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队伍范文10篇

时间:2023-04-10 10:23:16

检验队伍

检验队伍范文篇1

经济水平的提高,一方面促进了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改善;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环境污染、工业污染、人为污染等,给人们所依赖的食品、水质等带来安全隐患。如何运用先进的检测手段、检测仪器、检测方法进行及时、高效、准确的检测是广大检验人员的首要任务,只有不断提高检验人员的技术水平,才能提高疾病预防控制的反应能力,为建设安定、和谐社会提供保障。然而,目前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检验人员的培养工作中存在许多不足,影响了其技术水平的提高。

1当前基层检验人员培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检验人才结构配置不合理

通过典型调查对福建省闽北某地区九县市检验人员的配置结构进行分析,发现目前基层检验机构的队伍建设还比较薄弱,出现了较为严重的人才“老龄化”及“断层”现象。一些县市由于人员缺乏,理化、微生物、血清等项目没有固定检验人员,常出现检验人员“身兼数职”的现象。大部分的检验科十几年没有引进过专业的检验人员。近年来,人事部门高度重视基层检验人员的“缺口”问题,希望能够加强检验队伍建设。然而,目前我国的人才分布存在着“区域集中化”的趋势,本科以上人才大都集中在地级市及以上机构,不太愿意回基层工作,导致基层的检验人员很难得到满足。表1福建省某地区九县市检验人员年龄分布情况n(略)表2福建省某地区九县市检验人员职称分布情况n(略)

1.2检验水平提高受地域的局限

由于基层检验机构大多比较偏远,与上级业务机构的直接交流非常有限。虽然省级机构有定期的组织在职人员业务培训,但由于路途遥远、时间有限,许多人员无法获得参与实验的机会。检验工作是操作性很强的工种,没有亲身体验实验操作,其培训成效多半不显著。部分工作人员甚至把培训当作拿学分、评职称的手段,出现“趋利”行为。另外,人才“断层”现象也比较严重,随着具有丰富经验的检验人员的退休,以及缺乏不同年龄段人员间进行直接交流的平台,年青工作人员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容易造成问题的“沉积”。技术问题得不到解决,必然会影响检验人员技术水平的提升。

1.3检验队伍的管理缺乏合理的激励机制

目前基层检验机构大多数属于差额拨款,相对于其它业务科室而言,检验科室要面临更多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务。这一工作性质,造成了领导在情感上的倾斜,即只有在“等级考核”、“计量认证”、出现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后,检验力量才得到特别重视。考核过后的关心指导工作不够。例如:实验中的系统误差、仪器的调试、配备、专业人员检验技能的提高与培训工作等实际工作还未落实。[1]

在评价方式上,对检验考核优秀者或突发公共卫生工作中有特别突出工作的人员没有给予物质或精神奖励;对考核未能通过的人员也缺乏相应的标准进行制约。由于制度的不完善以及领导的忽视,造成检验人员积极性受挫,形成“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思想意识。科室学习气氛不浓厚,部分资历较高的技术人员更是习惯了“吃皇粮”的工作状态,缺乏业务钻研精神,甚至对年轻人员灌输负面的工作思想。

1.4设备的更新与检验人员的知识更新不同步

近年来,由于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基层检验机构在设备配置方面得到了更新,全省根据各县市需求招标购置了一批较高水平的检测设备,但相应的人员培训却未能同步,很多先进的设备甚至没有拆装,遇到突发的卫生安全问题时,例如:食物中毒等,依然采取陈旧的化学实验法,或者直接将检品送到上一级的检测机构,耽误了最佳检测时机,影响了检测的准确性、及时性,同时也加重了上一级检测机构的工作强度。

1.5检验队伍缺乏具有扎实业务基础的管理者

目前基层的人事更替陈旧,民主推选意识淡薄,论资排辈现象突出,很多科室负责人第一学历较低,按部就班的进行单纯的管理,退出“一线”的检验工作,创新变革意识较差,这些都不利于检验科室水平的大幅提高,同时还压制了一些具有良好素质的中青年的发展。

2提高基层检验人员业务水平的建议

2.1提高检验人员素质

要提高当前检验人员的素质,首先得将当前“金”字形人才队伍结构转变为“中”字形人才队伍。所谓金字塔形的人才队伍即以检验士为多数,检验师、主管、主任逐渐递减的人才梯队;所谓“中”字形观念,根据我国的国情,“中”字形人才是以检验师、主管为多数,检验士、主任占少数的人才梯队。“中”字形人才队伍是保证检验质量的软件。[1]各基层检验机构需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加强人事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对具有较好专业素质的检验人员可以适当放宽学历要求,通过考核的方式择优录用,“不拘一格降人才”充实检验队伍。促进人员梯队建设,改善人才结构。加强初、中级检验人员的培养,特别是中级职称队伍的建设,使其成为检验的中坚力量。对现有检验人员各尽其能,根据不同人的性格特点、不同专业水平安排不同的工作岗位。[2]

2.2加强思想、技术水平建设,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政策

强化检验人员思想建设,明确检验工作“准确、高效、及时”的重要原则。以质量为中心,建立统一目标及目标责任制。了解最新的检测设备检测方法,通过互联网、学术交流等平台最大程度的扩大视野。根据基层的实际工作特点有针对性的制定学习培训计划,培训期间让学员更多的参与实验,更多提供上机操作的机会。基层检验科需要运用“就近原则”加强与更高级别检验机构的联系沟通,定期选派专业人员出外进行“针对性”学习。外出学习人员需及时总结、反馈学习心得,在科室内部交流学习。

同时加强技术水平建设,上级检验部门中的专家、学科带头人、中青年技术骨干等需定期深入基层讲课或开展一些科研工作,切实帮助基层解决工作中的专业、技术困惑。利用互联网建立省内官方卫生检验网络交流平台,对实际工作中的问题给予远程指导,实现资源共享。以区域划分学习交流,以地区为单位开展学习。加强基层检验科间的互动,开展“盲样”“平行比对”检验竞赛,增强相互了解、沟通。从而提高自身实验室的检验准确性及实现检验结果的横向、纵向间的可比性。

2.3优化激励机制,培养专业队伍

高、中层领导需加强与一线检验人员的沟通,了解他们的期望值及实际工作中的要求和困难。遵照规章制度奖惩分明,科室内部建立相应的质量责任制,并与奖金、晋升相挂钩。年终在圆满完成检验任务后给予精神及物质上双重肯定,从而激发检验人员的工作热情,调动其的工作积极性。

在中青年中选拔、培养业务扎实的科室管理人。一个出色的管理者对于一个机构的构建起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检验科的负责人作为基层管理者“技术职能”是最重要的。检验科室的负责人首先是检验水平的“把关人”。熟练的业务水平不仅能让检验科业务水平不断提高,同时检验科长能为科室树立一个良好的典范,为新老同志的“传、帮、带”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作为基层领导必须起到良好的“媒介”作用与中层领导的沟通,及时反映基层工作的困难、要求和所取得的进步,同时大胆启用优秀人才,培养具有奉献精神、钻研精神的人员担任小组负责人,对小组内的工作进行监督管理。打破论资排辈现象,实行“能者上庸者下”的灵活机制。科室负责人小组长采取民主推选,年度领导群众考评,征求员工意见。[3]

