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头表达能力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2 05:57:17

口头表达能力

口头表达能力范文篇1

提要强调了要重视加强中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以及在训练中必须注意的几个要点。

***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以前我们往往只重视对学生“写”能力的培养,而常常忽视对学生“说”能力的训练。当然这种现象和高考指挥棒的导向有关系。历届高考,只考书面表达能力,不考口头表达能力,致使教师忽略了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性与使命感,使“语”和“文”严重脱节,学生说话能力低下。

其实,口头语言比书面语言,起着更直接、更广泛的交际作用。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人们口头表达能力,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当前现代科学正向着电脑化、信息化的方面发展,而信息的输入、传递,最直接、最迅速、最方便的方式,莫过于有声语言。现代通讯、人机对话等方面。要求人们把话说得准确、简明、达意,那种含糊其词,佶屈聱牙的口语表达,又如何能适应形势的发展呢?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加强语言训练,是必要的。

再说,目前世界上许多先进国家都非常重视对中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在美国,从小学到中学,听说训练始终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日本,听说能力的培养写进教学大纲,作为语文教学必须完成的任务。在西德,语文教学除了通过教科书的讲授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德语书面语和口语外,还专门编写了一些说话训练的辅助教材,如《说话教育》一书就是西德莫显茨·迪斯特威克出版社出版的一本以说话训练为主的德语辅助教材。可见重视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在国际上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我们面对这些跨世纪的建设人材,既要培养他们具有真才实学,又要使他们具备出色的口才,这是时代赋予教师的使命。

怎样进行中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呢?我认为应注意下列几点。

一、明确说话训练的基本要求

根据《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说话要说普通话,力求发言准确,吐字清晰,运用恰当的语调,注意句子停顿,控制说话速度,使口头表达的语调、语脉、语流、语速等自然合度,大方得体。因此说话训练要求通过以下四关:

(一)语音关。要求学生说普通话,声音宏亮,口齿清楚,正确地发音吐字,语气连贯,表达清楚。

(二)内容关。训练学生审清话题,明确说话中心,围绕中心进行说话;善于抓住关键性的概念,有的放矢地展开话题和准确贴切地答话;合乎逻辑地论述问题,发表见解。

(三)结构关。要求学生“说话”有头有尾,主旨鲜明,重点突出,思路清晰严密,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这样,才能言之有序,有利于阐明已见,说服对方。

(四)表情关。要求学生说话时姿态自然,大方得体,有表情地说话。并处理好语调急缓,节奏快慢,语气轻重,或激昂低沉、或委婉深沉、或风趣幽默,这些都要根据说话内容的变化而变化。

二、说话训练的方法

口头表达训练的方法应不拘一格,多种多样。

(一)朗读。朗读可使口语得到严格的训练,是说话训练的较好方法之一。安排朗读指导课,讲授朗读常识,要求学生读得响亮、清楚,努力做到准确、流畅、传情。朗读内容:包括课文和课外文学作品,主要是散文、诗歌、小说。形式上可采用个别朗读、集体朗读、领读、跟读、男女对读、分小组朗读、接力朗读、分角色朗读等等。使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潜移默化地把一些优美语汇句式,变为自己口语语库中的储备,丰富自己的口语表现力,也可使学生的口齿、声带得到锻炼,从中学到许多说话技巧。

(二)课堂教学中的提问与对话。这也是口语训练的基本方法。课堂教学中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口头表达的实践机会,让他们在练中学,在练中提高。由机械性、意义性训练,过渡到创造性训练。可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重复性提问,要求学生重复课文中现有语句表达的内容,加深记忆。第二阶段是理解性提问,要求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根据课文内容重新组织,用自己的话来答题。第三阶段是创造性提问,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推理,然后发表自己观点。对学生回答含糊不清的,可采用连续发问,连续回答,重在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复述。这种训练方式,是把别人的语言变为自己的语言。复述的材料,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复述的形式有详细复述、简要复述、创造性复述。详细复述适用于较短课文,或课文中某些段落,这种复述可对原文语句作适当变动,但不能改变课文原意,要表达出原文内容的重点和语言风格。简要复述适用于具有完整结构的课文,这种复述可让学生借助于编写提纲、概括段意、列小标题等来理线索、抓重点、略次要,运用原文中关键词语进行复述。创造性复述是增添内容的叙述,有变换人称、变换体裁、变换结构等复述。要求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充分开展思维活动,以取得运用知识、发展智力的效果。

(四)看图说话。在说话前要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弄清图意,并展开想象,完整地表达。材料可选自课内或课外读物中的插图,最好选那些场面较大、人物较多、寓意较深的画面。也可结合课文,让学生将一些故事性较强的课文中的主要故事情节,绘成几幅图画,学生再根据图画来复述课文。这样既训练了说话能力,又加强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五)课前三分钟演讲。可以不定专题,不限范围,采用自由命题的形式,让学生在课余准备好内容,每堂语文课前,让学生轮流上台作三分钟的演讲。材料可选自各种报刊杂志、课外阅读材料、电视广播、文学作品,或将一些课文改编成讲演稿,或几个同学联合演出根据课文自己改编的小话剧,也可以是耳闻目睹的真人真事,等等。这样的演讲寓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不但使学生得到锻炼口才的机会,增强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能吸取许多课堂上得不到的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一举多得。

(六)口头作文。教师可选择学生特别熟悉、容易思考和组织的题材,让学生先思考几分钟,列出提纲,打好腹稿,然后当众口头作文,接着大家评议,互相启发,取长补短。这是培养学生在公共场所即席说话能力的好办法,也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

(七)组织各种比赛。如: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影评、书评、辨论会等。要求学生感情充沛,吐字清楚,语音、语调、语气、语速要有起伏,抑扬顿挫,表情、手势也要恰当配合,以增强说话感染力。

在进行这些训练方式的同时,教师还应注意创造良好的语境,以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

课堂教学中,灵活机动地设置最佳“语境”,创设一种学生敢于说话,乐于说话的气氛。教师要始终注意调动和保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

口头表达能力范文篇2

摘要时代对于人才素质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要具有较强的交流信息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说”的能力,还须大力开展语文的第二课堂活动。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和热情。要要求同学们平时做好知识和资料的积累。同学们演讲的过程,也是彼此间传递信息的过程。

关键词语文中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

由于世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时代对于人才的需要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在现代化的信息社会里,时代对于人才素质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要具有较强的交流信息的口头表达能力。我国四个现代化的宏伟事业,需要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具备适应市场经济的交际能力。因此,未来的事业对人才有一个共同的要求就是要善于说话。“能言善辩”的口头表达能力是增强竞争能力的重要工具。

对于初中的学生,提高说的能力,不仅有利于提高语言能力,还能活跃思维,提高思考的敏捷度和应变能力。那么,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只靠课内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大力开展语文的第二课堂活动,把它纳入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指导的活动之中。

