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兴市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4 01:11:14

工业兴市

工业兴市范文篇1

在全国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两会”精神,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的关键时期,我们召开优化发展环境服务工业兴市大会,充分体现了市委对优化发展环境的高度重视。刚才,大家观看了《全市党员干部“不在状态”暗访实录(二)》,伏清同志通报了几起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典型,说明我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还存在很大问题,干部作风有待下重手整治。3个单位的代表介绍了他们的作法和经验,值得提倡学习。光中同志宣读了《关于在全市深入开展“三评两查”活动的意见》,会议印发了《关于优化发展环境服务工业兴市的实施意见》,表明了市委、市政府抓好经济发展环境工作的决心和信心。下面,我讲3点意见。

一、正确分析形势,切实增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近几年,市委、市政府把软环境建设作为的生命工程、服务“工业兴市”的重要抓手,大力开展“三百行动”、“服务发展年”和“三评两查”活动,着力整治“不在状态”的党员干部,积极建设涉企检查等三个安全“隔离带”,通过抓整治、严制度、强措施推动软环境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一是服务发展的意识不断增强。通过开展“三评两查”、创先争优和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营造了“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个个都是形象”的发展氛围。特别是工业兴市战略提出后,各级各部门紧密结合工作职能,纷纷出台优化发展环境、服务工业兴市的具体措施,服务企业、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意识不断增强。二是源头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取消、下放和调整一批行政审批事项,大力实施行政服务“三集中、三到位”工作,清理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经营服务性收费、社会团体收费和党政机关举办庆典、研讨会、论坛活动,推进政企、政资、政事、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的分开,积极推进政务公开、电子政务和效能建设,逐步解决了阻碍经济发展环境的一系列问题。三是损害发展环境行为得到有效遏制。以“三评两查”为抓手,去年纪检监察机关和环境办共查处损害经济发展环境典型10余件,组织“不在状态”暗访30余次,处理“不在状态”的党员干部120余人,使“三难”、“三乱”等现象得到了一定遏制。四是治理软环境的长效机制不断完善。建立完善了部门和企业间三个“隔离带”制度,出台了《市涉企检查审批备案制度》,首批将42家重点企业纳入市级审批备案名单;在全市250余家企业推行年度定额缴费明白卡制度,实行收费“一费制”,从源头上遏制部门“三乱”行为;对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实行“保姆式”服务,缩短了审批时间,提高了审批效率。制定了《市市直部门服务工业经济工作考核评价办法》,并结合“三评两查”结果的运用,健全完善了优化发展环境工作考核奖惩机制。

在看到软环境建设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全市软环境建设的现状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比,与周边和发达地区相比,与投资者和企业的要求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亟待解决。主要表现为:①个别部门和单位还没有从根本上树立大局意识、发展意识和环境意识,部门利益和小团体利益至上,致使市委、市政府政策措施得不到有效落实,出现政策截流现象。②一些部门没有摆正管理和服务的关系,直事弯着办,急事拖着办,难事卡着办,存在“梗阻”现象,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等服务制度没有真正落到实处。③行政部门、公共服务行业和社会中介组织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经营服务性收费不规范问题突出,企业、投资者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④涉企检查仍然过多过滥;少数部门以创收为目的,以罚代管,行政执法不规范、自由裁量权过大,有的只收费不服务,有的利用职权搭车收费、强行服务、强行摊派,项目建设和企业周边治安环境欠佳。以上种种问题,严重影响了对外开放形象,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大局。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全市上下必须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

(一)优化发展环境是提升区域竞争力、增强综合实力的必然选择。区域竞争归根到底是环境竞争,特别是软环境的竞争。随着国际国内经济格局的变化和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区域之间的竞争已经从比区位、比资源向比环境、比服务转变。谁能在创优环境上抢先一步,谁就能在发展上抢占制高点。从国际看,发达国家之所以保持综合经济实力的领先地位,正是因为他们以一流的环境,吸引了一流的人才和大批的金融资本。从国内看,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投资环境越是优越。“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圈”等能快速崛起,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们有优惠的政策、优质的服务、灵活的机制、优越的环境,为经济发展和企业成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中部地区特别是我省“两圈一带”看,各地之间呈现千帆竞发、咄咄逼人的竞争态势。京山县取消所有行政性收费。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我们如果还不高度重视软环境问题,加大软环境建设力度,就将难以提升综合实力,有可能进一步拉大与发达地区的差距。

