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毕业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1 06:40:00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范文篇1

毕业论文

论维西旅游资源优势及其开发对策

地处部级风景名胜区“三江并流”中心腹地的维西,历史悠久,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并存的地区,又是迪庆藏族自治州所辖的傈僳族自治县,是迪庆香格里拉的重要组成部分。维西素以动植物资源丰富、民族风情浓厚、饮食文化独特而著称,有“横断山中绿宝石”、“天然杜鹃花园”、“灵灵家园”、“兰花之乡”等美称。

金沙江、澜沧江流经维西境内,怒江离维西县境仅十几公里之遥,与金沙江、澜沧江并肩而流,形成了三江夹两山,两河入两江的地势。县境内从最高海拔4880米的查布朵嘎雪山到海拔1480米的碧玉河,海拔高差3000多米,形成了比较典型的立体气候植被带,蕴藏着较为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独特的地貌奇观。境内大江滔滔,峡谷重重,林海莽莽,高原湖泊晶莹透明,构成了奇特的三江自然景观。

全县三大景区中,澜沧江景区以峡谷、雪山、高原湖泊、傈僳族“阿尺目刮”为代表;塔城景区以滇金丝猴、热巴、藏传佛教、生态为代表;保和镇以古乐、兰花、杜鹃、傈僳族对脚舞、饮食为代表,三个景区集中展示了维西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特别是叶枝阿尺木刮、塔城热巴、永春地脚舞、维西古乐,可谓是民族民间艺术宝库里的奇葩,深受中外游客的欢迎。

维西通往兰坪、中甸、丽江、德钦的公路有5条,有一个旅游开发公司,一家三江并流旅行社,六家酒店,5家涉外定点接待单位。有1600余个接待床位,100余个标间,三条旅游黄金线路和一批通过严格培训的导游队伍和服务人员。

历史上,居住在境内的各民族长期和睦相处、互相依存、互为影响,因而在宗教、民俗、饮食文化等诸多方面形成了既有融合又各具特色的特点,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文化教育现象。傈僳族特色文化,是维西各族人民长期融洽相处的结晶。

继云南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文化大省”和州委州政府提出“建设香格里拉文化州”战略目标之后,为了使维西旅游业顺利步入21世纪,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分析了维西旅游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对旅游资源的开发提出了一定对策和建议。

一、维西旅游资源的特征

维西素有“兰花之乡,金丝猴家园”,“横断山脉中的绿宝石“的美誉。这里山河壮丽,自然风光优美,拥有北半球最南端终年积雪的高山,茂密苍茫的原始森林,险峻深邃的峡谷,发育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使维西成为自然风光的博物馆,再加上维西众多的历史古迹、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神秘的宗教文化,更为维西增添了无限魅力。

从维西旅游资源的分布、构成、景观质量及特征、开发程度、社会情况等来看,可将维西旅游资源的特征概括为以下7个方面:

1、多样性

维西山川秀美,其旅游资源构成复杂多样、丰富多彩。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都十分丰富,有立体气候;有雄伟壮丽的山川地貌;有古老悠久的历史文化遗存;还有各具特色的多民族文化;有多种奇异典型的地质现象、丰富的矿产矿床及动植物群落;有大量高峰绝壁、急流险滩和洞穴可供攀登、漂流探险;还有数量和品种多样的矿泉供人闲逸疗养。而雄奇壮伟的"三江并流"核心腹地更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特殊的区位,形成维西旅游资源组合的多样性。

2、奇特性

通过维西众多的景观与州内外相似或同类景观比较,得出这样的结果:维西许多地区地学景观都具有奇特性,构成旅游资源优势。

3、地域性

维西旅游资源分布极为广泛,除塔城、保和镇、叶枝、永春、攀天阁等乡镇的旅游景观已享有一定的盛名之外,在澜沧江沿岸的维登、中路、白济汛、康普、巴迪等乡镇旅游资源大量分布,并且有相当程度的集中。全县各乡镇几乎都有景点,并各有特色。但是,各类旅游景观资源的分布却受一定地域限制,例如塔城、叶枝两大旅游片区的显著差别,少数民族分布的地域性等等

4、多民族性

维西的民族旅游资源特色鲜明,丰富多样。云南有51个民族,维西有13个。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风格各异、类型多样的民族文化、风俗习惯、节日、服饰、村舍建筑,构成了维西旅游资源的一大特点和优势。

5、融合性

在维西,不同的地学景观与各异的动植景观、气象景观和民族文化、少数民族风情组合,形成风格、特色不同的景区,各类景观相辅相成,互为依托,体现出极高的组合性。

6、生态性

维西生物旅游景观极为丰富独特,素有“横断山中的绿宝石”、“灵灵家园”、“兰花之乡”等美誉,不少动植物类型观赏价值极高,自然生态系统保存较好,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天人合一”的主题,成为香格里拉一大生态旅游景观。

7、潜力性

维西县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旅游资源丰富,但绝大数未加以开发利用。可利用和挖掘的潜力还很大。例如:位于维登乡境内的新化湖、叶枝镇的查布朵嘎等,到如今仍处于未开发状态,应不断补充内涵,赋予其新的生命力,充分挖掘出其潜力。

二、维西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为把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迪庆州委、州政府,维西县委、县政府提出了把旅游业发展成为新兴支柱产业的决策,加快了维西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建设的步伐。

目前,维西已开发和建设了一大批具有地方特色的风景旅游区和旅游服务设施,基本上形成了以县城保和镇为中心的三大旅游线路,重点建设了县城、塔城镇、澜沧江流域为中心的三大旅游区。目前维西旅游资源开发已取得了喜人成绩的同时,仍然有大量不容忽视的问题存在。

1、资源总体开发程度不高

当前,维西服务设施还不配套,景观资源的开发较单一,造成资源特色的浪费,开发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

2、行业管理差

维西旅游资源的开发,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各自为政,各行其是,盲目开发的现象时有发生。相当部分环境质量高、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观赏价值上乘,且具有科学考察价值的重点旅游资源得不到新的或深层次的开发,利用效率不高。部分地方因行业管理不当,造成景观的破坏和景点的重复建设,大大损害了维西旅游地的形象。

3、保护意识差

开发过程中资源的保护意识差,对旅游资源的破坏现象仍然存在,人为性破坏和建设性破坏现象严重。

4、开发资金不足

维西旅游资源的开发,资金来源不稳定。旅游资源的发展建设本身就具有建设周期长,资金消耗大的特点。而目前维西县旅游开发的资金基本上由政府划拨,尽管政府也建立了发展旅游业的基金,分年度划拨,但仍是杯水车薪。因此,有些好的旅游项目因资金问题而搁浅,其开发速度远不能与迅速增长的游客需求相适应。另外,由于资金不足,相配套的交通、能源和自身基础设施欠帐太多,制约着维西旅游业的发展。许多景观资源,由于地处边远地区,交通设施落后,可进入性差,导致这些颇有价值的景观鲜为人知。

5、环境管理差

许多景点,由于环境管理差,有损于维西旅游形象。虽然政府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抓环境卫生,但成效不大。脏、乱、差现象仍然存在,损害了高质量的旅游资源,造成游客滞留时间较短。

6、宣传力度不够

维西诸多的名胜风景旅游点,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多年来一直鲜为人知,造成旅游资源的极大浪费,而维西每年的旅游宣传资金较低。

此外,诸如资源开发规划人才匮乏,地方政府对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政策的认识不足、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因素也是制约维西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对策及建议

针对维西旅游资源的特征及开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吸取多年来的经验教训,提出以下建议,以供参考。

1、转变政府职能,加大开发力度。

“十一五”是维西旅游业发展的关键时期,一定要坚持社会、经济、生态全面发展,充分转变政府职能,组织力量对维西县的旅游资源进行全面的普查、评价,并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倾斜,加大开发力度,立足于充分发挥维西自然旅游资源优势和人文旅游源优势及区位优势。

2、加强法制建设,加大执法力度。

制定和完善旅游资源开发的政策和法规,使维西旅游资源的开发工作有法可依,对违反法规的开发行为和破坏资源的行为进行严厉惩罚,保证资源开发工作顺利进行,使维西旅游资源的开发工作走向正轨。

3、积极倡导生态旅游,做到资源的保护性开发。

积极倡导生态旅游,使生态旅游进入人们的生活,并逐渐成为一种时尚,做到以旅游带动资源开发,以资源开发促进旅游发展,加强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做到资源的保护性开发。

4、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深度开发。

加强以自然旅游资源优势为基础的资源开发利用,同时注重人文旅游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并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深度开发,对那些市场潜力大、功能开发齐全的旅游地积极引导,大力扶持,对尚未开发的旅游资源多渠道进行开发,对已开发的旅游资源应不断完善其功能,增加其深度和内涵。

5、广辟财源、多方集资、落实旅游资源开发、建设资金。

维西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建设,必须贯彻利用内资和引进外资相结合;国家、地方、部门、集体、个人一起上的方针,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争取国家各种专项建设资金扶持。以多形式、多渠道地筹集社会资金,广辟财源,多方集资,解决维西旅游资源开发资金不足的难题,在西部大开发中,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6、坚持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

