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边界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3 08:40:01

平安边界

平安边界范文篇1

一、加强领导、强化责任、扎实开展平安边界创建工作。我镇经召开综治委全体会议研究决定,成立了以黄枫同志任组长,派出所所长钱模良任副组长的平安边界创建领导小组。落实领导责任制。党政主要领导是平安边界建设的首要责任人,分管领导是具体责任人,其它领导承担分管工作范围内平安边界建设的责任。严格检查考核,落实奖惩,把解决边界纠纷、创建平安边界工作的成效与责任人的政绩考核、奖惩挂钩。对工作得力、成绩显著的,予以表彰奖励;对因工作不力,导致发生严重危害社会稳定事件的,坚决行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票否决权,严格追究领导责任。建立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制度,对矛盾纠实行统一受理、集中梳理、归口管理、限期办理,真正把矛盾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

二、精心部署,强化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平安边界创建工作。一是建立了巡查机制。结合我镇实际,因地制宜,分别组建了专门的巡逻队伍,以车巡步巡相结合,围绕“高发案时段、高发案地区、高发案类型”,实行弹性人员抽调制度,开展巡逻巡查,确保人员投入效益的最大化。利用周五、周六、周日三个晚上的8:00—11:00,配合派出所开展徒步巡逻,有力地震慑了街头违法犯罪,提高了群众的见警率,增强了群众的安全感。积极参与治安防范,针对一定时期内不同的种类的多发案件,采取重点巡查的方式,发现控制犯罪。二是建立健全群防群治机制。镇综治委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决定在镇区组建巡逻队伍,由财政出资,公安机关管理、指导。同时要求各村、单位组织干部、下岗职工开展看楼护院活动,发动临街沿路业主开展店面联防,动员居民积极参与治安防范;在农村,我们重点解决了基层治保组织的建设问题,目前,在全镇逐步形成由公安机关牵头、基层治保组织为骨干、各群防群治力量为主体的多元化防控网络。

三、广泛宣传,加强道德法制教育,扎实开展边界犯罪预防工作。社会治安重在预防,提高群众思想觉悟,提高群众法律素质仍然是我们平安边界创建的重点工作。进一步深化农村普法教育,重点开展了以宪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义务教育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条例、行政区域界线管理条例、信访条例等法律法规为基础的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开展司法讲座及司法考试等方式抓好镇村干部、司法和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并通过请司法所干部及派出所干警带课到校园等活动,强化了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完善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实行了村务公开,推行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积极开展“民主法治村”创建活动。推进了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开展道德文化建设和反邪教警示教育。

平安边界范文篇2

为了扎实做好我县平安边界创优工作,根据《省民政厅关于深化平安边界建设工作的通知》(浙民区[2009]18号)、《市民政局关于做好平安边界建设创优工作的通知》(湖民[2009]77号)文件精神,拟定于年底前对各乡镇(开发区)平安边界创优工作进行考评验收,请各乡镇按要求做好相关准备,现将考评验收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考评标准

按照省民政厅、市民政局制定下发的平安边界建设创优工作考核标准,从组织宣传、年度任务、经费队伍、各项制度落实情况划定具体分值,实行量化考核。

二、考核准备内容

1、各乡镇自评得分表,本年度完成任务情况总结。界线界桩资料。以一线一单位装订,并要有相关文字照片说明。主要包括:所辖区域共有线数;每条线界桩数及负责管理的界桩数。认真填写行政区域界线界桩检查情况记录表并每年月日,月日前上报表。

2、文件资料。党政领导讲话或党政部门文件有关平安边界建设的内容,建立平安边界建设领导小组或平安边界建设领导小组成员的文件,综治办将平安边界建设纳入平安建设考核文件,报纸等媒体宣传材料、照片等,界桩管理员培训通知,定期走访记录(时间、参加人员、商议的主要事项等)。

3所辖区内涉及界线界桩发生纠纷,跨界建设,倚界建设,标志物被改变,损坏等现象,要在第一时间向县民政局报告。

三、考评方法。

平安边界范文篇3

一、基本情况和主要成效

与横港镇、范镇两镇交界,交界线达1万余米,一山之隔,山南为,山北为,边界自然村45个,常住9000多人口,据不完全统计,有姻亲关系的240对。两地边界行政村分别为发生。为营造和谐的边界治安工作环境,打造一方平安,与横港镇、范镇十年前便着手构建边界治安联防工作机制。十年来,两方三地坚持“以人为本,平安创建”的原则,认真贯彻“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树立一盘棋思想和“友谊第一、协作第一、配合第一”的协作意识,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宗旨,以创建平安家园为目的,本着和睦相处、互谅互让的原则。两方三地关系融洽,商贸往来频繁,边界治安状况良好,十年无刑事案件发生,边界治安联治工作的迅速推进,为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保障。

二、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是感情联谊。与横港镇、范镇加强网络交流,开展互访活动,相互了解,增进友谊,开展友好乡镇、友好村创建活动,为维护边界稳定,创建边界和谐平安奠定基础。各边界矛盾纠纷联防联调组织实行定期、不定期互访,加强双方乡镇、公安派出所、司法所等干部之间的感情联络,增进友谊,激发了双方共同调处边界矛盾纠纷的积极性。

二是矛盾联调。与横港镇、范镇主要通过例会、互访、协作等多种形式,共同预防和及时调处矛盾纠纷,落实各项防范措施,把各种不安定因素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正真做到“发现得早、控制得住、处置得当、打击得力”。在边界联防机制的作用下,所有矛盾纠纷都得到了很好的调处,一致得到了群众好评。

三是信息联网。成立组织机构,健全基础网络。双方共同组建边界治安联防委员会,委员会设主任一名,副主任三名,双方综治办和相关行政村为组成成员,在乡一级均配备信息员、联络员,村、组两级配备信息员;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委员会主任,由党政一把手担任,副主任担任办公室主任,职位调整和办公室设置实行轮流坐庄。

