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译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5 11:36:18

口译范文篇1

2.1汉英词语一一对应,忽视了两者间的差别

语用失误(pragmaticfailure)不是指在一般最典型的例子是,中国人在交际时喜欢用遣词造句中出现的语言运用错误(performance“当然”来回答一些问题,在同外国人交往时,这errors),而是说话不合时宜的失误,或者说话方一习惯往往也被带到英语表达中。但英文中式不妥、表达不合习惯等导致交际不能取得预“ofcourse”意味着“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的期效果的失误。Thomas(1983:91—112)将跨事。还用问吗?”听者会很不乐意:“你什么意文化语用失误区分为语言-语用失误(pragma-思,觉得我愚蠢吗?”此类因汉英词语一一对应linguisticfailures)和社会-语用失误两种(socio-pragmaticfailures)[1]。在英汉口译过程中,而造成的语用失误屡见不鲜,近年来很多文章已讨论过这方面的内容,本文不再详述。这里语言-语用失误表现为将汉、英词语等同,违反主要谈一谈修饰语的翻译问题。

汉语里修饰语使用得较多,例如:顺利进行,胜利完成,热烈拥护,积极支持,努力做到,认真贯彻,广泛开展,严肃处理等等。但翻译时,汉语中的修饰词不一定统统照译,而应仔细推敲,决定如何处理。英译文中修饰词过多会显得装腔作势,原来想强调的反而削弱了。如:进一步简化手续,及时地积极地从国外引进技术,并且认真组织科学技术人员和广大职工做好消化和推广工作。

Weshouldsimplifyproceduresandtakepromptactiontoimporturgentlyneededtechnologyandorganizescientists,techniciansandworkerstoassimilateandpopularizeimportedtechnology.[3]如果照字面在simplify前加上further,在prompt后加上andvigorous,在organize前加上earnestly或actively,在workers前加上themassof,文字会显得重复和累赘,反而不能很好传达原文的意思。此外,有些汉语语句中带有修饰语显得很自然,完全合乎汉语习惯,但这个修饰语译成英语,效果适得其反。如参观某团体或公司时,中方代表总爱对来访的外国专家说“请提宝贵意见”。如果这句话译为Pleasegiveusyourvaluableopinions,访问者就会感到为难,大概会想:HowdoIknowwhethermyopinionsarevaluableornot?(我怎么知道我的意见是否宝贵呢?)在这种场合如果提了意见,就不够谦虚,等于说Yes,myopinionsarevaluable,heretheyare.(好,下面就是我的宝贵意见..)因此,为了避嫌,他(她)干脆什么意见也不提了。其实,这句含有“宝贵”二字的话可表示为:Youropinionswillbeappreciated1(您提的意见我们会尊重并认真考虑的)[4]。

另外,“胜利召开”若译为successfullyconvened,会使人感到召开前遇到过不少困难,最后才得以开成,而原文可能根本没有这种含义。

在处理这种汉语说法时,要考虑英语中是否保留修饰语,如果修饰语不起强调作用,反而歪曲了原意,则应略去。

2.忽视汉英差异,套用汉语的表达结构

受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人生性谦虚慎言,倾向含蓄内蕴,藏而不露,常用婉言曲语平缓语气,强调客气。因此交流中喜爱用一些模糊词,如“也许/或许/可能”.1995-2004TsinghuaTongfangOpticalDiscCo.,Ltd.(maybe,perhaps,probably),“大约/大概”(about,approximately),差不多(almost,near2ly),大体上的/基本上的(generally,basically)等。但这类词语用多过滥会起反作用。西方人,特别是美国人,性格开放豪爽,说话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过多的模糊词给人模棱两可,言不由衷的印象[5]。汉语表达的模糊性,给口译的准确性带来了困难,在跨文化交际中很可能会导致交际失败。例如中国人爱说“我尽量去..”,译成英文是“Iwilldomybestto...”。这里汉语表达的模糊性具有其语言功能。一是出于标记的策略考虑,它有婉言谢绝之意,以便不伤害对方的面子,同时也是出于推诿责任的需要,万一不能完成任务,也有台阶可下[6]。但西方人却把这种婉转的措辞误认为肯定的回答,因为“Iwilldomybestto”表示“我一定会尽量克服困难完成任务之意。”

因此,英汉口译过程中,译者应加强跨国文化知识的学习和修养,了解因受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支配而产生的表达方法和习惯的差异,不断提高语言的敏感性,恰到好处地处理交谈中遇到的笼统不明的情况,或巧妙避开,或突出主题,使译文简洁明快。

3口译中应避免社会-语用失误

在口译中,社会语用失误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套话”翻译忽视文化差异

由于汉英两种语言所属的文化不同,它们各有一套被各自读者理解,在特定语境中具备语用意义的习惯表达。这些习惯表达对其读者常常是约定俗成、心照不宣的,具体表现为一些深受文化影响的“套话”的使用。

”家庭幸福”作为一种美好祝愿在中国经常如国内举办的国际学术会议的开幕式,通常要由领导人讲话。讲话的结尾经常是“祝大会圆满成功!祝与会代表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作为会议致词中的“套话”出现,其语用意义大大超过它的指称意义。但这几个字的英译文在英语里并不具备语用意义。英、美人会觉得在严肃的国际学术会议上祝愿家庭幸福未免可笑和文不对题。因此,口译人员在翻译时应适当调整,可以删掉这几个字,换上英语中具有相当语用意义的表达,如“Iwishtheconferenceagreatsuccessandwishyougoodhealthandahappystayin...”(...为举办会议的城市名)[7]。

又如中国人经常向外国客人说一些诸如招待不周、准备工作做得不好之类的客套话,这主要是因为中国人待人处世倾向含蓄、谦虚以表明礼貌、客气。但由于文化差异的存在,这些话语经翻译后,译语听众和原语听众的感受会大不相同,有时甚至会完全相反。因此如有可能,口译人员可向发言人说明情况或建议更改,而不是直接翻译成目的语。再如,当外方对中方为他所做的一切表示谢意时,中方习惯回答“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如果直译的话,中方的好意就被误解为“你是出于工作而并非心甘情愿为我们做事”。口译人员应尊重异国文化习俗,换用得体的语言表达“Withpleasure”或“It’smypleasure”。

3.忽视文化和价值观念所导致的语用失误。

对于特有的民族文化现象:人名地名、历史事件、特有的体制、机构、流行语和典故等,需要把它们具体化,采取一种补充解释性翻译。如:“..具有三城五优的显著特点,成为中外朋友投资的理想宝地。”“Withareputationofbeingafamouscityintermsofculture,tourism,industryandfeaturingsuperiorcharacteristicsinenvironment,resources,policy,serviceandbenefit,thiscityhasbecomeanidealpromisinglandforinvestors,domesticaswellasinternational.”若译员按照话语表面意思把三城译为threecities,把五优译为fiveadvantages,会给译语听众带来困惑。所以应进一步解释“三城”(文化名城、旅游名城、新兴的工业城),“五优”(优越的环境、优越的资源、优惠的政策、优质的服务和良好的效益)[8]。又如近来常说的“三个代表”和“三讲”等缩略语的翻译。

“三个代表”应译为“threerepresents”theory(ThePartyshouldalwaysrepresentthedevelopmentneedsofChina’sadvancedsocialproductiveforce,alwaysrepresenttheonwarddirectionofChina’sadvancedculture,andalwaysrepresentthefundamentalinterestsofthelargestmemberoftheChinesepeople)“三讲”教育(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应译为“threeemphases”education(tostresstheoreticalstudy,politicalawarenessandgoodconduct).1995-2004TsinghuaTongfangOpticalDiscCo.,Ltd.

3.3宣传用语的翻译应有所取舍

有些对内不对外的宣传口号不宜译成外文,如“当好东道主,热情迎嘉宾”(Actasagoodhost,Warmwelcomeguests),外国人看了会莫名其妙:到底谁是东道主?要谁迎嘉宾?此类译语既给外宾的理解造成困难,有时还会给外宾留下不好的印象,有损国家形象。又如:向文明游客学习!LearnfromCivilizedTourists!向文明游客致敬!SalutetoCivilizedTourists!这两句标语是完全为国内游客而设的,但翻成“CivilizedTourists”之后,外国人会觉得好笑:难道你们本国的游客都是Barbarous(野蛮的)游客,所以才需要这样的标语吗?!类似只适宜对内的宣传用语没有翻译的必要,因为它的目的是通过呼吁的方式来提高市民的社会公德及道德觉悟,规范国内市民的行为[9]。

4结束语

由于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种族渊源、历史变迁、宗教信仰、经济发展水平等差异,各个民族都形成了自己的文化,而口译过程实际上是语言的交融及文化整合过程。我们在“输入”西方文化的同时,也在“输出”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

这就要求我们对语言具有敏锐的感受力和高超的表达能力,在翻译过程中对语言在特定环境中的实际应用及其交际功能保持高度的文化意识,极大程度地减少跨文化语用失误,从而加深不同民族文化间的相互了解,出色地完成口译任务。

5参考文献

1ThomasJ.Cross-CulturalPragmaticFailure[J].Applied

Linguistics.1983,4(2):91~112

2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3程镇球.汉英翻译问题-在全国中译英学术研讨会上的

发言.中译英技巧文集[C].1992.

4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

出版社.1989.

5万昌盛.口译忌笼统[M].中国科技翻译.1997,(1).

6庄恩平.东西方思维差异与口译[J].上海科技翻译.

1998,(2).

7陈小慰.试论“译文功能理论”在应用文类翻译中的指导

作用[J].1996,(3).

8张莉、孙来麟.口译中的变体形式[J].中国科技翻译,

2000,(3).

口译范文篇2

关键词:口译;文化传达;实践

Abstract:Interpretationisavitalandnecessarymeansofcommunicationamongnations.Culturalexchange,anindispensablepartofinterpretation,mainlyreferstocommunicationofdifferentculturesamongnationsandpeopleswithdifferentculturalbackgrounds.Effectiveexchangesofculturesnecessitatenotonlymuchattentiontothesharedcultures,especiallythesharedetiquettes,butalsoagoodcommandoftheuniqueculturalelementsofanationinsuchfieldsasreligion,food,gesturesandnumbers.

Keywords:interpretation;culturalexchange;practice

不同国家和民族拥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化,国与国、人与人之间要达到沟通,就必须有翻译。翻译,作为人类交往的一个必须与必然的手段,作为不同文化传播的媒体,在日益国际化的今天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我们的翻译无论是在书面翻译还是在口译方面,长期以来大多定义为不同语言之间的转换,也就是传统翻译的“转换—替换”模式。这种简单保守的翻译模式,虽然能最大限度地忠实于语言本身的含义,但在翻译过程中容易忽略各国之间的文化差异,无形造成了新的隔阂和新的文化障碍。最近,对于“中国龙”和“北京奥运吉祥物”翻译问题的争论,就极好地反映了在翻译过程中忽视文化背景而给翻译带来的理解差异,也体现了在翻译过程中文化理解的重要性和各国所存在的文化差异[1]。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翻译特别是口译就是利用所学语言进行文化传播的桥梁。如果译者不能很好地理解交流双方的文化差异,交流的障碍就有可能因译者的原因而产生。本文将在概括阐述口译历史、异文化交流以及交际功能理论的基础上,探讨外语口译中文化传达的内容。

一、口译中文化传达的内容

口译伴随着人类语言的出现而诞生。不同地域、不同国家甚至不同民族的人在进行交流和沟通时,除了手势等肢体语言外,大多需要翻译作为交流和沟通的媒介。在社会和民族因素相对单一的时代,翻译只需要表达基本的含义,达到简单的沟通就可以了。但社会的发展却使各国呈现出文化发展相矛盾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世界文化呈现多元化,各民族和国家由于出现不同的图腾崇拜,也由于地理位置和自然形态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文化;另一方面却是“全球化”使世界各种文化信息同享,文化资源共享,促使民族的、国家的文化融入世界,融入到人类共同的文化信息之中。这两种倾向就要求我们在参与国际交流和国际活动时,既要遵照国际共同的文化规则行事,又要尊重各国和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这也是对口译工作者的基本素质要求。

进入20世纪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国际形势发展的需要,口译作为一种独立的职业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和关注,可以说口译工作的认可是和所谓的地球村、万维网的发展分不开的,也是和口译工作者所具有的双重文化素质分不开的。随着国际交流的发展,更显现出在国际交流中不同文化交流,即异文化交流和理解的重要性。