(二)优化发展环境是推进工业兴市、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迫切需要。推进工业兴市、实现跨越式发展,是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充分考量了的发展基础、发展条件、发展机遇而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当前,最大的实际是发展不够,尤其是工业发展不够。虽然目前我们发展势头很好,但经济总量不大、速度不快、结构不优、后劲不足,唯有以更大的力度推进工业兴市,实现跨越式发展,才能提升在全省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工业兴,兴;工业强,强。而经济发展、工业发展需要有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作保证。环境不优,则发展无望;顽症不除,则客商难留。如果不痛下决心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推进工业兴市、实现跨越式发展将难以实现。因此,我们必须着力解决好经济发展环境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经济发展环境的大改善、大优化,促进经济的大跨越、大发展。

(三)优化发展环境是提升城市形象、扩大招商引资的重要举措。良好的发展环境是提升城市形象、吸引外商投资的最好品牌,对内能产生凝聚力、向心力和驱动力,对外能增强影响力、吸引力和竞争力。我们只有通过提升城市形象和环境美誉度,努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才能把建设成为群众、投资者和企业满意的宜居宜业城市。近年来,通过坚持不懈地推进城市建设、“三城同创”和举办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我市经济发展软硬环境有了一定改善,招商引资工作也取得一定成绩。但是,与发达地区相比,与兄弟城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特别是招商引资的成效有限,其内在原因是创业环境特别是软环境不优。在招商引资过程中,谁能创造更加优良的环境,谁就能掌握竞争的主动权;谁墨守成规,重小权、抓小利,就会后大悔、失大局。要想招商引资取得更大突破,必须在环境的优化上再下更大气力,以环境招商、留商。

总之,全市各级各部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清醒地认识我市的软环境现状,牢固树立“软环境就是硬实力,抓环境就是抓发展”的观念,切实增强忧患意识、紧迫意识和责任意识,从实现跨越式发展大局的高度,进一步解放思想,强化责任,落实措施,努力把打造成投资的宝地、创业的福地、发展的高地。

二、把握工作重点,努力营造一流的经济发展环境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的优化发展环境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工业兴市主战略,以打造一流的投资环境为目标,以“三评两查”活动为抓手,以治理干部“庸、懒、散”问题为突破口,以解决损害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为重点,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着力在改善政策环境、服务环境、法治环境、信用环境、舆论环境上下功夫,努力打造全省行政效率最高、审批环节最少、发展成本最低的城市,为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大胆改革创新,着力营造优惠宽松的政策环境。政策威力巨大,政策潜力无穷。政策不优,环境难优;政策不活,经济难活。政策环境直接关系开放的水平和进程。要实现大发展、新跨越,必须在政策环境建设上有大动作、大突破和大改善。一是要研究吃透、用好用足政策。坚决克服“没有政策等政策、有了政策等意见、有了意见等经验、有了经验等扶持”的思想,积极主动争取政策,解放思想用足政策,最大限度挖掘政策的“含金量”。对于国家和省出台的政策,各相关部门要在第一时间传达给投资者,推动政策落地。二是要切实推进政策创新。坚定不移地鼓励大胆探索,支持敢试敢闯,做试验的文章,做创新的文章,研究制定具有突破性的鼓励政策。要坚持“非禁即入”的原则,把执行法律的规范性与坚持从实际出发的灵活性结合起来,只要有利于科学发展、有利于社会民生,什么方法管用就用什么方法。凡是政策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都可以大胆试行;凡是外地成功的做法,都可以大胆借鉴;凡是不利于科学发展的条条框框,都允许突破。倡导先干不争论、先试不议论、先做不评论,在干中积累经验、在干中完善政策,允许在探索中有失误、不允许无所作为。三是要狠抓政策落实。再好的政策,如果得不到有效贯彻执行,也是一纸空文。为推进工业兴市,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强力推进工业兴市战略的意见》,明确了用地保障、税费优惠、金融支持、人才支撑和财政奖励等系列优惠政策措施。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我们只准做加法、乘法,不准做减法、除法。决不允许从部门利益出发随意截留,决不允许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决不允许阳奉阴违、明拖暗抗、我行我素、顶着不办。

