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经验交流范文10篇

时间:2023-04-11 07:55:12

民政经验交流

民政经验交流范文篇1

一、创新发展思路,依托敬老院建设农村福利服务中心

**省是经济欠发达省份,又是农业大省。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民政工作放到了强化农村公共服务的突出位置。当全省全面完成城市社区公共设施建设任务后,农村公共服务的供需矛盾问题越来越突出,对民政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比较突出的问题有三个。

一是农村日益增加的养老服务需求与养老服务机构不足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全省的9.7万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的仅有2.5万人,分散的7.2万五保对象中有近3万人因条件限制不能集中供养;每年新增的几千名五保对象中,还有近三分之一要求集中供养。同时,农村人口老龄化加速,全省321.1万60岁以上的老人69%生活在农村,总数已经超过200万,并且每年还递增3.2%,急需社会帮助解决养老问题。在建设农村福利服务中心以前,全省农村养老服务机构总建筑面积60多万平方米,远远满足不了养老服务的需求。

二是农村贫困群众不断增长的基本生活保障需求与农村民政工作力量薄弱的情况越来越突出。随着党和政府把解决农村贫困群众的生活问题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灾害救助、农村低保、五保供养、优待抚恤和大病救助等一系列农村民政工作任务越来越重,推进的难度也越来越大。而在乡镇机构改革后,民政业务纳入社会事务管理办公室,仅由一名民政助理员承担,有的还兼职其他工作,完成其所承担的农村民政工作任务力所难及。**省农村每年需要救助的困难群众约有200万人,现有乡镇民政助理员673人,平均每人得负责2970多名困难群众的救助工作,农村基层民政工作力量严重不足的问题迫切需要解决。

三是广大农民逐渐增多的公共服务需求与社区服务组织网络缺失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在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广大农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文化娱乐、信息交流、法律维权等公共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亟需政府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亟需提升农村社区服务能力。从**省的实际看,村级社区公共设施已经配备齐整,且内部功能不断完善,其保障村民文化娱乐、中介服务、维护权益等方面的能力不断加强。而在乡镇一级,却没有相应的机构来承担这些功能,迫切需要建立乡镇公共服务机构,以完善农村社区服务组织体系。

我们省民政厅领导班子研究农村深化改革给民政工作带来的这些新的影响和问题,深刻地认识到,无论是从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推进新农村建设考虑,还是从满足老龄服务要求、做好农村民政工作着眼,都必须以创新的精神和改革的措施来探求解决的途径。从我省的实际出发,经过反复调研思考,我们认为比较可行的办法是依托农村敬老院,构建一个新的平台,以此整合各项民政资源,创新并重构农村民政工作格局。之所以产生这样的考虑,首先是因为我省农村敬老院经过多年的发展,有很好的基础。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省农村敬老院就实现了“一乡一院”的布局,总数最多时达到880所,覆盖广泛。其次是从1998年起,我省探索实行了敬老院、福利院和老年公寓“三位一体”的养老服务模式,到2002年发展到213所,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省提出了建设农村社会福利服务中心的构想。

在调研试点基础上形成的全省福利中心建设方案,上报省政府后得到了省领导的高度重视,认为这是从农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出发,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项“民心工程”。2006年,省委、省政府将这项工作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同时作为新农村建设体制创新项目列入了各级党委、政府年度工作责任制。2006年5月,省政府先后下发文件并召开专题会议,要求用两年左右时间完成全省农村福利中心的改造建设任务。省委书记王珉深入桦甸市考察工作时指出,“建设农村福利服务中心是政府为困难群众办的一件实事,要将它建设好、管理好,为农村社会保障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贡献”;省长韩长赋要求“加快发展农村福利服务中心,更好地为全省新农村建设服务”;省委常委、副省长李斌多次主持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并深入基层,要求各地像抓城市社区公共设施建设那样来抓福利中心建设工作,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解决资金、政策等问题。省委、省政府的强力推进,很快变成了各地党委、政府的扎实行动,一个建设农村社会福利服务中心的热潮在全省迅速掀起。

二、加快发展速度,实现农村福利服务中心全省覆盖

建设农村福利中心,既是民政工作服务新农村建设大局的创新工程,也是农村民政工作自我创新的一个切入点。我们坚持因地制宜、立足长远,共建共享、创新体制的基本原则,按照政府主导、乡镇自筹、社会参与的模式,科学谋划,精心指导,全力推进建设工作。

第一,科学制定农村福利服务中心发展目标。建设农村福利中心,根本目的在于满足不断增长的农村社会服务需求,必须兼顾当前和长远,考虑实际能力和发展潜力。经过深入调研,我们科学地制定了全省福利服务中心建设目标。在功能上,坚持以五保供养为主,社会养老服务为辅。从实际情况看,未来5年全省集中供养的五保老人将达到7万人左右。为此,我们确定了福利中心要突出五保供养工作,提供社会养老服务,同时拓展医疗卫生、文化娱乐、法律维权等服务功能。在规模上,从2006年起,全省农村两年内建设改造668所福利服务中心,达到每个乡镇1所、每个县城1所的目标;县城的福利中心建筑面积不低于4000平方米,人口2万以上乡镇的福利中心不低于2000平方米,人口2万以下的不低于1500平方米。在布局上,结合城镇建设和乡镇撤并,我们把农村福利中心尽量建在城乡兼顾、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地方,一般都离乡镇政府较近,以便更好地服务群众并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第二,多元投入保证农村福利服务中心建设任务完成。全面建设农村福利中心,需要很大的投入,对于**这样一个经济不发达的省份来说,困难很大。为确保建设任务圆满完成,我们确定了以改扩建为主、新建为辅,政府为主体、社会为补充的方针,实行省里补一部分、市县承担一部分、乡镇自筹一部分、政策减免一部分、社会支援一部分的办法。两年来,全省共投入资金6亿元,其中省本级投资2亿元,占建设资金的三分之一;其余4亿元是通过市县财政列支、政策减免、社会捐助、资产置换的方式解决的。比如在行政收费上,凡是涉及到的各项建设收费一律免交基础设施配套费和其他建设费用,水、电、供热等费用按同类收费的最低标准收取;在用地问题上,采取了串地、征地、补偿以及资产置换等办法;在配套设施和生活设施建设上,利用“慈善救助双日捐”资金或部门包办的办法来解决,效果都比较好。

第三,充分发挥先进典型对农村福利中心建设的示范引导作用。2006年5月,省政府在公主岭市召开全省经验交流会,总结推广了长春市高标准、高速度推进福利中心建设,公主岭市因地制宜改扩建福利中心,桦甸市大力拓展福利中心功能,农安县高起点、高标准完成福利中心基础设施建设等一批各具特点,有较强引导作用的先进典型。之后,又通过组织参观、现场学习等形式,传播先进经验和做法,带动全省福利中心建设全面铺开,快速推进。到2006年,全省完成了543所福利中心的建设任务,占应建总数的81%。建设进度较快的长春市,2006年一年就全面完成了129所福利中心的建设任务。今年以来,各地剩余的125所都已开工建设,到7月底可以全面竣工,实现全省乡镇全覆盖。

三、提高发展质量,打造农村民政公共服务新平台

农村福利服务中心能否成为农村民政公共服务的平台,关键在于能否发挥社会服务的功能作用。因此,我们着力从两方面强化农村福利中心的体制机制建设,提高运行质量。一方面是创新管理体制。在农村改革中诞生发展的福利中心,其机构性质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经省民政厅与省机构编制办公室一起调研协商,共同制定了农村福利中心依照事业单位法人进行登记的制度,确定福利中心的性质是由乡镇政府主办,县级政府民政部门实行业务指导和监督,依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公益性社会服务组织,赋予其独立的法人资格。这使农村福利中心由过去的乡镇集体福利机构转变为国家事业单位,对于保障其自身合法权益,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整体功能优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一项重要的制度创新。另一方面是加强工作队伍建设。按照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的要求,农村福利中心主任由乡镇民政助理员兼任,并从乡镇机构改革分流人员中为每个福利中心选配了3至5名工作人员。同时,结合政府开发公益岗位,全省招聘了2100多人,充实到各福利中心从事服务工作。为促进规范发展,我省还制定了《**省贯彻农村五保工作供养条例实施细则(草案)》、《**省农村社会福利服务中心管理规范》,将这项工作逐步纳入了制度化轨道,不断提升福利中心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在新的体制机制推动下,全省农村福利中心的农村民政公共服务平台作用已经开始显现,展示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首先是促进了农村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全省农村福利中心继承传统,面向当前,为全面贯彻五保供养政策,保障五保老人吃、穿、住、医、葬和孤儿的义务教育,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乡镇撤并后,我省农村敬老院总建筑面积60多万平方米,拥有床位2.5万张。全省建设福利服务中心后,总建筑面积达到136万平方米,总床位数达到8.4万张;各福利中心划分了生活区、生产区、娱乐区、办公区,生活区又分出了集中供养部、老年公寓部、特护部,还设置了洗浴室、阅览室、医务室,有效满足了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的需求。同时,各福利中心都增加了为分散五保对象服务的内容,与乡镇政府和村委会一道,已为15万人次的分散五保老人提供了生活上的照顾和生产上的帮助,并定期组织分散五保对象开展医疗保健、文化娱乐活动。在充分保证农村五保老人供养需求的基础上,各地积极吸纳城乡老人自费养老,已接收近7000人;积极开展居家养老服务,为社区及村屯单独居住的空巢老人提供便利,帮助解决异地生活和外出务工家庭老人的照料问题。

其次是发挥了对农村社区服务的引领、辐射作用。农村福利中心通过与当地卫生医疗部门建立经常性联系、聘请专家坐诊义诊,定期为辖区内的老人和五保户、特困户以及优抚对象中的困难户提供医疗服务,已达60余万人(次),成为辐射周边的医疗卫生和康复中心。一些福利中心根据城乡日益增长的家政、老年婚介服务需求,开展了家政培训服务,建立了家政、老年婚介服务信息网,向社会提供中介服务。各地福利中心在开展适合老年人特点的文化、体育活动的同时,逐步增添各类文化娱乐用品,组织辖区内群众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娱乐活动,丰富了当地群众的精神生活。有些乡镇还把乡村文化站(室)、体育设施建在福利中心,使其成为促进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大多数福利中心利用土地、林地等资源,积极开展生产和经营活动,参与当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为农村专业协会提供信息交流平台,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推广应用,引导和帮助全省5300多户困难家庭走上了致富之路。许多福利中心还结合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与乡镇司法所或其他法律援助机构建立了经常性联系,为所辖区域内的老年人、困难群众无偿提供法律咨询和维权服务,维护了他们的合法权益。现在,福利中心已成为乡镇社会服务的生力军,使全省农村社区服务机构逐步形成了网络化,引领农村社区服务发展。

民政经验交流范文篇2

一、在改善民生上大有作为,更好地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十七大报告首次把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作为专篇单列出来大篇幅进行论述,并就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社会管理等六大民生任务作出具体部署,充分表明了党中央对着力改善民生所重视的程度。改善民生是社会建设的重点,服务和保障困难群体、弱势群体、优抚群体等“三类群体”的基本生活权益是改善民生的重中之重,这也是我们民政部门的核心职能和工作重心。在苏州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还有一批生活困难的群众和急需要帮扶的各类群体。新的号角已经吹响,新的使命光荣而重大。作为担负着保障和改善民生重要职能的民政部门,就是要按照改善民生的新要求,紧密结合苏州实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全面落实城乡低保标准自然调整机制、低保救助渐退机制、低保工作动态管理机制、适当扩大低保边缘范围机制,进一步巩固“应保尽保”成果,做好人民群众最“托底”和最“重点”的保障工作。要高度关注物价上涨、利益调整等因素给“三类群体”生活保障带来的这样和那样的困难,建立完善价格补贴机制,优先安排、重点部署、切实保障“三类群体”的基本生活权益。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新近出台的一系列的新政策、新举措,把救灾救济、福利救助、扶贫帮困、慈善互助、优抚安置等各项政策措施真正落到实处,探索创新城乡一体的社会救助工作体系建设。要采取慈善互助、临时救助、社会帮助等多种形式,通过制度救助、资金救助、实物救助、服务救助、结对救助等一系列的救助措施,妥善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在设施建设上大有作为,更好地提升社会服务功能。

民政基础设施建设是民政部门切实履行社会福利服务、社会救助服务和社会事务管理服务等职能的基础,其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直接决定着政府公共服务质量,直接影响着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目前,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市民政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绝大多数设施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设施陈旧老化、功能单一缺失、覆盖狭窄有限,有些“软肋”还比较明显,已不能满足改善民生的需要,与十七大的新要求、与苏州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与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都还不太相适应,亟待加强和改善。怎么办?有效的办法就是要加强对民政基础设施的建设、整合和改造。要加大对社会福利设施的整合和建设力度,加快对社会福利院、儿童福利院、精神病福利院等“三院”的建设改造,探索整合现有福利机构资源,“三院合一”,新建苏州市社会福利中心,充分发挥综合性社会福利机构的功能和保障能力,更好地为保障对象服务。要加大对为老服务设施的建设力度,加快建设苏州市老年活动中心,作为发展社会事业的重点工程,不断满足我市老龄化发展速度快、老龄化程度高的实际需要,让老年人共享经济社会的发展成果。要加大为军保障服务设施的建设力度,加快搬迁新建苏州军供站,更好地为国防和军队建设服务。还要加快农村敬老院、烈士陵园、干休所、社会捐助站、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站等各类民政基础设施的建设、整合和改造,统筹安排,形成规模效应,逐步达到设施配套、功能齐全、便民利民的要求,努力提高保障各类民政服务对象的能力,不断提升社会服务的功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三、在人才建设上大有作为,更好地加快社会事业创新。

人才队伍建设是社会建设的根本。对于民政部门来说,就是要切实加强民政专业人才队伍、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社会志愿者人才队伍“三支队伍”建设,努力形成以行政力量为主导、专业力量为支撑、公众力量为基础的民政工作人力资源格局。加强民政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就是要把民政干部职工队伍的思想统一到十七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十七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更加注重提高民政干部职工队伍的思想素质和能力素质,着力解决目前干部队伍年龄普遍老化、上下交流不畅、轮岗换岗不勤、基层力量薄弱等突出问题,加大岗位练兵,加快培养使用,创新用人机制,坚持把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又干净干事作为任用干部的实际标准,营造一个更加忠于职守、更加开拓创新、更加克己奉公、更加精诚团结的良好氛围。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是党和政府赋予民政部门一项新的工作任务,是推进社会建设和管理、建立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制度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要高度重视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积极主动地与相关部门一起,认真研究建立以培养、评价、使用、激励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和制度保障体系,要加紧研定我市加快发展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通过公开招聘、岗位设置、培训提高等多种有效途径,积极吸引各类优秀人才加入到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中来。加强社会志愿者队伍建设,当前要探索建立社会志愿者福利保障、服务管理和社会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民政部门的引导示范作用,营造一个平等、尊重、接纳、助人、自助的良好社会氛围。