异文化交流是文化的相互交流或者跨文化交际的通俗说法,是指文化背景不同的个人之间的交流[2]。在当今社会中,随着异文化接触的增加,因文化背景的不同所产生的问题也同时在增多。在交流体系方面,在不同的文化当中有不同的规则和规定,在与异文化进行接触时,有本国文化圈不能预想的“陷阱”。比如在某种文化圈内被认为是有礼貌的行为,在别的文化圈内则可能被认为是无礼的行为;善意表达的语言,因文化的不同,可能会被理解为侮辱性的语言;同样的耸肩动作,会因国家不同而表达不同的含义。

因此,没有对异文化的理解,不同的国家和民族之间就不能真正进行有效的交流和交际。如果不了解对方的文化,而单纯以本国文化的思维方式进行交流的话,不仅会很难达到相互理解、相互交流的目的,还很可能会因文化差异而产生误解和摩擦。因此,国与国(也可指狭义上的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之间要进行的相互理解的交流,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文化与文化的交流。而对于在不同文化交流中起桥梁作用的口译工作者,在口译过程中对这种异文化的理解和传达具有重要的作用。

口译中的文化传达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我国口译理论研究起步较晚,且大多局限于口译的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的理论和授课方法的研究,忽视了对文化传达方面的研究。在近年的口译理论研究中,即使意识到了口译中文化传达研究的重要性,也大多因种种原因仅仅是一提而过,很少作进一步的研究和分析。近年来一直作为全国高校口译教材的《实用中日口译、即席翻译、同声传译》也只能看成是大量口译实例材料的汇编,而根本没有对口译理论,特别是口译中文化传达理论进行阐述。但在我国各外语专业的教学大纲中,都或多或少地阐述了文化传达在口译中的重要性,在《高等院校日语专业高年级阶段教学大纲》中,对口译的教学目标阐述为“口译课要通过大量的汉译日、日译汉的听说实践,训练学生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口译能力。同时还应注意提高学生的政策水平和涉外工作的能力”。对口译的教学要求阐述为“在无预先准备的情况下,能承担生活翻译;经过准备后,能胜任政治、经济、文化等的翻译;忠实原意,语言表达流畅,并能区别各种不同的语感和说话人的心态”[3]。从该大纲的目标和要求可以看出,在口译过程中,对文化传达有明确的要求,也显示了文化传达在口译中的重要性。二、口译中文化传达的实践

口译工作者接受异文化的普遍形式是通过外国文学和历史来了解外国文化,但是文学和历史所反映的文化一方面范围有限,另一方面和现实的文化和社会有一定的差距,而且仅仅通过一个国家的文学和历史的了解,也不能完全知道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现状。所以,口译工作者在口译实践的过程中,可以从国际交流中的共性文化(本文主要分析礼仪文化)和所学语言对象国的独特文化两个方面入手,来提高自己的异文化理解力。

1.共同礼仪文化的内涵

国际交流中共同文化主要是表现为外交活动中的礼仪文化。国际社会发展的趋势,一方面是世界的发展呈现多样化,从而使世界文化也呈现出多样化;另一方面是随着世界各国之间交流的加强,世界又表现出空前的统一化,各种局部的经济联合体以及战略伙伴关系出现,比如欧共体、上海峰会、APEC等国际和地域组织也佐证了这种国际发展的趋势。当然,在各种国际交流中都有一定的行动规范,其中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这些国际组织和国际会议出现在公众面前时所表现的共同礼仪文化,了解这种文化是外语口译工作者的基本素质。具体来说,共同礼仪文化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①举止。在外交场合,举止是有很多规定的。在国际交流活动中,口译工作者应保持不卑不亢的举止和态度,具有较高的语言水准却因动作滑稽等引起他人注意的不是成功的翻译[6]。口译的最高境界应该是让听众不太注意到译者的存在。除此之外,译者还应充分注意自己的站姿或坐姿的细节问题。在现代国际性会议和会见中,常用的会见礼仪是握手或拥抱,口译工作者,在自己了解该采用哪一种方式的基础上,也有告知自己的服务对象该用哪种礼仪的义务。②着装。在国际交流事务中,不同的场合对着装有不同的要求。比如在政治会谈或正式商务会谈时,通常是西装;在旅游兼商务的会谈中,可以是相对自由的便装;在多国文化交流的联欢活动中,可以穿自己的民族服装。译者应充分考虑自己服务对象的会谈性质和会谈内容,以便采取和与会者相符的着装方式。

③站位。在口译过程中,除会谈时的坐立翻译外,很多时候还要参加互赠礼品时的翻译,或者共餐时的翻译等。参加这些活动时,口译工作者的站位方式也很有讲究。比如在互赠礼品之后合影时,译者应该主动退后,这些看似小事却极为重要的站位方式直接关系着口译工作的成败。

虽然说国际交流的共同文化还是有分歧的,但是,任何文化规范都有一个形成的过程。共同礼仪文化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实践过程中,外语学习者或口译工作者应保持对它的敏感性,不断地学习和总结新出现的外交礼仪文化。

2.独特文化的基本内涵

不同国家或民族的个体文化差别的内容主要包括宗教文化、饮食文化、肢体文化、数字文化等。

①宗教文化。国家和民族不同,所信仰的宗教也有所不同,在因宗教信仰不同而引起各种社会纷争的今天,外语学习者和口译工作者应该详细了解所学语言对象国的宗教信仰和宗教习惯,特别是某些禁忌习惯。比如,对伊斯兰国家和地区的人不能经常提及猪和猪肉,在信仰佛教的泰国不能摸小孩的头等等。如果不了解这些,不但不能进行很好的交流,甚至会在交流过程中因宗教文化的不同而产生冲突。

②饮食文化。由于宗教不同或饮食习惯的差异,饮食文化在国际交流的过程中也显得非常重要,比如:伊斯兰国家和地区的人不吃猪肉和无鳞鱼,日本人不吃羊肉,东欧的很多国家不吃动物的内脏,阿拉伯国家做客不能喝酒等。外语学习者既要了解所学语言对象国的饮食习惯又要了解所学语言对象国有无因宗教信仰而忌讳的饮食。

③肢体文化。与人会谈时,我们一般用语言、声音和肢体语言三种方式进行沟通。有研究表明,沟通的55%是通过肢体语言进行的,38%是用声音完成的,只有7%是用语言完成的,由此可以看出肢体语言在交流时的重要性。口译过程中,口译工作者除了注意自己的站位要适当、要保持良好的眼神、双手不要放到口袋里、双臂不要交叉在胸前、不要表现得懒散没有精神等常识性肢体语言外,还要根据所服务的对象来读解交流双方的肢体语言。这其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国家和民族不同,耸肩、树大拇指和微笑等所代表的意思也有所不同。译者只有在充分了解了所学语言国的这些肢体语言和肢体习惯后,才能在实践过程中更加准确地掌握双方所要表达的意思。

④数字文化。国家和民族不同,对数字的喜好也有很大不同,西方人认为“十三”和“星期五”是不吉利的,尤其是逢到十三日又是星期五的时候,最好不要举办任何活动。在日常工作中的编号,如门牌号、旅馆房号、楼层号、宴会桌次等,也尽量避开十三这个数字。其原因主要源于基督教传说,耶稣的十二门徒之一犹大,为了贪图三十个银币,出卖了耶稣,结果使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在那天最后的晚餐上的第十三个人就是犹大,这天又是星期五,因此,人们将十三日又逢星期五的日子称为“黑色星期五”,有些人在这天会闭门不出,唯恐会出现不吉利的事情。日本和朝鲜、韩国以及中国人不喜欢“四”这个数字,因为在中文和日文以及韩语中,“四”的发音与“死”相近,因此,这些国家的医院里没有四号病房和病床。在国际交流过程中,大多会有赠送礼品、安排宴会桌次等活动,这时如果不知道对方的数字禁忌,势必会引起一些不愉快,好事办成坏事。

除此之外,在个性文化中,还包括了色彩文化、图案文化等等,对于这种个别国家的独等文化,外语口译工作者除了可以和文学作品相结合进行解释外,还可以通过专题的方式来理解和思考。

三、结语

口译中文化传达的理论和实践才刚刚起步,只有在口译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探索,才能真正实现口译中的文化传达。外语口译工作者不但要有很好的语言功底,还要对本国和所学对象语言国文化有的深刻理解。口译过程中忽视了对文化内涵的理解和文化的传达,就会成为一种不完整的口译。

如今的世界,文化差异还是客观存在的,而且有可能是未来世界冲突的主要原因。翻译特别是口译就是要越过社会文化差异的障碍,来进行跨文化的无障碍翻译,这是翻译工作者追求的最高境界,更有助于人们的相互理解,构建和谐世界。

参考文献:

[1]陆永昌.翻译:不能再增文化障碍[J].译林,2006(3):211-215.

[2]锅仓健悦.异文化间入门[M].东京:丸善文库,1999.

[3]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日语组.高等院校日语专业高年级阶段教学大纲[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3-5.

[4]高见泽孟.初めての日本语教育基本用语事典[M].东京:讲谈社.1997.

口译范文篇3

关键词:商务口译有效记忆信息储存话段意义语言技巧。

口译是翻译的一种形式,它是借助认知知识听辨语言、分析、综合、推理、理解、意义产生、记忆和表达的过程(刘和平)。口译的种类有很多,商务口译是口译的主要类别之一,它传译的内容常常与商业、贸易、经济相关,它集听、说、读、写、译、忆等综合能力为一体,通过商务口译人员对源语言的信息的接收、理解和对目标语的再构建,帮助商务双方达到顺利的交流。商务口译活动的即席性很强,它除了要求译员有扎实的双语功底、熟练的双语转换技巧和商务领域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有超强的记忆力,来保证信息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记忆被语言学界定义为“短期或长期储存信息的心智能力”(Richards:283)。有效记忆即指对信息进行的短期或长期的准确而完整的储存。“一个人的记忆好坏并非天生,良好的记忆力是在后天的教育、训练、培养中获得的”(王玉珊:47)。在商务口译实践中,信息缺失现象并不是缘于译员先天的记忆力的贫乏,而是译员还没有找到有效可行的记忆方法,还没有掌握相应的记忆技巧来对信息进行有效的储存。有效记忆是成功商务口译的根本保障。

对话段信息进行有效的记忆,必须充分地了解大脑的认知机制,把握好记忆的各个环节。在商务口译中,既要准确地把握好源语言信息输入的时机,也要注意运用科学的记忆方法,将信息最大可能地、清晰地、牢固地储存在大脑中,形成对信息的有效记忆。本文将从将从口译实践中的记忆为切入点,从商务口译实践中信息的输入、信息的意义、信息的理解及信息分析技巧四个方面,探讨如何有效地提高记忆效率从而在商务口译中准确而快速地传译完整信息以至达到成功商务交际的目的。

一、集中精力,全神贯注,作好精确的语言输入

根据近半个世纪来的研究,认知科学家认为记忆有三个系统,或三种信息储存机制,即感觉储存(SensoryStore)、短时储存(ShortTermStore)和长时储存(LongTermStore)(刘文红:104))。其中,首要的储存系统为感觉储存。这种机制储存人的感观前沿所获得的感性信息,即通过人的视觉、听觉、味觉和嗅觉所捕捉到的直接的,未经过加工处理的信息(Carroll:47)。口译实践中的感觉储存过程就是,译员通过自己的双耳捕捉话语信息。这个过程非常短暂,稍纵即逝。实验结果证实,人的感觉储存只能延续0.25~2.0秒钟,但其容量很大,而且信息内容如果受到注意就会转入短时记忆(刘文红:104),达到有效的记忆的目的。中国有句俗话叫“巧妇难作无米之炊”,口译实践信息储存过程中的“米”即为通过听觉所捕捉到的话段的信息,它是成功口译的奠基石,没有这“米”,没有抓住话段的信息,就无从进行的信息记忆。而想精确地抓住话段信息,必须首先抓住稍纵即逝的信息输入的时机,集中精力,全神贯注,有效、精确而完整地输入原始的,未经任何加工的信息,成功实现信息记忆之初的感觉储存,为接下来的记忆加工奠定好稳固的基础。也就是说,准确无误听懂源语言话段中的字、词、句是有效记忆的首要步骤,也是成功商务口译最关键的第一步。

