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方法范文10篇

时间:2023-04-11 04:55:41

决策方法

决策方法范文篇1

1、传统决策方法

传统的决策依据是企业是否有能力自营物流,如果企业有设施、有技术就自营,方便控制;如果某项物流功能自营有一定困难就外购。企业在进行这种外购与自营决策时,物流总成本与顾客服务水平的考虑是放在其次的,而且通常的物流外购是企业向运输公司购买运输服务或向仓储企业购买仓储服务,这些服务都只限于一次或一系列分散的物流功能,需求是临时性的,物流公司没有按照企业独特的业务流程提供独特的物流服务,即物流服务与企业价值链是松散的联系。

为什么会采用这种决策标准呢?原因在于:

(1)企业各职能部门的本位作风。库存管理部门为避免缺货希望拥有仓库;采购运输部门为方便提货、配送倾向于拥有运输设备;财务部门认为频繁的财务手续令人讨厌而偏向于企业自营物流;人事部门从员工稳定与和谐关系出发,更愿意企业不要把物流业务外部化。各部门都从局部利益出发,从本位出发,不希望给自身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2)出于对机会主义的担心。签订物流服务外购合同后,物流业务交由物流公司打理,双方的力量对比因此发生了变化。就物流公司来说,他们对非物流企业有依赖,但不强烈,充其量这笔交易是其众多交易中的一单;但对非物流企业而言,服务质量与效率将对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严重影响。因此物流公司往往利用这种有利的地位欺诈对方,在必要时会提高价格,并转向那些能满足他们利益的客户,产生种种机会主义行为,如不按合同规定的时间配送,装卸搬运过程中故意要挟等等。由于求人不自由,企业总是尽量采用自营的方式,然而这种方式却削弱了企业的竞争力:自营使企业把有限的资源浪费在与核心业务关系不大的物流上,制约了企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和巩固。

(3)害怕丧失控制物流的能力。企业总是愿意把物流业务内部化,深层的原因就是担心把物流业务外包后,丧失了控制物流的能力。这种担忧是毫无道理的,因为最佳的物流设计方案是寻求自营与外购的平衡点。没有人会建议企业必须外购一切物流业务,外购策略对外是购买价格相对较低、顾客服务水平更高的物流功能,对内则是着眼于那些能支撑本企业核心能力的物流功能。然而,这种担忧本身却令人担忧,因为管理人员在对外购物流的理解上,缺乏对物流战略意义的认识,他们不清楚哪些物流功能的自营会对本企业的发展有战略影响,哪些则没有。

总之,管理人员面对的是未知的技术、不可控的经济环境、服务提供方的易变性等一系列未能确定的因素,对决策的偏见主要来自这些不确定性因素,管理人员不清楚哪些是核心物流功能,缺乏对物流作战略分析的打算和信心。

2、Ballow开发的决策标准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非物流企业与物流公司之间的关系也在发生变化。物流公司从提供传统的公共物流服务转向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非物流企业则强调供应链管理、各职能部门的高度集成,非物流企业与物流公司更倾向于结成联盟关系,企业间的欺诈背叛行为将会受到制约,因此与这种服务关系转变相适应的决策标准也要随之改变。

Ballow注意到了传统决策标准的局限性,提出了二维决策标准。他认为自营还是外购服务决策主要基于两个因素——物流对企业成功的影响程度和企业对物流的管理能力。物流对企业成功的重要度较高,企业处理物流的能力相对较低则采用第三方物流;物流对企业成功的重要度较低,同时企业处理物流的能力也低,则外购公共物流服务;物流对企业成功的重要度很高,且企业处理物流的能力也高,则用自营的方式r1,。围绕企业战略目标,寻求物流子系统自身的战略平衡是他建立的决策标准的最大特点。尽管这样,他建立的决策标准有一个致命的缺陷:没有考虑成本的影响。一般来说,每一个特定的物流系统都包括仓库数目、区位、规模、运输政策、存货政策及顾客服务水平等构成的一组决策。因此每一个可能的物流方案都隐含着一套总成本,可用数学公式表示如下:

D=T+S+L+Fw+Vw+P+C

式中,D为物流系统总成本,T为该系统的总运输成本,S为库存维持费用,包括库存管理费用、包装费用以及返工费,L为批量成本,包括物料加工费和采购费,Fw为该系统的总固定仓储费用,Vw为该系统的总变动仓储费用,P为订单处理和信息费用,指订单处理和物流活动中广泛交流等问题所发生的费用,C为顾客服务费用,包括缺货损失费用、降价损失费用和丧失潜在顾客的机会成本,这些成本之间存在着二律背反的现象。例如,在考虑减少仓库数量时,虽然是为了降低保管费用,但是在减少仓库数量的同时,就会带来运输距离变长、运输次数增加等后果,从而导致运输费用增大;如果运输费用的增加部分超过了保管费用的减少部分,总的物流成本反而增大了,这样减少仓库数量的措施就没有了意义。在选择和设计物流系统时,要对系统的总成本加以检验,最后选择成本最小的物流系统。因此,不考虑成本的决策标准是不完全的标准。

3、第三方物流决策标准

考虑到Ballow决策标准的缺陷,本文认为在进行第三方物流决策时,应从物流在企业的战略地位出发,在考虑企业物流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成本评价。具体实施时,可遵循以下决策程序。

对第三方物流进行决策时,首先要考虑物流子系统的战略重要性。要决定物流子系统是否构成企业的核心能力,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判明:

(1)它们是否高度影响企业业务流程?

(2)它们是否需要相对先进的技术,采用此种技术能使公司在行业中领先?

(3)它们在短期内是否不能为其它企业所模仿?

如能得到肯定的回答,那么就可以断定物流子系统在战略上处于重要地位。由于物流系统是多功能的集合,各功能的重要性和相对能力水平在系统中是不平衡的,因此,还要对各功能进行分析。

决策方法范文篇2

一、我国出版业现行几种出版物发行折扣决策方法浅析

我国出版业目前采用的出版物发行折扣决策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政策折扣

政策折扣是指国家有关部门对某些特殊性出版物明确规定的发行折扣,它关系到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比如,为了减轻中小学生经济负担,我国有关部门自2000年开始,要求对中小学教材的出版实行降价减负,教材定价统一由各省(直辖市)的物价管理部门审定,并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规定发行折扣标准,即,黑白版教材发行折扣为70%,彩色版教材发行折扣为72%。对于这种政策折扣,出版单位只能不折不扣地执行,无权擅自变动。

2.市场折扣

市场折扣是指出版单位以同类出版物在市场上的平均发行折扣为标准确定的本版出版物发行折扣。目前,我国有些出版单位在确定出版物发行折扣时往往采用此办法。这种确定出版物发行折扣的办法具有许多优点,但也存在着一定的缺点。其优点是:这种随行就市的出版物发行折扣操作简单,且容易被新客户所接受,也有利于稳定老客户,出版物的发行不会有太大的风险。同时,能够较好地与出版业同行在市场上和平共处,彼此之间互不影响。其缺点是:由于出版物出版的单位不同,其成本费用的投入水平不一,且定价标准各异,若出版物发行折扣统一以市场平均发行折扣为基准,势必会造成出版单位所得收益的不平等,尤其是对于投入大,定价偏低的出版物,损失将更为严重,不利于保护实施“保本微利—低定价”办法的出版单位的经济利益,而且还会助长不遵守市场规则,任意抬高出版物定价的不良风气的滋生与蔓延。另外,若出版物市场竞争激烈,市场秩序缺少规范化,各家出版单位的出版物发行折扣各取所需,随意设定,高低不等,在这种情况下,要寻找出版物在市场上公平、科学的平均发行折扣将非常困难。

3.定价比重分割折扣

定价比重分割折扣,是指出版单位按照出版物各有关要素(包括成本、期间费用、销售利润、发行折扣)所占出版物定价(码洋)的不同比重分割后所确定的发行折扣。一般计算公式是:

发行折扣+成本比率+销售费用比率+销售税金比率+销售利润比率=100%

或者是:

发行折扣=1-成本比率-销售费用比率-销售税金比率-销售利润比率

当出版单位其他业务收入很少发生时,其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也要由出版物的定价来分摊,因此,这时出版物发行折扣的计算公式变成:

发行折扣=1-成本比率-销售费用比率-销售税金比率-管理费用比率-财务费用比率-销售利润比率

随着出版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出版经营者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以上述计算公式确定出版物发行折扣的方法越来越被更多的出版单位所采用。这种决策出版物发行折扣的方法不仅考虑了出版物的成本和期间费用的要素,同时也考虑了拟实现销售利润的盈利目标,避免了确定出版物发行折扣中的盲目性,降低了销售风险,保障了出版单位的销售收益。但是,由于出版物成本费用的核算与出版物的销售不可能完全做到同步,即使目前财务核算使用了计算机管理,当出版物发行时,最快的结果也只能够提供销售成本数字,至于销售费用、销售税金或者是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期间费用的分摊结果还必须等到期末或年底才能提供。所以在实际操作时,出版物期间费用只能根据出版单位前些年的平均分摊水平或参照市场现行的平均水平来确定。笔者认为,如果出版物近几年的定价水平比较平稳,市场竞争比较规范,则用前几年出版物的期间费用支出占出版物定价(码洋)比重的平均水平或用当前市场上的平均比率作为当期出版物的相应比率,计算出来的出版物发行折扣与预期结果才不会产生较大误差,才不会造成决策上的失误,预计的目标销售利润才不会脱离实际。但是,如果市场竞争很不规范,卖方继续实施“高码洋,低折扣”,买方对“退货没商量”仍奉行故事,出版物定价水平很不稳定,在这种情况下求得的出版物期间费用比率及销售利润比率显然不具代表性和规律性,也缺乏科学性。若以这样的指标作为确定现在出版物期间费用和目标销售利润比重的依据,计算出来的出版物发行折扣必然存在着决策失误的潜在风险。

二、两种新的出版物发行折扣决策方法的探讨

笔者试图根据出版物的盈亏平衡原理和目标盈利规则,对出版物的期间费用及目标销售利润采用按出版物销售收入比重划分的方法,来探讨出版物发行折扣决策的两种新方法。具体方法有:

1.盈亏平衡折扣

盈亏平衡折扣,是指出版单位根据盈亏界限所确定的保证出版物收支平衡的发行折扣水平,是在出版物定价、预计销售量、总成本、销售费用、销售税金确定的情况下,出版单位领导层决策某种出版物发行折扣时需要掌握、控制的盈亏临界线。也就是说,出版物的发行折扣只有高于盈亏平衡折扣,出版单位才可能获得销售利润;若等于盈亏平衡折扣,出版单位可实现收支平衡(保本);若低于盈亏平衡折扣,出版单位将会亏本。因此,当某种出版物准备批量发行之前,首先求出该出版物的盈亏平衡折扣是非常必要的,对于出版单位沉着应对市场的价格竞争、合理控制出版物发行折扣、防止盲目追风、规避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出版物盈亏平衡折扣有如下计算公式:

盈亏平衡折扣=总成本÷[定价×出版物计划销售量×(1-销售费用率-销售税率)]×100%

(1)

其中,

销售费用

销售费用率=──────×100%;

销售收入

销售税金

销售税率=──────×100%

销售收入

由于目前我国大部分出版单位的其他销售业务很少,故由此产生的其他销售收入可以忽略不计。在这种情况下,应由出版物的销售利润与其他销售收入共同分摊的出版单位的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将由出版物的销售利润全部承担,或者说要由出版物的销售收入全部承担。因此,在计算出版物盈亏平衡折扣时,还应考虑“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两个要素。于是,公式(1)则变为:

盈亏平衡折扣=总成本÷[定价×出版物计划销售量×(1-销售费用率-销售税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100%(1'''')

其中:

管理费用

管理费用率=──────×100%;

销售收入

财务费用

财务费用率=──────×100%

销售收入

同样,由于出版物期间费用核算分摊和销售收入总额核算的滞后性,公式中的销售费用率、销售税率、管理费用率和财务费用率均须参照出版单位前些年(一般是前3年)已经发生的平均水平,并结合市场和出版单位的实际经营规模来确定,如果出版单位的生产经营最近几年一直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所发生的期间费用所占出版物销售收入的比重必然相对稳定,与出版物每年的实际分摊水平不会产生太大误差。

【例】某出版社出版一种图书,定价为8元,期货订数为20000册。已知该书的固定成本为13500元,每册书单位变动成本为2.10元。若该出版社其他销售业务很少,近3年的平均销售费用率为5%,平均销售税率为4%,平均管理费用率为8%,平均财务费用率为1%。试确定该书的盈亏平衡折扣。

根据公式(1''''),

盈亏平衡折扣=

13500+2.1×2000055500

─────────────×100%=─────×100%=42%

8×20000×(1-5%-4%-8%-1%)131200

这就是说,该书发行时,如果不发生退货,其保本发行折扣为42%。若高于此发行折扣,出版社就可以盈利;低于此发行折扣,出版社就要亏本。

2.目标盈利折扣

目标盈利折扣,是指能够实现一定销售利润期望值的出版物发行折扣。也就是说,出版物按照此发行折扣销售,出版单位不仅可以收回成本费用,还可以获得所期望的目标销售利润。目标盈利折扣直接关系到出版单位财务成果与经营目标的实现。因此,科学地确定出版物目标盈利折扣非常重要。

(1)目标盈利折扣计算公式

出版物的目标盈利折扣与盈亏平衡折扣的重要区别是:前者是要让出版物盈利,要追求一定的经济效益指标;而后者是能够保证出版物盈亏平衡,收支相等,销售利润为零。因此,只要在盈亏平衡折扣计算公式的基础上增加出版物“销售利润率”这一要素,便可得到目标盈利折扣计算公式。其计算公式为:

目标盈利折扣=总成本÷[定价×出版物计划销售量×(1-销售费用率-销售税率-销售利润率]×100%(2)

其中:

销售利润

销售利润率=───────×100%

销售收入

同样,当出版单位的其他销售业务很少时,由此产生的其他销售收入可以忽略不计。故这些出版单位在计算目标盈利折扣时,也应考虑“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这两个重要影响因素。此时的目标盈利折扣计算公式则变为:

目标盈利折扣=总成本÷[定价×出版物计划销售量×(1-销售费用率-销售税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费-销售利润率)]×100%(2′)

【例】在上例中,如果增加条件“要求该书的销售利润率不低于30%”,试求其目标盈利折扣。

根据计算公式(2′)可求得:

目标盈利折扣=

5550055500

────────────────×100%=─────×100%=67%

8×20000×(1-5%-4%-8%-1%-30%)83200

此结果说明,发行此书,如果不发生退货,平均发行折扣只要不低于67%,就可以实现不低于30%的销售利润率指标。即,出版社至少可以获得32160元的销售利润。(8×20000×67%×30%=32160元)

(2)出版物销售利润率的确定

决策方法范文篇3

关键词:经济管理;决策分析;方法

企业在经济管理过程中,管理者需做到决策的科学性,明确自身的职责,为企业未来的发展科学规划,才可引领企业朝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对于企业来说,正确的举措和企业的长远发展以及经济效益联系密切,可真实的反应出客观经济的发展规律,利于企业管理者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出决策。

一、经济管理中的决策原则分析

各个企业的短期发展目标和长期发展目标,和企业的决策工作联系密切。尤其是伴随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日渐成熟,增加了企业的决策难度。企业无法在凭借经验进行决策,面对日渐复杂的市场、经济的复杂性和多边形,如果企业单纯的凭借经验去管理,那么定会导致企业决策片面化,阻碍企业发展的同时,也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因此,各个企业必须注重决策,依据以下不同原则,利用经验判断法和试验方法以及归类方法等去决策,以维持经济的稳定发展,以维持经济的协调发展。(一)信息准全的原则信息为经济活动中的决策基础。必须掌握充分的基础信息,才能对信息仅系统性的归纳、比较、整理和选择,才能取其精华去其糟泊,才能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加工和制作,这样才能够做出更加科学的决策。(二)可行性的原则任何一个经济决策均是为了实施制定的,因此必须确保决策的可行性,需把实际作为立足点,谨慎论证,全面的审定和评估,确保其可行性,保证决策的准确性和科学化。(三)集体决策的原则首先,一方面可把集体领导原则与民主集中制原则应用于经济决策中。其次,可把咨询参谋机构应用到决策中。(四)对比选优的原则正确、科学的决策需要建立在各种方案优劣比较基础上,从各个方案中选择出最适合的,强化决策效果。

