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大学生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7 13:46:59

农大学生

农大学生范文篇1

这三年我虚心求学、刻苦认真、吃苦耐劳,工作兢兢业业,及时总结;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中,为了扩大知识面和培养自己的业余爱好;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实践活动,重视团队合作精神。

在日常生活中以积极的态度和与同学们的相处极为融洽,受到同学们的欢迎;同时自身的交际能力随之增强,作为一名有志青年,我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全面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并且已向党组织靠拢。

农大学生范文篇2

我是农林科技大学大三的一名学生,三年的学园生活,使我自身的综合素质、修养、为人处事能力以及交际能力等都有了质的飞跃;让我懂得了除学习以外的个人处事能力的重要性和交际能力的必要性。

这三年我虚心求学、刻苦认真、吃苦耐劳,工作兢兢业业,及时总结;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中,为了扩大知识面和培养自己的业余爱好;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实践活动,重视团队合作精神。

在日常生活中以积极的态度和与同学们的相处极为融洽,受到同学们的欢迎;同时自身的交际能力随之增强,作为一名有志青年,我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全面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并且已向党组织靠拢。

除此之外,课余时间我经常利用网络带来的便利,关注最新科学技术动态;尤其是有关本专业的知识。使自己始终紧跟世界最新发展潮流和时代的步伐。因此我学习熟练掌握windows、office等软件的操作和安装系统,熟悉网页设计;一直以“一专多能,全面发展”来严格要求自己,勤奋拼搏、刻苦好学。踏实并系统地学习所开的课程知识,并取得了优异成绩。

大学生涯使我学到了很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如何以较快速度掌握一种新事物的能力,思想成熟了很多,性格更坚毅了。如今我有信心接受任何新的挑战和考验。我会努力让我的大学生活没有遗憾的。

农大学生范文篇3

问题:学农不管农、管农不懂农

学农不管农、管农不懂农、懂农高校还不愿多招农。矛盾显现,已成现象。

去年从江西农大农学院毕业的张华,应聘到南昌一家家电连锁公司上班。张华出生在江西上饶一个偏僻农村,家境贫穷,祖辈都是农民。他告诉记者,当年高考时,他没填报江西农大,是被调剂过来的,录取后苦恼了好长一段时间。毕业后,他没想过回农村,农村太苦,工资又低,回去没出息,等于没考上大学,同班毕业的同学好像没有一个下到农村,他的目标是当一名公务员,有稳定工资,准备今年考公务员。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张华是学农大学生的一个缩影,学农大学生不管农,已是一个普遍现象,少数管农的也只是留在城市的农类研发公司,下到农村一线管农的极其少见。与此同时,管农不懂农,又在农村司空见惯。今年3月,江西农大农学院对江西省各县市农业局调查问卷统计报告显示,农业局上班人员学农专业的本科生很少见,不到1%,而乡镇一级学农专业的领导比例为零。

懂农高校,却不愿多招农类学生。一组数据显示:江西农大近几年都是按2∶8来招农类专业和非农专业的学生。2006年,江西农大招生4000余人,农类的不到800人。江西农大校长石庆华向记者道出了苦衷,自从1999年扩招以来,政府取消了成本补贴,培养农类学生成本约为9000元,而实际上学费每人只收3350元,教育财政拨款每人约3500元,这样,多招一个人,学校就要亏本约2000元,再者学生不愿报考农大,因此尽量控制招生计划。

危机:江西农类人才

在未来10年会断层

矛盾凸显,如不及时调研解决,农村发展就会出现农类人才断层,危机也会随之接踵而来。

目前,在江西县市一级农林系统担当中坚力量的大部分都是江西农大80年代、90年代毕业的大学生,而这批人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陆续退出历史舞台。令人感到担忧的是,由于各种原因,绝大部分的农林系统10多年未引进一个专业人才,势必会造成人才断层。江西农大宣传部长、人文学院院长刘步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预言,如果这个矛盾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农类专业人才在未来5至10年就会出现断层,那时危机就会不断出现。

其实,近几年,人们因缺失农类专业人才而正遭受更多的灾害。今年进入秋季以来,农民养的一些鸭鹅和鱼因不能及时准确掌握疾病原因,而导致鸭鹅和鱼大面积死亡。8月16日,江西宜丰农民张秋芳发现自己承包水库鱼翻白,四处找人寻问原因,无人能懂,结果一水库20多万斤鱼全死了,直接损失70多万元。

对策:中央该出台倾斜政策

破解矛盾,关键是中央政府要重视,出台相宜的倾斜政策,建立农类专业人才生活保障和发展晋升制度。

农大学生范文篇4

迎评创优,是关系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头等大事。评估工作贯彻的是“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学校则以迎评创优工作为契机,促发展,促学风,促拓展,促文明,通过评估来修正自己,完善自我,到最后,我们各位学子才是真正最大的受益者。所以我们更要以主人翁的姿态经济参与评估,时刻铭记:迎评创优,人人有责。自觉做好基础文明建设和学风建设,务必做到文明用语,礼貌待人,主动学习,热情接物;牢固树立“校兴我荣,校荣我幸”的主人翁意识,脚踏实地,尽自己所能,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行文明事,做文明人,注意每个细节,把握每个瞬间,只有通过一点一滴的投入,才能换来一丝一缕的胜利。

我们必须正视这真真切切落在我们肩上的责任,努力撑起自己头上的一片天空。以迎评为己任,时刻关注迎评,主动了解迎评,积极参与迎评,自觉服务迎评。每一名农林大的学子都必须站在学校历史责任的角度来看待我校的迎评促建工作,要弘扬“明德,诚智,博学,创新”的校训精神,要学习“五种品格”的创业精神。我作为一名大四毕业班的学生,最近时期正处在实习阶段,要把实习当成是自己在大学学习期间难得的实践机会,充分做好实习前的准备工作;实习中要做好思想换位工作,要把自己当成是所在实习岗位的工作任务;在实习中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作为农林大的一员,在外面实习过程,我们维护和宣传学校的声誉为己任,要深刻认识到我们走出去代表着我们农林大的形象,我们的一举一动会直接或间接影响着我们学校的形象。

今天我以农大为荣,明天农大以我为荣,我们必须重视学校的这次本科教学评估,积极为评估出力,尽自己的微薄之力。要争取创优,迎难而上,勇挑重任,以昂扬的精神面貌和优质的学生工作迎接国家教育部对我校的本科教学水平评估。