(二)加强效能建设,着力营造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服务环境是软环境中的硬支撑,突出体现着党政机关、公务人员的精神面貌、办事效率和工作水平,是影响我市发展环境的重要因素。我们一定要从作风建设入手,加大党政机关效能建设力度,不断改善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一是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此项工作,年前市委、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进行了部署,各部门各单位务必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不折不扣确保应进全进,真正实现行政服务中心“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办理、“一条龙”服务。市环境办要加大对行政服务“三集中、三到位”工作落实的监督检查力度,对未按要求进入的,进行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要追究单位主要领导的责任。要以推行行政服务“三集中、三到位”工作为契机,积极实施“审批流程再造工程”,对行政审批流程进行清理、修订、规范、精简,最大限度地减少办事环节,简化办事程序,缩短办事时限,削减前置性条件,建立高效、便捷的办事机制。同时,创新行政服务审批方式,积极实施网上申报、网上审批、网上缴费,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优质、快捷的服务。建立电子监控系统,完善网上跟踪、网上监督、网上评议,规范行政行为,提高行政效能。二是大力推行政务公开、服务承诺、执法公示三项制度。这三项制度的共同点是要求公开公示。当前企业和群众反映发展环境不优,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政策不落实,政务不公开。因此,各级各部门要及时公开政府各部门的职责权限、办事程序、办事依据、服务承诺、收费标准、监督办法,以及执法主体、主要职责,执法依据、标准,执法程序、期限以及监督电话等,增强工作的透明度,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真心实意为企业和群众服务。三是切实加强机关和干部作风建设。发展的背后是环境,环境的背后是作风。服务环境不优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干部作风不正。因此,我们要坚持把治理“庸、懒、散”等“不在状态”问题作为加强作风建设的突破口,治庸提能力、治懒增效率、治散正风气,继续深入开展“三评两查”活动,严肃查处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问题。四是继续坚持领导和部门联系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制度。今年,市“四大家”领导和市直各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要分别联系1-2个重大工程项目或重点企业,密切关注重点项目、重点企业的建设和生产经营情况,特别是对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问题实行跟踪督办,督促解决。同时,各级各部门要大力推行投资项目审批代办制,对招商引资项目特别是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的行政审批、注册登记、办证办照等事项,按照自愿委托、免费代办、全程服务、合法高效、公开透明、配套整合的原则,负责全程无偿代办,提高审批效率,减少投资成本。对已落户的重大招商项目要实行保姆式服务和“一对一”跟踪服务,为项目建设和企业生产经营排忧解难。

(三)规范权力运行,着力营造公正严明的法治环境。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营造公正严明的法治环境是打造一流发展环境的重中之重。一是要推进法治建设。强化法治理念,健全法治体制,完善法治程序,大力倡导热情执法、文明执法,坚决反对冷漠执法、机械执法;大力倡导公正执法、廉洁执法,坚决反对恣意执法、借法谋利;大力倡导综合执法、限权执法,坚决反对越权执法、各自为政;大力倡导依法执法、规范执法,坚决反对执法违法、有法不依。对违法乱纪、知法犯法的典型案件,一经查实,依照党纪国法严肃处理,决不姑息迁就。二是要加强治安环境建设。治安环境是良好法治环境的基础。司法机关要充分发挥惩治犯罪、维护稳定、创造公平、促进发展、构建和谐的职能和作用,深入推进平安创建活动,严厉打击扰乱企业生产经营秩序的盗窃、强装强卸、强揽工程、欺行霸市、寻衅滋事、敲诈勒索和阻工闹事等违法行为,为项目建设和企业生产经营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让广大群众称心、安心,让投资者放心、舒心。三是要为市场主体保驾护航。严格控制各类涉企培训、评比、达标活动。凡行政事业单位或其委托的机构举办涉企培训,必须先向市环境办申报,经批准后才可举行,但不得收费,培训费用由举办单位承担。未经批准,任何行政事业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举办涉企评比、达标活动,不得向企业收费或拉赞助。要规范中介机构和行业协会的管理,严厉整治利用行政手段暗箱操作、强制性指定中介机构进行咨询、评估、检测等中介服务问题。各类行业协会不得以任何理由强制企业参加各种学会、协会、研究会等社团组织,不得以任何理由强制或变相强制企业接受有偿服务、购买指定产品,不准强制企业订阅各类报刊杂志,不得强行收取会费或其他费用。要规范各类涉企检查行为,严格执行涉企检查审批备案制度,今后凡发现未经市环境办审批备案进入企业检查的,一律视为“三乱”行为。要规范行政处罚行为,坚持“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原则,对一般违法违规行为实行“首违不罚制”,拒不改正的再实施处罚,并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减少自由裁量空间,规范自由裁量权,确保公开、公平、公正执法。