四、在健全机制上大有作为,更好地增强社会管理效能。

十七大报告在阐述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时,提出了“社会管理”新概念。当前,民政部门主要承担着民间组织登记管理、区划地名管理、行政区域界线管理、婚姻登记管理、收养登记管理、殡葬行业管理、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等多项社会事务管理职能,在新形势下的社会管理新格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为健全创新民政社会事务管理机制迎来了十分广阔的天地。要按照重视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发挥社会组织积极作用的要求,加快培育发展、严格依法管理、实施分类监督,健全创新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监督管理机制。要按照我市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的要求,坚持法制化、规范化、标准化,健全创新区划地名管理和区域界线管理机制。要坚持“在服务中管理,在管理中服务”的工作理念,健全创新惠及全体社会公众的婚姻、养老、殡葬、地名等服务管理机制。围绕增强社会管理效能,在思维方式上,创新并健全“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形成工作推进的强大整体合力;在服务对象上,创新并健全向适度普惠型转变的工作机制,让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在衡量标准上,创新并健全全面协调发展的动态工作机制,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指数;在工作手段上,创新并健全运用信息化手段的工作机制,全面提升社会事务管理的效果和效率;在工作重心上,创新并健全统筹城乡发展的工作机制,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奋斗目标。

民政经验交流范文篇3

一、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关注弱势群体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建设和谐社会,是一个国家政治生活民主化、经济市场化、社会自治化、生态环境优化的持续性过程,是一个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全面考虑,综合平衡。其中解决弱势群体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

弱势群体是指由于自然、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的低下状态而难以像正常人那样去化解社会问题造成的压力,导致其陷入困境、处于不利社会地位的人群或阶层。弱势群体是一个规模庞大、结构复杂、分布广泛的群体。它主要包括:1.无依无靠的鳏、寡、孤、独者、残疾人和其他因丧失、缺乏劳动能力而无生活来源者;2.遭受自然灾害难以维持基本生活需要的个人和家庭;3.无固定职业或失业造成的生活低于基本标准的个人和家庭;4.由于其他原因造成的生活水平低于基本标准的个人和家庭。据中国人民大学社会研究报告《走向更加公正的社会》的计算,目前我国弱势群体的规模已达1.4亿—1.8亿人左右,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1%—14%。就泸州而言,全市465万人口,仅年人均收入低于625元的农村绝对特困户就有23.59万人,年人均收入低于1000元的农村相对贫困户有47.1万人,城市低保对象5.7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83万人,残疾人21万人,60岁以上的老年人59万人。由于我国社会救助体系的建设起步较晚,且财力投入有限,使得体系建设相对于经济社会发展较为滞后。泸州到目前为止已建立、相对比较规范的只有城市低保救助,农村医疗救助、城市医疗救助和农村低保尚处于试点阶段,住房、教育、司法救助等尚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弱势群体在生存、就业、医疗、住房、教育等方面存在着诸多困难和问题,已经成为泸州乃至中国当今一个日益凸显的重要问题。从长远来看,发展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根本出路,但是在伴随发展的整个过程中,这些问题都将长期存在,如果弱势群体的困难和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不仅会危及社会的稳定,而且制约经济健康发展,从而伤及其他社会成员的利益。因此,救助弱势群体的受益者并不仅仅是弱势群体,同时受益的还包括强势群体在内的所有社会成员。所以,救助弱势群体、构建和谐社会也是全体社会成员应当关注和重视的一项共同责任和战略任务。

二、民政是救助弱势群体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织保障

同志曾说,民政部门是人民群众的组织部。民政工作的对象是广大人民群众,无论是社区建设、救灾救济、城市低保、社会福利、优抚安置、老龄工作,还是婚姻登记、殡葬改革、儿童收养等,都与人民群众的利益密切相关,其中不少工作还直接为孤寡老人、残疾人、孤残儿童、下岗失业人员、灾民等困难群众和社会弱势群体服务。就一个部门的工作看,还没有哪一个部门的工作有民政工作这样广泛的社会覆盖面,也没有哪一个部门的工作像民政部门这样面对的是这么多的困难群众。因此,从工作性质上讲,民政部门是困难群众和社会弱势群体在思想上的知情人、感情上的贴心人、呼声上的代言人、权益上的维护人、排忧解难的办事人、党的温暖的传递人,是救助弱势群体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织保障。政府有两只手,一只手是发展经济抓效率;另一只手是做好二次甚至三次分配,兼顾好社会公平,使所有人都能在一定程度上享受经济发展成果。这后一只手的责任必然更多地落在民政部门身上。民政部门一定要自觉认识到救助弱势群体构建和谐社会既是党和政府的重托,更是困难群众的期盼,一定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主动地承担起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应肩负的历史重任。

三、救助弱势群体构建和谐社会呼唤“强势民政”

古往今来,关心民瘼,体恤民力,注重民生,与民休养生息,一直是开明统治者的一条重要执政经验。民政历史悠久,过去是统治阶级的“惠民之政”、“治民之要”。新中国成立后,民政“上为中央分忧、下为百姓解愁”,成为“为民之政”,是一大国政、德政、善政,是各级党委、政府的管理之基、施政之要。可以说,民政工作是我们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最直接、最具体的体现,集中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承担着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与纽带作用。但是,由于过去社会矛盾不突出、社会相对较公平、民政部门自身不强等多方面的原因,民政部门在党委政府工作大局中的作用并不突出。“民政”在社会职能中处于“弱势地位”,发挥着有限的职能和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世界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中国既处于发展的历史机遇期,也是社会矛盾的凸现期,怎样救助弱势群体、共建和谐社会越来越成为摆在各级党和政府面前的一个必须认真解决的重大而急迫的问题。

民政部门作为党和政府扶贫济弱、缓解社会矛盾、体现社会公平的重要职能部门,肩负着推进民主法制、维护社会公平的历史使命,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特别是在社会救助体系的建立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方面更是起着主力军的作用。当前,经济高速发展,同时弱势群体涌现,稳定问题频发,民政部门如果自身不强,为党和政府分忧、为群众解难的能力有限,弱势群体就得不到很好的救助,工作就会陷于被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战略任务已经对做好新形势下的民政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民政工作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弱势群体需要“强势民政”,只有“强势民政”才能为救助弱势群体、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民政人必须抓住机遇,迎难而上,开拓创新,把打造“强势民政”、救助弱势群体、构建和谐社会作为新时期民政工作的新理念、新追求、新目标。

四、打造“强势民政”的目标和任务

所谓“强势民政”,就是相对传统民政必须做到“五个有”。即:有做强的信念与理念,有清晰而正确的思路,有开拓创新、积极进取的干部队伍,有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有卓著的工作成效,使得民政工作在党委政府的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有重要地位,在人民群众心目中有良好形象。“强势民政”既是一个工作的理念,同时又是发展的方向,奋进的旗帜。民政只有形成强势,才能全面落实党和政府爱民、亲民的各项举措,才能逐步满足社会对民政工作不同层次的需求,才能建立起与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民政事业发展新格局。打造“强势民政”不是为民政部门争夺权利、谋取好处,而是为了更好地为弱势群体排忧解难,他所承载的内容是要“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和建设的成果”,建立福泽全民的“大民政”。

打造“强势民政”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民政部门树立并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等、不靠,迎难而上,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坚持不懈地全面推进各项民政工作的发展,以卓有成效的工作成绩去不断提高民政在党委、政府工作大局中的位置,去树立在群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去建立在部门协调中的亲和力和影响力。在工作上,对内要通过抓班子、带队伍,增强民政队伍的战斗力和执行力,并通过“强势民政”的建设和体现人本关怀,增强民政系统自身的凝聚力;对外要通过建立健全社会救助体系,救助弱势群体,增强民政的影响力和亲和力,同时通过有效的宣传,唤起社会各界共同的责任意识,建立起全社会救助弱势群体的统一战线。为此需要增强四种意识,突出五个重点,强化六项措施。

(一)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四种意识。

1.增强人性意识。民政工作是代表党和政府做人的工作的,根本宗旨就是为民服务、为民解困,依法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和民主政治权利。虽然民政工作的内容繁多,但基本的主线是要解决民生、落实民权、维护民利。解决民生,就是解决人民群众的生活困难;落实民权,就是落实人民群众的民主政治权利;维护民利,就是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民政部提出“以民为本、为民解困”是民政工作的第一要事,就是要求民政工作要始终突出为民、利民的人本思想,坚持为民、利民的价值取向,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利益,将人民满意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最好标准。要打造“强势民政”,有爱心和激情必须成为民政人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在实际工作中,要始终保持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发自内心地热爱人民群众,把困难群众当亲人,设身处地地为困难群众着想,千方百计、满腔热情地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贫有所济、灾有所救、残有所助、孤有所依的公民社会。

2.增强市场意识。传统民政工作建立在计划经济的基础上,到现在仍深深地留下了计划经济的烙印,给人的印象民政主要是用钱。客观上,要建立社会救助体系,帮助弱势群体,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这是民政工作的一个特点。但是,要打造“强势民政”,除了要继续积极争取各级财政的资金支持外,现代民政人还必须学会用市场经济理念来找钱,特别是在一些涉及需要用市场机制配置和获取资源的工作上,民政人要按市场规律主动适应市场,融入市场,利用好市场,逐渐从市场上募集更多的资金。当前重点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创新工作:(1)积极推行福利产业化、市场化运营,努力拓展福彩市场,为社会救助积累更多的资金。近几年,福彩销售随着经济发展,市场份额有所增长,但还需要在市场培育、产品营销、网络和队伍发展上开拓创新,积极扩展空间,挖掘潜力,同时顺应市场变化和需求,推出即开型电脑,力争在“十一五”期间,使泸州福彩销售超过1个亿。(2)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建立广大企业、百姓大众特别是富裕阶层回馈社会、帮助弱者的理想渠道,激发社会各界乐善好施、参与慈善事业的热情,提高公众的社会责任感与公德意识,通过自觉自愿的捐献,在一定程度上均衡财富的流向和弱化收入的两极分化,缓解社会贫富矛盾。(3)把地名管理纳入经营城市的范畴,要根据城市规划发展,提早设计并策划可供拍卖冠名的新街道、新桥梁、新社区等,积极组织拍卖。同时充分利用地名招牌开展广告业务,使城市无形资产产生实在的经济效益,从而增强政府救助弱势群体的财力。(4)促进社区服务业形成产业化、专业化,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构建和谐社区打下坚实的基础。(5)把民间组织管理提升为事业来开发、产业来扶持,培育“社团经济”,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3.增强法制意识。提高民政干部依法行政水平,加强执法监督检查,加快民政行政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是顺利完成民政工作任务的重要手段。作为基层民政部门,一方面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及时向上级民政部门提出修改、完善相关民政法律法规的意见,使之不断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实现有法可依;另一方面需要强化民政执法,发挥好民政执法部门的作用,做到有法必依。长期以来,“发发钱、拜拜年”的“弱势民政”形象,使社会各界不把民政作为执法部门,而实际上《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殡葬管理条例》、《婚姻登记条例》等法律法规都赋予了民政部门明确的执法主体资格,民政部门不主动执法,事实上就构成了行政不作为。民政工作是服务性工作,同时也是社会管理工作,必须加强民政行政执法,明确民政行政机关的执法主体地位,做到服务和管理并重,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同时加强民政执法队伍建设和制定完善的行政执法规范,学会运用法律来指导工作、规范管理、解决问题,坚决纠正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维护民政部门的良好社会形象,推动各项民政工作步入法制化轨道。

4.增强社会意识。推进民政事业社会化,在政府主导下,充分发动、组织和利用社会力量发展民政事业。民政事业的发展一方面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发挥主导作用,承担起主要责任,确保民政事业经费投入。但另一方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政府逐步加大投入、完善民政事业发展政策的同时,必须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和支持民政事业,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期加快民政事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民政部门一是要消除过去存在的给多少钱、办多少事、不给钱不办事的“等、靠、要”思想;二是要改变独家包揽的观念,树立部门相互配合的“大协作”思想,主动与各有关部门进行协调和沟通,充分发挥其他部门在救助弱势群体方面的重要作用,建立构建和谐社会的“统一战线”;三是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出资、出力参与和发展民政事业。如动员和依靠社会力量创办福利公益机构,采取国办民营、私办公助、合资联办、股份制经营等多样化方式,吸纳社会资金发展民政事业,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共同把民政事业推向前进。

(二)以点带面,突出五个工作重点。

1.全面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今年6月,四川省委、省政府颁布了《关于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意见》,提出到2010年在全省建立起覆盖城乡、科学规范、运转协调、保障有效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这就决定了现在和将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建立和完善城乡救助体系将成为民政工作的重中之重。民政部门要抓住机遇,逐步建立以基本生活保障为基础、专项救助相配套、应急救助、社会互助为补充的综合性、多层次的社会救助体系,确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一是健全灾害应急救助体系,完善灾害防范机制,搞好预警预报、物资储备、社会动员工作,增强防灾抗灾能力。二是完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坚持动态管理,做到应保尽保,实行分类施保,对低保家庭中因大病、重残、年老等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员给予重点救助。三是抓紧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现已建立的农村特困户生活救助制度的基础上将因病、因残、因灾导致家庭丧失主要劳动力和难以维持日常基本生活的农村家庭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实行低标准起步,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扩大低保范围和提高低保标准。四是落实好农村五保供养政策,把符合条件的五保对象全部纳入供养范围,供养实际标准不低于当地村民平均生活水平;加快敬老院建设,争取5年内实现乡乡镇镇有敬老院。五是推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今年内建立和完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并启动城市医疗救助试点,到2007年,在全市建立起基本规范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六是完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切实做好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工作,保障流浪乞讨人员的合法权益。

2.努力建设和谐社区。社区是社会的基础,建设和谐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要以建设和谐社区为主题,以重构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为突破口,推进城市社区建设。一是大力加强社区阵地建设,进一步完备社区基础设施,通过新建、改建、租用、有偿使用、无偿提供等形式力争使每个社区都有不少于100平方米的办公用房和200平方米的服务用房,有一处以上老年人服务设施和便民利民的文化娱乐设施。二是要坚持城乡统筹,进一步完善社区体制改革,随着城市的发展,做好“村改居”工作。三是实行直接选举,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强化社区履行职能的民意基础。四是发挥社区党组织和社区群众自治组织、居民会议、居民代表会议、社区协商议事会的作用,培育各类社区中介和民间组织,让社区居民顺畅地表达自己的利益和意愿。五是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凡属于政府及有关部门自身工作职责,不应摊派到社区;政府管不了、管不好,但社区做起来有优势的行政性工作,应推行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执行。六是要着眼方便社区居民生活,做好社区服务,加大政府投入,重点发展面向广大居民的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再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等。七是同步发展社区卫生,繁荣社区文化,美化社区环境,加强社区治安,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3.认真做好民政事业的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民政事业是社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民政事业整体纳入社会发展规划,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应对社会结构变迁的前瞻性、战略性决策,是维护社会公正的内在与紧迫要求,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在过去重视经济建设、忽视社会发展的传统发展观的影响下,民政事业囿于计划经济模式思维,在指导思想、政府计划、开展业务范围等方面,其职能角色只是充当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建设的服务型的“配角”,带有临时性、突击性、应急性和边缘化的特征。当前,抚恤、救济标准偏低,保障面窄,优抚、社会救济保障对象相对贫困的现象仍然突出,民政事业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帐较多,都与民政未整体纳入社会发展规划有着深刻的关联。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民政事业发展的体制环境和社会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呈现出工作对象扩大、工作内容增加、工作任务加重、工作领域拓宽的发展趋势,国家宏观决策层及广大群众对民政事业也越来越关注。要从根本上解决民政事业发展滞后问题,就必须把民政事业的发展整体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当前正是全国各地编制“十一五”规划的时候,泸州民政要抓住有利时机,高度重视“十一五”规划的研究和编制工作,组织专门力量,科学、严谨地编制民政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指导今后五年民政事业健康有序地顺利发展。

