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书理论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2 01:29:26

秘书理论

秘书理论范文篇1

在短短的十多年间,秘书学学科理论发展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果,其重要原因是秘书界拥有一大批不倦耕耘的老黄牛。

时代的发展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若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我们就只能像盲驴推磨那样在原地转圈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商品经济的发展,使我们的秘书学研究也打上了商品的烙印,埋头写作不问市场需求的科研模式,今后更难找到出路;化缘筹款,义务作东、轮流坐庄的学会活动办法,将更加艰难;坐而论道、纸上谈兵的教学方式和论理方式将更加受到冷遇。我们不仅要更加深入实践,在实践中去寻觅新的课题,而且要顺应时展的总趋势,不断地增强学科发展的后劲与活力。

从整体上看,人们对科学知识的需要将更加迫切;但具体对每一本著作,每一篇文章的要求也更高了。若不能到丰富的实践中去吸取营养,不能从现代化科学中去开拓思路,我们就会"江郎才尽",写不出时代所急需的东西。因此,我们不能仅在现有材料中寻觅裁剪,排列组合,而要勇敢地向未知领域挑战,向秘书工作实践中的"误区"、"新大陆"挑战。时代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用武之地,等待着我们以挑战者的身份,去充当秘书学新时代的理论尖兵。

二、我们已留出了一条自己的路,但还必须不断地填充与拓展

在过去的十多年里,我们已大体理清了我国秘书活动现象的历史发展沿革,秘书论坛上不仅出现了大量秘书史学研究的论文,而且在许多秘书专著中,秘书史部分的线条越来越清晰,出现了以杨剑宇同志的《中国秘书史》为代表的几部秘书史学研究专著。

在过去的十多年里,我们已出版了数以百计的《秘书学概论》,基本上已回答了"秘书人员怎么做"等关键性的学科命题。我们可以毫无愧疚地说:我们已经在自己的黄土地上,踏出了一条学科建设之路。正如历代的拓荒者那样,我们根据自己的国情、政情、社情和中国秘书工作者的实践,初建了中国的秘书工作学说,并以此指导了自己的秘书教学工作和秘书实际工作。

在过去的十多年里,我们坚持了理论植根于实践,理论服务于实际学科的发展思路,在深入进行党政机关秘书工作研究的同时,也对企业秘书工作、涉外秘书工作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过去的十多年里,在各秘书刊物上发表了大量极有价值的学术论文。在这方面,《秘书工作》、《秘书》、《秘书之友》、《秘书界》、《广东秘书》、《企业秘书》、《文秘》等杂志的主编、编辑们,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不管是秘书理论工作者还是实际工作者,对他们默默地无私奉献,都是深为敬佩的。

总之,在过去的十多年里,我们已经踏出了一条学科发展的自己的路,我们的秘书学不是从古人洋人那里依样画葫芦,照搬来的。我们在我国秘书工作厚实的泥土上,踏着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开拓出了一条学科健康发展的道路。

但是,应该看到,已经走过的路并不平坦,而且尚有很多坑坑洼洼等待我们去填充铺垫,尚有很多曲曲弯弯等待我们去理顺拉直;尚有不少误区、峪地等待我们去冲刺、拓宽。

三、我们已初步取得了社会的理解与认同,但学科地位的确立仍需艰苦奋斗

在短短十多年里,我们以大量秘书学学术论述、大批量培养出的秘书专业毕业生和卓有成效的秘书学研讨活动,初步得到了社会的承认,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领导人对秘书研究活动都比较重视;不少省市、大型企业的秘书学会,秘书协会相继成立,开设秘书专业和秘书学课程的大专院校越来越多,各省市秘书自学考试已成为报名最为踊跃的专业之一,秘书学科有了自己的专家、教授、学者,有了自己的专业杂志。学术界认为秘书学不能成为一个学科的看法已成过去,作为一个新兴的应用学科,秘书学已在诸学科之林争得了自己的一席之地。但是,秘书学将来是否具有社会生存价值,是否真正能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尚需接受时代的考验。

我们必须看到,市场体制的确立,条块分割的打破和竞争机制的引入,党政领导要培育市场,服务社会,企业领导要适应市场,任何组织的领导人都不能仅靠被动地"上传下达"来维系组织的生存和发展。

我们必须看到: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各级各类领导在人、财、物、时间、信息等要素方面,都不能不考虑国际因素,视野必须更加开扩,适应变化的能力必须更加敏捷,对其身边的秘书人员的素质要求也就会更加提高了。

我们必须看到,第一、二产业的优化和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特别是商业、金融、保险、旅游、信息、法律和会计审计咨询等将会对各级各类组织运转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秘书活动的内容与活动的方式,均将发生新的变化,内部管理中的"文山会海"将随着基本职能的改变和运行机制的转换,从根本上得到抑制,对外交往的事务将大幅度增多,接触的人、处理的事更为繁杂,而且要求更高。秘书虽不能算是专职的公共关系人员,但没有强烈的公关意识,将难以干好秘书工作。

我们必须看到,现代科技的突飞猛进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一大批既有很高科学知识,又有丰富的管理经验的专家型人才将走向领导岗位,随之而来的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管理现代化、规范化的要求将越来越高。

我们必须看到,我国沿海、周边、长江带、黄河带、各地区因地制宜,各展所长,优势互补的经济开发浪潮正如火如荼,各地区领导人不仅要善于开发本地区、本单位的优势,还要善于寻找和选择有利于发展的合作伙伴,与外商的合资,跨地区、跨行业的联合,是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的新型的组织模式。

我们必须看到,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步伐已经加快,这是抵制腐败现象的关键性措施。

秘书理论范文篇2

在过去的十多年里,我们已大体理清了我国秘书活动现象的历史发展沿革,秘书论坛上不仅出现了大量秘书史学研究的论文,而且在许多秘书专著中,秘书史部分的线条越来越清晰,出现了以杨剑宇同志的《中国秘书史》为代表的几部秘书史学研究专著。

在过去的十多年里,我们已出版了数以百计的《秘书学概论》,基本上已回答了"秘书人员怎么做"等关键性的学科命题。我们可以毫无愧疚地说:我们已经在自己的黄土地上,踏出了一条学科建设之路。正如历代的拓荒者那样,我们根据自己的国情、政情、社情和中国秘书工作者的实践,初建了中国的秘书工作学说,并以此指导了自己的秘书教学工作和秘书实际工作。

在过去的十多年里,我们坚持了理论植根于实践,理论服务于实际学科的发展思路,在深入进行党政机关秘书工作研究的同时,也对企业秘书工作、涉外秘书工作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过去的十多年里,在各秘书刊物上发表了大量极有价值的学术论文。在这方面,《秘书工作》、《秘书》、《秘书之友》、《秘书界》、《广东秘书》、《企业秘书》、《文秘》等杂志的主编、编辑们,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不管是秘书理论工作者还是实际工作者,对他们默默地无私奉献,都是深为敬佩的。

