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中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8 15:24:16

管理中

管理中范文篇1

2005年国家卫生部和中医药管理局决定在全国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活动的主题是“以病人为中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明确了办院的方向和目标。为了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和为人民的宗旨,促进医院的建设,加强医院管理,改善服务态度,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推进医院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成为医院管理者的重大课题。

1医院管理年活动的意义

医院管理年活动推出了一系列的质量评审考核标准,如何借助这一政策,把握好医院发展的契机,是摆在医院管理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护理管理者也不例外。在开展医院管理活动的过程中,各医疗机构要按照评审考试标准,建立建全各种相关制度,规范医院的管理,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对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合理方面进行严格的管理针对存在的问题要进行持续不断的改进,要充分体现出医院管理年的“主题”和发展目标。

2医院管理年活动中,护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2.1临床一线护理人员缺乏:在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中,就护理工作而言,工作量不断增大,人员不足,重医轻护是各医疗机构普遍存在的现象。随着医疗体制改革和医院规模的发展,在县级医院护理人员在不断地向医院的一些岗位分流,如电脑记账、病案管理、防保、新农村合作医疗账目核算管理等,造成临床一线护理人员严重缺编。

2.2护理工员整体素质偏低:随着现代医疗服务市场的快速发展,医院规范扩大,使临床一线护理人员紧缺,为了医院工作的正常运动,大量地聘用护校毕业的护士以缓解护理人员的不足。由于教育和卫生体制的改革,医院用人机制受限,护理人员储蓄长期不足,人员结构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现象,护理人员结构没有形成梯队,加之护理学校招生“门坎”低而数量盲目增长,使护理教学和临床实践不相匹配。诸多因素的影响,造成了护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的现实。

2.3护理管理人员管理水平有限: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科护士长要受院长、护理部、科主任的多重领导,部分护士长对职责认知缺失,工作繁忙,杂事较多,与科主任的沟通受限,有时不能很好地履行护士长的职责,使自己的管理水平受限。

3医院管理年活动中护理管理的思考

3.1建立有效的质量控制管理体系,督促各项制度的落实:护理质量控制与管理是护理管理工作永恒的主题。护理质量的改善与提高是医院评审、社会评价护理工作的主要指标。建立有效的质量控制管理体系不仅能提升护士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促使了医院对工作人员的规范管理,使人力资源得到合理的运用和管理。

3.2及时的督导,协助解决护理工作中的问题和管理难题:护理部和护理质控组每月对全院的各项护理工作进行不定期的全面检查,针对质量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向所在科室的护士长进行现场反馈。在每月的护士长例会上进行质量分析,对有争议的问题展开讨论,通过充分研讨和广泛征求意见,提出持续整改方案,不断修改完善各项管理措施。

管理中范文篇2

关键词:团队管理模式;急诊护理;应用效果

急诊科是医院中抢救患者生命最前沿同时也是最集中的地方,在急诊科中,各种疾病类型的患者混杂,而且大部分是危重疾病患者,因此再对急诊科中患者的护理管理非常重要,但是,要想做好对患者的护理服务,就应该对急诊科的护理团队采取团队管理模式,以提高护理质量[1]。因此,本研究探讨团队管理模式应用于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效果,进行了对照研究,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12月急诊科收治的患者1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0例。对照组:男38例,女32例,年龄23~76岁,平均年龄(49.76±3.44)岁。观察组:男37例,女33例,年龄22~76岁,平均年龄(49.21±3.27)岁。两组急诊科患者性别、年龄等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本次参与试验的我院护理人员一共26名,其中男4名,女22名,年龄21~45岁,平均年龄(33.47±3.26)岁,其中本科9名,大专13名,中专4名,就业时间1~23年,平均就业时间(12.33±2.69)年。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采取团队护理管理,具体如下。(1)加强对急诊科护理人员团队凝聚力和综合素养的培养教育,让以人为本的观念深入人心,护士长作为整个团队的核心、领导者,在对护理人员进行管理时,要根据每一位护理人员的身体和心理特征,做到以人为本,在护理人员工作中遇到问题主动帮忙解决,并指导护理人员具体要点,以防再次遇到类似问题不能独立解决,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技能水平,在日常工作中,对每一位护理人员的工作状态进行密切观察,调动工作积极性,加强工作之间的交流,增强团队凝聚力,从而提高在急诊科中的护理质量[2]。(2)完善有关护理工作内容的相关规章制度,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是急诊科护理管理的根本,在给患者提供护理服务时,有过硬的专业水平,才能够更好地帮助患者护理,更能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而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仅有过硬的专业水平的远远不够的,相关的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是将专业水平发挥出来的保障,护理人员只有在日常工作中严守规章制度以及行为规范,才能够规避不必要的风险,提高护理质量。在对急诊科患者实施护理措施时,加强团队之间的沟通,确定团队的目标,并根据目标,明确分工,每天早晨例行晨会,由护士长宣布目标达成情况,离预期目标的差距等,并鼓励护理人员之间相互沟通,为目标完成出谋划策,将完成目标真正成为整个团队的使命,提高护理人员的积极性[3]。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在对两组患者经过两种不同的护理管理措施后,将两组的护理质量、护理差错、以及患者对健康知识知晓情况进行评定,严格考核,采取百分制。自制调查问卷,向两组急诊科患者调查对护理的满意度,具体分为满意、一般和不满意进行判定,满意度(满意例数+一般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护理差错以及健康知识知晓等评分数据比较

观察组护理质量以及健康知识知晓等评分高于对照组,护理差错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在统计学有意义(P<0.05)。

2.2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对于医院来说,急诊科是医院处理突发病情、患者的高危科室,急诊科中的患者大多病情急且重,通常情况下患者承受的风险较大,所以,急诊科是医院中救治危重疾病患者的重要部门。一直以来,急诊科对护理人员的个人能力、技术水平、服务态度等一系列的综合能力要求非常严格,因为在护理工作中,专业技能过硬才能够胜任相应的岗位,但是过硬的专业技能固然重要,但是需要通过有效的团队管理模式才能将其效果发挥到极致[4]。在团队管理模式中,领导者与团队成员形成一个共同体,他们的的目标一致,需要团队成员与领导者相互信任、配合,所以,对领导者的要求极高,其作用也是不可或缺的。在急诊科护理工作中,护士长作为领导者充分信任与配合护理人员,将所有护理人员的力量综合,所有团队成员一致,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为患者的身体健康提供保障[5]。在本研究中,观察组通过实施团队管理模式,取得显著效果,观察组护理质量以及健康知识知晓等评分高于对照组,护理差错评分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实施团队管理模式可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差错,有利于患者更深入地对健康知识的了解,而且可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适合于广泛应用并推广。

作者:陈玥 单位:汉川市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孙晶.团队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3):687-688.

