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设计十篇

时间:2023-04-07 02:39:12

海报设计

海报设计篇1

由于美学文化背景的差异,以及客观条件的限制,电影海报设计必定带有民族性特质。设计师的成长环境决定了设计理念的民族性差异,他的作品体现着历史发展的清晰脉络,在多元化的沟通与理解中,电影海报图形语言的国际性趋势并没有消解民族性内涵。相反,拥有国际背景的民族性设计才是电影海报的发展趋势,因为国际性基于民族性得以产生、发展,否则电影海报设计的国际化将成为空洞的说谈。以德国为例,它是现代设计与现代设计教育的发祥地,包豪斯的设计理念至今仍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而欧洲传统文化对冈特·兰勃的广告招贴设计作品存有显而易见的影响。源于同一文化土壤的设计师,必定具备相似的设计观,德国HeinzSchulz-Neudamm亲自设计的《大都会》(由弗里兹·朗使执导)国际版电影海报,在美国拍出六十九万美元,因为作品绘制于1927年且存本较少,设计师采用艺术装饰主义手法,极力营造出充满未来世界的审美性效果,进而成为具有收藏价值的艺术珍品。不同文化背景决定了电影海报的设计理念差异,在提升电影主题的过程中,电影海报也因设计者的民族性,无形之中成为时代风貌的见证者。

电影海报设计伴随着世界电影而产生,经历了由黑白到彩色的发展历程,逐渐由单纯介绍电影内容的招贴画,变成一种平面设计艺术作品。从海报设计角度研究,世界电影海报大致经历了手绘海报和电脑(设计)海报两个阶段。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手绘海报首先出现于观众视野,直到五十年代,新中国的电影海报均采用手绘的形式。这种绘画方式强调了平面设计者的主观能动性,采用大胆的夸张造型以及鲜明的色彩,充分表达了设计者对电影内容的文化解读。此时的设计要求在于着力刻画影片内容,多写实性描绘,如影片的主人公以及重要场景皆成为手绘对象。1939年由维克多·弗莱明导演的《乱世佳人》成为影坛经典,电影海报以剧中亚特兰大的火光冲天为背景,配合火红的暖色调,夸张而鲜明地表达出英雄怀抱美人的浓烈爱意。1941年由奥逊·威尔斯导演的《公民凯恩》成为划时代的一部影片,它的一款海报(西班牙)采用写实性手法描绘出男主角的半身像,在色彩处理上因降低了纯度造成偏灰的效果,与电影所要阐发的深刻内涵相符合。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大型摄影加工器材的应用以及电脑合成技术的广泛普及,世界电影海报逐渐步入电脑设计时代。设计师采用先进的电脑合成技术,突破了传统的写实性描绘,丰富了电影海报的象征性寓意以及文化的多义性表达,成为电影商业化运作中的一个亮点。萨姆·门德斯(SamMendes)导演、AlanBall编剧的《美国丽人》为一部家庭,海报以少女性感、美丽的腹部为背景,一朵玫瑰花尽显青春的甜美,画面呈现粉红色娇嫩的绘画色调,温暖、鲜艳的色彩与深刻、复杂的故事内容形成鲜明对比。它没有任何写实性描绘,暧昧的电影主题通过人体的肌肤得以表达,含蓄而深刻。大导演斯皮尔博格的经典之作《外星人E·T》为一部科幻片,海报以一轮明月为背景,一个穿雨衣的小男孩正骑着单车向月亮奔去。画面前方男孩和外星人用食指相通,温情的友谊成为这部科幻片的感情基调。海报选取湛蓝的色调,象征着对未知世界的探秘,正如影片内容注重电脑特效的运用,海报设计在奇幻性的视觉语言中向受众讲述了一个美丽的孩童之梦。导演韦斯·克莱文于2000年制作的《惊声尖叫·3》为一部喜剧类惊悚片,电影海报选取黑色调造成了某种视觉压迫感,左边从黑暗中飘来一张变性的骷髅脸,右边为一个白色数字“3”,其中透出一个女子惊恐的眼睛。海报以黑白形成强烈的对比色,营造出恐怖的画面视觉效果,它在设计理念中摒除了叙事性概念,抓住“惊悚”这一核心元素,为电影做出了较好的市场宣传。

可以说,一部出色的电影海报可以提升电影的艺术品味,甚至成为电影内容所成就的某种文化的象征性代表。譬如顾长卫于2005年的处女作《孔雀》,它的海报以麦地为背景,左上方是一个白色的降落伞,右下方的女主角推着自行车,出神地望着远方天空。画面选取纯度较低的灰绿色为基调,呈现出略带感伤的怀旧情绪;女主角凝视远方天空的默默神态,以及象征着个人梦想的白色降落伞……这些设计元素与影片的主题意义相得益彰,观后令人无限回味八十年代社会转型期的历史风貌。当然,出于电影内容的实际需要,在电脑时代的电影海报设计中仍会出现若干手绘海报,这也不失为一种文化怀旧的经典性回归。

早期的手绘海报多出自画家之手,之后为专业设计师,无论其何种身份,电影海报制作者的文化修养对设计理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东方文化内部,包括中华民族、大和民族以及朝鲜民族,他们秉持着传统的儒教思想,却又各具特色,这种细微的文化差异对电影海报设计存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在斯皮尔博格执导的《艺妓回忆录》中,它的海报设计将目光聚焦在一张苍白的脸上,搭配鲜艳的红唇、翠绿的眼珠、飘动的黑发,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黑白的眀暗关系,色彩的冷暖对比,平静的表情与舞动的头发,这些设计元素如同剧情一般,在中西文化间以及儒家文化圈内得到了莫衷一是的反响。在文化禁忌中,东方文化享有悠久的历史传统,中国人历来忌讳“流星”以及数字“四”,韩国人忌讳“”,而日本人却忌讳“白手帕”。三国都对红墨水书写的名字表示反感,因为这也代表了“死亡”的意义。东方文化中的民族传统也各具特点:中国的“阴阳”学说在现实中对应着相应的象征物,如日、月对应着“阳”与“阴”;在日本和服礼仪中,只有死者的头部右侧方能佩戴头饰……中日文化间的差异,导致中国人在设计中注重平衡性理念,推崇中庸思想,而日本人却崇尚简约的设计风格,反映出大和民族平和、细腻的文化风貌。另外,中国的汉字不仅成为表情达意的语言工具,也成为一种审美性图案,它们或行云流水,或万马奔腾,只因字体的变化即可完成语义之外的情感表述。由此可见,文化背景的多样性呼唤着设计师必须具备专业性知识,只有立足本民族文化传统,方能在设计中显示出超越文化形态的包容性。

新中国成立以来,电影海报设计伴随着中国电影发展而逐步成熟,尤其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形成了自身的民族性风格。在更早的三十年代,中国电影海报业已出现,但那时并未形成规模,与西方的设计理念差距较大。建国后中国电影海报设计者借鉴多种艺术手法,在手绘海报时期,他们多采用水粉,还有油画、素描、摄影、雕塑、国画、版画、连环画以及剪纸等艺术形式,可以说他们在传统文化中找到了丰富的文化补给。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传统文化中的国画、工艺美术以及少数民族装饰艺术,对电影海报的民族性颇具影响。中国传统绘画粗略分为写意和工笔两大类,前者重在意境,用极简笔墨勾勒出物象的形神;后者运用工整、缜密、细致的技法来描绘物象。1959年出品的电影《林则徐》,邀请国画大师程十发进行海报创作,他用中国水墨的表现手法塑造了林则徐的英雄气势,成为手绘海报中难得的精品。电影海报的作用在于吸引眼球、传递信息,同时也要具备艺术审美。中国写意绘画要求笔墨简单且形神兼备,寥寥数笔便表现出物象特点以及现场氛围状况。电影《小街》海报即是此例,一个人物头像仅用去些许笔墨,简单、醒目的笔墨语言,黑白相间的虚实对比,形成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同时,这种传统绘画方式也易于拉近与中国观众的距离,因为受众在迅速接受电影内容的宣传中,容易产生审美性共鸣。对于中国戏曲电影,借鉴传统绘画方式进行电影海报设计,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者皆为中国传统艺术珍品,讲求简约以及意境悠远,在设计中通过国画笔墨的“气韵生动”,可以达到两种艺术形式在审美取向上的精神性共鸣。

