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疗效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4 20:26:58

临床疗效

临床疗效范文篇1

中药调配剂量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中药的“量”与疗效有重要关系,医界有“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之说。中药方剂依“君臣佐使”配伍组方,各药剂量变化会导致处方功能、主治发生变化。剂量的准确性直接影响着临床疗效。但在调剂中屡见主观估量,“抓药”代称的现象,造成配方总量、单剂量不准确。中药调配剂量对处方疗效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同一味药,剂量不同,作用亦异。以肉桂为例,小剂量有引火归原的作用;大剂量则有补肾阴,散寒止痛之功能。有些药物剂量不一,还可导致作用相反,如红花少量养血,大量则破血;还有些药物有双向调节作用,如黄连、黄柏之类,小剂量有兴奋作用,大剂量则有抑制作用。这些都说明了药物“量”与“效”的关系。②有些方剂中单味药剂量变化,会使整个方剂主辅换位,药效属性发生变化。如张仲景的小承气汤和厚朴三物汤,因各药用量不同,其所治病证方剂名称都不相同。③某些毒性中药,其治疗量与中毒量非常接近,应严格掌握。如马钱子等,用量不足则疗效不显,用量过大则极易中毒,故应慎选剂量,以防中毒发生。

处方应付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在调配药物时,还要重视处方应付对临床疗效的影响,尤其要注意对药名脚注及附加术语的审定。

中药的处方脚注,是指医师开写中药处方时在某味药的右上角或右下角处所加的简明要求。其目的是指示调剂人员对饮片应采取的特定处理方法。脚注的内容一般包括炮制法、煎法、服用法等。常见的脚注术语有:先煎、后下、包煎、另煎、冲服、烊化、打碎、炒制等。中药脚注的特殊处理,直接影响着药物疗效的发挥。调剂人员必须按处方脚注的要求,认真执行,切不可有丝毫懈怠。有的处方虽未加脚注,但如果是需特殊处理的,仍应按炮制规范的规定处理。如生矿石类、动物角甲类,其饮片质地坚硬,应另包先煎,这样可使有效成分易于煎出;制川乌、制草乌等有毒饮片可先煎,可降低乌头碱含量,减少毒副作用。薄荷等气味芳香、含挥发性成分的饮片不宜煎时间过久,以免有效成分散失,降低疗效,故应后下。富含绒毛的饮片如旋复花、辛夷等包煎,可减少绒毛混入煎剂后刺激咽喉。阿胶、鹿角胶、饴糖、蜂蜜等胶类、蜜膏类中药不宜与群药同煎,以免煎液粘稠而影响其他有效成分的煎出及结底糊化,影响疗效。因此上述各类药物调剂时应执行脚注,单包注明用法。

药物的炮制处理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中药炮制的目的在于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改变或缓和药性,便于调剂、贮藏和提高药物疗效。炮制方法不同,功效各异。中医认为“酒浸外提,姜制发散,土炒健脾,醋制人肝止痛,入盐走肾软坚。”如土炒白术,长于补脾止泻,焦白术,补脾而不滞气;生甘草味甘偏凉,可泻火解毒;炙甘草味甘性偏温,可温中祛寒等。如醋制元胡索,其有效成分生物碱可与醋酸结合成易溶于水的醋酸盐,煎熬时易溶出,能增强止痛作用。因此在配方时应根据处方意图付药,应付炮制品者,一定要依方调配,不可混用、代用。此外,中医用药还讲究“逢子必捣,逢子必炒”的原则,现代研究也证实了这一做法具有增加疗效的作用。因此,如遇到预先不宜捣碎的完整类药材,如大枣、莲子、砂仁、豆蔻等,也必须在调配时临时捣碎。这些都是在中药调配时应遵循的基本规范。

药物质量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药物质量是决定能否提高疗效的保证,中药饮片由于种类繁多,成分复杂,采收、加工、贮存保管不当,极易出现虫蛀、发霉、泛油、变色、气味散失、风化、潮解、粘连、腐烂等变质现象,也有由于药源紧缺,利益驱动导致劣药伪品混入等,这些直接影响着饮片质量和临床疗效,甚至病人的安危。如麦冬、杏仁等走油;白菊花、橘红等变色,可使药物疗效下降发生不良反应;银柴胡,主治骨蒸潮热,退虚热;山银柴胡则有毒。还有如炮甲片以矾水或盐水浸泡以增重,水半夏充半夏,芸苔子充菟丝子等。所以,药房调剂人员更应把好关,坚决杜绝把伪劣、霉变、虫蛀等药物调配出去,以保证临床疗效和患者用药安全。

临床疗效范文篇2

关键词:白花蛇舌草;肺肿瘤;药物疗法;中西医结合;辨证论治

我们于2004-08~2007-07以花边莲汤为基础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40例,并与单纯西药化疗40例对照,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所有80例病例均经病理和/或细胞学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部分为手术后转移或复发病例。所有病例入组前2月内均未接受放化疗,无化疗禁忌症,预计生存期≥3个月,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1.1性别年龄治疗组40例中,男性29例,女性11例,年龄36~74岁,平均51.5岁;对照组40例中,男性30例,女性10例,年龄38~71岁,平均52.3岁。

1.2临床分期按照1997年国际抗癌联盟(UICC)的肺癌分期标准进行分期,见表1。表1临床分期例

1.3病理分型参照WHO1980年制定的肺癌病理分型标准分型,治疗组腺癌18例,鳞癌16例,大细胞癌6例;对照组腺癌17例,鳞癌16例,大细胞癌7例,经统计学处理两组资料具有可比性。

二、治疗方法

2.1对照组化疗方案为NP(NVB+DDP)或GP(GEM+DDP)或TP(TAX+DDP)或DP(DOC+DDP),21~28d为一周期,两周期为1个疗程。完成1疗程4周后复查,评价疗效。

