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格人才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6 11:46:11

合格人才

合格人才范文篇1

中等职校创办之初,很多学校办有企业,在提高教学质量,增加学校收入上起到很大作用。

然而,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市场化和国民经济的结构调整,有些职校企业能够依靠优势继续发展,但是也有许多职校的校办企业由于管理手段、经营方式以及产生的效益不能适应变化了的经济形势,而因种种问题自生自灭,原有的校办企业或者承包出去,或者变成了出租房屋,只收租、不育人;有些校企虽然在办,也达不到中职校企应该实现的育人目标,“产教结合”浮于表面,名存实亡,提高人才质量大受影响。这对于职教发展和实现培养具有创业意识的复合型人才的目标极为不利。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直接为经济建设输送高质量的劳动者,为高层次实用技术人才的培养提供可靠生源,是科学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建设和社会繁荣更加高质量化的重要支撑。

搞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在使学生相应地掌握高中阶段文化基础知识的同时,必须使学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达到熟练应用本专业操作技能以及在本行业进行生产、经营的水平。而要达到这个目标,兴办校办企业,实行“产教结合”必不可少。因而,专业教学设施、实习基地和校办企业,就成为保证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就成为“产教结合”的重要依托。

中等职教校办企业的存在有无必要,怎样充分发挥校办企业的作用,这是关系职教生存、发展和保证质量的重要问题。

中职校办企业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各类教育层次中,都有校办企业,普通高校的企业,主要是为了转化高校的科研成果;基础教育的企业,主要是为了学校创收;而中等职教的企业,主要是为了培养具有较强实践技能和综合能力的创新人才。中职的校办企业是中等职业教育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等职校的企业,与教学挂钩,是教育教学的有机环节,担负着培养学生在真实环境中理论结合实际,锻炼生产、管理、经营能力的任务。这个任务,在实习教室、在校外实习基地都不能完成,因为学校的环境与企业的环境有着很大的距离;实习单位也不可能让学生放手施展才能。在校期间,获得真正的实践能力,只有在自己的企业里严格按照培养目标进行锻炼,才能使学生掌握必需的实践技能。固然,实习教室和校外实习基地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好场所,但那只是实习过程的第一步,没有校办企业的过程,就不能完全落实培养目标。

多年来,我国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瞄准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培养一线紧缺实用人才,创造了辉煌的业绩。无论城市、农村,无论农业、工业、服务业,大批高素质新增劳动者的涌现,促进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繁荣,这是职业技术教育做出的巨大贡献,校办企业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职校办企业是富民兴国的实验田

搞好校办企业,必须把教育目的和经济目的有机结合。企业不能脱离教育,不能脱离学校管理;教学必须依靠企业,既把企业当做必要的教学环节,又要为企业提供人力的支持。因此,管理机制十分重要。

近年,北京昌平农村职业学校把校办企业的建设,作为学校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企业隶属于专业,专业实行7位一体:即教学、实习、生产、科研、经营、管理、创收,统一于专业之下,使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专业主任参与企业领导工作,协调教学与实习性生产的关系,从而,既能加强教学需要的专业师资,又能充实企业的人员;既把前沿技术和市场信息及时传入课堂,弥补教材的不足,又能把生产问题反馈于课堂,调整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教学和企业实习结合,企业的事情教学支持,教学的事情企业解决,相得益彰。

几年来,我校汽车修理专业办的汽修厂以及园林花卉专业办的园艺场都已初具规模,在教育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方面,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我们在两个专业的教学改革中,把必要的实习课程分别安排到生产车间和温室进行,一定程度上做到了“车间、教室合一,师傅、教师合一,产品、作品合一,经营、实习合一”。由于是自己的企业,在“产教结合”的办学过程中,我们全面、系统、实用地把企业的创办、管理、经营、法规、程序、渠道等创业知识传授给学生,生动、直观地开展创业教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现在,仅我校园林花卉专业毕业生中(有些还在实习中)已有很多人单独或合作,成功地开办了自己的小企业??花店或花场。有的毕业生,不仅在本地开办了花场,还在外地办起了分店。它的直接效果是,不仅增加了就业机会,不仅使自己的家庭富裕了,而且带动、富裕了上百户农民,使每亩地的收入从原来的200元上升到千元以上。周围农民热心种花植树,改变了种植结构,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的形成。我们的园艺场在社会上站稳了脚跟,园林设计、施工、维护、核算……合同接踵而至。

“产教结合”给企业和学校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也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人才效益,对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农民致富都起到了积极作用。仅今年春节期间,园艺场的收入就超过了10万元,汽修厂的年利润已有30余万元。这两个企业,近年为社会培养了具有实践能力并经国家考核取得技术等级证书的人才近千人,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学校的教学改革,并使学校的办学条件和育人环境不断地得到了改善。

职业技术学校,有着天然的知识、技术和人才优势,职校办企业,应该办好而且必须办好。学生不能富,怎能富民?一校不能兴,何以兴国?中等职教的校办企业是富民兴国的实验田,我们应该努力办好它。

下一步,我校要改革校办企业的管理体制,进行股份制改革,使企业在决策、管理及用人机制上更加符合发展的需要。要利用世行贷款,把最新的汽车修理设备和技术引入企业、引进课堂,使培养的人才更好地适应市场和岗位的需求。

我们的实践证明,中等职教的校办企业可以大有作为。“产教结合”的路能够越走越宽。校办企业不能丢。

编后

“校办企业不能丢”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中等职教的校办企业是教育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结合专业优势和人才优势就能办好。

曾经红火一时的众多校办企业,现在的确有不少已经偃旗息鼓,究其原因,要么是与专业优势脱钩,要么是管理人员不力,因而缺乏面向市场的竞争优势,进而在竞争中采取逃避态度,不办了事。但同是一个市场,为什么有的企业甚至个体的企业都能发展,而有些职校的业却近水楼台不得月呢?关键是怎么办,谁来办。

合格人才范文篇2

近年来,国际政治格局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及信息时代扑面而来等新变化,使得各种文化相互激荡,文化领域、经济领域特别是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方面的斗争日益增强。再者国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使社会经济成分、经济利益、就业方式、价值观念呈现多元化。新的形势,使青少年学生因此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处于关键地位的教育事业面临更大的挑战。身为教育最前沿的工作者,只有站在国家发展、民族昌盛的高度,充分了解形势,准确把握学生思想实际,主动出击,积极应对,方能在竞争中占得先机,再度发展。

高中阶段是青少年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他们进行政治、思想和道德心理品质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我校现有30个团支部,1900余名团员,占全校学生总数的90%以上,其中涌现出一批优秀团员、优秀团干和优秀学生干部,他们政治热情高,积极要求加入党组织。为了更好地帮助优秀青年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探索新时期德育工作的新途径,开创共青团工作的新局面,为党组织培养后备力量。在校党委的大力支持下,从1995年以来,我校团委已办了两期青年党校学习班,共毕业52人,其中有30多人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一人已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开创了我校在青年学生中发展党员的历史。为了进一步办好青年党校,现将前两期的做法和效果作一简要总结。

1、党校组织健全,培养目标明确。

党校成立由校党委书记、校长、副校长、各处室领导参加的校务委员会,共同领导党校工作,保证了党校各项工作能更好地与形势相结合,与学校德育相配套,与学校党建工作相协调。同时,选聘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德高望重的教师担任党校教员,组成强有力的师资队伍,保证党校教育的高质量、高层次。

