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头作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3 20:47:27

口头作文

口头作文范文篇1

一、中学作文教学现状

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是令人堪忧的,突出表现在二个方面;一是效率低;二是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实际写作水平与他们应具有的写作能力不相称。

从学生的角度而言,相当数量的学生还不能写通文章。用词不当,句子表达不清.段茸呈次模糊,思路不顺,这些都是普遍性的问题。

从教师的角度来讲,教学的立足点不明确对学兰写作的实际水平、心理特征缺乏了解和研究.因而在作文教学中出理了单一高标准的写作要求和过于理论化的指导方法,这样势必陷入了“高要求,低效率’的困境。

从教育研究部门来说,遗憾的是至今仍无正式的作文教学大纲,以致造成了目前教学中“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局面。

导致目前作文教学这种现状的原因还与作文训练方式有关:采用单一的书面作文的训练方式,忽视口头作文的训练。在处理两者关系上,未曾“先着眼于口头作文”。①更有的错误地认为口头作文是简单的形式,只是小学阶段书面作文的一种辅助形式,中学阶段已没有必要再经过这一环节。其实,我们“用现代汉语写文章,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是一致的,在这个意义上说口头表达的训练也就是书面表达的训练”。②再说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显然要比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要容易,因而轻视口头作文训练是片面的。同时口头作文和书面作文的区别实际上不在简单与复杂。如果只要求说几句话自然是简单的,假如要求有一定的中心内容。有一定的说理层次,这恐怕是复杂的,有的甚至要比写一篇文章更难。因为口头作文除了朗诵、态度、表情方面要求外,还特别要求思维的严密和敏捷。再有中学的口头作文和小学的口头作文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当我们拿着语句不通的书面作文,让学生通过“讲”、“读”凭“语感”修改时.,就有一种走回头路的味道。因此,丢弃不该丢弃的提高写作水平的“阶梯”——口头作文的做法是不对的。

二、口头作文的理论界定

目前,大家对口头作文理论上的研究还未引起足够重视.实践中也仅停留在形式上。

对口头作文的定义常见的有以下两种:一是从语言的表达方式角度下定义,认为口头作文是作文训练方式之一,属语言的口头形式的训练;二是从口头作文与书面作文关系的角度下定义,认为口头作文与书面作文是作文训练的两种方式,它与书面作文相对,但又与书面作文有着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笔者认为口头作文应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是,凡运用口头语言表达的均可看作口头

作文训练。狭义的是,具有指向规范口头语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训练方式。理论研究的侧重点应放在狭义的口头作文上,因为这与作文教学实际相关,它能较快提高学生的书面作文能力。

口头作文有其自身的特点;

(一)口语本身的特点。它使用得较多的是人们生活中的词汇,有一些特殊的语法现象;短句多,省略句多,自然句中易位现象多。

(二)口语表达的特点。有特定的语言环境和确定的对象。可以借助声音的变化表情达意,可以借助“人体语言”(bodyLanguage)——面部表情,手势、姿态、动作或笑、哭、叹气等“副语言”(ParaLanguage)表情达意。表达的过程短促、直接,具有不定型性,一瞬即逝。

由此可知,口头作文具有适用范围的广泛性和表达手段的多样性的特点,其在作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使其又具有使用上的重要性特点。

三、口头作文是培养学生成为“现代化社会人”的重要途径

随着形势的发展,传统的教育观念正在逐渐改变,培养学生成为“现代化社会人”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作为“现代化社会人”应具有那些素质呢?专家认为必须具有适应现代化社会生活、工作、建设需要的能力。这种能力也可以说是一种“应变能力”,它包括:“适应社会能力”,“克服自卑能力”,“取得成果的坚持力、自信力”。这种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对初高中学生来说,更应该把培养应变能力作为“涵养、锻炼”自己的目标之一。如何“涵养、锻炼”呢?口头作文不能不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因为口头作文需敏捷灵活的思维,这对于将来走上社会与人交流思想、处理事务和生活无疑是有益的。口头作文还给学生提供了锻炼的场所,它往往设定不同的语境,并给学生以“成功”和“改造”的机遇,因而对培养他们“克服自卑能力’,树立“自信力”都会有积极影响。同时,“自信力”的提高又促进了“坚持力”的增强。

突飞猛进的现代化建设,对“现代化社会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青少年正面临着现代化传声技术的“挑战”。世界正进入“人”“机”对话时代,从而对人们的口头表达能力提出了“高效率’的要求,说话要求准确、清晰、严密。同时“口头语言发展必将日趋规范”,⑧不具备相应的语言修养就无法适应现代化社会的发展。口头作文正是顺应了时代要求,因此,我们应该从现代化的高度认识口头作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还需要指出的是,现代化社会对青少年提出的要具备的语言修养和相应的口头表达能力,决不是仅针对优秀学生,而是全体学生,如果轻视它,其带来的痛苦,将是很大的。因为从社会运用语言的前景来看,在许多场合下口语比书面语更加重要,而精密的传声设备,使得口语得以随时随地记录、传播和保存。由于口语表达速度快于书面表达(据统计,一般人口述速度每分钟在150字以上,而书写则大约只30字左右),因此,那种靠书面语交往的场合将会减少。简洁的交谈、电传的口授和人机之间的对话,都要求人们具有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口头表达能力。否则就会对正常的学习和工作带来影响。所以,教师在口头作文训练中,必须充分强调其重要意义,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以提高整体的口头作文水平。

未来社会还对人的智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对人的情感和意志品质也提出了相应的标准。人的智力发展离不开外界条件,口头作文对人的智力发展的作用在于其特有的“智力杂交”和“智慧交锋”效应。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思维是人和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口头作文训练中,每个人在听讲交流时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感触.因为任何一位“听讲者都不可避免地要发挥接受主体的创造才智”。口头作文正是在通过不断的“智力杂交”和“智慧交锋”中拓展了学生的横向和纵向的思维力,想象力、感知力,因面促进了智力的发展。

口头作文对意志品质的培养作用也是很大的,尤其是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的养成。受口头作文语盲氛围的影响,可以减少学生意志品质的独断性(即“固执己见”),减少语言使用的盲目性,长期坚持则会增强学生意志品质的自觉性。口头作文表述、修改都需要直接、迅速,有利于意志品质果断性的培养。不断的口头作文锻炼,会使学生养成正确使用语言的习惯,“约束”自己不规范语言的使用,从而提高了意志品质的自制性。而这些都是“现代化社会人”所要具备的品质。

四、口头作文在培养学生写作能力中的作用

写作能力的培养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写作能力一般包括:观察分析事物能力,立意、选材,构思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修改、核对能力,书写能力。以上所列各项除书写能力与口头作文无关外,其余各项能力的形成与口头作文都有关系。

(一)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的提高.学生平时对事物的观察往往是片段的、零星的、不连续的.所见所闻的事物也往往是一些理象.甚至是模糊不清的。口头作文耐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培养,主要在于接受教师的指导和同学的影响。可从教师和同学蔑察,分析事物的不同角度上受到启发,有助于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的提高。

(二)立意、构思、选材能力的提高。这方面口头作文具有无与伦比的优点。口头作文具有迅速和可变性的特点,学生完成立意、构思、选材后,可以随时受到教师和同学的启发、点拨,不断地得以领会题意,确立主题,明晰思路,把握材料,决定取舍修订,并可随意变更,随便设计,直至满意。这完成的过程,也是这些能力提高的过程。

(三)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上,好多学生都感到头痛,程度差的学生无从下笔,就是程度较好的学生往往也不敢贸然下笔。口头作文则可打消学生的这种顾虑,因为可以随时修正。这样,大胆作文,不断训练,语言的表达能力就会逐渐得以提高。

(四)修改、核对能力的提高。口头作文很大程度上受语感的支配,而语感具有理解功能、评判功能、情感功能,它们的增强,又会大大提高写作的修改和核对能力。修改和核对的“渠道’,既可通过自我感悟,亦可借助他人力量;既可要求自己,亦可监察他人。修改、核对的“形式”,既可讨论,也可辩论;既可肯定,也可否定(注意,应以肯定为主);既可集中进行,也可分散进行。同时在内容、方式等方面都具有不拘一格、快速、便利、高效的特点。

五、口头作文与书面作文的相互关系

口头作文与书面作文均是通过言语的表达而完成的。在要求上两者是相同的,都要求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言之有力。

口头作文和书面作文也有不同的一面。口头语言借助于声音,书面语言借助于文字。口头语言更多的是带有“自然”的特征,书面语言是口语的加工形式,在生活中担有比“口语高级”的交际任务。从语言的的发展顺序看,口语领先,书面语居后。因此,可以说,“只有研究口语,才能把握住书面语。”④

同时,口头作文和书面作文的关系又是相辅相成的。口头作文可以较快地检查学生的思考结果,从而促使积极思考,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敏捷性,有利于书面作文能力的形成和提高。书面作文写作和修改过程的思维凝重性的养成,又可以反过来促进口头作文语言的准确、清晰、严密。

为此,在处理两者关系上,应注意两者“并举”,“以语言为门径,以文字为重点,达到语言和文字都提高的目的”。⑤在训练时间上,要坚持“先说后写”。在具体的处理上要注意科学合理安排,但不能颐此失彼。有人预言:“如果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把说和写结合起来,先说后写,那么学生的表达能力将会出现一个新的局面。”⑥对此,叶圣陶、张志公和其他一些专家学者都曾大声疾呼,但遗憾的是仍未引起足够重视。

六、口头作文是消除学生写作心理障碍的好办法

制约中学生写作能力发展的心理因素很多,除了写作本身的复杂性和困难度外,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年龄”的心理因素。到了中学阶段,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认知领域的扩大,情感也更加丰富起来。反映在语言使用的选择上,低年级较多使用表象语言,高年级逐渐爱用表意和表情语言,呈现出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发展的特征。这种变换和发展通常表现出“心有余而言不足’的矛盾,于是出现了写作时难以表述较复杂的事物和抒写较复杂的情感,从而形成写作心理障碍,觉得很难下笔,下笔时又怕写不好。口头作文却是消除上述写作心理障碍的好办法,因为;

(一)口头作文以语音为表达形式,呈现的是“不定型性”。它的修正要比书面写作的修正容易得多,这正好打消了学生下笔难,或怕写不好的顾虑。

(二)口头作文的训练场所大多在课堂,有别于其他口头表达场所。它允许学生说错,允许相互纠正,自我更正,指导改正,随时修正,并且易见效。这样,学生心理负担相对就少了。

(三)有了口头作文阶段的整理加工,再作书面作文,学生会觉得容易得多,而且写出的作文质量也更好。这样,会提高他们写作的积极性,消除写作难的心理。

七、口头作文实践中的几个问题

就目荫口头作文教学实践来说,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要制订不同单位时间的口头作文计划,把多样性的训练方法体现到计划的系统性上来。

(二)要重视思维方式的指导,充分创设条件,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求异思维。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思维定向速度,提高学生迅速构思的能力。

(三)因为口头作文具有不受时空限制的优点,因此,可利用一切可能机会进行。在与书面作文教学结合时,时间安排在书面写作前及写作后的评议上为宜。

(四)口头作文到书面作文的中间过渡时机,应是在口头作文达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的基础上,然后实现由“口头”向“书面”的过渡,最终达到“写有内容,写有层次,文有中心,写有重点”。

(五)在训练中教师可进行“下水口头作文”给学生以示范,亦可以有意识地对部分学生先进行辅导,然后让学生口头作文,再集体讲评。要尽可能创设和谐、自然、开放的口头作文训练环境。

(六)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语言技巧方面的培养,包括训练时的语音、语调、语态等方面的指导。还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年龄、生理、心理特点,因材施教,使其循序渐进。

口头作文训练方法可采用的也不少,以听引入的有:听了说,说了写,听了写,写了说;以读切入的有:读了说,说了写,读了写,写了说。听可以听老师的和同学的,还可以听自己的(录音)。读可以读写好的文章,也可以读写作提纲,包括自己的、别人的。无论怎样,其终极目标是通过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进而提高书面写作的能力。

综上所述,在中学阶段我们绝不可轻视口头作文,在作文教学中把它放在“先导”、“基础”、“着眼点”来认识,把它作为“改进

作文教学的切入口”来重视。

参考文献:

①何深:《中学语文教学法》,河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20页。

②《写作与作文教学》,云南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第331页。

③《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缩印本)1989年版,第812页。

④伍铁平:《普通语言学概要》,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33页。

口头作文范文篇2

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是令人堪忧的,突出表现在二个方面:一是效率低;二是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实际写作水平与他们应具有的写作能力不相称。

从学生的角度而言,相当数量的学生还不能写通文章。用词不当,句子表达不清,段落层次模糊,思路不顺,这些都是普遍性的问题。

从教师的角度来讲,教学的立足点不明确,对学生写作的实际水平、心理特征缺乏了解和研究。因而在作文教学中出现了“单一高标准”的写作要求和“过于理论化”的指导方法,这样势必陷入了“高要求,低效率”的困境。

从教育研究部门来说,遗憾的是至今仍无正式的作文教学大纲,以致造成了目前教学中“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局面。

导致目前作文教学这种现状的原因还与作文训练方式有关:采用单一的书面作文的训练方式,忽视口头作文的训练。在处理两者关系上,未曾“先着眼于口头作文”。[1]更有的错误地认为口头作文是简单的形式,只是小学阶段书面作文的一种辅助形式,中学阶段已没有必要再经过这一环节。其实,我们“用现代汉语写文章,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是一致的,在这个意义上说口头表达的训练也就是书面表达的训练”。[2]再说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显然要比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要容易,因而轻视口头作文训练是片面的。同时口头作文和书面作文的区别实际上不在简单与复杂。如果只要求说几句话自然是简单的,假如要求有一定的中心内容,有一定的说理层次,这恐怕是复杂的,有的甚至要比写一篇文章更难。因为口头作文除了朗诵、态度、表情方面要求外,还特别要求思维的严密和敏捷。再有中学的口头作文和小学的口头作文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当我们拿着语句不通的书面作文,让学生通过“讲”、“读”凭“语感”修改时,就有一种走回头路的味道。因此,丢弃不该丢弃的提高写作水平的“阶梯”——口头作文的做法是不对的。

二、口头作文的理论界定

目前,大家对口头作文理论上的研究还未引起足够重视,实践中也仅停留在形式上。

对口头作文的定义常见的有以下两种:一是从语言的表达方式角度下定义,认为口头作文是作文训练方式之一,属语言的口头形式的训练;二是从口头作文与书面作文关系的角度下定义,认为口头作文与书面作文是作文训练的两种方式,它与书面作文相对,但又与书面作文有着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笔者认为口头作文应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是,凡运用口头语言表达的均可看作口头作文训练。狭义的是,具有指向规范口头语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训练方式。理论研究的侧重点应放在狭义的口头作文上,因为这与作文教学实际相关,它能较快提高学生的书面作文能力。