二、关注话段信息的整体意义而非各个单词的单独的形式上的含义

有了精确的语言输入即准确无误地抓住了话段中所有的字、词、句后,是否就意味着译员能够准确记忆话段的有效信息呢?答案是否定的。笔者曾在所教学的商贸英语班中作了个简单的试验:教师首先提醒学生高度注意即将听到的几个单词,并提醒学生不做笔记,随即随意清晰而缓慢地读出了8个简单的英语单词和数字:6,computer,senery,black,huge,picture,window,store。通过对学生随后的询问调查和课后的谈话,得出的结论如下:98%的学生表示听懂了老师所读词汇。92%的学生不能完全记住所给的8个词汇,其余8%的同学可以基本准确地说出所有的单词。通过课间和课后的询问、讨论,究其有效记忆的原因,有学生表示将8个单词按字母分类而进行记忆;有的学生表明,随着老师所读单词的顺序,他们在使用眼睛观察着所在的语言实验室中相关的物品。还有部分学生将这些单词编排成有意义的话句进行记忆。这个简单的试验表明,无序的信息,尽管信息量不大,尽管有了成功的语码输入即成功的感觉储存,也不能在人的大脑中形成有效的记忆。而一旦这些信息被赋予了意义,它们才可能长久地牢固地储存在人的记忆中。科学研究也表明,“记忆的信息越有意义,就越能更快地被记忆所捕获,也就能越快地被大脑所记忆。”(林郁如:9)例如,大脑对无序数字如圆周率、电话号码等的记忆是非常困难的,而一旦这些无序的数字被注入了意义,一旦圆周率的3.1415926535被注译为“山巅一寺一壶酒(3.14159),尔乐苦煞吾(26535)”,电话号码5201314被理解成“我爱你一生一世”后,对无序信息的记忆将会变得快速而持久。

译员在商务口译活动中可以使用这种赋予语码意义的方式对话段信息进行有效记忆,即关注话段信息的整体意义而非各个单词的形式上的含义。信息在经过感觉储存后,就会即时进入短时储存,因为信息的感觉储存稍纵即逝,而人的任知行为需要更长的时间为大脑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信息的短时储存容量非常有限,它的容量为7±2个信息组块(Carroll:49),它所能储存的时间也只能有短短的几秒钟。然而,根据Carroll的理论,这些信息组块可以通过语义分群(chunking)来增长信息的储存容量,延长信息的储存时间,即在记忆过程中将话段的信息以意群意义而非各个单词的形式上的意义进行储存可以形成记忆的有效性。比如,前面提到的教师在课堂试验中所提及的8个简单的英语单词和数字,如果按每个单词为一个信息组块进行记忆的话,那会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它违背了大脑的短时记忆机制,而一旦通过语义分群,把这些单词组合成3个意思独立的意群,即“blackcomputerbythewindow”,“store”,“8hugesenerypictures”,将这些单词组合成一句有意义的句子的话“Theblackcomputerbythewindowcanstore8hugesenerypictures(窗边那个黑色的电脑可以储存8张大的风景画。)”,记忆对信息的储存将变得更加容易,储存时间也更加长久。事实也证明,部分学生之所以能记忆这些单词,是这部分学生将这些单词编排成了有意义的话句而进行记忆。因此,关注话段信息的整体意义而非各个单词的单独的形式上的含义在口译实践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能帮助译员在口译过程中对话段信息的储存更加准确而长久。>

三、结合已有的语言、非语言和跨文化知识,理解话段真实意义

对话段信息的有效记忆更准确地讲是对话段文字所承载的意义的准确理解。因为“口译是对原语信息的意义和思想进行传递和表达,而不是对源语信息符号的机械记忆与重现。言语的意义不是字词的总和,而是有机的整体。”(马英迈,孙长彦:78)在口译过程中,理解是记忆的前提和根本,没有理解的记忆,只能是僵硬的传译话段的字词,它容易受语言和文化的局限而导致信息的流失与意义的偏差,最终导致信息传译的不准确。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对话段信息进行的记忆才是准确而有效的记忆。而对话段和句子的意义进行准确透彻的理解,必须通过使用已经储存在大脑中的语言知识、非语言知识和跨文化知识。否则,传译的结果将会是让人不知所云。例如:

例1招待不周,没什么好吃的。

例2——你今天非常漂亮。

——哪里,哪里。

例3这个民族的人的肤色都很黝黑。

例4我们政府机关庞大,钱,都被吃光了。

例5Loveme,lovemydog.

例1和例2,如果不分析跨文化因素的话,就会直译为:

例1Myhospitalityisinadequate,andtonight''''sfoodisnotgoodenough.

例2——Youlookverynicetoday.

——Where?Where?

然而,中华民族的谦逊和西方国家的直率促成了中西方文化和语言的根本不同。“招待不周,没什么好吃的”在中国是主人待客时的一句常用客套话,它并不是是主人真地感觉到抱歉和难堪,而是主人的一片真诚和热情,希望客人不要拘束,玩得高兴。而“哪里,哪里”是中国人常常用在赞美之词后的表示谦虚之意的客套语,而非“在哪里”之意。有了这些跨文化的理解,信息的记忆就会更加准确,这两句话就可以传译得更为得体如下:

例1Thisisbutahomelymeal.Hopeyouenjoyit.

例2——Youlookeverynicetoday.

——Thankyou.

例3、例4和例5则表明,只有通过使用已经储存在大脑长时记忆中的语言知识和非语言知识,对句子的意义进行透彻的理解后,才不会将“黝黑”和“钱,都被吃光了”直译为“black”和“Themoneyhasbeeneatenout.”因为,“black”本身所表示的颜色是“黑色”,是那种碳般的纯黑色,而根据人们的知识,人的皮肤的“黝黑”是不会像碳一样的黑,“钱”也不可能像苹果一样地能够被吃掉。因而,在相关的语言和非语言知识的基础上,根据上下的背景知识,传译出相应目标语的“dark”和“Andmostofthebudgethasbeenusedspeciallyforpayingthesalaries”则更为准确和恰当。例5是一个浅显的英语习语,它的意思是“爱屋及乌”。有了平时的知识的积累,有了储存在大脑长时记忆中的语言知识,才能准确地记忆句子信息,传译句子的真实含义,而不会将该句英语习语直译为“爱我,爱我的狗”,而让人们一头雾水,找不着北。

四、运用语言分析、归纳、分类技巧,把握话段关键词

熟练地掌握语言的分析、归纳、分类技巧、提炼关键词,能够促使大脑对话段信息的有效记忆和对句子的准确透彻的理解,因为短时记忆的的瞬间性和容量的有限性要求大脑记忆的信息组块不能太多。关键词的提炼可以减少话段信息的组块,信息的分类可以扩大信息组块的容量,而信息的归纳则起着一个龙骨作用,将零散的信息组块连缀在一起,让信息有序而有意义地储存在大脑的记忆中。这样的话,在商务口译实践中,既不会因为信息组块过多而不能对信息进行有效的短时储存,也不会因为信息组块的容量的不足而缺失部分信息,更不会让话段信息在大脑中凌乱无序,让疑云变得语无伦次。例如,口译一段有关中国地理的汉语文字(略),在没有任何说明和提示的前提下,记忆这段150多字的信息是非常困难的。它让人感到慌乱、茫然、无所适从。而一旦注意使用分析、归纳、分类技巧,注意使用已有的地理知识,记忆并复述该段信息就变得非常容易。因为通过对话段的分析和归纳,可以清楚地得出三个主要记忆组块:地理位置、周边国家、面积。再结合着大脑长时记忆中的已有知识,对话段信息的记忆也就变得非常轻松了。

由此可见,在商务口译实践的过程中,虽然译员的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能力和专业知识能力奠定了成功口译的必要基础,对信息的有效记忆却是通向成功商务口译的必经之路,它与口译笔记相互补充,共同构筑口译话段的完整信息,它是成功口译的根本保证。在商务口译的实践中,既要全神贯注、聚精会神地捕捉信息语码的输入,也要注意运用科学的记忆方法,将无序的信息编排成有意义的相关话段,去关注话段信息的整体意义,同时,在结合自己已有的、储存在大脑长时记忆中的语言知识、非语言知识和跨文化知识的基础上,在理解话段真实意义的基础上,恰当运用语言的分析、归纳、分类技巧,减少话段的信息组块,扩充信息组块的容量,从而将信息最大可能地、清晰地、牢固地储存在大脑中,形成对信息的有效记忆,圆满发挥商务口译的桥梁作用。

参考文献:

[1]林郁如:新编英语口译教程:学生用书[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2]刘和平:口译理论与教学[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

[3]刘文红:对口译中记忆的认知分析[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

[4]马英迈孙长彦:口译中的记忆与理解[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4)

[5]王玉珊:如何提高外语记忆效率[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4(9)

口译范文篇4

1.商务英语口译

口译直观的解释为,使用另外一种语言表达出来,比如中文,为复杂的文化信息交流过程,为语言承载的文化。商务英语是将商务知识和英语有机的融合,在进行口译时,对人才的专业能力要求更高。一般来说,商务英语的使用情景,以对外商务为主,比如跨国商务活动等。口译人员除了要精通英语外,还据需要掌握扎实的商务知识。经济全球化,增加了对商务英语口译人才的需求。对于此专业的人才来说,若想更好的发展,必须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掌握商务英语口译特点以及过程,进而更好的适应岗位工作需要。

2.商务英语口译特点分析

2.1语言特点

从语言角度来说,商务英语口译具有以下特点:

2.1.1使用大量简洁、明确的词汇。比如,商务英语口译中,常见的backlog,使用的词汇,具有积压未办之事;没交付的订货;存货,储备等意思,词语的意思非常明确,使人一听便能够知道其中的含义。在商务英语口译的过程中,常见各类明确词汇,口译时便于掌握核心,提高口译的效率和质量。

2.1.2常用专业术语以及缩略语。使用缩略语,能够节省大量的时间,还能够提高效率,比如W/B和FOB。其中,W/B全称为waybillorworldbank,指的是贴现汇票或世界银行;FOB全称为freeonboard,指的是离岸价。为保证口译的准确性和实效性,口译者必须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结合交流的内容,搜集相关资料,避免商务英语口译过程中,出现漏译或错译等情况,保证商务活动有序进行。

2.1.3一词多义。英语单词中,大部分单词都是一词多义,这对商务英语口译者的专业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比如Agoodthatisamotorvehicleprovidedforintariffitem8702.10.bbor8702.90.bbor(vehiclesforthetransportof15orfewerpersons),orsubheading8703.21through8703.90,8704.21or8704.31,or”。这段话语中,使用的subheading,既包括副标题、小标题的含义,也包括关税细目的含义。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需要口译者要能够根据前后话语进行判断,分析词汇使用的具体含义,进行精准翻译。

2.2非语言特点

2.2.1不可预测性从事过商务英语口译的工作人员都深有感触,在口译的过程中,很难预测语言转化在活动。一般来说,进行商务谈判,因为谈判内容具有不可知性,进而增加了口译的不可预测性。在谈判中要求商务英语口译表达明确,若出现含糊不清的情况,会影响着谈判是否能够进程,甚至引发矛盾,因此增加了口译的难度。即使口译者做了全面的准备,拥有较高的翻译技巧,口译实践中,也可能会出现意外情况。

2.2.2时效性商务英语口译活动具有实时性特点,对翻译的时间,有着严格的限制,这对口译者的业务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必须快速精准翻译。基于此特点,作为商务英语口译工作者必须要具有较强的林场应变能力以及英语翻译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为了更好的适应岗位工作需要,口译者除了要学习英语知识外,还需要学习商务类知识,进而保证临场应变自如,进而达到商务英语口译的时效性要求。

2.2.3高度互动性从商务英语口译的意义来说,能够保证贸易各方顺畅交流,更好达成贸易关系。作为一名优秀的商务英语口译工作者,要能够充分促进双方交流,起到促进沟通的积极作用,进而促进谈判成功。商务互动的过程中,除了商务知识外,也是文化的交流过程,需要口译者对贸易双方所在国家文化,有着相应的了解,进而增强互动性。

2.2.4口语性特点从商务活动实际来说,需要口译者翻译的内容较多,内容具有多变性和非固定性等特点。从事商务英语口译工作,除了通晓基本的语言知识外,还要能够熟练使用习语以及诗句等,进而保证翻译的准确性以及贴切性。因为商务英语口译有着很强的独立性,需要口译者能够随机应变,灵活应对各类问题,快速准确翻译。

