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食品安全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3 13:29:42

农村食品安全

农村食品安全范文篇1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源头难监管,蔬菜水果等农产品污染严重

1、化肥农药使用“遍地开花”。我国是世界上化肥、农药施用量最大的国家,光氮肥的使用每年均达2500-3000万吨、农药130多万吨,两者的单位面积使用量远远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的2-3倍,而且农药的使用以有机磷杀虫剂占主导。可以说从山上的珍果特产到地头蔬菜无处不渗透着化肥农药的使用及残留,取代了过去的农家肥无机肥使用。

2、各种化学剂超量使用。如现在农村从水稻浸种到耕作除草、瓜果催熟到养殖的鱼虾及贮藏运输保管等,也无不存在着除草剂、杀菌剂、杀虫剂、保鲜剂、调节剂及含雌激素药品等各种化学物品的超量使用。通过几年来全国几次抽样检测,瓜菜中的农药重金属、亚硝酸盐等均大大超标,大量含农药残留、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成为人们的盘中餐。

(二)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环节监管难,食源性疾病乃是危害大众健康重要因素

如我县至2006年6月份已有加工企业104家,经营企业已取得食品卫生许可证的达592家,其中70%以上在农村乡镇、村,85%以上的生产加工企业都属不足10人的家庭小作坊式生产,基本上也都没有自检能力,人员素质技术能力低下,方法简单,生产环境条件较差,可想而知,在这种条件或环境中生产出来的产品很难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我们在市场监管中发现,农村很多集贸市场、饮食摊点、学校、建筑工地食堂条件简陋、经营人员卫生意识差,检查的包装食品,很多是“三无”产品或过期不合格产品;基层群众大多主要是吃用这些食品,这便是食源性疾病产生的主要诱因。长期吃用,也会不同程度地造成大众身体健康的损害。据05年我县传染病报告统计,总发病率为187.73/10万,其中胃肠道疾病发病率达57.93/10万,占传染病总数的30.74%,居第二位(第一位为肺结核)。从现在实际生活中观察,癌症患者和各种奇怪性疾病逐年增多的趋势,除生活、环境污染因素外,食用了各种不合格或被污染的食品也是一个不可否视的重要因素。

(三)涉及食品安全的法制和监管机制不完善

到目前为止,国家尚未有涉及食品安全及监管的完整的法律法规、政策,已颁布修订的《食品卫生法》既难以操作,也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今形势发展的需要。从食品安全的相关“标准”而言,也是“政出多门”,不规范不协调;很多食品安全职能部门也是检测设备落后或空白、方法简单、标准不一,根本不能适应食品安全监管的需要;从监管的职能部门及职责实施来说,也是“拉郎配”。尽管赋予了我们“三句话”职能,而实际上是在看各级政府或领导的“脸色”行事,大部分基层政府领导未引起足够重视,投入少,往往出现上面文件多、布置多、检查多、涉及部门多、雷声大,而到基层则是投入少、雨点小,实际有效监管力量弱,所以不能形成“权威”监管而难以收到预期效果。

(四)全民的食品安全意识淡漠

我省人口80%在农村,除县以上有监管部门进行监管外,乡村基本上没有监管站所(除工商、农业单位),食品安全几乎是监管真空,加之农村的食品需要量又大,易致一些不法分子把一些低劣、不合格食品充斥农村倾销;基层一些集贸市场、熟食店,卫生环境差、生熟不分,尤其一些农村群众文化素质低、食品安全意识不高,乱用滥用农药现象突出,少数人明知自种的瓜果菜类喷了药,未过安全期,仍拿到市场上去卖;部分经营者在熟食加工中,为了利益或吸引顾客,用劣制油,掺假、使劣,或用“吊白块”等违禁物质现象屡见不鲜;有些农民为了图便宜、方便,缺乏自我保护意识,采购过期或即将过期、不合格的食品食用;在农村由于风俗习惯,婚丧嫁娶大摆宴席,从购进原料到现场操作无人把关,群体就餐而致食物中毒已司空见惯;从阜阳的劣质奶粉到“苏丹红”、茶叶等事件曝光都是最现实的写照。因此,解决农村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二、整治对策

(一)完善法制建设,建立有效监管机制

一是呼吁有关部门加快食品安全立法及法制体系建设,修订与完善涉及食品安全的各项指标、标准;二是完善管理制度、政策,制订一系列责任追究、评价、预警、公告等监管机制和措施;三是依法赋予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职责、权力、义务,杜绝出了事才有人管,检查的滞后管理现象,真正形成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统一高效、安全和谐的食品安全新局面。

(二)加强基层食品安全监管基础设施建设

当前,全省基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基础设施普遍较差,基本上是缺经费、缺办公房屋、缺监管手段、缺检测设备、技术、缺食品监管人才。各级政府应把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列入政府重要工作内容,像抓安全生产一样抓食品安全工作,将食品安全监管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并保证必要的投入,完善应有的设施设备,配备必要的监管技术人才,提高各类食品检测水平。

(三)整合资源,加强食品安全综合监管

一是要解决乡镇以下无监管体制问题。除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切实纳入干部目标责任制考评内容外,建议在县、乡(镇)设立专职食品安全监管员制度,纳入人事、财政管理;同时利用乡镇司法所体制,设立食品安全监管办,实行一网多用,(乡镇正在推行规范司法所建设,人员相对稳定,人员素质较高,且自身工作量并不大,可以改革试用,本县正在探讨试行);村委会可依治保主任职务兼任食品安全员,明确职责、权利、义务,主要保证信息构通。二是在县以上人民政府设置专职食品安全监察员(也可由食品药品监管局主要负责人兼任,但要纳入政府职数系列,授权授命),建立各职能部门协查,定期例会,信息共享等综合监管整治举措;三是根据地方实际制定必要的食品安全生产、加工、流通、经营的“门槛”,强化手段、综合整治,不符合条件的限期整改,实行淘汰转产一批,帮促扶优一批。凡新办食品生产加工实行部门初审、综整办复审,分类管理、指导帮促,不断提高产品产量和质量,使我省的食品行业健康发展做大做强。