2.2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自拟花边莲汤(白花蛇舌草、半边莲、半枝莲、百合、冬虫夏草、天冬、鱼腥草)。辨症加减:肺脾气虚加黄芪、党参、白术;肺阴虚加麦冬、北沙参、玉竹;痰热淤毒加半夏、川贝、胆南星;肺肾两虚加山萸肉、明附片、五味子;气血两虚加红参、黄芪、当归。辨症加减:咯血加三七、黛蛤散;咳嗽加杏仁、百部;胸痛加香附、枳壳;痰多加半夏、桔梗;气短加麻黄、蛤蚧;化疗期间加旋覆花、鸡血藤。

2.3观察指标治疗期间观察患者咳嗽、咯血、胸痛、咯痰等临床症状,化疗期间及化疗后观察患者的化疗毒副反应及无进展生存时间、生存质量,完成1个疗程4周后进行复查CT检测瘤体大小。

三、结果

3.1近期疗效治疗前后CT对照,近期疗效参照WHO标准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进展(PD)。有效率为CR+PR,两组疗效比较,经卡方检验有统计学差异。见表2。表2近期疗效比较例。

3.2临床症状临床症状的疗效判定以症状消失为显效,症状减轻为有效,症状无变化或加重为无效,两组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比较见表3。表3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例。

3.3化疗不良反应每周检查血常规,按照抗肿瘤药物急性及亚急性毒性反应分度标准[1]评价化疗不良反应。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骨髓抑制状况,II度+III度+IV度骨髓抑制的发生率治疗组为30%,对照组为52.5%,经卡方检验有统计学差异。

3.4生存质量患者的一般状况根据KPS标准评分,治疗后增加10分以上为生存质量上升,减少10以上为生存质量下降,增加或减少不到10分为稳定。治疗后生存质量上升治疗组22%,对照组7%,经卡方检验有统计学差异。

3.5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经影像学检查出现新的转移病灶或原有病灶体积增大超过50%,评价为疾病进展。所有患者均随访半年或至疾病进展而终止随访,治疗组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平均为22.8周,对照组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平均为19.0周,经秩和检验有统计学差异。公务员之家:

四、讨论

肺癌为当前世界各地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我国近20年来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明显上升趋势,其死亡率在全部恶性肿瘤中升幅最大,已居首位。据统计非小细胞肺癌约占肺癌患者的80%,半数以上确诊时已处于III、IV期,失去手术机会。不能手术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的化疗首选以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但单纯化疗的不良反应大,许多患者难以耐受,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且治疗效果不理想。因此努力探索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创新性的综合治疗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肺癌属于祖国传统医学肺积、咳嗽、息膹的范畴。《内经》曰“壮人无积,虚人则有之”,肺癌的发生是由于人体正气不足,阴阳气血失调,使脏腑经络的功能发生障碍,机体抗病能力降低;邪气乘虚而入,滞留于肺,痰气淤毒互结,日久形成肿块而成肺癌。多是本虚标实之证,即气阴两虚、阴阳失调为本,以气滞血淤、痰淤毒互结为标。花边莲汤以白花蛇舌草、半边莲、半枝莲消瘤散结、祛痰逐淤;百合、天冬滋阴润肺;冬虫夏草温肾补肺;鱼腥草清肺化痰。全方既消瘤散结,又扶正固本,标本兼治,临床时辨证加减,屡收良效。

本组观察表明,花边莲汤辨证加减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对于减小瘤体体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化疗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单纯化疗。临床中可以观察到患者服用本方中药后咳痰通畅、痰量减少、肺部啰音改善,说明本方能改善气道通气功能;院内感染的几率相对较小,说明本方可能具有增强人体抵抗力的作用;化疗时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及化疗后脱发现象相对轻微,可以提高患者对高强度化疗的耐受,这对提高化疗的效果无疑是有益的。我们认为,以花边莲汤为基础辨证论治,即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既注重整体又注重局部,标本兼治,其联合化疗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综合治疗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至于是否能够延长晚期或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总体生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孙燕.肿瘤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995.

临床疗效范文篇3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妇产科收治的急腹症患者60例,年龄23~58岁;已婚妇女36例,未婚妇女24例。临床表现为下腹出现剧烈性疼痛,白带增多、肛门坠胀感,部分患者出现阴道出血。经临床B超检查全部患者均被确认为临床急腹症,其中异位妊娠20例,急性盆腔炎18例,卵巢黄体破裂17例,卵巢囊肿5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全部患者分为开腹组28例和腹腔镜组32例,两组患者在发病病症及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通过了解分析患者病情,在治疗中采用保守和积极的两种治疗方式。一般有腹腔出血的患者,分析其腹腔出血的原因多为肿瘤或出现黄体破裂,手术方式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用药物将胚胎杀死则属于比较保守的治疗方式,同样也可达到治疗目的。

2结果

18例急性盆腔炎和5例卵巢囊肿患者应用药物治疗,20例异位妊娠和17例卵巢黄体破裂患者采用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治疗结束后,为了能够更加全面了解所有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对患者进行了长达2年的随访,结果显示其治疗后的平均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妇产科急腹症最主要临床表现:下腹出现急剧疼痛,并伴随肛门下坠感、阴道出血的状况。这种情况多数发病很急,而且病情发展变化也很快。分析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多是因为患者的生殖器出现损伤或者妇科患者有盆腔出血的状况,如果未得到及时治疗,可能会对病情较重者的生命造成威胁。妇产科急腹症在临床上有如下表现:异位妊娠、卵巢囊肿蒂扭转、黄体破裂、急性盆腔炎等。对于某些患有急性盆腔内出血或有盆腔脓肿的患者来说,采用药物治疗方式效果并不显著,因而临床上多采用手术治疗的方式。

3.2妇产科急腹症临床表现的共同特点:临床上妇产科急腹症多表现为异位妊娠破裂出血、卵巢囊肿、破裂、感染、子宫穿孔、卵巢黄体破裂出血等。其临床表现的共同特点主要有:患者出现急性腹痛,并且伴随疼痛还具有急性腹膜炎的病情症状及体征。患者发病均比较急、病情进展也相对较快、病情也不是普通状况,且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也相对比较多。妇产科急腹症多数是育龄妇女比较频发,很多情况下患者都是因为盆腔有出血状况以及患者的内生殖器受到损伤导致的。疾病一旦发生,病情发展的速度就会很快,表现为中下腹急性的撕裂样痛感,且持续数个小时,活动时疼痛加剧,严重者可能会出现阴道出血的情况。

