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1 14:41:31

加大范文篇1

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构建新型农技推广组织网络进一步加大农技推广力度的通知》(浙政办发〔2008〕16号)精神,为进一步整合全市农技推广资源,建立健全农技推广组织体系,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经市政府同意,现就抓好新型农技推广组织网络建设工作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

按照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深入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市”战略,以市校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实验示范区为契机,以增强农技推广能力为核心,借助**大学科技优势,通过机制创新,优化整合现有农技推广、科研、教学等资源,集聚农、科、教、企等各方力量,建立健全以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为骨干、科研教育机构和社会化农技服务组织为补充、乡镇责任农技员为基础、与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紧密结合的新型农技推广组织网络,全面实施责任农技推广制度,促进农技推广有序有效开展,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二、建立健全县级以上新型农技推广组织网络

(一)建立市级新型农业技术推广组织

1.设立**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整合市级农业、牧业、渔业、林业以及水利、农机等部门的科研、教学、农技推广资源,在**大学**市南太湖现代农业科技推广中心的基础上,对组织架构、工作职能和管理等方面进行调整,强化议事协调功能,建立**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以下简称农技推广中心,不占编制)。

2.设立**市农业技术推广分中心(以下简称市农技推广分中心,为协调议事机构,不占编)。市农技推广中心下设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林业、水利、农业机械、农业生态等7个市农技推广分中心。

3.设立专家组。市农技推广分中心下设粮油、蔬菜、蚕桑、茶果、畜禽、水产、竹木、花卉苗木、农机、水利、植保和农业生态专家组,其他产业或专业根据需要设立。专家组由**大学和本地各1名首席专家和若干名专家组成。专家组成员由相关的推广、科研、教学单位的专家组成。**大学首席专家由学校选推,市农技推广中心聘任;本地首席专家由相关主管部门选聘。

(二)建立县(区)级新型农业技术推广组织

在全面落实责任农技推广制度的基础上,设立县(区)级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分中心(以下简称县区农技推广中心、分中心,为议事协调机构,不占编),并根据当地农业主导产业发展需要,分设若干个技术指导组,建立健全首席农技推广专家和农技指导员队伍。

三、明确县(区)级以上新型农技推广组织职责

(一)市农技推广中心。统筹市级农技推广资源,研究制定全市农技推广中长期规划和农技人员培训计划;加强农技推广队伍建设,落实农技推广责任,组织开展年度考核、绩效评价等工作;协调、指导市农技推广分中心和县区、乡镇农技推广中心开展农技推广工作。

(二)市农技推广分中心。负责本领域的农技推广工作,拟定农技推广中长期规划及年度计划,提出本领域重大农业科研项目建议意见、年度推广目标计划、农技推广项目申报立项等建议;确定本领域的主导品种、主推技术;落实农技推广任务,组织开展项目考核与绩效评价;承担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更新培训任务;组织、协调专家组工作;向科研单位反馈科技需求信息。

(三)市专家组。具体负责本产业的技术指导工作,提出农技推广中长期规划及年度计划和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的建议意见。制订、执行本产业或专业年度农技推广计划;组织协调各实施单位开展农技推广活动;及时向市农技推广分中心提供生产中的科技需求信息;指导县区、乡镇农技中心开展农技推广工作。

(四)县(区)农技中心、分中心。组织本县(区)农技推广工作;落实省、市级农技推广中心下达的推广任务,组织实施省级农技推广项目;组织开展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推荐、推广本县(区)的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及时反馈科技需求信息;指导乡镇、村开展农技推广工作等。

四、组织实施农技推广项目

(一)建立农技推广专项

在省设立农技推广项目的基础上,市从今年起安排农技推广专项。各县(区)也要建立农技推广专项计划,重点支持基层责任农技推广员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新设施特别是生产上急需的“短、平、快”先进适用技术的引进、示范、推广活动。

(二)制订项目指南,组织项目申报

1.制订项目指南。市农技推广中心根据农业发展规划,研究制定农技推广中长期规划;市农技推广各分中心提出年度农技推广重点、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经市农技推广中心协调,结合省有关要求下达项目立项指南。

2.组织项目申报。根据省农技推广项目管理要求,组织基层农技推广单位和乡镇责任农技员申报项目。制定市农技推广专项管理办法,并与省级项目作配套。

(三)指导项目实施,开展绩效评价

1.项目实施。项目实行主持人负责制。项目承担单位应为项目主持人提供必要条件,认真执行项目计划任务书,规范管理和使用农技推广项目经费。

2.绩效评价。项目完成后,采取农民评价、专家评价、现场抽查、网上公示相结合的方式,由县(区)农技推广分中心组织开展绩效考评。市农技推广中心、分中心配合省农技推广中心、分中心做好督查抽查工作。

加大范文篇2

为进一步加强出租汽车客运市场监管,维护出租汽车行业良好的运营环境,保障经营者合法权益和广大人民群众出行安全,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经市政府研究,现就进一步加大对非法营运“黑车”整治力度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统一思想,进一步提高对整治非法营运“黑车”重要性的认识

非法营运“黑车”现象的存在,既挤占了合法营运市场,扰乱我市正常的营运秩序,还滋生大量治安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市城市形象、社会稳定、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尽管我市交通行业主管部门积极会同公安等部门加强了对非法营运“黑车”的查禁工作,处罚了一批“黑车”车主,查扣了一批非法营运车辆,但非法营运“黑车”仍屡禁不止,城区重点地段、公复场所、旅客集散地等一些地区“黑车”非法营运的猖獗势头尚未得到有效遏止。进一步加大对非法营运“黑车”的整治力度,既是规范全市道路营运市场、强化社会管理的现实需要,也是服务保障民生、维护广大群众利益的重要举措,更是维护城市形象、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各地、各部门特别是交通、公安等部门要从服务保障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维护市场公平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大对非法营运“黑车”整治力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最大的决心和信心,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采取各种切实有效措施,确保顺利实现整治工作的目标。

二、进一步明确非法营运“黑车”整治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工作重点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堵疏结合、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依法监管”的原则,按照“查处常态化、力量联合化、执法刚性化、机制长效化、舆论导向化”的“五化”要求,全面清理整治非法营运“黑车”,加大打击力度,维护出租汽车客运市场秩序和社会稳定,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健康持续稳定发展。

(二)总体目标。一是全面整治非法营运车辆,使非法营运猖獗“黑车”势头得到明显遏制,路口违停候客、流动拉客、抢客等现象基本杜绝;二是建立和健全由政府相关部门联动打击“黑车”的执法队伍和工作长效机制,使道路交通环境和出租汽车客运市场秩序明显好转。

