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8 03:29:58

教书范文篇1

拜读完一些篇章后,深深为吴非老师的教育理想所折服,也为他的理想主义在现实生活中的碰壁,为他的困惑和矛盾所打动。

看到《母亲教我的歌》时,我的内心又深深地受到启发了。作者写道:面对最早接触到的生活矛盾,孩子总会首先学习父母的态度。由此让我想到了家庭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见家庭教育的重要。

我是位年轻的妈妈,怎样才能做个称职的母亲,也是我一直努力的方向。“妈妈”是一本书,书的每一页都记录了母亲的亲切、温暖、深沉、坚强、无私和伟大,也记录了妈妈的过失、不足,以及带给孩子的烦恼。这本书伴随着孩子一天天地成长。孩子一生都在读着妈妈这本书。年轻的妈妈在不知不觉地写着这本无字的书:用自己的心灵和行动。这本书写得怎么样,只有孩子最清楚。

“孩子的心是块空地,种什么长什么。”做父母的,如果真的爱孩子,那么从小就要往孩子心里播撒下爱的种子,这比什么都重要。孩子的正确思想是靠灌输的,爱的种子是需要培育的。爱是什么?爱是一个口袋,往里装产生的是满足感,而往外掏产生的是成就感。爱是一种感受,一个人在被他人需要时,才能感受到自己生命的价值;一个孩子在被大人需要时,才能感受到自己幼小生命是多么的伟大,于是感悟到一种深深的爱意。第一篇随笔《永不凋谢的玫瑰》中的小女孩,怀着爱的情感、用爱的眼光看世界,她发现了美,并想把美与生病的奶奶一起分享,一起感受美。苏霍姆林斯基及时抓住了一个爱的教育环境,适时地保护了孩子一颗爱心。环境可以塑造人,也可以改变人。良好的环境可以帮助人成功,恶劣的环境可以使人窒息。环境是人创造的。家庭环境是父母和孩子共同创造的。宽松、和谐的家庭环境,培养的是身心健康、性格开朗的孩子;紧张、压抑的家庭环境,培养的是有心理障碍、心胸狭窄的孩子。在家庭关系中,成人是起主导作用的,想要改善家庭关系的紧张、不和谐,首先要改变自己;想要提高孩子的素质,就要先提高家长自己的素质。

农民怎样对待庄稼,决定了庄稼的命运;家长怎样对待孩子,决定了孩子的命运。农民希望庄稼快快成长的心情,和家长希望孩子早日成才的心情是完全一样的。可是,做法却往往不同:农民日思夜想的是庄稼需要什么,怎么满足庄稼的需要?家长为教育孩子彻夜难眠的时候,有没有想到孩子的心灵深处的需求是什么?怎样满足孩子成长的需求?庄稼长势不好时,农民从不埋怨庄稼,相反,总是从自己的身上找原因。孩子学习不行时,一些家长却一味地指责孩子,有没有想到自己的责任,在自己身上找找原因?地理环境变化时,农民都知道改变种植方法;社会环境变革时,做父母的也应该想到更新教育观念。

教书范文篇2

吴非老师不是一个普通的语文老师,他有独特教育思想并且能够把这些思想贯穿在教育活动中。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执着地坚守着他教书育人的信念,在教育沉沦的现实面前,他发出了这样的呐喊:“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是跪着的,他的学生就只能趴在地上了。中国首先得有铁骨教师,教育的辞典中才配有“铸造”这样的词条。”

书中谈论了很多话题,提倡读书,提倡思考,针对教师,针对学生,关于名校,关于高考……是名副其实的随笔杂记。书中观点鲜明,言辞尖锐,却体现出作者对教育爱之深,痛之切的深沉情感。书中针对教师、学生提出的一些建议,让我感受颇深。

《只要肯读书》一文痛击如今教师的读书现状,案头放的多是时装,美容,汽车、婚姻家庭……等书刊,能拿着一本《读者》已经算是文学爱好者了,图书馆失去了它的作用,书柜成了摆设。工作的这几年我看书的确是很少,虽然我可以找出诸多理由,但它们却是如此苍白无力。记得有一次,班会课上,我鼓励同学多看课外书,这样才能提高写作能力,现在想来自己都没做到这点,却要求学生这样做,多少有点底气不足吧。

《我美丽,因为我在思想》更提出教师不跪着读书,不跪着教书的观点。一个没有思想的人,无异于行尸走肉;一个读书时不加思考,没有自己独立见解,照搬全套的教师,又与录音机有何区别。任何人都不应跪着读书,教师更不能跪着教书。一个跪着教书的教师,不仅自己形同枯木,还会抹杀学生的思想火花,教出与他一样枯萎的学生。最近全世界都在讨论冥王星还能不能算作九大行星的一员,在我们那个年代太阳系有九大行星是真理,要是谁敢说冥王星不是,他准会被地理老师臭骂一顿。现在冥王星已经退出大行星家族了,我想提出这样观点的天文学家一定不是跪着读书的那种人。

读书、思考为的是提高老师的个人修养,可现在的教师继续教育却沦为了一种形式,如果不是为了学分,为了职称,我想没有多少老师愿意在炎炎夏日走进教室。我们要求学生多读书、多思考的时候,自己真的应该反省一下:我做到了没有?