农村食品安全范文篇2

一、农村食品市场现状

为进一步摸清农村食品市场现状,我们利用一个月时间,先后深入我市17个乡(镇)和42个行政村进行调研,通过实地走访和调研,在农村我们发现食品市场仍然存在“三多三少”现象。“三多”:一是“三无”食品多。在农村,商店及小卖部是农民主要生活用品的来源地,这些占据农村食品流通环节主流的小卖部虽然经营地点不同,但其所售的商品都大同小异。他们的进货渠道基本是相同的,大都选择一些价格便宜而且送货上门的货,而其中有很多食品是那些在城市中失去市场的劣质、将要过期“三无”食品,尤其是针对儿童消费群体的桔子水、饼干、方便面、棒冰等许多小食品随处可见。这些食品有的加入色素、防腐剂和甜味剂等添加剂,做工简单,卫生指标严重超标,极大地危害农民的身心健康。二是卫生环境不合格的食品企业多。在农村,农民食品安全意识普遍较差,农村食品企业业主管理意识不强,缺乏必要的卫生改造资金,在经济效益不景气的前提下,农村食品企业往往只注重经济效益,不愿投入资金改造食品企业环境,造成农村食品企业卫生环境较差,尤其是小型食品生产加工厂,小食杂店和小餐馆卫生环境令人担忧,这些食品企业由于规模小,市场占有率低,有的食品企业属季节性开工开业企业,小食品生产企业生产厂房和居住区不分;食杂店商品、食品混放与生活用品存放不分,小餐饮企业无消毒灭菌设备,居住区与消费区不分,餐饮区和灶房不分;极易使生产、经营和消费的食品产生二次污染,造成新的污染源。三是食品安全知识匮乏的农民多。

在农村,由于受传统的自给自足生产生活方式影响,除一些必须的生活用品外,农民关注食品安全的并不多,部分农民不了解食品安全知识。农村人买食品往往只看重价格,忽略质量,更很少有人考虑食品安全等因素,对买到的食品一般很少有人注意食品的商标、厂名、厂址,甚至生产日期等内容,部分农民抱有“不干不净吃了没病”的心理,即使吃出了问题也很少有人通过法律渠道进行维权,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假劣食品在农村的泛滥。“三少”:一是食品企业从业人员拥有健康证的少。在调研中,我们随机对农村餐饮企业从业人员进行健康证抽查,发现农村一些餐饮企业从业人员根本拿不出健康证。尤其是直接接触食品的从业人员健康证也很少,一旦这些人患有传染病,就餐的农民将成为直接的受害者。制约健康证办理和发放的主要因素是:农村尤其偏远山区交通不便,给农民到卫生防疫部门体检造成不便,加之农村的经济状况不好,农民获得健康证检查又需一定费用,农民不愿意办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食品从业人员健康证的办理。二是职能监管部门监管频次少。在农村除工商部门在基层有工商所外,卫生部门在农村有兼职的防疫大夫外,其余的食品安全职能部门在乡(镇)级基本没有人员和机构。在目前监管体制下,多数职能部门由于农村监管成本高等诸多原因,使农村食品市场的监督检查次数远远少于城市的监管次数。三是农村食品安全知识宣传的少。农村是最大的食品市场,农民是弱势群体,农村一旦出现了食品安全事故,后果将十分严重。虽然各职能部门结合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在农村进行了阶段性的宣传,但总体看,农村食品安全宣传工作的力度较小、覆盖面不足,还未形成良好的食品安全宣传氛围。

二、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建议

“民以食为天”,目前我国的国情是农民占多数,农村仍是最大的食品市场,保证农民饮食安全对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和实现农村的全面奔小康有着重要而现实的意义,是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践行“三个代表”的直接体现,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应整合监管资源,形成长效监管体系。按着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决定》的要求,各级政府对食品安全工作负总则,各职能部门按分段监管的原则监管。这就要求在现行的监管体制下,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应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以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为指导,在纵向上应建立市、县、乡、村层级领导的工作体系,保证食品安全监管政合畅通。在横上向应建立以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为平台的各职能部门工作体系,在动态上应建立行业组织、协会、农村食品安全监督员,信息员为补充的监督体系,最大化地利用和整合各方资源,形成纵向齐动、横向联动、动态互动的监管网络,有利于增强监管效能,保证农村食品市场监管到位。

2、应建立“四个模式”,构筑农村食品安全监督网络。质量是食品的生命,要加强食品产品质量监管,在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上应形成行之有效的监管模式,保证农民饮食安全。一是应推行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综合督导考评模式。在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中,应建立食品安全重点工作的政府督导机制,由各级政府专门机构对食品安全工作跟踪督办;建立日常工作部门交流机制,由各职能部门专项推进;建立上门服务机制,对农村食品企业所需的健康证等,可上门体检、发证,减少农民开支。建立现场推进机制,对农村食品安全存在的突出问题,由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组织各职能部门现场指导、规范和推进。建立年终考核机制,对农村食品安全工作,应由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和各职能部门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达标验收。二是应推行统一规范的管理模式。在农村食品企业规范管理上,可结合农村实际,综合考虑农村生产力水平,从业人员文化知识,自身素质等因素,简化农村食品各环节各链条管理规范,突出重点规范指标,形成简洁易懂、操作性强的农村食品企业统一管理规范,便于农村食品企业实现规范管理。三是应推行电子动态监管模式。由于农村食品企业点多、面广、线长,为降低监管成本、增强行政效能,可充分利用消费者网络、卫生监督网络等资源收集农村食品市场信息,倡导各职能部门建立农村食品企业电子监管档案,整合信息资源,实现互联互通、动态监管。四是应推行培育基地和现代物流管理模式。农村食品市场混乱的重点环节是流通环节,从源头抓起,培育基地和推广现代物流管理是保证农村食品安全的重要举措,发展绿色食品,推广国家“绿标”食品企业为龙头的“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培育绿色种植、养殖基地建设有利于规范源头,保证食品安全。在农村食品流通环节上,应坚持“政策引导、政府推动、部门规范、市场运作”的方针,把城市的现代物流管理方式引入农村,在乡(镇)建立连锁超市,加快农村小型标准化超市改造进程,切实规范农村食品流通秩序。

农村食品安全范文篇3

食物中毒防治的重要环节,但由于目前法律的局限性,该项工作一直未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使得目前农村自办宴席存在不少突出问题,如何对其进行规范的管理,避免发生食物中毒等食源性疾病已迫在眉睫。

为强化对农村家庭宴席的食品安全管理,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等食源性疾病的发生,笔者针对当前农村自办宴席食品安全的隐患问题和防治策略谈谈一些体会和建议。

一、农村自办家宴存在的突出问题

当前,农村自办家宴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条件简陋,一般都是在空场上临时搭个棚子,条件简陋,卫生设施不全,餐饮具不消毒,且无安全场所保存成品。二是掌勺厨师大多为当地的民间厨师,没有经过健康体检,有无传染病不得而知;三是大多没有经过系统培训,缺乏食品卫生安全常识和法律意识,食品加工操作不规范,菜肴卫生质量不符合要求。四是用餐群体庞大复杂,其携带病源传播的可能性极大。五是自办宴席属非食品生产经营活动,为卫生监督盲区,食品卫生安全无法得到有效监督。看似普通的农村宴席,存在着极大的食品安全隐患,已成为食源性疾病的“罪魁祸首”。