迎评创优是一股推动自我发展最好的动力,也是一场严峻的考验,而把握契机是其中的关键词。迎评,提供了我们一块雪白的画布,我们就要在上面尽情涂抹精彩的颜色,释放我们的热情和活力。迎评创优也同样是历史性的机遇,它给我们搭建了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机遇之所以称其为机遇,是因为我们已经成功地创造出了一系列条件。那么。就需要我们共同去把握,共同去争取,共同去付出。我们应该以饱满的热情和高昂的斗志参与迎评创优的工作中去。

迎评创优多我们每个农林大学子来说,都是一次考验,一份责任。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学习的积极与否直接影响着学校的评估结果,而党员又是学生当中的先锋队伍,所以,我认为我们广大党员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第一:从我做起,在本科教学评估阶段,我们要树立主人翁意识,克服与自己无关的旁观姿态,关注评估,积极配合学校工作,以服务迎评工作为己任,顾全大局。

第二:从小事做起,首先要明白评估专家不是一个个带着红袖标检查的,可能就是你身旁不起眼的一员,所以我们平时的作风很关键。我们要培养自控意识,公德意识,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以实际行动创优良学风,迎教学评估。

第三:从现在做起,我们要有时间紧迫感,学校通过各种方式与途径来宣传和动员,目的就是要在不长的迎评时间内营造浓厚的迎评氛围,鼓舞士气,树立坚定的信心与强烈的责任感。

第四:迎评创优,党员争先,每一名党员还应表现出党员的先进性,树立全局意识,发挥模范带头和主任翁作用,带动身边同学,振奋精神、迎难而上、团结一致、精益求精、确保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工作圆满成功。

我觉的只要从以上几点做起,宣传、落实到位,我们就能塑造一种精神,一种迎评创优精神。这种精神不是虚的,它能激励人,感染人,能推进行动,推进建设。我们应当把这种精神也变成一种评估资源,参与到迎评创优的争夺站中,让专家组能亲身体验到我们充满活力与潜力,生生不息的农大精神。

作为学生党员,我们要积极参与和组织策划各种有利于迎评创优的活动,提高广大学生:“迎评创优我添彩,评估成功我受益,我与学校共发展”的意识,在广大学生中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作用,增强“人人关心评估,人人了解评估,人人参与评估,人人心系评估,人人为评估做贡献”的氛围,加深广大学生“校兴我荣,我为迎评创优做贡献”的主人翁责任和意识,为学院迎评创优工作增添光彩,为即将到来的教学评估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农大学生范文篇5

关键词:就业指导大学生对策高校

就业压力、经济压力、心理压力并称当前高校学生三大压力。随着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高等教育收费制度的实施,就业水平和质量成为衡量教育回报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受到社会的极大关注。因此,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学生、学校的利益,还关系到社会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破解就业难题,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既是培养合格人才的检测指标,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本文根据江西农大近两年来毕业生择业行为调查结果,提出加强地方农业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的有关对策。

一、地方农业院校推进大学生就业凸显的特殊问题

高校扩招后大学毕业生剧增,专业设置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不相适应,经济体制的转轨的国家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引起的人才需求变化,高校与社会信息沟通渠道不畅等等,都给高校毕业生就业带来了明显的冲击。地方农业院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除了面临这些普遍的困难和问题,还存在不少特殊的矛盾和难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农科专业毕业生就业容易与不被看好的现实矛盾

农业院校的农科专业与非农专业相比,办学历史相对较长,师资实力优势明显,就业平台开阔有效。同时由于我国农业产业化水平的提升,大型农业公司不断涌现,极大地刺激了对农业专业人才的需求,因此,农业院校农科专业毕业生就业普遍看好,常规就业率通常较高。但从事农业方面工作的毕业生大部分存在工作环境较差、工作条件艰苦、工作强度较大、工资待遇偏低等情况,因而既不被他人看好,也不易被自己所认同。容易就业与不被看好也就成为农科专业大学生就业过程中一对很现实的矛盾。

2.“农”字当头给毕业生就业带来的“农”帽尴尬

因为招生时,很多农业院校处于“冷门”的窘境,加上社会传统思想观念对农民的偏见及农业产业比较效益相对较低等因素,农业院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常常遭受更多的冷遇。只要是“农”字当头,即使是非农专业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也经常面临各种尴尬:一是把非农专业与农科专业互相混淆,如有的用人单位简单地认为农大的经济学专业就是农业经济学,农大的机制专业就是农机专业,不分青红皂白就把毕业生拒之门外。二是对农业院校的非农专业毕业生产生疑虑,认为农大就是培养农科类专业人才的。“农”字当头给毕业生就业带来一定程度的信心缺损,对就业前景的评价态度不容乐观。

3.人文素质优势不足对毕业生就业产生的晕轮效应

因为历史的原因,地方农业院校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特别强调专业的要求,而人文学科建设相对处于劣势地位。与综合性大学相比,农业院校尤其是地方农业院校学生在人文素养方面表现出一定的欠缺。人文素养方面的欠缺在就业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如语言表达、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交往礼节、应答技巧等,一方面或几方面不成熟、不老练、有瑕疵、有破绽,而面试经常“一试成定局”,因此农业院校不少毕业生虽然专业技能不错,为人诚恳上进,却因为某一方面的不足导致了“一丑遮百俊”的识别“晕轮”,在激烈的竞争中败北,失去了较高质量的就业岗位。

4.生源差异对地方农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带来的“剪刀差”

与其他各类院校相比,地方农业院校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他们生在农村,长在农村,跳出“农门”的愿望十分迫切,非常希望能够在大中城市、发达地区就业。与来自城市的学生相比,来自农村的学生,在家庭背景、社会接触、就业判别方面处于劣势,更加限制了农村生源毕业生到城市就业的空间,形成了就业竞争的“剪刀差”,对地方农业院校毕业生心理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二、地方农业院校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目标定位和基本原则

