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效益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6 16:28:54

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范文篇1

1直接经济效益

混凝土结构使用HPC/HSC替代普通混凝土可减少结构截面尺寸,增加建筑有效使用面积,同时减少钢筋和混凝土的用量。合肥寰宇建筑设计院设计的天时广场工程一1~12层柱使用了C60~C80HPC/HSC,替代原方案一1~12层C50普通混凝土柱,新旧方案对应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变化见表1,建筑有效使用面积、钢材用量和混凝土用量等对比分析结果见表2、3。从表1可知,天时广场工程使用了C60-C80HPC/HSC柱,其混凝土用量不足800m3,但是直接经济效益逾60万元(如表4),可见,使用HPC/HSC可为业主带来良好的直接经济效益,并可降低施工方的劳动强度(上述经济分析中尚未包括建筑物自重减少对基础的影响)。

2间接经济效益

采用现代科学技术配制的高性能混凝土可显著提高混凝土耐久性能,增加混凝土结构的安全使用年限,减少因修补或拆除陈旧混凝土结构物而造成的浪费和建筑垃圾【l_。因此,高耐久性的高强高性能混凝土不仅延长了结构安全使用年限和节约资源,而且可产生一定的间接经济效益。

2.1抗氯离子渗透性能

外界环境的氯离子侵蚀是造成钢筋锈蚀的主要原因之一。氯离子侵入钢筋混凝土内部,会破坏钢筋表面厚度约为2-6nnl的水化氧化物(nFe03"mH:0)层,使钢筋产生锈蚀和膨胀,从而严重影响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和安全性嘲。根据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r50082规定的电通量检测方法[3],使用CABR-RCP9型混凝土氯离子电通量测定仪,对合肥天时广场工程28d龄期混凝土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和评定方法分别见表5、6。由表5.6可知,该工程用C60、C70和C80HPC/HSC氯离子渗透性能很低,抗氯离子渗透性能明显优于C50普通混凝土。

2.2抗碳化性能

混凝土碳化会降低混凝土碱度,当钢筋表面的pH值降到10以下时,钢筋的钝化膜被破坏,随着氧和水的渗透,可能造成钢筋锈蚀,从而严重影响钢筋混凝土结构使用寿命。根据GB/T50082《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规定的碳化试验方法,使用CCB一70B型混凝土碳化试验箱,对合肥天时广场工程28d龄期混凝土进行检测,检测结果见表7。从表7可知,天时广场工程用HPC/HSC土具有很好的抗碳化性能,并且抗碳化性能明显优于C50普通混凝土。由于C50、C60、C70和C80混凝土的水胶比分别为0_35、O.30、0.29和0.26,参考表8中的混凝土碳化性能指标[sJ,所以即使在较差的环境下工程所用高性能混凝土的抗碳化性能方面可满足100年设计使用年限要求。

2.3收缩性能

发生在约束条件下的混凝土收缩一般会导致混凝土内部产生拉应力,当混凝土拉应力大于抗拉强度时将产生开裂现象,进而影响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因此,控制结构混凝土的收缩性能具有重要意义,而混凝土收缩性能受环境、温度、配筋等因素的影响较大悯,本工程使用常州金木公司生产的JTM—V5000型振弦式应变计、河海大学土木学院生产的XP99C频率仪,监测浇筑后混凝土实体的硬化收缩,监测结果见图1。由图1可知,28d龄期内不同混凝土的收缩应变值存在一定差异,C80HPC/HSC的收缩应变最大,最大应变值为138.28,而C30混凝土的收缩应变最小,最大应变值为88.5£。从应变发展趋势来看,C80HPC/HSC早期收缩较大,后期趋向稳定;C30混凝土早期收缩较小,但后期收缩持续增加。因此,约束较大的HPC/HSC结构(如连续长墙)应重视早期收缩,并加强早期养护;而约束较大的普通混凝土结构应适当延长养护时间。本工程竣工验收的实体混凝土均未出现有害裂缝,因此,HPC/HSC可具有较好的抗收缩能力。

2.4抗冻性能

在寒冷地区,混凝土结构常因遭受冻融循环而损坏,这已成为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主要问题之一。我国对重要和大型混凝土工程的抗冻性均有严格要求,根据GB/T50082(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规定的抗冻试验方法,使用TDS.300型混凝土慢速冻融试验机进行检测,检测结果见表9。从表9可知,C60、C70和C80HPC/HSC的抗冻性能明显优于C30混凝土。参照GB/T50476(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的相关设计指标,C60、C70和C80HPC/HSC的抗冻性能满足设计使用年限100年的要求。

3社会效益

节约自然资源、减少能源消耗、保护生态环境已经成为现代混凝土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混凝土相关企业必须承担时代赋予的社会责任,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因此,改变传统的经济观效益念,以全寿命周期方法评价HPC/HSC替代普通混凝土的社会效益如下:节约煤、电、水、矿石、砂等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和工业废渣的排放;使用矿渣粉、粉煤灰、硅粉等工业废渣替代水泥,减少水泥工业的能源、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天时广场工程使用HPC/HSC后,减少混凝土用量411i113、节约钢材用量53.57t,节省柴油2711.3kg、节约用电32071.1kW•h、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59.345t。因此使用HPC/HSC具有良的社会效益。

4结论

经济效益范文篇2

我国经济效益审计与财务审计、经营审计、管理审计、绩效审计之间的关系界定为:财务审计、经营审计、管理审计、绩效审计,这些审计各有侧重,适用性有所不同,且名词的提法也不尽统一,但是核心都是以经营管理活动为对象,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这些审计在我国通常称为经济效益审计。

经济效益审计是由独立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执行的,对被审计单位或项目的经济活动进行综合的、系统的审查分析,对照一定的标准客观评价其经济效益状况和潜力,确定其经济管理的效率性、效果性和经济性,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以促使其改善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审计活动。通过经济效益审计,能够促进企业找漏洞、挖潜力,改进生产技术,变革经营方式和调整管理机能,提高经营决策的科学性,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从而增强竞争能力。效益审计是建立在财务收支的基础上的更高层次的审计,是财务收支审计在内涵和外延方面的扩展。

二、当前开展效益审计的难点

(一)内在因素影响效益审计的开展

这种内在因素主要是指由于审计人力不足和综合素质不高,使效益审计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开展效益审计,特别是目前针对某一专项资金开展的效益审计,由于涉及了大量的项目资金和数量繁多的项目承担单位、部门,使现有的审计力量更显得杯水车薪;同时,由于效益审计是一个系统工程,审计的复杂程度远远高于合规性审计,不但需要财会专业知识,还需要懂工程技术、管理技术、统计分析等多方面的知识,必须运用多学科知识,效益的评价需要审计人员必须具备宏观性、前瞻性,这样作出的评价才能得到利益相关方的信服和应用,效益审计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但实际上我们往往达不到这一要求,长此下去,势必造成效益审计流于形式。

