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写作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9 10:31:49

论文写作

论文写作范文篇1

论文选题包括选择一个可论之题,选择一个写作的切入路径。选题是论文写作的第一步,是重要的也是最难的一步。分析善选题者,多具有批判式思维方式,他们从司空见惯中发现论题。我羡慕他们有灵感,我也深深知道:“灵感全然不是漂亮地挥着手,而是如犍牛般地竭尽全力工作时的心理状态。”

1、为什么说“题好文一半”

选题是论文写作的第一步,选题包括选择一个合适的论题和提出有价值的论点。学术论文不同于命题论文,写什么题目需要作者去思考、去发现、去选择。“题好文一半”是很多作者写作经验的总结,因为确立一个好的题目,就可能写出一篇好论文;相反,即使语言通畅、结构清楚,而论点不新或论题没有价值就不能写出好的论文。由于护理论文选题是指在护理研究项目完成之后,以整个研究项目或某一部分作为写作内容,故论文选题与科研选题密切相关。在科研选题立项时,要充分查新、论证,有的文章因科研起点不高,设计不严密,可比性差,论点难以成立,强作文章,必然劳而无功。在编辑初审稿件时,首先就是看选题,即是否为可论文题,有没有作者的观点和经验。这是评判一篇论文可否采用的最基本的标准。作者务必要在选题上下功夫。关于如何选题立意,附录于本章后的“护理论文要意在笔先”一文中作了详尽论述,可供参考。

2、论题与论点有区别吗?

对于护理学术论文,论题与论点是有区别的,它们不同的概念,不同的内涵,但它们又有联系。在一篇文章里,只有论题,没有论点,不成论文;也不可能只有论点,没有论题,两者相互依存。弄清其中的关系,有助于提高选题的水平。论题,是作者提出的问题,是论文中要涉及的内容和范围。论点,是作者对论题发表的观点、看法、主张。前者是确立论文的“疆界”,后者是树什么“旗帜”。论点是对论题的答复。论题是对论点的限定。如有的论题为高龄病人的护理,但文中没有高龄人的特点,对任何年龄段都适用,没有作者的观点,这个“旗帜”就没有树起来;也有的论文,研究疾病的治疗方法,如手术怎么做,用什么药,也许论点没错,但涉及的问题出了护理的“疆界”。谈及论题和论点的区别与联系,是要说明同一论题,可以有不同的论点,学术研究活跃问题更是如此。倡导百家争鸣,有利于护理学科的进步。同一论题,也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选择不同的论述题目。如《山西护理杂志》1997年第5、6期开设“专题笔谈:系统化整体护理”,作者各持不同论点,或从管理、教学,或从临床不同角度发表观点,各抒己见,学术气氛很浓,这是护理学界应大力提倡的。

论文写作范文篇2

一,拟定一个论文标题

明确要写什么.这个时分要懂得取巧.也就是要找一个你相对了解,最好参考书很好找的体裁。为接下来的论文写做供给连绵不断的写作源泉。

二,收集材料

找很多材料书本来阅览.阅读.一般这时分你要找的书本,必定要是名家的,或是有实才的人物写的。这样功率才高。写的东西也会比较有深度。不要是这个体裁的书本都看,盲目找。

三,就是根据看的书本,对体裁的了解,定出一个合理的可行的论文提纲

提纲是论文的骨架,必定要好好想,好好定,它决议了你是否写的成这篇论文。

四,开始写论文

要思考,动脑写,千万别抄袭。能够了解一句话后再进行自己的表述.还要留意别写成前史,或是教科书,仿佛在介绍什么。没看出什么思维。

五,修改阶段

一般写完了,还需要修正,看看文章逻辑是否紧密。观点是否站的住角.等等等。

论文写作范文篇3

一篇科学论文的可读性是至关重要的,应当引起作者的高度重视.可读性是由如下因素决定的:1.研究工作是否取得了实质件进展,所得结论是否可靠,结果是否深刻和有启发性,如果是阶段性成果,它对后续的研究有什么指导意义,是否是重要发现的前奏.如果研究工作没有获得阶段性或最终的结果,就不应动手写论文,靠一个平淡的研究工作无论如何是写不出一篇好文章来的,因而也不可能是一篇具有可读性的文章.2.作者要对论文进行完整的构思,体现严密的逻辑思维,一项研究课题经过长期努力工作而得到结果时,就应当像艺术家构思一幅作品那样,一丝不苟.精雕细刻,对论文的论述方式,内容的取材,学术思想的解释,研究背景的介绍等等需要反复推敲,仔细斟的,以期作到论文的结论严谨,内容充实.论述完整.逻辑性强.如果作不到这一点,那么论文就很难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了.3.在论述方式上,要作到深入浅出,表达清楚.简练.专业术语准确,前后一致,语言要规范,生动.4.文字与插图恰当的配合.国内相当多的论文在利用图,表来生动地阐述学术内容方向还显不足,随着计算机三维可视化方法的普及,论文中采用彩图,立体图的趋势将会增加,这可以避免过多的文字说明,而且效果也比较好.5.论文的体例格式.虽然每一期刊都制定了能反映他们自己的风格和特点的体例要求,但大体上,学术期刊有一个共同的体例要求,读者对此并不陌生,不过真正认真照着去作的却不多,作者可能很少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学术期刊为什么要提出体例要求须知这不是可以随意对待的事.体例不仅保证了论文形式上的规范,也保证了内容上的可读性,恰恰就是这一点被许多作者所忽视了,其中,论文的标题.摘要和关键词这三者基本上决定了论文能否被期刊所采纳和能否引起读者的兴趣.进入《科学文献索引》的优秀期刊《ChinesephysicsLetters》(中国物理快报)一再申明:本刊特别注重文章的标题.摘要的编写.目的在于提高文章的引用率.标题应该清晰地描述文章的内容,又能反映与其他文献的区别.关于摘要,首先要求是对文章时主题及其所属的领域和研究对象给予简短的叙述,更重要,更严格的要求是对文章的理论或实验结果,结论以及其他一些有意义的观点给出情晰,明确,较具体的简要的叙述.可见这三者对一篇论文是能产生画龙点睛的效果的.国内有些论文的一个通病是喜欢包罗万象的,大而空的标题,接着又是言过其实,空洞无物的掖要.例如说一次观测就得出一个变化规律;一个算法就解决了一个NP问题,等等,罗列的关键词不能反映论文的中心议题,也不便于检索,这样就使得读者没有兴趣再读下去了,出现这样的结果,何谈沦文的可读性请看一下《Nature》在投稿指南第二条上对可读性是如何解释的:来稿应写得清楚.简练,以便让其他领域的读者和母语为非英语的读者能能够读懂.基本的但又属于专业的术语应作简明解释,但不要说教式的.在投稿之前请从事其他学科研究的同事对最终文稿在清楚易懂方面提供意见往往很有用.《Nature》杂志的编辑常常建议修改并重写论文的摘要和正文的第一段(即引言),...,并保证文章和图片对非该领域的读者明确,能读懂.这再清楚不过地说明了论文的可读性是何等重要,《Nature》杂志一再最终文稿在清楚易懂方面提供意见往往很有用.《Nature》杂志的编辑常常建议修改并重写论文的摘要和正文的第一段(即引言),...,并保证文章和图片对非该领域的读者明确,能读懂.这再清楚不过地说明了论文的可读性是何等重要,《Nature》杂志一再申明,论文是否利用最终决定权属于编辑部,凡不符合他们要求的稿件,毋需深人阅读即行退稿,道理很简单,在大量来稿的情形下,编辑不可能花太大多的精力和时间去处理一篇可读性很差的稿件.谈到可读件,使笔者回想起在数学界流传很广的一件恢事.在本世纪之初,Hilbrt由于提出23个数学论题而名声大振,有人间他何谓一3个好的数学选题,Hilbert毫不犹豫地回答:清晨与你漫步时,能向你遇到的第一位行人用10分钟时问解释消楚的数学选题.可见简明,清楚,易懂是一篇论文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当然,《Nature》与《Science》不是专业杂志,他们特别重视论文可读性是可以理解的,那么,专业期刊是否就不必这样认真对待可读性问题呢,事实上,可读件是指读者在读过你的文章之后,能够明了你要说的什么问题,是怎样着手解决的,并不需要读者非得全面理解你的论文的全部内容,因此,专业期刊同样要求论文具有可读件,如果一篇论文由于可读性差而失去很多读者,对于期刊本身而言,负面影响将是严重的.

论文写作五要素之2:信息量

信息量是源于通信领域而逐渐普及成为大众与媒体频繁使用的一个词,将它与一篇科技论文联系起来,是指在篇幅有限的情况下,论文本身能向读者提供多少有关该论题的信息.笔者在《ChinesephysicsLetters》的投稿规范上看到,它是指"要尽可能多地给出有关研究的信息,尽可能少地运用investigate(调查),study(研究),disuss(讨论)等词,并举例作了进一步解释,如"Thecrosssectionis(6.25±0.02)就比"Thecrosssectionismeasured"包含更多的信息量.通俗地讲,读之前或许不知道,或者模糊不消或不确切的知识在读过该文之后不仅获得新知识,还消除了模糊不清或不确切之处,就说明这篇文章包含较多的信息量.简言之,当你读完一篇文章后获得的新知识越多,说明它的信息量就越大.显然,"多点测量"的信息量要比"6点测量"少得多,前者给出的是模糊的,不确切的信息,而后者则是清楚的.确切的信息.

现在,国内外一些著名期刊对论文的篇幅作了严格限制,这样作的意义何许呢显然新的学术思想,新的实验,新的发现......等等创新结果是决定论文信息量的关键,但是不可否认,篇幅的严格限制会促使作者想方设法删除那些与文章主题关系不大的或次要的内容,作者面对篇幅的限制,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重新构思论文的框架,选择最重要的素材,采纳最恰当的表述方式并对文字的叙述仔细推敲,这样作的结果,一般来说论文的内容充实了,(信息量上增加了,主题鲜明了,论文的质量也相应地提高了.

著名的国际学术期刊《PhysicalReviewLetter》的编辑首先对来稿从标题,图表,数学公式直到参考文献逐一计算所占的行数,总行数绝对个能超过46O行,否则即退回作者重新修改,精练内容到符合要求为止.篇幅虽少但内容不充实,论文包含的信息量太少则很难被编辑,申稿人认为是篇好文章,退稿是预料之中的事.

从上可知,限制论文篇幅隐含着对信息量的要求,只要作者认真对待,反复修攻,精练自己的叙述方式,就能够改善论文的质量,尤其是增加信息量在这方面值大家借鉴的是,Watson与Crick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在《Nature》上,只有约500字和一幅DNA的双螺旋图,就是Penzias和Wilsoh发现字宙大爆炸的3K背景辐射的技术观测论文也只有一页篇幅,而这两篇论文则使作者分别获得了诺贝尔生物医学奖与物理学奖.

论文写作五要素之3:参考文献

将参考文献列为评价一篇论文质量的标准之一,可能会使读者和作再感到惊奇,甚至产生异议,这并不奇怪.因为笔者认为,参考文献在一篇论文中的地位,以往是被大大忽视了.现在有了《科学文献索引》,就不难理解参考文献在论文中的重要作用了,由美国宾州的科学信息研究所(InstituteforScientificinformation,ISI)倡导的按论文被引用的次数来评价研究成果的思想就产生了SCI,它除了收录论文的作者,题目,源期刊,摘要,关键词之外,还特意将论文所列的参考文献全部收录下来,这样就能把一篇论文同其他论文之间有学术意义的联系勾画出来,从而沟通了不同作者群体之间的学术联系,并进一步统计出期刊的影响因子(ImpactFactor),即某一期刊在连续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为A,第三年它被引用的次数为B,影响因子IF=B/A,意指该刊两年内所发表的论文在第三年彼引用的平均次数.它反映了该期刊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在不同刊物上发表文章其难易程度相差可能很大.可见参考文献对计算影响因子和评价论文水平所引起的巨大作用.

当然,有一些非常优秀的论文并不一定刊登在影响因子很高的期刊上,例如Lorenz的"确定性非周期流";Feigenbaum的"非线性变换的普适测度特性"以及Shannon的"通讯的数学理论",等等,用IF作为唯一衡量标准显然是不公允的,偏颇的.

对于作者来说,一项研究工作从选题开始就离不开阅读文献资料,在撰写论文时,一定要将你产生新的学术思想之前最重要的文献列举出来,说明当时的研究所达到的水平;在研究工作开展中,受哪些文献资料的启发,从哪些论文中获得了教益,促进了研究进度,属于这类的文献均应列出,写论文时应对论文涉及的学科内容进行检索,看看是否遗漏了重要的相关文献,有一个感人至深的事例,就是孟德尔(MendelJ.Gr)的豌豆杂交实验,他把从两年实验中总结出的杂交组合法则发表在"自然研究协会"的杂志上,几乎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他去世16年以后,三位有名的生物学家彼此独立地再次发现了他得出的组合法则,他们是荷兰人deVries,奥地利人Tschermak-Seysengg和德国人Correns,他们同在1900年递交了自己的论文,为慎重起见,又不约而同地各自查找了有关豌豆杂交实验的全部资料和论文,恰巧同时发现孟德尔早于他们30多年就发现了杂交遗传的规律,为了表示对前人的敬仰和尊敬,他们各自在论文中将该规律称作孟德尔定律,如果他们三人轻视论文中的参考文献,那么其后果将会多么今后世人遗憾啊!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总之,一篇论文所代表的研究只能起到承前启后孔作用,除了自己独立而创新的那一部分内容外,在论文中不必也不可能对涉及到的相关问题逐个详细论述,这时给出有关的参考文献,以说明结论,观点,数据的来源,读者如想深入了解这个问题就可查阅文献,这样一来,文献就成了自己论文的补充和完善,编辑,审稿人将根据论文中开列的文献消单初步判断该论文的水平以及作者对有关学科的背景知识水平,自然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判断作者的科学道德,如果不是受文献检索条件的限制,你未能在论文中列出与你的研究密切相关的主要文献,读者,编辑和审稿人可能会看作是一种不良学风,这对你的事业可能会产生严重的损害.