二、科学决策程序和步骤分析

(一)调查分析,发现问题。调查分析,找到问题并对问题进行探讨和论证,利于企业管理者做出正确的投资和经济发展决策。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决策为起点,要想发现问题和确认问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问题的确认较为严肃,必须借鉴马克思主义各理论与方法作为指引,通过现代化技术手段。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依据事实和具体分析,结合企业经济活动的外部与内部环境进行全面的调查和研究。(二)系统分析,明确目标。企业领导人员需深入进行系统化的分析,才可确保经济决策各目标的科学性,如果企业决策目标选择失误,必将影响企业经济举措结果,阻碍企业的发展。(三)资料的收集,科学预测。对于企业决策系统来说,信息系统发挥着决定性作用,其作为神经系统,一旦缺失将影响决策的准确性,导致决策失误,出现经济管理混乱等问题。(四)拟定方案,综合评估。首先,进行可行性的研究。注重分析各个方案的财力、财力、物力以及各个不同制约条件可能带来的影响,分析是否具备成熟的技术以及经济依据。其次,对协调性进行分析。需结合经济系统处理的效果,判断经济决策制定的合理性,结合时间结构的关系。空间结构的关系等不同方面的关系,判断方案的协调性,确保方案可以带动经济去协调运转。再次,对效果进行综合性的评价。效果的全面评价,需涵盖两个方面得到内容,首先需要研究那些备选方案为经济客体性能可能带来的影响,也要对备选方案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进行综合评价。这样才能确保方案的可行性,以免由于方案漏洞,为后续的实施带来不良影响。最后,分析潜在的问题。需针对每个方案去评估,分析可能发生的问题,并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探讨预防举措。利于出现问题时,利用合理的举措去补救。此外,也应针对认为因素进行估测,分析人的因素于决策中带来的影响。

三、决策实施与运作方法分析

(一)制定实施的计划。针对实现的目标设计最优方案,制定详细实施计划,落实责任制度,明确每个部门职责,明确分工以及各任务,严格要求各个部门依据责任制度去落实自身的职责。此外,实施定时间、定人员、定数量、定任务等不同制度。合理安排时间和进度,确保每个层次均贯彻总目标的要求,落实好各个细分化得到目标。(二)落实责任,构建组织。建立各相应的组织,依据方案具体要求,严谨规划人才,把经验丰富、素质高,理论知识丰富的工作人员,安排到关键工作岗位中。同时,企业也要对各级部门的工作人员行为进行约束,落实责任制。(三)统一思想,宣传动员。思想的统一和宣传动员工作,必须彻底和深入,在企业内部利用多样化的形式进行宣传,如企业会议、构建企业文化等形式进行宣传。并在工作中要求各个工作人员思想的统一性、团结协作、共同执行依此来实现企业发展最终目标,发挥工作人员最大的优势。(四)反馈信息,跟踪决策。在决策期间,受到主观情况的营销,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偏离目标的问题,影响决策的科学性。因此,为了避免出现此类状况,需针对决策的修正、检查、追踪等方面,构建一整套问题的解决方法,确保决策与结果的一致性。

四、结束语

现代经济的发展各要素联系密切,纵横交织,相互制约和联系密切,只要其中一个要素出现问题,就会影响整体经济的发展。因此,对于企业来说各领导在做出重大决策时,应秉承盖度高度对企业负责的态度,依据具体方法,统一思想,宣传动员,制定实施的计划程序和原则进行决策,反馈信息跟踪决策,把决策失误率降到最低,获得最大的社会与经济效益,在现代经济中良好生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焦莉萍.浅析经济管理决策分析方法之层次分析法[J].科技经济市场,2017(03):106-108.

[2]马本庆.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决策技术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16):19.

决策方法范文篇4

[关键词]固定资产投资证券投资决策方法

投资是企业重要的财务活动之一,它通常是指企业将一定的财力和物力投入到一定的对象上,以期在未来获取收益的经济行为。投资活动可以按多种标准进行分类,其中按投资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直接投资又称为实物投资,是指直接用现金、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进行投资,直接形成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能力。直接投资往往数额大,回收期长、与生产经营联系紧密。

间接投资一般也称为证券投资,是指用现金、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资产购买或取得其他单位的有价证券(股票、债券等)。

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大小和技术的先进程度、证券投资的规模大小和投资对象的合理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经营和发展的潜力,因此,对固定资产投资和证券投资决策方法的研究和使用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固定资产投资决策

1、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方法。如前所述,固定资产投资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由于它投资数额大、投资回收期长、一经决策和实施就难以改变,因此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成败与否后果深远。实务中,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时,一般都要提出几种投资方案,进行反复比较后从中选取最佳或最合理的方案,这就需要运用净现值法、内含报酬率法、现值指数法、投资回收期法、平均报酬率法等投资决策方法,但现行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对固定资产投资主要采用净现值(简称NPV)法。所谓净现值是指投资方案的未来现金流人量的现值和现金流出量的现值的差额。用公式可表达为:

NPV=∑CIt/(1+i)t—∑COt/(1+i)t

其中:CIt表示第t年的现金流入量;COt表示第t年的现金流出量;i表示预定的折现率。

净现值法的决策规则是:在只有一个备选方案的采纳与否决策中,净现值为正者则采纳,净现值为负者不采纳;在有多个备选方案的互斥选择决策中,应选用净现值是正值中的最大者。

2、对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方法的说明。不难发现,净现值法与其他方法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净现值法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能够反映各种投资方案的净收益,即以各种投资方案收益的大小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因此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2)净现值法与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相一致。投资方案的净现值就是该方案能够给企业增加的价值,因此要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目标,就必须在多种备选方案中选择净现值最大且不小于零的投资方案。

因此,现行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主要采用净现值法进行固定资产的投资决策。

二、证券投资决策

1.证券投资决策方法。证券投资决策的目标就是将投资收益和投资风险风险联系起来,对二者进行权衡后选择最为合理的证券进行投资。因此,证券投资决策主要是讨论如何在规避风险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获取证券投资收益,这就是著名的投资组合理论。投资组合理论最初由马考维茨(HMarkowitz)于20世纪50

年代创立,后经威廉•夏普(WSharpe)等人发展,主要运用证券投资回报率的期望值E和系统风险系数β两个指标表示一个证券(或证券组合)的投资价值,以此为基础的分析被称为“E—β”分析。

证券投资组合的风险可以分为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风险,即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系统风险又称为不可分散风险或市场风险,是由于一些会影响到所有公司的因素如战争、通货膨胀、经济衰退、金融危机、国际市场的变化引起的风险。这些因素对任何企业来说,都是不可避免的;非系统风险又称为可分散风险或公是指发生于个别公司的因素如新产品开发失败、失去一项重要合同、重大项目投标的失败、竞争对手的出现、生产工艺技术的老化等所造成的风险,此类风险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投资来分散或消除。

2.对证券投资决策方法的说明。资本市场理论和实践研究表明,证券的回报率和系统风险之间存在着很高的相关性,即风险与收益对等,高风险可以用高回报来补偿,而低风险则伴随着低回报。在完全有效的资本市场中,证券的价格反映其价值,证券的价格在任何时刻都应与其价值相符,因此购买或出售证券只能获得与该证券的系统风险相一致的回报率。也就是说,证券投资的净现值等于零。因此证券投资决策不能用净现值作为评价指标,而应采用“E—β”分析法。

综上所述,对固定资产投资与证券投资决策方法的差异归纳为以下几点:

(1)现行企业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对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主要采用净现值(NPV)法,而对证券投资决策则采用回报率与风险(E—β)分析法。

(2)只有当固定资产投资方案的净现值不小于零时,才有可能接受该方案,而证券投资方案的净现值一般为零。

(3)由于证券市场的竞争性远远高于产品市场,使得证券市场能够迅速达到竞争性均衡状态,因此,证券投资的平均租金高于零;而产品市场或者因为存在垄断和寡头,或者因为某个或某些企业的创新而使得该行业调整到竞争性均衡状态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固定资产投资可以赚取经济租金。

三、原因分析

1.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角度来看。上面的分析似乎表明固定资产决策和证券投资决策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决策类型,其实并非如此,两者实际上都使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来量化风险。

威廉•夏普1964年开创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italAssetPricingModel,简称CAPM)被认为是财务管理学形成和发展中最重要的里程碑,它的出现第一次使人们能够对风险进行定量分析。这一模型为:

Kj=Rf+βj(Km—Rf)。

式中:Kj表示第j种股票或第j种证券组合的必要报酬率;Rf代表无风险报酬率;βj表示第j种股票或第j种证券组合的β系数;Km表示所有股票或所有证券的平均报酬率。

可见,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简单、直观地揭示了证券的期望报酬率与风险之间的关系。