开发维西旅游资源,应树立长远观念,为子孙后代保存珍贵的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不要只顾及眼前利益,做到旅游资源开发一项、见效一项、保护一项,使维西的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健康协调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空间和旅游区域,以“兰花节”、“阔时节”为契机,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有利之机,实现维西旅游业的持续增长和强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桂华、钟林生、明庆忠:《生态旅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2]周国星:《香格里拉—维西旅游指南》,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

3、维西县旅游局:《三江并流腹地·灵性香格里拉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

4、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外事旅游局:《维西傈僳族自治且旅游发展“十一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规划(草案)》,2005年3月。

论文提要

二十一世纪,旅游作为新的产业,以无烟工业的角色在全球得以迅猛发展。国家确定迪庆为我国中西部旅游开发重点地(州)之一。随着“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的成功申报、云南省委、省人民政府提出建设“旅游经济强省”和迪庆州建立“旅游支柱产业”等战略目标的确定,为维西发展旅游业创造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为此,结合维西实际,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维西旅游资源的优势及其开发对策,以供有关人士参考。

一、维西旅游资源的特征。

1、多样性;2、奇特性;3、地域性;4、多民族性;5、融合性;6、生态性;7、潜力性。

二、维西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1、资源总体开发程度不高2、行业管理差3、保护意识差4、开发资金不足5、环境管理差6、宣传力度不够。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范文篇2

关键词:体验旅游导游新型要求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消费心态的日益成熟在经历了多年“黄金周”的培育之后我国旅游业已经出现了由较低层次的“观光旅游”向更为高级的消费模式—以情景化、体验化为特征融高品味吃、住、行、游、购、娱活动为一体的“体验旅游”逐步过渡的趋势。美国两位闻名学者约瑟夫?派恩和詹姆斯?吉尔姆在《体验经济》中认为以后世界经济已经步入“体验经济”时代。所谓“体验”是以服务为舞台以商品为道具围绕消费者创造出值得消费者回忆的活动。“体验旅游”是在体验经济规模不断膨胀的大背景下产生的一种崭新旅游产品其最大的特征是注意旅游者的体验效能本质是“以人为本”终极目标是快乐感、亲切感、自我价值。因此“体验旅游”特殊强调游客自身的积极参与和自身体验使游客真正感受到旅游中的乐趣。

旅游从本质上讲就是人们离开常住地到异地去寻求某种体验的一种活动。“体验旅游”将“体验”的概念单独提炼出来意在突出“体验”的强烈性。从旅游业的发展表明近年来随着人们旅游观念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认为现代旅游更多的是一种旅游心情的分享一种生活方式的体验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体验旅游已成为现代旅游最具开发潜力的部分它强调游客对旅游地文化的、生活的、历史的体验强调参与性与融入性。体验旅游将是体验经济时代旅游消费的必然需求。

体验旅游与观光旅游是在体验经济和服务经济两种不同的经济形态下的产物二者在产品形态、消费心理、旅游经营者和旅游者之间的关系等诸多方面都有着不同。体验旅游用个性化旅游产品代替原来的标准化旅游产品。面对同样的景区景点或娱乐设施不同的游客亦可能有完全不同的体验;即使为了同样的一种体验(犹如样的道教旅游的体验)不同的游客也会选择不同的实现方式、地点等。因此体验旅游时代旅游者将不再满意被动接受设计好的、标准化的旅游产品而是希望能亲自参与设计自己的旅游线路和旅游经销商共同完成其所需旅游产品的生产。个性化特征由此凸现。

从游客追求的价值目标看体验旅游不仅重视旅游结果更重视旅游过程。观光旅游阶段游客的旅游观念尚处于较低水平基本是“白天看庙晚上睡觉走到景点拍拍照”旅游体验不深重游率不高。体验旅游时期的旅游者不仅关注得到什么样的旅游产品而是更加重视在哪里、如何得到这一产品。

在体验旅游中旅游消费心理转向更高级的情感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需要层次中提出“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人类的最高需要。注重以人为本的体验旅游将使人们的旅游消费心理从消极的逃避转向积极的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体验旅游更加强调与旅游者的沟通并以此触动其内在情感加强旅游体验。体验旅游的第二个终极目标是使游客产生亲切感而亲切感产生的首要条件就是与旅游者的沟通。只有导游与游客之间有了良好的互相沟通才能使游客全身心的放松充分融入到景物中情景交融从而加强旅游体验。

导游行业现在是一个颇有争议的行业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现在导游的社会声誉不佳普遍印象是“素质不高”工作雷同。根据国家旅游局人教司对全国导游队伍人力资源状况的调查截止2002年8月底全国已有人取得导游人员资格证书但导游队伍内部结构不合理。从等级结构来看低等级(资格和初级)导游人员占导游队伍的绝大多数为96.3%;中、高、特级导游员人数尚不到4%。从学历结构来看我国导游人员的学历普遍偏低其中高中、中职、中专学历者占41.7%大专学历者占39.4%本科以上学历者占18.9%。外语类导游人员的学历比中文导游员稍高但大专及以下学历仍占52%。此种现状直接导致的后果是“导游就是导购”以及宰客、甩团、强行索要小费等不文明行为屡见不鲜。而千篇一律的导游辞、线路安排、游玩项目等等使得游客在旅游过后对导游工作的认同更无从谈起。

尽管如此不论导游自身或旅行社对体验旅游时代导游环节都未引起充分重视。导游作为连接旅游主体和旅游客体的中介因素是旅游目的地、旅行社、旅游者三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体验旅游时代的到来导游的作用会越来越重要对高素质的新型导游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

体验旅游对导游的详细要求

(一)提升文化素养

从景区景点的层面看体验旅游是观光游更深层次的挖掘和更广层面的拓展;从游客的层面看日益成熟的游客消费心态以及日益提高的游客文化品味是“体验旅游”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体验旅游阶段导游应该让游客体会到美在其中乐在其中轻松在其中感悟在其中。由此导游就必须针对景区景点所需要、所能够传递给游客的体验自己先停止的深入思索并揣摩不同游客的审美特点、心理习惯、消费观念乃至身体状况来“量身定做”旅游产品(包括景点选择、导游辞的选择、线路的选择、景点停留工夫的选择景区内互动项目参与程度的选择甚至导游自己组织开展的小活动的选择等等)。“体验旅游”呼唤高素质的导游也只有高素质导游能够让游客深刻理解旅游景区的文化内涵使“体验”更深。

(二)自身素质专业化

传统观光旅游阶段旅游者还未挣脱“眼睛旅游”的方式;体验旅游阶段随着旅游者对个性化旅游产品的购买对高品质旅游体验的需求他们希望通过导游的穿针引线来深刻了解、感受旅游区的人文环境和历史脉络从而加深对景点的印象提高旅游体验层次。有学者提出“一流的导游应该是博士水平”。但是目前我国大多数的导游只能千篇一律的复述相同的导游词真正能深入了解旅游目的地风俗习惯、文化渊源的高素质导游极少。这些现象的出现直接导致了游客感慨不深更别说获得某种终身难忘的体验。其实不论从景区景点的角度还是从游客的角度都希望导游能够在深入了解、发掘景区特色的基础上将景区景点的优势贯穿旅游过程的始终并不断发挥到极致。因此培育专业化导游的时机已经成熟如专业的红色旅游导游专业的宗教旅游导游。知识的专业化会使导游对某一类旅游资源、某些旅游景点有更深层次的理解甚至有创新的见解这样就克服了传统导游什么景点都讲但都讲解不深不能给游客留下深刻旅游体验的缺点。因此可以设想在不久的将来熟知中国革命史的红色导游将大量出现在井冈山、延安;熟读道教、佛教经典的宗教导游将带领游客领略武当山、普陀山的道义、佛文化;而九寨沟、张家界是山水导游大显身手的地方。同时景区自身也应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定点导游并把此纳入旅游景区规划中这样便可以在最快的工夫以最高水平的讲解来向旅行社、旅游者宣传本景区并以此扩大景区的知名度。公务员之家:

(三)重视差异化服务

这主要是从游客的社会角色来考虑。前面已经提到体验旅游时代游客要求个性化那么具有不同的社会角色的游客参与其中时即使针对同一旅游项目也应有不同的服务侧重点。比如同样的山水旅游对于一群老年朋友来说在游玩过程中就应该多留些工夫给他们悄悄的品味、欣赏;而对于一群青少年而言导游则应充分调动他们的感观和四肢与大自然“亲密接触”这样才让他们真正体会到放松的感觉。同样即使是同一个人重游同一个景点导游也要因其扮演的具体的社会角色而采用不同的讲解。

(四)具备强健的体魄

体验旅游阶段从“走马观花”到“下马看花”个性化旅游产品要求导游更多的亲身参与身体力行的引导游客融入景物中并和他们一起体验。导游只有在和游客一起经历的过程中才能激发游客的兴致并在思想上达到共鸣使两者之间产生信任感产生如同朋友之间的情谊最终实现体验旅游的第二个目的——亲切感。