四是整治联治。建章立制,制定联防公约。联防公约依照上级有关精神,在边界治安联防会上共同商订和修改,除明确建立机构以外,主要是规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办法和原则要求等事项。公约规定,调处纠纷应本着相互理解、互谅互让的原则,注重预防性、及时性和准确性,调处责任是乡(镇)一级的,由联防委员会下意见书,报县(市)综治委备案;调处责任是村或组一级的,由双方村级调委会共同下意见,并报联防委员会备案;联防公约还规定了交流方式,即每季度进行一次情况交流、治安状况分析,每年至少召开一次联防委员会全体会议,并邀请上级综治委和同级公安派出所参加,共商边界联防事宜,分析情况,修订制度,查找不足,总结经验。

五是事故联处。与范镇交界,而范镇场矿较多,农民在范镇务工人员多,治安情况复杂,安全事故也经常发生。双方建立事故联处机制,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各方要及时沟通,本着互谅互让,一切为了和谐的精神联合处理。

三、保障措施

一是领导重视,保障到位。两地边界治安联防工作得到了双方县、乡领导的高度重视,县(市)综治委有领导专门过问此项工作,乡党委政府将边界治安联防列入日常工作安排;同时,为边界联防提供专项资金,用于乡、村往来活动和联防工作。

平安边界范文篇4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和谐稳定、友好相处、团结协作、共同发展”的平安边界创建工作目标,坚持“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不断推进行政区域界线管理的规范化、法制化,及时妥善化解边界矛盾纠纷,消除各种隐患,促进边界线地区的长期稳定、和谐发展,为建设现代化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二、主要任务

创建平安边界的主要任务有四个方面:一是把平安边界建设列入各地重要议事日程,健全完善各项工作机制;二是建立治安防控、调处化解、快速处置等行之有效的平安建设措施,有效预防和减少边界纠纷发生,把边界地区的矛盾隐患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三是按照《行政区域界线管理条例》规定,确保勘定的行政区域界线无争议,界桩稳固,管理责任落实到位;四是履行职责,依法治界。涉边地区要认真执行《行政区域界线管理条例》,并依法实施有效管理,教育边界群众学法懂法,自觉维护法定行政区域界线的权威,遵守行政区域界线的管理规定。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边界地区的稳定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创建平安边界活动是维护边界地区稳定的重要措施,是加强界线管理的长效机制。各地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综治和民政牵头、公安、司法、国土、水务、农业等部门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落实相关责任人,并结合实际,制订实施方案,落实综合治理措施。

(二)加大宣传力度。平安边界创建意义深远,工作涉及面宽,各地、各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形式,广泛宣传平安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社会各界对创建工作的重视与支持,争取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和配合,使创建活动深入人心,为创建平安边界营造良好的氛围。

(三)建立治安防控体系。为确保治安秩序和社会大局持续稳定,各毗邻镇、村要签订《睦邻友好公约》和治安联防协议,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相互通报情况,共同研究平安边界创建的有关事项,建立联合巡逻防范队伍,及时处理边界区域存在的突出治安问题,积极协调处理边界争议或纠纷。

(四)完善应急处置机制。一是建立边界信息预警机制。边界双方要加强信息沟通,互通情况,使问题早发现、早解决。二是建立维护边界稳定协作机制。加强与毗邻镇的对口协作,做到矛盾纠纷联合排查调处、群体性事件联合预防处置。三是建立边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制定严密的应急处置预案和工作机制,人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及时处理纠纷事件。四是建立边界双方定期协商机制。行政区域界线毗邻镇、村要定期进行走访,增强双方的信任和理解,共建平安边界,确保边界地区的长期稳定、和谐发展。

平安边界范文篇5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坚持“属地管理”的原则,充分发挥边界乡镇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作用,通过开展平安边界线创建活动,及时化解边界各类纠纷,提高边界地区干部群众法律意识,有效整治影响边界治安的突出问题,建立平安、稳定、团结、互信的边界关系,使边界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二、主要任务

深入落实《**市人民政府和**省人民政府联合勘定的行政区域界线协议书》精神,建立健全边界管理调处机制;加强两县交流与合作,积极预防和减少边界纠纷发生;加大普法宣传教育力度,增强干部群众依法治界的法律意识,自觉维护法定行政区域界线的权威;提高依法治界水平,维护边界稳定,促进边界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三、创建内容

(一)加强行政区域界线联合检查。严格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等部门《关于加强行政区域界线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精神,坚持5年一次的联合检查制度,适时组织两县进行联合检查。

(二)签订界线委托管理责任书和睦邻友好公约。两县政府分别与毗邻乡镇、具体管护人签订界线委托管理责任书和界线标志物交付保管书,落实行政区域界线日常管理责任。界线毗邻的乡镇、村要签订睦邻友好公约,建立定期走访机制。

(三)加强界桩及标志物的管理。做到界桩外形醒目、标示明确。及时清除界桩周围的遮挡物和威胁安全的物体,对松动的界桩予以加固,对边角磨损的予以修补,对字迹模糊的予以刷新;对损毁、移位的界桩,应在界桩位置予以补设、复原;因自然环境变化、行政区划调整、建设及开发等原因需要移动、增设或注销界桩的,报请双方省市人民政府协商一致后,共同测绘,共同实施。界线方位物要维持原貌。因自然原因或生产、建设等原因致使标志物发生变化,造成界线走向不明确的,双方民政部门共同组织修测,确定新的标志物,并报行政区域界线的批准机关备案。