参考文献的选择是一项极为严肃的事,它关系到论文的可信度和作者的声誉,论文的作者对所开列的主要文献均应认真阅读过,并向读者保证论文中某处引用的参考文献的确与该处的内容有关,文献发表的刊物,年代,卷号,标题,页码同样应核实无误,期刊的编辑人员花在这方面的时间和精力是很多的,但许多作者对此却了解甚少,采取了轻慢的态度.

国内学术论文在引用参考文献上存在以下问题

1,为了省事,转引二手文献,既不核对,自己也没有看过或浏览过,引用是否恰当,准确,一般则很少考虑.

2,只引自己的论文,这既是自负又是无知的表现,读者,编辑和审稿人认为只引作者自己的论文,说明作者的研究课题没有引起同行的关注,不属于热点课题,也不属于前沿课题,同时还认为作者对当前该领域各相关学科的进展不了解,起码很长时间没有查阅文献资料或阅读学术期刊了.对于这类论文国内编辑部一般采取十分宽容的作法,就是退请作者作补充,因为出现这类现象的作者有些还是学术界资深的研究员;国外这类现象很少见,遇上了自然是作退稿处理.

3,阅读的是中文文献,引用的是外文文献.以D.Marr的《Vision》一书为例,该书由于创立了视觉的计算理论而在国际上久负盛名,国内很及时翻译出版了中文本,成为从事生物视觉.计算机图像处理,机器人视觉研究的必读之书,遗憾的是,不少作者在中文期刊论文中却引了该书的英文原著,实际情况是,英国原著在全国没有几本,就是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也没有,那么许多读者是从哪里得到原版著作阅读呢,中文版是几位专家历经干辛万苦完成的一本语言流畅,表达准确,可读件很高的译著,当你从中学得了有用的知识后,为什么只引用英文原著,而不引用中文译著呢

4,引用文献中近三年之内的比例少,这自然和国内外文期刊少,同内读者获得外文期有较大时间滞后有关,随着Inlernet的发展,这种情况会得到改善.

笔者将参考文献作为判断一篇论文质量的标准之一,相信会被越来越多的作者,读者,编辑同仁以及审稿专家理解和认同.论文写作五要素之五:署名与致谢

科技论文的署名是一件极其严肃的事,应按研究工作实际贡献的大小确定署名论文中的每一位作者均应对其论点,数据和实验结果负责任,其中责任作者还应当对读者的质疑有答辩的能力与义务.不恰当的署名既可能失去获得科学奖励的机会,又可能严重损害论文与作者的声誉.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得主Baltimore于1986年在他本人并不熟悉的,不知道有伪造实验数据的论文上署名,造成了恶劣影响,受到科学界严厉的谴责,论文被宣布撤回,他本人引咎辞职,因此,优秀科技论文的署名反映了作者的科学道德,应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一篇科技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在很多情况下是由一个研究小组完成的,至少包含了课题组的贡献,也包含了作者与同事,同行的学术交流与讨论,甚至向其他专家学者当面的或书面的请教.也包括经费的支持和工作条件的保障,等等.在这种情况下,作者通过论文对自己的学术思想,研究进展提供过帮助的主要人员表示致谢是完全应当的,特别是在学术上,科学问题方面对自己的研究提供过帮助或得到过启发的人员,一定要向他们致谢(期刊论文不一定要书面致谢,靠参考文献或联合署名解决).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科学界出现了一次极不公平的诺贝尔奖事件,当时著名的女物理学家莱丝.梅特娜(LiseMeitner)对核裂变作出了重大贡献,由于出身犹太民族受到迫害离开德国后,她曾通过大量书信促进(实际上也指导了)奥托.哈恩(OttoHahm)进行实验工作,遗憾的是哈恩为了独得诺贝尔奖,未能向评委会提供这些内情,既未在论文中署上梅特娜的名字,也未向她致谢,终于将梅特娜排斥于诺贝尔奖之外,使科学界感到极大的震动,哈恩的品行将永远受到谴责.

论文的作者千万不要轻视致谢这件事,把它看成是可有可无的事,自已论文公开发表后,就用书面形式记载了你的科研成果,同时记下了你的科研道德,像哈思那样的事,无论它的档次多高,还是不出现为好.

以上五个要素,是一篇优秀科技论文必须具备的,至少是应当努力去实现的目标.编辑,审稿人实际上是与作者一起为实现这一目标在不懈地工作着,关键当然还是作者自己.

怎样撰写向SCI刊物投稿的论文

撰写科学论文的重要性:

科学论文是科研成果的主要产出形式.撰写科学论文是一个科学工作者必须具有的基本功.

学习撰写科学论文是每一个研究生的必修课,但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学好.

什么是SCI论文

SCI(ScientificCitationIndex)是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编辑出版的引文索引类刊物,创刊于1964年.分印刷版,光盘版和联机板等载体.印刷版,光盘版从全球数万种期刊中选出3300种科技期刊,涉及基础科学的100余个领域.每年报道60余万篇最新文献,涉及引文900万条.

进入SCI这一刊物的论文即为SCI论文.

SCI选录刊物的依据是文献分析法,即美国情报学家加费尔德提出的科学引文分析法.该分析法以期刊论文被引用的频次作为评价指标,被引频次越高,则该期刊影响越大.

在一定时期(通常是前两年)内,某一刊物发表的论文,被已经进入SCI刊物的论文所引用的总次数,除以该刊物这一时期内的论文总数,即为该刊物的影响因子.

ISI对全球的自然科学刊物进行考察,凡影响因子大于某一临界值的刊物,则可以进入SCI系统.

进入SCI系统的刊物分为两类,即内圈和外圈,前者的影响因子高于后者,前者称为SCI刊物,后者称为SCIsearch刊物.

SCI刊物还分为影响因子高区(大于1.105),中区(在1.105和0.422之间)和低区(小于0.422)3类.

衡量期刊特性的,除了影响因子外,还有及时指数(ImmidiacyIndex)和被引用半衰期(CitedHalfLife).

及时指数是指一种期刊当年发表的文献在当年被引用的次数与当年的文献总数之比.此指标表示期刊论文所述的研究课题在当前的热门程度.

被引用的半衰期是指一种期刊各年发表的文献,在当年被引用次数逐年累计达到被引用总数的50%所用的年数.

被引用半衰期反映期刊论文研究题目的延续时间,即期刊论文时效性的长短,或知识更新的快慢.

在选择投稿的刊物时,可以综合考虑以上各个指标.

SCI论文的重要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科学研究也日益全球化,SCI论文是进行国际科学交流的重要方式,也是使国际同行了解我们的主要渠道

发表SCI论文,可以向世界显示我国基础研究的实力,提高我国在世界科学界的地位.在世界著名刊物如Nature和Science上发表一篇重要文章,对于某一学科而言,其意义不亚于在国际体育比赛中取得一块金牌.

发表SCI论文的多少和论文被引用率的高低,是国际上通用的评价基础研究成果水平的标准,是招聘,提升,考核,评奖的重要指标.

就基础研究而言,在什么样档次的刊物上发表的论文,便具有什么样档次的水平,一目了然,一般不再需要鉴定.如果成果不是在国际知名的SCI刊物上发表,便很难被认为是国际水平的.

发表SCI或SSCI论文是地理与资源所基础研究领域博士生取得博士学位的必要条件.也是联系出国深造时使国外导师了解自己的最好方式.

好文章的起码要求:

Clear:思路清晰,概念清楚,层次清楚,表达清楚

Complete:内容完整,结构完整匀称,切忌虎头蛇尾,有始无终

Correct:科学内容正确(不出错),资料数据正确(数据可靠,可信),语言正确(无语法错)

Concise:论述深刻,充分揭示其科学内涵,使用定量方法

怎样撰写向SCI刊物投稿的科学论文

据估计,属于语言和写法方面的原因而退稿的,占30-40%;属于实质性内容的原因而退稿的,占60-70%.

为了有的放矢,应该首先分析向SCI刊物投稿命中率低,退稿率高的原因:

无新意,重复他人工作(国际刊物最欢迎的是具有原始创新性的工作);

有新的发现,但未能很好地提炼,升华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单纯的定性描述,缺乏定量的,理论的分析;

仅仅是区域性(Local)的工作,而不是具有普遍意义,可以推广到其他地方的的工作(General),即仅仅是国外方法在中国某一地区的应用,而不是提出新的方法;

文章组织得不好,文字功夫欠佳,国外审稿人难以看懂.

怎样使研究工作具有新意

采用新技术,新仪器对自然过程进行观测,取得新资料;对新资料进行分析,提出新概念;在新概念的基础上建立新理论.

用新的思路,理论或方法对前人取得的观测资料进行分析,得到新的结论.

立足于我国特有的自然条件(如黄土高原,黄河,青藏高原,喀斯特地貌等),发现新的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

对前人建立的模式或理论提出质疑,建立修正的模式.

怎样对观测资料进行提炼,升华

以新的理论,概念为指导.如地貌学的临界理论,复杂响应理论.

建立模型:经验统计模型;有物理基础的模型;模糊数学模型;系统动力学模型;灰色系统模型;分形模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等.

在资料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新概念,新方法,新理论.

在GIS平台上进行研究成果的集成与表达.

怎样进行文章的组织

文章的结构

语言

图表

提要:研究的主要科学问题和目的,方法,主要发现,结果,结论.应具有自明性.

关键词:准确,规范,不要太偏(否则会影响文章的引用)

前言:提出问题

介绍论文的背景,本领域的前人研究历史与现状,尚有哪些问题有待解决,进而提出本文研究的问题和目标.

方法(理论或观测技术)

所取得的资料(资料是如何取得的,对资料精度的分析)

分析与结果(逻辑推理,理论推导,建立模型,模型的验证);

结论.

语言:

使用严格的科学术语,不使用未经定义的似是而非的说法,对于自己首次提出的概念要给出明确的定义;

语言要准确,少用文学语言,切忌将科学术语生硬地译回到英语中去,使国外审稿人不知所云;

要有较强的逻辑性,推理要由充足的理由(已知的原理或事实的依据),不要做大跨度的跳跃.可以看一点逻辑学的书,包括数理逻辑,以提高思维的严密性.

写出地道英语论文的窍门:

多读,多记,多背,不妨采用小学生学作文的方法,多背一些句子甚至段落.

当语言掌握到一定程度时,可直接写出英文,而不要先写中文,再逐句甚至逐词翻译.只有能用英语思维的人才能写出好的英文.

多投稿,国外审稿人常会对语言进行修改,与你的写法对照,会有很大收获.

图表:

地图是地理学家的特殊语言,是地理研究成果的结晶.

用相关图,变化曲线,分布图来表示所取得的成果,比语言叙述要直观得多,而且也更加具有定量意义.

以表的形式列出必要的观测数据,国外审稿人对此很感兴趣.

不同类型科学论文的写法:

分类

(1)实验性论文

(2)报道性论文

(3)理论性论文

(4)综述性论文

实验性论文

1前言

2实验方法

3实验结果(数据)

4对实验结果的分析

5结论

报道性论文(报道某一项科学发现,这一发现不是通过实验,而是通过野外调查发现的)

1前言

2研究区概况

3对所发现的现象的叙述

4解释

5科学意义

6.结论

理论性论文(提出一项理论或计算方法)

1前言

2理论的提出(推导,证明)

3理论的验证(如理论模型的率定)

4理论的应用(算例,或应用意义)

5结论

综述性论文

综述某一领域中的最新进展,应该有述有评,而不只是前人工作的罗列;

要有综述者自己的观点和对他人工作的评价,指出不足之处和解决问题的设想;

应该归纳出几个热点或前沿问题,展开叙述,不要像记流水帐似的,面面俱到;

既要大量占有文献,又要有所取舍,突出精华,要对文献仔细消化之后再动笔,切忌机械罗列.

要有对未来发展的展望,对他人的研究起到指导作用;

尽量引用最新的工作,体现出时效性;

尽可能阅读原始文献,"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

在SCI刊物发表文章的几点体会

立足于创新:新概念,新方法(技术),新资料,新发现,新理论."新"是一篇好论文的灵魂.

立足于我国特有的自然条件(如黄土高原,黄河,青藏高原,西南喀斯特地貌),发现新现象,提出新概念.

写好提要;

写好前言,特别是写好文献综述;

资料来源和观测方法要准确详细地交待清楚;

凡是引用他人的观点,事实,数据,均须注明出处;

要附上研究区的地图,文中提到的地名要出现在图上,不能遗漏;

寄回修改稿时,对审稿人所提的意见是如何修改的,要一一说明;未能修改的,要说明理由,得到审稿人的理解.