二、农村自办家宴常见的食源性疾病感染形式和种类

1、细菌性食物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是农村自办家宴最常见的感染形式,大多由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变形杆菌、肉毒杆菌、蜡状芽胞杆菌等致病菌引起。其中以沙门氏菌食物中毒比较常见,其原因主要是食用被沙门氏菌污染的病死猪、牛、羊、鸡、鸭等畜禽肉、奶、蛋类,加热不彻底;生、熟肉食在加工及储存过程中,如刀具、菜板、储存容器被污染;加工好的食物在室温下放置时间长引起中毒。副溶血性弧菌主要来源于鱼、虾、蟹、贝类和海藻等海产品,其次为咸菜、熟肉、禽肉、禽蛋、腌制品。在烹调时未烧熟煮透或熟制品被污染。蜡状芽胞杆菌存在谷物和含淀粉高的主食和乳制品等食品中。剩饭在夏秋季的室温下,放置8小时以上,残留在米饭和飘浮在空气中的蜡状芽胞杆菌,会在米饭中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隔夜的剩米饭即使经过高温加热,再吃也是不安全的。为避免剩饭引发的食物中毒,必须将剩饭在冰箱里低温保存。

2、化学性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也是农村自办家宴最常见的感染形式之一,由于食用了受到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污染的食品所引起。主要有3种:一是食品被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污染。污染的途径可以是多方面的,如经常发生的食用绿叶蔬菜造成的有机磷农药中毒,鼠药中毒,使用有毒化学品的包装盛装猪油引起的有机锡中毒;二是误将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作为食品、食品添加剂。这类化学性食物中毒颇为常见,如用工业酒精兑制白酒引起甲醇中毒,把砷化物误认为是发酵粉造成砷中毒,把桐油误认为是食用油等。三是食品超量使用或误用食品添加剂。常见的是超量使用亚硝酸盐发生的化学性食物中毒或误将亚硝酸盐当做食盐引起的化学性食物中毒。

3、有毒动植物中毒

食入有毒的动物性和植物性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称为有毒动植物中毒。此种情况在农村自办家宴引起的食物中毒中也不少见,多由以下3种情况引起:一是某些动植物在外形上与可食的食品相似,但含有天然毒素。如河豚鱼含有导致神经中枢及末梢麻痹的河豚鱼素,毒蕈等。二是某些动植物食品由于加工处理不当,没有去除不可食的有毒部分或去除其毒素引起中毒。常见的有猪甲状腺、青鱼胆、四季豆、黄花菜、未煮熟的豆浆等引起的食物中毒。三是少数保存不当产生毒素。如发芽土豆的龙葵素引起的食物中毒。这类食物中毒一般发病快、无发热等感染症状,按中毒食品的性质有较明显的特征性的症状,通过进食史的调查和食物形态学的鉴定较易查明中毒原因。

三、防治对策

农村家庭自办宴席是一种传统的民间活动,在宴请次数和参与人数上均高于其它宴席形式。据江苏省历年食物中毒统计分析,食物中毒及食源性疾病主要发生在餐饮场所、集体食堂和家庭。现在,家庭食物中毒已由过去的第三位上升到第一位,且较多发生在农村家庭自办宴席上。近年来,各地政府和监管部门结合当地实际,多管其下,取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江苏省常熟市出台的《农村家庭自办宴席食品安全管理暂行规定》明确规定:乡镇人民政府对食品安全负总责;村委会对本村范围内家庭自办宴席食品安全负责,确定村食品安全工作负责人,建立家庭自办宴席管理台帐;操办宴席的厨师对宴席活动的食品安全负直接责任。同时,要求民间厨师须取得有效健康证明及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方可从业;自办5桌及以上的农村宴席主办者应提前告知村食品安全工作负责人;村必须提前一天派人到宴席主办地进行实地察看和现场义务指导。对宴席操办过程中发生食物中毒事故的,《规定》不但要求宴席主办者、村委会、镇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和当地医疗单位采取应急救治措施,而且还明确要与卫生镇(村)的创建、复查相挂钩,严格实行考核考评。

苏州市制定的《农村家庭自办宴席卫生管理要点》特别提出以下卫生管理要点:

1.食品原料:保证货源新鲜,注意肉禽检疫和蔬菜农药污染。

2.烹调加工:所有食品必须烧熟煮透,不得提供生吃、刺身菜肴。

3.冷菜制作:所有冷菜必须当天制作,禁止使用隔夜冷菜,并做好48小时留样。

4.消毒措施:做好餐具容器、冷菜制作间和操作人员的清洗消毒。

5.人员健康:厨师应持健康证上岗,不得患有腹泻、化脓性、渗出性皮肤病、严重感冒等疾患。

以上是一些地区在农村自办家宴食品安全管理方面已经进行的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我省各地市县可以结合当地实际出台制定切实可行的农村自办家宴食品安全管理办法去探索解决这个难题。

四、讨论和建议

1、建章立制、制定管理办法和制度

针对农村聚餐活动的特殊性,呼吁国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来规范农村自办家宴食品安全问题,各级地方政府要高度重视,可以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出台《农村聚餐活动食品安全暂行管理办法》、《农村群体性聚餐申报备案制度》、《农村群体性聚餐食品卫生要求》等有关地方性规章和制度,对农村群体性聚餐在申报、日常监督和业务指导等管理工作方面进行明确的规定和要求。通过制定出台切实可行的办法和措施,从而使农村聚餐活动的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推行目标责任制、进一步明确各方面职责

推行乡镇人民政府对辖区家庭自办宴席食品安全负总责;村委会对本村范围内家庭自办宴席食品安全负责,确定乡、村食品安全工作负责人,建立家庭自办宴席管理台帐;操办宴席的厨师和举办人对宴席活动的食品安全负直接责任。每次家庭自办宴席申报时,厨师和举办人应签订本次宴席食品安全承诺书,进一步加强厨师和举办人的责任意识。

3、严格厨师准入制度

食品加工是群体性聚餐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厨师是否有责任心和具备食品安全知识,直接关系着群体性聚餐的安全性。为此,加强对厨师的管理显得尤为必要。厨师必须经过健康体检并取得上岗资格后方可上岗。同时,要加强对厨师的食品安全意识教育工作,定期组织厨师开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教育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以增强其责任心,提高其业务素质。

农村食品安全范文篇4

为切实加强全区农村食品安全工作,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食品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认真开展农村食品安全综合整治工作的意见》要求,结合我区实际,经区政府研究,决定从现在开始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为期4个月的农村食品安全综合整治,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明确目标,高度重视并切实抓好农村食品安全综合整治