[2]魏红霞.浅议团队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4,5(2):193.

[3]黄妹.团队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3,34(5):80-81.

管理中范文篇3

关键词:细节管理;常规护理;儿科

伴随医学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化,人们逐渐提高了对医疗卫生服务的要求,医院要充分本着“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重视患者的切身权益,不断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为了能够提升儿科的护理整体水平,减少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那么医院就必须要加强细节管理[1]。我院在儿科护理中实施细节管理后获得较好的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小儿骨科于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186例患儿,其中男性107例,女性79例,平均年龄(6.45±2.8)岁。将所有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93例,其中男性51例,女性42例,平均年龄(6.12±2.31)岁,观察组93例,包括男性56例,女性37例,平均年龄(6.67±2.74)岁。两组患儿年龄、性别及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常规护理和细节管理模式,具体方法如下:(1)细化护理服务流程:在对儿科患儿提供护理服务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充分树立科学的“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尽量了解并且满足患儿的护理需求,为其提供良好的护理服务;建立健全护理流程,充分重视服务的细节,积极地找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并采取有效措施处理;积极改变护理模式,充分体现人文关怀,主动地了解并满足患儿的护理需求[2]。(2)细化培训体系:儿科护理人员必须掌握更加丰富的理论知识,以及先进与扎实的护理操作技能,医院要加强对其培训与教育,细化培训体系,为在职护理人员提供专业培训的机会[3]。(3)细化护理管理制度:实现管理制度的细化以及量化,动态监督与控制儿科护理质量,避免风险事件所带来的不良影响,有效监督与管理护理人员的护理行为。(4)制定科学的细化管理考评体制:建立考评体制,提升护理人员工作的责任感,确保护理质量。对护理工作表现较好的护理人员及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对于护理工作不够认真,护理工作完成不好的护理人员就要给予一定的批评或者惩罚[4]。比较两组护理相关并发症和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

1.3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全部数据进行分析,应用t检验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发生护理相关并发症1例,护理风险事件2例,对照组发生护理相关并发症7例,护理风险事件9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护理非常满意39例,满意51例,不满意3例,对照组对护理非常满意34例,满意48例,不满意11例,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8%)高于对照组的88.2%(P<0.05)。

3讨论

一直以来,儿科是一个护理风险事件与护患纠纷事件高发的科室,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提升儿科的护理水平,降低护理风险,获得患者的认可与满意,都是护理工作的重点与难点[5]。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合理应用细节管理,要细化护理服务流程,细化对护理人员的培训体系,细化管理制度以及考评体制等,进而在确保细节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上,全面提升儿科护理工作质量,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减少护患矛盾的发生,提升患儿及其家属的认可[6]。我们研究发现,开展细节管理后,儿科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2.2%,护理相关并发症为1.1%,患儿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达96.8%,优于常规护理(P<0.05)。万丽研究发现,在患儿提供护理服务中加强细节管理,可以有效降低护理纠纷发生率,提升护理质量和满意度[7]。朱丽琴也发现在儿科护理中合理运用细节管理模式,患儿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投诉率均较低,护理满意度达96.67%,优于常规护理组[8]。

作者:王曼 单位:郑州市儿童医院小儿骨科

参考文献:

[1]韩颖.细节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5,17(11):77-79.

[2]薛红莲.儿科护理管理中细节管理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31):42-43.

[3]王莹.儿科护理工作中细节管理的应用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28):5899,5902.

[4]罗爱华,李庆华.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5):704-705.

[5]张瑞霞.细节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9):241-242.

[6]陈钰欣.细节管理在儿科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24):95-96.

[7]万丽.细节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所产生的影响及应用价值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17):241-242.

