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生态工程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9 14:52:29

林业生态工程

林业生态工程范文篇1

林业生态工程的主要实施对象是人工林的生态经济系统,它是基于自然界法则的生态系统,和天然森林生态系统有一定差异,它属于经营集约,投入的劳动较对,还与一些食用菌种植以及生物法的污水处理差异很大。而生态工程,主要实践在生态经济系统中的。其产生是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的,也有一定的社会原因,是信息论以及系统论等现代化的生态学和基础理论发展所产生的一种理论,它会受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社会问题所影响。

2生态经济的概念

它会受到社会经济规律的影响和制约,并会遵循一定的自然法则。通过这种人工的生态经济系统能使林业生态工程中的使用价值以及价值都能得以体现。在林业生态工程的实施过程中。会有一些生态功能的商品机制以及生态机制,这两者都是人类劳动所产生的,也是生产社会中的实用价值,生态机制产生的价值,这种载体为生态价值;而商品机制所产生的价值,这种载体为商品价值。人工林所产生的自然环境、资源价值和生态经济价值都是在林业生态工程价值当中的,其中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价值量都是由劳动时间来决定的,生态系统价值在组建的过程中就缺乏一定的平均机制,而且所有的人工林生态经济系统都有所不同,在定义其价值量的时候还是要依据林区的实际情况来定,主要还是根据劳动时间来定,并不是社会所需的平均劳动时间。人工林的生态经济系统价值以及使用价值是由林业生态工程来来体现的,这不光表现在自然环境和资源上,还会表现在自然的环境和价值中,也直接体现在生态经济系统上。其中,使用价值一般都表现在林产品和林木等一些产品上,这些都具有商品的使用价值,能起到改善土壤、调节气候、美化环境以及防风沙等实用的使用价值,是企业生态产品不能替代的。而林业生态工程在实施的时候,林产品的生态能力和产出价值都是要耗费人工劳动的,这样才能形成林业生态工程特有的生态经济效益。在这其中不光有经济效益产生,还会有一定的生态规律,这也能产生经济效益,但其要经过一定的生产过程。

3生态经济的原则

3.1整体性原则

在整个林业生态系统中,其设计对象和规划对象都是人工林业生态经济系统。我们首先应考虑的是其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之间的整体协调性,并促进其长期和短期效益的统一性原则。通常的情况下,生态效益都是产生经济效益的基础,如果这两者之间有矛盾,要从各个两面入手,并考虑林地的具体情况,再重新调配投入的程度,使资源利用率有所提升,并调整林种的种植结构,使营林水平有所提升。

3.2适应性原则

受到我国固有土地面积和气候因素的影响,我国作为农业大国,林业生态体制比较完善,生态经济发展也比较快。但是各地气候差异比较大,在林业生产实践的过程中,相继出现了多种不同类型的林业生态模式和类型,依据地理形貌划分主要有山区人工林、平原人工林等类型;依据林种划分主要有经济林、用材林、特种林以及防护林等类型;还有很多类型,这里不一一例举。林业生态工程在实施的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当地林区的情况,看适合什么样的林种,以选取相应的种植类型,要是在沿海地区修建防护林,地域属于亚热带或者暖温带气候,自然植被的分属就应该是落叶林区,而在东北地区就比较适合种植枫树、红松、以及桦树等种类,南方地区就比较适合种植马尾松、冷杉等种类的树种。林区的条件主要是选择种植树种的因素,不光要考虑到气候的情况,还要考虑到水分和肥力的情况,不能片面去选择树种种植类型。

3.3层次性原则

林业生态工程是一个多层次、多尺度的工程序列体系,从横向角度看,可包括农户林、林场、农田林、区域以及国家各个网络层次,有小到“庭院经营型”林业生态工程,大至诸如“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从纵向角度看,其层次结构是复杂的。因而应采取相应的规划、设计方案,产生各种层次水平的生态经济效益。

3.4动态性原则

基于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原理,利用环境建设工程来保证生物群落的建造;反之,利用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促使系统生产力不断提高,从而林业生态工程能加速或缓和人工林生态系统的演替,使生态经济效益逐步得到再现。同时,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应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对实施林业生态工程的系统进行动态跟踪调整。

3.5最优性原则

在一定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下,考虑影响人工林生态经济系统的气候、土壤、地形和生物等生态因子和经济投入、经济管理以及经济政策等经济因素,调控、设计结构和功能最优化系统,从而使生物生产力最高,产生最佳生态经济效益。3.6实用性原则林业生态工程的设计和实施与自然森林生态系统的经营管理具较大差异。在设计实施之前,人类就注重实用性,确定了明确的社会经济目标,进行人工干预,使产生的生态效益遵循自然法则,经济效益具有社会实用性。林业生态工程又是一项社会性工程,它的一切技术方案应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如在我国东北西部、华北北部、西北建设防护林工程,采用国家、集体、个人共同集资造林方法,运用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相结合,林片、网、带相配置,适地适树的多种林木相并重,防护与生态经济效益相统一。因此实施林业生态工程建立在合理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注重实用性原则。实用性还表现在灵活经营方面。由于自然森林生长周期长,人类对自然森林生态系统在大范围短期调控比较困难,实施短、平、快的林业生态工程项目,发展人工的丰产林、速生林等,都是这种实用性原则的反映。

4结束语

林业生态工程范文篇2

关键词:林业生态工程;生态效益;经济计量;经济特性

林业生态工程在如今大环境下(社会和经济高速发展)不管是规模还是数量都不断提升,社会各界越来越关注林业生态工程的生态效益,同时提高生态效益是林业工程发展的基础。为了促使社会经济稳定的、可持续性的发展,对森林经济体系加强建设、对林业生态工程重点发展是重要措施。林业生态工程具有明确的目标,对其经济计量,能够提高结论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对其生态效能进行科学的经济计量,能够更好地开发和利用森林资源,能够促使社会经济更好地、可持续性地发展。另外,生态效益科学的经济计量能够合理建设和科学发展林业生态工程,能够推动我国林业经济全面发展。