(二)审计评价标准不统一,加大了审计风险

效益审计是以财务收支为基础,对被审计单位管理和使用经济资源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适当性和环境性进行的检查和评价。具体讲,就是通过揭示被审计单位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找出效果差、效率低的原因,向利益相关者披露相关信息或提出整改的建议,通过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努力,达到提高效益的目的。但由于效益审计所涉及对象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适当性、环境性指标缺乏统一的公允性标准,不同的衡量标准得出的结论就会有差别,从而加大了审计风险。

三、防范和控制内部经济效益审计风险的对策

风险系一种可能性与不确定性,意指特定事件、措施或行动对特定组织产生不利影响或导致不良后果的可能性。当反映被审计单位及其经济活动或项目的财务会计报告存在重大错报漏报,或者内部控制制度存在重大漏洞缺陷或未被有效执行,或者经营管理存在重大舞弊时,或者采用的审计标准有失公允时,内部审计人员经过审计未能发现或失察,由此而生的发表不正确或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即为内部审计风险。内部审计风险的后果可能涉及:因采用错误的、不及时的、不完整的或不可靠的信息所造成的错误决策;错误的记录、不适当的会计处理、虚假的财务会计报告及其他各种财务损失;未能充分、有效地保护资产;客户不满意,反面宣传及其对本组织声誉形成的严重损害;未能遵守本组织政策、计划、程序或有关的法规与规章而遭受各种惩罚;不能合理地取得资源或不能实现设定的组织意图等。为此,需采取以下措施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

(一)制定统一的效益审计评价标准

审计署应当组织内审协会及有关专家尽快出台统一的评价标准和规范,效益审计评价要尽可能使用统一的量化指标标准来衡量经济业务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适当性、环境性,这样,评价审计业务中获取的实际指标时有标准可依,以达到效益审计在促进资金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提高方面的作用。

(二)借助ERP技术,实现信息共享和优化资源的经济效益,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从企业信息化的角度来看,“事”可以解释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器”指的就是“信息化手段”。借助ERP技术将企业内部所有资源整合在一起,对采购、生产、成本、库存、分销、运输、财务、人力资源进行规划,从而达到最佳资源组合,取得最佳效益。运用计算机技术将财务网络系统留存审计接口,借助网络技术对财务实施动态监督,随时发现问题,随时纠正,这样既改变了传统审计滞后的局面,又降低了审计风险。

(三)改进监督办法,实行参与式审计

现代内部审计方式的精髓是参与式审计,即在整个审计过程中努力与被审计部门的人员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共同分析错弊和实际存在的问题及潜在影响,一起探讨改进的可行性和应采取的措施,并与有关部门配合,争取各方面的支持,使审计评价更具有权威性和针对性。为此,一方面要实现内部资源的整合,打破部门内部的界线,实现人力资源共享;另一方面,要借助外部的力量,特别是一些专家、专业技术人员等,实现人力上的优势互补。执行审计业务时以专业审计人员为骨干,实行专兼职人员结合,把与审计事项相关的财务、技术、预算、法律等人员聘为兼职人员,在审计中把他们纳入审计组正式成员,争取他们的支持和协助。另外,还可通过向有关咨询机构咨询、吸收被审计部门参加审计评价工作等方式,以便减少执行过程中的阻力和障碍。

四、开展效益审计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关于效益审计的项目选择

效益审计选项是否合理,直接决定着效益审计能否取得实效。选择项目时,应坚持以下三个原则:一是有利于促进相关管理部门提高管理水平,完善投资机制,提高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二是具有典型性、重要性,为政府和公众所关注,对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三是从审计的现实性考虑,应选择那些资源利用率不高,管理不规范,易出现损失浪费的项目,这样的项目易于审计和评价。

(二)关于效益审计的目标

审计目标是指审计项目所要完成的任务和预期的审计效果,是审计项目的工作方向。一般情况下,审计项目一旦确定,审计目标也就初步确定了。效益审计总的目标是要考察效益性,具体来说包括经济或节约、效率、效果、适当或公平、环境五个分目标。经济或节约是实际投入比计划投入,即资源财产实际投入(所占或耗费)比计划投入,目的在于发现究竟在哪里出现了浪费资源的不经济现象;效率是实际投入比实际产出,即资源财产实际所占或耗费比实际所得,目的是考核投入利用的效率,这类指标可反映一个单位、一项活动或一个项目的技术水平及管理水平;效果是实际产出比计划产出,即实际资源财产所得比计划所得,目的是考察预期效果的实现程度;适当或公平是计划投入比计划产出,即资源财产计划所占或耗费比计划所得,目的是考核计划所得的适当性;环境是指影响效益的内部或外部的经济、社会、自然等环境条件,如经济体制改革、价格政策变更等。效益审计要通过对这些指标的评价,促进管理者提高决策能力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内容

1.总体经济效益评价

总体经济效益评价主要是考察被审计单位是否取得了预期的经营成果、完成了计划任务等。总体评价主要审查内容:(1)确定已实现的经营成果水平。主要是确定所实现的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利润总额、社会贡献总额、上缴利税总额、资金利润率等各项经济指标水平。(2)审查计划目标的完成情况。主要是将被审计单位实际数与计划数、目标数相比较,确定完成程度。(3)与相关指标进行比较,进而总结其成绩并揭示其存在的差距。通过与被审计单位不同历史时期经济指标的比较,或者与其它单位、同行业先进水平等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存在的差距与不足和取得的成绩,为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明确方向。

2.主要业务经营活动审计

业务经营活动直接影响经济效益。业务经营活动的审计主要是通过对采购、存储、生产和销售等业务的审查,将获取的有关指标的实际水平与计划、定额、先进水平等进行比较,作出评价。具体包括:(1)采购业务审计。主要审查采购计划制定的正确性,采购计划的完成情况,采购方式的合理性,采购批量确定的科学性,采购成本水平的变化以及采购费用水平的高低等。(2)存储业务审计。主要审查储备定额制定的科学性,储备计划的完成情况,储备场地的利用情况,仓库管理制度的健全与有效性,材料物资的保证程度等。(3)生产业务审计。主要审查生产计划制定的科学性及其完成情况,生产任务与生产能力的平衡状况,生产过程的组织与管理水平,产品质量水平,生产成本水平等。(4)销售业务审计。主要审查销售计划制定的科学性及其完成情况,销售方式的合理性,销售费用的高低,销售收入水平等。

