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能力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8 05:47:37

科研能力

科研能力范文篇1

【关键词】临床护士;护理科研能力;培训模式;构建与评价

近来年,我国的临床护士护理科研能力有一定的提高和进步,但对于护理干预的相关研究仍然很少[1]。护理科研能力有助于护理学科的进一步发展,提高临床护士的科研技能,护士作为护理技能的实施人,应当具备较强的临床工作能力,同时还能够通过护理科研解决实践中遇到的困难,成为既有实践力又有科研能力的护理人才,对护理科研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保障,进一步稳定了护理这一学科的医学地位[2]。本文通过对我院40名临床护士进行科研能力的探讨分析,得出影响临床护士科研能力的相关因素,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临床护士500名作为研究对象,所属科室分别有:普外科、肝胆外科、检验科、心血管内科、心血管外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骨科、泌尿科、普外科、重症监护室及放射科,均获得所有护士的同意,年龄19~41岁,平均年龄(32.1±4.2)岁,工作时间1~15年,平均(4.7±2.1)年。纳入标准:取得护士从业资格证书、自愿参加、护理工作时间一年以上[3]。研究对象在年龄、工作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研究方法。(1)临床护士科研能力培训内容构建组成,见图1。(2)根据专家意见汇总:培训内容共包含8个一级指标,若干2级指标。其中一级指标包括:课题选择;文献查阅;科研设计;科研实践;处理资料;统计分析;论文写作以及实践操作。(3)对所有护士按以上指标进行科研能力的培训,在培训前对护士的科研能力进行检测,在培训后布置写作等任务,半年后调查科研能力的变化,对比前后的变化和差异,进行统计与分析。根据情况调查表、科研能力评价表以及护理工作评价表作为此次调查的主要依据。培训主要内容包括学习方法,科研与实践结合的方法,培训后的科研实践练习。在进行护士的护理科研能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时,分别进行年龄、工作时间以及学历的分组对比。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问卷回收后将数据整理,统计结果如下:护士年龄小于30岁与30岁以上的科研能力评分分别为(92.12±8.34)分,(114.6±12.7)分,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692,P=0.001);工作时间分为小于10年与大于10年两个组别,其科研能力评分分别为(92.4±6.1)分,(114.7±9.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831,P=0.000);按照学历分为本科以下及本科以上两个组别,科研评分分别为(90.3±4.6)分,(121.5±8.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841,P=0.000)。经过相关数据表明,影响临床护士护理科研能力的主要因素为年龄、工作时间以及个人学历三个方面。

3讨论

护理科研能力的培训有助于提高临床护士的科研知识水平,无论哪一项专业,其发展都必然于科研实践紧密相关,以相关的理论作为基础,通过科研实践的方法对专业技能进行完善与创新。护理科研能力的培训,有效的发掘了护士的工作潜能,对于护士进行鼓励,自身价值的体现也更加为护理工作增加了吸引力[4]。护理科研把传统的体力工作转化为应用科学进行探索开拓,对于医学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护士作为护理技能的实施人,应当具备较强的临床工作能力,同时还能够通过护理科研解决实践中遇到的困难,成为既有实践力又有科研能力的护理人才,对护理科研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保障,进一步稳定了护理这一学科的医学地位。此次研究中,500名护士经过护理科研能力的培训后,其科研能力的评分均有一定的提高,较培训前有显著的进步,护理前的平均分为(94.77±6.34)分,而培训后平均分为(103.78±9.1)分,根据分组研究表明,影响临床护士护理科研能力的主要因素为年龄、工作时间以及个人学历三个方面。其统计的评分结果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科研的培训会导致经济收入受到一定的影响,愿意离岗进行培训的护士只占很小一部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半脱产的培训模式是最理想的选择,保证自我提升的同时对正常生活不会产生太多的影响。培训的内容中应当以理论为辅,实践探索为主,调动学习人员的积极性,使其学习的效果能够有效提升[5]。

综上所述,我国临床护士的护理科研能力相对较弱,开展科研能力的培训工作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护士的科研能力,增强护理的科研信心,但目前的培训模式尚不完整,模式有待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从学习人员的角度思考,明确培训的方向与目标,保障培训的效果,对整个护理专业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武燕燕,张志云.某医院临床护士护理科研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3,21(9):29-31.

[2]李芝娟,陈晔,朱娜娜,等.我国临床护士护理科研现状分析及对策[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6,33(9):145-146,147.

[3]王冰飞,谷岩梅,马京华,等.省级综合医院护理人员科研能力状况的调查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6):71-73.

[4]李晓艳,周晓玲,赵书敏,等.西安市三级甲等医院临床护士科研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5,15(3):199-200.

科研能力范文篇2

大多数青年教师刚刚结束研究生学习生涯就来到学校工作,自身还带有浓厚的学生气息,要在短时间内适应由学生到教师身份的心理转变是非常困难的。这种困难主要来自于对未来工作的担忧,以至于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往往面临诸多困惑,包括教师角色意识淡薄、教学能力薄弱、期望值过高造成心理失衡以及教学与科研协调不好等。青年教师应该通过自身心态的调节以适应角色的转变。首先,要调整积极的心态。由于年龄和阅历的关系,青年教师往往在工作之初会因受到不少挫折而出现自信心受创、工作倦怠的问题。比如青年教师在准备任职以来的第一堂课时,往往会出现一系列的负面情绪。或者在准备课件时担心课件是否准备得很完善,是否能够做到重点突出,吸引学生眼球;或者第一次站在讲台上,面对台下充满期待眼神的数以百计的学生,会不会出现怯场的问题,讲课时又能不能做到口齿清楚,语速平缓。再有,目前许多高校在评估教师教学能力时会综合考虑学生的意见,青年教师在面对学生评价较低时会情绪失落进而自信心严重受创。当出现这样一些负面问题时,青年教师需要做的就是正视自己所遇到的困难,准确定位并且虚心学习,在面对各种压力的时候要保持积极的心态,争取迅速将压力转换为动力,以推动自身的发展;然后,要树立高度的教师责任感。青年教师需要深刻意识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时刻铭记与自己接触的是思想和心理最为敏感的青少年,自己的一句话很可能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同时在传授知识时要做到精准,不能含含糊糊,蒙混过关。这是由于青年教师在攻读研究生学位时往往钻研的是更为微观的问题,知识更细化,更深入且更专业。但是青年教师授课的对象是专业背景浅且复杂多元化的本科生,另外又不仅仅是本专业的学生,因此在面对不懂专业背景知识的学生时需要综合多方面知识来授课。在遇到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时更需要花费时间去探究清楚。所有这些都需要青年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在教书育人的同时加强师德修养,树立崇高的职业道德,谨言慎行,言传身教,成为学生的楷模。

二、积极参加岗前培训

为了提高教学与管理能力和顺应时展的需要,青年教师需要在岗前进行培训,使自己能以学术造诣和优秀品格赢得学生的尊重与热爱,对自己、对学生、对学校和对未来负责。通过岗前培训,青年教师可以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教育理念、传统文化、发展水平、发展战略、软件硬件,进而熟悉教学环境以便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青年教师通过岗前培训可以熟悉教学及管理、教材教法、新课程改革等教学常规内容以便形成自己的教学思路。因此,岗前培训有利于青年教师深刻认识高校教师这一职业,初步掌握教育基本理论,学会备课、上课,树立正确的科学教育观及教师基本职业道德规范。青年教师应该清晰的认识到岗前培训的重要性,重视并积极参加岗前培训。在培训的时候需要以主人翁的意识和爱岗敬业的精神迅速融入学校文化,铭记学校校训。在培训学习结束后,要及时做好总结,拟定教学目标,争取在短期时间内成为独当一面的教学能手,长期时间内可以称为学生心目中人格魅力高尚、教学和管理能力强的优秀教师。

