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成果范文10篇

时间:2023-06-06 16:21:46

设计成果

设计成果范文篇1

关键词:设计;成果保护;知识产权

设计成果保护说到底是保护设计者的知识产权。从国内整体条件来看,做知识产权研究的人没有与设计相关的学术背景;做设计研究的人缺乏知识产权相关学术背景。这样的现状使得这两个互为依托的的关键领域缺乏整体联系,与国家产业整体升级的现状相矛盾。在国外,做知识产权相关行业的人必须要有相关的专业学术背景,(化学、工业等以及相关的设计学术背景);在成果科学转化和成果保护中,设计和知识产权双学术背景的人全程参与有效提高整体的竞争力。我国在2003年把全部的知识产权与知识产权管理审批全面分离,知识产权实行全面市场化,随之设计的成果保护行为成为了一种特殊的商品,出现了市场化的倾向。这种保护是针对单一的设计成果,可是整个设计领域普遍缺乏合理的模型来保护设计成果推动设计的再循环,这使设计和知识产权双学术交集型研究显得比较迫切。

一、设计成果保护的作用

我国正处于产业升级的时期,企业必须提高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的根本在于创新,创新的根本在于设计——核心竞争力就是设计力!设计力的力度大小决定了核心竞争力的强弱。罗维说,“穷国输出产品,富国输出设计”体现的就是设计力的重要性。在经济活动中,剪刀差现象的轴点就是设计力,设计力决定了剪刀差的差距大小和优势一方优势的持续。设计成果保护的前提是设计成果的转化——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设计成果的转化保证了全部的设计力在企业在产品竞争和服务竞争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成果保护就是尊重设计团队的知识产权保护设计力的不断提升。这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科学转化是实现创新的必由之路,也就是保护对象即“所指”的出现的途径。只停留在图纸上的设计是没有效益的,前期的设计投入得不到合理的收益,只能计入不合理成本,也就没有成果保护可言。

以设计力向现实生产力的科学转化为核心,以保护和提高创新能力为目标,建立一个设计成果保护的模型,用这种模型去不断推动“成果转化——再设计——再转化——再保护”的良性循环,实现设计力的发展。设计成果保护最主要保护的是产品中的知识产权,知识产权的权力主张内涵才是保护的真正对象。权力主张内涵就是设计的创造出的真正成品也就是设计创新点,但是设计创新点却不一定是权力主张内涵。所以,需要理顺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建立一个以专利保护为主体的多种保护手段相结合的设计成果保护模型,进一步健全设计成果的保护模式。建立这一模型一是要保护产品的设计创新点——避免出现因为设计成果保护的瑕疵使得设计成果得不到合理的保护而被合法规避;二是要以成果保护的收益完成新设计的目标激励作用从而促成设计再循环。二、设计成果保护的对象

设计的成果保护首先要明确具体的保护的对象到底是什么;了解保护对象的核心是什么——这样才能理顺“能指”与“所指”的关系,确定保护的重点。唯有如此,才可以合理界定保护的范围和保护的力度。要明确理解设计成果的价值,必须要对设计行为本身进行分析。因此,需要全程地参与设计活动,冷静分析设计过程中每一个行为细节及其该行为细节带来的结果。在每一项设计中,每个合理的设计行为细节都可以提升设计对象的附加值。在一个完整的设计活动中,设计行为细节叠加使得产品的附加值呈现叠加的状况。所以,这里的“能指”不是单一的,在这些叠加的附加值中不是所有的点都可以是“所指”。要分清主次关系,确定保护重点在于本设计成果与其余类似设计成果最大的差别点和优势点即最大的设计创新点。这个最大设计创新点(包括差别点和优势点)是本设计成果的个性。在参与设计活动中,对设计行为细节的把握决定了保护的成败。保护设计成果不是在设计行为终止时才开始的,设计活动一开始就必须进行保护作为,设计活动的开始就是成果保护行为的开始并且贯穿设计活动的始终,但却不以设计活动结束而终止。成果保护活动是以设计成果的最终退出竞争而结束的。

三、设计成果保护如何开始

设计活动开始的标志就是设计调查,设计调查的分析结果就是设计活动的成果指向。明确了成果指向,再结合对设计活动中每个设计行为细节带来的的附加值指向分析结果,就可以确定设计创新点,以期实现设计成果转化后收益的最大化。这就是确定成果保护重点的方法。

因为每一设计活动都是具有创造性的活动,确定保护重点后,需要对成果保护本身的模型进行设计。所有成果保护模型都应该是建立在法律的构架下,所以成果保护的模型具有通性——就是以法律的强制力为保证,这个模型的设计就是在通性的基础上确定保护的具体适用方法和措施。这个模型一直保护设计成果直到该成果退出竞争。设计成果退出竞争就是设计成果保护的终结。

参考文献:

[1]李砚祖编著:《外国设计艺术经典论著选读》.清华大学出版社.

设计成果范文篇2

关键词:环境设计专业;设计成果;市场化

一、学生设计成果市场价值转化研究现状

将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在校学生设计作品市场化并进行价值转化的具体内涵是指将在校生的设计作品通过一定的企业和网络平台,流入终端,最终将其推向市场消费群体,并产生相应的价值,以满足市场消费者在商品生产技术同质化的大环境下,对高水准创意设计作品的迫切渴望及需求。尽管目前国内设置相关专业的高等院校较多,也有部分高校通过毕业创作展、专业比赛、专利技术保护等方式将学生作品推向企业,通过市场转化为价值产品,但仍就缺乏对相关重要环节进行系统的管理与构建。学生设计作品市场价值转换在国外已发展较为成熟,应时代进步的需求,对我国高校环境设计在校生设计成果的市场价值转化研究势在必行,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出新的价值导向,为高校人才培养、人才输送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环境设计产业经济良性发展带来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设计成果市场价值转化的研究意义

基于在校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创作成果的市场价值转化的研究内容,为高校引入了市场化研究内容,深入探索了高校与市场衔接的有效途径;于企业而言,高校向市场推送的具有较高附加值的创作成果,反哺于市场,为企业争取市场竞争的优势,创造经济收益。企业经济快速增长保证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稳定有序,最终形成经济发展链的良性循环。

三、学生设计成果向市场转化的方法

1.设计作品选题紧扣市场,强化校内实训基地服务能力,建立校内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完成孵化成果的创业转化首先,设计选题及作品核心技术应紧扣市场需求。选题应具有社会实用性,抓住产品的核心功能研发,紧扣市场经济价值需求,找准作品市场化切入点,深入挖掘专业设计技术潜能,为创作成果市场化提供保证。其次,提高校内实训基地服务能力。以校内“项目化教学”方式转化课堂教学成果,完善校内实训基地层次化建设,强化学生实训能力,在校内实训基地中完成相关设计项目实训工作,从而激发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达到提升校内实训基地服务的能力。再次,建立校内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在设计选题紧扣市场需求与校内实训基地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的前提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以及创业实践能力,进一步拓展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在校学生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并鼓励在校大学生参加国家及国际专业竞赛,不断提升学生的项目孵化能力,最终完成“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孵化项目的成果市场价值转化工作,促成学生设计作品落地,以期和社会管理部门的应用、企业发展的需要以及学生的创业就业相结合,更好地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服务。2.优化校企结合项目运作方式,完成项目成果的合作转化首先,打造“校内外专家资源库”。吸纳相关企业高级管理及设计人才,邀请企业优秀设计师及高级工程师正式进入大学课堂,定期承担部分实践课程的教学任务,并参与培养目标及实践教学方案的制定。骨干教师进入企业挂职,并与企业合作开发科研项目,参与操作工程实践,以培养“双师型”专业教师。其次,引入“企业招标项目”及“企业委托项目”合作模式。以“校内外专家资源库”为技术辅助,学生主动承接相关项目为核心力量,开渠引水,将学生创作成果以项目化方式输入企业,开辟校企合作的多元化发展,达到专业学生设计成果市场化的目的。再次,构建系统的“成果项目化”过程中市场转化评价体系。按照项目的具体级别、实施过程的难易程度及提交成果的质量来制定科学的评价原则、评价内容、评价指标、分值赋予及评价内涵,真正地做到科学构建、有效评价、结论公正、参考有效,从而完善设计成果市场转化及价值评价的系统研究。3.增强学生专利的市场化能力,完成专利技术的成果转化首先,建立“专利成果管理办公室”,主动寻找需要校企合作研发产品的企业,以研发核心内容为主导,鼓励有能力的学生主持或参与相关产品的开发及专利申请,以“走出去”的方式,开发专利项目并投入到生产活动中,发挥管理办公室的能动性,引入学生专利市场化机制。其次,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技术展会及专利技术新产品展览会、洽谈会、交易会等技术交易活动,并在各类技术交易活动中和推广相关技术,吸引相关企业参与在校生专利转化为市场产品或技术的活动,为将学生专利成果转化为市场有效产品提供途径。4.搭建学生主体与消费客体设计活动的网络转化服务平台,完成学生设计成果的线上转化首先,开辟网络创客平台,建设校内环境设计专业门户网站,搭建在校生参与的项目化成果及课堂创作成果的展示平台,面向社会各层次消费群体,打开网络宣传渠道,增加学生设计成果市场化机会。其次,以环境专业学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前提,成立室内设计工作组、家具产品设计工作组、展示设计工作组及景观设计工作组,并以专业小组为单位,建立网络设计工作室,承接网络项目。将社会消费群体实际需求引入专业化设计工作室,因地制宜地分类客户群体,并提供专业化的服务项目,为在校生设计成果的顺利转化为市场产品并价值化提供最大程度的专业与技术保证。

