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护室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2 23:13:19

监护室

监护室范文篇1

感谢大家能用一颗认真的心来听我述职报告。首先希望各位会因为我报告而有一个好心情。

收获的一年,2011年对于我来说。也是成长的一年。作为一名监护室的护理护士我深深地意识到肩上的责任重大。怎样才能更好的担负起这份重任?怎样才能更好的完成监护室的护理工作?

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修养;一个动作,一句话。可以折射出一个人的品质;一件小事,会把我医院的形象印在病人的心中。作为一名新人,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不怕苦不怕累,思想上提高自己,业务上锻造自己,制度上约束自己。

端正工作态度,首先是思想上提高自己。爱岗敬业,勤奋工作,积极进取,真正以病人为中心,服务周到态度和蔼,语言文明,努力把工作做细,做实,做扎实,力求在治疗上精心,护理上细心,真正让家属放心,病人安心。工作中,这种人性化服务不单是体现在科室内部,可以扩展到方方面面,大到积极参加各种突发事件的抢救,每个患者都是弱势群体,痛苦需要时,哪怕是一个善意的眼神,一个淡淡的微笑,对他也许就是整个春天。护士长的带动下,科室的护士也是如此。不管任何情况下,都会微笑着面对患者,百问不烦地耐心解释,只要患者需要,病情需要,工作永远是第一位的付出的只是自己的一份热情,而收获的却是患者对我信任和好评。生活就是一面镜子,对他笑,就会对你笑,患者也是一面镜子,对他笑,也会微笑地回报你

有了良好的医德,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还需要严格的制度。不折不扣地遵守医院各种规章制度的前提下,护士长制定了科室的各种工作细则,明确各班职责,从护士长做起,带领大家早上班晚下班,只要病人需要,不计较个人得失,没有时间和节假日的概念。这样我相互之间常督促,勤落实,保障了最高效,最积极的工作热情。

监护室范文篇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择取我院重症监护室一病区在2018年1月—12月期间收治的9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患者入院时间先后顺序为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21例,年龄20岁~71岁,平均年龄(44.2±2.3)岁,包括癫痫患者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26例;观察组中男27例,女19例,年龄21岁~73岁,平均年龄(44.3±2.4)岁,包括癫痫患者2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23例。2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经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患者意识清醒,无精神障碍,可配合护理研究;对研究知情并自愿参与。排除标准:合并昏迷状态;无法正常语言沟通;合并肝肾功能障碍;中途退出。1.2方法。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健康宣教、病情观察、生命体征监测、药物指导等。观察组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①基本护理,定时帮助患者翻身并进行叩背以避免肺部有堆积物造成肺阻塞,保证患者呼吸正常。开展阶段性健康教育,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住院不同阶段实施对应的健康教育,强化患者对疾病、重症监护室等相关知识的了解,告知患者配合治疗和护理的重要性,提升其治疗依从性。②环境护理,护理人员或家属探视进出重症监护室时可能因消毒灭菌处理不到位而带入细菌,护理人员要强化责任意识,同时定期清洁和按规定消毒以及更换患者使用过的雾化器等设备,针对导管等与细菌接触频繁的设备最好一次性使用。家属探视按照规定进行消毒灭菌,探视后清理病房,同时定期更换患者的床品及病号服等物品。③口腔护理,针对使用呼吸机的患者需要定时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口腔清洁,在清洁过程中发现口腔溃疡情况应及时采取处理措施避免恶化。针对无法自行咳痰患者应使用设备进行吸痰处理,避免痰液过多造成肺部感染。④误吸预防护理,重症监护室患者免疫力差,大部分无法自主进食需要通过鼻饲补充营养,需要护理人员严格控制鼻饲量和速度,同时鼻饲时适量抬高床头避免误吸和发生胃潴留。1.3观察指标。比较2组患者重症监护室感染发生率以及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分。SF-36生活质量量表[3]主要对患者认知功能、躯体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情绪功能、精神健康、一般健康状况、生理机能等进行评分,每项均采取百分制,分值与患者生活能力呈正相关。1.4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重症监护室感染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感染发生率2.17%,低于对照组的17.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2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巨大改变,住院患者数量越来越多,同时医院环境也变得越来越复杂。患者住院期间会接触到更多的病菌,加之患者住院时免疫力较差,因此医院感染风险较高[4,5]。特别是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其病情严重,免疫力和抵抗力更差,极易被细菌病毒所侵蚀和感染,会加重病情,延长住院时间,甚至威胁生命安全,因此为患者开展预见性护理干预极为重要。常规护理对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效果并不理想,为提升护理质量,以患者护理需求为依据提出全面整体的护理策略[6]。针对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实施主动性护理措施,根据以往的护理经验为患者开展预见性护理,以降低感染发生率。预见性护理的原则为先预防后治疗,相比传统护理其主动性更强,患者住院期间对其感染风险进行评估和预判,积极开展护理措施进行有效规避。本次研究中,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感染率更低,生活质量更高,提示预见性护理干预对重症监护室患者具有积极影响。

综上所述,为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开展预见性护理,可有效规避各种感染风险,提升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范贤俐,张荣荣.预见性护理在内科重症监护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价值[J/CD].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27):23、26.

[2]吴燕芬.预见性护理对内科重症监护室感染发生率的影响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12):1620-1621.

[3]张静,朱凤祥,姚海静,等.预见性护理在ICU重症患者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26):152-154.