检验队伍范文篇2

一是用典型引导人。管事要先管人,管人要先管思想。中心一方面抓好普遍性教育。通过组织全员上大课、分组讨论、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等活动,进一步强化员工爱岗敬业意识。另一方面抓好个别性教育,使个体更好地融入整个团队。

二是用制度约束人。为了确保检测检验工作科学、公正、优质、高效,上饶市特检中心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制定了《特种设备培训考核质量管理体系手册》,对各部门、各类人员、各个岗位的职责以及各个专业的培训考核进行细化,为加强规范化管理工作提供了标准和依据。同时还定期开展检验质量内审,坚持把年终考核与日常考评、内部考评与外部考评、静态考评与动态考评相结合,建立起“日审、周析、月考、季评”制度,从检验报告质量、检验现场质量、报告出具准确率、台账记录管理、用户满意度、窗口服务等多个方面,全面进行量化考核,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一视同仁。

三是用事业激励人。作为上饶市特检中心全面建设的“领头雁”,中心班子成员始终激发和保持一股干事创业的激情,劲往一处使,带动整个团队,不断提高内聚力,形成了强大的工作推动力。去年,特检中心班子成员深入调研,开门纳谏,共深入企业和基层单位300余次,有10余篇调研文章转化为实际成果。针对技术队伍素质参差不齐的实际情况,有计划、分批次、分层次采用集中培训、专家授课、技术比武、研讨交流、交叉培训等多种形式,对全员进行能力提升。通过公开竞争上岗、双向选择、择优任用的办法,加强中层骨干队伍的选拔,提高履职能力。

检验队伍范文篇3

为进一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增强全社会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提高全区应急管理工作水平,区政府决定今年在全区开展“应急预案演练年”活动,现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开展“应急预案演练年”活动,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的要求,是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是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能力的内在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保障。“应急预案演练年”活动要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按照“巩固、提升、精细化”的总体要求,使应急预案更加完备、可操作性强,应急队伍熟练掌握救援技能,熟悉应急工作的指挥机制和决策、协调、处置的基本程序,检验各部门之间协调配合、现场处置能力和应急专业队伍的快速反应能力,全面推进全区应急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进一步提高全社会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全区经济社会平稳快速发展。

二、工作目标

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今年各单位至少要开展一次以上的应急预案演练,演练要有针对性,确保达到演练的目标。

一是通过开展应急预案演练,查找应急预案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二是检查应对突发事件所需应急队伍、物资、装备、技术等准备情况,不足之处及时调整补充。

三是提高指挥组织人员的组织协调能力,增强应急演练组织单位、参与单位和人员的应急执行处置能力,锻炼应急救援队伍的快速反应能力,提高演练队伍的技能和素质。

四是加强应急联动,进一步明确相关单位、人员职责任务,理顺部门协调联动关系,完善应急联动机制。

五是加强应急管理知识宣传,提高公众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应对能力。通过演练和实践,进一步完善各镇(办)的总体应急预案和各部门、各单位的专项应急预案,进一步掌握预案内容,检验预案的科学性、规范化和可操作性,进一步提高本单位应急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提高应急管理整体工作水平。

三、工作要求

(一)精心准备,明确目的

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有关部门和有关单位要围绕演练目的,精心策划演练内容,科学设计演练方案,周密组织演练活动,制订并严格遵守有关安全措施,确保演练参与人员及演练装备设施的安全,确保应急演练工作顺利进行。通过应急演练,培训应急队伍,落实岗位责任,掌握相关技能,了解应急机制和管理体制,熟悉应急工作的指挥机制和决策、协调、处置的基本程序,检验各部门之间协调配合、现场处置能力和应急专业队伍的快速反应能力,评价应急准备状态。

(二)全面实施,检验能力

1、检验应急响应的能力。演练单位要根据应急演练的目的和类别,启动相关应急预案,按照职责分工,迅速开展事件信息的研判工作,并按照分级响应原则作出应急响应,及时决策,制定抢险救援方案,迅速成立现场指挥部实施指挥救援,及时做好事件的先期应急处置工作。

2、检验现场救援的能力。演练单位按照不同的演练目的、演练形式、演练内容和演练方法,全方位、多角度考虑可能出现和发生的问题,注重问题设置的综合化和复杂化,检验本单位应急救援队伍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出现复杂情况的应变能力,全面提高本单位应急救援队伍的实战能力。

3、检验应急联动的能力。应急演练由预案编制单位牵头,其他相关单位予以协助。现场应急指挥机构要根据应急处置的实际需要,成立专项工作组,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协同作战,做到指挥机构、救援队伍,通信指挥、交通疏导、医疗救护、治安管理等协同配合,做到统一组织、协调、指挥、调度,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应急处置工作,提高参与演练各单位的应急联动、协同配合能力。

4、检验应急保障的能力。演练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和相关预案,做好应急演练的人员保障、财力保障、场地保障、应急物资和器材保障、通信保障及安全保障等应急保障工作,确保应急演练活动顺利开展。

(三)总结经验,提升水平

演练活动结束后,演练部门和单位要进行演练评估,及时总结经验,查找自身不足,适时修订、完善预案相关内容,整改存在问题,不断增强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并及时将应急预案演练总结评估报告和图像资料等报区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

检验队伍范文篇4

一是用典型引导人。管事要先管人,管人要先管思想。中心一方面抓好普遍性教育。通过组织全员上大课、分组讨论、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等活动,进一步强化员工爱岗敬业意识。另一方面抓好个别性教育,使个体更好地融入整个团队。

二是用制度约束人。为了确保检测检验工作科学、公正、优质、高效,上饶市特检中心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制定了《特种设备培训考核质量管理体系手册》,对各部门、各类人员、各个岗位的职责以及各个专业的培训考核进行细化,为加强规范化管理工作提供了标准和依据。同时还定期开展检验质量内审,坚持把年终考核与日常考评、内部考评与外部考评、静态考评与动态考评相结合,建立起“日审、周析、月考、季评”制度,从检验报告质量、检验现场质量、报告出具准确率、台账记录管理、用户满意度、窗口服务等多个方面,全面进行量化考核,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一视同仁。

三是用事业激励人。作为上饶市特检中心全面建设的“领头雁”,中心班子成员始终激发和保持一股干事创业的激情,劲往一处使,带动整个团队,不断提高内聚力,形成了强大的工作推动力。去年,特检中心班子成员深入调研,开门纳谏,共深入企业和基层单位300余次,有10余篇调研文章转化为实际成果。针对技术队伍素质参差不齐的实际情况,有计划、分批次、分层次采用集中培训、专家授课、技术比武、研讨交流、交叉培训等多种形式,对全员进行能力提升。通过公开竞争上岗、双向选择、择优任用的办法,加强中层骨干队伍的选拔,提高履职能力。

