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台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9 16:00:32

广播电台

广播电台范文篇1

在最初的一段时间内,我了解了广播电台的运作模式。广播电台一天的工作是忙碌的。虽然依照上级安全要求不能制作直播节目,但为了制作出优秀的录播节目,建瓯广播电台始终都在高速运转中。一个节目的从创意到制作完成,一篇广播稿从筹划到最后敲定,都要经过层层把关,凝聚了电台人员的辛勤汗水。

这半个月来我还是学到很多的。由于专业知识的缺陷,最开始自己只能够试着写稿,但根本达不到要求。在电台里,各位员工都是十分忙碌的,谁也没有闲暇的时间来对我进行指导,我只能靠自己阅读书籍来进步。台里一些叔叔阿姨也给了我很大帮助。在写稿方面,我体会到了广播新闻的一系列自身特点,广播稿的写法也不同于一般的新闻稿,广播新闻一般比较口语化,导语需要能够立即让人听懂,整条新闻要宜听而不是宜看。在学习写稿的过程中,台里的叔叔阿姨还建议我做剪贴本,多搜集好的新闻稿件,多听多看,这样才能在业务上有所进步。在实习期间我还参与了广播节目的制作,由于专业知识有限,我只能负责搜集背景资料,网络,报刊媒体成了我搜集的资源。在实习的后期,我学会了一些设备的操控,开始尝试进行节目后期的录音编辑。但由于实习时间有限,我不得不结束了在建瓯人民广播电台的实习。

半个月的实习让我零距离接触了新闻单位,尝试了专业的新闻工作,让我体会自己与真正新闻工作者之间的巨大差距。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新闻工作者是不容易的,我只有在学校期间努力学习新闻专业知识,在假期积极实践,才能够尽早成为一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

年月日至月日期间,我在人民广播电台进行了为期7天的实习。

一走进电台的新闻部办公室,我就被他忙碌的气氛所感染。自从放假以来,我在家一直过着睡到自然醒的懒散生活,见到这番忙碌景象,竟一下子手足无措起来,还好有位佳姐姐帮我安排好座位。手里捧着杯热水,心也稍稍安定了些。我的实习生活就这样在一杯开水的陪伴下温暖的开始了。

电台领导并没有安排什么具体工作给我,所以我就自由的观察起新闻部的各项工作。第一天我跟姐参观了录播室、直播室、监控室,大体了解了播音员、导播以及编辑们的主要工作内容。新闻部有十几个工作人员,每个人都身兼数职的忙碌着,顾不上吃早饭的也大有人在。播音员的工作绝非只是动动嘴就行的清闲活。一条听起来再普通不过的广告有时也要录上四五遍,还要时刻注意怎样调整气息才能让声音听起来底气十足。主播陈亮的一句玩笑话道出了这个表面风光的职业私下的辛苦——“播音员没有感冒的资格”。任何行业都有自己的艰辛,也许我们理想中那种轻松加愉快的行业并不存在。尽管有时会因为忙于应考而抱怨,,但现在却深感作为学生的轻松自在。

广播电台范文篇2

【关键字】上海民营电台;广告;民国时期

一、广告与早期上海民营广播电台

1.1上海广播电台的产生与经营。民国时期的上海吸收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新兴事物,同时迸发的活力使这些新兴事物得到不断发展与成熟。广播电台就是其中之一。《大陆报》1月21日报道“无线电公司的电台位于广东路大来大楼楼顶办公室的一套漂亮房间里,已在E•G•奥斯邦先生监督下设立。”[1]这是上海出现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在此之后,陆陆续续的外商开始在上海经营起了无线广播电台。最初的广播电台主要是新技术的革新,是一种因为科技进步带来的新事物,它的商业目的并不清晰。最初广播无线电台作为商用的话,主要有两点,一种是直接营业,这些一般是收音机公司。例如开洛公司在申报上所登载的广告,1925年8月29日登载的,此曲只应天上有,请购买最著名的开洛无线电话收音机[2]如此种种,无不都是为了销售本公司的收音机而做的广告。第二种为宣传广告,在播送的时间段内的节目中插入一些厂商新的商品广告。第二种的经营模式在当时的上海并不成熟,当时对于广播无线电接收机的管理中也明确讲到了不得牟利。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电台因为开支过大又没有收入来源,在很短的时间内被收购或是停播。如当时的开洛电台,由于开洛广播电台每年仅播送节目就需花费银2万两,连续播音5年多后,渐渐难以为继,固在民国18年10月底被迫停播。民营广播电台需要依靠什么样的收入来生存与发展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1.2广播广告与上海民营广播电台的发展。1926年9月16日,在开洛电台停办之前,《申报》曾发表过的一篇文章中提到,“广播电台因为没有可靠收入来源,造成广播经费不足,所以应征集商品广告在播送节目之时插入广告,或者是由商店自行组织节目付费给电台,播送节目时顺便报告该厂或商品名称。”[3]这就为广播广告更进一步的发展做好了舆论铺垫。在政府政策层面,1928年12月13日建设委员会颁布了中华民国广播无线电台条例,其中第十一条即关于广播电台业务,第四点规定:“商业广告不得超过每日广播时间的十分之一”,以及在第二十三条中提到:“广播电台对于代商家播送的广告要收取广告费”[4]与之前的北洋政府相比而言,国民政府对无线广播事业的管理是相对宽松的,在当时来看是很有利于民营广播电台的发展的。上海市广播电台行业界在开洛电台经营不善的情况下又出现了一家亚美无线电公司上海(亚美)广播电台,从1932年起,上海(亚美)广播电台逐渐开始向厂商征求广告,经营广告给广播电台带来了丰富的盈利。[5]当经营广播电台有利可图之时,许许多多的华商就纷纷开始投资兴办。1931年到1932年,仅两年时间内上海民营广播电台的发展可谓蒸蒸日上,新建了几乎三十多座电台。对于民营电台最重要的则是广播电台可以经营广告,并且收取的广告费用也是较高的。从下面的表格中就可以探知一二。可观的广告收入激励着民营广播电台的不断发展,广播电台的发展也使得广告开始依托新的媒介得到有利传播,这对关系变得相互依附,互惠共利。

二、广告与抗战时期上海民营广播电台

1938年4月,日本在上海设立无线电台管理处,强迫各电台前往登记。但是由于主权的关系,所有上海的播音台一律加以拒绝,引起全体电台停止播音的举动。在动乱的社会大环境下,一些原先因不合格而被国民政府禁播的电台趁机“复活”。随着很大一批不合格电台的重新开张,他们彼此为了争抢广告,纷纷降低广告价格。这种手段实质上是播音者与广告电台的自杀政策。而且同时,为了增加收入,并不会考虑商品质量,是否无害社会风化,这些电台都仅仅是为了抱得个人钱财。此时的广播无线电台在中国,已经成为了一种民间娱乐的工具,工厂商号每次有新的产品,都利用播音宣传,而广播电台也依赖此广告费的收入。广播无线电台与日俱增,依赖播音以维持生计者也日渐增多,因此广告的价格日趋跌落。在日伪的控制之下,可以说此时经营广播电台的商家只因利益而生存。所以当时出现了一种情况叫作收取电费,就是广播电台的经营者将广播时间直接出售给商人、游艺演员甚至是中间商。由这些人自己组织具体节目及广告播出。等于广播电台已经脱离电台台主的管理,他们只收取“电费”,在这样的情况下,广播电台节目的质量就很难去保证。

