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生育家庭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4 01:18:16

计划生育家庭

计划生育家庭范文篇1

一是将农村只收养一个子女或两个女孩的纳入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制度范围

目前纳入奖励扶助对象范围的是农村实行计划生育的独生子女户和双女户,所以在调查核实阶段特别注重调查申报纳入奖扶对象的子女是否亲生子女。只要不是亲生子女,无论是合法收养还是非法收养的一律不纳入奖扶范围,引起了收养子女家庭的不满。普遍认为反正他们只有一个孩子,为什么亲生的给奖励,收养的就不奖励,并有人多次到县人口计生局和负责审核的工作人员理论;有的老人怕收养的子女找借口不孝顺或不负担养老义务,从收养的孩子懂事之日起就避而不谈其是收养的,一直说是自己亲生的。通过审核人员耐心细致负责任的调查,将收养的秘密揭开后,反而引起了部分家庭的不和,虽然是极少数,但也给农村的社会和谐造成了一定影响,特别是对收养子女的农村老人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收养法第二十三条规定,自收养关系成立之日起,养父母与养子女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适用法律关于父母子女关系的规定;养子女与养父母的近亲属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适用法律关于子女与父母的近亲属关系的规定。养父母与生父母及其他近亲属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因收养关系的成立而消除。

收养法第三条规定,收养不得违背计划生育的法律、法规。

一些地方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也规定,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规定,有子女而收养的,按照子女数比照政策外生育子女的标准征收征收社会抚养费。

《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第四条规定,社会抚养费的征收,由县级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作出书面征收决定;县级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可以委托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作出书面征收决定。

按照权利义务相一致的原则,笔者认为,既然收养法规定了养父母与养子女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适用法律关于父母子女关系的规定,一些地方的计划生育条例又规定了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规定,有子女而收养的,按照子女数比照政策外生育子女的标准征收征收社会抚养费,且社会抚养费由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征收。当养父母年老时,就应象其他自己生育子女的计划生育户一样,享受到国家的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更何况,奖励扶助金是由政府出资、财政保障,不是计划生育一家的事,将收养子女的农村老人纳入计划生育奖励扶助范围,合乎民心、顺应民意,有利于农村的和谐稳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当然,何时纳入、怎样纳入、需要办什么手续,是需要进一步考虑和细化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和自己生育子女的一视同仁。只要户口本上显示只有一个子女或两个女孩,就直接和其他人一样按程序纳入奖励扶助对象范围。

二是符合条件但提前生育或未办理二胎生育证而生育两个女孩的家庭应在一定条件下纳入奖扶范围

按照目前实行的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制度,纳入奖扶对象的必须是实行计划生育户。我国的一些地方性计划生育条例在不同阶段对农村规定了具体的照顾生育二胎条件,如山区只有一个子女,平原丘陵第一个子女系女孩,农村中男到女家落户,双方或一方是少数民族等。为完成人口控制目标,又规定了具体的生育间隔。但在实践运行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有一部分符合照顾生育条件的农民却违反生育间隔规定提前生育了第二个子女,或未办理二胎生育证生育了第二胎。其实他们本来有可能是实行计划生育户的。这当然主要是他们自己的责任,但也不排除有我们工作不到位,宣传、办证不及时,极少数人为乱收费达不到目的故意不给符合条件的人办证,让内生变外生的因素。现在有的省市在修改人口和计划生育条例时取消了生育间隔,甚至还有人提出要对符合条件的生育二胎夫妇实行免费登记制度,这就给在一定条件下将符合条件但因种种原因本可以内生却外生的人群纳入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对象创造了机遇。应在适当时机将这部分人纳入奖扶对象范围。条件是必须按当时规定足额缴纳了社会抚养费,领取了结论证。提前生育的还应按提前生育的年数相应推迟享受奖励扶助的时间,第二个子女必须是女孩。

计划生育家庭范文篇2

一、主要目的

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广大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是一些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为社会作出了巨大贡献,这些家庭不可避免地面临着生产、生活和养老方面的实际困难,需要通过稳定的制度保障,为这些家庭提供物质上的救助、精神上的慰藉,使其更好地优先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建立和实施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是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完善和发展,是全面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十七大精神,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具体实践,有利于促进人口计生工作向依法管理和利益导向转变,完善计划生育家庭社会保障制度,增进家庭和谐,为科学发展提供良好的人口环境。

二、基本内容

(一)扶助对象

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本市户籍人员,可以享受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金:

1.**年1月1日以后出生或者**年1月1日以前出生但持有《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

2.女方年满49周岁的夫妻双方或者本人年满49周岁;

3.依法只生育或者合法收养一个子女;

4.现无存活子女或者子女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以下简称《残疾人证》),且残疾等级为三级以上(包括残疾等级为轻度以上);

5.未再生育和未再收养子女。

(二)扶助标准

1.独生子女死亡后未再生育和未再收养子女的人员,由区(县)政府给予每人每月150元扶助金,直至亡故为止。

2.独生子女伤残后未再生育和未再收养子女的人员,由区(县)政府给予每人每月120元扶助金,直至亡故或者子女康复为止。

3.本办法实施时如果扶助对象已超过49周岁的,以实际年龄为发放起点,直至亡故或者子女康复为止。

(三)扶助对象的申请与登记

1.每年的1月1日至3月31日期间,为全市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资格的申请登记时间。

2.符合本办法规定的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对象条件的人员,应当在规定的申请登记时间内办理相关手续,逾期视作主动放弃当年扶助资格。

(四)扶助对象需要提供的材料

申请领取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金的人员,应当提供下列基本材料:

1.身份证明;

2.户籍证明;

3.婚姻状况证明;

4.已有子女状况声明;

5.近期免冠一寸照片2张。

属于下列情形的,还需要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1.**年1月1日以前出生的,提供《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

2.子女死亡的,提供乡级以上医疗机构或者公安机关或者户口所在地村(居)民委员会出具的死亡证明。

3.子女残疾的,提供《残疾人证》。

4.收养子女的,提供收养证明。

5.与养子女解除收养关系的,提供解除收养关系证明。

6.离婚的,提供离婚证明。

7.丧偶的,提供乡级以上医疗机构或者公安机关或者户口所在地村(居)民委员会出具的死亡证明。

(五)扶助对象的确认原则

1.年龄的确认。以本人身份证的出生时间为准。如果从未办理过身份证的,则以户口簿登记的出生时间为准。

2.生育和收养行为的确认。生育和收养子女时没有违反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

3.子女数的确认。按本人生育或者收养且存活的子女数计算。只生育一个子女,包括符合法律、法规、规章或政策性文件规定曾生育过一个及以上子女但只存活一个子女的情况。

4.残疾等级的确认。以《残疾人证》注明的残疾等级为准。如果《残疾人证》未注明等级的,以区(县)残联出具的残疾等级证明为准。

(六)扶助资格的确认程序

1.由申请人向本人户籍所在地的村(居)民委员会提交扶助申请表,并提供规定的材料(原件及复印件各一套)。

2.村(居)民委员会应当自收到扶助申请表及规定的全部材料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进行初审,提出审议意见。

3.在申请登记期过后2个工作日内,村(居)民委员会应当将审议意见、全部申请材料及名册报乡(镇)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

4.乡(镇)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应当自收到村(居)民委员会报送的全部材料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提出审核意见,并将审核意见、全部申请材料及名册报送区(县)人口计生委。

5.区(县)人口计生委应当自收到乡(镇)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报送的全部材料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提出复核意见,将初步确定的奖励扶助对象名册发至乡(镇)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张榜公示。公示内容包括扶助对象姓名、年龄、扶助类别、扶助金额,公示期限为10天。区(县)人口计生委应当同时设立举报信箱,公布举报电话。

6.如无异议,区(县)人口计生委应当自公示期满后2个工作日内,将确认结果、所需资金情况及名册向市人口计生委备案,并报同级财政部门,抄送乡(镇)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如有异议,区(县)人口计生委应当重新审核。