(四)加强界线管理工作资料管理。行政区域界线管理中形成的协议书、工作图、音像制品、界线标志记录、批准文件、备案材料以及其它与界线管理有关的材料按照有关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要求立卷归档、妥善保管,做到资料齐全,查阅方便。

(五)加强插花地、飞地的管理。严格执行《**市人民政府和**省人民政府联合勘定的行政区域界线协议书》规定,加强插花山林、土地、水源等自然资源权属管理,确保跨界方在其插花土地上的正常劳动生产和生活不受侵犯。

(六)妥善处理边界争议及纠纷。依据《**市人民政府和**省人民政府联合勘定的行政区域界线协议书》相关条款,建立两县边界调处机制,按照“必须遵守法定界线尊严,有利于人民团结、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原则共同协商处理边界争议及纠纷。

四、创建步骤

(一)准备阶段(**年4月1日至**年5月31日)建立健全机构。大足县、安岳县召开创建**川平安边界线工作筹备会,分别成立平安边界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平安边界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各边界乡镇要相应成立领导机构,明确专职工作人员,落实工作经费,实施创建活动。加强宣传力度。印发《行政区域界线管理条例》,开展平安边界创建工作宣传,营造平安边界创建氛围。

(二)实施阶段(**年6月1日至**年11月30日)召开两县联席会议。6月、9月分别在大足县、安岳县召开创建工作联席会议,毗邻各乡镇也要根据创建工作需要,建立平安边界创建长效机制。签订界线委托管理责任书和睦邻友好公约。两县政府分别与毗邻乡镇、具体管护人签订界线委托管理责任书和界线标志物交付保管书,界线毗邻的乡镇、村要签订睦邻友好公约。加强行政区域界线管理,严格执行5年一次的联合检查制度,加强界桩及标志物的管理、插花地、飞地的管理,及时妥善处理边界争议及纠纷。

(三)总结阶段(**年12月1日至**年12月30日)完善平安边界创建工作总结,做好边界档案管理,迎接省市民政局验收。

平安边界范文篇6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坚持“属地管理”的原则,紧紧依靠边界地区各级党委、政府,充分发挥各有关部门职能作用,通过开展平安边界线创建活动,建立平安、稳定、团结、和谐的边界关系,使边界地区干部群众法律意识明显提高,涉及边界的各类纠纷及时妥善化解,影响边界治安的突出问题得到及时有效解决,边界地区居民和睦相处,生产生活秩序正常,边界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二、主要任务

创建平安边界线的主要任务有四个方面:一是把创建工作列入党委、政府和民政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组织,加强领导,切实做到民政牵头,各有关职能部门积极配合,狠抓落实;二是采取积极预防、调处化解、快速处置等行之有效的措施,预防和减少边界纠纷发生,把边界地区的矛盾隐患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三是进一步落实《*县和*县区域界线(射三线)联合勘界协议书》,维护边界地区稳定,促进交流与合作;四是加大普法宣传教育力度,增强干部群众的法制意识,自觉维护法定行政区域界线的权威,遵守行政区域界线的管理规定。

三、组织领导

为确保射三线平安边界线创建工作扎实开展,*、*两县分别成立由民政、公安、林业、水利、规划、国土和*、*毗邻乡镇政府为成员单位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县人民政府分管副县长任组长,民政局长任副组长,相关单位人员为成员,具体负责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同时,两县建立创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以加强联系沟通,互通情报信息,及时调处边界纠纷。联席会议原则上每半年召开一次,会议召开地的局长为会议召集人,上半年会议布置当年射三线平安边界线创建工作,传达四川省民政厅、*市民政局精神,下半年会议总结当年射三线平安边界线创建工作,签署文件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四、具体措施

(一)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经协商,定于上半年在*县,下半年在*县分别召开创建工作联席会议,会议具体时间若有变化,由会议召开地的民政局通知对方。毗邻各乡镇界线管理部门也要根据创建工作需要,定期召开座谈会,相互通报情况,共同研究平安边界创建工作的有关事项,协商解决界线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积极调查处理争议和纠纷。

(二)完善行政区域界线联合检查制度。严格遵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等部门《关于加强行政界线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精神,坚持5年一次的联合检查制度,对影响行政区域界线实地走向的自然灾害、河流改道、道路变化等特殊情况,由双方共同协商适时进行联合检查。

(三)建立委托管理制度,落实管理责任制,边界和睦,安定有序。*县、*县各级民政部门层层签订界桩及其他界线标志物委托管理责任书,明确行政区域界线日常管理的各自责任,界线毗邻的乡镇、村要签订睦邻友好公约,定期走访,增进友谊,加深相互理解,促进边界地区群众和睦相处,生产生活秩序正常。

(四)建立界桩和界线标志物管理制度。要建立界桩维护制度,做到界桩外形醒目、标示明确。要及时清除周围的遮挡物和威胁安全的物体,对松动的界桩予以加固,对边角磨损的予以修补,对字迹模糊的予以刷新。建立界桩遗失

(损坏)报告制度,对损毁、移位的界桩和因自然环境变化、行政区划调整,建设及开发等原因需要移动、增设或注销界桩的,毗邻各乡镇界线管理部门应快速及时报告*、*两县民政局,由民政局报请市人民政府同意后,共同测绘,共同实施,在原界桩位置予以补设、复原。界线方位物要维持原貌。因自然原因或生产、建设等原因致使标志物发生变化,造成界线走向不明确的,双方民政部门要组织修测,确定新的标志物,并报行政区域界线的批准机关备案。

(五)建立勘界档案管理制度。行政区域界线管理中形成的协议书、工作图、音像制品、界线标志记录、批准文件、备案材料以及其它与界线管理有关的材料,是依法进行界线管理的重要依据,要按照有关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要求立卷归档、妥善保管。做到资料齐全,查阅方便,制度完善。

