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地范文10篇

时间:2023-04-11 02:46:21

科学地

科学地范文篇1

一、巧妙地运用待人艺术

待人艺术也就是人际交往艺术,或协调人际关系的艺术。因为作为领导工作的核心内容是管好人、用好人,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地完成组织的目标。高明的学校领导正是巧妙地运用待人艺术,正确处理好上下、左右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形成一股有利于达到目标的最佳合力。

1、对待下级的艺术

用人之长是处理好同下级关系的诀窍。因为善于用下级之长,使他们的才干得充分发展,他们的工作得到组织和领导的承认,自然就乐于在领导手下工作,上下级关系也就必然融洽。否则,如果用其所短,硬要他干他不善于干的工作,就难以收效,领导也会对其工作不满意,他本人也会感到委屈,久而久之,上下级的关系也就必然紧张。

善于尊重、关心、爱护体贴是处理好同下级关系的一个技巧。作为学校的领导要善于用爱抚亲和艺术,理解、关心、信任、包容和尊重每一位教职工,有助于他们畅所欲言,增进相互间的信任。如:当他们工作取得成绩或家庭遇到喜事时,要给予真诚的祝贺,使他们受到鼓舞;当他们遇到挫折和不幸时,作为学校领导要及时给予关怀和慰问,使他们感到温暖而增添信心和勇气。

对下级的缺点和错误给予批评教育是完全必要的。但对下级的批评教育必须掌握方式方法,注意分寸,态度要诚恳,不能采用讽刺挖苦的口吻。批评错了,不怕有失体面,要敢于主动认错,消除隔阂,以利团结。

2、对待同级的艺术

正确处理同级关系、尤其要注意方法、讲究艺术。一般应做到:积极配合而不越位擅权。作为同级领导,既要齐心协力积极开展工作,又要做到不越位擅权,不插手别人分管的工作。要尊重其他部门和其他领导人的职权,维护他们的威信,不干预和随便评论别人的工作。不适当的插手别人职权范围内的工作,会打扰别人的部署,影响别人的工作,伤害别人的感情和自尊心,引起别人的不满。因此,要做到属于别人的职权范围内的是绝不干预,属于自己的责任也决不推卸,在有能力和必要帮助他人工作时,一定掌握好分寸和尺度,掌握好时机和方法,避免产生负效应。

明辨是非而又不斤斤计较,工作中要顾全大局,从维护团结的良好愿望出发,坚持“是非问题弄清楚,一般问题不在乎。”要容人之言。态度生硬的指责要听得进,如芒刺背的批评要容得下,暂时的误解要忍得住。做到对己严、待人宽、谦和忍让、豁然大度。

见贤思齐而不嫉贤妒能,对待同级,要有容人之短的度量,以博大胸怀善待和宽容脾气急噪、话语偏激、棱角突出,难以共事的同事,谅人之短,改人之过。还要有容人之长的胸怀,要有自知之明,敢于正视自己的不足,承认他人的长处。要念人之功,扬人之长,甘当人梯;不可嫉人之贤,妒人之能。不怕别人超过自己,要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增长才干,共同进步。

支持帮助而不揽功推过,真正做到权力不争、责任不推、困难不让、有功不居、有过不诿,领导之间的关系就会更加密切、融洽,真正做到同舟共济。

3、对待上级的艺术

对待上级要找准自己的角色和位置,做到出力而不越位,这是处理好与上级关系的前提条件。工作中要善于领会领导的意图,适应上级的特点和习惯开展工作。做到揽事而不揽权,多揽日常工作琐事,工作前期阶段多揽事,后期总结阶段少揽功,避免误解;在上级面前规矩而不拘谨,做到谋事而不谋虚,出好主意,把主意用好。工作主次要分清,讲究节奏,高质高效,工作步子要稳,做到干事而不误事;运用“等距外交”,相处要诚,避免交往过密或亲疏不一,将处理好与上级关系的着眼点放在努力将自己所承担的工作做好上。

二、提高工作效率的艺术

要想提高领导的工作效率,就要求领导者形成想重点、想关键的思维习惯,形成抓重点、抓关键的办事习惯。工作中不要平均使用力量,作为一个管理者在某一阶段工作中必须要有重点。如:抓队伍建设时要抓骨干教师、抓关键性人员,即要将80%的力量下在20%的人身上,才能产生90%的效果。抓重点、抓关键的同时还要做到“弹好钢琴”。实际工作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领导者必须干领导者的事

领导者干领导者的事是提高领导工作效率的首要条件。作为领导者必须时时记住自己的工作职责,不能让精力与时间作不必要的消耗。这就要做到不干预下一层领导层次的事,不越级指挥。就像许多国外关于提高领导工作效率的论著中强调的:“凡是可以授权给他人做的事,自己就不要去做。”另外,不要颠倒工作主次,领导者要抓全局性重大决策问题,应带领群众前进,而不是代替群众前进。

2、用简单的方法包含更高的效率

在一位美国管理专家伯纳姆的名著《提高工作效率》一书中提出了提高工作效率的三条原则,它们是:当你处理任何工作时,必须自问:①能不能取消它?②能不能与别的工作合并?③能不能用更简便的东西代替?也就是说,可做可不做的事坚决不做;可与别的工作合并的就合并。这就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无形中工作的效率就提高了。

3、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

作为一个学校的领导者要善于从自己的工作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这也是提高领导工作效率的一条重要方法。一个聪明的领导者会从历史教训中学习的,这样不仅可以借鉴前人的许多经验教训,也可以避免去犯前人曾经犯过的错误,使得自己前进的步子更大更快。同时还要善于从身边的日常小事中总结经验,这样就可以排出浪费,合并“自由时间”,以获得较长的整段时间加以利用,从而找到提高效率的线索。

三、提高学校管理者领导艺术的策略

1、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是运用高超领导艺术的前提。作为学校管理者要具有身先士卒的实干精神和公正廉明的优良品质,要有豁达大度、不计个人得失的胸怀。

2、掌握有关领导与管理的知识,是驾驭领导艺术的基础。了解和把握管理活动中的一般规律与方法,才能自如掌握与驾驭非常规、特殊情况下处理、解决问题的领导艺术,才能化解危机或抓住机遇。

科学地范文篇2

【正文】

[中图分类号]A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801(2001)01—0055—06

科学地认识马克思主义

150多年来,对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世界上有过许多评说。概言之,它或者被尊崇者神化,或者被反对者丑化和魔化;或者被变成僵死不变的教条;或者被实用主义者任意涂抹。对马克思主义采取教条主义式的理解与修正主义式的歪曲,是当今科学地认识马克思主义本来面目的两大主要障碍。在认识马克思主义问题上所产生的混乱主要表现在:

本来是开放的、博采众家之长的、继承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学说,却被误认为是封闭的、排他的、狭隘的、宗派主义的学说;

本来是紧密联系实际的、最善于从实践中汲取力量的、生气勃勃的、最富有创造性的学说,却被误认为是脱离实际的、教条的和僵死的学说;

本来是站在时代前列的、作为行动指南的、正在发挥着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巨大作用的学说,却被误认为是过时的,束缚思想和行为、妨碍改革和革命的学说;

本来是依靠科学真理为自己开拓道路、在人类思想史上取得崇高地位的学说,却被误认为是依仗国家机器变权力为真理而强加于人的学说,等等。

因此,科学地把握真实的马克思主义,就必须还马克思主义以本来面目,搞清楚它的源与流、它的理论体系和主要内容、它的基本特征与精神实质、它的历史作用和历史命运,从而在混乱迷惘、众说纷纭中达到清晰正确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是适应时展的客观需要,在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实践中,继承人类文化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是全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伟大成果,又是工人阶级的利益、要求、思想、感情的科学体现,是工人阶级自己的思想体系和世界观。

——马克思主义创立了真正科学的宇宙观和彻底的社会革命论。它正确地揭示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特别是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生、发展及如何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的规律。它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进步人类批判旧世界、开创新世界、争取彻底解放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是博大精深、高度严整的科学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作为其中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它们相对独立、自成体系而又三位一体、相互贯通,没有绝对的分界:正是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两大发现基础上,产生了科学社会主义;在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之中,蕴含着丰富、深刻、生动的哲理。不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都是为无产阶级担负伟大历史使命,最终实现人类解放、达到理想的共产主义作理论论证的。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研究其他学科,使这些学科也得到新的发展,同时也就作为有机的组成部分纳入马克思主义的体系之中。如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学、社会学、法学、政治学、民族学、人类学、文艺学、军事学,等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决不是事先设定好的,而是在科学研究和革命实践中不断扩展、深化、合乎逻辑的结果。恩格斯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说过:“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1]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最主要的、影响最大的还是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世界观方法论、社会发展规律论、资本主义论、社会主义论。

——马克思主义与一切剥削阶级包括资产阶级在内的学说思潮,存在着本质区别。马克思主义从它诞生之日起,就是面对工人阶级的,是直接为教育和组织现代社会的这个最先进的阶级服务的。马克思主义不是晦涩难懂、远离群众的思辨哲学,不是高谈阔论、脱离现实的清谈哲学,不是空讲道理、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的书斋哲学,而是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思想方法,是他们破坏旧世界、创建新世界的望远镜和显微镜。恩格斯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2]马克思主义所提供的只是总的指导原理,至多只能指出最基本的、一般的东西,只能大体上概括实际生活中的典型情况,不可能直接地指明各具特色的、复杂的、具体的东西。信仰、实行、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人们,必须考虑生动的实际生活,必须考虑当前的确切事实,使之具体化、民族化。由于国情不同、条件不同,对马克思主义原理的运用也应各不相同: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不同于俄国,在东方国家不同于西方国家。针对新的实际,分析活的现实,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时代实际和本国实践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这是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第一要义。

马克思说过:“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3]马克思主义的存在与发展,就是同“实际地反对和改变现存的事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这正是它的巨大社会作用和无比威力之所在,也是其生命力永不枯竭的源泉。在当今世界,资本主义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的马克思主义者,要在反对和改变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不公平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斗争中,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国家的马克思主义者,要在反对和改变那些不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阻碍改革开放、有损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与发展、不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使之焕发生机与活力的斗争中,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无限活力,根植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的伟大实践中。

马克思主义没有脱离世界文明大道,而恰恰是在批判地继承人类文明成果和学术精华的基础上,在科学的变革与创新中开拓和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尊重人类在生产活动、阶级斗争、科学实验、政治生活与艺术创造中所积累的一切成果,尊重先行者、同代人在试图回答资本主义向何处去等问题时所作出的努力、所提出的见解。他们把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人类思想所建树的一切,作为自己进一步探索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并放到工人运动中去检验,将其中的思想养分、科学颗粒、真理内核统统提炼汲取,融会贯通,发扬光大。他们相信人类文化的潜能与伟力,维护人类文化的一切精品,并使之在新的历史高度上为人类服务,为共产主义的崇高目标服务。他们把千难万险置之度外,义无反顾地在科学的崎岖小路上攀登,任何政治迫害、经济熬煎、思想围剿、生活动荡、贫病交加、子女夭折等带来的痛楚,都阻挡不了他们为追求真理而献身。他们创建的唯物史观、剩余价值论、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科学地回答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资本主义向何处去、无产阶级肩负的历史使命等重大问题,超越了以往的认识成果,达到了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发展的新境界。

