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技术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1 05:14:10

培育技术

培育技术范文篇1

关键词:林业项目;林木种苗;培育技术;分析研究

林业种苗培育属于林业项目建设工作中的关键内容,良好的种苗可以确保林业项目建设工作高质量完成。保障种苗成活率可以提升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可以在开展林业项目建设工作时,有效控制投资成本,提升工作效率。所以,林业单位科研人员应当做好经验归纳总结,依据地区实际状况,加强林业项目建设的林木种苗培育技术研究。

1林业项目建设中的林木种苗作用

1.1物质基础。林业项目建设必须依靠优良树木种苗的维护,种苗是进行林业项目建设的物质基础,是保障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核心要点。实际操作中,由于地区地域、气候条件以及水文条件的差异,树苗的性质以及类型也是存在差异的。所以,林业项目一定要加强有关树木种苗培育价值与自身意义的认识,进而实现种苗的科学培育。1.2发展需求。林木种苗培育工作是林业项目建设工作发展需求的重要内容,必须保障种苗的持续发展,使得种苗品种更为优良,才能够切实适应种苗自身的持续性发展需求,适应行业及专业发展需求。在现代化的发展中,林业项目建设发展一定要紧追现代化脚步,完成规模化建设,确保生产量以及生产质量的有效提升。所以,因地而异地开展种苗培育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推动行业的不断提升,适应行业发展要求。1.3生态体系基础条件。林业项目建设和生态体系间存在着紧密联系,因此在实际操作中,一定要加强对林业建设有关生态体系影响的重视。种苗和生态体系间存在紧密联系,并且在开展实际工作时,必须确保种苗培育工作的有效合理,才能够保证地区生态体系建设与维护工作的有效性[1]。因此,种苗培育工作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必须充分重视,不断培育优质性种苗,投入林业建设工作之中,切实增强生态体系建设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2种子采集及储存工作

在林业项目建设工作中,种子采集及存储工作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在采集种子时,应当依照本地环境条件,合理选用母树,便于种子产量测定,对种子采集的时候应当选用适当的器具设备。为了确保林业项目建设顺利进行,林木种子一定要保障遗传与传播具备优良品质,要根据地区自然气候以及土壤特征等条件来有效选取。若工作地面积比较小,林木种苗的数量较少,应当选取满足母树标准的散生树木进行采种。种子储存也属于关键性环节,由于种子类型存在差异,储存手段也不同,主要分成湿藏与干藏2种手段。若种子内水分较低,应当干燥加工后分批分量储存,储存过程中还应当重视种子防虫及防潮工作。林业项目建设应当严格依照当地环境条件进行,因此选用适当的种子同样属于关键性环节。我国的北方地区由于自然气候因素,夏季高温日照较强,冬季寒冷较为干燥,所以应当选取抗寒抗旱种子。外调种子时,应当在林业主管单位规定的种子调拨区域内调拨,进行调拨时,应当依照距离近,环境条件类似的原则,调拨过程中针对种子要做到合理包装,加强对湿度与温度的把控。

3林木种苗培育

3.1树苗类型选取。我国国土幅员辽阔,分布有丰富的森林资源,自然气候条件存在较大差异,这也造成不同森林中的树木生长状况不同。进行林业项目建设时,林木种苗培育必须要选取适当的树苗类型,这要求在开展林业项目建设工作时应当对区域自然环境条件与森林资源展开有效调研。栽种原生树木品种时,对于树木不同成长阶段的环境温度、土壤与水分应当做好搜集整理工作,便于对各生长阶段的树木进行养护管理,使树木成活率切实提升。3.2合理选用栽种基地。针对林业项目建设的林木种苗培育工作来说,栽种基地属于其中的核心环节,栽种基地的地点选取能够对林业建设项目产生很大影响。栽种基地不但要能提高栽种存活率,而且还应保障木材栽种质量,选择栽种基地时应当对四周自然资源进行综合利用,例如:充分利用水资源,减少栽种基地投资成本提升栽种基地经济效益[2]。在进行育苗地整地作床时,整地前先施入底肥,并进行土壤杀菌处理,撒入广谱性杀菌剂,如多菌灵、百菌清等土壤杀菌剂(用法及用量参照使用说明),再进行深翻,整成宽1.6m,长10m,高20cm的苗床,预留作业步道宽为40cm,一般每667m2地可做40床。做床时,采用南北走向的取向,利于苗木生长时通风透光,同时要将床面用耙子耙平,捡拾草根石块及杂物,确保床面干净平整。栽种基地地址应当选择在水资源丰富且地势平坦的区域,广阔的栽种面积可以为栽种基地内部植物的多样性奠定基础,栽种基地还应建立健全的生态系统,尽可能减少暴雨与沙尘暴等灾害问题的侵袭。除栽种基地外,还应当进行苗圃建设,苗圃主要分成固定与临时2类。临时性苗圃由于经营时间短、面积较小等特征,应当种植单一性种苗。固定性苗圃由于土质优良、面积较大等特征,应当经营生长周期长的一些种苗,由于培育种苗类型很多,因此必须具备较高的管理水平。3.3林木种苗根系培养。根系培养的主要目的在于推动林木种苗根系生长,进而对林木种苗根系吸收位置进行有效促进,林木种苗根系培育可以实现对种苗休眠的诱导,提升种苗成活率[3]。应当根据以下内容操作来培养:林木种苗在起苗之后应当对种苗主根与侧根进行修剪,处理完成的种苗能够提升捆绑效率与栽种效率;为了对种苗根系水平生长与垂直生长实现有效控制,在起苗之前应当进行地下切根处理。机械切根刀应当在苗圃苗床上水平与垂直地深入到土壤之中实施切割操作;机引切根刀应当在苗床上利用干扰苗木根系增强侧须根生长,完成苗根修截工作。3.4林木种苗施肥。在林木种苗培育工作中,施肥属于推动种苗生长发育的关键方法,所以施肥技术同样属于林木种苗培育技术的一项重要内容。伴随种苗不断成长,土壤内部的养分与有机物将不断减少,若无法得到及时补充,种苗就会由于缺乏养分而使质量受到影响,因此应当对林木种苗展开施肥操作,林木种苗施肥一定要加强肥料数量控制,这不仅可以确保林木有效成长,而且有利于环境保护,降低林木建设成本投入。3.5容器育苗技术。林木种苗容器育苗技术属于目前林业中的先进育苗技术手段。容器育苗和普通育苗手段相比,容器育苗优势在于育苗时间较短,种苗的质量及规格较好控制,种苗的出苗率比较高。容器育苗技术还可以节约种子,降低林木建设成本投入。3.6林木种苗定向培育。对于林业项目建设工作来说,种苗是能够采取定向培育手段培养出适应特定环境条件的苗木。对种苗进行定向培育的时候,造林目的属于定向培育入手点。一般条件下,因为造林目的存在差异,所以种苗定向培育的方向不同,例如:沿河区域造林目的在于确保河岸稳定,避免水土流失问题,因此苗种定向培育必须要明确其方向,进而达到最终的林业项目建设目标。3.7体胚苗发育技术运用。体胚苗发育技术已经有着广泛运用,体胚苗技术较为高效且稳定,特别是对于针叶林树木体胚发育来说具有明显成效。把体胚放到利于其生长的环境之中,确保其稳定成长。然而体胚苗发育技术如今依旧需要进一步优化。

