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2 01:11:39

培育

培育范文篇1

关键词:社会资本;社区社会资本;和谐社区;平安社区

近来,和谐社会引起了广泛关注,社会学、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各个学科都在论述和谐社会及其构建,从各个层面对和谐社会的内涵及构成要素进行深入分析。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经济与社会的和谐、政治和谐、文化与社会的和谐、自然与人的和谐、个人与社会的和谐等,而提及和谐社会,就不得不提到和谐社区的构建,因为,社区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只有每一个基层社区都是和谐的,整个社会的和谐才能实现。如果基层社区不和谐,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整个社会也就不可能是健康的。社区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三大方法之一,在和谐社区的构建过程中,社区工作所发挥的作用不能忽视,从某种角度来看,和谐社区的构建过程其实是社区工作的开展过程,在此过程中,随着和谐社区的构建,中国社区工作的本土化也将得到促进。

一、和谐社区

要想给和谐下个确切的定义很困难,大致来分析,和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同时也可以这样理解,和谐包括生物性和社会性的和谐,生物性的和谐主要集中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社会与自然的和谐,也即科学发展观角度的“和谐”,社会性的和谐主要集中于社会层面,包括人际关系的和谐、社会各系统如经济系统、政治系统、文化系统等各层面的和谐。

具体来谈,“和谐社区”是具有归属感和认同感的社会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社区民众相互尊重、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和谐相处。在社会工作的意义上,和谐社区的创建过程其实是一种共处情谊的培育过程,共处情谊是一种人际协调相处、友好往来、互帮互助的理想共处状态,是社会工作致力达到的理想目标,无论是个案工作、小组工作还是社区工作,都是从“人在情境中”出发,在利他主义理念的指引下,“助人自助”,解决个人、家庭、团体及社区遇到的各种问题,最终实现“共处情谊”。

从社区社会工作的角度来看,和谐社区的创建过程其实也是社区工作的开展过程,这从社区工作的界定就可看出:“社区社会工作是以社区及其成员整体为对象的社会工作介入手法,通过组织成员有计划地参与集体行动,解决社区问题、满足社区需要。在参与过程中,让成员建立对社区的归属感,培养自助、互助和自决的精神,加强其社区参与及影响决策的能力和意识,发挥成员的潜能。”(王思斌,2004)

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崇尚“以和为贵”,这可体现在传统乡土社会的和谐上,传统乡土社会的和谐之处主要在于宗族的力量,是一种血缘性、地缘性的和谐,传统社会下的人们之间自然就有一种守望相助的传统。建国后,单位制社会中的人们因为单位而具有了另一种业缘性的和谐。现在我国正处于转型时期,传统的价值规范受到挑战,新的价值规范又没有建立起来,整个社会处于“价值缺失”的状态,这种环境下,许多社会问题出现,加之有效解决手段的缺失,种种不和谐的现象便会出现。具体到社区,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人们之间的陌生感增加,社区居民之间互为陌生,对社区也便缺乏归属感,因此也便少了和谐。

从传统乡土社会的“宗族性熟人社会”到后来单位制下另一层意义的“单位性熟人社区”,再到当代转型社会的“陌生人社区”,人们愈来愈感到陌生人之间的冷漠,也越来越怀念传统社会的守望相助。在这种陌生感的情境下,和谐社区创建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消除社区居民间的陌生感,重新建构一个“熟人社会”意义上的社区网络,增强社区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归属感是一个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区的主要构成要素之一。因此,社区归属感的培育便成为和谐社区建构过程中的首要任务。社区归属感的首要意义在于增加社区居民之间的交往联系程度,建立一个社区网络,促进居民之间的互识,增加熟识度,这就涉及到一个概念:社会资本。

二、社区社会资本

社会资本受到广泛关注始于1995年罗伯特•D•普特南的《独自打保龄球:美国下降的社会资本》的发表,这本著作的发表给人们发出了警告: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有可能越来越孤立无援。(普特南,2000)

由于这一概念深刻反映了当代社会的人际疏离度,恰切地描绘了当代人的原子状态,因此正逐渐成为在社会学、政治学乃至经济学领域都得到广泛应用的时髦术语。与此同时,社会资本也甚至成为社会学抗衡经济学帝国主义的标志性概念,成为社会学家拓展自己观点的一个独特理论视角。

在社会学的研究领域中,社会资本常被认定为是一套规范,网络和组织的组合,透过这些组合,人们得以取得权力和资源,进行决策和形成政策。具体而言,可以从个体视角与群体视角这两个角度去看待社会资本(桂勇,2004)。从个体视角而言,强调社会资本对个体获得资源的重要性;群体视角则主要关注社会资本对群体的重要影响,其主要体现为群体间的信任、凝聚力和互惠互助等,进而会在整体上推动群体的存续和发展。从后者来看,社区作为“城市居民的生活共同体”便成为了社会资本伸展的一定空间,如果要给这种伸展下个界定的话,可称之为社区社会资本。

社区社会资本是一种群体视角的社会资本,它涉及社区居民间的交往频率,社区居民的交往越频繁,对其社区的归属感便越强,便会在整体上提升全社区的社会资本,从社区工作的角度来谈,会有助于社区各项工作的开展。

(一)社区社会资本的特点

具体而言,城市社区的社会资本具有以下特点:

1、网络性。城市社区社会资本的伸展形态便是网络,当社区居民之间构建了一个交往网络,便有了种种资源流动的可能性,社区网络的构建实质上是为社区居民搭建了一个交往平台,在这个交往平台上,居民之间可以进行资源的互通,从整个社区来看,居民之间的资源互动越频繁,社区社会资本也越具有生长性。

2、资源性。社会资本这个概念本身就有潜在的资源性,在城市社区中,社区居民交往网络的每个节点都潜存着一定的资源,这里的资源是每个社区居民本身所拥有的,譬如说居民甲可能会修电脑,居民乙可能会针灸,修电脑是甲所拥有的资源,会针灸是乙所拥有的交往资源,如果在社区交往网络上,甲和乙的交往便有可能进行资源的互换。

3、组织性。如此的社区交往网络并不是杂乱的、无中心的,它具有一定的组织性,这里的组织性便是以社区居委会为中心而构建起来的,居民之间的交往可能都是以社区居委会为中介的,如果没有社区居委会的力量,没社区交往网络这一平台,居民之间便会是原子状态的陌生人。同时,这里的组织性还包括社区各类组织间的交往促进了社区居民间网络的形成。

(二)社区社会资本的功能

社区社会资本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其功能:

1、增强贫穷社区居民间的互助。近来,随着高档住宅区的涌现,出现了住宅的贫富分化现象,有愈来愈多的贫穷住户生活在某一社区中,贫穷居民有愈来愈集中的趋势。贫穷和失业令贫穷社区中居民的社会网络解体,而社会网络的解体又反过来令贫穷人士长期处于失业和贫穷之中,贫穷与社会网络解体互为因果,令贫穷户处于恶性循环之中。同时,贫穷社区居民的社会网络又出现了严重的弱化,其熟悉交往的也多是失业贫穷的一个群体,没法透过有关网络寻找工作或借钱,而这又反过来令贫穷人士长期处于失业和贫穷之中。因此,要消除贫困社区的种种问题,就必须要重建贫困社区中的社会网络,加强对社区社会资本的构建,促进贫穷社区居民间的互助。

2、养老社会化程中的社区照顾问题。从21世纪开始,中国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成为愈来愈受关注的社会问题,社区照顾也开始成为人们寄予很大希望的解决途径,要想很好地达致社区照顾对养老问题的解决,首先要以社区居委会为中介,将邻里互助的功能发挥出来,这里就有一个前提,即要首先构建社区居民的交往网络,利用这一平台,需要护理的老人才有可能找到同一在单元居住甚至在其楼上或楼下居住的拥有护理技巧的居民,这时,社区社会资本的培育便首当其冲。

3、增强社区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社区居民间的交往网络增加了居民间的交往可能,扩大了每个居民的交往网络,其从社区网络获得社会支持的可能性也增加,邻里互助便有了伸展可能和伸展空间,最终必然增强社区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

4、促进社区其他事务的发展。随着社区社会资本的培育,社区居民间的交往网络构建出来,社区其他各项事务也会逐步得到促进,包括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能力增强、居民自治的逐步实现。综合而言,通过以上社区社会资本的功能发挥,最终会促进和谐社区的构建。那么,在社区社会资本的培育过程中,社区工作者都需要做哪些工作呢?