(三)工作重点。一是重点查处非法营运“黑车”,特别是未经许可从事出租客运的小型客运车辆;二是重点治理车站、宾馆、饭店、医院、娱乐场所、住宅小区、外来人口聚集区等地段非法营运“黑车”集中区域以及重点区域内车辆乱停乱放等行为。

三、围绕“五化”要求,切实加大对非法营运“黑车”整治力度

(一)坚持常抓不懈,加强日常监管。交通运管部门要抽调精干力量,组建一支“快速反应、打击有力”的专职查处队伍,采取定点与流动、定时与随机、明查与暗访、分片与集中相结合的多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加大现场查处打击力度,切实保持对非法营运“黑车”整治的高压态势。探索科学先进的管理办法,逐步建立完善非法营运黑车重点地段的电子监控网络,对非法营运活动实行全天候24小时实时监控。公布举报电话96520,24小时接听群众举报信息。

(二)坚持联合执法,增强执法效能。从公安、城管执法等相关职能部门抽调精干人员充实到非法营运“黑车”专项整治队伍。公安部门要多警种参与,对非法营运“黑车”违反道路交通法规及非法营运黑恶势力、阻碍执法人员依法执行公务和发生暴力抗法等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城管部门要积极配合,对在人行道违停等扰乱环境秩序的非法营运“黑车”加大处罚力度。

(三)坚持依法行政,规范执法行为。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切实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廉洁执法。各部门要用足、用活运用现有的法律法规,履行执法职能,做到程序合法、证据充分、裁量合理,增强责任意识。同时,严格工作纪律,坚决杜绝办理人情案。

(四)坚持标本兼治,完善长效机制。在巩固整治成果的同时,建立完善政府统一领导,部门联合执法,重点地段有关单位、出租车协会和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形成群策群力、齐抓共管的整治非法营运“黑车”的协作网络,落实重点地段有关单位的协管责任。建立“黑名单”制度,将被查处非法营运“黑车”的行政处罚结果通过媒体公开曝光,对屡犯者加大处罚力度。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通报情况,研究举措,形成整治合力。建立举报奖励制度和义务监督员队伍,对积极提供线索、协助查破非法营运“黑车”案件的群众和出租车司机给予奖励。

(五)坚持舆论引导,营造良好氛围。加大对整治活动的宣传力度,广泛宣传相关法律法规,讲清政策界限,讲明从事非法营运的危害,震慑教育非法营运者。同时,通过宣传教育,引导广大人民群众自觉抵制非法运营“黑车”、举报非法运营“黑车”、不坐非法运营“黑车”。

加大范文篇3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农民的收入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但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中国的城乡二元结构也越来越明显,越来越严重。农民的收入与城镇居民的收入也越来越大。从我国农民收入现状,比较中国城市和农村的财政支出以及我国和发达国家的支农支出,最后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农村农民;财政支出;现状;分析

一、中国农村以及农民收入现状

中国农民的数量大、底子薄。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农民的收入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但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中国的城乡二元结构也越来越明显,越来越严重。农民的收入与城镇居民的收入也越来越大。

九亿农民和其余五亿城市居民的贫富差距越拉越大,这无疑不仅仅是一个严重的经济问题。按照边际效用递减的原则来看,就现在而言,相同数目的财政支出,政府投入到农村所获得的福利,满意度及社会效益很可能比投入到城市多很多。

二、中国的公共财政的支出状况

中国目前处在中低收入的国家的阶段,需求的无限性和财政收入的有限性之间存在矛盾,中国政府对财政这种经济资源的使用的取舍十分艰难。目前的中国,财政支出总是偏好城市,并且一直以来未得到很大的改善。

我国的财政收入的增长却主要用于公务人员的新增工资分配和投资城市建设,包括用于消除城市贫困现象,使城市得到较大的发展。这时财政分配仍然严重的向城市倾斜。显然,上述财政支出状况不仅造成了城乡居民严重的不公平,而且在一方面上促进了城乡二元化结构,加大了居民的收入差距,不利于实现全面小康的宏伟目标。

三、与发达国家的比较以及对我国的启示

我国与美国农业自然资源相当,现在我国也是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绝大多数,怎样能像美国一样实现成功的转变呢?以下不妨从从财政支农方面探讨一下美国的发展以及对我国的启示。

1.美国实行对农业农民的各种优惠政策和农业补贴制度。美国对农业实行关税保护以及各种增值税和所得税的优惠政策。在生产、限产和各种农业设施上给予农民的补贴有的甚至超过了自身种植的收入。这些都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给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

2.美国极其重视对农业科研的进行。目前美国政府已经建立起来了以农干部为主干的、融教科产三位一体的“农业科学、教育和推广体系”。我国在农业的科技发展和推广上有极大的欠缺。

3.美国的社会福利普遍比较高,在农村也不例外。而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显然还没有覆盖到农村来,在这一方面的差距是不言而喻的。

四、一些建议和解决的方案

经过以上的分析和讨论,对于中国财政对农村和农民的支出,笔者提出以下的建议:

1.提高对农村农业的重视,加大对农村农业的支出。

我国面对如此庞大的农业体系很农村人口,农业和农村问题是十分严重的经济、政治和社会问题,三农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当前从总体俩说,财政对农村农业的投入有巨大的不足,尤其是财政在农村和城市的分配上存在巨大的不公平。

2.加大对农业教育科研投入,加强科研推广

中国现行的科研教育经费存在明显欠缺的问题。在美国超过一半的科研投资是企业进行的,联邦政府和州政府仅占了不到47%。而我国中国对农业科研大多是政府独自承担。但是中国政府的财力不足,显然造成了农业科研的巨大资金缺口。所以中国可以结合企业进行有限度的一对一的科研,使得资金收集渠道畅通。

3.建立和完善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

就目前而言,我国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建成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但是我们要一步一步建立起来。这无疑对我国经济社会的稳定运行有巨大的好处。所以,部级应该在这个方面提高重视程度,并且加大投入。

加大范文篇4

关键词:海外投资;国家战略;协调;缺失

我国企业海外投资始于1979年,随着国家“走出去”战略的不断推进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

演进,尤其在最近两年,我国企业在海外进行较大规模的投资更是高潮不断。当前,无论从开拓市场空间、优化产业结构、获取经济资源、争取技术来源,还是突破贸易保护壁垒、培育中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跨国公司等方面来考虑,“走出去”都是一种必然选择,也是中国对外开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的重要标志。在这一点上,国家的“走出去”战略与企业的