1生态效益(林业生态工程)的经济特性

自然环境中必不可少的是森林资源,森林资源也是自然环境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对于自然环境来说能够调节和调整气候和环境、能够维护生物多样性。另外,森林资源的使用价值较多,具有较大的综合效能。建设林业生态工程的基础就是森林工程的综合效能,作用是调节自然环境。生态效能(林业生态工程)是通过经济效益充分体现出来的。生态效益(林业生态工程)具有以下经济特性。

1.1林业生态工程的一项

主要产品是生态效益建设和经营林业生态工程的主要目标是把生态效益提供给社会和环境。也就是说林业生态工程提供给社会的主要产品是生态效益,这种产品和商品林提供的林产品完全不同,该产品不仅是无形的、看不见的,还是不能直接量化的。因此,对生态效益(林业生态工程)进行经济计量时,不能单纯使用计量一般产品经济效益的常规方法。

1.2生态效益(林业生态工程)的一个显著特性是外部经济性

林业生态工程合理的建设,能够提高相关部门的经济效益,这些经济效益具有无偿性,如能够提高防护区内或下游区域农业产量,能够提高周围区域环境自身的承载能力,能够提高工业部门(航运、水电、水产业等)的整体经济效益,同时在各方面具有巨大的外部经济性如保持水土、空气净化、公害消除等方面,这些外部经济性并不是来自市场机制,而是来自自然外溢。

1.3生态效益(林业生态工程)是一个公共品

林业生态工程为社会和消费者提供生态效益根本不需要市场机制的参与,不会因为一部分消费者的使用而降低其他群体使用生态效益的效果。另外,不能拒绝一部分人消费生态效益。生态效益(林业生态工程)作为一种产品,不需要通过市场交换就能进行消费,不需消费者付出任何代价。因此,生态效益(林业生态工程)没有具体的标价,市场上也很难真正承认其价值。

2生态效益(林业生态工程)的经济计量方法

2.1经济计量森林涵养水源效益的方法

首先,界定森林涵养水源效益,主要包括对地表水量有效增加效益、水质改善效益、径流调节效益3个方面。其次,确定经济计量森林涵养水源效益的参数。地表水量有效增加效益需要参考水库工程蓄水成本,这是因为森林涵养水源的本质就是蓄水,因此参数是水库蓄积1吨水的成本。水质改善效益的参数是净化工业废水成本,这是因为工业废水净化的目的是改善水质,和森林改善水质效果相似。径流调节效益的参数是供用水价格。

2.2经济计量水土保持效益的方法

首先,界定水土保持效益,主要包括降低损失土地资源带来的效益(固土)、减少滞留和淤积泥沙带来的效益、提高土壤肥力带来的效益3个方面。计算减少废弃土地带来的经济价值:可以计算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有林业生产、农业生产、牧业生产等多种存在方式。本文所使用的机会成本为林业生产机会成本。森林减少废弃土壤的前提条件是森林所占土地不会由于彻底退化被放弃。年固土经济价值=年固土面积×单位面积林业纯收益。减少滞留和淤积泥沙所带来的经济价值:滞留泥沙的地方主要是洼地、山前、库坝河入口、沟口、坡脚等处。因此,计算森林减少滞留泥沙所带来的经济价值可以根据清除泥沙滞留费用。结合农田基本建设工作定额(农业部门颁布),农村一个劳动力每天平均可以挖26立方米的土方。结合基本资料,把各工程区使用劳动力的经济价值计算出来。清除一个立方米滞留泥沙(林业生态工程区)成本的计算需要根据农村每个劳动力每天清除滞留泥沙的平均工作定额和每个农村劳动力每天创造的平均经济价值。然后根据公式:减少泥沙滞留带来的经济效益=清除一个单位泥沙成本×减少滞留泥沙量。森林减少淤积泥沙所带来的经济价值,泥沙主要在湖泊、河道、水库等地方淤积,降低了地表有效蓄积水的总量,可以通过水库蓄积成本计算出损失价值。计算减少淤积泥沙所带来的经济价值需要根据土壤容重比和建设水库成本。计算公式:减少淤积泥沙所带来的经济价值=土壤容重比×库容成本×年减少淤积泥沙量。森林提高土壤肥力带来的经济效益:土壤受到侵蚀大量流失氮磷钾和有机质,从而导致使用化肥数量增加。因此,提高土壤肥力带来的经济效益可以通过化肥价格计算出来。计算公式为:提高土壤肥力带来的经济效益=年减少肥料损失量×适用化肥价格×价格指数。

2.3经济计量吸收二氧化

碳效益的方法经济转换参数: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经济效益可以通过人工吸收等量二氧化碳成本计算,该方法具有成本高的缺点;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经济效益可以通过造林成本计算,这是因为植树造林的主要目的就是吸收二氧化碳。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经济效益可以通过变化的碳税标准计算。对化石燃料(征收碳税)转化成无碳燃料(无碳税)的成本进行测量和计算,把这个数额定为税金。计量吸收二氧化碳经济价值:第一种,确定人工吸收二氧化碳成本,然后结合综合物价调整系统(林业生态工程区),计算出吸收二氧化碳的价格,在乘以森林固碳物理量就能计算出吸收二氧化碳的经济价值。第二种,通过造林成本计算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经济价值,格局造林成本和调整后的综合物价指数,计算出生产木材成本,然后得出森林吸收一吨二氧化碳的成本。第一种计算方法成本较高,结果比实际计量值高;第二种计算方法没有充分的依据计算造林成本。

2.4经济计量小气候改善效益方法

林业生态工程对小气候改善效益的经济计量,需要对有林带和无林带农牧业产量便后进行观测。农业增产效益计算公式:V=M×K1×S×K2÷K3,其中V(小气候改善效益)、K1(林网面积与防护农田面积之比)、S(防护区域内农田单位面积纯收益)、K2(小气候改善效益系数)、K3(物价上涨指数)。

3小结

林业生态工程范文篇3

关键词:林业生态;天然林;保护措施

新时期,提高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水平是必要的,为了构建完善的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与天然林保护对策,本文对其进行具体研究。

