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行业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3 08:53:12

流通行业

流通行业范文篇1

关键词:财务精细化管理;医药流通行业;运用

在最近几年中,我国医药流通行业发展异常迅速,行业内部的竞争不断加剧,同时也面临着正在改革的政策环境,在目前的行业及经济环境下,医药流通企业的发展面临医药分开、医保控费、基本药物、低价药物、两票制、保险基准价等制度的影响,因此医药流通行业必须要通过多种方式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如此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生存下来并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在企业的日常管理当中,财务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只有组织好企业的财务工作、处理好生产过程当中的各种财务关系,企业的生产与发展才能稳定进行。同时企业的财务管理也是一种价值管理的过程,在财务管理的过程当中,协调好多种要素之间的组合,可以保证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从而进一步赢得市场竞争。基于此种情况,笔者在本文当中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对医药流通行业财务精细化管理工作提出了一些想法。

1精细化管理的概述

1.1精细化管理的概念

精细化管理的理念被认为是源于科学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W•泰勒(FrederickW.Taylor)的管理理念,在泰勒的经典代表作《科学管理的原则》中,精细化管理的思路已初步显露。二战之后,随着企业规模扩大、生产技术进步,精细化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被充分发扬光大,特别是在日本,以丰田生产方式为代表的精益生产思想,对现代精细化管理思想形成了重要的影响。精细化管理的深层次含义可以大概理解为各行业、各单位以及企业内部各生产系统、内部各部门、各班组等通过市场用户的关系建立密切的联系,从而使这些企业、系统以及每道工序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都能转化为可用内部价格所衡量的价值,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模式。

1.2财务精细化管理特征分析

企业进行精细化管理的一项主要任务就是需要实现财务的精细化管理,所谓的财务精细化管理就是严格财务管理,将财务管理的各个细节都进行密切的关注与监督,从而使财务工作处于一种高效与透明的状态当中。财务精细化管理是企业精细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财务管理的精细化解读,“精”就是切中财务管理的要点,抓住财务管理中的关键环节;“细”就是财务管理标准、指标的具体量化、考核、督促和执行。企业的财务精细化管理覆盖了整体财务管理系统构架、制度管理、岗位设计、业务流程以及各项任务的关键控制点,相关衍生出的流程、制度、信息系统、表格以及各种工具都涵盖在财务精细化管理体系中。财务管理精细化的要求首先是建立在企业财务管理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基础上,其次在对财务管理流程进行科学细化和合理优化,实现“财务组织结构专业化、财务工作方式标准化、财务管理制度化、财务人员职业化”。通过拓展财务管理服务职能,实现财务管理零死角,挖掘财务管理的潜在价值。

2现阶段我国医药流通行业在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财务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足

现阶段医药流通企业都面临着较为强烈的市场竞争,大部分企业为了获得生存与发展,往往都将企业的重心放在商品的销售当中,这种以市场销售为核心的企业管理理念必然导致财务管理工作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许多医药流通企业的管理人员对财务管理都不重视,在企业当中也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甚至还有部分企业的管理人员认为,财务管理在企业当中仅仅是一种记账的工具,而并不是一种管理手段。许多医药企业往往在年底结算的时候才发现,虽然企业的销售规模增长了,但是企业的盈利能力却在不断下降,还有部分企业由于收款不及时从而导致呆账坏账的数量不断增加,还有部分企业由于盲目地扩展,不断融资,从而导致企业的资金链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导致以上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企业的管理人员对财务管理工作的认识不够清晰,财务管理工作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2.2财务管理机制不完善,存在漏洞现阶段部分医药流通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存在着漏洞,部分医药流通企业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缺失或者存在设计缺陷,并没有将企业的全体人员以及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囊括在内,甚至没有制度可以遵循;从而导致许多财务活动的范围都受到了严重的制约。企业财务管理机制的不完善,必然导致各种各样的漏洞,从而导致企业在面临商业危机时往往在财务上的抵抗能力相对较弱。

2.3存货管理难度大、管理成本高

医药流通企业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存在存货管理难度大、管理成本高的问题。企业药品库存必须根据我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简称GSP)并结合药品特点进行管理。GSP对诸如通风、湿度、温度等方面的仓储、养护、管理都有严格的规定,需要冷藏的药品,在配送时还需特别的冷藏装备车进行配送。医药流通企业仓库管理人员都要进行相关专业培训方能上岗。国家药监局通过严格的管理制度来约束企业的行为,对药品经营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一些医药流通企业存货管理水平不高,在内部存货管理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问题有存货管理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不合理,或虽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但形同虚设,执行不力,造成企业存货管理混乱,定期盘存实施得也不到位,产品保管不当,存货丢失、损坏、过期等情况时有发生。这些都增加了医药流通企业存货管理难度及存货管理成本。

2.4应收账款控制状况严峻、企业风险大

目前,对于医药分销企业与采购药品的各级医院、其他终端销售机构形成的销售市场来说,整体属于买方市场,医药企业不得不依靠赊销方式来提高市场份额,增加销售。为了保证企业的销售增速,有些企业往往会无节制地扩大应收账款规模,也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目前行业内的知名医药公司应收账款余额较高、应收账款销售比增速较快、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较长也是不争的事实。从目前的实务操作来看,存在的问题主要如下:企业内部缺乏有效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销售人员重销售轻回款,缺乏信用管理的意识和能力;企业销售合同管理不严格,存在条款漏洞和违规赊销风险;价格管理不规范;购销联动意识薄弱等。作为医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关键一环,应收账款管理必须放到重中之重。

3精细化财务管理在医药流通企业中的实际运用

3.1建立并完善财务管理机制

医药流通企业若需要实现真正的精细化财务管理,必须要建立并完善自身的财务管理机制。财务管理机制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在财务管理的过程当中,任何管理活动都必须要以具体的管理机制为原则,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财务管理活动有序进行,同时也可以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权威性。首先,医药流通企业要根据自身的业务制定出覆盖到企业管理全过程的财务管理机制,这样就可以保证财务管理活动在企业内部的合理开展。其次,医药流通企业需要根据实际的运行情况对财务管理机制进行必要的完善,查漏补缺,及时修复财务管理当中所存在的漏洞,从而使得许多问题在还未发生之前就得以有效的避免,从而增强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最后,企业的财务管理机制需要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在财务管理面前任何人都不应该具有特殊性,都必须要按照应有的规章制度执行,只有这样才能促使财务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得以顺利的执行。财务管理机制的建立还需要明确财务管理工作的考核机制,医药流通企业应该针对不同部门的特点,建立明确针对不同部门的财务考核标准,这样不仅可以促进财务管理工作的透明化,同时还可以使得管理者可以清晰地看到整个企业的财务状况。

3.2财务预算管理创新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发展不断精细化与专业化传统的预算编制与现阶段医药流通企业财务管理的实际需求已经存在着很大的分歧,因此,现阶段医药流通行业在采取预算管理创新当中的首要任务在于剔除传统生产预算、销售预算理念的束缚,广泛推行目标利润预算理念,从而促使医药企业真正意义上实现资本增值观预算。其次还应该对预算编制的方法进行创新,在医药流通企业当中,预算编制方法是医药流通企业进行预算编制的重要工具,基于此种情况,医药流通企业必须要加大对预算编制方法的创新,医药流通企业应结合本身的业务类型、品种结构、业态占比、经营特点、经营策略制定具有较强针对性的编制方法。稳定环境下的定期预算、管理者长远视角下的滚动预算、某些固定项目的固定预算、匹配销售预测的弹性预算以及复杂条件下的作业基础预算应该在企业预算编制中进行有效的切换。最后,医药流通企业需要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预算编制,根据不同的公司治理结构选择权威式预算、参与式预算和混合式预算编制,不断提高医药流通企业预算编制的精确性与合理性。

3.3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具体措施

财务管理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若想实现真正的精细化财务管理,必须要制定一系列的具体措施,从现阶段医药流通企业的财务管理现状来看,首先医药流通企业必须要落实好各项基本的财务工作,财务工作是医药流通企业发展的最真实反映,财务数据的真实性直接反应出企业的发展以及管理的效率,因此,必须要做好各项基本的财务工作。此外,还需要建立信息化的财务管理平台,现阶段的网络技术已经较为发达,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财务管理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建立信息化的财务管理平台,应收账款、存货等关键资产的管理完全可以采用ERP手段进行优化,票据台账、电子发票等信息工具的采用都能促进财务精细化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

4结语

现阶段我国的医药流通行业正面临着较大竞争压力,做好财务工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医药流通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同时也可以增强医药流通企业的风险应对能力。因此,在医药流通行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当中,采用精细化管理就显得尤为必要。在本文当中,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通过查阅文献的方式研究了精细化财务管理的概念,总结了医药流通企业财务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应的解决策略。

作者:沈涛 单位:国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伍松涛,李善民.高等教育经费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路径选择——基于大学内部财务管理视角[J].教育财会研究,2012(03).

[2]肖薇,王义.公立高校财务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研究[A].

[3]王明涛.财务精细化管理研究综述——以石油销售企业为例[J].财经界(学术版),2013(14).

[4]焦丽婷,段丁强.论企业精细化财务管理应采取的策略——以电力企业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13(12).