管理中范文篇4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妇科的护理人员12名作为研究对象,我院于2017年1月开始,在妇科的护理管理工作中实施柔性管理。在我院的妇科护理人员中,护理人员的23岁~48岁,平均年龄为(27.0±0.5)岁;所有护理人员均为女性;护理人员的工作年限为1~30年,平均工作年限为(11.0±0.5)年;护理人员的学历水平为:所有护理人员的学历均为本科及其以上;在所有护理人员中,有1名护理人员为副主任护师,4名为主管护师,5名为护师,2名为护士。1.2方法:柔性管理的方法为:①建立管理体系:我院妇科建立专门的管理小组,对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进行任务分配,并对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进行监督,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进行考核评估;将妇科护理人员的工作纳入到业绩考核当中,做到奖罚分明;定期组织妇科的护理人员开展培训工作,促使护理人员全面了解妇科护理工作中的知识和操作技能。②工作制度的建立:妇科工作的规章制度要具有一定的人性化,在必要时可由护士长和护理人员共同商议、探讨工作的规章制度,所有人员均可提出合理、科学的建议,然后对每个人提出的意见进行评估和审核,在同意意见后,制成相关的规章制度,并督促每位护理人员严格遵守工作制度。③加强管理者素质的培养:在选择妇科的管理人员时,要对其工作能力、专业知识水平、护理技术水平、人际关系等进行综合评估;在选定管理者后,定期对其开展相关培训工作,使管理人员能够掌握最为先进的护理技术,使管理人员的护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不断完善和提升。④护理人员自信心和自尊心的建立:在工作过程中,医院应倡导工作无轻重、贵贱之分的观点,对每位护理人员均可以公平、公正的对待,以提升护理人员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使每位护理人员都能够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目标,使护理人员能够积极的照顾患者。⑤正确对待护理人员的失误: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会由于多种原因而出现工作失误现象,这时患者的病情会出现不正常的变化,而护理人员的心理也会受到极大的影响,这时护士长要帮助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相关救助,然后对护理人员实施相应的心理指导,以舒缓其紧张不安的情绪,同时将正确的护理方法和应对措施告知护理人员,以提升其护理质量。⑥建立柔性的激励手段:在工作中,医院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以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在工作中可以采取物质和金钱的奖励措施,以提升患者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可以给予护理人员精神上的支持,比如方法各种荣誉证书,以提升护理人员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并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1.3观察指标:观察实施柔性管理前后,患者、医生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评分,并进行对比。患者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评定标准:选取实施柔性管理前后的80例患者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进行评价,满分为100分,非常满意为90~100分、满意为70~89分,不满意为70分以下[4]。医生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评定标准:选取实施柔性管理前后的10名医生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进行评价,满分为100分,非常满意为90~100分、满意为70~89分,不满意为70分以下。1.4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20.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施柔性管理前后患者对护理人员护理满意度对比:柔性管理后,患者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为96.3%,与实施柔性管理后患者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实施柔性管理前后医生对护理人员护理满意度对比:柔性管理后,医生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为100.0%,与实施柔性管理后医生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2.32组护理人员柔性管理后的护理质量评分对比:经过柔性管理后,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评分为(95±3)分、考核优秀率评分为(87±8)分、护理差错发生率评分为(2.23±0.24)分,与实施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随着我国人们生活压力、工作压力的不断增加,我国人们的身体功能会长期处于疲劳状态,进而容易出现多种疾病,对于现在的女性,除了要进行较为劳累的工作,也要操劳家务,导致女性患者更容易出现多种疾病。妇科疾病是女性患者的常见疾病,妇科疾病会对患者的身体机能造成极大的创伤,患者需要及时的到医院接受治疗。由于妇科疾病多具有隐私性,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其心理会承受一定的压力,这时需要护理人员对其实施合理的护理干预。由于妇科护理人员的的学历、工作经验、工作能力不同,其在工作期间,护理人员容易出现多种差错,这容易导致出现护患纠纷,这对患者、护理人员和医院造成负面影响。我院应对护理的工作实施合理的管理,以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本次研究,对护理人员实施柔性管理,可以提升护理人员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并显著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使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得到明显提升[5]。

管理中范文篇5

关键词:物资管理;合同管理;重要性

一、电建企业物资特点和物资合同管理的意义

(一)电建企业物资特点。电建企业物资主要是建设电网项目过程中所必备的材料,具体包括基本物料和辅助物料,这些物料是由生产企业加工合格之后再运送到各个电建企业当中,电建企业严格检查这些物资材料之后,会合理的运送到各个项目需要的位置上。由于电建企业在建设项目过程中需要大量物资,并且要将这些物资分布在各个项目建设地,保证这些物资能够及时运送到位,这就加大了电建企业管理物资的难度。(二)物资管理过程中合同管理的意义。一方面提升了电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水平。在物资管理过程中合同是否能够得到全面、顺利的履行,可以直接影响到电建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管理。由于合同管理工作会涉及到生产、销售、技术、工程、财务等方面的问题,如果一个方面的管理工作不到位,就会影响到整个合同的顺利进行。因此电建企业只有通过一套约束性较强的合同管理制度,来保证合同的顺利履行,也能全面的提升电建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另一方面有利于防范法律风险。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建企业在物资管理过程中会遇到不同的风险,如果物资管理中存在松懈,就会面临一定的法律风险。在物资管理过程中,物资合同管理是一项重要性的工作,从严格草拟、签订、履行物资管理合同,能够有效的规避物资合同中的陷阱,降低防范物资管理工作中的法律风险,避免由于法律风险给电建企业带来的不必要损失。

二、电建企业物资管理中合同管理的现状

(一)缺乏对合同管理的正确性认识。物资管理中合同管理工作过程主要是从洽淡、起草、签订、生效开始,一直到合同失效才结束,然而从现阶段实际情况来看,很多电建企业企业的前期阶段还能根据合同管理的具体要求严格的执行,但是对后期合同管理却缺少正确性的认识,物资管理中的合同管理也局限在洽谈、起草、签订的阶段,不够重视何工签订之后的阶段。(二)缺乏健全的物资合同管理制度。物资合同管理需要一个完善的制度来保障,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现阶段一些电建企业物资合同管理制度还不健全,在内部也没有建立专门的物资合同管理部门,物资合同的管理与承办比较混乱。由于部分电建企业并没有对物资合同进行分级化管理,缺乏完善的授权管理体系,一些物资管理规章在审查过程中也没有得到落实,缺乏有效的物资合同管理评价机制。由于物资合同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导致在物资管理合同内容、权责等方面出现矛盾纠纷的过程中,不能及时追究到相关责任。同时一些企业在物资管理合同中没有建立起相关的监管机制,不能对物资管理合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控制,严重影响到物资合同管理重要性的发挥。(三)缺少专业的物资合同管理人员。现阶段我国电建企业物资合同管理工作中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缺少专业的合同管理人员,由于物资合同管理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物资合同管理人员既要具备较强的合同管理能力,还需要对法律、金融等方面知识有一定的了解。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很多企业内部并没有设置专门的物资合同管理人员,物资合同管理工作仅仅是由财务管理人员负责,财务管理人员并不能处理大量的物资合同管理工作,严重影响到物资合同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三、电建企业加强物资管理中合同管理的建议

