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8 17:11:11

国民经济

国民经济范文篇1

一、会计在国民经济管理中的地位

(一)会计可以维护我国的财经制度和财经纪律

在我国当前的社会形态和社会主义制度下,我们奉行的生产资料公有制,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我国的所有制是以集体主义为主,公有制经济下也产生了许多其他的生产资料分配制度,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家通过税收的形式实现国民收入的增长,这些国民收入又将以财政分配的形式分配到国家的各个行业,以促进国家各行各业的蓬勃发展。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缴纳税收时可能会存在一些偷税漏税或隐瞒真实收入的情况,这就要求会计行业能充分发挥其职能,严格的进行会计检查,将一些损害国家经济利益的情况间距揭发出来。比如一些公司或者企业只顾自身的利益,使用了一些非法的手段来增加自身收入,截留、挤占财政收入或者滥发奖金、补贴等。此时,国家应该在会计检查过程中对一些违法的企业进行严惩,同时制定相应的财经制度和财经纪律,如果企业或公司违反了该条例,则会依次为准绳给予其严重的惩罚。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出会计行业维护财经制度和财经纪律重要手段的职能。

(二)会计可以加强国家或企业的经济管理并且提高其经济效益

我们知道除了国家会设立专门的会计检查部门,各个公司或企业也会设置会计财务部门。因此,我们可知,会计除了帮助国家审查一些非法公司偷税漏税的情况,还可以帮助各企业进行成本预算,经济预测,促进资金周转,提高经济效益等。我国的各企业先前对会计行业的重视不足,因此导致了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了资金消耗高、收益低等情况,但好在后来国家以及各企业在不断探索中了解了会计对于降低运行风险,控制成本的重要作用,开始设立会计部门,加强对其的管理。充分发挥了会计行业的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职能。

二、会计在国民经济管理中的作用

(一)会计可以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计划性作用

在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和经济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之上的,以前,我国实行的是计划主义经济,国民经济的发展必须要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发展和资金投入,如果超出了规定的比例,就会为社会所不允许。在这种全面的计划的管理的经济体制下,我国的经济的在发展过程中最不可能缺少的部分就是对经济进行严格的控制和核算监督。这样的经济体制在列宁的国家与革命一书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在列宁看来,要想实现共产主义,那么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要做好经济的控制和安排工作,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实现社会主义。除此之外,他还认为,核算和监督控制要精确到每一件衣服,每一份产品,每一份粮食。将列宁的思想总结起来就是如果我们要想实现社会主义,就必须要进行精确的核算和严格的控制监督。然而当前,我国已经抛弃了计划经济体制转而采取了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体制,在这样的条件下,会计行业有了其存在的必要,会计能够对企业所拥有的资金进行仔细的预算,对企业的利润成本等指标进行计算,同时还可以对企业的生产时间和劳动产量等进行调节。总的来说,会计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不能忽视其的重要功能,作为企业必不可少的部分,会计部门应该得到企业的支持和管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国家需要会计行业进行国家审计,企业也需要会计部门对公司运营情况进行计划。

(二)会计对于国家的各项政策法规贯彻的重要作用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国家的所有部门一直坚持着勤俭建国,勤俭办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国家为了保证和促进我国医疗、教育等各行各业的发展,每年话费了数以亿计的国民收入在这些方面,然而,我们可以看到并不是所有的国民收入都被充分的运用到了所需的地方,一些地方部门为了自身的利益,无视国家的法律法规,放弃对国家的政策的执行,对国家发放的资金进行了挪用或是不正当使用,这些情况的出现,导致了国家的重大的经济损失,也不利于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因此,国家设立的会计审计体系就有存在的必要性。对各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工作进行审计,是监督各地方部门彻底贯彻和执行国家政策的有力手段。可以防止一切贪污、盗窃和侵吞社会主义财产的破坏活动。

(三)会计行业发展新趋势

国民经济范文篇2

一、国民经济的构成

为了说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问题,首先必须阐明我国的国民经济的构成问题。第一,国民经济是人们进行物质产品生产经营活动的总过程。人们要生活,就要进行生产,生产出人们进行再生产和生活所需要的商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出的产品要进行买卖,生产出的生产资料要出售给需要这些生产资料的企业,以便用于再生产;生产的消费品,要出售给需要这些产品的居民。这些出售的商品,要经过运输过程运送到销售企业,由商业企业进行买卖。商品买卖又要通过货币作为交换媒介,而货币是通过金融企业发放的。这一系列生产、运输、买卖、消费的总体就是国民经济。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按生产资料不同所有制划分有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私营经济或民营经济、个体经济等,构成国民经济的整体。我国要发展国民经济,要大力发展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同时也要发展民营经济和个体私营经济,使得各种经济成份在国民经济的总体当中,都能不同程度地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国民经济是我国社会的经济基础,只有国民经济发展了,才能使我国不断地强盛起来。

第二,我国的国民经济分为不同的经济产业。国民经济是由各不相同的经济产业构成,它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就是国民经济。

以上说明在国民经济中,包括有各不相同的产业、行业和企业,它们相互联系在一起。在国民经济中,各产业、行业和企业之间既有分工,它们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而在发生作用的同时,又相互联系,达到它们应发挥作用的目的。

二、国民经济各产业和行业的协调发展

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就是各个产业、各个行业、各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都能相互提供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和原材料,同时又能把生产出的产品顺利地销售出去,满足各生产企业对生产资料的需要,同时满足城乡人民生活消费的需要,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协调发展问题。

第一,农业生产的农产品要能满足农业和工业生产和城乡居民生活的需要。农业生产的各种产品,要首先满足农业再生产和农民生活的需要。在农产品中要有相当数量的各种产品,作为生产资料用于农业进行再生产。农业生产的农产品,还要有一部分用于满足工业生产和城市居民生活的需要。

第二,工业生产的产品要能满足工业生产和城乡居民对生活消费的需要。钢铁企业生产的各种钢材,要能满足机械制造业和建筑企业对各种钢材的需要;机械设备制造业生产的各种机械设备,要能满足使用各种机械设备的企业进行生产的需要;生产发电设备的企业要满足发电企业的需要;通讯设备企业生产的电话机、电报机、手机等商品,要能满足人们使用这些通信用品的需要。在工业内部各行业和各企业之间,生产的各种劳动资料和各种不同性能的零部件及各种原材料,要能相互满足需要,工业的各行业和各企业的生产才能协调地发展。

工业生产的产品还要有一部分用于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需要。这些工业产品,除出售给城市居民使用外,也出售给农村居民使用。食品工业企业生产的食品,也要有一部分出售给农村消费者。

从以上的分析来看,工业部类、农业部类两者相互提供着它们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资料和各种消费资料,所以,它们两者有着紧密的联系。

第三,工农业的产品要经过交通运输业运输出去。农业生产的产品,除了一部分农民自用外,大部分的产品都要销售出去;工业各行业和各企业生产的商品除少量产品在企业所在地区市场上出售外,工业企业生产的绝大部分商品,要运送到外地市场销售,这就需要运输行业的运输。

第四,工农业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和工农业生产的商品大都要经过商业企业销售出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工农业的生产和经营,必须经过商业企业,其生产和经营才能顺利发展起来。

第五,金融业。金融业是进行货币经营的行业。银行把政府拨款和居民储蓄的货币资金贷放给企业,企业用这些货币资金去购买生产资料和招聘职工,从事生产和经营,并按规定的期限归还银行本息;交通运输业的经营要用货币购买运输工具,运输完成要收运费;商品的交易也要以货币作中介。货币是国民经济运行的媒介,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

从以上的理论说明看,国民经济各行业和企业必须协调才能顺利发展。

三、国民经济在发展过程中的协调问题

1.国民经济是需要不断发展的。国民经济的发展是从一个阶段向另一个更高水平的阶段上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各种产品的性能和质量也必须不断提高。国民经济只有不断地发展,才能使我们的国家强盛起来,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发展就是硬道理。

2.国民经济的发展往往是不平衡的。国民经济发展不平衡,就是某一个经济部类或某些行业或者某些企业发展的快,其他部分行业及企业不能够与它们的发展速度相适应,这些发展过快的经济部类、行业及企业就会出现不利于生产发展的一些情况。我们所讲的国民经济要快速发展,是指相互协调的快速发展,即它们的快速发展,是各相关经济部类、行业及企业都能够快速协调发展起来,使得国民经济各经济部类和行业及企业,在更高的发展阶段上也能够协调快速发展,也就是发展到能生产出的产品数量更多和产品质量更高阶段上的协调快速发展。

3.国民经济在发展过程中要相互带动和相互协调。一个经济部类和一个行业及企业先快速发展起来,对其他与之相关的经济部类和行业及企业的发展也要能采取各种措施努力快速发展起来。既然所有的各经济部类、各行业和企业是相互联系的,某一经济部类、行业及企业的快速发展,必然能带动其他经济部类、行业、企业的快速发展。工农业产品生产的快速发展,也必然为交通运输业、商业、金融业等创造出相应快速发展的必要条件,使它们能与工农业的发展相协调,促使交通运输业、商业、金融业要相应快速扩大经营规模,使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到一个更高的阶段。

4.国民经济只有相互协调才能快速发展。国民经济必须协调发展,才能使国民经济所有的生产要素得到充分合理地利用。要特别注意的问题是不协调就不能使国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协调发展是国民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的必要条件。

四、培养出使国民经济协调快速发展的人才

1.国民经济要协调发展必须大力培养各类管理人才。国民经济要协调快速发展,需要培养出有能力为国民经济协调快速发展做出决策和指导的人才。这些人才能够清楚地认识到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途径,认识到国民经济中可能出现的不协调状态,同时能及时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加以调整,使国民经济不协调的状态不致发生。

2.快速协调发展必须大力培养出具有高深科学理论和高技能的科学家。我国社会的政治、文化、教育、卫生各个方面都必须造就出一支具有相当数量的高技术理论和技术研制能力的人才,即必须大力培养出大批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要求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3.大力培养进行机械设备操作的人才。在大力培养高水平的科学技术创新人才的同时,还必须大力培养出能操作机械设备去加工于劳动对象的高技能人才。“在发达国家,高级技工占技工总数的30-40%,我国高级技工仅占技工总数4%。差距之大,促使我们认识到必须尊重高技能人才,关心高技能人才,培养高技能人才。”从这个数字看,我们要提高我国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加速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除了培养高级技术专家外,还必须采取有效方式,大力培养出数量更多和技能更好的高技能的技工人才。