1生态建设作用以及实施内容

1.1退耕还林,维护生态健康。在林业发展过程中,做好退耕还林需要加强实践管理的能力,相关职能单位要发挥好自身的宣发作用,让基层农户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同时将环保、节能的意识深入传播,让农户参与到相关的工作中来。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国家,各个区域的农业情况、林业情况存在明显的区域特征,为进一步提升退耕还林工作的深入价值,就需要深度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相关的技术人员必须深入相应的区域,展开细致的调查与数据采集,出台更契合当地需求,更具备针对性的林木种植策略,从而更好地保护当地生态体系建设,确保能够进行可持续化的生态林业建设。1.2丰富品种,保障环境措施。为了保证生态平衡,要重视物种之间的平衡,是维持当地生态系统稳定的关键性因素之一,而在我国展开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过程之中,也要保证相应的物种丰富程度。通过林业的有序建设,还能推动动物的保护作业。林业的完善能够作用于物种多样性,反之物种多样性也能反哺林业体系,确保林业反馈体系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从长期角度来看能够更好保证生态平衡,从根本上助力林业建设以及生态环保工作的推进。

2提升生态建设的具体办法

2.1重视制度体系构建,加强软硬件建设。新时期,保证生态的有序、完善发展,也是国家战略之一。然而,在我国发展初期由于盲目追求建设,造成了对林业的巨大破坏。所以,在新时期我国要将林业生态的建设工作放在重点环节中,在有效缓解目前我国资源紧缺的各类问题同时,还能给予未来增长的无限空间,高度契合全球绿色、节能发展的需求,达到最佳的国家建设综合效益。2.2实行责任制分担,加强相关人员执行力。任何工作的有序、完善推进,都离不开专门的制度加以约束与引导,这一点在以人工为主的林业生态建设上尤为突出,只有更为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策略,才能将相关工作更好地推进建设,确保每一位林业人员的工作能够有序进行。将每一次的工作项目精确传达至每一位职能人员,确保其明确自身任务以及价值后,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展开工作,并且切实提升员工的责任价值意识,使其对完成任务也有更多的信任感。通过责任制度的分配,员工之间也会在潜移默化间进行良性互动和竞争,共同致力于将工作不断完善与优化,为后续的林业深入建设工作夯实基础。2.3考虑实际情况,保证树苗成活。在林业建设过程中,树苗的成活率是保证林业生产建设发展的关键,作为重点工程部分,如何进行幼苗管理备受关注。而由于当地气候、地质情况、降水量、温度等,都会不同程度上造成树苗的成活率相对较低,影响林业生态工程有序的建设。所以,在具体展开林业工作前,必须做好相应的研究工作。针对当地的实际情况找寻契合度相对较高的树苗展开种植,确保其能够适应当地的生态体系。同时,针对林业部门还要配备专门的学术团队,使其获得更多科学性的意见和帮助,共同为当地的林业生态系统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2.4加强封山育林,保障建设质量。封山育林是保证林业生态环境的关键,定期进行封山,利于林业资源生态化生长,减少了因采伐、放牧、垦荒等因素造成的林业资源破坏问题。封山期间要重视加强管理,要用法律机制进行管控,从而提高林业发育效率。在此过程中相关的职能单位必须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使得每位农民具备林业生态体系的保护意识,做到更好遵守相关的规章制度,针对违法者予以严肃处理和惩罚。惩罚可具体分为金钱惩罚与劳动惩罚两类,通过这样的机制,才能有效地帮助其建立保护意识。

3天然林生长保护管理策略

3.1提升保护技术。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过程中应该重视引入有效的技术措施,要科学的借助天然林保护技术,提高对于天然林生长过程的管理能力,从而才能利于林业现代化发展。例如,不同的树木在种植过程中都会不可避免地遭受到来自病虫害的侵袭,而每一种树木所需求的农药又不尽相同,应当更科学地选择农药,切忌相关职能人员通过经验主义随意喷洒农药,避免农药对树木产生副作用,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林业技术仍然有待于进一步的提升和进步。3.2建立保护体系。在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过程之中,还应该建设一个专门的林业生态体系,明确林区建设的范围,除了专门的养护人员以及管理人员以外,杜绝其他人的出入。同时,林区要加装专门的监控设备,做到动态化了解到林区内部的实际情况,一旦发生问题能够及时调整与优化,达到优化的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

4结语

本文主要总结了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与天然林保护工作开展的具体对策,相关技术人员要加强管理,要不断进行有效的实践研究,才能适应时展,进一步为林业工程建设工作开展提供有效建议。

参考文献

[1]玉如霞,邓文贵.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与天然林保护分析[J].农家参谋,2019(02):88.

林业生态工程范文篇4

一方面,必须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可持续发展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原则,指引着各行各业发展,因此生态林业工程建设也不例外只有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才能够保证在生态建设过程当中获得更多的生态效益,同时,坚持可持续发展也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对自然资源的消耗,促进生态林业发展,满足经济发展需求,实现生态林业工程的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要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当下我国林业的发展具备了自然可再生和社会可再生能力,因此为了体现出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巨大利益,并且维护生态环境,必须要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性,才能够促进林业的扩大再生产,同时也能够进一步的缓和自然环境不断恶化的现象,最终实现社会人类和的共同进步和发展。

2当前生态林业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第一,生态环境持续恶化。随着经济发展越来越快,对于能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因此很多临朝片面的追过度的财产,过度的砍伐森林资源。这样就造成了我国生态林持续下降环境的恶化现象非常严重,比如说沙漠化严重。第二,生态林业建设相对滞后。由于受到之前发展观念的影响,人们普遍忽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因此,广大受众也缺乏生态环保的理念,因此保护意识相对淡薄,对生态林业建设的投入力度不够,一方面无法保证生态林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另外由于受到资金、人力、物力的限制,也会影响到生态林业工程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由于缺乏相关的管理机制和体协,导致生态林业建设发展相对滞后,不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主要是由于林业的市场经济不能够真正的形成,仍然受到体制转型的影响。第三,法治观念相对淡薄。在进行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过程当中,需要具备一定的法律法规来作为保障和后盾,但是由于市场不断扩大,受到经济利益等影响,法律法规体系不够完善。使得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缺乏法律依据,很多人员玩忽职守不能够严格执法,最终影响到了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进一步开展。

