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公开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6 18:25:00

结果公开

结果公开范文篇1

首先,审计结果公开是审计工作自身发展的需要。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必须保证事实确凿、证据充分,处理、处罚的尺度把握正确,所作的审计评价和结论经得起社会公众的推敲。再则,审计机关同其他经济监督机构一样,在监督别人的同时,自身也需要接受监督,而实行审计结果公开本身也是一种接受监督的方式,而且事实已经证明,这种监督方式是受社会公众欢迎的。可以说,审计结果公开是加强社会各界对审计机关的监督,以及社会认识审计,塑造审计权威形象的有效举措。

其次,审计结果公开是审计整改落实的助推器。审计结果向社会公开,不仅是为了扩大社会影响力,更重要的是扩大社会对审计结果的知情权,便于社会和舆论直接参与监督,将审计监督与社会监督、舆论监督有机结合,形成监督的强大合力。在众目睽睽之下,公开审计结果会给被审计单位产生巨大压力,这种压力将促使被公告单位主动、迅速地去抓好审计整改措施的落实,并促进政府及其部门领导更加重视制度建设,规范管理。通过推动审计决定的执行,促进对违法违纪问题的查处整改,也增强了审计的执法力度和威慑力。

第三,审计结果公开是促进依法行政,增强政府威信的有力手段。审计结果公开能够满足社会公众对政府工作的信息需求,保障公众的知情权。把政府部门管理、分配、使用公共资金、资产、资源的有关信息公布于众,揭露公共财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让公共财政管理暴露在社会公众的“阳光”之下,促进政府不断加强和改进公共财政管理,做到依法行政、公开透明、科学规范。通过审计结果公开,提高行政透明度,借助社会公众监督的力量,促进廉政勤政建设,遏制与惩治腐败,增强政府工作的威望和公众对政府的信任。

二、审计结果公开需要把握的几个方面

一是要坚持严谨细致、客观公正的原则。审计结果公开不仅是对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问题进行曝光,同样也是对自己审计质量的检验。审计结果公告必须建立在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评价公正的基础之上,做到内容“铁”,事实“铁”,确保审计结果公开不出半点差错。公开这样的审计结果才能让人心服口服,被审计单位才会接受,社会舆论才会公正评议。因此,要求审计结果公开不应掺杂主观臆断和人情味,否则,公开就有失公正,失正则有失审计本色。

二是要积极稳妥、逐步推进,处理好审计结果公开进程与公开环境之间的关系。审计结果公开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一项改革,从当前的环境来看,有三个因素影响着审计结果公开的进程。首先是保密要求对审计结果公开的影响。有关法律法规对保守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秘密的要求限制了审计结果公开的范围和程度。其次是本级政府是否正确认识审计结果公开的意义,是否敢于自揭其短。审计结果公开将会让政府面临来自社会公众的压力,这种压力让政府在审计结果公开方面总是比较谨慎甚至是非常谨慎。政府是否敢于公开,勇于承担责任,是审计结果公开能否取得突破的重要因素。第三是政府信息公开程度是否与审计结果公开相适应。政府信息公开已经成为政府部门与社会公众信息沟通的重要平台,但审计所涉及的往往又是一些深层次的信息,会超越被审计对象已经主动公开的信息内容和范围,如何协调两者的关系是审计机关在审计结果公开中不得不考虑的因素。

三、审计结果公开的内容、程序和形式

审计结果公开必须以一定的文体为载体,目前在公开实务中基本上采用“审计结果公告”这样一种文书作为文体。从实践来看,审计结果公告不能简单等同于审计报告,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审计范围,被审计对象的基本情况,审计评价,查出的主要问题,审计处理、处罚意见,被审计对象整改落实情况。通过这七个方面的内容,可以比较清晰的勾画出审计事项的全貌,也能够比较完整的反映其中的过程和结果。审计结果公开应突出重点,社会公众关注的更多的是大方面的、重要的情况以及其中的问题,对于一些过分细节的东西往往不会过多注意。

审计结果公开程序中有三个关键点必须妥善处理好:一是经过本级政府的批准。不管是上级审计机关委托或者授权,还是审计机关自行组织,都是对本级公共财政和国有资产的检查和报告,从职能渊源上说本级政府才是真正的主角,因此,审计结果公开须经本级政府批准,赢得本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二是做好横向的协调沟通工作。审计结果公开不但会涉及到直接的被审计对象和有关单位,而且会在公开后影响到其他政府部门,因此,要与被审计对象和有关部门进行充分的协调与沟通,争取他们的理解。三是正确选择审计结果公开的时点,保证公开结果的时效性。审计结果公开应在审计结论性文书生效后进行,同时还要考虑审计整改的时间。如果涉及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情况,还应考虑复议、诉讼,以及相应结果得到执行的时间。