(一)充分认识整治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农村食品安全工作,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意义重大。区委、区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农村食品安全工作,将其作为“三农”和维稳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不断健全领导机制,完善监管措施,加大工作力度,部署开展了一系列专项整治行动,取得了明显成效,实现了全区农村食品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向好。但是,我区农村食品安全工作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假冒伪劣食品仍然屡禁不止,尤其是在食品批发市场、小卖部、学校周边的小商贩,销售假冒伪劣食品现象依然存在,严重威胁着农村居民特别是青少年儿童的身体健康。

二是农村食品生产加工低、小、散问题比较突出,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程度偏低,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现象时有发生。

三是农民食品安全意识不足,维权意识不强,假冒伪劣食品生产销售向农村地区转移的趋势日趋严重。

四是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力量薄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顺利开展。

这些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难点,如不尽快解决,将严重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农村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切实措施,标本兼治,认真开展好综合整治行动,不断提升我区农村食品安全工作水平,保障广大人民群众饮食安全。

(二)整治工作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预防为主、科学监管和依法治理的工作方针,紧紧围绕我区农村食品安全突出问题,深入开展综合整治,严厉打击无证照生产经营、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等违法违规行为,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兽)药、使用违禁农(兽)药和非法添加“瘦肉精”等违法违规行为,有效规范农村食品生产经营秩序,维护农村消费者尤其是青少年儿童的身体健康,保障农村食品质量安全。

(三)整治工作的具体目标。通过综合整治,进一步明确监管责任,完善监管措施,落实食品企业主体责任。年年底前实现以下监管目标:在食品生产环节,实现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建档登记监管率达到95%以上,对农村获证食品生产企业建立诚信监管档案达到100%;在食品流通环节,实现农村食品市场重点部位食品经营者持证经营率达到95%以上,食品经营者、食品现场制售经营者落实索证索票制度率达到90%以上,食品经营自律条线标准率达到80%以上;在餐饮服务环节,实现农村中小学食堂餐饮服务许可证持证率达到100%,农村中小学食堂餐饮安全公开承诺率达到100%;在农产品种植养殖环节,实现蔬菜残留例行监测合格率保持在95%以上,产地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合格率保持在97%以上,产地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饲料产品合格率保持在90%以上,生鲜乳中三聚氰胺检测合格率100%,确保不发生大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二、突出重点,加大力度,深入扎实地开展农村食品安全综合整治

(一)深入调查摸底,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治方案。为摸清情况,掌握底数,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深入开展调研,尽快掌握本地本行业有关农村食品安全的真实情况。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立足预防、监管、查处、改进等各个重点环节,研究制定本地区、本部门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明确任务目标、整治重点、实施步骤和工作要求,指导辖区内农村食品安全综合整治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

(二)突出关键环节,重点整治农村食品流通市场秩序。食品流通市场秩序混乱是当前农村食品安全的主要问题。要以农村集贸市场和批发市场为重点区域,以农村流动食品摊点、小作坊、小商店、小餐馆为重点对象,以米、面、油、肉、蔬菜、奶制品、水产品、酒、饮料、儿童食品等为重点品种,全面梳理排查。对来源不清、渠道不明、标签不规范,涉嫌侵权仿冒的问题食品,特别是无生产日期、无合格证明、无生产厂家的“三无”食品,必须全部下架,停止销售,依法查处。要强化市场日常监管,建立食品质量动态监管档案,督促食品经营企业建立并严格执行进货检查验收、索证索票、购销台账和质量安全承诺等制度。严把食品经营主体的市场准入关,对不具备条件的食品经营者进行全面清理,严厉查处无证经营、超范围经营行为。建立完善农产品市场检验制度,加大风险预警和对假冒伪劣食品的追溯力度,坚决查清假冒伪劣食品的源头和流向。建立黑名单制度,将违法企业、商户和假冒伪劣食品清出市场。

(三)强化综合治理,切实抓好农村食品安全各环节监管。农村食品安全工作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必须多措并举,强化各环节的综合治理和监管。

一要加强食品生产企业和小作坊治理。切实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和小作坊的监管,把好生产源头关。对面向农村地区销售的食品生产企业,要全面检查生产许可、进货查验、质量控制、产品出厂检验等主体责任制度的建立执行情况。重点加大针对农村青少年儿童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小作坊的监管力度,依法查处通过仿冒套用著名品牌等手段生产假冒伪劣食品行为。年底前,要全面建立起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小作坊的质量安全信用档案。

二要加强餐饮服务单位治理。重点加强对农村和城乡结合部餐饮服务单位的监管,严格规范餐饮服务许可,督促指导健全和落实餐饮安全管理制度,认真落实索证索票制度,严防不合格食品流向餐桌。要以农村中小学食堂和学校周边餐饮服务单位为重点,开展学校餐饮安全专项整治,督促落实学校食堂食品安全责任制,切实提高中小学餐饮安全保障水平。对农村即产即售即食的固定食品摊点和小作坊,加大监督抽检和清理整顿力度,重点从经营场所、卫生设备、原材料采购、储存运输、加工操作、从业人员培训等方面严格管理规范。加强对农村家宴的卫生管理和技术指导,强化农村厨师健康体检和培训管理,严防集体性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三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治理。深入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强化种植养殖全过程监管,加大以农、兽、渔、药和饲料添加剂为重点的农业投入品监管力度。积极开展农资市场集中整治,严厉打击经营剧毒、高毒、高残留农(兽、渔)药和假冒伪劣农业投入品的违法行为。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认真开展种植业农产品农药残留、畜产品“瘦肉精”和水产品药物残留等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工作。加快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进一步完善农业标准化体系,加快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

四要加强对畜禽私屠乱宰行为的治理。加大巡查力度,严密监控城乡结合部和肉品加工集中区域的私屠滥宰行为,发现违法违规行为依法坚决取缔,并严惩相关责任人员。同时要加强对生猪定点屠宰厂(场)的监督检查,保证生猪产品质量安全。

(四)坚持标本兼治,着力构建农村食品安全长效机制。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食品安全问题,必须在开展综合整治的同时,加快建立长效工作机制。

一要建立规范有序的制度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农村食品市场准入、市场巡查、不合格食品退市、食品质量安全可追溯性、信息公示等监管制度,使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走上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二是完善农村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和标准体系。要有效整合食品检验检测力量,不断提高农村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能力,加快制订完善农村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积极开展农村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及时进行风险预警。

三是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强化农村食品生产经营行业管理,完善激励引导和惩戒政策措施,健全食品企业诚信不良记录收集管理、通报制度和行业退出机制,引导企业依法诚信经营。

四是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要加强舆情监测,完善落实有奖举报制度,依靠社会和群众的力量及时发现和解决农村食品安全问题,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的良好局面。