3.商务英语口译过程分析

3.1过程分析

从口译活动的实质来说,为语言交流转换活动,具有较强的复杂性,体现在跨语言、跨文化以及跨国界等方面。基于释义理论,能够将商务英语口译过程,划分为源语理解、脱离源语外壳以及译语表达。具体如下:

3.1.1源语理解指的是对口述者的语言信息,进行听辨解析,负责口译的人员,要从音素和词素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取相应的信息。接着,根据自己拥有的知识来理解。

3.1.2脱离源语外壳。口译者经过听辨后,对听到的信息进行整理,淡出源语的语言形式,将语义保留,适用商务英语。

3.1.3译语表达。商务英语口译者将留存的各类信息,有效的串连,根据语言信息,采用目标语的惯用方式表达。在进行表达的过程中,若出现失真或者其他情况,则直接影响着商务活动的开展。

3.2商务英语口译过程实例

商务情景:海运商务沟通,主要确定提货单是否能够提供等内容。口译内容如下:

3.2.1Dowehavetheonboardbillofladingtoclaim。

3.2.2We'llsendyoutwosetsoftheonboardbillofladingforpayment。3.2.3Thirdpartyoceanbillsofladingarenotacceptable等。

3.2.3Wewillsendyouthecertificateofinsuranceassoonaswereceiveitfromtheunderwriter。在进行口译的过程中,口译人员要掌握一定的海运方面知识,同时要具有扎实的英语基础,能够精准判断双方的意思,进行有效翻译,促进商务活动的有效开展。

3.3商务英语口译过程控制

3.3.1扎实业务基础对于商务英语口译工作者来说,为了能够有效控制口译过程,需要不断扎实业务基础,提高口译的质量和效率。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要不断学习,结合从事或者将要从事的领域商务英语使用情况,做好相关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进而不断扎实业务基础,更好的开展商务英语口译活动,促使自身全面发展。

3.3.2加强商务知识的学习从商务英语口译实践来说,为更好地控制商务英语口译过程,必须要不断学习商务知识,丰富知识储备,提高业务素质,进而更好地从事此项工作。在具体实践中,商务英语口译者要积极主动学习,不断提升业务水平,进而更好的开展此项工作。

3.3.3培养自身灵活应对的能力通过上述分析,了解了商务英语口译特点,以及对口译者的能力要求。因为口译过程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因此要做好严格的把控。在具体实践中,需要商务英语口译者能够加强自身灵活应对能力的锻炼和培养,不断提升业务水平,进而更好的参与商务英语口译活动。这需要口译工作者具有较强的学习意识,充分认识到商务英语口译活动的难度,进而不断学习,更好的应对此项工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商务英语口译具有不可预测性;时效性;高度互动性;口语性特点。在商务英语口译的过程中,需要口译者能够灵活应对,充分利用所学,结合业务特点,进行口译,保证口译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朱慧.商务英语口译特点及教学训练策略[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09).

口译范文篇5

二、影响跨文化交际的因素

口译绝非简单的语际信息传输,而是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极强的心智活动,是文化的四大系统(经济系统:包括生态环境、生产、交换和分配方式、科学技术、人工制品等;社会系统:包括阶级、群体组成、亲属制度、政治、法律、教育、风俗习惯、通史等;观念系统:包括宇宙观、宗教、巫术、民间信仰、艺术创造和意象、价值观、认知和思维方式等;语言系统:包括音系学、字位学、语法和语义学)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碰撞与聚合。译者必须是一个真正意义的文化人,不了解语言当中的社会文化,谁也无法真正掌握语言。原语文化和译语文化在语义(semantic)、语用(pragmatic)利符号关系(syntactic)三个层面上的非对等或不完全对等,说明严格意义上的直译往往是不可能的。

一种比较流行的观点认为,人类的话语交际具有“不确定性”、“含糊性”和“非完整性”等特点,但同时又往往足以达到交际目的。这是通常从内文化角度出发对交际的理解。借助于下列图示,Litters揭示出还有哪些因素对跨文化交际(与内文化交际相比较)产生T影响。

如果说层面I和层面Ⅲ包含了对交际而言普遍重要的因素(层面I:①个性,即气质、性格特点和对问题的看法;②情景状况;⑧对谈话伙伴的关系,如权力结构、好感或反感;层面Ⅲ:熟悉交际过程和不同的交际语体),层面II和层面Ⅳ所包含的因素则体现出不同文化间的差异,这些差异有可能引发交际中误会的产生。层面Ⅱ涉及的是外语中的语言表达能力。层面Ⅳ包含两方面的因素:①对本国文化和异国文化的了解,②与外来文化打交道的经验和对本土文化的认同。这些因素与奈达提出的“翻译的文化能力”大致相同,Maletzke将之称为文化结构特征,并建议从以下八个方面对每一种文化的特征进行归纳:感知、时间概念、空间概念、思维、价值取向、行为模式、社会关系、文化载体的自我写照及其对其他文化的关系。

三、跨文化交际中的信息接收模式

(一)模式1:口译员→文化→目的语听者

受不同的、带有文化烙印的认知水平和兴趣偏好所制约的个体理解结果是一个变量。但这一变量同时又揭示出个体间的常量因素,并最终使相互理解成为可能。下列图示说明,从不同的视角看待信息接收结果将会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由口译员促成的跨文化交际。

当“不理解”的情况出现时,听者在交际语境中至少在短时间内会迷失方向,也就是说对语义的恒定性无法把握,而他是能够意识到这一点的。“趋同”是指在目的语听者身上有意和无意地引发一种与接收信息完全一致的接收结果。特别当在说话者和听者之间存在一种信任关系时,信息接收经常会达到趋同的效果。“趋异理解”源于讲话内容与听者现有知识之间的一种更为有意的认知冲突(张三说的是甲,但正确的却是乙)。趋异理解的另一种情况是约定使用一种语言代码(张三说的是甲,但指的却是乙)。这种极其有趣、对口译员而言看似矛盾、有时甚至有利的现象‘“,囊括了方方面面的情况:a礼节性的假趋同(我完全赞同您的看法,只是在一点有所保留),b局限于个别情况或说明的接收趋异(比如在探讨一个本身毋庸置疑的客观事实产生的原因时),c近乎于讥讽的情况,即用复杂的句子或费解的措辞来表达一种明确的说法,但真正所指的却是其相反的一面。

更为有趣同时对口译员而言更为不幸的是“误解”这一情况的产生。误解一方面可能是有意的,即用预期态度有选择感受信息的结果。对此人们经常无计可施,因为有意的误解包含了一定的情感和兴趣因素。而从听者的角度来看往往无意识的误解却具有趋异特征,因为理解过程是按照目的语自身的符号、原型和模式进行的。后一种情况即无意识的误解无疑构成了跨文化交际的核心问题,同时也是口译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如果说在出现不理解的情况时,交际双方往往会对交际过程进行更正的话,那么当“无意识的误解”出现时,听者至少会在一段时间内认为自己的接收模式是唯一正确的:他不希望特定的表达、手势和行为方式被曲解。无意识的误解由不同的因素所决定:一方面在固定的思维模式中体现出来的偏见扭曲了人的感知,这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决非空穴来风,它在极小的外因作用下即被激活(如没有得到预期的结果、谈话伙伴姗姗来迟、一个异样的表情和手势、不喜欢对方说话的语调等)。此外,交际的非语言特征也经常被忽视或曲解。还有那种幼稚的观点也对无意识的误解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即认为分歧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因为相似性在数量上更为众多,它们总能弥补可能出现的理解上的不足。

对外表现出来的“不情愿”或“无意识”的误解当然也可能具有表演成分,如作为政治或商业谈判中的交际策略。无论真实还是假装,误解都远糟糕于明显的不理解,因为前者经常很晚或根本不被觉察到。

(二)模式2:原语表达→文化→口译员

从语言哲学和逻辑学的角度来看,文化概念可被阐释为内涵和外延两部分:文化的内涵包括理念和价值观,审美、宗教和社会标准以及法律法规,它们以谚语、歌曲、童话、故事、轶事、笑话等形式被口头流传。相反,外延则明显表现为不同文化载体更为丰富的行为活动。口译员在翻译活动中面对的虽然是文化的外延,但他对过程更为深入的理解只在考虑内涵因素的情况下才成为可能。而内涵的天然不确定性阻碍了译者正确理解和清晰解释说话者的表达意图,因为内涵随社会团体、智力、年龄、行为人的心理类型以及上下文语境的不同而发生变化。文化特征的载体首先可以是表达内容,然后是语言实现和语言表现。它一方面指论题的选定、问题点之间的关系、论证和表达意义,也就是说怎样公开和透彻地将意图用言语表达出来;另一方面也指庞杂结构中不同元素的逻辑建构。语言的组织可有多种表现形式,如“以玩笑形式开场”,开始时使用复杂或极其简单的句子,通常对一种交际行为来说恰如其分的“亲密”度,表述的形象化和幽默比照等。一篇报告所具有的韵律学结构无疑蕴含着文化特征,伴随报告始末、属于语言表现范畴的准语言(表情,用以表达习惯和情感的手势)也是如此。口译员通过多种途径来分析接收原语信息传达;a)明确的语言途径(表达的语义结构);b)通过模式知识连带介绍的内含的构想成分;。)口译前和口译中考虑到潜在兴趣和意向的语用学途径;d)谈话的韵律学“表现”和e)谈话的非语言“表现”。在所有这些分析维度中,文化特征也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此后的再创造即二次加工过程中,口译员须决定怎样使这些意义成分在目的语翻译中“滞后”地被反映出来。具体的目的语合成需要与口译任务和由此衍生出的口译策略(语义策略或交际策略)相一致,口译策略表现为某种特定的转换方式。比如面对建筑工程师所采取的口译策略首先是一种交际策略:口译应能够提供信息和说明情况,口译内容应以逻辑思维形式连贯地被传达,就像目的语听众所习惯的那样。因此阻碍篇章连贯性的空隙,必须被填补,知识在抽象表达中不能过度凝聚,否则这种不连贯性会引发听者的自发言论。

四、避免跨文化交际不畅的对策研究

在复述重要的文化现象时,口译员拥有一种从翻译学角度看正当的、从文化和语用学角度看行之有效的回旋空间,在此他运用得当的翻译方法如对等仿译和非对等仿译、膨胀法(加词)、凝聚法(减词)、借义、意译、类推法和“外词引用”等,可以达到完全不同的效果。为了传输原语表达者的意愿和请求,口译员可以在交际翻译中使实事描述与目的语听者的互动常量(在特定情境中的语言行为)相适应,借助于语言、韵律学和非语言手段,使原语表达者的意愿和请求显得明了易懂、易引起共鸣、措辞巧妙、幽默委婉或严肃认真。从理论上讲,口译员也能够阻碍交际过程的实现:间离并在文化上异化说话者的意愿和请求,使之显得含混晦涩、表达笨拙、咄咄逼人、闪烁其辞、无合作意向或不近人情。毫无疑问,后一种情况是因为口译员缺乏外语表达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而在无意间出现的,它很少由故意所致。

口译员既不受交际一方表达不当的影响,在翻译表达内容时又不导致交际另一方的错误理解,这是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的重要环节和必要保障。这就需要口译员采用一种特别的策略,即以超越文化界限为切人点。在已有的认知基础上将这一策略应用到口译学中,并充分考虑口译不同阶段的特点,就会归纳出以下适用于任何语际交流的普遍规则:

(一)在信息接收过程中“多次阐释”:不要急于确定对一种表述的阐释方法,而是充分考虑所有的语用学途径,直到有足够的证据能够说明一种阐释的有效性。

(二)按照口译要求复述不同的文化元素:通过弥补消除相应词空缺利语义疏漏,如采取泛化、改写、适当诊释、选用同义词和解释等方法,尽可能多地实现交际表达的预期意义。信息传输处于优先地位,个人感受往往并不重要。

(三)在口译过程中对目的语听者的理解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听者可能误解译语表达信息,对此口译员要有一定的心理准备,要注意此类误解表现出来的非语言和言语征兆。越早发现问题越好,这样可以做到防患于未然。

(四)运用辅助手段修补口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了消除明显的或可能出现的误解,口译员需使用额外的、并未包含在原语表达中的辅助因素,尽力使交际方的颜面得以保全。(可能的话以一句“我刚才一定是表达得不够清楚”将责任揽在自己身上)