三、社区社会资本的培育

从社区工作的角度而言,社区社会资本的培育包括建构社会信任和社会关系网络、促进组织发展等三个方面的主要任务。综合来看,这三个任务都可以归结为一项任务——即消除社区居民之间的陌生感,建构一个“熟悉社区”,因为只有消除了居民之间的陌生感,才会促进社区居民之间的信任、社区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性信任,才会促进居民之间的交往,同时,社区居民关系网络的形成也会最终促进社区居民间信任感的增强。促进社区组织发展也是为了消除居民之间的陌生感,因为各类社区组织的培育也是为居民建构各种交往平台,通过居民对组织活动的参与最终促进社区居民之间的交往。为了达致这一目标,促进社区居民间的交往,增强社区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便需要各种社区社会工作的理论、方法及技巧。

社区工作的方法大体分成两大类:策略模式和实践模式。其中,策略模式包括地区发展、社会策划、社区照顾等,是技巧的组合;实践模式包括探索与准备、计划执行、撤离评估和反思,是不同阶段的技术。在社区社会资本的培育过程中,可以有针对性地使用社区工作的不同模式,例如策略模式的三个具体模式的具体应用可为:地区发展的目的就是要以民众自身的力量,增强社区居民间的团结,依赖社区共识,倡导民众参与社区事务,在此种模式下,工作者是充当一种协调者、教育者的角色,建立社区民众与政府之间的合作关系,维系社会稳定,并从思想和行为上进行革新,以建立社区正常发展所需的人文环境。社会策划即用科学和理性的方法来确定问题解决方案,这一模式强调专家意见的重要性,强调民间机构同政府之间的合作,工作者采用的是一种合作式的实践取向。

同时,要想达致社区居民彼此接纳、以礼相待、互相尊重,社区工作者还要不断地开展各种社区教育活动,鼓励居民参与到社区的种种事务中来。另外,社区工作者还要采取各种方法技巧加强不同社区间的联系,达到社区间的资源互通。

和谐社区的构建过程中,除了借鉴社区工作的专业理论、方法及技巧,传统的本土性工作方法也不容忽视,在延续本土性工作方法及模式的基础上,融合专业的社区工作理论方法,在和谐社区的构建过程中,会逐步促进本土社区工作的发展。

四、和谐社区的构建与本土社区工作的发展

中国社会工作的本土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中,作为三大社会工作方法之一的社区社会工作的本土化日益紧迫。本土社区工作是中国社区工作本土化后的最终模式,它既延续了传统的本土性社区工作的实践模式,同时也吸收了源自西方的被认为具有专业性的社区工作理论、方法及技巧,是适合中国实际情境的社区工作模式。本土社区工作的最大特点在于其行政性,由于中国国情的特殊性,行政一直是社会主导,社区也是一样,行政力量始终是动员社区居民的主导力量,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行政主导性使社区居委会获得了一种权威性,在获取资源、动员社区居民、协调各种关系方面具有相应的优势。

当前,和谐社区的创建过程也是社区工作的开展过程,是中国社区工作本土化的过程,在创建和谐社区的过程中,需要社区工作的理论、技巧作指导,同时在延续传统经验的基础上又对现有的社区工作专业理论进行改进和创新,最终形成适合本土实情的社区工作模式,促进本土社区工作的发展。

首先,和谐社区的创建过程其实是社区工作的开展过程。

和谐社区蕴含了社区工作的“共处情谊”,和谐社会整个创建过程,其实也是在社区工作价值理念的指引下,运用社区工作的理论、方法及技巧,最终达致社区工作目标的过程,因此,和谐社区的创建为本土社区工作的发展提供了生长空间。

其次,和谐社区的创建离不开社区工作理论、方法及技巧的运用。

一个比较成熟的社区又该具备哪些条件呢?最主要的条件是,这个社区中应有专业社会工作者的介入,社区内居民参与社区管理的程度较高,社区规划良好,社区内的居民生活环境有益于人们的身体健康,居民对社区有强烈的归属感,社区管理民主化,社区内有居民认同率很高的社区领袖,社区资源丰富,社区管理者和管理机构与政府关系协调,可以充当居民与政府沟通的桥梁,社区有很高的自我管理和自我调节能力,当专业社会工作者退出社区后,社区仍然可以以良好的状况正常稳定的想前发展。这就是一个比较成功的社区,它的实现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在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和地区社区建设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我国社区建设也在迅速发展,为了更快地实现成熟社区的创建目标,社区工作势必发挥其功能作用,即在其理念的指引下,运用其理论、方法及技巧,最终促进和谐社区的构建。

最后,无论从实践上,还是从理论上,和谐社区的创建会促进本土社区工作的大力发展。

目前,针对和谐社区的创建,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模式,各项工作目前都处于逐步摸索过程中,各社区只能根据本社区的具体情况,结合以前的工作经验,同时借鉴社区工作的专业理论,探索和谐社区的创建模式。

但是,和谐社区的创建引起各行业各部门的重视,以济南为例,近期的“十大和谐社区”评选活动、济南市民政局举办的“和谐社区”专题调研,都体现了政府对社区建设的重视,在这个过程中,社区工作也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此同时,在借鉴社区工作专业理论的过程中,结合现实情况,也有可能对理论进行改进,甚至进行理论创新,最终促进社区工作的理论发展。

五、小结

和谐社会的创建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各个层面如政治、经济、文化等工作的密切配合,还要能够落实成具体的实践形式来展开,即和谐社会的创建构成了一个大的指引方向,而这一目标的最终实现则需要每个阶段具体实践目标的完成。,无论是具体实践目标的完成还是和谐社会的最终创建,都离不开对社区功能发挥的关注,随着大量城市居民从“单位人”到“社会人”身份的转变,社区逐渐成为城市居民的生活单元,在城市居民的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此,社区就成为和谐社会创建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实践领域,而在这个实践领域中的工作开展又需要多层面工作的共同配合,其中最主要的工作内容之一,便是社区社会资本的培育。

参考文献:

[1]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194页。

[2]普特南:“独自打保龄球:美国下降的社会资本”,载李惠斌、杨雪冬,《社会资本与社会发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

培育范文篇2

泥鳅苗养殖场所应水源充足,排水方便,能自灌自排,水质清新,无污染,土质中性或微酸性,阳光充足,环境安静,交通便利,供电正常。

2.池塘建造

(1)池塘规格

面积50~100平方米,池塘四周高出水面40厘米,池埂坡度60~70度,池深80~100厘米,池塘挖成后应把池壁夯实,用50厘米×50厘米水泥板做护坡,池底铺设腐殖泥土20厘米左右,水深保持在30~50厘米。

(2)防逃设施

养殖池周围用网片、塑板或瓷板做围墙,以防蛇、鼠等敌害进入养殖区。进排水口用120目网布包裹,防止泥鳅逃跑及敌害生物和野杂鱼卵、苗种进入池塘。

(3)进排水设施

进、排水口呈对角线设置,进水口高出水面20厘米,排水口设在鱼溜底部,并用PVC管接上以高出水面30厘米,排水时可通过调节PVC管高度任意调节水位。

(4)鱼溜(集泥坑)

为方便捕捞,池中应设置与排水底口相连的鱼溜,面积约为池底面积的5%,比池底深30~50厘米。鱼溜四壁用木板围住或用水泥砖石彻成。

3.放养前准备

(1)池塘清整

泥鳅放养前10天,清整池塘,察洞堵漏,疏通进、排水管道,翻耕池底淤泥。放水至10厘米后,每10平方米用1千克生石灰化浆后全池泼洒、消毒。

(2)蓄水施肥

清塘3天后,加水至30厘米深,施基肥,每10立方米水体施入发酵鸡粪3千克或猪、牛、人粪5千克,也可以每立方米水体施入氮肥7克、磷肥1克。

4.苗种投放

泥鳅苗投苗密度1500~2000尾/平方米。当泥鳅养至体长3厘米时,要进行筛选分塘,泥鳅苗种密度60~80尾/平方米。在苗种投入的过程中应注意放养前先进行试水,检查水体毒性是否消除。放苗时盛苗容器内的水温与池水温度差不超过2℃,如用尼龙袋充氧运输泥鳅苗,则应在苗种下塘前作“缓苗”处理,将充氧尼龙袭置于池内20分钟,使充氧尼龙袋内外水温一致时,再把苗种缓缓放出。

5.饲养管理

(1)前期培育阶段

(泥鳅苗体长小于2厘米)根据水色情况,适量追肥。追肥可用经过发酵的猪、牛、鸡、人粪等农家肥,也可用过磷酸钙、尿素、碳铵等化肥,采取少量多施的方法,水色以黄绿色为好,水深控制在30厘米以内,透明度控制在20厘米左右。同时,每20万尾泥鳅种用1千克黄豆磨成15千克豆浆,每天早晚各拨洒1次投喂。

(2)后期培育阶段

泥鳅苗种规格达到2厘米后,逐步加深水位到50厘米。除继续培肥水质外,还应投喂配合饲料,每天上、下午各投喂1次,日投饵量为泥鳅体重的4%~10%。投饵量应视水质、天气、摄食情况灵活掌握,水温15℃以上时,泥鳅的食欲随水温的升高而增强;25℃~27℃时,食欲特别旺盛;28℃以上,食欲则逐渐减退;超过30℃或低于12℃时,应少投甚至停喂饲料。

6.日常管理

(1)调节水质

加注新水,每周换水1~2次,勤施肥,保持池塘水色“肥、活、嫩、爽”,水色以黄绿色为佳。

(2)巡塘

早、中、晚各巡塘1次,观察泥鳅活动和水色变化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定期预防病害

勤打扫、清洗饵料台,做好料台、工具等消毒工作,定期投喂预防鱼病的药物。

(4)防害防逃

注意防止敌害入侵和泥鳅逃跑,要经常检查进排水口和池埂。

7.病害防治

(1)气泡病

因水中溶解氧不足、溶解氧过饱或其他气体含量过多引起。症状为泥鳅浮于水面,肚皮鼓起似气泡。防治方法:加强日常管理,防止水质恶化,发病时,立即加注新水,每亩用食盐4~6千克化水全池泼洒。

(2)车轮虫病

病泥鳅身体瘦弱,常浮于水面,急促不安,或在水面打转,体表粘液增多,镜检有车轮虫。防治方法:硫酸铜和硫酸亚铁(5∶2)合剂全池泼洒。

(3)赤鳍病

培育范文篇3

214个生命的陨灭,几百个家庭上千人心头永远挥之不去的阴霾,以及整个社会为这起事故付出的政治、经济的巨大代价和仍将继续付出的有形和无形代价,直接源于工人违章带电检修产生的电火花。

多位参与事故调查的专家认为,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超产是这次强度并不太大的瓦斯爆炸造成惨重伤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阜新“2.14”事故调查报告指出的7条事故原因,有5条都是企业自身责任不到位:生产技术管理混乱;“一通三防”、机电管理混乱;劳动组织管理混乱;安全管理混乱;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因此,33名受到各种处分的事故责任者中,有29名是阜新矿业(集团)公司的各级人员。由此看出,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企业自身。而其背后更深刻的原因,是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是企业安全文化的缺失。