针对学生教育的问题,作者更是一针见血,学校的教育除了教给学生应试技巧,还有什么?人性教育、生命教育的先天不足让我们的学生缺失了善良、爱、感恩和独立。于是出现了大学生用硫酸泼熊,马加爵杀害同窗好友……这些事件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社会上都对学校的教育提出了质疑,但随着这些事情的淡去,造成悲剧的真正原因也随之被淡化了,于是又有其他的悲剧再次出现。

教书范文篇3

如何搞好教书育人呢?下面浅谈一下自已的几点做法。

一、充分利用教材,加强思想教育

教师为了在课堂上教书育人,必须有意识地把要对学生进行的思想教育内容结合教材融化到教学活动中,从而取得预期效果。我在教学语文科时,总是努力做到文道统一。如在教学《少年闰土》一文时,文中讲述了四件事,其中“雪地捕鸟”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由于捕鸟和保护鸟类是一对矛盾。因此,我特地设计了两个问题:1、假如说现在下雪了,你会去捕鸟吗?2、如果捕到鸟,你打算怎么办呢?经过一番讨论,有一位同学说:“我不会去捕鸟,因为下雪了,小鸟没吃的了,已经很可怜了。我们还要趁人之危捕捉它,这太不公平了。如果小鸟会说话,它一定会骂人类太卑鄙了。”另外一个同学却说:“我会试一试,但我只是学着闰土去做一做,我并不会伤害鸟儿。如果捕到了小鸟,我一定会请它饱餐一顿,再让它回到大自然去。”同学们各抒己见,说法不一,但不管是否会捕鸟,他们都意识到了:不能伤害鸟类!

思想品德课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的一门重要课程。必须重视思品课教学,充分挖掘教材的教育因素,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学会学习的能力、经受挫折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竞争精神及诚实守信的美德……这对学生将来适应知识经济社会有重要意义。作为一个思品课教师在每一堂思品课,我都花费不少心思,创设情境,让学生能够在故事中、游戏中、自我表演中明白道理。之后,又得尽可能开展相应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认识,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记得在教学第九册的《从小学创造》一文,配合这篇文章,我组织学生举办“我们的小发明”竞赛活动,竞赛以小组为单位举行。在这项活动中,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发展了思维,而且加强了集体的凝聚力,让学生体会到集思广益、集体的力量大这个道理。

二、针对新时期学生的特点启迪学生心灵

现在的学生究竟有哪些特点?这是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教书育人的指导思想一定要突出时代性,适应培养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多种渠道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采取适合于学生心理特点的措施加以诱导,使学生牢固树立起正确的思想观点,明确学习目的和任务。针对学生的特点多开展一些健康有益的课外活动,把学生吸引到正面来,寓教育于各种活动之中。如经常开展纪律法制教育,增强他们的纪律法制观念,使他们懂得遵纪守法的道理。

三、通过教师自身形象塑造,为学生树立榜样

教书育人能否收到实效,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在学生的心目中塑造好自身形象,真正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

1、要具有学高为师的业务素质。教师要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崇高的威信,首先一点就是要具有渊博的知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要千方百计组织好教学,学生只有佩服你,才能尊重你,信服你。主动接近你和求教你,才有教书育人的效果。

2、关心热爱学生。爱是人类的情感之一,情感就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需要而产生的态度及情绪体验,它在教育过程中具有巨大的作用。赞可夫说:“当教师的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重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儿童。”罗素说:“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发展。”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作为班主任,我心里装的是孩子们的喜怒哀乐,扮演的不仅是老师,还是严父慈母、大姐姐、老朋友。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兴趣、特长、及时纠正偏差,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班主任工作的主旋律,献给学生无私的爱是谱写这一主旋律的音符——这是我多年来班主任工作所遵守的信条,也是我在育人方面取得可喜成绩的原因之一。如在本学期初班上的书贤同学经常迟到,不少同学对他影响全班的出勤率甚为不满。为此,他和同学之间出现了不团结现象。针对这一情况,我没有讨厌他,控制他,孤立他,或采取极端做法惩罚他,而是多次找他谈话,寻找他犯错误的根源,在学习、生活上关心他、尊重他。在了解他迟到的原因后,积极为他寻求解决的办法,耐心细致地对他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要求大家关心他、帮助他、信任他,他终于彻底改掉了这一缺点,现在还被评为小组长呢。

对于后进生,要特别关心、爱护、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辅导。古人曰:“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记得上学年,我班有个后进生,她受社会影响,经常偷拿家长的钱去打游戏机,无心上学,成绩屡考不及格。当我发现这一情况后,及时配合家长,对她耐心教育。有一次冒雨到处找她,使她深受感动。从此她改正了缺点,学习有了很大的进步。

“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看到学生的进步,我虽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也感受到肩上的重任,深深体会到教育的重要性。要搞好教育,离不开老师的循循善诱,更离不开一种特殊的催化剂,那就是爱。

教书范文篇4

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中国人曾经有着千百年给封建权贵下跪的历史,深受封建思想毒害,历来顺受,从骨子里向外透着奴性。封建主义早已灭亡,可它给中国人带来的精神毒害还不可能说消失就消失。还有人可能还在以各种各样的形式跪着生活。为了不使我们的下一代继续以各种各样的形式下跪,我们教育工作者就要向吴非老师所说的,得要站直了教书,得要有铁骨!