(六)加强插花地、飞地的管理。两县在勘界工作中对相互的插花山林、土地、水源等自然资源达成的协议、纪要,应认真遵守和继续执行。不得扩大插花山林、土地、水资源的范围,确保跨界方的其插花土地上的正常劳动生产和生活不受侵犯。

(七)建立越界侵权处置制度,妥善处理边界争议及纠纷。因行政区域界线协议书附图上的界线与实地认定不一致而引发的争议,由*、*两县民政局及涉及乡镇、村共同派员现场调查核实,依据《*县和*县行政区域界线(射三线)联合勘界协议书》相关条款,按照“必须遵守法定线尊严,有利于人民团结、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原则共同协商处理。如无法调处,报请省民政厅同意后,按规定程序处理。

平安边界范文篇7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维持边界地区长期和谐稳定为宗旨,坚持“属地管理,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在各级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部门的协调下,切实履行民政部门职责,不断推进行政区域界线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以深入开展平安边界建设活动为载体,以界线联检为抓手,以边界日常规范管理为纽带,不断提升边界管理工作水平,努力消除各种不稳定隐患,确保不发生因边界纠纷引发的恶性刑事案件、集体上访和群众性械斗事件,加强行政区域界线管理、维护边界地区和谐稳定,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为海西经济区建设服务。

二、组织领导

为切实维护边界地区社会稳定,规范边界争议处理行为快速准确、高效地处置边界纠纷突发事件,及时化解矛盾,妥善解决纠纷,防止事态扩大和升级,经研究成立“区创建平安边界工作领导小组”。

三、职责分工

(一)部门职责

1、区民政局负责边界的日常管理,认真做好与毗邻县(区)行政区域界线联检的各项工作,落实界桩及方位物和界线标志物的管理责任,与毗邻县(区)订立共建平安边界协议,开展国务院《行政区域界线管理条例》和《行政区域边界争议处理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宣传,指导乡镇边界的联检工作,开展边界形势分析和平安边界建设调研工作,第一时间报告边界纠纷突发事件相关信息,向省、市民政部门报告平安边界建设情况。

2、区综治办应将平安边界建设纳入全区平安工程建设总体规划,协调和组织有关部门对违反边界管理法规和破坏界桩及方位物、界线标志物的行为进行打击、处罚。

3、区公安分局负责对破坏界桩及方位物、界线标志物的行为进行打击处罚,维持边界纠纷寒发事件现场秩序,防止事态升级和扩大,依法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及时化解矛盾。

4、土地管理部门应指导村(居)依法合理开发、利用边界地区的土地资源,依法确认边界地区的土地权属,对有纠纷的边界地段暂停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

(二)街道职责

大力开展国务院《行政区域界线管理条例》、《行政区域边界争议处理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宣传,密切配合区民政局做好毗邻县(区)边界线联检工作,将界桩及方位物,界桩标志物管理责任落实到社区居委会、落实到人,使其管理制度化,规范化。

四、工作任务

全区共有3条县(区)级行政区域界线为年创建平安边界的工作内容,应确保边界线实地走向与协议书附图标绘的边界线走向一致,界桩未被移动,界桩及方位物、界线标志物完好,无边界纠纷。

五、实施步骤

1、建立边界联席会议制度。毗邻县(区)、街道应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采取互访、联调等方式,通报边界日常管理情况、存在问题,协商处置方法。

2、制定边界纠纷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毗邻县(区)、街道应共同制定边界纠纷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第一时间向当地党委、政府报告边界纠纷突发事件相关信息,控制和防止事态升级与扩大,及时化解边界矛盾,妥善处理边界纠纷。

3、落实边界线日常管理责任。按“属地管理”原则,毗邻县(区)、街道应制定边界线日常管理方案,对界桩实施委托管理,管理维护责任落实到社区居委会、落实到人。

4、开展边界线联检工作。

内业联检:由毗邻双方对照协议书及附图和边界线走向说明逐段核对边界线走向的变化情况;

外业联检:毗邻双方每季度组织一次实地联检,一是对有异常情况的线段及两侧地物、地貌进行重点检查,查明异常原因,并进行现场记录;二是对界桩及界桩方位物进行逐个检查,对有异常情况的界桩及方位物要查明原因,提出处理意见,并进行现场记录;同时清除界桩周围的杂草、遮挡物,并对界桩的文字重新刷上红漆,拍照留存。

六、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各级要把平安边界创建活动纳入平安工程建设总体规划,纳入领导干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核心内容,加强领导,加大组织协调、经费保障和工作支持的力度,落实工作任务与责任,确保创建平安边界活动顺利开展。

平安边界范文篇8

一、行政区划工作

(一)、进一步抓好全市行政区划的科学管理,积极开展市县(区)、乡(镇)行政区划体制改革试点调研工作。依据自治区《关于加快建设柳州市超大城市桂林特大城市的意见》和《关于加快推进城镇化跨越发展的决定》有关加强区划调整力度的精神,上半年,深入12个县区开展调研,进一步掌握各县区乡镇的自然环境、民族民俗历史、社会经济发展、城乡建设与行政管理等的实际情况,提出市县(区)、乡(镇)近中期区划调整总体规划设想,为我市今后科学管理、合理布局行政区划,落实建设超大城市战略部署,提供重要的调研依据。(完成时限:上半年前)

(二)、认真抓好市委市政府部署的有关—东盟经济开发区的区划调整工作。上半年,进一步加强与自治区民政厅业务处的协调沟通,及时掌握有关动态,确保区划调整工作的顺利实施。区划调整工作实施后3个月内完成新的县级行政区域界线的勘定贯通工作。