毋庸置疑,经济利益始终是一项衡量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企业生存的基本条件。但是,企业赢利,合法经营,依法纳税,只是履行了最低层次的社会责任。对企业而言,社会责任还包括保护员工权益,保障员工的劳动报酬、劳动条件、工伤保险,职工培训和再教育等;保障员工在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中工作等责任。

特别要指出的是,企业社会责任也包括培育企业的安全文化,对员工来讲,就是安全观念的灌输。如果员工没有从内心深处接受安全意识并形成习惯,那就好比一颗定时炸弹,随时都会引发事故,阜新矿难的直接原因就证明了这一点。

培育范文篇4

1选用早熟品种

小麦选用春性早熟品种,如豫麦18;棉花选用生育期在125d以内的品种,如中棉所17号、泗棉3号等。根据经验,前茬作物以油菜茬、大麦茬、大蒜茬为好,如果是小麦以豫麦18、偃展4110等春性早熟品种为好,而后茬棉花品种的早熟就显得特别重要。

因为很多夏花的棉桃只有在霜前长成或者开絮,才不至于使纤维形成因受低温影响而变劣。在本地常年种植的夏棉品种为中棉所17、泗棉3号等中早熟品种。

2培育壮苗

要使夏棉丰产,必须育苗移栽。育苗时间是5月10日左右,苗龄30d。本地大部分采取塑料薄膜育苗。苗床建在背风向阳、地势高、排灌方便的地方,把配制好的营养土装入直径10cm、高13.3cm的塑料袋内摆入苗床内,及时进行间苗、定苗、追肥、灌水、防治病虫害,保证棉苗健壮成长。

2.1选好种

营养钵育苗下种量不能大,要求发芽率在90%以上而且不能混杂,要特别注意精选。

2.2选好土

土壤肥沃、结构良好是壮苗的基础。同时在制钵时土壤过黏,制出来的钵容易过于坚实,透水透气性能差,不利于壮苗;若土壤性质过松,如砂性太强的土,制钵时容易破碎,移栽时更容易损伤,造成人工上的浪费,所以应选无病虫害、地力较高、结构良好的菜园地土为好。

2.3配好肥

营养钵营养土的土肥比例大致为7∶3,肥料要尽可能用腐熟细碎的鸡粪或者猪羊粪拌均掺匀,以备制钵。

2.4建好床

育苗床为便于省工和及时移栽,最好分段建于大田里,一般南北向,长10m,宽1.2m,床深于钵高3cm,四边床沿拍实,周围挖排水沟,最好随制钵、随建床、随播种以利壮苗,过早建床容易跑墒,应引起注意。

2.5制好钵

制钵时3人1组,一人配土,一人制钵,一人摆钵。配土时适量加水,加水多少以手握成团、平胸落地即散为度。一般钵土含水量为30%时制钵质量较好,制成钵后要随即向苗床摆钵,钵面低于床面3cm,做到上齐下不齐、第2行挤第1行空隙,摆好后随即覆盖塑料薄膜,以利增温保墒并准备下种。

2.6灌透水

重点要求底墒足、钵土湿,一般应在1m2面积内灌水25kg以上。摆好钵再浇透水,以麦秆能插透钵而不断为准。苗床灌足水以后可维持很长一段时间不缺墒。

2.7下好种

播种要采用人工摆播的方法,每钵2~3粒,良种可1钵1粒,下种多害多利少,下种后覆土宜薄不宜厚,1.0~1.5cm厚较为恰当。覆土应分2次进行,先用细碎土把钵间隙填实,然后再覆土盖种,再用木板推平拍实使厚薄一致。

2.8加强苗床管理

苗出齐后拔草间苗,若湿度过大可覆干细土1~2次,土厚2cm,既可降低床内湿度,又可保墒,对防止出现高脚苗和病苗十分有效。

3抢时早栽,合理密植

为了早移栽,植棉地选油菜茬最为合适,但是在颍东这个地方早茬面积很少,80%以小麦茬为主。这就要求施肥整地,要抢时间、争速度,施足底肥。结合整地施尿素225kg/hm2,过磷酸钙600~750kg/hm2,氯化钾150kg/hm2,6月5~10日移栽。中棉所17号栽5.4万株/hm2,要放宽行距,缩小株距。行距85cm,株距27cm,这不仅可以有效地改善棉田通风透光状况,塑造棉田立体结构,而且给枝叶的生长准备了必要的空间。结合化调,培育中壮株型,增加铃数,提高铃重,实现高产、优质、高效之目的。移栽时先浇水起钵,栽后覆土2次,第1次覆一半细土压实,浇足水,待水渗完后再覆土1次,使2次覆土与地面平齐,达到上松下实,利于根系发育,缓苗也快。

4科学田间管理

根据棉花的生育期长短,进行科学管理。在苗期、蕾期进行中耕除草、松土保墒,使棉田始终保持疏松无杂草。在盛花期穴追尿素225kg/hm2,以满足开花结铃的需要。为防止后期脱肥早衰,根据棉花长势情况,在花铃期可进行根外追肥,以保证棉花的正常生长。

适时整枝,调节养分,也是保证棉花正常生长,促进早熟丰产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做到叉不过寸、芽不过指,及时打去。打顶要做到时到不等枝、枝到不等时,7月下旬分期分批进行打顶,一般每株留果枝11台左右,7月21日前去掉全部无效花蕾,促使桃大早熟,减少霜后花,提高棉花品质。在初花期如出现旺长,可用助壮素进行调节,防止旺长,一般用助壮素30.0~37.5g/hm2。

5加强病虫害防治

棉花的病虫害较多,病害有炭疽病、立枯病等,虫害有棉铃虫、红铃虫、蚜虫等,最主要的是棉铃虫,其危害性很大。1头棉铃虫的幼虫一生可为害蕾或花铃10多个,1年可发生4~5代,在本地最主要的是3~4代棉铃虫。防治方法:一是摘除虫源,根据棉铃虫卵多产在嫩顶嫩尖的习性,整枝时要把打去的顶心、边心、赘芽、营养枝等带出田外处理;二是诱杀成虫,用黑光灯或杨树枝把诱蛾杀死;三是药剂防治,可用敌百虫、杀虫精等防治。总之,要根据病虫测报情况,一旦达到防治指标,要及时防治。

6适时化控

棉苗移栽前用50mg/kg缩节胺喷施1次,根据棉花长势长相,分别在现蕾期、盛花期和打顶后用20%的缩节胺水剂75mL/hm2、90mL/hm2、150mL/hm2对水喷施,以控旺促壮,改善纤维品质。

培育范文篇5

其次,尽管四川白酒业的成绩有目共睹,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川酒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虽然6户名酒厂产销形势喜人,但大批小企业生存艰难;二是市场竞争对川酒的挑战更加严峻。高端市场烽火正旺,竞争手段多样化,企业和地方间的竞争不仅有常规的,还有不规范的;三是市场环境并不宽松,比如白酒原料成本攀升、个别地方保护主义有所抬头等。四是中小企业存在一些问题,如集约化程度低和创新意识不强、市场竞争无序、资源浪费严重、产品结构失衡、商品过度包装、质量良莠不齐等。五是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川酒没有形成整体的营销模式和整体合力,而是各自为战,分散竞争,造成了川酒在内部之间的无序竞争等。而四川白酒业如要赶上国际白酒市场的发展步伐,在激烈的白酒市场竞争中占有更高的市场份额,就得从大局的角度去考虑,从建立四川白酒强势区域品牌的战略高度去发展川酒的市场。

二、建立有效的区域品牌创建、维护、发展、延伸系统

——现有区域品牌的创建。

区域品牌的创建一是由产品品牌上升到区域品牌,即先培育区域的知名品牌,再通过这些产品品牌建设区域品牌;二是由区域品牌推动产品品牌,即先通过区域经济的经营、规划、管理,改善优化区域内的产业发展环境,再以良好的产业品牌形象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塑造区域品牌。区域品牌的产生往往有着丰厚的历史和现实基础,形成区域品牌的主要要素有历史地位、人文文化、风土人情、地理特征、产业优势、产业协作、经济实力、发展前景等,这是区域品牌定位的基础。区域品牌的所有者及龙头企业要对市场进行细化研究,确定区域策略。

首先是定位,包含两个内容:一是国内外相同或相似集群区域的市场定位,对外体现在招商引资的主向和目标市场上,对内体现在服务手段和服务思想上。四川白酒产业的发展在更大程度上以浓香型白酒为主要类型,在打造四川白酒产业集群给其定位时就必然要与贵州茅台酱香型白酒相分离。在国内外市场上,川酒素有浓香型白酒的发源地之说,故要充分利用文化概念及自身特点进行准确定位。二是区分各企业的市场定位。企业根据市场细分后目标市场的要求,来确定企业及其产品在市场上的位置,包括企业产品的定位、价格的定位、服务的定位和企业品牌的定位。

其次建立区域品牌个性展现的载体和个性的方法。展现区域品牌个性的载体有很多,应该寻找出消费者最易接触的载体和最直接、最简单的载体,或是设计新颖、有效、高档次的活动载体,推动产业集群量的扩张、质的提升。通过举办和策划中国白酒旅游线路、名酒品尝、成立白酒鉴定专业委员会、白酒订销会等一系列载体,迅速成长为国内著名的区域品牌。每个品牌在塑造品牌个性的时候,要想用一种固定的公式是很困难的,而且每个品牌又都源于不同的背景和资源,但在品牌个性的建立过程中,还是有一些工作具有共同的作用。从品牌定位及核心价值出发以文化、情感的方式建立品牌个性。