书中让我最感动的是开篇第一则随笔——《永不凋谢的玫瑰》。这篇文章讲的是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他记下了这样一则真事。校园的花房里开出了一朵硕大的玫瑰花,全校师生都非常惊讶,每天都有许多同学来看。这天早晨,苏霍姆林斯基在校园里散步,看到幼儿园的一个4岁小孩在花房里摘下了那朵玫瑰花,抓在手中,从容地往外走。他很想知道这个女孩为什么摘花,他弯下腰,亲切地问:孩子,你摘这朵花是送给谁的?能告诉我吗?小女孩害羞地说:“奶奶病很重,我告诉她学校里有这样一朵大玫瑰花,奶奶有点不信,我现在摘下来给她看,看过我就把花送回来。”听了孩子的天真的回答,苏霍姆林斯基的心颤动了,她搀着小女孩,在花房里又摘下了两朵大玫瑰花,对孩子说:“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得爱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妈妈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的好孩子。”

这个故事长久地感动着我,并深深地启迪了我。假如是我,会怎么做呢?

我想我可能会对孩子缺乏良好的道德教育而忧心忡忡,首先会没收了她的花,更不会再去摘花给她,而是苦口婆心的对小女孩进行一番传统的道德教育,教育小女孩不要损害公物。小女孩也一定会唯唯诺诺,并从此开始在她幼小的心灵中慢慢根植积累着一条又一条的大道理,但可能会让她缺失了对人性美与人情美的感悟,缺乏了同情心和怜悯心。可能今后她知道别人有困难或生病等也会漠不关心了……

肖川博士指出:“教育智慧只能从我们内心深处长出来,其长势取决于土壤的肥沃程度:我们的文化底蕴,我们的学识修养,心性修养,精神修养。”所以教师要有“心”:爱心、善良的心、同情心、感恩的心、纯洁的心;要教会学生拥有善良,懂得感恩,懂得同情,懂得珍爱一切生命,懂得宽容理解,懂得真善美;要用情感沟通情感,用智慧启迪智慧,用心灵触摸心灵!我们首先应该是站直了的教师,要不断的学习,要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给学生以真爱,要从细小的事情中去了解学生的真实的思想,通过一些真实的事例,找回他们的同情心,让他们不断地发现人性美,这样我们的学生才可能成为站直了的人。

教书范文篇5

因此,教师的读书不仅是学生读书的前提,而且是整个教育的前提,把读书活动融入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当中,促进教学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与反思,提高师德素质和自身修养。为此我为自己定下了以下的读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施素质教育为宗旨,以推进课程改革为载体,以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契机,以端正教育思想、丰富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为重点,创建有效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方式方法,努力提高自己的教书育人水平,不断挑战现实,追求卓越,为推进素质教育作贡献。通过读书锻炼思维能力和对教育问题的批评性思考能力,努力转变思想观念、思维模式,进行教育创新;通过阅读经典,丰富人生,让生命在阅读中更加精彩!

二、我的读书目标:

1、通过学习教育经典理论,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教育创新能力,同时通过阅读接触更广的课外知识,深化更多的学科内容,

逐步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

2、通过阅读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教师职业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通过阅读使自己业务精良,进一步提升教师的理念,开阔教师的视野,积累教学经验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3、通过阅读学习,丰富自身个人文涵养,强化自身修养,使自己的精神世界变得更为丰富多彩。

三、主要措施:

1、个人自学为主,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有关书目,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勤于做读书笔记,写好心得体会。每天确保一小时的读书时间,让读书成为自己的自觉行动,学习成为自己的一种需要。

2、读书活动做到“六个结合”:读书与反思相结合,提倡带着问题读书,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读书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注重实效;读书与“校本教研-校本培训一体化”工作相结合,切实化解实践中的难题;个人阅读与集中学习相结合,广泛交流,相互启发,共同提高;读书与课改相结合,理解新课程,融入新课程,实施新课程;读书与不断解放思想相结合,提高认识,创新工作思路。

3、读书活动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要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实践,紧紧围绕学生发展和学生需求这个中心,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开放的空间。边学习教育理论,转变教育观念,及时认真地进行教学反思,真正做到“读”有所悟,“悟”有所用,“用”有所得。

4、充分利用网络,进行网上阅读,了解、把握教育教学的信息和动态。

5、坚持读书与反思相结合,带着问题读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潜心写好读书心得。坚持读书与课程改革相结合,充分理解新课程,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新课程理念,实施新课程。