4结束语

总的来说,基于新政策与新技术的支撑,我国林业项目建设工作正在不断发展。林业项目建设当中的林木种苗培育技术属于林业项目建设工作中的关键要点,属于我国林业项目建设的关键基础保障,这就要求林业项目建设工作当中的工作人员应当基于当前的工作成果,依照地区实情,加强对林业项目建设中林木种苗培育的探索研究,为我国林业项目建设奠定有效基础,确保所培育种苗的质量可以达到林业项目建设的要求,进而提升我国的森林覆盖率,继而为林业项目建设提供有效动力。

参考文献

[1]王德俊,钱正昊,刘相宜.林业项目建设与生态项目治理工作分析[J].林业建设,2017(06):2.

培育技术范文篇2

1.1种子处理

主要包括晒种、浸种、消毒和催芽。水稻种子播前宜摊晒l~2d,促进种子中酶的萌动,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选用适宜药剂浸种,可有效杀灭种传性病菌,杜绝或减轻大田发病。

1.2选好秧田

选择背风、向阳、离水源近、排灌方便、土壤肥沃、结构良好、杂草少、无病虫、离本田近的地块作秧田。若是盐碱地应洗盐,使耕层含盐量降到0.2%以下。北方一季稻区多为旱整地,结合耕地施优质有机肥60~75t/hm2,然后整平耙细,要求畦面平,高低不过寸。

1.3播期与播量

早稻宜播期在4月5~15日,旱育秧适当提前。大田用种量湿润育秧112.5kg/hm2,旱育秧减半。单季晚稻适播期宜在5月5~15日,大田用种量杂交籼稻15.0~22.5kg/hm2,杂交粳稻30.0~37.5kg/hm2,常规粳稻90kg/hm2。双晚以能安全齐穗为依据,宜在6月18~25日播种,大田用种量参照单晚。提倡稀播,秧田与大田比例,湿润育秧为1∶8~10,旱育秧为1∶40~50。

1.4秧田管理

1.4.1水浆管理。一叶一心期前保持秧板湿润,促进芽谷扎根稳、转青快,采取“晴天满沟水、阴天半沟水、雨天排沟水”。三叶期前采取浅水灌溉,干、湿交替,促根深根多。三叶期后保持适当水层,调节植株体内水分平衡。

1.4.2施肥方法。基肥充足,追肥要早、量少次多。一叶一心期施用断奶肥,用尿素60kg/hm2;三叶期追施促蘖肥,用尿素75kg/hm2;移栽前1周追施送嫁肥,用尿素75kg/hm2,视苗情叶面追施微肥、激素1~2次。

1.4.3喷施多效唑。一叶一心期可结合追肥,用300mg/kg(15%多效唑粉剂225~300g/hm2对水150kg/hm2配制)溶液喷施,促蘖控高壮苗,增强秧苗综合素质。

1.4.4病虫草害防治。注意选用对路药剂防治绵腐、苗瘟、叶斑、蓟马、象甲及秧床杂草。

2水稻旱育秧技术

2.1播前准备

2.1.1苗床选择与准备。选择浇灌方便、向阳的旱地(一般在自家园内),按照相同大小规格打好床,床底压实,然后铺上配制好的床土。为了提高地温,提前5~7d将棚膜扣上。

2.1.2床土准备。根据园田肥力状况,施腐熟的农家肥,也可用山地腐殖土。育苗时一般需调酸,但现在调制好的苗养土一般不用调酸和施肥,床土厚一般5~6cm。播种前1m2苗床用2.5g敌克松加水1.5kg进行床土消毒、调酸,或施用壮秧剂,再反复浇水至外渗状态,从而保证一播全苗。

2.2种子处理

先将种子晒3~5d,提高发芽率和发芽势,而后催芽。首先用杀菌剂消毒4d,再用水温为15℃的酸水(pH值3.5~4.0)浸3~4d后,取出用清水冲洗、催芽。酸水浸种技术:据资料记载,用pH值3.5~4.0的酸水浸种可明显提高水稻种的发芽率和发芽势,缩短发芽天数和破胸时数,秧苗茎基粗壮,根系发达,大大降低了水稻苗期立枯病的发病率;同时也在一定范围提高了水稻水量,增产幅度为6%~9%。旱育秧的种子只要催芽至破胸露白即可播种,忌催芽过长,谨防播种“铁籽”。

2.3播种

一般4月10~15日播种,播湿籽为2000~2500kg/hm2。播前1d苗床浇1次透水,播种当天再补浇1次,将种子均匀撒在床上,用细眼喷壶再浇1遍水,使种子粘上床面,再在覆盖过筛细土(加除草封闭)上铺1层薄膜以保温保湿,利于出苗。早稻播后立即插弓盖膜,中、晚稻应覆盖秸秆、草帘等,以保湿出苗。

2.4苗床管理

播种至出苗期注意保持温度,保证快出芽、出齐苗。出苗至一心一叶期,仍以保温保湿为主,最高温度控制在25℃以内,促根系下扎,控上促下,使根长与苗高比达2∶1。一叶一心期,中、晚稻秧苗喷施200mg/kg多效唑液。早稻一叶一心至二叶一心期,降温控湿,注意通风炼苗,温度控制在20℃左右,叶片不蔫不浇水,注意防寒,防止诱发青枯死苗。2.5叶时追施断奶肥,用尿素500kg/hm2、过磷酸钙400kg/hm2对水75t/hm2喷施,喷后淋清水洗苗。三叶期后加强通风炼苗,逐步除去覆盖物,并严格控水,促根下扎。移栽前7d,可追施送嫁肥;栽前1d浇1次透水。中、晚稻育秧期间虽不需保温,但仍需搭棚覆盖,保湿(亦可秸秆覆盖)促出苗、全苗,出苗后罩棚防雨。雨后要及时排除田沟积水,避免苗床水分过多,造成徒长。苗期要始终坚持旱育,不可水旱交替,以保持旱秧移栽大田后的“暴发力”。

培育技术范文篇3

泥鳅苗养殖场所应水源充足,排水方便,能自灌自排,水质清新,无污染,土质中性或微酸性,阳光充足,环境安静,交通便利,供电正常。

2.池塘建造

(1)池塘规格

面积50~100平方米,池塘四周高出水面40厘米,池埂坡度60~70度,池深80~100厘米,池塘挖成后应把池壁夯实,用50厘米×50厘米水泥板做护坡,池底铺设腐殖泥土20厘米左右,水深保持在30~50厘米。