党校每年举办一期培训班,学员都是经过团支部、班委、学生会、班主任考查推荐的优秀团员、优秀学生干部和优秀青年教师。对他们进行严格的教育,让他们了解党,了解形势,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提高个人素质,激发他们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奋斗的精神。通过培训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工作能力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的团员青年政治上要求进步,行动上向党组织靠拢,进而带动校风的进一步改善,实现高层次教育和低层次教育的有机结合。

2、教育内容形成体系,突出时代特征。

为了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结合培养目标,我们对教学内容作了认真的研究。其一,突出一个“党”字。在教育内容上围绕党的基本知识进行教学,主要是使学员了解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了解党的历史和任务,了解党员的条件和义务,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其二,系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特别是邓小平教育理论;其三,开展系列主题讲座,就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素质教育、国际形势、道德品质、成才意识、学生管理方法等与学员密切相关的问题展开探讨,以提高学员的个人素质。总之,在教学内容上,我们力求有重点,讲实效,形成体系,具有时代特征。

3、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为提高青年党校的办学质量,我们坚持从实际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轻松愉快之中把党校的要求和理论变成学员的内部动力,变成他们成长的内因。其一是和政治课教学相结合,学好理论基本知识,把党校作为政治课的深化和升华;其二是和社会实践相结合,请进来,走出去,让学员去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同时每人要写一篇实践论文。我们先后组织学员到河南奔月集团、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工地、贫困山区、驻济部队及山西大寨、刘胡兰家乡等地参观考察,组织学员参加社会公益劳动等;其三是充分利用影视教育资料,组织学员观看《邓小平》、《反腐倡廉纪实》、《开国大典》、《雷锋》、《屠城血证》、《中国周边环境》、《共产党员不能信仰宗教》、《世纪之光----航天技术》、《军事揭密》等教育片;其四是结合学员年龄特点,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党的知识竞赛”、“祖国在我心中”演讲比赛及“爱我中华”诗词朗诵比赛、“迎澳门回归知识竞赛”等,寓教于乐,陶冶情操。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4、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合格人才范文篇3

论文关键词:任务驱动教育信息化教学设计

高速发展的现代科学技术,机遇与挑战并存,要做到与时俱进,则要求教育一线工作者不断的更新教学理念,改善学生学习的环境和工具,采取新的教育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创新学习。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通过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借助其他的帮助,利用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任务驱动就是在建构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教育信息化环境下,采用这样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并不仅仅是机械地将讲授内容输入电脑,制作成课件,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而是有效地采纳信息化的优势,结合具体课程进行教学的过程。

(一)基于信息化环境下的以任务驱动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网络化教育环境具有资源共享、时空不限、多向互动和便于合作的优点。实践证明,依据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针对网络环境的优点和公共关系学科本身的的特点,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是非常有效的。基于网络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教学设计思路为:

具体教学设计过程:1.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积极性。任务是课堂教学的导火索,创设与学习目标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积极性。针对职校生的特点,先通过对典型作品的展示,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然后在纵观整个课程,统筹安排教学内容的前提下把所要学习的内容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任务中,使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2.提出任务,体现学生主体性。目前,任务驱动教学法已经形成了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在重实务操作的教学中,任务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任务设计、编排非常关键。公关调查这节内容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制作调查问卷。在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和职校生的特点,学生学会制作一份有用人单位对本专业需求的调查问卷是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思路是:教师通过一个刚毕业的职校生漫无目的地寻找工作的场景的创设,激发学生完成一份调查问卷,并利用网络发至教师的邮箱,教师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后,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如何把这项很有意义的任务完成好,需要做哪些准备等等,在这个过程中主要让学生自己提出在完成这项任务中会碰到的困难,然后再师生共同讨论解决;资料的收集、下载、整理是完成任务的中心环节,所以教师课前准备好调查问卷的范例、申请和使用邮箱等相关知识,引导学生通过网络自己去寻找相关信息来完成作品;最后由师生共同评价,评出最佳的作品展示。在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中,学生要克服各种困难,从调查问卷设计、资料收集、整理到评价,学生要完成这一系列任务,整个过程在教师的组织下,使学生围绕任务这条主线,展开讨论,进行自主探索、学习。3。自主学习、积极探索。给出任务后,教师不要急于讲解,而是启发学生去思考去寻找答案。让学生讨论、分析任务,提出完成任务需要做哪些事情,即在探索中通过自主学习提出问题。这一环节应该是课堂气氛最活跃的时候。4.网上讨论,体现互动性。在完成过程中,一些学生还可能会提出这样或那样的一些问题,提出新问题后就需要开始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了,这一过程应是师生共同探讨的过程,这时教师要及时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各种功能进行帮助、指导、鼓励学生开展协作学习拓展思路,教师在这里起到主导的作用,目的是扫清学生学习中的知识障碍。5.收集信息,完成任务。每位学生(也可以小组为单位)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筛选,然后将之组织起来,整理加工创作出自己的作品,并为展示自己的作品做好准备,最后每人(或小组)把完成的作品通过网络交给教师。6.评价反馈。评价是对学生能力的客观评价,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适当、及时、激励性的评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激情。

(二)基于信息化环境下以任务驱动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的原则

基于信息化环境下,以任务驱动为本位下,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应考虑有效实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1.营造一个自主学习的网络环境,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皮亚杰的构建主义理论:以学生为中心,……利用情境、协作、会话、实验和讨论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自学性和首创性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为了实现上述构建主义的学习意图,就要求教师首先需要给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学习的网络环境,然后组织各类教学资源设计,建立和完善学习环境和情景,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针对所讲课程,按知识模块,为学生制定一个总体任务,用网络的广播功能,在第一次课上就把该模块的总体目标告诉学生。例如:公共关系中的公关广告的教学,以往学生学习这一节内容总是局限于教材中所提供的一些图片和一些理论知识,当学习活动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后,小课堂里装满了大世界。在教学中,展示一个个内容文明健康、图文并茂的广告图片和广告作为总体目标展示给学生,以公关广告的特征为知识点,巧妙地将学生推向信息世界,学生的视野一下子拓宽了,在学生明确自己所面临的学习任务之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在网上选择信息、获取信息并整理信息。运用PPT来制作广告,事实证明学生在计算机的支持下,能迅速地制作出高质量的公关广告,并且可以及时的展示他们学习的成果,既拓宽学生的视野又丰富教学内容,学生获取知识,真正实现了主体地位。2.布置任务,激发学生创作的兴趣。信息时代,学习知识不再是最终目的,而只能成为训练思维能力、掌握学习方法的手段。例如,在学习公共关系CIS策划一节时,安排学生首先欣赏这几届奥运会的会徽以及其口号,提问与之相关的常识,思考这些图案的设计以及口号的含义,并交流感受,然后,要求学生上网查阅,欣赏一些大型活动的会徽及口号,最后,鼓励学生展示自我,发挥创意,给学校今年的校园艺术节设计节徽和口号,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出美丽的图案和有意思的口号。

(三)注意事项

任务驱动法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学生完成任务就完事,而是通过设置和完成任务在这样一个渠道让学生更好的建构新知识、新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在信息化教育环境下,任务驱动法的教学设计更要做好五明确:一明确选择适合于这一教学方法的教学内容;二明确所设置的任务恰当好处;三明确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和教师主导工作的到位。四明确做好课堂反馈与课后反思的工作;五明确网络技术的熟练操作。

