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护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2 23:59:37

监护

监护范文篇1

药学监护(PharmaceuticalCare简称PC),也有称为药学保健或药疗保健。PC是一种过程,药师通过与病人和其他专业人员合作,设计治疗计划,其执行和监测将会对病人产生特殊的治疗效果。它包括3种功能:

①发现潜在的或实际存在的用药问题;②解决实际发生的用药问题;③防止潜在的用药问题发生。“药师的使命是提供PC,PC是提供直接的、负责的与药物有关的监护,目的是改善病人生活质量”。

二、药学监护的主要内容。

(一)把医疗、药学、护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医生、药师、护士齐心协力,共同承担医疗责任。

(二)既为病人个人服务,又为整个社会国民健康教育服务。

(三)积极参与疾病的预防、检测、治疗和保健。

(四)指导、帮助病人和医护人员安全、有效、合理地使用药物。

(五)定期对药物的使用和管理进行科学评估。

三、药学监护中药师的职责。

(一)与医生一起设计药物治疗方案(即个体化用药),监测病人用药全过程。对药物治疗做出综合评价,发现和报告药物过敏反应及副作用,最大限度地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及有害的药物相互作用的发生。

(二)综合管理PC所必需的资源(包括人和药品)。药物使用管理包括采购、储存、供应及药物使用评价。对医生、护士进行药学指导,提供有关药物的信息咨询服务。对病人采取直接服务,包括用药教育、临床治疗会诊等。

(三)保证合理用药,即安全、有效、经济的用药,如①药物正确无误;②用药指征适宜;③疗效安全,使用价格适宜;④剂量、用法、疗程妥当(依据药动学和药效学知识决定剂量及疗程);⑤用药对象适宜(无禁忌症、不良反应小);⑥调配无误;⑦病人遵从性良好[1]。

(四)建立病人用药档案,对病人生活质量的评价。

四、医院药师在PC中的地位。

(一)药师的委托人是病人。作为病人的委托人,药师必须与病人建立“一对一”的业务关系。

(二)建立“处方者、药师、病人”新型伙伴关系。

PC要求全体药学工作人员都是病人保健的提供者。

其他医务人员及病人可与药师进行直接对话,起到医师延伸者功能,成为治疗队伍的一员[2]。

五、开展药学监护的重要性。

药学监护首先促进了药物的合理使用,提高了药物的治疗效果;其次减少了药物的不良反应,能够预防某些药源性疾病的发生;第三,病人的疾病得以治愈,病症得到消除或减轻,从而达到改善病人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的根本目的;第四,由于大幅度减少或杜绝了不合理用药,节约了药物资源,因而降低了医疗费用;第五,提高了药师在医院乃至全社会的地位和形象。

我国临床药学工作起步较晚,药学监护工作处于宣传时期。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事业改革的深入发展,人民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对药学监护的社会需求将日益增加。

六、我国实施PC的障碍。

(一)观念上的障碍。

11超越药师的传统工作实现由“对保障药品质量和供应负责”向“对病人用药结果负责”的转变,药师本身也得到施展专业才能,树立崭新职业形象的机会。

21超越以治愈疾病为目标的观念PC提供的服务不光是要把病人现有的疾病治愈,而且要恢复病人的健康,使病人保持良好的身体机能和精神状态。

31超越生物学指标评价治疗结果的观念开展PC工作,就要综合评价药物对病人整体功能、生存质量的影响等指标。

41超越具体医疗机构狭小的地域观念实施PC,药师不光是对本单位住院病人进行药学服务,而是在整个疾病治疗过程中持续不断,甚至对已出院的病人也应负有关心的责任。

51超越现行的药学业务分工医院所有药学人员,虽分工不同,总体目标都是通过药品和药学手段向病人提供改善生存质量的服务。

(二)药学资源方面障碍:时间不足,人员编制限制,工作场所有限,技术条件有限,医疗体系方面的障碍,PC的连贯性要求医疗系统是个完整的体系。

(三)信息资源方面的障碍。

11医疗信息不足向病人提供PC的药师不仅要能及时获得药物的知识和最新信息,更重要的是要能够取得病人的医疗文件。

21药师应当为每位病人建立正规的药历,详细记录病人的药物治疗情况(用药时间等)和用药前后化验的结果(疗效与反应等),但药师一般缺乏编写常规医疗文件的训练和经验。

(四)法规方面障碍。

PC工作在我国还处于宣传阶段,没有制度,尤其缺少一套客观的、科学的、能为医生、病人接受的评价标准,用来衡量药物应当产生的结果,以及对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开展PC是药师与医生、护士以及其他健康保健提供者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整体配合,药师开展PC并不是重复医生、护士的临床业务,而是对其工作的补充。

七、未来医院药学的展望。

21世纪药师的基本任务就是实施PC,未来的医院药师应该既懂药又了解临床,其基本工作内容有:血药浓度监测与解释、临床治疗咨询与会诊、病人出院后药物使用教育、门诊病员药物咨询、药物不良反应监察与鉴定、新型科研制剂开发、参与新药临床评价方案的制定等。通过发挥药师的专业特长,保证理想的用药结果,降低因药物有关的医疗费用。尽可能使每一位病人在接受药物治疗后能够保持正常的机体功能和精神状态,生活得健康幸福[3]

参考文献:

[1]陈秋潮.药学监护是临床药学的重要内容1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6,16(9):3932

监护范文篇2

1临床资料

本组输卵管妊娠38例,年龄20~40岁,均有不同时间的停经史。停经:20~30d20例;31~50d12例;51~71d6例。腹痛:数小时28例,24h以上10例。均有不规则阴道流血,后穹窿穿刺出不凝血31例;实验室检查血β—HCG>50mIU/ml33例,失血性休克12例,尿HCG均为阳性。

2护理

2.1认真作好病员的心理护理,使其主动配合检查及抢救:应多关心、体贴患者,鼓励患者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做好患者和家属的解释工作,提高患者的配合度,尽最大努力消除患者的紧张和恐惧心理。绝大多数患者缺乏宫外孕的相关知识,有一部分虽有部分宫外孕的知识,但对病因也不是十分清楚。这样就导致大部分患者不能及时就诊,耽误了患者的病情,也因此失去了最佳保守治疗的机会。入院后因患者或家属对手术的不确定而有所犹豫,也会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机。所以术前应在第一时间了解患者的各种心理动态,针对不同的患者给予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详细解答患者的疑惑,且注意选择合适的语言。尽量采用通俗、易于理解的语言,及时把手术的方式、过程、时间、相关注意事项等详细告知患者,使患者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2.2宫外孕腹痛的护理: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尽量不要增加腹压和按压下腹部,避免包块破裂发生。再仔细观察腹痛的部位、程度和性质,肛门是否存在下坠感和排便感。虽有较明显的腹痛,但镇痛剂尽量不用,以免有误诊发生。此时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强大的精神安慰,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若腹痛加剧或伴有出汗、肢冷、晕厥、血压下降等症状,则需要第一时间通知医生进行处理,并做好抢救准备。

2.3宫外孕出血的护理:宫外孕时会有不规则阴道的流血,所以需要及时观察出血的量及颜色,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也要进行仔细地观察,注意患者表情有无变化,有无面色苍白、四肢发冷等征兆,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2.4休克患者的护理:应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积极补充血容量,合理维持有效血循环。建立静脉通道时尽量选择上肢大静脉,视具体情况可建立双通道。采用9~12号套管针头稳、准、快地穿刺,对休克严重、血管塌陷穿刺困难的患者,向医生报告行静脉切开,避免重复穿刺,延误时间,影响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随时调整使输液、输血速度保持在合适的范围内,快速扩容是治疗失血性休克的关键。抢救应遵循如下原则:补液原则是先晶体后胶体,再根据失血情况和血红蛋白含量决定输血的多少。同时做好手术准备快速开腹进行宫外孕病灶切除手术,术中手术台上台下医护人员密切配合,争取宝贵时间尽快成功完成手术。