(2)防逃设施

养殖池周围用网片、塑板或瓷板做围墙,以防蛇、鼠等敌害进入养殖区。进排水口用120目网布包裹,防止泥鳅逃跑及敌害生物和野杂鱼卵、苗种进入池塘。

(3)进排水设施

进、排水口呈对角线设置,进水口高出水面20厘米,排水口设在鱼溜底部,并用PVC管接上以高出水面30厘米,排水时可通过调节PVC管高度任意调节水位。

(4)鱼溜(集泥坑)

为方便捕捞,池中应设置与排水底口相连的鱼溜,面积约为池底面积的5%,比池底深30~50厘米。鱼溜四壁用木板围住或用水泥砖石彻成。

3.放养前准备

(1)池塘清整

泥鳅放养前10天,清整池塘,察洞堵漏,疏通进、排水管道,翻耕池底淤泥。放水至10厘米后,每10平方米用1千克生石灰化浆后全池泼洒、消毒。

(2)蓄水施肥

清塘3天后,加水至30厘米深,施基肥,每10立方米水体施入发酵鸡粪3千克或猪、牛、人粪5千克,也可以每立方米水体施入氮肥7克、磷肥1克。

4.苗种投放

泥鳅苗投苗密度1500~2000尾/平方米。当泥鳅养至体长3厘米时,要进行筛选分塘,泥鳅苗种密度60~80尾/平方米。在苗种投入的过程中应注意放养前先进行试水,检查水体毒性是否消除。放苗时盛苗容器内的水温与池水温度差不超过2℃,如用尼龙袋充氧运输泥鳅苗,则应在苗种下塘前作“缓苗”处理,将充氧尼龙袭置于池内20分钟,使充氧尼龙袋内外水温一致时,再把苗种缓缓放出。

5.饲养管理

(1)前期培育阶段

(泥鳅苗体长小于2厘米)根据水色情况,适量追肥。追肥可用经过发酵的猪、牛、鸡、人粪等农家肥,也可用过磷酸钙、尿素、碳铵等化肥,采取少量多施的方法,水色以黄绿色为好,水深控制在30厘米以内,透明度控制在20厘米左右。同时,每20万尾泥鳅种用1千克黄豆磨成15千克豆浆,每天早晚各拨洒1次投喂。

(2)后期培育阶段

泥鳅苗种规格达到2厘米后,逐步加深水位到50厘米。除继续培肥水质外,还应投喂配合饲料,每天上、下午各投喂1次,日投饵量为泥鳅体重的4%~10%。投饵量应视水质、天气、摄食情况灵活掌握,水温15℃以上时,泥鳅的食欲随水温的升高而增强;25℃~27℃时,食欲特别旺盛;28℃以上,食欲则逐渐减退;超过30℃或低于12℃时,应少投甚至停喂饲料。

6.日常管理

(1)调节水质

加注新水,每周换水1~2次,勤施肥,保持池塘水色“肥、活、嫩、爽”,水色以黄绿色为佳。

(2)巡塘

早、中、晚各巡塘1次,观察泥鳅活动和水色变化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定期预防病害

勤打扫、清洗饵料台,做好料台、工具等消毒工作,定期投喂预防鱼病的药物。

(4)防害防逃

注意防止敌害入侵和泥鳅逃跑,要经常检查进排水口和池埂。

7.病害防治

(1)气泡病

因水中溶解氧不足、溶解氧过饱或其他气体含量过多引起。症状为泥鳅浮于水面,肚皮鼓起似气泡。防治方法:加强日常管理,防止水质恶化,发病时,立即加注新水,每亩用食盐4~6千克化水全池泼洒。

(2)车轮虫病

病泥鳅身体瘦弱,常浮于水面,急促不安,或在水面打转,体表粘液增多,镜检有车轮虫。防治方法:硫酸铜和硫酸亚铁(5∶2)合剂全池泼洒。

(3)赤鳍病

培育技术范文篇4

关键词:仔猪成活率培育关键技术

要提高仔猪的成活率和断奶窝重,不仅要注意妊娠母猪、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更要注意对仔猪的养育,尽可能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综合措施,将仔猪死亡控制在最低范围之内,以促进仔猪养殖的持续发展。

一、加强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

母猪妊娠后20d左右(10~30d)是第1个关键时期,是受精卵附植到子宫形成胎盘的时期,如果胚胎与胎盘结合不牢,易流产死亡。在营养上,应注意饲料的全价性,注意饲料的营养质量;千万不要饲喂发霉变质、有毒、冰冻的饲料,否则易引起胚胎早期死亡和流产。第2个关键时期是母猪妊娠的最后1个月,此间胎儿生长发育迅速,体重的60%以上都在这个时期生长,所以需要的营养物质特别多,要求饲料既要有质量又要有数量,特别要注意满足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营养的需要[1]。只有加强母猪妊娠的饲养管理,才能获得初生体重大、数量多、体质健壮的仔猪,为仔猪培育奠定基础。

二、完善初生仔猪保温、防压措施

仔猪出生后第1周要力争全活全壮。初生仔猪抵抗力差,极易死亡,85%以上的仔猪死亡发生在前30d,1周内死亡的占60%,以前3d死亡最多。所以,做好仔猪第1周的护理十分重要。寒冷是仔猪成活的大敌,特别是第1周,如保温措施不力,仔猪就会被冻死或压死。应将仔猪放入保温箱中,用电热板、火炉、红外线灯或40~60W的灯泡取暖。仔猪生长适宜温度1~7日龄为28~32℃,8~30日龄为28~25℃,31~60日龄为23~25℃。若达不到上述温度,仔猪体温就会下降,轻者冻僵,重者冻死。为此,还要做到“四注意”:一要注意仔猪出生时要迅速擦干身上的黏液,及时放入保育箱(木箱);二要注意产房内(圈内)温度在10℃以上;三要注意圈内保持干燥卫生,避免潮湿;四要注意仔猪出生后应及时剪掉犬牙和尾巴,避免咬伤母猪乳头及咬尾病的发生。

三、让初生仔猪及时吃上初乳

初乳中含有抗体、镁盐,具有较高的酸度、浓稠度等,应让仔猪尽早吃上初乳,一般在2h内完成,这是仔猪成活的关键。仔猪出生后几天就有固定乳头的习惯,一旦固定,直到断乳。根据这一特性,可以用人工固定法:将小的、体质弱的仔猪固定在前面的乳头;大的、体质强的固定在后面的乳头上;中等的固定在中间的乳头上[2]。

四、及时补料,促进仔猪生长发育

仔猪出生后,生长发育迅速,而母猪20~30d泌乳达到高峰后,产奶量下降,所以仔猪只靠母乳不能满足快速增长的营养需要,只有及早补料才能弥补母乳的不足。一般在5~7日龄开始训练仔猪开食,可将仔猪料放到仔猪补料栏内,让仔猪自由采食,这样20d左右仔猪就能学会自己采食饲料。一般1kg饲料中消化能不低于13。39MJ、粗蛋白19%~22%、糠麸类不得超过10%、动物性饲料5%~8%,外加2%的贝壳粉、0。3%的食盐。研究表明,在饲料中加入各种消化酶、调味剂、乳清粉、油脂、有机酸等,使仔猪料更完善,补料效果更好。补料应注意同时补水,水质要新鲜;注意补料卫生,防止仔猪生病。另外,40~60日龄为仔猪大量采食时期,要加大喂量,饲喂次数为4~6次/d,夜间加喂1次效果更好。要求饲料营养丰富,适口性好,可加饼类饲料20%~25%,如加入3%~5%的鱼粉、肉松粉,效果更好。