3.专项经济活动的审计

专项经济活动的审计包括对外投资、固定资产购建与改造、新产品开发、市场开发等活动的审查。

4.主要经济资源利用的审计

审查资源利用效益主要是分析各种经济活动中所消耗资源的大小,计算资源利用效益的指标并与相关标准进行对照,从中找出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利用资源及提高资源利用效益的措施。经济资源利用效益审查的内容主要有:原材料利用效益、劳动力利用效益、固定资产利用效益、资金利用效益、能源利用效益等。

(四)关于效益审计的评价标准

效益审计的评价标准是指对被审计事项的理想预期或认识,它说明的是组织或活动“应该怎样”。恰当的审计标准能为审计搜集证据提供依据,能为得出审计结果提供基础,还可以为与被审计单位管理部门进行交流奠定基础。审计标准的选择和对审计问题的确认,往往都需要被审计单位或被审计单位的管理部门的参与。因此,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审计人员应注意与被审计单位或其管理部门的交流和沟通,取得支持和配合,被审计单位或其管理部门对审计标准的理解和认可程度将影响其对依照审计标准作出的审计结论的最终接受程度。一般情况下,审计目标不同,评价内容也不同,评价标准也就不同。

实践中,以下三类标准是可以直接作为效益审计的评价标准,这些标准是易于被审计单位接受的:一是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国家、行业或地区性的正式标准等;二是经审计部门评估或确认的被审计单位或其主管部门的可行性报告、预算、目标、计划、定额等;三是公理或常识性标准。如公认的或良好的实践标准,行业或地区平均水平和先进水平,其他国家的标准和经验等。审计部门确定的评判标准都应事先让被审计单位或其主管部门接受、认可。

经济效益范文篇3

本文作者:金恒工作单位:淮南煤勘察学院

科技档案管理难度大、效率低煤炭企业在生产建设的过程中涉及到的事项很多,因此需要制作和整理的档案也很多,如图样的设计、文件的批发、案例的搜集等等,在整理编排时要按照类别和科目详细分类管理,这就使得煤炭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繁重,工作难度很大。而且由于档案的类型多样因此涉及到的部门也很多,在传送和接收转发的过程中,容易造成档案传发不及时、不完整,一些电子资料收集的不到位,或者在整理归档时分不清它的所属类别,大大降低了煤炭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煤炭科技档案管理缺乏复合型人才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煤炭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现代科技技术的使用和计算机的操作运用,而当前在煤炭企业科技档案管理的工作中,档案管理人员的思想意识还停留在传统的时期,对计算机和现代科技的使用还不够熟练,缺乏相应的科学管理技术,大多数还是停留在手工操作和纸质文件的水平上,没有很好的运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来管理档案,使得煤炭科技档案管理的工作相对滞后。而且在煤炭科技档案管理中,涉及到的科目和类别很多,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要求管理人员既要具有档案管理的水平,还要熟悉各种专业的相关知识,又能熟练操作计算机,而现阶段煤炭企业的复合型人才匮乏,因此,提高煤炭科技档案管理人员的思想意识和专业技术水平等综合素质是发展煤炭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煤炭科技档案的管理,关系到煤炭企业矿区的总体规划,做好科技档案的管理工作,企业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人员才能方便快捷的查到所需要的电子资料,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因此,提高煤炭科技档案管理的经济效益,对煤炭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针对当前煤炭科技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下几项措施:(一)完善科技档案管理的设备设施煤炭科技档案管理设备设施的先进与否,直接关系到科技档案管理的经济效益。现代化的档案管理设备设施,能使科技档案的管理工作更高效、更便捷,使科技档案管理的经济效益有极大的提高。当前,在科技档案管理的工作上,煤炭企业要做的是改变传统档案管理模式,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手段,利用现代化技术来提高工作效率,例如利用扫描条码来代替传统查找档号的方式,这种安全可靠又方便快捷的方式能大大提高档案的借阅归还和查找速度。同时不管是在档案的制作还是档案管理以及档案信息交流上,都要使用计算机来进行现代化的管理,才能真正提高煤炭科技档案管理的经济效益。(二)做好科技档案的归档工作在煤炭科技档案管理的工作中,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手工操作的方式。在现阶段,很多煤炭科技档案管理人员认为传统的纸质文档在整理归档时会更简单,而放弃对计算机的应用,这跟档案管理人员的思想观念意识有关,虽然在管理纸质文件上看似简单,实则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精力,而且在档案管理上会普遍认为电子文件不是材料,不需要对其分类归档,也不去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技能,很多管理人员在计算机操作上也不熟练,而在煤炭企业的生产建设中,在各个环节都会产生大量的文件,不仅有纸质的,更多的都是电子形式的,因此档案室除了要接收整理文书档案,还要将声音、图像、视频等科技档案进行保存归类,以及从一些档案原件中提炼出档案信息加以加工制作,以便更好的做好科技档案的管理档工作。(三)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煤炭企业的科技档案管理工作要想适应现代化的发展,就应不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包括专业知识、计算机操作技能以及思想意思等多方面,有的高知识水平和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对企业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能使企业更好的适应现今的知识经济信息时代。要想规范和提高科技档案的管理工作,就不能缺少拥有新知识新技术同时又勇于开拓敢于创新的复合型人才。在实际工作中,煤炭企业应对科技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的系统性的培训,可以采用定期的不定期的方式,有目的有重点的对科技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学习,一方面了解企业的生产建设状况,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和计算机操作技术,另一方面,提高企业员工的思想意识,改变传统落后观念,传导现代化的档案管理方式,提高煤炭科技档案管理的经济效益。

煤炭企业的运行和发展离不开科技档案的管理工作,加强煤炭企业科技档案的管理工作,保证科技档案的准确、完整和系统性,提高煤炭科技档案管理的经济效益,让企业生产建设过程中充分利用科学技术的成果,发挥科学技术的力量,才能使煤炭企业更好的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从而推动煤炭企业前进的步伐。本文分析了目前煤炭企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挥煤炭科技档案管理经济效益的措施。

经济效益范文篇4

一、经济效益审计的一般方法我们所说的经济效益审计的一般方法,也可以称为经济效益审计模式,在各种经济效益审计、任何项目的效益审计都通用.经济效益审计的一般方法可以总结为这几步:"搜集审计证据,对照审计标准,从而做出审计评价,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

事实上,企业进行经济效益审计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而要想达到这一目的,就需要对企业的经济活动及其结果进行综合的系统的检查分析,同时还需要尽可能的搜集证明经济效益目前已达到水平和存在提高效益可能的审计证据,然后把审计证据和审计标准进行有针对性的比较,判断企业经济效益的高低优劣,接着做出审计评价,最后再提出审计意见和改善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审计的建议.