教书范文篇6

众所周知,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但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并不是每一位老师都能体味出这句话的真正做含义,能按照这句话去做。我敢说作为一个老师,每一个人都想做一个好老师,都在一定程度上在钻研教材方面下过一定的功夫,在如何搞好课堂教学中动过脑筋,至于如何育人则往往是个很容易被人忽视的方面,好像育人已经包含在了教学活动中了似的,只要你做好了教学工作就等于也做好了育人的大业。持有此种看法的人可能不在少数,但对此种观点我不敢苟同。我国传统的教育思想中,对教师的定义是授业解惑,也不曾提及如何育人之说。但在现代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一个老师如果只忙于教学、只强调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对于学生的成长过程采取不管不问的态度,这至少不能说他(她)是一个非常称职的老师或者说他(她)缺少爱心,从长远的角度看这样的老师也代不出好的班级。如果一个班级体没有凝聚力,一个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如果对所有的学生没有爱心,没有较强的个人人格魅力,那么这个班级到头来必然会人心涣散,纪律涣散,更谈不上教学成绩。从相反的角度讲,一个老师不管他代不代班主任,只要他有爱心(注意我说的是真心地去爱孩子而不是假意地去敷衍他们甚至讨厌他们),真正地关心学生的生活身体心理健康、爱护学生的爱好兴趣、尊重学生的人格、耐心地聆听他们的心声,急学生家长之所急,说学生家长之想说而又不敢说,做学生家长欲做而又不便做,都能在班级学生和家长心目中树立较高的威望,这样以来当你在班级里上课时学生无论是听课状态还是听课注意力集中程度都是空前的,如有人在课上违反纪律,就会像冒天下之大不韪一样,受到同学们群起而攻之。在这样的班级里课堂气氛轻松,师生基本上是对等的,师生关系融洽,合作默契,感情沟通尽在细微处;有时候一个提问,一个手势,甚至一个眼神,都将会永远地印记在学生在心灵中,这也许会成为他进步的动力,或许会成为他从一个落后生转变成一个先进生的转折点,因为他知道:李老师在关注着我!现采撷发生在我和七(11)、七(12)班可爱的孩子们之间无数幕场景中的几幕以资佐证拙见(也正是在和他们的相处中才使我产生以上的感慨!)。七(11)班的XXX同学生性顽皮,他长得并不算可爱,但我在和他相处一段时间以后发现这是一个自尊心极强又很好学上进孩子。于是,每当这个孩子有问题的时候我总是以双倍的热情对待他,除细心地给予解答以外还注意了解他的各方面思想动态,注重他的一些要求,从不歧视他冷遇他,使他在班上找到了自尊,树立了学习的信心,他在上英语课时从不违反纪律而且还能帮助老师维持课堂纪律,学习成绩正逐渐进步。又一个使我难以忘怀的同学是七(12)班的XX同学,刚进校时我只是发现这个同学非常聪明,但成绩和他的智商不能成正比。在一次检查作业家长签字和“家庭课堂”听写时我发这位同学两项都没有家长签字,便找到他谈话,才发现他的家在潘集,他一人以十三岁小小的年龄在学校对面的小刘庄租住,忍不住产生莫大的爱怜之心,当时我就决定对这个孩子多给一点关怀和他这个年龄应当得到的温暖,于是我当天下午就随他来到他的住处,实地看一看他的生活环境,并询问了他的生活情况和学习情况,并告诉他有困难就找我,有解决不了的事情时,立刻打电话给我,并当场留下了我的电话号码。并将此事告诉了住在离该生较近的刘训老师,嘱他我们一起来关心这个学生,刘训这个北方小伙倒也没推辞,就爽快地答应了。事后,过了很长时间在一次开家长会的时候我们遇到了杨震的家长,又旧话重提,我才发现该生家家长听说我们对他们的孩子的关心后竟感动得无可无不可。自己的孩子谁不疼,孩子小小年纪远离自己在外求学,家长的牵挂是可想而知,正当他们苦于在这边没有一个可靠的亲人可以委托自己的孩子时,我们伸出了应该伸出的手。此后,我发现这个学生的成绩稳步上升。人,谁没有个困难的时候,但没有人关心才是最让人心寒的。我们今天有此为,他日这个孩子长大成人后也必定能成为一个富有爱心,助人为乐的人。这样才能使教育成为一把双刃剑――既让被教育者成才又让他们成人,有时我觉得让他们成人比成才更为重要,也更难做到。作为为人师者我觉得我们大家者应该投入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既教书又育人的伟大事业中去。在这之前,首先让自己成为一个真正有爱心的人,一个对任何一个人,尤其是那些容易被人歧视的孩子们有爱心的人,要首先学会爱那些第一眼看上去并不可爱的孩子们,要首先学会爱那些最需要我们去爱的孩子们,你的行为将为他们的一生奠基!