五、注意仔猪铁、铜、硒的补充

铁的补充是一个易被忽视而又非常重要的措施。如出生后7d不补铁仔猪就会贫血,出现突然死亡、精神不振、生长缓慢、诱食困难,以及发生白痢、肺炎等现象。补铁药物可到当地兽医站购买补铁王、牲血素等。而用深层的红粘土让仔猪自由采食,也可达到补铁的目的。

缺乏铜会导致贫血,同时铜有促生长的作用,据试验,每千克饲料中加入125~250mg铜可使仔猪生长提高18%~22%,饲料利用率提高8%~10%。

缺硒会引起多种组织的病理变化如白肌病。过多则引起急性或慢性硒中毒。因此,在仔猪出生后3d肌肉注射0。1%亚硒酸钠0。5mL,30d再注射1次,或母猪在分娩前20~25d肌肉注射0。1%亚硒酸钠1次,剂量为0。1mL/kg体重。

六、防止仔猪下痢

下痢是仔猪最常见的疾病,对仔猪危害较大,主要有黄痢、白痢、红痢等,应进行综合防治[3]。除按常规的卫生管理外,可通过对母猪注射菌苗进行免疫,使仔猪获得保护,一般于母猪分娩前4~6周进行免疫。另外,还可口服病原菌进行防治,用该场分离的病原菌给产前15d的母猪口服,使仔猪获得保护。也可以使用中西药物预防,如饲料中加入杆菌肽锌、大蒜素等。而对已发生的病例应及早治疗,如使用抗菌素后海穴进行注射效果较好。

七、搞好仔猪免疫注射

在不同地区和猪群,可能涉及猪瘟、猪肺疫、猪丹毒、仔猪副伤寒、细小病毒、乙型脑炎、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伪狂犬、大肠杆菌病、传染性胸膜肺炎、喘气病等病。对猪瘟的免疫:在仔猪出生后未吃初乳前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进行肌肉注射,2h后再哺喂初乳;或在20~55日龄时各免疫1次,或20、70日龄时免疫1次。对仔猪副伤寒的免疫:可在仔猪断奶后30~35日龄口服或注射1头份仔猪副伤寒菌苗。对猪气喘病的免疫:可在仔猪7~15日龄免疫接种1次或1月龄免疫1次。

八、掌握科学的断奶方法

断奶时间一般在28~35日龄,最早在21日龄。断奶后必须留在原圈饲养,即“赶母留仔”[4]。断奶可根据情况使用以下方法:一是一次性断奶法。即到了断奶日龄时,一次性将母子分开;二是分批断奶法。将体重大、发育好的仔猪优先断奶,而让弱小仔猪继续吃乳,到一定时间对弱小仔猪再进行断奶;三是逐渐断奶法。在断奶前4~6d,每天逐渐减少仔猪的哺乳次数,直到完全断奶为止。不同方法各有优缺,科学选择应用。另外,断奶期间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赶母留仔,原圈培育;二是断奶后2~3周不换料;三是饲喂次数逐渐向3~4次过渡;四是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仔猪断奶综合症的发生(断奶后腹泻、水肿、内毒素休克);五是保持圈舍清洁,保证清洁的饮水。

九、让母猪有充足的奶水

首先满足母猪营养需要,一般要求饲料中粗蛋白质不低于14%,而且质量要好;其次应满足钙、磷、铁、碘、锰、锌等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需要。另外,要注意维生素的供给。同时注意供给充足的饮水和青绿多汁饲料,以满足产奶的需要。对乳量不足的一定要进行催乳,如可用催产素400000IU,1次肌肉注射,日注1次,连用2~3d;或用小鱼小虾150~200g、藕节100g,捣烂拌食喂猪,连喂3~5d。

参考文献:

[1]曾婷.仔猪的夏季饲养管理[J].农家之友,2005(5):22。

[2]敖卓贵.南方规模化猪场夏季哺乳母猪及仔猪饲养管理要点[J].畜禽业,2006(11):30-32。

培育技术范文篇5

关键词:夏玉米;播种;苗期管理;穗期管理

近几年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进一步深化,**市**乡玉米播种面积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为了进一步发挥品种优势,把科技良方落到实处,做到良种良法配套,以实现夏玉米丰产增收,现将夏玉米增产增收关键技术总结如下。

一、把好播种关

1.1品种选择

根据当地的热力资源、生产条件选择合适的品种。首选国家和省审定的品种,近几年**市兵曹乡大力推广在实施玉米良种补贴时省审定的郑单958、浚单20等品种,它们都属于适应性好的紧凑耐密型、抗逆性强、丰产性能好、增产潜力大、适应本地气候土壤等各种条件的优质高效品种。

1.2鉴别种子质量

国家一级种子的4项质量标准是:纯度≥98%,发芽率≥85%,净度≥98%,水分≥15%。

通常根据种子的形态可以对其进行基本的检验。一是看粒型。要求玉米种子必须大小一致,整齐,角棱一样,颗粒的凹凸面相等,无病粒、异型粒和破粒。二是看粒色。新鲜种子一般光泽鲜艳发亮并一致,光泽度高,无霉粒、污粒、烂粒。一般暗淡无光泽的种子通常是陈种或被雨淋过的种子。三是看结构。鉴别时用牙齿咬开,看其胚胎、胚乳、种皮三部分是否一致,尔后再看其内部的结构、硬度、软度、松度和颜色是否一致。

1.3科学晒种

夏玉米在播前一定要晒种,这样不仅能促进玉米早出苗,而且还能达到苗齐、苗全、苗壮,进而使玉米增产增收。玉米晒种要选择阳光充足的晴朗天气,将玉米种子均匀地摊在席子上,注意不要为了省事直接摊放在柏油马路或水泥晒场上曝晒,这样会由于温度过高烫伤种子。摊晒厚度适中,以10~15cm为宜。白天要经常翻动,夜间堆起盖好,一般连晒2~3d即可。玉米的播前晒种十分重要,尤其是用隔年的玉米种必须要进行晒种,这样可以起到防霉、防虫、促进后熟、提高发芽率的作用,十分有利于壮苗生产。根据**市兵曹乡技术站的跟踪调查发现,经过晾晒过的种子,不仅显著提高玉米的出苗率、保苗率和壮苗率,而且还能明显促进夏玉米的增产增收,据测定,种子发芽率提高13%,增产5.7%~8.2%。