参考文献: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范文篇3

关键词:肺炎;毕业论文;实践教学

2019年末,肺炎疫情突至,我国高等院校春季开学延期。根据教育部有关肺炎疫情防控通知精神,各高校做出“推迟开学不停学”决定,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教学工作,确保教学质量标准不降低。但疫情防控背景下本科毕业生面临着资料不全、实验室“停摆”、外出调研受阻、导师指导难等问题[1-3],这些问题直接影响毕业论文的质量。近年来,“严把质量关”已成为教育主管部门和高等院校的共识[4]。因此,本研究于2020年6月针对湖北某省属本科院校的应届毕业生,利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试图摸清当时毕业论文实践教学环节的状况,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疫情防控背景下提高本科毕业论文实践教学质量提供一定参考。

一、疫情防控背景下本科毕业论文实践教学环节的分析

笔者于2020年6月对湖北某省属本科院校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2016级地理科学与旅游管理两个本科专业的毕业生进行线上问卷调查和访谈。其中,2016级地理科学专业毕业生38名、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77名。两个专业共计110人(地理科学专业36名,旅游管理专业74名)参加问卷调查,占该院毕业生的95.65%。本届学生的指导老师共39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1人、讲师22人。本次问卷调查共设置了23个问题,包括总体满意度、选题阶段、写作过程和网络答辩四个部分。根据问卷调查数据以及指导老师反馈的情况来看,本研究样本中学生的毕业论文工作进展情况良好,基本能在毕业论文工作安排的时间节点前完成相关工作,但疫情仍对各实践教学环节造成一定影响。1.疫情是造成学生对毕业论文总体满意度偏低的重要原因参与线上问卷调查的毕业生中95.46%的人清楚毕业论文开展的全过程,且76.36%的学生认为撰写毕业论文对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作用较大。但是,只有45.45%的学生对自己的毕业论文满意,认为自己的毕业论文一般或不满意的达到54.55%,超过总调查人数的1/2,说明本届毕业生对自己毕业论文的总体满意度偏低(图1)。其中,地理科学专业满意人数19人,占本专业参加调查人数的52.78%;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毕业论文满意的比例明显低于地理科学专业,仅有31人,占41.89%。问卷调查的数据还显示,认为自己的毕业论文一般或不满意的学生中,有76.47%的人认为理论知识不扎实、实践技能不熟练是无法满足研究需要的主要原因。41.18%的学生认为自己不够努力是导致毕业论文满意度偏低的原因之一。疫情期间无法返校获取资料、居家期间导师指导难、无法返校进行实验以及家里缺乏计算机等设备这四种疫情因素导致毕业论文一般或不满意的比例分别为64.71%、47.06%、29.41%和11.76%①。2.疫情导致部分毕业论文选题调整疫情全面防控时期,该校2020届毕业生已经完成选题和开题工作。调研数据表明,由于疫情影响,导致11.82%的学生毕业论文重新选题,44.55%的毕业论文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进行了调整,67.27%的毕业论文进度重新进行了安排(图2)。在文献资料检索方面,90.91%的学生居家期间都能利用网络数据库检索文献。能够阅读20篇以上外文文献的同学占到27.27%;阅读11~20篇外文文献的同学占21.82%;阅读5~10篇外文文献的同学占14.55%;阅读5篇以下外文文献的同学占36.36%。此外,44.55%的学生认为开题报告最难以撰写的是国内外研究现状,仅有0.91%的毕业生认为论文工作阶段难以撰写。3.疫情一定程度上造成毕业论文写作困难地理科学专业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性均较强,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理论知识,还需掌握室内和野外调查、观察、观测、采样及室内分析的基本功[5]。然而,调研结果显示本届学生毕业论文的数据主要来自网络公共数据的获取(占参加调研人数的63.64%)。疫情期间平均每周学生与指导老师交流沟通2次以上的人数占52.72%,交流沟通1次的人数占38.18%;此外,在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学生与指导老师交流的模式多是按照指导老师安排的时间进行讨论交流(占比为50.91%),45.45%的学生能积极主动联系指导老师,但仍有3.64%的学生每到时间节点被指导老师催促。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74.55%的学生认为论文的排版能力得到提升,44.55%的毕业生认为自己对图表进行合理、正确的分析能力提高了。综合毕业论文各部分的写作情况,学生认为最难以撰写的部分为文献综述,其次是数据收集与方法,再次为结果与讨论部分。4.疫情对网络答辩环节影响较低调查问卷数据显示,98.18%的学生顺利完成了毕业论文网络答辩,后续跟踪调查结果显示最终全员完成网络答辩。仅有3.64%的学生不满意毕业论文网络答辩。98.18%的毕业生清楚答辩前需做的准备工作,92.73%的学生了解本学院对毕业论文质量的评价标准。此外,77.27%的学生正式答辩之前进行了网络预答辩。53.64%的学生能利用PPT来展示自己的论文内容(图3)。通过上述分析可知,虽然所有学生的毕业论文按时完成了,但疫情防控仍对地理科学和旅游管理这类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的毕业论文各教学环节造成了一定影响。疫情期间无法返校获取资料是造成学生对毕业论文总体满意度偏低的重要原因。少部分学生论文重新选题,近一半学生论文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进行了调整,2/3的学生的论文进度重新进行了安排。此外,疫情期间学生与导师沟通交流不畅一定程度上造成毕业论文写作困难。

二、疫情防控背景下本科毕业论文实践教学环节质量提升的方法体系

本文就如何减少这些影响,从学校、导师和学生三方面做出一定分析,构建疫情防控背景下本科毕业论文实践教学环节质量提升的方法体系(图4)。1.学校资源保障,严格管理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如何有效地执行高等教育部门的政策并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的当务之急[6]。疫情防控背景下为满足毕业论文线上指导的需求,学校应积极组织各方资源。具体来讲:理论知识不扎实、实践技能不熟练是学生研究欠缺的主要原因,学校需联络各大在线学习平台,如超星尔雅、学堂在线、中国大学慕课等平台,帮助毕业生学习毕业论文写作相关知识和技能。针对疫情期间无法返校进行实验实践的实际情况,学校可以联系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共享平台(实验空间),开放虚拟仿真实验项目以供学生做实验。为解决无法返校资料不全以及文献检索困难,学校可与校图书馆以及各数据库供应商协商,网络中心开通VPN服务,以助师生访问校内资源。虽然疫情防控对完成毕业论文造成一定影响,但毕业论文质量不能因此降低。为确保毕业论文各项工作落实,学校应充分利用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加强过程管理和监督。具体来讲:春季线上开学初,学校组织各二级学院逐一摸排毕业生情况,找准困难学生;3月初,组织开题情况检查,确保所有毕业生顺利开题;4月初,组织中期检查,掌握学生论文进度和遇到的问题,对有困难的学生精准帮扶;5月初,组织指导老师和学生参加毕业论文质量提升网络研讨会;5月底,制定答辩工作方案,布置论文和答辩工作;6月,所有专业完成答辩工作。2.导师悉心指导,认真督促指导老师的悉心教导是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重要保证。导师可以通过电话、短信、QQ、微信、邮件、线上会议等多渠道进行线上指导。居家期间平均每周学生与指导老师交流沟通需在2次以上。在论文选题上,部分学生实验数据获取困难。这就要求学生与导师尽快沟通,细致评估在4月初完成实验并获取数据的可能性。如果时间不能保障,应立即重新选题,调整毕业论文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重新安排毕业论文进度。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指导老师需从论文内容、数据获取、分析与处理,到语言表述以及论文的排版等方面全方位指导。此外,疫情期间部分学生易出现压抑和焦虑的情绪,甚至排斥毕业论文写作工作。指导老师应及时掌握学生的困难情况,针对不同情况制定解决措施,经常和学生聊天沟通,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悉心指导不代表大包大揽替学生完成全部论文工作,要秉持严谨的态度,注重方法的指导和科研精神的培养。在毕业论文答辩环节,应对毕业论文质量的评价标准、PPT汇报过程和答辩质疑均做出详细规定。建议每个答辩小组建立专门的答辩QQ群,要求学生提前将毕业论文提交到QQ群,以便答辩教师提前查看答辩学生的论文。正式答辩前需进行预答辩,帮助学生及答辩教师熟悉流程,及时发现并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3.学生积极主动,坚定信心学生是毕业论文实践教学环节的主体,因此,毕业论文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态度。和平时线下指导相比,线上学习要求学生更加积极主动,不能每到时间节点被指导老师催促。每次和指导老师沟通前先梳理问题,列出清单,尽可能让提问目标更明确。这样即可保证学生的逻辑更清晰,指导老师也能迅速理解学生面临的具体问题,及时提出解决方案。另外,线上指导更要求学生及时反馈,每次与导师交流沟通后形成文字记录反馈给导师,确认自己的理解正确与否。此外,为了高质量完成毕业论文,学生还需要有战胜疫情、顺利毕业的坚定信心。这一方面需要学校、导师、家长、亲友的关怀,更重要的是学生心态的自我调整。在忙碌的论文写作之余,适当锻炼,保持健康的体魄。

三、结语

肺炎疫情使本科生在毕业论文完成上遭遇危机。疫情导致部分学生毕业论文选题调整,一定程度上造成毕业论文写作困难,是造成学生对毕业论文总体满意度偏低的重要原因。虽然学生们顺利完成了毕业论文答辩,但我们应该吸取疫情发生前、后不同阶段的经验,寻找不足,从学校(资源保障、严格管理)、导师(悉心指导、认真督促)和学生(积极主动、坚定信心)三方面着手,努力提升疫情防控背景下本科毕业论文实践教学环节质量。

参考文献:

[1]铁铮.毕业遇到疫情,高校如何做好“摆渡人”?[J].北京教育(高教),2020(5):5.