2.5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积极采取有效护理措施:抢救时尽最大努力保持呼吸道的畅通,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行心电监护,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等有明显变化时需要及时处理,同时注意观察患者意识、神志、面色有无变化,也需及时观察皮肤温度和尿的性状有无变化,及时、准确记录。积极协助医生时腹部检查、妇科检查、后穹窿穿刺术、腹腔穿刺术等各项检查。

2.6术后护理:①术后体位:术后按硬膜外麻醉后护理或联合麻醉后护理,去枕平卧6~8h改半卧位,在腹部切口敷料处压置砂袋6h,留置尿管12~24h,用碘伏液擦拭外阴,2次/d。协助并鼓励患者勤翻身,加强保暖工作,避免发生烫伤;②观察生命体征,进行心电监护:观测体温、血压、脉搏、呼吸及血氧饱和度等,手术后测量1次/0.5h,连续观测2h以后,测量1次/4h。观察术后第1~2天体温可能升高,有持续升高的现象发生时,应查明原因及时处理;③仔细观察尿量、性质有无明显变化,存在尿少或血尿的情况时,应在第一时间通知医生进行处理。通常情况下1d后将尿管拔除,嘱患者多饮水,协助患者排尿;④注意腹部切口有无渗血;⑤饮食护理:按医嘱禁食6h后给流质饮食,再视肠蠕动的恢复状态慢慢过渡到半流质、软食或普食。饮食方面要求吃清淡,高热量、多维生素、营养丰富的食物;⑥禁食期间注意口腔护理,加强口腔卫生;⑦帮助患者合理咳嗽,方法是用双手按抵患者腹部上两侧,嘱患者稍用力咳嗽,可减轻腹壁振动,减轻患者的疼痛并使痰咯出;⑧心理护理:帮助患者减轻现有的焦虑程度,要向患者表示富有感情的同情心,消除过多的不良刺激,对有生育要求的育龄妇女作好解释疏导工作,如患者的输卵管已切除,对侧输卵管功能正常有再怀孕的机会[1]。

监护范文篇3

关键词:监护亲权性质种类民法通则

一、性质定位

监护在性质上是一种权利,而这种权利是以义务作为前提和中心的。我国理论界中相当数量的学者将监护的性质确定为义务或者职责,存在许多不妥之处。首先,从各国监护制度的规定来看,监护人除了负有监督保护的义务外,还享有诸如获取报酬的请求权以及法定理由下的辞职权等权益。比如,瑞士民法典416条就明确规定了监护人有请求报酬的权利。德国民法中规定,监护人履行监护以无偿为原则,但是存在例外,即“如果法院任命监护人时确定监护人系职业性行使监护职责,”那么“监护法院应当准许给予监护人或者监护监督人报酬。”台湾民法第1104条中规定:“监护人得请求报酬,其数额由亲属会议按其劳力及受监护人财产收益之状况酌定之。”对于监护人为监护事务的执行所支出的费用,德国民法中明确规定得请求偿还。瑞士和日本民法中虽无明确规定,但都作出类似的解释。此外,对于辞职权,各国民法中普遍规定除非有正当理由,否则不得辞任。比如日本民法中规定:“监护人有正当事由时,经家庭法院许可,可以辞去其任务。”由此看来,认为监护只是基于对被监护人利益的考虑,而没有对监护人权利的体现,从而将监护定性为义务,或者片面的将监护置于公法视角下,把它理解为强制性的职责,都是不准确的。其次,就监护自身的本质而言,监护是对于不在亲权保护下的未成年人或者宣告禁治产人予以身体上和财产上照顾的制度。所以说,尽管我国的民法通则没有对监护和亲权予以区分,实际上两者是完全不同的,监护是作为亲权的延伸和补充而存在的。对于未成年人的监护权很明显是基于亲权的欠缺而由亲属权发生的,对于精神病患者的监护权,则产生于配偶权和亲属权。所以,从监护权产生的根源上来看,监护是一种权利。至于监护权是不是身份权,我个人倾向于它不一种身份权。因为,按照我国现行法律的规定,可以担任监护人的不仅仅是亲属,还可能是亲属之外的自然人、组织甚至政府民政机关,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把监护权归于身份权,有失全面。还有一点就是,为与世界各国立法达到到一致,我们有必要在完善我国监护制度的过程中增加指定监护和委托监护的类型,那么身份就更无从谈起了。再次,确定监护权为民事权利是我国解决区际监护纠纷的基础。根据我国香港法律的规定,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监护是权利而不是单纯的责任。在父母双方健在的情况下,不允许放弃或者让渡对子女的全部或者部分监护权。按照澳门民法典的规定,监护人有权收取报酬,所以监护行为不是单纯的义务,也具有相应的权利,是权利和义务的统一。在台湾民法典当中,也明确规定“监护人于保护、增进受监护人利益之范围内,行使、负担父母对于未成年子女之权利义务。”可见,我国香港、澳门和台湾的民法中都体现了监护是作为一种权利而存在的,因此,我国有必要明确监护的性质,以避免不必要的法律冲突。最后,在明确监护的性质的基础上,规定非亲权人担任监护人时有获得报酬的请求权,使得监护人对其履行的职责有所补偿,可以进一步调动监护人履行职责的积极性。同时,应当明确规定监护的期限,并赋予监护人在法定理由下的辞任权,完全实现权利与义务的一致,对于维护被监护人的权益和监护制度作用的发挥,都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监护与亲权的分立

我国监护制度最遭学者们非议的莫过于监护与亲权混沌一体。该制度规定在《民法通则》第二章“公民”的第二节,通则第16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未成年人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下列人员中有监护能力的人担任监护人{一}祖父母、外祖父母(二)兄、姐(三)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经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的。对担任监护人有争议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单位或者未成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在近亲属中指定对指定不服提起诉讼的,由人民法院裁决。”从以上规定可以看出我国民法中父母只是作为监护人而非亲权人。这种未将监护与亲权加与区别而普遍适用于亲子与非亲子的大监护体制受到了激烈的批评。学者们认为亲权与监护是两种不同的制度。台湾学者史尚宽先生将亲权定义为:“父母基于其身份,对未成年人子女的教养保护为目的之权利义务之集合[1]”;其要点为:其一亲权基于身份关系而产生;其二亲权权利两端对象分别为父母和子女;其三亲权是以保护教养未成年子女为目的;其四亲权既是权利也是义务,“父母不得抛弃其权利,也不许滥用[2]”。而监护是对不能得到亲权保护的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的合法利益实施管理和保护的法律义务。其要点为:第一监护是对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设置的制度,目的在于弥补其行为能力之不足;第二监护亦可分为身体上之监护与财产上之监护。这样看来,针对未成年子女亲权和监护在人身和财产方面的作用颇为相似,然细分析之则不尽然,两者有诸多差别。比如亲权是基于亲子血缘关系产生,法律对其限制较少,而监护则在亲权之外,因监护人和被监护人的亲疏远近受国家的严格控制。再如在权利义务内容上,亲权人享受比监护人更为广泛的权利,如亲权人对子女的财产有无偿用益权和处分权,而监护人除为被监护人利益外不得使用其财产等等。可见,父母作为亲权人与作为监护人存在很大不同,其权利义务内容相差甚远,人为地消灭亲权制度,将父母由自由的亲权人降为受限制的监护人地位,是将基于亲子关系生而享有的亲权的立法剥夺。[3]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近些年来,亲权与监护打破彼此独立的制度外延,以相向延伸的方式在权能层次上互相进入。许多学者由此提倡在未来的民法典以监护制度囊括亲权制度。本人认为这种提议值得商榷。诚然在亲权近代化的过程中,监护制度的许多要素被引入亲权,“在现代各国亲权立法中,亲权已由原来父母对子女的控制\统治关系转成为父母照顾监护子女为主的法律关系,亲权一词具有了浓厚的义务色彩。”[4]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这是亲权现代化下由古罗马的权力式亲权向义务式亲权转变的必然结果。我们不能因为一个制度采纳了另一个制度的某些要素就否定该制度存在的独立性(毕竟它的精神内核并没有改变)。

