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业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4 16:49:49

贸易业

贸易业范文篇1

1.1我国4月份奶业贸易概述

根据海关的统计数据,我国4月份的奶业进口贸易部分品种出现增速减缓迹象,尤其以种牛、奶粉和黄油较为明显,同时乳清制品也出现了下跌,而奶酪、苜蓿草和DDGS的进口依然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奶粉和黄油的进口下滑和季节一定关系,也和我国对新西兰进口乳制品实施特保密切相关。我国规模牧场对国外高品质的饲料,包括苜蓿草和DDGS的进口依然高速增长,预计在今后的一段时期内都将保持旺盛的需求。4月份我国没有从加拿大进口苜蓿草,由此看来打破美国苜蓿草对中国进口市场的垄断还需要一段时间。出口方面,虽然某些乳制品出口持续保持增长势头,但远没有恢复到2008年以前的水平,且出口价格大幅高于国外产品,目前看来不具备和国外产品竞争的能力。

1.2饲草进口

由于我国规模奶牛养殖场对单产的要求很高,因此对高品质的进口苜蓿草需求也很大,而美国由于去年苜蓿草播种面积扩大,今年市场供给增加,但美国国内奶牛养殖效益不断下滑,部分奶农减少对苜蓿草的采购,使得目前美国的苜蓿草价格出现下滑的迹象。据中国海关统计,4月份我国进口苜蓿草33…630.4t,同比增长130%;进口额1…402.1万美元,同比增长221%;4月份平均到岸价416.9美元/t,按汇率6.30计算折合人民币2…628元/t。需要注意的是4月份我国从加拿大进口的苜蓿草数量为零,由此看来加拿大苜蓿草在中国市场的推广还需要一段时间。另外,我国4月份从澳大利亚进口了1…458.9t燕麦草,同比上涨12.5%;进口额52.8万美元,同比上涨33.5%。

1.3种牛进口

4月份我国进口种牛4…115头,1…827头来自澳大利亚,由山东进口;2…288头来自新西兰,由河北进口。进口额1…169.7万美元,平均单价2…842美元/头,折合人民币17…917元/头。今年1~4月份我国累计进口种牛27…519头,进口额7…838万美元。………近期为解决种牛进口来源国牛源紧张、价格不断上涨的问题,我国考虑向其他国家开放种牛市场,然而美国近期爆发了疯牛病,加拿大的防疫体系又和美国相似,因此给对北美国家开放种牛市场的计划蒙上了一层阴影。笔者建议考虑从其他能保证生物安全的国家,如南美的巴西、阿根廷、智利等国家进口。

1.4乳制品进口

1.4.1…干乳制品进口

4月份我国共进口干乳制品(HS0402、HS0404、HS0405和HS0406)7.50万t,同比减少21.4%,进口额2.32亿美元,同比减少24.4%。其中奶粉3.9万t,价值1.4亿美元;乳清2.9万t,价值5…709万美元…;黄油4…016t,价值1…706万美元;奶酪3…159t,价值1…494万美元。1~4月份我国累计进口干乳制品(HS0402、HS0404、HS0405和HS0406)39.0万t,同比增加12.0%,进口额12.31亿美元,同比增加16.2%。其中奶粉23.2万t,价值8.4亿美元;乳清12.4万t,价值2.5亿美元;黄油2.1万t,价值8…908万美元;奶酪11…480t,价值5…494万美元。

1.4.1.1…奶粉进口

2012年4月份,我国进口脱脂奶粉1.28万t,价值4…495万美元,平均单价为3…509美元/t,折合人民币22…119元/t。进口全脂奶粉2.63万t,价值9…716万美元,平均单价为3…693美元/t,折合人民币23…279元/t。合计进口工业大包粉3.91万t,环比减少42.3%,同比减少41.2%,价值1.42亿美元,同比减少40.7%,平均单价为3…633美元/t,折合人民币22…900元/t,同比增加0.89%。主要进口来源国(地区)有:新西兰(3…4004t)、美国(969t)、澳大利亚(783t)和欧盟(2…929t)。我国4月份进口小包装奶粉7…143t,价值8…948万美元,平均单价为12…526美元/t,折合人民币78…956元/t,约合79元/kg,这和市场上售价每罐(通常为900g)三四百元的零售价格之间有着巨大的利润空间。主要进口来源国有荷兰(2…422t)、新加坡(1…602t)、法国(1…337t)和爱尔兰(690t)等。

1.4.1.2…乳清进口

4月份我国乳清进口2.9万t,同比增加24.6%,进口额5…709万美元,同比增加50.6%,主要进口来源国(地区)有美国(12…4646t)和欧盟(12…621t)。4月份乳清进口平均价格2…005美元/t,同比上涨21%。1~4月份,我国累计进口乳清12.4万t,同比增加32.6%,进口额24…846万美元,同比增加75.8%,主要进口来源国(地区)有美国(48…480t)和欧盟(59…785t)。1~4月乳清进口平均价格为2…008美元/t,同比上涨32.…6%。

1.4.1.3…黄油进口

4月份我国进口黄油4…016t,同比增加27.2%,进口额为1…706万美元,同比增加3.8%,主要进口来源国有新西兰(3…566t)、澳大利亚(150t)、法国(86t)、比利时(74t)、阿根廷(50t)、美国(38t)、丹麦(26t)和乌拉圭(25t)。4月份奶油进口平均价格为4…249美元/t,同比下降18.4%。1~4月份,我国累计进口黄油2.09万t,同比增加63.7%,进口额8…908万美元,同比增加43.3%,主要进口来源国有新西兰(19…291t)、澳大利亚(521t)、法国(396t)、比利时(217t)、阿根廷(169t)、丹麦(90t)、美国(57t)、德国(50t)、乌拉圭(25t)、荷兰(19t)、爱尔兰(18t)和新加坡(4t),另外也从韩国和意大利进口了少量黄油。1~4月份黄油进口平均价格为4…272美元/t,同比下降12.5%。1.4.1.4…奶酪进口4月份我国进口奶酪3…159t,同比增加34.3%,进口额为1…494万美元,同比增加31.9%,主要进口来源国有新西兰(1…504t)、美国(872t)、澳大利亚(449t)。4月奶酪进口平均价格为4…728美元/t,同比下跌1.8%。1~4月份我国累计进口奶酪11…480t,同比增加27.2%,进口额5…494万美元,同比增加30.4%,主要进口来源国有新西兰(5…520t)、美国(2…654t)、澳大利亚(2…138t)。1~4月奶酪进口平均价格为4…785美元/t,同比上涨2.5%。1.4.2…液态奶进口4月份我国进口液态奶(包括鲜奶HS0401和酸奶HS0403)5…917t,同比增加105.2%,进口额823万美元,同比增加50.7%。1~4月份我国累计进口液态奶2.40万t,同比增加129.1%,进口额3…239万美元,同比增加59.2%。

1.5乳制品出口

我国4月份乳制品出口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但由于基数过小,虽然某些品种的增长速度很快,但整体上看规模不大,较2008年的出口水平仍然有很大的差距,出口目的地也主要局限于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周边国家和非洲一些国家。

1.5.1…液态奶出口4月份我国液态奶出口2…438t,同比增加18.0%,出口额209万美元,同比增加22.1%。1~4月份我国液态奶累计出口9…044t,同比增加9.8%,出口额757.5万美元,同比增加17.6%。

1.5.2…干乳制品出口4月份我国干乳制品出口1…725t,同比增加26.4%,出口额626万美元,同比增加37.9%。1~4月份我国干乳制品累计出口6…933t,同比增加44.4%,出口额2…375万美元,同比增加53.1%。4月份我国出口奶粉1…042t,同比增加77.9%,出口额445万美元,同比增加91.6%。4月份奶粉出口平均价格为4…274美元/t,同比下降7.7%。4月份我国进口奶粉的平均价格为3…633美元/t,进口奶粉比出口奶粉便宜641美元/t,约合人民币4…000元/t。1~4月份我国累计出口奶粉3…723t,同比增加51.5%,出口额1…514万美元,同比增加57.8%。1~4月份奶粉出口平均价格为4…067美元/t,同比上涨4.2%。

2主要奶业国家出口及对华贸易

2.1新西兰

2.1.1…新西兰4月份乳制品出口继续稳居首位

据新西兰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4月份,新西兰商品出口额达38.87亿新元,同比下跌17.0%。出口到中国的商品价值5.24亿新元,同比下跌10.5%,但仍然稳居第二位,仅次于澳大利亚;新西兰进口中国的商品价值5.97亿新元,同比增长3.2%。在进口商品价值中,中国居第一位。新西兰对中国的贸易逆差为0.73亿新元。新西兰4月份乳制品(包括奶粉、黄油和奶酪等,HS0401-0406)共出口19.6万t,出口额达8.69亿新元,同比下跌13.2%,环比下跌5.2%,但继续稳居各类商品出口的首位,占出口总额的23.5%。

2.1.2…新西兰4月份奶粉出口情况

4月份新西兰共出口奶粉119…374t,中国以30…076t居进口国(地区)第1位,占总量的25.19%,但同比下跌6.44%,第2~5位分别是委内瑞拉、阿联酋、印度尼西亚和斯里兰卡。4月份新西兰共出口奶粉价值4.34亿美元,中国以1.04亿美元居第1位,占总量的24.10%,同比下跌15.31%,第2~5位分别是委内瑞拉、阿联酋、印度尼西亚和斯里兰卡。

2.1.3…中国4月份进口新西兰乳制品情况

据中国海关统计,2012年4月份,中国从新西兰进口奶粉34…004t,价值1.24亿美元,单价3…654元/t;乳清233t,价值179万美元;鲜奶1…804t,价值312万美元;黄油3…566t,价值1…472万美元;奶酪1…504t,价值671万美元;酸奶587t,价值203万美元。

2.1.4…中新(西兰)自贸协定特保乳制品进口情况

截止到2012年5月10日,中国对所有自新西兰进口的四类乳制品(即业内所称的鲜奶类、奶粉类、黄油类和奶酪类)均已实施特保措施。其中鲜奶类产品已经累计进口了3…585t,累计进口比例达226.90%,而其他三类乳制品虽然也超过特保的数量,但超出的比例并不是很大,显示我国对新西兰的鲜奶类产品进口需求增长迅猛,远远超出预期水平。

