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书学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8 01:29:38

秘书学范文篇1

一、重复现象岂容忽视

在秘书学的建设中,重复研究的现象较为普遍,且迄今未能引起秘书学界的重视。如果此种现象继续存在与蔓延下去,不仅会影响秘书学的发展和成熟,而且也不利于秘书学的教学及秘书专业的课程建设。

秘书学研究的重复现象,是指秘书学与文书学、公文写作、档案学和行政管理学等相关学科在研究上出现的某些相同或相似之处。其具体表现如下:

其一,秘书学与文书学重复。现有的劝书学著作(教材),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有文书学的内容,但大多是照搬文书学的研究成果,如文书的一般知识,文书工作的任务和原则,文书处理的程序和要求,乃至文书立卷业务,等等。笔者案头的一部秘书学著作,以全书近六分之一的篇幅,详细论述文书和文书工作,包括文书立卷业务。①

其二,秘书学与公文写作重复。多数秘书学著作(教材),都把公文写作的部分内容作研究对象,而且多从微观操作上进行研究。其中有各种通用公文的写作,也有机关应用文的写作,还有经济文书、涉外文书和交际文书的写作,甚至学术论文的写作。如笔者所藏的一部企业秘书著作,有近一半的篇幅是论述企业公文的写

作。②另有一部秘书学著作,则以超过三分之二的篇幅论述各种应用文体的写作,酷似一部应用写作教科书。③

其三,秘书学与档案学重复。

有相当多的秘书学著作(教材),均以独立的章节和较长的篇幅论述档案和档案工作,主要是机关档案工作,其内容与档案学的的某些部分并无二致。如笔者备用的一部秘书学著作,系统地论述了档案工作的性质,档案工作的原则和档案工作的作用,以及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和提供利用等业务知识,此外还介绍了档案室的类型、任务和制度。“这些内容,显然与档案学特别是档案管理学的有关部分一模一样。由笔者主编的一部秘书教材,亦将机关档案工作划归秘书学的研究领域。⑤

其四,秘书学与行政管理学重复。

有一部分秘书学著作(教材),或多或少地撷取了属于行政管理学的内容。如笔者手头的一部秘书著作,在“行政与行政管理”的标题下,分六节论述了行政管理与行政原理,行政领导与行政决策,行政组织与行政机关,行政法与行政方法,人事行政与财务行政,行政改革与行政效率等与秘书学关系不大的内容。“另有一部秘书学著作,则以相当的篇幅论述了诸如基建、房产、物资、财务、车辆、食堂、宾馆、招待所和机关环境等后勤工作。⑦

不难看出,秘书学研究的重复现象是普遍的,也是严重的。难怪有人怀疑秘书学能否成为一门科学,也难怪有人认为秘书学不过是多学科的拼凑,尽管看法失之偏颇,但问题确实存在,其症结何在呢?以笔者之见,大体有以下几种原因:

第一,由于秘书学发展迅猛,致使许多研究者忽视了对秘书学自身理论的研究,如秘书学的学科对象、学科分类、研究内容、研究领域、知识体系和相关学科等。从一定意义上讲,秘书学的兴起是在理论准备不足的背景下开始的,带有某些先天不足的成分。

第二,由于秘书工作与文书工作、文字工作和档案工作密不可分,而且秘书工作迄今包含文书工作和文字工作,因此秘书学与文书学、公文写作和档案学的交叉或重复,有着历史的必然性。加之秘书学的研究没有处理好借鉴与创造的关系,又助长了重复现象的发生。

第三,由于秘书学评论落后于秘书学研究,学术上的是非缺乏必要的争鸣与批评,象秘书学研究领域如此重大的理论课题,迄今未能开展认真的讨论。因此,使出现了秘书学著作虽然纷纷问世,而重复现象却依然如故的态势。

二、研究领域能否划定

任何一门科学及其分支学科,因受学科对象的规定,都有其特定的研究领域。那么,如何给秘书学的领域划分界限呢?笔者认为,这需要明确以下三个问题:

首先,是认识问题。在划分研究界限的认识上,必须坚持两点论:一方面要承认,给秘书学划定研究领域,到头来可能只是一种姿态而已,甚至有失败的危险。这是因为,不同的研究者有着不同的研究兴趣、研究重点、研究层次、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再说,任何一种划分,哪怕是最权威的划分,也缺乏约束的力量。另一方面也要承认,如果不大体上划分其研究领域,那就会出现两种后果:一是漫无边际地研究,致使秘书学无所不包;二是研究领域过窄,致使秘书学的研究难以拓展。不论是哪一种后果,都有碍于秘书学的建设与发展。正确的认识,应象美国社学家亚历克斯·英克尔斯所言:“那些界限应当象一件能勾画出形体的宽大的斗篷,而不应当象一套僵硬的盔甲,盔甲固然能防御别的学科的人对同一领地提出要求,但它毕竟太约束人⑧

其次,是观点问题。秘书学作为一门科学,即使研究内容再庞大,研究领域再广泛,也总是要有个界限的。要给秘书学划分研究领域,首先必须坚持发展的观点,即从秘书学自身发展演变的过程,去划分其研究领域。秘书学原来的研究领域是十分广泛的,如清代的幕学著作,就包括刑名、钱谷、挂号、书启、征比等知识。民国时期,由于政治制度的变革,秘书工作开始侧重于文稿撰拟、文书处理和档案管理等业务,因此研究文书与档案的著作相继问世。在五六十年代,档案工作逐步独立,档案自成体系;文书工作日趋完善,文书学开始兴起。自八十年代以来,写作学另立门户,行政学走向成熟。这就是说,用发展的观点来看,有不少研究内容不断从秘书学中分化出去,不再属于秘书学的研究领域。诚然,也有些研究内容不断进入秘书学的研究领域,如秘书人才学、秘书教育学、秘书心理学和秘书美学等边缘学科。如果将已经分化出去的研究内容继续留在秘书学之中,或者将已经进入秘书学之中的研究内容继续拒之门外,都不利于科学地划分秘书学的研究领域。

再次,是途径问题。要给秘书学划分研究领域,还必须解决途径问题。笔者借鉴社会学的研究成果,认为有三条途径可供采用:一是历史的途径,即通过对早期秘书学著作的研究,寻找开创者们最为关心和感兴趣的是什么内容。从八十年代初期问世的几部秘书学著作来看,当时秘书学研究者共同关心和感兴趣的内容是秘书史、秘书组织、秘书实务和秘书人员。其中的秘书实务,就包括了公文处理、公文写作和档案工作等相关学科的研究内容。“受其影响,在其后的秘书学著作中,大多沿袭了上述研究内容,且成一种传统。不难发现,历史的途径可使秘书学的研究领域保持相对的稳定,保证秘书学发展的连续性。但它也有僵化的危险,因为传统具有保守的天性。二是现实的途径,即通过对近期秘书学著作的研究,探讨研究者们最关心的是什

么问题,以确定秘书学的研究领域。从九十年代初期间世的十余部秘书学著作来看,除了继续保留秘书史、秘书组织、秘书实务和秘书人员等传统领域外,又新增加了辅助决策、沟通信息、督促检查、公共关系和办公自动化等内容。⑩这种变化,不是研究者心血来潮,而是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但是,秘书学研究的重复现象依然存在,且有不断扩大之势,除了沿袭公文处理、公文写作和档案管理等内容外,行政管理学的某些知识成为秘书学的研究领域之一。显然,这是某种程度上的倒退。三是比较的途径,即通过对秘书学与相关学科的对比分析,从总体上区分各自的研究范围,将不属于秘书学的内容归还给相关学科。

三、秘书学领地知多少

划分秘书学的研究领域,应本着宜宽不宜窄的原则,从而勾画出一件形体宽大的“斗篷”来。笔者根据现有的秘书学著作(教材),拟将秘书学的研究领域界定为四个区域、25项内容:

(一)秘书史

秘书史主要研究秘书活动起源、形成和发展演变的过程,其任务有三:一是描述秘书活动的演进过程;二是总结秘书活动的历史经验;三是探讨秘书活动的发展规律。秘书史的研究应包括以下内容:(1)中国秘书史,即综合研究中国秘书活动起源、形成和发展演变的过程;(2)外国秘书史,即综合研究外国秘书活动起源、形成和发展演变的过程;(3)国别秘书史,即研究某一国家或地区秘书活动发展演变的过程;(4)断代秘书史,即研究某一朝代或某一历史阶段秘书活动发展演变的过程;(5)专题秘书史,即专门研究某项秘书活动发展演变的过程;(6)秘书思想史,即研究历史上不同阶级、阶层和人物关于秘书活动的理论和主张。

(二)秘书理论

秘书理论是泛指关于秘书现象、秘书活动和秘书学自身的理性认识成果。其基本职能有三:一是描述;二是预言;三是解释。①秘书理论研究应包括如下内容:(1)基础秘书理论,即研究秘书学自身的理论,如秘书学的学科对象、逻辑起点、知识体系、相关学科、学科性质、研究方法和历史演进等。(2)应用秘书理论,即研究秘书活动及其构成要素的理论,如秘书活动的性质和特点,秘书活动的职能和效率,以及秘书活动的主体、秘书活动的对象、秘书活动的空间和秘书活动的媒介等。此外,还有行业或部门的秘书活动。(3)交叉秘书理论,即研究秘书学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而形成的边缘学科的理论。

(三)秘书业务

秘书业务是指秘书人员或秘书部门的专业工作,由于秘书工作的范围较为广泛,且有扩大之势,秘书业务也随之不断增加。其主要内容有:(1)文字工作,即文稿的撰拟和审核工作;(2)文书工作,即文书的制发、传递、办理和保管工作;(3)信息工作,即信息的收集、加工、提供、存贮和检索工作;(4)协调工作,即组织之间、工作之间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调整与改善工作;(5)督查工作,即对重大决策、中心工作、重要行

动和领导交办事项的督促检查工作;(6)信访工作,即人民群众的来信处理和来访接待工作;

(7)提案工作,即对人大、政协、职代会等所提意见、建议、批评、提案和议案的办理工作;(8)会

议工作,即对会议和会谈的准备、组织和善后工作;(9)接待工作,即对客人的迎送、招待和服务工作;(10)值班工作,即在值班室固定或轮流担任工作;(11)保密工作,即保守和保护秘密,使之不泄露的工作;(12)其他工作,即领导临时交办或突发性工作。

(四)秘书技术

秘书技术是指秘书人员用于处理事务的方法、手段和技能。它与秘书业务相比,具有更强的实践性和动态性,其功能主要是培养秘书的操作能力。秘书技术应包括如下内容:(1)秘书工作方法,即秘书人员或秘书部门处理事务工作所运用的方式、程序、途径和技巧;(2)秘书办公场所,即秘书人员按照一定的制度,并借助于一定的手段处理公务的处所5(3)秘书办公手段,即秘书人员为达到某种办公目的而采用的办公设备,操作技术和操作程序等;(4)公关艺术,即秘书人员为达到“内求团结,外求发展”而采用的一系列的公关措施、方法和技巧。

以上四个区域、25项内容,是就秘书学目前的主要研究领域而言。可以预言,随着秘书学研究的深入及相关学科的发展,秘书学的研究领域还会不断发生变化。

注释:

①王熙梅、王景清主编:《现代秘书学通论》,海洋出版社,1993年版,第90至167页。②钱祺喻,刘开文:《企业秘书学》,四川民族出版社,1987年版,第1,99至381页。

②张金安、常崇宜编著:《秘书学概论》,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89至305页。

④张希林、吴长有主编:《文秘学》,辽宁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85至203页。

⑤董继超主编:《秘书学教程》,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84至202页。

⑥袁维国编著:《秘书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第111至142页。

⑦搂宇生编著:《通用秘书学》,同济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257至278页。

⑧[美]亚历克斯·英克尔斯著:《社会学是什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l981年版,第l页。

⑨八十年代初期问世的秘书学著作有翁世荣等编著的《秘书学概论》(1984年9月)、王千弓等编著的《秘书学与秘书工作》(1984年10月)、张金安和常崇宜编著的《秘书学概论》(1984年10月)、孙云洁和王慎先编著的《实用秘书学》(1985年9月)。

⑩九十年代初期问世的秘书学著作有钟辉编著的《现代秘书学概论》(1990年7月)、袁维国主编的《秘书学》(1990年9月)、楼宇生编著的《通用秘书学》(1991年2月)、程明华等编著的《秘书学教程》(1991年5月)、饶士奇、曾斌主编的《秘书学概论》(1991年5月)、娄山关等著的《秘书学教程》(1991年10月)、任群主编

秘书学范文篇2

进入80年代就大变了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十多年,中国秘书工作有了飞跃性的发展。其主要轨迹有这么几点:

第一,形势迫使,众心向往。新形势使领导工作的需求起了变化,需要秘书工作在更多方面起参谋、助手作用。

第二,中央办公厅在1985年1月召开了全国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座谈会(简称"85·1"座谈会)。由于会议时机恰当,议题切实,方针对头,路子明确,秘书工作随之有了大步发展。

"85·1"座谈会后的突出发展。有这样几个方面:

"三服务"的指导思想被各级办公厅秘书部门所接受。"三服务",原本是指中央厅要为中央领导服务,为中央各部委和各省区市党委领导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各地区接受这个思想后,其表述相应改为:为直接领导服务,为相关的各级领导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这一指导思想是对秘书工作历史使命的肯定。在中国提"三服务",有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公有性质,决定了上下一体,利益一致,只有为上、下级领导服务,才能更好地为本级领导服务。

"四个转变"的提出,加强了秘书工作的参谋职能,增强了秘书人员在工作中的参谋意识,使各级办公厅(室)秘书工作发挥参谋职能有了准绳。"四个转变"对推进秘书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也有一定的影响和作用。显而易见,提出"四个转变"是中国秘书工作职能增强的历史性转折的一个标志。

信息工作做为办公厅(室)一项重要的全新的工作内容被确定下来。全国党政企团已各自形成纵横交叉的信息网络。网络信息已经成为党政军和企业。社团各级领导了解情况、掌握动态的主要渠道之一。这是这几年秘书工作的一项重大拓展。

查办、督办工作在1983年8月提出,"85·1"座谈会之后形成制度,尤其是在党委和政府系统的办公厅(室),成为一项专责,也是业务范围的一项重要拓展。

第三,"85·1"座谈会后的发展,重新积累了秘书工作一些必须回答、必须解决的问题,又一个五年后的情况需要总结,秘书工作怎么继续迈步也需要指导。在此形势下,1990年1月,中央办公厅召开了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委秘书长座谈会(简称"90·l"座谈会)。这次座谈会成为各级办公厅(室)工作新的推动力。

1.中央政治局五位常委接见代表和讲话,形成巨大的鼓舞力量。更为重要的是,五位最高领导人的讲话,从不同的角度对办公厅工作作了系统论述,给今后的工作和科学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2.会议明确要求近期的秘书工作要把信息调研和督促检查作为两大重点来抓,给近期工作提出了方向。这两项工作有着内在的联系,可以看出,会议提出近期以这两项工作为重点是经过深思熟虑、是为了适应领导决策和实施决策需求而提出的科学安排。特别是同志在会上讲话中明确提出要加强督促检查,要办公厅负起这个责任,更使人信服地认识到重点提出这两项工作的必要性、重要性和正确性。可以预料,信息调研和督促检查今后很可能会继续有大步发展。

3.五位常委几乎不约而同地谈到办公厅(室)协调工作的重要性。今后,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办公厅(室)公务协调工作,将被作为一篇大文章来写。综合以上所述可以看出,改革开放给秘书工作带来蓬勃发展的生机。这种势头将会继续下去,可以肯定地认为,十年多来秘书工作上了一个大台阶,今后还会有一个高水平的发展。

二、学术研究的重要成就

工作有了巨大发展,也带动学术研究向前迈进。这几年有许多新兴学科诞生。与我们有关的有两门:一门叫领导科学;另一门叫秘书科学,即秘书学。这两门科学近几年发展都很快,尤其是秘书科学发展得更普遍、更深入。秘书学研究有这样几个特点:

第一,是突然兴起,几乎可说是爆发式的崛起,其势迅猛。但是,由于是突然兴起,这一阶段研究的内容和方向不免略带懵懂,主要还是探索,不少热心者的心态是干起来再说。

第二,热情与扎实并重,研究方向趋于明朗。在我们的实践队伍、在我们的理论研究者中,大家在许多基本问题上有了共识。应当指出,中央党校、中央办公厅合办的三次高层次进修班对秘书工作实践理论的研究、探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办班的再研究,各学术单位、谷杂志社的努力,对学术研究都起到了推进作用。

第三,是秘书科学研究以党政秘书工作为基础逐渐向专业扩散、辐射。秘书工作本来是以党政系统力量最厚,秘书学研究以党政系统为基础,逐渐向专业发展是合乎历史规律、合乎现实情况的。但是秘书工作是个整体,有它的共性,这些共性的东西在哪个行业、哪个专业都存在、都适用。行业秘书工作虽然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色,但绝不是孤立的与其他秘书工作不相联系的。

秘书理论研究,历史上从来没达到现在的这种热度和深度,从来没有这么丰富的成果。

三、趋势展望

十年的秘书学理论探讨,成就很大。一条规律是:有探讨就有分歧;有分歧就有探讨;有探讨就有发展。这些年,学术界研讨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有的已经解决或基本解决,有的尚在探讨正待取得共识。不管是怎么一种情况,讨论本身推进了秘书科学的发展是肯定的。

(一)秘书工作总体构成与秘书学总体研究。

(二)秘书工作的参谋性职能将继续强化。

秘书部门处在核心要害部位,起左右上下沟通的枢纽作用,为领导做参谋助手工作,是首脑的附属机构,是领导系统的前沿,是系统同外界联系的枢纽(有的同志说秘书部门、秘书工作是"系统中介",不很确切。它们不是"中立"于、"结合"于系统与系统之间)。这种地位和性质,决定其受领导工作左右和支配。

领导工作需求是秘书工作发展的前提。目前,我国正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各项工作正在加强,领导事务十分繁重,可以肯定,这种状况将持续下去。因此,秘书工作强化服务也势在必行。

有理由相信,未来一个时期。秘书工作将在文字、调研、信息、督促检查和协调工作方面发挥职能强度,为领导决策和实施决策做更高层次的参谋性工作。

为各级领导决策和工作运转服务的文字工作力量,包括文稿起草和文稿校核力量,将继续加强。

信息网络在党政系统已经较健全,网络信息采报也已形成制度。今后的发展趋势:一是提高来报信息的有效程度;二是增强综合调查,推进信息资源的开发深度;三是在中上层改由计算机联网渠道传送信息,提高信息传送效率,同时,陆续出现音像信息。这将使信息工作跃上一个新阶段。

督促检查在办公厅职责中虽已确立和加强用前有相当部分还没走上有效工作的轨道。

办公厅(室)秘书部门受托进行的协调工作将会继续加质加量,从而发挥领导决策前、决策后的服务效用,减轻领导人繁杂事务的压力。协调工作将集中在文稿、会务、重要事务三大方面。

办公厅的参谋作用发挥在一切重要工作上。但文稿起草和校核、调研和信息、督促检查、公务协调这些方面的发展和深化将会更强些。这是经济形势和领导工作需求造成的一个趋势。但也应预料某些将秘书作用推入领导层次的位移理论和越权行为,导致一定范围的"权力膨胀"。那将是非常危险的。

(三)办文、办会、办事的常规运转工作也将出现新局面。

秘书工作最大量、最普遍、最经常、最基础的工作还是文书处理、会务管理、日常办事。这些工作直接关系、影响、甚至左右领导工作运转的效率。

秘书学范文篇3

一、重复现象岂容忽视

在秘书学的建设中,重复研究的现象较为普遍,且迄今未能引起秘书学界的重视。如果此种现象继续存在与蔓延下去,不仅会影响秘书学的发展和成熟,而且也不利于秘书学的教学及秘书专业的课程建设。

秘书学研究的重复现象,是指秘书学与文书学、公文写作、档案学和行政管理学等相关学科在研究上出现的某些相同或相似之处。其具体表现如下:

其一,秘书学与文书学重复。现有的劝书学著作(教材),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有文书学的内容,但大多是照搬文书学的研究成果,如文书的一般知识,文书工作的任务和原则,文书处理的程序和要求,乃至文书立卷业务,等等。笔者案头的一部秘书学著作,以全书近六分之一的篇幅,详细论述文书和文书工作,包括文书立卷业务。①

其二,秘书学与公文写作重复。多数秘书学著作(教材),都把公文写作的部分内容作研究对象,而且多从微观操作上进行研究。其中有各种通用公文的写作,也有机关应用文的写作,还有经济文书、涉外文书和交际文书的写作,甚至学术论文的写作。如笔者所藏的一部企业秘书著作,有近一半的篇幅是论述企业公文的写

作。②另有一部秘书学著作,则以超过三分之二的篇幅论述各种应用文体的写作,酷似一部应用写作教科书。③

其三,秘书学与档案学重复。

有相当多的秘书学著作(教材),均以独立的章节和较长的篇幅论述档案和档案工作,主要是机关档案工作,其内容与档案学的的某些部分并无二致。如笔者备用的一部秘书学著作,系统地论述了档案工作的性质,档案工作的原则和档案工作的作用,以及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和提供利用等业务知识,此外还介绍了档案室的类型、任务和制度。“这些内容,显然与档案学特别是档案管理学的有关部分一模一样。由笔者主编的一部秘书教材,亦将机关档案工作划归秘书学的研究领域。⑤

其四,秘书学与行政管理学重复。

有一部分秘书学著作(教材),或多或少地撷取了属于行政管理学的内容。如笔者手头的一部秘书著作,在“行政与行政管理”的标题下,分六节论述了行政管理与行政原理,行政领导与行政决策,行政组织与行政机关,行政法与行政方法,人事行政与财务行政,行政改革与行政效率等与秘书学关系不大的内容。“另有一部秘书学著作,则以相当的篇幅论述了诸如基建、房产、物资、财务、车辆、食堂、宾馆、招待所和机关环境等后勤工作。⑦

不难看出,秘书学研究的重复现象是普遍的,也是严重的。难怪有人怀疑秘书学能否成为一门科学,也难怪有人认为秘书学不过是多学科的拼凑,尽管看法失之偏颇,但问题确实存在,其症结何在呢?以笔者之见,大体有以下几种原因:

第一,由于秘书学发展迅猛,致使许多研究者忽视了对秘书学自身理论的研究,如秘书学的学科对象、学科分类、研究内容、研究领域、知识体系和相关学科等。从一定意义上讲,秘书学的兴起是在理论准备不足的背景下开始的,带有某些先天不足的成分。

第二,由于秘书工作与文书工作、文字工作和档案工作密不可分,而且秘书工作迄今包含文书工作和文字工作,因此秘书学与文书学、公文写作和档案学的交叉或重复,有着历史的必然性。加之秘书学的研究没有处理好借鉴与创造的关系,又助长了重复现象的发生。

第三,由于秘书学评论落后于秘书学研究,学术上的是非缺乏必要的争鸣与批评,象秘书学研究领域如此重大的理论课题,迄今未能开展认真的讨论。因此,使出现了秘书学著作虽然纷纷问世,而重复现象却依然如故的态势。

二、研究领域能否划定

任何一门科学及其分支学科,因受学科对象的规定,都有其特定的研究领域。那么,如何给秘书学的领域划分界限呢?笔者认为,这需要明确以下三个问题:

首先,是认识问题。在划分研究界限的认识上,必须坚持两点论:一方面要承认,给秘书学划定研究领域,到头来可能只是一种姿态而已,甚至有失败的危险。这是因为,不同的研究者有着不同的研究兴趣、研究重点、研究层次、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再说,任何一种划分,哪怕是最权威的划分,也缺乏约束的力量。另一方面也要承认,如果不大体上划分其研究领域,那就会出现两种后果:一是漫无边际地研究,致使秘书学无所不包;二是研究领域过窄,致使秘书学的研究难以拓展。不论是哪一种后果,都有碍于秘书学的建设与发展。正确的认识,应象美国社学家亚历克斯·英克尔斯所言:“那些界限应当象一件能勾画出形体的宽大的斗篷,而不应当象一套僵硬的盔甲,盔甲固然能防御别的学科的人对同一领地提出要求,但它毕竟太约束人⑧

其次,是观点问题。秘书学作为一门科学,即使研究内容再庞大,研究领域再广泛,也总是要有个界限的。要给秘书学划分研究领域,首先必须坚持发展的观点,即从秘书学自身发展演变的过程,去划分其研究领域。秘书学原来的研究领域是十分广泛的,如清代的幕学著作,就包括刑名、钱谷、挂号、书启、征比等知识。民国时期,由于政治制度的变革,秘书工作开始侧重于文稿撰拟、文书处理和档案管理等业务,因此研究文书与档案的著作相继问世。在五六十年代,档案工作逐步独立,档案自成体系;文书工作日趋完善,文书学开始兴起。自八十年代以来,写作学另立门户,行政学走向成熟。这就是说,用发展的观点来看,有不少研究内容不断从秘书学中分化出去,不再属于秘书学的研究领域。诚然,也有些研究内容不断进入秘书学的研究领域,如秘书人才学、秘书教育学、秘书心理学和秘书美学等边缘学科。如果将已经分化出去的研究内容继续留在秘书学之中,或者将已经进入秘书学之中的研究内容继续拒之门外,都不利于科学地划分秘书学的研究领域。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再次,是途径问题。要给秘书学划分研究领域,还必须解决途径问题。笔者借鉴社会学的研究成果,认为有三条途径可供采用:一是历史的途径,即通过对早期秘书学著作的研究,寻找开创者们最为关心和感兴趣的是什么内容。从八十年代初期问世的几部秘书学著作来看,当时秘书学研究者共同关心和感兴趣的内容是秘书史、秘书组织、秘书实务和秘书人员。其中的秘书实务,就包括了公文处理、公文写作和档案工作等相关学科的研究内容。“受其影响,在其后的秘书学著作中,大多沿袭了上述研究内容,且成一种传统。不难发现,历史的途径可使秘书学的研究领域保持相对的稳定,保证秘书学发展的连续性。但它也有僵化的危险,因为传统具有保守的天性。二是现实的途径,即通过对近期秘书学著作的研究,探讨研究者们最关心的是什