(四)加强诚信建设,着力营造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诚信是政府取信于民的基础。只有树立了良好的诚信形象,才可能招大商、引大资,实现大跨越。去年,我市金融贷款增长45%,增幅居于全省首位,A级信用市评比及综合考评成绩也居全省第一位,较好地解决了金融支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但我市金融存贷相对较低。所以,我们还要进一步改善信用环境,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包括企业、社会、个人的信用环境,都要改善。一是要强化全社会的诚信意识。围绕建设“信用”,在政府部门开展重承诺、守信誉活动,注重提高政府公信力,特别是要在招商引资上做到诚信招商、诚信待商、诚信留商。二是要大力推进企业信用工程建设。在企业开展重合同、守信用活动,引导企业依法创业、守法经营,不断提高企业信用等级。各金融机构要积极制定A级以上信用企业培植计划,帮助企业特别是成长型企业提高资信等级。积极开展政银企合作,搭建融资平台,协调解决企业融资问题。三是要完善社会信用评价手段。加快建立企业、中介机构和个人信用档案,整合信息资源,实现信息共享;加快建立信用等级评价、信用信息记录和披露等制度,规范社会信用行为。进一步加大失信惩戒的力度,建立健全“诚信受益、失信惩戒”的工作机制。

(五)加大宣传力度,着力营造亲商利商的舆论环境。一是要掀起新一轮思想大解放热潮。没有思想上进一步解放,就不可能实现的大发展、快发展。要结合全市开展的推进工业兴市、实现“十二五”开门红大讨论活动,着力破除因循守旧、养尊处优、四平八稳的思想意识,着力破除无所作为、不思进取、看摊守业的平庸观念,着力破除阻碍发展的一切条条框框和陈规陋习,以观念的更新推动工作的突破,以理念的提升带动开放的扩大。二是要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各级干部要牢固树立“实干就是能力、落实就是水平”的理念,切实把心思用在想干事上,把勇气用在敢干事上,把本事用在会干事上,把目标定在干成事上,秉承实干的优良传统,弘扬干事创业的时代精神,沉下心思谋发展,扑下身子抓落实。各级组织要坚持以实绩论英雄,凭德才定位子,热情鼓励创业者,大胆启用开拓者,积极支持改革者,正确对待和宽容失败者,严肃整治空谈误事者,积极主动为投资创业架桥铺路、排忧解难、保驾护航,以优质服务赢得投资者感情、调动创业者激情、保护引资者热情。三是要加大先进典型宣传的力度。及时总结、树立和宣传为经济建设服务意识强、受到企业和社会各界普遍赞誉的先进典型,进一步激发全社会服务发展的热情;大力宣传和树立招商引资和自主创业成绩突出、贡献较大的优秀企业经营管理者特别是外来投资者先进典型,进一步激发全民投身创业的潜能,树立开放开明的良好对外形象。

三、加强工作落实,确保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取得实效

优化发展环境工作能否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关键在于领导。必须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周密组织、严格考核,真正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各级党委、政府要牢固树立“不抓软环境是失职,抓不好软环境是不称职”的观念,把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重要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实行领导挂帅、分工负责。各级各部门主要领导是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的环境治理负总责,凡涉及环境建设的问题要亲自研究和部署,凡涉及影响环境建设的案件要亲自过问,凡市委、市政府作出的规定要带头落实。班子其他成员也要明确分工,做到“谁分管、谁负责”。各牵头部门和责任单位要对照市委、市政府“两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服务工业兴市的实施意见》确定的工作任务,各负其责,各司其职,一项一项、一条一条落实,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对那些工作不力、办事拖拉、敷衍塞责,甚至“踢皮球”贻误工作的部门,要严肃追究有关领导人的责任。

(二)开展明查暗访,加强监督检查。市纪委监察局和市环境办要采取日常督查、明察暗访、社会评议、定期通报、公开曝光和责任追究等方式,对各级各部门落实优化发展环境、服务工业兴市工作任务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建立相关工作台帐作为考核重要依据。对督查中发现的损害发展环境的突出问题,督促有关方面整改落实到位。对影响干扰破坏发展环境的反面典型,要充分发挥好新闻舆论的导向和监督作用,及时曝光。

