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技术水平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2 19:54:57

林业技术水平

林业技术水平范文篇1

一、从长白山学习考察谈起

长白山气势磅薄、巍峨壮观、资源丰富、风景秀丽,它不仅是一座十分惹人注目的名山。而且是一片翠绿的浩瀚林海。它以众多的白色浮石和九个月的积雪而得长白之名。它又以茂密的森林,红松(PinuskorajensisSieb.etZucc)的故乡而称著于世。

为了认识长白山的森林分布、生态和演替的规律,学习长白林区的经营管理经验,以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我院于1982年8月10~17日组织了赴长白山的学习考察。现把在长白山考察看到的几个自然规律概略地介绍一下。

l、森林垂直分布规律

长白山海拔269lm,为东北的第一高峰。由于受太平洋季风气候的影响,雨量充沛、温和而湿润,随海拔的升高,呈现明显的植被垂直分布带(见图1)。

2、森林生态规律

长白山北坡的森林,虽然分别属于不同的植被带,而在每个植被带内又是属于不同的植被类型。但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多呈混交林状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生长发育良好。在历来没有人为因素干扰的情况下,不仅遵循着生物学的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的客观规律,而且天然生态系统平衡的规律,在这里的体现也是比较充分的。虽然它们处在不同的植被带内,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种类不同,数量不同、结构和有机构成比例亦不同,但它们彼此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并按着一定的食物链生存和发展。这就是生存系统平衡规律在这里的作用。

这一点正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合理的经营利用森林、不断地提高林业科学技术水平的重要一环。

3、森林演替规律是在一个较长的历史

时期内表现出来的,森林植物的相互更替演化发展的规律。

根据我们的初步观察,并参阅有关资料得知:长白山的老林(原始林),遭受火山破坏后(长白山第三次火山爆发于1702年),出现草原,由草原再生桦木林(白桦或佩桦),由桦木林(阳性树)内再生钎叶树种(云杉、冷杉等阴性树)而恢复为老林。老林经过度采伐,又成杂木林(软杂木林),由杂木林内再生针叶树而恢复为老林。这就是长白山老林的演替发育过程。总之,我们到长白山学习考察,看到原

始森林多呈混交状态,生长稳定,产量较高(每公顷平均蓄积量常达500m3)。还看到了几个自然规律在长白山北坡比较集中的体现出来。从而开阔了眼界,提高了认识自然规律的能力和专业水平,并启发我们重新认识与总结过去的工作。

二、对几个自然规律认识和运用的分析

人们在各项营林活动中,一方面是不断地认识自然规律,另一方面又在不断地运用自然规律,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建国以来。我省运用森林分布等自然规律,并结合林学原理,而营造了大面积的人工林。据全省“四、五”森林资源清查统评,东部九个林业重点县的人工红松林达13.3万亩,落叶松217.2万亩,分别占全省该树种面积的96%和82%。西部(医巫阎山以西)的人尹工油松林(Pinustabulaeformiscarr)超过250万亩,约占全省油松面积的45%。樟子松(PinussylvestrisL.Var.mongolicaLitvin.)主要集中在辽北沙地,从1955年开始在章古台沙地上引种,63年以后相继在彰武、康平、昌图等县大面积造林,现在全省不少地区用于造林,均表现出良好的趋势。我省引种刺槐也较早,由于多年引种驯化,生态适应范围逐渐扩大,现几乎遍布全省,并成为辽南地区主要的造林树种之一。全省人工杨柳林至75年达到581.3万亩,一半以上分布在辽河中下游平原。自然形成了各树种的适生区、发展区和控制发展区。

从林种布局上,人们从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中,逐渐提高对发展林业的认识,如从社会上林副产品的供需矛盾,从工农业生产上由于生态失调,而遭到自然规律的惩罚等,提高了对森林公益作用的认识。因此我省不断调整林种比例:“四、五”森林清查时用材林占58.8%,防护林仅占6.4%,80年全省林业区划,将防护林上调到33.7%,用材林下调到36.5%,其它林种也作了合理的调整。这样东部林区作为辽河平原的天然屏障,形成了水源用材林基地。辽西以水土保持林为主;辽北以防风固沙林为主;辽中以农田防护林为主;辽西、辽北和辽中的部分地区,构成了我省“三北”防护林体系。辽南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决定它以经济林为主。这样将运用自然特点和规律,因地制宜的充分发挥森林的综合效益。据1975年统计,建国以来全省已造人工林1802万亩,占绿化任务的46%。森林覆被率由解放初期的妞.6%,提高到23.5%。

在认识和运用森林生态和演替规律方面,也取得很大成效,特别是广大林业工作者,较早地认识到发展混交林的好处,科研部门重视混交林的研究,东部开展了人工诱导针阔混交林的科学试验,西部进行营造混交林的调查研究,均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及时指导了林业生产实践。

各营林部门又在生产实践中,精心培育出一定数量符合生态演替规律的不同组成、不同形式的混交林。如辽东的落叶松与色赤杨(AlnustinetoriaSarg.)和白桦混交,辽西的油松与色树、柞树,刺槐与色树混交等,均表现出良好的趋势。如阜新大板林场,23年生油松与色树混交林,郁闭度0.9,油松高sm,色树高sm,生长量超过当地同年龄的油松纯林。这些混交类型,在防治森林病虫害,提高林分质量方面,已初步显示出其优越性。

在病虫害防治方面,运用生态平衡的规律,从食物链上进行研究,已采用了赤眼蜂防治松毛虫的生物防治方法,并取得一定效果。另外在引种、育种方面也取都很大成效,在种源保护和建立自然保护区方面,正在积极进行。

总之,我们在认识和运用自然规律方面,成效是多方面的,效果是显著的。但是,随着对自然规律认识的深化,我们觉得在认识和运用自然规律上还有片面性,还有许多经验和教训需要认真的加以总结,我们觉得主要尚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l、对自然规律在认识上的片面性和一次完成论。

过去在设计营林工作中,往往注重森林分布规律,忽视演替规律,更缺乏了解生态规律。总认为森林垂直分布在我省不明显,水平分布规律已基木了解。群众习惯于造纯林,所以在西部干旱地区,设计营造了大面积的油松纯林。在东部山区亦设计营造了大面积的落叶松、红松纯林。结果病虫灾害越来越严重。

我们认为,这与认识上、指导思想上的片面性是分不开的。

2、我们林区的各项人为经济活动,还在有意无意地切断食物链,破坏生态平衡。我们知道森林和植物、动物及微生物一起构成了生物与环境的统一体,它们是相互依赖,互相制约,并按着一定的捕食链,构成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见图2)。

过去我们往往忽视捕食链,所以在辽西多地区,对老鹰、狐狸、猫头鹰和蛇等一律视为有害动物,大加捕杀,结果切断了食物链,破坏了生态平衡。导致鼠害、兔害和虫害的发生。

3、发展混交林的好处,尚未被广大群众和部分林业工作者,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所接受。

我省人工营造的混交林很少,据阜新地区调查,仅占有林面积的1.6%。我们对发展混交林的好处,尚缺乏深入的调查和有说服力的分析,我们仅根据近期在医巫间山的调查,混交林腐殖质层厚度一般超过针叶纯林5一10cm,而且结构较好,抗病虫灾害能力强。

由此看来,混交林不仅在实践中表现出很多的优点,而且在理论上完全符合森林演替和生态平衡的规律。可是在设计、营林工作中却常常不愿采用混交方法,其原因除认识原因外,还有伯造林时麻烦,抚育管理费工等思想。但从长远观点来着,针叶纯林比重过大,会动起土壤酸化、肥力降低,而影响下一代的森林更新。

4、有些地区在引种、育种方面,尚有盲目性。近年来,由于林业建设规模的扩大和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兴起,切感种苗不足,因此有些地区从外地、远至关内调进大量的种子,这些种子在辽宁安家落户以后,表现出长势不同,适应程度不同,一些地区在选育过程中,往往缺乏对树种分布规律的深入研究,缺乏对弓{起生长差异的数理统计的分析。

三、提高营林技术水平的途径

伴随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白熊规律认识的深化,并不断地总结实践经验,所各项营林技术水平,:公将得到不断的提高,我们认为目前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从针对林业职工队伍的现状,开展全民教育。

据了解,我省林业职工中,文言占2.5%小学占18.4%、初中占47.6%、高中(包括中专)占25.9%、大学仅占5.6%。就是达到了大、中专实际水平,还有个知识老化的问题。据说知识是以平均每年5%的速度在老化,这就说明,我们要提高林业技术水平,就必须在全民教育上下一番功夫。针对不同程度,提出奋斗目标,订好措施,做出规划。以提高职工队伍的思想理论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增强认识自然和改造白然的能力。