(五)总而言之,建立并维系与所有交际伙伴的信任关系:这就要求口译员要为人正直,待人礼貌,在任何时候都能做到表里如一。

五、语际翻译中还需注意的问题

如上所述,成功的跨文化交际对口译员的外语表达能力和跨文化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口译的即时性、从属性、忠实性、灵活性利创造性等特点决定了口译员不仅要对跨文化交际中误解产生的根源做到心知肚明,更要在极短的时间内找到避免或消除误解的相应对策。此外,交际各方不同的历史文化传统、社会生活习俗、语言表达习惯和思想思维方式等也是口译员在语际翻译中应特别注意的问题。

在目的语文化中比较普遍:翻译原语时应加以避免:询问身体状况,讲恭维话,表达敬意和友好之情。视此类表达为客套话而不加理睬或予以忽视,让对方心生不敬之嫌。直截了当,开门见山,有时甚至稍显“粗鲁”、冲动和苛刻。躲闪的目光,呆板或游移不定的眼神,让人觉得内心封闭,无法接近。谦逊,说话音量适中。表现过于自负,说话声大,旁若无人。回答谈话伙伴的评论。不关注对方的言论,特别当对方为女性时。祟信热情好客、社交和馈赠礼品。给人留下贪婪、吝音、孤僻和固执的印象。对一切了不起的事情大加赞誉,“大事”不容在论述中为琐事所掩盖。让人觉得心胸狭隘和拘泥死板;无特定理由地过分纠缠于细节。感情外露,张扬,甚至激情昂扬。通篇皆为枯燥的平铺直叙,语调和表情不随主题而发生变化。推崇文化内涵;艺术家的观点极具重要性;诗歌、歌曲等具有永恒的含义,而非转瞬即逝的消费品。因担心错过机会,致使阐释论述毫无思想内涵。涉及个人生活的话题(家庭、休假等)比较普遍,以此增进交际双方的信任感。很快切入正题,决口不谈原语中的个,晴况。因为繁琐和焦躁而跳过某些话题,这样做往往能够得到听者的谅解。缺乏灵活性,在某一个话题上喋喋不休,并因而变得紧张激动。在跨文化交际中至少原则上以外在的和谐为出发点;期待对方的批评客观公正,在尽可能没有第三者参与的情况下被表述。反对各种形式的讽刺挖苦。直接和公开的批评,夹杂少许的讥讽。热爱和向往大自然(朴素的乡间生活、徒步旅行、垂钓、采摘蘑菇等)。从现代科技发展的角度将此类活动定格为落后原始,并辅之以居高临下的评论。

当然,上述表格中的内容只是对语际翻译中应特别注意的问题作了简要归纳,绝无统领之意,权作抛砖引玉之用。一般说来,跨文化交际的场合越正式,规模越隆重,交际各方对情况越不了解,交际气氛越紧张,文化间的差异就越凸显和棘手,口译也就越要充分发挥其均衡和调和的作用。此外,在交际情境的框架范围内还须考虑交际各方的性格品质,包括世界观、兴趣偏好、年龄、个人成熟程度和业务素质等。交际方越坦率,民主意识越强,心理越成熟,素质越高,对某事的专注程度越大,其话语表达及其文化元素的接收对于口译员而言就越容易和越具有逻辑性。

口译范文篇6

关键词:口译;商务英语;特点;过程

1什么是商务英语

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商务英语这个词汇,但并不是很了解到底什么是商务英语,是商务活动中所用的英语还是英语里面的一种分类?这两种不同的认识反映了对商务英语中商业性重要还是英语重视的不同侧重。其实商务英语中,商务和英语同样重要,在掌握一定英语的基础下,通过增加商务知识,将英语与商务融合,使之达到一个平衡点,这才是商务英语的关键所在。商务英语的使用主要是在对外商务,尤其是跨国商务过程中,要求口译者除了精通英语之外还要涉猎一定商务知识。商务英语是商务贸易交流过程中的一项特别重要的工具手段,是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而出现的新的英语门类。从字面理解,商务英语包含的两大方面,英语和商务知识的结合,包含的知识内容和涉及到的领域都比较多,其相对而言较为特殊。

2商务语言的特点

与一般的英语相比而言,商务英语相对来说更具有严谨性,包括所用的词汇的专业性,英语语法的技巧表达,表述简洁明了以及翻译精确等一系列。在英语词汇中,普遍存在着一词多义的现象,需要翻译者根据上下语境来去定到底是哪种含义。但在用词方面,商务用词的特点就是规范化,通常都需要固定含义和固定搭配,这些固定化结构在商务英语中有具体的含义。除了这个现象,同一个单词有普遍意思,有具有特别含义,需要仔细推敲。举例来说,“document”一词一般会被翻译为“文件、公文”,但是在商务英语中常被译作“单据”;通常情况下我们会将“policy”翻译成“政策”的意义,不过,若是这一词语出现在商务英语文件之中,和insurance在一起使用时构成“insurancepolicy”,这种情况下所代表的意义就转变为“保险单”。除了以上的一些例子,商务英语中同一个词在不同的结构中会进行高层次的扩展,像是“red”在商务英语中也很常见,但在不同环境中有不同的意思。

除了这些之外,商务英语中术语缩写的形式也是很常见的一个现象,同时也是商务英语所拥有地鲜明特征。例如,CIF其就是“Cost,InsuranceandFreight”的缩写,其代表的意义为“到岸价格”。其实这种现象,是在长期的英语商务贸易中慢慢形成的,逐渐被公认使用。但是正是因为如此,另一方面增加了口译者的工作的难度,他们在进行商务英语的学习过程中,需要格外注重这一方面知识的积累,才能在实际语境中敏锐翻译。商务英语的句法里面,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长句突出,而且这些长句都有自己固定的搭配句型,也就是商务英语自己的标准语法结构。在表达方面,语句要求正式简洁,弱化个人情感。比如下面这个例子:例1:I:amrequestedbytheImportandExportDepartmenttoinformyouthatthe150tonsofcoalorderedfromyourcompanyonemonthagohavenotbeendelivered.Willyoubesokindastoinsti-tuteenquiriesconcerningthisnon-delivery?Itwillbeappreciatedthatyougiveyourreplyassoonaspossible.译文:进口部门让我通知你:在一个月之前,在贵处订购了150吨煤,到现在依旧未见发货,可以不可请你了解一下此未发货事宜?请尽快将货物发出,在此表示非常感谢。仔细揣摩就会发现,这个语句的翻译更具有谈判的味道,和我们普通口语完全不一样,没有那么多的个人情感色彩。

3商务英语口译的特点

商务英语口译是一项贸易过程中语言发生变换的媒介,它的专业性是因为它所服务的对象多数境况下是在国际化经济贸易,涉猎的方面更多的是商务经济等范围,需要很强的知识性。不可预测性特征:进行口译工作中,其属于无法被准确预测的语言转化活动,开展商务谈判时,谈判内容的不可知性决定了口译的不可预测性。而商务谈判的过程中,要求表达要明确,不能出现含糊不清的地方。英语口译本身就有一种不可预测性,而商务英语口译更是充满未知性。即便口译者做好了足够的准备,有很高的翻译技巧,但在现场商务英语口译过程中,还是会出现很多未知意外。尤其是在进行谈判的过程中,通过口译的内容也具有一定的未知性。时效性特征:开展口译活动时,其属于一种实时口译活动,在时间方面的要求十分严格。对于贸易双方而言时间极为重要,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传递信息。所以商务英语译员需要有高超的临场应变能力和试试表达能力,同时必须对英语和商务类专业进行系统的学习。如果只学英语专业不学商务类专业则无法成为一名优秀的口译人员。高度互动性特征:通过口译活动能够确保贸易各方可以更加顺利进行交流,进而达成贸易关系。优秀的商务英语口译不仅仅是一个让双方交流的工具,更应该起到沟通的作用,积极地与双方进行信息互动,促进谈判的成功。

文化转换性特征:开展国际贸易过程中,口译活动的重要作用便是进一步促进贸易各方有效交流,口译服务的具体对象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受到不同的历史、文化、教育的感染,甚至有很多与政治存在一定关联性。所以,这就要求口译人员除了应当具备较为专业英语知识以及商务知识之外,同时也要求应当具备较强的双语转换能力,还应具备很多专业之外的知识。翻译的准确性:商务英语,最终的目的就是为商务活动服务。在商务活动中,涉及到最多的就是订单量和金钱,口译过程中需要译员对数字格外注意。数字的翻译一旦出错,很有可能会让整个商务活动失败,为贸易双方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商务英语翻译中信息的准确性要求特别高,可以说是不能出一点纰漏。专业性特征:商务英语对于语言的要求高,需要译员翻译表达规范且具有专业化。在商务英语中,最常见的就是专业术语语言。这类术语的熟练使用需要译员有很强的翻译技巧能力和大量的知识积累。另外,商务英语经常使用一些缩写,如此,便要求口译人员要掌握相关的专业表达方法,同时可以非常迅速以及准确地进行翻译。

4商务英语口译的过程

商务英语的口译活动属于具有较强特殊性的活动,其具体的工作不仅跨语言、跨文化,还会跨国界。依照释义相关理论,能够将口译活动划分成:源语理解——脱离源语外壳——译语表达。所谓源语理解指的是口译人员对于语言信息的辨析能力,对于所获得信息依照自身知识加以理解。脱离源语外壳指的是口译人员在获得相关信息之后,把所得信息进一步的整理,源语逐渐被淡出,知识保留有根本的一些语义。所谓译语表达指的是口译人员把留存相关信息加以进一步加以整理,然后把自身理解的信息采用目标语惯用方式进行表达。商务英语口译的过程中,第一步是要对源语认真理解,这一步也是很重要的一步。在释义理论的认识下,源语理解包括两个层面,第一个是语言认识,第二个层面是对语言外的知识理解。如果想精确的口译,对源语的彻底理解是最为基础的。在充分理解源语过程中,包含有不同方面内容,要对源语中的词语、句子以及不同段落间关系进行准确把握。并且,还要求能够准确的认识源语结构,这样才能确保口译的准确性。

在此举例加以说明。例2:Ireadtheanti-tradeliterature.Yetthroughoutitall,notoncedidIhearalogical,nevermindreasonable,caseagainstfreetrade.译:我阅读了有关反自由贸易的一些文件资料,不过,自头至尾均未能找出一点合乎逻辑的反自由贸易实例,暂且不说它们是否合理。以上句子之中,literature在此处表达的意义和“文学”并没有关联性,其指的是类似于小册子的印刷资料;hear在此处表达的意识也并非是“听见”,这一词语在此处所代表具体意义为“获得了…信息”;句子之中的nevermindreasonable短语,不能够直接的针对case一词进行修饰,其属于插入语,发挥着状语作用。我们唯有将各种语言知识了解清楚,掌握不同句式间结构,才能够更好地脱离源语言的形式框架,才可以更加准确地理解源语所表达的意义。

综上,本文之中针对商务英语和其他英语共有的普遍性特征加以全面分析,并且论述了商务英语自身所拥有的独特特征。唯有全面掌握住商务应用所拥有的独特特征,在开展各种商务活动时,才能确保口译工作得以更加顺利的完成。

参考文献

[1]Edwin.ContemporaryTranslationTheories.London&NewYork:Routledge.1993.

[2]陈毓贵.论口译与笔译质量标准之异同[J].语言与翻译,2011(4):46-49.

[3]何其莘.英汉视译[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4]李霞.商务英语口译的模式和技巧[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6):44-45.