3.3妇产科急腹症的诊断:一般出现妇产科急腹症状况,要求医生能在第一时间内对病情做出最准确的判断并治疗。在病情诊断过程中抓住病情的要点,遇到患者情况危重,短期内对外科急腹症手术的指征又不能加以排除,所以要想对诊断有所明确,还能避免出现因为片面追求确诊所造成的对治疗时机的延误,此时医生应当一边对患者加以抢救治疗,一边开展辅助性的检查,双管齐下可以有效预防患者出现生命安全等问题。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对于患者的病史以及病情都应有详细的了解,尤其是对于患者的的生育情况以及月经发生情况加以了解,特别是对患者的经血量和月经时间要有详细的问询,及时排除一些不利的影响因素。在对患者主要症状进行了解时,重点对其出现腹痛的具体部位、腹痛程度、腹痛性质以及出现的并发症进行详细了解。

临床疗效范文篇4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并发症;妊娠率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多发的妇科疾病,是具有活性的子宫内膜细胞在子宫内膜以外的位置种植并生长的一种病理现象[1]。腹腔镜手术具有微创优势,患者术后恢复快,安全性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2]。本次研究将腹腔镜手术应用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的治疗中,目的是观察其临床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7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病例作为研究样本,以2019年9月-2020年10月为研究区间,以手术治疗差异分组。观察组,年龄22-38岁,平均(27.6±3.5)岁;病程0.6-7年,平均(2.9±0.8)年;包括未婚者3例,已婚者32例;对照组,年龄23-37岁,平均(28.4±4.2)岁;病程0.6-6.5年,平均(3.1±1.2)年;包括未婚者2例,已婚者33例。分组资料,具有同质性(P>0.05)。1.2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采取详细的临床检查,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并不孕者,评估手术指征。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治疗,实施全身麻醉,自患者腹部正中位置取纵向切口,逐层分离皮下组织及筋膜,充分观察患者腹腔内情况。做好病情、病灶位置及严重程度、患者机体耐受力等评估,分别采用活检术、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以及卵巢异位粘连分离术或者以病灶电凝治疗。将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剥离后,以3-0克吸收线将卵巢边缘缝合并固定,并充分止血。手术完成后,采用0.9%氯化钠溶液冲洗腹腔,于腹腔内注入透明质酸钠凝胶。术后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感染药物治疗。观察组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实施全身麻醉,患者取膀胱截石位,于脐部上缘取手术穿刺孔,并建立二氧化碳气腹,压力在14mmHg以内。在右下腹部麦氏点位置将5mm腹腔镜置入腹腔,自左下侧腹部麦氏点位置置入10mm腹腔镜,将手术操作套管置入。采取腹腔镜对腹腔内情况进行探查,重点关注病灶位置及发病情况。对于存在粘连情况的,实施粘连分离术及异位病灶电凝术治疗,将子宫骶骨韧带与子宫卵巢粘连部位钝性分离,将卵巢游离,以单极电凝方式处理盆腔内病灶。对于囊肿情况,以囊肿剔除术治疗,游离卵巢内囊肿,电凝囊肿壁薄膜。将薄膜部位剪开,将内容物吸出,冲洗囊肿部位。将卵巢与囊肿分离,将多余的卵巢薄膜修剪干净,缝合卵巢。对于输卵管堵塞者,需要以输卵管整形术及输卵管通液术治疗。观察输卵管缩窄及粘连位置,进行输卵管松解。存在输卵管伞端闭锁者,需实施输卵管造口术治疗。腹腔镜手术完成后,使用0.9%的氯化钠溶液将盆腔彻底冲洗,术后采取合理的抗生素治疗。1.3观察指标评估手术指标,统计手术耗时、住院天数及术中出血量等信息;评估治疗安全性,统计严重切口疼痛、肠梗阻、切口感染、阴道出血发生情况[3]。1.4统计学分析以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比数据。以(x±s)描述计量数据,检验值为t;以n(%)描述计数数据,以x2检验。P<0.05,对比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手术指标对比从手术时间看,观察组相比对照组耗时更短(P<0.05),从住院天数上看,观察组较对照组更短(P<0.05),从术中出血量看,观察组较对照组更少(P<0.05)。见表1.2.2治疗安全性对比从治疗安全性上看,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引发不孕的概率较高,为妇科常见病。疾病发病率逐渐上升,对患者的家庭幸福造成极大的影响。临床研究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引发的不孕的原因进行分析,发现很多不孕症患者存在排卵障碍及输卵管病变[4]。输卵管阻塞在女性不孕发病中占比30%左右,慢性盆腔炎导致的盆腔粘连及慢性输卵管炎导致的输卵管伞端闭锁、黏膜损伤引发的输卵管闭塞有关。腹腔镜手术的实施,在临床上逐渐成熟,确保了手术治疗的安全性。本次研究将腹腔镜手术应用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的治疗中,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到,观察组在手术耗时、住院天数上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术后治疗安全性上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术后1年跟踪随访中的妊娠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腹腔镜手术具有微创、恢复快,安全性高,可提升妊娠率等优势。对腹腔镜的临床应用优势进行分析,在腹腔镜辅助下开展粘连分解以及卵巢囊肿剔除、输卵管整形、通液等治疗,可充分放大病灶,拓展手术视野,使操作更为精确。手术遵循无创原则,能够尽量保留输卵管及卵巢的正常解剖结构,对血管、神经的损伤小,可降低术后粘连率。综上,腹腔镜手术应用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相比开腹手术治疗安全性更高,术后恢复情况更好,应用价值显著。

参考文献

[1]宋宏.探究腹腔镜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症的效果[J].黑龙江医学,2020,44(2):154-156.