2、加强林业调查设计工作。

调查设计是科学营林的基础,但从“文大”以来,对土壤、植物、气象等基础学科的本底调查,近乎取消,近期才开始恢复。我们认为今后的调查设计,不仅要队复和加强本底调查,进行调查设计研究和多学科的<上接49页)综合分析,而且要积极地运用科研最新成果。一要进行立地环境的分析和质量评价。最后做出符合自然规律的规划设计。

3、加强森林生态系统的科学研究。

森林生态问题,不仅关系到林业生产的发展,而且关系着人类的生存,所以我们要高度的重视这一研究,分清轻、重、缓、急,抓住主要矛盾,重点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功能及稳定性与结构的关系及其调节控制的原理。从食物链上探索松干纷、松毛虫以及红松疙锈病等的防治途径。

4、总结符合自然规律的森林类型的培育经验,树立典型,组织推广。

今后要认真总结混交林,栽针留阔,打柴留树等造林经验,大力宣传、推广混交林典型,逐步实现人工生态系统的平衡。

林业技术水平范文篇2

一、从长白山学习考察谈起

长白山气势磅薄、巍峨壮观、资源丰富、风景秀丽,它不仅是一座十分惹人注目的名山。而且是一片翠绿的浩瀚林海。它以众多的白色浮石和九个月的积雪而得长白之名。它又以茂密的森林,红松(PinuskorajensisSieb.etZucc)的故乡而称著于世。

为了认识长白山的森林分布、生态和演替的规律,学习长白林区的经营管理经验,以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我院于1982年8月10~17日组织了赴长白山的学习考察。现把在长白山考察看到的几个自然规律概略地介绍一下。

l、森林垂直分布规律

长白山海拔269lm,为东北的第一高峰。由于受太平洋季风气候的影响,雨量充沛、温和而湿润,随海拔的升高,呈现明显的植被垂直分布带(见图1)。

2、森林生态规律

长白山北坡的森林,虽然分别属于不同的植被带,而在每个植被带内又是属于不同的植被类型。但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多呈混交林状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生长发育良好。在历来没有人为因素干扰的情况下,不仅遵循着生物学的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的客观规律,而且天然生态系统平衡的规律,在这里的体现也是比较充分的。虽然它们处在不同的植被带内,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种类不同,数量不同、结构和有机构成比例亦不同,但它们彼此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并按着一定的食物链生存和发展。这就是生存系统平衡规律在这里的作用。

这一点正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合理的经营利用森林、不断地提高林业科学技术水平的重要一环。

3、森林演替规律是在一个较长的历史

时期内表现出来的,森林植物的相互更替演化发展的规律。

根据我们的初步观察,并参阅有关资料得知:长白山的老林(原始林),遭受火山破坏后(长白山第三次火山爆发于1702年),出现草原,由草原再生桦木林(白桦或佩桦),由桦木林(阳性树)内再生钎叶树种(云杉、冷杉等阴性树)而恢复为老林。老林经过度采伐,又成杂木林(软杂木林),由杂木林内再生针叶树而恢复为老林。这就是长白山老林的演替发育过程。总之,我们到长白山学习考察,看到原

始森林多呈混交状态,生长稳定,产量较高(每公顷平均蓄积量常达500m3)。还看到了几个自然规律在长白山北坡比较集中的体现出来。从而开阔了眼界,提高了认识自然规律的能力和专业水平,并启发我们重新认识与总结过去的工作。

二、对几个自然规律认识和运用的分析

人们在各项营林活动中,一方面是不断地认识自然规律,另一方面又在不断地运用自然规律,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建国以来。我省运用森林分布等自然规律,并结合林学原理,而营造了大面积的人工林。据全省“四、五”森林资源清查统评,东部九个林业重点县的人工红松林达13.3万亩,落叶松217.2万亩,分别占全省该树种面积的96%和82%。西部(医巫阎山以西)的人尹工油松林(Pinustabulaeformiscarr)超过250万亩,约占全省油松面积的45%。樟子松(PinussylvestrisL.Var.mongolicaLitvin.)主要集中在辽北沙地,从1955年开始在章古台沙地上引种,63年以后相继在彰武、康平、昌图等县大面积造林,现在全省不少地区用于造林,均表现出良好的趋势。我省引种刺槐也较早,由于多年引种驯化,生态适应范围逐渐扩大,现几乎遍布全省,并成为辽南地区主要的造林树种之一。全省人工杨柳林至75年达到581.3万亩,一半以上分布在辽河中下游平原。自然形成了各树种的适生区、发展区和控制发展区。

从林种布局上,人们从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中,逐渐提高对发展林业的认识,如从社会上林副产品的供需矛盾,从工农业生产上由于生态失调,而遭到自然规律的惩罚等,提高了对森林公益作用的认识。因此我省不断调整林种比例:“四、五”森林清查时用材林占58.8%,防护林仅占6.4%,80年全省林业区划,将防护林上调到33.7%,用材林下调到36.5%,其它林种也作了合理的调整。这样东部林区作为辽河平原的天然屏障,形成了水源用材林基地。辽西以水土保持林为主;辽北以防风固沙林为主;辽中以农田防护林为主;辽西、辽北和辽中的部分地区,构成了我省“三北”防护林体系。辽南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决定它以经济林为主。这样将运用自然特点和规律,因地制宜的充分发挥森林的综合效益。据1975年统计,建国以来全省已造人工林1802万亩,占绿化任务的46%。森林覆被率由解放初期的妞.6%,提高到23.5%。

在认识和运用森林生态和演替规律方面,也取得很大成效,特别是广大林业工作者,较早地认识到发展混交林的好处,科研部门重视混交林的研究,东部开展了人工诱导针阔混交林的科学试验,西部进行营造混交林的调查研究,均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及时指导了林业生产实践。

各营林部门又在生产实践中,精心培育出一定数量符合生态演替规律的不同组成、不同形式的混交林。如辽东的落叶松与色赤杨(AlnustinetoriaSarg.)和白桦混交,辽西的油松与色树、柞树,刺槐与色树混交等,均表现出良好的趋势。如阜新大板林场,23年生油松与色树混交林,郁闭度0.9,油松高sm,色树高sm,生长量超过当地同年龄的油松纯林。这些混交类型,在防治森林病虫害,提高林分质量方面,已初步显示出其优越性。

在病虫害防治方面,运用生态平衡的规律,从食物链上进行研究,已采用了赤眼蜂防治松毛虫的生物防治方法,并取得一定效果。另外在引种、育种方面也取都很大成效,在种源保护和建立自然保护区方面,正在积极进行。

总之,我们在认识和运用自然规律方面,成效是多方面的,效果是显著的。但是,随着对自然规律认识的深化,我们觉得在认识和运用自然规律上还有片面性,还有许多经验和教训需要认真的加以总结,我们觉得主要尚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l、对自然规律在认识上的片面性和一次完成论。

过去在设计营林工作中,往往注重森林分布规律,忽视演替规律,更缺乏了解生态规律。总认为森林垂直分布在我省不明显,水平分布规律已基木了解。群众习惯于造纯林,所以在西部干旱地区,设计营造了大面积的油松纯林。在东部山区亦设计营造了大面积的落叶松、红松纯林。结果病虫灾害越来越严重。

我们认为,这与认识上、指导思想上的片面性是分不开的。

2、我们林区的各项人为经济活动,还在有意无意地切断食物链,破坏生态平衡。我们知道森林和植物、动物及微生物一起构成了生物与环境的统一体,它们是相互依赖,互相制约,并按着一定的捕食链,构成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见图2)。

过去我们往往忽视捕食链,所以在辽西多地区,对老鹰、狐狸、猫头鹰和蛇等一律视为有害动物,大加捕杀,结果切断了食物链,破坏了生态平衡。导致鼠害、兔害和虫害的发生。

3、发展混交林的好处,尚未被广大群众和部分林业工作者,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所接受。

我省人工营造的混交林很少,据阜新地区调查,仅占有林面积的1.6%。我们对发展混交林的好处,尚缺乏深入的调查和有说服力的分析,我们仅根据近期在医巫间山的调查,混交林腐殖质层厚度一般超过针叶纯林5一10cm,而且结构较好,抗病虫灾害能力强。

由此看来,混交林不仅在实践中表现出很多的优点,而且在理论上完全符合森林演替和生态平衡的规律。可是在设计、营林工作中却常常不愿采用混交方法,其原因除认识原因外,还有伯造林时麻烦,抚育管理费工等思想。但从长远观点来着,针叶纯林比重过大,会动起土壤酸化、肥力降低,而影响下一代的森林更新。