我们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发现,随着学生知识的增长,他们一般比较重视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而对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缺乏重视。有些同学在课内回答问题时常常出现词不达意,结结巴巴,甚至语无伦次的现象。还有的同学由于缺乏说的训练,致使他们产生自卑的心理,没有站在大庭广众间讲话的勇气,怕说不好,被人笑话,遭人讽刺。当他们有机会走上讲台的时候,出现“怯场”,口还未开就满脸通红,把原来准备好的内容顿时忘到九霄云外去了,无言以对,手足无措,“搁浅”在讲台上。这种令人担忧的现状,使我们急切地感到加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我们语文教师当前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和热情。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从心理学角度讲兴趣是对人脑思维的一种激发,是学习的内在动力。青少年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也有渴望表现自己才华的心理愿望。为了激发同学“说”的兴趣,可向他们推荐“演讲与口才”方面的书籍,利用电化教学的方式组织同学观看各种形式的演讲会、辩论会、故事会的录像带,并且利用“黑板报”和“班级日报”宣传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性。实践证明这些措施都起到了激发学生说话兴趣的作用。同学们被演讲者的侃侃而谈所打动,为演讲者的语言艺术所感动,为辩论者的思辨能力所折服。同学们说:听一次成功的演讲就象聆听一首名曲,观赏一幅名画,使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看着同学们双眸凝视,犹如被磁铁吸引般地听着,想着,表现出精神上的充实与满足,紧张和愉快。这时,我们深深体会到一位名人说过的一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成功的奠基石,兴趣是激发“能源”的火焰,一旦被点燃就强烈地爆发为学生的求知欲,同学们从羡慕别人到希望自己也能在大庭广众面前滔滔不绝。此时,所需要的就是老师为他们创造一个能施展才华的舞台和锻炼的机会了。

几年来,我们利用第二课堂,组织形式多样的说话训练;利用第二课堂组织同学进行讲演比赛,朗诵比赛,故事会,小型辩论会,指定题目的口头作文等多种活动。其中各种形式和内容的演讲最能锻炼同学的口头表达能力。

1、教师应是每次活动的组织者和策划者。只有精心安排,耐心指导才会达到预期效果。

每次演讲,由同学自己选出3—5人的评委,对每一位演讲的同学给予评价,打分。评出前几名优胜者发给纪念品,以资鼓励。不是评委的同学也可以提出不同意见,这样就增加了竞争气氛。台上台下同学们都全神贯注,积极思维,努力做到尽善尽美,学习的主动性得到了最大的发挥。

学生演讲前,教师提出基本要求:要说普通话,声音宏亮,语言流畅,中心明确,思想健康,姿势、态度自然。实践证明同学们在演讲中也逐步认识到这些基本要求对口头表达能力的效果所起的重要作用。有的同学说:“演讲时注意声音宏亮,咬字清楚,注意声调高低,节奏快慢,才能获得好的效果。”这就是语言艺术的魅力。在仪态上同学们也意识到应不慌不忙,不卑不亢,自然大方,方能表现出自己的气质,风度和才华,才能更有吸引力,使听众受到强烈感染,留下永恒的记忆。

对腼腆怕羞、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同学,特别是女同学要多给予鼓励,克服胆怯心理,提高他们讲话的能力和勇气,对她们的每一点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同时向其他同学宣布“政策”,讲得不好,甚至说错了话,也不能讽刺和取笑,允许纠正补充。帮助这些同学迅速越过心理障碍,增强自信心。实践证明,这些同学不但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而且性格也活泼开朗起来,为将来参与社会交际作好心理准备。

2、演讲的深度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近,逐步提高要求。

最初进行自选题目演讲,内容由同学自定。可以讲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件事;可以讲自己最欣赏的一则名言、警句;或某篇文章对自己的启迪。总之,从身边的生活到社会现象;从历史到未来;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内容无所不有。例如:有的同学在演讲中由唐朝大诗人李商隐的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说起,赞美辛勤培育自己的老师,有一份光发一份热,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他们说,每当我看到那跳动的火焰,就似乎感觉到了老师那亲切的教诲在耳边回荡。这些话语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作为老师听着同学们精心准备的演讲,有谁能不为他们的进步而高兴呢?过去一些同学回答问题时的语无伦次、扭扭捏捏,被今天娓娓动听的语言和落落大方的姿态所代替。当然同学们所取得的进步是要付出代价的。为了这台上十几分钟的演讲,在台下不知反复练习了多少个十几分钟。

在学生的讲话能力有一定提高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即席演讲的训练。方法是我们按参赛学生人数的多少,拟定出同样数目的题目,学生则抽签决定自己演讲的内容。即席演讲难度较大,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现场应变能力。沉着,冷静,迅速地考虑好讲话内容,并能把要讲的内容连贯起来。例如:有个同学抽到的题目是:《小草和大树》,他说:“小草精神应该受到赞扬,平凡的人在工作岗位默默无闻地做贡献,就象小草。”接着又说“大树是栋梁之材,伟大的人物就象大树。但,即使是伟人在他没有成功之前也必须象小草一样默默无闻地努力。青年是祖国的未来,不管做大树还是做小草都是国家的人才,要努力成才。”他成功地将小草和大树辩证地联系起来,演讲获得成功。

口头表达能力范文篇3

摘要时代对于人才素质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要具有较强的交流信息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说”的能力,还须大力开展语文的第二课堂活动。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和热情。要要求同学们平时做好知识和资料的积累。同学们演讲的过程,也是彼此间传递信息的过程。

关键词语文中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

由于世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时代对于人才的需要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在现代化的信息社会里,时代对于人才素质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要具有较强的交流信息的口头表达能力。我国四个现代化的宏伟事业,需要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具备适应市场经济的交际能力。因此,未来的事业对人才有一个共同的要求就是要善于说话。“能言善辩”的口头表达能力是增强竞争能力的重要工具。

对于初中的学生,提高说的能力,不仅有利于提高语言能力,还能活跃思维,提高思考的敏捷度和应变能力。那么,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只靠课内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大力开展语文的第二课堂活动,把它纳入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指导的活动之中。

我们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发现,随着学生知识的增长,他们一般比较重视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而对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缺乏重视。有些同学在课内回答问题时常常出现词不达意,结结巴巴,甚至语无伦次的现象。还有的同学由于缺乏说的训练,致使他们产生自卑的心理,没有站在大庭广众间讲话的勇气,怕说不好,被人笑话,遭人讽刺。当他们有机会走上讲台的时候,出现“怯场”,口还未开就满脸通红,把原来准备好的内容顿时忘到九霄云外去了,无言以对,手足无措,“搁浅”在讲台上。这种令人担忧的现状,使我们急切地感到加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我们语文教师当前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和热情。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从心理学角度讲兴趣是对人脑思维的一种激发,是学习的内在动力。青少年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也有渴望表现自己才华的心理愿望。为了激发同学“说”的兴趣,可向他们推荐“演讲与口才”方面的书籍,利用电化教学的方式组织同学观看各种形式的演讲会、辩论会、故事会的录像带,并且利用“黑板报”和“班级日报”宣传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性。实践证明这些措施都起到了激发学生说话兴趣的作用。同学们被演讲者的侃侃而谈所打动,为演讲者的语言艺术所感动,为辩论者的思辨能力所折服。同学们说:听一次成功的演讲就象聆听一首名曲,观赏一幅名画,使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看着同学们双眸凝视,犹如被磁铁吸引般地听着,想着,表现出精神上的充实与满足,紧张和愉快。这时,我们深深体会到一位名人说过的一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成功的奠基石,兴趣是激发“能源”的火焰,一旦被点燃就强烈地爆发为学生的求知欲,同学们从羡慕别人到希望自己也能在大庭广众面前滔滔不绝。此时,所需要的就是老师为他们创造一个能施展才华的舞台和锻炼的机会了。

几年来,我们利用第二课堂,组织形式多样的说话训练;利用第二课堂组织同学进行讲演比赛,朗诵比赛,故事会,小型辩论会,指定题目的口头作文等多种活动。其中各种形式和内容的演讲最能锻炼同学的口头表达能力。

1、教师应是每次活动的组织者和策划者。只有精心安排,耐心指导才会达到预期效果。

每次演讲,由同学自己选出3—5人的评委,对每一位演讲的同学给予评价,打分。评出前几名优胜者发给纪念品,以资鼓励。不是评委的同学也可以提出不同意见,这样就增加了竞争气氛。台上台下同学们都全神贯注,积极思维,努力做到尽善尽美,学习的主动性得到了最大的发挥。

