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党组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3 04:39:30

农村党组织

农村党组织范文篇1

过去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产生,主要采取“党员推荐、组织确定候选人,差额选举支委、支委选举书记”的办法。这一办法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任务的加重,随着对基层组织工作要求的提高,逐步暴露出许多问题:就班子成员而言,是要我当,不是我要当,从一开始就缺少内在动力和面对群众的责任;就普通党员而言,感觉选谁主要是上级组织定的,自己的意愿不能充分表达,对班子的向心力就差;就村民而言,支部班子成员是谁,触不及、挠不到,党组织与群众的凝聚力就弱。内在动力不强、党员向心力不强、群众凝聚力不强,在涉及解决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时,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影响力、战斗力就不强。

党的*指出:“从改革体制机制入手,建立健全充分反映党员和党组织意愿的党内民主制度。”这使我们认识到,一方面通过改革制度机制入手,推进基层党组织的民主,让干部有动力、党员有活力、群众有信心,这样才能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影响力和战斗力。另一方面,党内民主的状况必然会产生示范效应,促使村民自治“四个民主”的学习和仿效,更有效地推动村民自治。因此,我们在20*年村基层组织的换届选举中,就基层党组织直选,进行了积极探索。

一、创新求实,积极稳妥地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民主化进程

坚持以党的*精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总书记关于推进党内民主的指示为指导,立足我镇实际、坚持与时俱进的态度,以推动村党组织民主选举为突破口,加大制度方法创新,积极地推进农村基层民主选举,全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1、加强领导,推动“三选”联动。为切实搞好换届工作,党委会对方案和办法进行了认真研究,召开大会专题动员部署。并成立了村级组织换届选举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抽调人员组成工作指导组,明确由换届选举领导小组根据批准的方案实行统一协调指挥,切实保证党内民主选举有序推进,推动两委交叉任职以便精简干部。

2、创新办法,推进村党组织直选。

以农村党支部换届选举为契机,健全党组织建设。积极探索农村基层党支部班子选任的新机制,精心组织农村党支部换届“两推一选”、在芮家村采取“群众投信任票、党员投选举票”的“两票制”办法;在芝山村“党内直选村党总支书记、副书记”;在农业中心、派出所2个事业单位党支部;在钒铁分厂、天泉建安公司2个非公有制企业单位推行“无候选人党内直选党支部委员”试点,找准了一条选准、配强党支部班子的新路子,构建了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新平台,加强了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增强了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3、周密组织,加强对民主选举工作的引导监督。一是为了保证直选选出的干部既符合组织要求,又为党员群众所公认。事前镇党委对各村班子进行了调查摸底。组织了大规模的村后备干部选拔,以做到心中有数、余地充分。同时,坚持年轻化、学历高、精减职数三项原则。50周岁以上的原则上不再担任村干部,新进班子成员学历应当在高中以上,村支委班子一般只配备三人,选举中尽量引导与村委会成员交叉任职。二是为了让党员群众对候选人有一个直接、深入的了解,使票数不至分散,保证一次选举成功。着重组织好述职演说,同时在一定范围内通报“两推荐”的情况,进行引导。三是为了保证选举的正常有序,避免拉票、贿选等不良现象的产生,从部门抽调干部,分村包干,指导工作。选前举办培训班,组织工作组人员进行选举工作业务培训,使广大指导组人员明确任务、掌握方法和程序,以便严格组织、指导和监督选举工作。

二、总结经验,不断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民主化进程

农村党组织范文篇2

去年以来,我县紧紧环绕增强农村“双基培植”的总体要求,鼎力奉行了村级事务由党员年夜会和村平易近代表会连系召开配合商议,党员审议、村平易近代表抉择为首要内容的“联会两议”村治机制,激发了村级组织的内在活力,解决了持久困扰后进村党组织转化的瓶颈问题,促进了村级班子培植整体水平的晋升。

一、积极试探,立异机制整顿后进村班子

连系多年整顿转化后进村的工作实践,我们深刻熟悉到,增强教育、建强班子、重点帮扶是促进后进村转化的有用体例,但要从根柢上除乱、治庸、破穷,实现后进村的长治久安,还必需成立职责分明、彼此看管的村级组织新架构,健全规范严密、平易近主有序、运转自如的村级事务抉择妄想机制,使村务打点在平易近主与法治的框架内运行。为此,我县着眼于后进村治理,在总结完美崔尔庄镇东村“党群议事会”做法的基本上,力争在解决后进村深条理矛盾、理顺干群关系、凝聚成长合力等方面取得打破,试探奉行了村党组织率领下的“联会两议”机制。“联会”,即文秘杂烩网党员年夜会和村平易近代表会连系召开;“两议”,即党员对议办的村务进行审议、村平易近代表对议办的村务进行抉择。其工作轨范是在一次会议上分三个轨范完成“联会两议”内容。首先,村党组织负责征集梳理并向党员、村平易近代表连系会议提交村级事务议题,党员和村平易近代表对议题深切钻研、普遍商议;其次,全体党员以举手或投票的体例对商议功效进行审议;第三,村平易近代表对审议经由过程的议题进行抉择。凡村平易近代表抉择经由过程的议题,由村委会贯彻执行。我们在奉行“联会两议”机制中,做到了“三个明晰”,即明晰党员会和村平易近代表会连系召开的议事主体地位,由村党组织书记主持召开,作为村级事务平易近主抉择妄想的必经轨范;明晰党员对村级事务的审议权,充实阐扬党员在介入、抉择妄想村级事务中的权力和浸染;明晰联会“村务共商、各自表决”的原则,村平易近代表会议对村级重年夜事务具有抉择权,在村代会主席的主持下,对经党员审议后的议题作出抉择。从实践情形看,“联会两议”机制已经获得了下层党员干部的普遍认可,尤其是在后进村形成了党支部阐扬率领焦点浸染、村平易近自治组织有序运行、党员群众积极介入的精采工作场所排场。

二、因村施策,运用机制整治后进村班子

今年以来,我们按照倒排10%要求,把层层排查出来的50个后进村班子全数纳入整治规模,积极运用“联会两议”工作机制,连系分歧村情实施针对性治理。一是化解矛盾治“乱”村。对“两委”不协调、派性矛盾凸起的“乱”村,从调整村级组织架构、成立健全“联会两议”组织入手,在机制层面上理顺村级组织关系,明晰职责分工,从而消弭发生派性和隔膜的土壤,促进村“两委”协调运转。年夜崇务村两年夜宗族之间多年争斗、积怨很深,无法开展工作。镇党委书记进行重点帮扶,健全村治新架构、奉行“联会两议”机制、正确指导会议的议题和标的目的,慢慢将矛盾的焦点从派系益处争斗改变到了经营村庄成长上来,弱化了派性纷争,全村历史性地实现了平稳融和、协作齐心。二是督促激励治“庸”村。对看摊守业、不思进取的“庸”村,我们出力解决村班子成员思惟不美观念陈旧、进取意识淡化的问题,要求村“两委”干部自动深切群众倾听呼声、收集急难盼怨问题,确定提交“联会”表决的议题。刘家庙乡党委在4个工作多年没起色的落伍村,设立了村干部实绩公开牌,每月对落实“联会”抉择的进度进行公示,接管村平易近的看管,激发了村班子成员干事创业的自动性。今年先后为群众兴办集中供水、道路亮化等好事实事38件。三是指导成长治“穷”村。对经济成长落伍的“穷”村,县、乡党委积极指导村班子借助“联会两议”平台,找潜力、挖穷根,寻找促进经济成长的路子,从而改变贫穷落伍的面容。去年,纸房头村有一块闲置地,是用来搞房地产开发?仍是建工业园区?村党组织一时拿不定主意。提交“联会”谈判时,年夜都党员和村平易近代表认为,搞房地产开发是短期效益,而办企业是持久受益,村级培植理当有久远目光。村班子采纳了党员和村平易近代表的定见,培植了村级工业园区,引进了5家企业,既为村平易近供给了就业岗位,还使村集体每年增添固定收入100多万元,实现了村级经济的跨越式成长。