检验队伍范文篇5

1.1现状

阿克苏地区自2008年开始实施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项目。截至2015年低,项目总投资达3800万元,其中中央投资3040万元,地方配套760万元。建成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室4个,购置仪器设备共计554台(套),其中,前处理设备194台(套),有机物检测仪器53台(套),无机物检测38台(套),其它仪器设备269(套),从目前仪器设备的装备来看,可满足开展农产品,农业投入品产地环境等4000多个参数的定量检验检测工作。经专家评估,现有仪器设备可开展95%以上的无机物,90%以上的有机物以及大部分阴、阳离子的定量定性检验检测工作。

1.2主要工作

自2009年以来,阿克苏地区严格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快速联合检测、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要求,开展蔬菜生产基地,批发市场、超市的取样和检测等工作。2015年完成蔬菜农残速测120次以上,检测样品均达到12000个以上,蔬菜农残抽检率(生产基地,批发市场、超市覆盖率)达到了100%,并配合自治区完成食用农产品例行监测4次,年均抽检食用农产品样品1200个以上。开展香梨、葡萄、红枣、苹果及核桃专项抽检3次,年均抽检样品400个以上。2012年以来,各级农产品质检机构积极指导各类生产经营主体申报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到2015年底,全地区共完成无公害农产品产、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认定面积达到272万亩,无公害农产品35个。已获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证书的3个,面积36万亩。“三品一标”有效期内产品获证总数107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87个,绿色食品16个,农产品地理标志4个。

2阿克苏地区农产品质检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农产品质检机构工作职能职责不够明确

没有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机构进行明确的职能定位,使得各级检测机构,特别是县级检测机构一方面过多的承担农业执法、“三品一标”和其它农业行政工作,致使本职工作受到很大影响。另一方面由于体系建设不完善、检验室没有认证,也无法承担抽样检验、委托检验和政府委托的检验检测等工作。

2.2检验检测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

专业检验检测技术力量非常薄弱,专业技术人员都较为缺乏,且还没有食品检验专业的技术人员。近一、两年来,虽然有关部门开展了多次检验检测技术培训,但由于被培训人员缺少专业理论知识和工作经历,培训效果不理想,培训结束后仍不能开展定性定量检测工作。目前,除个别单位完成仪器设备的安装调试和试运行外,其他大部分还未开箱验收,甚至没有运行调试。

2.3检验检测经费缺乏

由于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经费预算较少,有限的经费职能维持一些面上的工作,而无法保证样品购买、试剂消耗、仪器设备运行等检验检测成本费的支出。由于缺乏检测经费,影响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工作的开展。

3几点建议

3.1加强督促检查,完善管理制度

各级农业部门安排专人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工作,对项目建设内容逐一进行检查,对项目建设资金逐笔进行审核,对没完成的项目建设内容严格督促,限时完成,对项目配套资金不到位的及时进行协调解决,对国拨资金使用不当的要进行责任追究。要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工作,要尽快制定有效管理制度,强化对农产品质检机构的监督管理、加强督导,采取更具针对性的措施,争取完成项目建设任务。

3.2加快检验室认证和考核工作

农产品质检机构虽然都具备农产品、农业投入品、产地环境定量定性检验检测手段,但目前还没有一个检验机构具备这种能力,因此,要按照有关要求,加快农产品质检机构考核和认证工作,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能力。在配合上级抽检的同时,开展部分参数的自行检测工作,以便尽快进入检验室认证和机构考核“练兵”状态。

3.3加强队伍建设

队伍建设和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是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的关键所在,要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要按照《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管理暂行规定》,配好配强检测机构领导班子,领导班子成员要在技术和管理层面上发挥带头人作用。各检验检测机构积极引进农产品检验、食品检验、化学专业等人才充实队伍,提升团队专业理论水平,整合优势资源,形成合力。要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加大现有人员培训力度,要加强检验人员操作规程、专业理论、标准应用、技术和质量负责人方面的培养和培训,打造一支理论上懂,操作上会,业务上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队伍。

3.4争取检验检测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完善农产品质检体系,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是一项公益性行为。各级部门要加快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财政部门要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彻底解决“有职责,缺队伍;有法律,却手段”的问题,保障各级检测机构都有充足的检测经费,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这一民生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作者:麦热木尼沙·吾布力 单位:阿克苏地区农村能源环境检测站

参考文献

[1]克拉热•玛依尔.新疆农产品质检体系建设与运行管理的一些建议[J].新疆农业科技,2015(3):12.

[2]庄宇.库车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现状及建议[J].新疆农业科技,2015(3):13.

检验队伍范文篇6

关键词:医学检验技术;实践基地;共建;实践教学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从业人员承担着为临床疾病预防、诊断、治疗、愈后观察、药效评价等提供佐证的重要职责。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临床医生在疾病诊疗中,对医学检验技术等辅助科室出具的检测结果的依赖程度逐渐提高,这对检验机构出示检验报告的科学性、准确性及客观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伴随着大众对健康需求的日益迫切,一批第三方医学检验中心、检验试剂和检验仪器设备的开发、生产和营销公司应运而生,医学检验技术毕业生需求量逐年提高。高校急需为医学检验技术一线岗位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精神、实操能力强、“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质应用型技能人才。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基本能够从事临床检验工作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应具备的核心竞争力包括熟练的实际动手能力、良好的职业素养及团队协作精神,使学生初步掌握基础医学的基本实验技能、医学检验专业技术以及运用基础医学和检验专业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尽快走上临床检验工作岗位做好准备。

1建立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的必要性

现代医学检验技术的发展要求医学检验人员不仅要精通检验规程和各种仪器的操作,而且能科学地分析检验测试结果,并进行科学规范的实验室管理和质量控制。这就要求医学院校要培养出一批能在第一线直接从事检验技术操作的高级检验技术人才。《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设置基本标准》中规定,应当设置临床检验基础实验室、生物化学检验实验室、微生物学检验实验室、寄生虫学检验实验室、免疫学检验实验室以及与专业相关的无机及有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室等,由我校医学实验中心统筹管理。由于我校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成立较晚,鉴于现代医学检验仪器设备及试剂更新速度非常快,而且费用特别昂贵,我校还没有设置独立的校内医学检验综合实训实验室,只建立了专业课程实验室。而且,目前我校还没有直属关系的实质性教学附属医院,部分专业任课教师及实习带教老师实践经验不足,部分实验设备老化,无法在校内完全满足学生的实践教学需求。因此,为实现校内教学内容与工作场景、教学过程与职业标准的有效衔接,建立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显得尤为重要,这为学生早期形成临床检验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及就业本领提供必要保障。