在电影海报设计中,工艺美术中的版画和剪纸艺术,也成为颇具中国特色的设计元素。版画是以“版”作为媒介,进行绘画创作的一种艺术形式。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鲁迅倡导的新木刻运动在文艺界产生了广泛影响,他们在理论上吸收了了来自欧洲版画界诸如麦绥莱勒和珂勒惠支的艺术思想,以及当时苏联版画界的革命主义精神,于是中国版画界成为“左联”活动的一个重要领域。在抗日宣传中,他们将版画视作革命斗争的有力武器,因而版画艺术与民族情感相融合,在中国得到广泛普及。电影海报《红色娘子军》以木刻版画的形式,着力刻画了娘子军的飒爽英姿;八十年代电《聂耳》和《早春二月》的电影海报设计,也都取得了木刻版画的艺术效果,令人印象深刻。

剪纸作为中国最为古老的民间美术之一,至今仍在民众中拥有影响力。早期的剪纸多见于丧葬以及祭祀仪式,发展至今,成为一种产生广泛影响的民俗艺术。剪纸讲究图案式构图,虚实相间以及明暗的强烈对比,这一艺术形式被电影海报所借鉴,设计的民族性愈发强烈。基于民间故事拍摄而成的电影《白蛇传》,它的电影海报采用民间剪纸设计元素,取得了良好的视觉效果。一方面,剪纸艺术为群众喜闻乐见,易于为受众接受;另一方面,剪纸与民间故事在审美上具有相通性,民俗艺术赋予民间故事以更多传奇性因素,颇具吸引力。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因而民族装饰类图案也经常出现在电影海报设计中,成为一个亮点。由于地域广阔,各地民族风俗习惯亦有差异,于是别具风情的民族性装饰类图案可以获得更多关注,并发挥艺术审美的功用。在电影海报《金银滩》中,设计师手绘了少数民族典型服饰,不但符合剧情需要,也起到吸引眼球的作用。电影海报《相约在凤尾竹下》传递出浓郁的苗族风情,不仅适合少数民族影片的内容宣传,在艺术审美上更是获得了相当成功。

海报设计篇2

“非主流”海报的在潮流的前线应该被肯定,其的出现在某方面引导着社会的一种新气象,不易被忽略。社会流行变化莫测,今天的这种“非主流”也许就是明天的主流。在多元化文化的催发下,“非主流”海报设计总是以一种新颖的表达方式来传递一种信息,其目的在于影响舆论、以不同方式反映社会真实等其他反应。

“非主流”海报的出现之所以能够在短短的时间内成为广告界,传媒界,时尚界以及人们所关注的海报表现方式,是因为它在多元化文化中对不同人群的沟通交流有着一种不可替代性。恰恰是这种不可替代性,又是通过特定的人群进行传播。这种特定人群大多数都是青年一代,拥有者庞大的数量观众,所以“非主流”海报的信息传递速度极快,影响也极其广泛。

二、“非主流”海报设计的出发点

创意是“非主流”海报设计的呈现所在,任何形式的“非主流”海报设计的表现都需要有新奇并且独特的创意来作为其设计内涵的支撑和出发点所在。这种设计功归于设计者的创造性思维,以及善于原创性的解剖,还归功于设计者对时下社会政治、文化、经济等方做深入的研究。“非主流”海报设计它是在一定的版面空间之中富有幽默感,而且具有破坏性,能体现出海报最初的设计意图与需要传达的信息。这跟主流海报设计不同,需要大量的文字及十分具象的图片信息活生生的强扭在一起。

在海报设计上,为扩大其宣传功能,更好地凸显其社会价值,从而出现了“非主流”海报,它的出现是为了丰富文化的内涵。从设计学的角度来看“非主流”海报设计与“主流”海报设计的不同,“主流设计方法”是一种层层推进的思维模式,更偏重逻辑思维性的运用,这需要设计者在设计前要做足够有关产品的调研,对调研的结果进行整理、比较和分析,使设计有根有据。

但“非主流”海报设计却是一种跳跃性的思维模式,“非主流”设计比主流设计更符合人们对艺术活动的看法,突发的灵感是“非主流”设计活动的源泉。“非主流”设计的优势是思维模式的不同,设计活动更具创新性。

三、“非主流”海报设计的发展

“非主流”海报设计并不是某一时期内所出现的特殊产品,它将长期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并不断发散出自己独特的魅力。

“非主流”海报设计与“主流设计”是相互协调发展的,“非主流”设计是以主流设计为依据,保证在不脱离正常的道路上来扩宽海报设计的内涵和延续其的思维,并不是为了改变现代海报设计的主要排序。它们的侧重点也不相同,主流海报设计更侧重使用价值,而“非主流”海报设计更注重于精神价值。

海报设计篇3

关键词:电影海报,设计,文化背景,民族性

世界电影自诞生之日已有百余年历史,“电影海报同月份牌、年画、宣传画一样可统称为招贴画,也可称为电影宣传画。一般张贴于影剧院、广告栏或是张贴在大街马路等公共场所。”电影海报属于平面广告设计,其作用在于推销电影内容,在颇具审美性的艺术形式下,电影海报因设计者的文化背景差异,导致了强烈的民族性艺术风格,因而也成为时代的忠实记录者。

由于美学文化背景的差异,以及客观条件的限制,电影海报设计必定带有民族性特质。设计师的成长环境决定了设计理念的民族性差异,他的作品体现着历史发展的清晰脉络,在多元化的沟通与理解中,电影海报图形语言的国际性趋势并没有消解民族性内涵。相反,拥有国际背景的民族性设计才是电影海报的发展趋势,因为国际性基于民族性得以产生、发展,否则电影海报设计的国际化将成为空洞的说谈。以德国为例,它是现代设计与现代设计教育的发祥地,包豪斯的设计理念至今仍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而欧洲传统文化对冈特·兰勃的广告招贴设计作品存有显而易见的影响。源于同一文化土壤的设计师,必定具备相似的设计观,德国HeinzSchulz-Neudamm亲自设计的《大都会》(由弗里兹·朗使执导)国际版电影海报,在美国拍出六十九万美元,因为作品绘制于1927年且存本较少,设计师采用艺术装饰主义手法,极力营造出充满未来世界的审美性效果,进而成为具有收藏价值的艺术珍品。不同文化背景决定了电影海报的设计理念差异,在提升电影主题的过程中,电影海报也因设计者的民族性,无形之中成为时代风貌的见证者。

电影海报设计伴随着世界电影而产生,经历了由黑白到彩色的发展历程,逐渐由单纯介绍电影内容的招贴画,变成一种平面设计艺术作品。从海报设计角度研究,世界电影海报大致经历了手绘海报和电脑(设计)海报两个阶段。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手绘海报首先出现于观众视野,直到五十年代,新中国的电影海报均采用手绘的形式。这种绘画方式强调了平面设计者的主观能动性,采用大胆的夸张造型以及鲜明的色彩,充分表达了设计者对电影内容的文化解读。此时的设计要求在于着力刻画影片内容,多写实性描绘,如影片的主人公以及重要场景皆成为手绘对象。1939年由维克多·弗莱明导演的《乱世佳人》成为影坛经典,电影海报以剧中亚特兰大的火光冲天为背景,配合火红的暖色调,夸张而鲜明地表达出英雄怀抱美人的浓烈爱意。1941年由奥逊·威尔斯导演的《公民凯恩》成为划时代的一部影片,它的一款海报(西班牙)采用写实性手法描绘出男主角的半身像,在色彩处理上因降低了纯度造成偏灰的效果,与电影所要阐发的深刻内涵相符合。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大型摄影加工器材的应用以及电脑合成技术的广泛普及,世界电影海报逐渐步入电脑设计时代。设计师采用先进的电脑合成技术,突破了传统的写实性描绘,丰富了电影海报的象征性寓意以及文化的多义性表达,成为电影商业化运作中的一个亮点。萨姆·门德斯(SamMendes)导演、AlanBall编剧的《美国丽人》为一部家庭,海报以少女性感、美丽的腹部为背景,一朵玫瑰花尽显青春的甜美,画面呈现粉红色娇嫩的绘画色调,温暖、鲜艳的色彩与深刻、复杂的故事内容形成鲜明对比。它没有任何写实性描绘,暧昧的电影主题通过人体的肌肤得以表达,含蓄而深刻。大导演斯皮尔博格的经典之作《外星人E·T》为一部科幻片,海报以一轮明月为背景,一个穿雨衣的小男孩正骑着单车向月亮奔去。画面前方男孩和外星人用食指相通,温情的友谊成为这部科幻片的感情基调。海报选取湛蓝的色调,象征着对未知世界的探秘,正如影片内容注重电脑特效的运用,海报设计在奇幻性的视觉语言中向受众讲述了一个美丽的孩童之梦。导演韦斯·克莱文于2000年制作的《惊声尖叫·3》为一部喜剧类惊悚片,电影海报选取黑色调造成了某种视觉压迫感,左边从黑暗中飘来一张变性的骷髅脸,右边为一个白色数字“3”,其中透出一个女子惊恐的眼睛。海报以黑白形成强烈的对比色,营造出恐怖的画面视觉效果,它在设计理念中摒除了叙事性概念,抓住“惊悚”这一核心元素,为电影做出了较好的市场宣传。