口头作文有其自身的特点:

(一)口语本身的特点。它使用得较多的是人们生活中的词汇,有一些特殊的语法现象:短句多,省略句多,自然句中易位现象多。

(二)口语表达的特点。有特定的语言环境和确定的对象。可以借助声音的变化表情达意,可以借助“人体语言”(bodyLanguage)——面部表情、手势、姿态、动作或笑、哭、叹气等“副语言”(ParaLanguage)表情达意。表达的过程短促、直接,具有不定型性,一瞬即逝。

由此可知,口头作文具有适用范围的广泛性和表达手段的多样性的特点,其在作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使其又具有使用上的重要性特点。

三、口头作文是培养学生成为“现代化社会人”的重要途

随着形势的发展,传统的教育观念正在逐渐改变,培养学生成为“现代化社会人”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作为“现代化社会人”应具有那些素质呢?专家认为必须具有适应现代化社会生活、工作、建设需要的能力。这种能力也可以说是一种“应变能力”,它包括:“适应社会能力”,“克服自卑能力”,“取得成果的坚持力、自信力”。这种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对初高中学生来说,更应该把培养应变能力作为“涵养、锻炼”自己的目标之一。如何“涵养、锻炼”呢?口头作文不能不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因为口头作文需敏捷灵活的思维,这对于将来走上社会与人交流思想、处理事务和生活无疑是有益的。口头作文还给学生提供了锻炼的场所,它往往设定不同的语境,并给学生以“成功”和“改造”的机遇,因而对培养他们“克服自卑能力”,树立“自信力”都会有积极影响。同时,“自信力”的提高又促进了“坚持力”的增强。

突飞猛进的现代化建设,对“现代化社会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青少年正面临着现代化传声技术的“挑战”。世界正进入“人”“机”对话时代,从而对人们的口头表达能力提出了“高效率”的要求。说话要求准确、清晰、严密。同时“口头语言发展必将日趋规范”,[3]不具备相应的语言修养就无法适应现代化社会的发展。口头作文正是顺应了时代要求,因此,我们应该从现代化的高度认识口头作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还需要指出的是,现代化社会对青少年提出的要具备的语言修养和相应的口头表达能力,决不是仅针对优秀学生,而是全体学生,如果轻视它,其带来的痛苦,将是很大的。因为从社会运用语言的前景来看,在许多场合下口语比书面语更加重要,而精密的传声设备,使得口语

得以随时随地记录、传播和保存。由于口语表达速度快于书面表达(据统计,一般人口述速度每分钟在150字以上,而书写则大约只30字左右),因此,那种靠书面语交往的场合将会减少。简洁的交谈、电传的口授和人机之间的对话,都要求人们具有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口头表达能力。否则就会对正常的学习和工作带来影响。所以,教师在口头作文训练中,必须充分强调其重要意义,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以提高整体的口头作文水平。

未来社会还对人的智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对人的情感和意志品质也提出了相应的标准。人的智力发展离不开外界条件,口头作文对人的智力发展的作用在于其特有的“智力杂交”和“智慧交锋”效应。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思维是人和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口头作文训练中,每个人在听讲交流时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感触,因为任何一位“听讲者都不可避免地要发挥接受主体的创造才智”。口头作文正是在通过不断的“智力杂交”和“智慧交锋”中拓展了学生的横向和纵向的思维力、想象力、感知力,因而促进了智力的发展。

口头作文对意志品质的培养作用也是很大的,尤其是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的养成。受口头作文语言氛围的影响,可以减少学生意志品质的独断性(即“固执己见”),减少语言使用的盲目性,长期坚持则会增强学生意志品质的自觉性。口头作文表述、修改都需要直接、迅速,有利于意志品质果断性的培养。不断的口头作文锻炼,会使学生养成正确使用语言的习惯,“约束”自己不规范语言的使用,从而提高了意志品质的自制性。而这些都是“现代化社会人”所要具备的品质。

四、口头作文在培养学生写作能力中的作用

写作能力的培养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写作能力一般包括:观察分析事物能力,立意、选材、构思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修改、核对能力,书写能力。以上所列各项除书写能力与口头作文无关外,其余各项能力的形成与口头作文都有关系。

(一)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的提高。学生平时对事物的观察往往是片段的、零星的、不连续的。所见所闻的事物也往往是一些现象,甚至是模糊不清的。口头作文对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培养,主要在于接受教师的指导和同学的影响,可从教师和同学观察、分析事物的不同角度上受到启发,有助于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的提高。

(二)立意、构思、选材能力的提高。这方面口头作文具有无与伦比的优点。口头作文具有迅速和可变性的特点,学生完成立意、构思、选材后,可以随时受到教师和同学的启发、点拨,不断地得以领会题意,确立主题,明晰思路,把握材料,决定取舍修订,并可随意变更,随便设计,直至满意。这完成的过程,也是这些能力提高的过程。

(三)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上,好多学生都感到头痛,程度差的学生无从下笔,就是程度较好的学生往往也不敢贸然下笔。口头作文则可打消学生的这种顾虑,因为可以随时修正。这样,大胆作文,不断训练,语言的表达能力就会逐渐得以提高。

(四)修改、核对能力的提高。口头作文很大程度上受语感的支配,而语感具有理解功能、评判功能、情感功能。它们的增强,又会大大提高写作的修改和核对能力。修改和核对的“渠道”,既可通过自我感悟,亦可借助他人力量;既可要求自己,亦可监察他人。修改、核对的“形式”,既可讨论,也可辩论;既可肯定,也可否定(注意,应以肯定为主);既可集中进行,也可分散进行。同时在内容、方式等方面都具有不拘一格、快速、便利、高效的特点。

五、口头作文与书面作文的相互关系

口头作文与书面作文均是通过言语的表达而完成的。在要求上两者是相同的,都要求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言之有力。

口头作文和书面作文也有不同的一面。口头语言借助于声音,书面语言借助于文字。口头语言更多的是带有“自然”的特征,书面语言是口语的加工形式,在生活中担有比“口语高级”的交际任务。从语言的的发展顺序看,口语领先,书面语居后。因此,可以说,“只有研究口语,才能把握住书面语。”[4]

同时,口头作文和书面作文的关系又是相辅相成的。口头作文可以较快地检查学生的思考结果,从而促使积极思考,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敏捷性,有利于书面作文能力的形成和提高。书面作文写作和修改过程的思维凝重性的养成,又可以反过来促进口头作文语言的准确、清晰、严密。

为此,在处理两者关系上,应注意两者“并举”,“以语言为门径,以文字为重点,达到语言和文字都提高的目的”。[5]在训练时间上,要坚持“先说后写”。在具体的处理上要注意科学合理安排,但不能顾此失彼。有人预言:“如果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把说和写结合起来,先说后写,那么学生的表达能力将会出现一个新的局面。”[6]对此,叶圣陶、张志公和其他一些专家学者都曾大声疾呼,但遗憾的是仍未引起足够重视。

六、口头作文是消除学生写作心理障碍的好办法

制约中学生写作能力发展的心理因素很多,除了写作本身的复杂性和困难度外,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年龄”的心理因素。到了中学阶段,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认知领域的扩大,情感也更加丰富起来。反映在语言使用的选择上,低年级较多使用表象语言,高年级逐渐爱用表意和表情语言,呈现出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发展的特征。这种变换和发展通常表现出“心有余而言不足”的矛盾,于是出现了写作时难以表述较复杂的事物和抒写较复杂的情感,从而形成写作心理障碍,觉得很难下笔,下笔时又怕写不好。口头作文却是消除上述写作心理障碍的好办法,因为:

(一)口头作文以语音为表达形式,呈现的是“不定型性”。它的修正要比书面写作的修正容易得多,这正好打消了学生下笔难,或怕写不好的顾虑。

(二)口头作文的训练场所大多在课堂,有别于其他口头表达场所。它允许学生说错,允许相互纠正,自我更正,指导改正,随时修正,并且易见效。这样,学生心理负担相对就少了。

(三

)有了口头作文阶段的整理加工,再作书面作文,学生会觉得容易得多,而且写出的作文质量也更好。这样,会提高他们写作的积极性,消除写作难的心理。

七、口头作文实践中的几个问题

就目前口头作文教学实践来说,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要制订不同单位时间的口头作文计划,把多样性的训练方法体现到计划的系统性上来。

(二)要重视思维方式的指导,充分创设条件,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求异思维。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思维定向速度,提高学生迅速构思的能力。

(三)因为口头作文具有不受时空限制的优点,因此,可利用一切可能机会进行。在与书面作文教学结合时,时间安排在书面写作前及写作后的评议上为宜。

(四)口头作文到书面作文的中间过渡时机,应是在口头作文达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的基础上,然后实现由“口头”向“书面”的过渡,最终达到“写有内容,写有层次,文有中心,写有重点”。

(五)在训练中教师可进行“下水口头作文”给学生以示范,亦可以有意识地对部分学生先进行辅导,然后让学生口头作文,再集体讲评。要尽可能创设和谐、自然、开放的口头作文训练环境。

(六)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语言技巧方面的培养,包括训练时的语音、语调、语态等方面的指导。还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年龄、生理、心理特点,因材施教,使其循序渐进。

口头作文范文篇3

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这是长期困扰着广大语文教师的一个难题。有没有一条“便捷”的道路,回答是否定的。然而人们仍苦苦地思索着。但当我们回首重新审视作文训练方式时,就会发现我们自觉和不自觉地放弃了作文训练的另一种形式一—口头作文训练。在我们沉下心来作一番深入的思考后,便会有所感悟。

一、中学作文教学现状

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是令人堪忧的,突出表现在二个方面;一是效率低;二是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实际写作水平与他们应具有的写作能力不相称。

从学生的角度而言,相当数量的学生还不能写通文章。用词不当,句子表达不清.段茸呈次模糊,思路不顺,这些都是普遍性的问题。

从教师的角度来讲,教学的立足点不明确对学兰写作的实际水平、心理特征缺乏了解和研究.因而在作文教学中出理了单一高标准的写作要求和过于理论化的指导方法,这样势必陷入了“高要求,低效率’的困境。

从教育研究部门来说,遗憾的是至今仍无正式的作文教学大纲,以致造成了目前教学中“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局面。

导致目前作文教学这种现状的原因还与作文训练方式有关:采用单一的书面作文的训练方式,忽视口头作文的训练。在处理两者关系上,未曾“先着眼于口头作文”。①更有的错误地认为口头作文是简单的形式,只是小学阶段书面作文的一种辅助形式,中学阶段已没有必要再经过这一环节。其实,我们“用现代汉语写文章,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是一致的,在这个意义上说口头表达的训练也就是书面表达的训练”。②再说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显然要比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要容易,因而轻视口头作文训练是片面的。同时口头作文和书面作文的区别实际上不在简单与复杂。如果只要求说几句话自然是简单的,假如要求有一定的中心内容。有一定的说理层次,这恐怕是复杂的,有的甚至要比写一篇文章更难。因为口头作文除了朗诵、态度、表情方面要求外,还特别要求思维的严密和敏捷。再有中学的口头作文和小学的口头作文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当我们拿着语句不通的书面作文,让学生通过“讲”、“读”凭“语感”修改时.,就有一种走回头路的味道。因此,丢弃不该丢弃的提高写作水平的“阶梯”——口头作文的做法是不对的。

二、口头作文的理论界定

目前,大家对口头作文理论上的研究还未引起足够重视.实践中也仅停留在形式上。

对口头作文的定义常见的有以下两种:一是从语言的表达方式角度下定义,认为口头作文是作文训练方式之一,属语言的口头形式的训练;二是从口头作文与书面作文关系的角度下定义,认为口头作文与书面作文是作文训练的两种方式,它与书面作文相对,但又与书面作文有着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笔者认为口头作文应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是,凡运用口头语言表达的均可看作口头作文训练。狭义的是,具有指向规范口头语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训练方式。理论研究的侧重点应放在狭义的口头作文上,因为这与作文教学实际相关,它能较快提高学生的书面作文能力。

口头作文有其自身的特点;

(一)口语本身的特点。它使用得较多的是人们生活中的词汇,有一些特殊的语法现象;短句多,省略句多,自然句中易位现象多。

(二)口语表达的特点。有特定的语言环境和确定的对象。可以借助声音的变化表情达意,可以借助“人体语言”(bodyLanguage)——面部表情,手势、姿态、动作或笑、哭、叹气等“副语言”(ParaLanguage)表情达意。表达的过程短促、直接,具有不定型性,一瞬即逝。

由此可知,口头作文具有适用范围的广泛性和表达手段的多样性的特点,其在作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使其又具有使用上的重要性特点。

三、口头作文是培养学生成为“现代化社会人”的重要途径

随着形势的发展,传统的教育观念正在逐渐改变,培养学生成为“现代化社会人”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作为“现代化社会人”应具有那些素质呢?专家认为必须具有适应现代化社会生活、工作、建设需要的能力。这种能力也可以说是一种“应变能力”,它包括:“适应社会能力”,“克服自卑能力”,“取得成果的坚持力、自信力”。这种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对初高中学生来说,更应该把培养应变能力作为“涵养、锻炼”自己的目标之一。如何“涵养、锻炼”呢?口头作文不能不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因为口头作文需敏捷灵活的思维,这对于将来走上社会与人交流思想、处理事务和生活无疑是有益的。口头作文还给学生提供了锻炼的场所,它往往设定不同的语境,并给学生以“成功”和“改造”的机遇,因而对培养他们“克服自卑能力’,树立“自信力”都会有积极影响。同时,“自信力”的提高又促进了“坚持力”的增强。

突飞猛进的现代化建设,对“现代化社会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青少年正面临着现代化传声技术的“挑战”。世界正进入“人”“机”对话时代,从而对人们的口头表达能力提出了“高效率’的要求,说话要求准确、清晰、严密。同时“口头语言发展必将日趋规范”,⑧不具备相应的语言修养就无法适应现代化社会的发展。口头作文正是顺应了时代要求,因此,我们应该从现代化的高度认识口头作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还需要指出的是,现代化社会对青少年提出的要具备的语言修养和相应的口头表达能力,决不是仅针对优秀学生,而是全体学生,如果轻视它,其带来的痛苦,将是很大的。因为从社会运用语言的前景来看,在许多场合下口语比书面语更加重要,而精密的传声设备,使得口语得以随时随地记录、传播和保存。由于口语表达速度快于书面表达(据统计,一般人口述速度每分钟在150字以上,而书写则大约只30字左右),因此,那种靠书面语交往的场合将会减少。简洁的交谈、电传的口授和人机之间的对话,都要求人们具有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口头表达能力。否则就会对正常的学习和工作带来影响。所以,教师在口头作文训练中,必须充分强调其重要意义,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以提高整体的口头作文水平。