通过上述可以看出物资管理过程中合同管理可以起到重要性的作用,因此电建企业需要及时发现物资合同管理工作中的不足,积极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来加强物资合同管理:(一)提高物资管理合同思想意识。电建企业管理者要认识到合同管理在物资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作用,要认识到只有通过严格的合同管理才能够规避物资管理中可能遇到的风险,既要重视洽谈、起草、签订合同过程中的管理,也要重视合同执行过程中的管理,重视物资合同管理的连续性,这样才能在物资合同管理工作中起到带头作用,并通过宣传教育的方式让员工认识到物资合同管理的重要性。同时物资合同管理人员也要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的合同法律思想意识,积极的参加到物资合同管理的工作中去。(二)制定完善的物资管理合同制度。物资管理合同需要一套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进行保障,在制定的过程中要坚持协调性、全面性、合法性、专业性等基本原则进行,结合电建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合实际的物资合同管理制度,保证物资合同管理有章可循。完善的物资合同管理制度的制定要以法律为准绳,提高制度的实用价值好额可行性。具体说来物资管理合同制度中要注明物资合同的主要内容、违约责任等,这样当物资管理合同出现变更、违约等问题,就会及时找出相关责任部门和个人,避免物资合同矛盾纠纷问题的出现。电建企业在制定物资管理合同制度的时候,可以参考重庆电力的做法:重庆电力物资公司组织相关负责人,梳理工作思路,提出措施,着力加强物资合同履约管理,将管理流程中不同环节设置成关键点,牢牢把握时间节点,强化进程控制,建立了“日跟进、周汇报、月总结”制度,提高了物资到货管理的及时率、准确率,提升了物资综合管理水平。(三)组建一支高素质的合同管理团队。由于物资合同管理工作的专业性较强,因此电建企业要在内部组建一支高素质的合同管理队伍,这个队伍既要包括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还要包括法律人员,技术人员在进行物资采购过程中能够提供技术上的支持,能够以专业的方法采购企业生产所实际需要的相关物资;管理人员主要负责日常的组织和管理工作,协调部门和员工之间的关系,能够在合同管理中起到一个枢纽性的作用;法律人员在制定合同过程中能够发挥出监督作用,他们对物资合同相关法律条文都比较了解,可以严格对法律条文进行把关,及时发现物资合同中的问题,并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予以解决。在组建物资合同管理团队之后,电建企业也要重视对团队合同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通过业务培训的方法来提升合同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例如2018年7月10日,中国电建集团、武汉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以深化校企合作,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并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建设研究院,双方发挥优势、整合资源、通力合作,把“一带一路”建设研究院建成新型校企战略合作创新平台、服务国家战略的高水平智库,为中国电建培养出高素质的合同管理人才。(四)提高合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物资合同管理也要从原来的纸质管理向无纸化管理转变,在电建企业内部建立物资合同管理信息化平台,电建企业也要创新管理载体,通过短信平台或微信群和QQ群,将签订的合同信息通过短信或网络的方式在供买双方之间传递。例如2015年中国电建招标与采购网于3月25日上线试运,主要面向社会公众,以公开公正、阳光透明为主旨,承担着股份公司及成员企业工程、服务、货物招标采购有关招标公告、中标公示、答疑补遗等信息的对外统一,以及承包商、供应商投标服务、投诉异议受理等多个任务,这就大大的提高了电建企业物资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物资管理过程中合同管理可以起到重要性的作用,因此电建企业管理者要认识到物资合同管理的重要性,及时发现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行业实际情况,积极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来加强物资合同管理水平,这样才能将物资合同管理的重要性作用发挥到最大化,提高电建企业物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宝柱.浅谈企业如何加强合同管理[A].天津市电视技术研究会2014年年会论文集[C],2014.

[2]冯慧君.论合同管理对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意义[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9(09).

管理中范文篇6

关键词:科研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全覆盖;全过程

1实施科研项目全覆盖质量管理

科研管理是对科技研发活动实施的一系列管理措施,是实现知识与技术创新、促进知识与技术转移的一种手段。在科研管理中,质量管理是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对科研活动的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评估等方面的管理,以保障科研目标的实现。全面质量管理是先进的管理体系,该管理体系以产品质量为核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以科学管理方法为依托,从而保证质量管理目标的实现。科研管理要借助全面质量管理在规划组织设计、规范管理程序、打造项目团队、改进质量体系等方面的优势,促使质量管理全面覆盖到科研活动各个环节,从而提高科研质量管理效率。其一,确定科研管理目标。科研部门要在宏观政策的指导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综合本单位对科研项目的建议,制定科研管理目标,构建起科研质量管理模式,形成长效的科研质量管理机制。其二,建立科研质量管理体系。在全面质量管理中,要将与科研相关的所有资源和活动都纳入到管理范围内,协调处理好多个学科之间的关系,集中科研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为科研活动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其三,强化科研团队管理。在科研活动中,全面质量管理要重视科研人员积极性、参与性和创造性的激发,提高团队的合作意识,增强科研人员的自我管理能力。

2实施科研活动全过程质量管理

在科研管理中引入全面质量管理,应针对科研活动的各个阶段和各个节点进行质量控制,通过实施精细化的质量管理措施,进而提高科研成果质量水平。科研管理过程具体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2.1科研项目前期申请管理。科研项目申请环节涉及范围很广,关系到技术设备、资金等诸多内容。在全面质量管理模式下,必须加强科研项目前期管理,严格审核科研项目申请,对科研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在审核科研项目时,邀请资历高的专家组成审核小组对科研项目方案的价值进行论证,并分析科研项目团队的素质,避免发生滥竽充数的情况,抓好科研活动前期的质量管理。2.2科研项目实施阶段管理。在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要严格执行相关规章制度,对科研资金、设备、人员、技术进行审查,确保所有资源质量达到预期要求,并且科研人员要对科研活动的安全性和合法性负责。质量管理部门还要加强对科研项目进度、开展情况的监督管理,及时分析和解决项目中遇到的问题,邀请专家参与问题讨论,修改项目方案中的不合理之处,保障科研项目顺利完成。2.3科研成果鉴定管理。科研成果鉴定主要包括技术鉴定和市场鉴定两个方面。在技术鉴定方面,通过对比实际技术效果与预期的技效果,判断科研成果是否达到预期,若未达到预期,则要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在市场鉴定方面,要从科研项目的实用性出发检验其对人们生活方式产生的影响,判断科研成果是否具备市场价值和社会价值,只有具备价值的科研成果才能投入使用。