教书范文篇7

回顾工作我发现了其中的几点不足:

第一:与县局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局里的通知不能及时及时领到,影响中心工作的进程。

第二:与中心同事的团结不足,导致了不必要的误会。

第三:多媒体应用有待提高,上课资料的保留仅仅是备课和少量的影像资料。

认识到了不足,新的一我将继续发扬自己在工作中的优点在工作中

首先,作为星空书画社教研组长,时取得了一些小成绩,我将继续发挥自己的优势,与我们的组员一起举办“红五月”大型书画展

名称:红五月“我是合阳的主人”中小学生书画展

时间:五月一日至五月底

地点:合阳县青少校外活动中心

参与成员:全县中小学书画爱好者

书画展形式:各校积极组织配合选出优秀作品参加展出

作品要求:剪纸、绘画、手工、陶艺、不限尺寸,绘画、剪纸为4开手工、不超过30立方cm陶艺

书法作品为四尺对开

参展要求:书法绘画小学各7幅,初中各5幅,高中各3幅

作品内容:内容健康,积极向上,能反映时代少儿童活泼、乐观、健康、快乐的生活,可以以校园生活为题材、美丽合阳为题材、建设家乡为题材、未来设计为题材、节能环保为题材、快乐成长为题材

具体安排:5月上旬为校园积极组织鼓励动员,学生创作,阶段,5月中旬为校园展示阶段,下旬为作品展评阶段。详情另见活动方案

其次:课堂教学方面,春季是我们校外教育教学基础工作的开始,主要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及时将孩子的闪光点转达给孩子,争取家长的配合,暑期是我们教学的重要和主要环节,积极参加各项书

画组织活动,展示我们书画社孩子的魅力。秋冬季是我们每最后的学期,也是各项工作梳理的时期,及时发现自己课堂中的不足,多总结,多学习,使自己的课堂更加丰富多彩,为来新的教学做好准备

第三:活动开展方面,课堂是我中心的基础,活动是我们的阵地。继续以活动带动课堂,将活动融入课堂,并把“课堂与教育活动相结合”的教育理念作为自己校外教育实践的方向,并在校外教育中得已推广。

教书范文篇8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跪着教书;成因

伴随着素质教育的理念,语文教学改革也备受关注。然而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教师“跪着教书”,学生“跪着学习”,这样培养出的学生始终不能成为一个站直了的人。特级教师吴非的教育随笔《不能跪着教书》一书,指出教师“跪着教书”是指教师没有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没有担负起思想启蒙的任务,世俗的活命观,没有思想的锋芒,不辨泾清渭浊以及“混吃等死”的乡愿作风。吴非老师认为:“语文教师不能跪着教语文,如果教师是跪着的他的学生就只能是趴在地上了。”据此,本文研究分析了中学语文教师“跪着教书”的原因。

一、教师缺乏对事业的热爱,缺乏独立自主和创新精神

对语文的热爱是推动教师进步的源泉。以于漪为代表的特级教师们之所以在从教后仍能保持对新思想、新事物的敏感,对教学保持浓厚的兴趣,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在于他们对语文教学事业的热爱,把教学视为一种信仰。而今中学多数语文教师缺乏对教学事业的热爱,仅视作一份职业,产生职业懈怠,倦怠现象。他们机械重复教学工作,对学生冷漠,缺乏爱心。在这种人生观、世界观的指导下,中学语文教学必然会出现“跪着教学”的现象。语文教学改革成效甚微,教学现状积难重返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教师的独立自主意识不够,未持有怀疑和批判的精神,一味地因循守旧。教师自身缺乏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克隆重组“教学论文”与“德育论文”,没有独立的思考,缺乏个人智慧。面对一本教参,他不敢说“不”;面对外行领导的错误指导,他会立刻匍匐在地。教师丧失了独立思考的精神乃至丧失尊严,其立人的目标必然难以实现。在教学中的表现必然也是“跪着教书”。

二、应试教育下“功利主义”的诱导

教师曾被评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但在现实生活中,教师的地位并没有如此的高尚。教师的经济地位仍然低下,生活依然清贫。多数的中学教师牺牲教师的人格尊严,想方设法获取钱财,向学生家长收贿,私自开办辅导班,劝学生补课等等行为,都是“跪着教书”,想要获取更多的薪金,没有业余的时间来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除此之外,功利主义的表现还体现在唯分论和唯荣誉论。如今的体制和评价体系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让多数的教师唯“分数”论,在过分看重分数时,导致过多机械的训练,“减负”依然居高不下,学生的书包反而越来越重;另一方面,也会导致教师忽略学生做人方面的教育,忽视学生身心健康和健全人格的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都无法培养,教师仅仅追逐考试,追逐分数,沦为考试和分数的工具。为获取至高无上的荣誉,也是教师跪着教书的原因。学校教育的评优体系直接与工资和地位挂钩。不管是班主任还是任课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和管理中,都细心关注自己的荣誉。往往形成盲目的追求荣誉,班级之间,教师之间肆意的攀比,为获得一纸证书。

三、中学教学教育环境和管理体制以及评价体系

中学语文教学的教育环境以及管理体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学校没有创设一定的创新文化环境,教师和学生都被制度所束缚。体制的陈旧也限制教师的自由。政绩的升迁,无休止的评比、检查,不断干扰教育教学的工作环境的竞赛和充满形式主义色彩的活动,束缚教师的不合理的规章制度。而评价教师工作的指标也是单一的,主要以学生的分数作为参考依据,在这种管理模式下,教师的思想也被禁锢了。

四、跪着教书的现实“优惠”