3改进生态工程建设的有效对策和途径

首先,要提高对生态林业建设工程的重视程度,生态林业建设工程可谓是双赢的工程,因此必须要提高重视程度,通过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且加大宣传,提高受众对于生态工程林业建设的认识,只有推进生态林业工程建设才能够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尤其是缓解经济发展过程当中造成的环境污染现象,最终促进社会经济的科学可持续发展,只有通过改变认识,加强对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重视程度,才能够保证该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加大对林业工程建设的投入力度。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为了更好地推进生态林业工程建设,需要多方面的投入,无论是资金、人力、物力资源,首先应该提高施工队员的专业素质。通过提高管理水平,尤其是要提高技术水平才能够保证生态林业建设的存活率,推进该项建设的顺利开展。最后,要确保全民参与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生态林业工程建设是关乎我国的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只有坚持全民参与才能够保证该项工作顺利开展,并且取得良好的实际效果,因此应该细化责任,对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目标进行层层分解,加强管理。

林业生态工程范文篇5

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主导思想是,通过加大林业的发展力度推动生态环境的改善,同时确保农业、牧业等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满足现展需要的同时,又不能以损害下一代人的生存环境为代价;在林业工程发展的过程中使用科技手段,通过合理的区域性布局对林木的种类、树木的结构以及林业的经营方式等,以生态系统作为林业系统的发展核心、以自然环境的保护作为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加大林业发展的潜力以及方式,逐渐完善生态系统,提升社会的稳定性。

1.1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所谓可持续发展主要是指持续、稳定、适度以及协调的发展。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加强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与使用;加强社会的管理秩序,最终达到经济发展与技术进步、生态平衡之间的循环。同时在伦理方面要严格的遵守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主要包括有经济、社会以及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主要是通过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对环境的保护,进一步达到社会的文明与公正,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1.2效益一致的原则

就现阶段我国的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目标来讲,主要是可以使林业拥有强大的自然在生产以及社会在生产能力。并且在生态效益等方面做到生态的在生产,尽可能的确保林业的资源的自然生长速度略大于社会发展对林业资源的利用速度;同时在经济效益方面也是要是经济的再生,主要是指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生产收入要大于社会发展的支出,这样可以有效的增加林业扩大在生产的实力。

2现阶段生态林业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缺乏对生态林业发展重要程度的认识

林业工程的建设是一项具有时间长、困难多的等特点的工作,但是相关的建设人员这种特点缺乏认识,更没有让人民意识到林业工程建设的重要性,这就造成了很多地区并没有将林业工程的建设列入到政府的发展规划中,导致林业工程建设工作进行速度慢、建设工作不扎实缺乏必要的支持,同时也没有得到全体人民群众的认可,经常会有毁林情况的出现。

2.2对于林业工程的建设来讲,这是一项具有历史意义的生态工程

但是由于进行林业工程建设的地区多处于经济落后、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的地区,这些地区的特点就是国家投入少,建设经费严重不足,同时补助成本偏低等,这就对工程的正常进行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并且随着林业工程建设的不断深入,资金问题也会越发的突出。

3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策略

在进行生态林业工程建设时,需要牢固树以生态经济思想提升林业工程建设的造林,防止病害等;同时也需要做好科学的发展规划,对生态林业建设做好全面的部署;重点加强管理职能,对已经建好的生态林业工程进行保护以及维护;同时需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对于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重视程度,从而进一步确保林业工程建设的进行,保证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

3.1建立起生态经济的思想

对于生态林业工程的建设项目来讲,这是设计到自然、经济以及社会等诸多方面的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生态林业工程进行的过程中如果使用某一领域的单一管理理念以及管理方法对其进行管理、指导,则是一定不会成功的。实践表明,只有从生态经济系统的综合性、整体性和协调性出发,追求综合效益最佳,才能既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又可在生态环境的改善中促进经济的发展,达到生态经济的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

3.2要做好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总体部署

在对生态林业工程建设进行总体部署的工作中,需要根据不同区域内的工程建设规模以及当地的实际情况,采用因地制宜的方式,选取最适宜更重的树种或是林种进行科学合理的耕种。

3.3全民行动进行生态林业工程的建设

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成功与失败的主要因素取决于人民群众。所以,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首要的任务就是做好宣传工作,加强整个社会对于林业工程建设的重视程度,加强林业建设方针、政策和措施的制订工作。充分调动各行业各部门的积极因素,按统一规划,协同共建的原则,实行“各负其责,各负其费,各受其益,限期完成”的政策,做到责、权、利相结合;实行“护、造、育、用”相结合,坚持多林种多功能的经营方向,林工商综合经营,给经营承包者以真正实惠。

3.4加强国际合作,积极争取外援

林业生态工程范文篇6

关键词:生态林业;工程建设;对策与途径

世界工作和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中,较长一段时间内属于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然而在生态环境渐渐被破坏的今天,人们渐渐意识到生态问题是目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并且和人们的生活紧紧相连,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影响着工业和农业生产。对目前我国面临的情况来说,构建生态林业工程是解决问题的有效唯一途径。

1现阶段生态林业工程构建中存在的问题

1.1建设与市场的发展存在滞后现象

人们对生态保护方面一直没有很重视,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人们往往会忽略对自然环境的爱护,因此到现在我国也没有一套很好构建完善的林业市场经济体制,大部分还处于一种经济体制转型的阶段,从而造成我国林业市场的发展和实际经济发展之间发生了滞后的现象[1]。除此之外,当前我国采用的林业经营措施仍然是过去老套的购销方案,这样的模式使很多育林人均已无法获得满意的补偿,在一定程度上给他们造成了重重的打击。