4、确保优抚安置政策落实到位。军政军民关系直接影响着国家安全与发展的大局。维护国家安全与发展的根本利益,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强劲动因。以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为抓手,以贯彻落实新《军人抚恤优待条例》为契机,加大双拥宣传力度,巩固双拥工作成果,促进各项优抚安置政策的全面落实,切实维护广大优抚安置对象的合法权益,更好地为军队和国防现代化建设服务。一是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全面实行优抚对象抚恤补助金社会化发放,确保重点优抚对象的生活水平与当地经济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同步提高。二是全面推行退役士兵安置就业和自谋职业相结合的安置办法,逐步实现安置方式从安排就业到自谋职业的过渡,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确保退役士兵得到妥善安置。三是以落实“两个待遇”为中心,以实现“六老”要求为目标,积极推进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改革,切实提高军休服务管理质量。

5.着力抓好民间组织自身能力建设。以培育发展、监督管理、发挥作用为重点,进一步建立完善登记管理机关、业务主管单位为主,相关部门分工负责、共同配合的综合管理体制。坚持依法审批、突出重点和发展与监督管理并重的原则,重点培育发展一批同业企业自发组建、具有较强行业代表性、自律性的新型行业协会、商会,加快形成与我市产业结构、市场体系、区域经济相适应,涵盖各个产业领域,市场化运作、规范化管理的行业协会体系,注重培育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帮助农村建立一批农村专业技术组织,不断发展“支部加协会”的管理模式,为解决“三农”问题服务。努力转变政府职能,实行“政社”分开,进一步明确政府和民间组织在经济社会领域中的功能定位,努力创造条件,不断优化民间组织发展环境,实现政府部门与民间组织分工明确又相互协作的局面。着力发展、做大做强为社会提供非营利性公益服务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和慈善组织,加快发展社区民间组织,逐步形成社会力量提供公益服务、参与社会救助的组织体系。加大对非法和违法违纪民间组织的查处力度,坚决取缔、打击危害社会稳定和正常经济社会秩序的非法组党结社活动。

在突出上述几项重点工作的同时,还要统筹兼顾,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地名管理、殡葬改革、婚姻登记、老龄工作等其他各项民政工作的全面、健康发展。

(三)提升民政工作能力,强化六项措施。

1.继续争取并强化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党委和政府领导对民政工作的重视,是推进现代民政事业发展的关键所在。民政工作离不开党委政府的支持,各级民政部门要紧紧围绕当地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和社会关注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站在全局的高度精心谋划民政工作的发展,摆正位置,找准位置,不断扩大民政工作的社会影响。民政部门要为党委和政府当好参谋,适时提出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建设性的建议,积极主动向党委政府汇报工作思路和措施,争取更多、更大的支持,不断推进民政事业向前发展。用显著的工作成绩赢得党委和政府的重视与信任是各级民政部门打造“强势民政”的首要之务。

2.统一思想,真抓实干,不断创新。打造“强势民政”,必须首先在民政干部职工中统一认识,把干部职工思想统一到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上来,只有广大干部职工真正理解了什么是“强势民政”,为什么要打造“强势民政”,怎样打造“强势民政”,民政人才能够齐心协力,共同为之奋斗。为此,要在民政系统掀起打造“强势民政”的宣传活动,特别是通过学习党中央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使干部职工深刻认识到打造“强势民政”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联系,从而增强做好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和自觉性。其次,要在全系统形成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把深刻认识化为行动,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各项工作,同时针对变化的形势和要求,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开拓新的工作局面。

3.加强民政队伍建设。民政工作是一项群众性很强的工作,民政干部队伍素质的高低对做好民政工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和民政事业的不断发展,对民政干部队伍的业务素质和创新能力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此,要下大力气强化干部队伍建设。一是要加强民政机关的干部队伍建设。按照“班长抓班子,班子带队伍,队伍促发展”的要求,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广泛树立“爱心、敬业、创新、和谐”的泸州民政精神,努力建设学习型、创新型、竞争型、廉洁型、节约型、服务型的民政机关,建立起一支积极进取、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兼备的民政干部队伍,促进民政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的转变,使民政部门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素质适应民政事业发展的需要,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从长远看,要逐步提高和改善队伍素质,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当前要重点把想干事的同志根据其特长放在合适的岗位上,通过人尽其能来开拓新的工作局面。二是要切实加强基层民政组织建设。民政工作的重点在基层,民政工作的根基在基层,民政工作的优势在基层,民政工作的实效也体现在基层。加强基层民政组织建设是打造“强势民政”的着力点和关键环节。当前泸州的基层民政工作存在着诸多困难和问题,但最主要的还是“人”的问题。随着国家免征农业税后,作为乡镇政府主要任务的“催粮要款”工作随之消亡,乡镇行政职能发生了重大变化,乡镇面临着区划调整和机构改革,一批乡镇干部面临着下岗或转岗,而民政工作随着社会的转型,乡镇政府亟需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民政工作的职能和任务变得越来越重要。民政部门要抓住乡镇区划调整和强化民政职能的机遇,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协调好相关部门关系,采取有效措施,使基层的民政工作、队伍建设得到加强。

4.整合民政工作。由于民政工作业务点多线长、面广量多且各项业务相对独立性较强的特点决定了民政业务之间常常是各自为阵,不能形成一个整体的合力,再加上由于认识、工作力量配置等方面的原因,民政业务发展不平衡、整体效益不高的状况不可避免地存在。多年来,这个问题一直在困惑着民政部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民政工作的内涵和外延在不断发生变化,迫切需要整合多元的民政业务,创新运行机制,形成最大合力,充分发挥民政工作的综合效能和整体优势,推动民政事业的协调、持续发展。一是根据民政工作的主要特点,可以将多元分散的民政业务整合为社会救助、社会组织、优抚安置、公共事务等四个体系,促使各项民政业务工作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二是随着社区建设的迅猛发展,需要把民政业务有机融入社区建设当中,以社区为平台、社区组织为依托、信息技术为手段,整合城市民政工作,提高城市民政工作的整体效益,并以此为突破口,推动整个民政事业的快速发展。三是整合利用民政资源,力求用较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办较多、较快、较好的事情。如在兴建社会福利服务项目时将福利院、光荣院、社区服务中心、退役士兵培训中心、老年人活动中心等服务设施和场所统筹安排,资源共享,使之逐步形成规模效应,服务上档次,管理上水平。四是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社会心理等管理方法和手段,并结合民政工作实际运用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现代科学方法,从而有效地利用有限的人财物资源去实现各项民政工作的特定目标,全面提高民政工作的效果和效率。

民政经验交流范文篇4

一、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财政预算的审查监督工作取得新进展

对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财政预算的审查、批准、监督工作是宪法赋予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计划和预算监督工作一直是人大监督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本届人大及其常委会加大了对计划和预算审查监督的力度,财政经济委员会也切实把对计划和预算的审查监督摆到了重要位置,尤其是对预算的审查监督,近年来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

(一)推进预算管理改革,加强对经济工作的监督

近年来,财政经济委员会协助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促进政府财政部门在预算管理上进行了四项改革:一是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调动市、区两级财税部门培植财源依法理财的积极性;二是建立政府采购制度,对购置办公设施、汽车定点维修和加油等,实行市场化运作,公开招标,促使政府采购项目都纳入财政预算管理;三是建立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对市级各部门财务收支由会计中心集中核算,逐步把二级预算单位纳入中心管理;四是推进部门预算改革,细化预算编制,在编制部门预算试点的基础上,总结经验,逐步在全市推广。市政府财政部门在____年__月报送的下一年度预算草案中,部门预算已覆盖全市__%的预算单位。通过这些改革,规范了预算管理,促进了公共财政基本框架的构建。

(二)规范行使审查监督职权,提高人大财经监督力度

为加强预算监督和经济工作监督,提高依法监督的意识,我们遵循国家、省、市有关计划和预算审查监督的各项规定,经过不断摸索,对财政预算的审查形成了一套较为有效的程序和方法,概括起来四句话:平时主动联系,及时沟通;大事遵时守法,发文督促;必要时征求意见,及时审议;为代表大会和常委会决策提供依据,做好助手。

每年,财政经济委员会在协助代表大会做好新一年度计划和预算的审查批准,协助常委会做好决算和预算调整的审查批准、监督预算执行、初审下一年度计划和预算五项常规工作时,都注意把握制度化和规范化的要求,使该项工作逐步实现了由粗放式监督到严格依法监督的转变。目前,政府在编制和执行预算过程中能基本做到:提前编制下一年度财政预算,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先行审议;重点支出安排基本符合法定要求;巨额财政资金的筹措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预算的重大变更提请市人大常委会批准等。

本届财政经济委员会成立三年来,市人民政府共_次向市人大常委会提出预算调整方案,其中,一次是由于财政收入增长较快,提出超收收入使用安排计划,调整年初预算;一次是调增预算收入并安排支出;一次是预算科目之间资金调整超过预算科目的__%,依法报经批准。市人民政府共__次向市人大常委会提请审议重点建设项目资金筹措方案,财政经济委员会在调查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采取可行的应对措施,合理控制债务规模,加强对地方金融情况和政府债务的监控的建议,协助常委会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市人民政府每年在__月底前均能向财政经济委员会报请审议下一年度预算草案,财政经济委员会在统筹考虑、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向常委会提出审查报告,从而维护了预算执行的严肃性和预算编制的准确性。

(三)充分发挥经济立法的初审职能,深化经济监督工作

三年来,我们发挥经济立法的初审职能,共初审法规_件。为促进我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和完善、推进经济的发展、保障社会稳定、深化经济监督工作起了积极的作用。

比如经财政经济委员会初审的《珠海经济特区审计监督条例》、《珠海市社会保险基金监督条例》、《珠海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条例》等立法,通过对我市审计工作、社会保险基金及政府投资项目的监管工作所做的具有探索意义和前瞻性的规定,为有关单位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管理各项职能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加强了对公共财政领域的审计和监督,细化了对预算执行、政府投资项目、政府采购、社会公益性基金等的审计、监督、管理程序,取得了比较好的社会效果。同时,这些立法工作与经济监督工作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突出了计划和预算监督工作的重点,促进了计划和预算监督的深入进行。

(四)加强对计划、预算监督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探讨,进一步促进监督的规范化

在常委会分管领导的主持下,我们还组织财政经济委员会全体委员、市政府有关部门、各区人大财经工委等有关单位负责同志对预算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系统学习,促进人大和政府两方面领会和掌握有关财政预算监督工作的范围、程序、职能等,为真正做好预算监督工作打下了认识上和理论上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我们还撰写了《明确权能正确定位依法监督》、《依法监督规范运作力求实效》、《积极探索依法监督促进预算监督工作规范化》等文章,积极探讨,加深认识。

二、结合经济工作中的热点、重点问题,精心组织执法检查,提高法律监督实效

执法检查是各级人大对“一府两院”实施法律监督的一种有效形式,也是人大加强法律监督工作的重要途径。我们结合经济工作中的热点、重点问题,精心组织执法检查。三年来,财政经济委员会具体组织的执法检查共_次。其中配合全国和省人大执法检查_次,协助常委会组织执法检查_次。通过精心组织检查,推动了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增强了各级政府依法行政的观念,提高了执法监督实效。

结合强化预算监督力度,财政经济委员会协助常委会具体组织落实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某省省预算审批监督条例》的执法检查,从而提高了各级政府和市、区两级人大严格执行两法的积极性。就政府而言,给预算管理带来了“三个增强”:一是增强了预算的法律效力观念,二是增强了预算编制的严肃性,三是增强了预算执行的约束力。就人大监督而言,推进了预算监督程序性和实质性的结合,增强了知难而进,履行职责,强化预算审查监督工作的信心。

结合日益深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我们先后配合全国和省人大组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的执法检查和“关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有关法律法规”的执法检查。____年还协助常委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执法检查。这些检查对于推动我市营造良好的经济环境具有积极的意义。

结合关注社会弱势群体,保障外来工的合法权益,____年_月我们协助常委会进行了《珠海市企业工资支付条例》的执法检查。督促政府把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保障社会稳定提上重要议事日程。

结合社会保障的热点问题,____年,我们配合省人大对国家和省的“社会保险四项法规”进行了执法检查。____年_月财政经济委员会又协助常委会对我市社会保险基金征缴、支付和《珠海市社会保险基金监督条例》实施情况开展执法检查。

由于这些执法检查选题得当,组织周全,事前均做了深入细致的调研,因此效果较为理想,达到了预期的监督执法的目的。比如在对《珠海市社会保险基金监督条例》检查过后不久,市政府即研究成立了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委员会,市府常务会议还专门研究解决养老保险统筹基金不足问题,调整了职工缴纳养老保险费的比例;在财政预算调整方案中,增加了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这些措施较好地落实了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提出的建议和意见,推进了我市社会保障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加强联系和交流,做好相关的代表工作

为了充分发挥代表职能,加强与代表的沟通与交流,每年我们都围绕当前经济工作,组织代表视察,关注民生,体察民意。

(一)组织代表深入视察,关注我市经济的发展

比如____年,财政经济委员会联合其他工委,在常委会分管领导的带领下,组织部分人大代表视察了我市外经及农业工作。人大代表认真听取了市对外经济贸易合作局和农业局的工作汇报,实地视察了市动植物防疫监督检验中心、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中心等地。____年初,我们又组织代表对我市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工作的进展情况进行了视察,代表们进一步了解了市场经济整顿和治理工作的推进情况。这些视察活动促进了政府相关工作的开展,同时为代表履行职责创造条件,发挥人大代表在管理国家事务中的作用。

(二)督促议案办理,促进政府解决代表关注的经济热点问题

本届人大任期之初,按照归口督办的原则,财政经济委员会负责历届人大尚未结案的其中_件议案的督办工作。这些议案包括:《关于加速发展我市生产资料市场的议案》、《加强建筑市场监管,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议案》、《关于对我市发行内部股票的股份制企业和集资企业进行清理整顿,加强管理和监督的议案》等。通过走访了解情况,督促政府及相关部门尽快办理,加强协调。目前,除了有关清理集资议案还在督办中外,其余均已结案。

四、开展调查研究,促进我市经济健康发展

为了及时掌握经济运行情况,行使财政经济监督职权时做到心中有数,开展广泛深入的调研活动是必须的。财政经济委员会坚持每年进行一到二次较为深入细致的调研活动。每次均形成调研报告上报,发挥了参谋助手作用。这些调研更便于常委会、主任会议及有关领导掌握我市经济动态,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____年上半年,我们围绕“如何使我市经济可持续发展,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经济发展步入良性循环轨道”和“我市国有企业改革情况”这两大调研课题开展了较广泛的调研活动。形式以座谈会和个别走访为主,共召开了全市经济主管部门、经济专家等六种类型的座谈会。经过调查研究,我们以详实的资料和数字,分析了我市经济运行和国企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这次调研活动使我们较全面地了解了我市经济运行的总体情况。为常委会行使职权,加强对政府工作的监督和支持打下了基础。