(三)加强考核评议,严格兑现奖惩。完善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考评工作,出台《市市直部门服务工业经济工作考核评价办法》,深入开展“三评两查”活动,把各部门优化发展环境、服务工业兴市工作情况列入“三评两查”活动重要内容,严格兑现奖惩。对在“三评两查”活动中,“企业评机关”每类排序末位且评议综合得分低于75分的,实行“笼子管理”,市委、市政府给予通报批评,取消该单位综合评先资格和年度奖励工资,对其单位主要负责人实行诫勉谈话,对上年已评为行风评议先进单位的实行摘牌处理。实行“笼子管理”的单位,一年之后经考核合格的,解除“笼子管理”。凡本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及二级单位主要负责人在本年度内因违纪违法受到纪检监察机关或政法机关立案查处的,或因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被调查处理的,直接定为“企业不满意机关”。对列入评议对象的站所和科长,也要建立科学的考评制度,严格检查考核,坚决兑现奖惩。

工业兴市范文篇2

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对我国经济的冲击,表面上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际上是对发展方式的冲击”。一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变革已紧锣密鼓的展开。如何认清形势、抢抓机遇、转型升级、乘势而上,是对每一个工业企业更加严峻而又不能回避的考验,大家必须以实际行动作出回答。因此,今天的大会也是动员鼓劲的大会。等一会黄坤明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对今后工作作出部署,提出要求,大家一定要认真领会,抓好落实。下面我先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工业经济经受了金融危机的考验

去年是进入新世纪以后我市工业经济最不平凡、最为困难的一年,跌宕起伏,惊心动魄。但是,在广大工业企业的努力下,形势逐步好转,呈现出止跌趋稳、由负转正的势头,今年一季度更是回升强劲,开局良好,主要体现在:

(一)生产销售稳步回升。去年一季度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产值负增长11.9%,工业增加值负增长5.2%,但从二季度开始,逐季回升。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完成销售产值9425.99亿元,增长1.3%,实现工业增加值1792亿元,增长6.1%,实现了转负为正。今年一季度,全市规上工业销售产值2303.34亿元,增长28.9%,实现工业增加值457.87亿元,增长18.5%,回升势头得以巩固。分行业和地区看,全市35个工业大类的销售产值和13个区、县(市)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都有不同程度增长。

(二)运行质量显著改善。尽管我市去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产值只增长了1.3%,但利润却增长了20.8%。今年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销售产值增长28.9%,利润增长了60.8%,呈现利润增速快于销售,销售增速快于生产的良好态势。今年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率12.5%,较去年一季度下降14.3个百分点,已接近正常年份水平,亏损企业亏损额也大幅降低37.2%。今年一季度我市列入全省考核的十一项经济效益指标综合得分260.32分,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7.57分。

(三)开拓市场成绩显著。去年我市工业企业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努力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新产品产值率达到16.73%,较上年提高2.53个百分点。同时千方百计保外贸,积极拓展促内销。尽管全年外贸出口累计负增长,但月份当月在相隔一年后首次出现正增长。今年一季度外贸出口增长20.8%。更可喜的是,在出口受阻的困难面前,广大工业企业加大国内市场开发力度,年,规模以上工业内销7759.4亿元,增长5.9%,较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平均增幅高4.6个百分点。今年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内销1937.25亿元,比去年一季度增长30.6%,占销售产值比重达84%,较去年一季度提高约2个百分点。

(四)发展后劲有所增强。去年,全市完成限额以上工业投资609.25亿元,增长7%,技术改造投入482.8亿元,增长13.02%。今年一季度,全市完成限额以上工业投资90.9亿元,增长23.5%;技术改造投资84.6亿元,同比增长19.6%。汽车、化工、装备制造、新能源等一批重大工业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投资力度加大,进展情况良好。

(五)节能减排又获进展。去年以来,我市运用国际金融危机的“倒逼”机制,加快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关停了一批“三高两低”(即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水平、低效益)的企业和设备,狠抓工业节能。同时,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加强管理,能源利用效益不断提高,节能减排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降低率为6.4%,降幅大于全省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为全市“”期间节能降耗目标任务的完成奠定了基础。