我国现实还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对于人才的需求也是不断增加的,客观上需要我们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大量高层次人才。这种大量是指各部门各行业各企业研究院所和大专院校,都需要具有高深理论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技术人才,这些人才的来源大多数需要依靠发展教育进行培养。当然培养人才,不只是在学校,在工作实践过程中也能进行培养,像许振超等都是在实践中学习成为高技能操作型人才的。

五、大力发展先进的机械设备制造业

以上说明了我国已培养出大量高级专家,研制出了一些对国民经济有重大推动作用的科技成果,还制定了继续培养人才的规划,这会促进我国今后继续快速发展,但要快速发展,还需要大力发展先进的机械设备制造业,培养出研制先进机械设备制造的人才,才能加快发展我国的国民经济。

1.我国自己研制出高性能的先进机械设备还比较少。我国生产使用的机械设备,虽然比起过去有所更新,但比起发达的国家来,我国自己生产的机械设备还比较落后,因此我们必须加快发展我国的机械设备制造业,研制出新的高效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机械设备。我国现时虽已有了一批高水平的机械制造方面的专家,数量还比较少。他们还分散在不同的科研院所、大学、大型企业中。每个科研院所、每个大学、每个大型企业,他们自己用来研制工作的仪器、机械用具大多不足。因此,研制先进的新型机械设备,仅仅依靠某一个科研机构、某一所高校或企业,是很难完成研制任务的。我认为应该把一些科研院所的有关高级技术人才,把各大学有关的科研人才;大型企业与该项研制工作有关的人才,暂时集中起来,组成研发小组,把分散的科研设备、资料等资源也暂时集中起来,共同使用。组成的科研开发小组可以集体进行讨论,集体进行研究,以扩展每个科研工作者的知识范围,从而提高研制工作的科学家对新机械设备研制的能力和水平,使研究更能产生新成果,能更有把握研制出先进的新型机械设备产品来。

2.研制新机械设备也可以依托某一有条件的大型企业。研制新机械设备所需的人才,如上所说,可把各有关研究院所和各有关大学的人才组织起来。但在实际工作中,如果某一个企业具备进行研究所需的条件,可依托某一相关的大型企业。依托大企业进行新机械设备的研制,能节约大量的研制费用。

3.研制新机械设备可吸取发达国家生产同类产品的经验。我们研制同种机械设备时,要吸取发达国家先进经验和技术,以便使我国制造出具有自己知识产权的性能更好的产品来,能使我们的装备制造业得到更快的发展。要在一定的时期内,使国民经济各部类,各行业和各企业,能够使用我们自己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技术设备。国民经济的协调快速发展,必须在大力发展先进机械设备制造业的基础上,才能使我国国民经济加速强大起来,由小康社会逐步实现现代化。

六、国民经济的协调具体表现在市场的供求平衡上

第一,市场是商品买卖的场所,当某些商品在市场上出现供过于求时,这就表示这些商品生产过多了,这是国民经济不协调的一种表现。生产出的商品,有一部分卖不出去,就表示生产出这部分商品不能及时用于国民经济的再生产,这便会影响国民经济运行的效率和发展的速度。如果生产这部分产品长期卖不出去,积压时间长了就会变质,成为不能使用的废品。这就导致了资源的浪费,这不仅是一个企业的损失,对于整个国民经济来说也是很大的损失。

当市场上出现某些商品供不应求,即这种商品满足不了购买者的需要时,如果这种商品是劳动资料,使用这种劳动资料进行生产的企业,就不可能进行再生产;如果这种商品是原材料,使用这种产品作为原材料进行再生产的行业或企业也就不可能进行再生产,从而就会影响到这些行业或企业继续的发展,这也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如果供不应求的商品是居民生活消费品,就会影响一部分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在市场表现为供求关系的平衡。国民经济在发展过程中的协调发展,表现为各经济部类和各行业及各企业进行生产和再生产所需要的原材料、生产所需要各种机械设备都能及时购买到,不仅购买的生产资料在数量上符合需要,同时在质量上也符合应有的标准,这样才能够生产出合格的产品来。生产出的各种产品又能够及时销售出去,迅速回笼货币,使各企业不仅能够进行简单再生产,还能进行扩大再生产,这就是国民经济协调快速平衡地发展。

第二,我国国民经济中出现的不协调现象应及时纠正。从国民经济发展规律上说,国民经济必须协调才能迅速发展,但是在实际经济运行当中,我国国民经济有时还会出现不协调的情况。根据2004年商务部公布的信息,“据对上半年600种主要商品排队调查,供求基本平衡的商品达138种,占排队商品总数的23%,与去年上半年相比增加了8.5个百分点,与去年下半年相比增加了1.8个百分点;供过于求的商品462种,占排队商品总数的77%,与2003年上半年相比减少了8.5个百分点,与2003年下半年相比减少了1.8个百分点。”这些数字说明我国经济结构出现了不协调的现象。对生产相对过剩的商品应适当压缩其生产的产品数量,或促使这些行业和企业转产市场能够销售出去的产品。我们必须理顺各经济部类各行业及企业之间生产和需求关系,使国民经济在新的发展阶段上也能协调快速发展。

第三,投资必须符合国民经济协调快速发展的要求。投资就是投入到国民经济中的货币资金,用于购置生产所需的生产资料,使企业不仅能进行简单再生产,还能进行扩大再生产。如果这些投资投入到生产商品供不应求的一些行业和企业中去,这种投资就是合理的;反之,则会出现国民经济发展比例失调问题。“去年下半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新开工项目过多、在建规模过大,投资膨胀的问题比较突出。特别是投资结构不合理,钢铁、电解铝、水泥等行业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严重。”这些投资生产的产品一时不能被充分利用,这就必然使国民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不协调的现象。因此,我国对国民经济中某些经济行业或企业的投资,必须认真调查研究,把资金投到有社会需求的产品生产当中。

总之,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是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必要条件。不协调发展的国民经济,会使一部分生产资源不能被有效利用,而需要的一些产品又不能被生产出来,阻碍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

七、加强宏观调控

1.加强宏观调控的重要性。要使国民经济在发展过程当中始终保持协调快速发展,必须加强宏观调控。宏观调控就是国家机关对各经济部类和各行业及各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采取各种措施进行调控。各经济部类各行业及各企业,都是相互独立进行生产和经营的,它们往往只考虑本部类本行业及本企业的发展,而对国民经济的协调快速发展往往考虑不够,或者对国民经济协调快速发展很难认识清楚,所以国家有关机构,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必须加强宏观调控,以更好地实现国民经济的协调快速发展。

2.国家的宏观调控要认真深入研究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国家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目的,不仅要使国民经济实现一时的协调快速发展,还要使国民经济能够持续协调快速发展。国家对国民经济各部类各行业和各企业的发展进行宏观调控时,要研究国家已经制定出的国民经济的中长期发展规划,进而制定出宏观调控的政策与措施。国家在研究国民经济长期协调快速发展时,既要研究现实国民经济中一些部类、一些行业和一些企业快速发展的优势,也要考虑它们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些薄弱环节。国家在实施制定的长远规划时,还要随着观察国民经济发展的变化情况,及时进行修改或补充,使国家制定的发展经济政策能完全符合国民经济协调快速发展的客观需要。

3.调整货币的投放。调整货币投放是进行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的手段。投资必须符合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要求。资金对国民经济的某一个部类某一个行业和某一个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对于发展过快的行业和企业限制进行再投资。以紧缩货币供应为手段,使其过快的增长速度在一定程度上放慢下来。对于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要增加投资,使其能更快的发展。我国现实对农业实行减税,提高农产品价格,对农业生产的某些产品实行补贴等,都是对农业生产增加投入的措施,这会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也会增加农民的收入。

国民经济范文篇3

关键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国民经济活力;相互影响;建议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到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作用过程,也可以说是货币政策各种措施的实施和发生效应的过程。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情况分析,对我们理解国民经济运行特点以及存在问题,是很有用处的。近几年,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问题暴露的比较充分。今年以来,由于经济开始转暖,货币政策传导问题又可能被模糊。因此,现在有必要从理论上对这一问题作些分析,以推进相关制度的改革。

一、当前国民经济活力不足

当前,我国经济出现的问题,主要是需求不足,表现为增长速度相对下降,价格总水平出现负值。但最令人担心的是,国民经济的活力不足。活力最大来源在经济基础,在企业,在各类金融组织,在人民群众之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人民群众推动、创造和发展的经济。政府引导作用是重要的,但没有生动活泼、创新开拓的民间基础,国民经济就会活力不足。国民经济增长潜力和实绩,固然是引人注目的,但国民经济是否充满活力,才是更重要的。经济增长不论高一点还是慢一点,通货不论是膨胀一点还是紧缩一点,都不能证明这个经济系统是否有活力。经济大起大落,既可能在无活力的国民经济系统中发生,也可能在有活力的经济系统中发生。经济有活力,增长快慢均正常;经济没活力,增长快慢都不容乐观。

在国民经济大系统中,金融活动有些象是这个有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支持着国民经济大系统的正常运行。前几年,金融机构和金融组织比较乱,需要整顿。整顿使相当多的金融组织关闭或重组,这是完全必要的。但这个过程,对货币政策传导也产生着影响。可以说,国民经济多年来一放就乱、一抓就死的问题程度上虽有减轻,但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企业和基础金融组织的活力不足,以至国民经济活力不足,是当前一个突出的问题。清理整顿与制度创新,堵与疏,外部约束与内部约束,激励与约束等多种关系,都有待进一步理顺。

现在国民经济活力不足的问题,就其与金融活动的关系来看,主要不是货币数量多少的问题,不是货币政策紧松的问题。就近三年情况看,货币与金融运行中,中央银行的各项措施是及时的,货币政策是正确的,只是货币政策执行效果不很理想。其中原因,是货币流动渠道不畅,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存在体制性的梗阻。货币政策推动了经济目标的实现,但传导机制不灵减弱了货币政策效果。近两三年,货币传导机制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比货币供给量影响更大。通俗地讲,我国当前问题,不是没“水“,而是水渠不畅。不是水少造成旱情,是有“水”但渠道不畅造成了旱情。需要讨论的重点不是放不放水,而是如何修整好水渠。换言之,货币传导机制的问题比货币供应量多少更重要。