二、经济效益审计的技术方法在经济效益审计中,审计人员必须要运用大量的技术方法来评价企业已经达到的经济效益水平,这样才能很好的证实生产力各要素的利用程度,同时也才能进一步寻找提高经济效益的潜力的途径.从技术方法的选择上看,主要有以下这些方法:

(一)传统的审计方法所谓的传统审计的方法是指过去用于财务审计的方法,主要包括核对法、审阅法、查询法、调节法、鉴定法、盘点法、观察法等.在经济效益审计中,为了保证审计数据的正确性,审计人员必须要审核有关经济效益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这就需要用到大量的财务数据.

同时,在审查影响经济效益的原因、挖掘潜力时也要运用某些传统审计的方法.

(二)经济活动分析方法企业的经济效益审计主要的工作之一,就是要审查经济效益的实现程度,并进一步检查和分析影响经济效益的原因.

现代企业常用的经济活动分析方法主要有因素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平衡分析法.

(三)图表审计方法运用图表审计方法经济效益审计可以来帮助审计人员完成审计的目标,其主要是利用各种图表,或者分析表格反映经济现象,并且进一步揭示经济现象相互的依存关系的一种方法.一般来说,审计人员通过图表审计方法,可以更好的评价经济效益的实现程度,并且能够进一步分析影响经济效益的原因,这就对审计建议和采取纠正行动有积极的帮助.这种审计方法的主要特点是:可以使比较复杂的现象变得直观清晰,具有通俗易懂、简明扼要、形象生动的鲜明特点.排列图、调查表、系统图、流程图、因果关系图、网络图等是常用的审计方法.

(四)数学分析方法数学方法分析是经济效益审计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数学分析方法是指建立经济数学模型对生产经营和经营成果进行定量计算,可用作对计划、预测和决策的审计.回归分析法、线性规划法、投入产出法等都是目前经常使用的数学分析方法.

三、业务经营审计选用的方法审计人员在审查主要业务经营的效益时,主要考虑以下几种方法.

(一)审查计划时的常用方法1.审查计划编制依据的常用方法一般企业的审计人员要根据预测的内容和预测对象的不同,考虑使用相应的预测分析方法.

(1)如果市场波动很大,或者是缺乏完整的历史资料时适用主观预测法,就考虑采用销售人员估计法或者管理人员评判意见法进行预测.

(2)如果进行多年的长期预测,或者重大经济问题预测,就必须需具备相当专门知识,可考虑采用专家意见法.

(3)如果市场出现变动,有上升或下降趋势时,就应该考虑采用加权移动平均数法预测;如果是市场发展有变化,但是其是呈上升趋势时,就可考虑利用直线回归分析法预测销售额.

(二)审查计划平衡的方法在企业的经济审计中,审计人员需要审查所编制的计划是否综合平衡,比如说生产和销售的平衡,原材料供应和需要的平衡,生产能力和生产任务的平衡等,一般是通过平衡表来完成的.如果是大型联合企业,就可以考虑使用投入产出法审查所属单位是否综合平衡.

(三)审查计划执行情况的方法审查计划是否完成,一般计算计划完成百分数、超产(减产)数、超(减)产百分数的方法来进行,也可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来进行.

二、审查供产销业务活动的常用方法

1.审查合理利用资源、合理组织生产的常用方法.

被审计单位的生产往往受资源条件的限制,审计人员要帮助被审计单位提高经济效益,或审查被审计单位是否做到用最少的资源消耗,取得最大的利润,可用线性规划法.如果限制条件中的自变量为两个,可采用图解法;如果限制条件中的自变量有多个,可以用单纯性法求出资源的最佳组合.

2.查找生产经营中的关键问题,研究原因时的常用方法.

经营管理中经常要找出管理的弱点、生产中的限制因子,以便采取改进措施.如企业生产的各种产品中,哪几个产品是影响利润的关键,众多材料中哪些材料是管理的重点,产生的各种废品中,首先应抓哪一废品等等,这时可用排列图、因果分析图、经济活动分析方法和统计分析方法等.

3.研究提高经济效益的措施时的常用方法要帮助被审单位提高经济效益,就要针对存在的原因和问题寻找改进的措施,并在各种措施中寻找出最佳措施.这时,审计人员可以采用系统图法.

四、管理审计选用的方法管理审计使用的方法除了经常用查询法了解被审单位的管理情况和用观察法到现场观察管理工作外,还用调查表法、流程图法、组织系统图法、金额法和评分法等.

(一)调查表法.调查表法是根据审计工作的要求事先拟好需了解的问题,设计好调查表格,发给有关人员征求意见的方法.这是管理审计搜集审计证据的重要方法,一般设计成问题式,称为问题式调查表.设汁调查表时要注意:

1.必要性,所提的问题应该根据审计工作的要求,不提无关紧要和审计目标无关的问题;2.可行性,所提的问题要使被问人容易回答,不提那些人们难以回答的问题;3.准确性,所提的问题力求简洁明确,还要避免具有诱导性、暗示性的问题;4.艺术性,问题要讲究策略技巧,所提问题不要引起被问人反感,刁;要用刺激性词句.问题式调查表发给有关的干部或职工,有时可发给全体职工.根据情况回答人可记名,也可不记名.一般说无记名的调查表可消除回答者顾虑,缺点是有的职工随便回答;记名则较郑重,但回答者有时有顾虑.

审计人员应根据调查要求设计,对回收的调查表要认真整理分析.

(二)流程图法流程图法.

可用于反映管理工作中各部门的联系和某一管理工作的程序,可采用调查内部控制的流程图符号绘制,也可创造其他符号,但一个审计机构采用的符号应一致,以便识别.

(三)组织系统图法组织系统图法就是将被审计单位的各级机构绘成一张图,以反映被审计单位从上到下和各部门机构的领导关系,这是审查被审计单位组织机构是否健全,分工是否明确的主要方法.