“走出去”战略具有一致性。

一、海外投资的战略意义

1.在更加市场化、更加开放、更加相互依存的世界,国家必须考虑,通过具有宏观影响力和国家长远发展战略意义的对外投资,提高国家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在国际资源分配中争取一个更加有利的形势并改善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关系。

2.在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对外贸易依存度超过70%的情况下,国家必须考虑通过提高引进外资质量和扩大对外投资两个轮子,主动地在更广阔的空间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资源配置。在保持制造业优势的同时,向产业链高附加值环节迈进,提升中国在国际分工中扮演的角色。

3.无论从中国为全球制造产品,还是自身工业化、现代化的需要,都必须考虑如何通过对外投资主动地从全球获取资金、技术、市场、战略资源。

4.在外资企业大举进入中国、分享中国市场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必须考虑新的发展空间。在外资企业走进来的同时,中国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将是一种必然的现实。

5.在跨国公司利用自己实力、重组中国优势的同时,中国有实力的企业也应利用跨国公司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以自己的比较优势重组他国产业和企业,主动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以获得市场份额和技术开发能力。在这过程中,壮大自己,培育与经济大国相匹配的跨国公司。

但是与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去”相伴随的是,很多的企业海外投资的决策中忽视了国家战略,作为“走出去”战略的制定以及实施者,国家在我国企业海外扩张的过程中,其战略协调的工作也尚有待改进的地方。

二、我国企业海外扩张的战略协调缺失问题

1.经营中忽视国家战略。

随着企业的公民意识的增强,现在普遍认为企业除了是一个盈利性的组织之外,其还是一个国家的企业公民。企业是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体系中的一个环节。尤其是在我国倡导建立“和谐社会”的这样一个大环境中,企业的经营目标除了利润之外,还应该有社会责任。在海外扩张的过程中,企业除了考虑企业自身的利益之外,还应考虑国家的宏观战略。尤其是在一些资源性的项目投资中,比如投资海外的石油公司或者油田项目,往往会关系到国家的能源战略,此时,企业应将国家利益和公司利益加以综合考虑,而不仅仅是考虑公司的利益。尤其是很多参与海外扩张的国有企业,贯彻和执行国家的宏观战略是其理所应当的责任。而众多“走出去”的企业,其投资目标明显忽视了国家战略利益。仍以中国石油公司的海外投资为例,研究显示:在通过中国海外资产获取的石油中,约2/3被以现货价格卖到全球市场而不是运回中国,因为在国内,这些公司不得不以补贴价格出售石油。在苏丹,中国公司有时卖给日本的石油产品比运回中国的要多得多。这明显与国家谋求在全球获取石油资产的战略背道而驰。

2.并购投资中恶性竞价。

市场经济中,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可避免,价格竞争又是其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作为海外投资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并购由于具备其他投资方式不可比拟的优点受到很多谋求海外扩张的中国企业的青睐。在海外并购的很多案例中,经常会看见中国公司的影子,而且会出现多家中国公司,公司之间相互竞价,最终抬高的是并购价格。并购中的企业相互竞价固然不可避免,但是如果考虑整个国家的战略进行适当的协调,那么有些恶性竞价的行为应该是可以避免的。实质上,我国公司在海外并购中相互竞价的行为可能更多的是考虑的公司的利益,而不是整个国家的发展战略,而竞价的结果往往导致并购成本高企,即使并购成功,高昂的并购成本也使得并购收益大大降低。在海外并购中恶性竞争的还有很多国企,尤其是银行业和石油行业。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与新加坡的淡马锡控股有限公司接洽,讨论购买其在标准渣打银行的股份。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在苏丹一个管道项目上互相竞争,虽然政府试图阻止在石油资产上出现进一步投标战。

3.国家对国企的海外投资缺乏控制力度。

“走出去”战略的提出吹响了我国企业进军海外的号角,但是在越来越多的企业跨出国门的同时,怎么样引导和规制这些企业在海外投资市场上的行为,应该是战略提出者同时要考虑得问题。目前重大协议虽然仍需要得到国务院批准,但公司都有自己特定的动机和战略。交易更可能是为了利润、影响力和技能,而不是为了对外政策目标。纽约荣中战略咨询的创始人荣大聂说:“外部观察人士往往认为中国企业界是运转顺利、密切协调和坚如磐石的公司群体,但事实完全相反。”达成的协议是“大杂烩,动机各不相同”。而且,目前我国还没有成文的专门规范企业海外投资方面的法律,仅仅在国务院和各部委的规章里面散见有关的一些规定。缺乏系统的法律规定也是导致企业海外并购缺乏控制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至今尚未出台一部较完善的对外投资法,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对外投资法律体系,致使管理中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的现象频频出现,导致了跨国投资一定程度上的混乱无序,大大束缚了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国有资产流失。

在海外投资大军中,经常可以看见国有企业的身影。一般而言,国有企业从规模、资金以及国家的政策扶持方面,都具有民营企业不可比拟的优势,因此,“走出去”的很多企业都是国有企业,由于前面分析过的恶性竞价、战略失控等因素的存在,可能导致的情况就是国有资产在海外扩张的过程中流失。而且,很多的国企海外扩张的过程中,投入的都是优良的资产,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海外投资相比,我国海外投资中国有资产比重大,加之财务制度、经营管理的不规范,造成了海外企业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据估计,我国目前约有一半左右的海外企业是零利润或亏损,尤其是以国有资产为资本在境外的实业投资成少败多。此外,我国的资本外逃现象大量存在。

综合而言,到目前为止,中国尚无对外直接投资的整体战略和行业规划,也没有明确的产业政策和行业导向。由于对境外投资缺乏统一的导向、协调,各部门各地区之间以及企业之间各自为政,对外投资随意性大,造成海外重复投资,恶性竞争,严重影响中国境外投资的整体效益。无论是资源开发类项目,还是加工贸易类项目,都曾出现过有的企业谈了数年的项目,被后去的国内同行企业以接受更为苛刻条件为代价而抢走的情形。虽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项目的选择是企业自己的事情,但如果在同一目标市场上出现恶性竞争,则政府的引导、协调仍是十分必要的。