[2]石义军.浅谈特殊时期高校有机化学专业毕业论文的设计与完成[J].广东化工,2020,47(8):211-212.

[3]周金.肺炎疫情之下的民族高校信息类硕士毕业生现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20(5):20-21.

[4]马昌前.如何写好本科毕业论文[J].中国地质教育,2019,28(3):77-81.

[5]张伟,张丽丽.浅析实验选题与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提高—以地理科学专业为例[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4(6):31-34.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范文篇4

关键词:肺炎;毕业论文;实践教学

2019年末,肺炎疫情突至,我国高等院校春季开学延期。根据教育部有关肺炎疫情防控通知精神,各高校做出“推迟开学不停学”决定,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教学工作,确保教学质量标准不降低。但疫情防控背景下本科毕业生面临着资料不全、实验室“停摆”、外出调研受阻、导师指导难等问题[1-3],这些问题直接影响毕业论文的质量。近年来,“严把质量关”已成为教育主管部门和高等院校的共识[4]。因此,本研究于2020年6月针对湖北某省属本科院校的应届毕业生,利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试图摸清当时毕业论文实践教学环节的状况,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疫情防控背景下提高本科毕业论文实践教学质量提供一定参考。

一、疫情防控背景下本科毕业论文实践教学环节的分析

笔者于2020年6月对湖北某省属本科院校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2016级地理科学与旅游管理两个本科专业的毕业生进行线上问卷调查和访谈。其中,2016级地理科学专业毕业生38名、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77名。两个专业共计110人(地理科学专业36名,旅游管理专业74名)参加问卷调查,占该院毕业生的95.65%。本届学生的指导老师共39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1人、讲师22人。本次问卷调查共设置了23个问题,包括总体满意度、选题阶段、写作过程和网络答辩四个部分。根据问卷调查数据以及指导老师反馈的情况来看,本研究样本中学生的毕业论文工作进展情况良好,基本能在毕业论文工作安排的时间节点前完成相关工作,但疫情仍对各实践教学环节造成一定影响。1.疫情是造成学生对毕业论文总体满意度偏低的重要原因参与线上问卷调查的毕业生中95.46%的人清楚毕业论文开展的全过程,且76.36%的学生认为撰写毕业论文对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作用较大。但是,只有45.45%的学生对自己的毕业论文满意,认为自己的毕业论文一般或不满意的达到54.55%,超过总调查人数的1/2,说明本届毕业生对自己毕业论文的总体满意度偏低(图1)。其中,地理科学专业满意人数19人,占本专业参加调查人数的52.78%;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毕业论文满意的比例明显低于地理科学专业,仅有31人,占41.89%。问卷调查的数据还显示,认为自己的毕业论文一般或不满意的学生中,有76.47%的人认为理论知识不扎实、实践技能不熟练是无法满足研究需要的主要原因。41.18%的学生认为自己不够努力是导致毕业论文满意度偏低的原因之一。疫情期间无法返校获取资料、居家期间导师指导难、无法返校进行实验以及家里缺乏计算机等设备这四种疫情因素导致毕业论文一般或不满意的比例分别为64.71%、47.06%、29.41%和11.76%①。2.疫情导致部分毕业论文选题调整疫情全面防控时期,该校2020届毕业生已经完成选题和开题工作。调研数据表明,由于疫情影响,导致11.82%的学生毕业论文重新选题,44.55%的毕业论文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进行了调整,67.27%的毕业论文进度重新进行了安排(图2)。在文献资料检索方面,90.91%的学生居家期间都能利用网络数据库检索文献。能够阅读20篇以上外文文献的同学占到27.27%;阅读11~20篇外文文献的同学占21.82%;阅读5~10篇外文文献的同学占14.55%;阅读5篇以下外文文献的同学占36.36%。此外,44.55%的学生认为开题报告最难以撰写的是国内外研究现状,仅有0.91%的毕业生认为论文工作阶段难以撰写。3.疫情一定程度上造成毕业论文写作困难地理科学专业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性均较强,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理论知识,还需掌握室内和野外调查、观察、观测、采样及室内分析的基本功[5]。然而,调研结果显示本届学生毕业论文的数据主要来自网络公共数据的获取(占参加调研人数的63.64%)。疫情期间平均每周学生与指导老师交流沟通2次以上的人数占52.72%,交流沟通1次的人数占38.18%;此外,在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学生与指导老师交流的模式多是按照指导老师安排的时间进行讨论交流(占比为50.91%),45.45%的学生能积极主动联系指导老师,但仍有3.64%的学生每到时间节点被指导老师催促。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74.55%的学生认为论文的排版能力得到提升,44.55%的毕业生认为自己对图表进行合理、正确的分析能力提高了。综合毕业论文各部分的写作情况,学生认为最难以撰写的部分为文献综述,其次是数据收集与方法,再次为结果与讨论部分。4.疫情对网络答辩环节影响较低调查问卷数据显示,98.18%的学生顺利完成了毕业论文网络答辩,后续跟踪调查结果显示最终全员完成网络答辩。仅有3.64%的学生不满意毕业论文网络答辩。98.18%的毕业生清楚答辩前需做的准备工作,92.73%的学生了解本学院对毕业论文质量的评价标准。此外,77.27%的学生正式答辩之前进行了网络预答辩。53.64%的学生能利用PPT来展示自己的论文内容(图3)通过上述分析可知,虽然所有学生的毕业论文按时完成了,但疫情防控仍对地理科学和旅游管理这类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的毕业论文各教学环节造成了一定影响。疫情期间无法返校获取资料是造成学生对毕业论文总体满意度偏低的重要原因。少部分学生论文重新选题,近一半学生论文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进行了调整,2/3的学生的论文进度重新进行了安排。此外,疫情期间学生与导师沟通交流不畅一定程度上造成毕业论文写作困难。

二、疫情防控背景下本科毕业论文实践教学环节质量提升的方法体系

本文就如何减少这些影响,从学校、导师和学生三方面做出一定分析,构建疫情防控背景下本科毕业论文实践教学环节质量提升的方法体系(图4)。1.学校资源保障,严格管理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如何有效地执行高等教育部门的政策并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的当务之急[6]。疫情防控背景下为满足毕业论文线上指导的需求,学校应积极组织各方资源。具体来讲:理论知识不扎实、实践技能不熟练是学生研究欠缺的主要原因,学校需联络各大在线学习平台,如超星尔雅、学堂在线、中国大学慕课等平台,帮助毕业生学习毕业论文写作相关知识和技能。针对疫情期间无法返校进行实验实践的实际情况,学校可以联系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共享平台(实验空间),开放虚拟仿真实验项目以供学生做实验。为解决无法返校资料不全以及文献检索困难,学校可与校图书馆以及各数据库供应商协商,网络中心开通VPN服务,以助师生访问校内资源。虽然疫情防控对完成毕业论文造成一定影响,但毕业论文质量不能因此降低。为确保毕业论文各项工作落实,学校应充分利用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加强过程管理和监督。具体来讲:春季线上开学初,学校组织各二级学院逐一摸排毕业生情况,找准困难学生;3月初,组织开题情况检查,确保所有毕业生顺利开题;4月初,组织中期检查,掌握学生论文进度和遇到的问题,对有困难的学生精准帮扶;5月初,组织指导老师和学生参加毕业论文质量提升网络研讨会;5月底,制定答辩工作方案,布置论文和答辩工作;6月,所有专业完成答辩工作。2.导师悉心指导,认真督促指导老师的悉心教导是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重要保证。导师可以通过电话、短信、QQ、微信、邮件、线上会议等多渠道进行线上指导。居家期间平均每周学生与指导老师交流沟通需在2次以上。在论文选题上,部分学生实验数据获取困难。这就要求学生与导师尽快沟通,细致评估在4月初完成实验并获取数据的可能性。如果时间不能保障,应立即重新选题,调整毕业论文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重新安排毕业论文进度。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指导老师需从论文内容、数据获取、分析与处理,到语言表述以及论文的排版等方面全方位指导。此外,疫情期间部分学生易出现压抑和焦虑的情绪,甚至排斥毕业论文写作工作。指导老师应及时掌握学生的困难情况,针对不同情况制定解决措施,经常和学生聊天沟通,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悉心指导不代表大包大揽替学生完成全部论文工作,要秉持严谨的态度,注重方法的指导和科研精神的培养。在毕业论文答辩环节,应对毕业论文质量的评价标准、PPT汇报过程和答辩质疑均做出详细规定。建议每个答辩小组建立专门的答辩QQ群,要求学生提前将毕业论文提交到QQ群,以便答辩教师提前查看答辩学生的论文。正式答辩前需进行预答辩,帮助学生及答辩教师熟悉流程,及时发现并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3.学生积极主动,坚定信心学生是毕业论文实践教学环节的主体,因此,毕业论文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态度。和平时线下指导相比,线上学习要求学生更加积极主动,不能每到时间节点被指导老师催促。每次和指导老师沟通前先梳理问题,列出清单,尽可能让提问目标更明确。这样即可保证学生的逻辑更清晰,指导老师也能迅速理解学生面临的具体问题,及时提出解决方案。另外,线上指导更要求学生及时反馈,每次与导师交流沟通后形成文字记录反馈给导师,确认自己的理解正确与否。此外,为了高质量完成毕业论文,学生还需要有战胜疫情、顺利毕业的坚定信心。这一方面需要学校、导师、家长、亲友的关怀,更重要的是学生心态的自我调整。在忙碌的论文写作之余,适当锻炼,保持健康的体魄。