7.区(县)人口计生委对确认后的扶助对象,负责发放《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发放证》(以下简称《发放证》);乡(镇)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负责向扶助对象送达《发放证》。

(七)扶助资格的年审

持有《发放证》的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对象,应当在下一年规定的申请登记时间内到本人户籍所在地的村(居)民委员会办理审验手续,同时提交扶助年审申请表、身份证明以及申请人已有子女状况和是否有终止享受扶助资格情形的声明。

村(居)民委员会收到规定的全部材料后,按照扶助资格的确认程序,进行逐级审验。

(八)扶助资格的注销

享受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的人员,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终止享受扶助金:

1.死亡的;

2.户口迁出本市的;

3.在境外定居的;

4.生育或者收养子女的;

5.独生子女康复的。

如发现申请人以欺骗等不正当手段冒领或者骗领扶助金的,责令限期退回,并注销其扶助资格。

三、实施时间和基本原则

(一)实施时间

**年起,在全市实施。

(二)基本原则

1.统一政策,严格控制。各区(县)人口计生委应当依据本办法的规定,确认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对象,确保政策的一致性。

2.公开透明,公平公正。通过张榜公布、逐级审核、群众举报、社会监督等措施,确保政策执行的公平性。

3.直接扶助,到户到人。依托现有渠道直接发放扶助金。严禁任何单位或个人截留挪用、虚报冒领扶助金等违规行为。

4.健全机制,逐步完善。制订配套政策和措施,建立健全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实施工作的管理、服务和监督机制。

5.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把实施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与开展“幸福工程”、“生育关怀”等活动结合起来,形成扶贫济困的良好社会风尚。

四、资金来源、管理和发放

(一)资金来源

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担”原则,本市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所需资金,由区(县)财政纳入年度部门预算予以安排,按部门预算管理要求规范编制、执行和核算。

(二)资金发放

扶助金以个人为单位按月计算,一年发放一次,实行国库直接支付。各区(县)财政局根据区(县)人口计生委提供的扶助对象清单,通过指定的金融机构,将扶助金直接拨付到扶助对象的个人账户。

扶助所需资金由扶助对象户籍所在地的区(县)政府负担。对于户口发生迁移的人员,在迁出前已经办理申请登记手续并通过年审的,当年的扶助金由为其办理申请登记手续的区(县)政府负担。对于终止享受扶助金的人员,区(县)人口计生委应当及时注销,并将注销名册报市人口计生委备案,同时报同级财政部门,抄送乡(镇)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

扶助金由金融机构发放。指定的金融机构应当于每年的8月31日前,将当年的扶助金直接拨付到扶助对象的个人账户。

(三)资金管理

市财政局负责指导区(县)财政局做好扶助资金的发放工作,并监督管理本市扶助资金的使用情况。各区(县)财政局负责本地区扶助资金的预算、决算和监督管理。扶助资金由区(县)财政总预算会计设立专账,列入“一般公共服务”类级科目、“人口与计划生育事务”款级科目、“计划生育家庭奖励”项级科目,并将本地区扶助资金及时足额拨付到金融机构,监督金融机构将扶助金及时足额拨付到个人账户,通过财政报表逐级反映扶助资金预算、决算和发放情况。扶助资金形成的结余,抵顶以后年度相应扶助资金额度。

市人口计生委负责指导区(县)人口计生委做好扶助对象的申请、登记、确认、公示、监督工作,配合市财政局指导区(县)做好扶助资金的预算和决算编制工作。区(县)人口计生委要向同级财政局提供扶助对象的清单,配合金融机构建立扶助对象个人账户,及时掌握扶助资金发放情况,了解扶助资金管理情况。

各区(县)人口计生委会同区(县)财政局选择和确定本区(县)的金融机构。金融机构负责制定扶助资金发放办法和操作规程,接受财政和人口计生部门的监督、管理;按照委托服务协议的要求和人口计生部门提供的扶助对象名单,建立个人账户,将区(县)财政部门拨付的扶助资金及时足额划转到个人账户;将个人账户和资金拨付情况及时反馈给财政和人口计生部门。

五、组织管理、检查监督与工作考核

(一)组织管理

市人口计生委、市财政局、市残联共同负责协调、指导全市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的实施。市人口计生委负责扶助对象的资格确认,市财政局负责资金管理,市残联负责扶助对象残疾等级的确认。各区(县)人口计生委、财政局、残联负责组织、协调辖区内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的具体实施。

(二)评估与检查监督

1.市人口计生委、市财政局、市残联每年共同进行一次制度试点工作的综合评估,并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开展资金使用管理情况的绩效考评,对扶助资金的到位、管理和发放情况进行监督。

2.建立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信息管理系统,实行动态管理,定期进行数据的汇总分析,及时反映专项资金的落实情况。

3.实行政务公开和群众举报制度,利用多种形式对扶助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

4.各区(县)组织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对扶助资格确认、资金管理、资金发放等情况进行检查监督;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扶助制度执行情况进行视察、监督。

(三)工作考核

1.将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实施工作纳入当地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内容。对在实施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制度执行中出现重大问题、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追究主要领导及相关部门的责任。

2.扶助资金实行专款专用,专门管理。严禁用扶助资金进行任何形式的盈利性投资、融资活动,不得将扶助金抵扣其他个人款项。对虚报、冒领、克扣、贪污、挪用、挤占扶助资金的单位和个人,一经发现,严肃查处;触犯刑律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对资金金融机构不按照服务协议履行资金发放责任,截留、拖欠、抵扣扶助资金的,取消其发放资格,并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六、具体要求

(一)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切实把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落到实处。实施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直接关系到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落实,关系到社会的和谐进步。各区(县)要切实加强领导,确保将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落到实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建立经常性沟通协调机制,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切实做好制度实施工作。

(二)建立和完善资格确认、资金管理、资金发放与监督评估“四权分离”的运行机制,确保政策执行的公平公正,确保专项资金安全,确保扶助金落实到户到人。

(三)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要把实施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与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关爱女孩”、“生育关怀”、“幸福工程”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项政策的综合效应,逐步形成完善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

计划生育家庭范文篇3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和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按照上级的决策部署,围绕解决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即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的突出问题、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目标,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扶助关怀制度,切实落实各项扶助关怀政策措施,做到应扶尽扶、精准帮扶、亲情关爱、责任到人。

二、服务对象和工作内容

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成员,即纳入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的独生子女伤残或死亡的家庭的夫妻。“三个全覆盖”,即对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的联系人制度、就医“绿色通道”以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三个方面的工作。

三、主要做法

(一)加强联系人制度落实,搭建起与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沟通的桥梁。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室关于开展落实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联系人制度等“三个全覆盖”专项行动的通知》要求,认真核查核实每一户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情况,建立起以“双岗”联系人为基础的联系人制度,完善信息档案,落实联系人责任,建立起与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沟通的渠道。一是建立“双岗”联系人制度。为每一户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确定了一名乡镇(街道)领导干部和一名村(居)委会干部作为帮扶“双岗”联系人。二是细化联系人工作流程。每一位联系人都建立起工作台账,明确联系方式、服务内容以及交接程序。每周与联系对象通过登门走访、电话联络或者网络沟通一次,每月登门走访一次,特别是在联系对象生日、重大节日期间,通过登门走访,以联系对象易于接受的方式开展慰问关怀。联系对象发生意外、重病、受灾、亡故等重大情况时,联系人及时上门,帮助排忧解难。三是落实联系人责任。明确联系人的联系方式,畅通沟通渠道,切实履行职责,及时帮助联系对象解决困难和问题,及时了解掌握联系对象的身体状况、精神状态和利益诉求,宣传相关政策、疏导化解矛盾,协调相关部门解决联系对象的突出困难和问题。四是建立完善信息档案。认真做好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服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录入、数据维护以及信息档案使用。摸清底数,掌握他们得生存状况及需求,记录帮扶情况。联系对象基本信息和联系人帮扶情况要动态更新,并进行电子备份和管理,全县累计录入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33人。