1.2林业生态环境出现了恶化现象

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需要足够的资源作为后盾,然而在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少部分行业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自行大力开采与利用资源,将更多的林地进行砍伐来获得建筑使用的材料;还有个别私人企业更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对林地资源过度开发,这种种行为将会使原有的有机土壤变成贫瘠的土地,最终造成生态林业环境变得更加恶劣,甚至会使生态环境发生严重的失衡。

1.3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不强

我国在目前生态环境日益恶劣的环境下,拟定了和生态环境有关的法律规则,但伴随着林业经济的有效发展,目前实行的法律早已不适合当前现代林业发展的真实需求,因为法律规则不太完善,规则中有效性的欠缺也导致一部分执法人员在林业生态工程构建过程中经常出现工作不严谨、玩忽职守等违法违纪的现象,这就是造成我国林业工程建设受阻的主要原因。

2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策略

2.1建立起生态经济的思想

对于生态林业工程构建项目来说,这属于涉及到自然、社会与经济等各个方面十分复杂的一项系统工程。然而,在生态林业工程进行中,如果实行某一领域单面管理理念和措施对其进行管理与指导,这是永远不会成功的[2]。实践证实,唯有从生态经济系统的整体性、综合性与协调性出发,追求综合效益才能不仅有效增进生态环境的改变,还能在生态环境的有效改善中促进全球经济的发展,使生态经济更加协调,获得可持续发展。

2.2全民行动进行生态林业工程的建设

生态林业工程构建的成败完全取决于人民群众。因此,在工程建立过程当中,首先要做好宣传工作,使整个社会提高对林业工程建设的重视程度,增强林业构建的方针、政策与措施等制定工作。积极引导各个部门人员,根据统一规划、协同共建等理念,实行“各负其责,各负其费,各受其益,限期完成”的政策,做到责任、权力、利益三者与采取“护、造、育、用”相结合。基于此,坚持多林种多功能的经营方向,林工商综合经营,给经营承包者以真正实惠。

2.3加强国际合作,积极争取外援

对于生态林业工程的建立来说,并没有国界的区别。林业工程的创建具有一定的全球性和整体性特点。很多捐助国与国际组织都将保护森林资源、预防荒漠化与维护生物多样性等与林业紧密相连的领域当成是优先领域,给予技术的援助与经济支持。目前我国是世界上森林资源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面临十分严峻的国家之一,应积极实行对科技交流与经济合作,同时积极获得国外援助与优惠贷款[3]。

3结语

总之,生态林业工程的构建和人们的生活是紧紧相连的,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与物质的要求渐渐提高,人们在对物质追求的同时还期望着环境的增强。所以我们要更加积极地构建生态型的林业,做好经济和环境的双重建立,为之后的生活添加更多的调味剂,同时也为构建更好的生态环境而努力。

作者:朱江涛 徐晓清 单位:江苏省无锡市林业总站

参考文献:

[1]潘天智.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对策与途径[J].科技资讯,2015,11:114.

林业生态工程范文篇7

关键词:造林;绿化;林业生态工程;生态系统

森林是自然界中的一个重要的生态系统。天然林是经过很长的历史阶段,经过反复的自然选择下的生存竞争而形成的一个和谐的森林生物与森林环境相互作用的整体。森林生态系统一般讲是一个稳定的、抗逆行较强的生态系统。但是,也不可忽视当外界干扰(如人类采伐、垦殖、病虫害大发生、火灾、大气候变化)强度超过系统承载能力的时候,这个系统也会崩溃。

造林绿化工作,从生态学角度来谈,实际是一个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或人工重建的工作。它的全部内容应当是包括建造森林生物群落,同时恢复森林生态环境,在大多数森林破坏历史较长的土地上,也可以说是在非森林环境中建立森林生物群落。因此那种“刨坑栽树”,栽上树就是建造了森林的概念是不完整的。

林业生态工程

是随着林业发展战略转移、国家生态环境工程建设需求而通过继承、交叉形成的一门新的工程,不仅是从单一的水土保持林草措施来研究水土保持的生物措施,而是从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研究林业发展措施,核心是在对生态理论充分理解的基础之上通过工程措施进行以生态环境改善为目标的林业生态建设,根据生态理论进行系统设计、规划和调控人工生态系统的结构要素、工艺流程、信息反馈关系及控制机构,以在系统内获得较高的生态与经济效益。

一、林业生态工程的概念

林业生态工程是根据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系统科学与生态工程原理,针对自然资源环境特征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所进行的以木本植物为主题,并将相应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种群人工匹配结合而形成的稳定而高效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过程。它本身包括着传统的造林绿化内容,一些成功的单项造林技术与新技术的筛选与应用,但不是简单“相加”与“拼盘”;它的目的不仅只考虑经济效益,而是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并重;它的全过程是配套技术合理组合的完整工艺流程。

林业生态环境工程在生态环境建设、流域治理、农村可持续发展中的位置与作用是无可限量的。其中包含的知识涉及中国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与空间分布;我国的林业生态工程的总体布局与规划;六大林业生态工程的基本情况与特点;中国生态环境工程建设面临的问题与林业生态工程发展战略;立地划分与适地适树;树种选择与林分组成;合理密度与密度控制;整地与造林方法;幼林抚育;防护林的林分定向培育;不同区域山丘区环境、资源、水土流失及土地利用特点;以流域、水网、山系等为单元的生态防护体系的构成与特点;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农田林网、农林复合、灾害地植被恢复、河岸道路防护、海岸防护等防护林的配置与构建技术;干旱、盐碱、风沙、干瘠、钙积层等技术问题。

二、林业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1、系统论原理

人工生态系统的建造凋控是生态工程的主要目的所在。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教授给“系统”所下的定义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凡是一个系统它应具备如下特征。