(三)、认真抓好调整邕宁区蒲庙镇行政区划,设置蒲津、龙岗街道办事处的审核报批工作。通过协调沟通,力争今年完成邕宁区蒲庙镇的区划调整工作。

二、行政区域界线管理

(一)、进一步强化依法治界。2月份下发通知,认真组织和指导各有关县区开展2012年度的界线联检工作,下半年深入县区开展督查,确保年内县界联检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继续推进“平安边界”建设,营造我市和谐的边界环境。上半年开始部署和深入县区指导履行《平安边界创建协议书》,建立“平安边界”联系会议制度,积极开展教育宣传工作,以“贯彻边界管理法规,建设平安边界,维护和睦家园”为主题及有关界线管理法规的宣传教育活动。同时,探索“平安边界”创建机制,在全区率先建立市本级内部县级行政区域界线网格化管理体制,多方面推动“平安边界”创建活动的深入发展,为促进市“首善之区”建设发展,营造平安和谐的边界环境积。

三、地名管理工作

(一)、深化地名公共服务工程,进一步抓好《市地名管理条例》报审颁布工作。上半年,加强与市人大内司委的协调沟通,及时解决《条例》报审工作有关问题,力争2012年市人大顺利颁布《市地名管理条例》。

(二)、认真实施市政府审定的《市城区地名规划》,并进一步组织修编。按照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要求,上半年组织深入各城区开展调研,掌握城区绿地、湖泊绿城、人行天桥等规划建设及周边环境情况,下半年进行研讨,提出方案,进一步补充完善《市城区规划》中的城市绿地、湖泊水域、各类桥梁等的地名规划内容。

(三)、适应我市城市建设发展和社会管理及人民群众生活工作要求,积极组织研究开发《市城区地名规划》规划道路坐标GPS定位管理系统。

(四)、进一步完善地名地理信息管理系统,开发“路名标牌管理”子系统,创新地名标牌管理模式,提升管理水平,确保命名及时,路牌常新。

(五)、认真组织抓好《地名词典》编撰中我市2128个政区、居民地类地名条目的编撰工作。3月份下午通知,成立编撰委员会,并召开动员工作会议,3---6月指导全市完成我市的撰稿任务。

平安边界范文篇9

2014年民政系统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工作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市政法信访工作会议精神,积极运用法治思维,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全面落实政策和民政部门在社会专项事务管理中的各项职责,推动综治平安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保障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1.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发挥民政部门的牵头作用,大力宣传和落实《社会救助暂行办法》。规范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供养工作,实施保障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和保障对象动态管理制度,做到应保尽保;落实重度残疾人生活救助和一户多残、依老养残救助政策,做到应助尽助;切实做好临时性、应急性的生活救助;运行好医疗救助同步结算平台,向困难群众提供及时救助;认真落实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政策,积极帮助解决他们在生活、家庭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加强对易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的生活救助。

2.落实优抚安置政策。落实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增长机制,完善重点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制度,认真办理各类优抚对象抚恤定补,建立优抚基金,解决优抚对象的特殊困难。进一步拓展优抚服务,开展短期疗养和医疗巡诊,建立完善定期沟通联系制度和适度普惠的节日慰问制度。继续做好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加强日常管理和就业创业指导服务。

3.发展老龄福利事业。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制定养老机构新增床位补贴和运营补贴办法,引导社会组织、企业、个人和其他社会力量投入养老服务;健全困难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制度,扩大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受惠面。制定出台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托老所)日常运营补贴、绩效考核制度,引入社会组织和家政、物业等提供多样化养老服务。推进养老服务信息系统建设,加大虚拟养老院建设力度。按照“三有三能六达标”要求,实施敬老院改扩建工程,强化对养老机构的监督管理,抓好安全、卫生、饮食、值班查房、考勤、护理等各项管理制度的落实。积极推进农村“老年关爱之家”建设,大力发展农村“就近互助”式养老服务。

4.完善福利普惠体系。逐步完善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体系,提高各类社会群体的福利保障水平。重点是要落实孤儿养育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建立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制度,进一步推广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探索建立养老护理保险制度。继续实施80岁以上老年人“尊老金”制度,落实好老年人市内景点游览、医疗机构就医等方面的优待政策。按照“三步走”的办法,推进普惠全民的殡葬福利制度的实施。落实福利企业税收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兴办福利企业,拓展残疾人就业渠道,维护残疾职工合法权益。

二、创新方式,加强民政专项社会事务管理

1.依法开展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要确立“主动性、保护性、开放式”的救助管理方式,对流浪、乞讨等生活无着人员依法实行主动救助,根据被救助对象的合理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探索建立乡镇救助点、村(社区)咨询点,完善救助网络体系。

2.规范社会管理服务,提高自治水平。依托村(社区)“一委一居一站一办”组织架构,创新管理方式,全面推行城乡统筹的网格化、信息化服务管理,提升服务效能。积极推广“政社互动”,构建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三社联动”机制,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深入开展“和谐社区”创建活动,年底前实现85%的城区社区、75%的农村社区达到省级和谐社区标准。

3.完善社会组织管理。建立现代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社会组织登记制度,推行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四类社会组织直接依法申请登记,取消对社团筹备成立和社团分支机构设立、变更、注销登记的审批。推行政社分开、管办分离,推进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探索行业协会一业多会模式,通过建设孵化基地、政府购买服务、公益项目创投等方式,加大社会组织培育和扶持力度。指导社会组织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促进其明确权责、依法自治、发挥作用。健全社会监督体系,加大监管和执法力度,及时查处社会组织违法违规行为,坚决取缔非法社会组织。

4.提高婚姻收养登记管理水平。完成全市婚姻登记信息补录工作。按照创建3A级婚姻登记机关的要求,规范管理服务;推行收养家庭评估制度。

5.创建平安边界。建立乡镇管线、村管段、民管桩的管理网络,明确责任,加强界线界桩维护管理,妥善处理区域界线纠纷。各乡镇要通过边界联谊互访、边界矛盾纠纷排查、边界纠纷部门会商和联合查处等制度的落实,努力把调处纠纷工作的重心从事后处理转移到事前排查化解上来。按照上级部门的统一部署,精心组织实施市行政区域界线界桩更换和扬泰线兴化段、江都线行政区域界线联合检查工作。

