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制造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2 01:18:48

汽车制造

汽车制造范文篇1

关键词:铝材;汽车制造;应用

汽车是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交通工具,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汽车数量也越来越多,汽车尾气排放也成为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随着气候和能源问题越来越严重,汽车行业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国家对汽车制造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要降低汽车的能耗,减少污染,提高汽车燃料的经济性,在节能发展背景下,汽车行业必须要实现节能减排,汽车轻量化也势在必行。当今的汽车材料结构发生了很大改变,汽车所用的材料逐渐朝着轻量化、低消耗、高性能等方向发展,其中轻量化可以降低汽车的能耗,应用铝材是实现汽车轻量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可以保证汽车的安全性,同时提高汽车的环保性能,达到降低污染排放为最终目标。

1铝材的性能优势

经过实验发现,汽车自身的质量每下降1000kg,就可以减少燃油消耗4800L,降低温室气体排放11.2t。由此可见,降低汽车自身的重量对于汽车行业的可持续、绿色发展有十分重要意义。金属铝作为制造加工领域中常见的生产材料之一,广泛分布于地壳中且存储量较高。质量小、强度高、导热性高、腐蚀性低是铝的主要特点。另外,在工艺性能和力学延展性方面也具有较强优势。由于铝可回收再利用,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加工制造业中。随着汽车制造技术轻量化概念的提出,人们加大铝材在汽车制造业中的使用率,同时,将回收报废汽车再生铝材二次应用到汽车制造中,不仅降低汽车制造成本,而且有助于保护环境。铝及铝合金材料在汽车制造业中的应用率越来越高。由此可见,铝材是名副其实的绿色材料,在汽车制造行业中有十分强大的应用前景,加上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不断普及,汽车铝材对未来绿色环保事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铝材将成为未来汽车的主要材料。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汽车制造企业开始应用铝材作为汽车结构的主要材料。

2汽车用铝材的发展及现状

铝材作为汽车制造业中应用较多的金属材料之一,随着铝材性能的不断提升,铝材质量在不断减小,铝材在汽车部件使用覆盖率也在不断扩大。自20世纪90年代初德国奥迪公司制造全球第1辆全铝材汽车以来,汽车制造轻量化概念席卷全球,汽车轻量化也标志着全球制造业朝着节能减排方向发展迈出重要一步。20世纪90年代末,奥迪公司第1辆量产全铝框架车身汽车问世,其后3年奥迪公司经过技术更新,又生产出升级版新一代全铝车身汽车,该汽车不但车身框架使用铝材,车轮、热交换器和发动机等汽车零部件也都使用铝材制造加工,使得汽车车身整体质量明显减少,同时该全铝车身技术还增强汽车的整体硬度结构,使全铝汽车性能更加稳定,铝材汽车部件也便于循环再利用,以此降低汽车制造成本。据相关统计数据表明,全球平均汽车用铝量在逐年不断攀升,预计到2025年车用铝材比重将由目前的15%上升到20%,全球平均汽车用铝量将达到240kg。而国内汽车制造产业由于工艺技术和制造成本的因素,汽车用铝量低于世界平均用铝量,截止2018年国内汽车平均用铝量仅为153kg,远低于日本及欧美发达国家水平,我国铝材在汽车制造技术中的应用任重而道远。未来随着国内汽车销售量的不断增加,整体汽车用铝量也将大幅提升,汽车制造工艺逐步得到改善,铝材可逐步替代部分钢制汽车零部件。因此,铝材在汽车制造业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3铝材分类及在汽车制造中的应用

3.1压铸铝合金材料及其应用。压铸铝合金作为汽车制造中应用最多的铝材,不但具有稳定的使用性能,并且能够满足不同机械性能、质量标准、经济效益的需求,同时,由于压铸铝合金汽车零部件产成品的表面光滑,产品一次精确成型率较高,特别适合批量制造。压铸铝合金在汽车上主要用来生产转向器、离合器、变速箱、摇臂、齿轮等发动机部件的外壳,同时也被用来生产油缸、制动盘钳、车轮、保险杠、液压泵等一系列非发动机装置,随着汽车制造技术轻量化的不断发展,压铸铝合金在发动机装置方面会有更多的应用拓展空间。日产公司新型汽车的气门挺干以及发动机缸体均利用高压模铸技术制造,在提高部件强度的同时,厚度与质量都明显下降。3.2形变铝合金材料及其应用。形变铝合金也是汽车构件制造应用占比较高的一类铝材,主要被应用在发动机盖板、保险杠、车轮、发动机总成盖板、消声外壳、热交换器、车身底板、仪表板、座位等部件的制造。由于形变铝合金含金量较低,在加工成型过程中会增加其韧性强度,因此相较于压铸铝合金,形变铝合金在车轮零部件、采暖系统、车体板件等制造工艺方面性能优势较大。在车体面板应用方面,经过热处理加工的形变铝合金常被用来生产汽车框架和车身面板,尤其在制造2系、6系、7系汽车车身外壳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率。对于其他铝合金零部件,由于铝合金可以降低车身装饰零件的质量,提高汽车移动的稳定度,因此形变铝合金主要用来制造汽车车体的悬挂部件。通过在热交换器中使用形变铝合金,使得汽车热交换器减少近1/2的质量。目前,日本及欧美发达国家已全部使用形变铝合金车载制冷器,而采暖系统的形变铝合金普及率也已超过50%,欧洲部分地区占有率甚至高达95%。3.3铝基复合材料及其应用。复合材料主要借助材料制备工艺将两种或两种以上性质不同的材料进行复合生成一种新性能材料。作为复合材料中的一种铝基复合材料基体主要为金属铝、镁、镍等,由于与其他金属材料相复合,使铝材在原有特性基础上,具备更高韧性强度、稳定的成型尺寸,由于铝基复合材料的密度较一般铝材要高,因此整体的抗疲劳、耐磨性能以及可塑性较好。铝基复合材料的问世使汽车轻量化发展趋势发生质的飞跃。美国将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应用于汽车制动盘中,不但显著降低汽车制动盘的质量,而且减少制动噪音,整体散热性能较好。由日本研制的铝基复合发动机活塞在降低发动机活塞质量的同时,耐磨性能以及散热效果均好于传统发动机活塞。另外,铝基复合材料还被应用于制造齿轮箱、汽车刹车装置、摇臂以及驱动轴等汽车构件。

4结语

铝材在汽车制造技术中的应用不但涉及汽车制造材料、加工工艺的升级换代,同时也体现了时代对汽车领域发展的需求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汽车制造成本不断降低,在汽车制造领域将会涌现出更多性能优异的新型铝材,汽车整体铝合金应用覆盖率也会大幅提升,真正实现汽车轻量化发展理念。

参考文献:

[1]李玲,董建雄,黄云飞.汽车车身轻量化的研究和应用现状[J].汽车与配件,2015(32):69-71.

[2]郑晖,赵曦雅.汽车轻量化及铝合金在现代汽车生产中的应用[J].锻压技术,2016,41(2):1-5.

[3]刘静安,盛春磊,刘志国,等.铝材在汽车上的开发应用及重点新材料产品研发方向[J].铝加工,2012(5):4-15.

[4]崔厚学.铝合金连接技术在汽车制造中的应用[J].汽车工艺师,2017(6):20-23.