[4]罗玉兰.预见性护理应用在ICU重症患者感染控制中的临床效果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7(17):184-185.

[5]梁艳.预见性护理与常规护理在重症监护病房重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比较[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7,12(5):144-146.

监护室范文篇3

①心态、观念的建立培训:

新入科护士如一张白纸,能否实现自身价值或创造新价值由工作的态度决定,护士长对其工作态度、观念的培训非常重要,首先护士长要身传言教,成为新护士效仿的样板,同时要学习崇高的职业精神理念和践行崇高职业精神先行者如南丁格尔,使其成为引领自己的星光。新入ICU护士要举行就职宣士“仁爱、奉献、求精、创新”并牢记践行此院训。

②知识技能的培训:

重症监护室护士长做全面详细的培训计划,计划内容要具体,即明确时间、核心能力、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等内容,并制定出培训内容的金标准。护士长根据各项标准要求所做出来的模板,是新入科护士日常工作的参照物[1]。护士长或带教老师按标准逐项做出标准样板或实践操作示教样板,以最直观的方式让新入科护士明白专科核心能力、知识目标、技能目标金标准,护士长(或带教老师)应陪新入科护士完成各项工作。护士长(或带教老师)对以下内容如:危重病人护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应用;专科技术能力如血液净化机、呼吸机、监护仪、亚低温仪的操作流程,心肺复苏、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抢救配合,人工气道、腹腔引流管、脑室引流管、盆腔引流管等各种引流管的管道护理;按专科技术标准做出样板操作后,要亲自和新入科护士按样板要求共同完成各项培训计划内容。

一方面使新入科护士更理解样板内容,另一方面可以帮助新入科护士解决初次工作遇到的困难和心理障碍。护士长或高年资带教老师看着新入科护士操做。通过对新入科护士的观察,了解其掌握和应用专科技术的能力、掌握和应用危重病人护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和应用ICU仪器设备和管理和沟通的能力。再进行相关知识、技能的考试考核,以判断新入科护士的核心能力、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等内容的能力及掌握和应用专业技术的优缺点。当新入科护士已具备一定的危重病人护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及专科技术能力,护士长或带教老师不能再帮着新入科护士去完成本职工作了,而要让其独立完成即并实践指导。这时护士长或带教老师一定要站在能看到新入科护士而不影响其工作操作的位置进行观察,并进行记录。对做得不足的地方进行标注,指出做得好的和做得不足的地方,然后对做得不足的地方进行纠正。纠正不足前要对新入科护士做得好的地方进行肯定和表扬,最好是当众表扬;纠正不足时最好把新入科护士拉到一边,单独进行讲解,同时多做演示动作,以加强记忆。按标准坚持做下去,最终形成习惯。同时根据样板标准做出考核指标,没达到标准的要进行处罚。

③执行力的培训:

护士长要对新入科护士如何提高自己的执行效率进行培训[2]。首先做为护士长要明确工作职责和岗位责任,同时培养新护士像护士长一样思考工作问题。新入科护士要有积极主动完成工作的态度,要有认真执行工作规则、标准、流程的能力,引导其明白态度和能力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每个人都要以身作责,时刻都要有慎独精神,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技术精益求精。工作中有错误出现时,不得找借口推诿责任,要从心态调整、清晰职责的方向来正确对待错误,同时要把问题清清楚楚记录下来,及时与护士长沟通,确保同一错误不再重犯,护士长要抓落实并检查督导工作,但一定要尊重和信任新护士。

④工作激情的培训:

激情是工作的灵魂。护士长要教育新护士在平凡的岗位上尽职尽责,以护理前辈为榜样,怀有敬畏生命的职业崇高感[3],要自信、自爱、自重,对护理服务过程中的辛劳、繁杂、琐碎等不可消极、抱怨、退却。要感恩自己做出的职业选择,因为你在造就职业时是职业成就了你。对于患者的不了解或感谢都要面带微笑,释然为怀。

⑤自我激励的培训:

护士长要及时鼓励新护士,使其具有阶段性成就感。同时新护士要自我激励,正确评估自己的成长过程,首先工作中要有良好的感觉,让自己在工作中充满快乐,而不要再等到成功的最后一刻才去感受属于自己的欢乐。明确树立目标,工作中追求完美,不断的自我激励自己,体验其中的酸甜苦辣,增强职业成就感,感恩患者。面对工作、环境和现实,勇于挑战自我,不断地去拼搏进取。脚踏实地、注重眼前的行动。让自己开心快乐的成长。

2效果

88名新入科护士,通过阶段性培训并侧重现场辅导,同时注重心态、观念、执行力、自我激励的培训,88名新护士均能独立完成重症监护室护理工作,并无护理事故和差错,在专科技能操作方面,成为全院护士学校的榜样,高效优质的完成了ICU的护理工作。

3讨论

①注重专科新护士知识技能的培训并侧重现场辅导,能提高专科技术能力和危重病人护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逐渐适应专科护理工作的专业性,顺利完成各班次工作。

②重视心态、观念的建立培训。由于新入科护士存在生理、心理、学历、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不同培训过程活动中的快慢、优劣之分,但护士长用心关注每位新入科护士,多给予她们鼓励、肯定和支持,不当面评判,并使其自我激励,增强职业成就感,提高执行力。