三、解放战争时期对民营电台广告的管理

3.1广播广告与政府管理。抗战胜利后,民营电台事业逐渐苏醒,国民党政府开始着手整顿。起初,民营电台全部勒令停止。交通部文件有相关批示:查设置民营广播电台,业经本部拟订规则呈请行政院核示,现在尚未奉批。所请准予复业一节,应俟该项规则经核准公布施行后,再行声请本部核办。此批。[7]虽然有明确的规定与制度,但是对民营电台的管理并不十分顺利,其中有一些是由党军方面出面来协调关系,如上海青年等五家广播电台。这些广播电台依靠军方背景,而经营商业广告的收入。当时交通部虽然未核准一家民营电台设立,但是有公然不讳者继续筹备电台。另外还有一些党政军社团及外商所设立者,其中一些会有备案,还有一部分是自由设置。如果没有办法迅速取缔,恐不免有取巧者假借社团外商等名义依然滥竽充数,更加难以遏制。针对以上的情况,政府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查沪市公军民营电台正式经交通部上海电信局审查合格暂准参加者,计有二十一家。广告方面,除福音台专以宣传基督教教义不接受任何广告外,其余公民营电台一概接受广告,并经社会局批准,合法组织有上海市民营广播电台商业同业公会。广告价目之规定由该公会决定,惟各台实际出售价目不等,高低相差甚远,亦无一定标准。[8]这样将广播电台在广告方面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与责任落实,有利于广播电台走入正轨,也会减少不法电台的成立。虽然对广播电台是否允许播音广告与广告价格做了相应规定,但是广告内容依然让听众所不能接受,听者朱炭写道:现在电台里每天做的广告,老是卖不完的那些咳嗽药和白带丸等等,有时还来些下流的噱头,这一点本人倒认为大大的有伤社会道德。真药假药姑且不论,药是如此卖法,电信局不能充耳不闻吧。不难看出当时的电台广告虽然是在政府的管制之下,但依然存在的许许多多的问题。民营广播电台的市场性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反映出了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中,商人所缺乏的社会责任意识以及大众审美趣味亟待提高的问题。3.2广播广告与行业管理。民营广播电台是民国时期的一种新型行业,有着自己的商业同业公会。通过对广播广告的分析,也能看到民营广播电台商业同业公会作为行业的组织机构,对广播广告是如何进行管理与规范的。民营广播电台商业同业公会作为广播电台的组织机构,首先是对自身内部的规范与约定。如在广播广告方面,对广播广告电费进行了规范并对广播广告合同进行制定。广播电台商业同业公会关于按时报告呼号周率并核减广告电费的通告(1947年3月14日)[9]兹为遵照主管当局规定,每隔卅分钟报告呼号、使用周率一次。爰经同业议决:自四月一日起所有播音节目每档一律改为卅分钟,各会员收取广告电费,亦应依照比例减低折实计算。兹将订定之价目及等级如下:每档卅分钟:上午六时至十时为丙级(每月)四十万元;上午十时至十二时为乙级(每月)六十万元;中午十二时至二时为甲级(每月)八十万元;下午二时至五时为乙级(每月)六十万元;下午五时至十一时为甲级(每月)八十万元;下午十一时至十二时为乙级(每月)六十万元;小报告广告费:每天三次(每月)拾伍万元(十五天减半计算);全日报告(每月)五十万元。上海市民营广播电台商业同业公会启中华民国三十六年三月十四日星期五上述这组材料是关于广播电台商业同业公会核减广告电费的通告。商业同业公会作为同类企业自身之间的组织机构,它有着对该行业一定的规范与约束作用。往往商业同业公会的组织者都是该行业的商人代表,他们对本行业的情况更为了解,也能做出更好的规划与规则。上海民营广播电台作为时代背景下的新兴产物,从产生到发展再到日趋成熟,商业性也越来越强。如何可以有效的使用广播电台,又使民营广播电台有一个良好的发展氛围,这些都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政府组织、以及人民需求密不可分。广播广告作为广播电台其中的一个点,我们就可以看出当下的时局政治、经济环境以及人们的生活诉求,从而也可以对我们现代蓬勃发展的新兴媒体带来一些启示与思考。

参考文献

[1]《旧中国的上海广播事业》上海档案史料丛编1985年12月p3

[2]《旧中国的上海广播事业》上海档案史料丛编1985年12月p27

[3]《上海广播电视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p733

[4]《旧中国的上海广播事业》上海档案史料丛编1985年12月p175

[5]《上海广播电视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p733

[6]《无线电》第一卷第五期中央广播无线电台管理出版社

[7]《旧中国的上海广播事业》上海档案史料丛编1985年12月p515

[8]《旧中国的上海广播事业》上海档案史料丛编1985年12月p673

广播电台范文篇3

办公室里的人都是蛮热情的,办公室管财务的林姨很热情地给我向介绍这里的基本情况:电台每天要播出30分钟早间新闻和30分钟午间新闻,均由由新闻中心负责,所以新闻中心每天要制作综合新闻、体育新闻。其中综合新闻包括本市新闻(本台记者稿、通讯员稿、当地日报、晚报新闻剪辑)、国内新闻(主要是新华社电文)、简讯(上网授国际新闻);体育新闻(上网搜索或本市体育活动)。每次新闻的字数控制在30分钟×200内(播音员每分钟可播220个字)。

每个记者每个月要提供140分的稿件,一篇普通会议稿件是6分,会议有录音的8分,通讯12分,下乡通讯加录音17分,个别重大新闻27分。

办公室里还有一位实习生,她在北京一所高校新闻系读大三,已经来了一个月,谈起采访条条是道。她说以前在报社里可单独去采访,但不能对采访对象说自己是实习生,否则人家会认为媒体不重视,不配合采访。她每次来到办公室的第一件事就是查看记者采访安排表,选择自己喜欢的采访任务就打电话跟记者联系,询问是否可以跟班。我如果想跟记者去采访也是要自己主动联系,虽然有些记者说有重大新闻也带我去,但是等几个月也未必有重大新闻,更何况记者也很忙,不一定总记得我。

上午给编辑打了几篇短消息发到省台,然后就是翻看以往的稿件资料。这些稿件大部分是手写的,少量才是打印的。这些报道几乎全是正面新闻,且多是会议新闻,篇幅都很短小。新闻五要素(五“w”)作导语,正文就是用简略的句子概括的句子事件的大意,一般来说都是用主要领导的发言来归纳。因为上午的新闻下午要播出,所以记者没多少时间句斟字酌,一般都比较浅显。