又如____年_月,财政经济委员会协助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对金湾区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这次调研的目的是,深入了解情况,坚定信心,促进发展。通过调研,为金湾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推动了全市经济整体、快速、协调发展。

五、加强交流与合作,努力拓宽人大财经工作的思路

一是加强与上级人大及兄弟市人大财经委、城建环资委的沟通和交流。近年来,财政经济委员会每年派人参加省人大财经委和城建环资委组织的年会,积极参加省人大组织的各项学习交流活动。就全省范围内人大财经工作、计划和预算的审查监督工作、环境保护工作进行经验总结和理论探讨。三年来,共向省人大财经工作会议提供经验交流材料_份,向全国和省人大城建环资工作会议提供经验交流材料_份,向省依法治省办、省人大财经委、省财政厅组织召开的全省人大预算监督工作会议提供经验交流材料_份。会上交流探讨,会后及时总结归纳,主动学习兄弟市的宝贵经验,提高工作水平。

二是加强与政府相关各部门的沟通和交流。建立了资料送阅制度,及时了解政府部门的工作进展情况,便于支持和监督。

三是加强与各区人大财经工委的联系,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六、加强自身建设,爱岗敬业,勤勉互励,扎实工作

财政经济委员会工作面比较广,具有“面广线长责任重”的特点。委员数量少,又多是兼职,三年来,我们一直靠勤勉互励,扎实工作来保质按时完成工作任务,同时注意抓好政治思想教育和抓好业务学习,建设自身,服务社会。在全体代表的支持下,较圆满地完成了本届财政经济委员会的职责。

三年来,财政经济委员会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有:

一是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工作监督措施不够有力。

二是由于人员不足,提前介入预算编制的工作开展得不到位,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财政预算草案的审查深度不够。

三是专题调查研究做得不够。

对新一届人大财经工作的建议

当前,根据中央和省的部署,经济工作改革正在有序推进。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职能,也将实现由程序性监督到实质性监督的转变,由偏重于事后监督到全过程监督的转变。对地方人大的财经监督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后人大财经工作要主动适应改革需要,切实依法履行职责,建议结合实际,着力于以下几方面:

(一)加强财经知识的学习,充实人大常委会财经工作的力量

进一步加强委内自身建设,努力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重视政治和业务学习,不断提高干部的业务素质。进一步发挥财政经济委员会兼职委员的作用,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并及早通过举办培训班、以会代训等多种形式,为审查计划、预算做好各项基础工作和服务工作。同时,本着适应改革需要的原则,充实精通财经知识的专业人才,逐步强化人大常委会财经工作的力量。

(二)想方设法,进一步完善计划和预算的审查制度,强化监督措施

完善计划和预算的审查制度,细化审查程序,使预算全过程都纳入依法监督运行的轨道上来,仍是今后人大财经工作努力的方向。需继续探索审查监督计划、预算工作的程序、内容和方法,强化监督措施。

(三)加强调查研究,把握重点

继续围绕立法和监督两方面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及时向有关单位通报情况,加强协调,以提高法规初审质量。建议结合计划预算的审查监督工作,围绕经济运行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如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国有资产管理、经济结构调整、财政体制改革、社会保障等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民政经验交流范文篇5

××市工商局围绕建设“法治工商”目标,坚持“增强依法行政观念、夯实依法行政基础、提高依法行政能力”三位一体,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市场监管、行政执法各项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法治化轨道,多次被评为××市依法行政先进单位,提升了工商部门依法行政、规范高效的良好形象。

一、加强组织领导,增强依法行政观念

一是明确依法行政工作的领导责任。把依法行政工作作为发挥职能作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纳入议事日程,摆上重要位置,成立局长任组长的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健全依法行政责任体系,明确责任分工,明晰执法职责,确保了依法行政的各项举措落到实处。

二是加大依法行政工作考核督查力度。将依法行政工作纳入年度考核内容,建立科学合理的依法行政工作考核指标体系,加大对依法行政工作的督促检查力度,并与奖励惩处、晋级提拔挂钩,增强了干部职工的依法行政意识。

三是加强法制机构和法制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法制机构,配齐配强法制工作人员,配备必要的办公设施,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保证了依法行政工作顺利开展。加大对法制干部的培养、教育、使用和交流力度,调动了法制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创新体制机制,夯实依法行政基础

一是实行法制员委派制度。在公开考试的基础上选拔23名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懂法律、爱学习的法制员,以市局名义委派到各监管执法机构从事法制工作。委派法制员归市局法制科直接管理,在市局领导下开展法制工作,人员调整、业务工作开展不受所在单位限制,提高了法制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了全局法制工作水平。

二是深化相对集中执法体制改革。按照“监管与执法相统一”的原则,积极探索市场主体网格化监管模式与相对集中执法体制的结合点和结合机制,充分发挥网格化监管模式拓宽办案领域、丰富案源、促进监管职能到位的作用,通过合理分配监管执法资源,收到了以监管促执法、以执法带监管的良好效果,实现了监管、执法、维权、服务等工作“多赢共进”。1-11月全局巡查市场主体11万户次,办理一般程序案件1338件,未发生一起违法违纪事件。

三是推行法制精细化管理模式。把法制精细化管理作为转型时期落实“法制工作总抓手”的新型载体和平台,通过科学设立法制岗位、明确执法依据、制定岗位职责、编制工作规程和作业流程图、完善绩效评定考核标准等,创新推行法制精细化管理模式,实现了法制工作的规范化、流水线管理,提高了全局法制工作水平。10月29日在××市依法行政经验交流会议上作《推行精细化管理提高法制工作效能》的经验介绍,得到广泛肯定。辖区刘杜工商所拓宽法制精细化管理思路,积极探索基层工商所精细化管理模式,围绕基层所工作制定了37项日常工作规程,绘制了清晰形象的工作流程图,编印了集工作职责、标准、流程等于一体的精细化工作手册,奠定了推进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能的坚实基础。

四是推进行政服务标准化建设。根据定编、定岗、定责的要求,对57个岗位建立健全了76项标准,明确岗位职责,完善工作流程,克服和避免了工作盲目性与随意性。对现行制度进行全面梳理,健全了10项基本工作制度、6项执法监督制度和11项内部管理制度,编印成册下发施行,提高了各项工作制度化水平。修订出台《行政执法监督办法》、《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办法》、《罚没物资管理处理暂行办法》和《施行政强制措施管理制度》,通过完善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推动了系统依法行政工作全面、科学发展。

三、明确工作重点,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一是坚持全员学法制度。把法律知识的学习培训纳入领导干部学体规划,落实领导干部学法制度,通过举办法律讲座、领导班子集体学习、以会代训等多种形式,推动领导干部学法不断深入。实行每月一法、每季一考,采取集中培训、专题培训、岗位练兵等方式,不断加大干部职工教育培训力度,今年举办法制培训班12期,参训人员达864人次。编发法制简报,通过新法速递、核审通报、精细化理论探讨、办案文书范例等栏目,为监管执法人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指导服务。

二是完善行政决策机制。按照科学决策、依法决策、民主决策的要求,建立健全重大事项的集体决策、法制审核等制度,完善了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注重发挥法制机构参谋助手和法律顾问作用,重大政策措施出台前特别注意进行合法性论证,依法决策的水平进一步提高。

三是加强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工作。积极主动、全面细致开展规范性文件的清理工作,杜绝了文件“打架”现象。加强对抽象行政行为的监督,以市局或工商所名义制定、规范性文件时,坚持法制牵头、统一审核把关的工作机制,规范性文件在呈负责人签发前,要求经过法制机构的合法性审核,并报送上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和同级人民政府法制部门备案,并进行网上公布,从源头上规范了执法行为。

民政经验交流范文篇6

一、加强财政监督知识培训,强化财政监督法规意识

2010年,我县财政监督工作得到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加强财政资金监管,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和强化会计人员的培训、任免列入县委、县政府常务会议题。按照县领导的批示,我局于2010年3月,5月、9月、11月,先后两次对68个预算单位负责人、会计人员进行了财政、财务会计知识和财政监督知识培训,请分管财政的县领导到会讲话指导,请县纪委领导到会讲财经纪律,请省财政厅监督检查局领导到会讲财政监督知识,同时组织两次预算单位财务联查会审业务培训。此外,7月份开展的强农惠农专项资金检查和2010年行政事业单位“小金库”回头看清理及社会团体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小金库”专项治理检查均召开了全县性的动员大会,对单位负责人、会计人员和检查人员进行了政策法规宣传培训培训,重点检查前,还要对检查人员进行集中检查培训,对强化单位财政监督意识,提高监督检查水平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

二、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发挥会计监督作用

我局财政监督工作,得到局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自2010年1月起,局党组研究决定由财政监督股负责对全县68个预算单位的会计报表实行按月催收和审查制度,并对存在的问题通过培训,现场指导和检查进行规范,向县委、县政府汇报,将会计人员的任免、考核纳入财政监管,并开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考核和财务联查会审活动,要求单位必须配备合格会计人员并保持稳定,及时做账、及时报送财务报表,通过这些措施,会计基础工作得到进一步规范,会计监督作用明显加强。

三、加强内部协调配合、完善财政资金拨付监管制度

我县由于财政监督机构人员较少,实行财政监督机构和各股室监督相结合的财政大监督的模式进行各项财政监督和检查工作。各股均制定了严格的财政资金使用管理和拨付程序制度,并实行重点资金调度、拨付集体审批、印鉴分别保管、不得由一个人办理资金拨付全过程的内部牵制制度、县级报账制的项目,实行由相关部门联签并报分管县领导审批的制度。在已有的《罗江县灾后重建项目资金管理规范》、《罗江县财政资金管理办法》、《罗江县财政综合预算管理办法(试行)》等17项财政资金管理制度的基础上,3月份,又草拟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资金管理的通知》、以县委办、县政府办的名义下发县级各部门单位贯彻执行,重点强调加强非税收入和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强化预算约束、严格履行项目招投标程序、全面执行政府采购制度、严肃纪律、规范操作、加强审计监管。此外,财政监督股还要定期对各股室内部控制执行情况、会计核算情况等进行内部审计的制度,对外检查,由相关股室牵头,有关股室配合进行,确保监督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四、认真开展各项监督检查工作

根据省、市财政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县委、县政府对财政监督检查工作的要求,2010年我局重点开展了以下财政监督检查工作。

(一)部门联动,开展灾后恢复重建、扩大内需专项资金检查。2010年是灾后恢复重建收宫之年,为确保灾后重建资金严格按规定使用,防止截留、挪用,县委、县政府组成联合检查组,用1个月时间对全县所有灾后重建项目进行了监督检查,我局财监、预算、农业、投资等股室积极参与检查,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项目实施单位整改落实。

(二)开展强农惠农专项资金自查自纠和重点检查。2010年6月至9月,按照省、市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我县由财政、审计等部门牵头,成立领导小组和检查组,对全县涉农专项资金以来的使用、管理、拨付及账务处理情况开展了自查自纠和重点检查,对自查发现县水务局、病险水库整治省专款226.6万元未使用问题,责令请示上级主管部门按批复意见整改;对自查发现县教育局少量未及时发放或因故无法发放的贫困寄宿生补助资金,责令及时发放或收缴财政,对不符合要求申报的国家助学金292.135万元,已退回县财政;对自查发现县扶贫办因17个扶贫村扶贫项目未启动导致225万元资金滞留问题,政府已协调有关部门督促启动项目;对自查发现县农业局项目账务处理不规范,御营、金山、白马关三个镇有20户农户农作物良种补贴和粮食综合直补0.2万元未兑付问题,已督促整改落实。对重点检查发现4户农户的农村贫困户、特困户建房补助资金1.2万元未发放到农户问题,以及县邮政局07、退耕还来补助资金4560.5元未发放到农户手里的问题,已责成相关单位发放到农户。

(三)开展家电下乡、石油价格改革财政补贴资金专项检查。按照省财政厅通知精神,我局组成检查组,于2010年4月和7月,分别开展了家电下乡和石油价格改革财政补贴资金专项检查,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了整改落实。

(四)开展财政专项基金、资金自查自纠和重点检查。根据省市财政部门的通知精神,我局于2010年8月至9月底开展了财政专项基金、资金的自查自纠和重点检查,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97.4万元核算不规范、农业生产救灾资金58万元拨付不及时,4万元改变用途以及自然灾害生活救助7万元发放未公示,未建立台账等问题责令相关单位进行了整改落实。

(五)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根据省财政厅的通知要求,我局于2010年10月份对罗江县人民医院开展了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对检查发现的会计资料不规范,会计账务处理不规范问题,责令进行了整改落实。

(六)开展非说收入执收情况和奖金津贴发放情况专项检查。根据县委、县政府的安排。我局财政监督股与国库、综合股于2010年7月份,对非说收入较集中地交通、建设、人口、国土及部分镇的非税收入执收情况进行了检查,8月5日,与县监察、审计、人事劳动等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对4个镇,4个部门进行了奖金、津贴发放情况专项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责成相关单位整改落实。

(七)扎实开展了“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根据中央、省、市关于在社会团体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意见和有关要求,加强组织领导,组建工作机构,制定实施方案,积极开展工作。这次专项治理,采取自查自纠和重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从6月中旬起至年底期间,分动员部署、自查自纠、重点检查、集中处理整改建制4个阶段进行。在全县53个社团和18户国有企业组织自查自纠的基础上,由县财政、监察、审计、民政牵头,从成员单位抽调20名业务骨干,分成四个检查小组,对8个社团和8户国有企业集中突击检查,此外,还配合市检查组检查了两个社团和1户国有企业,使重点检查面达到纳入治理范围总数的18%以上。对自查自纠发现的两户国有企业3.77万元“小金库”问题,责令整改完毕,对重点检查发现的社团34.74万元“小金库”及其他严重违纪违法问题,报县委、县政府进行严肃处理,对“小金库”治理中发现的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责成相关单位整改落实,并通过建立健全财务监督管理制度,研究“小金库”发生的主客观原因,加强政策法规宣传和业务指导等措施,探索建立预防产生“小金库”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提高行社团和国有企业收支监管水平,努力实现标本兼治的目标。

(八)完成了省市财政部门布置的各项调研任务,及时上报各种检查总结报告、信息等,为上级完善政策措施提供详实的依据资料。

五、主要经验及成效

我县的财政监督工作,主要采取依靠县委、县政府的重视支持,与县纪委监察、审计等部门密切配合,全局各股室都参与的大监督的模式开展各项监督检查工作。主要体现在:一是组织领导有力、各部门配合密切、监督质量提高。我县的各项检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均由县纪委书记,常务副县长兼任,大额资金拨付也需县领导审批,大型监督检查均有县纪委监察、审计和财政有关股室业务骨干参与,促使被查单位引起高度重视,积极配合检查,检查进展顺利,问题得到充分暴露,检查效果显著。同时检查人员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培养了监督检查人员业务技能,从今年专项资金检查和“小金库”专项治理检查发现的问题看,检查人员认真履行职责,体现了较高的检查水准。二是局领导重视,宣传培训到位,单位法制意识增强。2010年我局将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强化会计核算与监督,深入开展“小金库”治理检查和各种财政专项资金检查作为财务中心工作之一,局长要求做到精细化,常态化监管。为此先后举办了8期各种会计培训,重点是针对实际工作存在的问题培训,解决实际操作问题,培训的对象包括了分管财务会计的负责人,促进了单位财经法制意识的增强。三是逗硬考核。我局每年对县级各部门,各镇执行财政方针政策和遵守财经法律法规制度情况进行打分考核,作为报送县政府考核依据之一,同时评选年度财政决算工作先进单位的依据。