我市工业经济之所以能迎难而上,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市委、市政府“主攻工业、决战工业、稳定工业”的决策部署,得益于全市工业企业的和衷共济、艰苦奋斗。回顾去年应对金融危机,保持工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强化服务,增强信心。在工业企业遭遇金融危机,生存面临挑战的困难情况下,市委、市政府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开展“向万家企业送温暖”活动和“七个一”(即开展一次调查、组织一次研讨、制定一个计划、提供一批信息、解读一批政策、推广一批典型、解决一批难题)专项行动,建立重大工业问题市和区、县(市)两级协调例会制度。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连续11次召开市级工业经济专题例会,研究解决企业搬迁、重大会展、工业招商、技术改造等方面的60多个具体问题。萧山、余杭、临安、富阳、桐庐、建德及下沙经济开发区等地政府也都由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召开例会,研究协调重大项目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招商引资等问题,不仅解决企业实际困难,给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而且使企业看到政府与企业是“抱团过冬,风雨同舟”,企业家信心不断增强,我市企业家信心指数从去年一季度的98.0攀升到今年一季度的134.2,运行在较强景气区间。

二是政企合力,开拓市场。市场是企业的生命,保增长首先要保市场。年,政府与企业齐心协力,积极开拓杭产品市场,先后举办了名优特杭产品(和平)展销会、(北京)展销会、第二届阿里巴巴网货交易会等一系列展销会、博览会;成功开办了星光大卖场,连续11周组织各区、县(市)开展地产品促销周活动。组织企业参加了广交会等20个展会;组织5场“杭产家电进社区”活动。市财政还出资6459.4万元,资助10707家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开拓网上交易市场。同时市政府还积极帮助企业抓住国家重大工程、重大项目的建设机遇,抢抓订单,使一些有实力的大企业成功开拓了市场,扩大了业务。

三是兑现政策,脱难解困。金融危机爆发后,市委、市政府迅速出台了“工业十条”、“拓市场十条”等政策文件,进一步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暂停征收152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同时认真执行国家、省有关减负政策,共为全市企业减负约5亿元。此后又进一步停征减免103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其中,省政府取消、暂停征收、降低收费标准的14个事项,市本级共可为企业减轻负担万元;市停收、降低收费标准的收费事项89个,涉及国土、林水、财税等12个部门,市本级共减少企业支出493万元,减轻了企业负担,增强了企业活力,受到企业普遍欢迎。

四是狠抓项目,推动转型。加快转型升级是应对金融危机的根本之策。去年我市在结合国家产业振兴规划,编制出台了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业、轻工等十大产业调整振兴三年行动计划的基础上,还根据实际,陆续编制了工业设计、婴童产业、钢结构等产业的行动计划。同时,继续推进与中石化集团、东风集团、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中国机械工业集团等国家大企业、大集团的战略合作,并取得积极进展。利用在京举办展销会、在杭举办中国企业500强会等契机,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加大对电动汽车、太阳能光伏产业等新能源、新材料、物联网等高新技术项目的扶持力度,努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二、认清形势,进一步增强转变工业发展方式的紧迫感、责任感

尽管当前我市工业经济出现了一些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我们必须看到,这些增长是在去年较低基数上的恢复性增长,较大程度上还是政策刺激的结果,与一些先进城市相比,无论是产业规模还是增幅都有较大差距,有些指标甚至还落后于全省平均水平。因此,我们绝不能盲目乐观,更不能骄傲自满,必须认清形势,看到差距,自加压力,不懈努力。今年2月,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是要在“加快”上下功夫,见实效。总书记的这一讲话精神为工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深刻理解和认真落实好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对工业发展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从国际发展环境看我市工业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当前,世界主要经济体失业率高位徘徊,一些国家债务危机还在暴露,金融领域风波未平,刺激经济政策进退的抉择十分艰难,世界经济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仍然很多,全球经济全面复苏还是一个缓慢曲折的过程,外需萎缩对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短期内难以改观。同时,国际金融危机促使西方发达国家反思和调整过去那种过度“虚拟化”的发展模式,加快布局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环保、生命科学等领域发展,抢占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出现了再工业化和重归实体经济的趋势。全球将进入空前的创新密集和产业振兴时代,国际经济和科技竞争必然越来越激烈。我市工业转型升级任务更加紧迫,更加艰巨。