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15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的存在、发展和胜利,用铁的事实无情地驳斥了一切反马克思主义的诽谤。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是颠扑不破的真理,骂不倒也打不倒。说什么马克思主义没用了、过时了、消失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

——从19世纪三四十年代至今,在资本主义文明最为发达的欧洲,思潮学派林立,文坛英杰辈出,为什么马克思主义问世不久就后来居上,在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中取得了主导地位,又很快跨出欧洲、走向世界、影响全球?为什么《共产党宣言》会成为一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具国际性的著作?而马克思主义自诞生出来,一直腾跃在时代前列,激荡着五洲四海,影响着社会各界,引起了众多国家、政府、政党、社团、学者、民众的强烈反响:赞成或反对、颂扬或诅咒、信仰实行或评头品足。这些不争的事实,恰好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非但没有失败,没有过时,而是正在艰苦曲折的征程中不断赢得新的胜利。

——马克思主义“不是闭起眼睛不看资产阶级科学,而是注意它,利用它,批判地对待它,不放弃自己完整明确的世界观。”[4]作为开放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具有“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对来自四面八方的各种精神文明食粮,从不盲目排斥,但绝不是“大杂烩”。在坚持自己完整明确的科学世界观的前提下,马克思主义认真消化、采纳自己所需要的一切养分。列宁说得好:“无论在哲学上或经济学上,马克思主义者的任务就是要善于汲取和改造这些‘帮办’所获得的成就……并且要善于消除它们的反动倾向,善于贯彻自己的路线,同敌视我们的各种力量和阶级的整个路线作斗争。”[5-1]注意、利用、汲取资产阶级学术成果,常常与回答论敌的挑战结合在一起。马克思主义者在事关人类社会走向新时代的根本途径问题上,在涉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与人类解放的重大原则问题上,必定坚持自己的世界观,贯彻自己的路线,抵制和清除敌对思潮与反动路线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的存在、发展、胜利靠的是什么?靠政权吗?不!马克思恩格斯在世时,无产阶级还没有取得政权,他们遭受着资产阶级政府的迫害,只得到处过流亡生活。靠枪杆子吗?不!当年马克思恩格斯有的只是鹅毛笔。他们不仅没有革命的枪杆子作保护,却还要面对反革命枪杆子的威胁。靠财富吗?不!无产阶级当时确实是无产的!马克思一生大部分时间都过着清贫的生活,有时甚至饥寒交迫,靠恩格斯和友人接济,艰难度日。靠蛊惑宣传吗?不!马克思恩格斯向来不喜欢和反对那些以煽动和蛊惑人心而著称的人;至于正常的宣传与出版,他们既没有自己的报刊和印刷厂,更没有今天这样的现代传媒手段。那靠的是什么呢?根本原因就在于它是真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确实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水平,其他的思潮、学派都无法与之抗衡(因为它们或只包含有真理的颗粒,或只是局部领域的真理,而有些思潮学派明明就是谬误),因而才具有所向披靡的威力,在曲折的历程中总能为自己开辟通向胜利的道路。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不断创新的科学体系。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没有看到当代社会主义的大发展和大曲折,没有看到现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没有看到当代科技革命的突飞猛进。我们当然不能要求他们在生前提供如何解决其身后所产生问题的现成答案。问题的实质在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没有过时,它仍然能够正确地指导当代的实践,要求其后继者们“根据它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不断结合变化着的实际,探索解决新问题的答案,从而也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6-1]马克思主义源于活生生的社会实践,必须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充实和创新:适应时展的客观要求,在不断解答历史课题的实践中发展;批判继承整个人类的文明精华,在不断实践科学真理的变革中发展;战胜敌对思潮的恶毒攻击,在不断克服队伍内部错误倾向的斗争中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基本规律,是马克思主义存在的历史命运,也是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生命力之奥秘所在。

——马克思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虽然面临新问题和新挑战,但它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并没有过时。

第一,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揭示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提供了观察世界和解决问题的基本立场、正确观点和科学方法,为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正确的思想路线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二,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论仍然是我们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变化和当代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思想武器。

第三,站在整个人类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上看,当今时代的基本性质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仍然处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过渡的进程之中。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的历史使命没有完成,马克思主义就不可能过时。

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地位、现实作用和未来影响,就连西方一些有识之士也不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消失”或“过时”。他们赞扬马克思主义“仍然保留着生命力和内在潜力”,“是我们时代需要的哲学”,惊呼“马克思的幽灵仍然在世界上空徘徊”。

法国著名哲学家萨特说:“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远未枯竭,它还年轻,……刚刚在发展。”“它仍然是我们时代的哲学,它不可被超越,因为产生它的那些历史条件还没有被超越。”[7]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哲学和法学博士罗伯特·海尔布隆纳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提供了一种历史观,同时它也是历史创造的指南。尽管世态多变,但一个多世纪以来,马克思的著作仍然不失其效用。在我们的时代和今后,世界的改变是肯定无疑的,而且大部分将是在马克思主义本身的鼓舞和指导下进行的。……要探索人类发展的前景,就势必要求教于马克思主义。”[8]

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不会过时,社会主义的根基依然深厚。美国共产党全国委员会主席霍尔于1999年7月在《政治事务》月刊上发表文章,阐述美共对社会主义的理解,指出“美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我们的主张将赢得越来越多的人民,因为社会主义不仅在逻辑上而且在实际上都是资本主义的最好替代者。资本主义不会永存,就像以往的社会不会永存一样。更重要的是,社会主义将是人类文明阶梯的不可避免的下一步。”[9]

1998年是《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周年,世界上许多国家如法国、美国、巴西、以色列、埃及、古巴,都大量重印发行《共产党宣言》,举办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与学术研讨会。其中,由法共《马克思园地》组织召开的巴黎国际大会,有60多个国家的1500人参加,是规模和影响最大的活动。

法国《回声报》2000年2月17日刊登文章《重温马克思》,引述了巴黎第八大学哲学教授达尼埃尔·邦萨伊德的观点:“马克思并没有随着柏林墙的倒塌和意识形态的宣布死亡而消失。历史在反抗。曾于1848年纠缠过欧洲的共产主义幽灵注定要纠缠全世界。孕育造反运动的肥沃土壤仍然存在,不满的种子虽然还很分散,但却随时会发芽。”这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是全世界社会主义者和人民大众的期望和心声!

在世纪之交,马克思被评选为本千年最伟大的和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这项由英国广播公司(BBC)主持的活动,在1999年秋季经过国际互联网反复评选,最后选出“千年伟人”,马克思排在第一位,爱因斯坦排在第二位。此后不久,路透社又邀请政界、商界、艺术和学术领域的名人评选“千年伟人”,爱因斯坦仅以一票的优势领先于马克思和甘地,同样表明马克思是“千年伟人”。它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真理的伟大力量,说明了当今时代的确需要马克思主义。

科学地实践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理论是行动的指南。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凡在人类历史上起过巨大作用的民族,都是以先进的思想、理论作为行动的向导。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与启蒙思想家的理论贡献分不开,德国19世纪的政治变革以哲学革命为先声。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的指引下,开创了人类历史新纪元,社会主义中国在世界东方巍然屹立,靠的是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时起,就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一直把它“作为解放我们民族的最好的武器”,“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视为破坏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行动指南,视为我们观察一切现象、处理一切问题的科学方法论。新中国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作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已经写进《中国共产党党章》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我们重申坚持马克思主义,把它当作立国之本的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获得了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这就是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中国共产党章程》中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在当代中国,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必须履行的第一条义务。指出:“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如果你能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观点,说明一个两个实际问题,那就要受到称赞,就算有了几分成绩。被你说明的东西越多,越普遍,越深刻,你的成绩就越大。”[10]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是我们党的根本思想原则,是我们党的好传统、好学风和特有的优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就是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成为伟大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而和这个民族血肉相联的共产党员,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11]我们今天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必须以研究和解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问题为中心。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同时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12]

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就在于创新。由此而来,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一是要坚持,二是要发展,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两者统一于实践之中。一方面,坚持是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没有坚持就谈不上发展;没有坚持作为基础,脱离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去谈“发展”,只能从根本上背离马克思主义。另一方面,发展是坚持的条件和灵魂,没有发展就不会有真正的坚持;没有发展的“坚持”,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当成僵死不变的教条,使之失去生命活力。因此,老祖宗不能丢,经典著作必须读,基本原理必须遵守;但又要讲新话,适应新的实践需要,提出新的思想观点,进行理论创新。

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就需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创造性地运用到实践中去,一切从实际出发,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关注时代的新变化,批判地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新成果,勇于突破和抛弃那些被新的实践和科学证明是错误的和不合乎实际的东西,代之以正确的、符合实际的新结论和新判断,从而既把我们的事业、也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推向前进。这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辩证统一。

坚持马克思主义包括捍卫马克思主义,这在特定的情况下非常重要。列宁在俄国革命处于低潮、国际国内机会主义泛滥时说过:“现在,由于资产阶级的影响遍及马克思主义运动中的各种各样的‘同路人’,使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原理受到了来自截然相反的各方面的曲解,因此团结一切意识到危机的深重和克服危机的必要性的马克思主义者来共同捍卫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原理,是再重要不过的了。”[5-2]

在当今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国际政治斗争中,各种思潮相互交错、相互激荡,必然会对我们干部、群众的思想意识产生影响。西方敌对势力以各种手段和方式加紧对我国施行“西化”、“分化”的政治战略,企图颠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我们与国内外敌对势力在渗透与反渗透、颠覆与反颠覆方面的斗争将是长期的和复杂的。这是阶级斗争在我国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的主要表现。这种斗争必然会反映到共产党内来。指出:“现在,有的党员干部在报刊书籍和讲坛上,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中央已经作出决定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历史结论,公开发表反对意见。有的公然歪曲党的历史、诋毁党的领袖人物和党的优良传统,散布违反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观点,在干部群众中和意识形态领域造成了恶劣的影响。”而“有的领导干部对出现的问题,不仅不能见微知著,而且在问题已经比较严重了还麻木不仁,甚至包着、护着,该教育的不教育,该批评的不批评,该查处的不查处。……往往宽容有加,甚至姑息养奸。”[13]因此,必须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最根本的是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使马克思主义始终牢固地占领思想政治阵地,使各种唯心论、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没有可乘之机。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阵地意识,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努力做到把握导向,守土有责。通过“占领”和清除”双管齐下,捍卫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

当前,我们更应该把重点放在“发展”上。面向新世纪,我们继续执行“批判旧世界”的任务,更要在空前规模上执行“创建新世界”的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发扬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性、革命性、批判性的特征与品格,更加重视其科学性、开放性、创新性的特征与品格,以迎接马克思主义大发展的新局面。邓小平指出:“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6-2]针对新的实际,在新的实践中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要看到摆在我们面前的“新实际”。这主要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情况,冷战结束后两种社会制度关系的新态势,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新动向,世界科学技术的新进展及对社会发展、国际关系的新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新问题等。

指出:“在充满挑战与希望的二十一世纪里,我们党应该怎么加强自身建设,我们国家应该怎么奋发图强,怎么保持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长治久安,这是全党同志特别是高中级领导干部要首先和经常考虑的非常重要的问题。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全面研究我们党70多年的历史,并结合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曲折历程来进行总结和反思。”“把这些问题思考和研究清楚了,我们党就会更好地巩固和加强自己,更好地领导人民在新的世纪里谱写出中国历史发展的新篇章。”[13]在新的世纪里,我们仍然要学习、实践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美好前景充满信心,将继续做清醒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做永远站在时代最前列的、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者。

[收稿日期]2000—08—28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76—777.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42—743.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5.