汽车制造范文篇2

一、我国汽车企业发展现状我国汽车工业起步晚、起点低、规模小、技术落后、产业结构不合理,改革开放以来虽有较快发展,但与汽车生产大国相比差距明显:单从绝对产量来看,我国2003头6个月共生产销售汽车200多万辆,全年预计超过400万辆,尽管相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0,但全国总产量尚不足国际汽车巨头通用公司的年产量。我国已经加入WTO,按照我国对于汽车行业的承诺,到2006年,我国汽车整车进口关税水平将降至25,零部件降至10,并且逐步取消一些诸如进口配额等非关税保护政策,国内汽车行业将直接面对开放的国际市场,这对于我国尚属幼稚的汽车产业来说,将是一个非常严峻的考验。针对我国汽车企业的现状,汽车企业要在国际汽车巨头的冲击下立于不败之地,唯一的出路只能是尽快发展壮大企业实力,不仅做到规模大,更重要的是实力要强。2002年,我国汽车行业进行了大规模的兼并重组,我国三大汽车集团一汽、二汽以及上汽均舞出了大手笔,一汽收购天汽并与日本丰田公司进行合作;二汽则与日本日产公司进行全面合资计划,组建东风日产汽车有限公司;而上汽则兼并收购了柳州五菱、安徽奇瑞等公司,使上汽集团的产品线更加完善,已初具我国“汽车航母”的雏形。我国汽车工业的差距,除了规模上的差距,更重要的制造技术以及管理技术上的差距,而其中最重要的是管理上的差距。整体来说,当前我国汽车行业普遍存在下述管理问题:·生产规模偏小,尚未形成规模化生产;·市场信息不灵,生产预测数据不准;·设计新产品周期长,不能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生产过程中在制品多,原材料、中间产品甚至产成品库存量大,占用大量流动资金;·企业各部门业务处理和信息交流不畅通,周期长、效率低、误差率高;·与原材料、零配件的供应商以及外协厂商的沟通和质量控制不到位,影响产品交货期以及产品质量;·成本核算工作不细,大多缺乏零部件成本核算,不能有效地控制成本;·虽已建立遍布全国的销售及售后服务网络体系,但整个网络体系效率不高,信息反馈不及时,缺乏现代信息技术支撑体系;·以客户为中心的先进管理思想未能全面深入人心;·难以进行产品及关键零部件的追溯;2003年中国汽车行业协会的政策报告中已经明确提出将汽车招回制度引入国内汽车行业,这样势必要求汽车制造企业具备成品及关键零部件的追溯能力。如何解决上述管理问题,如何面对实力雄厚的竞争者,如何适应多变的市场,如何运用现代化的管理和技术手段降低管理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是中国汽车行业需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发达国家汽车行业的经验证明,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发展将为企业降低采购、营销成本,减少库存、优化库存结构,拓展销售渠道、提高服务效率提供可能,是汽车企业增强竞争实力、融入经济全球化格局的必由之路。二、汽车制造企业流程与ERP需求分析汽车企业管理的重点是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在汽车行业发展初期,汽车生产的组织形式是按库存生产,那时汽车品种非常单一,例如20世纪20年代福特公司只生产单一的黑色T型车,此时对于汽车企业管理的重点在于如何提高产品质量、扩大企业的生产能力以及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到了21世纪的今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汽车的消费需求更加注重个性化特点,汽车生产完全由过去的以产品为中心转变为以客户为中心,汽车企业的生产组织形式也由过去的按预测生产转变为按预测加订单的生产组织形式,甚至有些先进的汽车厂家已经做到完全按订单生产。对于现代汽车企业来说,管理的重点在于快速响应客户的订单需求、准确合理的排产计划以及精确的成本控制,详细来说,汽车企业的管理需求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采购、库存、生产、财务四个业务环节应紧密衔接、数据信息及时充分共享,才能最大程度的避免盲目采购、库存成本增加、生产过剩(或跟不上)等现象的发生。(2)采购计划的编制、请购申请、供应商的选择及考核、采购人员的评价考核、合同的拟订及签订、采购合同的执行等等这些构成了一个现代化企业的采购业务的整个过程,而采购作为一个企业业务循环中的一个环节,就必须具备以下特点才能使采购环节更好的服务于生产等其他业务环节:采购计划的制定要有据可循;供应商的选择体系要完善合理;采购合同的执行要有条不紊;采购部门进货提前量的控制;采购资金的占用要有计划而不盲目;(3)库存管理是汽车制造企业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汽车的零件成千上万,因而对于汽车企业的库存管理更显重要,要做到使成千上万种物料的账物相符、降低库存、减少资金占用、同时避免物料积压或短缺,则现代化的汽车企业的库存业务应具备以下特点:能随时得知某种物料的收、发、存状况;及时得知需要盘点的物料及盘点结果;随时能对现存的物料进行生产配比的模拟预算;在保证生产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的降低库存;应和财务部门紧密衔接,形成高效的过账措施;库存物资根据重要性不同,按照企业追溯制度要求,建立物资的库存批号。(4)生产计划环节是汽车制造业企业的核心,也是整个企业管理最烦琐和最难管理的环节。生产计划的制定要求能适应不同的生产模式,特别是能否成功处理按定单装配与按订单设计,这也是考验一个ERP产品功能是否强大的重要指标,为了满足个性化生产的需要,需要采用精益生产的方式。这对于企业的内部管理、设备与控制系统的能力及人员素质都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一个现代化的汽车制造业企业要想使自己的生产严密有序的进行,其生产的业务体现上则应有以下特点:·汽车市场需求的预测数据及销售合同数据能够及时准确地转化为主生产计划数据;·根据主生产计划、原材料及零部件的库存量、在制量、采购合同量由系统产生物料需求计划,大大提高计划编制的效率与准确性;·根据生产计划及生产能力的比较,能够保持均衡生产;·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物料消耗、避免产生废品造成浪费;·推行JIT及时生产和看板管理,减少在制品、减少物料库存甚至实现某些项目的零库存以降低成本;(5)营销管理·能够建立分布广、效率高、市场信息反馈灵活的汽车销售网络,从而实现对整个分销网络的管理,对分销点销售定单的汇总以及对产品的分销调拨管理等等;·增强企业对汽车销售市场需求的应变能力,尽快缩短新产品开发周期以适应市场灵活多变的需要;·做好产品售后服务并对来自用户的质量反馈及时处理;(6)成本核算与控制是汽车制造业企业管理的主要核心内容之一。成本分析与成本考核,是对影响企业成本变动的各种技术经济因数及其影响程度做出定量的描述和定性的说明,它既为下一时期的成本预测、决策和控制提供了新的数据依据,同时也为前一时期成本计划执行情况做出了全面的总结,以反映企业成本管理水平,并对企业内部各级单位成本管理的成绩或失误进行责任奖惩。成本控制的重点是事前预测并通过事后核算修正预测数据为以后提供更精确的预测。为了能够为事后核算提供精确的数据用以修正事先的预测数据,需要能够提供实际成本实时统计的功能;为满足管理上的要求,成本核算与控制系统应具有以下特点:可分批、分步进行结账作业;将成本要素细分,分别求算;人工权数、费用权数的设定维护;可计算各期间各成品、半成品及在制品的实际成本;可提高各项管理报表;三、RS10汽车行业解决方案在对汽车行业管理需求进行科学分析以及多年来对汽车企业ERP解决方案的实践基础上,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所软件中心推出了基于汽车行业的RS10/ERP汽车行业解决方案,RS10/ERP汽车行业专业版分为五大管理体系:物料管理体系、制造管理体系、客户关系管理体系、财务成本管理体系、企业信息门户及系统集成管理体系。(1)客户关系管理体系RS10汽车行业解决方案的客户关系管理体系的目标是使原本“各自为战”的市场推广人员、销售人员、售后服务人员协调一致,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忠诚度,在维持有价值的现有客户的同时,不断寻找新市场和新渠道,使企业能够有效地吸引潜在客户,最终帮助企业缩短销售周期、降低销售成本,增加销售收入。客户关系管理体系包括市场管理子系统、分销管理子系统及售后服务管理子系统等。(2)物料管理体系物料管理体系是强调从供应商到客户物流的时间性和成本性管理,包括采购—采购货运—库存—制造—分销配送—零售—服务等生产经营整个过程中的全面物资供应活动。并在整个活动中进行时间—成本优化集成控制,在最小的成本费用前提下,达到最佳的物资供应。物料管理子系统包含工程数据管理子系统(EDM)、物资供应管理子系统(PM)、电子供应管理子系统(EPM)、销售管理子系统(OM)以及库存管理子系统(INV)。对于现代汽车企业来说,随着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电子采购已经逐渐成为汽车企业新型的采购模式。另外物料的批号管理也是汽车企业的独特要求,汽车行业的批号管理与药品生产企业的批号制度不同,汽车零部件的批号管理,不仅是企业内部控制库存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外部客户对其质量跟踪的要求。批号追踪功能把物流、订单和批号紧密联系起来,从客户接受到的产品可以追踪到客户订单、生产班组、原材料来源和供应商批号等,同时也可以从原材料追踪到用于哪些产品的生产,这些产品发货给哪些客户,做到产品质量跟踪有的放矢。对于企业内部来讲,批号功能使计算库存帐龄的有力工具,系统可以随时提供库龄分析报告,对清除呆滞库存和移动缓慢的库存提供可靠依据。(3)制造管理体系制造管理体系是RS10汽车行业解决方案的重中之重,现代汽车行业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上下游厂家之间分工协作的产业链共同发展模式,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再是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整个产业链之间的竞争。对于汽车整车厂商来说,大量的零部件采取外购、外协,由专业供应商供应的方式;世界各大汽车厂商都建立了自己比较完善的专业零配件供应体系,整车厂商目前主流的制造模式采取的是大批量流水装配制造模式。主需求计划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外购/批量自制能力需求计划车间任务管理车间作业管理产品产出计划投产顺序优化产品日进度计划生产线日进度计划供应看板生产看板领送料计划库存管理采购管理外购中短期计划计划执行图2:RS10/ERP汽车行业JIT与MRP混合制造模式流程图适应于汽车行业此种生产制造模式,在经过为国内多家汽车整车生产制造企业提供ERP解决方案的实践基础上,我们提出了MRPIIJIT混合的汽车行业解决方案,如下图2所示,主要包括主需求计划管理子系统(MDS)、主生产计划管理子系统(MPS)、物料需求计划管理子系统(MRP)、能力需求计划管理子系统(CRP)、车间任务管理子系统(PAC)、车间作业管理子系统(SFC)以及准时生产管理子系统(JIT)。(4)财务成本管理体系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是物资运动与资金运动的统一。企业管理也就是从物资运动和资金运动两个方面同时进行管理,而对资金运动的管理最终是财务管理的任务。财务管理系统的作用就是对企业资金运动进行全面的管理,也就是通过对资金流的监督和控制,实现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综合性管理。它的内容包括:财务的账务管理和各种财务核算如银行存款、现金的管理,销售收入及利润管理,材料的核算,应收/应付账款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RS10—汽车行业解决方案提供了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相结合的成本管理模式,分别核算各种产成品、半成品的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通过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对比分析,找出成本的中的关键变化因素,为企业管理者进行成本控制与成本管理提供决策支持。改变成本核算方法,为了较为准确的核算各种产品及零部件的成本,RS10提供了逐步结转的方法,按照产品的成本物料清单结构,从原材料开始向上归集,一层层的核算实际成本。材料的消耗不再按定额进行核算,而是按照实际发生的情况进行归集,以了解产品的各个组成部分真正的成本构成,为销售决策提供真实依据。(5)企业信息门户(EIP)及系统管理体系RS10/EIP企业信息门户(EnterpriseInformationPortal),是企业统一的信息访问平台,把企业内外各种相对分散独立的信息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企业管理者和员工能够通过统一的渠道访问和分享所需的信息,同时增强了企业员工之间的信息交流,加强了企业的团队的协作及提高了企业信息共享层次。RS10/EIP满足企业信息的不同要求,用户可以更方便、更快捷地获得所需的信息,它让信息找人,而不是人找信息,这是在信息爆炸的今天防止企业和用户被信息淹没的最佳方案。企业信息门户(EIP)主要包含四大部分:办公自动化、信息中心、报表中心及知识管理。

汽车制造范文篇3

[关键词]国际竞争力,汽车制造企业群,企业类型,竞争优劣势

随着大众、宝马、福特、沃尔沃、奔驰、三菱、现代、本田、丰田、雷诺、通用、菲亚特等世界各国知名品牌汽车企业,以及美国德尔福、伟世通、德国博世、日本电装等著名汽车零部件厂商纷纷来到国内投资生产,国内外汽车企业的合作得到了更为充分和良好的发展,可以说中国是汽车制造业企业竞争发展的世界舞台。如何分析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水平和问题,以及外国企业在中国的国际竞争力表现,成为中国汽车制造业企业未来发展需要了解的一个重要视角。本文利用国家统计局的全国汽车制造业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企业统计数据(2000—2005),从一种新视角入手,分企业类型,以外商投资企业的竞争力水平为国际竞争力标杆,对比其他内资型企业,展开中国汽车制造企业群的国际竞争力系统分析。

一、国际竞争发展态势

分析问题之前,有必要阐述企业分类的初衷,这不仅是中国汽车制造企业国际竞争力评价与分析的基础,也体现了一种新思想和认知。由于目前我国正处于转型时期,企业类型划分比较复杂,此处结合研究目的及中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借鉴按照企业所有制形式以及企业组织形式并存的方式来划分企业,分为外商投资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私营企业、国有企业等主要类型企业。其中外商投资企业是以多种形式合作的中外联合企业为主,拥有国际企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制度与经验,体现了在中国区域市场内合作型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水平;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私营企业、国有企业主要反映不同竞争机制的汽车界民族企业的竞争水平。

在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处于超常增长的期间,不同类型企业的企业数量分布有较大的变动(见表1),企业分布集中在由2000年的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上转变为2005年的有限责任公司和私营企业上,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的变动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外商投资企业的企业数量和所占比例在逐年增加;私营企业和有限责任公司上升幅度更大,尤其是私营企业,2005年这两类企业的企业数量和所占比例已稳居一、二名;国有企业与其形成对比,至2005年仅剩500多家企业,约为外商投资企业数量的60%;股份有限公司的企业数量虽有所增加,但与其他类型企业的变化比较显得微不足道。种种迹象显示,我国加入WTO之后,加快了汽车制造业的国际合作,加强了国有企业的改革,扩大了汽车供给市场的开放程度,鼓励了企业组织的多样性,尤其是私营企业的培植和发展等。

从汽车制造企业市场占有率的分布情况来看(见表2),外商投资企业一直保持较快较稳的增长,至2005年其市场占有率几乎达到50%,显示出国内外汽车企业“强强联手”的特点,以及国际化型企业整体上对市场的特别关注和偏爱;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市场发展一般,有限责任公司在企业数量大幅增加的条件下并没有拓展市场份额的增长;而私营企业的市场发展势头迅猛,挖掘的潜力和空间较大;国有企业则呈现快速下降趋势,2005年其市场占有率约占外商投资企业的1/5。

二、国际竞争力评价

据描述看,我国不同类型的汽车制造企业的竞争与发展特征各异,此处通过建立竞争力评价的全方位的信息平台,以便整个体系可以综合反映企业各个方面的竞争结构和信息水平,主要包括以下三部分。

(一)竞争力评价体系设计

1.设计原则。

本文的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以市场经济的企业间,企业与政府、金融机构间的竞争关系为基础,引进世界发达国家的竞争力评价理论和原则,结合我国汽车制造企业的实际情况,采取逐步发展、分阶段实施改进的原则展开设计。在指标体系的设计中采用了较多因素的对称性设计,构建了分层的竞争力指数体系,保证竞争力综合信息在动态结构和系统结构上的有效性。

