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9 12:48:08

海报

海报范文篇1

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是一座蕴藏丰富的宝库,对海报设计有着深刻的启迪与借鉴作用。面对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我们可以多层次、多角度的进行再认识、再发掘。

1.从艺术手法方面借鉴。

中国五千年文明的发展,无论是宫廷美术还是民间美术,无论是文人画还是宗教画,经过历代的画家、艺人、工匠的创作实践,积累了大量丰富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和表现形式。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到殷商时期的青铜,从战国时期的器皿、帛画到汉代的雕塑画像石,从唐宋的绘画到明清的瓷器,以及民间广为流传的剪纸、木版年画、建筑、纹饰、戏装、面具等等,充分体现了或恢弘灵巧,或简约或精致,或工整或粗放或热烈或娟秀,或质朴或奢华等多种手法。无论是逸笔草草的国画笔墨还是板刻结圆的装饰图案;无论是造型夸张的民间剪纸还是色彩强烈的木版年画,这一切无不为现在海报设计提供着丰富的表现形式和图式语言。靳埭强为日本“自在”纸坊创作的一种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海报,在纸纹上运用了传统手造纸的毛边,宣纸竹纹变化构成中国山水自然绘画意境疏散的意象,表现了中国人文性情无束,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整幅海报制作结合中国传统艺术表现手法,把作品风格淋漓尽致突显。对于今天机械工具,电脑技术带来的表现手法单调划一的理性倾向,传统民族艺术表现手法对于现代手段与智灵手法的协调,发挥重要的平衡作用。

2.从图像元素方面借鉴。

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在经过漫长的历史凝炼后,逐步形成各具典型文化内涵的图形和纹饰。他们包括人物、植物、动物、图腾、几何符号等形式在内的图像,以及一些流传广泛的典故、成语、传说中的人物、景物,一些约定俗成的事物及组合。如梅竹松岁寒三友象征坚贞的友谊,三羊开泰象征吉祥如意,莲花与鱼寓意“连年有余”,喜鹊与梅花寓意“喜上眉梢”等。这些乡土味浓郁的图像元素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张道一先生指出的“民间艺术是一种本元文化”,如果将这些富有民族形式特征的元素有机的组合到现代海报设计中,无疑会给单调枯燥的现代设计风格带来一股清新的空气。

如韩秉华把冰裂纹(开片)结合汉字引用与“苏州印象”海报作为创意概念。开片纹图案窗格及“三点水”的笔法,组成“州”字的主体,并突出“姑苏城外寒山寺”牌匾中的“苏”字以展示苏州。背景衬以山水影波光和一叶小舟的照片,并以黑色和银色印刷,展现了中国艺术古朴淡雅的诗般意境。

3.从思维方面借鉴

中国传统文化中整体的、辨证的、因果循环的思维方式,强调事物各方面辨证统一和相互间的联系,其思维过程重综合、重归纳。反映在自然观上,强调“天人合一”,“浑然天成”,“物我不分”和“因势就成”。其思想发轫于先秦的道家,儒家以及禅宗理念,是原始朴质的混沌思维方法论的基本核心。中国特有的思维方式,为现代科学技术解开某些知识密码提供了科学辨证的有力思想武器。现代科学的三大发现——量子力学,相对论和混沌论中所包含的概念和思维方法,与中国民族文化中所蕴含的注重整体、和谐、相对、转化的传统思想方式相当吻合。中国的绘画理论和设计原理与这种思维方式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古代太极图中的阴阳回转,青铜器纹饰的抽象多义,国画中大写意虚实相生中无不透出这种思维方式的精髓。我们知道思维方式转化到海报设计上,往往促成创意的产生,它是人所共知的潜意识中存在的思想意念。一个好的思维意念的生成,能够超越任何阻碍人类之间相互交流的因素,达到更高层次的彼此交流,它是使“中国海报设计”登向国际设计舞台的不可或缺的条件之一。我们的设计师在进行海报设计时,能够把作品的创作思维糅合到中华民族传统的自然观、哲学、思维方式中,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产生。(二)民族传统文化与当代海报设计

中西文化的互动和双赢,成为世界多元文化格局发展的必然趋势。海报设计要根植于本土文化精华的土壤中,深入领悟传统中的“中国特性”,汲取外来优秀的意识、方法、兼收并蓄,融会贯通,做到既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又不落后于国际潮流的设计理念与实践体系。

1.对民族文化精髓的创造性转化

对我国的民族文化,即要发掘出其中蕴藏的丰富资源,又要看到其中存在的不是和缺憾,在进行海报设计时,要活学活用。很多设计师还存有“借古人以自重”的倾向,认为套几件古装或搬出典故神话就是弘扬民族文化,设计就有了文化内涵,殊不知这恰恰是远离文化的一种流于表面的吸收,刻意模仿穿衣戴帽的行为表现。

那么如何在海报设计中将民族性与时代性创造性相结合,是体现其本土文化设计的关键之一。我们认为,首要的就是将中国文化传统中视觉的符号和价值系统加以改造,使这些符号与价值系统变成有利与时代变迁的种子,根植于国人心中,使其保持文化的认同。因此,我们所要努力把握的不仅是形式与内容,更重要的是抓住中国传统视觉符号所蕴含的精神方式与审美内涵,并自然地将它转化到我们当代的海报设计之中,亦即将传统文化符号转化为现代视觉语言。例如余秉楠1995年创作的《海峡两岸一家亲》是为台湾印象海报会设计的“汉字”海报。作品选用了最古的篆字“家”,家是屋顶下的猪,一个多么美好的形象,多么安定和幸福的家庭,它虽然经历长期的形制更叠,繁衍出行,仍离不开造字的初衷,隐喻出海峡两岸一家亲的主题。刘小康设计的《新北京,新奥运》,背景是北京故宫九龙壁中的一条栩栩如生,威武动感,再加上一个跑步人形及科技感的线条造型,重叠龙形和人形,把传统文化,现代思维和运动精神结合起来,表达新时代北京的气象,还有很多成功作品,陈幼坚1987年设计的《Hello香港》,李永铨1993年设计的《现代香港设计师八人展——八仙过海》海报等等,都是从视觉文化的角度来重新看待中国传统视觉符号,深化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把握,这对于发现具有新时期民族特色的海报设计艺术具有启发的意义。

2.“全球化”中的现代中国海报设计

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海报作为信息与观念交流的载体,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成分,一个成功的海报设计应将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共通性意念,通过图形文化方式表现出来,以求人们免去因文化、地域、语言、种族等,使人类交流产生阻碍的因素,通过视觉图形而达到心灵之间的直接沟通。

真正理想的“现代海报设计”,应该更多是一种融古通今,关怀人性的思考方式,是多种文化并存,是人与自然协调的“现代化”的体现,是庄子所畅想的“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人生境界。当然,对传统的珍视,并不是一味的沉溺与审美的情感体验,我们所希冀的中国海报设计是在理性秩序下借西学之风,熔铸古代传统,培育拥护中国的文化生命的强大力量,而不是盲目裁切我们古代图形中的优秀片段,凭空移植外来文化。“民族的才是国际的”,把海报设计穿上民族的盛装,让它在世界各种文化的击撞中接受挑战,汲取营养。

(三):结束语

面对“西方文化”的强势入侵,我们的文化艺术也必然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与狼共舞”并不可怕,相反,每一次异质文化与中国民族文化的交融,都将会带来民族文化质的飞跃。面对设计全球化的浪潮,思想的贫瘠和信念的过失将成为每一位海报设计师共同的劲敌。因此,在这片具有悠久灿烂文化史的土壤中,我们的海报设计师要“善学邯郸,不失故步。中西结合,以中为主,源流结合。以源为主,形成民族个性,这样我们的民族文化将得以不断传承,我们的海报设计艺术在本土化的土壤里也必定大放异彩。

摘要:在设计国际化的影响下,中国现代视觉设计中充满了受西方影响的视觉语言,“国际化”视觉符号的泛滥与“本土化”视觉语言的失语视觉现象非常突出。作为当今社会人与人交流载体的海报设计,要走出一条“民族个性”的道路,就必须根植于民族文化土壤中,向传统学习,并进行具有创造性的转化,使传统文化符号在当代海报设计中既具有“民族个性”又有“时代性”,这样,我们海报设计才能真正走“国际化”。

关键词:传统民族文化海报设计本土化国际化

视觉传达设计是一种以“图”作为信息载体的艺术,也是与传播相结合的设计艺术形式。其中海报便是一种非同寻常的充满信息与传达的交流载体,它往往可以不通过文字的阅读或提示,让人们一目了然地快速识别图形中所传达的内容和含义。德国设计大师皮尔·门德尔认为:“海报不仅是为了引起人们的关注和理解,而且更是一种美的语言,它映射出一个国家的民族传统与社会文化。”

然而,在全球化的影响下,中国现代视觉设计中充满了受西方影响的视觉语言,“国际化”视觉符号的泛滥与“本土化”视觉语言“失语”现象非常突出。世界设计的大同之日就是它的末日到来之时。当设计失去了民族个性时,不仅达到“世界水平”的目标无法实现,实际上也正在迈向衰败的道路。真正的“中国设计”应该是试图去发现一种既根植于我们民族的本土性又对整个当代设计语言有意义的东西。一个好的海报应该是在寻找表现某种可以识别、分析、解读我们的传统艺术中渗透的我们民族的智慧、意境、精神的“中国特性”。我们要为“中国设计”寻觅正确的方向,也为国际海报艺术设计的丰富性提供来自把握们本土的智慧和想象力。

参考文献

[1]杭间/何洁/靳埭强主编岁寒三友:中国传统图形与现代视觉设计[M]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

[2]雷圭元著中国图案史[M]湖南美术出版社1997

海报范文篇2

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是一座蕴藏丰富的宝库,对海报设计有着深刻的启迪与借鉴作用。面对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我们可以多层次、多角度的进行再认识、再发掘。

1.从艺术手法方面借鉴。

中国五千年文明的发展,无论是宫廷美术还是民间美术,无论是文人画还是宗教画,经过历代的画家、艺人、工匠的创作实践,积累了大量丰富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和表现形式。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到殷商时期的青铜,从战国时期的器皿、帛画到汉代的雕塑画像石,从唐宋的绘画到明清的瓷器,以及民间广为流传的剪纸、木版年画、建筑、纹饰、戏装、面具等等,充分体现了或恢弘灵巧,或简约或精致,或工整或粗放或热烈或娟秀,或质朴或奢华等多种手法。无论是逸笔草草的国画笔墨还是板刻结圆的装饰图案;无论是造型夸张的民间剪纸还是色彩强烈的木版年画,这一切无不为现在海报设计提供着丰富的表现形式和图式语言。靳埭强为日本“自在”纸坊创作的一种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海报,在纸纹上运用了传统手造纸的毛边,宣纸竹纹变化构成中国山水自然绘画意境疏散的意象,表现了中国人文性情无束,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整幅海报制作结合中国传统艺术表现手法,把作品风格淋漓尽致突显。对于今天机械工具,电脑技术带来的表现手法单调划一的理性倾向,传统民族艺术表现手法对于现代手段与智灵手法的协调,发挥重要的平衡作用。