[4]列宁全集:第3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585注①.

[5]列宁选集:第2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35[-1],282[-2].

[6]邓小平文选:第3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46[-1],291—292[-2].

[7][法]萨特.辩证理性批判[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0,(1):5.

[8][美]罗伯特·L·海尔布隆纳.马克思主义:赞成和反对[M].中国社会科学院情报研究所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119.

[9][美]霍尔.美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权利法案[J].国外理论动态,2000(1):21—22.

[10]选集:第3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15.

[11]选集:第2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34.

科学地范文篇3

150多年来,对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世界上有过许多评说。

概言之,它或者被尊崇者神化,或者被反对者丑化和魔化;或者被变成僵死不变的教条;或者被实用主义者任意涂抹。对马克思主义采取教条主义式的理解与修正主义式的歪曲,是当今科学地认识马克思主义本来面目的两大主要障碍。在认识马克思主义问题上所产生的混乱主要表现在:

本来是开放的、博采众家之长的、继承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学说,却被误认为是封闭的、排他的、狭隘的、宗派主义的学说;

本来是紧密联系实际的、最善于从实践中汲取力量的、生气勃勃的、最富有创造性的学说,却被误认为是脱离实际的、教条的和僵死的学说;

本来是站在时代前列的、作为行动指南的、正在发挥着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巨大作用的学说,却被误认为是过时的,束缚思想和行为、妨碍改革和革命的学说;

本来是依靠科学真理为自己开拓道路、在人类思想史上取得崇高地位的学说,却被误认为是依仗国家机器变权力为真理而强加于人的学说,等等。

因此,科学地把握真实的马克思主义,就必须还马克思主义以本来面目,搞清楚它的源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与流、它的理论体系和主要内容、它的基本特征与精神实质、它的历史作用和历史命运,从而在混乱迷惘、众说纷纭中达到清晰正确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是适应时展的客观需要,在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实践中,继承人类文化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是全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伟大成果,又是工人阶级的利益、要求、思想、感情的科学体现,是工人阶级自己的思想体系和世界观。

——马克思主义创立了真正科学的宇宙观和彻底的社会革命论。它正确地揭示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特别是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生、发展及如何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的规律。它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进步人类批判旧世界、开创新世界、争取彻底解放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是博大精深、高度严整的科学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作为其中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它们相对独立、自成体系而又三位一体、相互贯通,没有绝对的分界:正是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两大发现基础上,产生了科学社会主义;在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之中,蕴含着丰富、深刻、生动的哲理。不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都是为无产阶级担负伟大历史使命,最终实现人类解放、达到理想的共产主义作理论论证的。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研究其他学科,使这些学科也得到新的发展,同时也就作为有机的组成部分纳入马克思主义的体系之中。如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学、社会学、法学、政治学、民

族学、人类学、文艺学、军事学,等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决不是事先设定好的,而是在科学研究和革命实践中不断扩展、深化、合乎逻辑的结果。恩格斯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说过:“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1]

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最主要的、影响最大的还是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世界观方法论、社会发展规律论、资本主义论、社会主义论。

——马克思主义与一切剥削阶级包括资产阶级在内的学说思潮,存在着本质区别。马克思主义从它诞生之日起,就是面对工人阶级的,是直接为教育和组织现代社会的这个最先进的阶级服务的。马克思主义不是晦涩难懂、远离群众的思辨哲学,不是高谈阔论、脱离现实的清谈哲学,不是空讲道理、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的书斋哲学,而是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思想方法,是他们破坏旧世界、创建新世界的望远镜和显微镜。恩格斯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2]

马克思主义所提供的只是总的指导原理,至多只能指出最基本的、一般的东西,只能大体上概括实际生活中的典型情况,不可能直接地指明各具特色的、复杂的、具体的东西。信仰、实行、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人们,必须考虑生动的实际生活,必须考虑当前的确切事实,使之具体化、民族化。由于国情不同、条件不同,对马克思主义原理的运用也应各不相同: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不同于俄国,在东方国家不同于西方国家。针对新的实际,分析活的现实,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时代实际和本国实践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这是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第一要义。

马克思说过:“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3]

马克思主义的存在与发展,就是同“实际地反对和改变现存的事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这正是它的巨大社会作用和无比威力之所在,也是其生命力永不枯竭的源泉。在当今世界,资本主义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的马克思主义者,要在反对和改变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不公平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斗争中,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国家的马克思主义者,要在反对和改变那些不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阻碍改革开放、有损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与发展、不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使之焕发生机与活力的斗争中,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无限活力,根植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的伟大实践中。

马克思主义没有脱离世界文明大道,而恰恰是在批判地继承人类文明成果和学术精华的基础上,在科学的变革与创新中开拓和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尊重人类在生产活动、阶级斗争、科学实验、政治生活与艺术创造中所积累的一切成果,尊重先行者、同代人在试图回答资本主义向何处去等问题时所作出的努力、所提出的见解。他们把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人类思想所建树的一切,作为自己进一步探索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并放到工人运动中去检验,将其中的思想养分、科学颗粒、真理内核统统提炼汲取,融会贯通,发扬光大。他们相信人类文化的潜能与伟力,维护人类文化的一切精品,并使之在新的历史高度上为人类服务,为共产主义的崇高目标服务。他们把千难万险置之度外,义无反顾地在科学的崎岖小路上攀登,任何政治迫害、经济熬煎、思想围剿、生活动荡、贫病交加、子女夭折等带来的痛楚,都阻挡不了他们为追求真理而献身。他们创建的唯物史观、剩余价值论、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科学地回答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资本主义向何处去、无产阶级肩负的历史使命等重大问题,超越了以往的认识成果,达到了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发展的新境界。

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15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的存在、发展和胜利,

用铁的事实无情地驳斥了一切反马克思主义的诽谤。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是颠扑不破的真理,骂不倒也打不倒。说什么马克思主义没用了、过时了、消失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

——从19世纪三四十年代至今,在资本主义文明最为发达的欧洲,思潮学派林立,文坛英杰辈出,为什么马克思主义问世不久就后来居上,在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中取得了主导地位,又很快跨出欧洲、走向世界、影响全球?为什么《共产党宣言》会成为一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具国际性的著作?而马克思主义自诞生出来,一直腾跃在时代前列,激荡着五洲四海,影响着社会各界,引起了众多国家、政府、政党、社团、学者、民众的强烈反响:赞成或反对、颂扬或诅咒、信仰实行或评头品足。这些不争的事实,恰好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非但

没有失败,没有过时,而是正在艰苦曲折的征程中不断赢得新的胜利。

——马克思主义“不是闭起眼睛不看资产阶级科学,而是注意它,利用它,批判地对待它,不放弃自己完整明确的世界观。”[4]

作为开放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具有“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对来自四面八方的各种精神文明食粮,从不盲目排斥,但绝不是“大杂烩”。在坚持自己完整明确的科学世界观的前提下,马克思主义认真消化、采纳自己所需要的一切养分。列宁说得好:“无论在哲学上或经济学上,马克思主义者的任务就是要善于汲取和改造这些‘帮办’所获得的成就……并且要善于消除它们的反动倾向,善于贯彻自己的路线,同敌视我们的各种力量和阶级的整个路线作斗争。”[5-1]注意、利用、

汲取资产阶级学术成果,常常与回答论敌的挑战结合在一起。马克思主义者在事关人类社会走向新时代的根本途径问题上,在涉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与人类解放的重大原则问题上,必定坚持自己的世界观,贯彻自己的路线,抵制和清除敌对思潮与反动路线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的存在、发展、胜利靠的是什么?靠政权吗?不!马克思恩格斯在世时,无产阶级还没有取得政权,他们遭受着资产阶级政府的迫害,只得到处过流亡生活。靠枪杆子吗?不!当年马克思恩格斯有的只是鹅毛笔。他们不仅没有革命的枪杆子作保护,却还要面对反革命枪杆子的威胁。靠财富吗?不!无产阶级当时确实是无产的!马克思一生大部分时间都过着清贫的生活,有时甚至饥寒交迫,靠恩格斯和友人接济,艰难度日。靠蛊惑宣传吗?不!马克思恩格斯向来不喜欢和反对那些以煽动和蛊惑人心而著称的人;至于正常的宣传与出版,他们既没有自己的报刊和印刷厂,更没有今天这样的现代传媒手段。那靠的是什么呢?根本原因就在于它是真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确实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水平,其他的思潮、学派都无法与之抗衡(因为它们或只包含有真理的颗粒,或只是局部领域的真理,而有些思潮学派明明就是谬误),因而才具有所向披靡的威力,在曲折的历程中总能为自己开辟通向胜利的道路。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不断创新的科学体系。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没有看到当代社会主义的大发展和大曲折,没有看到现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没有看到当代科技革命的突飞猛进。我们当然不能要求他们在生前提供如何解决其身后所产生问题的现成答案。问题的实质在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没有过时,它仍然能够正确地指导当代的实践,要求其后继者们“根据它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不断结合变化着的实际,探索解决新问题的答案,从而也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6-1]马克思主义源于活生生的社会实践,

必须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充实和创新:适应时展的客观要求,在不断解答历史课题的实践中发展;批判继承整个人类的文明精华,在不断实践科学真理的变革中发展;战胜敌对思潮的恶毒攻击,在不断克服队伍内部错误倾向的斗争中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基本规律,是马克思主义存在的历史命运,也是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生命力之奥秘所在。

——马克思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虽然面临新问题和新挑战,但它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并没有过时。

第一,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揭示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提供了观察世界和解决问题的基本立场、正确观点和科学方法,为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正确的思想路线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二,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论仍然是我们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变化和当代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思想武器。

第三,站在整个人类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上看,当今时代的基本性质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仍然处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过渡的进程之中。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的历史使命没有完成,马克思主义就不可能过时。