如前所述,亲权与监护毕竟是两种不同的制度,将两者揉杂在一起只会产生各种弊端,徒增麻烦。时下正值民法典制定之机,更应该去陈布新,大刀阔斧改变这种因历史原因造成的混乱局面。在体例上实行亲权与监护分别立法。一方面建立亲权制度。亲权是婚姻家庭领域的重要权利,也是宪法保护的基本人权之一,我国民法草案第三稿曾单独规定亲权,现行《婚姻法》23条实际就是亲权内容。只是当时在“宜粗不宜细”的立法指导思想下,强行将亲权与监护制度合并,牺牲了立法的科学性。如今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上,时机和条件均更为成熟,我们应重新整合现有的立法体例,回复其科学性。因此,有必要重新设立亲权制度,详尽规定父母对未成年子女在人身和财产方面的权利义务。与此相应,改造现行监护制度的内容,将其从现有的亲权、监护揉杂合体中剥离出来,在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上,监护作为亲权的补充制度而存在,此外,监护还发挥着对其他行为能力欠缺与不足者弥补的功能。对于亲权与监护制度的去向安排,我们不妨借鉴国外的做法,在民法典中设立亲属编,以其统帅包括亲权、监护在内的各项具体亲属制度。如法国民法典第一卷人、第九编亲权、第十编未成年、监护及解除亲权;德国民法典第四编家庭法,第二章亲属、第三章监护;意大利民法典第一编人与家庭、第九章亲权、第十章监护与解除亲权;我国台湾地区民法典第四编亲属、第三章父母子女、第四章监护等。目前我国关于亲属法的内容散见于民法通则、婚姻法、收养法中,如今乘着民法典编纂的东风,改变这种零散的体例,建立统一、完整、相互补充的亲属制度,完成各亲属制度向民法典的回归。鉴于亲权与监护制度在保护未成年人利益方面有异曲同工之处,因而在内容设计上应注意两者的衔接。在亲权章节详尽规定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权利义务之余,监护制度紧接其后,以类似台湾民法中“除另有规定外,监护人于保护增进受监护人利益之范围内,行使负担父母对未成年子女之权利义务”[5]的规定以示衔接。如此,两种制度相互配合,相辅相成,在各自的范围内达到对子女、家庭保护的目的。

三、关于监护人的种类

监护制度在一开始的古罗马法中,有关监护人的规定就是多元化的。它可分为遗嘱监护、法定监护、官选监护。一直延续到今天大多数大陆法系国家,依然主要是这几种,只不过有时称遗嘱监护为指定监护,称官选监护为选任监护,或是基于特殊情况规定了委托监护。而在我国《民法通则》中是没有遗嘱监护的,而其所谓的指定监护实为通常所指的选任监护。但我们强调公共权力在监护中的渗透,只是加强监护的义务性,保障制度功能,而并不是否定监护的私法性。监护在本质上仍然属于私法的范畴,崇尚的是私法自治。基于未成年子女父母对其子女情况和亲属家庭情况的熟知,法律没有理由也没有必要不尊重其意思。因此,承认遗嘱监护的有效性是理所应当的。不过为防止意外,法律可以在形式要件上加以限制。同时,笔者认为也应该承认指定监护的存在,因为遗嘱监护是对父母已死亡的未成年人而言的。若父母尚在但不能继续履行监护义务的,由其指定的监护人法律也是应予承认的。而委托监护是在情势变更,父母暂时无法履行监护义务时出现的,但对委托监护应注意责任的分配问题。

关于选任问题关键在于谁对选任有决定权。各国大致有两种立法例:(1)、规定专门拥有决定权的机构。如,瑞士的监护官厅、日本的家庭法院、法国的亲属会议、德国的监护法院等。日本《民法典》第814条规定:“无前二条规定的(指定监护和法定监护)家庭法院因被监护人或其他利害关系人的请求,选任监护人。监护人欠缺时,亦同。”[6](2)、被监护人近亲属及被监护人所在地政府拥有决定权。如越南民法典第72条规定选任监护人的顺序是:没有第70条规定的法定监护人时,从其近亲属中推举一人担任监护人;患有精神病或其他疾病不能辨别、控制自己行为的人所在乡、坊、镇人民政府有责任会同有关基层社会组织推举监护人或建议慈善机构行使监护职责。

我国《民法通则》第16条、第17条规定,对担任监护人有争议的,由未成年人父母、精神病人所在单位或未成年人、精神病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在近亲属中指定,对指定不服的由人民法院裁决。可见我国对选任监护人有决定权的有单位、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和法院,但最终决定权在法院。在出现需要选任监护人的情况时,到底由单位决定还是由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决定往往存在职权划分不清的问题,容易造成互相推诿的局面,而且即使选任后还有一个“不服指定”的问题,最终需由法院裁决。[7]这意味着选任监护人历时长、环节多、程序杂,这对被监护人利益的保护是不利的。固笔者认为拥有决定权的机构最好是单元的,这样利于缩短时间、减少成本。因此,建议将来进行监护立法时借鉴瑞士、日本的做法,规定一个单独的拥有决定权的机构,以保护被监护人的利益。

四、完善监护制度的探讨

1、增加监护的种类

监护的种类是监护制度的重要的内容。我国《民法通则》规定的主要是两种形式即法定监护和指定监护。法定监护是指由法律直接规定一定范围内的人员为监护人的监护,指定监护是指没有法定监护人,或者对担任监护人有争议的,由有关部门或人民法院指定监护人的监护。然而,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法律规定除法定监护和指定监护之外,还规定有遗嘱监护的设立形式。为此,笔者认为,为了使被监护人的利益得到及时的保护,鉴于我国尚无专门的监护监督机构的实际,在监护制度中确认遗嘱监护的设立形式,颇有必要。所谓遗嘱监护是指父母在生前设立遗嘱对未成年子女由谁监护所作的指定。用遗嘱方式来设立监护人应符合一定的条件,监护关系才能成立。条件为:1、只有未成年人的父母才能通过遗嘱为未成年子女指定监护人,而不能通过遗嘱为已成年的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指定监护人,也不能由父母以外的法定监护人来指定;2、被遗嘱指定的公民同意做监护人。因为法律面前公民是平等的,任何一个公民都无权把自己的意思强加给他人,而且,如果被遗嘱指定的公民不愿担任监护人,那就不能很好的履行监护职责,保护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有损监护制度的初衷;第三,父母中的一方不能用遗嘱取消另一方的监护资格,除非另一方没有监护能力。

