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障防控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6 07:41:42

故障防控

故障防控范文篇1

关键词:电动机故障;解决办法;缺相;电压;轴承润滑

一、三相电动机常见故障原因及解决办法

1通电后电动机不能转动,但无异响,也无异味和冒烟。

a电源没通,至少两相未通。控制设备接线错误,检查电源回路开关,熔丝、接线盒处是否有断点。

b熔丝熔断最少有两相熔断。检查熔丝型号、熔断原因,更换熔丝,最好更换相应容量的断路器-防止电动机单相运行。

c电机已经损坏。检查电机。

2通电后电动机不转,然后熔丝烧断或断路器跳闸。

a缺一相电源,或定子线圈一相反接。检查断路器、接触器是否有一相未合好,或电源回路有一相断线。

b定子绕组相间短路。查处短路点。

c定子绕组接地。消除接地。

d定子绕组接线错误。查出误接,予以更正。

e熔丝截面过小。更换较大容量的熔丝,最好换成断路器。

f电源线短路或接地。消除接地点。

3通电后电动机不转,有嗡嗡声。

a定子、转子绕组有断路,一相断线,或电源一相失电。查明断点。

b绕组引出线始末端接错或绕组内部接反。检查绕组极性,判断绕组首末端是否正确。

c电源回路接点松动.接触电阻大。紧固松动的接线螺检,用万用表判断各接头是否假接。

d电动机负载过大或转子卡住。减载或查出并消除机械故障。

e电源电压过低。检查是否把规定的△接法误接为Y接法。是否由于电源导线过细使压降过大,予以纠正。

f小型电动机装配太紧或轴承内油脂过硬,轴承卡住。重新装配使之灵活,更换合格油脂。

4电动机起动困难,带额定负载时电动机转速低于额定转速。

a电源电压过低。测量电源电压.设法改善。

b△接法误接为Y接法。纠正接法。

c笼形转子开焊或断裂。检查开焊和断点并修复。

d定子、转子局部线圈错接、接反。查出误接处,予以改正。e电机过载。减载。5电动机空载电流不平衡,三相电流相差大。

a组首尾端接错。检查并纠正。

b电源电压不平衡。测量电源电压,设法消除不平衡。

c绕组有匝间短路、线圈反接等故障。消除绕组故障。

6电动机空载电流平衡,但数值大。

a电压过高。检查电源,设法恢复额定电压。

bY接电动机误接为△接。改接为Y接。

c气隙过大或不均匀。更换新转子或调整气隙。

7电动机运行时响声不正常,有异响。

a转与定子绝缘纸或槽楔相擦。修剪绝缘,削低槽楔。

b轴承磨损或油内有砂粒等异物。更换轴承或清洗轴承。

c定子、转子铁心松动。检查定子、转子铁心。d轴承缺油。加油。e风道填塞或风扇擦风罩。清理风道,重新安装风罩。

f定子、转子铁心相擦。消除擦痕,必要时车小转子。

g电源电压过高或不平衡。检查并调整电源电压。

h定子绕组错接或短路。消除定子绕组故障。

8电动机过热甚至冒烟

a电源电压过高,使铁心发热大大增加。降低电源电压,如调整供电变压器分接头,若是电机Y、△接法错误引起,则应改正接法。

b电源电压过低,电动机又带额定负载运行,电流过大使绕组发热。设法改善电源电压。

c笼形转子断条。检查并消除转子故障。

d电动机缺相,两相运行。恢复三相运行。

e环境温度高,电动机表面污垢多,或通风道堵塞。清洗电动机,改善环境温度,采用降温措施。

f电动机风扇故障。通风不良。检查并修复风扇,必要时更换。

g定子绕组故障,相间、匝间短路,定子绕组内部连接错误。检查定子绕组,消除故障。

h电动机与负载间联轴器未校正,或皮带过紧。重新校正,调整皮带张力。

二、轴承相关问题及解决方法

1由于轴承损坏,轴弯曲等原因致使定、转子磨擦(俗称扫膛)引起铁心温度急剧上升.烧毁槽绝缘、匝间绝缘.从而造成绕组匝间短路或对地“放炮”。严重时会使定子铁心倒槽,错位,转轴磨损,端盖报废等。轴承与转子或端盖配合过松,造成轴承跑内圈或外圈。无论跑内圈还是跑外圈均会引起轴承运行温升急剧上升以致烧毁,特别是跑内圈故障会造成转轴严重磨损。但间断性跑外圈一般情况下不会造成轴承温度急剧上升,只要轴承完好。可在端盖上的轴承室用铳子铳一圈小麻点。装轴承时,一般要对轴承加热至80℃~100℃,如采用轴承加热器,用机油,变压器油煮等,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轴承的装配质量。

2轴承腔内未清洗干净或所加油脂不干净。例如轴承保持架内的微小刚性物质未彻底清理干净,运行时轴承滚道受损引起温升过高烧毁轴承安装轴承前必须对其进行认真仔细的清洗,轴承腔内不能留有任何杂质.填加油脂时必须保证洁净。

3由于电机本体运行温升过高,且轴承补充加油脂不及时造成轴承缺油甚至烧毁电机。电机外壳要洁净见本色.通风必须有保证,冷却装置不能有积垢,风叶要保持完好。

4由于不同型号油脂混用造成轴承损坏。禁止多种润滑油脂混用,轴承运行1000~1500H后应加一次润滑脂.运行2500—3000H后更换润滑脂。润滑脂的填充量:电动机转速小于1500r/min轴承腔填充2/3;1500—2890r/min填充量1/2。

5轴承本身存在制造质量问题.例如滚道锈斑、转动不灵括、间隙超标、保持架变形等。安装轴承前先要对轴承进行全面仔细的完好性检查。

6备机长期不运行,油脂变质.轴承生锈而又未进行中修对于长期不用的电机,使用前必须进行必要的解体检查,更新轴承油脂。

三、电机绕组烧毁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1除防爆电机外,一般电机本身密封不是很好,加之环境跑冒滴漏.使电机内部进水或进入其它带有腐蚀性液体或气体,电机绕组绝缘受到破坏。

a尽量消除工艺和机械设备的跑冒滴漏现象。

b检修时注意搞好电机的每个部位的密封,例如在各端盖涂少量704密封胶,在螺栓上涂抹油脂,必要时在接线盒等处加装防滴溅盒,如电机暴露在易侵入液体和污物的地方应作保护罩。公务员之家

c对在此环境中运行的电机要缩短小修和中修周期,严重时要及时进行中修。

2由于绕组端部较长或局部受到损伤与端盖或其它附件相磨擦,导致绕组局部烧坏。电机在更新绕组时,必须按原数据嵌线。检修电机时任何刚性物体不准碰及绕组,电机转子抽芯时必须将转子抬起,杜绝定、转子铁芯相互磨擦。动用明火时必须将绕组与明火隔离并保证有一定距离。电机回装前要对绕组的完好性进行认真仔细的检查确诊。

3由于长时间过载或过热运行,绕组绝缘老化加速,绝缘最薄弱点碳化引起匝间短路、相间短路或对地短路等现象使绕组局部烧毁。尽量避免电动机过载运行。保证电动机浩净并通风散热良好。

故障防控范文篇2

关键词:空压机;高排气温度;故障排除;冷却改造

前言

空压机是一种对气体进行压缩的机械设备。气体的压缩依靠容积的变化来实现,而容积的变化又是借助压缩机的一对转子在机壳内作回转运动来达到。空气被压缩后也就是对空气做了功,其温度必然要升高,再经过热能的传递,传到缸体上,缸体发热,过热就会出现所排出的空气温度超过规定值。而过高的温度也会使机体内转子和轴承材料的物理系数值产生变化,严重时会使整个主机抱死出现停跳现象,虽然空气压缩机厂家都对高温加装了保护装置,但故障的存在也会使该保护装置频繁动作,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生产。

我厂使用的是1998年引进的3台康普尔注油式螺杆空气压缩机,型号DSR-10A,功率17•5KW,供气压力为0.7MPa,排气量为67m3/min。设备实行三机两运行,即两台运行一台备用,产气时间分别为8.6万小时8.4万小时7.9万小时。由于投入运行时间较长,设备经常处在较高排气温度状况下运行(76℃~95℃较多,甚至高达102℃),尤其在夏季最为明显。在通过常规的处理方法,如更换润滑油、空气滤清器、清洗油冷却器、冷却水管路、甚至更换新的温控阀等,使用效果仍不理想。