2共建目标及合作基础

2.1共建目标。通过与丹东市中心医院检验科共建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基地承担辽东学院医学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的校外实践、课间见习、实习等合作教学任务,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人才培养规格与产业发展需要对接,切实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推进实践教学工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就业能力。2.2合作基础。基地依托单位丹东市中心医院为三级甲等综合性公立医院,并在2010年5月与辽东学院医学院签署了合作协议,成为辽东学院非直接隶属的附属医院。校企共建双方签订了深入合作的正式协议,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学生的外聘教学、课间见习、校外实践、实习带教、课程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形成了清晰的合作思路,建立了合理的运行机制。实践基地共建方丹东市中心医院检验科是集临床检验、体检检验、科研、教学于一体的综合性科室。目前,科室开展检验项目约300项。科室现设临床检验、临床生化、临床免疫、临床微生物、分子生物学、急诊、血液流变、PCR等专业实验室。拥有数十台在检测方法和技术上均居国际或国内领先水平的先进仪器设备。近年来多名医学检验专业技术人员承担辽东学院医学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兼职授课及实习带教任务。

3基地的组织管理及实践教师队伍建设

3.1基地的组织管理。辽东学院医学院由基地负责人任组长,成员包括检验专业实习带教老师、教学秘书等,具体落实及协助完成建设任务和内容。共建方丹东市中心医院由检验科主任任组长,成员包括科室实习管理人员及各科室实习带教检验技术人员,负责与学校共同完成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管理和使用。3.2实践教师队伍建设。校外实践基地经过多年合作,逐步形成了一支任务明确、结构合理的高质量实践指导教师授课队伍。其中临床一线指导教师5人,全部具备中级及以上职业资格,实践基地的指导教师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双师双能”型检验专业专任教师构成,实践指导教师在学校主要完成理论课的授课任务,在基地依托单位完成课内见习及毕业实习,但教师队伍还需要进一步补充和完备。

4建设成果

校外实践基地共建双方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学模式改革等方面深入合作,双方共同规划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教学实施方案,共同开发理论及实践课程,共同管理实践过程,共同制定学生考核评价体系。其中,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11版、15版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共建双方的研讨论证后共同制定。而且,共建双方共同申请实践了“情景模拟教学在认识实习专业实践课程中的应用研究”教研教改项目,共同制、修订了校内自编教材,基地安排具有专业领域实践经历的技术人员,为学生开设讲座,拓展学生的检验视野。同时,基地依托单位选派临床检验经验丰富的两位副主任医师承担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医学检验概论》和《临床检验仪器学》两门课程的授课任务,共建双方共同设计课程体系及评价体系,并在课程中安排了临床课内见习,以满足学生早期接触临床的需求。更为重要的是,基地利用率较高,学生受益面广,每年进入基地参加课内见习比例占专业学生数100%、毕业实习的学生达到专业学生数的比例约为30%左右,为学生提高职业素养及就业能力提供重要的基地保障。

参考文献:

[1]王治西,朱爱军,孙彦坪.以核心能力为本位构建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12-13.

[2]李学会,王飞清,夏英,刘燕青,鲁力,刘洋.医学检验专业多元化实践教学模式创新与探索[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8,(7):1083-1085.

[3]谷秀娟,王璐,雷光星.浅谈医学检验临床教学的管理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10,(20):44-45.

[4]简洁雯,刘慧.医学检验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与实践[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25):24-25.

检验队伍范文篇7

卫生检验学教研室始终坚持党对教师队伍工作的领导,在其党支部的组织建设工作中,始终重视以党建引领教师队伍建设,将壮大师资队伍和发展壮大支部党员队伍相统一,将党建工作和教学业务双融双促,将加强推行师德师风建设和不断提高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相联系,充分发挥了党组织对教研室的引领效应和党员在教研室的模范带头作用。在党支部的引领下,卫生检验学教研室通过将引进人才和培养人才相结合,将教学能力提升与科研能力精进相结合,将青年教师导师制的传帮带与进修访学深造相结合,将团队长远建设蓝图和教师个人发展规划相结合,在帮助青年教师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师专长,在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师成长发展规律基础上,积极为教师发展提供机会和平台,全面提升教师素质能力,科学系统助力教师成长发展,有效提升了教研室的综合实力。十年来,团队整体在教师职称、学历、年龄和学缘结构上不断升级优化,教师队伍质量全面提高。现在卫生检验与检疫教学团队已建成一支师德高、师风正、教学水平一流、科研实力雄厚、梯队结构合理、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师资队伍。

2以立德树人为目标,深化改革培养人才

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与创新四大职能中,人才培养位列首位,是高等教育的办学之本和中心工作。作为高校基层教学组织,卫生检验学教研室坚持将育人作为首要职责和核心工作,在多年的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和实践中,团队成员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以德施教、立德树人,积极开展各项教学教研改革工作探索。在教学理念上,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明确“立足河北,辐射京津,面向全国”的办学定位,培养“两有三实”的复合型卫生检验与检疫专门人才,主动作为采取了一系列积极举措,如:修订和完善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设置,将专业课程分为专业核心课和专业基础课,在“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创新能力为本位,以实践活动为主线”的原则下开展课程改革。同时积极推进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规划教材建设和内容更新。团队共参编部级、部级规划教材18人次,其中主编3人次,副主编6人次,编委9人次。在实践教学中,系统融入团队带头人康维钧教授从多年教学实践中创新设计的“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多层递进式实验教学体系,有效提高了学生探究思维;每年为新生及学生家长开设专业宣传讲座,取得学生安心、家长放心的宣讲效果;拓展校外教学基地到省及各地级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海关等系统,每年组织学生进入以上单位实地学习,增进学生对专业、社会需求和就业途径的认识了解,增强学生专业认同和职业认同,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专业规划、职业规划能力;个性化设计学生毕业设计课题,积极开展本科生第二课堂和创新创业活动,充分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创新思维、科研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有效提高学生毕业论文质量。卫生检验与检疫教学团队通过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实践,有力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达成了学生能力在“学习-工作间”的无缝衔接,实现了高校、企业/用人单位和学生“三赢”局面,构建起“产、学、研”有机融合,“全过程贯通、课内外贯通、校内外贯通”的培养模式,切实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3以创新研究为动力,推动专业跨越发展

在校院两级党委的关怀和大力支持下,河北医科大学卫生检验学教研室各项科研设施和条件不断趋于完善,同时教研室在学科综合化程度日益提高、新兴交叉学科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积极开展合作交流,依托学院河北省环境与人群健康重点实验室,与海关系统、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系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系统等开展广泛合作,不断创新和探索学科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间的联动机制,在支持经济社会发展,为京津冀一体化建设做出贡献的同时,促进了高水平教学科研成果增产,顺利完成了本科生毕业设计、创新大赛实验项目以及研究生培养等工作,在加快专业内涵建设的同时,力争谋求跨越发展。团队以学科带头人为龙头,以中青年学术骨干为支撑,以时展需要和社会需求为主要参考坐标,立足自身学科特点和专业特色,积极开展前瞻性、开拓性工作。现已在卫生检验新方法建立方面取得了突破性工作,并形成具备学科特色的色谱分离、化学发光、电化学、微生物快速检测等交叉融合的研究体系,极大地推动了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的发展。