2.2澳大利亚

2.2.1…澳大利亚4月份乳制品出口统计澳大利亚2011/12奶业年度截止到2012年4月份的累积出口量为623…415t,同比下跌3.6%,累积出口金额22.7亿澳元,同比下跌1.0%,下跌幅度较上月减小。累计出口量方面,除混合物、牛奶和其他奶酪出现上涨(分别增长了10.9%、19.8%和10.4%)、乳清制品基本持平(微涨0.2%)外,其余品种均出现下跌,跌幅较大的有黄油(-40.2%)、无水奶油(-22.4%)、脱脂奶粉(-15.7%)和车达奶酪(-15.2%)。累计出口金额方面,仅有混合物、牛奶、其他奶酪和乳清制品出现上涨,其余品种全面下跌,跌幅最大的是黄油,同比下跌了42.3%。

2.3美国

2.3.1…美国乳制品3月份出口情况…根据美国农业部(USDA)海外农业服务局5月10日公布的数据,3月份美国的乳制品出口继续保持增长,主要是奶酪、高端乳清制品和乳糖的出口保持强劲势头。总出口金额创出新高,达到4.82亿美元,同比增长16%。今年第一季度的干乳制品,包括奶粉、乳清、乳糖、奶酪和黄油共出口405…843t,同比增长2%。数据显示,中国仍然是美国乳清最主要的出口目的地,2012年第一季度美国乳清制品对中国的出口同比上涨了5%,乳糖的对华出口同比增长了31%。

2.3.2…美国对华2号黄玉米及DDGS出口情况

DDGS方面:现在的DDGS买家越来越精明,更具战略眼光。随着豆粕价格的上涨,他们采购DDGS的主要目的是用DDGS来替代蛋白而不是脂肪。因此,他们会选择脂肪含量偏低的DDGS,这样价格也更有优势。美国国内DDGS需求放缓,因为一些DDGS买家发现他们能以可比的价格买到玉米,进而将需求转向了玉米市场。有一些迹象表明6月船期的DDGS需求大减,DDGS需求在整个夏季都有可能维持弱势。但出口需求保持强劲,给市场带来支撑。玉米方面:巴西可能很快就能对中国出口玉米,因为中国政府似乎对巴西的产品较为满意。巴西政府乐观地预测2012/13年出口至中国的玉米可能超过1…000万t。这样中国从巴西进口的玉米将超过美国。中国今年的玉米进口量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前华北平原的干旱情况。虽然目前还不能确定今年的进口数量,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中国将继续进口玉米来满足不断发展的畜禽养殖业的需求。根据美国海国的数据,2012年4月份中国从美国进口了26.8万tDDGS,价值7…711万美元,平均离岸价格为288美元/t,折合人民币1…814元/t。进口数量同比增长320.1%,环比增长41.1%。2012年前4个月,中国累计进口美国DDGS…71.2万t,同比增长83.9%,占美国出口总量的28.8%。有些进口商认为中国商务部很有可能不会对美国DDGS产品征收反倾销税,因此进口量出现大幅回升。

2.3.3…美国苜蓿草4月份出口情况

贸易业范文篇2

众所周知,自由贸易在长期是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但是在中短期,尤其是那些原来贸易保护程度较高的发展中国家,加入自由贸易区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调整成本)。因为关税的取消、贸易壁垒的消除总会引起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使资源在各个产业之间重新配置。然而,这个过程是痛苦的。那些原来有竞争优势的产业会发展壮大,而那些没有竞争力的产业则终将被淘汰,从而导致一些产业的部分资本荒置和劳动力失业。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一些国家在执行自由贸易区计划的决心和行动。但是,如果区内贸易的扩大主要来自产业内贸易,那么,各国加入自由贸易区的成本就比较低(DixonandMenon,1995)。因为产业内贸易并不是导致生产要素在产业间的流动,而是在同一个产业内流动,是产业内的专业化,其资本和劳动力的变动更容易适应新环境(Krugman,1981)。因此,本人认为东盟区域贸易合作,区内贸易的扩大主要是以何种形式——产业间贸易还是产业内贸易——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东盟的区内贸易

自1994年东盟自由贸易区计划正式实施以来,在区内关税减免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截止到2001年5月,其CEPT(CommonEffectivePreferentialTariffScheme)(注:CEPT称为《共同有效优惠关税协定》,是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主要运行机制。CEPT产品包括四类,即列入清单产品、暂时例外产品、一般例外产品和敏感产品。)产品的加权平均关税由1993年的12.76%下降到2001年的3.21%,而且有98.3%的商品属于“CEPT列入清单”,其中92.7%商品的关税在5%以下。2000年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区内贸易总额为1595.91亿美元(注:2000年泰国区内贸易的进出口值只包括头9个月的数据。),比1993年增加了93.58%。同时,2000年东盟自由贸易区区内贸易比重为22.32%,比1993年提高了3.14个百分点,年均增长2.19%。因此,从区内贸易比重来看,东盟区域贸易合作在扩大区内贸易上有一定程度的作用。当然,东盟区域贸易合作对各成员国的影响是不同的。马来西亚和文莱的区内贸易比重有所下降,虽然文莱的区内贸易比重居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首位,但其区内贸易在东盟自由贸易区区内贸易总量中的份额却很低,只有0.74%,而且文莱的出口主要是石油和天然气,变化起伏较大。而印尼、菲律宾和泰国的区内贸易比重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年均增长率分别达6.67%、7.92%和4.79%,说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使区域内原先贸易保护程度比较高的国家加强了同区域内其他国家的贸易联系,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扩大经济规模,增强其出口产品在区域内的竞争力。

二、产业内贸易指标

对产业内贸易问题的经验性和统计性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主要涉及经济一体化对贸易专业化的影响,其代表人物有沃顿恩(Verdoorn,1960)、米歇里(Michaely,1962)、巴拉萨(1966)、格鲁伯和劳艾德(GrubelandLloyd,1975)等,他们都建立了各自的测量指标。其中,格鲁伯-劳艾德指标(Grubel-LloydIndex)是迄今为止最具权威的产业内贸易测量指标,简称GL,其表达式如下:

附图

其中,X[,ij]、M[,ij]分别代表i国j产业的出口额和进口额,如果i国j产业的贸易全部为产业间贸易,则GL[,ij]=0;如果i国j产业的贸易全部为产业内贸易,则GL[,ij]=1。因此,产业内贸易指标值在0-1间变动,GL[,ij]越接近1,说明产业内贸易的程度越高,GL[,ij]越接近0,则说明产业内贸易的程度越低。

而一国所有产业的产业内贸易指标是各产业的产业内贸易比率的加权平均数,其表达式为:

附图

表1东盟自由贸易区区内贸易比重单位:%

附图

注:此处的区域内贸易比重指一国或区域的区内贸易占该国或该区域总贸易的比例。2000年泰国只包括1-9月份的进出口数据。

资料来源:ASCUDatabase。

人们通常用一段时间内格鲁伯-劳艾德指标的变化来说明产业内贸易的重要性,如伊玛达(Imada,1990)、阿里夫(Ariff,1991)、基旺(Kwan,1994)和拉曼萨米(Ramasamy,1995)都用此指标对东盟产业内贸易进行研究。但是我们所要说明的是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调整成本,也就是研究该时期区内贸易的增加主要来源于产业内贸易还是净贸易(nettrade,NT),(注:在此用公式对相关概念作一介绍。TTi=NTi+IITi,其中TTi=Xi+Mi,NTi=|Xi-Mi|,TTi指i国的区内贸易的进出口总额,Xi、Mi分别指i国区内贸易的出口额和进口额。tti、nti和iiti分别是一段时期TTi、NTi和IITi的增长率。)而格鲁伯-劳艾德指标并不能说明产业内贸易对增加的区内贸易的贡献程度。另外,该指标还会引起误导,因为,有时尽管产业内贸易比净贸易对增加的区内贸易的贡献低,但是该指标仍然呈上升趋势;同样,有时该指标呈下降趋势,尽管产业内贸易比净贸易对增加的区内贸易的贡献率较低,这是因为:

当iit[,i]>nt[,i]时,意味着GL[,i]是上升的,但是,如果GL[,i]<nt[,i]/(nt[,i]+iit[,i]),nt[,i]+iit[,i]>0,则Ciit[,i]<Cnt[,i];类似地,当nti>iiti时,意味着GLi是下降的,但是,如果GL[,i]>nt[,i]/(nt[,i]+iit[,i]),nt[,i]+iit[,i]>0,则Cnt[,i]<Ciit[,i]。

产业内贸易和净贸易的贡献率表达式如下(Menon,1996):

tt[,i]=Cnt[,i]+Ciit[,i],(3)

其中,Cnt[,i]=(1-GL[,i])nt[,i],(4)

Ciit[,i]=GL[,i]iit[,i],(5)

tt[,i]、nt[,i]和iit[,i]分别是i国一段时期TT[,i]、NT[,i]和IIT[,i]的增长率,Cnt[,i]和Ciit[,i]分别指nt[,i]和iit[,i]对增加的区内贸易的贡献率,GL[,i]指基期i国的格鲁伯劳艾德指标。

三、样本的确定与数据来源

国际贸易的商品成千上万,确定这些贸易中哪些属于产业内贸易,哪些属于产业间贸易,涉及到商品的分类和产业的定义问题。本研究根据HS编码来划分。(注:HS编码全称为协调商品名称和编码制度(TheHarmonizedCommodityDescriptionandCodingSystem,HSCode),也简称协调制度,是一种多用途的国际贸易商品分类目录,广泛用于国际贸易有关各国和国际组织的征税、统计、运输等方面,是迄今最完善、系统、科学的国际贸易分类体系。HS编码一位数为类,两位数为章,二者分别有22类和99章。)一般说来,产业划分的越细,产业内贸易指标就越低,反之亦然。由于受数据的影响,本文将按章,也就是HS编码两位数等级数据来划分,然后再用加权平均法计算HS编码一位数(类)和所有商品总体的产业内贸易指标及其对区内贸易的增长贡献率。

本文对1993年至2000年期间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产业内贸易进行实证分析,并将1993年作为基期。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产业内贸易进出口数据来源于ASCU数据库。