么问题,以确定秘书学的研究领域。从九十年代初期间世的十余部秘书学著作来看,除了继续保留秘书史、秘书组织、秘书实务和秘书人员等传统领域外,又新增加了辅助决策、沟通信息、督促检查、公共关系和办公自动化等内容。⑩这种变化,不是研究者心血来潮,而是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但是,秘书学研究的重复现象依然存在,且有不断扩大之势,除了沿袭公文处理、公文写作和档案管理等内容外,行政管理学的某些知识成为秘书学的研究领域之一。显然,这是某种程度上的倒退。三是比较的途径,即通过对秘书学与相关学科的对比分析,从总体上区分各自的研究范围,将不属于秘书学的内容归还给相关学科。

三、秘书学领地知多少

划分秘书学的研究领域,应本着宜宽不宜窄的原则,从而勾画出一件形体宽大的“斗篷”来。笔者根据现有的秘书学著作(教材),拟将秘书学的研究领域界定为四个区域、25项内容:

(一)秘书史

秘书史主要研究秘书活动起源、形成和发展演变的过程,其任务有三:一是描述秘书活动的演进过程;二是总结秘书活动的历史经验;三是探讨秘书活动的发展规律。秘书史的研究应包括以下内容:(1)中国秘书史,即综合研究中国秘书活动起源、形成和发展演变的过程;(2)外国秘书史,即综合研究外国秘书活动起源、形成和发展演变的过程;(3)国别秘书史,即研究某一国家或地区秘书活动发展演变的过程;(4)断代秘书史,即研究某一朝代或某一历史阶段秘书活动发展演变的过程;(5)专题秘书史,即专门研究某项秘书活动发展演变的过程;(6)秘书思想史,即研究历史上不同阶级、阶层和人物关于秘书活动的理论和主张。

(二)秘书理论

秘书理论是泛指关于秘书现象、秘书活动和秘书学自身的理性认识成果。其基本职能有三:一是描述;二是预言;三是解释。①秘书理论研究应包括如下内容:(1)基础秘书理论,即研究秘书学自身的理论,如秘书学的学科对象、逻辑起点、知识体系、相关学科、学科性质、研究方法和历史演进等。(2)应用秘书理论,即研究秘书活动及其构成要素的理论,如秘书活动的性质和特点,秘书活动的职能和效率,以及秘书活动的主体、秘书活动的对象、秘书活动的空间和秘书活动的媒介等。此外,还有行业或部门的秘书活动。(3)交叉秘书理论,即研究秘书学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而形成的边缘学科的理论。

(三)秘书业务

秘书业务是指秘书人员或秘书部门的专业工作,由于秘书工作的范围较为广泛,且有扩大之势,秘书业务也随之不断增加。其主要内容有:(1)文字工作,即文稿的撰拟和审核工作;(2)文书工作,即文书的制发、传递、办理和保管工作;(3)信息工作,即信息的收集、加工、提供、存贮和检索工作;(4)协调工作,即组织之间、工作之间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调整与改善工作;(5)督查工作,即对重大决策、中心工作、重要行

动和领导交办事项的督促检查工作;(6)信访工作,即人民群众的来信处理和来访接待工作;

(7)提案工作,即对人大、政协、职代会等所提意见、建议、批评、提案和议案的办理工作;(8)会

议工作,即对会议和会谈的准备、组织和善后工作;(9)接待工作,即对客人的迎送、招待和服务工作;(10)值班工作,即在值班室固定或轮流担任工作;(11)保密工作,即保守和保护秘密,使之不泄露的工作;(12)其他工作,即领导临时交办或突发性工作。

(四)秘书技术

秘书技术是指秘书人员用于处理事务的方法、手段和技能。它与秘书业务相比,具有更强的实践性和动态性,其功能主要是培养秘书的操作能力。秘书技术应包括如下内容:(1)秘书工作方法,即秘书人员或秘书部门处理事务工作所运用的方式、程序、途径和技巧;(2)秘书办公场所,即秘书人员按照一定的制度,并借助于一定的手段处理公务的处所5(3)秘书办公手段,即秘书人员为达到某种办公目的而采用的办公设备,操作技术和操作程序等;(4)公关艺术,即秘书人员为达到“内求团结,外求发展”而采用的一系列的公关措施、方法和技巧。

以上四个区域、25项内容,是就秘书学目前的主要研究领域而言。可以预言,随着秘书学研究的深入及相关学科的发展,秘书学的研究领域还会不断发生变化。

注释:

①王熙梅、王景清主编:《现代秘书学通论》,海洋出版社,1993年版,第90至167页。②钱祺喻,刘开文:《企业秘书学》,四川民族出版社,1987年版,第1,99至381页。

②张金安、常崇宜编著:《秘书学概论》,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89至305页。

④张希林、吴长有主编:《文秘学》,辽宁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85至203页。

⑤董继超主编:《秘书学教程》,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84至202页。

⑥袁维国编著:《秘书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第111至142页。

⑦搂宇生编著:《通用秘书学》,同济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257至278页。

⑧[美]亚历克斯·英克尔斯著:《社会学是什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l981年版,第l页。

⑨八十年代初期问世的秘书学著作有翁世荣等编著的《秘书学概论》(1984年9月)、王千弓等编著的《秘书学与秘书工作》(1984年10月)、张金安和常崇宜编著的《秘书学概论》(1984年10月)、孙云洁和王慎先编著的《实用秘书学》(1985年9月)。

⑩九十年代初期问世的秘书学著作有钟辉编著的《现代秘书学概论》(1990年7月)、袁维国主编的《秘书学》(1990年9月)、楼宇生编著的《通用秘书学》(1991年2月)、程明华等编著的《秘书学教程》(1991年5月)、饶士奇、曾斌主编的《秘书学概论》(1991年5月)、娄山关等著的《秘书学教程》(1991年10月)、任群主编

秘书学范文篇4

进入80年代就大变了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十多年,中国秘书工作有了飞跃性的发展。其主要轨迹有这么几点:

第一,形势迫使,众心向往。新形势使领导工作的需求起了变化,需要秘书工作在更多方面起参谋、助手作用。

第二,中央办公厅在1985年1月召开了全国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座谈会(简称"85·1"座谈会)。由于会议时机恰当,议题切实,方针对头,路子明确,秘书工作随之有了大步发展。

"85·1"座谈会后的突出发展。有这样几个方面:

"三服务"的指导思想被各级办公厅秘书部门所接受。"三服务",原本是指中央厅要为中央领导服务,为中央各部委和各省区市党委领导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各地区接受这个思想后,其表述相应改为:为直接领导服务,为相关的各级领导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这一指导思想是对秘书工作历史使命的肯定。在中国提"三服务",有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公有性质,决定了上下一体,利益一致,只有为上、下级领导服务,才能更好地为本级领导服务。

"四个转变"的提出,加强了秘书工作的参谋职能,增强了秘书人员在工作中的参谋意识,使各级办公厅(室)秘书工作发挥参谋职能有了准绳。"四个转变"对推进秘书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也有一定的影响和作用。显而易见,提出"四个转变"是中国秘书工作职能增强的历史性转折的一个标志。

信息工作做为办公厅(室)一项重要的全新的工作内容被确定下来。全国党政企团已各自形成纵横交叉的信息网络。网络信息已经成为党政军和企业。社团各级领导了解情况、掌握动态的主要渠道之一。这是这几年秘书工作的一项重大拓展。

查办、督办工作在1983年8月提出,"85·1"座谈会之后形成制度,尤其是在党委和政府系统的办公厅(室),成为一项专责,也是业务范围的一项重要拓展。

第三,"85·1"座谈会后的发展,重新积累了秘书工作一些必须回答、必须解决的问题,又一个五年后的情况需要总结,秘书工作怎么继续迈步也需要指导。在此形势下,1990年1月,中央办公厅召开了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委秘书长座谈会(简称"90·l"座谈会)。这次座谈会成为各级办公厅(室)工作新的推动力。

1.中央政治局五位常委接见代表和讲话,形成巨大的鼓舞力量。更为重要的是,五位最高领导人的讲话,从不同的角度对办公厅工作作了系统论述,给今后的工作和科学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2.会议明确要求近期的秘书工作要把信息调研和督促检查作为两大重点来抓,给近期工作提出了方向。这两项工作有着内在的联系,可以看出,会议提出近期以这两项工作为重点是经过深思熟虑、是为了适应领导决策和实施决策需求而提出的科学安排。特别是同志在会上讲话中明确提出要加强督促检查,要办公厅负起这个责任,更使人信服地认识到重点提出这两项工作的必要性、重要性和正确性。可以预料,信息调研和督促检查今后很可能会继续有大步发展。

3.五位常委几乎不约而同地谈到办公厅(室)协调工作的重要性。今后,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办公厅(室)公务协调工作,将被作为一篇大文章来写。综合以上所述可以看出,改革开放给秘书工作带来蓬勃发展的生机。这种势头将会继续下去,可以肯定地认为,十年多来秘书工作上了一个大台阶,今后还会有一个高水平的发展。

二、学术研究的重要成就

工作有了巨大发展,也带动学术研究向前迈进。这几年有许多新兴学科诞生。与我们有关的有两门:一门叫领导科学;另一门叫秘书科学,即秘书学。这两门科学近几年发展都很快,尤其是秘书科学发展得更普遍、更深入。秘书学研究有这样几个特点:

第一,是突然兴起,几乎可说是爆发式的崛起,其势迅猛。但是,由于是突然兴起,这一阶段研究的内容和方向不免略带懵懂,主要还是探索,不少热心者的心态是干起来再说。

第二,热情与扎实并重,研究方向趋于明朗。在我们的实践队伍、在我们的理论研究者中,大家在许多基本问题上有了共识。应当指出,中央党校、中央办公厅合办的三次高层次进修班对秘书工作实践理论的研究、探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办班的再研究,各学术单位、谷杂志社的努力,对学术研究都起到了推进作用。

第三,是秘书科学研究以党政秘书工作为基础逐渐向专业扩散、辐射。秘书工作本来是以党政系统力量最厚,秘书学研究以党政系统为基础,逐渐向专业发展是合乎历史规律、合乎现实情况的。但是秘书工作是个整体,有它的共性,这些共性的东西在哪个行业、哪个专业都存在、都适用。行业秘书工作虽然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色,但绝不是孤立的与其他秘书工作不相联系的。

秘书理论研究,历史上从来没达到现在的这种热度和深度,从来没有这么丰富的成果。

三、趋势展望

十年的秘书学理论探讨,成就很大。一条规律是:有探讨就有分歧;有分歧就有探讨;有探讨就有发展。这些年,学术界研讨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有的已经解决或基本解决,有的尚在探讨正待取得共识。不管是怎么一种情况,讨论本身推进了秘书科学的发展是肯定的。

(一)秘书工作总体构成与秘书学总体研究。

(二)秘书工作的参谋性职能将继续强化。

秘书部门处在核心要害部位,起左右上下沟通的枢纽作用,为领导做参谋助手工作,是首脑的附属机构,是领导系统的前沿,是系统同外界联系的枢纽(有的同志说秘书部门、秘书工作是"系统中介",不很确切。它们不是"中立"于、"结合"于系统与系统之间)。这种地位和性质,决定其受领导工作左右和支配。

领导工作需求是秘书工作发展的前提。目前,我国正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各项工作正在加强,领导事务十分繁重,可以肯定,这种状况将持续下去。因此,秘书工作强化服务也势在必行。

有理由相信,未来一个时期。秘书工作将在文字、调研、信息、督促检查和协调工作方面发挥职能强度,为领导决策和实施决策做更高层次的参谋性工作。

为各级领导决策和工作运转服务的文字工作力量,包括文稿起草和文稿校核力量,将继续加强。

信息网络在党政系统已经较健全,网络信息采报也已形成制度。今后的发展趋势:一是提高来报信息的有效程度;二是增强综合调查,推进信息资源的开发深度;三是在中上层改由计算机联网渠道传送信息,提高信息传送效率,同时,陆续出现音像信息。这将使信息工作跃上一个新阶段。

督促检查在办公厅职责中虽已确立和加强用前有相当部分还没走上有效工作的轨道。

办公厅(室)秘书部门受托进行的协调工作将会继续加质加量,从而发挥领导决策前、决策后的服务效用,减轻领导人繁杂事务的压力。协调工作将集中在文稿、会务、重要事务三大方面。

办公厅的参谋作用发挥在一切重要工作上。但文稿起草和校核、调研和信息、督促检查、公务协调这些方面的发展和深化将会更强些。这是经济形势和领导工作需求造成的一个趋势。但也应预料某些将秘书作用推入领导层次的位移理论和越权行为,导致一定范围的"权力膨胀"。那将是非常危险的。