三、整顿带动,力促机制阐扬更年夜的下场

农村党组织范文篇3

新形势带来新问题

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是党在农村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贯彻者、执行者。近几年来,通过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扎实开展农村党建“三级联创”活动,郑州市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涌现出一批“五好”村党支部和“双强”(自己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强)党员干部。但调查发现,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村民自治制度的完善以及农业税费的逐步取消,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中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现有的以行政村为单位设置党组织的单一模式和进行党员教育管理活动的方式,越来越不适应农业产业化、经济结构多元化、组织形式多样化的需要,越来越不利于农村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不利于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农村基层党组织发展经济的能力和党员干部的带富能力越来越不适应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的迫切要求;一些农村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面对新旧体制转轨过程中产生的诸多矛盾,缺少与时俱进的工作手段和工作方法,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新问题带来新举措

面对新形势带来的新问题,郑州市委开展了“双联双增”活动。这一活动得到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的认可和支持,取得了明显成效。

支部整合搞联建。坚持党委引导、优势互补、自愿互利、便于管理和发挥作用的原则,打破原来按行政村为单位设置基层党组织的单一模式,鼓励农村党支部跨行业、跨地域、跨所有制进行整合联建,促进农村各种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支部联建的主要形式有:(1)村与村联建。分两种情况:一是优势互补联建,即经济优势相同、产业结构互补、地域相邻、关系紧密的村党支部整合联建。二是强弱帮扶联建,即先进村、经济强村党支部对后进村、经济弱村党支部进行帮扶联建。(2)村与企业联建。村党支部与村内或周边龙头企业党支部联建,成立党总支,促进企业增效、农民增收。(3)村与部门联建。分两种情况:一是利用部门职能优势结对联建,即村党支部与市直职能部门或乡镇站所党组织结成松散型的联建对子,发挥部门或站所的行业优势和专业特长,对联建村进行帮扶。二是利用外部智力优势结对联建,即村党支部主动与省市有关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党组织结成松散型的联建对子,寻求信息、技术、人才支持,促进经济发展。

党员分类联农户。本着科学分类、因人制宜、明确责任、结对帮带、共同富裕的原则,组织市乡机关中有帮扶能力的党员和农村“双强”党员,每人联系若干农户,帮助其增收致富,进而辐射带动更多农户致富,逐步扩大农村致富群体。为增强党员联户的针对性,根据农村党员的实际,把党员分为“双强”型、老龄参谋型、劳力型、救助型等若干类型;根据农户的致富状况,把农户分为有潜力无实力型、纯劳力型、救助型、小康型等若干类型。对有潜力无实力型农户,通过强精神、传技术、找门路,采取“一帮一”的方法,使其学一门实用技术、上一个增收项目、带一批群众致富;对纯劳力型农户,组织劳动力转移,外出务工,或就近安排到种养加工等行业参加长短期务工,促其换脑子、学点子、创路子、办厂子;对救助型农户,采取政府救助、联户资助的办法,解决其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对小康型农户,支持他们实现跨越式发展、大幅度增收,促其建好一个龙头企业,占领一方市场,增加一块税收,奉献一片爱心。

新实践带来新启示

“双联双增”活动的开展,为在新形势下保持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先进性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农村党组织范文篇4

一、目前我县部分农村党组织不能体现先进性的原因

农村作为改革开放的最初发源地,经过这二十几年的发展,虽然较以前有了一定的变化,但与城市发展相比较差距却越来越大。米脂县作为一个农业贫困县,去年的农民人均收入是1487元,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相比差了近3000元,较全省的农民人均收入将近低了600元,不到全国农民人均收入的50%。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实现农民增收就成为最紧迫的任务,这也就要求作为最基层的村级党组织必须加强自身建设,发挥好带头作用,带领农民尽快脱贫致富奔小康。可是就目前而言,农村党组织的现状让我们感到,这一目标的实现还有一定的距离,一部分村级党组织自身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农民收入的重心转移,致使村级党组织的作用无处发挥。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的农民现在主要的收入来源不是依靠种地,而是转向劳务输出等其他方面。杨家沟镇罗硷村农民窦宏伟今年38岁,去年在煤矿打工,收入将近3.6万元,家里种地收入1000元左右,一年除了生活所需外,孩子上初中,吃在家里,学杂费不用交。他告诉我们,现在打工好好挣点钱,等将来孩子上大学用,家里吃喝老婆种地那点护住就行,将来孩子有出息了,不要再扛老镢头。我们算了一笔账,杨家沟全镇农民一年外出打工的青壮年占劳动力总数的近90%,仅劳务输出一项收入就占农民总收入的近75%,而种地对农民来说,如果老天帮忙,好一点的一年到头也就收入3000多块。20*年全县农民人均收入统计情况表明,农民收入的来源中,来自农业收入的比重占了不到30%,而仅劳务输一项给农村带来的经济收入却占总收入的将近60%。这对于一个农业县来说,意味着农户收入的主要来源已经发生了变化,农民不是依靠种地来获得主要的经济收入。所以,他们活动的范围就由原来在本村务农转向了外地打工,一年四季主要是在外面,这对村党组织管理而言,造成了无人可管的状况,说白了也就只管一支“3860部队”。

2、村集体经济积累可怜,欠债严重,致使村党组织的各项工作无法开展。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对一个村来说,村集体经济薄弱、村级欠债太大,就会导致村党组织这个上层建筑的战斗力、凝聚力衰弱,影响村里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去年的一项统计数字表明,米脂县396个行政村中,负债村数有256个,负债总额达1280万元之多,最高负债近50万,无村集体积累的村有367个,无集体收入的村有256个,经济发展长期滞后的村有144个。姬岔乡毕家渠村党支部书记向我们介绍说,在90年代初,他们村集体还有点经济积累,村民们有事也找大队解决,到后来村里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土地主要靠婆姨娃娃和老人种,各家连各家的事都忙不过来,集体的承包地和一些果园等,根本没人承包,队里一分钱也收不回来,再加上我们修了两条路,现在村集体欠债近14万,我这个书记都没人敢当,而自己主要工作就是多争点资金、跑点项目,尽快把欠债还上。说实话,压上这么一屁股债太让人头痛了,我们现在说话都没什么威力了,支部的号召力也远不如从前了,村里的各项工作搞起来困难重重。

3、村“两委”关系不协调,致使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难以形成。目前我国经济生活中的运行机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作为国家上层建筑的政治体制在相当程度上仍然保留着计划体制时期的过度集权的方式和运行机制。在农村这种问题突出地表现在权力中心的不稳定性上,长期以来党组织说了算,权力在党支部的情况,在此时受到了挑战,出现了“两个一把手”的矛盾。去年以来,通过换届工作的进行,全县符合换届条件的374个村,有369个进行了支部换届,村级党组织领导班子的整体状况有了改善,村党组织成员的平均年龄降了4岁,文化程度也有一定的提高。但部分村子长期积累下来的矛盾很深,问题很复杂,村党组织与村委会在工作中容易形成“两张皮”现象从根本上一时还难以解决,村“两委”相互拆台、相互扯皮、矛盾不断。我们到正准备进行换届的桥河岔乡远志山村进行调查发现,这个以发展庭园经济闻名乡里的村子,在近两三年的时间里,却是问题重重,村“两委”关系紧张,突出地表现在:一是村党支部的作用发挥得不明显,得不到村民的认同;二是村委会在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过程中,逐渐占据了领导地位,漠视党支部的领导;三是对村里一些重大问题的处理上,村“两委”难以形成一致意见,比如欠债与还债的问题;四是家族派性严重,使村“两委”班子在选举之初就动机不纯,所以,导致了日后产生矛盾的必然性。