总之,在过去的十多年里,我们已经踏出了一条学科发展的自己的路,我们的秘书学不是从古人洋人那里依样画葫芦,照搬来的。我们在我国秘书工作厚实的泥土上,踏着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开拓出了一条学科健康发展的道路。

但是,应该看到,已经走过的路并不平坦,而且尚有很多坑坑洼洼等待我们去填充铺垫,尚有很多曲曲弯弯等待我们去理顺拉直;尚有不少误区、峪地等待我们去冲刺、拓宽。

二、我们已竭尽了全力,但还必须在继续发挥黄牛精神的同时具有挑战精神

在短短的十多年间,秘书学学科理论发展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果,其重要原因是秘书界拥有一大批不倦耕耘的老黄牛。

时代的发展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若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我们就只能像盲驴推磨那样在原地转圈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商品经济的发展,使我们的秘书学研究也打上了商品的烙印,埋头写作不问市场需求的科研模式,今后更难找到出路;化缘筹款,义务作东、轮流坐庄的学会活动办法,将更加艰难;坐而论道、纸上谈兵的教学方式和论理方式将更加受到冷遇。我们不仅要更加深入实践,在实践中去寻觅新的课题,而且要顺应时展的总趋势,不断地增强学科发展的后劲与活力。

从整体上看,人们对科学知识的需要将更加迫切;但具体对每一本著作,每一篇文章的要求也更高了。若不能到丰富的实践中去吸取营养,不能从现代化科学中去开拓思路,我们就会"江郎才尽",写不出时代所急需的东西。因此,我们不能仅在现有材料中寻觅裁剪,排列组合,而要勇敢地向未知领域挑战,向秘书工作实践中的"误区"、"新大陆"挑战。时代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用武之地,等待着我们以挑战者的身份,去充当秘书学新时代的理论尖兵。

三、我们已初步取得了社会的理解与认同,但学科地位的确立仍需艰苦奋斗

在短短十多年里,我们以大量秘书学学术论述、大批量培养出的秘书专业毕业生和卓有成效的秘书学研讨活动,初步得到了社会的承认,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领导人对秘书研究活动都比较重视;不少省市、大型企业的秘书学会,秘书协会相继成立,开设秘书专业和秘书学课程的大专院校越来越多,各省市秘书自学考试已成为报名最为踊跃的专业之一,秘书学科有了自己的专家、教授、学者,有了自己的专业杂志。学术界认为秘书学不能成为一个学科的看法已成过去,作为一个新兴的应用学科,秘书学已在诸学科之林争得了自己的一席之地。但是,秘书学将来是否具有社会生存价值,是否真正能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尚需接受时代的考验。

我们必须看到,市场体制的确立,条块分割的打破和竞争机制的引入,党政领导要培育市场,服务社会,企业领导要适应市场,任何组织的领导人都不能仅靠被动地"上传下达"来维系组织的生存和发展。

我们必须看到: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各级各类领导在人、财、物、时间、信息等要素方面,都不能不考虑国际因素,视野必须更加开扩,适应变化的能力必须更加敏捷,对其身边的秘书人员的素质要求也就会更加提高了。

我们必须看到,第一、二产业的优化和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特别是商业、金融、保险、旅游、信息、法律和会计审计咨询等将会对各级各类组织运转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秘书活动的内容与活动的方式,均将发生新的变化,内部管理中的"文山会海"将随着基本职能的改变和运行机制的转换,从根本上得到抑制,对外交往的事务将大幅度增多,接触的人、处理的事更为繁杂,而且要求更高。秘书虽不能算是专职的公共关系人员,但没有强烈的公关意识,将难以干好秘书工作。

我们必须看到,现代科技的突飞猛进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一大批既有很高科学知识,又有丰富的管理经验的专家型人才将走向领导岗位,随之而来的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管理现代化、规范化的要求将越来越高。

我们必须看到,我国沿海、周边、长江带、黄河带、各地区因地制宜,各展所长,优势互补的经济开发浪潮正如火如荼,各地区领导人不仅要善于开发本地区、本单位的优势,还要善于寻找和选择有利于发展的合作伙伴,与外商的合资,跨地区、跨行业的联合,是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的新型的组织模式。

我们必须看到,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步伐已经加快,这是抵制腐败现象的关键性措施。

秘书理论范文篇3

秘书理论研究的实践性源于秘书学科的实践性。这里的实践性有两方面的涵义:一方面,秘书理论研究要随着秘书工作实践的变化而变化,保证秘书理论的前沿性;另一方面,秘书理论研究要对秘书工作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作出科学解读,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秘书理论要跟上秘书工作的新变化,及时关注秘书工作的新内容。

这一点已在秘书学教材中得到广泛体现。比如,杨树森所著《秘书学概论教程》直接将“秘书工作内容的变化”写入教材,诸如改革开放后,随着西方信息科学的引入,信息工作成为秘书部门最为重要的常规工作之一;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谈判事务、公共关系成为秘书工作的新内容;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网页(站)管理成为秘书工作内容之一等[1],对秘书工作具体内容的变化进行了初步的理论概括。

另一方面,针对秘书制度建设、国家秘书职业标准的变化等,秘书理论研究者也从理论角度进行了解读,客观地评价了其理论地位和作用。比如,关于《国家秘书职业标准》中的“秘书”定义,何宝梅持肯定态度[2],常崇宜和杨树森持批评态度[3],就是研究者们对秘书实践的新变化所作出的反应。

2、以秘书学研究对象和秘书工作内容的新变化为契机,及时发展秘书理论。

这一点在“秘书的定义”这一问题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秘书学初创时期,秘书是“社会主义国家工作人员职务名称之一”[4],现在已经成为一种职业,并且有了国家职业标准。必须指出的是,我们是在占有了有关秘书工作内容的新材料之后来不断发展秘书学基础理论的,但并不是说有了新材料,秘书学基础理论就要全面翻新。新材料到底带来基础理论的哪些变化,还要看现有理论是不是对新材料依然有解释力。随着秘书学科的不断成熟,基础理论翻新的空间日益缩小,充分发挥现有理论的解释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同时,我们也应及时审视和调整现有的秘书学基础理论。比如,把文字的出现作为秘书起源的必要条件之一,是许多学者依然坚持的观点。其推理过程是:文字的出现是文书出现的前提条件,而公务文书处理是远古时期典型的、重要的秘书工作,所以,文字的出现是秘书工作产生的必要条件之一。之所以有这种论断,是因为秘书学初创时期,文书工作确实是党政机关秘书工作的重中之重,把文书的出现作为秘书工作起源的必要条件之一,以当时的认识水平来看确有其合理性。但是,今天的秘书工作已有了很大变化,虽然学界关于秘书的定义和秘书工作的具体内容还没有完全形成共识,但在上传下达、会务工作、接待工作、调查研究等与文书工作一样,也是典型的秘书工作这一点上是没有疑义的。然而,上传下达、会务工作、接待工作等并非必须借助文字进行,则“文字的出现是秘书工作起源的必要条件之一”的论断就需要改进了,所以不少论者提出了新的见解[5]。说来似乎很简单,但树立这种反省意识,尤其是要根据秘书工作实际去反省基础理论,甚至把自己以前坚持的观点推倒重来,就需要一定的学术勇气。