三、防范和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1.畅通渠道。健全完善“信、访、网、电”立体化的民意诉求表达平台,落实领导接待日和领导班干部下访制度,切实畅通群众利益诉求渠道,方便群众反映诉求,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

2.注重源头预防。制定事关社会稳定的重大决策前,方案要周密,风险要评估,程序要严谨,决策要慎重,防止出现“决策一出台,矛盾跟着来”的现象。在落实政策中,做到过程、结果公平公开,合理引导群众预期,积极回应诉求,理顺群众情绪。工作中要语言文明、行为规范、执法严格,防止因言语不周、行为不当、不作为、乱作为引发信访问题。

3.排查矛盾纠纷。建立和落实矛盾纠纷排查机制,坚持开展每月一次的矛盾纠纷排查活动,加强对稳定形势的分析研判,及时掌握动态和群众需求。落实稳定预警预报和应急处理机制,规范信息报送工作制度,严格信息报送责任,紧急重大信访事项及时上报,并采取稳控措施,严防事态扩大。

4.着力解决问题。按照“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处理得好”的要求,注重提高初信初访办结率,做到案结事了、息诉停访,避免重复信访、越级上访、集体上访。对合理合法诉求,力求一次解决到位;对合理但没有政策依据的诉求,耐心向群众解释清楚,取得理解,并积极创造条件予以解决;对因政策不配套、不连贯、不完善引发的信访问题,积极向上级反映、提出建议,争取从政策层面推动予以解决;对不合理诉求,要以比上访人员更大的耐心,深入细致地做好政策解释和心理疏导工作,确有实际困难的要给予必要的帮扶救助。

四、加强系统内部安全稳定管理

各单位要强化综治平安宣传力度,认真抓好本单位内部安全管理和稳定工作,通过在干部职工中广泛深入开展法制、反邪教和安全意识教育,增强干部职工安全和维稳意识。要进一步加强单位内部的安全管理,在健全和落实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上下功夫,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到位,预防各类事故发生。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定期排查内部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预防和解决问题并重,防止矛盾激化,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本单位内部。

第二篇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我市平安边界建设工作深入开展,根据国家民政部、省民政厅关于平安边界建设的要求,结合市民政局《关于开展平安边界建设示范活动的通知》(扬政民〔2010〕63号)文件精神,现就进一步做好我市平安边界建设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推进平安边界建设,建立妥善处理边界矛盾纠纷、维护边界地区社会稳定的长效机制,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重要精神的内在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推进平安建设的有力举措,是创新行政区域界线管理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党和政府中心工作的新载体。我市涉及的区域边界线较多,地理情况较为复杂。各乡镇民政办公室一定要从政治上、全局上充分认识平安边界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提高思想认识,明确目标责任,加强组织领导,认真解决平安边界建设中的问题和困难,积极探索开展平安边界建设工作的有效形式,不断提高平安边界建设水平,推动行政区域界线管理工作整合、创新、发展和各项任务落实。

2.建立组织,强化领导。平安边界建设工作要领导职责明确、责任落实,形成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靠前指挥、民政办公室组织实施、边界地区干部群众广泛参与的组织协调工作机制。我市民政局调整了平安边界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加强了平安边界建设的组织领导。各乡镇应建立边界管理责任区示意图、界桩管理责任图和平安边界建设责任书为主要内容的“一责两图”管理模式,进一步明确工作任务,做到管理队伍健全,责任到人,管理到位。

3.经费落实,保障有力。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民政部等部门关于加强行政区域界线管理意见的通知》的有关规定,行政区域界线管理工作所需经费列入同级政府财政预算,保障边界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省、市际管理经费由市级负责,县际界线由各地负责。各乡镇民政办要按照民政局的要求,确保将行政区域界线管理经费用到实处。

4.联检任务明确,联检工作规范。按照省民政厅的部署和市民政局《关于做好全市第三轮行政区域界线联合检查工作的通知》的要求,相关乡镇民政办公室要积极配合民政局做好扬泰线兴化段和江都线行政区域界线联合检查工作。密切联系群众,及时上报和妥善处理联检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

5.精心组织实施,界桩更换及时。按照省民政厅的部署和市民政局《关于开展市行政区域界线界桩更换工作的通知》的要求,积极组织界桩更换工作,相关乡镇民政办公室要积极配合民政局做好界线界桩的调查摸底及更换准备工作。加大宣传《行政区域界线管理条例》和有关政策法规的力度,使基层群众充分认识到更换界桩的重要意义,维护法定界线、界桩的严肃性和权威性,避免引发误解和矛盾。

6.创新工作机制,完善管理模式。各乡镇民政办公室要积极探索边界管理新机制、新模式,扎扎实实地推进平安边界建设。我市将与相毗邻的县(市、区)联合下发平安边界建设文件,签定平安边界建设协议书。各乡镇民政办公室要按照平安边界建设协议书的要求加强边界联谊互访、边界矛盾纠纷排查、边界纠纷部门会商和联合查处等制度的落实,要落实边界纠纷应急预案,不断改进和更新工作内容和方法,努力把调处纠纷工作的重心从事后处理转移到事前排查化解上来,做到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处理得好,不断提高界线管理工作水平。我市将和有关乡镇签定《平安边界建设责任书》,印发《市边界管理责任区示意图》和《市边界界桩管理责任图》。各乡镇民政办公室要在全市建立起管理面的基础上,按照要求建立起乡镇管理线、村管段、民管桩的管理网络,并明确责任,确保平安边界建设落到实处。要落实界桩管理责任制,一桩一人,专人负责。界桩管理按属地原则由各乡镇落实,按照1根桩一年每人200元予以补助。所需界桩管理经费由我市民政局在下拨的界线管理工作补助经费中落实。