第一次采访:差点忘了正事

第三天市里有个全市财政会议,九点开始。我8:40在市政府车场等李记者,进来的人越来越少,左盼右盼都不见他,直到八点五十八分才露面,他说记者不用提前入会场,等会儿按会议的流程只重点听重要领导的讲话就行。

我们刚入会场,工作人员就送来管财政的副市长和财政局局长的讲话稿,共三十多页。记者告诉我,主要看副市长的讲话稿,局长的属次要的。趁着主持人讲话他试了录音机的效果----这是采访的首要准备。首先是局长的工作汇报,李记者就拿着两份稿在画圈,我则按照前两天在办公室看的会议新闻的模式写这条新闻稿。不久,李记者就选了副市长四段话准备录音,其余的划线内容教我抄下来,结果女副市长讲话时只提大题目,根本不按稿子读。会后,当我正津津乐道副市长的美丽音色和优秀的口才时,李记者懊丧地说:“她说得是好听,但我的录音就麻烦了。”他要回家重听完那几个小时的录音资料才能决定录音选段,因为我刚才没注意录音的事情也就不好说什么。

(下午,他拿了两条新闻稿来办公室给我看。没想到一个会议可以写出两条内容不同的新闻:一条是当天的财政会议,一条是全市去年财政加大投入为群众办了实事。他做记者20多年了,有经验就是不一样。)

最不自在的一次采访:

年初一的晚上,市政府在市区观海长廊和霞山观还长廊放烟花庆祝新年。我跟黎记者八点半在赤坎观海长廊停车场等候市长的车队。半个多钟后,我们和电视台的记者按照市里原先的安排坐上一辆面的,正在神侃时却听生说市领导一行已步行远去了,于是我们慌忙下车,慌不择道地冲过众多车辆来往的大路向人流方向跑,追了两百米才跟上领导队伍,连忙寸步不离贴着走,担心记漏了什么,其实整个晚上直到烟花结束,领导都没有发表正式讲话,黎记者向新闻中心主任报告了情况,主任说如实报道。对于我,整个晚上半个小时的烟花就像几个钟头,为了听到领导的发言而没有跟着记者到群众中采访,整个晚上就跟着报社和电视台的记者候在领导席附近,结果只记到赞助单位,连出席领导也没记全,因为天黑,十几个领导在大队武警的保护下入场离席,我根本就认不出领导的面孔。

在半个月的见习中,我有两个深刻的感受:即新闻的“新”与“制造”。

新闻讲究时效性众所周知,但能真正感受到时间紧迫的只有记者,上午十二点才结束的会议下午三点就要交稿,而另外一些突发的事情马上赶上就要马上发,既要全面又要确认信息的准确,(有时还要处理录音材料)不能有丝毫的含糊,尤其是重大新闻。

制造新闻,一般人都可能想是策划报道,但实际上有时候并不需要策划。一般的会议,或是市领导慰问或下乡之类才会打电话通知新闻中心安排记者跟随,其余新闻就要靠记者自己跑。春节前,各个娱乐场所公园景区准备搞特色活动、各县市办什么春节特色文化,还有春运报道。黄金周过后,又一批新闻来了,各部门都统计了黄金周的整体情况,记者可以到旅游局、交通局、卫生部门、火车站等单位了解其在黄金周发生的情况,比如全市接待旅游总人数,春运火车站如何应对春运高峰等等。其他时候也是这样,每天都可以制造新闻。去任何单位前要联系好值班领导再去,否则记者去了没领导没空接待,其他的工作人员一般不接受采访。记得年初三,我到火车站了解春运情况,问了售票小姐几各问题后,她就怀疑我是记者,说她不接受访问,领导才可以,结果当天他们领导刚好不在,我不能确定她提供的信息的真伪,结果本来可以写成一条很及时的新闻向市民报道火车站最新消息的机会就浪费掉了。另外记者平时也要拓宽自己的交际网,与各个单位人员混熟了,朋友多了有什么消息就会及时通知。

新闻短消息的写作很简单。作为地方电台,报道的内容仅为当地的社会经济服务,作为政府和民众的传声筒,如何从采访中选取材料写作?比如我提供的新闻稿中的关于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电视会议。当时是相继国务院、省政府开了相关会议后我市才接着召开,我们市的记者就站在本地移民的角度上选择与移民切身利益有关的问题来报道,国务院、省政府的会议内容就分别由中央级、省级媒体报道。

另外,在报道中,不仅数据不能丝毫误差,领导的名字也不能有差错(本来就是领导的政绩宣传嘛),甚至领导的排列也要按照职位的大小来排,否则就可能弄出颠倒主次的笑话。

广播电台范文篇4

1广播电台计算机播出系统安全管理涉及层面分析

首先,保证磁盘阵列正常形成,确保信息传递数据不会出现丢失和失真的现象[1]。其次,明确保证服务器的安全高效运作。再者,保证整个广播电台系统中所设置的主干交换机的安全运行,通过采用双路电源供电模式,保证其安全操作。最后,保证播出站的安全运行,体现在录制站、广告站、审听站等安全运行上。

2广播电台计算机播出系统安全风险分析

2.1安全防线防范观念有待提升。广播电台计算机播出系统安全风险防范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必须树立较高水平的风险防范意识[2]。纵观当前,计算机技术在广播电台的应用中,过度注重前期计算机系统,而忽视了后期正式投入运行的日常维护工作。面对这一问题,今后随着计算机播出系统开放程度的不断提升,将会极大造成广播电台信息数据安全问题,再加上当前广播电台信息安全防范意识比较薄弱,对实际提升安全防线防范工作是非常不利的。2.2技术安全防范功能较为薄弱。首先,当前计算机技术应用在广播电台系统中,存在着许多不成熟的地方,再加上计算机技术本身具有较大的漏洞,所以导致计算机播出系统非常容易出现风险。如设备出现故障,如果不能及时维护,将会导致数据信息丢失,对系统运转产生不良影响。其次,广播电台计算机播出系统软件应用中,过度注重信息处理速度和方式,忽视了专项安全管理功能的建设,导致软件本身应用存在很大的安全风险。再加上,高速的通信过程中,网络设备功能不健全,网络协议没有针对广播电台系统进行专门的设计,导致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受到物理方面的干扰、数据中途被偷取和非法使用的问题经常发生。另外,当前广播电台各大计算机网络应用平台非常容易遭受到外部病毒、黑客攻击,一旦出现此种问题,没有建立统一的操作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效率低下,安全信息标准未能有效建设和发挥作用,导致处理安全漏洞故障效率低下。2.3安全管理工作水平低下。当前,广播电台计算机播出系统日常安全管理工作水平较为低下,广播电台管理部门没有建立针对性较强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人员队伍不稳定,安全管理技术实际应用效率低下。而且,我国广播电台系统行业在应用计算机技术方面存在着诸多不成熟的地方,导致实际应用缺乏相应的安全防范机制,同时,安全检查工作也不到位。2.4安全法律规范不完善。当前,广播电台计算机播出系统中,安全风险防范工作水平低下,而频繁遭受到外部黑客入侵,很大一部分原因则是法律规范制度管理不到位,导致非法入侵的成本较低,给某些人员创造了机会。网络犯罪具有较大的隐蔽性,在前期阶段,安全管理人员并不能很好辨别,而且一旦发生安全问题,造成的管理困难是非常大的。