3、秘书学的实践性也要求秘书理论研究者关注当下秘书工作中的新问题。

用秘书理论指导秘书工作实践,提出可行性建议,本来就是秘书理论研究的题中应有之义。秘书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就是社会向秘书理论研究者提出的新课题,但是学界对此似乎不很敏感。比如,2008年9月15日上午10时,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消息瞬间传遍世界各地,但10分钟之后,德国国家发展银行居然仍依循以前达成的协议,通过计算机自动付款系统向这家公司即将冻结的银行账户转入3亿欧元,德国发展银行因此被媒体称为“最愚蠢的银行”。一家奉命调查此事的法律事务所递交的调查报告,详细记录了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之后的10分钟里这家银行的职员都在干什么,其中包括董事会秘书和负责处理这项业务的高级经理手下的文员。如果秘书理论研究者能以此为个案和契机,就结构复杂的组织面临突发事件时其秘书该如何迅速作出反应这一问题,从秘书学角度进行深入探究,那么不仅是给秘书上了一堂课,也会为秘书理论研究作出贡献。但时至今日未看到有分量的论文,当前秘书理论界的敏感程度可见一斑。

4、做好秘书学知识的普及工作,让公众更加全面地了解秘书职业,理解秘书和秘书工作,从而提高秘书职业声望。

近30年的时间对于一门学科的成长而言毕竟太短,秘书学学科还太年轻,许多基础理论研究还在争鸣当中,所以秘书学知识的普及工作没有被提上日程。虽然我国秘书从业人员的队伍日益壮大,秘书职业离大众越来越近,但是人们对秘书的误解还很深。比如,笔者所在学校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进行专业方向分流,有师范和文秘两个方向可以选择。尽管之前多次动员,结果只有20%的学生选择秘书方向,而且选择师范方向的学生毫无例外地拒绝调剂。经私下了解,很多同学是因为家长不同意才选择师范方向的。

最具代表性的拒绝理由有四种:1.领导、企业老总多为男性,年轻女孩给他们当秘书家长不放心;2.秘书是吃青春饭的,现在选了这个方向,到四五十岁不做秘书工作,再找工作就难了;3.男生当秘书没出息,端茶倒水接电话是女孩子的事情;4.秘书就是丫鬟,干的是侍候人的活儿,怕受气。学生家长的意见基本代表了社会上普通民众对秘书职业的理解。笔者浅见,产生这种误解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秘书行业自身的某些消极现象;二是公众对秘书工作缺乏起码的了解。那么,这些消极现象是因何而起,怎样预防;如何提高秘书的职业声望,如何进行全社会范围内的秘书教育,这就不仅仅是秘书学知识的普及问题,更是当下社会向秘书学界提出的新课题。

总之,我们应该加强实践意识,以此推进秘书理论研究,提高秘书职业声望,为当下的秘书工作提供必要的理论指导。

注释:

[1]杨树森《秘书学概论教程》,安徽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何宝梅《秘书定义述评》,《秘书》2006年第9期。

[3]常崇宜的批评见其专论《秘书定义的再探讨》(《秘书》2006年第9期),以及《关于我国秘书职业定义的再探讨》(《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杨树森的批评见其教材《秘书学概论教程》(安徽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秘书理论范文篇4

在过去的十多年里,我们已大体理清了我国秘书活动现象的历史发展沿革,秘书论坛上不仅出现了大量秘书史学研究的论文,而且在许多秘书专著中,秘书史部分的线条越来越清晰,出现了以杨剑宇同志的《中国秘书史》为代表的几部秘书史学研究专著。

在过去的十多年里,我们已出版了数以百计的《秘书学概论》,基本上已回答了秘书人员怎么做等关键性的学科命题。我们可以毫无愧疚地说:我们已经在自己的黄土地上,踏出了一条学科建设之路。正如历代的拓荒者那样,我们根据自己的国情、政情、社情和中国秘书工作者的实践,初建了中国的秘书工作学说,并以此指导了自己的秘书教学工作和秘书实际工作。

在过去的十多年里,我们坚持了理论植根于实践,理论服务于实际学科的发展思路,在深入进行党政机关秘书工作研究的同时,也对企业秘书工作、涉外秘书工作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过去的十多年里,在各秘书刊物上发表了大量极有价值的学术论文。在这方面,《秘书工作》、《秘书》、《秘书之友》、《秘书界》、《广东秘书》、《企业秘书》、《文秘》等杂志的主编、编辑们,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不管是秘书理论工作者还是实际工作者,对他们默默地无私奉献,都是深为敬佩的。

总之,在过去的十多年里,我们已经踏出了一条学科发展的自己的路,我们的秘书学不是从古人洋人那里依样画葫芦,照搬来的。我们在我国秘书工作厚实的泥土上,踏着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开拓出了一条学科健康发展的道路。

但是,应该看到,已经走过的路并不平坦,而且尚有很多坑坑洼洼等待我们去填充铺垫,尚有很多曲曲弯弯等待我们去理顺拉直;尚有不少误区、峪地等待我们去冲刺、拓宽。

二、我们已竭尽了全力,但还必须在继续发挥黄牛精神的同时具有挑战精神

在短短的十多年间,秘书学学科理论发展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果,其重要原因是秘书界拥有一大批不倦耕耘的老黄牛。

时代的发展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若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我们就只能像盲驴推磨那样在原地转圈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商品经济的发展,使我们的秘书学研究也打上了商品的烙印,埋头写作不问市场需求的科研模式,今后更难找到出路;化缘筹款,义务作东、轮流坐庄的学会活动办法,将更加艰难;坐而论道、纸上谈兵的教学方式和论理方式将更加受到冷遇。我们不仅要更加深入实践,在实践中去寻觅新的课题,而且要顺应时展的总趋势,不断地增强学科发展的后劲与活力。

从整体上看,人们对科学知识的需要将更加迫切;但具体对每一本著作,每一篇文章的要求也更高了。若不能到丰富的实践中去吸取营养,不能从现代化科学中去开拓思路,我们就会江郎才尽,写不出时代所急需的东西。因此,我们不能仅在现有材料中寻觅裁剪,排列组合,而要勇敢地向未知领域挑战,向秘书工作实践中的误区、新大陆挑战。时代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用武之地,等待着我们以挑战者的身份,去充当秘书学新时代的理论尖兵。