跪着教书在现实生活中,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首先,跪着教书轻松。备课环节,不需要耗费大的精力,直接拿来主义便可成事;上课参照着“红领巾”教学模式,搬着教参来解读文本;标准答案的统一,批改作业也甚是方便。其次,跪着教书保险,不易出差错。教师可借鉴参考书和参考答案,基本上不会出差错,学生分数提升后,领导和家长也不会挑剔。再次,跪着教书实惠,能名利双收。领导偏爱跪着教书的教师,因为跪着教书的教师会“尊重”领导,学生的分数也会提高,给学校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和名誉。这样一来,跪着教书的教师会得到更多的荣誉称号,名声以及地位呼之而来。最后,跪着教书幸福,娱乐的时间多。现成的教学资料和模版给教师节省了大量的时间,跪着教书的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忙着自己的事业。

五、语文学科的特殊性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课程。但是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传授的仅仅是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语文教师过多的的注重考试的技巧,如作文攻关,阅读攻关,应用文攻关等等。语文具有广域性,涵盖着语音学、文字学、语法学、词汇学、语用学、逻辑学、文学、哲学、美学等诸多范畴,能力体系更是涉及了阅读学、朗诵学、演讲学、写作学、心理学、交际学、书法等多个领域,这样以来,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难度加大,稍有不慎,就会将语文课上成政治课或者历史课。教师为了保证顺利教学,省时省力,就参照着传统的教学模式。语文教学的复杂性、综合性使得中学语文教师一味地因循守旧,或者一味地进行语文技能的训练。总之,中学语文教学中“跪着教书”的现象并不仅仅是教师自身的因素,也与社会的教育氛围相关。但是作为今后的中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需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相关素养,实现语文“立人”的教育目标。

作者:王俊敏 单位:延安大学

参考文献:

[1]吴非.不能跪着教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买志伟.中学语文教师如何摆脱传统语文教学的束缚[J].文理导航(中旬),2010,06.

[3]秦训刚.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周如俊.教师的教育思想打哪来?—读《不跪着教书》有感[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15.

[5]沈萍霞.教师权威的困境与出路探索[D].陕西师范大学,2015.

教书范文篇9

一、热爱教育事业是师德的基本要求,是教书育人的基石热爱教育事业是衡量教师个人行为和品质的基本要

求。一个不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是不会安心教育事业的,更不可能把自己的全部精力用在教书育人上,所以教师在树立“教书以育人为本”思想的同时,首先要树立热爱教育事业的志向。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像苏霍姆林斯基、杜威、陶行知以及当代的魏书生等,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把教育工作干的有滋有味,似乎他们不是在“工作”,而是在享受幸福、品味快乐。在我看来,教育界的优秀教师都不是逼出来的,而是因为他们对所干的教育工作有趣,或者能找到工作的乐趣而产生对教育工作极大的热情干出来的。其次,教师不应是被动地选择教师职业,而是要主动地选择这一岗位,心甘情愿地当教师,享受到人生的乐趣,感受到人生的价值。如果哪位老师到了仅仅是靠毅力工作而感觉不到教育工作的乐趣时,那他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生涯也就结束了。真正的教育是发自内心的,充满激情的,是享受着工作的乐趣和幸福感的,真正意义上的老师是有工作幸福感和成就感的,只有爱岗敬业,热爱本职工作的教师才能育出好的学生来。

二、热爱学生是师德的核心内容,是教会学生爱他人的前提

热爱学生是师德的核心要求,也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具体体现,更是教师教好学生的前提。教育的出发点是培养人、塑造人的事业,不能没有感情、没有爱,爱学生是教师的道德底线。

怎么爱学生才是真正的爱,近来一些舆论批评某些教师是“制造自卑者的教师”。好多教师都认为,学生的优点,不夸奖跑不了;学生的缺点,不批评改不了。因此,他们总是批评、训斥、否定学生,而很少鼓励、表扬、肯定学生。热爱学生,教师要正确的看待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不歧视学生,建立民主平等、亲密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高尚的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教师爱学生必须面向全体,不能因客观条件和主观情绪影响对学生的态度。“金凤凰要爱,丑小鸭更得爱”,不能此厚彼薄,不能用简单粗暴的做法对待学生或歧视学生。要做到任何时候对学生都能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同时还要把“爱”和“严”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严而有格、有理,有度、有请、有恒。唯有爱满天下才能换来桃李芬芳。

教师只有给予学生爱,让学生感受到爱,体会到被爱之乐,他们才会学着去爱别人。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把自己的知识、才能和毕生的精力无私地奉献给学生。如果教师对孩子倾注了爱,学生亲身感受自己为老师所爱,学生也一定会热爱老师、信任老师,把老师的教导化为自己的思想和行为。那么,师生关系就会始终是一片片晴朗的天空。

三、为人师表是师德的重要内容,是感召学生的人格力量

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是知识的化身、道德的楷模。教师的人格和思想品质对学生的影响是深刻的。俗话讲:什么样的人,教出什么样的孩子,看人学样,看别人怎么做,自己也试着模仿,教师的言传身教起着重要的表率作用。衡量一位教师不仅要看他的知识有多少,学问深浅,更重要的是他的学识对学生的日常生活能够发生多少良好的影响。教师在言谈举止、工作作风表现出来的气质风度,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思想情感、文化修养,语言行动、生活习惯、处世哲学,甚至气质、性格都对学生起者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因此,教师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肩负起“身正为范”的育人责任,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高尚的道德塑造人,以崇高的精神感染人,以身作则,定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培养出时代所需要的人才。