3提升广播电台计算机播出系统安全风险防范水平的措施分析

3.1切实提升广播电台人员安全风险防范意识。面对当前计算机网络技术在计算机播出系统中应用的大趋势,必须不断提升整个广播电台从业人员安全风险防范意识,提升信息安全管理认知水平。具体而言,电台管理人员需要熟悉计算机技术应用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并且熟知紧急管理方式。一旦工作人员在计算机播出系统中发现异常,必须及时反馈,以此保证计算机播出系统正常高效运转。只有在全行业构建安全风险防范意识,人人参与到安全管理工作中,才能够在整体上保证整个计算机播出系统安全管理水平提升。3.2全面构建专门的计算机播出信息安全风险防范管理机构。面对当前广播电台计算机播出系统应用中,过度注重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而忽视了计算机应用技术维护工作的状况,广播电台管理人员需要积极构建专门的计算机系统运行管理机构,实现专一化的管理。在相关计算机应用管理规范的基础上,保证计算机播出系统安全风险防范工作责任明确,严格遵守各个技术操作应用岗位安全管理责任制度,强化对损害计算机播出系统事件的核查和处理,及时制定保证播出系统安全运行管理的措施,保证信息传递安全高效实现。3.3强化广播电台计算机播出系统基本信息安全防范工作。面对当前我国各大广播电台计算机播出系统运转中,基本安全信息管理非常容易出现问题的状况,需要从根源上做好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如不断强化出入口监控、安全产品评测认证、病毒检测和防治、关键网络系统灾难恢复、系统攻击和反攻击、电子保密标签监管、网络安全紧急处置、密钥恢复等方面的安全管理和日常监控工作,一旦发现安全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反馈,保证基本信息安全工作到位。3.4发挥法律法规在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管理方面的作用。当前,我国广播电台计算机播出系统安全风险防范工作中,必须发挥法律规范的作用,进行有效的安全管理。如制定广播电台行业安全管理专门适用的法律法规以及网上知识产权法等,切实保证实际计算机播出系统安全管理工作进行过程中有法可依。

4结语

综上所述,广播电台计算机播出系统安全风险防范工作中存在不足,针对当前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从强化安全管理认识、提升法律管理水平、建设专门的安全管理机构以及保证基本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到位等方面全面提升整个广播电台计算机播出系统安全管理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1]宁殿鹏.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与风险防控对策[J].科学与财富,2016(3).

广播电台范文篇5

一、信息化管理在广播电台档案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计算机技术发展影响了社会各方面,各行业中都开始不断实现信息化,广播电台档案管理事务同样如此。为顺应时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始应用到广播电台事务各个方面,在这种背景下,档案信息化是管理必然选择。当前各地的广播电台档案管理事务中都逐渐开始信息化管理建设,并且已经取得一定成果,但是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广播电台档案信息化管理已经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很多管理制度、规范以及体系等,管理工作更加便利,但是在操作中仍然存在多方面的不足。从管理模式角度进行分析,当前广播电台档案管理模式仍然较为落后,不适应信息化管理需求。虽然有很多广播电台不断对管理制度进行改进,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很多管理设施并没有使用在现实中。在管理方式方面,广播电台档案涉及很多科研事务,花费时间较长,范围广,形成大量的科学论证、档案实施,还有很多成果验收,虽然这些资源都是至关重要的,价值很高,但是由于管理方式的缺陷,资源利用存在不足之处,影响档案管理事务开展。在档案管理水平方面,现有档案各类事务职员专业能力参差不齐,水平有待提高。在管理制度方面,一直滞后于其他工作开展,管理制度不够科学和健全,在管理流程方面也过于复杂。当前部分广播电台的管理制度仍然沿用传统管理制度,不适应档案信息化管理需求。

二、广播电台信息化管理对策

针对广播电台信息化管理发展现状,建议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1.增强事务职员信息化管理意识。广播电台档案管理事务中,管理事务职员的意识将会直接影响事务开展,因此需要增强相关职员的管理意识。高层决策者需要重视档案信息化管理事务,明确认识到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并在日常事务中积极推进信息化事务的开展,并通过各种方式增强下级职员的认识。如可以在广播电台内部不定期宣传档案管理信息化管理事务,提高员工对档案管理的认识。加强对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当前档案部分高技术职员严重缺乏,尤其是复合型人才,甚至还有现代文盲的情况,无法保证技术设备被充分利用。因此档案信息化管理事务中需要强化对事务职员的培养,提高业务职员事务水平。档案管理领域中缺乏复合型人才,因此需要稳定档案管理队伍,提高队伍素质,并不断对知识进行更新。2.规范档案管理制度。当前广播电台事务已经跟传统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形成的档案不仅含有纸质档案,还有大量的电子档案,因此在管理制度开展中应针对不同文件档案采取相应的管理制度,保证所有文件档案可以得到管理和利用。在大的管理制度方面,应结合《档案法》进行制定,保证所共事务能够依照规章制度开展。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档案管理也随之发生变化,不仅仅是管理方面的问题,也逐渐增加了技术方面的问题。管理和技术需要做到合理分配,一般而言在档案信息化管理中仍然需要坚持管理为主,建立在管理中三分靠技术,七分靠管理,在此技术上对各类制度进行创新,适应发展变化。将档案管理事务提到日常考核,在日常的考核中引入档案管理事务,同时建立相适应的全面质量评估制度,通过考核查看档案管理事务中存在的不足,并进行改进。建立相应的激励制度和奖励制度,保证管理事务职员做好本职事务,并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保证所有事务开展有章可循。在管理制度方面,也需要建立相关的制度,保证事务能够顺利开展。如内部竞争机制,可以充分提高员工积极性,也能够提高职员的创造性。3.建立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广播电台档案管理事务中需要加强基础设置建设,电子计算机运行速度快,判断能力高,在文件管理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在档案管理体系中需要充分重视基础设施建设,硬件建设方面需要配备电子计算机,提高网络技术的应用,提高档案信息化水平。同时需要建立局域网,保证日后有需求时可以及时查找到档案。充分利用计算机搜集、整理档案,编制档案目录。针对特殊档案管理事务,可以编制大型索引,为日后的应用提供便利。广播电台在建立信息化管理事务中,除了建立相关制度之外,还需要建立相适应的管理体系。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能,同时还需要建立相应的考核制度,通过考核充分掌握现阶段档案管理信息化事务存在的不足,并作出改进。在系统内部建立数字化应用平台,建立内部服务网,保证档案网站可以宣传档案事务,促进信息化标准建设,根据实际需求,购买硬件以及软件资源,提高档案应用水平。4.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创新管理模式。在档案的查询和开发事务中,信息化技术的利用也带来了新的问题,不仅需要建立相应的网络系统,还需要注意系统的安全性,避免资源泄露。加强电子文件档案归档管理,根据管理要求,对各种类型的档案进行处理,最好档案归档事务。加强电台档案管理中档案资源的信息化转化,针对纸质档案可以采用技术转换将原有资源转化为数字化资源,并将资源录入到档案管理系统中。所谓技术转换是指利用电子扫描等方式将原来的纸质档案转换为信息化档案,转换后,将这些档案资源录入到档案管理系统中,方便后期档案的开发和利用。加强档案管理模式的创新,在信息存储中鼓励使用信息化存储方式,提升档案资源管理效率,为以后档案资源的利用提供参考。其次需要强化广播电台档案管理环境的控制,可以利用现代化技术实现自动管理。