可以说,一部出色的电影海报可以提升电影的艺术品味,甚至成为电影内容所成就的某种文化的象征性代表。譬如顾长卫于2005年的处女作《孔雀》,它的海报以麦地为背景,左上方是一个白色的降落伞,右下方的女主角推着自行车,出神地望着远方天空。画面选取纯度较低的灰绿色为基调,呈现出略带感伤的怀旧情绪;女主角凝视远方天空的默默神态,以及象征着个人梦想的白色降落伞……这些设计元素与影片的主题意义相得益彰,观后令人无限回味八十年代社会转型期的历史风貌。当然,出于电影内容的实际需要,在电脑时代的电影海报设计中仍会出现若干手绘海报,这也不失为一种文化怀旧的经典性回归。

早期的手绘海报多出自画家之手,之后为专业设计师,无论其何种身份,电影海报制作者的文化修养对设计理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东方文化内部,包括中华民族、大和民族以及朝鲜民族,他们秉持着传统的儒教思想,却又各具特色,这种细微的文化差异对电影海报设计存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在斯皮尔博格执导的《艺妓回忆录》中,它的海报设计将目光聚焦在一张苍白的脸上,搭配鲜艳的红唇、翠绿的眼珠、飘动的黑发,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黑白的眀暗关系,色彩的冷暖对比,平静的表情与舞动的头发,这些设计元素如同剧情一般,在中西文化间以及儒家文化圈内得到了莫衷一是的反响。在文化禁忌中,东方文化享有悠久的历史传统,中国人历来忌讳“流星”以及数字“四”,韩国人忌讳“”,而日本人却忌讳“白手帕”。三国都对红墨水书写的名字表示反感,因为这也代表了“死亡”的意义。东方文化中的民族传统也各具特点:中国的“阴阳”学说在现实中对应着相应的象征物,如日、月对应着“阳”与“阴”;在日本和服礼仪中,只有死者的头部右侧方能佩戴头饰……中日文化间的差异,导致中国人在设计中注重平衡性理念,推崇中庸思想,而日本人却崇尚简约的设计风格,反映出大和民族平和、细腻的文化风貌。另外,中国的汉字不仅成为表情达意的语言工具,也成为一种审美性图案,它们或行云流水,或万马奔腾,只因字体的变化即可完成语义之外的情感表述。由此可见,文化背景的多样性呼唤着设计师必须具备专业性知识,只有立足本民族文化传统,方能在设计中显示出超越文化形态的包容性。

新中国成立以来,电影海报设计伴随着中国电影发展而逐步成熟,尤其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形成了自身的民族性风格。在更早的三十年代,中国电影海报业已出现,但那时并未形成规模,与西方的设计理念差距较大。建国后中国电影海报设计者借鉴多种艺术手法,在手绘海报时期,他们多采用水粉,还有油画、素描、摄影、雕塑、国画、版画、连环画以及剪纸等艺术形式,可以说他们在传统文化中找到了丰富的文化补给。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传统文化中的国画、工艺美术以及少数民族装饰艺术,对电影海报的民族性颇具影响。中国传统绘画粗略分为写意和工笔两大类,前者重在意境,用极简笔墨勾勒出物象的形神;后者运用工整、缜密、细致的技法来描绘物象。1959年出品的电影《林则徐》,邀请国画大师程十发进行海报创作,他用中国水墨的表现手法塑造了林则徐的英雄气势,成为手绘海报中难得的精品。电影海报的作用在于吸引眼球、传递信息,同时也要具备艺术审美。中国写意绘画要求笔墨简单且形神兼备,寥寥数笔便表现出物象特点以及现场氛围状况。电影《小街》海报即是此例,一个人物头像仅用去些许笔墨,简单、醒目的笔墨语言,黑白相间的虚实对比,形成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同时,这种传统绘画方式也易于拉近与中国观众的距离,因为受众在迅速接受电影内容的宣传中,容易产生审美性共鸣。对于中国戏曲电影,借鉴传统绘画方式进行电影海报设计,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者皆为中国传统艺术珍品,讲求简约以及意境悠远,在设计中通过国画笔墨的“气韵生动”,可以达到两种艺术形式在审美取向上的精神性共鸣。

在电影海报设计中,工艺美术中的版画和剪纸艺术,也成为颇具中国特色的设计元素。版画是以“版”作为媒介,进行绘画创作的一种艺术形式。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鲁迅倡导的新木刻运动在文艺界产生了广泛影响,他们在理论上吸收了了来自欧洲版画界诸如麦绥莱勒和珂勒惠支的艺术思想,以及当时苏联版画界的革命主义精神,于是中国版画界成为“左联”活动的一个重要领域。在抗日宣传中,他们将版画视作革命斗争的有力武器,因而版画艺术与民族情感相融合,在中国得到广泛普及。电影海报《红色娘子军》以木刻版画的形式,着力刻画了娘子军的飒爽英姿;八十年代电《聂耳》和《早春二月》的电影海报设计,也都取得了木刻版画的艺术效果,令人印象深刻。

剪纸作为中国最为古老的民间美术之一,至今仍在民众中拥有影响力。早期的剪纸多见于丧葬以及祭祀仪式,发展至今,成为一种产生广泛影响的民俗艺术。剪纸讲究图案式构图,虚实相间以及明暗的强烈对比,这一艺术形式被电影海报所借鉴,设计的民族性愈发强烈。基于民间故事拍摄而成的电影《白蛇传》,它的电影海报采用民间剪纸设计元素,取得了良好的视觉效果。一方面,剪纸艺术为群众喜闻乐见,易于为受众接受;另一方面,剪纸与民间故事在审美上具有相通性,民俗艺术赋予民间故事以更多传奇性因素,颇具吸引力。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因而民族装饰类图案也经常出现在电影海报设计中,成为一个亮点。由于地域广阔,各地民族风俗习惯亦有差异,于是别具风情的民族性装饰类图案可以获得更多关注,并发挥艺术审美的功用。在电影海报《金银滩》中,设计师手绘了少数民族典型服饰,不但符合剧情需要,也起到吸引眼球的作用。电影海报《相约在凤尾竹下》传递出浓郁的苗族风情,不仅适合少数民族影片的内容宣传,在艺术审美上更是获得了相当成功。

直至九十年代,中国电影海报设计多采用电脑三维技术与摄影图片结合的方式,这一阶段的时代创新仍在积极探索中。告别了传统手绘的设计方法,设计师需要在国际性图像语汇中找到自身的民族性内涵,正如七八十年代的努力探索一样,在新世纪中以民族性姿态走向世界影坛。

纵观电影海报的发展历程,从手绘阶段到电脑设计时代,这一艺术形式越来越需要设计师具备专业性知识。电影海报设计开始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新兴设计门类,文化的差异性注定其具备显著的民族性特征。电影海报设计师只有立足文化传统并冲破其束缚,方能在中西文化的激烈碰撞中,逐渐达到完善自身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朱浩云,《激情岁月的典藏》,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