2.指标体系。

现阶段中国汽车制造企业群的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分为7个竞争力要素:竞争力实力、成长竞争力、市场竞争力、成本竞争力、创新竞争力、投资竞争力及管理竞争力,采用48个指标(各要素下的具体指标及计算方法见表3)。

竞争力实力包含增加值、利润、资本额等指标,反映企业的整体实力和获利能力;成长竞争力包含增加值增长率、利润增长率、资本额增长率等指标,反映企业的稳定成长速度和质量;市场竞争力包含市场占有率、出货值等指标,反映企业产品在国内国际不同层面上的销售状况和销售前景;成本竞争力包含企业各种费用、劳动力成本等比率和增长指标,反映企业生产成本结构与其变化趋势;创新竞争力包含研究开发费用与新产品等指标,反映企业的研究开发水平,创新活力和持续发展能力;投资竞争力从企业对自身生产过程的资本投入角度,研究不同资本投入量及其所带来的产出回报率,反映企业资金运用;管理竞争力主要考察企业的相关管理费用以及综合效益等指标,反映企业管理投入和管理绩效。

3.评价对象。

由于该行业的生产集中度相对较高,企业规模大小对企业的生产与发展影响较大。本文考虑进行企业类型(前文所述的6类企业)与企业规模(5档企业)交叉分类,共划分30组的企业群作为评价对象。

4.评价方法。

此处主要采用IMD国际竞争力评价方法。先计算30组企业群的所有指标值,然后对所有指标通过标准化取得可比数据,再通过正态分布函数计算得到变化范围在0至100的竞争力标准得分,逆指标的得分通过100—标准化得分进行处理。在此基础上对各要素内指标等权平均得到要素竞争力标准得分,7个要素标准得分再等权平均得到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标准得分。由于指标在各个要素上基本是均衡的(创新竞争力除外),因此在每一级竞争力标准得分值汇总的过程中采取等权平均。评价分为总体评价和要素评价两个层次。

(二)综合竞争力评价结果

图1显示的评价结果展现了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企业群的汽车产业全面发展情况。基本上显示出规模愈大的类型企业优于规模愈小的同类型企业,整体上企业群的综合竞争力水平主要分布在40—60区间。

就国际型企业群的综合竞争力水平而言,前10%的企业中的外商投资企业群的竞争力水平遥遥领先,唯一得分值在70分以上的群体,在中国汽车制造业行业中属于最强势;而10%-25%的企业、25%-50%的企业及50%-75%的企业三个档次中,外商投资企业群的竞争力水平一般,得分值在50左右;75%以下的企业中的表现更差,实际上国际化型企业有综合竞争力水平的基本属于具有相当实力的企业。

而国内本土的各类企业与之比较,前10%的企业中,股份有限公司和私营企业虽说综合竞争力水平较高,但与国际化企业群还差一截,而有限责任公司和国有企业更不能与之相提并论;在其他档次中,综合水平能与之抗衡的非私营企业莫属,规模中等或偏大的私营企业的发展潜力不可低估,而其他的内资企业群可能还没入围,总体的竞争水平较弱。显然我国汽车制造业特大规模的是外商投资企业最强势,今后的经济地位也许是难以逾越的;国内重点投资和发展特大规模的股份有限公司,全面鼓励和推动本土的私营企业,在市场竞争机制下已显示出自身的闪亮之处。

(三)要素竞争力评价结果

下面主要以表格形式列出各企业群的要素竞争力排名,并在此基础上重点描述各企业群前10名(竞争优势)、后10名(竞争劣势)的竞争力要素(见表4),以便了解汽车制造各企业群的国际竞争优劣势,看到各自发展的地方和不足之处。

由表4可知,整体上规模愈大的外商投资企业和私营企业群具有较多的优势要素竞争力,且各要素竞争力水平相对均衡,尤其是在前10%的企业中外商投资企业群的优势要素最为明显,处于最强势;在10%-25%和25%-50%的企业中私营企业群的优势要素要强于外商投资企业群。而规模愈小的各类型企业要素竞争力更多处于劣势,这中间也仅是外商投资及私营企业群的表现相对其他企业群稍强。

另外,不同类型企业的竞争结构和特征表现不一。显然我国汽车制造业前10%企业中的外商投资企业群的总体水平处于最强势,其竞争力实力、市场、创新、投资及管理竞争力明显地领先于其他各企业群的竞争力水平,说明这类国际型企业有能力加强企业的基础实力及核心要素等多方位的发展;而股份有限公司企业群竞争力的优势要素结构特征与之较类似,但在成长和成本竞争力上处于明显的劣势,有些顾此失彼;私营企业各要素竞争力水平相对均衡,基本处于中等或偏上,较为突出成本、投资及管理等优势要素;国有企业和有限责任公司则表现更差,在竞争力实力和创新竞争力方面处于优势,同时有限责任公司的市场竞争较强。在规模较大的10%-25%和25%-50%的企业中,外商投资企业以及私营企业群有部分的优势要素,其他类型的内资企业群几乎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在规模较小的50%-75%与75%以下的企业中,各类型企业要素竞争力多数处于劣势,何谈竞争力。

三、国际竞争力分析

显然,前10%的企业占据汽车行业的主要地位,且各企业群在不同要素竞争力上的表现有明显差别,因而进一步关注和分析反映各方面的重要指标变化趋势,对于了解和确定我国汽车工业定位和发展等问题有重要作用。此处主要选取市场占有率、利润额、出货值、资本额、新产品产值、单位研发经费、劳动生产率等关键性指标,体现企业在市场、经济实力、创新及生产效率方面的竞争态势及其变化的基本原因。

1.市场占有率

特大规模的外商投资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一直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2005年市场占有率几乎达到45%,可以说外商投资企业是我国汽车制造业的中流砥柱,尤其是中外合作合资企业,其囊括了汽车行业的大部分骨干企业或者说龙头企业,体现了国内外企业“强强联手”的特点,大型国际国内企业加强紧密合作,谋求共同发展;国有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一直在下降,且绝对额也不高;有限责任公司虽然整体上企业数量较多,但并没有较好的市场份额,仅与股份有限公司持平;而私营企业的增长速度相对较好,但市场占有率仅有3%之多。

2.利润额

我国汽车制造企业群的利润额整体上在加入WTO之后的两三年一直在升温,是汽车行业盈利空间较大的时期,然而这些利润基本属于特大规模的外商投资企业群,这一群体利用自身的优势,抓住生产市场,占领消费市场,实现较大的盈利水平;目前,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企业群的利润额约是外商投资企业的1/6,其他类型的企业群的利润额更少。

3.出货值

特大规模的外商投资企业群体的出口价值尤其体现出优势,密切关注和迅速拓展国外市场;2003年之前其他类型企业群几乎在同一水平,普遍低下,这两年拉开了差距,股份有限公司增长较快,而内资的私营企业和国有企业群体表现一般,然而这些类型企业群无论表现好与一般,与外商投资企业相比差距愈来愈大。

4.资产额

特大规模的外商投资企业群近几年的投资快速增长,至2005年已超出其他类型企业群2000多亿元;股份有限公司和责任有限公司企业群保持缓慢增长,私营企业群几乎处于最低水平,但还是显示出上升的趋势;国有企业群基本保持2000年的水平。看来这种多元化筹集资金的企业组织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不断地扩大投资,扩大企业规模,增强企业实力。

5.新产品产值

特大规模的外商投资企业群的创新成果较好,愈来愈重视新产品的生产;而私营企业群几乎处于最低水平,只是近两年稍微有点起色;国有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和责任有限公司企业群基本在同一水平,其目前的新产品产值及未来的走势要好于私营企业群,但与外商投资企业不能相提并论。

6.单位研发费用

研发费用的投入是产生创新成果的前提,可以看出,特大规模的外商投资企业群的单位研发费用这几年有下降趋势,至2005年仅略高于私营企业;而股份有限公司和责任有限公司企业群近几年更为重视研发费用的投入;私营企业群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国有企业这些年的波动较大,整体上是高于外商投资企业,但创新的多投入并没有带来新产品的多产出,这与前面提到创新的成果基本体现在外商投资企业群中形成了反差。

7.劳动生产率

特大规模的各企业群近几年的劳动生产率变化趋势近似,先升后降,2003年处于一个转折点,并且企业群之间的差距不太大,但整体上,外商投资企业群的劳动效率更高,这也是企业保持领头地位的基础;而属于内资企业的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私营企业和国有企业群几乎处于最低水平,也说明了内资企业与外商投资企业相隔甚远的基础。

四、主要结论

通过分企业类型和规模大小对各类企业群进行国际竞争力评价与分析,可以看出我国汽车工业生产市场的集中度相对较高,前10%的企业群占据80%以上的市场份额,其他规模档次企业群的表现普遍非常低,而且各类企业群的差距不明显,同时规模愈大的企业群比规模愈小的企业群具有更多的竞争优势,因此结论分析更侧重于汽车工业特大规模的企业群。

1.我国汽车行业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企业群的综合竞争力排名整体差距不大,但前10%的企业中的外商投资企业群的综合竞争力处于最强势,名列前茅,可以说特大规模的国际化型外商投资企业是整个外商投资企业的主流,甚至说是我国汽车工业经济的中流砥柱。这类国际型企业抓住发展机遇,加强积累自身的基础实力,极为看重市场份额,在中国区域市场内最终赢得独一无二的市场占有率;强化其管理和投资等核心要素的竞争力,取得无可比拟的投资回报;在创新方面并不急于大量地投入资金和人力,而是采取稳定发展与提升的策略;相对于其他要素竞争力而言,这类企业的成本居高不下,成长性表现一般。

而面临国内市场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这类企业更是进一步巩固自身的优势,表现出持续快速地加大投资来扩大企业规模和实力,加强科技投入转化为科技成果的应用及拓展国外市场,充分利用现有人力资源等的良好发展态势。显然特大规模外商投资企业以目前的实力及发展前景将成为进军全球汽车产业先进国际竞争水平的一条渠道,这是现阶段基础微薄的内资型企业群所不能及的,也是与其竞争能力差距甚远之处。而其他规模的外商投资企业竞争力水平中等偏下,发展速度一般。

2.特大规模的内资型企业与相应的外商投资企业竞争力水平相比,差距较大,与世界汽车产业的先进国际竞争力更是相距甚远;但股份有限公司的综合竞争水平在内资企业中表现相对较好,这类内资企业群的要素竞争力结构现状与今后的走向趋势类似于外商投资企业,只是企业的成长和成本竞争力尤其处于劣势。但这类企业群在资产投入、新产品生产及扩大国内外市场等方面发展势头迅猛,它们不断地积累企业的实力,抓住发展企业的核心因素稳步地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只是整体上现有的这种竞争机制企业群在汽车行业还相对较少,形成与发展的根基较弱,但它们前景较好,值得期待。同样其他规模的股份有限公司竞争力水平偏下。

汽车制造范文篇4

关键词:汽车制造工艺;新材料;模具设计

基于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汽车制造工艺与模具设计中材料的应用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和标准。而传统材料的应用已经无法适用于现代化汽车制造中,无法达到预期的汽车制造要求。因此,需要侧重对新材料的应用,并结合对现阶段汽车制造工艺及其模具设计工作的开展,进而实现汽车制造工艺与模具设计效果的提升。