3实施科研活动动态化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要重视科研管理的持续改进与创新,构建动态化的质量管理体系,不断提高科研质量水平。具体可从质量管理考核评价和科研人员动态监管两个方面入手:3.1落实科研质量管理考核。在动态化的质量管理中,要及时收集和分析科研过程中的数据信息,测评各个环节的质量,保证质量到预期目标。根据质量评价结果,结合客户反馈信息,不断改进科研活动质量,提高科研水平。科研质量管理考核是检验科研项目质量控制成果的重要手段,在考核中应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方法,构建起完善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在评价指标体系中选取3个一级指标,分别为:一是项目立项管理指标,下设3个二级指标,包括材料形式、材料内容、组织管理指标。通过评价指标反映申报材料质量、研究方案质量以及立项审批流程的完善程度。二是项目过程管理指标,下设3个二级指标,包括完成进度、完成质量、组织管理指标,通过指标评价反映科研项目实施阶段的内容完成情况,以及管理制度是否健全。三是项目结题验收指标,下设3个二级指标,包括材料形式、成果质量、组织管理指标。通过指标评价反映结题验收材料是否完整、有效,研究成果目标是否达成,产权保护与专利成果管理是否完善。通过对科研质量管理进行考核,可进一步强化质量标准化管理,并根据考核结果持续完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3.2加强科研人员监管。对科研流程进行网络化智能管理,使研究过程具备可视性、可查性、可测性和可评性,为科研活动质量管理提供可靠资料。由于科研人员在科研活动中的隐性行为较多,难以用量化标准加强科研人员的行为控制,所以可借助网络智能管理系统记录下科研人员的行为信息,掌握不同科研人员的具体分工,对每位科研人员的研究质量进行分别评价,以确保科研人员的研究行为处于质量监管状态。此外,还要对科研过程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增强科研人员的全面质量管理意识,使科研人员的科研行为得到有力约束,避免出现侥幸心理和消极工作现象。

4结论

总而言之,质量管理是科研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研管理中要引入全面质量管理理念,构建起全覆盖、全过程、动态化的科研质量管理体系,对科研活动实施的各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从而不断提高科研质量管理水平。科研管理要根据科学技术发展定律,明确全面质量管理目标,重视科研项目创新性的实现,为科研活动的实施提供质量保障。

参考文献:

[1]张朝林,韩丽,张俊杰.全面质量管理在科研管理中的应用与发展[J].山东工业技术,2015(9):82-83.

[2]王晓丽.全面质量管理在科研管理中的应用与发展[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3):40-41.

[3]张朝林,韩丽,张俊杰.全面质量管理在科研管理中的应用与发展[J].山东工业技术,2015(9):104-105.

管理中范文篇7

一、医院财务管理中的管理会计存在的优势

第一:管理会计提高了医院财务决策的能力。医院财务管理中的管理会计是从医院的实际情况入手的,从而可以更好的放大其管理的优势,使医院在进行决策的时候变得更精细化和科学化。第二:管理会计提高了医院的财务预算的能力。它的执行可以大大降低财务管理在运行中所出现的误差,也可以将预算经费调整到一个合理的程度。第三:管理会计可以提高医院的财务评价能力。医院财务管理中的会计管理,使得医院在考评时会利用更权威、科学的方式,这样就可以对医院管理会计工作人员的评价变得更准确、科学。

二、医院财务管理中的管理会计存在的问题

(一)工作流程缺少规范性。由于管理会计在工作中很多流程还不够规范,这就使得其在工作中不能更好的发挥出它的优势。具体表现如下:首先,医院的各个科室没有一个对所消耗的物资的统筹管理,这就会导致当物资消耗差别较大的时候,管理会计会在对物资进行分析时出现误差。其次,这种误差就会导致报账的推迟,当医院的各个领导对账单进行核查时,由于问题的出现,还要花更多的时间去调查,这就导致收纳和收集的费用和预算不符,这种情况会对管理会计在分析结果的过程中造成影响。(二)医院对其认识不足。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管理会计还缺少一套自己独立的系统,许多医院的领导对其的认识还不够充足。由于很多大医院建立的时间较久,所有它会受到传统会计的影响,医院的财务管理科主要的任务就是报销医院的各大花销,但它并没有在财务管理中发挥自身应有的作用,这就导致很多工作仍然只出在表面。由于医院的很多领导,一般只是在医学方面有很高的成就,但在财务管理方面了解的并不是很多,所以医院在医学方面重视度较高,但在财务方面并不是很重视,当在工作中出现很多较难的问题时就不知该如何处理。(三)国家的医疗体系存在着很多不合理性。首先,我国大多医院都是公办的,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就会受到政府的限制,这样就会大大降低其各个医院的竞争性,使得无法激活其内在活力。其次,有些医院过度注重药品的销售,从而忽视了医疗成本管理。最后,不同规模的医院其卫生资源分布缺乏合理性。其大多数都分布在大的医院中,这就是大医院的收入较多,所以也忽视成本,但是很多小医院就需要考虑好这个问题。