敢于向权威刊物投稿:

不少杂志欢迎来自中国的成果;

国外审稿人的意见颇多真知灼见,即使退稿,对你也有很大启发;

档次越高的刊物,审稿人的水平越高,有新意的成果越不会被埋没;

论文写作范文篇4

会计学论文是对会计科学和会计工作领域中某些现象、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和科学的分析阐述,指出这些现象、问题的本质特征及其发展规律,用以丰富人们对于会计科学和会计工作的知识,促进会计科学的发展和会计工作的开展。会计论文的读者对象主要是会计工作者。会计学论文与一般议论文的共同之处在于两者都是理论性文章。

二、会计论文的要求

会计论文的一般要求,可以概括为“四性”,即正确性、客观性、创见性、平易性。

正确性

会计论文的观点要正确,符合四项基本原则,符合党和国家现行政策以及各项法律法令法规,言之成理,文以载道。要求作者必须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合乎客观规律的观点。

客观性

会计论文作为学术性论文,特别要注重实事求是,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周密的调查研究,忠于客观实际,尊重事实,从客观实践中验证自己观点的正确性。切忌带着框框找材料,或凭空捏造,主观臆想,面壁虚构。

创见性

会计论文要有独特的见解,不能人云亦云。论文作者应对研究的现象或问题进行长期深入的观察、分析,以便从中发现别人没有发现或没有涉及过的问题。创见是会计论文的生命。时下某些论文之所以毫无价值,原因就是没有创见,或拾人牙慧,或抄袭拼凑,没有一点新东西。

平易性

会计论文是阐扬会计科学、指导会计工作实践的,要求通俗易懂,不仅会计专家懂,而且有一般会计知识的人也能懂。做到这一点,就要求会计论文语言明白准确、浅显通俗。

三、会计论文选题

选题是会计论文写作的第一步,也是十分重要的一步。会计学科无论作为理论还是作为应用,值得研究的内容都很广泛,可以提炼出的论文题目很多,但“弱水三千,只饮一瓢”,每次论文写作只能选择确定一个最恰当的题目。

(一)会计论文选题的方向

1.针对自己最有兴趣的现象、问题选题。作者对选题涉及的问题或现象有一定的研究基础,或有强烈的研究欲望,才有可能在选题确定之后,孜孜以求,最终写出有质量的会计论文。

2.围绕会计工作实践选题。理论研究是指导实践的。因此,会计论文选题决不可以脱离会计工作的实践。

3.立足会计科学的发展选题。会计科学在发展中,在它前进的每一步都会有新问题、新现象发生,都需要解决和解释。会计论文只有立足于会计科学的发展选题,才能写出有新意的好文章。

初写会计论文者易犯的毛病是选题过于宽泛,大而不当,论述起来面面俱到,很难作深入研究,写不出独到的东西。这一点在选题时应避免。

(二)会计论文选题的方法

1.选前人没有研究过的问题。这类题目具有探索性、拓荒性,难度较大,但并非不可为,尤其是工会会计研究。比如《中国工会财会》近年开展的关于工会会计科目改革的讨论等即属此类。

2.前人已经做过的题目,有的结论不对,或者还有探讨的余地。这类题目是对前人研究成果的发展性研究。如关于工会经费属性及特点的研究,已有多篇会计论文予以探讨,但尚未成定论,还可作为继续研究的选题。

3.有的题目已有别人讲过,但说法不一,甚至分歧很大。这类题目带有争鸣性质,如对于以实物抵顶工会经费当否问题的讨论等。对这类题目进行研究时,要在众说纷纭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意见,应有新见解、新突破。

(三)会计论文选题的禁忌

1.忌脱离个人业务专长选题。只有在自己最熟悉的领域选题,才能充分依靠坚实的业务基础,结合工作实际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把问题谈深谈透2.忌选题过大。小题目容易说透,大题目则很难说透。

3.忌选题不看文献资料。不看文献资料就不知道某个题目的来龙去脉,不了解前人是否已经作过,取得哪些成果,自己的意见前人是否已经说过。

四、会计论文格式结构

会计论文格式中最常见的结构类型是三段式,即序论、本论、结论。各部分内容大致如下:

会计论文——序论部分:作者在这一部分应说明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题目,这一题目的现实意义。内容要极其简明扼要,文字宜短不宜长。

会计论文——本论部分:这一部分应详细阐述自己研究的过程、内容,提出新的见解。这是会计论文的核心部分,要着力写好。

论文写作范文篇5

二是要注重已有学术研究的相互争论及内在矛盾。一方面在不同学者就某一问题发生争论时,要善于寻找出争论的原因、背景、焦点,并就此加以思考和研究。另一方面对某些著名学者(或研究机构)在阐述学术问题时前后相互矛盾的地方,要善于捕捉、发觉,并对其加以完善修正。

三是要注重对理论的发展及其变化发展后所带来的现实影响。研究的过程不仅仅是理论运用的过程,而且更是理论发展的过程。根据现实条件的变化来发掘既有理论的不足,并提出充实和完善的设想是在研究当中应该培养的一项专业素质。这项素质的养成将在很大程度上推进我们选题的深度。同时,对发展变化后的理论如何用来指导政策的制定和实践的开展也是值得密切关注的问题,对此应该多加思索,以便拓展研究的空间。

第二,关于收集资料的方法。对于资料的收集主要涉及到时间的安排和方法的选择两个方面。在时间的安排上,也要像选题一样将资料收集寓于学习过程之中,也就是说关键要靠平时积累,而不能仅仅指望写作之前的临时寻找。从某种程度上还可以认为,平时学习当中收集资料其实也是一个对问题认识加深,对选题思路拓展的过程,在很多情况下,当学习到一定阶段,资料收集到一定程度时,对某些问题便会有一定的了解与掌握,下一步的研究方向也就逐渐明朗,要选择的题目也能基本确定,甚至行文的框架都可以大致形成,而并不需要再为了某项研究、某篇文章去专门做大量的资料寻找工作(当然一些大型的研究课题不包括在内)。

这样,边进行学习、边收集资料、边着手选题,三者同步进行,效率自然会明显提高。在收集资料具体方法的选择上,我的建议是做卡片,把欣赏的文章,闪光的结论、精彩的论证记下来,并注明出处,像编制图书馆的查阅目录那样分门别类地归集好。这样再多的资料也能收集得井井有条。

除此之外,对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的资料也要加以留意:一是各类《年鉴》上的数据资料。这类资料的全面性、综合性、权威性较强,具有较高的引用价值。二是网上资料。网上的信息容量大,更新速度快,获取便捷,是现代社会一条很重要的资料来源渠道。同时,在网上还可以与一些名家、学者进行直接的对话与交流,从中也能获取大量用其他方法难以求得的资料或信息。三是他人的文章或书籍后面摘录的参考资料。这类资料一般都是作者在研究过程中精选出来的,对于相关问题的再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第三,关于研究的方法。研究的方法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演绎与归纳的方法,另一类是规范和实证的方法。

就演绎与归纳两种方法而言,前者是指由一般到具体,从基本的原理开始慢慢将其推演至具体适用的各个方面,后者是指由具体到一般,从具体的实例开始渐渐概括出一个普遍适用的结论。在具体研究当中,有将两种方法综合起来运用的,也有单独使用其中一种方法的。综合起来运用有理有据,说服力较强。如果单独采用,则在演绎的过程中要强调说理透彻,在归纳的过程中要注重论据充分。尤其是在运用归纳的方法时,一定要防止以点盖面、以偏概全的现象。

就规范和实证两种方法而言,前者主要是运用推理来回答“应该是什么”这类问题,后者主要是依据事实来回答“是什么”这类问题。目前在西方,无论是经济学研究还是会计学研究,绝大多数都采用实证的方法。如美国的《ACCOUNTREVIEW》是世界上第一流的会计杂志,其中都是实证性研究文章,没有实证研究的内容就不予发表。在我国,虽然传统的规范研究方法仍然占主导地位,但由于受国际趋势的影响,实证的研究方法也逐渐被引入。于是,这首先就要求我们对这两种方法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对于实证研究,它的最大优点就在于把结论建立在客观的数据基础上,因而是可验证的。但是它的正确、合理性也必须建立在以下三个基础之上:一是假设一定要合理,不能凭空假定;二是数据的真实性一定要有保障,不能人为捏造;三是素材的收集不能夹杂个人感情的因素,如在设计调查问卷时,不能把自己的倾向寓于问卷题目当中来误导被调查对象。如果不能符合上述几点要求,那么实证研究的结论肯定就难以准确反映实际情况。对于规范研究,它的最大优点就在于能够通过已有的被公认的素材来推展出新的结论,并且它还能为实证研究提供许多假设条件。但是规范研究也有缺陷,最突出的就是其规范性难以验证。这就需要在从事规范研究时,带着强烈的学术责任心去进行深入全面的理论思考。综合起来,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各有千秋、互有所长,二者都是可取的且从我国目前来看都是应该被加强的。在实际应用当中,关键就在于如何根据个人情况和研究条件来选择适当的方法,并充分发挥所选方法的长处,尽量弥补其不足。

在这里,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就是,有时研究问题的方法与论文写作的方法并不是一样的。如马克思在写《资本论》时,用的是演绎的方法,从商品、商品的两重性开始层层展开,透彻分析。然而,他在进行政治经济学研究时,首先看到的不是商品,而是资本家与工人之间剥削与反剥削的血淋淋较量。这促使他开始思考:资本家为什么能剥削工人呢?因为他掌握着资本。工人为什么被剥削呢?因为他们没有资本。资本又是什么呢?资本是已有的财富。财富从哪里来的呢?资本家说是省吃俭用的结果,是他的父亲留给他的遗产。那他父辈的财产又是从哪里来的?

原来是早期花钱雇佣了一些工人,开了个作坊、工厂进行生产后赚来的。那么他为什么能赚取巨额的财富呢?原来是他压榨了工人的剩余价值。他为什么能榨取工人的剩余价值呢?那是因为劳动具有二重性,商品具有二重性的缘故。这样追溯到了源头,并再从源头推演回去,便形成了《资本论》这篇宏著。由此可见,马克思当时研究的轨迹与写作的轨迹是完全相反的。我们在研究和写作过程中也同样可能碰到类似的情形,这就告诉我们不要一昧地认为用什么方法研究就应该用什么方法写作,如果老是这样,思维就会受到局限。

第四,关于论证的方法。论证的方法有很多,从论据的选择来看,有用理论分析来加以论证,也有用事实依据来加以论证,从论证的层次来看,有先分后总式论证,也有先总后分式论证,从论证的方向来看,有顺证,也有反证等等。在此我不对其一一详述,仅谈谈引用他人观点来进行论证的问题。

首先,应该明确的是,我们在搞研究、做论文时,经常会碰到引用他人观点来进行论证的情况。如果一篇文章通篇都是自己的观点,那是不合实际的,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就引用了很多他人的观点。其次,需要强调的是,引用并不是指为了拼凑文章而去抄袭照搬,它应该是出于以下三方面目的的考虑:一是赞成他人的观点,并在他人观点的基础之上建立自己的观点时,需要引用。

如赞成财务是一种货币关系的观点,但同时又认为这种货币关系的本质就是利益分割、价值分配关系,这时就可以引用他人的观点来阐述自己的观点;二是赞成他人的观点,但从另一个角度去对其加以论证时,需要引用。如他人从保护投资者利益的角度论述了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的重要性,而你又准备从规范公司财务会计行为的角度去就此进行论证,这时可以引用他人的结论来发展自己的观点;三是不赞成他人的观点,并准备对其进行批判或修正时,需要引用。

论文写作范文篇6

(1)数字运用的一般原则是: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而且又很得体的地方,特别是当所表示的数目比较精确时,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遇特殊情形,或者为避免歧解,可以灵活变通,但全文体例应统一。

(2)使用阿拉伯数字或是汉字数字,有的情形选择是惟一而确定的:①非叙述性文字(如统计表)中不带量词的纯数值(如正负数、百分比、分数、比例等),必须使用阿拉伯数字。如:48,32.04%、1/4、1、5;②定型的词、词组、成语、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词语中作为语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如一方面、七国集团、“九五”计划、五省一市、第三季度、第一方案等等。

(3)对于标明论文中段落、层次顺序的序数可采用汉语序数字、阿拉伯序数字、罗马数字和英文字母A、B等组合排列。

(4)对于表示货币金额的数字,应根据论文内容分别标明货币大写金额(壹、贰、叁、肆、伍、

陆、柒、捌、玖、拾、佰、仟、万、亿、零、圆或元、整)和货币小写金额(阿拉伯数字)。

2.计量单位的使用

会计论文中使用的计量单位主要依据国务院的《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中的有关规定,如:

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计量单位

克、公斤、吨等──重量计量单位

平方米、平方公里等──面积计量单位

升、毫升等──容量计量单位等。

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等──体积计量单位

3.报表、分配表及账簿等图表的使用

会计论文写作中经常需要运用大量实例进行论证,而报表、分配表及账簿等使用非常重要,能够使文章直观明了,清楚地表达用文字难以表达清楚的内容。

4.论文中的公式表示方法

(1)文字公式中太长,可排成双排,如:

(2)字母公式中,如需对公式中的字母进行注解,注解的方法要前后统一。

5.注释或注解

注释或注解,是指解释会计论文中的文字,内容要简明、扼要、清晰。原则上凡引文必须注明出处,加注的方法有四种:

(1)夹注,即段中注。注写在正文中,一律用括号标明。宜全篇须注处较少(只两三处),若夹注过多,不便于阅读正文。

(2)脚注,即页下注。多见于出版之书刊,注在本页的下端,是最便于阅读的。

(3)章、节附注。即注在一章或一节之后,一般书刊、特长论文才用。

(4)尾注,即所有注释都放在文章结尾或全书末尾。文内统一编码,文末集中注释。这种注释法比较规范。毕业论文多用此注释法。

行文的注码(除夹注外),编号顺序,一律用①②③④……的小写标出,写在所注对象的右上角,占一格。若脚注,注释很少,只一二处,也可用梅花符号“*”标明。

附注出处的,一般安排顺序是:著者(编者、译者)名、书名或篇名、出版者(或报名、刊名)、出版年份(报纸年月日、杂志期号)、页码(报纸第几版)。

论文写作范文篇7

一、选题

选题是论文写作关键的第一步,直接关系论文的质量。常言说:“题好文一半”。对于临床护理人员来说,选择论文题目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结合学习与工作实际,根据自己所熟悉的专业和研究兴趣,适当选择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课题;(2)选题宜小不宜大,只要在学术的某一领域或某一点上,有自己的一得之见,或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或新的观点和认识,言之有物,读之有益,就可以作为选题;(3)选题时要查看文献资料,既可了解别人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达到什么程度,也可以借鉴人家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成果。

需要指出,选题与论文的标题既有关系又不是一回事。标题是在选题基础上拟定的,是选题的高度概括,但选题及写作不应受标题的限制,有时在写作过程中,选题未变,标题却几经修改变动。

二、设计

设计是在选题确定之后,进一步提出问题并计划出解决问题的初步方案,以便使科研和写作顺利进行。护理论文设计应包括以下几方面:(1)专业设计:是根据选题的需要及现有的技术条件所提出的研究方案;(2)统计学设计:是运用卫生统计学的方法所提出的统计学处理方案,这种设计对含有实验对比样本的护理论文的写作尤为重要;(3)写作设计:是为拟定提纲与执笔写作所考虑的初步方案。总之,设计是护理科研和论文写作的蓝图,没有“蓝图”就无法工作。

三、实验与观察

从事基础或临床护理科学研究与撰写论文,进行必要的动物实验或临床观察是极重要的一步,既是获得客观结果以引出正确结论的基本过程,也是积累论文资料准备写作的重要途径。实验是根据研究目的,利用各种物质手段(实验仪器、动物等),探索客观规律的方法;观察则是为了揭示现象背后的原因及其规律而有意识地对自然现象加以考察。二者的主要作用都在于搜集科学事实,获得科研的感性材料,发展和检验科学理论。二者的区别在于“观察是搜集自然现象所提供的东酉,而实验则是从自然现象中提取它所愿望的东西。”(巴甫洛夫语)因此,不管进行动物实验还是临床观察,都要详细认真.以各种事实为依据,并在工作中做好各种记录。

有些护理论文的撰写并不一定要进行动物实验或临床观察,如护理管理论文或护理综述等,但必要的社会实践活动仍是不可缺少的,只有将实践中得来的素材上升到理论,才有可能获得有价值的成果。

四、资料搜集与处理

资料是构成论文的基础。在确定选题、进行设计以及必要的观察与实验之后,做好资料的搜集与处理工作,是为论文写作所做的进一步准备。

论文资料可分为第一手资料与第二手资料两类。前者也称为第一性资料或直接资料,是指作者亲自参与调查、研究或体察到的东西,如在实验或观察中所做的记录等,都属于这类资料;后者也称为第二性资料或间接资料,是指有关专业或专题文献资料,主要靠平时的学习积累。在获得足够资料的基础上,还要进行加工处理,使之系统化和条理化,便于应用。对于论文写作来说,这两类资料都是必不可少的,要恰当地将它们运用到论文写作中去,注意区别主次,特别对于文献资料要在充分消化吸收的基础上适当引用,不要喧宾夺主。对于第一手资料的运用也要做到真实、准确、无误。

五、拟写论文提纲

拟写论文提纲也是论文写作过程中的重要一步,可以说从此进入正式的写作阶段。首先,要对学术论文的基本型(常用格式)有一概括了解,并根据自己掌握的资料考虑论文的构成形式。对于初学论文写作者可以参考杂志上发表的论文类型,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对掌握的资料做进一步的研究,通盘考虑众多材料的取舍和运用,做到论点突出,论据可靠,论证有力,各部分内容衔接得体。第三,要考虑论文提纲的详略程度。论文提纲可分为粗纲和细纲两种,前者只是提示各部分要点,不涉及材料和论文的展开。对于有经验的论文作者可以采用。但对初学论文写作者来说,最好拟一个比较详细的写作提纲,不但提出论文各部分要点、而且对其中所涉及的材料和材料的详略安排以及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等都有所反映,写作时即可得心应手。

六、执笔写作

执笔写作标志着科研工作已进入表达成果的阶段。在有了好的选题、丰富的材料和详细的提纲基础上,执笔写作应该是顺利的,但也不可掉以轻心。一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内容当然要充实,但形式也不可不讲究,文字表达要精炼、确切,语法修辞要合乎规范,句子长短要适度。特别应注意的是,一定要采用医学科技语体,用陈述句表达,减少或避免感叹、抒情等语句以及俗言俚语,也不要在论文的开头或结尾无关联系党政领导及其言论或政治形势。

论文写作也和其他文体写作一样,存在着思维的连续性。因此,在写作时要尽量排除各种干扰,使思维活动连续下去,集中精力,力求一气呵成。对于篇幅较长的论文,也要部分一气呵成,中途不要停顿,这样写作效果较好。

论文写作范文篇8

(一)一次智力探索之旅

奥德修斯(Odysseus)是希腊神话里的人物,他是伊塞卡的国王,参与了特洛伊战争,然后设计了木马计,如果看过“TheTrojanWar”就会晓得这个故事。奥德修斯在希腊军队攻下特洛伊城以后,回国途中历经各种磨难,这个过程当中他就不断探索,最后还是战胜艰险回到了故乡。同样,你们经过了探索以后,也会回到你们应该去的地方,所以我用了Odyssey这个词。说到写论文,我最害怕的是我的学生一听见说要写论文,马上头就胀了,觉得“我现在开始要过苦日子了,我现在开始要‘咬子弹’,太难受了”。我说,对你们来讲,论文是非写不可的,不然的话,就不能毕业,就没有学位,而学位对你今后的职业又是如此重要,所以你非写不可,这是一条不可不逾越的障碍。所以我现在比较怕我们在座的同学有这么一种思想:我好不容易在电大念了这么几年,要毕业了,这个无非就是我满师的时候必须做的事情,算是满师汇报。如果是这样,你的态势离写论文的要求就太远了。

(二)一次精神狂欢

我现在要求各位的是什么,提得高一点说,希望大家把自己所写的这篇论文看作是一次精神狂欢的机会。做得到吗?精神狂欢。就像希腊神话里面的酒神,酒神节来了,就该狂欢了。要觉得“我有一次精神狂欢,不但要把我自己所学到的东西好好地理一理,而且要像奥德修斯一样,回到应该去的地方,把这条路给勾勒出来”。还要有一个里程碑意识:“这是我大学毕业时的论文,我写完以后要一生保存它,虽然今后我可能会屡次搬迁,生活会发生这样那样的变化,但是有一样东西将伴随我终生,那就是这篇论文。”所以我说大家一定要高屋建瓴,要有展示意识,要有孔雀开屏的那种心态:“好不容易我学了这四年五年的,这次我要把我最好的东西拿出来开个屏给你看看。”就是要有这种表达欲,这个就是高屋建瓴,而不是畏缩不前,觉得太难太难。我们现在的同学,相对来说不像我们当年那样吃得起苦,遇到一点点小的挫折就会畏缩。所以在这个背景下,我就觉得你要有这么个精神状态是很不容易的,虽然我也不期望你们每位都有高屋建瓴、孔雀开屏这样的精神状态,但是我还是希望至少有几位会有这么个态势。

二、论文写作的选题

要讲这个题目很难,因为对你们不了解。所以我把可能的题目都罗列一下,你们不妨根据今天讲的——其实很多都是常识——对照你这几年学习的内容,自己的兴趣之所在,对照你将来大致的发展方向来选定一个题目。我有个学生最近从哈佛和麻省理工学语言学回来,她跟我讲语言学这个东西很枯燥、很难学也很难教,但是她在亲炙乔姆斯基(NoamChomsky)以后,深有体会地说:“我现在感觉到,我做教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我对语言学的激情传染给学生。”我觉得她这句话讲得很好,于是推荐我的学生去听听这位学长的课,看看她怎么传染。所以我今天要做的,第一是讲一些常识,第二也是想传染。希望我对写论文的一些感受能够部分地传染到在座的同学身上。我认为调整好精神状态以后,就要选定一个比较精当的文题,即我写什么文章?当然你可以写各种各样的文章,比如你可以写文化对比。为什么中国人见了面以后就要问“吃了没有”,外国人说“Howareyou?”,“Howdoyoudo?”?“吃了没有”是一种生存型的文化行为,一定要把肚子填饱,然后就可以继续活下去,吃是survive的根本条件。而西方人更着重于进展型的心理,所以招呼语就不同。从这么一个很小的例子可以引发开很多很多的思考。文化对比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题目。下面我们先从语言学讲起吧。

(一)语言学方向的选题

1.语言学综述

语言学现在是一种现象,是一种显学。好像谁都愿意搞语言学。语言学也是五花八门,流派纷呈。如果你写语言学的论文,我建议你不妨从语言学综述写起。语言这个东西太奇妙了,你说对不对?人类最奇妙的东西我想就是语言,所以从古印度、古希腊开始就有人研究语言学。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都谈过语言学的问题。柏拉图用拆字法,比如说有一个字,现在英文还在用,其实是从希腊文来的,叫“catastrophe(灾难)”。他把“catastrophe”拆开来,原来“cata”是“turning(转折)”,然后“strophe”是“over”的意思,就是一个大变动。昨天不是又来个灾难嘛,印尼摔了一架飞机,那就叫“catastrophe”。他就从词源的研究、拆字研究开始,来搞语言学。然后到了罗马时代就是拉丁语法,理性的语法,绝对的语法,世界上唯拉丁独尊。拉丁的统治有很长的一段时间,唯理语法。然后到了中世纪,尽管有宗教审判庭,尽管你有异端的思想要被放在火上烧死,但是在语言的研究方面,从来没有停止过。对小孩怎么学语言,怎么学母语这个东西的研究从古希腊到现在,乃至今后,一直都在研究。如怎么开发左脑?小孩的左脑从三岁到五岁,语言机能的那些神经元就特别地发展起来,对外国语又如何呢?成年人又如何?人脑的开发至今不过百分之十几,今后继续开发往何处着手?对语言学的综述,我觉得也能写出一篇很好的论文。到了文艺复兴时期,拉丁语分裂成很多的地域方言:德语、意大利语、法语等等。以后一直到19世纪语言学家们就开始有一种历史比较,就是要看看这个语言究竟怎么会形成这个样子。这是历史比较语言学。比如有人研究中文跟英文有没有亲缘关系,结果找来找去找不到,最后找到梵文跟欧洲的语系有共同之处。pater是p打头的,代表父亲,mater,m开始的就代表母亲,发现梵文跟欧洲语系都一样,所以就形成了印欧语系。历史比较语言学是在19世纪以后开始的。后面的研究认为人类的哲学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叫本体论,就是哪一个是第一性,究竟是上帝创造人还是从猿演变到人的;第二是认识论;第三就是语言学。到20世纪以后,语言学发展成为一门显学,那是因为它研究的东西跟人类的关系太密切了。它研究跟人脑的关系,跟认知的关系,跟人的行为的关系,跟文化的关系,所以语言学的确是引出了很多很多的研究来。语言本身的结构当然是形式至上,于是有了形式主义的语言学。也有功能主义的语言学,就是每讲一句话,每说一个字,都有它的社会功能。比如我说热,就意味着希望你们开空调,我说渴,我就希望你们给我斟水,所以都有它的功能。那么语言学跟人的认知有什么关系呢?就像我刚刚讲的,儿童是怎么学母语的?而成人又怎么学外语的?成人怎么能把外语学好?这些方面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所以你从古印度古希腊开始一直到今天,来一个综论,不也是一篇很好的论文吗?当然你不能把我今天讲的记下来就作为一篇论文。你要寻找很多很多的文献,你得有很翔实的资料来说明梵语跟欧洲语言有很多相通之处,然后来说明印欧原来是个语系,跟蒙藏是不一样的。我们属于蒙藏语系。由于语系的不一样,所以系谱论也是很有趣的。但是不管怎么样,语言学的综论是一个提纲,然后你可以把语言学再分作句法、语义、语用,这是现在最流行的三种分法。