(二)从工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城市特点看我市工业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在新世纪头二十年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基本实现工业化,并郑重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工业化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我们不可能超越这一阶段。从的现实来看,工业经济仍然是我市GDP的主要创造者,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就业岗位的主要提供者,推进城市化的根本动力,推进工业发展,继续实现工业化,是当前我市重要而艰巨的历史性任务。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是风景旅游城市,它的城市定位和地理条件决定了它的环境承受能力非常脆弱,再加上缺少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发展空间受到制约,产业选择非常有限,必须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管理创新的集约发展路子。

(三)从工业现状看我市工业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市工业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还存在许多问题,有些问题还非常突出:一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我市工业以传统行业和终端竞争性领域为主,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速度不快,总体层次处于价值链低端。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占工业产值的比重仅为26%,年更是跌到了24.4%,与“天堂硅谷”的目标相比差距甚远,与深圳54%、青岛46%、苏州34%的占比相比也显不足。二是发展后劲乏力。除年增长13.7%外,2005年以来,我市工业投资的增幅始终在个位数徘徊,固定资产投资中工业投入比重仅为30%。技术改造投入增幅也有所下降。特别是近年来,工业招商引资大项目、好项目偏少。这些都影响到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三是创新能力不强。年我市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总额占销售收入比例仅为0.85%,远低于国际公认的具有竞争优势的水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拥有新产品的企业、有自主知识产权(专利)的企业均不到企业总数的10%。全市有市级以上技术中心的企业也只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4.5%。创新能力不强,直接导致企业竞争力缺乏,将危及企业发展后劲乃至生存。四是区域发展不协调。去年我市工业经济总量已突破一万亿元,但区域之间相差较大。我们既有萧山这样超3500亿元的强区,也有仅100多亿元的弱县,特别是五县(市)工业经济总量仅占全市工业的21%左右,规模偏小,区域竞争力偏弱,贡献率偏低,发展不够协调。

从近年工业总量和发展速度在全国城市排序位置后移的现实来看,以上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工业的竞争力。如果我们认识不到位,没有有力的政策和扎实的工作,工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就会下降,现有的地位就面临着挑战!因此,我们必须有“坐不住”的责任感,“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见事早,行动快,积极应对,早见成效。

三、围绕目标,大力推动工业又好又快发展

今年是“”规划的最后一年。各项工作任务完成得如何,不仅关系到五年目标的最终实现,也关系到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基础和条件。

今年是经济形势极为复杂的一年。世界经济复苏仍处于缓慢、曲折过程之中,经济发展中还存在许多矛盾和困难,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也在显现。

今年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加快的一年,各项政策举措陆续出台,调整力度不断加大。各地都在抢抓机遇、谋求发展。工业要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和“一高一领先”地位,必须励精图治、真抓实干。为此,我们要认真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按照市委的意见要求,围绕转变发展方式这一主线,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抓结构调整,加快形成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和高端制造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决定工业经济的竞争力,关系工业的未来。我们必须立足现有基础和优势,不断加大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围绕太阳能、风电等现有产业基础,培育一批有市场竞争力、有规模、有发展前景的企业,抓好新能源产业;坚持把汽车产业作为我市战略产业,通过招商引资、战略合作和企业扩大规模,尽快形成千亿产业。抓住新能源汽车“十城千辆示范城市”的机遇,依托万向、众泰、塞恩斯等企业,抓好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部件的研发和产业化工作,扩大新能源汽车的应用;立足与中科院、中电科集团的战略合作,确定一批项目,加大新产品研发,加快新技术应用,抓好物联网等信息网络产业发展;大力培育扶持天源生物、贝达药业等一批成长型中小企业,进一步加强与默沙东、赛诺菲等国外优势企业的合作,努力把生物医药产业做强做大;积极发展新材料产业,争取在新能源材料、光通信材料、半导体照明材料、纳米材料、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等领域形成优势,扩大市场占有率;围绕游艇、船机配套设备、港口机械与海洋工程装备、潮汐能发电机组等领域,发展涉海产业,打造新的增长点。