4以服务社会为己任,践行高校责任担当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于2020年7月将“公共卫生辅助服务员”职业下的“防疫员”“消毒员”和“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员”3个工种上升为职业。为引导各地加强新职业(工种)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受河北省人社厅职业能力建设处委托,卫生检验学教研室联合河北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健康管理研究中心、河北省检验检疫学会在深入研究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开发的有关规定基础上,率先开发了防疫员、消毒员、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员这三项省级行业企业评价规范,为职业教育培训和人才技能鉴定评价提供了依据,填补了国内空白。2022年,团队成员进一步参与了防疫员、消毒员等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起草,提高了学科的社会美誉度。此外,自2021年起,为促进河北省防疫工作、保证防疫员等新职业培训质量,教研室主动承担新职业(工种)培训和评价的社会责任,联合河北省检验检疫学会,组织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综合监督服务中心、河北医科大学、石家庄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单位的专家第一时间开发了防疫员、消毒员、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员等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培训教材,并举行了河北省首批防疫员的新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考评。通过定标准、编教材、组考评一系列举措积极推动了地方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和公共卫生人才队伍职业能力提升,提高了地方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水平,受到社会各界好评,切实为疫情防控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

5结语

检验队伍范文篇8

一、照准纪检工作的关键点,处理好两个关系

(一)关于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实际上也是纪检监察战线如何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的问题。纪检监察工作作为党的全部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然要与时俱进,把握时代脉搏,跟上发展形势,但绝不是说甩开传统另起炉灶。纪检监察工作必须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要把建党以来党的纪检方面的成功做法继承起来,在这个基础上结合新的形势进行创新,这样纪检监察工作才具有科学性。片面地强调创新,就会脱离实际,工作没有实效。要按照科学发展的思想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就近几年的实践来看,我局药检部门没有盲目地照抄照搬非行政执法机关纪检监察工作的做法,而是从行政执法的实际出发,结合机关的各项工作举措,考虑到所站的制度建设,保证制度的贯彻落实和行之有效。先后制定了XXX(请列举几项实际工作中制定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方面相关的制度和举措)。已经出台了的制度,一定要执行落实好。不能因为落实有困难,或者追求奇异效果,就把这些制度甩到一边。如果是这样,其结果必然是已出台的制度形同虚设,或是对新东西的指望虚无缥缈。因此,只有扎实的“继承”,才有科学的“创新”,没有继承,创新也是一句空话。

(二)关于纪检监察与中心工作的关系。在这个问题的处理上,首先我所在思想上对党的基本路线把握较好,始终记住一切工作服务于、服从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具体到药检所的各项工作都要服务于、服从于以监管为中心的行政执法工作。既不能以监管执法是中心而置纪检监察工作不管不顾,也不能因为纪检监察工作重要就可以冲击监管执法和药品检验工作。而是把纪检监察工作作为以检验为中心的执法工作的政治保证和纪律保证,使监管执法、药检与纪检监察有机地融为一体,保证行政执法和其他业务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其次是提高纪检监察队伍素质。作为纪检监察干部无论是对纪检监察工作的认识,还是对待每一项具体任务,都应自觉增强主动性和自觉性,要围绕本单位具体业务开展纪检监察工作。第三把纪检监察业务与业务工作紧密挂钩。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中心工作是行政执法,纪检监察工作必须与业务工作紧密挂钩才有生命力。

二、立足药监药检部门特点,准确把握纪检工作特点

(一)新形势下对药检部门纪检工作和能力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纪检监察工作开展的好不好,代表着全系统及工作人员的整体精神风貌,是执政性质和理念的综合体现;是一个系统及工作人员职业道德、礼仪素养、服务意识、工作水平的外在反映,是一种综合素质的表现。面对日新月异、不断变化的市场经济,食品药品安全不确定因素的增加,近年来的几起药害事件的处理,十七大提出的“确保食品药品安全”这一新的更高的要求和人民群众对食品药品安全的新期待,对药检队伍政风行风建设和能力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目前基层药检部门纪检工作存在的优势和劣势。目前基层药检部门的纪检工作,从深化建设和树立药监良好形象角度来讲,有优势,也有劣势。优势主要体现在二个方面:一是部门新,起好头,开好局,政风行风建设基础打得好,工作人员文化程度高,基础素质好,接受能力强;二是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与群众利益直接相关,基层有很多具体工作能与群众直接联系,只要做好了,就能赢得老百姓的心。劣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社会大环境不良因素的影响,如医药购销领域中的商业贿赂行为不仅危害了医药行业,阻碍了医药行业正常经营秩序,也使药监人员的思想受到这些不良因素的影响;二是近年来国家药监局系列腐败案,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局长郑筱萸因贪污受贿而被执行死刑,给整个药监系统带来的深远负面影响,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很难消除,群众认为,部门领导都判刑了,行风也就带坏了,在群众心目中已经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三是食品药品安全社会关注度高,群众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对于食品、药品的安全,期望值非常高,群众发现社会上有些不安全的情况,产生的一些意见,因为对药监职能的不了解,影响到对药监系统的正确评价,进而也对药检部门的职能产生了怀疑。如何抓住这些特点,进一步加强药检的纪检工作,树立良好的药监药检形象,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

三、找准定位,努力破除思想认识上的误区

(一)清醒认识,把握目前纪检工作状况。在上级部门的重视和指导下,我所领导一直把纪检工作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机构组建以来,所站班子成员始终把纪检工作作为贯穿全年的重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成立纪检监察综合办公室,每年制定纪检工作方案方案,落实责任制,药检所广大干部职工无私奉献、团结进取、优化服务、扎实工作。近年来无论是队伍建设、基础建设,还是检验技术的发展上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我们的队伍作风是良好的,没有因为工作人员的工作作风被投诉;我们的检验规程是规范的,始终保持着建所以来没有发生一起行政复议案或行政诉讼案件的良好记录;我们的检验结果是利民的,没有发生一起因为检验错误而影响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事故,有利促进了地方医药经济稳步健康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也必须清醒的认识到目前我们的工作与加快食品药品监管事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一定差距,我们在履行职能、行政执法、服务态度、工作作风等方面还存在个别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努力,加强纪检监察工作的力度,不断改进完善工作方法。

(二)统一思想,增强纪检监察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一是必须从思想上认识到纪检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纪检工作对树立食品药品监管权威和形象,进一步推进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发展有重大影响。二是必须密切联系群众,药检工作事关群众切身利益,要及时了解群众对药检工作的感受、希望与要求,积极回应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做到诚心诚意听民声,实实在在解民忧,提高药检部门在群众中的认知度和满意度;三是必须主动服从地方党委、政府和局机关的统一领导。药检工作全系统的形象,因此,一定要坚定加强纪检监察工作的信心和决心,正视问题、迎难而上,增强抓好纪检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真正使药检工作能为群众带来益处,成为群众信赖的一个部门,政府信任的一支坚强力量。