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地位、现实作用和未来影响,就连西方一些有识之士也不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消失”或“过时”。他们赞扬马克思主义“仍然保留着生命力和内在潜力”,“是我们时代需要的哲学”,惊呼“马克思的幽灵仍然在世界上空徘徊”。

法国著名哲学家萨特说:“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远未枯竭,它还年轻,……刚刚在发展。”“它仍然是我们时代的哲学,它不可被超越,因为产生它的那些历史条件还没有被超越。”[7]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哲学和法学博士罗伯特·海尔布隆纳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提供了一种历史观,同时它也是历史创造的指南。尽管世态多变,但一个多世纪以来,马克思的著作仍然不失其效用。在我们的时代和今后,世界的改变是肯定无疑的,而且大部分将是在马克思主义本身的鼓舞和指导下进行的。……要

探索人类发展的前景,就势必要求教于马克思主义。”[8]

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不会过时,社会主义的根基依然深厚。美国共产党全国委员会主席霍尔于1999年7月在《政治事务》月刊上发表文章,阐述美共对社会主义的理解,指出“美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我们的主张将赢得越来越多的人民,因为社会主义不仅在逻辑上而且在实际上都是资本主义的最好替代者。资本主义不会永存,就像以往的社会不会永存一样。更重要的是,社会主义将是人类文明阶梯的不可避免的下一步。”[9]

1998年是《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周年,世界上许多国家如法国、美国、巴西、以色列、埃及、古巴,都大量重印发行《共产党宣言》,举办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与学术研讨会。其中,由法共《马克思园地》组织召开的巴黎国际大会,有60多个国家的1500人参加,是规模和影响最大的活动。

法国《回声报》2000年2月17日刊登文章《重温马克思》,

引述了巴黎第八大学哲学教授达尼埃尔·邦萨伊德的观点:“马克思并没有随着柏林墙的倒塌和意识形态的宣布死亡而消失。历史在反抗。曾于1848年纠缠过欧洲的共产主义幽灵注定要纠缠全世界。孕育造反运动的肥沃土壤仍然存在,不满的种子虽然还很分散,但却随时会发芽。”这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是全世界社会主义者和人民大众的期望和心声!

科学地范文篇4

关键词:保护地蔬菜;病虫害防治;科学用药技术

温室、暖棚、拱棚等保护设施内蔬菜产量高、品质好、生产时间长,但病虫害亦多。现代科学技术为蔬菜病虫害的防治提供了多种有效的农药,但在实际生产中,用同样的农药治同样的病虫害,有些人反映效果好,有些人则说效果差,同样的方法同样的浓度,在这个棚效果十分理想,在另一个棚里施用后则出现药害,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用药方法的正确与否。

保护地内温湿度可以人为控制。温室封闭后便于高温或烟雾灭菌灭虫,对防治病虫十分便利,效果亦佳。但如何依照蔬菜的生物学特性和当时的生态环境,灵活掌握用药品种、时间、浓度和方法,达到既控制病虫害,又不影响植株正常生长,使产量达到最高,关键是科学合理用药。保护地蔬菜防治病虫害在考虑采用农业措施如起垄、排湿和生物防治的前提下,再考虑综合防治及化学农药防治,化学防治要讲究科学用药。

一、按植株生长发育规律用药

蔬菜作物的生长发育要在一定的温湿度条件下,才能顺利完成。全天光合产物的70%是上午合成的,须配合较高温度,下午光合作用速度下降,养分输送运转,温度以低为宜,需比上午低5~20℃左右,夜间生理代谢也不是全停止,前半夜光合产物需配合适当的温度(18℃左右),如果运输不顺利,光合产物停留在叶子上,叶子便会过于肥厚,果实产量下降。植物后半夜休息,生理活动是呼吸,这是一个消耗养分的过程,温度宜低些,使养分消耗减少,以利于提高产量。如黄瓜为12℃即可。药物对作物的劳作(光合作用及营养正常运转)有抑制和破坏作用,所以在晴天中午光合作用旺盛期和前半夜营养运转旺盛期尽可能少用药或不用药,特别对瓜果类作物尤其不要用药。

种子均为植株衰老采收,多系菌源,下种时宜用热水浸泡或拌药消毒。幼苗期高湿低温系染病环境,加之保护地设施内连年种菜,土壤杂菌多,播种前必须进行消毒。早春定植后多湿高温低,以防细菌性病害为主;高杆蔓生作物中后期通风不良,高湿高温,此时应以防治真菌性病害为主;立夏育苗或延秋栽培多高温干旱,以防治病毒病为先。目前保护地生产上,黄瓜以防治霜霉病,西葫芦、番茄以防治病毒病,茄子、辣椒以防治黄萎病、疫病(死秧),韭菜以防治灰霉病,芹菜以防治叶斑病为主。

二、按发病规律用药

施药前要正确诊断发生的病害或可能发生的病害,勿将非侵染性病害认定为侵染性病害。如温室黄瓜、早春甘蓝等蔬菜,因前半夜温度低,在中下部光合作用旺盛的叶片上,因“仓库”爆满,营养不能运走,致使叶片增厚老化,出现生理障碍,叶片上出现圆形点,如同疥蛤蟆身上的点子。对这类生理病害,打药无济于事。再如黄瓜生长点萎缩、中部叶缘发黄是缺水引起的非侵染性生理病症,与细菌、真菌、病毒无关,自然打药也不起作用。治虫时需先确定危害蔬菜的主要昆虫,然后选择专一性配广谱性的杀虫剂,进行有目的的综合防治,切勿图省事、省时,将不能混用的农药胡乱配合防治病虫害。勿用杀虫剂治病,勿用杀菌剂灭虫。

细菌性病害发病的环境多系高湿低温有病原菌;真菌性病虫害发病环境是高温中湿(15~22℃)有病原菌;病毒性病害是在高温干旱环境、作物上有虫伤或机械损伤伤口时才发病,人为地控制一两个发病条件均可减轻和防止病虫害发生,无发病条件作物有类似症状者,应考虑其他因素。所以,喷药前必须辨清病虫害的特征、发生活动特性和农药的防治对象、性质,做到对症下药。

三、按药效适时用药

防治农药多是保护性药剂,要提前施用,以防为主,要在病害发生前或刚发生时喷药。灭虫农药在扣棚后定植前或沤制粪肥期施用,消灭地下害虫,蔬菜生长期用毒性较大的杀虫剂易造成药害,毒性小、用量少则效果差;地上部害虫在羽化期或着果前施用,成龄害虫抗药性强,也有一定的回避能力,防效差。又如对番茄钻心虫施药过晚,虫已钻入果实内,很难消灭。

配药前先看准农药有效期,新出厂的农药,浓度以最大限度对水,临近失效期的农药以最低限度对水,浓度不要过大,如普力克、乙磷铝,否则效果反而差,且浪费药剂,易烧伤植株。另外,需认准农药的有效成分,勿把含有效成分80%的农药,按40%浓度配制喷洒,也不要把含量5%的农药当做50%对水施用。农药以单一品种施用较为适宜,也可将2种农药混用,如作用对象相同则用量减半,如作用对象不相同则按最低浓度喷施,且以内吸收性和融杀性混用为好。

四、按温湿度大小适时适法喷药

保护地内温度高低悬殊大,湿度大,喷药时掌握温度在20℃左右、叶片无露水时进行,药液易着叶面,水分迅速蒸腾后,药液形成药膜,防病效果好,维持时间长。梅雨连阴天或刚浇水后勿在下午至傍晚喷药,因此时作物叶子大量吐水,易冲洗药液而失效(保护地内露水70%以上系叶片通过气孔吐水所致),高温季节(温度超过30℃)不用药,否则叶片易受害老化。温高、干燥、苗弱,用药要少。一般感病或发生虫害应连喷2次,间隔5~7d,阴雨天只要温度在20℃以上就可喷药,以叶背面喷药为重,钙化老叶少喷,以保护中小新叶为主。喷雾量以叶面着药为准,勿过量而使叶上流液,否则叶面着药少,浪费药剂,效果差。个别植株感病,以涂抹病处为宜;病害严重时,以喷、熏结合为适,防病管理中以降湿为主,尽量减少喷药量和次数,既可达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与危害,又能节约药剂,生产无公害蔬菜,创造蔬菜最佳的生长发育环境,获得高产和高效。

参考文献:

[1]毛荣姿,夏建平.无公害蔬菜生产病虫害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20):178,181.

[2]张霞.温室蔬菜病虫为害的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6(S1):27-28,31.

科学地范文篇5

夏尊先生认为,语感的心理构成应包括“知、情、意”三个方面。心理学认为,感知的对象是既有多种属性又有整体性的事物,感知的这种整体性表现为具有整体性事物的各个部分或属性,既可以同时地被反映也可以相继地被反映;既可以作用于同一种感觉器官,也可以作用于不同的感觉器官。这样就为科学的语感训练提供了心理学依据。美学家宗白华先生曾说:“诗的形式的凭借是文字,而文字能具有两种作用:一是音乐的作用,文字中可以听出音乐式的节奏与协和;二是绘画的作用,文字中可以表写出空间的形象与彩色。”“纸上的字迹”,可以“表现空间、时间中极复杂繁富的‘美’”。宗白华先生这话正道出了语感训练的另一依据——语言的内在规律性。

基于以上认识,笔者就语感的训练途径和方法试作以下的探讨:

一、诵读涵泳。语感是一种语言修养,是经过长期的规范的语言训练逐步养成的一种带有浓重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地感受语言文字的能力。因此,忽视大量阅读,语文水平或者语感水平是很难提高的。而其关键则是过好诵读关。任何口语交际都得借助语音负荷着语文去充当思想表达和信息传输的工具。书面交际虽然没有声音,但无论写或读,人的发音器官都在参加活动,更不要说是念出声来了。因此,作家老舍先生说:“除了注意文字的意义而外,还注意文字的声音与音节。这就发挥了语言的音韵美。我们不要叫文字老趴在纸上,也须叫文字的声响传到空中。”老舍先生讲的是文学创作,然而同理,我们阅读作品时也要进行音韵美的赏析。在朗读训练中则首先要抓住语句的停顿、重音、语调变化等技巧的培养。如儿化韵在韵尾附加一点儿卷舌音,以增加表示轻微、蔑视、喜爱、温婉的语感,迭音形容词,借音节的重迭以表示加强以及喜爱、宁静、深沉、悠长、绵延等语感。

“强调多读多写,重视语言感受,固然是一条宝贵的经验,但是时至今日,这种‘语感教学法’,从教学研究科学化的角度来看,尚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朱作仁语)因此,在语感训练中,既要能自觉地运用语言规律,又要能遵循儿童学习心理的发展规律来加以指导。叶圣陶先生提出的“综合感受法”,就是一种科学方法。所谓“综合感受”,就是诵读时,口、耳、眼、心并用,通过反复朗读与背诵,逐步地感受语言的内蕴和文章的气势,领会其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的精妙。这种方法,可以充分发挥“五官”的感觉综合功能和语言文字的音韵美的优势。