(二)提供优先便捷医疗,畅通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就医“绿色通道”。按照国家、省、州关于落实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扶助制度相关要求,改革创新,发挥自身优势,畅通就医“绿色通道”,切实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提供优先便利医疗服务。一是明确各部门责任。各乡镇卫生计生办从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局出发,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各项服务政策落到实处。做好政策宣传和解读,对“绿色通道”工作落实开展监督指导,切实帮助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解决就医方面的实际困难。二是提供优先便利医疗服务。1、我县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就医“绿色通道”定点医院是县人民医院、县藏医院、县妇计中心,对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成员持《县特殊家庭优先医疗服务证》就医时,在挂号、就诊、转诊、取药、收费、综合诊疗等予以优先,并免收普通门诊诊察费。2、明确施行手术等医疗服务的签字程序。医疗机构在对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成员施行手术、特殊检查或者特殊治疗时,如无法取得患者本人意见又无法取得患者家属或者关系人意见时,经主治医师提出医疗处置方案,在取得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被授权负责人签字同意后实施。3、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成员需住院时,凭《县特殊家庭优先医疗服务证》,由签约医生主动与定点医院联系,优先安排床位。行动不便的患者由定点医院帮助联系120转运。患者住院期间,定点医院要结合患者实际,提供必要的个性化帮助;出院时,定点医院要与签约医生对接,指导签约医生做好出院后相关服务工作。

(三)亲情关爱服务,切实履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责任。将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成员作为重点对象,优先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优化服务程序,拓宽服务内容,让计生特殊家庭成员感受到亲情关爱。一是对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成员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充分发挥基层计划生育组织网络的作用,做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政策宣传和组织发动,使有意愿的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成员应签尽签。此外,将夫妻在49周岁以下的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也重点列入家庭医生签约范围,实现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二是切实履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责任。基层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签约对象提供约定的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和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对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每月上门问诊一次,对失能半失能老人每周上门问诊或者电话问诊一次,为有慢病或者重大疾病的计划生育家庭成员建立特别档案,在需要时及时为患者联系转诊、急诊、急救及住院、出院等快捷便利服务。

四、存在的问题

财政投入不足,扶助关怀体系建立不完善,宣传不到位,部门协同机制不完善。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各乡镇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从讲政治的高度思考、部署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扶助关怀政策措施的落实,切实建立起“三个全覆盖”长效工作机制,全面覆盖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目标人群。要制定任务清单、明确各自责任、遵照安排部署、切实推进工作,并且要发挥优势,在抓好现有政策落地的基础上出台更加符合本地实际的帮扶措施,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计划生育家庭范文篇4

一、实施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的重大意义

建立和实施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是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完善和发展,是全面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具体实践。实施这项制度,有利于缓解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的实际困难,使他们精神上获得慰藉,生活上得到帮助;有利于促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向依法管理和利益导向转变,更好地体现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以人为本的政策理念,进一步激发广大人民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积极性;有利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通过率先解决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的特殊困难,逐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更好地体现社会公平。

二、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的主要内容

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是为了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解决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的特殊困难,更有效地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针对独生子女家庭所做的一项基本制度安排。

(一)扶助对象。

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扶助的对象是:城镇和农村独生子女死亡或伤、病残后未再生育或收养子女家庭的夫妻。扶助对象应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1.**年1月1日以后出生。

2.女方年满49周岁。

3.只生育一个子女或合法收养一个子女。

4.现无存活子女或独生子女被依法鉴定为残疾(伤病残达到三级以上)。

特别扶助条件的具体政策由省人口计生委负责解释。

符合上述条件的对象,由政府发放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金。因丧偶或离婚的单亲家庭,男方或女方须年满49周岁方可领取扶助金。已超过49周岁的,从其扶助资格被确认年度起发放扶助金。

享受特别扶助的人员,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终止领取扶助金:

1.死亡。

2.再生育或收养子女。

3.户口迁出本省。

4.残疾子女康复。

对于独生子女伤、病残或死亡而女方尚未达到49周岁的家庭,由各级政府、非政府组织为其提供精神抚慰、经济救助和医学咨询指导等服务,帮助有再生育意愿的家庭实现再生育。

(二)扶助标准。

独生子女死亡后未再生育或合法收养子女的夫妻,由政府给予每人每月100元的扶助金,其中只生育一个独生女死亡后未再生育或合法收养子女的对象扶助金标准由省财政出资提高到每人每月110元,直至亡故为止;独生子女伤、病残后未再生育或收养子女的夫妻,由政府给予每人每月80元的扶助金,直至亡故或子女康复为止。

(三)扶助对象确认。

人口计生部门负责扶助对象的资格确认。具体程序是:

1.本人提出申请。

2.村(居)委会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进行资格初审。

3.县级人口计生行政部门审批并公示。

4.市级和省级人口计生行政部门备案。

独生子女死亡的,需提供乡级以上医疗机构或公安机关或户口所在地村(居)委会出具的死亡证明;独生子女三级以上残疾的,需提供《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

三、资金来源、管理和发放

(一)资金来源。

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资金由各级财政负担,安排专项资金并分别纳入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预算。按照国家统一标准发放的特别扶助金,由中央财政负担50%,省财政负担50%。提标经费由省财政全额负担。

(二)资金管理。

财政部门负责扶助资金的预算决算、转移支付和监督管理。财政总预算会计设立专账,分别核算中央财政拨付和地方财政安排的专项资金,并及时足额将扶助金拨付到发放机构,监督发放机构将扶助金及时划转到个人账户。

人口计生部门负责核实扶助对象人数,编制资金需求计划,管理特别扶助制度信息管理系统,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及时掌握并监督发放机构建立扶助对象个人账户和资金管理情况。

发放机构负责制定资金发放办法和操作规程,按照服务协议的要求和人口计生部门提供的扶助对象名单建立个人储蓄账户,将扶助金及时足额划转到个人账户,并将资金发放情况反馈财政和人口计生部门。

特别扶助资金管理的具体要求参照《**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管理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

(三)资金发放。

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资金依托现有金融服务体系,由财政、人口计生部门与有资质的金融机构签订服务协议,建立扶助对象个人账户,直接发放到人。农村地区特别扶助金发放按照我省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金发放渠道和要求执行。

特别扶助金以个人为单位按月计算,一年发放一次。扶助对象凭有效证件到发放机构领取扶助金。

在开展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核算申请人家庭收入时,扶助金不计入家庭收入。

四、组织管理与监督考评

(一)组织管理。

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依托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管理体系,由各级人口计生和财政部门组织实施。各级人口计生部门明确专门人员和职能机构负责组织协调和日常工作。

(二)监督评估

1.国家和省人口计生、财政部门每年组织一次制度实施情况的综合评估,并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开展资金使用管理情况的绩效考评,对扶助资金的到位、管理和发放情况进行监督。

2.建立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信息管理系统,实行动态管理,定期进行数据的汇总分析,及时反映专项资金的落实情况。

3.实行政务公开和群众举报制度,利用多种形式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4.各级监察、审计等部门对扶助对象确认、资金管理、资金发放、制度运行等情况定期进行检查监督。

(三)考核奖惩。

1.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实施工作纳入各地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对在实施过程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执行制度出现重大问题、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追究相关部门的责任。

2.严禁用扶助资金进行任何形式的盈利性投资、融资活动,不得将扶助金抵扣其他个人款项。对虚报、冒领、克扣、贪污、挪用、挤占扶助资金的单位和个人,一经发现,严肃查处,触犯刑律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资金发放机构不按服务协议履行资金发放责任,截留、拖欠、抵扣扶助资金的,取消发放资格,并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部门职责分工,建立经常性沟通协调机制,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切实做好制度实施工作。

(二)完善工作机制。建立和完善资格确认、资金管理、资金发放与监督评估“四权分离”的运行机制,确保政策执行的公平公正。各级人口计生部门要认真做好扶助对象的资格确认、建立个案信息档案和日常管理等工作,通过各种宣传形式,让广大计划生育家庭了解政策内容,增加政策执行的透明度;各级残联要负责残疾对象的甄别、核残与鉴定等工作,协助人口计生部门开展扶助对象的摸底调查登记和资格确认;财政部门要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并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公安、民政、卫生、劳动保障等部门要共同做好各项政策措施的衔接工作;发放机构要按服务协议要求,确保扶助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户到人;监察、审计等部门要积极做好监督检查工作。