三、注重培养教育基本功

青年教师,尤其是毕业于非师范类院校的研究生,没有经过教育专业知识(如教育心理学、教育学原理等)的学习,通常存在授课经验匮乏甚至无授课经历的问题。那么要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尤为重要。首先,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助教和听课。助教就是协助有经验的老教师上好一门专业课。通过助教,青年教师不仅可以熟悉该门专业课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教学方式,还可以在老教师的言传身教中,学习其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甘于奉献、为人师表、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的高尚品德以及精通业务、严于律己、学而不厌的进取精神。但是,近几年高校改革中的岗位津贴以及职称评定等各项条件均对教学工作量有定量要求,这使得不少教师过分关注自己的教学工作量,往往把助教工作当做完成教学工作量的任务来看待,而忽视助教工作本身带来的重要作用。因此,青年教师在担任助教的过程中,不能仅当做工作任务来完成,必须全身心的投入到助教工作中,争取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助教工作仅仅针对一门专业课,要更快更好地掌握教学方式,提高教育能力,还可以通过广泛听课的方式。青年教师可以全面系统地听同一课程或相近课程的教师们的课以便充实和组织教学内容。在听课的过程中,要用心学习其他教师是如何组织教学内容、合理安排课堂时间、熟练运用教学技术的。同时还要尽可能多听不同教师的课,尤其是一些优秀教师或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的课,要善于总结比较,博采各家教学方法之长,选择更合理、更准确、学生更愿意听的讲法,然后总结、探索并形成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另外,青年教师还应该多参加说课比赛。通过说课的形式可以直接获取别人的点评,清楚认识自己在教学水平上存在的不足,这样才能有目的地有针对性的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最终提高教育业务水平。

四、快速融入科研团队,提高科研业务能力

青年教师除了搞好教学工作,提高教学业务素质以外,还必须要重视科研能力的培养。要提高科研水平,首先要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快速融入科研团队。这需要青年教师先对所在院系的科研方向和科研条件要有所了解,同时还应结合社会与国家的发展大趋势、地方行业特色,对自己的科研方向有一个长远的规划。青年教师要尽量结合科研团队的学科优势开展科研工作,以团队研究作为基础,提出独立的科研思维与创新意识以便开辟新的研究方向。青年教师要清晰地认识到自己既是相对独立的科研个体,又是科研团队的有效组成部分。另外,青年教师在科研工作中要具备良好的态度,强烈的事业心和进取心,要勇于探索创新,敢于怀疑,细心观察,善于在微小的事物中寻求创新性结果,还要培养实事求是、不怕挫折、锲而不舍等较高的科研素质,这样才能搞好教育科研,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

五、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

高校是集教学与科研于一体的机构,教学是高校的生命,科研则是高校的灵魂,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青年教师大多数既要从事教学又要从事科研,面对教学科研双重任务,不可避免地要在教学与科研二者之间进行选择。如何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一直是青年教师进入高校后都必需要面对的问题。首先,要以教学作为基础。青年教师应该清楚认识到教学是教师的基本技能,应该以教学为基础,树立教学第一位的观念。教学工作可以使青年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开拓自己的知识面,通过在备课、讲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来启发思考,为寻找和定位科学研究方向提供一定的启示。其次,要以科研求发展,寓教于研,科研实践不断为教学服务。青年教师可以在不断的科学研究中学习和吸收新知识,接触新事物,研究新问题,将学科领域最前沿的学术成果不断地充实到自己的教学课程体系当中。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青年教师把新知识贯穿到课堂和实践教学当中,既能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又能调动学生求知的积极性,进而提高教学效果。因此,青年教师只有不断地创造性地从事科学研究,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科研相统一,平衡好二者之间的关系。

六、结语

科研能力范文篇3

关键词:本科;护理专业学生;科研创新能力

科研是促进护理学科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科研可深入了解护理现象的本质,探讨护理活动的规律,为决策提供可靠、有价值的证据[1]。新时期的护士不但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护理技能,更要具备创新意识和科研创新能力。多项研究表明,护理本科生科研能力较低[2-4],而护理本科教育承担着培养本科生初步科研意识与技能的任务[5]。由于国内护理队伍学历层次偏低,本科学历者必然成为临床护理队伍中的高层次人才和护理科研的主要力量。研究表明,提高本科护生对护理科研重要性的认识,加强护理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是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科研素质的关键[6]。因此,了解本科护生对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认知现状,有助于培养模式的完善和发展,从而更好地提高本科护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但目前的调查发现,我国本科护生对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认知情况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对科研知识和方法不重视[7]。本文旨在了解本科护生对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认知现状及影响因素,以期为本科护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提供参考。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于2021年2月6—15日抽取河南省两所公办护理本科院校2017—2020级全日制本科护生528名进行调查。纳入标准:全日制统招本科护生,知情同意参与本研究者。排除标准:调查期间外出学习、休假者。

1.2方法

(1)一般资料调查表。包括性别、家庭居住地、年级、英语水平、绩点水平、是否为学生干部等内容。(2)本科护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认知现状问卷。自设问卷调查本科护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认知现状,经过护理学院护理教育专家审定,并对40名学生进行预调研,问卷Cronbach′sα系数为0.722,效度系数为0.651。问卷共包含4个维度28个条目:①参与科研创新培养的意愿,共9个条目,采用Likert5级计分法,选项分为非常愿意、比较愿意、不确定、不愿意、非常不愿意,分别赋5、4、3、2、1分,总分9~45分,得分越高表明参与科研能力培养的意愿越强烈。②参与科研能力培养的经历和体验,共5个条目,选项分为没有、不清楚、有,分别赋1、2、3分,总分5~15分,得分越高说明科研能力培养资源越完善。③科研创新的开展现状,共9个条目,选项分为0、1、2、≥3,分别赋1、2、3、4分,总分9~36分,得分越高说明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效果越好、对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认知状况越好。④接触科研相关知识后的实践能力,共5个条目,选项分为是、否,分别赋2、1分,总分5~10分,得分越高说明经过培养后的科研实践能力越强、对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认知状况越好。(3)大学生学习适应量表。采用冯廷勇等[8]编制的大学生学习适应量表,分为5个维度,即学习动机(8个条目)、教学模式(7个条目)、学习能力(6个条目)、学习态度(4个条目)、环境因素(4个条目)。采用Likert5级计分法,从完全不符合、较不符合、不确定、较符合、完全符合分别赋1~5分,个别条目反向计分,得分越高说明学习适应能力越强。量表具有较高的同质信度,5个维度Cronbach′sα系数均在0.7以上,且具有良好的实证效度(0.338~0.581)。

1.3资料收集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法,调查小组由两名护理研究生和两名护理本科生组成,所有调查者均经过统一培训,考核合格。通过问卷网将设计好的电子版问卷发送给本科护生,由研究者督导在线匿名填写,完成后直接提交。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50份,回收有效问卷528份,有效回收率为96.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录入和分析。原始数据由两人平行录入,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描述。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不同因素对本科护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认知的影响,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本科护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认知的影响因素,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本科护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认知现状