五是探索开展优质安全食品下乡活动。要积极引导企业针对农村消费水平,生产适销对路、优质安全的食品销往农村市场。要优化政策环境,让优质食品下得去、留得住、卖得好,使假冒伪劣食品失去市场空间,从根本上保障农村食品安全。

(五)大力加强农村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广泛深入地向农民宣传普及相关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知识,增强农民群众的食品安全风险意识和维权意识,提高辨别假冒伪劣食品的能力,引导农民积极参与食品安全监督。教育部门要会同卫生、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利用健康教育课、校园板报、广播、小手拉大手等多种宣传形式,加强中小学生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增强学生食品安全意识、营养知识。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舆论监督作用,大力宣传优质食品、优良食品品牌和优秀食品生产企业,揭露、曝光农村食品安全方面的严重违法行为,形成全社会关心、关注食品安全的良好风尚。

三、加强领导,健全机制,确保农村食品安全综合整治工作落到实处

(一)加强对农村食品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食品安全法》规定,地方政府对食品安全负总责,统一领导、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食品安全工作。要加大对食品安全综合整治工作的人力、物力支持,加大经费投入,积极探索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有效机制和手段。充分发挥镇(街道)、村居(社区)作用,广泛引导和动员群众积极支持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不断提升农村食品安全工作水平。

农村食品安全范文篇5

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原则,针对当前我县农村地区无证生产经营食品、销售过期变质食品、销售“五无”食品等现象屡禁不绝的突出问题,认真排查风险隐患,加大整治力度,引导农村食品生产经营者落实主体责任,规范其经营行为,严查经营食品违法案件。通过追源头、查流向、端窝点、堵渠道等方法,有效遏制“五无”、无证生产经营、过期变质等食品在农村地区的蔓延,建立健全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机制,净化农村食品生产经营环境,助推农村食品生产经营模式和整体水平上档升级,为探索农村食品安全示范创建工作打好前战。

二、整治时间

2018年6月下旬至10月底

三、专项整治工作的主要内容

根据排查农村食品安全突出问题,继续巩固农村校园及其周边“五毛”食品安全整治,不断加大对劣质“五毛”食品的排查和监督抽检力度。对反复出现的问题、多次出现的同类个案,要强化风险意识,认真对待、深入排查、客观分析、系统研判,对临街沿公路销售牦牛肉的商贩要加强备案登记管理,督促食品摊贩经营者在其摊位明显位置悬挂登记卡和健康证明,其中可能成为区域性风险隐患的,要在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的统一监督管理下,按照属地管理工作原则,及时制止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切实消除隐患。

四、重点任务及措施

继续加大农村食品安全日常巡查监管力度。一是要加大对农村食品市场主体资格清理力度,依法查处无证经营食品违法行为。二是督促农村食品经营者严格履行法定义务,建立并严格履行进货查验记录、不合格食品退市、从业人员健康管理等食品安全制度。三是加大农村食品监督抽检力度。承接和安排各级食品监督抽检工作时向农村地区倾斜,适当增加在农村商场、超市、农村食品供货商、食杂店等场所的抽样频次,使农村地区食品抽检成为常态。四是加大农村食品安全执法力度。取缔“黑作坊”、“黑窝点”,打击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等“两超一非”违法行为,以及销售使用无合法来源食品和原料、使用劣质原料生产或加工制作食品、经营腐败变质或超过保质期的食品等违法行为。五是在探索推进农村食品安全示范店的建设方面下功夫,以“整体形象好、证照明示好、自律行为好、食品质量好”的“四好”为基本要求,制定示范创建标准,通过树立典范,以典型引路,正本清源。

五、具体工作安排

(一)自查排查阶段(2018年7月10日前)。结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安全监管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督促食品经营企业开展自查自纠工作;排查梳理并掌握辖区内的农村食品安全风险,分类汇总排查和自查发现的重要问题隐患和一般问题隐患,针对突出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和可行办法。

(二)监督检查阶段(2018年7月11日-10月15日)。根据前期掌握的情况,针对重点区域、重点品种、重要环节,组织力量开展大检查,依法取缔和惩处一批违法违规经营单位。不断完善治本措施,督促全面落实农村食品经营单位的主体责任和安全监管责任,及时纠正未经营许可或超范围许可、不清理过期食品、经营的食品无法溯源等违法违规现象,健全食品经营安全监管的长效监管机制。

(三)总结提高阶段(2018年10月16日至10月31日)。要认真总结农村食品安全隐患整治工作中的经验做法,查找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研究建立长效隐患排查工作机制,巩固、深化工作成果,形成工作报告。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股、中心、队要高度重视农村食品安全治理工作,结合以往专项整治的工作经验,深入、扎实地推进此项工作,细化工作任务,明确监管责任,确保整治工作不留死角、不留隐患、不出现“盲区”。

(二)认真组织,务求实效。各股、中心、队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及时纠正、规范和处理违法违规行为,对发现的风险隐患和不规范行为,责令整改并落实整改率达到100%;对发现的违法行为,打击和查处率达到100%;要加大监督抽检和信息公开和宣传力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要加强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的有效衔接,对涉嫌食品犯罪的线索或案件,依法向公安机关移送率达到100%。对发现涉及其他地区的问题食品,要及时通报相关地区监管部门彻底追查。

农村食品安全范文篇6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切实把农村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放在突出位置,落实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健全工商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积极探索和推进“农村食品安全示范店”建设,不断扩大“两项制度”覆盖面,努力提高农村食品经营者规范经营水平,切实保障农村食品市场消费安全。

二、工作目标

分局、所要按照县局制订的“农村食品安全示范店”创建条件及工作方案,结合本地实际,制订本辖区“农村食品安全示范店”培育目标和具体措施,用三年左右时间实现每个行政村至少建立一家“农村食品安全示范店”的总体目标,各分局、所培育每年创建不少于8个以上农村食品安全示范店的工作目标。

三、创建条件

(一)经营规范。经营者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政策和有关管理规定,文明经商、诚信经营。

1、证照齐全,亮证亮照经营。

2、经营的食品符合国家质量安全卫生标准,商品标识完整清晰,证件齐全。

3、使用的计量器具应当检定合格,未超过检定周期。

4、已建立并认真执行进货验收、购销台帐、不合格食品退货等管理制度;经营以肉类、蔬菜等农产品、水产品和畜产品为重点的食品,要求实施“场厂挂钩”、“场地挂钩”等协议准入制度。