计划生育家庭范文篇5

一、主要目的

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广大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是一些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为社会作出了巨大贡献,这些家庭不可避免地面临着生产、生活和养老方面的实际困难,需要通过稳定的制度保障,为这些家庭提供物质上的救助、精神上的慰藉,使其更好地优先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建立和实施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是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完善和发展,是全面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十七大精神,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具体实践,有利于促进人口计生工作向依法管理和利益导向转变,完善计划生育家庭社会保障制度,增进家庭和谐,为科学发展提供良好的人口环境。

二、基本内容

(一)扶助对象

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本市户籍人员,可以享受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金:

1.19*年*月*日以后出生或者19*年*月*日以前出生但持有《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

2.女方年满49周岁的夫妻双方或者本人年满49周岁;

3.依法只生育或者合法收养一个子女;

4.现无存活子女或者子女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且残疾等级为三级以上;

5.未再生育和未再收养子女。

(二)扶助标准

1.独生子女死亡后未再生育和未再收养子女的人员,由区(县)政府给予每人每月150元扶助金,直至亡故为止。

2.独生子女伤残后未再生育和未再收养子女的人员,由区(县)政府给予每人每月120元扶助金,直至亡故或者子女康复为止。

3.本办法实施时如果扶助对象已超过49周岁的,以实际年龄为发放起点,直至亡故或者子女康复为止。

(三)扶助对象的申请与登记

1.每年的*月*日至*月*日期间,为全市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资格的申请登记时间。

2.符合本办法规定的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对象条件的人员,应当在规定的申请登记时间内办理相关手续,逾期视作主动放弃当年扶助资格。

(四)扶助对象需要提供的材料

申请领取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金的人员,应当提供下列基本材料:

1.身份证明;

2.户籍证明;

3.婚姻状况证明;

4.已有子女状况声明;

5.近期免冠一寸照片2张。

属于下列情形的,还需要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1.19*年*月*日以前出生的,提供《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

2.子女死亡的,提供乡级以上医疗机构或者公安机关或者户口所在地村(居)民委员会出具的死亡证明。

3.子女残疾的,提供《残疾人证》。

4.收养子女的,提供收养证明。

5.与养子女解除收养关系的,提供解除收养关系证明。

6.离婚的,提供离婚证明。

7.丧偶的,提供乡级以上医疗机构或者公安机关或者户口所在地村(居)民委员会出具的死亡证明。

(五)扶助对象的确认原则

1.年龄的确认。以本人身份证的出生时间为准。如果从未办理过身份证的,则以户口簿登记的出生时间为准。

2.生育和收养行为的确认。生育和收养子女时没有违反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

3.子女数的确认。按本人生育或者收养且存活的子女数计算。只生育一个子女,包括符合法律、法规、规章或政策性文件规定曾生育过一个及以上子女但只存活一个子女的情况。

4.残疾等级的确认。以《残疾人证》注明的残疾等级为准。如果《残疾人证》未注明等级的,以区(县)残联出具的残疾等级证明为准。

(六)扶助资格的确认程序

1.由申请人向本人户籍所在地的村(居)民委员会提交扶助申请表,并提供规定的材料(原件及复印件各一套)。

2.村(居)民委员会应当自收到扶助申请表及规定的全部材料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进行初审,提出审议意见。

3.在申请登记期过后2个工作日内,村(居)民委员会应当将审议意见、全部申请材料及名册报乡(镇)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

4.乡(镇)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应当自收到村(居)民委员会报送的全部材料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提出审核意见,并将审核意见、全部申请材料及名册报送区(县)人口计生委。

5.区(县)人口计生委应当自收到乡(镇)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报送的全部材料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提出复核意见,将初步确定的奖励扶助对象名册发至乡(镇)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张榜公示。公示内容包括扶助对象姓名、年龄、扶助类别、扶助金额,公示期限为10天。区(县)人口计生委应当同时设立举报信箱,公布举报电话。

6.如无异议,区(县)人口计生委应当自公示期满后2个工作日内,将确认结果、所需资金情况及名册向市人口计生委备案,并报同级财政部门,抄送乡(镇)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如有异议,区(县)人口计生委应当重新审核。

7.区(县)人口计生委对确认后的扶助对象,负责发放《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发放证》(以下简称《发放证》);乡(镇)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负责向扶助对象送达《发放证》。

(七)扶助资格的年审

持有《发放证》的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对象,应当在下一年规定的申请登记时间内到本人户籍所在地的村(居)民委员会办理审验手续,同时提交扶助年审申请表、身份证明以及申请人已有子女状况和是否有终止享受扶助资格情形的声明。

村(居)民委员会收到规定的全部材料后,按照扶助资格的确认程序,进行逐级审验。

(八)扶助资格的注销

享受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的人员,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终止享受扶助金:

1.死亡的;

2.户口迁出本市的;

3.在境外定居的;

4.生育或者收养子女的;

5.独生子女康复的。

如发现申请人以欺骗等不正当手段冒领或者骗领扶助金的,责令限期退回,并注销其扶助资格。

三、实施时间和基本原则

(一)实施时间

20*年起,在全市实施。

(二)基本原则

1.统一政策,严格控制。各区(县)人口计生委应当依据本办法的规定,确认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对象,确保政策的一致性。

2.公开透明,公平公正。通过张榜公布、逐级审核、群众举报、社会监督等措施,确保政策执行的公平性。

3.直接扶助,到户到人。依托现有渠道直接发放扶助金。严禁任何单位或个人截留挪用、虚报冒领扶助金等违规行为。

4.健全机制,逐步完善。制订配套政策和措施,建立健全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实施工作的管理、服务和监督机制。

5.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把实施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与开展“幸福工程”、“生育关怀”等活动结合起来,形成扶贫济困的良好社会风尚。

四、资金来源、管理和发放

(一)资金来源

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担”原则,本市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所需资金,由区(县)财政纳入年度部门预算予以安排,按部门预算管理要求规范编制、执行和核算。

(二)资金发放

扶助金以个人为单位按月计算,一年发放一次,实行国库直接支付。各区(县)财政局根据区(县)人口计生委提供的扶助对象清单,通过指定的金融机构,将扶助金直接拨付到扶助对象的个人账户。

扶助所需资金由扶助对象户籍所在地的区(县)政府负担。对于户口发生迁移的人员,在迁出前已经办理申请登记手续并通过年审的,当年的扶助金由为其办理申请登记手续的区(县)政府负担。对于终止享受扶助金的人员,区(县)人口计生委应当及时注销,并将注销名册报市人口计生委备案,同时报同级财政部门,抄送乡(镇)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

扶助金由金融机构发放。指定的金融机构应当于每年的*月*日前,将当年的扶助金直接拨付到扶助对象的个人账户。

(三)资金管理

市财政局负责指导区(县)财政局做好扶助资金的发放工作,并监督管理本市扶助资金的使用情况。各区(县)财政局负责本地区扶助资金的预算、决算和监督管理。扶助资金由区(县)财政总预算会计设立专账,列入“一般公共服务”类级科目、“人口与计划生育事务”款级科目、“计划生育家庭奖励”项级科目,并将本地区扶助资金及时足额拨付到金融机构,监督金融机构将扶助金及时足额拨付到个人账户,通过财政报表逐级反映扶助资金预算、决算和发放情况。扶助资金形成的结余,抵顶以后年度相应扶助资金额度。

市人口计生委负责指导区(县)人口计生委做好扶助对象的申请、登记、确认、公示、监督工作,配合市财政局指导区(县)做好扶助资金的预算和决算编制工作。区(县)人口计生委要向同级财政局提供扶助对象的清单,配合金融机构建立扶助对象个人账户,及时掌握扶助资金发放情况,了解扶助资金管理情况。