本科护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认知现状问卷总分(71.92±11.27)分,其中参与科研创新培养的意愿维度得分(37.03±7.17)分,参与科研能力培养的经历和体验维度得分(11.28±2.86)分,科研创新的开展现状维度得分(15.34±5.24)分,接触科研相关知识后的实践能力维度得分(8.27±1.90)分。大学生学习适应量表总分(98.66±13.01)分,其中学习动机维度得分(26.95±4.31)分,教学模式维度得分(24.41±5.33)分,学习能力维度得分(22.45±3.32)分,学习态度维度得分(13.90±2.78)分,环境因素维度得分(10.95±2.66)分。

2.2影响本科护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认知的单因素分析

以本科护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认知现状问卷得分为因变量,以性别、家庭居住地、年级等一般资料作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的结果见表1。其中性别、家庭居住地、年级、英语水平、绩点水平、是否为学生干部均对本科护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认知有影响(P<0.05)。

2.3本科护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认知与学习适应的相关性分析

在大学生学习适应量表各维度中,教学模式与本科护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认知无相关性(P>0.05),其余各维度均与本科护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认知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见表2)。

2.4影响本科护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认知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以本科护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认知问卷总分为因变量,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以性别、家庭居住地、年级、英语水平、绩点水平、是否为学生干部、学习动机、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环境因素10个变量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进入回归模型的变量有学习能力、年级、英语水平、是否为学生干部、学习动机、绩点水平、环境因素、家庭居住地(见表3),R2=0.291(P<0.05),即可解释因变量的29.1%。

3讨论

3.1本科护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认知现状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本科护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认知现状问卷总分为(71.92±11.27)分,该问卷满分为106分,及格分为63.6分,因此本科护生得分处于及格以上水平。其中科研创新的开展现状维度得分为(15.34±5.24)分,结果并不理想,表明本科护生参与科研实践较少,不利于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可能与本科护生课业繁忙、时间有限有关,与王冰飞等[9]的调查发现护生科研参与度不高、没有多余时间完成类似课外活动的结果一致;另外还可能与本科护生参与科研实践经验较少有关,国外ÜnverS等[10]的研究表明有科研经验的参与者比没有科研经验的参与者对科研和研究人员的态度更积极。本科护生接触科研相关知识后的实践能力维度得分为(8.27±1.90)分,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在接触科研知识后能立即进行尝试,能很好地加深对所学科研知识的理解。综上所述,应重视营造浓郁的科研氛围,鼓励本科护生广泛参与科研活动,并为其提供从事科学研究的机会,促使其更积极地参与科研创新能力培养。

3.2本科护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认知的影响因素分析

3.2.1家庭居住地

研究结果显示,家庭居住地对本科护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认知有影响(P<0.05),城市护生认知水平更高。其原因是居住在城市的护生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较高,接触的资源较多,有较好的科研基础和较浓的科研兴趣。卢春等[11]调查研究发现,城市和农村学校教师课堂信息技术应用差距较大,城市学生能够接触更多的课外讯息。另外,王丽萍等[12]研究发现城市本科护生与农村本科护生关注焦点不同,农村本科护生更关心学习成绩,而城市本科护生更注重学习成绩以外的其他讯息的获取和培养更灵活的思维,因此科研兴趣更浓厚。科研思维包括创新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这是本科护生进行学习和科研的必备思维[13]。对于家庭居住地为农村的本科护生而言,可以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和科研培训,充分利用学校所提供的信息平台,不断开阔自己的视野,提高科研能力。

3.2.2年级

研究结果显示,年级对本科护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认知有影响(P<0.05)。其原因可能是高年级本科护生有更多接触护理科研的机会,包括完成教师布置的文献查阅和综述撰写作业、学习护理科研课程、参与导师或同学的课题等。笔者所在学院从二年级第二学期开始实行导师制,从本研究结果中也可以发现本科护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认知水平随年级递增,与周容等[14]的研究结果一致。另外,也可能与低年级护生缺少临床实践经验有关,李莉等[15]调查发现护生均认为参与临床实践能增强科研意识,提高科研创新能力。因此,学院可以合理安排低年级护生每学期进行临床见习,为其创造参与临床科研实践的机会,并通过导师制、开展学术沙龙分享临床见习心得,促进其科研意识和思维的培养,逐步提高对科研的认知。

3.2.3英语水平

研究结果显示,英语水平对本科护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认知有影响(P<0.05)。其原因可能是英语水平低会影响护生阅读外文文献,从而阻碍其了解和学习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导致科研创新意识薄弱,科研素养难以提高[14],与梁彩怡[6]、彭玉娇[16]等的调查结果英语水平是本科护生科研能力的障碍因素之一相一致。建议本科护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学院可增设检索和阅读外文文献的选修课程,或实行相关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创新培养模式,既为本科护生了解国外护理科研现状提供机会,也可提高其科研素养。

3.2.4绩点水平

研究结果显示,学习成绩对本科护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认知有影响(P<0.05)。其原因可能是学习成绩好的本科护生对待学习更加认真、努力,对待科研的态度也更积极。学习态度和努力水平影响学生的科研设计与资料处理水平,因此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会促进其科研能力的提升[17]。王爱红等[18]研究发现,创新能力强的护生学习积极主动性及学习目标、控制学习、扎实学习等维度得分明显高于创新能力低的护生。提示本科护生要端正自己对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态度,依托学校提供的培养资源努力提高自身的科研创新能力。

3.2.5是否为学生干部

研究结果显示,是否为学生干部对本科护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认知有影响(P<0.05)。其原因可能是学生干部与教师进行交流沟通的机会更多,了解和参与科研实践活动的机会更多。这与廖娟等[19]的研究结果一致,当过班干部的学生对科研能力培养的积极性较高,与他们前期参加过科研活动有关。因此,要鼓励护生主动与教师和班干部进行沟通交流,抓住机会积极参与科研实践活动。

3.2.6学习适应性

学习适应性是指个体超越学习情景中的障碍的倾向或个体克服困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倾向,即学习的适应能力。大学生学习适应的主要因素包括学习动机、教学模式、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环境因素[8]。从本研究结果可知,本科护生学习适应整体处于中等以上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其中学习动机、学习能力和环境因素对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认知具有显著影响(P<0.05)。(1)研究结果显示,环境因素对本科护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认知有影响(P<0.05)。有研究发现,自由、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促使学生积极进取、开拓创新[20]。轻松自由的授课氛围、合理的课程安排、以护生为中心的课堂、适当的专业思想教育、以能力提升为目标的教学理念,能让护生真正意识到学习是个人能力发展的过程,是为未来职业所做的知识储备。这种对学习的正确认知有利于激发护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促进其学习行为的转变,提高科研创新能力。另外,国外TuranN[21]等发现先进的科技设备和团队协作的科研环境等会带给学生良好的科研体验,从而影响其创新水平。因此,校方应为护生提供丰富的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资源,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完善科研创新基础设施,引导本科护生积极参与科研能力培养。(2)研究结果还显示,本科护生学习能力维度得分为(22.45±3.32)分,学习动机维度得分为(26.95±4.31),均有待进一步提升,而学习能力和学习动机与本科护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认知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0.01)。有调查发现,本科护生医学统计学知识、统计软件应用、中文文献检索知识达到熟练程度的分别占2.58%、5.54%、6.64%,表明本科护生科研学习能力较低[22]。彭玉娇等[16]研究发现,“护理英语水平有限,阅读外国文献有障碍”“缺乏对科研的兴趣”“缺乏科研的动力,行动力不足”是护理本科生科研能力的阻碍因素(P<0.05),从而导致其科研学习动机普遍较低。还有研究认为,护理本科生科研能力的主要障碍为科研经验不足、对科研信息掌握不充分、科研知识基础差及统计分析能力差[23]。因此,护理学院应针对本科护生科研学习能力和学习动机的相关影响因素,加强科研及实践能力培养,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配备优秀导师,给予专业指导,合理设置护理科研课程,激发本科护生的科研学习积极性和动机,从而提高科研创新能力。