2.句法

下面说句法。什么叫句法?关于怎么造句的语法就叫句法。Syntax是一个可以做很多很多论文的题目。特别是因为Chomsky的所谓生成转换语法引起了语言上很大的革命,因为在他以前结构主义认为语言本身是个习惯,而他认为不是习惯,语言本身是个创新,语言是个生成过程,语言的规律是有限的,但是这些有限的规律会生成无限的语料来,所以叫生成转换语法。生成转换语法对于句法而论,我觉得的确有很多文章可以做。一讲到句法,可以讨论主要的、次要的、高级的、低级的、内向的、外向的,还有隐性的、显性的。怎么来切分句子?有的是线性的,线性组合链,可以把它切分;有的可以画框,然后来进行切分;也可以用方括号的方法来进行切分。所以句法是一个简直是做不尽的题目。我讲一个例子。比如说上海市申请世博会的申请报告,第一句话中文叫作“新世纪赋予我们新的希望;新世纪激励我们为人类的福祉做出更大的努力。”写这话的人肯定感觉到很有气派:新世纪如何,新世纪如何。翻译的人就把它翻做“Thenewcenturyfillsuswithnewhopes;Thenewcenturyinspiresustomakeagreaterefforttowardsthewell-beingofmankind.”从翻译的角度来讲是一点错误也没有,但从句法的角度来讲,英语的句法就不会这样。在英语的句法中,同样一个主语在那么接近的上下文里头不可能出现两次。所以我们就把它改成“Thenewcenturyfillsuswithnewhopes,inspiringustomakeanewefforttowardsthewell-beingofhumankind.”(不用mankind,mankind有男权的意味。)这实际上就是句法的实际应用。为什么英语里面有那么多非谓语形式的动词,这跟它的句法是有很大关系的。所以你可以从这些方面,从比较实用的角度来看英语的句法,得出几个结论来。我觉得你这篇论文能够得出六到七个结论就相当不错了。

3.语义

语义现在也是非常流行的,因为它是符号学的一个门类。语义有语义场。你们不是经常看见树形图吗?金字塔的最上端是animal,然后来一个mammals——哺乳类动物,然后再来其它的——爬形类动物等等。哺乳类动物下面再来个方括号,包括人类、猿猴。人类下面再来个方括号,包括男人、女人、孩子等等。色彩也一样,冷色调、暖色调。这个就是语义场,叫做“fieldofsemantics”。语义实际上是符号学的一部分,有绝对意义、相对意义,有能指和所指,这个都是20世纪初的语言学先行者索绪尔提出来的。索绪尔这个语言学家很奇怪的,他生平没有写过很长的论文,很大的著作,但是在他死后他的讲稿被他的弟子们收集起来发表了,结果索绪尔成了语言学当中结构主义派的代表人物。原来他在课堂上讲到的问题实在是太多太多了。他讲的东西没有什么系统,不像是现在的语言学家们动不动就是皇皇巨著;他的讲稿就像我们孔夫子的语录《论语》,所以我把他的教程称为“语言学论语”。他讲语言包括两个内容,一个是符号,一个是声音,当然声音也是符号。一个符号必然有它的所指和能指两个东西。能指是什么?指它的物理形式,比如说book,这个词的音和形就是它的能指。什么叫所指?看到这个符号,我头脑里马上形成的150页装订在一起的硬封面或者软封皮的这么一个对象,里面的东西是可以供你阅读的,读了以后可能是有好处的——也可能有坏处,对不对?反正就是这样。它所表示的语义就叫做所指。他认为语言只不过是行为的一种模式。后来美国的一些语言学家反对欧洲大陆的那些语言学家的看法,认为语言除了是一种习惯行为模式以外,还是一种思想模具。就是说人的思想和语言是同时发生的,这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欧洲大陆的语言学家认为人的语言实际上就是人的思维说出来而已,思维决定了他的语言。美国人说:不。语言反过来也影响思维。亚里士多德因为是希腊人,所以他会用出mimesis,catharsis这些词,他的逻辑学范围是跟他的希腊语分不开的。如果亚里士多德有幸说中文的话,亚里士多德有幸说印第安语的话,他的范畴就不是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些了。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语言又是思想模具,这其实是一个很重要的观点。为什么要学外语?人家说我学外语就是为了多赚几个钱。我说,不,学外语开辟了你新的思想、新的天地,因为它是思维模具。学了一门外语,不但多了一条舌头、多了一双耳朵、多了一副眼睛,而且多了一个脑袋,“Languageshapesyourthoughts.”。这些东西都是在语义学里面讨论的。我怕大家觉得我讲得太抽象了,那么就具体一点来讲。语义是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一直变化着的。我举一个汉语的例子。汉语的“江河”,现在是什么都可以指,黄浦江、苏州河,当年却不行。以前“江”只能指长江,“河”只能指黄河,是特指的。所以你看多少年以来,它的意义就泛化了。同样,意义泛化的例子在英语里面也不可胜数。这样的词,你有兴趣的话就去查一查,在你的语料里面专门寻找意义泛化的词。比如我举个例子feedback,我现在很希望你们的feedback,你们能不能脸上有点笑容啊,或者有点愁苦的表情啊,让我看看我这里是不是讲得比较没趣味,那里讲得还可以,这个就是“Ineedyourfeedback.”。feedback本来是电学上的反馈,现在我们用得多了。汉语也讲了,“我们需要听众们的反馈”,“超级女声,听众们的反馈非常活跃”,这就是泛化。本来是专业的,现在泛化了。再比如说斗争的斗,我这次到郑州去知道,甲骨文里面就是有斗争的斗这个字。这个字繁体很难写,先是像个门一样的两个框子,但不是门,门上面是关闭的,它是开的。是开放型的框子,下面左边是个亚洲的亚,右边是个一斗两斗的斗,原先这个字是指地名的,跟斗争没有关系。但是你看从甲骨文到现在,多少年过去了,斗的意义就狭化了,就变成了你我两个人或两群人打斗。还有语义狭化的词,就像我上次在复旦讲的,现在编字典的人很难处理一个字,叫做gay。gay过去第一个意义都是愉快的、欢快的,现在你却不可以说欢快的、愉快的。现在任何一个对当代英语有所了解的人一看到gay首先想到一个所指,就是男子同性恋。gay现在其它的意义都被排斥得差不多了。所以语义的变化实际上是一个故事,非常有趣的故事。再比如说villain。大家都知道,莎士比亚剧本里面的恶人叫villain,但villain过去不是坏人,好得很,田庄里面一般的farmer都叫villain,这些都是历史长河把词的意义改变了。又如revolution。我查OED(OxfordEnglishDictionary,牛津大词典),revolution十四世纪开始进入英语,只指天象。你想嘛,金星既可以叫morningstar又可以叫eveningstar,为什么?它一个revolution过来啊。所以revolution本来是打圈、转圈的意思,这是天象上的解释。一直要到十六、十七世纪的英国革命开始,CharlesI被Cromwell砍了头,被教徒砍了头,革命才被解释为政治上的大变动,制度的大变动。然后有Frenchrevolution,有Americanrevolution。Americanrevolution就是WarofIndependence,独立战争,所以又跟政治搭上关系。然后到20世纪以后,revolution好像又带上了另外一层意思,就是revolution都是跟共产主义的革命有关了。那是从上世纪初的BolshevikRevolution开始,我们叫做OctoberRevolution,十月革命,西方叫做Bolshevikrevolution,布尔什维克革命。以后又有中国革命,有古巴革命,然后革命就好像必然跟共产主义有关系。由于它的左倾含义,所以到了20世纪60年代,revolution在美国遍地开花。在美国英语里面有黑色革命,就是黑人的革命;有redrevolution,红色革命,不是共产党革命,而是指印第安人的革命,印第安人不就是红人嘛;有bluerevolution,蓝色革命,争取性自由;有greenrevolution,绿色革命,保护环境。所以革命一下子就跟这些激进运动联系起来了。但是打那以后,revolution慢慢地就少见了,好像变成一个和新产品有关的词了。比如说耐克最近又出了一款最新式的产品,这个叫做revolutionarynewlineofproducts,耐克鞋跟技术革新与突破——breakthrough联系在一起了。最近,revolution又有了新的意思,那就是跟东欧、苏联变色以后的velvetrevolution,天鹅绒革命有关的。所以revolution的意思是不是一个很好的故事?我建议你们找10个这样的词,就能写成一篇很好的、有意思的文章。“ChangeofmeaningasisseenintenEnglishwords”,我觉得也是一篇蛮好的文章。

4.语用

语用学,用一句最简单的话来讲,就是commonsense,就是对着特定的人在特定的场合说特定的话。不是有人举过一个语用学的经典的例子吗?有个美国人到了中国,他要去问路,问到一个北京人。那个北京人特别喜欢英语,所以就跟他扯英语,说“Wheredoyoucomefrom?”你从哪儿来?“Whereareyougoing?”“WhatbusinessdoyouhaveinChina?”你到中国来干嘛的?“Howoldareyou?”那个美国人马上逃之夭夭,以为碰上便衣警察了,这就是语用学没学好。你去问那么多问题干嘛呀,人家问你到天坛怎么走,你告诉他不就得了。这里还有一个很好的例子。我有一个学生要离开北京了,他要把他原来的家具卖掉,其中有一个冰箱。这冰箱不怎么地,但是他走了总要把自己的东西处理掉,那么就请一个老师傅来替他搬一搬。老师傅往那个冰箱很不屑地瞟上一眼说:“这种冰箱您还卖,您就慢慢儿卖吧。”你看,“您慢慢儿卖吧。”这个用得多好啊,这个语用学得多好。就是说AsfarasIseeit,yourice-boxwillnotselleasily,becauseit’sold,becauseit’swornout,andsoon,andsoforth.所以语用学说穿了就是这样。关于语用学可以写出很多好的论文来,为什么呢?这个里头有很多的文化参数,我刚刚讲的就是文化参数。中国人那么好奇干嘛?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是不是因为有人种基因?语用学里面绝对有人种基因,还有文化参数。文化差异也有显性和隐性之别,有礼貌原则,有合作原则。两个人对话的时候,一定有一个说出来或者没说出来的合作原则,不然的话就形不成对话。比如我说今天各位可好?你们回答我里根死了。这能形成对话吗?这当然不能形成对话。所以有一个cooperationprinciple。这些原则都是很有意思的,你可以就这些原则补充大量的例子,形成一篇文章,也可以多找一些这种“您慢慢卖吧!”的例子。鄙人当年毕业的时候写过一篇论文,实际上也是学位论文,只是那时候我们不授学位,我写的就是“PeculiaritiesofJournalisticEnglish”,英语新闻体语言的特征。文章里我举了一个例子,这个例子以后成了我的经典例子,差不多每一届学生我都要考他们。这是一个广告语,广告是语用非常特别的区域。这个广告语怎么讲呢,我念出来你们听听:“RealisticBudgetFashionsforDignifiedMaturity”,“realistic”是现实主义的,“budget”是预算,“fashions”是服装,特别是时装。那么肯定这个广告是做衣服的。那么衣服卖给谁呢?“fordignifiedmaturity”。那是什么样的人?先看这个衣服是便宜还是贵啊?便宜。何以见得?“realisticbudget”就是这个东西完全是在你的预算之内的,很便宜。但不会讲自己这东西很便宜,廉价。就像好多小旅馆也从来不会讲自己是小旅馆。英国有很多的小旅馆,B&B(breakfastandbed),它实际上只给你一张床,再给你吃顿早饭,就是一个家庭开一个旅馆,但是它自称是个“adorablehotel”,非常有家庭味的,非常可爱的,亲切的旅馆。你看,同样的理由,它不讲“cheap”,讲“realisticbudgetfashions”,原来是卖便宜货的衣服。卖给谁呢?“fordignifiedmaturity”,给老人还是给小孩?猜猜看,“mature”,成熟的,所以一定是卖给大人、老人的。什么样的大人、老人?不是一般的大人、老人,这个大人、老人一定是非常“dignified”。什么叫“dignified”。肥胖的。你们说我这些衣服是卖给又胖又老的女人的便宜衣服,还有人来买吗?“您就慢慢儿卖吧”。但是他把它花里胡哨地包装一番,哦,好听多了,“dignified”看上去非常庄重的。同样,我一头白发,碰到个几年不见的外国朋友,就问,“DoIlookmuchgrayerthanbefore?”,我是不是白头发又多了很多啊?人家要说“是的”。但是人家不说“是的”两个字,人家说“Youlookdignified!”、“Youlookmoredignified!”,“今天你看上去更有派头了”,中国话就是这个意思。所以这个就是语用。

(二)应用语言学方面的选题

应用语言学方面可以讲的东西更多了。二语习得,如果在座的有年轻的妈妈的话,最好是有一个婴孩,一岁左右的,然后从现在开始,你就每天做笔记,看你的孩子怎么慢慢地开始学话,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科学实验,看看他怎么慢慢地从“妈妈”、“爸爸”开始学语言的。二语习得里面的英汉对比,比如我上次讲的,我们中国同学讲英文,最大的一个毛病在什么地方呢?就是我们缺少一个“tenseconsciousness”,缺少一个时态意识,特别缺少过去式意识。为什么?因为中文里面没有过去式。这几天我们都在讲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我叫我的学生讲个过去的故事,这个同学第一句话讲得非常对:“Intheyearof1945,Japanfinallysurrendered.”第二句“OnAugust15theJapaneseEmperorissuedhisedicttoordersurrendertotheAllies.”也是对的。好,第三句、第四句、第五句开始慢慢就没有时态意识了。“AndthentheAlliesdecidetoputupatribunaltotryallthesewarcriminals.”,然后盟国决定组成一个审判委员会来审判那些战犯。这第三句、第四句开始没有-ed了。为什么?就是我们的过去式意识很差。这个就是二语习得。二语习得里面你不妨找几个中国人说些英语看看哪些地方出问题最大最多,要用例子。这将是一篇非常有实用价值的文章。我还想到一个数词意识,中国人有“万”,英文里没有万,英文里用“tenthousand”来表达。所以“三十万”我们讲起来很容易,在英文里要讲三百千,“threehundredthousand”。现在居然有很多美国到中国来学汉文的人都讲“三百千”,而他自己一点不觉得奇怪。所以我简直要建议今后的汉英词典的编者们把“百千”作为一个词放进去。英语里没有“万”,也没有“亿”。我最近发现韩语里也一样,也没有“万”,所以也得用这个办法。这个也是二语习得里面的很大的障碍。当然还有很多其它方面的问题,如he、she不分,因为中文里面只有一个“tā”的声音,所以潜意识、下意识很厉害的。我们的下意识里面第三人称单数就是一个“他”字,所以he、she我们不大分的。一讲出来经常是she变he,大男子主义了。