[2]沈艳.GnRH-α辅助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观察及安全性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12(14):75-76.

[3]王秀贤,王素贤,许永芳,等.补肾祛瘀汤联合孕三烯酮对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症患者腹腔镜术后疗效及妊娠率的影响[J].中国性科学,2019,28(12):55-58.

临床疗效范文篇5

[关键词]骨科手术;围术期综合护理;疼痛;焦虑;效果

骨科手术患者的心理和生理会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因手术在心理学上作为一种应激源,会引起患者身体体征和心理的强烈波动,严重可增加患者不能正常进行治疗导致的手术风险概率,患者心理和生理的问题仅依靠单纯传统的疾病护理不能同时解决,将会影响治疗的效果[1],临床研究发现,患者心理和生理的问题通过围术期护理能有效解决,本院对围术期护理对骨科手术患者的效果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在本院接受骨科手术治疗的患者,选取是简单为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病例数为130例。通过随机数字法分组,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中患者男性39例,女性26例,年龄在36岁至5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7.61±2.23)岁;观察组中男性42例,女性23例,年龄在33岁至5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28±2.82)岁。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对照组患者通过常规围术期护理模式进行干预[2],观察组患者以围术期综合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分为手术前心理护理、疾病与健康教育、术后并发症护理[3]。(1)手术前深层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疾病情况及家庭情况,倾听患者的内心想法,与患者进行交流,注意用亲切的态度和温和的语言,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心理开导,采取最合理的针对问题的解决方案,同时对患者进行讲解骨科疾病的知识,消除由不了解自身疾病而带来的恐慌。(2)研究发现对疾病自身的不了解或是一知半解大多数是导致骨科手术患者出现心理的诸多不良反应的原因,因此非常重要的是术前对患者进行健康和疾病知识的讲解,对患者通过讲解疾病的发病原因、手术治疗、高危诱因的方法及术后的康复方法,患者心理的焦虑、恐惧、紧张的心情在了解疾病及健康知识后得以缓解,使患者能有效地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在术前、中、后开展护理工作。(3)患者手术后,下肢血液循环容易受到长期卧床休息而阻碍,因此护理人员需对下肢容易出现的例如静脉血栓、褥疮及消化系统等并发症加强护理和预防。1.3观察指标。使用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两组患者的焦虑情况[4],采取50分制的评分结果,表示患者出现严重焦虑的总得分>29分、表示患者出现明显焦虑>21分、表示患者有焦虑>14分、表示患者可能有焦虑>7、表示患者没有焦虑<7分。对比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疼痛感,采用满分为100分制视觉模拟法(VAS)进行评价患者疼痛程度,分数越高显示疼痛越厉害。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的HAMA评分分级情况研究显示观察组中患者在严重焦虑、明显焦虑、有焦虑、可能焦虑以及无焦虑各维度中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对手术本身操作过程的护理是临床上传统护理模式的重点,但是存在有患者的主观因素往往被忽视了的现象,患者出现不能得到及时解决的不良情绪后,治疗效果受到直接影响,导致患者治疗有效率下降。实验结果显示,较多的焦虑情况出现在对照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患者术后疼痛感较强,且情绪控制不理想。文献报道,骨科手术患者通过围术期护理干预效果显著,与患者术前通过进行亲切的交流,对患者所遇到的困难和疑惑深入了解,解决患者的不良情绪并由针对性地,同时将骨科疾病及治疗的基本知识向患者讲解,对自身的情绪更加了解,增加治疗信心,更有助于解决患者自身不良情绪,与医护人员增加治疗配合度,对患者手术后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通过从易到难、由少到多的康复训练,有助于患者的康复[5]。本实验结果表明,在情绪的波动情况、焦虑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患者都优于对照组,患者手术后疼痛感观察组也比对照组低,可见围术期护理这种护理措施是非常有效的。

[参考文献]

[1]何艳.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对骨科手术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心理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2):86-88.

[2]吕美丽.围术期综合性护理干预对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手术患者的影响观察[J].浙江医学,2017,39(4):315-317.

[3]范祠春.综合护理干预对骨科围术期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18):2328-2329.

[4]廖静.综合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心理状态的影响研究[J].心理医生,2017,23(19).

临床疗效范文篇6

摘要:中药调配工作直接关系到中药临床疗效。调配质量的好坏,不仅影响到药物疗效的发挥,也影响到病人健康乃至生命安危。本文从中药调配剂量、处方应付、药物的炮制处理、药物质量等方面,分析了调配质量对临床疗效的影响。其目的在于提高配方人员的认识,确保调配质量,从而提高中药临床疗效。

中药调配系指按照中医处方要求,将中药饮片调配成适宜临床患者使用的过程,它具有临时调配方剂的特点,是祖国医学理、法、方、药理论和实践的辨证统一,也是医院药剂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中药调剂工作量大,涉及专业知识面广,技术性强,因此调配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临床疗效与安全用药。现就中药调配中影响临床疗效的几大因素进行浅析。

一、中药调配剂量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中药的“量”与疗效有重要关系,医界有“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之说。中药方剂依“君臣佐使”配伍组方,各药剂量变化会导致处方功能、主治发生变化。剂量的准确性直接影响着临床疗效。但在调剂中屡见主观估量,“抓药”代称的现象,造成配方总量、单剂量不准确。中药调配剂量对处方疗效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同一味药,剂量不同,作用亦异。以肉桂为例,小剂量有引火归原的作用;大剂量则有补肾阴,散寒止痛之功能。有些药物剂量不一,还可导致作用相反,如红花少量养血,大量则破血;还有些药物有双向调节作用,如黄连、黄柏之类,小剂量有兴奋作用,大剂量则有抑制作用。这些都说明了药物“量”与“效”的关系。②有些方剂中单味药剂量变化,会使整个方剂主辅换位,药效属性发生变化。如张仲景的小承气汤和厚朴三物汤,因各药用量不同,其所治病证方剂名称都不相同。③某些毒性中药,其治疗量与中毒量非常接近,应严格掌握。如马钱子等,用量不足则疗效不显,用量过大则极易中毒,故应慎选剂量,以防中毒发生。