4、村支部书记的整体素质不高,不能用科学的方法开展工作,致使“火车头”的作用难以发挥。老百姓常说:“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群众要致富、全靠党支部”。这集中反映了村党支部的重要作用,而作为村党组织的“一把手”来讲,能力素质如何就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说“大雁无头不成群”。可是分析我县农村党支部书记的状况,还存在着三方面的问题:一是年龄偏大,没有精力工作。全县现有的388名村支书中,60岁以上的有52名,占13.4%,其中年龄最大的达到75岁,应该到了倚养天年的时候了,可是还在为群众服务,工作起来精力自然不得来,有心无力。二是文化程度较低,没有能力工作。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村支部书记有298名,占村支部书记总数的76.8%,其中有一部分是文盲、半文盲,能力素质很难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三是工作方法单一,难以取得成效。相当一部分村支部书记认为,“做好农村工作,要么靠威信,要么靠悍性”。工作起来不讲究方式方法,“一个调调唱到北”,认准一条路走下去,从来不会转个弯,更谈不上科学的方法。

5、党员队伍的“双带”能力不强,致使典型示范作用无从谈起。党员是党组织的“细胞”,是个体,而党组织是整体,整体的先进性只是通过个体来体现。如果党员的素质高、本领强、做出的业绩大,党组织的先进性就体现的明显。而对于村级党组织的先进性则体现在广大农村党员的身上,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要求党员要充分发挥“双带”作用,“要带头致富、要带领群众共同致富”。通过调查发现,在这方面我县的党员队伍还做得不够,一方面是思想意识和党性观念的问题,另一方面是村支部的组织调动能力的问题,而更重要的是党员自身能力不强的问题。从全县7108名农村党员的情况来看,具有高中文化程度以上的不足1/3,从党员的年龄层次分布来看,以50岁以上的居多,35岁以下的年轻党员大多是初中毕业,尽管这两年发展一批年青致富能手加入了党组织,成为建设农村的新的力量,但数量还不足农村党员总数的10%,对于大多数党员而言,“双带”能力不强是个普遍性问题。所以,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很难体现。

6、先进性教育走形式,突出问题不解决,致使民主管理不能深入群众。部分村在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以来,思想跟不上形势,行动跟不上节奏,不重实效走形式,远离群众搞空架子。问题有几方面:一是关起门来搞活动,把先进性教育的最终落脚点不是放在群众最想解决的问题上,而是走过场上;二是工作不涉及实质性的问题,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不列入工作范围,公开事项只是些皮毛小事;三是虽然经常与群众打交道,但从不深入群众,而是高高挂起,不征求群众意见,不关心群众生活,不理解群众疾苦。民主管理对群众来说就好比是空中楼阁,先进性教育的最终目的无法实现。

二、结合实际、开拓创新,探索农村党组织保持先进性的新途径。

怎样保持农村党组织的先进性,从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村党组织必须要做到思想上求解放,工作上求创新,管理上求民主,办事上求合法。结合我县实际,我们认为农村党组织保持先进性有以下几种途径。

1、坚持用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积极转变观念,创新工作思路。保持先进性、建设新农村,必须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这些年来,印斗镇对岔村在发展经济,建设生态家园的过程中,积累的一些经验,取得了一定成效,去年人均纯收入达到3114元,实现了“三个文明”齐跨越。他们的做法是围绕“科学发展兴村、优势产业富民”这个基本思路,实现“三个到位”:一是把握政策到位。“政策好比照路灯、提在手里才放心”,只有把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理解了,工作起来才有思路,有方向。对此,对岔村党支部经常组织党员进行学习,要求党员先学一步、学深一层,村里为每一名村干部订了报纸,便于及时了解方针政策和市场动态。二是发展规划到位。坚持以“建设生态家园”为目标,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力争实现整体效益明显提升。具体做法是:第一、实施“一池三改”、建设美好家园,第二、培植养猪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第三、种植科技作物,培育新型产业,第四、实施退耕还林、打造绿水青山。三是组织协调到位。比如说,村民们发现养猪能挣钱,村支部就组织对市场行情进行调查,在村里养猪有了一定规模后,村支部及时组织成立了养猪协会,由支部负责协调企业与协会的关系,做好饲料的供应和技术等问题,协会具体负责防疫和销售工作,通过支部+协会+企业的模式,使各方都受益,农民得实惠。

2、立足本地特点,调整产业结构,壮大村级经济实力。当务之急,农村最主要的发展方向是壮大村级经济,实现农民增收致富。同时,这也是体现村党组织先进性的重要标志。但是每个村的情况不一样,这就要求村党组织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过程中,要结合各自的特点,立足本地的优势,不断调整产业布局,探索经济发展的新模式。银州镇孟岔村几年来通过对土地资源的整合利用,形成了以红枣为主导产业的农产品规模经营,盘活了村集体经济,富裕了村里百姓。他们的做法总结起来主要有四点:一是因地制宜,发展规模经营。通过对村民个人撂荒地的整合,采取竞标的方式让个人承包经营,村民们以土地入股进行分红,增加了土地效益,壮大了村集体积累。二是因势利导,调整产业布局。在将土地承包给个人进行集中管理,形成红枣产业的规模化经营的同时,村里围绕红枣这个主导产业,不断调整产业布局,发展配套产业。三是因时而动,开拓市场前景。村里成立了经济合作组织,树木种植养护有专人负责,产品的销售有专人负责,市场上一有风欢草动,马上能够做出调整。四是因质求生,形成品牌效益。通过树精品、打造名牌,以此获得更大的收益。

3、加强对村干部和党员的管理,创新活动机制,提高服务群众的本领。要体现农村党组织的先进性,村干部和党员的先进性是十分重要的。只有让村干部和党员真正在发展农村经济,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方面起到表率作用,村党组织的先进性才能最终得到体现。(1)、村党组织要加强村干部和党员队伍的建设,通过建立教育培训基地,从解决能力素质入手,进行“四种培训”,一是从解决如何开展工作入手,加强对村干部的培训;二是从解决“双带”能力不强入手,加强对党员的培训;三是从解决劳动技能缺乏入手,加强对年青致富能手的培训。四是从解决社会和谐稳定问题入手,加强对留守妇女的培训。(2)、坚持发展党员的“十六字”标准,大力发展青年致富能手入党。高渠乡陈家沟村在发展党员过程中,创造性地形成了“三三制”模式,即“三推”,一是由群众推评出村里的优秀青年,二是由党员推荐为入党积极分子,三是由党支部推举为重点培养对象;“三到位”,群众认识到位,支部党员考察到位,入党积极分子汇报到位。使党员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同时也解决了村班子后继无人的问题。(3)创新党员“主题活动”,在已经开展的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制度、“双带”致富工程等活动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创新载体,为党员发挥作用提供好的平台。陈家沟村通过实行“一阵地三联系”活动,使党员的老有所为,少有所学,大局意识、服务意识明显增强。