各区(县)人口计生委会同区(县)财政局选择和确定本区(县)的金融机构。金融机构负责制定扶助资金发放办法和操作规程,接受财政和人口计生部门的监督、管理;按照委托服务协议的要求和人口计生部门提供的扶助对象名单,建立个人账户,将区(县)财政部门拨付的扶助资金及时足额划转到个人账户;将个人账户和资金拨付情况及时反馈给财政和人口计生部门。

五、组织管理、检查监督与工作考核

(一)组织管理

市人口计生委、市财政局、市残联共同负责协调、指导全市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的实施。市人口计生委负责扶助对象的资格确认,市财政局负责资金管理,市残联负责扶助对象残疾等级的确认。各区(县)人口计生委、财政局、残联负责组织、协调辖区内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的具体实施。

(二)评估与检查监督

1.市人口计生委、市财政局、市残联每年共同进行一次制度试点工作的综合评估,并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开展资金使用管理情况的绩效考评,对扶助资金的到位、管理和发放情况进行监督。

2.建立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信息管理系统,实行动态管理,定期进行数据的汇总分析,及时反映专项资金的落实情况。

3.实行政务公开和群众举报制度,利用多种形式对扶助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

4.各区(县)组织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对扶助资格确认、资金管理、资金发放等情况进行检查监督;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扶助制度执行情况进行视察、监督。

(三)工作考核

1.将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实施工作纳入当地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内容。对在实施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制度执行中出现重大问题、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追究主要领导及相关部门的责任。

2.扶助资金实行专款专用,专门管理。严禁用扶助资金进行任何形式的盈利性投资、融资活动,不得将扶助金抵扣其他个人款项。对虚报、冒领、克扣、贪污、挪用、挤占扶助资金的单位和个人,一经发现,严肃查处;触犯刑律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对资金金融机构不按照服务协议履行资金发放责任,截留、拖欠、抵扣扶助资金的,取消其发放资格,并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六、具体要求

(一)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切实把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落到实处。实施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直接关系到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落实,关系到社会的和谐进步。各区(县)要切实加强领导,确保将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落到实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建立经常性沟通协调机制,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切实做好制度实施工作。

(二)建立和完善资格确认、资金管理、资金发放与监督评估“四权分离”的运行机制,确保政策执行的公平公正,确保专项资金安全,确保扶助金落实到户到人。

(三)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要把实施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与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关爱女孩”、“生育关怀”、“幸福工程”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项政策的综合效应,逐步形成完善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

计划生育家庭范文篇6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全区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金发放仪式,对全区首批117名实行计划生育的个人进行奖励扶助,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一方面是表彰计划生育家庭的先进行为,另一方面也是落实党的计划生育政策的需要。在这里,我代表区委、区政府向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带头实行计划生育家庭表示衷心感谢和崇高敬意!下面,我根据区委、区政府研究的意见,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做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工作的重大意义

*年前,我国开始全面实行计划生育。今天,在当年率先实行计划生育的农民群众步入花甲之际,由区财政出资,给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发放奖励扶助金,使他们老有所养、安度晚年,充分表明了党和政府对积极响应号召、带头落实计划生育群众的关心和厚爱。在去年的中央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创新计划生育工作的思路和机制,建立健全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可以说,我们今天召开这次大会,就是贯彻落实胡总书记重要指示的具体行动。这项工作的开展,对于解决实行计划生育的农民养老保障,稳定全区低生育水平,密切党群干群关系,都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首先,实行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是贯彻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必然要求。全国推行计划生育30多年来,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健全的情况下,有效地控制了人口的过快增长,为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近年来,我区人口和计生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绩,基层基础工作进一步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局面进一步形成,全区人口类型处于“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低速稳定增长阶段,较好地促进了全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尽管我区出生率已降到较低水平,人口出生绝对数仍然较大,加之流动人口不断增加,平抑第四次人口出生高峰、稳定低生育水平的任务仍然艰巨。特别是人口就业压力大,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全区人口发展面临着更多矛盾和问题。在新形势下,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就必须正视这些问题,研究采取切实措施,有效解决所面临的突出问题,从而保证人口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在我区更加深入地实施。

其次,实行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是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思路、工作方法的重大转变和新的发展。长期以来,我们主要是用行政管理的方法来推进计划生育,这种方法对控制人口增长起到了重大作用,但是也存在一定的负面效应。因此,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机制。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实行奖励扶助,就是在现行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基础上,针对农村计划生育家庭独生子女父母进入老年后生产生活面临特殊困难的实际情况,由政府安排专项资金进行奖励扶助的一项基本奖励制度。开展这项工作,实现了计划生育工作行政管理与利益导向有机结合、思想工作与社会制约有机结合、“处罚多生”与“奖励少生”有机结合。这三个“有机结合”,是新形势下改进和加强农村计划生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可以使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在经济上真正得到实惠,充分调动了广大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积极性。

第三,实行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是我区实践“*”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解决好人口问题,实现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始终是我区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并切实解决的问题。为农民办实事,为农民谋利益,是区委、区政府贯彻“*”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建立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的奖励扶助制度,缓解计划生育家庭的生产生活困难,有利于发展农业,稳定农村,增加农民收入。特别是在尚不具备普遍推行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情况下,以农村独生子女家庭为突破口,先特殊、后一般,由少量到众多,逐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制度,是兼顾当前和长远、解决农民和农村人口问题的务实之举,是科学发展观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中的具体实践,对于促进城乡协调、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加强领导,确保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工作顺利开展

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从实践“*”重要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的高度,切实增强责任感,以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组织实施,确保把这件奖励先进、扶助农民的好事办好。

一要宣传到位。各级要积极利用广播、电视、宣传手册、明白纸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社会宣传,让群众充分了解实行奖励扶助工作的重大意义、奖励扶助工作的主要内容、奖励扶助对象的资格条件与确认办法、奖励扶助金发放的渠道和领取方式等,增加政策执行的透明度,做到家喻户晓、人人明白,让实行奖励扶助工作的政策效益得到充分发挥。要以开展奖励扶助工作为契机,进一步化解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矛盾和难题,大力营造计划生育光荣违法生育可耻的社会氛围,在全社会掀起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热潮。

二要领导到位。各镇(街)、各有关部门要把这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实行严格的目标管理责任制,抓好各项基础工作,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各级不但要把奖励扶助工作组织实施好,而且还要进一步执行和完善已出台的各项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使之制度化、规范化,形成更加完备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逐步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三要措施到位。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更是一项长期性、全局性的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各镇(街)、各部门要严格按照区委、区政府的要求,把开展这项工作同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同勤劳致富奔小康结合起来,同建立文明幸福家庭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完善措施,千方百计抓好各项工作落实,不断扩大奖励扶助范围,逐步建立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计生工作利益导向机制和社会制约机制。

三、抓住机遇,努力开创我区人口和计生工作新局面

实行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制度,是人口和计生工作的新事物,这为我们进一步做好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在座的各位同志,特别是各镇(街)、各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务必抢抓机遇,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努力开创我区人口和计生工作新局面。

一要变被动抓为主动抓。今年以来各级各部门在计生工作上都倾注了很大的精力,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有些同志是迫于考核方面“一票否决”的压力,自觉抓、主动抓的意识还不强,动力还不大,这个问题的实质归根到底还是对人口和计生工作战略地位缺乏足够的认识。因此,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站在全区的战略高度,进一步增强抓好人口和计生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真正把计划生育作为“强国富民安天下的大事”来抓。

二要变虚于应付为真抓实干。在对待人口和计生工作上,存在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一种是对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真抓实干;另一种是虚于应付,想“巧点”、走“捷径”。采取应付态度的人不是在脚踏实地干工作上下功夫,而是在应付检查上做“文章”,弄虚作假,骗取荣誉。如果抱有这样的态度,计生工作就不可能真正搞好。还有些同志存有一种甘居中游的思想,工作上不是坚持高标准,而是只求过得去。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如果甘居中游,其结果很可能就是下游。只有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严格按照党的政策办事,才能使人口与计生工作越搞越好,难度越来越小。

