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工作意见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4 01:52:16

农村工作意见

农村工作意见范文篇1

一、着力推进现代农业

1、加大粮食生产。坚持把粮食生产放在首位,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坚持基本农田底线,严格管制用途;全面推动“放心粮油工程”和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加强病虫害防治,确保粮食产量8698吨、油菜产量185吨以上;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力度,加强农产品检测,抓好粮食直补改革工作,逗硬执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确保农民种粮有利可图。

2、做强特色生态农业。坚持“巴山新居+特色农业+生态旅游”的“大农业”思路,抓住第二批退耕还林政策机遇,深入实施核桃、茶叶、巴药“三百工程”,大力发展金碑茶叶基地;实施“菜篮子”工程,培育城郊优质绿色蔬菜基地;新建石光村鹿沙坪生态猪养殖场,带动全镇生态畜牧业发展。全年新植核桃1200亩、管护3000亩,新植茶叶1000亩、低改200亩,新植巴药100亩、低改700亩;种植蔬菜3000亩;力争生猪出栏5万头、养殖黄羊500头、家禽出栏7.5万只以上。

3、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扩大对外开放合作,打破传统农业思维,探索创新公司与农户协商机制和实行保底、保股、分红和返租倒包经营模式;积极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强白鹤特色小水果专业合作社,带动创建专业合作社4个,创建以白鹤小水果、核桃、蔬菜、黄羊、土鸡为主的家庭农场6个(农业3个、林业1个、畜牧2个),培育专业大户26户(农业7个、林业4个、畜牧12个、水产3个);每村至少回引1名成功人士兴办规模化农业实体。

4、大力发展城郊旅游。抓住“两环一线”乡村旅游示范带建设契机,围绕城郊优势,突出本地绿色、生态特色,开工建设白鹤村500亩特色小水果休闲观光园、光雾游等农家乐,辐射带动乡村旅游发展;围绕乌梢垭红军战争遗址、阳八台新石器人类遗址、绿色蔬菜基地等各村特色文化资源和特色自然景点,打造特色旅游景点,为城郊特色旅游增添发展后劲。

5、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完善农村市场体系,大力实施农村商务、供销社“新网”、邮政农村物流网“三大农村流通工程”为重点,畅通农产品进程和工业下乡渠道。实施“电商下乡”工程,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加强农机融合。采取资金补贴、购买服务等方式,探索创办村级“三农”服务点。

二、着力推进农村改革

6、扎实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农村“八权一股”确权颁证,6月底前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工作,全年确权颁证土地承包经营权5568本;加快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镇产权交易站,组建农(林)地收储中心,加快建立农村产权市场化定价机制。进一步放活农村土地经营权,鼓励推行“先股后转”、“整村流转”、“股份合作”“专业合作”、“土地信托”等流转模式,积极探索流转后土地经营权确权颁证工作。严格执行土(林)地300亩以上由县产权交易中心受理、100亩至300亩由乡镇产权交易站受理、规模不足100亩的由乡镇指导村依法协商交易流转,促进土(林)地依法规范流转。

7、着力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探索农村专业合作社信用合作试点,积极推行农业资本证券化融资,切实增加涉农信贷投入;推进基础金融服务“村村通”,积极与农村信用社联系,扎实抓好扶贫小额信贷试点工作,切实解决农村小微资金贷款难问题;完善农村风险分担机制,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扩面增量,建立农村产权融资担保风险补偿专项资金和农业保险风险基金。

8、着力实施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健全“规划统筹地点、地点统筹项目、项目统筹资金”整合机制,继续加大涉农项目资金整合力度,扎实推进农村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和社会事业建设;坚持市场运作,用好用活产业、土地、投融资等政策,把可以市场化的资源和项目推向市场,破解农村发展投入难题。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通过贴息、奖励、风险补偿、税费优惠等措施,带动金融和社会资金更多地投入到农业农村;健全农产品价格保护机制,有效引导市场走势,搞好农产品购销和调运,畅通流通渠道,降低流通环节费用,加强农产品和农资市场管理,努力避免农产品价格下跌、农资价格过快上涨;稳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积极探索人口管理和社会保障新途径;健全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应保尽保,不断提高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做好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赈灾为重点的农村社会救助。

三、着力推进民生工程

9、加强巴山新居建设。按照“兴业、家富、村美、人和”的要求,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市场主力、群众主体的作用,坚持新建、改造和保护相结合,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巩固完善白鹤中心村建设;加快启动渔坝新农村建设,建聚居点2个,聚居80户280人,新建巴山新居10户。全年改造农村危旧房(土坯房)331户(其中:渔坝村85户),建农村廉租房22户(其中:建卡贫困户9户,低保户及分散供养五保户8户,残疾人户5户)。

10、加强生态环境整治。深入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推进农村垃圾专项整治,加大工作力度,集中整治城郊村公路沿线,清理白色垃圾、规范农户堆码;推广节水、节肥、节药技术,加强农村污水处理,开展秸秆和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新建排污设施1处、沼气池20口、垃圾池3个、公厕2个;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严格基本农田保护,完成水洞片区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治理重大地质灾害12处;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800亩;建成冬囤水田831亩。

11、加强公共服务配套。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大力推动信息工程开发与建设,大力实施“宽带乡村”工程,加快完成农村信息化进程,新增宽带乡村200户;安装健身设施20套。广泛开展群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农民健身活动,完善村图书室建设,建成农家书屋20个、文化大院20座、文化示范村2个;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医疗制度,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建成5个标准化村卫生室;安装路灯60盏。

12、加强乡村道路建设。加快实施村道公路畅通工程、改善工程和乡村联网工程,新建村社道路1公里,积极协调硬化长坪、文安等村道路,硬化聚居点道路2公里,建入户文明路8公里,新建人行桥1座。

13、加快农田水利建设。抓好河流治理、山坪塘除险加固,全面提升农业生产保障能力。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田网、渠网、路网配套,提升农田排灌能力、土壤培肥能力和农机作业能力。依托“农村饮水安全专项工程”、全面完成渔坝、村安全饮水问题,新建河提5公里、蓄水池40口、渠道30公里,改造山坪塘10口。

14、加强扶贫连片实施。抓住扶贫连片开发机遇,贫困村和三类困难群众的精准扶贫工作,大力实施“六大扶贫工程”,配套完善5个村的基础设施及公共公益设施。以财政专项资金为契机,整合部门资金,发动群众投劳投资,改善金碑、三溪贫困面貌。力争全镇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141元以上,年度脱贫684人。

15、强化惠民政策落实。加强政策性农业保险、城乡养保、城乡医保、小额人身保险资金收缴;加强粮食直补、农业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能繁母猪补贴、能繁母猪保险保费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严格按照上级规定,加强农村低保的评定;积极兑现农村五保户供养、伤残抚恤、在乡复员及退伍军人生活补助、义务兵家属优待金、高龄老人生活补助等资金。扎实开展惠农政策落实、城乡用地规范管理、财务规范管理、村务信息公开、违规违法建设等“五项”专项清理行动。

16、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坚持精准识别定对象、量体裁衣定措施、动态管理定任务、限时完成定责任,积极与县农委、县财政局协调,落实“挂包帮”对口帮扶政策,加紧完善贫困户管理台账,落实创业优惠政策,积极农村实用技术和新型农民培训,深化“雨露计划”实施方式改革,努力为贫困群众创造更多就业机会;认真落实扶贫责任、权力、资金、任务,加强过程管控和全程监督检查,确保扶贫资金发挥最好效益、真正惠及贫困群众。深入开展扶贫日活动、结对认亲、爱心扶贫等公益扶贫活动,充分调动社会各界扶贫济困的积极性,构筑打牢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

四、着力加强六大工作

17、加强农村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建设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创新和完善组织设置,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按照“岗位在村、重在服务、责在连心”的要求,进一步转变干部工作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深入实施“领头雁工程”,加大从优秀外出务工人员、乡土能人和大学生中选拔村党支部书记的力度,整建班子,推动发展。充分发挥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作用,大力宣传农村基层干部先进典型,树立正确舆论导向。坚决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加强党员干部的教育、监督和管理,增强党员干部廉洁从政自觉性。

18、加强农村法制建设。深化村民自治,推行党务、村务公开,强化村规民约,深化完善“三不三议三自主”机制,引导农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扎实推进“法律进乡村”活动,不断提高农民群众法治意识,在农村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良序。

19、加强农村三资管理。加强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各村账务;通过召开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工作推进会、入户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层层发动、广泛宣传。按照清产核资、清人分类、配置股份、建立合作、建章立制等“五步骤”试点推动我镇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

农村工作意见范文篇2

扎实做好2009年农业农村工作,对全县发展大局具有重要意义。必须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及中央和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围绕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进一步强化惠农政策,增强科技支撑,加大投入力度,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改革创新,把市委三届四次全委会明确的任务落到实处。2009年全县农业农村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农村经济总量增长13%;农业增加值增长6%;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乡镇企业增加值增长20%;粮食总产量稳定在40万吨左右;解决9.5万人城乡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土地规模经营集中度达到20%以上;农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35%;乡镇和行政村公路通畅率分别达到100%、60%;森林覆盖率达到36%;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8000人;稳定农村人口低生育水平。

一、稳定发展农业生产,确保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一)努力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持粮食总产的基本稳定,确保粮食安全。进一步落实好种粮直补政策,完善种粮农资综合补贴切块15%的资金使用办法,重点扶持种粮大户和粮油生产专业合作社,促进粮油规模经营和基地建设,启动建设20万亩优质粮油基地规划建设。落实产粮大县奖励资金50%以上用于良种良法推广和粮食基地建设。抓好仁贤万亩水稻高产示范区、10个千亩水稻高产示范片、1个特色水稻示范园建设,培育500户种植大户。全面推进产油大县建设,切实抓好渝万高速公路水稻--油菜轮作区和1.5万亩油菜观光带和油菜高产创建,稳定14万亩油菜种植面积,新建油茶种植面积6000亩。全年粮食总产量稳定在40万吨左右。落实防止耕地撂荒的政策措施,大春耕地撂荒率控制在1%以下。

(二)积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坚持产业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发展壮大特色产业。一是大力发展竹产业。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组建竹产业专业合作社,加强竹产业基地建设。新造竹林4万亩,改造低产低效竹林3万亩,抚育管护竹林15.8万亩。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培育、引进大型龙头加工企业,做大做强竹产业。二是大力发展××柚产业。努力推行标准化基地建设,不断提高××柚品质。完成龙滩村5000亩××柚标准示范园建设和金带名柚园建设。三是稳步推进蚕桑产业。着力加强养蚕基础设施建设和良桑管护,新栽桑树管护面达到98%,全力巩固桑树基础。加大“六化五配套”养蚕新技术的推广普及力度,提高桑园综合利用率。四是稳定发展蔬菜产业。重点推行“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和“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发展模式。新增蔬菜面积1.1万亩。五是抓好生猪产业发展。大力推进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建设,重点做好现代农业示范区内生猪基地的建设工作,推动全县生猪产业发展,完成年出栏生猪80万头。培育年出栏肥猪10000头以上的养殖小区2个,年出栏30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大户5个。完成5个新建、6个改建基层兽医站建设工作。完成市级下达的目标任务,启动新盛、碧山道路防疫检查消毒综合站建设,防止重大动物疫病发生。六是抓好水禽产业。以实施部级××肉鸭标准化示范项目建设为契机,做好核心示范区内无公害肉鸭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加快种苗工程建设步伐,加快推进养殖业产业化,推进水禽养殖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化;培育年出栏水禽100万只以上的养殖小区1个,出栏1万只以上的养殖大户10个,年出栏2000只以上的种鸭大户5个,培育水禽专业村2个。