农村党组织范文篇5

一、目前我县部分农村党组织不能体现先进性的原因

农村作为改革开放的最初发源地,经过这二十几年的发展,虽然较以前有了一定的变化,但与城市发展相比较差距却越来越大。**县作为一个农业贫困县,去年的农民人均收入是1487元,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相比差了近3000元,较全省的农民人均收入将近低了600元,不到全国农民人均收入的50%。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实现农民增收就成为最紧迫的任务,这也就要求作为最基层的村级党组织必须加强自身建设,发挥好带头作用,带领农民尽快脱贫致富奔小康。可是就目前而言,农村党组织的现状让我们感到,这一目标的实现还有一定的距离,一部分村级党组织自身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农民收入的重心转移,致使村级党组织的作用无处发挥。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的农民现在主要的收入来源不是依靠种地,而是转向劳务输出等其他方面。杨家沟镇罗硷村农民窦宏伟今年38岁,去年在煤矿打工,收入将近3.6万元,家里种地收入1000元左右,一年除了生活所需外,孩子上初中,吃在家里,学杂费不用交。他告诉我们,现在打工好好挣点钱,等将来孩子上大学用,家里吃喝老婆种地那点护住就行,将来孩子有出息了,不要再扛老镢头。我们算了一笔账,杨家沟全镇农民一年外出打工的青壮年占劳动力总数的近90%,仅劳务输出一项收入就占农民总收入的近75%,而种地对农民来说,如果老天帮忙,好一点的一年到头也就收入3000多块。**年全县农民人均收入统计情况表明,农民收入的来源中,来自农业收入的比重占了不到30%,而仅劳务输一项给农村带来的经济收入却占总收入的将近60%。这对于一个农业县来说,意味着农户收入的主要来源已经发生了变化,农民不是依靠种地来获得主要的经济收入。所以,他们活动的范围就由原来在本村务农转向了外地打工,一年四季主要是在外面,这对村党组织管理而言,造成了无人可管的状况,说白了也就只管一支“3860部队”。

2、村集体经济积累可怜,欠债严重,致使村党组织的各项工作无法开展。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对一个村来说,村集体经济薄弱、村级欠债太大,就会导致村党组织这个上层建筑的战斗力、凝聚力衰弱,影响村里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去年的一项统计数字表明,**县396个行政村中,负债村数有256个,负债总额达1280万元之多,最高负债近50万,无村集体积累的村有367个,无集体收入的村有256个,经济发展长期滞后的村有144个。姬岔乡毕家渠村党支部书记向我们介绍说,在90年代初,他们村集体还有点经济积累,村民们有事也找大队解决,到后来村里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土地主要靠婆姨娃娃和老人种,各家连各家的事都忙不过来,集体的承包地和一些果园等,根本没人承包,队里一分钱也收不回来,再加上我们修了两条路,现在村集体欠债近14万,我这个书记都没人敢当,而自己主要工作就是多争点资金、跑点项目,尽快把欠债还上。说实话,压上这么一屁股债太让人头痛了,我们现在说话都没什么威力了,支部的号召力也远不如从前了,村里的各项工作搞起来困难重重。

3、村“两委”关系不协调,致使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难以形成。目前我国经济生活中的运行机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作为国家上层建筑的政治体制在相当程度上仍然保留着计划体制时期的过度集权的方式和运行机制。在农村这种问题突出地表现在权力中心的不稳定性上,长期以来党组织说了算,权力在党支部的情况,在此时受到了挑战,出现了“两个一把手”的矛盾。去年以来,通过换届工作的进行,全县符合换届条件的374个村,有369个进行了支部换届,村级党组织领导班子的整体状况有了改善,村党组织成员的平均年龄降了4岁,文化程度也有一定的提高。但部分村子长期积累下来的矛盾很深,问题很复杂,村党组织与村委会在工作中容易形成“两张皮”现象从根本上一时还难以解决,村“两委”相互拆台、相互扯皮、矛盾不断。我们到正准备进行换届的桥河岔乡远志山村进行调查发现,这个以发展庭园经济闻名乡里的村子,在近两三年的时间里,却是问题重重,村“两委”关系紧张,突出地表现在:一是村党支部的作用发挥得不明显,得不到村民的认同;二是村委会在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过程中,逐渐占据了领导地位,漠视党支部的领导;三是对村里一些重大问题的处理上,村“两委”难以形成一致意见,比如欠债与还债的问题;四是家族派性严重,使村“两委”班子在选举之初就动机不纯,所以,导致了日后产生矛盾的必然性。

4、村支部书记的整体素质不高,不能用科学的方法开展工作,致使“火车头”的作用难以发挥。老百姓常说:“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群众要致富、全靠党支部”。这集中反映了村党支部的重要作用,而作为村党组织的“一把手”来讲,能力素质如何就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说“大雁无头不成群”。可是分析我县农村党支部书记的状况,还存在着三方面的问题:一是年龄偏大,没有精力工作。全县现有的388名村支书中,60岁以上的有52名,占13.4%,其中年龄最大的达到75岁,应该到了倚养天年的时候了,可是还在为群众服务,工作起来精力自然不得来,有心无力。二是文化程度较低,没有能力工作。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村支部书记有298名,占村支部书记总数的76.8%,其中有一部分是文盲、半文盲,能力素质很难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三是工作方法单一,难以取得成效。相当一部分村支部书记认为,“做好农村工作,要么靠威信,要么靠悍性”。工作起来不讲究方式方法,“一个调调唱到北”,认准一条路走下去,从来不会转个弯,更谈不上科学的方法。

5、党员队伍的“双带”能力不强,致使典型示范作用无从谈起。党员是党组织的“细胞”,是个体,而党组织是整体,整体的先进性只是通过个体来体现。如果党员的素质高、本领强、做出的业绩大,党组织的先进性就体现的明显。而对于村级党组织的先进性则体现在广大农村党员的身上,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要求党员要充分发挥“双带”作用,“要带头致富、要带领群众共同致富”。通过调查发现,在这方面我县的党员队伍还做得不够,一方面是思想意识和党性观念的问题,另一方面是村支部的组织调动能力的问题,而更重要的是党员自身能力不强的问题。从全县7108名农村党员的情况来看,具有高中文化程度以上的不足1/3,从党员的年龄层次分布来看,以50岁以上的居多,35岁以下的年轻党员大多是初中毕业,尽管这两年发展一批年青致富能手加入了党组织,成为建设农村的新的力量,但数量还不足农村党员总数的10%,对于大多数党员而言,“双带”能力不强是个普遍性问题。所以,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很难体现。

6、先进性教育走形式,突出问题不解决,致使民主管理不能深入群众。部分村在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以来,思想跟不上形势,行动跟不上节奏,不重实效走形式,远离群众搞空架子。问题有几方面:一是关起门来搞活动,把先进性教育的最终落脚点不是放在群众最想解决的问题上,而是走过场上;二是工作不涉及实质性的问题,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不列入工作范围,公开事项只是些皮毛小事;三是虽然经常与群众打交道,但从不深入群众,而是高高挂起,不征求群众意见,不关心群众生活,不理解群众疾苦。民主管理对群众来说就好比是空中楼阁,先进性教育的最终目的无法实现。

二、结合实际、开拓创新,探索农村党组织保持先进性的新途径。

怎样保持农村党组织的先进性,从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村党组织必须要做到思想上求解放,工作上求创新,管理上求民主,办事上求合法。结合我县实际,我们认为农村党组织保持先进性有以下几种途径。

1、坚持用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积极转变观念,创新工作思路。保持先进性、建设新农村,必须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这些年来,印斗镇对岔村在发展经济,建设生态家园的过程中,积累的一些经验,取得了一定成效,去年人均纯收入达到3114元,实现了“三个文明”齐跨越。他们的做法是围绕“科学发展兴村、优势产业富民”这个基本思路,实现“三个到位”:一是把握政策到位。“政策好比照路灯、提在手里才放心”,只有把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理解了,工作起来才有思路,有方向。对此,对岔村党支部经常组织党员进行学习,要求党员先学一步、学深一层,村里为每一名村干部订了报纸,便于及时了解方针政策和市场动态。二是发展规划到位。坚持以“建设生态家园”为目标,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力争实现整体效益明显提升。具体做法是:第一、实施“一池三改”、建设美好家园,第二、培植养猪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第三、种植科技作物,培育新型产业,第四、实施退耕还林、打造绿水青山。三是组织协调到位。比如说,村民们发现养猪能挣钱,村支部就组织对市场行情进行调查,在村里养猪有了一定规模后,村支部及时组织成立了养猪协会,由支部负责协调企业与协会的关系,做好饲料的供应和技术等问题,协会具体负责防疫和销售工作,通过支部+协会+企业的模式,使各方都受益,农民得实惠。