四、实证研究结果及其分析

利用公式(1)-(5),本文计算了东盟自由贸易区区内贸易的产业内贸易指标。

就东盟自由贸易区整体而言,1993年至2000年期间,东盟自由贸易区区内贸易增加了94%,其中产业内贸易提高了75%,产业间贸易提升了18%,换句话说,东盟自由贸易区区内贸易的增加有近80%来源于产业内贸易。从部门看,在18类商品中,(注:本文将武器弹药、杂项制品、艺术品和其他未分类商品排除在外,故只有18类商品。)除了动植物油脂类商品外,东盟自由贸易区其他17类商品的区内贸易值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机电音像设备和化工产品的区内贸易增幅最大,均超过一倍,分别达1.45倍和1.42倍。而就产业内贸易的贡献率而言,除了植物产品、动植物油脂和木及木制品外,其他15类商品的产业内贸易的贡献率高于产业间贸易的贡献率。

从东盟自由贸易区各国的具体情况看,除了文莱的区内贸易下降了14.54%外,其他5个国家的区内贸易额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其中,菲律宾和印尼的增幅最高,分别达3.08倍和1.31倍。虽然文莱的区内贸易额有所下降,但其产业内贸易却增加了近10%,其他5个国家的产业内贸易对扩大的区内贸易的贡献率都大于产业间贸易的贡献率。

很显然,东盟自由贸易区产业内贸易的实证研究结果说明东盟区域贸易合作有助于东盟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产业内贸易在东盟区内贸易的重要性的提高说明了贸易自由化所带来的短期调整成本低于原先一些国家的预计。看来那些担心贸易自由化会导致巨大的短期调整成本的生产者是言过其实了。各个东盟国家应对那些院外活动团体的说辞持审慎态度,不要为此而改变贸易自由化的进程。

那么,到底是什么因素提高了产业内贸易在东盟区内贸易的重要性呢?我想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根据林德尔(Linder)的“需求偏好相似论”(DemandPreferenceSimilarityTheory),相似的收入水平和消费偏好促进产业内贸易。自80年代开始,特别是80年代后期开始,东盟各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1987年至1996年的9年间,泰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最高,高达7.80%,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印尼则分别为6.05%、7.48%和6.36%,菲律宾最低,为2.88%。随着东盟各国经济的发展,东盟的市场容量迅速扩充,需求越来越重叠,从而使东盟的产业内贸易比例越来越高。其次,东盟各国的工业化建设。1987年至1996年的9年间,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尼的工业附加值年均增长率都达到两位数,分别高达12.18%、11.74%和10.07%,新加坡为9.22%,菲律宾最低,为4.05%,可见东盟的工业生产能力大大提升了。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发展,东盟产业内部的分工就越细,异质产品的生产规模就越大,从而形成异质产品的供给市场,伴随着需求结构的日益趋同性,东盟的产业内贸易增加了。第三,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随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东盟国家之间的关税越来越低,到2001年东盟自由贸易区90%以上商品(CEPT列入清单商品)的关税低于5%,各国的贸易保护程度大大降低了。这促进了东盟区域资源的重新配置,一些资源从进口部分转移到出口部分,使出口产品更加多样化,提高了产业的水平分工。根据巴拉萨和波温斯(BalassaandBauwens,1987)的实证研究,产业内贸易与加入区域经济组织呈正向关系,即组建区域经济组织有助于区内贸易的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最后是跨国公司的全球化战略。跨国公司在东盟的投资主要有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跨国公司在该时期的投资主要是为了避免东盟国家的进口限制和壁垒;第二个时期是90年代,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寻求生产的低成本,并将东盟作为出口基地。此次的投资主要是在消费类电子和电子配件。正是第二个时期的投资大大促进了东盟国家间的产业内贸易,这些产业内贸易主要是那些电子配件等中间产品。随着跨国公司的发展,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Intra-firmTrade,也称公司内贸易)也不断扩大,而在公司内贸易中相当部分属于产业内贸易。现以日本丰田汽车在东盟各国的投资为例,来说明跨国公司在东盟的投资有助于东盟区内贸易的产业内贸易(参见图1)。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在东盟地区内展开产业内分工,把汽车零部件生产分布到各国,进行专业化生产,以发挥规模效应,而且根据东盟《共同有效优惠关税协定》的规定,这些产品的区内贸易是享受关税减免的。

附图

图1东盟汽车工厂:以丰田汽车为例

资料来源:Petri,P.(1993)。

【参考文献】

1.陈雯:博士学位论文,《东盟区域贸易合作的贸易效应研究》(2002)。

2.Ariff,M.(1991)TheMalaysianEconomy:PacificConnections,KualaLumpur:OxfordUniv.Press.

3.Balassa,B.(1966)"TradePerformanceasanIndicatorofComparativeAdvantage",inD.Greenaway(ed.),EconomicDevelopmentandInternationalTrade,London:MacMillan.

4.Balassa,B.andL.Bauwens(1987)"Intra-IndustryTradeSpecializationinaMulti-CountryandMulti-IndustryFramework",EconomicJournal,Vol.97.

5.Dixon,P.B.andJ.Menon(1995)MeasuresofIntraindustryTradeasIndicatorsofFactorMarketDisruption,CREDIT

ResearchPaper95/13.

6.Grubel,H.G.andP.J.Lloyd(1975)Intra-IndustryTrade:TheTheoryandMeasurementofInternationalTradeinDifferentiated

Products,London:Macmillan.

7.Imada,P.(1990)EvaluatingEconomicDevelopmentinDevelopingCountries,AnnArbor:UMI.

8.Krugman,P(1981)"Intra-IndustrySpecializationandtheGainsfromTrade",JournalofPoliticalEconomy,Vol.89.

9.Kwan,C.H.(1994)EconomicInterdependenceintheAsia-PacificRegion,London:Routledge.

10.Menon,J.(1996)AdjustingtowardsAFTA:TheDynamicsofTradeinASEAN,Singapore:ISEAS.

11.Michaely,M.(1962)ConcentrationinInternationalTrade,Amsterdam:North-HollandPublishingCo.

12.Petri,P.(1993)"TheEastAsianTradingBloc:AnAnalyticalHistory",inJ.A.FrankelandM.Kahler(eds.),RegionalismandRivalry:JapanandtheUnitedStatesinPacificAsia,Chicago:

UniversityofChicagoPress.

贸易业范文篇3

1.国际贸易专业应用型本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注重理论,轻视实践性,比较注重理论的死记硬背,大型的外贸企业比较重视实践性用高额的年薪诚聘人才,但是对于理论性却从来不去考核,只重视实践性强具有实际工作能力的高层次性人才,这代表我国高等院校只重视在培养外贸人才时没有更好的突出知识的实用性。

1.2课程设置分散,各自为政。我国高等院校在授课过程中,每个老师都强调自己的课程比较重要,并没有进行整体的整合,缺乏外贸实践经验,这样学生在工作中就会很难能独立完成工作任务,导致专业知识的不完善,不能满足岗位的需求。

1.3重外贸,轻内贸。在学生刚入学的过程中所授课中国际贸易专业课多大于内贸的课程安排,长期给学生灌输的思想就是外贸的课程比较完整重要,而内贸比较不重视。

1.4重书面,轻口语。国际贸易专业对学生的综合学生和企业所反馈的重要讯息中,我国大部分高等院校要求英语水平很高,要求学生有很高的阅读能有,和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但事实上,一些高等院校在外语授课中都是只重视语法等教学方式,却轻视了口语表述方面的培养,导致大部分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对书本上的内容没有问题,但是在口语反面与客户洽谈就会很费力[3]。

1.5重出口,轻进口。在高等院校的授课过程中大部分的教科书都是以出口合同为范本,因此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也会讲解很多关于出口的知识,这样误导学生认为出口比进口的重要性,因为这种现象表明专业培养的实践性与课本脱离关联性,人才的培养与市场的需求之间形成不协和比例,导致毕业大学生在就业时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2.国际贸易专业应用型本科课程设置改革的对策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带动学生学习,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热情与激情,在上课或时生活中都能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2.1理论教学,够用能用。当下存在的现象是,高职与本科授课的俩种教学模式,高职只重视实践能力,但是理论能力很薄弱,但是本科却重视理论,实践能力不是很强[2]。因此,应用型本科的理论很强,但是还是要结合现实的需要按照国际贸易的课程进行教学。

2.2实操教程,理解原理,娴熟操作。应该抓住一切机会进行实际操作,例如:角色互换的扮演,商务模拟谈判,报价等,让学生能进入真正的国际化贸易过程中,切身感受,加强双语的锻炼,并建立专业的国际贸易的课程网站,让学生主动的学习。

2.3实践教学,应用与管理并重[4]。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实践活动,并能与企业进行合作的教学模式,利用企业和行业的优势,聘请高级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来实践讲课并实践互动,这样学校才能培养出适合企业的人才,同时企业也为学校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基地,使得教育与用人单位相互结合的密切关系。

贸易业范文篇4

本文作者:刘志扬工作单位:青岛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反倾销力度持续增强美国政府于2011年1月宣布了《国家出口振兴计划》,并于3月份以行政命令方式正式颁布。该计划包括8项优先项目及5项核心内容,包括加强贸易宣传、增加出口融资、消除贸易壁垒、督促贸易伙伴履行责任,以及推动美国经济强劲、持续、平衡增长。为支持奥巴马政府的出口振兴计划,帮助美国企业获得公平竞争机会,并提升海外市场拓展能力,自2011年以来,美国农业部对现行的农产品进出口政策细节进行了调整。其中,调整了与农产品进口有关的227项政策措施,以帮助强化美国反倾销法和反补贴法的实施,这些都会对中国农产品对美国出口形成不同程度的贸易障碍。例如,2012年美国农业部作出规定,对全部有机食品实行标签制度。凡是有机程度达到或超过95%的食品,才可以贴上一个印有英文“有机”和“美国农业部”字样的绿色圆形标记。而过去有机程度只要达到90%以上就可以贴上这一标记。更值得注意的是,过去美国境内所有相关机构都有权认证,而现在则必须经过美国农业部批准的专门机构认证才有效。新标签制度受到美国农业企业和消费者的欢迎,然而,对中国的农产品出口来说,将是一种贸易壁垒。因为中国的一些企业可能短时间内无法满足美国有机食品标准的升级,这样,农产品对美国出口有可能会受到比较大的影响。