经济效益范文篇5

11.1桑园基础设施较差。喿园的排灌系统和桑树病虫害联防联治设施都比较落后,机械化设施配备水平也比较低。目前大多数地方通过截断水源来推动大田种桑,这种措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积极地作用,但是对桑园排灌不利。除此之外,桑园的喿树病虫害防治难度由于缺乏联防联治设施而增大。而且,桑园基本上都是人工操作,劳动效率低下。1.2桑园缺乏正常管理。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劳动力报酬上涨,导致桑园里没有工人对桑园的土壤、杂草及排水等进行日常管理,导致桑园内出现积水现象,土壤板结和肥效流失现象也日益加重严重,桑树的生长受到了影响,同时抗病能力及抗逆性也在下降。桑叶单位面积的产量和质量连年降低,导致经济效益下滑。1.3先进实用技术推广面不大。蚕桑产业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采用了大蚕省力化饲育和方格蔟营茧等技术,但是像“十天养蚕法”饲育模式和6连片方格蔟上蔟等先进的科学技术的推广范围小,覆盖面积窄。加上在政策上,上级部门政府对桑园联防联治和大蚕词育场地建设不够支持,也制约着蚕喿规模效益和蚕桑产业效益的提高。

2提离蚕桑产业质置效益的对策

2.1加强桑园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旱治虫能力。蚕桑产业的基础在桑园,蚕茧产量和质量的好坏与桑园关系密切。虽然桑园的基础设施建设在最近几年有所加强,但是绝大多数的桑园基础设施建设还相当落后。应该加强桑园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要加强喿园的排灌系统,确保桑园在出现干旱或内涝的时候依然能够丰收。政府应该出台优惠政策和财政补贴,帮助蚕农购买机械翻耕桑园或是给桑树治病,鼓励蚕农购买小型农机具,帮助推动桑园机械化操作,提高劳动生产率。2.2加强桑园曰常管理,提高桑园产质量。技术推广部门要加强对农户的培训,在桑树的树型养成、修枝、封园、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时期组织培训班,引导农户科学规范地管理桑园。告诉农户如何合理搭配肥料,提高有机肥施用比例,大力推广专门适合桑树使用的复合肥。在管理喿园的过程中,尽量较少使用除草剂,按时对喿园进行深耕翻耕,以防土壤板结,对桑树生长不利,降低产量。2.3推行“民办公助”式的蚕桑病虫害防治,提高蚕桑病。虫害虫防治效果蚕桑病虫害防治要实行“民办公助”的模式,扩大消毒环境和联防联治范围,实行“政府负责药品、物质,养蚕农户投人劳动力”的形式,以切实推进蚕喿病虫害统治防治工作。实行联防联治工作应该统一时间、标准和农药,分户治虫。这样可以节省劳动力,提高劳动效率,达到防虫治虫的目的。定期组织农户打扫卫生,清理垃圾,污水及时排除,杂草铲除干净,然后撒上新鲜的石灰粉,提髙蚕室蚕具的消毒效果。2.4推进省力化养蚕技术,提高蚕桑规模效益。提高蚕桑产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推广简易蚕室大蚕地蚕育技术,这么做可以有效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而且可以降低劳动强度。政府要想办法解决养蚕大户资金紧缺的问题,播放一定的款项用来搭建简易蚕室用地,为大蚕地蚕育技术推广提供物质保障,使蚕桑规模效益最大化。2.5利用桑园多种经营,提高蚕桑综合经济效益。近年来,蚕桑经济效益下滑,面对这种情况开展桑园多种经营。目前,广西蚕桑产业的生产效益主要停留在“蚕苗”和“生丝”上,有许多产品没有很好地开发利用,如桑枝、喿叶、桑果、蚕沙等,实际开发利用不足30%。另据农业部门调査统计,2017年广西栽培桑枝食用菌超过三亿棒,产值约10亿元,综合效益很高。可以探索采用桑园间作蔬菜、桑园套作药材、桑园养殖,综合开发利用蚕桑副产品前景非常广阔,桑枝粉可以用来繁育食用菌,桑叶也可以研制成食品、保健品和药品,走生态综合经营之路,不断提髙蚕桑整体效益。

参考文献

[1]覃鲜花.充分利用优势积极稳步地发展蚕业[J].广西蚕业,2006,21(5):71-73.

经济效益范文篇6

关键词:成本管理;茶企;经济效益

茶企在近些年的发展,是茶文化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引导作用。茶文化不仅仅是茶企的精神和灵魂所在,也能够为茶企形成巨大的销售活力,吸引更多的人们参与到茶品的购买当中。茶企在走向国际贸易以后,开始对自身的经济结构和产业形式进行了调整,更多地将一些茶文化融入到了茶企的销售过程。这样的实践过程为人们重新认识茶文化提供了明确的基础,也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改变人们的茶文化实践方式。成本管理对于所有的现代化企业而言,都属于非常重要的内容,才有完善成本管理,能确保茶企的发展保持较高的水平。现阶段的茶企发展,在成本管理方面依旧存在着相当大的不足,尤其是在茶文化经济效益的形成上,并没有进行成本核算,导致实际的成本管理优势并不是十分明显。在这样的状况下,茶企要想在以后的发展中,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必然需要针对自身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多方面的调整和优化,确保最终的茶企经济效益得到全面的提升。

1茶企经济效益提升的主要影响因素

茶企经济效益一直处于持续的提升状态,而影响它的主要因素是多方面的。经过现阶段的思考,可以得出茶企经济效益的发展,主要受到以下几方面因素的影响:第一,茶文化影响。茶文化是茶企经济效益的灵魂所在,人们之所以品茶,不仅仅是为了解渴,更大程度上是为了缓解自身的生活压力,而茶产品与其他的饮品有着较大的区别,它能够减轻人们的压力,为人们带来更好的精神享受。因而茶文化便成为了影响茶企经济效益的首要因素。不同茶企会由于自身的茶文化不同,直接导致经济效益程度不一。第二,成本管理影响。成本管理在现阶段的茶企发展当中,已经成为非常基础的影响因素之一。这一因素对于茶企的影响较为直接,主要集中在成本的过度消耗上。很多茶企业为了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选择在企业的表面装饰和茶包装上投入了大量的成本,虽然整体的面貌具备了较高的观赏度,但是茶品的质量和文化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同时,这样的成本消耗直接给茶企经济效益的提高造成了相当大的阻碍。第三,销售成本影响。茶企在进行茶叶购置的过程中,不会过多地考虑到成本问题,仅仅关注茶叶的成本,转而忽略了茶叶运输、包装等成本,因而在最后饿了销售成本计算上,往往会有严重的额外支出,直接给茶叶销售造成了不良影响。