三、解决医院财务管理中管理会计存在问题的措施

(一)构建责任会计制。建立责任会计制会大大提升医院的发展水平,将医院的各个部门进行分等级的经济核算,在责任会计领导下对医院所有科室的责任进行经济核算,受财务科长或总会计师管理,其主要职能是编制责任预算和报告、核算、日常记录等。将责任预算与业绩分析作为工作重心,构建科室管理员制度,科室管理员是科室核算承担责任的人员,受科室主任直接管理,这是核算与成本控制的体化网络,为医院预算提供支撑。(二)各个部门认识到管理会计的重要性。由于医院很多领导和员工无法认清管理会计的重要性,所以在体系,工作中会出现很多问题。首先,应该为管理会计设立完整的、让各个员工深刻的意识到其内在的价值体系,并形成正确的态度。其次,管理会计在进行财务管理时应该与领导进行沟通。最后,员工在对管理会计进行了解的时候不应该局限于传统的知识,在不断培训中去逐渐提升自己,与时俱进。(三)为管理会计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各大医院通过自己的努力在社会中有自己的立足之地,然后通过政府来获取一定的资金。而管理会计的职责就是记录好医院的各种消费记录与借贷凭证。在对财务信息进行管理的时候,如果单纯的利用传统的方法,就会使结果缺少其准确性,也会使财务信息无法得到及时的反馈。

四、结束语

由于管理会计自身的复杂性,就使得医院在运行时需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财务管理的具体状况来进行工作。对于这样的状况,医院应该相应的加强决策,为应用会计提供一定的基础,从而推动医院会计部门更好的发展,让医院的财务管理中的管理会计更多元化发展。希望医院在未来会得到更好的发展,为我国经济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文婕.医院财务管理中管理会计发挥的作用探索[J].现代经济信息,2017(11):208.

[2]陈文毓.医院财务管理中管理会计的作用及其强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17):129-130.

管理中范文篇8

关键词:高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

一、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现状

如果仔细分析现阶段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我们不难发现其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对于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展开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一是制度层面存在所有者缺位的现象。自始至终,国家都是高校经费的所有者,在国家政策的宏观调控下,高校相关部门来具体实施对国有资产的调控管理。二是管理监督缺失。由于我国高校经费的应用以及投入方面没有实现严格的、细致的管理以及规划,导致难以形成全面的资产管理以及管控监督。三是财务管理工作的功能没有充分的发挥出来。[1]现阶段,我国高等院校在教学资源、教学规模以及师资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拓展。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日渐完善,我们迫切的需要高校快速的融入到社会主义市场之中。[2]由于近年来我国高校所从事的经济活动的种类正在逐步增多,因此,高校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也逐步增多,这样一来使得财务工作体制所面临的挑战显得更加的严峻。因此,我国高校应当加大对管理会计以及财务分析的重视力度,明确相应的标准,然而现阶段,我国绝大多数高校所制定的指标都没有将具体的高校发展规模囊括在内。除此之外,高校还没有建立健全相应的财务管理工作机制,在校长负责制的引导下,高校只有少部分人掌握财政分配权利,难以形成对应性的经济责任,难以发挥出财务管理的作用,这与高校具体经济活动的宗旨不相适应。

二、高校财务管理中管理会计应用

(一)管理会计在高校投资决策中的应用

投资决策涵盖货币时间价值以及投资风险价值两方面。高校在投资决策中应尽可能的将上述两个价值都应用于管理会计之中,这样才能够实现科学、有效的决策,合理衡量报酬与风险之间的关系。在进行评估分析的过程中,可以以回收期、净现金流量、报酬率等为标准,并采取多种措施,实现资金的合理分配,分散资金投入风险,切实提高高校资金的利用效率。高校预设投资项目的确定应当以具体的投资环境为依据,树立长远规划,牢牢的把握最合理的时机。反之,高校预设投资的评价则应当与其他部门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制定科学有效的决策,并将决策提交给校领导审批,通过一系列的讨论之后,财务部门要积极主动的以投资决策为依据,筹措资金,实时控制和管理投资决策的进度、成本与质量,实现投资预算的有效执行。

(二)管理会计在高校预算管理中的应用

高校财务预算包含两类内容,即收入预算以及支出预算,收入中所包含的内容是我国高等院校所从事的教学、科研与他类活动所获得的资金,例如财政补贴等。支出预算的内容也比较多,常见的包括经营性支出、基建支出等。因此,我国高等院校应当做到不断的强化预算管控,实现资金的科学筹集以及有效分配,进一步提高资金的总体应用效率。管理会计应遵循相关原则,合理编制预算,通过零基预算等多种方式,将重要的内容从具体的数据资料之中提炼出来,总结经验教训,找到差距,以便于后续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展开。[3]预算过程中还要考虑到收入以及支出等诸多事项,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合理配置院系各部门的资金资源,并进一步明确成本经费的使用标准以及重点项目的确定标准。以科学的方式方法论证经费使用标准的科学性,确保资金的合理使用,避免出现浪费的现象。除此之外,还应当在执行预算的过程中,重点考量相关因素的变化,保障经费的周转,有效解决资金链断裂的问题。

(三)会计管理在高校战略决策中的应用

战略管理会计是指通过多种途径,将管理会计以及战略管理工作有效融合的一种会计管理办法,这种会计管理办法能够进一步拓展管理会计核算的应用范畴,使行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为企业战略发展进行服务。战略管理会计在高校经营发展中的应用对于高校财务管理来说是一个跨越式的发展,打破了传统的单一的会计管理模式,并在此基础上使得高校更加注重外部发展环境的考察和竞争对象的了解工作。实现战略管理会计工作应当做到全面的看待和分析高校外界环境,并获取与高校财会工作内容相关的重要信息。这类信息对于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现如今,市场竞争愈演愈烈,在这种环境下,更多的非财务信息也逐步发展成为了影响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因素,例如人才聘用单位满意率、用人要求等。因此,高校战略管理会计应当积极主动的将一些比较重要的非财务信息提供给高校。除此之外,高校在日常的财务管理工作中,还应当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激发管理会计核心潜能价值,实现高校财务工作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教育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高校若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在财务管理工作中,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应的科学发展策略,合理激发管理会计的潜能,扩大高校影响力,提升社会对高校的认可度。

作者:黄强 单位:江西九江学院

参考文献:

[1]刘斤影.新形势下加强高校财务管理的思考[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118-120.