4结语

随着我国护理事业的不断发展,护理服务范围和内容不断拓展,护理科研创新人才培养面临着更大挑战,因此本科护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至关重要,而了解本科护生对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认知及需求非常必要。通过调查发现,本科护生对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认知水平有待提高,其中学习能力、年级、英语水平、是否为学生干部、学习动机、绩点水平、环境因素、家庭居住地都是重要影响因素。作为本科护生应端正学习态度,努力学习科研知识,重视英语水平的提升,在提高阅读外文文献能力的同时了解国外护理科研的发展,提高科研素质。女生要学会克服自身的性格弱点,勇于挑战自我、提高自我,在一次次科研实践中提升创新能力。作为护理院校,应引入多种培养模式,提供更多临床实践的机会,从低年级开始就注重培养护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同时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完善科研基础设施,投入充足的科研资金,为本科护生参与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本研究的不足之处是本科护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认知的影响因素并未调查完全,因此下一阶段既要更加深入地探究相关影响因素,也要探索提升本科护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干预方式,从而为切实提高本科护生科研创新能力提供参考依据,促进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2]赵龙,韩爽,卢彪,等.护理本科生科研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1,26(4):64-66.

[3]周琦,张丽,柴广丽,等.护理人员护理科研意识与实践调查的对比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6):917-920.

[4]段君燕,王玉玲.护士科研能力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1):4-7.

[5]刘霖,袁长蓉,陈晓英,等.浅析《护理科研》教学与提高护理人员自主学习能力的关系[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24(5):92-93.

[6]梁彩怡,曾映沛,吴妙莉,等.不同学历实习护生科研能力现状调查及因素分析[J].全科护理,2019,17(11):1393-1395.

[7]刘梦丹,温肇霞,贾琳琳.临床护士和本科护生对本科护理专业培养目标认知调查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1):23-25.

[8]冯廷勇,苏缇,胡兴旺,等.大学生学习适应量表的编制[J].心理学报,2006,38(5):762-769.

科研能力范文篇4

关键词:幼儿教师;学前教育;教育科研

《幼儿园工作规程》对幼儿教师进行了科学研究,并从不同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幼儿园应当建立教研制度,研究解决保教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明确规定幼儿园教师的主要职责之一是参加业务学习和保育教育研究活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要求:幼儿教师要把学前教育理论与保教实践相结合,突出保教实践能力;研究幼儿,遵循幼儿成长规律,提升保教工作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教师要努力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由此可见,幼儿教师基于幼儿的保教实践进行科学研究已经引起国家、社会、家长、幼儿园、幼儿教师的高度重视和认可。新时代的幼儿教育不仅要求幼儿教师具备良好的教育教学能力,还应具备观察、研究、探索幼儿的能力,将学前教育理论与日常的保教实践结合在一起,探索研究幼儿成长发展规律,切实提升国家幼儿教育的整体水平。因此,幼儿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是国家发展学前教育的必然要求,更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

一、幼儿教师参与科学研究的优势

幼儿教师进行科学研究具有独特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幼儿教师处在幼儿园保教实践的一线,与幼儿朝夕相处,对幼儿保育和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更为了解与熟悉,这些问题是幼儿教师进行科学研究中最原始、最宝贵的资料,是幼儿教师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为幼儿教师进行科学研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二是幼儿教师长期进行幼儿教育保教实践,对幼儿的教育和生活有着深刻的见解,积累了丰富的保教实践经验,因此,其工作性质为观察幼儿、研究幼儿提供了外部条件,同时家园合作也为幼儿教师进行科学研究提供了研究的便利。

二、幼儿教师进行科学研究的现状分析

现阶段,我国学前教育领域的研究主体主要集中于本科高校、幼专院校的教育工作者,或者是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者,而处于幼儿园教学一线进行学前教育的幼儿教师普遍很少,并处于缺位状态,他们大多致力于对幼儿的日常保教工作,对幼儿教育的科学研究比较欠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学历层次较低,科研意识淡薄。培养幼教师资的一般是独立设制的高等专科院校,虽然目前很多院校已经由原来的中专院校升格为大专院校,但是我国现有的大多数幼儿教师原始学历多数仍是中专或大专,学历层次普遍较低,文化水平较低,导致科研能力较差。在一线幼儿园内,甚至还会有很多幼儿教师主观地认为其主要工作任务就是照顾幼儿,只要照看好孩子、教育好孩子就是做好了本职工作,而进行科学研究是更高层次的教育管理人员、专家学者方才需要进行的工作等等。种种因素的制约,导致大多数幼儿教师的科研意识淡薄,并且能够主动进行科学研究的幼儿教师更为凤毛麟角。(二)科研知识缺乏,科研能力不高。目前,由于大部分幼专院校将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保教实践能力,发展舞蹈、音乐、美术等特长作为培养学生的重点,而忽视了对幼儿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并且很少有院校将幼儿科学研究方法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即使有也只是零碎地在“三学”(学前儿童心理学、学前儿童教育学、学前儿童卫生学)中进行渗透。因而造成了幼专院校的准幼儿教师缺乏对科研知识的系统培养,科研知识的匮乏,不了解如何进行科学研究,更没有掌握选题、开展课题、选择科研方法、撰写论文等方面的科研知识,致使他们走向工作岗位之后也会在科研方面被动而难以进步。(三)保教任务繁重,科研氛围不强。现阶段我国大多数幼儿园的性质是民办幼儿园,公办幼儿园很少且入园门槛高,而民办幼儿园通常又会带有盈利性质,致使一些幼儿园园长客观地认为幼儿园的任务是培养幼儿,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只要培养好幼儿,得到家长的认可即可。作为管理层面的幼儿园园长缺乏对科学研究的正确认识,更没有认识到开展科学研究对幼儿园的提升与发展作用,因此,很少组织幼儿教师进行科学研究,更没有设立系统的科学研究奖励制度,致使幼儿教师在幼儿园进行科学研究的氛围不强。加之目前幼儿数量多,幼儿教师缺口大,幼儿园分派保教任务繁重,难以保证幼儿教师的科研时间,使得多数幼儿教师对自觉进行科学研究望而却步。