2、明确规定监护的内容

我国《民法通则》第十八条规定:“监护人应当履行监护职责,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除为被监护人的利益外,不得处理被监护人的财产。”这种对监护内容概括性的规定,难以操作,很难起到保障被监护人的人身与财产权利的作用。因此,对监护的内容应当予以明确。监护的内容分为人身的监护与财产的监护。笔者认为,在人身监护方面,应设置监护监督人,以确实执行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中关于保护未成年人“在受父母、法定监护人或其他任何负责照管儿童的人的照料时,不致受到任何形式的身心摧残、伤害或凌辱,忽视或照料不周,虐待或剥削,包括性侵犯”的规定。在财产监护方面,应建立财产帐册制度,作为被监护人接受监护时的财产状况的凭据,从制度上保障被监护人的财产权益。监护人要用法律允许的手段管理被监护人的财产,做到被监护人的财产不因管理行为而减少,却可因妥善管理使其增值;监护人处分被监护人大宗财产时,必须取得监护监督机关的同意;被监护人的财产无正当理由遭受损失的,监护人应当负责赔偿。[8]

3、明确规定监护人资格

规定监护人资格的目的在于使监护人能够胜任监护职责,故为各国监护立法的重点之一。通常的做法是规定监护人的消极资格,即凡人格缺格者均为“监护人之缺格”,不得充任监护人。反观我国《民法通则》,对监护人资格的规定不尽合理,应加以完善,关键是要具体界定监护能力的内涵和外延。监护人必须要有监护能力,这是取得监护资格的最基本条件。我国《民法通则》仅笼统的规定监护人必须有监护能力,却没有具体说明何谓“有监护能力”。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1条对监护能力的司法解释也主要从监护人的身体健康状况、经济条件,以及与被监护人的生活上的联系情况等因素加以考虑,没有注意考察监护人的品行、文化水平、监护人与被监护人之间除经济联系之外的其他关系的状况等因素,因而难以保证监护人能够真正担起监护职责或者阻却监护人的侵权行为,也不利于提高监护质量,以利于被监护人的成长。所以笔者认为,在监护制度中应对监护能力下一个明确的定义,明确其内涵和外延,规定具有监护能力必须具备那些要件,并应以列举的方式规定哪些人不具有监护资格,不能担任监护人,哪些人具备监护资格,可以担任监护人,以便于实际操作。

从司法实践的角度看,在我国的立法和学界对监护制度的推崇下,实践中对于监护制度的理解和适用也被无限制的扩大。曾有这样一个案例:两个人都喝醉了,但一个较清醒,另一个烂醉如泥。喝完酒后,较清醒的人看着完全醉的人骑上摩托车回家,并未阻拦。完全醉的人在路上出车祸死了,其家属状告了较清醒的人,认为他应该承担完全醉的一方的监护责任。对于牛振华撞车事件,也有人认为应追究灌牛振华酒的人的监护责任。这样的认识,使监护制度有如一片浮云无任何适用限制地在人们头上飘浮,作为自然人行为准则的民法今后将如何指导人们行为?因此,有必要重新整理监护制度的内涵和外延,回归监护制度本来的面目。

注释:

1、史尚宽。《亲属法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版,第658页

2、史尚宽。《亲属法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版,第659页

3、陈棋炎等。《民法亲属新论》[M].台湾:三民书局,1990版,第354-355.页

4、樊丽君《有必要设立亲权制度》,载《婚姻法修改论争》(李银行主编),光明出版社1999版,第393、388页

5、史尚宽。《亲属法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版,第720页

6、李霞《成年人监护制度的日本法观察》,法学论坛,2003年第5期

监护范文篇4

【关健词】血脂异常;临床药师;药学监护;效果

高脂血症是指血脂代谢发生紊乱、脂肪代谢或转运异常,血中总胆固醇(TC)和/或甘油三酯(TG)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过低[1]。在该病的治疗过程中发现,治疗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较多、较复杂,因此,临床药师应做好相关监护工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3月~2015年9月在我院心内科专家门诊就诊的164例血脂异常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女73例,男91例;年龄48~75岁。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2例)和监护组(82例),对照组中女34例,男48例,年龄49~75岁;监护组中女39例,男43例,年龄48~7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监护方法。药学监护目的在于通过监督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命质量[2]。对照组不接受相关干预,监护组由临床药师进行为期3个月的药学监护,具体如下。1.2.1建立高血脂患者档案。记录患者包括姓名、年龄、性别、药物过敏史、家族史、既往史、饮食及运动、文化程度、各项检验学检查结果、对药物的认知情况、用药方案、用药依从性、并发症情况及近3个月药物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等一般情况。1.2.2高血脂健康知识教育。监护组患者采用多种形式的健康知识教育,通过发放血脂异常知识手册了解治疗目的,了解LDL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3]。1.2.3降脂药物的选择和使用降脂药物包括他汀类、胆酸清除剂、烟酸、苯氧酸衍生物、中成药等。目前临床提倡不同作用途径调脂药的联合用药。为规避调节血脂药物同时服用而致的血浆峰期同步,贝丁酸类药晨起服用而他汀类药晚上服用,或隔日分别交替服用[4]。1.2.4日常饮食干预。血脂异常病人的膳食控制在冠心病的防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建议采用低脂、高膳食纤维饮食。1.2.5降脂药物的药学监护。审查治疗方案是否存在药物配伍禁忌,查看药品质量、保存方法及服用时间和方法。临床药师应结合实际病例向患者进行积极的用药教育,特别是使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消除患者对药物的疑虑,提高依从性;同时加大对用药的监护,确保安全降脂。1.3评价指标。考察指标包括患者的用药依从性、ADE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用药依从性的调查方法主要采用患者自我报告的用药依从情况[5],分别从数量依从性和时间依从性两个方面来考察。用药依从性好的评判标准为90%以上的用药日数可按照医嘱用药,反之评定为用药依从性差。患者对药学服务的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可以、较差、很差几个档次,根据患者对于服务的评价对比分析。

2结果

与监护前比较,两组的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药物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显著降低(P<0.05),且监护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用药依从性、患者满意度得到显著提高(P<0.05),且监护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3讨论

监护范文篇5

感谢大家能用一颗认真的心来听我述职报告。首先希望各位会因为我报告而有一个好心情。

收获的一年,2011年对于我来说。也是成长的一年。作为一名监护室的护理护士我深深地意识到肩上的责任重大。怎样才能更好的担负起这份重任?怎样才能更好的完成监护室的护理工作?

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修养;一个动作,一句话。可以折射出一个人的品质;一件小事,会把我医院的形象印在病人的心中。作为一名新人,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不怕苦不怕累,思想上提高自己,业务上锻造自己,制度上约束自己。

端正工作态度,首先是思想上提高自己。爱岗敬业,勤奋工作,积极进取,真正以病人为中心,服务周到态度和蔼,语言文明,努力把工作做细,做实,做扎实,力求在治疗上精心,护理上细心,真正让家属放心,病人安心。工作中,这种人性化服务不单是体现在科室内部,可以扩展到方方面面,大到积极参加各种突发事件的抢救,每个患者都是弱势群体,痛苦需要时,哪怕是一个善意的眼神,一个淡淡的微笑,对他也许就是整个春天。护士长的带动下,科室的护士也是如此。不管任何情况下,都会微笑着面对患者,百问不烦地耐心解释,只要患者需要,病情需要,工作永远是第一位的付出的只是自己的一份热情,而收获的却是患者对我信任和好评。生活就是一面镜子,对他笑,就会对你笑,患者也是一面镜子,对他笑,也会微笑地回报你