四、结论

通过将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的设计成果市场化并产生经济价值,使其深刻的感受到设计作品本身的创作魅力及其带来的市场价值效应,从而激发学生再创作的动力,使其创作初衷来源于市场,并最终服务于市场,成为市场创新产品的主导力量,达到利用作品使自己走向社会、融入市场,这是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最终目标,也是优秀的高校创作产品走向市场、实现价值、健康发展的必经之路。注重设计、尊重原创、走向市场、价值转化将是目前快速发展中的优秀企业与高校共同的发展意愿与最终目标。科学的市场化推进途径及价值转化方法,辅以有效的价值评价体系及运营保证措施,必将展现出其潜在的市场优势与发展前景。高校的学生设计作品与企业市场更好的融合也将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与市场接轨、与企业联姻、寻求网络平台发展之道才是更好发展的强心针,并为社会经济发展展现出其独特的优势与魅力,做出自己的贡献。

作者:马平 单位: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参考文献:

设计成果范文篇3

关键字:城市设计;城市形态;动态过程;控制机制;局限性

城市设计作为一种跨学科的城市形态研究方法,目前已成为国内许多大城市控制、引导城市空间良性发展的重要手段,特别是针对城市核心区、城市新的发展中心区域、城市重要景观地带的城市设计工作,既有城市发展战略层面上的概念性设计,也有针对某一街区或节点的局部景观设计,不仅类型繁多,而且各种设计成果在研究内容和深度上都有长足进步。然而,在当前城市设计普及的热潮下,随着研究实践的深入和城市功能的日益复杂化,以前许多被忽略的问题逐渐显露出来,成为制约我国城市设计研究进一步深化、降低城市设计实效性的主要原因。

1城市设计成果缺乏深入的调研基础和客观目标

城市设计成果虽然最终涉及城市建筑形态和公共空间环境的控制,但却是一系列政策管理、经济转型、土地开发等城市社会要素的综合反映,并与城市的长远发展目标密切相关,其核心是保持和创造城市自身的特色和活力;然而,在当前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城市建设与更新过程中,急功近利的开发行为已造成了许多城市原有文化和地域特征的丧失,反映到城市设计领域,就是在重视城市建筑形体、景观等表象性研究的同时,忽略了对城市内在经济、人文因素的深层次研究;有的城市设计方案过于强调建筑造型对城市景观和空间的表现作用,在城市公共空间塑造上追求不切实际的所谓“宏大”效果,缺乏对方案长期实施的构想和方法,其设计内容已明显偏离了城市设计自身的特点和目标,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1.1城市基础资料的收集和分析缺乏深度和广度城市设计作为一门随现代城市发展而产生的新兴学科,涉及城市规划、建筑学、地理学、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城市经济、政策管理等多个领域,具有明显的以实证研究为核心的学科特点,与我国长期沿用的城市规划设计工作方式与研究方法存在较大差异,尤其在基础资料的收集方法和分析运用上,需要大量现场性的调研工作。目前国内许多城市设计缺乏深入细致的现场调研和资料收集,是导致许多城市设计成果徒有“量”却缺乏“质”的内容的主要原因,也是许多城市设计不得不偏重于形体设计的主要原因。特别是针对城市旧城更新的城市设计,除了从城市各相关职能部门收集城市的基础设施资料和宏观的经济信息外,通过对场地的实地踏勘和长期跟踪观察来收集相关数据尤为重要,尤其是涉及交通、景观、城市意象、城市公共空间使用状况、旧建筑保护等方面的研究内容,不实地就近观察很难得出准确的结论;然而,目前许多城市设计任务要求时间短,工作量大,为了保证设计进度而忽略或减少前期准备工作内容就成了一个不得已的选择。特别是在设计所在地没有常驻机构的外来设计单位,一般都缺乏对设计对象城市长期的资料积累和直观感受,在设计前期阶段有限的现场踏堪时间里,外来设计单位很难再投入大量人力和时间去进行基础性的调查,从而导致其对设计地域的社会、人文地理、城市经济特点和存在的问题缺乏足够的认识和深刻的分析研究,在设计时间较短的压力下,为了赢得投标,照搬国内外的现成模式再冠以一个动听的口号,成为一些设计单位的常用手法;由于没有充分了解设计对象城市的具体情况,缺乏足够的设计依据,设计方案往往比较生硬,与城市原有的生成形态和文化背景产生较大偏差,由此造成许多城市设计成果徒有美好的设想,却缺乏实施的坚实基础。这种不求实效、一味追求奇特视觉效果的设计方法,将使城市设计逐步失去其应有的地位和作用,须对此保持警惕。同时,城市设计成果是一个动态的修正过程而非终极的形象界定,带有很强的研究性质,许多具体的设计成果在经历时间的检验后将会不断得到修正和补充,这就需要参与城市设计的各相关单位随时了解城市发展的最新动态,及时提出针对性的修改意见;因此,建立一个长效、准确的现场信息收集与反馈体系,既是城市设计研究工作的基础,也是保证城市设计成果顺利实施的前提条件。

1.2城市设计成果编制缺乏严密论证的现实目标目前国内大部分城市设计的研究方法、设计原则乃至实施细则都借鉴于西方的城市建设实践,西方的城市设计成果无论从理论层面上还是在实践经验上都远比国内的相关研究丰富;但由于国情的不同以及国内不同地区在经济、文化上的巨大差异,许多西方的先进理论乃至成功经验是否真正适用于国内城市发展的具体情况,仍是一个需要我们不断验证、不断总结和谨慎借鉴的问题,若盲目照搬,并不能有效发挥城市设计的引导性作用。

当前,在国内城市设计领域存在一种追求所谓“国际影响”和“先进设计思路”的风气,许多城市在对城市重要地段进行城市设计竞赛招标时,倾向于邀请知名的境外设计机构;但许多境外设计机构在对当地城市原有的肌理、文脉和地域特征缺乏深入了解的情况下,往往将中国城市作为其新的设计理念的试验场,城市设计方案较少考虑实施的可行性,在方案中标后,既没有足够的人力和时间去跟踪城市设计实施的全过程,也很难了解到自身方案存在的不足而进行针对性的修改,等到后续的国内设计单位接手具体的工作时,许多问题才逐渐暴露出来,其最终结果要么是对原有设计作重大调整,要么根据实际情况重头再来,由此造成了巨大的人力和时间浪费。

与此同时,在一些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城市设计已沦为地方行政部门争夺城市资源、表现政绩的一种新手段,因此常出现行政意志扭曲城市设计基本原则的现象,从而造成城市设计成果缺乏从整个城市未来发展角度出发的前瞻性,缺乏对城市存在问题和所面临挑战的清醒认识,也缺乏长期实施设计成果所需的愿望、手段和长效反馈机制。一些所谓城市标志性中心的设计,实际上是地方行政与管理部门求大、求新、求轰动效应的心态在设计中的反应,并未仔细考虑未来实施的可行性及现实意义,同时缺乏必要的灵活性、适应性和可操作性,相当程度上脱离了当地城市实际经济发展水平和需求。当城市形态的意义在行政意志和商业消费文化的影响下逐渐沦落为一种视觉化的广告符号时,它必然会脱离和违反城市本身所特有的发展模式和形态生成机制,成为一种完全主观判断下的形式化游戏,这就助长了纯粹追求视觉效果的城市设计方法及其包装手段的盛行。例如,当前许多城市中心区的城市设计特别喜欢强调CBD的概念。但实际上CBD并不是一个可以预设的目标,而是城市经济和市场发展一个自然的选择和形成过程;以CBD为目标的城市设计不仅容易脱离实际,而且很可能为城市今后的发展带来盲目性和巨大的开发浪费,在当前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城市建设背景下,片面强调超高层建筑在城市整体形态中的标志性作用,往往缺乏市场需求的可靠依据,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从而极易动摇城市设计成果的核心目标。

有鉴于此,为了平衡好城市近期与远期、整体与局部的发展关系,应参照我国城市规划的编制程序,将城市设计流程明确区分为概念性的总体城市设计和实施性的控制性城市设计两个阶段,并对不同阶段的设计单位邀集范围、成果深度作出明确规定;概念性城市设计以整体性的城市形态建构为目标,可通过广泛的国内外方案征集获取更多有参考价值的设计理念,对参与的设计机构可不作限制;概念性城市设计成果在经过充分论证和综合各方面意见之后,可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导引性附件,用以指导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的城市设计工作;实施性的城市设计以具体地域的城市形态控制为目标,应以熟悉当地情况的设计单位为主导,并设置长期性的常驻机构和建立与城市设计成果实施配套的研究、反馈机制,以保证对应城市规划的修编周期和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城市设计成果作周期性的调整。

2缺乏对长期有效的城市设计控制手段的研究与实践

城市设计这一新的城市形态控制手段的出现,不仅需要在研究方法上转变观念,而且需要在管理策略、机构设置、监督体制、人才培养等方面突破现有的城市规划管理模式。目前在我国的城市建设过程中,真正将城市设计成果纳入到整个城市管理控制体系中并发挥作用的实例还不多,因此,针对城市设计控制手段的研究和实践仍处于一个探索的过程中。

2.1建构新的协调机制和管理模式

城市是各种利益的集合体,城市的发展必须要照顾到各方利益的平衡,使城市居民、行政管理部门、开发企业都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受益。如果城市设计的决策与实施过程是非透明的,没有各方利益代表的共同参与,必然带来很大的矛盾冲突。因此,建构一个公正的、具有普遍适应性、得到绝大部分利益群体支持的城市形态控制规则是城市设计的核心,这也是城市设计的目标和控制过程得以延续下去的社会基础;为此,必须建立一个吸收、综合各利益方意见的沟通渠道和对城市设计实施过程进行长期跟踪的控制机制。然而,我国原有的城市管理体制和方法存在明显的条块分割现象,已不能适应城市设计所要求的灵活性和整合性,政出多门、各行政部门之间缺乏相互协调是实施城市设计成果难度大的主要原因,尤其在主城区和IH城区,相关行政部门的利益互相交织,制约了城市设计的实施和深化。