2.从图像元素方面借鉴。

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在经过漫长的历史凝炼后,逐步形成各具典型文化内涵的图形和纹饰。他们包括人物、植物、动物、图腾、几何符号等形式在内的图像,以及一些流传广泛的典故、成语、传说中的人物、景物,一些约定俗成的事物及组合。如梅竹松岁寒三友象征坚贞的友谊,三羊开泰象征吉祥如意,莲花与鱼寓意“连年有余”,喜鹊与梅花寓意“喜上眉梢”等。这些乡土味浓郁的图像元素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张道一先生指出的“民间艺术是一种本元文化”,如果将这些富有民族形式特征的元素有机的组合到现代海报设计中,无疑会给单调枯燥的现代设计风格带来一股清新的空气。

如韩秉华把冰裂纹(开片)结合汉字引用与“苏州印象”海报作为创意概念。开片纹图案窗格及“三点水”的笔法,组成“州”字的主体,并突出“姑苏城外寒山寺”牌匾中的“苏”字以展示苏州。背景衬以山水影波光和一叶小舟的照片,并以黑色和银色印刷,展现了中国艺术古朴淡雅的诗般意境。

3.从思维方面借鉴

中国传统文化中整体的、辨证的、因果循环的思维方式,强调事物各方面辨证统一和相互间的联系,其思维过程重综合、重归纳。反映在自然观上,强调“天人合一”,“浑然天成”,“物我不分”和“因势就成”。其思想发轫于先秦的道家,儒家以及禅宗理念,是原始朴质的混沌思维方法论的基本核心。中国特有的思维方式,为现代科学技术解开某些知识密码提供了科学辨证的有力思想武器。现代科学的三大发现——量子力学,相对论和混沌论中所包含的概念和思维方法,与中国民族文化中所蕴含的注重整体、和谐、相对、转化的传统思想方式相当吻合。中国的绘画理论和设计原理与这种思维方式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古代太极图中的阴阳回转,青铜器纹饰的抽象多义,国画中大写意虚实相生中无不透出这种思维方式的精髓。我们知道思维方式转化到海报设计上,往往促成创意的产生,它是人所共知的潜意识中存在的思想意念。一个好的思维意念的生成,能够超越任何阻碍人类之间相互交流的因素,达到更高层次的彼此交流,它是使“中国海报设计”登向国际设计舞台的不可或缺的条件之一。我们的设计师在进行海报设计时,能够把作品的创作思维糅合到中华民族传统的自然观、哲学、思维方式中,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产生。

二)民族传统文化与当代海报设计

中西文化的互动和双赢,成为世界多元文化格局发展的必然趋势。海报设计要根植于本土文化精华的土壤中,深入领悟传统中的“中国特性”,汲取外来优秀的意识、方法、兼收并蓄,融会贯通,做到既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又不落后于国际潮流的设计理念与实践体系。

1.对民族文化精髓的创造性转化

对我国的民族文化,即要发掘出其中蕴藏的丰富资源,又要看到其中存在的不是和缺憾,在进行海报设计时,要活学活用。很多设计师还存有“借古人以自重”的倾向,认为套几件古装或搬出典故神话就是弘扬民族文化,设计就有了文化内涵,殊不知这恰恰是远离文化的一种流于表面的吸收,刻意模仿穿衣戴帽的行为表现。

那么如何在海报设计中将民族性与时代性创造性相结合,是体现其本土文化设计的关键之一。我们认为,首要的就是将中国文化传统中视觉的符号和价值系统加以改造,使这些符号与价值系统变成有利与时代变迁的种子,根植于国人心中,使其保持文化的认同。因此,我们所要努力把握的不仅是形式与内容,更重要的是抓住中国传统视觉符号所蕴含的精神方式与审美内涵,并自然地将它转化到我们当代的海报设计之中,亦即将传统文化符号转化为现代视觉语言。例如余秉楠1995年创作的《海峡两岸一家亲》是为台湾印象海报会设计的“汉字”海报。作品选用了最古的篆字“家”,家是屋顶下的猪,一个多么美好的形象,多么安定和幸福的家庭,它虽然经历长期的形制更叠,繁衍出行,仍离不开造字的初衷,隐喻出海峡两岸一家亲的主题。刘小康设计的《新北京,新奥运》,背景是北京故宫九龙壁中的一条栩栩如生,威武动感,再加上一个跑步人形及科技感的线条造型,重叠龙形和人形,把传统文化,现代思维和运动精神结合起来,表达新时代北京的气象,还有很多成功作品,陈幼坚1987年设计的《Hello香港》,李永铨1993年设计的《现代香港设计师八人展——八仙过海》海报等等,都是从视觉文化的角度来重新看待中国传统视觉符号,深化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把握,这对于发现具有新时期民族特色的海报设计艺术具有启发的意义。

2.“全球化”中的现代中国海报设计

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海报作为信息与观念交流的载体,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成分,一个成功的海报设计应将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共通性意念,通过图形文化方式表现出来,以求人们免去因文化、地域、语言、种族等,使人类交流产生阻碍的因素,通过视觉图形而达到心灵之间的直接沟通。

真正理想的“现代海报设计”,应该更多是一种融古通今,关怀人性的思考方式,是多种文化并存,是人与自然协调的“现代化”的体现,是庄子所畅想的“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人生境界。当然,对传统的珍视,并不是一味的沉溺与审美的情感体验,我们所希冀的中国海报设计是在理性秩序下借西学之风,熔铸古代传统,培育拥护中国的文化生命的强大力量,而不是盲目裁切我们古代图形中的优秀片段,凭空移植外来文化。“民族的才是国际的”,把海报设计穿上民族的盛装,让它在世界各种文化的击撞中接受挑战,汲取营养。

(三):结束语

面对“西方文化”的强势入侵,我们的文化艺术也必然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与狼共舞”并不可怕,相反,每一次异质文化与中国民族文化的交融,都将会带来民族文化质的飞跃。面对设计全球化的浪潮,思想的贫瘠和信念的过失将成为每一位海报设计师共同的劲敌。因此,在这片具有悠久灿烂文化史的土壤中,我们的海报设计师要“善学邯郸,不失故步。中西结合,以中为主,源流结合。以源为主,形成民族个性,这样我们的民族文化将得以不断传承,我们的海报设计艺术在本土化的土壤里也必定大放异彩。

在设计国际化的影响下,中国现代视觉设计中充满了受西方影响的视觉语言,“国际化”视觉符号的泛滥与“本土化”视觉语言的失语视觉现象非常突出。

摘要:在设计国际化的影响下,中国现代视觉设计中充满了受西方影响的视觉语言,“国际化”视觉符号的泛滥与“本土化”视觉语言的失语视觉现象非常突出。作为当今社会人与人交流载体的海报设计,要走出一条“民族个性”的道路,就必须根植于民族文化土壤中,向传统学习,并进行具有创造性的转化,使传统文化符号在当代海报设计中既具有“民族个性”又有“时代性”,这样,我们海报设计才能真正走“国际化”。

关键词:传统民族文化海报设计本土化国际化

视觉传达设计是一种以“图”作为信息载体的艺术,也是与传播相结合的设计艺术形式。其中海报便是一种非同寻常的充满信息与传达的交流载体,它往往可以不通过文字的阅读或提示,让人们一目了然地快速识别图形中所传达的内容和含义。德国设计大师皮尔·门德尔认为:“海报不仅是为了引起人们的关注和理解,而且更是一种美的语言,它映射出一个国家的民族传统与社会文化。”

然而,在全球化的影响下,中国现代视觉设计中充满了受西方影响的视觉语言,“国际化”视觉符号的泛滥与“本土化”视觉语言“失语”现象非常突出。世界设计的大同之日就是它的末日到来之时。当设计失去了民族个性时,不仅达到“世界水平”的目标无法实现,实际上也正在迈向衰败的道路。真正的“中国设计”应该是试图去发现一种既根植于我们民族的本土性又对整个当代设计语言有意义的东西。一个好的海报应该是在寻找表现某种可以识别、分析、解读我们的传统艺术中渗透的我们民族的智慧、意境、精神的“中国特性”。我们要为“中国设计”寻觅正确的方向,也为国际海报艺术设计的丰富性提供来自把握们本土的智慧和想象力。

参考文献

[1]杭间/何洁/靳埭强主编岁寒三友:中国传统图形与现代视觉设计[M]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

[2]雷圭元著中国图案史[M]湖南美术出版社1997

海报范文篇3

结构和写法

海报的写法多种多样,标题的位置也可根据排版设计随意摆放。

1。用文种作标题。有的海报标题只写《海报》两字。

2。用内容作标题。

3。主办单位的名称。

正文要素

海报的正文要用简洁的文字写清楚活动内容、时间、地点、参加办法等。

1。一段式。内容简单的通常只用三言两语,一段成文。例如“×月×日下午×时,我校和××学院足球队在本校大操场进行友谊比赛,欢迎踊跃观赛”。

2。项目排列式。内容稍多的可分项目,分项排列成文。

例如:

特邀××学院××教授主讲沟通:××讲座形式:视频为主,辅以讲解。

发送时间:××××年×月×日至×日,每晚×时至×时。

地点:××××报告厅。

人场办法:×月×日起在本馆门口售票处售票,每票××元。

3。附加标语式。有的海报在正文首或正文末加上排列整齐的标语,起画龙点睛作用。配上这类标语之后,起渲染吸引作用;但要遵守真实的原则,不能哗众取宠,招摇撞骗。

结尾

海报范文篇4

关键词:公益广告;海报;创新设计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更新迭代,公益广告的数量和表现形式也与日俱增,在创作公益广告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加强创新制作的表现手法、运用创意设计思维以及注重传播路径,同时应该关注创作的情感因素的运用,从而达到引起大众共鸣、共情的传播效果,营造一种社会氛围。