通过上述措施,取得了明显的监督成效。例如以前做账、报账不及时的,现在大多能够及时做账和报表,不能按时报表的主动说明原因。检查发现账务处理不规范的,积极整改落实,不懂的积极向财政部门请教。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的单位主动向财政部门咨询,建立完善内部财务监督管理制度,原始凭证不规范的,印制了规范的领款单,报销单等。资金拨付管理不规范的,健全了规范的拨付管理程序制度。未按规定任用会计人员的单位,也聘请了具备会计从业资格的人员担任会计工作,财务会计工作面貌得到有效改善,财经工作秩序进一步规范。

六、问题与建议

(一)问题

一是财政监督检查力量不足。我局人员较少,无法设置专职监督检查机构,每个股室都要对应省市财政部门三个以上科处室,日常工作均比较多,下单位监督检查和指导时间、精力有限,难以保证监督完全到位。

二是一些单位领导财经法律意识不强,不够重视支持财务会计工作,任用会计人员不规范,财务收支审批不规范。由于存在一些单位领导不懂得财务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忽视个人廉政修养,因而在任用会计人员和财务收支审批上我行我素,权力腐败在一定范围内还存在,亟待加强对领导干部的财经法纪教育。

三是会计队伍素质不高,人员不稳定。由于地税收编和最近几年我县提拔和选调到县级部门工作的人员中,有不少是各镇,各部门及所属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业务骨干,退休的会计人员也比较多,再加上县级部门和镇编制紧,经费缺,难以新增会计人员,因而造成无证人员兼任会计工作,会计队伍青黄不接现象较突出。

四是农村基层会计机构不够健全,会计核算不规范,财务管理不规范。随着农村机构改革和中央财政向农村倾斜,农村村级财务人员力量薄弱,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任务沉重,财政面临加强农村财务会计人员业务培训和指导的重任。

五是财政监督干部经验交流和业务培训不够。我县纳入扩权强县后,尚未参加过省财政监督部门举办的业务培训,也缺少与先进地区的经验交流,财政监督水平有待提高。

(二)建议

加强信息交流,切实提高县级财政监督工作水平,建议省、市财政部门每年举办一至二期财政监督干部业务培训,搞一些交叉检查,或抽调到省厅协助检查。

七、2011年工作计划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按照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财政工作会议精神要求,全县财政监督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将财政监督工作贯穿于财政工作大局之中,贯穿于财政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和改革总体设计之中,贯穿于财政管理工作运行全过程之中;建立健全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相结合的财政监督机制;加强对重大财税政策执行和民生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加强会计行业、企业和财政内部监督,促进提高财政部门内控水平;更新监督理念,改进监督方式,拓展监管事项,优化监管结构,坚持科学监督、依法监督,促进建立财政预算、执行和监督相互制衡、相互协调的财政运行机制。

按照这一思路,财政监督工作要重点把握好“五适应、五促进”:要适应加强财政调控和支持县域经济的形势,促进全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适应推进县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促进深化完善县乡财政体制改革;要适应加强和改善民生的需要,促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要适应深化预算制度改革的方向,促进建立透明财政和源头治腐的惩防体系;要适应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促进建立高效有序的县级公共财政运行机制。

重点抓好以下六项工作:

(一)抓好财政法规的贯彻执行,逐步实现财政监督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高效化。采取多种形式,宣传贯彻《预算法》《会计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财政法规,切实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财政监督职责,加大财政执法力度,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积极探索和建立科学的财政监督机制,充分发挥财政监督在严格预算管理、加强增收节支、保障政策执行、维护财经秩序、提供决策参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强财政法规的学习教育,制定切合实际的财政监督检查实施办法,规范监督检查执法行为。认真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提高财政监督质量和财政执法水平。

(二)抓好日常财政监管,努力提高财政资金分配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保证财政资金分配使用的安全、规范和有效是财政监督机构的一项重要职责。要围绕财政管理工作重点,对税收征管质量、政府非税收入征缴、政府采购行为、财政专项资金的分配及财政票据的领报缴销等情况实施日常监督。对财政预算的执行实行跟踪反馈制度,落实财监机构对有关财政拨款和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年度审核制度。加强对近年来县财政出台的各项改革措施和管理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促进财政管理整体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三)抓好财政专项检查,着力解决财经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抓住财政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主要安排对一些重大财税政策执行情况、重点行业税收征管质量、重要非税收入缴纳情况的专项监督检查。以强化灾后恢复重建项目资金监督检查为重点,实现对救灾资金的全程监管,确保专款专用。组织对“三农”、社保、教育、卫生、灾后重建、扩大内需、节能减排和生态保护等关系民生的重大支出情况的专项监督检查。继续清理整顿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建立健全“小金库”专项治理长效机制。深入贯彻《会计法》,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抽查,严厉打击会计造假行为。加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重点查纠国有资产基础管理薄弱、随意处置国有资产、账外资产以及资产流失的问题。开展专项资金使用情况检查,严肃查处截流、坐支、挪用财政专项资金等违反财经法纪的行为。适时开展重大项目资金跟踪问效和财政绩效监督检查,进一步强化财政监督检查职能,严肃财经纪律。

(四)抓好财政内部监督,正确履行财政源头治理和反腐败工作职责。贯彻落实《财政部门内部监督检查办法》,建立健全财政资金分配过程中的权力制衡和监督机制。完善对镇财政考核督察和国库集中收付业务稽核制度,加强财政系统内部纪检监察工作,提高自身管理水平。推行政务公开,落实首问责任制,建立健全财政部门教育、制度和监督并重的预防和惩治腐败实施办法,保持财政干部廉洁从政、依法理财。积极完成县委、政府分配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正确履行财政源头治理工作职责,深入推进财政制度改革,大力促进党风廉政建设。

民政经验交流范文篇7

一、加强财政监督知识培训,强化财政监督法规意识

2010年,我县财政监督工作得到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加强财政资金监管,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和强化会计人员的培训、任免列入县委、县政府常务会议题。按照县领导的批示,我局于2010年3月,5月、9月、11月,先后两次对68个预算单位负责人、会计人员进行了财政、财务会计知识和财政监督知识培训,请分管财政的县领导到会讲话指导,请县纪委领导到会讲财经纪律,请省财政厅监督检查局领导到会讲财政监督知识,同时组织两次预算单位财务联查会审业务培训。此外,7月份开展的强农惠农专项资金检查和2010年行政事业单位“小金库”回头看清理及社会团体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小金库”专项治理检查均召开了全县性的动员大会,对单位负责人、会计人员和检查人员进行了政策法规宣传培训培训,重点检查前,还要对检查人员进行集中检查培训,对强化单位财政监督意识,提高监督检查水平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

二、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发挥会计监督作用

我局财政监督工作,得到局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自2010年1月起,局党组研究决定由财政监督股负责对全县68个预算单位的会计报表实行按月催收和审查制度,并对存在的问题通过培训,现场指导和检查进行规范,向县委、县政府汇报,将会计人员的任免、考核纳入财政监管,并开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考核和财务联查会审活动,要求单位必须配备合格会计人员并保持稳定,及时做账、及时报送财务报表,通过这些措施,会计基础工作得到进一步规范,会计监督作用明显加强。

三、加强内部协调配合、完善财政资金拨付监管制度

我县由于财政监督机构人员较少,实行财政监督机构和各股室监督相结合的财政大监督的模式进行各项财政监督和检查工作。各股均制定了严格的财政资金使用管理和拨付程序制度,并实行重点资金调度、拨付集体审批、印鉴分别保管、不得由一个人办理资金拨付全过程的内部牵制制度、县级报账制的项目,实行由相关部门联签并报分管县领导审批的制度。在已有的《罗江县灾后重建项目资金管理规范》、《罗江县财政资金管理办法》、《罗江县财政综合预算管理办法(试行)》等17项财政资金管理制度的基础上,3月份,又草拟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资金管理的通知》、以县委办、县政府办的名义下发县级各部门单位贯彻执行,重点强调加强非税收入和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强化预算约束、严格履行项目招投标程序、全面执行政府采购制度、严肃纪律、规范操作、加强审计监管。此外,财政监督股还要定期对各股室内部控制执行情况、会计核算情况等进行内部审计的制度,对外检查,由相关股室牵头,有关股室配合进行,确保监督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四、认真开展各项监督检查工作

根据省、市财政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县委、县政府对财政监督检查工作的要求,2010年我局重点开展了以下财政监督检查工作。

(一)部门联动,开展灾后恢复重建、扩大内需专项资金检查。2010年是灾后恢复重建收宫之年,为确保灾后重建资金严格按规定使用,防止截留、挪用,县委、县政府组成联合检查组,用1个月时间对全县所有灾后重建项目进行了监督检查,我局财监、预算、农业、投资等股室积极参与检查,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项目实施单位整改落实。

(二)开展强农惠农专项资金自查自纠和重点检查。2010年6月至9月,按照省、市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我县由财政、审计等部门牵头,成立领导小组和检查组,对全县涉农专项资金以来的使用、管理、拨付及账务处理情况开展了自查自纠和重点检查,对自查发现县水务局、病险水库整治省专款226.6万元未使用问题,责令请示上级主管部门按批复意见整改;对自查发现县教育局少量未及时发放或因故无法发放的贫困寄宿生补助资金,责令及时发放或收缴财政,对不符合要求申报的国家助学金292.135万元,已退回县财政;对自查发现县扶贫办因17个扶贫村扶贫项目未启动导致225万元资金滞留问题,政府已协调有关部门督促启动项目;对自查发现县农业局项目账务处理不规范,御营、金山、白马关三个镇有20户农户农作物良种补贴和粮食综合直补0.2万元未兑付问题,已督促整改落实。对重点检查发现4户农户的农村贫困户、特困户建房补助资金1.2万元未发放到农户问题,以及县邮政局07、退耕还来补助资金4560.5元未发放到农户手里的问题,已责成相关单位发放到农户。

(三)开展家电下乡、石油价格改革财政补贴资金专项检查。按照省财政厅通知精神,我局组成检查组,于2010年4月和7月,分别开展了家电下乡和石油价格改革财政补贴资金专项检查,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了整改落实。

(四)开展财政专项基金、资金自查自纠和重点检查。根据省市财政部门的通知精神,我局于2010年8月至9月底开展了财政专项基金、资金的自查自纠和重点检查,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97.4万元核算不规范、农业生产救灾资金58万元拨付不及时,4万元改变用途以及自然灾害生活救助7万元发放未公示,未建立台账等问题责令相关单位进行了整改落实。

(五)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根据省财政厅的通知要求,我局于2010年10月份对罗江县人民医院开展了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对检查发现的会计资料不规范,会计账务处理不规范问题,责令进行了整改落实。

(六)开展非说收入执收情况和奖金津贴发放情况专项检查。根据县委、县政府的安排。我局财政监督股与国库、综合股于2010年7月份,对非说收入较集中地交通、建设、人口、国土及部分镇的非税收入执收情况进行了检查,8月5日,与县监察、审计、人事劳动等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对4个镇,4个部门进行了奖金、津贴发放情况专项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责成相关单位整改落实。

(七)扎实开展了“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根据中央、省、市关于在社会团体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意见和有关要求,加强组织领导,组建工作机构,制定实施方案,积极开展工作。这次专项治理,采取自查自纠和重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从6月中旬起至年底期间,分动员部署、自查自纠、重点检查、集中处理整改建制4个阶段进行。在全县53个社团和18户国有企业组织自查自纠的基础上,由县财政、监察、审计、民政牵头,从成员单位抽调20名业务骨干,分成四个检查小组,对8个社团和8户国有企业集中突击检查,此外,还配合市检查组检查了两个社团和1户国有企业,使重点检查面达到纳入治理范围总数的18%以上。对自查自纠发现的两户国有企业3.77万元“小金库”问题,责令整改完毕,对重点检查发现的社团34.74万元“小金库”及其他严重违纪违法问题,报县委、县政府进行严肃处理,对“小金库”治理中发现的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责成相关单位整改落实,并通过建立健全财务监督管理制度,研究“小金库”发生的主客观原因,加强政策法规宣传和业务指导等措施,探索建立预防产生“小金库”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提高行社团和国有企业收支监管水平,努力实现标本兼治的目标。

(八)完成了省市财政部门布置的各项调研任务,及时上报各种检查总结报告、信息等,为上级完善政策措施提供详实的依据资料。

五、主要经验及成效

我县的财政监督工作,主要采取依靠县委、县政府的重视支持,与县纪委监察、审计等部门密切配合,全局各股室都参与的大监督的模式开展各项监督检查工作。主要体现在:一是组织领导有力、各部门配合密切、监督质量提高。我县的各项检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均由县纪委书记,常务副县长兼任,大额资金拨付也需县领导审批,大型监督检查均有县纪委监察、审计和财政有关股室业务骨干参与,促使被查单位引起高度重视,积极配合检查,检查进展顺利,问题得到充分暴露,检查效果显著。同时检查人员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培养了监督检查人员业务技能,从今年专项资金检查和“小金库”专项治理检查发现的问题看,检查人员认真履行职责,体现了较高的检查水准。二是局领导重视,宣传培训到位,单位法制意识增强。2010年我局将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强化会计核算与监督,深入开展“小金库”治理检查和各种财政专项资金检查作为财务中心工作之一,局长要求做到精细化,常态化监管。为此先后举办了8期各种会计培训,重点是针对实际工作存在的问题培训,解决实际操作问题,培训的对象包括了分管财务会计的负责人,促进了单位财经法制意识的增强。三是逗硬考核。我局每年对县级各部门,各镇执行财政方针政策和遵守财经法律法规制度情况进行打分考核,作为报送县政府考核依据之一,同时评选年度财政决算工作先进单位的依据。

通过上述措施,取得了明显的监督成效。例如以前做账、报账不及时的,现在大多能够及时做账和报表,不能按时报表的主动说明原因。检查发现账务处理不规范的,积极整改落实,不懂的积极向财政部门请教。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的单位主动向财政部门咨询,建立完善内部财务监督管理制度,原始凭证不规范的,印制了规范的领款单,报销单等。资金拨付管理不规范的,健全了规范的拨付管理程序制度。未按规定任用会计人员的单位,也聘请了具备会计从业资格的人员担任会计工作,财务会计工作面貌得到有效改善,财经工作秩序进一步规范。

六、问题与建议

(一)问题

一是财政监督检查力量不足。我局人员较少,无法设置专职监督检查机构,每个股室都要对应省市财政部门三个以上科处室,日常工作均比较多,下单位监督检查和指导时间、精力有限,难以保证监督完全到位。