第三篇

2014年全市社会组织管理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动力,精心谋划,创新创优,建立新型有效的管理机制;以社会组织服务社会为根本,激发活力,彰显功能,建立运作有效的服务机制;以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为抓手,塑造品牌,打造亮点,建立合理有效的发展机制。从而,逐步形成覆盖广泛、门类齐全、结构优化、管理规范、作用明显的社会组织发展新格局,成为推动我市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一、在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改革上,精心谋划,稳妥推进

1.建立直接登记管理制度。成立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除法律法规需要前置审批的外,直接向市民政局依法申请注册登记。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对社会组织的业务指导和行业监管,制订活动准则、行为规范,通过项目委托、购买服务和政策扶持,引导社会组织健康发展。此前担任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业务主管单位的部门,逐步稳妥完成新老体制的衔接过渡。

2.完善双重负责登记管理制度。政治法律类、宗教类等其他社会组织,继续实行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双重负责的登记管理制度。申请成立的,须经业务主管单位审核同意,然后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登记。业务主管单位负责做好成立前的审查、年检初审和日常监管,规范财务管理、对外交往、论坛研讨、换届选举等重大活动。登记管理机关依法履行登记管理和监督检查等职责。

3.改进分级登记管理制度。按照简政放权原则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要求,取消社会团体的筹备成立审批。对社会团体分支(代表)机构、基金会分支机构不再办理审批登记,不再颁发相关登记证书和印章。

4.推进社会组织与行政机关脱钩。按照政社分开、管办分离的原则,分类推进各类社会组织重点是行业协会商会在职能、机构、人员、财务等方面与行政机关脱钩。社会组织应设独立办公场所,不得与行政机关合署办公;社会组织必须设立独立账户,不得与行政机关会计合账或实行财务集中管理;现职公务员一律不得兼任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和行业协会商会负责人,已兼职的应限期辞去社会组织职务。严格限制现职公务员在其他类别社会组织兼任负责人,因特殊情况需兼任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从严审批,并且兼职不得超过1个,不得领取报酬。社会组织的理事长(会长)、秘书长、法定代表人不得兼任其他社会组织负责人。

二、在社会组织培育发展数量上,分类指导,整体推进

5.加快发展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从关注民生出发,培育一批城乡社区服务类、公益类、互助类、文体科普类社会组织。要简化手续,降低门槛,实行登记备案双轨制。要建立健全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人才为支撑的“三社联动”机制,鼓励社会工作人才利用社区资源领办社会组织,引导城乡社区社会组织专业化运作、多元化发展。2014年社区社会组织的登记备案数要达80—100个,每个社区要新建5—8个。

6.鼓励发展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从热心公益出发,鼓励企事业单位、其他组织和公民成立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支持其拓展资金募集渠道、扩大公益性支出,实现社会化、专业化和项目化运作。允许公益慈善、志愿服务类社会团体名称使用字号;允许民办非企业单位以其服务品牌在其活动区域内形成连锁服务,其各个服务点可以使用同一字号、商标及服务集团标识。

7.扶持发展科技类社会组织。从科教兴市出发,引导科技类社会组织利用自身优势开展学术研究,普及科学知识,推进理论创新,推动科技进步。支持科技类社会组织承办相关领域内学术交流、咨询培训、标准制订、项目论证、技术鉴定、资格认证、科技成果评价、人才评价、人才培养等重要事项。

8.创新发展行业协会商会。从经济建设大局出发,放宽行业协会商会准入条件,探索一业多会,允许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小类标准设立行业协会,允许同一行业按产业链各个环节、经营方式和服务类型设立行业协会,适度竞争,优胜劣汰。以新兴行业、支柱产业、优势产业为重点,着力培育管理规范、机制健全、社会公信力强的行业协会商会。对长期不活动的行业协会,要重组改选。要重视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当年各乡镇(园区)要新增两家以上。要探索建立联合性社会组织,允许同类型、同行业、同地域的社会组织成立自律性联合组织,进行自律管理和自我服务。

三、在社会组织自身建设谋划上,创新创优,强势推进

9.成立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中心。通过民政主办、部门协办打造一个多功能的孵化基地,催生一批具社会责任强、发展潜力大、服务功能全的公益性社会组织。通过集聚一批具有公益使命意识的社工人才,研发创意公益服务项目,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通过开展社会组织互动合作,整合资源,优势互补,提升社会组织影响力和公信力。通过举办社会组织公益项目交流、洽谈、展示、竞赛等活动,展示社会组织工作成果。

成立社会组织发展促进会,旨在集民间翘楚,谱社团华章。团结广大社会组织工作者,共解社会组织生存与发展的难题,共商社会组织服务社会的大计。高举社会公益大旗,担当社会公益责任,整合社会公益资源,汇聚社会公益力量,为我市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建功立业。

要重视社会组织人才队伍建设。今年将分别举办社工、社团秘书长、社会组织财务人员培训班,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化的社会组织人才队伍。

10.完善法人治理。要健全以章程为核心的法人治理结构,完善会员大会(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制度,实行决策、执行、监督分立,规范民主选举制度,推行差额选举,制订民主决策和管理工作规则,确保社会组织在其宗旨和业务范围内开展活动,真正成为权责明确、运转协调、制衡有效的法人主体。