监护室范文篇4

1.1一般资料

抽选该院自2015年3月—2016年3月间ICU收治的危重患者120例和24名ICU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两组,即对照组患者60例,男女性比例为36∶24,年龄在22~71岁间,平均(52.0±2.7)岁;对照组护士12名,男女比例为1∶11,年龄在20~39岁间,平均(26.7±0.5)岁,工作时间1~10年间,平均(3.6±1.1)年,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3名、护师3名、护士5名。观察组患者60例,男女性比例为34∶26,年龄在25~72岁间,平均(51.7±2.6)岁;观察组护士12名,均为女性,年龄在21~37岁间,平均(26.4±0.6)岁,工作时间1~11年间,平均(3.3±1.4)年,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2名、护师3名、护士6名。两组护士、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家属对该次研究知情且愿意签署研究授权书的危重患者;排除标准:排除护理依从性差,患者家属不愿意配合的患者等。

1.3方法

1.3.1对照组。该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妥善安置患者,取舒适的体位,依据患者病情准备所需药品、物品;密切监视患者神志、心率、瞳孔、体温等生命体征指标的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口腔、呼吸道分泌物,呼吸障碍患者应行人工气道氧气支持,详细记录各类参数实时数值发现异常立即告知医生;观察并记录患者的尿量、颜色、性质,遵照医嘱设置微量注射泵、点奥注射泵的相关参数,并实时依据病情变化予以调整。1.3.2观察组。该组患者采用全程责任制护理模式,①成立责任制小组:该组12名护士分成2组,6名/组,由副主任护师或主管护师任组长。②明确各级护士职责:组长负责日常护理管理和排班制度,组织协调本班次危重患者抢救护理工作,监督小组成员护理干预操作、文书质量等。将一线护士分为N0~N4级,N0级护士需熟练掌握护理操作技能、工作流程以及各设备的使用方法;N1级护士主要照护程度较轻患者,即实施专科护理操作、健康教育等内容;N2级护士照护中度患者,能够参与配合患者抢救、指导护理示范教学等内容;N3级护士照护重度患者,主要协助医生完成患者抢救和专科护理干预;N4级护士专门对危重患者进行抢救和专科护理,同时进行危重患者的查房,协助组长进行质量监督。③排班制度:实行APN排班制度,早班8:00-17:00,晚班17:00-1:00,夜班1:00-8:00[3]。④优质护理服务。责任护士分管患者,小组成员协同对每位患者的护理流程制作详细计划,责任护士难以完成的护理干预应该由组内成员协助完成,针对病情复杂、变化快的患者需组长进行知道工作,交接班时组长需重复讲解患者护理中的注意事项,检查文书书写情况。患者在清醒后给与安慰和鼓励,实时告知患者家属患者的具体情况,可以指导患者家属参与患者的护理中加深对护理操作的体悟,提升其对护理干预的认可;清醒后饮食起初以易消化、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等食物;遵照遗嘱使用药物,用药后观察患者是否有不良反应等。

1.4评价标准

1.4.1护士综合素质评价标准。评价表分别从规章制度、工作质量、个人素质、服务态度以及其他行为5个方面进行分析,第1个方面4个条目,后3个方面各5个条目(共19个条目),每个条目依据差(1)、较差(2)、可(3)、良(4)、优(5)5分制,其他行为1个条目同为5分制。满分为100分,得分越高则表示护士综合素质越高[4]。1.4.2护理满意度调查。在患者出院前发放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问卷,问卷分别从着装、语言态度、护理技巧等方面进行评价,满分为100分,非常满意即85~100分间,满意即70~84分间,不满意即评分<70分[5]。1.5统计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该次研究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数据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数据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分析。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服务非常满意人数为34例(56.67%),满意人数为15例(25.00%),不满意人数为11例(18.33%),满意率为81.67%;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非常满意人数为39例(65.00%),满意人数为18例(30.00%),不满意人数为3例(5.00%),满意率为95.00%,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75,P<0.05)。见表1。2.2两组护士综合素质评分对比。对照组患者规章制度评分、工作质量评分、个人素质评分、服务态度评分、其他行为均不如观察组护士,观察组护士综合素质总评分为(96.1±2.0)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护士的(86.2±2.8)分,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286,P<0.05)。见表2。

3讨论

全程责任制护理指在患者进ICU病房前、病房中监护治疗全过程对其进行全面的计划并实施护理干预。责任制护理模式下护理人员不再是简单的机械执行者,对患者的干预也不仅限于对机体的干预,更加强调病理、生理和心理等整体的护理,让患者全身心均保持在接受治疗的最佳状态,提高治疗和干预的效果[6-7]。随着精神文明以及对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入住ICU患者家属对护理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据杨巍等人[8]的研究显示,相比于ICU常规护理患者及家属更渴望在干预中更加关爱患者本身,尽量减轻患者的痛苦;病房环境的要求是尽量舒适、温馨;能够实时了解自己的病情情况等。ICU中行全程责任制护理能够转变护理人员的认知,责任制干预模式需要在每天早班前进行晨会,在会议讨论中能够集中解决前1d护理中出现的问题和改进措施,引导护士更加深刻的了解责任制护理的意义[9-10]。该次实验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即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遵照遗嘱监测各项数据、实时向医生汇报患者情况,另外从饮食、情志等方面进行干预。观察组患者则全程责任制护理模式,成立专门的责任制小组,由副主任护师、护师等任组长,对小组成员依据经验和能力进行分级,针对不同病情程度患者派遣适合的护理人员,确保护理资源的合理利用同时能够提升护理的效果。该次研究分别从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满意度和护士综合素质两个方面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对于护理服务满意度高达95.0%,对照组仅为81.76%;另外观察组护士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据郭红丽[10]的研究结果显示,ICU病房行责任制整体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4.8%,显著高于行常规护理组的78.4%,与该文研究结果基本保持一致。