1.4药剂拌种

搞好药剂拌种是防治苗期病虫害的有效措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一般采用种子包衣和药剂拌种。药剂拌种时应先拌杀虫剂再拌杀菌剂,一般先用50%辛硫磷乳油不超过10mL,对水适量拌玉米种10kg,堆闷3h左右,再根据当地常见病拌杀菌剂,防治玉米病毒病可用15%植病灵2号10mL,对水适量拌玉米种5kg;防治根腐病、黑粉病可用50%多菌灵或粉锈灵可湿性粉剂10~15g对水适量,拌种10kg;防治玉米大小斑病可用玉米拌种剂40g,拌种5~7kg。若用种衣剂包衣,可选用玉丰收50mL,包种子5~7kg,既防病又防虫。控制杂草生长,一般以化学控制为主,人工控制为辅,采用高效低残留、无副作用的药剂喷施。掌握在地面潮湿时均匀喷施,效果最佳。

1.5抢时早播,保证密度

根据玉米的品种与地块水肥条件,测算播种量。**市一般品种播量掌握在37.5kg/hm2左右,播深控制在3~5cm,播种过深苗弱,过浅不易出苗。玉米种植讲究前抢后沿,因为早播1d,可以增加0.5d的灌浆时间,可明显提高产量。近几年**市兵曹乡应上级要求大力推广铁茬播种技术,因为铁茬播种的玉米必须在小麦收割后1~3d落种,玉米铁茬播种机,一次可完成破土、破茬、开沟、施肥、播种、覆土和镇压等多道工序,大大提高了机械化作业程度,降低了农业投入,而且提高了播种质量。为了提高播种质量,在播种的同时还应施入一定量的化肥作种肥,这样既促进苗期生长,又防止病害发生。如播种时施入碳酸钾225kg/hm2、磷酸二铵45~75kg/hm2和硫酸锌15kg/hm2作种肥,施种肥要先开沟将肥料施入再播种,使种、肥分开,防止烧苗。一般铁茬播种土壤湿度小,播种后要及时浇好蒙头水,补充土壤水分,以供给种子充足水分,保证种子正常发芽出苗。

二、加强苗期管理

2.1早间苗,晚定苗

玉米出苗后,间苗宜早、定苗宜晚。在3~4片叶时抓紧时间间苗,每穴留2株壮苗;在6~7片叶时定苗,公顷留苗数要根据品种的不同而灵活掌握。例如郑单958,宜密植,株数6.00~6.75万株/hm2。定苗时要去弱苗、自交苗、病苗,留高矮、精细一致且茎基扁壮的苗。改锄开苗为手提苗。如有缺苗可在前后留双株。间苗、定苗时间掌握在晴天下午4时后进行,这样病虫弱苗晒后易发生萎蔫,便于识别。

2.2早浇缓苗水,早追提苗肥,适追拔节肥

玉米苗期早管是打好玉米丰产基础的关键。麦收后在6月15~20日浇缓苗水,对于未施底肥的地块,结合浇水施碳铵450kg/hm2,磷酸二铵225kg/hm2,氯化钾150kg/hm2;对于已施底肥的地块,只浇缓苗水,不再追苗肥。在玉米拔节前可追施拔节肥,结合中耕培土,追施尿素150~180kg/hm2,随后浇水。

2.3中耕除草,防治病虫害

中耕除草可疏松土壤,流通空气,提高地温,消灭杂草,减少养分、水分的消耗和病虫害的寄生,一般中耕2~3次。玉米苗期病害有矮花叶病和粗缩病等,虫害主要有金针虫、地老虎、蝼蛄、蛴螬等,结合中耕除草,采用杀菌、杀虫剂进行防治。

三、加大穗期管理

玉米穗期是第2个生长高峰,根据生物S型的生长规律,大喇叭口期是玉米的吸肥高峰,这个阶段是玉米生长最旺盛、丰产栽培最关键的时期,其特点是从拔节开始,进入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茎叶旺盛生长,雄穗、雌穗先后开始分化,茎节逐次伸长,靠地面的茎节出现支持根,是玉米根系增长的第2个高峰期,整个植株体积比拔节前要增长10倍左右。这个时期,存在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个体生长发育与环境供应不足的矛盾,只有保证充足的水肥,才能获得丰产,因此穗期管理主要是追水肥与防治病虫害。在拔节前追第1次肥,为攻秆肥,在大喇叭口期追第2次肥,为攻穗肥。此时可结合追肥进行浇水。在第1次施攻秆肥时,可深耕,除草,覆盖化肥;第2次中耕在大喇叭口期,进行起垄培土。及时拔除叶腋基部和茎基部的分蘖。穗期主要病害为黑穗病、黑粉病,虫害是玉米螟、赤眼蜂等,出现病株要及时拔除深埋。

四、后期及时浇水,适时收获

在吐丝、灌浆期要及时浇水,这样不仅提高结实率而且促进茎叶养分的制造和运输,使籽粒饱满。高产攻关田在浇过开花水之后还要追施花粒肥,即氮素化肥或采用磷酸二氢钾加10%~20%尿素肥液进行叶面喷施;在浇过灌浆水之后进行人工辅助授粉,隔行式去雄,即在雄穗抽出散粉前,采用3∶1或2行去1行的办法除去雄穗,可减少植株养分的消耗,有利于雌穗发育,还可改善下部叶层透气条件,提早抽丝,增加穗长和穗重,减少玉米螟和蚜虫的危害,据调查这样可使玉米增产5%。玉米雌穗苞叶变黄变松、籽粒变硬发亮时,即为成熟,可进行收获。一般来说,在进入蜡熟期就要进行站秆剥皮晾晒,这样可以使玉米减少水分,加上适当晚收,可促进籽粒饱满,增加千粒重,提高产量。

参考文献:

培育技术范文篇6

关键词:春季;双孢菇;栽培技术

双孢菇菌丝生长温度6~32℃,子实体形成的温度6~22℃,最适温度14~16℃。春季生产双孢菇一般在日光温室中栽培,现将其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培养料配方

按1m2栽培面积计算,培养料的配方为:①麦草30kg,鸡粪25kg,尿素0.5kg,石膏2kg,过磷酸钙1kg,石灰0.8kg,pH值8.2~8.4。②麦草34kg,干猪粪8kg,干牛粪10kg,过磷酸钙0.5kg,石膏1kg,石灰0.7kg,pH值8.2~8.4。