流通行业范文篇2

[关键词]OLAP多维分析审计数据仓库

一、OLAP多维分析技术介绍

联机分析处理(OLAP)的概念最早是由关系数据库之父E.F.Codd于1993年提出的,他同时提出了关于OLAP的12条准则。

联机分析处理的用户是专业分析人员及管理决策人员,他们在分析业务经营的数据时,从不同的角度来审视业务的衡量指标是一种很自然的思考模式。例如在流通行业分析销售数据,可能会综合时间周期、产品类别、分销渠道、地理分布、客户群类等多种因素来考量。

联机分析处理的主要特点,是直接仿照用户的多角度思考模式,预先为用户组建多维的数据模型,在这里,维指的是用户的分析角度。例如对销售数据的分析,时间周期是一个维度,产品类别、分销渠道、地理分布、客户群类也分别是一个维度。一旦多维数据模型建立完成,用户可以快速地从各个分析角度获取数据,也能动态的在各个角度之间切换或者进行多角度综合分析,具有极大的分析灵活性。这也是联机分析处理在近年来被广泛关注的根本原因,它从设计理念和真正实现上都与旧有的管理信息系统有着本质的区别。

数据仓库与OLAP的关系是互补的,现代OLAP系统一般以数据仓库作为基础,即从数据仓库中抽取详细数据的一个子集并经过必要的聚集存储到OLAP存储器中供前端分析工具读取。

随着数据仓库的发展,OLAP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数据仓库侧重于存储和管理面向决策主题的数据:而OLAP则侧重于数据仓库中的数据分析,并将其转换成辅助决策信息。OLAP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多维数据分析,这与数据仓库的多维数据组织正好形成相互结合、相互补充的关系。

OLAP技术使数据仓库能够快速响应重复而复杂的分析查询,从而使数据仓库能有效地用于联机分析。OLAP的多维数据模型和数据聚合技术可以组织并汇总大量的数据,以便能够利用联机分析和图形工具迅速对数据进行评估。当分析人员搜寻答案或试探可能性时,在得到对历史数据查询的回答后,经常需要进行进一步查询。OLAP系统可以快速灵活地为分析人员提供实时支持。

我们利用SQLServer2000下的AnalysisServices来进行数据仓库应用下的OLAP实现,帮助我们进行审计的决策支持。模式如图1所示。

图1OLAP实现模式

二、利用OLAP进行审计多维分析的过程

1.我们需要获取流通行业审计数据源

本文案例中我们从某市烟草销售公司获得烟草销售财务数据。当我们从该单位直接采集过来的时候数据可能是凌乱的,无法被我们直接应用的。如图2所示。

图2烟草销售公司销售财务数据

原始的数据源数据难免有各种错误、可能不完整或不一致。数据预处理技术可以大大提高数据的质量,从而有助于提高其后的挖掘过程的精度和性能。

2.构建用于多维分析的数据仓库

通过了解被审计单位提供的数据字典,了解基础数据中各表中存储数据的内容、各字段的含义以及各表之间的关联关系,然后从与某业务类别相关的基础数据表中选择反映该业务类别主要信息的字段,组织这些字段,来构建我们的数据仓库模型。

构建数据仓库的过程中,首先确定数据分析所包含的主题域,即审计风险的统计量(销售数量、销售金额、销售税额)。然后对主题域内容进行较明确的描述,包括时间、公司部门、产品、客户等维度的属性组。

根据概念模型确定的主题域,结合项目背景,设计数据仓库的维表和事实表的逻辑模式。维表设计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维粒度的层次划分。粒度指的是数据仓库中数据单元的细节程度或综合程度的级别。细节程度越高,粒度级就越低;相反,细节程度越低,粒度级就越高。例如,时间维按照粒度层次由高到低可划分为年、月、日三个等级。粒度层次划分适当与否直接影响到数据仓库重要存储的数据量、查询方法和数据仓库整个体系结构。事实表描述用户关心的主题信息,比如销售金额的大小、销售需要上缴税金的多少等。维表和事实表通过公共码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主题域。事实表依靠外键和维表建立联系。例如,销售收入事实表与时间维表的联系就是依靠外键联系实现的。最终我们确定的数据仓库模型。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根据我们设计好的数据仓库模型建立数据仓库的事实表和维度表,然后导入相应的数据,并且做一定程度的数据清洗。根据我们设计的数据仓库模型,我们要建立1个事实表,4个维度表。按照关键字段建立关系。到此,我们的小型数据仓库已经完成了。

3.创建多维数据集

现在我们打开AnalysisManager,连接分析服务器以后,创建一个多维数据集。

多维数据集是联机分析处理(OLAP)中的主要对象,是一项可对数据仓库中的数据进行快速访问的技术。多维数据集是一个数据集合,通常从数据仓库的子集构造,并组织和汇总成一个由一组维度和度量值定义的多维结构。

多维数据集由其所包含的度量值和维度定义。例如,一个用于销售分析的多维数据集内包括度量值销售金额、销售数量和销售税额以及维度time、company、customer和product。该多维数据集使最终用户得以按time、company、customer和product将销售金额、销售数量和销售税额分成各种类别。

4.利用Excel数据透视表进行OLAP外部数据展示和分析

建立Excel数据透视表,并对数据透视表进行外部烟草公司销售数据分析多维数据连接。如图4所示。

图4透视表销售数据连接

完成后,我们首先获得一张空白的数据透视表,在空白透视表的一侧我们看到销售分析的一些字段列表,在这些字段列表中既有我们需要的度量值字段,也有全部的维度地段,通过对相应字段的拖拉至相应位置,可以获得各种各样的销售数据多维展示。如图5所示,我们获得2003年各个月份的销售和交税情况。

我们可以非常清楚地发现,12月份销售金额特别大,那么这个月份的销售就是审计的高风险区域了,需要详细审计,而且同时我们也发现12月份的税金却少了,这个不正常的现象需要审计人员的高度重视,必须采取详细审计的审计措施。

既然我们已经发现12月份的销售金额和税金出现异常情况,我们就想看看12月份到底哪个分拨公司的销售金额和税额出现异常。可以如图6的维度直观观察。

图612月份各个分拨公司销售情况

不难发现,其中G县烟草公司出现了比较大的异常现象,属于高风险,应该对这个分拨公司的12月份业务进行详细审计,采取相应的审计措施。

既然已经发现12月份G县烟草公司出现了比较大的异常,我们也想看看12月份G县烟草公司的各个品种卷烟的销售情况,我们就可以如图7直观查询。

从图中我们就很直观地发现G县烟草公司在12月份销售的卷烟中932905卷烟销售量特别大,进行针对性的票据检查和核对。

以上这些就是利用excel透视表透视图来进行的外部数据展示。帮助我们的审计人员快速而针对地找到了审计业务中的高风险区域,审计人员针对这些高风险区域采取有效而谨慎的审计措施,即可以确保审计实施的有效性,又能够节省我们的审计成本。帮助我们的审计人员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风险。

在Excel中,在没有连接任何OLAP服务器的情况下,也支持旋转透视表,这算是一种非常简易的OLAP前端。不过,因为有些过于简易,也为其他厂家留下空间,纷纷开发Excel插件,增强其OLAP访问能力。微软将在下一版本的Office大大增强决策支持系统功能,可以想见,其分析能力也将变得更加丰富。

三、结论

利用OLAP对流通行业进行审计数据分析从理论到技术包括很多方面,全面的实施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和时间。本文结合烟草销售公司审计数据分析案例探讨流通行业下审计数据多维分析的过程和审计决策方式,力求为审计电算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方红萍陈和平顾晋广李晓卉:基于数据仓库的OLAP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01

[2]康玲玲:论会计决策支持系统[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10:71-72

[3]刘汝焯著:计算机审计技术和方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流通行业范文篇3

生产资料市场形势和经济发展形势密切相关。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化,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推动下,我国生产资料市场也出现了需求促进市场,市场拉动经济的好形势。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的统计,我国全社会生产资料销售总额按照现行价格计算,1985年为4480亿元,1990年翻了一番,达到9851亿元;1993年再翻一番,达到2.2万亿元;1998年又接近翻番,达4.27万亿元;2002年7.1万亿元。如果照这个口径计算,全社会生产资料销售总额在18年间差不多翻了4番。即使剔除价格因素,生产资料销售总额也超过了同期经济增长的速度。

今年以来的经济形势,总体来看遇到的困难比预想的大,取得的成绩比预计得要好。国民生产总值可望达到8.5%的增长速度,总量超过11万亿元,生产资料销售增速又创新高。一是市场需求强劲,销售增速加快。1—10月份,全社会生产资料销售总额完成7.1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9.5%,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6.2个百分点,全年预计超过8.5万亿元。二是国内资源产销两旺。1—10月份,钢材产量1.9亿吨,同比增长20.5%,预计全年产量可达2.1亿吨;汽车产量363万辆,预计全年产销量将达到430万辆。三是主要品种进口量攀升。1—10月份,重要生产资料进口增长24.9%。其中,钢材进口3105万吨、同比增长51%,铁矿石和原油的进口增长幅度分别为31.7%和30.3%,有些原材料进口量已达到或超过国内产量的一半。四是生产资料价格普遍上涨。从重点监测的200种生产资料价格来看,约80%的品种价格都有不同程度的回升。1—10月份,价格水平累计同比上升7.5%,其中油品、钢铁和部分化工原料涨幅较大。从目前走势看,全年生产资料价格总水平有可能比上年上升6%左右。

生产资料市场形势显著回升,是我国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的重要标志。拉动市场较快增长的重要因素有:一是生产的拉动。1—10月份,全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7%,增幅比上年提高4.4个百分点,其中重工业同比增长18.5%,从而促进了基础原材料消费需求的上升。二是投资的拉动。1—10月份,投资同比增长30.2%,高于上年6个百分点,而且投资主体多元化步伐加快,一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对基础性原材料和重大装备的需求大量增加。三是消费的拉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居民消费由“衣食温饱”向“住行小康”转变,住房、汽车和电子通讯产品等成为消费“新亮点”。四是进出口和外资的拉动。1—10月份,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6823.3亿美元,同比增长36.4%,全年预计达到8000亿美元。到10月末,我国实际利用外资435.6亿美元,期末国家外汇储备4009.92亿美元,都达到新的高度。五是积极财政政策的拉动。从1998年以来,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先后利用国债资金8000亿元,建设规模超过3万亿元,成为扩大生产资料市场需求的重要因素。

明年,是实现“十五”计划的关键一年,按照“稳定政策、适度调整,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把握全局、解决矛盾,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思路,国家将继续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适时适度调整政策的力度和重点,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步伐,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生产资料市场从总体上来说还会处于上升期,销售总额增长幅度会继续高于GDP的增长,重要生产资料国内资源和进口量将持续增加,生产资料价格水平将在高位呈稳中有升的态势。生产资料市场持续向好的形势,为生产资料流通企业提供了发展的机遇。当然,我们也要正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例如,价格变化过快,对国外资源依赖程度加大,下游产品成本承受能力限制等。国家有关部门对此十分重视,我们也要认真研究,积极应对。

二、关于生产资料流通企业改革与发展

传统国有物资流通企业是随着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而发展起来的,曾经是生产资料流通的主渠道。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无论经济体制、经济增长方式,还是流通渠道和流通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1993年以来的10年,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的10年,也是传统物资流通企业脱胎换骨,分化重组,转轨变型的10年。经过10年改革,原来自成体系的全国物资流通行政管理体系,已经不复存在,以市场为主导的流通体制基本确立。地县一级原来的国有物资经营管理单位基本上转轨变型,大多数县级及以下单位已经改制为民营企业或退出原来的行业。省区市一级经过深化