监护室范文篇5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用药安全;干预

由于目前我国的医疗资源较为缺乏,医院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大,特别是重症监护病房,由于患者数量不断的增多,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也非常大[1]。因此,就此类情况之下,重症监护室的用药安全管理则更易发生疏漏,进一步促使护理质量的下降,同时也会增加对患者心理及生理健康的伤害。因此,提高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用药安全管理和护理质量成为医院的重要课题[2]。医院为探讨重症监护室用药护理安全管理干预的方法与效果,对此实施了专项工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9月入住医院重症监护室的11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53例,女59例;年龄为21~72岁。于2018年3月起实施用药安全管理干预措施,2017年10月~2018年2月为实施前,2018年3~9月为实施后。所有患者均属医院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的常规患者,且均未存在精神疾病、语言障碍及其它重大慢性疾病,患者及家属均知晓本次调查内容并签署同意书。实施前后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具有可比性。1.2方法。针对患者用药安全情况给予研究调查,找出患者用药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及影响因素,拟定并实施改进干预措施。如加强重症监护室的用药安全管理、成立管理小组、严格落实医院的规章制度、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做好安全预防措施、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等。1.3观察指标。统计实施前出现用药安全隐患的患者情况,调查实施前后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满意度归纳为三个等级,即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以非常满意与满意之和计算总满意度。1.4统计学方法。选择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重症患者用药安全影响因素。调查发现,存在于用药安全中的三个重要影响因素,即药物、患者及医护人员因素,且有9例患者存在用药安全隐患问题,其中受药物因素影响的有5例,受患者因素影响的有3例,受医护人员因素影响的有1例。见表1。2.2实施前后患者的满意度比较。结果显示,实施后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见表2。

3讨论

监护室范文篇6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院重症监护室中共有27张床位,约每年接收患者500例,人流量较大。诊治疾病的主要科室有内外科、脑和胸外科等危重病例,护理工作量较大。重症监护室现有32名护理工作者,男女比例为2:30,年龄均在24~54岁。护龄1~22年。学历:19名大专学历,13名本科及其以上学历。新型岗位管理模式实施前后护理人员与患者基本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2新型岗位管理模式应用方法医院自2016年以来在重症监护室中开始实施新型岗位管理模式,具体细节如下。1.2.1护士层级设置。结合医院重症监护室的具体情况,根据医院护理特点和护理工作者的护理水平进行层级划分,包括Nl~N4四个等级。N1级初级责任护士,主要护理病症趋于稳定的患者。N2级高级责任护士,主要护理的患者病情比较重;N3级主要由专科组长构成,护理对象是危重患者;N4等级是专科护士,负责协助N3等级护理的危重患者,解决护理过程中疑难问题[1]。在设置护理层级时,界定好各个层次护理工作者的任职条件,定期组织护理工作者学习交流,认真执行岗位职能,保证各个层级的护理工作者按照职责认真工作。1.2.2分层岗位培训。完成护士层级设置之后,重症监护室的护士长结合层级划分结果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分层岗位护理培训,制定合理、科学、详尽的培训内容和考核制度,然后依据制定的方案逐步落实培训和考核。培训的主要内容有常规护理知识和技能、危重患者的护理知识和技能、突发状况的正确处理等。培训模式主要由医院聘请的专家举行专题讲座,同时让护理工作者自主学习。考核模式采取知识技能百分制考试,一个月进行一次,考核结果存入个人档案。1.2.3护理等级变动每层级接受上一层级的指挥执行工作,且担负监督和发放下级的工资。降级和晋级要参考考核的成绩,期限为6个月。对护理工作中的问题和酬薪分配进行处理和调整,明确任务分工,使护士更有动力参与到工作中。1.3观察指标。依照医院制定的护理工作综合质量评分标准对进行评分,分别评估重症监护室应用新型岗位管理模式前和后的护理质量,内容有基础护理质量,护理安全、病房及消毒隔离等。统计患者满意度和护理工作者的满意度。主要内容有整体工作、同事关系、待遇、护患交流等。1.4统计学方法本研究所收集的数据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χ±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新型岗位管理模式实施前后的护理综合质量评分状况比较详见表1。2.2新型岗位管理模式实施前后护理工作者的满意度比较详见表2。