一、现代公益广告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公益广告是为公众利益服务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个国家公益广告的水准充分展现了这个国家的精神文明面貌、道德水平及社会风气。从我国公益广告发展历程来看,我国公益广告起步较晚,且运作模式可以归为政府主导型运作模式。其发展状况可简单归纳为:(1)企业公益责任感弱,公益广告宣传路径窄。企业的盈利目的与公益广告背道而驰,尤其在这个经济快速增长的时代,更多企业会关注能带来更大利益的服务形式,阻碍了公益广告的创作及宣传;(2)内容没有创新性,远离群众生活。我国的公益广告大多数内容平分秋色,内容不具备深刻的内涵且缺乏创新思维,情感诉求表达不到位;(3)资金支持不足。没有持续充足的资金支持的情况下,公益广告很难实现可持续发展;(4)形式和水平有待提高。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各类网络平台的衍生,拓宽了传播的形式和途径,但就目前而言,公益广告传播途径利用率低,广告的格式以及内容也很单一,缺乏多维度创新设计。根据以上对公益广告发展状况的分析,可以归纳总结出未来公益广告的发展趋势:(1)政府与企业强强联手,多渠道筹集资金支持;(2)整合优化新媒体资源,为公益广告持续发展提供动力。这样,不仅可以拓宽宣传途径和形式,还可以从中学习创作方式、理念及思维,取长补短,融会贯通;(3)加强公益广告社会责任的传递。公益广告首要特性就是秉承着社会责任和使命。社会责任感良好的建设,有助于公益广告的更好的发展;(4)明确公益广告的法律地位,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制度;(5)深入公益广告的理论研究,提升公益广告创新设计。应该鼓励开展公益广告学术研讨会和作品优选,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开展跨学科跨领域综合研究,助力公益广告的可持续发展;(6)公益广告的公共性与个性化创新的统一,公众性与个性需求的多元化。基于对公益广告如今发展状况以及未来趋势的分析总结,笔者以公益海报形式作为分析对象,以创新设计作为切入点,深入剖析公益海报的特征及创新设计在公益海报中的运用,为提升公益广告设计水平及各个群体对其的关注度助力。

二、公益广告中公益海报的概念及特征

(一)公益海报。公益海报是视觉传达设计中一种特殊的信息传播媒介载体。好的公益海报不仅是信息传播媒介,且具备艺术价值。公益海报通过视觉语言传播,信息在受众看到海报的同时被传播,从而引起受众的视觉关注及深刻反思。这样一来,国家的政策、法令以及社会聚焦的问题就可以通过公益海报自身的特殊属性有效且快速的传播到公众面前。(二)公益海报的特征。1.公益海报设计的基本特征。(1)可视性与易读性。公益海报与受众之间是以视觉来作为沟通方式的,创意元素是作为一种视觉语言而被创作出来的,必须具备可视性和易读性;(2)内涵性与多层性。设计的作品面对的受众是不同层次的,这要求设计师在设计作品时,尽可能适应不同的受众的心理及视觉需求;(3)时效性和准确性。公益海报不同的主题时效性也不同,应抓住适当的时机进行宣传活动,从而发挥公益海报信息传播的价值。公益海报的主题清晰,所以要求其传达的信息的准确性更为突出。2.公益海报的公众化特性。(1)公益性。由于公益海报所传达的主题内容是维护社会大众的利益,是为了促进及提高整个社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2)文化性。由于地域差异以及文化差异,从而导致引发不同的社会问题。这就需要设计者具有创新思维及个性化设计的能力,在海报传达的内容上强调它的文化性;(3)社会性。公益海报是以社会性公益问题为主要内容题材进行设计,通过对受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创作的视觉冲击带来心灵的震撼和深刻的思考;(4)审美性。好的公益海报,对提升社会公众的审美意识起到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传达信息的同时,也起到了美化社会环境的作用。

三、创新方式在公益海报中的运用

(一)创新方式之新技术。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公益海报的创作也随之脱离传统海报设计的轨道。例如网格布局、隐藏文本信息、反色设计、图案视觉语言等,传统方式与新技术的融合,为公益海报开辟了新的设计思路,已经变成一种新趋势。例如武汉纺织大学传媒学院2015级数字媒体艺术毕业设计作品三维创意动态海报——《湮灭》,由于工业发达后的负面影响的严重性,人们并没有产生预防意识,从而引发全球性的污染危机。由于真实的反映环境污染的视频会让人感到不适,所以将3D粒子技术与视频、动态海报的媒介结合用抽象的方式隐喻环境污染,希望借此能让大家重视环境问题。也可以让所有看到GIF动态海报的受众感到趣味性,以此产生对环境问题的思考。(二)创新方式之新材料。随着新材料研发,给公益海报的制作方式带来更多的可能。加强了公益海报的视觉效果,越来越多的新材料运用到海报设计中,通过对新材料的运用,可以使受众看到海报时感同身受,具有亲切感、真实感。新材料不仅可以带来全新的创作形式,同时还给受众的视觉带来极大的冲击感,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更好地传达主题思想。例如,可以发出声音的海报,是由荷兰TrappedinSuburbia的设计工作室所创作的,在海报设计中运用导电油墨,以按压的方式使海报发出声音,并且根据按压力道来控制不同的声音,使海报具有立体感,受众可以与海报产生互动,留下深刻的印象及趣味体验。(三)创新方式之新观念。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传统的设计形式、观念已经无法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与此同时,新观念也赋能到设计师创作的思路和灵感中。例如,由英国设计师RadfordWallis为医学夏季募捐活动设计的海报,设计师合理的利用海报与环境的兼容性,摒弃了传统海报的呈现方式,直接利用草皮进行修剪创作,使海报与环境融为一体,既环保又有创意,深受大众的喜爱,并且为活动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四)创新方式之画面创新。1.似与不似之间。好的海报设计不会刻意讲述表达主体物,似是而非是最有意境的表达。公益广告的主题往往是社会性的思想主题,严肃性强,仿拟隐喻的方式可以给受众带来特殊的感染力,把意味深长的理性内容转化为情趣化的艺术形式传达出来,深入浅出,引人深思;2.元素之间融合。一个有深度的公益海报创作不会只给受众留一个标准答案,从不同的切入点,观察到的事物也会千变万化。用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东西来表达主题是最美妙的,在元素之间找共性,元素之间彼此相融,更能突显出主题的立意;3.图形创意延展。图形创意是公益海报设计中重要的组成内容之一,随着人们阅读习惯的改变,对文字信息已提不起兴趣,通过对图形的创意性创作表达主题内容,增强画面感,让其更具有吸引力。即使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语言,通过图形独特的视觉语言仍可以准确无误的传达其含义和内涵,获得预期的传播效果;4.画面深入优化。任何画面在最终创作完成之前,最重要的一步就是画面的深入优化。经过反复优化之后的作品,才能达到想要传播的效果,任何创作都不可能一步到位。(五)创新方式之情感认同。“审美移情”这一理论在公益海报设计中最受设计师青睐,它丰富了公益海报的表现形式摆脱了传统的说教形式,使公益海报在形式和立意上更突出,具有创意性。为受众和设计者之间建造了一座有效的沟通桥梁,从而扩大及提高了其传播效果及范围。公益海报设计不仅是从视觉上的感官刺激,更应该使受众领会其内在含义及思想感情,设计师只要把握好受众的共鸣点,即可设计出具有强感染力及教育意义的优秀作品,唤醒受众并且留下深刻的印象,发人深思。其表现手法主要有赋予性、比拟性及再创性。例如,MARCVANGURP创作的保护野生动物的公益海报《动物不是小丑》,其广告宣传的口号是“马戏团的动物表演并不好笑,大家还是不要去了。”此海报的创作手法采用了再创性手法,画面虽然简单,被关在牢笼里的大猩猩、狮子以及海豹画着小丑的妆容。这种画面的真实感,对受众有很强的代入感,从而看出在妆容的背后是它们极度渴望回归自己的家园以及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而流露出痛苦的眼神,达到了审美移情的作用。以情动人,以情感人,这也是设计师设计这个画面时所考虑的设计手法。(六)创新方式之装置艺术融入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各个行业、不同学术背景的交叉融合,开拓了设计师的整合创新思维。公益海报的创作方式与其他艺术形式碰撞产生创意,从而实现跨界创新。装置艺术的现场感及实物视觉感可以弥补传统海报形式的不足,进而提高海报的质感及感染力。装置艺术与环境具有良好的兼容性,这使得公益海报的创新设计更易得到受众的喜欢和关注。例如,笔者在一次倡导大学生参与公益广告设计的座谈会,深受公益广告力量的吸引,与另一位同学一起设计了一个系列作品《缚,束也》,是关于呼吁大家关注海洋环境污染的问题。它先是一组由铁丝网、彩色编织线和鱼线等综合材料制作而成的创意装置艺术品,用相机拍下,之后设计成平面海报作品。装置作品里鱼线缠绕和铁框圈住都呈现出海洋生物(水母)在海洋被垃圾污染的环境下被束缚的痛苦直至丧失生命,“线有形,垃圾无形”的广告语呼吁大家看清表面之下被严重污染的海洋世界。

四、总结

随着社会更新迭代的发展,技术的推陈出新,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使公益广告的重要性逐渐突显,以公益海报作为信息传播的媒介依旧是当今社会传递社公益信息的重要传播形式。由于在数字媒体日趋成熟、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人们每天被各式各样的信息所包围,因此,这就需要设计师在众多杂乱的信息中提取热点话题,将主题凝练出来,通过不断突破自己的创新设计思维,找到更贴合、更灵活,可以与受众达到共情的创作方式,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呈现给公众,从而提高公众对公益事业的关注度,唤醒人们的良知。公益广告就像一盏灯,照进每一处黑暗。公益海报作为一种传播媒介,有责任引领社会走向和谐、幸福。通过不断的探索研究让公益广告的整体水平实现一个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丁洁.公益海报的公众性特征与个性化创意研究[D].西北大学,2012.

[2]郑茜.公益海报的个性化创意表现研究[D].苏州大学,2014.

[3]刘力.公益海报的创意与表现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

[4]夏骥.新媒体时代下的公益海报设计创新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9.

[5]张雯雯.中国当代公益广告话语变迁研究(1986-2016)[D].华东师范大学,2018.