货币传导机制是以金融体系为依托的,没有健全的金融体系,就没有良性的传导机制;反之,没有好的货币传导机构,就没有可能发展和巩固好的金融体系。货币政策传导过程,既是货币供应量渗入国民经济方方面面的过程,又是货币存量与收入流量转化的过程。通过货币政策传导,货币供给量发生增减,对各种产品的价格和产量发生影响。价格和产量变化,又反过来影响货币供给量。渗透在国民经济中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与国民经济活力相互影响,共同作用。实体经济上出现的结构不合理和供求失衡的问题,既与金融活动存在的问题相关,也是金融活动产生问题的基础条件。货币传导机构出现的问题,究其原因,是货币传导机制的诸多要素缺乏活力,是金融体制性萎缩带来的结果。

二、对当前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要素的分析

通常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分析,把重点放在研究货币政策工具、操作目标和中介目标以及最终目标上。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确定,是近些年金融体制改革中的一大进步。但是,在我国现行体制下,不能过分高估中介目标的合理性。没有利率市场化,就没有能判断货币供给合理与否的真正尺度。这里我不讨论货币政策目标问题,想重点分析一下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那些承担传导任务的机构和经济变量所出现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我认为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有六方面的问题:

1、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机构存在活力不足的问题。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大银行病”,是“动脉硬化”。90%以上的存款在向大银行集中,投资环境不好,贷款风险大资金很难贷出。因此,一度时间,大银行不用央行的再贷款反而还再贷款;大量购买国债不愿卖给央行,胀肚子,消化不良。基础货币投放萎缩,集中反映为大银行上不能吐,下不能泻。结汇渠道和贷款渠道两条大动脉出现体制性萎缩,货币供应自然就下降了。这种情况导致的效应,与美国30年代因银行倒闭而出现货币供应收缩是一个道理。总之,这是货币流动主渠道有了病。从国民经济角度看,就是储蓄持续增长,而投资持续不振,形成了资金的负缺口。二是“小机构病”。基层金融机构困难重重,活力不足,可称之“毛细血管大片溃烂导致失过量失血”。这里既有大商业银行将省市分支机构贷款权力回收,信贷活动越在基层越显单薄。更有一大批城乡金融机构,如城市银行、农村信用社、各种基金会,正在整顿,问题不少。确实是“毛细血管失血”,使县及县以下的经济活动缺乏活力,忙于“救火”,金融支持和服务很难真正有效地开展。

2、传导机制的客体即企业存在活力不足的问题。由于整体经济尚没走出供大于求的困境,因此,相当多的企业缺乏生机,甚至不少奄奄待毙,需要重组或者关闭、破产。作为货币政策的微观基础,货币供给的主要接受者,这样一种状况,大大降低了对货币需求能力,大大降低了银行贷款的信心。现在金融界有一种普遍的说法,认为国有企业信用等级呈走低趋势,贷款存在“资金陷阱”问题。客观上讲,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在转轨中面临的种种困难,并不完全是自已的过失,但并不能因此而不付出改革的成本。为支持国有企业发展,国家要求国有专业银行对国有企业给予贷款支持。虽然《商业银行法》的出台和金融风险加大,迫使行政性干预有较大收剑,但以各种名义下来的政策性倾斜贷款,仍然不可能根本上杜绝。而且,越是大型企业,越是贷款大户,行政性干预就越难拒绝。其中,相当部分的企业用贷款去维持和解决生存问题,比如发工资,或者还欠款。这种情况使金融机构行为变异,也使货币政策效果很少达到预期目标。

3、货币政策传导的路径过窄。这里有三条路径可以考虑。一是基础货币投放路径。这是央行与国有大银行关系为主线的,也是与结汇和贷款情况相关的。去年以来,在再贷款上有所作为,使这个路径上基础货币投放有所扩大。面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贷款增量占基础货币比重上升的态势,进一步设计央行的相关举措,进一步引导好大银行的认同,是很重要的。二是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这也是货币政策传导的重要渠道。发达国家经验证明,金融市场是否发达,对货币政策传导很有影响。但现在我国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上,反映出来的不是对货币政策的正向响应,而是没有反应,或不正常反应。这与我国金融市场现状有关。比如,前两年,银行同业折借市场有行无市,自然缺乏应对货币政策的传导的相应行动。在证券市场上,也多次出现对货币政策比如调利率的无反应,或逆向反应。其中问题还是出在体制上。又如,保险市场银行利率下调后保险公司上存商业银行的保费收入因受到利息降低影响本应减少存款,但实际上不降反升。这些情况,反映了进一步完善贷币和资本市场的必要性。三是财政渠道。当基础货币投放通过金融渠道确实困难时,可以考虑动用财政渠道。财政通过特种融资形式,代替了央行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直接将货币供应到社会上。(注:请参考我去年在《财贸经济》第8期《通货紧缩、需求不足与政策思路》一文)当然,相对于货币传导其他路径,这是辅助性的路径。同时,这只是货币传导路径,而不是货币政策的传导路径。

4、货币政策传导速度下降。如果继续用血液循环系统的比喻,那么,在这里出现的是“血粘稠”问题了。反映在货币流通速度,就是相对的下降。我们常用GDP与M2的比例(GDP/M2)作为判断货币流动性的一个指标,这个指标从1996年以来一直在下降,1999年上半年,这个指标为1991年以来最低点。人们持币倾向提高,往来减少,资金沉淀,资金的流动性严重不足,使货币供给量大大下降。这方面,已有若干文章专门进行过论证,这里就不再重复。

5、货币政策传导的动力和信号有失真问题。执行积极的货币政策,除了直接调控时的手段外,间接调控手段往往存在着利益引导机制。当货币政策传导的动力不足或信号失真,由此会引起“血压偏低”现象。以利率为例,现在利率没在完全市场化,重要金融产品流通没有价差或价差过小,就形成不成有力的流通,也就表现为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不力。这两年这个问题有所缓解,1998年央行扩大了商业银行对小企业贷款利率的浮动幅度。1999年将县以下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上浮幅度由20%扩大到30%,不久前央行又批准中国银行调高外币存贷款利率等,但利率市场化远没完成,最重要的金融产品如存贷利率,也必须市场形成,才能真正形成货币政策的良好反应机制。其次,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信号,起着调节供求的作用。在调节资金供求过程中,就会出现无效调节、逆向调节或过度调节的问题。从这一角度看,可以说在货币传导机制中,还存在“神经系统紊乱”的问题。

6、货币政策传导的环境不容乐观。首先是经济形势的大环境,这是最关键的。相对而言,当经济活动旺盛时,货币政策传导速度也大大加快;当经济偏冷时,比如出现市场疲软时,货币政策传导速度也大大下降了。这就好比,天热了,人的血液循环加快了,反之,就会慢一些。究其原因,经济大环境对经济主体的决策和投资选择影响很大,进而会影响到各类经济主体对货币流的态度,影响到货币政策传导的速度。比如,1999年大环境比较偏冷,既使有货币,但贷出并不流畅。而今年经济形势有恢复迹象,在向回暖的方向前进,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似乎就通畅一些。其次,是正确处理金融监管与金融服务的关系。这也是大环境中的周边环境建设问题,是金融系统运行中最关键的问题。如果协调得不好,不论是那方面位置畸重畸轻,都影响货币政策传导。忽视金融服务,货币政策就传导不下去;忽视金融监管,货币政策传导中就会出现过度反应,出现过热。就当前存在的倾向看,现在似乎这样讲比较有针对性:没有贷款的增长,不良资产化解难以收效;只有在经济发展中,金融风险才有可能化解。

最后,还有一个货币传导的规模问题需要讨论一下。对货币数量规模判断人们多用M1或M2,并把它们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这个问题讨论很长时间了。我这里只是想指出一个问题,即在发达国家信用工具极为发达和方便下的标志,短期和定期存款,可以视同货币供给。正如西方人身上携带的各种存款信用卡,就可以直接当货币使用。而在我国,信用卡并不流行、普及,使用起来也没有那么方便,因此,存款额在很大程度上不能表现为可以随时使用的货币。简言之,存款增长就是存款增长,很难直接成为货币供应量的标识。正因为如此,虽然经常我们借用M0、M1和M2比较好的增长,说明货币供给量合理时,却往往会发现,与社会对货币的需求反应经常不一致。过去两年情况就说明,真正使人们发现货币供给不足的,还是基础货币这一指标。当然,货币传导规模还有一个放大机制问题,即货币乘数问题,指金融机构通过派生存款机制放大倍数地向社会供给现金和存款货币。这里也不展开讨论了。

三、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与实体经济体制的不健全的相互影响

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没有货币政策,只有信贷政策。资源配置是计划机制。“钱随物走”,“物”由行政确定的,资金供应自然也是由行政或说计划确定。传统体制下体现的是供给管理下的资金需求,与市场经济下的需求管理及其伴生物货币政策不是一回事。这一时期,货币政策传导也因体制特点而很少存在阻滞。货币供给完全服从于国家的物质资源配置,是由经济运动决定,因此货币是内生的。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和不断深入,中央银行调整货币的手段发生了变化,金融宏观调控由直接调控逐步转向间接调控。货币供应总量由完全通过指令性计划控制的变量,变为间接调控下内生性和外生性并存的变量。中国的货币供给机制也初具市场经济的框架,初步形成了“中央银行──金融机构──企业”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但是,在转轨时期,完备的金融制度和环境还没建立起来,在以直接调控为主向间接调控为主的转变过程中,货币政策发挥作用受到一定限制。由此也决定我国的货币仍具有很强的内生性。

在实体经济体制不健全的情况下,这种内生性常表现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并与实体经济体制的不健全之间形成一种相互牵制、相互影响的关系。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往往造成实体经济缺血或贫血,国民经济活力不足,无疑会影响到实体经济的健全发展;而实体经济体制不健全,国民经济缺乏活力,势必造成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受阻滞,资金在中央银行和金融机构间空转,储蓄难以转化为投资。