广播电台范文篇6

定量分析是个较为复杂的过程,其定义还不统一,但是在研究定量分析的过程中,人们发现了两种分析方式,第一种是利用定性分析的特点对系统整体进行定量分析,第二种是利用黑盒原理,着重对系统运行的结果进行定量分析。

2建立自动化播出系统的安全机制

2.1硬件系统的安全运行保障机制

在广播电台节目播出中,提高自动播出系统的安全性和容错性是主要的研究重点。在系统的构建中,要相对应选择合适的、针对性的设计理念,以“造型化”设计理念为出发点,合理地采用高可靠性的服务器群,在采用可靠性高的服务器群时,要遵循服务器群所需要的要素条件,合理采用多种机器同时播出的模式。选择一台为主要播出机器,负责整个节目的播出,再选择一台为辅助播出机器,辅助播出机器的作用就是在主机播出系统出现过程时进行及时的替补播出,防止节目播出中出现无法解决的问题。

2.2系统软件的安全机制

为了保证节目播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系统可以对用户采取两级安全账户管理的方式。在用户访问录制和播出网络时,可以先让用户使用登录口令进行登录,根据用户的各自权限自动进入播出系统中,系统再通过口令对相应的用户打开相应的数据库,并且给用户提供相对应的使用权限。在用户使用过程中,操作员要从后台合理地对用户浏览过的网页进行备份,以便于使用过程中发生故障可以找到源头。在节目预载过程中,可以研发节目自动预载功能,合理节省时间,在节目播出的同时,也可以减少宽带的承受压力,在发生故障时工作人员可以直接从本地硬盘中读取数据,保证播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3]。

2.3设计与实现安全的自动化播出系统

在自动系统的设计过程中,要以播出节目的安全和播出节目的内容安全为研究目标,从广播电台节目的制作和播出多个角度考虑,设计出一个安全可靠的自动化播出系统。系统制作的过程是个复杂的过程,要综合考虑系统的几大播出设计点,通过设计点的研究合理地建立整体系统模块,在模块发挥其功能的情况下,设计出全自动化的播出模式[4]。

3结语

随着技术和设计理念不断进步,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与音频技术的结合,将广播电台引进了一个新的发展时代,我们将逐渐拥有使用更为方便、管理更为容易、速度更为快速、存储量更大以及安全性更高的全自动化的广播电台自动化的播出系统,为我们的生活、学习提供更便利的服务,和最安全的保障。

作者:王婧 单位: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广播电视中心

参考文献:

[1]姬海啸,王文杰.设计与实现安全的广播电台自动化播出系统[J].计算机仿真,2004,12(15):239-244.

[2]李杰.广播电台安全播出事故人因分析研究[D].北京:中国科学院大学,2016.

广播电台范文篇7

一、围绕中心工作,精心策划宣传

新闻部全体编辑、记者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工作上求真务实、正直敬业,业务上精益求精,追求进步。尤其是“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开展以来,更加注重学习,努力把学习成果落实在自己的新闻实践中,不断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

在市委宣传部的直接领导下,新闻部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重心,精心策划,顺利完成了党代会、人大政协“两会”、创“四城”、喜迎十七大、淮扬菜美食文化节、全市重大项目过堂检查、全国城管学**以及纪念建军80周年、长征胜利70周年等重大活动以及重大节日的宣传报道,有力地配合了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得到了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20**年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工业经济突破年”。为了搞好新型工业化的宣传报道,新闻部对全市重点项目、重点工程、技改投入、产品创新等进行了认真的梳理、筛选、策划、追踪报道,全年共推出60多篇解读工业“第一方略”相关稿件,全面反映了我市在坚持新型工业化、工业创新等领域取得的喜人变化,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淮钢是我市工业企业的领头羊,也是全市推进新型工业化中涌现出来的重大典型。对此,新闻部制定周密方案,采编人员进驻淮钢,深入调研,座谈讨论,发掘亮点,推出大型系列报道《钢铁浇铸的创新之路》,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了淮钢人的创业风采,剖析了淮钢人的创新理念,解读了淮钢人的成功经验,稿件被评为江苏省20**年度广播新闻奖二等奖。

为了加强,中央连续3年出台1号文件,为此,我们精心策划了一系列新农村建设的宣传报道。其中,在去年市委宣传部精心组织的“百名记者百村行”大型新闻活动中,新闻部的每一名编辑、记者都深入到农村、农民中去,扎扎实实地开展调查研究,在深入采访的基础上推出100多篇报道,其中30多篇被省台新闻节目采用。大家用自己的见闻和手中的笔,真实生动、及时迅速地宣传报道了我市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新举措、新风尚、新面貌和喜人成就。因成绩突出,新闻部被市委宣传部授予“百名记者百村行”活动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记者采写的《输出劳动力带回生产力》、《芡实飘香富农家》等多篇稿件也被评为优秀稿件。

二、突出主题宣传,主攻重点报道

在做好日常宣传报道的同时,**人民广播电台新闻部主动出击,思路创新,策划一系列重点报道,唱响主旋律。

去年底以来,新闻部策划推出了“和谐**,共建共享”主题宣传活动。这项活动由十一大板块组成,目前已推出“向人民报告”系列报道、“走进新农村”系列录音报道、“20**春天的故事”系列专题、“走进社区看文明”系列现场报道、“走在创业路上的劳动者”等五个版块,播发《**之家》、《**农民的数字生活》《好大一棵树》、《南港社区的学习情结》、《运动着,快乐着》、《创业路上的踏歌者》、《广厦万幢路千条,绿水城市尽妖娆》等相关报道80多篇,多方面、深层次地展示了全市各地建设和谐**取得的积极进展、丰硕成果和广大人民群众携手共建和谐社会的崭新风貌。