教学法研究也是非常有意思的,教学法可能离开你们远一点,因为这只对老师有用,所以我也不细讲了。还有翻译实践和理论,也绝对是非常有“油水”的题目。你可以翻译一篇文章,但是你一定要附上一篇有一点理论性的东西。现在翻译是我们理论和实践脱节得最厉害的一个领域。有个翻译理论家说,你根本用不着搞任何一个字的翻译,就可以成为一个翻译理论家。另外一个极端就像我这种人。我的观点是什么呢?你没有翻过一百万字你别去讨论翻译。那么他的论点和我的论点正好相反。而且这位先生有来头,他跟美国人EugeneNida两个人联合主张建立一个单独的中国的翻译学学科,人家EugeneNida还有过翻译《圣经》的体会,你老兄有过几个字的翻译吗?我没有见过。这个人提出来要建立一个独立的翻译学,纯讲理论,我反对这样做。如果你们对翻译有兴趣,我是希望你不妨实践一下翻译,甚至于翻译一篇比较短的,或者翻译几段比较短的东西。例如你可以翻译几段不同的信件,一封是写给你爱人的,一封是写给你老师的,一封是写给张德明校长的,一封是婚礼请柬,然后来看看在各种不同的东西中,你的语用怎么样,再从语用学角度来谈翻译。我觉得这挺有意思的。比如说写信,有时候你写得非常直截了当,“Iwanttotellyou…”,但是有时候就不是这样啦,有时候讲“Pleasebeinformedthat…”。再如婚宴将于几月几号在某处举行,这个翻译也可完全不一样,如兹定于几月几号在某某某地方为小女和小婿或什么什么人举行婚宴,敬请大驾光临就是一种翻译法。所以你可以做不同的风格、文体的翻译,然后来几条体会,谈谈“解码”、“编码”、“动态对应”之类的理论。

再说词典。词典你们都得用吧?用词典的过程当中有体会把它写出来也是一篇很好的论文。有人讲我们的《英汉大词典》比较好,为什么好?你写篇文章出来给我看看。这就是评论文章,书评。《英汉大词典》是一种案头词典,是大型词典,兼具百科和语词的功能在一体。还有比较小的词典,AdvancedLearner’sDictionary,专门给学生用的,你要找例句就得靠这种词典。这两种词典的区别在哪里?词典的功能是什么?理想的词典应该如何?我理想的词典是网上在线的、实时的、互动的,我使用词典,同时参与编撰和修订,好不容易找到一句好的书证例句,我可以输入进去。词典既有它编的内容,又有我贡献的内容,对不对?所以就词典也可以写很多不同的文章。

教材也是。现在是教材大战,特别是大学英语,全国教材大战,为什么呢?因为作者都希望学生用自己的教材,这一用就是几百本,一下子就赚钱了,所以我觉得现在的教材虽然都讲究科学的方法,如是用交际法还是功能法、结构法,你的grading如何?你的单元怎么划分?然而唯一缺少了一条,就是缺了对我们学生的情感打动,我称之affectiveindex,不是effective,而是affective。我就想我当年做学生的时候,我们读的不一定都是英国文学,也读很多的法国文学、俄国文学。我读的文章里面有《卖火柴的小女孩》,有《万尼亚舅舅》,有《拉封丹寓言》,有《最后一课》,这些东西都让我感情激动起来。现在一本教材从头到尾念完,或从头到尾教完,可以不掉一滴眼泪,我认为这不是好教材。我就希望教材里面有一点能使人感情大喜大悲的东西,这样对于我们学生的全面培养有好处。现在我们的学生为什么在感情上那么无动于衷呢?复旦大学有很多女学生养了很多的猫,在宿舍里养宠物,那是很小资的标志。然后毕业了,走了,那你也继续小资一把呀,这时候她不小资了,她就把猫扔了,所以复旦大学有特多的弃猫。我在复旦大学校园里散步的时候经常看到那些弃猫,很奇怪,就像庞贝火山那里野狗特别多一样。所以教材怎么编?我理想的教材最好什么样?我说把各种各样不同的教材拿来给本教师看看,本教师决定从某甲教材选三篇,从乙教材选两篇,选我觉得最能教的、最有油水的来上课。而且这个教材不能封死,尾端给我开放着。为什么呢?尾端开放着,我以后再看到好的教材的时候可以再加进去,这样选出来的我才觉得是“本教师的精华教材”。精华教学必须是人文教育,人文教育离不开爱的教育。所以教材问题也可以写

(三)文学及其他方面的选题

除了文学,其它的有叙事学、文体学、修辞学等等。修辞学、文体学我们还懂,什么叫叙事学?现在文章里你们不是经常看见嘛,什么“历史的大叙事”,这个叫macronarrative,这是西方翻译过来的。说到叙事,你是从第一人称角度还是第三人称角度出发的,各有什么不同?第一人称有immediacy(直接感)。其他还有很多很多的元素决定,这个我想不一定讲了。

下面讲讲文学。我希望你们写论文时一定要根据自己看过的书,不要完全从无到有,因为你毕竟学了四年,没有必要完全从无到有地来决定一个论文题目。比如讲到文学你可以写的东西太多了:作品、作家、流派、母题、样式、比较都可以写。

什么叫流派?意识流、垮了的一代、迷茫的一代,那都是流派。什么叫母题?这是从英文的motif译过来的,母题好像是比主题更笼统、更有概括性的一个东西。本来是绘画、音乐、艺术上的一个用词。音乐有母题,比如说你听新大陆交响曲,你就不断地听到同样的乐调一再地响起,这个就是它的母题。看绘画,某个色调一再地浮现,不论是阴暗的色调还是明快的色调,一再浮现的就是母题。“出走”是个母题,“流放”是个母题,像昆德拉这些人,“流放”,是个很重要的母题。“寻觅”是个母题,寻找金羊毛,从这个开始。“回家”是个母题,Odysseus的回家,在外面流浪了10年,终于回家了,摸索了10年,回家后把追求他老婆的人全部杀死,Penelope最后还是归了他了。最近我觉得很有意思的一个母题就是出走。很多作家到了西方,跟祖国有千丝万缕割不断的联系,写成的作品,那是非常动人的。有的人是靠作品,有的人是靠翻译,比如翻译中国的古诗。我的一个朋友就是这样,他翻译了180多首中国古诗词,完全是因为出走的母题起了作用。他想家了嘛。我们用语用学的俗的说法来说他想家了,他想故乡,所以这个母题很有意思。至于样式,有自传体、日记体、书信体,等等。这些东西写的人还不多,为什么?看的人不多。书信体、日记体,日记体里面有很多有名的文学作品。当年伦敦发生了一场大火。这场伦敦大火简直有点像这几天的新奥尔良水灾一样,是个大灾,catastrophe。结果有个叫Pepys的人每天写日记,共写了两万多字,这个日记是完全可以作为一个看17世纪伦敦众生相的非常好的一个材料。写作家当然更多了,像莎士比亚,你可以写莎士比亚的某一种剧,如历史剧,你可以写他的三个罗马剧。你还可以写莎士比亚里面的“变形”,那个是母题了,为什么这些人老是要女扮男装?这些人女扮男装的时候是不是跟我们的祝英台一样?很不一样。我告诉你,这是文化比较、文学比较、中外比较。我曾反对越剧演《第十二夜》,演得简直像“十八相送”一样。一个祝英台在旁边挑逗,梁山伯懵然不知,笨头鹅嘛不是?结果演得非常轻松的那个样子,而其实《第十二夜》里面“变形”是个很沉重的母题,女孩子谁愿意变成一个男儿身啊?没人愿意这样。除了花木兰,替父从军,非这样不可。这个又是比较。所以从文学的角度来讲,我觉得可以写的东西的确是太多太多了。有一个题目现在做的人还比较少的,就是中国旅美作家的作品,所谓diaspora。有时候走偏锋比较容易讨巧,因为做的人不多嘛。

其实还有很多,包括文学评论。文学评论也可以写出很多的学位论文,比如你可以从阐释学的角度,即hermeneutics这个角度,非常科学地来解读一部作品。你也可以用西方马克思主义,这是现在很流行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简称西马,西马的特点就是在原来将马克思主义朝着剩余价值、阶级斗争这些东西之外的文学、哲学、认识论、语言学这个角度靠拢,这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特点。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是经院化、理论化,但是它提出了文学里面的很多重大命题。比如说异化,异化实际上就是变形,就是西方古而有之的变形。这个异化是个重要的内容,你们中可能相当一部分人读过AnimalFarm,就是乔治·奥威尔写的《动物庄园》,书中说猪觉得不堪受人的压迫,于是猪们就起来造反了,把人赶出庄园,然后庄园改名,叫猪的庄园。猪成了统治者以后异化了,开始不劳动了,也不吃那种糠菜了,要驴子们替它们打工了。然后驴子们也起来造反了,造反成功后蹈了猪的覆辙,到最后还是人回来了。乔治·奥威尔写的这么一篇寓言体的小说,的确写得很深刻,把异化讲到了极致了。我建议你至少念一两本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著作,然后来分析一两部文学作品,那将是一篇非常有意思的毕业论文。

与此同时,西方也有一派人主张不要阐释,阐释学是一种太枯燥的东西,容易意识形态化,而且是一种太客观的东西,没有把你的主观放进去,你完全站在作品外面。所以有一批悟真派强调要有悟性,他们反对把很多理论用来解读作品,反对以解读为名,以解构为名,把很多理论的因子强加(或称“挪用”)到作品里面去。我是比较倾向于后面这种。一个作品你一看就喜欢的,人家问你,你为什么喜欢?你却讲不出来。然后慢慢地讲得出来一点了。再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又讲得出来一点,越讲越多。但是第一个感觉,第一次爱发生的时候是没有理由的,完全是缘分。持这种观点的也不少,并不只是SusanSontag一个。我们知道Susan是最近死的一个美国人,她就强调悟性,强调erotics,官能的感觉,不是意识形态的分析。

还有女权主义的批评。我们中国还没有任何一个人用女权主义批评《红楼梦》,至少我还没看到过。如果你能写一篇英文的“AnInitialAttempt/ACrudeAttemptatAnalyzingTheDreamoftheRedChamberfromaFeministicPointofView”,从女权主义的角度评《红楼梦》,可以说是一种开创性的工作。当然这是一个太大的题目!我讲这些话的意思是文学评论实际上也是一个非常肥沃的领域,从中你可以衍发出很多不同的论文来。我讲的语言学、应用语言学、文体学、修辞学、文学、文学评论等方面的内容,其实都是常识,我把这些常识在你们面前展示一番,然后请各位根据你们自己的学养、自己的兴趣,在某一个领域里头寻找一番。

三、论文写作的步骤

(一)文献检索

最后我想讲一讲写论文的步骤。我感到最重要的步骤就是做好文献检索。比如用女权主义评《红楼梦》,那么你至少要google两个东西,一个是“红楼梦”,一个是“女权主义”。这个文献检索工作是很重要的。有的人这方面的准备工作做得非常好,图书馆借阅、复印或者自己购置不少图书资料,形成一个小小的文献库,这个就是我们平时讲的“仓里有粮,心中不慌”。文献检索工作是一定要做得周到,缜密,系统,这个是做到规范性的第一条。写论文,不是我拿起笔来就可以写出来的。文献检索工作是很重要的。像我现在这个年龄,尽管我肚子里有那么点货色了,倘使某个人叫我写某个作家,尽管对这个作家我肚子里有点货色,但还是不行,我肯定第一步要做检索,我要把这个人的homepage看一看。不但是看,看的过程当中,要摘录很多的内容,我还看人家骂他的话。如果他这个homepage上帖子很多,就要看人家怎么评论他的。比如有个8岁的小孩说,我从今年开始看你的书,我认为你的书如何如何,这就是一条很重要的信息:原来这个作家已经拥有8岁的幼年读者了。这个东西你不去检索肯定不知道,所以看来以为是没有关系的东西,里面却埋藏着很多关系。所以做文献检索工作一定要踏踏实实地、耐心地、有乐趣地去做。假如我一天发现了三四条有意思的信息已经相当不错了。所以这个文献检索工作从时间的长度而论,可能不亚于你成文的时间。

(二)论文写作

写作时要注意论文的专业性、权威性、规范性与创新。论文的规范我就不仔细地讲了,这个实际上是一个最起码的要求。关于专业性和权威性,这里我要提出一点,就是社会科学文献的半衰期。根据国外的统计,这个半衰期现在是越来越短。过去是5年,现在有了信息高速公路以后是6个月。也就是说6个月以后你对于这个作家的所有认知可能都已经陈旧了,你要讲的话人家早已讲过了,你必须再重新来一番文献检索。这当然也只不过是国外的一家之言,仅供参考。但是有一条是肯定的,这些东西半衰期,或者说变得衰老的过程在加快。所以你在写论文的时候,要规范性、专业性、权威性,三个性兼备,脑子里面始终要有一个创新。这个创新有时候是观点方面的,观点方面的创新是你提出的观点其他人没有说过,是你一个人所独有的;有的是材料方面的创新,比如说莎士比亚的这个剧本,这个材料从来没有人用过,我第一个用,这也是一种创新。所以考虑权威性、专业性、规范性的同时,都要有两个字在脑子里面,就是创新。