三、深化拓展,不断推动纪检监察工作取得实效

现阶段药检部门在纪检监察工作上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必须掌握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必须加以深化和拓展。如何深化、拓展,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狠下功夫。

(一)要在强化班子建设,在加强廉洁执法教育上下功夫。一是要强化班子建设,一个班子风气正不正,一支队伍带的好不好,工作干的有没有成效,关键在“车头”。要强化班子建设,进一步提高队伍的凝聚力。领导要起带头作用,班子成员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和感召全体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领导干部要“讲正气”,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只有带头提倡讲正气,才能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带出一个好队伍,在全局上下形成一股“讲正气”的主流。二是要进行严格的思想教育和法律法规学习,营造药检的廉洁从政氛围,抓好检验队伍建设。要始终把思想政治学习教育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做到长期与定期、经常与重点、条与块的有机结合,加强机关同志的思想政治学习教育,特别是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和纪律条规教育,竭力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以“公正、廉洁、文明、高效”为自己的定位,大力营造廉洁药检的氛围,筑起为民、务实、清廉的精神堡垒,使勤政廉政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一种精神追求、一种思想境界、一种自觉行为,努力建设一支服务、责任、法治、廉洁、高效的药检队伍。

(二)要在认真履行检验职能,办实事办好事上下功夫。药检广大干部职工始终要以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为出发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认真检验、正确检验,不断提高药检的能力和水平,消除人民群众用药的安全隐患;要在办实事办好事上下功夫。党的十六大以来把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作为反腐败建设一项重点工作,我们要对照职能,贴近民生,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要发挥自身的职能优势,找准与老百姓利益切身相关的问题,推动政府将“努力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列入为人民群众办好的十大实事之一。通过办实事办好事,让老百姓听到、看到并享受到实实在在地的实惠。这样,我们药检部门才能在老百姓的心目中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在评议中,老百姓才会给我们投上满意的一票。

(三)要在规范检验行为,提高服务水平上下功夫。首先要正确认识管理和服务的关系,严格检验与热情服务的关系。检验是药检人员义不容辞的职责,作为一个药品检验检测部门,严格讲是不可能达到管理与服务的完全双赢,认真检验就是最好的服务,就是为群众用药安全保障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在履行职责时始终要树立大局意识、整体意识,做到依法依规检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则是管理工作的最高宗旨,要尽量使思想努力适应新形势,积极营造良好的开放环境、塑造良好的开放形象,努力提供与开放相适应的最好的服务。二是要规范、公正、文明药检,在药检工作中要规范检验行为,减少抽样、检验中的随意性,以规范程序、公正检验、文明服务增强药检人员的公信力。三是要提高药检人员的素质,提升服务水平。变“被动式”服务为“主动式”服务,变“家长式”服务为“亲民式”服务,把服务贯穿到日常药检工作中,打造药检“品牌服务”,如主动上门抽样、主动提供技术服务,上门提供技术指导等等。用专业技术为涉药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努力促进地方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突出服务重点,完善服务手段,用良好的服务水平增强药检人员的亲和力。四是要提升“窗口”建设。药检部门经常与涉药企业直接打交道,我们的每一位工作人员都是“窗口”,要加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层次,把窗口建设成为彰显药检人员服务水平的代表,药监行业形象的代表。要规范“三种形为”。一是规范文明办公行为,做到“四不让”:不让工作在我这里延误,不让差错在我这里发生,不让企业在我这里遭到冷落,不让药检形象在我这里受到损坏。二是规范日常举止行为,实现“三个一”:接好每一个电话,接待好每一位来访者,作好每一次检验。三是规范为民服务行为,坚持政务公开,进一步拓展便民服务,落实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AB岗工作制、失职追究制和一次性告知制。

检验队伍范文篇9

[关键词]医学检验;资格考试;教学研究

三年制专科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是为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医学类实验室培养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检验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动手能力强、能独立工作的实用技术型人才。医学检验技士资格考试系评估是否为合格专业人才的重要指标,考试内容分为基础知识、相关专业知识、专业知识、专业实践能力等4个科目;只有考试通过,获得资格证书方可到各级医疗卫生系统的检验部门上岗工作,即具备岗位的胜任力。资格考试大纲是国家组织临床专家依据现行业的需求和发展制定的,它对高职高专层次教育所“必需、够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有明确的要求,资格考试通过率能比较直观地反映检验专业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者的专业院系,必须按照资格考试的标准要求培养人才,让学生熟练掌握必须的基础知识、够用的基本技能,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岗位胜任力,增强核心竞争力。

一、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现状

(一)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不完全匹配、与岗位任职契合度有差异。调研发现,传统的人才培养难以完全适应行业发展—检验技士的上岗需求,学校专业教育面临滞后临床,未完全突出其必须的实用性和针对性。这主要表现在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有一定的距离,如课程设置不合理、主干课程与基础课程存在交叉现象,教学大纲与资格考试大纲不一致、在校考核形式与资格考试形式未完全接轨,主干课程学时与历年资格考试真题所占百分比差异大,教学内容与临床相脱节。(二)“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亟待进一步提高。由于种种原因,“双师型”教学队伍流于形式的较多,仅仅是“考证能力”的体现,而缺乏真正医学检验技术“必需、够用”的临床实践经验及专业实践教学的培训;专任教师队伍比较年轻,临床实践动手能力较弱,缺乏深入的一线工作经历,对专业核心技能的理解不透彻,对岗位“必需、够用”的需求不十分清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学的盲目性[1],致使教学不能与临床实际紧密结合、与行业需求不相一致;兼职教师聘请是根据课程任务的需求而临时聘请,只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缺乏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体系关于“知识、技能、素质”的深入理解,学校在管理上也有难度。(三)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仅仅停留在表面,应变能力差。学生课堂参与的热情不高,学习上的依赖性较强,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差,专业基础知识薄弱,机械性地学习,缺乏标准化的实践技能追求,动手实践机会少,对知识的掌握仅仅停留在表面,活学活用能力较差,不会举一反三,致使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不足,工作适应周期偏长,综合能力和职业素质也严重不足。

二、医学检验专业的教学改革思路

组织专任教师深入医院和医学检验所进行广泛调研,邀请校内外专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人才培养、教师队伍建设、实践平台搭建等3个方面的改革。重视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理念,落实“三个对接”:一是结合现代医学发展的特点,与行业需求相对接;二是将课程内容与检验的职业标准相对接;三是将教学过程与临床的检验过程相对接。不断强化该层次教育“必需、够用”的原则,使原来的教学过程过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忽视知识的实用性和职业性,以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实践技能差,专业基础知识薄弱等问题得到明显改善。

