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3 13:47:10

林业管理

林业管理范文篇1

1.1播种法。播种法是现代林业造林方法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也是最常见的一种方法,与普通的农作物种植十分相似,就是将树的种子直接拨洒在地上,既简单又方便。这种方法看上去十分的简单,实际上越简单的方法所要求的综合条件就会越高,例如在树苗处于幼苗阶段时,一定要为其生长环境带来良好的措施,若不然会对树苗造成很不利的因素,比如生长缓慢、干枯、病虫害等,这些因素会给幼苗的生长和存活带来诸多隐患[1]。1.2植苗法。植苗法也就是所说的穴植法,即在整理好的土地上挖出土坑,然后将树苗的根部完全放入土坑之中,然而这种植苗法对挖出的土坑的深浅具有一定的要求,土坑若挖得太浅,容易导致树苗的根部随着不断的生长而暴露在泥土之外,不利于根部营养的吸收,还容易造成水分的流失,反之若土坑挖得太深,则会对树苗的枝干进行部分遮盖,导致树苗的枝叶无法展开,不能够进行有效的呼吸,会抑制枝叶的生长,所以植苗法要根据具体的土质情况进行土坑的挖掘。1.3分殖法。分殖法是现代造林方法中最为有效且树苗生长速度最快的一种,在进行苗木的种植时,不仅仅将带有根部的整苗用来进行种植,也将树苗的枝干等器官作为苗木来进行栽培,这种方法降低在造林成本方面的投入,操作方便,而且还能够减少幼苗的培育时间,提升生长速度[2]。在进行分殖法时要保证母本的质量,利用营养成分较高的器官来进行培育。在培育过程中苗木对营养成分的要求非常高,也就是对土壤的要求高。不过使用分殖法培育时,对母本上含有营养成分较高的器官数量方面存在一定的限制,这样也就限定了培育范围。

2现代营林生产管理的相关措施

2.1加大建设种苗种植基地。种苗的种植和培养,是开展林业造林工作的基础环节,只有为种苗提供良好的生长条件和空间,才能够有助于树苗的良好成长,因此,林业企业应当针对种苗的种植阶段加大资金投入,建设种苗种植基地。种苗种植基地的建设为树苗成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保证树苗拥有良好的生长条件,也就是说,种苗生长条件与树苗的成长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种苗种植基地的建设能够在进行树苗种植的过程中不断完善树苗的培育方法、扩大种植规模,并且能够保证树苗具有良好的生长能力、抗病虫害能力以及适应性,这也是树苗种植质量的重要保证。2.2完善幼苗苗圃运营机制。林业相关部门在运营时要考虑营利问题,因此在对幼苗苗圃的管理过程中,林业相关部门可以将幼苗苗圃运营方式转变为承包制或私营制,有利于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推动林业企业适应市场化经营模式。幼苗苗圃的经营模式是多种多样的,可根据当下市场情况,进行相应的运营体制的调整,使得幼苗苗圃能够得到良好、有效的运作,这才是林业企业进行幼苗苗圃建设的真正意义。在进行幼苗苗圃的经营模式转变过程中,要落实合同协议的签署,根据幼苗苗圃的实际情况,相应地进行奖惩措施,若经营方存在问题,林业相关部门有权进行收回。苗木价格要按照等级进行设定,不可超出市场价格规律,这样不仅能够对林业造林以及营林生产成本进行控制,还能与良好的市场经营体制相接轨。2.3加强营林抚育工作。土地是保证林业资源的重要基础,也是树苗的生长环境,所以对土地的抚育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在完成造林后,要及时了解树苗的生长情况,查看树苗是否存在根部暴露在外或树苗产生歪斜的情况,对出现根部暴露的树苗要及时进行松土、培土、除草等工作,防止土壤表层出现板结、病虫害等情况,为幼苗提供良好的生长条件。树苗在成长后,要根据生长情况经常进行枝叶的修剪,以保证树木间光合作用的吸收,养分保持等。

3结语

有效利用林业造林方法及营林生产管理,对调整我国林业资源、带动社会经济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也提升了我国林业领域的整体水平,为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林业管理范文篇2

第二条从事林业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林业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进行林业统计监督等活动,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林业企业事业单位和林业统计调查对象,必须遵守国家统计法律法规,如实提供统计资料,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不得伪造、篡改。

第四条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应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十八条的规定和林业统计工作任务的需要,设置统计机构或者在有关机构中设置专职、兼职统计人员,并指定统计负责人。

第五条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的统计机构或者统计负责人的主要职责是:

(一)组织指导、综合协调林业统计工作;

(二)拟定和组织实施林业统计调查计划和统计调查方案,收集、整理、分析、提供林业统计资料;

(三)拟定林业统计标准和林业统计调查表;

(四)完成国家有关统计调查任务,监督检查统计法规和统计制度的实施。

第六条林业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十九条的规定和林业统计工作任务的需要,设置统计机构或者在有关机构中设置专职、兼职统计人员,并指定统计负责人,依法履行组织协调本单位的林业统计工作、完成林业统计调查任务、提供林业统计资料、管理林业统计调查表等职责。

林业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设置统计专业技术职务。具有统计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和统计负责人的调动,应当符合国家统计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七条林业统计调查分为普查、经常性调查、一次性调查和试点调查。

林业统计调查可以根据要求采取信函、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

第八条林业统计调查应当制定统计调查计划及其调查方案。

林业统计调查计划及其调查方案由林业主管部门的统计机构组织有关职能机构拟订,经本部门行政负责人审批,报国家统计局或者同级地方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备案;统计调查对象超出林业系统的,应当报国家统计局或者同级地方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审批;重要的林业统计调查计划及其调查方案,应当报国务院或者同级地方人民政府审批。

第九条林业统计调查计划及其调查方案应当按照林业统计调查项目编制。

林业统计调查项目的立项申请文件,应当包括项目名称、调查机关和项目、范围、对象、方式、时间、内容等事项;重要的林业统计调查项目的立项申请文件,还应当包括论证材料和试点材料。

林业统计调查项目的立项申请报告不符合规定要求的,林业主管部门的统计机构应当及时要求补充或者修改有关材料。

第十条林业统计调查项目按照下列权限和程序审批:

(一)统计调查对象属于林业系统的,由林业主管部门的有关职能机构提出统计调查项目立项申请文件,经林业主管部门的统计机构审核后由本部门行政负责人审批,报国家统计局或者同级地方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备案;

(二)统计调查对象超出林业系统的,由林业主管部门的统计机构组织有关职能机构提出统计调查项目立项申请文件,经本部门行政负责人审核同意后,报国家统计局或者同级地方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审批;其中重要的,报国务院或者同级地方人民政府审批。

第十一条林业主管部门的统计机构应当在收到林业统计调查项目立项申请文件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办理完结有关审核、审批或者备案手续。