一、空压机故障简介

高排气温度是螺杆空压机最常见的故障,其危害性最大。通常螺杆空压机的工作温度在65℃~85℃之间,该机设定最高排气温度为100摄氏度,超过此温度时便会自动停机报警。如果设备长期处在高排气温度状况下运行,过高的温度会使转子和轴承材料的物理系数值产生变化,使轴承产生异常摩擦损耗,甚至出现轴承散珠事故。过高的油温也会降低输气系数和增加功率消耗,润滑油粘度也会降低,温度过高还会使润滑油在金属的催化下出现热分解,生成对工作有害的游离碳、酸类物和水分(结碳),严重时会使整个主机螺杆卡死或出现停跳现象。虽然空压机对预防高温加装了保护装置,但故障的存在使该装置频繁动作,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生产。

二、空压机冷却器油温过高引起的故障及排除

在2007年7月24日中午,当时正值炎热的夏季,机房温度已超过40℃,空压机高温报警停跳。由于系统急需用风输灰,在没有查清故障原因的情况下,操作人员违规操作,在几次启动停跳后,将温控装置断开设备投入运行,运行十几分钟后主机螺杆卡死。在对主机解体后发现,轴承损坏,阴阳转子与定子产生拉伤,端盖磨损严重。再对冷油器、循环管路及其他部件解体后,分析确认故障系冷油器中的冷却水管路因水垢堵塞,造成润滑油散热器效率下降,进油温度过高引起的轴承损坏后间隙增大,使阴阳转子的轴向窜动和径向位移,造成阴阳转子与定子产生拉伤,端盖严重磨损。油温过高的主要原因是油冷却器失效造成的,由于油冷却器内冷却水管路较细,水受热结垢后累积造成管路堵塞,造成冷却水流量不足,使油温降不下来。

针对此次事故显现的问题,解决冷却水问题成为头等大事。油冷却器的故障绝大部分与水冷却系统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对冷却管路常规的处理方法是在冷却水中加入除垢剂及化学药品,用水泵将带压水打入油冷却水管路浸泡后反复冲洗疏通,用此法清理效果较好,可将水垢去除。但除垢剂有很强腐蚀性,频繁冲洗会使管壁变薄,影响管路的耐压性和使用寿命。要从根本上彻底解决问题,首先要从水源做起。

冷却水在投入使用初期,使用的是饮用自来水。随着水资源的匮乏及水价格的上涨,对企业是一个不小的经济负担。经过反复试验及论证,选用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中水来替代饮用自来水作冷却水加以利用,既节约资源又降低了成本,不论从经济利益还是环保对企业都是很好的选择。同时避免了因自来水短缺带来的水压力不稳、冷却温差波动大,也减少冷却水系统管壁结垢或堵塞等引起的故障。

1加装一套水处理系统,将中水进行软、净化再处理,使其不容易结垢,用加压泵打入冷却管路增大压力。在水接入口处装上过滤网,并定期清理滤网。这样维护起来及简单又方便,同时降低了设备故障率,延长了系统使用周期。

2将原进水主管路拆除,加大管口直径(由原来的∮20cm加大到∮40cm)增加通流面积,将原反冲水路拆除,更换成内壁光滑的不锈钢管路并加大管口直径(由原来的∮15厘米加大到∮20厘米),减少水垢在管壁的形成,机组内串联管路改为并联管路。改造后,冷却管路的阻力减小,进入油冷却器的水量增大,实现了降低油温和排气温度的目的。

系统改造使用后,设备冷却效果明显变好,温升现象基本消除。空气品质变好,油耗降低,空压机效率也相应提高。通过以上改造措施,空压机连续运行至今,高排气温度的现象基本没有再发生,空压机在任何天气状况及负载状况下长时间运行,排气温度也可以控制在80℃~90℃之间,完全在螺杆空压机的理想温度指标范围内运行,企业的经济效益也有明显的提高。公务员之家

结束语

为了保证空压机能够长期平稳可靠地运行,延长机组的使用寿命,必须严格按设备操作规程作业,制定详细的维护计划,定期检查保养,保持设备清洁,减少灰尘杂物侵入油冷却器、冷却管道等,确保冷却系统畅通无阻。

参考文献:

1邢子文螺杆压缩机—理论、设计及应用.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6

2兰运良空气压缩机技术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10

3郁永章容积式空压机维修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1

故障防控范文篇3

【关键词】6135柴油机;油路故障

目前6135柴油机被广泛应用于国产工程机械之上,而且6135柴油机也在国产工程机械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柴油机的使用时间的延长,柴油机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故障,柴油发动机的故障多发生在油路系统中柴油机油路容易出现故障从而严重影响了柴油机正常工作性能的发挥。柴油机油路故障主要有:低压油路气阻、油路堵塞、柴油机喷油泵故障和喷油嘴偶件早期损坏等故障。众所周知,防止各种机械故障的产生要比排除故障更为重要,只要正确维护与保养、及时检查与调整和提前消除故障隐患,故障发生率就会明显降低。鉴于此,本文简要谈谈6135柴油机油路故障的预防措施。

一、低压油路气阻故障的预防措施

在输油泵或喷油泵的抽吸作用下,燃油从油箱经低压油路送到高压油路。若低压油路密封不严,或油箱内油面过低,或油箱内油量较少而车辆倾斜停放和行驶,空气会趁机进入油路;若气温高,燃油蒸发,也会在低压油路形成气阻,造成发动机工作不稳、自动熄火或发动机不能启动。出现以上故障现象时应该采用以下措施加以预防。

1.1经常检查低压油路中油管、油管接头及密封垫片、输油泵和手油泵的密封状况,若有漏油、进气应及时修复或更换、低压油管有裂纹、砂眼或当油管接头垫片破损、不平、有沟痕及毛刺时,需要及时更换新品。

1.2油管所经路线不得与棱角机件、机体接触,以免磨损出现渗漏,更不要随意扳动油管改变油管所经路线,以免凹瘪折断,有条件时可在油管外缠上金属丝加以保护。

1.3油箱内的燃油用完后,加油时应把油路中的空气及时排净。

1.4在装配柴油机的细滤清器盖、输油泵盖、喷油泵盖时,首先要检查该处的密封纸垫是否完好和结合处是否有伤痕、毛刺及杂质,然后把盖与壳体间的紧固螺钉按要求均匀地拧紧。

1.5在天气炎热时可将一块湿布盖在输油泵上并不断向上面滴水,从而起到减缓燃油蒸发的作用。

二、油路堵塞故障的预防措施

油路堵塞的常见部位主要有油管、滤网、柴油滤清器和油箱盖通气孔等。但实际上在实际工作中整个油路都有可能被堵塞,所以对“油路堵塞”应从整体上预防,并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2.1预防油路故障最关键的是确保燃油清洁及油路密封,具体应做到:严把柴油的选用和过滤关。如柴油加注前要经过48小时的沉淀;加油工具要保持清洁,最好采用密封管加油,并注意不要把吸油管插到桶底,油箱加油口滤网一定要完好无损,油箱要经常排污;加油时油箱应加满。

2.2油路应进行经常性保养,保养清洗一定要彻底不要混入杂质,不要使油管凹瘪。

2.3加强对柴油滤清器的清洁保养,及时清洗或更换滤芯,根据作业环境条件及时对柴油箱进行清洗,彻底去除油箱底部的油泥及水分。此外,不要用瓶子、棉纱等物品去油箱内取油,以免杂物、棉纱及其它易堵塞的物品进入油箱。

三、柴油机喷油泵故障的预防措施

3.1要使用合格的干净的柴油。如果柴油的十六烷值不符合要求,会造成发动机运转无力、排烟量大、故障增多,特别是喷油器的故障偏高。

3.2喷油泵内机油的数量和质量符合要求。每次启动柴油机前都应检查喷油泵内机油的数量和质量情况(靠发动机强制润滑的喷油泵除外)。如果机油因混入水或柴油而变质,轻者造成柱塞及出油阀偶件的早期磨损,导致柴油机动力不足、启动困难,严重时会造成柱塞及出油阀偶件的腐蚀或锈蚀。