有了良好的医德,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还需要严格的制度。不折不扣地遵守医院各种规章制度的前提下,护士长制定了科室的各种工作细则,明确各班职责,从护士长做起,带领大家早上班晚下班,只要病人需要,不计较个人得失,没有时间和节假日的概念。这样我相互之间常督促,勤落实,保障了最高效,最积极的工作热情。

监护范文篇6

关键词:临床药师;急性心肌梗死;肾移植术后;药学监护

1病例资料

患者,男,54岁,身高175cm,体重75kg。主因“间断胸痛20d,再发10h”入院。患者20d前于活动后出现心前区闷胀样疼痛,程度剧烈,伴全身大汗及双上肢无力,症状持续不缓解。就诊于中日友好医院急诊,心电图示Ⅰ、aVF导联ST段抬高0.2~0.3mv,V1-V6导联ST段抬高0.3~0.6mv,cTnI13ng/ml。行冠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于左前降支(LAD)置入支架1枚。术后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qd、氯吡格雷75mgqd抗血小板,依诺肝素6000IUq12h皮下注射抗凝,阿托伐他汀20mgqn调脂、稳定斑块,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23.75mgqd抗心肌缺血,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80mgqd保护胃黏膜。7d前再次于回旋支(LCX)置入支架1枚。经治疗,患者好转出院。出院后规律服用药物。10h前患者起床后无明显诱因再次出现心前区压榨样疼痛,伴胸闷、大汗,休息后症状稍缓解。再次入中日友好医院急诊,查心电图示V1-V4导联QS波,V2-V4导联ST段抬高伴T波倒置,cTnI0.72ng/ml。患者既往2012年因“多囊肾”于空军总医院行肾移植术,术后规律口服环孢素75mgbid、麦考酚钠肠溶片540mgbid、醋酸泼尼松5mgqd、百令胶囊2gbid。入院诊断: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功能Ⅰ级(Killip分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恢复期,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状态,窦性心律,心脏扩大;②多囊肾,肾移植术后,肾功能不全。

2治疗经过

入院第1天,查体血压108/76mmHg,颈静脉无怒张,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界向左扩大,心率87次/min,律齐,心音较低钝,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下肢无水肿。心电图较入院时无明显变化。cTnI3.6ng/ml。血生化示:糖8.2mmol/L,肌酐109.9mmol/L,估算肾小球滤过率65.56ml/min,尿酸541mmol/L,钾3.6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1.45mmol/L。给予原剂量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片、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阿托伐他汀钙片、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环孢素、麦考酚钠肠溶片、醋酸泼尼松、百令胶囊,加用培哚普利片2mgqd抑制心肌重构。入院第2天,查血栓弹力图示AA抑制率98.9%,ADP抑制率23.7%。提示阿司匹林抗血小板作用较强,但氯吡格雷抗血小板疗效不足。临床药师建议将该患者的氯吡格雷换为替格瑞洛,给予起始负荷剂量180mg,维持剂量90mgbid,医生采纳建议。同时,药师建议行CYP2C19基因检测。入院第3天,CYP2C19基因检测结果示CYP2C19基因检测G681A*1/*1,CYP2C19基因检测G636A*1/*1,为药物快代谢型。排除患者氯吡格雷中、慢代谢可能。患者入院以来血压维持在(90~100)/(60~70)mmHg,今停用培哚普利片。入院第9天,患者使用替格瑞洛片第7天复查血栓弹力图,ADP抑制率95.7%,AA抑制率96.9%,提示目前抗血小板治疗效果好。经治疗,患者未再出现胸痛、胸闷等不适,血压108/76mmHg,心率86次/min,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下肢无水肿。血生化示:谷丙转氨酶(ALT)20IU/L,谷草转氨酶(AST)18IU/L,糖5.32mmol/L,肌酐81mmol/L,估算肾小球滤过率94.81ml/min,尿酸344mmol/L,LDL-C1.37mmol/L,钾4.1mmol/L。患者好转出院。

3分析与讨论

3.1影响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的可能因素。该患者在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规律服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仍反复出现胸痛、胸闷等缺血症状,测血栓弹力图示ADP抑制率23.7%,提示氯吡格雷对于ADP2Y12受体的抑制作用较差,抗血小板效果差,患者可能存在“治疗中血小板高反应性”。在植入了支架的患者中,治疗中血小板高反应性与复发性缺血事件强烈相关[1,2]。氯吡格雷在抗血小板治疗中存在的差异可能与CYP2C19基因多态性、药物间相互作用及患者等多种因素有关。氯吡格雷是一种前体药物,需要被肝脏CYP450代谢为具有生物活性的代谢产物。肝脏的生物转化包括2步过程。第1步,氯吡格雷的噻吩环被CYP2C19、CYP1A2和CYP2B6氧化为2-氧基-氯吡格雷。第2步,经CYP3A4、CYP2B6、CYP2C19和CYP2C9催化形成活性代谢产物。CYP2C19是氯吡格雷活性代谢产物生成过程中的主要酶[3]。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CYP2C19活性起着决定性作用。根据患者CYP2C19基因检测结果,为药物快代谢型,排除CYP2C19基因所致的氯吡格雷血小板高反应性。药物相互作用也可能是导致氯吡格雷抵抗的原因。部分质子泵抑制剂(PPI)是CYP2C19的底物和抑制剂,在与氯吡格雷联合使用中,不同程度地使氯吡格雷活性代谢产物血药浓度降低,从而导致血小板抑制率下降,尤其是奥美拉唑和埃索美拉唑。该患者服用的是泮托拉唑,泮托拉唑对CYP2C19的抑制作用很小[4],临床上不会导致氯吡格雷代谢物血药浓度大幅下降,可以联用。阿托伐他汀是CYP3A4的底物,与CYP3A4具有较强的亲和力,部分体外实验显示经CYP3A4代谢的他汀类药物能减弱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作用,但目前临床仍缺乏前瞻、随机对照试验充分评价二者联用对血小板功能及临床预后的作用[5]。因此,建议选择不经CYP3A4代谢的他汀类药物,和氯吡格雷的相互作用可能会更小。环孢素A主要经CYP3A4代谢,本身也是CYP3A4的抑制剂,但目前尚无环孢素A与氯吡格雷存在临床相互作用的文献报道。患者肾移植状态及服用环孢素A在不同程度上也影响了抗血小板治疗[6]。肾功能不全会影响患者血小板聚集能力和凝血功能,同时肾脏排泄能力减低也会影响抗血小板药物的代谢。环孢素A对移植患者内皮细胞功能有损伤,从而继发血管壁硬化、狭窄和血管顺应性的降低,是导致血流剪应力的因素,而血流剪应力是血小板聚集和粥样斑块形成的重要始动因素。该患者肾移植术后长期服用环孢素A,既是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一个危险因素,也是抗血小板治疗效果差的原因之一。3.2患者抗血小板治疗方案调整分析。替格瑞洛是一种直接作用、可逆结合的新型口服P2Y12受体拮抗剂。其本身为活性药物,不受肝酶CYP2C19基因型的影响,起效时间为0.5~4h。与氯吡格雷相比,具有更快、更强的抑制血小板效果。替格瑞洛主要通过肝脏代谢消除,受肾功能影响较小。有研究显示,对于伴有慢性肾脏病(CKD)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替格瑞洛较氯吡格雷主要终点事件和全因死亡风险更低,同时不增加主要出血风险[7]。CKD患者抗血小板治疗首选替格瑞洛,血小板功能检测提示有残余高反应者,优先选择替格瑞洛[8]。在药物相互作用方面,替格瑞洛主要经肝脏CYP3A4代谢消除,少部分由3A5代谢。环孢素A是CYP3A4的抑制剂。替格瑞洛与环孢素A合并使用,可使替格瑞洛的Cmax和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均增加,而对环孢素A的血浆水平无影响。可见,与环孢素A联用并不会降低替格瑞洛的抗血小板作用,也不影响环孢素A的血浆浓度。阿托伐他汀和替格瑞洛的联合使用,可使阿托伐他汀酸的Cmax和AUC均增加,目前尚无可能增加替格瑞洛暴露的数据,没有显著临床意义。该患者存在反复缺血症状,血小板功能检测提示有残余高反应,肾移植术后,同时服用多种药物,CRUSADE出血风险评估50分,属于出血高危,出血风险11.9%。结合上述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的比较,临床药师不建议增加氯吡格雷剂量,考虑优先采用新型P2Y12抑制剂,建议将氯吡格雷换为替格瑞洛。在给药剂量上,已接受氯吡格雷负荷剂量的ACS患者,需要换用替格瑞洛时,可给予起始负荷剂量180mg,维持剂量90mgbid,且肾功能不全患者替格瑞洛无需调整剂量[8]。药师建议给予起始负荷剂量180mg,维持剂量90mgbid,医生采纳建议。患者使用替格瑞洛片第7天复查血栓弹力图,ADP抑制率95.7%,AA抑制率96.9%,提示替格瑞洛抗血小板治疗效果较前明显提高。患者未再出现胸痛、胸闷、喘憋、气短等不适,生化各项指标均正常,无出血、呼吸困难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4药学监护