第十二条林业主管部门的统计机构应当在收到审批机关或者备案机关下达的林业统计调查项目批准或者备案文件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将布置调查的正式文件、调查方案和调查表式报送国家统计局或者同级地方人民政府统计机构;

林业主管部门的统计机构应当在布置调查的正式文件、调查方案和调查表式批准或者备案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下达林业统计调查项目实施单位。

第十三条经批准或者备案的林业统计调查项目,林业主管部门的统计机构或者林业统计调查项目实施单位必须在相关统计报表的右上角标明法定标识,内容包括:表号、制表机关及其文号、批准机关及其批准文号或者备案机关及其备案文号、有效期截止时间。

第十四条林业统计调查的指标涵义、计算方法、分类目录、统计编码以及其他方面的统计标准,由国家林业局统一制定。

第十五条经批准的林业统计调查项目应当按照下列情形分别确定有效期:

(一)调查时间不超过1年的,有效期为2年;

(二)普查、一次性调查和调查时间超过1年的,有效期到该次调查的资料上报结束时止;

(三)报国家统计局或者地方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备案的林业统计调查项目,有效期为3年。

林业统计调查项目的有效期自该项目批准或者备案之日起计算。

第十六条林业统计调查项目实施单位经统计调查形成的统计资料,应当经本单位行政负责人或者统计负责人审核、签署意见并加盖本单位的印章。

第十七条林业统计资料由林业主管部门、林业企业事业单位的统计机构或者统计负责人统一管理。

林业主管部门、林业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加强林业统计资料的保管、使用管理,建立健全原始资料、台账、统计报表、电子数据等统计资料档案。

第十八条林业主管部门的有关职能机构、林业企业事业单位需要报送或者提供的林业统计资料,应当经林业主管部门的统计机构审查同意。

第十九条全国性的林业统计资料,由国家林业局统一公布。

地方性的林业统计资料,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统一公布。

第二十条全国性的林业统计资料,由国家林业局统一编辑、出版标准文本。

全国性的林业统计资料每年出版一次,编辑工作由国家林业局的统计机构具体负责。

第二十一条在林业统计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统计机构和专职、兼职人员,应当给予奖励。

林业管理范文篇3

第二条从事林业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林业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进行林业统计监督等活动,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林业企业事业单位和林业统计调查对象,必须遵守国家统计法律法规,如实提供统计资料,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不得伪造、篡改。

第四条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应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十八条的规定和林业统计工作任务的需要,设置统计机构或者在有关机构中设置专职、兼职统计人员,并指定统计负责人。

第五条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的统计机构或者统计负责人的主要职责是:

(一)组织指导、综合协调林业统计工作;

(二)拟定和组织实施林业统计调查计划和统计调查方案,收集、整理、分析、提供林业统计资料;

(三)拟定林业统计标准和林业统计调查表;

(四)完成国家有关统计调查任务,监督检查统计法规和统计制度的实施。

第六条林业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十九条的规定和林业统计工作任务的需要,设置统计机构或者在有关机构中设置专职、兼职统计人员,并指定统计负责人,依法履行组织协调本单位的林业统计工作、完成林业统计调查任务、提供林业统计资料、管理林业统计调查表等职责。

林业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设置统计专业技术职务。具有统计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和统计负责人的调动,应当符合国家统计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七条林业统计调查分为普查、经常性调查、一次性调查和试点调查。

林业统计调查可以根据要求采取信函、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

第八条林业统计调查应当制定统计调查计划及其调查方案。

林业统计调查计划及其调查方案由林业主管部门的统计机构组织有关职能机构拟订,经本部门行政负责人审批,报国家统计局或者同级地方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备案;统计调查对象超出林业系统的,应当报国家统计局或者同级地方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审批;重要的林业统计调查计划及其调查方案,应当报国务院或者同级地方人民政府审批。

第九条林业统计调查计划及其调查方案应当按照林业统计调查项目编制。

林业统计调查项目的立项申请文件,应当包括项目名称、调查机关和项目、范围、对象、方式、时间、内容等事项;重要的林业统计调查项目的立项申请文件,还应当包括论证材料和试点材料。

林业统计调查项目的立项申请报告不符合规定要求的,林业主管部门的统计机构应当及时要求补充或者修改有关材料。

第十条林业统计调查项目按照下列权限和程序审批:

(一)统计调查对象属于林业系统的,由林业主管部门的有关职能机构提出统计调查项目立项申请文件,经林业主管部门的统计机构审核后由本部门行政负责人审批,报国家统计局或者同级地方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备案;

(二)统计调查对象超出林业系统的,由林业主管部门的统计机构组织有关职能机构提出统计调查项目立项申请文件,经本部门行政负责人审核同意后,报国家统计局或者同级地方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审批;其中重要的,报国务院或者同级地方人民政府审批。

第十一条林业主管部门的统计机构应当在收到林业统计调查项目立项申请文件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办理完结有关审核、审批或者备案手续。

第十二条林业主管部门的统计机构应当在收到审批机关或者备案机关下达的林业统计调查项目批准或者备案文件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将布置调查的正式文件、调查方案和调查表式报送国家统计局或者同级地方人民政府统计机构;

林业主管部门的统计机构应当在布置调查的正式文件、调查方案和调查表式批准或者备案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下达林业统计调查项目实施单位。

第十三条经批准或者备案的林业统计调查项目,林业主管部门的统计机构或者林业统计调查项目实施单位必须在相关统计报表的右上角标明法定标识,内容包括:表号、制表机关及其文号、批准机关及其批准文号或者备案机关及其备案文号、有效期截止时间。

第十四条林业统计调查的指标涵义、计算方法、分类目录、统计编码以及其他方面的统计标准,由国家林业局统一制定。

第十五条经批准的林业统计调查项目应当按照下列情形分别确定有效期:

(一)调查时间不超过1年的,有效期为2年;

(二)普查、一次性调查和调查时间超过1年的,有效期到该次调查的资料上报结束时止;

(三)报国家统计局或者地方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备案的林业统计调查项目,有效期为3年。

林业统计调查项目的有效期自该项目批准或者备案之日起计算。

第十六条林业统计调查项目实施单位经统计调查形成的统计资料,应当经本单位行政负责人或者统计负责人审核、签署意见并加盖本单位的印章。

第十七条林业统计资料由林业主管部门、林业企业事业单位的统计机构或者统计负责人统一管理。

林业主管部门、林业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加强林业统计资料的保管、使用管理,建立健全原始资料、台账、统计报表、电子数据等统计资料档案。

第十八条林业主管部门的有关职能机构、林业企业事业单位需要报送或者提供的林业统计资料,应当经林业主管部门的统计机构审查同意。

第十九条全国性的林业统计资料,由国家林业局统一公布。

地方性的林业统计资料,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统一公布。

第二十条全国性的林业统计资料,由国家林业局统一编辑、出版标准文本。

全国性的林业统计资料每年出版一次,编辑工作由国家林业局的统计机构具体负责。

第二十一条在林业统计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统计机构和专职、兼职人员,应当给予奖励。