1.目标定位

针对地方农业院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进行合理的目标定位十分重要。开展大学就业指导的目标定位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教育目标定位,二是个人目标定位。教育目标定位,就是要把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作为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内容纳人正常的教育教学环节。大学生自主择业,大势所趋。大学生就业的能力成为衡量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不仅应该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必修内容,而且还必须要有数量规定,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业余辅导。个人目标定位,就是要引导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要把近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兼顾起来,要把实现个人价值和实现社会价值统一起来,不能急功近利,不能顾此失彼。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就业最基本的目标就是自立生存,同时又要认识到,今天的所有经历都是对明天进行的有效投资,是未来事业发展的基础,既要兼顾今天和明天的关系,又要兼顾个人和社会的关系。

2.基本原则

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要遵循个性化、多样化、全程化、科学化的原则。要发挥班主任、辅导员、专业老师、政工干部、专职指导老师的作用,尽可能结合个体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及时消除疑虑,培养乐观的就业心态。特别是农科专业的学生,要鼓励他们树立艰苦奋斗谋求长远发展的志向。在不违背法律规定和社会公德的前提下,尽可能尊重学生的多样化就业选择。要把就业指导贯穿于整个大学期间,进行系统全面的教育指导,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不能临时抱佛脚。要遵循大学生心理生理规律,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开展科学指导。只是为了满足就业需要而开展就业指导的做法是不科学的。

三、加强地方农业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对策探析

毕业生就业过程中产生各种问题和困惑,归根到底是因为毕业生自身素质不能适应就业形势变化所致,地方农业院校学生也不例外。要解决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关键是提高大学综合素质,增强大学适应就业形势变化的能力。加强地方农业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要以提高大学生素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系统全面,点面结合,以点带面,讲求实效。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1.建设就业指导队伍。要按照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原则,建设一支专职指导老师为骨干、政工干部为主体、专业老师班主任辅导员参与的就业指导队伍。要加强就业指导队伍的培训,积极开展就业调查,经常组织研讨交流,提高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和时效性。要积极发挥专业老师在就业指导中的重要作用。

2.开展就业知识教育。要把就业指导课纳人必修课的范围,要结合不同年级学生就业心理特点,开展就业观念、就业心理、就业技巧等方面的教育。同时,要结合大学生社会实践和第二课堂活动,在大学中开展丰富的就业实践锻炼活动,鼓励大学生开展自主创业活动。通过理论教育和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对就业有全面清晰的认识,消除毕业生面对就业产生的“头一回坐轿”的羞怯惊恐心理,避免因为自身失误造成用人单位对自己的误解,逐步消减因为人文素养优势不足带来的不利影响,淡化“一丑遮百俊”的晕轮效应,从而使毕业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面前,充满信心,从容应对。

农大学生范文篇6

一、提高认识,真正把实施村村大学生计划纳入重要议事日程

农村干部和农民群众整体素质偏低,人才匮乏,是制约农村经济和各项事业快速发展的根本性原因。随着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特别是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要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村经济和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迫切需要提高农村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整体素质。实施“村村大学生计划”,则是省委为尽快提高农村干部和农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个典型的农业县市,实施“村村大学生计划”,提高农村干部和农民素质则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市委、市政府充分认识到做好这项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切实加大工作力度,并决定以实施“村村大学生计划”为契机,全面实施农村干部群众素质升级工程,利用5年左右的时间,培训5万农民,培养乡村干部和骨干农民5000人,重点培养乡村大学生500人。为保证“村村大学生计划”和农村干部群众素质升级工程得以顺利实施,根据我市农业县市特点和农村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农村干部群众承受能力较低的实际情况,决定依托东北农业大学,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市委责成组织部专程赴东北农大进行协商、洽谈,经过双方共同努力,今年9月,全省县市首家现代远程教育培训中心落户五大连池市,省政协、民盟黑龙江省委、省教育厅、东北农大及黑河市委、组织部等有关领导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并亲自出席签字和揭牌仪式。远程教育中心的建立,使广大农村干部群众可以直接在家里、在村上、在乡镇、在市内接受当前最为先进的科技培训,节省了大量经费投入,为深入实施“村村大学生计划”,全面提高农村干部和农民素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加大领导力度,确保“村村大学生计划”得以顺利实施v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省委提出实施“村村大学生计划”以来,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此项工作,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主管领导和有关领导为组长,市委组织部、教育局、人事局、农委等各涉农部门和有关部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实施村村大学生计划中的组织、协调、宣传等各项工作,并进一步明确了各单位在实施这一计划过程的具体职责。同时在市委组织部成立了农民培训部,专门负责做好农民培训工作的规划、组织、协调、指导、服务等工作。受全省实施“村村大学生计划”的承办单位--东北农业大学的委托,按照东农确定的模式、内容和要求,市委组织部派出3个调查组,随机抽样调查了我市6个乡镇12个村及北安、孙吴、嫩江等附近市县各2个村,搜集了大量关于农户收入、种植、养殖和加工项目、家庭成员学历情况及是否有参加学习培训意愿等基础资料和数据,并形成了调查报告,为东北农业大学实施“村村大学生计划”提供了准确依据。市直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和发放宣传单等形式,广泛进行宣传,使广大农户特别是在外地打工的农村高中毕业都及时了解了“村村大学生计划”的主要内容、重要意义和有关政策。为了保证“村村大学生计划”真正能够达到使毕业生回村创业,回村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目的,我们一方面严把政审关,严格履行各项程序,保证生源质量;同时为鼓励农村高中毕业生参加学习,市委专门制定了5条具体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一是在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对每个参加“村村大学生计划”的农村大学生给予4000元补助。二是对农村无高中或中专学历,但确有一技之长和自学成才的乡土人才、致富带头人和村级后备干部,本人积极要求上进的,由市职业教育中心组织培训,经考试及格后获得农业技术高中毕业证书,然后再报考参加“村村大学生计划”。三是对毕业后回村参加工作的,乡村基层党组织要将他们列为村级后备干部重点培养。四是对毕业后回村创业的,根据其所从事的行业和项目特点,由有关部门和乡村负责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协调和扶持。五是对毕业后在本村工作5年的,可根据工作情况调入到市、乡事业单位,或参加公务员录用考试。各乡镇、村及有关部门也相应制定了有关扶持政策,有效地激发了乡村干部群众参加学习培训的积极性。今年已落实乡村大学生培养计划157人,其中参加全省“村村大学生计划”学习的30人,我市自行培养的127人。