对美国农产品出口,不仅仅是现实经济利益的需要,也是建设现代农业体系的需要,更是推动中国农业走向国际经济一体化的需要。为此,中国应当关注美国农产品进口政策的调整,并采取应对措施。重视美国的农产品进口政策调整美国农产品进口政策调整,既涉及中国当前的经济利益,也对今后一定时期的国际农业市场产生重要影响。因为在当下,美国的农产品市场基本占据了世界制高点,在全世界发挥着风向标的作用,很多国家都以美国的相关信息和标准作为决定进出口的依据。从某种程度上讲,抓住了美国农产品市场,就等于抓住了很多国家的市场。因此,美国的农产品进口大门无论关得多紧,都要设法推开推大。这就需要政府以至相关机构和企业,认真研究和了解美国农产品进口政策的调整变化,并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对策。发挥中国的不同区域优势中国幅员辽阔,有显著的多种地理优势,并且农业门类多,产品品种丰富。有条件抓好不同特色的农产品种植和养殖,以多样化优势占领美国的农产品进口市场。中国可以生产美国很少生产或者根本不生产的农产品,这对突破美国的农产品进口技术性贸易壁垒有很大帮助。例如中药,美国国内根本不生产,但是在美国却需求旺盛,市场较大。不仅华人和大量亚裔人口情有独钟,而且许多其他族裔人士也把中药作为调理身体机能的保健品来使用。美国一般不会对这类农产品实施太严格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中国完全可以组织较大规模的生产和加工。当然,需要在品种上安排得当,不能盲目生产。

调整中国的出口农产品结构多年来,在中国出口的农产品中,大部分是价格比较低的土地密集型产品,如谷物、油料、棉花、烟草等。而相对价值比较高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如鲜花、水果等,中国的出口数量有限。造成中国农产品出口结构不合理的另一现象是,在中国出口的农产品中,初加工产品占到80%,深加工产品仅占到20%,按价值看,深加工产品的价值及其附加值比初加工产品高3倍以上。这种低级农产品出口结构,不符合美国农产品贸易发展趋势,特别容易与美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发生碰撞,并因此影响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品质和收益。重要的是,在美国,水产品、园艺产品、畜产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相对于土地密集型产品贸易壁垒略少一些,中国应该发挥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增加园艺品、高级水果等农产品的输美国份额。不过,也需要注意,随着美国对绿色农产品要求的日益提高,中国必须下大力气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大幅度提高农产品质量,提高食品安全标准,并改善检疫制度,从而增强输美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改进出口农产品包装中国对美国出口的农产品,目前仍然存在包装材料落后、不易处理、可回收率低的问题,容易对美国的环境产生污染。因此,中国的相关行业、企业应当加强出口商品包装材料、包装容器、包装方法的研究,密切注意美国市场商品包装的新要求和有关农产品包装方面的法律。应特别重视加快无公害、少污染、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绿色包装材料的开发和利用。应适当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高级包装材料,以适应美国市场对高级包装材料的要求。同时,出口加工企业应按照美国对包装标签标识的规定,对出口农产品进行更科学的设计,以减少因包装问题而在美国受阻的现象。通过“走出去”战略而绕过美国的农产品贸易壁垒中国对美国农产品出口企业应积极开展对美国直接投资,实现跨国经营。中国的大型的农产品出口企业,应当更多地在美国开办独资、合资生产企业,或者在美国设立研发中心,利用当地人才,利用美国在资金、某些原材料上的价格优势,间接扩大中国农产品对美国的出口。另外,企业还可以采用劳务输出、技术输出等方式,实施“走出去”战略,在美国就地生产和加工农产品,变销地为产地。这样就能够在较大的范围绕开美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下工夫培育农产品出口龙头企业从美国在进口农产品过程中十分看重“国际化品牌”的政策和行为来看,中国要实现对美国农产品大量、持续的出口,必须要打造具有自主品牌的大企业。因为这样做,才有条件建立规模化、标准化、规范化的农产品种养基地,才能实施严格的农产品检验检疫和控制制度,才能引进并留住高端专业技术人员,才能形成相对稳定的对美国出口营销渠道。目前,中国能够做到这几方面的农产品出口企业还不多,需要政府加大支持和组织力度,包括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促使出口农产品上规模、上档次。同时,努力扩大农产品出口专项基金的规模和扶持范围,并扩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推广范围。

贸易业范文篇5

使我对国际贸易的业务流程及操作有了更进一步的解和感触,经过这两个星期的上机模拟实习。并从中进一步了解、巩固与深化我已经学过的理论知识,使得现在对贸易的理解已经不在停留在当初的理论层面。起初,写一封商务建交函都觉得很生疏,不知该从何入手,算一笔进出口报价核算都要算上一两个小时,而且还未必正确,总是丢三落四。经过第一个星期的不断练习,使得我后来的操作练习中处理起来比之前要熟练地多了。

让我解到做贸易其实是很复杂的并不像我所想象的那么简单,同时通过这两周的国际贸易上机模拟操作。而且在这一过程中最重要的一定要有耐心,而且一定要仔细。这次上机模拟操作中,共有十五个主要业务操作,包括写一些信函(如建交函、发盘函、还盘函、签约函及改证函等)进行出口成本核算、信用证的审核及修改、租船订舱、报关、保险及各类单据的编制等,按照正常的业务流程一步步进行下去的给我感觉就像自己在做业务。通过这些操作我每天都会有不同的心得体会,而且还会发现了很多不同的问题,可以说是受益非浅,让我学到很多书本上所学不到知识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首先,英语写作方面,对于国贸专业的学生来说,平时不仅仅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而且还必须学会用英语写商务信函,这是将来工作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果有关外贸的英语知识掌握不好,或写不出一封教规范的商务信函,将来会很难胜任自己的工作,甚至会影响业务的顺利进行。通过这次的国际贸易模拟操作,使我加强了对英语的学习以及可以写一些比较规范的商务往来信函。其次,知道国际贸易的中间环节很多,并且涉及面广,除交易双方当事人外,还涉及运输、保险、港口和海关等部门,因此,通过这次的上机实习,使我将之前学过的知识都紧密地联系起来。通过三年的大学学习生涯,已学习了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实务,再到这学期刚学过的外贸函电及国际货物运输风险和保险等课程,本次模拟训练中都一一体现出来。通过这次的上机进行贸易模拟训练使我对以前所学过的相关知识有了一次比较系统的回顾,又在训练中对国际贸易的流程及操作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这对我未来的工作在思想上做了充分的准备。再者,本次模拟训练给我最大的体会就是操作细节的细腻及流程的缜密,各个流程相互衔接,上个流程的疏忽将会导致下个流程无法完成,某一细节的不慎错误或纰漏将会导致整个流程操作前功尽弃,这为未来的实际工作敲响了警钟:做贸易一定要仔细谨慎,否则将会给个人和公司带来很大的损失。

还发现自己以前学习中所出现的一些薄弱环节,通过本次的模拟实习。并为今后的学习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会为将来的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之前,每次填单总是填不完整,而且会出现很多的小错误,经过这次的训练,已经可以比较正确的填制一些必要的单据,如商业发票、装箱单等。同时我充分认识到询盘、发盘、还盘、接受环节的磋商过程中,灵活运用价格术语和结算方式,正确核算成本、费用和利润,以争取较好的成交价格,未来的贸易实务中必不可少的基本功。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贸易实习系统,总的来说。本次实习中,充分使用网络资源进行业务操作,这是未来的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通过该模拟系统我可以掌握往来函电的书写技巧及填制单据的技巧,不足之处通过老师的悉心指导和查阅相关资料又可以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看来,该贸易模拟系统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优点,那就是可以在做完每一步骤后会对我操作过程给出正确的答案,让我明白之所以这样操作的原因,这样可以减少我类似的业务中的错误。

贸易业范文篇6

关键词:中小企业;国际竞争;比较优势;存在问题

国际贸易开展的起因在于互通有无和提高消费者剩余。中小企业在企业的缝隙中生存,以大型企业无法比拟的灵活性,起着拾漏补缺的作用,因此无论是中小企业品种的多样性,还是因为地区间的成本差异产生的价格竞争力,都使得中小企业成为国际间活跃的贸易主体。

1、中小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必然性

(1)从自身角度来看

中小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对自身竞争力的增强是有益的。首先,作为最直接的效果,中小企业可通过国际化经营扩大市场占有率。从全球范围来看,世界各国的生产力水平不同,各国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也不1样,当国际竞争激烈时,中小企业可以在国外寻找低竞争的销售市场。其次,国际竞争可以迫使中小企业管理工作逐步正规化。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企业要面对不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与国内市场相比,将会面临更多的风险。因此,国际竞争将迫使中小企业谨慎行事,不断学习,灵活机动地调整。此外,国际竞争还有助于中小企业无形资产的积蓄,成功的国际竞争可以为企业树立形象,从而有利于企业吸收资金、吸引人才等等。

(2)从宏观角度来看

中小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来看。首先,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劳动力供给丰富,在国际贸易方面具有巨大的成本优势。但是,又由中国长期被排斥在GATT和WTO成员国之外,中国的出口严重依赖于外贸零售商。因此,鼓励中小企业参与国际贸易,有利于形成千军万马搞外贸的格局,可以带动相关区域经济的发展。另外,在剩余经济条件下,大企业虽然效率极高,由于受到社会有效需求的限制,往往开工不足,导致社会就业的急剧衰减。相比较而言,中小企业设备简单,易于及时改变生产方向,可以比较好地符合消费者标新立异的需求。所以,中小企业对维持较高的就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此外,在社会生产的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而社会有效购买力也相应随之降低的趋势下,市场的非均衡现象成为剩余经济最为普遍的现象和最为棘手的问题。积极支持中小企业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和国际贸易,对缓解市场的非均衡压力,避免过度竞争具有积极的作用。

2、中小企业的比较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1)比较优势

1般地说,中小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优势表现为两个方面:其1,品种的多样性;其2,在1定程度上表现为绝对成本优势。