1.1结构的有序性一个系统既然是一有机整体,它本身必须具备自然或人为划定的明显边界,边界内的功能具有明显相对的立性。一片果园、一个人工林它与相邻的系统是具有明显边界的,其功能与其他系统也是不同的。同时,每一个系统本身一定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组分所组成。系统内的组分之间具有复杂的作用和依存关系。作为人工林生态系统,本身就包括着森林生物和森林环境两大组分,而其两大组分又可以自成系统(子系统)。像森林生物要分成植物(林木与伴生植物)、动物(鸟兽、昆虫)、微生物(真菌、细菌);从环境角度讲+作为人工生态系统又应当分成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这些组分形成厂形成了复杂的水平分离和垂卣分离,

1.2系统的整体性为一个稳定高效的系统必然是一个和谐的整体,各组分之间必须具有适当的量的比例关系和明显的功能上的分工与协调,只有这样才能使系统顺利完成能量、物质、信息、价值的转换功能。系统中某一个组分发生量的变化以后必然影响到其他组分的反应,最终影响到整个系统。林、眶生态工程设计、建造过程中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如何通过整体结构的建造而实现人工生态系统的高功能。

2、环境因子的综合性

自然界中众多个环境因子都有自己的计算单位,每个因子也都是对生物产生重大影响。在林业生态工程中要十分注意的是多项因子对生物群落的综合作用。这种综合影响的作用往往与单因子影响有巨大的差异。如何进行多因子综合评价对今后林业生态工程研究是十分重要的。

3、食物链原理

食物链与食物网是生态学的重要原理,食物链与食物网中的绿色植物通过叫·绿素使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于植株之中,所以,称绿色植物为“生产者”。绿色植物被草食动物所食,草食动物被肉食动物吃掉,这些动物中有的吃草,有的吃其他动物以维持其生命。植物和动物残体又可为小动物和低等生物分解、以这种吃与被吃关系形成的关系称之为食物链关系。后两者分别称之为“消费者”和“分解者”。

4、扩大视野,修正传统林业概念

多少年来我国大农业范畴一直存在着一个传统观念;农业就是粮食、林业就是“大木头”、畜牧业就是猪和鸡。林业建设几年来—直认为用材林才是林,造林就是刨坑栽树,农出防护林就是大小方田林网。林业越来越萎缩,概念越来越窄,专业越分越细,将-—个森林大系统分割得零零落落,把很多本来属于林业范畴的东西,如中草药、食用菌、野生动植物、野生花卉、香料植物甚至果树都拒之门外。这种观点对我国林业的发展是十分有害的。提出林业生态工程就是要归还林业的本来面目,把林业作为一个完整的大系统来看待,发挥林业的综合功能。

三、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现代林业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森林生态环境意义的加强。世界环发大会秘书长斯特朗指出,“森林在世界范围内的环境保护方面占有独一无二的位置”。针对这种形势,大多数国家的林业发展都在做出新的选择,进行深刻革新。无论是提供林产品、保持森林生产力的稳定和增长,还是发挥森林的环境服务功能;无论是营造各种类型的人工林,还是对现有森林进行经营管理,按照持续发展的要求,都必须建立和维持一个健康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使人类的利用和干扰保持在森林生态系统可容忍的限度内。

林业生态工程范文篇8

1调整教学内容,突出应用能力

1.1优化教材,改革教学内容教材是根据教学大纲和实际需要,为师生教学之用而编写的,它系统的阐述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要点,因此,选择合适的教材和处理好教材是至关重要的,选择一本基本理论比较详细、全面的书作为学生的教材。教学内容的改革应突出基础性、前瞻性和实用性,教学内容的安排必须要紧密结合教学目标,更新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比如,通过照片对比和案例分析的形式,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林业生态工程在目前水土保持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学习课程的兴趣,引导学生在林业生态工程规划设计中强化对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要求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配置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布局与设计,包括承接任务、现状调查、规划设计以及后期服务在内的主要步骤等,培养林业生态工程项目作业设计与工程项目施工管理能力。

1.2强化课程设计,突出应用能力课题设计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核心,是强化知识应用的重要途径,是理论知识向实践技能转化的关键,是学生知识、技能和技巧得以巩固和提高的有力措施,所以在课堂教学之余,安排学生进行课程设计,来综合锻练和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在课题设计环节中,要求学生必须做到"四重视",即重视典型案例、重视概念设计、重视设计说明、重视表现技法。着重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1)资料收集、整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丰富的空间想象和图面表现能力;

(3)设计理论应用的能力,如设计山丘区、平原区、风沙区、沿海区、工矿区等类型的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模式;

(4)主题构思和表现能力,一定的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强调要综合治理,生物与工程相结合,实现对水土流失与荒漠化地区水土资源与环境保护、改善和合理利用。在课程设计教学安排上,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在满足功能与环境要求的基础上要求各设计小组的每个学生都须完成不同创意、个性特色、构图形式的方案草图。充分发挥想象力,体现不同学生设计的个性,特别强调结合前期的基地分析与功能分析。当完成多方案设计以后,进行方案的分析比较,从中选择合理的设计方案。将所有学生的草图上墙,通过方案创意介绍、同学及教师评述等课堂讨论形式进行全班交流,对于将理论与实际较好的结合、具有统一构图形式的方案予以及时肯定。对建设模式相近的方案进行综合后分组(3~5人),在同组的几个相近方案中进行比较、修改,综合确定新的设计模式。在此设计阶段,改革教学方法,采用现代教学理念。

2教学方式和手段改革

教学方式和手段的改革是“林业生态工程”课程改革很重要的问题。在“林业生态工程”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式。

2.1启发式教学法首先要奋其志,在课程教学第一堂课时,向学生介绍该课程当前发展的现状,向学生阐明此课程的社会需求,从而诱发学生为美好前途而发奋学习的雄心壮志,林业既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又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具有提供林产品及生态服务产品、改善和维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多种功能。林业生态工程在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基础性地位。