例:当前的无风险报酬率为6%,市场平均报酬率为12%,A项目的预期股权现金流量风险大,其值β为1.5;B项目的预期股权现金流量风险小,其β值为0.75,则:

A项目的必要报酬率=6%+1.5×(12%—4%)=18%

B项目的必要报酬率=6%+0.75×(12%—4%)=12%

因此,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是证券投资分析的直接工具,应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可以直接预测证券投资组合的期望报酬率;而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中,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同样发挥作用,即可以用于估计固定资产投资方案的机会成本,固定资产投资方案的风险越大,资金的机会成本也就越大。如果固定资产投资方案的净现值大于零,就说明该固定资产投资方案的期望报酬率大于资金的机会成本。

因此,无论是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还是证券投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都是一个有效的工具,所不同的是,在证券投资决策中,资金的机会成本就是该证券投资的期望报酬率;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中,用估计的资金机会成本作为折现率对固定资产投资方案的预期现金流量进行折现,计算其净现值,并根据计算结果的大小对投资方案作出取舍。

2.从经济租金和有效资本市场假说的角度来看。

决策方法范文篇5

关键词:非负条件约束;证券投资;树形模型机;最大化利益

组合证券投资指的是将手头资金分别投在多种证券,实现最大化利益的一种投资方法。在当今的投资证券的风险评估中,评价风险的指标分为两种:第一种是投资收益的平均值R,第二种是投资收益率的方差值σ2。其中评估证券是否盈利的指标为R,其也是证券风险程度的指标。有相关的研究表明,在给定预设的收益率条件下,选择组合投资证券的方法,能够最大化地实现盈利。但是该研究并未研究投资比例系数符号这一重点问题。出现负值的比例系数,代表着需要卖出相关的证券,这种方式在某些情况下是无法实现的。因此研究比例系数为非负的投资证券的方法,是很有必要的。因此本文在该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模型,计算相关的投资系数比例,从而实现在非负的条件下,使获得的利益最大化。

关于组合证券投资相关模型Markowitz

曾建立相关的组合投资决策模型,为现代的组合证券投资理论的形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相联系的理论中,评价证券的指标主要有两种,投资收益的平均值R为第一种指标,第二种是收益率的平方差值σ2。其中R的大小能够评判证券的盈利程度,σ2的大小能够评判证券的风险程度。证券投资人确定证券投资策略的模型如下。该模型添加限定条件即不允许出现卖空证券,研究表明该模型存在最优解,且最优解具有唯一性,并且计算出了该模型的最优解的树形算法。

优化模型需要满足的相关定律和最优解过程

优化模型的最优解假设为XB,基础模型的最优解假设为XA,两个最优解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总结为以下定律。定律1:当基础模型的最优解XA≥0的情况下,XA和XB二者相等;当XA出现负数的情况下,XB中必定存在分量是0的情况,表明在先前选定的相关证券当中存在不符合该模型的证券,需要将该证券抛弃。抛弃掉该证券后最优解的XB再次与XA相等。定律2:在不允许卖空并将多余的证券抛弃后,该模型中的向量数值是确定证券组合是否为多余证券的唯一标准。当向量的数值为0时对应的证券为多余证券需要抛弃。进一步验证多余证券的存在性,建立模型,模型表示方式如下:0+XA是优化模型的可行解,但这一结果又和XB作为优化模型的最优解产生冲突。因此表明当Z0为0时,同时满足上述两个条件,验证出当多余证券抛弃后,最优解XB再次与XA相等,这一定律存在。定律3:不妨设局部的证券组合为经过筛选过的、从全部组合中舍弃部分多余的组合而组成的组合,那么在局部中多余的证券在全部组合中也是多余证券。同时,局部证券在全部证券的组合中也是多余的。因此,该证券在局部证券组合中仍是多余的。由定律可知,全部证券组合抛弃几条多余组合后可组成局部证券组合,结合定律2所述向量为0时该证券为多余证券需要抛弃。有相关的研究根据定律1为相关的理论基础,得到了求解的树形算法。该算法的实质是枚举法,一步一步地将多余的证券进行抛弃。根据定律2和定律3可以进一步地优化树形计算法,不再需要在组合中的全部证券选择多余证券,只需要在比例系数为负数的相关证券中选择就可以了,这样大幅地降低了人工,减少了相关搜索的计算量,从而能够快速地分析出最佳的投资证券的组合方式。

改进的分析方法

改进的树形计算方法的具体过程如下:根据模型的形式出发,最重要的找出模型中的非约束条件下最优的一种投资比例的向量值。例:当不存在负分量时不分枝;存在R个负分量,就从原来的组合结构中对应地剔除一种负分量证券。当抛弃掉一种负分量证券后,整个模型中就只存在R种可能性,同样也标志只能形成R个n-1种证券组合。分别作为根节点的分枝,成为根节点后的第一层节点。第二层节点的形成和第一层相同。然后再按照之前的步骤依次地展开下去,直到不再出现新的分支结点为止。当没有非负约束最优投资比例向量出现负数时,可对节点处的证券组合进行风险评估,由于模型经过了优化,得到的最低值的节点就是证券在非负条件约束下的最优组合方式。定律2和定律3可以进一步地确保上述的树形计算方法中肯定有一条最优的组合方式,这种改进方式的基本实现方式就是根据相关的限定构建出一棵树形的结构。定律4:当证券组合中的证券数量减少时,最优的证券组合方式的风险趋于平稳或者逐渐增大。层最优解:某一层中当满足投资比例系数向量不是负数时,最优证券组合也就是风险最小的组合。按照分析树形结构的过程:逐层分析树形结构和之前改进树形结构的基本实现过程相同,只是对每个结点还需要带入到优化模型中进行计算,当完成每一层的树形结构时,应及时找出对应层的最优解和该层风险最小的证券组合方式,并且根据以下进行进一步的判断。分析到树状结构的某一层时,当该层的最优组合方式的风险为该层节点中风险最小的节点时,应停止分析、或当分析到树状结构的某一层时,该层所有节点的风险值仍大于已分析出的各层最优的风险值时,也应停止分析。分析出来的最小节点,即为最佳的投资方式,根据该投资方式可以有效地实现风险最小化及利益最大化。

选取相关实例进行计算分析

假定该实例为一个四元证券组合,该证券的收益率分别为0.13、0.055、0.14和0.19,根据相关的风险率可以得到如下的方差矩阵:假设此时的投资人想要的收益率为0.18,将该组合带入优化模型中,可以计算得到XB=(0.1667,0,0,0.8333)T。根据该计算的结果可以得知,假如投资人想要获得0.18的收益率,那么他将要在证券1中投入将近17%的投资比例,在证券4中投进入83%的投资比例,而证券2和证券3在该实例中为多余证券,因此不在这两种证券中投入任何的资金。按照这种方式进行投资可以实现收益率为0.18并且该方式投资的风险值最小。

结束语

本文在Markowitz建立的模型基础上和相关证券研究人员优化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关系推进。分析并得出在允许卖空的最优投资比例向量和不允许卖空的非负投资比例约束条件下,最优投资比例向量的优化树形算法。该算法能够快速地得出最优的投资方式,同时还指出了在案例中哪些为多余证券,并分析该如何投资实现最大化的盈利。本文还尽可能地简化了构建模型所需的工作量,这对于组合证券优化决策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马永开,唐小我.非负约束条件下组合证券投资决策方法的进一步研究[J].预测,1996(04):53-56+63-74.

[2]唐小我,傅庚,曹长修.非负约束条件下组合证券投资决策方法研究[J].系统工程,1994(06):23-29+38.

[3]张京,马树才.非负约束条件下组合证券投资决策的二次规划计算方法[J].预测,1998(04):45-47.