在诵读涵泳中,教师的成功范读也很重要。如特级教师于漪讲她的老师在课堂上朗读岳飞的《满江红》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摇摆着,读得出神入化,音调十分感人,一室寂静无声,我们全班同学都深深感动了。他教完,我们也都能流畅地背诵了”。

二、形象再现。克罗齐说:“心灵只有借造作、赋形、表现才能直觉。”对小学生来讲,语感主要应具备形象感、意蕴感和情趣性。而三者又以形象感为基矗形象再现即阅读时脑海里形成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生动活泼的立体画面。词是有概括力的,只有把词的概念所代表的状态、具体事物在脑子里重现出来,使概括的东西变成具体形象的东西,才有可能触景生情,浮想联翩,才能对这个词有具体的感受,产生语言形象感。正如别林斯基所说的,阅读时,“你到处感觉到他的存在,但却看不见他本人,你读到他的语言,但却听不见他的声音,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补足这个缺点”。

因此,阅读时,只有凭借想象才能走进作品所描述的世界,进入一个看得见,摸得着,能闻到气味,能听到音响,能辨出色彩的世界,一个活生生的具体的形象的世界。同时,进而运用形象思维,去感受语言文字所暗示和启发的蕴意和情感,也就是说,想象力是阅读的重要能力。

对语言文字的感受主要是通过听觉和视觉来实现的。课堂教学中,应把形象再现与诵读涵泳有机地结合起来。如教《宿新市徐公店》一诗时,一边让学生吟诵诗句,一边观看彩图或录像,想象出:一片油菜花金灿灿的,阳光下更耀眼,满目金黄,令人眼花;微风中,轻轻摇曳的花枝上,花瓣儿微微扌扇动,香味扑鼻,令人心醉。通过形象再现,把自己带入诗句所描绘的审美境界。

特级教师李吉林所倡导的“情境教学法”,就是一种能充分发挥形象再现作用的教学模式。它在教字过程中创设一定的情境,运用电视、幻灯、朗读等教学手段,创造出一定的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在一种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真切感受中,得到语言文字的感悟和思想情操的陶冶。

三、生活补充。宗白华先生说:“只有到了徽州,登临黄山,方可领悟中国之诗、山水、艺术的韵味和意境。”叶圣陶先生也说:“要求语感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而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单靠翻查字典,就得不到什么深切的语感,唯有从生活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积聚多了,了解越见深切。因为,感受力包括“物感”和语感,“物感”是对事物的观察、感受、体会能力,语感是对语言文字感受理解能力。二者是相互作用的。敏锐的语感是和对生活的敏锐感受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语言文字的感知力的培养离不开“物感”与语感的协调发展。茅盾先生曾说,理解文章应一边读,一边回想自己所经历的相似的人生,或者一边读,一边到现实生活中去。可见,语感训练中应善于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展开联想和想象,再现人物的神态,推测人物的内心,设想人物的语言,让作品的人物形象完整地立起来。如果学生没有直接的生活体验,也可以采用间接的生活体验。如教《颐和园》一课,学生没有游览园景的生活体验,可以通过放《颐和园》的录像,让学生观赏到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得到间接的生活体验。

也可用比照法。即拿学生生活中可以看到的同类事物来与课文中描写的未曾见过的事物作比照,以引发学生的形象和情感体验。如教《麻雀》一课,老麻雀保护小麻雀时,“蓬起了全身的羽毛,样子很难看,绝望地尖叫”,“浑身发抖了,发出嘶哑的声音”,“呆立不动准备着一场搏斗”的情景,学生一般难以见到。教学中,可启发学生拿在生活中常能见到的猫或狗要扑向小鸡时,老母鸡保护小鸡的情形来作比照。这样,老麻雀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形象就会浮现于学生的头脑中。

除此之外,还应引导学生平时多观察,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同时,能自觉地把经验与语言紧密地联系起来,研究表现生活的语言,揣摩语言文字在反映生活中的细微差别和变化。

四、情感共鸣。阅读时随着形象感染程度的加深,人的内心就会不断掀起情感的波澜,爱作者之所爱,恨作者之所恨,入境又入情,达到“语语悟其神”的境界。这种情感的共鸣,是阅读能力达到较高层次的体现。杜勃洛留波夫说:“我们的感情总是被生动的对象所引起的,而不是被一般的概念所引起的。”同时,是一个不断开发与深化的过程。因此,在语感训练中,要努力寻找文章对学生思想感情的触发点,正像振动频率相同的物体产生共振一样,要使学生与文章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就必须找出二者之间相通之处来。因为“感情只能向感情说话,因此,感情只能为感情所了解”。(费尔巴哈语)

教材中有许多内涵丰富的精美诗文,课后都安排有表情地朗读的练习,教学时,应充分利用它来作语感训练的材料。让学生有表情、有节奏地诵读,使形象与感情融合,读出气势、韵味,乃至悟出仅凭语言分析难以真切理解的内涵。学生的表情朗读本身就是他对语言文字有敏锐感觉的表现。因为,表情朗读,须能深入角色,与课文中的人物进行双向移情活动,把自我转化为课文人物,与其同爱恨,再把课文人物的思想感情转化为自我的思想感情

五、理法分析。语感是学生语言基储生活经验、思想情趣和文学修养的综合体现,是对语言文字“正确丰富的了解力”,“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叶圣陶语)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曾说:“弹琴不能徒恃感觉、敏感。那些心理作用太容易变。从这两方面得来的,必须经过理性的整理、归纳,才能深深地化入自己的心灵,成为你个性的一部分,人格的一部分。”他讲的虽然是乐感,其道理同样适合于语感。可见,语感也是一种心智技能。它是感性和理性相统一的一种悟性,是一种理性直觉性,或者说是一种直接的理解。而理解主要是通过分析思维把握语文,获取语言所反映的内容。这是因为,根据信息论,图像可以通过编码而以语言、符号的形式储藏起来,语言、符号再通过译码恢复为图像。这种互译的能力,均是以人类大脑的复杂理性为基础的。

如果说,当一个人已具备了相当水平的语感能力时,它可以充分发挥直觉思维的作用,即不需要逐步推理验证,迅速地“猜度”语言文字的意蕴。不管语感的发生如何迅速,一听到、一眼看到就能获得语言文字的深刻感受,尽管其复杂的心理过程被浓缩于一瞬间,然而,在语感的训练过程中,则表现为一种由浅层直觉不断向深层直觉发展的渐进过程。也就是说离不开运用心智对语言文字作理法分析。

理法分析首先应与吟诵结合起来,“对于讨究所觉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叶圣陶语)

语感不仅指理解文章的内容,同时还包括把握文章的形式。如句式、结构、风格、气势、音韵、节奏等。如歌德所说的,“内容人人看得见,涵义只有有心人得之,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是一秘密”。因此,在教学中应重视传授字、词、句、段、篇的知识和运用规律,使学生有了理法基础,能对语言技巧和文章理法作出分析,以准确地把握分寸感。

理法分析一般可以采用叶圣陶先生提出的“综合感受法”,即阅读时,首先应当通读全文,“知道文章之大概”,继而“用自己的眼光通读下去”,以把握全篇文章的语脉文思,并进而对局部的标点、词语、句子,乃至段落产生正确的感知。这种方法,正体现了《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出的“由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教学顺序。它既符合语言规律,又符合儿童学习心理发展规律,因而有助于语感的培养。

课文中有许多精美的诗文,它们形式灵活多样,语言优美,思想内涵深刻,教学这些作品,可采用“欣赏法”。即以审美为主干的阅读方法。在这种学习过程中,首先打动学生的是美,美的形象,美的语言,美的表达形式与结构。像傅雷先生谈到欣赏《长恨歌》那样:“看的时候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方法,一是分出段落看叙事的起伏转折;二是看情绪的忽悲忽喜,忽而沉潜,忽而飘逸;三是体会全诗音节字韵的变化。”理法分析还可以采用“动态分析法”。即在理解课文内容、中心思想和表达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深究为什么要这样写?除了这一种写法外,是否还有别的写法?这是一种更深层次的高效能的阅读过程。由于能及时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想法与原文进行比较,学生能更好地领悟作者遣词造句和布局谋篇的匠心,甚至读懂书上没有的东西。如作者由于种种原因表达时采用隐晦、幽默、含蓄、影射等“障眼”手法。

人一接触语言文字,进行听说读写,总是在自觉或不自觉之中得到语感的训练。语感能力,只是部分地而非全部地来自于阅读实践,还可来自于写作实践。因此,把“吸收——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或听说结合,或读写结合,或多项交叉结合,是语感训练的最佳模式。如特级教师丁有宽提出的“读写结合”教学法,就是一种有效地训练语感的教学方法(丁氏总结为7条读写对应规律和50个基本功)。

科学地范文篇6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科学/认识/实践/发展

【正文】

科学地认识马克思主义

150多年来,对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世界上有过许多评说。概言之,它或者被尊崇者神化,或者被反对者丑化和魔化;或者被变成僵死不变的教条;或者被实用主义者任意涂抹。对马克思主义采取教条主义式的理解与修正主义式的歪曲,是当今科学地认识马克思主义本来面目的两大主要障碍。在认识马克思主义上所产生的混乱主要表现在:

本来是开放的、博采众家之长的、继承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学说,却被误认为是封闭的、排他的、狭隘的、宗派主义的学说;

本来是紧密联系实际的、最善于从实践中汲取力量的、生气勃勃的、最富有创造性的学说,却被误认为是脱离实际的、教条的和僵死的学说;

本来是站在前列的、作为行动指南的、正在发挥着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巨大作用的学说,却被误认为是过时的,束缚思想和行为、妨碍改革和革命的学说;

本来是依靠科学真理为自己开拓道路、在人类思想史上取得崇高地位的学说,却被误认为是依仗国家机器变权力为真理而强加于人的学说,等等。

因此,科学地把握真实的马克思主义,就必须还马克思主义以本来面目,搞清楚它的源与流、它的理论体系和主要内容、它的基本特征与精神实质、它的历史作用和历史命运,从而在混乱迷惘、众说纷纭中达到清晰正确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是适应时展的客观需要,在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实践中,继承人类文化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是全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伟大成果,又是工人阶级的利益、要求、思想、感情的科学体现,是工人阶级自己的思想体系和世界观。