3.3定期检查凸轮轴间隙。轴向间隙过大时,可在两侧加入垫片调整:径向间隙过大时,一般要更换新品。

3.4定期检查调整供油提前角及各缸供油间隔角。使用过程中供油角及各缸间隔会发生变化,使柴油燃烧不良,柴油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变差,同时启动困难,运转不稳,出现异常及过热等。

3.5定期检查出油阀偶件密封情况如果有多缸出现密封不良现象,应对喷油泵进行彻底调试保养,更换偶件。

3.6定期检查调整各缸供油量。实际应用中可通过观察柴油机排气烟色、听发动机声音、摸排气歧管温度等方法来确定各缸供油量的大小。

3.7定期检查相关键槽及固定螺栓的磨损情况。由于长期使用,轻者会发生磨损,使键槽变宽,半圆键安装不牢,供油提前角发生改变;重者会出现键子滚落,导致动力传递失效。因此要定期检查,及时维修或更换已磨损的部件。

3.8及时更换磨损的柱塞及出油阀偶件,柴油机启动困难、功率下降、油耗增多,且通过调整喷油泵及喷油器仍不见好转时,应拆检柱塞及出油产代偶件,如果磨损到一定程度,应及时更换。

3.9使用标准的高压油管。喷油泵在供油过程中,为保证各缸油间隔角一致、供油量均匀、柴油机工作平稳,高压油管的长度及管径是经过测算而选定的。因此当某缸高压油管损坏时,必须采用标准长度和管径的油管来更换。

四、柴油机喷油嘴偶件早期损坏故障的预防措施

4.1选用符合要求的燃油,严格执行燃油沉淀和过滤制度。加注前至少沉淀48小时;根据季节、气温的变化使用规定的标准牌号燃油;不使用混合油;加油工具要保持清洁;燃油存放要保持密封。

4.2燃油滤清器和燃油箱要按时清洗,发现滤芯和密封圈破坏应及时更换。

4.3新喷油器偶件都涂有一层防锈油,安装时要用干净柴油仔细清洗,清除表面灰尘和防锈油,清洗时应将针阀在针阀体内抽动和转动几次。

4.4安装喷油嘴偶件时,注意清洗针阀体台肩下端面与紧帽。支撑台阶面,检查喷油嘴偶件紧帽是否变形。如变形轻微可用圆锉锉削变形使之基本恢复原状;如变形严重则应更换新品。使用变形的紧帽易使喷油嘴针阀体变形,导致针阀运动卡滞。

4.5拧紧喷油嘴偶件时,扭矩不宜过大(一般应为60~80N.m),否则容易使偶件变形;最好反复松紧几次,不要一次拧紧;要将调压螺钉放松,防止喷油器顶杆顶弯,导致顶杆凹坑发生偏磨。

4.6调整喷油压力时,必须先检查喷油器密封性,不得有柴油渗漏。特别要注意的是“起喷”和“断油”都应干脆,不允许喷油嘴有滴油现象。

4.7安装喷油器总成时应清除安装面上的积炭等脏物,并注意铜垫圈的技术状态,防止安装孔泄漏和高压气体冲烧喷油嘴偶件。喷油器拧紧力矩或压板螺栓的紧固力矩大小应适当,用力过大易使喷油嘴针阀体变形,导致针阀卡死。另外,用压板固定的喷油嘴,安装时压板切勿装反。

4.8保证柴油机工作温度正常。要保证做到这一点,必须及时校准好供油时间和配气相位,并要保证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技术状态良好和水温适宜(保持在80°C-90°C之间,不超过95°C)。

4.9保持喷油嘴散热良好,喷油嘴垫圈必须是铜垫,喷油嘴与安装孔之间应有2-3mm的间隙,以保证喷油器有良好的散热环境。公务员之家

故障防控范文篇4

关键词:消防;联网监测;物联网;分析;模型

总书记指出“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强调“要以信息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书记重要论述为消防工作指明了方向。在当前火灾高危单位多、消防隐患问题多、火灾事故风险高、消防检查任务重、消防人员不足的情况下,要做好社会面火灾防控就必须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动态感知、智能研判、精准防控[1]。近年来,各地消防信息化建设脚步逐渐加快,城市消防设施联网监测系统在江苏得到了全面推广,如何实现城市消防设施联网监测数据深度应用,最大限度发挥城市消防设施联网监测系统效能,成为一项重要课题。

一、当前城市消防远程联网监测系统建设及数据应用现状

江苏省作为开展消防物联网远程监控系统建设较早的省份,全省现已接入联网单位20133家,监测消防设施部件数3442万余个,每天产生大量实时可靠的监测数据。全省各消防部门积极推动系统运用工作,安排专人值班,实时监测联网单位消防设施运行、消防控制室值班情况,利用监测数据分析研判地区、单位的消防安全形势,服务消防监督执法、单位消防安全管理[2]。以2019年江苏南通联网监测系统应用为例,共处置消防设施火灾报警信息65万余条、故障信息293.9万余条,开展消防控制室视频巡查564205家次,下发预警信息15206条,督办问题单位4519家次,有效督促单位履行消防安全主体责任。目前,系统应用还停留在检索查询、数据统计等初级阶段,需要构建智能化的消防设施运行质态分析模型,自动挖掘出消防设施故障问题较多、缺乏有效维护、问题长期存在的消防隐患单位,充分发挥数据价值。

二、基于联网监测数据的质态分析方法的具体实现

(一)基于联网监测数据消防安全管理质态分析的整体思路

通过对城市消防设施联网监测系统内单位消防设施故障信息数据与单位消防设施维保数据进行分析、关联,若满足相关条件即赋予一定的分值,设定三级预警分值,并根据单位得分情况将单位消防设施故障隐患分为红、黄、蓝、正常4个预警级别。同时,通过一周的单位预警数据、单位消控室值班、消防设施运行质态数据进行分析、关联,若满足相关条件即赋予一定的分值,设定“优、良、中、差”4个等级分值,根据单位得分情况,将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质态分为4个等级,来实现联网单位安全隐患预警分析以及安全管理等级分析,并对预警结果按照相关规则进行警情推送以及分析结果展示。

(二)构建消防安全管理质态分析模型

1.单位消防设施故障隐患等级设定单位消防设施故障隐患三级预警级别(红、黄、蓝预警阀值):红色预警分值为60分以下,表示单位消防设施故障隐患严重;黄色预警分值为60-80(不含80),表示单位消防设施故障隐患较多;蓝色预警分值为80-90(不含90),表示单位消防设施故障隐患轻微;90(含90)分以上为正常,表示单位消防设施运行正常。设定三级预警分值计算规则和公式:分值计算规则如表1所示(权重占比可根据各地消防工作实际配置)分值计算公式:S=100-((GZL_V1*GZL_V2)+(GZHFSC_V1*GZHFSC_V2)+(FX_V1*FX_V2)),其中S表示总得分。2.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质态等级设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质态等级级别:60分以下为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较差的单位;60-80(不含80)分以内为单位消防安全管理一般的单位;80-90(不含90)分以内为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良好的单位;90(含90)分以上为单位消防安全管理优秀的单位。设定消防安全管理质态三级等级分值计算规则和公式:分值计算规则如表2所示(权重占比可根据各地消防工作实际配置)分值计算公式:S=100-((TGL_V1*TGL_V2)+(WBPC_V1*WBPC_V2)+(YJFZ_V1*YJFZ_V2)),其中S表示总得分。3.定时生成分析结果预警检测:由系统开启定时检测(每天),抽取以上所需数据,进行公式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以单位信息、得分信息存入数据库,便于数据呈现,同时按照预警级别作出相应操作。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质态分析:由系统开启定时检测(每周),抽取单位消控室值班情况数据,计算脱岗率,再拿脱岗率和单位预警分值按照质态分析公式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以单位信息、得分信息存入数据库,便于数据呈现。通过模型计算得到单位消防设施故障隐患预警级别以及消防安全管理质态情况,加以人工干预后形成检查指令,督促并跟踪消防隐患问题整改。