当前许多城市设计成果往往直接转化为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控制城市空间形态的依据,然而城市设计作为一种长期行为,带有明显的研究性质,既需要不断根据新情况而调整、更新局部设计,也需要为不同城市开发主体和开发区段的建设行为提供指导性意见,同时还要协调不同城市管理机构的执法与监督工作;而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对城市建设的控制,更多的体现在县体的城市功能划分及土地开发强度指标上,缺乏依据变化的城市发展情况不断研究分析的机能;因此,在城市设计的实施过程中,有必要建构一个包含各行业人才、以建筑与城市规划专业为核心、超脱于各个利益团体之上的协调机构,统一对不同地段、不同开发目标的建设项目进行长期、有效的跟踪与反馈,以整合消解各种矛盾,保证城市设计成果实施的有效性和延续性。

在现行的城市管理体制下,从权力制衡的角度出发,可尝试设置受城市行政管理部门委托、具有长期监督功能和一定裁定权限的城市景观控制体系,包括由各利益方代表组成的城市设计指导委员会,作为专业控制体系的城市总景观师、总建筑师制度,以及作为市民参与途径的公众听证制度和设计方案定期公示制度。城市设计指导委员会是针对某一城市设计区域而设立的长期性的技术指导机构,由于城市设计跨越建筑和城市规划的学科领域,同时涉及经济、人文、政策法规等多个方面,因此,对城市设计成果进行审核及管理的机构也应具备相关的专业人才和利益代表,而不仅仅是依靠政府的行政管理部门或由专业人员构成的专家委员会,一般应包括来自社区基层的居民代表和居委会成员、涉及城市开发的商贸金融及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代表、涉及城市市容、文化以及交通、市政等城市基础设施的相关部门;在城市设计所覆盖的区域内,各个地块的开发活动不仅要满足规划管理所要求的容量、红线后退等硬性规定,还应通过这一区域的城市设计指导委员会的评审,并将评审意见作为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的执法依据之一。

当前国内许多涉及城市公众利益的法规制定都在尝试实行公众听证制度,以保证法规的公正和透明性;城市设计成果的相关控制原则和措施具有强制实施的作用,已经具备了法规的约束特征,其制定过程也应采用公众听证的方式,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公正和透明性。公众通过参与过程也进一步加深了对城市的了解,从而产生更强的荣誉感和归属感。

2.2完善实施标准,提升城市设计在城市控制体系中的地位

城市设计在整个城市发展控制体系中尚缺乏一个明确的法规地位,设计成果缺乏规范标准,也是造成其实施难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长期以来施行的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层次控制体系,重点考虑的是城市的物质构成及功能的合理性,很少涉及人与城市空间环境相互影响的问题,城市设计这一层面研究工作的出现,对原有的规划控制体系具有明显的辅助促进作用。然而,当前我国城市设计的涉及面较广,既有旧城区的更新改造,又有新城区的整体形象塑造,既有几个平方公里的大尺度设计,也有诸如城市广场、城市街道整治等局部性的设计;由于当前城市设计的内容、范围、目标和手段存在较大差异,很难以一个固定的或量化的标准来统一衡量设计成果的优劣,(实际上许多城市设计成果要经历若干年的实施运行后才能显现出其不足的地方),同时,城市设计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适应城市变化的动态过程,如何界定每一个阶段的工作成果内容和深度,也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以上这些难点,就成了将城市设计成果转化为城市形态控制法规依据的“瓶颈”,而城市设计成果如果不能上升到法规的层面,就很难确定控制的手段和程序,并直接影响到城市设计成果长期的实施效果。近几年来,国内有关城市设计的研究和实践,普遍主张加强城市设计工作对控制性详细规划的配合作用,并依托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法律地位,从技术和城市管理两个方面提出城市形态控制的强制性指标和引导性图则。这种将城市设计成果作为非法律性控制依据的设想,既保持了我国现有城市规划管理体制的核心作用,又体现出充分的灵活性和弹性运作空间,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扈万泰.城市设计运行机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oo2.

[2]李和平。李浩.城市规划社会调查方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3]左辅强,马武定.国内城市规划设计国际竞赛的困境[J].城市规划汇刊,2004,(6):67—69.

[4]城市规划汇刊社编辑部.花高价,买想法?——对境外单位参与国内规划设计和国际招标热的评析[J].城市规划汇刊,2004,(3):1—2.

[5]王世福.面向实施的城市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6]仇保兴.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规划变革[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

设计成果范文篇4

关键词:服装;创意成果;人才培养

“创意成果转化型”服装设计人才培养模式能使学生更好了解瞬息万变的服装市场需求,更快适应服装企业的实际工作,更是有效解决学生就业问题的途径。高校服装设计教学过程中创作出众多优秀的设计作品,这些作品是高校服装创新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高校服装设计教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服装设计教学中的创意作品能有效进行市场成果转化,将有利于高校提升课程设计活动的创新层度和实践技术含量,大大提高学生参与各个课程创新活动的积极性,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服装市场的结合度。高校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将服装创意成果转化成企业的服装市场产品,服装企业对创意成果进行服装市场推广,对企业经济效益提升、经济成本降低和人才的培养以及引进都具有积极作用。

1国外艺术设计高校教学重视创意成果转化

国际上艺术设计类知名院校设计教学注重创新和创造精神培养,与相应的艺术市场紧密结合,积极参与企业实践项目,教学成果非常重视商业性的市场转化。当代西方艺术设计院校教学常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与市场接轨非常好,很多设计院校会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设计院校相关教学成果基本是企业的实际委托项目。被誉为“现代设计摇篮”的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课程中强调创意设计成果的产业化,强调课程创意设计产品与市场消费者的密切联系。包豪斯设计学院的设计工作室接受大量的企业设计委托项目,并将企业设计委托课题付诸实践,真正做到产学研的紧密结合,教学成果商业化转化率高。美国洛杉矶艺术中心设计学院与众多国际知名企业进行紧密的合作,这些企业为学生创作研究和项目制作提供大量的赞助,如影视专业的学生就常参与许多好莱坞电影大片的摄制工作,学生也为影片设计制作各种类型的道具、场景;汽车工业设计专业每年的毕设展,世界各地的知名汽车大佬们都会参加,直接购买学生的汽车创意设计作品,同时直接挑选企业适合人才。英国中央圣马丁艺术设计学院致力于学生个性培养,教学中提倡革新和创造精神,在实践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了处于行业制高点的实习环境,实习基地为很多知名服装品牌公司,有助于学生充分了解服装行业前沿信息,教学内容直接接受企业委托项目开展,教学中注重创意成果的商业转化[1]。

2国内服装设计类院校对教学成果转化意识不高

国内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的各类创新成果,在区域服装企业创新体系中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服装培养计划各类院校大同小异,教学模式同质化严重,教学手段大多以缺乏实践经验的教师传授为主,课程中对学生进行不合实际的理论灌输,学生设计作品追求停留纸面的艺术效果是非常常见的现象,这种虚多实少脱离服装产业实际情况的教学是无法培养出行业需要的人才。学生课程中花费大力气创造的设计成果,因为脱离产业实际情况,也很难被企业看中,创新成果转化率极低,对当地服装产业发展促进作用也不大。学生在课程创新活动中获得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低,课程创新活动积极性不高。服装设计是技术与艺术结合的综合性学科。服装设计行业特性就是紧随时尚潮流信息的变化,不断革新和创造。人们时尚观念、服装材质、工艺设计的不断变化等都要求服装设计教学上要不停的变化,适应产业需要。“创意成果转化型”服装设计人才培养在教学中要求设计教学要快速应变服装市场变化,教学创意成果能和企业实际需求紧密相连,能为企业所用,参与产业创新中去。改变高校大量的所谓“优秀作品”被市场拒绝、行业喻为“中看不中用”而被束之高阁的现象[2]。