三、整合教育资源,为实施村村大学生计划打好基础

为了将乡村大学生培养计划和农村干部群众素质升级工程落到实处,我们整合全市教育教学资源,切实加强了教育培训过程的管理。一是将远程教育中心设在市职业教育中心,实现教育教学资源共享。目前已拥有办公楼、教学楼、实验楼、宿舍楼和多功能餐厅等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微机室、农学标本室等实验实习室14个;计算机200余台(套)及鑫诺卫星和亚洲3号卫星接收设备,开通adsl宽带局域网;校内实习基地5处,校外实习基地12处。二是依托远程教育中心这一教育平台,通过调整农村党员电教点和“三个代表”责任区设置,从中确定220多个乡村教学点,配备微机、电视、vcd等设备,并逐步在朝阳乡等偏远乡镇新上卫星接收设备,成立教学分部,形成市、乡、村、教学点四级教育培训网络。三是根据农村特点,以远程教育为龙头,结合开展“科普之冬”、“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工程”、“三下乡”等活动,通过举办培训班、巡回演讲、参观、交流等方式,并辅之以电视讲座等形式,按照就近就便的原则,有效地开展了农村干部群众的教育培训工作,构建了新形势下适应农村发展需要、适合农村生产生活特点、符合农民致富需求的教育培训格局。四是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加强教学管理,切实增强了教育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在专业和课程设置上,选择了我市急需的农村管理与发展、法律和金融会计等专业,其中“农村管理与发展”是东北农业大学最新开设的专业,该专业包含了农村管理各方面的知识,同时又设置了较多农村实用技术选修课,具有较强的综合性、灵活性和实用性,学员可以根据本地实际需要进行优化组合,既能培养自身管理能力,又能掌握较多的致富项目,增强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对农村干部群众的教育培训,我们主要选择了农村政策法规、特色绿色农产品种植技术、畜牧养殖知识、劳动力转移有关知识、市场经济知识等十大类培训内容,得到了农村干部群众的普遍欢迎。在教育培训过程中,注意加强组织管理,为学员和教师提供了较好的服务,保证了教育培训工作质量。东北农大领导、专家多次检查和评估,对中心招收学员、组织培训考试及日常管理等各方面工作都十分满意,认定我市远程教育中心各项工作达到了较高水平,可以为东北农大组织承办我省北部地区学历班和短期班学员的培训。目前我们已利用远程教育形式培训农民1927人,乡村干部745人,招收学历班学员127人,其中“农村管理与发展”专业专科班学员73人,全部是农村干部群众;本科班农林管理专业23人,法律专业15人,金融会计专业16人,共计54人,农村学员比例占70%。

实施“村村大学生计划”是一项政策性较强的工作,根据我市前期的运作情况,我们感到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1、增强机遇意识是落实好“村村大学生计划”的前提。农村人才匮乏,干部群众整体素质较低是一个非常现实性的问题,虽然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也经常进行培训,但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省委提出实施“村村大学生计划”,省政府拿出资金,组织各大学免费为农村培养大学生,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我们必须增强抢抓机遇的意识,全面的落实好“村村大学生计划”。

2、加强组织领导是落实好“村村大学生计划”的保证。受农村经济基础条件和传统思想观念影响,实施“村村大学生计划”,落实难度较大。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组织体系,健全考察考核机制,把其作为履行各级党委“第一责任人责任”的主要依据进行考核,切实加大推进力度,才能保证“村村大学生计划”得以顺利实施。

3、制定扶持政策是落实好“村村大学生计划”的基础。农村干部群众生产、工作较为繁忙,经济条件较差,必须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加以扶持,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才能进一步激发他们参加学习培训的积极性,保证他们安心学习。

4、全面进行管理是落实好“村村大学生计划”的关键。要使“村村大学生计划”真正达到培养农村发展人才,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目的,必须把好“三关”,全面加强实施过程中各环节的管理。一是要把好“选拔关”。加强对报名者的考核,严格进行政审,使真正想提高自身素质,热爱农村发展事业,愿意到农村进行创业,并具备一定素质的人才参加到“村村大学生计划”的实施过程中来;二是要把好“学习关”。要注意配合学校,实施跟踪管理,及时掌握其学习情况,督促他们学好知识,提高本领,增强素质。三是要把好“使用关”。要根据农村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特点,帮助扶持他们选项目,谋发展,对其中能力突出、业绩明显、思想政治素质较高的,要注意提拔重用,努力使他们尽快成为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头人。

农大学生范文篇7

一、提高认识,真正把实施村村大学生计划纳入重要议事日程

农村干部和农民群众整体素质偏低,人才匮乏,是制约农村经济和各项事业快速发展的根本性原因。随着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特别是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要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村经济和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迫切需要提高农村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整体素质。实施“村村大学生计划”,则是省委为尽快提高农村干部和农民素质,从深层次上解决农村矛盾,加快农村改革和发展步伐而做出的一项重大举措。五大连池市作为一个典型的农业县市,实施“村村大学生计划”,提高农村干部和农民素质则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市委、市政府充分认识到做好这项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切实加大工作力度,并决定以实施“村村大学生计划”为契机,全面实施农村干部群众素质升级工程,利用5年左右的时间,培训5万农民,培养乡村干部和骨干农民5000人,重点培养乡村大学生500人。为保证“村村大学生计划”和农村干部群众素质升级工程得以顺利实施,根据我市农业县市特点和农村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农村干部群众承受能力较低的实际情况,决定依托东北农业大学,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市委责成组织部专程赴东北农大进行协商、洽谈,经过双方共同努力,今年9月,全省县市首家现代远程教育培训中心落户五大连池市,省政协、民盟黑龙江省委、省教育厅、东北农大及黑河市委、组织部等有关领导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并亲自出席签字和揭牌仪式。远程教育中心的建立,使广大农村干部群众可以直接在家里、在村上、在乡镇、在市内接受当前最为先进的科技培训,节省了大量经费投入,为深入实施“村村大学生计划”,全面提高农村干部和农民素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加大领导力度,确保“村村大学生计划”得以顺利实施