——马克思主义创立了真正科学的宇宙观和彻底的社会革命论。它正确地揭示了、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特别是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生、发展及如何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的规律。它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进步人类批判旧世界、开创新世界、争取彻底解放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是博大精深、高度严整的科学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学、科学社会主义作为其中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它们相对独立、自成体系而又三位一体、相互贯通,没有绝对的分界:正是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两大发现基础上,产生了科学社会主义;在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之中,蕴含着丰富、深刻、生动的哲理。不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都是为无产阶级担负伟大历史使命,最终实现人类解放、达到理想的共产主义作理论论证的。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去其他学科,使这些学科也得到新的发展,同时也就作为有机的组成部分纳入马克思主义的体系之中。如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学、社会学、法学、政治学、民族学、人类学、文艺学、军事学,等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决不是事先设定好的,而是在科学研究和革命实践中不断扩展、深化、合乎逻辑的结果。恩格斯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说过:“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1]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最主要的、影响最大的还是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世界观方法论、社会发展规律论、资本主义论、社会主义论。

——马克思主义与一切剥削阶级包括资产阶级在内的学说思潮,存在着本质区别。马克思主义从它诞生之日起,就是面对工人阶级的,是直接为和组织社会的这个最先进的阶级服务的。马克思主义不是晦涩难懂、远离群众的思辨哲学,不是高谈阔论、脱离现实的清谈哲学,不是空讲道理、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的书斋哲学,而是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思想方法,是他们破坏旧世界、创建新世界的望远镜和显微镜。恩格斯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2]马克思主义所提供的只是总的指导原理,至多只能指出最基本的、一般的东西,只能大体上概括实际生活中的典型情况,不可能直接地指明各具特色的、复杂的、具体的东西。信仰、实行、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人们,必须考虑生动的实际生活,必须考虑当前的确切事实,使之具体化、民族化。由于国情不同、条件不同,对马克思主义原理的运用也应各不相同: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不同于俄国,在东方国家不同于西方国家。针对新的实际,活的现实,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时代实际和本国实践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这是、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第一要义。

马克思说过:“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3]马克思主义的存在与发展,就是同“实际地反对和改变现存的事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这正是它的巨大社会作用和无比威力之所在,也是其生命力永不枯竭的源泉。在当今世界,资本主义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的马克思主义者,要在反对和改变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不公平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斗争中,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国家的马克思主义者,要在反对和改变那些不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阻碍改革开放、有损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与发展、不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使之焕发生机与活力的斗争中,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无限活力,根植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的伟大实践中。

马克思主义没有脱离世界文明大道,而恰恰是在批判地继承人类文明成果和学术精华的基础上,在科学的变革与创新中开拓和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尊重人类在生产活动、阶级斗争、科学实验、政治生活与创造中所积累的一切成果,尊重先行者、同代人在试图回答资本主义向何处去等问题时所作出的努力、所提出的见解。他们把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人类思想所建树的一切,作为自己进一步探索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并放到工人运动中去检验,将其中的思想养分、科学颗粒、真理内核统统提炼汲取,融会贯通,发扬光大。他们相信人类文化的潜能与伟力,维护人类文化的一切精品,并使之在新的历史高度上为人类服务,为共产主义的崇高目标服务。他们把千难万险置之度外,义无反顾地在科学的崎岖小路上攀登,任何政治迫害、经济熬煎、思想围剿、生活动荡、贫病交加、子女夭折等带来的痛楚,都阻挡不了他们为追求真理而献身。他们创建的唯物史观、剩余价值论、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科学地回答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资本主义向何处去、无产阶级肩负的历史使命等重大问题,超越了以往的认识成果,达到了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发展的新境界。

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15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的存在、发展和胜利,用铁的事实无情地驳斥了一切反马克思主义的诽谤。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是颠扑不破的真理,骂不倒也打不倒。说什么马克思主义没用了、过时了、消失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

——从19世纪三四十年代至今,在资本主义文明最为发达的欧洲,思潮学派林立,文坛英杰辈出,为什么马克思主义问世不久就后来居上,在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中取得了主导地位,又很快跨出欧洲、走向世界、影响全球?为什么《共产党宣言》会成为一部社会主义中传播最广和最具国际性的著作?而马克思主义自诞生出来,一直腾跃在时代前列,激荡着五洲四海,影响着社会各界,引起了众多国家、政府、政党、社团、学者、民众的强烈反响:赞成或反对、颂扬或诅咒、信仰实行或评头品足。这些不争的事实,恰好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非但没有失败,没有过时,而是正在艰苦曲折的征程中不断赢得新的胜利。

——马克思主义“不是闭起眼睛不看资产阶级科学,而是注意它,利用它,批判地对待它,不放弃自己完整明确的世界观。”[4]作为开放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具有“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对来自四面八方的各种精神文明食粮,从不盲目排斥,但绝不是“大杂烩”。在坚持自己完整明确的科学世界观的前提下,马克思主义认真消化、采纳自己所需要的一切养分。列宁说得好:“无论在哲学上或经济学上,马克思主义者的任务就是要善于汲取和改造这些‘帮办’所获得的成就……并且要善于消除它们的反动倾向,善于贯彻自己的路线,同敌视我们的各种力量和阶级的整个路线作斗争。”[5-1]注意、利用、汲取资产阶级学术成果,常常与回答论敌的挑战结合在一起。马克思主义者在事关人类社会走向新时代的根本途径问题上,在涉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与人类解放的重大原则问题上,必定坚持自己的世界观,贯彻自己的路线,抵制和清除敌对思潮与反动路线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的存在、发展、胜利靠的是什么?靠政权吗?不!马克思恩格斯在世时,无产阶级还没有取得政权,他们遭受着资产阶级政府的迫害,只得到处过流亡生活。靠枪杆子吗?不!当年马克思恩格斯有的只是鹅毛笔。他们不仅没有革命的枪杆子作保护,却还要面对反革命枪杆子的威胁。靠财富吗?不!无产阶级当时确实是无产的!马克思一生大部分时间都过着清贫的生活,有时甚至饥寒交迫,靠恩格斯和友人接济,艰难度日。靠蛊惑宣传吗?不!马克思恩格斯向来不喜欢和反对那些以煽动和蛊惑人心而著称的人;至于正常的宣传与出版,他们既没有自己的报刊和印刷厂,更没有今天这样的现代传媒手段。那靠的是什么呢?根本原因就在于它是真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确实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水平,其他的思潮、学派都无法与之抗衡(因为它们或只包含有真理的颗粒,或只是局部领域的真理,而有些思潮学派明明就是谬误),因而才具有所向披靡的威力,在曲折的历程中总能为自己开辟通向胜利的道路。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不断创新的科学体系。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没有看到当代社会主义的大发展和大曲折,没有看到现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没有看到当代革命的突飞猛进。我们当然不能要求他们在生前提供如何解决其身后所产生问题的现成答案。问题的实质在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没有过时,它仍然能够正确地指导当代的实践,要求其后继者们“根据它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不断结合变化着的实际,探索解决新问题的答案,从而也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6-1]马克思主义源于活生生的社会实践,必须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充实和创新:适应时展的客观要求,在不断解答历史课题的实践中发展;批判继承整个人类的文明精华,在不断实践科学真理的变革中发展;战胜敌对思潮的恶毒攻击,在不断克服队伍内部错误倾向的斗争中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基本规律,是马克思主义存在的历史命运,也是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生命力之奥秘所在。

——马克思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虽然面临新问题和新挑战,但它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并没有过时。

第一,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揭示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提供了观察世界和解决问题的基本立场、正确观点和科学方法,为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正确的思想路线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二,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论仍然是我们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变化和当代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思想武器。

第三,站在整个人类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上看,当今时代的基本性质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仍然处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过渡的进程之中。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的历史使命没有完成,马克思主义就不可能过时。

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地位、现实作用和未来影响,就连西方一些有识之士也不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消失”或“过时”。他们赞扬马克思主义“仍然保留着生命力和内在潜力”,“是我们时代需要的哲学”,惊呼“马克思的幽灵仍然在世界上空徘徊”。

法国著名哲学家萨特说:“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远未枯竭,它还年轻,……刚刚在发展。”“它仍然是我们时代的哲学,它不可被超越,因为产生它的那些历史条件还没有被超越。”[7]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哲学和法学博士罗伯特·海尔布隆纳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提供了一种历史观,同时它也是历史创造的指南。尽管世态多变,但一个多世纪以来,马克思的著作仍然不失其效用。在我们的时代和今后,世界的改变是肯定无疑的,而且大部分将是在马克思主义本身的鼓舞和指导下进行的。……要探索人类发展的前景,就势必要求教于马克思主义。”[8]

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不会过时,社会主义的根基依然深厚。美国共产党全国委员会主席霍尔于1999年7月在《政治事务》月刊上发表文章,阐述美共对社会主义的理解,指出“美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我们的主张将赢得越来越多的人民,因为社会主义不仅在逻辑上而且在实际上都是资本主义的最好替代者。资本主义不会永存,就像以往的社会不会永存一样。更重要的是,社会主义将是人类文明阶梯的不可避免的下一步。”[9]

1998年是《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周年,世界上许多国家如法国、美国、巴西、以色列、埃及、古巴,都大量重印发行《共产党宣言》,举办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与学术研讨会。其中,由法共《马克思园地》组织召开的巴黎国际大会,有60多个国家的1500人参加,是规模和影响最大的活动。

法国《回声报》2000年2月17日刊登文章《重温马克思》,引述了巴黎第八大学哲学教授达尼埃尔·邦萨伊德的观点:“马克思并没有随着柏林墙的倒塌和意识形态的宣布死亡而消失。历史在反抗。曾于1848年纠缠过欧洲的共产主义幽灵注定要纠缠全世界。孕育造反运动的肥沃土壤仍然存在,不满的种子虽然还很分散,但却随时会发芽。”这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是全世界社会主义者和人民大众的期望和心声!