合格人才范文篇4

一、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召开的保持党的先进性教育专题报告会上指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开展党的先进性建设,就是要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顺应时展的潮流和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反映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使各级党组织不断提高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始终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使广大党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始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使我们党保持与时俱进的品质、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完成执政使命。”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是新世纪、新阶段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首先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需要。先进性问题,从来就是党能否存在和发展的根本依据。在辛亥革命后的一段时间里,中国曾经成立过300多个政党,但那些林立的党派的绝大多数瞬息即逝。到一九二一年,在一八四0年以来形成的中国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同一九一七年十月革命以来形成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这两大进步潮流相交汇的过程中,作为马列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成立了。我们这个最初只有五十多人的小党在革命斗争中迅速发展,最终扭转乾坤,改变了近代中国之命运,把一个黑暗的中国变成了光明的中国。这是为什么?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具有中国其它任何政党所不具备,也不可能具备的先进性。

党的先进性归根到底要看它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作为,同志曾经深刻地总结说:“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好坏、作用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同志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是这样。他在今天新的历史条件下,把党是否具有先进性及先进大小的问题,把党是否能够巩固执政地位和立于不败之地问题,放到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当中去考察,放到同最广大人民的联系当中去考察,并且要求我们按照“三个代表”这样的先进性,来全面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这样就从根本上明确回答了在充满挑战和机遇的21世纪,我们中国共产党把自己建设成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成党这样头等重大的问题。因此,“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的先进性的高度概括。

在新世纪、新阶段,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坚持党的先进性,因此,把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党的先进性重要举措,抓住了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根本,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因此高校党的先进性建设、践行“三个代表”要求必须落实到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这一根本任务。当前全校上下要进一步重视落实全省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紧迫任务,要进一步明确学校发展定位,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和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办学条件建设,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强化教学管理,健全教学质量保障机制。要进一步落实全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切实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要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进一步繁荣校园文化,拓展社会实践,加强校园网络的建设与管理,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加强思想政治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水平。

其次,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的需要。先进性建设是执政党建设的根本问题。,还在1945年7月,黄炎培先生访问延安,同讨论中共如何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周期律问题。回答说:“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新中国成立前夕,同志从党夺取全国政权后继续保持先进性的战略高度出发,提醒全党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对于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强调,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说到底,关键是我们共产党内部要搞好。同志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集中概括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先进性的丰富内涵。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作为我们党探索执政规律的最新成果,是党的执政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发展,是新世纪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执政能力的前提、核心和基础就是党的先进性,只有始终保持先进性,才有资格代表人民执政,也才能够为人民执好政。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确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全党共同努力,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归根到底成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永远保持先进性,经得住各种风浪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这里的四个“成为”,都与先进性相联系,都是先进性在执政宗旨,执政方略,执政作风方面的体现,最终都要归到“先进性”上,因此,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关系党的执政地位的根本性建设。

高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知识创新、社会服务和为党政机关输送执政力量的重要任务,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肩负着重大责任,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我们要切实贯彻落实好第十次全省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推进学校党的建设工作。要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抓好理论武装工作,树立科学发展观,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要进一步增强班子的合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要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活力,要切实落实系党支部参与重大决策的规定,要进一步完善学生党支部的建设。要进一步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按省和**市委的部署认真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要加大发展党员工作的力度,继续做好发展学生和青年教师党员工作。要以全省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检查验收为契机全面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

第三,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保证。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发展战略上逐步形成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邓小平经过深思熟虑,在**年3月提出到20世纪末我们的目标是实现中国式的现代化,同年12月他把这样的现代化称为小康。**年邓小平在会见西班牙客人时全面阐述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我们原定的目标,第一步在八十年代翻一番,以一九八0年为基数,当时国民总值人均只有250美元,翻一番达到500美元。第二步是在本世纪末,再翻一番,人均达到一千美元。实现这个目标意味着我们进入小康社会,把贫困的中国变成小康的中国。那时国民生产总值超过一万亿美元,虽然人均数还很低,但是国家的力量有很大增加。我们制定的目标更重要的还是第三步,在下世纪用三十年到五十年再翻两番,大体达到人均四千美元。做到这一步,中国就达到了中等发达的水平。这是我们的雄心壮志。”党的十三大根据邓小平的构想,在党的文件中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做了正式表达。经过全党全国人民的艰苦奋斗,我们提前完成了第一步第二步战略目标。鉴于我国实现现代化战略的新进展,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同志就对全面建设小康,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进行了前瞻性的,战略思考,他在十五大报告中全面勾画了第三步战略目标蓝图。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充实后,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10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快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21世纪中叶建国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上,党中央明确提出:“从新世纪开始,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在党的十六大上,同志深刻阐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报告提出:“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由此可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要将一个低水平线的小康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达到“六个更”。十六大报告第一次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可持续发展四个方面的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既是我们党立足我国国情,根据亿万人民的共同意愿提出的宏伟目标,也是我们党必须勇敢担负起来的艰巨的历史任务。这一历史任务,体现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反映了时代的发展要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们既面临着难得发展机遇,也会遇到各种风险、挑战、特别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正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000美元向3000美元跨越的关键时期。许多国家的发展进程表明,这个时期既是发展机遇期,又是矛盾的突显期,如果政策把握得当,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顺利实现现代化、工业化。反之就会与社会经济发展脱节,导致各种差距扩大,社会矛盾加剧,社会经济发展徘徊不前,甚至出现社会动荡和倒退,能否正确应对各种风险和考验,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保持我国发展的良好势头,归根到底取决于我们党,取决于党的理论、方针、政策的正确与否,取决于广大党员团结带领群众艰苦奋斗。

多年来学校党委始终坚持围绕学校的改革和发展来推进党的建设,提出了以党风建设带动教风建设促进学风建设的工作格局,促进了学校事业的发展。这些年我们围绕筹建武夷学院的发展目标,规划建设了武夷山新校区,同时投入3000万元的资金用于购买实验室教学仪器设备和图书,与此同时,我们坚持以引进和培养相结合加快了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明确了学校定位,在巩固师范教育传统优势的基础上,拓展了其他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办学规模逐年扩大,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不断提高。武夷学院的筹建工作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等待教育部评估和审批。要进一步加快武夷学院的筹建步伐,要继续推进学科专业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和办学条件建设。要突出做好三项工作;一是要切实提高学校管理水平,由于办学规模急剧扩大,办学要求提高,管理不适应的问题日益突出。要努力学习其他高校的先进管理经验,加强管理制度和管理队伍建设。二是要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由于近年来新创办的专业多,新招收的年轻教师多对教学质量有一定的影响。要重视专业课进修和年轻教师培养,要扩大使用外聘教师,改善教师专业结构,强化专业和实践教学。三是要切实降低办学成本。学校处于发展时期,要满足申办本科的要求,在教师队伍建设和办学条件建设方面需要不断加大投入,财政拨款少,只有不断降低办学成本,才能筹集必需的资金用于本科建设。要从体制、制度和管理等方面多管齐下,实现成本控制目标。

筹建武夷学院是当前学校重中之重的中心工作,我们要坚持把党的先进性建设落实到加快筹建武夷学院的进程中。

二、发挥共产党员的模范作用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基本要求

党员是构成党的组织的细胞。党的路线纲领方针政策,是依据广大党员的思想共识制定的,也是通过每一个党员的实践活动来贯彻的;党对于各项事业的领导作用,是通过广大党员结成的组织体系来发挥的,也是通过每一个党员的模范作用来体现的;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以广大党员为桥梁来连接的,也是以每一个党员的形象来促进的;党治国理政的全部活动及其能力,是由广大党员在不同岗位的执政行为组合起来的,也是由每一个党员的具体工作能力表现出来的。因此,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关键。高校的党员大多都处在教学和管理一线,是推进学校改革发展的骨干力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学校的发展,要依靠党员干部和教师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在学校党的建设中必须不断提高党员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