省委提出实施“村村大学生计划”以来,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此项工作,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主管领导和有关领导为组长,市委组织部、教育局、人事局、农委等各涉农部门和有关部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实施村村大学生计划中的组织、协调、宣传等各项工作,并进一步明确了各单位在实施这一计划过程的具体职责。同时在市委组织部成立了农民培训部,专门负责做好农民培训工作的规划、组织、协调、指导、服务等工作。受全省实施“村村大学生计划”的承办单位--东北农业大学的委托,按照东农确定的模式、内容和要求,市委组织部派出3个调查组,随机抽样调查了我市6个乡镇12个村及北安、孙吴、嫩江等附近市县各2个村,搜集了大量关于农户收入、种植、养殖和加工项目、家庭成员学历情况及是否有参加学习培训意愿等基础资料和数据,并形成了调查报告,为东北农业大学实施“村村大学生计划”提供了准确依据。市直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和发放宣传单等形式,广泛进行宣传,使广大农户特别是在外地打工的农村高中毕业都及时了解了“村村大学生计划”的主要内容、重要意义和有关政策。为了保证“村村大学生计划”真正能够达到使毕业生回村创业,回村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目的,我们一方面严把政审关,严格履行各项程序,保证生源质量;同时为鼓励农村高中毕业生参加学习,市委专门制定了5条具体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一是在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对每个参加“村村大学生计划”的农村大学生给予4000元补助。二是对农村无高中或中专学历,但确有一技之长和自学成才的乡土人才、致富带头人和村级后备干部,本人积极要求上进的,由市职业教育中心组织培训,经考试及格后获得农业技术高中毕业证书,然后再报考参加“村村大学生计划”。三是对毕业后回村参加工作的,乡村基层党组织要将他们列为村级后备干部重点培养。四是对毕业后回村创业的,根据其所从事的行业和项目特点,由有关部门和乡村负责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协调和扶持。五是对毕业后在本村工作5年的,可根据工作情况调入到市、乡事业单位,或参加公务员录用考试。各乡镇、村及有关部门也相应制定了有关扶持政策,有效地激发了乡村干部群众参加学习培训的积极性。今年已落实乡村大学生培养计划157人,其中参加全省“村村大学生计划”学习的30人,我市自行培养的127人。

三、整合教育资源,为实施村村大学生计划打好基础

为了将乡村大学生培养计划和农村干部群众素质升级工程落到实处,我们整合全市教育教学资源,切实加强了教育培训过程的管理。一是将远程教育中心设在市职业教育中心,实现教育教学资源共享。目前已拥有办公楼、教学楼、实验楼、宿舍楼和多功能餐厅等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微机室、农学标本室等实验实习室14个;计算机200余台(套)及鑫诺卫星和亚洲3号卫星接收设备,开通adsl宽带局域网;校内实习基地5处,校外实习基地12处。二是依托远程教育中心这一教育平台,通过调整农村党员电教点和“三个代表”责任区设置,从中确定220多个乡村教学点,配备微机、电视、vcd等设备,并逐步在朝阳乡等偏远乡镇新上卫星接收设备,成立教学分部,形成市、乡、村、教学点四级教育培训网络。三是根据农村特点,以远程教育为龙头,结合开展“科普之冬”、“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工程”、“三下乡”等活动,通过举办培训班、巡回演讲、参观、交流等方式,并辅之以电视讲座等形式,按照就近就便的原则,有效地开展了农村干部群众的教育培训工作,构建了新形势下适应农村发展需要、适合农村生产生活特点、符合农民致富需求的教育培训格局。四是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加强教学管理,切实增强了教育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在专业和课程设置上,选择了我市急需的农村管理与发展、法律和金融会计等专业,其中“农村管理与发展”是东北农业大学最新开设的专业,该专业包含了农村管理各方面的知识,同时又设置了较多农村实用技术选修课,具有较强的综合性、灵活性和实用性,学员可以根据本地实际需要进行优化组合,既能培养自身管理能力,又能掌握较多的致富项目,增强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对农村干部群众的教育培训,我们主要选择了农村政策法规、特色绿色农产品种植技术、畜牧养殖知识、劳动力转移有关知识、市场经济知识等十大类培训内容,得到了农村干部群众的普遍欢迎。在教育培训过程中,注意加强组织管理,为学员和教师提供了较好的服务,保证了教育培训工作质量。东北农大领导、专家多次检查和评估,对中心招收学员、组织培训考试及日常管理等各方面工作都十分满意,认定我市远程教育中心各项工作达到了较高水平,可以为东北农大组织承办我省北部地区学历班和短期班学员的培训。目前我们已利用远程教育形式培训农民1927人,乡村干部745人,招收学历班学员127人,其中“农村管理与发展”专业专科班学员73人,全部是农村干部群众;本科班农林管理专业23人,法律专业15人,金融会计专业16人,共计54人,农村学员比例占70%。

实施“村村大学生计划”是一项政策性较强的工作,根据我市前期的运作情况,我们感到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1、增强机遇意识是落实好“村村大学生计划”的前提。农村人才匮乏,干部群众整体素质较低是一个非常现实性的问题,虽然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也经常进行培训,但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省委提出实施“村村大学生计划”,省政府拿出资金,组织各大学免费为农村培养大学生,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我们必须增强抢抓机遇的意识,全面的落实好“村村大学生计划”。

2、加强组织领导是落实好“村村大学生计划”的保证。受农村经济基础条件和传统思想观念影响,实施“村村大学生计划”,落实难度较大。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组织体系,健全考察考核机制,把其作为履行各级党委“第一责任人责任”的主要依据进行考核,切实加大推进力度,才能保证“村村大学生计划”得以顺利实施。

3、制定扶持政策是落实好“村村大学生计划”的基础。农村干部群众生产、工作较为繁忙,经济条件较差,必须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加以扶持,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才能进一步激发他们参加学习培训的积极性,保证他们安心学习。

4、全面进行管理是落实好“村村大学生计划”的关键。要使“村村大学生计划”真正达到培养农村发展人才,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目的,必须把好“三关”,全面加强实施过程中各环节的管理。一是要把好“选拔关”。加强对报名者的考核,严格进行政审,使真正想提高自身素质,热爱农村发展事业,愿意到农村进行创业,并具备一定素质的人才参加到“村村大学生计划”的实施过程中来;二是要把好“学习关”。要注意配合学校,实施跟踪管理,及时掌握其学习情况,督促他们学好知识,提高本领,增强素质。三是要把好“使用关”。要根据农村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特点,帮助扶持他们选项目,谋发展,对其中能力突出、业绩明显、思想政治素质较高的,要注意提拔重用,努力使他们尽快成为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头人。