三、结语

肺炎疫情使本科生在毕业论文完成上遭遇危机。疫情导致部分学生毕业论文选题调整,一定程度上造成毕业论文写作困难,是造成学生对毕业论文总体满意度偏低的重要原因。虽然学生们顺利完成了毕业论文答辩,但我们应该吸取疫情发生前、后不同阶段的经验,寻找不足,从学校(资源保障、严格管理)、导师(悉心指导、认真督促)和学生(积极主动、坚定信心)三方面着手,努力提升疫情防控背景下本科毕业论文实践教学环节质量。

参考文献:

[1]铁铮.毕业遇到疫情,高校如何做好“摆渡人”?[J].北京教育(高教),2020(5):5.

[2]石义军.浅谈特殊时期高校有机化学专业毕业论文的设计与完成[J].广东化工,2020,47(8):211-212.

[3]周金.肺炎疫情之下的民族高校信息类硕士毕业生现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20(5):20-21.

[4]马昌前.如何写好本科毕业论文[J].中国地质教育,2019,28(3):77-81.

[5]张伟,张丽丽.浅析实验选题与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提高—以地理科学专业为例[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4(6):31-34.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范文篇5

一、概论

毕业论文是教学计划中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搞好学生的毕业论文工作,对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为加强毕业论文工作的领导和管理,依照《聊城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关于2004届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的实施细则》,我们坚持对毕业论文的基本教学要求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大学阶段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完成高职阶段教学计划中培养目标所规定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在毕业论文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重视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尤其要着重培养以下五个方面的能力:

1、检索[replyview]文献的能力。

2、独立思考,对方案进行论证、分析与比较的能力。

3、实际工作的能力,旅游实践工作分析与处理的能力。

4、使用所学专业知识的能力。

5、撰写实验总结和论文,表述研究结果及答辩的能力。

二、选题原则:

1、毕业论文课题的选择基本满足本专业教学基本要求,保证了基本能力的训练。能结合实际,使产、学、研有机结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毕业论文课题的选择因材施教,使各类学生都能在原有的水平和能力基础上有较大提高。分量使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经过努力能按时完成或者相对独立地做出阶段性结果。

3、学生一人一题。

三、综合训练情况

充分发挥导师的指导作用。在具体操作中,指导教师积极协助学生选好毕业论文课题,填写毕业论文任务书。审定学生拟定的总体方案和详细工作计划,并检查执行情况和进度、指导和答疑,着重于启发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预审学生的毕业论文并提出意见,督促学生修改。最后,根据学生的工作能力、工作态度、论文质量、考勤等方面的情况写出评语,提出评分的初步意见。做到了每名学生都必须参加答辩才能取得毕业论文的成绩。

四、经验

毕业论文的成绩根据完成毕业论文任务书的情况、文献查阅、文献综述、综合动手能力、论文质量、论点的学术价值、论述的重要性、系统性、逻辑性和文字表述能力、答辩情况及工作态度、尊师守纪情况等综合评定。给出的成绩严格按照《聊城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关于2004届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的实施细则》之规定。学生的毕业论文及成绩作教学档案保存。专业指导教师在具体指导环节,工作认真、踏实,从论文批改到答辩环节,均能认真对待,较好的完成了毕业实习阶段的工作。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范文篇6

[关键词]高职院校;旅游管理;毕业设计;培养体系

高职院校肩负为我国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重任,在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专业学习、实践教学、企业实习及毕业论文等环节都是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1],其中毕业实习及论文写作是在校学习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是对学生专业学习的一次总结和检验,也是提升理论研究的一个尝试[2]。通过毕业实习和论文的完成过程,可以训练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是培养和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手段,也是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及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环节。

一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环节分析

(一)毕业实习岗位对口性不强

旅游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业人员进入门槛低、学历层次不高、工作流动性大、岗位工作强度高,行业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脆弱性,大多数职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实习采取集中实习的原则,但行业有淡旺季差异,旅游淡季对实习单位的确定有很大的困难,旅游景区或旅行社等企业用人需求量不大,实习单位很难落实,酒店相对旅行社用人需求量较大,因此,旅游专业学生在酒店实习人数比例较高,由于实习岗位不对口,专业技能无法得到提升和锻炼,实习效果欠缺,对就业的推动作用受到一定影响。

(二)毕业实习缺乏针对性指导

毕业实习是学生专业实践的重要环节,可以有效地提升专业技能,为就业做好准备。旅游专业面向的岗位主要在旅行社、酒店、景区等旅游服务型行业,由于旅游专业的特性,以实践技能为主,属于服务性行业,主要还是以师徒制学习为主,因此学生在企业有企业实习指导教师,学校有专业指导教师[3]。就目前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工作看,企业指导量及指导效果都不理想,指导形式单一,指导内容不够专业,由于旅游专业顶岗实习的非确定性,学生在工作中得到的有效指导非常有限,缺少有针对性的能够解决实际困难的有效指导。

(三)毕业设计重理论轻实践

职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的是行业应用型人才,目前很多职业院校旅游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是以毕业论文的形式展开,以理论研究为主的毕业论文对职业教育的作用不明显,无法满足高等职业院校育人的目标。职业院校学生动手能力强,研究能力相对较弱,学术论文的写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作用不突出,由于写作质量不高,学术研究能力不足,毕业设计在整个过程中很难达到教学目的。职业教育的专业实践能力在毕业环节的体现较为欠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还需要进一步的创新与尝试。

(四)缺少专业化的思政教育

“三全育人”理念在职业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毕业环节作为学生人生的重要转折,除了完成必要的专业学习和专业实践的总结提升外,如何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具备良好的职业修养,职场心态、抗压能力、人际沟通等方面的能力,同样是人才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学生适应未来工作岗位的重要内容。旅游业在实际工作岗位中强调人际沟通能力,旅游作为文化产业,成长教育、人文教育、思政教育等应成为毕业教育的重要内容,为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目前,绝大多数职业教育院校,思政教育的开展都以课程为载体,在专业学习中将思政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中,而在毕业实习环节,面对即将进入的社会,毕业生缺少面向行业的思政教育。

二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实习指导方案

(一)明确毕业设计目标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岗位适应能力,毕业设计环节应减少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研究,所选内容应基于毕业实习岗位的实际,有针对性,有实践性,能够符合旅游行业发展、企业需求、能够体现高职人才培养的育人目标和育人理念,设计内容与实际工作岗位及行业有关,能够让学生在实习环节,通过观察、调研、思考、体验等,将实习成果作为研究内容,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选题突出企业实践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应结合行业发展和实际岗位需求,选题避免假大空,要与自身的工作实践相关,结合专业学习、实践体验、企业经营、行业动态等,可采取多样化的形式,以企业调研、营销策划、产品设计、岗位分析、创新创意等方式完成相应的毕业设计论文,使学生能够从工作实际出发,真实地了解旅游行业发展的现状,总结行业发展的规律,新的经营理念,前沿的行业资讯,发现存在问题,试着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实践研究,实现职业教育产、学、研、用的融通发展。

(三)优化毕业设计指导

毕业设计指导应采取“双导师”制度,即校内任课教师与企业实践导师的双重指导。校内教师负责学生毕业设计的理论构思及研究方法等指导,重点是提升学生在毕业设计中旅游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总结,指导学生的专业研究能力[4]。企业导师则重点结合工作实际,负责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技能的双提升。在教师指导方面,要建立完善的指导方案,从指导内容、指导方式、指导频率、指导效果等方面,建立全过程深入指导体系,保障实习环节的指导效果。指导过程要留有记录,能够对学生毕业实习的全过程成长有较为清楚的记录和分析,作为学生就业指导的参考文件。