今年9月,为了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新闻部在市委宣传部的指导下,推出了《直播**》特别节目《喜迎十七大和谐**行》。该节目走进全市各个县区,通过领导介绍、群众反映等方式,集中报道十六大以来全市各县区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报道各县区人民群众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创建和谐社区、和谐家园、和谐单位的新故事,以及反映各县区百姓生活的巨大变化等多方面内容。自9月27号首播以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今年元月下旬,新闻部策划推出了特别节目“两会直播室”,王伟章、赵根等12名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走进直播室,围绕交通、住房、医疗、新农村建设等热点话题与广大听众交流讨论,建言献策,成为今年“两会”宣传报道突出共建和谐主题一道靓丽的风景。

三、加强典型宣传,营造向上氛围

作为一种社会精神产品,典型宣传在提供社会进步的精神动力、构建和谐社会中,起着导向性、基础性作用。新闻典型宣传,对影响社会舆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新闻部始终把典型宣传摆在重要位置,着力在典型的深度报道上下功夫,充分发挥各类先进典型启发引导、示范带头、推进工作的作用。

在市委宣传部统一安排采访涟水县灰墩办事处王嘴村党支部书记王伟章的先进事迹时,面对着“命题”作文,新闻部的记者精心策划,三次走访了王嘴村40多户居民,通过居民的讲述,挖掘了发生在王伟章身上大量鲜为人知的故事,最终推出了新闻专稿《用生命支撑的诺言》、评论《新农村建设需要什么样的带头人?》以及系列报道《我学王伟章》等一系列新闻稿件,较为全面地展示了新农村建设带头人王伟章一心为民、鞠躬尽瘁的光辉形象,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反响。新闻专稿《用生命支撑的诺言》、评论《新农村建设需要什么样的带头人?》还分别获得江苏省广播新闻奖三等奖。

今年3月,家住石塔湖小区的吴迎山老人因为他的义举,成为了全市家喻户晓的新闻人物。就在吴迎山老人勇救落水儿童的当日,新闻部的记者就赶到了现场,在市内外媒体率先宣传了吴迎山老人的义举。随后,记者又通过走访围观群众,寻找落水儿童,挖掘了一系列新闻背后的故事,推出新闻专稿《孩子落水以后》、《谁在麻木?》、《和谐社会需要你我共同的努力》等,开办新闻专栏《和谐社会大家谈》栏目,组织专家学者、街道、社区领导、市民代表等,进行多方探讨与深刻反思,通过典型和舆论引导,营造了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

此外,新闻部还结合“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五四”青年节等一系列重要节日,相继推出了《巾帼风采》、《劳动者》、《杰出青年》等系列报道,向社会介绍了清洁女工孙国庆、招商能手赵长桂等众多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这些活生生身边典型的宣传和推出,在全市营造了崇尚先进,学习先进的浓厚氛围,为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四、实践三个贴近,打造精品力作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我们的办台宗旨。近年来,新闻部注重对社会和民生的关注,通过走访基层群众,了解群众需求,先后开办了《金色田野金色风》、《801新闻网》、《作客**台》、《媒体广场》、《房产经纬》、《直播**》、《热线追踪》等一系列贴近群众需求、贴近生活的栏目,备受听众欢迎。

作为农业大市,我市广大农村群众对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多。为此,新闻部创办的《金色田野金色风》,了解群众所需,设置针对性、贴近性强的栏目。目前,这档专业的对农节目已经开办了《政策解读》、《农技指导》、《务工指南》、《致富之路》、《农家热线》等多个子栏目,内容涵盖了农村生活的方方面面。

为了发挥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为民解忧排难,今年4月,新闻部采编人员大胆设想,勇于创新,尝试创办了“热线追踪”栏目,给群众提供了与相关职能部门交流、沟通互动的平台,群众有什么问题,现场就可打电话咨询反映,记者及时与职能部门沟通协调。创办之初,曾经创下了一个上午20个电话的记录,直到中午,电话铃声还不断。自开办以来,该专栏已先后解答问题400多个。

在做好栏目创新的同时,新闻部还注重以平民视角,关注普通百姓的平常生活,先后宣传了孙锦忠、王玉兰、杜风云等一批生活在社区乡间的平民英雄。洪泽县农民杜风云,11年前入伍参军时,曾经有过舍己救人的壮举,而多年来,杜风云对此只字未提,默默无闻的生活工作着。20**年,当年被杜风云从深井中救出的安徽和县农民张久龙经过多方打听,终于在洪泽找到了杜风云,当面向他表示了感谢。获知此事后,新闻部的记者迅速行动,不辞劳苦,来回奔波安徽和县及洪泽县之间,采访事件的亲历者,推出了新闻专稿《寻找英雄》,深深地感动了广大听众,这篇稿件也被评为江苏省20**年度广播新闻奖二等奖。

五、注重对外宣传,提升**形象

新闻部作为市电台对外宣传的主力军,在对外宣传工作中,他们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和重大活动,把**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新型工业化、开展全民创业、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的伟大进程中的新举措、新业绩、新成果、新经验作为对外宣传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做到把最能体现**特色、最能代表**形象的选题作为对外宣传的主旨,把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最密切的亮点作为对外宣传的主题,把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作为对外宣传的主线,自觉主动地服从服务于我市“全面奔小康、建设新**”、全面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一大局。

瞄准大台大报,主攻头版头条,新闻部广播外宣硕果累累,亮点频频。20**年新闻部在省台的用稿量跃居全省第二名,获得优胜奖;今年以来,外宣工作又取得新突破,新闻部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用稿十篇,其中,7月16号《全国新闻联播》在头条播发了《**全力防御第二次洪峰》;在省电台、新华日报用稿130多篇,其中江苏人民广播电台在7月10号的早新闻头条全文播发了《二河闸开闸放水**安全转移沿岸群众》。

六、恪守职业准则,传递时代精神

面对素不相识的贫弱群体,新闻部记者传递的是爱心与帮助。**人民广播电台副台长、原新闻部主任王晓雯在采访“留守儿童”时,看到一位老人带着“留守孩子”生活艰辛,于是她把身上仅有的200块钱留给了老人,回来后,她又购买了200多元的学习用品寄给那个留守孩子;记者武亚莉在市区闸北派出所采访时,了解到安涉桥小区的一位老人家庭贫困,无钱就医时,她毅然留下了200元钱……扶助贫弱,施以援手,发生在记者身上的感人的故事不胜枚举,就是在这样的小事中,他们向听众、社会传递出了**广播人的精神:真诚、友爱。