4、有些地区在引种、育种方面,尚有盲目性。近年来,由于林业建设规模的扩大和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兴起,切感种苗不足,因此有些地区从外地、远至关内调进大量的种子,这些种子在辽宁安家落户以后,表现出长势不同,适应程度不同,一些地区在选育过程中,往往缺乏对树种分布规律的深入研究,缺乏对弓{起生长差异的数理统计的分析。

三、提高营林技术水平的途径

伴随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白熊规律认识的深化,并不断地总结实践经验,所各项营林技术水平,:公将得到不断的提高,我们认为目前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从针对林业职工队伍的现状,开展全民教育。

据了解,我省林业职工中,文言占2.5%小学占18.4%、初中占47.6%、高中(包括中专)占25.9%、大学仅占5.6%。就是达到了大、中专实际水平,还有个知识老化的问题。据说知识是以平均每年5%的速度在老化,这就说明,我们要提高林业技术水平,就必须在全民教育上下一番功夫。针对不同程度,提出奋斗目标,订好措施,做出规划。以提高职工队伍的思想理论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增强认识自然和改造白然的能力。

2、加强林业调查设计工作。

调查设计是科学营林的基础,但从“文大”以来,对土壤、植物、气象等基础学科的本底调查,近乎取消,近期才开始恢复。我们认为今后的调查设计,不仅要队复和加强本底调查,进行调查设计研究和多学科的<上接49页)综合分析,而且要积极地运用科研最新成果。一要进行立地环境的分析和质量评价。最后做出符合自然规律的规划设计。

3、加强森林生态系统的科学研究。

森林生态问题,不仅关系到林业生产的发展,而且关系着人类的生存,所以我们要高度的重视这一研究,分清轻、重、缓、急,抓住主要矛盾,重点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功能及稳定性与结构的关系及其调节控制的原理。从食物链上探索松干纷、松毛虫以及红松疙锈病等的防治途径。

4、总结符合自然规律的森林类型的培育经验,树立典型,组织推广。

今后要认真总结混交林,栽针留阔,打柴留树等造林经验,大力宣传、推广混交林典型,逐步实现人工生态系统的平衡。

5、大力宣传保提益鸟、益兽,积极加强保护区建设。

林业技术水平范文篇3

一、从长白山学习考察谈起

长白山气势磅薄、巍峨壮观、资源丰富、风景秀丽,它不仅是一座十分惹人注目的名山。而且是一片翠绿的浩瀚林海。它以众多的白色浮石和九个月的积雪而得长白之名。它又以茂密的森林,红松(PinuskorajensisSieb.etZucc)的故乡而称著于世。

为了认识长白山的森林分布、生态和演替的规律,学习长白林区的经营管理经验,以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我院于1982年8月10~17日组织了赴长白山的学习考察。现把在长白山考察看到的几个自然规律概略地介绍一下。

l、森林垂直分布规律

长白山海拔269lm,为东北的第一高峰。由于受太平洋季风气候的影响,雨量充沛、温和而湿润,随海拔的升高,呈现明显的植被垂直分布带(见图1)。

2、森林生态规律

长白山北坡的森林,虽然分别属于不同的植被带,而在每个植被带内又是属于不同的植被类型。但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多呈混交林状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生长发育良好。在历来没有人为因素干扰的情况下,不仅遵循着生物学的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的客观规律,而且天然生态系统平衡的规律,在这里的体现也是比较充分的。虽然它们处在不同的植被带内,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种类不同,数量不同、结构和有机构成比例亦不同,但它们彼此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并按着一定的食物链生存和发展。这就是生存系统平衡规律在这里的作用。

这一点正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合理的经营利用森林、不断地提高林业科学技术水平的重要一环。

3、森林演替规律是在一个较长的历史

时期内表现出来的,森林植物的相互更替演化发展的规律。

根据我们的初步观察,并参阅有关资料得知:长白山的老林(原始林),遭受火山破坏后(长白山第三次火山爆发于1702年),出现草原,由草原再生桦木林(白桦或佩桦),由桦木林(阳性树)内再生钎叶树种(云杉、冷杉等阴性树)而恢复为老林。老林经过度采伐,又成杂木林(软杂木林),由杂木林内再生针叶树而恢复为老林。这就是长白山老林的演替发育过程。总之,我们到长白山学习考察,看到原

始森林多呈混交状态,生长稳定,产量较高(每公顷平均蓄积量常达500m3)。还看到了几个自然规律在长白山北坡比较集中的体现出来。从而开阔了眼界,提高了认识自然规律的能力和专业水平,并启发我们重新认识与总结过去的工作。

二、对几个自然规律认识和运用的分析

人们在各项营林活动中,一方面是不断地认识自然规律,另一方面又在不断地运用自然规律,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建国以来。我省运用森林分布等自然规律,并结合林学原理,而营造了大面积的人工林。据全省“四、五”森林资源清查统评,东部九个林业重点县的人工红松林达13.3万亩,落叶松217.2万亩,分别占全省该树种面积的96%和82%。西部(医巫阎山以西)的人尹工油松林(Pinustabulaeformiscarr)超过250万亩,约占全省油松面积的45%。樟子松(PinussylvestrisL.Var.mongolicaLitvin.)主要集中在辽北沙地,从1955年开始在章古台沙地上引种,63年以后相继在彰武、康平、昌图等县大面积造林,现在全省不少地区用于造林,均表现出良好的趋势。我省引种刺槐也较早,由于多年引种驯化,生态适应范围逐渐扩大,现几乎遍布全省,并成为辽南地区主要的造林树种之一。全省人工杨柳林至75年达到581.3万亩,一半以上分布在辽河中下游平原。自然形成了各树种的适生区、发展区和控制发展区。

从林种布局上,人们从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中,逐渐提高对发展林业的认识,如从社会上林副产品的供需矛盾,从工农业生产上由于生态失调,而遭到自然规律的惩罚等,提高了对森林公益作用的认识。因此我省不断调整林种比例:“四、五”森林清查时用材林占58.8%,防护林仅占6.4%,80年全省林业区划,将防护林上调到33.7%,用材林下调到36.5%,其它林种也作了合理的调整。这样东部林区作为辽河平原的天然屏障,形成了水源用材林基地。辽西以水土保持林为主;辽北以防风固沙林为主;辽中以农田防护林为主;辽西、辽北和辽中的部分地区,构成了我省“三北”防护林体系。辽南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决定它以经济林为主。这样将运用自然特点和规律,因地制宜的充分发挥森林的综合效益。据1975年统计,建国以来全省已造人工林1802万亩,占绿化任务的46%。森林覆被率由解放初期的妞.6%,提高到23.5%。

在认识和运用森林生态和演替规律方面,也取得很大成效,特别是广大林业工作者,较早地认识到发展混交林的好处,科研部门重视混交林的研究,东部开展了人工诱导针阔混交林的科学试验,西部进行营造混交林的调查研究,均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及时指导了林业生产实践。

各营林部门又在生产实践中,精心培育出一定数量符合生态演替规律的不同组成、不同形式的混交林。如辽东的落叶松与色赤杨(AlnustinetoriaSarg.)和白桦混交,辽西的油松与色树、柞树,刺槐与色树混交等,均表现出良好的趋势。如阜新大板林场,23年生油松与色树混交林,郁闭度0.9,油松高sm,色树高sm,生长量超过当地同年龄的油松纯林。这些混交类型,在防治森林病虫害,提高林分质量方面,已初步显示出其优越性。

在病虫害防治方面,运用生态平衡的规律,从食物链上进行研究,已采用了赤眼蜂防治松毛虫的生物防治方法,并取得一定效果。另外在引种、育种方面也取都很大成效,在种源保护和建立自然保护区方面,正在积极进行。

总之,我们在认识和运用自然规律方面,成效是多方面的,效果是显著的。但是,随着对自然规律认识的深化,我们觉得在认识和运用自然规律上还有片面性,还有许多经验和教训需要认真的加以总结,我们觉得主要尚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l、对自然规律在认识上的片面性和一次完成论。

过去在设计营林工作中,往往注重森林分布规律,忽视演替规律,更缺乏了解生态规律。总认为森林垂直分布在我省不明显,水平分布规律已基木了解。群众习惯于造纯林,所以在西部干旱地区,设计营造了大面积的油松纯林。在东部山区亦设计营造了大面积的落叶松、红松纯林。结果病虫灾害越来越严重。

我们认为,这与认识上、指导思想上的片面性是分不开的。

2、我们林区的各项人为经济活动,还在有意无意地切断食物链,破坏生态平衡。我们知道森林和植物、动物及微生物一起构成了生物与环境的统一体,它们是相互依赖,互相制约,并按着一定的捕食链,构成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见图2)。