林业管理范文篇4

一、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势在必行

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信息资源是世上的四大资源,他们都是具有可开发性的。人力资源的开发水平,决定物力资源和其他资源的开发水平,它的价值会随着其开发层次的加深而不断提升。人力资源是一种活的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如果能够在林业经济中弥漫着不懈学习与持续创新氛围,这不仅会提高人力资源个体的努力程度,提高其对内外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对创新的认同和支持。同时人力资源素质和管理水平的提升又会影响文化建设,二者之间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最终会对经济转型起到良好作用。林区多种经营、林产工业的发展以及产业、产品结构的调整,实际上是林区经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过程,是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步入现代经济的过程。这一过程的进程及效果将直接取决于林业职工知识结构、能力结构转变的过程及职工素质的整体提高。要达到这一目的首先要要根据国家林业政策的调整,市场的变化,对林业企业的发展战略、发展方向重新定位,在此基础上确定企业员工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其次要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确立人力资本经济发展战略,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管理好人力资源;再次要加大对企业员工的培训。对职工进行培训一是改革现行的培训机制和方式,适应市场变化的要求,加大实践性学习,改革现行的教育结构、方式以及内容;二是建立培训的再教育机制,对员工不断地进行所需要的新知识、新技术的教育,特别是对管理人员和领导层的培训、教育,从而提高千部、职工的综合素质和人力资源的总体能级;三是建立再教育的竞争机制和公平合理的分配机制。除此之外,在企业内部要进行人力资源的合理化管理:第一,人员配置方面。针对劳动力市场,发挥市场机制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利用外部劳动力市场的资源优势,实现了个人与岗位的最优化配置;第二,职业化发展方面。在明确分工的基础上,实施员工录用、考评、薪酬发放和职务提升,致力于培养专业化人才;第三,薪酬福利方面。企业强调货币薪酬,以能力和业绩为标准,实行快速升降制度。第四,劳资关系方面。企业要注重劳资双方的合作关系,让员工能够直接参与企业管理,从而增强其安全感和归属感.提高对企业的忠诚度。

二、以人为本—林业企业发展的秘诀

以人为本的直接解释是以人为“根本”。以人为本的管理的基本思想就是认识到人是管理中最基本的要素,人是能动的,与环境是一种交互作用:创造良好的环境可以促进人的发展和企业的发展;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是可以协调的,将企业变成一个学习型组织,可以使得员工实现自己目标,在此过程中,企业进一步了解员工使得企业目标更能体现员工利益和员工目标;以人为本的管理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人的发展是企业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前提。实行“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把“人”看做是企业的主体和灵魂,看做是一切经济活动、经济关系的主体、基础、前提、动力和目的,把企业视为“人怕勺协作团体和合作团体,作为林业企业就是要把“人怕勺原则贯穿到林业经济改革、发展的全过程。(一)对企业一员工之间关系的再认识员工一组织关系对于员工的行为有重要的影响,强烈的组织支持感能提高员工的组织承诺,激发员工的创新意愿和行为。要达到这一目的,首先,确立参与式的管理和充分的授权用以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权力下放到基层员工,允许员工参与决策制定;其次,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使员工及时获取与工作相关的信息,反馈员工的意见;再次,要认识到企业存在的低权力距离能够带来更多的创新行为,因此,应该淡化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权力差距;最后,关注员工的工作与家庭关系,帮助员工解决工作家庭冲突,实现工作家庭增益,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二)建立人力资源的竞争和激励机制提高员工工作主动性目前,林区人力资源开发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依然是竞争机制作用力不大以及激励机制难以开展的的问题。当前_林业企业人事部门的主要工作仍是计划经济体制下行政程序所规定的人员的聘用与调出、工资奖金、人事档案管理等事务型管理_这与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对人的态度是不相符的。员工流动_特别是企业千部流动,行政调配、安置的成分很大。尽管有的企业已有了“竞争”之名,但尚无“机制”之实,这与员工个人发展期望的矛盾很大。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已成为时代的要求。激励原则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主导方式,它于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及其相互结合上得以体现,它是遵循人力资源管理的精髓。面对林业企业的转型的关键时期,林业企业需要清醒地认识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主体是人,他是建设和运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使其发挥作用的主体。林业企业要求得在市场上的地位,就必须以人为本,对现有的企业和员工的关系进行重新认识和定位,并对现有的人力资源进行科学的开发和管理,完善人力资源管理的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从而实现林业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作者:王佳祥单位:白山市抚松县露水河林业局

林业管理范文篇5

关键词:林业;生产;管理

1引言

林业生产管理主要是借助对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的应用,对我国森林资源进行有效的保护,进而实现对森林资源的培育,促进森林资源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获取,真正实现林业生产管理的实际价值。因此,有要对林业生产管理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分析,并针对林业生产管理的具体内容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期能够促进林业的发展,为环境改造事业和生态建设事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2林业生产的管理问题

近几年,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的情况下,我国高度重视林业生产管理工作,在林业生产建设方面也积极践行提出的一系列生态设想,希望能够为生态建设目标的实现提供有效的支持。但是还应该注意到,林业生产管理虽然受到重视并且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然而在实际开展各项工作的过程中仍然出现了一定的问题,严重制约了林业生产管理工作在新时期的稳定发展。(1)有关部门针对林业生产管理的监督不够规范,各项监督政策的落实受到限制,造成局部地区林业生产工作的开展存在滞后性,仍然有部分生产管理人员受到利益的驱动忽视生态管理模式的构建,不利于林业生产工作的持续稳步推进。(2)林业生产管理过程中所使用的技术水平偏低,无法有效支撑现代社会林业生产管理工作的开展,也难以为林业生产管理工作的全面推进创造良好的条件,特别是林业生产管理过程中对科技成果的转化能力不足,无法实现集成化供给,造成林业生产附加值偏低,资源的利用效果不理想,对林业生产管理效率提高产生阻碍。(3)社会大众对林业生产管理的认识不够全面,尚未认识到自身参与林业生产管理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对林业生产管理的配合度偏低,无法为林业生产管理工作夯实群众基础,也会影响生产管理的实际效果,制约林业生产管理的现代化建设和发展。

