、电梯厅、中庭、盥洗间、浴厕,以及一般功能的门卫室、办公室、会议室、接待室等。当然在具体工程项目的设计任务中,这些室内空间的规模、标准和相应的使用要求还会有不少差异,需要具体分析。

各种类型建筑室内设计的分类以及主要房间的设计如下:

由于室内空间使用功能的性质和特点不同,各类建筑主要房间的室内设计对文化艺术和工艺过程等方面的要求,也各自有所侧重。例如对纪念性建筑和宗教建筑等有特殊功能要求的主厅,对纪念性、艺术性、文化内涵等精神功能的设计方面的要求就比较突出;而工业、农业等生产性建筑的车间和用房,相对地对生产工艺流程以及室内物理环境的创造方面的要求较为严密。

室内空间环境按建筑类型极其功能的设计分类,其意义主要在于:使设计者在接受室内设计任务时,首先应该明确所设计的室内空间的使用性质,也即是所谓设计的“功能定位”,这是由于室内设计造型风格的确定、色彩和照明的考虑以及装饰材质的选用,无不与所设计的室内空间的使用性质,和设计对象的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紧密联系在一起。例如住宅建筑的室内,即使经济上有可能,也不适宜在造型、用色、用材方面使“居住装饰宾馆化”,因为住宅的居室和宾馆大堂、游乐场所之间的基本功能和要求的环境氛围是截然不同的。

第三章室内设计的依据、要求和特点

现代室内设计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都是为人服务,满足人们生活、生产活动的需要,为人们创造理想的室内空间环境,使人们感到生活在其中,受到关怀和尊重;一经确定的室内空间环境,同样也能启发、引导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人们活动于其间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

为了创造一个理想的室内空间环境,我们必须了解室内设计的依据和要求,并知道现代室内设计所具有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室内设计的依据

室内设计既然是作为环境设计系列中的一“环”,因此室内设计事先必须对所在建筑物的功能特点、设计意图、结构构成、设施设备等情况充分掌握,进而对建筑物所在地区的室外环境等也有所了解。具体地说,室内设计主要有以下各项依据:

一、人体尺度以及人们在室内停留、活动、交往、通行时的空间范围

首先是人体的尺度和动作域所需的尺寸和空间范围,人们交往时符合心理要求的人际距离,以及人们在室内通行时,各处有形无形的通道宽度。人体的尺度,即人体在室内完成各种动作时的活动范围,是我们确定室内诸如门扇的高宽度、踏步的高宽度、窗台阳台的高度、家具的尺寸及其相间距离,以及楼梯平台、室内净高等的最小高度的基本依据。涉及到人们在不同性质的室内空间内,从人们的心理感受考虑,还要顾及满足人们心理感受需求的最佳空间范围。从上述的依据因素,可以归纳为:1、静态尺度;2、动态活动范围;3、心理需求范围。

二、家具、灯具、设备、陈设等尺寸,以及使用、安置它们时所需的空间范围

室内空间里,除了人的活动外,主要占有空间的内含物即是家具、灯具、设备。对于灯具、空调设备、卫生洁具等,除了有本身的尺寸以及使用、安置时必须的空间范围之外,值得注意的是,此类设备、设施,由于在建筑物的土建设计与施工时,对管网布线等都已有一整体布置,室内设计时应尽可能在它们的接口处予以连接、协调。诚然,对于出风口、灯具位置等从室内使用合理和造型等要求,适当在接口上作些调整也是允许的。

三、室内空间的结构构成、构件尺寸,设施管线等的尺寸和制约条件

室内空间的结构体系、柱网的开间间距、楼面的板厚梁高、风管的断面尺寸以及水电管线的走向和铺设要求等,都是组织室内空间时必须考虑的。有些设施内容,如风管的断面尺寸,水管的走向等,在与有关工种的协调下可作调整,但仍然是必要的依据条件和制约因素。例如集中空调的风管通常在板底下设置,计算机房的各种电缆管线常铺设在架空地板内,室内空间的竖向尺寸,就必须考虑这些因素。

四、符合设计环境要求、可供选用的装饰材料和可行的施工工艺

由设计设想变成现实,必须动用可供选用的地面、墙面、顶棚等各个界面的装饰材料,采用现实可行的施工工艺,这些依据条件必须在设计开始时就考虑到,以保证设计图的实施。

五、业已确定的投资限额和建设标准,以及设计任务要求的工程施工期限

具体而又明确的经济和时间概念,是一切现代设计工程的重要前提。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的不同之处,在于同样一个旅馆的大堂,相对而言,不同方案的土建单方造价比较接近,而不同建设标准的室内装修,可以相差几倍甚至十多倍。例如一般社会旅馆大堂的室内装修费用单方造价1000元左右足够,而五星级旅馆大堂的单方造价可以高达8000~10000元。可见对室内设计来说,投资限额与建设标准是室内设计必要的依据因素。同时,不同的工程施工期限,将导致室内设计中不同的装饰材料安装工艺以及界面设计处理手法。

正如第二章第三节,有关室内设计的程序步骤中已经明确,在工程设计时,建设单位提出的设计任务书,以及有关的规范和定额标准,也都是室内设计的依据文件。此外,原有建筑物的建筑总体布局和建筑设计总体构思也是室内设计时重要的设计依据因素。

室内设计的要求

室内设计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各项:

1、具有使用合理的室内空间组织和平面布局,提供符合使用要求的室内声、光、热效应,以满足室内环境物质功能的需要;

2、具有造型优美的空间构成和界面处理,宜人的光、色和材质配置,符合建筑物性格的环境气氛,以满足室内环境精神功能的需要;

3、采用合理的装修构造和技术措施,选择合适的装饰材料和设施设备,使其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4、符合安全疏散、防火、卫生等设计规范,遵守与设计任务相适应的有关定额标准;

5、随着时间的推移,考虑具有适应调整室内功能、更新装饰材料和设备的可能性;

6、联系到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室内环境设计应考虑室内环境的节能、节材、防止

污染,并注意充分利用和节省室内空间。

从上述室内设计的依据条件和设计要求的内容来看,相应地也对室内设计师应具有的

认识和素养提出要求,或者说,应该按下述各项要求的方向,去努力提高自己。归纳起来

有以下一些方面:

1、建筑单位设计和环境总体设计的基本知识,特别是对建筑单体功能分析、平面布局、空间组织、形体设计的必要知识,具有对总体环境艺术和建筑艺术的理解和素养;

2、具有建筑材料、装饰材料、建筑结构与构造、施工技术等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方面的必要知识;

3、具有对声、光、热等建筑物理、风、光、电等建筑设备的必备知识;

4、对一些学科,如人体工程学、环境心理学等,以及现代计算机技术具有必要的知识和了解;

5、具有较好的艺术素养和设计表达能力,对历史传统、人文民俗、乡土风情等有一定的了解;

6、熟悉有关建筑和室内设计的规章和法规。

室内设计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一、室内设计的特点

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相互渗透,通常建筑设计是室内设计的前提,

正如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是建筑单体设计的前提一样。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有许多共同点,即都要考虑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的要求,都要遵循建筑美学的原理,都受物质技术和经济条件的制约等等。室内设计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新兴学科,还有以下几个特点:

1、对人们身心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密切

由于人的一生中极大部分时间是在室内度过,因此室内环境的优劣,必然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安全、卫生、效率和舒适,室内空间的大小和形状,室内界面的线形图案等,都会给人们生理上、心理上有较强的长时间、近距离的感受,甚至可以接触和触摸到室内的家具、设备以至墙面、地面等界面,因此很自然地对室内设计要求更为深入细致,更为慎密,要更多地从有利于人们身心健康和舒适的角度去考虑,要从有利于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的角度去考虑。

2、对室内环境的构成因素考虑更为周密

室内设计对构成室内光环境和视觉环境的采光与照明、色调和色彩配置、材料质地和纹理,对室内热环境中的温度、相对湿度和气流,对室内声环境中的隔声、吸声和噪声背景等的考虑,在现代室内设计中这些构成因素的大部分都要有定量的标准。

3、较为集中、细致、深刻地反映了设计美学中的空间形体美、功能技术美、装饰工艺美

如果说,建筑设计主要以外部形体和内部空间给人们以建筑艺术的感受,室内设计则以室内空间、界面线形以及室内家具、灯具、设备等内含物的综合,给人们以室内环境艺术的感受,因此室内设计与装饰艺术和工业设计的关系也极为密切。

4、室内功能的变化、材料与设备的老化与更新更为突出

比之建筑设计,室内设计与时间因素的关联更为紧密,更新周期趋短,更新节奏趋快。在室内设计领域里,可能更需要引入“动态设计”“潜伏设计”等新的设计观念,认真考虑因时间因素引起的对平面布局、界面构造与装饰以至施工方法、选用材料等一系列相应的问题。

5、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现代室内设计所创造的新型室内环境,往往在电脑控制、自动化、智能化等方面具有新的要求,从而使室内设施设备、电器通讯、新型装饰材料和五金配件等等都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如智能大楼、能源自给住宅、电脑控制住宅等。由于科技含量的增加,也使现代室内设计及其产品整体的附加值增加。

二、室内设计的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推移,现代室内设计具有以下所列的发展趋势:

1、从总体上看,室内环境设计学科的相对独立性日益增强;同时,与多学科、边缘学科的联系和结合趋势也日益明显。现代室内设计除了仍以建筑设计作为学科发展的基础外,工艺美术和工业设计的一些观念、思考和工作方法也日益在室内设计中显示其作用。

2、室内设计的发展,适应于当今社会发展的特点,趋向于多层次、多风格。即室内设计由于使用对象的不同、建筑功能和投资标准的差异,明显地呈现出多层次、多风格的发展趋势。但需要着重指出的是,不同层次,不同风格的现代室内设计都将更为重视人们在室内空间中的精神因素的需要和环境的文化内涵。

3、专业设计进一步深化和规范化的同时,业主及大众参与的势头也将有所加强。这是由于室内空间环境的创造总是离不开生活、生产活动于其间的使用者的切身需求、贴近生活,能使使用功能更具实效,更为完善。

4、设计、施工、材料、设施、设备之间的协调和配套关系加强,上述各部分自身的规范化进程进一步完善。

设计管理论文篇4

开工不久的浦东国际机场扩建工程,正在我国建筑设计业引起非同一般的轰动。因为,它实现了我国超大型公共建筑设计的一次历史性跨越———国内建筑设计企业担纲设计总承包。扩建工程中的第二航站楼,也是我国首个原创设计的大型机场航站楼。

当众人关注的目光聚集而来,承担设计总承包的现代设计集团有关负责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这也要感谢项目业主方———上海机场集团,给了一个让国内建筑设计师独立创意并进行项目管理的舞台。

话语虽短,意义深长。

唯“洋”至上的悲哀

不知何时起,国内重大公共建筑中标方案中,已经很难见到本土建筑设计师的名字。应当承认,国外建筑设计事务所和国外设计师在各地“创意”了一批优秀的建筑项目。以上海为例,从中国古塔中汲取灵感的金茂大厦,晶莹剔透的上海大剧院,都是国外建筑设计师领衔,并广受好评的建筑。

但劲吹的“洋”风,正引起越来越多建筑专家的忧心。如今,不少项目业主在新建建筑设计方案招标中,非“洋”不取;在建筑造型上,优先考虑的不是实用、经济、美观,而是好不好看,是不是新、奇、特,有没有“眼球冲击”。于是,中标的国外设计方案,建筑造型一个比一个大胆、奇特,有的已经到了“怪异”的程度。先不论建筑建成后是否与周边建筑和谐、用材是否节约,光是项目实施时的施工方案、结构安全问题,就已引起广泛争议。在一些大规模的城市开发项目中,有些国外设计师由于缺乏对中国的国情、风土人情和当地经济发展的深刻了解,拿出的方案也并不十分符合当地发展的要求。

按照我国有关规定,国外建筑设计企业并不能单独参与项目投标,必须与国内设计企业组成联合体,方有投标资格。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外建筑设计企业通常会选择与一些当地比较有实力的企业进行合作。由于“洋设计”在市场上更为吃香,许多国内完全有能力独立承担项目设计的企业,也只能和国外建筑企业联合,以求获得项目。但是,他们在联合体中只能从事设计咨询、施工图设计及一些辅助工作,属于从属地位。

国外设计师出马的项目,设计费用也通常比由国内设计师单独完成高。于是,有个别国内设计企业,通过向国外某些设计事务所上交一定的费用,打着其招牌在国内招揽业务,也扰乱了整个行业的秩序。

大师匮乏的窘境

今年已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第五个年头。随着市场环境的更为公开、公平、公正,我国建筑设计企业必将与国外建筑设计企业进行更充分的竞争。要应对今后的激烈竞争,建筑设计企业更需要的,恐怕还是内功的历练。

从一些大型项目的实战经验来看,国内不少设计企业的技术水平,包括设计图纸的绘制,结构、电气安装等细部处理等,已经和国外设计企业不相上下,要说最主要的软肋,还是在设计理念上比国际一流建筑设计企业逊色,创意能力不够。

放眼国际,很多知名的建筑设计公司,规模并不大,但由于有一个或数个富有创意的大师级设计师领衔,在重大项目上极具竞争力。反观目前本土建筑设计企业,尽管人数成百上千,但真正称得上“大师”的,凤毛麟角。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上海曾经涌现了诸如江欢成、邢同和、汪大绥、蔡镇钰等建筑大师,但此后便鲜有新面孔出现。

建筑大师匮乏的原因有多方面。除了建筑师本身的创意不够,还有建筑设计企业论资排辈严重,年轻人无法快速脱颖而出;社会舆论对建筑界的新秀关注不够等。包括上海建筑设计“领头羊”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在内的一批建筑设计企业,已经深深认识到人才对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并开始采取一系列举措,加大人才队伍建设。比如:现代建筑设计启动了一项以中高端人才队伍建设为核心的人才工程,致力于培养一批在上海乃至全国范围内有影响的设计精英,去年还隆重表彰了五名“科技精英”和六名“优秀导师”。但总体而言,整个建筑设计业界,大师仍旧紧缺。

建筑设计是一个智力密集型行业,对建筑设计企业来说,参与市场竞争,最主要的生产要素是人,资金、生产设备等要素则是其次的。近年来,国内建筑设计市场上,小型事务所迅速增加,它们以灵活的经营机制、专业特色的经营理念迅速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并与原有的大型建筑设计企业展开差异化市场竞争。可以想见,今后不断寻求本土化的境外建筑设计企业、传统的大型建筑设计企业和新兴的民营建筑设计事务所,将展开一场无声的“人才之战”。它们争夺的,不止是大师,还包括那些具有较高专业技术水平、较好演讲展示才能、宏观项目管理才能的“全才”。

专家认为,要适应这场竞争,对国内设计人员来说,必须进一步提升设计理念,既不能因循守旧,也不能一味洋化,而是要不断培养融国际先进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为一体的设计观念。对于原有的国内设计企业而言,还必须从体制机制上不断求变,以求获得人才、留住人才。

全过程管理是趋势

浦东机场扩建工程彻底打破了我国建筑设计师为外国建筑设计师打工的格局,转为15家国外建筑设计和咨询公司为中国建筑设计师打工。

作为设计总承包方,现代设计集团所属华东院此番将工程进行了一次全过程的项目管理———不仅承担包括航站楼和道路、景观系统等设施的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配合等全过程设计,还将组织国内外33家专业设计、咨询公司,承担进度、质量、成本、分包等多种项目管理与控制。

设计管理论文篇5

如同所有的理论总是滞后于实践一样,艺术设计教育也总是落后于现代设计的实践。这一点在中国现在的艺术设计教育中,表现得更为突出。重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

一方面,迅速崛起的经济建设高潮,一浪高过一浪,信息时代的产业更替几乎冲击着一切领域。在中国植根的现代艺术设计,

一方面,迅速崛起的经济建设高潮,一浪高过一浪,信息时代的产业更替几乎冲击着一切领域。在中国植根的现代艺术设计,不得不仓促上阵,以非常不成熟的理论与实践,迎接着信息时代快节奏产业革命的挑战,为中国的产业化提供着力不从心的服务。

另一方面,信息时代对现代设计人才需求的高起点,批量化,又逼迫着中国的艺术设计教育,尽快为社会提供着必须的现代设计人才。这一点可以从现阶段中国高等院校遍地开花式地开设艺术与设计学科看得真真切切。

再一方面,中国现实的艺术设计教育状况,又十分令人难以满意,社会,或者说市场不能满意,业内不能满意。社会不满意,主要是人才数量和质量不能适应市场需要的问题。业内不满意,最核心的就是没有一个基本可以成为指导思想的设计教育理论,教育的方向还无法清晰透彻,教学方法还不能适应设计教学实践的需要。甚至可以说,仅仅有二十几年历史的中国现代艺术设计,还拿不出一个自己满意,社会满意,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反映到教育实践中,就是艺术设计教学的无序,师资队伍的不整,教材取用的随意,教学方法的陈旧,招生制度的落后。反映到社会上,就是学生因受教学校的不同,专业水平、职业素质、工作能力等等,有着极大的差异。

高等教育,历来就是出人(培养社会需要人才)、出理论(总结和建立专业理论体系)的地方,高等艺术设计教育也不例外。现代设计的实践,要求艺术与设计教育积极回应社会的这一要求,尽快建立起,适合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

第一章转变思维方式

仅从教育着眼,我们的教育革命已经进行了上百年,从20世纪20年代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就有鲁迅、蔡元培等人发起的教育革命运动,使中国的传统文化与传统教育方式,走向了与现代科学和现代教育相结合的道路。新中国成立后,又有同志发动的教育革命,提出两个“必须”,即“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改革开放以后,我们的教育,又恢复到从前的轨道上,近些年,我们又开始大力提倡“素质教育”。我们暂且不论过去进行的教育革命的内容,以及取得的成果如何,至少说明,在一个世纪的时间里,我们从未停止过对教育的革命。

教育革命最重要的是思维革命

这是葛鹏仁先生积极提倡的教育革命观点。葛鹏仁是中国美术学院的教授,被称为:当北京的一批知识分子在九十年代渐渐脱胎换骨进入当代后,唯有葛先生还执著地留在现代。

葛鹏仁自欧洲游历数年之后,一直在中央美院倡导艺术教育应引入后现代艺术内容,而且竭力鼓吹后现代主义。为此,葛鹏仁放弃了第四工作室,办起了“当代艺术研修班”。葛鹏仁认为,因为我们的教育和传统文人封闭的心理模式,中国知识分子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即缺乏一种大文化观。他们看问题只是从专业的、局部的、个人的、地域的角度,这是非常狭隘的。比如很多画家现在所关注的还是“语言”本身,其实现在的“第四画室”也局限在“语言”里,什么语言的“张扬”了,视觉的“满足”了,根本没有涉及到文化观念和文化信仰问题。