1、品种的多样性。在现代大机器工业条件下,尽管技术的进步,使各种自然条件下的生产都成为可能,而且国际间产品生产的差异变得越来越小,但国际间产品生产的差异仍然存在。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大企业生产品种的单调性。具体地说,尽管大企业具备强劲的生产能力,但是它不能很好的满足社会各个方面的需求,特别是对那些社会总需求小而缺乏弹性的商品,大机器作业显得无能为力。同样,需求具有多样性要求的产品或品种大企业、大机器生产也不如中小企业得心应手。所以,在生产品种和小批量的商品方面,中小企业具有大企业无法比拟的绝对的灵活性。在国际市场上只要存在对多品种、小批量商品的需求,中小企业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就具有它的必然性。

2、在价格上具有绝对成本优势。1般来说,在国际统1大市场条件下,大企业广泛地采用机器体系进行生产,不仅可以降低单位商品分摊的固定费用,而且可以通过采用新工艺、新技术降低单位产品的可变成本。但是,在市场容量相对小的细分市场上,由于受到大机器工业生产的特点所限,大机器工业的优越性无法显现出来,中小企业的半机械化作业甚至手工作业的所需的设备简单、投资较少、调试方便、改变生产方向容易,因此所生产出来的商品的成本可能低于大企业的高度自动化的机械体系。中国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廉,中国中小企业具有巨大的成本优势。特别是那些具有外贸进出口权的中小型工贸公司,成本低廉,生产方向选择灵活,能够比较好地适应国外市场,在国际贸易方面大有所为。

(2)存在的问题

自由竞争能够充分发挥各市场行为主体的积极性,但是也存在明显的盲目性与缺陷。在中小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经济交流和国际贸易的过程中,也出现1些问题和偏差,主要表现为过度的价格竞争、信息不灵通和缺乏规模经济效益等问题。

1、价格竞争。毫无疑问,在贸易条件不发生过度恶化的条件下,千军万马搞外贸可以扩大出口。但是,如果外贸经营主体过多,就会导致单纯的价格竞争和贸易条件的急剧恶化。根据产业经济理论研究,在完全竞争市场,商品的需求弹性为负无穷大。也就是说,价格变动的趋势与需求量变动的方向相反,而价格的微弱变动会导致需求量的巨幅变动。如果价格提高1点点,需求量就会大幅萎缩,如果某1市场价比统1商品的市场价格降低1点点,需求量就会大幅上升。千军万马搞外贸,实际上形成了类似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根据产业经济理论研究的成果,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可以在短期内使消费者获得较大的实惠,但最大的问题就是容易导致过度竞争和贸易条件的迅速恶化。在市场处于均衡和供不应求条件下,完全竞争能较好地发挥作用,但是在市场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时,巨大的市场供给的压力使得厂商展开无情的价格竞争,最终导致厂商的利润空间压缩甚至得不偿失。2、信息不灵通。中小企业参与国际经济交流和国际贸易另1个比较大的问题是信息不灵敏的问题。1般地说,中小企业设备相对简单,调整生产方向容易,能够比较好地适应国际市场需求。但是,由于它的生产批量小、人员规模小,1般无法承担在外设置分公司的巨大支出。他们所获得的国际市场需求信息主要依赖于国外零售商、亲戚朋友的口头信息甚至国内的专业外贸公司。这种信息不灵敏的状况给中小企业开展国际贸易带来了巨大的障碍。

3、缺乏规模效益。中小企业生产批量小、人员规模小,无法在全球各地广泛设置分公司。1方面,由于形成了千军万马完全竞争格局,中小企业发展外贸对1个国家贸易条件的恶化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另1方面,中小企业开展外贸,每1个外贸经营主体都必须配备相关的人员和设施,使得外贸经营的固定费用大大增加。这样,使得中国外贸经营的规模效益越来越差、贸易条件越来越恶化。

此外,像融资渠道不畅、管理水平低、缺乏宏观层次上的政策,以及经济全球化和高新技术的挑战这些内外部的压力都会使中小企业参与国际竞争面临巨大挑战。

3、参与国际竞争时中小企业应采取的措施

(1)加强信息化建设

中小企业参与外贸经营最主要的是1个信息问题。掌握了国际市场需求的信息才能开展外贸经营,否则只能是异想天开。所以,把参与外贸经营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提到重要位置是明智之举。当然,中小企业的信息化,也不能贪大求洋,盲目追求全面信息化,而必须因地制宜、量体裁衣,分阶段发展,有步骤地稳步推进。最基础的信息化要求是中小企业有1个信息通道,能够将自身有关的产品信息出去,同时,能够及时了解国际市场的需求信息。中小企业的信息化也可以采取委托中介公司甚至政府外贸部门信息的方式实现。这个方式简便易行,而且能够节省费用。对于国际市场信息的搜集,经济条件较差的企业也可以采取上网的方式访问和查询有关厂商、消费集团的网站。

(2)发展合作经营

在国际贸易实践中,中小企业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形成了类似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容易导致过度的价格竞争和贸易条件的恶化。因此,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和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解决这个问题。

在现有的自由贸易格局下,外贸企业发展应以龙头企业为依托或以同等规模企业的为基础发展对外贸易的合作经营。合作经营可以降低总的固定费用、可以建立合理价格协商机制,可以避免过度竞争,可以有效地扩大出口。毫无疑问,厂商理性具有局限性,社会、企业主管部门甚至中介机构应该通过1定的措施,譬如通过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使用、高新科技产业园区的优惠条件等鼓励外贸经营主体的合作经营。

(3)加强外贸经营人才的建设

1般地说,中小企业设备简单、生产规模小、人才短缺。在现有的经营条件下,人才的短缺被推到首当其冲的地位。中小企业特别是中国的中小企业大多是以家族为中心、以农村的基本经营条件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所以无论是所有者、经营者还是普通的作业人员都存在科学技术知识匮乏、经营管理方式陈旧的问题。同样,中小企业参与国际贸易也是在家族企业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经营外贸的人员也是从经营国内贸易的人员中挑选出来的,外语、外贸知识贫乏是中小企业经营外贸的最大的弱点。在外贸人才缺乏的条件下,中小企业只能依赖其他公司间接经营外贸。所以,外贸人才的缺乏是中小企业发展外贸的瓶颈。

加强外贸经营人才的建设可以通过引进和自主培养的方式实现。在中国教育迅速发展的条件下,引进招聘外贸人才已经不是难事。同样,对以家族为基础的中小外贸企业也可以通过派遣留学生的方式培养发展外贸所需的专业人才。

中国的中小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是完全符合中国中小企业状况的。在知识经济时代,在全球经济1体化的今天,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努力开拓全球市场,制定与自身相适应的跨国经营策略,才能使中国的中小企业在未来的国际经济舞台上扮演重要的角色。当前在中国扩大开放的政策引导下,中国中小企业更应积极学习和借鉴国际跨国公司的成功经验,进行国际竞争以促进自身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乃醒.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与预测(2002~2003)[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2、张玉利,任学锋.小企业成长的管理障碍[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

3、李雪松.加入WTO与中国经济前景[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

4、张汉英.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研究[J].改革研究,2005(5).

5、黄津孚.中小企业信息化刻不容缓[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2(1).

贸易业范文篇7

关键词:贸易企业;盈利能力;财务分析;问题;对策

一、引言

对非公益性企业而言,盈利能力是企业的核心能力,也是企业存在的意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不仅有助于对企业经营者工作业绩的评估,也有助于企业发现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指导经营者采取措施解决问题,提高企业收益水平。企业常用盈利能力分析指标有业务(产品)层面的,如销售毛利率;有公司整体经营层面的,如销售净利率;有基于投资报酬评估的,如总资产报酬率、权益净利率等。由于业务利润是企业利润的基本来源,因此围绕业务层面的盈利能力分析是企业财务分析的重中之重。本文主要探讨贸易企业在业务层面的盈利能力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办法。

二、贸易企业业务盈利能力分析常用指标

对贸易企业而言,其基本的盈利模式是将资金投放于供应链中,完成从上游投放到下游回收的一个循环,从中获得价差收益。价差即单位毛利,为了使不同售价下的价差具有可比性,贸易企业常用销售毛利率指标来分析评估业务的盈利能力。其计算公式为:销售毛利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销售单价-采购单价)/销售单价。为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贸易企业总是倾向于经营毛利率更高的产品。对同一产品不同时期销售毛利率变动的计算,有助于企业分析上下游市场的变化,指导企业优化供货渠道和仓储物流成本,调整营销策略,拓展盈利空间。企业也可通过销售毛利率的比较来评估不同业务部门的盈利能力,促进毛利率低的部门学习先进,补齐短板,改善盈利能力。企业还可利用销售毛利率的对比进行合同或客户的排序,在财务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优先选择毛利率高的合同或客户。

三、贸易企业业务盈利能力分析存在的问题

贸易企业完成一个业务循环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一个业务循环的周期越短,企业投入在业务中的营运资金周转的次数就越多。在销售毛利率相同的情况下,同一笔资金周转次数越多,为企业获取的利润也就越多。传统的销售毛利率分析方法忽视了资金周转效率对业务盈利能力的影响,可能会误导企业做出错误的经营决策。

(一)导致预算资金分配差错,降低企业整体收益水平

以下通过一个实务案例来分析说明。A公司系一家钢贸企业,设有两个业务部门,业务一部经营工程类客户,业务二部经营制造类客户。公司在编制2019年经营预算时,计划投入业务资金15000万元,两个部门均向公司提报了2019年业务计划,其中一部上报的客户毛利率约6%,二部上报的毛利率约3%,两个部门均需资金10000万元。由于公司计划投入的资金无法同时满足两个部门的需求,公司经过盈利能力对比分析,决定给予毛利率高的一部资金10000万元,给予毛利率低的二部资金5000万元。2019年,两个部门均实现了1800万元的业务毛利,其中一部销售毛利率为6%,二部为3%。。进一步分析发现,由于工程项目结算周期较长,二部与客户签订的合同约定的回款周期为4个月(从公司对钢厂付款之日起至客户回款之日止,下同),10000万元营运资金全年只周转了三次,实现收入30000万元。而一部客户处于卖方市场,与公司约定的回款周期为1个月且均能按期支付,5000万元营运资金全年周转了12次,实现收入60000万元。二部的毛利率和营运资金占用均只有一部的50%,但营运资金周转效率提升到一部的4倍,最终与一部创造了相同的利润贡献。由于公司使用销售毛利率分析对业务部门盈利能力形成了错误的评估结论,导致公司的资金流向了盈利能力低的部门,降低了公司整体收益水平。