三、基于联网监测数据消防安全管理质态分析的意义

通过该模型建设应用,消防部门可有效掌握全市联网单位建筑消防设施运行情况,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动态感知、智能研判、精准防控,提升联网单位消防安全管理水平、消防设施完好率以及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在位率。

(一)提供火灾风险分析决策依据

根据监测数据,并按照预定规则生成消防隐患红、黄、蓝三级预警,并结合单位消防控制室视频查岗以及消防设施维保情况实现对联网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质态进行评级,为各级消防部门、联网单位进行消防安全评估、火灾形势研判提供决策依据。

(二)督促企业提高消防安全管理水平

根据联网单位消防设施隐患预警以及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质态分析情况,及时通过系统内置电话、短信、微信等方式进行精确信息投送,督促提醒单位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做好建筑消防设施维护,提高自身消防安全管理水平[3]。

(三)提高监督执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各级消防部门可依据模型分析产生的联网单位消防设施隐患预警以及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质态,对联网单位消防管理状况不好或存在隐患的单位加大监督执法力度,提高监督执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城市消防设施联网监测数据还处于初级应用阶段,需要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进行融合利用和深度挖掘。本文提出的消防安全管理质态分析方法,通过对城市消防设施联网监测数据分析研判,显示了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质态分析评估,有助于排查单位消防安全隐患风险,提升信息化辅助决策能力。

参考文献:

[1]尹存喜.如何更好地发挥物联网消防安全远程监控系统的作用[J].中国科技信息,2016(5):42-43.

[2]杨琳.物联网背景下的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探究[J].科技资讯,2018(3):14-15.

故障防控范文篇5

[关键词]盾构;大数据分析;风险防控

随着我国基础建设的深入发展,盾构法施工面临的特殊地质情况越来越多,隧道开挖向大直径、长距离、大埋深的方向发展,地下工程地质环境的特殊性、复杂多变性、不可预测性以及施工过程中灾害事故的突发性使得对环境影响的控制难度加大,特别是国家一批超大、超深埋、水下高风险隧道及小间距、大坡度等特殊地质条件的隧道掘进工程陆续规划和开工建设,这对盾构连续、高效、智能、文明、安全施工提出了巨大挑战。传统盾构施工风险管理模式和方法,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目前施工建设的需要。但是,由于隧道建设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物联网技术不够成熟,人机交互能力弱,数据的采集与上传困难,尤其是高频次、大数据的自动化采集与分析满足不了要求[1]。当前,信息化发展已经达到新阶段,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盾构TBM风险防控提供了可靠载体,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展盾构TBM施工风险防控已经成为一种可靠高效的手段。

1盾构主要施工风险及案例

由于盾构/TBM本身结构复杂、设备工作环境恶劣以及人为失误等因素,导致盾构/TBM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异常情况,轻则影响工程进度,重则造成重大事故。盾构主要施工风险可归纳为地质风险、设备风险和人为风险,据相关数据统计,其所占比例分别约为40%、30%和30%[2]。典型案例如下。案例一:天津地铁2号线建国道~天津站区间,右线盾构因螺旋输送机被水泥土固结块卡死无法运转,在开启观察孔进行处理时,发生突沙涌水事件。由于该地段的地质异常复杂,突泥及涌水量较大,导致地面塌陷,且左线掘进快于右线35环,左线线路高于右线,致使左右线隧道均发生局部管片变形破损开裂,最终被封堵回填并重新改线施工,2台盾构被埋于地下,造成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后经事故调查发现,装备掘进参数控制不当是造成此次事故的主要原因。类似原因还造成2007年11月南京地铁2号线施工事故。案例二:2017年2月12日,厦门地铁2号线过海段海东区间右线泥水盾构因突然遭遇未事先堪明的微风化安山岩基岩凸起,造成盾构刀盘刀具严重磨损停机达6个多月。因处海底,压力高,遂决定采用带压进仓的辅助工法进行换刀作业,但在减压舱减压过程中操作不当发生起火,导致3人烧伤,后经抢救无效死亡,造成重大损失及恶劣社会影响。案例三:成都地铁1号线南延线华阳站~广都北站右线区间盾构施工过程中,项目部对1~56环管片姿态进行复测,发现17~56环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超限,其中56环垂直偏差达到+2010mm、水平偏差+52mm,但盾构测量导向系统56环处显示的盾构垂直偏差为盾首-29mm、盾尾-25mm,水平偏差盾首+41mm、盾尾+35mm,成型隧道实测偏差与盾构测量导向系统显示偏差严重不符。经过调查,确认是操作人员误操作,导致盾构VMT系统中输入了错误的盾构推进计划线数据文件,致使盾构按照错误的计划线推进,导致盾构隧道轴线偏差。加之项目部未按照测量规定的频次(每20环人工复测一次)进行人工复核,致使偏差不断扩大而未能及时被发现,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73万余元[3]。

2大数据分析平台设计

2.1数据采集与传输

实现有效的数据远程、实时提取和传输是整个信息系统的基础。盾构TBM装备大数据特点有:①数据庞杂、类型多样;②生产厂家多,PLC品牌及型号多样化,数据格式不统一;③项目分散、环境恶劣、数据采集困难。主要数据包括盾构施工参数数据、盾构姿态(测量)数据、监测数据以及地质数据等,可分为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两部分。结构化数据主要来源于设备传感器自动采集,格式统一,易于存储;非结构化数据是盾构隧道最原始的数据信息,贯穿于盾构隧道整个全生命周期,包括:勘察阶段的勘察成果报告、设计阶段的设计图纸、施工阶段和运营养护阶段的手工记录和照片等,其是盾构隧道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其结构化差且数据量较大,不适合直接存储[4]。因此在数据采集、传输的过程中,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方式,人工或者自动,数字输入或者图形化的输入,才能满足信息采集的全面的要求。图1所示为数据提取传输流程图。

2.2大数据分析架构及流程设计

通过配置专业高性能服务器,基于Hadoop集群生态架构的大数据技术,综合采用Kafka消息服务器+Redis内存数据库服务器+Spark计算框架集群服务器建立ZooKeeper分布式协作服务,实时处理多元异构数据并解决大数据分布一致性问题,保证系统的高效有序运行。大数据分析架构组成如图2所示,包括数据源层、数据获取层、数据导入层、数据加工层、数据核心存储层、数据分析处理层、数据服务存储层和数据接口层。

2.3大数据平台风险防控功能设计

通过对系统功能的开发和完善,建立一套针对盾构群项目实施作业进行集群化、可视化、智能化管理的远程监控系统。该系统围绕掘进项目实施和设备技术状态进行远程监控及信息化管理,提供地下项目掘进设备及项目实施远程实时管理业务,改变现在由项目实施现场人员到项目经理到分管领导单线路管理项目的管理机制,变成公司领导层和项目经理及公司总部各职能部门同时了解、监督项目实施现场状况的交叉管理机制,从而实现项目实施进度、安全、质量、成本“协同保障”跟进。如图3所示为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风险防控功能结构图。

3项目应用

3.1掘进参数实时监控

数据监控功能主要目的是实现对盾构施工关键数据进行远程监控,因为根据掘进装备类型的不同,监控的内容也不尽相同,因此,在此界面下对土压平衡盾构、泥水平衡盾构和TBM有所区别,根据项目类型自动进入对应的界面。通过数据监控模块可实现对多厂家、多类型的盾构TBM的施工状态进行远程在线实时监测,提高施工信息化程度和管理水平,有效保证施工的安全。可满足管理人员和专家随时随地可通过计算机或手机查看盾构TBM的工作状态、掘进参数和运行记录,对施工进行指导,减少误操作,提高施工效率。通过对关键掘进参数实时监控和预警,发现异常并及时处理,大大减少施工风险。

3.2地面沉降及管片姿态风险防控

盾构法施工不可避免地会带来地面沉降,严重的地面沉降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同时,管片姿态是盾构法施工质量的直接体现,由于掘进控制、地质原因、注浆控制、管片质量、拼装质量等原因,地面沉降和管片姿态总是会或多或少的与设计出现一些偏差,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自动计算和分析上传到平台的项目各地面沉降监测点沉降量、沉降速率和管片水平轨迹位移和管片垂直轨迹位移,并生成曲线,方便技术人员查看分析,如出现较大偏差可以实时提醒项目责任人员进行处理和补救。如发生指标超限可以实时提醒项目责任人员进行及时处理和补救,避免更大事故的发生。图4、图5分别为福州某在建项目的地面沉降和管片姿态风险防控。