(一)从“中央银行—金融机构”这一环节来看,由于金融化程度低、银行体系不完善等原因,中国的货币政策在操作上是不尽成熟的,这无疑会影响到货币政策的效果,从而制约了实体经济的健全发展。

1、1998年中国人民银行取消对国有商业银行贷款限额的控制,并对存款准备金制度实行改革。这两项改革将使中国的货币政策开始具有市场经济的含义,并成为金融深化改革开始的标志。但是,央行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还需要一个培育过程,限制了央行由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的转变。存款准备金方面,目前的主要问题是商业银行备付率相对偏高,资金使用不充分,开拓市场、开发客户的内在激励和动力不足。再贴现方面,受经济转轨时期商业票据市场尚未建立、商业信用度很低的影响,商业票据尚不能成为有效的信用工具,中央银行再贴现操作实际上一直处于萎缩状态。公开市场业务方面,一方面由于中央银行缺乏国债存量,公开市场规模一直难以扩大;另一方面由于转轨时期商业银行体系庞大,资金管理粗放,再加上资金较为宽松,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收回资金容易,投放资金则较为困难。

2、商业银行对央行货币政策操作反应不敏感、不充分。作为货币政策传递的主要媒介,国有独资银行的商业化程度逐渐提高,风险约束机制虽已初步建立,但利益刺激机制却不完善,责任和激励的不对称造成在现行条件下放贷者的过于谨慎行为,商业银行更关心的是贷款的风险,而不是贷款的盈利。商业银行对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调整就不再步步紧跟,在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与商业银行利益相违背时,货币政策的传导不可避免地会遇到阻滞。信贷政策的窗口指导作用,难以真正落实。

3、中小金融机构游离于货币政策传导之外,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变化中遇到的新问题。近两年来,信贷重新向国家银行集中,与此联系,中央银行窗口指导主要面对国家银行,影响了货币政策的全面传导。另一方面,存款向大银行集中,中小金融机构存款增长缓慢,为防范流动性风险保持了较高的备付率,金融体系的货币派生能力受到抑制。

4、在转轨过程中,计划手段和市场工具共同作用,增多了传导环节,加大了磨擦系数,增强了货币政策作用的时滞性。货币政策通常存在6—9个月的时滞,但1998年的货币政策运行1年多后,其作用仍未完全达到预期效果,这救险是货币政策的效应时滞已延长。

5、分业管理使货币政策成为央行的独角戏,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上的资金调控与货币政策缺乏有机联系。金融市场发育不成熟,直接融资不畅和货币市场发育不正常,使货币政策失去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传导媒体,货币政策的导向作用不能有效发挥。

(二)资金需求结构与资金供给结构严重不对称,直接紧缩了以中小企业为主的非国有经济的信贷来源,导致货币政策在“金融机构→企业”环节上传导的不充分。这是金融体制性萎缩所带来的结果。

1981到1996年,非国有经济投资平均年增长率为29.9%,高于同期国有经济的年均20%的增长率。而非国有企业在97、98年投资增长率低于同期国有经济投资增长率0.4和11.6%,仅为8.6%和8%。其中短期原因在预期,中长期原因在体制,在于资金需求结构与资金供给结构存在着严重的二元结构问题。国有经济对GDP的贡献只有30%,但能在体制内得到70%的信贷资金的支持,降息并不能满足其“投资饥渴症”,国有企业仍然存在大量的亏损,盈亏状况没有根本改变;非国有经济对GDP的贡献达70%,却只能主要在体制外得到尚未合法的资金,降息并不能提供它们急需的资金,这种经济结构和金融结构的不对称,使得货币政策难以发挥预期的作用。

(三)在“金融机构—企业或居民”的环节上,资金成为一种商品,受有效需求制约,央行想增加货币供应量受市场的限制,储蓄难以转化为投资,实体经济对信贷的关系由主动的吸纳型变成被动的央行驱动型。

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的市场供求关系发生了较大变化,市场需求成为经济增长的制约因素,也是企业发展和经济效益提高的关键因素。由于对经济悲观的预期心理,居民和企业对货币政策所发出的信号缺乏敏感度:(1)大量的普遍的下岗和失业,使公众对支出的预期(包括购买住房、社会保险支出、教育支出等)增加和收入的预期下降,强化了对经济形势发展的悲观看法,增加了货币储存行为,减少了投资和消费,使投资和消费需求均不足,也使货币流通速度下降,进一步加强了价格的下降。这也是一种体制性的原因。(2)企业经营困难,对经济前景缺乏信心,因此其对货币政策的变化表现为不反映,或不正常反映。随着央行连续7次下调利率,企业投资的直接成本的确明显降低,负担大为减轻,但由于产品销售不畅,企业价格竞争激烈,多数企业生产经营的利润十分微薄,加上企业各种负担仍然沉重,造成社会平均利润率持续下降,投资收益明显减少。在企业对未来投资收益信心不足的情况下,即便利率进一步下调,银行愿意贷款,也未必能刺激企业的投资意愿。因此,在目前产业结构不合理,生产能力过剩,新的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尚未形成,投资找不到好项目和投资热点的情况下,各经济主体对信贷的关系由主动的吸纳型变成了被动的中央银行驱动型,这种“被动性”,无疑会给货币政策的传导带来一定的阻滞。

另外,微观运行机制未有改善,企业负债率过高,“三角债”又长期困扰,社会信用环境恶化,使银行信贷投入风险增长,阻碍信贷资金增量的投入。银企之间、企业之间过度的债权债务不能到期清偿,形成货币减慢的乘数效应,使货币流通速度大大下降,这是一种体制性的流通速度下降。

四、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运行效率的建议

笔者认为,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运行效率,可在以下方面做工作:

处理好防范金融风险和扩大银行信贷的关系。改革中政策安排要有辩证法。什么事情都要从两方面考虑,如只强调一方面,就会出现新的问题。比如,防范金融风险,完全正确,但只考虑这一条,就把金融机构管理死了,约束与激励需要对称。其实,金融风险直接源于不良资产比例过高,但更重要原因是贷款的效益太差。化解银行的不良资产,停止贷款是消极对策,还是需要从提高贷款效益角度,在金融资产动态运动中来进行。金融机构整顿,完全正确,但关后门、歪门同时,还要开正门,否则,经济发展会受影响。

扩大基础货币投放,探索央行投放基础货币新渠道。利用好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和再贷款,合理调控货币供应量。现外汇占款减少,政策性银行贷款减少,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贷款增量占基础货币持续上升,此时,央行应增加对中小银行的再贷款额度,在保证本息归还前提下,简化手续,提高效率,拉动非国有企业的投资。扩大公开市场操作,开发新的交易工具,允许承兑贴现票据、CD、大型企业债券进入市场吞吐。为缩短货币政策传导的时间,人总行可否授权省会中支在一定金融机构和期限的范围内对辖内金融机构进行再贷款融资?发展商业票据再贴现,促使商业信用在一定程度上替换银行信用,减轻货币不足时对货币政策的压力。

扩大商业银行对贷款利率的浮动幅度,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按央行的设想,先放开货币市场利率,再放开贷款利率,最后放开存款利率,取消对利率变动的行政性限制。逐步建立以中央银行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存贷款利率水平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形成机制。

改进窗口指导的方法,加大商业银行对有效益有市场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央行分支行不仅需要搞好金融监管,也有责任为促进和提高金融服务水平作贡献。就央行的支分行看,现在一种倾向,即只考虑金融监管,而忽略了金融服务问题。现在需要进一步从法规上明确分行和省会中支行在执行货币政策中的地位和作用,范围和权责。

加快进行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投资融资体制;自主决策、行为规范、责权利统一的多元投资主体体系;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相结合、市场有效约束的融资体系;自主经营、自律性强的投融资中介服务体系;以间接方式为主、覆盖全社会投资融资活动的宏观调控体系。改革的突破口将是政企关系,应将政府管理社会投融资的职能与政府直接投资职能分开,强化企业、个人和社会团体的投资主体地位,从根本上解决国家投资无人负责的问题。

创造条件,把国有独资商业银行逐步改造为国家控股的股份制银行。1994年是国家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化的第一年,当时我提出转化过程两个阶段的看法,一是国家专业银行走向国有独资银行,第二步将是走向国家控股的股份制银行。(1994年第7期《金融研究》)第一阶段经过了7-8年,下一步就应在完善国有商业银行法人治理结构的同时,考虑其如何走向股份制银行。

改变央行在实施货币政策时充当独角戏的局面。分业管理,使货币政策的影响力受到局限。为此,人民银行、证监会和保监会三大金融监管机构应加强协调,提高整体监管水平。一是建立定期磋商制度,及时界定交叉业务的监管责任,解决分业监管中的政策协调问题,二是建立监管信息共享制度;三是要联合组成专门小组研究重大专题问题,及早提出对策。(戴相龙)

进一步开拓农村金融市场,完善金融组织体系。在经济发达地区,可考虑建立农村商业银行。同时,继续发展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建立非国有金融机构。

进一步改革货币市场体系,建立统一灵活高效的货币市场。发展货币市场,首先是发展同业拆借市场。金融机构在同业拆借市场上的融资,也是吞吐基础货币,比如,买卖商业银行的短期国债等有价证券。而货币市场上的头寸调剂与票据清算结合,有助于调控货币传导和资金供给。我国货币市场工具还显单调,今后可逐步扩展,使央行的融资债券、国际短期借贷进入货币市场。拥有股票的居民,其金融资产价值会因价格总水平上升而下降,也会因价格总水平下降而上升。这种行为方式和刺激机制,就把货币政策与资本市场联系起来了。如果做得好,就可以使资本市场对货币政策传导形成一定的缓冲,一定的运作空间。如果从国民经济角度看,资本市场是储蓄到投资转化的重要渠道。

当然,国民经济活力是多方面原因才能促成的。比如,就当前情况看,正如有的专家指出的,政府要成为真正的国民政府,不仅是国有经济政府,才能保证这个经济整体上正常运转。这就要求政府职能的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赵海宽:《经济转轨时期的宏观调控与货币政策》,中国金融出版社,1996年版,第86-114页。