1汽车材料发展趋势及其新材料阐述

1.1新材料分析。新材料是指现阶段所研发出的新型材料,相较于传统材料,其应用在性能、质量方面都有着非常大的优势。新材料在现代化汽车制造中有效应用,可以在满足民众对汽车质量要求的基础上,实现对汽车科技效果的提升。据相关统计研究表明新材料行业发展势头较为迅猛,在总产值方面呈现出不断提升的趋势,成为现阶段我国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和方向[1]。针对新材料而言,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实现对材料的有效区分,例如按照新材料的性能、结构、性能、用途进行分类。而针对材料性能划分而言,则主要分为功能材料与结构材料进行分类。1.2新材料发展趋势阐述。纵观现阶段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已经逐渐朝着环保、节能以及轻量化的方向发展。而要想在不断创新的背景下满足汽车行业的发展,就必须进行传统材料的创新和替代,对材料的性能和质量进行不断提升[2]。在具体应用过程中,通过对新材料的应用,可以实现对尾气污染有效减少,并降低能源的消耗,进而促进我国汽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而在现阶段汽车行业发展过程中,有色金属、复合材料等材料的使用量大幅度的提升,在当前模具设计与汽车制造工艺中得到广泛应用。

2新材料在模具设计中的应用

模具设计作为我国经济发展中基础性产业,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而纵观现阶段模具设计的应用,其中基础模具的制造质量直接影响到工业产品的性能与质量[3]。而在模具设计中进行新材料的应用,则为模具设计行业的发展提供保障。而针对模具设计的实际开展,其中需要涉及到诸多方面,例如模具材料的选择以及模具设计工艺的选择。通过在模具设计中进行新材料的科学应用,可以实现模具设计效率和质量的大幅度提升。而相较于传统材料,模具设计中新材料的应用具有更好的性能和质量表现。而在现阶段模具设计中进行新材料的应用,主要包括普通钢、环氧树脂、invar钢、铝合金、钛合金等。针对普通钢材料的应用,在具体应用中具备力学性能突出、成本等优势,该材料主要适用与型面曲率较低模具中。针对invar钢材料而言,在力学性能方面表现更为良好,优势相较于普通钢更为明显,并且invar钢材料在成本、材料膨胀系数方面表现更为出色,所以该材料适用于各种复杂要求的模具中[4]。与此同时,模具设计中应用新材料,其中还涉及到对数控加工技术的应用,进而在提升模具设计效率的同时,保障模具设计的精准性。另外,新材料应用于模具设计中,还需依据具体情况进模具表面的处理,并且新材料的应用可以有效避免传统材料在应用过程中存在耐腐蚀性较差的问题。此外,新材料的运用其中还包括相应的特殊工艺,例如激光处理、化学处理、表面覆盖工艺等,进而在提升新材料模具表面光滑性的同时,实现对模具性能的替身,避免模具后期出现变形的现象。

3新材料在汽车制造工艺中的应用

3.1高强度钢板的应用。在汽车制造工艺中,高强度钢板新材料的应用所取得的效果非常显著,相较于传统普通钢板,高强度钢板材料的制作,主要基础元素为低碳钢,然后进行相关微量元素的应用,结合对相关精密、复杂工艺与工序,实现对高强度钢板的有效制作,在深拉延伸性、抗拉强度方面表现更为良好,也正因此,高强度钢板在汽车制造工艺中的应用可以实现对汽车的轻量化与高质量生产,实现对车身性能的改善[5]。而针对新型钢板的具体应用,现阶段主要应用类型包括烘烤硬化冷轧钢板、冷轧双向钢板等,而不同类型的钢板,在实际应用中都具备不同的优势与特点。针对含磷冷轧钢板的应用,主要包括汽车外板、顶盖以及车门等位置的应用较为常见,此类型钢板在耐腐蚀性能以及强度方面表现较为良好。3.2泡沫合金板与蜂窝夹芯复合板的应用。在现阶段汽车制造过程中,泡沫合金板与蜂窝夹芯复合板的应用较为常见,而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夹芯材料的种类包含多种,具体包括铝蜂窝以及玻璃布蜂等,而不同类型的蜂窝夹芯复合板有着不同的优势和特点,并且在汽车制造过程中都能发挥出自身最大化的作用。针对蜂窝夹芯复合板的应用,主要源自于轻质抗震隔热等特点[6]。钢板制作过程中以聚乙烯为芯的复合材料,可以在提高材料冲压成型效果的同时,实现对零件重量的有效降低。而针对泡沫合金板的应用,则在密度方面表现良好,并且材料的弹性特点突出,实现对外来压力的有效承载。当然,在具体应用泡沫合金板过程中,其合金板类型分为多种,而针对不同类型合金板材料的应用,则需依据实际情况进行不同材料的合理选择[7]。3.3轻量化佚层钢板的应用。佚层钢板的应用,其性质为复合型材料,在具体应用过程中,相较于传统材料,佚层钢板的防震性能与隔热性能表现较为良好,所以轻量化佚层钢板被广泛应用到车身底板与发动机罩等部件的制造生产之中。在具体汽车制造过程中,镁合金的应用具备较强的导热性能以及密度,所以镁合金汽车制造过程中常用于对车门的制造。通过新材料的应用,实现车门重量的大幅度降低。另外,镁合金常被用于方向盘以及前后挡板部件的制造[8]。针对镁合金材料的具体应用,其优势体现在:具有较强的热稳定性、比强度较高,例如奥迪汽车,在具体制造过程中,就涉及到对铝合金材料的应用,在提高汽车整体性能的同时,实现汽车制造的轻量化。此外,针对镁合金的应用,可以进行回收利用,进而最大化将新材料的作用和价值进行发挥。3.4铝合金材料。铝合金作为现阶段汽车制造工艺中常用新材料,在比刚度和比强度方面表现出色,并且还具备较强的抗腐蚀能力以及较小的密度。也正因此,现阶段汽车制造已经逐渐广泛应用铝合金新材料。以车型“奥迪A8”为例,该车型在制造生产过程中,其中车身钣金件的制造,主要制造材料为6000系列铝合金,在稳定性方面较为出色,并且合金浓度较高,实现对传统钢铸件的有效替代,在降低车身整体重量的同时,提高车身的整体强度。而纵观现阶段新材料的应用,催生出较多全新汽车制造工艺技术,例如“三明治式发泡铝材技术”,是指基于新型三明治铝材的发泡铝材技术。针对新型三明治铝材而言,主要结构为三层,其中内部中间层为发泡铝材质,而内部两层则是铝板或者是钢板。针对其制造工艺而言,包括以下步骤:1.将新型材料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板材半成品的制造;2.以模具为载体,将半成品放置其中采取加热处理,以此促使板材半成品呈现出不断膨胀的趋势;3.最终形成汽车制造所需材料。制造工艺的应用可以实现对汽车整体重量的降低,并起到能量吸收的作用,提供隔热和隔音的保障,提高汽车整体耐高温能力。3.5高性能磁性材料。我国汽车行业朝着混动、电动、智能化的方向不断发展,这就促使高性能材料在现阶段汽车制造行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例如汽车的传感器、电机以及电动机等部件中,都涉及到对高性能磁性材料的应用。在具体应用中,高性能磁性材料的应用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并促使汽车的部件系统变得更为轻量化,提升汽车部件的功率,并降低激磁损耗的现场产生,进而大幅度提升汽车整体的性能。

4结束语

总而言之,现阶段汽车制造与模具设计中,针对传统材料的应用,已经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并且无法满足实际生产需求。在此背景下,新材料应势而生,并被广泛应用到汽车制造工艺与模具设计中。虽然其中仍尚存些许问题,但是新材料的应用价值与作用愈发凸显。基于此,通过对新材料的应用进行深入分析,进而提高当前我国汽车制造质量和效果,大幅度提升汽车性能与质量,促进我国汽车制造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容,刘咸超,杨越.新材料在模具设计和汽车制造工艺中的应用[J].南方农机,2018.

[2]陈玲琳.CAD/CAE软件在汽车塑料内饰件模具造型设计中的应用[J].塑料工业,2018,46(12):95-100.

[3]王小川,孙琦,秦信武.车身新材料应用及制造工艺发展研究[J].汽车工艺与材料,2015(3):10-15.

[4]王昱.浅谈冲孔落料模的机械设计制造与工艺[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33):101-101.

[5]王晓康,万世明,唐实,etal.模具数字化设计制造技术应用现状与展望[J].航空制造技术,2015(9).

[6]石峰,王煜,叶朋飞,etal.简议工业铝合金型材的应用与生产技术[J].轻合金加工技术,2010(2).

[7]余晓明,朱飞雷,黄小伟,etal.绳锯橡胶成型模具设计及应用[J].超硬材料工程,2017(01):19-22.

汽车制造范文篇5

关键词:机械自动化;汽车制造;应用与分析

在汽车制造生产的时候,运用自动化机械设备进行生产模式进行优化可以显著提升生产质量与效率,在提升企业实际经济效益的基础上,保障汽车制作不断创新。汽车制造中依托机械自动化设备可以助力技术生产人员可以全面的了解到设备运转状况,节约生产工作时间的同时,提升技术生产人员工作质量与效率。降低技术生产人员工作压力显著降低的同时,确保设备工作量与速度。加之,对生产环节中机械自动化设备优化特征可以给生产技术人员提供出更为精准的生产数据信息。在确保企业单位经济效益基础上,降低资源浪费状况。对企业内技术生产人员来讲,通过不断对机械自动化设备进行优化,可以降低人力资源损耗,提升汽车制造质量与效率保障企业经济稳定发展[1]。

1机械自动化在汽车制造中的应用价值与优势分析

机械自动化在汽车制造中的应用优势如下:

1.1提供科学制造方案

随着我国社会信息技术的跨越式发展与变革,现阶段机械自动化设备逐渐将朝向智能化方向发展,运用合理化智能计划成为汽车制造业高效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智能化优化主要以降低人力资源投入力度,将机械设备替代人力资源,降低企业人力资源成本投入,提升企业单位经济效益。在对智能化优化技术进行制定的时候,技术生产人员要依照企业单位经营状况,对先进化机械自动化引入其中,降低资源出现浪费状况。与此同时,技术生产人员需要依照设备实际应用实际状况构建出优质的通信系统,确保设备内各类运行数据可以被有效运用,提升生产系统整体运行效率。运用合理性智能优化计划,不但可以保障设备运行数据信息运用效率可以显著提升,还可以保障企业经济效益。选取出合理性与科学性的智能化优化计划,可以保障设备内每个子系统中信息数据可以获得较好的收集速度,保障设备运转效率。在一般状况下,为了可以保障机械系统可以最佳运行,需要技术生产人员全面的了解设备运转状况[2]。

1.2依托数据模型,提高企业效益

技术生产人员通过对机械自动化设备运行周期和配置函数的了解做好相关的分析统计工序。依照机械自动化设备运行实际状况合理化处理的对数据信息进行处理,继而与数据信息处理状况相结合构建出有关数据信息模型,依托数据模型优化与动态化调整汽车制造流水线及具体安装,在优化工作流程及效率的同时,可提高企业汽车制造产量。此外,依托数据模型可将汽车制造中的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直观展示,汽车制造成本是企业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成本计算与统计多数以人员调查与相关数据分析,成本预算与实际仍存在一定差异,如通过自动化机械设备生产,对材料费用、设备折损等费用一目了然,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实质意义[3]。