三、我们已初步取得了社会的理解与认同,但学科地位的确立仍需艰苦奋斗

在短短十多年里,我们以大量秘书学学术论述、大批量培养出的秘书专业毕业生和卓有成效的秘书学研讨活动,初步得到了社会的承认,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领导人对秘书研究活动都比较重视;不少省市、大型企业的秘书学会,秘书协会相继成立,开设秘书专业和秘书学课程的大专院校越来越多,各省市秘书自学考试已成为报名最为踊跃的专业之一,秘书学科有了自己的专家、教授、学者,有了自己的专业杂志。学术界认为秘书学不能成为一个学科的看法已成过去,作为一个新兴的应用学科,秘书学已在诸学科之林争得了自己的一席之地。但是,秘书学将来是否具有社会生存价值,是否真正能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尚需接受时代的考验。

我们必须看到,市场体制的确立,条块分割的打破和竞争机制的引入,党政领导要培育市场,服务社会,企业领导要适应市场,任何组织的领导人都不能仅靠被动地上传下达来维系组织的生存和发展。

我们必须看到: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各级各类领导在人、财、物、时间、信息等要素方面,都不能不考虑国际因素,视野必须更加开扩,适应变化的能力必须更加敏捷,对其身边的秘书人员的素质要求也就会更加提高了。

我们必须看到,第一、二产业的优化和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特别是商业、金融、保险、旅游、信息、法律和会计审计咨询等将会对各级各类组织运转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秘书活动的内容与活动的方式,均将发生新的变化,内部管理中的文山会海将随着基本职能的改变和运行机制的转换,从根本上得到抑制,对外交往的事务将大幅度增多,接触的人、处理的事更为繁杂,而且要求更高。秘书虽不能算是专职的公共关系人员,但没有强烈的公关意识,将难以干好秘书工作。

我们必须看到,现代科技的突飞猛进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一大批既有很高科学知识,又有丰富的管理经验的专家型人才将走向领导岗位,随之而来的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管理现代化、规范化的要求将越来越高。

我们必须看到,我国沿海、周边、长江带、黄河带、各地区因地制宜,各展所长,优势互补的经济开发浪潮正如火如荼,各地区领导人不仅要善于开发本地区、本单位的优势,还要善于寻找和选择有利于发展的合作伙伴,与外商的合资,跨地区、跨行业的联合,是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的新型的组织模式。

我们必须看到,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步伐已经加快,这是抵制腐败现象的关键性措施。

我们必须看到,随着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的改革,许多职能机构和管理层次都将进行调整。

秘书理论范文篇5

一、我们已留出了一条自己的路,但还必须不断地填充与拓展

在过去的十多年里,我们已大体理清了我国秘书活动现象的历史发展沿革,秘书论坛上不仅出现了大量秘书史学研究的论文,而且在许多秘书专著中,秘书史部分的线条越来越清晰,出现了以杨剑宇同志的《中国秘书史》为代表的几部秘书史学研究专著。

在过去的十多年里,我们已出版了数以百计的《秘书学概论》,基本上已回答了"秘书人员怎么做"等关键性的学科命题。我们可以毫无愧疚地说:我们已经在自己的黄土地上,踏出了一条学科建设之路。正如历代的拓荒者那样,我们根据自己的国情、政情、社情和中国秘书工作者的实践,初建了中国的秘书工作学说,并以此指导了自己的秘书教学工作和秘书实际工作。

在过去的十多年里,我们坚持了理论植根于实践,理论服务于实际学科的发展思路,在深入进行党政机关秘书工作研究的同时,也对企业秘书工作、涉外秘书工作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过去的十多年里,在各秘书刊物上发表了大量极有价值的学术论文。在这方面,《秘书工作》、《秘书》、《秘书之友》、《秘书界》、《广东秘书》、《企业秘书》、《文秘》等杂志的主编、编辑们,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不管是秘书理论工作者还是实际工作者,对他们默默地无私奉献,都是深为敬佩的。

总之,在过去的十多年里,我们已经踏出了一条学科发展的自己的路,我们的秘书学不是从古人洋人那里依样画葫芦,照搬来的。我们在我国秘书工作厚实的泥土上,踏着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开拓出了一条学科健康发展的道路。

但是,应该看到,已经走过的路并不平坦,而且尚有很多坑坑洼洼等待我们去填充铺垫,尚有很多曲曲弯弯等待我们去理顺拉直;尚有不少误区、峪地等待我们去冲刺、拓宽。

二、我们已竭尽了全力,但还必须在继续发挥黄牛精神的同时具有挑战精神

在短短的十多年间,秘书学学科理论发展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果,其重要原因是秘书界拥有一大批不倦耕耘的老黄牛。

时代的发展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若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我们就只能像盲驴推磨那样在原地转圈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商品经济的发展,使我们的秘书学研究也打上了商品的烙印,埋头写作不问市场需求的科研模式,今后更难找到出路;化缘筹款,义务作东、轮流坐庄的学会活动办法,将更加艰难;坐而论道、纸上谈兵的教学方式和论理方式将更加受到冷遇。我们不仅要更加深入实践,在实践中去寻觅新的课题,而且要顺应时展的总趋势,不断地增强学科发展的后劲与活力。

从整体上看,人们对科学知识的需要将更加迫切;但具体对每一本著作,每一篇文章的要求也更高了。若不能到丰富的实践中去吸取营养,不能从现代化科学中去开拓思路,我们就会"江郎才尽",写不出时代所急需的东西。因此,我们不能仅在现有材料中寻觅裁剪,排列组合,而要勇敢地向未知领域挑战,向秘书工作实践中的"误区"、"新大陆"挑战。时代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用武之地,等待着我们以挑战者的身份,去充当秘书学新时代的理论尖兵。

三、我们已初步取得了社会的理解与认同,但学科地位的确立仍需艰苦奋斗

在短短十多年里,我们以大量秘书学学术论述、大批量培养出的秘书专业毕业生和卓有成效的秘书学研讨活动,初步得到了社会的承认,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领导人对秘书研究活动都比较重视;不少省市、大型企业的秘书学会,秘书协会相继成立,开设秘书专业和秘书学课程的大专院校越来越多,各省市秘书自学考试已成为报名最为踊跃的专业之一,秘书学科有了自己的专家、教授、学者,有了自己的专业杂志。学术界认为秘书学不能成为一个学科的看法已成过去,作为一个新兴的应用学科,秘书学已在诸学科之林争得了自己的一席之地。但是,秘书学将来是否具有社会生存价值,是否真正能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尚需接受时代的考验。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我们必须看到,市场体制的确立,条块分割的打破和竞争机制的引入,党政领导要培育市场,服务社会,企业领导要适应市场,任何组织的领导人都不能仅靠被动地"上传下达"来维系组织的生存和发展。