——打造集群协会。

为了使得集群内形成有效的品质管理氛围,必须坚决杜绝假冒伪劣产品的出现,建设及时的质量反馈和追踪系统。这些规范管理和公共服务,是微观方面的,政府是无能为力的,这些功能应当由特殊的中介组织——产业集群协会来承担。集群协会属于半官方的企业会员组织,是由集群内所有企业委派代表组成的、具有权威的承担管理、协调、服务功能的机构。区域品牌建设还要把区域当做企业,把区域未来当做产品来经营。政府要把区域品牌建设当做当地政府的一个重要公共工程,安排专门机构管理,投入资金进行媒体宣传和公关活动。在建设区域品牌过程中要是遇到了问题,政府必须出面解决,比如说,为了克服“搭便车”现象,政府必须制定公共政策,以有效的政策加以管理。另外,公共机构必须根据集群态势和营销策略需要界定政策的范围,形成集群企业一致行动的准则,并建立与之相配套的费用预算及分摊机制,以增强集群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主要包括政策协凋、标准制定、商标注册、区域品牌商标权使用资格认定、技术支持、管理咨询、惩处机制以及资质担保如贷款信用担保等。

——区域品牌的发展和延伸。

由于区域品牌对企业品牌能够产生溢出效应,能够提高企业品牌内在价值。企业集中资源实施企业品牌战略,集群协会集中资源实施集群战略,相互辉映,共同推动品牌建设。地方政府部门要依托本地特殊的历史人文资源,注重对区域品牌内涵的开发,挖掘品牌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富区域品牌的文化内涵,将区域品牌的宣传融入地方文化生活当中。

首先强化品牌传播意识。借鉴国内外品牌传播的经验,综合运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现代化媒介进行广告或形象片宣传,举办各种展销会、项目推介会、招商洽谈会、商品交易会、产品博览会等,重点宣传产品产地,营造集体文化氛围,提升知名度,创造需求,传递信息集群组团联合参加国际、国内的会展,或是引进展会兴建展览、展示中心、产业博物馆,举办设计大赛、艺术表演、开发工业旅游线路等措施。如在香港首届亚太地区葡萄酒及烈性酒展上,波尔多地区酒协组织68家企业在香港国际会展中心统一参展,先后举办了200多场文化品牌、品酒活动。由法国前总理朱佩带队并聘成龙、巩俐为形象大使。国际会展中心展位价格不菲,而成巩二人的身价更可以说是天价,如果不是行业协会出面,数十家企业联合,根本无法进行这么大手笔的活动。而这次会议,为波尔多葡萄酒占领亚太地区市场立下了汗马功劳。

其次让企业主认识到区域品牌的重要性,并能够通过企业之间的相互监督使合作有效执行。通过宣传教育提高集群中企业家的现代企业意识,善于吸收其他企业的优秀经验,特别是集群中的龙头和领导企业,在集群的区域品牌中更具有主导作用。通过加强区域内企业之间的合作教育和监督,加强企业之间相互了解,防范企业的搭便车行为。在集群内整合提高集群内企业的创新意识和管理水平,发挥集群内的合力,促进合作产品创新,形成有效的创新机制,为集群内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政策支持,为集群区域品牌的持续发展提供基础。

三、强化相关组织对区域品牌的培育

——以生产企业为主导。

在区域品牌的培育中,生产企业是主导,企业主导是因为培育区域品牌实质上是一种商业经营行为,需要一大批企业和产品品牌的参与和支撑,主体必然是企业。生产企业是区域品牌最直接的受益人,对品牌建设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对品牌的核心价值创新、技术创新、生产工艺创新以及产品理念创新等方面。培育龙头企业,实现层次性布局。要根据市场发展的需要,利用分包、战略联盟、技术合作、组建虚拟企业等形式,在产业集群内部形成合理的“大、中、小”共生的产业组织结构,提高专业化与协作的效率,克服内在的缺陷,促使产业集群向规模化、专门化、协作化的方向发展,提高整个群落的生命力和竞争力。集群内部的龙头企业,要从区域品牌的发展前途出发,自觉充当产品新技术的开拓者和领先者,主导行业的发展方向,必要时适当牺牲自身的短期利益,以积极维护和发展区域品牌,为本地区树立良好的外部形象,从而获取长远利益行业内部的中小企业也要转变竞争和合作理念。共享同一个品牌,彼此之间不仅要竞争,更要合作。企业通过合资、技术交流等方式加强合作,发挥区域品牌的横向纽带作用,建立相对稳固的利益分享战略伙伴关系,增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提升本企业品牌知名度,也间接提升区域品牌的美誉度。大小企业之间实现竞争合作互动,转变过低价恶性竞争的观念,依据彼此优势进行专业化分工,企业定位于产业链条上的不同环节,增强集群内部的生产配套能力,避免在同类产品品种结构上的重复建设和生产。这样既为区域品牌建设做贡献,也可以这实现自身的存在价值,在分工协作中获取自己的应得利益。

——地方政府的引导与扶持。

首先,全方位地提供公共服务。政府通常是产业政策的制定者,负责建设基础设施人员培训和教育。地方政府对于本地的区域品牌建设更是责无旁贷,区域品牌建设离不开政府职能部门的引导和扶持。地方政府制定公共政策应该更多体现为引导和监督功能。政府要提供各种高效的行政服务,必要时要针对集群中企业提供解困服务、要素服务,设身处地的为集群企业着想,体恤难处,帮助企业解困,同时利用土地、信息、社会荣誉等调控市场和社会的要素来塑造强烈的创业氛围。强化政府在市场规则制定、行业指导、信息服务等方面的功能为产业集群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政府作为中间人和促进者的角色要在依法行政的前提下采取一些有力措施,以使产业集群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如通过人力资本的开发和公共采购政策来克服公共知识基础和市场需求间制度上的不匹配,完善信用体系加强法制建设。其次,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规划产业园区,引导本地产业的合理发展,避免区域内因产品过度同质而导致“柠檬市场”的出现;完善本地区的基础设施,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在条件具备的地区成立零售批发营销中心,逐步形成特色产品的集散地,搭建畅通的物流平台和高效的信息共享平台,在此基础上引导区域品牌化和品牌区域化。如科学地建立特色工业园区。特色工业园区的优势在于可以优化企业之间的生产协作促进企业对知识和基础设施的共享,从而推动产业集聚。集群内多个企业正式和非正式地接触时知识和信息会很快的流通,这是创新的关键。最好的规划是标出产业的实力所在并且在产业集群形成时投入资源鼓励形成有地理集中性的产业集群。一个产业会创造另一个产业的需求也会为另一个产业提供零配件和原材料。企业要发展需要好的硬环境(如道路、通讯网络、供水供电等)和软环境(如税收资金政策、人文氛围、机构环境等)。只有这样才能引来凤凰筑巢。因此政府在作决策时,要将城市规划与工业园区规划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科学化。

第三,引导产业集群转型发展。政府要着力引导产业集群转型发展,致力于加快培育大的企业,积极推动企业从贴牌生产向自主品牌转型,切实加强产业集群提升区域品牌建设。

第四,区域政府可以通过树立产业集群在本行业中的区域专业形象,形成区域品牌。通过本区域产业集群在这一产业方面的独有声誉,可以吸引新的客户和生产者加入,把具有产业关联的企业联结成较紧密联系的团体,并保持整个集群加速发展的趋势,进一步增强区域的整体竞争优势也可以通过一定金融、财税优惠政策鼓励相关配套企业以及集群外的同类企业进入本区域,加速及完善产业链的形成同时通过产业集群内部标准体系、质量监测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及改善本地公共服务配套为集群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宽松的环境也可以设立各种科技及信息中介机构支持成立各种行业协会并帮助其发挥职能并通过技术预测研究、集群研究、特别研究小组及委托课题研究等形式为集群内企业提供针对性的战略信息及技术服务,协助集群进行产业升级,融入到更宽广的价值链中。区域政府还可以组织学习研究人员和产业代表团到国外与本地发展类似的集群区学习,同时加强双方的交流。

第五,地方政府要对行商会和生产企业建设区域品牌进行政策上的支持,协助行商会共同制定地区产品质量、服务标准,并监督执行推动生产企业技术工艺革新,在本地区内倡导区域品牌的核心价值创新观念;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的生产、销售,维护该区域品牌的市场形象;健全市场监督机制,为区域品牌建设服务。

——建立健全协会组织。

充分发挥协会组织的桥梁作用,统一组织集群内企业进行对内对外的交流,规范行业标准和秩序,整合群体内力量解决影响集群发展的实际问题。举办相关企业家联合会树立集群发展共赢思想,由协会统一收集各种产业发展技术信息,共同举办展会或参展形式实现区域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四、转变中小企业竞争和合作理念

中小企业竞争和合作理念的转变是建立区域品牌的基础。企业间进行合作或竞争的目的都是为了主体自身的利益,竞争是对既定“蛋糕”的争夺,是企业间各个品牌之间的竞争合作是把“蛋糕”做大,形成区域品牌,共同对外。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信息化、网络等基础设施的完善,企业面临环境已发生巨大变革,成功的伙伴关系己成为企业应对变革的一种重要趋势,推动着区域品牌的发展。通过宣传教育提高集群中企业家的现代企业意识,善于吸收其他企业的优秀经验,让企业家认识到区域品牌的重要性,通过企业之间的相互监督使合作有效执行。

五、扶持名优企业做优、做大,形成产业配套

四川白酒在全国乃至全球市场上有一定影响力,在全国17大名酒品牌中,川酒有六家,形成了强大的市场占有率。就历史渊源来看,四川是中国浓香型白酒的发源地,有着悠久文化底蕴。以五粮液、泸州老窖、剑南春、全兴、郎酒、沱牌为代表形成了强势品牌,但四川省白酒业不止这几家,仅四川泸州拥有的白酒生产厂家就达600多家,更不用说四川全省。在以上述六家知名品牌企业的带动下,每一家企业都形成了高中低较为齐全的产品线,填补了各个消费市场,四川白酒行业已成为四川省经济支柱产业。伴随着白酒行业发展,仅有高端白酒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而中端白酒成为竞争焦点,四川白酒除了以上六家之外,大部分处于中低端市场,加之啤酒、红酒、果酒对市场的争夺,因此生存空间萎缩。白酒整合的时机即将到来。以现有优势品牌企业为先导,建立白酒产业集群,引进和培育两条腿走路,赢得未来白酒市场的主动权。