赵英军候绍泽:《货币政策:通过股票市场的传导》,《金融研究》1999年第12期,第37-29页

陈长安贾健:《从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看人行管理体制改革》,《金融参考》1999年第8期第9-12页。

李茂坤:《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改进方向》,《金融参考》1999年第8期第13-15页。

谢平:《关于反通货紧缩的货币政策》,《金融研究》1999年第10期第1―7页。

国民经济范文篇4

[关键词]外资引进国民经济安全影响

我国政府当局重视经济安全问题,探索新的经济发展模式,确保国家经济安全。所谓国家经济安全,是指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条件下,国家的经济发展能够保持长期、稳定和健康发展态势。外资危及一个国家的经济安全,主要源于国家经济过度依赖外资,或受到外资的控制。具体表现在5个方面:(1)外资总体规模安全;(2)敏感部门安全;(3)产业安全;(4)技术安全;(5)金融安全。

一、外资的引进对我国产业安全的影响

产业安全是指一国拥有的对于涉及国家安全的产业和战略性产业的控制力,以及这些产业在国际比较意义下的发展力。随着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社会经济中的重要性日益加强,特别是近几年来“独资化”趋势的出现,对我国产业安全的影响日益突出。我国引进外商投资的方式有6种: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商独资企业、外商投资股份制企业、合作开发和其他方式。自1997年起,外商独资企业数量超越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成为我国最主要的外资利用方式。单北京引进外资注册的企业中,外商独资企业的比例已超过一半,当中还不包括外商通过增资扩股的方式组成的外方控股型企业。而这些企业在技术、规模等方面都是我国民族企业无法与其比拟的。因此外资凭借其自身的优势挤占中国市场,影响我国的经济安全。

从产业层面来看,外资对我国经济安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行业的控制和支配上。按三资企业工业总产值占该行业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看,排在前十位的行业分别为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73.36%)、仪器仪表文化办公用机械业(61.84%)、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59.08%)、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53.23%)、家具制造业(47.33%)、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45.34%)、塑料制品业(41.90%)、食品制造业(39.57%)、橡胶制品业(36.58%)和金属制品业(35.87%)。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和食品制造业属于国家重点行业。根据以上现象2003年的时候,商务部和其他几部委制定了明确的外资并购管理办法,所以对于并购,政府是严格控制的,一发现苗头比如说重大装备上,国务院马上出台相关管理规定,使得他在这个行业上的并购难以实现。

二、FDI与国有资产流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些理论和实践工作者曾提出“以市场换技术”的引资策略,期望以让出市场份额为代价,换取外国的先进技术。由于合资企业可以享受优惠政策待遇,一些陷入困境的企业希望通过合资,享受到优惠政策,以摆脱困境;一些发展前景好的企业也希望通过合资,壮大自己的力量,享受到优惠政策,获得“体制外”的许多好处。结果,必然形成外资与内资在合资选择中的不对等地位,大批等待合资的内资企业在相对较少的外商投资者的选择面前处于被动地位,于是,纷纷降低合资条件,压低资产评估数额,给予外商种种便利和便宜,吸引外商与自己合资。外商在合资谈判时,往往在转让技术、商标和设备上漫天要价,赚取高额利润,致使内资企业在吸引外商投资的过程中,国有资产大量流失。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在独资或控股的情况下,其公司内部交易占了公司交易总额的相当大一部分。跨国公司往往采用高进低出的方法转移价格,从其母公司高价进口原料和设备,而对在华子公司的产品实行低价收购,从而将利润转移到其母公司或其他国家子公司,以至出现有的跨国公司在华子公司账上亏损、实际盈利,账上利润少、实际利润多的情况,给我国的财政税收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三、FDI与敏感行业安全

所谓关键部门是指国内一些敏感行业,如军事、文化等。实际上,在敏感部门,外资不会对一个国家产生威胁。因为,几乎所有国家,在关键部门都禁止外资进入。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允许外资进入所有行业,在国际投资协定和各国产业投资指导目录中,每个国家都对外资的行业准入有明确规定。

我国在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列举了禁止外资企业进入的名单,因此,外资对我国关键部门的安全威胁是不存在的。

四、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可以认为,目前,外资对我国的经济安全是有所影响但并未构成威胁。虽然,外资存在一定的负面效应,例如转移价格、技术控制、滥用市场垄断力量、降低环境保护标准等,虽然存在这些弊端,但这些问题与国家经济安全本质不同,不能以国家经济安全为理由,改变我国长期以来的外资政策和树立起来的开放形象。因此,中长期内,积极扩大利用外资规模,提高外资质量,仍应将作为我国外资政策的主要目标。

因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逐步取消对外资的种种优惠政策,对其实行国民待遇。

2.加强法制建设和政府监管。《反垄断法》的出台使得法律规范越来越完整,如何切实地落实下去,以法律手段规范外资对国内企业的并购行为,防止出现外资的市场垄断;另一方面,完善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加强对外资并购中的国有资产评估与外资企业内部转移价格制定的监督和管理。

3.加大外资的的引进的力度。一家外资企业控制了某一市场,那是垄断,而众多的大跨国公司进入同一行业,就形成了竞争。只有吸引更多的外资进入这一市场,在各个大跨国公司之间造成激烈的竞争,那么,最终受益的,就将是中国政府和中国消费者。

参考文献:

[1]葛顺奇:外资与我国经济安全问题探析[J].《国际贸易》2004年第9期

国民经济范文篇5

[关键词]房地产经济;国民经济;社会消费水平

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使各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在此期间,房地产经济的增长速度最快,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通过研究房地产经济对中国国民经济增长的作用,对全面提高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有着积极的意义。

1房地产经济与国民经济之间的关系

房地产经济是围绕房地产生产、分配、消费开展的各类经济活动总称。[1]房地产经济是市场经济的阶段性产物,房地产经济的增长速度取决于社会经济发展情况。与此同时,房地产经济对国民经济增长有正向刺激作用。原因在于房地产涉及的业务种类较多,包括房地产投资、房地产建设、房地产销售、房地产物业管理等。并且此类业务需要多个行业相互协调才能完成,如房地产建设业务需要建材生产、物流运输、劳动力服务等行业共同辅助业务完成,在业务推行期间,带动了较多行业经济增加,进而加快了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另外,房地产经济能够侧面反映国民经济活力。房地产经济属于市场经济的产物,市场经济受到供求关系影响会出现不同范围的经济波动,若房地产经济增长缓慢,那么表明该阶段国民经济活力较低,市场需求量较低;若房地产经济增长迅速,那么表明市场供求关系波动较大,国民经济活力较高。综上所述,房地产经济与国民经济的关系十分密切。良好的房地产经济能够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并且对基础产业经济增长有明显的带动作用。如果房地产经济持续低迷,那么将制约基础产业经济发展速度,进而影响国民经济增长速度。

2房地产经济对中国国民经济增长的作用

2.1投资作用。投资是投资人将现有资本融入项目建设,希望可以从项目中获取更多经济利益的行为。[2]房地产建设项目涉及内容较多,有时需要融合多个投资人资本进行建设。就房地产投资而言,投资行为可以分为开发投资和置业投资。开发投资是指在房地产起始阶段,采用科学算法对项目预估经济收益进行计算,将投资与收益情况进行比对,根据比对结果进行投资的行为。房地产经济利润空间较大,很多投资人会选择开发投资,借此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置业投资是进行房产交易、租赁、交换等活动的投资行为。相较于开发投资,置业投资可以获得的经济利润有限,是资本较少人群使用的投资方式。两种投资方式都可以激发国民经济的活力,使国民经济能够稳定增长。根据最新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房地产投资金额仍处于持续增长的状态,表明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国民经济仍会保持较高的活力继续增长。2.2生产作用。房地产行业涉及的领域较多,每个领域部门都具有独特的经济特点,代表着各领域目前的发展情况。[3]房地产经济的增长能够带动涉及领域经济增长,进而实现国民经济水平的快速提高。例如,某房地产项目在建设阶段,需要建材生产行业和物流运输行业的积极配合。建材生产需要大量生产原料,物流运输需要配备专业的驾驶人员,同时建筑施工需要大量劳动力,使整个区域的经济处于高度活跃状态。并且建设项目工期一般维持时间较长,在项目完全竣工前,需要多个部门的积极配合,能够使区域经济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充足的活力,进而促进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另外,房地产项目在竣工后的销售、物业管理阶段也需要大量人力进行配合,同时用户在购买住房后,在对房屋进行改装、添置新家具时,会带动房地产附属行业的经济发展,使国民经济增长进入良性循环。2.3消费作用。房地产经济的增长来源是国民经济消费,开发商通过营造舒适的小区环境、设置合理的销售价格、制定优惠购房政策等途径,促使人们进行购房消费。人们在完成购房后,为了提升住房居住的舒适度,会根据自身需要对房屋进行装修。装修需要涉及各种原材料采购,会刺激建材行业的经济增长,对于地区位置相对偏僻的住房小区,所有采购原材料需要委派物流公司进行运送,又会刺激物流行业的经济增长。同时,住户为了进一步提升居住环境的舒适度,会消费购买心仪的家具,带动家具行业经济发展。即使在日常生活中,住户正常的水电使用、消耗品采购也会产生相应费用,这些都是刺激人们消费的重要手段。房地产项目在建成后,会形成完整的消费链,人们通过消费满足自己生活品质、精神审美的需求,会对涉及的消费行业经济增长起到促进作用,进而推动整体国民经济增长。2.4就业作用。房地产项目可以分为设计、施工、销售、物业管理几个阶段。设计阶段是对项目可行性进行科学评估,项目设计需要委派专业机构进行审查,如果项目规模较大,需要投入较多人力进行审核,确保项目实施的可行性。项目施工阶段是劳动力投入最多的阶段,包括普通施工人员、技术施工人员、现场管理人员、现场监管人员等,不同类别的劳动力对应不同的上岗要求。尤其是基础施工人员需求量众多,为较多的人群提供了就业机会。在房地产竣工后,房地产进入销售阶段,在住房完全销售完之前,都需要配备相应的工作人员进行楼盘销售,为部分人群提供了就业机会。在小区建成后,开发商需要配备相应数量的物业管理人员,负责日常小区设施维护、住户问题解决等。房地产项目从设计到投入使用,在此过程中,需要大量劳动力参与,并且项目生命周期(从项目开始到投入使用称为一个生命周期)较长,能够为较多人群提供就业机会,在稳定社会就业结构的同时,能够带动区域经济的稳定发展。2.5促进相关产业发展。房地产项目不是单一部门就可以完成的工程,从项目开始到投入使用,需要多个行业领域参与,有效促进了相关产业的经济发展。在实际操作中,利用大量的投资和资金规划,为商业和相关金融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在房屋建设过程中,可以有效推动建筑设计和建筑施工部门经济水平的快速增长。并且在建设过程中,所有原材料、生产设备都需要从外采购,原材料中钢筋、砂石、水泥的采购可以有效带动钢铁行业、砂石加工行业与水泥行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用户装修阶段,装修材料和家具的购买能够有效推动室内装修行业、建材行业、家具生产行业的发展。综上所述,房地产经济的提高能够促进其他行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提升我国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有着重要的意义。2.6提高社会消费水平。房地产行业不仅可以为人们提供舒适的居住空间,而且作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能够有效推动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房地产正式施工前,相关部门需要对建设区域内涉及的人群制定补偿政策,对居民进行拆迁费用的补偿。人们经济能力的提高,也会改变人们的物质追求,相关产业和城市资金的流动性也会提高,加快了城市经济结构的完善速度,进一步提升相关部门的经济收入。另外,在用户购房时所缴纳的税收也是我国财政收入的重要内容,能够刺激多个领域的消费,使社会消费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3结论