计划生育家庭范文篇7

一、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实行奖励扶助的意义

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实行奖励扶助,是鼓励农民响应党和国家号召,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稳定低生育水平,促进农村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实行奖励扶助,有利于缓解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在生产、生活和养老方面的特殊困难;有利于引导基层干部更加关注农民的切身利益,促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向依法管理、利益导向和优质服务方向转变,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和社会保障制度,促进农村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充分认识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实行奖励扶助的重大意义,把这件事关农民切身利益的大事办实办好。

二、奖励扶助制度的基本内容

建立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是在现行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的基础上,由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给予奖励扶助的一项基本计划生育奖励制度。这项制度从20*年1月1日起,在全市农村地区开始施行。

(一)申请奖励扶助的条件。

凡同时具备以下条件者均可申请奖励扶助:

1.本人及配偶均为农业户口人员;

2.1933年1月1日以后出生,年满60周岁;

3.1973年1月1日以来,没有违反计划生育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规定生育(包括收养,以下相同)子女的行为;

4.依法生育的子女现存一个,或均死亡现无子女。

(二)奖励扶助标准和资金来源。

奖励扶助金按每人每年600元的标准发放,直到亡故为止。已超过60周岁的,以20*年实际年龄为起点发放。奖励扶助金按年计算,以个人为单位每年发放一次。

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金,近5年内由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并纳入当年财政预算。今后,视市与区县的财力情况,再确定市、区县财政负担比例。

(三)奖励扶助对象的确认程序。

1.本人提出申请;

2.村民委员会审议并公布;

3.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初审并公布;

4.区县人口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复核、确认并公布;

5.市人口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备案。

奖励扶助对象一经确认,发给由市人口计生委、市财政局监制的《*市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光荣证》。

奖励扶助对象如发生情况变化,由村民委员会及时上报。

区县人口计划生育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奖励扶助对象的年审工作。

(四)实行奖励扶助制度的基本原则。

1.统一政策,严格控制。市有关部门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和本市不同时期的计划生育法规、政策,制定奖励扶助对象的确认条件和奖励扶助的最低标准,确保政策的一致性。

2.公开透明,公平公正。奖励扶助政策和奖励扶助对象审批程序向社会公开,通过张榜公布、群众参与、社会监督等措施,确保政策执行的公平性。

3.直接补助,到户到人。由委托发放机构直接将奖励扶助金发放到奖励扶助对象个人账户,减少中间环节,规范操作程序,方便群众。

4.健全机制,逐步完善。逐步建立健全奖励扶助制度的管理、服务和监督机制。严禁任何单位或个人截留挪用、虚报冒领奖励扶助金及以扣代罚等各种名目的违规行为。

三、奖励扶助金发放方式和资金管理

(一)奖励扶助金发放方式。

奖励扶助金实行专账核算,采用直接拨付的方式发放。各区县要按照统一要求建立奖励扶助对象个人账户,通过指定的发放机构,将奖励扶助金直接划转到奖励扶助对象的个人账户。

(二)奖励扶助资金管理。

市财政部门负责奖励扶助资金的预算、决算审批,对资金进行监督管理,奖励扶助资金纳入当年财政预算,并保证资金及时足额到位;会同市人口计生委共同制订奖励扶助金发放办法和操作规程。

市人口计生委负责奖励扶助资金预算和决算的编制工作,向财政部门提供奖励扶助对象的名单,配合委托发放机构建立奖励扶助对象个人账户,监督发放机构将奖励扶助金及时足额拨付到个人账户,及时掌握奖励扶助金的发放情况,加强资金管理。

发放机构负责奖励扶助金具体发放工作,接受财政和人口计划生育部门的监督、管理,按照委托服务协议的要求和人口计划生育部门提供的奖励扶助对象名单,建立个人账户,将财政部门拨付的奖励扶助金及时足额划转到个人账户,并将个人账户和奖励扶助金拨付情况及时反馈给财政和人口计划生育部门。

四、加强对奖励扶助金发放工作的组织领导

市人口计生委、市财政局、市农委、市监察局、市审计局等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实施工作的协调组织,指导推动和检查监督全市实施工作。

各区县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奖励扶助制度实施工作的领导,把奖励扶助制度实施工作纳入当地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内容。加强奖励扶助对象个案信息登记、数据分析和日常监督管理工作,建立奖励扶助对象个案数据库和管理信息系统。确保奖励扶助政策执行的公平、公正,奖励扶助金落实到户到人,确保专项资金安全。

五、加强对奖励扶助金发放工作的监督管理

各区县政府要加强对奖励扶助金发放工作的监督管理,推行政务公开和群众举报制度,定期组织人口和计划生育、财政、监察、审计等部门对奖励扶助对象的确认程序进行检查监督,利用多种形式对奖励扶助制度实施情况进行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可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对奖励扶助资金的到位、管理和发放情况进行监督。

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各级人口计划生育部门应采取指定专人、设立举报箱、公开举报电话等方式,受理群众监督、举报,并为群众提供优质咨询、查询服务。

对在奖励扶助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各区县要给予表彰和奖励;对执行中出现重大问题、造成社会影响的,要追究主要领导及相关部门的责任。对虚报、冒领奖励扶助金的单位和个人,一经发现,要严肃查处;对于触犯刑律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对委托发放机构不按服务协议履行资金发放责任,发生截留、拖欠、抵扣奖励扶助金行为的,除取消其发放资格外,并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计划生育家庭范文篇8

第二条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救助对象是指:户籍在本市行政区域内,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后其子女死亡或伤残,夫妻不再生育也未收养子女,夫妻有一方年满50周岁的家庭。

经市人口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批准,发给《*市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救助证》,并由政府发给救助金。

第三条救助金发放标准。

(一)子女死亡或因意外伤残、因病致残且完全丧失劳动能力(肢体残、听力残、言语残、视力残、智力残、精神残残疾等级为一级)的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夫妻有一方年满50周岁后,每年发给不低于800元的救助金。

(二)子女因意外伤残、因病致残且部分丧失劳动能力(肢体残、听力残、言语残、视力残、智力残、精神残残疾等级为二级或二级以下)的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夫妻有一方年满50周岁后,每年发给不低于600元的救助金。

第四条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救助所需资金从市、县计划生育事业费中列支。市县两级财政各负担50%。救助资金实行国库集中支付,专款专用。

第五条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资格确认程序。

(一)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申请救助的,应当在每年的1月份向户籍所在地的村(居)民委员会提出申请,填写《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救助审批表》,并提交下列材料:

1、身份证、户口本、《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1982年6月15日前出生的可由户籍所在地的村(居)民委员会出具证明)。

2、独生子女死亡的,提供医疗机构、公安机关或村(居)委会出具的死亡证明。独生子女意外伤残或因病致残的,提供由市残联核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

(二)村(居)民委员会收到《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救助审批表》及相关材料后要进行核实,符合条件的张榜公示,公示期为3天。无异议的由村(居)民委员会签署意见,于当年2月底前报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三)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收到申请后,应当及时审核,并在申请人所在的村组(社区、单位)张榜公示,公示期为5天。无异议的于当年3月底前报县级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不符合条件的以书面形式告知申请人。

(四)县级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对救助对象逐户调查审核后,符合条件的在申请人所在的村组(社区、单位)张榜公示,公示期为5天。无异议的于当年4月底前报市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不符合条件的以书面形式告知申请人。

(五)市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于当年6月底前完成调查核实,符合条件的予以审批。

第六条市县两级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根据各类救助对象的实际数量,测算所需资金,于当年7月15日前报同级财政部门。

第七条救助资金的拨付和发放参照《*市计划生育奖励资金发放管理暂行办法》(洛政办〔2006〕32号)有关规定执行。在当年9月底前将救助金发放给救助对象。

第八条县级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于当年9月15日前,将下一年度救助对象测算数量报市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

第九条市、县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对已确定的救助对象每年组织审核一次。

第十条救助对象领取救助金后有下列情形之一,经调查属实的,由人口计生行政部门收回《*市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救助证》,停发救助金或收回已发放救助金。