三、幼儿教师进行科学研究的意义

幼儿教师进行科学研究对幼儿教师自身、幼儿、整个国家的幼儿教育事业都能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不仅能提高幼儿教师的整体素质,更能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和国家整体幼儿教育事业的提升。(一)幼儿教师综合能力的提升。教学与科研一直以来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幼儿教师将科学研究与自身的保育教育工作结合在一起,在教育实践中去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去研究,用最先进的幼儿教育理论指导科学研究,并将研究过程贯穿于幼儿教育实践的过程中,最后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育实践中,这种带有良性循环的科学研究能提高幼儿教师的观察能力、教学能力、研究能力、反思能力,对幼儿教师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二)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幼儿教师在幼儿园中面对的保育对象是幼儿,其进行研究的主体也是幼儿或者是开展幼儿教育中遇到的问题、现象,通过对这些现象、问题的研究能促使幼儿教师更加深入地了解幼儿、了解幼儿独特的发展规律,这种来源于幼儿实践又回归到幼儿实践的研究能真正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三)提高整体幼儿教育的发展水平。近几年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下,我国的学前教育得到了空前发展,并出现了一些研究幼儿教育的学者、专家,但是与幼儿朝夕相处的幼儿教师对幼儿教育的整体研究却并不多见。幼儿教师的科学研究能解决幼儿教育实践中具体问题,并且能将其研究结果应用于日常的保育工作中,从而提高整体幼儿教育的质量。如果每一位幼儿教师都能自觉主动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且能有意识地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幼儿教育的工作中,必将提高整体幼儿教育的发展水平。

四、提高幼儿教师科学研究能力的途径分析

科研能力范文篇5

【关键词】英语教育;科研能力;培养

在英语教育中,由于个体的差异性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接受能力与学习效率的不同,造成最终英语学习的反馈有着很大的差别。尤其是高职的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更有着与普通学生不同的特点,高职学生的英语自学能力和基础较弱,因此在进行英语教学中必须对其学习特点和学习方法进行深入了解,提高英语教育科研能力是提高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之一。

一、高职类英语教育科研能力现状

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是指教师承担和完成课题研究所必备的各种能力,具有较高英语教育科研能力的教师在教学中也能够运用科研探索的方法和内容教授学生相关知识。高职类英语教师的科研分布水平还处于参差不齐的现状,一部分老师处理数据的能力虽然很强,但是对于理论内容却无法进行合理的提取和总结,在科研上还缺乏一定的规范,科研方案设计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高职类英语教师必须通过多方面的科研能力的提高,才能提高整体的教育科研能力。

二、高职类英语教育科研能力弱的原因

英语教师的科研意识薄弱,专业素质不足。高职学校中英语教师科研意识不强,教师将工作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以提高学生的整体成绩,注重学生英语学习的实用性而忽略了英语教育科研。此外,英语教师工作时间长造成了科研时间的缩短。在高职学校中英语教师除日常教学活动外,还要对学校相关事务进行处理,对于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还要进行教学分析,对于教案设计也要针对不同能力的学生进行多维度的教案设计。

三、提高高职类英语教育科研能力的方法

1.教师要主动的提高英语教育科研意识。教师是英语教育科研中的主体,在进行日常的教学活动外,教师要有意识的将英语教育科研纳入教学活动中。教师在提高英语教育科研能力的同时也可以提高教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这种具有双赢效果的英语教育科研对于老师和学生都有着好处。有一部分教师会对教育科研产生刻板印象,认为教育科研并不能带来任何实质的效果,对于日常教学活动也并不能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教师对于科研活动也就兴趣乏乏。英语教师要转变对于教育科研的认识,提高科研的主动性,在一定时期的科研积累后,英语教师专业能力的不断提升,对于教学也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英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教育科研能够有效的发现日常教学活动中的不足之处,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效率。2.学校要建立科研教育成果的鼓励机制。学校是推动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动力之一,因此学校要建立合理的科研教育成果的鼓励机制,教育科研本身是一件枯燥的事情,因此在进行教育科研的英语教师,学校要为其所进行的研究成果进行评价,建立相关的科研评价体系,一方面可以让英语教师发现科研中的不足,另一方面也可以让教师对于教育科研有更大的兴趣,使其真正的乐于参与到科研活动中。学校要为教师建立完善的科研培训,对教师进行相关教育科研的规范性培训,使其了解正式的英语教育科研程序。除此之外,学校还要加大对科研的投入,这包括精力和经费的投入。学校要关注教师做出的科研成果,并对每一个科研成果进行深入探讨和评价,并通过一定的程序与评价规则选出优秀的科研选题,投入相应的经费支持教师的相关教育科研研究。3.教师要提高英语教育科研的能力。教师要通过多种渠道和多种方法提高自己的英语教育科研的能力,在学校培训和交流环节都要积极主动的进行科研方法的学习,在不断的提高教育科研能力的同时也可以帮助教学能力的提高,在理论相结合进行科研实践中不断提升。通过向有经验的教师和专业素质较高的科研专家交流学习,规范教育科研程序,不断提高数据分析能力与科研方案设计能力。一个教师的科研能力的提高与他所具备的反思能力密切相关,因此英语教师要不断反思教育科研中出现的问题,从问题中发现自身知识结构中的缺陷。如果只进行教育科研而不反思,那么就会陷入科研能力难以提高的瓶颈。

四、结束语

一个英语教师应该具备相应的英语教育科研能力,专业的科研能力不仅与教师的个人水平密切相关,教师的课堂效率也会随着教育科研能力的提高而不断提升。语教学科研能力代表着英语教师英语专业水平和研究能力,有着较高英语教育科研能力的教师在教学中也能够有较为优质课程内容的输出。学校在关注学生学习和发展之外,也要重视英语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全方位的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和研究能力。

作者:张宁 孙岩 单位: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海外考试中心

参考文献:

[1]杨莉莉.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实证实验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

科研能力范文篇6

1.1临床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是现代检验医学的要求检验医学是现代科学实验技术与临床医学相结合的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具有独特应用的学科专业,其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而且处于不断发展之中。现代检验工作已不再是简单的技术操作和报告发送,而是包括检验体系建立,检验过程分析,检验质量控制,检验结果分析,与临床沟通等一系列的系统工作程序[3]。这使得检验工作者的工作任务和工作形式发生根本变化,对检验工作者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作为检验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临床检验医学教育特别是临床实习阶段的教学,必须适应现代检验工作的要求,培养出不仅对检验知识全面了解,而且善于发现和解决临床检验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具备较强临床科研创新能力的检验人才。1.2临床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是检验实习教学的重要内容。检验实习教学是检验医学专业学生从理论向临床实践过渡的阶段,进入该阶段的检验实习生往往理论基础较好,思维比较活跃,理解能力也较强,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学习能力。如果能够启发、培养其发现临床问题,并将临床问题转化为科研的能力,对于激发其工作兴趣,增强其临床科研创新能力,造就适应现代检验工作需求的高素质、创新型检验人才无疑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专业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临床常规检验操作技能及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已被纳入多数教学医院检验实习的重点内容及医院考核的重点。1.3临床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有利于改变检验实习教学的现状。目前国内检验医学实习生教学的现状还存在诸多问题,无法满足现代检验工作的需求。首先,由于检验理论课教学内容大多较为陈旧,不能全面反映学科的最新前沿进展,而且与临床脱节,造成学生进入实习阶段后面临大量最新的仪器设备和检验理念,无从参考,无所适从[3]。其次,大多数医院检验科对实习生仍然采用“师父带徒弟”式的带教模式。在实习过程中,带教老师起主导作用,把头脑中的理论知识简单地传输到实习生的笔记本上,把手中的操作简单地在实习生手中得到重复。这种手段单一的带教模式大幅度限制实习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严重影响实习生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提升[4]。第三,部分带教老师主要从事临床检验常规工作,理论知识和带教经验缺乏,无法对实习生进行创新性的启发式带教[5]。这种现状下培养出来的检验实习生常会出现分析和处理异常检验结果能力不足,解读临床检验结果能力不足、排除仪器故障能力不足、与临床医护人员及患者沟通能力不足等各方面能力欠缺的情况,与现代检验医学专业的培养要求和目标相距甚远。因此,提高检验医学实习生临床科研创新能力,对于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医学检验人才,推动检验医学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检验实习生临床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