综上所述,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使我国房地产行业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同时该增长趋势也为城市现代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通过推动房地产经济发展,一方面,能够刺激国民消费,提升社会经济消费水平;另一方面,可以完善社会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增长。

参考文献:

[1]于佰民.房地产经济对中国国民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9(2):39.

[2]郝洁,乌兰格日勒,王霞.房地产经济对中国国民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J].居业,2019(1):80.

国民经济范文篇6

国民经济统计主要包括应用行之有效的统计学方法、制定和实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以及统计结果的反馈和应用三个方面。其中应用行之有效的统计学方法是国民经济统计的重要基石。统计学方法简而言之就是通过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经济数据,全面、客观地反应国民经济运行的整体情况。国民经济统计在研究国民经济时,可以运用多种统计方法,如相关分析法、抽样分析法、国民经济平衡表法、经济数学模型法等等,而从诸多方法中选择适合的统计方法是进行国民经济统计的重要前提。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又被称为“宏观经济核算体系”,它以一定的经济理论为基础,借助数学、会计学、统计学等方法对理论和实际进行综合分析,以系统而全面地反应出国民经济循环各个环节的内在联系,并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调节提供相应支撑。国民经济统计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是统计结果的应用和反馈,但它并非是这项工作的最终目标。通过对统计结果的分析和研究,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和发力点,以更好地把握国民经济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时,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还能发现经济核算体系中的潜在问题,从而为进一步改善该体系提供重要依据。

2.开展国民经济统计工作的要求

开展国民经济统计工作通常需要满足以下三个要求。首先是整体性要求,整体性是指国民经济统计需要覆盖到整个国家的经济情况,从整体角度出发,全面统计各项经济指标和数据,以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经济核算体系;其次是关联性要求,由于国民经济是由多种要素组合而成的,因此它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关联性,在国民经济统计过程中,我们需要找到各经济部门、各方面、各环节的共同关联要素,以辅助后续的分析工作;最后是层次性要求,众所周知,国民经济是一个涉及多环节、多层次、多部门的复杂整体,因此,在进行国民经济的统计和核算时,我们必须对其进行分类研究,以适应不同层次、不同部门经济发展的需要。

3.国民经济统计工作对国民经济运行的影响

3.1反应国民经济发展情况和发展趋势

多角度、多层次的国民经济统计,可以直接反应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在实际的统计工作中,我们最常用到的宏观经济指标包括: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通货膨胀与紧缩、就业人口结构与数量、投资指标、国际收支平衡、消费、金融、财政指标等,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统计、追踪和分析,我们可以很直观地了解到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状况、发展趋势,同时也为我国的经济调控提供了数据支持,并为未来的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2020年对于全世界来说都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对于新中国来说更是如此。面对日益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充满挑战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尤其是新冠疫情的不断反扑,我国仍然在经济层面取得了极不平凡的成就。根据《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0年我国的GDP首次迈上了百万亿元的新台阶,达到了1015986亿元,较2019年增长了2.3%,这意味着不管是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还是综合国力都达到了一个全新的水平。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历史数据显示,2000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万亿元,2012年这个数据增加了5倍,达到了50万亿元,而在2020年我国又迈上了100万亿元的大台阶。这意味着,在20年内,我国的宏观经济总量规模扩大了10倍,成绩斐然,同时它也极大地提高了国民自信心与民族自豪感,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有利于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从结构上来看,2020年我国第一产业的国内生产总值为77754亿元,同比增长3.0%,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7%,第二产业的国内生产总值为384255亿元,同比增长2.6%,占比37.8%,第三产业的国内生产总值为553977亿元,同比增长2.1%,占比54.5%,结合近5年来三大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拉动数据(如下表),我们可以得出,受疫情影响,2020年我国的第三产业遭受明显冲击,增速放缓,但是尽管如此,第三产业比重还是比第二产业高出约17个百分点,这标志着我国的经济已经正式迈入了“服务化”时代,第三产业将会成为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3.2发现经济问题并为解决经济问题提供数据支撑

国民经济统计除了能直接反应宏观经济的运行情况,还能反应具体部门、具体行业、具体地区等所存在的发展问题,并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相应的数据支撑。基尼系数是国际上通用的、用于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间收入差距的综合性指标,它是一个比例数值,介于0和1之间,数值越大,说明贫富差距越悬殊。从我国2003年~2019年基尼系数变化趋势(如下图)上来看,基尼系数的变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其中2003年~2008年为第一阶段,在此期间,基尼系数由0.479逐年上升,并在2008年达到0.491的最高峰;第二阶段是2008年~2015年,此时,基尼系数从顶峰一路下降,直到2015年达到0.462的最低值;第三阶段是2015年~2019年,在这5年当中,基尼系数虽然略有起伏,但整体变化不大,基本稳定在0.46~0.47之间。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在2008年之前,我国的贫富差距不断扩大,情况日益严峻,但是随后,随着我国一系列助农政策、帮扶政策的出台,我国的低收入群体状况得到改善,收入分配差距也逐步缩小;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我国目前的基尼系数仍高于0.4的国际“警戒线”,因此,贫富差距问题虽然在近几年来有所缓和,但是现实状况仍旧不容乐观,如何缩小贫富差距仍然是各级政府面临的一大挑战。中国2003年~2019年基尼系数变化趋势图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3.3增强国家的国际经济竞争力,提升国际地位。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对外贸易统计在国民经济统计中的重要性日益提升。在过去的10年当中,我国一直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出口国和世界第二大进口国,虽然在过去的一年中,我国面临着极为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以及新冠疫情的严重冲击,但我国的进出口市场仍然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因此,有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希望与中国建立贸易伙伴关系,我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也日趋紧密,在此背景下,对外贸易统计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的进出口总值为32.16万亿元,同比增长1.9%,是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其中出口总值为17.93万亿元,同比增长4%,进口总值为14.23万亿元,同比下降0.7%。在2020年我国出口的所有产品中,机电产品的出口份额最高,占出口总值的近60%,达到了10.66万亿元,同比增长6%,其中医疗仪器及器械出口增长41.5%、家用电器增长24.2%、笔记本电脑增长20.4%;2020年我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总额为3.58万亿元,同比增长6.2%,其中仅纺织品(含口罩)一项的出口总额就达到了1.07万亿元,占比30%,同比增长更是达到了30%以上;由此可以看出,在这场百年难遇的疫情当中,我国尽己所能为国际社会提供援助,为全球的抗疫斗争做出了卓越贡献,这一方面展现了我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另一方面也助推我国的国际地位达到了历史新高!

4.国民经济统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国民经济统计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我们必须认真严谨地对待这项工作,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国民经济统计还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第一,缺乏独立性。我国目前实行的是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统计管理体制,即地方统计执行机构既接受中央统计执行机构的统一领导,同时又是地方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样的管理体制下,基层统计部门的工作必然会收到很多限制和干扰,最终造成录入数据不实、统计结果误判,使得政策制定者做出错误的决策,甚至影响整个国家经济的运行;第二,缺乏合理高效的监督机制。统计工作涉及面广、项目繁杂,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一些疏漏或者错误,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对数据质量进行评估和检测的部门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实际上,许多单位尤其是基层数据管理部门都缺乏这方面的意识,导致统计结果与实际出现偏差,最终影响到管理者决策。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第一,改革统计管理体制,实行“一边靠”政策。“一边靠”是指将地方统计执行机构从同级政府序列中剥离出来,地方统计局仅受国家统计局的垂直领导,这样就可以从制度上减少统计工作的人为影响,使得统计结果更加真实可信;第二,发挥统计监督职能作用,实现统计监督全面覆盖。统计监督全面覆盖主要包括监督主体全覆盖、监督对象全覆盖以及监督方式全覆盖三个方面,通过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监督,尽可能还原真实数据并对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及发展趋势进行定量检查和预警,以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5.总结:

国民经济范文篇7

关键词:房地产;国民经济;增长;作用;分析

一、导言

对于房地产经济而言,主要是根据房地产作为对象,并且也围绕着房地产生产以及分配、消费所出现的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经济关系。并且房地产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也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人们自身的生活水平在逐渐的提高,在对住房的要求方面也在不断提高,因此对于房地产经济引起重视对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具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我国也需要对其房地产经济做出适当的调控,保证房地产经济可以将自身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这样也可以促进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现如今我国房地产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