2、立足本地特点,调整产业结构,壮大村级经济实力。当务之急,农村最主要的发展方向是壮大村级经济,实现农民增收致富。同时,这也是体现村党组织先进性的重要标志。但是每个村的情况不一样,这就要求村党组织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过程中,要结合各自的特点,立足本地的优势,不断调整产业布局,探索经济发展的新模式。银州镇孟岔村几年来通过对土地资源的整合利用,形成了以红枣为主导产业的农产品规模经营,盘活了村集体经济,富裕了村里百姓。他们的做法总结起来主要有四点:一是因地制宜,发展规模经营。通过对村民个人撂荒地的整合,采取竞标的方式让个人承包经营,村民们以土地入股进行分红,增加了土地效益,壮大了村集体积累。二是因势利导,调整产业布局。在将土地承包给个人进行集中管理,形成红枣产业的规模化经营的同时,村里围绕红枣这个主导产业,不断调整产业布局,发展配套产业。三是因时而动,开拓市场前景。村里成立了经济合作组织,树木种植养护有专人负责,产品的销售有专人负责,市场上一有风欢草动,马上能够做出调整。四是因质求生,形成品牌效益。通过树精品、打造名牌,以此获得更大的收益。

3、加强对村干部和党员的管理,创新活动机制,提高服务群众的本领。要体现农村党组织的先进性,村干部和党员的先进性是十分重要的。只有让村干部和党员真正在发展农村经济,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方面起到表率作用,村党组织的先进性才能最终得到体现。(1)、村党组织要加强村干部和党员队伍的建设,通过建立教育培训基地,从解决能力素质入手,进行“四种培训”,一是从解决如何开展工作入手,加强对村干部的培训;二是从解决“双带”能力不强入手,加强对党员的培训;三是从解决劳动技能缺乏入手,加强对年青致富能手的培训。四是从解决社会和谐稳定问题入手,加强对留守妇女的培训。(2)、坚持发展党员的“十六字”标准,大力发展青年致富能手入党。高渠乡陈家沟村在发展党员过程中,创造性地形成了“三三制”模式,即“三推”,一是由群众推评出村里的优秀青年,二是由党员推荐为入党积极分子,三是由党支部推举为重点培养对象;“三到位”,群众认识到位,支部党员考察到位,入党积极分子汇报到位。使党员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同时也解决了村班子后继无人的问题。(3)创新党员“主题活动”,在已经开展的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制度、“双带”致富工程等活动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创新载体,为党员发挥作用提供好的平台。陈家沟村通过实行“一阵地三联系”活动,使党员的老有所为,少有所学,大局意识、服务意识明显增强。

农村党组织范文篇6

全省集中整顿农村后进党组织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后,**县认真按照省、市委的统一要求,迅速行动,精心部署,因村制宜,分类指导,稳步推进集中整顿农村后进党支部工作。一是坚持三个明确,让转后工作“动”起来。一是统一思想,明确目标。省、市委动员会后,该县召开两次常委会议,专门讨论集中整顿农村后进党支部工作,确定了“县委立足关键抓转化、乡镇党委当好主角促转化、包村部门驻村蹲点帮转化、后进支部加压奋进争转化”的总体思路。明确了五项转后目标,即抓执政关键,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夯实执政基础,加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建设;培养执政骨干,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强化执政保障,加强工作机制建设;优化执政前提,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二是细化方案,明确重点。该县在省委提出的五类集中整顿对象的基础上,把经济发展长期落后的村列为整顿对象,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明确了五项整顿重点,即配好班子、强化队伍、健全制度、确保稳定、促进发展。三是深入发动,明确意义。10月26日,该县召开了由包村工作组组长、乡镇党委书记、副书记、组织员办主任、列为集中整顿村党支部书记参加的动员大会,把集中整顿农村后进党支部工作作为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顺利开展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绝好契机,认真进行谋划和部署。动员会当天,县级包村领导、县直包村工作组、乡镇包村干部立即进驻到村,摸清情况,找准原因,迅速开展集中整顿工作。二是做到三个集中,让包村力量“大”起来。一是集中排查,摸清底数。10月16日,该县从纪检、组织、政法、信访、民政等部门抽调人员,深入各乡镇、村,对农村党支部建设状况进行再次排查,做到了不落一村,不以好充次,最终确定77个农村党支部列为这次集中整顿对象,其中阵地建设不完善的40个,村情不稳定的1个,两委关系不协调的1个,经济发展薄弱的21个,3年以上不发展党员的14个。二是集中选派,对口帮扶。该县坚持把后进村需要解决的问题与县直各单位的职能相结合,实行对口选派,对治安工作需要加强的村以政法部门为主;班子软弱的村以党群部门为主;阵地建设不完善的以经济和条管部门为主。三是集中监控,跟踪预警。该县为每个村都建立了整顿转化台帐,并结合所包村实际,建立了切实可行的整顿转化实施方案,做到了工作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同时,要求各乡镇每半个月汇报一次整顿工作情况,对工作缓慢或工作成效不大的,及时预警,及时下村指导。三是突出五个重点,让转后成效“高”起来。一是健强村党支部班子。对后进村“两委”关系不协调,村党支部缺乏战斗力,软弱涣散的,工作组坚持“先换思想后换人、不换思想再换人”的原则,首先对班子成员进行教育引导、系统培训,一段时间后,效果不明显的,再进行调整。对村里确实无合适人选的,从乡镇选派。二是加强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对党员思想不够解放的,采取集中宣讲、办班辅导、外出参观等形式,对他们进行系统培训。10月31日,安子岭乡由乡党委书记带队,组织后进村党支部书记到英武山村学习发展经验,重点学习养猪技术。三是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县委统一印制了“六簿三册”,为各村专门设计了文明生态村创建、一制三化、强村工程创建等制度。四是努力做好维护稳定工作。对村企存在矛盾的大巫岚乡磨石沟村,县委派驻专门工作组进驻,并把县旅游局局长派驻到该村任党建指导员。对“两委”关系不协调的朱丈子乡前白枣山村,抽调信访局干部进驻该村协助解决。五是解决部分村无村部问题。采取县党费出一点、财政拨一点、乡镇出一点、包村工作队帮一点、村党支部自筹一点的办法解决资金问题。到目前,县财政已出资20万元,县委组织部拟从党费中挤出资金12万元,各乡镇村自筹20万元,包村单位承诺解决23万元。四是健全四项制度,让领导力量“强”起来。一是建立了县级领导包村帮扶制度。县级党员领导干部每人联系一个乡镇、1-3个后进村,要求每名县级党员领导每个月到村调研不少于两次。二是建立了工作例会制度。专门召开由包村工作组组长和乡镇党委书记参加的包村工作调度会,了解集中整顿进展情况,分析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工作意见。三是建立了“一志三卡”制度。该县统一设计了“驻村工作日志”、“包村工作队驻村工作反馈卡”、“县级领导办实事登记卡”和“联系后进村工作督办卡”,“三卡”由乡镇组织员办每半月填写并上报,县委组织部及时了解全县后进支部集中整顿过程中存在问题,强化指导。四是建立了考核制度。该县把这次集中整顿农村后进党支部工作的成效作为年底考核县直包村部门和乡镇党委工作实绩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完成任务突出的予以表彰,对不履行职责,图形式、走过场的,乡镇党委党建工作不得评先,县直包村部门不能评为实绩突出单位,包村工作队不准撤出所包村,直至所包村真正转化为止。