3林业生产过程中的技术及管理要点

林业生产过程中的技术和管理要点与林业生产的全过程存在紧密的联系。所以要想促进林业生产的优化,就应该对林业生产过程中的技术和管理要点加以明确,促进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管理作用的全面发展。林业生产过程中的技术和管理要点涉及到种子的采集、播种、苗期管理、造林、新造林管理、中幼林管理、近成熟林管理等几个方面,在本次研究工作中就选取的其中几点进行分析。3.1种子的采集技术要点。应该对种子进行脱粒和净化处理,在对种子进行精心选择后完成储藏工作[1]。3.2播种技术要点。即开始播种前,要保证苗床质量,并且同时对种子进行适当的消毒、催芽,在保证种子达到一定的出芽率后,将种子播入苗床,在苗床上覆盖一层草。3.3造林技术和管理。造林技术涉及到造林地清理、挖穴、造林等几个方面,在造林地清理过程中,需要清除造林地上的杂草灌木,并且对林地进行翻垦,深度最好保持在50cm左右;在挖穴时,应该结合造林的实际需求选择挖穴的方式,对株行距、树穴和深度等进行准确的处理;在造林工作中,一方面要保障起苗的完整性,并且对苗木进行分级处理,选择1~2级苗木开展造林工作,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应适当浇足定根水,保证土壤水分。3.4中幼林管理。在中幼林管理工作中,较为关键的内容就是幼林间伐,即定期对林分郁闭度进行分析和调查,当达到0.8时需要适当开展幼林间伐工作,为幼林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在幼林间伐工作中需要做到砍密留疏、砍小留大、砍弯留直,切实提高中幼林管理实际效果。

4林业生产的有效管理与实现

4.1林业生产及种苗管理做法。在积极探索林业生产高效化管理的过程中,应该明确认识到林业生产和种苗管理是较为重要的内容,只有保障林业生产和种苗管理工作的具体质量,才能够促进林业生产管理工作的全面贯彻落实,促进综合管理目标的实现。因此针对林业生产和种苗管理问题,相关管理人员首先应该关注选种以及净化存储工作,并对种子的发芽率进行准确的测算,定期对种苗进行浇水和施肥等,并针对种苗的四季生长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如夏季应该注意采取避光管理手段,进入秋季应该适当的施加磷肥,在冬季则需要高度关注苗床的深度,必要时可以适当的采用点燃堆草的方式避免苗圃中出现热量的过度损失问题。结合种苗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对种苗管理方式加以明确,并进一步增强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能够为林业生产管理整体效果和质量的提升创造良好的条件。4.2林业生产管理中GIS的应用分析。针对当前我国林业生产管理工作中技术水平偏低的问题,新时期要想促进管理工作取得更好的发展成效,使林业生产管理工作真正满足现代化林业建设发展的实际需求,就应该在林业生产管理中构建信息化平台,积极引入GIS技术辅助管理工作的开展,进而借助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对林业生产管理的综合数据进行整合处理,在神经网络技术和地理信息处理技术的有效支撑下探索林业生产管理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目标,为林业生产现代化建设提供相应的支持和辅助[2]。这样借助对先进技术的应用,在林业生产管理工作中就能够形成对林业生产动态信息的全面把握,林业生态建设也能够取得更好的发展成效,对我国林业经济效益的获取着重要的积极影响。4.3基于营林的林业生产管理。从营林角度积极探索林业生产管理的措施能够为林业生产管理工作的全面推进提供重要的保障,促进林业生产管理工作实现新的发展目标,辅助林业生产现代化建设。在具体借助营林手段加强林业生产管理的实践探索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系统地分析。(1)强化管理工作,控制林业生产的成本。如果林业生产过程中生产成本过高,势必会对林业生产的稳定性和有序推进产生限制性影响。因此从营林角度应该加强对林业生产管理工作的重视,并有效降低生产成本。一方面可以适当的减少造林方面资金的投入,增加成熟林木产量,缩短苗木的培育时间,实现对成本的控制。另一方面也可以科学合理的选择林地,有效改善林地种植品种单一的情况,创造集成效益。(2)结合市场需求对树木进行培育。在探索林业集约化生产的过程中,要想创造出更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就需要对市场上林木需求情况进行统筹分析,进而结合市场需求对树苗进行合理的选择,希望可以进一步增强林业生产的针对性,实现生产和销售的有效对接,为林业生产现代化建设提供良好的支持。(3)按照经济发展规律对生产管理活动进行适当地调整,保证所开展的林业生产活动能够与当前林业经济发展基本情况相适应,在提高生产管理效果的同时,也能够为林业经济建设提供全面的支持,促进林业经济建设取得新的发展成效[3]。4.4加强制度建设,控制生产进度。在发展林业经济,优化林业生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生产制度的建设和完善也会对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应该结合具体的生产工作需求,探索制定科学合理的生产制度,保证林业生产实践探索中对各项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构建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机制,并且对各部门工作人员的职责进行有效的明确。借助制度的保障促进林业生产管理工作的全面贯彻落实,在提高生产管理实际效果的同时也实现对生产进度的科学控制,以最小的成本换取最大的产出,在加强林业生产生态化建设的同时促使林业生产活动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为林业生产在现代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相应的支持和保障。只有这样,林业生产工作才能够实现新发展,在现代社会中为林业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提供有效的支撑。

5结语

林业生产管理涉及到多方面的内容,在全面把握当前我国林业生产管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林业生产管理的技术要点和管理优化措施,应该从多角度入手探索提高林业生产管理效率和效果的措施,促进我国林业生产管理工作逐步进入到新的发展状态,在实现林业经济稳步发展的同时,也为地区生态建设提供有效的支撑,以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更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曹明.浅谈林业生产的管理措施[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6(8):218.

[2]赵振卿.浅谈林业生产的管理措施[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6(6):34.

林业管理范文篇6

在对林业生态环境进行绿化的过程中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加大对林业育苗的管理,而林业育苗技术也就变得尤为重要。林业育苗的管理主要就是对幼苗进行科学的培养,提高幼苗的存活率,推动林业的发展。尽管林业的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传统的林业育苗技术及其管理不利于幼苗树根的孕育,从而出现幼苗轻细,树根稀疏等现象。所以,在对林业进行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育苗管理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改整,加大对林业育苗技术及其管理的重视,从而使幼苗的管理工作能够顺利的进行。

二、林业育苗技术内容分析

1.插条育苗技术

由于春秋季水分都比较充分,再加上气候条件适宜,所以,比较适合采用插条育苗技术。插条育苗技术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①在树苗中优先选取质量优越的苗木,然后找到一处含水量比较充分的地方,在进行插条之前要先对周边的土壤进行清理工作。②把苗木的一头插入土中,并保证土壤中有充足的水分,从而使根系能够迅速的生长。③在幼苗生长的过程中要对周边的杂草以及石块等进行定时的清理,否则会影响根系的生长。④幼苗成活之后要进行移植工作,以便确保以后的育苗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2.分植育苗技术

分植育苗技术主要就是借用先前已经长大的林木的根系以及枝干等进行培育,这样不仅可以加大育苗的成活率,技术操作方面也相对来说不至于复杂,造林的效率也会有所提升,不仅如此,采用此种育苗技术还可以使移植后的苗木能够遗传母体的优越特性。但是,这种育苗技术还有一些问题,就是在移植的过程中对土壤的要求比较高,假如土壤松散或者是温湿条件不达标的话,苗木是很难成活的。

3.栽苗育苗技术

栽苗育苗技术相较于其他两种育苗技术,还有其不同之处,栽苗育苗技术是对根系保存完整的育苗进行栽种,这种育苗技术对幼苗的环境标准比较低,所以,成活率也就相对来说比较高。但是,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在实施此种育苗技术的时候,必须要从基础工作开始,只有这样才可以节约种子,从而减少成本的支出。