根据审计署《审计机关公布审计结果准则》的规定,审计机关可以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出版物、互联网、新闻会、公报和公告以及其他形式公布审计结果。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审计事项,应当选择公开度较大的媒体公开审计结果,如政府公报、新闻媒体、新闻会和固定设施上予以公告;涉及的问题对外公布可能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又必须引起重视、迅速解决的,可以选择公开度相对较小的媒体进行公开,如政府网站,政府组织召开的规格较高、规模较大的会议上进行通报,或在人大常委会和人民代表中公开等。

审计结果公开尚处于一个逐步规范和完善的过程中,随着打造透明政府的深入,审计结果公开必将推动审计事业的发展。

结果公开范文篇2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区审计局主动公开审计结果工作。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审计结果,是指区审计局的审计报告、专项审计调查报告等审计结论性文书所反映的内容。

第四条本规定所称审计结果公开,是指区审计局根据审计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不定期向社会公开审计管辖范围内审计事项的审计结果。

第五条区审计局公开审计结果,应当坚持积极稳妥、依法有序的原则,不得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

第六条区审计局公开审计结果,应保证审计质量,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评价客观公正。

第七条区审计局向社会公开审计结果,应当保守国家秘密和被审计单位及相关单位的商业秘密,遵守国家、市和本区的有关规定。

第八条区审计局可以选择以下适当形式公开审计结果:

(一)通过印发《市区审计局审计结果公告》向社会公开;

(二)通过“”门户网站和“审计”网站;

(三)通过新闻会公布;

(四)其他适当的形式。

第九条审计结果公开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一)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

(二)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纠正情况和处理结果的报告;

(三)政府部门或者区属企业(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及其他企业)、事业组织及其他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单项审计结果;

(四)有关行业或者专项资金的综合审计结果;

(五)专项审计调查结果;

(六)法律、法规规定应该公开的其他审计事项的审计结果。

第十条区审计局向社会公开单项审计结果,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及审计评价意见;

(二)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三)审计处理处罚情况及建议;

(四)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披露问题的整改情况;

(五)其他认为需要公开的内容。

第十一条公开审计结果应当符合下列审批程序:

(一)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以及审计查出问题纠正情况和处理结果的报告需要公开的,必须经过区人民政府批准同意。

(二)向区人民政府或市审计局呈报的重要审计事项的审计结果需要公开的,应当在呈送的报告中向区人民政府或市审计局说明,经区人民政府或市审计局批准同意,才能公开。

(三)授权审计和统一组织审计项目的审计结果需要公开的,必须经过授权审计和统一组织审计项目的审计机关的批准。

(四)党政领导机关交办审计事项的审计结果需要公开的,应当征得交办单位的同意。

(五)其他审计事项的审计结果需要公开的,由区审计局审批决定。必要时,报区人民政府备案。

第十二条区审计局向社会公开审计结果,应按照《审计法》的有关规定,在审计报告出具前将其送被审计单位和有关部门征求意见,并注明区审计局将以适当方式公开审计结果。公开时一般不再征求意见,但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报告有重大分歧意见的,必须再次征求意见,在事实和定性等主要问题上取得一致。

需公开涉嫌违法违纪或者犯罪案件移送事项情况的,应当与受理移送部门协商一致。

第十三条区审计局向社会公开综合性的审计结果,应当在所反映事项的审计报告和审计调查报告等审计结论性文书生效后进行。

区审计局向社会公开单项审计结果,应当在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书和专项审计调查报告等审计结论性文书生效90日(提请裁决、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期满)后的适当时机进行。

如被审计单位对审计结果提请裁决、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应在裁决、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结束后进行。

第十四条区审计局举办新闻会,应当按照国家、市及区人民政府有关规定办理报批和登记手续。

第十五条区审计局公开审计结果形成的有关材料,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整理归档。

第十六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和个人的责任:

(一)未经批准擅自公开审计结果的;

结果公开范文篇3

首先,审计结果公开是审计工作自身发展的需要。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必须保证事实确凿、证据充分,处理、处罚的尺度把握正确,所作的审计评价和结论经得起社会公众的推敲。再则,审计机关同其他经济监督机构一样,在监督别人的同时,自身也需要接受监督,而实行审计结果公开本身也是一种接受监督的方式,而且事实已经证明,这种监督方式是受社会公众欢迎的。可以说,审计结果公开是加强社会各界对审计机关的监督,以及社会认识审计,塑造审计权威形象的有效举措。