我们必须看到: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各级各类领导在人、财、物、时间、信息等要素方面,都不能不考虑国际因素,视野必须更加开扩,适应变化的能力必须更加敏捷,对其身边的秘书人员的素质要求也就会更加提高了。

我们必须看到,第一、二产业的优化和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特别是商业、金融、保险、旅游、信息、法律和会计审计咨询等将会对各级各类组织运转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秘书活动的内容与活动的方式,均将发生新的变化,内部管理中的"文山会海"将随着基本职能的改变和运行机制的转换,从根本上得到抑制,对外交往的事务将大幅度增多,接触的人、处理的事更为繁杂,而且要求更高。秘书虽不能算是专职的公共关系人员,但没有强烈的公关意识,将难以干好秘书工作。

我们必须看到,现代科技的突飞猛进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一大批既有很高科学知识,又有丰富的管理经验的专家型人才将走向领导岗位,随之而来的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管理现代化、规范化的要求将越来越高。

我们必须看到,我国沿海、周边、长江带、黄河带、各地区因地制宜,各展所长,优势互补的经济开发浪潮正如火如荼,各地区领导人不仅要善于开发本地区、本单位的优势,还要善于寻找和选择有利于发展的合作伙伴,与外商的合资,跨地区、跨行业的联合,是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的新型的组织模式。

我们必须看到,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步伐已经加快,这是抵制腐败现象的关键性措施。

秘书理论范文篇6

一、国外的定义

1.西方发达国家的定义。国际职业秘书组织(英文全称:ProfessionalSecretariesInternational)是以欧美等发达国家为主的跨国秘书组织,它给秘书所下的定义是:"具有熟练的办公室工作能力,不需上级敦促即能主动负责、积极进取、干练果断、能在授权范围作正确决定的经理助手。

2.原苏联的定义。认为:"秘书是一项普通的职业,其职能主要为机关提供称作秘书的辅助性、事务性和信息性的服务。"这主要指机关秘书,因为私人秘书不是主体,它强调的是全面辅助领导与为领导服务的秘书职能。这个定义较接近我国的情况。

3.日本的定义。日本学者认为秘书是"帮助与处理各种事务的工作人员";还有通俗的说法:"秘书是全能运动员"。这突出表明了秘书的工作范围是随着领导人的工作范围而变化的,"赋予性"强,是很难明确界定的,同时也强调了秘书为领导人服务的"直接性"。日本社会具有东西交融的特点,它对秘书必须绝对忠于领导的要求特别强烈。

以上国外定义的共性:(1)秘书是一种社会职业,而不仅是一种官职名称;(2)秘书主要是为领导服务的人员。不管要求与权限有何不同,前一点与我国的现状是有差异的,在我国秘书主要地还是一种职务名称,而没有完全社会职业化;后一点则是古今中外秘书的共性,即一切秘书都是为其领导人服务的助手,没有领导就没有秘书,正是领导人的需求,导致了秘书工作的产生与秘书的诞生。

二、我国对秘书定义的各种说法

我国自80年代以来,对秘书的定义进行了探讨,并有所进展,各家界说多种多样:

1.1979年《辞海》秘书词条写道:秘书是"职务的名称之一,是领导的助手。秘书工作是一项机要性的工作,它的任务是收发文件、办理文书、档案和领导交办的事项,各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一般均设有秘书工作部门或秘书工作人员。"

2.1982年毛含德教授在《秘书学概论》(内部版)中说:"秘书是一种职务的名称……是在国家政权单位、事业和企业单位中,协助领导综合情况,研究方针政策,密切各方面的关系,办理文书、档案、人民群众来信及其他日常行政事务的人员,也是一种职称。"提出了研究政策问题是正确的,但"职称"只是一种设想。

3.1983年张金安、常崇宜在《秘书学概论》中认为:"秘书是一种职务、也应当是一种职称","是领导的耳目、助手和参谋。"当时"信息"一词尚未流行,"耳目"实际上指这个意思;另外这是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参谋"问题。但"职称"之说是不确的。

4.1986年张家仪在《秘书》杂志上撰文认为:"秘书是身处领导机构或附着个人,撰制掌管文书,辅助决策,并处理日常事务的服务人员。"并认为"秘书从事的工作也就是秘书职业,秘书职业也就是服务性的,所以秘书决不是一种职务而是一种职业。"

上述秘书的"近身"特点(即"身处领导机构")是1985年底李欣在武汉提出的;辅助性是上海楼宇生强调的秘书的本质属性;社会职业化是常崇宜1983年在《秘书学概论》中提出的。张家仪概括较好,反映了秘书学研究的深度。但"附着个人"的提法不准确,讲"秘书决不是一种职务"也嫌绝对化。

5.1987年常崇宜在《现代秘书工作》一书中认为,"秘书是一种职务名称,也是一种社会职业。是领导机关首脑或特定领导人员的助手。各种秘书的具体助手作用各不相同,但都是通过辅助领导,直接为领导服务去体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

这是试图对公务与私人秘书、各行业、层次、工种秘书作出的广义定义,其中的"特定领导人员"包括了私人秘书的领导者,正由于是广义,文字概括不精练。

6.1987年刘祖遂、王守福在《通用秘书学》中认为:"秘书是社会职务的名称之一,是为领导中枢和领导者提供综合性、辅助性服务的公务人员。"这里明确指出"公务人员",是一种狭义的定义。

7.1989年董继超在《公务秘书学》中认为;"所谓秘书,就是掌管文书并直接辅助上司全面处理事务的人员。"这里用了"所谓"二字,并沿用了论述秘书活动方式的办法,以及强调了"事务"而未提"参谋",反映了定义的难度。

此外,笔者所见到的我国秘书界著名学者李欣、王千弓、翁世荣等在他们的论著中,都没有直接探讨定义问题。1990年袁维园主编的《秘书学》也只讲到秘书"是广泛的社会职业之一",是"一种行政职务"。

归纳起来,各家说法中涉及的有四个问题:(l)我国秘书是一种职务名称,还是一种社会职业,或者二者兼有?(2)我国秘书的主要职能作用是助手,还是参谋,或者二者兼有,又如何准确表达?(3)对秘书下定义时应主指狭义的办公厅室中的秘书,还是应包括广义的如研究室、信访局、保密局、档案局等与办公厅室独立平行的机构、甚至业务科室中从事秘书工作的人员?(4)私人秘书的情况很不相同,但数量正在扩大,要不要包括进去?