在世纪之交,马克思被评选为本千年最伟大的和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这项由英国广播公司(BBC)主持的活动,在1999年秋季经过国际互联网反复评选,最后选出“千年伟人”,马克思排在第一位,爱因斯坦排在第二位。此后不久,路透社又邀请政界、商界、艺术和学术领域的名人评选“千年伟人”,爱因斯坦仅以一票的优势领先于马克思和甘地,同样表明马克思是“千年伟人”。它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真理的伟大力量,说明了当今时代的确需要马克思主义。

地实践和马克思主义

是行动的指南。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凡在人类上起过巨大作用的民族,都是以先进的思想、理论作为行动的向导。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与启蒙思想家的理论贡献分不开,德国19世纪的变革以革命为先声。俄国十月主义革命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的指引下,开创了人类历史新纪元,社会主义在世界东方巍然屹立,靠的是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时起,就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一直把它“作为解放我们民族的最好的武器”,“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视为破坏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行动指南,视为我们观察一切现象、处理一切的科学论。新中国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作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已经写进《中国共产党党章》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我们重申坚持马克思主义,把它当作立国之本的四项基本原则之一。

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获得了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这就是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中国共产党章程》中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在当代中国,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认真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必须履行的第一条义务。指出:“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如果你能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观点,说明一个两个实际问题,那就要受到称赞,就算有了几分成绩。被你说明的东西越多,越普遍,越深刻,你的成绩就越大。”[10]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和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是我们党的根本思想原则,是我们党的好传统、好学风和特有的优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就是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成为伟大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而和这个民族血肉相联的共产党员,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11]我们今天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必须以研究和解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问题为中心。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同时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12]

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就在于创新。由此而来,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一是要坚持,二是要发展,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两者统一于实践之中。一方面,坚持是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没有坚持就谈不上发展;没有坚持作为基础,脱离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去谈“发展”,只能从根本上背离马克思主义。另一方面,发展是坚持的条件和灵魂,没有发展就不会有真正的坚持;没有发展的“坚持”,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当成僵死不变的教条,使之失去生命活力。因此,老祖宗不能丢,经典著作必须读,基本原理必须遵守;但又要讲新话,适应新的实践需要,提出新的思想观点,进行理论创新。

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就需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创造性地运用到实践中去,一切从实际出发,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新经验,关注时代的新变化,批判地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新成果,勇于突破和抛弃那些被新的实践和科学证明是错误的和不合乎实际的东西,代之以正确的、符合实际的新结论和新判断,从而既把我们的事业、也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推向前进。这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辩证统一。

坚持马克思主义包括捍卫马克思主义,这在特定的情况下非常重要。列宁在俄国革命处于低潮、国际国内机会主义泛滥时说过:“现在,由于资产阶级的遍及马克思主义运动中的各种各样的‘同路人’,使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原理受到了来自截然相反的各方面的曲解,因此团结一切意识到危机的深重和克服危机的必要性的马克思主义者来共同捍卫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原理,是再重要不过的了。”[5-2]

在当今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国际政治斗争中,各种思潮相互交错、相互激荡,必然会对我们干部、群众的思想意识产生影响。西方敌对势力以各种手段和方式加紧对我国施行“西化”、“分化”的政治战略,企图颠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我们与国内外敌对势力在渗透与反渗透、颠覆与反颠覆方面的斗争将是长期的和复杂的。这是阶级斗争在我国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的主要表现。这种斗争必然会反映到共产党内来。指出:“现在,有的党员干部在报刊书籍和讲坛上,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中央已经作出决定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历史结论,公开发表反对意见。有的公然歪曲党的历史、诋毁党的领袖人物和党的优良传统,散布违反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观点,在干部群众中和意识形态领域造成了恶劣的影响。”而“有的领导干部对出现的问题,不仅不能见微知著,而且在问题已经比较严重了还麻木不仁,甚至包着、护着,该的不教育,该批评的不批评,该查处的不查处。……往往宽容有加,甚至姑息养奸。”[13]因此,必须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最根本的是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使马克思主义始终牢固地占领思想政治阵地,使各种唯心论、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没有可乘之机。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阵地意识,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努力做到把握导向,守土有责。通过“占领”和清除”双管齐下,捍卫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

当前,我们更应该把重点放在“发展”上。面向新世纪,我们继续执行“批判旧世界”的任务,更要在空前规模上执行“创建新世界”的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发扬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性、革命性、批判性的特征与品格,更加重视其科学性、开放性、创新性的特征与品格,以迎接马克思主义大发展的新局面。邓小平指出:“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6-2]针对新的实际,在新的实践中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要看到摆在我们面前的“新实际”。这主要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情况,冷战结束后两种社会制度关系的新态势,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新动向,世界科学技术的新进展及对社会发展、国际关系的新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新问题等。

指出:“在充满挑战与希望的二十一世纪里,我们党应该怎么加强自身建设,我们国家应该怎么奋发图强,怎么保持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长治久安,这是全党同志特别是高中级领导干部要首先和经常考虑的非常重要的问题。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全面研究我们党70多年的历史,并结合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曲折历程来进行总结和反思。”“把这些问题思考和研究清楚了,我们党就会更好地巩固和加强自己,更好地领导人民在新的世纪里谱写出中国历史发展的新篇章。”[13]在新的世纪里,我们仍然要学习、实践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美好前景充满信心,将继续做清醒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做永远站在时代最前列的、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者。

【】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76—777.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42—743.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5.

[4]列宁全集:第3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585注①.

[5]列宁选集:第2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35[-1],282[-2].

[6]邓小平文选:第3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46[-1],291—292[-2].

[7][法]萨特.辩证理性批判[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0,(1):5.

[8][美]罗伯特·L·海尔布隆纳.马克思主义:赞成和反对[M].中国社会科学院情报研究所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119.

[9][美]霍尔.美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权利法案[J].国外理论动态,2000(1):21—22.

[10]选集:第3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15.

[11]选集:第2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34.

科学地范文篇7

四川省代表团团长杜青林主持会议并发言。

在讨论开始前,杜青林对到会采访的中外媒体表示热烈欢迎,并对大家关注四川、宣传报道四川和对四川各项事业发展给予的支持表示感谢。

杜青林在发言中说,十七大报告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其里程碑意义,体现在报告开宗明义提出的大会主题上。这个主题是贯穿报告的红线,鲜明回答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目标前进。学习领会报告精神,关键要把握这个主题,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这对保持党和国家事业顺利发展的大局至关重要。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发生历史性变化的根本原因,归纳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如果说,中国革命的历史已经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那么,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实践则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繁荣中国、富强中国。

杜青林说,举对了旗帜,就是选对了方向;选对了方向,就一定能够实现既定目标。在前进的道路上,无论遇到什么复杂局面,无论经历什么风险考验,我们都必须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坚实、越走越宽广。怎么样高举旗帜,要把握好以下方向:一是高度自觉地推进解放思想,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法宝。二是毫不动摇地推进改革开放,增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三是坚定不移地推进科学发展,贯彻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四是坚持不懈地推进共建和谐,把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五是始终不渝地推进全面小康,实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阶段目标。要围绕富民强省全面小康的总目标,力争经济社会发展一年有新进展、三年有新突破、五年上新台阶,通过不懈的努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让全省8700万各族人民逐步富裕起来,过上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

蒋巨峰代表说,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深刻阐明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结合四川实际,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做到“四个把握”:一是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义,做强做大现有产业基础。积极推进农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分工、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实施畜牧业现代化,作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的突破口;提高工业综合竞争力,培育大企业大集团,依托43个园区形成产业集群,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培育一批“小巨人”企业;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要充分利用四川在资源、科技、市场、产业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要积极引导全民创新创业。二是把握以人为本这个核心,坚持富民优先,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改善人民生活,实现共建共享,形成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劲的内在动力机制。三是把握全面协调可持续这个基本要求,以现代化为导向,促进现代化建设各环节、各方面相协调;着力转变发展方式,下最大决心实现节能降耗减排的约束性目标,严格土地管理,继续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四是把握统筹兼顾这个根本方法,积极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通过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产业互动,使社会保障等工作适应城乡统筹发展的需要,不断加快进程;下大力气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更好地推进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均等化,大力加强、完善包括路、水在内的基础设施,更加重视生态建设,建设好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王少雄代表说,听了同志的报告,深受启发,深感振奋。报告站在历史的高度,用时代的眼光审视过去,把握现实,谋划未来,既高瞻远瞩,又深入浅出,是一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文献。我完全赞成、衷心拥护这个报告。围绕报告关于改革开放的重要论述,他说,一、改革开放是一场生动伟大的革命,为当代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改革开放在中国大地上已经成为势不可挡的历史潮流。改革开放为推进人们思想开放、观念更新、思维转变注入了生机与活力,极大地推动了体制机制的创新,极大地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改革开放的创新实践取得了巨大成就,使当代中国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不仅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实力,而且让广大群众得到实惠。三、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之路,切实推进四川工业跨越发展。坚持把改革创新的精神贯穿到四川工业跨越发展的各项工作之中,不断解决新问题、化解新矛盾;坚持把转变发展方式和结构优化升级作为推动四川工业跨越发展的根本举措;坚持把对外开放作为推进四川工业跨越发展的重要途径。

科学地范文篇8

要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物质力量不会是一帆风顺的,还会遇到不少困难。

第一个难点是均衡与速度的关系。中国人曾经强调过平衡,也批判过平衡。其实二者各有各的道理,只要不是各执一端就可以了。发展总是沿着“不平衡??平衡??再不平衡??再平衡”的曲折道路前进的。我们是均衡与不均衡的统一论者。先富是不均衡,共同富裕就是均衡。

速度,尽管有着迷人的魅力,但是为了均衡,有时不得不降低一点速度。比如GDP,去年我国遇到了那么多灾害还增长了9.1%,今年在尚未遇到大灾的年初却决定降为7%,这是为什么?这不是别的,这是为了提高非物质部分而采取的降速,是为了发展不创造GDP的那部分而采取的降速。一句话,是为人本而降速,为全面而降速,为协调而降速,为持续增长而降速。辩证法是革命的代数学,辩证法也是建设的代数学。藐视辩证法是要受到惩罚的。GDP是不可少的,可今天的问题是:我们的GDP上去了不少,我们的成本上去得更高;我们的GDP上去了不少,我们的生态环境被破坏得厉害;我们的GDP上去了不少,可是没能把我们的社会秩序相应地提上去。这奇怪吗?不奇怪!这是辩证法对我们的惩罚。

第二个难点是统筹与市场。统筹不是恢复过去计划经济时那些老一套的做法,恰恰相反是要在市场经济中统筹,运用市场经济的杠杆来统筹。前些年的失衡主要是超经济、非市场的行为造成的,是违反市场规律造成的。比如负地价开发,距离市场岂止是十万八千里!欠工人工资搞开发,这在资本主义经济中也是绝对不允许的。发工资,即使是在计划经济时这都是必须打进成本里去的“活劳动”。我们再不能按非经济手段办经济了。我们要按市场规律统筹,在深化改革中统筹,做到抑扬有效,冷热兼治。抑也好,扬也好,都是对改革的完善,对市场经济的规范。

第三个难点是全面与重点。现在有的文章写道:“全面不是不要重点”;有的文章写道:“重点不是不要全面”,二者的侧重点略有差别。不过,在具体的时间、地点、条件下,就不能说二者都正确了。辩证法不是变戏法。在GDP这个重点已演变为GDP拜物教的情况下,在“数字出干部,干部出数字”的呼嚣声中,在“重点”严重脱离“全面”的严峻现实面前,再过分强调“重点”似乎就不利于科学发展观的推行了。

重点,有时候70%是重点,有时候60%也是重点,甚至40%也可以是重点。现在的问题是应当从70%的重点,降为60%或不到60%。再说,重点也不是不可改变的。被联合国评为生活质量高、生存环境好的国家,社会事业的投资都超过了51%。在我国,社会事业的投资超过51%是迟早的事。现在开始的向社会事业倾斜就是个好兆头。

科学地范文篇9

6月25日是第18个全国“土地日”,主题是“坚守耕地红线,节约集约用地,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观的新机制”。我国是个人口大国,目前耕地只有18.27亿亩,人均占有耕地仅1.4亩,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40%。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人口继续增加、经济建设用地需求增加将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现实。如何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加强集约节约用地,是推进现代化进程,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一个战略性、全局性的重大问题,是我市各级政府的重要责任,是全社会的利益所在。