葛鹏仁认为,教育革命主要是思维革命。不论是教授者还是被教授者,其思维都要进入信息时代,以全球化的眼光去选择知识。革命是先进的代替落后的,教育革命不但要有新的知识内容,还要有新的知识传授形式;具体地说,就是从“内容”到“形式”必须体现社会化、信息化、智慧化、创意化。对于美术院校的教师和学生来说需要塑造的不是形式,而是思想。他说:进入20世纪90年代,西方人明白了一个问题——艺术变成思想者的新思想,也是人类当前所面临的新问题。中国当前的教育和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很多,但本质是体制问题,本质的症结所在就是一种建立在农业文化基础上的教学观。从目前美术界一些现象来看,那种靠小技巧投机、小技巧卖画的行为泛滥就是一种很强的农民意识的反映——只顾眼前利益,现买现卖。这与我们目前的教育和美术教育滞后有直接关系。从美术教育的水平来看,还停留在印象派和后印象派之间。因此,我们总是用过去的眼光和方式来解决当前的问题。这种教育对于我们民族的长远发展毫无益处,尤其是现在进入到后工业时代了,其危害性我们不能小看,它不仅限制了人的创造思维,削弱人的自信和参与竞争的实力,甚至会泯灭人格和人性。这不是危言耸听。为了挽救我们的民族,我们必须实行“超前教育”。

在如何培养未来的艺术家的问题上,葛鹏仁认为,在纯艺术教育领域,应侧重对旧的知识结构的改变和思维观念转换上。艺术教育,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即,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有形资产是可以拿来的,在教学中也比较容易实现,但有形的同时也是有限的。另一个是无形的资产,即人类的、民族的文化精神和文化意识。它是无限的。它包括性格品格、性格品质、观念产生和实现过程的勇气和能力。有形和无形看起来比较虚,但在具体教学中如果不改变以前的模式,加入这种无形的东西,我们就只能在形式上改变,而不能从思维观念上改变,这不是本质意义上的改变。有形资产只能让你重复,而无形的资产却能让你有新的开拓和建树。其实,不只是在艺术界,就是在科学技术领域这种无形的资产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应该说,前卫精神在各个领域都是相通的,它有着一种警示和启迪人类智慧潜能的作用;虽然它反映的形式有各种各样,虽然它有可能有些极端,但很可能是未来的走向。这种前卫精神即源于这种无形资产的教育。

葛鹏仁认为,文化人如果没有一个终极信仰、终极目标,那么他只是一具躯壳。海德格尔说过:“艺术作品的真正意义在于,把真理植入你的作品中,带回到人间,别人才能从中得到感悟”。哥白尼为真理而牺牲,他有改变信仰的机会,也有生的希望,但他选择了真理。我们的知识分子特别缺乏这种东西。有了它,真我才能存在。

葛鹏仁按着自己的教育思想,执著地进行着教育改革,实施着被称为“自新教育方式(开办讲座)”的教学。他遵循开放性教学原则,要求学生创作要面向社会。使学生有目标、有驱动力,把文化参与落实到社会中来。创作面向社会,就会产生意义,产生参与感、责任感,在文化意识上发生作用,并把个人和现实文化联系起来。他要求学生不要把自己圈在小文化背景里,要多交艺术专业以外的朋友,建立起一个大文化背景。他认为当代艺术首先要解决的是生活方式问题,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出现什么样的作品。

为了共同创造一个共同研究的氛围,他甚至允许学生可以不画素描,不做雕塑,而是每星期请学院内外的艺术家、批评家和策展人做后现代艺术讲座。他甚至把通县的流浪艺术家都请去美院上课。他鼓励学生相互之间多交谈,谈艺术、谈社会、谈人生、谈一切感兴趣的内容。包括请文学批评家谈社会问题。他认为,现代艺术产生在沙龙、咖啡馆。从印象派开始,每次革命都是在咖啡馆,包括俄罗斯的强力集团、巡回展览画派。只有不同的文化观在一起碰撞,才能产生大社会文化。他认为教思想,教会学生一种思考艺术的能力,比教技法和传统历史更重要。中国艺术教育体系从不教学生思想,中国的许多艺术家就像中国的足球运动员,除了搬用西方艺术形式套用中国题材外,基本上毫无创意可言。

他提倡直接进入创作,通过创作去综合运用个人的能力,找寻适合于自己的感受点,带动其他因素,诸如技巧、材料、载体等。直接进入创作的优势在于激活其内因对生活、对社会反映的敏感力、认知力、艺术表现力和责任感。他通过一次次的展览,推动不是载体,而是思想上的变化。

葛鹏仁探索的道路也许还十分艰辛,但我们似乎看到了当年包豪斯艺术教育改革的影子,也似乎看到了教育思想的某些影子。葛鹏仁教育革命即思维革命的观点;教思想、教思考艺术能力比教技法和传统历史更重要的观点;自新教育方式、开放性教学原则、直接进入创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都会给未来艺术与设计教育以极大的启发。

新思维成就了包豪斯的教育伟业

在以前的章节中,我们已经就包豪斯的艺术设计理论与实践,进行了许多讨论,下面我们再从艺术设计教育的角度,探讨一下包豪斯的影响。20世纪以来,包豪斯几乎成了现代艺术设计教育成功的代名词。包豪斯的实际影响,以及它所具有的广泛积极指导意义,早已经超出了它本身的工作效果和教育成就。那么是什么使包豪斯能够取得如此之大的成就呢?简而言之,就是思维方式的根本转变。

弗兰克·惠特福德(FRANKWHITFORD)在《包豪斯》一书前言中写道:“在眼下的这个时代里,还是会有人不断地问起那些包豪斯当年曾经提出过的问题——进行艺术与工艺的教育时,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优秀设计的本质是什么;建筑对于生活在里面的人们会造成一些什么样的影响——同时,这些问题象以往一样,迫切地需要得到解答。设计我们的生活的那些人,还是继续从包豪斯的作品当中汲取着灵感。而遍布世界各地的许多艺术院校里,包豪斯的艺术教育方法依然普遍地影响着它们现在的教学。”

包豪斯前后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19—1925年),魏玛时期。格罗皮乌斯(WALTERGROPIUS)任校长,提出“艺术与技术新统一”的崇高理想,肩负起训练20世纪设计家和建筑师的神圣使命。他广招贤能,聘任艺术家与手工匠师授课,形成艺术教育与手工制作相结合的新型教育制度;

第二阶段(1925—1932年),德绍时期。包豪斯在德国德绍重建,并进行课程改革,实行了设计与制作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取得了优异成果。1928年格罗皮乌斯辞去包豪斯校长职务,由建筑系主任汉内斯·梅耶(HANNSMEYER)继任。这位共产党人出身的建筑师,将包豪斯的艺术激进扩大到政治激进,从而使包豪斯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政治压力。最后梅耶本人也不得不于1930年辞职离任,由密斯·凡·德·罗(MIESVANDEROHE)继任。接任的密斯面对来自纳粹势力的压力,竭尽全力维持着学校的运转,终于在1932年10月纳粹党占据德绍后,被迫关闭包豪斯;

第三阶段(1932—1933年),柏林时期。密斯·凡·德·罗将学校迁至柏林的一座废弃的办公楼中,试图重整旗鼓,由于包豪斯精神为德国纳粹所不容,面对刚刚上台的纳粹政府,密斯终于回天无力,于该年8月宣布包豪斯永久关闭。1933年11月包豪斯被封闭,不得不结束其14年的发展历程。

包豪斯虽然已经成为历史,但是它的两大特点至今不能被人忘记:一是决心改革艺术教育,想要创造一种新型的社会团体;二是为了这个理想,不惜做出巨大的牺牲。包豪斯的创办者兼校长格罗皮乌斯(WALTERGROPIUS)亲自制定了《包豪斯宣言》和《魏玛包豪斯教学大纲》,明确了学校目标:一要挽救所有那些遗世独立、孤芳自赏的艺术门类,训练未来的工匠、画家和雕塑家,让他们联合起来进行创造,他们的一切技艺将会在新作品的创造过程中结合在一起;二要提高工艺的地位,让它能与“美术”平起平坐。包豪斯声称,“艺术家与工匠之间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艺术家就是高级工匠……因此,让我们来创办一个新型的手工艺人行会,取消工匠与艺术家之间的等级差异,再也不要用它树起妄自尊大的藩篱”;三要把包豪斯与社会生产、市场经济紧密结合起来,把自己的产品与设计直接出售给大众和工业界。包豪斯声言,他们将“与工匠的带头人以及全国工业界建立起持久的联系”。

按照《宣言》和《大纲》,包豪斯建立了自己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包豪斯体系。这个体系的主要特征是:一、设计中强调自由创造,反对模仿因袭,墨守陈规;二、将手工艺同机器生产结合起来;三、强调各类艺术之间的交流融合;四、学生既有动手能力,又有理论素养;五、将学校教育同社会生产挂钩。

从以上介绍看,在包豪斯发展的每一步,都有一个能够跟上时代步伐、符合时代要求的新思维代表人物,这个人物就是包豪斯这艘驶向远方航船的舵手。我们不难想象,如果没有政治原因,包豪斯至今仍然会生活在我们的时代。包豪斯的创始人格罗皮乌斯,针对工业革命以来所出现的大工业生产“技术与艺术相对立”的状况,提出了“艺术与技术新统一”的口号,这一理论逐渐成为包豪斯教育思想的核心。

包豪斯以前的设计学校,偏重于艺术技能的传授,如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前身——设计学校,设有形态、色彩和装饰三类课程,培养出的大多数是艺术家而极少数是艺术型的设计师。包豪斯则十分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与设计素质的培育,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对设计师的要求,他们建立了“艺术与技术新统一”的现代设计教育体系,开创类似三大构成的基础课、工艺技术课、专业设计课、理论课及与建筑相关的工程课等现代设计教育课程,培养出大批既有艺术修养、又有应用技术知识的现代设计师。实用的技艺训练、灵活的构图能力、与工业生产的联系,三者的紧密结合,使包豪斯产生了一种新的“艺术+技术”的设计风格,其主要特点是:注重满足实用要求;发挥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和美学性能;造型简洁,构图灵活多样。包豪斯艺术方向和艺术风格使它成了二十世纪欧洲最激进的艺术流派的据点之一。

格罗皮乌斯有一个很重要的思维方式:从本质上讲,美术与工艺并不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活动,而是同一个对象的两种不同分类。艺术家比较注重艺术理论,容易接受新思维,他们教育学生,一定能胜过旧式工匠。这类艺术家可以向学生强调并解释一切艺术活动的共通要素,让学生了解到美学的基础。他们可以利用自身的经验,帮助学生创造出新的设计语言。基于这一点,格罗皮乌斯聘任了画家约翰·伊顿、里昂耐尔·费宁格(LYONELFEININGER)、雕塑家格哈特·马克斯(GREHARDMARCKS)、穆希(MUCHE)、施莱默(SCHLEMMER)、克利(KLEE)、施赖尔(SCHREYER)、康定斯基(KANDINSKY)和莫霍利--纳吉(MOHOLY--NAGY),他们在1919年到1924年之间,陆续来到了魏玛,这些人极富原创性、同时也极擅长自我表达。他们全都有兴趣研究基本问题的理论。除开这些艺术家,格罗皮乌斯还聘请了许多作坊大师,他们在各自的工艺类别上,都是技艺精湛的人。艺术家激励学生开动思想,开发创造力,作坊大师教会学生手工技巧和技术知识。

包豪斯的新思维还体现在包豪斯的宣言中:“建筑家、雕刻家和画家们,我们都应该转向应用艺术……艺术不是一种专门职业。艺术家和工艺技师之间在根本没有任何区别。艺术家只是一个得意忘形的工艺技师。在灵感出现并超出个人意志的珍贵片刻,上苍的恩赐使他的作品变成为艺术的花朵。然而,工艺技术的熟练对于每一个艺术家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真正创造想象力的根源即建立在这个基础上面……让我们建立一个新的设计家组织。在这个组织里面,绝对没有那种足以使工艺技师与艺术家之间树立起自大障壁的职业阶级观念。同时,让我们创造出一幢将建筑、雕刻和绘画结合成三位一体的新的未来殿堂,并用千百万艺术工作者的双手将其矗立在云霄高处,成为一种新信念的鲜明标志。”

包豪斯在纳粹统治时期,遭到了难以避免的关闭命运,但是它的教育思想并没有停止,逃避纳粹压迫、寻求新发展的包豪斯教育家格罗皮乌斯在英国居留三年后,又于1937年赴美国任哈佛大学建筑系主任。密斯·凡·德·罗1937年赴美国,任教于伊利诺工业技术学院,希尔伯西摩和彼得汉斯等也前往该校任教。1937年包豪斯的教师莫霍利--纳吉,在芝加哥筹建了“新包豪斯”(THENEWBAUHAUS),继续弘扬德国时期的包豪斯精神。后来更名为“芝加哥设计学院”(SCHOOLOFDESIGNINCHICAGO)。以后又与伊利诺工学院合并,成为美国最著名的设计学院(INSTITUTEOFDESIGN)。芝加哥设计学院一象被认为是包豪斯设计与教育思想在美国的前沿阵地。

1953年被称为战后包豪斯的德国乌尔姆(ULM)艺术学院建立,地点就在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诞生的小城市乌尔姆,平面设计的重要人物马克斯·比尔(MAXBILL)担任第一任校长。在他和教员的努力下,这个学院逐步成为德国功能主义、新理性主义和构成主义设计哲学的中心,虽然学院已经关闭多年,但是它所形成的教育体系、教育思想、设计观念直到现在,依然是德国设计理论、教学和设计哲学的核心组成部分。乌尔姆致力于设计理性主义研究,几乎全盘采用包豪斯的办学模式,它的最大贡献是完全把现代设计——包括工业产品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平面设计等,从以前似是而非的艺术、技术之间的摆动立场坚决地、完全地移到科学技术的基础上来,坚定地从科学技术方向来培养设计人员。

包豪斯的办学宗旨是培养一批未来社会的建设者。他们既能认清20世纪工业时代的潮流和需要,又能充分运用他们的科学技术知识,创造一个具有高度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新环境。正如格罗皮乌斯所说:“设计师的第一责任是他的业主。”又如纳吉所说:“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所以,它在艺术设计教育的诸多方面做出了难以磨灭的贡献:一,打破了将“纯粹艺术”与“实用艺术”截然分割的陈腐落后的教育观念,进而提出“集体创作”的新教育理想;二,完成了在“艺术”与“工业”的鸿沟之间的架桥工作,使艺术与技术获得新的统一;三,接受了机械作为艺术家和设计师的创造工具,并研究出大量生产的方法;四,认清了“技术知识”可以传授,而“创作能力”只能启发的事实,为现代设计教育建立了良好的规范;五,发展了现代设计风格,为现代设计指示出正确方向;六,包豪斯坚决反对把风格变成僵死的教条,只承认设计必须跟上时代变化的步伐。

包豪斯的教育思想也影响了中国的艺术设计教育。1942年成立的圣约翰大学建筑系,一开始就引进包豪斯的现代设计教育体系,强调实用、技术、经济和现代美学思想,成为中国现代主义建筑的摇篮,开创了中国全面推行现代主义建筑教育的先河。它的影响不仅反映在圣约翰大学建筑系的人才培养上,也反映在一系列建筑作品,包括大上海都市计划的制定。1951年,圣约翰大学解散,各系并入有关院校,包豪斯的教育思想和设计理论在同济大学得到延续。后来包豪斯的教育思想和设计理论被当成西方资本主义的东西遭到批判,包豪斯的设计与教育思想在中国逐渐被淡化。

对工艺美术的影响,则反映在田自秉的《工艺美术概论》一书中,田自秉在书中写道:“20世纪初的包豪斯工艺思想体系……主张艺术与工业结合。认为在工业十分发达的时代,应当利用科学成果,在工业技术的基础上,创造合乎功能的新的工艺美。机器产品虽然单调枯燥,但是机器只是工具,我们应当解决机器生产与艺术表现的矛盾,使设计、生产、经济得到有机的统一。包豪斯的工艺思想,重视现代材料、现代技术、现代结构的应用,并由现代工业直接创造美学价值,这对工艺美术创造,适应时展,结合生活需要,工艺美术新领域的开拓,工艺思维的启迪,具有重要的价值。但是,包豪斯工艺思想强调工艺美是体现功能和运用结构的必然结果,并认为传统是阻碍机器产品设计的因素,因而认为功能就是美,并忽视民族文化传统的作用。”

从上面两个例子看,中国的现代设计虽然起步很晚,但是也曾经受到包豪斯的影响。不过,中国在接受包豪斯的设计与教育理论的时候,比较注意了与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的结合,并没有完全照抄照搬。事实上,中国艺术设计很容易接受包豪斯的思想,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文化背景原因。我们在前面已经提到,包豪斯的教育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即易学文化、老庄道家哲学思想和孔孟儒家哲学思想的深刻影响。譬如,格罗皮乌斯“把人作为尺度”,“平衡的全面发展”的观点;约翰·伊顿把老庄的道家哲学思想与西方的科学技术相结合,直接用于教学实践当中等等,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天地人为贵”、“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和“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等哲学思想的具体体现。

包豪斯的出现,是现代工业与艺术走向结合的必然结果,它是现代建筑史、工业设计史和艺术史、艺术设计教育史上最重要的里程碑。包豪斯的成功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经验,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紧随社会进步,不断更新观念,积极创立新思维。

创立新思维比艺术设计教育本身更重要

任何改革,当然也包括教育改革在内,都是对不适应新形势的旧体制的改造,从而建立适应新形势的新体制。改造旧体制,建立新体制,首先就需要思维方式的转变,没有这个思维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就不可能建立起与新形势相适应的新体制。中国的现代艺术设计,刚刚从传统的美术中分离出来,一切都还不健全,所以更需要我们转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尽快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对现代艺术设计的要求。

首先,冷静分析我们的传统文化与艺术。我们现在有一种怪现象,一谈起中华民族的文化与艺术,抽象时,满口的大话、空话,又是博大精深,又是五千年文明,可是一到具体时,就连篇的丑陋中国人,老祖宗的劣根性,没有一点可爱的地方,“博大精深”、“五千年文明”,都成了口诛笔伐的对象。这种历史文化的沙文主义和历史文化的虚无主义,同样都是要不得的。

近二十多年,由于在学术上恢复了正常的秩序,我们在对待传统民族文化与艺术问题上,提倡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对过去的传统文化与艺术,采取了比较科学的客观态度。譬如对易学文化,对孔孟的儒学、老庄的道学、中国化的佛学的研究,对巫术、风水术,或者叫卜筮文化的研究等等,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宽松的、民主的学术讨论空气。这正是同志一贯提倡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讨论的观点。对此做过详细的解释,他说:“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利用行政力量,强制推行一种风格,一种学派,禁止另一种风格,另一种学派,我们认为会有害于艺术和科学的发展。艺术和科学中的是非问题,应当通过艺术界科学界的自由讨论去解决,而不应当采取简单的方法去解决。为了判断正确的东西和错误的东西,常常需要有考验的时间。历史上新的正确的东西,在开始的时候常常得不到多数人承认,只能在斗争中曲折地发展。”

在对待历史文化与艺术传统上,我们也不能采取实用主义的断章取义的态度。关于传统文化与艺术的研究,我们在前面的章节里已经多有讨论,这里仅从学术角度上举艺术的个案,对思维方式的转变加以简略的讨论。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洋插队”的热回国,国内马上做出了积极影响,而且一浪高过一浪,掀起了不小的波澜。这当中有谋求商机的商人;有暴富后的收藏家;有怀旧的有闲阶层;有为学术探索的学者,等等,不一而足。新加坡的收藏家、心理医生杨新发在新加坡HOUSEOFMAO(毛家餐厅)搞了一个最具轰动效应的展览。他将这次展出的二百件收藏品,归纳为十三个主题。在“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主题下,展出的塑像和瓷板画;在“会捉老鼠的猫就是好猫”主题下,展出以猫为主题的作品。其他主题还包括:儿童是国家未来的主人翁、英雄人物、、革命样板戏、救死扶伤等。