3.3盾构施工参数预警

盾构施工参数是保证盾构施工顺利进行的根本因素,如注浆系统、土仓压力等重要参数直接关系到管片姿态和地面沉降。因此,保证对盾构施工参数预警是盾构施工风险防控的重要一环。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自动计算盾构施工参数阈值也可人为主动设定和修正参数阈值,当盾构施工参数超过设置阈值时,会发出报警并推送消息至项目技术人员,做到施工风险早发现、早提醒、早预防,从而达到降低施工风险、保证施工安全的效果。

3.4盾构姿态预警

盾构施工过程中受所穿越的地层特性和物理指标、隧道设计轴线及盾构施工参数影响姿态会出现偏差,尤其在软硬不均、基岩凸起、岩洞、孤石等特殊工况下,盾构姿态的控制更加困难。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自动设置项目盾构姿态报警阈值也可人为主动设定和修正参数阈值,当盾构实时姿态参数超过设置阈值时,会发出报警并推送消息至项目技术人员提醒项目及时采取调整掘进参数、加强测量等措施进行纠偏,保证隧道施工质量。

3.5设备故障监测预警

由于盾构配置的设备数量多,结构复杂,导致其故障发生率较高,且盾构的故障具有复杂性、多样性和耦合性的特点,一旦发生故障有可能导致盾构停机,从而导致施工效率降低、工期风险增加施工成本加大。因此,如何在现场有限的条件下快速有效的定位故障部位及原因并进行排除,是盾构施工的一个主要难题。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实时监测盾构设备传感器数据,实时给出相应故障位置及故障时间,从而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解决故障,以达到提高设备完好率和使用率、减少故障停机时间的风险防控目的。

3.6关联参数预警

盾构施工过程中由于地质变化或装备故障等原因会引起参数变化,但是有时并不能通过一个参数反映出来,比如某项目发生刀盘刀具严重损毁,后经分析历史数据,发现刀盘扭矩持续增大而推进速度显著降低,呈现出明显的反异差,如图所示。但是由于现场未能事前发现问题,导致事故演变到最后造成较大损失。而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类似问题,通过设置关联参数上下限阈值,当平台监测到关联数据持续超过所设阈值5min,就会及时反馈预警信息到项目技术管理人员,提醒用户进行结泥饼、刀具损坏等相关性检查,从而防控更严重风险的发生。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实时检测到佛莞城际铁路项目某时间段推进速度过小,已与总推力及刀盘扭矩严重不匹配,及时发出预警提醒项目参数有异常,应检查是否发生刀盘结泥饼或者刀盘刀具损坏等情况。

4结语

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实现对施工现场的生产要素进行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建立起集监控、分析、故障预警、参数预警于一体的多维度、综合立体风险防控体系,可以及时发现危险因素并发出预警或报警,从而显著降低施工风险。另外,利用大数据分析应用技术,将行业内各地域各地层装备施工的数据收集起来,通过交互分析,可以有力地推进盾构及掘进技术行业数据资源整合和开放共享,有利于充分发挥数据的基础资源作用和创新引擎作用,为盾构/TBM安全、快速、高效、文明施工提供强大助力。

[参考文献]

[1]洪开荣.TBM施工风险与应对措施[J].科技导报,2018,36(10):93-100.

[2]陈馈,冯欢欢.TBM施工风险与应对措施[J].隧道建设,2013,(33):91-97.

[3]张恒睿.地铁超限盾构隧道暗挖改造设计[J].铁道勘察,2015,(2):59-62.

故障防控范文篇6

1建筑消防设施日常管理现状

1.1现状

(1)系统平时所处的状态不利于发挥消防设施的最大效能。目前部分规模较大建筑的消防系统都是集中联动型的,即要么全部联动(“自动”状态),要么全部解除(“手动”状态)。在“自动”状态下,如火灾报警探测器接到火灾报警信号或者发生误报、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水流指示器动作、室内消火栓启泵按钮动作等,相关消防设施就会联动动作:警铃发出声光报警、非消防电源切断、电梯迫降、防火卷帘降落、防排烟风机启动等。如果因误报造成停非消防电、电梯迫降等联动动作,容易给成生产经营造成混乱,甚至造成恐慌、踩踏等危险。这种情况如果发生在大型医院、大型商场、综合酒店、歌舞娱乐场所,后果可能更加严重。因此,大部分单位的消防控制中心都将系统设置在“手动”状态。但是目前大部分系统的设置情况是一旦设置在“手动”状态,除了报警信号能够传输到控制中心外,其他所有消防设施都不能动作,即使手动启动室内消火栓启泵按扭、手动开启排烟阀、喷头玻璃球破裂喷水,消防水泵和排烟风机都不能启动,实际上跟关闭消防系统没有区别。甚至有些单位在消防水泵控制柜和防排烟风机控制柜上将水泵、风机的启动方式设置为“手动”状态,且消防水泵房和风机房无人值班,这种情况下连控制中心都无法启动消防水泵和防排烟风机。

(2)系统故障多,未能保持完好有效。消防监督检查中发现,很多单位的自动消防系统都未能保持完好有效,特别是作为系统联动基础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故障率较高。系统投入使用的前几年运行情况一般都比较好,但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系统的完好率就会降低,特别是使用时间超过10年的消防系统,大部分都不能保持完好有效。而且由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探测器数量多、更新换代快、线路多且敷设情况复杂,经常出现原来安装的探测器停产但其他型号的探测器不匹配、线路故障但难以排查、报警控制器损坏但未保存原设计资料或编码资料而无法更换等情况,导致系统出现故障后维修难度大,部分单位干脆选则屏蔽、关闭等方式,或让系统带病运行。又如大部分消防水泵房都较潮湿,正压送风机往往布置在天面且未设置风机房,也容易造成供电线路、设备损坏。(3)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整体水平偏低。自动消防设施种类多,工作原理复杂、抽象,不同设施之间关联性大,要较好地掌握、操控各种消防设施,难度较大,而要全面系统地操控整个系统,难度就更大。从日常消防监督检查情况看,大部分单位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和自动消防系统操作人员都没有相关的专业基础。由于过去对自动消防系统操作人员的培训、考试、资格认证不规范,规定不明确,部分人员即使经过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培训取得上岗证书,对消防系统的构成、工作原理、操作程序以及不同设施之间的关联性也是一知半解,而且还有相当一部分值班人员没有经过专门培训,更加不具备操作自动消防系统的知识和能力。

1.2原因

(1)设计、施工方面的原因。设计、施工单位通常只考虑消防技术标准的规定,目标着重于通过消防设计审核、验收,较少考虑系统运行与建筑物或者场所实际使用、日常管理之间的协调问题;也有些施工单位为了节约成本、方便施工,将消防系统设置成高度集中的联动控制方式,其联动控制功能、“自动”和“手动”状态之间的切换只通过一个按钮整体控制,要单独设置某个系统的联动、运行状态,需要进入系统中修改参数,操作程序复杂,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基本上都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和能力。2010年广州亚运会期间对广州某五星级酒店进行检查测试时,操作人员用了一个多小时都未能解除停非消防电源、电梯迫降的联动功能,最后居然把报警系统控制器的主板烧坏了。而在实际使用中,由于受警铃、停非消防电、电梯迫降等对生产经营影响较大的因素的限制,大部分单位平时都未能将消防系统设置在“自动”状态。

(2)产品质量和维护保养方面的原因。从目前建筑消防设施的运行状况来看,相当一部分单位的自动消防系统存在故障或者运行不正常的情况,特别是随着系统运行时间的增长,系统稳定性和完好率就会降低。在消防监督检查中发现,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误报多、故障多,通过测试报警探测器测试防火卷帘时在控制要求范围内的防火卷帘能全部动作的情况不多。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一是产品本身质量不稳定,使用寿命短,特别是涉及自动探测、自动控制的电子产品、设备,如报警探测器、控制模块、压力开关、防火卷帘电机等运行不稳定或者损坏的情况较多;二是维护保养不到位,特别是部分规模较小的单位没有专门的维护保养单位,建筑消防设施长期无人维护保养,基本上都不能保持完好有效;三是维护保养人员本身不具备专业技能,责任心不强,保养测试时往往只是对单个设施进行点动测试,很少测试整个系统完整的联动控制功能,不能真正起到维护保养的效果,很多在消防设施维护保养记录中注明设施完好有效的单位,在现场测试时都存在问题,有的问题还比较严重。