2机械自动化在汽车制造中的具体应用

2.1自动控制系统

自动控制系统是机械自动化在汽车制造生产中较为关键的系统,完善与优化汽车生产线的同时,保障了汽车制造工序有序进行,对促进汽车制造生产安全性与稳定性具有实质意义[4]。以焊钳为例,汽车自动焊钳控制系统主要以气控、电控两大模块组成,电控依托PLC程序控制器与焊接控制箱组成,在焊接过程中PLC接受检测信号与焊接控制箱通信,在经过程序后控制启动系统的电磁阀动作。自动焊钳加压气缸与运动机构驱动气缸动作都是由电池阀控制气缸内压缩空气流向实现,焊钳动作有行程开关检测继而发出信号,由主控制系统PLC控制电池阀换位,继而协调焊钳工作[5]。此外,该自动控制系统中配备了应急控制系统,为我国汽车制造安全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如汽车制造生产过程中出现故障及问题,系统根据流水线情况开启报警模式并强行停止与终端生产作业行为,同时自动控制系统具有信息采集、收集、整理、建模、规划等功能,将故障类型、故障生成因素上传控制中心,控制中心通过数据收集下发指令,将神经元系统、故障诊断系统及模糊逻辑系统融合,继而优化生产流程。

2.2自动组装技术

汽车制作流水中汽车组装与紧固件是汽车制造的核心工艺环节,过去汽车组装主要依靠人工完成不仅费时费力同时难以保证组装质量。而自动组装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汽车制造的生产效率和自动化程度,例如,作为机械基础件之一的紧固件,其技术先进程度是设备制造业中保证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PLC自动组装设备控制系统,由PLC控制器、旋转电机、顶针、伺服驱动器、编码器、伺服电机、取料组装盘、气动电磁阀、气动压轮、升降气缸、压轮开/合位置(弹垫、平垫、套管)限位开关[6]。其中PLC是整个控制系统的核心,通过控制压轮的上下升降、伺服电机的转动以及旋转电机控制顶针的伸缩来实现整个设备的动作。由于伺服电机是一种自带编码器的闭环作动器,因此,通过驱动进料组合驱动顶针,实现工件的运动,伺服电机通过驱动进料组装完成装夹后,工件的运动,伺服电机具有较高的定位精度,满足了设备对平移位置精度的要求。通过气动电磁阀,实现压轮下压、上抬和缸体的伸缩控制,限位开关可将压轮上、下油缸的伸缩状态反馈给PLC保证设备正常运行。据此,自动组织技术应用于汽车组成与紧固件中,依托自动化机械设备实现组装自动化,解放人力的同时,对提高汽车组装稳定性具有实质意义。此外,依托自动组织技术,员工的主要任务是设定组装流程,配件按照流程自动组装。生产线在组装过程中该系统采取安全防护措施,避免生产过程中各种危险事故的发生。

2.3集成技术

机械自动化在汽车制造业的应用中集成技术较为关键。机械自动化技术跨越式发展集成技术为诸多领域提供了有力支撑,集成技术泛指将多元单元系统整合以此形成完整系统。传统汽车制造业系统相对分散,各工序各作业整体存在严重的孤岛化现象,依托机械自动化集成技术对各生产流程整合的同时,便于提高整体制造水平[7]。例如:将通信、数据库、集成技术融合,促进整体汽车生产过程灵活且开发,管理人员可对生产制造流程动态化分析的同时,提高汽车生产智能化与自动化程度。现阶段我国集成技术在汽车制造中较常见的应用技术为依托物联网构建汽车制造系统集成设计云平台。借助云平台共享设计知识库,可方便地在云平台上调用专家设计知识、技术方案、可用的功能模块及其规格,以及设计手册、数据表、设计方法、联机监测信息(系统性能、机器故障、维修记录、剩余使用寿命),形成基于云计算的设计知识库。利用物联网技术,挖掘机械状态在线监测数据,结合专家的经验知识、新技术方法和新模块开发更新知识库,实现汽车制造系统不同站点的设计知识库,通过实时访问知识库促进协同设计。

2.4自动检测技术

现代化社会发展趋势下,我国汽车制造行业竞争程度不断加剧,汽车企业为了保障自身效益最大化及在市场竞争中占据先机,都积极探索与革新汽车制造工艺,依托产品精细化发展保障汽车质量不断提升,其中自动检测技术为汽车企业与汽车制造检测环节变革提供有力支撑。传统质量检测技术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基础上,自动化检测技术为产品制造检测提供技术支持,规避传统因人工检测遗漏出现质量问题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检测效率与质量。此外,随着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与革新,自动化检测技术与仪器有了全新突破,依托物联网感知节点信息对系统硬件条件,通过追踪系统硬件元件结构中的数据操作空间,构建网络节点感知图,实现制造质量可视化。检测系统中设置了不同的数据处理模块,提高了整个硬件设计的有效性。该系统的数据模块由监测模块构成,通过监测数据模块实现自动检测,数据监测模块包括数据监测模块和信号检测模块。其中,数据监控模块选用工业数码摄像机,连接到摄像机状态,接收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具有ISM多波段、不需申请频率自由使用、多频率可选、多种传输速率等特点,可方便嵌入系统中实现ISSI通道侦测功能的基础上具有较强的监测性能。

3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以机械自动化在汽车制造中的应用为讨论方向,研究中可以得出,机械自动化在汽车制造中应用不仅完善了传统汽车制造流程中存在的不足,同时可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对促进我国汽车制造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与可持续化发展而言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晓健.自动化技术在汽车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分析[J].内燃机与配件,2021(14):220-221.

[2]曹扬炯.浅谈机械设备自动化安装及控制领域应用研究[J].中国设备工程,2021(13):198-199.

[3]谷德鑫,王本义.关于机械自动化在汽车制造中的应用[J].内燃机与配件,2021(03):192-193.

[4]张生洋,杨双江.自动化技术在汽车机械制造中的应用研究[J].内燃机与配件,2020(23):177-178.

[5]尹华龙,尚艳霞.浅析机械自动化在汽车制造中的应用优势与发展趋势[J].科技风,2020(26):129-130.

[6]李兆基,姜思旭,刘宇奇,尚哲.汽车制造中的机械自动化技术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20(15):56-57.

汽车制造范文篇6

关键词:汽车制造厂;钢结构;厂房设计

根据汽车制造工厂钢结构厂房的实际情况及设计要求,落实具体的分析工作,合理运用不同的建议,能够使钢结构厂房设计更合理、科学,更好地促进汽车制造工厂发展,实现钢结构厂房科学设计目标。因此,在对汽车制造工厂钢结构厂房进行深入研究时,需要明确相应的设计要点,注重符合实际要求的建议提出及运用,实现对内涵丰富的钢结构厂房的科学应用,为汽车制造工厂建设效果增强及生产活动高效开展等提供科学保障。

1钢结构厂房设计特点、优势及现状分析

1.1设计特点

为了完成钢结构厂房设计工作,获取丰富的研究成果,需要对其设计特点有所了解。(1)钢结构跨度较大。可满足厂房建设中的结构稳定性要求,更好地促进汽车制造业发展。(2)纵向柱距大。通过对钢结构功能特性及厂房实际情况的综合考虑,合理运用钢结构,实施切实有效的设计工作计划,有利于体现钢结构在厂房应用中的纵向空间优势,满足厂房结构性能可靠性及合理布局要求。(3)吊车作业量及承重构件截面积大。汽车制造工厂建设过程中考虑使用钢结构时,需要通过吊车完成较大的作业量。在截面积较大的承重构件作用下,能够使钢结构应用中的承载性能更可靠,延长厂房使用年限,拓宽其科学设计工作思路。

1.2设计优势

为了使钢结构厂房设计工作能够落实到位,则需要了解其设计优势。(1)安装速度快。钢结构较为轻便,相关的开孔、焊接等技术较为成熟,在良好的设计方案支持下,能够较快地完成钢结构的安装作业,增强其在厂房中的应用效果。(2)抗震性能强。由于钢结构的基底反力会随钢结构较轻的自重而减少,产生一定的缓冲作用,厂房设计中通过钢结构的科学应用,优化自身的抗震性能,为汽车制造工厂建设效果增强提供科学保障。(3)强度大,成本低。与其他材料相比,钢结构应用的强度较大,所需的费用少,因此,在满足厂房结构设计成本经济性要求时,需要关注钢结构的应用,避免出现材料浪费现象。

1.3设计现状

对钢结构厂房设计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时,需要关注其设计现状。(1)通过对柱网布置过程中的对称均匀要求,逐渐提高了钢结构的设计质量,有利于提升厂房科学建设水平。(2)通过对应力集中、降低刚度突变概率的思考,可使钢结构应用中更具安全性与稳定性,满足绿色环保要求,丰富厂房结构设计中的技术内涵。在良好的设计理念、信息技术等要素的配合作用下,使钢结构厂房设计思路更清晰,实现对钢结构的科学应用。

2汽车制造工厂钢结构厂房设计组成部分探讨

2.1零部件的设计

为了满足汽车制造工厂建设要求,增强钢结构厂房应用效果,需要通过对相关的零部件设计的思考,满足厂房空间划分与整体结构要求。(1)强化杆件科学设计意识,考虑汽车制造中涉及的冲压、车身、涂装、总装等工序,将切实有效的设计工作实施到位,实现对性能可靠的杆件的高效利用,细化钢结构厂房设计内容。(2)在有效解决汽车制造工厂的厂房屋面排水问题的过程中,需要设计人员对互相垂直的双层檩条及下层檩条垂直于屋架的使用进行更多考虑,为设计方案的不断完善提供专业支持,通过对杆件与结构功能特性的深入思考,高效完成零部件设计工作,确保钢结构厂房设计状况良好性,完善汽车制造工厂应用中的功能。

2.2功能区的划分

在提高汽车制造工厂生产效率、优化钢结构厂房使用功能的过程中,需要设计人员关注功能区的划分。(1)充分考虑厂房内的恒湿、恒温及干净程度等方面的要求,在加强钢结构厂房设计的过程中,兼顾功能区的合理划分,处理衔接问题,满足汽车制造工厂生产活动高效开展的要求。(2)在划分厂房功能区的过程中,需要设计人员对空间布局、结构体系的完善及生产计划高效实施要求等进行综合考虑,使得最终得到的钢结构厂房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全面提升汽车制造工厂的建设水平,避免引发厂房应用中的结构问题。

2.3地坪地基的加固

由于汽车制造中涉及了大型化的设备,且部分设备的基础不能移动,因此在实现钢结构厂房设计目标的过程中,需要重视地坪地基的加固设计,并在灰土挤密桩、水泥搅拌桩、喷粉桩的配合作用下,处理好地基不均匀的沉降问题,提高汽车制造工厂生产区域地坪地基的稳定性,避免设备运行质量、加工精度等受到不利影响,逐渐完善钢结构厂房的设计方案。

2.4屋面振动问题处理

在提高钢结构厂房应用质量、完成设备布置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对屋面振动问题处理加以思考,并在计算机三维空间中对屋面振动过程进行动态模拟分析,构建有关位置、挠力等方面的模型,实现对不同位置振动设备所产生影响的科学分析,提高对共振响应的正确认识,为钢结构厂房设计工作完成中提供更多的参考信息,全面提高汽车制造工厂建设质量。设计人员需要对计算机支持下的屋面振动过程模拟分析有所了解,为汽车制造工厂中适宜转速设备的合理选用提供参考依据,减少屋面振动响应造成的影响,逐渐增强钢结构厂房设计效果,保持汽车制造工厂良好的生产状况。