口译范文篇7

关键词:口译文化差异跨文化意识培养

口译是人类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之一。它是通过口头表达的方式.准确、得体、流利地为听众说明讲话人的意思。但由于中西方有着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历史背景,必然带来人们思想、行为等多方面的差异。口译不只是把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还是把一种文化转换成另一种文化。因此,口译者除了要具备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及流利的语言表达外,还应该注重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提高对两种文化差异的敏感度。这样才能使源语与译语在各自文化里的含义相当,促使跨文化交际顺利实现。

一、口译中存在的文化差异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不同于其他民族的语言和文化。英汉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宗教信仰、哲学思想和价值观念。他们各自所在的社会其经济制度、教育体制等也有差异.这些差异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的差异。下面笔者就从几个方面分析产生文化差异的原因。

1.中西方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不同。英汉民族都有各自独特的思维方式。思维模式的差异也是构成不同文化类型的重要原因之一。英语强调个体和逻辑,习惯于抽象思维和分析思维。汉语则强调整体和直觉,常运用形象思维和综合思维。思维模式的不同决定了语言表达式的多样性。汉英两种语言在句法上就存在显著的差别。因此口译者在做语言转换时,必须按译语语言的习惯进行调整、排列、组合,这样才能使译语自然,交际成功。

在文化个性上.中国人崇尚群体价值观念。而西方人推崇个人价值;中国人性格内向、表达含蓄,而西方人性格直爽,表达直接。因此,在中国,个人主义是个贬义词,而在西方人心目中却代表个人奋斗、进取向上的精神。因为就其文化而言,个人价值至上和中国人的集体主义是相冲突的。而西方人认为自己应该尽早独立,他们崇尚独立性和个人价值。如果在口译中忽略了中西方价值观念的差异,造成文化冲突也就在所难免了。

2.历史文化背景不同。语言中的成语、谚语、俚语、歇后语等是以本民族的历史、经济、文化等为基础形成的,它们一般都具有浓厚的民族传统特色和深远的社会历史渊源。例如把“Talkofthedevil.andheissuretoappear.”译成“说曹操.曹操就到”似乎过于归化。因为“曹操”是带有浓厚中国传统文化色彩的文化意象,可能会使听者产生错误的联想。所以不如直译为:“说到魔鬼,魔鬼就来。”汉语中的“夏练三伏,冬练三九”,若译者注意到文化背景知识,只需译为:“Insummerkeepex.ercisesduirngthehottestdays;inwinterdothesamethingduringthecoldestweather.”

3.生活习俗的差异。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各民族逐渐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生活习俗。我们中国人见面打招呼会说:“干什么去?”“到哪里去?”这些并不是实质性的问候,只是一种表示关切亲昵的问候方式。然而,如果直译,英美人就难以理解和接受了。他们会觉得你是在干涉他们的行动自由。在英美国家.向不熟悉的人或陌生人打听年龄、收入、婚姻状况是不得体的,但中国人却不这样认为,特别是年长者向年轻人问这样的问题.是对年轻人的关爱和体贴。

二、口译中的跨文化意识

口译是跨语言的交流活动,同时也是跨文化的交流活动。对于口译者而言,跨文化意识是指在跨文化交际中,译者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的一种认知标准和调节方法,是口译者所特有的思维方式、判断能力以及对文化因素的敏感性。口译者具备这种意识就可以恰当把握翻译尺度而不受文化差异的负面影响。在交际的过程中,这种意识会对译者的翻译予以启发和指导;在无具体交际事务时,它仍然能够对译者的学习和思考起引导作用。文化因素的考虑与否决定着翻译的准确性及翻译质量.而跨文化意识的有无或程度强弱也成为衡量一名优秀的口译者的重要准绳。

跨文化意识要求口译人员不仅能了解双方语言的文化内涵.更能充分考虑到交际需要,主动弥补说话人表达的失误或对其话语进行合理的解释,从而帮助双方充分了解对方,建立成功的跨文化交际。譬如,在一次商务活动中,中方说了这样一句话“建立‘一条龙’服务中心,为外国投资者提供审批业务”.议员译为“setupthe‘one—dragon’servicecentertoprovideacoordinatedprocessserviceforforeigninvestorsinobtaining叩·proval”。“一条龙”译成“onedragon”会令外方不知所云,因为,“龙”在西方表示邪恶的东西,在中国则表示“吉祥”,如不了解这一情况极易产生误解。再比如“望子成龙”绝不能翻译成“toexpectone’Ssontobecomeadragon”,而应该意译为“toexpectone’ssonbecomeanoutstandingperson”。

在口译过程中.发言人有时会根据情景讲一些笑话或开一些玩笑.以使气氛更加轻松活跃,但这往往使口译员措手不及。由于语言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点,有些笑话和玩笑,若直译会引起误解.若意译则失去了可笑之处。这种情况下只能牺牲形式而存其内容了。例如,一个国际研讨会在青岛召开,闭幕式上一位发言人风趣地说:“别人都说青岛远看一朵花,近看豆腐渣.而在我看来……”当时在场的中国代表都忍不住笑了起来。口译员将其译为:“ManypeoplesaythatQingdaolooksbeautifulfromafarbutfarfrombeautifulonceyouareinit.ButIbelieve…”听到这儿.外国代表则感到没什么好笑的。这里.形式和内容的矛盾是无法解决的。“豆腐渣”在中国人的文化中表示难看脏乱,而在外国人的联想中也许是有益健康、干净和美味的代名词。所以如果真的把豆腐渣译出来,反而会弄巧成拙。对于笑话的翻译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取决于译员的理解能力。一个笑话可能会有好几层意思,如果理解能力不强,翻译得文不对题,不但起不到发笑的作用,反而会让人觉得莫名其妙。

三、口译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为了更好地完成跨文化交际的桥梁作用,口译者要认识到跨文化意识在口译过程的重要作用,积极主动地培养跨文化意识。

1.培养扎实的语言基本功。语言能力是口译能力的核心,扎实的语言基本功是口译者培养跨文化意识的基础,也是克服口译中文化障碍的前提。口译者必须在获得一定的翻译理论知识基础上,掌握一些口译实际操作的技能与技巧。毫无疑问.培养口译技能与技巧和获得翻译理论知识离不开对源语与目的语的习得与掌握,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而这种对比分析离不开两种语言所分别根植的文化土壤。

2.坚持“文化融入”的原则。“文化融人”是在充分认识异文化的基础上,将自己置于对方的文化背景上观察和思考问题。这是跨文化意识的最高境界,要求口译者具备“移情”的本领,即设身处地地体会别人的苦乐和际遇,将自己带入对方的心境,以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在跨文化沟通中,如果缺乏共鸣,不能正确理解和评价他人的价值观,缺乏共同的背景,缺乏宽容的态度。来对待与我们所拥有的特定世界观和价值观不同的文化背景,是导致沟通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口译者要一直关注跨文化交际中异文化使用者及其现实的交际场景.注意对方的言语和非言语表达,理解对方自然的情感反应。而且,口译者要提高对异文化价值观和风俗习惯、思维模式等的敏感度.避免以自己的文化来解释、评价异文化中他人的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另外,口译者要了解跨文化交际双方的交际目的和交际需求,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站在对方的角度上观察分析问题.真正达到“移情”的目的。

口译范文篇8

关键词:口译文化差异跨文化意识培养

口译是人类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之一。它是通过口头表达的方式.准确、得体、流利地为听众说明讲话人的意思。但由于中西方有着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历史背景,必然带来人们思想、行为等多方面的差异。口译不只是把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还是把一种文化转换成另一种文化。因此,口译者除了要具备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及流利的语言表达外,还应该注重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提高对两种文化差异的敏感度。这样才能使源语与译语在各自文化里的含义相当,促使跨文化交际顺利实现。

一、口译中存在的文化差异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不同于其他民族的语言和文化。英汉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宗教信仰、哲学思想和价值观念。他们各自所在的社会其经济制度、教育体制等也有差异.这些差异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的差异。下面笔者就从几个方面分析产生文化差异的原因。

1.中西方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不同。英汉民族都有各自独特的思维方式。思维模式的差异也是构成不同文化类型的重要原因之一。英语强调个体和逻辑,习惯于抽象思维和分析思维。汉语则强调整体和直觉,常运用形象思维和综合思维。思维模式的不同决定了语言表达式的多样性。汉英两种语言在句法上就存在显著的差别。因此口译者在做语言转换时,必须按译语语言的习惯进行调整、排列、组合,这样才能使译语自然,交际成功。

在文化个性上.中国人崇尚群体价值观念。而西方人推崇个人价值;中国人性格内向、表达含蓄,而西方人性格直爽,表达直接。因此,在中国,个人主义是个贬义词,而在西方人心目中却代表个人奋斗、进取向上的精神。因为就其文化而言,个人价值至上和中国人的集体主义是相冲突的。而西方人认为自己应该尽早独立,他们崇尚独立性和个人价值。如果在口译中忽略了中西方价值观念的差异,造成文化冲突也就在所难免了。

2.历史文化背景不同。语言中的成语、谚语、俚语、歇后语等是以本民族的历史、经济、文化等为基础形成的,它们一般都具有浓厚的民族传统特色和深远的社会历史渊源。例如把“Talkofthedevil.andheissuretoappear.”译成“说曹操.曹操就到”似乎过于归化。因为“曹操”是带有浓厚中国传统文化色彩的文化意象,可能会使听者产生错误的联想。所以不如直译为:“说到魔鬼,魔鬼就来。”汉语中的“夏练三伏,冬练三九”,若译者注意到文化背景知识,只需译为:“Insummerkeepex.ercisesduirngthehottestdays;inwinterdothesamethingduringthecoldestweather.”

3.生活习俗的差异。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各民族逐渐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生活习俗。我们中国人见面打招呼会说:“干什么去?”“到哪里去?”这些并不是实质性的问候,只是一种表示关切亲昵的问候方式。然而,如果直译,英美人就难以理解和接受了。他们会觉得你是在干涉他们的行动自由。在英美国家.向不熟悉的人或陌生人打听年龄、收入、婚姻状况是不得体的,但中国人却不这样认为,特别是年长者向年轻人问这样的问题.是对年轻人的关爱和体贴。

二、口译中的跨文化意识

口译是跨语言的交流活动,同时也是跨文化的交流活动。对于口译者而言,跨文化意识是指在跨文化交际中,译者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的一种认知标准和调节方法,是口译者所特有的思维方式、判断能力以及对文化因素的敏感性。口译者具备这种意识就可以恰当把握翻译尺度而不受文化差异的负面影响。在交际的过程中,这种意识会对译者的翻译予以启发和指导;在无具体交际事务时,它仍然能够对译者的学习和思考起引导作用。文化因素的考虑与否决定着翻译的准确性及翻译质量.而跨文化意识的有无或程度强弱也成为衡量一名优秀的口译者的重要准绳。

跨文化意识要求口译人员不仅能了解双方语言的文化内涵.更能充分考虑到交际需要,主动弥补说话人表达的失误或对其话语进行合理的解释,从而帮助双方充分了解对方,建立成功的跨文化交际。譬如,在一次商务活动中,中方说了这样一句话“建立‘一条龙’服务中心,为外国投资者提供审批业务”.议员译为“setupthe‘one—dragon’servicecentertoprovideacoordinatedprocessserviceforforeigninvestorsinobtaining叩·proval”。“一条龙”译成“onedragon”会令外方不知所云,因为,“龙”在西方表示邪恶的东西,在中国则表示“吉祥”,如不了解这一情况极易产生误解。再比如“望子成龙”绝不能翻译成“toexpectone’

Ssontobecomeadragon”,而应该意译为“toexpectone’ssonbecomeanoutstandingperson”。

在口译过程中.发言人有时会根据情景讲一些笑话或开一些玩笑.以使气氛更加轻松活跃,但这往往使口译员措手不及。由于语言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点,有些笑话和玩笑,若直译会引起误解.若意译则失去了可笑之处。这种情况下只能牺牲形式而存其内容了。例如,一个国际研讨会在青岛召开,闭幕式上一位发言人风趣地说:“别人都说青岛远看一朵花,近看豆腐渣.而在我看来……”当时在场的中国代表都忍不住笑了起来。口译员将其译为:

“ManypeoplesaythatQingdaolooksbeautifulfromafarbutfarfrombeautifulonceyouareinit.ButIbelieve…”听到这儿.外国代表则感到没什么好笑的。这里.形式和内容的矛盾是无法解决的。“豆腐渣”在中国人的文化中表示难看脏乱,而在外国人的联想中也许是有益健康、干净和美味的代名词。所以如果真的把豆腐渣译出来,反而会弄巧成拙。对于笑话的翻译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取决于译员的理解能力。一个笑话可能会有好几层意思,如果理解能力不强,翻译得文不对题,不但起不到发笑的作用,反而会让人觉得莫名其妙。

三、口译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为了更好地完成跨文化交际的桥梁作用,口译者要认识到跨文化意识在口译过程的重要作用,积极主动地培养跨文化意识。

1.培养扎实的语言基本功。语言能力是口译能力的核心,扎实的语言基本功是口译者培养跨文化意识的基础,也是克服口译中文化障碍的前提。口译者必须在获得一定的翻译理论知识基础上,掌握一些口译实际操作的技能与技巧。毫无疑问.培养口译技能与技巧和获得翻译理论知识离不开对源语与目的语的习得与掌握,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而这种对比分析离不开两种语言所分别根植的文化土壤。