改革,并购重组,有一部分走上新的发展道路;一部分正在重组整合;还有部分企业仍处于生存探索当中。从总体上来看,原来的经营管理体系已经打破,多种所有制流通企业迅速发展起来,以市场配置资源的模式基本建立,我国生产资料流通领域出现了新的局面。

但是,流通渠道和经营方式的变革,并没有改变生产资料流通快速发展的总趋势。10年前,物资系统企业实现销售收入6752亿元,占全社会生产资料销售总额2.2万亿元的29%。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系统企业占全社会生产资料销售总额的比重下降为10%左右。现在,虽然没有准确统计,估计系统物资企业的销售收入占全社会销售的比重顶多也就在3—5%。10年来,原有国有物资企业市场占有率逐步下滑,而各种类型的生产资料市场和工业生产企业的直销蓬勃发展,多种所有制流通企业的经营规模迅速做大。虽然没有详细的统计资料,但年销售钢材上百万吨、销售汽车上千辆的民营生产资料流通企业都已出现,发展势头很猛。在流通主体和渠道发生重大变化的同时,制、配送制、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新的营销方式得到较快推广,生产资料流通的规模、速度、效益、效率、服务和质量都提高到新的水平。

在生产资料流通行业翻天覆地的变化之中,一批原来的物资流通企业通过深化改革,转轨变型,走出了新的路子,规模越做越大,竞争力越来越强。据统计,纳入2002年重点统计的33家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4%,比同期全国生产资料市场销售总额增长13.8%高出11.2个百分点;今年1—10月,47家重点生产资料流通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5.4%,高出同期全国生产资料市场销售总额增长幅度13.9个百分点。47家重点企业中有28家盈利9.7亿元。全年预计销售收入,浙江330亿元、上海260亿元、天津230亿元、广东200亿元、安徽100多亿元,20多家省区市和计划单列市物资企业可望达到10亿元以上。对这些企业的经验进行总结和推广,可以起到一定的借鉴和示范作用。在这次会上,我们就请部分企业介绍了他们的经验,总结起来,有这样一些共同点:

(一)坚持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深化企业改革,抓好体制创新、企业转型。浙江物产集团从抓机构转体和成员企业改制入手,历经10年改革,完成了行政机关向经济实体的体制转型,成员企业由原来单一的投资主体,普遍进行了多元持股的公司制改造,建立了以资产为纽带的母子公司管理体制,经营业绩稳居全国同行业前列。从去年起连续进入中国企业500强行列,今年名列第58位;连续8年进入全国外贸500强行列,2003年实现进出口总额预计超过10亿美元。今年以来,浙江物产集团继续保持

了强劲发展势头,主要经济指标再创历史最高水平。中国华星集团经过几年来的整改重组、招商改制,已由资不抵债转变为具有发展潜力的大型企业集团。目前,所属成员企业基本上完成了改制任务,全体职工实行了劳动用工市场化和岗位聘任制。集团确定了“一切以投资回报为出发点,努力创建新体制、新业务和新文化”的发展思路。三年多来,引进民营资本和海外资本12亿元。所属华星汽贸建立品牌汽车专卖店63家,年销售规模达50亿元。在2001年和2002年财政部考评中,华星集团被评为优良企业,并被列入国家统计局的500强企业集团名单。安徽省物资局1995年退出政府序列,成建制转为经济实体。由于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体制问题,集团经营陷入困境,到1998年明亏加潜亏超过1个亿。从1999年开始,徽商集团有限公司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深化企业改革,实现了由不规范的国有独资公司到多元投资企业的转变,对资不抵债、亏损严重企业清理重组,在能够正常经营的企业全面推行资产经营责任制,到2001年,集团公司净资产累计增值74.5%,职工年人均收入增长35%。2002年同1998年相比,销售收入增长2.62倍,盈亏相抵增加赢利6630万元。通过改革走出困境的例子还有许多,他们的经验表明,坚持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和经营机制,是国有物资流通企业的根本出路。

(二)明确市场定位,调整经营结构,集中培育核心竞争力。天津市物资集团在充分市场调研的基础上,狠抓企业结构、资产结构和经营结构调整,充分运用优势企业和良性资产,整合社会资源,联合生产企业和金融部门,培育核心业务。2001年,公司名列全国企业500强第119位,2002年上升到111位。广东物资集团坚持做大做强主营业务,连续7年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今年1—10月,实现自营销售收入118亿元,汽车、钢材、机电、煤炭、石油、有色、建材等主营品种普遍大幅度增长。上海物资集团总公司在深化改革的基础上,狠抓骨干企业和重点品种。2002年21家骨干企业经营总额同比增长32.1%,占集团经营总额的87.3%,旧车、

拍卖、汽车、煤炭、铜、铝锭等品种和业务在当地市场保持了领先地位和较高的市场占有率。

(三)大力推行现代流通方式。中国诚通集团1999年进行剥离重组,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扭亏为盈,进入中央管理企业序列。集团现有总资产98亿元,年货物吞吐量3500万吨,现货交易额700多亿元。近年来,诚通集团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向现代物流业务转型。他们对原有物流资源进行整合改造,扩展服务功能,发展具有高附加值的社会化物流服务,收入结构由单一的仓储向仓储、运输、配送、货代、分销、加工、仓单质押、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等现代物流模式转换。诚通集团的发展目标是,力争在3—5年内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集团。徽商集团把改造提升传统流通产业和发展现代物流作为重点工作来抓,经过两年整合,明确了发展现代物流、对外贸易和汽车销售三大支柱业务,今年上半年又开办了钢材电子交易市场。他们的“农家福”农业生产资料连锁经营项目,已建成3个中心店,130多家连锁加盟店。天津物资集团按照贸易加物流的模式,努力推进经营方式创新,配送企业已达255户。按照现代营销方式,应用电子技术,建立管理信息系统。他们吸收供应链管理理论,联合金融部门,与生产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向上下游企业延伸业务链条,不断开拓出企业做大做强的新路子。

(四)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和领导班子建设。浙江物产集团为什么在这10年改革发展中始终站在全国同行业的前列,关键在于他们有一个坚强团结的领导班子,有一个好的董事长、好的总经理。他们坚持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抓住主业,培育核心竞争力;重大决策集体决定,没有发生大的失误,班子每位成员都维护领导集体的团结。因此,浙江物产能够连续10年保持平稳发展,始终走在全国同行业的前列。广东省物资集团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两手抓”,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和经营管理双丰收,集团名列全国500强企业第81位,广东省50强企业第19位。集团品牌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不断提高,为进一步做大做强,加快发展,创造了一个有利的社会环境。浙江物产、广东物资和其他单位的经验再一次表明,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和一支职工队伍,有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稳定发展的根本保证。

10年前,我们就讲过“有为才有位”。这些企业的成功实践,奠定了他们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行业领先的地位。各地情况有所不同,都有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做法,我们要结合自身实际,创造性地学习借鉴。

三、关于生产资料流通企业贯彻三中全会精神

当前,全党全国,各行各业都在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各地都有安排部署。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分析当前国际形势时指出,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仍是当今国际格局演变的两个主要趋势。世界经济逐步回升和结构调整加快,对我国经济发展总体上是有利的。同时国际环境的变化也使我国面临一些新的挑战。我们必须深

刻理解十六大关于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科学论断,切实增强紧迫感,牢牢抓住机遇期,努力加快自身的发展。下面,我结合国有生产资料流通企业的实际,谈谈贯彻三中全会精神的一些想法。

(一)坚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抓好国有生产资料流通企业的战略性调整。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完善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机制,进一步推动国有资本更多地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其他行业和领域的国有企业,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在市场公平竞争中优胜劣汰。”

显然,生产资料流通行业属于竞争性行业,而不属于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提高市场竞争力是生产资料流通企业改革的主要任务。对竞争性行业国有资本的战略性调整,不应该是“一刀切”,也不是简单地“一卖了之”,而是按照中央确定的“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和市场竞争的原则,实施“进”或“退”。“有为才有位”。“有为”在行业中有优势,有竞争力,就能做大做强,在市场竞争中才能生存和发展,你才能“进”。否则,“无为”,不适应市场需要,没有竞争力,就只能“退”。“退”不能使国有资产流失,不能逃废债务,要安排好职工出路,做到退而有序。当前,各地都在政府机构改革中建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筹划对国有资本的战略性改组,我们要在地方政府领导之下,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重组方式。

(二)大力推进股份制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这是十六届三中全会的重大理论创新,也是生产资料流通企业的改革方向。

这几年,国有生产资料流通企业的改革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存在产权不清、权责不明、一股独大、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等问题,包括一些已经获得稳定发展的企业,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这些问题。因此,我们要把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进而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

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作为生产资料流通企业体制改革的目标。要按照十六届三中全会的基本精神,根据市场经济的需要,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来选择具体的改革模式。从这次会上几家企业介绍的情况来看,主要有这么几种做法:一是以浙江和广东为代表的,以国有资本为主,进行公司制改造的模式。用广东物资集团的说法就是“一人坐轿,两人抬轿”的改革思路。即以我为主(国有资本坐轿),引进两者:投资者和合作经营者。二是以安徽为代表的股份制改造模式。从产权入手,分步骤改造国有独资公司,将直属企业改制为多元投资主体的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去年,按照省政府决定,原省商务厅12家直属企业已与徽商集团合并重组。三是以上海物资集团为代表的改革重组模式。在市政府统一领导下,整体进入新组建的“百联集团”。

生产资料流通企业改革发展的实践表明,原来的经营管理体制已经走到尽头,体制创新是改革发展的关键所在。凡是发展型企业都是进行体制创新的企业,不解决体制问题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就没有出路。我们一定要根据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抓紧股份制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三)根据自身优势,明确市场定位,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我国加入WTO,生产资料流通领域的竞争进入新的阶段。买方市场已成为商品供求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企业没有资源优势可言;民营流通企业的超常规发展,已经占有相当的市场份额;我国履行WTO的承诺,到2005年将取消分销服务的所有限制;对东盟地区率先实行零关税政策,与港澳地区的贸易便利化安排,给生产资料市场加入新的竞争因素。这种竞争的压力,迫使我们必须明确市场定位,采用现代流通方式,尽快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我们提出发展现代物流,但并不是说所有的传统物资企业都去搞现代物流。要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的优势条件选择适宜的发展模式。目前物资企业转型主要有三种情况,一种是转向纯贸易企业,集中力量把贸易做大做强;一种是转向第三方