三、医学检验专业具体的改革措施与实践成效

(一)紧贴行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1.调整优化主干课程。对于主干课程与基础课程重复部分进行整合优化,根据行业发展需求增加了“检验仪器分析”课程,还开设了28学时的技能实验课;在检验“工程师”方向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中,毕业实检验专业27周的实习外,还安排了25周的仪器设备维护维修实习。2.修订教学大纲。在以行业发展确定培养方案后,依据国家资格考试《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士)考试大纲》[2]及临床检验行业需求修订教学大纲,实施“必需、够用”的原则,确定课程教学内容,将资格考试中的考点作为专业教学中的重点。例如,临床检验基础作为检验专业教学的主干课程,知识点多且零碎,通过对往年资格考试大纲及真题分析研究,多次修订了课程教学大纲。据统计,近3年资格考试真题占教学大纲的100%,实现了教学大纲对资格考试内容的全覆盖。3.考试考核与资格考试深度对接。考试考核不仅只有原来的期末理论和实验考试两部分的终结性评价考核,还按照新的教学大纲,将有关内容和历年资格考试真题传至校园网上,增加了线上的自主学习与自主考核;增加了以技能大赛为载体的实践技能考核。以上一系列考核,模拟国家临床医学检验资格考试内容深度进行,使学生提前进入资格考试的模拟。(二)打造一支“技术过硬、一专多能”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1.“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基本要求较高。专任教师要同时具备高校教师资格证和临床医学检验技师资格证;承担专业课程教学的“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大于80%以上;优选专业技能强、专业水平高、职业素养好、稳定性好、热心教学的外聘教师担任专业教学。让他们全程参与专业建设、培养方案的制订、课程的优化和开发。这样既可以使教学更贴近行业发展,贴近社会需求,又可以对校内专任教师起到“传、帮、带”的指导作用,促进专任教师实践能力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提高。2.大力推进“挂职锻炼”,让专任教师“走出去”。专任教师每年必须利用寒暑假到校企合作单位、医院检验科等地挂职锻炼1—3个月进行临床技能培养,深入学习岗位所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深刻理解行业标准与进展,特别重视对国家检验资格技能考试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再认识、再把握,将所学知识融于教学,使效果更明显,方向感更强,真正实现岗位需要什么,学生就要学什么、教师就会教什么的要求。(三)突出实用性和针对性的实践教学改革。1.在实践教学中重视教学方法、手段、模式的改革,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将传统教学法与案例式教学、TBL教学、线上教学等有机结合起来,实施翻转课堂与微课制作等互动式教学,将以教师教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化为以学生主动学为主、教师为辅的新型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和自主、积极学习的能力[3]。2.坚持实验室开放,突出实践技能的培养。资格考试对实践教学的导向作用日益明显,临床检验综合实验室结合国家检验资格考试,遴选出检验专业“必须、够用”的十大核心技术,编制成常用检验技术SOP教材,并和企业联合,以技能大赛的形式进一步提高师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形成“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的教学氛围。3.携手育人,订单式培养。实施校企合作是实现产学结合的重要途径,目前,医学检验所———独立实验室是国家近年来大力发展的第三方检验实验室,与其结合是确保医学检验专业教育教学更贴近行业、贴近社会需求、满足受教育者需求、促进学校焕发生机和活力的有效途径[4]。目前,我校已经与7家医学检验所进行了全方位的合作,以“订单班”和“冠名班”的方式加快实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尤其是为新分流的医学检验“工程师”方向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奠定了良好基础。企业顶岗实习与传统实习相比,对学生独当一面能力的锻炼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校企双方通过共建实训基地的模式以企业运作为主,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实现资源共享[5-6],达到了学校、学生、企业、社会四方共赢,真正体现了学有所教、学有所用、学有所去。经过改革,学生普遍认为以上改革有利于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提高,如同学们公认最难的血液学检验,3名抽签选手参加了2018年全国卫生职业院校检验技能大赛,形态学成绩平均分为96.75,学生对毕业后资格考试信心倍增,2016届、2017届毕业生医学检验技士资格考试一次通过率分别为87.18%和89.47%,较以前有了显著提高。实习单位对我校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操作、临床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职业素质等专业技能方面都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认可。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良好的医德医风和端正的工作态度,较好的团结协作和奉献精神等综合素质的满意度达到100%。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永恒的主题,坚持“以生为本”,持续深入改革,丰富改革内涵,是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为用人单位输送理论知识扎实、基本功过硬、实践能力较强、综合素质较高的医学检验人才是专业教学之责。

参考文献

[1]谭敏,涂冰,王宪庆,等.高职“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16(24):5-7.

[2]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导———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士)[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715-774.

[3]张慧.论PBL教学模式在医学检验教育应用中的探索[J].中国卫生产业,2017(33):87-88.

[4]胡淼,马晓娟,马亚琼,等.应用技术型大学校企联合培养检验技术人才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7(6):39-40.

[5]史晶晶,时博,韩永光,等.中药生产企业作为中药专业实习实训基地的评价与实践———以河南中医学院中药专业为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0):30-32.

检验队伍范文篇10

[关键词]医学检验;实验室管理;生物安全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点之一,所以医学检验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问题已经成为高校实验室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体现在日常培训和实验教学中[1-3]。从现实情况来看,各高校医学检验教学实验室在生物安全管理方面存在不少漏洞,有一定的生物安全风险,主要表现在生物安全防护制度不完善,执行不到位、生物安全防护意识淡薄、生物安全防护设备配备不足、实验废弃物处置不规范等方面。潜在生物安全隐患,主要来自实验标本的生物源性危害,不仅会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伤害,而且会污染环境,对社会造成更大的危害。在校内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进行实训教学,是开展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教育的最佳方式。实验室生物安全就是为了避免危险生物因子造成实验室人员暴露、向实验室外扩散并导致危害的综合措施[4]。因此,我们对当前存在的漏洞进行了梳理分析,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以有效管控生物安全危险因素,预防发生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5]。

一、医学检验教学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现状

(一)生物安全防护制度不完善,执行不到位

国内有关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已颁布了相应的法律法规,但这些法规都是指导性文件,只做宏观指导。其实高校医学检验教学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并不完善、不具体,需要修改完善,增强可操作性。一些高校虽然制定了相关规章制度,但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方面的工作多半也是为了应付检查。师生生物安全防护意识不强,实际执行力度较差,无法发挥有效作用,这是影响医学检验实验室生物安全的重要因素[6-7]。这也说明高校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很不到位。

(二)生物安全防护意识淡薄

首先,在医学检验实验教学中,部分带教老师和学生对检验标本的生物危害认识不足或者存在侥幸心理。其次,实验课不重视生物安全的现象也较为严重,如不穿工作服、不佩戴口罩直接进入实验室;操作中使用手机,随意触摸眼睛、颜面皮肤;将记录本、实验指导等随意放在实验操作台;实验过程产生的废弃物随意丢弃;实验结束后不进行手部消毒、白大衣不反折直接放入书包等[8]。再次,由于实验学生人数较多,各项操作不够熟练,实验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加大了暴露感染风险[9]。最后,学生不会正确使用防护用具、对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措施不清楚[10],导致实验室生物安全危险事件时有发生。