3“创意成果转化型”服装设计人才探索

服装设计专业师生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是院校师生智力劳动的结晶。主要包含学生课程作业、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作品有着对未来服装市场和服装流行趋势的探索,充满创意,具有原创性。如果与企业合作将这些教学创新成果成功转化为市场成果,投入到市场。对加强服装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和促进地方服装企业发展都是非常有利的。3.1介入市场化开展校企合作教学。服装院校应利用各种资源,对已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高年级同学,尽可能采用校企合作教学,把企业实际项目融入教学。服装设计教学中把工业化生产、市场化运作等要素注入课堂,师生共同探究如何使课程设计成果成功地进行市场化转换,激发学生独立研发能力,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使之掌握服装品牌化生产相对应的技能,介入市场化开展校企合作的服装教学内容是鲜活的、具有实际意义的。服装设计教学中学生根据企业需求完成款式图设计,挑选部分优秀的款式图进行实际生产,设计图与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相对接,让设计款式图的学生承担起企业设计师角色,独立解决从设计图到成衣生产遇到的所有问题。这样将有效革新以款式图为课程设计成果的传统服装设计教学模式,成功地将教学创意成果转化成服装商品。3.2校内双师型师资培养。当下院校对教师职称晋升主要指标还是科研和论文,比较注重对教师理论研究水平考核,对教师实践能力提升驱动性不强。如在职称评定中注重引导对教师实践性能力的考核,职称评定中强化教师挂职去企业一线实践锻炼时间及成果考核;选派骨干教师去国际知名的院校考察学习;鼓励专职教师到企业一线适当兼职等,这将有效更新教师传统教学意识形态,激发教师进行教学改革。3.3聘用服装企业技术骨干。服装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主导教学者,而是课程的组织者。课程采用开放式教学,积极聘请课程相关企业技术骨干参与到课程教学,传授课程相关的产业信息,技术要点等。企业技术骨干给课程带来企业需求的产业信息,对课程成果转化成企业商品有实际的指导作用。校内双师型师资和企业具有实战经验的技术骨干组合的联合师资教学,强化了校企间的合作,是开展“创意成果转化型”服装设计人才培养模式重要手段。3.4教学成果委托店铺销售。课程中针对市场进行调研,开展服装产品创作设计,并要求成果转化成商品,挑选优秀设计成果委托商铺进行销售,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成果转化过程[3]。鼓励学生把课程设计成果进行市场化推广,委托一些实体和网络店铺销售,课程教学成果转化成商品,能给学生带来直接经济诱导,这种经济诱导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程设计的激情,学生将全身心投入课程创作活动中,这样的教学设计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真正的学以致用。教学成果市场上实际销售情况能让学生正视自己的设计成果的优劣,得之设计改进的方向。3.5整合教学成果进行网络推广整合各类设计教学成果,以院校的名义进行网络推广,对外展示学生设计成果。及时学生设计成果网上展览讯息,以院校网站形式集体推广是有效的传播渠道[4]。社会大众、服装设计公司通过作品网站在线观赏到优秀设计作品,如有看中的作品,可以马上联系院校购买相关设计作品,这样就能成功将教学设计成果转化为有价值的商品。也可以鼓励学生建立自己的网站平台,展示推广教学设计成果,开展售卖活动等。3.6教学成果面向市场化检验。“创意成果转化型”服装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评价不是停留于款式图纸优劣,而是教学成果在真实市场中的反馈信息和指导老师的评价进行联合成绩评定,这样可更客观、公平地评定出学生设计成果成绩。一门专业课程结课不是意味着真正的结束,教学成果转化的设计产品还在市场运作,后续该成果的市场反馈及影响力都可用作课程的评分系数。服装设计作品被市场的接受度需一定时间来验证,学生根据市场反馈需对成果进行反思和改良,这样学生的设计能力会不断提升,设计走向成熟。

在知本经济时代,开展“创意成果转化型”服装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对高校、企业和政府都具有积极意义。服装教学创新成果转化的成本相对较低、特别适合中小企业引进。发挥高校学生的积极性,积极转化高校学生的创新成果对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高校学生创新成果的孵化、促进地区中小服装企业发展、地方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都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刘侃.国外服装专业教学模式研究及启示[J].上海工艺美术,2016(1):107-109.

[2]罗兵.“创意成果转化型”包装设计人才培养的探究[J].包装世界,2012(5):72-73.

[3]宋懿.首饰设计教学成果市场化探索[J].中国黄金珠宝,2010(2):62-64.

设计成果范文篇5

【关键词】毕业设计;城乡规划;教学改革

1.引言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乡规划教育面临着从“传统型物质空间形态规划”向“综合型规划转变”、从“增量规划”向“存量规划”转变的局面。如何培养社会转型期需求的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专业人才,是新时代背景下城乡规划教育面临的问题。毕业设计是综合检测城乡规划学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使用社会综合调查方法,及运用规划设计能力解决工程实践具体问题等方面的关键教学手段,同时也是学校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历来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以安徽科技学院城乡规划专业毕业设计为例,分析现状存在的不足,尝试探索出一条符合当前社会对专业人才需求实际的教学改革之路。

2.当前城乡规划专业毕业设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毕业设计题目来源存争议,研究方向不丰富。目前城乡规划专业毕业设计选题主要存在三种形式,即真题真做、假题真做、自定自做。从锤炼学生专业能力角度出发,最佳毕业设计应是真题真做。但限于指导教师自身科研业务开展情况和学生生产实习单位等原因,每届中都存在部分同学无法接触到“真题”,甚至一些同学迫于毕业压力等原因,“闭门造车”式的自定自做。纵观2018届毕业设计题目,34名同学的选题方向为修建性详细规划,占毕业总人数的54.8%,选题方向是小城镇总体规划的同学占17.7%,余下为概念性规划、园区规划等类型。结合统计结果及历年情况来看,笔者所在的安徽科技学院城乡规划毕业生选题类型丰富度不够,学生涉猎的研究方向与城乡规划设计实践需求之间存在一定差距。同时,也与当前社会“存量规划”的行业发展趋势相悖。2.2毕业设计成果缺乏深度调研,成果形式缺乏创新。著名的现代城市研究和区域规划理论先驱格迪斯,提出了现代城市规划的方法,即“调查—分析—规划”,足见深入的调查分析的重要性。然而,在笔者参加的六届城乡规划毕业设计答辩中,普遍存在实地踏勘走过场,调研分析不深入的情况。没有将周边城市空间分布,交通走向及公共设施分布、当地风俗文化、历史遗迹等做系统的梳理归纳,缺乏深度调研的规划设计,其最终方案的可操作性大打折扣。毕业设计作为检验学生专业知识掌握程度的教学环节,须有规范的成果形式加以体现。不同的城市背景、差异化的区位条件,迥异的设计理念,理应呈现形式多样、空间布局丰富的作品。反观历年毕业设计中占比最大的居住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四菜一汤”式空间布局、小区中间“会所加水池”的景观构图屡见不鲜,规划思路僵化,成果形式固化,无论是设计理念还是版式成果等创新度匮乏,难有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呈现。2.3毕业设计成果重视技术性和规范性,忽视人文关怀。城乡规划专业毕业设计是融合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的综合教学过程,毕业设计成果应具有可操作性,并且应包涵一定的人文关怀在内,通过实践来看,学生能够按照设计类型,遵照国家标准和设计规范,体现其工程性的一面,但更多注重的是物质空间形态表达和图纸的整体美观度,较少关注人口与社会等人文层面要素对设计的影响,整个方案缺少必要的过程推导和理论研究。对于人口数量、资源环境、社会文化、经济发展等资料流于形式展现,缺乏深度分析,方案前期的调查分析结果与后期成果内容之间缺少必要的因果联系,场地现状情况被“架空”,设计成果“师出无名”。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在前四年的教学过程中,对社会综合实践调查课程重视度不够,调查分析方法、内容分类、统计数据、图表绘制、结论归纳等内容教学投入不足。此外,毕业设计的考核评价体系不健全,作为工程实践类型专业,应在毕业设计成果的评价中,强化对设计成果的可行性论证,增加工程技术类论证和经济类的投入产出率论证,杜绝毕业设计只是“纸上画画,墙上挂挂”,切实增强毕业设计方案的落地性。