(3)管理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单位管理人员对消防系统的原理、功能不了解,担心设施启动后会损坏消防设施,如担心消防水泵启动后会导致管网、喷头破裂或者消防水泵烧坏,因而不敢将系统设置为“自动”状态,甚至还把水泵的启动方式设置成“手动”状态。二是由于自动消防系统操作人员技能水平不高,担心操作失误会导致系统失常,因此宁愿选择“一刀切”的方式,干脆将所有设施全部置于“手动”状态。三是部分群众意识不到保持消防设施完好对公共安全的重要性,出于好奇或者恶作剧而故意触按手动报警按钮、消火栓启泵按钮、排烟阀开启按钮等,这种情况在商场、医院、歌舞娱乐场所经常出现,单位为了“便于管理”,而把系统设置为“手动”状态。

1.3后果

就目前大部分建筑消防设施的管理现状,很难确保建筑消防设施在火灾预防、扑救中能发挥其最大效能。首先,消防控制中心的控制设备长期设置在“手动”状态存在一定的风险:发生火灾后,如果消防控制室值班操作人员不懂操作、紧张慌乱或其他原因而没有及时将系统由“手动”状态切换到“自动”状态,那么所有建筑消防设施都不能启动,从日常消防监督检查中询问的结果来看,消防控制室值班操作人员在确认火灾后能想到要立即将消防系统由“手动”状态切换到“自动”状态的不超过20%,而且还有部分规模较小建筑的消防控制室平时无人值班。其次,系统长期误报多,容易让值班人员对火警信号麻痹大意,会产生“狼来了”的效应,容易将真实火警信号当成误报信号,而有些单位选择将故障的探测器屏蔽,如果在被屏蔽的探测区域发生火灾,控制中心就无法接收到火警信号,又因系统设置在“手动”状态,喷淋系统、防排烟系统、防火卷帘等都不能启动,无法对初起火灾实施有效扑救、防止火势蔓延和及时排烟,不能发挥建筑消防设施应有的效能。

2对策

(1)从设计、施工上下功夫。首先,建筑消防设施的设计、施工应充分考虑建筑消防设施运行和建筑使用功能之间的矛盾,使建筑消防设施既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防火、灭火、火灾防护的效能,又能有效避免系统误报、误动作给生产、经营造成影响或者产生不安全因素。在联动系统中,应保持单个系统独立运行的功能,即当联动功能取消后,各种设施应仍能独立工作。消防控制设备中“自动”和“手动”状态的切换,应该只是联动和非联动功能之间的切换,而不是当设置为“手动”状态时,除报警系统外的所有消防设施都停止运作。其次,消防控制设备的设置应尽量直观、便于操作。目前大部分功能复杂的联动控制系统中,要单独改变某种设施的联动状态,需要通过进人电脑系统修改参数才能实现,而大部分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都不具备这样的能力,要解决这个问题,在设计消防系统控制台时,每一种设施都应该有一个独立的控制、显示区域,该区域除了具备设施电源状态、运行状态、故障状态等显示功能以及启动、停止设备的控制按钮外,还应设置单独控制该设施“自动”状态和“手动”状态的切换开关以及“接入联动”和“取消联动”的切换开关,这种设置不仅直观、易于操作,且各种设施的独立运行功能和联动功能之间切换灵活,能从根本上改变目前消防系统平时基本上都处于不能运行的状态。

(2)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合理设置各种消防设施的运行状态。首先,设计和施工应充分考虑各种消防设施的功能和特点,如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能自行探测火灾并及时自动实施有效扑救,且误动作情况少,在设置了过压保护装置的情况下即使水泵启动也不会带来太大影响;而电梯迫降、停非消防电,一旦误动作会给生产经营带来较大的影响,甚至导致人员恐慌、踩踏等严重后果。因此,各种设施平时是否保持自动状态或联动状态应视设施的特点和场所的实际使用情况来定,不能干篇一律。对于很少会发生误动作或者动作后对生产、经营不会造成较大影响的自动消防设施,如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防排烟设施、中庭周围设置的防火卷帘、常开式防火门等,平时应设置在自动状态;而一旦误动作对生产、经营影响较大的设施,如气体灭火系统、大空间智能水炮系统、电梯迫降、停非消防电源、警铃、消防应急广播等,可以将其联动功能屏闭或置于手动状态。合理设置各种消防设施的运行状态,不但能避免消防设施误动作对生产、经营造成影响,又能发挥设施的最大效能。

(3)切实提高自动消防系统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自动消防系统平时是否能够处于最佳状态,发生火灾时是否能够发挥最大效能,与自动消防系统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有着密切关系。要改变目前大多数自动消防系统操作人员技能水平偏低的状况,应该尽快实行自动消防系统操作人员岗位资格制度,建立健全培训机制,完善培训机构,在考试、评审上严格把关,确保取得资格的人员真正具备相应的技能水平。同时,应建立再教育、继评机制,确保相关知识能够得到巩固和更新。

故障防控范文篇7

关键词:故障树;呼吸内科;护理;管理

故障树分析法是一种重要的安全系统分析方法,通过对事故的直接原因和内在原因进行层层分析以识别系统中的危险因素,为后续决策的制定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近年来,故障树分析法被广泛应用于护理管理的风险评估,目的是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减轻患者的负担和经济损失,提高医院声誉[1]。本研究将故障树分析法用于呼吸内科的护理质量管理,实施半年后,取得了良好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呼吸内科有病床78张,护理人员33人,均为女性;年龄23~46岁;学历:大专4人,本科29人。职称:主管护师1人,护师1人,护师19人,护士12人。以2018年1月实施故障树分析法的时间为界,随机选取2017年7~12月的60例患者为实施前,2018年1~6月的60例患者为实施后,实施前男39例,女21例;年龄35~58岁。实施后男37例,女23例;年龄37~60岁。实施前后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医院呼吸内科自2018年起,结合临床实际,应用故障树分析法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具体实施办法如下。(1)成立护理质控管理小组,加强护理风险防控。小组成员首先学习故障树分析法相关知识。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呼吸内科的护理实际,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2月的临床资料,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根据护理不良事件的直接和间接因素,从操作技术、风险意识、护理环境、健康教育、仪器设备方面进行分类研究[2]。研究发现,护士专业操作不娴熟、风险防范意识欠缺是导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工作1~2年的年轻护士,工作经验不足,护理安全意识淡薄,急救器械和抢救药品使用不熟练,对护理高风险因素缺乏预警。此外,护士人力资源短缺,护理工作量大也是导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重要因素。针对原因,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2)制定护理不良事件的应急预案。针对呼吸内科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如跌倒、压疮、管路脱落等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组织科室护士反复演练直到熟练掌握相应流程。完善护理不良事件的上报登记制度,确保护理不良事件及时上报并登记,鼓励护理人员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每月定期进行汇总反馈,纳入故障树中,组织全体人员学习交流,分析查找护理管理中的不足,并对应急预案持续优化改进,增强护士的风险防控能力和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3)制定护士培训考核计划,提高护士的风险意识和专业素质。科室每月开展护士专项培训,通过集体授课和小讲座相结合的方式,对护理不良事件的具体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增强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学习法律知识,提高自律性和自我保护能力[3]。加强年轻护士的风险意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考核,提高其急救技能和心理素质,使其能正确识别并处理护理工作的风险因素。新护士上岗前进行岗前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合理分配工作岗位,采用层级带教方式,高年资护士与低年资护士搭配,发挥高年资护士的传帮带作用,对护理不良事件早预警、早防范、早处理。(4)定期反馈改进,实现信息共享。开展全员参与的方式,病区护士参与到护理质控工作中,鼓励护士对护理工作中的不足和潜在的风险隐患积极反馈上报。定期召开护理质量讨论大会,护士长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汇报,对呼吸内科的护理质量进行评价,建立改进跟踪表,促进护理质量的不断提高[4]。1.3观察指标。①比较实施前后的护理质量情况,内容包括基础护理、专科护理、病房管理、护理安全和突发事件处理五项,总分100分。②比较实施前后护理差错发生率:内容包括坠床、跌倒、压疮、用药错误等。③比较实施前后的患者满意度:采用自制满意度问卷,调查患者的满意度情况。问卷分5部分,20个选项,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表明满意度越高。1.4统计学方法。研究数据使用SPSS21.0软件包进行处理,以(χ±s)表示定量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施前后护理质量评分比较。实施故障树分析法后,基础护理、专科护理、病房管理、护理安全、突发事件处理的护理质量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见表1。2.2实施前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比较。实施前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00%,患者满意度为88.33%;实施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67%,患者满意度为95%(P<0.05)。见表2。