三、初步的结论

l.广义秘书的概念;"秘书是领导人的事务与信息助手。"这里的广义,包括了公务秘书、私人秘书,又包括了各行业、层次、工种;领导人既含单数,又含复数--领导集体;因此只能是简明、抽象的概括。

秘书理论范文篇7

什么是"秘书"?世界各国迄无一致定义,因为各有各的国情。定义不清,必然各说各的。所以,它既是秘书学理论研究的起点,又是秘书学理论体系研究中的珠穆朗玛峰。

一、国外的定义

1.西方发达国家的定义。国际职业秘书组织(英文全称:ProfessionalSecretariesInternational)是以欧美等发达国家为主的跨国秘书组织,它给秘书所下的定义是:"具有熟练的办公室工作能力,不需上级敦促即能主动负责、积极进取、干练果断、能在授权范围作正确决定的经理助手。

2.原苏联的定义。认为:"秘书是一项普通的职业,其职能主要为机关提供称作秘书的辅助性、事务性和信息性的服务。"这主要指机关秘书,因为私人秘书不是主体,它强调的是全面辅助领导与为领导服务的秘书职能。这个定义较接近我国的情况。

3.日本的定义。日本学者认为秘书是"帮助与处理各种事务的工作人员";还有通俗的说法:"秘书是全能运动员"。这突出表明了秘书的工作范围是随着领导人的工作范围而变化的,"赋予性"强,是很难明确界定的,同时也强调了秘书为领导人服务的"直接性"。日本社会具有东西交融的特点,它对秘书必须绝对忠于领导的要求特别强烈。

以上国外定义的共性:(1)秘书是一种社会职业,而不仅是一种官职名称;(2)秘书主要是为领导服务的人员。不管要求与权限有何不同,前一点与我国的现状是有差异的,在我国秘书主要地还是一种职务名称,而没有完全社会职业化;后一点则是古今中外秘书的共性,即一切秘书都是为其领导人服务的助手,没有领导就没有秘书,正是领导人的需求,导致了秘书工作的产生与秘书的诞生。

二、我国对秘书定义的各种说法

我国自80年代以来,对秘书的定义进行了探讨,并有所进展,各家界说多种多样:

1.1979年《辞海》秘书词条写道:秘书是"职务的名称之一,是领导的助手。秘书工作是一项机要性的工作,它的任务是收发文件、办理文书、档案和领导交办的事项,各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一般均设有秘书工作部门或秘书工作人员。"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2.1982年毛含德教授在《秘书学概论》(内部版)中说:"秘书是一种职务的名称……是在国家政权单位、事业和企业单位中,协助领导综合情况,研究方针政策,密切各方面的关系,办理文书、档案、人民群众来信及其他日常行政事务的人员,也是一种职称。"提出了研究政策问题是正确的,但"职称"只是一种设想。

3.1983年张金安、常崇宜在《秘书学概论》中认为:"秘书是一种职务、也应当是一种职称","是领导的耳目、助手和参谋。"当时"信息"一词尚未流行,"耳目"实际上指这个意思;另外这是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参谋"问题。但"职称"之说是不确的。

4.1986年张家仪在《秘书》杂志上撰文认为:"秘书是身处领导机构或附着个人,撰制掌管文书,辅助决策,并处理日常事务的服务人员。"并认为"秘书从事的工作也就是秘书职业,秘书职业也就是服务性的,所以秘书决不是一种职务而是一种职业。"

上述秘书的"近身"特点(即"身处领导机构")是1985年底李欣在武汉提出的;辅助性是上海楼宇生强调的秘书的本质属性;社会职业化是常崇宜1983年在《秘书学概论》中提出的。张家仪概括较好,反映了秘书学研究的深度。但"附着个人"的提法不准确,讲"秘书决不是一种职务"也嫌绝对化。

5.1987年常崇宜在《现代秘书工作》一书中认为,"秘书是一种职务名称,也是一种社会职业。是领导机关首脑或特定领导人员的助手。各种秘书的具体助手作用各不相同,但都是通过辅助领导,直接为领导服务去体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

这是试图对公务与私人秘书、各行业、层次、工种秘书作出的广义定义,其中的"特定领导人员"包括了私人秘书的领导者,正由于是广义,文字概括不精练。

6.1987年刘祖遂、王守福在《通用秘书学》中认为:"秘书是社会职务的名称之一,是为领导中枢和领导者提供综合性、辅助性服务的公务人员。"这里明确指出"公务人员",是一种狭义的定义。

7.1989年董继超在《公务秘书学》中认为;"所谓秘书,就是掌管文书并直接辅助上司全面处理事务的人员。"这里用了"所谓"二字,并沿用了论述秘书活动方式的办法,以及强调了"事务"而未提"参谋",反映了定义的难度。

此外,笔者所见到的我国秘书界著名学者李欣、王千弓、翁世荣等在他们的论著中,都没有直接探讨定义问题。1990年袁维园主编的《秘书学》也只讲到秘书"是广泛的社会职业之一",是"一种行政职务"。

归纳起来,各家说法中涉及的有四个问题:(l)我国秘书是一种职务名称,还是一种社会职业,或者二者兼有?(2)我国秘书的主要职能作用是助手,还是参谋,或者二者兼有,又如何准确表达?(3)对秘书下定义时应主指狭义的办公厅室中的秘书,还是应包括广义的如研究室、信访局、保密局、档案局等与办公厅室独立平行的机构、甚至业务科室中从事秘书工作的人员?(4)私人秘书的情况很不相同,但数量正在扩大,要不要包括进去?

三、初步的结论

l.广义秘书的概念;"秘书是领导人的事务与信息助手。"这里的广义,包括了公务秘书、私人秘书,又包括了各行业、层次、工种;领导人既含单数,又含复数--领导集体;因此只能是简明、抽象的概括。

秘书理论范文篇8

一、国外的定义

1.西方发达国家的定义。国际职业秘书组织(英文全称:professionalsecretariesinternational)是以欧美等发达国家为主的跨国秘书组织,它给秘书所下的定义是:"具有熟练的办公室工作能力,不需上级敦促即能主动负责、积极进取、干练果断、能在授权范围作正确决定的经理助手。

2.原苏联的定义。认为:"秘书是一项普通的职业,其职能主要为机关提供称作秘书的辅助性、事务性和信息性的服务。"这主要指机关秘书,因为私人秘书不是主体,它强调的是全面辅助领导与为领导服务的秘书职能。这个定义较接近我国的情况。

3.日本的定义。日本学者认为秘书是"帮助与处理各种事务的工作人员";还有通俗的说法:"秘书是全能运动员"。这突出表明了秘书的工作范围是随着领导人的工作范围而变化的,"赋予性"强,是很难明确界定的,同时也强调了秘书为领导人服务的"直接性"。日本社会具有东西交融的特点,它对秘书必须绝对忠于领导的要求特别强烈。