学生演讲前,教师提出基本要求:要说普通话,声音宏亮,语言流畅,中心明确,思想健康,姿势、态度自然。实践证明同学们在演讲中也逐步认识到这些基本要求对口头表达能力的效果所起的重要作用。有的同学说:“演讲时注意声音宏亮,咬字清楚,注意声调高低,节奏快慢,才能获得好的效果。”这就是语言艺术的魅力。在仪态上同学们也意识到应不慌不忙,不卑不亢,自然大方,方能表现出自己的气质,风度和才华,才能更有吸引力,使听众受到强烈感染,留下永恒的记忆。

对腼腆怕羞、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同学,特别是女同学要多给予鼓励,克服胆怯心理,提高他们讲话的能力和勇气,对她们的每一点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同时向其他同学宣布“政策”,讲得不好,甚至说错了话,也不能讽刺和取笑,允许纠正补充。帮助这些同学迅速越过心理障碍,增强自信心。实践证明,这些同学不但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而且性格也活泼开朗起来,为将来参与社会交际作好心理准备。

2、演讲的深度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近,逐步提高要求。

最初进行自选题目演讲,内容由同学自定。可以讲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件事;可以讲自己最欣赏的一则名言、警句;或某篇文章对自己的启迪。总之,从身边的生活到社会现象;从历史到未来;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内容无所不有。例如:有的同学在演讲中由唐朝大诗人李商隐的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说起,赞美辛勤培育自己的老师,有一份光发一份热,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他们说,每当我看到那跳动的火焰,就似乎感觉到了老师那亲切的教诲在耳边回荡。这些话语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作为老师听着同学们精心准备的演讲,有谁能不为他们的进步而高兴呢?过去一些同学回答问题时的语无伦次、扭扭捏捏,被今天娓娓动听的语言和落落大方的姿态所代替。当然同学们所取得的进步是要付出代价的。为了这台上十几分钟的演讲,在台下不知反复练习了多少个十几分钟。

在学生的讲话能力有一定提高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即席演讲的训练。方法是我们按参赛学生人数的多少,拟定出同样数目的题目,学生则抽签决定自己演讲的内容。即席演讲难度较大,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现场应变能力。沉着,冷静,迅速地考虑好讲话内容,并能把要讲的内容连贯起来。例如:有个同学抽到的题目是:《小草和大树》,他说:“小草精神应该受到赞扬,平凡的人在工作岗位默默无闻地做贡献,就象小草。”接着又说“大树是栋梁之材,伟大的人物就象大树。但,即使是伟人在他没有成功之前也必须象小草一样默默无闻地努力。青年是祖国的未来,不管做大树还是做小草都是国家的人才,要努力成才。”他成功地将小草和大树辩证地联系起来,演讲获得成功。

口头表达能力范文篇4

“不妨看看咱们的社会主义社会,在工作中、在交际中、说话的切需超过过去时代何止十倍百倍,谁的说话能力差,不仅是他个人的吃亏,往往间接又间接会造成社会的损失”(叶圣陶语)。口头表达是人们进行交际的重要形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际交往的日益频繁,对人的口头表达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口头表达能力是学生走向社会、立足社会、终生受用的语文能力,关系到学生今后一生的发展。我们应抱着对社会、对学生负责的态度,把口语训练摆到素质教育应有的地位。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当成一项基本功来训练,做到读写与听说齐头并举,相互结合,相辅相成,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二、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能发展学生思维

语言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是:它跟思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任何人说话,都是通过思维把语言按规律组织起来以表情达意的过程。训练学生的思维,对于他们学好各门功课“善莫大焉”。在语文教学中,学好语言能更有力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口头语言不同于书面语言,它没有充分酝酿思索的过程,也没有反复推敲的余暇。口头语言从构思、选词到转化为语言的过程很短促,它一旦转化为语言就是最终的形式,转瞬即逝,不能修改。这一特点决定了说话人必须思维敏捷,反应迅速,判断准确,要善于调动全部的语言资源,马上找到恰当的词,立刻脱口而出。人们在进行口头表达的时候必须同时进行紧张的思维活动,如思考说话的内容、层次、措词甚至语言的运用技巧,等等。因此,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对培养思维能力具有特殊作用。

三、重视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古人云:“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说话也要经常练。根据青少年学习语言的特点,在中学阶段,随着知识视野的开阔,身心发育都很快,他们迫切希望运用丰富的词汇、完整的语句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而这个阶段往往又出现一些不良现象,如病句多起来、说话不连贯;爱用名言警句、成语,却又用之失当;有时好说长句,造成句子成份残缺;等等。这些现象不足为怪。语文教师应及时抓住他们“想说”的强烈愿望,因势利导,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并加强指导,加强训练。

1.营造学生口头表达的氛围

语文教师一定要努力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让学生有口头表达的实践机会。学生口头表达氛围的营造,可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本身离不开“听”和“说”,但这里讲的“说”,不仅仅是课堂上简单的回答问题的“说”,而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指导、有评价的经常性的“说”的训练。“说”与“读”与“写”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加大复述、讨论、辩论等形式的比例。二是课外活动。课外口语训练是课堂口语训练的延伸和补充,是口语训练的重要的组成部分,绝不能被忽视掉。语文新教材中每个单元都安排了“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这一内容,我们可以根据“口语交际”这一环节,在课外适时地组织形式多样的故事会、交流会、辩论赛、演讲赛等,让学生在参与中自觉锻炼说话能力,提高口头表达水平。

2.建立口头表达训练激励机制

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要从多渠道、多形式中循序渐进地求得提高,这就必须建立科学的口语训练激励机制。学校要严格要求学生讲规范的普通话,让学生有一个适宜他们施展口才的良好的语言环境。教师对学生的“说”,要有明确要求,要求学生发音一定要清晰、准确,没有口头禅,没有方言、重复罗嗦等口语“杂质”;语调适中,注意节奏和重音;语态自然,语气、语速、表情要能体现不同的情境。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口语表达习惯。

课堂教学教师要努力精讲,腾出较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说”的训练;教师对于学生的口头表达要及时讲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对其进步应给予表扬鼓励,适当的赞许,让他们敢于表达,乐于表达,让学生感受到表达的喜悦。对其口语中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问题,要善于引导,热情帮助。特别是对待内向、害羞的学生更应该鼓励其开口,激发“说”的兴趣,这是口语训练必不可少的一步,如果没有说话的欲望和胆量,口语能力就无法提高。教师在对待口语表达水平层次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年级,应有不同的要求,要注意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到繁,脚踏楼梯“步步高”,不宜操之过急,教师要铺设台阶,让学生逐步“升级”,向更高层次迈进。

四、重视语文教师的示范作用

语言是语文教师的生命,要使生命充满活力,使语文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语文教师就必须以渊博的学识来丰富自己的语言,以饱满的热情去飞扬自己的语言。“讲到最典型的人物,最生动的事物,最感人的情节,要绘声绘色,细致刻画,使听众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语文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是教师修养和教学艺术的重要体现。语文教师的语言对学生的语言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作为语文教师,应是语言运用的典范。其课堂教学语言,不但要力求规范清晰,而且要准确严密。我们应加强自身的语言修养,用丰富、动听、优美的语言影响学生,熏陶学生。

当然,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经过一番勤奋的浇灌:从发音练习到词汇积累,从语言修养到文化积累,从知识铺垫到道德涵养,从表达技巧到人格完善,每一步都要扎扎实实。