(一)救助对象再生育或收养子女的;

(二)救助对象再婚后子女数发生变更的;

(三)伪造、骗取有关证明材料的。

第十一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单位责令改正,并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索取、接受救助对象财物的;

计划生育家庭范文篇9

为进一步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根据国务院工作部署,国家人口计生委、财政部研究决定,从20**年起,全面实施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国家人口计生委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8月19-21日在哈尔滨专门召开了特别扶助制度培训会,8月27-28日又在上海举办了特别扶助信息管理培训班,对全面实施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有关工作作出了部署和安排。根据国家统一要求,我省必须在9月底之前完成今年特别扶助对象的资格确认、录入上报个案信息和统计数据等项工作。为此,省人口计生委研究决定,立即启动全面实施特别扶助制度有关工作。今天召开这个培训会,既是培训也是动员,目的就是使大家尽快熟悉特别扶助制度,掌握实施方案、信息管理规范、政策界定口径,以及资格确认的方法、步骤、程序和有关要求,回去后立即行动起来,按时完成今年特别扶助对象的资格确认工作,确保此项制度在我省的顺利实施,推动我省人口计生工作的健康发展。下面,结合学习特别扶助制度的实施方案,我先讲几点意见。

一、从保障和改善民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实施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的重大意义

人口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题,人口问题也是影响和制约我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有效地控制了人口的过快增长,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历史性转变,有力地促进了综合国力的提高、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在新的历史时期,人口问题更加复杂,必须采取更加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解决人口计生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人口计生事业涉及千家万户,关乎国计民生。做好新时期的人口计生工作,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切实转变长期以来主要依赖行政手段的思路和方法,围绕改善民生、保障民生的主题、目标和要求,建立和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强化政策推动,实行综合施治,走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正确道路。

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是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形成的一个特殊群体,也是社会广泛关注的群体。对于这些家庭存在的特殊困难,党中央、国务院一直十分重视,总书记和总理多次作出重要指示。中共《决定》提出了明确要求。20**年,根据国务院工作安排,国家人口计生委、财政部在10个省(市)开展了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试点工作,取得了预期成效。20**年,全面实施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被确定为国务院重点工作。建立和实施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是继建立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之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又一具体实践,是贯彻落实中央《决定》的重要举措,是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对于促进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良性发展、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促进小康社会建设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第一,这项制度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的本质要求。独生子女是父母的情感寄托和养老的重要责任主体,独生子女一旦遭遇死亡或严重伤病残等意外事件,而母亲不能再生育,这些家庭不可避免地面临着生产、生活和养老方面的实际困难,成为最困难、抵御风险能力最低、最需要政府帮助的群体。建立和实施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就是要通过稳定的制度保障为这些家庭提供物质上的救助、精神上的慰藉,使其优先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第二,这项制度充分体现了关注民生、促进和谐的时代主旋律。建立和实施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就是要缓解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在生产生活和养老方面面临的实际困难,使他们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感受到响应国家号召,实行计划生育政治上有荣誉、社会上有地位、生活上有帮助、经济上有实惠,从而有利于赢得民心、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有利于坚定不移地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第三,这项制度充分体现了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战略思想。当前,我国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思想观念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人口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已经出台的奖励扶助制度,有效缓解了部分实行计划生育家庭面临的困难,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建立和实施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专门解决这部分人群的特殊困难,就是要进一步消除广大人民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后顾之忧。特别扶助制度作为现行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开辟了做好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新的途径,赋予了人口计生工作新的内涵,为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口计生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新的重要载体。

实施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直接关系到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落实,关系到社会的和谐进步。各级人口计生部门要深刻认识实施这项制度的重大意义,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确保此项制度在我省的全面落实。

二、准确把握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的政策内涵、主要内容和有关要求

一是要明确制度内涵和特点。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是为了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解决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的特殊困难,更有效地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针对独生子女家庭所做的一项基本制度安排。这项制度的内涵和特点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把握:从政策对象看,这项制度主要针对遭受意外风险的独生子女家庭,实质和目的是对独生子女死亡或伤残的家庭进行特殊扶助,提供基本生活保障;从政策性质看,它既是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政策导向性和补偿性,也兼有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等多重特征;从政策范围看,不仅包括农村也包括城市,突破了城乡二元结构,实现了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的城乡一体化;从政策力度看,女方年满49周岁即开始领取扶助金,而且扶助金标准总体上高于奖励扶助对象,体现了对更需要特别扶助家庭的倾斜;从政策保障看,它是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安排专项资金进行特别扶助的一项基本保障制度,财政资金是主渠道,同时借助奖励扶助制度管理平台和机制实现科学规范管理。

二是要明确扶助对象的资格条件和确认程序。特别扶助制度扶助的对象是:城镇和农村独生子女死亡或伤、病残后未再生育或收养子女家庭的夫妻。扶助对象应同时符合以下条件:(1)**年1月1日以后出生;(2)女方年满49周岁;(3)只生育一个子女或合法收养一个子女;(4)现无存活子女或独生子女被依法鉴定为残疾(伤病残达到三级以上)。关于特别扶助条件的具体政策口径,省人口计生委专门制定了政策性解释。特别扶助对象的资格确认的具体程序是:本人申请、村(居)评议、乡镇(街道)审核、县(市、区)审批并以适当的方式公示。独生子女死亡的,需提供乡级以上医疗机构或公安机关或户口所在地村(居)委会出具的死亡证明;独生子女残疾的,需提供《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等级为三级以上。

三是要明确扶助标准和资金管理要求。根据国家统一标准,独生子女死亡后未再生育或合法收养子女的夫妻,由政府给予每人每月100元的扶助金,直至亡故为止;独生子女伤、病残后未再生育或收养子女的夫妻,给予每人每月80元的扶助金,直至亡故或子女康复为止。依据省政府奖励扶助民生工程政策,我省拟对只生育一个独生女死亡、且现无子女的对象,扶助金标准按照“就高”的原则,由国家统一规定的每人每月100元提高到110元(每年1320元)。按照国家统一标准发放的特别扶助金,由中央财政负担50%,地方财政负担50%,我省提标经费由省财政全额负担。为减轻市、县两级资金配套压力,目前我们正在积极争取省政府同意,力争地方财政负担的资金由省财政全额负担。特别扶助资金管理和发放的具体要求,参照我省《奖励扶助制度管理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

四是要明确与奖励扶助制度的关系和衔接办法。特别扶助制度与奖励扶助制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特别是对象上有交叉,机制上有重叠,我们要认真研究,通盘考虑,做好政策解释和工作衔接,使这两项制度进一步得到完善。通过实施奖励扶助制度,我们已经初步建立了有效的工作制度和管理体系,积累了实施新政策的宝贵经验,并锻炼了人口和计划生育干部队伍,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为特别扶助制度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氛围和实施条件。作为奖励扶助制度的延伸和扩展,特别扶助制度的实施必将会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奖励扶助制度取得的成效。两项制度的衔接办法是:对于目前已经享受奖励扶助制度、且同时符合特别扶助制度资格条件的对象,全部纳入特别扶助制度范围,20**年起不再确认为奖励扶助对象;对于符合特别扶助制度资格条件的农村对象,年龄达到60周岁以后,仍然继续执行特别扶助制度,不再重复享受奖励扶助制度。

三、加强组织领导和规范管理,确保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在我省的顺利实施和健康发展

一是广泛深入开展政策宣传。各级人口计生部门要把宣传工作作为一项关系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实施成败的关键环节,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认真制定方案,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把政策真正交给基层和群众。只有通过宣传,才能使更多的人们感受到党和政府对计划生育家庭的关怀,感受到特别扶助制度的温暖。各地在进行资格确认的同时,要采取发放宣传品、入户宣讲等形式,广泛深入开展政策宣传活动,让群众充分了解实施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的重大意义,以及政策内容、资格条件、申请方式等,为群众申报和监督评议奠定基础。在这次资格确认过程中,特别扶助制度宣传材料要张贴到村组、社区,并发放到户。同时,要注意把握宣传重点,创新宣传方式,不宜过多宣传扶助对象个案情况。