艺术界对艺术的研究,则是出于艺术家对历史的责任感。艺术家郑腾天与温哥华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L)贝尔金美术馆馆长史华生教授(SCOTTWATSON)、深圳画院美术史学家严善淳三人,在温哥华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举办艺术展,目的是为了“追寻中国现代美术史上被遗漏的篇章”。郑腾天在后来的文章中说:“在中国、学在国外,这是许多中国学者不无感慨的政治现实。近年来,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20世纪中国的文化艺术,包括不同时期的大众文化。越来越多的海外华人批评家和历史学者也在运用新的方法探讨时期的文学艺术。”

研究美术史,更是一件十分艰难的工作。艺术史学家王明贤和严善淳耗时近十年,完成了《新中国美术图史:1966—1976》,为读者提供了一幅完整的时代画卷。正如作者在后记中所说,“在‘史无前例’的中产生的美术作品,也是非常奇特的艺术”,“美术家关注‘’美术史”,“在于其中蕴含着的史学价值及它与整个20世纪美术史的联系”。

批评家认为,该书是一本具有很强学术意义的著作。重新审视历史,从学术上、艺术上、史学上对美术史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生活在美国的中国画家高名潞,也在研究美术史,高在《论的大众艺术模式》中,对大众艺术进行了探讨,文章说:“的大众艺术并不是一个独特的现象,它可以纳入20世纪艺术发展的整体潮流之中。”高把大众艺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1942年至1949年延安时期的稚拙时期;1949年至1966年“苏化”时期;1966至1976年的成熟期。高认为,自1942年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后,大众艺术就成为此后半个世纪中国艺术的标准。大众艺术无疑拥有最大的优势。中,《去安源》一次发行9亿张,并在全国掀起了一个全民请宝画的热潮,这种现象可堪称世界流行艺术之最。

从以上这些有一定代表性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不论基于什么样的出发点,艺术家正在用比较客观的思维方式,对待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与艺术。我们姑且不论他们的立场、观点、方法是否正确,理论是否成熟,研究是否成功,这只能留给实践证明。但是,至少可以说明,他们还没有把我们的历史、文化、艺术,虚无到零的程度,还能够在急剧变化的信息时代,及时调整思维方式,重新审视我们的艺术。仅此一点,就是非常可取的。

其次,要正确对待国外的艺术与设计。在我们的文化传统中,有一种非常有害的,但又是根深蒂固的坏东西,这就是“上有好之,下必兴焉”。表现在社会上,就是大众的“起哄”心理,一种潮流来了,大家都跟着起哄,虽然他们的出发点和目的不同,但是推波助澜造成的后果却是十分恶劣的。表现在学术上,就是专家的“盲从”心理,一种潮流来了,大家都跟着追逐,实践上紧跟照办,理论上狗尾续貂。20世纪50年代,我们提倡向苏联学习,于是,“苏化体制模式”、“苏化经济模式”、“苏化文化模式”、“苏化艺术模式”、“苏化教育模式”……苏化模式遍地开花,甚至那个时代出生的孩子,也要起一个苏化模式的名字。后来中苏关系恶化,唇枪舌战,互相攻击,我们又全盘否定苏化模式,把苏化模式批得体无完肤。人人“谈苏色变”,沾上点“苏”字边的统统被斥为“修正主义”,连学俄罗斯语言的也自愧形陋。如今苏联解体,社会主义苏联的光辉已经成了“昨日黄花”,苏联人都成了“乱离人不如太平犬”,我们对苏联的东西,从“讳莫如深”,转到“不屑一顾”,或者干脆“嗤之以鼻”。假使我们冷静一下,用辨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思维方式仔细分析一下,苏联的那块“他山之石”,也还是有许多“可以攻玉”的东西。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提倡向发达国家学习,有些人又走极端,一切都是西方先进,中国落后。不分青红皂白,什么都以西方为美,以美国为美,到处都重复着当年狂热追逐“苏化模式”的故事。西化之风,比之当年的苏化之风,更甚,更烈。假使我们仍然冷静一下,再用辨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思维方式仔细分析一下,西方的那块“他山之玉”,也并不都是白碧无暇。至少,叫人一味欣赏性器官的“花花公子”、充斥的败德“新视觉”……就未必是我们必须要去攻的文化艺术之“玉”;巴尔扎克、莎士比亚、罗丹笔下的资本主义的种种丑恶,也决不是我们今天必须效仿的文学与艺术。

在对待外来文化与艺术,也包括教育,所采取的正确态度,应该是一种积极分析的、批判吸收的、扬弃选择的思维方式,全盘否定不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全面看齐也不是辨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思维方式。同理,如果追求上述的极端态度,也不是一个学者,或者专家、艺术家、教育家应该采取的科学态度。如果是那样的话,我们的文化、科学和艺术,也将无从谈起。鲁迅先生曾经提倡“拿来主义”,那是指对我有用的“拿来”;提倡“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也是一种非常科学的扬弃选择。事实上,西方人在对待东方文化与艺术,从来不是“刘姥姥大观园,捡到筐里都是菜”。西方有先进的科学,也有落后的文化;有美的艺术,也有丑的设计……一句话,西方有真善美,东方也不净是假丑恶。

第三,对艺术与设计教育而言,转变思维方式,更是刻不容缓。这是上面讲到的艺术设计的实践需要,或者说是市场的需要,也就是说,客观形势逼迫艺术设计教育必须转变思维方式。当然,这里有一个怎样转变的问题。

我们的艺术设计,是随着市场经济在中国的兴起而兴起的,是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而产生的。应该说,在中国,艺术设计从诞生的那天起,就与市场经济发生了割不断的联系。我们搞市场经济,原本就是“摸着石头过河”,所以,艺术设计更是摸着石头过河,作为滞后于艺术设计的艺术设计教育来说,就更是盲人摸象,难以掌握要领。但是,经过二十几年的摸索,即使没有经验,也会有许多教训。所以,现在是我们应该冷静下来的时候,认真回顾一下这二十几年的实践,找出一些经验教训,总结一些可以作为指导思想的东西,这是十分必要的。

同时,对已经搞了上百年的西方艺术设计教育,要加以分析,一个是分析他们的成功经验,一个是分析他们的失败教训,从中找寻一些适合我们的东西,采取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方法,大胆引进,大胆消化,使它变成中国化的东西。历史上,舶来品的佛教,由印度传入中国,经过长期的经典传译、讲习、融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具有中华民族特点的、各种学派和宗派并存的中国佛教。大家知道,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的是中国佛教,而不是印度的佛教。

在建立新思维上,我们可以借鉴包豪斯。如果包豪斯没有一批锐意改革的教育家,就不会有后来成为世界艺术设计教育楷模的包豪斯。包豪斯的教育改革,是建立在国家和人民,乃至整个社会的要求基础之上的。从19世纪末叶开始,德国人一直在努力寻找一种新的教育方式,想要用它来取代原有的学院体系,并且把工艺与美术紧密结合起来。德国人认为,艺术教育的改革问题,是关系到德国经济生死存亡的大事。德国比不得美国和英国,它不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国家,因此,它必须依靠熟练工人和工业,生产出复杂细致的优秀产品用于出口。社会对设计师的需求与日俱增,要想满足这种需求,必须在艺术教育中采用全新的方法。教授们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认为进行教育改革是符合自己利益的。把美术学院与工艺学校合并起来的教育改革,不是政府官僚提出的,而是教授提出的。他们认为,不应该由自己的人,即美术家来掌管新创办的学校,而应该把它交到一位建筑师的手里。于是,格罗皮乌斯就成了包豪斯的掌舵人。

如果说包豪斯能够给我们提供的最重要的启示,那就是,教育改革,首先是,而且应该是教育家的责任,教育家应该主动挑起这副重担。如果我们今天还没有这样的认识,那我们的艺术设计教育将无法设想。当今的世界,是正在走向全球化的世界,与世界同步也好,与国际接轨也好,如果没有思维方式的根本转变,中国的艺术设计教育将面临重大危机。这不是危言耸听,我们应该有这种“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忧患意识。

重新定位艺术设计教育

在现行的教育体系中,艺术设计教育基本上按照两种模式进行。一种是在综合性大学、专业美术院校和师范院校;另一种是在各种工科院校,如建筑、机械、轻工、纺织等。前者偏重美术理论和美术基础训练,后者偏重不同专业的工艺与专业技术训练。这一点可以从他们开设的不同的课程上明显看出来。这两种教育模式本来可以互相借鉴,互相补充,但因为现存的教育管理体制,如综合性大学隶属教育部门;专业美术院校隶属文化部门;工科院校隶属各产业主管部门,它们之间常常“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这种“不相往来”,是天生就决定了的。我们知道,中国的高校招生,历来分文理两大类,演变到今天,这种体制已经波及到基础教育的中学分科问题。而艺术设计学科,也因为这个招生体制,被人为地割裂开来。所以,以文科考试进入美术院校的学生,得不到良好的工艺与技术训练,以理工科考试进入工科院校的学生,得不到良好的美术理论和美术基础训练。这个问题早已经在我们的社会上,即学生就业的工作岗位上反映出来。又有近二十几年的商品化大潮的冲击,各地各校,不分是否具备条件,一窝蜂地上艺术设计专业,更使艺术设计学科的教育模糊不清。不仅学科教育本身模糊不清,也使艺术设计专业在社会上产生许多混淆不清。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可否转变一下思维方式,打破文理科界限,把艺术设计教育统一起来,不论其设在什么学校,工科也好,文科也好,都用一个标准确定教育对象和教学方法。这样既能避免学生接受知识上的偏差,也能衡定各类学校的师资和教学水平,同时,也使学生来源得到合理配置。譬如,工科院校招生,强调理工科成绩,所以使一些不具备艺术素质的学生进入建筑设计、产品设计等专业。而一些艺术院校的学生,又对文化课程,特别是数理化课程望而却步。现在,由于实行“三加X”考试,这一点在招生上基本上没有障碍,主要是思想再解放一点,把这种选择学生的方式再向前推进一步,就可以达到这一目的。

在具体教学课程的设置上,也应该打破现行的画地为牢的方法,艺术院校的设计专业要开设相关的工艺课程,工科院校的设计专业也要开设更多的美术基础课程。专业之间要有更多的融通性,不要把落在不同学校的相通专业,搞成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的“独立王国”。

在师资方面,我们完全可以借鉴,或者仿效包豪斯的作法,走艺术家和设计师结合的道路,不要搞孤芳自傲,专业上的“沙文主义”。有一点需要指出,自从我们开始把艺术设计独立出美术(THEBEAUTIFULARTS)以来,由于艺术设计自身的诸多原因,美术师对设计师总是不屑一顾;工程师对设计师也多有讥讽。这是十分有害的,也是十分要不得的。我们不能把“大师”与“工匠”对立起来,大师与工匠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天然鸿沟。

加强基础教育,为专业艺术教育提供人才保证

本书虽然讨论的是艺术设计的高等教育问题,但是,从中国的现实情况看,这个问题又不能不联系到艺术的基础教育。所以有必要简略地讨论一下艺术的基础教育问题。

在中国,对艺术和艺术教育的认识,还远没有达到相应的程度,更不要说与国际接轨的问题。这一点从我们的初级教育就体现得非常明显,从幼教到高中,几乎是把艺术教育置于从属的、可有可无的地步。近些年虽然有所改变,但也只是理论上的变化,实践上并没有根本性的改变。在这方面,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为了尽快实现艺术教育的根本转变,以尽可能短的时间走完这段路,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比较成熟的经验。

许多国家都有专门的艺术教育标准,用法律的形式强化艺术教育。从许多国家的标准和实践看,能够为我们所借鉴的,大致有如下几点。一是艺术教育对象的普及化。把艺术教育作为义务教育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纳入教育计划;二是艺术教育目标的整体化。从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高度,提出艺术教育“真正重要的是要唤起创造的热忱,帮助人们提高到一个更高的生活水平”;三是艺术教育的多元化。实施艺术教育多渠道、多层次,主要有艺术学科教学、渗透性艺术教育,即在语文、数学等学科教学中渗透艺术教育、课外艺术教育活动等;四是艺术教育的个性化。所谓个性化,就是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因材施教,充分开发学生艺术创造潜能;五是艺术师资的专业化。艺术师资都要经过专门培养,取得高等艺术教育资格。

美国在1994年制订的《艺术教育国家标准》,就是一部非常完善的艺术基础教育的法规,不仅为美国的艺术教育提供了法律依据,还为高等艺术教育夯实了预备人才基础。《艺术教育国家标准》从幼儿园至十二年级,对每个学生提出了四门艺术学科(音乐、舞蹈、戏剧和视觉艺术)教育标准。

《标准》提出:艺术教育是为全体学生的,不论其背景、天赋或残疾,都有权享受艺术教育。艺术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辨别充满形象与符号世界。《标准》要求每个学生了解什么是艺术?艺术家如何工作,他们运用什么工具?传统的、通俗的和古典的艺术形式是怎样互相影响?艺术对自己、对社会的重要性何在?在寻找这些答案的过程中,学生要逐步理解每门艺术学科的本质,以及赋予每门艺术学科生命力的知识和技能。《标准》还对我们当前讨论热烈的艺术与科学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它认为,艺术的心智方法与科学发现、技术开发的思维过程相仿;科技不仅是改造经济的力量,还是推动艺术的动力;艺术能够启发学生认识和运用科技手段与达到理想目之间的关系。

《标准》对视觉艺术的规定,涵盖了素描、绘画、雕塑、设计、建筑、电影、电视和民间艺术。视觉艺术可以作为创造活动、历史和文化的探究或分析的基础。学生必须学习视觉艺术中与各类作品相联系的语汇和概念,必须能够运用视觉、口头和书写形式展示自己的能力。帮助学生通过广泛的材料、符号、形象和视觉表现,学习视觉艺术的各种特性,反映他们的观念、感受和情绪,评价他们的艺术学习成果。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标准》又提出了步步深化的具体要求。

美国的《艺术教育国家标准》是根据《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的要求制定的,其根本宗旨:一,建立全面、透彻、坚实的知识和技能体系;二,明确艺术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和建设文明社会的作用;三,强调学科的合理联系,力求实现整体教育;四,把艺术产生的历史、文化、民族背景作为艺术课程的基础,强调艺术教育的文化多样性;五,强调现代科学技术的有效运用,准确理解技术手段、艺术技法和艺术追求之间关系;六,为艺术教育的实施及评估提供严肃的学术准绳和成就衡量尺度。

从以上介绍可以看出,美国政府把艺术确定为基础教育的核心学科,享有与其他七门核心学科同等地位的作法,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这种在基础教育中强化艺术教育的作法,提高了全体中小学生的艺术修养,不但保证了高等艺术教育的学生质量,而且减轻了高等艺术教育中的基础知识教育压力,对早出人才、快出人才,十分有力。这种早期抓普及的教育方法,实质上就是同志曾经倡导的普及与提高的教育方法。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详尽地论述了普及与提高的问题,他说:“普及工作和提高工作是不能截然分开的”,“我们的提高,是在普及基础上的提高;我们的普及,是在提高指导下的普及。”就艺术设计而言,普及教育不是高等艺术院校的工作,而是中小学和幼儿园的工作。但是,提高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则有赖于基础艺术教育的普及。

第二章走中国化现代设计教育道路

现代艺术设计在中国,只有短短的二十几年历史,而这二十几年,恰恰又是中国各个领域大分化、大改组最为激烈的时期,商品化以从来未有的攻势,在中国各个领域占着上风。也正是这个原因,一开始就与市场经济结下不解之缘的现代艺术设计,从来就无暇冷静下来,审视自己的理论,研究自己的教育。二十几年一贯制,艺术家和设计师们,急匆匆追赶着商品经济的末班车,即使不叫人疲劳,也会令人枯燥、厌倦。如果说中国现代艺术设计的第一代(也就是二十几年前从美术中分离出来,扯起现代艺术设计大旗的艺术家和设计师),为完成了开天辟地的使命,那么,发展到今天的现代设计,则需要我们新生代艺术家和设计师,探索和建立中国现代艺术设计理论和教育。

教育思想是建立现代设计教育体系的指导思想

我们在包豪斯的教育理论和实践中,很容易发现许多教育思想的影子。教育思想,简而言之,就是人民教育的思想。

新中国成立之初,同志就提出“恢复和发展人民教育是当前重要任务之一”。(《人民教育》创刊号1950年5月1日)非常重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这是改造社会的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在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后,这是培养理论与实践结合,学用一致,全面发展的新人的根本途径,是逐步消灭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差别的重要措施。早在1934年在论述苏维埃文化教育的总方针时就提出:“使教育与劳动联系起来。”(同志论教育工作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8月)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以后在中央批转的高等教育六十条、中等教育五十条、小学教育四十条等条例中,又明确提出“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服务,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劳动人民要知识化,知识分子要劳动化。”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一条基本原理,继承和发展了这种思想。早在一百多年前,马克思针对资本主义旧式分工造成人的片面畸形发展的弊端,基于现代大工业生产对人的要求,提出人的全面发展,其方法就是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生产劳动和教育的早期结合是改造现代化社会的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24页)“未来的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530页)列宁也曾经指出:没有年轻一代的教育和生产劳动的结合,未来社会的理想是不能想象的,无论是脱离生产劳动的教学和教育,或是没有同时进行教学和教育的生产劳动,都不能达到现代技术水平和教学知识现状所要求的高度。

对教育思想有过非常准确的解释,他说:“德育、智育、体育这三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结合的,而不是相互对立或互不相关的”,“我们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前进,每个人要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均衡发展,不均衡发展,一定会有缺陷,不仅影响个人能力的发挥,对国家也不利。均衡发展是要思想和身体健康。思想健康和身体健康是相互影响的。”因此,他要求学生“好好学习,加强劳动观点,热爱祖国,提高政治思想觉悟,树立艰苦朴素作风,为准备做一个有文化有技术的工人和农民,做一个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相结合的知识分子而努力”。

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教育思想又有新的发展。他说:“我们的学校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人才的地方。培养人才有没有质量标准呢?有的。这就是说的,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他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为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在新的条件下,如何更好地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现代经济和科技的迅速发展,要求教育的质量和教育效率的迅速提高,要求我们在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内容上、方法上不断有新的发展。”邓小平强调指出:“更重要的是整个教育事业必须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不然,学生学的和将来要从事的职业不相适应,学非所用,用非所学,岂不是从根本上破坏了教育与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后来,根据形势的发展,邓小平进一步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一战略指导思想,充分反映了时代精神、时代要求。

从上面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教育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具体地解释了这个思想,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了这个思想。包豪斯是工业革命初期的产物,从它成功的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也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正确。那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可不可以把教育思想应用到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实践中来,用以指导我们的现代艺术设计教育改革,建立新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呢?回答是肯定的。教育思想讲“实事求是”;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讲“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讲“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等等,都可以作为我们建立中国现代设计教育体系的指导思想。

理论联系实际,这既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精华,也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必然要求。认为“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著作选读》,上册,第100页。)要把书本上学到的理论运用到实际工作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理论要和实际联系,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增长才干,而不是为了读书而读书。他说:“任何思想如果不和客观的实际的事物相联系,如果没有客观存在的需要,如果不为人民群众所掌握,即使是最好的东西,即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也是不起作用的。”(《选集》第4卷,第1515页。)1964年8月,他在接见尼泊尔教育代表团时谈到:“清华大学有工厂。它是一所理工科学校,学生如果只有书本知识而不做工,那是不行的。”在教学方法上,早在1929年同志提出的红军大学十大教授法,其中重要一条就是倡导启发式、废止注入式。提出,教师教育学生要充分注意学生的情况,要把精力集中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