物流企业,提供专业化的物流服务;再一种就是贸易加物流,通过扩大贸易支持物流的发展,物流的发展又反过来提高贸易的竞争力。物资企业发展现代物流,不管采取哪种形式,都要有利于进一步增强服务功能,扩大主业经营,促进业务创新,形成核心竞争能力。因此,物资企业在转型过程中,不能搞一刀切,要根据企业具体情况和自身优势,选择适宜的发展模式。

很多物资企业拥有一定规模的土地、仓储设施、运输手段、物资加工和配送能力,这些物流资源是开展现代化物流服务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发展现代物流首先要盘活利用好这些资源。从物资企业发展看,资源整合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我为主,着力于内部整合或整合外部资源;另一种是,被具有竞争优势的外部企业整合,承担其供应链中某一段物流服务或成为其物流服务的能力供应商。企业的竞争,发展到一定阶段,就是供应链与供应链的竞争。我们必须加入到供应链当中去,游离于供应链之外的企业,是没有出路的。

(四)改造提升生产资料批发市场。据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截止到2002年底,企业批发交易市场有89043个(其中生产资料市场6545个,消费品市场82498个),年成交额34772亿元(其中生产资料交易额8796.3亿元,消费品交易额25975.7亿元)。虽然这些批发交易市场大多是批零兼营,但仍然是目前中国许多商品特别是农副产品与部分日用工业品的重要批发渠道。

贯彻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的要求,必须对传统批发市场进行改造、提升。结合整顿市场秩序,解决有的批发市场“假冒伪劣”“跑冒滴漏”的问题,规范市场行为。要按照推进流通现代化的要求,通过资产重组、结构调整等措施,改造、提升这些传统的批发市场,充分发挥他们原有的规模、网络、设施、人才等优势,实现产业组织形式和企业营销模式创新,不少企业在这方面已经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实践。有的利用场地优势,发展加工配送;有的利用批发优势,发展连锁店、专卖店、超市等新型业态;有的发展电子商务、开展网上批发交易;有的以市场为龙头,引进供应链管理模式,延伸上下游产业链条。总之,现有的生产资料批发市场急需提升改造,改造后的批发市场在新的流通格局中可以大有作为。

流通行业范文篇4

生产资料市场形势和经济发展形势密切相关。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化,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推动下,我国生产资料市场也出现了需求促进市场,市场拉动经济的好形势。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的统计,我国全社会生产资料销售总额按照现行价格计算,1985年为4480亿元,1990年翻了一番,达到9851亿元;1993年再翻一番,达到2.2万亿元;1998年又接近翻番,达4.27万亿元;2002年7.1万亿元。如果照这个口径计算,全社会生产资料销售总额在18年间差不多翻了4番。即使剔除价格因素,生产资料销售总额也超过了同期经济增长的速度。

今年以来的经济形势,总体来看遇到的困难比预想的大,取得的成绩比预计得要好。国民生产总值可望达到8.5%的增长速度,总量超过11万亿元,生产资料销售增速又创新高。一是市场需求强劲,销售增速加快。1—10月份,全社会生产资料销售总额完成7.1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9.5%,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6.2个百分点,全年预计超过8.5万亿元。二是国内资源产销两旺。1—10月份,钢材产量1.9亿吨,同比增长20.5%,预计全年产量可达2.1亿吨;汽车产量363万辆,预计全年产销量将达到430万辆。三是主要品种进口量攀升。1—10月份,重要生产资料进口增长24.9%。其中,钢材进口3105万吨、同比增长51%,铁矿石和原油的进口增长幅度分别为31.7%和30.3%,有些原材料进口量已达到或超过国内产量的一半。四是生产资料价格普遍上涨。从重点监测的200种生产资料价格来看,约80%的品种价格都有不同程度的回升。1—10月份,价格水平累计同比上升7.5%,其中油品、钢铁和部分化工原料涨幅较大。从目前走势看,全年生产资料价格总水平有可能比上年上升6%左右。

生产资料市场形势显著回升,是我国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的重要标志。拉动市场较快增长的重要因素有:一是生产的拉动。1—10月份,全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7%,增幅比上年提高4.4个百分点,其中重工业同比增长18.5%,从而促进了基础原材料消费需求的上升。二是投资的拉动。1—10月份,投资同比增长30.2%,高于上年6个百分点,而且投资主体多元化步伐加快,一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对基础性原材料和重大装备的需求大量增加。三是消费的拉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居民消费由“衣食温饱”向“住行小康”转变,住房、汽车和电子通讯产品等成为消费“新亮点”。四是进出口和外资的拉动。1—10月份,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6823.3亿美元,同比增长36.4%,全年预计达到8000亿美元。到10月末,我国实际利用外资435.6亿美元,期末国家外汇储备4009.92亿美元,都达到新的高度。五是积极财政政策的拉动。从1998年以来,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先后利用国债资金8000亿元,建设规模超过3万亿元,成为扩大生产资料市场需求的重要因素。

明年,是实现“十五”计划的关键一年,按照“稳定政策、适度调整,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把握全局、解决矛盾,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思路,国家将继续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适时适度调整政策的力度和重点,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步伐,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生产资料市场从总体上来说还会处于上升期,销售总额增长幅度会继续高于GDP的增长,重要生产资料国内资源和进口量将持续增加,生产资料价格水平将在高位呈稳中有升的态势。生产资料市场持续向好的形势,为生产资料流通企业提供了发展的机遇。当然,我们也要正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例如,价格变化过快,对国外资源依赖程度加大,下游产品成本承受能力限制等。国家有关部门对此十分重视,我们也要认真研究,积极应对。

二、关于生产资料流通企业改革与发展

传统国有物资流通企业是随着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而发展起来的,曾经是生产资料流通的主渠道。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无论经济体制、经济增长方式,还是流通渠道和流通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1993年以来的10年,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的10年,也是传统物资流通企业脱胎换骨,分化重组,转轨变型的10年。经过10年改革,原来自成体系的全国物资流通行政管理体系,已经不复存在,以市场为主导的流通体制基本确立。地县一级原来的国有物资经营管理单位基本上转轨变型,大多数县级及以下单位已经改制为民营企业或退出原来的行业。省区市一级经过深化改革,并购重组,有一部分走上新的发展道路;一部分正在重组整合;还有部分企业仍处于生存探索当中。从总体上来看,原来的经营管理体系已经打破,多种所有制流通企业迅速发展起来,以市场配置资源的模式基本建立,我国生产资料流通领域出现了新的局面。

但是,流通渠道和经营方式的变革,并没有改变生产资料流通快速发展的总趋势。10年前,物资系统企业实现销售收入6752亿元,占全社会生产资料销售总额2.2万亿元的29%。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系统企业占全社会生产资料销售总额的比重下降为10%左右。现在,虽然没有准确统计,估计系统物资企业的销售收入占全社会销售的比重顶多也就在3—5%。10年来,原有国有物资企业市场占有率逐步下滑,而各种类型的生产资料市场和工业生产企业的直销蓬勃发展,多种所有制流通企业的经营规模迅速做大。虽然没有详细的统计资料,但年销售钢材上百万吨、销售汽车上千辆的民营生产资料流通企业都已出现,发展势头很猛。在流通主体和渠道发生重大变化的同时,制、配送制、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新的营销方式得到较快推广,生产资料流通的规模、速度、效益、效率、服务和质量都提高到新的水平。

在生产资料流通行业翻天覆地的变化之中,一批原来的物资流通企业通过深化改革,转轨变型,走出了新的路子,规模越做越大,竞争力越来越强。据统计,纳入2002年重点统计的33家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4%,比同期全国生产资料市场销售总额增长13.8%高出11.2个百分点;今年1—10月,47家重点生产资料流通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5.4%,高出同期全国生产资料市场销售总额增长幅度13.9个百分点。47家重点企业中有28家盈利9.7亿元。全年预计销售收入,浙江330亿元、上海260亿元、天津230亿元、广东200亿元、安徽100多亿元,20多家省区市和计划单列市物资企业可望达到10亿元以上。对这些企业的经验进行总结和推广,可以起到一定的借鉴和示范作用。在这次会上,我们就请部分企业介绍了他们的经验,总结起来,有这样一些共同点:

(一)坚持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深化企业改革,抓好体制创新、企业转型。浙江物产集团从抓机构转体和成员企业改制入手,历经10年改革,完成了行政机关向经济实体的体制转型,成员企业由原来单一的投资主体,普遍进行了多元持股的公司制改造,建立了以资产为纽带的母子公司管理体制,经营业绩稳居全国同行业前列。从去年起连续进入中国企业500强行列,今年名列第58位;连续8年进入全国外贸500强行列,2003年实现进出口总额预计超过10亿美元。今年以来,浙江物产集团继续保持了强劲发展势头,主要经济指标再创历史最高水平。中国华星集团经过几年来的整改重组、招商改制,已由资不抵债转变为具有发展潜力的大型企业集团。目前,所属成员企业基本上完成了改制任务,全体职工实行了劳动用工市场化和岗位聘任制。集团确定了“一切以投资回报为出发点,努力创建新体制、新业务和新文化”的发展思路。三年多来,引进民营资本和海外资本12亿元。所属华星汽贸建立品牌汽车专卖店63家,年销售规模达50亿元。在2001年和2002年财政部考评中,华星集团被评为优良企业,并被列入国家统计局的500强企业集团名单。安徽省物资局1995年退出政府序列,成建制转为经济实体。由于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体制问题,集团经营陷入困境,到1998年明亏加潜亏超过1个亿。从1999年开始,徽商集团有限公司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深化企业改革,实现了由不规范的国有独资公司到多元投资企业的转变,对资不抵债、亏损严重企业清理重组,在能够正常经营的企业全面推行资产经营责任制,到2001年,集团公司净资产累计增值74.5%,职工年人均收入增长35%。2002年同1998年相比,销售收入增长2.62倍,盈亏相抵增加赢利6630万元。通过改革走出困境的例子还有许多,他们的经验表明,坚持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和经营机制,是国有物资流通企业的根本出路。