第一,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提高理论素养和思想政治素质。

第二,要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我们党作为工人阶级政党,最高理想和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同时我们又清醒地理解,实现共产主义是非常漫长的历史进程,党的现实纲领是初级阶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现阶段坚定理想信念,就要坚定不移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合格人才范文篇5

一、需要关注的问题

1.道德标准下降

50%的师生认为教师没有把对人民教育事业的高度负责放在第一位,把教育看作是传承人类科学文化知识、传播崇高理想的一项伟大事业,而是仅仅作为一种职业和谋生的手段。72%的教师认为政治学习不太重要或不重要;41%的学生认为教师之间不能以诚相待、相互支持,73%的学生认为领导与师生之间不是心心相印,而是表面服从,内心不服,或矛盾尖锐、水火不容。这种对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漠不关心,对国家政治形势的漠不关心,对集体发展的漠不关心,对学生成长的漠不关心,对同事情感的漠不关心,将严重背离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师德标准和光荣称号,阻碍人民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影响培养人才的质量。

2.物质欲望上升

48%的学生认为教师最关心的不是学生的发展和成长,而是个人价值的实现和物质利益的索取。青年教师热衷于拿文凭,中年教师热衷于挣钱,老年教师热衷于养身。35%的学生认为教师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教书育人方面,而是放在了第二职业或争名夺利上。总之,教师热衷于与教学、科研无关的牟利活动,影响着学生的成才。大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很满意”或“较满意”的仅为37%,学术水平为44%,教书育人为40%。34%的学生认为教师对学生不能一视同仁,存在以利取人或以家庭政治地位取人的现象。对学生考试成绩的评定,仅有40%的学生认为比较客观公正,60%的学生认为教师有接受学生或家长的心意,考试任意送感情分和泄题现象。可见教师的师德水准离学生的要求还有较大的距离。

3.敬业精神不强

有的教师不求功名,不思进取,不悉心敬业,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育创新缺乏探索和研究。70%的学生认为教师的角色意识、职业道德观念淡薄,道德理想迷失,存在行为失范问题。教学中精神不足,用心不到位。科研上急功近利,不愿意从事基础理论研究,学术浮躁,根基不牢。调查中39%的学生认为老师备课不认真,讲课敷衍了事,不能把最主要的精力放在教书育人工作中,敬业奉献精神状态不佳。

4.育人意识淡薄

大学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塑造人,大学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做事能力,更要教育学生学会做人。这一任务的完成主要靠的是教师。但有不少教师认为自己的职责就是给学生传授专业技术知识,帮助他们掌握将来就业的一技之长,因此只满足于课堂教学,认为对于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身心素质培养,是学校领导和党务政工干部的事,抱着与己无关的态度。没有意识到教书育人是一个良性循环的系统,也是自己的工作责任,在教书育人上没能真正用心下功夫,或者是没有把育人放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首位。81%的学生认为教师与学生沟通不多或对待学生冷漠。不少大学生感叹平时找老师难,希望与老师有单独的交谈。59%的学生认为教师对学生不关心或不太关心,认为与老师感情很深的仅为3%,40%的学生认为有感情,59%的学生认为缺乏感情。可见学生呼唤师爱,社会呼唤真情。

5.表率作用缺乏

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是学生的榜样,是学生的师表。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然而,有的教师对自己要求不严,在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有关规定上自觉性较差,以身作则不够;有的教师为人师表意识淡薄,缺乏自尊自爱精神,自身素质离一个大学教师的行为准则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有的上课自由散漫,迟到早退,上课接手机;有的仪表不整,着装不严肃,上课吸烟,举止粗俗;甚至有个别教师自由主义思想泛滥,信口开河,借一些个人成见和怨气任意发牢骚或表露不满情绪,给学生做了很不好导向。36%的教师和39%的学生认为教师对自己思想觉悟、本职工作要求不高,以身作则不够;在纪律方面41%的学生认为教师不能自觉遵守纪律。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知识水平、道德修养、文明水准、精神面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大学老师来讲:面对着信息社会的激烈竞争,面对着千千万万个渴望成才的莘莘学子,如果用一般的道德标准来要求教师,显然远远满足不了社会的需要和学生的要求。

二、影响师德建设的原因

1.社会环境

57%的学生认为社会环境是影响教师师德建设的重要因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期,社会上贪污腐败、弄虚作假、巧取豪夺、挥金如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及西方的伦理道德和价值观,使高校的师德建设受到严重冲击。不少教师产生种种迷茫和困惑。而道德的教育提升往往滞后于社会的转型,从而使现实生活中各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和消极现象得以滋生与蔓延。

2.学校管理

学校教育管理是影响师德建设的主要因素。近几年各高校都在狠抓教师队伍建设,主要解决人才短缺问题,在业务上对教师要求多,有指标;在职业道德、约束机制、导向机制等方面,56%的学生认为流于形式,对教师的思想道德教育基本上处于无目标要求、无具体措施、无专人过问的自由涣散状态,思想教育的内容、形式、方式方法不到位。这势必导致教师重业务、轻道德现象的不断蔓延。以致于有一小部分教师不知不觉地步入了迷途。

3.自身素质

46%的教师认为自身素质是影响教师师德建设的关键因素。不少教师缺乏社会实践的锻炼,思想道德带有学生时代的浪漫色彩和偏激心理,以至价值观错位。还有不少教师没有系统学习过伦理学,教师职业道德先天不足。也有不少教师尽管已为人师,其道德认识能力,道德是非判断能力和道德行为选择能力也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问题,在教师职业认识上有偏差,没有真正认识和理解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内涵和外延,缺乏教师的神圣感、光荣感和责任感。容易被“票子”、“帽子”、“房子”等实际物质利益所诱惑。

三、师德建设的途径

高校师德建设,是一项塑造人格的系统工程。必须高度重视,系统规划,开辟新途径,探索新办法。

1.加强领导干部道德教育

领导干部的道德素养是高校师德建设的关键,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能否顺利进行,关系到能否形成一个良好的积极向上的校风、教风;关系到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同志强调,“领导干部首先要堂堂正正做人”,这样,才能有威信,说话才有力量,工作才有凝聚力,感召力,这是其权力影响力所无法企及的。领导干部是师德建设的领导者、组织者,只有加强党政领导干部的自身建设,提高领导干部的执政水平和领导艺术,使领导干部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关心每一位教师,切实解决教师的实际问题,用宽广无私的爱心滋润师德的生长,高校才能形成良好的风气。要求教师做到的,领导首先做到;要求教师不做的,领导首先不做;要求教师、群众受教育,领导首先要教育好自己。只要领导干部能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高校的师德建设就有了坚实的基础和保证。

2.加强教师的师德教育

一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通过集中培训、学习和自学,启发教师在师德修养过程中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觉悟,认真学习十七大精神以及历代中央领导有关教育方面的论述,自觉进行道德修养,形成师德建设的内动力。二是以老带新。为新教师配备带教老师,把师德教育寓于教师业务培养之中。三是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作用。选好典型,精心培育,大力宣传典型,通过召开教书育人交流会、师德楷模报告会、优秀教师表彰会,用先进典型的事迹说服人和激励人。四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如:教学大奖赛、师德建设大讨论、师德演讲赛等贴近群众、贴近工作、贴近生活的活动。寓教于知、寓教于乐、寓教于美、寓教于行,用知识开启心扉,使教师的思想境界始终处于时代的前沿。五是搞好媒体宣传,净化校园环境。借助学校广播、校报、黑板报等传播媒介,大力宣传师德建设的意义、目的和规范要求,营造师德建设浓郁的校园氛围,使高校教师人人自觉地为人师表,积极地争当师德的表率。