——充分发挥品牌优势。

依托品牌优势,整合各类资源,包括发展良好的中小优质企业、赢利前景好的企业、原料企业等,实施优质资产剥离上市,扩大融资渠道,加大对企业投入,形成一个企业带动一片的局面。

——深化分工协作。

依托大品牌企业建立行业协会,实施OEM等,选择一批有资质的生产型企业为大企业代工,实现品牌企业低附加值环节的工作外包,缓解当前原材料涨价的压力,形成持续的成本优势。

——引导企业进行差异化定位。

由于存在的大量中小酒企,竞争无序,产品雷同,普遍的低价给市场造成了同质性,给众多酒企造成了生存空间的变小,品牌企业自身多元化发展也造成了同品牌产品的之间相互打压,因此,集群内品牌企业应通过自身的主导地位或行业协会有序地引导各企业间应进行不同的定位,形成自身的特色产品,从而提高市场壁垒,也有利于避免内耗和提升区域整体品牌,最终实现区域经济的长足发展。

六、规范市场秩序,实施整合营销策略

鉴于四川白酒市场存在的乱散小等现象,给区域整体竞争力造成了内耗,不利于区域品牌整体的形成。标准化是组织现代化、集约化生产的重要保证,是加快企业技术进步、加强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谁拥有标准,谁就拥有市场。白酒企业的标准化工作及质量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白酒企业如何生产出符合标准的具有竞争力的产品,这是当前标准化工作的核心点。白酒企业开展标准化工作,对开发新产品、改善经营管理、降低风险、调整产品结构、锻造品牌、提高竞争力、开拓国内外市场等方面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白酒企业要保证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消耗,保护环境,提高管理效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必须具备坚实的标准化基础。

——转变营销观念。

对一个区域而言存在着规模不一的企业,实现整体竞争力更应该建立标准化基础。伴随着白酒市场的白热化竞争,首先要做的是营销观念的转变,由以往单纯的价格战,向“质量战”、“文化战”、“服务战”、“渠道战”转变,以建立区域品牌产品的新的优势。

——通路制胜。

白酒营销渠道往往是由企业到经销商,再由经销商一部分到酒店终端、商超,一部分到二级经销商,然后到终端零售商。新企业或新市场的开发基本上走的是酒店通路,通过引导消费实现大流通的目的,面临酒店高额的门槛,一般普通企业是无能为力的。白酒产业集群的打造可以整合各种营销策略,达到单个企业无法实现的目标。

——整合营销资源。

实施共建公共服务平台,集群内企业组团参加国家或国际展会,制定区域性品牌形象识别系统,形成区域性整体品牌影响力;在产品定位上实施差异化,避开内耗,在渠道上充分发挥已有品牌企业的渠道优势,中小企业要扮演好自身角色。实现集群内企业专业化分工,在区域整体品牌提升的同时,必然会兴起一部分强势品牌。

参考文献:

[1]夏曾玉,谢健.区域品牌建设探讨[J].中国工业经济,2003,(10).

[2]孟庆红.区域优势的经济学分析[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40-41.

[3]程学童,王祖强,李涛.集群式民营企业成长模式分析[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25.

[4]依托产业集群打造区域品牌的理性思考.新华网浙江频道,2007-01-17.

[5]凯文•莱恩•凯勒(KenvinLaneKeller).战略品牌管理[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6]里克•莱兹伯斯(RikRiezebos)等.品牌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7]李新权.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品牌相关问题分析[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22-23.

[8]孟庆红.区域优势的经济学分析[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40-41.

[9]Poter,M.E.ClustersandtheNewEconomicsofConmpetition[J].HarvardBusinessReview,1998,11-12.

培育范文篇6

天大地大,常言道。不如党的恩情大,河深海深不如党的恩情深”党的关怀下发展壮大的电,让我对自己的职业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更浓的感情。非常感谢电为我发明了一个和谐的环境,一个体现自我价值的机会。今年,纪念党的诞辰九十周年,这喜庆之年,也是电发展上市重要一年。要积极向厂里的优秀党员学习、向实践学习、向老技术员工学习,真正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形成自我学习、系统思考的能力,创新思维理念,转变观念。工作中学习,学习中工作,钻研业务、精通业务,以提高整体的综合素质。要不断进取,勇于逾越,开拓拼搏,创先争优,电宏伟事业的发明中发挥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作用,展现风采,铸就辉煌!

几代人的努力,九十载春秋。伟大的共产党迎来了90岁的生日。中国共产党九十年是辉煌的九十年,光荣的九十年,让一个新中国新民族崛起并傲然屹立于世界之林。九十年的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不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党!而我作为这个伟大组织中的一员,怀着无比荣幸、无比自豪的心情,为我共同的母亲祝福—生日快乐!

出生于80年代,自己是电公司的一名普通员工。想自己是幸运的因为我党的阳光下成长,沐浴着党的雨露,度过幸福的童年,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走进知识的海洋。党把我从一个无知的乡村孩童,培养成为一名光荣的发电员工。生长的过程中,党的教育和培养是自己思想上和工作上不断进步的源泉,点滴生长与进步和党的关怀与帮助是分不开的20年前,由于生在偏远山区,家庭比较困难,别说拥有过一个自己的玩具,就连吃饭、穿衣都是困难,党的九年义务教育使我上了学;10年前,上了大学,但面对昂贵的学杂费,差点使我学习生涯就此终止,共产党的助学贷款使我顺利地上完了大学;5年前,同大多数大学毕业生一样,彷徨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党的协助布置,才干来到电。所以,生长中的每一步,都是共产党的协助下实现的

共产主义成为我理想信仰,当我从一名少先队员成为一名共青团员时。犹如心灵的翅膀,催我奋进。加入共产党成为我人生路标,默默地为之努力,知道"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涓流,无以成江河"犹如夜航的明灯、天空的星斗,引导我走向理想的此岸。只有信仰,能使生命充溢意义,唯有奋斗,才使生活更加空虚。因为这一生我将和她同荣辱、共命运。党的阳光抚育了不计其数的优秀儿女,也曾牺牲了无数的优秀儿女,才使"日月变新天"大学生活中,对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怀着激动的心情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2005年7月1日,这个伟大的日子里,党组织的培养、教育和关怀下,非常荣幸的成为了这个伟大组织中的一员,当面对党旗宣誓时,似乎感觉到一种力量,一种催人奋进的力量!从那时起,知道虽然还是一名预备党员,但我心里从此已有了一盏明亮的指航灯,人生也赋予了新的意义,这种自豪之情将化作源源不时的动力,不时指引我前行的道路。

知道: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不是天生具备的而是不时地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总结和提高的也深深地懂得:群众不需要空洞的口号,坚持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需要的心悦诚服的行动,党员的先进性不是靠嘴表白的而是靠行动体现进去的工作业绩,群众的公认水平才是最好的评价。因此,自己在平凡的岗位上,服从组织布置。今年的2号发电机组大修中,由于准备第四届艺术周抽调人员,使检修人员严重不够,工期又非常紧,诸多困难下,担任发电机检修任负责人,班组同志们协助下,加班加点,圆满完成了检修任务,从而使自己在实践中得到磨炼和成长,工作中不断进取、不时创新。党叫干啥就干啥,一身交给党安排”座右铭,也是自己践行党的宗旨的最好体现。

培育范文篇7

随着经济的发展,消费者消费层次的提高和消费意识的增强,使消费者已经不满足于产品或服务带来的功能性满足,或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消费者开始注重精神需求,并将其上升到需求的第一位。精神需求的满足程度,源于消费者个人对消费的体验,源于他的个人判断。品牌以其蕴含的独特价值(品牌附加价值),为消费者带来更多的心理情感满足,同时品牌也强化了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功能的认识,增强满意度。如迪斯尼致力于创造独特的快乐体验,征服了不同国籍、不同肤色的儿童,甚至也吸引了不少的成年观众。麦当劳所体现的欢快、有趣的氛围也吸引了各地的儿童。品牌还具有社会表征意义,能代表消费者的身份、地位,例如,在星巴克咖啡店里精湛的钢琴演奏、欧美经典的音乐背景、流行时尚的报纸杂志、精美的欧式饰品等配套设施,给消费者营造高贵、时尚、浪漫的氛围,营造了一个除工作单位和家庭之外的新场所,“第三空间”,星巴克卖的不是咖啡,而是一种品味和时尚,一种小资情调的生活体验,咖啡完全成了一个载体,从而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由此可见,通过建立品牌来提升服务产品的价值,给消费者提供美好的消费体验,也是服务企业面对消费者的消费层次升级的一个必然选择。

构建服务品牌对于服务企业自身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品牌的基本功能是识别企业所生产的产品或服务,并将它与竞争对手区分开来。对于服务企业来说,品牌的识别功能就更加重要,例如银行业的服务,不管是存贷款业务还是其他理财服务,在形式上都是相似的;顾客不管选择哪家航空公司,都能达到目的地,因此,不同的服务企业往往通过品牌来展示自身的独特性。此外,由于服务的无形性特点,消费者在购买前无法判断服务的质量,而具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品牌可以起到一种信誉担保的作用,消除消费者这方面的顾虑,减少购买风险和信息搜寻的成本,增强购买信心。