(三)生物安全防护设备配备不足

许多高校对医学检验实验室建设的经费投入不足,其经费主要用于实验室仪器设备或实验试剂购买等方面,对防护设备投入经费较少,导致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设备简陋、数量不足,学生仅配备一般工作服,个人防护用品(如防护帽、手套、口罩、护目镜及面罩等)和免洗消毒液配备不足,有的甚至没有配备。缺少紫外消毒灯、高压灭菌器、生物安全柜等基本的生物安全防护器材。安全设备的缺乏导致师生对生物安全较为忽视,这势必会威胁到实验师生及相关人员的健康[11]。

(四)实验废弃物处置不规范

一些高校限于当地的实际情况,对各类医疗废弃物的分类和处理不规范,如实验动物的尸体就地掩埋;废液直接排入下水道;实验用过的锐器、碎玻璃等没有回收,而是当成生活垃圾直接丢弃;甚至病原微生物实验废液未灭活就直接排放[12]等。加之实验室内仪器设备种类多,师生对仪器设备的清洁维护和消毒不到位,也是引发不安全的因素[13]。

二、医学检验教学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对策

针对目前医学检验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漏洞,我们梳理了生物安全防护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剖析产生的原因,为做好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保障实验教学中的生物安全防护,探索并提出了如下应对策略与举措,应用到本校的实验室管理后,取得了一定成效,实现了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一)健全生物安全防护制度

完善和落实生物安全防护制度是防止生物安全事故发生的根本保障。医学检验教学实验室虽不属于临床实验室,但实验检测的标本来自临床,实验中所用的检验仪器、耗材、检测试剂等也基本一致,实验过程产生的废弃物属于医疗废弃物的范畴。因此,医学检验教学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就需要借鉴临床实验室管理的相关条例,如《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弃物管理办法》《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制定并实施完善的实验室规章制度,如医学检验教学实验室管理办法、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实验室废弃物处理制度、生物安全应急处理办法等。落实实验室项目开展条件审核制度,确保实验室生物安全[14]。实验室安全管理应落实“一岗双责”,实验室管理第一责任人,也是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应切实有效地管控实验室生物安全。

(二)加强实验教师队伍建设

实验教师队伍建设是实验室建设和生物安全管理的重要保障。高效的管理工作离不开一支专业水平高、技术能力强的实验教师队伍。因此,高校应将实验教师队伍建设纳入师资建设整体规划,设置合理数量的实验技术系列岗位,制定可操作性的评审条件,建立实验教师职称晋升的专门通道,满足实验教师队伍建设需求,保障实验教师的合法权益。

(三)开展生物安全教育

提高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对生物安全防护的认知,是搞好生物安全防护的基础。只有师生认知到位,才能落实好生物安全防护制度,做好生物安全防护工作。因此,专业课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要及时补充教材生物安全管理内容的不足,结合专业知识,反复向学生强化标准预防的理念,培养学生良好的认知和行为习惯,防范实验室感染。生物安全教育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组织见习教学医院BSL-2临床实验室,使学生认知实验室生物危险因子及生物安全防护的相关技术和方法,熟悉临床实验室规范的检验环节,如标本采集、运送、预处理和检测、医疗废弃物的处理等,掌握空气过滤和消毒、灭菌等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和医院感染防控的常用技术[15]。

(四)强化实验课堂管理

教师应重视实验课堂管理,严格落实医学检验实验室管理制度,做到按防护条件、检验流程、标准操作规程开展学生实验,确保各实验项目可以安全进行。学生进入实验室,不带与实验无关的物品。要求学生穿白大衣、戴防护帽、佩戴口罩,做好个人防护;实验操作中不允许使用手机,禁止做与实验无关的事情;操作前重点提醒可能涉及生物危害的环节;接触标本要戴手套,操作时不能触碰自己身体的皮肤;实验用品应按规定放置,保护实验室台面、仪器表面及地面不被标本直接污染;离开实验室用75%的酒精消毒液进行手部消毒。实验过程中教师巡回检查指导,一旦发现违规操作或危险操作及时制止并纠正,以消除生物安全隐患。

(五)完善实验室生物安全设施

不断完善实验室的生物安全设施,保障实验室个人防护用品、消毒用品等配备充足,从而提高医学检验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功能。实验室应配备实验废弃物分类收集盒、袋和锐器伤的应急处理用品(绷带、创可贴和碘伏)等。有条件的实验室可配备应急处理特殊设备,如喷淋设备等。为师生的实验操作创设安全的环境,有效避免突发生物安全事件。

(六)规范实验废弃物处理

医学检验实验中产生的医疗废弃物应严格按照《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相关规章制度,指导学生对用过的实验用品分类处置:(1)可能污染的仪器设备和器材及时消毒,反复使用的玻璃器皿(如试管、培养皿、移液管等),由专人进行清洗和干燥灭菌[16];(2)不可再利用的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置:生活垃圾应放置在黑色专用袋内;感染性实验室污染物应放在有“生物危害”标志的黄色锐器盒和黄色专用垃圾袋内;(3)废液根据废液特性倒在指定的废液缸内,由专人进行无害化处理后才能排放。废弃物应该有专人负责收集、运送,由医疗废弃物处理厂统一回收并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对环境的二次污染。

(七)加强实验室清洁与消毒管理

清洁与消毒是保障医学检验实验室生物安全的重要环节,实验室清洁与消毒应遵循生物安全的要求。目前实验室一般使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半污染区采用空气净化器消毒或紫外灯照射消毒,实验台面及门、窗把手等物体表面用有效氯浓度500mg/L消毒剂擦拭消毒;污染区除空气消毒外,实验人员手部可用0.3%~0.5%的碘伏消毒液或专用手部消毒剂(75%乙醇等)涂擦手指、手掌或手背。实验台面及门、窗把手、检验仪器设备等表面采用500mg/L的含有效氯消毒剂擦拭。被样品污染的表面采用2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消毒不少于30分钟。经过这样严格的训练,学生才能具备生物安全防护的素质,满足职业岗位需求。

(八)开展生物安全意外事故应急演练

实验室管理部门常规化开展生物安全应急演练,能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和实验师生的生物安全反应速度和应急处理能力。学生实验操作中难免会出现实验室意外事故,例如分离标本时离心管发生破裂;潜在危害性气溶胶释放;标本污染实验人员皮肤;感染性物质不慎洒溢在台面、地面或其他表面;锐器不慎刺伤皮肤黏膜;化学试剂中毒及火灾等。医学检验实验室应对上述安全事件进行常规演练,将生物安全意识贯穿实验教学的始终,以防患于未然,将实验风险降至最低,保证实验教学的安全实施。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