同志提出:红与专,政治与业务的关系是两个对立物的统一,一方面要反对空头政治家,另一方面又要反对迷失方向的实际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继承和发扬同志这一光辉思想说:“我们要掌握和发展科学文化知识和各行各业的新技术、新工业,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并且在上层建筑领域最终战胜资产阶级的影响,就必须培养具有高度科学文化水平的劳动者,必须造就宏大的又红又专的工人阶级知识分子队伍。”

在如何对待古代文化和外国文化上,说:“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中国现实的新政治、新经济是从古代的旧政治、旧经济发展而来的,中国现代的新文化也是从古代的旧文化发展而来的;因此,我们必须尊重自己的历史,决不割断历史。”他还说,我们要批判地继承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以来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对外国文化,认为,“采取排斥主义的方针是错误的,应当尽量吸收一切进步的外国文化,作为发展中国文化的借鉴”。但是“盲目搬运的方针也是错误的,应当以中国人民的实际需要为基础,批判地吸收外国文化”,“中国应当大量地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邓小平对在新形势下发扬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光辉思想。他在1992年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中,提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对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同志非常重视普及教育,强调知识分子劳动化,劳动人民知识化。他在《新民主主义论》一文中提出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它应当为全民族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农劳苦群众服务,并逐渐成为他们的文化。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说到“农民——这是现阶段中国文化运动的主要对象。所谓扫除文盲,所谓普及教育,所谓大众文艺,所谓国民卫生,离开三亿六千万农民,岂非大半成了空话?我这样说,当然不是忽视其他约占人口九千万的人民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重要性,尤其不是忽视在政治上最觉悟,因而具有领导整个革命运动资格的工人阶级,这是不应该发生误会的”。

教育思想和邓小平教育理论,同属于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体系;都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都着力于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教育思想的精髓。科教兴国教育为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教育的“三个面向”和培养“四有新人”,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是邓小平教育理论的精髓,既继承了教育思想的精华,又抓住了时代特征,体现了现代教育改革开放的精神风貌。

综上所述,教育思想,是指导我们建立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正确思想,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理论,也提供了正确的方法。这一点不但从中国的教育实践中得出结论,从包豪斯的教育实践中,也完全可以得到证明。我们在建立现代设计教育体系中,可以有许多不同的作法,不同的形式,但最本质的一条不能动摇,那就是必须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唯一正确的道路。

建立教学、研究、创造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

从上面的讨论中可以看出,如果说教育思想(这其中也包括、邓小平的发展)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那么,从包豪斯的教育实践中,我们仍然可以总结出对我们今天有启发性的东西。这就是教学、研究、创造(生产)三位一体的现代设计教育模式。在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的同时,教学为研究和创造服务;研究为教学和创造提供理论指导;创造为教学和研究提供实验基地,同时也为现代设计教育提供可能的经济支持。这种良性循环的教育体系,自包豪斯开始,几乎无一例外地被西方国家的现代设计教育所采纳。新中国成立后的相当一个时期,我们一直采取这样的教学方式,只是到了,在极左思潮的影响下,整个国家教育走上了停顿状态,这种教育体系也被破坏了,后来学校虽然逐渐恢复教学,但是,极左思潮却把“生产劳动”推上了极至。以至于在极左思潮统治之后,我们对这种曾经取得很大成绩,积累很多经验的“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讳莫如深。近些年,我们学习国外的先进教育经验,提倡素质教育,才开始回顾这种教育体系对于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教学、研究、创造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对于我们今天大力提倡的素质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我们今天的学生来源,基本都是“独生子女一代”,他们从家门走进学校门(有小学经中学而大学校门),从未接触过社会,与包豪斯的学生有很大不同。包豪斯的学生,有点象我们后期的工农兵大学生。弗兰克·惠特福德(FURANKWHITFORD)在《包豪斯》一书里这样描绘当时的学生:“最早到魏玛包豪斯来上学的那些学生们,彼此之间并没有多少共同之处。其中有一些人已经是条成熟的大汉,早就被兵役打磨得粗砺起来了,有些人有炮弹震荡后遗症,有些人已经成为残疾。另外一些人还是孩子,已经开始在美术学院里学着绘画或者雕塑,或者已经在工艺美术学校里学着一门工艺技术,他们只是在两校合并的时候,箭简单单地随着老师转到了这里;有一些学生是跟着伊顿从维也纳来的;有些人在此之前已经是合格的艺术家和教师,因为包豪斯前所未有的教育方向而兴奋不已。”

面对我们今天的学生群体,实行三位一体的模式,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更能培养出社会和市场上急需的合格人才。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不但可以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而且可以具有相当深厚的理论素养,还可以掌握比较熟练的实际操作能力。这样,他们可以在社会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实力。事实上,今天的社会和市场,需要的不是书呆子型的学生,而是具有较强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我们在社会上,或者市场中,常常看到这样一种情景,一些知名的大企业,一些经济发达城市,对刚刚毕业的学生,甚至清华、北大这样一流学校的毕业生,也表现得相当冷漠,而对在中小企业取得二至三年工作经验的学生,表现了极大的兴趣。这说明,我们的学校教育并没有达到社会,或者市场需求的标准,后一部分理应学校完成的教育,事实上是由大量的中小企业代替学校完成了。调查中我们发现,这些中小企业叫苦不迭,认为自己成了大企业的员工培训基地和人才储备库。但是,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又使这些中小企业无可奈何。这种现象的长期存在,而且在持续升温,折射出我们学校教育的严重缺陷。

诚然,我们今天已经步入信息时代,与包豪斯不可同日而语,譬如,包豪斯由学校作坊进行的教学活动,我们今天可以通过与相应企业的联合进行。大量高新技术的出现,也可以使我们直接采取高新技术进行实践教学活动。前面提到的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虽然是针对初级和中级教育而言,但也十分明确地提出学生必须掌握新媒体技术的要求。仅就这一点,也足可以给我们很大的启发。有些人认为,现代主义已经走向死亡,作为现代主义据点的包豪斯的理论和经验也已经过时,不能再老抱着旧东西不放。这种观点有些片面,当年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都相继退出历史舞台,但它们当中那些科学的东西,却被马克思主义批判地接受过来,成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现代主义虽然在逐渐被更新的理论所代替,但它所具有的科学合理的部分,却也以另外的形式,被取代它的新理论所吸纳。所以,就个别意义上说,也许包豪斯的理论与实践有过时的问题,但是,如果我们从包豪斯的理论和实践中,总结出一般的、可以借鉴的规律性东西,那么,包豪斯的理论与实践经验,仍然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有指导意义的东西。正如我们上面提到的教育思想,以及上溯到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原理那样。

马克思主义教育原理,是在资本主义工业革命高潮时提出来的,它正是看到了未来社会的发展前景,以及未来社会对劳动大军的需求,才产生了那样的思想理论。今天,我们在教育改革中,以适应时代需要为方向,逐步建立起教学、研究、创造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这既符合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的客观需要,又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教育原理。

建立专科、本科、研究生三点结合教育体系

当前,在我们的教育认识上有一个很大的误区,认为必须强化本科教育,后来又开始强化研究生教育。事实上,这是一种违背实事求是原则,不顾客观需要的,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教育思想。这种理想主义色彩的教育思想的直接结果,就是导致了全国不顾条件具备与否,不顾教学质量,一律办大而全的高等院校的风潮;导致了学校不顾条件具备与否,一律搞大而全的学科教育。这种风潮产生的恶果,是使我们的高等教育有数量而没有质量。

通过社会调查,我们会发现,第一,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总是在梯次结构上进行,从来就没有单一需求的状况,社会或者市场,需要“阳春白雪”,同时也需要“下里巴人”;第二,本科毕业生素质个体差异越来越大,甚至出现研究生不如本科生,本科生不如专科生受欢迎的局面;第三,在近几年的人才交流会上,我们发现,上海、北京、广东等一些经济发达,高科技产业密集的地方,许多知名度很高的行业和企业,专门聘用专科学生,甚至连清华、北大的研究生也不屑一顾。他们说,我们第一线急需要高级、熟练的技师,而本科生和研究生,大都眼高手低,难以适应生产需要。这说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总是高、中、底按梯次结构进行的;第四,就我们国家当前,或者今后一个相当时期的实际情况看,不可能,也办不到普及大学本科或者研究生教育。如果勉强的人为普及,那也是以牺牲中国长远教育利益,甚或是国家利益为代价的。如果中国的大学生、研究生,甚或博士、博士后,连国外的技术学院毕业生都不如,那么,我们还谈什么与国际接轨,有什么能力与国际竞争!

有鉴于此,我们在现代设计教育上,应该按着市场化的运作方式,把培养人才的教育目标与市场需求结合起来,按专科、本科、研究生梯次分开。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可以随时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调整。在课程设置上,也要有所区别。譬如,专科教育,以实际操作能力为主;本科教育,必须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并且要有较强的实践指导能力;研究生教育则可以完全理论研究化。此种体系的建立,有利于中国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同时,因为目标明确,线条清晰,也可以避免现实中的学生素质事实上的参差不齐,滥竽充数。

从实际情况看,社会或者市场需要更多的是能够在第一线从事实际工作专业技术人才,并不总是需要硕士、博士、博士后,特别是那些图有虚名的研究生。所以,我们不能因为强调教育产业化,就把学校搞成以追求最大经济利润的企业,抓住社会上人人都想上大学的从众心里,盲目扩大招生,人为拔高教育身价。事实上,我们许多世界著名的艺术家和设计师,常常不都总是有着博士头衔的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崛起的美国艺术设计界,它的众多从业的艺术家和设计师,并没有象他们欧洲的同行那样,有着一整套的哲学理论,但是,他们却成为领导当今世界艺术设计新潮流的群体。中国香港的靳埭强,是世界著名设计大师,但他并没有十分耀眼的博士头衔。记得一位哲人说过:世界上第一个大学生是由小学生培养出来的。美国工业设计的重要奠基人雷蒙·罗维(RAYMONDLOEWAY),创建了20世纪世界上最大的设计公司,他宣扬现代设计最重要的不是设计哲学、设计概念,而是设计的经济效益问题,他说:“对我来说,最美丽的曲线是销售上升的曲线。”尽管这种说法有些失之偏颇,但是从中也可以感觉到市场经济对人才需求的实用性、目的性。

为了使中国的现代艺术设计,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站有一席之地,我们必须对专科、本科、研究生三点结合的教育体系,进行深入的研究,尽快使它成为我们艺术设计教育的主导体系。

第三章整合现代艺术设计教学体系

就艺术设计学科当前的教育情况看,整合艺术设计教学体系,是艺术设计教育改革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个问题涉及到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评定、教师配置等等诸多问题,需要统筹解决。在中国,虽然搞了几十年的工艺美术教育,又搞了二十几年的现代设计教育,但是,到目前为止,上述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解决。譬如,我们目前的现代设计教学,还没有统一规范的教学内容和相应的课程设置,也没有一套成熟的教学方法和相应的教学评定标准,教师资源配置也不尽合理。尤其是新兴的、科技含量比较高的一些学科,如电子艺术、新媒体艺术等,必须得更为突出。这些问题直接造成现代设计教育的混乱和学生获取知识的不平衡,同时也是导致学生能力参差不齐的重要原因之一。

充实教学内容,整合课程设置

充实教学内容,整合课程设置,主要体现在教材的改革上。我们目前尚无统一的艺术设计教材,各个高校艺术设计专业采取的教学方法也不尽相同。但是,基本上大同小异,都在“摸着石头过河”。我们下面以一些学校的本科教育课程设置为例,具体比较分析各自的特点。

第一,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

必修科目:素描基础、书法基础、油画基础、國画基础、見微知著──艺术导论、中國艺术传统、西方艺术传统、毕业创作、毕业论文。

术科专业科目:人体素描、实验素描、创意水彩画、设计、摄影基础、凹凸版画制作、立体设计基础、混合媒介、陶艺基本技法、行草、楷隶、篆书与篆刻、山水初阶、花鸟初阶、人物初阶、現代水墨初阶、书法专修、丝网与平版版画制作、西画进阶、空間与裝置艺术、陶塑艺术、雕塑─造型与物料、摄影进阶、山水进阶、花鸟进阶、人物进阶、現代水墨进阶、绘画创作室、当代绘画创作室、国画创作室、书法创作室。

学科专业科目:中国宮廷绘画、传统与变化──中国文人画、考古与入门、港澳考古、東亚宗教艺术──印度、南亚、中国、韓国、日本、中国古典书法传統、士人的艺术──宋至清书法、西方現代艺术──現代主义与理想世界的追求、新时代的挑战──二十世紀中国绘画、当代西方艺术──后現代时期的艺术取向、艺术游观、后启蒙运动、革命时代到現代世界──1750至1860的欧洲艺术、三城记──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斯、威尼斯与罗马的艺术、东西相遇──香港的艺术、中国佩玉和葬玉、中国陶瓷──历代名窯擷英、吉金──中国古代青铜礼器、中国艺术史专题研究、瓷都景德镇──晚期中国陶瓷史。

第二,台湾大叶大学造型艺术系

课程设计

造形艺术的三大领域为:

(一)绘画组:包括油画、水彩画、水墨画、膠彩画、粉彩画以及插画、版画等课程。以此基础,可向“应用绘画”发展;

(二)雕塑组:包括雕刻(含石雕、木雕)、塑造二类立体造形以及裝置艺术等课程內容;將來除了当雕塑艺术家之外,并可向各类工艺及产品造形方面发展;

(三)工艺组:包括有陶艺、金工、编织、漆艺等工房。在应用上,可向相关产品创作上发展。

课程安排

校定必修:国文及应用文、英文、英语听力、生活英语、本国历史、立国精神与宪法与立国精神、通识、法学素养、心理学、計算机概论I、军训、体育。

院定必修:英语文能力检定、計算机概论Ⅱ、工厂实习I、Ⅱ、艺术概论、素描I、色彩学I、造形原理、造形基础I、摄影学、艺术史I、设计概论。

系定必修:素描Ⅱ、Ⅲ、Ⅳ、造形基础Ⅱ、综合素材I、Ⅱ、西洋艺术史、本国艺术史、当代艺术史、美学概论、艺术哲学概论、专题研究I、Ⅱ、毕业制作I、Ⅱ

专长分攻(任选一组):绘画組:绘画I、Ⅱ、绘画材料学I、Ⅱ。雕塑組:雕塑I、Ⅱ、雕塑材料学I、Ⅱ。工艺组:工艺I、Ⅱ、工艺材料学I、Ⅱ。

共同学修:图学、艺用解剖学、进阶艺用解剖学、工艺概论、金工工藝I、Ⅱ、纤维艺术I、Ⅱ、染色、陶瓷工艺I、Ⅱ、漆工艺I、Ⅱ、水墨画I、Ⅱ、版画I、Ⅱ、油画I、Ⅱ、水彩画、粉彩画、膠彩画、书法、插画、石材艺术I、Ⅱ、木属艺术I、Ⅱ、塑造I、Ⅱ、裝置艺术I、Ⅱ、民俗学、裝饰图案、光影艺术I、Ⅱ、玻璃工艺I、Ⅱ、台湾艺术史、艺术心理学、素描研究I、Ⅱ、雕塑結构研究I、Ⅱ、西洋雕塑史、中国雕塑史、传统漆工艺研究、漆画创作、油画研究、绘画创作研究I、Ⅱ、浮雕創作、环境艺术、喷砂艺术、铸造、雕塑与环境研究I、Ⅱ、艺术评论、艺术管理、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学、特別讲座I、Ⅱ、电脑艺术I、Ⅱ、、音乐鉴赏。

第三,东华大学美术学院

装璜艺术设计主要课程:一、平面设计:设计概论、构成设计、图形设计、色彩设计、字体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设计、标志设计、插图设计、摄影技法、计算机辅助设计、企业和机构视觉形象设计、销售环境设计;二、广告设计:综合造型基础、综合设计基础、广告概论、广告文案与创意、市场营销、媒体研究、广告摄影、计算机图形设计、平面广告设计、立体广告设计、平面设计等。三、摄影专业:摄影史、摄影机械、感光材料、摄影技术技法、暗房工艺、构成原理、平面设计、人像摄影、广告摄影、产品摄影、摄影艺术创作、计算机图形设计;动画专业:综合造型基础、综合设计基础、透视学、影像表现编排设计、字体设计、图形设计、动画美术设计、原动画技法、影视广告、漫画、计算机辅助设计、电影、动画赏析等。

工业设计主要课程:美术史论、设计史论、设计美学与设计文化、设计思维、综合设计表达、综合造型基础、设计概论、材料及成型原理、计算机辅助设计、人机工程学应用、设计程序与方法、创新性产品设计、改良性产品设计、网络设计、虚拟现实设计、多媒体艺术设计、三维动画设计、展示概论设计、展示环境与空间设计、博览策划与设计、汽车设计程序、空气动力学、汽车造型设计、非机动交通工具设计。

环境艺术设计主要课程:环境艺术设计概论、环境行为心理学、中外建筑史、建筑设计基础、人体工程学、设计方法与程序、设计标准与预算、室内设计、装修构造设计、陈设艺术设计、家具设计、景观设计、广场设计、园林设计、专业调研与实习、工程项目实践。

第四,清华大学

工业造型设计主要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法律基础、经济管理基础、体育、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计算机组成及网络、3D-STUDIO、素描、色彩画、基础图案、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摄影、中国工艺美术史、设计基础、雕塑、画法几何、模型技法、设计制图、设计与消费心理、人体工程学、材料与加工、设计概论、设计思维与方法、专业史论、工业设计史、平面设计史、中外建筑及室内设计史、专业课程、材料表面与装饰工艺、视觉设计、三维电脑设计、环境设施设计、日用器具设计、工作机具设计、改良性产品设计、开发性产品设计、展示设计、装饰造型、实习课程、毕业展览、毕业设计(论文)

第五,吉林大学艺术学院

艺术设计主要课程:马克思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思想、邓小平理论、法学基础理论、体育Ⅰ、体育Ⅱ、体育Ⅲ、素描Ⅰ、素描Ⅱ、计算机应用、色彩Ⅰ、色彩Ⅱ、绘画透视、艺术概论、英语Ⅰ、英语Ⅱ、平面构成、美学原理、装饰绘画、中国画(人物、花鸟、山水)、设计概论、文字设计、立体构成、摄影Ⅰ、摄影Ⅱ、色彩构成、黑白画、实用工艺美术设计与民间艺术、图形符号设计、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室内外装饰与装修、包装设计、丝网印刷工艺、广告设计、摄影、色彩写生、电脑美术平面设计、容器造型与纸结构设计说明、书籍装帧、平面广告设计、销售心理学、电脑创意、印刷工艺、学年论文Ⅰ、学年论文Ⅱ、毕业设计、毕业论文