(二)明确市场定位,调整经营结构,集中培育核心竞争力。天津市物资集团在充分市场调研的基础上,狠抓企业结构、资产结构和经营结构调整,充分运用优势企业和良性资产,整合社会资源,联合生产企业和金融部门,培育核心业务。2001年,公司名列全国企业500强第119位,2002年上升到111位。广东物资集团坚持做大做强主营业务,连续7年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今年1—10月,实现自营销售收入118亿元,汽车、钢材、机电、煤炭、石油、有色、建材等主营品种普遍大幅度增长。上海物资集团总公司在深化改革的基础上,狠抓骨干企业和重点品种。2002年21家骨干企业经营总额同比增长32.1%,占集团经营总额的87.3%,旧车、拍卖、汽车、煤炭、铜、铝锭等品种和业务在当地市场保持了领先地位和较高的市场占有率。

(三)大力推行现代流通方式。中国诚通集团1999年进行剥离重组,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扭亏为盈,进入中央管理企业序列。集团现有总资产98亿元,年货物吞吐量3500万吨,现货交易额700多亿元。近年来,诚通集团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向现代物流业务转型。他们对原有物流资源进行整合改造,扩展服务功能,发展具有高附加值的社会化物流服务,收入结构由单一的仓储向仓储、运输、配送、货代、分销、加工、仓单质押、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等现代物流模式转换。诚通集团的发展目标是,力争在3—5年内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集团。徽商集团把改造提升传统流通产业和发展现代物流作为重点工作来抓,经过两年整合,明确了发展现代物流、对外贸易和汽车销售三大支柱业务,今年上半年又开办了钢材电子交易市场。他们的“农家福”农业生产资料连锁经营项目,已建成3个中心店,130多家连锁加盟店。天津物资集团按照贸易加物流的模式,努力推进经营方式创新,配送企业已达255户。按照现代营销方式,应用电子技术,建立管理信息系统。他们吸收供应链管理理论,联合金融部门,与生产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向上下游企业延伸业务链条,不断开拓出企业做大做强的新路子。

(四)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和领导班子建设。浙江物产集团为什么在这10年改革发展中始终站在全国同行业的前列,关键在于他们有一个坚强团结的领导班子,有一个好的董事长、好的总经理。他们坚持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抓住主业,培育核心竞争力;重大决策集体决定,没有发生大的失误,班子每位成员都维护领导集体的团结。因此,浙江物产能够连续10年保持平稳发展,始终走在全国同行业的前列。广东省物资集团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两手抓”,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和经营管理双丰收,集团名列全国500强企业第81位,广东省50强企业第19位。集团品牌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不断提高,为进一步做大做强,加快发展,创造了一个有利的社会环境。浙江物产、广东物资和其他单位的经验再一次表明,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和一支职工队伍,有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稳定发展的根本保证。

10年前,我们就讲过“有为才有位”。这些企业的成功实践,奠定了他们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行业领先的地位。各地情况有所不同,都有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做法,我们要结合自身实际,创造性地学习借鉴。

三、关于生产资料流通企业贯彻三中全会精神

当前,全党全国,各行各业都在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各地都有安排部署。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分析当前国际形势时指出,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仍是当今国际格局演变的两个主要趋势。世界经济逐步回升和结构调整加快,对我国经济发展总体上是有利的。同时国际环境的变化也使我国面临一些新的挑战。我们必须深刻理解十六大关于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科学论断,切实增强紧迫感,牢牢抓住机遇期,努力加快自身的发展。下面,我结合国有生产资料流通企业的实际,谈谈贯彻三中全会精神的一些想法。

(一)坚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抓好国有生产资料流通企业的战略性调整。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完善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机制,进一步推动国有资本更多地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其他行业和领域的国有企业,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在市场公平竞争中优胜劣汰。”

显然,生产资料流通行业属于竞争性行业,而不属于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提高市场竞争力是生产资料流通企业改革的主要任务。对竞争性行业国有资本的战略性调整,不应该是“一刀切”,也不是简单地“一卖了之”,而是按照中央确定的“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和市场竞争的原则,实施“进”或“退”。“有为才有位”。“有为”在行业中有优势,有竞争力,就能做大做强,在市场竞争中才能生存和发展,你才能“进”。否则,“无为”,不适应市场需要,没有竞争力,就只能“退”。“退”不能使国有资产流失,不能逃废债务,要安排好职工出路,做到退而有序。当前,各地都在政府机构改革中建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筹划对国有资本的战略性改组,我们要在地方政府领导之下,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重组方式。

(二)大力推进股份制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这是十六届三中全会的重大理论创新,也是生产资料流通企业的改革方向。

这几年,国有生产资料流通企业的改革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存在产权不清、权责不明、一股独大、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等问题,包括一些已经获得稳定发展的企业,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这些问题。因此,我们要把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进而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作为生产资料流通企业体制改革的目标。要按照十六届三中全会的基本精神,根据市场经济的需要,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来选择具体的改革模式。从这次会上几家企业介绍的情况来看,主要有这么几种做法:一是以浙江和广东为代表的,以国有资本为主,进行公司制改造的模式。用广东物资集团的说法就是“一人坐轿,两人抬轿”的改革思路。即以我为主(国有资本坐轿),引进两者:投资者和合作经营者。二是以安徽为代表的股份制改造模式。从产权入手,分步骤改造国有独资公司,将直属企业改制为多元投资主体的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去年,按照省政府决定,原省商务厅12家直属企业已与徽商集团合并重组。三是以上海物资集团为代表的改革重组模式。在市政府统一领导下,整体进入新组建的“百联集团”。

生产资料流通企业改革发展的实践表明,原来的经营管理体制已经走到尽头,体制创新是改革发展的关键所在。凡是发展型企业都是进行体制创新的企业,不解决体制问题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就没有出路。我们一定要根据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抓紧股份制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三)根据自身优势,明确市场定位,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我国加入WTO,生产资料流通领域的竞争进入新的阶段。买方市场已成为商品供求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企业没有资源优势可言;民营流通企业的超常规发展,已经占有相当的市场份额;我国履行WTO的承诺,到2005年将取消分销服务的所有限制;对东盟地区率先实行零关税政策,与港澳地区的贸易便利化安排,给生产资料市场加入新的竞争因素。这种竞争的压力,迫使我们必须明确市场定位,采用现代流通方式,尽快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我们提出发展现代物流,但并不是说所有的传统物资企业都去搞现代物流。要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的优势条件选择适宜的发展模式。目前物资企业转型主要有三种情况,一种是转向纯贸易企业,集中力量把贸易做大做强;一种是转向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专业化的物流服务;再一种就是贸易加物流,通过扩大贸易支持物流的发展,物流的发展又反过来提高贸易的竞争力。物资企业发展现代物流,不管采取哪种形式,都要有利于进一步增强服务功能,扩大主业经营,促进业务创新,形成核心竞争能力。因此,物资企业在转型过程中,不能搞一刀切,要根据企业具体情况和自身优势,选择适宜的发展模式。

很多物资企业拥有一定规模的土地、仓储设施、运输手段、物资加工和配送能力,这些物流资源是开展现代化物流服务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发展现代物流首先要盘活利用好这些资源。从物资企业发展看,资源整合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我为主,着力于内部整合或整合外部资源;另一种是,被具有竞争优势的外部企业整合,承担其供应链中某一段物流服务或成为其物流服务的能力供应商。企业的竞争,发展到一定阶段,就是供应链与供应链的竞争。我们必须加入到供应链当中去,游离于供应链之外的企业,是没有出路的。

(四)改造提升生产资料批发市场。据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截止到2002年底,企业批发交易市场有89043个(其中生产资料市场6545个,消费品市场82498个),年成交额34772亿元(其中生产资料交易额8796.3亿元,消费品交易额25975.7亿元)。虽然这些批发交易市场大多是批零兼营,但仍然是目前中国许多商品特别是农副产品与部分日用工业品的重要批发渠道。

流通行业范文篇5

根据市商务局《关于做好年全市商场市场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和区安委会《区年安全生产工作思路》文件要求,现就做好年全区商贸流通行业企业安全生产经营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明确目标责任,加强对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

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各单位要进一步提高对安全生产工作的认识,继续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严格按照“属地管理”、“一岗双责”的原则,落实好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责任、监督管理责任、设施建设责任和检查考评责任。各街道经贸办要同辖区内重点商场、市场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明确安全责任。各企业要全面建立责任制,细化分工,对单位、部门安全生产中的每一环节、每一人员定岗定责,层层签定《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实行责任倒查制度,扎实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继续实现全区商贸流通行业企业全年安全生产无事故的工作目标。

二、巩固成果,继续推进企业主体责任落实

要巩固年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评定工作成果,已评定为A级的5家企业和B级的10家企业要按照主体责任要求,组织好“回头看”,抓好安全工作。各街道经贸办要协调相关部门,做好辖区内新增规模以上商贸企业和大型专业市场的“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初评工作,各企业要把“主体责任评定”作为全年安全工作的主线,对照市《商贸业安全生产级别评定标准》,逐项进行自查、整改、建档,确保年全区规模以上商场、市场100%完成评定工作。

三、突出重点,抓好隐患排查治理

抓好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是确保安全、做好安全工作的主要方法和手段。各单位要以此为安全工作的重点,常抓不懈。各企业要建立系统的安全隐患排查制度,完善日常检查、巡查和专项检查,做好登记交接和隐患统计、分析、处理等工作,切实做到“安全自查、隐患自改、责任自负”。各街道经贸办要按属地管理原则,抓好辖区内企业的安全监管,定期进行检查,对发现的安全问题要督促企业立即进行解决,无法即时解决的,要责成企业列出计划、制定措施,限时解决,并抓好复查,切实做到“四不放过”。凡是存有重大安全隐患的企业,要协调相关职能部门,严格进行执法惩处,切实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安全。

四、夯实基础,扎实开展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以贯彻国发号、省政府号文件为重点,扎实做好“安全生产基层基础深化年”活动,强化企业安全生产意识,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各街道经贸办要开展好安全生产“大宣讲”,主动深入商场、市场,大力宣传安全法规、规定。督促企业开展好“安全生产月”、“119”消防日和“安康杯”竞赛等活动,做到企业覆盖率100%,员工知晓率100%。各企业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要按要求积极参加相关的安全培训,特种作业人员要做到执证上岗,并定期进行考核。认真落实好三级安全教育,使员工掌握必要的安全生产常识和技能,具备消防安全工作的“四个能力”。抓好安全事故警示教育,消除员工工作中存在的侥幸心理。通过开展安全知识问答、技能竞赛,张贴格言警句、亲人寄语等多种形式,增强员工“讲安全、做安全、保安全”的意识,抓好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流通行业范文篇6