海报范文篇5

关键词:“残缺”图形;环保主题海报设计;设计师;残缺美设计师

通过“残缺”图形在环保主题海报设计中的应用这种传播信息的媒介形式来反映现实生活中环境被污染破坏、来提倡人们对环境的保护的现实现状。“残缺”图形的应用通过“图裂意连”、“换图意新”、“意全图残”三种表现形式,使环保主题海报设计更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和震撼力,传达出海报主题设计中关于环保的主要信息,使环保主题海报涉及内涵更具有价值特征,传达出其教育性、警示性、公益性、宣传性等重要价值意义。

一、“残缺”图形与环保主题海报的特征

(一)“残缺”图形的特征。“残缺”图形是指破损的、不完整的图形,是视觉图形一种表现形式,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特殊的视觉语言,也是海报图形设计的主要元素之一。“残缺”图形的形式分为两种,一种是图形自身的残缺,另一种是设计师为了更有效地突出主题、围绕主题人为的造成图形的残缺。但是并非所有的残缺都具有残缺美的,因为受众的审视角度、图形的表达方式、广告受众的自身审美不同会直接影响其信息传达的效果,在设计中,恰到好处地运用残缺能给作品带来不同于其他完整图形的别样韵味,具有一种残缺的美。残缺的美就表现在残缺的利用价值上,即残缺的美是残缺的运用之美。[1]其实对于“残缺”图形来讲,本身是没有体现什么美的,最主要是设计师或者受众自身的文化底蕴所带来的有意识的感知,那么只要是“残缺”图形是有其利用价值的,那么它就是美的。在心理学上“残缺”图形就是打破了人们心中的“格式塔”,也就是完整的图形被打破,引起了人们的视觉警觉,从而加快了脑部的活动,开始分析事物表面上的非常规性,这样一系列的“活动”使人们对“残缺”图形加深印象。“残缺”图形的表现特征分为三种:(1)完整的图形被破损。在一个完整图形中某个部分的破损或者缺失导致了“残缺”图形的出现,这种形式的残缺也分为主动因素和被动因素,主动因素是图形或者物体自身原因造成的残缺,被动因素是通过设计师的专业技术手段使图形造成的人为残缺;(2)完整的图形被“嫁接”。在原有图形的基础上,设计师通过设计主题构思,把完整的图形分成一个或者多个部分,再把这些部分和另外的图形进行合并,按照设计需求组合出一个“完整”的图形;(3)完整的图形被遮掩。设计师利用电脑或者摄影技术手段把完整的图形部分掩盖根据设计的需求造成了“残缺”图形的出现。“残缺”图形作为一种视觉图形的表现形式、一种符号语言,如果恰到好处地应用到设计中,则会更具视觉冲击力。但并非所有的残缺都是美的,所有的“残缺”图形都是可以运用的,只有设计师在整体把握设计的基础上,有能力地把“残缺”图形进行巧妙创意,才能展现出图形的残缺之美。(二)环保主题海报设计的特征。环保主题海报是公益海报中的其中一种,主要的目的是在号召人们保护环境,为的是呼吁人们树立起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作为一种视觉传达艺术,是设计师通过自己的图形语言展现对人类生存环境保护关注的重要载体,海报中相应搭配简警示文字和图形,使作品展现出环境保护的意识和理念,具有教育性、警示性、宣传性、社会性和公益性等特征。环保公益海报更是为社会公益事业提供服务的,它是一种与社会公共活动进行交流的媒介。它充满大众设计行为,促进宣扬社会公众意识和道德观念,因此它是一种社会性的,让大众受益的公益行为。[2]优秀的环保主题海报设计不仅仅是一种传递视觉语言中有效信息的工具,还是一件可以欣赏的作品,更是对人们起到了呼吁的作用。环保主题海报设计具有很强的目的性,但是这种公益类型的海报却并不讨好,随着当今海报设计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海报设计的审美眼光也越来越高,设计师设计出来的作品并不能达到观众的要求,因此环保主题海报设计发挥的作用也就越来越小,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也逐渐减小,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为了让环保主题海报在众多海报中脱颖日出,就需要借助外在的力量——“残缺”图形。

二、“残缺”图形在环保主题海报设计中的应用

“残缺”图形作为一种视觉图形的表现形式,应用在环保主题海报设计中,打破了人们心中的“格式塔”完整意识,产生一种特殊的视觉冲击力,给环保主题海报设计另外一种表现形式,也使残缺美得到了艺术的升华,创造了残缺美的使用价值。(一)“残缺”图形在环保主题海报设计应用的优势。1.“残缺”图形是一种特殊的视觉语言。“残缺”图形的表现形式最大的特点就是它容易让人引起注意,具有强有力的视觉冲击力突出焦点。2.在海报含义的表达上更直观。“残缺”图形应用在环保主题海报设计上的最终目的是更有效地传达号召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而“残缺”图形相对于文字来说更具有优势,能通过视觉形象表达得更具有趣味性。“残缺”图形能通过创新的视觉表现形式成功地在第一时间吸引到了观众,引领观众的视觉导向,令其在环保海报设计的深刻内涵上引发思考,具有极大的优势。(二)“残缺”图形在环保主题海报设计应用的原则。并非所有的残缺都是美的,审视角度、表达方式、广告受众的不同会直接影响其信息传达的效果。[3]因此,只有合适的“残缺”图形才可以应用到环保主题海报设计上,“残缺”图形应用在环保主题海报设计上时,设计师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残缺”图形要符合主题设计要求。受众的审美应该和“残缺”图形的主题设计一致,它们之间如果产生较大的差异,将导致受众审美的偏离,从而对受众的认知产生直接影响,通俗地说,受众可能看不懂环保主题海报的内容。“残缺”图形的应用应该符合人们的认知美感,符合主题设计要求,才能体现出“残缺”图形的审美价值,才能被人们所认可。2.“残缺”图形不能破坏环保主题海报设计的辨识度。“残缺”图形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海报信息的传达质量,“残缺”图形本身是打破原来图形平衡的重造图形,在应用时不能只追求表现方式的创新从而忽略了环保主题海报设计的整体形象识别,这一点要求设计师不能破坏图形的主体形象特征,突出设计主题才不会误导受众,尽可能地将信息准确传达。(三)“残缺”图形在环保主题海报设计应用的表现形式。通过大部分环保公益海报不难发现,肯定有关于“残缺”图形的出现,这些表现形式大体有三种。1.“图残意连”。“图残意连”也就是图形自身的残缺,环保主题海报主体图形主观残缺或者使用自身带有残缺的图形,图形的外部表现产生了部分或者全部的改变。设计师在环保主题海报设计中把图形造成残损,再加上其他图形或者文字元素以此来体现海报设计的主题,这种表现方式打破了原有环保主题海报设计视觉上的完整性,产生一种新的视觉感受。海报《饮食屠杀》中就巧妙地运用了“图残意连”,鲜红色的背景下,一条鱼在“哭泣”,许多的刀叉比作条形码横穿而过,整条鱼只剩下完整的鱼头和鱼骨,鱼的“残缺”在提醒着我们不要过度捕捞,要爱护我们的海洋环境。设计师要讲述一个关于过度捕杀动物造成的生态失衡,希望饮食大众能够得到启示。绘画题材的海报视觉美感很强,形式意味有趣而吸引受众的眼球,鲜明的主题让海报传达更加直接有力。[4]鱼的残缺利用不仅在视觉上更有冲击力地表达了过度捕捞的现状,更能引导人们的深入思考,这就是环保主题海报的目的。饮食屠杀(如图1)所示。2.“换图意新”。“换图意新”也可以称为同构图形成的残缺形式,环保主题公益海报在设计上大多都采用了这种表现形式。“残缺”图形海报形成的图形残缺不仅仅是自身图形的残缺,同构替换得方式也同样能够产生这种效果,图形中的某个部位被另一个图形所替代,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偷梁换柱”式的“嫁接”。替换使得原有信息中断,形成一种新的视觉焦点,受众的视觉受阻,但受众注意力很快又被新的图形所吸引,形成新的视觉中心。在吸烟对于海洋污染的公益海报中把鱼身“嫁接”到烟头上,烟头和鱼都使用的食物照片经过PS处理放在一起,设计师利用这种实物“嫁接”使得受众心中充满疑惑,为什么鱼的头会换成烟头呢,仔细考虑才会豁然领悟到原来是烟头的污染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水的生物,设计师其用心的安排,给人一种疑惑和不解,使“残缺”图形在环保主题海报上的应用通过视觉的传达达到了告知人们要保护我们的环境。吸烟对于海洋污染的公益海报(如图2)所示。3.“意全整残”。“意全整残”也是构图形成的残缺,即在环保主题海报设计过程中,整个海报的画面因构图所造成的残缺,设计师要根据主题舍弃多余的部分,从而着重表现某些事物,这就会使局部的图形的造成残缺。老子以“大道”为至美,并将其形象地解释为“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认为最高层次的美不会拘泥于一定形式或格局。[5]一个好的图形,可以说是一个高度概括简化特征的“残缺”图形,通过人为的残缺引导了受众对海报整体画面的感知变强,在受众的脑海中达到了“完整”,体现出环保主题海报设计的教育性、宣传性、警示性、社会性、公益性的价值。在海报《whatarewebreathing》中则采用“意全整残”的表现形式,整个画面采用醒目的黑色和红色配色,画面中下方是工厂正在排放污染的气体,排放的气体整个形状是人头的剪影,只采用了人的头,没有使用整个人的形象,人头上的鼻尖和工厂中的烟筒相连接,正好对应了海报的主题:我们呼吸什么。海报是不完整人物剪影,只采用人的头部,其他位置由于设计师考虑构图的原因则被省略,这种因为构图的局部残缺,使得图形视觉冲击力增强,画面显得简洁而单纯。《whatarewebreathing》(如图3)所示。通过“图残意连”、“换图意新”、“意全整残”这三种表现形式可以总结出来:环保主题海报设计中的图形残缺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残缺而残缺,它主要的目的是让理性意识与理性行为、外表图形与本质内容这几点的完美结合,在残缺的外表下所蕴含着和预期相匹配的完整意识。残缺之美恰恰是因为残缺掉这些部分,更能突出事物的本质,激发受众的视觉完形心理,从而然他们产生广阔的联想空间。[6]“残缺”图形能够增加环保主题海报的视觉吸引力,引起人们强烈的视觉冲击感,并且丰富了环保主题海报想象空间,当适合的“残缺”图形应用在环保主题海报设计上时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并且对环保主题海报本身的特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残缺”图形在环保主题海报设计中的应用意义

“残缺”图形这种表现形式给环保主题海报设计带来了创新,也带来了新的机会,环保主题海报利用残缺的表现形式为设计主题服务,从而实现出“残缺”的艺术价值,达到了环保主题海报的宣传性、教育性、警示性、公益性、社会性等目的效果。1.形成了视觉焦点,突出主题。“残缺”图形在环保公益海报设计中的应用最大的优势在于吸引视觉焦点,使受众目光停留在海报的内容上,能让整个画面产生震撼力。画面的每一个细节都服务于环保主题海报设计的主题,突出了环保主题海报设计的核心内涵是环境保护,使人们在画面上感受到设计师的巧妙用心,更能体现环保主题海报的价值所在。2.设计寻找出创新点。创新是推动着设计进步的核心,环保公益海报在设计上也在不断创新,无论是观念上、内容上或者表现形式上的创新。“残缺”图形在环保主题海报设计中的应用这就是一种创新,与其他环保主题海报的表现形式不同的地方在于使受众心理的平衡坐标被打破,形成视觉冲击力,从而引发受众心理的强烈反应,画面能够被记住的同时,抓住了人们的视觉吸引力,使“残缺”物象饱含意义,达到环保主题海报设计的价值所在。3.画面增强趣味性。环保主题海报设计利用残缺的表现手法也是非常有趣味的,这种表现手法在设计上虽然刚刚开始,却早在中国的文字上出现过,杭州西湖十景之一“花港观鱼”,为清朝康熙皇帝的手迹。当我们发现汉字“鱼”的四点写成三点,这种刻意而为的手法,我们可以说是残缺。究其原因,康熙皇帝信奉佛教,崇尚“好生之德”,而在中国汉字里,三点为水,四点为火。繁体的“鱼”字为四点,鱼遇水而生,遇火而死。康熙皇帝不忍心见鱼死,将碑文的“鱼”字写成三点,以表皇恩浩荡,恩泽万物之意。[7]残缺就好像隐形的手掌,让人们发挥想象力去猜想整体是什么,以熟悉见陌生,以部分见整体,激发了人们的审美情趣。4.目的是有效的表达内容。环保主题海报设计主体图形外表的残缺与设计师所要传达的内在思想有了某种联系,这就是有效传达了海报的内容,设计师利用环保主题海报设计来传达出对于现实社会环保问题的客观反映,也就是说,表象的残缺不是为残缺而残缺,而是感性的知识与理性的认识、表现形式与海报内容的完美统一。

“残缺”图形以特殊的符号语言,通过“图裂意连”、“换图意新”、“意全图残”三中表现形式应用到环保主题海报设计中,使得环保主题海报设计突出了海报主体、形成了视觉焦点、引发人们的想象、形成设计创新和传达出海报的有效信息四个层面的所指内涵,环保主题海报设计主体图形的残缺构成了设计师海报创作过程中的一个有机部分,其图形的残缺是符合环保主题海报的主流思想和更有效表达环保主题海报的核心内涵人为的做出残缺,是设计师使环保主题海报设计更突显出自身的教育性、警示性、公益性、宣传性等价值,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

参考文献

[1]黄洪澜.论残缺之美[J].时代文学,2010(01):226-227.