三、林业育苗技术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1.林业育苗技术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不完善

在对林业育苗技术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对相关的规章制度进行合理运用,但是,就目前而言,关于林业育苗技术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还不完善,这样不仅会妨碍林业的发展,还会对技术的管理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实际的林业育苗技术管理中不仅制度不完善,一些与之相关的技术方案以及实施手段也不到位,从而严重影响林业产业的发展。

2.缺乏先进的育苗技术管理观念

林业育苗技术的管理必须要具备先进的管理观念,只有这样才可以对林业育苗技术进行有效的管理,从而促进林业的快速发展。但是,目前有很多的育苗技术管理人员不管是管理方面还是技术经验方面都存在严重的缺陷,不仅如此,对于育苗技术管理的观念也不够先进,责任意识也比较差,对林业育苗技术的管理不能够起到很好的指导的作用。3.技术人员比较缺乏根据以前的育苗管理经验得出,当前的林业育苗工作主要就是采用粗放型的方式来进行育苗管理,从而导致林业育苗技术人员的缺乏。由于技术人员的缺少,使林业育苗技术管理方面的成绩也不理想,苗木的成活率也不高。与此同时,再加上林业工作比较辛苦,薪资方面也不甚理想,而且工作环境都是相对比较偏远的山区,致使林业育苗技术人员逐渐减少,从而导致整体技术人员的短缺。

四、提高林业育苗技术及其管理的有效方法

1.健全林业育苗技术管理的相关体制

健全林业育苗技术管理的相关体制是做好育苗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完善的林业育苗管理体制不仅可以推动林业的发展,还可以促使林业育苗技术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对林业育苗技术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有技术上的支持,只有这样才可以确保管理工作的落实,才可以使林业技术能够顺利的进行。在实际的工作中,要对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对每个阶段的工作进行责任划分,从而有效的推动林业育苗的快速发展。

2.树立先进的林业育苗技术管理理念

林业育苗技术的管理必须要树立先进的技术管理理念,只有这样才可以真正认识到林业育苗技术管理的重要性,才可以对林业育苗提供有效的技术保障。林业育苗技术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对林业育苗进行严格的管理以及规划之后,从而能够真正实现育苗技术的有效运用。

3.引进先进的林业育苗技术

就目前而言,我国的林业育苗技术水平还处于落后阶段,不管是设备方面还是机械方面都赶不上当前林业的发展需求,所以,林业部门一定要增加对林业资金的投入,并引进先进的林业育苗技术以及设备,以满足当前林业的发展需求。除此之外,还可以申请让综合能力比较强的技术人员出国进修,或者是邀请在技术方面比较先进的企业或者是个人来进行演讲以及开展技术培训,从而提高我国林业育苗的质量。与此同时,相关林业部门也要加大对林业育苗技术管理的重要,不管是政策上还是经济上都要给予支持。

4.对技术管理人员进行综合能力的培训

林业育苗技术及其管理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关于技术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问题,只有具备较高的综合技术能力,才可以做好对林业育苗技术的管理。所以,林业部门一定要对技术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进行培训,加大对林业技术知识的认知,使其不断的提升管理水平,从而确保林业育苗技术管理的顺利进行。

五、结语

总之,林业育苗技术及其管理是林业建设的首要任务,在对林业育苗技术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不断的加大对育苗技术人员综合能力的培养,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保证林业育苗的质量,推动林业产业的迅速发展。

作者:肖士明 刘利华 单位:江西省兴国县林业局 江西省兴国县崇贤乡林业工作站

参考文献:

林业管理范文篇7

1.1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低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我国也出台了多项林业管理政策。从2003年起,要求事业单位机构人员精减,建立完善的人员编制制度。但其实施过程中,常常面临员工专业素质低下等问题,特别是在农林业方面,专业人才极为缺乏。于此同时,大多数员工正式上岗后,业务培训不足,无法适应工作岗位需要,这种情况的大量出现,严重影响了林业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更无法将农业服务中心的职能充分发挥出来。

1.2基础设施不足

为加快林业发展,各级领导对农业服务中心极为重视,在加大服务中心基础设施建设中,却存在诸多问题,如设备简陋、办公用品不足等。硬件条件不足将直接影响到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甚至出现工作人员懒散、工作效率低等情况。

1.3管理体制不健全

通常情况下,乡镇林业管理实行的管理方式为县乡双重管理,管理体制以乡镇为主,由乡镇掌握“三权”,即人、财、物。这种体制可对社会力量进行整合,并为基层护林网络组建提供便利,但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如服务中心人员不稳定。因乡镇对服务中心有人事权,乡镇可通过工作需要进行人员调配,这种情况下,导致农服务中心人员具有较为频繁的调整性,无法对服务中心人力资源进行科学、合理地调配及运用,无法对人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最终导致服务中心专业人员严重流失。其次,农服务中心工作任务具有广泛性。大量服务中心表示,真正从事林业工作时间有限,只占全年1/9,其他时间,工作人员还需要负责其他事物,这种情况下,导致工作人员无法集中精力进行林业管理工作,无法做好护林工作。

2乡镇林业管理问题的对策

2.1提高工作人员素质

林业局、地方政府及林业站应对农服务中心实施监督管理权,对农服务中心林业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加以完善,实现科学规范管理。统一组织农服务中心人员,进行岗位培训、专业职能培训及依法行政能力培训等。帮助工作人员能够对林业专业技能进行充分掌握,对员工的政治、业务素质等进行全面提升,进一步优化及稳定基层员工队伍。在建立与完善林业管理体系的同时,必须进行定编、定岗、定员、定责等制度的实行,做到明确分工及职责,简化工作流程,对林业管理工作效率进行有效提升。

2.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通过对“全国林业重点工程区林业站建设项目”等相关规定的充分利用,农服务中心必须承担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委托的各项事宜,推广林业科学技术,开展林业技术培训,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等林业社会化服务,为林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为此,必须对国家预算内建设项目投资及资金进行积极争取,进行农服务中心的建立与修葺,并配备完善的办公设备,如电脑、打印机、定位仪、测量仪等。

2.3职能作用的充分发挥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林业局对农服务中心加强了管理与培训力度,对员工工作积极性进行有效提升,并能充分发挥服务中心的职能作用。在资源培育中,农服务中心必须对农村广大群众参与林业建设进行积极动员,对破坏森林资源等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配合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和镇人民政府做好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协助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管理木材经营加工和林木采伐工作,配合做好林木采伐的伐区调查设计,并参与监督伐区作业和伐区验收工作。科学选用林业新技术,加强林业服务能力,积极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有效建议,为本镇林业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2.4加大宣传力度