3.城乡规划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

安徽科技学院城乡规划设计专业正面临省级专业评估,毕业设计的教学改革正是关键一环。以下分别从指导环节和考核评价两个环节着力阐述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3.1毕业设计指导体系改革。3.1.1科学统筹,整体前移毕业设计指导时间。毕业设计指导时间整体前移,即毕业设计的早期介入,组织学生依据自己的知识背景、社会经历和个人兴趣,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发挥空间,在导师们的帮助下,自主选择毕业设计主题[1]。这也是最大化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举措,既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又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毕业设计指导时间整体前移,能够将一、二年级的城乡社会综合实践调查内容与毕业设计选题、实地踏勘、资料收集整理有机结合,在三年级时,学生依据自身课程体系、社会阅历或者社会调查,主动提出一个感兴趣的专业方向主题,指导教师从研究方向的可行性、专业行业发展趋势等方面综合给出意见建议,其后多次与指导教师主动沟通、深度交流,将兴趣方向逐一论证、逐层推进,直至出具符合本专业成果规范要求的毕业设计。这一机制的建立,能够将兴趣所长和毕业设计方向取得一致,既延长了整个毕业设计的时间线,也在最大程度上保障了毕业设计的质量。3.1.2严格把控选题,力求真题真做。真题是“实战”再现,能够检测学生专业技术掌握和灵活运用程度,学生的“设计师”角色身份更加彰显,对下一步走上规划设计工作岗位的助益作用更为明显。可依据城乡规划设计课程教学大纲和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近几年主持参加的实际类城乡规划设计工程项目,形成毕业设计指导团队,对所有毕业设计备选题目进行分类审查,从实践性、落地性、前瞻性等方面筛选并排序,同时结合每个同学的兴趣特长进行综合选题指导[2]。将毕业设计与实际工程项目挂钩、将理论带入实践中检验提升的方式,也符合毕业设计知识检验的本位精神。3.1.3开放教学体系,构建“双师型”和“双指导”指导模式。“双师型”与“双指导”相结合的毕业设计指导模式,即采用面向全社会,同时与城乡规划设计单位考虑形成联合体,构成开放型办学的思路[3]。进一步扩大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选择范围,遴选出既具备扎实专业理论功底又兼具丰富实践工程项目经验的“双师型”教师。以安徽科技学院为例,可充分与学校现行的“导师制”相结合,引导具有一定实践规划设计经验的专业教师从一年级开始,确立培养的学生对象,在三年级左右将这部分学生吸纳到指导教师的“工作室”进行实践工程项目锻炼,掌握规划设计项目的整个操作流程,并提高方案的动手能力。在五年级时,学校与周边规划设计院等单位联合,建立开放型毕业设计指导教师模式,即在学生的实习单位内也遴选出具有资深工作经验的城乡规划师作为“校外导师”,与校内导师共同指导、推进学生毕业设计进度,提高毕业设计质量。3.2毕业设计考核评价体系改革。3.2.1变革结论性评价转向过程性评价,强调指导教师的全程参与度。在近几年的毕业设计指导实践中,某些“作品”无论是从设计完整性还是专业规范性等方面,都几近“无可挑剔”的程度,且在现场答辩环节也能够针对答辩专家的质询一一作答,但联系该学生之前在校期间课程设计作业等方面的表现,总有“名不符实”的感觉。此风渐长,下届毕业生纷纷效仿,违背了毕业设计综合检测学生专业能力的初衷。而引入毕业设计的早期介入机制,可以有效避免学生的“急功近利”,在低年级时就引导学生利用假期等时间进入企业生产实习,鼓励学生将毕业设计与实际实践项目相结合,但是在最后的答辩中,将前期的调研踏勘、选题等环节计入最终评价体系中,打破“唯结果”论,强调毕业设计过程的重要性。3.2.2改革毕业设计答辩细节设置,重点提升毕业设计质量核心。毕业设计答辩环节是综合考核学生毕业设计成果,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成果汇报能力,强化心理素质,提升专业自豪感,全面展现职业风采和素质。笔者所在学校,毕业设计的评分标准、指导教师评分表、评阅教师评分表、答辩评分表等均由学校提供统一的模板,各专业都一致,如此“一刀切”模式,不能够全面客观衡量城乡规划专业毕业设计成果,可因地制宜、依据专业特性制订毕业设计成果的评分体系和实施办法[4]。对于质量的评定,应从以下三方面进行重点建构,一是方案的完成度和深度,城乡规划专业毕业设计成果以图文兼有的形式表达规划设计意图,重点考察学生的方案构思能力,美学思维应用和艺术表现等能力,图面表达有深度、有感染力。二是方案设计理念新颖,符合技术规范要求,具备可操作性,整套成果涉及内容全面但又重点突出。三是对于优秀毕业设计的评价认定,必须在满足上述两个条件的基础上,明确反映出毕业生对于专业知识体系架构的牢固掌握程度、娴熟的图面表达能力,及对解决复杂城市系统中某一类型问题的解析能力等。3.2.3引入社会性评价,强化毕业设计成果的客观性城乡规划专业的公共政策属性特点,要求我们尊重公众民意,在课程培养体系中重视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环节。而统一由学科人员作为毕业设计评价主体的模式,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变化的格局相比较,人员构成单一,考核评价客观性难以体现。无论是从评价结果的公平正义角度,还是评价主体自身实际工程项目经验角度,均具有明显的弊端。因此,在毕业设计答辩组人员构成中,应添加一定比例的规划设计院所企业和城乡规划管理部门人员,从行业发展和社会需求等多角度对毕业设计成果提出意见和建议。变传统的单一学科性评价为学科性评价与社会性评价相融合的新评价模式,扩大专业视野,促使毕业设计成果进一步满足社会实践的需求度。

针对当前城乡规划专业毕业设计质量有所滑坡的现状,究其成因既有教学管理环节设置的不完善,也不能忽视社会快速发展转型期的矛盾原因所致。综合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将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不断深入剖析专业内涵,并从源头选题、过程指导、考核评价等多个教学环节科学改革,才能切实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参考文献:

[1]张美亮.城乡规划专业毕业设计的早期介入机制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9,3(85):128-129.

[2]李瑶,池葆春.融入CDIO理念的城乡规划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模式初探[J],教育现代化,2017,12(52):129-131.

[3]汪勇政.工学类城乡规划专业毕业设计联合教学模式初探——以全国建筑类七院校城乡规划专业联合毕业设计为例[J].高教学刊,2016,(11):24-25.

设计成果范文篇6

关键词:设计监理制度;水利工程;必要性

1.设计监理制度

设计监理是指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施工准备阶段(含工程招标设计及施工图设计)对设计工作进行监督管理。相比于建设监理,设计监理是项目法人在工程尚未实施之前就委托有关设计监理单位依据国家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规程规范、技术标准和批准的项目建设文件、工程设计合同以及设计监理合同对设计单位设计工作进行监督管理。水利工程实行设计监理,使项目法人能尽早地介入,从而保证设计的基本资料准确可靠、得出安全可靠的设计方案和节约投资的基本要求。建立设计理监制度能帮助项目法人及有关部门更好地建设和管理水利工程。因此设计监理制度应当得到足够的重视。

2.缺乏设计监理,水利工程设计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

2.1设计所需的基本资料不够准确。水利工程(包括小型水利工程)项目所在地的基础资料(包括地质、水文、气象、水资源等)是进行设计的依据。但有的设计单位由于各种原因采用以往资料代替实地勘察的工作,使设计成果与实际情况不符从而导致施工单位要求进行设计变更的情况时有发生。不但延长了工期,还增加了投资总额。

2.2小型设计单位的设计人员素质普遍不高。水利工程设计往往需要不同专业的设计人员就有关设计问题及时进行沟通协调来共同完成。在现实当中,大型设计单位由于实力雄厚会配备足够不同专业的设计人员,可以做到在不同专业设计人员之间进行衔接。但是有些设计单位由于设计人员不足,常常出现一个设计人员独自完成整个水利工程的设计工作。这种不专业的设计工作很容易导致水利工程的设计存在各种隐患。部分设计单位由于经费有限,往往忽略对设计人员能力的提高,甚至多年不曾组织过技术人员进行专业水平的培训或进修,从而导致一些设计人员特别是小型设计单位的设计人员素质普遍不高。

2.3施工组织设计过于简单。中小型水利工程设计存在施工组织设计不合理的情况由来已久,很多设计成果中对施工组织这方面的内容都只是作了简单的说明,并不能很好地指导施工单位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而施工组织设计对施工的招标工作有直接的影响,不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给下一步工程招标留下隐患。由于施工组织设计的不合理,甚至可能会导致施工方在缺乏准确的设计指导的情况下进行错误的施工方式。这可能会引起工程出现质量问题和施工方索赔。

3.水利工程设计监理的内容和作用

3.1设计监理的主要内容。设计监理工作的内容是对设计工作各阶段进行的进行监理,主要内容包括质量、进度、费用等方面,其中设计监理工作的重点是控制好质量。控制设计质量主要是监理各设计阶段(包括调查、勘察等)基本资料数据是否可靠、准确;监理各设计阶段的工作内容和深度是否符合相关编制规程和设计合同要求;设计方案及设计图纸是否安全、可靠;是否节约投资、经济效益优越以及工程投资是否超过概算。设计进度控制主要是监理各设计阶段的设计进度是否满足设计合同进度总目标的要求;施工图提交的时间是否满足施工进度要求;各设计专业是否相互衔接和落实。设计费用控制则是协助项目法人按照合同规定支付有关的设计费用并向委托人提出有关增减设计费用评估意见。

3.2实行设计监理的积极作用。实行设计监理制度的作用有很多,其中主要的作用有如下几点:a.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控制工程进度和设计费用。b.通过优化概预算,有利于节约工程项目投资,提高经济效益。c.有利于减少设计失误,提高设计质量和安全性。d.通过实施设计监理可以使设计成果更加符合施工的实际情况,有利于减少由设计原因引起的不必要的变更,从而保证施工进度并节约投资。e.实施设计监理,可以杜绝无证非法设计现象,及时清理一批不合格的设计单位和设计人员,有利于提高我国总体设计水平。

4.推行水利工程设计监理的对策

4.1设计监理单位及设计单位应当配备一定数量的水利工程建造师。当前,部分水利工程的设计人员重理论轻实际。设计成果虽符合设计规范,但是却会给施工带来不必要的困难。主要原因是设计人员对施工缺乏了解或欠缺与施工技术人员之间的沟通,从而导致部分设计成果与实际施工存在较大的出入。如果在设计前期阶段就有专业的施工技术人员介入,指导设计人员使设计成果更符合实际施工要求,将使设计和施工衔接更顺畅。

4.2主管部门应当制订相关规定及收费标准。推行设计监理与推行工程建设监理一样,有许多管理方面的工作要做。有关主管部门应广泛听取各方的意见并结合自身已有的水利工程设计监理经验,尽快制订出我国水利工程设计监理规定、设计监理单位管理及设计监理人员管理办法。尽快制订水利工程设计监理取费标准,合理的收费标准,应当能满足业主,设计和施工各方的利益。

5.总结

设计成果是指导施工单位进行工程施工最直接的依据,设计成果是否符合设计合同要求和相关规程会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和进度。现在的设计市场上往往存在着一家说了算的现象,缺乏有效的监理。从而导致不能及时发现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由于不重视设计阶段的监理,使得近年来设计质量滑坡现象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水利工程,关系着民生和生态问题。且具有建设周期比较长,投资较大的特点,更应该有设计监理,从而保证设计成果更加合理。实行设计监理制度。通过对设计的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将有利于控制设计质量,有利于节约工程的总投资。同时,设计单位也会自行提高自身设计质量以满足市场的要求,使得我国总体设计水平又向前迈进一步。因此,在水利工程实行设计监理制度确有必要。

作者:徐观兵 单位:重庆交通大学

参考文献:

[1]张宝真.当前中小型水利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资讯,2011(20).