切实落实保护责任,为科学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国土资源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我市历来重视土地的集约节约利用和耕地保护,每平方米土地创造的生产总值和财政税收处于全国前列,在土地管理开发利用等各方面探索积累了许多有益经验,为我们更好地破解耕地保护和发展用地矛盾,顺利推进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基础。各级政府要继续以战略的眼光,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上来,进一步增强保护耕地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严格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层层落实耕地保护目标管理责任状的要求,一手抓保障,一手抓保护,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更好地服务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造福人民群众。

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带动土地资源的有效高效利用。要着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推动产业向高端化发展。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海峡西岸金融、物流、旅游会展、文化教育和研发中心。要推进农业现代化,大力发展优良种苗业、高附加值加工销售业以及生态休闲农业。要加强科学规划,把产业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与国土资源利用、耕地保护结合起来,把集约节约用地作为土地利用规划、城市建设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的一个主要指标,创新土地开发利用模式,推广土地利用的市场竞争方式,促进土地利用效能的提高。

着力加强科技创新,促进集约节约用地。建立在有限土地资源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关键要依靠科技进步的力量,充分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走内涵节约型经济增长的路子,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要围绕建设科技创新型城市的目标,继续支持科技创新公共平台建设,扶持重大产业科技项目,扶持企业技术改造。要继续加强科技研发和成果运用转化,建设一批部级和省级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区域行业技术开发基地。要应用市内外、国内外的资源,加强产学研合作,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完善和落实推动自主创新的各种政策,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加强国土资源管理特别是耕地保护,是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对发展负责。我们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全社会进一步树立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观念,坚持把保护资源与保障发展统一起来,为新一轮跨越式发展、海西两个“先行区”建设、全国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做贡献。

科学地范文篇10

不同的期刊虽然有时现已给出了自己的宣布文章的范畴,可是你只需认真地看三五期你就会发现,它们在自己的范畴中仍是有偏好的,这往往是遭到期刊修改部人员布景的影响,也就说这方面会遭到期刊人员(尤其是主编和副主编)的变动而发作改变。例如,上世纪80年代,JACS对电化学和电剖析化学的文章仍是比较推崇的,后来一直到2007年前有机化学领衔主演,近期纳米资料也有了一席之地。

前面与Bard很有关系,中心时期与主编、副主编中许多的从事有机化学研讨的学者必定有牵扯,现在结构的调整导致现在的成果!假如你的文章华而不实,请投letters,假如你的文章理论基础厚实,或许实践使用八面玲珑,请投fullpaper。一般你的文章现已具备了一级学科中心期刊的水平,那就不用为慢而苦恼,由于这些期刊为了自己的声誉而不会拖无名小辈的文章,要么直接拒回,要么一切正常进行,大都在2个月以内会有成果。

二、期刊的刊载才能

期刊的刊载才能是一些急需文章的作者们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影响因子处于连续上升的二级学科非主流期刊。这些期刊往往学术性要求不是很高很专,兴趣广泛。怎么断定一个期刊是否处于这种状况不是很难,首先能够关注它的近几年的IF,假如在2-3之间跳动性振动,忽涨忽跌,就应该当心了。然后看它每年有多少期,每期大约能发多少篇文章,再统计一下有多少在线的文章,假如你发现它每月在线的文章量大于或挨近能够刊登的文章量,那它就是一个“出不足入”的期刊,由于它为了保住IF不快速的下滑,不能增加期数和每期的文章量,能做的就是大幅度超前出书!由于它的不错的IF和较低的拒稿率,现已招引了许多专业的作者投稿,那么,修改们实践上能做的只剩下成心延迟稿件的处理进程,往往一个月左右才指使到副主编,三五个月才收拾审稿定见,修改稿没有限制提交截止日期等等!现在FoodChemistry就处于这种状况,现已出到12月份了,还有260多篇在线。不过这样的期刊仍是简略中的,条件是你很愿意和它们耗时间!如JournalofAppliedPolymerScience就是如此。

有些期刊的相关信息十分荫蔽,由于许多稿件即便录用了也在修改部不在线,在线的少量文章是即将正式出书现已校样的稿件,可是你能够经过多看一些现已宣布的文章收稿日期和正式出书日期进行核算!荫蔽性最大的是一些常常要求作者resubmission的期刊,其实标示的审稿日期之前现已折腾了作者们半年乃至一年!关于这样的期刊,仅有的办法是问问身边的其它有经历的人。

三、审稿周期

期刊的审稿周期必定程度上反映了该杂志修改部的作业状况,因而未投稿之前,新人们能够从旁边面了解你意向中的期刊对审稿人是怎样要求的。假如期刊的约请审稿信期望受约请者3-5天决议能否审稿,假如20天左右回来审稿定见,假如拒稿最好在10天以内回来定见的,应该是担任任的不错的期刊,因而如有虫友收到如此的约请,无妨拿出来同享一下。如ACS、RSC和Elsevier的部分期刊(如BB和EC等),都要求2-3天决议是否承受约请,2week返还审稿定见。而如ColloidsandSurfacesB:Biointerfaces,半个月过去了,还在提示审稿人是否预备审稿!

四、明珠暗投

有些人做的东西在自己的范畴不算优秀,假如换个视点去写文章,投到其它范畴的期刊,说不定就是一个香饽饽!例如,你是搞物理的,有很好的物理核算模型和功底,无妨挑选一个化学或生物模型使用,投化学或生物类期刊,往往又快又好。现在做纳米资料的常常将资料组成今后简略使用投给剖析化学的期刊,由于他们的资料做得漂亮,表征得具体,反而比做纯剖析的更具优势!假如你做无机资料的,研讨资料对生物相关物质的催化、分离或检测,投给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的期刊应该是不错的挑选!

五、研讨EditorialBoard

许多期刊的风格首要源于主编,其它参谋编委乃至副主编都是声誉上的副角,因而你在投稿给这样的期刊前,略微研讨一下主编是很有必要的。在google上查找一下登录他地点组织的个人主页,除了了解一下他的研讨爱好,首要是看他的group有没有专职帮手!有的现已明确指出该帮手就是为了他的期刊服务的,如:Electroanalysis的主编J.Wang和Electrochem.Commun.的主编R.G.Compton。那么投这样的杂志,最起码你的稿件处理进程是十分正常的。有些期刊是副主编担任制,并且投稿时需求引荐,那么在投稿和CoverLetter中挑选引荐副主编是十分重要的。

有些虫友以为不应该挑选我国和日原籍的,我不这么以为,凡事须区别对待。假如你对自己的文章有决心,投的是本学科主流国际影响力较大的期刊,你完全能够成心挑选他们,由于他们感觉能做到重要国际期刊的副主编很不简略,作业一般很卖力。并且与欧洲人比较,亚洲人一般是作业狂,尤其是年青的我国和日本牛人,晚上和周末是不歇息的!不过,假如你的文章存在某方面的硬伤,那么精选副主编要权衡他的学术和作业效率,两者取得平衡。比方你的基本理论不厚实,文章的亮点是办法新、取得的成果好,那么你千万不要引荐给那些常常宣布6pages以上article的专业副主编,最好选对你的方向略微擦边的其它学科的人担任你的文章。相反,假如你的作业的中心是详尽的作业,那么你就应该挑选常常指导他们的学生们做类似作业的修改们!总归,期刊的修改部不会常常改变,而投稿人挑选的期刊是改变的,因而需求灵活应变,终究挑选适宜的期刊宣布你的文章。

六、精选Reviewer

有人以为引荐审稿人只是投稿的一个环节,修改不会用你引荐的人,那么你就大错特错了!大都期刊在大都情况下是选用你引荐的审稿人的,只需你引荐的审稿人满意必定条件,这种几率就更大。因而,你投稿时不要胡乱地在你要投的期刊上复制审稿人,要带着研讨的态度去引荐。有竞争力的期刊修改一般参阅你引荐的审稿人按专业挨近程度送审,因而引荐的审稿人从前在你投送的期刊宣布过文章,修改就更简略依据他注册时供给的信息进行比对。不过假如你供给的人是该专业小有名气的学者,即便他没有投过该期刊,修改也是简略点评的,由于国际是很小的!在考虑以上要素的一起,引荐审稿人应考虑以下几点:

1.方向挨近。

2.水平不要过于悬殊,由于假如你投的期刊在你的研讨范畴十分一般,而你的学术身世又不是很耀眼,特别牛气的人很可能拒审,尤其是亚太地区的所谓牛人。

3.核实通讯e-mail,由于有些文章上的地址是学生用自己的信箱而以老板为名(我国最常见,国外不允许)通讯的,有时学生结业乃至未结业都基本不Check此信箱了。2和3常常导致审稿周期的延伸!

4.你和你老板的学术圈子。大都做学问的还能客观公平,可是有些老板树敌较多,喜爱处处攻击,或许做各种评定过于尖刻,你不得不注意逃避那些有积怨的group。

5.审稿人的布景。

第五大点挑选修改的办法在此也有用途,并且挑选审稿人的空间相对愈加广阔,因而可考虑的要素能够更多一些。这儿额定提出的主张是,当你的学科范畴有一些和蔼仁厚的长者时(从会议、其周围的人、学术圈前辈等处了解),无妨引荐一下,即便其指使学生审稿,也会给你温文的定见,并且会有一些好的主张,得益于他们的学术影响力,假如其他审稿人的定见不是特别尖利,就简略经过了。

因而,咱们若期望自己的论文处于顺畅的处理过程中,挑选期刊时也应该挑选那些按游戏规矩就事的期刊。少量期刊虽然不按一般规矩就事,可是他有自己的点评系统,也不失为不错的期刊。如BiosensorsandBioelectronics,你刚投了它,在你的文章还在处理过程中,可能你就接二连三地收到审稿约请,哪怕你是第一次投稿的新手,它用的不是引荐审稿人,而用的是数据库审稿人,不过期刊会在年底进行点评,关于那些显然有背期刊主旨进行审稿的审稿人,以及无法娴熟运用英文表述的审稿人,数据库会删去其爱好规模的信息,一起也被撤销审稿人资历!不过这仍是有坏处的,现在该杂志很难成为被广泛供认的尖端杂志,这可能是原因之一。

6.挑选精力充沛的审稿人。这很难挑选,除非你在本范畴现已摸爬了很久,不过一些社会兼职少、行政头衔少、树立时间不长但开展态势较好的课题组担任人多属此种。从亲自领会而言,由于咱们方向导师限制每届学生数,我的学生都控制在4-6名以内,再加上我没有任何兼职,只需我略微勤勉一点(每天作业15小时),不会影响任何学生的稿件,现在为止还没有超越10天返还审稿定见的工作发作,一起偶然还能够有时间到小木虫看看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