4.1定期监测环孢素。A血药浓度患者肾移植术后4年,术后一直服用环孢素+麦考酚钠肠溶片+醋酸泼尼松抗免疫排斥。环孢素治疗指数较窄,且不同个体间高度差异使其需要进行血药浓度的监测,避免其浓度过高造成不良反应或浓度过低造成排斥反应。根据患者病史及用药方案,环孢素术后1年以上目标谷浓度参考值大于50ng/ml,目标血药峰浓度参考值是400ng/ml。肾移植术后1~5年,监测频率至少2~3月1次,同时监测生化、全血细胞计数及尿常规,结合患者症状体征,评估患者肾功能状况、免疫抑制剂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患者诉近1年未行环孢素血药浓度测定,本次住院期间未测定。临床药师告知患者环孢素血药浓度测定注意事项,嘱肾内科随诊。4.2药物剂量调整。心梗后,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及培哚普利要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逐渐加至最大耐受剂量,并且终身服药。因患者住院期间血压波动在(90~110)/(60~80)mmHg,心率80~90次/min,且是肾移植术后状态,培哚普利剂量的调整与患者肾功能密切相关,因此在药物加量过程中,一定要缓慢进行,个体化滴定,密切监测血压、心率及肾功能。4.3药品不良反应监护。同时使用醋酸泼尼松、替格瑞洛、阿司匹林期间,阿司匹林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生成导致胃粘膜受损,导致消化性溃疡的形成及出血,而醋酸泼尼松可以增加阿司匹林致溃疡的风险。阿司匹林与替格瑞洛的联合抗血小板,会加重患者溃疡,使其难以愈合,增加溃疡出血的风险。因此,要密切监护患者消化道溃疡、出血及其他部位出血的发生。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的使用可以减小消化道溃疡及出血的发生风险。环孢素A可能引起或加重高钾血症,培哚普利抑制AngⅡ生成,导致依赖AngⅡ的醛固酮减少,钾离子排出减少,故血钾升高,在肾功能不全患者中发生率更高,因此要密切监测血钾等电解质。使用替格瑞洛片期间,应密切监护患者胸痛、胸闷等缺血症状的发生,是否出现消化道不适及出血,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

5小结

监护范文篇7

【关键词】病毒;儿童;托珠单抗;药学监护

自2019年12月以来,病毒肺炎(coronavirusdis-ease-19,COVID-19)在湖北省武汉市爆发,其传染速度快、致病力强、危重症发生率高[1]。截止2020年4月6日24时,全球累积确诊病例高达1288946例,其中累积死亡202329人,这对公众健康构成巨大威胁,也造成了各国经济损失惨重。多数病毒感染患者发病早期症状比较轻微,如不及时给予合适的治疗,后期病情则向重症和危重症转变。在转变过程中,炎性细胞因子风暴在疾病中起到关键的作用。炎性细胞因子风暴是人体内一种过度的免疫反应,指体内的炎性因子不受调控的过度释放,会导致患者病情在短时间内急剧恶化,进一步引起呼吸和多器官衰竭等直至患者死亡[2-3]。《病毒肺炎重型、危重型病例诊疗方案(试行第二版)》中明确指出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升高是病情恶化的警示指标[4]。托珠单抗可通过阻断IL-6介导的炎性反应信号转导,从而缓解或阻断炎性反应发生,由此成为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重要药物。在《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中表明对于双肺广泛病变者及重型患者,且实验室检测IL-6水平升高者,可将托珠单抗用于免疫治疗[5]。随着疫情蔓延,儿童这一特殊群体感染人数逐渐增加,儿童作为特殊人群,由于其器官功能发育不完全,肝脏代谢能力弱,对肝毒性产物耐受性差,故对药物的药动学和药效学的特征与成人有明显不同[6]。虽然目前儿童感染者相对较少,症状较轻,但也应警惕儿童重症病例的出现[7]。托珠单抗不良反应较多,且治疗COVID-19的资料太少,故本文就托珠单抗在感染COVID-19儿童患者的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从药学角度进行分析。

1IL-6在COVID-19中扮演的角色

IL-6是一种多功能促炎性细胞因子,在协调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反应及从慢性炎性反应转变为急性炎性反应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且被认为是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关键靶标。炎性反应有两面性的作用。机体产生炎性反应后,可清除病毒和修复自身组织,若炎性反应过度产生,则会诱发炎性细胞因子风暴。感染COVID-19后,患者血清中可检测出大量的细胞因子,IL-6高水平最为显著。IL-6虽然不是COVID-19患者病情转变过程中惟一的炎性因子,但是炎性因子风暴级联反应的重要启动信号。IL-6过量释放可诱发炎性细胞因子风暴,进而使COVID-19轻症患者的病情向重症和危重症转变,进一步引起患者呼吸及多器官衰竭等导致病情恶化直至死亡[8]。因此阻断IL-6介导的信号转导可进一步抑制炎性细胞因子风暴的,最终改善炎性反应对COVID-19患者的器官等的损伤[9]。因此,有效及时抑制IL-6的释放在治疗COVID-19起着关键作用。回顾性研究提示[10],当患者核酸检测转为阴性及病情好转后,IL-6水平逐渐降低甚至回归至正常水平,提示感染COVID-19期间IL-6水平可作为患者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

2IL-6受体阻断剂—托珠单抗

托珠单抗是免疫球蛋白IgG1亚型的重组人源化抗人IL-6受体单克隆抗体,是第一个成功阻断IL-6信号的药物。托珠单抗结合可溶性及膜结合的IL-6受体(sIL-6R和mIL-6R)从而减轻或阻断该信号介导的炎性反应,故是治疗自身免疫疾病的重要药物。托珠单抗于2010年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2011年批准其用于全身性青少年特发性关节炎的治疗,2013年批准其用于多关节青少年特发性关节炎的治疗[9]。研究显示,托珠单抗治疗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和其他亚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的疗效较好[11]。《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指出对于双肺广泛病变者及重型且IL-6水平升高者,可将托珠单抗用于免疫治疗。14例COVID-19感染患者在接受托珠单抗治疗后,几天内发热的症状减少,且超过2/3的患者对氧气补充的需要减少。因此对炎性细胞因子风暴诱导COVID-19轻症向重症转变的患者,托珠单抗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2]。为研究托珠单抗在COVID-19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研究者准备将其应用于184例普通型COVID-19及重型COVID-19患者的多中心的随机对照研究中[12]。