未来社会还对人的智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对人的情感和意志品质也提出了相应的标准。人的智力发展离不开外界条件,口头作文对人的智力发展的作用在于其特有的“智力杂交”和“智慧交锋”效应。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思维是人和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口头作文训练中,每个人在听讲交流时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感触.因为任何一位“听讲者都不可避免地要发挥接受主体的创造才智”。口头作文正是在通过不断的“智力杂交”和“智慧交锋”中拓展了学生的横向和纵向的思维力,想象力、感知力,因面促进了智力的发展。

口头作文对意志品质的培养作用也是很大的,尤其是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的养成。受口头作文语盲氛围的影响,可以减少学生意志品质的独断性(即“固执己见”),减少语言使用的盲目性,长期坚持则会增强学生意志品质的自觉性。口头作文表述、修改都需要直接、迅速,有利于意志品质果断性的培养。不断的口头作文锻炼,会使学生养成正确使用语言的习惯,“约束”自己不规范语言的使用,从而提高了意志品质的自制性。而这些都是“现代化社会人”所要具备的品质。

四、口头作文在培养学生写作能力中的作用

写作能力的培养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写作能力一般包括:观察分析事物能力,立意、选材,构思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修改、核对能力,书写能力。以上所列各项除书写能力与口头作文无关外,其余各项能力的形成与口头作文都有关系。

(一)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的提高.学生平时对事物的观察往往是片段的、零星的、不连续的.所见所闻的事物也往往是一些理象.甚至是模糊不清的。口头作文耐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培养,主要在于接受教师的指导和同学的影响。可从教师和同学蔑察,分析事物的不同角度上受到启发,有助于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的提高。

(二)立意、构思、选材能力的提高。这方面口头作文具有无与伦比的优点。口头作文具有迅速和可变性的特点,学生完成立意、构思、选材后,可以随时受到教师和同学的启发、点拨,不断地得以领会题意,确立主题,明晰思路,把握材料,决定取舍修订,并可随意变更,随便设计,直至满意。这完成的过程,也是这些能力提高的过程。

(三)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上,好多学生都感到头痛,程度差的学生无从下笔,就是程度较好的学生往往也不敢贸然下笔。口头作文则可打消学生的这种顾虑,因为可以随时修正。这样,大胆作文,不断训练,语言的表达能力就会逐渐得以提高。

(四)修改、核对能力的提高。口头作文很大程度上受语感的支配,而语感具有理解功能、评判功能、情感功能,它们的增强,又会大大提高写作的修改和核对能力。修改和核对的“渠道’,既可通过自我感悟,亦可借助他人力量;既可要求自己,亦可监察他人。修改、核对的“形式”,既可讨论,也可辩论;既可肯定,也可否定(注意,应以肯定为主);既可集中进行,也可分散进行。同时在内容、方式等方面都具有不拘一格、快速、便利、高效的特点。

五、口头作文与书面作文的相互关系

口头作文与书面作文均是通过言语的表达而完成的。在要求上两者是相同的,都要求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言之有力。

口头作文和书面作文也有不同的一面。口头语言借助于声音,书面语言借助于文字。口头语言更多的是带有“自然”的特征,书面语言是口语的加工形式,在生活中担有比“口语高级”的交际任务。从语言的的发展顺序看,口语领先,书面语居后。因此,可以说,“只有研究口语,才能把握住书面语。”④

同时,口头作文和书面作文的关系又是相辅相成的。口头作文可以较快地检查学生的思考结果,从而促使积极思考,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敏捷性,有利于书面作文能力的形成和提高。书面作文写作和修改过程的思维凝重性的养成,又可以反过来促进口头作文语言的准确、清晰、严密。

为此,在处理两者关系上,应注意两者“并举”,“以语言为门径,以文字为重点,达到语言和文字都提高的目的”。⑤在训练时间上,要坚持“先说后写”。在具体的处理上要注意科学合理安排,但不能颐此失彼。有人预言:“如果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把说和写结合起来,先说后写,那么学生的表达能力将会出现一个新的局面。”⑥对此,叶圣陶、张志公和其他一些专家学者都曾大声疾呼,但遗憾的是仍未引起足够重视。

六、口头作文是消除学生写作心理障碍的好办法

制约中学生写作能力发展的心理因素很多,除了写作本身的复杂性和困难度外,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年龄”的心理因素。到了中学阶段,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认知领域的扩大,情感也更加丰富起来。反映在语言使用的选择上,低年级较多使用表象语言,高年级逐渐爱用表意和表情语言,呈现出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发展的特征。这种变换和发展通常表现出“心有余而言不足’的矛盾,于是出现了写作时难以表述较复杂的事物和抒写较复杂的情感,从而形成写作心理障碍,觉得很难下笔,下笔时又怕写不好。口头作文却是消除上述写作心理障碍的好办法,因为;

(一)口头作文以语音为表达形式,呈现的是“不定型性”。它的修正要比书面写作的修正容易得多,这正好打消了学生下笔难,或怕写不好的顾虑。

(二)口头作文的训练场所大多在课堂,有别于其他口头表达场所。它允许学生说错,允许相互纠正,自我更正,指导改正,随时修正,并且易见效。这样,学生心理负担相对就少了。

(三)有了口头作文阶段的整理加工,再作书面作文,学生会觉得容易得多,而且写出的作文质量也更好。这样,会提高他们写作的积极性,消除写作难的心理。

七、口头作文实践中的几个问题

就目荫口头作文教学实践来说,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要制订不同单位时间的口头作文计划,把多样性的训练方法体现到计划的系统性上来。

(二)要重视思维方式的指导,充分创设条件,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求异思维。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思维定向速度,提高学生迅速构思的能力。

(三)因为口头作文具有不受时空限制的优点,因此,可利用一切可能机会进行。在与书面作文教学结合时,时间安排在书面写作前及写作后的评议上为宜。

(四)口头作文到书面作文的中间过渡时机,应是在口头作文达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的基础上,然后实现由“口头”向“书面”的过渡,最终达到“写有内容,写有层次,文有中心,写有重点”。

(五)在训练中教师可进行“下水口头作文”给学生以示范,亦可以有意识地对部分学生先进行辅导,然后让学生口头作文,再集体讲评。要尽可能创设和谐、自然、开放的口头作文训练环境。

(六)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语言技巧方面的培养,包括训练时的语音、语调、语态等方面的指导。还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年龄、生理、心理特点,因材施教,使其循序渐进。

口头作文训练方法可采用的也不少,以听引入的有:听了说,说了写,听了写,写了说;以读切入的有:读了说,说了写,读了写,写了说。听可以听老师的和同学的,还可以听自己的(录音)。读可以读写好的文章,也可以读写作提纲,包括自己的、别人的。无论怎样,其终极目标是通过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进而提高书面写作的能力。

综上所述,在中学阶段我们绝不可轻视口头作文,在作文教学中把它放在“先导”、“基础”、“着眼点”来认识,把它作为“改进作文教学的切入口”来重视。

注:

①何深:《中学语文教学法》,河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20页。

②《写作与作文教学》,云南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第331页。

③《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缩印本)1989年版,第812页。

④伍铁平:《普通语言学概要》,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33页。

口头作文范文篇4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口头作文;教学

在很长一段时间,因为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小学低年级口头作文教学主要关注学生的读写能力,而没有重视听说能力,是现阶段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主要弊端。在这种环境下,很多小学低年级学生变成只会写却缺乏语言表达能力的作文能手,口头作文水平有很大的不足[1,2]。经长时间教学实践发现,小学低年级学生在作文学习过程中,大部分会在一定程度上怕下笔写作文,这主要是因为在进行作文教学时,将口头作文当成其中一个小的部分,不管在理论上还是实际教学过程中均未被充分重视,同时没有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没有对学生的口头作文能力进行系统训练。大部分老师觉得,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是中高年级应该进行的,低年级学生学习的重点为字词方面,因此口头作文教学基本上流于形式,通常不对学生进行口头作文训练[3]。近年来,整个社会对语言能力的要求逐渐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受到教育领域的关注。对小学低年级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进行训练,是大部分语文教师正在进行的,部分教师也进行了有成果的分析[4]。然而在小学低年级进行口头作文教学研究的学生相对较少,部分教师仅针对某种训练方式进行研究,缺乏系统的研究[5]。为了令小学低年级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提升,对口头作文进行训练,需对小学低年级口头作文教学基本教学规律、教学基本准则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口头作文教学进行浅析,令口头作文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切实可行[6]。

1.小学低年级口头作文教学的基本教学规律

在进行小学低年级口头作文教学的过程中,需掌握口头教学的基本规律,依据规律进行口头作文教学。口头作文教学以学生为本,在符合学生认知与身心发展规律的条件下,提高学生对口头作文的兴趣,从简单到困难,逐步完成训练。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通常较小,生活经验不足,逻辑思维能力相对较差。所以,这个时期学生的口头作文教学一定要从学生实际情况触发,主要对学生口头表达信息进行培养,令学生从说一句话开始,逐渐说一段话,提升口头作文能力。除此之外,应注重读说结合,也就是令低年级学生口头作文和阅读结合在一起,产生能力。因为小学低年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相对较差,生活经验相对较少,所以,为了提高口头表达能力,需阅读经典文章,提高领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掌握好词好句,通过学习帮助口头表达能力的发展。

2.小学低年级口头作文教学的基本原则

在进行小学低年级口头作文教学的过程中,需注重下述教学基本原则:(1)循序渐进。也就是在确定训练详细情况后,需将小学低年级学生自身认知水平作为出发点,从简单到困难,循序渐进地合理安排教学活动。(2)将课堂理论训练和实践训练结合在一起。小学低年级学生口头作文能力并非是通过考试教授能够完成的,需对学生的相关兴趣进行培养,使得学生利用自身实践获取。口头作文教学只有和学生实际生活活动结合在一起,才可被学生变成自身的自觉行为,从而提升口头作文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3)将分散训练和集中训练结合在一起。小学低年级学生口头作文能力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选择、材料、措辞、表达等,在对上述能力进行训练的过程中,需按照小学低年级学生自身实际情况,通过分散训练的手段,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难度,令学生更好的掌握。并且,也可按照实际需求,集中完成表达训练,提升小学低年级学生综合能力。(4)因材施教。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都是存在很大差异的,在进行口头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学习效果也会有很大的不同,需要在进行教学时,按照学生自身情况和特点,做到因材施教,使得所有学生均可在口头作文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提高自身能力。(5)注重鼓励表扬。小学低年级学生最大的学习动力就是兴趣,作为小学低年级教师,需要关注引导学生对口头作文的兴趣,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激励的方式,多鼓励少批评,只要学生能够开口表达,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有所进步,均需对其进行表扬,令其逐渐进步。并且,教师需注重对学生口头作文情况进行记录与评价,令学生认识到进步,提高学习兴趣。

3.小学低年级口头作文教学浅探

学习方法的好可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教学目标。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为了进行口头作文教学,需关注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口头作文教学的注意力。在实践中,归纳了下述几种小学低年级口头作文教学方法:(1)看图说话。小学低年级语文课本有很多色彩鲜艳的图像,非常形象,能够令学生自主想象,可有效训练学生说话。在进行实际小学低年级教学过程中,可令学生将看到的图画通过口头表达进行描绘,或者令学生依据看到的多幅图画说出整个故事。(2)熟练朗读并背诵。令低年级学生把学习的文章或看到的故事通过自己的语言进行描绘,令学生熟练朗读并背诵课文,把学习的知识内容化,转换为自己的语言,从而达到思维与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3)扩展描述。在对小学低年级口头作文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有和书面作文类似的训练,主要包括简单描述和扩展描述。简单描述就是令学生针对读过的较长的故事,通过自己的话对其进行概括复述,扩展描述就是针对相对较短的故事,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对其进行丰富和补充,令内容更加充实,把故事具体化。扩展描述可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想象力与逻辑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可对文章空白进行想象,同时保证想象故事的合理性。(4)仿说、续说和改说。仿说即对课文写法进行学习,从而完成口头作文。可针对部分开放式结尾进行续说,引导学生想象故事的结局,有一定的创新性。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中,童话为学生最喜欢的其中一种文体,其将不同动植物,甚至是无生命的东西人格化,通常有深刻的意义。学生对童话故事进行学习后,会针对童话故事中的角色有很多想法,所以令学生在对文章内容理解的情况下自由发挥想象,对文章进行续写,为小学低年级口头作文教学的一种很好的方式。(5)关注学生的学习引导问题。在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进行口头作文教学时,教师需要提升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地位,令学生认识自身地位,有效实现对学生的引导,促进学生养成更好的学习习惯。在对学生进行引导时,应对学生在生活中的细节应用于口头作文表达中,使得学生能够更加仔细认真地观察生活中的各种事情,令口头作文表达生动,同时还会发现更多的生活情趣。不仅如此,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后,可提高有序观察的能力,同时利用各种角度看不同的事情,提高学生的生活感受,还可帮助学生在口头作文方面的感情抒发,丰富情感。在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进行口头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可通过模仿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这主要是由于低年级小学生知识储备先对较少,而且生活经验不足,对口头作文的表达能力势必会存在一些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需引导低年级小学生进行科学合理阅读,不但能够很好地开阔低年级小学生的视野,也能够为学生的口头作文提供素材。教材中的文章难度是满足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可引导学生对教材中的文章进行阅读和背诵,低年级小学生对教材内容熟悉后,也有助于教学。在对低年级小学口头作文进行教学时,教师需帮助学生完成写作思考,从而有助于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不但能够促进低年级小学生的写作能力,还有助于培养低年级小学生的写作习惯,帮助低年级小学生在口头作文的过程中勤于思考,使得学生创作出精彩的文章。不仅如此,教师还需引导低年级小学生在学习中的思考能力,培养低年级小学生对口头作文的兴趣,利用低年级小学生表现欲较重的特点,令小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展示自身特点与能力,帮助小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提升。小学低年级学生在进行口头作文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会出现一定的困难,有一定的口语表达错误的情况发生,这时,教师需要鼓励学生继续进行口头作文,帮助学生建立信息,令学生在课堂上勇敢积极地表现自己,使得小学低年级口头作文教学可有效施行。教师利用学生口头作文状态,调整教学计划,从而提高口头作文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4.结论

本文分析了小学低年级口头作文教学问题,分析了小学低年级口头作文教学的基本教学规律,提出了小学低年级口头作文教学的基本原则,主要有循序渐进;将课堂理论训练和实践训练结合在一起;将分散训练和集中训练结合在一起;因材施教;注重鼓励表扬。在此基础上,进行小学低年级口头作文教学浅探,主要方式包括看图说话;熟练朗读并背诵;扩展描述;仿说、续说和改说;注重学生的学习引导问题。

参考文献

[1]石韵欣.快乐地“说”--小学口头作文教学方法浅探[J].考试周刊,2015(34):53-53.