3.加强制度建设

一是规范师德内容。建立与教师职业和时代特点相适应的师德体系。使教师明确师德方向、师德核心、师德重点、师德基础及师德所具有的责任性、知识性、先进性、创造性、典范性、民主性、自律性。使教师严格按照师德标准规范自身行为,形成内心信念,达到比常人更高的道德境界。二是制定用人制度。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用人,量化和细化用人的考核指标,避免考核工作的随意性、盲目性。建立真正能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分配制度,形成“岗位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人员能进能出”的动态管理机制,切实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创造性。三是建立激励机制通过物质与精神两个方面的激励。对履行师德义务的优秀教师应给予表彰和奖励,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四是落实监督制度。实行自律与他律相结合,领导监督与学生监督相结合,明查与暗访相结合。不断鼓励教师自我加压,严格自律,以达到慎独的高境界。五是严格评价制度。抓住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实验实习等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把师德考核测评结果与教师的晋级、提升、评优、年度考核、聘任、评职称等方面挂钩,并且采用一票否决制,强化考核激励效果,不断提高教师师德和业务水平。

合格人才范文篇6

论文摘要: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培养,不仅是人类健康的要求,而且可使大学生具有索高的忍想境界,这个问题,小可关系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发展,大可关系到民族的素质、祖国的建设,影响到社会主义精神丈明的建设。

据有关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当代大学生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心理障碍的人数比例高达20.23%。某地的16所大学调查结果表明,因精神疾病休学、退学人数分别占总休学、退学人数的37.9%和64.4%,其中某所学院的统计表明,该校因精神病、神经病和其它心理障碍而休学的人数在总休学人数中的比率高达40.3%,这就给我国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在对大学生进行政治思想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的同时,更应该注重他们的心理素质方面的培养。

一、当代大学生中存在的主要心理障碍

就目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来看,存在的心理障碍主要有以下几种:自傲心理、自卑心理、懈怠心理、孤独心理及变态心理等。

自傲心理。目前我们的高等教育仍是精英教育,能够跨人大学校园的毕竟是少部分,而这些学生中的一部分因其在中学阶段成绩优异而倍受家长、教师及社会的关心、爱护,久而久之,很容易形成唯我独尊、事事以“我”为中心的自傲心理,其主要表现是目空一切,骄傲自大,集体合作意识差。

自卑心理。与自傲心理相反的则是自卑心理。这种心理在农村出来的大学生和家庭困难的学生中较为突出。其表现是性格孤独,缺乏自信,参与性差。

懈怠心理。其特征是事事不思进取,无上进心,办事不积极、不认真。

孤独心理。一些大学生在进人大学前,受到家长、学校的严格管理与监督,自主性很小,更有甚者,长期生活在父母身边,自理能力极差,事事不能摆脱家长的“拐杖”,一遇到挫折,便六神无主,内心异常焦虑;也有的学生不能转变旧有的学习方式与思维方式,而感到学习吃力,压力加大;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不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造成人际关系紧张,陷人孤独境地。其特征是将自己封闭起来,不愿与周围人进行交流。

变态心理。自傲、自卑及孤独心理发展到极端,就会演变成心理的变态。这种心理在极个别学生中存在。其主要特征是自尊心畸形发展,唯我独尊;有的异想天开十分荒诞;有的嫉妒心极强,看到别人比自己好就非常痛苦,有事没事找茬;有的常常毫无根据地猜测和怀疑别人,错误地认为周围的人都是不可信的,因而敌视、仇视一切。

二、大学生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

心理障碍问题涉及到社会、生理、心理诸因素,它是这些因素作用于个体的结果。就社会因素而言,社会的发展和改革,特别是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竞争机制的导人、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信息的汹涌而至、生活节奏加快,人际关系日趋复杂。这些无不对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产生巨大影响,构成心理平衡的失调。在学校环境里,如学习生活比较紧张、业余生活单调、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冲突,教学方针贯彻的片面性等亦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很大影响。就个体因素而言,学生的心理特点、身体状态等也是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特别是大学生处于17一22岁之间,有其独特的心理变化特点:认同的危机、性的生物性和社会性的冲突、情绪不稳定、缺乏耐冲击性。在这人生中苦恼、烦扰最多,体验最为深刻的时期,内心既敏感又脆弱,很容易受到伤害,是心理问题最易发生的时期。当然环境因素和个体因素是相互联系的,可以说,社会因素对于个体发展问题只是提供了一种可能性,而这种可能性要转变为现实性,最后还是要通过主体自身而起作用。

中学阶段教育的不良习惯的影响。中学对高考升学率的片面追求,使升学的竞争更加激烈,这种竞争显然对学生学习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同时也确实给中学生带来了沉重的思想负担和精神压力。学校分重点中学和普通中学,班又分重点班和普通班。教师常常不顾学生的身心健康,长时间向学生灌输、拼命地加班加点;学生则长期地处于高度紧张和焦虑状态,犬脑过度疲劳,处于超负荷运转,从而导致了心理机能降低,如注意力分散、记忆力减退、思维刻板,想象力贫乏等。这种不平衡的心理状态久而久之就会导致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所以大学新生中也就有不少患有神经衰弱和失眠症等,处于一种百米冲刺后的状态。可见,高中阶段教育方针、教育目的贯彻的片面性是导致大学生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的一个重要原因。

大学学习、生活环境所带来的不适应。高中毕业考人大学后,学习生活环境都发生了很多变化,新生人学时就会碰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若处理不好,就会产生心理障碍,影响到学生身心健康。人学之前,大部分学生都居住家里或寄读校内,从小学到高中,都有一些熟悉的同学、朋友和老师,周末又可和家人在一起,相同的语言,共同的习惯,互相了解的个性,故有一种同化感和安全感。到了大学之后,周围同学来自全国各地,素昧平生,从原来依赖性的家庭生活变为独立性的集体生活。生活要独立自理,精神倍感孤独。同时,在学习方式等方面也发生了变化。中学阶段习惯于教师详细讲解和具体辅导,自学经验少,学习依赖性强;进人大学后则有很大不同,教师的督促、辅导少了,考试和侧验也少了,到了期末就易手忙脚乱、抓不住重点,许多平时不用功的学生更是倍加紧张。一些学生原来在高中时是“尖子生”,现成绩平平,甚至不及格,精神压力很大,自尊心受到了伤害。由此可见,学生的学习方式由原来的“被动性学习”向“主动性学习”转变很容易给学生带来心理方面的问题。此外,还有些学生所学专业与个人志愿不符。不愿当教师的却偏被录取到了师范院校,专业思想不巩固,没有学习动力和兴趣,情绪低落,意志消沉,常处于矛盾、焦虑和烦闷之中。结果造成心理失调,产生心理方面的问题。

生活中的挫折。青年人富于理想是他们的一大优点。但把一切事物都理想化,过分追求完美也会给心理上增添许多困惑。他们追求理想的社会生活,不了解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复杂矛盾,缺少艰苦生活的磨炼,容易造成对现实的不满。人学前对大学生活的浪漫想象与实际学习生活的反差,会引起心理上的失落。在这段青年期当中,每个青年都向往美好的爱情,在头脑中编织着美的图景。有因没有“朋友”而难耐孤独的,有的和异性同学谈话感到心慌意乱,有单相思的,有想中断恋爱关系的,也有因评优通不过而痛不欲生的,加之这时期学生个性不成熟,常难以应对这各种各样的挫折,承受其精神上的打击,易产生心理障碍。