(三)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重点启动金带现代农业综合展示区中的120亩名柚园建设和协助抓好300亩部级花卉苗圃基地、云龙循环农业展示区的200亩蔬菜示范园建设、仁贤万亩水稻高产示范片中的100亩特色水稻示范园建设。

(四)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大力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大力开展农业标准化生产促进行动、品牌跨越行动、检测能力提升行动、应急反应迅达行动、“绿剑”监管行动。健全农产品标识和可追溯制度,扩大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试点。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着力开展原产地保护申报、地理标志认证和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认证和产地认定。申报无公害农产品80个,绿色食品3个,有机食品1个,部级名牌农产品1个,市级名牌农产品2个,培育一大批无公害农产品品牌。加强植物检疫,防控有害生物入侵。开展农业综合执法,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行为。

(五)强化农业科技信息支撑。大力实施“科技富民强县行动”,积极创建部级科技富民强县试点县,加大现代农业科技应用和创新,增强对森林工程和农村沼气推广应用领域的科技支撑。建设完善县、镇、村三级农技推广体系,鼓励乡镇基层技术人员参与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等的技术合作服务,探索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机制。继续推进“农村信息进村入户”和“千镇万村信息惠农”工程。着力构建农情信息服务网络,广泛开展“12316”、“12396”、“12582”三农服务热线,加强农村信息服务能力建设,农民生活信息化程度提高到50%。

二、调整农村经济结构,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一)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围绕重点产业,积极发展生产基地。整合农业项目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生产管理水平。整合大米加工企业,创建××大米加工品牌。发展壮大“张鸭子”公司、××柚开发公司、大舜水禽专业合作社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新增市、县级龙头企业4家,专业合作社30家。积极开展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申报工作,培育一批无公害农产品品牌。引导城市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建立健全农业产业化运行机制,培育农业产业大户660户。

(二)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积极鼓励和支持发展非公经济,引导规模以上企业进入工业园区。鼓励返乡农民工创业。坚持以骨干企业为龙头,进一步培植骨干、膨胀总量、拉长产业链条。鼓励有条件的乡镇兴办农副产品加工园区,逐步形成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发展农村市场,大力扶持发展农副产品流通企业,培育壮大农产品流通龙头企业。经济发达的乡镇,可积极建立农产品交易市场。构建农村市场流通网络,开展各种形式的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落实鲜活农产品运销绿色通道。加快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形成以县级配送中心为龙头、乡镇连锁经营超市为覆盖、村级便民放心店为基础,两级配送、三级销售、双向流通的农村日用消费品和农资流通服务体系。培育、引进大型超市和农产品流通企业建设农产品种植和直接采购基地,扎实推进“家电下乡”工程。支持发展返乡农民工创业基地,扶持发展农村运输、连锁配送、农家乐、乡村旅游、生态旅游,拓宽农民就业渠道。

(三)推进农民就业创业。坚持劳务输出、返乡创业“两手抓”,全年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8000人,农民工返乡创业1000人。组织培训农民10000人,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鉴定1000人和农民工专项职业能力考核200人。积极创建充分转移就业村,年内15%的行政村达标。减轻企业负担,增强中小企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吸纳农民就业能力。进一步深化劳务协作,发挥劳务品牌和劳务经纪人带动作用。组织农民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民就地就业。支持和落实农民工返乡创业扶持政策,在贷款担保贴息、土地供给、税费减免、工商登记、信息咨询等方面提供支持。保障返乡农民工的合法承包权益。

三、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一)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改造中低产田2万亩,完成项目总投资1450万元。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完成5300亩基本口粮田建设,完成项目总投资450万元。加快水利建设步伐,力争完成各类水利投资2.8亿元,加强重点水源工程建设,加快推进蓼叶水库建设进度;着力推进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充分结合场镇供水改造,以农村人口聚居地为重点,集中打造规模化、集中式供水工程,完成5处城镇供水站改造,解决9.5万人城乡居民饮水安全问题;着力推进城镇堤防工程建设,完成3处场镇河堤整治工程;改善农田灌溉条件,进一步推进龙溪河大灌区(××项目区)和竹丰水库渠系配套工程;着力实施病险水库整治,完成12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加快实施20**年中央增加投资项目,加强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建设,力争上马2-3个小农水项目;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着力实施龙溪河、仁兴2个水保项目,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6平方公里。

(二)提高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全面落实农民购农机补贴政策,扶持发展农机销售维修服务网点。培育农机租赁市场,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推广插秧机90台,高性能联合收割机45台,耕整机500台;完成机耕作业50万亩,机收作业24万亩,机插秧作业4.2万亩。每个乡镇创建1-2个农机化示范村。全县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提高到35%。

(三)加强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农村公路硬化,通乡公路通畅率达100%,行政村公路通畅率达60%,行政村通客车率达54%。硬化农村公路80公里,开通农村客运线路20条,新建3个等级乡镇客运站、60个农村客运简易候车亭。采取县镇村三个一点的形式,多方筹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建立农村公路长效养护机制,明确管理养护主体,加强农村客运线路养护管理,全面提升通行能力。

(四)加快小城镇建设。整合各级投入,支持全县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搞好乡镇简易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抓好农村便道建设。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优化城镇体系发展格局,重点发展中心镇,积极发展一般镇(乡),因地制宜发展村庄。投入960万元,建设一批小城镇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积极争取市级项目资金补助,启动龙溪河流域内的小城镇简易治污工程建设。竣工小城镇房屋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新增城镇人口1.2万人,提高城镇化率1.6个百分点。

(五)加强森林工程等生态环境建设。以实施森林工程为契机,借助退耕还林后续产业政策,积极做好竹资源培育发展工作,加强竹林抚育管护。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12.15万亩造林任务,突出重点,打造亮点,抚育管护竹林15.8万亩。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制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政策和办法,启动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工程,逐步改变农村农作物种植过程中过量施用化肥、农药的习惯,加快农村垃圾和规模养殖产生的粪便处理,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切实搞好农村能源供给,完成生态家园富民工程1**83户,世行贷款建设生态家园工程900户。启动石漠化治理试点工程建设,治理岩溶面积1.48平方公里。加强农村自然灾害监测站网建设,完善农村防灾、减灾和抗灾体系,加强农村科普宣传,提高农村应对自然灾害的应急救援能力。

(六)深入推进“千百工程”。以镇村为单位,因地制宜编制新农村建设规划。深入实施“千村推进百村示范”工程,加大力度筹集“千村推进百村示范”专项资金。积极参加市里竞标,力争新增加2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使全县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由2个增加到4个。实施“康居农房”建设改造。鼓励农户在规划指导下,自愿联建住宅和相对集中居住,建成农村康居点(农民集中居住点)20个,建成“巴渝新居”800户。实施农村危旧房改造工程,启动4000户危房改造。加强村镇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实现重大责任事故零目标。

四、着力改善农村民生,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

(一)发展农村教育文化通信事业。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探索“教育券”制度,完善扶贫助学体系。加快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和薄弱学校改造,完成中小学校舍建设4万平方米,新建中小学塑胶运动场8个。启动全国文化先进县创建工作。深入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建成乡镇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7个、综合文化站8个、农家书屋29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60个。全面完成自然村“村村通”电话工程,启动“村村通”宽带工程。

(二)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工作。巩固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农村居民病有所医提供医疗保障。今年参合农民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100元/人·年,其中农民个人缴费20元,中央和地方财政补助80元;适当扩大报销范围、提高报销比例,确保参合率达到90%以上。对纳入儿童免疫规划的疫苗预防接种实行全免费,继续实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加保险的政策。探索以“建村、实乡、强县”为目标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以“健康重庆”建设为契机,争取国债资金建设标准化村卫生室40个。完成竹山、城北、复平、紫照4个乡镇卫生院综合楼建设。开展农村卫生人员基线调查,制定农村卫生人才发展规划,增加农村卫生人员编制,逐步达到卫生部要求。继续加强对农村卫生人员培训工作。认真做好乡村医生换发证工作,加强对乡村医生管理。

(三)强化农村社会保障。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并逐步扩大覆盖面,切实做好被征地农民农转非养老保险工作,为农村居民老有所养提供社会保障。着力推进农村五保户供养和敬老院集中供养工作,敬老院集中供养率达到30%。进一步完善农村低保,保障农村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做好社会应急救助工作。

(四)加强农村扶贫开发,促进梯度生态移民。完成市级扶贫资金投资360万元,启动3个村实施“千村脱贫”项目,培训劳动力1000人,完成蚕桑产业扶贫建设项目。减少农村绝对贫困人口1500人。制定出台生态移民梯度转移政策和办法,完成梯度生态移民642人。

(五)推进农村社会管理。健全村民自治机制,深入推进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进一步抓好75个村级服务中心建设,完成改扩建25个。建党员片区电教点87个。大力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积极创建文明卫生社区。培育社区民间组织和中介服务组织,试点村建立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和志愿者组织,完善农村社区功能,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新建农村新型社区4个。

五、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创新农业发展体制机制

(一)深化土地、林权制度改革。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落实国家乡村建设节地标准及奖励政策。严格耕地保护制度,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建立征地安置补偿标准适时增长机制,征地补偿必须与社会保障联动。探索非农转移自愿退出承包地和宅基地补偿激励机制、农民变市民的社会保障政策。完善农村二轮土地承包,鼓励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尊重农民土地流转主体地位,健全收益分享机制。我县被确定为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要大胆探索和创新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改革重点是,进一步明确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在不改变土地用途的前提下,积极提倡探索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进入土地市场的途径。要进一步完善集体土地交易运行机制,规范开展土地实物交易和指标交易。完善县、乡镇、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机构,开展农村土地流转纠纷仲裁试点。全县农村土地规模经营度达到20%。推进林权制度改革,完成集体林地100%确权(换)发证任务。建立林权产权交易所1个。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平台)建设和服务试点工作,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试点工作。

(二)深化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加大农村金融改革步伐。积极筹建村镇银行和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鼓励民间资金参与村镇银行建设。加速推进小额贷款公司的挂牌和试运行工作,填充金融服务空白。进一步扩大农业保险覆盖范围。鼓励保险公司开发农业和农村小额保险及产品质量保险。全年新增农业贷款7000万元,信贷支持农业产业发展,重点扶持“公司+农户”和“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生产大户。扩大农户小额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规模,及时满足农户多层次的资金需求。