设计成果范文篇7

1.1命题单一或老化,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高校对课程设计的要求一般为一人一题,但是由于学生人数多,设计任务书资料不足,难于真正实现人手一题。导致产生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教师在同一届学生中多采取分组方式开展不同结构类型的课程设计,在同一组内只是对部分参数做一定修改,计算过程和步骤完全相同,学生无需考虑结构布置或经济性等要求,缺乏对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二是教师在下届学生课程设计时会继续使用上一届使用过的题目,命题更新不够,致使学生会搜集上届学生的课程设计成果进行单纯模仿或直接抄袭,学生无法通过课程设计来了解当前相关技术的最新动态,与社会生产发展中的实践环节脱节。长此以往,学生便无法真正掌握结构设计方法,更无益于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2课程设计图纸计算大多采用软件,不利于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

随着计算机技术普及,各大高校在土木工程教学中大多都开设了CAD、SoliWorks、PKPM、midas等用于提高制图及计算的效率,同时有助于学生很好地与工程实际应用相结合,然而在教学中,过多地采用计算机软件进行辅助设计,学生只知道按照软件提示步骤操作获取最终结果,但对其内在的制图和识图方法、规范依据等却不熟悉甚至不去思考,导致工作中经常出现对于实际工程中的明显错误判断不出,图纸识别不准确等问题,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

1.3考核评价体系不合理,缺乏对设计过程的控制

混凝土结构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程,课时量大,理论授课占用时间较长,课程设计基本在学期末,学生此时面临多门课程的期末考试,迫于对课程设计成绩的追求,学生大多数会需找往届模板,或照抄别人的成果交差。由于教师对课程设计成绩的评定多以设计成果作为唯一依据,也有高校采取了抽查答辩等方式进行,但是忽视对学生设计过程的监管,缺少平时考核,日常检查也不严格、不规范,最终给定的成绩也不科学,甚至出现抄袭者的成绩反倒高于自行完成者的成绩,评定不够客观和公正,课程设计成果的质量自然无法保证。

2教学方法改革

2.1课程设计命题工程化、多元化,切实增加学生设计自由度

课程设计命题不能只是要求学生做简单的虚拟设计,应该密切联系现行的工程规范依托已建或在建项目资料编制多元化的课程设计题目,同时在任务书的编写上可以适当放宽约束条件,给学生自由选择和发挥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设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具体做法:一是学校应该充分发挥校内外实习基地(设计院、工程单位)的作用,大量收集工程背景资料、设计图纸等为教师开展课程设计命题提供依据;二是教师应该根据该课程设计的大纲要求科学编写任务书,充分体现一人一题的要求,同时已知条件可适度放宽,让学生自由选择和发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三是由教研室组织相关教师对拟开展的任务书进行认真审定,包括设计内容、深度、工作量、成果评定方式等,然后下发至学生开始设计。通过这种方式可切实提高课程设计科学性和工程应用性,为学生后续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2.2采取手工设计为主,软件验证为辅的方式开展课程设计

为杜绝学生电子文本相互抄袭的问题,该课程设计可要求学生对于结构设计及施工图纸手工绘制,教师严格按照制图规范标准进行检查,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图纸全部返工;设计计算书要求学生先采取手工计算,然后利用软件进行验证。通过这种方式,既可以提高学生对基本计算公式和规范的应用能力,又可以加强学生对基本制图、识图能力及三维工程形构件能力的培养,真正达到理论结合实际的目的。

2.3充分体现课程设计教师主导作用,加强过程监控

教师的实践能力直接决定学生课程设计的质量和效果,因此,任课教师必须要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且熟悉现行规范。为提高课程设计质量,教师必须要积极投入到学生的设计当中去,并起到主导作用,教师每天进行集中答疑,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对于共性问题采取集中讲解,个别问题单独解释,这样既可以保证课程设计质量,又可以检查和督促学生的设计进度,真正达到课程设计大纲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2.4改革课程设计成果评价机制,正确处理成绩与效果的关系

课程设计的成果评价应该改变传统的以设计成果作为唯一依据的评定方式,坚持以“考核只是手段,学习效果才是目的”的原则,充分考虑教师在指导过程中掌握的信息,既要保证对设计过程中表现积极,成果完整可靠的学生给予高分评价,又不挫伤部分成果欠佳学生的积极性,而是将最终反映出的问题必须反馈至学生,同时要求学生限时改正,最终给予合理的成绩评定。因此,成果评价可采取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讲评和抽查答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并结合教师平时指导记录,科学设定各环节的分值比例,以实现该课程设计成果评价的客观、公正。

3结语

设计成果范文篇8

1、城市设计体系构建存在的问题

1.1自身系统不完善。当前,对城市设计方面的研究相对宽泛,研究对象缺乏确定性,设计成果也存在非法定性特点,促使学科自身特征较为复杂。当下,城乡规划、建筑学以及风景园林分别根据一级学科进行设置,这其中一定会对城市设计定位以及系统性带来再次影响,针对“是继续若即若离地融合还是作为二级学科独立设置”不够明确,这种认识促使城市设计系统很难形成,同时也导致当前城市设计自身陷入到比较尴尬的境地,体验不到谁系统性和体系性。1.2设计过程短暂。多数情况下,开发主体希望在短时间内就能够看到“效果图”,但是设计人员因为时间过紧,从而采用“粗制滥造”的方式进行设计,进行具体创作过程中,大多采用模仿的方式,设计人员以及公众没有成为一个完整意义上的城市设计过程的主导者或者参与者,这一设计过程比较短暂,促使城市设计实践动态性和过程性没有得到充分展现。1.3成果编制随意性。进行城市编制,和总体规划不同,同时也不同于规划以及修理性,存在比完善的成果要求。其自身缺乏一定的固定格式,存在较大的随意性。此外,进行城市设计时,衡量标准大多是不可度量性的标准,大多城市设计方案基本上存在着新潮和炫目的概念。这种情况下,导致城市设计成果被转换,形成了现实建设目标的沟壑,导致一些设计成果成为虚设。

2、城市设计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2.1提供地方制度保障。城市设计属于城乡规划编制和管理体系中的组成部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具备相应的法律保障。同时从技术性因素角度进行分析,一定要借助制度性饮水产生作用,同时深入分析相应法律和法令是否存在现实意义。当下,我国各个城市经济发展和建设水平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所面临的设计问题也存在一定差异,进行城市设计过程中,被动的等待城市设计法律和操作规范是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的。对此,无需从城乡规划法当中寻找相应城市设计的法律地位,这种做法并不会影响城市设计在地方成为“正式规划”,甚至成为“法定城市设计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摘要关键词□湖北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陈涛针对城市设计体系的构建与应用进行分析,提出了城市设计体系构建存在的问题,结合这些问题,总结如何实施城市设计体系的构建与应用。城市设计体系;自身系统;地方制度规划”。与地方各自特色相结合,并且结合地方规划管理条例,进一步落实城市设计法定地位。2.2设计体系的融合。第一方面,进行城市设计,可以借助刚要或者专题研究等方式,将其纳入到城市的整体规划当中去,需要承担的主要责任是,充分把握城市整体环境风貌和城市特色,对城市未来物质空间的形成格局特征作出明确,为塑造城市所特有的环境品质提供有利帮助[2]。借助对城市风貌、城市空间形态以及公共空间等设计细则进行严格提炼,促使传统设计中的总体规划缺陷进行弥补。第二方面,实施局部城市设计过程中,需结合当下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具体编制,将设计导则形式作为依据,将具体的空间组合方式以及景观系统等进行融合,纳入到法定规划当中去,促使相近的地块控制引导指标中存在的雷同性被弱化。2.3转换编制成果。城市设计属于非法规定,当前主要充当着规划审批的参考性文件。若要促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就要求相应设计人员将设计成果进行转换,使其被融入到法定规划当中去,也就是将城市设计视为控制性规划的一部分内容,通过设计准则的形式展示出来。此外,对城市设计成果进行转换,让其更加方便参与到主体所共享文件中,最后被落实到“一书两证”规划管理过程中去。促使城市设计成果被转换成图册,以供成员共同使用。

3、结束语

对城市实施分区设计,同时对各个区域的特色进行提炼,对空间结构进行明确,能够为分区规划到则提供帮助。对局部空间进行具体设计过程中,可以直接纳入成像规划项目管理依据。此外,将街坊城市设计作为支撑,对项目进行具体设计。

参考文献:

[1]杨春侠,耿慧志.城市设计教育体系的分析和建议——以美国高校的城市设计教育体系和核心课程为借鉴[J].城市规划学刊,2017,01:103-110.