口头表达能力范文篇5

关键词:语文教学;口头表达

在日常生活交往中,人们更多的是使用口头语言。因而口头语言比书面语言起着更直接的、更广泛的交际作用。而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人的口头表达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要求来说,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尤为重要。

一.高中生的课堂表现及原因

1.课堂表现: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很低。进入高中后,学生开始不愿意举手了,当老师提问后,举手的人寥寥无几。当有人说出一种见解时,其他学生就会一窝蜂地人云亦云。有的同学在等待别人的答案,让别人完成所有的工作,而他则懒洋洋地听,然后对观点、答案来一个生吞活剥。有的学生说话时结结巴巴、前拉后扯,不能清晰的表达自己的意思,只能用一两个词或短语来表达,无法流畅的用完整的一两句话或一段话来阐述自己的观点。2.分析原因:不愿意回答问题,学生就无法真正融入课堂,他们的思维就受到了限制,只有全盘的接受,没有思考与表达,无益于合作与提高。学生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胆怯、羞涩;不屑于回答;理解能力低,无法准确理解课堂问题的本质、体悟所学习的内容;口头表达能力低下。

二.借助语文课堂,提高高中生口头表达能力

1.在语文课堂上营造出轻松、和谐的氛围,创造良好的“语场”,使学生“敢说”、“想说”所谓“语场”,就是特定的说话环境。我国古代教育名著《学记》有一段很精辟的论述:“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这句话的意思说,做老师的要善于启发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诱导他而不是处处硬拖住他,激励他而不是硬压他,给他点明解决疑难的决窍,而不要把现成的答案硬灌给他。要创造适当的“语场”来激发学生的表现欲,使学生自己有一吐为快的欲望,而不是强制他们去说。首先,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丢弃权威、放下架子,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深入学生中去,要对学生倾注爱心。学生们难免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一些错误,这时教师不能一味地批评、指责,应以鼓励性的、启发性的语气为主。如:“你讲的有点道理,请继续”;“你再好好想想,呆会儿老师请你好吗?”“如果……就更好了”。这样以慈爱宽容之心对待学生,让学生体验到教师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让学生时时在老师充满鼓励的目光里发表自己的意见,哪怕是不恰当的甚至是错误的,这样为学生营造了“敢表达”的氛围,学生想表达了,他的表达能力才有机会提高。其次,教师要努力挖掘和营造适合教学的生活情境,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理和实践欲望,使学生始终保持高涨的“想说”的热情。教师在每提出一个问题时,都要认真设计,弄清问题的难易程度,容易回答的问题让那些胆子小,平时不善言谈,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来回答,让他们也分享一下回答问题的喜悦,久而久之,他们就能大胆回答问题了。因此,教师要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对学生刚刚萌发的说话欲望要加以保护,要有意识地多提问,并对他们取得的微小的进步给予鼓励、表扬,使学生养成大胆发言———敢说的好习惯。2.重视训练,让学生乐于“说”学生有时怯于说话是因为不会说话。这时老师要教给学生一些说话的方法。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氛围,为他们提供各种机会进行训练是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关键。教师要训练学生在课堂上回答老师问题的能力,教给学生表达的方式。要纠正学生的语病,首先教师的口语表达应成为学生的楷模,无论与学生交谈还是上课都要做到口齿清晰,用词不达意准确,表达有条理,语句精炼,以自身去感染学生,另外对学生的语病要及时发现,及时纠正。还要通过朗读、背诵、复述、模仿等方法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朗读、背诵是把书面语言用口头语言表达出来的一种方式。它可以使学生的口语受到严格的训练,是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有效手段。朗读、背诵除了具有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增强记忆的作用以外,目的还在于提高学生正确而有表情的说话能力。复述是促进学生把消极的词汇变成积极词汇的有效手段。复述训练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语言,促进学生语言的规范,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这种训练方法的目的,在于锻炼人的记忆力、反应力和语言的连贯性。如果能面对众人复述就更好了,它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胆量,克服紧张心理。

口头表达能力范文篇6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口头作文;教学

在很长一段时间,因为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小学低年级口头作文教学主要关注学生的读写能力,而没有重视听说能力,是现阶段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主要弊端。在这种环境下,很多小学低年级学生变成只会写却缺乏语言表达能力的作文能手,口头作文水平有很大的不足[1,2]。经长时间教学实践发现,小学低年级学生在作文学习过程中,大部分会在一定程度上怕下笔写作文,这主要是因为在进行作文教学时,将口头作文当成其中一个小的部分,不管在理论上还是实际教学过程中均未被充分重视,同时没有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没有对学生的口头作文能力进行系统训练。大部分老师觉得,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是中高年级应该进行的,低年级学生学习的重点为字词方面,因此口头作文教学基本上流于形式,通常不对学生进行口头作文训练[3]。近年来,整个社会对语言能力的要求逐渐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受到教育领域的关注。对小学低年级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进行训练,是大部分语文教师正在进行的,部分教师也进行了有成果的分析[4]。然而在小学低年级进行口头作文教学研究的学生相对较少,部分教师仅针对某种训练方式进行研究,缺乏系统的研究[5]。为了令小学低年级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提升,对口头作文进行训练,需对小学低年级口头作文教学基本教学规律、教学基本准则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口头作文教学进行浅析,令口头作文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切实可行[6]。

1.小学低年级口头作文教学的基本教学规律

在进行小学低年级口头作文教学的过程中,需掌握口头教学的基本规律,依据规律进行口头作文教学。口头作文教学以学生为本,在符合学生认知与身心发展规律的条件下,提高学生对口头作文的兴趣,从简单到困难,逐步完成训练。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通常较小,生活经验不足,逻辑思维能力相对较差。所以,这个时期学生的口头作文教学一定要从学生实际情况触发,主要对学生口头表达信息进行培养,令学生从说一句话开始,逐渐说一段话,提升口头作文能力。除此之外,应注重读说结合,也就是令低年级学生口头作文和阅读结合在一起,产生能力。因为小学低年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相对较差,生活经验相对较少,所以,为了提高口头表达能力,需阅读经典文章,提高领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掌握好词好句,通过学习帮助口头表达能力的发展。

2.小学低年级口头作文教学的基本原则

在进行小学低年级口头作文教学的过程中,需注重下述教学基本原则:(1)循序渐进。也就是在确定训练详细情况后,需将小学低年级学生自身认知水平作为出发点,从简单到困难,循序渐进地合理安排教学活动。(2)将课堂理论训练和实践训练结合在一起。小学低年级学生口头作文能力并非是通过考试教授能够完成的,需对学生的相关兴趣进行培养,使得学生利用自身实践获取。口头作文教学只有和学生实际生活活动结合在一起,才可被学生变成自身的自觉行为,从而提升口头作文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3)将分散训练和集中训练结合在一起。小学低年级学生口头作文能力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选择、材料、措辞、表达等,在对上述能力进行训练的过程中,需按照小学低年级学生自身实际情况,通过分散训练的手段,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难度,令学生更好的掌握。并且,也可按照实际需求,集中完成表达训练,提升小学低年级学生综合能力。(4)因材施教。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都是存在很大差异的,在进行口头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学习效果也会有很大的不同,需要在进行教学时,按照学生自身情况和特点,做到因材施教,使得所有学生均可在口头作文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提高自身能力。(5)注重鼓励表扬。小学低年级学生最大的学习动力就是兴趣,作为小学低年级教师,需要关注引导学生对口头作文的兴趣,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激励的方式,多鼓励少批评,只要学生能够开口表达,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有所进步,均需对其进行表扬,令其逐渐进步。并且,教师需注重对学生口头作文情况进行记录与评价,令学生认识到进步,提高学习兴趣。