广播电台范文篇8

关键词:县级融媒体;广播电台;融合媒体平台

1引言

缙云县融媒体中心原有的调频广播系统建设于2009年,设备逐渐老化。为适应广播融媒化要求,缙云县融媒体中心在充分借鉴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参照《广播电台融合媒体平台建设技术白皮书》《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规范》等标准,立足中心实际情况,采用先进的技术,引进专业的设备,实现了对缙云县融媒体中心调频广播系统的网络化、智能化、融媒体化改造以及广播节目制播、广播智能化监测管理与控制[1]。缙云广播电台融合媒体平台的建设优化了工作流程,提高了节目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大幅提高了广播系统的节目生产和管理能力。

2广播电台融合媒体平台的设计与实践

广播电台融合媒体平台不仅可以听广播,还可以在APP、网站等多种终端收看广播的视频直播;听众可通过拨打电话、微信、抖音、视频聊天等方式与直播间主持人进行视频互动、交流,并通过切换台推流送到网络播出;其中,可视化直播可在电视、APP、电台H5、FM等多端。

2.1广播可视化与互动系统的设计与建设

传统广播生产和传输的信号只有声音信息,且与听众的互动很弱,用户逐渐向其他主流媒体倾斜[2]。为了完善广播电台融媒体的功能,缙云县融媒体中心设计并搭建了一套融媒体广播可视化与互动系统,实现了广播直播的可视化。该系统可以实现广播直播中视频信号的采集、生产、多平台分发以及与听众的互动等功能。(1)广播可视化直播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广播直播设备、摄像头、AI智能切换设备、LED背景大屏、视频一体机、立式触摸屏以及直播带货区,如图1所示。广播可视化直播系统共设计了5个专业摄像头,通过专业摄像头采集视频信息汇聚到视频一体机,并通过AI智能切换设备实现音频的自动切换,将切换好的镜头推流至IP网络,最后播出的可视化广播节目即可在抖音、缙云播报视频号、掌上缙云APP等多平台播出。专业摄像头可根据需要绑定基于AoIP技术的音频通道,分配在不同的群组,通过策略设置,实现智能切换,达到谁讲话切换到谁的镜头,也可根据需要手动保持某个镜头不变[3]。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系统中配备的专业摄像头点位分为全景、主持人特写和嘉宾特写三个角度,全景摄像头采用吊挂方式,特写摄像头采用隐蔽式摆放,尽量不出现在镜头中。根据场地实际情况和广播特点,打破了传统广播直播室的布局设计,创新性地提出了宽景别、短景深的主播区场景设计理念。改造后的直播室宽10米、深7.2米、层高2.7米。主播区可扩展为直播带货区,短景深可充分利用操作简单、功能简明、性价比高的摄像机。除了可以满足常规直播,还可以实现多功能的主播说新闻、嘉宾访谈、听众见面等节目可视化直播,充分满足乡土产品视频展示,结合“乡村振兴、脱贫攻坚”进行直播带货节目。(2)受众互动系统受众互动系统为主持人与听众搭建了双向交互的桥梁,拉近了主持人与听众之间的距离,实现了听众到主持人再到听众的闭环流程,进一步提高了收听率及听众黏性,满足了融媒体播出的业务需求。受众互动播出系统根据业务需要分为导播端、主持端和数据展示端。导播端主要包含渠道互动、热线管理、线索汇聚、实时路况和AI播报等功能,采用数字导播系统的方式与听众进行电话、短信互动,并对听众信息进行用户画像管理。主持端在此基础上新增了媒体融合播出功能,可以对听众的视音频进行在线剪辑;具有通过云库在外网电脑就能对自己的直播单进行编辑,极大地方便主持端进行节目的编辑。数据展示端主要用于活动实时数据的集中展现。系统支持包括热线在内的各种渠道互动,包括微信、微博、抖音、可视化直播间、企业微信群等。

2.2基于SOA构架实现广播系统的制播分离

采用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Ser-vice-OrientedArchitecture,SOA)构建了广播系统,如图2所示。通过网闸安全隔离的方式,将不同网络安全要求的网络隔离分别部署在广播节目的制作网和播出网[4],实现了制播网的分离。播出系统保持独立,不受制作等其他互联互通、灵活扩展的系统影响,让制作网更加灵活,并融入新媒体的优点。播出网有独立的播出库和数据库,功能尽可能简单可靠,安全级别最高,仅能通过制作网同步数据。应用开发采用前后端分离架构,前端采用Windows应用+Web浏览器相结合的方案,与服务化的后端解耦。通过独立的Web/流媒体服务器,承载Web应用和流媒体服务,把广播系统各功能模块化部署(传统播出系统除外)。用户通过客户端或Web页面来进行访问,使制作、上载和编排等功能不再仅限于制播网。制作完成的内容可以转移至融媒体的资源共享中心、归档型的媒资系统,真正实现一次制作、一键多处分发。

2.3总控调度及智能监测系统的改造与实现

增加了广播总控调度及智能监测系统,全台信源可以实现手动或自动调度,提高了广播直播的灵活性。总控信号调度系统采用传统数字音频矩阵与AoIP网络矩阵两种方式,两种总控调度方式互为备份。传统音频矩阵负责信号的路由、播出、转播等功能;分布式AoIP网络矩阵负责信号播出(备份)、转播和系统监控等功能,以标准的AoIP网络信号(符合AES67+AES70标准)为主。播出通路配备具有AoIP接口的智能音频切换器和AoIP接口的音频处理器。在整个网络中,不需要通过分配器分配、A/D、D/A转换,只通过软件配置就能调配至任意一个监测系统中,极大地简化了线路配置,降低了线路维护成本。直播间为数字输出,播出站输出有双通道(AOES及AoIP),经过延时器后的双通道信号都进入AoIP混合矩阵。通过矩阵之后,双通道的信号再送到音频处理器,后端的智能垫乐四选一是总控的重要环节[5],主备链路通过智能垫乐四选一进行智能切换。同时,系统具备自动监测功能,主要监测对象包括音频信号监听、设备运行状态监测、故障报警、应急策略和大屏显示等。当信号或者设备出现故障时,系统会自动声光报警,并在屏幕上显示,提升了广播制播系统的安全性。

2.4引入AI技术实现智慧广播

为了提升广播节目的生产效率,改变广播内容的生产方式,缙云广播电台融合媒体平台广泛引入了AI技术及应用。例如,引入AI主播功能,通过深度神经网络学习技术,将文本转换成自然流畅、富有情感、人声逼真的语音,并可以选择多种音色。基于该功能,可以实现AI语音播报交通路况、天气预报等。通过AI智能识别技术,可以智能审核直播互动中的聊天内容,可对观众进行禁言等功能,保障直播安全。通过“大数据+算法”提供AI自然语言查询引擎、文本结构化引擎、多模态分析聚类引擎,实现媒体融合业务的智慧化升级,在节目内容立意策划阶段就可以对社会热点进行预判,对舆情进行分析。还可支持根据时间、地点、人物等标签要素对新闻脉络自动整理,获得对音频节目进行聚类学习和自动标签的能力。将节目资源和IP内容在云端激活,结合先进的AI广播技术,实现节目内容编排智能化运转。通过对海量历史媒资的机器学习,AI编排可以针对不同标签下的不同节目类型匹配不同的排播逻辑,串联成类型丰富的AI节目。基于AI技术的智慧广播系统不仅保障了内容输出的完整性和智能性,更改变了传统广播内容生产方式,全面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管理效率。