(三)办文、办会、办事的常规运转工作也将出现新局面。

秘书工作最大量、最普遍、最经常、最基础的工作还是文书处理、会务管理、日常办事。这些工作直接关系、影响、甚至左右领导工作运转的效率。

秘书学范文篇5

在秘书学的研究与教学中,常有人为秘书学的研究领域难以界定,以及秘书学与相关学科的重复现象而困惑。如何解除这一困惑呢?笔者曾作过较长时间的思索,现将其结果整理成文,以就教于行家。

一、重复现象岂容忽视

在秘书学的建设中,重复研究的现象较为普遍,且迄今未能引起秘书学界的重视。如果此种现象继续存在与蔓延下去,不仅会影响秘书学的发展和成熟,而且也不利于秘书学的教学及秘书专业的课程建设。

秘书学研究的重复现象,是指秘书学与文书学、公文写作、档案学和行政管理学等相关学科在研究上出现的某些相同或相似之处。其具体表现如下:

其一,秘书学与文书学重复。现有的劝书学著作(教材),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有文书学的内容,但大多是照搬文书学的研究成果,如文书的一般知识,文书工作的任务和原则,文书处理的程序和要求,乃至文书立卷业务,等等。笔者案头的一部秘书学著作,以全书近六分之一的篇幅,详细论述文书和文书工作,包括文书立卷业务。①

其二,秘书学与公文写作重复。多数秘书学著作(教材),都把公文写作的部分内容作研究对象,而且多从微观操作上进行研究。其中有各种通用公文的写作,也有机关应用文的写作,还有经济文书、涉外文书和交际文书的写作,甚至学术论文的写作。如笔者所藏的一部企业秘书著作,有近一半的篇幅是论述企业公文的写

作。②另有一部秘书学著作,则以超过三分之二的篇幅论述各种应用文体的写作,酷似一部应用写作教科书。③

其三,秘书学与档案学重复。

有相当多的秘书学著作(教材),均以独立的章节和较长的篇幅论述档案和档案工作,主要是机关档案工作,其内容与档案学的的某些部分并无二致。如笔者备用的一部秘书学著作,系统地论述了档案工作的性质,档案工作的原则和档案工作的作用,以及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和提供利用等业务知识,此外还介绍了档案室的类型、任务和制度。“这些内容,显然与档案学特别是档案管理学的有关部分一模一样。由笔者主编的一部秘书教材,亦将机关档案工作划归秘书学的研究领域。⑤

其四,秘书学与行政管理学重复。

有一部分秘书学著作(教材),或多或少地撷取了属于行政管理学的内容。如笔者手头的一部秘书著作,在“行政与行政管理”的标题下,分六节论述了行政管理与行政原理,行政领导与行政决策,行政组织与行政机关,行政法与行政方法,人事行政与财务行政,行政改革与行政效率等与秘书学关系不大的内容。“另有一部秘书学著作,则以相当的篇幅论述了诸如基建、房产、物资、财务、车辆、食堂、宾馆、招待所和机关环境等后勤工作。⑦

不难看出,秘书学研究的重复现象是普遍的,也是严重的。难怪有人怀疑秘书学能否成为一门科学,也难怪有人认为秘书学不过是多学科的拼凑,尽管看法失之偏颇,但问题确实存在,其症结何在呢?以笔者之见,大体有以下几种原因:

第一,由于秘书学发展迅猛,致使许多研究者忽视了对秘书学自身理论的研究,如秘书学的学科对象、学科分类、研究内容、研究领域、知识体系和相关学科等。从一定意义上讲,秘书学的兴起是在理论准备不足的背景下开始的,带有某些先天不足的成分。

第二,由于秘书工作与文书工作、文字工作和档案工作密不可分,而且秘书工作迄今包含文书工作和文字工作,因此秘书学与文书学、公文写作和档案学的交叉或重复,有着历史的必然性。加之秘书学的研究没有处理好借鉴与创造的关系,又助长了重复现象的发生。

第三,由于秘书学评论落后于秘书学研究,学术上的是非缺乏必要的争鸣与批评,象秘书学研究领域如此重大的理论课题,迄今未能开展认真的讨论。因此,使出现了秘书学著作虽然纷纷问世,而重复现象却依然如故的态势。

二、研究领域能否划定

任何一门科学及其分支学科,因受学科对象的规定,都有其特定的研究领域。那么,如何给秘书学的领域划分界限呢?笔者认为,这需要明确以下三个问题:

首先,是认识问题。在划分研究界限的认识上,必须坚持两点论:一方面要承认,给秘书学划定研究领域,到头来可能只是一种姿态而已,甚至有失败的危险。这是因为,不同的研究者有着不同的研究兴趣、研究重点、研究层次、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再说,任何一种划分,哪怕是最权威的划分,也缺乏约束的力量。另一方面也要承认,如果不大体上划分其研究领域,那就会出现两种后果:一是漫无边际地研究,致使秘书学无所不包;二是研究领域过窄,致使秘书学的研究难以拓展。不论是哪一种后果,都有碍于秘书学的建设与发展。正确的认识,应象美国社学家亚历克斯·英克尔斯所言:“那些界限应当象一件能勾画出形体的宽大的斗篷,而不应当象一套僵硬的盔甲,盔甲固然能防御别的学科的人对同一领地提出要求,但它毕竟太约束人⑧

其次,是观点问题。秘书学作为一门科学,即使研究内容再庞大,研究领域再广泛,也总是要有个界限的。要给秘书学划分研究领域,首先必须坚持发展的观点,即从秘书学自身发展演变的过程,去划分其研究领域。秘书学原来的研究领域是十分广泛的,如清代的幕学著作,就包括刑名、钱谷、挂号、书启、征比等知识。民国时期,由于政治制度的变革,秘书工作开始侧重于文稿撰拟、文书处理和档案管理等业务,因此研究文书与档案的著作相继问世。在五六十年代,档案工作逐步独立,档案自成体系;文书工作日趋完善,文书学开始兴起。自八十年代以来,写作学另立门户,行政学走向成熟。这就是说,用发展的观点来看,有不少研究内容不断从秘书学中分化出去,不再属于秘书学的研究领域。诚然,也有些研究内容不断进入秘书学的研究领域,如秘书人才学、秘书教育学、秘书心理学和秘书美学等边缘学科。如果将已经分化出去的研究内容继续留在秘书学之中,或者将已经进入秘书学之中的研究内容继续拒之门外,都不利于科学地划分秘书学的研究领域。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再次,是途径问题。要给秘书学划分研究领域,还必须解决途径问题。笔者借鉴社会学的研究成果,认为有三条途径可供采用:一是历史的途径,即通过对早期秘书学著作的研究,寻找开创者们最为关心和感兴趣的是什么内容。从八十年代初期问世的几部秘书学著作来看,当时秘书学研究者共同关心和感兴趣的内容是秘书史、秘书组织、秘书实务和秘书人员。其中的秘书实务,就包括了公文处理、公文写作和档案工作等相关学科的研究内容。“受其影响,在其后的秘书学著作中,大多沿袭了上述研究内容,且成一种传统。不难发现,历史的途径可使秘书学的研究领域保持相对的稳定,保证秘书学发展的连续性。但它也有僵化的危险,因为传统具有保守的天性。二是现实的途径,即通过对近期秘书学著作的研究,探讨研究者们最关心的是什

么问题,以确定秘书学的研究领域。从九十年代初期间世的十余部秘书学著作来看,除了继续保留秘书史、秘书组织、秘书实务和秘书人员等传统领域外,又新增加了辅助决策、沟通信息、督促检查、公共关系和办公自动化等内容。⑩这种变化,不是研究者心血来潮,而是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但是,秘书学研究的重复现象依然存在,且有不断扩大之势,除了沿袭公文处理、公文写作和档案管理等内容外,行政管理学的某些知识成为秘书学的研究领域之一。显然,这是某种程度上的倒退。三是比较的途径,即通过对秘书学与相关学科的对比分析,从总体上区分各自的研究范围,将不属于秘书学的内容归还给相关学科。

三、秘书学领地知多少

划分秘书学的研究领域,应本着宜宽不宜窄的原则,从而勾画出一件形体宽大的“斗篷”来。笔者根据现有的秘书学著作(教材),拟将秘书学的研究领域界定为四个区域、25项内容:

(一)秘书史

秘书史主要研究秘书活动起源、形成和发展演变的过程,其任务有三:一是描述秘书活动的演进过程;二是总结秘书活动的历史经验;三是探讨秘书活动的发展规律。秘书史的研究应包括以下内容:(1)中国秘书史,即综合研究中国秘书活动起源、形成和发展演变的过程;(2)外国秘书史,即综合研究外国秘书活动起源、形成和发展演变的过程;(3)国别秘书史,即研究某一国家或地区秘书活动发展演变的过程;(4)断代秘书史,即研究某一朝代或某一历史阶段秘书活动发展演变的过程;(5)专题秘书史,即专门研究某项秘书活动发展演变的过程;(6)秘书思想史,即研究历史上不同阶级、阶层和人物关于秘书活动的理论和主张。

(二)秘书理论

秘书理论是泛指关于秘书现象、秘书活动和秘书学自身的理性认识成果。其基本职能有三:一是描述;二是预言;三是解释。①秘书理论研究应包括如下内容:(1)基础秘书理论,即研究秘书学自身的理论,如秘书学的学科对象、逻辑起点、知识体系、相关学科、学科性质、研究方法和历史演进等。(2)应用秘书理论,即研究秘书活动及其构成要素的理论,如秘书活动的性质和特点,秘书活动的职能和效率,以及秘书活动的主体、秘书活动的对象、秘书活动的空间和秘书活动的媒介等。此外,还有行业或部门的秘书活动。(3)交叉秘书理论,即研究秘书学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而形成的边缘学科的理论。

(三)秘书业务

秘书业务是指秘书人员或秘书部门的专业工作,由于秘书工作的范围较为广泛,且有扩大之势,秘书业务也随之不断增加。其主要内容有:(1)文字工作,即文稿的撰拟和审核工作;(2)文书工作,即文书的制发、传递、办理和保管工作;(3)信息工作,即信息的收集、加工、提供、存贮和检索工作;(4)协调工作,即组织之间、工作之间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调整与改善工作;(5)督查工作,即对重大决策、中心工作、重要行

动和领导交办事项的督促检查工作;(6)信访工作,即人民群众的来信处理和来访接待工作;

(7)提案工作,即对人大、政协、职代会等所提意见、建议、批评、提案和议案的办理工作;(8)会

议工作,即对会议和会谈的准备、组织和善后工作;(9)接待工作,即对客人的迎送、招待和服务工作;(10)值班工作,即在值班室固定或轮流担任工作;(11)保密工作,即保守和保护秘密,使之不泄露的工作;(12)其他工作,即领导临时交办或突发性工作。

(四)秘书技术

秘书技术是指秘书人员用于处理事务的方法、手段和技能。它与秘书业务相比,具有更强的实践性和动态性,其功能主要是培养秘书的操作能力。秘书技术应包括如下内容:(1)秘书工作方法,即秘书人员或秘书部门处理事务工作所运用的方式、程序、途径和技巧;(2)秘书办公场所,即秘书人员按照一定的制度,并借助于一定的手段处理公务的处所5(3)秘书办公手段,即秘书人员为达到某种办公目的而采用的办公设备,操作技术和操作程序等;(4)公关艺术,即秘书人员为达到“内求团结,外求发展”而采用的一系列的公关措施、方法和技巧。

以上四个区域、25项内容,是就秘书学目前的主要研究领域而言。可以预言,随着秘书学研究的深入及相关学科的发展,秘书学的研究领域还会不断发生变化。

注释:

①王熙梅、王景清主编:《现代秘书学通论》,海洋出版社,1993年版,第90至167页。②钱祺喻,刘开文:《企业秘书学》,四川民族出版社,1987年版,第1,99至381页。

②张金安、常崇宜编著:《秘书学概论》,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89至305页。

④张希林、吴长有主编:《文秘学》,辽宁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85至203页。

⑤董继超主编:《秘书学教程》,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84至202页。

⑥袁维国编著:《秘书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第111至142页。

⑦搂宇生编著:《通用秘书学》,同济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257至278页。

⑧[美]亚历克斯·英克尔斯著:《社会学是什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l981年版,第l页。

⑨八十年代初期问世的秘书学著作有翁世荣等编著的《秘书学概论》(1984年9月)、王千弓等编著的《秘书学与秘书工作》(1984年10月)、张金安和常崇宜编著的《秘书学概论》(1984年10月)、孙云洁和王慎先编著的《实用秘书学》(1985年9月)。

⑩九十年代初期问世的秘书学著作有钟辉编著的《现代秘书学概论》(1990年7月)、袁维国主编的《秘书学》(1990年9月)、楼宇生编著的《通用秘书学》(1991年2月)、程明华等编著的《秘书学教程》(1991年5月)、饶士奇、曾斌主编的《秘书学概论》(1991年5月)、娄山关等著的《秘书学教程》(1991年10月)、任群主编

秘书学范文篇6

一、重复现象岂容忽视

在秘书学的建设中,重复研究的现象较为普遍,且迄今未能引起秘书学界的重视。如果此种现象继续存在与蔓延下去,不仅会影响秘书学的发展和成熟,而且也不利于秘书学的教学及秘书专业的课程建设。