二、处方应付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在调配药物时,还要重视处方应付对临床疗效的影响,尤其要注意对药名脚注及附加术语的审定。

中药的处方脚注,是指医师开写中药处方时在某味药的右上角或右下角处所加的简明要求。其目的是指示调剂人员对饮片应采取的特定处理方法。脚注的内容一般包括炮制法、煎法、服用法等。常见的脚注术语有:先煎、后下、包煎、另煎、冲服、烊化、打碎、炒制等。中药脚注的特殊处理,直接影响着药物疗效的发挥。调剂人员必须按处方脚注的要求,认真执行,切不可有丝毫懈怠。有的处方虽未加脚注,但如果是需特殊处理的,仍应按炮制规范的规定处理。如生矿石类、动物角甲类,其饮片质地坚硬,应另包先煎,这样可使有效成分易于煎出;制川乌、制草乌等有毒饮片可先煎,可降低乌头碱含量,减少毒副作用。薄荷等气味芳香、含挥发性成分的饮片不宜煎时间过久,以免有效成分散失,降低疗效,故应后下。富含绒毛的饮片如旋复花、辛夷等包煎,可减少绒毛混入煎剂后刺激咽喉。阿胶、鹿角胶、饴糖、蜂蜜等胶类、蜜膏类中药不宜与群药同煎,以免煎液粘稠而影响其他有效成分的煎出及结底糊化,影响疗效。因此上述各类药物调剂时应执行脚注,单包注明用法。

三、药物的炮制处理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中药炮制的目的在于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改变或缓和药性,便于调剂、贮藏和提高药物疗效。炮制方法不同,功效各异。中医认为“酒浸外提,姜制发散,土炒健脾,醋制人肝止痛,入盐走肾软坚。”如土炒白术,长于补脾止泻,焦白术,补脾而不滞气;生甘草味甘偏凉,可泻火解毒;炙甘草味甘性偏温,可温中祛寒等。如醋制元胡索,其有效成分生物碱可与醋酸结合成易溶于水的醋酸盐,煎熬时易溶出,能增强止痛作用。因此在配方时应根据处方意图付药,应付炮制品者,一定要依方调配,不可混用、代用。此外,中医用药还讲究“逢子必捣,逢子必炒”的原则,现代研究也证实了这一做法具有增加疗效的作用。因此,如遇到预先不宜捣碎的完整类药材,如大枣、莲子、砂仁、豆蔻等,也必须在调配时临时捣碎。这些都是在中药调配时应遵循的基本规范。

四、药物质量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药物质量是决定能否提高疗效的保证,中药饮片由于种类繁多,成分复杂,采收、加工、贮存保管不当,极易出现虫蛀、发霉、泛油、变色、气味散失、风化、潮解、粘连、腐烂等变质现象,也有由于药源紧缺,利益驱动导致劣药伪品混入等,这些直接影响着饮片质量和临床疗效,甚至病人的安危。如麦冬、杏仁等走油;白菊花、橘红等变色,可使药物疗效下降发生不良反应;银柴胡,主治骨蒸潮热,退虚热;山银柴胡则有毒。还有如炮甲片以矾水或盐水浸泡以增重,水半夏充半夏,芸苔子充菟丝子等。所以,药房调剂人员更应把好关,坚决杜绝把伪劣、霉变、虫蛀等药物调配出去,以保证临床疗效和患者用药安全。公务员之家

临床疗效范文篇7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妇科;中西医;效果

慢性盆腔炎是临床中常见的妇科疾病,是盆腔生殖器桶周边结缔组织以及盆腔腹膜出现的慢性炎症。常见的病症类型包括子宫炎、盆腔腹膜炎、卵巢炎以及输卵管炎等[1]。为了进一步提升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本次研究将分析采取中西医结合疗法在此类患者中的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本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诊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100例作为此次的研究样本,以随机数字法分组,并依次分别纳入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共计50例,年龄在26-58岁,平均(32.4±0.6)岁;病程时间2个月至8年,平均(2.1±0.2)年。对照组共计50例,年龄在24-59岁,平均(31.7±0.4)岁;病程时间3个月至7年,平均(2.2±0.4)年。两组病人的线性资料对比较为均衡,具备可比性(P>0.05)。1.2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西医药物疗法,头孢西丁钠注射液(1-2g)+生理盐水(100mL)早晚各一次静滴,两次相隔6-8h,2次/d,连续治疗8d为1疗程。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用中医药疗法,应用自拟中药方口服治疗,中药组方:炒当归10g、赤白芍10g、红藤15g、败酱草15g、广木香6g、延胡索10g、炒柴胡5g、陈皮5g、桑寄生12g、山楂12g,薏苡仁15g。以水煎至150mL,1剂/d,分早晚两次服用,以7d作为1个治疗疗程,连续服用2疗程。1.3评价指标。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显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以及体征均完全恢复正常,并且生活行为恢复正常;有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得以明显改善,且体征趋于正常,日常生活行为有所改善;无效:患者症状及体征并未改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指标情况。1.4统计学分析。数据以SPSS17.0处理,均数±标准差用(±s)表示,实施t检验,采用率用%表示,实施卡方检验,将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照。观察组患者当中治疗显效者26例,治疗有效者23例,治疗无效者1例,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是98.00%,而同期对照组患者当中治疗显效者15例,治疗有效者29例,治疗无效者6例,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是88.00%,观察组较对照组有显著优势,两组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2.2两组患者IL-2、TNF指标比照。两组患者治疗前IL-2、TNF指标水平均较差(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IL-2、TNF指标改善效果较对照组更优,两组对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