2培养料发酵

春季温度低,可利用日光温室进行培养料的堆制发酵。在堆料前7d,把晒干的粪用水拌湿,100kg的干粪中拌入110kg水堆成堆(高1m、宽2m左右),3~4d翻堆1次。堆温55℃左右。粪预堆后,氨气蒸发,臭味减少,初步培养了一些有益的微生物类群,粪肥疏松,病虫得以初步消除,为进一步发酵奠定了基础。在堆料前2~3d,草要预湿。将麦草切成5~20cm长的小段,小麦茎秆较硬,蜡质较多,必须压扁后再预湿,可用水浸泡24h,也可在建堆后用水淋2~3d,每天淋3~4次,中间翻堆1次,含水量以手握麦草用力拧滴5~6滴水为宜。原料经预湿后,即可建堆发酵:在堆料时,先在堆料场上铺1层厚30cm、宽2.5m的干草,草上铺1层3cm左右的粪。粪草要铺平,撒上石膏、过磷酸钙、石灰,依次类推,至第4层时开始添加尿素,并浇水,这样1层草1层粪共铺4~6层,堆四边,使上下基本垂直,料堆需用薄膜覆盖,底部用木排垫空。堆料的第2天下午要测量50cm以内的温度。正常堆料的第2~3d,料温会升至70℃左右,若达不到,查明原因,尽快采取补救措施。建堆后6~7d进行第1次翻堆,以后待料温分别达到70℃时连续翻堆3次。检查含水量,用手紧握培养料时指缝间滴1~2滴水为正好。这时继续建堆发酵,料温达到60~65℃时,保持8h,然后降温至50℃,维持3~4d。检查有无残存的氨气和害虫。氨味重用甲醛中和,若有虫喷0.5%的敌敌畏溶液灭虫。料温降至25~28℃时,即可铺料播种,整个发酵过程约需25~30d。

3播种

在3月上、中旬,选用适宜加工出口的F50、F60等品种,铺料播种前先在室内做畦,畦以南北向为宜,宽1m,深10~15cm。铺料前2d,对菇房消毒2次,先用0.3%敌敌畏溶液喷洒1次,密闭1昼夜,再用1kg甲醛和0.5kg高锰酸钾密闭熏蒸。消毒结束后,铺料前1d通风,并进行翻架。播种前检查室温和料温。室温20℃以下,料温要稳定在28℃以下,播种的所有用具必须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擦洗消毒。播种采用混播加条播相结合的方法,播量为每100kg料播菌种0.8~1L,播完后将料面压实,并盖1层地膜。

4出菇管理

控温保湿,促使菌种尽快定植,温度控制在28℃以下,以25~26℃为宜。菇房相对湿度保持在75%左右。若温度超过28℃,采取夜间通风的方法,降低温度,若温度过低,可在晴天揭开温室草帘提高室温,但料面应覆盖黑色地膜或草帘,避免阳光直射料面。在正常情况下,播种后20d左右菌丝即可基本长满培养料。覆土材料与蘑菇产量密切相关。理想的覆土材料应是团粒结构好、孔隙多、保水力强、持水率高、酸碱度适中、病虫杂菌少的土壤。最好采用泥炭土,也可用草炭土。用前应消毒,覆土厚度3~3.5cm。覆土厚度要均匀一致,平整,便于管理。覆土后2d内按每平方米5kg左右的水,分4~5次喷到土层中,使土层上下均匀潮湿,达到饱和。室温维持在21~22℃,料温24~26℃。覆土后6~7d,菌丝长到接近覆土表面时进行耙平,即将覆土层均匀翻1遍。双孢菇从播种到出菇,在适宜的条件下,需35~40d,一般可收4~5潮菇,持续采收40~50d。出菇期应保持13~17℃,若超过20℃应通风降温。同时,保持室内较高的相对湿度,可采用菌床、地面、空间喷水的方法提高室内湿度,菇体生长期相对湿度保持在95%左右,采菇期控制在90%左右。出菇期若菇房内二氧化碳浓度超过0.1%将抑制子实体的形成和生长,影响出菇。因此,要适时通风,早春气温低,要选择无风晴好天气的中午前后通风换气,晚春气温升高,要在早、晚和夜间通风,同时也能起到降温的作用。

培育技术范文篇7

关键词:落叶松;繁育;技术

天水地处北纬34°05′~35°10′之间,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在1000~2100m之间,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和亚热带气候的过渡地带,年平均气温为11.50℃,年平均降水量574mm,年均日照2100h,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降水适中,适宜于落叶松的生长。落叶松的木材重而坚实,抗压及抗弯曲的强度大,而且耐腐朽,是家居、建筑等优良用材,树皮富含单宁可提取栲胶。同时,由于落叶松树型美观,具有抗烟尘能力,又是优良的园林绿化树种。近几年经济价值高市场前景好,适宜于大力营造。

1育苗地的选择和整理

1.1土壤要求

落叶松是喜光的阳性树种,适应性强,土壤条件的适应范围很广。但落叶松在深厚而肥沃的土壤中生长最好,过酸过碱的土壤均不适于生长。土壤团粒结构好,通透能力强,pH值最好在6.50~7之间,含盐量控制在0.10%以下的中性或微酸性沙壤或壤土均可作为育苗土壤,选苗圃前土壤耕作物应尽量避开十字花科植物,以减少病虫害发生。

1.2水源要求

苗圃应选择在河流、水库等天然水源较好的地方以供灌溉。水质应柔和,污染少,尽量避免使用水温与天然水相差较大的深层地下水。

1.3苗地整理

在春播前应对苗地进行整理,整地工作在冬季进行,每667m2施有机肥650~850kg,深翻30~40cm,播种前均匀喷洒1:10倍的硫酸亚铁溶液,待干后耙平作高床,床高15~20cm,宽l00cm,床间距25cm。

2种子的选择与处理

应选择本地区优质的种子为佳,选择外地区种子时应选择与育苗地区的气候、土壤条件相同或相似地区的优质种子。为了提高种子发芽率,在播种前将种子用0.40%~0.60%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消毒3~5h,用清水洗净后再倒入40~50℃的温水中浸泡24h,捞出稍稍晾干后与3倍于种子体积的河沙混合,然后置于发芽坑内催芽。发芽坑应挖在背风向阳处。坑深50cm,宽50cm,坑上覆盖塑料薄膜,晚上加盖草帘,每天将种子均匀翻动1次,待有30%~40%的种子裂嘴后即可播种。

3播种

落叶松播种多采用春播,在3月下旬至4月中旬,当气温达到12℃左右,土壤5cm深温度稳定在8℃时即可播种。落叶松的播种方式有撒播和条播两种。撒播具有播种简单、产量高、土地利用充分、苗木营养空间分布均匀的优点,但由于出苗不成垄、成行,对除草松土、病虫害防治等工作带来不便,小苗长高后影响通风透光,对苗木后期生长不利。条播节省种子,便于管理,通风通光,但土地利用率低。条播行距一般为10cm,播幅宽为10cm左右,也可自行确定,但播幅不宜过宽。播种行的方向以有利于幼苗通风透光抵抗日灼为佳。播种前应对苗床进行消毒处理,浇足底水,每667m2播种7~10kg。把种子均匀撒在苗床上,轻轻覆上过筛的混合土即可。覆土厚度,一般为0.30~0.50cm。覆土必须均匀一致,覆土后应立即浇水,浇水不宜过多,以接上底墒即可。