四、不断更新观念和开拓创新是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条件

勇于探索,开拓创新是时代赋予教师的新要求,也是区别传统的教书型教师与现代型教师的一项重要标志。过去那种墨守陈规,抱着死东西不放的旧思想、旧方法已不适合改革开放的新形式,也难以培养出思维敏捷的创造型人才。现代社会,人们普遍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家长、学校、社会都对教育者抱有很高的希望。作为新世纪的教师为了不负重望,就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提高教育技巧,努力学习新知识,更新知识,学习教育理论,掌握教育教学规律,提高教学理论修养和教育艺术水平,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把科学知识和教育技巧贯穿于教育实践中去,激发、培养学生的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把以“教”为出发点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教为学服务。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用武之地,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获取知识、训练能力、发展智力以及思想情操受到良好熏陶的场所。教师应是教练员,不是运动员,要让学生运用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去品味、去学习、去实践。

教书范文篇10

关键词:生物化学原理;健康意识;环保意识;为人处世;科学素养

作为一名大学老师,教书和育人必须并重、密不可分。《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领域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是研究生命的化学本质的科学,力求从分子水平回答“生命是什么”这一永恒的难题。这门课内容博大精深,包含了很多重要的生物化学原理,其中的很多原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适时地将这些深奥的理论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不但能有效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还能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1结合生物化学的原理,培养同学们的“健康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经常有同学不吃早餐。为了增强同学们的健康意识,每学期第一次上课时就重点强调,上《生物化学》课必须要吃早餐,但不能到课堂上吃,还特意问大家,这矛盾吗?同学们都说,不矛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强化吃早餐的重要性。比如讲到“胆固醇的分布及功能”时,强调不吃早餐易患胆结石。胆汁是由肝细胞不断生成的,在非消化期间进入胆囊内贮存,不吃早餐导致胆囊中的胆汁没有机会排出,而使胆汁中的胆固醇大量析出、沉积,久而久之形成胆结石。再比如讲到“糖酵解”的意义时,重点阐述糖酵解是某些细胞(眼角膜、红细胞,特别是大脑细胞)唯一生成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denosinetriphosphate,ATP)的途径,成人每天约需要160g葡萄糖,其中120g用于脑代谢。如果不吃早餐,葡萄糖得不到及时供应,将对这些细胞产生很大的影响。讲到“糖异生”时进一步强调,如果不吃早餐,体内葡萄糖缺乏,将通过糖异生补充,从而加重肝脏的负担。通过一学期的强化,很多同学告诉我养成了定时吃早餐的好习惯,有毕业好多年的同学见到我时,仍然记得不吃早餐的危害!另外,讲代谢部分时,强调肝脏在代谢中的重要作用,为了更好的保肝护肝,需要同学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特别是不要熬夜,最好在十一点之前入睡,坚持锻炼等。还有“烫发的生物化学原理”“煤气中毒的生物化学原理”“酶原激活的生物学意义”等,都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同学们的健康意识。

2结合生物化学的原理,培养同学们的“环保意识”

环保无小事,保护生态环境,是造福社会、造福子孙后代的伟大事业。2017年10月18日,主席在报告中指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但是,随处乱丢垃圾、过度使用塑料袋等行为随处可见,国民的环保意识亟需提高。为人师表,身教重于言教,只有自己真正做到了,才会对别人产生正面的影响。平时的生活中,我非常注重低碳环保,比如一水多用、基本不使用塑料袋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也会留心挖掘生物化学原理中蕴含的环保理念并不失时机地传达给同学。三羧酸循环(也称柠檬酸循环)是三大类营养物质代谢的枢纽,从草酰乙酸与乙酰辅酶A合成柠檬酸开始,经过一系列循环又回到草酰乙酸,循环中每一种物质被重复利用,最大限度发挥了自身的作用。这启发我们生活中很多东西是可以循环利用的。每次讲到柠檬酸循环时,我都会把自己的环保理念传授给同学,并倡导同学们少用或不用塑料袋,尽量减少白色污染。丙氨酸-葡萄糖循环使肌肉运动产生大量的氨和丙酮酸,两者都要运回肝脏进一步转化,以丙氨酸的形式运送一举两得;在肝脏中,丙酮酸可以生成葡萄糖,氨通过尿素循环排出体外。这样的安排真是太完美了,简直无可挑剔,我们不禁慨叹生命的神奇和伟大。讲到这里,我给同学们展示了一张照片,一个用过的洗衣粉袋子装满了垃圾,然后让大家解读。起初,同学们一头雾水,在我的提示下,一名同学站起来说:“洗衣粉袋子和垃圾都要运到垃圾桶,它们一块运送,既节约了资源,也达到了运送垃圾的目的,这也是丙氨酸-葡萄糖循环给我们的启示!”真是生活中处处有环保啊,这位同学的回答令我十分满意,也博得了大家羡慕的眼神和热烈的掌声。