上述五个学校,横跨,虽然不能代表所有艺术设计学科,但是也很说明问题。第一,艺术设计学科交叉广泛,加大了各地各校在课程设置上的随意性。除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严格划分专业界限外,全体学校都是以某一专业为主,向其它专业延伸,延伸的深度和广度则视自己的情况而定,这一点在吉林大学艺术学院和上海东华大学表现得最为明显。第二,对专业实行三级细划,严格界定专业,各自形成独立的教学系统,互不介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是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长期的工艺美术教学,使它们形成了这种模式,所以,在它们身上就表现得十分突出。第三,极为重视政治理论教育,除香港中文大学外,都在这方面显示了非常突出的特征。清华大学没有列出这方面的课程,但也决不会少,虽然这种教学常常流于形式,但是学校却从来没有放松。第四,忽视传统文化教育。这一点在内地的学校中表现最为明显。譬如对艺术设计都能产生巨大影响的易学文化、儒、道哲学,以及中国传统文学中的诗辞歌赋。第五,对艺术设计的媒体,或者说使用的技术手段,表现了十分明显的传统观念,对影响艺术设计的科学技术,几乎被所有学校忽视。而这一点在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艺术基础教育中,都已经给予了高度的重视。

通过上面的概略分析,我们是否可以整理出下面这样的思路:

第一,承认艺术设计学科的相通性,加大共同性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产品设计(包括建筑、工业等等)、平面设计、环境设计、装置设计等等,在艺术设计这个大概念下,大范畴里,它们之间的总体共同性,远远大于个体差异性,从理论上讲,它们之间的个体差异性,更多的体现在它们各自的不同工艺上,而这又是它们各自学科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所以,加大共同性课程的设置,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培养高素质艺术设计人才必须的。这种加大,不但要有广度,而必须要有相当的深度。香港中文大学和台湾大叶大学基本上是按着这个思路进行教学内容设计,从他们的课程设置上,我们可以看得出来,共同性专业课程的比例,远远大于个体性专业课程。这种模式,可以使学生在学校受到更加完整的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同时也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综合专业素质。表现了明显的市场取向意识。

第二,在共同专业教育的基础上,允许学生自由选择各自深化的专业。香港中文大学和台湾大叶大学在这方面显示了更多的灵活性。在接受比较全面、完整的艺术设计学科教育基础上,由学生自己根据各自的喜好选择不同的专业课程,进行更深入的学习。不必事先划定更细的专业界限,譬如清华美术学院对专业的三次划分。此种方法,有利于学生全面掌握艺术设计专业总体知识,也有利于学生走向社会后的就业选择。这里所说的就业选择,并不是指学生对工作岗位的选择,也包括社会岗位对学生的选择。这里有一个现实的个案,某内地重点大学的一位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去某用人单位应聘,在试讲课时,这位学生讲CI设计,这是当前很受社会重视的一门课程,讲的很好,在现场听讲的用人单位的领导、教授、学生,都非常赞赏,表示了几乎一致的满意和接受。但是,后来有领导说,这位学生的确比几个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讲的都好,但我们这次招聘的岗位是工业设计教师,而他是艺术设计毕业生,于是就出现了用人上的以细划专业画地为牢的局面。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一次、二次、三次细划专业,并不一定很科学,这种思路既不符合综合素质教育的思想,也不利于人才市场上的双向选择。从根本上讲,就是于有意无意之间,制约了人才的最佳配置。所以要改变一下目前专业划分上的误区,使整个艺术设计专业的学习更具有融通性。

第三,增加中国传统文化、古典文学与艺术教学内容。中国传统文化、古典文学与艺术,应该说,在某种意义上,是保证设计师创造力的必不可少的功底,我们应该在现代设计教育上有所充分的体现,增设这方面的课程,加大这方面的教学力度。具体教学方法上,可以采取专题讲座、沙龙式研论和传统授课等不同形式。这方面,不但要讲技法,如中国书画的技法。更要把重点放在研究它们的思想上,它们所体现和展示的深邃意境上。譬如晋代的著名画家顾恺之,可以从曹植的《洛神赋》、张华的《女史箴》等文章中激发出流传千古的名画;唐代的著名诗人、画家王维,写出了美妙的辋川诗歌,创造了著名的辋川园林艺术,作出了绝伦的辋川山水画,这是为什么?所以,要使学生在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典文学和艺术时,在“博大精深”、“融会贯通”八个字上下功夫。

第四,在学习和掌握传统艺术设计知识的同时,应该提高对新媒体这个艺术设计载体的认识。这就是说,要积极学习和掌握新的科学技术,能够使学生熟练运用高新技术工具和表现手法。比如我们现在还把爬图板的手工绘图,当成产品设计的必不可少的手段,岂不是太滑稽了吗?现在我们到处都在宣传艺术与科学的结合问题,科学家讲,艺术家也讲,设计师更讲,但体现在现代设计教育上,却还是各走各的老路,这就有点“叶公好龙”的味道。我们的艺术设计与市场结合的那么紧,与工业化结合的那么紧,这本身就要求我们的现代设计教育,把最新的科技成果直接应用于教学实践中来。这方面,一要提高认识,二要加大投入,三要全面推广。

第五,加大材料科学的教学力度。对于现代设计来说,材料的掌握和熟练运用,是必不可少的。这一点在产品设计上表现得更为突出。譬如建筑设计,没有对新材料的认识和熟练运用,就不可能设计出集艺术与科学一体的优秀作品来。信息时代,材料科学发展很快,一个面向未来的设计师,必须及时的掌握他的变化,熟练运用它的优越性能。当前材料科学正沿着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是高科技含量的新材料,一个是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材料,必须让学生掌握这些材料科学的发展趋势,在设计中熟练的运用它们。

第六,加大实践课程的内容、方式和课时。现在我们过于强调“学院化”教学,在教学实际中,常常把实践,或者叫实习,当成儿戏,流于形式化。教的不认真,学的很马虎,根本起不到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增强理论教学知识的效果,这几乎成了中国内地学校的通病。事实上,这种必要的实践课程,对艺术设计这门具有较强应用性质的学科,是非常必要的。前面已经讨论过,这种实践课程,今后可以走与企业和社会联合的路子,使学生有针对性的做,而且做出的东西就叫它成为产品,进而成为市场上的商品。这是一种主动的实践教学方式,可以从根本上改变过去被动实践教学带来的不良因果。

如果把上面的思路整理一下,我们可以这样表述教学内容的整合,一,思想理论教育,包括马克思主义和思想、邓小平理论,更包括东西方艺术与科学、设计与技术思想理论等;二,传统文化、古典文学艺术教育,包括东西方传统文化的交融、易学文化、老庄学说、中国古典文学艺术(含有诗辞曲赋)等;三,专业技能教育,包括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创造能力、操作水平、科技运用等。三者之间,前两者是学生的软件,后者是学生的硬件,互相依存,互为因果如同一台计算机,软件、硬件缺一不可。按着这个思路设置课程,不是在旧基础上的课程表的简单增删,而是在新思维下的总体整合。

中国传统文化、古典文学与艺术应该成为教学的重要内容

艺术设计,归根到底是通过艺术与科学共同的合成手段,创造着人们的全新生活,在这全新生活里,体现的就是一种文化。所以,一个对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古典文化与艺术,知之甚少,或者根本就一无所知的艺术家和设计师,就不可能有什么优秀的创意。世界著名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因为有着深厚的中华民族文化的底蕴,所以才能在世界上取得今天的可圈可点的艺术设计成果;靳埭强、韩美林等人,如果没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功底,也决不可在申奥会徽的竟标中,一举夺魁。

在以前的章节中,我们已经比较详尽地讨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艺术,在现代设计的巨大影响,这是传统文化与艺术在现代设计实践中的体现。那么,作为为社会培养设计人才的教育,也应该理所当然地把传统文化与艺术,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但是,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中国古典文学与艺术浩如烟海,从何而教?从何而学?诚然,我们不是历史专业,也不是哲学专业,更不是文学专业,我们不可能叫学生作为专业学者去研究它们,我们只能学思想,学方法。特别是易学文化思想、老庄哲学思想,以及中国古典文学与艺术中包含的意境美、语言美、形式美。这些都可以为我们今天的学生,明天的艺术家和设计师,打下坚实的创造基础。我们许多著名的艺术家和设计师,甚至科学家,都曾经从我们民族文化与艺术中,引发出创造的灵感,从而完成了自己的不朽之作,成就了自己的一世英名。前面已经多有讨论,这里不再赘述。

那么,究竟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接受完整的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同时,得到良好的传统文化、古典文学与艺术的熏陶呢?这里提出三种可资借鉴的方法,供大家讨论。一是专题讲座;二是学术报告;三是沙龙式讨论。

第一种方法,可以在每学期,规定出若干的专题讲座,系统地、概论式地对易学文化、老庄哲学思想、中国古典文学中的诗、词、曲、赋等,进行专题讲座。这种专题讲座,要有知识性、趣味性、针对性。所谓知识性,就是使学生获得比之以往的泛泛学习,掌握更多的有关传统文化、古典文学与艺术的信息;所谓趣味性,就是使学生在专业学习之外,有更浓厚兴趣、更自觉的意识去探讨中国的传统文化、古典文学与艺术的相关问题;所谓针对性,就是使学生能够把中国传统文化、古典文学与艺术,与自己的专业知识联系起来,通过相互之间的比较、介入,使学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获得综合性的创造能力。

第二种方法,可以不定期举行学术报告会,就某一课题,或者某一方面内容,进行学术讨论。可以有专人讲演,也可以大家都发表自己的学术报告。这种学术报告会,必须具有较强的实际针对性,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紧密性。前者要求把传统文化,或者古典文学与艺术,有针对性地运用于自己的专业;后者则要求两者之间的互动作用。

第三种方法,可以由任课教师,在学习的不同阶段,根据实际情况,召集学生进行讨论,使学生在接受一种新知识后,有机会反刍消化,并且有机会通过讨论,产生一些新奇的艺术或设计灵感。大文学家坡有诗云“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常读常新,这是大家都能在学习中经常体验得到的。

当然,上述三种学习方法,也不是绝对的,也可以有更多样化的形式,譬如专题讲座与沙龙讨论的结合,与学术报告的结合,与学生作品展示的结合,甚至可以多种方法交替进行,穿行等等。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通过不间断地、持续地教与学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而提高教与学的质量。

科技成果应该反映和促进艺术设计教育水平的提高

现代艺术设计在西方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其间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的理论,在实践中也取得了显著成果。尽管这种理论和实践成果,仍然伴随着人类的不断文明,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不断发展,更新着,变化着。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必须紧跟时代的发展,随时把科技成果反映、或者应用到现代艺术设计上来。现代设计艺术是一种实用艺术(THEUSEFULARTS),或者是应用艺术(APPLIEDARTS),它与“纯粹艺术”或者美的艺术(THEBEAUTIFULARTS)不同,设计,原本就是美的艺术与科学技术的结合体和两者的载体。所以,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理所当然应该把两者紧密结合起来,紧紧追踪现代科技的发展方向,及时把高新技术成果引入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之中。我们不能,也不应该总是用旧的知识、旧的方法,教育未来的艺术家和设计师,使他们背负着旧的知识走向新时代。信息时代,知识更新速度已经由过去的上百年、几十年,发展到三至五年,所以,必须用不断更新的知识武装未来的艺术家和设计师。

信息社会,高新技术在层出不穷的涌现,譬如电子艺术、新媒体艺术的发展,正在冲击着传统艺术的载体;材料科学的进步,纳米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促使产品的加速更新换代;建筑科技的发展,也正在使智能建筑、生态建筑走人们的生活,等等这些,逼得我们应顾不暇。站在时代前沿的教育,不可能、也不应该再去传授手工艺时代的技法。在前面的章节中,我们已经讨论许多有关艺术与科学的互相介入、互相结合,即艺术与科学的互动问题,这里不再展开讨论,只是强调现代艺术设计教育,没有理由不加快观念的更新,把艺术与科学紧密地结合起来,把高新技术直接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至于那些已经变成历史知识科技成果,我们可以把它们放到艺术史,或者设计史里面去讲,也可以作为常识性知识讲授,但不必作为学生必须掌握的重点。信息时代的交通工具正在飞速发展,我们再去讲授马车的美学原理、马车的造型艺术,不是天大的笑话吗?如果是那样的话,我们的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不可能把学生引向高新技术时新日异的信息时代。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第一生产要素,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从而引起了产业结构、劳动力结构及科技与教育地位的深刻变化。产业结构的变化必然使教育面临大幅度的、根本性的、结构性的调整。办学体制、招生制度、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都将根据社会需要,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劳动力结构的变化使直接从事生产的工人比例大幅度减少,而从事知识生产、传播和应用的人员比例大幅度增加,社会对人们受教育程度的要求越来越高。不断开发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素质,建立终身学习制度,已成为时代的要求。知识经济的核心是科技,关键是人才,基础是教育。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与教育不再仅仅是服务的、从属的,科技与教育已从社会的边缘走向社会的中心,并在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的时期起着重要的作用。

设计管理论文篇6

关键词下一代网络、统一管理系统、IAD、接入安全

引言

NGN充分利用了新技术在网络融合、业务融合、灵活计费以及快速生成业务方面的显著优势,将快速提高运营商的业务开展和网络盈利能力。其重要特征就是分组化、开放式、高带宽、多种媒体流统一承载,基于分组模式,是网络层分组模式与传送层电路模式的结合。NGN实现了业务功能与承载技术的分离,这样就使业务应用的开发、实施更加便利,完全改变了现有在智能网上开发业务的方式,利用宽带IP网统一承载话音业务、数据业务、视频业务,为用户提供了崭新的统一业务平台,使网络能够和电子商务、教育、医疗、娱乐、休闲、自动控制等应用结合起来。同时,提高了网络资源的利用率、增加了业务收入、降低了网络建设和运营成本,随着NGN核心技术的不断完善、成熟和成本的降低。在网络融合、业务融合、灵活计费以及快速生成业务方面的优势将逐步得以体现,将显著提高电信运营商的业务开展能力和网络盈利能力。NGN让电信运营商可以更灵活地为大量具有不同需求的用户提供有质量保证的电信业务。随着NGN的不断发展和国内NGN网的逐步建立,接入网在向综合化方向发展的同时,也需要具有向基于分组的统一网络管理的能力。

1系统设计的目的及结构实现

IAD作为以软交换为核心的NGN的主要接入层设备,它将用户的数据、语音及视频等应用需求接入到分组交换网络中,在分组交换网络中完成相应的功能,为运营商提供理想的分组语音解决方案,受到了全球网络运营商和设备供应商的高度重视。作为用户端设备的IAD在网络中具有数量大、分布广和基于动态私网IP的特点,如何对这种用户侧的设备实现有效的管理是未来各大运营商将要面对的问题。目前,几乎所有的IAD设备制造厂家都能实现对自己厂家产品的有效管理,还有几个厂家联合提出IADMS(综合接入终端管理系统)规范草案,着重研究了如何对进入NGN的IAD实现跨厂商、跨品牌“即插即用”的统一网络管理。

IADMS的目的是要实现集中管理网络中的IAD的各种状态的有效管理,图1所示是网络体系结构,从图1中可以看出,IADMS只是NGN网络管理系统(NMS)中网元管理系统(EMS)的一个逻辑网元,如果直接采用软交换网元管理系统对全网的IAD进行集中管理,势必会给软交换网元管理系统造成压力并使其暴露在用户侧,因此采用专门的管理系统来对IAD进行管理是必要的,并引入逻辑网元的实现方法进行管理功能的会聚。

设计IADMS总体方案的总体思路,是使接入到网络的不同品牌和型号的IAD都能得到NMS的有效管理,同时还能提高(图1网络体系结构图、图2系统体系结构)系统体系结构管理及维护人员的工作效率,提升运营商的管理能力和盈利能力。将IAD的统一网络管理从NGN大网管中独立出来,成为软交换中的二级网管。IADMS的目标是对所管辖的IAD进行配置、升级、重启等工作,并且对IAD的性能进行统计(包括端口故障率、可用率,包的抖动、时延等),同时还具有告警监测和安全防范的功能。

整个系统由客户端层、服务器层和适配层三层组成,其中客户端负责用图形化方式的人机接口显示各种网络管理信息,响应网管人员提交的各种管理操作并将请求提交到服务器层;服务器层负责具体业务的逻辑实现,完成客户端提交的管理操作,将对设备的操作提交到适配层;适配层将服务器层的管理请求转换为设备相关的命令下发到相应的控制进程。此外,设备主动上报的信息到达适配层,适配层将上报的信息转换为统一网管系统的标准格式,然后调用服务器层中对象的函数,服务器层完成上报的信息的逻辑处理,并向

所有的客户端发送消息。客户端接收到消息之后,刷新界面显示,完成一个由设备上报驱动的自下而上的流程:通过将适配层从服务器层独立出来,完成不同设备的管理命令到统一的信息模型的映射。此外,服务器层和客户端层之问的接口可以根据运营商入网的要求有选择地对外开放。这样,服务器层自然成为上层网管的,从而方便地对上层网络级管理系统提供CORBA接口,实现网络的分级管理,满足运营商的要求。系统体系结构如图2所示。

系统围绕实时、可靠、高效、精确、方便管理和易于维护的思想来进行设计,将需要监测的告警信息和数据信息以最快的速度传送到管理中心的终端设备上,并根据设备情况完成远程控制功能,以便维护人员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还可根据一段时问内数据参量的统计情况,分析出设备的使用和可用状况,尽早发现设备隐患,预防通信故障,增强网络效益。具体的特征有:采用先进的分布式计算;IS0分层思想,中间件的软件技术;基于TMN标准的要求及管理功能规范;满足信息产业部相关规范对系统的要求。

按照信息产业部和中国网络通信集团(CNC)相关国家及企业标准,以及ITU—T的TMN标准规范,管理系统主要用于对以软交换为核心的下一代网络的综合终端接入设备进行自动监控,其管理对象是综合终端接入设备。系统主要有五个功能模块:配置管理、性能管理、故障管理、安全管理和系统管理,其软件结构如图3所示。

具体功能如下:

·系统管理:在系统管理模块中主要有数据库管理、时钟校验、软件升级管理和系统资源配置管理等管理内容。

·配置管理:通过SNMP可以调用软交换、信令网关和媒体网关设备上的MIB库并进行设置,从而实现对设备上相应功能模块的配置。软交换、信令网关和媒体网关远程配置管理可以通过Telnet来实现。软交换、信令网关和媒体网关应具有Telnet协议接口和口令等安全设施。配置管理包括IAD设备树管理、基本配置管理和软交换配置管理。

·性能管理:通过对IAD的监控和轮询,获取有关网络以及终端接入设备运行的信息及统计数据,并能在所收集数据的基础上,提供网络以及终端接入设备的性能统计。性能管理包括端口性能管理、通道性能管理、协议性能管理和呼叫性能管理。

·故障管理:IAD通过SNMP的trap机制向IADMS主动报告设备启动、状态变化等紧急事件。在告警管理方面可以提供对实时告警的监视呈现,对历史告警的汇总分析,对告警信息的详细描述等。故障管理包括实时告警采集和处理、多种方式呈现并处理告警、告警查询分析、告警设置和派修单

等。(可以将告警分成了各种级别,比如一般告警、重要告警、紧急告警,一般告警可以用黄颜色的告警条表示,重要告警可以用红颜色的告警条表示,而紧急告警可以要有警示声音,也就是急促的短鸣的声音提示有紧急告警)

·安全管理:在安全管理方面,提供网管用户密码鉴权,用户网管功能权限分配和记录各类安全事件日志等措施。安全管理包括登录安全、用户操作的安全管理和日志管理。

系统从设计到实现都是按照TMN标准规范来进行的,从而具有了TMN标准规范的许多特征,同时具有的以下特征:实时监视IAD的工作状态,远程设置运行参数;故障监测、定位及系统自诊断;告警屏幕显示;大容量磁盘数据存储;生成统计报表、显示图形曲线;历史数据、告警查询;多级操作权限,自动记录用户重大操作;设置告警级别和告警参数;动态全中文联机帮助。