3汽车制造工厂钢结构厂房设计要点分析

通过对汽车制造工厂建设事业科学发展要求及钢结构厂房设计重要性的综合考虑,在实现相应设计目标、确定具体设计方案的过程中,需要明确设计要点。

3.1加强钢结构防腐设计

钢结构应用中因腐蚀问题的发生,影响其结构稳定性。因此,在完成钢结构厂房设计工作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加强该结构的防腐设计。(1)设计人员应强化钢结构防腐设计意识,借助自身的专业优势,积极开展具体的设计工作,并将防腐蚀、防锈蚀的材料涂抹在钢结构上,并结合汽车制造工厂的实际需要,获取切实有效的设计方案,促使钢结构厂房能够处于良好的应用状态,拓宽相关的科学设计思路。(2)在钢结构防腐设计中也需要控制好防腐材料的涂抹厚度,严格把控设计工作开展过程,处理其中的细节问题,逐渐提高钢结构的应用质量,满足厂房安全使用要求,为汽车制造工厂生产活动的高效开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3.2注重钢结构的防火设计

在持续高温的影响下,会使钢构件应用出现膨胀现象,并在软化、弯曲等方面的作用下,引发钢结构应用问题。因此,在获取符合实际要求的钢结构厂房设计方案的过程中,应积极开展防火设计工作,并根据汽车制造工厂的厂房安全使用要求确定耐火等级,重视性能可靠的承重构件的高效利用,并在钢结构表面涂抹适宜厚度的防火涂料,提高钢结构的防火设计质量,为厂房应用效果增强及结构性能优化等提供科学保障。需要从设置喷淋、消火栓等方面入手,逐渐提高汽车制造工厂中的厂房应用安全性,并在钢结构防火设计的支持下,有效应对火灾风险,避免在厂房应用中埋下安全隐患。

3.3重视轻质墙体设计

在复合墙板与内外彩色压型钢板的共同作用下,能够提高外墙应用中的承载能力,为钢结构厂房结构稳定性的提高提供支持。因此,需要设计单位及人员给予轻质墙体设计足够的重视,渗透精细化及创新理念,减少钢梁数量,满足钢结构厂房设计成本经济性要求,实现对汽车制造工厂建设中投入资金的高效利用。在此期间,需要设计人员对轻质墙体的功能特性、应用优势等正确认识,促使钢结构厂房设计成本能够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为汽车制造工厂建设目标实现及厂房应用水平提升等奠定基础。

4提升汽车制造工厂钢结构厂房设计水平的相关策略

为了达到钢结构厂房设计水平不断提升的目的,需要考虑相关策略的科学使用。(1)加强BIM技术使用,实现对钢结构厂房设计过程的可视化及模拟性分析,提高丰富信息资源的整合利用效率,促使钢结构厂房设计水平能够保持在更高的层面上。(2)健全钢结构厂房设计过程中的管控体系,处理影响其设计效果的因素,促使最终得到的设计方案应用质量更可靠,全面提升钢结构厂房的科学设计水平。(3)重视专业性强的培训活动及时开展,将激励与责任机制实施到位,促使设计人员具备良好的专业能力与基本素质,实现对钢结构厂房的专业化设计,逐渐提升专业化设计水平,避免厂房应用效果、汽车制造工厂生产效率等受到不利影响,更好地体现出钢结构的利用价值,满足厂房应用中的结构安全及稳定性要求。

5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不同设计要点的分析及建议的运用,使钢结构厂房设计质量更可靠,有利于提高相关的设计工作效率,细化汽车制造工厂建设内容。未来在提升汽车制造工厂科学建设水平、优化钢结构厂房使用功能的过程中,应加深对设计工作高效开展的重视程度,严格把控钢厂房设计方案形成过程,促使汽车制造工厂能够处于良好的建设及应用状态,更好地体现出钢结构厂房的潜在应用价值,使汽车制造工厂建设思路更清晰,实现对钢结构厂房的科学设计。

参考文献

[1]耿桦.汽车制造工厂钢结构厂房设计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9(5):90-91.

[2]何永旺.试论汽车制造工厂钢结构厂房设计[J].四川水泥,2017(12):85.

汽车制造范文篇7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高职院校;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建设;实践研究

供给侧改革指的是通过提高供给侧方供给质量的方式来解决市场饱和、需求不足的问题,供给侧改革的优点在于能够对社会结构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创新,并且能够通过调整供给侧质量的方式提高供给的水平,扩大供给侧的发展方向,从而帮助供给侧在社会前进的同时发展的更加迅速。就我国供给侧方改革现状来看,我国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式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例如高职院校的培养力度不到位,导致人才专业能力不强,综合素质较低的问题;还有就是由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计划缺乏创新性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等,这些问题都是阻碍我国人才培养建设水平提高的重要原因,需要引起我国高职院校的重视。

1供给侧改革的内涵及特点

供给侧改革本质上是指供给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针对需求不足的社会现状。高职院校的供给侧改革应该着重体现在人才培养建设上,一方面是因为高职院校是供给侧改革的主力军,它在供给侧改革上做得不好就很容易影响到人才建设的力度和成效;另一方面高职院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高职院校供给侧改革将直接影响到人才在社会中的发展问题,高职院校只有做好人才培养工作才能确保社会的正常运行与发展。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在供给侧改革的过程中需要加强人才培养的力度,改变人才培养的方式和策略,在实践中找出更加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式,从而确保供给侧改革计划能够顺利实施。高职院校为了实现供给侧改革的目标,需要先提高供给的数量和质量,并努力找到人才需求的最主要方向,以建立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的联系为目的,向人才需求量大的领域输送尽可能多的人才,从而保持社会发展的平衡。高职院校供给侧改革有以下几点重要特征:首先在改革规模上力求能够满足市场人才的需求,为更多的领域输送足够的人才;其次在供给侧改革结构方面努力协调供给侧改革的质量和力度,建立完善的供给侧改革结构,努力实现统筹兼顾的目标;最后在效益方面达到社会对高职院校提出的更高要求,强化校方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为人才提供更多的发展方向,并且努力将人才与社会联系起来,帮助人才意识到市场的需求,从而为人才流动方向的调整提供帮助。

2高职院校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在供给侧改革

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高职院校供给侧改革的模式是基本相同的,即通过提高人才的专业能力、综合素质以及输送人才的数量来完成供给侧改革,因此我们在研究供给侧改革中可以着重研究代表性比较强的专业。因为高职院校中的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相比于其他专业具有更强的代表性,所以本文主要研究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计划和过程,并发现其中存在着以下几点问题,希望相关高职院校能够及时发现并且采取合理的改革方法。2.1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力度不够大。因为行业之间存在着隔阂的问题,因为很多高职院校与企业的沟通较少,无法获取企业招募人才的更多信息,合作方向也比较固定,缺乏更多的联系。加上我国目前在校企合作方面的相关制度尚不健全,导致多数企业不能及时发现与高职院校合作的利处,在于高职院校合作的过程中抓不住发展的机遇,最终造成企业发展速度缓慢的局面。除此之外,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大多数企业对于高职院校存在着一定的偏见,在合作的过程中采取的态度存在问题,造成合作双方交流不多的现象,打击了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的信心,为后期校企合作的完成起到负面影响。在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高职院校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高职院校提供的人才并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了企业在与高职院校合作时缺乏热情和积极性。总的来说,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力度不够大,企业在合作的过程中不够重视高职院校,高职院校也缺乏与企业合作的实力。例如在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大部分企业为高职院校提供的实习岗位并不要求很强的专业性,无法锻炼实习生的个人能力,也容易让实习生对专业工作形成一种误解,不利于高职院校今后的发展。2.2高职院校的教学体系不完善。在高职院校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尚且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其中对供给侧改革影响最严重的就是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教学体系不完善的问题,因为教学体系是完成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保障,如果教学体系存在问题,很容易导致人才培养力度不够或者人才专业能力不达标的问题,为高职院校今后的发展起到阻碍作用。就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我国的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在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很少涉及到企业真正能用到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师教授课程时也缺乏相关的实践经验,很难让学生学习到真正有用的技术等,这些问题都会导致高职院校很难发展到更高的水平。除此之外,在高职院校中还存在着实验室维护不到位、实验器材不能正常使用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学生无法正常进行实验,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发展和工作。2.3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和审核机制不完善。高职院校在培养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人才时由于课程内容比较单一、传统,在审核和评价教学结果时采用的评价体系也不是很健全,这种情况下评价出来的结果必然存在着些许偏差,对于当代的人才来说是比较严重的问题,因为在评价内容过于单一的情况下选出来的人才很可能不适合企业的需要,影响到企业今后的发展,同时也会造成人才消极工作等情况的出现,为企业今后的发展埋下隐患。除此之外,评价系统不完善也会导致人才发展不全面,不符合社会对新型人才的要求,容易影响到人才今后的发展和工作。在传统的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与审核的过程中反馈制度建设的也不健全,高职院校无法得到有效数据,对高职院校的供给侧改革起不到推动作用。

3供给侧改革中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建议

供给侧改革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巨大机遇,如果高职院校能够做好供给侧改革工作就能有效推动自身的发展和创新。但就目前供给侧视域下高职院校的改革现状来看,我国的某些高职院校在供给侧改革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为了保证这些问题都能够得到良好的解决,我们根据实际调查结果给出了以下几条实践建议,希望对高职院校有所帮助。3.1完善高职院校的教学体系。高职院校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的教学体系与高职院校的发展是直接相关的,一方面教学体系是维持人才培养计划顺利进行的主要依据,如果教学体系的健全性得不到保证就很容易影响到高职院校人才培训计划的开展;另一方面教学体系是企业衡量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准,如果高职院校的教学体系不健全,很容易导致企业对该高职院校的人才产生偏见,不利于学生在企业中获得更加长远的发展。由此可见,为了确保高职院校的正常发展,高职院校需要完善和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努力将知识与实践融合在一起,从而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社会经验。例如高职院校的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可以采取理论课结合实验课的模式将知识与实践联系起来;还可以增加实习的次数,让学生在实习中获得更多的工作经验等,这些方法都能够有效改善高职院校教学体系不健全的问题,帮助高职院校获得更加长远的发展。3.2加强校方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力度。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是学生锻炼自身能力的主要平台,高职院校应当抓住与企业合作的机会,为学生争取更多的发展机遇,从而为企业输送更多的技术型人才。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调整自身的专业布局,使其能够更加符合企业的需求,从而实现人才与企业的有效组合,为企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机会;其次要做好与企业的合作工作,努力让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培养出科学的工作意识,进而确保学生能够认真完成实习工作,为企业与高职院校加大合作力度做铺垫;最后还要做好学生培训工作,让学生拥有较强的专业能力,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动力。3.3强化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队伍在高职院校进行供给侧改革工作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一方面教师队伍是与学生直接接触的队伍,学生的知识基本是从教师传授的过程中获得的,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就是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训的效率;另一方面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教学水平的代表,教师队伍的建设将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在竞争中的发展问题。由此可见,在高职院校进行供给侧改革的过程中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高职院校应当重视教师队伍的打造。

4结束语

随着供给侧改革要求的出现,社会对高职院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解决市场对技术人才的需求问题,高职院校需要在加强人才培养力度的基础上努力提高人才培训建设的质量和水平,争取让更多的技术型人才进入企业,为企业的发展和创新提供帮助。本文对高职院校供给侧改革下的人才培养建设工作进行了研究,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了合理的解决建议,希望能够为高职院校的发展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苏龙,王青春.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职汽车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究[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4(04):7-10,18.

[2]黄扬帜,余剑东,陈力捷,徐艳民.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J].高教学刊,2017(14):48-50.

[3]田春霞.工学结合的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5(02):21-22.

[4]邹玉清.浅谈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培养目标[J].科技风,2015(02):247.