农大学生范文篇8

一、提高认识,真正把实施村村大学生计划纳入重要议事日程

农村干部和农民群众整体素质偏低,人才匮乏,是制约农村经济和各项事业快速发展的根本性原因。随着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特别是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要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村经济和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迫切需要提高农村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整体素质。实施“村村大学生计划”,则是省委为尽快提高农村干部和农民素质,从深层次上解决农村矛盾,加快农村改革和发展步伐而做出的一项重大举措。五大连池市作为一个典型的农业县市,实施“村村大学生计划”,提高农村干部和农民素质则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市委、市政府充分认识到做好这项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切实加大工作力度,并决定以实施“村村大学生计划”为契机,全面实施农村干部群众素质升级工程,利用5年左右的时间,培训5万农民,培养乡村干部和骨干农民5000人,重点培养乡村大学生500人。为保证“村村大学生计划”和农村干部群众素质升级工程得以顺利实施,根据我市农业县市特点和农村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农村干部群众承受能力较低的实际情况,决定依托东北农业大学,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市委责成组织部专程赴东北农大进行协商、洽谈,经过双方共同努力,今年9月,全省县市首家现代远程教育培训中心落户五大连池市,省政协、民盟黑龙江省委、省教育厅、东北农大及黑河市委、组织部等有关领导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并亲自出席签字和揭牌仪式。远程教育中心的建立,使广大农村干部群众可以直接在家里、在村上、在乡镇、在市内接受当前最为先进的科技培训,节省了大量经费投入,为深入实施“村村大学生计划”,全面提高农村干部和农民素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加大领导力度,确保“村村大学生计划”得以顺利实施

省委提出实施“村村大学生计划”以来,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此项工作,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主管领导和有关领导为组长,市委组织部、教育局、人事局、农委等各涉农部门和有关部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实施村村大学生计划中的组织、协调、宣传等各项工作,并进一步明确了各单位在实施这一计划过程的具体职责。同时在市委组织部成立了农民培训部,专门负责做好农民培训工作的规划、组织、协调、指导、服务等工作。受全省实施“村村大学生计划”的承办单位--东北农业大学的委托,按照东农确定的模式、内容和要求,市委组织部派出3个调查组,随机抽样调查了我市6个乡镇12个村及北安、孙吴、嫩江等附近市县各2个村,搜集了大量关于农户收入、种植、养殖和加工项目、家庭成员学历情况及是否有参加学习培训意愿等基础资料和数据,并形成了调查报告,为东北农业大学实施“村村大学生计划”提供了准确依据。市直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和发放宣传单等形式,广泛进行宣传,使广大农户特别是在外地打工的农村高中毕业都及时了解了“村村大学生计划”的主要内容、重要意义和有关政策。为了保证“村村大学生计划”真正能够达到使毕业生回村创业,回村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目的,我们一方面严把政审关,严格履行各项程序,保证生源质量;同时为鼓励农村高中毕业生参加学习,市委专门制定了5条具体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一是在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对每个参加“村村大学生计划”的农村大学生给予4000元补助。二是对农村无高中或中专学历,但确有一技之长和自学成才的乡土人才、致富带头人和村级后备干部,本人积极要求上进的,由市职业教育中心组织培训,经考试及格后获得农业技术高中毕业证书,然后再报考参加“村村大学生计划”。三是对毕业后回村参加工作的,乡村基层党组织要将他们列为村级后备干部重点培养。四是对毕业后回村创业的,根据其所从事的行业和项目特点,由有关部门和乡村负责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协调和扶持。五是对毕业后在本村工作5年的,可根据工作情况调入到市、乡事业单位,或参加公务员录用考试。各乡镇、村及有关部门也相应制定了有关扶持政策,有效地激发了乡村干部群众参加学习培训的积极性。今年已落实乡村大学生培养计划157人,其中参加全省“村村大学生计划”学习的30人,我市自行培养的127人。

三、整合教育资源,为实施村村大学生计划打好基础

为了将乡村大学生培养计划和农村干部群众素质升级工程落到实处,我们整合全市教育教学资源,切实加强了教育培训过程的管理。一是将远程教育中心设在市职业教育中心,实现教育教学资源共享。目前已拥有办公楼、教学楼、实验楼、宿舍楼和多功能餐厅等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微机室、农学标本室等实验实习室14个;计算机200余台(套)及鑫诺卫星和亚洲3号卫星接收设备,开通adsl宽带局域网;校内实习基地5处,校外实习基地12处。二是依托远程教育中心这一教育平台,通过调整农村党员电教点和“三个代表”责任区设置,从中确定220多个乡村教学点,配备微机、电视、vcd等设备,并逐步在朝阳乡等偏远乡镇新上卫星接收设备,成立教学分部,形成市、乡、村、教学点四级教育培训网络。三是根据农村特点,以远程教育为龙头,结合开展“科普之冬”、“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工程”、“三下乡”等活动,通过举办培训班、巡回演讲、参观、交流等方式,并辅之以电视讲座等形式,按照就近就便的原则,有效地开展了农村干部群众的教育培训工作,构建了新形势下适应农村发展需要、适合农村生产生活特点、符合农民致富需求的教育培训格局。四是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加强教学管理,切实增强了教育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在专业和课程设置上,选择了我市急需的农村管理与发展、法律和金融会计等专业,其中“农村管理与发展”是东北农业大学最新开设的专业,该专业包含了农村管理各方面的知识,同时又设置了较多农村实用技术选修课,具有较强的综合性、灵活性和实用性,学员可以根据本地实际需要进行优化组合,既能培养自身管理能力,又能掌握较多的致富项目,增强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对农村干部群众的教育培训,我们主要选择了农村政策法规、特色绿色农产品种植技术、畜牧养殖知识、劳动力转移有关知识、市场经济知识等十大类培训内容,得到了农村干部群众的普遍欢迎。在教育培训过程中,注意加强组织管理,为学员和教师提供了较好的服务,保证了教育培训工作质量。东北农大领导、专家多次检查和评估,对中心招收学员、组织培训考试及日常管理等各方面工作都十分满意,认定我市远程教育中心各项工作达到了较高水平,可以为东北农大组织承办我省北部地区学历班和短期班学员的培训。目前我们已利用远程教育形式培训农民1927人,乡村干部745人,招收学历班学员127人,其中“农村管理与发展”专业专科班学员73人,全部是农村干部群众;本科班农林管理专业23人,法律专业15人,金融会计专业16人,共计54人,农村学员比例占70%。