过去我们往往忽视捕食链,所以在辽西多地区,对老鹰、狐狸、猫头鹰和蛇等一律视为有害动物,大加捕杀,结果切断了食物链,破坏了生态平衡。导致鼠害、兔害和虫害的发生。

3、发展混交林的好处,尚未被广大群众和部分林业工作者,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所接受。

我省人工营造的混交林很少,据阜新地区调查,仅占有林面积的1.6%。我们对发展混交林的好处,尚缺乏深入的调查和有说服力的分析,我们仅根据近期在医巫间山的调查,混交林腐殖质层厚度一般超过针叶纯林5一10cm,而且结构较好,抗病虫灾害能力强。

由此看来,混交林不仅在实践中表现出很多的优点,而且在理论上完全符合森林演替和生态平衡的规律。可是在设计、营林工作中却常常不愿采用混交方法,其原因除认识原因外,还有伯造林时麻烦,抚育管理费工等思想。但从长远观点来着,针叶纯林比重过大,会动起土壤酸化、肥力降低,而影响下一代的森林更新。

4、有些地区在引种、育种方面,尚有盲目性。近年来,由于林业建设规模的扩大和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兴起,切感种苗不足,因此有些地区从外地、远至关内调进大量的种子,这些种子在辽宁安家落户以后,表现出长势不同,适应程度不同,一些地区在选育过程中,往往缺乏对树种分布规律的深入研究,缺乏对弓{起生长差异的数理统计的分析。

三、提高营林技术水平的途径

伴随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白熊规律认识的深化,并不断地总结实践经验,所各项营林技术水平,:公将得到不断的提高,我们认为目前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从针对林业职工队伍的现状,开展全民教育。

据了解,我省林业职工中,文言占2.5%小学占18.4%、初中占47.6%、高中(包括中专)占25.9%、大学仅占5.6%。就是达到了大、中专实际水平,还有个知识老化的问题。据说知识是以平均每年5%的速度在老化,这就说明,我们要提高林业技术水平,就必须在全民教育上下一番功夫。针对不同程度,提出奋斗目标,订好措施,做出规划。以提高职工队伍的思想理论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增强认识自然和改造白然的能力。

2、加强林业调查设计工作。

调查设计是科学营林的基础,但从“文大”以来,对土壤、植物、气象等基础学科的本底调查,近乎取消,近期才开始恢复。我们认为今后的调查设计,不仅要队复和加强本底调查,进行调查设计研究和多学科的<上接49页)综合分析,而且要积极地运用科研最新成果。一要进行立地环境的分析和质量评价。最后做出符合自然规律的规划设计。

3、加强森林生态系统的科学研究。

森林生态问题,不仅关系到林业生产的发展,而且关系着人类的生存,所以我们要高度的重视这一研究,分清轻、重、缓、急,抓住主要矛盾,重点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功能及稳定性与结构的关系及其调节控制的原理。从食物链上探索松干纷、松毛虫以及红松疙锈病等的防治途径。

4、总结符合自然规律的森林类型的培育经验,树立典型,组织推广。

今后要认真总结混交林,栽针留阔,打柴留树等造林经验,大力宣传、推广混交林典型,逐步实现人工生态系统的平衡。

林业技术水平范文篇4

关键词:林业技术;技术发展;林业建设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工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捷,然而与此同时,环境问题日益明显,给环境带来了重大的负担,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林业建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环境,减少污染程度,可以极大地减少环境污染所带来的危害。可以说,林业的发展与我国的综合性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联,备受人们乃至国家的重视和关注。而林业技术发展直接关系着林业的发展,在林业建设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文章中详细分析了林业技术发展在林业建设中的重要性。

1加强林业技术发展的意义

就林业建设而言,虽然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有了相当大的提升,但是与国外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要想提高我国的林业经济及建设水平,就必须加强林业技术的发展,这不仅是林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适应时展的必然要求。加强林业技术发展可以极大地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技术是林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和保障,林业要想获得更好地发展,就必须提高技术水平,改善林业经营方式,提高工作效率,通过科学合理的林业技术可以有效防治病虫害对树木的损害,大大降低了树木病虫害发生的概率,极大地提高了林业发展的稳定性。就我国现阶段林业发展而言,其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和缺陷,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不断加强林业技术发展、提升林业技术水平,才能有效地解决林业发展中出现的风险问题。林业是我国经济水平得以提升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林业技术水平决定着我国林业经济是都能够健康、长远发展,同时也是缩小与国际林业水平差距的基础保障,林业技术水平低会大大增加我国的风险,增大竞争程度,所以提高林业技术水平是我国林业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

2林业技术发展的制约因素

2.1林业技术意识薄弱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不断加速,以及科技创新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林业技术也随之不断提升。然而,与世界先进的林业水平发展相比,我国的林业技术发展仍然处于落后状态,具有一定的差距。林业技术意识薄弱是现阶段林业技术发展水平低下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没有意识到林业技术对林业发展的重要意义,致使在林业发展中仍采用传统的林业运营方式,缺乏创新性。另外,一些林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比较低下,无法或者接受现代林业技术能力低下,技术创新意识相对缺乏。林业技术的发展需要一定的成本,相关林业部门为了提高立业经济效益,盲目地减少开支,反而适得其反。

2.2林业技术的投入严重不足

除了意识薄弱之外,另一个阻碍林业技术发展的主要原因就是投入严重不足。由于推行林业技术人员的能力不足,导致林业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人们无法意识到林业技术的益处。另外,林业的相关部门在技术投入方面也不足,没有给予足够的支持,使得林业技术投入工作无法正常开展,阻碍了林业技术作用的有效发挥。

3提升现代林业发展的有效措施

3.1提升技术创新意识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体系不断完善和更新,使得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日益提升,但是就林业而言,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虽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林业技术已经处于领先水平,但是在实际林业建设的过程中,林业技术并没有得到普及和应用,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林业工作者的技术创新意识不强,没有意识到林业技术创新对林业建设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在日常工作中仍然采用传统的固定化模式,严重阻碍了林业建设步伐。因此,提升林业技术创新意识迫在眉睫,促使林业得以健康、快速发展,主要措施包含以下几点:第一,加大林业技术的宣传力度,普及和推广林业技术相关知识,以此不断强化林业工作者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以及林业技术能力。第二,林业相关部门要定期组织林业技术的教育学习培训,并制定严谨合理的考察制度,对于表现优异者要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表扬,激发林业人员的积极性;对于表现差且工作能力不强的要进行相应的处罚,以此促使林业人员更加地认真工作,不断学习和交流,共同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培养技术创新意识,在极大程度上提高林业技术的创新性,从而为林业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

3.2加大对林业技术发展研究的投入力度

为了实现提高林业技术水平的目的,相关部门要加大对林业技术的支持力度,增加投入,特别是对林业技术发展研究的投入,使其适应时代的发展,因此相关研究人员要与时俱进,并定期开展林业技术教育,加强技术人员的培养,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同时提供实践操作场地,提高林业技术者的实践能力。相关部门还要采取有效措施来进一步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促进林业部门从整体上提高林业收入。资金是提高技术人员创新能力和实现全面推广林业技术的不可或缺的条件,因而相关部门需要加强对林业的资金投入力度。

3.3林业技术的推广

要想促使林业建设水平越来越高,首要任务就是要加快林业技术的推广工作,提高林业技术水平,使其更加适合现阶段我国林业建设现状。然而,目前我国林业工作者的综合素质比较低下,技术创新意识不足,对技术的掌握不够,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推广林业技术是比较困难的。同时,大部分林业技术人员受传统工作模式的影响,无法真正意义上接受新技术,这也是导致林业技术推广具有难度的重要原因之一。基于此,相关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节,发挥引导作用,带头使用先进的林业技术,提高广大基层林业工作者的信任度,这样可以极大地利于林业技术的有效开展。需要注意的是,在创新林业技术的同时,还要考虑到环境方面的和谐发展,生态环境与技术创新具有密切的联系,相辅相成,不仅有利于林业技术的创新,更重要的是可以大大提高林业建设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为林业创造良好的发展机遇,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提供条件。

4结束语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高新科技的迅猛发展,科技创新成为各行各业都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对于林业而言也是如此。林业技术的发展在极大程度上促进着林业的建设,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目前我国林业建设发展中还存在着很多的制约因素,阻碍了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要提出解决对策提升林业技术水平,才能更好地保障林业建设的健康发展,确保其稳定性和可靠性。林业技术发展可以增加林业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加快我国林业建设的发展速度,在一定水平上实现环保的目的,减少环境污染带来的坏处,为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基础和前提。

作者:孙明德 单位:亚布力林业局

参考文献:

林业技术水平范文篇5

【关键词】新常态;林业产业;林业发展策略

林业是向社会提供森林生态服务为主的一个特殊行业,它担负着生态环境建设和产业经济发展的重任。在此其中,林业产业的产量和质量是发展的关键,林木资源的长期稳定供给是根本动力,林业技术水平是基本保障。由此可见,我国林业产业在新常态下的发展存在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1新常态下林业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1产业结构不合理

我国林业产业目前没有科学性、系统性及操作性较强的发展规划。因部分地区林业生产力分布不合理,导致出现区域性、结构性产能不足或过剩的情况,技术品种方面长期得不到创新和优化,缺乏科学性的引导,使林业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地区间的发展不能平衡。

1.2森林资源少木材紧缺

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说,我国属于森林资源较少的国家,在人均占有森林数量及人均消耗森林资源水平上和许多林业发达的国家差距甚大,但却需要同时满足1/5的世界人口生活、国家经济和环境生态等方面的需求。这是我国林业发展中的巨大压力。

1.3林产品质量信誉降低

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为自然界不变的规律。由于能源成本以及劳动力成本的上涨等诸多因素使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大幅度上升、盈利下滑,导致企业生产经营困难。

1.4技术水平低、技术人员少

一是林业产业科技水平较低,对产品质量和结构造成影响。二是科研成果通过生产实践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成果较少,影响了产品生产成本。三是我国生产技术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四是林区所在位置偏远,很难引进人才。

2新常态下林业产业发展存在的改进策略

2.1优化和完善产业结构

在优化和完善林业产业结构方面,建议考虑以下三点。第一,林业管理工作要顾全大局,统一管理。林业产业中出现的地区性原因造成的资源分布不平衡问题需要及时解决,可以通过林业产业部门积极干预的方式,对国家全部林业资源进行统筹规划。依照计划对各个地区的林木进行砍伐和处理。这样就能够有效避免部分地区过渡采伐,部分地区林木资源无法输入的现状。第二,完善林业产业链。林业产业需要形成一套自己的产业链,从而林木资源输出,到林业产品制造,再到林木产品的销售,都需要有林业产业部门参与。只有这样,才能够将各个环节的利润累积在一起,最终提升林业产业的经济效益。第三,组建专门的林业产品开发团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大众对生态环保和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有所提升。林产品作为天然资源,有很多卖点,需要研发团队对此进行深入研究。

2.2植树造林以丰富林业资源

林业产业的持续发展,需要有广泛的林木资源。我国地大物博,具有丰富的原始森林和后培育的林业园林,但是新常态下对林业资源的需求量非常大。可持续发展战略下,不能将现有的林业资源全部用完,同时还要为后续的林业发展建设奠定基础。所以,要植树造林,丰富林业资源,为林业产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做好准备工作。在植树造林以丰富林业资源方面,要注意以下三点。第一,要保证树种丰富。不同苗木的生长期不同,其用途也不同。从市场经济的角度分析,丰富林区的树木种类,有利于林业产业的长期稳定发展。不同树种对应不同的林产品,当苗木的成熟期不同时,可以变换流入市场的林产品,最终保证林业产业能够始终立足市场。第二,要制定长期植树计划和短期植树计划。植树造林需要一个系统的计划,长期计划内的树木不能随意砍伐,短期计划内的苗木可以尽快作为资源流入市场。第三,要将植树造林活动延伸到林区之外。林区是树木的集中区域,将植树造林活动迁移到林区之外,一方面可以增加城区的绿化面积,美化环境和净化空气,另一方面,也可以培育出更多的林区以供子孙后代之用。

2.3提升林产品质量

林业产业的发展需要以林产品为主打,林产品带来的经济效益远大于原木资源所创造的经济效益。提升林产品的质量,才能让林产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有立足之地。在提升林产品质量方面,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第一,降低林产品开发的劳动力成本。引用机器进行作业,能够降低林业产品的劳动力成本,从而提升利润。第二,开发林产品的生态价值和文化价值。以林木为资源的纸张和工艺品,具有天然气息,对人的健康大有裨益,这种优势要通过营销方式表达出去。第三,坚守住生产“良心产品”的原则。很多林木产品与人的健康密切相关,不能为了降低成本而不顾质量标准。

2.4招贤纳士以提升技术水平

新常态下,林业产业需要通过改革来适应发展需要,创新是发展的源动力,人才是创新的基础。招贤纳士来提升林业产业的技术水平,进而推动林业产业的发展。在招贤纳士以提升技术水平这方面,可以通过以下三种途径来实现。第一,通过提升林业技术人员的薪资福利来吸引人才。第二,将原有的林业技术人员送到高校进行深造,这样能够让技术人员用先进的技术来作用于原有的工作,从而进行创新,最终推动产业发展。第三,引进跨领域人才,改善林业产业队伍的人才结构。

综上所述,只有优化和完善了产业结构,才能够让科学规划林业产业,建立一个完整的林业产业生产链;只有植树造林丰富林业资源,才能够让林业产业在接下来的十几年中保质保量地持续输送出林业产品;只有保证林产品质量信誉,才能够让林产品在市场中有较强的竞争力;只有提升林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壮大林业工作者的队伍,才能够让林业产业创新发展。因此,新常态下林业产业部门要进行全面深化改革以适应经济发展和国家建设的需要。

作者:赵洪芸 单位:辽宁省西丰县林业局

参考文献

林业技术水平范文篇6

关键词:林业;育苗;栽培;管理

随着当前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对生态环境的需求越来越大。林业资源作为生态建设的主体,加强林业建设更显出其重要性,而林业育苗栽培管理技术是林业建设与发展的关键,直接影响林业的发展水平。所以,要充分重视林业育苗栽培管理工作,发挥先进栽培管理技术的作用,更好的推动林业建设与发展。

1林业育苗栽培技术分析

1.1种子培育技术。主要是对种子进行催芽的过程,催芽主要方式包括两种,水浸催芽法及温床催芽法,前种方法又有温水催芽法和热水催芽法之分。利用温水催芽法进行催芽,主要是利用40~45℃温水,对种子进行8小时浸泡,木箱保存,用草席覆盖好。催芽过程中应确保温度处于20℃、湿度60%,还要对种子进行定期冲洗,并对温水进行更换,通常7天左右种子便可发芽。热水催芽法是通过80~90℃热水浸种,将漂浮在上面的种子打捞出去,没有及时膨胀的种子应反复浸泡,确保达到种子发芽标准,并木箱保存,盖好草席,确保温度适宜性,2~3小时后将种子晾干,便可播种。保存时利用长方形宽度和深度分别为100~200厘米、30厘米的窖,用砖铺其底部,将草席平铺其上,利用木板和薄膜固定其四周,种子放入其中,草席覆盖,白天将草席去除,反复翻转,促进种子早日发芽。1.2育苗容器选择技术。过去应用林业育苗栽培技术进行育苗过程中,都是通过规范的容器保护树苗根部,有效提升树苗成活率,保证其生产效率。然而,传统的育苗技术存在很大缺陷,对苗木本身发病原因缺乏足够重视,导致苗木根部出现受损,难以成苗。随着育苗技术的不断发展,具有较强穿透力和分解力的容器育苗技术得到了普及应用,如轻基质材料以及无纺布,或者通过自动连接等技术手段制作成的育苗器,这些育苗容器的应用,有效提高了育苗技术水平。同时,在选择育苗容器过程中,应考虑容器是否能和幼苗一同在土中栽植,并结合种子特性,全面地开展育苗工作。1.3播种育苗技术。现应用普遍的播种技术主要有人工播种技术和机械播种技术、播种床覆盖等。通常情况下,一些小中型的苗圃进行人工方式播种,通过开沟器来对播种距离进行确定,一些中大型苗圃选择应用后两种播种技术,机械播种是基于现代机械设备开展播种工作。播种苗床覆盖技术需要充分考虑种子颗粒尺寸,对于覆土厚度科学确定,创造更为有利的地表环境,促进苗木快速生长发育。

2现代林业栽培管理措施

林业技术水平范文篇7

关键词:林业资源;病虫害防治;技术;方法

病虫害是阻碍林业产业长远健康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对经济与技术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当发现森林中有病虫害现象出现时间,一定要及时对其进行治理,有效防止病虫害进一步蔓延对森林生长造成严重影响,将病虫害对森林的影响降到最低,真正发挥林业产业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病虫害防治工作是现阶段林业部门以及相关工作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运用先进的技术是解决病虫害的有效手段。

1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的技术问题

我国不断在对病虫害防治工作进行改革与优化,但在实际运行过程还是存在诸多问题,该项工作不能发挥其真正的作用与意义。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很多种,对病虫害防治工作认识重视程度不够、防治水平较低等都是其中重要原因。下面我们对其进行仔细分析。