3安全性分析及实现方案

IAD作为NGN中一种不可或缺的接入层设备,其涉及到的一些问题也需要认真地解决。整个系统是基于IP网络设计的,由于采用IP技术与基于ATM和SDH的承载网相比,其开放性特点非常适合网络业务的发展,但IP协议的开放性和公用性也使IAD不可避免地受到黑客或病毒程序的攻击或干扰,存在着如用户仿冒、IP地址盗用、破坏服务(如DOS

攻击)、抢占资源等安全问题。

IAD所遇到的安全问题主要有3种:

·接入安全:这通常是未经授权的用户通过监视、拦截、篡改、捏造、重播欺骗、克隆、重定向等手段,非法获取系统资源的访问权。建立非法呼叫、干扰破坏合法呼叫或窃听、抵赖服务费用、窃用服务等级等等。接入安全需要建立安全入网注册、预配置安全管理、安全网管、安全信令、安全媒体流等安全机制。也就是说,必须适当选择安全协议及密码学算法,严密的密钥管理体制,服务器及授权用户有效的相互认证方法,通过完善的认证机制来解决用户仿冒、IP盗用等问题。

·恶意攻击:IAD接入端口是NGN业务网的最大的安全隐患,IAD处于用户端,存在被利用来恶意攻击运营商的关键网络设备和其它IAD的可能性,例如恶意的拒绝服务攻击(DoS)。对付恶意攻击的做法,可以通过物理安全来保证接入端口不被非法访问,同时在统筹规划整个NGN交换网络建设中,适当地考虑相关设备的安全保障机制,部署专门的VPN承载NGN业务,与Internet逻辑上隔离开,提高网络安全性。

·电源供给:IAD位于用户端侧,不用专门的机房,一般放置于离用户较近的地方,如家庭、办公室、小区或商业楼宇的楼道。从IAD测试情况来看,困扰其稳定性的最大因素是电源问题。目前绝大部分IAD电源配置采用的是本地供电方式,一旦遇到区域断电,IAD将不能工作,失去一切通信联系。

后两种问题超出了本篇文章的讨论范围,在这里就不进行详细地论述了。

在接入安全上的解决思路是采取认证注册的方式,认证注册分为管理认证注册和业务认证注册两大部分。管理认证注册可以理解为IAD根据一些原始的配置参数向网管设备进行注册;业务认证注册是指在IAD提供服务前,向软交换进行认证注册。IAD上电后,同时发起管理注册和业务注册请求。管理注册成功后,IAD从网管处获得一些配置数据和文件;业务注册成功后,IAD可以使用软交换提供的业务。系统会在安全管理中的登录安全子模块中设置一项鉴权功能,用来对进入网络的IAD进行鉴权。IAD是靠近用户端的局供设备,在投入使用前需要进行配置(包括网管的IP地址、软交换的IP地址等)。对于IAD自身的IP地址通常有两种分配方法:一种是分配固定IP地址;另一种是通过DHCP((动态主机控制协议)分配IP地址。前者主要在校园网络中使用,而后者在小区宽带和电信业务中比较普遍。

在管理认证方面主要对IAD进行认证注册,在系统管理模块的升级管理子模块提供IAD的软件和版本升级的维护管理。现有的IAD网管都只能管自己品牌的IAD,而这套管理系统增加了一个认证接口适配器,将不同品牌的IAD即时进行管理认证注册。用来标识IAD的是MID(ManagedIdentifier),一般是指IP地址或域名。IAD注册时发起一个带有MID的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trap请求,管理系统在自己的数据库中寻找相应的匹配项。管理系统如果找到匹配的MID或者接口适配器能将其转化成数据库中相应的匹配项,那么就给予注册;否则需要管理系统更改数据接口适配器,发出告警。

如图4所示,IAD管理注册流程为:IAD向软交换发起管理注册请求,其中带有设备标识码;网管在数据库中寻找相应的匹配项,并比较两者的结果;如结果相同,发给IAD予以注册的命令;如果不同,则发回错误信息。如图4所示。由于目前的IP网络中非常容易获取IP地址,为了尽量避免非法用户注册成功,使用IAD标识码来作为IAD的惟一(图4管理认证注册成功的流程、图5业务认证的鉴权流程)标识。IAD的设备标识码是指能够惟一标识IAD的一串代码,它可以是MAC地址或者是一些含有特定信息的代码(如运营商的名称、IAD设备提供商和IAD的一些自身信息)。衡量标识码的可用性标准就是惟一性。为了防止网络侦听,泄漏IAD标识码,可以采取加密的方式在网络上传输。

在业务认证方面,由于业务认证强调的是IAD向软交换的认证注册,对于使用SIP的IAD来说,通过Digest鉴权来实现对SIP用户的注册、呼叫的认证,具体来说就是通过401和407消息,只有拥有合法用户名和密码的用户才能够使用NGN业务。而对于使用H.248协议的IAD来说,由于H.248协议本身并不像SIP提供用户鉴权的功能,所以如果想要对用户的使用进行鉴权的话,通常是通过厂商自己定义鉴权模式。可以采用H.248协议提供的一些命令来完成用户的鉴权,主要通过注册认证和心跳认证来确认中断的合法性,具体来说,就是在H.248注册命令中添加一些扩展项来进行鉴权。利用H.248协议中定义的扩展项,并且同时定义相同的加密算法和相同的设备标识码,如基于公钥的消息认证,通过注册认证和心跳认证来确认终端的合法性,也可以达到用户鉴权的目的。

如图5所示,IAD通过注册命令方式进行用户鉴权的流程:IAD向软交换发起注册请求,其中带有经过加密的设备标识码;软交换用和IAD相同的加密算法进行计算,并比较两者的结果;如结果相同,发给IAD予以注册的命令;如果不同,则发回错误信息。对IAD进行业务认证需要IAD和相应的软交换匹配,不然将无法工作。但这都只是一种应用层上的安全保障方式,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安全问题,因此还需要与IPSec或TLS等底层协议相结合来解决。

4结束语

下一代网络是面向服务的网络系统,对于IAD的统一网络管理由来已久,虽然争议颇多,但是统一的网管势在必行。综上所述,通过对实现对IAD的统一管理,不仅仅是分担了软交换网络在业务承载方面的负荷,提高了网络资源利用率,而且进一步提高运营商的服务质量,降低维护费用,有利于进行集中化的管理,是下一代网络管理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本文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前瞻性的研究,并给出了相应的系统软硬件方案,但是对IAD统一的网络管理还需要运营商和设备制造商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强磊等.基于软交换的下一代网络组网技术.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2雷雪梅.现代网络管理.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

3陈建亚.可编程交换技术.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1

4赵学军等.软交换技术与应用.北京:北京邮电出版社.2004

设计管理论文篇7

所谓“简单”,是指设计必须有明确的目标、解决相对单一的问题;让设计语言清晰明了、让造型形态单纯。所谓“真实”,是指理性的设计观和设计态度,以及设计本身的可操作性。

设计不是“泛设计”,需要有针对性地确立“目标问题”

设计中罗列出的问题就是我们将要捕捉的设计目标,在众多的问题中需要区分主要和次要问题,其中最符合设计要求和最能体现设计思想、又可以旁及其它问题的某一个或几个对象,就是“目标问题”。

我经常在与学生讨论问题和作问题分析时说:“一个设计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正如需求的愿望是不可能、也不应该被无条件和无限度地满足一样,人总是首先选择满足最迫切的需要。既然如此,又为什么要刻意地去要求每一件产品都可以针对多种人群、满足许多功能,……,在一个设计中将所有问题都一一解决呢?这种人为拔高的期望值就是“泛设计”的典型代表,它让人在设计中找不到切入点和突破口,从而面对一大堆问题理不清头绪。对设计中的问题不能回避,也不能一概而论,要将问题作归纳和简化,你才有明确的设计方向。“目标问题”的确立是以市场和需求调研、信息和资讯分析为背景的,“目标问题”的定位应该是以解决相对单一的问题来设定的。

我曾经用“食”的比喻去向我的学生们诠释确立“目标问题”的重要性和方法:当一个人饿了就需要进食,这就相当于市场的需求;进食地点有家庭、食堂或饭馆,而你只能选择一个进食地点,这就相当于让你确定设计方向;用餐前点主食和菜品时,你不可能把菜单上的主食和菜品都要完,这就需要选择主食和菜品,相当于确定你的设计的“目标问题”。这都是你在“食”之前必须确定的事,那么在你动手设计之前将面对的问题简化到“目标问题”也就成为了必然。菜品越少时你吃得就越快(就像快餐一样),你的选择就越容易完成,这就是确立“目标问题”的好处。同“食”一样,适可而止才不会造成浪费,设计目标的单纯才更易于找出问题,也更利于解决问题。当“目标问题”明确之时,你在设计方向上就有了一个正确的开端。

作为设计师,发现问题相对容易,不是在众多拟出的问题中作随意的取舍,而是用策略和方法去作简化问题的选择。那么,归纳、类比、优选、控制等方法就是化复杂为简单的简明之道。针对“目标问题”去分析和研究解决的办法,你的设计才有方向,针对性才强,指向的受众才明确,设计和需求才能达成平衡。

设计不是“想当然”,严密的逻辑性就是简捷而有效的设计思路

设计是严谨的活动,它是一个全面而系统的工程。遗憾的是许多人在这个系统中抽出一个枝节,就将整个设计系统工程错误地理解为“设计仅仅是画出一个造型”,这一片面的认识,在无形中助长了设计的随意性,以为设计可以轻而易举,或者是为设计一个造型而想当然的生造。他们忽视了在这个系统工程中包括市场学、心理学、工程学、材料学、方法论、设计法等多学科知识是一个环环相扣整体,从而全然排斥了设计的逻辑关联。

工业设计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靠严密的逻辑性得出结果,全面启动,层层分解的,各环节的联系紧密而有序。当设计走入了想当然的误区,就在根本上迷失了设计的方向,也就谈不上有严格的设计程序,更谈不上针对市场、适合生产工艺;没有了逻辑程序,根本不可能科学地分析问题,甚至无法确定设计的哪一个环节出了偏差,调整和修改设计也会无从着手。以为“画出造型”走的是捷径,其实是在做许多重复和无意义的劳动;以为得到了一个“好”的形态,其实完全没有实际的价值。

约瑟夫•艾尔伯斯曾对他的学生提出过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三条腿就能站稳的情况下还要用四条腿呢?”这个问题实质上是给学生指示一个调整思维的方向:不是说所有的支撑都需要“四条腿”,也不是说所有的支撑都不需要“四条腿”,“三条腿”和“四条腿”之间存在着逻辑上的关联:这就是支撑的稳定性并不是取决于数量,选择数量的多少是根据设计的具体定位而非造型需要决定的。将问题简单化后你反而多了些选择,思路也自然宽广了,设计有时就是这样不可思议。因此,虽然设计要考虑的问题很多,但逻辑条理可以帮助你作权衡、判断得失、合理取舍;追求严密并不是在主观上将设计复杂化,而是为了在逻辑的引导下使设计的思路更简捷有效。

探寻“简单而真实”之道

一、设计是“简单”的,设计不需要“粉饰”。

意大利设计师尼佐利说:“假如一个产品很美,但只是包装打扮,这是错误的设计观点”。设计即是如此,它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只是为了外观“好看”。

解决问题的方法往往最简单的最为有效。威廉•瓦根费尔德在《论金工作坊的作品》(1924年)中指出:“……由功能产生形式,这是对形式和功能的设计的明确要求,将造型简化到它最简单的要素——球体、圆柱体、立方体、圆锥体——这种简化提供了一个必要的比较”。“简单”的优越性在于功能被强化、操作和操纵的语义明了、视觉效果突出、触觉状态舒适。“苹果”公司的IMac电脑执行“针对个人而非大的不集中群体(焦点用户群)”的设计理念,设计的透明壳体机身,其整体到看不见外露的连接线,它单纯的造型形态使世界上许多人称它为“蓝蛋”,但你仍然可以感受到它整体中每一细节设计的精致。它说明简单的形态并不意味着形式上的板结和视觉上的枯燥,简单的形态并不意味着对设计要求的忽视。

造型形态的简化,是指在造型中要摈弃无用的附加造型。造型形态的美感,是与功能相联系、靠设计美学和工程美学原则来体现,每一根线条、每一个体块都有它的语义,任何多余的线条、体块和不贴切的装饰都是在作毫无必要“粉饰”,其结果往往导致过度设计的恶果。形态的简化要以设计理念为指导。因为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特点决定了造型设计的整体化、模块化更有生产实施价值,当代生活的快节奏让人们在更大层面上接受了对物的简洁审美。米斯•凡德罗“少则多(Lessismore)”的现代主义设计理念和战后的“国际主义风格”的设计,从造型上看都具有形式简单、反装饰性、强调功能的特点,而从方法论上看它们的设计方向则具有高度理性化、系统化的特点。流行于20世纪20年代的“无装饰设计风格”也是以适合于批量化生产的以形式简洁为美学标准的设计,1924年由德国工业联盟在斯图加特举办的“无装饰形式”展览就是一例。直到现在,当市场需要更快地推出适合需求的产品、批量化工业化生产特征愈加显著时,“简单”之道在设计理论中已经成为系统的设计方法论,由约瑟夫•艾尔伯斯倡导的“以少求多”的设计思想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工业设计师追求的简单化的造型形态,已然形成了当代设计的主流趋向。其影响广泛的原由,是设计理念与时代同步,造型形态与需解决的问题相匹配,才使造型形态的“简单化”得以实现和被认同。

造型形态的简化,不只是简单的元素(如几何体)的应用,是以解决“目标问题”需要来确定造型形态。应避免的是以为一开始就画出“简单”的造型、或者选用“简单”的元素造型就可以达到使造型形态简化的错误认识。简约主义设计风格的代表人物迪特尔•拉姆斯认为:单纯的风格只不过是解决系统问题的结果,而不是为了风格而风格。作为新功能主义的创始人和代言人,他这样阐释道:“工业产品的美学要求应当是简洁、精致、诚实、平衡和含蓄……”。从中可以看出,所谓“简单”的造型形态不是指设计风格,因为造型形态只是表象,达到简化造型有多重手段。从斯堪的维亚的设计中可以看到,通过近乎完美的人机效用设计、通过对材料特质的利用,造型形态的简化被作了最好的阐释。约瑟夫•艾尔伯斯教导学生通过对“材料的经济使用”来作设计,形成简单而在“视觉上和构造上的不同层次”,这种对材料与造型关系的研究,是不“粉饰”设计、求简约精致的精要。

二、设计是“简单”的,但不是凭空生造。

我赞同设计走平民化路线的思想,因为让所有的人都能享受设计师的成果,是设计的意义所在。为此,工业设计师必须做到对人们需求的了解、购买力的了解、审美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对受众认知共性的了解。丹麦工业设计师雅各布•延森说“设计是一种语言,它能够被任何人理解”。设计都要面对市场,否则就不能称其为设计,不是说设计的内涵你自己讲得越多就越有思想性,设计的语言越晦涩设计就越高深。既然设计是一种语言,那它的传达和交流就需要有受众,所以,设计语言的清晰明了,才能让人理解你的设计。设计中应该求的是全面地了解社会、环境、人,从符号学、语义学上去脚踏实地的工作。

反对生造设计,是由于设计的“简单”并不意味着可以不按照设计的程序进行。不管是实用设计,还是概念设计,没有按部就班的正常设计程序就会违背设计的规律。当你的设计脱离了市场、需求、生活,当你没有对问题作科学的分析就开始“画”设计时,生造就不可避免了。因此,市场学、消费心理学、人机工程学是我们走向实际的平台,对企业来说设计作品才有可操作性,对市场来说设计作品才有受众、对设计师来说你的设计才真正具有价值,生造设计是没有出路的。

不要生造设计,是由于设计本就不必故弄玄虚。那种自认为清高的设计、或者用许多晦涩理论来搪塞的设计,无异于闭门造车,这样作出来的“设计”恐怕只能束之高阁。经典的设计都是看似平淡而品味无穷的,我常对学生讲“设计的平淡而优秀表现为:人人心中所有,人人笔下所无”。另有一种现象也是生造设计的表现,那就是认为包豪斯过时了,现代主义也过时了,国际主义不值得推崇,后现代主义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只有自己的设计是最新的、最有思想性的这样一种整个地反传统、反文化趋向。我觉得这种人是在做“设计‘秀’”,让我实在质疑他们作设计的动机。

三、设计是“真实”,充满理性的智慧。

设计的“真实”,一方面体现为理性的设计观。理性,是认识理解能力,它不是把事情看成为单独孤立的,而是从整体上把各种事物看成为一个整体,从这种系统的、广泛的、有秩序的原理来理解每一个事情。

我赞同一种观点,即设计的基础是哲学。当代社会是乎更多地以亚当•斯密的政治经济学中以金钱为基础来衡量价值,评价设计也如此,于是产生了许多急功近利的设计,难免为设计而设计、甚至为金钱而设计;靠感觉来判断,凭想法作推测,多了感性的成分,少了理性的思考,这是不符合现代设计的原则和原理的。请注意,当设计引入了康德的哲学思想,并以理论理性、实践理性、美学理性呈现时,才步入了现代设计阶段。这“三大理性”原则对于设计的作用和影响之重大是不言而喻的,而康德提出的三条行为方法标准:“自己思考”、“从别人的角度思考”、“让自己的思想始终如一”,正是设计师培养全面的思考习惯和建立理性的设计观应该参照的原则。对于设计来说,理性的智慧就是哲学的智慧。

理性的设计观是市场定位的必须,市场是不允许随意性成立的,否则就会被市场报复。纯粹感性的设计是不存在的,因为设计观的建立是在设计师对物质世界的客观认识上形成的。认识,就要分析、扬弃,这就需要理性。市场是客观存在,设计的产品是“物”的形态,只研究“物”而不研究客观世界,那是本末倒置。没有经过理性思考的设计,我认为是一种变调的设计。如果让我作答对工业设计“理性”二字的认识,那就是:严密的市场调研、系统的科学分析、合理的功能布局、严谨的机件构成、逻辑的造型细节、简洁的外观视觉。

格罗皮乌斯说:“尽量把产品设计得简单真实,在于规律的一致。它的目的是为平民大众。包豪斯的产品并不摩登,其外形是艺术协调的结果,它产生于人们没有注意到的技术、经济和外形塑造方面的思想过程和加工处理过程”。在谈到建筑艺术时,他说:“建筑艺术的外形必须始终一致地从时代精神的、社会的和技术的前提出发进行合理发展,而不是产生于寻求新玩意儿的什么现代建筑师,也不是产生于苛求创新的幻想怪僻”。

格罗皮乌斯还有一句话:“理性化同样渗透在管理和个人生活中”。留请各位思量。

四、设计是“真实”的,设计师必须具备实力、真心投入。

设计的“真实”,另一方面取决于设计师“真”的实力和“求真”态度。工业设计包容的学科知识广博,促使工业设计师要具备全面而优秀的素质,在具体执行时才能全面地思考问题,反复推敲设计。造成对工业设计系统中的任何环节漠视的根源,要么是我们知识平台搭建得不合理、不充分,不明白各环节的关联和各自的作用;要么说明我们还没有投入到“求真”的程度,没有真正地用心于设计。同时,工业设计师不只是为产品而存在,他们肩负着对社会的责任、肩负着改变人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状态的责任、肩负着让每一个人都享用社会文明的成果、实现人机交流和沟通的责任。设计师没有实力、或者虽具备实力却不真心投入,都不可能设计出对人、环境和社会有意义的作品。