1.我国的房地产经济发展分析。在最近的几年来,我国的国民经济已经是进入到了快速发展阶段,在这之中,房地产行业所占据的比例是比较大的,并且我国房地产行业在发展的同时由于获得了国家以及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为房地产经济发展奠定出坚实的基础。在此之外政府部门为了能够帮助房地产行业快速的发展,从而大力实施宏观调控,并且也在不断的引导房地产经济快速发展,总而言之我国房地产经济长期以来都处于在不断上升阶段。2.房地产经济发展带动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对于房地产经济而言,主要是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要的内容,通过从房地产经济进行入手分析,可以有效的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快速的增长,此外我国的房地产经济自身在快速进行发展的过程中,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很多产业不断的发展。3.带动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针对于住房的问题而言,主要作为每个人都需要进行面对的问题,并且人们的生活也在一定程度上是不能够离开住房的,房地产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也存在着直接联系,在此之外也和人们的生活需求之间存在一定关系。对我国而言,长期以来都是在大力支持房地产经济发展,这样也使其房地产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人们自身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房地产经济要想满足人们自身实际需求,那么便需要为人们提供出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但是房价的问题则越来越突出,这样便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对房价做出相对来说比较科学合理的控制。4.因由于房地产经济发展中的体制不完善。对于我国的房地产经济而言,在发展的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定进步,但是依然存在着比较多的问题,比如在最近几年来房价比较高的情况,特别在一些一线城市中,购房便是成为最大的问题,人们在购房时候的负担也是不断加重。在此之外,多数房地产开发商为了能够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从而大量的进行房地产的开发建设,这样也让我国的房地产经济出现恶性循环的情况,也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我国房地产经济原有的一些问题,不仅直接阻碍房地产经济的良心发展,与此同时也是不利于发挥我国房地产经济在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作用。

三、房地产经济对于我国国民经济增长具有着的促进作用分析

1.投资的作用分析。对房地产的投资而言,主要是投资人员将其资本投入到房地产行业中,从而希望可以获得一定的收益,也是将其资金投入到房地产的开发经营之中的一种行为。具体一点而言,房地产的投资主要是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一是进行开发投资;二是进行置业投资。在房地产进行投资的时候,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是具有着直接的影响,在最近的几年来,我国的房地产投资数额依然处于在持续增长的状态中。2.关于生产的作用分析。对于房地产行业而言,所包括的内容是比较多的,并且每个部门都是具有着自身的特点,房地产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此之外一部分的产业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增长。比如:家电家具产业以及物流产业等,这些产业的发展对于我国的经济增长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3.消费的作用分析。在房地产经济进行发展的时候,其主要是来自于人们的消费,并且房地产经济的在发展的同时也是促进了一些相关产业的进步,比如水电以及物业等,在此之外随着人们自身的生活需求在逐渐的提高,并且我国也是一个人口大国,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是直接的促进了人们自身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我国经济水平的增长也具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4.促进就业的作用分析。针对于房地产经济而言,现如今主要是处于在不断发展的状态中,房地产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是带动了很多产业的进步,同时也是增加了一些列就业岗位的存在。因为我国的人口是比较多的,就业问题长期以来都是比较严峻的,然而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使其就业岗位不断的增加,同时也是改善了就业的情况。5.相关行业发展的作用分析。在房地产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不仅仅为居民提供出良好的居住条件,同时也是促进了相关产业快速的发展,通过大量的投资以及资金的规划也为商业以及金融行业的发展奠定出良好的基础,同时楼房的整体建筑工作也是让设计和建筑单位快速的发展,在建筑的同时,所采用的金属机构框架以及砖瓦也是为我国的钢铁行业发展提供出了相应的帮助。在此之外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对于服务行业的发展也是具有着相应的推动作用,这种促进的作用也是让其他行业的经济快速的发展,对于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6.全面提高社会消费水平。对于房地产行业而言,在为人们提供出舒适的居住空间时候,也是作为现如今社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产业,一个城市房地产行业发展的好与坏对于城市的经济发展是具有着直接的作用。在房地产行业动工之前也是需要对其工程所需要使用的区域做好拆迁方面的工作,并且也是需要给予居民提供出相应的拆迁费用,人们在有钱之后对于生活的追求也是会存在着一定的变化,并且也让该地区的消费水平进行提高,相关的产业以及城市的流动资金也会随之增长,这样便对城市的经济机构进行相应的改善,对当地以及政府的收入进行提高。然而在房地产进行开发完成后,消费者在购房的时候所缴纳的税收也占据我国财政收入的重要内容,在多个领域的花费也是对城市的消费水平进行了提高,让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随着而我国的住房政策在进行调整后,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其中银行对住房公积金贷款以及住房抵押贷款,让人们可以在银行的帮助下买到自己心仪的房子,这样对于当地的金融行业稳定收入的同时,也促进了房产的销售。

四、结语

通过对上述的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后得出,现如今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完善,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市场经济在平稳的进行发展,同时城市化的进程也是在不断的完善,这样也让我国的房地产行业呈现出一种爆炸式的增长,同时也为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奠定出坚实基础。以往一些矮小以及杂乱的平房不仅居住的条件是比较差的,同时也导致了土地被大量的浪费,最终被宽敞明亮的高层建筑进行取代,使其城市的建筑变得更加的合理以及整齐,同时也促进城市的不断发展。虽然是房地产行业在发展的同时存在着比较多的问题,但是伴随着国家以及当地政府出台相应的政策,这些问题必然会得到有效的解决,促进其房地产行业可以得到快速稳定的发展,为人们提供出相对来说比较良好的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雷吉烽.新常态下房地产经济对中国国民经济增长的作用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8,33(13):123-128.

[2]石瑀泽.房地产经济对中国国民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J].农家参谋,2017,88(16):125-128.

[3]杨蕾.房地产经济对中国国民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7,85(7):113-115.

[4]吕玉璞.房地产经济对中国国民经济增长的作用分析[J].江西建材,2017,99(6):253+256.

[5]张韬.房地产经济对中国国民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J].经贸实践,2017,89(4):133-138.

[6]代宇伦.房地产经济对中国国民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J].商,2016,89(35):123-129.

国民经济范文篇8

关键词:房地产经济;国民经济增长;作用研究近几年,中国的房地产行业发展可谓是越来越好,从一线城市逐渐过渡到二、三线,甚至是经济发展状况更低一层的城市,都对地产经济陷入了狂热,国民的注意力都被集中在房地产上,因此衍生

出的其他产业也逐渐发展起来,国家GDP不断增长,国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但在此之外,房地产行业也对某些行业的发展造成了阻碍,本文具体讨论房地产经济当前的发展现状以及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一、当前中国的房地产经济发展现状

近几年国内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趋于成熟,同时带动了周边相关产业的发展。比如建筑业,电力行业,水利行业,房屋咨询服务等等,这些行业的发展都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为就业问题的解决出了一份力。同时,新行业的产生,又刺激了经济市场的发展,百姓的消费水平也逐渐提高。但在另一方面,自从房地产行业发展起来以后,由于这个行业的暴利性,使得许许多多的商人将资金都投入进去,而大量资本的注入又导致行业发展得更为迅猛,虽然在短时间内房地产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但是对于某些行业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土地资源把握在房地产商人的手中,使得他们为了利益哄抬房价,老百姓买不起房,导致经济不发达地区大片住宅楼卖不出去,产生经济泡沫。但还是会有许多的地方政府为了自身政绩,将大片土地卖出,却并不关心工程后续发展,这些行为都会破坏整个经济市场的稳定性,长此以往,势必会对百姓的日常生活造成影响。

二、房地产经济对国民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

1.促进相关产业发展。我们可以从当前房地产经济的发展态势中看出,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当多的与房地产有关的行业发展。例如建筑业,无论是商品楼还是居民住宅,都离不开设计师的设计,所以大量的房地产工程会为设计院和设计师带来工作;房屋的建筑离不开工人的劳动,大量的施工队为劳务市场的人力资源带来了工作,此外,建筑的供暖、供水、供电等等,都为相关的部门带来工作,促进了这些行业的发展。2.解决了大城市的住房问题。大城市的经济发展与普通城市之间的经济水平发展情况不同,相比较来说,大城市的经济水平要高。目前我国有非常多的外来务工人员涌入大城市寻找工作机会,同时每年有大量的毕业生到一线城市发展,这些新增加的人口为城市的住房带来极大的压力,而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种压力,无论是租房还是贷款买房,稳定的住处让在本地工作的人有休息安置的地方,让他们能够更加安心的工作。3.缓解就业压力。当前社会的就业问题非常严重,每年都有大量的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而在家待业,这些待业人员中有一部分人具有不稳定性,长时间的无业可能会对社会安全造成一定的问题。而近年来房地产行业与相关企业都得到了发展,随着规模的扩大,工作岗位逐渐增多,大量的待业人员找到工作,有了经济收入,社会变得稳定,经济也得到了长远发展。

三、房地产经济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消极作用

1.房地产经济泡沫。房地产行业发展起来后,有许多其他行业的商人受到高额利润的吸引,纷纷将资金也投入到了这个行业,但是大量的建筑建设起来之后,由于房价太高或者是当地经济水平不够等等原因,许多的建筑空置,甚至有许多的工程烂尾,但是在这种环境下,房地产行业仍然热度不减,仍然有非常多的人进入这个行业。20世纪日本曾经就出现过与我国目前极为相似的经济状况,房价哄抬的极高最终导致资金断裂,国民经济崩溃,出现了“失去的二十年”。当前我国的房地产行业正处在发展极为迅速的局面,但如果不能及时刹车,很可能会出现经济崩溃的状况。2.工业发展凋敝。当大笔资金进入房地产行业时,必定有其他的产业会受到消极影响,而我国当前的状况就是工业发展受到了阻滞。近几年经常会听到很多小型企业的老板说“生意不好做”,特别是小型化工企业,不断有倒闭破产的消息发生。国家的大型化工企业因为受到国家的扶持还勉强能够继续维持,但长此以往,经济沿着畸形的路线发展下去,势必会给国家带来极为不好的影响。3.经济市场紊乱偏向化的经济市场使得资金向房地产倾斜,许多其他的民生行业受到影响而破产关停,长此以往,国民经济发展不平衡,国民经济发展环境紊乱,百姓的生活受到影响,势必会阻滞国家经济的发展。

四、结束语

房地产经济的发展本是国民经济的一部分,发展的好,会使经济市场更加活跃,维护了社会的稳定,让国民经济长足平稳发展。当前我国的房地产经济发展势头非常足,带动了许多相关企业的发展,为社会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缓解了城市住房压力,这是它对国民经济的正面影响。但是当前我国房地产行业发展太过火热,已经超出了它本应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所以为了维护整个经济市场的稳定,国家应该出台相应的措施,让房地产行业重回应有的轨道,让市场重回平衡状态,促进各行各业全面发展。国民经济的增长离不开任何一个行业,将重心放在房地产行业上是非常危险的,希望国家对待每一个行业都有扶持和控制的措施,使经济能够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彦,姜莹莹.房地产经济对中国国民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J].中国房地产业,2015,(9):217.