管理中范文篇9

关键词:小学学校;管理;“三度”管理

1小学学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多数小学学校管理中主要存在重经验轻实践的难题,且整个管理过程依然沿用传统的管理方法,忽视了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一是,学校片面的认为提升管理水平就是改进学校的基础建设设施,因而比较重视学校的外在形象,没有提升学校的内在水平,即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教师的授课能力;二是教师没有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工作只是基于学校的基本政策,没有考虑学生的发展情况,缺乏针对性,以致无法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三是小学学校管理人员的思维存在局限性,无法准确预估并评价学校的未来规划,也没有开展相应的学习与培训活动;四是学校的管理方式依然坚持集中制原则,没有发挥民主效应,使得学校无法拥有自主发言的环境;五是学校受应试教育影响,以致在短时间内无法转变自身的管理模式,不能跟上素质教育的发展水平。教师往往更加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并将其作为评价学生综合水平的唯一标准,教育的目的性与功利性较强,使得学生无法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水平。

2小学学校的“三度”管理措施

2.1密度管理:密度原本是物理学中的术语,而在学校管理中则主要指的是学校管理的紧密程度,这也是学校管理的基本保障前提。管理的空隙越大,所产生的管理效应也就越低,反之,管理越紧凑,管理效能也就越高,为此,小学应该实行密度管理。首先应进行合理分工,由校长至各级的行政人员;由教导处至各个班级,这些都是学校管理过程中的组成部分,如果无法做到合理分工,则很容易出现责任不清、目标不明的现象。为此,学校应落实各个行政职能,确保职能部门的合理化,还应形成由上至下的管理层级,增加管理密度,提升学校的管理效率。其次应注重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要做到人尽其才,并充分挖掘教师的优势,并使其在管理过程中得到充分发挥。最后应为教师提供一定的发展空间,传统空降式的聘任严重打击了教师的自信心,为此学校应该采取竞争上岗的管理模式,让教师可以竞争管理职位,然后给予教师一定的准备时间,使其在选拔过程中增强自身的竞争意识,这样才可以保持教学活动的先进性,并切实提升教学效率。

2.2精度管理:精度管理主要是在密度管理的前提下对管理层次进行细化,追求精益求精。在此过程中,应注重调节个人与团队之间的关系,确保充分发挥个体优势,以便激发团队的活力。同时还应注重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根据教师的自身特点安排教学任务,使教师在完成任务的期间获得足够的满足感与荣誉感。还要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确保其可以自由发表意见,并通过体育活动、教学比赛等项目为教师提供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除此之外,还应注重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学生的每个人都会存在从众心理,学校管理过程中应该形成由上至下的榜样示范作用,及时表扬拥有良好习惯的学生,使其形成榜样力量,这样才可以形成良好的校园氛围,并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

2.3深度管理:形式与内容都是管理的必备因素,如果只注重形式忽视了内容,则很容易导致管理流于表面,无法实现良好的管理效果。只有将形式与内容充分结合,才可以真正提升小学学校的管理水平。首先,学校应该注重形式与内容的充分结合,并根据学校的实际发展情况选择具体的形式与内容,比如形式上是利用班级比分制度还是采用班主任扣分制度等。其次,学校应不断更新管理理念,校长应明确学校的管理风格、管理模式以及校风、学风等内容,并根据社会及学校的发展需求,及时更新管理理念。最后,还应注重细节管理,小学管理的对象是小学生,他们的认知能力还不够成熟,学习生活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问题,此时学校应深入思考问题的根源,是个别学生的问题还是班主任管理方式的问题,而后及时处理问题,这样才可以保证管理的实际效果。结束语“三度”管理方法是传统管理方法的进一步创新与改革,可以适应当前各种管理情况,并有效提升了小学管理的质量水平。为此,小学学校应始终坚持“三度”管理方法,并认真落实“三度”管理的基本要点,根据管理方法中的各种具体要求,进一步完善相应的实施策略,这样才可以真正提升小学学校的管理水平,并确保学校管理工作实现质的飞跃。

作者:高宝松 单位:河北省沧州市新华区小赵庄乡建华小学

参考文献:

[1]郭斌.探索“三度”管理法在小学学校管理中的重要意义[J].新课程导学,2015(07).

[2]闵健.小学内部加强“三度”管理的策略与方法[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6(01).

管理中范文篇10

【关键词】电力营销;精细化管理;电力企业;电力业务

电力需求量日益增加的背景下,对电力营销工作提出更高要求。为保证营销服务工作质量,提高电力企业的竞争优势,需要改进传统的营销管理工作方式,使用精细化管理手段,加速电力企业的转型,以适应电力市场需求,促使企业不断发展。

1电力营销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

在现代企业中,精细化管理为重要的管理理念之一,将其应用到电力企业的营销管理当中优势明显。在精细化管理方式下,能够明确企业内部的管理框架,区分人员责任与分工,优化电力企业的内部管理。同时,在精细化的管理组织下,可完善电力营销流程,加速企业内部管理工作改革,提高企业市场竞争优势。此外,在精细化管理指导下,有助于实现对各个管理重点精准化指导,优化配置企业的各项资源,节约电力企业电力营销管理环节的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增强企业效益。综上几方面,对电力营销工作展开精细化的管理对电力企业持续发展意义明显。