设计师的“真”的态度还有一点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用批判的观点去审视设计,包括自己的设计,勇于面对、正面剖析。有设计奇才之誉的菲利普•斯塔克,这位当代设计的代表性人物,尽管市场对他的设计反响很好、企业对他非常青睐、评论家对他赞许有加,他也批评自己过去的一些设计作品与许多其他人的设计作品一样,是那些在潮流和时尚的驱动下所制造出来的具有自我陶醉性质的设计作品,他认为这些都是“过度设计”。现在,他开始提倡产品的耐久力和使用寿命,认为这才是当今设计的重点所在;而这一点,只有将道德、诚实和客观融入设计过程,与之形成不可分割的整体才能做到。他强调,设计师的职责是用更少创造更多的“快乐”,而且“在构建文明世界的时候,设计师有能力也有责任参与对意义的探寻当中”。我将其称为从束缚自己的设计高楼中走出来,还原设计的真实。用荣久庵宪司的话说:真诚(Truth)、善良(Goodness)、美好(Beauty),就是设计的终极目标。

设计领域是博大无边的,设计的深邃也是周知的。一生作设计,穷尽心智也可能仅窥得一斑,但既然选择了设计这一行,就必须投入其全部身心。只有真心投入其中,才能深切地感受到设计的意义,才能真正地享受到设计带给自己、他人和社会的快乐和利益。

认识和理解设计之道的本质

你可以从“布劳恩”的产品中见到迪特尔•拉姆斯思想的影响力,你可以从“苹果”的产品中见到乔纳森•伊夫的不懈追求,……。我们常说:透过现象看本质。设计也如此,通过设计作品辨思想、明理念,识策略、通方法,窥“简单”中蕴涵的事理,察“真实”中体现的内涵,是设计之道的本质所在。

设计到底是看呈现的结果,还是通过设计呈现的结果看设计的过程,这涉及到从怎样的角度去认识和理解设计。工业设计之所以不能单纯的看设计呈现的结果,是因为工业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当设计呈现时,你所看到的仅仅是整个设计环节中末端的一部分。常人可以以自己的好恶去作评价,但工业设计师却应该从整体的设计运作上去作评判,任何一个片面的理解都是对设计师的理念和思想的玷污,都可能造成对设计的曲解。因而,我从不在教学中去评价一件作品的好与坏,我只是介绍他们在当时的背景下的设计理念,以及设计思想产生的影响和意义所在。当你并不了解设计的过程和站在现在的立场上来看待过去的设计时,教师在认识和理解上的主观臆断,太易对学生产生误导,以致于使他们在设计的观念上产生偏差。

这里所称的设计过程,是以需求和前瞻性入手,从市场调查研究开始、经信息收集、数据统计、系统分析、确立方向、策划定位,并以此为基础而执行、表达和制作,进而投入工业化生产,再市场,再信息反馈,再改进,再推出新设计这样一个由若干环节而构成的。要对一个设计做到较为全面的认识和理解是需要方法论的。设计的真正内涵不在产品上,产品只是一个荷载设计理念和设计师思想的载体,因此,设计的过程是最为重要的。没有这样的认识和理解,就不可能有正确的设计前瞻性,不可能站在正确的立场上总结经验,不可能把握得住学科的前沿动态和利用设计成果。诚然,有人要说设计可以不看过程,只以市场论结果,对此我不全反对。但是,正确的过程就预示着好的市场结果的必然,而没有正确的过程却必然没有好的市场结果,设计的“真实”就是这样“残酷”。有的人甚至认为策划不过就是想法、定位不过就是设计说明、设计程序不过就是步骤、设计方法不过就是表现,那是对设计的认识和理解上还存在着根本性的错误。

设计管理论文篇8

商品包装设计是商品信息传达的媒介,是商品最直接的广告。通过独特的造型、新型的材料与精美的印刷,包装可以准确传达出商品的质感、形状、用途,有效地渲染出商品的特质和韵味,成功的包装设计更能塑造出品牌形象,以及传达企业独特的文化。

目前,包装设计领域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侵权行为,企业优秀的设计经常遭受不同程度的仿冒等侵权行为,例如河北承德露露集团近来经常收到消费者的反映,说他们在市场上购买的所谓“露露”牌杏仁露,回到家后才发现受骗,因为仿冒商品的易拉罐及外包装箱上的字体、装潢设计与真正的露露极为相似,不仔细分辨根本看不出来。随着露露知名度的提高和市场覆盖率的扩大,露露商标和包装装潢被侵权和仿冒的事件屡屡发生,而且呈愈演愈烈之势。1999年,此类仿冒企业有20多家,如今已增至43家,分布在河北、辽宁、山东、河南等省。遭遇此种经历的企业不止露露一家,许多知名企业都有此经历。面对日益严重的侵权行为,包装行业应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一、加强企业的自我保护意识

法律赋予我们各种权利,而权利的实现要依靠主体自身来行使,即要以法律为武器,维护自身的权利。包装行业维护自身权利主要有以下途径:

1)申请外观设计专利

外观设计又称为产品外观设计,它是关于产品的形状、图案、色彩或者其结合所做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应用的新设计。美国有一个案例曾依据字典的定义说:“产品是指人的双手利用原材料制成的任何物品,不论该物品是直接用手制成的,还是使用机器制成的。”[1]由此看来,产品实际上涵盖了除自然物之外的一切物品。外观设计的保护始于1711年,法国里昂市为保护该市的丝绸织品图案制定了规定,这一有着近300年历史的制度在世界范围被广泛应用。目前,国内许多企业也采用申请外观设计专利的方式保护其特有的包装设计,例如湖北某酒厂曾设计了一种编钟造型的酒瓶,并申请了外观设计专利加以保护。企业在包装设计完成时,甚至在设计过程中就可申请外观设计专利,利用这种事前保护的方式,不仅可以加强企业的防范能力,而且节省了大量的企业资源。

四川省绵阳市丰谷酒业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知名的酿酒企业,该公司十分重视保护知识产权,对其产品的外包装申请了外观设计专利。2003年4月,丰谷酒业发现自己的包装设计在省内被大量仿制,仿制者是一家名为“丰各”的酒业公司,其生产的“丰各”头曲酒的酒瓶外观与“丰谷”的专利产品极其相似,丰谷酒业立即向四川省知识产权局报案。经调查,丰谷酒业公司酒瓶的外观设计当时正处于保护期,通过对“丰各”头曲酒瓶与“丰谷”头曲酒瓶的专利公告图片相比较,四川省知识产权局法律处认为二者极易混淆,因此依法做出决定:丰各酒业立即停止制造、销售侵犯外观设计专利权的“丰各”头曲,并不得以其他方式将侵权产品投入市场。丰谷酒业运用专利权有效保护了自身的利益。在诉讼过程中,外观设计专利可以作为直接证据来反驳侵权行为,较事后收集证据更能为企业的维权争取时间,节省企业成本和资源。

2)注册商标

TRIPs协议为商标作了如下定义:任何能够将一个企业的商品或服务区别于另一个企业的商品或服务的符号或者符号组合。我国商标法将商标定义为:任何能够将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商品与他人的商品区别开的可视性标志,包括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和颜色组合,以及上述要素的组合。这里所说的三维标志即所谓的立体商标,主要是指以商品的外形或包装作为商标。长期以来,我国法律不保护立体商标,2001年商标法修改后,将其纳入保护范围,从立法层面为包装设计注册立体商标提供了基础。企业为自己独特的包装设计申请注册商标,比如我们常见的饮料类、酒类产品的容器以及一些袋装食品的外包装袋都可以申请注册商标。例如最为著名的立体商标是“可口可乐”玻璃瓶的瓶形商标,目前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注册了立体商标。

注册商标还涉及到商标标识的问题,商标标识是指附有文字、图形或者其组合等商标图样的物质实体。比如商标纸、商标牌、商标织带、印有商标的包装纸等。最常见的有化妆品、药品、酒的瓶贴,服装上的商标织带,食品、卷烟包装等。作为物质载体的商标标识在包装设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多数商品的质量、性能差别并不是很大,消费者购买行为主要是依据对品牌的认知。承载着商标的标识,在传递品牌信息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也被商标法纳入保护范围,商标法第52条第3项规定: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这种标识的,属于侵犯商标权的行为。

近来,侵犯注册商标标识的案件时有发生。2004年9月,娃哈哈集团工作人员在延边发现,该集团的“纯真年代”纯净水和“娃哈哈饮用纯净水”两个商标标识在当地遭遇不同程度的侵权。如延吉市太和泉水厂生产的“水之星”矿泉水的商标标识酷似“纯真年代”的标识,和龙市长白山矿泉水开发中心生产的“石国矿泉水”和另外一家企业生产的矿泉水的商标标识酷似“娃哈哈饮用纯净水”的标识,甚至颜色搭配都近乎一致。为此,娃哈哈集团将三家企业分别诉至延吉市工商局及和龙市工商局。经两家工商局对三家企业的调查取证,已封存了有关商标标识18万余枚,各类矿泉水1600余箱。

3)运用《反不正当竞争法》

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5条第2项规定: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或者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的,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该项规定是对知名商品的名称、包装及装潢的保护,但前提是知名企业。

商品的包装装潢是用来装饰、宣传商品的,它通过与众不同的图案、色彩、文字、造型甚至新型材料装饰商品,其目的既有保护商品、美化商品的一面,更有引人注目、刺激消费者购买欲望的一面。商品装潢设计作为包装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常与商标同时出现在商品本身或包装上。它具有区别于商标的特殊作用,意在美化商品,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达到推销商品的目的。由于人们的审美情趣、消费习惯是不断变化的,商品装潢也随之不断变化,不像商标那样一经注册就相对稳定,其目的也是令消费者保持对商品的新鲜感和关注度。此外,商品装潢能够反映出商品本身的特点,使消费者直接感知商品的内容,从而体现企业的个性和特征。

哈尔滨啤酒诞生于1900年,目前是东北地区最大的啤酒生产企业。2002年,哈啤集团在国内市场上发现圣士丹啤酒公司生产的多种听装、瓶装啤酒包装装潢上,标注“哈啤金酒”和“哈啤豪酒”,并且都是四个字分两排,“哈啤”在上,“金酒”和“豪酒”分别在下。哈尔滨啤酒公司先是将圣士丹诉至哈尔滨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该局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圣士丹公司予以行政处罚并查封了其部分产品。但圣士丹公司依然没有停止其侵权行为。为此,2003年10月末,哈尔滨啤酒有限公司再次至哈尔滨市中级人民法院。哈啤公司认为,“哈啤”已成为哈尔滨啤酒特有的名称,并已被广大消费者熟知和认可,被告在未经原告许可的情况下,于2002年以来擅自生产带有“哈啤”名称的7种产品在市场上销售,给原告造成了经济损失。

法院审理后认为,根据哈尔滨啤酒生产销售的时间和地域,该商品年产量、销售额、市场占有率,在行业同类产品中的排名,以及该商品的广告投入和为消费者熟知的情况等,可以认定哈尔滨啤酒为知名商品,“哈啤”为其特有名称,专用权受法律保护。任何人未经许可擅自在同类商品上使用“哈啤”名称,均系侵权行为。被告生产的啤酒包装装潢上,不论是横排书写“哈啤”还是竖排书写“哈啤”,均足以造成消费者混淆误认。这种行为损害了原告商业信誉、商品声誉,违反诚实信用的原则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有关规定,侵犯了原告知名商品特有名称的专用权,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4)以著作权方式保护

对于一些构思独特、创意新颖的包装装潢设计,可以通过著作权方式来保护。我国著作权法采取自动保护原则,即作品一经产生就自动取得著作权。所以,采取著作权方式保护装潢设计的,与运用《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保护方式类似,一般都是在作品遭遇侵权后,通过诉讼的方式维护权利。

上海市荣翔礼盒有限公司是走设计产业化道路的一家礼品商品包装专业公司,拥有优秀的包装设计理念,每年投入50万元创新设计费用,并且印后加工能力完备,日产高档礼盒数万只,上千种款式,以满足各行业客户的包装要求。由于该公司礼盒设计新颖、精美,产品屡遭侵权,被一些公司仿冒。其中,上海远洋宾馆有限公司、上海精捷印务有限公司等对荣翔公司5款月饼和平面图案及书法“月饼”的著作权侵权最为典型,被荣翔公司至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法院审理后判决上述两侵权单位停止对荣翔公司著作权的侵害,并在《新民晚报》上公开赔礼道歉,共同赔偿荣翔公司经济损失4万元人民币。

5)选择合适的保护方式

上面我们谈到了企业可以用许多方式来保护自己的包装设计,究竟用哪种方式要依企业自身的情况有所选择。例如通过外观设计专利来防止包装设计被侵权,虽然具有取得权利周期相对较短、授权时一般只进行形式审查、直观保护色彩和颜色及组合、且可申请系列外观设计专利等优势,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缺陷:

首先,存在权利的不稳定性。当企业发现自己的外观设计遭遇侵权而时,被告一方常常会以专利授权不当为理由向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提出宣告专利权无效的请求,并要求法院中止案件的审理,待专利权的有效性得到确认后再恢复审理程序。用此种方式拖延诉讼时间,往往能为被告争取时间,即便最终原告胜诉,被告也赢得了诉讼期间的市场,这样就使得在企业的实际维权中仅仅利用外观设计专利保护自己的特有设计有一定风险,并且可能将企业损失增加。

其次,保护期有限。外观设计专利的保护期限是10年,而国内的平均使用寿命还不到10年,超出保护期的仿制将不再视为侵权,一些好的设计如只采取申请外观设计专利的方式保护,显然不够,这也是一些经典设计往往采取同时注册商标或者采用其他方式进行保护的原因。

再次,对于外观设计的侵权判定目前存在诸多争议,主要集中在判定的前提、标准以及主要方式等方面,不同的法官可能会有不同的判决结果。不确定因素的存在,使企业即使申请了外观设计专利,也难以保证不遭遇侵权,遭遇侵权后即便也不一定胜诉。

这样看来,同时利用注册商标来保护就有一些优势,从保护期限来说,虽然外观设计和商标同为10年,但外观设计保护期满后,不再受法律保护,而商标到期后在有效期内还可以申请续展,只要企业需要就可以一直拥有它。需要注意的是,我国现行的《商标法》规定在我国注册商标采取的是分类注册原则,因此作为注册商标要想得到全面保护,就需要多项注册,以求全面保护。

运用《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会相对灵活,因为其第2条可以作为兜底条款,只要违反诚实信用原则的似乎都会受到制裁。但在诉讼过程中,尤其是举证有一些困难,而且很多情况下要依赖工商部门的裁决结果。企业在维护权利时,要密切注意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它们对于当事人的保护更为具体一些。但其第5条第2项明确规定,保护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这意味着被保护企业首先应该是知名企业,对于正在创立、成长还没有成为所谓知名的企业,即使包装设计确实新颖、独特可能也得不到该法的保护,这类企业应选择其他方式来保护自己。不同的企业自身状况都是有所不同的,在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同时,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有利的保护方式,因为同样应对侵权,诉讼标的不同很可能产生不同的判决结果。

二、包装设计行业的法律意识

如果说在包装设计过程中考虑自身权益,运用法律武器加以防范,是企业自我保护意识的体现,那么避免所设计的包装侵犯他人的权利,也应该是企业要考虑的问题。

包装行业中的侵权行为大多为一般侵权行为,即行为人给予主观过错实施的行为。过错是行为人的一种故意或过失的主观心理状态。无论是基于故意还是过失的侵权,都要承担法律责任。在设计过程中要故意侵权不是我们要讨论的问题,如何避免因过失而产生的侵权确是企业要注意的。

首先,必须在设计过程中查阅相关文献,比如通过专利局和商标局的文献查阅所要设计的包装是否会侵犯他人在先的专利权和商标权。前面我们提到企业保护自己的包装设计可以采取申请外观设计专利,那么在设计过程中也要考虑到自己的设计会不会侵犯他人的外观设计,注册商标也是如此。对于专利权和商标权可查阅专利文献和商标公告,对可能侵权的设计作适当的修改。

其次,对于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的保护是以使用在先为前提的。搜索这方面的信息资料,可能没有现成的文献可查,这就要求企业平时多注意观察、积累,有必要的企业可以建立资料库,方便查阅。

三、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行业协会是市场经济的一部分,更是市场不可缺少的运作机制,它是为降低企业成本而生,为企业服务的。例如前面刚刚提到的建立资料库问题,的确有很多企业有实力能够自己组建资料库,但这样企业要耗费大量的资源,而且如果不只一家企业组建,对于整个行业就是一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完全可以发挥行业协会的优势,本着资源共享和为企业服务的初哀由协会来做,由协会提供公共服务、规范市场并且进行行业自律。

中国包装技术协会是国务院批准成立的第一批行业协会之一,对包装行业的发展起到了特殊的推动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对行业协会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协会要在逐步的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1)为企业搭建服务平台

收集整个行业关于包装设计方面的信息,组建资料库,节省企业成本,避免重复建,在这方面有许多国外的成功经验可以借鉴。

加利福尼亚州是美国第一大农业州,全加州种植杏仁树的果园达300多万亩,是世界上最大的杏仁生产基地。2002年,加州生产的杏仁产量高达49万吨,占全球产量的80%,而50年前加州生产的杏仁仅约2.3万吨。加州出产的杏仁70%已出口到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欧洲和日本是美国杏仁最主要的出口地区。所有这些统计数字所显示的成功,都与整个加州杏仁行业协会多年来的持续努力密不可分。加利福尼亚杏仁协会成立于1950年,隶属于美国农业部,是一个半官方、非营利的行业协会,执行联邦市场开发政策,负责制定行业政策,拟定运作项目的财政预算以及核查项目效果,担当着推广最优质的杏仁产品和提高全球杏仁消费的使命,当人们还不了解美国杏仁时,杏仁协会通过其在亚洲、欧洲、美洲各大城市的代表处举行各种推广介绍活动,进行宣传普及,广泛开发国内、国际市场,扩大人们对杏仁的了解及需求;当人们接受了杏仁之后,协会又开始对杏仁的营养价值及保健功能进行研发,进一步培养市场,并为此每年花费上百万美元的经费,与美国加州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北京医科大学等多所院校进行合作。可以这样说,美国杏仁今天取得的成绩与杏仁协会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上述案例分析了行业协会在搭建企业服务平台,拓宽政府维权空间方面的效能。行业协会要充分利用这个平台将全行业企业知识产权进行注册,对保护状况进行统计、汇总并形成数据库,及时掌握行业内知识产权保护的准确数据、信息,方便企业查询,既有助于为企业提供更专业、快捷的服务;也为制定行业内相关产业政策、制定行业规范、加强行业管理、向政府汇报情况、进行横向经济协调等提供可靠依据。

2)发挥协会特有功能

行业协会可以在WTO规则下对本行业企业进行政府所不能的公开保护,在我国入世的过渡期即将结束之时,行业协会特有功能愈发突出。由于贸易摩擦的持续增加,单个企业难以面对和承担各项高额成本,而行业协会可以起到政府不能起到的特殊作用。