农服务中心应认真总结本地区林业管理工作,尤其是协助乡镇政府、林业站对林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处理;要求各级人员提高林业管理认识、认真学习相关专业技能,提升自身责任感。同时还要求乡镇领导及服务中心所有人员做好宣传工作,做到林政执法、资源管护,将林业管理的重要性凸显出来,实现林业管理的目的。农业服务中心同时应对《森林法》及林业工作的方针、政策等进行全面贯彻及宣传,帮助乡镇政府进行林业发展规划的制定,对该地区林业资源加以保护,根据相关规定及林业部门进行林业管理工作的开展,并调解各种林地纠纷问题,发展林业生产,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

3结语

林业管理范文篇8

1.1精心安排部署

林业局应以推进精细化管理工作为起点,从制度完善、督促检查、考核机制等方面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精细化管理方案,同时,号召广大林业职工开展“精细化规划建设管理服务”专题学习会,对精细化管理工作进行详细安排部署,使精细化管理工作成为推动林业科学发展的新举措。

1.2完善管理制度

在工作方式、方法和工作效率以及工作的精细化程度上,找准工作切入点,使每项工作任务均达到明确、运行规范和操作方式清晰。制定《黑龙江省各项林业工程造林管理办法》、《林业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聘考核管理办法》(试行)等一系列精细化管理制度,并逐步制定和完善其它相关制度,不断优化工作流程,改变工作方法,规范各科室、单位的职责权限,通过细化制度,充分发挥制度管人,流程管事的作用;同时加大考核力度,对林业系统在编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重新拟定考核办法,进一步激发了专业技术人员的活力。此外,把精细化管理纳入目标责任制,制定考核办法,量化指标,加强考评,考核结果将纳入年终评先范围。

1.3加强理论学习

始终坚持以观念更新推动管理创新,在全系统干部职工中开展学习精细化管理相关知识,准确把握精细化管理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树立推行精细化管理的紧迫感,通过人本化的管理,激发干部职工的责任感和积极性。

1.4考虑群众利益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强群众工作,结合林业实际情况,全面加强林业行风建设,密切党群关系,以服务林农,服务好林农,解决群众实际困难为总抓手,认真落实阶段性工作,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在关系到群众利益的联点帮扶、苗木生产与销售、退耕还林补助资金兑现、公益林管护人员切身利益保障、做好新农村绿化、集体林权制度工作等方面强化服务工作,积极开展党支部联点帮扶、“城乡携手 共建文明”、与社区共驻共建、党员捐款、爱心助残、慰问老党员等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达到了林业工作助推农村经济发展、构建农村和谐的目标任务。

1.5提升队伍水平

为进一步提高林业系统干部职工业务水平、综合素质和履职能力,促进林业工作全面发展,根据全省干部培训计划,组织林业系统干部职工到高等院校林业专业进行培训学习,让干部职工在实践中了解技术、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同时,从规范行为、严肃纪律、严格管理入手,狠抓干部职工作风,建设精细化干部队伍。建立健全分工明确、责任到位、监督有力、运转高效的机关管理长效机制,着力打造一支素质高、能力强、善干事、能成事的干部队伍。

1.6提升管理水平

立足岗位讲认识、谈体会、理思路、定计划,将精细化理念贯穿到每一项具体工作中,结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在林业系统开展林业精细化管理讨论活动,并在年末召开林业系统精细化管理讨论会,通过讨论形成适合林业发展的精细化管理模式,提高林业管理质量,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1.7鼓励科技推广

为了提高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林业部门积极开展林业科技活动,通过聘请省级林业专家作为技术顾问,与中国林业科学院、北京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等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联合与协作等形式,针对林业良种培育、森林抚育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急待解决的关键技术开展科技攻关,研究突破林业建设中存在的技术瓶颈,为林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1.8营造宣传氛围

在网络、媒体及时进行宣传报道,提高精细化管理的社会知晓率,通过加强舆论引导,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形式,围绕“林业为民、管理惠民”这个主题来开展宣传工作,多形式、大范围、高频率、大张旗鼓地开展林业精细化管理宣传活动,努力营造人人关心、个个参与林业精细化管理工作的良好氛围,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宣传林业的巨大作用,加快生态科普基地建设,积极开展森林生态科普活动;充分调动广大市民参与林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公众对创建林业精细化管理的知晓率、支持率和满意度。为建设现代林业提供了强有力的舆论支撑。

1.9构建信息网络

目前,黑龙江省林业门户网站和OA办公系统已全部建成,进入运行阶段。林业信息化平台的建成,将便捷、有效传递林业造林绿化信息,宣讲林业政策法规,方便市民了解花卉苗木供求信息。同时也为市民关注城乡绿化建设,积极献言献策提供了平台,不仅有效推进了林业管理工作精细化,也将为广大市民共同参与林业精细化管理活动发挥积极的作用。

2结语

林业管理范文篇9

财务预算管理指的是企业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制定一系列缜密的预算计划,对一切经济活动的资金流量进行监督和控制,从而保证企业正常运转的管理过程,对企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财务预算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管理企业的财务预算有计划地支出,增强对企业资源和资金的宏观调控能力。有些企业缺乏对财务预算的了解,从而无法正确利用其为企业发展作出贡献,这样是不正确的。财务预算管理在企业中的作用可以列为以下几点:首先,财务预算管理可以有效调控企业职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有助于企业形成高效率、高素质的运营体系;其次,财务预算管理可以帮助决策者更好的决策,能够提高企业的平稳高速发展,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林业财务预算管理指的是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林业部门要实现林业产业预算的收支平衡,使资金能够妥善高效地运用,来减轻国家负担。林业财务预算管理的意义是提高林业各部门的资源利用率和办事效率,还可以逐步更快实现预定目标,对我国林业的快速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林业财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2.1林业财务预算部门的工作定位存在问题

当前我国的林业建设体系中并没有将财务预算管理这一项重视起来,没有设立专门的财务预算管理部门。为了解决这一方面的缺陷,林业的财物管理部门要将这一方面全权负责起来,促进财务预算收支平衡,保障企业的良好健康发展。然而当今财务预算部门并没有加强对预算管理的重视,在一些统计过程中并没有加入财务预算这一项,从而无法发挥财务预算的管理全局作用。

2.2林业某些方面的经费支出超出预算标准

对财务运行过程的监督和管理是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一环,也是发挥财务预算统筹全局的作用。林业中运行的监督是为了保证整个林业体系运行的流畅,也是为了保障整个体系的正常运转,保障林业的正常发展。然而在当今的工作中却常常忽视这一环,对林业单位的正常运行造成干扰。

2.3财务收支操作的规范性不够

在资金运转过程中,总有一项规定是针对财务运转中一些项目的操作的,否则就会出现财务经费产生问题。财务管理中重要的是对财务收支进行规范,对每一项财务方面的收入和支出要具有明确的记录。而林业在当前就缺乏这种硬性规定,常常会导致公司财务的计算方面出现隔断,收支不平衡。另外,财务收支操作的规范性也要注意,若是出现了不规范的操作,导致账目不清晰或者出现问题,也会影响财务收支的准确性。