以上国外定义的共性:(1)秘书是一种社会职业,而不仅是一种官职名称;(2)秘书主要是为领导服务的人员。不管要求与权限有何不同,前一点与我国的现状是有差异的,在我国秘书主要地还是一种职务名称,而没有完全社会职业化;后一点则是古今中外秘书的共性,即一切秘书都是为其领导人服务的助手,没有领导就没有秘书,正是领导人的需求,导致了秘书工作的产生与秘书的诞生。

二、我国对秘书定义的各种说法

我国自80年代以来,对秘书的定义进行了探讨,并有所进展,各家界说多种多样:

1.1979年《辞海》秘书词条写道:秘书是"职务的名称之一,是领导的助手。秘书工作是一项机要性的工作,它的任务是收发文件、办理文书、档案和领导交办的事项,各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一般均设有秘书工作部门或秘书工作人员。"

2.1982年毛含德教授在《秘书学概论》(内部版)中说:"秘书是一种职务的名称……是在国家政权单位、事业和企业单位中,协助领导综合情况,研究方针政策,密切各方面的关系,办理文书、档案、人民群众来信及其他日常行政事务的人员,也是一种职称。"提出了研究政策问题是正确的,但"职称"只是一种设想。

3.1983年张金安、常崇宜在《秘书学概论》中认为:"秘书是一种职务、也应当是一种职称","是领导的耳目、助手和参谋。"当时"信息"一词尚未流行,"耳目"实际上指这个意思;另外这是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参谋"问题。但"职称"之说是不确的。

4.1986年张家仪在《秘书》杂志上撰文认为:"秘书是身处领导机构或附着个人,撰制掌管文书,辅助决策,并处理日常事务的服务人员。"并认为"秘书从事的工作也就是秘书职业,秘书职业也就是服务性的,所以秘书决不是一种职务而是一种职业。"

上述秘书的"近身"特点(即"身处领导机构")是1985年底李欣在武汉提出的;辅助性是上海楼宇生强调的秘书的本质属性;社会职业化是常崇宜1983年在《秘书学概论》中提出的。张家仪概括较好,反映了秘书学研究的深度。但"附着个人"的提法不准确,讲"秘书决不是一种职务"也嫌绝对化。

5.1987年常崇宜在《现代秘书工作》一书中认为,"秘书是一种职务名称,也是一种社会职业。是领导机关首脑或特定领导人员的助手。各种秘书的具体助手作用各不相同,但都是通过辅助领导,直接为领导服务去体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

这是试图对公务与私人秘书、各行业、层次、工种秘书作出的广义定义,其中的"特定领导人员"包括了私人秘书的领导者,正由于是广义,文字概括不精练。

6.1987年刘祖遂、王守福在《通用秘书学》中认为:"秘书是社会职务的名称之一,是为领导中枢和领导者提供综合性、辅助性服务的公务人员。"这里明确指出"公务人员",是一种狭义的定义。

7.1989年董继超在《公务秘书学》中认为;"所谓秘书,就是掌管文书并直接辅助上司全面处理事务的人员。"这里用了"所谓"二字,并沿用了论述秘书活动方式的办法,以及强调了"事务"而未提"参谋",反映了定义的难度。

此外,笔者所见到的我国秘书界著名学者李欣、王千弓、翁世荣等在他们的论著中,都没有直接探讨定义问题。1990年袁维园主编的《秘书学》也只讲到秘书"是广泛的社会职业之一",是"一种行政职务"。

归纳起来,各家说法中涉及的有四个问题:(l)我国秘书是一种职务名称,还是一种社会职业,或者二者兼有?(2)我国秘书的主要职能作用是助手,还是参谋,或者二者兼有,又如何准确表达?(3)对秘书下定义时应主指狭义的办公厅室中的秘书,还是应包括广义的如研究室、信访局、保密局、档案局等与办公厅室独立平行的机构、甚至业务科室中从事秘书工作的人员?(4)私人秘书的情况很不相同,但数量正在扩大,要不要包括进去?

三、初步的结论

l.广义秘书的概念;"秘书是领导人的事务与信息助手。"这里的广义,包括了公务秘书、私人秘书,又包括了各行业、层次、工种;领导人既含单数,又含复数--领导集体;因此只能是简明、抽象的概括。

秘书理论范文篇9

《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项目设计方法

(一)明确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秘书理论与务实》是企业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其中企业管理主要涉及的专业课程有管理学基础、统计基础、基础会计、秘书理论与实务、人力资源管理等。根据专业的培养方案和和教学大纲,结合课时安排的实际情况,确定《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课时64学时,其中有3门先修课程:管理学基础、统计基础、基础会计,后续课程主要有秘书理论与实务、人力资源管理等[3]。只有明确了秘书理论与实务与其他相关课程的联系,才能有效整合课程的教学内容,避免了与相关课程内容相重复的现象。(二)优化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内容1、拓展秘书操作内容的广度与深度由于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普遍存在着重理论教学,实务操作广度和深度欠缺的现象,在规划和设计教学内容时,必须了解到秘书学实务操作学习的重要性,重视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在企管专业秘书课64学时中,其中理论课28学时,实践教学36学时,设计为7个项目,各项目学时分配为工作安排8学时,接待工作、会务工作两个项目为12学时,其余5个项目均为8学时。内容主要以工作安排、接待工作、会务工作为主,通过这样有侧重点地安排课时,加强秘书的实务操作,强化秘书办文、办会,办事能力。2、强化秘书实务综合实践能力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中每个项目融入至少4学时的综合实践训练,进而培养秘书日常事务的处理能力、接待工作能力、会务组织能力,这些内容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操作能力,也能够使其更为深入的了解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的内涵。此外,通过实务操作模拟训练的方式开展实训课程,将秘书实训7个项目进行模拟操作。如此丰富和宽范的实践内容有助于学生树立专业意识,提升专业技能。