(三)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认真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降低专业合作组织登记注册门槛,加大税费减免政策扶持力度,加大指导力度,加强规范管理和运作。新发展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50个,其中围绕主导产业和骨干产业新建专业农村合作社(协会),新增农村专业合作社30个,使全县参加合作经济组织的农户达到23%。培育农村经纪执业人员400人,培训农村经纪人1000人次。

农村工作意见范文篇3

一、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目标,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大力发展产业,着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切实解决农民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住整洁房、上卫生厕、用洁净能源问题,建设美丽、富裕、和谐、文明的新农村,促进全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发展目标。决战3-5个月,全区7个乡镇分别将集镇做美、做靓,各打造1-2个产业突出、环境优美、社会和谐、政治文明、文化繁荣、整村推进,能在全省、全市有一定影响的新农村建设亮点,实现全区新农村建设进入全市先进行列。

二、工作重点

1、加快集镇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科学调整规划,着力构建符合集镇发展规律的大框架。一是确立发展定位。以生态经济区建设为契机,调整完善集镇总体规划、镇村布局规划,构筑符合本地实际的道路交通网络,主动对接城东港区、生态工业城等经济区的辐射,着力将集镇打造环庐山工业走廊,交通便捷、景美人和的绿色宜居地。二是合理划分功能。针对本乡镇资源和地理位置的实际,结合历史、现状及发展前景,以工业为主导,科学合理地划分功能区域,将集镇主要规划为工业功能区、教育功能区、医疗功能区、商住功能区、行政功能区等几大区域,做到既相对集中又相互协调、便民利民。三是推进旧房改造。坚持合理布局、适度超前、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扎实推进集镇农民公寓建设的同时,根据功能分区和开发建设的需要,重点做好集镇有碍观瞻的旧房拆迁安置工作,努力形成一批容量大、环境好、配套完善的新型社区,吸引群众到社区居住。对离集镇较近的村庄,区别不同情况,以社区为纽带、拆迁安置区为依托,合并自然村,拆除空心村,拓宽集镇发展空间。四是实施美化亮化。本着做美做靓集镇,彰显集镇特色,要将集镇范围内所有的建筑(已用瓷砖、玻璃等材料装饰外墙的除外)分片统一外墙色调,建筑物楼顶全部改造成统一的波形铁艺屋面。集镇主次干道两侧要高档次、高标准全面绿化,安装统一的路灯。五是加大整治力度。各乡镇要深入推进“城乡清洁工程”,强化集镇环卫所和社区管理,重点抓好集镇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全面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确保集镇主次干道全天清扫保洁。要积极联合工商、公安、行政执法部门严厉打击“三占三乱”行为,打造人流、物流、信息流畅通的新集镇。

2、打造示范亮点。各乡镇要坚持产业发展为先,大力培植“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以产业为平台,选择1-2个基础设施条件相对较好、民风纯朴的行政村,作为整村推进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一是要求村“两委”班子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示范点交通便利,连片推进的自然村不少于5个或农户总数在200户以上,有产业基础,且发展前景看好;二是要高标准完成“三清”,改水、改厕、改路、改房、改栏率均达100%,做到村内沟渠相通,排水畅通,村旁绿化、道路绿化、庭院绿化达到“一大四小”工程要求,农户庭院经济达85%以上;三是社区建设高品位,各自然村要分别成立3-5人组成的有威信、能吃亏、讲奉献、能干事、会干事村民理事会,有1-2间20平方米左右的村民议事室(含图书室)、室外有1处固定的宣传橱窗(长廊)、有1处室外休闲活动场所、有1支文体活动队伍,每年至少开展1次有特色的文体活动,逐步形成文化“一村一品”;四是各行政村建立农村信息服务站,做到人员、经费配套到位,示范点农户宽带入户率达15%以上。

依托城东港区,大力发展以劳务输出为主导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3、培养新型农民。以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为主要目标,以实施“阳光工程”、“科技入户工程”、“乡土人才培训工程”和“雨露计划”为基本平台,整合区农业、扶贫、劳动保障、教育、民政等部门的项目资源,充分发挥区委党校、区职业高中、区职业技术培训中心等培训基地作用,继续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着力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力争年底前完成各类培训5000人次,新增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2000人。

4、优化生活环境。一是优化社区环境。营造家庭和美、邻里和睦、人际和谐、安居乐业的社区生活环境。以加强居民文明习惯养成教育为重点,学礼仪、学健身,创建学习型家庭,开展“文明家庭”、“文明楼栋”等评选活动。组织成立腰鼓队、文艺宣传队等社区文化队伍,开展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二是加大扫黄打非力度,净化文化环境,让群众享受高雅愉悦的生活,引导青少年健康上网。三是优化家庭环境。在全社会倡导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开展“好婆媳”、“好邻居”等评选活动。

5、净化法治环境。一是严格执法,对村民的不良行为和违法现象,进行严管重罚,促进村民素质提高。二是文明执法,倡导人性化执法。在执法部门开展“文明执法之星”评选活动,树立执法部门形象,提高政府公信力。三是优化执法环境。组织广大村民学习有关法律法规,特别是集镇管理规范性文件,使其能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理解、支持、配合执法部门依法执行公务,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护法的良好风气。

三、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区“统筹城乡发展做靓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由区政府区长任组长,分管副区长任副组长,区委办、政府办、组织部、宣传部、政法委、农工部、财政局、城乡建设局、环保局、规划分局、民政局、农业局、林业局、卫生局、计生委、市容局、各乡镇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着力协调解决集镇建设和整村推进新农村建设示范点过程中的各种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委农部,具体负责日常工作。

农村工作意见范文篇4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和全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服务重点,调整结构,全力推进我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主要目标

经济总值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00元,人均粮食占有量达500公斤,固定资产投入递增11%,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初中阶段入学率达95%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完成*至龙神坳19公里,乐福店至新梁6公里,观音岩至平镇3公里公路的改造升级硬化工程和佛堂坝村、中坪村、黎明村等村22.3公里通畅工程项目;完成水田坝村河堤治理和乐福店街道垃圾治理工程;完成500口沼气池建设任务;完成箭竹溪、乐福店集镇自来水工程。

3、主要措施

(1)扎实抓好“三农”工作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全镇发展和稳定的核心问题,我们必顺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切实做好“三农”工作。一是继续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确保各项惠农资金发放到位,惠农政策落实到位,切实维护老百性的根本利益。二是积极争取国家投入,认真抓好农村山、水、林、田、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认真组织实施天保、退耕还林、长治等生态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乡村公路、基本农田等项目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三是强化科技兴农,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农口各服务中心要围绕区域特色产业,办好各自幅射能力强的科技示范户,全面推广优质高产栽培,病虫害综合防治,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产品贮藏保鲜等先进实用技术,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四是搞活农产品流通,着力在市场信息、专业合作社、营销队伍等工作上狠下功夫,做活做大农产品流通文章。

(2)扎实抓好经济结构调整工作

围绕市场需求,坚持区域化、优质化、产业化发展方向,有计划、有重点地搞好产业结构调整。

一是稳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加强黄莲基地、长毛兔基地、经果林基地建设,致力于黄莲专业村、长毛兔专业村、生猪专业村的建设和发展。

二是加快中心集镇、中心村镇建设,积极引导各类产业龙头和服务企业向集镇聚集,提升小集镇的功能和幅射能力,鼓励支持农村富裕劳动力到集镇经商办厂,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三是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积极引导组织劳动力培训和劳务输出,发展“打工经济”,“老板经济”,鼓励有识之士,回镇创业,搞活一方经济,带动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

(3)扎实抓好民营大户和龙头企业的发展

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抓准市场切入点,完善市场准入,土地使用的相关政策,以高起点、高科技含量、高效益回报的项目为载体,扶持壮大一批规模大,特色鲜明,市场前景广阔的民营企业。加大对乐福畜产有限公司的扶持力度,力争长毛兔存笼达到20万只,年营销额达1000万元。实现农民增收1200万元的目标。

(4)扎实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一是以*中心集镇建设为重点,全面提升集镇形象。抓住新农村建设机遇,加快集镇建设步伐,认真组织抓好大沙坝新区开发后续工作。高标准、高起点、高质量建好新区。

二是以箭竹溪、乐福店为重点,抓好公路沿线新农村建设,认真组织实施箭竹溪、平镇街道改造工程,完善集镇功能,搞好公路沿线前进、柏杨渡、星红、平镇、兴隆场等新村规划,并逐步实施,形成以*集镇为中心,箭竹溪、乐福店为重点,打杵坳至龙神坳公路为连线的三点一线产业经济带,带动相关产业快速发展。

三是加强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继续实施天保、退耕还林、长治、人畜饮水、扶贫开发等项目,重点抓好乡村公路,农村饮水、生态环境等项目建设。完成佛堂坝、黎明、田元、平和等村公路,改造升级乐福店至平镇、新梁两条村级公路,完成22.3公里通达工程。

四是加强信息通讯建设,提高无线通讯覆盖面,加强广播电视网建设,确保广播电视覆盖率达95%以上。

(5)扎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

加强安全生产,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非煤矿山、爆炸物品、水陆交通等行业的安全管理,坚决杜绝安全事故发生。

(6)扎实抓好扶贫开发工作

一是切实抓好整村推进扶贫工作的组织实施,确保20*年平和村的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启动2008年高祥村、同心村的建设工作,确保今年完成70%的工作任务,做好重点老区丰竹坝村项目的规划、实施。

二是认真做好产业化扶贫工作,积极组织,协调和争取信贷扶贫资金投入以及小额信贷到户工作,发展特色支柱产业。

农村工作意见范文篇5

一、总体要求

1、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刻认识和正确把握中央提出的“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坚持省委提出的“五个务必”,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三农”工作,全面实施《**市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实施纲要》,突出“提高农民、转移农民、保障农民、致富农民”重点,以改革为动力,着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资源和生产要素的城乡互动、优化配置,促进城乡产业的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确保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快速增长;着力建设农村新社区,推进城市文明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拓展,改善农村发展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着力培养新型农民,推进劳动力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拓宽农民就业致富门路,保障农民享有与城市居民平等的发展机会,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扎实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提高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力争经过二到三年的努力,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00美元。

二、稳定扶粮政策,确保粮食安全

2、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巩固土地二轮承包成果,推进耕地自愿、合法、有序流转,积极鼓励粮田适度规模经营,坚决制止耕地抛荒;大力推广优质高产水稻品种和省工节本增产技术,确保粮食总产稳定。稳定各项扶持粮食生产的政策,确保对种粮大户的直接补贴、水稻良种补贴,以及对种粮大户和服务大户购置大中型农机具以奖代补等各项政策,带给农民的实惠稳定在2004年的水平以上。地方储备由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与种粮大户按国家规定的最低收购价标准签订收购“订单”;凡市场价高于最低收购价的按市场价收购;对订单合同内的粮食,给予一定的政府价外补贴;对具备一定规模、信誉好的种粮大户按“订单”预付一定的收购定金,所需资金由农发行提供贷款,财政给予贴息。补充地方储备的“订单”粮食,价外补贴和预购定金贴息所需资金按“谁用粮、谁负责”原则,由各级财政承担。