[2]单玉晴.“健康”主题公益海报设计研究与实践[M].吉林:延边大学,2016:7-8.

[3]胡晓芳.小议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图形残缺美[J].大众文艺,2013(06):135-136.

[4]张武杰.公益海报中的叙事性思维与设计应用[J].设计,2017(19):50-51.

[5]张华.论先秦美学思想对现代家具审美的启示[J].包装工程,2016.37(8):90-91.

[6]张小华.残缺之完美-日本现代设计的特质探析[J].设计,2014(7):123-124.

海报范文篇6

关键词:传统民族文化海报设计本土化国际化

视觉传达设计是一种以“图”作为信息载体的艺术,也是与传播相结合的设计艺术形式。其中海报便是一种非同寻常的充满信息与传达的交流载体,它往往可以不通过文字的阅读或提示,让人们一目了然地快速识别图形中所传达的内容和含义。德国设计大师皮尔·门德尔认为:“海报不仅是为了引起人们的关注和理解,而且更是一种美的语言,它映射出一个国家的民族传统与社会文化。”

然而,在全球化的影响下,中国现代视觉设计中充满了受西方影响的视觉语言,“国际化”视觉符号的泛滥与“本土化”视觉语言“失语”现象非常突出。世界设计的大同之日就是它的末日到来之时。当设计失去了民族个性时,不仅达到“世界水平”的目标无法实现,实际上也正在迈向衰败的道路。真正的“中国设计”应该是试图去发现一种既根植于我们民族的本土性又对整个当代设计语言有意义的东西。一个好的海报应该是在寻找表现某种可以识别、分析、解读我们的传统艺术中渗透的我们民族的智慧、意境、精神的“中国特性”。我们要为“中国设计”寻觅正确的方向,也为国际海报艺术设计的丰富性提供来自把握们本土的智慧和想象力。

(一)民族文化的传承与海报设计

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是一座蕴藏丰富的宝库,对海报设计有着深刻的启迪与借鉴作用。面对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我们可以多层次、多角度的进行再认识、再发掘。

1.从艺术手法方面借鉴。

中国五千年文明的发展,无论是宫廷美术还是民间美术,无论是文人画还是宗教画,经过历代的画家、艺人、工匠的创作实践,积累了大量丰富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和表现形式。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到殷商时期的青铜,从战国时期的器皿、帛画到汉代的雕塑画像石,从唐宋的绘画到明清的瓷器,以及民间广为流传的剪纸、木版年画、建筑、纹饰、戏装、面具等等,充分体现了或恢弘灵巧,或简约或精致,或工整或粗放或热烈或娟秀,或质朴或奢华等多种手法。无论是逸笔草草的国画笔墨还是板刻结圆的装饰图案;无论是造型夸张的民间剪纸还是色彩强烈的木版年画,这一切无不为现在海报设计提供着丰富的表现形式和图式语言。靳埭强为日本“自在”纸坊创作的一种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海报,在纸纹上运用了传统手造纸的毛边,宣纸竹纹变化构成中国山水自然绘画意境疏散的意象,表现了中国人文性情无束,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整幅海报制作结合中国传统艺术表现手法,把作品风格淋漓尽致突显。对于今天机械工具,电脑技术带来的表现手法单调划一的理性倾向,传统民族艺术表现手法对于现代手段与智灵手法的协调,发挥重要的平衡作用。

2.从图像元素方面借鉴。

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在经过漫长的历史凝炼后,逐步形成各具典型文化内涵的图形和纹饰。他们包括人物、植物、动物、图腾、几何符号等形式在内的图像,以及一些流传广泛的典故、成语、传说中的人物、景物,一些约定俗成的事物及组合。如梅竹松岁寒三友象征坚贞的友谊,三羊开泰象征吉祥如意,莲花与鱼寓意“连年有余”,喜鹊与梅花寓意“喜上眉梢”等。这些乡土味浓郁的图像元素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张道一先生指出的“民间艺术是一种本元文化”,如果将这些富有民族形式特征的元素有机的组合到现代海报设计中,无疑会给单调枯燥的现代设计风格带来一股清新的空气。

如韩秉华把冰裂纹(开片)结合汉字引用与“苏州印象”海报作为创意概念。开片纹图案窗格及“三点水”的笔法,组成“州”字的主体,并突出“姑苏城外寒山寺”牌匾中的“苏”字以展示苏州。背景衬以山水影波光和一叶小舟的照片,并以黑色和银色印刷,展现了中国艺术古朴淡雅的诗般意境。

3.从思维方面借鉴

中国传统文化中整体的、辨证的、因果循环的思维方式,强调事物各方面辨证统一和相互间的联系,其思维过程重综合、重归纳。反映在自然观上,强调“天人合一”,“浑然天成”,“物我不分”和“因势就成”。其思想发轫于先秦的道家,儒家以及禅宗理念,是原始朴质的混沌思维方法论的基本核心。中国特有的思维方式,为现代科学技术解开某些知识密码提供了科学辨证的有力思想武器。现代科学的三大发现——量子力学,相对论和混沌论中所包含的概念和思维方法,与中国民族文化中所蕴含的注重整体、和谐、相对、转化的传统思想方式相当吻合。中国的绘画理论和设计原理与这种思维方式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古代太极图中的阴阳回转,青铜器纹饰的抽象多义,国画中大写意虚实相生中无不透出这种思维方式的精髓。我们知道思维方式转化到海报设计上,往往促成创意的产生,它是人所共知的潜意识中存在的思想意念。一个好的思维意念的生成,能够超越任何阻碍人类之间相互交流的因素,达到更高层次的彼此交流,它是使“中国海报设计”登向国际设计舞台的不可或缺的条件之一。我们的设计师在进行海报设计时,能够把作品的创作思维糅合到中华民族传统的自然观、哲学、思维方式中,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产生。(二)民族传统文化与当代海报设计

中西文化的互动和双赢,成为世界多元文化格局发展的必然趋势。海报设计要根植于本土文化精华的土壤中,深入领悟传统中的“中国特性”,汲取外来优秀的意识、方法、兼收并蓄,融会贯通,做到既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又不落后于国际潮流的设计理念与实践体系。

1.对民族文化精髓的创造性转化

对我国的民族文化,即要发掘出其中蕴藏的丰富资源,又要看到其中存在的不是和缺憾,在进行海报设计时,要活学活用。很多设计师还存有“借古人以自重”的倾向,认为套几件古装或搬出典故神话就是弘扬民族文化,设计就有了文化内涵,殊不知这恰恰是远离文化的一种流于表面的吸收,刻意模仿穿衣戴帽的行为表现。

那么如何在海报设计中将民族性与时代性创造性相结合,是体现其本土文化设计的关键之一。我们认为,首要的就是将中国文化传统中视觉的符号和价值系统加以改造,使这些符号与价值系统变成有利与时代变迁的种子,根植于国人心中,使其保持文化的认同。因此,我们所要努力把握的不仅是形式与内容,更重要的是抓住中国传统视觉符号所蕴含的精神方式与审美内涵,并自然地将它转化到我们当代的海报设计之中,亦即将传统文化符号转化为现代视觉语言。例如余秉楠1995年创作的《海峡两岸一家亲》是为台湾印象海报会设计的“汉字”海报。作品选用了最古的篆字“家”,家是屋顶下的猪,一个多么美好的形象,多么安定和幸福的家庭,它虽然经历长期的形制更叠,繁衍出行,仍离不开造字的初衷,隐喻出海峡两岸一家亲的主题。刘小康设计的《新北京,新奥运》,背景是北京故宫九龙壁中的一条栩栩如生,威武动感,再加上一个跑步人形及科技感的线条造型,重叠龙形和人形,把传统文化,现代思维和运动精神结合起来,表达新时代北京的气象,还有很多成功作品,陈幼坚1987年设计的《Hello香港》,李永铨1993年设计的《现代香港设计师八人展——八仙过海》海报等等,都是从视觉文化的角度来重新看待中国传统视觉符号,深化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把握,这对于发现具有新时期民族特色的海报设计艺术具有启发的意义。

2.“全球化”中的现代中国海报设计

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海报作为信息与观念交流的载体,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成分,一个成功的海报设计应将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共通性意念,通过图形文化方式表现出来,以求人们免去因文化、地域、语言、种族等,使人类交流产生阻碍的因素,通过视觉图形而达到心灵之间的直接沟通。

真正理想的“现代海报设计”,应该更多是一种融古通今,关怀人性的思考方式,是多种文化并存,是人与自然协调的“现代化”的体现,是庄子所畅想的“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人生境界。当然,对传统的珍视,并不是一味的沉溺与审美的情感体验,我们所希冀的中国海报设计是在理性秩序下借西学之风,熔铸古代传统,培育拥护中国的文化生命的强大力量,而不是盲目裁切我们古代图形中的优秀片段,凭空移植外来文化。“民族的才是国际的”,把海报设计穿上民族的盛装,让它在世界各种文化的击撞中接受挑战,汲取营养。

(三):结束语

面对“西方文化”的强势入侵,我们的文化艺术也必然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与狼共舞”并不可怕,相反,每一次异质文化与中国民族文化的交融,都将会带来民族文化质的飞跃。面对设计全球化的浪潮,思想的贫瘠和信念的过失将成为每一位海报设计师共同的劲敌。因此,在这片具有悠久灿烂文化史的土壤中,我们的海报设计师要“善学邯郸,不失故步。中西结合,以中为主,源流结合。以源为主,形成民族个性,这样我们的民族文化将得以不断传承,我们的海报设计艺术在本土化的土壤里也必定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杭间/何洁/靳埭强主编岁寒三友:中国传统图形与现代视觉设计[M]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