秘书学研究的重复现象,是指秘书学与文书学、公文写作、档案学和行政管理学等相关学科在研究上出现的某些相同或相似之处。其具体表现如下:

其一,秘书学与文书学重复。现有的劝书学著作(教材),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有文书学的内容,但大多是照搬文书学的研究成果,如文书的一般知识,文书工作的任务和原则,文书处理的程序和要求,乃至文书立卷业务,等等。笔者案头的一部秘书学著作,以全书近六分之一的篇幅,详细论述文书和文书工作,包括文书立卷业务。①

其二,秘书学与公文写作重复。多数秘书学著作(教材),都把公文写作的部分内容作研究对象,而且多从微观操作上进行研究。其中有各种通用公文的写作,也有机关应用文的写作,还有经济文书、涉外文书和交际文书的写作,甚至学术论文的写作。如笔者所藏的一部企业秘书著作,有近一半的篇幅是论述企业公文的写

作。②另有一部秘书学著作,则以超过三分之二的篇幅论述各种应用文体的写作,酷似一部应用写作教科书。③

其三,秘书学与档案学重复。

有相当多的秘书学著作(教材),均以独立的章节和较长的篇幅论述档案和档案工作,主要是机关档案工作,其内容与档案学的的某些部分并无二致。如笔者备用的一部秘书学著作,系统地论述了档案工作的性质,档案工作的原则和档案工作的作用,以及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和提供利用等业务知识,此外还介绍了档案室的类型、任务和制度。“这些内容,显然与档案学特别是档案管理学的有关部分一模一样。由笔者主编的一部秘书教材,亦将机关档案工作划归秘书学的研究领域。⑤

其四,秘书学与行政管理学重复。

有一部分秘书学著作(教材),或多或少地撷取了属于行政管理学的内容。如笔者手头的一部秘书著作,在“行政与行政管理”的标题下,分六节论述了行政管理与行政原理,行政领导与行政决策,行政组织与行政机关,行政法与行政方法,人事行政与财务行政,行政改革与行政效率等与秘书学关系不大的内容。“另有一部秘书学著作,则以相当的篇幅论述了诸如基建、房产、物资、财务、车辆、食堂、宾馆、招待所和机关环境等后勤工作。⑦

不难看出,秘书学研究的重复现象是普遍的,也是严重的。难怪有人怀疑秘书学能否成为一门科学,也难怪有人认为秘书学不过是多学科的拼凑,尽管看法失之偏颇,但问题确实存在,其症结何在呢?以笔者之见,大体有以下几种原因:

第一,由于秘书学发展迅猛,致使许多研究者忽视了对秘书学自身理论的研究,如秘书学的学科对象、学科分类、研究内容、研究领域、知识体系和相关学科等。从一定意义上讲,秘书学的兴起是在理论准备不足的背景下开始的,带有某些先天不足的成分。

第二,由于秘书工作与文书工作、文字工作和档案工作密不可分,而且秘书工作迄今包含文书工作和文字工作,因此秘书学与文书学、公文写作和档案学的交叉或重复,有着历史的必然性。加之秘书学的研究没有处理好借鉴与创造的关系,又助长了重复现象的发生。

第三,由于秘书学评论落后于秘书学研究,学术上的是非缺乏必要的争鸣与批评,象秘书学研究领域如此重大的理论课题,迄今未能开展认真的讨论。因此,使出现了秘书学著作虽然纷纷问世,而重复现象却依然如故的态势。

二、研究领域能否划定

任何一门科学及其分支学科,因受学科对象的规定,都有其特定的研究领域。那么,如何给秘书学的领域划分界限呢?笔者认为,这需要明确以下三个问题:

首先,是认识问题。在划分研究界限的认识上,必须坚持两点论:一方面要承认,给秘书学划定研究领域,到头来可能只是一种姿态而已,甚至有失败的危险。这是因为,不同的研究者有着不同的研究兴趣、研究重点、研究层次、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再说,任何一种划分,哪怕是最权威的划分,也缺乏约束的力量。另一方面也要承认,如果不大体上划分其研究领域,那就会出现两种后果:一是漫无边际地研究,致使秘书学无所不包;二是研究领域过窄,致使秘书学的研究难以拓展。不论是哪一种后果,都有碍于秘书学的建设与发展。正确的认识,应象美国社学家亚历克斯·英克尔斯所言:“那些界限应当象一件能勾画出形体的宽大的斗篷,而不应当象一套僵硬的盔甲,盔甲固然能防御别的学科的人对同一领地提出要求,但它毕竟太约束人⑧

其次,是观点问题。秘书学作为一门科学,即使研究内容再庞大,研究领域再广泛,也总是要有个界限的。要给秘书学划分研究领域,首先必须坚持发展的观点,即从秘书学自身发展演变的过程,去划分其研究领域。秘书学原来的研究领域是十分广泛的,如清代的幕学著作,就包括刑名、钱谷、挂号、书启、征比等知识。民国时期,由于政治制度的变革,秘书工作开始侧重于文稿撰拟、文书处理和档案管理等业务,因此研究文书与档案的著作相继问世。在五六十年代,档案工作逐步独立,档案自成体系;文书工作日趋完善,文书学开始兴起。自八十年代以来,写作学另立门户,行政学走向成熟。这就是说,用发展的观点来看,有不少研究内容不断从秘书学中分化出去,不再属于秘书学的研究领域。诚然,也有些研究内容不断进入秘书学的研究领域,如秘书人才学、秘书教育学、秘书心理学和秘书美学等边缘学科。如果将已经分化出去的研究内容继续留在秘书学之中,或者将已经进入秘书学之中的研究内容继续拒之门外,都不利于科学地划分秘书学的研究领域。

再次,是途径问题。要给秘书学划分研究领域,还必须解决途径问题。笔者借鉴社会学的研究成果,认为有三条途径可供采用:一是历史的途径,即通过对早期秘书学著作的研究,寻找开创者们最为关心和感兴趣的是什么内容。从八十年代初期问世的几部秘书学著作来看,当时秘书学研究者共同关心和感兴趣的内容是秘书史、秘书组织、秘书实务和秘书人员。其中的秘书实务,就包括了公文处理、公文写作和档案工作等相关学科的研究内容。“受其影响,在其后的秘书学著作中,大多沿袭了上述研究内容,且成一种传统。不难发现,历史的途径可使秘书学的研究领域保持相对的稳定,保证秘书学发展的连续性。但它也有僵化的危险,因为传统具有保守的天性。二是现实的途径,即通过对近期秘书学著作的研究,探讨研究者们最关心的是什

么问题,以确定秘书学的研究领域。从九十年代初期间世的十余部秘书学著作来看,除了继续保留秘书史、秘书组织、秘书实务和秘书人员等传统领域外,又新增加了辅助决策、沟通信息、督促检查、公共关系和办公自动化等内容。⑩这种变化,不是研究者心血来潮,而是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但是,秘书学研究的重复现象依然存在,且有不断扩大之势,除了沿袭公文处理、公文写作和档案管理等内容外,行政管理学的某些知识成为秘书学的研究领域之一。显然,这是某种程度上的倒退。三是比较的途径,即通过对秘书学与相关学科的对比分析,从总体上区分各自的研究范围,将不属于秘书学的内容归还给相关学科。

三、秘书学领地知多少

划分秘书学的研究领域,应本着宜宽不宜窄的原则,从而勾画出一件形体宽大的“斗篷”来。笔者根据现有的秘书学著作(教材),拟将秘书学的研究领域界定为四个区域、25项内容:

(一)秘书史

秘书史主要研究秘书活动起源、形成和发展演变的过程,其任务有三:一是描述秘书活动的演进过程;二是总结秘书活动的历史经验;三是探讨秘书活动的发展规律。秘书史的研究应包括以下内容:(1)中国秘书史,即综合研究中国秘书活动起源、形成和发展演变的过程;(2)外国秘书史,即综合研究外国秘书活动起源、形成和发展演变的过程;(3)国别秘书史,即研究某一国家或地区秘书活动发展演变的过程;(4)断代秘书史,即研究某一朝代或某一历史阶段秘书活动发展演变的过程;(5)专题秘书史,即专门研究某项秘书活动发展演变的过程;(6)秘书思想史,即研究历史上不同阶级、阶层和人物关于秘书活动的理论和主张。

(二)秘书理论

秘书理论是泛指关于秘书现象、秘书活动和秘书学自身的理性认识成果。其基本职能有三:一是描述;二是预言;三是解释。①秘书理论研究应包括如下内容:(1)基础秘书理论,即研究秘书学自身的理论,如秘书学的学科对象、逻辑起点、知识体系、相关学科、学科性质、研究方法和历史演进等。(2)应用秘书理论,即研究秘书活动及其构成要素的理论,如秘书活动的性质和特点,秘书活动的职能和效率,以及秘书活动的主体、秘书活动的对象、秘书活动的空间和秘书活动的媒介等。此外,还有行业或部门的秘书活动。(3)交叉秘书理论,即研究秘书学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而形成的边缘学科的理论。

(三)秘书业务

秘书业务是指秘书人员或秘书部门的专业工作,由于秘书工作的范围较为广泛,且有扩大之势,秘书业务也随之不断增加。其主要内容有:(1)文字工作,即文稿的撰拟和审核工作;(2)文书工作,即文书的制发、传递、办理和保管工作;(3)信息工作,即信息的收集、加工、提供、存贮和检索工作;(4)协调工作,即组织之间、工作之间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调整与改善工作;(5)督查工作,即对重大决策、中心工作、重要行

动和领导交办事项的督促检查工作;(6)信访工作,即人民群众的来信处理和来访接待工作;

(7)提案工作,即对人大、政协、职代会等所提意见、建议、批评、提案和议案的办理工作;(8)会

议工作,即对会议和会谈的准备、组织和善后工作;(9)接待工作,即对客人的迎送、招待和服务工作;(10)值班工作,即在值班室固定或轮流担任工作;(11)保密工作,即保守和保护秘密,使之不泄露的工作;(12)其他工作,即领导临时交办或突发性工作。

(四)秘书技术

秘书技术是指秘书人员用于处理事务的方法、手段和技能。它与秘书业务相比,具有更强的实践性和动态性,其功能主要是培养秘书的操作能力。秘书技术应包括如下内容:(1)秘书工作方法,即秘书人员或秘书部门处理事务工作所运用的方式、程序、途径和技巧;(2)秘书办公场所,即秘书人员按照一定的制度,并借助于一定的手段处理公务的处所5(3)秘书办公手段,即秘书人员为达到某种办公目的而采用的办公设备,操作技术和操作程序等;(4)公关艺术,即秘书人员为达到“内求团结,外求发展”而采用的一系列的公关措施、方法和技巧。

以上四个区域、25项内容,是就秘书学目前的主要研究领域而言。可以预言,随着秘书学研究的深入及相关学科的发展,秘书学的研究领域还会不断发生变化。

注释:

①王熙梅、王景清主编:《现代秘书学通论》,海洋出版社,1993年版,第90至167页。②钱祺喻,刘开文:《企业秘书学》,四川民族出版社,1987年版,第1,99至381页。

②张金安、常崇宜编著:《秘书学概论》,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89至305页。

④张希林、吴长有主编:《文秘学》,辽宁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85至203页。

⑤董继超主编:《秘书学教程》,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84至202页。

⑥袁维国编著:《秘书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第111至142页。

⑦搂宇生编著:《通用秘书学》,同济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257至278页。

⑧[美]亚历克斯·英克尔斯著:《社会学是什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l981年版,第l页。

⑨八十年代初期问世的秘书学著作有翁世荣等编著的《秘书学概论》(1984年9月)、王千弓等编著的《秘书学与秘书工作》(1984年10月)、张金安和常崇宜编著的《秘书学概论》(1984年10月)、孙云洁和王慎先编著的《实用秘书学》(1985年9月)。

秘书学范文篇7

一、重复现象岂容忽视

在秘书学的建设中,重复研究的现象较为普遍,且迄今未能引起秘书学界的重视。如果此种现象继续存在与蔓延下去,不仅会影响秘书学的发展和成熟,而且也不利于秘书学的教学及秘书专业的课程建设。

秘书学研究的重复现象,是指秘书学与文书学、公文写作、档案学和行政管理学等相关学科在研究上出现的某些相同或相似之处。其具体表现如下:

其一,秘书学与文书学重复。现有的劝书学著作(教材),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有文书学的内容,但大多是照搬文书学的研究成果,如文书的一般知识,文书工作的任务和原则,文书处理的程序和要求,乃至文书立卷业务,等等。笔者案头的一部秘书学著作,以全书近六分之一的篇幅,详细论述文书和文书工作,包括文书立卷业务。①

其二,秘书学与公文写作重复。多数秘书学著作(教材),都把公文写作的部分内容作研究对象,而且多从微观操作上进行研究。其中有各种通用公文的写作,也有机关应用文的写作,还有经济文书、涉外文书和交际文书的写作,甚至学术论文的写作。如笔者所藏的一部企业秘书著作,有近一半的篇幅是论述企业公文的写