2.2纵向层次结构教学法从“林业生态工程”课程体系纵向发展的逻辑关系上考虑,以“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作业设计”为主干,把“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主要模式”纵向体系分解为以“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常用的技术措施和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作业设计的方法、项目管理与施工管理”两枝,强调生态思维观念的培养,列举治理保护措施与开发利用措施,介绍山丘区、平原区、风沙区、沿海区、工矿区等类型的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模式的同时,强调培养林业生态工程项目作业设计与工程项目施工管理能力为枝叶的有机的、从属的多层次教学。纵向层次结构法可以把某一知识系统分解为若干有机联系的层次,简要地勾勒出了复杂知识体系的整体与局部之间的关系,使整个知识体系脉络清楚、层次分明,既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各有关层次,也便于从各有关层次上认知整体。

2.3案例对比教学法通过典型案例的讲解,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的设计构思,培养独立设计构思的能力。在教学中,尽量多地引导学生分析案例。案例选择应具有典型性,同时将成功案例与失败案例进行比较,分析原因,总结要点,启发学生。这样,可以避免空谈设计理念的现象,还可以让学生记忆深刻,避免今后在林业生态建设模式中出现类似的问题。例如选择教材中农田防护林和沿海防护林林业生态工程体系的配置为范例,通过讨论范例对比,使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农田防护林和沿海防护林的树种组成、结构配置和创造的有利条件等差异,在基地分析的基础上,加强方案构思的分析、表达方式的训练。使所设计的方案具有丰富的内涵,主题突出,立意新颖。要求学生完成各功能分区及交通流线布局方案构思与规划布局,解决平面内容的位置、关系和序列等问题。通过强化功能分析练习,提高学生课题设计的针对性。

2.4应用多媒体互动教学法由于“林业生态工程”课程具有综合性的特点,运用多媒体技术,用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常用的技术措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主要模式,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作业设计的方法、项目管理与施工管理,综合效益评价技术等,可以达到生动、形象、易于理解与接受的教学效果。通过大量的实景图片、设计图纸的演示,结合治理保护措施与开发利用措施讲解,能够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的意识。而多媒体教学具有教学信息量大、播放速度快、现场感强、效果好等优点,同时也有其难以克服的缺点。主要体现在:课堂信息量过大、速度过快,忽略学生思考的空间;教师知识体系落后,相当一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仍沿用"满堂灌"的模式;师生缺乏情感交流与互动。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每次课前教师提出有关问题,引导学生利用网络、书籍等途径,寻找答案,并利用课堂开展相关内容的讨论、分析,此项作为平时成绩评定的依据。网络互动平台是师生交流的重要方式,网络平台存储着大量的教学资源,便于学生开展预习、复习、答疑等。在互动教学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种层次渐进的引导、启发性的提问方式,不仅能增强学生对本课程兴趣而且对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这些情况,我们要求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法过程中注意以下细节问题:

(1)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要美观精良,以避免内容仅仅是教材的翻版,文字过多,容易使学生疲乏;

(2)注意理论的精讲,避免单一地让学生自己观看,没有收到实质性的效果;

(3)演示内容要紧密配合教材的顺序,避免随意性的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掌握他们的兴趣、学习难点、各自的特长等,切忌教师作报告式的演讲。实践证明,处理好这些教学细节问题,可以提高教师处理教材的能力,融洽师生关系,进行愉快的教学活动,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5培养学生独立自主教学法教学改革重点放在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实践动手能力上。针对我校学生的专业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根据课程需要,教会学生一些学习方法,让他们能够在课余时间,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自主学习,而无需占用课程教学时间。教学中增加学生进行相关的林业生态工程项目的实地调研内容,安排学生参观已建成的农田防护林、沿海防护林、风沙区防护林,对其规划布局特点、造林树种、空间设计、林业生态工程体系配置和使用现状等有选择性地进行调查与对比分析,写出调查报告,并进行汇报总结。这类调查能明显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显著提高课题计质量与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实地调研、资料收集、发现问题与分析问题等能力,而且通过自主学习,学生更加明确学习目的,动手实践的能力也有很大的提高。

3优化考核标准,注重综合能力

林业生态工程范文篇9

1.1林业生态工程管理信息化框架分析

从以上林业生态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内容来看,关键环节依次是森林资源管理与监测的信息化、林业生态工程项目建设过程的信息化、社会经济环境信息服务的信息化,三者彼此存在非常紧密的联系、彼此推动。而这三者实现的基础则是林业生态工程相关标准、网络安全与共享、数据采集等基础信息化内容的建立。林业生态工程信息化建设的直接目标就是实现林业生态工程的信息化管理。但是林业生态工程信息化管理,即为通过信息理论,借助信息工具,在相关资料开展搜集、保管、研究及运用,在这个基础之上产生新的信息,给决策奠定坚实的基础。林业生态工程信息化管理基本上能够细化成下述不同的环节。首先,和林业生态工程存在紧密联系的不同资料的获取及保管;其次,资料的保管、组织及控制;再次检测、研究、决策等相关模型的营造完善;最后结果显示及输出。

1.2数据采集构建

目前,野外调查中,出现“GPS+便携机”模式,即利用GPS直接在野外采集数据,然后把GPS接受机数据装入便携式计算机。工作人员通过实地勘察,能够有效的缓解自身工作负担,避免出现工作人员冗杂现象,同时能够保证工作质量。从野外测量环节之内,科学合理的把信息反馈到室内计算机中开展图形编辑,那么工作人员同时能够结合图形编辑自身实际标准,和野外工作人员开展良好的沟通交流,对信息做出调整及完善,不过应当特别关注的一点为应当怎样科学合理的开展信息的搜集及调整工作,充分利用自身明显的优势,怎样解决GPS自身存在的明显缺陷及不足,借助自身明显的优势,科学合理的获取相关信息。利用手扶跟踪数字化输入方式或扫描数字化输入方式,根据矢量格式连续坐标的积分求积和栅格化象素填充原理,利用计算机进行图斑面积的量算;借助计算机图形原理及GIS技术,编订数字化计划及规则,开展坐标转变及地图符号化处理,借助各种有效的的土地利用图件,按照自身需求对信息进行处理,借助计算机处理技术,在数字航片开展相应的调整,实现其倾斜误差改正和投影误差改正,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推动自动转绘工作顺利进行,在这个基础之上产生林业用图及正射影响,按照遥感监测获取的相关信息,在森林资源开展相应的调查,根据获取的变化面积开展相应的计算工作,也就是按照各个行政区划,获取之前时期的森林资源消长信息,根据不同的监测区名称,统计该监测区的森林资源消长。