二、服务品牌的特点

第一,在产品领域,产品就是品牌的表现,而在服务领域,服务业的生产者直接面向消费者,服务品牌由于没有实体产品作为品牌的载体,顾客对服务产品的理解几乎完全是靠品牌。因此,服务品牌必须体现服务的特性和特色。第二,服务是无形的,是一系列活动或过程;服务易消逝,没有库存,使得供求矛盾更为尖锐。品牌是传达产品信息的工具,因此服务品牌应包括服务的过程性特点;第三,服务的生产和消费大多是同时进行的,企业与顾客之间存在大量的直接接触,顾客作为投入要素参与服务的全过程,服务的结果和过程对顾客都很重要。因此服务品牌还应该体现服务的顾客性特征;第四,从顾客价值的来源上看,服务品牌的作用比有形产品品牌大得多,甚至顾客感知的价值就是企业品牌本身。服务产品的无形性使得服务业无法透过包装、商标及展示来传达产品质量,而这也正是品牌对服务业造成的重大冲击之处。有鉴于此,一般服务企业都致力于建立独特的品牌。第五,服务品牌所包含的范围要比有形产品广泛的多,服务员工的形象、服务的流程、服务场景的环境氛围等都会影响消费者对服务品牌的评价,因而服务品牌具有整体性的特点。

三、服务企业的品牌培育策略

1.建立独特的品牌文化与品牌个性。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市场竞争的格局和形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方面,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另一方面,竞争的层次不断提高。品牌之间的竞争已经变成一种文化的竞争,一种理念的竞争。因此,要树立品牌首先要确定独特的品牌文化与品牌个性。品牌文化是品牌本身的价值观和精神特性,是企业文化和消费者文化的融合,是企业和消费者共同构建的价值观。它可以提升品牌价值,促进品牌与消费者融合,增强产品的竞争力。品牌个性是品牌文化的集中体现,有什么样的品牌文化就会形成什么样的品牌个性,它是吸引消费者的基本元素,也是相互竞争的品牌间区别的根源,品牌个性赋予了产品超越其物质特性上的理念、思想。品牌文化与品牌个性都是在品牌与消费者需求的不断满足中培养起来的,他们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将价值和理念注入品牌,并获得认同,增强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和忠诚度。另外,品牌文化和品牌个性具有独特性和不可模仿性,一旦树立起来将会是企业最持久的竞争力。

2.全面的服务质量管理。著名品牌专家大卫·阿克认为,品牌首先向公众承诺的是保持并不断改善的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品牌是产品或服务内在品质的外在表现,如何才能做到表里如一,是品牌战略最基本的要求。但是由于服务的无形性、异质性、生产与消费同时进行、易逝性等特点使得企业提供的服务品质难以完全相同,造成顾客感知的服务质量不太稳定,影响顾客对服务品牌的良好感知。因此,对于服务品牌来说,质量控制是关键,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从员工、有形设施和程序三方面入手。首先,服务业是以人为中心的产业,其服务质量难以统一标准化,因为人的素质、修养、文化与技术水平存在差异,同一服务由数人操作,品质难以完全相同。即便同一人作同样服务,因时间、地点、环境与心态变化的不同,作业成果也难以完全一致,甚至有些情况下,员工自身就代表着服务本身,代表着品牌。因而企业应该实施内部营销,让员工了解企业的文化和愿景,提高内部员工的满意度,另外还得有完善的培训内容,保证员工的服务技能、服务态度达到顾客满意的标准。其次,服务产品与一般产品相比,具有无形性的特点,顾客在消费之前,无法触摸或凭肉眼见其存在,人们无法直接对其服务特征进行评判,而有形产品可以直接依靠产品本身来展示产品特征。所以服务产品必须依赖其它有形载体,即服务的有形展示来建立服务产品和服务品牌的形象。有形展示主要包括实体环境展示、品牌标识展示、服务信息展示以及服务利益展示四个方面,服务企业应该统筹组成服务的各个有形元素,统一各种外在的有形线索,使之步调一致地突出服务特色和品牌价值。最后,服务企业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消费者也会参与其中,造成服务企业独有的“过程”消费的特点,顾客体验到实际的服务提供步骤,或者服务的运作流程,也是顾客判断服务质量的依据。因此,服务流程是服务业的活动重点,服务质量的好坏受到服务流程很大的影响,服务企业可以采用服务蓝图等方法,详细了解服务流程作业的细节、潜在失误点、关键作业环节等,从而实现优化服务流程,增加服务流程的可执行性,监督运营效果的目的。3.塑造服务企业的品牌形象。品牌形象可以帮助消费者认识不同品牌之间的差异,方便购买决策。因此,对于企业来说,向消费者传达一种明确、稳定的品牌形象是建立市场竞争优势和取得品牌成功的关键,品牌形象成为关系到企业品牌建设成效的一个核心要素。品牌形象的塑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品牌形象策划(CorporateIdentitySystem,CIS),它是指企业有意识,有计划地将自己企业的各种特征向社会公众主动地展示与传播,使公众在市场环境中对某一个特定的企业有一个标准化、差别化的印象和认识,以便更好地识别并留下良好的印象。CIS策略一般分为三个层面:企业的理念识别(MindIdentity,MI)、行为识别(BehaviorIdentity,BI)和视觉识别(VisualIdentity,VI)。CIS作为企业形象一体化的设计系统,是一种建立和传达企业形象的完整和理想的方法。通过CIS策划,有了明确的企业理念作指导,形成企业独有的、鲜明的经营、管理及视觉特色,突出企业个性,达到对内加强凝聚力和对外加强认识与识别效果。二是品牌传播策略,这是建立品牌形象、传播品牌信息,让消费者认识品牌、关注品牌、青睐品牌从而忠诚品牌的必要手段。高效的品牌传播所树立起来的品牌形象资产,不仅仅是简简单单的塑造品牌知名度、美誉度,更重要的是还能给消费者带来无形的、潜在的且无可替代的价值,如提高社会地位、展示自我个性等。尤其是对于服务品牌来说,由于服务的无形性特点,使得这种品牌传播工作更重要,通过品牌传播可以起到宣传服务内容,消除服务陌生感,展示服务差别,明确服务定位,说服服务尝试,创造顾客忠诚的作用,它不仅会影响顾客的服务预期,而且会影响顾客的服务体验。服务企业应该协调所有的能为顾客提供信息的传播工具,实施整合营销传播策略,从宣传它的各个要素开始,并把所传达的信息整合起来,向特定的目标受众以一种有效、连贯的方式传达一个清晰、明确并且是一致性的信息,以便顾客全面了解企业的品牌,并对品牌产生积极的联想,而后才能形成一个良好的品牌形象,从而与企业建立信任关系。

总之,服务品牌是企业经营理念和价值观念的集中体现,其本质是一种承诺,它向顾客表达出与某个具体服务产品相关联的某项承诺,顾客一旦识别出这一承诺,并通过信息沟通及实际体验而认同了这项承诺,就赋予了服务品牌真正存在的价值。因此,服务品牌的塑造是企业全方位都要努力做好的功课,品牌是一种由内而外实实在在的功夫,是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只有先做好内在的工作,建立独特的、消费者认可品牌文化和品牌个性,做好服务质量管理工作,在此基础上进行品牌形象策划,通过各种媒体进行品牌传播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服务品牌的培育要有整体性和全局性的理念,对品牌建设工作进行长期规划,这样才能建立起企业品牌的百年基业。

参考文献:

[1]程鸣吴作民:西方服务品牌研究评介[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6(5)

[2]克里斯廷·格罗鲁斯著韩经纶等译:服务管理与营销[M].电子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

[3]韩梅:顾客价值导向的服务品牌构建路径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7(10)

培育范文篇8

1培育壮苗

生产中多采用顶芽作种。在冬前将顶芽稍带一部分球茎用刀削下,适当摊晾至表皮干燥后,窖藏越冬。4月上旬取出留种或顶芽,放入洁净箩筐内,上覆盖洁净的湿稻草,晴天置于避风向阳处取暖,夜晚移至温暖的室内,保持温度在15℃以上,经10~15d出芽,即可插播于苗池育苗。如播期较晚,气温已达15℃,可不经催芽,直接置苗池育苗。一般大田需用顶芽量为150~225kg/hm2。育苗于4月下旬至5月上旬进行,按行株距为10~12cm插入顶芽,插播深度一般要求顶芽从下向上的第3节插入土中1.5~2.0cm,保持2~3cm的浅水。如种芽大小不一,应将大小顶芽分开插播,以便秧苗田管理。秧苗萌芽生长期间,保持2~3cm的浅水,以利提高土温,促进发根,如遇晚霜,夜间灌深水防冻;第2天再放浅水。播后7~10d开始发根生长,可追施苗肥1次。施20%的腐熟粪肥15t/hm2,或尿素75kg/hm2,促苗早发。注意除草和防治蚜虫等。随着气温的升高,逐步加深水层至6~10cm,适当增施磷钾肥,防止生长过旺或生长不良。

2大田栽植

选土壤有机质含量在1.5%以上、土层较厚的低洼水田,深耕20cm,施厩肥或粪肥45t/hm2、总含量45%的三元复合肥450kg/hm2、过磷酸钙600kg/hm2作基肥。翻耕耙平,灌入浅水,即可栽植。慈菇的定植时间因气候条件及茬口安排而异。早熟慈菇栽插不宜过早,一般要求苗龄达45d以上,具4~5片叶,株高达30cm左右。若秧苗太小,栽后发棵慢。晚熟慈菇要尽可能早栽,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应在8月上旬栽插完毕,否则生育期短、生长量不足,产量将大幅度降低。慈菇要求浅水栽插,合理密植。早熟栽培生长期长,一般行株距为(40~45)cm×(40~45)cm,晚熟栽培生长期短,一般行株距为35cm×35cm左右。