4苗期管理

4.1出苗期

播种大约15d左右,幼苗基本出齐,这一时期幼苗主要吸收种子内贮存的营养物质。此时浇水要掌握少量多次的原则,浇水量以保持床面湿润为准,过多会造成种子腐烂。

4.2生长初期

这一时期幼苗地下根系生长开始加快,可以自己提供营养物质,地上部分抽出新梢,出现第二轮真叶。但此时幼苗抵抗力差,对温度要求高,不能出现过高、过低温度,要进行必要遮阴,透光度保持60%左右。可适量追氮肥,此时应注意防治幼苗猝倒病。

4.3速生期

6~8月份是苗木生长最快时期,需肥水量增多,应多施氮素肥料,加速苗木生长。到8月下旬应停止追氮肥,可追施一些磷钾肥。浇水要足量少次,以满足苗木需要。为防止病虫害发生,每隔15d喷洒1次浓度为1%的波尔多液。

4.4生长后期

这时苗木生长逐渐下降,根系进入休眠。地上径生长加速,并逐渐木质化,冬芽形成。苗木抗逆性较强。此时应停止施用氮肥,增施磷钾肥,促进苗木木质化,以增加抗寒能力。浇水相应控制,减少苗木对水份的吸收,防止苗木贪青徒长。

培育技术范文篇8

关键词:黄瓜;反季节;栽培技术

黄瓜是喜温蔬菜,既不耐寒,又不耐高温。黄瓜生长的适宜温度一般为15~32℃,不同生长发育期的适宜温度不同,种子发芽期适宜温度为25~30℃,幼苗期适宜的温度为10~30℃。气温低于12℃时黄瓜生长发育缓慢,低于5℃停止生长受到冷害,在栽培中把8℃作为黄瓜生产的最低温度限。气温高于35℃,黄瓜的生长发育受阻,植株早衰,畸形瓜增多。黄瓜生长适宜的相对空气湿度为60%~90%,生育过程中最适宜的相对湿度是苗期低、成株高,夜间低、白天高。黄瓜根系的适温范围基本上与地上部分植株相同,但最适宜的温度为20~25℃,比地上部分的最适温度低,地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黄瓜的生长。为了解决人们在春季能吃上新鲜的黄瓜,笔者在七台河地区进行了试验性栽培,栽培成功并取得了良好经济效益,说明在春季采用保护地栽培方法,营造小气候形成适应黄瓜生长的气候条件,可达到高产的目的。现将黄瓜反季节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一、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春季气温较低,宜选用早熟、耐寒性较强的品种,如白丝条、湘黄瓜2号、渝早黄瓜2号等。黄瓜育苗播种前,要进行种子消毒处理,可采用温汤浸种和药剂消毒。温汤浸种即用55℃温水浸种5min后,冷却到30℃左右,继续浸种3~4h;药剂消毒一般是采用甲醛100倍液消毒30min,洗后浸种3~4h。消毒后的种子在28~30℃的温度下催芽,露白后即可播种。

二、播种育苗

早春栽培在1月中下旬播种育苗。播种时直接播在营养钵中,定植时带土移栽。播种至出苗,温度应控制为25~30℃,促使快出苗。一般在温度适宜的情况下,2d左右就开始出苗。从部分出苗至第1片真叶显露(即破心)要及时降温,控制较低的温度,一般白天20℃左右,夜间12~15℃。从破心至移栽定植前7~10d,白天可保持20~25℃,夜间15~18℃。定植前7~10d,应进行低温锻炼,育苗床的温度条件尽量与定植田块相近,以提高黄瓜秧苗的适应能力和成活率。一般白天控制在15~20℃,夜间12~14℃。

三、定植

黄瓜栽培宜选择土层深厚、排水性能好、保水、保肥力强的地块建大棚生产。黄瓜定植前先将土按1.3m开厢,定植前10~15d施足底肥。底肥以迟效肥料为主,供地和养地相结合,特别是磷元素在土壤中移动性差,作为底肥要一次施足。行窝距(65~75)cm×(40~50)cm,每窝2株,约栽3.75万窝/hm2。黄瓜根系浅,不宜深栽,定植后浇足定根水。

四、田间管理

定植后要控制肥水的施用,促进幼苗的成活,开花前少施轻施氮肥防止徒长,坐果后施1次追肥,促进瓜的生长。施TBS复合肥1050~1125kg/hm2,其中,60%作基肥,40%作追肥。黄瓜喜光,春季光照不足时,适当增加棚温,增加光合作用,注意保持棚膜清洁,减少灰尘污染,以增加透光度。大棚内气温随外界气温变化而变化。幼苗定植后至缓苗前一般不通风,以提高棚内的地温和气温,根据黄瓜各生长发育阶段最适宜的温度范围,可以采用加地膜、小拱棚等措施达到增温保温效果,促进幼苗的成活和生长。大棚内湿度比露地高,根据黄瓜对空气相对湿度的要求,幼苗定植至开花,一般不施肥水,阴天、晴天中午要适当通风排湿;坚持经常刮去棚膜内侧的水珠或在棚内放置一些石灰等吸潮物质,降低棚内湿度。黄瓜幼苗2~3叶1心时,喷施乙烯利诱导雌花的形成。乙烯利15.0~22.5g/hm2对水150kg喷施。每隔7d左右喷1次,一般喷2~3次。

五、病虫害防治

黄瓜的主要病害是霜霉病、枯萎病、白粉病,主要虫害是黄守瓜。在防治上,不用种过瓜类的土壤作苗床土;选抗病品种;进行种子消毒,降低床内湿度。必须选择使用无公害蔬菜生产可以使用的农药,严禁施用高毒、高残留的农药,并且严格注意农药使用的安全间隔期,在果实采收前的7d,严禁喷施化学农药。可用50%溶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58%雷多米尔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70%乙磷铝锰锌可湿性粉剂1.5kg/hm2防治霜霉病;50%多菌灵500倍液浸种1h或用种子重量0.3%的50%多菌灵500倍液拌种,发病初期用2%农抗120150倍液、50%消菌灵水溶性粉剂600g/hm2、50%立枯净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20%病毒A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15%恶霉灵水剂3000倍液防治枯萎病;发病初期用粉锈灵1000~2000倍液,甲基托布津、多菌灵800倍液防治白粉病;用辛硫磷1500倍液或菊酯类药2000~3000倍液防治黄守瓜。

参考文献:

[1]杨创源.黄瓜反季节大棚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福建农业科技,2008(6):30-31.

[2]蒲运锋.黄瓜反季节高产栽培技术[J].贵州农业科学,2005(4):89-90.

[3]黄志权.无公害黄瓜保护地栽培技术[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9(10):46-47.