(三)论文的注释

论文必须有详尽的注释。言必有据。照西方的习惯,你引用一段引文只要超过10个字,你就一定要出注释。我们中国同学有时也太不严肃了,有的同学现在的一大本领就是downloading。你们笑了吧!这个是不是有点自责的笑?所以请注意,10个字以上就老老实实把你的出处注出来。一开始养成这个习惯,对于你今后做学术工作是个很重要的事情,这个就是诚信至上。你的材料要翔实,你的结论要基于你的材料,你的行文要像论文,而不是写杂感、写小品,这些都是要求。但是最重要的,就是老老实实,千万不要去下载

论文写作范文篇9

目前,我校开设的科研设计与论文写作课时共18学时,若在这18个学时之内让学生掌握医学论文的写作要领、科研设计的总体把握及构思确实有很大难度,况且毕业论文写作又稍有别于一般医学论文的写作,让学生了解他们之间的细微差别及各自的写作重点,应当成为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医学生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学生是首要的受益者,医学院校的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拥有数篇优秀的医学论文是今后事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医学论文写作课程的开设,则为在校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这样让学生首先在校期间就对论文写作产生一个感性认识,不仅提高了他们的论文写作水平,更重要的是使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达到了新的高度。此外,亦为他们高素质的塑造与锤炼,以及毕业就业的成功增加重重的砝码。学校是间接的受益者,学校是教育的载体,培养大批能创作出优秀医学论文的人才,既是对学校实力的肯定,又增强了学校的竞争力。社会是根本的受益者,社会是所有医学论文的最终使用者,对医学论文质量的要求当然是越高越好,医学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是高质量医学论文的基础,而一篇高质量的医学论文对医学、生命科学乃至全人类的贡献是不容忽视的。

2医学写作教学现状的提示

目前关于医学写作教学内容改革研究较少,因为大多数医学院校虽然开设了医学写作课程,但往往是有名无实,即虽然开设了这门课但实际上却没有开课,或者教师讲授乏味,学生对此毫无兴趣,抑或学校、任课教师、学生对这门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所以加强对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让大家都重视起来,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在有限的课时内使学生最大限度的掌握医学论文写作要领及写作重点是非常重要的。

3医学写作教学改革思路

我们计划在原来教学方式基础上,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注重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医学写作能力。医学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在医学院校教育体系中起着重要作用,克服医学论文写作能力培养的滞后性,关键在于医学院校教育模式、教学方式的改进。因地制宜,根据我院实际情况量体裁衣,采取合理的培养方式,从而稳步而健康地实践医学论文写作教学过程。

3.1基本改革内容

3.1.1改革现有教学内容:更新教学内容,改变目前“填鸭式教育”,在教授教材内容的同时,注意补充新的医学写作知识,不同类型的医学论文虽然格式固定,但是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过去很多常用的诊断标准、数据单位都在变化,教材内容往往跟不上这些变化。

3.1.2改革传统教学模式:①采用教、学互动的教学模式,②理论教学与实践同时进行,实践包括论文写作及对论文的评判、修改,从而尽快掌握医学论文写作要领及写作重点。医学论文写作课程内容的设置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医学论文的类型与体裁;医学科技论文的选题;医学论文的基本结构和撰写的基本要求;医学论文的撰写格式;医学图表。在教授理论知识的同时,指导学生尝试不同题材的论文写作,并选出有代表性的文章进行集体评判、修改,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1.3编写及整理医学论文写作常见问题及不同类型论文写作模式教案:目前关于医学论文写作的参考书不是很多,而且良莠不齐,为此,我们应当从中选取有关内容并结合教学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编写适合我校学生的教案和参考资料。

3.1.4注重介绍科研设计、科研方法在论文写作中的重要性:科研设计、科研方法在论文写作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论文实际上是科研活动成果的书面形式,科研活动的条理性、逻辑性、缜密性都可在论文中得到体现,从这个角度来说,科研和论文写作是密不可分的,所以在教授医学写作时应特别提出科研设计和科研方法的重要性。

3.1.5带领学生到编辑部见习,了解稿件在编辑部的审稿流程及稿件中一些常见问题,进一步明确医学论文写作要领及写作重点。给学生提供感性认识的机会,接触大量的稿件后,会逐渐对稿件写作格式、论文选题、常见问题等有一个大概地了解,有利于日后论文写作。

3.2医学写作教学课程设置合理化、科学化建议

3.2.1开设医学论文写作选修课在低年级医学生中开设选修课,培养其医学写作意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修该课程,并适当限定班次人数,选择有编辑或论文写作经验者作为老师,讲授写作相关知识,培养其学习兴趣,并且有针对性地发现问题。

3.2.2开设医学论文写作必修课在高年级学生必修课程中设立论文写作课程,这种方式的好处在于所有医学院校的本科生都有机会提高自己的论文书写能力,为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有前面开设选修课的基础,学生学习起来应相对轻松,但在教材的选择、教师的培养上都处在摸索试探阶段,应总结经验,稳步发展。

3.2.3医学论文写作课程内容的设置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医学论文的类型与体裁;医学科技论文的选题;医学论文的基本结构和撰写的基本要求;医学论文的撰写格式;医学图表。

3.2.4穿插医学论文写作于其他各学科医学院校的学科分支较细,且多数教师都有发表过医学论文的经历,聘请有经验老师开设培训班对教师进行培训,然后由这些教师在传授本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结合本专业理论与临床实践通解医学论文写作技巧,发挥专业课教师在论文写作指导上的主导作用,从而节约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但这种方式的缺点在于,学生无法对医学论文写作形成完整而系统性的认识,若把握不当,则流于形式。这样,我们在课程设置上基本上把医学写作教学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一、二年级开设选修课,重点讲授医学写作史、科研设计等相关内容,参阅优秀医学杂志,到编辑部见习,对写作有一个大概的感性认识。第二阶段在三、四年级开设必修课,讲授论文的选题、不同题材论文写作格式、写作重点等内容,并指导学生尝试写作论文,选取有代表性的文章进行修改、点评。在有限的学时内使学生最大限度的掌握不同题材医学论文的写作格式、写作技巧及写作重点。学校是教育的载体,培养大批能创作出优秀医学论文的人才,既是对学校实力的肯定,又增强了学校的竞争力,从这个方面讲,学院是最大的受益者。论文关系着学生工作后职称晋升、科研成果的发表等一系列问题,学生对该门课程应该有主观兴趣,但客观现实是学生在校期间没有认识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写作教学本身的性质决定着其讲授的乏味性,所以这门课程长期不被重视。在其参加工作后,科研能力及论文写作基本功较差,不能写出高水平的论文,又会影响其他各方面的发展。所以,我们期望通过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对科研设计和医学写作的重视,在学校就打好基础,改变目前大多数医学毕业生甚至毕业数年的临床医师不会写论文的现状,使其在毕业后,有更好的能力实现个人发展及为社会做更大的奉献。

【参考文献】

1许霞,马翔.浅析医学生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4,6(6):659660

2郑建宙,周歧江,李壮等.医学毕业论文教学的初步实践[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1,23(5):831832

3郭胜伟.中医院校医学学位研究生毕业论文的写作[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5,8(2):125127

4戴又坚,吴仁友.成人临床医学专业毕业论文指导的实践与探索[J].继续医学教育,2004,18(6):3437

5郑芙林,刘家全.医学论文写作规则[J].中国基层医药,2004,11(11):13881389

6吕应春.医学论文写作技巧(二)撰写步骤[J].临床身心病杂志,2005,11(2):169171

论文写作范文篇10

关键词:议论文写作形式逻辑思维

“写作活动本身就是一种思维活动”[1]议论文写作也不例外,而且对思维的要求比其它文体更高。卫灿金先生在《谈谈议论文思维能力的培养》一文中议论文以“脱离了具体形象的依托,是在理性概念的范围内对某一道理进行抽象的思考”[2]指出议论文写作中主要运用抽象思维,我完全赞同他的观点。

抽象思维包括两种形态:初级形态的形式逻辑思维和高级形态的辩证逻辑思维。形式逻辑思维是指运用概念,构成判断,进行推理的过程。一篇议论文的写作总有几个步骤,即从纷繁的材料和模糊的意念中,经过抽象概括,分门别类地梳理,再进行分析比较,使思维明确化,形成一个中心论点;接着对中心论点和材料加以分解,形成层次;最后,在形成中心与分解的过程指选择材料,编排顺序。因此,议论文不同于其它文体,有其自身的特点: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进行概括性、抽象性。一般性的论述,从具体事实中引出普通结论。这过程中必然要运用概念和判断进行推理,所以抽象思维的初级形态形式逻辑思维与议论文写作关系更加密切。其实议论文很早就和形式逻辑结下了不解之缘。《诗经•伐檀》:“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有县獾兮?”里面就充分运用了简单的形式逻辑思维。春秋战国,百家争鸣,论家蜂起,为了论辩的有力起见和防止对方诡辩,诸子纷纷借助形式逻辑思维来维护自己的论说,使形式逻辑思维在议论文中得到充分的运用。最突出的是墨子建立的“三表法”,提出“本、原、用”的方法论,“本”即是现在形式逻辑中的大前提,也就是前项;“原”小前提,也就是中项;“用”就是结论。它可以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名的形式逻辑三段论相媲美,从而建立了形式逻辑的体系。事实上,议论文写作过程就是一个形式逻辑思维运行的过程,形式逻辑思维贯穿着议论文写作过程的始终。下面,本文将从议论文写作的审题、立意、拟题、选材、结构、表述、修改等环节具体谈谈议论文写作与形式逻辑思维的关系以及在写作过程中对形式逻辑思维的培育。

一、审题思维——概念的形成过程

“概念是形式逻辑思维的细胞。”[3]其最主要的特点就是高度概括地反映对象的特征或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它要求人脑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逐渐产生认识过程的突变。

在议论文写作中,题目即是概念。具体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命题作文(包括半命题作文);二是材料作文(包括看图作文)。

在命题作文中,概念已明确给出,要求考查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能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水平总是与他们对事物本质属性的认识相联系的。因此,要使学生对概念理解的深刻、丰富、系统,必然要培育他们形式逻辑思维中的抽象、概括、比较等能力,这样才能提高他们对事物本质属性的认识能力。

具体要做到以下三点:A、概念要明确。概念明确,才能正常和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写出的文章才能清楚明白,否则,文不对题,令人不知所云。B、要准确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议论文写作中,概念的内涵就是题目的含义:概念的外延就是指题目的适用范围。只有明确灵活地界定题目在特定语境的内涵和外延,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论证才更有说服力。C、弄清概念间的关系、不少议论文题目使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概念组成的,这时就要弄清楚这几个概念之间是相容关系还是不相容关系。如《独木与森林》、《高分=高质量》这两个题目就是不相容关系。对于相容关系的题目来说,我们就要着重挖掘它们之间的逻辑因果关系,而对于不相容关系的题目,我们就要着重选好立足点,肯定一个,否定一个,态度要鲜明,不能模棱两可。

在材料作文中,首先我们要充分理解材料,透过材料的表象抓其实质,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由感性具体走向思维抽象,从而形成一个总领性的概念,是一个提炼概念的过程。这个过程中的主体思维即是形式逻辑思维,其中必须要采用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等方法。

具体要做到以下三点:A、整体把握材料,抓住材料的关键词和关键句子,分清主次。如果学生能抓住材料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那么学生就容易理解和吃透材料的中心及其蕴含的意义,这样,形成的概念才会准确无误。B、善于化具体为抽象,不能把目光总是停留在材料的表面,要力求通过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方法力求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特殊中归纳出一般规律来。C、善于运用多种思维去思考材料,力求选取一个新颖、富有时代性的角度。

二、立意与拟题思维——运用概念构成判断的过程

把概念弄清楚之后,便要确定中心和想出一个恰当的题目了。本文将立意放在拟题之前,是因为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是先确定了中心才能准确拟好题目的,它们同属于运用概念构成判断的过程。

“判断是人们思维活动的中间环节。”[4]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的基础上,脑子中形成概念,而要对事物进行肯定或否定,就要运用概念进行判断。议论文要求运用正确的观点,按照准确的思维过程,准确无误地进行分析说理,推理论证,因此,在写作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判断,否则立意错误、拟题不当就是离题,全盘皆输。

判断分为简单判断、复合判断和模态判断三种。在议论文的立意和拟题过程中,应该明确要运用哪种判断进行推理。

简单判断就是本身不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它又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性质判断,例如现在社会上许多人昧着良心做坏事,我们意识到良心很重要,于是便得出做事情不要把良心丢了这一判断,就可以拟《“良心”不可废》这样的题目;再一种就是关系判断,如《“洋”未必“奴”》这个题目,在它形成之前,作者一定想过:“洋”与“奴”的关系,经过反复思考,得出“洋”与“奴”是不相容关系的判断,于是便拟出了这个题目。