3讨论

临床护理中,由于疾病种类多样,病情复杂多变,患者个体间存在一定差异,加之护理人力资源短缺,护理工作繁琐,工作量大等,存在着诸多潜在风险,护理管理难度较高。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减少以至避免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保证护理质量是护理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故障树分析法从护理不良事件本身进行分析,查找护理风险的原因所在,有针对性地对管理的薄弱环节和护理缺陷进行改进,从源头对护理风险进行防范,使护理工作始终处于受控状态,以避免护理不良事件的再次发生。

本研究结果显示,呼吸内科的护理管理中采用故障树分析法,针对导致护理不良事件的主要因素,从人员、制度、培训、反馈改进等方面加强监管和控制,实施半年后,病区的护理质量大幅提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由5.00%降至1.67%。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由88.33%升提高95.00%,说明故障树分析法效果明显。综上所述,故障树分析法用于呼吸内科护理管理,能够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陈亚清,胡莉娜,张乐燕.故障树分析法在医患纠纷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医院管理论坛,2018,35(5):43-45.

[2]苏玉娟.故障树分析法在外科护理管理质量提升中的作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26(7):122-123.

[3]王惠贤,王玚.故障树分析法在临床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与康复,2016,15(6):593-594.

故障防控范文篇8

一、加强电梯安全管理。

根据电梯使用实际情况,结合当前疫情防控形势,制定完善电梯救援应急预案。保持电梯通风系统处于常开状态,按照要求在首层电梯厅采取必要措施避免人员聚集,对电梯进行定时清洁和消毒。

二、少用电梯、理性乘梯。

在疫情防控期间多走楼梯少乘电梯,进入电梯务必戴好口罩,不要在电梯里说话聊天。电梯人多时要避免进入,应选乘下一趟电梯。遇到电梯困人,应保持冷静,通过呼叫电梯紧急报警装置、拨打维保单位应急电话或96365进行求救。因小区进出严格管控,救援效率下降,请务必耐心等待,切勿扒撬电梯门,盲目自救。

三、加强电梯应急处置。

要确保值班电话24小时畅通,接到困人等故障报告,立即派出技术人员到场解救。根据实际情况按需维保,切实做好电梯救援和维保人员防护。

故障防控范文篇9

关键词:高层建筑消防火灾报警探讨

一、消防电气设计应遵循的规范

目前设计者应该熟悉和掌握的与高层建筑消防电气有关的设计规范主要有「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以下简称“高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以下简称“报警规范)、「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以下简称“民规")等。前两部是国家标准,后者是国家建设部的行业标准。三部规范对高层建筑中一、二类建筑的划分以及对火灾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设置与要求总体来讲是一致的,但从各自不同角度三部规范也各有侧重,有所区别。对设计者来说,国标是带有强制性的,必需严格遵守,部标或行业标准应服从国标。

二、火灾报警系统基本形式的划分及设备设置

火灾报警系统的形式应根据具体设计对象来确定,设计者首先必需搞清楚设计对象的建筑形式、规模、分类、建筑个体的分布等诸多因素,再根据这些因素来确定火灾报警系统的形式。

如表一,按“报警规范”,将火灾报警系统划分为三种基本形式:区域报警系统,集中报警系统和控制中心报警系统。而“民规”把报警系统分为四种基本形式:区域系统、集中系统、区域——集中系统、控制中心系统。随着新技术不断出现,火灾报警设备和元件也在不断更新和发展。笔者认为,报警系统设备的设置不宜复杂过多,过多会造成投资增大,可靠性降低,也不宜过于简单而达不到报警联动要求。应该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强调注意系统的可靠性和经济性,还应注意不要单纯追求消防技术的先进性,而应结合国情充分考虑维护方便和维护水平。

三、消防联动控制制式问题

消防联动控制有采用多线制的,有采用总线制的。多线制是电源驱动线与信号线分开,电源、检测、控制分别占用导线的制式。多线制一般有五线制、四线制。总线制是基于计算机技术中控制总线的原理,采用信号线与电源驱动线分时复用的方式,利用计算机编程技术来达到监测与控制目的,总线制有三总线制和二总线制。总线制比多线制有布线少,监测控制设备多等优点,目前大中型项目多采用总线制。在具体设计中选择采用哪种制式可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况而定。多线制和总线制的主要特点如表二

四、线路的敷设问题

许多电气设计消防线路采用穿塑料管(PVC)保护,并从吊顶内走线。而“民规”第24.8.5条规定:消防联动控制、自动灭火控制、通信、应急照明及紧急广播等线路,应穿金属管保护,并暗敷在非燃烧体结构内,其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30mm。当必需明敷时,应在金属管上采取防火措施。在布线上要求与“民规”、“报警规范”基本一致,只是根据“报警规范”线路在暗敷时可采用金属管或经阻燃的硬质塑料管保护。从实际情况可以看出,很多设计人员对这一条有所疏忽。

笔者理解,本条之所以没有包括火灾探测器线路,是因为探测器线路只是在火灾初燃生烟发热阶段起作用,而条文中规定的消防联动控制、自动灭火控制、通信、应急照明及紧急广播线路,在火灾发生后一段时间内还需起作用,在这段时间内,这些线路应保证安全使用。

敷设在吊顶内的线路,在发生火灾时并不安全,而且吊顶内下是火灾多发地段。设计人员应对规范条文给予足够的重视,在实际操作中,凡是新设计的建筑,对该条文规定的线路,一律穿金属管或阻燃PVC管保护并在现浇板内、墙内等处暗敷走线。而在改造工程中,由于条件限制不能暗敷时,应对保护钢管或金属线槽采取防火措施,如刷防火涂料等。

五、消防水泵的控制启停问题

消防水泵(包括消火栓泵、喷淋泵)是灭火手段中的重要设施,对消火栓系统而言,根据“高规”的要求,在消火栓处应能直接启动消火栓泵。根据“报警规范”的要求,在消防控制室处也应能手动控制消火栓泵的启、停。这两部规范从各自不同角度提出要求。此外,在水泵房消火栓泵附近还有一个控制箱直接控制水泵电机启停,这样消火栓泵的启动就有三处地方可控制,因此,存在这样两个问题,一是消火栓泵的控制权,二是消火栓泵的启动方式。

消火栓泵的启动控制权即是消防中心控制室、消火栓动作按钮与泵房控制箱的主从控制关系。一般来讲应以消防控制室为主。目前很多大厦消火栓的控制方式是在泵房控制柜上设置手动、自动转换开关,通常情况下置于自动位置。这样设置有一个好处,就是一旦自动控制失灵,工作人员可在水泵房将转换开关打到手动位置,直接起动消防泵,且就地维修也很方便。但是,这样一来,将会带来负面影响。在水泵房设置转换开关,容易引起人为的操作失误,因为一般情况下泵房是无人值班的,万一工作人员或其他人员将转换开关置于手动位置,而消防中心未能及时发现,就会出现重大的消防隐患(此时消防中心和消火栓按钮均无法启动消防泵)。为了有效解决以上矛盾,在实际设计中,消防控制室的手动起停按钮可不经过泵房设置的转换开关,而直接启动消防泵,既能解决直接起动问题,又便于消防中心统一监控。