3讨论

3.1新型岗位管理模式能够合理优化有限的人力资源。新型岗位管理模式能够合理优化有限的人力资源,提升护理质量和减少护患纠纷[2]。新型岗位管理模式中层级管理是从医院重症监护室的实际护理状况出发,层级不同的护士分工明确,在护理工作过程中,高年资护理工作者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对临床危重患者及时做出正确的评估。高年资的护士能够对病患进行全面的检查。在发现低年资护理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有不足或者不专业的地方,及时进行指导。3.2新型岗位管理模式拥有评价管理对象能力的管理理念。新型岗位管理模式拥有评价管理对象能力的管理理念,能够制定有限利用人力资源的管理方法。在重症监护室的护理工作过程中,高年资护士以现代管理活动的理念和归宿出发,将加强组员对患者的管理落到实处使护理质量切实落实到患者自身[3]。新的岗位管理模式提升整体护理工作效率。该管理模式可以满足护理工作者的实际需求,实现护理管理者期望的自我价值,开发护理工作者的潜力,提升护理质量。由结果中的表1可以看出,新型岗位管理模式实施以后,护理质量与实施前相比较均由明显的提升(P<0.05)。3.3新型岗位管理模式下的各个层级间的护理工作者职责明确。实现了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4,5]。该管理模式的应用,整体提升了护士的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充分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体现护理工作者的自我价值,还提升护理团队的核心凝聚力。养成了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与此同时,在工作过程中能够良好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以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从结果中的表2能够看出,护理工作人员的满意度和患者的满意度与实施前相比较均由明显的提升(P<0.05)。所以,在重症监护室护理管理中应用新型岗位管理模式,不仅能够从整体上提高护理质量,还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使资源配置更合理,患者满意度提高了。

参考文献

[1]陈丽华.新型岗位管理模式在重症监护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3):75-76.

[2]张霞.浅析新型岗位管理模式在重症监护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41):235.

[3]陈丽华.新型岗位管理模式在重症监护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C]//中华医学会西湖重症医学论坛、2015年浙江省重症医学学术年会.2015.

监护室范文篇7

【关键词】实时质控护理模式;重症监护室;应用价值

重症监护室是对危重症患者实施治疗及监护工作,对其健康及生命提供保障的临床重要场所之一[1],危重症患者具有病情危急、死亡率高等特点,对护理质量水平要求极高。因此采用有效护理管理干预,控制患者病情发展,提高护理质量,对提高其生命保障至关重要[2]。实时质控护理模式是一种新型护理管理模式,对现有护理内容及流程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做出强化处理,进而达到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的目的[3]。本文通过探讨实时质控护理模式在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价值,为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和保障患者安全提供数据参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8-06至2019-06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00例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观察组:男30例,女20例,平均年龄(68.34±19.62)岁,其中脑血管疾病11例,心血管疾病12例,恶性肿瘤9例,呼吸系统疾病12例,其他疾病6例;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平均年龄(66.72±17.28)岁,其中脑血管疾病10例,心血管疾病13例,恶性肿瘤12例,呼吸系统疾病10例,其他疾病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知晓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1.2方法。1.2.1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模式,护理人员掌握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病情进行日常常规护理和专科护理,建立生命体征监测工作,及时了解患者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由护士长或主管护师对护理工作进行不定时督查,及时发现问题和错误并指导改正。1.2.2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的基础上采取实时质控护理,具体操作如下:(1)建立完整的重症监护室实时质控管理体系,营造良好舒适的病房环境,从对患者的整个护理过程开展质量管理监控,提高整体护理质量。成立实时质控护理小组,护士长担任组长,小组成员包括主管护师和高级护师等,对小组成员进行专业培训和教育,全面评估护理人员的临床护理技能和执行情况,要求护理人员充分掌握各项急救措施和护理流程,包括对患者病情观察、基础护理、专科护理、护理并发症、健康教育、护理记录、急救物品等方面。(2)护理小组和护理人员对患者实行实时质控护理管理,实时掌握患者病情变化及生命体征,调查护理过程中发生的不良事件,并及时收取患者及家属的反馈意见,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并改进,每月召开会议对现有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总结经验。1.3观察指标。(1)实时质控护理小组依据《危重患者护理质量管理措施》对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进行评分,内容包括护理和健康知识的掌握、护理记录、病情变化、基础护理、专科护理等,各项满分均为100分,得分越高则护理质量越高。(2)通过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操作技能的熟识程度、健康知识讲授情况、着装仪态、服务态度等15个项目,各项分为不满意、满意、非常满意3个级别,至少在12项达到满意或非常满意则定义为满意,低于12项则定义为不满意。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频数与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Pearson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比较。观察组在知识掌握、护理记录、病情变化、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各项操作中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66%,高于对照组(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89,P=0.027)。

3讨论

因此,如何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改善危重症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5]。近年来,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实时质控护理模式可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有效改善危重症患者的预后,在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有重要意义[6]。实时质控护理注重护理质量,对质控组成员、护理人员及患者进行质量监控,将各个护理工作步骤紧密衔接,护理内容更全面细致,并且能够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护理风险,更符合重症监护室护理工作的需求[7]。实时质控护理模式中,通过建立规范系统的护理管理体系,制定科学的护理监控指标,提高护理人员的执行力[8],同时对危重症患者的整个护理过程进行高质量的护理干预,可有效地对护理过程中潜在风险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提高护理人员的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服务意识,在提高护理质量的同时,还得到患者和家属的高度认可,进一步提升护理满意度[9]。王小宁[10]的研究中,对危重症患者采用实时质控护理干预后,护理质量及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常规护理,表明实时质控护理模式可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提高操作技能,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唐玲梅等[11]的研究中,危重症患者实行实时质控护理管理后,可有效减少腹泻、便秘等危重症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实施实时质控护理模式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质量,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与既往研究一致。