[2]雷圭元著中国图案史[M]湖南美术出版社1997

海报范文篇7

关键词:电影海报,设计,文化背景,民族性

世界电影自诞生之日已有百余年历史,“电影海报同月份牌、年画、宣传画一样可统称为招贴画,也可称为电影宣传画。一般张贴于影剧院、广告栏或是张贴在大街马路等公共场所。”电影海报属于平面广告设计,其作用在于推销电影内容,在颇具审美性的艺术形式下,电影海报因设计者的文化背景差异,导致了强烈的民族性艺术风格,因而也成为时代的忠实记录者。

由于美学文化背景的差异,以及客观条件的限制,电影海报设计必定带有民族性特质。设计师的成长环境决定了设计理念的民族性差异,他的作品体现着历史发展的清晰脉络,在多元化的沟通与理解中,电影海报图形语言的国际性趋势并没有消解民族性内涵。相反,拥有国际背景的民族性设计才是电影海报的发展趋势,因为国际性基于民族性得以产生、发展,否则电影海报设计的国际化将成为空洞的说谈。以德国为例,它是现代设计与现代设计教育的发祥地,包豪斯的设计理念至今仍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而欧洲传统文化对冈特·兰勃的广告招贴设计作品存有显而易见的影响。源于同一文化土壤的设计师,必定具备相似的设计观,德国HeinzSchulz-Neudamm亲自设计的《大都会》(由弗里兹·朗使执导)国际版电影海报,在美国拍出六十九万美元,因为作品绘制于1927年且存本较少,设计师采用艺术装饰主义手法,极力营造出充满未来世界的审美性效果,进而成为具有收藏价值的艺术珍品。不同文化背景决定了电影海报的设计理念差异,在提升电影主题的过程中,电影海报也因设计者的民族性,无形之中成为时代风貌的见证者。

电影海报设计伴随着世界电影而产生,经历了由黑白到彩色的发展历程,逐渐由单纯介绍电影内容的招贴画,变成一种平面设计艺术作品。从海报设计角度研究,世界电影海报大致经历了手绘海报和电脑(设计)海报两个阶段。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手绘海报首先出现于观众视野,直到五十年代,新中国的电影海报均采用手绘的形式。这种绘画方式强调了平面设计者的主观能动性,采用大胆的夸张造型以及鲜明的色彩,充分表达了设计者对电影内容的文化解读。此时的设计要求在于着力刻画影片内容,多写实性描绘,如影片的主人公以及重要场景皆成为手绘对象。1939年由维克多·弗莱明导演的《乱世佳人》成为影坛经典,电影海报以剧中亚特兰大的火光冲天为背景,配合火红的暖色调,夸张而鲜明地表达出英雄怀抱美人的浓烈爱意。1941年由奥逊·威尔斯导演的《公民凯恩》成为划时代的一部影片,它的一款海报(西班牙)采用写实性手法描绘出男主角的半身像,在色彩处理上因降低了纯度造成偏灰的效果,与电影所要阐发的深刻内涵相符合。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大型摄影加工器材的应用以及电脑合成技术的广泛普及,世界电影海报逐渐步入电脑设计时代。设计师采用先进的电脑合成技术,突破了传统的写实性描绘,丰富了电影海报的象征性寓意以及文化的多义性表达,成为电影商业化运作中的一个亮点。萨姆·门德斯(SamMendes)导演、AlanBall编剧的《美国丽人》为一部家庭伦理片,海报以少女性感、美丽的腹部为背景,一朵玫瑰花尽显青春的甜美,画面呈现粉红色娇嫩的绘画色调,温暖、鲜艳的色彩与深刻、复杂的故事内容形成鲜明对比。它没有任何写实性描绘,暧昧的电影主题通过人体的肌肤得以表达,含蓄而深刻。大导演斯皮尔博格的经典之作《外星人E·T》为一部科幻片,海报以一轮明月为背景,一个穿雨衣的小男孩正骑着单车向月亮奔去。画面前方男孩和外星人用食指相通,温情的友谊成为这部科幻片的感情基调。海报选取湛蓝的色调,象征着对未知世界的探秘,正如影片内容注重电脑特效的运用,海报设计在奇幻性的视觉语言中向受众讲述了一个美丽的孩童之梦。导演韦斯·克莱文于2000年制作的《惊声尖叫·3》为一部喜剧类惊悚片,电影海报选取黑色调造成了某种视觉压迫感,左边从黑暗中飘来一张变性的骷髅脸,右边为一个白色数字“3”,其中透出一个女子惊恐的眼睛。海报以黑白形成强烈的对比色,营造出恐怖的画面视觉效果,它在设计理念中摒除了叙事性概念,抓住“惊悚”这一核心元素,为电影做出了较好的市场宣传。

可以说,一部出色的电影海报可以提升电影的艺术品味,甚至成为电影内容所成就的某种文化的象征性代表。譬如顾长卫于2005年的处女作《孔雀》,它的海报以麦地为背景,左上方是一个白色的降落伞,右下方的女主角推着自行车,出神地望着远方天空。画面选取纯度较低的灰绿色为基调,呈现出略带感伤的怀旧情绪;女主角凝视远方天空的默默神态,以及象征着个人梦想的白色降落伞……这些设计元素与影片的主题意义相得益彰,观后令人无限回味八十年代社会转型期的历史风貌。当然,出于电影内容的实际需要,在电脑时代的电影海报设计中仍会出现若干手绘海报,这也不失为一种文化怀旧的经典性回归。

早期的手绘海报多出自画家之手,之后为专业设计师,无论其何种身份,电影海报制作者的文化修养对设计理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东方文化内部,包括中华民族、大和民族以及朝鲜民族,他们秉持着传统的儒教思想,却又各具特色,这种细微的文化差异对电影海报设计存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在斯皮尔博格执导的《艺妓回忆录》中,它的海报设计将目光聚焦在一张苍白的脸上,搭配鲜艳的红唇、翠绿的眼珠、飘动的黑发,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黑白的眀暗关系,色彩的冷暖对比,平静的表情与舞动的头发,这些设计元素如同剧情一般,在中西文化间以及儒家文化圈内得到了莫衷一是的反响。在文化禁忌中,东方文化享有悠久的历史传统,中国人历来忌讳“流星”以及数字“四”,韩国人忌讳“菊花”,而日本人却忌讳“白手帕”。三国都对红墨水书写的名字表示反感,因为这也代表了“死亡”的意义。东方文化中的民族传统也各具特点:中国的“阴阳”学说在现实中对应着相应的象征物,如日、月对应着“阳”与“阴”;在日本和服礼仪中,只有死者的头部右侧方能佩戴头饰……中日文化间的差异,导致中国人在设计中注重平衡性理念,推崇中庸思想,而日本人却崇尚简约的设计风格,反映出大和民族平和、细腻的文化风貌。另外,中国的汉字不仅成为表情达意的语言工具,也成为一种审美性图案,它们或行云流水,或万马奔腾,只因字体的变化即可完成语义之外的情感表述。由此可见,文化背景的多样性呼唤着设计师必须具备专业性知识,只有立足本民族文化传统,方能在设计中显示出超越文化形态的包容性。

新中国成立以来,电影海报设计伴随着中国电影发展而逐步成熟,尤其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形成了自身的民族性风格。在更早的三十年代,中国电影海报业已出现,但那时并未形成规模,与西方的设计理念差距较大。建国后中国电影海报设计者借鉴多种艺术手法,在手绘海报时期,他们多采用水粉,还有油画、素描、摄影、雕塑、国画、版画、连环画以及剪纸等艺术形式,可以说他们在传统文化中找到了丰富的文化补给。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传统文化中的国画、工艺美术以及少数民族装饰艺术,对电影海报的民族性颇具影响。中国传统绘画粗略分为写意和工笔两大类,前者重在意境,用极简笔墨勾勒出物象的形神;后者运用工整、缜密、细致的技法来描绘物象。1959年出品的电影《林则徐》,邀请国画大师程十发进行海报创作,他用中国水墨的表现手法塑造了林则徐的英雄气势,成为手绘海报中难得的精品。电影海报的作用在于吸引眼球、传递信息,同时也要具备艺术审美。中国写意绘画要求笔墨简单且形神兼备,寥寥数笔便表现出物象特点以及现场氛围状况。电影《小街》海报即是此例,一个人物头像仅用去些许笔墨,简单、醒目的笔墨语言,黑白相间的虚实对比,形成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同时,这种传统绘画方式也易于拉近与中国观众的距离,因为受众在迅速接受电影内容的宣传中,容易产生审美性共鸣。对于中国戏曲电影,借鉴传统绘画方式进行电影海报设计,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者皆为中国传统艺术珍品,讲求简约以及意境悠远,在设计中通过国画笔墨的“气韵生动”,可以达到两种艺术形式在审美取向上的精神性共鸣。

在电影海报设计中,工艺美术中的版画和剪纸艺术,也成为颇具中国特色的设计元素。版画是以“版”作为媒介,进行绘画创作的一种艺术形式。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鲁迅倡导的新木刻运动在文艺界产生了广泛影响,他们在理论上吸收了了来自欧洲版画界诸如麦绥莱勒和珂勒惠支的艺术思想,以及当时苏联版画界的革命主义精神,于是中国版画界成为“左联”活动的一个重要领域。在抗日宣传中,他们将版画视作革命斗争的有力武器,因而版画艺术与民族情感相融合,在中国得到广泛普及。电影海报《红色娘子军》以木刻版画的形式,着力刻画了娘子军的飒爽英姿;八十年代电《聂耳》和《早春二月》的电影海报设计,也都取得了木刻版画的艺术效果,令人印象深刻。

剪纸作为中国最为古老的民间美术之一,至今仍在民众中拥有影响力。早期的剪纸多见于丧葬以及祭祀仪式,发展至今,成为一种产生广泛影响的民俗艺术。剪纸讲究图案式构图,虚实相间以及明暗的强烈对比,这一艺术形式被电影海报所借鉴,设计的民族性愈发强烈。基于民间故事拍摄而成的电影《白蛇传》,它的电影海报采用民间剪纸设计元素,取得了良好的视觉效果。一方面,剪纸艺术为群众喜闻乐见,易于为受众接受;另一方面,剪纸与民间故事在审美上具有相通性,民俗艺术赋予民间故事以更多传奇性因素,颇具吸引力。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因而民族装饰类图案也经常出现在电影海报设计中,成为一个亮点。由于地域广阔,各地民族风俗习惯亦有差异,于是别具风情的民族性装饰类图案可以获得更多关注,并发挥艺术审美的功用。在电影海报《金银滩》中,设计师手绘了少数民族典型服饰,不但符合剧情需要,也起到吸引眼球的作用。电影海报《相约在凤尾竹下》传递出浓郁的苗族风情,不仅适合少数民族影片的内容宣传,在艺术审美上更是获得了相当成功。