[2]曾桂诗.小学低年级口语交际有效教学之路浅探[J].语文天地,2014(33):71-71.

[3]伍丹荣.新课标下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浅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6(6):165-165.

[4]韩小会.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学生兴趣培养浅探[J].课外语文,2017(18):64-64.

[5]樊红.让孩子赢在习作的起跑线上———小学低年级起步作文训练方法初探[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4(6):3-3.

口头作文范文篇5

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这是长期困扰着广大语文教师的一个难题。有没有一条“便捷”的道路,回答是否定的。然而人们仍苦苦地思索着。但当我们回首重新审视作文训练方式时,就会发现我们自觉和不自觉地放弃了作文训练的另一种形式一—口头作文训练。在我们沉下心来作一番深入的思考后,便会有所感悟。

一、中学作文教学现状

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是令人堪忧的,突出表现在二个方面;一是效率低;二是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实际写作水平与他们应具有的写作能力不相称。

从学生的角度而言,相当数量的学生还不能写通文章。用词不当,句子表达不清.段茸呈次模糊,思路不顺,这些都是普遍性的问题。

从教师的角度来讲,教学的立足点不明确对学兰写作的实际水平、心理特征缺乏了解和研究.因而在作文教学中出理了单一高标准的写作要求和过于理论化的指导方法,这样势必陷入了“高要求,低效率’的困境。

从教育研究部门来说,遗憾的是至今仍无正式的作文教学大纲,以致造成了目前教学中“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局面。

导致目前作文教学这种现状的原因还与作文训练方式有关:采用单一的书面作文的训练方式,忽视口头作文的训练。在处理两者关系上,未曾“先着眼于口头作文”。①更有的错误地认为口头作文是简单的形式,只是小学阶段书面作文的一种辅助形式,中学阶段已没有必要再经过这一环节。其实,我们“用现代汉语写文章,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是一致的,在这个意义上说口头表达的训练也就是书面表达的训练”。②再说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显然要比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要容易,因而轻视口头作文训练是片面的。同时口头作文和书面作文的区别实际上不在简单与复杂。如果只要求说几句话自然是简单的,假如要求有一定的中心内容。有一定的说理层次,这恐怕是复杂的,有的甚至要比写一篇文章更难。因为口头作文除了朗诵、态度、表情方面要求外,还特别要求思维的严密和敏捷。再有中学的口头作文和小学的口头作文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当我们拿着语句不通的书面作文,让学生通过“讲”、“读”凭“语感”修改时.,就有一种走回头路的味道。因此,丢弃不该丢弃的提高写作水平的“阶梯”——口头作文的做法是不对的。

二、口头作文的理论界定

目前,大家对口头作文理论上的研究还未引起足够重视.实践中也仅停留在形式上。

对口头作文的定义常见的有以下两种:一是从语言的表达方式角度下定义,认为口头作文是作文训练方式之一,属语言的口头形式的训练;二是从口头作文与书面作文关系的角度下定义,认为口头作文与书面作文是作文训练的两种方式,它与书面作文相对,但又与书面作文有着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笔者认为口头作文应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是,凡运用口头语言表达的均可看作口头作文训练。狭义的是,具有指向规范口头语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训练方式。理论研究的侧重点应放在狭义的口头作文上,因为这与作文教学实际相关,它能较快提高学生的书面作文能力。

口头作文有其自身的特点;

(一)口语本身的特点。它使用得较多的是人们生活中的词汇,有一些特殊的语法现象;短句多,省略句多,自然句中易位现象多。

(二)口语表达的特点。有特定的语言环境和确定的对象。可以借助声音的变化表情达意,可以借助“人体语言”(bodyLanguage)——面部表情,手势、姿态、动作或笑、哭、叹气等“副语言”(ParaLanguage)表情达意。表达的过程短促、直接,具有不定型性,一瞬即逝。

由此可知,口头作文具有适用范围的广泛性和表达手段的多样性的特点,其在作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使其又具有使用上的重要性特点。

三、口头作文是培养学生成为“现代化社会人”的重要途径

随着形势的发展,传统的教育观念正在逐渐改变,培养学生成为“现代化社会人”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作为“现代化社会人”应具有那些素质呢?专家认为必须具有适应现代化社会生活、工作、建设需要的能力。这种能力也可以说是一种“应变能力”,它包括:“适应社会能力”,“克服自卑能力”,“取得成果的坚持力、自信力”。这种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对初高中学生来说,更应该把培养应变能力作为“涵养、锻炼”自己的目标之一。如何“涵养、锻炼”呢?口头作文不能不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因为口头作文需敏捷灵活的思维,这对于将来走上社会与人交流思想、处理事务和生活无疑是有益的。口头作文还给学生提供了锻炼的场所,它往往设定不同的语境,并给学生以“成功”和“改造”的机遇,因而对培养他们“克服自卑能力’,树立“自信力”都会有积极影响。同时,“自信力”的提高又促进了“坚持力”的增强。

突飞猛进的现代化建设,对“现代化社会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青少年正面临着现代化传声技术的“挑战”。世界正进入“人”“机”对话时代,从而对人们的口头表达能力提出了“高效率’的要求,说话要求准确、清晰、严密。同时“口头语言发展必将日趋规范”,⑧不具备相应的语言修养就无法适应现代化社会的发展。口头作文正是顺应了时代要求,因此,我们应该从现代化的高度认识口头作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还需要指出的是,现代化社会对青少年提出的要具备的语言修养和相应的口头表达能力,决不是仅针对优秀学生,而是全体学生,如果轻视它,其带来的痛苦,将是很大的。因为从社会运用语言的前景来看,在许多场合下口语比书面语更加重要,而精密的传声设备,使得口语得以随时随地记录、传播和保存。由于口语表达速度快于书面表达(据统计,一般人口述速度每分钟在150字以上,而书写则大约只30字左右),因此,那种靠书面语交往的场合将会减少。简洁的交谈、电传的口授和人机之间的对话,都要求人们具有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口头表达能力。否则就会对正常的学习和工作带来影响。所以,教师在口头作文训练中,必须充分强调其重要意义,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以提高整体的口头作文水平。

未来社会还对人的智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对人的情感和意志品质也提出了相应的标准。人的智力发展离不开外界条件,口头作文对人的智力发展的作用在于其特有的“智力杂交”和“智慧交锋”效应。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思维是人和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口头作文训练中,每个人在听讲交流时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感触.因为任何一位“听讲者都不可避免地要发挥接受主体的创造才智”。口头作文正是在通过不断的“智力杂交”和“智慧交锋”中拓展了学生的横向和纵向的思维力,想象力、感知力,因面促进了智力的发展。

口头作文对意志品质的培养作用也是很大的,尤其是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的养成。受口头作文语盲氛围的影响,可以减少学生意志品质的独断性(即“固执己见”),减少语言使用的盲目性,长期坚持则会增强学生意志品质的自觉性。口头作文表述、修改都需要直接、迅速,有利于意志品质果断性的培养。不断的口头作文锻炼,会使学生养成正确使用语言的习惯,“约束”自己不规范语言的使用,从而提高了意志品质的自制性。而这些都是“现代化社会人”所要具备的品质。

四、口头作文在培养学生写作能力中的作用

写作能力的培养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写作能力一般包括:观察分析事物能力,立意、选材,构思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修改、核对能力,书写能力。以上所列各项除书写能力与口头作文无关外,其余各项能力的形成与口头作文都有关系。

(一)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的提高.学生平时对事物的观察往往是片段的、零星的、不连续的.所见所闻的事物也往往是一些理象.甚至是模糊不清的。口头作文耐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培养,主要在于接受教师的指导和同学的影响。可从教师和同学蔑察,分析事物的不同角度上受到启发,有助于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的提高。

(二)立意、构思、选材能力的提高。这方面口头作文具有无与伦比的优点。口头作文具有迅速和可变性的特点,学生完成立意、构思、选材后,可以随时受到教师和同学的启发、点拨,不断地得以领会题意,确立主题,明晰思路,把握材料,决定取舍修订,并可随意变更,随便设计,直至满意。这完成的过程,也是这些能力提高的过程。

(三)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上,好多学生都感到头痛,程度差的学生无从下笔,就是程度较好的学生往往也不敢贸然下笔。口头作文则可打消学生的这种顾虑,因为可以随时修正。这样,大胆作文,不断训练,语言的表达能力就会逐渐得以提高。

(四)修改、核对能力的提高。口头作文很大程度上受语感的支配,而语感具有理解功能、评判功能、情感功能,它们的增强,又会大大提高写作的修改和核对能力。修改和核对的“渠道’,既可通过自我感悟,亦可借助他人力量;既可要求自己,亦可监察他人。修改、核对的“形式”,既可讨论,也可辩论;既可肯定,也可否定(注意,应以肯定为主);既可集中进行,也可分散进行。同时在内容、方式等方面都具有不拘一格、快速、便利、高效的特点。

五、口头作文与书面作文的相互关系

口头作文与书面作文均是通过言语的表达而完成的。在要求上两者是相同的,都要求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言之有力。

口头作文和书面作文也有不同的一面。口头语言借助于声音,书面语言借助于文字。口头语言更多的是带有“自然”的特征,书面语言是口语的加工形式,在生活中担有比“口语高级”的交际任务。从语言的的发展顺序看,口语领先,书面语居后。因此,可以说,“只有研究口语,才能把握住书面语。”④

同时,口头作文和书面作文的关系又是相辅相成的。口头作文可以较快地检查学生的思考结果,从而促使积极思考,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敏捷性,有利于书面作文能力的形成和提高。书面作文写作和修改过程的思维凝重性的养成,又可以反过来促进口头作文语言的准确、清晰、严密。

为此,在处理两者关系上,应注意两者“并举”,“以语言为门径,以文字为重点,达到语言和文字都提高的目的”。⑤在训练时间上,要坚持“先说后写”。在具体的处理上要注意科学合理安排,但不能颐此失彼。有人预言:“如果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把说和写结合起来,先说后写,那么学生的表达能力将会出现一个新的局面。”⑥对此,叶圣陶、张志公和其他一些专家学者都曾大声疾呼,但遗憾的是仍未引起足够重视。

六、口头作文是消除学生写作心理障碍的好办法

制约中学生写作能力发展的心理因素很多,除了写作本身的复杂性和困难度外,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年龄”的心理因素。到了中学阶段,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认知领域的扩大,情感也更加丰富起来。反映在语言使用的选择上,低年级较多使用表象语言,高年级逐渐爱用表意和表情语言,呈现出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发展的特征。这种变换和发展通常表现出“心有余而言不足’的矛盾,于是出现了写作时难以表述较复杂的事物和抒写较复杂的情感,从而形成写作心理障碍,觉得很难下笔,下笔时又怕写不好。口头作文却是消除上述写作心理障碍的好办法,因为;

(一)口头作文以语音为表达形式,呈现的是“不定型性”。它的修正要比书面写作的修正容易得多,这正好打消了学生下笔难,或怕写不好的顾虑。

(二)口头作文的训练场所大多在课堂,有别于其他口头表达场所。它允许学生说错,允许相互纠正,自我更正,指导改正,随时修正,并且易见效。这样,学生心理负担相对就少了。

(三)有了口头作文阶段的整理加工,再作书面作文,学生会觉得容易得多,而且写出的作文质量也更好。这样,会提高他们写作的积极性,消除写作难的心理。

七、口头作文实践中的几个问题

就目荫口头作文教学实践来说,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要制订不同单位时间的口头作文计划,把多样性的训练方法体现到计划的系统性上来。

(二)要重视思维方式的指导,充分创设条件,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求异思维。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思维定向速度,提高学生迅速构思的能力。

(三)因为口头作文具有不受时空限制的优点,因此,可利用一切可能机会进行。在与书面作文教学结合时,时间安排在书面写作前及写作后的评议上为宜。

(四)口头作文到书面作文的中间过渡时机,应是在口头作文达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的基础上,然后实现由“口头”向“书面”的过渡,最终达到“写有内容,写有层次,文有中心,写有重点”。

(五)在训练中教师可进行“下水口头作文”给学生以示范,亦可以有意识地对部分学生先进行辅导,然后让学生口头作文,再集体讲评。要尽可能创设和谐、自然、开放的口头作文训练环境。

(六)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语言技巧方面的培养,包括训练时的语音、语调、语态等方面的指导。还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年龄、生理、心理特点,因材施教,使其循序渐进。

口头作文训练方法可采用的也不少,以听引入的有:听了说,说了写,听了写,写了说;以读切入的有:读了说,说了写,读了写,写了说。听可以听老师的和同学的,还可以听自己的(录音)。读可以读写好的文章,也可以读写作提纲,包括自己的、别人的。无论怎样,其终极目标是通过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进而提高书面写作的能力。

综上所述,在中学阶段我们绝不可轻视口头作文,在作文教学中把它放在“先导”、“基础”、“着眼点”来认识,把它作为“改进作文教学的切入口”来重视。

注:

①何深:《中学语文教学法》,河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20页。

②《写作与作文教学》,云南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第331页。

③《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缩印本)1989年版,第812页。

④伍铁平:《普通语言学概要》,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33页。

口头作文范文篇6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训练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训练。它既是语言文字的训练,也是认识水平的训练。在这个训练过程中体现着听、说、读、思、写诸多方面能力的培养。作文水平的高低,直接体现着学生整体素质的高低。学生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小学生有着很强的表达欲望,学生们在一起往往有说有笑,滔滔不绝。但与之矛盾的是,作文课上他们却常常口叼笔杆,眉头紧锁,冥思苦想,下笔艰难,最后不得不涂沫几笔,敷衍了事。其实,学生并非缺乏生活素材,也不是不会遣词造句,而是由于我们训练方法的陈旧、单调,训练内容的枯燥乏味,大大限制住了学生的写作欲望,使他们失去了对作文的兴趣。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调动一切有利因素以多样化、综合性的训练形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写作空间和氛围,激发他们作文的积极性,从而能动地去反映他们多彩的生活。