决策方法范文篇6

关键词:循环经济:投资决策;方法选择

引言

当前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社会企业的发展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循环经济作为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注重企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以环境保护和资源最大化利用为主要内容,促进社会经济稳定持续的发展,企业作为经济市场的核心主体,必须将自身的经济发展目标与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结合在一起,要用最少的资源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在眼光放宽放远,而不是盯着眼前的利益。

1.循环经济投资决策与意义

循环经济的首次提出是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K•波尔顶提出的,它的主要含义是指在人类、自然资源以及科学技术的整体系统中,各项资源的投入使用、社会企业的经营生产、产品消费的整个过程中,将过往完全要依靠于资源过度消耗的线形增长经济[1],成功转换为依赖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绿色经济。循环经济模式在我国的发展要追溯到上个世纪90年代,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对于社会循环经济发展的研究实践力度不断加大,从各个角度分析了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循环经济作为一种通过高效率循环利用资源的经济发展模式,坚持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主要原则[2],实现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同发展。在循环经济模式下,企业的投资决策要充分考虑到生态环境、资源合理利用以及社会影响等外界因素,这样有利于企业稳定持续的发展,用最少的资源创造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由于企业在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要全面考虑到各个投资项目的成本和效益问题,能否使资源最大化得到利用,降低对社会生态环境的破坏,从而导致企业的投资决策难度加大,一旦决策失误将会造成企业重大的经济损失。因此,企业如何在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做出正确投资决策是相当重要的,直接关系到企业未来长远的发展。

2.循环经济投资决策的特点与目标

2.1循环经济投资决策的特点。循环经济投资决策的特点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点:1)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和谐发展。在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下,企业的投资决策不仅仅要考虑到自身经济效益的创造,更要注重经济与社会生态环境及资源的协调发展,要在最大化利用资源、降低对环境破坏前提下,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2)利益关系人增多。循环经济投资决策方法的选择不再仅仅只关系到企业和投资人的利益,同时还关乎到当地群众居民的利益。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下,企业的投资决策活动会影响到社会群众居民的生活,造成环境一定程度破坏,因此居民也成为了利益关系人,企业在循环经济投资决策中必须考虑到社会的环境保护组织[3]。3)成本分析范围增大。传统的经济模式发展中,企业的项目投资决策往往无需重视社会因素和环境的影响,只要考虑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而当前的循环经济要求企业必须关注到投资决策成本的范围,要有效降低投资的风险。

2.2循环经济投资决策的目标。循环经济投资决策的目标主要包括了三个:1)财务收益目标。在企业传统的项目财务收益分析当中,企业往往只要考虑到项目能够创造出的经济效益以及所要承担的成本费用,只要明确项目的投入和产出关系,项目优劣性的判定依据为单一的企业账本上财务数字信息[4]。企业只关注到项目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严重忽视了资源的利用率问题和环境破坏影响问题,不会倡导大力发展新能源技术以及新型材料技术。2)生态环境质量目标。循环经济的发展就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共同发展,生态环境作为企业经济发展最为依赖的物质基础,理应得到企业的高度重视。因此,企业在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下,必须将投资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归入为考察范围内,要注重用最低的成本、最少的资源创造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要积极引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使得各项废弃物能够得到二次利用。

3.循环经济投资决策方法

3.1全部成本评价法。全部成本评价法的英文简称叫做TCA,它作为一种企业在资本预算分析中综合考虑环境成本的投资决策方法,需要企业对整个项目的所有收益和成本进行长期综合的财务分析,全部成本评价法打破了传统资本评价法的弊端,进一步扩大了企业的成本和受益范围。全部成本评价法虽然无法有效提高企业所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创造能力,但是能够让企业经营管理者更加明确清晰项目成本和效益的形成,从而有利于社会的环境保护投资项目能够与其他投资项目进行良性竞争。

3.2多准则评价法。多准则评价法作为一种普遍被应用的投资决策方法,它的具体实行是经过在价值函数和决策函数计算投资方案在各准侧下的前景值[5],然后根据加权平均得出投资方案的前景值,最后对这些前景值进行比较排列,得出最佳方案。此种方法的应用能够有效帮助企业在无法将社会影响以及所有环境因素加以货币化的状况下进行科学投资决策,企业在对各个项目结果目标权分析后,能获得自己最需要的投资方案。

3.3投资风险评价和不确定性分析法。投资分析评价和不确定性分析法是指企业通过采用敏感性分析对所选择投资项目的不确定性和环境分析进行科学评价[6],此法能够有效判断出投资项目评价指标对不确定因素的具体敏感程度。与此同时,方案评价法可以为企业投资决策管理者提供全部的可能预选方案,从而有效辅助决策者对于不同方案的比较,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3.4利益关系人价值分析法。利益关系人价值分析法是一种在投资决策过程中事先考虑利益关系人为方案所定的价值,综合财务分析和非财务分析,为企业的决策者提高真实可靠的依据,全面掌握了解投资方案的所有价值,从而成功防止不确定性对投资决策的影响。利益关系人价值分析法有效解决了传统贴现财务指标评价中将所有成本与收益风险视同的不足之处,综合考虑了项目的成本和收益风险,有利于企业的循环经济发展,项目投资决策的结果与各个利益关系人的需求保持一致性。

4.循环经济投资决策的应用

4.1完善循环经济会计制度。国家政府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到循环经济会计制度的完善工作,要发挥好自身的引导作用,加强与经济市场企业的合作与交流,有效建立起在循环经济理论指导下的企业六要素的确认和计量与原则,严格监督规范企业的薄记方法。与此同时,要合理构建出完善的披露循环经济会计信息的财务报告体系[7],对于企业财务会计报表的格式、内容以及填写方式都要严格按照要求来。企业的发展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要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循环经济意识,用最少的资源创造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市场监管部门要不断完善各项循环经济法律法规制度,建立起健全的循环经济信息披露,加强对企业投资项目的监督和管理,有效避免企业开展破坏生态环境、影响社会稳定的投资活动。

4.2提高企业循环经济意识。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资源被大势开采利用,为了更好促进国家和谐稳定的发展。社会企业投资决策者应该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关注到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企业要定期组织员工开展专业的循环经济教育活动,培养员工良好的循环经济意识,在工作生活中树立环境保护意识,使各项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企业不应该仅仅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忽视了长远的发展,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对员工的监督管理工作,不浪费任何资源,提高员工实践环境管理的直觉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企业的资源利用率,促使企业经济和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4.3制定正确的投资战略。企业在投资战略的制定过程中,要全面考虑到自身的发展情况,从实际情况出发,将有限的企业投资成本资金投资在最佳项目方案当中,企业可以根据项目的效益性和成本性进行综合判断分析[8]。只有在全面认识到循环经济模式下,企业才能科学合理的选择应用投资方法,做出最正确的投资战略类型、投资时机以及投资规模的选择。循环经济追求的是可持续发展,企业在对项目进行投资决策时,要坚持做到多目标决策,实现企业经济的全面发展。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循环经济投资方法选择应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企业循环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和谐稳定发展。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不能忽视了投资项目对居民环境的破坏,企业要提高自身的循环经济意识,积极引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不断提高各项资源的利用率,控制项目所产生的污染物,成功实现循环经济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任枫,汪波,段晶晶.投资项目财务评价绿色指标体系的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53-56.

[2]段红霞等.四川大足县森林的环境经济价值评估[J].中国的环境经济学:从理论到实践.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10(08):36-38.

[3]王京芳,王露,曲莎.优化企业环保项目投资决策的方法探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1):159-163.

[4]徐从燕,赵善伦二2002年山东省大气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估算.上海: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l):15-18.

[5]郭晓梅.环境管理会计研究将环境因素纳入管理决策中[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03):53-56.

[6]孙元欣,徐勇谋.投资项目评价理论、方法与案例[J].上海:上海科技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3):74-76.

决策方法范文篇7

【关键词】税务筹划增值税决策方法

笔者在授课参阅《企业税务筹划理论与实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盖地主编,2005年1月第一版)时,发现其中一案例存在问题,本文在分析案例的基础上,探讨税务筹划的决策方法。

一、案例分析

案例如下(教材P107):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03年12月,公司将1000平方米的办公楼出租给乙公司,负责供水、供电,每月供电8000度,水1600吨,电的购进价为0.4元/度,水的购进价为1.25元/吨,均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甲公司应如何进行税务筹划?教材解答如下:方案1,双方签署一个房屋租赁合同,租金为每月150元/平方米,租金包含水电费。

则该公司房屋租赁行为应缴纳营业税为:150×1000×5%=7500元。同时购进水电的进项税额不能抵扣,因此应作为进项转出,即相当于负担增值税:8000×0.4×17%+1600×1.25×13%=804元。该企业最终应负担营业税和增值税合计为:7500+804=8304元。

方案2,甲公司与乙公司分别签订转售水电合同、房屋租赁合同,分别核算水电收入、房屋租金收入,并分别作单独的账务处理。转售水电的价格参照同期市场上转售价格确定为:电每度0.6元,水每吨1.75元。房屋租赁价格折算为每月每平方米142.4元,当月取得租金收入142400元,电费收入4800元,水费收入2800元。