(四)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毕业实习环节及毕业论文是专业课程体系的一部分,毕业环节的考核评价应采取多元的评价方式和手段,既能公平公正地进行客观评价,也要满足职业院校培养目标的需要。考核体系的建设可以从评价内容、评价主体和评价方式三方面改革。评价内容:职业教育的考核应以岗位能力为考核重点,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并重,考核内容以能力和技能为主,以学生岗位适应能力、人际沟通、专业技能、工作成果、企业反馈等方面作为评价内容,重视学生实习中的学习过程、参与度、合作意识、人文及道德修养等非专业能力的考核。评价主体:职业教育的评价主体不应只依赖任课教师的评价,尤其是毕业实习阶段,要增加评价的参与者,力求评价结果的客观、科学、合理。首先,建立学生自我评价机制,根据自身实习效果及学习状态建立自我评价制度;其次,建立小组合作的互评机制,将同单位实习或相同行业的实习同学组成实习学习小组,交流学习心得和学习成果,分享经验和实习感受,小组进行互评;再次,教师评价,教师根据指导学生的实习情况及学生的综合表现,进行实习评价;最后,企业导师评价,企业导师根据学生实习情况、工作效果、客户反映等,公平客观地给予评价。评价方式:职业教育的考核方式可以根据专业和学科的特点,企业岗位的特点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除了常规的毕业论文及毕业设计外,旅游产品项目开发、实验设计、项目创作也可作为考核方式。

三高职旅游专业就业教育实践创新设计及效果分析

(一)就业教育活动设计目的

学生毕业阶段,要完成教学计划中的毕业实习和毕业答辩任务,经过一整学期的实习,学生接下来面临的就是进入到工作岗位,转变为从业者,在这个过程中,任课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更多的是在毕业论文及实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而学生毕业后的从业心理转变及未来职业发展的指导方面则较为缺失,目前各院校开展的教育更多的是体现在就业指导方面,结合本专业的就业教育,也应成为毕业环节的重要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就业、从业、执业,为未来的发展做好指引[5]。

(二)旅游专业就业教育活动设计方案

1活动对象搞好就业教育,不仅对毕业班的学生有一定的教育指导作用,对在校的其他年级学生也能有一定的示范教育意义,因此毕业就业指导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为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班全体同学、院校主管相关领导、全体任课教师、企业指导教师,新生代表等相关人员。2活动地点结合我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际情况,为了增强学生的体验性及代入感,体现旅游专业的专业特色,毕业教育活动地点选择在两处世界文化遗产中开展,分别是故宫和颐和园,两处景点不仅是北京地区旅游的代表性景点,也是学生未来工作岗位中接触较多的地点,能体现出旅游专业的专业性。3活动内容为了提升活动的丰富程度,增强教育意义,活动分为“专业最后一课”“毕业寄语赠言”“学生职业发展档案的建立”和“人生第一课”四个环节。第一,专业最后一课:活动过程主要由专业课教师根据景点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未来工作岗位需要,在故宫为学生讲解专业学习的最后一课,授课内容教师可根据自身的研究领域自拟,通过授课环节,不仅是对相关主要知识的一次回顾,教师为学生进行示范讲解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将思政教育融入到课程中,为学生即将毕业进入社会,起到一定的教育目的。第二,毕业寄语赠言:通过参观颐和园益寿堂,感悟共产党人进京“赶考精神”,深入地体验即将面临的就业,活动过程中,院校领导及企业导师分别给予学生寄语和赠言,专业教师结合每个学生的成长过程进行学生评价和毕业赠言,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为就业及未来职业生涯给予指引。第三,学生职业发展档案的建立:为了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尊重学生个体学习差异性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学生职业成长档案的建立,可以清晰地看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变化,并根据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教师给学生进行一定的评价及指导,帮助学生更加客观地进行职业选择。主要包括的部分:个人基本情况介绍、个人气质测评、性格测评、职业兴趣和能力测评、职业价值观测评等,以上作为基础资料,是为了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教师根据学生一学期的学习情况,从知识掌握程度、性格特点、优势劣势、专业技能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较为准确的判断和评价。第四,人生第一课:专业教师及企业指导教师根据行业的特点及未来岗位需求,以学生的个人成长发展为主线,为学生讲授人生第一课,内容包含:处事哲学与终身学习、生活艺术与幸福人生、美满婚姻与和睦家庭、自我发展与家国担当等。课程的内容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专业特点、行业特点,以个人未来成长为核心内容,给学生讲解毕业就业的一些指导和建议,为学生未来的人生指引方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实现良好的就业及成长教育目的。4毕业手册为了帮助学生顺利毕业,将就业指导及成长教育可持续化,将毕业教育内容可视化,结合旅游专业特点,在活动中印发了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手册,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项。第一,职业发展与人生规划锦囊:求职心态;职业生涯“锦囊”;遇到加班怎么办?如何应对加班?社保是什么?有用吗?跳槽需要考虑什么?跳槽的时机?与领导、同事的相处之道;工作中易出现的困难、问题及心态调整。第二,导游服务规范与标准操作流程:迎接服务流程;参观游览服务流程;餐饮与购物导游服务流程。第三,突发事件的处理流程:旅游证件遗失的处理;钱物丢失的处理;旅游者走失的预防与处理;火灾事故的预防与处理。第四,附录:北京导游带团常用电话;导游带团物品清单。

(三)旅游管理专业就业教育活动效果分析

就业教育活动的开展对学生的毕业和就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首先,对毕业学生而言,学生通过活动参与,更好地完成了专业的学习总结,也为未来的从业和成长有了一次较为深入的心理感悟。其次,对于大一新生,通过观摩参与整个毕业教育活动,学生可以对专业学习有更深刻的认识,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到良好的示范引导作用。再次,教育活动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强,通过专业教师的精心策划,活动内容丰富,手册使用性强,学生参与度高,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最后,思政教育在整个活动中得到了很好的融合,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终身学习能力、就业从业心态、党史学习教育、职业素养提升等方面通过活动的开展都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6]。

四结语

旅游学科与旅游行业本身的实践性与应用性强,职业教育以技能型人才培养为核心,高职旅游教育中毕业环节的改革创新要突出学生的实践及就业能力,就业教育环节的创新开展可以促进人才培养的质量。本文中的研究内容可以为同类型院校就业指导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王中利.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方法改革研究—以应用型本科院校为例[J].现代经济信息,2010,(11):23.

[2]马林.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设计实践探索—以大连民族学院经济管理系为例[J].旅游学刊,2019,(12):19.

[3]丁春文.校企合作框架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设计新模式的构建[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4.

[4]刘任熊,杨财根.引进第三方评价:高职毕业设计(论文)改革研究—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J].综合探讨,2018,(25):45.

[5]张丽华.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的教学改革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9.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范文篇7

关键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设计;思考

一、引言

毕业设计是高职学生接受高职教育的最后阶段,也是高职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更是学生必须完成的最后一项学习任务。毕业设计是教育管理部门考查高职院校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关键指标。毕业设计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意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全面提高,最终目的是考查学生知识掌握是否扎实。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普遍存在学生理论知识不扎实、实践能力薄弱、无法满足旅游行业人才需求的问题,其原因是很多高职院校在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的过程中没有充分锻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本文针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若干建议思考,以期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二、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第一,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设计主要是撰写理论性论文,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相悖。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为社会输出具有较强职业能力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不是理论研究型人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理论知识教学是确保学生实践操作的基础,并不需要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否则便脱离了高职教育本身的办学宗旨。第二,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撰写缺乏针对性和应用性。因此,毕业设计论文的题目应该结合实际岗位情况,贴近旅游管理工作。但是,大多数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中很难深入企业了解实际工作情况,或者参与企业实习的时间过短,学生不能准确把握关键问题,导致毕业设计论文与实践应用联系不密切。第三,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撰写脱离其他教学环节。由于高职院校教师容易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对毕业设计考核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了毕业论文设计的撰写与其他教学环节在时间、内容、形式等方面脱节,进一步降低了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效果。第四,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不能有效培养学生勤奋好学的品质和诚实守信的态度。由于高职学生的综合知识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不能熟练掌握论文撰写技巧,有时毕业论文的要求超越了学生的实际能力范围,造成了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的过程中大量抄袭其他学术论文,剽窃他人学术成果,这些问题都有悖于毕业论文撰写的初衷,长此以往形成了不良的学习风气。

三、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设计改革的若干建议

(一)根据旅游管理专业岗位要求布置毕业设计任务

教师在组织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完成毕业设计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生就业的实际岗位布置毕业设计任务,包括旅行社导游岗位、酒店管理岗位等。例如,教师可以将“XX旅行社云南7日游综合服务设计”作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毕业设计任务书中要包含旅客出发的不同地点、旅客人员构成、旅行途中突发事件的处理办法和法律依据,学生以实际工作人员的身份,设计云南7日旅游线路,针对联络、景点、导游等具体工作事宜制定详细服务方案,按照旅游管理部门的规范和要求,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处理旅行途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在安排旅客入住酒店服务工作中,同样要求学生以工作人员的身份设计服务方案,预先模拟旅客入住酒店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由于以上毕业设计的学习任务明确,贴近就业实际,要求具体到位,使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的过程中感受真实的工作气氛,提高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和实践操作技能。