2.坚持“文化融入”的原则。“文化融人”是在充分认识异文化的基础上,将自己置于对方的文化背景上观察和思考问题。这是跨文化意识的最高境界,要求口译者具备“移情”的本领,即设身处地地体会别人的苦乐和际遇,将自己带入对方的心境,以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在跨文化沟通中,如果缺乏共鸣,不能正确理解和评价他人的价值观,缺乏共同的背景,缺乏宽容的态度。来对待与我们所拥有的特定世界观和价值观不同的文化背景,是导致沟通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口译者要一直关注跨文化交际中异文化使用者及其现实的交际场景.注意对方的言语和非言语表达,理解对方自然的情感反应。而且,口译者要提高对异文化价值观和风俗习惯、思维模式等的敏感度.避免以自己的文化来解释、评价异文化中他人的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另外,口译者要了解跨文化交际双方的交际目的和交际需求,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站在对方的角度上观察分析问题.真正达到“移情”的目的。

3.增强文化底蕴。比如广泛地阅读英文原著、观看英文原声电影、收听英文广播、与外宾直接交流等,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这种集数字、文字、声音、图形、动态于一体,并能让传播信息者和接受信息者互相之间有信息实时交换的先进手段,立体式、全方位、互动地感悟其语言与文化.以及两种语言文化间的差异,以提高文化敏感度,培养口译者充分的跨文化意识。此外,我们还可以借鉴国外口译培训班开展异地或异域实际交流和采用其他学科进行案例分析的方法来积累口译实战经验。

口译范文篇9

一、商务英语口译教学理论的探索现状

在各类院校的商务英语教学过程当中,实际上已经对于商务英语教学职业化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在这种教学理论的探索过程里面,对于教学本身的职业性以及各种实用技能的培养,实际上已经逐渐的进入到英语教学,特别是商务英语教学的视野范围内。因为商务英语教学不同于学术型的英语教学,其主要是重视对学生使用技能的培养,特别是学生对于英语语言技能的综合使用状况。所以在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过程当中,对于专业英语课程的技能培养,特别是对学生专业对接以及职业技能的培训,实际上已经成为了当前商务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商务英语教学当中的口语技能培养,实际上是让学生在听到英语的过程当中,就能够将英语第一时间翻译成为母语,这是需要商务英语,学生具备比较成熟的语言技能,对学生的综合口译能力是一种非常高的要求。很多商务英语课程教学实际上也极为重视,对学生口译技能的培养,特别是帮助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逐渐的摸索考虑的一些技巧和规律,这一方面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也做出了极为有意义的尝试。不过很多商务英语教学实际上还是出现在教学过程里面,没有重视职场模拟的实践环节,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和学术型的英语课程教学相对比较接近,这就导致在课程教学的过程当中,没有真正的将学生的职业技能进一步的培养,很多学生的能力还是停留在理论阶段,缺乏实践经验的培养,这就是当前商务英语课程当中口译技能的教学,需要重新反思和吸收一些新的教学理论的重要原因。商务英语教学有着不同于学术型英语教学的特点,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日常的技能应用方面应该有所侧重,因为商务英语课程的教学不同于公共英语的教学,其主要是凸显出商务英语课程教学本身的实用性,所以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应该进一步的重视对商务英语学生的实用技能的提升。因此,在商务英语专业的口译教学过程当中,应该注重对于专业学生口译实践操作技能以及相关的发展趋势进行进一步的教学,提高日常教学过程当中的针对性以及实用性等。这也是EOP教学理论在商务英语课程当中,教学得以应用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EOP教学理论重视,对于商务英语,学生口译专业技能的培养,特别是对于学生综合口译能力的职业化培训,这实际上是需要进一步的进行引导和调整,特别是通过职场模拟教学,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实践适应能力,从而能够在职场环境当中进行进一步的实践性翻译。

二、EOP教学理论在商务英语口译教学的应用价值

EOP教学理论,实际上就是以职业教学的方式进行进一步的引导,特别是在商务英语教学的过程当中,这样的一种教学方式主要是区分于完整学科体系的专业教学,主要是集中在某一个具体行业典型工作当中的理科生知识教学。在商务英语课程教学当中,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商务英语课程教学更趋于专业性,特别是让学生的学习更加具备专业的趋向,能够为学生未来所从事的职业和岗位提供相关的专业职业英语教学服务,并且让学生能够在后续的发展当中奠定良好的基础。由于职业英语教学实际上是一种终身学习的过程,所以在EOP的理论教学指导之下,EOP教学理论重视的就是对学生专业能力,特别是职业从事能力的培养,这就是商务英语之所以要应用EOP教学理论的一个重要原因。相关的外国学者对于EOP职业英语教学的描述,实际上也是重视对于职业型院校以及职业型专业教学的一种引导,在一些院校当中,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掌握基础性的公共英语,我去为了让学生能够进一步的掌握职业英语应用的技能,所以在商务英语课程的教学过程当中,应用EOP的理论教学,实际上就是以学生的需求为中心进行服务,为商务英语的学生制定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从而为学生的商务英语教学以及技能的培养,提供具备针对性的方案。在EOP教学理论当中,商务英语的口译技能培养,实际上也是具备一定的应用性以及实用性的特征,因为对于商务英语的学生来说,具备良好的口译技能,其主要就是为了缩短他们学校以及企业之间的距离。传统的院校在进行商务英语课程的教学过程里,往往是重视对于学生的学术知识以及理论经验进行进一步的训练,但是缺乏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这实际上是违背了商务英语职业技能引导的重要作用。所以,对于商务英语课程教学来说,如何进一步的意义EOP教学理论的指导为基础,进一步地培养高技能型的素质人才,这就成为了当前商务英语课程教学的重要发展方向。总而言之,EOP教学理论实际上重视的就是对学生的总体培养和需求的界定,强化的是学生对于专业技能的掌握,特别是对商务英语口译技能当中实用型技巧的培养。这主要是体现出以下的价值和特点。首先,EOP教学理论,在商务英语口译技能的培养过程当中,主要是体现出基础性的特点。由于EOP教学理论,实际上是重视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所以往往是并没有将高深的英语学术知识引入到课堂当中,更多的是让学生能够增加自己的实践技能,因此在EOP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商务英语的口译技能教学,主要还是侧重于基础技能的培养,因此这就具备了基础性的特征。其次,EOP教学理论实际上在商务英语口译技能的培养当中,也具备针对性的特点。在传统的商务英语课程教学过程里,商务英语知识和公共英语课程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差别并不是非常的明显,很多院校在开展商务英语课程的教学也仅仅是加工一些商务领域比较常见的词汇和句子介绍给学生,但是却很少对学生的一些综合性的商务英语技能进行引导培养,这就导致商务英语和公共英语教学的区分度不足,更能体现出这种教学的针对性。所以,在EOP教学理论的培养之下,能够让商务英语的学生更进一步地提高学习的针对性,而商务英语的教师也能够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更进一步的将商务英语口译技能当中的技术要点介绍给学生,从让学生能够真正意义上的提高自己的口译技能,缩短和企业需求的距离。再者,在EOP教育理论指导之下的商务英语口译技能的教学,还具备一定的实践性。因为EOP教育理论重视的就是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特别是对于学生综合技能,以及在实践过程当中所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接受,因此在这样的一种教学的过程当中,可以对学生的职业技能进行进一步地引导和培养,这对于学生在学习商务英语课程当中的作用,就是起到了实践性的引导作用,能够让教学更具备针对性,同时又能够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真正的学习到企业所需要的技能。因此在EOP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其主要的方向就是让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职业技能,通过模拟企业的实际环境,让学生的口译技能能够学以致用,真正的投入到环境当中,能够发挥出其积极的推动作用。这实际上是一种因需而定的教学模式,也更体现出EOP教育理论下,商务英语口译技能教学本身的实践性。

三、在EOP教育理论视野下商务英语口译教学的困境

第一方面,在EOP教育理论的水准下,商务英语口译教学所出现的困境,首先就是出现师资力量不足的状况。因为师资力量,是保障EOP教育理论在商务英语口译教学过程当中应用的重要基础,如果师资力量没有真正的补充到位,那么很难在商务英语教学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有这样的一种教育理论。在商务英语教学的过程当中,很多英语教学实际上都是从英语专业教学的一线发展而来的,他们从高等院校学习的过程当中就是接触我学术英语知识,所以他们对于英语的词汇句法的掌握程度也是相当熟练的,不过由于很多英语教师实际上是直接从教学的一线发展而来,他们没有参与到外贸企业的实际运行当中,所以对于商务英语在实际的交流过程里面说可能出现的问题,特别是在应用过程里面所比较常见的一些表达方式,这些实际上都是很多教师很少接触的方面。所以,缺乏实践性的教师是很难应用EOP教育理论进行教学的,尤其是商务英语的口译技能培养,需要一定的实践技能进行引导,才能够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特别是在实践的过程当中,才能够自觉地进行运用。第二方面,当前在EOP教育理论视野下,商务英语教学当中的口译技能培养,实际上还是缺乏一些比较成熟的教材,也就是说,当前的商务英语口译教材,实际上还是脱离实际的,对于实践的指导作用没有凸显出来,很多学生接触这些资料,他们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形成具备实践性的口译技能。所以,在EOP教育理论的指导之下,商务英语口译教学实际上应该更多反思教学过程当中的教材问题。教材脱离实际,缺乏对于商务英语知识的一种回应,就无法让学生形成具备实践性技能的口语能力,这在日常的教学过程当中,对于教师和学生都造成一定的影响。在口译教学的过程当中,如果忽视对学生教材的进一步完善,就可能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缺乏针对性和引导性,从而丧失了EOP教学理论对于商务英语口译技能教学的积极引导作用,这是一种相对比较突出的问题,需要各级院校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和调整。第三方面,在教学方法方面,商务英语的口译教学,实际上也没有重视学生综合技能的提升,特别是对学生职业性技能的提高上,很多商务英语口译教学的教师在教法上面也相对比较单一。教学方法实际上是教学过程当中的灵魂,只有具备正确并且科学的教学方法,才能够帮助学生逐渐地形成具备实践性的商务英语技能,尤其是口译技能是一种实践性相对比较强的技能,更需要在教学的引导过程当中,重视学生的口译实践技能的培养,在教学方法上面更应该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实践技能所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提升,并且进一步的查缺补漏,提高学生的口语技能实践能力。当前很多商务英语课程的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还是相对比较单一的,尤其是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侧重于对口译技能理论知识的教学,但是缺乏对口译技能实践性的引导和培养,重点是技能的缺失以及训练的真空,导致了商务英语口译教学一直处在于停滞的状态。因此对于商务英语口译教学而言,应该重视对于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特别是在EOP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过程当中所出现的问题,才能够进一步地提高,教学的方法多元化,以多元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产生对口译学习的兴趣。

四、EOP教育理论下商务英语口译教学的发展策略

第一方面,在师资队伍的培养上,EOP教育理论更加侧重于对商务英语教学当中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特别是让商务英语口译教学的教师,能够真正意义上的进入到外贸企业当中去实践,才能够掌握真正一线的技能,并且将这些具备实践性的技能介绍给学生。因为在EOP教育理论的基础上,商务英语口译教学应该更注重对学生实践企业技能的培养,才能让学生掌握投入到实践当中的基本能力。当前社会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商务英语课程的教师,如果仅仅是通过一些网络上的文章,或者是通过一些商务英语口译技能教学的教材去了解口译知识,那么很容易就出现一些问题,特别是和实践相脱节的问题。所以在与EOP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学生要真正的掌握商务英语口译技能,特别是提高这些学生的实践能力,就需要在商务英语口译教学的师资队伍上面下功夫。让学校当中的教师能够定期的到外贸企业当中进行训练,掌握一些实践性将对比较强的口译技能,这样有助于教师的全面发展。第二方面,在商务英语口译知识教学的教材方面,应该结合EOP教育理论,更进一步的让教材进行革新。实际上传统的商务英语口译教材所介绍的知识是相对比较全面的,但是在于现实社会相衔接方面则难免出现距离感。这主要是因为教材的编制是需要一定的时间,从教材的行程已经一觉才通过审核,也是需要一个相对比较漫长的周期,在这一个周期里面,英语作为一种开放式的语言,其本身所接受的知识量也是不断的增加,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一成不变的教学内容实际上是无法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需求。所以对于商务英语口语教学的教材编制来说,应该侧重于鼓励各个院校编制自行教学的校本教材,通过校本教材进行补充,让商务英语口译技能的教学能够随时的进行知识更新,从而适应当前商务英语,特别是外贸交易过程当中所出现的一些新的场景,让知识能够得到更新,实际上是口译教学过程当中所需要注重的一个着力点。在成熟的商务英语教师队伍的基础上,对校本教材的进一步完善、优化,实际上是当前商务英语口译教学过程里面,可以进行突破的一个重要层面。第三方面,在教学方法方面,应该结合EOP教育理论,对教学方法进行进一步的革新。在教学革命当中,教学方法实际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由于教学方法实际上是教学问题的关键,即便有着良好的师资队伍和优质的教材,如果没有比较良好的教学方法,仍然无法充分提高商务英语课程教学本身的职业性、实践性。所以在EOP教学理论的指导之下,应该进一步的优化教学方法,让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能体现出职业性和实践性,进一步的让口译教学有针对性的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才能够最终让学生掌握具备实践性的口译技能。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应该更擅长于积累一些比较好的教学经验和方法,通过经验教学,让学生能够吸收到更多的知识,同时教师要及时的反思自己在口译教学过程当中出现的教法问题,避免出现教学事故。商务英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通过教学场景模拟化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接触到更多具体的企业场景,从而让EOP教学理论贯穿于商务英语口译教学的始终。