2、李多钰,《中国电影百年》,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

3、王受之《世界现代平面设计史》,新世纪出版社,1998年第一版

4、索理、齐霞,《论电影海报设计》,《装饰》,2006年11期

5、戴晓玲,《小议电影海报的设计》,《电影评介》,2006年15期

海报设计篇4

中国古代诗、画的意象结构中,虚空、空白有很重要的地位,空白处更有意味。如马远就因常常只画一个角落而得名“马一角”。剩下的空白并不填实,是海,是天空,却并不感到空,这正是“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的体现。例如《寒江独钓图》这幅画,其最精妙之处就在水中,看似不着一笔,空无一物,实则给人留了无边无际的联想,其间韵味妙不可言。对于传统的东方审美文化,“空”是构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蕴含了深邃的艺术哲学。

中华民族是一个积淀了五千年历史,拥有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的民族,璀璨的华夏文明及其厚重,但其内在精神是统一的。在其他的中国传统艺术形式中,同样运用了“留白”的手法。中国书法中的布白和中国戏曲舞台上利用虚空的刁窗体现出了空白的意境之美。而文学中的意犹未尽和音乐中的“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神韵,给读者留下了回味无穷的想象空间,渲染了浓重的艺术氛围。并且,“留白”是对佛教和道教思想的延续发展,通过无中生有、虚实结合,使艺术更具含蓄婉转的空灵之美,是对中国古典艺术美学的完美展现。

2现代海报设计中的空白美

在现代设计呈现多元化发展的时代,设计理念交替更新,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渗透进了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当然海报设计也不例外。作为一名设计工作者,我们很清楚海报设计的本质在于传达信息,增强信息的传播力量,诉求用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来达到宣传的目的,让受众更清晰明了地感知设计的意图。在大量视觉信息充斥我们眼球的现代化社会中,现我们同样被代海报设计中大量的信息、繁杂的形式弄得眼花缭乱,拥挤不堪的画面不仅达不到设计传达信息的目的,而且造成了视觉疲劳和心理压力、使人产生逆反心理,更谈不上去欣赏作品的艺术之美。通过观察不难发现,一张好的海报设计,不是简单地把所有的空间全部利用,把所有的信息堆砌,而是有意识的留白,让主体形象在一个有限的空间中更加醒目的传达更多的信息。从某一层面来说,中国古典美学思想中的“留白”就给人们的身心带来了休息的空间。把空白运用到现代海报设计里,不仅仅是缓解了人们的视觉疲劳,而且把空白参与设计,设计师可以巧妙地把其他设计元素与空白巧妙进行融合,使设计作品的主题得到了很好的传达,精心雕琢的形象会显得更加突出、醒目,给观者想象回味的余地,本来没有的东西带给人们无尽的联想,徜徉在想象的空间中,回味作品的感情韵味,为设计作品渲染了浓厚的设计氛围。

3空白意境对现代海报设计的气氛渲染表现

在海报设计中烦琐复杂大量信息每天都围绕着我们的当今社会,我们从心理上就渴望空白的时刻。而海报设计中的空白空间就像文章中的省略符号一样,虽然没有过多的语言,却可以引发我们无尽的好奇心,让我们有空间,有兴趣去探究其间所蕴含的意义。空白意境对现代海报设计的整体气氛有很好的渲染作用。在海报设计中巧妙地运用空白可以提高海报的设计品位,更好地发挥海报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1)创造设计的意境。美国著名设计师维基•斯特鲁认为:“空白的运用表现了对构图的精妙理解。”一张好的海报设计,应该首先要考虑到整个版面的协调,注重整体性,在局部中进行巧妙地变化设计,运用比例和空白,使版面空白处的退让与信息的表现形成鲜明对比,互相映衬融合,使设计主题形象突出,使朴素简洁的版面拥有深远的文化意义,营造耐人寻味的氛围,产生一定的神秘感,创造一种设计的意境之美。海报设计中的空白不是真正的“无”,而是内容的“有”,通过对可见物的超越,蕴含着一切和无限。无印良品的宣传海报我们都不陌生,原研哉希望宣传海报能很好地表达出无印良品设计中“虚空”的理念。在海报设计之初,是想呈现出一个看似空无一物,却能容纳百川的容器。摄影家藤井保提出了“地平线”这一概念,希望通过单纯空无的画面深刻地表现出人与地球之间的关系。之后通过精益求精的取景、拍摄和照片筛选,最终选定了四张来自世界不同地区的超宽场景,利用地平线的透视对视觉产生强烈的冲击力,加上“无印良品”文字LOGO,利用空白很好地创造出了海报的意境,非常成功的体现了“无印良品”这个品牌所蕴含的精神,达到了既定的目标,正如原研哉所说:“那道地平线就像烙在了我眼中一样,一直到现在,依然令我难以忘怀……”。这也充分体现了空白的运用之妙会为海报设计渲染深刻浓厚的艺术气氛。

(2)引发设计的想象空间。设计教育家戴布勒•芬克认为,没有空白,即无所谓存在。在海报设计中,我们往往会忽视空白的存在,其实空白的合理运用可以为设计提供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我们知道在二维平面的空间是有限的,但是通过空白空间的运用,可以为设计营造深远的视觉心理空间。1992年,靳埭强在为世界环境日画展所做的海报《美的回响》中,就运用了道家的思想。用毛笔象征莲花,在毛笔的右上方用水墨画出一只蜻蜓,表达了古诗“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意境,传达出大自然万物互相融和的道家思想。作品中大量的留白设计体现了大自然广阔清新的空间,把中国传统美学在现代设计中得到了很好的承传。从靳埭强的作品中我们可以得知,好的设计作品并不是越复杂就越好,巧妙合理的留白可以营造出“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的意境,而且让画面显得更加简洁有力和耐人寻味,还能留给人们无限遐想的广阔空间。

(3)获取海报设计的视觉舒适感。我国古代绘画论中说道:“疏可走马,密不透风。”这是说,画面在疏密的布局上有意识地留取“空白”以及在空白处与实处的比例变化,都是画面布局的一种创意性的重要手法,有利于强化观者的感受,获得视觉上的轻松舒适感。现代设计是为人的设计,与人们的生活和心灵息息相关,于是视觉传达设计作品能否给观者以视觉和心理上的休息与轻松,让人们重获一份能释放自己的宁静空间,就成了一个重要的设计目标,而空白的留取恰好能满足现代人精神上的这一追求,设计中的空白犹如音乐中的休止符,给人一个停顿,使观者在观看时有轻松愉悦的视觉审美享受。

4空白在未来海报设计中的运用思考

海报设计篇5

电视剧海报设计是展现电视剧的一种方式,通过图片和色彩所带来的视觉冲击来展现电视剧的内容,所表达的内容既要精炼又要紧扣电视剧主题。因此,以画面语言为主的电视剧海报设计需要明确电视剧主题,才能表现出明确的内容和意境,实现感染观众的目的。海报设计犹如电视剧的一张“名片”,在电视剧的宣传过程中起到迅速吸引观众注意的作用。而经过艺术性的处理,海报设计要在介绍电视剧内容的基础上吸引观众。不少经典的韩剧之所以受到亚洲观众的喜欢,除了故事情节和角色设置,精美的海报设计也是一大要素。一张精心制作的海报融合了设计者的构思和电视剧的内容,既介绍了出演角色和主要基调,又能展现一定的剧情和人物关系。如最近大热的韩剧《来自星星的你》,海报设计中除了展现女演员千颂伊和教授都敏俊的人物形象,还展现了浪漫爱情剧的主题,两个人物的角色特点在海报中展现无遗,不但艺术形象和人物表情是海报的一大看点,配以电视剧特定的场景,渲染出了电视剧所呈现的氛围。明确的人物关系和清晰的视觉背景,让观众能够在第一时间迅速了解电视剧的主题,实现了该剧海报设计的目的和传播效果。