3加强林业财务管理的对策

3.1提高林业财务预算管理的法律意识

由于缺乏林业财务管理的意识,会导致资金无法顺利落实,整个现金链中部分资金流失,导致整个林业部门出现损失。为了解决这一状况,应当提高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在我国相关制度日益落实的基础上,林业部门更要自律,对员工定期进行培训,有助于他们了解新制度,认识到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从而促进整个行业财务预算管理的发展。

3.2健全林业财务预算管理体系

仅加强重视我国林业财务预算管理是不够的,还要建立一系列比较完善的财务预算管理体系,从而使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得到更好的落实与发展。具体实施方法如下:首先,应当实行责任制度,将工作落实到每一个人,每个人担着不同的责任,有助于责任追究和提高人们的责任感;其次,预算工作的制定过程务必严谨,一旦制定好预算结果是不能擅自更改的,执行过程中也要制定完善的流程以方便各项内容的落实;最后,要做好监督工作,对各项财务支出进行详细监督,避免资金超出预算,造成浪费,同时加强监督也能减少部分违法乱纪现象,有助于良好体系的形成与完善。

3.3预算管理专门化、科学化

林业部门的财务预算管理要在未来走向专门化,虽然当今由于成本问题不能设立专门的财务预算管理部门,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财务预算管理逐渐得到重视,财务预算管理部门的设立也会慢慢得到实现。首先,应做的是加强财务预算管理的科学性,促进整个财务预算管理行业的科学发展,从而加强对林业财务收支的控制,促进林业的大规模标准化发展。

4结语

林业管理范文篇10

第一条为了加强林业标准化工作,促进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和国家标准化工作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林业标准化工作,包括制定和修订林业标准,组织实施林业标准,对林业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

第三条凡下列需要统一的林业技术要求,应当制定林业标准(含标准样品)。

(一)林业技术术语,以及与林业有关的符号、代号(含代码)、图例、图标;

(二)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和林业生产施工与作业过程中对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技术要求,包括环境保护的技术要求;

(三)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和林业生产的勘查、规划、设计、施工作业及其验收的技术要求和方法,包括营造林生产技术要求;

(四)森林、野生动植物、湿地和荒漠资源经营、管理、保护与综合利用技术要求;

(五)森林、野生动植物、湿地资源、荒漠化和沙化土地调查、监测与信息化管理技术要求和方法;

(六)林业生产所需原料、材料以及林业行业特有的药品、设备、机具的技术要求;

(七)林业产品、林木种苗的质量、安全、卫生要求和试验、检验方法以及包装、储存、运输的技术要求;

(八)森林防火与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技术要求,森林、野生动植物检疫、检验方法和技术要求;

(九)数字化林业和信息化管理技术要求和方法;

(十)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技术要求;

(十一)森林风景资源调查、规划、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技术要求和方法;

(十二)其他需要统一的林业技术要求。

第四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项目,可制定林业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

(一)技术尚在发展中,需要有相应的标准文件引导其发展或者具有标准化价值,尚不能制定为标准的项目;

(二)采用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电工委员会以及其他国际组织(包括区域性国际组织)的技术报告的项目。

第五条林业国家标准、林业行业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

下列标准为强制性标准:

(一)森林食品卫生标准、用于森林和野生动植物生长发育、森林防火以及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化学制品标准;

(二)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和林业生产、狩猎场建设的安全与卫生(含劳动安全)标准,林产品生产及其储存运输、使用过程中的安全与卫生(含劳动安全)标准;

(三)森林动植物检疫标准;

(四)重要的涉及技术衔接的通用技术术语、符号、代号(含代码)、文件格式和制图方法;

(五)林业生产、野生动植物管理需要控制的通用试验、检验方法及技术要求;

(六)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的标记方法和标准;

(七)野生动物园动物饲养技术要求和安全标准;

(八)涉及人身安全的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专用设备、机具的质量标准;

(九)林业生产需要控制的其他重要产品标准。

上述标准以外的标准为推荐性标准。

强制性标准分为全文强制和条文强制两种类型。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需要强制的,为全文强制;标准中部分技术内容需要强制的,为条文强制。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和林业企事业单位应当将标准化工作纳入本部门、本单位的科技发展规划和计划,普及标准化知识,增强标准化意识。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分工

第七条国家林业局负责全国林业标准化工作的管理、监督和协调。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国家标准化工作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制定和修订林业标准化规章和制度;

(二)编制林业行业的标准化工作规划、计划和林业标准体系框架;

(三)组织拟订林业国家标准;

(四)组织制定、审批、林业行业标准;

(五)组织实施林业标准并对林业标准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六)管理林业标准化示范工作;

(七)根据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的授权建立林业行业产品质量检验和认证机构,开展林产品质量检验和认证工作;

(八)指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标准化工作;

(九)负责林业行业的国际标准化工作,组织参加有关国际标准化活动;

(十)负责林业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及林业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的领导与管理。

第八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林业标准化管理工作。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国家标准化工作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制定贯彻实施的具体办法;

(二)编制林业标准化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

(三)组织拟订林业地方标准;

(四)组织开展林业标准化人员培训;

(五)组织实施林业标准并监督检查;

(六)组织、指导林业标准化示范工作;

(七)指导下级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标准化工作。

第九条设区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县级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管理本行政区域的标准化工作。

第十条国家统一规划组建的全国林业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是专门从事林业标准化工作的技术组织,负责在林业专业范围内开展标准化技术工作。主要职责是:

(一)制定本专业标准体系表;

(二)提出本专业拟订或者修订的国家标准,制定和修订行业标准的规划以及年度计划项目的建议;

(三)协助组织本专业范围内的标准拟订、制定、修订和复审工作,协调解决有关技术问题;

(四)承担相应的国际标准化技术业务工作;

(五)审查上报本专业的标准草案,对标准草案提出审查结论意见并对标准涉及的技术问题负责;

(六)根据国家林业局的委托,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认证等工作中承担本专业标准化范围内产品质量标准水平的评价工作,以及本专业引进项目的标准化审查工作;

(七)开展本专业标准宣传、贯彻和技术咨询服务等工作。

全国林业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应当有行政管理机构的科技管理人员参加。

国家林业局根据需要确定的林业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参照全国林业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职责承担相应的标准化技术工作。

第三章林业标准的计划管理

第十一条林业国家标准计划按照《国家标准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编制。

林业行业标准计划按照以下规定编制:

(一)国家林业局按照国家标准计划项目的编制原则和要求,根据林业建设的实际情况,提出编制林业行业标准计划项目的原则和要求;

(二)林业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或者林业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应当在林业标准体系框架内,根据林业建设实际以及企事业单位、社会中介组织和个人的意见,提出林业标准计划项目的建议报国家林业局;

(三)国家林业局经汇总、审查、协调后,批准下达林业行业标准项目年度计划。

第十二条对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未作规定的或者规定不全的技术要求,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可依法向本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编制林业地方标准项目计划的建议。