1.3业务管理

森林资源监督信息管理是在以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为基础,按照现代森林资源监督控制手段,在森林资源及行政控制信息的获取、流通、保管、处理等步骤开展相应的调整,保证工作质量,避免在工作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失误。能够细化成林地林权管理、森林资源信息监督管理、森林资源档案管理、森林病虫害管理、林业行政案件管理、森林防火管理、野生动植物管理等。

1.4数据管理结构

(1)独立系统模式:林业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完全建立在文件系统之上,对不同的应用模型开发独立的数据管理服务,自主文件系统为最开始管理模式因为在属性信息的管理功能不完善,慢慢被淘汰,不过部分GIS依旧具备MapGIS的属性数据管理采取WB文件模式。(2)附加系统模式:从此类基础之上通过DBMS控制属性信息,同时通过相应的空间信息控制软件控制相关信息及属性信息借助ID保持紧密联系。

2结语

林业生态工程范文篇10

【关键词】生态林业工程建设;问题;对策

1我国生态林业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林业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正如我国早期为了发展经济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一样,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源做基础。在目前的市场上,不同的行业对资源的需求都很大,虽然不同行业需要的资源也不尽相同但是,原材料基本上都会有相似重叠,所以企业对于资源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于是便出现了一些企业为了获得资源对于身边的一切可以利用的不管不顾的开采,砍伐林场破坏种植用地来扩大建筑用地等的情况也越来越多,尤其是对于林场的破坏情况尤为严重。家具行业对于木材的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林场。这些行为的不断出现使得生态林业出现严重的问题,有机的土壤也逐渐被贫瘠的荒地取代,如果不加以制止,会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最终受到影响的还是人民。

1.2生态林业建设和市场落后现象

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还有待提高,环境保护投入的成本过低,自然资源消耗的速度过快,而国民经济却在逐步提高,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对于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不加以考虑,这种对于资源的利用和对资源的投入严重不平衡的情况也使得生态林业工程建设停滞不前。现如今,我国还未建立起有关于林业的生态保护这方面市场经济体制,并且我国目前还处在向更为绿色环保的经济体制转型期,转型的尚未进行完全使得生态林业工程的建设一直没有取得比较大的进展。从另一方面,我国对于集体林业区的经营模式还停留在传统的统一购买统一销售的模式上,这种模式对于林场管理者来说利益很小根本无法满足日常需要,这也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不愿再做育林人,对生态林业工程建设造成了一定的打击。市场的落后在某个方面加深了林业资源的危机,使得林业的产量越来越低,给生态林业工程建设带来了很不好的影响。

1.3法制观念薄弱

我国对于生态环境的恶化,尤其是林业生态环境的恶化也制定了相关的法律,但是由于市场竞争的激烈,对于木材和土地的需求越来越大,现如今的法律法规已经无法维护生态林业的管理发展。法律的不够全面和违法实施法律追究时的不够及时,使得一部分执法人员执法不严、违法不究,使得生态林业的建设越来越难。

2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发展

2.1统筹兼顾,法律落实

因为现代生态林业建设是一项比较浩大的工程,在建设时势必会影响到许多部门许多人的利益,这也使得生态林业的建设很难进行下去,所以,要想使生态林业建设不受外界的影响,一定要能够兼顾好个人的利益和集体的利益,协调好来自社会各个阶层各个方面的关系,使得当地不管是政府部门还是个人组织都愿意乐意参加生态林业的建设。基于这点,一方面可以适当的加大建设生态林业的优惠政策,一些费用和税务可以减少甚至免去,另一方面,增大生态林业建设的成本,可以利用众筹,拓展融资的方法。

2.2加强宣传教育

为了使生态林业有更好的作用,更高的产率,使生态林业建设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能够有更大的利用率,可以根据一定的生物学、林业、木业方面的知识,对于木本植物加深了解,尤其是了解到环境对于木本植物的影响、林区结构对于木本植物的影响还有种间和种内关系对木本植物的张势的影响,改变旧式的、错误的观点,即那些认为建设林区的目的只在于增加经济收入,对于林区的经营管理模式老旧并且不合理,还有就是认为林区的只有木材有用,没有合理规划利用其他的植被和树种的功能。对于这些情况,我们要抓紧对现代生态林业建设意义的宣传力度,将传统的旧式的林业与现代的生态林业加以区分,并且把现代生态林业的优点意义进行宣传,使人们对于生态林业建设的认识进一步加深,使其认识到生态林业建设的重要性。

2.3完善法律法规

使法律法规制度更加完善才能保障现代生态林业建设的顺利开展。当然完善法律法规,是生态林业更好的发展不只是政府的某个部门的事情,其跟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说政府的各个部门都应该重视对现有的法律法规的补充并且要积极听取民众意见择优而用,使得有关生态林业建设跟现有的法律法规相匹配,使得法律法规能够对一些企业和人员起到限制的作用。再工作实践当中,政府的各个阶级可以依靠执政人员对于当地的生态林业建设情况作业绩的考核标准之一,督促他们加大对生态林业建设的投资;而对于那些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人员或者是那些因为领导方式和发展目标出现错误和偏差的一些领导人员要施以惩罚,以儆效尤;而对于那些工作态度端正、工作能力强的人要给予奖励,使人们的积极性得到提高。

3结语

总而言之,在当今社会要想实现环境友好化,就必须解决生态林业建设上的难题,了解到生态林业建设过程中的阻碍和阻碍形成的原因,然后根据原因,有所针对性的消除阻碍,使生态林业工程建设得到发展,是生态环境得到保护。

参考文献

[1]于洋.生态林业工程建设及发展对策[J].现代园艺,2013(21):64.

[2]潘天智.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对策与途径[J].科技资讯,2015,13(1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