3、增强粮食市场的调控能力。进一步落实市、县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负责制,完善粮食应急供应预案。着力加强粮食市场监管和价格监测预警工作。严格按照省下达的粮食储备任务,确保规模、费用、仓储、保管“四到位”。进一步加强跨区域粮食产销协作,鼓励各种粮食经营主体走出去建立稳定的粮食购销合作关系,承包经营粮田,建立稳定的粮源基地。

三、推进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4、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实施“五二三”规划和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深入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积极推广有机农业、设施农业、休闲农业等高效生态农业模式。大力发展现代畜禽产业和特种水产养殖业,竹笋业、名优茶和森林食品基地。鼓励农业科研机构、农业龙头企业和各类中介服务机构研发、引进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大力发展源头农业、精品农业,加强种子种苗繁育基地、精品农业示范基地、现代农业科技推广基地建设,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层次。

5、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进一步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培育大型农业龙头企业。以农产品贮藏、保鲜和食品加工为重点,加大扶持力度。农业发展资金重点扶持与农民建立稳定的产销协作关系的龙头企业,主要用于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参加国内外农产品展销的补助。对引进先进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投资建立农产品基地、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及农户签订农产品收购合同并预付定金的,给予适当贴息。鼓励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基地+农户,以及耕地入股、企业经营等多种方式,与农户建立紧密型的利益共同体,确保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市本级对新增投资2000万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给予重点扶持。各县区也要加大对重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

6、发展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认真贯彻实施《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鼓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组建农产品行业协会。对依法登记、规范运作、带动作用明显的专业合作社和农产品行业协会,政府予以一定扶持。

7、加快发展外向型农业。深入推进农业“走出去、引进来”战略。确保六大食品园区建设用地指标,加快招商平台建设。大力支持农产品及加工品出口,对出口超过1000万美元的农业龙头企业给予奖励。鼓励农业龙头企业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引导并推动农业龙头企业进行农产品及加工产品质量论证和HACCP论证。鼓励龙头企业和专业大户兴办优质农产品基地,走出去建立原料生产基地,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跨区域的农业产业化经营。

8、建立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开放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对整车运销本省生产的鲜活农产品的车辆,减免包括高速公路在内的各类收费公路的过路(桥、渡、隧道等)费用。建立健全市场交易规则,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形成以批发市场为中心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加快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培育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的省级以上农产品品牌。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鼓励农业龙头企业进行商标注册、品牌申报,鼓励具有区域特色和较高知名度的农产品申报原产地域证明商标。加强和完善农产品批发市场等流通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发展农加超模式,大力培育农产品营销大户和经纪人。

四、深化农技推广体制改革,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

9、进一步推进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服务”的思路,积极稳妥推进经营性服务与公益性服务的分离。健全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加强动植物检疫防疫队伍建设,妥善解决基层农技人员社会保障,各级财政应将有关经费纳入预算。经营性服务,实行市场化运作。对有些公益性服务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鼓励农民专业经济组织、龙头企业、基层供销社、动物诊疗等机构的专业人员参与农技推广,培育发展新型基层农业服务组织。

10、加快实施农业信息化、标准化建设。加快推进农业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建立农产品价格信息、科技信息制度和网络。逐步建立和完善基本农田、水利、农业、林业、渔业等数字化管理体系,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决策实施的及时性。整合资源,理顺关系,构建完善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促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

11、加强农业科技合作。鼓励龙头企业与科研教育机构合作,更新知识,引进人才,建立农业科技研发中心,开展关键技术攻关。鼓励引进、推广国内外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推进星火富民科技工程,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充分发挥农技推广基金会在普及推广农业先进适用技术中的作用。大力开发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储藏保鲜业所需的各种机械,努力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12、全面推行乡镇科技特派员制度。加强基层农技推广,各级农业科研、推广、教育等部门都要派出技术骨干,到乡镇担任科技特派员,大力推广农业新科技,指导和帮助农民学习应用农业科技。

五、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13、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继续以最严格的制度保护好200万亩基本农田,确保80万吨粮食生产能力。坚决制止和严肃查处乱占滥用耕地的行为。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重点推进低丘缓坡地的综合开发和平原地区园区项目建设,完成标准农田建设任务。严格按照省里规定要求,从土地出让金净收入中安排15%的资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等。

14、加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力度。加快实施“千库保安”工作,积极启动二轮“治太”工程,进一步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扎实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启动实施“万亩亿方节水工程”。加大对堤防的加固修复和河道疏浚力度,加快山区小流域治理,加强水土保持和水域保护工作。

15、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完善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按规划要求建设保护好200万亩生态公益林。加快林相改造步伐,提高林分质量,着力推进高标准平原绿化建设。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严格控制林地征(占)用和林木采伐,切实抓好森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工作。对竹业加工企业投资毛竹低改、建立原料基地的,财政给予贴息支持。生态公益林补助资金、森林防火经费、松材线虫病除治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加强农业面源污染和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的治理。鼓励社会各界投资农村污水、农业面源污染及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对从事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企业,财政予以支持。

六、实施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致富

16、深入实施“百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对被征地农民、农村富余劳动力以及农村后备劳动力的培训,确保培训后的转移就业率达到60%以上。加强专业大户和务工农民的岗位培训。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逐步实施对未能继续升学的农村初中毕业生实行1-2年的正规职业技能教育。鼓励社会各界投资和兴办培训机构。加强对各类培训机构的申报和考核管理,加强培训教材、师资队伍和实践基地建设。

17、拓宽农村劳动力就业门路。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和民营经济,增强中小城市和中小企业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能力。鼓励工商企业吸纳被征地农民、三峡迁移农民、退伍军人、优抚对象和欠发达乡镇农村劳动力就业。鼓励工商企业把劳动密集型产品或加工产业扩散到农村,发展“来料加工”。鼓励发展“农家乐”、“渔家乐”等休闲观光农业和森林旅游业。各级工商、旅游、卫生、财政等部门都要采取有效措施,给予积极支持。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就业制度,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加强农村劳动力就业服务,支持各类社会力量创办农村劳动力就业服务机构。

18、建设“民工公寓”。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较多的城镇开展建设“民工公寓”试点,由政府、企业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集中建设“民工公寓”,为农民工提供廉租住宅,各有关部门要在土地供给、减免城镇建设配套费等方面给予支持。

七、加快村庄整治,建设文明安全的农村新社区

19、加快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全面启动100个示范村和1000个环境整治村建设。要按照农村新社区建设要求,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分类指导,进一步提高示范村和实力较强的中心村建设水平。切实搞好垃圾集中处理和改路、改水、改厕、改房工作。各级财政要加大对“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的投入力度。国土资源部门要组织落实农村宅基地复垦周转指标,专项用于村庄整治建设。

20、积极推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加快实施“乡村康庄”、“万里清水河道”、“千万农民饮用水”、“生态家园富民计划”、“绿化示范村”、“万村放心店”、“万村文化阵地建设”等工程,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鼓励和支持供销社等大力发展生产生活资料连锁服务网点。落实教育、卫生、文化新增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政策。在巩固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大力普及农村学前3年教育、高中段教育,重视儿童早期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加大财政扶持力度,确保贫困家庭子女免费接受义务教育。加快农村新型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农村公共卫生网络,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完善合作医疗实施方案。全面启动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改善农村低收入家庭医疗保障状况。大力支持农村文化事业发展。

八、深化城乡配套改革,切实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21、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在免征农业税的基础上,逐步取消向农民固定收取的村提留款,探索建立新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的来源渠道。要深化乡镇行政机构改革和干部制度改革,深化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保障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有效办法。完善镇务、村务公开制度和农村重大事项一事一议制度。依法加强对农民负担问题的监督检查,巩固和完善涉农价格和收费公示制度,严禁向农民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乱集资,特别是要严厉查处在用地建房、入学、培训发证、订阅报刊等方面出现的乱收费行为,切实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22、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不断扩大农户小额信贷和农户联保贷款覆盖面。商业银行要积极探索和创新适合“三农”的信贷方式。继续大力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行业协会发展农业小额信贷担保服务,努力解决农业贷款难问题。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保险的新路子,逐步形成以保险公司为主体、农业生产者互保为补充、政府适当补助的农业保险机制。

23、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按照应保尽保的要求,完善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完善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做到失地必保、即征即保。以城市化发展较快的地区为重点,继续探索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努力提高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

24、深化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认真执行《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积极探索农村集体非农用地进入市场和宅基地异地置换的办法。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村庄、集镇、建制镇中的农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依法流转。稳步推进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积极探索农户土地承包权入股的办法。

九、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

25、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坚持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三农”工作,切实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党委、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大城乡统筹发展力度,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要求,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放到国民经济全局中统筹安排,更加自觉地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更加有力地支持农业农村的发展。

农村工作意见范文篇6

一、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意义

第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开展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发展环境,加快农村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是事关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一项民心工程,符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要求,体现了农村现代化的发展方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农村的具体实践。第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党的*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举措。要破解农村发展难题,必须按照*提出的要求,以统筹发展的新思路,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实现农村与城市、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第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愿望。近年来,我镇不断加大农业投入力度,深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收入稳步提高,农民生活显著改善,社会文明程度也得到了较大提高。但仍存在许多与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以及和谐社会建设不相协调的地方。广大农民群众迫切希望进一步加强农村民主与法制建设,加强农村的文化设施建设,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事业建设,不断完善各类设施,改善生活环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布局定位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围绕全镇“和谐、发展,务实、创新”的总体工作思路,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改善生活环境、增强服务功能为重点,以推进城市化进程和发展观光旅游为主线,突出抓好城区开发和镇村经济发展,着力搞好公共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全面协调发展,努力建设宽裕、文明、和谐的新农村。

(二)基本原则

一是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坚持从实际出发,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和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各办事处、村要认真制定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措施,既要按照新农村的标准严格要求,又要切合实际,切实可行。二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要坚持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在新农村建设模式上,力求以人为本,与自然和谐,形式多样;在方式方法上,先易后难,分类指导,分步实施,整体推进。三是规划先行,循序渐进。要按照适度超前、因地制宜、各具特色的要求,进行村庄布局总体规划,确定新农村建设方案;要善于发现培养新农村建设典型,充分发挥好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做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循序渐进。四是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农民群众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以群众满意为根本出发点,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在广泛听取和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确定新农村建设的方向,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引导群众建设好新农村。