农村党组织范文篇7

近年来,在中央建设新农村政策推动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国家财政扶持农村的力度逐年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有了明显改善,农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明显提升。然而,党组织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力量,还存在着服务深度不够,服务人员匮乏,服务机构缺乏协调统一,服务资源配置低效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村干部队伍建设后继无人,青黄不接。由于当前城市仍然集聚着优势资源,城乡差距仍然偏大。农村人口流失对农村自身发展形成了严峻挑战。农民子女上学、参军或创业后大部分选择留在城市工作,农村年轻党员数量相对较少,一些年轻党员党组织关系空挂,很少参与党组织活动。农村干部队伍整体老化,缺少新的力量补充。村干部报酬偏低,对年轻人吸引力较小。推动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力量难以自然生成。上级党委政府多项任务,层层下压。税费改革政策实施以来,全国各地撤村并组减少了村干部数量,减轻了农民负担,但也产生了新问题。东部沿海地区四五千人,甚至上万人的行政村不到十名村干部,每人负责联系100多户村民。农业保险、养老保险、合作医疗、“一事一议”费、社会维稳、基础设施建设、河道疏浚、土地流转等工作都必须由村干部来协调处理。还有上级下派到村的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各种任务,让村干部力不从心。村集体债务负担较重,无力发展。一些村集体历史债务多,收入少,导致村公益事业建设开展困难。农村道路、危桥改造、灌溉渠道修建、河道疏浚都需要村集体配套出资。尽管有“一事一议”费用和逐年增加的村集体收入,但由于历史欠账太多,往往入不敷出。争取国家土地整治、农业开发、土地征用等项目也是难上加难。村民利益分化严重,难以组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家庭为单位的利益主体更多的是在村庄和农业之外获得收益,不再依赖于村集体和协作的方式进行生产经营,传统的道德舆论和村庄集体意识逐渐淡化,农民成了原子化的个体,农民在村集体之外获利的渠道更加多样化。城市和工厂吸纳了大批农民,把本来就较为分散的农民进一步分化。村党组织培养、凝聚和组织农民参与村集体公益事业难度较大。

二、如东县农村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举措

早先几年,江苏如东就已结合全县农村发展实际,把农村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多年努力,如东以“三抓”举措使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制度较为完善、贯彻较为扎实、效果较为明显,一定程度上转变了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融洽了干群关系,促进了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基层党组织阵地的巩固和集体经济的发展。抓服务阵地,充分发挥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功能。围绕服务群众、服务民生总体要求,在全县258个村(居)建立城乡公共服务中心,创新社区公共服务体制,改进公共服务方式,把政府管理公共事务向基层延伸,形成县、镇、村(居)三级工作体系。公共服务中心建筑总面积不少于400平方米,门前场地容纳人数不少于1000-2000人。集村干办公、党员活动、群众议事、便民服务、培训教育、文化娱乐等功能为一体。截至目前,全县95%以上的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已达四星级标准,为基层开展各项集体活动充分发挥了阵地堡垒作用。抓服务队伍,建立输血造血式的复合型队伍。如东面向全县推行以党员为主体,以在职在编镇、村(居)干部、大学生村官、创业能人、农村“五老”等为补充的志愿者服务队,在全县各村(居)组建了20人以上规模的志愿者队伍。通过“党员与群众结对帮扶活动”、“党员承诺制度”等形式和载体,开展基层党员便民服务活动。同时,选派258名县级机关副科职领导干部担任联村指导员,先后选派56名县镇机关优秀青年干部到经济薄弱村担任党支部书记,选派28名县级机关党组成员担任村“第一书记”。围绕村级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扶贫帮困三大重点开展工作。通过两年时间,围绕村级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扶贫帮困三大重点开展工作。2012年末,全县各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均达到20万元以上,近30个村达50万元以上。抓“领头羊”,完善村党组织书记激励机制。如东出台《关于对优秀村(社区)干部实施激励的意见(试行)》,提高村干部报酬,建立村干部报酬正常增长机制;完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退职人员定期生活补助制度,解决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后顾之忧。每年择优从村党组织书记中选拔担任镇副科职领导干部和明确享受副镇级待遇、评选“十佳”村党组织书记,对工作实绩突出、群众公认、勤政廉洁的优秀村“两委”班子成员,作为党政后备干部重点培养,同时通过定向招考成为事业单位人员或公务员。通过加大对优秀村(社区)干部的激励力度,破除他们成长的天花板,激发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整体活力。

三、农村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几点建议

农村党组织范文篇8

针对我镇实际,抓好村级组织建设基础工作主要落实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选好配强村党组织领导班子和党组织负责人,他们基层组织建设的组织者和带头人,是所有工作的基础;二是落实村干部“一定三有”即定职责目标和工作有合理待遇、干好有发展前途、退岗有一定保障,这是基层组织建设者工作生活的保障;三是鼓励先进党组织,整顿后进村党组织,这是提高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的根本方法;四是村部及党群服务中心的建设,这是基层工作者活动的场所,是所有工作的发源地;五是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的建设,这是一项新型组织建设方法,是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落实政策,鼓励创新,推动经济的一个重要方法。根据我镇调研及测评情况显示:我镇前三个方面工作落实较好,而第四、第五个基础工作尚存在很大进步空间。由此看来,对于我镇来说,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是一个现实而紧迫的问题。

目前,我镇农村党组织建设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一、工作方式上“旧”。面对市场经济新形势,面对群众民主意识、法治意识日益增强的新情况,一些农村干部仍然习惯于用行政命令的老办法开展工作,工作方法单一,不注重依法施政、民主执政,粗、横、楞现象时有发生,不会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不善于用新办法、新方式解决新矛盾、新问题,网由此在新农村建设中引发了不少问题,应当引起各级党组织的高度重视。

二、党员带富能力上“差”。据调查,农村党员家庭的平均生活水平处于全区农村中等水平,家庭收入在2000元以上的党员约占60%。农村党员中,年轻能干的外出打工者居多,精明的中年党员大多担任村干部被工作所累,其它党员尽管有致富的愿望,但由于自然条件、资金、技术、市场等因素的制约,普遍感到致富门路不宽。还有少数党员年纪大、文化低,市场经济意识不强,缺乏带头致富的本领,家庭收入赶不上普通群众,在带头富、带领富中作用发挥不太明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员在建设新农村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三、在工作重心上“偏”。在市场经济时代,农民的产、供、销都要根据市场的需求来进行。群众迫切希望党组织为他们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帮助他们减轻在市场经济中所承受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但是,少数农村党组织和农村干部,抓工作主要内容还是批宅基地、抓计划生育等,真正在发展经济上用的精力太少,为群众服务不够,带领群众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的能力还比较弱,难以适应农村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

四、党员年龄结构老化。某些村支部60岁以上的党员超过了50%,30岁以下的党员一个都没有。

五、党员素质普遍不高。部分党员思想觉悟低,甚至有少部分党员在一些事情上担当着激发矛盾的角色。

六、党内活动缺乏活力。部分支部极少组织党内活动或者组织活动缺乏主题和内涵,使得农村基层党员无法从组织活动中学习知识和提升自我。

七、党员作用相对弱化。随着农民自主意识的不断增强和村级基层组织综合能力的相对低下,以及上级部门在某些事情上的干预,使得党员在村级事务中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越来越被削弱,进而演变成村支“两委”的职能也被进一步被弱化。8、农村经济普遍较落后,大多呈负债状态,经济来源少,集体收入低,组织建设缺少经费,这就使譬如党群服务中心的建设以及远程教育的实施等活动存在了一定的障碍。

面对这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我们该如何应对?乡镇党委在村级党组织建设中又应该做些什么工作呢?