2成本管理对茶企经济效益提升的影响

2.1有利于缩减成本增加利益。有效的成本管理对于茶企经济效益提升而言,属于必不可少的内容。成本管理本身需要以成本为基础,展开科学的企业管理,所有的管理实践都需要考虑到基础的成本,并且不能忽略成本管理的重要性。成本管理能够带动整体经济效益的提升,也能够为企业的成本支出明确方向。现如今,国内的成本管理已经进行了多方面的优化,茶企在逐渐走向国际社会的过程中,必然需要对自身的成本管理进行持续的优化,努力迎合当前时代的发展趋势,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科学的成本管理需要考虑到当前茶企的实际发展状况,不能盲目选择扩大成本,如果实际的利益获得比例小于原来的利益比例,那么便不可以扩大成本,转而需要尽可能缩减成本。在缩减成本的方式上,主要可以选择从茶产品的包装盒和附加产品上下功夫,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浪费,转而将这些成本投入到更加合理的内容上,如茶文化的塑造和延伸,不仅可以得到更多人们的真实认可,还能够实时推广茶企的精神文化,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2.2拓展深层次的经济效益。成本管理为茶企带来的并不仅仅是基础的经济效益,也包括一些特殊的文化效益,尤其是在成本的科学管理下,所有的成本配置都有了全新的方向,不再坚持传统的成本分配方式,这样的分配方式能够给予茶企全新的发展活力,也可以为茶企的科学发展提供基础依据。成本管理在拓展经济效益方面,一直属于非常重要的因素,这一因素的存在,为经济效益的深层次拓展带来了方向,也使得茶企拥有了更加明确的发展方向。茶企在进行成本管理优化的过程中,需要对现有的数据进行整合,确保所有的数据都能够迎合当前的发展,并且也能够具备现代化的成本管理特征,实时推动茶企经济效益的提升。茶企的经济效益提升,是一个有序的过程,成本管理在其中所能够发挥的作用将不断扩大,而相应的经济效益拓展,也可以以成本管理为依据,多方面针对成本管理数据当中的不足之处,进行重新的成本分配和整合,尤其是一些经济薄弱区域,需要持续加大相应的投入,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3基于成本管理会计视域下的茶企经济效益提升方式

3.1整合成本,合理分配。在新时期的茶企经济效益提升过程中,需要加强对会计成本管理的重视度,重新审视会计成本管理在整合茶企经营当中所能发挥的重要作用,并且要多方面的思考茶企现阶段的成本管理存在哪些方面的不足,进行充分有效的调整,获得全新的经济效益。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茶企可以选择对现有的成本进行整合,并展开合理的分配,以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现如今,成本管理已经成为了众多企业发展的基础和依据,因为有了成本管理的存在,企业才可以确定自身的发展方向。茶企更加需要以成本管理为中心,注重对成本进行多方面的分配,可以选择分配到茶文化的宣传和销售渠道的拓展上,并且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减少在茶叶运输和其他方面的成本,避免出现太大的成本消耗。同时,成本缩减仅仅针对一些不会影响经济效益的成本因素,如果对于一些重要的成本因素进行缩减,那么后期的经济效益将出现较大的问题。茶企对自身的经济数据进行整合,了解自身在近些年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做出相应的成本管理优化。此外,茶企还需要健全基础的茶企管理制度,不再注重单一的茶产品销售,转而需要建立特有的茶文化特色管理制度,确保所有成本管理人员都具备较高的会计素养,能够为成本管理的科学进行形成必要的准备。

3.2加大文化成本的支出。对于茶企而言,它与其他企业最大的区别体现在它拥有相当完善的文化基础,并且对于文化方面的重视度远远大于其他方面,因而在经济效益提升的过程中,也会更多地重视文化实践,以实现高水平的发展。但是,一直以来,茶企对于自身的经济效益提升完全放在了茶产品的销售上,转而对于茶文化的塑造没有过多的关注,很多客户之所以进入茶企,许多时候并不是被茶产品所吸引,转而是茶企的精神文化理念,在文化理念的宣传过程中,人们会很自然地迸发出购买欲望,相应的经济效益也会得到迅速的提升,在新时期的茶企发展过程中,需要加大文化成本方面的支出,尽可能将文化作为企业的精神文化进行宣传和拓展,对于茶文化所宣传的重要理念,也需要加以持续的完善,以便于获得更多人们的认可和支持,带动茶企经济效益的提升。同时,茶企还需要将茶文化理念完全地融入到自身的茶产品当中,便于客户准确地认识茶文化的独特内涵和魅力,并且也会被茶企业的理念所吸引,产生更大的文化和经济效益。在相应的实践上,可以选择在茶产品包装上推广一定的文化理念,或者在企业的网站上打造特色的茶文化思想,这样的成本管理会有较大的成本拓展空间,也能够为企业带来根本上的经济效益。

4结束语

总之,当前时代下的茶企经济效益提升,在成本管理方面依旧有着相当大的不足之处,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有必要针对成本管理进行多方面的改革,不断优化成本管理方式,并对现有的成本进行合理配置,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提升空间,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带来全新的实践方向。

参考文献

[1]杨敏捷.从会计成本管理角度提高茶企业的经济效益[J].福建茶叶,2017(10):38-39.

[2]董淑红.关于茶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所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福建茶叶,2017(9):58.

[3]陈钢.当前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以茶企业为例[J].福建茶叶,2017(7):62-63.

[4]冯静静,吴敏.茶业企业内部会计管理问题分析[J].福建茶叶,2016(12):51-52.

[5]代丽萍.基于层次分析法的H茶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及优化[D].安徽农业大学,2016.

[6]王文镜.避免茶业财务信息失真[N].中华合作时报,2008-04-15(C02).

经济效益范文篇7

按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要求,为建立健全中央企业收入分配宏观调控机制和企业内部激励约束机制,推动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现就做好**年度中央企业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工作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当前做好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工作的重要意义。企业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办法是国家对国有企业工资分配进行调控的重要方式,是处理国家、企业和职工三者间利益关系的重要杠杆。当前,部分行业、企业职工收入水平过高、增长过快,行业间收入分配差距进一步扩大,成为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各中央企业应按照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从增强中央企业社会责任感的高度,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收入分配政策规定,在企业经济效益增长的前提下,保持职工工资收入水平适度增长,维护企业正常的收入分配秩序,逐步构建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收入分配体系。

二、**年中央企业工效挂钩工作原则上按照《关于做好**年度中央企业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工作的通知》(国资发分配〔**〕303号)的规定执行。对**年尚未实行工效挂钩的中央企业,要积极创造条件实行工效挂钩。仍不具备挂钩条件的企业继续严格执行非挂钩企业工资总额清算制度。