(三)布局定位

立足区位和资源优势,确定我镇“三线四片”的总体布局定位为:南二环路和省道103线沿线各村,以城市化进程为主线,以招商引资为抓手,结合省道103线和二环路综合整治,依托柏石峪、南北康等片区开发,带动村庄的整体改造提升,建设现代化新城区。兴隆至侯家公路沿线各村,在抓好生态建设的同时,推动兴隆水库、佛峪、斗母泉“三点一线”风景旅游带建设,努力打造兴隆、涝坡旅游生态区。南二环与103线十字路口一大片,以柏石峪地区综合改造开发项目为依托,积极推进城区开发,进一步提高我镇的城市化水平,带动近郊高档餐饮服务、信息产业、商业网点、机械运输等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兴隆南二环路口一大片,依托*大学、齐鲁园和两个俱乐部,大力发展以餐饮娱乐、建筑建材、机械运输、综合批发为主的第三产业,积极推进兴隆水库水上娱乐项目。涝坡一大片,在搞好总体规划的基础上,依托佛峪、斗母泉等旅游资源开发,推动生态观光旅游业,带动特色林果、特种养殖业的发展,形成济丽红杏、薄皮核桃、散养土鸡三个基地,以此拉动区域内村庄发展。大涧、吴家一大片,以绕城高速公路出入口为依托,充分发挥人流和物流优势,推进物流中心、市场建设、高档餐饮服务业的发展;在巩固提高大涧传统蛋鸡养殖优势的同时,带动周边村庄散养土鸡、肉食鸽、鹿等特色养殖业的发展;积极推广大棚花卉、大棚芽菜等设施农业,拓宽农民增收途径。

(四)总体目标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确定我镇今后五年的总体目标任务为:到2010年,力争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5945万元,年均增长17.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7266万元,年均增长4%;第二产业增加值达到24765万元,年均增长18%;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53914万元,年均增长20%。固定资产投资71716万元,年均增长25%。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餐饮业零售额达到31104万元,年均增长20%。财政收入达到7832万元,年均增长16%。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04179万元,年均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235元,年均增长12%,镇村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农村教育、计生、卫生、文体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低保、医疗、养老、救助等社会保障体系健全,政府公共服务功能明显增强。大力加强环境建设,全面实现村内街道硬化、村庄绿化、环境洁化,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力明显提高,农村整体面貌显著改观。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措施

(一)强化措施抓经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围绕“三线四片”的总体布局定位,按照“突出一个重点,实现三个增收”的经济工作思路,坚持以农民增收为重点,强化措施抓经济,努力实现农民收入、财政收入和村集体收入的持续快速增长。

1、立足优势抓调整,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1)加大农业投入力度,靠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第一,发挥品牌和产地优势,大力发展特色林果。充分发挥济丽红杏的品牌和产地优势,按照“合理布局,连片开发,适度规模,科学管理”的原则,采取示范引导、无偿提供苗木和行政驱动等措施,统一规划,连片开发,大力发展特色林果,变品牌优势为市场竞争优势。具体措施:一是以济丽红杏、薄皮核桃为重点,采取示范引导、无偿提供苗木等措施,年投入100万元,力争通过五年时间,建成济丽红杏、薄皮核桃两个特色林果专业基地。其中,发展青桐山、侯家、义和、郑家、郭家、王家、斗母泉、涝坡、矿村等9个济丽红杏专业村;发展涝坡、矿村、大岭、小岭、白土岗、大东、大西、吴家、西仙、复兴、瓦峪、石匣、石崮等13个薄皮核桃专业村。二是健全完善镇、村两级服务网络,聘用专职林果技术人员,帮助群众搞好科学管理和林果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为林果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优质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三是积极发展果品保鲜、加工业,健全农产品市场网络,增加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实现农产品的增值增效。目前,要突出抓好涝坡果品批发市场建设。第二,发挥传统优势,积极推广特种养殖。对传统养殖业,重点是进一步抓好管理,巩固提高传统养殖业的经营效益。积极做好奶牛、散养土鸡、肉食鸽、波尔山羊、小尾寒羊、鹿等特种养殖业的宣传和引导工作,聘用专职养殖技术人员,认真搞好科技服务,帮助养殖业户解决技术困难。同时,坚持规模化发展的路子,实现由农户家庭分散饲养向养殖小区、规模化养殖转变,逐步提高养殖集约化、规模化水平。具体规划是:年投入100万元,努力造就一批特种养殖大户和养殖专业村。养鸡业方面,在巩固大涧蛋鸡传统养殖基地的基础上,对部分偏远山村,给予每发展一只散养土鸡补助10元的优惠政策,激发群众的养殖积极性,五年内发展青桐山、侯家、义和、郑家、郭家、王家、斗母泉、涝坡、矿村、瓦峪、石匣、石崮等12个土鸡养殖专业村,形成以青桐山为中心的土鸡养殖基地;养牛业方面,着力解决好养殖场地和市场销售问题,把矿村、郑家、侯家等3个村发展为奶牛专业村,形成以矿村为中心的奶牛养殖基地。到2010年,使畜牧业在全镇农业总收入中的比重上升到80%以上。第三,发挥自然人文优势,大力发展观光旅游。按照“夯实基础、招商引资、重点突破、分步实施”的思路,以兴隆水库、佛峪、斗母泉“三点一线”自然和人文景观开发为重点,努力建设兴隆、涝坡旅游生态区。一是着力抓好大环境绿化,建好观光林带。计划五年内栽树360万株,完成荒山绿化9000亩,使全镇森林覆盖率达到62.7%。二是年投入100万元,大力实施节水灌溉工程和抗旱防汛加固工程,认真搞好涝坡流域46平方公里综合治理工作,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同时,进一步夯实发展观光旅游的基础条件。三是多种渠道加大舆论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佛峪、斗母泉、兴隆水库等旅游资源的知名度,积极营造发展观光旅游的良好舆论氛围。四是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利用社会投资开发旅游资源,加快观光旅游业发展。

到2010年,全镇粮食总产达到8413吨,年均增长5%;肉类总产达到3486吨,年均增长6%;蛋类总产达到16036吨,年均增长8%;奶类总产达到8440吨,年均增长13%。

(2)以市场为导向,靠准确的信息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发挥地处近郊、交通便利、信息畅通的优势,积极向群众提供准确的市场信息,在发展方向上给予引导,在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扶持服务。年投入100万元,以吴家大棚花卉、大西大棚芽菜为试点,引导群众根据市场需求发展“短、平、快”的致富项目,加快花、菜、果等设施农业的发展,使之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突破口。力争到2010年,发展吴家、大东、大西、矿村、涝坡等6个设施农业专业村。

(3)着力推进劳动力转移,靠非农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加强以务工职业技能、农村实用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技能培训,努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力争五年培训农村适龄劳动力11万人以上,基本掌握1-2门务工职业技能或实用专业技术。同时,切实加强对劳务输出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劳动力资源信息库,充分发挥镇劳动保障中心、热心大嫂等中介组织的服务功能,有计划、有组织地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步伐。计划五年内完成劳动力就业再就业3500人以上。

2、大力发展镇村经济,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实的财力支撑

第一,创新环境抓引进,着力培植后续财源。按照区委打好“环境牌”、“服务牌”以及“环境建设要实现四个转变”的要求,牢固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的观念,严格落实《市中区环境建设问责暂行办法》和《市中区环境建设责任追究暂行办法》,进一步解决思想观念、服务意识、工作效率、工作方式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对影响经济发展的各种不良现象及时进行清理整治;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引导力度,进一步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机遇意识,切实形成抓招商的良好社会氛围。同时,要继续严格落实重点项目责任制,实行专人负责、跟踪服务,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位,齐抓共管,切实形成人人重视环境建设、人人抓好招商引资的工作局面。到2010年,计划引进内资4.8亿元,年均增长20%;实际利用外资670万美元,年均增长20%。第二,强化措施抓扶持,努力壮大基础财源。按照“扶持、服务”的工作思路,坚持从政策、技术、人才等各方面,加大对骨干企业的扶持力度,帮助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促进企业的稳步发展;在征用土地、供电供水、信贷协调、道路维修等方面,帮助民营企业解决生产发展中自身想办而办不到的事情,鼓励发展新兴产业,积极实施外向发展,壮大企业规模,培植更加雄厚的基础财源。到2010年,力争新发展个体、民营企业200家,使民营企业总产值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75%以上;新发展规模以上企业5家,全镇工业总产值和利税分别达到6.5亿元和8500万元,年均增长50%和13%;出口创汇420万美元,年均增长15%。第三,加大综合治税工作力度。严格落实重点税收项目专人负责制,实行依法治税,充分发挥政府综合治税作用,加大对建筑业、临商、房屋租赁业和车船使用等税收的征管力度,防止税源流失,确保财政收入逐年快速增长,为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财力支撑。

(二)大力推进城区开发和文明生态村居建设,树好省城南大门形象

1、大力推进城区开发,努力提高城市化水平。坚持以推进城市化进程为主线,重点搞好柏石峪地区综合改造开发、南北康片区开发等重点工程,积极协调旺山丽景苑、外海蝶泉山庄等引进开发项目,着力推进南控线以内城区开发建设进程。计划五年内协调完成引进房地产建设项目450万平方米,引进资金190亿元。近郊村要按照全市的统一规划和有关政策规定,在完备审批手续后,规范稳妥地推进旧村改造,努力建设生态型、园林式新型社区,改善群众的居住环境和生活环境。进一步加大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着力完善供水、供电、供暖、供气以及现代电信网络。大力强化城区绿化管理和环境卫生整治。以103线拓宽改造和外环路综合整治为重点,加大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清理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贴乱挂、乱排乱倒现象,拆除危房和残垣断壁,对辖区主要路段进行绿化美化;定期与驻地企事业单位签订垃圾代运处理服务协议,实行垃圾无害化处理,实现垃圾统管统运、日产日清,进一步提高我镇的城市化水平,努力打造基础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新城区。