为加强我市二手车流通行业管理,规范二手车经营活动,维护二手车交易双方的合法权益,促进二手车流通行业健康发展,根据《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商务部、公安部、工商总局、税务总局令**年第2号)、《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商总局令**年第10号)、《二手车交易规范》(商务部公告〔2006〕22号)、《汽车贸易政策》(商务部令**年第16号)、《重庆市商品交易市场管理条例》(1997年11月28日市人大常委会第22号公告)等法规政策规定,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加强二手车流通行业管理提出如下意见,请认真贯彻落实。

一、二手车流通行业的发展应遵循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合理布局,鼓励竞争,促进发展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原则上主城区不再增设专门的二手车交易市场,主城区以外的区县(自治县)规划设置1个二手车交易市场。除主城区、双桥区以外的其他各区设立二手车交易市场,汽车保有量(不含摩托车)应达到1万辆以上;綦江、潼南、铜梁、大足、荣昌、璧山、梁平、丰都、垫江、忠县、开县、云阳、奉节等县设立二手车交易市场,汽车保有量(不含摩托车)应达到8000辆以上;双桥区及城口、武隆、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阳、彭水等区县(自治县)设立二手车交易市场,汽车保有量(不含摩托车)应达到6000辆以上。支持、鼓励现有二手车交易市场经营者到有条件的区县(自治县)设立分市场(分支机构),支持有条件的汽车市场经营者开展二手车交易市场经营业务,支持有条件的汽车品牌经销商开展二手车经销业务。

二、二手车交易市场经营者应符合《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二手车交易规范》的规定,具备企业法人条件、固定的交易场地、必要的配套服务设施及供用户办理二手车鉴定评估、保险、纳税等手续的条件,应建立严格的市场管理规则和内部管理制度,保证良好的市场环境和交易秩序。市场选址应当符合城市商业发展有关规定及本意见要求。

二手车经销企业应当具有企业法人条件,有固定营业场所和展示场地,其营业场所及展示场地应当符合城市商业发展有关规定。汽车品牌经销商增加二手车经销业务的,应有与经营范围和规模相适应的场地、设施和专业技术人员,其二手车营业场所及展示场地应当符合城市商业发展有关规定。

三、对二手车交易市场经营权实行公开拍卖。由市商委组织对二手车交易市场经营权进行拍卖,对买受人发放同意从事二手车交易市场经营的文件。拍卖所得按照有关规定缴入当地财政,由当地财政核定划拨必要的拍卖工作经费。买受人应当完善有关条件,依法取得相关手续后,方可营业。汽车市场经营者增加二手车交易市场经营业务应当向原工商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变更登记前,应当向市商委书面征求是否符合城市商业发展有关规定的意见。

设立二手车经销企业(包括汽车品牌经销商增加二手车经销业务),应当依法办理工商登记(变更)手续和税务登记手续,并向市商委备案。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办理工商登记(变更)手续时,应当向市商委书面征求是否符合城市商业发展有关规定的意见。

四、二手车经营主体和二手车交易市场经营者应当严格按照《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二手车交易规范》等法规政策规定,依法开展经营活动,遵守商业道德,接受依法实施的监督检查。

五、全市各级商贸流通主管部门要会同公安、工商、国税、地税、物价等部门加强对二手车交易市场和经营主体的监督管理,做好二手车交易市场和二手车经营主体备案管理工作和信息统计上报工作,及时了解、掌握二手车流通行业发展情况,及时二手车流通信息。取得营业执照的二手车交易市场和二手车经营主体,应当自取得营业执照之日起2个月内向市商委备案,市商委定期将备案情况汇总上报商务部。

六、全市各级公安部门要会同商贸、工商、国税、地税、物价等部门做好二手车交易转移登记手续和治安管理工作。二手车转移登记手续应当在原汽车注册登记所在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办理,禁止经销、买卖、拍卖和经纪在本市以外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注册登记的车辆;二手车交易市场和经营主体不得出售已报废、盗窃、抢劫、诈骗、伪造证照、伪造车牌等违法车辆及擅自更改发动机号码、车架号码和调整里程表等车辆。

七、全市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会同商贸、公安、国税、地税、物价等部门做好二手车交易市场和经营主体的监督管理,要对交易双方履行二手车交易示范合同文本的情况进行检查,依法查处无照经营等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加强对二手车交易市场和经营主体的监督检查,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要会同商贸流通主管部门建立二手车交易市场和二手车经营主体信用档案,定期向社会公布违规企业名单。

八、全市各级国税、地税管理部门要会同商贸、公安、工商、物价等部门做好二手车流通增值税和服务业发票的监督管理。《二手车销售统一发票》的领用,必须是依法到工商部门注册登记和到税务部门办税务登记并具有企业法人资格且经当地商贸流通主管部门备案的二手车交易市场、二手车经销企业、二手车拍卖企业,否则不得领用《二手车销售统一发票》。国税部门根据有关规定,做好《二手车销售统一发票》的印制和发放管理,加强对二手车交易市场、二手车经销企业和二手车拍卖企业的税务征管及监督检查工作,防止国有资产与税收的流失。二手车交易市场、二手车拍卖公司、二手车经纪机构、二手车鉴定评估机构涉及二手车交易的服务收费,必须使用地税机关监制的服务业发票,并接受地税机关的监督管理。

九、全市各级价格主管部门要会同商贸、公安、工商、国税、地税等部门做好二手车交易市场的价格管理工作,加强价格监督检查,依法查处违法违规价格行为。

流通行业范文篇7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市安全生产专题会议精神,深入开展商贸流通行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确保生产安全、稳定,结合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理念,以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增强责任感,深入剖析商贸流通行业安全生产形势,查找薄弱环节,强化整改措施,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对安全隐患进行全面、集中排查和治理,坚决遏制事故发生,确保商贸流通行业安全生产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二、整治重点

1、安全生产各项制度和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情况;企业法定代表人、分管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及落实情况;安保机构设置和配备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情况;

2、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程和制度规定执行情况;落实消防安全制度和消防安全操作规程情况;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作业规程建立、执行情况;作业现场安全监督检查情况;

3、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演练和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

4、商场、超市是否进行消防验收;疏散通道、楼梯和安全出口及防火卷帘门周边(特别是地下商场、超市和市场安全出口)保持畅通情况;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消防安全责任制是否落实;

5、集生产、加工、销售、储存等为一体的“多合一”建筑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情况;

6、变配电室、电气设备及电源线路的使用管理维护情况;

7、安全指示标志的设置和连续性情况;

8、应急照明配备数量及完好情况;应急照明、疏散指示标志、消防设施是否完整好用;

9.商场、市场出租餐饮场所的气、火、电“三源”使用管理及排油烟管道清理情况;用火、用电、用气是否安全,值班人员是否在岗在位;

10.应急管理情况。建立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或与相关应急救援队伍签订协议情况;配备应急救援物资、制订应急救援预案和应急演练情况等。

三、整治分工及时间

(一)整治分工。采取企业自查与检查督导相结合。

1、各商贸流通企业要根据整治的重点,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逐项落实,对能及时整改的马上整改,对一时达不到要求的要明确整改的责任人、明确整改标准和时限,限期整改。

2、按照属地化管理的原则,各镇、街道办事处要组织对辖区内每个商贸流通企业深入细致地开展安全生产整治大检查,对检查中存有重大安全隐患的企业,该关的要关,该停的要停,直到达标符合经营要求。

3、城区内规模以上商场、超市,市商务局会同有关街道办事处、消防、安监等部门进行检查督导整治。

4、财贸系统所属商贸流通企业,由主管部门(商、粮、物、供)负责整治督导。

5、市商务局安全生产网格化内的所属网格单位,由市商务局会同有关街道办事处监管整治。

(二)整治时间:8月3日至8月9日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各单位、各企业,要深刻认识开展此次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的重大意义,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以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强烈的政治责任感,扎实做好商贸流通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要加强组织领导,切实把握商贸流通企业安全生产的规律和特点,结合实际,统筹安排,认真研究制订方案,严密组织开展活动,认真扎实全面地解决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隐患和问题,确保取得实效。各企业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要切实负起安全生产的领导责任,要亲自过问、亲自参与、亲自指挥;各企业要配备好分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要有专门的科室抓安全生产,有专门的队伍做好安全生产,形成人人重视安全生产的氛围。

(二)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要认真贯彻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把责任层层落实到每个生产环节、每个工作岗位,真正做到不安全不生产。对关系安全生产的重点部位、关键岗位,要配强干部和管理人员,确保有人负责、有得力的人负责、能负得了责。凡单体面积在1000平方米(含1000平方米)以上的商场(超市),必须制订和落实网格化安全生产责任目标体系,将经营范围内的每平方米面积、每台设备、每条通道、每部电梯、每个标志的安全生产要求逐一落实到每个岗位、每个班组(科室),并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

(三)突出重点,切实加大隐患排查和整治力度。各企业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深入细致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全员动员、全员参与、全面对本企业进行一次隐患排查整治,要认真检查事故易发的重点部位、关键环节,做到不留死角、不走过场。对排查出的各项隐患,要认真分析,详细落实整改责任人、整改措施、整改目标、完成时间,确保隐患及时整治。凡这次排查不认真,经检查发现仍有安全生产隐患和问题,或虽然排查出问题但整改不认真、不到位、不及时的,给与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通报批评;如在规定时限内,整改仍不达标的,协调有关部门给与企业停业整改。

流通行业范文篇8

众所周知,计划经济时期,因统购统销政策的约束,药品流通企业(这里主要指医药公司)都是依靠自己的力量管理和承担医药商品的储存和运输的。长期以来,这种经营和物流模式直接影响了我国药品流通管理,尤其是药品物流管理等诸多政策法规的定位.在当时的经济体制和生产力水平下,这种物流模式对我国医药经济的稳定和发展确实是非常必要的,也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至今这种模式依然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改革开放之后,医药企业开始自寻出路,无论是药品生产企业还是药品经营企业渐渐地告别了传统意义上的药品经营管理和药品物流管理模式。医药企业随着销售网络的延伸和扩大,由于自身的承运能力所限,医药企业开始寻求委托第三方进行药品的储运管理(其中包括借助海运、空运和陆运等力量),即所谓的外包物流(又称之为物流托管,下同)。时至今日,这种外包物流模式依然是药品流通的重要手段之一。