3.小学低年级口头作文教学浅探

学习方法的好可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教学目标。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为了进行口头作文教学,需关注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口头作文教学的注意力。在实践中,归纳了下述几种小学低年级口头作文教学方法:(1)看图说话。小学低年级语文课本有很多色彩鲜艳的图像,非常形象,能够令学生自主想象,可有效训练学生说话。在进行实际小学低年级教学过程中,可令学生将看到的图画通过口头表达进行描绘,或者令学生依据看到的多幅图画说出整个故事。(2)熟练朗读并背诵。令低年级学生把学习的文章或看到的故事通过自己的语言进行描绘,令学生熟练朗读并背诵课文,把学习的知识内容化,转换为自己的语言,从而达到思维与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3)扩展描述。在对小学低年级口头作文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有和书面作文类似的训练,主要包括简单描述和扩展描述。简单描述就是令学生针对读过的较长的故事,通过自己的话对其进行概括复述,扩展描述就是针对相对较短的故事,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对其进行丰富和补充,令内容更加充实,把故事具体化。扩展描述可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想象力与逻辑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可对文章空白进行想象,同时保证想象故事的合理性。(4)仿说、续说和改说。仿说即对课文写法进行学习,从而完成口头作文。可针对部分开放式结尾进行续说,引导学生想象故事的结局,有一定的创新性。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中,童话为学生最喜欢的其中一种文体,其将不同动植物,甚至是无生命的东西人格化,通常有深刻的意义。学生对童话故事进行学习后,会针对童话故事中的角色有很多想法,所以令学生在对文章内容理解的情况下自由发挥想象,对文章进行续写,为小学低年级口头作文教学的一种很好的方式。(5)关注学生的学习引导问题。在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进行口头作文教学时,教师需要提升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地位,令学生认识自身地位,有效实现对学生的引导,促进学生养成更好的学习习惯。在对学生进行引导时,应对学生在生活中的细节应用于口头作文表达中,使得学生能够更加仔细认真地观察生活中的各种事情,令口头作文表达生动,同时还会发现更多的生活情趣。不仅如此,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后,可提高有序观察的能力,同时利用各种角度看不同的事情,提高学生的生活感受,还可帮助学生在口头作文方面的感情抒发,丰富情感。在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进行口头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可通过模仿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这主要是由于低年级小学生知识储备先对较少,而且生活经验不足,对口头作文的表达能力势必会存在一些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需引导低年级小学生进行科学合理阅读,不但能够很好地开阔低年级小学生的视野,也能够为学生的口头作文提供素材。教材中的文章难度是满足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可引导学生对教材中的文章进行阅读和背诵,低年级小学生对教材内容熟悉后,也有助于教学。在对低年级小学口头作文进行教学时,教师需帮助学生完成写作思考,从而有助于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不但能够促进低年级小学生的写作能力,还有助于培养低年级小学生的写作习惯,帮助低年级小学生在口头作文的过程中勤于思考,使得学生创作出精彩的文章。不仅如此,教师还需引导低年级小学生在学习中的思考能力,培养低年级小学生对口头作文的兴趣,利用低年级小学生表现欲较重的特点,令小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展示自身特点与能力,帮助小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提升。小学低年级学生在进行口头作文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会出现一定的困难,有一定的口语表达错误的情况发生,这时,教师需要鼓励学生继续进行口头作文,帮助学生建立信息,令学生在课堂上勇敢积极地表现自己,使得小学低年级口头作文教学可有效施行。教师利用学生口头作文状态,调整教学计划,从而提高口头作文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4.结论

本文分析了小学低年级口头作文教学问题,分析了小学低年级口头作文教学的基本教学规律,提出了小学低年级口头作文教学的基本原则,主要有循序渐进;将课堂理论训练和实践训练结合在一起;将分散训练和集中训练结合在一起;因材施教;注重鼓励表扬。在此基础上,进行小学低年级口头作文教学浅探,主要方式包括看图说话;熟练朗读并背诵;扩展描述;仿说、续说和改说;注重学生的学习引导问题。

参考文献

[1]石韵欣.快乐地“说”--小学口头作文教学方法浅探[J].考试周刊,2015(34):53-53.

[2]曾桂诗.小学低年级口语交际有效教学之路浅探[J].语文天地,2014(33):71-71.

[3]伍丹荣.新课标下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浅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6(6):165-165.

[4]韩小会.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学生兴趣培养浅探[J].课外语文,2017(18):64-64.

[5]樊红.让孩子赢在习作的起跑线上———小学低年级起步作文训练方法初探[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4(6):3-3.

口头表达能力范文篇7

关键词:英语专业;教育教学;基础技能

当前,我国高等外语教育教学面临着崭新的形势,需要围绕教育要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出发进行研究。党中央坚持把立德树人和思想政治教育贯穿高等教育领域,要求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均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实现人文素养和基础技能的融合提升。关于基础技能,根据2018年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可以得知英语专业主要需要培养学生的英语听力理解、口头表达、阅读理解、写作表达、口译、笔译等六项基础技能。基于此,文章对这六方面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策略,希望能够提升学生英语各方面的能力。