由于科研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本科生的实习期只有1年,难以完全掌握一些科研技巧,专任教师数量有限,这些都促使思考教学方法的改进措施。很多检验医学专家提出改变检验实习现状的建议和设想,包括引进一些新的实习带教模式,如案例式教学模式(CBT)[6]、以研究为基础的教学模式(RBL)[4]、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模式(PBL)[7],甚至有人提出在检验实习带教中引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8]以及联合上述各种模式的多元化教学模式[9]。这些模式的核心内容即以实习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带教老师的作用主要是启发和引导。这些新的带教理念多从国外引进,概念比较艰深,对于医科院校非直属医院,特别是基层医院带教老师理解和执行难度较大,不便在这些医院检验科广泛运行。因此,本文提出采用“将临床问题转化为科研”的启发式带教模式,即带教老师引导实习生发现临床问题,通过检验方法学评价,与临床沟通,整理临床数据,进行适当统计,查阅相关文献,同学间及师生间讨论等方式解决问题,并将解决问题的过程及结果形成文章发表,一方面有助于改进临床检验工作,另一方面作为经验推广。这种带教模式是对传统的“师父带徒弟”式的带教模式的革新,而且从概念上通俗易懂,更适合于各医科院校非直属医院及基层医院检验科带教。这种带教模式有利于激发实习生的实习兴趣,调动其发现和解决问题的主动性,提高其各方面的能力,特别是临床科研创新能力,为培养高素质、创新型检验医学人才提供思路和借鉴。该模式最关键的问题是启发实习生提出临床问题。问题是个人不能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直接加以处理并因而感到疑难的情境。问题意识是指对事物好奇、敏感和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强弱是衡量一个人的创造能力大小和思维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尺度,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育专家曾指出学生从有问题没处问,渐渐恶化为不思考、没问题,这是一种教育的悲哀[10]。事实上,在临床检验常规工作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临床中发现肿瘤标志物CA199在两台方法学不同的进口检验仪器上的测定值相差甚远,经进一步研究发现其检测易受异嗜性抗体干扰而出现假阳性升高;临床中发现灵芝孢子粉和秋水仙碱会引起肿瘤标志物CA72-4水平假阳性升高;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浆膜炎可以引起肿瘤标志物CA125明显增高等等,已发表SCI论文10余篇。可见,实习生只要在临床实习中做个有心人,主动或在教师启发下发现问题,自觉思考,提出解决措施和撰写,通过一次次完整的临床科研创新模式的训练,就能逐步形成自己的临床思维与科研素养,激发对检验医学工作的兴趣,为将来成为一个临床与科研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3结语

科研能力范文篇7

多年来,在教育实践中,我们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不是教师能否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问题,而是绝大多数教师缺乏进行教育科研的意识。他们认为搞科研只是教育理论工作者和教育专家的事,是高深莫测、很难做的工作;

教师的任务就是教书,无需搞科研;有些人则把教育科研简单化,认为能写出文章、发表文章就是搞科研等,这就进一步削弱了教师的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因此我们必须转变观念,充分认识教师是教育科研的主力军,从事教育科研是每一位教师分内的工作,仅仅会教课而不会教育研究的教师,不是新时期的合格教师。

二、使教师掌握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知识或基本方法

有人说,搞教育科研很枯燥,其实并不是这样。如果你掌握了教育科研的方法,你就会感到研究过程本身是充满乐趣的。

三、学校领导要创设教育科研的氛围

科研能力范文篇8

发挥我院的附属医院优势,我院部分高年资医生不但有相当丰富的科研经验,还有丰富的带教经历。我院拥有高水平的实验平台,并能借用大学的实验平台。科教部在青年博士科研培训过程中承担整合资源和牵线搭桥的作用。见表1。双向选择导师,熟悉医院实验条件科教部罗列出我院有良好科研产出的高级职称医师的主要研究方向,青年博士根据自己兴趣和高年资医生的研究方向自主联系、自由沟通、双向选择指导老师。还可自主联系具有相当科研资历的院外老师获得指导。科教部邀请我院公共实验平台的负责人向青年博士介绍实验室的基本情况、开展的代表性研究以及实验室的管理流程和应遵守的规定,并带领青年博士实地参观实验室,为他们详细讲解各种仪器设备的作用,使博士们对医院实验条件有了感性认识。提出研究设想,与导师思想碰撞该阶段,青年博士向指导老师提出自己的研究设想,导师在宏观上帮助他们把握研究方向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可行性。科教部在此阶段组织多场科研培训讲座。讲座内容涵盖科学的研究方法;SCI论文的撰写、提高中稿率的办法及学术规范;撰写项目申请书的注意要点等专题。此外,医院还为青年博士提供每年一次外出参加学术会议的经费,让他们了解学科最新动向,参与外院的沟通和交流。撰写具体研究计划,提高科研质量科教部将青年博士按照接近的学科和研究方向分组。青年博士依据个人的研究设想撰写研究背景、内容、实验方案、研究时间安排等。由各小组组织开展主题读书报告会,汇报文献阅读情况和自己的观点。青年博士相互督促,不断改进,共同进步。并将研究计划交给指导老师,由指导老师对研究方案进行修正,给予反馈意见。确定研究计划后,交给实验平台管理人员统筹安排实验场地和设备。培训的考核和监管每位博士须严格按照计划参加培训,实验室管理人员在青年博士实验过程中给予技术指导,每月上报青年博士的考勤。每个阶段结束后,指导老师就青年博士的研究进展与其既定目标作出评价,适度调整下一阶段的研究安排。在科研轮转中期检查时,青年博士需向科教部递交实验小结;在培训结束时递交科研培训总结报告。科教部组织专家对青年博士的科研培训总结报告进行评议,评议成绩作为科研培训考核结果,若考核不合格者计入个人继续教育档案。

青年博士的科研积极性提高,申报项目数不断增加,科研质量也有明显提高。从国家自然基金青年项目申报来看:全院青年基金项目申报数由2010年65项增加到2011年的95项和2012年的134项,2012年和2011年较前一年增长率分别为4612%和3518%;中标数猛增:2012年中标数为34项,2012年和2011年较前一年中标数增长率分别为36%和108%。根据科教部统计2008~2010年入院共有95人参加培训,在2011~2012获得国家自然基金19人,发表过SCI论文人数为30余人。指导老师对青年博士科研培训工作给予肯定,他们认为用制度规范科研帮带对青年博士在大学附属医院的职业生涯发展会有很大的帮助,培养了青年博士科学的研究思维、严谨的研究方法。青年博士对医院这项有力举措积极响应,努力将临床工作和基础研究有效地结合起来。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不断地学习和积累,争取在未来3年里在科研成果方面有所突破。