5、诚信守法经营,切实维护消费者利益,积极处理消费者投诉。

6、经营环境宽敞明亮,清洁卫生,有相应的防蝇防尘措施;行政村食品经营面积不小于10平方米,乡、镇食品经营面积不小于15平方米,县级食品经营面积不小于20平方米。

7、物品陈列规范。销售的食品要与其它生活消费品严格隔开。

(二)食品经营者应按规定进行健康检查,持有当地卫生主管部门颁发的健康证明。

(三)损害赔偿机制健全。能够向消费者主动承诺损害赔偿,及时处理与消费者之间的商品质量纠纷。

(四)向顾客承诺不销售假冒伪劣食品,并积极引导农民群众科学消费、文明消费。

(五)进货渠道正规,能保证进货放心安全,不销售过期霉变食品。

四、工作方法和工作步骤

(一)积极培育、有效帮扶。

各分局、所应采取多种方式,积极帮扶、培育农村食品经营者参加“农村食品安全示范店”创建工作。一是由工商分局、所选择辖区内经营状况良好、经营规范的食品经营者按照创建标准进行培育、规范;二是加强创建工作的宣传力度,扩大“农村食品安全示范店”的社会影响力,让广大农村消费者和食品经营者知晓创建工作的重要意义;三是对不符合条件但有意愿参与“农村食品安全示范店”创建工作的食品经营者要有的放矢的帮助解决问题,积极开展帮扶创建工作;四是针对“农村食品安全示范店”建立有效的激励措施,使经营者切实得到规范经营、文明经商带来的经济社会效益,从而调动农村食品经营者申请创建“农村食品安全示范店”的积极性,提升农村食品安全整体水平。

(二)严格标准、认真审核。

“农村食品安全示范店”由具备条件的农村食品经营者自愿向所在地工商分局、所提出创建申请,由县工商局进行审核后,对达到条件的予以命名、授牌(自行设计样式),并报县工商局备案;对暂不符合创建条件的食品经营者,县工商局要提出改进意见,由辖区工商分局、所继续指导帮扶食品经营者开展创建工作。

(三)加强检查、确保规范。

县工商局应全面加强对创建工作的动态检查,并定期进行复核,视检查情况、经营者信用分类监管情况和消费者投诉等情况,决定是否继续保留或取消“农村食品安全示范店”的资格。命名公示的“农村食品安全示范店”,每年要组织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复核。对已授牌的“农村食品安全示范店”如发生下列情况之一的,应立即取消“农村食品安全示范店”资格、并向社会公示,报县工商局备案。

1、经销假冒伪劣商品,造成严重恶劣影响的;

2、发生严重食品安全事故的;

3、监管检查中发现食品质量主要指标不合格,不符合“农村食品安全示范店”标准的。

4、发生其他严重违法违规行为的。

(四)工作步骤

第一阶段:1-2季度,由工商分局、所选择辖区内经营状况良好、经营规范的食品经营者进行培育、规范。

第二阶段:3季度,由县工商局对申请创建“农村食品安全示范店”的食品经营者进行考核,对达到创建标准的,予以命名授牌,县局对全县创建工作进行检查。

第三阶段:4季度(前期),由县局对各分局、所开展“农村食品安全示范店”工作情况进行抽查和考核。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为确保“农村食品安全示范店”创建工作落实到实处,县局决定由王国新副局长作为责任领导,县局12315中心为责任科室,县局市场股、法制股为协办股室。整个工作在县局党组的领导下,12315中心主要负责牵头、组织、协调创建工作,法制股负责从法律、法规、相关政策方面对创建工作进行把关;市场股协助做好“农村食品安全示范店”的宣传工作和具体组织实施工作。各分局、所也要建立相应机制,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目标任务和工作责任,精心组织,认真实施,全力以赴,把创建工作抓紧、抓好,抓出实效。

(二)提高认识,周密部署。

各分局、所应充分认识开展“农村食品安全示范店”创建工作在加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的重要意义,自觉增强责任感,努力抓好工作落实。要把狠抓“农村食品安全示范店”创建活动,作为当前一个时期的重要工作,全面规划、精心部署、分步骤、分阶段周密实施,将此项工作抓紧抓好,确保完成工作目标。县局将对此项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并在第四季度的前期对各分局、所开展“农村食品安全示范店”工作情况进行考核。

农村食品安全范文篇7

一、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底线意识

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是农村地区食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农村地区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局,事关社会和谐稳定。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集体聚餐具有量大、面广、用餐人数众多、部分聚餐为应急性活动等特点,且举办者和承办者食品安全意识不强、加工制作人员流动性大、聚餐场所环境较差、设施设备简陋、加工操作不规范等食品安全问题难以在短期内彻底扭转,致使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风险较高。强化对农村集体聚餐的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对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建设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进一步提高对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风险防控的思想认识和指导力度,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确保农村集体聚餐的食品安全底线。

二、落实属地责任,强化风险防控

各乡镇(街道)对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负总责,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结合疫情防控、乡村振兴等属地实际,出台本辖区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管理实施方案,强化对农村集体聚餐的食品安全管理;要厘清工作职责,完善工作制度,细化工作任务,明确工作要求;要确定行政区域内农村集体聚餐报告、登记的范围、内容、时限等要求;要对农村集体聚餐进行综合治理,有效利用农村现有的各种场所,推动农村集体聚餐进入固定场所经营,并持续改善经营环境和条件;要充分发挥乡镇政府、街道食品安全办、村民委员会、食品安全协管员和信息员的能动作用,推动工作重心下移、关口前置、责任落地,实现对农村集体聚餐等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工作的全覆盖。

三、强化主体责任,开展示范创建

农村集体聚餐的举办者和承办者对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负责。鼓励大型餐饮服务单位直接为农村集体聚餐活动提供服务,或与农村集体聚餐承办者联合经营农村集体聚餐。鼓励农村集体聚餐举办者和承办者购买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各乡镇(街道)要明确责任,全面摸清辖区内农村集体聚餐承办者的底数,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及时学习《区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管理办法》及本辖区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管理实施方案,鼓励具备条件的举办者率先实施,通过示范引领,带动全面实施。

四、加强宣传教育,推进信息公示

各乡镇(街道)要紧密结合农村地区特点,采取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农村集体聚餐举办者、承办者和广大群众宣传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工作的重要意义和有关政策、食品安全知识等。教育农村集体聚餐举办者和承办者增强食品安全风险意识和诚信自律意识,切实规范加工制作人员的加工制作行为。引导农村群众提高对农村集体聚餐管理制度的认同感,为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工作营造良好氛围。要建立并实施农村集体聚餐承办者公示制度,向农村地区群众定期或不定期公示承办者登记、加工制作人员体检培训、依法依规经营等情况,督促承办者提高诚信守法意识,引导广大群众理性聚餐。

农村食品安全范文篇8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以创建农村食品安全示范店联系点为切入点,加强农村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指导和监督农村食品经营主体自律经营,强化经营者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扩大农村消费,促进农村经济和谐健康发展。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创建农村食品安全示范店联系点活动,发挥诚信经营主体的示范作用,进一步提高我市农村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水平,到今年_月底前在乡镇建成一批创建农村食品安全示范店联系点,____年底前在行政村建成一批创建农村食品安全示范店联系点。