其次,审计结果公开是审计整改落实的助推器。审计结果向社会公开,不仅是为了扩大社会影响力,更重要的是扩大社会对审计结果的知情权,便于社会和舆论直接参与监督,将审计监督与社会监督、舆论监督有机结合,形成监督的强大合力。在众目睽睽之下,公开审计结果会给被审计单位产生巨大压力,这种压力将促使被公告单位主动、迅速地去抓好审计整改措施的落实,并促进政府及其部门领导更加重视制度建设,规范管理。通过推动审计决定的执行,促进对违法违纪问题的查处整改,也增强了审计的执法力度和威慑力。

第三,审计结果公开是促进依法行政,增强政府威信的有力手段。审计结果公开能够满足社会公众对政府工作的信息需求,保障公众的知情权。把政府部门管理、分配、使用公共资金、资产、资源的有关信息公布于众,揭露公共财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让公共财政管理暴露在社会公众的“阳光”之下,促进政府不断加强和改进公共财政管理,做到依法行政、公开透明、科学规范。通过审计结果公开,提高行政透明度,借助社会公众监督的力量,促进廉政勤政建设,遏制与惩治腐败,增强政府工作的威望和公众对政府的信任。

二、审计结果公开需要把握的几个方面

一是要坚持严谨细致、客观公正的原则。审计结果公开不仅是对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问题进行曝光,同样也是对自己审计质量的检验。审计结果公告必须建立在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评价公正的基础之上,做到内容“铁”,事实“铁”,确保审计结果公开不出半点差错。公开这样的审计结果才能让人心服口服,被审计单位才会接受,社会舆论才会公正评议。因此,要求审计结果公开不应掺杂主观臆断和人情味,否则,公开就有失公正,失正则有失审计本色。

二是要积极稳妥、逐步推进,处理好审计结果公开进程与公开环境之间的关系。审计结果公开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一项改革,从当前的环境来看,有三个因素影响着审计结果公开的进程。首先是保密要求对审计结果公开的影响。有关法律法规对保守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秘密的要求限制了审计结果公开的范围和程度。其次是本级政府是否正确认识审计结果公开的意义,是否敢于自揭其短。审计结果公开将会让政府面临来自社会公众的压力,这种压力让政府在审计结果公开方面总是比较谨慎甚至是非常谨慎。政府是否敢于公开,勇于承担责任,是审计结果公开能否取得突破的重要因素。第三是政府信息公开程度是否与审计结果公开相适应。政府信息公开已经成为政府部门与社会公众信息沟通的重要平台,但审计所涉及的往往又是一些深层次的信息,会超越被审计对象已经主动公开的信息内容和范围,如何协调两者的关系是审计机关在审计结果公开中不得不考虑的因素。

三、审计结果公开的内容、程序和形式

审计结果公开必须以一定的文体为载体,目前在公开实务中基本上采用“审计结果公告”这样一种文书作为文体。从实践来看,审计结果公告不能简单等同于审计报告,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审计范围,被审计对象的基本情况,审计评价,查出的主要问题,审计处理、处罚意见,被审计对象整改落实情况。通过这七个方面的内容,可以比较清晰的勾画出审计事项的全貌,也能够比较完整的反映其中的过程和结果。审计结果公开应突出重点,社会公众关注的更多的是大方面的、重要的情况以及其中的问题,对于一些过分细节的东西往往不会过多注意。

审计结果公开程序中有三个关键点必须妥善处理好:一是经过本级政府的批准。不管是上级审计机关委托或者授权,还是审计机关自行组织,都是对本级公共财政和国有资产的检查和报告,从职能渊源上说本级政府才是真正的主角,因此,审计结果公开须经本级政府批准,赢得本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二是做好横向的协调沟通工作。审计结果公开不但会涉及到直接的被审计对象和有关单位,而且会在公开后影响到其他政府部门,因此,要与被审计对象和有关部门进行充分的协调与沟通,争取他们的理解。三是正确选择审计结果公开的时点,保证公开结果的时效性。审计结果公开应在审计结论性文书生效后进行,同时还要考虑审计整改的时间。如果涉及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情况,还应考虑复议、诉讼,以及相应结果得到执行的时间。

根据审计署《审计机关公布审计结果准则》的规定,审计机关可以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出版物、互联网、新闻会、公报和公告以及其他形式公布审计结果。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审计事项,应当选择公开度较大的媒体公开审计结果,如政府公报、新闻媒体、新闻会和固定设施上予以公告;涉及的问题对外公布可能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又必须引起重视、迅速解决的,可以选择公开度相对较小的媒体进行公开,如政府网站,政府组织召开的规格较高、规模较大的会议上进行通报,或在人大常委会和人民代表中公开等。

审计结果公开尚处于一个逐步规范和完善的过程中,随着打造透明政府的深入,审计结果公开必将推动审计事业的发展。

结果公开范文篇4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区审计机关向社会公开审计结果工作。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审计结果,是指区审计机关的审计报告、专项审计调查报告等审计结论性文书所反映的主要内容。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审计结果公开,是指区审计机关根据审计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不定期向社会公开审计管辖范围内审计事项的审计结果。