2.1COVID-19患儿应用托珠单抗的药学监护

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由于其所特有的生理和解剖特点,使其对药物的反应性和耐受性及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方面与成人的差异很大。用药与成人相比较更为复杂,因此用药存在的风险和安全隐患也更多。故在应用该药物治疗时,儿童并不是成人简单的缩影,儿童需要符合自身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点的药物[13]。目前临床上应用的托珠单抗只有注射剂型,在不同人群中给药方案也有所不同。托珠单抗不良反应较多,输液反应发生率为6.9%,严重输液反应发生率为0.3%,由于儿童各系统、器官功能尚未健全等原因导致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较低,故较易高发不良反应[14-15]。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监测报告,我国每年死于不良反应的患者1/3是儿童,故药师做药学监护时应重点关注应用该药的患儿。2.1.1给药方案:托珠单抗治疗中发现使用该药物的患者可发生严重超敏反应和速发过敏反应,严重感染的风险升高,故使用前需询问患儿是否存在药物过敏史或生物制剂过敏史,是否有侵袭性真菌感染,细菌、病毒感染等,应于使用前进行潜伏结核检查排除结核感染[16]。托珠单抗药代动力学表现为在给药第12周或12周后达到稳态。药时曲线下面积AUC为(32200±9960)mcg·h/ml,血药峰浓度Cmax为(245±57.2)mcg/ml,血药谷浓度Cmax为(57.5±23.3)mcg/ml。托珠单抗药品说明书显示该药在2岁以下儿童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尚不明确,故对于治疗特发性关节炎,FDA表明该药应用于2岁及2岁以上青少年。对于感染COVID-192岁及2岁以上的儿童托珠单抗给药方案[2]:体质量30kg以下的患儿,每2周1次,每次12mg/kg静脉滴注;体质量≥30kg的患儿,每2周1次,每次8mg/kg静脉滴注。应用该药时每次滴注时间应在1h以上。2.1.2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与药学监护:托珠单抗为生物制剂,给患儿输注进入体内后容易被免疫系统识别出现不良反应。主要为以下几类:(1)输液反应,输液期间引起轻度至中度的高血压、头痛及皮肤反应。故在输注过程中,应加强巡视密切关注患儿血压的变化,出现高血压时,注意观察患儿是否发生头痛和皮肤反应,若患儿出现少量皮疹伴瘙痒,建议给予口服异丙嗪抗过敏治疗,使皮疹消退;(2)感染:感染是其最常见的不良反应。诊断为重型COVID-19的患者大多合并细菌或真菌感染的风险[2],严重感染包括肺炎、带状孢疹等,若发生严重感染应中断药物的治疗,直至控制感染;(3)胃肠道症状:腹痛、恶心、呕吐等,应暂停补液,给予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静脉注射,指导患儿轻揉腹部以促进症状缓解[14]。因此在药物的整个输注的过程中,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当对患儿一对一进行护理,治疗期间测体温、血压1次,需密切观察患儿皮肤反应情况,有无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等感染迹象[17]。2.1.3对肝肾功能影响:儿童由于其器官功能发育不完全,肝脏代谢能力较成人差,对具有肝脏毒性的药物或药物代谢产物耐受性差,所以儿童肝脏更易受药物或药物代谢产物的影响,药源性的肝损伤及其严重并发症发生率较高[18]。加拿大卫生部及英国警告托珠单抗在治疗过程中存在严重的药源性肝损伤,包括急性肝衰竭等,最终甚至可导致死亡。建议患儿开始应用托珠单抗治疗前和治疗过程中检测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治疗过程中积极监测托珠单抗血药浓度。若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肝脏损伤迹象,建议停用托珠单抗并可适当给予保肝药物治疗[19-20]。轻度肾功能患者无需调整剂量。目前尚无正式在中度至重度肾功能损伤患者中研究托珠单抗的用药情况。

2.2COVID-19患儿的心理护理

由于病毒传染力强且人群普遍易感,为防止家人被感染,感染COVID-19的儿童被迫与家长分开,这时患儿会产生无力感和无助感等,随之而来的是出现焦虑不安、恐惧的情绪。这时需要对患儿进行合理的心理干预,以促进患儿的稳定康复[21]。如家人通过电话等联系工具给患儿充分的鼓励、保证和解释,医护人员在可能的情况下给予患儿陪护,耐心倾听患儿的感受,并引领患儿战胜心理障碍。

3小结

监护范文篇8

1临床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0月~2011年8月骨科住院治疗的老年患者30例(37个椎体),其中男11例、女19例,T11~L2椎体,年龄58~76岁,平均(65.0±1.3)岁,1个椎体24例,2个椎体5例,3个椎体1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腰背部疼痛,被动体位,活动困难,并伴有各器官功能异常,如高血压、肺心病、哮喘、糖尿病,其中1例卧床达半年。经术前各器官功能指标纠正后,在C型臂X光机监控下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本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并发症发生,平均住院7d,电话回访6个月,均恢复正常的生活状态,疗效显著。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进入老年后,由于机体机能减退,个别患者病程较长,心理负担较重,既怕拖累他人,又担心经济负担,更有对手术的恐惧,故有针对性、更实效的心理护理,可以解除患者顾虑,并积极主动配合治疗与护理。

2.1.2术前准备完善各项术前检查,纠正不正常指标;手术姿势改变的训练,如训练床上大小便、侧卧、俯卧位耐受力的训练;清洁肠道,术前2d禁食产气食物,排除肠道气体对手术视野干扰;皮肤准备:术前1d备皮、清洁、消毒、无菌敷料包扎;预防感染:术前1d及术晨静脉滴注抗生素预防治疗。

2.2术后护理

2.2.1体位术后给予去枕平卧位,伤口处垫以软薄垫,以利压迫伤口及保持椎体曲度,减少穿刺部位出血及使椎体内骨水泥进一步固化。骨水泥注入椎体18h后,达到最大强度[1-2],故术后24h内需卧床休息,2~3h后协助轴线翻身,减少压疮发生及协助患者舒适的改变。

2.2.2观察病情由于老年患者心肺功能降低,手术创伤易有意外发生,应严密观察病情,使用心电监护仪,监护血压、脉搏、呼吸、血氧至正常,观察伤口有无渗血,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2.2.3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1)骨水泥渗漏:骨水泥渗漏易造成神经、血管及脊髓的压迫症状,应严密观察患者双下肢的感觉、运动、血液循环及大小便情况,以早发现早治疗。(2)肺栓塞:由于骨水泥漏入椎管静脉进入血液循环而至肺栓塞。应注意观察患者有无胸闷、胸痛、心悸、烦燥、呼吸困难、咳嗽、咯血、血压下降等征象,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嘱患者绝对卧床,避免搬动,遵医嘱对症处理。

2.2.4功能锻炼术后早期可卧床行直腿抬高抗阻伸膝锻炼,以加强股四头肌的力量,防止神经根粘连。由于患者年老体弱,久病又缺乏运动,下肢肌肉多萎缩,肌力较差,故术后2~3d可床上行简单曲膝抬臂锻炼,逐渐增加抬臂高度及延长抬臂时间,来加强腰背肌的功能[3],3~4d后可围腰围由他人搀扶下床运动,运动量逐渐增加。