作。②另有一部秘书学著作,则以超过三分之二的篇幅论述各种应用文体的写作,酷似一部应用写作教科书。③

其三,秘书学与档案学重复。

有相当多的秘书学著作(教材),均以独立的章节和较长的篇幅论述档案和档案工作,主要是机关档案工作,其内容与档案学的的某些部分并无二致。如笔者备用的一部秘书学著作,系统地论述了档案工作的性质,档案工作的原则和档案工作的作用,以及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和提供利用等业务知识,此外还介绍了档案室的类型、任务和制度。“这些内容,显然与档案学特别是档案管理学的有关部分一模一样。由笔者主编的一部秘书教材,亦将机关档案工作划归秘书学的研究领域。⑤

其四,秘书学与行政管理学重复。

有一部分秘书学著作(教材),或多或少地撷取了属于行政管理学的内容。如笔者手头的一部秘书著作,在“行政与行政管理”的标题下,分六节论述了行政管理与行政原理,行政领导与行政决策,行政组织与行政机关,行政法与行政方法,人事行政与财务行政,行政改革与行政效率等与秘书学关系不大的内容。“另有一部秘书学著作,则以相当的篇幅论述了诸如基建、房产、物资、财务、车辆、食堂、宾馆、招待所和机关环境等后勤工作。⑦

不难看出,秘书学研究的重复现象是普遍的,也是严重的。难怪有人怀疑秘书学能否成为一门科学,也难怪有人认为秘书学不过是多学科的拼凑,尽管看法失之偏颇,但问题确实存在,其症结何在呢?以笔者之见,大体有以下几种原因:

第一,由于秘书学发展迅猛,致使许多研究者忽视了对秘书学自身理论的研究,如秘书学的学科对象、学科分类、研究内容、研究领域、知识体系和相关学科等。从一定意义上讲,秘书学的兴起是在理论准备不足的背景下开始的,带有某些先天不足的成分。

第二,由于秘书工作与文书工作、文字工作和档案工作密不可分,而且秘书工作迄今包含文书工作和文字工作,因此秘书学与文书学、公文写作和档案学的交叉或重复,有着历史的必然性。加之秘书学的研究没有处理好借鉴与创造的关系,又助长了重复现象的发生。

第三,由于秘书学评论落后于秘书学研究,学术上的是非缺乏必要的争鸣与批评,象秘书学研究领域如此重大的理论课题,迄今未能开展认真的讨论。因此,使出现了秘书学著作虽然纷纷问世,而重复现象却依然如故的态势。

二、研究领域能否划定

任何一门科学及其分支学科,因受学科对象的规定,都有其特定的研究领域。那么,如何给秘书学的领域划分界限呢?笔者认为,这需要明确以下三个问题:

首先,是认识问题。在划分研究界限的认识上,必须坚持两点论:一方面要承认,给秘书学划定研究领域,到头来可能只是一种姿态而已,甚至有失败的危险。这是因为,不同的研究者有着不同的研究兴趣、研究重点、研究层次、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再说,任何一种划分,哪怕是最权威的划分,也缺乏约束的力量。另一方面也要承认,如果不大体上划分其研究领域,那就会出现两种后果:一是漫无边际地研究,致使秘书学无所不包;二是研究领域过窄,致使秘书学的研究难以拓展。不论是哪一种后果,都有碍于秘书学的建设与发展。正确的认识,应象美国社学家亚历克斯?英克尔斯所言:“那些界限应当象一件能勾画出形体的宽大的斗篷,而不应当象一套僵硬的盔甲,盔甲固然能防御别的学科的人对同一领地提出要求,但它毕竟太约束人⑧

其次,是观点问题。秘书学作为一门科学,即使研究内容再庞大,研究领域再广泛,也总是要有个界限的。要给秘书学划分研究领域,首先必须坚持发展的观点,即从秘书学自身发展演变的过程,去划分其研究领域。秘书学原来的研究领域是十分广泛的,如清代的幕学著作,就包括刑名、钱谷、挂号、书启、征比等知识。民国时期,由于政治制度的变革,秘书工作开始侧重于文稿撰拟、文书处理和档案管理等业务,因此研究文书与档案的著作相继问世。在五六十年代,档案工作逐步独立,档案自成体系;文书工作日趋完善,文书学开始兴起。自八十年代以来,写作学另立门户,行政学走向成熟。这就是说,用发展的观点来看,有不少研究内容不断从秘书学中分化出去,不再属于秘书学的研究领域。诚然,也有些研究内容不断进入秘书学的研究领域,如秘书人才学、秘书教育学、秘书心理学和秘书美学等边缘学科。如果将已经分化出去的研究内容继续留在秘书学之中,或者将已经进入秘书学之中的研究内容继续拒之门外,都不利于科学地划分秘书学的研究领域。

再次,是途径问题。要给秘书学划分研究领域,还必须解决途径问题。笔者借鉴社会学的研究成果,认为有三条途径可供采用:一是历史的途径,即通过对早期秘书学著作的研究,寻找开创者们最为关心和感兴趣的是什么内容。从八十年代初期问世的几部秘书学著作来看,当时秘书学研究者共同关心和感兴趣的内容是秘书史、秘书组织、秘书实务和秘书人员。其中的秘书实务,就包括了公文处理、公文写作和档案工作等相关学科的研究内容。“受其影响,在其后的秘书学著作中,大多沿袭了上述研究内容,且成一种传统。不难发现,历史的途径可使秘书学的研究领域保持相对的稳定,保证秘书学发展的连续性。但它也有僵化的危险,因为传统具有保守的天性。二是现实的途径,即通过对近期秘书学著作的研究,探讨研究者们最关心的是什

么问题,以确定秘书学的研究领域。从九十年代初期间世的十余部秘书学著作来看,除了继续保留秘书史、秘书组织、秘书实务和秘书人员等传统领域外,又新增加了辅助决策、沟通信息、督促检查、公共关系和办公自动化等内容。⑩这种变化,不是研究者心血来潮,而是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但是,秘书学研究的重复现象依然存在,且有不断扩大之势,除了沿袭公文处理、公文写作和档案管理等内容外,行政管理学的某些知识成为秘书学的研究领域之一。显然,这是某种程度上的倒退。三是比较的途径,即通过对秘书学与相关学科的对比分析,从总体上区分各自的研究范围,将不属于秘书学的内容归还给相关学科。

三、秘书学领地知多少

划分秘书学的研究领域,应本着宜宽不宜窄的原则,从而勾画出一件形体宽大的“斗篷”来。笔者根据现有的秘书学著作(教材),拟将秘书学的研究领域界定为四个区域、25项内容:

(一)秘书史

秘书史主要研究秘书活动起源、形成和发展演变的过程,其任务有三:一是描述秘书活动的演进过程;二是总结秘书活动的历史经验;三是探讨秘书活动的发展规律。秘书史的研究应包括以下内容:(1)中国秘书史,即综合研究中国秘书活动起源、形成和发展演变的过程;(2)外国秘书史,即综合研究外国秘书活动起源、形成和发展演变的过程;(3)国别秘书史,即研究某一国家或地区秘书活动发展演变的过程;(4)断代秘书史,即研究某一朝代或某一历史阶段秘书活动发展演变的过程;(5)专题秘书史,即专门研究某项秘书活动发展演变的过程;(6)秘书思想史,即研究历史上不同阶级、阶层和人物关于秘书活动的理论和主张。

(二)秘书理论

秘书理论是泛指关于秘书现象、秘书活动和秘书学自身的理性认识成果。其基本职能有三:一是描述;二是预言;三是解释。①秘书理论研究应包括如下内容:(1)基础秘书理论,即研究秘书学自身的理论,如秘书学的学科对象、逻辑起点、知识体系、相关学科、学科性质、研究方法和历史演进等。(2)应用秘书理论,即研究秘书活动及其构成要素的理论,如秘书活动的性质和特点,秘书活动的职能和效率,以及秘书活动的主体、秘书活动的对象、秘书活动的空间和秘书活动的媒介等。此外,还有行业或部门的秘书活动。(3)交叉秘书理论,即研究秘书学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而形成的边缘学科的理论。

(三)秘书业务

秘书业务是指秘书人员或秘书部门的专业工作,由于秘书工作的范围较为广泛,且有扩大之势,秘书业务也随之不断增加。其主要内容有:(1)文字工作,即文稿的撰拟和审核工作;(2)文书工作,即文书的制发、传递、办理和保管工作;(3)信息工作,即信息的收集、加工、提供、存贮和检索工作;(4)协调工作,即组织之间、工作之间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调整与改善工作;(5)督查工作,即对重大决策、中心工作、重要行

动和领导交办事项的督促检查工作;(6)信访工作,即人民群众的来信处理和来访接待工作;

(7)提案工作,即对人大、政协、职代会等所提意见、建议、批评、提案和议案的办理工作;(8)会

议工作,即对会议和会谈的准备、组织和善后工作;(9)接待工作,即对客人的迎送、招待和服务工作;(10)值班工作,即在值班室固定或轮流担任工作;(11)保密工作,即保守和保护秘密,使之不泄露的工作;(12)其他工作,即领导临时交办或突发性工作。

(四)秘书技术

秘书学范文篇8

一、重复现象岂容忽视

在秘书学的建设中,重复研究的现象较为普遍,且迄今未能引起秘书学界的重视。如果此种现象继续存在与蔓延下去,不仅会影响秘书学的发展和成熟,而且也不利于秘书学的教学及秘书专业的课程建设。

秘书学研究的重复现象,是指秘书学与文书学、公文写作、档案学和行政管理学等相关学科在研究上出现的某些相同或相似之处。其具体表现如下:

其一,秘书学与文书学重复。现有的劝书学著作(教材),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有文书学的内容,但大多是照搬文书学的研究成果,如文书的一般知识,文书工作的任务和原则,文书处理的程序和要求,乃至文书立卷业务,等等。笔者案头的一部秘书学著作,以全书近六分之一的篇幅,详细论述文书和文书工作,包括文书立卷业务。①

其二,秘书学与公文写作重复。多数秘书学著作(教材),都把公文写作的部分内容作研究对象,而且多从微观操作上进行研究。其中有各种通用公文的写作,也有机关应用文的写作,还有经济文书、涉外文书和交际文书的写作,甚至学术论文的写作。如笔者所藏的一部企业秘书著作,有近一半的篇幅是论述企业公文的写

作。②另有一部秘书学著作,则以超过三分之二的篇幅论述各种应用文体的写作,酷似一部应用写作教科书。③

其三,秘书学与档案学重复。

有相当多的秘书学著作(教材),均以独立的章节和较长的篇幅论述档案和档案工作,主要是机关档案工作,其内容与档案学的的某些部分并无二致。如笔者备用的一部秘书学著作,系统地论述了档案工作的性质,档案工作的原则和档案工作的作用,以及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和提供利用等业务知识,此外还介绍了档案室的类型、任务和制度。“这些内容,显然与档案学特别是档案管理学的有关部分一模一样。由笔者主编的一部秘书教材,亦将机关档案工作划归秘书学的研究领域。⑤

其四,秘书学与行政管理学重复。

有一部分秘书学著作(教材),或多或少地撷取了属于行政管理学的内容。如笔者手头的一部秘书著作,在“行政与行政管理”的标题下,分六节论述了行政管理与行政原理,行政领导与行政决策,行政组织与行政机关,行政法与行政方法,人事行政与财务行政,行政改革与行政效率等与秘书学关系不大的内容。“另有一部秘书学著作,则以相当的篇幅论述了诸如基建、房产、物资、财务、车辆、食堂、宾馆、招待所和机关环境等后勤工作。⑦

不难看出,秘书学研究的重复现象是普遍的,也是严重的。难怪有人怀疑秘书学能否成为一门科学,也难怪有人认为秘书学不过是多学科的拼凑,尽管看法失之偏颇,但问题确实存在,其症结何在呢?以笔者之见,大体有以下几种原因:

第一,由于秘书学发展迅猛,致使许多研究者忽视了对秘书学自身理论的研究,如秘书学的学科对象、学科分类、研究内容、研究领域、知识体系和相关学科等。从一定意义上讲,秘书学的兴起是在理论准备不足的背景下开始的,带有某些先天不足的成分。

第二,由于秘书工作与文书工作、文字工作和档案工作密不可分,而且秘书工作迄今包含文书工作和文字工作,因此秘书学与文书学、公文写作和档案学的交叉或重复,有着历史的必然性。加之秘书学的研究没有处理好借鉴与创造的关系,又助长了重复现象的发生。

第三,由于秘书学评论落后于秘书学研究,学术上的是非缺乏必要的争鸣与批评,象秘书学研究领域如此重大的理论课题,迄今未能开展认真的讨论。因此,使出现了秘书学著作虽然纷纷问世,而重复现象却依然如故的态势。

二、研究领域能否划定

任何一门科学及其分支学科,因受学科对象的规定,都有其特定的研究领域。那么,如何给秘书学的领域划分界限呢?笔者认为,这需要明确以下三个问题:

首先,是认识问题。在划分研究界限的认识上,必须坚持两点论:一方面要承认,给秘书学划定研究领域,到头来可能只是一种姿态而已,甚至有失败的危险。这是因为,不同的研究者有着不同的研究兴趣、研究重点、研究层次、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再说,任何一种划分,哪怕是最权威的划分,也缺乏约束的力量。另一方面也要承认,如果不大体上划分其研究领域,那就会出现两种后果:一是漫无边际地研究,致使秘书学无所不包;二是研究领域过窄,致使秘书学的研究难以拓展。不论是哪一种后果,都有碍于秘书学的建设与发展。正确的认识,应象美国社学家亚历克斯·英克尔斯所言:“那些界限应当象一件能勾画出形体的宽大的斗篷,而不应当象一套僵硬的盔甲,盔甲固然能防御别的学科的人对同一领地提出要求,但它毕竟太约束人⑧

其次,是观点问题。秘书学作为一门科学,即使研究内容再庞大,研究领域再广泛,也总是要有个界限的。要给秘书学划分研究领域,首先必须坚持发展的观点,即从秘书学自身发展演变的过程,去划分其研究领域。秘书学原来的研究领域是十分广泛的,如清代的幕学著作,就包括刑名、钱谷、挂号、书启、征比等知识。民国时期,由于政治制度的变革,秘书工作开始侧重于文稿撰拟、文书处理和档案管理等业务,因此研究文书与档案的著作相继问世。在五六十年代,档案工作逐步独立,档案自成体系;文书工作日趋完善,文书学开始兴起。自八十年代以来,写作学另立门户,行政学走向成熟。这就是说,用发展的观点来看,有不少研究内容不断从秘书学中分化出去,不再属于秘书学的研究领域。诚然,也有些研究内容不断进入秘书学的研究领域,如秘书人才学、秘书教育学、秘书心理学和秘书美学等边缘学科。如果将已经分化出去的研究内容继续留在秘书学之中,或者将已经进入秘书学之中的研究内容继续拒之门外,都不利于科学地划分秘书学的研究领域。

再次,是途径问题。要给秘书学划分研究领域,还必须解决途径问题。笔者借鉴社会学的研究成果,认为有三条途径可供采用:一是历史的途径,即通过对早期秘书学著作的研究,寻找开创者们最为关心和感兴趣的是什么内容。从八十年代初期问世的几部秘书学著作来看,当时秘书学研究者共同关心和感兴趣的内容是秘书史、秘书组织、秘书实务和秘书人员。其中的秘书实务,就包括了公文处理、公文写作和档案工作等相关学科的研究内容。“受其影响,在其后的秘书学著作中,大多沿袭了上述研究内容,且成一种传统。不难发现,历史的途径可使秘书学的研究领域保持相对的稳定,保证秘书学发展的连续性。但它也有僵化的危险,因为传统具有保守的天性。二是现实的途径,即通过对近期秘书学著作的研究,探讨研究者们最关心的是什

么问题,以确定秘书学的研究领域。从九十年代初期间世的十余部秘书学著作来看,除了继续保留秘书史、秘书组织、秘书实务和秘书人员等传统领域外,又新增加了辅助决策、沟通信息、督促检查、公共关系和办公自动化等内容。⑩这种变化,不是研究者心血来潮,而是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但是,秘书学研究的重复现象依然存在,且有不断扩大之势,除了沿袭公文处理、公文写作和档案管理等内容外,行政管理学的某些知识成为秘书学的研究领域之一。显然,这是某种程度上的倒退。三是比较的途径,即通过对秘书学与相关学科的对比分析,从总体上区分各自的研究范围,将不属于秘书学的内容归还给相关学科。

三、秘书学领地知多少

划分秘书学的研究领域,应本着宜宽不宜窄的原则,从而勾画出一件形体宽大的“斗篷”来。笔者根据现有的秘书学著作(教材),拟将秘书学的研究领域界定为四个区域、25项内容:

(一)秘书史

秘书史主要研究秘书活动起源、形成和发展演变的过程,其任务有三:一是描述秘书活动的演进过程;二是总结秘书活动的历史经验;三是探讨秘书活动的发展规律。秘书史的研究应包括以下内容:(1)中国秘书史,即综合研究中国秘书活动起源、形成和发展演变的过程;(2)外国秘书史,即综合研究外国秘书活动起源、形成和发展演变的过程;(3)国别秘书史,即研究某一国家或地区秘书活动发展演变的过程;(4)断代秘书史,即研究某一朝代或某一历史阶段秘书活动发展演变的过程;(5)专题秘书史,即专门研究某项秘书活动发展演变的过程;(6)秘书思想史,即研究历史上不同阶级、阶层和人物关于秘书活动的理论和主张。

(二)秘书理论

秘书理论是泛指关于秘书现象、秘书活动和秘书学自身的理性认识成果。其基本职能有三:一是描述;二是预言;三是解释。①秘书理论研究应包括如下内容:(1)基础秘书理论,即研究秘书学自身的理论,如秘书学的学科对象、逻辑起点、知识体系、相关学科、学科性质、研究方法和历史演进等。(2)应用秘书理论,即研究秘书活动及其构成要素的理论,如秘书活动的性质和特点,秘书活动的职能和效率,以及秘书活动的主体、秘书活动的对象、秘书活动的空间和秘书活动的媒介等。此外,还有行业或部门的秘书活动。(3)交叉秘书理论,即研究秘书学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而形成的边缘学科的理论。

(三)秘书业务

秘书业务是指秘书人员或秘书部门的专业工作,由于秘书工作的范围较为广泛,且有扩大之势,秘书业务也随之不断增加。其主要内容有:(1)文字工作,即文稿的撰拟和审核工作;(2)文书工作,即文书的制发、传递、办理和保管工作;(3)信息工作,即信息的收集、加工、提供、存贮和检索工作;(4)协调工作,即组织之间、工作之间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调整与改善工作;(5)督查工作,即对重大决策、中心工作、重要行

动和领导交办事项的督促检查工作;(6)信访工作,即人民群众的来信处理和来访接待工作;

(7)提案工作,即对人大、政协、职代会等所提意见、建议、批评、提案和议案的办理工作;(8)会

议工作,即对会议和会谈的准备、组织和善后工作;(9)接待工作,即对客人的迎送、招待和服务工作;(10)值班工作,即在值班室固定或轮流担任工作;(11)保密工作,即保守和保护秘密,使之不泄露的工作;(12)其他工作,即领导临时交办或突发性工作。

(四)秘书技术

秘书技术是指秘书人员用于处理事务的方法、手段和技能。它与秘书业务相比,具有更强的实践性和动态性,其功能主要是培养秘书的操作能力。秘书技术应包括如下内容:(1)秘书工作方法,即秘书人员或秘书部门处理事务工作所运用的方式、程序、途径和技巧;(2)秘书办公场所,即秘书人员按照一定的制度,并借助于一定的手段处理公务的处所5(3)秘书办公手段,即秘书人员为达到某种办公目的而采用的办公设备,操作技术和操作程序等;(4)公关艺术,即秘书人员为达到“内求团结,外求发展”而采用的一系列的公关措施、方法和技巧。

以上四个区域、25项内容,是就秘书学目前的主要研究领域而言。可以预言,随着秘书学研究的深入及相关学科的发展,秘书学的研究领域还会不断发生变化。

注释:

①王熙梅、王景清主编:《现代秘书学通论》,海洋出版社,1993年版,第90至167页。②钱祺喻,刘开文:《企业秘书学》,四川民族出版社,1987年版,第1,99至381页。

②张金安、常崇宜编著:《秘书学概论》,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89至305页。

④张希林、吴长有主编:《文秘学》,辽宁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85至203页。

⑤董继超主编:《秘书学教程》,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84至202页。

⑥袁维国编著:《秘书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第111至142页。

⑦搂宇生编著:《通用秘书学》,同济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257至278页。

⑧[美]亚历克斯·英克尔斯著:《社会学是什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l981年版,第l页。

⑨八十年代初期问世的秘书学著作有翁世荣等编著的《秘书学概论》(1984年9月)、王千弓等编著的《秘书学与秘书工作》(1984年10月)、张金安和常崇宜编著的《秘书学概论》(1984年10月)、孙云洁和王慎先编著的《实用秘书学》(1985年9月)。

⑩九十年代初期问世的秘书学著作有钟辉编著的《现代秘书学概论》(1990年7月)、袁维国主编的《秘书学》(1990年9月)、楼宇生编著的《通用秘书学》(1991年2月)、程明华等编著的《秘书学教程》(1991年5月)、饶士奇、曾斌主编的《秘书学概论》(1991年5月)、娄山关等著的《秘书学教程》(1991年10月)、任群主编

秘书学范文篇9

教育部在新本科专业目录中将秘书学专业列在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之下,而不再从属于管理学科,这体现了中国源远流长的“文秘”传统。在中国人的传统印象中,秘书多数从事与文字有关的工作,办文、办会、办事是三大“主业”。这其实是针对传统的机关事业单位秘书而言的,即一般意义上的文书。文字功底之于一个秘书当然非常之重要,这里不再赘述。然而在新形势下,社会与市场对秘书的专业能力要求已经发生了根本转变,原因在于秘书的职业岗位分布发生了变化。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分工日益精细化,秘书作为一种职业岗位,分布在不同的、越来越细化的行业,除去一般的机关企事业单位秘书不谈,近年来民间私人秘书的大量出现就是一例。因此,其岗位要求也随行业分工的日益细化而或专业化、或多元化了。仅就企业秘书而言,涉外企业和单纯的国内中小企业对秘书的专业能力要求显然是不同的:前者必须懂外语和一定的涉外知识,而后者往往要求秘书具备应对琐碎和繁杂事务的耐心和能力。在机关事业单位提供的门类众多的秘书岗位中,其对岗位能力的要求则是侧重于文字应用、组织协调、信息处理和辅助管理等方面。至于大量的基于各种私人目的设置的私人秘书,其岗位要求就更加多样了。作为一个趋势和结果,职业岗位变迁对传统的秘书专业核心能力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从具体的要求来看,专业基本理论、文书和日常事务处理、组织协调和人际沟通、信息处理和创新思维、具体的现代办公自动化技能等成为时下秘书行业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上述变化,对当下高校秘书学专业教学中实践教学体系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提出了新的挑战,对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也提供了新思路。针对上述变化,回过头来检视目前高校秘书学专业教学中的实践教学状况,我们会发现其面临一系列的困难。首先是应用型师资的不足。秘书学专业可以说脱胎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就全国高校的情况来看,秘书学专业也普遍设置在中文系或人文学院,专业的师资力量基本也移植于其他相近的中文类专业,真正一直做秘书学研究的教师是极少的。而该专业又是一个应用型中文专业,培养面向职业市场的应用型人才是教育部“特设”该专业的根本目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构建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方案或体系,其主要支撑点之一就是应用型师资的保障,特别是要有真正丰富的秘书岗位工作经验的师资来参与实践教学。而事实情况是,那些来自相近的中文类专业的师资绝大多数没有秘书岗位的实践经验,对当下秘书职业能力的市场变迁状况也缺乏足够的了解。其次是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的数量和类型都存在不足,特别是校外实践平台的搭建尤其困难。由于秘书岗位的特殊性,无论党政机关还是企事业单位都无法在固定时间内接受大量的实习学生,以此来组织从事与秘书学专业相关的专业实践教学活动,况且这些专业实践教学活动很难与学生的最终就业挂起钩来。目前,在实践教学基地的推进方面也是困难重重。由于师资和实践平台的不足,最终导致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向的不明朗。如何才能培养出当下市场所需要的专业秘书人才?在师资和实践平台相对不足的情况下,怎样才能抓住秘书学专业实践教学中最关键的东西,从而围绕它去构建一个完整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这就是紧扣职业市场需求的秘书专业核心能力,是秘书学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中最核心的要素,也是最后衡量专业实践教学是否成功的标志。

二、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框架:基于岗位实践需求的专业核心能力确认

专业核心能力要素的提炼是根据市场的需求来判断的,详尽地市场调查是关键,也是前提。以合肥学院秘书学专业建设为例,在2013-2014年专业申报和建设期间,我们经过细致、深入地调研,向合肥市行政、企事业单位(含部分安徽省属行政事业单位)共发放调查问卷1300余份,经过梳理,根据各不同类型的岗位实践需求对该专业核心能力要素进行了一个归纳。围绕这些能力要素,确定专业就业岗位群,再进行相应的实践模块和课程的设置,以充实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框架。具体如图1所示。根据调研笔者发现,不同层次的企事业单位会根据自身秘书岗位的性质和需求对秘书学专业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根据这些要求,秘书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九大类岗位群,具体如图2所示。在基本确认秘书专业学生所必须具备的专业核心能力要素和就业岗位群后,以此作为构建专业核心实践课程的基本框架,一切实践教学的目标就是变以往的知识输入为当下急需的能力输出,找到知识和能力之间的对应关系。“故而在教学方法的选用上,应强调由知识本位的理论教学方法向能力本位的实践教学方法转变,即应更多地偏重和着力于能对应用型人才专业能力进行培养的教学模式,像注重实践过程参与的项目教学、情景教学和以解决问题为特征的现场教学法等,都是注重学生动手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方法。”[1]由此可见,依托于专业核心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实施是确保秘书专业教学方法改革和专业培养目标实现的重中之重。