三、我国企业海外扩张的战略协调缺失原因

1.所有制缺位。

在我国目前企业组织制度框架下,跨国并购活动的主体主要有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乡镇企业,其中国有企业是最基础、最重要的跨国并购活动主体。但现实中这三种主体在推动跨国并购活动方面都力不从心,造成并购主体缺位。

企业产权边界明晰化是企业海外并购顺利实现的基本前提。产权归谁所有,谁就可以凭借产权取得利益。被并购企业法人地位的丧失,也就意味着财产所有权的转让。这样,企业海外并购行为,必须是所有者意志的反映。但在我国的情况是,国有企业的所有权理论上是全民所有,实际上则属于主管部门所有,企业只是作为经营者。因而,国有企业的产权是模糊的;集体企业的产权,也并非企业生产经营者所有,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也带有“准全民”的性质。虽然我国进行的改革要求建立产权清晰的现代企业制度,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又更为复杂,有的企业行政隶属关系几次变更,有的合并、分立,由全民变集体,或者由集体变全民等等。所有这些都造成并购主体的不规范性,从而影响了企业海外并购的积极性。

2.企业资本实力的增强,摆脱了对国家财政的依赖。

国有企业往往由于其规模巨大而成为海外投资市场上的主角。在计划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早期,国有企业对国家财政的依赖还比较大,需要国家财政为企业“输血”,此时,企业的很多决策因为受“财政依赖”的制约而受到国家一定程度的约束,如果企业实施海外投资,巨额的投资资金的来源必然需要国家的财政支持,从而国家可以通过财政资金控制企业的海外投资行为。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证券市场的建立和发展,使得相当多的国有企业摆脱了以往“靠财政”吃饭的局面。众多的国有企业借助于证券市场来筹集企业的发展资金,使得企业摆脱了以往对国家财政支持的过多依赖,企业在财务决策上拥有了更多的自主权。表现在海外投资上,企业可能更多地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而不是国家整体战略的考虑来实施并购。

3.政府对海外直接投资缺乏统一的宏观管理和规划布局。

我国海外企业虽已达到6000多家,散布于世界13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政府对海外投资缺乏成熟的政策导向机制,又未制定完善的对外投资法规。我国的海外直接投资大多是根据各种渠道的非系统化信息进行的,致使海外企业在产业结构和地区结构的分布上不尽合理,充满着无序性和随机性。

我国没有一个统一有效的对外直接投资宏观协调管理机构,海外直接投资由财政部、商务部、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国银行及中央各部门、各地方政府负责管理,各管一段、各管一块、一事一议、多头管理。这种多元化、分散化的管理体制,造成了办事效率低下和各类管理资源的浪费。

我国在海外投资的总体战略方面缺乏统筹规划,国家没有根据我国对外经贸所处的历史阶段和我国经济技术特点,明确现阶段海外投资的总体指导思想,包括海外投资的方向、重点、规模以及战略等;也没有根据现行产业政策和多元化外贸战略,制订与之相适应的海外投资的行业导向和国别导向;没有形成一整套的政策体系对跨国投资加以引导、协调和进行统筹安排;在信息、保障等方面的服务措施也大大滞后。由于指导思想和政策导向都不明确,国家也就不能运用经济手段和政策手段有效地引导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活动。

四、结语

我国海外投资的战略协调缺失的问题是一个系统的问题,既涉及到企业的所有制缺位等基本经济制度因素,也有国家的宏观管理等上层建筑构建的问题。问题的解决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刻不容缓。战略协调的缺失削弱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扩张的竞争力,加大了竞争过程中的内耗。在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如果“走出去”的不是一个团队,而是各自为政,那么面对全球超大型的竞争对手,我国企业的机会十分有限,对企业、对国家来说都十分不利。

参考文献:

[1]杰夫•戴尔&森迪普•塔克,寻找启发:中国公司在海外扩张,原载英国《金融时报》2007年12月4日,转载于参考消息,2007-12-5第16版

[2]吕莹,我国海外直接投资风险分析及防范,消费导刊,2007.(7)

[3]谭介辉,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中共中央党校博士论文,2003.(5)

加大范文篇5

**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强化安全意识,加大管理监督力度”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全面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

去年6月下旬—8月底,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70天的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查处整改了一大批安全隐患,政府监管和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今年,在借鉴去年经验的基础上,经区政府研究,决定从4月28日全区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开始至6月30日,利用2个月的时间,在全区范围内再次集中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全面排查治理隐患。对此,区政府成立了由区长任组长,所有副区长任副组长,区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区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20个执法检查组、6个督导组,按照生产经营单位自查自纠、乡镇街道和系统部门全面检查、区政府有关部门执法检查、区政府督导组督导检查四个层面,在所有行业和领域同时、全面地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同时,在全区开展密码有奖举报活动,对未经安全许可而擅自生产经营的企业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管理制度的企业单位,鼓励群众用密码方式举报,经查证属实的,对第一举报人给予一次性500元—2000元不等奖励。对发现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一律执行顶格处罚;不能保证安全生产的,坚决实施停产停业整顿或停止建设施工;该关闭的,立即配套停止供电、供水、供气等措施,依法实施关闭。我区抽调了专门人员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坚持每天一调度、每周一通报,全力协调、调度大检查活动开展情况。

二、坚持科学指导,促进安全生产工作健康发展

一是积极引进专家参与。为解决企业缺专家、缺技术的问题,我们充分发挥齐鲁石化人才优势和安全评价咨询机构专家优势,通过公开竞争、面试测评、实践检验的方式,初步筛选了50名专家,由区财政拨款建立起安全专家库,免费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提供教育培训师资力量,努力解决企业安全生产不会管的问题,将人为不安全因素和“三违”现象减少到最低。

二是积极推进安全标准化建设。制定了详细的方案和鼓励措施,经考核认定为安全标准化的企业,风险抵押金可按规定存储标准分别下浮20%、15%、10%核定。严格标准和程序,积极为企业提供相关政策和技术服务,引导企业开展达标创建活动,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目前,全区有36家企业通过二级安全标准化达标,201家通过三级安全标准化达标。

三是积极推进自动化控制技术改造。研究出台了《**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区危化品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鼓励、引导危化品生产、储存、使用企业进行自动化控制技术改造。制定了《**区危险化学品企业自动化技术改造实施方案》,明确了总体目标、范围、重点、完成时限和工作要求,并以此规范、指导远程自动化控制技术改造的组织实施。工作中,积极帮助企业研究技改方案,审查施工图,编制试车方案,提供技术指导,组织专业培训,大大增强了企业自动化改造的科学性和自觉性。截至目前,52家危险化学品企业已改造完成并运行,12家正在改造,19家已通过专家方案审查待实施。从实现远程自动化控制企业的运行实际看,各项工艺参数更加稳定,产品质量稳步提高,能够有力促进企业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三、完善机制,切实把安全生产监管任务落到实处