二是一些单位领导财经法律意识不强,不够重视支持财务会计工作,任用会计人员不规范,财务收支审批不规范。由于存在一些单位领导不懂得财务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忽视个人廉政修养,因而在任用会计人员和财务收支审批上我行我素,权力腐败在一定范围内还存在,亟待加强对领导干部的财经法纪教育。

三是会计队伍素质不高,人员不稳定。由于地税收编和最近几年我县提拔和选调到县级部门工作的人员中,有不少是各镇,各部门及所属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业务骨干,退休的会计人员也比较多,再加上县级部门和镇编制紧,经费缺,难以新增会计人员,因而造成无证人员兼任会计工作,会计队伍青黄不接现象较突出。

四是农村基层会计机构不够健全,会计核算不规范,财务管理不规范。随着农村机构改革和中央财政向农村倾斜,农村村级财务人员力量薄弱,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任务沉重,财政面临加强农村财务会计人员业务培训和指导的重任。

五是财政监督干部经验交流和业务培训不够。我县纳入扩权强县后,尚未参加过省财政监督部门举办的业务培训,也缺少与先进地区的经验交流,财政监督水平有待提高。

(二)建议

加强信息交流,切实提高县级财政监督工作水平,建议省、市财政部门每年举办一至二期财政监督干部业务培训,搞一些交叉检查,或抽调到省厅协助检查。

七、2011年工作计划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按照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财政工作会议精神要求,全县财政监督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将财政监督工作贯穿于财政工作大局之中,贯穿于财政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和改革总体设计之中,贯穿于财政管理工作运行全过程之中;建立健全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相结合的财政监督机制;加强对重大财税政策执行和民生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加强会计行业、企业和财政内部监督,促进提高财政部门内控水平;更新监督理念,改进监督方式,拓展监管事项,优化监管结构,坚持科学监督、依法监督,促进建立财政预算、执行和监督相互制衡、相互协调的财政运行机制。

按照这一思路,财政监督工作要重点把握好“五适应、五促进”:要适应加强财政调控和支持县域经济的形势,促进全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适应推进县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促进深化完善县乡财政体制改革;要适应加强和改善民生的需要,促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要适应深化预算制度改革的方向,促进建立透明财政和源头治腐的惩防体系;要适应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促进建立高效有序的县级公共财政运行机制。

重点抓好以下六项工作:

(一)抓好财政法规的贯彻执行,逐步实现财政监督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高效化。采取多种形式,宣传贯彻《预算法》《会计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财政法规,切实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财政监督职责,加大财政执法力度,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积极探索和建立科学的财政监督机制,充分发挥财政监督在严格预算管理、加强增收节支、保障政策执行、维护财经秩序、提供决策参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强财政法规的学习教育,制定切合实际的财政监督检查实施办法,规范监督检查执法行为。认真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提高财政监督质量和财政执法水平。

(二)抓好日常财政监管,努力提高财政资金分配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保证财政资金分配使用的安全、规范和有效是财政监督机构的一项重要职责。要围绕财政管理工作重点,对税收征管质量、政府非税收入征缴、政府采购行为、财政专项资金的分配及财政票据的领报缴销等情况实施日常监督。对财政预算的执行实行跟踪反馈制度,落实财监机构对有关财政拨款和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年度审核制度。加强对近年来县财政出台的各项改革措施和管理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促进财政管理整体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三)抓好财政专项检查,着力解决财经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抓住财政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主要安排对一些重大财税政策执行情况、重点行业税收征管质量、重要非税收入缴纳情况的专项监督检查。以强化灾后恢复重建项目资金监督检查为重点,实现对救灾资金的全程监管,确保专款专用。组织对“三农”、社保、教育、卫生、灾后重建、扩大内需、节能减排和生态保护等关系民生的重大支出情况的专项监督检查。继续清理整顿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建立健全“小金库”专项治理长效机制。深入贯彻《会计法》,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抽查,严厉打击会计造假行为。加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重点查纠国有资产基础管理薄弱、随意处置国有资产、账外资产以及资产流失的问题。开展专项资金使用情况检查,严肃查处截流、坐支、挪用财政专项资金等违反财经法纪的行为。适时开展重大项目资金跟踪问效和财政绩效监督检查,进一步强化财政监督检查职能,严肃财经纪律。

(四)抓好财政内部监督,正确履行财政源头治理和反腐败工作职责。贯彻落实《财政部门内部监督检查办法》,建立健全财政资金分配过程中的权力制衡和监督机制。完善对镇财政考核督察和国库集中收付业务稽核制度,加强财政系统内部纪检监察工作,提高自身管理水平。推行政务公开,落实首问责任制,建立健全财政部门教育、制度和监督并重的预防和惩治腐败实施办法,保持财政干部廉洁从政、依法理财。积极完成县委、政府分配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正确履行财政源头治理工作职责,深入推进财政制度改革,大力促进党风廉政建设。

民政经验交流范文篇8

根据省、市财政部门关于2010年财政监督工作的部署,我局仅仅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财政工作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进行认真研究,突出重点、精心组织、周密安排,认真查纠财政资金管理使用中的问题,不断完善财政资金监管长效机制,确保财政资金使用的有效性、规范性和安全性,顺利地完成了各阶段的工作任务。

一、加强财政监督知识培训,强化财政监督法规意识

2010年,我县财政监督工作得到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加强财政资金监管,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和强化会计人员的培训、任免列入县委、县政府常务会议题。按照县领导的批示,我局于2010年3月,5月、9月、11月,先后两次对68个预算单位负责人、会计人员进行了财政、财务会计知识和财政监督知识培训,请分管财政的县领导到会讲话指导,请县纪委领导到会讲财经纪律,请省财政厅监督检查局领导到会讲财政监督知识,同时组织两次预算单位财务联查会审业务培训。此外,7月份开展的强农惠农专项资金检查和2010年行政事业单位“小金库”回头看清理及社会团体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小金库”专项治理检查均召开了全县性的动员大会,对单位负责人、会计人员和检查人员进行了政策法规宣传培训培训,重点检查前,还要对检查人员进行集中检查培训,对强化单位财政监督意识,提高监督检查水平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

二、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发挥会计监督作用

我局财政监督工作,得到局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自2010年1月起,局党组研究决定由财政监督股负责对全县68个预算单位的会计报表实行按月催收和审查制度,并对存在的问题通过培训,现场指导和检查进行规范,向县委、县政府汇报,将会计人员的任免、考核纳入财政监管,并开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考核和财务联查会审活动,要求单位必须配备合格会计人员并保持稳定,及时做账、及时报送财务报表,通过这些措施,会计基础工作得到进一步规范,会计监督作用明显加强。

三、加强内部协调配合、完善财政资金拨付监管制度

我县由于财政监督机构人员较少,实行财政监督机构和各股室监督相结合的财政大监督的模式进行各项财政监督和检查工作。各股均制定了严格的财政资金使用管理和拨付程序制度,并实行重点资金调度、拨付集体审批、印鉴分别保管、不得由一个人办理资金拨付全过程的内部牵制制度、县级报账制的项目,实行由相关部门联签并报分管县领导审批的制度。在已有的《罗江县灾后重建项目资金管理规范》、《罗江县财政资金管理办法》、《罗江县财政综合预算管理办法(试行)》等17项财政资金管理制度的基础上,3月份,又草拟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资金管理的通知》、以县委办、县政府办的名义下发县级各部门单位贯彻执行,重点强调加强非税收入和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强化预算约束、严格履行项目招投标程序、全面执行政府采购制度、严肃纪律、规范操作、加强审计监管。此外,财政监督股还要定期对各股室内部控制执行情况、会计核算情况等进行内部审计的制度,对外检查,由相关股室牵头,有关股室配合进行,确保监督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四、认真开展各项监督检查工作

根据省、市财政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县委、县政府对财政监督检查工作的要求,2010年我局重点开展了以下财政监督检查工作。

(一)部门联动,开展灾后恢复重建、扩大内需专项资金检查。2010年是灾后恢复重建收宫之年,为确保灾后重建资金严格按规定使用,防止截留、挪用,县委、县政府组成联合检查组,用1个月时间对全县所有灾后重建项目进行了监督检查,我局财监、预算、农业、投资等股室积极参与检查,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项目实施单位整改落实。

(二)开展强农惠农专项资金自查自纠和重点检查。2010年6月至9月,按照省、市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我县由财政、审计等部门牵头,成立领导小组和检查组,对全县涉农专项资金2007年以来的使用、管理、拨付及账务处理情况开展了自查自纠和重点检查,对自查发现县水务局2007、2008年病险水库整治省专款226.6万元未使用问题,责令请示上级主管部门按批复意见整改;对自查发现县教育局少量未及时发放或因故无法发放的贫困寄宿生补助资金,责令及时发放或收缴财政,对不符合要求申报的国家助学金292.135万元,已退回县财政;对自查发现县扶贫办因17个扶贫村扶贫项目未启动导致225万元资金滞留问题,政府已协调有关部门督促启动项目;对自查发现县农业局项目账务处理不规范,御营、金山、白马关三个镇有20户农户农作物良种补贴和粮食综合直补0.2万元未兑付问题,已督促整改落实。对重点检查发现4户农户的农村贫困户、特困户建房补助资金1.2万元未发放到农户问题,以及县邮政局07、08年退耕还来补助资金4560.5元未发放到农户手里的问题,已责成相关单位发放到农户。

(三)开展家电下乡、石油价格改革财政补贴资金专项检查。按照省财政厅通知精神,我局组成检查组,于2010年4月和7月,分别开展了家电下乡和石油价格改革财政补贴资金专项检查,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了整改落实。

(四)开展财政专项基金、资金自查自纠和重点检查。根据省市财政部门的通知精神,我局于2010年8月至9月底开展了财政专项基金、资金的自查自纠和重点检查,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97.4万元核算不规范、农业生产救灾资金58万元拨付不及时,4万元改变用途以及自然灾害生活救助7万元发放未公示,未建立台账等问题责令相关单位进行了整改落实。

(五)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根据省财政厅的通知要求,我局于2010年10月份对罗江县人民医院开展了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对检查发现的会计资料不规范,会计账务处理不规范问题,责令进行了整改落实。

(六)开展非说收入执收情况和奖金津贴发放情况专项检查。根据县委、县政府的安排。我局财政监督股与国库、综合股于2010年7月份,对非说收入较集中地交通、建设、人口、国土及部分镇的非税收入执收情况进行了检查,8月5日,与县监察、审计、人事劳动等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对4个镇,4个部门进行了奖金、津贴发放情况专项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责成相关单位整改落实。

(七)扎实开展了“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根据中央、省、市关于在社会团体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意见和有关要求,加强组织领导,组建工作机构,制定实施方案,积极开展工作。这次专项治理,采取自查自纠和重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从6月中旬起至年底期间,分动员部署、自查自纠、重点检查、集中处理整改建制4个阶段进行。在全县53个社团和18户国有企业组织自查自纠的基础上,由县财政、监察、审计、民政牵头,从成员单位抽调20名业务骨干,分成四个检查小组,对8个社团和8户国有企业集中突击检查,此外,还配合市检查组检查了两个社团和1户国有企业,使重点检查面达到纳入治理范围总数的18%以上。对自查自纠发现的两户国有企业3.77万元“小金库”问题,责令整改完毕,对重点检查发现的社团34.74万元“小金库”及其他严重违纪违法问题,报县委、县政府进行严肃处理,对“小金库”治理中发现的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责成相关单位整改落实,并通过建立健全财务监督管理制度,研究“小金库”发生的主客观原因,加强政策法规宣传和业务指导等措施,探索建立预防产生“小金库”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提高行社团和国有企业收支监管水平,努力实现标本兼治的目标。

(八)完成了省市财政部门布置的各项调研任务,及时上报各种检查总结报告、信息等,为上级完善政策措施提供详实的依据资料。

五、主要经验及成效

我县的财政监督工作,主要采取依靠县委、县政府的重视支持,与县纪委监察、审计等部门密切配合,全局各股室都参与的大监督的模式开展各项监督检查工作。主要体现在:一是组织领导有力、各部门配合密切、监督质量提高。我县的各项检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均由县纪委书记,常务副县长兼任,大额资金拨付也需县领导审批,大型监督检查均有县纪委监察、审计和财政有关股室业务骨干参与,促使被查单位引起高度重视,积极配合检查,检查进展顺利,问题得到充分暴露,检查效果显著。同时检查人员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培养了监督检查人员业务技能,从今年专项资金检查和“小金库”专项治理检查发现的问题看,检查人员认真履行职责,体现了较高的检查水准。二是局领导重视,宣传培训到位,单位法制意识增强。2010年我局将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强化会计核算与监督,深入开展“小金库”治理检查和各种财政专项资金检查作为财务中心工作之一,局长要求做到精细化,常态化监管。为此先后举办了8期各种会计培训,重点是针对实际工作存在的问题培训,解决实际操作问题,培训的对象包括了分管财务会计的负责人,促进了单位财经法制意识的增强。三是逗硬考核。我局每年对县级各部门,各镇执行财政方针政策和遵守财经法律法规制度情况进行打分考核,作为报送县政府考核依据之一,同时评选年度财政决算工作先进单位的依据。

通过上述措施,取得了明显的监督成效。例如以前做账、报账不及时的,现在大多能够及时做账和报表,不能按时报表的主动说明原因。检查发现账务处理不规范的,积极整改落实,不懂的积极向财政部门请教。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的单位主动向财政部门咨询,建立完善内部财务监督管理制度,原始凭证不规范的,印制了规范的领款单,报销单等。资金拨付管理不规范的,健全了规范的拨付管理程序制度。未按规定任用会计人员的单位,也聘请了具备会计从业资格的人员担任会计工作,财务会计工作面貌得到有效改善,财经工作秩序进一步规范。

六、问题与建议

(一)问题

一是财政监督检查力量不足。我局人员较少,无法设置专职监督检查机构,每个股室都要对应省市财政部门三个以上科处室,日常工作均比较多,下单位监督检查和指导时间、精力有限,难以保证监督完全到位。

二是一些单位领导财经法律意识不强,不够重视支持财务会计工作,任用会计人员不规范,财务收支审批不规范。由于存在一些单位领导不懂得财务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忽视个人廉政修养,因而在任用会计人员和财务收支审批上我行我素,权力腐败在一定范围内还存在,亟待加强对领导干部的财经法纪教育。

三是会计队伍素质不高,人员不稳定。由于地税收编和最近几年我县提拔和选调到县级部门工作的人员中,有不少是各镇,各部门及所属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业务骨干,退休的会计人员也比较多,再加上县级部门和镇编制紧,经费缺,难以新增会计人员,因而造成无证人员兼任会计工作,会计队伍青黄不接现象较突出。

四是农村基层会计机构不够健全,会计核算不规范,财务管理不规范。随着农村机构改革和中央财政向农村倾斜,农村村级财务人员力量薄弱,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任务沉重,财政面临加强农村财务会计人员业务培训和指导的重任。