1.1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我国林业建设起步较晚,发展也较为缓慢,导致多数林业建设没有对科学技术与设备进行充分运用,病虫害发生时也不能传统的技术不能对病虫害进行有效的质量。林业部门以及相关工作人员没有对病虫害防治工作进行充分的认识,没有提高对该项工作的重视程度也是导致病虫害没能得到有效治理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当有病虫害发生时,一定要及时的采取有效的措施以及方法对其进行治理,防止其危害面积进一步扩大,这对林业产业的长远健康发展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1.2林业病虫害防治人员缺少相关的工作经验

当今社会科技发展迅速,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信息设备被广泛的应用于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传统的技术已经不能符合时展与需要,对病虫害防治工作没有帮助。林业部门以及相关工作人员应对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利用,结合实际情况对病虫害进行有效的治理。现阶段我国林业资源管理人员多数以林农为主,这部分人员文化程度不高,也没有专业的技术水平,在实际进行病虫害管理管理工作时主要依靠多年的工作经验,这对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顺利进行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应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提高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效果。林业资源病虫害防治工作具有一定的难度与技术性,这对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提出新的要求与挑战,要求工作人员必须具有相应的技术水平与丰富的工作经验。病虫害具有一定的复杂性,需要丰富的工作经验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辨别。现阶段相关人员主要在经验方面有所欠缺,这种现象对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同时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不利于林业工程的建设与发展。

1.3病虫害防治技术需要进一步提高

防治技术水平较低是影响病虫害防治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在林业工程建设方面缺少一定的研究,导致相关技术水平不高,这是病虫害防治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相关部门以及工作人员一定要提高对该项工作的重视程度,积极的开展调查研究工作,根据长期的实践对防治工作进行总结,对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技术水平进行有效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

2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和方法探究

现阶段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各种问题,不仅对林业资源自身发展有不利影响,还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起消极作用。因此在实际进行病虫害防治工作时,应及时对有效手段以及方法进行利用,增加对该项工作的重视程度,对林业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进行有效提高。

2.1正确认识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

要想做好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保证林木的健康正常生长,首先就要转变林业管理理念,使所有的林业管理单位都重视病虫害防治工作,并在日常工作管理中,加强对病虫害发生的关注力度,积极做好防治工作。尤其是在一些种植面积较大的林业生产地,病虫害发生的几率更高,且种类和数量都相对更多,更应该给与高度重视和关注,对于潜在的病虫害因素做出及时有效的处理。

2.2积极采用无公害技术进行林业病虫害防治

目前受气候环境的变化影响,林业中发生病虫害的次数逐渐增多,对树木的破坏性也越来越大。但是若单纯的采用药物治理,也会对树木的正常生长产生一定影响。为此,笔者在此积极倡导采用无公害技术来度林业病虫害进行防治。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2.2.1做好林业病虫害的预防工作。林业病虫害的预防工作可以有效地减少病虫害的发病率,促进林业生产。很多病虫害之所以对林业生产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与病虫害的预防工作不到位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在林业生产的过程中,管理人员需要做好育苗,造林,抚育管理,封山育林等工作,更好地确保林业生产正常进行。在育苗的过程中要适当的选择比较合适的苗圃,避免一些比较低湿的地方,减少苗枯病的产生。同时在进行育苗的过程中需要对苗圃进行轮流作业,避免一些虫害的产生,及时对苗圃进行翻土施肥等工作,确保育苗顺利进行,尽量减少虫害产生的可能性,更好地保障林业生产。在抚育管理的过程中要做好施肥和除草工作,同时还需要及时修剪枝叶,及时修剪一些患病的枝叶,防治虫害的蔓延,保障抚育管理工作的质量。封山育林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地理位置,保障植被的恢复,保障生物多样性,提高森林的生态效益。2.2.2利用生物防治林业病虫害。生物防治病虫害主要是利用生物来消灭病虫害的一种病虫害防治方法。生物防治病虫害对于林业生产的作用十分显著,不仅仅可以有效地防治病虫害同时还可降低林业病虫害防治的成本。生物防治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利用昆虫天敌防治病虫害。昆虫天敌防治病虫害是比较常见的方法,可以在森林中引进一些天敌昆虫,可以有效地控制病虫害,不仅仅可以减少林业病虫害同时还可以维持生态平衡,促进林业生产正常进行。二是利用一些益鸟防治。森林中的一些鸟类以害虫为主食,因此可以借助鸟类防治病虫害,啄木鸟是比较常见的防治病虫害的益鸟,除此之外还有灰喜鹊,山雀等,可以通过建立鸟巢等方式引进益鸟帮助进行病虫害的防治。三是利用微生物防治。一些微生物也可以用来防治病虫害,比如细菌,病毒等,白僵菌可以防治马尾松毛虫等等,利用微生物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对于林业的发展也起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在当前的林业生产过程中,有关病虫害防治技术的问题还依然存在,还需要我们在生产中不断的总结经验,积极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加强对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视,提高林业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只有全面做好林业病虫害的预防工作,才能在最大程度上避免病虫害对林业造成的危害,而只有提高治理病虫害的技术水平,才能使减少危害,降低损失。

作者:耿立民 单位:苇河林业局

参考文献

林业技术水平范文篇8

关键词: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经济结构

国家重视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江西吉安大力推动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仅仅围绕“生态林业,民生林业”的主题,坚持正确的林业产业导向,发展非公有制企业从事森林营造、树木种苗花卉、中药材种植加工、家具、木浆纸等林业产业链,基本实现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但是,我国林业经济整体上还没有完全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面对森林资源稀缺和环境生态问题,国家相关部门应该重视推动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也要监管地方政府贯彻落实相关法律法规,从而实现我国经济绿色发展。

1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是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内容之一,自上个世纪初世界环境发展大会提出后,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它也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第一,提高我国的经济能力,促进提高能源和信息的使用率,从而提高人民收入,并且有利于促进资源代替性产品的生产。第二,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全民共同努力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从而提高全民素质,促进经济发展各环节可持续发展。第三,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可以保护生态平衡,恢复生态的自我调节能力和还原能力,加大环境承载力,为人类生活提供基础保障[1]。

2从江西吉安林业探讨我国林业产业的现状

江西吉安林业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主要经营竹子、原木、家具、绿色食品等林业产品,森林覆盖面积占全市土地面积的比例高达70%,远高于全国的比例。但是仅从本地区的林业产业情况分析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具有局限性,所以要从我国整体林业产业现状出发,这样各地区都可以根据自身存在的问题研究对策。

2.1我国整体范围内森林资源总量少

,森林质量问题严重据最新的世界资料表明,我国森林覆盖量仅占世界森林总量3.9%,森林蓄积量还不到世界总蓄积量的3%,由此可看出,无论是森林总量还是覆盖量我国都属于较低阶段,而人均森林面积也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这就可以看出,在我国这么多年不断地对森林进行滥砍乱伐过后,使得原有的大型级别木材比例大幅度减少。虽然中小型的林木所占比例比较多,但是由于我国进行人工植树造林当中的林木数量种类单一,面对诱发性灾害的时候容易产生病虫害的危机,林木质量不高,所以尽管我国在不断地进行植树造林,但森林资源总量仍然满足不了需求,并且相对于发达国家继续处于低产量、低质量的状态[2]。

2.2林业经济发展各地区水平失衡

在整个林业复苏的过程当中,我国的中西部发展仍然处于落后阶段,而发达城市和东部地区发展呈上升趋势,这种失衡的现象导致我国整体林业经济发展水平低。由于在植树期间过度讲究前期树木的美观与整洁,往往忽略了树木的后期培养与管理,在栽植树木的前期没有做好实地考察,尤其是自然环境问题,有很多树木因为不适合当地环境或土地情况,生长状况不好,甚至有时会直接导致植树没过多久边相继死亡的现象产生,存活率不到半数左右,这些都导致了我国目前林木发展仍然缓慢。

2.3缺少林业管理制度,管理水平和力度不足

在当前的林木业管理当中,企业缺少正规的管理制度,企业所创造的大部分利润都会上交国家或是税务局,这就导致了企业在进行营利的时候往往都是追求最大化的经济利益,而忽略了真实存在意义,尤其是企业当中的工作人员自身的素质水平不高,再加上缺少有效地管理制度,都会导致企业对林业发展方面缺少动力,从而也缺少了继续发展经营的资本[3]。

2.4林业经济结构调整有问题

在林业经济调整当中,虽然近些年来我国意识到林业所带来的危机,同时在不断地增加对林木业的资金投入,但是我国总资金量真正放在林业当中的资金比例是在逐渐下降,国家只投资造林,却忽略了经营管理树林的资金投入,长久下去必然会阻碍我国森林的发展。