3讨论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疾病,此类疾病的病程时间较长及治疗后容易复发,对女性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危害,若不能及时有效治疗甚至可能影响患者未来生育。临床中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常采取西药广谱抗生素治疗,然而长时间应用抗生素类药物容易产生肠道菌群失调以及耐药性,且治疗后容易复发。中医将慢性盆腔炎纳入到“带下病”和“妇人腹痛”等范畴中[2]。本次研究中,在应用西药头孢西丁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自拟方剂进行治疗,方剂中红藤和败酱草均具有活血通络和清利之功效;特别是败酱草能够清利湿热并排脓去毒;而当归与白芍配伍可发挥养血行气以扶正气之功效;木香、延胡和柴胡均具有行气止痛之功效,陈皮、薏苡仁和山楂可发挥健脾和胃以养后天之效;桑寄生可补肾袪湿,诸方合用,可共奏清热利湿、化瘀和络之功效[3]。本次研究结果提示,观察组患者通过采取中西医联合疗法,该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更高,同时IL-2、TNF指标改善效果较对照组更优。进一步提示在慢性盆腔炎或者治疗中,采取中西医结合疗法能够进一步提升临床疗效,具有较高应用价值[4-5]。综上所述,在慢性盆腔炎患者治疗中,采取中西医结合疗法可取得满意疗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炎性因子指标,该治疗方案值得应用并推广。

参考文献

[1]易海艳.慢性盆腔炎的妇产科临床治疗效果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05):175-176.

[2]庄姗姗.慢性盆腔炎妇产科临床治疗预后探讨[J].中外医疗,2017,36(08):57-59.

[3]尤伯俭.慢性盆腔炎妇产科临床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4,9(10):68-69.

[4]曹凤兰.三联疗法治疗农村妇女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治疗效果[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01):68.

临床疗效范文篇8

关键词:中医临床;疗效评价;证候疗效评价;评定量表

1现行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体系概况

1.1临床疗效评价指标由于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西医学对疾病的疗效标准,着重于评价病因学、解剖学、病理损害、生化等指标的改变。过去在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中,也多数自觉或不自觉地照搬了西医过去生物医学模式的疗效评价方法和标准,从单侧面、单生物学因素进行疗效评价的研究。由于临床常会遇到患者“病”的指标恢复正常,而主观不适症状仍然存在的现象,因此对于疾病的疗效评价,只重视疾病的生物学指标是不够的,还应该重视患者“人”的一面。随着医学模式和疾病谱的改变,现代医学逐渐认识到患者自身心理感受在临床疗效中的意义,临床疗效评价体系中也开始重视对于人体功能活动和生存质量的整体评价。

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相关疾病的疗效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①疾病疗效评价;②证候疗效评价;③临床主要症状、体征的疗效评价;④理化检查(如影像学指标、生化指标、病理指标等);⑤生存质量;⑥合并症的发生;⑦安全性评价:包括不良反应的症状、体征及理化检查;⑧卫生经济学评价:包括治疗成本的计算、成本-效果分析等。

笔者认为,在具体指标的选择上,应结合各病种的具体病情,选择具有代表性、确定性、区别能力、互相独立的指标,从而初步建立既体现中医特色优势,又与现代诊疗模式相适应的临床疗效评价指标集。例如,对功能性疾病,以现代化功能性检查和中医证候学、生存质量的评价指标为主;对疑难疾病,则应采用宏观和微观、整体和局部、近期和远期相结合的综合指标;对于一些慢性迁延难愈的疾病,则不能仅从近期证候学改变判断,更应重视结局指标的意义。

1.2临床疗效评价方法

为了突显中医整体观念的思想,除临床疗效评价的指标体系有所变化,从单一指标向多元指标集转变,从单纯西医指标向包括病证指标在内的中西医并举的指标集的转变外,综合临床疗效评价方法也应运而生。中医综合临床疗效评价方法不再满足于多指标单一统计方法结果的叠加,而是把各指标作为整体的一部分,运用综合疗效评价方法予以综合立体评价。

常用的临床疗效评价方法较多,如秩和比法,可消除异常值干扰,解决指标值为零时在统计处理中的困惑,能在充分利用原有信息的基础上起校正作用,所以,在涉及病死率的疾病疗效评价中具有一定意义。

对于一些慢性病,更看重整体效益及内部各指标的全面、协调发展,而不是单项指标的特色,考虑运用非线性加权综合法、TOPSIS理想点法、多层次灰色评价等方法。

1.3存在的问题

临床疗效评价包括疗效评价指标和疗效评价方法两个方面。二者之间的关系,简言之,前者决定后者,后者服从和服务于前者。在中医疗效评价指标和方法的研究中,关键还是要解决评价指标问题。

中医药对疾病的治疗着重对人体的整体调节,其对机体的多层次、多环节、多靶点的作用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整体调节,已被认为是产生疗效的依据所在。评定中医药有效性结局的选择既不应从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出发,也不应当是多指标的简单叠加。这一方面是由于疾病指标的选取不应是随意而为,应该在一定标准下进行;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到指标之间是否存在潜在的重复性。因此,对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指标的选择上,应从整体水平考虑,从而对中医药临床疗效作出客观、系统的评价;否则,用现代医学指标来评价中医的证候疗效,不仅掩盖了中医药的疗效,而且不利于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因此,建立符合中医自身规律和特点的临床疗效评价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证候疗效评价的重要性

中医学与西医学最根本的区别在于中医学以人为中心,从人体功能状态、运动状态和状态变化的规律着眼,掌握和调控人体生命活动。有“活力的人”是其观察、调控的对象,而患者自我感受、体验的反馈是辨证论治中被高度关注的重要内容。中医学强调整体调节、辨证论治,重视患者治疗后的满意度和生活质量改善的指标,其实这就是最具体、最直接的评价方法。在医学疗效评价中,中医治疗效果常会受到质疑,究其原因,就是由于缺乏检验中医临床疗效的统一标准,使临床效果无法重复。笔者在文献调研中也发现,大多数作者对于疾病、症状等均采用自拟的疗效标准进行评价。