一是强化规范执法。先后制定下发了《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制度》、《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督促安监人员既要热情服务、严格执法,又要公平、公正、公开,做到让企业口服、心服,从而积极主动地加强自身安全建设。实行了廉洁从政承诺制,有效杜绝了乱摊派、乱罚款、乱收费等现象的发生,树立了基层安监队伍的良好形象。

二是强化绩效考核。制定下发了《**区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标准》等文件,对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安全生产工作作出了纲领性要求。每年年初,都将安监工作目标进行细化、量化,与全区14处乡镇街道、24个职能部门签订责任书,各乡镇街道、职能部门与所管辖企业、村居也逐项分解控制指标,逐级落实工作责任,将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纳入年度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制进行考核,实行一票否决,由区监察、人事、安监等部门联合进行检查考核,为整体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是强化了长效管理。根据安全生产工作长期性、艰巨性的特点,修订完善了《关于印发**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及**区安全生产行政责任追究办法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各级各部门的安全生产监管职责。制定了《**区生产安全事故“说清楚”制度》,要求生产事故发生单位、生产事故发生地的乡镇政府(街道办)以及相关职能部门,就事故的发生和处理等内容公开向区政府做检查汇报,分析事故原因,总结事故教训,促进了生产安全事故查处“四不放过”(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的落实。出台了《关于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实施意见》,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年度内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根据事故等级的大小,分别给予行政处罚、全区通报、停业整顿,直至“一票否决”,对一次或累计发生死亡2人或者重伤6人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的,主要负责人及相关责任人三年内不得作为评比劳动模范、优秀企业家等候选人,并取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选资格。实行了生产安全责任事故“黑名单”制度,“黑名单”抄送区政府有关部门、区人行及区内所有金融单位,并在区政务信息网、电视台及电台进行曝光,这些单位只有连续三年不发生事故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退出“黑名单”。截至目前,全区有4家企业、3个乡镇政府(街道办)、2个部门在全区性大会上进行了“说清楚”。这些创新措施的制定和实施,进一步落实了政府安全生产监管主体责任和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推动全区安全生产监管工作走上了长效化、规范化管理的轨道。

四、突出抓好对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监管

夏季是重点行业事故的易发多发期,今年结合省市“打非、治违、抓责任”工作部署,深入开展专项执法和重点执法活动,确保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1、危险化学品:针对夏季高温特点,重点加强对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化学品的安全监管,确保不发生爆炸、火灾和中毒事故。2、煤矿:重点对违规采掘作业、瓦斯事故隐患、煤尘爆炸事故隐患进行治理,确保矿井通风设施、防尘、供水等生产系统的安全可靠。3、非煤矿山:重点治理矿井的提升系统、通风系统、排水系统和机电系统安全隐患,以及违规开采、违章爆破,督促露天矿山实行自上而下分台阶开采,推广应用中深孔爆破技术。4、道路交通:重点做好驾驶员的防高温、防疲劳和防洪水等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提高驾驶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生产操作技能。5、建筑施工:重点对施工现场、人员培训、起重机械设备管理情况进行检查,杜绝坍塌、高处坠落和起重机械事故的发生,同时加强对施工人员住房的安全管理,严防发生火灾和爆炸事故。6、人员密集场所:以宾馆、饭店、商场等人员密集场所、九小场所等为整治重点,及时消除火灾事故隐患,确保疏散通道、疏散楼梯、安全出口畅通和消防设施完好有效。

五、深入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大力提高广大群众的安全素质

一方面,认真组织开展六月份的“安全生产月”活动,重点抓好“安全生产月”启动仪式暨“宣传咨询日”、安全文艺演出、安全在我心中演讲、安全知识答卷等活动,并积极在企业、学校、村居和社区开展以“关爱生命、安全发展”为主题的宣传活动,积极推进安全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媒体的传播优势,大力宣传党和国家关于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知识,针对夏季、汛期等各个时期的安全生产特点和防范对策,宣传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全社会安全意识,努力营造“关注民生、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浓厚氛围。另一方面,按照“抓重点促一般,抓普及促提高”的工作思路,加强对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从业人员,既包括企业负责人、管理人员,也包括一线职工。对企业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的教育,加强企业安全管理、安全法制、主体责任、安全诚信等方面的教育。职工群众的教育,加强遵章守纪、安全技能和自防自救等方面的教育。

六、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进一步加大责任追究力度

一是严格落实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制。按照省委17号文件精神,形成党政和社会各方面齐抓共管安全生产的良好局面。坚持“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班子成员协助抓的“一岗双责”责任制。继续实行“一票否决”和安全事故“说清楚”制度,对安全生产责任不落实、工作不扎实、监管不到位、连续发生较大以上事故的,进行严格问责,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和部门的责任。

加大范文篇6

1.1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各乡镇认真组织召开领导办公会、村干部会议等,认真学习了《农业部关于加强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管理指导意见》等有关文件,领会其精神实质,提高对村级财务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1.2强化组织领导,确保审计工作顺利开展各乡镇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乡镇长为副组长,相关站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并结合实际制定了村级财务审计方案和计划,组建了以乡镇纪委和财务、农经工作人员组成的财务审计小组,具体负责全乡镇村级财务的审计工作,从组织领导和安排部署上为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证。2009年全县20个乡镇289个村的财务审计工作已全部完成。

1.3乡镇在村级财务审计中做到“四查四看”一查财务收支,看是否存在公款私吞、借支挪用、白条抵库、私设小金库问题,看有无违规乱收乱支行为;二查财产物资,看账物是否相符,有无丢失、非法转卖、私分、长期无偿占用或侵吞行为,有无对重大财产未经集体研究私自处置行为;三查债权债务,看是否账实相符,有无利用往来账户隐瞒收入、挪用和套取公款行为,有无账外债权债务,有无违反借款审批程序擅自对外借款给集体经济造成损失的行为,有无假公济私等行为;五查各类救济救灾补助、退耕还林等支农、惠农补贴资金是否及时发放到了农户手中,有无挪用、截留等问题。