复合判断就是一种在其自身这包含了其他判断的判断。其包括三种情况:一是假言判断,例如当意识到多说无益,得出“语言如果能够产生采访,那么夸夸其谈的人就会成为最富有的人了”这个判断之时,就可以拟出《动口不如动手》这样的题目;二是选言判断,“近墨者黑”是一句流传很久的古谚,但是也有不少是洁身自好的人,那么就形成了“近墨者黑”和“近墨者未必黑”这两个判断,其中

必须选出一个作为自己的论点,这样,也就有了《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这两个题目;三是联合判断,我们知道,全面发展的学生才是好学生,于是得出“作为一名学生,既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也要具备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强健的体魄”这个判断,题目《论“三好”》也就出来了。

模态判断是指判定事物的必然性或可能性的判断。例如,现在人们纷纷出来批判应试教育,提倡素质教育,得出了“应试教育只能培养出高分低能的人才”这样的判断时,便可以拟出《高分与低能》这个题目。

三、选材思维——推理之前的酝酿过程

题目和中心出来之后,接下来就要为论证收集材料,也就是运用概念构成判断之后进入了推理的酝酿阶段。形式逻辑思维在这个阶段同样占据着重要作用。

“材料是表现观点的支柱。”[5]材料选好了,写出来的文章才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否则,就像冬天的枯树,空空洞洞,引不起读者的兴趣,达不到教育人、感染人、启迪人的目的。所以,必须高度重视推理的这个酝酿过程。

首先,议论文的选材必须紧紧围绕中心、主旨,分清主要材料和次要材料。凡适合表现主题的材料就采用,不适合表现主题的,尽管材料新鲜、具体、生动,也一定要忍痛割爱,这样才能做到主题鲜明突出。例如,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当初作者写《自豪吧,祖国》的通讯时,文中用了20多个不能说不生动的例子,给周围的人看了看,感到不好,后来,经过认真推敲,删去了不少,只剩下我们今天见到的三个例子。细究这三个事例的好处,就不难发现,这三个事例已起到了原先20多个事例的作用。

其次,要运用分析、综合、比较、分类等形式逻辑思维,通过加工、提炼、筛选等方法,力求使所选材料具有准确性、真实性、典型性、时代性、新颖性、例如,鲁光写《中国姑娘》,所用的全部是第一手的材料,他所追求的准确真实使他的这篇文章写得感人。又如罗兴平写的《高度重视世界观、人生观问题》一文中,选取了孔繁森和王宝森作比较。他们都是共产党员,又是同龄人,都曾处在党的重要领导岗位上,但他们一个万世流芳,重如泰山,一个轻如鸿毛,为后世唾骂,对比鲜明。他所追求的典型性使得文章有非常强的说服力。再如,谈人才问题,自唐韩愈以来,人们往往强调的只是“伯乐”的作用,而叶永烈的《首先要做马》一文,突破了他人的思维定势,提出了“首先要做马”的全新观点,立意新颖,角度独特,又具有时代性,因此获得极大成功。

四、结构思维——推理的构筑过程是形式逻辑思维的细胞。

材料准备充足,接下来就是如何组织和安排这些材料,也就是安排文章的结构。结构是推理过程的骨架,是作者思路的反映,也就是文章内部的组织与构造。议论文结构主要包括层次、段落的安排,观念、材料的联系、起笔、收束的确定,叙议、详略的处理。这一切都十分强调逻辑性,要求结构合理、完整、严谨。

议论文需要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它是依靠立论点,摆论据并通过论证而结构篇章的,其中必然要运用逻辑推理。形式逻辑中的推理即由一个或几个判断推出另一个判断,它所根据的判断叫“前提”,它所推出的判断叫“结论”。在议论文写作中,结构需要由一系列的判断层层堆砌而成,由一个或几个判断构成的前提推出结论,再以这些结论为前提提出新的结论,如此层层推进,便构筑了文章的骨架。构筑结构主要是运用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别推理,这三个推理笔者将在表述思维中相信论述,在这里先放着不谈。

在安排议论文的结构中,除了要遵循形式逻辑思维规律之外,还必须注意三点;(1)处理好内容和形式的关系。结构属于形式的范畴,它受制于议论文的内容,必须以内容为中轴,围绕内容安排层次,取暖怕开头、过渡、结尾,决定段落的长短。(2)把握好“纵式结构”模式和“横式结构”模式。“纵式结构”模式即按世界的推移、情感的发展、问题的展开为顺序的组织模式。如钱钟书的《论快乐》,采用的就是这种模式,文章首先提出快乐是短暂的,随后论述永远快乐是不可能的,接着论述快乐是一种精神状态,是由精神决定的,最后引出一番对人生哲理的阐述。“横式结构”模式就是以一事物为中心,由此及彼、由近及远地向与之相关的其他事物进行广泛联想而组织文章的结构模式。议论文在逐层深入论证中,有时也逐步横向展开,如《反对自由主义》一文,总体上是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论证的但对自由主义的种种表现却作了横向排列,这样就能使人看到自由主要的严重危害性。(3)要了解一些结构的基本法则。一是议论文的三部分,即引论、正论和结论。二是议论文的四板块,即起、承、转、合。三是议论文的五格局,即顺承、并列、对照、层进、总分。

五、表述思维——推理的具体运行过程

材料和结构都处理号令,接下来就进入关键的阶段——把脑子里酝酿的东西用书面语言表述出来。在写作过程中,运用语言进行表述必须遵循一定的思维规律,这在议论文写作中尤其突出。议论文的表述其实就是形式逻辑思维中推理的具体运行过程。议论文写得是否严密,语言是否准确,行文是否流畅,就是推理是否成功的表现,与一个人的形式逻辑思维有密切的联系。例如,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对张思德同志的死的评价就运用了推理的方式:“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这段话整理成一个推理就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比泰山还重;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所以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同志运用推理进行论证,使文章言简意赅,令人信服的说明道理,证明观点,收到了理想的说理效果。

在议论文写作过程中,如果推理缜密,文章则逻辑性强:推理混乱,则不知所云;思路清晰,则层次分明;思路不畅,则滞涩生硬。因此,要求学生的表达言之有序,实际上使要求对学生形式逻辑思维能力的培育。学生的表达能做到井井有条,序列清晰,说明他们的形式逻辑思维达到一定的水平。

推理具体可以分成三种,即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合类比推理。在议论文写作过程中,这三种推理各有各的优势,可以运用其中的一种进行论述,也可以把两种或三种结合起来运用,看具体的文章内容而定。

演绎推理是指由一般性的前提推出特殊的结论的推理。例如,不进行改革开放,国家的经济发展就会缓慢,国家就难以富强;我们要尽快发展经济,使我们的国家富强起来,所以,我们必须改革开放。

这是一个典型的演绎推理过程。在议论文教学中,可以通过演绎推理的教学,让学生先能够从论点出发找出一般性的原来依据(如经典性的言论、公认的原则、公理、格言等),再以所确定的原理为前提进行演绎推理,推出所要证明的论点即为结论。

归纳推理是由特殊性(或个别性)的前提推出一般性的结论的推理。如同志在《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一文中这样写道:“一切所以号称强大的反动派统统不过都是纸老虎。原因是他们脱离了人民。你看,希特勒是不是纸老虎?希特勒不是被打倒了吗?我也谈到沙皇是纸老虎,中国皇帝是纸老虎,日本帝国主义是纸老虎,你看,都倒了,”这段话就是一个典型的归纳推理,由希特勒、沙皇、中国皇帝、日本帝国主义等几个具体前提推出一个普通性的结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在议论文教学中,可以通过归纳推理的教学,让学生先能够从论点出发找出典型事例的依据,再能以这些事例为前提进行归纳推理,推出所要证明的论点即为结论。

类别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事物某些属性的相同,而推知这两个事物的另一些属性也相同的一种特定的推理形式。如我们在写文章时,常常先举一个例子,分析它具有某种性质,接着,常用“由此类推”之类的词语,分析与该例子类似的某种事物也具有相同的性质,这就是运用了类比推理。在议论文教学中,可以通过类别提炼的教学,让学生先能够找出与所论证的事物相类似的另一事物,然后进行类别推理,推出所要证明的论点即为结论。

推理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议论文说理是否透彻,分析是否具体,论证是否严密,文章是否更具有逻辑性和说服力。因此,推理能力在议论文写作中至关重要。

六、修改思维——整个逻辑思维的反思过程

“文章皆为客观事物的反映”,[6]客观事物以其本身固有的复杂性,不能一下子为写作主体所认识清楚把握全面。文字表述又以其灵活多样性,也不能一下子就能选择恰当。因此,文章只有经过严密的修改,进行结构的重新条理、文字的润饰才能使之更加完整,更加精粹,其目的在于追求思维的深化与表述的完善,而表述的完善正源于思维的深化。叶圣陶显示讲:“修改文章不是什么雕虫小技,其实是修改思维,要它想得更正确,更完美。”[7]议论文的修改,应是检查整个形式逻辑思维的严密性,要从概念到判断再到推理各个环节反复推敲,查补漏洞,不能出现违反形式逻辑思维四个基本规律的情况。

一是应遵循同一律,避免偷换论点。同一律是指人们在对客观事物进行思维时,每一思维都有其确定性,都必须保持同一。也就是说在同一色瓦过程中,既不能前后不一致,随意改变,转移论题,也不能在使用概念时,概念的含义和使用范围前后不一致,混淆或偷换概念。在议论文写作过程中,必须保持思想的一致性,只有这样,论证才能紧扣中心论点,不至于出现离题、偏题的现象。例如,把“勤奋是成才的决定因素”论证成“勤奋是成功的决定因素”,把“做热爱集体的模范”论证成“做热爱祖国的模范”,把“祸患常积于忽微”论证成“知识也在于积累”等等都是由偷换概念而转移论题,违反了思维的同一律。

二是应遵循矛盾律,防止不攻自破。矛盾律是指人们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两个反对或矛盾的判断不能通道号承认它们都是真的,其中至少有一个是假的。如果违反了矛盾律的要求,就会出现思维上的前后不一,自相矛盾。例如,有人说:“这些指标,我们基本上完全达到了”。这句话就存在自相矛盾之处,原因是在一句话中,同时运用了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即“基本上达到”和“完全达到”。

“基本上达到”就不是“完全达到”,两者必有一假。

三是应遵循排中律,不能模棱两可。排中律是指人们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两个矛盾的判断不能同时都承认它是假的,其中必有一个是真的。如果违背了排中律,就肯出现模棱两可、无所适从的情况。

例如,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谈到歌颂与不歌颂的问题时,就运用了排中律,他说:“你是资产阶级文艺家,你就不歌颂无产阶级而歌颂资产阶级;你是无产阶级文艺家,你就不歌颂资产阶级而歌颂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二者必居其一。

四是应遵循充足理由律,克服论证不充分。充足理由律是指人们在思维过程中,确定任何一个判断是真实的,都必须有充足的理由。充分摆事实、讲道理是议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也是议论文具有说服力的条件,只有充分分析说理,才能以理服人。“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看山如此,看人、看事、看问题更是如此,只有把各个方面的道理都分析透了,各种理由都阐述够了,客观事物的真实与否才会明白,文章中的观点才能让人接受,写出来的文章也才能帮助人们提高思想认识,能帮助人们正确地从事客观实践,发挥文章的教育作用。

通过审题、立意、拟题、选材、结构、表述、修改等运用概念和判断进行推理的过程,也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形式逻辑思维运行的过程。所以,要提高学生的议论文写作能力,关键是加强学生的形式逻辑思维训练,必须把形式逻辑思维训练放到日常教学上来抓。具体要做到以下三点:

(1)把形式逻辑思维立论贯穿到世界训练中。对学生来讲,逻辑学的只是比较艰深,而且也比较枯燥,直接灌输大多的理论可能会适得其反,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也使学生失去了兴趣,所以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实际训练中深入浅出地锻炼学生的形式逻辑思维。例如,可以把概念的训练与词语的训练相结合,把判断的训练与句子的训练相结合,把推理的训练与论证方法的训练相结合。

(2)逐步把形象思维过渡到形式逻辑思维。在日常训练中,应先把概念和判断这两项训练搞好,其中应着重训练好抽象力和概括力,因为只有学好抽象和概括,具体形象才能上升为抽象的概念和判断,才能运用概念和判断进行推理。同时还应引导学生多从因果联系上分析问题,因为由结果到原因的探求过程,就是一个对事物的现象作本质分析的过程,其中贯穿着思维的分析和综合、抽象和概括,也贯穿着运用概念和判断进行推理。

(3)在课文讲解中注重形式逻辑思维训练。教师在讲解议论文课文时,可以先确定每一课所要训练的思维目标,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的写作思路,理清文章句段篇之间的逻辑关系,提炼思维线索。同时还可借助还原思维训练,每讲完一篇议论文时,要求学生将整篇课文的思维训练回顾一番,总结一遍,让学生更加清楚地审视整个思维过程。通过这样潜移默化的训练,学生就能渐渐掌握形式逻辑思维规律,从而提高形式逻辑思维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李德龙,谢志礼。写作思维训练学[M].北京:语文出版社出版,1998.13

[2]卫灿金.谈谈议论文思维能力的培养[J].语文教学通讯,1995,(9)

[3]卫灿金.语文思维培育学[M].北京:语文出版社出版,1999,196

[4]阳和坤,王志荣.思维能力与议论文写作[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1999,37

[5]贺翔宇,贺久杰.浅谈文章的选材[J].西安教育雪豹,19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