11.规范财务行为。要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规范会计核算行为。严格执行年度财务审计和法定代表人离任审计制度,不定期接受财务检查、抽查。健全法定代表人过错责任追究制度。要完善社会组织终止后的剩余财产依法清算制度。要统一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会费、接受捐赠、财务结算等社会组织专用票据。今年将在社会组织中推行财务收支信息公开披露制度和财务收支预算制度。要遵循先有预算、后又支出的原则,严禁超预算或者无预算安排支出,严禁虚列支出、转移或者套取预算资金。各社会组织要在3月底以前将本年度财务收支预算报市民政局备案。

12.加强诚信建设。要坚持诚信原则,增强守法意识,开展行业自律。建立社会组织及其负责人的诚信档案,构建社会组织信用管理体系,建立失信惩戒制度。规范社会组织公用信息的采集、整理和使用,完善社会组织信息披露机制,建立统一规范、严格透明的信息披露网络平台。社会组织要树立品牌意识,提高品牌辨识度和社会知晓度。鼓励有条件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申请注册服务商标,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要继续开展行业自律和诚信创建活动。要充分利用报刊、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宣传社会组织先进典型,普及相关知识,营造有利于社会组织发展的良好氛围。

要重视安全工作。尤其是民办非企业单位要把生命财产安全摆上重要位置来抓。要妥善保管好社会组织证书、印章、文件资料。

13.规范年度检查。对无法按照章程规定的宗旨继续开展活动的社会组织,办理注销手续;对活动不正常、运作能力弱、社会认可度低的社会组织,引导其合并或注销;对连续两年或累计三年未年检或连续两年年检不合格的,实行有序退出。今年市民政局将会同公安、安全、监察、工商、审计、税务等部门建立健全联合执法机制,依法查处社会组织的违法违规行为。对未经登记擅自以社会组织名义开展违法活动的组织依法予以取缔。

平安边界范文篇10

一、加强区划地名法规建设,争取两个条例出台

(一)抓紧协调沟通国务院法制办,争取《行政区划管理条例》的早日出台。待《行政区划管理条例》正式颁布后,召开贯彻落实《行政区划管理条例》工作会议,全力做好学习贯彻和培训工作。

(二)研究修订设市设镇标准,草拟制定市辖区标准。召开专家论证会,广泛征求地方和相关部门的意见,并加以修订完善。

(三)积极促进《地名管理条例》尽早出台。进一步与国务院法制办沟通协调,并就有关重点问题进行调研,争取《地名管理条例》尽快出台。

二、做好行政区划工作,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完善行政区划规划体系。开展《行政区划与主体功能区规划研究及设市规划》项目研究。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的要求,结合四大功能区的规划,统筹区域城市增长与经济发展、国土开发和土地利用,合理确定设市的规模、布局和步骤。在深入分析主体功能区(国家和省区二级)的实施对我国区域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层影响的基础上,提出适应四类主体功能区管理要求的行政区划调整思路与调整途径,明确城市体制改革与设市工作的基本思路,研究制定全国和分省设市规划方案。

(二)加大行政区划调研力度。根据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的要求,研究行政区划工作如何发挥在促进中国特色城镇化协调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积极研究行政区划体制改革的方向和思路。合理调整县区布局和规模,完善行政区划设置和管理体制。继续开展县城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和城市内部行政区划体制创新试点。联合有关部门共同开展省管县体制的改革研究。召开行政区划管理体制创新理论研讨会,探索减少层次、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活力、协调发展的行政区划新格局的模式和机制。

(三)加强行政区划调整具体指导。积极沟通,争取以国务院办公厅的名义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乡镇撤并中改进乡镇管理和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做好贯彻落实工作,进一步加强对乡镇撤并工作的具体指导。

(四)完善行政区划调整审核论证制度。加强对重大行政区划调整事项的调研、论证、沟通和协调。按照从严从紧的要求,对确有必要调整的事项,进一步加强对行政区划调整变更方案的审核、论证、报批工作,分级建立行政区划调整变更专家咨询制度,提高行政区划调整的科学性。

三、加强地名管理工作,推进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

(一)加强工作指导和经验交流。召开全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经验交流会,总结交流工作经验,进一步推动地名公共服务各专项工作的落实。

(二)继续推进全国县乡镇地名设标工作。总结、推广县乡镇地名设标工作成功经验,力争年底前80%以上的县城完成设标任务。

(三)继续推动全国地名规划工作。制定颁布《地名规划通则》,加强对地名规划工作督促指导。结合地名规划工作,继续做好地名文化保护和清理整顿低级庸俗、不规范地名的工作。

(四)加快国家地名数据库建设,推进全国地名信息化服务工作。建立部级地名数据库。做好国家地名数据库软件的升级完善工作,抓好建库试点,及时总结经验。指导各地地名网站建设,增强地名网站服务功能。积极推动全国地名电话问路服务。适时召开数字地名示范城市经验交流会议,推动地名信息化建设和服务工作。

(五)加强地名文化宣传和历史地名保护工作。积极推动《中国地名故事》系列专题片拍摄制作工作;加强区划地名工作宣传,对中国地名杂志、行政区划网进行升级完善。

(六)启动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试点工作。进一步修改完善《操作规程》等规范性文件。制定海岛地名标志和陆地边界自然地理实体地名标志部颁标准。适时召开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试点工作会议,部署启动试点工作。

四、扎实做好界线联检工作,积极推动平安边界建设

(一)如期完成年度联检任务。协调完成冀鲁、晋蒙、蒙黑、辽吉、沪苏、浙赣、皖豫、闽粤、豫陕、鄂渝、湘桂、川藏、黔滇、甘宁等14条、长11979公里省界联检任务。指导各地完成年度县界联检任务。

(二)大力推进平安边界建设。加强与中央综治办的联系,进一步明确民政部门在平安边界建设中的作用、考核评比等问题,积极参加中央综治办组织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有关活动。制定下发《民政部门平安边界建设实施方案》,召开全国民政系统平安边界建设经验交流现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