监护室范文篇8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0年9月~2011年5月我科共298例患者采用转出交接核查表由NICU转出至神经外科普通病房(观察组)。选择2009年12月~2010年8月采用口头式交接转出患者共323例(对照组)。实验组中,男156例,女142例;平均年龄(49.98±16.66)岁,其中,颅内肿瘤120例,颅内血管性疾病13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47例。对照组中,男201例,女122例;平均年龄(49.25±15.74)岁,其中,颅内肿瘤114例,颅内血管性疾病15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制表原则

采用BAR沟通交接方式进行核查表的设计。SBAR方式最初用于军队管理,后发展用于医护之间、护士之间面对面的交接汇报。其中,S(situation)即表明自己的身份与单位、告知患者的一般信息(例如:姓名、床号、年龄等);B(background)即背景,也就是患者的基本病情,说明住院日期和诊断、病史、目前病情、症状和体征、最近的监测和检查数据;A(assessment)即评估,是对目前患者的资料做出专业评估;R(recommendation)即建议,沟通后续治疗和护理方向[2]。根据SBAR方式,核查表的内容包括7大项,分别为患者一般信息(姓名、年龄、原床号、迁至床号);基本病情(主诉、诊断、既往史、过敏史、神志瞳孔、生命体征、肢体活动、异常指标等);管道情况(各种引流管、胃管、气管插管或套管、导尿管等);皮肤情况;药物治疗;检查预约和病史文件。整张表格采用打“√”形式,均由交班者如实填写并签名。

1.2.2转出交接核查表的使用方法

医师下达转科医嘱后,由NICU护士(交班者)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逐项填写“患者转出交接核查表”,在相应符合的项目上打“√”并签名,经与神经外科普通病房护士(接班者)面对面交接全部内容,待核实无误后,在核查表上签名确认。

1.3评价方法。

1.3.1转出交接所消耗的时间

转出交接所耗时间是指从交班护士填写《患者转出交接核查表》开始,到接班护士经检查各项交班内容,确认无误签字后结束。针对转出交接表使用前后所耗时间进行比较。

1.3.2转出交接问题发生率

一位患者转出交接班过程,如未达到一次性成功,就属发生交接问题1例。

1.3.3患者的满意度

患者转至普通病房,交接结束后,由接班护士发放患者转出过程满意度调查表,患者或家属填写时只需打“√”,当场回收。

1.4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采用Mann-Whitneyu检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转出交接所消耗时间的比较(表1)

2.2两组患者转出交接时问题发生率的比较(表2)

2.3两组患者满意度的比较(表3)

3讨论

3.1规范转出交接流程

目前,在护士间进行患者信息交接的方式中,最普遍的是SBAR[3]。SBAR是一种标准化、结构化的沟通模式,其目的在于为医护人员提供即时、正确的信息,使医护人员对患者信息进行系统的传递而减少不必要的混乱,并进一步提升团队的效率[4]。我科根据SBAR方式设计制作的“患者转出交接核查表”,将转出交接流程更趋规范化、标准化。病人转运前,交班者须填写表格中规定项目,包括病人的生命体征、导管、用药、皮肤及病历资料等情况,这就迫使护士在转运病人前充分评估病情。转运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有效地处理各种危急情况。病人到达目的地后,交接双方医护人员共同安置病人,进行详细的床边交接班,交接双方认真核实各项内容无误后签署全名,完成交接流程。整个交接过程条理清晰、依据明确、记录简明扼要,每项服务操作都有章可循。规范的交接流程,也进一步明确了交接班双方的责任,最大限度地减少因交接不清而造成的责任推诿现象,真正体现“接班时发现的问题,由交班者负责;接班后发现的问题,由接班者负责”。

3.2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

ICU护士工作繁忙、节奏快,而患者由重症监护室迁往神经外科普通病房的转出过程,是护理工作的必要环节之一。因此,如何能安全快速的完成转出交接的过程,是优质护理的重要体现之一。在传统的交接过程中,61例问题的出现主要是患者病情交接不清晰,患者药物、物品、住院病史遗漏等问题,需要护士或家属再次往返,造成平均交接所需时间为25.69min,其中,患者皮肤情况、引流液量的计算、特殊用药等问题经常造成交接双方责任推诿,不仅造成护理质量下降,同时也给护患关系造成不良影响。在使用转出交接核查表后,通过规范交接内容及流程,交接过程节省时间近10min,并且交接时问题发生率降至5.70%。特别对一些在工作中计划性、条理性差的护士,核查表使交接过程中双方责任明确,交接内容清晰,将整个交接过程条理化和系统化,使交接工作一步到位,减少了不必要的重复。同时,核查表的填写简单快捷,从而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保证了患者安全。