培育技术范文篇9

我县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报工作经历了艰难困苦的阶段,开始重点培育了我县食品行业的支柱企业东升食品、宏健食品,2009年开始重点对这两家企业进行专利资源发掘和凝练,共申报专利60余项,其中实用新型专利20项,然而在申报初审阶段就被枪毙了,至使一直到2010年我县仍没有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后来经过调研,选择纺织有限公司作为2011年申报企业,2010年帮助该企业申报实用新型专利12项,当年6项获得授权,为了确保该企业一举申报成功,我们全程服务,并且在县政府没出台政策时就承诺企业申报费用由县科技局补助,在具体申报书撰写等方面,多次到省厅、市局咨询、请教,对申报书反复修改,在此期间市局高新科给予了大力支持、无私的帮助,终于在2011年实现高新技术企业零的突破。

纺织认定申报成功使我们进一步增强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报工作的信心,也激发了企业申报的积极性,为了做好2012年度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报工作,我们于春节过后上班的第三天年初十县政府就召开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报及培育工作推进会”,确定江淮安驰、华飞缝纫、三宝钢构三家条件具备的企业为2012年度认定申报企业,全森木业、金源化工等十家企业为2012年度重点培育企业,并且制定了工作任务及完成任务的时间节点,各相关企业按照要求都成立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报工作小组”,明确了具体负责人及具办人,目前三家申报企业已经基本完成了申报书编制、财务审计等工作。对于十家重点培育企业,我们从春节过后就先后2次邀请专利事务所工程师深入企业车间、班组生产一线,同企业一同发掘专利资源,申报技术专利,为了保证这十家企业尽快达到条件要求,我们采取发明专利与使用新型专利同时申报,重点申报实用新型专利,以确保年内获得授权,目前已申报发明专利17项、实用新型专利28项,目前正在围绕“自主知识产权、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研究开发的组织管理水平、资产与销售额成长性指标”这些是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关键指标全程帮扶,确保为明年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报工作奠定扎实基础。

我县支柱产业是汽车、煤炭煤电、轻纺食品三大主导产业,现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5家,其中高新技术产业企业主要集中在汽车、机械制造领域,按照原来的统计口径,有30余家,占全县规模工业企业的30%左右。

存在的问题:我县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报工作虽然有所突破,但是较其他县区差距依然较大,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有:一是自主创新能力较为薄弱,研发过程以跟踪模仿为主,关键技术自给率低;二是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不高,多数企业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缺乏拥有自主知名品牌的骨干企业及具有重大产业带动作用的战略性产品;三是科技成果转化的渠道不够通畅,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创新机制有待进一步加强;四是社会科技投入总量不足,企业创新动能不足,企业作为科技投入和成果应用的主体尚未形成;五是研发创新和管理人才匮乏,吸引优秀创新创业人才的环境有待改善;六是依靠自主创新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社会意识不强,方法措施不多。

二、2012年高新技术培育工作计划

我县2012年高新技术培育工作的基本思路是对全县所有企业依据《国家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进行筛选,有计划、有目标分批次推进,通过全面培育、重点申报,初步形成高新技术企业申报的批次结构。

依据这一思路每年都确定认定申报企业和重点培育企业,通过批次申报、批次培育,逐步壮大我县高新技术企业队伍。具体做法是:

1、贯彻落实好相关政策,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营造良好的环境。

我县于2011年8月修订出台了《县专利资助暂行办法》,在2008年的基础上大幅度提高了专利资助标准,并且县政府每年专利资助预算不少于40万;2011年11月我县出台的《县人政府关于全面推进质量兴县战略的意见》中明确规定“对于新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称号的企业,奖励8万元”,这些政策的出台极大促进了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今年我们将进一步用足用活这些激励政策,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营造良好的环境。

2、实施专利推进工程,确保重点培育企业首先在专利上突破。

根据产业结构实际,对照《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重点选择机械制造、化工等可以向高新技术领域靠的产业,对于没有发明专利或实用新型专利授权的全面实施专利推进工程,初步形成高新技术企业批次结构,确保高新技术企业稳步提升。

培育技术范文篇10

1林业苗木的培育工作

1.1苗木的栽种。1.1.1多方配合、合理支配相关工作细节。在苗木栽培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相关工作,在此期间需要积极配合,合理安排中间需要交接的工作,如:林区基础设施、给排水的实现等。所以在林业苗木的栽种过程中必须要做到“协同配合、互促互进”。1.1.2“针对性需求针对性给与”式栽种。林业苗木的种类很多,根据适应环境不同、生长习性不同、生长周期不同等综合考虑苗木的栽种方式及地理安排。例如:松树苗木的栽培过程中,考虑到松树属于旱生结构,其土壤水分应保持干燥,过多的土壤水分反而会对松树生长不利等。1.2苗木的移植。苗木通过合理的移植技术可以促进发育,吸收很好的阳光和养分。同时搭配合理的整形修剪就可以成为优质的大苗。当然,这个过程也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对于一些苗木自身生长慢、各方面不能达标的幼苗,会逐渐被淘汰下去。在移植过程中为了不影响到苗木的后期正常生长,严谨破坏苗木的根系、嫩芽;不能为了节省时间大面积或者多棵同时进行移植。1.3苗木的养护。苗木养护工作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通过每种苗木的自身特点、生长周期、栽种后的各项生长系数进行跟踪、查看、分析、合理安排养护工作的进行。对于苗木生长所需的空间、阳光、养分等条件进行周期性的检查和养护。对于苗木的养分问题务必要做到“绿色供给”、“绿色培养”。

2林业苗木的管理工作

2.1定期检查造型减枝。作为林业苗木是不能够无条件疯长的,必须要有一定的生长形态,所以按照苗木造型减枝是林业苗木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因此,林区工人一定要定期检查苗木的生长情况,保持苗木原有的基本生长态势。定期“体检”。需要技术关注林业苗木中叶子是否出现发黄、掉落等现象;苗木上是否出现虫卵、成虫。如有这种现象出现的话,一定要及时采取防治措施。比如:出现虫卵、成虫现象。暂不建议用杀虫剂,这是由于杀虫剂中的化学成分也可能危害苗木正常发育及生长,所以建议大家可以适当可选用诱杀,人工捕捉,生物防治(天敌)等方法,绿色环保无污染。2.2定期检查苗木生长环境。保持林区干净卫生。林区是林业苗木生长的地方,孕育的地方,所以林区的环境至关重要。相关人员一定要定期清理林区垃圾,保证林区干净卫生。清理垃圾,防火防灾,对于林区内枯、落叶可集中储存作为苗木生长的肥料。定期检查林区硬性设施如排水管道是否正常,防止积水涝苗、废水入林等现象。定期检查苗木养分供给情况。保证林区的水源和肥料充足是苗木培育过程中最重要的内容。最科学的方法是利用现代化监测技术对林木生长情况进行监控,智能控制给水系统给幼苗浇水施肥。2.3打造现代化苗木种养一体化。林业的苗木管理工作必须要根据苗木各阶段培育情况、苗木自身养殖特点、苗木环境使用能力等方面进行针对性养护方法进行培育。打造现代化苗木种养一体化能够从根本上解决以上所有技术要点。现代育苗一体化模式可为苗木种养工作晋升特定性、科学性、合理性的技术手段,能为后期苗木的管理养护工作提供明确的方向。

3结语

在所有的苗木培训工作中,会存在非常多的细节、要点,只有合理运用现代化技术、多方面培养现代化种养技术人员,才能加快苗木培育事业的进步。才能为我国“营绿造绿,打造生态社会”的目标加快进程。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