3结合生物化学原理,教授“为人处世”之道

做人与处事是需要用一生去研究和实践的课题,只有生命终止,研究和实践活动才能结束,我们才能评价一个人的研究和实践成果。换句话说,做人做事,需要我们用一生去学习和实践。作为大学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的思想和道德修养,在课堂上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积极向上的心态影响学生,以高尚的人格力量感召学生,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细细体味,我们会发现,生物化学的原理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启发我们学会为人处世。酶活性中心的结构特点有两种学说解释酶与底物的结合,一种是“锁钥学说”,酶的活性部位和底物的形状是互补的,有利于酶与底物的结合;一种是“诱导契合学说”,底物分子或酶分子,或两者的构象同时发生一定的变化后才互补,第二种学说能更好地解释酶与底物识别并结合的动态过程。讲到这里,可以启发同学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需要相互尊重,相互体谅,遇到问题时必须有一方或双方做出让步,才能保证关系融洽,和谐相处。生物化学中有一些迂回曲折的反应,比如,脂肪酸的b-氧化包括脱氢、水化、再脱氢、硫解等几个步骤,三羧酸循环中也有类似的反应,提示同学为人处世也需要适当灵活,遇到困难时应多开动脑筋,有时需要另辟蹊径,切忌“不撞南墙不回头”。酶活性中心的氨基酸残基有接触残基,辅助残基,结构残基和非贡献残基,提示我们,在一个集体中,有的人处于重要地位,有的人处于次要地位,还有的人处于更加次要的地位,但每个人都代表集体的形象,每个人都在为集体做着贡献;如果这个集体是一个小家庭,爸爸妈妈支撑整个家,孩子则是家的“核心”,每个人都非常重要,提示我们每个人都应珍爱生命,努力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丙氨酸-葡萄糖循环则告诉我们团结协作的重要性,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帮助,互相支撑,合作共赢。还有酶原激活的生物学意义告诉我们,应该在合适的时间做正确的事……

4结合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故事,培养同学们的“科学素养”

诺贝尔奖是科学界的最高荣誉,自1901年开始颁布以来,有关生物化学方面的研究共产生化学奖、生理与医学奖合计70余项,是所有学科中获得诺贝尔奖最多的一个学科[1],可见生物化学在医学和生物学领域的重要地位。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将诺贝尔获得者的感人故事融入课堂,不但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同学们对科学的向往,提高教学质量[2-3]。在氨基酸的化学性质部分,介绍英国著名化学家桑格的传奇故事。桑格是第四位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也是唯一两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科学家。因测定出胰岛素的氨基酸排列顺序获1958年诺贝尔化学奖,又因发明测定DNA(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acid)序列的方法(即桑格测序法)获1980年诺贝尔化学奖。在研究测定胰岛素一级结构过程中,历经10多年,饱尝了数不清的失败,助手也离他而去,一个人坚持实验,终于在1953年弄清了胰岛素的一级结构。桑格一生淡泊名利,以极大的热情投身科学研究,于2013年11月19日在熟睡中去世,享年95岁。桑格还深情寄语中国青少年:“科学研究最大的乐趣之一就是你总是可以进行一些不同的尝试,它从来不会使人厌倦,有些人在遇到困难时就泄气,但我在遭受挫折时从来不着急,我会开始设计下一次实验,整个探索的过程都充满了欢乐。”讲到酶的化学本质时,介绍美国化学家,身残志坚的萨姆纳,他首次确认了酶的性质,获得1946年诺贝尔化学奖。17岁时打猎被击中左前臂,被切除,从此,试着用右手做每一件事,靠顽强的毅力考入心仪已久的哈佛大学化学专业,后靠着诚意师从福林教授。1926年,提取到尿素酶,还发现酶可以结晶,并阐明酶的化学本质。讲到DNA的二级结构时,穿插双螺旋结构发现者沃森和克里克的故事。沃森出生在美国芝加哥,从小勤学好问,读了薛定锷《生命是什么?》受到极大的震撼,决心搞清楚遗传的核心究竟是什么。克里克出生在英国北安普敦,从小读少儿百科全书,遇事好猜想,对科学入迷,中学时读了科学家鲍林的著作《普通化学》后,对化学实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来自学生物学和化学。沃森和克里克在英国剑桥卡文迪许实验室一见如故,合作开始DNA之谜的探索。科学家们那种对科学执着、热爱、永不放弃的精神,善于分析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智慧以及协同合作、攻坚克难的团队意识,非常值得我们学习[4]。

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生物化学》探究生命奥秘的学科特点,适时地穿插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故事,不但能有效唤起学生热爱生命的情感,使其产生探知生命奥秘的欲望,还能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增强学习动力。总之,教书育人,是每一位教师的神圣职责。这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时时处处用心,在教授科学知识的同时,适时地渗透人生的哲理,以此来影响学生成才的优秀品质和思想,从而真正做到“教书育人”[5]。

参考文献

[1]郭晓强,时兰春.生物化学与诺贝尔奖.医学与哲学,2005,26(5):68-69

[2]朱葆华.生物化学教学方法的几点体会.生物学杂志,2009,26(1):89-90

[3]王然,刘永,侯筱宇.诺贝尔奖史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西北医学教育,2010,18(5):985-987

[4]程红娜.在生物化学教学中进行励志教育的探索.继续医学教育,2014,28(12):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