作文训练形式的多样化,是相对于"命题-指导-批改-讲评"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单调、传统、固定不变的训练模式来讲的。我们应从学生自身需要、兴趣、情感出发,从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水平出发,体现对学生主体的尊重。使训练收到实效。多样化可以体现在训练体材的多样,训练内容的多样、训练时机的多样、训练途径的多样……其实,就是以新颖、灵活、多变的方法,帮助学生轻松地找到可以动口、下笔的"契入点",有了这个"契入点"训练才是积极有效的。

综合性是指在作文训练中,以多方面有利因素的结合,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综合,既是作文本身听、说、读、写,字、词、句、段,摘、抄、记、写、改、编、评、赏的结合,也可以是作文与其它学科的结合,作文与学校、家庭、社会的结合,作文与生活的结合,作文与做事、做人的结合……这多方面因素结合起来的综合性训练方式,避免了过去单调、枯燥、缺乏情趣的写作套路,显示了一定的开放性,帮助学生拓展思路,积累生活和学习的经验,让学生乐于表达,乐于写作。

关于训练形式的具体操作,我们可以在教学实践中从多方面进行探讨。

一、扩大阅读面,注重知识积累,培养学生主动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捷普洛夫说过:"一个空洞的头脑是不能进行思维的。"厚积而博发。知识面狭窄,没有一定想象力和创造精神的学生是不会写出好作文的。小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需要以知识的积累为基础。为了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读好书。除了教师推荐好书、规定读书数量、安排读书时间、组织读书汇报、进行摘抄写读书笔记等这些常用的方法外。还可以采用一些新颖的、体现学生主动性与参与性的训练方法。

1、教给学生编写制作"好书推介卡"。具体做法是: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欣赏、最喜爱的好书,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把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值得阅读的原因,以及部分精彩语句的摘录,编写在带孔的卡片上,最后标上推荐人的姓名,还可以画上装饰性的花边图案。卡片制做好后,挂在教室的图书角或板报一角,供同学们参阅、交流。"好书推介卡"人人制做,定期更换,不断为同学提供好书信息。学期末由学生自己评选出"最佳推介奖"和"优秀推介奖"。这极大激发了学生参与制做的热情,提高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以及鉴赏、选择好书的能力,推动了读书活动的开展,体现出作文综合能力的训练。

2、结合课文内容,多方面搜集信息,补充知识,编写制做"百科知识卡"。

叶圣陶在《和教师谈写作》一文中指出:"小学生今天作某一篇作文,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的知识、思路、语文等方面的积累。"可见材料的积累,功夫在平时,靠课内外阅读的结合。"百科知识卡"就体现了这样的结合。很多学生在对课文学习后并不满足于课文中有限的知识提供,他们的头脑中还有很多与课文内容有关的问题得不到解答。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通过各种途径--图书、报刊杂志、网络……搜集获取相关信息来弥补课堂教学与课内阅读的不足,为作文做积累的准备。比如,学生在学完《太阳》一课后,还想知道更多有关太阳的知识,在阅览室、图书馆中或通过上网查阅资料,把感兴趣的问题,如太阳黑子的活动、太阳能的利用、太阳对人类不利的方面等摘写在卡片上,并用简短的语句写出自己的感受和启发:人类如何克服不利因素科学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最后标明信息来源、制卡人姓名,还可以粘贴图片,绘画插图以配合知识内容,图文并茂。"百科知识卡"可布置在教室的知识角,随课文的进程而更换。它给同学们开辟了一个补充知识更新知识的新天地。学期末把同学们制做的知识卡分类,串绳成册,加上封面,命名为"小百科知识全书"。全班同学都是作者,编者。"全书"既是学生个人能力的体现,也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最后还可以组织学生评选"精彩之页"和"最佳制卡人"。

"双卡制做"的活动把阅读、收集、摘抄、写作、绘画等多方面结合在一起,大大开扩了学生的视野,日积月累,为作文做好语言和素材的准备,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体现了作文训练的多样化和综合性,也促进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口头作文与即兴作文的训练和指导。

叶圣陶曾说:"口头为语,书面为言。文本于语,不可偏指,因合而言之。"儿童语言的发展是口头语言先于书面语言。口头语言是基础,只有在切实进行口头训练的基础上才能发展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作文教学应当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入手,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即使是高年级,口头作文仍是一个重要训练点。说、写不应分家,由说到写,说说写写,有计划地进行训练。许多教师在作文课经常安排先说后写的训练步骤。这样可以使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借鉴别人的长处,并从中受到启发。而口头表达中暴露的问题通过师生及时点评,大家可以共同吸取教训,避免同类问题在作文中重复出现。事实证明,口头作文的训练是必要的、有效的。然而从每周一次的作文课中挤出时间进行口头作文的训练是远远不够的,也难以实现人人参与,人人表达,既不能满足说的需要,也不能满足听的需要。因此,我们可以另辟蹊径,抓住时机进行口头作文的训练。

1、两分钟演讲。从每天的语文课中或从早读、晨检的时间内挤出几分钟,给学生"两分钟"演讲的机会,每天安排1-2人,轮流进行。两分钟演讲没有内容限制,要求不超时,表达完整,用词准确,语句连贯,有一个中心意思,最好能摆明自己的观点或讲出自己的感受。学生的表现欲和自尊心都很强,他们绝不会让一个毫无准备、语无伦次的自己展示在大家面前,他们一定会为自己的演讲做充分的准备,尽管那只有短短的两分钟。能力强的孩子事先会在头脑中确定内容、组织语言,然后练说一、两遍;能力差一些的也许会先做笔头的准备,拟定演讲稿,然后反复练说。无论哪一种准备都充分体现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训练,而后一种学生更是自觉地把说与写结合在一起,因为他们喜欢这种新颖、简短、没有任何负担的训练形式,他们期待演讲中老师欣赏的目光与同学们热情的掌声。

2、即兴作文的安排。口头作文的训练时机以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安排为主,也可以在"计划外"产生。好的教师应该不放过任何一个有利时机巧妙安排学生口头作文的训练。因为往往在意想不到的情况下,在突发事件中,学生有感而发,他们会不轻意地表达出更真实、更自然的思想情感,表现出更有激情的一面,甚至脱口而出几句绝妙精彩的词句。教师应该抓住这个最佳时机,引导学生即兴作文,开拓写作思路,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作文创造力。例如:今年春天,北京出现了几次严重的沙尘暴现象。在一次语文课上,狂风乍起,本来就很昏黄的天气,骤然变得更加昏暗。狂风带着沙尘席卷而来,发出奇怪的吼声,窗外一片浑沌的世界。学生们望着窗外,表情各异:有的好奇,有的惊讶、有的害怕,思路无法回到课文中。于是教师放下课本,索性让学生走到窗前仔细观察景物的变化。然后让学生交流、议论,谈不同感受。稍做准备后,引导学生进行口头作文。有的学生口头描述了沙尘暴的可怕景象,有的学生着重表达自己的心情感受,还有的学生对引起沙尘暴现象的环境污染问题加以议论。在这个过程中,描述、抒情、议论结合在一起,不同的表达方式都得以训练。事后,再让学生把口头即兴作文整理成《沙尘暴来了》的笔头作文。由于抓住了最佳训练时机,学生们情动而辞发,争相发言,语言生动、富有个性。这样的训练既引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又锻炼了他们的思维活动,使之更加敏捷、灵活。

三、作文应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加以训练。

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在作文教学中应同样注重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把作文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加以训练。从作文即生活的意义上说,学习作文也是学习生活。培养学生的交际意识,培养他们乐于表达、敢于表达、善于表达的能力,不仅是学习作文所需要的,更是养成学生健康开朗的个性心理,形成较强的生活能力所需要的。这对他们未来的发展是相当重要的,也是素质教育追求的目标。

在过去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已有不少作文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训练形式。如日记、书信、请假条、表扬稿、读书笔记等,但我们这里强调的实际应用应该比这些范围更广、更实际、更生活化、更具交际性。当学生丢失了心爱的铅笔盒,教给他写一篇充分感情的"寻物启示"。当学生面临困境而得到他人热情帮助时,鼓励他们制做抒写"谢意卡",送给帮助过自己的人,以表达真诚的谢意。当自己做错了事,得罪了别人,伤害了友情时,建议他们制做抒写"歉意卡",表达自己的愧疚,争取别人的谅解,鼓励他们直视自己的缺点,分析自己的不足。当学生对班级建设有许多新的良好的建议时,教给他们写建议书。当学生对干部、同学、老师有意见时,教给他们写意见信……作文还可以与活动结合起来:新年快到了,鼓励学生为联欢会编写话剧、小品的剧本,也可以设计贺年卡,编写新年祝词;建议每个学生为少先队活动设计活动计划和方案;运动会上,让学生以"小记者"身份写采访稿,写新闻报导;可以开展"电影评论""行家评球"等活动,给学生评说的机会;还可以让学生自创游戏,制定编写游戏规则;在"我的拿手菜"活动中,让学生总结烹调方法和劳动心得……

这多种多样、别致、有趣的训练形式,不仅使学生在兴趣中写作,在写作中尽兴,而且把作文与生活,作文与活动,作文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提高了作文的综合能力。

四、自评自改与互判互评也是作文训练的有效方法。

在作文教学中,不必死守教师指导、评改的传统形式,应放手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修改与评判的活动中。尤其是高年级学生已初步具备评价文章优劣的能力,完全可以让他们自评、自改与互判、互评。当然,这里所说的"放手"绝不是让教师把自己的工作推给学生,而是教师在认真评判、分析学生问题的基础上,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独立分析判断以及自我修改、自我完善、客观评价与鉴赏等多方面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指点。教师应教给学生自评、自改的方法与互判、互评的原则。

在自评、自改中让学生明确作文要求,掌握评判依据。看中心是否明确,选材是否恰当,结构是否合理,标点是否正确,遣词造句是否恰当,重点段落是否具体。学生在完成自我评判后找出问题所在,再着手进行修改。要注意培养学生反复修改的习惯。

互判、互评是指同学之间依据评改要求,互改作文,边评边改,交换意见,共同商讨,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评判应以两面性为原则,即无论是优秀作文,还是差生作文,都要从优点和不足两方面去评判。评论优秀作文时,既要让同学们学习优秀作文的长处,也要鼓励学生大胆"挑刺",找出不足之处,提出修改意见。评论差生作文时,让同学用"放大镜"找"闪光点"。一个准确的词语,一句精彩的句子,都是值得肯定和赞赏的。在这样的评论中,可以对后进生产生极大的鼓励,增强他们作文的兴趣和信心。

评判方式是多样的。可以集体评判、小组评判、同桌互评;可以口头评判或书面评判;可以对一篇作文评判,也可以把几篇作文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找共同的优点和集中的问题。评判的内容可以有多种意见并存,鼓励学生各抒己见。

五、仿写、改写、扩写、续写的训练。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大纲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这种做法即为仿写。小学生作文必须通过模仿才能逐渐发展并有所创造。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情真意切,文质兼美的文章为我们提供了范例,值得我们借鉴。在训练中借助典型课文或片断,可以让学生仿写运用了某种修辞方法的句子,亦可以仿写一段话或一篇文章,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

除了仿写,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用现代语言把古诗文改写成记叙文。或从景物方面加以描绘,或从人物动作、神态方面展开想象,具体描写,或者充分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如《送孟浩然之广陵》前两行叙事,后两行借景抒情,指导学生把老朋友依依惜别的情景用具体抒情的文字充分表达出来。

由于表达的需要,课文中有的情节写得较简单概括。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扩写。把那些比较简要的句子或片断加以扩充、拓展,使之具体详尽。例如《少年闰土》中,闰土给"我"讲趣事的这部分,"海边拾贝"和"看跳鱼儿"这两件事是略写。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扩写,学习塑造人物形象,突出少年闰土活泼可爱、有丰富常识的特点。

有些课文故事性强,结尾意犹未尽,耐人寻味。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展开合理想像、延伸课文内容、进行续写。如学完《在炮兵阵地上》后写《彭总再次视察炮兵阵地》,学完《穷人》一课后写《桑娜拉开帐子……》,学完《晏子使楚》后,可以引导学生续编故事:当晏子出色地完成外交任务回到齐国后,齐王和齐国的大臣们是怎么夸赞晏子的?齐国的百姓是怎么议论的?等等。

口头作文范文篇7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训练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训练。它既是语言文字的训练,也是认识水平的训练。在这个训练过程中体现着听、说、读、思、写诸多方面能力的培养。作文水平的高低,直接体现着学生整体素质的高低。学生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小学生有着很强的表达欲望,学生们在一起往往有说有笑,滔滔不绝。但与之矛盾的是,作文课上他们却常常口叼笔杆,眉头紧锁,冥思苦想,下笔艰难,最后不得不涂沫几笔,敷衍了事。其实,学生并非缺乏生活素材,也不是不会遣词造句,而是由于我们训练方法的陈旧、单调,训练内容的枯燥乏味,大大限制住了学生的写作欲望,使他们失去了对作文的兴趣。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调动一切有利因素以多样化、综合性的训练形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写作空间和氛围,激发他们作文的积极性,从而能动地去反映他们多彩的生活。

作文训练形式的多样化,是相对于"命题-指导-批改-讲评"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单调、传统、固定不变的训练模式来讲的。我们应从学生自身需要、兴趣、情感出发,从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水平出发,体现对学生主体的尊重。使训练收到实效。多样化可以体现在训练体材的多样,训练内容的多样、训练时机的多样、训练途径的多样……其实,就是以新颖、灵活、多变的方法,帮助学生轻松地找到可以动口、下笔的"契入点",有了这个"契入点"训练才是积极有效的。

综合性是指在作文训练中,以多方面有利因素的结合,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综合,既是作文本身听、说、读、写,字、词、句、段,摘、抄、记、写、改、编、评、赏的结合,也可以是作文与其它学科的结合,作文与学校、家庭、社会的结合,作文与生活的结合,作文与做事、做人的结合……这多方面因素结合起来的综合性训练方式,避免了过去单调、枯燥、缺乏情趣的写作套路,显示了一定的开放性,帮助学生拓展思路,积累生活和学习的经验,让学生乐于表达,乐于写作。

关于训练形式的具体操作,我们可以在教学实践中从多方面进行探讨。

一、扩大阅读面,注重知识积累,培养学生主动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捷普洛夫说过:"一个空洞的头脑是不能进行思维的。"厚积而博发。知识面狭窄,没有一定想象力和创造精神的学生是不会写出好作文的。小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需要以知识的积累为基础。为了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读好书。除了教师推荐好书、规定读书数量、安排读书时间、组织读书汇报、进行摘抄写读书笔记等这些常用的方法外。还可以采用一些新颖的、体现学生主动性与参与性的训练方法。