(二)有效解决毕业设计与旅游管理工作脱节的问题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完成毕业设计的过程实际是学生实践工作能力提高的过程。因此,毕业设计要以仿真模式开展,除了服务对象是虚拟存在的,其他环节的学习任务必须以真实工作情境进行。例如,在以提供旅游服务的毕业设计中,关于旅客搭乘航班班次、酒店名称、房型价格、景点消费、游览时间、餐饮服务、旅游车辆保障、出发及到达时间等,都要求真实具体。学生完成毕业设计的每个环节,都要查询真实有效的资料作为依据和支撑,结合实际工作制定旅游合同、线路安排、接待计划、费用开支等相关文档和表格,使学生能够自主独立地完成一次旅游带团工作。由此,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的过程中能够综合运用旅游管理专业知识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高了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完成实践操作的能力,防止毕业设计与旅游管理工作脱节等问题的出现。

(三)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使毕业设计与实习一体化

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设计作为高职教学改革中的重点内容,应该加强与学生顶岗实习的结合。为了确保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毕业设计的顺利完成,高职院校应该积极与当地旅行社、酒店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校外实习基地,使学生在校内完成理论知识的学习任务后,可以投入到实习基地进行顶岗实习。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进行顶岗实习的过程中,高职院校要选择具有国际标准的企业,侧重于对学生的国际化意识培养,聘请企业高级专业人才作为实习讲师,指导学生的实训工作。由此,学生可以接受理念先进的实际工作指导,以及科学严谨的职业工作训练,进一步提高高职旅游管理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毕业就业奠定良好基础。为了能够使毕业设计更加贴近实际工作,高职院校要积极与学生实习企业共同制定毕业设计方案,确定毕业设计题目,以保证毕业设计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可操作性和应用性。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企业真实的工作情境中完成资料收集、开题报告、中期报告和论文撰写,能够有效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四)积极实行校企合作的“双指导”教师制度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也是职业技能训练,更是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有效方式,同时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全面提高。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的过程中,不能只将其作为教学环节中的一个部分,而是要坚持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出发,明确毕业设计的功能,采取校企合作的“双指导”教师制度,使每个学生同时拥有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校内导师的旅游管理专业理论知识丰富,具有较多的毕业设计指导经验;校外导师的旅游管理相关工作经验较多,校内外导师可以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对学生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

(五)改革毕业设计答辩方式,构建科学考核评价制度

高职院校应该采取毕业答辩和实践考察相结合的方式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进行考核,聘请实习基地的校外导师作为答辩评委。毕业答辩不但是对学生能力考查的过程,也是促进学生学习的过程,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进行毕业答辩,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开放性。高职院校要将学生的毕业答辩作为学生展示自身能力水平的平台,学生可以尽情阐述自己设计的旅游服务内容,回答评委们提出的与实际岗位工作相关的各种问题,按照校外评委的要求完成现场实践操作。评委们在考核学生实践能力、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的过程中,要主动与学生沟通交流,引导学生认真思考问题,深入拓展知识层面。由于校外评为具有丰富的旅游工作经验,能够为学生创建真实的实践操作情境,帮助学生树立了良好的职业精神,进一步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全面提高。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设计的改革路径提出若干思考建议,包括毕业设计选题要贴近实际工作、内容设计真实合理、创建校外实习基地、实行“双指导”教师制度、改革毕业答辩方式等,全面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培养了学生主动思考的创新意识。同时,毕业设计的改革有助于教师教学能力水平的提高,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顺应国家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赵丽新,王建华.关于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8).

[2]刘丽娜,高荣林.谈高职高专教育毕业设计之改革[J].继续教育研究,2009(03).

[3]张学忱,高柏.大学生毕业设计教学中的创新设计[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09).

[4]韩丽萍.毕业设计的变革与创新[J].教育与职业,2003(11).

[9]张红专,刘建湘.高职旅游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8(14).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范文篇8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互联网;改革路径

当前,中国的国内旅游市场规模已经位居世界首位,旅游业发展迅速。伴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行业对基层人才以及高技能的专业管理人才需求量旺盛。面对旅游业的需求性特征,旅游专业教育必须积极变革,培养高质量的专业人才。在互联网背景下,旅游产业不断发展,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必须主动适应行业发展形势,要创新教学方法,推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本文对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开展研究,完善不同资源稀缺性与完善性建议,探索适应行业发展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体系,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当前,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仍依旧以专业理论教学、通识课教学为主导,目前这一情况虽然有所改善,但实践课程比例相对降低。旅游管理专业知识具有跨学科、渗透性等特点,经济学、管理学是该专业知识的基础,学生需要具有掌握一定的管理学、经济学知识。从现有的课程设置上来看,主要课程有管理学、旅游经济学、旅游市场营销学等,可以发现该专业缺乏独立的课程,教材内容缺乏学科特点,且理论课程较多。在课程教学内容方面,专业理论课程内容教学大多理论性较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实践课课程教学大多根据理论课程知识与教师自身的经验,课程内容随意性较大,没有与行业实际情况对接,也没有结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方向,缺乏完整的课程体系,不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不利于培养高层次、高素质人才[1]。除此之外,实践教学内容滞后也是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另一大问题。当前,国内旅游业发展迅速,岗位要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而部分教材内容仍沿用几年前的理论与思路,难以满足现代旅游企业的需求,课程内容落后于实践。同时,学校实践教学教师并未积极与旅游企业沟通,没有及时了解企业、行业的需求,这也是实践教学课程内容滞后的重要原因。2)专业教学方式单一。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课堂“沉默”现象较为严重,教师提出问题后往往没有学生应答,教师在讲台上讲课,学生在座位上听课,学生是否掌握了课堂知识点,教师基本不了解,课堂氛围沉闷。这主要是因为当前旅游管理专业理论可、基础课教学方式比较单一,不少教师为了确保教学进度仍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虽然使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但也仅仅是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简单的进行分类与罗列,“照本宣科”式的课堂教学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在专业实践教学方面,部分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虽然会以引入案例教学方式,但是这些案例的真实性仍有待考量,由于部分实践教学缺乏实践经验,在讲解案例的过程中脱离实际,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2]。大多数实践教学课堂仍采用教师演练、学生模拟的方式,实践课程设计单调,学生真正在课堂上讨论与动手实践、探究的机会并不多,影响了实践教学效果。3)专业师资队伍不健全。现阶段,教师队伍建设力度不足、教师素养不高已经成为阻碍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质量提升的一大瓶颈。一是缺乏专业学科带头人。在互联网背景下,国内旅游业依靠“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快速发展,为了适应行业发展带来的新需求,部分院校不断扩大旅游管理专业规模,国内旅游院校数量也在不断增加,部分院校为了进一步满足的教学需求,从高校、企业引进人才担任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虽然增加了教师数量,但是这部分教师或者缺乏实践能力,或者缺乏课程教学能力,难以将实践经传授给学生,专业优秀教师与学科带头人极为匮乏。二是“双师型”教师数量较少。当前,旅游管理专业绝大多数教师来自于各大高校,尤其是青年教师,他们大多为刚毕业不久进入学校教学的学生,虽然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熟知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但是却没有在现代旅游企业实习、工作的经验,普遍缺乏实践能力,实践教学能力偏低,难以保证专业实践教学质量。部分教师虽然教学经验丰富,也具备一定的实践教学能力,但是终身学习意识薄弱,不能主动学习新理论、主动了解旅游产业变化以及人才需求变化,这也影响了教学质量。4)缺乏完善的评价与考核机制。当前,教学质量评价仍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导,学生在考试前根据教师给出的重点认真复习基本都可以合格,故而学生“临时抱佛脚”现象较为严重,期末考试结果也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与能力水平。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教学评价体系灵活性不足,大多采用定量评价方式,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主体性,同时定量评价指标也难以全面反映专业教学中的问题,难以触及教学根本[3]。在毕业论文考核方面,学生对毕业论文写作的重要性没有足够的认识,教师对课程论文或学年论文写作训练要求不够,也没有将毕业论文写作教学融入日常的专业课教学,对学生学年论文或毕业论文的质量没有做出严格的要求,导致学生入学门槛高、毕业门槛低,难以培养出行业所需要的人才。