消防控制室与消火栓动作按钮启动关系与消火栓泵的启动形式有关。消火栓泵的启动方式一般分为两种,第一种启动方式是在总线制联控方式下,消火栓动作按钮的起动可通过设在消火栓旁的联动接口模块将其要求的启动信号送至消防控制室控制台,再从此处输出使消火栓启动的开关量触点。第二种起动方式,是直接将消火栓动作按钮的开关量触点输出到消火栓泵启动箱。这两种启动方式在实际设计中都可以运用,前一种方式接线省,但需在总线制下,对消火栓联动模块进行地址编码编程来达到监测大量消火栓的目的。后一种启动方式简单可靠,但还需要把消火栓动作信号返给消防控制室。设计者在具体设计中可根据实际工程规模大小来选用,工程规模大、建筑形式复杂可采用前一种启动方式,规模小可采用后一种启动方式。

喷淋泵的自启动是通过各保护区的管网喷嘴玻璃球高温下爆碎,引起管网水流流动,从而联动报警阀压力开关动作,达到自启动喷淋泵的目的。通过水流指示器联动模块或报警阀压力开关引线至控制室,消防控制室能准确反映其动作信号,同时控制室应能直接控制喷淋泵启停。

六、消防控制室反应消火栓泵和喷淋泵的工作和故障状态

根据“报警规范”的要求,消防水泵启动后要返回已工作的信号,有两种做法。其一是取电路信号即接触器的合闸辅助接点,其二是取物理量信号即取供水管网上的水流压力传感器,后者目前使用较少。关于故障信号的返回,电源断电故障信号的反应比较清楚,其它故障信号的反应,“报警规范”、“民规”都没有明确说明。比如消防水泵过负荷故障信号应该反应到消防控制室,但具体如何反应是在设计中应予考虑的一个问题。

七、防火阀、排烟阀的控制及返回信号

故障防控范文篇10

关键词:配电线路;配电网管理技术;维护

由于配电线路布置在开放的环境当中,平时会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包括人为因素、自然因素等因素,容易导致配电线路出现各种故障,影响配电线路的正常运转,因此要加强电力配网管理技术在配电线路中的应用,从而更好地保障配电系统稳定运行[1]。

1配电线路常见故障

配电线路常见故障包括外力故障、短路故障、设备故障等。第一种是外力故障,外力故障是由于各种外力导致的故障。例如,市政施工影响。在施工过程中破坏了配电线路,进而影响到配电系统的正常运转。第二种是短路故障,这种灾害主要是由于自然灾害引起的。常见的自然灾害有雷电事故。在发生雷电灾害时,雷电产生的强大电流会击穿电线的绝缘体,导致线路出现短路,进而影响到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转。第三种是设备故障,电力设备在长时间使用之后会出现故障,影响到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2导致故障出现的原因

2.1电力线路维护工作不到位

电力维护管理是保障电力线路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但是随着供电规模越来越大,电力系统的体积和规模变得十分庞大,这就给电力线路维护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在传统模式下,大多数是依赖于人工进行电力巡检的,但是这样就存在着很大的问题。第一是效率不高。电力线路的规模很大,如果全部采用人工巡检,务必需要很大的支出,而且效率不高。第二是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很多电力线路处在恶劣的环境当中,开展电力巡检十分危险。这样就使得电力检修工作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很多电力企业都是采取事后维护的办法,也就是出现故障之后才开始维护和检修。这样能够节约很大的成本支出,但是弊端就是容易出现很多电力故障事件。很多电力设备长时间得不到维护,各个元器件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磨损,使得电力设备容易出现各种故障,影响到整个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2.2自然灾害维护工作不到位

由于输配电线路长期处于恶劣的环境当中,长时间的外界作用容易导致配电线外部绝缘材料受到一定的破坏,长此以往就容易导致线路出现各种故障[2]。因此在配电线路维护过程当中,重点需要考虑到自然灾害的影响和破坏。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的限制,电力企业在预防灾害的过程中重点还是放在防雷电方面,而且预防手段也缺乏相应的创新性和严谨性,导致防雷电达不到预期的效果,雷电等灾害引起的电力事故仍有发生。此外,还需要考虑到不同气候环境的作用和影响,例如南方盐雾腐蚀以及北方冰雪覆盖等,由覆冰、腐蚀导致的电力故障(例如断线跳闸),也容易给电力系统带来很大的损失。

3加强电力配网管理和维护的建议

3.1加强继电保护技术应用

继电保护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对于电力系统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当供电线路出现故障时,继电保护系统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做出相应的反应,将故障电路从线路中切除,相关工作人员就可以对故障电路开展相应的检修。另外电力智能化技术主要加强的是对于电力资源的调度和管理,提高电力资源的利用效益。它主要通过对用户需求进行分析,结合自身电力资源的情况,通过相关算法分析,制定最优的调度方案,从而减少电力资源在传输过程中的损失,更好地提高电力资源的利用效率。而继电保护技术能够为智能技术提供保障服务,保障智能化技术始终运行在一个安全稳定的状态,在保障供电服务质量的基础上,减少电能在传输过程中的损失,有效提高供电的经济性和绿色性。

3.2引入自动化联防控制技术

人力巡检已经不能满足时展的要求,需要引入信息化技术来加强对供电线路的维护管理和状态检测。目前自动化联防控制技术能够有效地完成状态检测和故障检测[3]。比如当供电线路出现局部故障时,通过联防技术能够将故障线路的各种电力参数反馈给相关处理单元,通过对这些参数的计算和分析来判断电网线路是否运行在一个稳定的状态区间。这种信号的反馈主要是通过馈线来反馈完成的。在发现故障时可以及时启动继电保护系统以及继电器等设备,将故障从正常线路中隔离开来,减少故障的进一步影响。

3.3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在开展配电线路的运行维护过程中,还需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这样才能够保障配电线路工作正常地开展下去。很多地级电力部门对于该地区配电线路没有进行合理的安全责任划分,容易导致该段线路的管理出现真空,从而存在安全隐患。对于这些地区,管理人员对于相关问题相互推诿,使得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另外,还要建立完善的巡查人员交接班制度。很多巡查人员没有尽职尽责,认为交接班只是一个流程和例行公事,对于相关问题也没有提高重视程度,甚至对于一些安全故障隐患采取不报、漏报或瞒报的处理。这样就很容易造成安全事故的出现,影响到配电线路的正常运行。

3.4加强设备的维护管理

为了更好地保障电力设备工作在一个稳定的环境当中,需要不断地加强设备的维护管理。很多设备长期运行在恶劣的环境当中,很容易出现超负荷工作,出现各种故障,影响企业的正常活动。这就需要企业建立完善的设备维护制度,及时做好设备的维护和检修工作,及时发现设备存在的小故障[4]。很多设备的故障都是由于小故障积累导致的,不仅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年限,而且容易导致设备的性能受损,影响正常生产作业。为了更好地提高设备的使用和管理效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撰写安全使用手册,针对不同的电力设备,根据设备运行的特点以及经常出现的故障,将这些故障写进安全手册当中,从而更好地指导操作人员进行使用和操作。第二,为了完善设备的使用效率,需要建立严格的设备管理制度。这些制度主要包括如何使用设备、安全使用流程,以及相关的人员安排等。

3.5加强智能变电站的建设

加强智能变电站的应用能够更好地对配电网进行管理。智能变电站是电力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智能变电站不仅在电力调度和管理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而且节约电力资源,减少一些不必要的电能消耗,提高电能的利用效率。智能变电站是一个更加广泛的系统,通过信息平台能够更好地整合相关优势,将电力信息、电力设备以及电力技术有机融合起来,从而自动完成信息采集、传输/分析和诊断。

4结语

综上所示,配电线路长期处在恶劣的环境当中,在运行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故障。这就需要供电企业重视输配电线路的运行工作,加强对线路的维护和检查工作,将更加智能化的技术应用到供电线路的维护当中,从而提升供电线路维护的质量和效率[5]。

参考文献

[1]许志昌.电力配网与管理维护的技术与管理措施[J].山东工业技术,2014(23):195.

[2]蒋潇云.浅析电能计量管理系统开发与应用[J].华东科技:学术版,2017(1):207.

[3]刘同银,郭路宣,赵世磊,等.10kV配电线路电缆故障查找方法[J].山东工业技术,2019(11):186.

[4]卢山,许震.配电线路常见故障及其原因与运检管理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8(10):17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