1.4全面建章立制为规范财务管理,村村建立了一系列财务规章制度。在此基础上,村级组织坚持“一枝笔”审批。村级各项费用开支单据必须有证明人、经手人、民主理财小组印章,最后由村主管财经的负责人审批入账。重大项目支出,必须有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的会议纪要附件,才能审批报销入账。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县委的目标考核范围。

2审计工作取得的成效

2.1通过村级财务审计工作,各乡镇对所辖村的财务管理中的成功之处,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等各方面有了全面正确的认识,对今后如何加强和改进村级财务管理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2.2通过这次审计,对全县289个村的财会人员进行了一次“手把手”的培训和业务指导就全县的村委会会计而言,大多是初、高中文化程度,没有受到过专业的会计知识学习和会计业务技能培训,这次审计实际上是各乡镇农经人员一边指导村会计记账,一边审核票据的合法性,这就让村会计在具体工作过程中学到了一些会计业务知识和法律法规。

2.3通过审计及时纠正了一些村级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发现和总结出了一些财务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各乡镇根据审计情况对各村的财务管理情况分别进行总体评价,内容包括审计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和财务管理中的成功经验,使村级财务审计工作既发挥了对村干部的监督作用,又成为总结经验提高工作的平台。外川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乡镇所辖各村严格经费审批程序及权限,规定100元以下开支由村委会主任签字审批;100元至500元的开支由村“两委”集体讨论决定,再由村委会主任签字审批;500元以上由村“两委”会提出预算,村支部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由村支部书记、主任双方签字审批,每项开支都要经过民主理财小组审查并由组长签字,每月月底进行公布。村集体资产和资源管理使用方面,在认真执行国家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同时,资产和资源的使用、处置等经由村民集体讨论表决后,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同意,再进行开发利用,在开发中产生的资金、利润,由村民集体决定用于村道路硬化等公众事业。

2.4通过审计重申了村务民主管理制度,严格了村级监督小组的监督程序,加强了对村干部的监督力度,督促村干部民主科学管理有效防止了资产的流失和资源浪费,保证了村级集体资产、资源的合理利用,推进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2.5通过经济责任审计,提高了乡镇、村党员干部对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在各乡镇审计过程中发现个别村干部中存在作风不民主、法纪观念淡薄、服务意识不强,在执行各项惠农政策中存在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和现象,这些问题和现象的存在直接影响着农村社会的发展稳定,关系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进程。要解决这些影响农村发展稳定问题,就必须加强以教育、制度、监督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教育和引导农村党员、干部增强法纪观念,提高服务意识。用制度规范村党员、干部的行为,促使他们民主管理,依法行政。通过加强信访举报、案件查办等工作,严肃查处损害群众利益的人和事,确保各项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开创农村发展稳定的良好局面。

3村级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财务公开不及时,不规范,群众对村级财务管理意见大造成财务公开不及时,不规范的原因除个别村干部不愿公开外,主要是多数村干部的思想认识不到位,认为村干部报酬低,村集体积累少,而且县级下拨的转移支付款由乡(镇)政府统一管理,没有公开的必要。其次,认为村里所花的钱都用在工作中,自己不贪不占,群众意见大、反映强烈,只是猜测造谣,不予理会。再者,少数村干部对财务公开工作程序不熟悉,只公开结果,不公开过程,群众不明白公开内容,干部也没有进行详细的解释。

3.2村级财务管理中白条抵库现象严重农村税费改革后,村级财务除必要的办公开支外,规定村级招待零开支,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免不了一些规定以外的开支出现,这部分开支大多没有正式发票,就用白条抵库冲账。加之我县大多数村在偏远山区,村级集体积累几乎空白,一年的办公开支都以欠账的形式支取,一些笔、墨、纸等办公用品从就近的小卖店中赊欠,年终用转移支付款还账,以白条代替发票,造成了村级财务管理中白条抵库严重违规现象。

3.3个别离任干部中还存在借占集体资金不还的现象个别干部在任职期间借用的集体资金在离任后不及时归还,他本人不是党员,一旦离任就成了自然人,新任村干部怕得罪人,不愿向上反映,纪检监察部门和乡镇党委、政府对解决这类问题也没有有效措施。

3.4对预算外收入资金的管理难度大虽然我们已实行了“村财乡管村用”的村级财务管理模式,预算内资金管理已步入正规,但联点帮扶单位的帮扶资金物资,小块资源占用补助等预算外收入资金的管理还存在盲点。从我们调研的情况来看,有部分帮扶单位和占用村集体小块资源的企业或部门不主动索要收据,造成村干部随意支出、资金不入账,给预算外资金管理带来了很大难度。

3.5村财务管理不民主部分村干部在集体资金使用中不征求班子成员和监督小组的意见,存在个人说了算的家长制作风,不严格遵守财务制度。部分村支书、村主任既管钱又用钱,包揽了村会计之职,村会计成了票据管理员,发挥不了应有的监督作用。现在还存在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多数村委会都没有设出纳,会计既管账又管钱,这既不符合财务管理制度,也不能对村干部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

4对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建议

4.1加强教育和培训工作各乡镇党委、政府要加强对村干部的教育、指导和监督工作,不断提高他们的民主法制意识,提高对财务管理科学化、民主化重要性的认识。

加大范文篇7

为方便群众投保,2005年9月,南昌市新车保险服务中心正式成立。它由江西省保险行业协会牵头,联合人保、太保、平保、天安、大地、华安和安邦7家省级财产保险公司,采取“联合办公、集中承保、客户选择、分别签单、各自理赔”的方式,实行上牌照、办保险“一站式”服务。中心营业面积约290平方米,环境优美、硬件齐全、服务优质、程序流畅,是目前南昌市综合条件最好的保险服务场所。

成立新车保险服务中心,是顺应市场的需求,也是江西省保险行业协会规范市场秩序、优化发展环境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保护保险消费者利益的需要。组建新车保险服务中心,能够有效遏制新车保险市场恶性竞争行为,从源头上避免各公司暗箱操作,杜绝高返还、高退费等违规行为,切实规范保险市场秩序。据了解,目前,全国已有武汉、长沙、西安、沈阳、福州、石家庄等十几个城市开展了新车保险集中承保业务。南昌新车保险服务中心是在借鉴兄弟省市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经南昌市政府批准组建的。

在江西省保险行业协会的协调下,省内7家财险公司进驻新车保险服务中心,集中为客户办理新车保险。自2005年9月正式运作以来,南昌市新车保险服务中心得到了广大客户和社会各界的赞赏。