2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路径

2.1优化专业课程教学体系。在优化专业课程教学体系前,必须确定课程教学目标。笔者认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必须掌握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并可以在实践中运用专业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实现学以致用;同时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还应该具备较强的服务意识,要具有具有一定的英语交际对话能力。因此,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学目标可定为“在培养学生专业理论与技能水平的同时,要在课程教学中不断强化学生旅游产业的服务意识,要提升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体系要实现实践教学体系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在构建课程目标体系后,要进一步优化专业课程体系,要适当增加实践课程的比例,建立健全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笔者认为,可以尝试由课程群、课程单元与单一课程构建实践课程体系,充分整合专业基础课,由班干部协同教师组织班级学生前往旅游景点、酒店等考察与参观,提高学生对旅游行业的了解,进一步接触到岗位工作的基本流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4]。同时,实践课程教学内容要与行业对接,要强调实践教学的统一性,例如增加导游模拟、酒店服务操作程序模拟等内容,通过实践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业务能力。除此之外,无论是理论课还是实践课程都应该关注到学生互联网思维的培养,可以在《旅行社管理》等课程中适当增加网络营销与管理方面的内容,还可以将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等方面的知识融入到角色模拟、案例教学中,使课程内容能够贴近互联网背景下旅游产业发展现状。2.2丰富教学方法。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不应该继续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要顺应潮流,整合信息化教学资源,提高自身信息技术素养,高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联合学校的技术人员搭建专业学习信息化平台,教师可以随时将教学课件、学习资源上传至信息平台,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学习情况有选择性地下载资料,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针对性。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利用VR技术为学生创设高度仿真的旅游景点、酒店等场所,让学生在真实模拟的环境下进行模拟导游等实践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而且更有利于师生互动,减少人力、物力的消耗,提高实践课程教学效果。2.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人才培养过程的重要参与主体,为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智力支持,要想推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必须要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一是要强调教师的专业背景。学校要大力引进具有丰富理论知识的学术型人才,这些人才必须系统接受了该专业知识的学习,并且有过在现代旅游企业实习或工作的经历,使专业教学活动能够顺利、高效开展。二是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一方面,要鼓励教师“走出去”。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学校可以以津贴、奖金等方式鼓励教师利用寒暑假时间或业余时间前往企业挂职锻炼,企业导师在工作中指导教师,使教师能够在岗位工作中积累经验,感受企业文化,提升实践能力,进一步了解行业、企业对专业人才能力与素养的要求,使教师可以调整教学目标与内容,提升实践教学效果。另一方面,要让人才“走进来”,要吸引旅游企业职工前来学校指导教学、担任兼职教师,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2.4完善教学评价与考核机制。学校应该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要以日常作业评分、期末考试评分了解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要以日常考勤、学生实践教学完成度等定性指标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知识与技能运用情况,也可以反映教师的教学效果。在期末考核过程中,应该适当增加主观论述题的比重;选修课可以以调查报告、小论文的形式进行考核,运用各种课程考核方式进行评价,使评价结果能够更客观、全面地反映真实情况。

3结语

互联网引发了旅游产业巨变,在这一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必须打破原有思路,要变革教学内容与方法,提升教师综合素养,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需求对接。

参考文献

[1]邹莎.浅析“互联网+”与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J].现代经济信息,2017(13):472.

[2]卢世菊.“互联网+”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J].高教学刊,2017(12):108-109.

[3]樊宏霞.“一带一路”背景下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策略分析[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7(5):125.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范文篇9

(一)对实践教学重视不足

目前大部分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在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上依然招办母体院校,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学校就是学习理论知识的地方,毕业后进入工作岗位自然会锻炼实践能力。在这种错误认知的影响下,教学安排中只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对于该学科极为重要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课程设置时,呈现出“理论课多、实践课少”的特点。学生的考核也是以理论识记和撰写小论文为主,仅能够对其理论知识的掌握进行考查,学生虽然掌握了扎实的理论知识,但是实践能力却几乎为零。这不但不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真正理解和掌握,同时也导致学校对人才培养不能满足旅游行业对人才的需要。

(二)任课教师缺乏实践经验

要进行实践教学,培养应用型人才,就要求这个专业的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只有同时具备了这2个条件,才能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开展真正意义上的实践教学。目前,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骨干教师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他们虽然具备高学历,但并没有相应的旅游管理从业经历,因此大部分旅游管理专业老师实践能力都不高,无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课程实训、实习等方面的实践,从而影响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质量。

(三)实验室和实习基地不完善

独立学院的资金来源是非财政性质的,经费限制致使实验室建设落后,使实践教学难以有效开展。只有学生亲自操作,才能真正掌握这些技能,实验室的建设需要大量资金,于是很多学校将实践教学形同虚设,尽管有些独立院校借用母体院校的实验室进行实践教学,但这依然会影响实践教学的效果。此外,在实习基地建设方面,由于缺乏与旅游企业的沟通,学校并没有组织学生到实习基地见习,校外实习基地的实践教学效果也不理想。

(四)学生对实践教学缺乏正确的认识

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知识,能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旅游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因此很多学生认为自己毕业后从事的是“管理”工作,而餐饮摆台、客房做房是专科生做的,这种思想导致学生对课程实训和毕业定岗实习主观上持逃避态度,特别是毕业实习,很多学生以考研、考公务员等理由逃避实习,即使参加实习,也消极对待,没有意识到实习=实践+学习,单纯将其和打工混为一谈,这些都极大地影响实习的效果。

二、改进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措施

(一)创新培养模式,突出独立学院特色

独立院校不同于普通本科院校,也不同于高职高专,其办学宗旨是培养有理论、懂管理、实践应用能力强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因此,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上,独立院校应该有自己的特色。比如,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旅游管理专业采取“1+2+X”的培养模式,全面修订教学计划,将四年的本科理论教学在三年内完成,第一学年,进行通识教育,第二、第三学年进行专业教育及专业实践,再用一年左右(X)的时间完成学生实习,实现由理论到实践再到就业的平滑过渡。在第四学年对于选择就业的学生,毕业生在第三学年的暑假就开始带薪顶岗实习(X>1),对于考研和考公务员的学生,强化研究生和公务员的考前辅导,加强理论课程的学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集中到最后一学期(X<1)。

(二)强化教师实践能力,提高师资队伍水平

教师对于实践教学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由于旅游管理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因此,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是开展实践教学的观念。首先,要鼓励中青年教师参加培训和进修,同时可以与校外实习基地结合,鼓励教师到旅游企业锻炼学习,加强其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双师型教师;其次,要创新人才引进机制,邀请一些具有丰富的旅游行业从业经验的教师到学校上课或讲座,使学生充分了解旅游行业动态,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实践学习的效果。

(三)建立“契约式”的校企合作机制

学院应加强同实习单位的合作,与其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制定实习生的选拔、指导、管理和评估的制度和办法。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到基地见习、实习,为学生提供实习的平台。比如,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先后与郑州索菲特酒店等单位签订培养合同,派学生定期到实习单位进行见习实习(1-3天)、实训实习(1-3周)、生产实习(5-6个月)和就业实习(5-6个月),使实践教学真正落到实处。同时学生实习实行“双导师制”,即学院为实习的学生指定两名导师分别负责学生的实习和毕业论文指导工作。学院对实习指导老师的指导方式、联系时间、实习信息反馈等都有具体的规定和严格的要求,确保校外实习学生实习信息的快速反馈,做到小问题第一时间解决,大问题按程序上报请示后处理。实习期结束后,实习生可以在实习单位直接带薪就业,学院为了方便继续实习的学生,还专门在实习单位组织毕业论文答辩。

(四)转变学生对实践教学的态度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范文篇10

一、改革课程体系与培养方案

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的构建,需要对以往“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相对封闭、僵化的课程体系进行改进。根据学校建立通识课程体系的要求,我们对2008级及其以后的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系统改革,采用了通识课程与模块式课程相结合的新型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总体上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17学分)、通识教育课程(师范专业方向50学分、非师范专业方向39学分)、专业教育课程(师范专业方向74学分、非师范专业方向80学分),个性发展课程(6学分)。专业教育课程又包括学术型课程模块(师范37学分、非师范39学分)、应用型课程模块(师范25学分、非师范27学分)、复合型课程模块(师范12学分、非师范14学分)和实践教学环节模块(23学分,主要包括专业技能、专业见习或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

二、打造优秀师资团队

我们考虑到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很少接触旅游行业实践,几乎是从学校到学校的情况。针对这种现状,旅游学院可考虑联系不同类型的旅游企业,建立多种类型的实习基地。同时,利用寒暑假的机会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到旅游企业去挂职锻炼,以熟悉旅游企业的管理和运作。另外,除引进外,还可通过举办讲座、外派访问学者、攻读学位等方式提高师资队伍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

三、实行主辅修制与双专业双学士制

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的学生,在主修旅游管理专业的同时,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旅游业综合性强的特点,跨学科辅修另一专业,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或培养其他技能,提高综合素质。我校从2010年6月开始实行主辅修制,这对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形成复合型知识结构有积极意义。对于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的学生来讲,考虑到复合型旅游人才的培养要求和旅游行业国际化视野的需要,可引导学生首选外语、市场营销、国际贸易、会计、计算机应用等专业。

四、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在2008版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环节模块给了23学分,主要包括专业技能(实验)、专业见习或实习、毕业综合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部分内容。为了使实践教学落到实处,需要给予配套支持。首先,制定实践教学大纲和相关制度;其次,建立导游模拟实验室、酒店餐饮实验室,并保证有关课程购买实验材料的经费。我们学院已投入资金建立酒店餐饮实验室,未来还需建立导游模拟实验室,并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第三,保证学生专业课程外出的见习次数;第四,强化毕业实习,加强实习环节的管理。目前,每年的第六至第七学期之间(每年7月至12月),我们安排学生在实习酒店实习半年,使学生熟悉酒店管理业务,效果较好。

五、规范教学管理与改进教学方法

规范教学管理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保障。要对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规范,包括教材使用、教学进度表、教案检查、听课次数、期中教学检查等。我们每学期在全院进行两次公开课教学。对于教学方法,则鼓励教师根据课程特点认真总结和改进。在传统讲授的基础上,目前,旅游专业教师多采用多媒体教学,声像并茂,视听结合,效果良好。尽管如此,笔者仍然建议与粉笔板书结合,效果更理想。至于教学方法,应结合课程内容综合运用案例分析法、操作示范法、情景体验法等,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