三、完善并严格实行工资总额控制制度,进一步加大对高收入行业和企业的收入分配调控力度

(一)对工资增长过快、工资水平过高的中央企业,尤其是**年企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相当于当地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两倍以上的企业,国资委将从严审核其挂钩经济效益基数及工资总额基数,并综合企业人工成本状况、绩效考核评价等因素进一步将其浮动比例下调至0.6左右。

(二)对挂钩经济效益基数与工资总额基数倒挂的企业,要视其工资水平和经济效益情况,适当降低挂钩浮动比例。

(三)对人均工资高于中央企业或行业人均工资、人均效益低于行业人均效益的企业,在核定增人增资时按行业人均效益核增效益基数。

四、进一步明确企业工效挂钩范围,健全收入分配分级管理体制

(一)中央企业实行总体挂钩办法,已经纳入财务决算合并报表且符合工效挂钩条件的企业,都应纳入工效挂钩范围。事业单位原则上也要纳入工效挂钩范围,暂不具备条件纳入的,应报送事业单位名称、工资总额、经济效益情况和职工平均人数,国资委将单独核定其工资总额计划。

(二)为了解掌握中央企业境外子企业收入分配情况,加强境外子企业收入分配的管理和调控,自**年起,按照《关于印发**年度中央境外子企业财务决算报表的通知》(国资发评价〔**〕189号)的要求,对境外子企业工资总额及人工成本总量实行备案制,有关企业应报送境外子企业职工收入分配管理办法,并按附表要求填报相关数据。

(三)企业申报工效挂钩方案时,应依据企业财务决算合并范围变动情况,对**年财务决算合并报表中减少的工效挂钩企业,分别按上年应付工资实际提取数和效益实际完成数扣减工资总额基数和效益基数。

五、继续探索实行工效挂钩的新形式、新途径,重点探索调控人工成本总量的新方法。各中央企业要健全人工成本管理调控制度,加强全口径的人工成本统计、分析和管理,建立人工成本监控、预警体系。鼓励具备条件的中央企业申报试行适合本企业特点的人工成本调控办法,并根据企业人工成本管理和收入分配调控的实际需要,不断改进完善挂钩办法,包括人工成本的挂钩方式、指标、权重和浮动比例及清算方式等,逐步实现从现行调控企业工资总额向调控人工成本总量及人均工资水平的过渡。

六、进一步规范工资收入来源和列支渠道。中央企业要严格按照国家财会制度和工资管理政策核算工资总额,严格控制人工成本支出项目和规模,不得多头提取或重复计提工资性收入,不得将应付工资余额转入其他科目核算。不得以任何形式在其他成本中列支工资性项目和人工成本的各项费用。对企业违反以上规定的,除在下一年从工资总额及相关费用中扣除外,国资委将给予通报批评,并按有关规定相应扣减企业主要负责人绩效薪金。

经济效益范文篇8

[关键词]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

关于效益审计的概念,世界不同国家有不同定义,但从各国绩效审计的基本内容来看,都无一例外的以三E——经济性(economy)、效率性(efficiency)、效果性(effectiveness)作为经济效益审计的基本内容。但目前,国内外审计界对3E概念,3E之间的关系,无一例外的未做出规范化的解释。本文拟在分析经济效率效益概念的内涵基础上,辨明“3E”的内涵和外延,以加强对概念的理解,更好的为实践服务。

一、经济性

1.关于经济性研究综述

经济(economy)在中文语义学中认为:(1)经济学上指社会物质生产和再生产的活动;(2)对国民经济有利或有害的;(3)个人生活用度;(4)用较少的人力、物力、时间获得较大的成果;(5)《书》治理国家(《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经济通常是指经济活动的节约程度,即取得某一劳动成果而减少的资源消耗量。其表现形式,既可以用绝对数来表示,也可以用相对数来表示。

2.对经济性的再思考

经济,又称节约,即我们要避免资源使用无度造成浪费。浪费无疑是管理者的失败,在资源短缺有限的今天是不被允许的。强调经济,就是强调最大限度的利用资源,发挥资源的全部潜能,包括人力、财力、物力的。在不经济的条件下实现了效率性和效果性,必然有需要改进节约的地方,审计人员不会给出高的审计评价;只有在经济的前提下实现效果性,才是可取的。如何妥善利用资源以服务于目标,无疑是一个大课题。

二、效率性

1.关于效率性研究综述

效率(efficiency),在中文语义学的含义有两个:(1)机械、电器等工作时,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百分比;(2)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2002)。效率通常是指经济活动中所消耗的社会资源与所获得的劳动成果的比率,通常用相对数表示。从效率这一角度来考虑,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方法,就需要合理配置社会资源,提高社会资源的利用的程度。

2.对效率性的再思考

效率是指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其中投入包括多种:时间、劳动量、实物量和价值量。相应的产出包括:产品、产量、收入、利润等。但在实践中需要注意,产出不一定是正的产出,有可能是负的产出,必须找准零点,不可以以负产出的绝对值作为效率计算公式的分子。在此理解下,效率性可以作为经济性与效果性的连接桥梁,是在既定投入下通过良好的运营与过程控制,实现效果性的必由之路。

三、效果性

1.关于效果性研究综述

效果(effectiveness),在中文语义学中认为:(1)指事物或行动、动作产生的有效结果;(2)伦理学范畴。指人的道德行为的后果。与“动机”相对;(3)戏剧、电影中配合剧情造出的各种声响以及某些自然现象(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2001)。效果是指经济活动所产生的有用结果或成果。效果指标主要反映经济活动有效性,即经济活动的结果是否为社会所承认。经济活动结果的有效性大,效果就好,经济效益就高;反之经济活动结果有效性小,甚至产生负效果,经济效益就差。

2.对效果性的再思考

效果其实就是结果,有正向与负向之分,在取得坏的结果时,在经济学与管理学中往往称之是没有结果,这是不科学的。“正向结果”是指好的结果,一般是人们预期想要取得的结果,大多指“符合规律”,“好的结果”;而“负向结果”则相反。所以效果是一个中性的概念,在实践中应该区分好的结果与坏的结果,以有助于做出审计结论。在很多情况下,只有综合考虑多样标准才能对效益做出评价,因为在这一点上几乎没有单一的标准。审计师对效果性进行评价时,除了清晰可量化的数据外,还要处理的是软标准。在量化的审计标准中加入非量化的审计标准,对于在短时间内无法对其效果性做出准确衡量的审计对象而言,无疑具有现实意义。四、效益审计(PerformanceAuditing)的再思考