监护室范文篇9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护理;危机管理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们物质生活条件的逐渐改善,人们维权意识观念逐渐增强,同时患者及家属对医院医疗护理和治疗水平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像之前合理的护理现象,而当今看来则可能被认为是侵权。随着新时期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医疗行业有着医疗结果难以预见和治疗风险大等特点,从而致实际护理难以满足患者与家属的要求,最终可能引发护患纠纷。此外,护理人员技术操作水平和服务质量也会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从而引发投诉,不利于重症监护室正常工作的开展。危机管理具有应急性和预防性及不确定性特点,因重症监护室护理管理过程中可面临各种危机要素,随时可能会出现突发情况,所以本次研究中实施危机管理,旨在预防护理风险,化解危机,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安全性,提高家属满意度。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8月~2017年11月期间于医院重症监护室治疗的90例患者进行研究,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本次入选者年龄>18岁或<80岁,本次入选对象患者家属均可正常配合医护人员工作与问卷调查。观察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32~74岁;对照组:男28例、女17例;年龄34~75岁;两组患者性别和年龄相比较(P>0.05)。1.2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完善就诊环境,加强护理抢救质量管理,积极配合抢救,准备抢救设备和仪器,安抚家属。严格按照护理部制定的压力管理方法应用气垫床预防压疮,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基础护理,如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等。观察组于对照组护理管理基础上实施危机管理,医院需对所有护理人员进行培训,规范其礼仪,引导和激励护理人员参与各种学术交流活动,以多样化方式来提升护理人员学历。安排护理人员参与各种护理操作技术的比赛,提升护理人员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成立危机管理小组,由护士长任组长,成员由重症监护室护士组成,护士长每周评价护理工作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和可能出现的危机进行讲解,并组织小组讨论制定护理对策。护理部每月组织护士长开会,引导护士长探讨危机隐患,及时发现护理中存在的危机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危重疑难患者可针对性进行管理,并探讨相应护理计划,加强预见性护理。对不可预见的危机管理实施精细化管理,将管理方式细化到最小单位,并选派质控员以实施全程监控和管理。加强与患者及家属间的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密切接触患者,积极与其交流,通过语言表达或肢体语言来与其沟通,给予其鼓励和安慰。对患者不理解或不满之处,护理人员首先要找出不满或不理解的原因,然后针对性进行解决;护理人员要清楚服务理念,规范服务语言和行为,认真做好护理服务工作;对出现的护理差错需及时向患者和家属道歉,以取得患者和家属谅解,化解危机。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完善护理危机预防对策。设立危机预防和处理小组,对可预见危机,小组需提前采取预防对策,避免危机发生;对不可预见危机可制定应变对策,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开展演习,提高护理人员应急能力。制定周密的危机预防计划,实施4级预防管理体系,护理人员报告给组长,组长再报告给科室主任,科室主任再汇报给护理部,护理部再汇报给分管领导。明确护理人员职责,实施奖惩制度,激发护理人员主动性和积极性。树立护理人员危机意识,通过讲座、培训等形式来提高护理人员法律和风险意识,组织护理人员参与各种护理案件的分析和研讨,强化护理人员危机管理意识,提高其风险防范意识。建立健全各种制度,如危机管理登记制度、管理纠纷病例制度、护理管理差错事故制度、护理投诉制度及护理安全管理制度、护理管理质量监控制度等。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护理期间发生的不良事件和投诉率,采用医院自制问卷调查表调查两组患者家属对护理管理的满意度,问卷调查表由医院自行设计,并经专家讨论后完成,满意度调查表发放给患者家属,以无记名方式进行打钩,对不识字者,由调查员讲解,患者家属口述,调查员代为填写,满分100分,其中满意:>80分,一般:60~80分,不满意:<60分,满意度=(满意+一般)/总例数×100.0%。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22.0%(1/45),明显低于对照组15.56%(7/45)(P<0.05);观察组投诉率4.44%(2/45),明显低于对照组2.00%(9/45)差异显著(P<0.05)。(2)观察组患者家属对护理管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重症监护室收治患者病情较为严重,且病情存在较多未知成分,从而给护理工作带来极大困难,一旦出现护理不当则就极易引发护患纠纷,影响护理工作的开展,给医院造成经济损失。以往重症监护室护理主要以配合医生抢救患者生命为主,然随着人们对护理要求的提高和医院收治患者数量增多及护理人员更新等,从而致护理过程中存在各项潜在性危机,引发护患纠纷。所以加强重症监护室护理危机管理对降低护患纠纷十分关键。实施危机管理的主导是预防,将各种突发情况扼杀于危机事件萌芽时期,降低各种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减少医院损失。实施危机管理可有效处理危机出现前兆和发生及持续、恢复过程,化解护理过程中的各种危机,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家属满意度。

本次医院通过加强对护理的培训来提高护理人员危机意识和实际操作水平,提高护理管理质量,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减少投诉率。通过成立危机管理小组,明确小组成员责任,实施严格奖惩制度,激发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心和积极性,有助于护理人员及时发现危机,并加以处理,避免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建立健全危机管理制度,让护理管理工作做到有章可循,做到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保障患者安全性,减少投诉率,提高患者家属满意度。通过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以实现对危机的有效识别和跟踪,要求护理人员及时发现护理过程中各项护理危机,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制定严格的危机预防和处理小组,通过严格程序可避免危机发现,如发现危机则由小组成员及时处理,并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使护理管理工作做到具体性和可行性及长期性,做到真正预防危机。实施危机管理通过加强对患者、护理人员的管理,及时与患者交流、沟通,让患者更好地配合护理人员工作;同时通过及时与家属沟通,缓解家属不良情绪,有助于取得家属谅解,避免护患矛盾发生。

参考文献

[1]林月娟,谢丽琴,陈幼荫,等.4R危机管理理论在ICU患者皮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11):1319-1322.

[2]何悦,陈京立,郭羽,等.应用危机管理理论防控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理纠纷的探讨[J].中国护理管理,2014,14(13):73-75.

[3]朱正安,王爱民,孙厦厦,等.家属参与式危机管理预防ICU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效果探讨[J].护理学杂志,2017,32(5):32-34.

[4]余爱云.4R危机管理在ICU压疮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19):110-111.