一、英语专业教育教学中的基础技能培养现状

关于基础技能培养问题,课题组以某地方高校英语专业2017级4个班为例,根据所在高校学生英语水平,选择《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1]中对听、说、读、写、译等五个方面的四级至六级能力(其中口译和笔译没有四级能力标准)撰写了调查问卷,开展了现状调查,总共收到有效问卷123份,得出以下结论。在听力理解能力方面:66.67%的学生能听懂话题熟悉的对话,理解说话者的观点和意图;58.54%的学生能听懂语速正常、与个人兴趣相关的口头表达,能够根据语篇特征,区分主要和次要信息,理解主要内容,但涉及口头表达的四级听力能力有待提高;65.04%的学生能听懂一般性话题,获取要点与细节,明确逻辑关系,理解话语的文化内涵;41.46%的学生能理解一般性广播影视节目的主要内容,但与广播影视节目有关的五级听力能力有待加强;18.7%的学生能听懂与专业领域相关的口头表达;17.07%的学生能听懂语速正常的职场对话。由此可知,六级听力能力需要得到全面提升。在口头表达能力方面:65.04%的学生能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交流,并适时做出回应,确保交流顺利进行;63.41%的学生能表达个人需求和意愿,并根据交际对象选择适当的表达方式;41.46%的学生能简单介绍或解释日常生活或工作中常见的活动或场景;36.59%的学生能有条理地讲述简短故事或个人经历,但涉及简单介绍或解释和有条理讲述的四级口头表达能力的部分有待提高;43.09%的学生能就专业相关话题简短发言;31.71%的学生能就日常话题、社会热点问题发表意见并进行交流;17.07%的学生能就日常生活事宜进行有效的口头交流或协商。但整体而言,五级口头表达能力不高,尤其是口头交流或协商方面的口头表达能力需要得到大幅提升;12.2%的学生能就社会热点问题、专业领域话题展开讨论并且评论他人发言、插话;8.13%的学生能就社会文化、学习话题发表深度个人见解;6.5%的学生能口头交流或协商来处理日常纠纷、突发情况。由此可知,整体六级口头表达能力较低,需要得到大幅提升。在阅读理解能力方面:77.24%的学生能读懂语言简单、不同类型的材料,并能够提取细节信息,概括主旨要义;75.61%的学生能读懂记叙文和议论文,区分事实、观点,展开简单推断;48.78%的学生能读懂语言复杂材料,理解意义关系,但涉及句子分析、篇章结构的四级阅读理解能力还有待提高;30.89%的学生能理解语言较复杂、话题丰富的材料主题意思;21.95%的学生能读懂论述性材料,分辨不同观点,但五级阅读理解能力有待提高;18.7%的学生能准确把握语言复杂、专业领域材料的重要相关信息,简单评析语言和内容;15.45%的学生能通过浏览专业文献的索引,准确检索目标信息;14.63%的学生能读懂文学作品、新闻报道,推断情感态度。由此可知,整体六级阅读理解能力较低,需要得到大幅提升。在书写表达能力方面:69.11%的学生能就熟悉话题表达观点,并能够使用证据支持观点;68.29%的学生能使用修辞手法完整记述个人经历、身边活动;46.34%的学生能简单讨论社会文化内容,但涉及简单讨论社会文化的四级书写表达能力有待提高;46.34%的学生能就感兴趣的话题写作文,有论点和论据,衔接手段多样,语义连贯;21.14%的学生能写常见应用文,格式正确,语言表达符合要求;18.7%的学生能撰写与自身专业领域相关的报告,结构完整,但整体上五级书写表达能力不高,尤其是涉及撰写报告的书写表达能力有待提升;17.89%的学生能撰写本专业的论文摘要,符合学术规范;16.26%的学生能有逻辑性地讨论社会热点问题、现象;10.57%的学生能撰写常见文本,语言表达得体,章节结构符合文本特征要求。在口译能力方面:61.79%的学生能就熟悉话题进行联络口译;52.03%的学生能综合考虑交际场合、背景知识,准确译出重要信息;37.4%的学生能意识并及时纠正明显口译错误,但涉及重点信息译出、纠正意识与能力等方面的五级口译能力有待提高;30.89%的学生能就熟悉话题、较短语段作无笔记交替传译;12.2%的学生能主动预测内容,解释并纠正错误。在笔译能力方面:82.11%的学生能翻译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文本,再现主要信息;45.53%的学生能忠实准确地翻译描写空间方位、自然环境的文本;42.28%的学生能完整、明确地翻译指示性文本,但涉及翻译描写空间方位、自然环境、指示性文本的五级笔译能力有待提高;29.27%的学生能翻译熟悉领域的论述性文本,译文忠实、准确,再现原文观点与态度;26.02%的学生能准确完整地翻译常见交流性文本;24.39%的学生能准确翻译内容生活化的叙述性文本,译文句式丰富,表达流畅。通过问卷调查可以看出,整体上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呈现正向分布,阅读理解能力级别越高,能力胜任的学生比例越小。相对而言,英语四级水平单项排位及平均比例分别为阅读理解能力67.21%、听力理解能力62.61%、书写表达能力61.24%、口头表达能力51.63%。四级口头表达能力相对而言需要得到提升。英语五级水平单项排位及平均比例分别为笔译能力56.64%、听力理解能力53.25%、口译能力50.41%、口头表达能力30.62%、书写表达能力28.73%、阅读理解能力26.42%。五级阅读理解能力相对而言需要得到提升。英语六级水平单项排位及平均比例分别为笔译能力26.56%、口译能力21.55%、听力理解能力17.86%、阅读理解能力16.26%、书写表达能力14.91%、口头表达能力8.94%。六级口头表达能力相对需要提升。综合而言,英语四至六级综合水平排位及平均比例分别为听力理解能力44.57%、笔译能力41.6%、阅读理解能力36.63%、口译能力35.98%、书写表达能力34.96%、口头表达能力30.4%。整体口头表达能力有待提升。

二、英语专业教育教学中的基础技能培养对策

分项而言,就口头表达能力而言,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教学目标,调整教学重点,调研学生感兴趣话题,引导学生根据交际对象选择适当的表达方式和口头交际策略,开展自由表达和讨论,鼓励学生表达个人需求和意愿,介绍或解释日常生活或工作活动或场景,讲述简短故事或个人经历,确保交流顺利进行,实现交际的目的。同时,教师要在教学中要融入社会文化知识[2],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专业领域话题、日常纠纷和突发情况的习惯,并就此类话题发表个人见解,与他人进行交流,开展小组讨论,做出有效反馈与评价,做到语言丰富、表达流畅、思路清晰、层次分明,促进语言沟通、思想交流、问题协商能力。在阅读理解能力方面,教师要融入英语语言知识,尤其是句法知识和篇章结构等内容,加大输入语言较复杂、相关专业领域的教学材料,诸如有关教育、科技、文化、社会书评、时评、文学作品、新闻报道、商务公文等记叙性、论述性等不同类型,以加强学生的主题理解、文化内涵领会、作者情感态度推断、语言特点分析、观点分辨、内容评析、专业文献检索等方面的能力。整体而言,要调整专业目标,做到以生为本,关注学生基本技能现状。从薄弱环节出发,调整课程设置[3],加强英语口语和英语阅读课程建设。了解学生兴趣,结合熟悉的话题、社会热点、专业领域问题,拓展英语语言材料范围,加大英语文化、日常生活、工作场景等方面的材料输入力度,鼓励学生收看收听广播影视节目。提升课堂教学与社交媒介相结合的深广度,开展英语介绍、解释、反应、评价、分析、翻译任务与活动,培养学生概括主要内容、领会文化内涵、分析语言特点、把握信息组织方式和重要相关信息的意识与能力,提高语言表达的有效性、层次性、条理性、衔接性、连贯性,结构的完整性、论证的逻辑性、学术的规范性,提升指示性、交流性、叙述性文本译语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进而整体推进英语基础技能。为提升学生英语能力,文章对英语专业教育教学中基础技能培养现状进行了解和分析,分析了当前英语专业学生在听、说、读、写、译等五个方面的四级至六级能力情况,并据此提出了相关的策略,希望能够为转变英语学习方式,提升学生英语能力,从容走向就业市场提供一定帮助。

参考文献:

[1]李家春.《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07-24(003).

[2]原佩.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应用型本科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培养研究[J].中原工学院学报,2020(06):86-90.

口头表达能力范文篇8

关键词:初中历史;表达能力;培养措施

历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的素质,另一方面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逻辑,使其人际交往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初中阶段是青少年语言能力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着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必然会起到显著的效果,为其将来迈向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1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表达能力的内容与目标

1.1表达能力的基本内容

表达,抽象化的涵义是将思维所得成果用语言语音语调、表情、行为等方式反映出来的一种行为。一般而言,表达包括语言表达和非语言表达。其中语言表达又主要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表达,而非语言表达则是反映在表情、行为等方面。本文主要探讨语言表达中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口头表达是指用说话来表达思想或情感,它有着更为直接的交流效果。书面表达则是用书面文章的形式来阐述观点或见解。它能条理清晰地表达出想传达的信息,更严谨,更具逻辑性,表达的内容也更加全面。在初中历史的学习过程中,一方面,学生应学会用语言将一些历史知识表达出来,并且通过和老师同学的沟通交流,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另一方面,在平时作业和阶段性考试的主观题中,学生可以利用机会好好地锻炼书面表达能力,学着运用富有条理与逻辑的语句来陈述自己的观点。

1.2表达能力的培养目标

首先,要语言准确。不能随意更改一些历史术语,例如“农村革命根据地”不能改成“敌后根据地”,因为这两个历史概念属于不同的历史时期。某些历史专有名词的特殊读音不能读错,描述历史事实时不允许夸张和想象。其次,逻辑要严谨。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掌握历史的发展规律,同时能运用辩证的思维来表述所研究的问题。在描述历史事件时,要注意前后的逻辑联系,以及与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最后,要学会史论结合。在阐述观点时要学会引经据典,用一些史料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2初中历史教学中表达能力的培养方法