设计成果范文篇9

摘要:设计成果可靠性一致性代表性差积累积

工程水文设计受基础资料、推理、环境、人为因素等方面的客观和主观的干扰,或多或少存在成果评判上的差异,这就决定了对工程水文设计成果的合理性分析,必须认真核查,才能保证成果的真实性。水文工作者多年来在这方面累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在具体工作中时常出现重视计算,而在分析上下功夫不够的现象,给工程水文设计成果带来一定风险。为使水文设计成果精度和工程设计同步,笔者根据近几年来在成果审查中反复出现的新问题,谈几点熟悉,和同仁们商榷。

1、评价的主要对象

1.1资料的可靠性

基础资料的可靠性,是指设计中所引用的基本资料、数据、时期等,都要满足两条要求摘要:一是十分可靠;二是适应探究对象精度要求。

基础资料未经过严格复核、审查,就会给工作带来很多麻烦。例如摘要:台勒外丘克河拜城站2002年7月23日0时的流量数据,数据库中显示其值为8.59m3/s,而原始资料记载该值为204m3/s。该错误不仅影响了瞬时流量甚至洪峰流量,而且使时段洪量相差甚大。

由此可见摘要:基础资料必需具有足够的可靠性,才能保证成果的合理性。

1.1.1“规范”的基本要求

我国现行各种水文计算规范中都规定,在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中,首先要对水文基本资料进行严格审查、复核,这就是要求首先要对资料的可靠性负责。

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水利水电工程水文计算规范》SL278—2002(以下简称“水文计算规范”)中,多条、反复强调了基础资料的重要性,并用黑体印刷其意为强制执行,因为水文设计成果的精度主要取决于基本资料的可靠程度,故必须予以重视。

⑵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SL44—93(以下简称“洪水计算规范”)中,对基础资料,要求摘要:“应重点复核,必要时进行现场调查和比测试验”。因为设计洪水计算所依据的各种洪水资料,一般为不同历史时期所积累,精度各异,复核审查相当必要。

⑶其它规范中凡涉及水文资料者,均强调了“资料复核和审查”,可见,基础资料的可靠性非常关键。

1.1.2审查的重点内容

总结多年来的经验,对基础资料的复核、审查应重点放在如下几个方面摘要:

⑴资料的极值年群,即大水年和小水年的资料。

⑵设计对象所应用的主要资料。如摘要:

水位摘要:水尺位置、高程系统、水尺零点、水位衔接、观测次数等。

断面摘要:测量方法、断面外形、滩槽边界、断面冲淤变化等。

流量摘要:测量方法、测点布设、比降、糙率、借用断面、浮标系数等。

降雨摘要:观测场址、仪器类型、观测时段等。

1.2系列的一致性

一致性,是指所用的资料系列必须是在同一自然条件下产生的或是同一种类型的水文因素,不能混合统计不同性质的、各种条件下产生的资料系列。

影响系列一致性主要有两类现象。一是人类活动的影响;二是气象成因的不同。

人类活动影响,主要表现在各种工程建设,改变了水文系列的天然状态;人类活动改变,了流域上游的天然地貌和环境。图1所示,额尔齐斯河上游水文站和下游水文站洪峰流量关系在整个系,上游站迁移使关系线下部点据贴近线两侧,而两站间引水工程的修建,人为地改变了水文要素形成条件,使其上部点据偏离并平行向左侧排列,可见不考证水文条件而合为一个系列是不恰当的。

气象成因的不同对系列一致性影响的典型事件可以用叶尔羌河冰川湖溃决洪水说明。

图2为叶尔羌河卡群站洪峰流量频率曲线。从图可见摘要:Qm(洪峰流量,下同)≤2500m3/s的融水型洪水点群非常密集在下部,并基本成一字排列,中部仅有6270>Qm>2500m3/s的几个洪水点;依中小量级点据拟合整个曲线,显然曲线上部的任意性很大。

图2叶尔羌河卡群站洪峰流量频率曲线

1.3样本的代表性

代表性,对不同的设计对象,有不同的含义。对水文频率计算来讲,系列的代表性,是该样本对系列所在接近程度,如越接近程度越高,代表性越好,频率分析成果精度高,反之则低。对设计暴雨来讲,其所选用的雨量站位置,是相对流域面雨量的代表性。对水力发电站、浇灌引水工程、分期设计洪水等来说,则枯水时段、分段最小流量的代表性,是决定设计精度的关键。等等……。

水文系列代表性的优劣,反映了系列代表总体统计特征的程度,所以系列代表性是水文设计成果质量保证的前提。《“水文计算规范”》及《“设计洪水计算规范”》等中都明确规定摘要:“应在可靠性和一致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代表性分析”。上述规定同时说明了分析步骤及顺序,即摘要:首先进行资料可靠性和系列一致性分析,然后进行样本的代表性分析。

目前在很多水文设计中普遍存在以下三方面新问题摘要:

(1)只注重代表性分析,而忽视可靠性和一致性,这样就失去了牢固的基础。

(2)水文系列代表性分析后所确定最短系列长度,和频率计算时采用的系列长度不一致。因为我们的目的是判定该系列是否处于系列偏大或偏小时期;是否能比较均匀地包含各种量级水文信息。但关键在于,水文系列代表性分析确定的最短系列长度,和计算采用系列长短无关。

(3)过分强调模比系数累积平均值趋近于1的效果,而忽略了整个过程的收敛程度。

1.4成果的合理性

成果的合理性,主要是包含两方面摘要:一方面是单项设计计算的平衡;另一方面是上、下、相邻、区域的各项参数的规律性。

主要评价内容应从资料、思路、方法、参数、图表、结论等方面进行综合审查。

2判定标准

水文设计的不确定因素太多,加之资料信息不够充分,设计中肯定会存在一定的风险,所以对设计成果取值,一般都是在合理的基础上,按偏于平安的原则考虑。这样做也符合规范要求。留有一定余地是十分必要的,既要使风险有合理性,又要使平安有科学性,投入产出不失衡。

笔者认为,合理性的判定标准,概括起来只有两条摘要:

⑴符合规范要求,规范是行业的统一技术标准;

⑵适当留有余地,接受合理风险。

3评价的思路和方法

3.1相关检查

相关检查分析水文要素的合理性,其前提是相关变量之间应有因果关系,并结合当时当地的真实情况,具体分析、真实应用。近年来,只要是计算暴雨洪水,不论是山地局地暴雨还是大面积降雨,也不论是山前麓还是山后麓,凡雨量站,资料全用,也有专选雨量量级大的站,不普查、不分析、不筛选,这就叫不作成因探究的偶合相关,偶合相关会导致不良结果。

国际水文科学协会副主席陈家琦教授认为摘要:用太阳黑子和黄河陕县洪水相关,按此推理,世界上就一个太阳,太阳黑子和地球上所有河流洪水都有关系,这个新问题很难解释。笔者的观点摘要:不能用宇宙因子和地方因子简单相关,否则会形成假相关或伪相关。

3.2频率曲线的检查

频率曲线的检查,应注重以下几点摘要:

⑴在资料可靠性、一致性、代表性合理评价的基础上进行。

⑵严格执行规范规定的各种频率曲线适线原则。区分各种频率曲线适线的侧重点。

⑶历史洪水的考证期,对三参数影响极大,要多方考证确认,否则,宁短勿长。

⑷新疆最长水文系列不足70年,历史洪水考证期,一般在百年左右,若求小频率设计值,以作者经验最好以P=0.33%作上限,不然风险太大。图3是库车河兰干站洪峰流量实例。从图中可见摘要:①排位第一的值是排位第二的值的3倍,流量1940~619m3/s之间,没有点据,适线难度大;②曲线通过老大点据的上部(最平安)和通过老大点据的下部(较平安)其稀遇频率的设计值相差甚大。

图3库车河台兰站洪峰流量频率曲线

图4

⑸综合频率检查是验证设计成果的最好、最方便、最直观的方法之一。图4是托什干河沙里桂兰克站一、三、五、七、十日洪量频率曲线综合图,由图可见,各条频率曲线分布趋向近于一致,相互协调,证实成果合理。

3.3其它方法检查

3.3.1差积曲线和滑动平均曲线

差积曲线和滑动平均曲线都是反映水文要素丰、枯变化的分析手段。曲线外形不同,反映出的水文要素周期不同。其目的都是判定系列是否包含丰、平、枯的完整过程,假如计算系列反映出的水文要素过程处于总体的丰水阶段或枯水阶段,则系列的代表性就差,若系列覆盖了丰、平、枯和另一个丰或枯,即使系列增长,其系列均值偏大或偏小,代表性也不好,也要外延,系列才能有好的代表性。

图5是塔里木河阿拉尔站根据树木年轮延长的220年径流量模比系数差积曲线。由资料统计知,1784~2003年多年平均年径流量53.55×108m3,1964~2003年多年平均年径流量50.60×108m3,1954~2003年多年平均年径流量53.39×108m3,1934~2003年多年平均年径流量56.07×108m3,1924~2003年多年平均年径流量58.15×108m3。

由后向前推,40年平均比220年平均小;50年平均和220年平均相近;增长到70年或更长,反而和220年平均值相差越来越大。这说明用差积曲线分析系列代表性,除应达到规范要求的基本系列长度外,主要取决于系列是否是丰、平、枯的完整过程。

3.3.2累积曲线和双累积曲线

模比系数是表现短系列各值对长系列平均值的偏离程度,模比系数累积平均值随着系列变化逐步趋近于1,这是基本要求。若只强调这一点,而忽视若短系列的模比系数平均值大于或者小于1,短系列均值都偏大或偏小,短系列最终虽然趋近于1,但仍缺乏代表性。

双累积曲线,最早是美国水文学者用于检查雨量资料一致性的分析技术,现在被广泛使用。对于水文要素双累积的结果,是连续完整的曲线,证实被检查对象是在原来同一条件下和同一的取值;否则应予以修正。

3.3.3抽样误差

抽样误差是由随机样本估计总体参数而产生的误差。这里作者仅根据频率计算中统计参数均方误公式计算(取CS=2CV)列下表,可见均值及CV的误差较小,CS误差较大,若系列长度不足,则计算的CV误差较大。

样本参数均方误(%)

均值

Cv

Cs

60

30

60

30

60

30

0.1

1

2

11

15

168

240

0.5

7

9

14

20

55

77

本文是根据近几年各类分析计算成果存在新问题的汇总,意在提高成果质量,在实际工作中应视不同对象,结合实际应用。

参考文献

1水利水电科学探究院水资源探究所.水文计算经验汇编(第四集).北京摘要:水利水电出版社,1984

2王国安,李文家,水文设计成果合理性评价.郑州摘要:黄河水利出版社,2002

3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等.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手册.北京摘要:水利水电出版社,1995