2.3出院指导

出院前指导患者遵医行为,加强营养、高蛋白、高钙、清淡饮食,适当户外运动,要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循序渐进增加运动量,遵医嘱用药,半年内避免弯腰提重物,定时来院复诊。

3结果

本组30例患者术前给予适应力、耐受力及生命指标参数的调整,术后给予细致、耐心、周到、实效的护理后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并发症发生,平均住院7d,电话回访6个月,均恢复正常的生活状态,疗效显著。

监护范文篇9

1临床资料

选取2009年6月~2011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56例肺癌患者,男38例,女18例,年龄32~78岁,平均(64.36±8.41)岁。其中腺癌17例,鳞癌21例,腺鳞癌2例,小细胞肺癌16例。

2护理

2.1病情观察

肺癌晚期患者由于肿瘤扩散,常伴有不同症状,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处理。如腹部转移患者常发生肠梗阻,应严密观察有无腹胀、腹痛症状;当肝、脑转移患者出现昏迷、抽搐症状时,应及时对症处理;当患者因营养不良、血浆蛋白低下引起水肿时,应通过抬高患肢等措施减轻水肿;由于身体衰弱,活动减少,常出现便秘,应及时给予开塞露通便。

2.2疼痛护理

疼痛是晚期肺癌患者的主要症状,由于西药通常是通过麻醉神经实现止痛作用,所以在护理时不建议使用,笔者提倡采用中药治疗,通过切断癌细胞的复制功能达到止痛的目的。对于癌性疼痛应该采用三阶梯止痛方案。

2.2.1体表止痛法一种通过刺激疼痛部位周围的皮肤或相对应的健侧达到止痛目的的方法。常用的刺激方法有按摩、局部热敷、涂清凉止痛药等。

2.2.2注意力转移止痛法可通过欢快的音乐、笑话或相声等转移患者注意力;还可以让患者坐在舒适的椅子上,回忆愉快或值得留念的事情,或跟患者讨论感兴趣的问题来分散注意力。

2.2.3放松止痛法全身放松后,肌肉松弛,身体产生轻快感,阻断了疼痛反应。可让患者随后屈髋屈膝平卧,放松腹肌、背肌,闭上双眼,进行慢而深的吸气与呼气,达到止痛目的。

2.3缓解症状

由于发热是肺癌的主要症状,所以患者应注意保暖,防止感冒,避免肺炎的发生;当出现刺激性或持续性咳嗽时,可用热水或镇咳剂减轻咽喉部刺激;如出现咳血的现象,应将患者头偏向一侧,以防口腔积血窒息,同时立即报告医生,协助急救。

2.4日常护理

为肺癌晚期患者设立单人病房,保持室内环境舒适,给予患者安静、整洁的治疗环境,保证室内空气的流通和床铺干净整洁。对于水肿患者应严防褥疮的发生,按时更换体位,时常按摩受压部位,保持皮肤清洁。

2.5饮食护理

肺癌晚期患者体能消耗大、体质弱,因此合理饮食是肺癌晚期护理的重要部分。饮食以高营养、清淡为原则,肺癌患者应多食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及时补充蛋白质营养,促进肌肉蛋白的合成,禁食辛辣和刺激性食物。患者无吞咽困难时,可多吃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的食物,自由择食,提高膳食质量。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保证营养的供给,增强免疫力,这对治疗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6心理护理

监护范文篇10

1病历资料

患者男,44岁,因口服“敌敌畏”后神志不清ld入院。患者情绪波动自HI~30mL,服药后出现神志不清、呼之不应、伴大汗并肌束颤动,无恶心呕吐、无呕血、无流涎、无抽搐及尿便失禁,服药后约30rain到当地县医院洗胃,并应用阿托品(剂量不详)治疗。为求系统治疗转入我院,急诊经血液透析治疗人院。查体:神志清楚,一般状态欠佳,皮肤干燥无汗,双侧瞳孔等大同圆,直径约3.Omm,对光反射灵敏,心率8O次/分,双肺呼吸音粗。人院查血胆碱酯酶57IU/L(正常107-4201U/L)。

2主要治疗经过

患者入院后主要给予抗胆碱酯酶治疗,同时预防应激性溃疡、营养神经、保肝,促醒、补充电解质等辅助治疗。抗胆碱酯酶方案是:第1天每4h肌内注射阿托品lmg,第2天每6h肌内注射阿托品lmg,第3天每12h肌内注射阿托品lmg,每天监测胆碱酯酶的血浓度并随时调整阿托品的用量及给药频次。辅助治疗方案主要是对症治疗,如每日2次给予泮托拉唑注射液80mg预防应激性溃疡;甲氯芬酯促醒;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促进细胞代谢;硫普罗宁保肝治疗;患者经过6d治疗后临床症状缓解,胆碱酯酶恢复至137IU/L,出院。

3用药分析

3.1阿托品为选择性毒蕈碱样胆碱受体拮抗剂,能对抗有机磷毒物中毒引起的外周M样症状与中枢症状,但不能对抗烟碱(N)样作用,中枢作用弱,尤其是抗惊厥作用及兴奋呼吸中枢作用较差,不能对抗外周性呼吸肌麻痹。患者中毒后曾出现肌束颤动烟碱样症状,虽经县医院洗胃、急诊科血液透析治疗后神志清楚,皮肤干燥无汗,无肌束颤动现象,但应考虑经口服中毒者,有机磷毒物可在下消化道吸收,为防止延迟吸收后加重中毒,宜伍用胆碱能复能剂。复能剂不仅能恢复中毒胆碱酯酶的活性,且对有机磷毒物引起的外周N样症状有直接对抗作用,可以弥补阿托品作用的不足。

3.2患者出现神志模糊、语言含糊、呼吸困难等症状为有机磷中毒的临床表现,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应当是解毒治疗,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和甲氯芬酯均是促进细胞对氧和葡萄糖的利用,对有机磷中毒的治疗作用无循证医学支持。泮托拉唑为PPI抑制剂,抑制胃酸分泌预防应激性溃疡,目前尚无预防应激性溃疡的治疗指南,根据外科术前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常规用法是:不用禁食时即可停用PPI抑制剂,该患人院时神志清楚,经过洗胃、血透治疗已过应激状态,同时可自主进食,故泮托拉唑可停用。

4药学监护点

4.1血胆碱酯酶的监测患者因口服敌敌畏中毒人院,在解毒治疗过程中血胆碱酯酶是主要的观察指标之一。

4.2阿托品的用药监护患者入院前就有阿托品的治疗史,又在急诊科行血液透析治疗,人院时神志清楚,血胆碱酯酶57IU/L,人院后给予阿托品lmgq6h肌内注射,第2天患者出现谵语、面部潮红、皮肤干燥无汗,此时需注意“阿托品化”和阿托品中毒的区别。

4.3解磷定的用药监护该患入院后虽未应用复能剂,但该患中毒后曾出现肌束颤动的症状,虽经人院前的血液透析治疗后该症状消失,还是需要考虑有机磷毒物可在下消化道吸收的特点,而维持使用复能剂至48~72h,以防引起延迟吸收后加重中毒,甚者死亡。患者第2天的谵语,不排除有机磷延迟吸收后的中毒。总结既往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治疗经验,氯解磷定首次用量以30mg/kg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效果较好Ⅲ。用药过程中要随时监测血胆碱酯酶,根据病情掌握剂量及间隔时间复能剂的停药指征以烟碱样症状消失为主,血胆碱酯酶活性恢复至正常的6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