第五条区审计机关审计结果公开,应当坚持积极稳妥、依法有序的原则,不得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

第六条区审计机关审计结果,应保证审计质量,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评价客观公正。

第七条区审计机关审计结果公开,应当保守国家秘密和被审计单位及相关单位的商业秘密,遵守国家、本市和区的有关规定。

第八条区审计机关可以选择以下适当形式公开审计结果:

(一)通过《*报》向社会公布;

(二)通过“**”门户网站;

(三)其他适当的形式。

第九条审计结果公开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一)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

(二)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纠正情况报告;

(三)政府部门、群众团体组织、事业单位和者国有企业及其他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单项审计结果;

(四)专项资金的审计结果;

(五)专项审计调查结果;

(六)授权的审计事项的审计结果;

(七)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公开的其他审计事项的审计结果。

第十条公开审计结果应当履行下列审批程序:

(一)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以及审计查出问题纠正情况报告需要公开的,必须经过区人民政府批准同意。

(二)向区人民政府呈报的重要审计事项的审计结果需要公开的,应当在呈送的报告中说明,经区人民政府批准同意,才能公开。

(三)授权的审计项目的审计结果需要公开的,必须经过授权机关的批准。

(四)党政领导机关交办审计事项的审计结果需要公开的,应当征得交办单位的同意,并报区人民政府批准。

(五)其他审计事项的审计结果需要公开的,由区审计机关决定,报区人民政府备案。

第十一条区审计机关向社会公开审计结果,应按照审计法的有关规定,在审计报告出具前将其送被审计单位和有关部门征求意见,并注明区审计机关将以适当方式公开审计结果。公开时一般不再征求意见,但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报告有重大分歧意见的,必须再次征求意见,在事实和定性等主要问题上取得一致。

需公开涉嫌违法违纪或者犯罪案件移送事项情况的,应当与受理移送部门协商一致。

第十二条区审计机关向社会公开综合性的审计结果,应当在所反映事项的审计报告和审计调查报告等审计结论性文书生效后进行。

区审计机关向社会公开单项审计结果,应当在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书和专项审计调查报告等审计结论性文书生效90日(提请裁决、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期满)后的适当时机进行。

如被审计单位对审计结果提请裁决、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应在裁决、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结束后进行。

第十三条区审计机关公开审计结果形成的有关材料,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整理归档。

第十四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和个人的责任:

(一)未经批准擅自公开审计结果的;

(二)审计结果公开后发现有重大事实差错并造成不良后果的;

(三)泄漏国家秘密或者被审计单位及相关单位的商业秘密的。

第十五条本办法由区审计局负责解释。

第十六条本办法自之日起施行。

结果公开范文篇5

第二条下列行政审批事项的会审结果应当公开,但涉及国家秘密及不宜公开的内容除外:

1、省厅政务服务窗口受理的国土资源审批项目;

2、土地开发、复垦、整理项目立项审批和验收结果确认;

3、建设用地置换、新增耕地指标异地有偿调剂审批和土地整理新增耕地折抵建设用地指标的确认;

4、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矿产资源规划、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基础测绘规划等各项国土资源规划的审批;

5、城镇建设用地增加和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周转指标下达审批;

6、国家和省投资的地质勘查项目立项审批;

7、矿产资源开发保护项目立项审批;

8、厅领导认为需要会审的其他事项。

第三条厅政务服务窗口受理的行政审批项目,其会审结果的公开,自审批文书下达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厅办公室交厅政务服务窗口,在安徽省政务服务中心窗口的服务网站和触摸式电子显示屏上公布,同时由信息中心在厅机关网站上公布。

第四条厅机关直接承办的审批项目,其会审结果的公开,自审批文书下达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由主办处、室、局报经办公室复核后交信息中心在厅机关网站公布。国家规定需要通过指定媒体公布的,从其规定。

第五条建立会审结果公开情况通报制度。厅监察室每月编印厅机关会审结果公开情况通报,对未按要求公开会审结果的,予以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改正。