《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项目实施方案

(一)教学设计《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实现以下三方面的目标:方法能力目标:自学、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能力目标: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养成良好的工作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专业能力目标:熟悉秘书操作的基本技巧与内容,能制定一套较规范完整的会务管理制度、接待工作方案。主要通过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任务驱动法等方法进行教学。教学场地主要是课堂和实训场地两部分。课程重点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参与实训的工作态度和协作意识、工作流程的完整性、科学性和规范性。最后通过观察记录学生参与实践工作的表现考核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参与实训的工作态度和协作意识;评价学生上交的制度考核其设计的制度的完整性、科学性和规范性来进一步考核学生的完成成效。(二)实施方案在秘书理论与实务实训项目中,实施方案非常重要,方案要让学生看后就知道应该如何操作。我们用图表的形式以办会工作来做实例。在学生完成这整一套工作任务的时候,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教师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资料阶段中要向学生布置工作任务,讲授会议筹备的基本内容,指导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决策阶段中听取学生分析汇报并提出指导意见;计划阶段中教师检查学生计划安排情况;实施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的工作,记录各成员参与情况;检查过程中教师检查学生所完成任务的完善性、规范性、科学性和可行性,最终对其做出评价。(三)考核方案在实施方案实施以后,要进行项目工作程序中各个环节操作技能考核,并做出评价。各项目的考核及评价方法如下:项目一工作安排:办公室日常工作安排、领导工作安排、突发事件的处理:1.参与工作表现(15%)2.表格制定的准确性(35%)3.表格制定的实用性(35%)4.团队协作(15%)项目二接待工作:接待工作的准备、接待实施的程序1.实训准备(10%)2.角色模拟及场景的真实性(20%)3.接待的表现(50%)4.团队协作(20%)项目三办文工作:收发文处理程序1.参与工作表现(15%)2.收发文程序的准确性(35%)3.各种表格制定的实用性(35%)4.团队协作(15%)项目四会务工作:拟订会议方案、会议接待1.参与工作表现(15%)2.会议方案拟订的准确性(35%)3.会议接待的准确性(35%)4.团队协作(15%)项目五谈判工作:谈判资料的准备、谈判活动的策划、组织1.实训准备(20%)2.模拟场景的可行性、真实性(20%)3谈判的沟通能力、随机应变能力、异议处理能力等(40%)4.团队协作(20%)项目六随从工作:随从工作的方法和技巧1.实训准备(20%)2.角色模拟及场景的真实性(20%)3.随从工作的方法与技巧(50%)4.团队协作(10%)项目七通讯工作:电话应对、传真、邮政业务,以及电子邮件收发等操作技巧1.参与工作表现(15%)2.电话应对、传真、邮政业务以及电子邮件收发处理的准确性(50%)3.礼貌礼节到位(20%)4.团队协作(15%)针对实践教学考核的功能定位,应由教师、学生构成的双主体、递进式进行考核。由学生进行初评,由教师进行为终评。学生的初评主要形成文字材料。教师的终评是对学生实践的书面成果和报告的最终评价。为使学生掌握更为纯熟的职业技能,帮助学生尽快实现实际上岗,在教学模式上必须引入项目教学法,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加大实践教学比重。项目方案,实施方案和考核方案来设计《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使教学内容合理化、系统化,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最终实现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

本文作者:韦彩萍工作单位: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秘书理论范文篇10

理论战线是宣传思想工作一条十分重要的战线,理论工作这支队伍是宣传思想工作一支十分重要的队伍。列宁同志讲,掌握思想理论领导是掌握一切领导的第一位,新的形势和新的条件下,理论工作在全局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和重要,大家一定要努力增强做好理论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推进和创新理论工作关键靠队伍,队伍建设是我们做好所有工作的关键,加大教育培训的力度就是提高队伍素质的一种有效措施。我们这次培训班就是结合当前理论工作的新形势,落实理论工作的新要求,研讨解决理论工作新问题的具体办法。我听取了这次培训班情况的全面介绍,会务组的同志还对培训班的学员组织了问卷调查,通过了解这些情况,我觉得这次培训办得比较圆满,比较成功。一是培训面比较广。我听说这次培训班的学员来自理论战线的各个层面,既有市直机关干部也有县乡干部;既有县处级干部也有一般干部;既有党政机关干部也有企业干部。虽然地方部门不一,但职能和分工一样,都是从事理论工作,有利于学员之间相互取长补短、交流信息、互通有无,有助于推进工作;二是针对性较强。这次培训班集中组织学习的创学工作、“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科学的发展观”、“产权制度改革”、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五个专题都是今年理论宣传、理论教育、理论研究工作的重中之重,是今年理论工作服务全局必须重点研究和解决的五个重要问题。三是培训纪律较好。据会务组的同志介绍,这次培训班是近年理论骨干培训班规模最大的一次,也是纪律最好的一次。石门县、澧县、武陵区和宣传系统、卫生系统、政府办秘系统等单位学员态度端正、认真做学习笔记、相互交流学习情况,特别是带队同志认真负责,保证了良好的学习纪律和学习效果。

下面,我结合全国全省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和当前理论工作实际,对大家提出几点希望和要求,与大家共勉。

一、要加强理论素养,提高工作水平。

从事理论工作、宣传工作的同志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艰巨任务,同时,理论工作也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思想性很强的工作,要出色完成好这项工作,必须不断学习,提高思想水平,加强理论素养。特别是当今社会发展一日千里,知识更新异常迅速。最近30年的发明超过以往7000年的总和。人类科技知识19世纪是50年增加1倍,20世纪中叶是10年增加1倍,而现在是3—5年增加1倍。据全球著名的波士顿咨询公司统计:50年前世界100强企业如今只有17家留在名单上,44家被收购,6家破产,33家已经落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波士顿公司给出的答案是:学习决定一切。扎实的理论功底从何而来?从孜孜不倦的学习而来。没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凭“经验”、吃“老本”是无法胜任理论工作的。思想理论工作战线的同志一定要深学政治理论,勤学市场经济知识,乐学新知识、新观念,精学社会学知识,全程学习、全方位学习、在学习中不断加强理论素养,提高工作水平。

二、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都出现了一系列新变化、新情况、新问题,干部群众也面临着一些新疑问、新困惑,亟需理论工作者去说清楚、说明白。比如,共产主义是科学预想还是幻想?加入wto是利大还是弊大?国企改革是成功还是失败?贫富悬殊是适当还是失度?反腐败是成效显著还是任重道远?经济全球化是否会带来政治一体化?加强党内监督是否要搞三权分立?如何正确认识和解决三农问题的症结?如何正确处理执政党与社会公共权力的关系?等等,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我们要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去寻求办法、总结规律,最终升华成理性认识。理论工作不论是研究、宣传还是教育,如果不能用理论回答和解决这些新情况、新问题,不能解释实践、指导实践,就会成为毫无用处的“书斋哲学”、“秀才理论”。

三、创新工作方法,增强工作效果。

随着新变化、新情况的出现,干部群众对理论的需求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内容上,由对政治理论的单一需求逐渐向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军事、外交等各种理论的综合需求较变;在方式上,由接受灌输的被动式需求向自我教育的主动式需求转变;在环境上,由信息来源的单一性向互联网、广播电视等多维性转变。理论工作要增强吸引力、感染力,就必须主动适应这些转变,通过方法创新、载体创新,使理论工作活起来、动起来、乐起来。去年我市举办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宣讲报告会,采取理论阐释与典型现身说法相结合的方式,效果就十分明显,获得广泛好评。全市理论工作者要对干部群众普遍反感而又的确没有实际效果的一些老套路、老做法进行认真清理、认真反思、认真改进,找出新办法、新路子、新点子。外地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借鉴。比如广东用连环画的形式“话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大连用“二人转”形式演绎《公民道德建设纲要》都是创新工作方法的很好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