五是财政监督干部经验交流和业务培训不够。我县纳入扩权强县后,尚未参加过省财政监督部门举办的业务培训,也缺少与先进地区的经验交流,财政监督水平有待提高。

(二)建议

加强信息交流,切实提高县级财政监督工作水平,建议省、市财政部门每年举办一至二期财政监督干部业务培训,搞一些交叉检查,或抽调到省厅协助检查。

七、2011年工作计划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按照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财政工作会议精神要求,全县财政监督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将财政监督工作贯穿于财政工作大局之中,贯穿于财政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和改革总体设计之中,贯穿于财政管理工作运行全过程之中;建立健全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相结合的财政监督机制;加强对重大财税政策执行和民生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加强会计行业、企业和财政内部监督,促进提高财政部门内控水平;更新监督理念,改进监督方式,拓展监管事项,优化监管结构,坚持科学监督、依法监督,促进建立财政预算、执行和监督相互制衡、相互协调的财政运行机制。

按照这一思路,财政监督工作要重点把握好“五适应、五促进”:要适应加强财政调控和支持县域经济的形势,促进全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适应推进县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促进深化完善县乡财政体制改革;要适应加强和改善民生的需要,促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要适应深化预算制度改革的方向,促进建立透明财政和源头治腐的惩防体系;要适应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促进建立高效有序的县级公共财政运行机制。

重点抓好以下六项工作:

(一)抓好财政法规的贯彻执行,逐步实现财政监督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高效化。采取多种形式,宣传贯彻《预算法》《会计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财政法规,切实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财政监督职责,加大财政执法力度,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积极探索和建立科学的财政监督机制,充分发挥财政监督在严格预算管理、加强增收节支、保障政策执行、维护财经秩序、提供决策参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强财政法规的学习教育,制定切合实际的财政监督检查实施办法,规范监督检查执法行为。认真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提高财政监督质量和财政执法水平。

(二)抓好日常财政监管,努力提高财政资金分配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保证财政资金分配使用的安全、规范和有效是财政监督机构的一项重要职责。要围绕财政管理工作重点,对税收征管质量、政府非税收入征缴、政府采购行为、财政专项资金的分配及财政票据的领报缴销等情况实施日常监督。对财政预算的执行实行跟踪反馈制度,落实财监机构对有关财政拨款和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年度审核制度。加强对近年来县财政出台的各项改革措施和管理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促进财政管理整体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三)抓好财政专项检查,着力解决财经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抓住财政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主要安排对一些重大财税政策执行情况、重点行业税收征管质量、重要非税收入缴纳情况的专项监督检查。以强化灾后恢复重建项目资金监督检查为重点,实现对救灾资金的全程监管,确保专款专用。组织对“三农”、社保、教育、卫生、灾后重建、扩大内需、节能减排和生态保护等关系民生的重大支出情况的专项监督检查。继续清理整顿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建立健全“小金库”专项治理长效机制。深入贯彻《会计法》,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抽查,严厉打击会计造假行为。加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重点查纠国有资产基础管理薄弱、随意处置国有资产、账外资产以及资产流失的问题。开展专项资金使用情况检查,严肃查处截流、坐支、挪用财政专项资金等违反财经法纪的行为。适时开展重大项目资金跟踪问效和财政绩效监督检查,进一步强化财政监督检查职能,严肃财经纪律。

(四)抓好财政内部监督,正确履行财政源头治理和反腐败工作职责。贯彻落实《财政部门内部监督检查办法》,建立健全财政资金分配过程中的权力制衡和监督机制。完善对镇财政考核督察和国库集中收付业务稽核制度,加强财政系统内部纪检监察工作,提高自身管理水平。推行政务公开,落实首问责任制,建立健全财政部门教育、制度和监督并重的预防和惩治腐败实施办法,保持财政干部廉洁从政、依法理财。积极完成县委、政府分配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正确履行财政源头治理工作职责,深入推进财政制度改革,大力促进党风廉政建设。

民政经验交流范文篇9

一、加强财政监督知识培训,强化财政监督法规意识

年,我县财政监督工作得到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加强财政资金监管,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和强化会计人员的培训、任免列入县委、县政府常务会议题。按照县领导的批示,我局于年3月,5月、9月、11月,先后两次对68个预算单位负责人、会计人员进行了财政、财务会计知识和财政监督知识培训,请分管财政的县领导到会讲话指导,请县纪委领导到会讲财经纪律,请省财政厅监督检查局领导到会讲财政监督知识,同时组织两次预算单位财务联查会审业务培训。此外,7月份开展的强农惠农专项资金检查和年行政事业单位“小金库”回头看清理及社会团体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小金库”专项治理检查均召开了全县性的动员大会,对单位负责人、会计人员和检查人员进行了政策法规宣传培训培训,重点检查前,还要对检查人员进行集中检查培训,对强化单位财政监督意识,提高监督检查水平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

二、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发挥会计监督作用

我局财政监督工作,得到局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自年1月起,局党组研究决定由财政监督股负责对全县68个预算单位的会计报表实行按月催收和审查制度,并对存在的问题通过培训,现场指导和检查进行规范,向县委、县政府汇报,将会计人员的任免、考核纳入财政监管,并开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考核和财务联查会审活动,要求单位必须配备合格会计人员并保持稳定,及时做账、及时报送财务报表,通过这些措施,会计基础工作得到进一步规范,会计监督作用明显加强。

三、加强内部协调配合、完善财政资金拨付监管制度

我县由于财政监督机构人员较少,实行财政监督机构和各股室监督相结合的财政大监督的模式进行各项财政监督和检查工作。各股均制定了严格的财政资金使用管理和拨付程序制度,并实行重点资金调度、拨付集体审批、印鉴分别保管、不得由一个人办理资金拨付全过程的内部牵制制度、县级报账制的项目,实行由相关部门联签并报分管县领导审批的制度。在已有的《县灾后重建项目资金管理规范》、《县财政资金管理办法》、《县财政综合预算管理办法(试行)》等17项财政资金管理制度的基础上,3月份,又草拟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资金管理的通知》、以县委办、县政府办的名义下发县级各部门单位贯彻执行,重点强调加强非税收入和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强化预算约束、严格履行项目招投标程序、全面执行政府采购制度、严肃纪律、规范操作、加强审计监管。此外,财政监督股还要定期对各股室内部控制执行情况、会计核算情况等进行内部审计的制度,对外检查,由相关股室牵头,有关股室配合进行,确保监督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四、认真开展各项监督检查工作

根据省、市财政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县委、县政府对财政监督检查工作的要求,年我局重点开展了以下财政监督检查工作。

(一)部门联动,开展灾后恢复重建、扩大内需专项资金检查。年是灾后恢复重建收宫之年,为确保灾后重建资金严格按规定使用,防止截留、挪用,县委、县政府组成联合检查组,用1个月时间对全县所有灾后重建项目进行了监督检查,我局财监、预算、农业、投资等股室积极参与检查,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项目实施单位整改落实。

(二)开展强农惠农专项资金自查自纠和重点检查。年6月至9月,按照省、市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我县由财政、审计等部门牵头,成立领导小组和检查组,对全县涉农专项资金以来的使用、管理、拨付及账务处理情况开展了自查自纠和重点检查,对自查发现县水务局、病险水库整治省专款226.6万元未使用问题,责令请示上级主管部门按批复意见整改;对自查发现县教育局少量未及时发放或因故无法发放的贫困寄宿生补助资金,责令及时发放或收缴财政,对不符合要求申报的国家助学金292.135万元,已退回县财政;对自查发现县扶贫办因17个扶贫村扶贫项目未启动导致225万元资金滞留问题,政府已协调有关部门督促启动项目;对自查发现县农业局项目账务处理不规范,御营、金山、白马关三个镇有20户农户农作物良种补贴和粮食综合直补0.2万元未兑付问题,已督促整改落实。对重点检查发现4户农户的农村贫困户、特困户建房补助资金1.2万元未发放到农户问题,以及县邮政局07、退耕还来补助资金4560.5元未发放到农户手里的问题,已责成相关单位发放到农户。

(三)开展家电下乡、石油价格改革财政补贴资金专项检查。按照省财政厅通知精神,我局组成检查组,于年4月和7月,分别开展了家电下乡和石油价格改革财政补贴资金专项检查,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了整改落实。

(四)开展财政专项基金、资金自查自纠和重点检查。根据省市财政部门的通知精神,我局于年8月至9月底开展了财政专项基金、资金的自查自纠和重点检查,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97.4万元核算不规范、农业生产救灾资金58万元拨付不及时,4万元改变用途以及自然灾害生活救助7万元发放未公示,未建立台账等问题责令相关单位进行了整改落实。

(五)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根据省财政厅的通知要求,我局于年10月份对县人民医院开展了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对检查发现的会计资料不规范,会计账务处理不规范问题,责令进行了整改落实。

(六)开展非说收入执收情况和奖金津贴发放情况专项检查。根据县委、县政府的安排。我局财政监督股与国库、综合股于年7月份,对非说收入较集中地交通、建设、人口、国土及部分镇的非税收入执收情况进行了检查,8月5日,与县监察、审计、人事劳动等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对4个镇,4个部门进行了奖金、津贴发放情况专项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责成相关单位整改落实。

(七)扎实开展了“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根据中央、省、市关于在社会团体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意见和有关要求,加强组织领导,组建工作机构,制定实施方案,积极开展工作。这次专项治理,采取自查自纠和重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从6月中旬起至年底期间,分动员部署、自查自纠、重点检查、集中处理整改建制4个阶段进行。在全县53个社团和18户国有企业组织自查自纠的基础上,由县财政、监察、审计、民政牵头,从成员单位抽调20名业务骨干,分成四个检查小组,对8个社团和8户国有企业集中突击检查,此外,还配合市检查组检查了两个社团和1户国有企业,使重点检查面达到纳入治理范围总数的18%以上。对自查自纠发现的两户国有企业3.77万元“小金库”问题,责令整改完毕,对重点检查发现的社团34.74万元“小金库”及其他严重违纪违法问题,报县委、县政府进行严肃处理,对“小金库”治理中发现的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责成相关单位整改落实,并通过建立健全财务监督管理制度,研究“小金库”发生的主客观原因,加强政策法规宣传和业务指导等措施,探索建立预防产生“小金库”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提高行社团和国有企业收支监管水平,努力实现标本兼治的目标。

(八)完成了省市财政部门布置的各项调研任务,及时上报各种检查总结报告、信息等,为上级完善政策措施提供详实的依据资料。

五、主要经验及成效

我县的财政监督工作,主要采取依靠县委、县政府的重视支持,与县纪委监察、审计等部门密切配合,全局各股室都参与的大监督的模式开展各项监督检查工作。主要体现在:一是组织领导有力、各部门配合密切、监督质量提高。我县的各项检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均由县纪委书记,常务副县长兼任,大额资金拨付也需县领导审批,大型监督检查均有县纪委监察、审计和财政有关股室业务骨干参与,促使被查单位引起高度重视,积极配合检查,检查进展顺利,问题得到充分暴露,检查效果显著。同时检查人员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培养了监督检查人员业务技能,从今年专项资金检查和“小金库”专项治理检查发现的问题看,检查人员认真履行职责,体现了较高的检查水准。二是局领导重视,宣传培训到位,单位法制意识增强。年我局将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强化会计核算与监督,深入开展“小金库”治理检查和各种财政专项资金检查作为财务中心工作之一,局长要求做到精细化,常态化监管。为此先后举办了8期各种会计培训,重点是针对实际工作存在的问题培训,解决实际操作问题,培训的对象包括了分管财务会计的负责人,促进了单位财经法制意识的增强。三是逗硬考核。我局每年对县级各部门,各镇执行财政方针政策和遵守财经法律法规制度情况进行打分考核,作为报送县政府考核依据之一,同时评选年度财政决算工作先进单位的依据。

通过上述措施,取得了明显的监督成效。例如以前做账、报账不及时的,现在大多能够及时做账和报表,不能按时报表的主动说明原因。检查发现账务处理不规范的,积极整改落实,不懂的积极向财政部门请教。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的单位主动向财政部门咨询,建立完善内部财务监督管理制度,原始凭证不规范的,印制了规范的领款单,报销单等。资金拨付管理不规范的,健全了规范的拨付管理程序制度。未按规定任用会计人员的单位,也聘请了具备会计从业资格的人员担任会计工作,财务会计工作面貌得到有效改善,财经工作秩序进一步规范。

六、问题与建议

(一)问题

一是财政监督检查力量不足。我局人员较少,无法设置专职监督检查机构,每个股室都要对应省市财政部门三个以上科处室,日常工作均比较多,下单位监督检查和指导时间、精力有限,难以保证监督完全到位。

二是一些单位领导财经法律意识不强,不够重视支持财务会计工作,任用会计人员不规范,财务收支审批不规范。由于存在一些单位领导不懂得财务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忽视个人廉政修养,因而在任用会计人员和财务收支审批上我行我素,权力腐败在一定范围内还存在,亟待加强对领导干部的财经法纪教育。

三是会计队伍素质不高,人员不稳定。由于地税收编和最近几年我县提拔和选调到县级部门工作的人员中,有不少是各镇,各部门及所属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业务骨干,退休的会计人员也比较多,再加上县级部门和镇编制紧,经费缺,难以新增会计人员,因而造成无证人员兼任会计工作,会计队伍青黄不接现象较突出。

四是农村基层会计机构不够健全,会计核算不规范,财务管理不规范。随着农村机构改革和中央财政向农村倾斜,农村村级财务人员力量薄弱,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任务沉重,财政面临加强农村财务会计人员业务培训和指导的重任。

五是财政监督干部经验交流和业务培训不够。我县纳入扩权强县后,尚未参加过省财政监督部门举办的业务培训,也缺少与先进地区的经验交流,财政监督水平有待提高。

(二)建议

加强信息交流,切实提高县级财政监督工作水平,建议省、市财政部门每年举办一至二期财政监督干部业务培训,搞一些交叉检查,或抽调到省厅协助检查。

七、年工作计划

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按照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财政工作会议精神要求,全县财政监督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将财政监督工作贯穿于财政工作大局之中,贯穿于财政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和改革总体设计之中,贯穿于财政管理工作运行全过程之中;建立健全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相结合的财政监督机制;加强对重大财税政策执行和民生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加强会计行业、企业和财政内部监督,促进提高财政部门内控水平;更新监督理念,改进监督方式,拓展监管事项,优化监管结构,坚持科学监督、依法监督,促进建立财政预算、执行和监督相互制衡、相互协调的财政运行机制。

按照这一思路,财政监督工作要重点把握好“五适应、五促进”:要适应加强财政调控和支持县域经济的形势,促进全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适应推进县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促进深化完善县乡财政体制改革;要适应加强和改善民生的需要,促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要适应深化预算制度改革的方向,促进建立透明财政和源头治腐的惩防体系;要适应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促进建立高效有序的县级公共财政运行机制。

重点抓好以下六项工作:

(一)抓好财政法规的贯彻执行,逐步实现财政监督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高效化。采取多种形式,宣传贯彻《预算法》《会计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财政法规,切实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财政监督职责,加大财政执法力度,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积极探索和建立科学的财政监督机制,充分发挥财政监督在严格预算管理、加强增收节支、保障政策执行、维护财经秩序、提供决策参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强财政法规的学习教育,制定切合实际的财政监督检查实施办法,规范监督检查执法行为。认真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提高财政监督质量和财政执法水平。