直至九十年代,中国电影海报设计多采用电脑三维技术与摄影图片结合的方式,这一阶段的时代创新仍在积极探索中。告别了传统手绘的设计方法,设计师需要在国际性图像语汇中找到自身的民族性内涵,正如七八十年代的努力探索一样,在新世纪中以民族性姿态走向世界影坛。

纵观电影海报的发展历程,从手绘阶段到电脑设计时代,这一艺术形式越来越需要设计师具备专业性知识。电影海报设计开始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新兴设计门类,文化的差异性注定其具备显著的民族性特征。电影海报设计师只有立足文化传统并冲破其束缚,方能在中西文化的激烈碰撞中,逐渐达到完善自身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朱浩云,《激情岁月的典藏》,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

2、李多钰,《中国电影百年》,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

3、王受之《世界现代平面设计史》,新世纪出版社,1998年第一版

4、索理、齐霞,《论电影海报设计》,《装饰》,2006年11期

5、戴晓玲,《小议电影海报的设计》,《电影评介》,2006年15期

海报范文篇8

关键词:电影海报图形设计表现设计原则

电影海报是海报设计的一个种类,但是比一般的海报更富有情节性,具有传递电影信息、吸引观众注意、刺激电影票房收入的作用,因此也被称为电影的“名片”。电影海报设计是一种自我形式的推广,更是电影灵魂的直接表达,这种直观的信息传达有时甚至比电影更有说服力。

1895年12月28日,法国的卢米埃史弟在巴黎的一问餐厅里,向观众放映《火车到站》,当时还制作了题为《卢米埃电影》的海报,这大概是世界上最早的电影海报设计。

由于电影海报兼具绘画和设计的特点,以及对电影宣传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后来的许多艺术家和设计师纷纷参与电影海报设计,他们将绘画和设计的各种风格相互融合,把多种表现形式、手段和技法综合运用,使电影海报设计很长一个时期内呈现出风格迥异、精彩纷呈的多元化发展格局。这些优秀的设计既传达了特定的观念和信息,又提升了电影的艺术品位和价值,同时,也使电影海报成为具有历史和艺术价值的收藏品。

随着社会的进步,政治、经济、文化都在多元化发展,东西方文化日益频繁的交流和融合,现代科技、文化、广告都给电影海报设计带来新的观念,设计师们也在不断尝试、突破常规,在注重电影信息传达的同时,力图使设计出的电影海报独具风格和富有创意,电影海报成为沟通思想、交流情感的媒介。图形,作为海报设计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在这种设计思潮中成为设计师设计的重点,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图形在电影海报中的功能

图形是一种用形象和色彩来直观地传播信息、观念以及交流思想的视觉语言,具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独特魅力,它能够超越国界、排除语言障碍并进入各个领域与人们进行沟通和交流,是被称为“世界语”的人类通用的视觉符号。因此,在电影海报设计中,图形具有吸引人们的注意力、易于理解以及将视线引向文案的诱导功能。将不同的图形通过创造性的组合能够产生新的图形语义,使电影海报具有更深刻的内涵,从而极大地拓展电影海报的表现空间,并在信息传达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二、电影海报中图形的具象和抽象表现

具象图形与抽象图形是海报设计最基本的表现方式,这种相对意义上的具象与抽象一直都在相互影响、并行发展着。在电影海报设计中,两者有着各自的优势和局限,因此在实际应用时,两种表现方式有时会同时出现或者以相互融合的形式出现,设计师通常是根据电影形式和内容的不同。以及观众层次的不同需要而灵活应用的。

1、具象图形

具象图形具有一种亲近有趣和感人的魅力,是人们乐于接受和喜爱的一种视觉语言形式。在电影海报设计中,具象图形能通过表现客观对象的具体形态来突出电影主题,同时也能表达出一定的意境,其富有美感的写实形象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求。电影海报运用具象图形来传达某种观念或信息,往往可以取得较好的宣传效果。如电影《佐罗传奇》的宣传海报设计,画面中佐罗的形象英俊潇洒,黑面具、黑帽子、黑斗篷、佩剑和长鞭,以及人物坚毅的面部表情和身体动态,准确地刻画出一位行踪不定、行侠仗义、除暴安良、劫富济贫的蒙面游侠。不仅增强了画面的表现力和吸引力,提高画面的被注意值,而且还使电影宣传更富有成效。

具象图形以其直观的形象性、真实的生活感以及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易于快速从心理上取得人们的信任,从视觉上激发人们对电影本身的兴趣和需求欲望,尤其是极具创意的写实图形,其被设计师主观放大的高度逼真的形象,超越了视觉的一般状态,会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心灵上的极大震撼。

由于电影海报设计中具象图形的表现空间十分宽广,所以它的作用不可估量,它以其独特的魅力,至今一直占据着电影海报视觉表现的主导地位。

2、抽象图形

抽象图形,是“从具体物象出发,不断反复地剔除物的细节,忽略、忘却它的原形,超越它的具体性,从整体意象上把握它的结构形态,也就是要予以抽象化”,是高度理念化的一种视觉表现,集中体现了客观科学技术和时代精神的形式美。

抽象图形的独创性可以使电影海报设计不受任何对象和表现技巧的束缚。不受时空的限制,它通常是通过对构图、形象、色彩的单纯化表现强化电影主题,并使主题更为强烈鲜明,更具有典型性和情感化的特征。如电影《黑暗中的舞者》的宣传海报设计,斑驳的黑色背景,散落的白色文字,突起的盲文。不需要具体的形象,简洁的画面给人们留下了足够的幻想空间:在想象的明亮和现实的滞重问隐约进发出塞尔玛的歌声,也许此时塞尔玛的灵魂正徘徊在无边的黑暗当中,但天堂的光线就在她的前方,她会在那里看见吉恩清澈的双眼,将在那里用她的天籁嗓音歌唱天堂里的颤音。

抽象图形具有宽泛的象征性,所以在电影海报设计中表现的范围也是广泛的,既可以表现社会政治、经济方面电影主题,又可以表现科技、文化、体育等电影主题。与具象图形的相互结合、互为渗透,可以对电影主题进行更深层次的表现,这种两者结合的画面,具有简洁、明快的效果和强烈的现代感、形式感和装饰性。

没有一种图形能够如抽象图形的千变万化和象征特性一样涵盖更多的内容。也正是由于这种宽泛的象征性,要识别和理解它需要依赖于人们的感受与文化程度。不同地域、民族、文化程度、生活经历、性格、欣赏习惯等因素都会使人们对于抽象图形产生不同的理解,因此,在选择与运用抽象图形进行电影海报设计时,必须以了解和掌握人们的文化心理、欣赏习惯为前提,加强针对性和适应性,避免因为视觉语言晦涩模糊出现的歧义性和负面效应,以利于抽象图形准确地表述电影主题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抽象图形在电影海报中的运用,打破了具象表现的单一模式,极大地拓展了电影海报的表现空间。

三、电影海报中图形设计的基本原则

首先,电影海报中的图形设计应该遵循“阅读最省力”的原则,形象要高度简洁、富于创意。直观形象性的图形阅读越省力,越能增强其被注意值,进而使人们对所要宣传的电影产生明确而又深刻的印象。

其次,电影海报中的图形要符合社会与大众的道德观念,在所传递的信息和社会形态的主流文化相吻合的基础上,画面形象应生动鲜明并给人以美的感受,使人们看后能够产生生理上的舒适感和心理上的亲近感,既设计中通常所说的感情的愉悦性。公务员之家

再次,图形的形象要主次分明,主要形象应与设计诉求的目标相一致,为电影主题服务,不能喧宾夺主。单纯的追求形式美和自我意识的表现。或者不知所云,都会使人们的注意力分散、转移,从而导致电影海报偏离传递电影信息、吸引观众注意、刺激电影票房收入的目的。

海报范文篇9

[论文摘要]电影海报兼具绘画和设计的特点,既能传达特定的观念和信息,又能提升电影的艺术品位和价值。在政治、经济、文化多元化发展的当今社会,图形作为一种用形象和色彩来直观地传播信息、观念以及交流思想的视觉语言,可以极大地拓展电影海报的表现空间,使其具有更深刻的内涵,从而在信息传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电影海报是海报设计的一个种类,但是比一般的海报更富有情节性,具有传递电影信息、吸引观众注意、刺激电影票房收入的作用,因此也被称为电影的“名片”。电影海报设计是一种自我形式的推广,更是电影灵魂的直接表达,这种直观的信息传达有时甚至比电影更有说服力。

1895年12月28日,法国的卢米埃史弟在巴黎的一问餐厅里,向观众放映《火车到站》,当时还制作了题为《卢米埃电影》的海报,这大概是世界上最早的电影海报设计。由于电影海报兼具绘画和设计的特点,以及对电影宣传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后来的许多艺术家和设计师纷纷参与电影海报设计,他们将绘画和设计的各种风格相互融合,把多种表现形式、手段和技法综合运用,使电影海报设计很长一个时期内呈现出风格迥异、精彩纷呈的多元化发展格局。这些优秀的设计既传达了特定的观念和信息,又提升了电影的艺术品位和价值,同时,也使电影海报成为具有历史和艺术价值的收藏品。

随着社会的进步,政治、经济、文化都在多元化发展,东西方文化日益频繁的交流和融合,现代科技、文化、广告都给电影海报设计带来新的观念,设计师们也在不断尝试、突破常规,在注重电影信息传达的同时,力图使设计出的电影海报独具风格和富有创意,电影海报成为沟通思想、交流情感的媒介。图形,作为海报设计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在这种设计思潮中成为设计师设计的重点,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图形在电影海报中的功能

图形是一种用形象和色彩来直观地传播信息、观念以及交流思想的视觉语言,具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独特魅力,它能够超越国界、排除语言障碍并进入各个领域与人们进行沟通和交流,是被称为“世界语”的人类通用的视觉符号。因此,在电影海报设计中,图形具有吸引人们的注意力、易于理解以及将视线引向文案的诱导功能。将不同的图形通过创造性的组合能够产生新的图形语义,使电影海报具有更深刻的内涵,从而极大地拓展电影海报的表现空间,并在信息传达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二、电影海报中图形的具象和抽象表现

具象图形与抽象图形是海报设计最基本的表现方式,这种相对意义上的具象与抽象一直都在相互影响、并行发展着。在电影海报设计中,两者有着各自的优势和局限,因此在实际应用时,两种表现方式有时会同时出现或者以相互融合的形式出现,设计师通常是根据电影形式和内容的不同。以及观众层次的不同需要而灵活应用的。

1、具象图形

具象图形具有一种亲近有趣和感人的魅力,是人们乐于接受和喜爱的一种视觉语言形式。在电影海报设计中,具象图形能通过表现客观对象的具体形态来突出电影主题,同时也能表达出一定的意境,其富有美感的写实形象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求。电影海报运用具象图形来传达某种观念或信息,往往可以取得较好的宣传效果。如电影《佐罗传奇》的宣传海报设计,画面中佐罗的形象英俊潇洒,黑面具、黑帽子、黑斗篷、佩剑和长鞭,以及人物坚毅的面部表情和身体动态,准确地刻画出一位行踪不定、行侠仗义、除暴安良、劫富济贫的蒙面游侠。不仅增强了画面的表现力和吸引力,提高画面的被注意值,而且还使电影宣传更富有成效。