二、增强寓意

电视剧的艺术表现力与其创造性的关系密不可分。通常来说,海报设计会比较明确地展现人物角色的关系,无论是剧名的字体设计还是应用的场景和色彩,都在为电视剧服务,通过设计细节来展现更多值得琢磨的深意和电视剧在内容之外的丰富寓意。

电视剧的海报设计可以通过多种元素适当地由电视剧的内容出发实现增强寓意的目的。韩国TVN电视台推出的“请回答”系列电视剧在收视上大获成功,该电视台播出的《请回答1997》和《请回答1994》虽然内容不同,但是均是以年代为背景讲述主人公青春和成长的故事,两部电视剧都包括了家庭、朋友和恋人各种各样的情感关系,巧妙地与时代主线结合,以温馨感人和幽默风趣的一个个故事情节唤起了观众的共鸣。在海报设计上,两部“请回答”系列的电视剧风格清新,无论是场景、人物,还是造型、装扮等一些细节元素,既有年代背景感,又能突出电视剧所表达快乐、困惑缠绕的青春成长内涵以及时代共鸣感。

三、营造氛围

电视剧作为一种艺术表现样式能够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无论何种题材、类别的电视剧,叙事内容精彩的同时,好的电视剧人物角色的情感充沛,在保持较高的制作质量的基础上细节也能够做到精致、讲究,能够营造出较有感染力的整体氛围。因此,海报设计的画面氛围在与电视剧整体氛围保持一致的情况下,能够营造出更为简单明晰的氛围和视觉节奏,让观众一眼即可领略电视剧的意境,感知电视剧所传递的情感。

从题材方面来看,目前电视剧制作的现实题材剧集数量众多,如以《小爸爸》、《蜗居》、《辣妈正传》等围绕家庭生活展开的电视剧为例,生活中的矛盾和争端是推进剧情的重要线索和手段,但种种琐碎的事件在贴近生活的同时也显得过于平常。电视剧在与社会现实对接的同时也需要反映出一定的深度和厚重感。因此,在海报设计上可以通过氛围的营造,在电视剧现实主义的基础上突出独特的意境和特色。

韩国电视剧在海报设计方面比较注重氛围的营造。青春浪漫轻喜剧《继承者们》围绕“富二代”继承者和贫穷人家的女主人公展开故事。虽然富二代和穷二代的恋爱故事已经数见不鲜不足为奇,但该剧在人物关系上下了较多的功夫,角色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朋友之争、兄弟之争一环扣一环,主人公的恋爱故事不但存在三角关系,还有着较大的社会家庭压力。该剧的海报设计上营造出了不同氛围。在华丽的场景之下,继承者的光鲜亮丽有所体现,海报除了展现人物角色的关系,海报中的表情和动作也勾勒出了人物性格特征,个性化十足的继承者形象跃然呈现在观众的面前,青春、反叛、个性独立的气息扑面而来。此外,海报还呈现了一种浪漫、梦幻的感觉,既与电视剧的内容主题一致,又在一定程度上延伸了主题氛围。

四、传递情感

电视剧通过海报设计的简化表达有利于突出情感的表现力度,让观众瞬间接收到其传递的情感信息。电视剧动辄通过几十集的篇幅来展现情感的起伏和变化,观众需要时间和连续的观看过程才能了解前后因由、了解相应的情感。韩国电视剧的海报设计在情感传递方面有较多成功的案例。如韩国TVN电视台播出的穿越时空题材电视剧《九回时间旅行》,电视剧主要围绕主人公获得9支神秘的香能够穿越回20年前而展开。整部剧的情节设置较为复杂,每一次穿越带来的改变会引发新的人物关系和事件,叙事前后逻辑紧密,男女主人公之间的关系又爱情变亲情,再从亲情回到爱情。庞杂的线索、复杂的情节和纠结的情感关系难以凭借三言两语表述清楚,但该剧的海报设计却一图明晰地展现了情感关系,男主人公紧皱的眉头和复杂的眼神表现出欲言又止的感觉,身后的女主人公则是直直地看向男主人公,坚定而执着。角落里带有回忆感的场景中,男女主人公愉快地对视,爱意环绕,而这个场景源于烟雾般的数字9,与电视剧的线索9支神秘的香对应。整个海报营造出虚实结合的氛围,旧旧的色调穿越感十足,男女主人公的情感关系也引人注目。

五、延伸剧情张力

海报设计篇6

将书法作为设计的主要元素运用到现代海报设计中,具有独特的韵味:一是书法独有的水墨形态,二是图形化。书法的水墨形态反映了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装饰美。悠久的中华文明孕育出极富装饰美感的书法字体,民间艺人用丰富的表现手法赋予汉字强烈的审美特色和装饰美感。书法图形化的特征使汉字不局限在字义的传达,更表现为图形的传达,并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包罗万象的书法体可以加深人们观赏的视觉印象,增加其审美趣味,将汉字的含义多方面地表达出来,将其所表达的意念个性化。加之书法独有的浓淡虚实的水墨元素,在给海报设计营造出一份诗情画意的同时,也增强了海报的民族特色。综观现代平面设计,书法元素在海报设计中运用的案例屡见不鲜。除了靳埭强、王序等平面设计界的前辈,越来越多的新生代设计师开始注重将传统文化融入设计。即便在日本、韩国,书法元素也日益得到设计师的青睐。日本与韩国的书法源于中国,书法中汉字的造型方式、丰富的书体、笔法、墨法、章法、神采、气韵、意境等元素在海报设计中的运用,极大地丰富了海报设计的视觉传达语言。准确地把握中国书法的这些特点,能够使海报设计获得无与伦比的意境美。

二、书法元素在国内外设计中的发展与创新

7世纪,日本引进了中国的表意文字,快速地消化了中国的汉字文化且加以改造,所以日本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很深。在现代平面设计领域,许多日本的著名设计师采用书法元素进行设计。在韩国,许多年轻的设计师开始关注传统书法元素在设计中的运用,书法元素的设计作品在韩国逐渐繁荣。我国香港著名设计大师陈幼坚的许多作品中也采用了书法元素,其水墨艺术作品中散发出鲜明的传统色彩和韵味,以书法元素为主体的海报设计精彩纷呈。

三、结语

海报设计篇7

关键词:海报法国海报风格战后海报

引言

海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5世纪,工匠手工制作单幅的海报。在海报出现以前城市内的讯息由城市小贩向路边的行人分发订单和国王教会颁布的宣言。

1539年海报开始慢慢取代这些城市小贩的作用。如同大多数印刷媒体,印艺依赖印刷机。这允许大规模生产各种形状和尺寸的海报,1 798年光刻技术发明,在这之前海报生产昂贵而且缓慢,大多数海报是用木板雕刻或金属雕刻,几乎没有颜色也没有任何形式的设计。JulesCheret是第一个使用光刻技术的海报艺术家,在当时每小时已经可以打印1000张,以强烈的色彩和纹理创造出来的效果却是令人难以置信的。JuIes Cheret因此被誉为“海报之父”,他使海报审美性质发挥了重大作用的转变,它的特性和自主性使得它同等于其他形式的绘画艺术。这种新的技术使得文字和图形结合在一起,光刻海报成为一个有艺术吸引力以及在经济方式上的一个强大创新。

1.19世纪海报的发展

19世纪70年代在巴黎海报成为占主导地位的大众传播手段,在城市快速增长,欧洲和美洲米兰和柏林迅速成为“艺术画廊一条街”,这开创了现代广告的先河。

在美丽年代(或“The BelIe Epoque”始于法国19世纪后期,并—直持续到一次世界大战),海报表达了独特的社会文化和并出现了很多风格。1891年,法国图卢兹洛特雷克的第一海报《红磨坊》以独特的个性提升了海报的地位。

1894年,阿方斯,穆哈在捷克的巴黎创立了第一个杰作新艺术海报设计。华丽的风格出生台,莎拉伯恩哈特,这种风格主宰了巴黎舞台的下一个十年,并成为主要的国际装饰艺术运动,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

海报在其他国家盛行是在19世纪80年代,在每个国家海报成为社会独特的文化机构。在法国酒类产品的宣传,海报无处不在。在意大利海报被用以宣传歌剧和时尚;在西班牙是斗牛以及其他节日;在荷兰用以宣传文学产品等;在德国用在