[2]郗曼.房地产经济对中国国民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J].商,2015,(24):253.

国民经济范文篇9

一、房地产经济影响我国国民经济增长作用分析

(一)房地产推进国民经济增长。我国国民经济增长很大程度都是受房地产经济的影响,其中包括了房地产的投资、生产以及消费等多个经济环节,都有效的推进了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我国的房地产企业是我国的支柱型产业,房地产与我国的经济发展两者之间是密不可分的互相影响关系,房地产的发展必然会带动我国的经济发展。我国自从在开放二胎政策至今,人口增长的速率也持续增加,居民对于住房需求更是持续增加,房地产经济消费始终是人们关注的热点。由此房地产经济就在我国的社会发展中占据了愈来愈多的经济带动比重,始终呈现逐渐增加的上升趋势。同时社会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同样推进房地产经济发展,自然带动我国国民经济提升。(二)房地产产业链带动资金流转。房地产经济在不断增加的同时,还有效的带动了产业链多环节产业的发展,比如建筑、冶金、设计、交通、化工、水泥、钢筋、木材以及金融等多个产业的经济消费增加,很大程度的带动了我国多个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居民住房水平的逐步提升,更是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我国文化娱乐类产业发展,房屋销售行业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房贷以及更多企业资金的共同流转。(三)房地产经济发展优化国民经济结构。房地产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很大程度对我国城市发展中基础化设施建设带来影响,改善了当前城市发展中的工作、通讯以及居住和交通等多方面设施条件,同时还充分实现了多个行业的建筑融合,构成了四通八达的建筑交通商业网络。同时还有效的提高我国的就业率,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对我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不可避免的影响,自然也会需要更多的劳动力需求。比如在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大量劳动力、房屋成功销售之后的装修技术类工作人员,以及装修材料及多项施工设备的研发相关工作者。由此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很大程度的推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有效解决了我国诸多劳动力的就业问题,由此对我国的国民经济增长带来有效的增长影响。(四)房地产经济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消极影响。随着我国当前城市化规模发展不断扩增,土地的耕种面积逐渐减少,可利用土地资源自然越来越少,但是房地产在投资力度不足的地区,快速发展的房地产经济则会严重阻碍当地经济发展,促使周边城市的地价不断提高,致使房地产经济的泡沫膨胀。同时房地产经济一旦降低,则会对我国的国民经济总产值造成削减,从而影响我国的整体经济消费结构水平。

二、房地产经济与我国国民经济增长可持续发展策略

(一)合理控制房价。在当前的房地产行业发展中,如果房地产行业的发展速率过快,无法对其加以宏观合理有效控制,就会发生经济失衡情况,严重破坏我国的国民经济结构,导致房地产严重崩盘等情况出现。为了预防此种情况产生,需要使用科学合理的手段,将房价控制在合理的可控范围内,限制房价的增长速度。可以通过让政府机构认识到房地产经济快速增长的潜在性危机,经由相关政策机制的下发,合理调控保证其不会影响我国的国民经济结构;另外还能够基于微观视角将市场经济有所增加,制约房地产经济的过快增长,从而有效的规避诸多潜在性风险,把控我国的国民经济持续增长。(二)构建房地产经济变动监管体系。房地产动态化监管体系的构建,需要将房地产行业的自身发展特点考虑其中,同时还应当对房地产行业所带动的相关产业链中企业发展现状考虑其中,以此构建基于全方面的动态化监管体系。可以基于房地产的自身发展特点出发,针对当前的国土资源监测体系进行合理规范,有效避免房地产经济所引发的异常交易。再者需要依照房地产企业的相关行业发展特点,保证能够实现利益共享,同样风险也需共同承担。由此应当重视金融行业的主要监管体系,有效的实现全面共赢。(三)制定针对合理法律机制。对于房地产经济无论是基于宏观调控,还是微观控制都应当借助法律机制实施,从而有效保障房地产经济能够平稳发展。但是我国当前有关房地产经济发展法律机制还尚且亟待完善,并没有重视保护房地产经济对我国国民经济增长所造成的双面影响。由此我国政府机构应当基于实际发展情况,重视制定合理的针对性法律机制,切实可行的利用法律机制保护房地产经济对我国国民经济带来积极影响。

三、结语

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很大程度的影响了我国的国民经济结构,在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存在消极影响,由此我们在进一步阶段的发展中,应当针对诸多消极影响,基于宏观微观全面调控,有效促进房地产经济带动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许宪春,贾海,李皎,等.房地产经济对中国国民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15,(01).

[2]谭媛媛.我国房地产经济对国民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和作用[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6,(31).

国民经济范文篇10

关键词:房地产经济;国民经济;发展推动

作为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房地产经济是否能够得到持续有效的发展,对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影响因素。在当前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发展下,其本身也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物质基础,也对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条件和居住条件进行了改善,对中国产业结构发展调整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对于国民经济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房地产经济本身的发展也具有一定超前性和敏感性的特点,在当前新的发展时期下,应该从更加客观地角度分析房地产经济对中国国民经济的影响,提出科学有效的调控策略,确保房地产经济能有序发展,真正地发挥其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作用。

1房地产经济对中国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分析

1.1投资方面的影响。在当前房地产产业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其本身也带动了基本建设投资规模的增加,在资金充分的前提下,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得到了更好的开展,进而带动了GDP的持续发展。房市场行业在发展的过程当中,本身也通过工程产值的形成,实现了内需的有效带动,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同时也对当前的硬件投资环境进行更好地改善。建筑工程类项目本身也从国民经济稳定性的角度,确保了中国经济宽裕对于国际市场形势变化的有效应对。1.2内需的上涨。在房地产业发展的过程当中,购房行为属于消费行为,其本身会对于内需产生很大的带动作用。在当前房地产产业持续发展的形势下,人们自身的生活得到了更好地改善,同时也推进了内需方面的有效的发展。在当前新的发展时期,房地产产业的发展本身也实现了于消费热点的进一步带动,房地产本身其由于其产业特点,即可以实现对于内需消费的全方面带动。从当前房地产投资比例中可以发现,住宅量所占据的比例较大,这些住宅消费本身也重要的消费行为,而现阶段,中国城镇居民人均住房水平仍然具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在当前城市化发展建设进程不断推进的形势下,房屋折旧和拆迁等方面对于住房的需求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住房建成量依然会得到进一步的保持,并且整个房地产业会继续发挥重要的消费带动作用。1.3金融业的影响。房地产行业本身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整体的投资规模较大,同时资金的使用周期较长,其本身的发展需要及农业给予有效的支持。但是房地产产业整体的投资收益率较高,同时居民贷款风险相对较小,这些也为金融业投资利润的获取带来了很多的选择空间。房地产产业本身的发展,既依托金融业的借贷资本的支持,同时也为金融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多新的契机。房地产的发展离不开金融业的投资支持,而金融业的发展也需要房地产给予有效的支持。1.4相关行业的发展。在房地产产业发展的过程当中,其本身也带动了其他行业的发展。例如,对于建筑装饰行业来说,其本身也依托房地产产业的发展,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快速增长的建筑工程量的影响下,建筑材料市场得到了进一步繁荣,并且城市中的建材市场也成为非常火爆的市场之一。建筑装饰方面需求的提升,也带动了轻工业、建材、机电业等不同行业的发展,另外,对相关服务业而言,房地产的发展本身也带动了服务业的发展,例如相关物业、安保、修缮等行业的发展也受到房地产发展得到了进一步的带动,并且解决了很多就业岗位方面的需求。

2如何促进房地产经济的健康发展

在当前房地产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也应该从更加科学的角度,对于房地产经济进行健康的引导,让其处于一个良性的发展状态之下,最大限度地为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积极的推动支持。有关部门应该结合当前商品房的市场需求情况,对土地的供应量进行控制,避免盲目的扩大开发规模、地方政府也应该对于自身的职责进行更好地强化。通过采取科学有效的垂直管理手段,对一些不良投资行为进行更好地控制、结合具体房地产产业的特征,也应该做好相关产业的引导发展,积极推进产业调整。通过对地价房价的有效控制,这样才能让开发者、投资者以及消费者等不同的市场主体形成良好的信心,带动市场经济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中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也应该从政策的角度做好相应的调整,并且鼓励外地房地产企业参与落后区域的房地产开发建设工作,这样才能更好的为当地市场经济的发展,构建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空间。另外,也要对于金融业务的风险进行重视,做好相应的控制。要想对于这些方面风险进行有效的规避,必须要提升内部控制力度。并且在实际业务工作过程当中,结合自身的业务特点和工作性质,构建更加科学的监督管理体制,引入合理的风险评估制度,确保相关管理工作的开展,严格符合相应的工作标准和流程。在实际风险控制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也应该将其作为一项全局的工作来进行对待,从战略层面上进行执行,确保各类风险防控工作得到有效的落实和推进,并且为相关工作的改进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保障金融风险管控工作的执行效果。房地产行业投资规模较大,其本身也带有一定的金融风险,针对这些风险,做好相应的管理和控制其是非常必要的,同时也是现阶段房地产产业健康持续发展下的一个必要需求,我们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关注。

3结束语

总之,在中国当前社会经济环境发展的形势下,房地产经济的发展本身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应该科学地重视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将其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进行客观分析,同时提出相应的调控思路,进一步的对房地产经济的作用进行发挥,为中国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贡献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杨蕾.房地产经济对中国国民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7(7):23.

[2]罗辉.论房地产经济对宏观经济的影响[J].企业家天地,2011(7):7-8.

[3]许宪春,贾海,李皎,等.房地产经济对中国国民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15(1):84-1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