一、抓关键,着力建设精干高效的支部领导班子

村党支部是村级组织的核心,支部班子的好坏、强弱,直接影响党支部在村级配套组织中的核心地位和党在农村的领导地位,加强支部班子建设是关键。而支部书记是村里的主心骨,因此,选配好支部书记又是关键中的关键,俗话说,“选个好书记,建个硬班子;选准一个人,带动一个村”。

面对市场经济的形势,选配支部班子特别是支部书记,除了坚持党性原则、忠实可靠、模范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外,还必须具备强烈的市场意识和开拓精神,能够在多元利益冲突、错综复杂的工作环境中驾驭局势,因此,在选配班子特别是支部书记时,要把具有真本领,能打经济硬仗,愿意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作为重要标准来衡量。

在用人渠道上,要拓宽思路,多渠道、多视角选拔人才。除了从回乡知识青年、退伍军人中选拔外,还要从乡村企业骨干中,从个体私营企业和“三资”企业中培养选拔。对实在选不出人的村,可选派乡镇机关(甚至可以县级机关)、事业单位中那些思想文化素质较高,有较强工作能力,决心在基层干一番事业的年轻干部到村任职或挂职,对选派干部要实行目标管理,明确他们的工作任务,主要是三方面:一是在任职期间(一般两至三年)从本村选准、培养一名支部书记,建好领导班子;二是理出适合村里发展经济的新思路;三是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限期改变村里落后面貌。对实在选不出人的村,还可实行跨村、跨乡镇选调干部任职的办法。

对一些基本素质较好,有一定工作经验,能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但在某些方面又存在不足的班子成员,要帮助

他们尽快提高认识,克服缺点,振作精神,积极工作。帮助的方法,一要肯定过去的成绩,增强他们的信心;二要指出以往的不足,找准努力的方向;三是帮助他们更新观念,理清思路,明确今后任务,制定改进措施;四要给他们压担子,并实行目标管理,激励他们以新的精神面貌投入到工作中去。

在任用方式上要引入竞争机制。可采用群众推荐(包括个人自荐)和组织推荐考察相结合的办法,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选拔,真正把农村一流的人才推到村支部班子中来,推到支部书记岗位上去。

同时,为增强支部岗位的吸引力,调动支部成员的积极性,必须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在给予政治荣誉,表扬宣传他们的贡献和业绩,提高他们政治地位的同时,要考虑他们的经济效益,提高他们的经济待遇,使社会回报与他们的工作负荷、贡献相匹配。由于支部书记等一班人是“挑的千斤担,干的国家事,端的泥饭碗”,他们对退职后有后顾之忧,因此,除了解决在职干部的待遇外,还要解决他们退职后的待遇。具体讲,一要实行党支部成员绩酬挂钩制,按实绩取酬,拉开档次,将干部的工资与职责挂钩,与发展村级经济挂钩,与农民人均纯收入挂钩,使他们的待遇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二要实行干部社会系列养老保险。采取镇财政补一点,村级集体经济筹一点,个人津贴抽一点的办法。三要大力表彰在发展商品经济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并注意从符合条件的优秀党支部书记中优先招聘为乡镇干部。

二、重教育,全面提高党员队伍素质

邓小平同志深刻指出,能不能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加快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这一论断,同样适用于农村。从我镇情况看,大多数农村党员在两个文明建设中能够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并且还涌现出了一批无私奉献、廉洁奉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秀共产党员。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一些党员的思想观念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认识跟不上迅速发展变化的客观实际,特别是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际;二是一些党员理想、信念动摇,人生观、价值观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思想膨胀,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等腐败现象滋长;三是相当一部分党员掌握新知识不够,缺少在本职岗位上发挥骨干作用的本领。因此,必须大力加强党员教育,全面提高党员队伍素质。

对农村党员进行教育时,要突出三方面内容:一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教育。使他们懂得什么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怎样联系农村实际搞好两个文明建设,澄清思想认识上的错误观点,学会在新形势下怎样工作,解决“老办法不行,新办法不会”的矛盾。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教育,提高他们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自觉运用市场机制,发展农村经济。要教育他们从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小富即安、小进即满、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意识中解放出来,改变“种粮好吃饭,养猪好过年,养鸡换油盐”的旧观念。三是实用科技知识的教育,提高他们的致富本领。这几年,许多地方利用乡镇党校等阵地,对党员进行实用科技知识的教育,收到了明显成效。不少地方开展了党员科技示范区活动,从而带动一大批农民致富,并形成了当地“一村一品”或“一村多品”的特色,群众深有体会地说:“什么能赚钱,看看党员示范田;怎样能致富,问问党员科技户”。

这几年来,我镇的农村党员教育工作都有了进一步加强,并且探索出了不少新的经验,如创办广播党校、电视党校、流动党校、夜党校,开展“投身经济主战场,争当改革排头兵”、“我为党旗添光彩”、“两带一创”等活动,但仍要在改进中进一步加强。为此,应注意这样几点:一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增强教育的针对性;二是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充分发挥优秀党员的示范作用;三是坚持区别对象,分层次开展教育;四是坚持重在建设,以立为本,建立和健全党员教育的制度和机制。同时,还要注意“三个结合”,即把加强教育、解决思想问题同关心党员、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加强党员教育同改进管理结合起来;把加强教育同加强监督,严肃党纪结合起来。

三、立长远,不断壮大党员队伍,改善党员队伍结构

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靠各级党组织特别是农村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为此,一个重要的方面,需要农村党组织特别是村级党组织的肌体不断补充新鲜血液,不断壮大党员队伍,改善党员队伍结构。这是一项带有长远的战略意义的任务。

据调查,导致党员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有六个:一是一些基层党组织对发展新党员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放上应有的议事日程;二是由于生产力的重组,许多青壮年外出做工,与村联系偏少,难以培养考察;三是一些基层党组织的领导观念陈旧,用自己的一套标准来要求,求全责备;四是一些支部班子闹不团结,搞帮派,你拉你的势力,我搞我的山头,最后导致这也发展不了,那也吸收不了;五是有的支部领导心胸狭窄,不以党的利益、人民的利益为重,怕有头脑,年富力强的人吸收到党内来,影响自己的位置,损害自己的利益;六是在一些人心目中,党的威信下降,党组织对他们缺乏吸引力,认为现在党与非党没有什么区别,入党不但没有什么好处,反而要受牵制,共产党员不如派、无党派人士吃香,不愿申请入党。对此,各地要从实际出发,分析发展党员工作的新情况,研究解决的办法。总之,一要思想上重视,认识上统一,并且加强自身建设,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战斗力;二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对发展对象要看本质,看主流,不求全责备;三要根据目前的新情况,探索培养积极分子的新办法;四要对那些帮派思想、宗族思想比较严重,嫉贤妒能的支部领导人,乡镇党委要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屡教不改的,要坚决予以处理和撤换。

发展农村新党员,改善党员队伍结构目前虽显得比较迫切,但我们党的力量不仅在于数量,而且更重要的在于质量,因此,发展新党员,一定要坚持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确实保证质量合格。绝不能降低党员标准,绝不能搞突击发展,绝不能把那些一心想借执政党的地位和党员称号为自己捞好处、不愿履行党章规定的党员义务的人吸收到党内。做好发展党员工作、保证新党员质量的关键,在于紧密结合党的中心任务,结合当前深化改革、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等工作,主动发现、抓紧培养、认真考察,并不断扩大积极分子队伍,提高积极分子素质。同时,要完善发展党员工作的各项制度,严格防止和切实纠正发展党员方面的某些不正之风。