健全的规章制度能够起到良好的引导和保障作用,使得工作的开展有序化、规范化医院经过多次讨论和修改,制定了5青年博士科研培训实施办法6,从培养目标、指导老师的资格、培养形式、培养周期和考核标准等做了明确规定。青年博士毕业成为一名临床医生的前3年为一个培养周期,是青年博士成长的关键时期。需要指出的是青年博士的科研轮转列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计划,有3~6个月的脱产培训时间,从而保证了进行科学研究的时间。此外还出台了细化的5青年博士科研启动基金使用和管理办法6,专门拨款为青年博士提供专项经费支持,用于在科研培训期内开支,并给指导老师一定的指导费用。创新性和自主性是我院青年博士科研培训的两大亮点创新科教管理实践,构建我院青年博士科研培养机制医学人才的梯队建设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服务于医院发展战略,必须有前瞻性,它涉及的对象是具有发展、培养潜质的且充满智慧和较扎实的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年轻人[4]。青年博士的培养是我院人才队伍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青年博士承担着临床繁重的医疗、科研甚至教学任务,因此科教部门要切实做好青年博士科研的服务保障工作,规范培养过程,创造一种动力与压力同在,严谨与务实的科研环境,对于青年博士的发展是很有帮助的[5]。借助于本院及浙江大学高年资专家的/帮、带、教0,使他们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和科研目标、方向更加明确。培养期间及结束时的考核,能够督促青年博士保质保量完成科研任务,确保培训质量。科研培训的自主性使得青年博士能够很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青年博士在充分考虑自己的研究兴趣和方向后自主地选择指导老师,能与指导老师充分深入交流,能从导师那里得到很多科研启发。按照学科和研究方向分组讨论使得进行同类研究的青年博士聚集在一起讨论,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还带来了心理上的归属感。消息互通,缩短了一个人摸索的时间。自主安排进入实验室的时间,将青年博士科研培训纳入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不但保障了科研时间,也使得青年博士更加有效地利用时间,将科研和临床结合起来。青年博士是医院培养人才的基础,是医院竞争力的最终源泉。医院应为他们提供科研培训平台和机会,提高其科学研究水平,巩固研究基础,同时在院内营造科研氛围,建立科研培训体系,为培养学科后备带头人提供支撑和保障。

本文作者:毛晨佳徐雯王凯孙力南小璐黄建工作单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科研能力范文篇9

【关键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培养

从1980年初建立职业大学至今,我国高职教育已经走过了20多年的发展历程。1996年,全国人大通过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从法律上确定了高职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由此也拉开了高职教育发展的序幕;…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中央提出“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工作要求,我国高职教育进入了蓬勃发展的历史新阶段。十几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一大批优质中专校及其他类型的成人高校通过重组、合并,纷纷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加入到高等职业教育的行列,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一大批综合素质较高的技术技能人才。近几年来,随着我国高考适龄人口的减少,高考报名人数呈现下降趋势,另一方面,高考录取比例却在逐年升高,以笔者所在的江苏省为例,据统计,2014年全省共有39.29万人报名参加高考,相较2013年同期42.57万的报考人数,减少了3.28万人,降幅为7.71%。2015年,报考人数继续下降。这就给各类高校的生存和发展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高职院校要在激烈的高校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关键是要加强自身的内涵建设,重视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职业能力的提高。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是构成教师职业能力的重要因素,是推动教学改革的重要动力。但目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与普通本科高校相比呈现出明显的不足,已经制约了教师个人发展以及高职院校竞争力的提升。因此,提高他们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势在必行。

一、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科研和创新现状

(一)缺乏正确认识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对于科研与创新仍缺乏正确的认识,具体表现在如下方面:

1.缺乏自信

很多青年教师认为自身在专业领域和教学领域的资历尚浅,在能力和经验上还难以达到科研和创新的需求,在课题申报、经费申请和项目实施方面存在诸多困难,因此不敢轻易涉足科研领域,科研能力也就迟迟难以得到提升。

2.定位不准

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在办学规模、师资力量、科研条件等方面都相对欠缺,这导致一些青年教师出现消极心理,将自身的职业规划局限在日常教学和技能实践上,缺乏对自身的准确定位,也缺乏对科研和创新的正确认识。

3.功利性目的较强

意识可以指导行动,因此,科研目的往往对科研行为有直接的影响。部分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在投身科研的时候存在着较强的功利性目的,单纯是为了评职称、加工资、拿奖金、争荣誉而参与科研项目,缺乏对于科研工作重要性的正确认识,缺少对于科研工作的专注态度,科研能力也难以得到真正提升。

(二)科研能力偏低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有限,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经验不足

大部分青年教师缺乏参与校级及以上科研项目申报、评审、实施和结项的经验,在选题、申报、撰写项目申请材料等方面缺少相关的经验,对当前的学科发展、研究热点、研究动态等方面也了解不深,导致部分青年教师做了一些重复研究,或者是在没有太多研究价值的项目上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和精力,难以获得较高水平的课题立项机会。

2.能力有限

对于高职院校的教师来说,科研能力包括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表述能力、组织能力等多个方面,一个科研项目从选题到申报、从评审到实施、从验收到反思,是对教师综合能力的全面检验。部分青年教师由于投入不足,能力发展不均衡或不全面,难以争取到科研项目,或者是项目启动后没能顺利完成。

3.层次偏低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科研成果的层次普遍不高,多是对过去的教学和专业领域的经验总结与反思,缺乏对于全新领域的研究与探索,也难以在省级、部级项目中担任主持人或参与学习。

(三)科研管理制度不完善

高职院校的科研管理体制不完善,导致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难以提升,科研活动也难以开展:

1.奖励机制不完善

目前,高职院校针对科研工作及成果的奖励机制还不够完善,教师的业绩评定始终与教学工作的数量和质量挂钩,对于教师在科研上所取得的成果和做出的贡献没有在教师评价体系中有所体现,导致一些青年教师缺乏科研热情。

2.管理体制不健全

高职院校科研管理体制不健全,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缺乏组织协调。目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在参与科研活动的时候多数是“单兵作战”,缺乏不同学科、不同部门、不同项目之间的协调与沟通,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构建起相应的组织协调机制,打造高水平的合作发展、协同作战的科研团队,提升团队科研竞争力的同时,也促进青年教师在科研上的成熟与进步。其次,缺乏政策支持。由于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大多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因此他们在科研方面普遍面临着精力和时间缺乏、资金支持不足、科研经费短缺、论资排辈现象严重、科研机会不多等重重困难。如何为青年教师提供政策支持,为他们创造科研机会与空间,是高职院校乃至整个高等教育体系都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

3.培训机制不到位

目前,各高职院校逐渐加大了人才引进力度,也构建了青年教师人才培养体系,但是主要都是针对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的,针对科研能力的培训制度还不到位,没能从科研立项、申报流程、实施规范、验收标准等各个方面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训,导致青年教师的科研缺乏指导与支持。

二、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科研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提高认识

高职院校首先应该重视科研,支持科研,充分肯定科研能力是教师的基本素质之一。在此基础上,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思想引导和意识教育,帮助青年教师端正态度、激发热情、建立自信,使青年教师进一步明确加强科学创新是自身所肩负的重要使命与光辉荣誉,从而积极参与到科研与创新中来。

(二)加强培训

青年教师大多具备学历高、学习能力强、创新意识强等特点,高职院校要充分挖掘青年教师的这些优势,开展科研成果展览、科研经验交流、科研技能培训等活动,让青年教师了解前沿科研成果和学术资讯,掌握规范科研的流程,提高科研效率。针对不同学科、不同领域和不同科研阶段的青年教师的实际需求,聘请专家学者举行座谈会,交流科研心得、提升科研能力。