1.各国效益审计的定义

英国国家审计署(NAO)对效益审计的英文表达是ValueforMoneyAudit,是对一个组织经营活动的效率性、效果性和经济性所进行的一项独立的评价活动。美国会计署(GAO)1994年将效益审计定义为,关于政府组织、规划(programs)和活动的“3E”方面的审计,包括经济、效率、和规划审计(programaudit)。在这个定义中,规划审计被进一步描述为涉及效果方面,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以及是否遵循了相关法规。德国将效益审计定义为“主要系指对行政运作(AdministrativeOperations)之经济(economy)、效率(efficiency)、以及效益(effectiveness)进行审计”。

由此可见,各国对于效益审计的定义不尽相同,但各国对它的理解的主要方面却惊人的一致几乎都围绕着3E展开。

3.用3E定义效益审计的优势

用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定义效益审计有助于分别处理,明确三者各自的衡量指标,各个关注,分别审计。用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定义效益审计有利于关注三者之间的联系,避免顾此失彼,影响效益审计结果。

审计人员在绩效审计工作中,要对项目状况进行客观的绩效评价,不能片面地、孤立地分析其中一个要素,而是要从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系中进行综合分析。

五、结论

理论的研究是为了更好的指导实践,为实践服务,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加强理论研究才能够更好的推动实践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邢俊芳陈华邹传华:最新国外绩效审计[M].北京:中国审计出社,2001

经济效益范文篇9

1.缩短行车时间,加快车辆周转。改建后的坪乳公里比原1947线缩短26公里,解放牌4吨货车按常规二级路平均车速每小时43.56公里,等外路为35.55公里计算,改造后比改造前可缩短行车时间32分钟。

2.节约燃料消耗。按当前平均交通量3540车次算,由于缩短了行车里程,每年可节约汽车燃油8063吨,按现行牌价每吨2350元,每年节约的燃油费用为1895万元。同时,由于公路技术等级提高,改善了行车条件,车辆行驶能以达到经济车速,燃料的经济性能提高,因而减少了口黄井然燃料消耗。如解放牌4吨货车在不同路况行驶,它的百车公里燃料消耗费用:等外路要比二级路多12.5元。由此可见,公路技术等级提高,对车辆营运的经济效益关系重大。

3.由于公路技术等级提高,改善了行车条件,提高了行车速度,也节约了汽车营运成本。汽车营运,除与车辆技术状况,气候、燃料、驾驶操作、技术保养等有关外,与道路的技术状况关系重大。汽车在不同技术等级的路段行驶,其技术速度差别很大。解放牌货车在不同技术等级路段的平均时速分别为:二级路43.56公里,三级路38.93公里,四级路37.64公里,等外路35.55公里。汽车在不平坦的路段行驶,技术速度降低,汽车的动力性和经济性都受到严重影响。而且路况越差,汽车牵引力越大,行驶的冲击负荷也越大,车辆机件的磨耗,损坏速度也越快,相应缩短了车辆的使用寿命,增加了维修费用和营运成本。

据调查,当前营运汽车跑4级路只能保本,跑等外路则要亏损,只有跑三级路以上才能有盈利。现在全国许多公路都在改造升级,只有提高公路技术等级,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现代化交通运输的需要。

坪乳公路改建完成后,分流了107国道的车辆,减轻了107国道的运输压力,提高了交通安全,也改善了韶关市的交通条件和投资环境,为韶关市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坪乳公路从去年通车以来,由于同步开展公路养护,做好路政管理,确保了公路畅通,为加快韶关市的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经济效益范文篇10

一、平整前的耕种状况

通河县目前拥有种植耕地180.2万亩,其中水田120万亩,总体地势北高南低,可种植耕地的80%为丘陵地貌,其余为平原,土质肥沃、土壤较疏松,境内有大小河流27条,水资源丰富,特别适宜水稻种植,是水稻主产区,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之一。据调查统计,在现有120万亩的水田面积中,单池面积在5亩以下的约占80%,也就是说:有近96万亩的水田目前还不适于大中型机械整地、插秧和收获作业,严重地制约着大中型机械作业效率的发挥,同时由于单池面积小池埂多,致使筑埂用工多,既减少了种植面积,又降低了土地利用率。

二、平整耕地的目的及意义

1.目的进行大规模标准化平整土地,建立方条田,使水田单池面积达到5~7亩的理想状况,实现连片作业,充分发挥大中型机具轮耕整地、插秧和收获作业的效率,提高土地利用率,解放出大批劳动力,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2.意义一是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的需要。通过机械化作业,能增强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消灭病虫害、增强作物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有利于提高粮食品质和粮食产量。二是适应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通过实施规模化耕作和集约化管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劳动力转移。三是强化管理的需要。可以提高各作业环节的标准化水平,满足作物生长的条件,通过增产、增收繁荣农村经济。四是在整地、插秧、收获作业全面实现机械化的同时,实现标准化、规模化生产。

三、平整耕地需要组建和装备的内容

建立平整土地专业作业队,配备大型激光平地机具,进行大规模平整土地,实现方条田和标准化、规模化生产作业。

四、平整耕地后的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

(1)土地规模平整后,水田单池面积可以适当扩大,这样在减少池埂和筑埂用工的同时,还可增加土地有效利用面积达1%。按目前状况计算,当把单池面积较小的水田规模平整后,每公顷可增加种植面积0.15亩,按水稻产量每公顷8000kg计算,0.15亩可增加水稻产量80kg;按每千克水稻2.8元计算,可增加收益224元。(2)连片作业节省机耕费用,按每标亩机耕费下降5元计算,每公顷可节省机耕费用75元。(3)减少筑埂用工,按每公顷节省筑埂用工1个,每个筑埂用工150元计算,每公顷可节省筑埂用工成本150元。(4)机械插秧可以使用大型高速插秧机,在保证插秧作业质量的同时还可提高作业效率,有效地抢农时,降低作业成本,每公顷可节省插秧费用150元;促使水稻增产幅度达2%,即每公顷可增产160kg,增收448元。(5)机械收获可以使用大型联合收获机,在发挥大型机械作业效率的同时还可减少粮食收获损失1%,促进秸秆还田,每公顷可减少粮食收获损失80kg,增收224元。就是说,耕地平整后每年每公顷以上五项节本增收合计可达1271元。

2.社会效益

(1)有利于促进土地流转和向大户集中,实现集约化经营。(2)有利于科学配置现代化的农机装备,充分发挥农业机械的作用,提高生产效率。(3)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节本增效,减轻劳动强度,解放出大批生产力。

3.生态效益

规模平整种植土地后,不仅可以美化生产作业环境,同时可以节省用水、节约水资源、节约肥料,减少大量的秸秆焚烧,可减少和避免环境污染,对建设绿色农业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以及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