汽车制造范文篇8

1.1采样情况

本研究的样本企业涉及到不同区域、不同经济发展程度、不同规模、不同企业性质的汽车制造企业;调研汽车生产物流总监或总装车间调度长等关键工作人员,采用实地访谈和邮寄两种形式,正式发放问卷65份,回收得到有效问卷38份;特别对芜湖奇瑞汽车、襄阳风神汽车、武汉东风汽车制造厂进行了实地访谈调研,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1.2变量及模型设计

本研究借鉴Cohen和Levinthal提出知识吸收能力的基本理论。宁东玲、高俊山通过实证研究表明,现实吸收能力中介调节潜在吸收能力和信息系统应用效果,而且先验知识的不足仍然是我国企业信息系统项目失败的原因之一。基于相关领域学者研究及对多厂家调研思考,本人提出制约中国汽车制造业看板管理技术应用效果的关键因素为对知识及技术的潜在吸收能力和现实吸收能力,并把它作为影响中国汽车制造业物流看板管理技术应用效果的主要变量,并建立模型。物流看板管理技术应用效果(JX)和潜在吸收能力(PAC)、现实吸收能力(RAC)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潜在吸收能力的组成要素包括先验知识(Pk)、学习强度(Li)、管理支持(Ms)、组织结构(Os)、知识相似(Kc),现实吸收能力的组成要素包括信息集成(Di)、知识共享(Kn)、员工授权(Ee)、培训能力(Tc)、战略设计(Sd)。图1中国汽车制造业物流看板管理技术应用效果模型(1)知识及技术吸收能力的量表。本研究采用李克特5级量表。设计的潜在吸收能力的量表问题项为20个,现实吸收能力的量表问题项为12个。信息集成因素的问题项:信息系统提供更准确的数据;信息系统的数据来自不同部门,包括供应商、3PL公司、分销商等物流供应链一体化客户;采用标准的数据接口,信息系统使数据的一致性提高;信息系统提供更容易理解的数据等。知识共享因素的问题项:公司建立学习型组织,各部门沟通渠道顺畅,员工能经常交流问题和建议;公司员工能及时解决物流看板管理技术使用中遇到的困难;公司能对新需求或新条件作出灵活的调整。员工授权因素的问题项:员工有机会在重大决策之前发表意见和建议;员工能够经常提出现场作业流程优化建议,持续进行流程优化;员工对高层领导下达的命令不盲从;高层领导拥有绝对的权利。培训能力因素的问题项:公司的工作部门有训练有素的员工(采用5S管理,员工按照企业作业标准规范化操作工作内容);员工满意公司提供的培训内容;物流看板管理技术项目使企业能力得到提升。战略设计因素的问题项:公司对于信息系统,包括ERP系统、物流看板需求系统有较好的设计;公司具备设计科学合理的物流供应链能力;汽车制造企业对应用看板新技术有共识;客户需求能够得到快速响应;公司物流看板管理技术项目监控能力偏弱。(2)物流看板管理技术应用效果的量表。物流看板管理技术产生的应用效果应该是多方面的,包括作业生产质量、作业生产柔性、客户服务能力等,应该是一个多层次、多方面、平衡的评价体系,可以从制造现场的停线率和停线时长、员工作业能力、看板需求系统的可靠性、生产柔性、物流成本、客户满意度等6个方面来衡量。

1.3信度和效度分析

本文研究潜在吸收能力、现实吸收能力、物流看板管理技术应用效果之间的关系,属于探索性研究,根据Nunnally1978年确定的Cronbach′sa值信度度量标准,一般探索性研究的Cranbach''''sa值在0.6以上,被认为可信度较高。本研究获取的潜在吸收能力、现实吸收能力、物流看板管理技术应用效果的Cronbach′sa值分别为0.931、0.918和0.906,均高达0.9以上,属于高信度。分别对潜在吸收能力、现实吸收能力和物流看板管理技术应用效果三个量表进行KMO检验和Bartlett球度检验。KMO检验值分别为0.911、0.908和0.856,说明变量之间呈强相关性;Bartlett球度检验的概率Sig为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0.005,可认为相关系数矩阵与单位阵有显著差异。同时,KMO值为0.9左右,根据Kaiser给出的KMO度量标准可知原有变量适合作因子分析。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EFA),找出多元观测变量的本质结构并进行降维处理,将具有错综复杂关系的变量综合为少数几个核心因子,基本确定潜在吸收能力和现实吸收能力的组成要素,因子载荷矩阵与理论设定潜在吸收能力和现实吸收能力的各个组成要素一致。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检验观测变量的因子个数和因子载荷是否与基于预先建立的因子模型的预期一致,检验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的拟合能力,拟合指标见表1,各指标的拟合基本符合要求。

2数据分析

2.1变量关系及路径分析

分析潜在吸收能力、现实吸收能力与物流看板管理技术应用效果之间的关系。拟合指数分别为:IFI=0.833、CFI=0.825、TLI=0.818,都超过了建议值0.8,见表1。x2/df=1.887,其值小于2,RMSEA=0.084,其值小于0.1,说明模型拟合观测数据的拟合程度较好,不必修正模型。通过调研数据统计整理分析发现,现实吸收能力对物流看板管理技术应用效果的影响系数为0.72,潜在吸收能力对现实吸收能力的影响系数为0.94(见表2),都在1%的显著水平上呈正向显著关系,潜在吸收能力通过现实吸收能力对物流看板管理技术应用效果的影响系数为0.68(0.94×0.72),从而表明了潜在吸收能力通过现实吸收能力对物流看板管理技术应用效果呈正向促进作用。进一步分析可知,现实吸收能力会对物流看板管理技术应用效果产生显著影响;而和现实吸收能力相比,潜在吸收能力对物流看板管理技术应用效果的影响并不明显。同时,通过调研整理后的数据分析发现,先验知识在潜在吸收能力的组成因素中影响力最小,最新物流看板管理技术的缺乏、物流看板管理运营知识等先验知识的不足,会导致物流看板管理技术应用失败。

2.2结果解释

分析认为,潜在吸收能力是影响物流看板管理技术应用项目失败的重要因素,但不能仅靠潜在吸收能力来提升物流看板管理技术应用效果。拥有较高水平的潜在吸收能力是汽车制造企业实施物流看板管理技术应用项目的必要条件。良好的物流看板管理技术应用效果,取决于汽车制造企业能使潜在吸收能力有效地转化成现实吸收能力。在企业高层领导者对物流看板管理技术认识不深,组织结构僵化,管理水平不高,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投入不足等情况下,盲目上物流看板管理技术应用项目是导致物流看板管理技术应用效果不理想的一个重要原因。物流看板管理技术涉及到多种管理软件,其使用过程也是知识转移的过程,具有较高知识含量的物流看板需求系统,如果不能被作业人员很好地消化和使用,会直接影响到物流看板管理技术应用效果;强调物流看板管理技术应用氛围的重要性,物流工程师、实施人员之间不能很好地沟通,将会使物流看板管理技术的实施非常困难,甚至最终造成物流看板管理技术应用项目的彻底失败。不断培训员工,使员工严格按照作业标准作业;员工在实施物流看板管理技术过程中,能够主动持续优化物流作用流程;企业从战略角度考虑、将传统看板管理系统升级为电子看板管理系统,都将有助于提升物流看板管理技术的应用效果。另外,从物流供应链角度考虑,按照JIT原理围绕汽车制造厂科学布局供应商、3PL、分销客户,缩短供应链成员的反应时间,也将有利于降低停线率和停线时长,进而提高物流看板管理技术的应用效果。

3结语

汽车制造范文篇9

关键词:现代汽车;汽车制造;机械加工

1引言

随着汽车机械加工水平不断提高,我国汽车制造技术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在差距上不断拉近。可以说目前汽车制造机械加工技术已经得到了长足发展。在此基础上,为了不断促进现代化汽车制造机械加工技术创新,需要对汽车制造中机械加工中相应的技术应用和发展趋势展开论述。

2汽车制造机械加工技术概述

近年来,我国在汽车制造机械加工领域中不断进行创新和突破,拉近与世界先进水平的距离。为了得到更好的机械加工技术的发展,在赶超的过程中,通过经验的积累和技术的学习,提升了机械加工技术水平。目前采用的汽车机械加工技术已经在水平上获得较大提升。2.1切削技术。在汽车机械制造加工领域中,拥有了很高的生产能力,依据相关的技术标准,在刀具结构上更加合理。从切削类机械加工技术实施步骤来看,机械加工切削技术刀具的结构能够有效提升切削速度。针对以往运行速度影响要素进行分析之后,切削技术在技术指标上和刀具的材质上都进行了精细化提升。例如在一些刀具上添加了涂刷层,利用氮化钛和碳化物涂层作为涂刷的材料,延长了刀具的使用寿命,而且有效提升了刀具的切削速度。从机械加工当前的切削技术水平来看,我国的汽车制造机械切削技术已经能够与国际先进水平比美积极运用相关的材料,在刀具的切削性能上不断提升水平。对于汽车生产能力来说,起到了大大的促进作用[1]。2.2夹具技术。夹具技术,运用了二氧化碳等气体,保证家具的通用性和系列性,以维持临界加工的密度和精确度。在汽车零件加工中,将机械加工中家具进行坚固的连接。对于夹具技术应用要予以重视,防止其应用性能中由于传统的原材料使用和结构不合理性导致的影响。在夹具的制作过程中,运用于汽车制造的设计,保证其合理性,例如厚度予以明确,形成对夹具的自身保护,以提升夹具自身质量。2.3机床技术。例如柔性生产线的使用,在机械加工现代化汽车制造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一技术提升了机床技术的实用性,柔性制造单元提升了机床技术的应用效率,经过不断的优化和改进,已经能够适应市场需求,再进行机械技术加工过程中,快速的先进的加工技术,使得现代汽车加工技术的发展趋势拥有了广泛的前景。2.4精密定位技术。通过提高机床主轴转速来将机床加工速度加以提高。超精密研磨技术,应用原子级研磨抛光硅片,可以将表面粗糙度加工到1mm~2mm精度。当前进行汽车现代机械制造工艺的研究,要保证产品的设计制造等流程相辅相成,密切相关。因此把握好机械制造工艺和精密加工技术的相关性,才能保证工艺的科学发展。

3汽车机械制造工业的特点

(1)汽车机械制造现代化工艺,主要包含了精密加工技术,例如精密切削技术,超精密研磨技术,纳米技术,模具成型技术等。精密切削技术方式比较简单,操作起来直接使用切削的方式进行高精度表面粗糙度的操作。当前现代化技术已经能够在加工时将刀具和机床调整到最佳状态,而不受到弓箭机器以及外界影响。通过精密切削技术,可以使机床的加工技术提高,精度也大幅度提高,使得机床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不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发生明显的变形。(2)通过特种加工工艺和采用特种加工方法,都能够实现自动化加工设备的高效运行,进行汽车生产,机械制造需要进行准备工作,毛坯的制造和零件的加工以及热处理。在整车的装配和实验调整上,需要进行相应的生产流程。例如在生产过程中,对于材料的相互位置性质的过程,等运用机械加工工艺和毛坯制造工艺等,完成每个零件需要通过的全部加工内容,并且根据低耗能高产和优质的原则,选择最优的生产路线[2]。(3)机械制造工艺,包括了先进工艺技术元件加工流程制定等。例如电阻焊工艺,通过负电极中间和正电极中间放置焊接物通电的操作,让电流在汉物之间进行融合,使得焊接物逐渐融化。这一技术具有很高的工作生产效率,但是相关设备的成本较高,也容易产生气体污染和噪音,因此采用高效率的机械化操作非常重要。例如采用无损检测技术,保证操作过程中不会出现过多的故障。通过电弧进行焊接操作,分离空气熔池和电弧。在进行焊接的时候,气体保护层在电弧周围会产生一定的保护介质,此时需要进行焊接操作的有害气体的防护。二氧化碳一般成本较低,采用气体保护焊工艺进行介质的保护,通常是采用二氧化碳螺柱焊工艺进行板件和螺柱的焊接,并且施加一定的压力,在螺柱上完成焊接。薄板焊接中由于拉弧式焊接的熔深较大,因此在拉弧室和储能式的焊接过程中,不需要进行打孔和钻洞,只要保证焊接不会出现漏水漏气,就可完成现代化汽车机械制造中的最重要的零件制作。再比如埋弧焊工艺,主要通过机械送入焊丝,利用自动焊接方式完成了焊剂层下的燃烧,电弧的焊接。传统的焊接方式往往增加劳动力,通过焊接车将焊丝进行送入,采用手工电弧焊的方式,替代半自动埋弧焊。此时重视焊机的选择,体现出焊接水平和钢材的等级,需要进行焊接搅拌设备等选择,有效节省焊接消耗材料,如使用焊接搅拌头,应注意要达到低温下焊接技术要求[3]。