学期刊和马戏团的宣传当中。第一次海报展览是1894年在英国和意大利举行的,德国1896,俄国1897,1896年在法国将近1600多幅海报被展出。因为文化交流民族风格变得更加明显,荷兰海报特点是克制和秩序,意大利则是戏剧性,德国的海报风格具有率直的中世纪风格,所有这些特征在法国找到了一个平衡点。

2.法国海报风格的变换的两个因素

对西方艺术家影响很深的新进口的日本纺织设计,漆器和木版画,浮世绘文体特征被纳入了印象派画家德加,梵高和亨利法国图卢兹洛特雷克。其特点有:黑色轮廓大纲、平亮丽的颜色、平图。

新艺术运动的世纪之交,海报虽然失去了不少的活力,大量的作品只是通过纯粹的模仿和重复。法国的大师Toulouse-Lautrec已经去世,Mucha和Cheret也在1901年转向了绘画,在那期间是一个空白时期,填补这个空白的是在1898年抵达巴黎的意大利漫画家Leonetto Cappiello。受到Cheret的强烈影响Cappiello拒绝细节繁琐的新艺术。相反,他侧重于建立一个简单的形象,往往幽默或者离奇,这将在繁忙的大街上立即抓住观众的注意力和想象力。1 906年Quina absinthe海报,淘气绿色魔鬼就在黑色背景的简单块刻字,这张海报标志着他风格的成熟,主导巴黎直到Cassandre第一艺术装饰画于1923年出现。这种创造一个品牌识别的能力使他成为“现代广告之父”。

与此同时,苏格兰的格拉斯大学,以及奥地利的维也纳分离派德国的德意志制造联盟也在改变新艺术风格,这些学校和组织拒绝曲线装饰,取而代之的是直线和几何结构为基础的功能。现代德国的海报的风格,开始于1905年由吕西安伯恩哈德在柏林和慕尼黑的路德维希Hohlwein。严峻而且简单的设计为他赢得了竞争。伯恩哈德自然和重点单位的颜色和形状为他的下一步工作,努力创造一个抽象的-和现代-视觉语言提供了基础。

3.战后海报设计的转换

第一次世界大战意味着海报有了新角色:宣传。战争迎来了最大的宣传运动,从筹集资金、招募士兵和推动志愿工作,以促进生产和挑起对敌人暴行的愤怒等海报起着前所未有的作用。仅美国生产了2000万海报。美国在一战期间的惊人的宣传可以和布尔什维克的宣传媲美,大量使用海报来捍卫白人的有利地位。列宁和他的追随者被认为是首位开拓了现代名人宣传,招贴成为冷战和热战期间的有力武器用于整个世纪。一战后,新艺术风格的有机灵感似乎无关紧要了,在一个日益工业化的社会一个新的现实更好地表达了现代艺术运动那就是立体主义,未来主义,达达主义和表现主义,这一切都图形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苏联建构运动20世纪的主要目标也就是建立一个新技术的社会。建设Kasimir的Suprematist运动(俄罗斯产物库沃,未来),该组织制定了“搅动”风格的基本构成,其特点是强大的对角线,剪辑以及颜色。为首的是萨尔瓦多,亚历山大罗得前柯,古斯塔夫Klutsis和斯腾伯格兄弟,在Constructivists的工作将西方设计产生重大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包豪斯风格派运动。这一科学的语言设计推广一项新的国际装饰运动呼吁装饰艺术。在机器时代风格力量和速度成为问题的关键。形状被简化,并弯曲、光滑。装饰艺术表现出各种各样的图形的影响,从现代艺术运动的立体主义、未来主义、达达等,设计进展到维也纳分离派,和俄罗斯构成主义,异国的波斯艺术,埃及和非洲。

1925年在巴黎证明“装饰艺术”是一个壮观的展示风格。在巴黎,漫画风格让位给了几何、智力图像。使用空气印刷术的卡桑德尔,他的海报就像他的机器一样,高大的海报诺曼底,和大西洋远洋客轮成为图标的工业时代。装饰艺术迅速蔓延整个欧洲,出现的艺术家包括德里科塞涅卡和朱塞佩,意大利的Riccobaldi、路德维希Hohlwein和德国的Julius,荷兰彼得科霍夫曼,奥托和瑞士的赫伯特伍兹,西班牙的弗朗西斯加利。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海报再次发挥了很大的沟通作用,但是这一次,它同意与其他媒体分享焦点,主要是广播和印刷品。这时候,海报印刷已经基本使用大规模平板印刷技术,引导人们习惯观看报纸和杂上的光点图像。苏联在20世纪的时候使用摄影海报,即现在通常意义上的插图。战后,电视成为实力衰减的海报的一个额外竞争对手。最后经典平版海报诞生在瑞士,该国政府大力推广的印刷业和海报推广。在1914年建立一个海报标准大小和国家系统成为对海报推广的有利援助。瑞士的精密风格在二战中得以发展,其根源可追溯到Plakatstil的卢西安伯恩哈德和超现实主义运动。瑞士印刷创造了美好视觉效果。随着五十年代的平版印刷的发展,在Leupin、布朗和其他巴塞尔的艺术家转向幽默风格,他们较少依赖于丰富的色彩和纹理的平版印刷。

瑞士的海报优势其领域在五十年代后期继续扩大发展已扎根于包豪斯的一个新的图形风格,由于其强大的依赖排版要素,黑白,新方式被认可称为国际排版风格。学校在苏黎世和巴塞尔精致的设计,利用精确的网格,严格图形规则和黑白摄影提供一个明确的和逻辑结构。它成为上世纪70年代世界的主要平面设计风格,这种影响持续到今天。新的风格非常适合战后市场的日益全球化。瑞士的语言问题(有三种主要语言的一个小国)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它有一种强烈的文字和符号的明确需要。企业需要的国际身份,和全球活动,如奥运会普遍适用的要求,可以提供解决方案的排版风格。与此同时,一个更加轻松直观的方式抓住了一些国家,尤其是美国和波兰。菲利普使用总概念形象地描述了新风格,其中借用自由的超现实主义,波普艺术和表现。著名的例子是米尔顿格拉泽氏鲍勃迪伦1 967年创纪录的专辑插入。格拉泽结晶音乐家描绘他的长头发作为彩虹的丰富流动浪潮。格拉泽推动品工作室是旗鼓相当创造力的一个充满活力的艺术学校的海报在波兰从50年代的80年代。波兰的学校被称为一个苦笑和惊心动魄的各种超现实主义在促进国家控制的剧院和文化组织。

海报设计篇8

民族文化作为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的载体,它为现代生活与艺术创造架设了一座桥梁,并通过自身的巨大影响力为现代海报设计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一)传统艺术元素传统文化艺术所包含的多姿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审美角度、创新精神以及艺术作品对当代旅游海报设计有着深刻的启迪与借鉴作用。中国富有个性的文化特质决定了现代海报设计深厚的东方文化韵味,也形成了一大批具有东方神韵的海报设计元素。例如传统的汉服和旗袍、神秘的刺绣、苏杭的园林等,这些优秀的传统艺术是丰富我们视觉艺术语言的重要途径,也是我们寻找和发现新的视觉语言、创造新的视觉文化的源头。

(二)宗教文化元素“宗教情感与艺术的审美情感存在一定的差别,宗教中如痴如狂的崇拜、义无返顾的献身、惊心动魄的自残行为,往往是与个人的生活目的、人生价值等道德观念直接相联,而艺术审美情感与道德观念的联系则是间接的。审美活动本身只诉诸人的感情,通过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和认识,获得精神上的愉悦。”由此可以看出,宗教与艺术两种思维方式在运用想象和幻想把握世界的过程中殊途同归,彼此共存;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本领与手段又同根共源,一脉相承,都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诸如民间传说、图腾崇拜、原始艺术与歌舞、仪式等宗教活动同样运用了丰富的想象,而且是最大限度地利用与开发这种想象。