(二)导致新业务开发方案的盲目决策

当公司计划开发新业务时,如果有多种经营产品可供选择,在毛利率水平和回款周期均存在差异时,无法量化各产品盈利能力的高低,只能简单以销售毛利率作为选择依据,最终导致因回款周期过长,无法实现预期的盈利目标。

(三)导致销售合同签订的盲目性

在贸易实务中,不同的售价往往对应不同的回款周期,毛利越高回款周期越长,仅凭销售毛利率一个维度无法评价结算条款的优劣。由于缺少定量分析工具,企业只能根据自己的资金状况选择毛利高或回款快的结算条款。

(四)导致采购资源选择的盲目性

同一销售产品,不同的厂家不仅存在采购价格上的差异,而且其生产周期、供货距离和物流组织水平等方面的差异会导致交货周期的不同,进而导致整个业务循环的回款周期差异。如果不能定量比较盈利能力的高低,只能凭直觉选择采购价格低的厂商或者交货快的厂商。

四、贸易企业业务盈利能力分析的改进建议

为解决销售毛利率指标在分析业务盈利能力上的不足,笔者建议贸易企业引进新的盈利能力评价指标———营运资金年化收益率。营运资金年化收益率=销售毛利/(营运资金占用金额占用天数/365)。这里的营运资金包括预付账款、存货及应收账款三者之和。上述公式可进一步推演为:营运资金年化收益率=(销售毛利/销售收入)×【销售收入/(营运资金占用金额×占用天数/365)】=销售毛利率×营运资金年周转次数。公式中的销售毛利和销售收入应使用不含税金额,如果要保留使用含税收入计算资金周转率的传统方法,则计算出来的营运资金年化收益率为含税收益率,再除以应税税率则转化为不含税收益率。使用营运资金年化收益率指标可有效优化企业的经营决策。

(一)优化预算资金分配

以前述A公司为例,业务一部销售毛利率为6%,营运资金年周转次数为3次,则其营运资金年化收益率=6%×3=18%;业务二部销售毛利率为3%,营运资金年周转次数为12次,则其营运资金年化收益率=3%×12=36%。显然,二部的盈利能力是一部的两倍。如果我们用营运资金年化收益率指标来优化2019年度的预算,则公司15000万元的资金将分配给一部5000万元,二部10000万元,全年实际可获取的利润为:一部5000万元×18%=900万元,二部10000万元×36%=3600万元,公司整体利润为4500万元,比原预算方案增加了900万元,增幅为25%。

(二)指导新业务开发方案的选择

A公司为分散经营风险并扩大经营规模,计划投入5000万元经营新的贸易产品。经市场部调研分析,公司在两类产品上有资源优势,且均能开发出经营规模达到5000万元以上的客户群。市场上接受的甲产品销售毛利率为6%,乙产品销售毛利率为4%;按客户所处的行业惯例,甲产品客户平均回款周期为4个月,乙产品客户平均回款周期为2个月。经测算,甲产品营运资金年化收益率=6%×12/4=18%,乙产品营运资金年化收益率=4%×12/2=24%,乙产品虽然销售毛利率低于甲产品,但综合盈利能力强于甲产品,应将增量资金用于乙产品的经营。

(三)指导销售合同的签订

A公司为某客户供应钢材,不含税采购成本预计为4000元/吨(税率13%),公司需全额向钢厂支付预付款,预计钢厂生产周期为10天,钢厂发运至客户需5天。客户提出两种可选择的结算方式:如果要求收货后60天付款,则按4200元/吨确定不含税结算价;如果要求收货后120天付款,则按4300元/吨确定不含税结算价。经测算,第一种方式的销售毛利率=(4200-4000)/4200=4.76%,资金年周转次数=4200/(4000×1.13×(10+5+60)/365)=4.52次,营运资金年化收益率=4.76%×4.52=21.52%;同样方法可计算出第二种方式的销售毛利率为6.98%,资金年周转次数为2.57次,营运资金年化收益率为17.94%。第一种结算方式毛利率远低于第二种方式,但资金年化收益率却比第二种方式高出3.58%,应选择按第一种结算方式签订销售合同。

(四)指导采购资源的选择

A公司销售一批专用钢,不含税售价4000元/吨,客户收货后15天付款。公司有两家钢厂采购渠道可供选择,均需全额预付采购款,甲钢厂不含税采购成本为3900元/吨,生产周期20天,钢厂发运至客户需5天;乙钢厂不含税采购成本为3890元/吨,生产周期25天,钢厂发运至客户需10天。按前述方法计算,向甲钢厂采购的销售毛利率为2.5%,资金年周转次数为8.28次,营运资金年化收益率为20.70%;向乙钢厂采购的销售毛利率为2.75%,资金年周转次数为6.64次,营运资金年化收益率为18.26%。向乙钢厂采购虽然价格便宜,但由于交货期长,降低了公司营运资金年化收益率,应选择向甲钢厂采购。

五、结语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过去简单粗放的经营模式已缺乏生存能力,贸易企业应改进业务盈利能力的分析手段和方法,从基于赚取价差的销售毛利率分析转变到基于资金投资回报的营运资金收益率分析。企业要提升营运资金收益率,一方面要拓展和优化采购渠道,以集采模式降低采购成本,通过优化物流环节降低物流成本等途径提高销售毛利率;另一方面要强化业务组织,尽可能压缩上游交货时间和物流发货时间,合理控制下游回款账期,提高营运资金周转效率,最终提高企业的综合盈利能力。

参与文献:

[1]赵勇.中小企业盈利能力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0,23(08):30-31.

[2]王梓杰.X集团企业盈利能力分析研究[J].现代营销(经营版),2020(01):105.

[3]张令.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以辽宁奥克化学股份有限公司为例[J].全国流通经济,2020(02):94-95.

[4]张梨花.企业盈利能力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04):94-95.

贸易业范文篇8

关键词:贸易企业;仓储单位;存货管理

一、存货管理的概述

(一)存货管理的含义。存货管理是指企业为了维护日常货物管理活动的正常秩序而实施的一些必要的管理程序、措施和手段,是一种内部自我协调、制约和监督的控制过程。因此,企业必须加强存货业务的内部控制,从而确保企业存货管理活动过程中的记录准确性、信息真实性、存货安全性以及存货周转效率性。贸易企业存货主要以商品为主,是流动资产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特点为占用资金大,种类繁多,规格复杂,存放地点分散,异地监管难度大等。(二)加强贸易企业存货管理的重要性。贸易企业的核心管理环节是存货管理。加强存货管理对贸易企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保证企业正常经营的重要前提。健全的存货管理可以降低企业从采购、存储到销售各阶段的风险。因此,加强贸易企业存货管理对企业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大意义。1.加强存货管理有利于促进企业健康发展通过加强存货管理,完善存货管理制度,控制管理过程中各环节风险,提高商品竞争能力,有效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确保企业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2.加强存货管理有利于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存货作为一项重要的流动资产,它的存在势必占用企业的大量流动资金。通过实施正确的存货管理方法,可降低企业平均资金占用水平,提高存货流转速度和资产周转率,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贸易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大部分贸易企业自身没有仓储条件,基本将货物的仓储业务委托第三方物流公司管理,大部分民营物流公司没有自有仓库,靠租用他人场地进行仓储出租和物流管理,且存在管理不规范现象。若贸易企业将存货委托该类物流公司管理,事先未对其进行资质调查,很难把控货物存储期间的安全和完整。当发生风险时,货物一旦损失,该类仓储单位偿债能力有限,企业将无法获得赔偿。(一)存货管理制度不健全。1.部分企业在新增业务类型时未及时制定相关存货管理流程和管理制度。未针对新增业务的特点制定规范的货物进、销、存、查仓、盘点、品质管理等制度。在实际业务操作过程中无章可循,无据可依,存货管理处在灰暗地带。2.部分企业制度修订不及时。有些企业虽制定了货物管理流程及管理制度,但未根据业务的发展情况及业务特点进行适时修订,原有的管理制度早已不能满足现阶段业务发展管理需求,使存货管理政策无法全面落实,上游环节的错误信息将给下游环节的管理产生严重的影响。(二)存货管理过程不完善。1.部分企业对第三方仓储单位资质调视不够。贸易企业未对第三方仓储单位进行资质调查,轻易将大批货物寄存他处,仅为了方便、仓储费用合理能接受,却忽视了其仓储条件、管理能力以及仓储单位的股东兼营业务、投资喜好等做出充分评估。2.大批货物入库环节管控不到位。2018年35期(12月)企业在办理大批量货物进仓时缺少必要的现场监管,依据仓储单位出具的货权证明支付货款,未实地根据合同要求进行货物相关信息的核实确认,难以确保仓储单位出具的货权证明的真实性。3.货物存储期间管理不到位。贸易企业经营种类繁多,根据不同的货物特性选择不同的仓库,存放地点较为分散,异地查仓成本高,查仓时间间隔长。月末或季度通过电话或书面对账,未对实物进行实地盘点;对于市场行情下滑且短期内价格无法回升和流动性缓慢的商品,存在存储期较长的现象,企业对异地存货监管弱化,可能存在资源被挪用的风险。4.食品类存货品质监管不到位。贸易企业对冷冻食品入库时的品质验收手段比较有限,商品均有一定的保质期,日常经营管理难度较大,存在一定的管理风险;当商品出现滞销时,企业往往忽略了该商品的保质期,导致货物临保或过期存在折价风险,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5.实物信息与财务账面库存信息脱节。货物已办理进出仓手续,相关单据等信息未能及时传递到位,严重影响财务入账效率,造成实物信息与财务账面存货信息存在偏差,导致账实不符,报表数据不准确,难以为管理层及业务相关人员提供动态准确的库存信息。(三)部分贸易企业对存货保险不够重视。1.存货管理需要增加企业成本。大中型贸易企业的存货存量大,投保费用将给企业增加管理成本,出险的概率具有不确定性,部分企业管理层觉得出险概率不高,故不重视对存货的保险投入。2.仓储单位不承担不可抗力发生的损失。正常情况下仓储协议会约定:在货物存储期间,如遇不可抗力(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发生的损失,仓储单位不承担责任。若一旦发生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企业将由此承担巨大的损失。