(三)加强组织协调

高职院校应该建立起专门针对科研的组织协调机构,一方面培养一批具备丰富经验和扎实功底的科研带头人团队,对提升学校整体科研能力和科研层次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从人员分配、学科渗透、资源利用、成果共享等方面对科研活动进行组织协调,使青年教师能够全面的参与到科研创新当中,不断涉猎新的领域、汲取新的经验,在学习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使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例如,通过组织协调,将多媒体专业的科研项目与网络专业的科研项目进行资源与信息共享,提高科研效率;同时,将主要由青年教师构成的网络专业团队与多媒体专业团队进行人员调配,形成新老搭配、学术交叉的新格局,使青年教师既可以发挥自己的才干,又可以跟着有资历的教师学习经验,并且在更加优化的组织架构下更快地成长。

(四)重视监督管理

科研是一项严肃而神圣的事业,高职院校应该构建起严密的组织监督体系,对于科研项目的立项、评审、实施等各个环节加强监督与管理,规范科研行为、端正科研风气,使青年教师在纯净而浓郁的学术氛围中加强学习与磨炼,迅速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建立严格的审查立项机制,确保申报项目的学术性、原创性和创新性,杜绝资源浪费、抄袭剽窃、重复研究等不良现象的出现,使青年教师在“真知灼见”中接受锤炼。

(五)完善激励机制

高职院校应该将科研工作成果与年度考核、薪资待遇、年终奖励、职称评定等结合起来,将科研能力纳入到教师评价体系并给予适当奖励,激发青年教师参与科研创新的热情与干劲。

(六)制定扶持政策

首先,高职院校应该将科研工作纳入到教师日常工作体系当中,与教学实践、教学研讨、学生管理等一样,成为教师工作的一部分,保证青年教师参与科研创新的时间;其次,高职院校应该完善科研人员任用机制,为青年教师参与科研创新创造充足的机会;最后,高职院校应该加大在科研项目上的资金投入,为青年教师参与科研奠定物质基础。总之,高职院校应该制定一系列的“利好”措施,促进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科研和创新能力的提升。科研与创新能力是青年教师的重要职业素养之一,对于青年教师的专业学习、教学实践和职业发展都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青年教师科研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推动高等教育改革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陆颖.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科研能力培养途径探析[J].价值工程,2010,(22).

[2]徐元俊.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论文评价现状及要解决的问题[J].国土资源高等职业教育研究,2010,(2).

[3]伍玉凤.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科研素质和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术论坛,2011,(5).

科研能力范文篇10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科研能力幼儿教师

从2008年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看,社会对幼儿教师的需求已经从数量的补充过渡到质量的竞争,“幼教本科”成为相当一部分公办幼儿园招聘教师的准人条件之一。据市场调研,多数优质幼儿园将自己的招聘条件定位于具备学前教育本科学历、有丰富的幼儿教育工作经验、有一定的科研能力、有全新的幼儿教育理念、全面的专业技能的幼儿教师。

一、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社会发展和幼儿优化成长的需求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人们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对于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愈发迫切,对于个体发展的重视已由关注高考向前延伸至人生起点的教育,开始关注幼儿的教育,诸如幼儿智力的发展、潜能的开发、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仅关注幼儿身体的健康,更加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使幼儿作为独立的个体生命能够优化地成长,即人们开始以人生发展的前瞻性高度重新审视幼儿教育。在这一视野下,要求刚走出校门的学前毕业生就具备如此深厚的专业技能、理论、实践的经验是不可能的,但科研意识、科研能力的具备,却使这一切变得可能,通过不断地探索、研究,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日渐清晰,甚至为不同的幼儿提出不尽相同的最适宜的教育。因此。科研能力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必备的一种能力,是促使幼儿教师具备无可限量后发优势的保障。

(二)提高幼儿教育质量和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需求

相对目前幼儿园中的某些教师仍采用大一统的教育方法,捆住孩子的手脚,禁锢其思维,形成机械的思维定式,甚至连孩子们画笔下的太空飞船都是一样的,势必会阻碍儿童各种潜能的发展,错过儿童的敏感期,甚至贻误天才的成长等情况。而学前教育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则不但拥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而且有一定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作为其后发优势的动力,可以在今后的幼教工作中借助这一科研能力不断地学习、探索,诸如研究幼儿各种潜能的发掘、各种意志品质的培养、各种必要生活经验的习得和良好习惯的养成,既注重个性的彰显,又关注幼儿的全面发展,用教育专家的准确判断力、恰当的教育方法来把握不同幼儿的敏感期等,将在客观上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促进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提高幼儿教师自身素质的需求

教师的专业化是指“教师个体不断发展的历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历程。教师要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历程来拓展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可见,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就是教师通过学习与探究不断完善自我,进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而科研能力是这种学习与探究必备的一种能力。如果从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看,涉及到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态度等方面,其中的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提高亦是需要科研能力发挥重要作用的。从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自身发展的层面看,无论是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还是走上其它工作岗位,只要处于这个学习型社会,在终身教育的背景下,这种科研意识与科研能力是使其永远走在时代前列,融入主流社会所必备的一种技能。

从目前的情况看,少数高校在学前教育人才的培养方面已走在前列,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层次的培养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具有较强的从事心理科研、教学和管理等工作能力的人才。至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研究型大学早已将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作为人才的主要培养目标。诚如美国斯坦福大学校长卡斯帕尔所言:“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参与科学研究,获得的正是运用基本原理进行思考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可以产生创新的种子。”

二、学前教育专业与幼儿园教育的科研现状

从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科研情况看,目前在幼儿教育一线的教师科研能力明显不足,根据对教育科研必要性的调查显示,“在湖南省1O个地(市)30所幼儿园的270位幼儿教师中,有25.7%的幼儿教师认为根本没有必要,有31.9%的人觉得比较必要,有48.2%的人选择了考核、评职或完成工作。”至于教育科研知识和科研能力则更是较为缺乏。另外,从不同区域问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来看,相关科研课题的研究也仅仅局限于基础条件好的发达城市的幼儿园,大多资金、设备不足的幼儿园甚至认为搞科研是一种奢求。

从学前教育专业的科研现状看,多数高校对于这一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是过多地关注于其它学前专业技能的培养,只有极少数高校将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定位于“科研型”的幼教实践人才,并且在相应的课程设置、技能训练中有所体现。

三、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建议

(一)更新科研理念

对学前教育专业的本科生进行科研能力的培养之前,应使其重新审视科研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更新科研理念,即科研能力是学习型社会、终身教育、幼儿教育专业化背景下的现代教师必备的技能,是促进幼儿教师具备后发优势的保障,是提高幼儿教育质量、推动幼儿教育事业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

(二)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途径

1.设置相关的科研课程

对于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首先应了解科研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将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纳入教学计划,在学前教育专业开设针对于本专业的科研课程即学前教育专业科研方法课程等。

2.营造科研氛围,树立科研意识

在掌握基本科研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注意在实践中营造科研氛围,树立科研意识。日常的教育教学立足于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幼儿,发现实际问题,能及时收集材料,用科学研究的方法解决问题。而且注意幼儿教育研究的题目不一定要突出“大”和“深”,应侧重于对具体问题的研究,即在实践中生成的、较小的题目,不一定要有很深的理论研究,应着眼于通过实践论证解决实际问题。当然,这种科研意识的树立还需要加强学生的反思意识、发现问题和行动研究的能力等。公务员之家

3.全面、扎实地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1)利用一切机会对学生进行科研能力的培养。除日常教学中鼓励、强化学生树立科研意识,及时发现问题、进行科学研究外,还可以在作业中布置相关内容,有条件的学校尽量让学生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