3水肥管理

以浅水勤灌、严防干旱为原则。在高温多雨季节适当排水搁田,以防徒长;在高温干旱情况下,适当深灌凉水。一般植株生育前期保持3~6cm浅水;梅雨季节,植株易徒长,可于7月上中旬搁田1次,以控制地上部生长,使植株生长强健,提高抗性;在7—8月气温达35℃以上时,可于深夜或清晨引灌凉水,并加深水层至12~20cm,减轻高温的不良影响;8月中下旬以后,气候转凉,再恢复8~10cm的水层;9~10月,植株球茎开始膨大时,灌浅水3~5cm。慈菇整个生育期间肥料的施用,应遵循促、控、促的原则,重视氮、磷、钾肥的配合施用。一般在定植后10~14d,即活棵后开始追肥,可施20%的腐熟粪肥22.5t/hm2,或尿素150.0kg/hm2。此后一般不施肥,直至秋季天气转凉,植株开始大量抽生匍匐茎时,追施1次重肥,以促进结球,一般施腐熟粪肥37.5t/hm2,或尿素375.0kg/hm2,另加草木灰1500kg/hm2,或硫酸钾225kg/hm2。

4病虫害防治

慈菇的主要病虫害有黑粉病、斑纹病、褐斑病、蚜虫、钻心虫等。在防治上,选用较抗病的宝应紫圆品种;实行合理轮作,对种用球茎或顶芽进行消毒处理,慈菇黑粉病于扦插育苗前用25%的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交替喷雾,7~10d喷1次预防,种植前清除慈菇残茬,消灭越冬幼虫及早清除田间及周围泽泻科;杂草发病初期摘除病叶,进行深埋或销毁。扦插育苗前用25%的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交替喷雾,7~10d喷1次预防,慈菇斑纹病发病初期用5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轮换交替使用,每隔7~10d喷1次,共喷3~4次防治。蚜虫于幼虫孵化初期,及时喷80%敌敌畏乳剂10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2000~2500倍液防治,交替使用。如幼虫已钻入叶柄中蛀食,叶片折断、下挂,要立即将有虫的叶和叶柄一起按入泥中沤杀。

培育范文篇9

关键词:林业项目;林木种苗;培育技术;分析研究

林业种苗培育属于林业项目建设工作中的关键内容,良好的种苗可以确保林业项目建设工作高质量完成。保障种苗成活率可以提升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可以在开展林业项目建设工作时,有效控制投资成本,提升工作效率。所以,林业单位科研人员应当做好经验归纳总结,依据地区实际状况,加强林业项目建设的林木种苗培育技术研究。

1林业项目建设中的林木种苗作用

1.1物质基础。林业项目建设必须依靠优良树木种苗的维护,种苗是进行林业项目建设的物质基础,是保障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核心要点。实际操作中,由于地区地域、气候条件以及水文条件的差异,树苗的性质以及类型也是存在差异的。所以,林业项目一定要加强有关树木种苗培育价值与自身意义的认识,进而实现种苗的科学培育。1.2发展需求。林木种苗培育工作是林业项目建设工作发展需求的重要内容,必须保障种苗的持续发展,使得种苗品种更为优良,才能够切实适应种苗自身的持续性发展需求,适应行业及专业发展需求。在现代化的发展中,林业项目建设发展一定要紧追现代化脚步,完成规模化建设,确保生产量以及生产质量的有效提升。所以,因地而异地开展种苗培育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推动行业的不断提升,适应行业发展要求。1.3生态体系基础条件。林业项目建设和生态体系间存在着紧密联系,因此在实际操作中,一定要加强对林业建设有关生态体系影响的重视。种苗和生态体系间存在紧密联系,并且在开展实际工作时,必须确保种苗培育工作的有效合理,才能够保证地区生态体系建设与维护工作的有效性[1]。因此,种苗培育工作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必须充分重视,不断培育优质性种苗,投入林业建设工作之中,切实增强生态体系建设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2种子采集及储存工作

在林业项目建设工作中,种子采集及存储工作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在采集种子时,应当依照本地环境条件,合理选用母树,便于种子产量测定,对种子采集的时候应当选用适当的器具设备。为了确保林业项目建设顺利进行,林木种子一定要保障遗传与传播具备优良品质,要根据地区自然气候以及土壤特征等条件来有效选取。若工作地面积比较小,林木种苗的数量较少,应当选取满足母树标准的散生树木进行采种。种子储存也属于关键性环节,由于种子类型存在差异,储存手段也不同,主要分成湿藏与干藏2种手段。若种子内水分较低,应当干燥加工后分批分量储存,储存过程中还应当重视种子防虫及防潮工作。林业项目建设应当严格依照当地环境条件进行,因此选用适当的种子同样属于关键性环节。我国的北方地区由于自然气候因素,夏季高温日照较强,冬季寒冷较为干燥,所以应当选取抗寒抗旱种子。外调种子时,应当在林业主管单位规定的种子调拨区域内调拨,进行调拨时,应当依照距离近,环境条件类似的原则,调拨过程中针对种子要做到合理包装,加强对湿度与温度的把控。

3林木种苗培育

3.1树苗类型选取。我国国土幅员辽阔,分布有丰富的森林资源,自然气候条件存在较大差异,这也造成不同森林中的树木生长状况不同。进行林业项目建设时,林木种苗培育必须要选取适当的树苗类型,这要求在开展林业项目建设工作时应当对区域自然环境条件与森林资源展开有效调研。栽种原生树木品种时,对于树木不同成长阶段的环境温度、土壤与水分应当做好搜集整理工作,便于对各生长阶段的树木进行养护管理,使树木成活率切实提升。3.2合理选用栽种基地。针对林业项目建设的林木种苗培育工作来说,栽种基地属于其中的核心环节,栽种基地的地点选取能够对林业建设项目产生很大影响。栽种基地不但要能提高栽种存活率,而且还应保障木材栽种质量,选择栽种基地时应当对四周自然资源进行综合利用,例如:充分利用水资源,减少栽种基地投资成本提升栽种基地经济效益[2]。在进行育苗地整地作床时,整地前先施入底肥,并进行土壤杀菌处理,撒入广谱性杀菌剂,如多菌灵、百菌清等土壤杀菌剂(用法及用量参照使用说明),再进行深翻,整成宽1.6m,长10m,高20cm的苗床,预留作业步道宽为40cm,一般每667m2地可做40床。做床时,采用南北走向的取向,利于苗木生长时通风透光,同时要将床面用耙子耙平,捡拾草根石块及杂物,确保床面干净平整。栽种基地地址应当选择在水资源丰富且地势平坦的区域,广阔的栽种面积可以为栽种基地内部植物的多样性奠定基础,栽种基地还应建立健全的生态系统,尽可能减少暴雨与沙尘暴等灾害问题的侵袭。除栽种基地外,还应当进行苗圃建设,苗圃主要分成固定与临时2类。临时性苗圃由于经营时间短、面积较小等特征,应当种植单一性种苗。固定性苗圃由于土质优良、面积较大等特征,应当经营生长周期长的一些种苗,由于培育种苗类型很多,因此必须具备较高的管理水平。3.3林木种苗根系培养。根系培养的主要目的在于推动林木种苗根系生长,进而对林木种苗根系吸收位置进行有效促进,林木种苗根系培育可以实现对种苗休眠的诱导,提升种苗成活率[3]。应当根据以下内容操作来培养:林木种苗在起苗之后应当对种苗主根与侧根进行修剪,处理完成的种苗能够提升捆绑效率与栽种效率;为了对种苗根系水平生长与垂直生长实现有效控制,在起苗之前应当进行地下切根处理。机械切根刀应当在苗圃苗床上水平与垂直地深入到土壤之中实施切割操作;机引切根刀应当在苗床上利用干扰苗木根系增强侧须根生长,完成苗根修截工作。3.4林木种苗施肥。在林木种苗培育工作中,施肥属于推动种苗生长发育的关键方法,所以施肥技术同样属于林木种苗培育技术的一项重要内容。伴随种苗不断成长,土壤内部的养分与有机物将不断减少,若无法得到及时补充,种苗就会由于缺乏养分而使质量受到影响,因此应当对林木种苗展开施肥操作,林木种苗施肥一定要加强肥料数量控制,这不仅可以确保林木有效成长,而且有利于环境保护,降低林木建设成本投入。3.5容器育苗技术。林木种苗容器育苗技术属于目前林业中的先进育苗技术手段。容器育苗和普通育苗手段相比,容器育苗优势在于育苗时间较短,种苗的质量及规格较好控制,种苗的出苗率比较高。容器育苗技术还可以节约种子,降低林木建设成本投入。3.6林木种苗定向培育。对于林业项目建设工作来说,种苗是能够采取定向培育手段培养出适应特定环境条件的苗木。对种苗进行定向培育的时候,造林目的属于定向培育入手点。一般条件下,因为造林目的存在差异,所以种苗定向培育的方向不同,例如:沿河区域造林目的在于确保河岸稳定,避免水土流失问题,因此苗种定向培育必须要明确其方向,进而达到最终的林业项目建设目标。3.7体胚苗发育技术运用。体胚苗发育技术已经有着广泛运用,体胚苗技术较为高效且稳定,特别是对于针叶林树木体胚发育来说具有明显成效。把体胚放到利于其生长的环境之中,确保其稳定成长。然而体胚苗发育技术如今依旧需要进一步优化。

4结束语

总的来说,基于新政策与新技术的支撑,我国林业项目建设工作正在不断发展。林业项目建设当中的林木种苗培育技术属于林业项目建设工作中的关键要点,属于我国林业项目建设的关键基础保障,这就要求林业项目建设工作当中的工作人员应当基于当前的工作成果,依照地区实情,加强对林业项目建设中林木种苗培育的探索研究,为我国林业项目建设奠定有效基础,确保所培育种苗的质量可以达到林业项目建设的要求,进而提升我国的森林覆盖率,继而为林业项目建设提供有效动力。

参考文献

[1]王德俊,钱正昊,刘相宜.林业项目建设与生态项目治理工作分析[J].林业建设,2017(06):2.