五、结语

EOP教育理论对于当前的商务英语口译教学来说,是有着非常好的指导价值和意义,但是作为教师,应该更加擅长发现教学当中所存在的问题,通过针对性的教学提升,让学生能够掌握很多的实践技能,这实际上也是在商务英语教学当中所需要注重的一个层面。在未来,学生所面对的职业挑战和竞争将会更多,这就需要商务英语口译教学更体现出实践性,进一步地提高这种教学本身的竞争力,从而让商务英语口译教学能够与时俱进,不断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倪宇红.高职院校英语教学EOP转向及其影响因素探究[J].外语界,2013,(4):90-96.

[2]张燕如.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体系中行业英语的教改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35):89-92.

口译范文篇10

一、商务英语口译的发展背景

随着国家大商务的发展,商务英语的作用作用逐渐地突显出来。商务英语是英语语言以及国际商务的交叉学科,在口译训练等方面具有自身的特点。商务口译英语技能需要相关人员具备高超的英语语言能力,同时还需要掌握相应的商务专业知识。高质量的口译是翻译人员在语言知识体系以及非语言知识体系中相互发展过程中所作用的结果,基于商务英语口译的重要性,探讨在繁复多元的影响因素下找到有效地提升英语口译教学效果的方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国内具有很多研究口译的课程,但是何如培养适应国际社会发展的商务英语口译人才仍是重点问题。就当前而言,我国商务英语口译教学仍然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包括课程设置问题、学生缺少实践机会以及课程设置问题,这些都导致商务英语口译人员专业素质不高。而一方面国家对口译人才的需求要极大程度地增长,因此,这给高校人才培养带来了较大的挑战,如何培养合格的口译人才是高校亟须解决的问题。

二、商务英语口译教学的现状

(一)学生缺少实践机会。在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过程中,课程设置更加注重理论而忽视了学生实践,这种课程设置方式不利于培养技能型人才。就当前而言,专业基础课程。公共课程以及专业理论课,这是大学商务英语专业三个常用的课程模式。有些学校更新了这些模式,并加上了专业技能实训课程,但是这些实训课程几乎都需要在最后一个学期才开展。这促使商务理论课程与商务实践操作课程人为性地区分开来,不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二)商务英语口译教材不合理。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其要求高校商务英语口译教材的内容也相应地改变。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高校商务英语口译教材没有有效地顺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没有及时地更新教学内容,实现教学内容创新。显然,这种教材落后于社会发展速度,不能与时俱进,这必然会影响学生商务英语口译水平的提升。与此同时,商务英语口译教材缺乏统一性,也不利于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三)商务英语口译教学方式单一。教师在讲解商务英语口译课程的过程中,教师仍然采用汉语讲课,学生将其翻译成英语。或者,教师播放汉语拼音,学生直接翻译,教师最后进行点评。这些教学方式比较单一且枯燥。在课堂学生中,班级规模大,学生人数比较多,而课堂时间是比较有限的。因此,学生开口说话的时间相对较少,学生会将记录正确答案作为上课学习的主要目标。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教师过多地重视知识的授受,而没有充分地发挥教学设计以及教学媒体的作用,学生也难以在有效的时间内进行口译锻炼。基于此,教师在商务英语口译教学课堂采用项目导向的教学方式,以项目教学为依托,将教学过程划分为几个项目来完成,并在设计方案过程中应用项目教学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进行英语口译实践。借助这样的教学方式能有效地提升学生英语口译技能,促使英语口译教学效果提升。(四)商务英语口译课程教学的重要性。商务英语口译课程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在学生英语听力、英语语法、英语写作等基本能力的基础上,促使学生的英语口译能力提升。通过商务英语口译教学促使学生更熟练地掌握口译的技巧,能灵活地应用英语完成生活接待、导游工作以及简单或者一般性的商务会议。英语口译专业的学生的求职方向主要包括商务、物流、外贸、旅游以及外企等,其对人才的综合性要求比较高。英语口译人员需要熟练地掌握英语语言,其听说读写译的能力都处于较高的水平。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完全地胜任口译这项工作。上述所说的5项技能是口译工作人员必须要熟练掌握的技能,缺一不可。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学生能一次性记住的单词大概具有250个单词文本。与此同时,学生能够使用比较准确的中文或者英语进行口译。商务口译英语属于一项综合性的课程,其中包括了英汉综合应用能力、口译技能以及商务基础知识等。只有当学生熟练地掌握了一定的英语语言知识、技能的情况下,学生的商务英语口译能力才能极大程度地提升,最终提升自身的英语口译能力。开设商务口译英语的主要目的是促使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提升,尤其是要提升学生商务口译方面的能力。当学生认真地学习商务英语口译知识,学生的口译记录方式,商务英语词汇量以及其知识面等会极大程度地提升,最终能够胜任商务英语口译这份工作。商务英语口译课程开展的重点是促使学生在各个不同的场所以及各种情况下,学生都能够结合实际情况自如地进行口头翻译。但是口译英语教学的难点主要包括:学生只有熟练掌握了英语语言知识,并具备一定的语言应用能力,同时还需要掌握其他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可能提升自身的英语口译能力,在消化其他知识的基础上,才能提升口译能力。口译能力是学生语言能力、知识素养的综合体现,加大了对学生素质的要求。同时,学生的时间比较有限,学生需要学习的课程相对较多。因此,合理地分配时间进行口译英语学习成为难点问题。

三、项目导向法的基本概念

项目导向法主要是将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作为教学的中心环节,合理地设计教学内容以及项目,将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作为目标,促使学生掌握所需掌握的能力以及相关知识,最终提升学生独立探索、用于实践以及创新的能力。将项目导向教学模式充分地应用到商务英语口译教学重。其主要是将课本内容细化,将其分成无数个模式,每个模块都表示一个项目。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同学都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各自的项目。在完成项目之前,学生首先必须要预习词汇。在英语口译教学课堂上,学生现场模拟以及口译各个项目。例如:学生会安排学生实习记者招待会,模仿参观访问环节等。这些创造的语言环境都是一种仿真的状态,学生好像就深陷其中,更有利于帮助学生进入角色,解决实际的问题。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生才能采用更加规范、正式的语言进行交流,从而促使学生跨文化交流的能力提升。

四、“项目导向”教学模式在商务英语口译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选择口译教学内容———确定具体项目———自编教材。商务英语口语教学要求学生具备汉英双语理解以及相应的表达能力,属于一门高技能的实践课程。为了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能力,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教材,在结合考虑学生综合素质以及英语学习水平的基础上进行讲学。不可以选择一些远远超过学生能力的课程内容,在准备的口译材料中,需要准备背景知识介绍,同时要结合课堂传授的相关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口译训练。在开发商务英语口译过程时,要以工作过程进行商务英语口译课程开发,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主要的出发点,对外贸过程中呈现的不同场景进行口译训练。以工作任务为基础,下面呈现一个完整的外贸业务流程图形。主要模块包括欢迎外宾、参观工厂同时介绍产品、进行商务谈判、商务宴请、安排相关人员旅游以及欢送外宾等。以商务谈判这一模块举例,在课堂设计过程中,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的主要任务为模拟实践场景,让学生与客户之间进行商务谈判。设置的场景为咖啡厅,所出场的任务为外贸业务经理以及商务客户。教学目标主要包括:掌握商务谈判时候的用语,能能真实的场景下与客户进行商务谈判。在真实的场景中,促使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以及商务英语口译能力提升。教学要求为学生能够根据产品的价格、包装以及运输等相关事情发表自身的看法,基本掌握外贸业务的工作流程。其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如下:首先带领客户参观工厂,向其介绍公司的基本情况,并向其介绍公司的产品以及最新推出的产品。其次,在进行商务谈判的过程中,需要与客户谈判产品价格、付款条件、包装以及运输等相关事件,表达我方愿意与对方进行合作的意愿。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将三名学生设置为一个小组,其中两名学生进行对话。可以用英语或者汉语进行对话,另一个学生扮演口译员。在场景训练之前,教师需要确定好学生扮演的角色以及对话的内容等,促使口译过程能顺利地完成,对于提升学生口译技能具有重要的作用。另者,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口译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让学生角色互换,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口译训练的机会。在开展课堂训练的过程中,由于扮演的人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人,学生在口译过程中不会产生紧张感,也能比较轻松地完成口译训练。在开展口译教学课程时,教师需要选择多功能翻译实训室,因此这种实训室具备先进的同声传译训练系统,每个学生可以佩戴耳机进行训练,学生能清楚地听到相关内容,同时这种系统还能对训练过程进行录音,对于提升学生的口译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二)授课前的准备工作。商务英语口译教师在开展每个教学模式教学活动之前,首先教师需要让学生了解本模块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常用词汇、表达方式以及相关的专业术语,并将其传授给学生。只有学生事先掌握了这些英语知识,学生才能更好地了解该项目中的相关内容。其次,教师还需要给予学生一些与该项目相关的英语对话实例。学生在实践教学之前,教师要对学生的词汇、专业术语以及相关表达方式掌握情况进行检查,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并指导学生以教学内容为基础,在课后搜集一些项目材料,并编写对话。(三)加强学生课堂演练。在课堂演练阶段,教师要让学生根据自己实现准备好的对话进行课堂实践演练。与此同时,需要另一个同学根据学生之间的对话进行实地地口译。在学生事先准备好了的基础上,学生实行商务英语口译,学生更容易达到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对提升学生口译能力具有较大的帮助。除此之外,操作过程必定是需要在真实的语言场景中进行的,只有这样,学生才更能后体验到现场的真实感。(四)教师归纳总结。在开展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班级其他学生都会认真仔细地观察与听同学的表演以及口译方式,同时将具有疑问的地方记录下来。这样一来,为学生纠错与改正提供了有效的方式。在表演结束以后,教师需要将学生出错的地方指出来,并提问其他学生。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考察其他学生是否认真地观看表演,便于教师发现学生没有弄懂的地方。在项目导向教学过程中,教师每次都对课程进行总结,这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对重点问题进行强调,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记忆。

五、结语

综上所述,将工作内容作为导向,这是项目导向教学开展最为核心的内容。教师在应用项目导向教学模式进行商务英语口译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口译内容,确定具体的项目,给予学生充分地实际场景演练的机会,并作好教师归纳总结评价,最终提升学生商务英语口译水平。

参考文献:

[1]林威.浅谈"项目导向"教学模式在商务英语口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校园英语,2016,27(3):57-68.

[2]林校.项目教学法在高职《商务英语口译》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27(12):58-59.

[3]高峰.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高职商务英语口译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视界,2015,29(1):253-253.

[4]冷静.商务英语口译实训的项目教学模式构建[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7,33(9):70-71.

[5]孙晓曦,葛英.浅谈项目教学法下的高职高专商务英语翻译教学[J].科教导刊,2012,26(20):47-48.

[6]黄虹.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在高职商务英语口译教学中的应用[J].海外英语,2013,55(4):43-44.

[7]蒙静.“项目驱动”下的高职商务英语口译课程合作式教学研究[J].青春岁月,2014,57(10):89-95.

[8]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的几个关键问题[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58(4):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