2003年,美国对中国纺织品设限,消息一经传出,中国棉花协会立即做出反应,以行业协会的身份表示强烈反对,美国方面十分重视,立即派特使前来交涉。这是政府在WTO机制下所不能做的。由行业协会出面就有理有据了,行业协会和政府可以实现有效的分工。而且以协会的身份使得应对举措更灵活机动。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行业协会可以充分发挥行业内的集群优势,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使得许多单一企业凭借自身力量无法解决的困难得到解决,有利于协助会员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提高整体竞争力,参与国际竞争。

对于包装行业来讲,入世后所面临的知识产权的纠纷将会越来越多,如何让国内的企业在全球竞争中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和蒙受重大的损失,发挥行业协会的功能优势将是包装协会的历史责任。

3)健全行业内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

充分发挥协会沟通、协调的效能,在沟通的基础上,协调和处理行业内知识产权纠纷,遏制、杜绝行业内假冒伪劣产品,保证行业健康向上发展。切实维护行业利益,创造一个有序的公平竞争环境,促进行业发展。

通过建立行业内知识产权保护管理体系,整合无形资产,促进行业结构调整、优化;并逐步建立和完善行业协会知识产权管理机制,强化企业联合的知识产权保护对策,避免国内企业的自相消耗及行业内互相侵权。为企业进行知识产权保护营造法制化环境。加强行业自律机制,在公平竞争的环境下协会还可协助企业打造具有诚信的知名品牌、驰名商标。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组织技术交流、培训的职能,开展知识产权的宣传普及工作,以及行业产品的推广活动,使企业认识到知识产权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角色,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在市场竞争中为企业带来的应有利益;帮助企业了解国际贸易规则中的知识产权政策,提高国际竞争力;在行业内营造重视知识产权保护的氛围。

4)创新

创新是企业的生命和生存之本,企业要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在于技术和产品的创新,没有创新的企业无法在行业中立足。这要求企业加大设计投入,不断开发新产品,进行包装设计创新。企业要从追求短期效益转向增加研发投入、增加创新能力的长期效益的追求上来,同时重视知识产权在产品创新、树立产品品牌形象和市场开拓方面的重要作用,积极主动建立起逐渐完备的知识产权注册、保护体系。

行业协会要加速建立健全行业内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体系,为企业创新提供法制化、诚信的发展空间。在实际工作中,有些企业的创新发展因缺乏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而深受困扰,时常出现商标、专利纠纷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企业创新的积极性,也影响其在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力,所以在企业创新过程中,对营造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的优质环境有着迫切的内在需求。当然,创新活动的主体是企业,行业协会主要是发挥专家的作用,进行专业性的指导,抓创新项目,引导企业在创新中寻求发展,最终促进行业的整体良性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

设计管理论文篇9

关键词:景观设计生态设计

现代系统观认为,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运动是一个总体过程,要全面地把握和控制对象,综合地探索系统中要素与要素、要素与系统、系统与环境、系统与系统的相互作用和变化规律,把握住对象的内、外环境的关系,以便有效地认识和改造对象。这一观点着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自然界没有废物每一个健康生态系统,都有一个完善的食物链和营养级,秋天的枯枝落叶是春天新生命生长的营养。公园中清除枯枝落叶实际上是切断了自然界的一个闭合循环系统。在城市绿地的维护管理中,变废物为营养,如返还枝叶、返还地表水补充地下水等就是最直接的生态设计应用。

第二、自然的自组织和能动性自然是具有自组织或自我设计能力的,热力学第二定律告诉我们,一个系统当向外界开放,吸收能量、物质和信息时,就会不断进化,从低级走向高级。进化论的倡导者赫胥黎就曾描述过,一个花园当无人照料时,便会有当地的杂草侵入,最终将人工栽培的园艺花卉淘汰。Gaia理论告诉我们,整个地球都是在一种自然的、自我的设计中生存和延续的。一池水塘,如果不是人工将其用水泥护衬或以化学物质维护,便会在其水中或水边生长出各种水藻、杂草和昆虫,并最终演化为一个物种丰富的水生生物群落。自然系统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远远超出人为的设计能力。与其如此,我们不如开启自然的自组织或自我设计过程。如景观设计师MichaelvanValkenburgh设计的GeneralMills公司总部(位于Minneapolis,Minnesota).的项目中,设计师拟自然播撒草原种子,创造适宜于当地景观基质和气候条件的人工地被群落,每年草枯叶黄之际,引火燃烧,次年再萌新绿.整个过程,包括火的运用,都借助了自然的生态过程和自然系统的自组织能力。

自然是具有能动性的,几千年的治水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对待洪水这样的自然力,应因势利导而不是绝对的控制,古人李冰父子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设计的成功之处,也在于充分认识自然的能动性,用竹笼、马槎、卵石与神为约,造就了川西平原的丰饶。大自然的自我愈合能力和自净能力,维持了大地上的山清水秀。生态设计意味着充分利用自然系统的能动作用。

第三、边缘效应在两个或多个不同的生态系统或景观元素的边缘带,有更活跃的能流和物流,具有丰富的物种和更高的生产力。如海陆之交的盐沼是地球上产量最高植物群落之一。森林边缘、农田边缘、水体边缘以及村庄、建计之中。在城市或绿地筑物的边缘,在自然状态下往往是生物群落最丰富、生态效益最高的地段。然而,在常规的设计中,我们往往会忽视生态边缘效应的存在,很少把这种边缘效应结合在设水系的设计中,我们常常看到的是水陆过渡带上生硬的水泥护衬,本来应该是多种植物和生物栖息的边缘带,只有曝晒的水泥或石块铺装;又如在公园里丛林的边缘,自然的生态效应会产生一个丰富多样的林缘带,而人们通常看到的是修剪整齐的草坪;又如,建筑物的基础四周,是一个非常好的潜在生态边缘带,而通常我们所看到的则是硬质铺装和单一的人工地被。除此之外,人类的建设活动往往不珍惜边缘带的存在,生硬的红线把本来地块之间柔和的边缘带无情地毁坏。所以与自然合作的生态设计就需充分利用生态系统之间的边缘效应,来创造丰富的景观。

第四、生物多样性自然系统是宽宏大量的,它包容了丰富多样的生物。生物多样性至少包括三个层次的含意,即:生物遗传基因的多样性;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多样性维持了生态系统的健康和高效,因此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基础。与自然相合作的设计就应尊重和维护其多样性,"生态设计的最深层的含意就是为生物多样性而设计"。为生物多样性而设计,不但是人类自我生存所必须的,也是现代设计者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和伦理规范。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是保持和维护乡土生物与生境的多样性。自然保护区、风景区、城市绿地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最后堡垒。曾一度被观赏花木和栽培园艺品种和唯美价值标准主导的城市园林绿地,应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为最重要的设计指标。每天都有物种从地球上消失的今天,乡土杂草比异国奇卉具有更为重要的生态价值;五星瓢虫和七星瓢虫是同样值得人们珍爱的,勤于除草施肥、城市绿地管理者的形象不应是打药杀虫的小农。通过生态设计,一个可持续的、具有丰富物种和生境的园林绿地系统,才是未来城市设计者所要追求的。

二.辨证观

辨证思维是现代科学实践的思维形式,它要求我们看事物要一分为二,不能只注意到其有利的一面,同时还要看到其不利的一面。

生态设计不是某个职业或学科所特有的,它是一种与自然相作用和相协调的方式,其范围非常之广,包括建筑师对其设计及材料选择的考虑;水利工程师对洪水控制途径的重新认识;工业产品设计者对有害物的节制使用;工业流程设计者对节能和减少废弃物的考虑。生态设计为我们提供一个统一的框架,帮助我们重新审视对景观、城市、建筑的设计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和行为。简单地说,生态设计是对自然过程的有效适应及结合,它需要对设计途径给环境带来的冲击进行全面的衡量。对于每一个设计,我们需要问:它是有利于改善或恢复生命世界还是破坏生命世界,它是保护相关的生态结构和过程呢?还是有害于它们?

与传统设计相比,景观生态设计在对待许多设计问题上有其特点。但是,景观生态设计应该作为传统设计途径的进化和延续,而非突变和割裂。缺乏文化含义和美感的唯景观生态设计是不能被社会所接受的,因而最终会被遗忘和被淹没,设计的价值也就无从体现。景观生态的设计应该、也必须是美的。景观设计学以生态思维为其核心,但也正是设计中的生态意义使景观设计这一职业出现分异,其一极强调对生态过程的组织和条理;其二则强调艺术和美的表达和再现。这种由来已久的分异到生态设计中应得到溶合。

三.结论

景观设计必须遵循自然辩证法,景观设计者要学习自然辩证法,提高自己的哲学素养,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掌握和运用科学的思维工具去探索景观的内在自然规律,早日实现从必然王国到自然王国的飞跃,使景观设计开发由传统迈向现代。当然在进行设计过程中,也要运用不同的设计手法,使园林更加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如金阳会展中心中的建筑下设水体,室内运用了玻璃反光,有不同层次的感觉,用天井巧妙地使人在室内犹如在室外的亲身感受。这些手法的运用,为园林的发展无疑是锦上添花。

参考文献:

[1]关士续,申仲英等.自然辩证法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2]黄光宇,陈勇.论城市生态化与生态城市[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9,vol.12(6):23-30

设计管理论文篇10

要保证综合实践活动教育功能的正常发挥,首先要对综合实践活动有正确的认识和科学的设计。长期以来,受泰勒目标模式以及“学科本位”思想的影响,在课程设计中以预期的教育结果作为目标指向,围绕目标来选择并组织教育经验,最后是对目标是否达成的评价。目标模式将教育活动简化为一种训练活动,只关注预期目标的达战,忽视非预期的目标,而且为了保证预期目标在课程设计和实施中的作用,泰勒等人都强调目标的具体化和可测性,在此方面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作出了努力,但是这种具体而可量化的目标不一定能够涵盖学生的多方面发展,预先设定的目标难以容纳在课程实施的动态过程中生成的更加宽泛的教育经验。由于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开放的教育目标、综合性强的活动内容和生动活泼的实施方式,强调学生在主动实践的过程中,获得充分的体验并得到多方面的教育经验,决定了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是不能简单照搬目标模式的,而应该结合自身的特点,寻求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的一套思路和办法。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原则

(一)内容组织的关联性原则

所谓内容组织的关联性原则,是指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不应该是孤立和封闭的,其主题的确定和内容的组织要与相关的课程有机联系起来,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和生活经验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支撑点。

设置综合实践活动的意图主要是要加强学校与社会生活的联系,锻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学校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不可能是凭空实现的,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也必须有知识可用。如果我们要让学生在活动中独立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必须保证学生具备独立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只有当学生掌握了相关知识、具备了相应的能力,站在了一定的知识与能力的“平台”上,才可能去探索发现,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所以,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确定和内容的组织,最好能够与其他的课程内容和学习经验联系起来,在已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之中,寻找到综合实践活动的“生长点”和“支撑点”。例如,专门设计的研究性学习主题,以现实生活中的某个问题为中心,面对这一问题,学生应该能够运用学校里所学的知识和本领来进行思考,调动多门学科的知识来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主动的实践活动,主动实践必须要有“动起来”的条件,这个条件除了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之外,也包括学习的兴趣和态度;兴趣和态度的形成不仅可以依靠相关的科目学习和活动实施来实现,学生在其他科目的学习中产生了对某种事物或某个问题的兴趣,形成了进一步探究的愿望,可以成为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在动机,积极投入到实践活动之中。总之,内容上的关联,既可以解决知识经验基础和能力基础的问题,也可以解决学习兴趣和态度的问题,这些都能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遵循内容组织的关联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一是从单一科目如语文、数学中提取出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促进学科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帮助学生打开视野、增广知识、学以致用;二是从学科之间的联系中生长出综合实践活动,促进知识的整合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提高;三是从学科与活动、环境的联系之中设计综合实践活动,促进课内与课外、学习与生活、学校与社会的联系。

(二)能力训练的阶梯性原则

所谓能力训练的阶梯性原则是指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应该以学生能力发展的序列为线索,体现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的顺序,将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为一个层次清楚、排列有序的系统。

尽管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不能像学科课程一样强调内在的逻辑顺序,但是注意到活动与活动之间的顺序性,可能更有利于活动的开展并取得预期的成效,避免安排随意、东拼西凑、难度不当等问题的出现。在一个主题活动之下,综合实践活动涉及多方面的内容,但可以包含一些具体的能力训练点,如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在达到其他目标的同时,循序渐进地对能力进行训练。在能力训练方面,活动与活动之间,能力训练可以渐次增强,同一个能力点可以通过多次活动逐渐提高;能力训练也可以逐步扩展,按照活动安排的次序,能力的训练可以由简单走向复杂、由局部走向整合。例如,接头中学生的创造能力,可以将创造能力分解为一些基本能力要素,例如,想像能力、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表达能力等,设计一系列的综合实践活动,各项活动在兼顾多项教育目标实现的同时,有意识地将某项能力训练点包含在活动之中,随着活动的实施,某项能力得到锻炼,而多项活动共同努力,可以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充分的训练。像综合实践活动“生活中的艺术”,要求学生利用生活中的废弃物进行加工创造,训练学生大胆想象、动手操作的能力,这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形成。

遵循能力训练的阶梯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需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一是综合实践活动的规范设计与实施。既然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专门的课程形态,其开发应该是有目的、有组织的,随着地方与学校课程开发自的增大,防止综合实践活动开发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是十分必要的。当前一些地方和学校把综合实践活动当成“应景文章”来做,当成一种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的“装饰品”,当成应付各类检查、验收的“花架子”等,都是不利于综合实践活动教育功能的正常发挥。二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安排。应该把综合实践活动放在学校课程系统中加以考虑,建构合理的课程结构,处理好综合实践活动与其他课程形态的关系,把握一个合理的比例关系;处理好学期之间、学年之间、学段之间综合实践活动的衔接关系,构建一个合理的综合实践活动序列。

(三)实施方式的生动性原则

所谓实施方式的生动性原则是指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必须考虑活动的实施方式,在活动实施的时空条件、人员组合、评价方法等方面,应该是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以有利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取得实效。

综合实践活动着重于课程实施动态运行过程之中学生多方面经验的获得,由于教育情境是复杂多变的、学生在过程之中的学习行为和心理活动是独特的,所以在活动开始之前很难预测学生的发展变化,而预设的目标也不一定能够准确无误地达成。因此,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不能像学科课程一样明确具体,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也不是简单的知识再现、转换或聚合,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应该把重点放在有利于教育性经验生成的情境创设上,放在相关活动的程序呈现及操作方式的提示等方面。借鉴斯坦豪斯的过程模式,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首先只需要确定一个一般性的、宽泛的教育目标,以帮助教育者明确教学过程内在的价值标准及总体要求,然后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在过程的设计上,着重考虑活动展开的方式、条件以及活动结果的评价等问题。由于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主动参与和探究,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就是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时需要思考的问题。根据中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可以在活动内容的有趣、活动方式的生动、活动场所的新鲜、活动要求的挑战性等方面下工夫;又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旨在增强学生的探究和创新意识、获得方法、锻炼能力、形成社会责任感等,而这些东西是无法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或简单的“低笔测验”来衡量的,所以,对每一个学生在生活过程中的体验与收获的关注,是衡量综合实践活动效果的主要内容,由此形成性评价的方法以及灵活多样的评价标准就显得非常必要,注意在活动的过程中对每个学生的发展变化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和指导,评价标准绝对不是“划一”的,面对同样的任务,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例如,有的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遭遇的是失败,但只要他能够做到不气馁、不灰心,或能够分析失败的原因,意识到自己的不足,都是值得肯定的。这样的评价是不可能用阶段性的考试分数来替代的。

遵循实施方式的生动性原则,设计者对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应该有开放的思路,所设计的课程应着重对教师进行教学法指导,帮助教师以正确的学生观、教学观作为活动开展的指导思想,坚持学生是学习和实践活动的主体,摆正教师和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地位和关系,教师的角色从单一的信息传播者,改变为“学习伙伴”“合作者”“问题咨询者”“辅导者”等角色。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技艺,形成教学艺术,学会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之中,创造性地利用各种教育因素、捕捉恰当的教育时机,以增大综合实践活动的教育功能,使更多的学生在活动中学有所获、学有所悟。同时,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要能够充分提示学生的活动,帮助学生意识到活动空间的拓展,学会在更加广阔的时间中发现和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在身体力行的实践活动中,使自己得到充分的锻炼。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书面文件形式

根据以上原则要求设计的综合实践活动,最好能够以书面文件的形式加以陈述,成为指导教师工作和学生活动的指南、方案。作为一种规范的课程文件,应该包括课程标准、学习材料等部分。

第一,从课程标准的角度看,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种课程类型,也应该有涉及教育目标、教育法要求、教学时间与周期等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其中在教育目标的确立上,仍然应该指向学生的协调发展,具体包括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对目标的表述可以采用三种不同的表述方式,即行为目标、展开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行为目标是教育者预期的学生行为变化的结果,展开性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根据实际的进展情况而提出的相应目标;表现性目标是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某种首创性的反应形式以及活动后得到的结果。尽管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动态过程中生成的教育性经验,许多是教育者事先无法预测的,但也不能因此而完全否定行为目标的作用,把行为目标作为目标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可以考虑的,对活动结果的预期是教育者可以做到的事情,只是不能仅仅用行为目标来表述所有的教育目标,也不能仅仅用行为目标的达成来判断活动的效果。当然,教育者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展开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的确立上,在目标表述上,提示教师关注过程中的各种实际情况,在正确思想的指导下,适时地、恰当地、因人而异地提出具体的目标,引导学生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也提示学生应该开展哪些活动,让学生了解自己活动领域的开阔性和活动结果的开放性,鼓励学生大胆探索与创新,在主动的实践中得到多方面的提高。此外,在课程标准中,还应规范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实施方式、评价办法以及所需要的时间与周期等,以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能够得到有序、有效的开展。

第二,从综合实践活动所需要的学习材料来看,由于综合实践活动具有明显的操作性,活动的进行需要多种多样的材料,既有用文字符号表述的文本材料,说明活动的内容、程序、学习要求等,也有各种非文本的材料,如实物、模型、影像资料、软盘、光盘等,以此作为学生主动实践、探究发现的“载体”,帮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得到充分的锻炼。其中非文本材料的提供,不一定都是具体实在的,可以在书面文件中说明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所需要的各类材料,对如何选择和使用非文体材料作出提示,为教师和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供必要的帮助。另外,关于综合实践活动的书面文件,应该有一定的设计形式(参见附录),包括活动主题、活动目标、活动安排、评价提示、活动结果等部分。由于活动是开放的、动态生成的,所以,文本文件的编写可以是填充式的,除了一些固定的内容外,如主题、内容、部分目标、使用材料等,其他一些动态生成的目标、内容以及灵活多样的活动方式等,可以在过程之中或活动之后,用填充的方式进行补白,帮助师生反思活动的进程与结果,为后续活动的开展积累经验、做好准备,并能够针对前期活动中存在的不足,找到补救的办法,保证活动的有序进行并取得实际的效果。同时,这种补白的工作,也能够帮助教师在反思与总结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艺,能够灵活自如地驾驭综合实践活动,在复杂多变的教育过程中,把握正确的教育方向,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从而使得综合实践活动的教育功能得到正常发挥。

参考资源

1.郝德永,课程研制方法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2.[美]小威廉姆E?多尔,后现代课程观[M],王红宇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3.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