收该企业的房屋租赁与转售水电属相互独立且能分别准确核算的两项经营行为,应分别缴纳营业税:142400×5%=7120元,增值税(4800×17%+2800×13%)-804=376元。

该企业最终应负担营业税和增值税合计:7120+376=7496元。两方案税负相差:8304-7496=808元。

该解答方法有以下问题:

1.两方案本身的问题。按方案1,承租方共支付150000元;而按方案2,由题意承租方购买水电要支付增值税,所以共需支付租金及水电价税合计:142400+4800×(1+17%)+2800×(1+13%)=151180元。与方案1相比,多支付1180元,即水电的增值税部分。而从题意来看,承租方购买水电是用于办公,而不是用于生产,是不能抵扣进项税额的,即与方案1相比,承租方在方案2中要多负担费用1180元,所以对承租方来说,两方案不具有可比性(若承租方购买水电用于生产,且为一般纳税人,则多支付这笔钱是可能的,两方案具有可比性,但本案例中已明确是用于办公,所以不能抵扣进项税,两方案不具有可比性)。要使两方案对承租方是相同的,方案2中租金应降为142400—1180=141220元。以下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将方案2租金降为141220元,使两方案对承租方相同时,分别签订转售合同和房屋租赁合同仍优于方案1。

2.假设承租方对两个方案没有偏好(或没有选择权),教材中的解答也是错误的。教材的解答中方案1考虑的是“负担”的营业税和增值税合计,而方案2考虑的实际是“缴纳”的营业税和增值税合计。对两方案作不同的比较,只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只有对同一项目进行比较,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若比较两方案“负担”的两税合计。教材中方案1的思路是:支付给销售方的增值税不能抵扣,则也应作为“负担”的增值税。若以此思路考虑方案2,则方案2中支付给销售方的增值税和支付给国家(即缴纳税款)可由转售水电时收取的增值税抵消,从购买方收取1180元增值税,抵消支付的增值税804元和纳税376元,所以“负担”的增值税为804+376—1180=0元,即方案2“负担”的两税合计为7120元,两方案相差8304—7120=1184元。

若比较两方案“缴纳”的两税合计。缴纳税款指按税法规定的应支付国家的税款,而购买货物时“支付”的增值税并不是“缴纳”的税款。所以方案1只缴纳营业税7500元,方案2缴纳两税合计7496元,两方案相差7500—7496=4元。但如前文所述,两方案的差别不仅在于缴纳税款的多少,方案2中还向承租方多收增值税款1180元,两部分差额之和为1184元,与比较两方案“负担”的两税之和相等。笔者在讲授增值税时强调购买购买货物时“支付”增值税、销售货物时“收取”增值税,而只有在将税款交给国家时才能叫“缴纳税款”,从本案例也可以看出它们的区别。

如前文所述,两方案不具有可比性,这样的方案设计脱离了实际,在教学中只有比较可行的方案才有意义。若要使两方案有可比性,方案2中租金应降为141220元,这样方案2比方案1节税4元,仍优于方案1。

二、税务筹划的决策方法

税务筹划是通过事前的决策,实现税收负担最低化和税后利润最大化的活动。在税务筹划中,如何进行决策,选择适当的筹划方案,直接决定了税务筹划的成果。从上述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可以有多种方法进行税务筹划方案的选择。

1.比较不同方案的现金流量。税务筹划本质上是一种理财活动,可以借用财务管理中比较现金流量法进行税务筹划决策。

两方案均要购买水电支付价款5200元、增值税804元,所以这部分为无关现金流量。方案1相关现金流量为:支付营业税7500元、收取租金150000元;方案2相关现金流量为:收取租金142400元、转售水收取4800元、转售电收取2800元、转售水电收取增值税1180元、缴纳增值税376元、缴纳营业税7120元。两方案差额现金流量为(142400+4800+2800+1180—376—7120)—(150000—7500)=1184元。

比较现金流量法是财务管理学科中的基本决策方法,它的的逻辑最严密,综合考虑了各种因素,是最完善的方法。

2.比较不同方案的会计利润。方案1的收入即为房租收入150000元;相关费用包括营业税、水电的成本5200元和购买水电支付的不能抵扣的增值税804总计13504元,利润为150000—13504=136496元。方案2的收入为房租142400元、转售水电的收入7600元总计150000元,支付的增值税可以抵扣,不影响损益,所以费用为营业税7120元、购买水电的成本5200元总计12320元,利润为150000—12320=137680元。两方案之差为1184元,与前述结论相同。

在应用比较会计利润法时要注意两个问题:

2.1方案的会计利润与现金流量的差别是由于增值税造成的。纳税人销售货物收取的增值税不构成其收入,采购货物时支付的可以抵扣的增值税也不属于费用。这是增值税独特的税制决定的,这一点也需要在增值税的税务筹划中注意。

2.2在本例中,计算会计利润时没有考虑其他如折旧等费用,只考虑了与决策有关的费用,这里的会计利润不是完整意义上的会计利润,因此这种决策方法只可用于决策,但理论上并不严密。

3.比较不同方案的纳税额。这是税务筹划决策中应用最多的一种方法。前文已计算出本案例中两方案纳税差额为4元。但这种方法的缺陷是没考虑其他尤其是影响现金流量的因素。所以这种方法适用于其他方面都相同,只有缴纳税额不同的情况下采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税务筹划中,由于增值税价外税的特征,要注意区分负担的税款和应缴纳的税款。税务筹划的决策可以比较各方案的现金流量、会计利润或纳税额,各方法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其中最完善的方法是比较现金流量法。

参考文献:

决策方法范文篇8

关键词:环保技术创新方法

山西省是中国最大的炼焦用煤炭资源基地,也会使山西省成为中国最大的焦炭生产基地和世界最大的焦炭出口基地。2000年世界焦炭贸易量2510万吨,中国出口1520万吨,占世界焦炭贸易量的60%。其中,山西焦炭出口占中国焦炭出口量的80%,占世界焦炭贸易量的48%,山西焦炭是世界焦炭行业的龙头,其焦炭产量占到全国的40%,约占世界焦炭产量的20%,焦炭出口量占全国焦炭出口量的80%,并且天津口岸的山西焦炭价格已经成为国际贸易的基准价。可见焦炭对于整个山西省的重要性。而进行煤炼焦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焦炉煤气,如何有效环保的对焦炉煤气进行回收利用,如何对新上项目的综合价值进行评价,正是本文所要研究的重点。对待上新项目的环保性能、经济性能进行评价,从而做出准确的投资决策使我们所关心的。

一、NPV评价方法

净现值法(NPV):是评价投资方案的一种方法。该方法是利用净现金效益量的总现值与净现金投资量算出净现值,然后根据净现值的大小来评价投资方案。净现值为正值,投资方案是可以接受的;净现值是负值,投资方案就是不可接受的。净现值越大,投资方案越好。净现值法是一种比较科学也比较简便的投资方案评价方法。我们知道传统的项目评价中对于投资决策分析而言,主要是采用这种净现值法,这种方法也曾经被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资本资产投资管理学院的DondleL.MeeDer提出并且利用这种方法用于投资决策具有严重局限的概念中,因为它是以投资决策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还原为前提的,也就是说项目的投资在市场条件恶化时,能够以某种方式还原,如果不能还原,则是一个要么投资,要么永远都不投资的决策,而如果公司现在不进行投资决策,那么它将永远失去投资机会。但是人们普遍认为,净现值法利用现值可加性原理,运用数学方法进行演绎计算,应该是一种最理性、最科学的分析方法,是投资决策分析中的法宝。

但是就我们所要研究的环保类项目的投资决策而言,净现值法只是用于静态的投资项目分析,对于动态的多投资阶段的项目显得有些不足,得到的评价结果势必也是有局限性的。就焦化产业中的焦炉煤气利用技术的选择与比较中,关键是如何确定折现率,这也是一大难题,可以说,到现在为止,这不得不依靠我们的主观判断,其道理就像任意多的已知数与一个未知数相加其结果还是未知数一样简单,在净现值为零的情况下,向左向右稍微调整某个因素,净现值就能变成或正或负。还有一个重要问题是焦炉煤气的利用技术的产生过程有其特殊的局限性和特点。焦炉煤气是指用几种烟煤配成炼焦用煤,在炼焦炉气中经过高温干馏后,在产出焦炭和焦油产品的同时所得到的可燃气体,是炼焦产品的副产品。对于单一焦化企业的主营业务就是焦炭生产和销售。而对那些利用焦炉煤气生产其他工业产品是由于国家环保政策法规的要求,故其计算时,当其净现值为零或者是负数时,也都可以投资。但是在什么范围内进行投资需要新的算法和条件,这也就是本文最终所要传达的信息。