具象图形以其直观的形象性、真实的生活感以及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易于快速从心理上取得人们的信任,从视觉上激发人们对电影本身的兴趣和需求欲望,尤其是极具创意的写实图形,其被设计师主观放大的高度逼真的形象,超越了视觉的一般状态,会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心灵上的极大震撼。

由于电影海报设计中具象图形的表现空间十分宽广,所以它的作用不可估量,它以其独特的魅力,至今一直占据着电影海报视觉表现的主导地位。

2、抽象图形

抽象图形,是“从具体物象出发,不断反复地剔除物的细节,忽略、忘却它的原形,超越它的具体性,从整体意象上把握它的结构形态,也就是要予以抽象化”,是高度理念化的一种视觉表现,集中体现了客观科学技术和时代精神的形式美。

抽象图形的独创性可以使电影海报设计不受任何对象和表现技巧的束缚。不受时空的限制,它通常是通过对构图、形象、色彩的单纯化表现强化电影主题,并使主题更为强烈鲜明,更具有典型性和情感化的特征。如电影《黑暗中的舞者》的宣传海报设计,斑驳的黑色背景,散落的白色文字,突起的盲文。不需要具体的形象,简洁的画面给人们留下了足够的幻想空间:在想象的明亮和现实的滞重问隐约进发出塞尔玛的歌声,也许此时塞尔玛的灵魂正徘徊在无边的黑暗当中,但天堂的光线就在她的前方,她会在那里看见吉恩清澈的双眼,将在那里用她的天籁嗓音歌唱天堂里的颤音。

抽象图形具有宽泛的象征性,所以在电影海报设计中表现的范围也是广泛的,既可以表现社会政治、经济方面电影主题,又可以表现科技、文化、体育等电影主题。与具象图形的相互结合、互为渗透,可以对电影主题进行更深层次的表现,这种两者结合的画面,具有简洁、明快的效果和强烈的现代感、形式感和装饰性。

没有一种图形能够如抽象图形的千变万化和象征特性一样涵盖更多的内容。也正是由于这种宽泛的象征性,要识别和理解它需要依赖于人们的感受与文化程度。不同地域、民族、文化程度、生活经历、性格、欣赏习惯等因素都会使人们对于抽象图形产生不同的理解,因此,在选择与运用抽象图形进行电影海报设计时,必须以了解和掌握人们的文化心理、欣赏习惯为前提,加强针对性和适应性,避免因为视觉语言晦涩模糊出现的歧义性和负面效应,以利于抽象图形准确地表述电影主题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抽象图形在电影海报中的运用,打破了具象表现的单一模式,极大地拓展了电影海报的表现空间。

三、电影海报中图形设计的基本原则

首先,电影海报中的图形设计应该遵循“阅读最省力”的原则,形象要高度简洁、富于创意。直观形象性的图形阅读越省力,越能增强其被注意值,进而使人们对所要宣传的电影产生明确而又深刻的印象。

其次,电影海报中的图形要符合社会与大众的道德观念,在所传递的信息和社会形态的主流文化相吻合的基础上,画面形象应生动鲜明并给人以美的感受,使人们看后能够产生生理上的舒适感和心理上的亲近感,既设计中通常所说的感情的愉悦性。

再次,图形的形象要主次分明,主要形象应与设计诉求的目标相一致,为电影主题服务,不能喧宾夺主。单纯的追求形式美和自我意识的表现。或者不知所云,都会使人们的注意力分散、转移,从而导致电影海报偏离传递电影信息、吸引观众注意、刺激电影票房收入的目的。

海报范文篇10

[论文摘要]电影海报兼具绘画和设计的特点,既能传达特定的观念和信息,又能提升电影的艺术品位和价值。在政治、经济、文化多元化发展的当今社会,图形作为一种用形象和色彩来直观地传播信息、观念以及交流思想的视觉语言,可以极大地拓展电影海报的表现空间,使其具有更深刻的内涵,从而在信息传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电影海报是海报设计的一个种类,但是比一般的海报更富有情节性,具有传递电影信息、吸引观众注意、刺激电影票房收入的作用,因此也被称为电影的“名片”。电影海报设计是一种自我形式的推广,更是电影灵魂的直接表达,这种直观的信息传达有时甚至比电影更有说服力。

1895年12月28日,法国的卢米埃史弟在巴黎的一问餐厅里,向观众放映《火车到站》,当时还制作了题为《卢米埃电影》的海报,这大概是世界上最早的电影海报设计。由于电影海报兼具绘画和设计的特点,以及对电影宣传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后来的许多艺术家和设计师纷纷参与电影海报设计,他们将绘画和设计的各种风格相互融合,把多种表现形式、手段和技法综合运用,使电影海报设计很长一个时期内呈现出风格迥异、精彩纷呈的多元化发展格局。这些优秀的设计既传达了特定的观念和信息,又提升了电影的艺术品位和价值,同时,也使电影海报成为具有历史和艺术价值的收藏品。

随着社会的进步,政治、经济、文化都在多元化发展,东西方文化日益频繁的交流和融合,现代科技、文化、广告都给电影海报设计带来新的观念,设计师们也在不断尝试、突破常规,在注重电影信息传达的同时,力图使设计出的电影海报独具风格和富有创意,电影海报成为沟通思想、交流情感的媒介。图形,作为海报设计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在这种设计思潮中成为设计师设计的重点,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图形在电影海报中的功能

图形是一种用形象和色彩来直观地传播信息、观念以及交流思想的视觉语言,具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独特魅力,它能够超越国界、排除语言障碍并进入各个领域与人们进行沟通和交流,是被称为“世界语”的人类通用的视觉符号。因此,在电影海报设计中,图形具有吸引人们的注意力、易于理解以及将视线引向文案的诱导功能。将不同的图形通过创造性的组合能够产生新的图形语义,使电影海报具有更深刻的内涵,从而极大地拓展电影海报的表现空间,并在信息传达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二、电影海报中图形的具象和抽象表现

具象图形与抽象图形是海报设计最基本的表现方式,这种相对意义上的具象与抽象一直都在相互影响、并行发展着。在电影海报设计中,两者有着各自的优势和局限,因此在实际应用时,两种表现方式有时会同时出现或者以相互融合的形式出现,设计师通常是根据电影形式和内容的不同。以及观众层次的不同需要而灵活应用的。

1、具象图形

具象图形具有一种亲近有趣和感人的魅力,是人们乐于接受和喜爱的一种视觉语言形式。在电影海报设计中,具象图形能通过表现客观对象的具体形态来突出电影主题,同时也能表达出一定的意境,其富有美感的写实形象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求。电影海报运用具象图形来传达某种观念或信息,往往可以取得较好的宣传效果。如电影《佐罗传奇》的宣传海报设计,画面中佐罗的形象英俊潇洒,黑面具、黑帽子、黑斗篷、佩剑和长鞭,以及人物坚毅的面部表情和身体动态,准确地刻画出一位行踪不定、行侠仗义、除暴安良、劫富济贫的蒙面游侠。不仅增强了画面的表现力和吸引力,提高画面的被注意值,而且还使电影宣传更富有成效。

具象图形以其直观的形象性、真实的生活感以及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易于快速从心理上取得人们的信任,从视觉上激发人们对电影本身的兴趣和需求欲望,尤其是极具创意的写实图形,其被设计师主观放大的高度逼真的形象,超越了视觉的一般状态,会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心灵上的极大震撼。由于电影海报设计中具象图形的表现空间十分宽广,所以它的作用不可估量,它以其独特的魅力,至今一直占据着电影海报视觉表现的主导地位。

2、抽象图形

抽象图形,是“从具体物象出发,不断反复地剔除物的细节,忽略、忘却它的原形,超越它的具体性,从整体意象上把握它的结构形态,也就是要予以抽象化”,是高度理念化的一种视觉表现,集中体现了客观科学技术和时代精神的形式美。

抽象图形的独创性可以使电影海报设计不受任何对象和表现技巧的束缚。不受时空的限制,它通常是通过对构图、形象、色彩的单纯化表现强化电影主题,并使主题更为强烈鲜明,更具有典型性和情感化的特征。如电影《黑暗中的舞者》的宣传海报设计,斑驳的黑色背景,散落的白色文字,突起的盲文。不需要具体的形象,简洁的画面给人们留下了足够的幻想空间:在想象的明亮和现实的滞重问隐约进发出塞尔玛的歌声,也许此时塞尔玛的灵魂正徘徊在无边的黑暗当中,但天堂的光线就在她的前方,她会在那里看见吉恩清澈的双眼,将在那里用她的天籁嗓音歌唱天堂里的颤音。

抽象图形具有宽泛的象征性,所以在电影海报设计中表现的范围也是广泛的,既可以表现社会政治、经济方面电影主题,又可以表现科技、文化、体育等电影主题。与具象图形的相互结合、互为渗透,可以对电影主题进行更深层次的表现,这种两者结合的画面,具有简洁、明快的效果和强烈的现代感、形式感和装饰性。

没有一种图形能够如抽象图形的千变万化和象征特性一样涵盖更多的内容。也正是由于这种宽泛的象征性,要识别和理解它需要依赖于人们的感受与文化程度。不同地域、民族、文化程度、生活经历、性格、欣赏习惯等因素都会使人们对于抽象图形产生不同的理解,因此,在选择与运用抽象图形进行电影海报设计时,必须以了解和掌握人们的文化心理、欣赏习惯为前提,加强针对性和适应性,避免因为视觉语言晦涩模糊出现的歧义性和负面效应,以利于抽象图形准确地表述电影主题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抽象图形在电影海报中的运用,打破了具象表现的单一模式,极大地拓展了电影海报的表现空间。

三、电影海报中图形设计的基本原则

首先,电影海报中的图形设计应该遵循“阅读最省力”的原则,形象要高度简洁、富于创意。直观形象性的图形阅读越省力,越能增强其被注意值,进而使人们对所要宣传的电影产生明确而又深刻的印象。

其次,电影海报中的图形要符合社会与大众的道德观念,在所传递的信息和社会形态的主流文化相吻合的基础上,画面形象应生动鲜明并给人以美的感受,使人们看后能够产生生理上的舒适感和心理上的亲近感,既设计中通常所说的感情的愉悦性。

再次,图形的形象要主次分明,主要形象应与设计诉求的目标相一致,为电影主题服务,不能喧宾夺主。单纯的追求形式美和自我意识的表现。或者不知所云,都会使人们的注意力分散、转移,从而导致电影海报偏离传递电影信息、吸引观众注意、刺激电影票房收入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