2、抓好宅基地管理和村容村貌整治,努力建设文明生态村居。偏远山区各村,要认真搞好宅基地划批和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方案,对确有住房困难,符合条件的群众,严格按有关程序划批,鼓励农民拆旧房、建新房;进一步加大巡查力度,坚决遏制乱抢乱建现象。到2010年,人均住房面积达到50平方米,农民住房成套率(同时拥有安全饮用自来水、电网输送电力、清洁燃料、电话、专用卫生厕所等居住功能齐全的住房)力争达到80%以上。要坚持以村居绿化、美化和环境洁化为重点,认真搞好村容村貌整治。(1)实施村居绿化、美化工程。指导各村做好村内绿化工作,建设绿化休闲广场,在通村道路两侧、村庄周围和村内街道两旁植树造林,进行街路绿化、庭院美化。到2010年村内人均绿地面积达到20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20%以上。(2)努力净化生活环境。彻底治理农村“五乱”,改变“垃圾乱倒、柴草乱垛、粪土乱堆、违章乱建、畜禽乱跑”的不良现象。治理垃圾乱倒,加大垃圾收集箱等环卫设施建设力度,大力推广垃圾袋装收集办法,加强垃圾统管统运工作,做到集中收集、集中处理、日产日清。力争到*年所有村全部设立垃圾收集箱,到2010年垃圾袋装化率达到40%。治理柴草乱垛,柴垛要在村外集中堆放,大力推广沼气池建设,将沼气池建设与秸秆综合利用结合起来,带动农村改圈、改厕、改厨工作。对农村沼气池建设达到10立方米的,每户给予1000元的补助。到2010年,全镇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35%的村、50%的农户用上沼气。治理粪土乱堆,消除坑式厕所和露天粪坑,大力实施改水改厕工程,力争到2010年所有村不卫生厕所全部改造完毕,实现农村厕所卫生化。治理违章乱建,加强农村容貌治理,对占用公共道路、场所,乱搭乱建的违章建筑和有碍村容村貌的破旧临时建筑、残垣断壁坚决予以拆除。治理畜禽乱跑,规范畜禽饲养管理方式,加快村外畜牧小区建设,逐步实现人畜分离,改善广大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

(三)发展社会事业,完善公共设施,增强服务功能

1、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1)健全完善“三大体系”。严格落实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纳入保障范围,不断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按时足额发放低保金,到2010年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达到1500元。扩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积极推进城郊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及时把符合条件的群众纳入养老保障范围,切实做到老有所养,困有所济,2010年农村适龄人口社会参保率达到30%以上,五年累计完成劳动保障扩面2500人。健全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逐步提高农民住院医药费用报销比例,调动广大群众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积极性,切实解决好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2010年全镇农民参合率达到95%以上,大病统筹报销比例逐步提高到50%以上,农民有病及时就诊率达到100%。认真搞好农村社会救助工作,坚持以特困医疗、教育、住房救助为重点,以临时救助和社会性帮助为补充,加大对农村孤寡老人、残疾人、孤儿等弱势群体的救助和帮扶力度,2010年农村社会救助覆盖面达到100%。认真做好孤寡老人集中供养工作,*年,计划投资450万元,在吴家村建设一处镇级敬老院,2007年敬老院床位数量基本满足集中供养需求,2010年集中供养率达到100%。(2)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实施农村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加强农村中小学校舍、教师队伍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年计划投资500万元,启动现代化的涝坡小学建设,进一步提高我镇基础教育的现代化水平。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在已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的基础上,为贫困学生免费发放教科书,为寄宿生提供必要生活补助,巩固提高“普九”水平。(3)认真抓好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严格落实《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计划生育工作的决定》和《*省加快建立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建设纲要》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强化优质服务,积极应对第四次人口生育高峰,稳定全镇低生育水平。2010年,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0‰以内,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合法生育率达到100%。(4)大力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坚持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医疗法规,积极搞好健康教育,不断提高全民预防保健意识,到2010年健康教育普及率达到95%以上。加大农村基础医疗设施投入力度,改善农村卫生医疗条件,实现村卫生室“一村一室”和“村办镇管”,实行镇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形成以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主体的公益性农村卫生服务网络。进一步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强化医疗保险基本管理和服务,保障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5)大力发展农村文体事业。加强文化广场、文化大院建设,配备“两室、一校、一栏”,即图书阅览室、文化娱乐活动室、农民文化夜校和文化宣传栏,积极开展健康向上的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加强镇村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因村制宜建设农村健身广场,配备健身器材,改善农民健身条件;大力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全民健身活动。到2010年,村级文体活动场所健全率达到100%。

2、大力完善公共设施。(1)在实现村村通公路的基础上,所有村要全面整治硬化村内主要街道,有条件的村要硬化村内所有街道,实现村内硬化路“户户通”;修建、疏通排污沟渠、管道,生活污水及时排出;主干街道和公共场所要全部安装路灯,实现村内亮化。到2010年,全镇各村主要街道硬化、亮化和保洁率均达到100%。(2)大力实施“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到2007年各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入户率达到100%,水质达到国家生活用水标准,确保人畜饮水安全。(3)实施“村村通公交车”工程,在现有通往侯家、大涧公交车的基础上,协调开通通往吴家及南三村的公交线路,彻底实现村村通公交车。(4)加快电力、通讯设施建设,全面普及电话,大力推进广播电视、宽带信息网络进村入户。到2010年,电信、宽带网络覆盖所有村,有线电视入村率达到100%,入户率达到90%以上。

(四)加强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推进文明和谐进程

1、大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1)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四民主两公开”制度,重点抓好决策程序、村务财务公开、合同管理、公章使用等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村务管理监督约束机制;严格落实农村财务集中记账管理制度,及时督促各村定期公开财务帐目,采取“依法建制、以制治村”的办法,推进村级工作的规范化。(2)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教育。通过举办讲座、讲案学法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信访条例》、《土地法》等与农村相关的法律法规,切实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进一步建立健全法律援助和服务机制,积极向广大干部群众提供法律服务,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正确行使民主权利,严格依法照章办事,理性有序地参与镇村事务管理。(3)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按照“平安建设”的有关要求,深入开展“平安镇”、“平安村”建设活动,健全完善“网格化”治安防范机制,加强联户联防队伍建设,严防重大恶性案件和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依法严厉打击等邪教组织,积极营造良好的治安环境。进一步加大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力度,扎实做好基层基础工作,增强群众的安全意识,严格落实各项安全责任和防范措施,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4)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进一步健全人民调解组织和信访工作网络,健全完善调解工作机制,认真落实信访“三见面”制度,全力解决好农村的热点、难点问题,正确处理好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努力营造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到2010年,所有村全部达到市级以上民主法治示范村标准,全镇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100%,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度100%。

2、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1)加强广大群众的思想道德建设。坚持不懈地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广泛宣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力加强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干部群众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提高抵御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2)广泛开展各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坚持以精神文明一条街创建为重点,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认真抓好“文明村、文明街、文明户”评选,积极推进文明生态村建设;认真开展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荣辱观念教育,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营造爱国守法、明理诚信、平等友爱、敬业奉献的良好社会主义风尚,努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到2010年,力争50%以上的村建成文明生态村。

(五)强化基层组织建设,提供坚实组织保障

按照“强化两个关键,建好三支队伍”的党建工作思路,紧紧抓住党委自身建设和村级班子建设这两个关键环节,深化提高“三级联创”和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干事创业的政治环境。

1、抓关键,大力强化以村“两委”为重点的镇村两级班子建设。党委自身建设方面,进一步强化政治理论、经济和法律知识的学习,提高班子整体素质,增强驾驭市场经济加快发展的能力,增强处理复杂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坚持不懈地抓好中心组学习,抓好制度建设和廉政建设,努力保持一个干事创业、奋发进取的工作局面和精神状态。村级班子建设方面,按照“四个教育强素质,三大措施立班子,落实制度抓规范”的思路,一是大力强化“增强班子团结、增强干部事业心、规范决策程序和公正处理问题”四个针对性教育,提高村级班子的整体素质。二是采取换届、扶持、调整三大措施,加强村级班子的组织建设,增强村级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三是严格落实党员学习、“”、民主生活会以及民主评议党员等各项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努力实现农村党员组织生活的正常化。力争到2010年,所有村党支部全部达到“五个好”标准。

2、抓队伍,夯实党的执政根基。党员队伍建设方面,建立健全党员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在认真抓好党员发展的同时,提高农村党员的整体素质。机关干部队伍建设方面,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强化服务观念,提高机关干部整体素质,切实树立良好的机关干部形象。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方面,采取动态管理、优胜劣汰的方法,抓好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切实解决部分村后继乏人的问题。

3、抓廉政,树好党的形象。进一步加大教育力度,不断提高各级干部的廉政意识。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关规章制度,深化镇村两级政务公开,强化内部审计,加大违纪违规案件的查处力度,坚决遏制违规违纪行为。

农村工作意见范文篇7

一、工作目标

以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减负为目标,全市价格部门各负其责、协调配合、共同努力,通过农村价格服务工作,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引导农民调整生产和经营结构,实现增产增收,有力地推进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工作任务

(一)搭建服务平台

一是网络服务平台。全面开通市、县(区)两级物价网,开设办好涉农收费、价格政策、主要农产品价格监测、特色农产品价格监测等栏目,与“*省物价网”的农村价格信息服务栏目组成农村价格信息采集、报送、汇总分析和的网络服务平台。

二是广播、电视、报刊服务平台。争取宣传、广电部门的支持,在《拂晓报》、市、县(区)电视台和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开辟农产品价格信息服务栏目。

三是价格系统自办刊物服务平台。继续办好《宿州物价》,新办《宿州价格监测与信息》月刊,宣传价格政策,农产品监测信息。

四是乡镇工作站服务平台。在乡镇设立价格工作服务站,各县、区物价局要加强组织、协调和指导,充分发挥现有乡镇物价所和乡镇农经办、农经服务站、乡镇政务公开栏等基层组织和阵地及县乡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村民代表的作用,做到“九有一公布”,即有价格工作人员(专兼职均可),有价格信息员,有办公场所,有工作站牌,有价费公示牌,有农产品价格信息栏,有服务站工作职责,有价格信息监督员守则,有价格工作服务站网络图、公布价格咨询举报工作程序和“*”举报电话。

五是村委会活动阵地平台。充分发挥各行政村现有党建活动室、计生服务室、村务公开栏等阵地,及时张贴、公布农村价费政策,农产品价格信息。每村聘请一名价格监督员,及时有效地监督和反馈农村价费政策的落实情况。

(二)加强价格宣传

充分发挥五大服务平台作用,多措并举,加大宣传力度,让“价格服务进农村”活动家喻户晓。

一是定期向各类服务平台提供价格法律、法规、价格政策文件、农产品价格信息和价格宣传稿件,定期向乡镇价格工作服务站发放《宿州物价》和《宿州价格监测与信息》。

二是组织开展宣传活动,要拓宽宣传渠道,改进宣传方式,如编排文艺节目、农村价费政策知识竞赛等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农村价格政策。

三是适时组织对农村价格工作人员、价格信息员、监督员的培训工作。

四是全面落实市物价局《关于加强价格宣传工作的意见》,利用市、县物价网站、《宿州物价》、《宿州价格监测与信息》等信息载体开展优秀征文评选活动,通过征文,总结经验,改进服务,促进“价格服务进农村”活动健康、深入、持久地开展。

(三)发挥价格职能

1、加强农资市场价格监管。严格执行国家对化肥流通环节差率控制政策规定;加强农资市场价格监督,及时反映农资市场价格动态;大力推行农资商品明码标价,增加价格透明度;

2、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积极宣传国家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政策,在粮食收购季节,配合有关部门深入基层粮食收购点,对粮食收购中的压级压价等损害农民利益的行为,及时查处;落实