然而,就在上述药品物流运输的托管过程中,药品在运输部门滞留、中转达数天甚至多至一个月的现象早已是司空见惯,其造成的药品质量问题及经济损失不容忽视。药品企业原本以为借助第三方可以节约运输成本,但对于如野蛮装卸以及中转库温过高等造成的药品包装破损、污染、变质等问题却又无可奈何。长期以来,在此运输环节中,药品的安全和质量隐患始终未能得到各方面应有的重视。国家没有要求作为第三方物流的运输部门必须对托管承运的药品进行质量验收和养护。诚然,这也是我们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企业最难以监管的一个薄弱环节,因为这是一个需要跨行业协调管理的问题。

那么,医药物流的现状是怎样的呢?近年来,一部分正规的全国性制或区域性制的药品企业,由于其市场覆盖面广等原因,在销售目标市场区域找一家较有实力的药品经营企业作为该区域经销商。该经销商按照GSP规范管理,药品通过这样的流通渠道最终进入当地的医疗机构或零售终端系统。

但也有些企业仅仅从当地名义上的经销商那里过过票而已(于是挂靠者有之,转让证照者有之。近年来出现的针对私人性质的招商活动及非药品经营企业经营药品的现象比比皆是),药品根本就不进入该分销商仓库等管理系统。更有甚者,在当地随便租赁一个仓库,或者干脆将药品直接存放在各地的办事处,亦未进行任何质量验收就进入终端。也有相当一部分的药品经营企业即使有仓库,亦形同虚设,对经销的药品按照GSP要求储存、质量验收、保管、养护等基础工作根本就没有条件开展。目前,在国家限期实施GSP认证的政策下,药品流通企业的经营条件有所改善。但药品流通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程,如何才能做到安全高效而富有竞争力,需要多方积极的探索。

1第三方物流托管之思路

药品经营企业的主要责任是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管理。但随着市场细分和物流业的发展,我们设想:是否可以将药品经营企业的药品物流管理剥离出来?即把药品流通过程中的一般入库、质量验收、储存、保管养护、配送、包装、装卸、承运及其相关信息管理等各项物流业务工作,全部委托给更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代为管理。自己则在承担法定责任的同时,集中精力做好市场营销工作,将主要精力转移到资金流、信息流的管理上来,以达到节约时间、成本,加快物流和资金的运转速度,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的目的。换言之,基于药品管理的特殊性,药品物流能否像一般商品一样亦实施第三方托管呢

笔者认为,这是当前医药企业尤其是一些小型企业非常关注的问题,如果真的能够采用这样一种简捷的物流管理运行机制,那一定会得到众多企业的欢迎。也有人大胆预言:将来取代现有药品流通方式的最佳物流方式,必然是通过专业的、合法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当第三方物流业高度发达,其专业化、标准化、信息化管理水平将迅速提高,那时任何药品企业都愿意将药品物流的全部或部分工作委托给第三方物流企业代为管理。

但设立纯粹的、不参与药品经营活动但又涉及药品质量管理内容的全新的药品第三方物流企业,笔者认为并不现实。首先在现行的药品管理法规体系框架下,其企业属性尚无法界定,即它到底是属于药品经营企业还是属于一般物流企业,有没有承担药品质量管理职能的主体资格,尚缺乏法定依据。这个法律瓶颈问题不解决,严格意义上的纯粹第三方药品物流企业就难以得到合法与健康的发展。其次是药品安全问题。再次是其配备、规模等条件对于经济实力的要求。

我们再进一步设想,那些有能力承担物流托管的其他药品经营企业是否可以取代上述纯粹的第三方药品物流企业进行药品物流托管服务呢?笔者以为,这完全有可能,而且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2第三方物流托管的重要意义

药品经营企业之间药品物流的托管和被托管行为在现行药品法规中虽无明文规定,但如果将药品物流业务委托给已经通过GSP认证的、有足够配送能力的企业托管,在现有的药品法规框架内还是有一定的依据和一定可操作性的。

(1)按照现行药品管理法及GSP的要求,作为药品物流管理最重要的硬件设施之一,药品经营企业必须设有达到标准要求的仓库,并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按照GSP的程序和方法予以管理。

然而药品法规并没有严格的定义规定企业设置的仓库必须拥有产权。所以,目前在实施GSP的具体过程中,国家允许企业可以采取租赁的方式等变通方式设置企业仓库,而实施第三方物流托管即是这种变通方式之一。

(2)按照现行药品GSP的规定,国家允许药品经营企业从厂家或商业企业直调药品,其本身考虑到了药品市场的实际情况,尤其是流通过程中的实际操作性问题。国家考虑到这一“特殊需要”,为了节约企业的运输和管理成本而制定这一政策。换言之,这一部分药品的物流业务完全是国家赋予企业免于实行自有仓库储存、养护和配送管理的一种特殊政策。

可以设想,将来随着药品制经营模式的发展和丰富,直调药品的业务比重将会越来越大,甚至极有可能一个企业的所有药品物流全部采用直调方式运作。这就不只是GSP所说的“特殊需要”的个别业务问题,而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根据现行GSP规定,按照企业的经营规模,硬性地规定企业的仓库面积要求,其现实意义并不大。否则,这种质量管理的成本太高,这也是目前国家推行GSP认证难度大、企业积极性不高的原因之一。笔者认为,政府在依靠设立技术屏障、采用强制性的行政措施以推行GSP认证制度的同时,应适当地考虑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和大多数企业的承受能力,能更好地达到预期目的。

仓库是药品物流环节的一个重要的基础硬件设施。因此,我们可以考虑让一部分企业设置仓库,另一部分不设置仓库。换言之,一部分企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偏重于做药品物流业务,而另一部分企业偏重于做药品经营。如果强行要求每个企业设置仓库,将会使企业陷入重复建设的覆辙,造成国家和企业资源新的浪费。而实施第三方药品物流托管将是节约资源、缓解这一矛盾的有效措施之一。

(3)近年来,随着药品管理法规的健全和完善,尤其是新修订的药品管理法和药品注册、流通管理等上游政策的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国家对药品的监督管理已经逐渐形成了制度化、系统化、标准化、程序化和规范化作业。药品经营企业实施GSP的物流管理过程中,在技术上已经没有太大的差异性。因此,这些都为药品经营企业之间实行第三方物流管理创造了技术条件。

(4)按照GSP规定,药品经营企业应承担GSP及其他药品法规规定的责任和义务。笔者认为,企业可以将其中的责任和义务在适当的情况下予以分开:药品质量的最终责任理应由自己一方承担;而义务,只要不存在商业竞争的风险,作为药品流通供应链上的一个物流管理环节,则完全可以将其中的药品质量验收、储存、养护和配送等业务内容全部或部分委托给另一家已经通过GSP认证的、又有能力承担第三方物流管理的企业承担。这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也不违背现行GSP等药品管理法规的原则精神(前提是后者的药品仓库、验收、养护及配送等硬件设施、管理软件以及相关的管理人员素质要求已获得了国家的认证,其各项作业活动已经完全标准化、程序化了,完全能够满足GSP的要求)。因此,在现有的药品法规体系框架下,这将不失为一种更直接、更有效、更理想的第三方物流托管过渡方式,而且更具有较强的说服力。这比现在有些经营企业异地设置仓库(甚至不设仓库),“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尴尬储运管理方式要好得多。

此外,有能力实施第三方药品物流服务、愿意接受托管的药品经营企业,仓库等硬件设施齐全、适宜,配送能力足够强,在药品物流托管过程中,既能满足现行药品流通法规中的诸多法定义务,又能确保药品的安全、质量以及药品质量的可追溯性,第三方物流托管也是对其产能的一种充分利用。

3第三方物流托管的过渡问题

作为国内药品流通主渠道的国有商业企业,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其基础设施完全由国家和地方政府不惜成本地投资建设,特别是在药品物流仓储设施方面的投入更是巨大。但发展到现在,据有关报告显示,国有商业中的亏损率已高达35.5%以上。其亏损原因,除了体制问题以及管理上的漏洞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以往在仓储设施等固定资产的投入比重过大,使得产生的历史包袱过重。目前,国有商业企业中,有相当多企业的仓库是吃不饱甚至是闲置未用的,这是极大的资源浪费。

如果我们实施了上述第三方物流托管的模式,国有商业企业正好可以将它闲置未用的仓库物流资源优势发挥出来,与那些需要仓库的企业共用,完全或部分开展药品物流托管业务,合理地收取一些费用补偿因仓库闲置损耗增加的亏损。这种把劣势变优势的双赢战略,何乐而不为呢?

实际上,目前国内有些大的企业集团已经就其下属的医药商业企业进行仓储设施、人力资源的整合,就属于第三方物流管理的模式。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一些有较强实力的民营企业或股份制企业,尤其是大型药品零售连锁企业,虽然起初声势造得很大,亦有较强的配送能力和本地市场的辐射力,但时下却存在业务量吃不饱、面临亏损的边缘。因此,如果政府能够出台实施第三方药品物流托管的相关政策,那么开展第三方药品物流托管服务的收入极有可能成为这些企业的重要收入来源,将为这些企业的健康发展助一臂之力。

流通行业范文篇9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进一步压实各环节安全生产责任,提高安全管理和服务水平,强化源头治理,聚焦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有效化解风险隐患,提高管理效能,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为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障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作出贡献。

二、主要任务

(一)健全管理体制机制。一是完善行业规划、产业政策、法规标准、行政许可,加强安全管理;二是建立对各商贸流通企业的“四不两直”和“双随机”抽查机制,确保管理效果;三是局属各股室要梳理商贸领域常见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确定安全生产管理内容,建立健全管理台账。

(二)明确安全管理范围。一是局属各股室要依据《消防法》等消防法律法规,根据商贸流通行业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配合相关安全生产监管执法部门加强对各商贸流通企业开展消防安全检查,及时督促整改火灾隐患;二是要积极配合相关安全生产监管执法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面对报废机动车拆解企业、拍卖、加油站等领域相关企业开展安全执法行动;三是要配合有关部门,指导督促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三定”规定的商务部门具有指导服务职责的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三)全面推行计划检查。局属各股室要根据区委区政府赋予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依法制定安全管理计划,明确管理对象、内容、任务及时限,将抽查和抽查对象分解到人、到月度严格执行。