保险服务有了新的提升

在采访中,许多车主反映,过去购买汽车保险,要么直接委托人办理,取得保单要经过几个来回;要么,就一家家保险公司打听、比较。如今,7家财产保险公司都在一个地方集中办公,而且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详细介绍,服务好多了,也方便多了。

据了解,立足于“客户第一,服务首要”,为客户提供省时、省事、快捷的优质服务的原则,南昌市新车保险服务中心具有险种齐全、信息透明、自愿选择、直接销售、程序公开、操作规范、一站服务、理赔承诺等服务特色。

作为全体财产保险行业集中承保新车的场所,中心可以办理南昌地区所有财产险公司的所有新车险种的承保业务;中心营业大厅将7家财产险公司的车险险种、条款、费率资料全部展示出来,供客户查阅,客户可以在现场获取充分信息,并自愿选择;各公司在中心直接销售车险保单,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中间环节,客户可以与保险公司直接沟通,获取正确资讯,避免误导,缩短了客户了解和办理保险的时间和空间;新车投保与上户两大环节相衔接,为客户提供包括录入车牌号在内的全部保险手续的“一站式”服务;加入中心的各保险公司作出理赔承诺,如有违反,可随时向各公司或有关部门举报。据悉,省保险行业协会也设立了投诉电话,受理客户的新车保险纠纷投诉。

充分保障客户权益

那么,成立新车保险服务中心,实行新车到指定地点投保,是否违反了法律规定及客户权益呢?

江西省保险行业协会主要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成立新车保险服务中心不仅经过南昌市政府批准,而且有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12条规定:“税务部门、保险机构可以在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办公场所集中办理与初动车有关的税费缴纳、保险合同订立等事项。”

针对这一条,江西赣洪律师事务所主任、高级律师尹蓉蓉认为,首先,“可以”两字表明设立中心有法律依据。其次,保险公司有权将本公司的新车保险业务放到中心办理。再次,设立中心目的是为了方便广大车主,车主在上牌的同时就可以办保险,这种一条龙式的服务好比南昌市统一办证服务中心。最后,集中办理体现了公平竞争、行业自律。由于目前南昌市所有能办理车险业务的保险公司都在中心设了窗口,对保险公司来说,竞争是公平的;对车主来说,也是公平的,因为在中心可以自主选择任何一家公司。

加大范文篇8

为了进一步稳定低生育水平,打造人口计生“服务型”工作管理模式,积极引导已生育一个子女的育龄群众主动自愿落实长效避孕节育措施,强力推动全区人口计生工作的健康发展,经研究决定,在落实国家人口计生奖励政策的基础上,结合我区实际,进一步创新举措惠及计生家庭,现将此奖励政策通知如下:

一、奖励政策

针对采取上环措施的本区已生育一个子女的育龄群众,每人次奖励200元以作营养慰问费。

二、资金来源

1.各单位用于上环对象的奖励费由区、镇两级各承担50%。其中,上海路街道、青山路街道、南钢街道奖励费由区人口计生委承担;

2.各单位先期自行支付上环对象奖励费。

三、其他事项

1.此措施自年1月1日执行;

加大范文篇9

拥有着得天独厚的畜牧业资源和产业优势,在全盟乃至全区畜牧业发展中有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近几年来,中央和都坚持把加快发展畜牧业作为现代农业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内容,提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特别是年,党委、政府提出要在全区35个县加快建立优势肉牛、肉羊生产基地;在全区20个奶牛主产县建设170个规模养殖场或小区,并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和措施。但由于历史以来一直被定位为农业和半农半牧,致使不能够及时和充分享受这些政策,制约了畜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为切实把握住国家和扶持畜牧业发展的重大政策机遇,立足情实际,恳请盟行署协调人民政府将列为牧业。

一、草原面积广阔,发展基础雄厚。全现有天然草原1841万亩,可利用草原1632万亩。分别占全盟的天然草原和可利用草原的40%和42%。其中农区291万亩、半农半牧区732万亩、牧区818万亩;林间草场总面积1851万亩,农区91万亩、半农半牧区265万亩、牧区77万亩、林区1419万亩。草地牧草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品质良好,产草量较高。常见植物82科296属、562种,饲用植物482种,各类草地平均每公顷产可食干草暖季和冷季分别为1180公斤和745公斤,每年打贮草5亿公斤以上。同时,有3个以畜牧业产业为主的苏木乡办事处,面积合计8666平方公里,占全总面积的51%。

二、畜牧业发展已形成了一定规模。畜牧业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实现了持续稳定快速发展。2003年牧业年度,全家畜总头数达324.3万头(只、口),在全区101个县位列第二。2004年,全家畜总头数达到374.15万头(只、口),跃居全区101个县市之首,创历史最好水平。年连续3年名列前三名。牧业年度牲畜存栏达到338万头(只、口),位居全区各县第三名。其中肉羊存栏300万只,出栏120万只。

三、畜牧业已成为主导产业。多年来一直把畜牧业作为主导产业来抓,牧民的收入实现了逐年增加。年,全出产肉类4.6万吨,鲜奶9.4万吨,毛绒0.6万吨,禽蛋0.4万吨,畜牧业总产值实现14.7亿元,占全农业总产值的46%。全农民人均来自畜牧业的现金收入1444元,占农民家庭经营现金收入的48.2%。

加大范文篇10

(1)招商引资力度逐年加大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一些地方乱占滥用林地搞工业小区、房地产和其他工程建设等。

(2)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木材价格上涨,供需矛盾比较突出,一些人在利益的驱使下肆意盗伐林木。

(3)最近几年,由于林木资源猛增而衍生一批木材贩子,他们机动性很强,跟林政执法人员兜圈子,由于林政执法缺乏强制手段,打击不力。

2毁林案件呈现的特点

(1)未经过林业主管部门行政许可无证采伐。①为谋取不法利益,盗伐他人或集体林木;②不向林业部门申请而擅自违法采伐属于自己的林木;③虽已向林业部门申请,但不待审批领证,提前违法采伐林木。

(2)持采伐许可证超范围、超数量采伐。申请采伐人故意违反林木采伐许可证的规定超标采伐。

(3)乱砍滥伐林木案件中常有单位违法现象发生。有些单位不顾国家的法律法规,随意砍伐集体林木,这种案件查处起来行政干预大,最后大多没有结果。

3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实践表明,林木采伐许可制度的严格执行,对森林资源总量的增长及林业现代化的初步形成一度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但是,执行已久的林木采伐许可方式已不能完全适用现行的林业经营体制,甚至成为林业产业化发展的瓶颈。经过调研和总结,对当前培育以人工商品林为主体的林木采伐许可制度的执行和运用提出几点建议。