4李江风,袁玉江,由希尧等,树木年轮水文学探究和应用.北京摘要:科学出版社,2000

设计成果范文篇10

关键词:设计成果可靠性一致性代表性差积累积

工程水文设计受基础资料、推理、环境、人为因素等方面的客观和主观的干扰,或多或少存在成果评判上的差异,这就决定了对工程水文设计成果的合理性分析,必须认真核查,才能保证成果的真实性。水文工作者多年来在这方面累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在具体工作中时常出现重视计算,而在分析上下功夫不够的现象,给工程水文设计成果带来一定风险。为使水文设计成果精度与工程设计同步,笔者根据近几年来在成果审查中反复出现的问题,谈几点认识,与同仁们商榷。

1、评价的主要对象

1.1资料的可靠性

基础资料的可靠性,是指设计中所引用的基本资料、数据、时期等,都要满足两条要求:一是十分可靠;二是适应研究对象精度要求。

基础资料未经过严格复核、审查,就会给工作带来很多麻烦。例如:台勒外丘克河拜城站2002年7月23日0时的流量数据,数据库中显示其值为8.59m3/s,而原始资料记载该值为204m3/s。该错误不仅影响了瞬时流量甚至洪峰流量,而且使时段洪量相差甚大。

由此可见:基础资料必需具有足够的可靠性,才能保证成果的合理性。

1.1.1“规范”的基本要求

我国现行各种水文计算规范中都规定,在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中,首先要对水文基本资料进行严格审查、复核,这就是要求首先要对资料的可靠性负责。

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水利水电工程水文计算规范》sl278—2002(以下简称“水文计算规范”)中,多条、反复强调了基础资料的重要性,并用黑体印刷其意为强制执行,因为水文设计成果的精度主要取决于基本资料的可靠程度,故必须予以重视。

⑵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sl44—93(以下简称“洪水计算规范”)中,对基础资料,要求:“应重点复核,必要时进行现场调查和比测试验”。因为设计洪水计算所依据的各种洪水资料,一般为不同历史时期所积累,精度各异,复核审查相当必要。

⑶其它规范中凡涉及水文资料者,均强调了“资料复核和审查”,可见,基础资料的可靠性非常关键。

1.1.2审查的重点内容

总结多年来的经验,对基础资料的复核、审查应重点放在如下几个方面:

⑴资料的极值年群,即大水年和小水年的资料。

⑵设计对象所应用的主要资料。如:

水位:水尺位置、高程系统、水尺零点、水位衔接、观测次数等。

断面:测量方法、断面形状、滩槽边界、断面冲淤变化等。

流量:测量方法、测点布设、比降、糙率、借用断面、浮标系数等。

降雨:观测场址、仪器类型、观测时段等。

1.2系列的一致性

一致性,是指所用的资料系列必须是在同一自然条件下产生的或是同一种类型的水文因素,不能混合统计不同性质的、各种条件下产生的资料系列。

影响系列一致性主要有两类现象。一是人类活动的影响;二是气象成因的不同。

人类活动影响,主要表现在各种工程建设,改变了水文系列的天然状态;人类活动改变,了流域上游的天然地貌与环境。图1所示,额尔齐斯河上游水文站与下游水文站洪峰流量关系在整个系,上游站迁移使关系线下部点据贴近线两侧,而两站间引水工程的修建,人为地改变了水文要素形成条件,使其上部点据偏离并平行向左侧排列,可见不考证水文条件而合为一个系列是不恰当的。

气象成因的不同对系列一致性影响的典型事件可以用叶尔羌河冰川湖溃决洪水说明。

图2为叶尔羌河卡群站洪峰流量频率曲线。从图可见:qm(洪峰流量,下同)≤2500m3/s的融水型洪水点群非常密集在下部,并基本成一字排列,中部仅有6270>qm>2500m3/s的几个洪水点;依中小量级点据拟合整个曲线,显然曲线上部的任意性很大。

图2叶尔羌河卡群站洪峰流量频率曲线

1.3样本的代表性

代表性,对不同的设计对象,有不同的含义。对水文频率计算来讲,系列的代表性,是该样本对系列所在接近程度,如越接近程度越高,代表性越好,频率分析成果精度高,反之则低。对设计暴雨来讲,其所选用的雨量站位置,是相对流域面雨量的代表性。对水力发电站、灌溉引水工程、分期设计洪水等来说,则枯水时段、分段最小流量的代表性,是决定设计精度的关键。等等……。

水文系列代表性的优劣,反映了系列代表总体统计特征的程度,所以系列代表性是水文设计成果质量保证的前提。《“水文计算规范”》及《“设计洪水计算规范”》等中都明确规定:“应在可靠性和一致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代表性分析”。上述规定同时说明了分析步骤及顺序,即:首先进行资料可靠性和系列一致性分析,然后进行样本的代表性分析。

目前在很多水文设计中普遍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

(1)只注意代表性分析,而忽视可靠性与一致性,这样就失去了牢固的基础。

(2)水文系列代表性分析后所确定最短系列长度,与频率计算时采用的系列长度不一致。因为我们的目的是判断该系列是否处于系列偏大或偏小时期;是否能比较均匀地包含各种量级水文信息。但关键在于,水文系列代表性分析确定的最短系列长度,与计算采用系列长短无关。

(3)过分强调模比系数累积平均值趋近于1的效果,而忽略了整个过程的收敛程度。

1.4成果的合理性

成果的合理性,主要是包含两方面:一方面是单项设计计算的平衡;另一方面是上、下、相邻、区域的各项参数的规律性。

主要评价内容应从资料、思路、方法、参数、图表、结论等方面进行综合审查。

2判断标准

水文设计的不确定因素太多,加之资料信息不够充分,设计中肯定会存在一定的风险,所以对设计成果取值,一般都是在合理的基础上,按偏于安全的原则考虑。这样做也符合规范要求。留有一定余地是十分必要的,既要使风险有合理性,又要使安全有科学性,投入产出不失衡。

笔者认为,合理性的判断标准,概括起来只有两条:

⑴符合规范要求,规范是行业的统一技术标准;

⑵适当留有余地,接受合理风险。

3评价的思路和方法

3.1相关检查

相关检查分析水文要素的合理性,其前提是相关变量之间应有因果关系,并结合当时当地的真实情况,具体分析、真实应用。近年来,只要是计算暴雨洪水,不论是山地局地暴雨还是大面积降雨,也不论是山前麓还是山后麓,凡雨量站,资料全用,也有专选雨量量级大的站,不普查、不分析、不筛选,这就叫不作成因研究的偶合相关,偶合相关会导致不良结果。

国际水文科学协会副主席陈家琦教授认为:用太阳黑子与黄河陕县洪水相关,按此推理,世界上就一个太阳,太阳黑子与地球上所有河流洪水都有关系,这个问题很难解释。笔者的观点:不能用宇宙因子与地方因子简单相关,否则会形成假相关或伪相关

3.2频率曲线的检查

频率曲线的检查,应注意以下几点:

⑴在资料可靠性、一致性、代表性合理评价的基础上进行。

⑵严格执行规范规定的各种频率曲线适线原则。区分各种频率曲线适线的侧重点。

⑶历史洪水的考证期,对三参数影响极大,要多方考证确认,否则,宁短勿长。

⑷新疆最长水文系列不足70年,历史洪水考证期,一般在百年左右,若求小频率设计值,以作者经验最好以p=0.33%作上限,不然风险太大。图3是库车河兰干站洪峰流量实例。从图中可见:①排位第一的值是排位第二的值的3倍,流量1940~619m3/s之间,没有点据,适线难度大;②曲线通过老大点据的上部(最安全)和通过老大点据的下部(较安全)其稀遇频率的设计值相差甚大。

图3库车河台兰站洪峰流量频率曲线

图4

⑸综合频率检查是验证设计成果的最好、最方便、最直观的方法之一。图4是托什干河沙里桂兰克站一、三、五、七、十日洪量频率曲线综合图,由图可见,各条频率曲线分布趋势近于一致,相互协调,证明成果合理。

3.3其它方法检查

3.3.1差积曲线与滑动平均曲线

差积曲线和滑动平均曲线都是反映水文要素丰、枯变化的分析手段。曲线形状不同,反映出的水文要素周期不同。其目的都是判断系列是否包含丰、平、枯的完整过程,如果计算系列反映出的水文要素过程处于总体的丰水阶段或枯水阶段,则系列的代表性就差,若系列覆盖了丰、平、枯和另一个丰或枯,即使系列增长,其系列均值偏大或偏小,代表性也不好,也要外延,系列才能有好的代表性。

图5是塔里木河阿拉尔站根据树木年轮延长的220年径流量模比系数差积曲线。由资料统计知,1784~2003年多年平均年径流量53.55×108m3,1964~2003年多年平均年径流量50.60×108m3,1954~2003年多年平均年径流量53.39×108m3,1934~2003年多年平均年径流量56.07×108m3,1924~2003年多年平均年径流量58.15×108m3。

由后向前推,40年平均比220年平均小;50年平均与220年平均相近;增长到70年或更长,反而与220年平均值相差越来越大。这说明用差积曲线分析系列代表性,除应达到规范要求的基本系列长度外,主要取决于系列是否是丰、平、枯的完整过程。

3.3.2累积曲线与双累积曲线

模比系数是表现短系列各值对长系列平均值的偏离程度,模比系数累积平均值随着系列变化逐步趋近于1,这是基本要求。若只强调这一点,而忽视若短系列的模比系数平均值大于或者小于1,短系列均值都偏大或偏小,短系列最终虽然趋近于1,但仍缺乏代表性。

双累积曲线,最早是美国水文学者用于检查雨量资料一致性的分析技术,现在被广泛使用。对于水文要素双累积的结果,是连续完整的曲线,证明被检查对象是在原来同一条件下和同一的取值;否则应予以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