陈可冀院士认为,评价中医药疗效应强调四性,即:①合理性,其理论思维、病证结合的评估标准以及统计学要求合理;②重复性,其疗效结论主客观误差小,经得起他人重复;③随机性,设计观察验证及后续都能体现;④代表性,基本可以反映当代实际医疗水平[1]。总之,对于中医疗效评价应建立既符合现代医学模式的评价标准,使之能得到医学界公认;又能体现出中医药整体调节特色和优势的综合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方法、指标体系和标准。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精髓,在评价中医临床疗效时,不应缺少反映证候改善程度的指标。笔者注意到,各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对所列每一种疾病都确定了中医证的疗效判断标准,这等于提示所有的疾病都要评价中医证的疗效。强调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中医疗效评价指标和方法体系,在某种程度上也进一步突出了“证”在中医疗效评价中的地位和作用。

近年来,众多学者开展了中医证候的研究。有学者认为,为了降低医生主观因素的影响,可采用降维升阶的方法[2]。首先对证候进行单因素提取,即进行降维;然后进行多因素分析,采用归纳方法,把证候复合成一个“整体”,即证候的升阶,使临床试验中受试对象达到“同质性”要求。另外,也可以采用主证的辨证方法,有研究者根据文献资料及专家意见,拟定某一疾病证候类型访谈大纲,通过大样本调查、分析比较,得出主证(出现率大于50%的症状、舌象、脉象)[3]。再根据主证出现的频度来确定各证型疗效的关键指征,结合定量研究的方法,进行严格数理统计分析,完善“证候评定量表”,建立中医证候评价体系。

值得注意的是,中医的“证”作为疗效评价指标是基于临床经验和逻辑判断确定下来的,不是按照一种严密的论证和验证体系研究出来的,因此,借助现实的“证”进行的疗效评价是比较粗糙的,也难以深入并推广。例如,首先就涉及证候的规范化。证候规范化包括证名的规范和证的诊断标准的规范,其中证候诊断标准的研究是证候规范化研究的主要内容。中医证候复杂、多维,证候量化自拟标准多,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因此,尽管中医界把证作为体现中医特色的疗效评价指标,但目前它还不具备“标准”的性质和要求。中医证候规范化和中医证候疗效评价体系在某种程度上具有顺序上的先后性,跨越发展存在一定难度。

3关于中医临床量表的建立

从理论上说,客观存在的任何一种现象都是可以认识的,因为客观存在就有数量,有数量就可以测量,能测量就可以重复。中医临床疗效也决不是只能在某一人手里重复,一定能量化表达,让人理解。

评定量表是用来量化观察所得印象的一种测量工具,被广泛应用于心理、医学、社会等评估。评定量表的编制是严格按照测量学的原理和方法进行的。在专家经验与文献基础上,进行一系列研究和评价,不单是罗列症状,编成症状清单或词表,而是需要经过信度、效度的检验。

临床结局报告(Patientreportoutcome,PRO)就是一种直接来源于患者,没有医生或其他任何人对于患者反应的解释,对患者健康状况的各个方面进行评定的量表[4]。

中医临床诊疗时大多采取医生口头询问和患者的口头回答等方式,尚处在单纯的模糊的经验现象积累阶段,未能找出对患者描述的症状进行更深一层的量化分级方法。因而,难免会因医者个人知识面和经验的不同,出现症状疗效评价的差异,从而不能对患者病情进行精确评价、系统分析。

患者主观的痛苦与不适是软指标,软指标需要合理评价才能得以推广使用。在完善现代临床评价体系的过程中,如果借鉴量表的相关信息,建立基于患者报告的结局评价指标量化测量体系来评价中医临床疗效,将会解决中医疗效评价中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问题。笔者认为,将PRO量表研究的相关内容与之相结合,借用量表测评的方法,建立符合中医自身规律和特点的临床疗效评价方法,这将为建立适合中医特色的疗效评价体系拓展新思路。

【参考文献】

1]陈可冀.关于传统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问题[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5,3(1):1-2.

[2]赖世隆.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若干关键环节的思考[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19(4):245-250.

临床疗效范文篇9

〔关键词〕葱白;穴位敷贴;术后尿潴留;产后尿潴留;临床疗效;安全性

尿潴留是指尿液潴留在充盈的膀胱内而不能自行排出[1],可分为完全性尿潴留和不完全性尿潴留,其中完全性尿潴留是指患者完全无法排出尿液;不完全性尿潴留是指患者可排出部分尿液,但无法排尽。两种尿潴留情况均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因此,需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以促进排尿,缓解痛苦,改善生命质量[2]。随着中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多种中医护理方案逐渐用于临床。本研究探究葱白穴位敷贴用于妇产科术后或产后尿潴留患者中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50例妇产科术后或产后尿潴留患者,根据干预的不同方式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年龄19~43岁,平均(31.26±1.25)岁;妇产科术后10例,产后15例。观察组年龄19~44岁,平均(31.32±1.34)岁;妇产科术后11例,产后1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纳入标准:符合尿潴留的诊断标准[3];超声检查明显可见膀胱内有尿液,整体膀胱充盈;耻骨上部位叩诊及视诊均可见膀胱有所增大;排尿明显不通畅,且存在水肿情况。排除标准:<18岁;皮肤破损;泌尿系统疾病史或排尿异常史;意识障碍或精神异常;经利尿剂治疗。1.2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播放流水声音,并使用温热毛巾热敷膀胱部位,注意避免烫伤,当患者出现强烈尿意时即可排尿。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葱白穴位敷贴护理:准备4根粗壮的大葱及10~20g食盐,将葱白切成1cm的小段,与食盐一同放入锅中炒至45℃,趁热装入纱布袋,热敷脐周及膀胱部位,以患者自感热气进入腹内为宜,反复加热,热敷3~4次,≥3min/次。1.3观察指标(1)比较两组排尿情况:记录两组妇产科术后或产后4h内、4~6h及6~8h的排尿情况。(2)比较两组膀胱功能:记录两组最大膀胱容量、膀胱初感容积、最大尿流率及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排尿情况观察组排尿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膀胱功能观察组最大膀胱容量、膀胱初感容积、最大尿流率及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中医将妇产科术后或产后尿潴留归为“癃闭”范畴,发病因素为妇产科术后或产后肾虚气亏、内气混乱、脾气受损,膀胱蒸腾失司后出现小便排泄不畅现象[4]。由于水液循环和转换需要膀胱、肾脏、脾脏及肺脏的综合协调配合,所以在治疗术后或产后尿潴留患者时不仅需调节膀胱功能,还需调节各脏器循环功能[5]。以往临床主要采用暗示疗法、热敷干预该疾病患者,但效果欠佳,情况严重时还会进行插管操作,这会对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且会增加感染风险。葱白穴位敷贴属于一种中医新技术,主要通过刺激穴位,促进气血循环,进而起到益气养阴、通利水道、健脾化湿及利尿通气的作用。此外,葱白穴位敷贴的应用,有利于增强膀胱功能,达到固本培元、通利小便的作用[6]。葱白穴位敷贴主要贴于脐周,可起到健脾强肾、回阳救逆、和胃理肠、行气利水、散结通滞的作用。葱白属中药,性味辛、温,入胃、肺经,擅长发散,可以温通人体上下阳气,并散寒止痛;同时,葱白还可以温补阳气,促进水液蒸发和尿液排出。外加炒热的盐,可提升保温性、渗透性,将热温渗透至体内,还可吸附体内的病气、寒气。此法操作简单、安全性高、成本低廉,不会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效果良好。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排尿情况及膀胱功能均优于对照组,提示葱白穴位敷贴用于妇产科术后或产后尿潴留患者中可以促进排尿,改善膀胱功能。但是,在炒葱白的过程中需注意温度不宜过高,且外敷时需装入纱布袋,防止烫伤。综上所述,葱白穴位敷贴用于妇产科术后或产后尿潴留患者中可以促进排尿,改善膀胱功能。