(四)突出重点加强管理。结合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一是各商贸流通企业应在有关部门的具体指导下,做好消防、燃气、房屋结构安全等重点领域的排查整治;二是紧盯仓库、消防室、特种设备等重点部位开展排查;三是局属各股室应抓住制度建设、应急预案演练、员工培训、安全宣传等重点环节,督促企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四是指导督促商场超市、酒店宾馆(星级酒店除外)、餐饮、加油站等重点场所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

(五)严格隐患处置程序。发现一般隐患要根据《安全生产法》、《消防法》等安全法律法规及“三定”赋予的职权,指导督促企业立即组织整改。发现重大隐患一律报区政府挂牌督办。对拒不整改的,局属各股室要按照有关规定抄送住建、城管、应急、市场、消防等商贸行业安全生产执法部门依法处理。

(六)持续开展打非治违。要认真组织学习、宣传和实施《刑法修正案(十一)》(3月1日施行)中关于安全生产入刑条款和具体内容。重点查处未经商务部门审批擅自开展报废汽车拆解、加油站经营活动。

(七)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局属各股室应严格落实安全生产“9+6”15项措施,坚持分级分类管理,加强与住建、城管、应急、消防、市场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定期开展联合检查,弥补专业管理能力不足的问题。同时,要加大安全生产失信联合惩戒力度,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安全生产“黑名单”制度,对存在失信行为的生产经营单位采取加大检查频次,暂停资金补助等联合惩戒措施,倒逼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八)扎实开展风险排查。结合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督促有关企业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大排查大管控大整治”,开展全面、系统、彻底的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攻坚战,努力实现重大风险全面管控和重大隐患动态清零。要突出查大风险、除大风险、防大事故,对排查出的问题隐患逐一列出清单,制定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形成排查、整改、销号“闭环”管理。

三、任务分工

区商务局根据区政府的统一部署,开展相关工作。局属各股室每月列明抽查计划、内容、比例,督促各商贸流通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并于每月底将抽查情况报流通业发展股汇总。

四、工作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3月20日前)。局属各股室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活动实施方案,并进行专题动员部署,把动员工作落实到各商贸流通企业。

(二)集中推进阶段(3月21日-11月30日)。局属各股室要按照实施方案,精心组织、扎实推进活动各项工作落实,认真做好事故隐患排查清零、计划管理、联合行动等重点工作。要及时进行阶段性总结分析,解决管理活动中出现的问题,确保活动始终保持高压推进态势。

(三)总结提升阶段(12月1日-12月31日)。局属各股室要认真做好活动总结,查摆问题、总结经验,积极探索强化安全生产管理的长效机制。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要始终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决不能有丝毫松懈麻痹。特别是领导干部务必要充分认清当前安全防范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结合疫情防控常态化,真正把安全生产的责任扛起来,把活动作为当前安全生产工作重点,加强组织领导、周密部署,强化落实,把活动抓细抓实,抓出成效。

(二)加强排查检查,建立长效机制。局属各股室、市场服务中心要切实加强无死角排查,全覆盖检查,及时了解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及时研究、协调解决行动中出现的突出问题。要将行动与大型商业综合体消防安全达标创建,以及汛期、秋季、冬季的安全(消防)防范,中秋、国庆、元旦等重要时段和关键节点安全保障等各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相互促进,协调推进,确保行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分析安全管理中暴露出的深层次问题和矛盾,研究探索新时期商贸系统安全管理工作的规律,着力从制度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构建商贸流通行业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

流通行业范文篇10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转变石油流通行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保障能源安全、维护国内石油市场稳定供应为根本目的,以公平市场准入、优化市场主体结构为重要手段,进一步加强石油流通行业法制化、规范化、现代化建设,加快推进石油市场有序开放、健康发展,提高石油流通行业市场竞争和服务质量,为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坚实的石油保障。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的原则。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作为推进石油流通行业发展的根本动力,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机制,促进多种所有制主体共同发展,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石油流通市场体系。

坚持服务生产和消费的原则。以满足生产生活需求为根本出发点,统筹城乡网点布局,加强成品油供应薄弱地区分销网络建设,提高石油流通企业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拓展终端网络服务功能。

坚持规范发展的原则。公平市场准入、完善退出机制,加大行业监管力度,会同有关部门严厉打击石油市场违法违规行为,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坚持绿色环保的原则。将绿色、环保、低碳作为石油流通行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方向,妥善处理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与行业发展的关系,实现石油流通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目标。

石油分销体系进一步完善,布局更加合理,零售终端服务功能更加完备,石油流通企业规模明显扩大,企业实力显著增强,多种所有制主体共同参与竞争的市场格局基本形成。

石油市场供应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应急保供机制更加健全,商业储备体系初步建立。到2015年,国内原油和成品油销售量分别达到5.3亿吨和2.9亿吨,基本满足国内不断增长的生产与消费需求;成品油批发企业常备库存量不小于上年度平均15天销售量。

石油流通效率及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流通环节连锁率、配送率不断提升,第三方专业物流、共同配送稳步发展,电子商务与信息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绿色节能发展取得重大突破,节能减排工作积极开展,加油站和油库实现达标排放,油品质量升级步伐加快,能源消耗强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大幅下降。

石油市场监管体系更趋完善,法规、标准和信用体系进一步健全,行业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更趋科学合理,市场主体诚信意识明显提升,市场秩序更加规范有序。

二、主要任务

(四)完善石油市场分销体系。

培育多元化的石油市场投资与经营主体,鼓励中小企业做大做强,吸引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参与市场竞争。进一步完善原油和成品油经营资格审批制度,以合理布局、满足消费为原则,公平石油流通行业市场准入,完善企业退出机制,形成以大型国有石油企业为主体,多种所有制主体共同参与竞争的市场格局。

(五)提高石油市场供应保障能力。

密切关注石油市场动态,全面掌握市场供应、销售、库存等运行与变化趋势,畅通信息渠道,及时、提前预警。抓好油源组织,完善重点石油企业联系制度,建立省际间的资源合作机制,切实做好产地与销地资源的有效衔接。采取有效措施,科学合理地调配资源,加强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加油站(点)的供应保障能力建设,确保重要季节、重要节日以及重大活动期间的油品供应。逐步探索建立全国联网的成品油库存监测网络,指导石油流通企业建立成品油商业储备体系,各地可结合本地区实际,探索建立柴油地方储备。

(六)提升石油流通行业现代化水平。

进一步提升成品油流通环节的连锁化水平,引导大型骨干企业加大直营连锁经营网络的建设,有序开展加油站特许连锁。继续推广普及自动液位计量监测系统、车载卫星定位系统等自动化管理的先进技术,支持加油站开展自助式加油、综合服务区、手机及银行卡支付等现代零售模式。鼓励石油流通企业应用现代物流技术,提升物流信息化水平,按照资源的合理流向,统筹优化运输途径、方式和工具,探索发展第三方专业物流、共同配送,实现物流整合、资源共享,提高成品油储运设施的利用效率,逐步建立符合市场需要、高效便捷的新型物流配送体系。

(七)进一步加强石油流通行业监管。

加强石油流通企业的动态管理与过程监管,做好企业变更、年检、整改及日常监管等项工作。会同并支持有关部门,加强对当地石油市场的日常监管与检查,严厉查处石油市场的价格违法、掺杂使假、短斤少两、无照经营、走私、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等违法违规行为,强化行业安全管理,标本兼治,依法维护国内石油市场经营秩序。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完善石油市场管理信息化建设,及时为社会提供真实、准确的政策信息。

(八)提升石油流通行业服务水平。

加快石油经营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违规企业“黑名单”制度,并将企业信用与企业年检、换证及退出机制相结合。鼓励加油站开展以保证油品计量、质量和规范服务为重点的营销服务活动,促进加油站全面提升整体形象和服务质量,为消费者提供安全、便捷、舒适和保质保量的油品服务。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支持加油站利用网点布局优势、地理位置优势、企业品牌优势和客户资源优势,实现一网多用,在加油站开展便利店等非油品业务服务,进一步拓展零售终端服务功能、提升行业服务水平。

(九)推广实施绿色低碳节能发展方式。

指导石油流通企业做好自身节能减排,进一步推动石油分销体系中油库、配送设施及加油站建设的技术创新。石油流通企业应严格按照国家关于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标准要求,完成加油站、油库、油罐车油气回收的治理工作,新建加油站及油库更要注重环境风险防范,实现达标排放。加快车用燃油低硫化步伐,全面推动清洁汽柴油在全国范围内使用,切实降低机动车尾气污染。积极研究制订生物柴油、乙醇汽油等替代能源的市场流通政策,构建高效、清洁、低碳的能源供应体系。

三、保障措施

(十)加强组织领导。

积极协调地方人民政府,健全石油流通行业管理机构,完善工作机制,明确工作职责,强化部门分工协作,着力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法制环境和政策环境。加强对石油流通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的引导,完善行业自律。

(十一)加快推进法律法规与标准建设。

根据“十二五”期间石油流通行业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积极推动《石油市场管理条例》出台,修订完善相关部门规章及管理制度,加快推进农村和水上加油站点管理、加油站非油品业务等技术规范的研究起草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石油流通行业的法规规章和标准体系。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石油市场管理的法规规章及相关政策,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制订具体实施细则,同时加大石油流通行业标准的宣传贯彻实施力度,充分发挥标准在规范行业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提升企业经营管理和服务规范化水平。

(十二)制订行业发展规划。

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科学编制本地区成品油流通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依法实施成品油油库和加油站建设审批,严格市场准入,合理布局油库和加油站,避免重复投资、重复建设。有序规划城区加油站建设,保障城区居民加油便利;积极引导大型骨干企业,按照当地加油站行业发展规划,在农村、少数民族集聚区及偏远地区新建加油站、改造加油网点,加大对成品油供应薄弱地区零售及配送网络建设的投入,切实保障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油需求。

(十三)落实石油流通领域的相关政策。

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意见》(国办发〔2008〕134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办发〔2011〕38号)精神,在石油流通行业落实相关优惠政策,加大财政对石油流通行业重点领域、重点项目的支持。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积极争取地方石油市场管理行政经费,研究落实对农村、少数民族地区及偏远地区石油流通网络建设的土地和财政优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