监护室范文篇10

【关键词】心脏重症患者;4M1E;精细化管理;要素模式

伴随人类健康疾病谱和生活方式的日益改变,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仍呈持续增高趋势。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数据显示,目前心血管病死亡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首位,农村为46.66%,城市为43.81%[1]。心血管重症疾病因其突发性高、危害性大、死亡率高等特征[2-4],不仅严重威胁患者生命[5-7],加重患者经济负担,已成为世界各国亟待解决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4M1E精细化要素管理主要从5个方面对已出现或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识别主要原因,并及时采取相应针对性措施,减小不良差错的发生。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4M1E精细化要素管理在心脏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以期降低心脏重症患者管理过程中的医疗护理风险发生率,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山西省某三级甲等医院接受诊疗的心脏重症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2021年4月至2021年8月)和干预组(2021年9月至2022年1月)各36例。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16例;年龄32岁~87岁,平均(61.74±6.32)岁;心力衰竭患者12例,心肌梗死为14例,其他心血管疾病7例。干预组男性18例,女性15例;年龄26岁~83岁,平均(58.44±5.89)岁;心力衰竭患者15例,心肌梗死为10例,其他心血管疾病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符合心血管内科重症诊断标准,对本研究知情并同意者。排除标准:合并其他恶性疾病患者,具有认知精神障碍患者。

1.2方法

运用头脑风暴法对2021年4月~2022年1月就诊的心脏重症患者进行分析,围绕人、机、料、法、环5个要素实施讨论。按照二八法则,对所有的影响因素进行汇总整合。具体影响因素如下:(1)缺乏有效的专科人员弹性排班衔接,未能依据患者病情变化动态调整划分患者护理等级;(2)各临床科室之间缺乏团队意识和集体协调;(3)心脏急危重症患者救治流程落实欠缺,标准流程不完善;(4)人员及设备准备不充分。针对以上因素,从“人、机、料、法、环”5个方面,对心血管危重患者的急救流程、护理调配、人员安排、仪器配置、就诊宣教等提出改进措施。1.2.1干预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责任制护理模式,共分为3个责任护理小组,在各组长指导下负责患者的病情观察、基础护理、用药治疗和健康宣教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基于4M1E的精细化要素管理。具体如下。1.2.1.1人。(1)充分授权,弹性排班。①对护士实施组长负责制,划分为5个护理小组,每组5人,按照层级排序以N3级护士担任组长,由组长依据组中成员综合能力及病区患者实际病情分配患者,确保能级对应。②护士助理实施带班制,两班倒不设立夜班,由带班者分配区域,进行动态人力调整。(2)工作量化,赏罚分明。采取护理部下发的护士/护士助理岗位绩效考核方案与科室内护士/护士助理分层奖金系数相结合的绩效激励机制。(3)教学规范,培训同质。病区设立专职教学督导岗位,制定专科专技小组学习计划并监督实施,积极发展骨干力量,强化病区多元学习模式。1.2.1.2机。(1)设立CCU仪器管理小组,责任到人,严格落实仪器设备安全管理指引制度,确保心脏急危重症患者急救设备(例如除颤仪、主动脉球囊反搏仪、临时起搏器、ECMO等)处于完好备用状态。(2)定期规范进行仪器维护与保养,并在《仪器维护保养登记本》上登记。(3)提高检验效率,为科室配备床边生化快速检测仪,由护士在床边抽血即可迅速进入化验流程,使抢救中患者肌钙蛋白等重要临床专科指标获取时间大幅度缩短。1.2.1.3料。(1)监护室及导管室内急救药、手术器械、精细仪器设备等用物充足,并根据耗材种类、型号、有效期等特征分设专柜存放,定期专人负责盘点并补充用物。(2)将急诊物品集束化管理,接班护士每日负责将急救仪器、急救药品处于完好备用状态,一旦启动介入导管室的同时确保救治工作同步进行。(3)抢救车内备有常用心血管患者术前抗凝药物,确诊后可予患者口服术前用药。1.2.1.4法。心血管危重症患者病情重,变化快,能否及时、规范处置高危患者,切实缩短救治流程,方法是决定抢救成功与否的关键。(1)心血管危重症患者入院后第一时间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给予多功能心电监护及持续吸氧治疗,及时迅速明确患者相关疾病史,迅速确定患者疾病类型,根据患者疾病类型给予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2)制订心血管危重症患者急救时间管理制度,争取患者进入病区后,即刻出心电图诊断结果,床旁肌钙蛋白检测时间缩短至20分钟;患者进入导管室后,工作于15分钟内完善,有效缩短患者救治时间。(3)密切监测患者心脏功能相关生理指标动态变化,及时给予患者急诊术前准备[8-9]。其次,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防止发生误吸。(4)当患者出现急性左心衰时,要严防坠床、压疮等并发症发生。(5)针对心血管危重症患者因疾病产生的较大心理压力[10],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对其实施针对性心理支持。1.2.1.3环。贯彻7S文化建设,以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节约为基本原则,对心脏重症患者实施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化诊疗,保障其救治效率。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抢救时间、救治成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2.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抢救时间对比干预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抢救时间(26.84±6.31)对比,干预组患者抢救时间(19.62±4.27)明显较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2两组患者救治成功率对比干预组患者救治成功率91.25%与对照组救治成功率79.64%相比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3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干预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2.7%,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1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4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为97.22%,高于对照组患者91.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