2电力营销精细化管理策略

2.1健全管理制度。电力营销要实现精细化管理,提高营销工作质量,势必要建立完善的制度,为各项管理策略的实施提供保障和支持。电力企业在实际工作中,应结合营销工作特点、企业人员结构等,制定出合理的管理制度。如:明确营销岗位工作内容、时间、责任等要求,印刷成管理手册,发放到营销工作人员手中。同时还可将管理制度的电子范本发送给工作人员。电力营销工作开展过程,可能出现加班情况,为疏导员工对加班存在的消极心理,可引入“人本管理”思想,制定出科学的激励制度,明确加班“补助”标准,对积极工作的员工提供物质、精神等层面的奖励,激发营销人员的工作热情,使其配合管理工作。将具体制度展开类别划分,建立“常态”制度、“紧急”制度,区分管理重点。电力企业的营销工作涉及电力生产、电力调节、电力运输等,电力销售影响因素相对较多,为保证用户对用电服务满意程度,需要制定紧急事件管理方法,和常态化管理机制加以区分,保证管理制度的完善性[1]。此外,电力营销精细化管理还应落实监督工作和考核工作。按照各个人员任务完成率,优化考核内容和指标的设置。在考核内容方面,应编制出电力营销的市场分析报告,体现出电费回收、竞价上网和电量销售等情况,保证考核制度应用的合理性。在考核指标方面,应将年度电费的回收率、月度电费的回收率以及累计电费的回收率分别纳入其中,综合考核人员的任务完成情况。2.2优化营销管理组织。电力营销管理组织的精细化设计,能够使用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对电力营销整个运营体系优化设计,对整体营销业务展开统一化管理。具体包括管理组织的设置和运营体系的构建。电力营销管理组织建设环节应注意以下几方面内容:(1)分析管理职能,电力营销的精细化管理方式下,管理组织的主要职能是使用技术、经济、法律等手段,不断规范客户的用电秩序。因此,管理工作重心为分析客户的用电需求,落实预测分析,平衡发电、用电等功率。同时,电力营销的管理职能还体现在需求侧的管理,此部分管理内容是借助经济杠杆和市场规律,完善用户的用电管理。(2)设计管理组织,电力销售管理职能明确之后,应按照职能建立管理组织,保证管理组织下营销过程发挥作用。针对当前电力市场用电需求逐渐增加的背景,可完善电力客服部门、市场开发部门、企业品牌策划部门、政策解读部门、电力计划经营部门、财务产权部门等,完善管理组织结构。例如:某电力企业在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将电力营销管理工作责任进行划分,由企业计划经营部作为责任主导部门,发电部、安全部、财务产权部共同协调的管理组织。在实际管理工作中,主要由计划经营部门下达电厂年度发电指标和任务,安全部配合企业完成每月的发电任务,保证发电安全。企业财务部主要负责对电费的回收以及催缴,由经营部签订售电合同,发电部、计划经营部等配合企业调度、并网等协议签订。经营部收集市场信息,管理竞价上网工作,发电部、经营部共同优化客户服务。在精细化的管理下,提高了用户的满意度[2]。(3)制定管理流程,电力营销的管理工作存在规律性,可总结重点流程的工作内容,探索出科学的管理流程,搭配文字说明,简化管理内容呈现方式。管理人员按照流程图即可完成某个节点电力营销业务、人员的管理等工作,快速掌握管理信息,找出责任主体。在完善的流程图中,可整合电力营销不同岗位工作重点,处理营销业务与其他业务节点内容时,形成上下信息高效流通的工作模式。通常电力营销管理的流程图分为两种:①业务流程;②系统工作流程。(4)明确电力营销管理标准,此项标准可视为组织结构责任的细化,以统一的标准,保证各项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对稳定电力营销组织具有重要作用。管理标准分为作业、业务、工作几种类型。具体内容为,管理职能范围以及职责权限,标准化的业务流程以及作业接口。标准体系组成包括营销人员素质、技术、工作、考核、管理等内容。(5)业务管理,电力营销的业务管理包括表单设计,通常电力企业会按照特定渠道表单的设计,按照流程进行处理、填写和传递。管理表单之间相互联系形成系统化表单,内部包含用户的欠费明细以及考核统计等内容。2.3业务流程的精细化。在精细化管理中,需要结合客户需求以及电力监管实际要求,设置驱动化营销管理模式,整合营销环节的各项服务,设置功能程序,搭建集营销管理、营销服务的一体化平台,将营销业务规范化,实施自动化管理。同时,还应建立整体协调机制,提炼出核心业务,结合以往管理经验,严格把握营销管理重点环节,按照不同工作的时间、逻辑顺序,逐渐优化业务流程,缩短服务周期。制定出长远发展指标,综合管理营销工作和业务服务,提高管理质量,图1为精细化管理系统业务流程图。通过图1可以看出,精细化业务管理流程分为4个工作层和1个统一平台。在营销管理决策层中,包含市场需求分析、营销策略评估以及综合分析等内容,通过分析各项数据,优化电力营销的决策。在营销工作管理层当中,主要包括需求侧、营销质量、系统维护3项管理内容,保障营销管理质量。在营销业务层中,系统可获取客户用电现场信息,信息传输至用电监测、负荷管理模块当中,业务平台对“用检”“合同”“线损”“购电内容”等综合管理,将处理结果传输到发电企业。获取的信息还能向平台“抄表管理”“业扩报装”“电费”“计量”“收费账务”“银电联网”等模块传输,最终将各项处理结果传输到金融机构,优化了电力企业的发电管理和收费管理业务。在客户服务层中,客户可通过95598客服热线、网上营业厅、短信平台、窗口服务、电力流动服务等平台获取对应服务,拓宽电力营销服务渠道。在统一业务平台中,能够整合自动化调度、生产MIS、自动化配网、财务FMIS、OA、95598客服、ERP等系统功能,实现电力营销的服务的一体化,提高企业服务质量和效率[3]。

3结论

总之,电力企业的营销工作是保证企业效益的重点内容,使用精细化管理方式能够结合企业管理需求,分析用户需求,优化电力营销管理和服务模式,明确管理重点,提高管理效率。因此,电力企业应科学应用精细化管理措施,促使企业效益持续增长。

参考文献

[1]卢威.信息化分析电力营销管理中精细化管理的具体应用[J].科学与信息化,2017(22):55-56.

[2]石磊.电力营销管理中精细化管理的有效运用分析[J].科技尚品,2016(12):4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