[参考文献]

[1]张乐燕,王璐璐,胡莉娜,等.耳穴压豆联合穴位贴敷预防产妇产后尿潴留的疗效观察[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8,24(10):1204-1207.

[2]郑萍,柳江,陈丽妹,等.穴位贴敷联合按揉法在产后尿潴留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8,24(16):1885-1887.

[3]曹云飞,郑萍,周欢.穴位敷贴联合按揉法对产后尿潴留膀胱功能的影响及临床效果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8,36(9):2298-2301.

[4]庄秀铭,缪海燕,吴佳如,等.莱菔子穴位烫熨疗法对产后尿潴留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2018,37(9):157-158,176.

[5]朱玉平.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穴位贴敷治疗产后尿潴留的疗效[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9,23(9):109-111.

临床疗效范文篇10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2在我院手术室进行手术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50例,观察组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17~64岁,平均年龄为(43.12±4.35)岁,妇产科手术12例,泌尿外科11例,骨科手术13例,普外科手术14例;对照组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18~62岁,平均年龄为(42.01±4.22)岁,妇产科手术13例,泌尿外科12例,骨科手术15例,普外科手术1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做好手术准备措施,包括手术中会使用器械的准备和患者术前的基础准备,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手术环境,保障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治疗顺利进行。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术前护理:护理人员保持耐心和善的态度积极的与患者交流,告知患者手术的基础知识以及成功的案例,对手术相关人员进行简单介绍,缓解其焦虑、紧张、恐惧的心理。术中护理: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护理人员根据其要求,采用保温毯以及加温设备,将室内温度以及湿度调整好,让患者感到舒适。术中冲洗液采用恒温箱,温度维持在37℃。保持耐心和善的态度告知患者术中应注意的问题,并且将患者放置在手术台上;麻醉结束后,护理人员应时刻陪同在患者身边,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以及需求;全麻后为防止眼角膜闭合不全或损伤,护理人员应提前对其涂抹眼药膏。术后护理:护理人员应严密监测患者的复苏情况,做好应急措施,发生不良情况时及时通知相关医生。保持经常与患者交流,使其感受到关爱呵护,并告知家属增强对患者的关心,为患者更好的配合治疗提供保障。指导患者健康饮食,积极参与康复锻炼,加快恢复速度。1.3统计学方法。本研究中所得数据采用SPSS19.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加标准差方式(x±s)表示,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使用x2检验,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麻醉优良率94.00%(47),手术配合度92.00%(46),患者舒适度88.00%(44),患者满意度96.00%(48);对照组:麻醉优良率82.00%(41),手术配合度70.00%(35),患者舒适度62.00%(31),患者满意度78.00%(39)。两组患者麻醉优良率、手术配合度、患者舒适度、患者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手术室是医院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以及抢救的重要场合,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的高低会对患者的预后情况、患者与医生治疗的配合度、手术的成功率以及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产生直接影响[3]。一般手术会对患者的机体造成损伤,同时还会使换者产生焦虑、紧张以及恐惧等不良情绪[4]。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治疗,首先需要医疗人员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增强责任心,做到为每一位手术患者负责,护理人员进行各项针对性的护理,使其感受到医院以及医疗人员带来的温暖,继而提高患者治愈的信心,为之后的治疗提供保障,最终达到临床疗效的提高[5]。本研究探讨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实施舒适护理的临床疗效,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缓解其不良情绪,保持耐心和善的态度与患者交流,告知患者术中的注意事项,按照患者需求调整手术室温度以及湿度,加强患者的舒适度,术后严密监控患者的复苏情况。结果表明,观察组麻醉优良率、手术配合度、患者舒适度、患者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实施舒适护理,有利于降低患者焦虑、紧张、恐惧的心理,提高患者舒适度、手术配合度以及患者满意度,为良好的护患关系提供保障,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西玲,王宇,殷亚亚,等.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6):141-142.

[2]潘俊蓉,张雪花.手术室护理工作中舒适护理的开展及临床效果[J].吉林医学,2015(8):1715-1715.

[3]陶香兰,王琼莲,任君.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5,27(3):15-16.

[4]孙巍.舒适护理干预在手术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15):261-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