三、组织领导

全市系统创建农村食品安全示范店联系点工作,由市局流通环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统一组织领导。并决定由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党组成员、副局长××任副组长,消保科、市场分局、办公室、法规科、财基科、人教科、商广科、企监科、外资科、公平交易分局、企业注册分局、监察室、信息中心、消委办、市个私协会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工作机构。工作机构办公室设在消保科,负责具体创建工作,××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四、工作步骤

(一)____年_月至_月__日为宣传发动和各县市区工调查摸底阶段。通过调查摸底,全面了解农村流通环节食品经营主体的基本情况,广泛宣传发动,营造创建工作氛围。各县市区工商局于_月__日前将乡镇(行政村)食品经营主体调查摸底表以电子邮件方式上报市局消保科。

(二)____年_月__日至____年__月底为全面创建阶段。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村食品经营主体自愿申请创建农村食品安全示范店联系点,严格按标准(具体见*工商消字[____]___号)、分步骤开展创建活动。

____年__月,为第一批创建农村食品安全示范店联系点进行公示和授牌。各县市区工商局必须于____年_月__日前将本地创建工作开展情况、第一批创建农村食品安全示范店联系点申报表、备案表报市局消保科。第一批创建农村食品安全示范店联系点具体名额,由各县市区工商局根据乡镇食品经营主体摸底情况确定后,报市局审批,每个乡镇不得少于一个联系点。

____年__月,为第二批创建农村食品安全示范店联系点进行公示和授牌。此阶段工作,待第一批创建工作结束后,市局根据各单位上报的行政村食品经营主体情况确定创建名额及相关工作,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三)____年__月为总结验收阶段。各县市区工商局要按照要求,在____年__月底前,做好创建农村食品安全示范店联系点的总结工作,市局将在此基础上做好检查总结工作,并迎接省局的检查验收。

五、申报程序

创建农村食品安全示范店联系点由农村食品经营者自愿申请,经申请者所在地工商所、县级工商局审查后,报市局审核,由市局公示和命名,市局报省工商局备案后,省工商局将统一向国家工商总局备案。牌匾由市局统一制作,由县级工商局为创建农村食品安全示范店联系点授牌。

市局和各县市区工商局每年要对公示和授牌的创建农村食品安全示范店联系点组织定期或不定期的复核,视情况决定是否继续保留或取消创建农村食品安全示范店联系点资格。创建农村食品安全示范店联系点如发生经销假冒伪劣食品等违法行为的,应立即取消联系点资格,并向社会公示,报市局、省局备案。

六、工作要求

(一)统一认识,加强领导。各县市区工商局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强与相关部门、行业协会和新闻媒体的协作配合,加大经营主体和消费者的参与力度,把创建农村食品安全示范店联系点活动作为加强农村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日常监管的重要措施来抓,精心组织,扎实推进。消保机构要切实发挥牵头作用,市场等职能机构要密切配合,确保创建工作有序开展。

(二)严格标准,确保质量。要坚持自愿申请、培育指导与定期复核相结合,严格标准,从严审查,定期复核,确保质量。要坚持创建农村食品安全示范店联系点活动与查处打击制假售假工作相结合,切实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创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农村食品安全范文篇9

一、工作目标及时间安排

通过专项整治,加强对农村集体聚餐的管理,强化属地监管责任和开办者主体责任落实,努力将农村餐饮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有效预防群体性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整治时间为5月-11月底,集中整治时间不少于1个月。为明年常态化做基础。

二、农村集体聚餐管理具体措施

农村集体聚餐的举办者和承办者对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负责。应当自觉履行农村集体聚餐报告义务,及时、如实报告集体聚餐基本情况,签订食品安全承诺书,主动接受、积极配合食品安全指导,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集体聚餐食品安全。

正直肺炎疫情期间,为更好的保障坐席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聚餐举办者负责对就餐人员测体温、扫健康码或登记身份信息。

农村集体聚餐的举办者和承办者应当遵守相关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并符合以下要求:

(一)承办农村集体聚餐的流动厨房必须有实体店,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流动厨师参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培训,从业人员持有有效的健康证,方可从事承办宴席,对不具备资质的流动厨房从事承办宴席的,按有关法律法规从严查处;

(二)集体聚餐的专业加工服务人员应持有有效的健康合格证明、食品安全培训合格证明,患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餐饮服务食品加工制作;

(三)集体聚餐加工场地和食品贮存区域要远离禽畜圈舍、开放式厕所、垃圾堆以及其它污染源,并预先进行环境清理,采取措施消除老鼠、蟑螂、苍蝇等病媒生物及其孳生条件。做好场所通风、消毒和就餐场所的防疫消杀记录工作。对从业人员进行晨检并登记,就餐结束后对餐桌及周边环境立即进行清理和消毒。烹饪加工应避免设在露天场所,食品及原料存放、粗加工、餐饮具和工用具清洗消毒、烹调加工、备餐要合理分区;

(四)集体聚餐承办者所提供的餐饮加工、盛储设备以及餐饮用具应当在使用前进行消毒处理,保持清洁,保证无毒无害,严禁使用未消毒餐饮用具;

(五)农村集体用餐举办者和集体聚餐承办者应到证照齐全的食品经营单位采购食品并索取相应凭证和票据,确保所购食品、食品原料等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和规定的要求。

(六)加工用水应使用符合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自来水或安全的井水(水质检测合格);

(七)农村集体聚餐举办者和集体聚餐承办者避免接触野生畜禽,禁止加工野味。不得加工制作野生菌、发芽土豆、新鲜黄花菜等容易引发食物中毒的食品。不得加工制作河豚鱼;不得违法采购、贮存、使用亚硝酸盐;不得违法添加非使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不得将回收后的食品经加工后再次食用。

(八)需要熟制加工的菜品应烧熟煮透,加工时食品中心温度应不低于70℃。凉菜、卤菜慎用、少用,即做即食,不得有隔夜、隔餐的食品留存;烹饪后至食用前需较长时间存放的食品,应当在高于60℃或低于10℃条件下储存;

(九)集体用餐的承办者应当将宴席的每种食品分别盛放在规定留样盒内,在冷藏条件下留样48小时以上,每个品种留样不少于150克。

(十)集体聚餐的承办者应按相关要求规定,加强餐厨废弃物的管理,处理好餐厨废弃物。

(十一)举办者提供加工食品原料的,承办者应当进行检查,发现有腐败变质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等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原料,应当拒绝使用;承办者提供加工食品原料的,举办者或就餐者发现有腐败变质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等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原料,应当阻止承办者使用并要求更换,保证食品安全。