2.1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方法课堂提问。可以通过一些开放性的提问或者启发学生提问来使学生跟上课堂节奏,锻炼自己在公众场合的口头表达能力,从而进一步巩固所学习的知识。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第九课《改革开放》时,教师可以先梳理一下该课时的知识框架,然后给出一些“改革开放”这个概念的组成要素:时间(1978年开始)、人物(邓小平)、地点(中国)、内容(对内改革,对外开放)、以及本质和影响,最后让学生来对这个概念进行概括。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锻炼学生对知识概括的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加深其对所学概念的理解。小组讨论。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围绕某一问题进行讨论,按小组依次发表观点。最后再由老师进行点评与总结。这种方法借助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来形成一种相互学习的氛围。

2.2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方法

课后作业练习。适当地布置课后习题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与应用课堂知识,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一般来说,历史习题的回答要求学生使用规范且严谨的语言,语句简洁、流畅。另外,书面表达的一个关键就是要点化,并且每一个要点最好用序号分开。例如,秦统一六国和中央集权统治建立的措施有哪些?按照要点回答如下:①政治上:秦国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②经济上:秦始皇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同时,统一度量衡,对尺寸、升斗、斤两,做出整齐划一的规定。③文化上:秦还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后来又推广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④思想上,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焚书坑儒。⑤军事上,北击匈奴筑长城,统一南方修灵渠。历史影视作品观后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相关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然后要求学生按照某一主题来书写观后感。影视作品的观看从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们对历史的兴趣,激发其学习历史的积极性。除此之外,一些优秀的历史影视作品中的深刻内涵可以起到爱国教育的作用。排演历史短剧。在某一历史事件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撰写小剧本并进行排练演出。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剧本的撰写更加深刻地感受历史情境,并且锻炼书面表达能力;另一方面,排演的过程也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小结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关键在于如何寻找恰当且有效率的措施来提高其表达能力。在初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引导学生对历史教材的重视,再通过对一些教学活动的针对性设计,使学生能够更贴近历史,更深刻地体会到历史语言表达的独特魅力。

作者:刘亚丽 单位: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喀喇沁旗锦山第五中学

参考文献:

口头表达能力范文篇9

***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以前我们往往只重视对学生“写”能力的培养,而常常忽视对学生“说”能力的训练。当然这种现象和高考指挥棒的导向有关系。历届高考,只考书面表达能力,不考口头表达能力,致使教师忽略了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性与使命感,使“语”和“文”严重脱节,学生说话能力低下。

其实,口头语言比书面语言,起着更直接、更广泛的交际作用。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人们口头表达能力,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当前现代科学正向着电脑化、信息化的方面发展,而信息的输入、传递,最直接、最迅速、最方便的方式,莫过于有声语言。现代通讯、人机对话等方面。要求人们把话说得准确、简明、达意,那种含糊其词,佶屈聱牙的口语表达,又如何能适应形势的发展呢?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加强语言训练,是必要的。

再说,目前世界上许多先进国家都非常重视对中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在美国,从小学到中学,听说训练始终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日本,听说能力的培养写进教学大纲,作为语文教学必须完成的任务。在西德,语文教学除了通过教科书的讲授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德语书面语和口语外,还专门编写了一些说话训练的辅助教材,如《说话教育》一书就是西德莫显茨·迪斯特威克出版社出版的一本以说话训练为主的德语辅助教材。可见重视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在国际上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我们面对这些跨世纪的建设人材,既要培养他们具有真才实学,又要使他们具备出色的口才,这是时代赋予教师的使命。

怎样进行中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呢?我认为应注意下列几点。

一、明确说话训练的基本要求

根据《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说话要说普通话,力求发言准确,吐字清晰,运用恰当的语调,注意句子停顿,控制说话速度,使口头表达的语调、语脉、语流、语速等自然合度,大方得体。因此说话训练要求通过以下四关:

(一)语音关。要求学生说普通话,声音宏亮,口齿清楚,正确地发音吐字,语气连贯,表达清楚。

(二)内容关。训练学生审清话题,明确说话中心,围绕中心进行说话;善于抓住关键性的概念,有的放矢地展开话题和准确贴切地答话;合乎逻辑地论述问题,发表见解。

(三)结构关。要求学生“说话”有头有尾,主旨鲜明,重点突出,思路清晰严密,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这样,才能言之有序,有利于阐明已见,说服对方。

(四)表情关。要求学生说话时姿态自然,大方得体,有表情地说话。并处理好语调急缓,节奏快慢,语气轻重,或激昂低沉、或委婉深沉、或风趣幽默,这些都要根据说话内容的变化而变化。

二、说话训练的方法

口头表达训练的方法应不拘一格,多种多样。

(一)朗读。朗读可使口语得到严格的训练,是说话训练的较好方法之一。安排朗读指导课,讲授朗读常识,要求学生读得响亮、清楚,努力做到准确、流畅、传情。朗读内容:包括课文和课外文学作品,主要是散文、诗歌、小说。形式上可采用个别朗读、集体朗读、领读、跟读、男女对读、分小组朗读、接力朗读、分角色朗读等等。使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潜移默化地把一些优美语汇句式,变为自己口语语库中的储备,丰富自己的口语表现力,也可使学生的口齿、声带得到锻炼,从中学到许多说话技巧。

(二)课堂教学中的提问与对话。这也是口语训练的基本方法。课堂教学中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口头表达的实践机会,让他们在练中学,在练中提高。由机械性、意义性训练,过渡到创造性训练。可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重复性提问,要求学生重复课文中现有语句表达的内容,加深记忆。第二阶段是理解性提问,要求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根据课文内容重新组织,用自己的话来答题。第三阶段是创造性提问,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推理,然后发表自己观点。对学生回答含糊不清的,可采用连续发问,连续回答,重在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复述。这种训练方式,是把别人的语言变为自己的语言。复述的材料,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复述的形式有详细复述、简要复述、创造性复述。详细复述适用于较短课文,或课文中某些段落,这种复述可对原文语句作适当变动,但不能改变课文原意,要表达出原文内容的重点和语言风格。简要复述适用于具有完整结构的课文,这种复述可让学生借助于编写提纲、概括段意、列小标题等来理线索、抓重点、略次要,运用原文中关键词语进行复述。创造性复述是增添内容的叙述,有变换人称、变换体裁、变换结构等复述。要求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充分开展思维活动,以取得运用知识、发展智力的效果。

(四)看图说话。在说话前要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弄清图意,并展开想象,完整地表达。材料可选自课内或课外读物中的插图,最好选那些场面较大、人物较多、寓意较深的画面。也可结合课文,让学生将一些故事性较强的课文中的主要故事情节,绘成几幅图画,学生再根据图画来复述课文。这样既训练了说话能力,又加强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五)课前三分钟演讲。可以不定专题,不限范围,采用自由命题的形式,让学生在课余准备好内容,每堂语文课前,让学生轮流上台作三分钟的演讲。材料可选自各种报刊杂志、课外阅读材料、电视广播、文学作品,或将一些课文改编成讲演稿,或几个同学联合演出根据课文自己改编的小话剧,也可以是耳闻目睹的真人真事,等等。这样的演讲寓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不但使学生得到锻炼口才的机会,增强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能吸取许多课堂上得不到的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一举多得。

(六)口头作文。教师可选择学生特别熟悉、容易思考和组织的题材,让学生先思考几分钟,列出提纲,打好腹稿,然后当众口头作文,接着大家评议,互相启发,取长补短。这是培养学生在公共场所即席说话能力的好办法,也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

(七)组织各种比赛。如: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影评、书评、辨论会等。要求学生感情充沛,吐字清楚,语音、语调、语气、语速要有起伏,抑扬顿挫,表情、手势也要恰当配合,以增强说话感染力。