就业的压力。毕业生的逐年增加,就业已成为在校大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就像有的学生在问卷中写到的:就业就像一片乌云,始终笼罩在我的头上。的确,寒窗苦读,有谁不想有一份理想的工作呢?但事实上,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还不高,学生择业的压力很大,由此使没有工作经验和社会锻炼的大学生形成思想上的压力。

上网带来的影响。网络是高科技的产物,大学生上网可以开阔视野,查寻资料,增长知识,但是,上网也对大学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网络中有许多对免疫力不强的学生产生姆坏影响的东西,经常上网可以使这些学生产生不关心现实,性格孤独,心理空虚。

三、对策

由于大学生中的一些人存在着以上种种心理’障碍,就使得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常常产生压抑、焦虑、自卑、孤独、空虚、恐怖等不良体验,甚至厌世和轻生,直至危害他人及社会。我们高校工作者应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给予必要引导,促使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避免各种不良心理问题的发生。

齐抓共管,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完善我国目前的思想教育方式。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不仅班主任、政治辅导员要做,而且系领导,任课老师,学校员工都要做,要协同作战,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而且要注意改变形式主义、空洞的政治说教、不考虑大学生思想实际和心理需要的浮于表层的做法,要深人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掌握学生的心理需要,以“爱”为出发点,和学生谈心,和学生交友,以父母之心,兄弟、姐妹之情,朋友之谊对待他们,生活上关心体贴,学习上热情帮助,使他们感受到学校、集体的亲情与温暖。

以社会实践和各种有意义的活动为载体,积极引导学生广泛参与。同志说过:“如果只是让学生关起门来读书,不参加劳动,不接触社会实践,不了解工人农民是怎样创造社会财富的,不培养劳动人民感情,是不利于他们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的确,让大学生走向社会,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实践,引导他们加人到各种活动中,有利于淡化大学生头脑中既有的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色彩,重新调整自我,找准自己在社会中的合理位置,而不至于夜郎自大、高傲自负,同时在实践活动中也可以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和不断进取的韧性。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奋斗目标。使学生能正确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帮助学生确立适应自己的恰当的奋斗目标,使之能通过艰苦努力,最终实现这一奋斗目标。

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作为高校管理工作者,首先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关心学生、相信学生,这将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产生积极影响;积极营造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帮助他们建立师生间、同学间和谐的人际关系,教育他们只有首先尊重别人,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传给他们交际的方法和技巧,帮助他们克服人际认知的偏差,教育他们以平等的态度对待自己和他人。这样,才能从孤独、自卑中解脱出来。

合格人才范文篇7

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教育学、心理学可得,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因素,动机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正是兴趣,它是动机的活跃分子。我们可以把兴趣分为间接兴趣和直接兴趣。间接兴趣由行动或事物任务目的引起,直接兴趣由行动或事物自身引起。我们教师的任务就在于可以借助学生具有的直接兴趣激发他们的间接兴趣,以求间接兴趣和直接兴趣的相互整合,把短暂兴趣转为稳定兴趣。研究表明,兴趣为学习的加速器和牵引力。教学中,教师要把引导学生学习数学乐趣作为首要任务。只有产生了兴趣,才会主动、积极、愉快地学习,为更好地学习增添动力。激发兴趣、保持兴趣的关键就在于新课的引入。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就是新课引入,在此过程中教师如果引入方法精心设计,学生的兴趣、好奇心被唤起,一开始学生就有迫切的求知情绪,有了这样的学习氛围,这就是一个成功的开端。高中数学教学好的引入方法很多,如复习引入、设置悬念引入、探究引入、设置情境引入、趣味游戏引入等。因此,教师要千方百计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爱好引入到课堂,引入到课题内容中来。

二、采用探究式教学,注重知识过程

以前传统的教学,教师以讲授为主,教学过程死板,学生只能被迫接受,因此他们感觉课程内容多、容易忘记,而且在实践中很难转化为能力,进而觉得高中数学难学。为此,我们要把以前的注重“教”变为现在的注重学生的“学”,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把学生真正当成课堂的主人,鼓励学生积极探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他们去发现知识,让他们在探究中形成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同时,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引导所有学生主动积极地把在实践探究中获得的新知识、新理论和它本来所具有的知识结构联系起来,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激励他们在探究中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体会探究过程,不断提高自我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学生是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核心,教师作为一个引路人,可适当地指引方向,但路还是要学生自己去走。教师要让学生形成数学思维方式和掌握数学概念,在教学探究中自主参与完成。探究作为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理念,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或实践得到的知识,更能转化为能力,在考试以及生活实践中体现出来。因此,教师要注重知识形成的过程,让学生持续不断地体会前进的喜悦,并不断转化为进一步学习新知识的动力。

三、激励情感交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学生是有情感的个体,是祖国的花朵和未来,高中学生更是如此。现阶段的学生有新的思维,有新的人生态度,当然这些不一定全部正确,甚至有一些我们看起来有些难以理解,但这一切都有它存在的道理。作为高中数学教师,我们也要去了解这些,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和学生做朋友。这样,在课堂上才能建立和谐,学生才能愉快地学习,事半功倍。我们要不断增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和学生一起充分地感受探索问题与发现新问题的喜悦,进一步深层次地分析结果,和学生一起探索新发现、新见解,和学生一起享受创新与成功的喜悦。发展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让学生充分感觉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是一起探索、一起前进的。我们不要“独裁”地让学生干这干那、学这个学那个,久而久之,即使学生不反感也会感到很累,课堂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因此,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建立新型的课堂关系,这样我们可以轻松地教,学生可以愉快地学,高中数学课堂就会变成学生学习的乐园。

四、不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评价互动

评价活动是上一次学习的结束,也是这一次学习的开始。教师要在学生合理表现的基础之上,适时根据这一次所要学习的任务以及学习目标,对每个小组或个体的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通过师生、生生之间开展多维有效的评价,并对学生的表现最大限度地肯定。同时,教师要指引学生个体或小组与其他个体或小组开展多项有效交流活动,相互学习、相互指导,并通过自我评价和判断,形成属于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数学思维方式,使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得到全面发展,让学生发现不足和优点,尽可能地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五、课堂教学中注意知识迁移中的思维定式

合格人才范文篇8

摘要: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和知识已成为企业前进的推动力量,员工培训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重视。拥有合格的人才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胜利的基础。本文从企业培训效果不理想的原因出发,探讨了提高企业培训效果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培训工作效果有效途径

培训是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方式,也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可以为企业创造价值,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帮助企业迎接各种新的挑战,最终实现企业与员工共赢,是企业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培训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虽然国外的培训理论已渐趋完善,但在国内,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才渐渐认识到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培训工作实务与培训工作理论研究都还处于不成熟阶段。本文从企业培训工作中的问题出发,探讨了提高企业培训效果的有效途径。

1.企业培训效果不佳的原因

目前,许多企业存在着培训管理不力的情况,企业培训效果不够理想,这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比如培训机构不够专业,培训课程没有针对企业实际需求,培训方式呆板、互动性不足等;其次,国内一部分企业长期以来都未进行人力资源规划,从而难以根据工作的具体要求来对员工进行培训,大多是着眼于满足短期的岗位需求,以“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为指导思想,不做培训需求分析,通常都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设置课程和教学方案,导致学员重复学习或去学习严重超出自己接受能力的知识技能;另外,很多的企业并没有建立完善的培训效果评估体系,对培训效果进行测评的方法单一,评估纪录往往缺乏系统的管理,造成了培训与实际生产服务脱节。