三、加强贸易企业存货管理的建议

风险管理是手段,风险控制是目标。如何对贸易企业存货管理风险进行有效管控?在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应对市场变化的情况下,存货管理是贸易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一)建立健全存货管理制度。企业应根据业务实际情况,认真梳理存货管理各环节的风险点,形成完整的具有标准化、规范化、统一化的存货管理制度。首先,应构建岗位责任制,将岗位主要工作内容、操作步骤以及奖惩措施等方面内容纳入管理制度中,明确存货管理人员的权责范围,做到分工合理、各司其职,确保相关风险管控合理、有效。其次,应制定货物进出仓管理制度。加大商品验收、入仓和出仓管控力度,认真核对货物种类、规格、数量以及其他相关内容。及时构建库存盘点制度,提升企业存货管理有效运行。(二)加强存货日常管理机制。1.重视第三方仓储单位的选择评估与资质调查管理。贸易企业对仓储单位的选择:首选本企业系统内的自有仓库,其次选大中型国有仓储单位,严格控制租用场地经营的民营仓储单位存放规模;因业务拓展需要须与新的仓储单位合作,必须对其进行资质调查。首先,物流部门应组织贸管部门通过实地考察仓储单位的经营场所、地理位置、人员配备及经营机构的设置等情况,分析其运营环境及持续经营能力等。其次,充分了解仓储单位是否兼营贸易业务、是否存在融通货物先例、经营模式是否守法合规、管理层是否存在等投机行为、股东是否经营高风险业务等。综合各方信息,以便对仓储单位的选择提供有用信息。再次,必要时可聘请第三方评信机构进行资信调查,同时,贸管部门应及时进行补充完善相关仓储单位信息资料,加强对后续资质变化跟踪。2.贸易企业应加强货物入仓、存储、出仓管理。(1)加强货物入仓管理。大批货物办理入仓前,企业物流部门应派专人前往仓储单位进行货权交接,确保入仓货物的品类、质量符合采购要求、货物数量准确无误、货物是否包装完好,入仓后货物存放情况以及张贴货权标志等。(2)加强存储期间管理力度。企业监管部门应实施定期或不定期查仓和盘点管理,增加突击查仓次数,及时跟踪货物进出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存货风险;加强对相关货物日常品质变化的跟踪管理,关注存储期间食品类存货的保质期以及临保情况,及时了解市场行情变化,为企业销售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3)加强货物出仓管理。在货物办理分批出仓时,仓储单位接到贸易企业的发货指令《货物出仓单》,认真对照贸易企业在签订仓储协议时预留的放货指示《货物出仓单》样本印签,核对无误后并严格按《货物出仓单》上具体的信息办理出仓手续。3.加强企业存货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利用现代化的先进信息管理系统,避免存在实物信息与财务账面存货信息脱节的现象。企业应全盘考虑将物流数据,业务数据、财务数据等集中到一个平台上进行管理,实现相关数据一体化管理和无缝对接,减少内部重复的单据传递、数据核对、统计等工作,从而让物流人员、业务人员和财务人员更多关注于内部流程的监控和梳理上,提高管理效率。(三)完善存货保险机制。财产保险是一种社会经济补偿制度。企业对库存货物进行保险管理,是对仓储单位无法承担的风险做了事先安排,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企业的财产安全,增强抵御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的能力,把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一旦风险事故发生,企业可以从保险公司得到经济补偿。因此,对存货投保可以降低或消除损失发生后的企业财务负担。1.企业应选择合适的保险险种。目前,财产保险主要有财产基本险和综合险两大类,以及若干附加险。每种险种所对应的费率不同,企业应根据合作的仓储单位存储设施条件、地理位置、周边环境等做出综合评估,选择与之相适应的保险险种。2.企业应充分估算保险金额。根据每个合作仓储单位历年的存储规模以及预计当年度的计划存放量来确定投保额度,合理控制投保费用。综上所述,存货管理是企业内部控制、实现经营目标的重要环节。加强企业存货管理建设势在必行,能够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高企业行业竞争能力,壮大企业发展空间。因此,要加强存货管理,采用先进科学的管理方法,融入一定的信息化建设,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目标。

参考文献:

[1]欧荣鹏.贸易型企业存货管理问题及对策探讨[J].采购与供应链,2017(08).

[2]张燕华.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时代金融,2018(01).

贸易业范文篇9

1.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商务职业能力培养的现状分析

1.1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不够完善(1)就目前高职院校现有国际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分析,国际贸易专业与其他商务类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大体相同,在人才定位和就业方向方面大同小异,人才培养定位不够明确,人才培养方案不够完善。(2)目前,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对专业课程的调整虽然取得一些成效,但仍然存在课程交叉重复、综合不足的问题,专业课程体系缺乏依据,仍需进一步探讨和完善。

1.2课程教学过程注重理论,实践环节较少,学生缺乏实践操作能力国际贸易专业虽开设一些如《国际贸易实务》、《商务谈判》等实践课程,但仍开设一些理论性较强的课程。而且,由于高职教师缺乏企业的实践经验,教师在课堂的讲授仍注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环节薄弱。校内基地的使用力度不够大,专业技能课程并没有充分的进行实训操作。

1.3学生缺乏专业认识、职业岗位认知不够,学习兴趣不够浓厚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综合能力不够均衡,外语水平不高,商务职业能力整体水平偏低。另外,高职学生缺乏职业引导,对外贸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缺乏认识,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1.4校企合作的程度不高、学生缺乏顶岗实习锻炼目前,高职国际贸易专业的校企合作力度还不够大,缺乏在校外的实习实训基地和密切的外贸实习单位。国际贸易专业学生毕业顶岗实习的专业对口率较低,并没有真正得到商务职业技能的锻炼。因此,学生缺乏在具体岗位上的外贸业务实践。

1.5专业教师缺乏企业经验,实践教学环节薄弱(1)高职国际贸易专业的专任教师都较为年轻化,外贸英语能力有限,英语口语能力不强,这对于国际贸易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改革造成了极大的困扰。(2)专业教师缺乏企业实践经验,实践教学环节薄弱。教师实践教学内容过于单一,偏重理论。在实践教学环节中,教师无法把握行业的信息动态,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模式过于传统。

1.6学生缺乏商务职业能力锻炼,商务职业能力薄弱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对于学生商务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活动比较少,尤其是省级或部级的商务职业技能竞赛参与度不高。学生在商务职业能力的培养方面缺乏锻炼,缺乏职业意识,职业能力比较薄弱。

2.关于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商务职业能力培养的几点建议

2.1制定正确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完善课程体系、增加实践课程的比重(1)高职院校要结合本专业的实际岗位要求,制定正确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学生外贸岗位群直接需要的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的商务职业操作技能,增强学生的商务职业能力。(2)完善课程体系、增加实践课程的比重。国际贸易专业要想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外贸人才,就必须完善课程体系,优化整合课程内容。从国际贸易专业实际出发,根据岗位的要求设置符合岗位能力需要的课程,将课程和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相结合。增加实践课程的比重,注重实习和实训,强调对学生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从各方面着重培养学生的商务职业能力。

2.2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扩大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高职院校要扩大国际贸易专业教师的招聘渠道,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在职专任教师到外进修学习、加强教师商务英语的口语培训,加大派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的力度;还要积极聘请行企业专家深入课堂,参与教学改革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培养熟悉业务操作具有较强商务职业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外贸人才。

2.3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加强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高职院校要根据国际贸易专业教学的需要扩大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不断更新教学软件和设备。与此同时,高职院校还要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和要求,拓宽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渠道,有针对性地选择外贸合作企业,加强与企业的调研与联系,争取在发达城市开发新的实训基地,帮助学生寻找专业对口,岗位对接的企业,这样才能更好使学生的能力得到锻炼,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贸易业范文篇10

众所周知,自由贸易在长期是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但是在中短期,尤其是那些原来贸易保护程度较高的发展中国家,加入自由贸易区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调整成本)。因为关税的取消、贸易壁垒的消除总会引起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使资源在各个产业之间重新配置。然而,这个过程是痛苦的。那些原来有竞争优势的产业会发展壮大,而那些没有竞争力的产业则终将被淘汰,从而导致一些产业的部分资本荒置和劳动力失业。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一些国家在执行自由贸易区计划的决心和行动。但是,如果区内贸易的扩大主要来自产业内贸易,那么,各国加入自由贸易区的成本就比较低(DixonandMenon,1995)。因为产业内贸易并不是导致生产要素在产业间的流动,而是在同一个产业内流动,是产业内的专业化,其资本和劳动力的变动更容易适应新环境(Krugman,1981)。因此,本人认为东盟区域贸易合作,区内贸易的扩大主要是以何种形式——产业间贸易还是产业内贸易——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东盟的区内贸易

自1994年东盟自由贸易区计划正式实施以来,在区内关税减免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截止到2001年5月,其CEPT(CommonEffectivePreferentialTariffScheme)(注:CEPT称为《共同有效优惠关税协定》,是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主要运行机制。CEPT产品包括四类,即列入清单产品、暂时例外产品、一般例外产品和敏感产品。)产品的加权平均关税由1993年的12.76%下降到2001年的3.21%,而且有98.3%的商品属于“CEPT列入清单”,其中92.7%商品的关税在5%以下。2000年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区内贸易总额为1595.91亿美元(注:2000年泰国区内贸易的进出口值只包括头9个月的数据。),比1993年增加了93.58%。同时,2000年东盟自由贸易区区内贸易比重为22.32%,比1993年提高了3.14个百分点,年均增长2.19%。因此,从区内贸易比重来看,东盟区域贸易合作在扩大区内贸易上有一定程度的作用。当然,东盟区域贸易合作对各成员国的影响是不同的。马来西亚和文莱的区内贸易比重有所下降,虽然文莱的区内贸易比重居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首位,但其区内贸易在东盟自由贸易区区内贸易总量中的份额却很低,只有0.74%,而且文莱的出口主要是石油和天然气,变化起伏较大。而印尼、菲律宾和泰国的区内贸易比重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年均增长率分别达6.67%、7.92%和4.79%,说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使区域内原先贸易保护程度比较高的国家加强了同区域内其他国家的贸易联系,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扩大经济规模,增强其出口产品在区域内的竞争力。