在进行这些训练方式的同时,教师还应注意创造良好的语境,以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

课堂教学中,灵活机动地设置最佳“语境”,创设一种学生敢于说话,乐于说话的气氛。教师要始终注意调动和保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

口头表达能力范文篇10

语文课姓“语”,听、说、读、写各种能力的训练,说到底都是语言的训练。语言训练又包括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长期以来,我们语文教学过程中给书面语言的训练予以了足够的重视。但对语言的另一翼——口头语言却投以不应有的冷漠,从而使口头语言的训练成为语文教学的冷点、盲点。

《语文教学大纲》(92年版)把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摆在与读、听、写同等的地位,并明确提出了训练要求。从语文的社会功能来说,所有能力的归宿点就是一个:交际,而其关键即是“说”。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尽管信息的表达、传输方式很多,但人与人的交际、沟通最主要、最便捷的还是“说”。因此,现代社会对人们的口头表达能力提出了相应的更高的要求。很难想象,一个纳于言、止于口,说话吞吞吐吐、无条无理的人能为现代社会所容纳所接受。根据《大纲》和现实社会对我们语文教学中说话能力训练的要求,对照我们语文教学的实际,目前中学的口语能力训练并未摆到应有的位置,学生不说、少说,或即使说了,也是含混不清、言不成句、语不成义的现象普遍存在。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综合起来有这样几点:

一、应试教学的影响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和语文教学改革一直在高考、中考指挥棒的指挥下进行。虽然“说”也可达到检测学生语文水平和能力、功底的目的,而且直观性强、可操作性强、反馈速度快。但只可惜高考、中考的检测条件有限,只笔试,不口试。因此,不少教师不敢越雷池半步,考什么,讲什么,怎么考就怎么讲。平时按考题形式讲课文,复习时按考题形式做练习,一个劲儿地训练知识点,不考的就不教不训练,“说”的教学形同虚设。这种疲于应试的教与学,长此以往,便造成了语文教学重读写轻听说,只重“文”,而忽视“语”的现象。忽视口语的训练,必然造成学生口头表达的短腿,进而恶性循环,最终造成学生语文整体素质低下、水平不高的恶果。

二、填鸭式教学的影响

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未能得到确定。不少语文教师的教学既无传统特色,更无教改气息,教学模式与方法陈旧单调,仍陷在烦琐分析、满堂灌、形式主义泥淖中,这就使学生没有机会发言。有时学生好不容易捞到一个发言的机会,但有些教师对学生的口头表达的闪光点缺乏热情和肯定。若学生口头表达中出现缺点问题,不合老师的意,不要说鼓励、点拨,甚至会迎头一盆冷水,遏制学生表达的欲望,因而造成学生想说但怕说,不敢说,导致不“会”说,不“能”说。

三、学生缺乏口头表达的良好氛围

学生口头表达的最佳氛围是“轻松、活泼、融洽、自然。而现在应试教学的结果必然带来课堂教学形式上的僵化,内容上的单一,氛围上的沉闷、严肃、紧张、做作。长期处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哪有“说”的欲望呢?再说,由于教学任务的繁重,考试的压力,分数第一的影响,学生丰富多采的课余活动近乎空白,学生自我组织的班会、团队活动等已不多见,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文艺活动、辩论比赛、演讲比赛等几乎被挤出校园,学生“说”的权利无疑被部分或大部分地剥夺。这样,学生缺乏口头表达的良好氛围,缺乏应有的口语能力训练的环境,没有一定的活动形式作为口头表达能力形成的载体,要想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等于一句空话。

四、学生生理、心理因素的影响

从学生年龄看,一般小学到初中一年级阶段的学生年龄小,害羞的心理不突出,发言、说话的顾忌不很多,相对来说比较踊跃,而这一阶段恰恰是口语训练的起步、发展阶段。而大多学生到初二以后的年龄段时,生理、心理已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步入青春期的害羞心理随之而生,“怕说”更成为普遍现象。长期“怕说”下去,就失去了口语训练的黄金时光,最终导致不“会”说了。

一、端正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培养的认识

叶圣陶先生说过:“接受和发表,表现在口头是听(听人说)和说(自己说),表现在书面是读和写。在接受方面,听和读同样重要;在发表方面,说和写同样重要。”言语是思维和信息的外壳,是思维和信息的载体。“说”与“写”作为信息输出方式在人类语言交流中分别占30%和9%,显然“说”的方式表情达意,比“写”的使用频率大得多。语文教学的积极意义,应该是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培养四有新人。因此,通过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素质教育被摆到了首要位置。语文教学由应试教学向素质教学的转移,加强学生口语训练,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既是突破口,也是一个大枢纽。再说,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既是《大纲》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时代赋予我们语文教学工作者的重任,如前所说,社会的不断发展,人际交往的日益频繁,各种先进通讯运用,对人的口语表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口语在现代人的沟通、交流、信息传递中占有的份额越来越大。电话、谈判、管理、介绍产品、洽谈生意以及求职中的自我推销等各个环节都是“口才”的较量。因此,口头表达能力是学生走向社会、立足社会终生受用的语文能力,关系到学生今后一生的发展。我们应抱着对社会、对学生负责的态度,把口语训练摆到素质教育的应有的地位,打破以往相对单一的“读”“写”教学的程式,做到读写与听说齐头并举,相互结合,相辅相成,提高学生的语文整体素质。

二、营造学生口头表达的氛围

学生口头表达氛围的营造,可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课上,二是课外。课堂教学本身离不开“听”和“说”。但这里讲的“说”,不仅仅是课堂上简单的回答问题的“说”,而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指导、有评价的经常性的“说”的训练。“说”与“读”,与“写”,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理应加大复述、讨论、辩论等形式的比例。如《“友邦惊诧”论》是鲁迅先生驳斥国民党政府的反动电文的驳论文,为了让学生充分认识帝国主义的反动嘴脸,领会文章的中心意思,教学时我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让学生根据原文进行简单复述,另一组则让他们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材料和教师所提供的论据进行创造性的复述。进行这样的说话训练,对“读”进行了扩展,对“说”进行了强化。把辩论引进课堂,亦不失为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好方式。再如教《愚公移山》时,我设置了“既然愚公年事甚高,移山又极艰巨,那么,你认为,他应该搬家,还是应该移山”的问题让学生展开辩论,在辩论中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培养他们的应变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即使在写作训练上,我们也可营造出“说”的氛围来。就语言表达而言,“写”不过是“用笔在纸上说自己的话”(叶圣陶语)。“说”与“写”其能力构成因素和思维转化过程基本相同,我们常见的训练形式“口头作文”就是“说”与“写”的结合形式。它以“说”的方式进行“文”的训练,训练的结果必然是一举两得,“说”“写”兼收。课堂外的口头表达氛围的营造,主要放手让学生以组、班、团、少先队、学校等为单位组织演讲比赛、模拟采访、模拟谈判、模拟电话,进行即兴表演、讲故事、读报、辩论、社会调查等系列活动。教师在这过程中要帮助学生严密策划,精心组织,认真引导。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必然会对语言做一番斟酌、取舍、连缀、组装工作,这就自然而然地从多方面培养了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不久前,我们组织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模拟电话通话比赛活动。电话作为一种现代通讯形式已普及到千家万户,而这种形式的特点,要求通话要简洁、明了、礼貌等。因此,对通话者的语言、语气、语调、节奏、精神状态等都有相当高的要求。通过这次“打电话”比赛,同学们认识到了培养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性。事后,经常发现一些学生课余进行“打电话”练习。这类活动的开展,能调动学生锻炼口才的积极性,入情入境,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对学生口头表达的训练,要建立激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