二、实物期权定价模型

实物期权分析法是指企业或者是个人在进行投资决策时拥有的、能根据决策时尚不确定的因素,改变行为的权利(期权)进行投资可行性分析的方法。麻省理工学院FaimoK.Lamalain分析:如果投资者对某个投资项目进行首轮投资后,若该项目盈利前景良好,将能降低投资者进行第二轮投资的成本,而如果第一轮没有投资,今后想再投资该项目或进入该投资领域就要付出相当高的成本。在进行投资时还要考虑应用动态规划中的整数规划进行投资时机的选取。可以看出,期权法强调了投资是分阶段进行的,投资资金往往并不是一步到位,而是先投入先期部分资金,生产销售该产品,同时继续对产品的性能、技术进行研发和改进,这可以减少投资者的潜在损失,其价值远远大于一次性投入的情况。这种方法就是针对项目的发展动态过程,根据项目开始投资后,管理者能够收集到更多的关于项目进程和最终产品市场特征的信息。后继的商业化过程是在前期的成功基础上实施的,是可以选择的;当新的信息不断到达,项目投资回报率不确定性逐渐消失时,管理者可通过修正最初投资策略,提高项目的价值和限制损失。如果项目成功,企业能从中获得巨大的投资收益;如果不成功,企业至多也是损失项目投入的沉没成本,相当于期权的成本。

对于期权定价模型而言,焦炉煤气的利用技术中,只有以焦炉煤气作原料生产甲醇这项技术可以进行下一步投资,可以利用甲醇为原料生产甲醛、聚甲醛、醋酸等化工产品。而其他的投资项目成为最终的消费品。期权的投资前提是筹资的无限可能性,但是在实践中难免有种种困难。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也使得我们在进行环保技术创新项目投资决策中不能够简单的依靠一种投资决策方法。

三、灰色关联分析评价方法

灰色理论概述与于1982年由我国学者邓聚龙教授所提出。邓教授认为现实世界并不是清清楚楚的白色系统,又非一无所知的黑色系统,而是略知一二的灰色系统。灰色系统理论主要研究“小样本贫信息不确定性问题”。以往用白色的思想处理问题,要找到因素间明确的映射关系,然而确定性作用原理在社会、经济、农业、生态的等领域都没有物理原型,虽然能知道某些因素,但很难明确全部因素,更不可能建立明确的映射关系。比如影响物价的许多因素,如心理预期、政府导向等是无法量化的。一些可以量化的数据又缺乏详细的资料,因此对物价的定量预测具有一定难度,若不考虑这些因素,只将可以得到数据的因素考虑进去,必然带来预测结果的不准确。就白色系统常用的回归分析工具而言,在应用过程中具有其缺点。比如:要求样本有大容量,是正态分布,平稳过程才能得到统计规律,计算工作量较大,不容易分析复杂系统等等。而对于以上困境,灰色理论应运而生,它处理问题另辟蹊径,不是找概率分布,求统计规律,而是用生成的方法求得随机性弱化,规律性增强的新数据序列。这一新的数据序列既能体现原数据序列的变化趋势,又消除了其波动性,它可以较好的解决某些参数已知,某些参数未知的系统问题。

在我国焦炉煤气的利用技术上既有新的技术也有些不被淘汰的旧技术,当然对于现在的生产而言,这些技术是相当成熟的,而要将项目的技术性和经济性进行有效结合不是件容易得事情,更何况环保技术创新项目的投入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需要我们对项目的各方面进行综合性考虑,这就涉及了灰色系统关联评价方法。作为一种综合评价方法,这种方法在对白黑两种情况的考虑是相当充分的,即使实际中技术和经济都存在不确定性,我们也是能进行相应决策分析的。就焦炉煤气的利用上来说,可以根据项目的各种经济性参数和项目的技术参数来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从而为项目投资决策的分析提供决策依据。

四、结论

由于本文所要研究的是环保技术创新项目投资决策评价方法研究现状,我们在对目前比较流行的几种评价方法进行分析之后,发现在进行单一的项目评价时,如果考虑的因素不是很多,可以采用NPV方法来进行项目投资的决策分析。可是这种方法又不能摆脱静态性,而实物期权定价模型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使项目的投入具有动态性,可以提高决策的效果。但是如果我们在进行一个项目的开发时,如果所要考虑的因素不仅仅是经济因素,那么影响我们做出最终投资决策的就不能用NPV方法进行简单的评价,必须借助于系统工程理论中的综合评价来进行综合评判,从而决定我们待上项目的未来。

通过对三种评价方法的说明,结合文章的背景,山西的焦化产业环保技术创新项目决策时不仅要考虑投资性指标,还要考虑到技术投入指标和环境保护指标。只有将这三者考虑周全,才能做出正确的评价结果,从而有效的指导实际工作。这也是作者今后所要进一步研究的重点,利用净现值法和实物期权方法对经济性指标进行先评价,然后通过这一步整理好的经济参数与技术指标、环境保护指标进行结合,利用灰色系统关联分析综合评价方法对待上投资项目进行最终综合价值的评价,依据综合价值最高原则可以选择出优先进行开发的投资项目。这样就实现了我们的决策分析。

总之,在今后的研究中,努力将技术创新与环境保护联系起来,不光考虑项目的经济特性、也要考虑项目的技术创新性和环境保护特性。充分利用项目评价中的各种评价方法进行深入细致的评价工作,从而有效的指导实际工作。文中提到的综合评价方法灰色系统关联理论只是综合评价方法的一种,今后将其他的综合评价方法进行再分析,通过实际案例结合数学模型来分析这种投资决策评价方法的优越性。

参考文献:

[1]白思俊等:系统工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2]叶义成等:系统综合评价技术及其应用[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6

[3]杜栋等:现代综合评价方法与案例精选[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4]马中:环境与资源经济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决策方法范文篇9

1.净现值法。净现值法是建立在折现现金流量法基础之上的。净现值就是指项目未来现金流入量的现值与现金流出量的现值之间的差额。其决策过程如下:(1)预测各年的现金流入与流出量,并按选定的折现率(一般为加权平均资本成本)计算现金流量的现值。(2)计算项目净现值。若净现值为正,则项目可以接受;若净现值为负数,则项目应放弃;若两个项目为互拆项目,则取正的净现值数额较大者。2.现值指数法。现值指数法是项目未来现金流入现值与现金流出现值的比率,其决策规则是:如果现值指数大于1,则项目可以接受;如果现值指数小于1,则项目应放弃;若两个项目为互拆项目,则取现值指数大于1且数值较大者。净现值法和现值指数法都涉及到影响投资项目决策的两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一是现金流量;二是折现率。当企业特定投资项目的现金流量采用合理假设进行分期确定和按照资本预算的最高限额时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选定为投资项目的折现率后,投资项目的净现值和现值指数就可计算得出。

二、两种方法在投资决策时的优缺点

在运用净现值法进行投资决策时,当净现值为正数,表明除补偿投资者的投入本金和必需的投资收益之后,项目还有剩余的收益,使企业价值增加,也就增加了股东的财富;而当净现值为负数时,项目收益不足以全部补偿投资者的本金和必需的投资收益,也就减少了股东的财富。净现值法与财务管理的最高目标股东财富最大化紧密联结,这是净现值法的最大优势,也是净现值法在项目投资决策时被广泛采用的根本原因。因此,从理论上讲,净现值法是最佳的投资决策方法。但是,项目的净现值是一个绝对数。项目规模越大,净现值越大,但项目的收益率未必一定高。因而,净现值法也无法反映一个项目的“安全边际”,即项目收益率高于资金成本率的差额部分。在运用现值指数法进行投资决策时,当净现值大于1,说明项目未来现金流入现值大于项目所有现金流出现值,项目可接受;而当净现值小于1,说明项目未来现金流入现值小于项目所有现金流出现值,应当放弃该项目。即现值指数法的决策规则是:现在指数越高越好。但是,项目的现值指数是一个相对数,它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个项目的收益率与风险。投资的目的是获得最大收益而不仅仅是最大的收益率,一般投资规模大的项目,收益率往往低于规模较小的项目。如果仅用现值指数法来评价投资项目,很可能会更重视那些投资小、收益率较高的项目,而不愿进行较大规模的投资。