2.提高企业培训效果的有效途径

2.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培训效果的好坏是由企业绩效是否得到提高以及得到了多大程度的提高来衡量的,而绩效的提高基于员工素质的提高。因此,培训要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基点,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注重整体培训目标的同时,兼顾员工的个性发展,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开发员工的潜能,鼓励制定培训计划的同时,将培训计划与与员工的职业生涯设计结合起来,以高绩效模型和员工任职资格为标杆,及时更新和调整培训方案,实现培训的全程化,促进培训与员工职业生涯设计的无缝连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2充分认识培训工作的重要性

世界上大多数优秀企业几乎都有自己的训史,都热衷于人力资本投资。根据统计,美国企业每年在培训上的花费约300亿美元,约占雇员平均工资的5%,目前已有1200多家美国跨国公司开办了管理学院。而我国各类企业在员工培训方面的投资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很低的水平,用于员工培训的投资微乎其微。据有关部门对282家国有企业的调查,员工培训投资经费只有工资总额的2.2%(职工人均教育经费仅49.5元),远低于发达国家10%~15%的水平。鉴于这种情况,我国的企业决策者必须树立人是企业所拥有最宝贵的资源这一观念,以长远的眼光看待人力资源的培训,依据企业长期的战略发展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动这一工作。转变观念,强化员工培训在企业的基础地位,树立抓生产必须抓培训,生产和培训是一个统一整体的观念,树立设备、管理的投入和培训的投入并重的、并不断增加员工培训有形投入的观念。通过培训这一有效手段,使员工认知企业的理念,进而达成共同的企业文化、理想,并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而共同努力。

2.3进行全面的培训前调查

在进行员工培训前,相关人员应该进行全面的需求分析,要根据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及目标,工作要求的变化和顾客需求的变化分析培训需求,另外,在调查中应从不同角度收集信息,了解企业绩效状况以及对劳动者态度、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岗位要求,并分析员工现有的劳动态度、知识、技能方面的差异,以明确培训目标与内容。在对培训目标和内容进行调查的基础上,要对培训方法、培训时间、培训地点、培训师进行调查,选择出最佳的培训形式,使培训形式与培训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确保培训目的实现。从而了解岗位信息,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工作流程、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绩效考核指标等。

2.4建立高效的企业培训体系

企业培训体系是为了达到保证企业培训行为的有效性或者保证培训工作的绩效的目的而制定的一套完整有效的管理模型,包括管理流程、管理制度或管理办法。只有根据企业战略规划,结合人力资源发展战略,才能量身定做出符合自己持续发展的高效培训体系。企业应该加大对培训体系的硬件设施投入,加大师资力量的建设,加大培训组织的健全。加大培训工作的管理,培育企业优秀、独特的培训文化,形成一套健全、完善的培训管理体系,实现培训的模式化、程序化、整体化,促进培训水平的全面提升。有效的培训体系应考虑员工教育的特殊性,针对不同的课程采用不同的训练技法,针对具体的条件采用多种培训方式,针对具体个人能力和发展计划制定不同的训练计划。在效益最大化的前提下,多渠道、多层次的构建培训体系,达到全员参与、共同分享培训成果的效果。

2.5丰富培训内容和手段

培训内容应从狭隘的岗位职务培训转向丰富多彩的全方位培训。员工培训的内容不仅仅是技能的培训,同时还要求员工向各个领域渗透,使企业培训进入更深层次,对员工进行全面的素质、素养和技能的培训。如企业文化培训、企业历史培训、职业道德培训、团队精神培训等。同时,培训内容要有针对性、实用性、前瞻性,要结合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来设计合适的培训内容。从培训手段而言,我国企业传统的组织培训的方法有讲授法、演示法、视听法、角色扮演法等。各种培训方法都有其自身的优缺点,为了提高培训质量,达到培训目的,往往需要各种方法配合起来,灵活运用。而现行的企业员工培训多是课堂讲授为主,培训方法单调枯燥,员工抵触情绪较高。应采用灵活多样的讲授、游戏、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让员工亲身参与、亲自体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另外,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培训手段不断更新,现代教育培训的发展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企业要根据对知识、技能的需求量、缓急程度及培训的内容、人员、时间、地点、施训单位等选择不同的培训方式,以满足培训对象获得知识的目的。

2.6扩大培训对象

“木桶原理”告诉我们,一个企业好比一个大木桶,每一位员工都是组成这个大木桶的不可缺少的一块木板。衡量一个企业是否具有竞争力,不仅仅要考察企业里是否有一小部分优秀人群,更要考察企业的整体人力资源状况。以往只对中高层管理者进行培训而忽视对基层员工培训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因为只针对部分人员进行培训的情况会使得被忽视的个人或群体变成企业大木桶上最短的木板,从而制约企业整体竞争力的提高。因此,企业培训就是有组织有计划的企业全员的学习,不论管理者或者员工,都需要不断地的学习。培训对象应该全员化,要按职务、岗位、文化程度分类、分层次对员工进行持续培训。

2.7重视培训效果的评价

效果反馈可以重新审视当初的职业能力分析是否准确、开发设计是否科学合理,所选内容、教材、教师、教法、形式是否得当;从结业时看培训质量如何、效益如何,从教与学两方面分析得失,提出今后的改进意见。在评价时,要正确的选择培训评估方法,将定性的方法和定量的方法相结合,实现优势互补,从多方面设置培训评估的指标,而不是仅仅从投资回报率来评估。目前在评估一个培训计划或项目的效果和效益时通常是参考柯卡帕切提出的“四标准”,即学员的反应,也就是评价学员对整个培训过程的意见和看法,具体包括,对培训计划是否满意、是否喜欢、是否认为有价值,包括对培训的内容、讲课老师及主持人的水平、培训的方式、时间安排、环境设施等各方面的反应程度;知识标准,员工通过培训学习所获得的有关工作原理、技术技能、程序、态度、行为等;行为标准,也就是培训过后培训学员返回工作岗位的行为变化,主要是行为表现和工作绩效;效果,培训活动的开展对企业及工作环境产生什么影响,培训的投资回报。

参考资料:

(1)刘新军.企业培训实务[M].沈阳出版社,2002

(2)欧阳洁.员工培训[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张德.人力资源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4)石金涛著.培训与开发[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合格人才范文篇9

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教育学、心理学可得,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因素,动机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正是兴趣,它是动机的活跃分子。我们可以把兴趣分为间接兴趣和直接兴趣。间接兴趣由行动或事物任务目的引起,直接兴趣由行动或事物自身引起。我们教师的任务就在于可以借助学生具有的直接兴趣激发他们的间接兴趣,以求间接兴趣和直接兴趣的相互整合,把短暂兴趣转为稳定兴趣。研究表明,兴趣为学习的加速器和牵引力。教学中,教师要把引导学生学习数学乐趣作为首要任务。只有产生了兴趣,才会主动、积极、愉快地学习,为更好地学习增添动力。激发兴趣、保持兴趣的关键就在于新课的引入。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就是新课引入,在此过程中教师如果引入方法精心设计,学生的兴趣、好奇心被唤起,一开始学生就有迫切的求知情绪,有了这样的学习氛围,这就是一个成功的开端。高中数学教学好的引入方法很多,如复习引入、设置悬念引入、探究引入、设置情境引入、趣味游戏引入等。因此,教师要千方百计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爱好引入到课堂,引入到课题内容中来。