4现在汽车加工机械技术的发展趋势

通过对汽车发动机的技术加工,使得汽车加工与发动机制造进行有效的结合,从而提升汽车机械加工水平。汽车机械加工的质量和效率,为汽车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将发动机作为汽车的核心部分进行改造,有效保证机械加工技术得到很好运用。同时将汽车加工与发动机制造进行紧密结合,发挥汽车加工技术的优势,使得汽车制造加工技术的效率成倍增长。4.1高速加工技术。在汽车制造生产领域来说,通过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将数控自动生产线引进汽车机械加工中,提升了机械加工的准确度和精确度。当发达国家在进行数控自动生产线的运行过程中,对于相应的机械加工速度予以提升的同时,我国也在借鉴的过程中,将汽车机械加工与自动化数控技术结合在一起,不断地改进加工工序和生产线,从而提升汽车加机械加工速度,机床技术应用等方面与高速技术等进行有效的结合,强化复合加工中心的研究,在未来发展中将干式切削和刀具高速运转作为研究的重点,进行了复合刀具的应用。高速加工技术应用主要体现在刀具技术的高速运转,机床技术的高速应用等。经过上述两方面的结合,在复合加工中心经研究的前提下,又得到了更加有效的发展[4]。4.2毛坯制造技术以及网络技术。对于零件和设备的成型速度以及切削加工应用的消耗的都是有非常非常好的帮助的。通过数字化图像处理,提升了测量的速度,信息技术应用在测量技术中实现了无切削加工技术的应用,使得汽车各个部位结构的运行安全性和精确性得到了保证。

5现代化汽车机械制造加工技术的特征

5.1柔性制造自动化。以美国研制的数控显窗为代表,其数控机床和加工中心具有高质量高效率,适应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的特征,采用数控技术和分布式数控系统进行运行。5.2集成制造自动化。集成制造自动化运用现代制造技术管理技术,强调制造过程的系统性和集成性,解决现代汽车制造企业中的相关机械制造的难点,通过自动化技术系统工程技术等完成了信息化机械制造技术的应用[5]。5.3智能制造自动化。通过智能化技术完成了制造网络化、全球化、敏捷化、虚拟化、智能化等特点,要求工程要求,同时还保证了现代汽车制造能够实现绿色制造。现代汽车制造技术采用了刚性制造和柔性制造结合的方式,强调的是新工艺和新技术,以提高现代汽车制造技术的适应性和自动化。

6结语

现代机车机械精密加工技术和汽车现代机械制造工艺是紧密相连的,用于提高汽车机械制造业的制造加工效率,通过对先进技术的引进和不断地研究,将精密加工技术应用在汽车现代机械制造工艺中,方能保证机械制造工艺不断改进和完善,不断提升我国汽车机械制造加工水平,以获得汽车机械制造事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金璐.浅析机械加工在汽车制造维修中的应用[J].科学与财富,2019(9):6.

[2]周秋菊.汽车制造业机械加工技术现状及发展研究[J].南方农机,2018(24):75.

[3]姚守宾.汽车零部件机械制造设备的现代化管理方法[J].中国设备工程,2018(23):30~31.

[4]王芳.浅析机械自动化在汽车制造中的应用优势与发展趋势[J].职业,2018(20):127.

汽车制造范文篇10

一、质量成本概念及其主要内容

企业运转过程中的质量成本包括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发生在汽车制造过程中为了实现能让顾客满意的质量而产生的成本,其内含了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另一方面则是当质量达不到顾客的要求而产生的一种事后成本,即损失成本。1、预防成本。这种成本顾名思义,是为了预防汽车质量不合格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所花费的费用,譬如说更新制造机器、引进先进工艺等能够提升汽车生产质量而产生的投资和费用。所以预防成本是一种事前准备工作上的投资和成本,是必要并且能够保障汽车质量最基础和重要的一环。2、鉴定成本。这种成本也很好理解,就是指在汽车制造完成之后并不能直接上市,还需要检测汽车质量是否合格,是否能够满足顾客所要求的成本。同时,鉴定成本也涵盖了在汽车制造和生产过程中,各部分零件在制成时候是否合格这一方面的检测。而当前为了节约成本,在企业制造行业大多使用了能够同时进行批次检测的测量室。3、损失成本。损失成本是一种事后成本,发生在汽车生产完成之后,甚至是汽车进入市场、到达顾客手中之后。损失成本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方面是内部损失成本,这就是在汽车制造完成之后但是流入市场之前产生的损失,譬如检测不合格后需要返工造成的;另一方面则是流入市场之后的外部损失成本,即在顾客购买汽车之后产生的损失成本,譬如交车之后故障产生的保修的费用以及汽车由于质量问题产生的责任赔偿损失。

二、汽车制造企业质量成本核算

1、汽车制造企业质量成本核算的目的。汽车制造企业进行质量成本核算自然是为了明晰成本的高低以及归属,从而有针对性地升级设备、采取一系列措施对于耗费成本高的步骤进行优化。譬如说,成本核算最确切具体的目的就是讲质量成本切实归属到预防成本、鉴定成本以及最终的损失成本,只有具体核算了这三方面质量成本,根据成本高低分清主次,从而对不同阶段的生产进行不同层次的投资,一方面提升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有利于使得质量成本以可见的幅度下降。对于一辆已经上市交付使用的汽车,其最为重要的成本核算问题就是损失成本。尽管在汽车进入市场销售之前做过大量的反复试验,但是由于汽车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工业产品,无论是在品质控制的角度来看还是从实际使用者的习惯不同的角度来看,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果出现后续交付后的质量问题,就会造成较为严重的损失成本。2、汽车制造企业质量成本核算的方法。既然讨论了汽车企业制造汽车的质量成本的目的,那么接下来自然是要问应该如何进行质量成本核算。当前可以使用下面这种办法进行核算:首先明确了质量成本的三个内容,之后便是创建三种相关的费用表格,即员工相关费用矩阵表、实际发生费用表以及设备检测费用表。从而直观检测出汽车企业质量成本水平,进而对其成本进行精准控制,也为管理者的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三、实证举例

之后对于某实际汽车制造企业的制造成本核算中各种表格的创建进行实证探究,进而阐明质量成本核算的办法。1、员工相关费用矩阵表的创建。这种表格的创建的前提是对各部门的员工数目进行统计确认,首先是确定相关部门的实际人数,之后要对这些员工的职责和费用结构进行划分,这种划分愈细致,对于之后所得出的费用就越精确,越具有可使用性。2、部门质量成本汇总表的创建。在进行上述表格的制成之后,还只是一种细化的分门别类的表格,还不能够展现出整个企业进行汽车制造所耗费的质量成本,因此需要在上述表格的制成之后对其进行分析汇总,最终形成部门质量成本汇总表,如下表所示:

四、汽车制造业在成本管理中应该注意的事项

当前对于汽车制造业的质量成本管理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在其中仍旧存在不少问题,甚至影响到整个质量成本的核算,下面就针对这些可能出现的问题谈一谈需要注意的事项。1、质量成本核算不严格。对于制造业来说,原料的控制最为重要,当前的汽车制造企业虽然有原料领取限额,但是往往制造时领取的原料会超出这一限额,从而无法对原料的流出和使用进行严格的控制,最终使得制造过程中不注意对于原料的高效利用,致使原料浪费问题严重,为企业的质量成本控制带来极大的阻碍。针对这一点,要进行原料限额制度的严格实施和执行,不能只有规章制度而忽视了真正的落实。对于成本控制责任进行严格的划分,落实到具体部门乃至个人的身上,严格奖惩制度,全面控制质量成本而不是进行事后控制。2、质量成本核算有误差。这种成本核算误差来源于各个方面,一方面是自然因素,另一方面则是来源于人为的因素。自然因素是譬如机器耗损、员工工作效率等一系列主观性较强、比较难以进行精确衡量的成本核算。而至于人为因素,就来源于核算时的偷算漏算,或者核算制度不严密造成的譬如大批次原材料进厂时不进行检测以及称量导致的缺斤少两等情况。针对这种问题最主要的就是完善汽车制造企业的质量成本核算的相关制度,落实成本基础管理的相关工作。对于进厂的货物,应该重视原始凭证的建立,对于货物的材质及具体数量都进行严格的记录,并规范化其格式和记录保存方式,使得如果材料出现偏差也有迹可循。3、质量成本核算不全面。这一问题是在整个质量成本核算中最容易造成误差并且最普遍的问题。对于汽车制造企业来说,设计质量成本控制的项目很多,而当前被设定作为成本核算内容的项目并不完全,一些难以核算、或者说隐形的项目被忽略未计入核算项目中,但是它们又确实对成本核算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使得最终质量成本核算结果与真正所花费的质量成本有很大的差距。对于核算不全面这一情况,可以通过完善成本核算制度,并且用更加严谨的方式对核算项目进行设置来进行解决。或者说运用一种依据,譬如说《废品损失》以及与之相配合的《专项模具》进行相关的质量成本项目设置,一方面避免核算项目的漏算,另一方面不将这种依据与其他设置办法相掺杂,也避免了重复计算质量成本项目的可能性。4、质量成本核算不细致。企业制造行业质量成本控制最主要的支出就是制造汽车时的模具和工艺控制,而伴随当前各领域技术的进步,这种模具和工艺的更新速度是非常快的,并且这方面的费用和投资往往计算在制造费用当中,这就使得在企业质量成本核算中这部分的投入是缺失的。对于不细致这一问题,最重要的是两方面,一方面仍是要健全质量成本核算制度,将模具工艺等模糊的投入划分清楚范围,避免重复计算或者漏算;另一方面则是要加强员工的思想道德修养和专业素养,推进员工以及核算成员不仅技术水平高,还要了解账目计算和登记,进行全方位的质量成本管理,形成完善的核算组织体系,譬如在车间,车间主任要建立完整的管理体制;对于整个公司,管理层要组织完善会计人员组成的会计体制从而进行更加专业的核算等。

综上所述,为了提高利润,促进汽车制造企业成功进行成本控制,增加利润率,企业的质量成本核算占据着非常关键的地位,因此要详细创建企业内部各部门的三种质量成本核算表,并对其进行汇总,为企业进行决策以及讨论投资方向提供重要的依据。同时,对于汽车制造企业质量成本核算的精确进行,也可以有效进行质量成本的控制,从而使得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获得迅速发展。

作者:章飞飞 单位:浙江交通技师学院

【参考文献】

[1]邹凡刚,陈善彪,廖欢.汽车制造过程常见电器模块刷写数据的研究[J].时代汽车,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