2.5经营规模不大

在我国林业的各区域之间受地理条件因素的限制,经营规模都不大,与很多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多不足。有许多的乡镇企业都是以林木造纸为生存的根本,但是生产量却低于世界水平,科学技术的落后导致了大量资源的浪费,同时企业之间彼此关联程度低,无法具有身为企业的连带效应,大多数都以自身为主体,以自身利益为主导的生存方式。还有许多企业更是需要在政府的扶持帮助下才能够发展下去,在这方面我国应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将育林护林放在首位,才能更好地保护环境增加世界森林占有量[4]。

3当前我国林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基本问题

江西吉安大力推动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2013年以来已经依法推进森林资源流转,非公有制企业通过承包、租赁、转让、拍卖、协商等形式参与流转,目前已经拥有林业非公有制企业近30家,造林大户近百户,林业专业合作社近20家,这种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民的发展模式为地区林农和经济发展带来了显著经济效益。但是,江西吉安林业经济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综合国内其他地区林业经济发展的问题,综合整理出当前我国林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3.1林业经济结构单一发展

我国林业经济发展还没有完全实现密集形式,相关企业的规模不大,决定其经济效益也不足。受传统经济结构的弊端影响,我国林业经济这种单一结构的发展模式,经营理念和技术水平都有很大的缺失,这就导致资源浪费,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这个问题是阻碍我国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因素,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我国林业经济发展结构调整面临巨大的挑战,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就很难实现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3.2森林资源数量逐渐减少

我国古代森林资源丰富,受传统农业发展模式的影响,大部分原始森林被焚烧用作耕地,长久积累下来,我国目前森林数量逐渐减少。建国后,退耕还林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个问题,但是乱砍滥伐等非法活动屡禁不止,导致我国森林资源紧缺。人造森林是个大工程,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起到预期效果,而目前我国人造森林树苗成活率低,与对木材的需求有很大的矛盾,这种供不应求的状况不利于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3.3林业体制改革进程速度过于缓慢

国家重视经济体制改革,但是林业经济体制改革过程持续时间长,速度过于缓慢,都是我国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困难。落后的经济体制权责不明,营销活动与市场需求脱节,同时也缺少相关的资金支持,使体制改革进程更加缓慢[5]。不仅如此,现有的林业经济发展体制忽视监管工作,监管不严导致相关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其中也有些员工专业能力和素质不高,在工作过程中操作不规范,从而就会浪费资源。

4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分析

4.1国家和政府为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我国作为人口大国,林业经济发展是否遵循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直接影响人们生活。随着我国人口不断增多,森林数量不断下降,那么森林人均占有率远远低于世界森林人均占有率。所以,国家和政府要为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制度保障,最重要的是转变农业发展模式。我国山区丘陵地带面积广,不适合农耕,所以就会出现破坏原始植被的现象,这种农耕方式商品率低,还会发生自然灾害,针对这些问题,国家和各地政府应该制定相关的保障制度,从而保证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同时,地方政府要认真落实国家相关政策法规,以建设“美丽中国”为依据,注意发展与治理同时进行,以人为本,摒弃“先污染,后治理”的思路,保证当地居民的切身利益。

4.2重视提高林业经济发展的技术水平

我国林业企业管理水平低,相关的技术水平也有待提到,所以要重视提高林业经济发展的技术水平。通过提高技术水平,突破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弊端,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率,避免资源浪费,用信息化技术推动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除了保护原始林木,还要重视提高人造林的技术水平[5]。这里主要指提高树苗栽培技术水平,保证树苗的成活率,保证质量的同时缩短生长周期,从而避免砍伐原始树林。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结合国内外先进经验,不断改进不足,从而实现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4.3大力推进林业经济体制变革进程

林业经济体制必须要进行改革。改革之后的林业经济体制,必须既能够适应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又能够体现林业的行业特征。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首先需要政府的林业主管部门制定政策,要根据社会利益化的原则,秉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来科学化地管理林业企业;其次,政府部门要明确林业的产权,让森林资源的使用更加市场化、科学化;最后,林业主管部门要参照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调整对林业企业的管理措施,推动林业企业向新型的现代化企业转型[6]。

4.4建立林业可持续发展相关内容的法律法规

目前我国具有多部林业方面的法律法规,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细则》、《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和《森林防火条例》等。但是这些法律的侧重点具有严重偏差,它们的侧重点都在于保护森林和惩罚破坏森林的行为[7]。而缺少林业行业发展方面的内容,尤其在林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方面,则是一片空白。为了弥补这些法律上的缺失,国家和政府要设立相关的法律法规,从林业行业的发展角度考虑,详细规定林业企业的生产经营,保护我国的林业资源,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土地资源部门配合,准确测量相关数据,可以运用数字摄影技术,结合数据城市模型,准确规划林业发展的规模,从而在发展林业经济的同时做到保护环境,也为我国科学技术发展提供做贡献。

4.5促进林业经济结构优化配置

我国的林业产业由3部分组成:一部分产业负责提供一些生产周期短的工业原料,这部分产业的主要特征容易受到市场需求变化的影响;一部分产业具有较高科学技术水平,具有高度的创新性,比如深加工林业产品;还有一部分产业属于第三产业,比如森林旅游业,这类产业主要利用的是林业资源的附加价值,提升了林业资源所产生的经济效益[8]。所以,要促进林业经济结构优化配置,保留下来原有的先进方面,合理运用自然风格发展旅游业,从而减少砍伐原始森林。此外,也要推动相关产业链的优化配置,合理规划果树种植区域、工业生产区域和自然区域。

5结论

总之,实现我国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国家和地区相关部门一定要重视起来。除了文中提到的5点措施以外,相关部门还要不断深入研究,丰富林业经济发展模式,早日实现林业经济结构优化配置,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做贡献。需要强调的是,实现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相关部门和林业专家要有坚定的信心和勇气,深入调查研究,提高计算机信息化水平,共同努力推进我国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从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实现经济利益与环境利益共赢。

作者:高星 单位:吉州区曲濑林业工作站

参考文献:

1胡斌,常宏林.关于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4(2)

2吴志钦.谈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营林造林工作[J].广东科技,2014(20)

3史浚.林业经济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J].现代经济信息,2014(20)

4常忠光.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浅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2(6)

5段文秀.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12(20)

6陆太安.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前景分析[J].科技创业家,2012(18)

林业技术水平范文篇9

首先,发展农村林业产业,能够有效引导农村的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多元化发展,丰富广大农民的经济收入来源,对于提高农民自身收益,以及加快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而言都具有着十分积极地作用。其次,通过加强农村林业产业链建设,还能够有效的推动农村工业化的发展,吸引林业资源深加工企业入驻农村地区,从而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此外,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也使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富余劳动力,通过农村林业产业发展能够将农村富余劳动力向林业生产及以林业资源为基础相关工业领域转移,解决了农村劳动力闲置的问题,也为农民职业化转型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贵州农村林业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村林业产业规模小,产品科技含量低

贵州省有着占全国总量1.8%的森林资源,在全国各地区森林资源占有量中排名第十六位,但在林业产业的发展水平上却相对较为落后,尤其在农村林业产业方面,不仅产业规模普遍较小,极少有规模型的龙头企业,同时在林业生产技术水平上也相对较低,工艺技术更新缓慢,林业产品缺少技术含量,深加工企业匮乏,产品附加价值低,对林果等产品的价值挖掘不够深入,且名牌产品数量不足,整体市场竞争力较弱,也无法有效的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

2.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限制林业产业发展

贵州农村林业产业发展过程中,由于观念落后以及对短期效益的盲目追逐,导致在林业栽植过程中不注重混交林的培育,并且普遍选择易成活、易管理、生长周期短、效益回收快的林木品种,导致林业结构较为单一,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林业病虫害大面积爆发的隐患。同时,从产业结构来看,林业第一产业所占结构比重始终较大,第二产业发展存在着很大的不足,且第二产业仍以木竹加工等初级阶段为主,技术水平落后,第三产业虽然生态旅游业发展速度逐步加快,但与之配套的服务业发展仍旧较为缓慢,整体来看林业产业结构存在较大的不合理性。