1、教给学生编写制作"好书推介卡"。具体做法是: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欣赏、最喜爱的好书,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把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值得阅读的原因,以及部分精彩语句的摘录,编写在带孔的卡片上,最后标上推荐人的姓名,还可以画上装饰性的花边图案。卡片制做好后,挂在教室的图书角或板报一角,供同学们参阅、交流。"好书推介卡"人人制做,定期更换,不断为同学提供好书信息。学期末由学生自己评选出"最佳推介奖"和"优秀推介奖"。这极大激发了学生参与制做的热情,提高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以及鉴赏、选择好书的能力,推动了读书活动的开展,体现出作文综合能力的训练。

2、结合课文内容,多方面搜集信息,补充知识,编写制做"百科知识卡"。

叶圣陶在《和教师谈写作》一文中指出:"小学生今天作某一篇作文,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的知识、思路、语文等方面的积累。"可见材料的积累,功夫在平时,靠课内外阅读的结合。"百科知识卡"就体现了这样的结合。很多学生在对课文学习后并不满足于课文中有限的知识提供,他们的头脑中还有很多与课文内容有关的问题得不到解答。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通过各种途径--图书、报刊杂志、网络……搜集获取相关信息来弥补课堂教学与课内阅读的不足,为作文做积累的准备。比如,学生在学完《太阳》一课后,还想知道更多有关太阳的知识,在阅览室、图书馆中或通过上网查阅资料,把感兴趣的问题,如太阳黑子的活动、太阳能的利用、太阳对人类不利的方面等摘写在卡片上,并用简短的语句写出自己的感受和启发:人类如何克服不利因素科学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最后标明信息来源、制卡人姓名,还可以粘贴图片,绘画插图以配合知识内容,图文并茂。"百科知识卡"可布置在教室的知识角,随课文的进程而更换。它给同学们开辟了一个补充知识更新知识的新天地。学期末把同学们制做的知识卡分类,串绳成册,加上封面,命名为"小百科知识全书"。全班同学都是作者,编者。"全书"既是学生个人能力的体现,也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最后还可以组织学生评选"精彩之页"和"最佳制卡人"。

"双卡制做"的活动把阅读、收集、摘抄、写作、绘画等多方面结合在一起,大大开扩了学生的视野,日积月累,为作文做好语言和素材的准备,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体现了作文训练的多样化和综合性,也促进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口头作文与即兴作文的训练和指导。

叶圣陶曾说:"口头为语,书面为言。文本于语,不可偏指,因合而言之。"儿童语言的发展是口头语言先于书面语言。口头语言是基础,只有在切实进行口头训练的基础上才能发展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作文教学应当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入手,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即使是高年级,口头作文仍是一个重要训练点。说、写不应分家,由说到写,说说写写,有计划地进行训练。许多教师在作文课经常安排先说后写的训练步骤。这样可以使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借鉴别人的长处,并从中受到启发。而口头表达中暴露的问题通过师生及时点评,大家可以共同吸取教训,避免同类问题在作文中重复出现。事实证明,口头作文的训练是必要的、有效的。然而从每周一次的作文课中挤出时间进行口头作文的训练是远远不够的,也难以实现人人参与,人人表达,既不能满足说的需要,也不能满足听的需要。因此,我们可以另辟蹊径,抓住时机进行口头作文的训练。

1、两分钟演讲。从每天的语文课中或从早读、晨检的时间内挤出几分钟,给学生"两分钟"演讲的机会,每天安排1-2人,轮流进行。两分钟演讲没有内容限制,要求不超时,表达完整,用词准确,语句连贯,有一个中心意思,最好能摆明自己的观点或讲出自己的感受。学生的表现欲和自尊心都很强,他们绝不会让一个毫无准备、语无伦次的自己展示在大家面前,他们一定会为自己的演讲做充分的准备,尽管那只有短短的两分钟。能力强的孩子事先会在头脑中确定内容、组织语言,然后练说一、两遍;能力差一些的也许会先做笔头的准备,拟定演讲稿,然后反复练说。无论哪一种准备都充分体现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训练,而后一种学生更是自觉地把说与写结合在一起,因为他们喜欢这种新颖、简短、没有任何负担的训练形式,他们期待演讲中老师欣赏的目光与同学们热情的掌声。

2、即兴作文的安排。口头作文的训练时机以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安排为主,也可以在"计划外"产生。好的教师应该不放过任何一个有利时机巧妙安排学生口头作文的训练。因为往往在意想不到的情况下,在突发事件中,学生有感而发,他们会不轻意地表达出更真实、更自然的思想情感,表现出更有激情的一面,甚至脱口而出几句绝妙精彩的词句。教师应该抓住这个最佳时机,引导学生即兴作文,开拓写作思路,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作文创造力。例如:今年春天,北京出现了几次严重的沙尘暴现象。在一次语文课上,狂风乍起,本来就很昏黄的天气,骤然变得更加昏暗。狂风带着沙尘席卷而来,发出奇怪的吼声,窗外一片浑沌的世界。学生们望着窗外,表情各异:有的好奇,有的惊讶、有的害怕,思路无法回到课文中。于是教师放下课本,索性让学生走到窗前仔细观察景物的变化。然后让学生交流、议论,谈不同感受。稍做准备后,引导学生进行口头作文。有的学生口头描述了沙尘暴的可怕景象,有的学生着重表达自己的心情感受,还有的学生对引起沙尘暴现象的环境污染问题加以议论。在这个过程中,描述、抒情、议论结合在一起,不同的表达方式都得以训练。事后,再让学生把口头即兴作文整理成《沙尘暴来了》的笔头作文。由于抓住了最佳训练时机,学生们情动而辞发,争相发言,语言生动、富有个性。这样的训练既引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又锻炼了他们的思维活动,使之更加敏捷、灵活。

三、作文应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加以训练。

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在作文教学中应同样注重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把作文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加以训练。从作文即生活的意义上说,学习作文也是学习生活。培养学生的交际意识,培养他们乐于表达、敢于表达、善于表达的能力,不仅是学习作文所需要的,更是养成学生健康开朗的个性心理,形成较强的生活能力所需要的。这对他们未来的发展是相当重要的,也是素质教育追求的目标。

在过去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已有不少作文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训练形式。如日记、书信、请假条、表扬稿、读书笔记等,但我们这里强调的实际应用应该比这些范围更广、更实际、更生活化、更具交际性。当学生丢失了心爱的铅笔盒,教给他写一篇充分感情的"寻物启示"。当学生面临困境而得到他人热情帮助时,鼓励他们制做抒写"谢意卡",送给帮助过自己的人,以表达真诚的谢意。当自己做错了事,得罪了别人,伤害了友情时,建议他们制做抒写"歉意卡",表达自己的愧疚,争取别人的谅解,鼓励他们直视自己的缺点,分析自己的不足。当学生对班级建设有许多新的良好的建议时,教给他们写建议书。当学生对干部、同学、老师有意见时,教给他们写意见信……作文还可以与活动结合起来:新年快到了,鼓励学生为联欢会编写话剧、小品的剧本,也可以设计贺年卡,编写新年祝词;建议每个学生为少先队活动设计活动计划和方案;运动会上,让学生以"小记者"身份写采访稿,写新闻报导;可以开展"电影评论""行家评球"等活动,给学生评说的机会;还可以让学生自创游戏,制定编写游戏规则;在"我的拿手菜"活动中,让学生总结烹调方法和劳动心得……

这多种多样、别致、有趣的训练形式,不仅使学生在兴趣中写作,在写作中尽兴,而且把作文与生活,作文与活动,作文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提高了作文的综合能力。

四、自评自改与互判互评也是作文训练的有效方法。

在作文教学中,不必死守教师指导、评改的传统形式,应放手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修改与评判的活动中。尤其是高年级学生已初步具备评价文章优劣的能力,完全可以让他们自评、自改与互判、互评。当然,这里所说的"放手"绝不是让教师把自己的工作推给学生,而是教师在认真评判、分析学生问题的基础上,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独立分析判断以及自我修改、自我完善、客观评价与鉴赏等多方面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指点。教师应教给学生自评、自改的方法与互判、互评的原则。

在自评、自改中让学生明确作文要求,掌握评判依据。看中心是否明确,选材是否恰当,结构是否合理,标点是否正确,遣词造句是否恰当,重点段落是否具体。学生在完成自我评判后找出问题所在,再着手进行修改。要注意培养学生反复修改的习惯。

互判、互评是指同学之间依据评改要求,互改作文,边评边改,交换意见,共同商讨,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评判应以两面性为原则,即无论是优秀作文,还是差生作文,都要从优点和不足两方面去评判。评论优秀作文时,既要让同学们学习优秀作文的长处,也要鼓励学生大胆"挑刺",找出不足之处,提出修改意见。评论差生作文时,让同学用"放大镜"找"闪光点"。一个准确的词语,一句精彩的句子,都是值得肯定和赞赏的。在这样的评论中,可以对后进生产生极大的鼓励,增强他们作文的兴趣和信心。

评判方式是多样的。可以集体评判、小组评判、同桌互评;可以口头评判或书面评判;可以对一篇作文评判,也可以把几篇作文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找共同的优点和集中的问题。评判的内容可以有多种意见并存,鼓励学生各抒己见。

五、仿写、改写、扩写、续写的训练。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大纲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这种做法即为仿写。小学生作文必须通过模仿才能逐渐发展并有所创造。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情真意切,文质兼美的文章为我们提供了范例,值得我们借鉴。在训练中借助典型课文或片断,可以让学生仿写运用了某种修辞方法的句子,亦可以仿写一段话或一篇文章,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

除了仿写,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用现代语言把古诗文改写成记叙文。或从景物方面加以描绘,或从人物动作、神态方面展开想象,具体描写,或者充分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如《送孟浩然之广陵》前两行叙事,后两行借景抒情,指导学生把老朋友依依惜别的情景用具体抒情的文字充分表达出来。

由于表达的需要,课文中有的情节写得较简单概括。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扩写。把那些比较简要的句子或片断加以扩充、拓展,使之具体详尽。例如《少年闰土》中,闰土给"我"讲趣事的这部分,"海边拾贝"和"看跳鱼儿"这两件事是略写。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扩写,学习塑造人物形象,突出少年闰土活泼可爱、有丰富常识的特点。

有些课文故事性强,结尾意犹未尽,耐人寻味。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展开合理想像、延伸课文内容、进行续写。如学完《在炮兵阵地上》后写《彭总再次视察炮兵阵地》,学完《穷人》一课后写《桑娜拉开帐子……》,学完《晏子使楚》后,可以引导学生续编故事:当晏子出色地完成外交任务回到齐国后,齐王和齐国的大臣们是怎么夸赞晏子的?齐国的百姓是怎么议论的?等等。

口头作文范文篇8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训练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训练。它既是语言文字的训练,也是认识水平的训练。在这个训练过程中体现着听、说、读、思、写诸多方面能力的培养。作文水平的高低,直接体现着学生整体素质的高低。学生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小学生有着很强的表达欲望,学生们在一起往往有说有笑,滔滔不绝。但与之矛盾的是,作文课上他们却常常口叼笔杆,眉头紧锁,冥思苦想,下笔艰难,最后不得不涂沫几笔,敷衍了事。其实,学生并非缺乏生活素材,也不是不会遣词造句,而是由于我们训练方法的陈旧、单调,训练内容的枯燥乏味,大大限制住了学生的写作欲望,使他们失去了对作文的兴趣。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调动一切有利因素以多样化、综合性的训练形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写作空间和氛围,激发他们作文的积极性,从而能动地去反映他们多彩的生活。

作文训练形式的多样化,是相对于"命题-指导-批改-讲评"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单调、传统、固定不变的训练模式来讲的。我们应从学生自身需要、兴趣、情感出发,从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水平出发,体现对学生主体的尊重。使训练收到实效。多样化可以体现在训练体材的多样,训练内容的多样、训练时机的多样、训练途径的多样……其实,就是以新颖、灵活、多变的方法,帮助学生轻松地找到可以动口、下笔的"契入点",有了这个"契入点"训练才是积极有效的。

综合性是指在作文训练中,以多方面有利因素的结合,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综合,既是作文本身听、说、读、写,字、词、句、段,摘、抄、记、写、改、编、评、赏的结合,也可以是作文与其它学科的结合,作文与学校、家庭、社会的结合,作文与生活的结合,作文与做事、做人的结合……这多方面因素结合起来的综合性训练方式,避免了过去单调、枯燥、缺乏情趣的写作套路,显示了一定的开放性,帮助学生拓展思路,积累生活和学习的经验,让学生乐于表达,乐于写作。

关于训练形式的具体操作,我们可以在教学实践中从多方面进行探讨。

一、扩大阅读面,注重知识积累,培养学生主动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捷普洛夫说过:"一个空洞的头脑是不能进行思维的。"厚积而博发。知识面狭窄,没有一定想象力和创造精神的学生是不会写出好作文的。小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需要以知识的积累为基础。为了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读好书。除了教师推荐好书、规定读书数量、安排读书时间、组织读书汇报、进行摘抄写读书笔记等这些常用的方法外。还可以采用一些新颖的、体现学生主动性与参与性的训练方法。

1、教给学生编写制作"好书推介卡"。具体做法是: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欣赏、最喜爱的好书,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把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值得阅读的原因,以及部分精彩语句的摘录,编写在带孔的卡片上,最后标上推荐人的姓名,还可以画上装饰性的花边图案。卡片制做好后,挂在教室的图书角或板报一角,供同学们参阅、交流。"好书推介卡"人人制做,定期更换,不断为同学提供好书信息。学期末由学生自己评选出"最佳推介奖"和"优秀推介奖"。这极大激发了学生参与制做的热情,提高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以及鉴赏、选择好书的能力,推动了读书活动的开展,体现出作文综合能力的训练。