第十三条没有林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企业应当制定企业标准。

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已有规定的,鼓励企业制定严于上述标准要求的企业标准。

第十四条先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定实施的林业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正式后,应当作相应的修改或者终止执行。但严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除外。

第十五条林业标准计划项目承担单位对林业行业标准计划项目经费,必须专款专用。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截留和挪用。

第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对已经下达的林业标准项目项目进行调整:

(一)确属急需的林业标准项目可以申请增补;

(二)确属特殊情况,对林业标准计划项目的内容,包括项目名称、标准内容、主要起草单位和主要起草人等,可以申请调整;

(三)确属不宜制定林业标准的计划项目应当申请撤销。

第十七条需要调整的林业国家标准计划项目,由起草单位填写林业国家标准计划项目调整申请表报国家林业局,经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需要调整的林业行业标准计划项目由起草单位填写林业行业标准计划项目调整申请表,报国家林业局批准。

调整的林业标准计划项目未获批准时,应当按照原定计划执行。

第四章林业标准的制定

第十八条国家林业局主管标准化工作的机构应当按照林业标准计划与林业标准计划项目起草单位签订林业标准制(修)订项目合同。

第十九条全国林业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或者林业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林业局下达的林业标准计划项目组织实施,定期检查林业标准计划项目的进展情况,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起草单位按计划完成任务。

第二十条起草单位应当成立标准起草小组。标准起草小组按照《标准化工作导则》的规定起草标准征求意见稿,编写编制说明及有关附件。

编制说明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工作简况,包括任务来源、协作单位、主要工作过程、标准主要起草人及承担的工作;

(二)标准的编制原则和标准的主要内容(技术指标、参数、公式、性能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论据(包括试验、统计数据)、修订标准时的新旧标准主要技术指标的对比情况;

(三)主要试验或者验证的分析、综述报告,技术经济论证结论,预期的经济效益;

(四)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程度,以及与国际、国外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情况,或者与测试的国外样品、样机的有关数据对比情况;

(五)与有关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关系;

(六)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七)作为强制性标准或者推荐性标准的建议;

(八)贯彻标准的要求、措施和建议,包括组织措施、技术措施、过渡办法等内容;

(九)废止现行有关标准的建议;

(十)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

对需要有标准样品对照的林业标准,应当在审定标准前制备出相应的标准样品。

第二十一条起草单位应当征求生产、管理、科研、检验、质量监督、经销、使用等单位及大专院校对林业标准征求意见稿的意见。涉及人身安全和健康的林业标准应当公开征求公众意见。

第二十二条起草单位应当根据征集的意见对林业标准征求意见稿进行修改,提出林业标准送审稿、标准编制说明及其它附件送林业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或者林业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审查。

第二十三条林业标准送审稿由林业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审查;未成立林业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由国家林业局或者其委托的林业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按照本办法第二十四、二十五条的规定组织审查。

第二十四条国家林业局或者其委托的林业专业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组织林业标准审查时,应当有生产、设计、管理、科研、质量监督、检验、经销、使用等单位及大专院校的代表参加,其中使用方面的代表不应少于参加审查人员总数的四分之一。

第二十五条林业标准的审查可采用会议审查或函审,具体审查方式由组织者决定。对技术、经济影响大,涉及面广的林业标准应当采用会议审查。

采用会议审查,组织者应当在会议前一个月将林业标准送审稿、编制说明及有关附件、意见汇总处理表等提交给参加标准审查会议的部门、单位和人员。采用函审,组织者应当在函审表决前两个月将函审通知和上述文件及林业标准送审稿函审单提交给参加函审的部门、单位和人员。

标准的起草人不能参加表决,其所在单位的代表不能超过参加表决者的四分之一。会议审查必须有不少于出席会议代表人数的四分之三同意为通过;函审,必须有四分之三的回函同意为通过。会议代表出席率及函审回函率不足三分之二时,应当重新组织审定。

会议审查,应当由组织者写出会议纪要,并附具参加审查会议的人员名单。函审应当写出函审结论,并附函审单。

会议纪要应当如实反映审查会审查情况,内容包括对本办法第二十条第(二)至(十)项内容的评定结论。

第二十六条起草单位应当根据审查会或者函审专家的意见对送审稿进一步修改完善,形成下列林业标准报批材料,报送相应专业的林业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或者林业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

一)林业标准审报单;

(二)标准报批稿;

(三)标准编制说明及有关附件;

(四)审查会会议纪要和会议代表名单,或者函审单和函审结论;

(五)意见汇总处理表及其对应标准草案;

(六)被采用的国际标准或者国外先进标准原文(复印件)和译文;

(七)符合印刷、制版要求的插图与附图;

(八)含标准报批稿和编制说明的软盘。

前款规定的报批材料,(一)至(五)项的材料按照顺序装订成册,国家标准一式6份,行业标准一式4份,(六)、(七)、(八)项的材料各1份。

第二十七条林业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或林业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收到林业标准报批材料后应当进行审核;对于符合报批条件的林业标准报批稿,林业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或林业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应当填写林业标准报批签署单后,报国家林业局。

第二十八条林业标准的修改按照本章有关规定进行。

第五章林业标准的审批与

第二十九条林业国家标准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编号、。

林业行业标准由国家林业局审批、编号、,并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林业地方标准由地方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编号、,并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家林业局备案。

企业标准的编号、审批、由企业自定,并按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规定备案。

第三十条制定林业标准过程中形成的有关资料,应当按照标准档案管理规定的要求归档。

第六章林业标准的实施与监督

第三十一条县级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本办法和有关规定开展林业标准化示范工作,并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十二条林业建设工程应当按标准设计、按标准施工、按标准验收。

第三十三条林业标准后,林业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根据本单位科研、生产管理的需要组织培训,贯彻实施。

第三十四条企业应当按标准组织生产,按标准进行检验。经检验符合标准的产品由企业质量检验部门签发合格证。产品或其说明书、包装物上应标注所执行标准的编号。

第三十五条企业新产品的设计和鉴定,技术引进和设备进口均应当按有关标准或者参照相关标准进行标准化审查。

第三十六条对技术水平高、取得显著效益的林业标准,可以按照规定申报科技奖励。

第七章林业标准复审

第三十七条林业标准实施后,应当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适时进行复审。

林业标准的复审由国家林业局组织有关单位进行。

林业国家标准和林业行业标准的复审周期一般不超过五年;指导性技术文件三年内必须复审,以决定其继续有效、转化为标准或者撤销。

第三十八条林业标准复审按下列情况分别处理:

(一)不需要修改的标准确认继续有效。确认继续有效的标准不改动顺序号和年号。当标准再版时,在标准封面的标准编号下注明"XXXX年确认有效"字样。

(二)需要修订的标准作为修订项目,列入计划。修订的标准顺序号不变,只把年号改为修订年号。

第八章附则

第三十九条林业地方标准、企业标准除本办法已有规定的以外,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