四、促经济,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农村党组织范文篇9

一、充分认识调整和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近年来,全省各级党组织按照中央、省委部署,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重点,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为目标,扎实开展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和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不断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农村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村经济成分和社会组织结构呈现多元化、新型化的发展趋势,农村党员从业状况呈现流动性、分散性的特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职能、作用和党员教育管理面临的新情况,对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提出了新要求。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和党建工作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和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对于扩大党的覆盖面,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对于转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对于巩固和扩大农村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进一步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对于整合各类社会资源,调动各方力量,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各级党委要把调整和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作为农村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建设的重要内容,切实抓紧抓好。

二、明确调整和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调整和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积极探索适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党组织设置方式,逐步健全乡镇、村党组织为主体,产业链条、龙头企业、行业协会等领域党组织为骨干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体系,创新活动内容,改进领导方式,完善推进格局,形成工作合力,努力为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调整和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应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紧围绕发展第一要务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着眼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员先进性,找准党组织设置与党的中心工作的结合点,更直接、更有效地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以人为本,服务群众。尊重党员民主权利和现实需求,为农村党员提高素质、全面发展、发挥作用创造条件,促使他们更加便捷有效地联系群众和服务群众。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适应农村生产力发展和农村经济结构、组织形式变革要求,根据本地产业特点、经济规模和党员分布等情况,灵活设置党的基层组织。

积极稳妥,适时推进。在坚持以行政村为主设置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同时,积极探索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新的党组织设置方式。注意保持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的稳定性,允许多种设置模式的党组织并存和发展。

统筹兼顾,讲求实效。以加强党的领导为目标,以加强党员教育管理为立足点,以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为着力点,把调整和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与加强社区、企业、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实效性。

三、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要求,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

按照有利于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有利于发挥党组织作用、有利于扩大党组织覆盖面、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则,以经济关系和社会联系为纽带,以各种组织形式和产业链条为依托,探索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要求的党组织设置方式,健全完善农村党的基层组织体系。

根据党章规定和实际需要,生产经营范围集中、产业链条清晰、凝聚力和带动力较强的产业化组织、行业,有正式党员3人以上的,应建立党支部,具备条件的可组建党总支或党委;党员人数不足3人的,可就近与相同或相关产业经营组织建立联合党组织。具体可采取以下党组织设置方式:

l.产业党组织。对已形成一定规模,在产、供、销等环节联系比较紧密的农业产业,可以依托产业建立党的组织。同时,根据产业内部分工和党员数量及分布,在产业链点建立党支部或党小组。

2.行业协会党组织。各类行业协会可按照就近、方便的原则,把一定范围内从事种植、养殖、加工、运输、商贸等行业的会员党员组织起来,建立党的组织。

3.经济合作组织党组织。对从事农产品产、供、销服务,规模较大的各种经济合作组织,可把业务相近的合作户党员组织起来,建立党的组织。

4.龙头企业党组织。以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为依托,联合生产基地和农户党员,形成“公司党委+基地支部+党员”的党组织设置方式。

5.示范服务基地党组织。在从业人员相对稳定、技术人员相对集中的示范服务基地建立党组织,更好地发挥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和发展新产业等作用。

6.经济园区党组织。在乡镇、村的农业园区或工业项目聚集区建立党组织,把园区内从事种植、养殖和加工的党员组织起来。也可根据园区内不同行业、项目规模及党员人数,分别建立党组织。

7.市场党组织。在一些规模较大的专业批发市场或农贸市场,可以依托市场管理机构,将在市场内固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党员组织起来,建立党的组织。

8.驻外党组织。外出党员相对集中的乡镇、村,可在外出务工党员集中地建立党组织,由乡镇、村党组织领导,也可委托党员务工所在地党组织领导。

9.外来流动人员党组织。在经济发展较快、外来务工党员较多的乡镇、村(居)建立党组织,负责接收、管理流动党员。

根据农村经济发展状况、村庄规模和村级党组织管理党员人数的变化,及时调整村级党组织设置。可以按照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党员群众的意愿,突破地域和行业界限,通过村村联合、村企联合、村居联合等方式,建立联合党组织,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具备成立党总支或党委条件的,应及时改建为党总支或党委。一般情况下,党员50人以上的村,或党员虽不足50人,但村属企业、单位或产业化组织较多的村,经上级党组织批准,可以成立党总支。党员100人以上,经济发展具备一定规模的村,经县(市、区)党委批准,可以成立基层党委,隶属乡镇(街道)党(工)委领导。

四、严格标准,规范程序,积极推进调整和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工作

调整和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要按照党章和有关规定,严格执行党组织设置的标准、条件和程序。

1.严格执行党组织设置的程序规定。调整农村党组织设置,要按照逐级审批的原则,认真履行呈报、审核和批复程序。跨区域设立或调整党组织的,要由为主一方所在地的上一级党组织审批。对行政村党委的设置,县(市、区)党委要认真审查,从严掌握。

2.合理确定党组织隶属关系。新建农村基层党组织,原则上以属地管理为主。行政村内的党组织,一般应由所在村党组织管理;具有一定规模、活动范围或党员管理跨行政村的新建党组织,可由乡镇(街道)党(工)委管理或指定党组织管理;规模较大、活动范围或党员管理跨乡镇(街道)的新建党组织,可由县(市、区)主管部门党组织归口管理,也可由县(市、区)党委与有关方面协商确定其隶属关系。

3.加强党员组织关系管理。按照有利于发挥党员特长、有利于加强党员教育管理、个人自愿和组织安排相结合的原则,做好党员组织关系接转工作。对暂时不愿将组织关系转入新建党组织的党员,可将其组织关系保留在原行政村(居)党组织,向其所在的新建党组织转移临时党组织关系,接受村(居)党组织和新建党组织的双重管理。

农村党组织范文篇10

为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全面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引导广大基层党组织围绕中心履职尽责创先进,广大党员立足本职岗位争优秀,经研究,决定在全镇农村党组织中广泛开展争创“活力责任区”活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科学分区,打造特色型责任区。党员责任区是基层党组织的“神经末梢”,是党组织联系群众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一是贴近实际,合理分区。各村党支部要根据现有党员的知识水平、工作能力和活动范围,并依托村民小组、产业类型、行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以一名或多名党员为主体,一定数量的群众为对象,一定区域为活动范围的地域型、产业型、协会型、合作社型党员“责任区”,切实让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更加贴近群众、创先争优的活动方式更加灵活多样。二是选好配强责任区负责人。要采取党员自荐、群众推荐相结合或由党支部指派等方式,确定一名公道正派、责任心强、“双带”能力强、有奉献精神的党员为责任区负责人。三是加强沟通,搞好对接。责任区划分后,各村党支部要逐区召开党员会、群众见面会,制作并公开责任区网络图,组织党员和群众搞好工作对接。

二、组团承诺,打造功能型责任区。各村党支部要依托建立和划分的“责任区”,紧紧围绕“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的总体目标要求,围绕新农村建设、改善民生、社会和谐等主题,明确职责任务,定位主体功能,组团公开承诺,力求承诺事项明确、具体、实在。一是明确承诺内容。责任区要坚持以“推进科学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重点在落实惠农政策、带领群众致富、培养新型农民、促进乡风文明、维护农村稳定、为群众办实事、好事等方面作出承诺。二是明确承诺方式。各责任区要结合实际,提出承诺事项,认真填写《党员责任区组团承诺书》(附后),并进行公示,主动接受群众监督。三是抓好承诺事项的落实。对各责任区组团承诺的事项,各村要加强跟踪督办,实行一季一讲评,半年一点评,一年一评议,切实做好评诺工作,确保承诺事项得到较好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