(二)抓好日常财政监管,努力提高财政资金分配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保证财政资金分配使用的安全、规范和有效是财政监督机构的一项重要职责。要围绕财政管理工作重点,对税收征管质量、政府非税收入征缴、政府采购行为、财政专项资金的分配及财政票据的领报缴销等情况实施日常监督。对财政预算的执行实行跟踪反馈制度,落实财监机构对有关财政拨款和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年度审核制度。加强对近年来县财政出台的各项改革措施和管理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促进财政管理整体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三)抓好财政专项检查,着力解决财经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抓住财政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主要安排对一些重大财税政策执行情况、重点行业税收征管质量、重要非税收入缴纳情况的专项监督检查。以强化灾后恢复重建项目资金监督检查为重点,实现对救灾资金的全程监管,确保专款专用。组织对“三农”、社保、教育、卫生、灾后重建、扩大内需、节能减排和生态保护等关系民生的重大支出情况的专项监督检查。继续清理整顿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建立健全“小金库”专项治理长效机制。深入贯彻《会计法》,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抽查,严厉打击会计造假行为。加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重点查纠国有资产基础管理薄弱、随意处置国有资产、账外资产以及资产流失的问题。开展专项资金使用情况检查,严肃查处截流、坐支、挪用财政专项资金等违反财经法纪的行为。适时开展重大项目资金跟踪问效和财政绩效监督检查,进一步强化财政监督检查职能,严肃财经纪律。

(四)抓好财政内部监督,正确履行财政源头治理和反腐败工作职责。贯彻落实《财政部门内部监督检查办法》,建立健全财政资金分配过程中的权力制衡和监督机制。完善对镇财政考核督察和国库集中收付业务稽核制度,加强财政系统内部纪检监察工作,提高自身管理水平。推行政务公开,落实首问责任制,建立健全财政部门教育、制度和监督并重的预防和惩治腐败实施办法,保持财政干部廉洁从政、依法理财。积极完成县委、政府分配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正确履行财政源头治理工作职责,深入推进财政制度改革,大力促进党风廉政建设。

民政经验交流范文篇10

一、加强财政监督知识培训,强化财政监督法规意识

年,我县财政监督工作得到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加强财政资金监管,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和强化会计人员的培训、任免列入县委、县政府常务会议题。按照县领导的批示,我局于年月,月、月、月,先后两次对68个预算单位负责人、会计人员进行了财政、财务会计知识和财政监督知识培训,请分管财政的县领导到会讲话指导,请县纪委领导到会讲财经纪律,请省财政厅监督检查局领导到会讲财政监督知识,同时组织两次预算单位财务联查会审业务培训。此外,月份开展的强农惠农专项资金检查和年行政事业单位“小金库”回头看清理及社会团体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小金库”专项治理检查均召开了全县性的动员大会,对单位负责人、会计人员和检查人员进行了政策法规宣传培训培训,重点检查前,还要对检查人员进行集中检查培训,对强化单位财政监督意识,提高监督检查水平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

二、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发挥会计监督作用

我局财政监督工作,得到局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自年月起,局党组研究决定由财政监督股负责对全县68个预算单位的会计报表实行按月催收和审查制度,并对存在的问题通过培训,现场指导和检查进行规范,向县委、县政府汇报,将会计人员的任免、考核纳入财政监管,并开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考核和财务联查会审活动,要求单位必须配备合格会计人员并保持稳定,及时做账、及时报送财务报表,通过这些措施,会计基础工作得到进一步规范,会计监督作用明显加强。

三、加强内部协调配合、完善财政资金拨付监管制度

我县由于财政监督机构人员较少,实行财政监督机构和各股室监督相结合的财政大监督的模式进行各项财政监督和检查工作。各股均制定了严格的财政资金使用管理和拨付程序制度,并实行重点资金调度、拨付集体审批、印鉴分别保管、不得由一个人办理资金拨付全过程的内部牵制制度、县级报账制的项目,实行由相关部门联签并报分管县领导审批的制度。在已有的《县灾后重建项目资金管理规范》、《县财政资金管理办法》、《县财政综合预算管理办法(试行)》等17项财政资金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月份,又草拟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资金管理的通知》、以县委办、县政府办的名义下发县级各部门单位贯彻执行,重点强调加强非税收入和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强化预算约束、严格履行项目招投标程序、全面执行政府采购制度、严肃纪律、规范操作、加强审计监管。此外,财政监督股还要定期对各股室内部控制执行情况、会计核算情况等进行内部审计的制度,对外检查,由相关股室牵头,有关股室配合进行,确保监督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四、认真开展各项监督检查工作

根据省、市财政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县委、县政府对财政监督检查工作的要求,年我局重点开展了以下财政监督检查工作。

(一)部门联动,开展灾后恢复重建、扩大内需专项资金检查。年是灾后恢复重建收宫之年,为确保灾后重建资金严格按规定使用,防止截留、挪用,县委、县政府组成联合检查组,用1个月时间对全县所有灾后重建项目进行了监督检查,我局财监、预算、农业、投资等股室积极参与检查,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项目实施单位整改落实。

(二)开展强农惠农专项资金自查自纠和重点检查。年月至月,按照省、市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我县由财政、审计等部门牵头,成立领导小组和检查组,对全县涉农专项资金以来的使用、管理、拨付及账务处理情况开展了自查自纠和重点检查,对自查发现县水务局、病险水库整治省专款226.6万元未使用问题,责令请示上级主管部门按批复意见整改;对自查发现县教育局少量未及时发放或因故无法发放的贫困寄宿生补助资金,责令及时发放或收缴财政,对不符合要求申报的国家助学金292.135万元,已退回县财政;对自查发现县扶贫办因17个扶贫村扶贫项目未启动导致225万元资金滞留问题,政府已协调有关部门督促启动项目;对自查发现县农业局项目账务处理不规范,三个镇有20户农户农作物良种补贴和粮食综合直补0.2万元未兑付问题,已督促整改落实。对重点检查发现4户农户的农村贫困户、特困户建房补助资金1.2万元未发放到农户问题,以及县邮政局、退耕还来补助资金4560.5元未发放到农户手里的问题,已责成相关单位发放到农户。

(三)开展家电下乡、石油价格改革财政补贴资金专项检查。按照省财政厅通知精神,我局组成检查组,于年月和月,分别开展了家电下乡和石油价格改革财政补贴资金专项检查,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了整改落实。

(四)开展财政专项基金、资金自查自纠和重点检查。根据省市财政部门的通知精神,我局于年月至月底开展了财政专项基金、资金的自查自纠和重点检查,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97.4万元核算不规范、农业生产救灾资金58万元拨付不及时,4万元改变用途以及自然灾害生活救助7万元发放未公示,未建立台账等问题责令相关单位进行了整改落实。

(五)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根据省财政厅的通知要求,我局于年月份对县人民医院开展了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对检查发现的会计资料不规范,会计账务处理不规范问题,责令进行了整改落实。

(六)开展非说收入执收情况和奖金津贴发放情况专项检查。根据县委、县政府的安排。我局财政监督股与国库、综合股于年月份,对非说收入较集中地交通、建设、人口、国土及部分镇的非税收入执收情况进行了检查,月日,与县监察、审计、人事劳动等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对4个镇,4个部门进行了奖金、津贴发放情况专项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责成相关单位整改落实。

(七)扎实开展了“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根据中央、省、市关于在社会团体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意见和有关要求,加强组织领导,组建工作机构,制定实施方案,积极开展工作。这次专项治理,采取自查自纠和重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从月中旬起至年底期间,分动员部署、自查自纠、重点检查、集中处理整改建制4个阶段进行。在全县53个社团和18户国有企业组织自查自纠的基础上,由县财政、监察、审计、民政牵头,从成员单位抽调20名业务骨干,分成四个检查小组,对8个社团和8户国有企业集中突击检查,此外,还配合市检查组检查了两个社团和1户国有企业,使重点检查面达到纳入治理范围总数的18%以上。对自查自纠发现的两户国有企业3.77万元“小金库”问题,责令整改完毕,对重点检查发现的社团34.74万元“小金库”及其他严重违纪违法问题,报县委、县政府进行严肃处理,对“小金库”治理中发现的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责成相关单位整改落实,并通过建立健全财务监督管理制度,研究“小金库”发生的主客观原因,加强政策法规宣传和业务指导等措施,探索建立预防产生“小金库”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提高行社团和国有企业收支监管水平,努力实现标本兼治的目标。

(八)完成了省市财政部门布置的各项调研任务,及时上报各种检查总结报告、信息等,为上级完善政策措施提供详实的依据资料。

五、主要经验及成效

我县的财政监督工作,主要采取依靠县委、县政府的重视支持,与县纪委监察、审计等部门密切配合,全局各股室都参与的大监督的模式开展各项监督检查工作。主要体现在:一是组织领导有力、各部门配合密切、监督质量提高。我县的各项检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均由县纪委书记,常务副县长兼任,大额资金拨付也需县领导审批,大型监督检查均有县纪委监察、审计和财政有关股室业务骨干参与,促使被查单位引起高度重视,积极配合检查,检查进展顺利,问题得到充分暴露,检查效果显著。同时检查人员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培养了监督检查人员业务技能,从今年专项资金检查和“小金库”专项治理检查发现的问题看,检查人员认真履行职责,体现了较高的检查水准。二是局领导重视,宣传培训到位,单位法制意识增强。年我局将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强化会计核算与监督,深入开展“小金库”治理检查和各种财政专项资金检查作为财务中心工作之一,局长要求做到精细化,常态化监管。为此先后举办了8期各种会计培训,重点是针对实际工作存在的问题培训,解决实际操作问题,培训的对象包括了分管财务会计的负责人,促进了单位财经法制意识的增强。三是逗硬考核。我局每年对县级各部门,各镇执行财政方针政策和遵守财经法律法规制度情况进行打分考核,作为报送县政府考核依据之一,同时评选年度财政决算工作先进单位的依据。

通过上述措施,取得了明显的监督成效。例如以前做账、报账不及时的,现在大多能够及时做账和报表,不能按时报表的主动说明原因。检查发现账务处理不规范的,积极整改落实,不懂的积极向财政部门请教。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的单位主动向财政部门咨询,建立完善内部财务监督管理制度,原始凭证不规范的,印制了规范的领款单,报销单等。资金拨付管理不规范的,健全了规范的拨付管理程序制度。未按规定任用会计人员的单位,也聘请了具备会计从业资格的人员担任会计工作,财务会计工作面貌得到有效改善,财经工作秩序进一步规范。

六、问题与建议

(一)问题

一是财政监督检查力量不足。我局人员较少,无法设置专职监督检查机构,每个股室都要对应省市财政部门三个以上科处室,日常工作均比较多,下单位监督检查和指导时间、精力有限,难以保证监督完全到位。

二是一些单位领导财经法律意识不强,不够重视支持财务会计工作,任用会计人员不规范,财务收支审批不规范。由于存在一些单位领导不懂得财务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忽视个人廉政修养,因而在任用会计人员和财务收支审批上我行我素,权力腐败在一定范围内还存在,亟待加强对领导干部的财经法纪教育。

三是会计队伍素质不高,人员不稳定。由于地税收编和最近几年我县提拔和选调到县级部门工作的人员中,有不少是各镇,各部门及所属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业务骨干,退休的会计人员也比较多,再加上县级部门和镇编制紧,经费缺,难以新增会计人员,因而造成无证人员兼任会计工作,会计队伍青黄不接现象较突出。

四是农村基层会计机构不够健全,会计核算不规范,财务管理不规范。随着农村机构改革和中央财政向农村倾斜,农村村级财务人员力量薄弱,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任务沉重,财政面临加强农村财务会计人员业务培训和指导的重任。

五是财政监督干部经验交流和业务培训不够。我县纳入扩权强县后,尚未参加过省财政监督部门举办的业务培训,也缺少与先进地区的经验交流,财政监督水平有待提高。

(二)建议

加强信息交流,切实提高县级财政监督工作水平,建议省、市财政部门每年举办一至二期财政监督干部业务培训,搞一些交叉检查,或抽调到省厅协助检查。

七、年工作计划

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按照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财政工作会议精神要求,全县财政监督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将财政监督工作贯穿于财政工作大局之中,贯穿于财政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和改革总体设计之中,贯穿于财政管理工作运行全过程之中;建立健全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相结合的财政监督机制;加强对重大财税政策执行和民生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加强会计行业、企业和财政内部监督,促进提高财政部门内控水平;更新监督理念,改进监督方式,拓展监管事项,优化监管结构,坚持科学监督、依法监督,促进建立财政预算、执行和监督相互制衡、相互协调的财政运行机制。

按照这一思路,财政监督工作要重点把握好“五适应、五促进”:要适应加强财政调控和支持县域经济的形势,促进全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适应推进县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促进深化完善县乡财政体制改革;要适应加强和改善民生的需要,促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要适应深化预算制度改革的方向,促进建立透明财政和源头治腐的惩防体系;要适应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促进建立高效有序的县级公共财政运行机制。

重点抓好以下六项工作:

(一)抓好财政法规的贯彻执行,逐步实现财政监督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高效化。采取多种形式,宣传贯彻《预算法》《会计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财政法规,切实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财政监督职责,加大财政执法力度,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积极探索和建立科学的财政监督机制,充分发挥财政监督在严格预算管理、加强增收节支、保障政策执行、维护财经秩序、提供决策参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强财政法规的学习教育,制定切合实际的财政监督检查实施办法,规范监督检查执法行为。认真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提高财政监督质量和财政执法水平。

(二)抓好日常财政监管,努力提高财政资金分配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保证财政资金分配使用的安全、规范和有效是财政监督机构的一项重要职责。要围绕财政管理工作重点,对税收征管质量、政府非税收入征缴、政府采购行为、财政专项资金的分配及财政票据的领报缴销等情况实施日常监督。对财政预算的执行实行跟踪反馈制度,落实财监机构对有关财政拨款和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年度审核制度。加强对近年来县财政出台的各项改革措施和管理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促进财政管理整体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三)抓好财政专项检查,着力解决财经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抓住财政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主要安排对一些重大财税政策执行情况、重点行业税收征管质量、重要非税收入缴纳情况的专项监督检查。以强化灾后恢复重建项目资金监督检查为重点,实现对救灾资金的全程监管,确保专款专用。组织对“三农”、社保、教育、卫生、灾后重建、扩大内需、节能减排和生态保护等关系民生的重大支出情况的专项监督检查。继续清理整顿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建立健全“小金库”专项治理长效机制。深入贯彻《会计法》,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抽查,严厉打击会计造假行为。加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重点查纠国有资产基础管理薄弱、随意处置国有资产、账外资产以及资产流失的问题。开展专项资金使用情况检查,严肃查处截流、坐支、挪用财政专项资金等违反财经法纪的行为。适时开展重大项目资金跟踪问效和财政绩效监督检查,进一步强化财政监督检查职能,严肃财经纪律。

(四)抓好财政内部监督,正确履行财政源头治理和反腐败工作职责。贯彻落实《财政部门内部监督检查办法》,建立健全财政资金分配过程中的权力制衡和监督机制。完善对镇财政考核督察和国库集中收付业务稽核制度,加强财政系统内部纪检监察工作,提高自身管理水平。推行政务公开,落实首问责任制,建立健全财政部门教育、制度和监督并重的预防和惩治腐败实施办法,保持财政干部廉洁从政、依法理财。积极完成县委、政府分配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正确履行财政源头治理工作职责,深入推进财政制度改革,大力促进党风廉政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