结果公开范文篇6

一、我国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的现状

(一)审计公告制度法律规范2006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规定:审计机关可以向政府有关部门通报或者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审计机关通报或者公布审计结果,应当依法保守国家秘密法被审单位的商业秘密,遵守国务院的有关规定。这里并没有将审计结果公告作为审计机关的一项义务,而是作为一项可自由裁量的权利。《国家审计基本准则》规定:审计机关每年应当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提出对上一年度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结果报告,也并未对审计结果公告做出规定。虽然我国尚未对审计结果公告立法,但对公告的内容、审批程序和法律责任作了一些规定。2001年颁布了《审计机关公布审计结果准则》,第一次以法规形式确立了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审计机关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必须经审计机关主要负责人批准;涉及重大事项的,应当报经本级人民政府同意。审计机关可以按原审批程序向社会公布下列审计结果:本级人民政府或上级审计机关要求向社会公布的;社会公众关注的;其他需要向社会公布的。2002年颁布了《审计署审计结果公告试行办法》,规范了审计署以《审计结果公告》正式文本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的行为,规定审计结果公告应当符合的审批程序。同年审计署还颁布了《审计结果公告办理规定》,对审计结果公告的内容、程序作了具体规定。这些准则的出台,为审计结果公告提供了操作指导。可见,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审计结果公告的相关制度。

(二)政府信息公开尚处于初级阶段作为一项基本人权的知情权观念在我国远未普及,宪法也没有直接规定公民享有知情权。如2004年修订的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这些条文都没有明确规定政府有义务向公众公开政府信息,只能从中间接推导出公民享有知情权,政府有提供相关政府信息的义务。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立法尚处于初级阶段,2002年中国社科院受国务院委托开始起草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但在立法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问题,如在立法的层级选择、保密与公开的界限、知情权的救济手段等方面,我国都缺乏与政府信息公开相对应的法律法规。

(三)行政型政府审计模式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宪法》确立了行政模式的政府审计安排。这种模式的选择一方面由于我国的治理结构不同于三权分立,而是立法机关高于行政机关的垂直结构;另一方面是受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影响,特别是苏联模式的制约。在模式采用初期适应了我国的国情,有效发挥了审计机关的经济监督和制衡作用。但随着民主进步和经济发展:现行体制的弊端逐渐暴露,突出表现为审计独立性差,审计报告质量低下。

(四)审计规范体系有待健全审计质量低下必然加大审计结果公告的风险,进而制约公告的程度和影响公告的立法进程。我国1994年审计署颁布《审计法》,根据其规定的原则于1996年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基本准则》,是在审计机关及其人员应当具备的资格条件和职业要求,以及作业准则、报告准则、处理、处罚准则方面,将《审计法》的内容具体化。我国已经构建起以《宪法》为依据、《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以及有关补充规定为主体,审计准则为基础的审计法律体系,这为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法律制度保障,其中审计准则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基本准则(以下简称国家审计基本准则)、通用审计准则和专业审计准则、审计指南三个层次,但国家审计准则没有与新修订的独立审计准则衔接。

二、美国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概况

(一)政府信息公开程度高美国审计结果公告起源于公民的知情权,是政府信息公开的组成部分,受政府信息公开程度的影响和制约。早在1946年美国就制定了《联邦行政程序法》(APA)规定:公众可以得到政府文件,但行政机关可以为了公共利益和正当理由而拒绝向公众提供文件。该法肯定了公民享有知情权,但存在严重缺陷就是没有规定公众知情权的救济手段。为了弥补这一缺陷,1966年美国制定了《情报自由法》,这是第一次在成文法中保障了私人取得政府文件的权利,即第一次明确了公民的知情权。1974年美国制定的《联邦隐私权法》(TheFedoeralPrivacyAct),规定了行政机关对个人信息的搜集、利用和传播必须遵守的规则,第一次解决了公开与保密之间的矛盾。1976年美国制定了《阳光下的联邦政府法》(TheFederalGovemmentintheSunshineAct)(又称“阳光法”)。该法与1974年修改后的《情报自由法》(TheFreedomofInformationAct)是“姊妹法律”,前者适用于合议制行政机关会议的公开,后者适用于政府文件的公开。情报法、阳光法以及隐私法三部法律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公民知情权予以确认和保障,共同构成了美国的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制度。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也在这些法律制度的约束和保障下得到发展。