二、产业内贸易指标

对产业内贸易问题的经验性和统计性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主要涉及经济一体化对贸易专业化的影响,其代表人物有沃顿恩(Verdoorn,1960)、米歇里(Michaely,1962)、巴拉萨(1966)、格鲁伯和劳艾德(GrubelandLloyd,1975)等,他们都建立了各自的测量指标。其中,格鲁伯-劳艾德指标(Grubel-LloydIndex)是迄今为止最具权威的产业内贸易测量指标,简称GL,其表达式如下:

人们通常用一段时间内格鲁伯-劳艾德指标的变化来说明产业内贸易的重要性,如伊玛达(Imada,1990)、阿里夫(Ariff,1991)、基旺(Kwan,1994)和拉曼萨米(Ramasamy,1995)都用此指标对东盟产业内贸易进行研究。但是我们所要说明的是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调整成本,也就是研究该时期区内贸易的增加主要来源于产业内贸易还是净贸易(nettrade,NT),(注:在此用公式对相关概念作一介绍。TTi=NTi+IITi,其中TTi=Xi+Mi,NTi=|Xi-Mi|,TTi指i国的区内贸易的进出口总额,Xi、Mi分别指i国区内贸易的出口额和进口额。tti、nti和iiti分别是一段时期TTi、NTi和IITi的增长率。)而格鲁伯-劳艾德指标并不能说明产业内贸易对增加的区内贸易的贡献程度。另外,该指标还会引起误导,因为,有时尽管产业内贸易比净贸易对增加的区内贸易的贡献低,但是该指标仍然呈上升趋势;同样,有时该指标呈下降趋势,尽管产业内贸易比净贸易对增加的区内贸易的贡献率较低,这是因为:

当iit[,i]>nt[,i]时,意味着GL[,i]是上升的,但是,如果GL[,i]<nt[,i]/(nt[,i]+iit[,i]),nt[,i]+iit[,i]>0,则Ciit[,i]<Cnt[,i];类似地,当nti>iiti时,意味着GLi是下降的,但是,如果GL[,i]>nt[,i]/(nt[,i]+iit[,i]),nt[,i]+iit[,i]>0,则Cnt[,i]<Ciit[,i]。

产业内贸易和净贸易的贡献率表达式如下(Menon,1996):

tt[,i]=Cnt[,i]+Ciit[,i],(3)

其中,Cnt[,i]=(1-GL[,i])nt[,i],(4)

Ciit[,i]=GL[,i]iit[,i],(5)

tt[,i]、nt[,i]和iit[,i]分别是i国一段时期TT[,i]、NT[,i]和IIT[,i]的增长率,Cnt[,i]和Ciit[,i]分别指nt[,i]和iit[,i]对增加的区内贸易的贡献率,GL[,i]指基期i国的格鲁伯劳艾德指标。

三、样本的确定与数据来源

国际贸易的商品成千上万,确定这些贸易中哪些属于产业内贸易,哪些属于产业间贸易,涉及到商品的分类和产业的定义问题。本研究根据HS编码来划分。(注:HS编码全称为协调商品名称和编码制度(TheHarmonizedCommod

ityDescriptionandCodingSystem,HSCode),也简称协调制度,是一种多用途的国际贸易商品分类目录,广泛用于国际贸易有关各国和国际组织的征税、统计、运输等方面,是迄今最完善、系统、科学的国际贸易分类体系。HS编码一位数为类,两位数为章,二者分别有22类和99章。)一般说来,产业划分的越细,产业内贸易指标就越低,反之亦然。由于受数据的影响,本文将按章,也就是HS编码两位数等级数据来划分,然后再用加权平均法计算HS编码一位数(类)和所有商品总体的产业内贸易指标及其对区内贸易的增长贡献率。

本文对1993年至2000年期间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产业内贸易进行实证分析,并将1993年作为基期。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产业内贸易进出口数据来源于ASCU数据库。

四、实证研究结果及其分析

利用公式(1)-(5),本文计算了东盟自由贸易区区内贸易的产业内贸易指标。

就东盟自由贸易区整体而言,1993年至2000年期间,东盟自由贸易区区内贸易增加了94%,其中产业内贸易提高了75%,产业间贸易提升了18%,换句话说,东盟自由贸易区区内贸易的增加有近80%来源于产业内贸易。从部门看,在18类商品中,(注:本文将武器弹药、杂项制品、艺术品和其他未分类商品排除在外,故只有18类商品。)除了动植物油脂类商品外,东盟自由贸易区其他17类商品的区内贸易值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机电音像设备和化工产品的区内贸易增幅最大,均超过一倍,分别达1.45倍和1.42倍。而就产业内贸易的贡献率而言,除了植物产品、动植物油脂和木及木制品外,其他15类商品的产业内贸易的贡献率高于产业间贸易的贡献率。

从东盟自由贸易区各国的具体情况看,除了文莱的区内贸易下降了14.54%外,其他5个国家的区内贸易额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其中,菲律宾和印尼的增幅最高,分别达3.08倍和1.31倍。虽然文莱的区内贸易额有所下降,但其产业内贸易却增加了近10%,其他5个国家的产业内贸易对扩大的区内贸易的贡献率都大于产业间贸易的贡献率。

很显然,东盟自由贸易区产业内贸易的实证研究结果说明东盟区域贸易合作有助于东盟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产业内贸易在东盟区内贸易的重要性的提高说明了贸易自由化所带来的短期调整成本低于原先一些国家的预计。看来那些担心贸易自由化会导致巨大的短期调整成本的生产者是言过其实了。各个东盟国家应对那些院外活动团体的说辞持审慎态度,不要为此而改变贸易自由化的进程。

那么,到底是什么因素提高了产业内贸易在东盟区内贸易的重要性呢?我想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根据林德尔(Linder)的“需求偏好相似论”(DemandPreferenceSimilarityTheory),相似的收入水平和消费偏好促进产业内贸易。自80年代开始,特别是80年代后期开始,东盟各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1987年至1996年的9年间,泰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最高,高达7.80%,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印尼则分别为6.05%、7.48%和6.36%,菲律宾最低,为2.88%。随着东盟各国经济的发展,东盟的市场容量迅速扩充,需求越来越重叠,从而使东盟的产业内贸易比例越来越高。其次,东盟各国的工业化建设。1987年至1996年的9年间,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尼的工业附加值年均增长率都达到两位数,分别高达12.18%、11.74%和10.07%,新加坡为9.22%,菲律宾最低,为4.05%,可见东盟的工业生产能力大大提升了。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发展,东盟产业内部的分工就越细,异质产品的生产规模就越大,从而形成异质产品的供给市场,伴随着需求结构的日益趋同性,东盟的产业内贸易增加了。第三,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随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东盟国家之间的关税越来越低,到2001年东盟自由贸易区90%以上商品(CEPT列入清单商品)的关税低于5%,各国的贸易保护程度大大降低了。这促进了东盟区域资源的重新配置,一些资源从进口部分转移到出口部分,使出口产品更加多样化,提高了产业的水平分工。根据巴拉萨和波温斯(BalassaandBauwens,1987)的实证研究,产业内贸易与加入区域经济组织呈正向关系,即组建区域经济组织有助于区内贸易的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最后是跨国公司的全球化战略。跨国公司在东盟的投资主要有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跨国公司在该时期的投资主要是为了避免东盟国家的进口限制和壁垒;第二个时期是90年代,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寻求生产的低成本,并将东盟作为出口基地。此次的投资主要是在消费类电子和电子配件。正是第二个时期的投资大大促进了东盟国家间的产业内贸易,这些产业内贸易主要是那些电子配件等中间产品。随着跨国公司的发展,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Intra-firmTrade,也称公司内贸易)也不断扩大,而在公司内贸易中相当部分属于产业内贸易。现以日本丰田汽车在东盟各国的投资为例,来说明跨国公司在东盟的投资有助于东盟区内贸易的产业内贸易(参见图1)。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在东盟地区内展开产业内分工,把汽车零部件生产分布到各国,进行专业化生产,以发挥规模效应,而且根据东盟《共同有效优惠关税协定》的规定,这些产品的区内贸易是享受关税减免的。

【参考文献】

1.陈雯:博士学位论文,《东盟区域贸易合作的贸易效应研究》(2002)。

2.Ariff,M.(1991)TheMalaysianEconomy:PacificConnections,KualaLumpur:OxfordUniv.Press.

3.Balassa,B.(1966)"TradePerformanceasanIndicatorofComparativeAdvantage",inD.Greenaway(ed.),EconomicDevelopmentandInternationalTrade,London:MacMillan.

4.Balassa,B.andL.Bauwens(1987)"Intra-IndustryTradeSpecializationinaMulti-CountryandMulti-IndustryFramework",EconomicJournal,Vol.97.

5.Dixon,P.B.andJ.Menon(1995)MeasuresofIntraindustryTradeasIndicatorsofFactorMarketDisruption,CREDIT

ResearchPaper95/13.

6.Grubel,H.G.andP.J.Lloyd(1975)Intra-IndustryTrade:TheTheoryandMeasurementofInternationalTradeinDifferentiated

Products,London:Macmillan.

7.Imada,P.(1990)EvaluatingEconomicDevelopmentinDevelopingCountries,AnnArbor:UMI.

8.Krugman,P(1981)"Intra-IndustrySpecializationandtheGainsfromTrade",JournalofPoliticalEconomy,Vol.89.

9.Kwan,C.H.(1994)EconomicInterdependenceintheAsia-PacificRegion,London:Routledge.

10.Menon,J.(1996)AdjustingtowardsAFTA:TheDynamicsofTradeinASEAN,Singapore:ISEAS.

11.Michaely,M.(1962)ConcentrationinInternationalTrade,Amsterdam:North-HollandPublishingCo.

12.Petri,P.(1993)"TheEastAsianTradingBloc:AnAnalyticalHistory",inJ.A.FrankelandM.Kahler(eds.),RegionalismandRivalry:JapanandtheUnitedStatesinPacificAsia,Chicago:

UniversityofChicago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