国家良种补贴政策;规范农村公路客运价格管理,合理制定农村客运价格,清理涉及农村客运的不合理收费。

3、发挥农产品价格成本和监测信息的导向作用。拓展农产品成本调查和价格监审领域,通过成本调查、效益比较分析,引导农民合理调整种植结构,为农民增产增收服务。

4、加强农村医疗服务价格管理。落实已公布取消的向县乡卫生院、农村个体诊所收取的医疗监督管理费等有关规定;进一步规范农村医疗单位的药品采购行为,落实国家公布的药品降价政策和差率作价办法,降低药品价格。

5、严格落实*省物价局《关于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后进一步加强收费管理的通知》,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除按“一费制”收取课本费(不含按规定享受免费教科书的学生)、作业本费和寄宿生住宿费外,严禁再向学生收取其他任何费用,坚决杜绝一切乱收费。

6、加强农村公用事业价格监管。严格审核农村乡镇自来水价格,改善农民生活用水质量;落实城乡用电同网同价政策,促进农村电力消费;严格审核殡葬服务项目,规范殡葬收费行为;合理制定农村有线电视初装、移机和收视维护费标准,落实农村“五保户”收费减免政策,不断改善农民文化生活条件。

(四)加强价费检查。

各县、区价格部门要深入农村,围绕农村反映突出的价格收费问题,组织开展专项检查,重点检查农资、农业用水、用电、医疗价格和教育、婚姻登记、殡葬、农机服务收费及其他涉农收

费,及时查处各种价格违法行为,加大“*”价格举报电话的宣传及举报案件的查处力度,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五)开展调查研究。

各县、区价格部门要围绕服务“三农”,经常深入农村,开展调查研究,探讨农村价格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并报当地党委、政府和上级价格部门,为制定和调整涉农价格政策提供参考。各县、区可在以下方面任选三篇(多选不限)进行调研: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执行情况、农民种植养殖成本变化情况、良种补贴政策执行情况、农民收支消费意向、农资供应及价格、农村医疗收费、农业技术服务和培训收费、农村各项服务性收费、农民建房收费、有线电视收费、计划生育收费、水电价、殡葬收费等。

(六)建立长效机制。

“价格服务进农村”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各县、区价格部门要主动取得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视,争取有关部门的理解和支持,赢得乡村干部、农民的支持和配合。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增强服务“三农”的意识和责任,积极探索价格政策定期宣传,涉农收费定期公布,价格政策定期提醒,农村价格定期检查,建立价格服务台帐等“价格服务进农村”的长效机制。

三、几点要求

(一)加强领导

“价格服务进农村”是“价格服务进万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作量大,涉及面广,需要上下配合,齐抓共管,各县、区

物价局主要领导要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成立组织专

门抓,形成市、县(区)、乡(镇)三级价格部门一级抓一级,一级向一级负责的工作机制。

(二)有序推进

今年总体安排是,五月份宣传动员,六、七月份开展搭建五大服务平台的试点工作(重点在设物价所的乡镇),八、九月份全面推开,十、十一月份开展调研和涉农收费检查,十二月份组织检查验收。各县、区局要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市局将适时调度,确保按时完成各项任务。

农村工作意见范文篇8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有关文件精神,紧密结合我区实际,结合基层组织建设、

年轻干部到农村基层实践锻炼等工作,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作用的基础上,加大政府引导力度,完善政策,落实措施,营造氛围,促进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工作,为我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保证。

二、总体目标

从*年起,按照“先易后难、稳步推进、三年到位”的要求组织实施,每年分别完成村总数的30%、30%和40%,到2009年底基本实现全区每个村都有一名高校毕业生的目标。

招聘对象为余杭生源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大专以上学历毕业生和具有全日制普通高校大专以上学历的余杭户籍的社会其他人员,年龄在28周岁以下。

三、主要措施

1、制定实施方案。根据省、市统一部署,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分解落实每年的工作计划和任务。

2、开展招聘工作。招聘工作坚持公开、公平、择优的原则,由区委组织部、区人事局统一组织,分镇乡(街道)、按职位招考,规范报名、笔试、面试、体检、考察等程序,通过组织发动、公开报名、资格审查、笔试面试、体检考核、公示录用等必要环节,确保把综合素质较好的高校毕业生招聘到村工作。招聘工作一般安排在每年的6至8月份进行,或按照杭州市的统一部署实施,具体办法另行制订。

3、规范人员管理。招聘到村工作的高校毕业生实行劳动合同管理,劳动合同内容全区规范设置。招聘的高校毕业生到村工作后,由村与高校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首次签订合同期为3年,并实行3个月的试用期。在合同期内,人事档案统一由区人才开发中心免费,党、团组织关系迁至工作所在村,计划生育等日常管理由镇乡(街道)、村负责。

4、合理安排岗位。根据高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合理安排工作岗位。试用期满经考核合格的,一般安排或推荐担任村党组织负责人助理、村委会主任助理、村经联社社长助理或群团组织负责人等职务,也可根据实际需要安排其他工作岗位。对到村工作后表现优秀、条件成熟的,可通过法定程序或有关规定进入村领导班子担任相应职务。

5、加强培养锻炼。对到村工作的高校毕业生,要制定具体的培养计划,落实相应措施,帮助他们尽快成长成才。要重视做好培训工作,由区委组织部、区委农办、区人事局统一组织上岗前培训,重点学习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及与农村工作有关的基本知识和基层工作方法;在村工作期间,镇乡(街道)要有计划地抓好经常性的教育和培训,鼓励他们参加继续教育和学历教育。要加强实践锻炼,根据工作需要,村党组织可适时对他们进行分工调整,使他们经受多岗锻炼。要实施镇乡(街道)驻村干部联系和村主要领导帮带制度,重点传授农村工作经验和方法,帮助他们尽快提高农村实际工作能力。

6、落实待遇保障。到农村的高校毕业生,在合同期间的年总体收入一般不低于全区上一年的职工平均工资水平,具体报酬额度通过民主评议制度来确定,区财政每年每人补助15000元,评议报酬的不足部分由镇乡(街道)承担。年度奖金根据考核结果由镇乡(街道)确定,并由镇乡(街道)、村承担发放。同时,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落实好基本社会保障,由镇乡(街道)按城镇职工标准为其办理各类社会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纳部分参照村班子成员由区财政、镇乡(街道)和村三级按比例承担。高校毕业生到村工作3年期满后续签合同的,从第4年起,有关待遇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和我区镇乡、街道、村实际执行。区财政补助标准根据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确定一定的递增额度。

7、实施工作考核。镇乡(街道)作为管理主体,要把高校毕业生列入村干部管理范围。每年由镇乡(街道)组织对高校毕业生进行年度考核,根据其工作表现,分别确定为优秀、称职或不称职三个等次,其中优秀等次应控制在总人数的15%以内,年度工作考核不称职的,取消考核奖并进行谈话教育,对连续两年考核不称职的,按照合同规定予以解聘。

8、建立激励机制。切实关心在农村工作的高校毕业生的思想、工作、学习和生活,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到村工作3年以上,且年度考核均为称职以上的高校毕业生,在报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时,落实加分等有关优惠政策。招聘到村工作的高校毕业生,被国家机关或国有企事业单位录用的,由录用单位按照所任职务比照同等条件人员确定其工资待遇,并依据其在村工作期间缴纳的养老保险金年限,合并计算为工龄。在今后晋升中高级职称时,同等条件下优先评定。

9、鼓励扎根农村。坚持标准,严格程序,积极做好从到村工作高校毕业生中发展党员的工作,把表现优秀的及时吸收到党内来。对已进入村领导班子的,要鼓励和支持他们安心农村工作,妥善解决好他们的后顾之忧,并加大培养力度,使其成为镇乡(街道)领导班子的后备力量。积极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在合同期满后在当地工作创业。对3年后仍留在村工作的高校毕业生,要逐步提高其收入待遇。对愿意长期在村工作的高校毕业生,根据本人意愿,其户籍可以在工作所在地的镇乡(街道)落户。

10、支持自主择业。对合同期满自主创业、灵活就业的,可享受有关文件规定的优惠政策。

目前已在村党组织、村委会、村经联社班子任职的和经镇乡(街道)公开招考录用到村工作的全日制普通高校毕业生,经区委组织部、区人事局确认后,可以参照*年经公开招考到村工作的高校毕业生的有关政策落实相关待遇。

农村工作意见范文篇9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加快推进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必然要求。农村发展滞后于城市发展,制约了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步伐。为此,中央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五个统筹”之首,总书记提出了“两个趋向”的科学论断,党的十六届(提醒您:请根据实际修改)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任务。经过多年来特别是近年来的快速发展,我市已经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加速农村建设发展的能力和条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是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举措。(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提高执政能力的具体体现。我市绝大部分区域是农村,绝大多数群众是农民,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精神,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很重要的就是要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农民的利益。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激发农村发展活力,优化农村发展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文明程度,事关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实践,也是各级不断提高执政能力的具体体现。(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建设全省首善之地的必然要求。加快推进“两个率先”、“两个前移”,建设全省首善之地,是我市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构建和谐社会,仅有城市发展远远不够,必须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共同进步。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农村与城市统筹发展、城市化与工业化联动发展、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改变城乡

发展不和谐状况,必将为建设全省首善之地奠定坚实的基础。二、切实把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思想、实施原则和目标任务(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提醒您:请根据实际修改)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把握建设全省首善之地的总要求,以推进农村全面进步,促进农村生产力水平、服务管理水平、农民生活水平和文明程度“四个提升”为目标,以“五大建设”为重点,政府主导、群众主体,四级联动、整体推进,实现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相统一,经济、社会、自然与人的发展相协调,把我市农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二)实施原则⒈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原则。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协调发展,生产与生活条件同步改善,建设与管理同步推进,自然生态与人的发展同等重视,正确处理农村建设发展中的各种关系。既要注重加大对农村的公共投入,改善农村的生活环境条件,又要毫不动摇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提升农村生产力水平和农民富裕程度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增强农村自我发展、自我建设的活力和后劲;既要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加快农村硬件设施建设,又要健全管理制度,加强农民教育,倡导文明生活方式,增强群众的民主法制意识、科技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⒉分类指导整体推进原则。要因村制宜,分类指导,对城中村、园区村、城镇驻地村、山区滩区村,立足实际确定建设内容和标准,区别不同情况采取政策措施,不搞一刀切。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在全面动员发动、各乡镇(街道)村全面展开的基础上,每年确定一定数量的村实行重点扶持,全方位建设,集中突破,以点带面,促进全市新农村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明年率先实施“十百”工程,着力抓好××个示范村和××个建设村,为其他村庄树立样板,提供借鉴。其他村庄要不等不靠,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及早展开各项建设工程。⒊群众自愿原则。要确立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正确处理政府主导与群众主体的关系,坚持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支持群众,尊重农民意愿和对项目的选择,充分调动农民自力更生建设家园的积极