3.融资渠道狭窄,行业管理与服务水平较低

贵州农村林业产业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还面临着融资渠道狭窄和行业管理与服务水平较低的困境,一方面,国家及地方政府在对农村林业产业发展的财政支持方面仍然较为乏力,所能够投入的资金有限,而作为农村林业产业经营主体的农民由于对市场化环境下融资意识较差,以及缺乏科学的信息指导,通过社会金融手段获取发展资金的能力也相对不足,导致农村林业产业资金链普遍较为薄弱。另一方面,针对农村林业产业相关的管理与服务体系仍然不够完善,许多地区甚至未能建立针对林农的信息服务机构,加之林农在文化水平偏低,对现代信息获取渠道了解运用较少,使得林农在市场信息的获取上存在很大的滞后性,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更加制约了农村林业产业的发展水平。

三、促进贵州农村林业产业发展的有效策略

1.加强技术改造,扩大农村林业产业规模

当前贵州省农村林业产业规模小、发展缓慢与林业技术落后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应在着力加强农村林业产业的技术改造,通过更加科学的生产技术的运用,充分挖掘疏林地和宜林地的生产力潜力,同时加大力度改造低产低效林分,以适应林板、林纸等工业用材林的需要。此外,还应鼓励广大林农大力种植当地珍贵树种,在增加林农收入的同时,提高贵州省林业产业的经济效益。此外,还应加强对林业产品深加工技术的发展,吸引高新技术型加工企业到农村建厂,运用新型加工技术,深入挖掘林业产品的深层价值,增加最终产品的科技附加值,并着力打造名优林业产业品牌,同时扩大产业规模,增加规模型龙头企业数量,全面推动贵州农村林业产业的发展。

2.优化产业结构,实现林业产业科学化发展

基于贵州农村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应进一步加快对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一方面,应针对第一产业发展中林木种类单一的问题予以改进,加强混交林的建设与树种的改良,降低纯林比重,同时兼顾短期效益与长远利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合理选种栽培,提高林业结构的合理化水平,降低林业病虫害大面积爆发几率,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要协调好林业第一、二、三产业的比重,在发挥贵州林业第一产业优势的同时,加强对第二三产业重视与投入,多渠道着手提高林业产品加工的技术水平,以技术创新为推动力,促进第二产业的发展,从林业资源的初级加工向高级精深加工方向迈进,使林业加工产业向科技化、集约化方向发展。此外,还要充分发挥贵州省农村地区自然环境、植被景观等方面的资源优势,打造森林生态旅游及配套服务一体化的第三产业发展模式,通过旅游业带动相关服务产业的发展,并以服务产业满足旅游业发展的各方面需求,从而实现林业产业的科学化发展。

3.加强对农村林业产业融资指导与信息服务

贵州省应在农村林业产业发展过程中,加强针对林农市场服务与技术服务,可在农村设立专门的服务网点,给与农民融资方面、市场信息方面以及林业生产技术方面的指导,充分发挥服务职能,帮助农民利用社会金融机构等渠道进行融资,为林农提供新鲜准确的市场信息,并指导农民如何应对和化解市场风险,通过这一系列措施的实施,有力的支持农村林业产业的发展。总结:农村林业产业的发展对于我国的新农村建设以及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都具有着积极的作用,当前时期贵州在农村林业产业发展过程中,应加强对现代林业科技与生产工艺的运用,并结合实际与市场变化趋势,对贵州农村林业产业就够进行科学优化,同时做好对林业产业融资、市场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指导工作,激发农村林业产业发展的潜力,为新时期贵州经济的全面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作者:杨清群 单位:沙包堡办事处林业站

参考文献:

林业技术水平范文篇10

[关键词]林业;育苗技术;管理

目前,安徽省黄山市在许多方面都处于发展阶段,林业育苗技术也不例外,尽管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依旧存在需要完善的地方。与发达地区相比,黄山市的林业育苗技术仍处于落后水平,当然在管理方面也因为受到经济条件、观念、制度等因素的束缚,使得黄山市林业育苗技术不能得到有效提高。因此,必须加强林业育苗技术管理,实现黄山市林业可持续发展。

1黄山市林业育苗技术管理现状

目前,黄山市传统的林业育苗技术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但是,传统的林业育苗技术存在极大的问题,特别是管理方面,致使营林质量甚至整体林业发展都存在一定的隐患。因此,林业工作人员必须端正工作态度,善于及时发现现有林业育苗技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学会依靠自身力量、网络力量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

2黄山市林业育苗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黄山市仍然采用传统的育苗技术,因此会出现蜂窝纸、辣椒管等装黏土的育苗容器,长时间使用这些容器产生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严重制约了苗木的生长,使得培育出来的苗木根系羸弱甚至出现偏根、卷根等现象。这些问题的出现使得林业育苗技术管理的难度不断加大,出现了以下问题。

2.1观念制约

目前,黄山市林业育苗技术管理理念相对落后,从根本上制约了黄山市林业的发展。林业经常被看作是最辛苦且报酬最低的工作,因此使得大部分人都不愿意从事林业工作,致使林业工作缺乏活力。林业工作的条件十分艰苦,福利待遇与其他岗位相比要差一点,这又使得现有的林业工作人员不愿意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不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工作中,专业技术人才流失严重。而现有林业工作人员综合素质较低,关于林业方面的专业知识储备不足,也不愿意及时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加之自身观念落后,不能充分认识到技术管理的重要性,导致林业育苗技术管理滞后,致使黄山市林业发展受阻。

2.2育苗技术落后

时代是在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也是处于持续进步状态的。但是,受到经济条件的影响,使得黄山市不能及时引进新的林业育苗技术,旧技术也得不到有效改进。尽管我国其他省区研究出了许多较为先进的育苗技术,但是,黄山市依旧使用传统的育苗技术。例如,容器育苗技术在黄山市应用较晚,存在认识不足现象。许多人认为容器育苗技术中的关键因素是容器,有些人则认为高质量的种苗是关键因素。在看待每一个事物时,应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对于容器育苗技术也是如此。在进行林业育苗时,应对黄山市林业育苗现状、特点等进行详细的研究,同时要注重对先进技术的甄别,选择适合黄山市实际情况的技术加以利用,而不是固守传统的育苗技术。

2.3硬件条件不足

在进行林业育苗时,往往需要一些设备发挥辅助作用。但是,目前黄山市的林业工作缺乏必要的硬件设备,如相关的机械设备、电子设备、自动化设备等。加之没有适用的新技术引进机制,缺乏对于先进育苗技术的认知,使得育苗技术管理存在缺陷。

2.4现有育苗技术管理机制不完善

林业育苗工作具有极强的综合性、系统性、全面性,因此,要想充分发挥先进育苗技术的作用,就需要配套的育苗技术管理机制,以确保育苗工作的顺利开展。就现状来看,黄山市的育苗技术管理体系不健全,管理机制不完善,没有足够的条件支撑育苗技术人员顺利开展工作,也无法对林业育苗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解决。

3提升林业育苗技术管理水平的对策

3.1及时更新观念

观念会对人的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开展林业育苗工作时一定要做到与时俱进,积极汲取先进技术。无论是林业工作人员还是管理者都应充分意识到引进先进育苗技术的重要性以及进行育苗技术管理的必要性。要为先进育苗技术的应用创造条件并进行监督,使得育苗技术水平不断得到提升。

3.2建立健全林业育苗技术管理机制

由于林业育苗技术管理机制不完善,使得林业育苗技术水平难以得到提高,给林业育苗技术管理工作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因此,应建立健全林业育苗技术管理机制,尤其是苗木质量评价体系,对培育出来的苗木质量进行严格的监督。在对苗木质量进行检测时,可以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实现对苗木质量的及时、便捷监督,实时获取苗木的信息,实现全面管理,不断提高管理工作效率,提升管理工作质量。

3.3注重引进专业技术人才

专业技术人员对于提升林业育苗技术水平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尽管林业工作的条件十分艰苦,但是可以通过制订详细且具有吸引力的激励政策来引进、留住专业技术人员,促进林业育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

3.4建立林木种苗供应体系

积极争取国家、省级林木良种培育资金,重点抓好3个部级林木良种基地、7个地方林木良种和采种基地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增强良种供应能力。组织各地积极申报良种审定,增加经济林良种资源、良种数量。完善林木良种推广体系,保证黄山市主要造林树种基地供种率在95%以上,主要树种良种使用率在90%以上,基本实现种苗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品种化,苗木生产基地化、良种化、市场化。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安徽省林木种子条例》《林木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林木种子质量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强化林木种苗执法队伍建设,严厉打击利用假冒伪劣种苗进行坑蒙欺诈的违法犯罪活动,保护生产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从源头上把好林业建设质量关。

4结语

为了实现林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各级林业工作人员应及时发现林业育苗技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改进,不断完善林业育苗技术管理工作机制。

参考文献

[1]李艳玲,苏峰华.林业育苗及苗期管理技术分析[J].种子科技,2017(3):65-66.

[2]刘永丽.林业育苗技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6(6):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