培育范文篇10

[关键词]培育研究;教育经验;教师研究

近些年来,为了引导中小学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提高教育质量,教育研究领域先后出现了行动研究、叙事研究等新形式,但效果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一方面,这些教育研究形式大都从国外引介而来,似乎缺乏我国本土的教育研究根基;另一方面,在研究内容的确定与成果的归宿上,中小学教师的某些权利被剥夺,以致他们的积极性不高。可见,加强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探索适合我国教育研究的原创性的思想与方法异常紧迫。于是,教育中的培育研究应运而生。

教育中的培育研究(CultivationResearch,下简称培育研究)是对中小学教师(包括学校)的典型教育经验进行发掘、建模、检验和推广的教师研究。它帮助教师使自己的经验从零散到系统,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一般;它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解力,增强教师的职业本领,改善教师的生活质量,让教师更加幸福。在实质上,它属于教师研究的范畴,既有教师研究的一般特性,如目的性、系统性、公众性、自觉性、伦理性和情境性,又有自身的特殊性。其特殊性主要为:

1.以教师的教育经验为出发点,增强教育研究内容与方法的适切性

与专业研究人员不同,大多数中小学教师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而教育理论储备不足。因此,教师脱离自己的经验从事纯教育理论研究,往往得不偿失。有鉴于此,培育研究从教师的教育经验人手,使之由幼小到壮大,由零星到系统,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一般,使教师直接感悟教育规律性,较快走上学者型教师的道路。不过,教师的教育经验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可尝试分为群体教师经验和个体教师经验、综合性教师经验和单一性教师经验、积极的教师经验和保守的教师经验、道德教育经验和学科教育经验以及教师成长经验和教师工作经验等。因此,培育研究不是不加分地探讨所有的教育经验,而是积极的有推广价值的教育经验。同时,由于教师的教育经验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获得的真切的体验,有时本身还包含着亟待解决的问题,由此人手进行研究,教师自然感觉熟悉、亲切,从而产生解决问题的动机。当然,这里要强调的是,培育研究虽以教师的教育经验为出发点,但不囿于教师的教育经验,而是对之进行发掘与改造,使之成为有普遍意义的研究成果。

2.通过提升教师的经验,发展教师的智慧,让教师获得更多幸福

培育研究引导教师充分认识自身教育经验的正反两方面的价值,提高教育理解力,在教育实践中扬长避短,做出更大的贡献,从而不断获得胜任感与成就感。这就是培育研究之所以能让教师体验到幸福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它让教师成为研究的主人,肯定教师的教育经验是教育研究之源。总之,它确立教师在教育研究中的主体地位,而不像“职业至上”或“职业主义”的教育研究观那样,把教师当作“工具”。这两种不同的教育研究观导致教师对教育研究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前者是主动的,而后者是被动的甚至是抵制的。同时,这两种不同的教育研究观也会引发教师两种不同的敬业方式:“质性敬业”和“量性敬业”。所谓“质性敬业”,是不断提升工作中“情智”(情感与智慧)含量的敬业。由于这种敬业几乎与成就等成正比例关系,因此教师容易获得幸福体验。而“量性敬业”是大量投入“体力”即无限量加班的敬业,往往使教师感到疲惫不堪,难以体验到教育的幸福。由此看来,培育研究促使教师从教育科研中谋求幸福。因此,一旦为教师认识,它就理所当然地受到教师的欢迎。

3.是教师群体自主的研究

从整体上看,培育研究群体尽管由教师、教育理论工作者和教育管理者构成,但他们有不同的职责。真正发挥研究主体作用的是教师。不过教师亦分为两种:作为课题负责人的教师同时是经验主体,即他或她是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教育经验的承载者;作为课题成员的教师又是经验“批评者”,即他们承担着评论课题负责人的教育经验的责任。课题组有完全的自主权,包括研究工作各个方面的自主,如选择研究课题,分配研究人员,决定研究过程,使用研究经费,确定成果形式和推广研究成果。这从根本上解决了存在于其它教育研究中的研究成果归属上的伦理问题,即“不劳而获,劳者不获”。在培育研究中,教育理论工作者和教育管理工作者的职能非常有限。前者主要提供信息和其它资源,帮助论证教师的研究计划和经验。后者主要支持课题的开展,提供必要的资源,帮助研究者排除困难,协调教师研究者与教育理论工作者之间的关系。总之,他们是帮助者与服务者,在培育研究中处于次要地位。

经过近些年的探索和实践,培育研究初步形成了“经验发掘——模型构建——实验检测——成果推广”的研究模式。

1.经验发掘

经验发掘主要包括广度发掘与深度发掘。广度发掘主要从覆盖面上发掘,发掘经验应用的范围,如不同学科教学,学生的不同性别、年龄和特征,不同教学风格的教师等。深度发掘主要从纵向上对经验进行延伸,推演出经验的形成条件、经验的内涵或构成要素与层次、经验的运动机制、经验上升为理论的道路、经验的正反两方面因素的分离等。实际上,经验发掘的两个维度是相互联系互为条件的。总之,从正面讲,经验发掘就是找到经验的发展空间或新的生长点。从反面讲,经验发掘就是发现经验的不足或需要完善的方面。2.模型建构

在一般意义上,模型(model,也叫模式)是认识主体对事物的实质进行的假定的模拟的表达(如物理模型、语义模型、数学模型)。其假定性意味着,任何模型都是对原型的非真实性说明。如果要证实模型表达的真实性,一定要通过逻辑或实践证明。也就是说,当模型表达的内容被实践证实时,说明这个模型本身是真理,它便不再以模型的形态存在。如语义模型一旦被证实,就成了定律或规律等。其模拟性意味着,模型表达的是事物的实质(个别物理模型除外),由事物的本质因素构成,剔除了非本质的因素。可见,模型不是毫厘不差的原型。

在这种意义上,根据教师经验建构模型,就是将原有的经验进行高度抽象,将其精华与先进的教育理论结合,构建成新的教育实践模型,然后通过实验等检验其有效性。这主要包括如下方面:一是分析原有经验的基本结构,抽象出实质性要素;二是从广度与深度上寻找实质性要素上的不足,包括缺少哪些要素,哪些要素的成熟度不够等;三是从相关的教育理论中寻找可补充的新要素,四是将原有要素与新要素整合,形成模型。

模型具有横向与纵向的表示形式。横向的模型(静态模型)由基本要素及其联系方式构成,在相对静止意义上反映原型的意义。纵向的模型(动态模型)由基本步骤构成,是模型内在机制在时间上的展开。

例如,对出声思考的经验进行发掘,改造构建出其模型(具体分析略):其横向模型由相互作用的“出声思考主体——出声思考手段——出声思考的目标(对象)”构成。其纵向模型是:第一步,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出声思考手段,并接受教师的简单培训。第二步,学生尝试性运用相关手段,并在教师指导下调整手段或相关的东西,注意收集相关资料。第三步,师生共同反思并总结思维发展情况,确定改进措施。第四步,运用改进过的模型,让实践进行检验。如此循环往复。应该说明的是,这只是模型本身的要素及运行机制,并不是完整的研究过程。

3.实验检测

构建模型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建立假设过程,因而不等于研究工作的完成。模型的有效性需要在实验中检验。当实验的结果与假设不符时,就需要对假设或实验手段进行修订和改进,然后再进行实验,直到那些“代表着对问题的可能的解决方案的思想得到检验或‘证明’”。

4.成果推广

在培育研究中,成果的推广由内在走向外在,即首先在研究群体内推广。这是由培育研究的宗旨或特性决定的。因为培育研究实质上就是让教师的经验尤其是名优教师的经验光照他人。同时,培育研究的群体成员是认可课题负责人或他人的经验并愿意为其发扬光大做工作(作为批评者或评判者)的志同道合者。他们“近水楼台先得月”,较早地享用研究成果。

向外推广的主要手段有报告会、发表实验报告或学术文章与专著、发行光盘与示范表演等。其它手段无须细述,在此只说示范表演。示范表演由示范表演队负责,表演队成员大多是课题组成员或较快接受课题成果的教师,他们经过课题组培训,在自己负责的教育或教学范围内演练后进行较大范围的示范表演。示范表演的目的:一是推广经验;二是让经验接受更大范围的检验。因此,示范表演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表演过程中不断吸收合理建议,不断改进。

作为教育研究领域的新成员,培育研究与现实教育研究在研究方法上既有共同处又有不同点。这里就其特殊方法作简单描述。

1.帮助者启导法

这里的帮助者主要指教育理论工作者。这个方法的要点在于:帮助者要有极大的耐心,注意自己的角色,既要引导对方,又不越俎代庖;注意问题的准确性和启发性;引导对方将问题逐步具体化,直至集中于要害。这个方法亦可用于批评者或评判者。在过程上,它可用于培育研究的各个阶段。

2.简笔画像法

这是在评判者或帮助者的引导下,教师将自己的思想观念与行动体验简单地记录下来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启发教师思考自己的体验和经验。其要点是:事先拟定一个简单纲要,以便确定画像范围;侧重关键问题,不必面面俱到;与发掘性交谈法(详述在后)等结合使用。

3.发掘性交谈法

其要点是:辅助其它方法,如帮助者启导法和简笔画像法;根据其它方法提供的线索进行,主要发掘简单画像法等中出现的零星经验背景与相关因素;注意伦理问题即不要朝个人秘密上发掘。

4.评判引导法

通过评判者对课题负责人的经验的评判和引导,使课题负责人能够更加客观地认识自己的经验,从而达到解决教师的实践智慧怎样转化成指导教师自觉行动的理论智慧的目的。这个方法的要点是:评判准确中肯,同时具有激励性;评判中提出的问题既要指出发掘性交谈中教师观点的某些不足,又要启发他深入思考。

5.智慧日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