性,激发农民自主、自强、勤勉、互助、奉献精神。凡是群众迫切要求的先建、早建;凡是农民不认可的项目,不能强行推进;凡是农民一时不接受的项目,要先试点示范,并讲明政策规定,严格民主程序,让农民逐步理解接受。要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建立项目扶持、市级补助、乡镇配套、村集体补贴、村民投入、社会投资“六位一体”的多元化投资格局。⒋规划先行原则。新农村建设要以全市村镇建设整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指导,在认真做好与农田保护规划、城镇组团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工业园区规划及水利、交通等专项规划衔接的基础上,按照适度超前、因地制宜、各具特色的要求,首先进行村庄布局总体规划,确定建设方案。并坚持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个法,严格按照新村规划和建设方案组织实施,切实维护规划的统一性和严肃性。(三)建设目标各乡镇(街道)村要按照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以产业现代化、布局优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环境洁化、家居舒适化、服务社会化、管理规范化、农民知识化、精神文明系列化“十化”和××项考核指标(附后)为建设目标,广泛动员,全面发动,整体推进,力争经过五年的集中建设,把我市农村传统产业改造成为具有持久竞争力和持续致富农民的高效产业,把传统村落建设成为拥有现代文明生活的新型社区,把传统农民培养成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有文化有技能有道德高素质的新型农民。⒈产业现代化。加大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步伐,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基本化解村级不良债务,确保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年均增幅要保持在××%以上。⒉布局优化。按照全市城镇总体规划和土地总体利用规划,科学确定村庄建设方向,因村制宜编制规划,实现村庄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显、公共设施完善、资源利用高效、居住环境优美、生活方便舒适。特别是城中村、园区村要改造建设成为新型社区,群众有愿望、具备条件的村庄要实施宅基地整理、旧村改造,撤并小村,建设中心村。民宅建设要坚持实用性与美观性、特色性相统一,住房全部达到砖瓦结构标准,人均住房面积达到××平方米。⒊街道硬化。在实施村村通硬化路工程的基础上,所有村庄要全面整治硬化进村道路和村内主要街道,有条件的村要硬化村内所有街巷。同时,村内主干街道和公共场所要全部安装节能型路灯,实现亮化;⒋

村庄绿化。实现农田林网化、农户庭院园林化和田边、河边、路边、街边、宅边全方位绿化,村内至少建设一处街心公园或公共绿地,村庄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提高生态质量。⒌环境洁化。实现生活区与工业生产区、畜禽养殖区分离;村内闲置宅基地和私搭乱建、有碍观瞻的建筑全部清理,废旧坑(水)塘全面整理;村庄主干街道整洁、美观、有序,无“三大堆”(柴草堆、粪堆、建筑垃圾堆),无乱贴乱画现象;村庄排水排污系统通畅,有条件的村实行雨污分流;各类垃圾集中存放、及时清运、无害化处理,打造良好人居环境。⒍家居舒适化。引导群众建设安全节能型住宅,加快建设农民公寓楼。实现饮用水集中供应,自来水入户率达到××以上,水质达到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农户基本普及卫生厕所,普遍使用沼气、液化气、秸秆气化气、太阳能、电能等清洁能源;全面普及电话,宽带信息网敷设到村,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以上,初步实现生产生活信息化。⒎服务社会化。全面推行为民服务制,建立村级便民超市或综合服务大院,组建专业协会或合作社。全面普及学前教育,切实落实对贫困家庭学生的“两免一补”政策;实现卫生所达标,村民全部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最低生活保障政策、残疾智障人员、老党员和困难家庭老人的帮扶政策、失地农民补偿政策、五保老人集中供养政策得到认真落实,无房或危房特困家庭的住房问题得到全面解决,因病、因灾、因伤致贫家庭得到及时救助。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弱有所助、贫有所济。⒏管理规范化。村“两委”班子健全完善、团结协调,村党组织达到“五个好”要求;全面实行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级民主自治,各项管理制度健全,村务财务管理规范,村民对村务公开的满意度达到××以上;社会稳定治安良好,治安巡逻、矛盾调处和为民服务三支队伍健全,无派性和宗族势力干扰村级正常工作,有效避免越级集体上访事件,村民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度达到××以上。⒐农民知识化。新增劳动力受教育年限要达到××年。现有劳动力每年参加农业科技培训的时间不少于××天,每三年参加一次系统非农就业培训,××%以上的适龄农民要成为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和较强就业能力的新型农民或产业工人,××%的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就业。、精神文明系列化。建立一条文明街、一处文体广场(文化大院)、一处图书阅览室小康电子书屋、一处文体娱乐室,完善健身器材、娱乐设施;开展经常性的丰富健康的文体活动,组织文明

农村工作意见范文篇10

一、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关我区农业和农村的长远发展,事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大局。司法行政机关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制保障方面担负着重要职责。司法行政工作具有服务社会、贴近基层、联系群众的特点和优势。律师、公证、基层法律服务、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和法制宣传等工作,在服务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具有重要而独特的职能作用。发展农村生产力,实现粮食增产和促进农民增收,需要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工作;及时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需要人民调解工作;推进农村民主法制建设,促进农村各项社会事业进步,需要法制宣传和基层依法治理工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务的提出,为发挥司法行政工作职能作用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各单位要进一步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增强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有效地履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努力为农村的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和民主法制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二、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司法部《意见》和区委、区政府《实施意见》的具体要求部署,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大局,立足司法行政工作贴近基层、联系群众的职能优势,充分发挥法律服务、法制保障和法制宣传的作用,坚持突出重点,精心组织,讲求实效,与时俱进,积极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服务,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服务,为广大农民群众服务。

主要任务:(一)要充分发挥法律服务工作的职能作用,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要组织、引导律师、公证员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法律服务。要围绕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大量法律服务需求,特别是农村招商引资、完善土地承包经营、土地征用补偿安置和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法律需求,及时有效地组织律师、公证员,采取有效措施,为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事业发展提供法律服务。1、律师、公证员要积极拓展农村法律服务领域。律师要为农村提供法律顾问、法律咨询、诉讼和法律援助等服务;公证机构则要依法办理各类涉农公证事务。2、要积极发展乡镇基层法律服务。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要立足于为当地新农村建设服务,通过担任镇政府、村民委员会的法律顾问,帮助农村建章立制、实施依法治理等,为提高农村社会的法治化管理水平服务。3、要积极拓展基层法律服务功能。通过开展法律咨询、提供公证咨询、开展法制宣传等多种方式,积极为农村各种经济实体和农民提供法律服务,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法制氛围。4、要加大对农民的法律援助力度。努力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使尽可能多的困难农民得到法律援助。对农村发生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征地、拆迁中侵害农民权益,五保户和低保户等社会保障以及残疾人救助、灾害救助等方面纠纷,赡养、抚养类家庭纠纷,交通、医疗事故等人身伤害案件,关系到农民群众利益的假种子、假农药等坑农害农案件,要千方百计依法提供必要的法律援助;要充分发挥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在法律援助中的作用,积极鼓励具有法律专业知识的社会志愿者参加农村法律援助工作。要采取便民措施,为农民提供便利的法律援助。

(二)要进一步做好人民调解工作,为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服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和谐稳定的农村社会环境。要重视和发挥人民调解在预防、化解农村矛盾纠纷中的基础性作用,努力维护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1、人民调解组织既要及时化解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传统民间纠纷,也要参与征地拆迁、环境污染、土地承包等引发的群体性、易激化矛盾纠纷的调处工作。2、要全面加强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充分发挥人民调解便民利民的优势,进一步调整、充实、巩固镇(街道)、村(居)委员会调解组织。特别要加强镇(街道)、村(居)委会调解组织和调解工作的规范化建设。3、要大力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做到早发现、早解决,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4、要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网络作用,利用调解委员会、调解小组、调解员的组织网络优势,健全和落实纠纷信息反馈机制,为各级党委、政府了解和掌握社情民意发挥积极作用。5、要全力强化人民调解员业务培训和工作技能培训,不断提高人民调解员的调解能力和调解水平;要积极探索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的纠纷调处办法,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及民事诉讼的衔接和协调。6、要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做好农村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

(三)要深入开展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为推进农村民主法制建设服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必须大力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法律素质。要按照“五五”普法规划的部署和要求,采取多种多样、适合农民特点和需求的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农村法制宣传教育。1、要积极开展“法律进乡村”活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把法制宣传教育作为政府对农村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搞好普法资料、法制信息、法制文艺等进乡村活动,切实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2、要结合农村“两委”换届选举,宣讲宪法和选举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法律、法规以及有关的方针政策,增强农村干部和农民的宪法观念和法律意识,以推动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健康有序发展。3、要研究制定适合农村基层干部特点的法律学习培训规划,重点抓好农村党员干部,特别是“两委”干部的法律培训工作,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法律素质和依法办事、依法管理的能力。4、要以“民主法治村”创建活动为载体,进一步强化农村依法治理。要按照“依法建制、以制建村、村民自治、民主管理”的原则,坚持把“民主法制村”创建活动作为一个长期起作用的载体,不断向前推进。要帮助农村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规范化建设,使广大农民依法正当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要引导、帮助农民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和途径表达利益诉求,提高农村基层干部运用法律手段管理基层事务、处理矛盾纠纷的能力。5、要积极加强农村法制宣传阵地建设。在继续搞好板报、墙报等农村传统法制宣传教育阵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报刊、电视、广播和网络等大众传媒,紧密结合广大农民群众的法律需求,选择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加强农村法制宣传工作。鼓励民间开展健康有序的法制宣传活动,加强对村镇自办法治文化活动的指导和扶持。

(四)要积极为解决农民工问题提供法律帮助,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量。1、各单位要立足职能和自身工作优势和特点,积极参与改善农民进城务工环境、保护农民工权益等方面的政策法规修订工作,参与和配合有关方面清理和取消不利于农民工流动和进城就业的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限制等。2、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农民工的法律意识。结合农民工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农民工的法律素质;要明确用工单位法制宣传教育的责任,加强对用工单位和农民工用工中介组织的法制宣传教育,预防和减少侵犯农民工合法权益现象的发生。3、要积极引导广大农民工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做到既要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又要自觉遵纪守法,成为促进社会和谐的积极力量。3、要做好对农民工的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工作。要继续把农民工列为法律援助的重点对象,集中力量保证对农民工案件的法律援助。对农民工申请法律援助,要简化程序,快速办理。法律援助中心要对农民工案件的受理、审查、指派流程以及时限等作出规定。要集中力量保证对农民工案件的法律援助,对申请支付劳动报酬和工伤赔偿法律援助的,不再审查其经济困难条件。要引导法律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积极参与涉及农民工的诉讼和非诉讼协调及调解活动。鼓励和支持律师和相关法律从业人员接受农民工委托,并对经济确有困难而又达不到法律援助条件的农民工适当减少或免除律师费。要积极争取政府财政支持,为农民工获得法律援助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要探索建立农民工输出地与输入地法律援助协调机制,加强异地协作,办理好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

三、切实加强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活动的组织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