(三)民俗民风元素民风民俗指那些突出表现民族特点和地方性特征的因素,从服饰、饮食、礼仪、节庆活动、婚丧嫁娶、文体娱乐、乡土工艺,到思维方式、道德观念、审美趣味等无所不包。近几年,一些地区开辟了通过旅游开发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途径。如屈原故里每年端午节举办龙舟赛事,已成为三峡地区重要的文化旅游活动。在旅游海报设计中,以现代的审美观念对吉祥图案、剪纸、年画等民间装饰纹样加以改造、提炼和运用,不仅使作品保留了传统的艺术神韵,同时也被赋予了时代特色。

二、宁夏民族文化元素有的图形符号

宁夏民族文化是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文化共同创造融合的结晶,体现了很强的开放性、包容性和吸纳性,并随着历史的推移不断演绎逐渐形成了自身的文化风格。

(一)回乡文化元素符号宁夏是多民族聚居地区,在长期的回汉文化交融中,回族保留和沿袭着自己的信仰和生活习俗。其境内的清真寺继承了西域文化和中原文化的优秀特点,并在文化交融的影响下形成了不同风格。如宁夏银川纳家户清真寺就融入了汉文化的建筑风格,充分发挥了彩绘、雕刻等技法特征;银川南关清真寺融合了阿拉伯国家伊斯兰建筑的特点,宣礼台和内部主体建筑风格互为呼应,高低起伏,错落有致,充分展示了回族及伊斯兰文化内涵和建筑特色;中华回乡文化园是以白色为主色调的宏大建筑群,金色礼仪大殿高高耸立,运用了大量的彩色壁砖、穹顶彩绘,彰显了伊斯兰艺术风韵。

(二)西夏文化元素符号宁夏曾经历了少数民族建立政权的大夏国,史称西夏。神秘的西夏文化作为宁夏民族视觉元素之一,为海报设计师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想象力和创新力。如具有“东方金字塔”之称的西夏王陵,再现了西夏建筑独具民族特色的艺术风格,在古代建筑中占据特殊地位;西夏瓷器是游牧文化与中原文化的集中反映,产品造型设计、纹饰题材、装饰手法均表现出较强的民族风格,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产力。

(三)自然景观的文化符号黄河既孕育了宁夏光辉灿烂的文化,也积淀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元素。在黄河岸边生活了几千年的游牧民族,凭借他们杰出的才华和丰富的想象力,在贺兰山的巨石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千余幅造型独特、粗犷朴实的古代岩画蜚声海内外,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如宁夏中卫的沙坡头集大漠、黄河、高山、绿洲于一处,既具西北风光之雄奇,又兼江南景色之秀美,自然景观独特,人文景观丰厚;宁夏的沙湖,沙水相连,苇鸟相依,构成了一幅如诗如画、令人神往的美丽画卷,是一颗名副其实的戈壁明珠。

三、宁夏旅游海报设计构想

一幅扎根于地域文化传统和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旅游海报,不仅能体现一个民族的文化语义和美学内涵,更能成为一个民族或地域旅游文化形象的重要标志。

(一)设计思路旅游海报所包涵的设计思维观念化、价值取向艺术化,是其它宣传媒介所不能替代的,只有正确认识海报的作用与功能,才能更好地运用海报进行宣传。在宁夏旅游海报设计中,应深入挖掘宁夏旅游资源和文化资源优势,在以人为本基础之上,把旅游景观与民族文化内涵相结合,把地域特色与先进表现手法相结合,分析整合人文历史、自然景观、风土人情等方面的旅游信息,提炼出最具文化价值、最具代表意义、最具表现力的设计主题,以新颖、独特的海报设计精品,激发大众的旅游冲动,增强海报的宣传效益。

(二)素材选取在对宁夏旅游资源系统整理分析之后,可以从宁夏的历史文化、宗教艺术、民俗民风、建筑特色等几个方面入手探寻宁夏旅游海报的设计元素,突出地域特征和民族文化。例如在对贺兰山岩画进行图形符号设计时要注重图形形式美,运用艺术构成中解构与重构的方式提炼岩画中的视觉符号,使之更能代表宁夏的民族文化。此外,宁夏旅游海报要始终把宁夏旅游资源的独特性作为表达愿望,从回乡文化元素和西夏文化元素中提炼出既能表现宁夏旅游特色,又符合大众情感认同的设计主题;要深入挖掘宁夏民族文化符号最具代表性的图形元素,以独到的审美视角提取那些看似毫无关联的素材,使这些文化元素充分表达宁夏旅游的细腻、柔美、平和、富足。

(三)艺术提炼与创意过程在旅游海报设计中,如何掌握图形、文字、色彩在海报设计中的运用技巧,是衡量一个设计人员综合素质和创意能力的砝码。设计者只有在对海报主题透彻理解的基础上,从新颖独特的思维角度,对原有图形符号、文字、色彩进行加工重组,形象地表达所要宣传的事物,才能使人们在有限的画面中联想到更广阔的生活,感受到新的意义。因此,在对设计符号进行艺术加工时,一要从视觉效果上追求符号形式的美感,即对现有符号进行图形化改造,使设计结构具有完整的艺术性和高度的整体美感,从而获得最佳的视觉效果;二要在审美体验上挖掘符号的深邃寓意,即通过对符号的变异重构和艺术加工,将表象符号转变为审美符号,使表象符号失去原有的现实意义,同时保留其形象化的美感并使其产生超越意义,从而使设计符号在审美体验上获得更深的寓意。

海报设计篇9

关键词:传统本土化设计文化审美

海报作为传播媒介的一种形态,常常采用最具吸引力、号召力的文化符号来作为海报的信息传播载体,因此海报可以说是某个历史时空中文化精神的集中显现。现代海报设计的进程中,很多设计师己经意识到要创造出富有民族气息的视觉设计,于是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被吸收并运用。当然这种传统文化并不是单纯地照搬传统图形或符号,而是将文化内涵与现代设计理念有机融合。靳棣强先生主张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西方现代设计中去,这种相融并不是简单相加,而是在对中国文化深刻理解上的融合。就图形来说,吸收传统图形并不是一种“拿来主义”,简单的拿来,只会适得其反,传统图形的运用,应考虑其本身的特性,选择适当的内容,以创新的角度、变通的思维将传统文化再造,从而赋予其新的生命力。在中国古代画论里就有许多美学观点值得我们在现代设计中去探索,而且己得到了很好的运用,本文仅从这一角度进行一些梳理和探讨。

一、虚实相生

在《老子·四十章》里,老子云:“天地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认为天地万物都是“无”和“有”的统一,“虚”和“实”的统一,有了这种统一天地万物才能流动、运化。在中国古代哲学、美学、书画学中,“无”比“有”更重要,也即是“虚”实更重要。在文人画家夏圭、马远的画中,总是画山水的一部分。即实景只占画面一角,大量空白,以有无相生的方式传达出无限的深意。齐白石画虾,匠心独运地处理画面的虚实、照应关系,留下大量空白,空白即水,给人以无限想象空间。苏轼说“欲令诗语妙,无厌空与静,空故了群动,静故纳万境。”(《送参廖师》)虽是讲诗,但苏轼认为“诗画本一律”,也通于画。按照格式塔心理学,审美心理本有完美机能,对于画的空白,观者自会按一种最美的方式去填补。这样,画的空白不仅带来一般的余味,而且产生使各种类型的观者都满意的余味。

这种传统艺术中空白、虚形的表现方式不自觉地体现在许多现代设计师的作品当中。如设计中的正负形象,形象与空白背景的关系,都在视觉上造成虚实的空间效果。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这样的表达方式可以避免直白性,使之更含蓄更符合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人文精神。如靳棣强先生为纪念日本设计巨匠田中一光先生逝世的一幅海报,与马远的《江独钓图》有异曲同工之妙。为表现对田中先生的哀悼之情,选择了田中先生名字中的“一”字来做视觉符号。纯净虚无的画面中一条瘦劲的横线反向地静置于半空中,一滴泪水的滑落显得无力又脆弱,仿佛述说着对这位设计巨匠的不舍与沉痛。画面大量虚无苍白的空间让人莫名中感染到那种哀悼的氛围,给人一不护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审美意境。