2、结合课文内容,多方面搜集信息,补充知识,编写制做"百科知识卡"。

叶圣陶在《和教师谈写作》一文中指出:"小学生今天作某一篇作文,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的知识、思路、语文等方面的积累。"可见材料的积累,功夫在平时,靠课内外阅读的结合。"百科知识卡"就体现了这样的结合。很多学生在对课文学习后并不满足于课文中有限的知识提供,他们的头脑中还有很多与课文内容有关的问题得不到解答。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通过各种途径--图书、报刊杂志、网络……搜集获取相关信息来弥补课堂教学与课内阅读的不足,为作文做积累的准备。比如,学生在学完《太阳》一课后,还想知道更多有关太阳的知识,在阅览室、图书馆中或通过上网查阅资料,把感兴趣的问题,如太阳黑子的活动、太阳能的利用、太阳对人类不利的方面等摘写在卡片上,并用简短的语句写出自己的感受和启发:人类如何克服不利因素科学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最后标明信息来源、制卡人姓名,还可以粘贴图片,绘画插图以配合知识内容,图文并茂。"百科知识卡"可布置在教室的知识角,随课文的进程而更换。它给同学们开辟了一个补充知识更新知识的新天地。学期末把同学们制做的知识卡分类,串绳成册,加上封面,命名为"小百科知识全书"。全班同学都是作者,编者。"全书"既是学生个人能力的体现,也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最后还可以组织学生评选"精彩之页"和"最佳制卡人"。

"双卡制做"的活动把阅读、收集、摘抄、写作、绘画等多方面结合在一起,大大开扩了学生的视野,日积月累,为作文做好语言和素材的准备,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体现了作文训练的多样化和综合性,也促进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口头作文与即兴作文的训练和指导。

叶圣陶曾说:"口头为语,书面为言。文本于语,不可偏指,因合而言之。"儿童语言的发展是口头语言先于书面语言。口头语言是基础,只有在切实进行口头训练的基础上才能发展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作文教学应当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入手,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即使是高年级,口头作文仍是一个重要训练点。说、写不应分家,由说到写,说说写写,有计划地进行训练。许多教师在作文课经常安排先说后写的训练步骤。这样可以使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借鉴别人的长处,并从中受到启发。而口头表达中暴露的问题通过师生及时点评,大家可以共同吸取教训,避免同类问题在作文中重复出现。事实证明,口头作文的训练是必要的、有效的。然而从每周一次的作文课中挤出时间进行口头作文的训练是远远不够的,也难以实现人人参与,人人表达,既不能满足说的需要,也不能满足听的需要。因此,我们可以另辟蹊径,抓住时机进行口头作文的训练。

1、两分钟演讲。从每天的语文课中或从早读、晨检的时间内挤出几分钟,给学生"两分钟"演讲的机会,每天安排1-2人,轮流进行。两分钟演讲没有内容限制,要求不超时,表达完整,用词准确,语句连贯,有一个中心意思,最好能摆明自己的观点或讲出自己的感受。学生的表现欲和自尊心都很强,他们绝不会让一个毫无准备、语无伦次的自己展示在大家面前,他们一定会为自己的演讲做充分的准备,尽管那只有短短的两分钟。能力强的孩子事先会在头脑中确定内容、组织语言,然后练说一、两遍;能力差一些的也许会先做笔头的准备,拟定演讲稿,然后反复练说。无论哪一种准备都充分体现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训练,而后一种学生更是自觉地把说与写结合在一起,因为他们喜欢这种新颖、简短、没有任何负担的训练形式,他们期待演讲中老师欣赏的目光与同学们热情的掌声。

2、即兴作文的安排。口头作文的训练时机以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安排为主,也可以在"计划外"产生。好的教师应该不放过任何一个有利时机巧妙安排学生口头作文的训练。因为往往在意想不到的情况下,在突发事件中,学生有感而发,他们会不轻意地表达出更真实、更自然的思想情感,表现出更有激情的一面,甚至脱口而出几句绝妙精彩的词句。教师应该抓住这个最佳时机,引导学生即兴作文,开拓写作思路,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作文创造力。例如:今年春天,北京出现了几次严重的沙尘暴现象。在一次语文课上,狂风乍起,本来就很昏黄的天气,骤然变得更加昏暗。狂风带着沙尘席卷而来,发出奇怪的吼声,窗外一片浑沌的世界。学生们望着窗外,表情各异:有的好奇,有的惊讶、有的害怕,思路无法回到课文中。于是教师放下课本,索性让学生走到窗前仔细观察景物的变化。然后让学生交流、议论,谈不同感受。稍做准备后,引导学生进行口头作文。有的学生口头描述了沙尘暴的可怕景象,有的学生着重表达自己的心情感受,还有的学生对引起沙尘暴现象的环境污染问题加以议论。在这个过程中,描述、抒情、议论结合在一起,不同的表达方式都得以训练。事后,再让学生把口头即兴作文整理成《沙尘暴来了》的笔头作文。由于抓住了最佳训练时机,学生们情动而辞发,争相发言,语言生动、富有个性。这样的训练既引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又锻炼了他们的思维活动,使之更加敏捷、灵活。

三、作文应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加以训练。

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在作文教学中应同样注重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把作文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加以训练。从作文即生活的意义上说,学习作文也是学习生活。培养学生的交际意识,培养他们乐于表达、敢于表达、善于表达的能力,不仅是学习作文所需要的,更是养成学生健康开朗的个性心理,形成较强的生活能力所需要的。这对他们未来的发展是相当重要的,也是素质教育追求的目标。

在过去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已有不少作文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训练形式。如日记、书信、请假条、表扬稿、读书笔记等,但我们这里强调的实际应用应该比这些范围更广、更实际、更生活化、更具交际性。当学生丢失了心爱的铅笔盒,教给他写一篇充分感情的"寻物启示"。当学生面临困境而得到他人热情帮助时,鼓励他们制做抒写"谢意卡",送给帮助过自己的人,以表达真诚的谢意。当自己做错了事,得罪了别人,伤害了友情时,建议他们制做抒写"歉意卡",表达自己的愧疚,争取别人的谅解,鼓励他们直视自己的缺点,分析自己的不足。当学生对班级建设有许多新的良好的建议时,教给他们写建议书。当学生对干部、同学、老师有意见时,教给他们写意见信……作文还可以与活动结合起来:新年快到了,鼓励学生为联欢会编写话剧、小品的剧本,也可以设计贺年卡,编写新年祝词;建议每个学生为少先队活动设计活动计划和方案;运动会上,让学生以"小记者"身份写采访稿,写新闻报导;可以开展"电影评论""行家评球"等活动,给学生评说的机会;还可以让学生自创游戏,制定编写游戏规则;在"我的拿手菜"活动中,让学生总结烹调方法和劳动心得……

这多种多样、别致、有趣的训练形式,不仅使学生在兴趣中写作,在写作中尽兴,而且把作文与生活,作文与活动,作文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提高了作文的综合能力。

四、自评自改与互判互评也是作文训练的有效方法。

在作文教学中,不必死守教师指导、评改的传统形式,应放手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修改与评判的活动中。尤其是高年级学生已初步具备评价文章优劣的能力,完全可以让他们自评、自改与互判、互评。当然,这里所说的"放手"绝不是让教师把自己的工作推给学生,而是教师在认真评判、分析学生问题的基础上,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独立分析判断以及自我修改、自我完善、客观评价与鉴赏等多方面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指点。教师应教给学生自评、自改的方法与互判、互评的原则。

在自评、自改中让学生明确作文要求,掌握评判依据。看中心是否明确,选材是否恰当,结构是否合理,标点是否正确,遣词造句是否恰当,重点段落是否具体。学生在完成自我评判后找出问题所在,再着手进行修改。要注意培养学生反复修改的习惯。

互判、互评是指同学之间依据评改要求,互改作文,边评边改,交换意见,共同商讨,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评判应以两面性为原则,即无论是优秀作文,还是差生作文,都要从优点和不足两方面去评判。评论优秀作文时,既要让同学们学习优秀作文的长处,也要鼓励学生大胆"挑刺",找出不足之处,提出修改意见。评论差生作文时,让同学用"放大镜"找"闪光点"。一个准确的词语,一句精彩的句子,都是值得肯定和赞赏的。在这样的评论中,可以对后进生产生极大的鼓励,增强他们作文的兴趣和信心。

评判方式是多样的。可以集体评判、小组评判、同桌互评;可以口头评判或书面评判;可以对一篇作文评判,也可以把几篇作文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找共同的优点和集中的问题。评判的内容可以有多种意见并存,鼓励学生各抒己见。

五、仿写、改写、扩写、续写的训练。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大纲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这种做法即为仿写。小学生作文必须通过模仿才能逐渐发展并有所创造。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情真意切,文质兼美的文章为我们提供了范例,值得我们借鉴。在训练中借助典型课文或片断,可以让学生仿写运用了某种修辞方法的句子,亦可以仿写一段话或一篇文章,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

除了仿写,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用现代语言把古诗文改写成记叙文。或从景物方面加以描绘,或从人物动作、神态方面展开想象,具体描写,或者充分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如《送孟浩然之广陵》前两行叙事,后两行借景抒情,指导学生把老朋友依依惜别的情景用具体抒情的文字充分表达出来。

由于表达的需要,课文中有的情节写得较简单概括。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扩写。把那些比较简要的句子或片断加以扩充、拓展,使之具体详尽。例如《少年闰土》中,闰土给"我"讲趣事的这部分,"海边拾贝"和"看跳鱼儿"这两件事是略写。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扩写,学习塑造人物形象,突出少年闰土活泼可爱、有丰富常识的特点。

有些课文故事性强,结尾意犹未尽,耐人寻味。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展开合理想像、延伸课文内容、进行续写。如学完《在炮兵阵地上》后写《彭总再次视察炮兵阵地》,学完《穷人》一课后写《桑娜拉开帐子……》,学完《晏子使楚》后,可以引导学生续编故事:当晏子出色地完成外交任务回到齐国后,齐王和齐国的大臣们是怎么夸赞晏子的?齐国的百姓是怎么议论的?等等。

口头作文范文篇9

在中学语文实践性教学这个问题上,有“大实践”与“小实践”的区别。“小实践”是局部的、环节上的、课堂上的实践。如口头作文演讲、诗歌朗诵、作文竞赛等。“大实践”是语文学科教学整体的实践,从教学的观念到教材的改革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以至教学检测手段的改进与完善,集中表现的不是学生语文知识的多少,而是学生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发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效果,而这一点正是中学语文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根本目的。在这里,我们所论的中学语文实践性教学是就“小实践”而言的,但不排斥在有条件或创造条件情况下,向“大实践”拓展。中学语文实践性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听、说、读、写。听、说、读与“口”有关,“写”是动手,这样就可归纳为“动口”与“动手”两大方面。先说“动口”方面的实践。

“动口”以口头语言为手段来表情达意。口头语言属于口头语体,包括独白体与对白体。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不同,它具有表达的定向性,即有听的明确对象。表达过程中可以借助语气、声调传情达意,可以随时调整内容,随机应变,可以强化表达者的快速思维与反应,提高组织语言的能力。消除“动口”方面的心里卑怯和语言杂质是一个难题。一般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自由“说话”,但对“规定性”的“动口”常常词不达意,心慌意乱,并由此而造成语调不畅,语质不纯,语无伦次的尴尬场面。通过“动口”的实践性训练,提高学生运用口头语言的准确性、清晰性和条理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文化修养。

“动口”的形式主要有:

1.交谈。交谈是社交活动的重要手段,是为交流思想,沟通感情,互通信息,协调行为而进行的对白体口语双向表述活动。交谈的形式多种多样,如问答、访问、洽谈、谈心等等,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我们这儿所讲的交谈不是海阔天空的“乱谈”、“吹牛”,而是有目的、有规定的交谈。培养学生的交谈能力是现代社会对中学生的一个基本要求,学生适应各种不同语言环境的交谈也是当代应用型人才合理交往的一个起码素质。不会交谈,既不能了解别人,也不能被人了解,因而也就不能实现自己应有的价值。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中学生不敢说话,不会说话,心理障碍重重。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状况,通过有效的实践性教学,强化学生交谈能力,克服卑怯心理,从而把他们培养成为一个合格的应用型人才。

2.口头作文。即用口头语言现场作文。口头作文可分步进行。第一步,先让学生把自己的书面作文口述出来;第二步,让学生借助作文提纲,口述作文的详细内容;第三步,教师给出几个作文题目,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一个;最后一步,抽签即席口头作文。即由教师给出多于学生人数的作文题目,让学生抽签,抽中哪一个题目就作哪一篇文章。

3.介绍。介绍包括人物的介绍和事物的介绍。介绍人物包括介绍自己和别人。主要介绍人物的姓名、年龄、生平经历及业绩,附带介绍人物的家庭状况、性格特征、兴趣爱好、理想抱负等。事物介绍就是口述某一件事情、某一个故事情节。物品介绍如日常生活用品、药品的特点、性能、用途、注意事项。景物介绍则是说明某一景物的特点、成因等等。物品介绍接近于推销,景物介绍近乎于导游。上述人、物的介绍属于口头表达的说明文体,应突出知识性、条理性、客观性、通俗性。

4.即席讲话。即席讲话是讲话人在未做任何准备情况下,临时口头发表意见的一种讲话。即席讲话大多出现在集会上。这是考验一个人心理素质、思想观点、语言组织能力的关键时刻。即席讲话的前提是“听”。能否“听”好是能否讲好的关键。听的过程是一个快速思维、快速认识的过程。听的能力首先在于迅速而准确地辨析他人关键性语言,把握对方讲话的要点,并迅速归纳、概括为自己讲话的“论题”。边听边思考边筛选边归纳边组织自己的讲话内容并把它条理化,是即席讲话的突出特点。据笔者观察与了解,“座谈会”的开场白往往是“坐冷板凳”,谁也不愿先说话,这常常是缺乏自信和性格懦弱的一种表现。语文教师要通过课堂内外大量的“即席讲话”,提高学生讲话的自信心和自信力,消除学生性格的弱点。

5.口头评论。口头评论就是运用口头语言对某一人物的思想行为或某一现象表明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的一种口头作文。口头评论属于议论文,因此必须有论点,有论据,口头评论过程要有逻辑性。通常口头评论首先要提出表达者的观点,然后按照一、二、三、四等顺序回答为什么。口头评论所使用的论据多为事实论据。这些论据必须使听者熟悉和知晓,因此,就要尽可能从听众身边的人和事中选取。

6.演讲。在专门组织的集会上,为了某一宣传目的而口头发表自己的主张。演讲是讲话和表演的综合。除主要依赖口头语言外,还借助演讲者的手势、表情等行为语言,以达到宣传、鼓动感染听众的目的。初次演讲可以借助演讲稿,然后过渡到按演讲提纲讲,最后完全脱稿。演讲一般由开头、主体、结尾三部分构成。开头就是开场白,目的在于沟通演讲者与听众的情感,以引起共鸣,为推出演讲者的观点铺平道路。主体是演讲的主要部分。这一部分要围绕演讲的论题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主线进行。结尾则是揭示演讲的目的,鼓起听众的激情。