二、采用探究式教学,注重知识过程

以前传统的教学,教师以讲授为主,教学过程死板,学生只能被迫接受,因此他们感觉课程内容多、容易忘记,而且在实践中很难转化为能力,进而觉得高中数学难学。为此,我们要把以前的注重“教”变为现在的注重学生的“学”,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把学生真正当成课堂的主人,鼓励学生积极探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他们去发现知识,让他们在探究中形成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同时,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引导所有学生主动积极地把在实践探究中获得的新知识、新理论和它本来所具有的知识结构联系起来,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激励他们在探究中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体会探究过程,不断提高自我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学生是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核心,教师作为一个引路人,可适当地指引方向,但路还是要学生自己去走。教师要让学生形成数学思维方式和掌握数学概念,在教学探究中自主参与完成。探究作为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理念,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或实践得到的知识,更能转化为能力,在考试以及生活实践中体现出来。因此,教师要注重知识形成的过程,让学生持续不断地体会前进的喜悦,并不断转化为进一步学习新知识的动力。

三、激励情感交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学生是有情感的个体,是祖国的花朵和未来,高中学生更是如此。现阶段的学生有新的思维,有新的人生态度,当然这些不一定全部正确,甚至有一些我们看起来有些难以理解,但这一切都有它存在的道理。作为高中数学教师,我们也要去了解这些,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和学生做朋友。这样,在课堂上才能建立和谐,学生才能愉快地学习,事半功倍。我们要不断增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和学生一起充分地感受探索问题与发现新问题的喜悦,进一步深层次地分析结果,和学生一起探索新发现、新见解,和学生一起享受创新与成功的喜悦。发展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让学生充分感觉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是一起探索、一起前进的。我们不要“独裁”地让学生干这干那、学这个学那个,久而久之,即使学生不反感也会感到很累,课堂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因此,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建立新型的课堂关系,这样我们可以轻松地教,学生可以愉快地学,高中数学课堂就会变成学生学习的乐园。

四、不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评价互动

评价活动是上一次学习的结束,也是这一次学习的开始。教师要在学生合理表现的基础之上,适时根据这一次所要学习的任务以及学习目标,对每个小组或个体的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通过师生、生生之间开展多维有效的评价,并对学生的表现最大限度地肯定。同时,教师要指引学生个体或小组与其他个体或小组开展多项有效交流活动,相互学习、相互指导,并通过自我评价和判断,形成属于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数学思维方式,使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得到全面发展,让学生发现不足和优点,尽可能地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五、课堂教学中注意知识迁移中的思维定式

合格人才范文篇10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中小学生是未成年人的主体,学校是培养和造就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摇篮。学校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承担作义不容辞的责任。

未成年人特别是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是事关我们党、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事关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大事,是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战略性任务。为了更好地贯彻和落实此项任务,我校领导班子多次召开会议讨论研究工作的方案,结合学习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组织教职工学习《意见》精神,切实提高教师对《意见》精神的认识、领会、真正理解、掌握《意见》精神。成立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有效措施,组织和领导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把学校德育工作落到实处,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养。

二、具体做法和工作成效

(一)开展调研,摸清底细。

了解和掌握学生当前思想道德状况,是我们能更好地开展德育工作的前提条件。为了掌握情况,我校在各年级进行了一次认真全面的调查摸底。通过调查发现,小学生还有许多的不良行为和习惯;如:1、在孝亲敬长方面,有的学生对自己的父母、长辈、老师不够尊敬,不听从教导、任性,做事不考虑后果。2、在团结友爱方面,有的学生存在不顾本班级的荣誉,做出一些有损班级荣誉的事来。集体意识淡薄,缺乏主人翁精神;心中无他人。同学之间的友爱、谦让做得不够,在学习生活中,只顾自己想不到别人,自私自利。3、文明礼貌方面,对一些礼貌用语,没有养成使用礼貌用语的习惯,基本礼节掌握不够,爱说脏话、粗话。4、遵守纪律方面,部分学生不能自觉,遵守课堂纪律。5、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不会自主学习,不能按时、认真、独立完成作业。6、勤劳节俭方面,不爱劳动,不会省吃俭用,花钱大手大脚,不体谅父母的艰辛。7、遵守公德、诚实勇敢方面,有少部分学生不爱护公共财物,不爱护花草树木,不爱护环境卫生。8、诚信方面,有的学生对父母、老师说谎话,做错了事不敢承认并改正,诚信意识淡薄。

通过调查了解,发现形成不良行为的原因,大多是由于社会的不良影响造成的,社会上一些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是造成学生不良行为的罪魁祸首。

(二)采取多种措施,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了解学生当前的思想道德状况,结合校情,采取多种教育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1、利用课堂学科进行教育。

思想品德课本是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特点编写的适合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一门教材,内容浅易,通俗易懂。我们充分利用这门教材内容,结合身边实例,生动形象、直观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同时结合语文、数学等其他学科,利用各种图画文字,向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家乡,热爱革命领袖爱集体的教育,引导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学习社会公德,教会他们弃污取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小树立远大理想,有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

2、利用少先队对学生进行教育。

少先队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阵地,充分利用少先队组织为载体,是我们开展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充分发挥其组织作用,运用其特有的教育手段,通过队员当家作主的集体生活和丰富多彩的活动来进行教育,例如:通过开展“青少年新世纪读书计划”,广泛开展读书,用书活动,开展各种书画比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从而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展“建立文明校园”活动,培养学生讲文明、讲卫生,有礼貌的行为习惯;开展“手拉手”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班集体、团结友爱,互相谦让的优良品质;开展“我帮妈妈干一份活”的体验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孝敬父母、珍惜劳动果实的优良品质;开展“比学习,不比吃穿”的活动教育学生勤俭节约,努力学习的好习惯;开展“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为主题签名活动,向学生进行诚信教育,要求他们从小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好孩子。利用各种节庆日开展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如:在国庆节期间开展“歌唱祖国”歌咏比赛,向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家乡的教育;在教师节开展“我为教师献一份礼”活动,培养学生努力学习,尊敬师长的教育;在“六一”节期间开展少先队简史宣传教育活动,让学生了解少先队的发展历程,了解少年英雄事迹,从而激发向少年英模学习的欲望,树立要珍惜机会,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作贡献的远大理望。

3、开展“爱校、爱班、爱老师、爱同子、爱他人”的主题队会,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

利用班队会组织学生学习《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行为规范》、《学校规章制度》以及各种法律法规,强化学生道德规范和提高学生法规意识。在学生中创建少先队员维权岗,设立意见箱,维护学生自身的基本权利。成立纪律检查小组、卫生检查小组,开展文明班集体、文明宿舍的评比活动,促进学生的基本文明行为习惯和养成教育。利用少队报,黑板报,国旗下讲话,周末小结等形式表扬和倡导“好人好事”和良好的道德规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家庭教育是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是从家中带来的。为了更好的教育学生,各班教师通过家访、家长会等形式与家长进行沟通,掌握和了解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情况,帮助家长端正教育思想,改进教育方法,提高家教水平,并倡导家长的思想道德、文化修养和言行举止要成为子女的楷模,主动向家长宣传教育子女的方法、典型,促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协调一致,达到教育的目的。

5、结合自身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德育分年级实施意见》。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省教育厅印发了云教德[2001]20号文件关于印发《云南省小学德育分年级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并下发了《云南省小学德育分年级实施意见》的教材。我校根据文件精神,并结合学校自身实际,以《实施意见》为依托,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积极从教育目标,内容、方法、途径等方面开展分层次教育和因材施教,结合小学生生活常识和社会常识,循序渐进,对学生进行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收到很好的效果。

6、为了培养学生法律意识,每年请法制副校长到校给我校师生上法制课,提高法律意识,使教师能依法治教,让学生知法守法,做一个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的好少年。

(三)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