二是严肃认真抓好资格确认。特别扶助对象的资格确认工作由各市、县(区)人口计生委负责组织实施。各级人口计生委主任为第一责任人,要亲自负责组织开展本地区的资格确认工作,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科室明确职责,密切协作。要积极协调财政、残联、卫生、民政、公安等部门,做好特别扶助对象的资格确认,特别是残疾对象的甄别、核残和鉴定工作。今年的资格确认工作时间紧迫、任务繁重、责任重大。本次会议后,各市、县(区)人口计生委要立即着手安排部署,迅速抽调人员,及时组织培训,明确政策口径和方法步骤,认真做好资格确认调查审核工作。各市人口计生委要加强对此项工作的业务指导和督促检查。要把特别扶助对象的资格确认作为当前人口计生工作的一项重点任务,高度重视,统筹兼顾,合理安排,确保及时、准确上报数据和个案信息。各地要坚持严格细致、不漏不冒的原则,准确把握特别扶助对象的资格条件,不得随意扩大或缩小政策范围。对因组织领导不力、不负责任、玩忽职守等影响资格确认质量,造成数据出现严重偏差的,将予以通报批评,并严肃追究有关人员责任,问题严重的将责令停止实施此项制度。

三是严谨细致强化规范管理。为保障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在我省的全面落实和健康发展,根据国家要求,省人口计生委、财政厅制定了我省《特别扶助制度实施方案》和《特别扶助制度信息管理规范(试行)》。各地要按照省里的统一要求,认真制定实施细则,切实做好特别扶助制度的各项管理工作。要注重对特别扶助制度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估。特别扶助制度作为一项有益于人民群众、服务于人民群众的民生政策,要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基本标准。特别扶助制度实施工作要纳入各地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

四是健全完善长效工作机制。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依托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管理体系,由各级人口计生和财政部门组织实施。各级人口计生委要明确专门人员和职能机构负责组织协调和日常工作。各地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部门职责分工,建立和完善资格确认、资金管理、资金发放与监督评估“四权分离”的运行机制,确保政策执行的公平公正。人口计生部门要主动沟通,加强部门协调,建立经常性沟通协调机制,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切实做好制度实施工作。

计划生育家庭范文篇10

一、奖扶对象确认条件

(一)基本条件

奖扶对象应同时符合以下四个条件:

1.本人为农业户口或界定为农村居民户口;

2.曾经生育(或收养,下同)子女,年以来没有违反计划生育法规、规章和政策规定生育;

3.现存一个子女或两个女孩;

4.年1月1日以后出生,年满60周岁。

(二)奖扶对象基本条件的具体解释

1.本人为农业户口或界定为农村居民户口是指:

(1)原配夫妻、再婚夫妻、丧偶或离婚后现无配偶的,均以本人的户口性质界定。“农业户口”以公安部门注册登记的户口性质为准。待定待落、没有户口的,暂不予资格确认。

(2)在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地区,“农村居民户口”是指与“城镇居民户口”相对应的户口类型。

(3)虽为农业户口,但已享受到城镇居民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的,不纳入奖扶。

(4)农村居民成建制转为城镇居民后,在未享受城镇居民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前以及享受农村居民生育政策期间,继续按照农业户口予以确认,奖扶金自2012年起发放。

2.曾经生育子女,年以来没有违反计划生育法规、规章和政策规定生育是指:

(1)夫妻生育子女是否符合计划生育法规、规章和政策规定,以该夫妻生育行为发生时的计划生育法规、规章和政策规定为依据。年6月30日以前生育的子女,可以不受生育数量限制。

(2)年7月1日以后未达到生育间隔以及再生育年龄规定生育的、年5月28日以后早育的、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生育且后来结婚登记或在年1月31日以前属于事实婚姻的,均推迟一年即奖扶对象年满61周岁始享受,申请时已超过61周岁的,按照实际年龄为发放起点。

3.现存一个子女或两个女孩是指:

(1)夫妻现存的子女包括生育的子女(含送养、离婚判随前夫或前妻的子女)、合法收养(含年4月1日《收养法》实施前收养,已形成事实收养关系)的子女。

(2)再婚夫妻双方均未违反计划生育法律法规或政策规定生育,再婚后未再生育子女的,子女数分别计算;再婚后再生育子女的,再婚前和再婚后生育子女的现存数合并计算。

(3)一方再婚已合法生育子女,另一方未生育过子女的,现存的子女数合并计算。

(4)离婚、丧偶现无配偶的单亲家庭,以其本人合法生育的现存子女数计算。

(5)生育子女送养,该子女现存活的,计入现存子女数。

(6)生育双胞胎、多胞胎的,以现存的子女个数计算。

(7)子女在生育了下一代后死亡的,不计入现存子女数。

(8)违反法律法规或政策规定生育后其子女死亡或送养的不纳入奖扶。

4.年1月1日以后出生,年满60周岁是指:

(1)以本人公民身份证的出生时间为准,没有办理公民身份证或公民身份证与户口簿不一致时,以较晚的出生时间为准。

(2)奖扶金年满60周岁开始享受,夫妻一方达到一方享受;申请时已超过60周岁的,按照实际年龄为起点发放。

(3)年1月1日以前出生,但已办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纳入奖扶。

二、奖励扶助对象的确认程序

(一)本人申请。本人提出书面申请,填写《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资格确认申报表》(以下简称《申报表》,见附件1),连同本人公民身份证、户口簿、结婚证、子女公民身份证、《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及相关材料的原件和复印件一并交村委会。因个人原因未纳入本年度奖扶对象资格确认程序的,从确认年度起计发奖扶金。

(二)村民委员会审议。村委会对申请人的出生时间、户口性质、生育状况、有无违反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生育等情况进行认真核实、审议,对符合条件的奖扶对象提交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将拟上报的奖扶对象的情况在村及村组张榜公示10日(样式参见附件2),无异议的由村计生主任和村委会主任在《申报表》上签署意见,加盖村委会印章,连同申请人申请材料一同上报所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三)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初审。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对村委会上报的奖扶对象信息进行书面和入户审核,将符合条件的申请人信息再次在其所在村及村组张榜公示10日。无异议的,在《申报表》上签署意见,连同申请人申请材料一同上报所在县级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

(四)县级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审查确认。县级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对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上报的奖扶对象信息进行审核确认,将符合条件的奖扶对象信息在县级人口计生网和奖扶对象所在村及村组张榜公布10日,无异议的,将其录入“奖励扶助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奖扶对象信息档案,发给《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证》。将最终确认的申请人名单汇总报县级财政部门和市人口计生委。

在每年的资格确认过程中,对下一个年度的目标人群进行摸底,并逐级上报,以备下一年度的资金预算。

(五)市人口计生委抽查、备案。市人口计生委组织人员对网上信息质量情况进行集中审核,对全市奖扶对象信息进行入户抽查、备案,并会同有关部门对县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奖扶对象确认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三、与其他政策的衔接

1.与特别扶助政策的衔接。符合奖扶条件、但同时又符合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条件的,按就高的原则,不重复享受。

2.与低保政策的衔接。在进行最低生活保障申请人家庭收入核算时,奖扶金不计入家庭收入。

3.与城镇从未就业人员补助费的衔接。已经享受奖扶政策,后来户口农转非(含成建制农转非并已享受到城镇居民社会福利和保障待遇的),退出奖扶后,原已享受的奖扶金不再退回。退出奖扶人员

否享受城镇补助费由各区市县自行制定,并报市人口计生委备案。

四、奖励扶助对象的退出

实行奖扶对象年审制度,对不符合条件的奖扶对象要及时变更、退出。

(一)退出条件

(1)现存子女数增加(包括收养、过继、婚姻变动等导致子女数增加的);

(2)农转非(含成建制农转非并已享受城镇居民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的);

(3)户口迁出;

(4)死亡;

(5)审批错误(因弄虚作假等原因取得奖扶金的,取消其奖扶对象资格,已领取的奖扶金全额退回);

(6)其他应退出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