实施“村村大学生计划”是一项政策性较强的工作,根据我市前期的运作情况,我们感到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1、增强机遇意识是落实好“村村大学生计划”的前提。农村人才匮乏,干部群众整体素质较低是一个非常现实性的问题,虽然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也经常进行培训,但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省委提出实施“村村大学生计划”,省政府拿出资金,组织各大学免费为农村培养大学生,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我们必须增强抢抓机遇的意识,全面的落实好“村村大学生计划”。

2、加强组织领导是落实好“村村大学生计划”的保证。受农村经济基础条件和传统思想观念影响,实施“村村大学生计划”,落实难度较大。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组织体系,健全考察考核机制,把其作为履行各级党委“第一责任人责任”的主要依据进行考核,切实加大推进力度,才能保证“村村大学生计划”得以顺利实施。

3、制定扶持政策是落实好“村村大学生计划”的基础。农村干部群众生产、工作较为繁忙,经济条件较差,必须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加以扶持,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才能进一步激发他们参加学习培训的积极性,保证他们安心学习。

4、全面进行管理是落实好“村村大学生计划”的关键。要使“村村大学生计划”真正达到培养农村发展人才,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目的,必须把好“三关”,全面加强实施过程中各环节的管理。一是要把好“选拔关”。加强对报名者的考核,严格进行政审,使真正想提高自身素质,热爱农村发展事业,愿意到农村进行创业,并具备一定素质的人才参加到“村村大学生计划”的实施过程中来;二是要把好“学习关”。要注意配合学校,实施跟踪管理,及时掌握其学习情况,督促他们学好知识,提高本领,增强素质。三是要把好“使用关”。要根据农村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特点,帮助扶持他们选项目,谋发展,对其中能力突出、业绩明显、思想政治素质较高的,要注意提拔重用,努力使他们尽快成为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头人。

农大学生范文篇9

教育部定于2010年**月18至23日对我校进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这次评估是我校的历史性大事,其评估结果将直接关系到我校的办学声誉和发展前景。争取在评估中取得优秀的成绩是每个农林成员的希望,也是每个农林成员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农林大学子中的一员,作为一名大学生党员,作为学校评估的最大的受益者,在学校迎评创优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自己在本科评估中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应以迎评促建为基础,以十七大的顺利召开为契机,共同建设人美物美的“八型校园”,积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学校的本科教学评估贡献一份力量,为树立大学生党员在迎评创优工作中的先锋模范意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感染普通同学。我们应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树立主人翁意识,增强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学校的迎评促建工作添分加彩。做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党员,更应该贯彻和学习党的十七大的有关精神,要身体力行,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应采取理论学习,社会实践、参观考察等方式,为学校的迎评创优贡献微薄之力。

迎评创优,是关系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头等大事。评估工作贯彻的是“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学校则以迎评创优工作为契机,促发展,促学风,促拓展,促文明,通过评估来修正自己,完善自我,到最后,我们各位学子才是真正最大的受益者。所以我们更要以主人翁的姿态经济参与评估,时刻铭记:迎评创优,人人有责。自觉做好基础文明建设和学风建设,务必做到文明用语,礼貌待人,主动学习,热情接物;牢固树立“校兴我荣,校荣我幸”的主人翁意识,脚踏实地,尽自己所能,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行文明事,做文明人,注意每个细节,把握每个瞬间,只有通过一点一滴的投入,才能换来一丝一缕的胜利。

我们必须正视这真真切切落在我们肩上的责任,努力撑起自己头上的一片天空。以迎评为己任,时刻关注迎评,主动了解迎评,积极参与迎评,自觉服务迎评。每一名农林大的学子都必须站在学校历史责任的角度来看待我校的迎评促建工作,要弘扬“明德,诚智,博学,创新”的校训精神,要学习“五种品格”的创业精神。我作为一名大四毕业班的学生,最近时期正处在实习阶段,要把实习当成是自己在大学学习期间难得的实践机会,充分做好实习前的准备工作;实习中要做好思想换位工作,要把自己当成是所在实习岗位的工作任务;在实习中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作为农林大的一员,在外面实习过程,我们维护和宣传学校的声誉为己任,要深刻认识到我们走出去代表着我们农林大的形象,我们的一举一动会直接或间接影响着我们学校的形象。

今天我以农大为荣,明天农大以我为荣,我们必须重视学校的这次本科教学评估,积极为评估出力,尽自己的微薄之力。要争取创优,迎难而上,勇挑重任,以昂扬的精神面貌和优质的学生工作迎接国家教育部对我校的本科教学水平评估。

迎评创优是一股推动自我发展最好的动力,也是一场严峻的考验,而把握契机是其中的关键词。迎评,提供了我们一块雪白的画布,我们就要在上面尽情涂抹精彩的颜色,释放我们的热情和活力。迎评创优也同样是历史性的机遇,它给我们搭建了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机遇之所以称其为机遇,是因为我们已经成功地创造出了一系列条件。那么。就需要我们共同去把握,共同去争取,共同去付出。我们应该以饱满的热情和高昂的斗志参与迎评创优的工作中去。

迎评创优对我们每个农林大学子来说,都是一次考验,一份责任。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学习的积极与否直接影响着学校的评估结果,而党员又是学生当中的先锋队伍,所以,我认为我们广大党员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第一:从我做起,在本科教学评估阶段,我们要树立主人翁意识,克服与自己无关的旁观姿态,关注评估,积极配合学校工作,以服务迎评工作为己任,顾全大局。

第二:从小事做起,首先要明白评估专家不是一个个带着红袖标检查的,可能就是你身旁不起眼的一员,所以我们平时的作风很关键。我们要培养自控意识,公德意识,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以实际行动创优良学风,迎教学评估。

第三:从现在做起,我们要有时间紧迫感,学校通过各种方式与途径来宣传和动员,目的就是要在不长的迎评时间内营造浓厚的迎评氛围,鼓舞士气,树立坚定的信心与强烈的责任感。

第四:迎评创优,党员争先,每一名党员还应表现出党员的先进性,树立全局意识,发挥模范带头和主任翁作用,带动身边同学,振奋精神、迎难而上、团结一致、精益求精、确保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工作圆满成功。