3平台建设及应用情况

缙云广播电台融合媒体平台于2021年8月开始建设,2021年10月完成了新平台和系统的建设与调试,2021年12月通过验收后投入运行。经过将近1年的调试和试播,系统和设备测试情况良好,运行稳定。在系统运行期间,组织主持人、技术员、值机人员等进行相关技术培训,通过业务学习和实际上机操作,使相关人员尽快熟悉使用新设备。系统投入运行以来,大大提高了缙云县融媒体中心的广播节目制播能力。广播电台融合媒体平台的建成,特别是可视化的广播直播间,通过舞美灯光、高清大屏等包装,将视觉与听觉联结在一起,让广播节目更加生动、互动性更强。和原有系统相比,新建成的广播系统业务环境整体提升,机房采光及通风效果更好。系统操控使用便捷,录制设备采用了高品质的话筒和专业的音频处理器,不仅提升了声音的质量,更保障了音频的稳定性。基于该系统,缙云县广播电视台对传统广播节目不断进行创新,打造了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广播栏目,节目的创新和整体面貌有较大改观,可听性和互动性显著提升,宣传效果明显改善。每周推出3次可视化节目播出,并同时在缙云掌上APP、微信视频号、抖音等移动平台上同步播出。开展的地方农特产品直播带货活动,为促进百姓增收和美丽乡村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社会影响力较好,增强了新媒体舆论的引导力。

4结语

广播电台范文篇9

一、提高新闻宣传舆论引导水平,为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

运用新闻手段,靠雄辩的事实为正确舆论提供强有力的依据。总揽全局,针对舆情,及时发表评论,表明立场,为社会舆论树旗定向,以使舆论朝着正确的方向流动并迅速发展为主导性舆论。弘扬主旋律,大力宣传先进典型。积极开展新闻批评,扶持正气,鞭挞邪恶,形成社会舆论的健康主流。善于处理热点问题。主动化解社会矛盾,使舆论导向实现正效应。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出精品,创名牌,增强宣传报道的吸引力。

二、要做好我区各项事业发展的宣传报道,做好对内宣传

在新闻的焦点上,我们要求新闻将加大对民生问题的关注力度,对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不惜篇幅,深挖深究,形成重头报道,力争一期新闻,在群众心中打一个烙印。我们将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总要求,明确责任,准确定位,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把体现党的意志和反映人民群众心声统一起来,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把每天发生农业、农村、农民中的生动事件、感人场景、动情故事和农民迫切需要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文化精品、通过声音、通过电波传递给广大农民,切实为“三农”服务,求得最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适应“三贴近”要求,改进节目结构,扩大农村广播节目的影响力。

在广播节目的结构设计上,将逐步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以贯彻区委、区政府决策,播报最新消息,关注人间万象,传承社会文明为宗旨的《新闻》,以短新闻为主,内容全,种类多,既有动态报道,也有深度报道,既有时政新闻,也有社会百态,既有领导活动,也有群众实践。

随着人民广播电台的发展壮大,我们在制播方式上,将变过去单一的录播方式基础上,发展为录播、直播两种方式,这样可以有效地形成听众与电台互动,吸引更多的听众参与,提高收听率;在节目设置上,将精心设置《新闻》、《法制与生活》、《三农直通车》等7个录播节目和《与你同行》、《生活资讯网》、《娱乐新干线》、《戏曲大放送》等直播节目,在播出时间上由过去的6小时延长到12小时,能够比较好地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行业收听人群的听众需求。

三、切实提高区的知名度,做好对外(上)宣传

1、在现有基础上,认真分析上级台的用稿需求,查找问题,寻找对策,同时加大在省级电台的上稿力度,围绕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工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推进自主创新等主题,及时宣传和挖掘我区各单位的先进典型和经验作法,加强对我区各项工作的报道力度,切实提高区的知名度,努力把我区打造成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区县。

广播电台范文篇10

我的指导老师是省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广播采访部的赵老师,主要跑口为党校、农业、消防、人大和部队等。由于选择在广播电台实习,不同于平面纸质媒体,所以前期主要学习了录音笔的使用、音频文件的编辑和电话采访的录音等相关技术,并初步了解了电台新闻的播放流程。

作为一名实习生,去现场、参与新闻采访是我们最大的心愿。在实习第二天,我就正式开始跟随老师跑新闻。实习期间,由于老师跑口的缘故,大多参与的都是一些会议新闻的采访工作。虽然比较简单,但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却是了解采访流程和学习会议新闻写作的重要机会。此外,还在老师的指导下参加了几次活动的采访,学习了现场活动的新闻写作方法。不仅如此,能够独立前往省人大、省政府、省军区等单位也成为我非常难得的经历。由于大一暑假曾经在西安《三秦都市报》实习,两次不同媒体的锻炼使得本次实习有较大收获。

首先就是对不同级媒体新闻写作的体会。大一时在市级都市报的实习,老师非常注重新闻报道可读性要求,要尽量还原现场,用细节增加生动性。而这次在省广播电台的实习,老师专门提醒我注意语言的正式和一些政治上的常识。比如一次我独自参加省人大的主任会议,回来在写稿时,老师叮嘱我要注意领导的出场顺序,并交我写一些此类会议新闻的固定格式、固定用语等内容。

其次是学习到广播新闻与平面新闻写作的差异。因为广播新闻借助人们的听觉传播,所以在写作时语句不可过长,尽量使用短句;不可过多使用数字,否则反而不易让听众捕捉信息;尽量使用口语化、简洁易懂的词语,避免生僻词的使用。此外,为突出广播媒介特性,非常注重音响原声的使用,尤其是对于现场活动的报道。比如我在实习第二天采访的《军事科技知识展览举办》,那是一项为丰富小学生假期生活举办的活动,现场有不少前来参观的小朋友。在采访时,老师就告诉我要注意对小朋友的采访,并录下现场活动的背景音乐。通过后期制作,让这篇普通的活动报道从口播新闻变为音响报道,大大增强了新闻的现场感和可听性。

再次是学会了音频文件的剪辑技术。因为广播新闻最后的新闻成品是以声音的形式让广大受众接收到的,所以音频文件的剪辑就成为广播新闻的基本编辑手段。由于之前从未接触过相关内容,老师简单地指导一番后,确实花了我不少功夫练习那个专业软件的使用。老师为了让我深刻体会到广电媒体对于技术参数的严格要求,还专门多次让我到录音棚去学习、比较不同格式下音频文件的效果差异。当我听到录音棚的老师对于拿来制作的稿件要求在秒以后的单位时,才深刻体会到广电系统对于技术的要求是多么苛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