(二)立法型审计模式美国审计结果公告是一个信息传播和反馈的过程。如同申农和韦弗1949年提出的“信息传播的线性模式”,这个循环过程受审计体制的制约,并决定审计结果公开的程度。美国独立以后,根据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经验和所尊重的洛克和孟德思鸠的理论,美国资产阶级代表一致认为,必须在民主政体的建设上彻底地、充分地贯彻执行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分立与制衡的原则。1878年制宪会议上确立了美国的制宪政体。在审计组织的建设方面,1894年多克里条例确立了行政制的审计模式;随着政府职能的突出和公民民主意识的增强,为了弥补行政制模式的缺陷,1921国会通过了《预算与会计法案》,法案规定“在国会之下,设置独立的国家审计机关——美国审计署(GAO)”,从而确立了美国政府审计的立法模式。立法模式是世界公认的独立性最高的政府审计模式。这种模式下审计机关只有调查权和报告权,没有处理权,但调查权和报告权行使得充分而有威慑力,审计结果的公开程度最高。如美国的审计总署有权公布审计结果,在处理被审计单位或个人非刑事事件时,如果发现严重损失浪费或管理不善问题,会做出包括审计结论和建议的报告,并在必要时由国会参、众两院召开听证会,在会上公开审计报告,还可以在报纸、电台上发表和播放,赋予公众查阅审计报告的权利。(三)健全的审计规范体系高质量低风险的审计结果公告离不开相关审计规范的健全。1984年国会颁布《单一审计法》,杜绝了重复与缺少审计的现象,为以后政府审计的进一步规范奠定了基础。为改进政府审计质量,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于1987年了《关于政府部门审计质量的紧急任务报告》,提出了通称5“E”。受《单一审计法》、AICPA的公认审计准则与紧急任务报告的影响,审计总局于1988年就1984年颁布的《政府审计准则》(GAS)作了重新修订。随着新情况的不断出现审计署2003年第四次对审计准则进行修订,突出强调了审计师报告内部控制对于防范风险和保护公众利益的重要性。虽然GAS仍将继续修订,美国政府审计的基本框架已经形成,即以单一审计法为准绳、以审计总局的政府审计准则为基本依据、以AICPA等相关组织为补充和促进动力的三维框架。在这一框架下进行政府审计,大大降低了审计风险,提高了审计报告的质量,为审计结果公告提供了前提。而且新修订的GAS《财务审计报告准则》、《鉴证业务一般准则、现场工作准则及报告准则》、《绩效审计报告准则》中“对特别规定的或保密信息的报告”、“报告的质量要素”、“报告的出具和分发”都有具体规定。这些规定为审计结果公告提供了依据。

三、中美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的比较及启示

(一)构建政府信息公开立法框架,为审计结果公告提供广泛的法律基础美国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从1946年制定的《联邦行政程序法》中规定公民可以获得政府文件开始,至今已走过六十年的历程,政府信息公开立法从无到有,从不完善逐步走向完善。而我国尚未有法律层次的政府信息公开规定,较低层次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也尚未颁布实施;知情权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既没有得到公民重视也没有政府的法律保障。审计结果公告作为政府信息公开的要求之一,受到政府信息公开相关法律规范的约束。只有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立法,才能为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的建立提供法律依据。同时审计结果公告立法应当以政府信息公开立法为依据,相关规定不得与之抵触。我国可以参照美国的政府信息公开立法的框架逐步构建我国的政府信息公开立法体系:首先建立政府信息公开方面的法律制度,如政府信息公开法;其次建立政府信息保护方面的法律制度,如修改现行的《保密法》;再次建立政府信息公开复议法,如公民知情权救济法;最后,由政府信息存储管理与内部传递方面的法律制度,如公共信息数据库法。通过这一体系的确立,强制性地扩大政府信息公开程度,使政府工作暴露在公众监督之下。~方面促进政府提高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另一方面提高公民对知情权的重视程度。政府工作结果的改善使政府乐于公开相关信息,而公民知情权的普及又会增加公民对政府信息的需求,这种供需间的良性互动最终会推动政府信息公开立法和政府信息公开程度向更高层次推进。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也将在推进的浪潮中得以建立和健全。

结果公开范文篇7

本文作者:刘静宙

笔者认为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开既是实现经济责任审计目标的推动力,也是经济责任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无论是促进经济责任审计对于企业治理的作用还是体现发挥审计的本质是企业的“免疫系统”的功能都有着深远的意义,理由如下:1.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开有利于促进权利在“阳光”下运行,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促进员工参与企业管理的积极性。企业员工有权通过信息公开途径获悉并监督企业管理者的经营成果及企业的运营状况。没有企业员工对企业及行政一把手经营状况的知情权,就无从谈起对其权力的制约与监督,保障员工的知情权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必然要求也是相一致的。促进领导干部不断加强和改进服务,做到依法办事、科学规范,促进勤政廉政建设,遏制与惩治腐败,增强工作的威望和公信力。2.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开有利于整改审计所反映的问题,发挥审计的本质是企业的“免疫系统”的作用,增强经济责任审计的权威性。审计的目的不是查出问题,而是要在查出问题的基础上,对症下药,整改审计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从而彻底清除病症,发挥免疫系统的功能。审而不改,还不如不审,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开,将审计监督与纪检监督、员工监督有机结合,形成监督与整改的强大合力。3.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开有利于提高经济责任审计自身的工作质量,是推动经济责任审计事业深入发展的必然要求。审计部门在监督别人的同时,自身也需要被监督,不被监督就无法进步,也难以取信于人,而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开这把“双刃剑”就是一种引入监督的好方法,使审计部门的成果公开透明,直接面对企业员工的监督,向员工公布的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就必须保证事实确凿、证据充分、定性准确,处理、处罚的尺度把握正确,对领导干部履责的审计评价和结论经得起企业员工的质疑,经得起时间的检验。从而逼促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人员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强化质量和风险意识,促进其不断增强专业素质、提高水平、改进工作,以过硬的审计质量扎实推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进一步向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发展,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审计部门、审计人员就无法应对这一重大挑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就无法得到企业员工的信任和认可。