7.辩论。辩论也叫论辩,是持有不同理由的双方以一定的理由,就某事物或问题表明自己的见解,批驳对方的看法,以取得正确认识的一种口头表达形式。辩论的特点,主要在于它的同一性、对立性和说理性,即辩论双方所辩论的必须是同一对象(论题),辩论的双方的观点必须是对立的,确认自己的观点或批驳对方的观点,只能用摆事实、讲道理的议论方法,严禁污辱对方的人格。辩论有助于学生对问题加深认识,有助于对是非的鉴别。

8.诵白。诵指朗诵有韵的诗文。白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独白和对白。前者要诵出情意性,后者要“白”出形象性。上面谈了“动口”方面的实践性教学形式,接下来谈论“动手”方面的实践性教学形式。“动口”与“动手”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共性联系:即它们的前提和目的以及内容相同,所不同的只是手段和形式,一个用口头语言,一个用书面语言。

“动手”方面的实践性教学形式有:

1.变“动口”为“动手”,由说到写。即把上述用口头表达的内容直接变成写的内容,一切保持原状,怎么说就怎么写,先说什么就先写什么,后说什么就后写什么。按照这种方式,可以把谈话、人物介绍、辩论等内容整理成书面文章。除此以外,每次作文前,可“先说后写”,自己给自己说或给别人说,直到说得比较完善,然后转变成文字。

2.由“听”到“写”。这种形式主要表现在听课、听广播、听别人发言。在听的过程中尽可能按照别人讲的顺序原样记录,这种记录经过整理就是一篇完整的文章,也可以在听的过程中相机插入听者的感觉见解,最后整理形成一篇主旨鲜明集中的“文章”。这种训练形式首先是做好课堂笔记。这种课堂笔记不能是老师板书的复写,而应是学生对老师讲课的整体理解。它既有教师板书的精华梗概,又要有老师未书的阐释和详解,更要有学生的理解与感受。其次和别人谈话的整理,尤其是和老师的会谈,经过整理、充实,会成为一篇好的文章。

3.由“看”到“写”。看,就是观看、观赏、观察。由看到写就是把视觉感受用文字表达出来。“看”可分为“看人”、“看物”、“看景”。看人就是观察人的行为状貌,即外在特征,进一步就是观察人的本质特征,由人的某一外部特征来透他的内心特征。“看物、看景”就是观察事物的形状、颜色,从而把握其本质。在“看景”里,还包括看图景、画面、电视、电影等形象性的内容,并借助其他补充材料,最终变成一种阅读材料。

4.由“做”到“写”。做就是作者亲自做某一件事或某一件物品。比如作者亲自帮助别的同学去医院治病,或者作者亲身去秦兵马俑参观,或者作者亲自制作一盘很好吃的菜等等。“做”的内容就是写的内容,怎么做就怎么写,先做什么就先写什么,后做什么就后写什么。用这种形式训练动手能力,就不至于无物可写。

5.由模拟性(仿写)习作向实际应用转变。当前作文教学的主要形式是模拟性习作,即仿写。这在单元同步作文最为明显。它的特点就是借鉴同一单元的“范文”进行写作。它有可取之处,但不利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发。这里所说的“实际应用”有两个含义:一个是学生阶段的写作应用,一个是参加社会工作后的写作能力的应用。前者的应用如班级公约、个人计划与总结、参加联欢活动所要写的节目、每周评论、实习日记、周记、实践报告、贺词、献词、发言稿、征文等。后者的应用也与前者大同小异。它们的共性则是写作的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如表达方式、语言知识、思想与观察能力等。

口头作文范文篇10

关键词:作文教学作者改革小学语文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训练的主要阵地。写作水平和写作能力的高低,是一个人能否较好地运用语文知识及其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全日制十年制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指出:“学生的语文水平怎样,作文是一个衡量的重要尺度。”可见,作文在语文中的比重之大。我国封建社会实行“以文取仕”的制度,“学而优则仕”的观念把写作提到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今天,我们虽然摒弃了古人把写作完全“神化”的思想,但从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需要的高度,从大语文教学观的高度来看,作文仍为语文中的一个重点。

然而,由于应试教育思想作祟,现今中小学写作教学,由于没有独立的作文教学时间,没有完整的作文教学体系,缺乏独立的写作教材等原因,尚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总地来说,作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在此,我结合自身对作文教学的认识与感受,谈谈现今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以及相应的改革措施。

一、小学作文教学现状

我觉得,现在小学生受到各种各样的条条框框束缚太多,他们的作文大多表达的是课本上教的、老师天天讲的思想和见解,抒发的是空泛的属于别人的情感,失却了童心的纯洁无邪。总体而言,当前小学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以下几种不良倾向。

(一)重表达,轻育人

语文科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其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品质。写作是思想情感的文字表露,从听话读写四个方面比较,我认为,写作是学生思想展现的最佳形式,所以叶老提出的“作文即做人”的观点不容致疑。

然而,综观现今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却普遍存在着人文价值削弱,人文底蕴流失的现象。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十分看重学生完成作文的速度及其作文的结构和技巧,至于作文的内容是否真实则全然不顾。致使小学生的作文中假话连篇,假故事,假情感屡见不鲜。记得,我小学时期的作文亦是如此,老师要求我们作文符合“大一统”的标准,于是没有了新材料,新内容,便只好拿老掉牙的材料来胡编瞎造、改头换面。雷锋、赖宁、送伞、拾钱包、扶盲人过马路、借同学橡皮等都是我们写作的救星。现今小学作文教学依然如故,学生为了取得好分数,任意拔高立意,泛泛而谈,失却了真情实感,让我们看到的只是千人一面的虚伪的灵魂。这种“重表达,轻育人”,把“求真知,做真人”的品质无形排挤到认识圈之外的现状,着实让人心寒。

(二)重模式,轻能力

在现今小学作文教学中,有的教师不厌其烦地将一些作文知识和方法公式一样抛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套用现成材料与模式。这种写作公式化的僵化训练,相当程度上,漠视了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冷落了他们对社会及生活的敏锐洞察,结果必然窒息学生自主思考

的能力,压抑其独具匠心的棱角,导致学生丢掉了开启心灵的钥匙,没有了自己的思想。最后作起文章来却是中心不明、条理不清、语句不通、文法不顺。

现在中国很多大学生不会写文章,这种现象在国外也普遍存在,这不得不归罪于小学时期作文模式化教学的恶果。写作是一种综合的思维训练过程,从观察、构思到成文,都要融合主体积极的思维活动,而并非简单的套用模式。近来,市场上除了大批量的写作辅导书外,又跳出了所谓“作文软件”之类的宝典,深受广大学生朋友的欢迎。然而,对于“作文软件”,笔者是持否定态度的。学生在电脑中输入主题和关键词,四分钟即可得一佳作,笔者认为这是一种典型的“轻能力”现象。即使学生了解材料内容及作文的要求,但是这“四分钟电脑作文”却无益于学生思考材料、组织材料等能力的发展,因此,也是值得广大语文教师注意的地方。

(三)重书面,轻口头

作文教学应包括书面表达和口头训练两个部分。写和说都是表达,两者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然而现今很多小学语文教师过分强调书面作文,对口头训练则置之惘然。这种“重文轻语”的倾向,导致小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普遍下降,甚至影响人际交往。

有资料表明,小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随年级的增高而不断下降,甚至逐渐退化。有的小学生书面表达文采斐然,能轻松自如地驾驭文字,然而一到口头说话,例如演讲或班会课发言,则结结巴巴,条理不清,语句不顺。笔者的一位同学书面作文成绩优异,但由于口头表达能力差,无法很好地与别人沟通,导致他在找家教时,多次被人谴回。这种现象归根到底还是与小学时期“重书面,轻口头”的作文教学分不开。

(四)重课堂,轻生活

叶圣陶曾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出什么样的文字,否则就会陷入不切实际的唯技巧论。”“对认真练习写作是有妨碍的。”学生写作的过程,是从客观外界汲取必要的素材,经过头脑中的加工制作,再运用文字符号表达出来的过程。离开了“生活”这个最基本的素材源,所有作文便只是空中楼阁、海市蜃楼。然而现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把学生关在教室,苦思冥想,闭门造车的现象却屡见不鲜。这种与世隔绝的封闭式作文训练,导致小学生作文无话可说,假话连篇,东拼西凑。原本想象丰富,思维活跃的童心,由于缺乏了生活之水的灌溉,写出来的东西往往苍白无力,毫无生趣可言。

离开了生活,缺乏了感受与体验,造成学生对生活中很多写作素材都不熟悉,有的也是一知半解。曾看到过一则关于学生作文的报道,想来令人心惊。某城市一小学中,老师让学生以“大米”为素材写作,城里的孩子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和认识,根本不知道天天吃的“大米”是怎么来的,于是闹出了“农民伯伯把大米从树上摘下来”的笑话。但是开怀之余,我们又不得不对此作一深思,一言蔽之,怎一个“惨”字了得?

(五)重指导,轻讲评

作文讲评是对学生写作实践全面检查分析的总结,对学生写作具有重要意义。据资料表明,学生尤其是小学生,大都喜欢上讲评课,它既是师生思想认识上的交流,也是情感的交流,是学生期待的一次重要信息反馈。但是目前,很多小学语文教师片面注重作文前的指令性建议,而对作文后的讲评不够重视,常常批改完作文,写几句不痛不痒的评语,就把本子发给学生完事,并不进行有充分准备的讲评。据调查表明,在来自小学的100份问卷中,能反映出老师按时进行作文讲评的只有百分之61.6,能有质量地组织讲评的仅百分之37,这个调查结果说明,现今小学作文教学中,讲评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仍然处于薄弱环节。

(六)重范文,轻下水

几年前,上海曾举行过一次师生作文与评改比赛,结果有不少老师的文章写不过学生;苏北有个县也做过类似测验,结果也出乎意料。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呢?作为一个以评析他人文章、指导青少年写作为终生职业的语文教师,自己不会写文章,没有写作实践,还能指导学生作文,提出建设性意见吗?

现今,这种“重范文,轻下水”的倾向在小学语文中依然存在。在写作指导中,很多教师对范文奉若神灵,一个题目给学生,简单提示几句,下面的工作就只是读几篇范文。教师只读不写,只讲不作,导致学生思路狭隘,落入范文模式,写起文章来不是绕范文转圈圈,就是空洞无话,毫无灵性。

二、改革措施

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素质教育的薄弱环节。学生普遍存在“听说作文,如见猛兽”的心态,我觉得,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首先必须转变观念,立足于教法和评改等方面进行改革。

(一)转变观念,树立大作文教学观

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写作是指向自我实现的人生。现今我国小学作文教学现状中过分偏重作文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即使强调思想内涵在实际操作中也只是流于形式,另外,假话、套话、空话、大话连篇累牍,导致人文价值、人文底蕴的流失。鉴于这种现状,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首先应该转变旧观念,树立大作文教学观。明确小学作文教学的性质和目的,注重对学生知、情、意、行多方面的培养和塑造。叶圣陶曾提出“要写出诚实的话,非由衷之言不发,非真情实感不写”,作文务先求“真”,凡与这一道理格格不入的“陈腐观念”或“时髦观念”均要改变。

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教会他们讲真话,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从内心出发想写,写自己想写的,所追求的,所欣赏的,同时促进他们知、情、意、行多方面素质的发展。

(二)以学生为主体,发挥主动性与创造性

学生是作文的主人,作文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首先,我们必须培养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培养写作兴趣方面,小学语文教师可采取以下措施:①让学生明确写作目的,培养写作意识;②注重平时积累,做到厚积薄发;③开创多种训练形式,提高写作能力

其次,要注重学生创造力和发散思维的培养。①小学语文教师要有创新意识,树立以培养学生创造力为主导的教学思想,给学生营造创新的环境。②大胆放手学生作文,肯定他们的创新意向,给学生广阔的创新空间。③踏踏实实地抓好学生思想素质,语文素质等各项基础素质的培养。④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其创设成功机会,激发创造意识。

(三)采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i.阅读

梁启超曾说:“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要指导学生作文,首先应教会其如何读书。”的确,阅读与写作是密不可分的。叶圣陶曾把阅读与写作比喻为“吸收”和“倾吐”的关系,不吸收丰富的养料,就写不出好的文章。所以,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多读”是关键所在。

ii.体验生活

作文教学是带有社会性的,课堂教学仅仅是传授和学习作文的一种方式,而更广阔的场所则是整个社会。因此,当今小学作文教学务必要把课堂与生活相联系,搞开放式作文教学,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多渠道作文教学网络。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社会,在实际生活中获得写作灵感。

iii.课外练笔

为了更好地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课外练笔很重要。例如,教师可鼓励学生在课外写日记,周记,作读书笔记等等。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灵活自由的练笔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会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积累材料,提高组织和表达能力。

iv.口头作文

作文教学的实践证明,“说”有助于“写”,经常性的口语训练能锻炼学生选材,构思,语言表达等能力。所以,我们必须改变以往“重书面,轻口头”的观念,加强小学生的口语训练,例如,组织演讲比赛,诗歌比赛,口头编故事等等,确实提高学生口头作文的能力,以便为人际交往和书面作文服务。

(四)改进评改方法,教师下水作文

作文教学一般简化为“指导--习作--评改”三个环节,其中评改作为收尾性工作,在整个作文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据我了解,目前小学作文评改,或评语式,或评分式,或评级式,教师的态度大致可分为两种:敷衍了事型和越俎代庖型。要么对学生的作文草草批阅,要么对此字斟句酌。我觉得,这两种做法都对学生有百害而无一利。

为了克服这些弊病,小学语文教师在评改时构建并运行“互动”模式,形成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多向促进关系,使作文评改日益向学生自主,自能操作的模式发展。据上海一所小学实验这种“互动批改”的作文教学改革表明,在调查的学生中普遍认为“互动”模式有益于作文教学的效果。

所以当今小学作文教学中,实行“互动”评改模式势在必行。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提倡互批,自批,众改等方式,创造良好的作文气氛,使全体学生都关心自己和他人的作文。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生不会写作文,最简单的原因是教师不会写作文。”现今,很多小学语文教师视范文为珍品,而自己下水作文则很少,因此,我认为,小学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时应适当减少范文的篇数,提倡教师自己作文。叶圣陶在《文汇报--教师下水》一文中说“语文教师教学作文,要是老师自己经常动动笔,就能更有效地指导和帮助学生。”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只有亲自尝试写作,在指导学生才能身临其境,体味写作中的酸甜苦辣,并从中找出阻碍学生写作能力长远发展的症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