三、加强对农村聚餐行为的备案管理

农村集体聚餐50名以上实行申报备案制度,由所在村村长向辖区分局报告,辖区分局做好《农村家庭集体聚餐备案登记表》登记。婚嫁等红事,聚餐承办人提前3天向所在村村长申报备案;丧事聚餐承办人在事发当天向所在村村长申报备案。同时,村长派村医生在聚餐前到现场进行检查指导,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并督促整改。村医生若发现聚餐承办点存在较大的食品安全隐患时应及时向当地市场监督管理局分局报告,分局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立即派执法人员到现场进行督导处理,排除安全隐患;聚餐人数在100名以下由村负责,101-300名由分局负责,301名及以上由县局负责。

四、加强对从业人员健康管理

村委会对辖区内流动厨房、流动厨师进行全面调查摸底,掌握辖区内的农村厨师的基本情况,并进行登记、建立档案。动员辖区内的农村厨师进行健康检查,建立农村流动厨师培训持证上岗制度。分局组织农村流动厨师参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培训,对培训合格的要定期公示,强化其食品安全责任意识和诚信自律意识。建立农村集体聚餐流动厨师“黑名单”制度,对无健康证明、培训证,未按食品安全规范操作的农村流动厨师纳入“黑名单”管理。

五、农村及城乡结合部餐饮食品安全整治重点

各相关科室和综合分局要加强对农村及城乡结合部餐饮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对本辖区内的相关餐饮企业做到底数清楚。一是加强对农村餐饮服务企业包括各类农家乐等的许可管理,严把许可关,对各方面不符合审查细则及相关要求的一律不予许可,不允许以备案为理由降低许可标准;二是加强对无证无照现象的整治,对超范围经营生冷食品、裱花类食品的要进行规范整治,增设必要的加工制作专间和区域;三是加强对制售环境卫生的监督检查,各分局在日常监督检查过程中,要针对农村餐饮企业的环境卫生进行整治,加强卫生管理,重点加强操作台、餐饮具消毒、就餐场所、食品储存区、卫生间的整治,按照规范要求做到清洁干净、物品和食品原料摆放规整;四是加强对农村餐饮单位用水安全管理,对使用非自来水的要有水质检测报告;五是加强对非法食用野生动物及制品的监管,按照相关要求加强索证索票管理,确保各类食品原料(肉类、食用油、散装食品及原料)的可溯性和安全性;六是加强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和培训工作,各分局可适时组织农村餐饮企业相关人员的集中培训工作,提高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

六、积极开展农村食品安全宣传,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农村食品安全范文篇10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十七大构建和谐社会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深入贯彻全国、全省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部署,进一步巩固、深化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成果,不断扩大“两项制度”覆盖面,努力提高农村食品经营者规范经营水平,切实保障农村食品市场消费安全。通过树立典型,示范带动,促进农村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促进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的进一步落实,切实保障农村广大人民群众食品消费安全。

二、工作目的

在2008年开展创建乡镇食品安全示范店基础上,通过从行政村选取一批管理规范、诚信经营、商品合格率较高,政府、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满意,影响力大和示范性较强的农村食品经营单位,创建命名为“农村食品安全示范店”,并予以公示,督促其进一步完善内部管理制度,规范经营行为,强化诚信经营、文明服务的能力,提升综合管理水平,发挥其示范带头作用。并加大监管与帮扶力度,以推动农村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维护农村食品经营者和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证人民群众安全放心消费,促进农村商品经营者诚信规范经营。

三、目标任务

按照省、州工商局的安排部署,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到2009年底,全县培育创建“农村食品安全示范店”不少于30个,使创建活动全面推开,促进农村消费。其中:金山分局培育创建10个,碧城分局培育创建8个,广通分局培育创建6个,一平浪分局培育创建5个。

四、组织领导

为认真实施好2009年全县“农村食品安全示范店”创建工作,组织、指导、协调各分局开展创建工作,县局成立农村食品安全示范店创建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杨建华党组书记、局长

副组长:*党组成员、副局长

李云峰党组成员、副局长

李祖贤党组成员、纪检组长

成员:*公平交易股股长

王学武办公室主任

普有昌注册股股长

杨仕林经济检查大队副队长

李海宏广通分局分局长

李永健一平浪分局分局长

何丕东碧城分局分局长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局公平交易股,办公室主任由*担任,工作人员为汪磊、李艳春,负责指导、协调全县示范店创建工作,落实领导小组决定,承担文件、通知、简报、总结汇报等材料的起草工作。

五、创建条件

(一)经营规范。经营者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政策和有关管理规定,文明经商、诚信经营。

1、证照齐全、亮证亮照经营。

2、经营的食品符合国家质量安全卫生标准,商品标识完整清晰,证件齐全。

3、使用的计量器具应当检定合格、未超过检定周期。

4、已建立并认真执行进货验收、购销台帐、不合格食品退货等管理制度;经营以肉类、蔬菜等农产品、水产品和畜产品为重点的食品,要求实施“场厂挂钩”、“场地挂钩”等协议准入制度。

5、诚信守法经营,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积极处理消费者投诉。

6、经营环境宽敞明亮,清洁卫生,有相应的防蝇防尘措施;行政村食品经营者经营面积不小于10平方米,乡、镇食品经营者经营面积不小于15平方米。

7、物品陈列规范。销售的食品要与其它生活消费品严格隔开。

(二)食品经营者应按规定进行健康检查,持有当地卫生主管部门颁发的健康证明。

(三)损害赔偿机制健全。能够向消费者主动承诺损害赔偿,及时处理与消费者之间的商品质量纠纷。

(四)向顾客承诺不销售假冒伪劣食品,并积极引导农民群众科学消费、文明消费。

五、工作步骤。

第一阶段:2季度,由各分局选择辖区内经营状况良好、经营规范的食品经营者进行培育、规范。

第二阶段:3季度,由县局对申请创建“农村食品安全示范店”的食品经营者进行考核,对达到创建标准的,予以命名授牌;迎接州局组织对创建工作的检查。

第三阶段:4季度,接受省、州工商局对我县创建“农村食品安全示范店”工作情况进行抽查和全面考核。

六、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各分局要充分认识农村食品安全示范店创建工作的重要性,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扎实推进,确保2009年创建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创建目标的全面实现。

(二)各分局要制定符合本分局实际情况的“农村食品安全示范店”标准和实施方案,按照创建工作进度,选取一批管理规范、诚信经营、商品合格率较高,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满意,影响力大和示范性较强的行政村农村食品经营单位,命名为“农村食品安全示范店”,并向社会予以公示。

(三)加大宣传,营造氛围。各分局要广泛宣传食品安全示范店创建工作的重要意义,主动向当地政府分管领导及食品安全委员会汇报,争取得到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为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营造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