只有审计结果公开才能更好地运用审计成果,为了更好地推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工作的有序开展,笔者认为在充分认识上述必要性的基础上,还应把握以下几方面:1.进一步保障审计机关的独立性。首先要在经费保障上理顺审计部门与财务部门的关系,将审计经费单独列入预算,切实解决经济责任审计必需的经费,彻底摆脱靠被审单位解决经费来源的局面,最大限度地减少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与被审计单位之间的利益关系。其次在审计结果汇报制度上变革,变“阶梯式”为“扁平式”,改变审计结果层层汇报的做法,将审计结果平行汇报,同时向本单位领导及上级审计部门汇报,这样做能够在暂未改变现行审计体制前提下尽量淡化审计属于企业内部监督的色彩,既体现“谁任命谁管理”的原则,又能争取上级审计部门的支持,客观上减少某一方面对审计部门独立开展工作及审计结果公开的干预,防止审计结果所应公开的问题被层层过滤。增强审计部门的独立性任重道远。2.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开应坚持的原则。一是坚持客观公平的首要原则。经济责任审计成果公告必须建立在事实明确、证据确凿、定性准确、评价公平的基础之上,做到内容“铁”,事实“铁”,确保审计结果公开不出半点毛病。二是遵循稳妥的必要原则,既要保证结果公开的时效性,及时满足企业员工对审计工作的知情权,还要顾及结果公开的稳妥性,结果公开至少应在审计结论性文书生效落后实行,同时还要考虑审计整改,可能存在复议等情况及其需要的时间。三是注重规范简明的便民原则,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告不能简单等同于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积极借鉴其他审计项目结果公告的做法,改变以被审计单位为对象的报告形式,制定出统一规范、适宜面向企业员工的文书格式,在内容上尽量达到全面完整,将被审计对象的基本情况、审计评价、查出的主要问题、审计处理意见、被审计对象整改落实等情况涵盖其中,文字表达上还要做到简明扼要,让社会公众看得明白,知的容易。

结果公开范文篇8

为贯彻落实市年人口计生“315”工作目标,根据市人口和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关于在全市深入开展“计生服务管理提升年”活动的实施方案》要求,进一步加强政务公开工作,提升依法行政服务水平,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政务公开的内容

(一)各级计划生育部门共同公开的内容

1.计划生育部门的法定职责及履行情况(办事依据、办事程序、办事标准、办事时限、办事结果);

2.年度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和重大决策及执行情况;

3.行政执法事项,主要指行政执法项目、执法依据、执法程序的执行情况,包括①计划生育行政审批的法律依据、审批程序、审批时限;②生育政策、奖励与优惠规定;③计划生育行政处罚、社会抚养费征收的依据、标准和程序;④群众不服计划生育具体行政行为的法律救济渠道。

4.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的执行情况;

5.服务承诺及执行情况;行政收费事项,包括行政事业收费的法律依据、收费标准和缴费办法。

6.工作纪律;

7.监督投诉渠道和违法责任追究情况;

8.来信来访重点案件的查处结果;

9.评选表彰先进的情况。

(二)分级公开的内容

1、市人口计生局

①生育证审批结果;

②行政处罚和征收社会抚养费的执行结果。

2.镇、街道办事处计生办

①《计划生育服务手册》的办理结果;

②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办理结果;

③《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办理、变更结果;

④计划生育奖励和优待情况;

⑤对违法案件的处理情况;

⑥群众来信来访的处理情况。

3.村(居)

①出生情况;

②结婚情况;

③《计划生育服务手册》、《生育证》和《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办理情况;

④计划生育奖励和优待情况;

⑤对违法案件的处理情况;

⑥群众来信来访的处理情况;

⑦特困计划生育家庭的救助情况。

⑧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情况。

以上内容是计划生育政务公开的基本内容。各级计划生育政务公开的具体内容要在基本内容的基础上,根据群众关心的热点和焦点问题,结合实际,在不涉及党和国家秘密的情况下研究确定。

二、政务公开的要求

(一)政务公开的主要形式

政务公开工作要本着简便易行、方便群众和有利于监督的原则,根据不同政务的内容、性质、要求、对象等,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公开。

1.市计生局政务公开的形式

①设置固定的政务公开栏;