三、秘书学专业实践教学活动的基本实施路径

在明确了必须围绕专业核心能力要素构建实践教学体系这个前提之后,实践教学体系中各个环节的落实和客观存在不足的弥补就有了相应的针对性。在前文中我们分析了实践教学环节在师资和实践平台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这里结合专业核心能力要素养成和学生就业岗位的实际专业能力需求,提出几个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探讨秘书专业实践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实施运转的途径。首先,应强化教师实践锻炼,转换传统教学理念,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按照这一基本思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双轨制培养应用型师资。先说“走出去”。应根据专业核心能力要素和学生就业岗位群的多元化呈现和分布,确认和综合几个大的岗位类型,如行政事务秘书岗位类型、商务秘书岗位类型、文字秘书岗位类型、涉外类秘书岗位类型等,选派专业教师到合作单位的上述岗位进行为期不少于一年的挂职锻炼。挂职锻炼基于两个目的:一是结合挂职岗位的工作实际,转换不适合学生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的传统教学理念;二是对照挂职岗位工作要求,熟悉、提升各类秘书业务技能。青年专业教师必须进行挂职锻炼,这应该逐步作为一项硬性要求,青年教师通过挂职锻炼能获得必要的行业实践工作背景。再说“引进来”,这条途径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根据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引进应用型师资。引进的一条主要标准就是必须具有相关秘书岗位工作背景或较为专业的行业经验、操作技能,有“双能”特长,能够满足具体的实践课程教学和专业实验室管理需要,不再唯学历论,彻底改变以往校内实践教学依靠理论课教师临时改行充数的现象。二是依托有限的校企、校政合作平台,引进校外有行业岗位背景、经验丰富的专家和高级秘书人才来校担任客座教授。结合学生需要具体掌握的专业技能,建立相对灵活的授课制度和培养计划,让他们实际参与到学生实践教学活动乃至指导青年教师的活动中来,并且通过合适的制度和物质保障予以固化。对于秘书专业的实践教学而言,聘请客座教授是要发挥他们真正的“实践教授”的作用,而不是那种一年来一次的“讲座教授”,只有这样才会对教学环节的落实有真正的帮助。其次是依托政策,整合资源,以贡献求合作,夯实校外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就秘书学专业而言,校内实践平台显然不能满足多元化就业方向的需求;而校外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困难重重,主要是校外合作单位缺乏足够的、多样的实习岗位和相关基础保障条件,合作意愿不强。从外部因素来说,政府政策支持是一个重要的保证。高校教育是社会公共事业,政府有责任也有义务为其健康发展提供宏观保障。在健全相应法律法规、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协调等方面,政府可以发挥政策引导和经费支持的作用。[2]而高校的相应院系也要围绕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积极整合资源,避免将摊子铺得过大,集中力量,建设几个带有示范意义的校外合作平台,以产生引导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学校不能只是简单地考虑自己的需求,也要充分考虑合作单位的工作需要和实际困难,以对合作单位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来赢得对方的信任,从而将合作推向深入。以合肥学院秘书学专业在合肥市人大、政协建设的实践教学基地为例,这个基地主要的功能是给学生暑期在各部门进行业务实习提供机会,同时让学生在“两会”召开时参与会务服务工作。基地从2005年开始启动建设,至今已逾12年,运转非常顺利,实现了合作双方的共赢。但开始时并不顺畅,政府方面主要还是担心学生能否胜任政府机构比较规范、严肃的工作要求。对此,秘书学专业所在的中文系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每次“两会”实习开始前,相关部门都会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先期动员培训,学生上岗后建立对接指导制度,实习后进行总结交流,学生的实习工作赢得了合肥市人大、政协办公厅的充分肯定和赞扬,实践基地也就挂牌稳固下来。目前,每年合肥市“两会”召开前,相关部门都会提前来“预定”学生。合肥学院秘书学和汉语言文学两个专业的学生都在这个实践平台上得到了充分的锻炼。[3]再次,围绕专业核心能力培养,对已有的实践教学方案进行优化。在专业实践教学方案的设计中,合理的目标设计和可操作性是最关键。根据秘书学专业建设面临的现状,实践教学方案的优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围绕专业核心能力而非知识结构系统进行体系设计。打破以往过于注重知识结构系统、完整性的传统学理念,紧扣专业核心能力培养,增删实践教学内容,一种能力一个教学模块,形成“模块化”的课程教学模式。这样学生参加实践锻炼的目的会更有针对性,也更直接,避免了机械重复训练,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也是合肥学院借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教育教学模式正在推广的主要教学改革之一。二是在加强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对接的基础上,对现有的实践教学方案进行时间安排上的调整,或集中或分散,以提高对方的接受度和我方学生的锻炼效率,使方案具有更好的可操作性。比如在合肥学院,为配合秘书学专业学生在合肥市“两会”期间的实习锻炼,必须在方案上进行集中安排。三是将方案设计和专业第二课堂活动结合起来,以校内常规实践教学活动和来自校外的项目制小组学习为主要抓手,以能力训练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团结、责任、效率意识和创新能力。例如在秘书专业广泛开展的“秘书节”活动,有着基于专业能力训练的各种常规项目设计,这应该成为专业实践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

作者:丁增武 单位:合肥学院中文系

[参考文献]

[1]陈啸,刘杨.国际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法研究的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2012(4):92-95.

秘书学范文篇10

现代中国的秘书工作,在80年代以前,虽然也是遍布全国的各级领导机构,但基本上是各自封闭守点,各自为各自的领导稳定服务。论政治可靠,遵守纪律,埋头苦干,勤勤恳恳,无私奉献的高尚职业品德,可以说秘书队伍在全国各行各业首屈一指,堪称模范。至于他们的工作方式,业务开拓,发展就缓慢多了,大部分是几十年一贯制。当然,也有些有心人在探索,希望把工作推到更科学的轨道上来,希望搞一些创新,做一些研究,使工作有所总结,有所发展,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那可以说是凤毛磷角,加上当时的历史条件所限,这种探索只能处于时行时辍的状态。

进入80年代就大变了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十多年,中国秘书工作有了飞跃性的发展。其主要轨迹有这么几点:

第一,形势迫使,众心向往。新形势使领导工作的需求起了变化,需要秘书工作在更多方面起参谋、助手作用。

第二,中央办公厅在1985年1月召开了全国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座谈会(简称"85·1"座谈会)。由于会议时机恰当,议题切实,方针对头,路子明确,秘书工作随之有了大步发展。

"85·1"座谈会后的突出发展。有这样几个方面:

"三服务"的指导思想被各级办公厅秘书部门所接受。"三服务",原本是指中央厅要为中央领导服务,为中央各部委和各省区市党委领导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各地区接受这个思想后,其表述相应改为:为直接领导服务,为相关的各级领导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这一指导思想是对秘书工作历史使命的肯定。在中国提"三服务",有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公有性质,决定了上下一体,利益一致,只有为上、下级领导服务,才能更好地为本级领导服务。

"四个转变"的提出,加强了秘书工作的参谋职能,增强了秘书人员在工作中的参谋意识,使各级办公厅(室)秘书工作发挥参谋职能有了准绳。"四个转变"对推进秘书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也有一定的影响和作用。显而易见,提出"四个转变"是中国秘书工作职能增强的历史性转折的一个标志。

信息工作做为办公厅(室)一项重要的全新的工作内容被确定下来。全国党政企团已各自形成纵横交叉的信息网络。网络信息已经成为党政军和企业。社团各级领导了解情况、掌握动态的主要渠道之一。这是这几年秘书工作的一项重大拓展。

查办、督办工作在1983年8月提出,"85·1"座谈会之后形成制度,尤其是在党委和政府系统的办公厅(室),成为一项专责,也是业务范围的一项重要拓展。

第三,"85·1"座谈会后的发展,重新积累了秘书工作一些必须回答、必须解决的问题,又一个五年后的情况需要总结,秘书工作怎么继续迈步也需要指导。在此形势下,1990年1月,中央办公厅召开了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委秘书长座谈会(简称"90·l"座谈会)。这次座谈会成为各级办公厅(室)工作新的推动力。

1.中央政治局五位常委接见代表和讲话,形成巨大的鼓舞力量。更为重要的是,五位最高领导人的讲话,从不同的角度对办公厅工作作了系统论述,给今后的工作和科学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2.会议明确要求近期的秘书工作要把信息调研和督促检查作为两大重点来抓,给近期工作提出了方向。这两项工作有着内在的联系,可以看出,会议提出近期以这两项工作为重点是经过深思熟虑、是为了适应领导决策和实施决策需求而提出的科学安排。特别是同志在会上讲话中明确提出要加强督促检查,要办公厅负起这个责任,更使人信服地认识到重点提出这两项工作的必要性、重要性和正确性。可以预料,信息调研和督促检查今后很可能会继续有大步发展。

3.五位常委几乎不约而同地谈到办公厅(室)协调工作的重要性。今后,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办公厅(室)公务协调工作,将被作为一篇大文章来写。综合以上所述可以看出,改革开放给秘书工作带来蓬勃发展的生机。这种势头将会继续下去,可以肯定地认为,十年多来秘书工作上了一个大台阶,今后还会有一个高水平的发展。

二、学术研究的重要成就

工作有了巨大发展,也带动学术研究向前迈进。这几年有许多新兴学科诞生。与我们有关的有两门:一门叫领导科学;另一门叫秘书科学,即秘书学。这两门科学近几年发展都很快,尤其是秘书科学发展得更普遍、更深入。秘书学研究有这样几个特点:

第一,是突然兴起,几乎可说是爆发式的崛起,其势迅猛。但是,由于是突然兴起,这一阶段研究的内容和方向不免略带懵懂,主要还是探索,不少热心者的心态是干起来再说。

第二,热情与扎实并重,研究方向趋于明朗。在我们的实践队伍、在我们的理论研究者中,大家在许多基本问题上有了共识。应当指出,中央党校、中央办公厅合办的三次高层次进修班对秘书工作实践理论的研究、探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办班的再研究,各学术单位、谷杂志社的努力,对学术研究都起到了推进作用。

第三,是秘书科学研究以党政秘书工作为基础逐渐向专业扩散、辐射。秘书工作本来是以党政系统力量最厚,秘书学研究以党政系统为基础,逐渐向专业发展是合乎历史规律、合乎现实情况的。但是秘书工作是个整体,有它的共性,这些共性的东西在哪个行业、哪个专业都存在、都适用。行业秘书工作虽然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色,但绝不是孤立的与其他秘书工作不相联系的。

秘书理论研究,历史上从来没达到现在的这种热度和深度,从来没有这么丰富的成果。

三、趋势展望

十年的秘书学理论探讨,成就很大。一条规律是:有探讨就有分歧;有分歧就有探讨;有探讨就有发展。这些年,学术界研讨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有的已经解决或基本解决,有的尚在探讨正待取得共识。不管是怎么一种情况,讨论本身推进了秘书科学的发展是肯定的。

(一)秘书工作总体构成与秘书学总体研究。

(二)秘书工作的参谋性职能将继续强化。

秘书部门处在核心要害部位,起左右上下沟通的枢纽作用,为领导做参谋助手工作,是首脑的附属机构,是领导系统的前沿,是系统同外界联系的枢纽(有的同志说秘书部门、秘书工作是"系统中介",不很确切。它们不是"中立"于、"结合"于系统与系统之间)。这种地位和性质,决定其受领导工作左右和支配。

领导工作需求是秘书工作发展的前提。目前,我国正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各项工作正在加强,领导事务十分繁重,可以肯定,这种状况将持续下去。因此,秘书工作强化服务也势在必行。

有理由相信,未来一个时期。秘书工作将在文字、调研、信息、督促检查和协调工作方面发挥职能强度,为领导决策和实施决策做更高层次的参谋性工作。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为各级领导决策和工作运转服务的文字工作力量,包括文稿起草和文稿校核力量,将继续加强。

信息网络在党政系统已经较健全,网络信息采报也已形成制度。今后的发展趋势:一是提高来报信息的有效程度;二是增强综合调查,推进信息资源的开发深度;三是在中上层改由计算机联网渠道传送信息,提高信息传送效率,同时,陆续出现音像信息。这将使信息工作跃上一个新阶段。

督促检查在办公厅职责中虽已确立和加强用前有相当部分还没走上有效工作的轨道。

办公厅(室)秘书部门受托进行的协调工作将会继续加质加量,从而发挥领导决策前、决策后的服务效用,减轻领导人繁杂事务的压力。协调工作将集中在文稿、会务、重要事务三大方面。

办公厅的参谋作用发挥在一切重要工作上。但文稿起草和校核、调研和信息、督促检查、公务协调这些方面的发展和深化将会更强些。这是经济形势和领导工作需求造成的一个趋势。但也应预料某些将秘书作用推入领导层次的位移理论和越权行为,导致一定范围的"权力膨胀"。那将是非常危险的。

(三)办文、办会、办事的常规运转工作也将出现新局面。

秘书工作最大量、最普遍、最经常、最基础的工作还是文书处理、会务管理、日常办事。这些工作直接关系、影响、甚至左右领导工作运转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