三、两种方法在项目投资决策中的综合运用

项目投资决策的目的就是确定企业最佳资本预算,即通过项目投资组合的选择,使所选项目的投资组合的净现值最大,从而最大化企业价值。不同的投资决策方法给企业的决策者提供不同方面的信息,净现值法从项目收益的绝对额方面反映了项目收益的大小,现值指数法从项目收益的相对数方面反映了项目收益的高低。在选择投资项目时,两种方法需要统一加以考虑,以利于综合判断和决策。1.简单情况下互斥项目的选择。如果两个项目的投资规模相当,净现值法和现值指数法的决策结果应当是一致的。出现两种方法决策结果不一致时,应当以净现值法为准。因为,投资的目的是获得最大收益而不仅仅是最高收益率,净现值法与财务管理的最高目标股东财富最大化紧密联结,投资项目的净现值是投资项目被接受后公司价值的变化。2.投资项目组合的筛选。当企业存在多个净现值大于零的投资项目选择时,应当先对这些项目按照现值指数从高到低进行排序,互斥项目作为一组按照净现值大的项目的现值指数进行排序。然后,结合企业能够进行投资的资本限额对投资项目进行筛选组合,此时由于受到投资资本限额的限制,互斥项目中现值指数高而净现值相对较小的项目有可能被选入。经过上述筛选,我们就可以顺利地选择出项目的投资组合。

四、提高企业投资决策科学性的几点建议

对于企业来说做好这一工作并非易事,通过对于学者既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加上对于一些企业投资决策经验的借鉴,建议把握以下关键因素:一是谨慎筛选项目谨慎筛选投资项目这是企业投资决策的第一步,企业投资项目选择方面一定要谨慎,对于投资项目的前景、风险、收益等等进行一个基本分析,然后在确定究竟是否选择这一投资项目,这样才能有效的提升投资决策的科学性,确保投资项目能够获得成功。二是比较分析不同投资方案企业投资决策往往会形成不同的投资方案,这些投资方案往往是各有利弊,很多企业投资决策往往就是比较分析不同的投资决策方案,从而优中选优,确定最符合自身利益最大化投资方案。三是注意投资风险控制投资风险,企业投资决策中必须要注意投资风险的控制,做好投资风险应对预案,这样一旦出现了投资风险,可以及时根据预案来进行投资风险的化解、分散,减少投资风险带来了的各种损失。

决策方法范文篇10

[关键词]固定资产投资证券投资决策方法

投资是企业重要的财务活动之一,它通常是指企业将一定的财力和物力投入到一定的对象上,以期在未来获取收益的经济行为。投资活动可以按多种标准进行分类,其中按投资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直接投资又称为实物投资,是指直接用现金、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进行投资,直接形成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能力。直接投资往往数额大,回收期长、与生产经营联系紧密。

间接投资一般也称为证券投资,是指用现金、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资产购买或取得其他单位的有价证券(股票、债券等)。

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大小和技术的先进程度、证券投资的规模大小和投资对象的合理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经营和发展的潜力,因此,对固定资产投资和证券投资决策方法的研究和使用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固定资产投资决策

1、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方法。如前所述,固定资产投资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由于它投资数额大、投资回收期长、一经决策和实施就难以改变,因此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成败与否后果深远。实务中,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时,一般都要提出几种投资方案,进行反复比较后从中选取最佳或最合理的方案,这就需要运用净现值法、内含报酬率法、现值指数法、投资回收期法、平均报酬率法等投资决策方法,但现行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对固定资产投资主要采用净现值(简称NPV)法。所谓净现值是指投资方案的未来现金流人量的现值和现金流出量的现值的差额。用公式可表达为:

NPV=∑CIt/(1+i)t—∑COt/(1+i)t

其中:CIt表示第t年的现金流入量;COt表示第t年的现金流出量;i表示预定的折现率。

净现值法的决策规则是:在只有一个备选方案的采纳与否决策中,净现值为正者则采纳,净现值为负者不采纳;在有多个备选方案的互斥选择决策中,应选用净现值是正值中的最大者。

2、对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方法的说明。不难发现,净现值法与其他方法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净现值法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能够反映各种投资方案的净收益,即以各种投资方案收益的大小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因此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2)净现值法与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相一致。投资方案的净现值就是该方案能够给企业增加的价值,因此要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目标,就必须在多种备选方案中选择净现值最大且不小于零的投资方案。

因此,现行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主要采用净现值法进行固定资产的投资决策。

二、证券投资决策

1.证券投资决策方法。证券投资决策的目标就是将投资收益和投资风险风险联系起来,对二者进行权衡后选择最为合理的证券进行投资。因此,证券投资决策主要是讨论如何在规避风险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获取证券投资收益,这就是著名的投资组合理论。投资组合理论最初由马考维茨(HMarkowitz)于20世纪50

年代创立,后经威廉•夏普(WSharpe)等人发展,主要运用证券投资回报率的期望值E和系统风险系数β两个指标表示一个证券(或证券组合)的投资价值,以此为基础的分析被称为“E—β”分析。

证券投资组合的风险可以分为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风险,即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系统风险又称为不可分散风险或市场风险,是由于一些会影响到所有公司的因素如战争、通货膨胀、经济衰退、金融危机、国际市场的变化引起的风险。这些因素对任何企业来说,都是不可避免的;非系统风险又称为可分散风险或公是指发生于个别公司的因素如新产品开发失败、失去一项重要合同、重大项目投标的失败、竞争对手的出现、生产工艺技术的老化等所造成的风险,此类风险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投资来分散或消除。

2.对证券投资决策方法的说明。资本市场理论和实践研究表明,证券的回报率和系统风险之间存在着很高的相关性,即风险与收益对等,高风险可以用高回报来补偿,而低风险则伴随着低回报。在完全有效的资本市场中,证券的价格反映其价值,证券的价格在任何时刻都应与其价值相符,因此购买或出售证券只能获得与该证券的系统风险相一致的回报率。也就是说,证券投资的净现值等于零。因此证券投资决策不能用净现值作为评价指标,而应采用“E—β”分析法。

综上所述,对固定资产投资与证券投资决策方法的差异归纳为以下几点:

(1)现行企业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对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主要采用净现值(NPV)法,而对证券投资决策则采用回报率与风险(E—β)分析法。

(2)只有当固定资产投资方案的净现值不小于零时,才有可能接受该方案,而证券投资方案的净现值一般为零。

(3)由于证券市场的竞争性远远高于产品市场,使得证券市场能够迅速达到竞争性均衡状态,因此,证券投资的平均租金高于零;而产品市场或者因为存在垄断和寡头,或者因为某个或某些企业的创新而使得该行业调整到竞争性均衡状态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固定资产投资可以赚取经济租金。

三、原因分析

1.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角度来看。上面的分析似乎表明固定资产决策和证券投资决策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决策类型,其实并非如此,两者实际上都使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来量化风险。

威廉•夏普1964年开创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italAssetPricingModel,简称CAPM)被认为是财务管理学形成和发展中最重要的里程碑,它的出现第一次使人们能够对风险进行定量分析。这一模型为:

Kj=Rf+βj(Km—Rf)。

式中:Kj表示第j种股票或第j种证券组合的必要报酬率;Rf代表无风险报酬率;βj表示第j种股票或第j种证券组合的β系数;Km表示所有股票或所有证券的平均报酬率。

可见,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简单、直观地揭示了证券的期望报酬率与风险之间的关系。

例:当前的无风险报酬率为6%,市场平均报酬率为12%,A项目的预期股权现金流量风险大,其值β为1.5;B项目的预期股权现金流量风险小,其β值为0.75,则:

A项目的必要报酬率=6%+1.5×(12%—4%)=18%

B项目的必要报酬率=6%+0.75×(12%—4%)=12%

因此,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是证券投资分析的直接工具,应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可以直接预测证券投资组合的期望报酬率;而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中,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同样发挥作用,即可以用于估计固定资产投资方案的机会成本,固定资产投资方案的风险越大,资金的机会成本也就越大。如果固定资产投资方案的净现值大于零,就说明该固定资产投资方案的期望报酬率大于资金的机会成本。

因此,无论是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还是证券投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都是一个有效的工具,所不同的是,在证券投资决策中,资金的机会成本就是该证券投资的期望报酬率;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中,用估计的资金机会成本作为折现率对固定资产投资方案的预期现金流量进行折现,计算其净现值,并根据计算结果的大小对投资方案作出取舍。

2.从经济租金和有效资本市场假说的角度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