(1)加大林业法律法规宣传力度,提高全民管林、爱林、护林的意识,当前在农村经济欠发达的现状下,一些农民认为自己栽树、自主管理、自行采伐销售的思想在一定时期内仍然存在。要实现对采伐行为的有效控制,必须加大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扩大宣传普及面,使之像计划生育政策一样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2)公布森林分类区划界定和分类指导林木采伐审批制度,~方面,严格控制公益林的采伐,坚持对生态公益林采取限量、限龄级采伐,采伐的方式以择伐、卫生伐和更新采伐为主;另一方面,对以生产木材为目的的商品林要适度放宽对采伐强度、方式和树龄的要求,简化林木采伐的报批程序,充分调动林农培育林木资源的积极性。

(3)放开商品林采伐季节限制,以市场需求来调整林木采伐时机。目前,我们一直沿用的只在每年林木休眠期或半休眠期的1~3月中旬、10~12月间对林木采伐申请进行审批的做法已初见弊端,林农也感到不理解和难以接受。主要表现在林木采伐相对集中于每年的1~3月、10~12月份,导致了木材原料这个时间段的集中供给,木材加工企业一时又难以筹措足够资金进行收购,于是形成短期的相对过剩。原木价格处于全年最低点,林农获取最大经济效益的愿望得不到实现。因而,笔者认为林木年采伐限额应按照市场需求为前提来决定不同季节的采伐量,实现林农与企业“双赢”。(4)加强林业公安队伍建设和林政执法力量。事实证明:要想从根本上遏制破坏林木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必须建立一支强有力的林业公安队伍。每个地区配备林业警察,充分发挥其专业防范的威慑力和快速打击毁林行为的强制力,对实现林木资源的永续利用必将产生重要的保障作用。

4其他实现永续利用的措施

4.1增强保护意识

实现林业的跨越式发展和小康社会建设对林业的发展提出了转折性的要求,要求全社会要确立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建立以森林植被为主体、林草结合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构建以生态经济为特色的林业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山川秀美、生态良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林业产业有更强的互动作用。这些目标和要求,将使林业在较长的时期内,处于木材林业、多功能林业和可持续林业3个阶段任务叠加所形成的极具挑战性的形势之下。为此,应增强保护意识,从加强生态建设、遏止生态恶化和加大环保与治理力度的两条线上,切实将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作为重要目标和紧迫任务:

(1)退耕还林(草)和山川秀美工程要严格按照生态建设程序施工,推广先进地区施工技术,既保证质量、又节约投资,发挥其效益,加大退耕还林和坡改梯的力度;由毁林开荒向退耕还林转变;对承载严重的林牧区进行禁牧,对坡耕地有计划退耕还林还草,制止不合理的牧业和农业生产方式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对退耕还林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要保证“退得了,稳得住,不反弹”。

(2)要切实帮助解决地方和群众的实际困难,植树造林与振兴地方经济,维护生态效益以及农民脱贫致富紧密结合起来,由部门办林业向社会办林业转变;实行山、水、田、林、路、沙综合治理、农林牧综合开发,突破林种、林带的格局,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地采取网带片、乔灌草、多林种、多树种相结合的防治模式,力求科学布局,达到最佳效果。

(3)认真贯彻以“以营林为基础,普遍护林,大力造林,采育结合”的林业建设方针,扭转重采轻造的局面,除应保持好现有林外,还应大力开展造林更新,不断扩大森林面积,要严格控制采伐量,改变过最采伐的现象,对林区调整布局,使林区越采越多,越采越好,青山常在,永续利用。

4.2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

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工作从无到有,逐步开展起来,各地相继建立了森林防火指挥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与检疫站、森林公安机关、野生动植物保护机构等,在开展工作时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因地制宜,因害设防,提高预测预报水平,攻克减灾中关键性、共性的技术难关,发挥测、报、抗、防、援的整体功能,尽快建立起林业防灾减灾信息系统。而近几年提出的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山川秀美的目标,对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措施有:

(1)加强森林防火的投入力度。各地区均把森林防火规划纳入到生态建设总体规划中,做到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和有森林防火部门参加的同步验收工作。同时,在开发环境建设总体投资中拿出部分资金用于森林防火建设。

(2)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投入力度。各地区均明确规定:生态公益林病虫害防治经费以政府投入为主,其他投入按照“谁经营,谁防治”的原则,主要由经营者投入。

(3)全面推行森林资源保护管理责任制。对于国有林的管护,将森林管护责任落实到职工,实行个体承包的,承包者管护,明确了管护的责任、费用、承包期。

4.3坚持依法治林

依法治林是整个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林业发展的必由之路。随着相关政策的落实,林业主管部门和行政执法人员依法行政的水平不断提高,林业执法监督机制也逐渐完善,依法治林渐入佳境。要强化依法治林,那么加强森林资源林政基础建设,稳定林业执法队伍势在必行。

(1)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尤其是林业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的基础建设,稳定林政、森林公安和木材检查站、林业工作站等管理和执法队伍,支持他们依法行使职权,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积极解决人员编制、经费等实际问题,逐步加快林业基础设施建设,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

(2)要加强林业行政执法人员的自身建设。林业执法人员要忠于职守,廉洁自律,文明执法,依法办事,努力提高执法水平,实现资源保护管理规范化、制度化。严厉打击各种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

(3)各级人民政府要组织林业、公安、司法、工商和税务等有关部门,对哄抢、盗伐国家和集体所有林木,非法侵占林地,破坏珍稀植物,以及殴打、伤害林业执法人员等违法犯罪行为,要采取果断措施,及时开展专项打击。对非法干涉、阻挠林业执法和包庇、怂恿犯罪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严格依法处理,决不姑息。

4.4搞好退耕还林

森林覆盖率只有达到30%以上,而且分布比较均衡,才能生产出大量的木材,同时起到防御自然灾害,保证农业稳定发展的作用。所以要坚持全面规划,分步实施,先行试点,稳步推进,有计划、分步骤地进行;必须明确政策,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绝对不能搞强迫命令,搞“一刀切”。而应在明确政策的基础上,保证退耕还林还草退得下、还得上、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对退耕还林的农户,要尽力帮助他们改造低产田土,推广良种良法,精耕细作,提高单产。各地在退耕还林的同时,要制定相应政策,采取有效措施,多方筹措资金,妥善安置好富余人员,确保社会秩序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