二、自然为上品之上

较早提出“自然”概念的是老子的《道德经》:“人法地,地法天,道法自然”。这里“自然”一方面指无为,另一方面指整个宇宙的普遍规律。“道法自然”就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必须遵循这一法则才能达到和谐。从道的角度看什么是最美的呢?老子说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说的是最美的音乐是听不到音乐,最美的形象是没有形象。一旦有音有形,就肯定是现世的、具体的、有限的,受一定时空中的美丑系统所规定的。因此什么是真正的美呢?其必曰:“大美无美”。从宇宙角度看,社会之美不是真美,超社会的天地之美才是真美。“朴素则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天道》),“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核意》)。中国古典最高品格就是自然,所以有“自然者,为上品之上”,自然含有素朴、本性、本质之意。

设计中将众多的视觉元素化繁为简,变零为整,形成视觉集中而又内容丰富的简洁图形的方式。如以城市印象为主题的系列招贴中苏州印象的几幅作品(图2),用了几块相同的几何图形组合而成,图形的形状象苏州传统的小拱桥,但己经图形化,简略化了。提到苏州总是会令人想到小巧玲珑、古典雅致的园林,清幽古朴的小巷,一片黑瓦白墙的水墨画意境。而那些青苔斑斑的小桥,或圆或方或单或双的桥洞可能是最能代表苏州特色的。作品中的图形既体现了“桥”这一江南特有的文化,同时又有图形特有的抽象感,在似与不似之间。在图形中还融入了带有历史痕迹的书法字体,班驳的字体仿佛在述说着古老的历史。整幅作品全用黑白色调表达,画面除了那几块状似桥的几何图形,大量的留白。在这个抽象图形中,空间、环境、建筑、色彩、形体等都被浓缩在了这个极度简练的象符号内,就内涵和神韵的表现来说,具象的表现是很难进入这种境界的。

三、意境

纵观中国画史,有意无意运用含蓄表达意境的画作不胜枚举。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范畴。什么是意境?唐代大画家张躁论画有两句话:“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在平面设计中,不仅指设计者所描绘的寄寓着各人思想的画面,而是含有言外之意,“画”外之音。要使作品更具生命力,就要进刀‘象”外之“境”,使境生象外。设计作品的形式是物质的、有限的、短暂的,而它的意境美才是精神的、无限的、永恒的。只有当这种物质的感性形式生出了美的本质一精神境界,设计作品才得以美的升华。艺术创作往往来自于一种情绪,表现为一种虚幻的模糊的兴奋和躁动,要想把这种情感表现出来,就要把情感化为一种意象。

看看日本设计师原研哉的作品,他给无印良品做的《地平线》系列海报(图3)尽显大气宁静之感四组来自世界不同地区的超宽场景,利用地平线的透视对视觉产生强烈的冲击力,加上“无印良品”文字LOGO,再没有其他多余的元素。高角度的拍摄手法突出了人物的渺小,天地之悠悠,平静的构图,画面给人一种“大漠孤烟直,黄河落日圆”的意境之美,一种大气下的细腻。

比如:ItwasatthatsametablethatIhadeatenmyheartybreakfastandmyfrugaldinner,readmymedicalbooksandwrittenmyfirstnovel.Itwasinthatsamearm-chairthatIhadreadforthefirsttimeWordsworthandStendhal.(C

akeandAle)

我就是在这张桌子上吃过多少顿丰富的早餐和节约的晚餐,我也是在这张桌子上共度了医科书籍,写出了我的第一部小说。我就是坐在这张椅子里第一次读了华兹华斯和司汤达的作品。(《寻欢作乐》)

这里主角回到35年前的小屋,这里发生的一切从真实的时间距离来讲应该都是过去,照例应该用“那”。可是在汉语里都用了“这”,似乎这一切都是眼前发生的事情,拉进了说话人和这间小屋的关系。所以当表达时间距离的时候,汉语中用“这’,还是“那”,也不是根据实际时间的距离,而是根据心理距离,人们往往倾向于使用“这’,来拉进实际的距离,仿佛就在眼前发生。

3.篇章距离(TextualDistance)

Halliday指出在英语中“this”往往指说话人自己说过的,而"that份旨别人说过的话。但是在汉语中,“这”既可以指自己说过的也可指别人说过的。(许余龙)

四、总结

中国的文化比较注重亲密和谐的人际关系,比较关注自身周围的事物,较为主观,所以在使用指示代词“这”和“那”的时候容易受到心理距离的影响,往往化远为近,拉进人际关系,所以“这”的使用频率要高于“那”。

海报设计篇10

1、活跃校园文化气氛,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品位和计算机软件运用能力,展示大学生的个性风采,丰富各位同学的校园生活,展示各位同学的才能与创新能力。

2、加强各学院、专业班级间的交流与沟通,提高班级凝聚力,构建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

3、便于各学院科技部,网络部技术交流,提高各学院网络平台的知名度及宣传效果,技术性建设。

4、展我专业特色,扬我班级风采。

活动内容

1、作品主题及内容:

以展我专业特色,扬我班级风采为主题,内容健康,积极向上。

2、作品形式及要求:

喷绘海报,尺寸120cm*150cm—120cm*190cm。(海报右上角附加海报大赛投票统计二维码,以便各院投票统计)体现展我专业特色,扬我班级风采这一主题。

3、赛程安排

决赛:(1)第一轮 大众评委投票

(2)第二轮 特邀评委打分

活动时间

1、报名时间:XX年11月28日——11月30日

2、初赛时间:XX年12月5日至12月7日

活动地点

初赛:各学院自行安排决赛第一轮:安徽理工大学北校区喷泉广场

承办单位

主办单位:安徽理工大学测绘学院学生会科技部

协办单位:安徽理工大学各院学生会

作品要求

1、从构思到制作整个流程必须是原创,不得出现抄袭、模仿的现象,内容积极向上,个性鲜明,风格形式不限。

2、作品使用电脑制作,设计软件推荐使用photoshop。提交作品是需将原创作品一并带来,为方便评委对作品的原创性和技术性的打分。

3、每幅作品右上角附加本院及海报大赛投票二维码。(海报大赛投票二维码附于尾页)

比赛内容

评比班级海报的思想性、创造性、艺术性、技术性。以以创造性和艺术性为主的评分方式在各班级参赛作品中选出优胜者。同时需要参赛解说人员对作品内容的讲说,解说人员要以言简意赅的话语流畅的将作品完美的呈现在观众眼前,同时,参赛解说人员应该尽量与台下的观众积极配合,调动起观众的情绪,使观众投入到你的讲解中来。因此参赛解说人员的表现能力和台下观众的反应情绪都在评比范围内。活动中不仅有室内的比赛,还有室外的拉票竞争。这个需要参赛解说人员展现出强的交际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根据得票数进行评比。

比赛流程策划

1、在进行场外拉票环节,学生会会组织将作品统一安排进行展览(展板由学生会提供),并在展板前放置投票箱,由过往的路人进行投票。这个过程需要参赛人员不断的完善自己的作品,并且重新整理好自己的语言,使得过路的学生愿意投你一票。在拉票的规定时间(早8:30—下午16:30)结束后,统计票数。(此票数的结果占总成绩的约30%)

2、在室内进行比赛时,先是由主持人讲述开场白,然后报出参赛人员的出场顺序及作品,参赛人员按顺序上场简介自己的作品。以五个人为分界点,每五个人讲解完毕后,礼仪上台收取评委团和老师的评分条,统计得分情况。第六个人讲解结束后,由主持人播报得分情况。比赛结束后将大众评委和评委评委的分数进行统计。最后将优胜作品及得分情况和最佳组织奖进行播报。(此得分的结果占总成绩的约70%)

评分标准

1、定性指标:

作品不得出现抄袭现象,需是原创作品,否则取消参赛资格。

1) 思想性(20分) B中心明确,个性张扬。(5分) A 画面视觉冲击力强,风格独特创新,极具内涵。作品充满想象力和个性感。(15分)

2) 艺术性(30分) B画面美观、端庄、大气、上档次,有极强的感染力和表现力。(10分)

3)技术性(20分) B作品设计时图层设计合理、清晰度高,对元素处理巧妙,冗余数据少(5分) D对图像处理软件功能挖掘更加深入透彻。(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