②涉及与群众利益紧密相关的事项,实行民主听政制度;

③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开辟政务公开专栏、专版或专题节目;

④定期召开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老干部、老党员、有关群众等参加的座谈会,通报有关政务;

⑤印制《计划生育政务公开指南》;

⑥设立专线咨询服务电话或专线咨询服务台,采用触屏式电脑查询系统或声讯电话。

2.镇、街道办事处政务公开的形式

①设置固定的政务公开栏;

②印制《计划生育政务公开指南》;

③设立专线咨询服务电话,有条件的可采用触屏式电脑查询系统或声讯电话。

④镇(街)计生办事服务窗口要设立政务信息公开查询点和依申请公开现场受理点并提供相关服务。

3.村(居)政务公开的形式

①设置固定的政务公开栏;

②发放入户宣传品;

③有线广播。

(二)政务公开的时限

法定职责和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常年公开;经常性的工作每月公开,如婚、孕、育、节育、奖励等;临时性工作随时公开。

结果公开范文篇9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贯彻全国及省、市审计工作会议精神,在总结以往工作基础上,按照建设阳光政府部门、推进审计事业发展的要求,通过开展政务公开“深化年”活动,不断拓宽公开领域,创新公开形式,深化公开内容,提升服务质量,进一步规范权力运行,让人民群众充分知情、理解、参与、监督,提升审计监督的效果,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提高审计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

二、重点任务

在政务公开“深化年”活动中,按照《市审计结果公告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审计工作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推进审计信息公开,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扩大公告范围。在已有工作基础上,扩大审计公告范围,创新载体,在市级平面媒体及网络媒体上,将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结果、民生工程专项资金审计结果对外公告。(法规处牵头,财政处及相关处室配合)

(二)实行审计项目计划公开。在制定年度审计项目计划的过程中,通过召开各种类型座谈会、在局门户网站开设问政互动平台,畅通诉求表达渠道,广泛听取、合理吸收各方意见,并反馈或公布意见采纳、计划制定情况。(综合处牵头,相关处室配合)

(三)开展投资项目审计结果公告。深入开展重点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对已具备竣工决算审计条件的建设项目及时实施审计,并切实推进政府重大投资项目审计结果的公告工作。(法规处牵头,投资处、建设室及相关处室配合)

(四)推进重点资金、重点项目的审计结果公开。回应人民群众的关切,积极推进涉及群众切实利益的重点资金、重点项目的审计结果公开工作。(法规处牵头,相关处室配合)

三、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把开展政务公开“深化年”活动纳入年度工作重点,由局政务公开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做好牵头抓总工作,局各部门要做好本部门产生信息的公开工作。

结果公开范文篇10

现将2005年我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基本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

我局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市政府信息公开暂行规定〉的实施意见》的要求,把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局长办公会专题研究我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实施方案,并决定我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由局长负总责,分管副局长具体抓落实;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由办公室、综合处、法规处、人事处、机关党委的主要负责人组成,办公室牵头并明确专人负责政府信息公开的日常工作。从而使我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做到了有领导分管、有工作机构负责、有专人承办,切实保障了我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明确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任务,落实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求。

按照《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市政府信息公开暂行规定〉的实施意见》的要求,我局从2004年9月1日起公布应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并制定局《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同时开始受理公开权利人的政府信息公开申请;今年,进一步完善信息公开渠道,通过政务网站等形式将现行有效的规范性文件予以公开,并编制和公布我局应主动公开范畴的政府信息目录。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把政府信息的梳理、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目录的编制、政府信息公开渠道及公开形式等工作的进度、要求和责任部门纳入实施方案中予以明确,保证了我局政府信息公开各项工作的落实。

目前,我局已在××审计政务网上公开了单位职能、单位领导及工作分工、内设机构及职责、审计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文件及规章制度、审计工作程序、审计公示内容、审计承诺事项、审计工作纪律及监督举报途径、审计政府信息公开受理机构及投诉途径、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及投诉途径等信息内容;并在局机关大门两侧的墙壁上设置公示牌,对审计执法依据以及审计工作程序等内容进行公示。

(三)坚持政府信息公开与审计结果公告相结合,合理确定审计信息公开范围。

为了全面贯彻《××市政府信息公开暂行规定》,妥善处理公开与保密的关系,合理界定政府信息公开范围,规范审计结果公告行为,我们根据《审计法》、《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审计机关公布审计结果准则》和《××市政府信息公开暂行规定》,结合我市审计工作实际,制定了《××市审计局审计结果公告暂行办法》,对审计结果公告的内容、审计结果公告的审批程序、审计结果公告的方式等作出了明确规定。

二、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的受理情况

截止2005年11月底,我局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数78条。全年未受理公开政府信息申请、复议、诉讼、申诉等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