我觉的只要从以上几点做起,宣传、落实到位,我们就能塑造一种精神,一种迎评创优精神。这种精神不是虚的,它能激励人,感染人,能推进行动,推进建设。我们应当把这种精神也变成一种评估资源,参与到迎评创优的争夺站中,让专家组能亲身体验到我们充满活力与潜力,生生不息的农大精神。

作为学生党员,我们要积极参与和组织策划各种有利于迎评创优的活动,提高广大学生:“迎评创优我添彩,评估成功我受益,我与学校共发展”的意识,在广大学生中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作用,增强“人人关心评估,人人了解评估,人人参与评估,人人心系评估,人人为评估做贡献”的氛围,加深广大学生“校兴我荣,我为迎评创优做贡献”的主人翁责任和意识,为学院迎评创优工作增添光彩,为即将到来的教学评估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农大学生范文篇10

一、义工的定义

义工(Volunteer)是义务工作的简称,也称志愿服务,是指任何人志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和精神,在不取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善社会服务、促进社会进步而提供的服务,其主要工作特性为志愿性、无偿性、公益性、组织性。义务工作的意义在于表达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和互相支持的关系,贡献社会,丰富人生,促进个人成长与发展,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深化人生观与价值观。义务工作体现了一种自愿的、不为报酬和收入而参与推动人类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和完善社区工作的精神。

二、农业高校义工特色化的重要意义

农业高校义工特色化即结合农业高校的专业人才培养进行义工队伍建设,开展义工服务,切实将志愿者服务与三农结合,突出农业院校面向农业、农民和农村的义工服务。农业高校义工特色化将对义工范围的拓展及深化、农村建设与发展、农业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涉农大学生人生价值的提升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农业高校义工特色化利于义工范围的拓展及深化

目前义工的服务范畴主要包括为弱势群体提供文书、教练、康乐、护送、探访、辅导、劳动等社会福利性服务,也包括为公益性机构提供社会调查、策划宣传、协助管理等公共服务,还包括为大型活动供联络接待、专业协助等义务服务。其服务范围主要集中在城市社区,对农村的关注还有待提高,而在农业特别是生态农业越来越重要的同时,农村的科技推广在人力、物力及财力上需要更多的支持,农村的科技推广站的工作人员或因为数量的限制,或因为知识水平的问题而难以满足农民的需求。因此通过义工服务引导农业高等院校学生面向农民,为农村提供高质量的义工服务,无疑可以拓展义工服务的范围,对义工建设和发展的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农业高校义工特色化有利于三农的发展

农业高校义工的特色化,意味着将义工服务的对象投射重点从对城市社区的关注转向农村、农业和农民的重视,充分利用学生所学的知识服务于农村,服务于农民,服务于农业。不同涉农专业的学生可以组织义工队,一方面,帮助农民解决农业种植、养殖等方面存在的技术问题;另一方面,学生对各自所学的农业方面的知识进行整合,结合农村的环境、资源、气候、土壤等多方面的特点,为区域性的发展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为地方经济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因此,农业高校义工的特色化将对农村、农业、农民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农业高校义工特色化有利于深化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要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就要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不断改革。农业高校从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目标上看,主要是培养服务于三农的应用型及研究型人才。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需要大批有朝气、有理想、有能力、有知识的技术青年,但从目前的就业情况而言,大多数涉农专业的学生最终选择的职业与自己所学的专业关系不大,这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也对农业院校人才的培养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涉农专业学生了解到今后就业不容乐观的前景,在学校学习期间不愿意付出更多的努力,不愿意投入更多的精力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上,人才培养的质量不断呈下降趋势。农业高校义工特色化引导学生深入农村,在农村的锻炼中,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工作和服务中,真正实现所学和所用相结合,提高农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时,学生还可以在此过程中,分析农村现有资源,不断发现农村发展的商机,为今后自身专业的发展进行规划,通过在农村创业,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实现自身的价值。所以,农业高校义工特色化有利于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突出专业性人才的特点,为农村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农业专业性人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真正实现农业教育最大限度地为农业服务的理想。

(四)农业高校义工特色化有利于涉农大学生人生价值的提升

义工的理念是公民在自愿贡献个人时间和精力、不为物质报酬的前提下,了解社会、体验社会、服务社会、培养公民的道德品格。高校为社会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的有用、有意义和有价值的人才仅靠单纯的说教很难实现,更多地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磨练学生的意志力和增强学生的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通过在农村的义务工作,学生可以体会和感受到在农村进行科技推广的价值和意义,逐步获得专业归属、尊重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人生的价值感、社会责任感从而得到更大程度的提升。

三、农业高校义工特色化的实现方式

(一)建立专门的农业高校义工网络平台

网络平台的建立有利于信息更快速、更广泛地传播。农业高校义工特色化,既需要大量涉农专业大学生的广泛参与,又需要地方提供需求信息,还需要有专门的队伍进行组织。该平台可以单独建立,也可以隶属于某一影响深远的义工服务平台,但需要有组织地进行。一旦该平台建立,能够定期招募涉农大学生赴农村开展义工服务,为有志于投身义工服务的涉农大学生提供义工服务岗位,还需要有专业的团队为这些义工的服务提供相关的保障。该网络还可以为进行义工服务的同学提供交流的平台,通过互相鼓励与支持,将义工服务坚持下去。

(二)结合“三下乡”活动开展义工服务

为了促进农村文化建设,改善农村社会风气,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深入贯彻中国共产党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大力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满足广大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1996年12月中央宣传部、国家科委、农业部、文化部等十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的通知》,并从1997年开始正式实施。此后,高校大学生通过学院或学校组织“三下乡”活动,农业高校的大学生也充分利用该活动,在农村、农户中推广技术,宣传文化,为农民提供科技、文化及精神服务,将此活动与义工结合起来,也不失为农业高校义工特色化的一个有用途径。

(三)将毕业实习与义工服务相结合

农业高校应结合学生培养的特点,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专业实习场地。例如为学生提供在农村农场实习的机会,学生在农场实习期间,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到附近农户家中开展义工服务;或者在地方通过与农技推广站的联系,协助工作人员开展义工服务等。

(四)将科学研究与义工服务相结合

农业高校还肩负着农业科学研究的责任,很多应用性的研究地点设在农村,不少农业高校的硕士及博士研究生投身于农村,在农村的基地中进行科学研究和实验。学生在科研的业余时间也可以开展特色化的义工服务,为农户提供技术支持,也可以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出建设性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