(二)抓项目投入,增强工业发展后劲。产业结构的调整要落实在具体项目上,项目的实施要有投入做保证。因此,必须确定一批重大项目,切实抓好组织实施。要强化工业招商。发挥环境、人才、市场、金融等综合优势,重点瞄准世界500强、“央字头”企业和优势高科技企业,收集各方信息,坚持主动出击,通过以民引外、以研引产、以股权换合作、以市场换技术等多种形式,主攻工业大项目招商,力争有所突破。加快推进重大合作项目。继续推进与中国石化集团、东风汽车公司、中国机械工业集团、中粮集团、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中国西电集团等大企业大集团的战略合作,努力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力争合作项目早启动、早建设、早投产、早达效。抢抓国家重大投资项目机遇。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进入航空航天、新能源和现代交通装备等领域,大力扶持相关大飞机、核电、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和高速铁路设备制造项目发展。抓大项目必须坚持领导挂帅,要落实领导联系重大项目制度,及时发现并解决项目实施中的相关问题;抓大项目必须有大政策,从规划、土地、资金、住房等多方面增强对大项目的吸引力;抓大项目必须有好环境,热情为投资者提供优质服务,一厂一策地解决实际困难。

(三)抓平台建设,优化工业布局结构。坚持规划和政策引导,加快构筑一批产业发展的大平台。做好大江东地区工业产业发展和布局规划,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规划修编,积极招商引资,把“大江东”打造成工业主战场、大平台。重点推进临安省科技创新基地、余杭创新基地建设,进一步引进一批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业研发中心,加快产学研合作,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更好地发挥科技创新对我市经济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推进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变。指导萧山、余杭和五县(市)研究确定重点发展行业,强化产业集聚功能和差异化竞争。积极发挥科技指导员作用,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进一步推动工业功能区转型升级,打造现代产业集群,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四)抓企业培育,扶持企业做强做大。大企业在我市工业经济发展中起着引领和支撑作用,大企业的数量、规模和竞争力也是一个地区工业实力的重要标志,我们要落实培育大企业的各项政策措施,在产业规划、用地政策、资金安排、招商引资等方面,鼓励引导大企业做强、做精、做优主业,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要鼓励有条件的大企业从产品制造商向工程总承包商转变,向产品上下游延伸,增强成套设计制造能力,提供全套解决方案和工程配套服务水平,提高产品综合经济效益;要加强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合作配套,引导大企业发挥龙头作用,带动本地中小企业发展。

(五)抓节能降耗,提高经济运行质量。随着工业生产强劲回升,一些高耗能行业生产增长,我市节能降耗面临很大压力。加上今年宁波乙烯项目投产,省政府为统筹全省发展,给我市万元生产总值能耗考核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市目标任务由原下降3%提高到下降3.7%,任务更重,形势不容乐观。我们必须多措并举,全力完成任务。要进一步分解落实目标。各地和各部门要对照目标,抓早、抓紧、抓实,要通过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技术改造,清洁生产审核,电平衡测试等手段,加强能源管理,提高能源使用效益。要健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制度。对新上项目严格实施能评,从源头上制止新上高耗能、低水平项目。要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公告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继续淘汰一批粘土砖瓦窑、小化工、小冶金、小造纸、小印染等落后产能。要制定应急预案。一旦难以完成考核任务,必须对一批高能耗企业限产甚至实施关停。

(六)抓长效服务,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为企业服务是政府的职责所在。各级政府及各部门必须以优质服务,树立政府的良好形象。我们要深化向企业“送温暖”活动。深入基层、服务企业,坚持和完善专题协调会制度,及时研究解决相关问题。要完善工业企业长效服务机制。落实牵头单位负责制,实现市、区(县)两级联动,不仅要研究问题,布置任务,还要跟踪检查,督促落实,防止出现形式主义和“走过场”。要加强对中小企业有针对性的服务。特别是通过贷款担保、发行集合债等多种形式,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帮助中小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扩大销售。指导企业完善用工制度,解决“招工难”的问题。要抓好企业治乱减负工作。有关部门要监督检查涉企规费减免落实情况,听取企业的呼声,坚决纠正和查处违法违规涉企收费,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任务重,要求高,发展中还会碰到许多困难和问题,我们要十分重视处理好四个关系:

一是工业增长速度与效益、质量的关系。工业的规模和增长的速度是衡量一个地区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我们必须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但转变发展方式,要求我们不仅重视“量”的扩张,更要重视“质”的提高。为了优化产业结构,有时必须淘汰一部分落后生产能力,实施工业企业搬迁,也不得不牺牲一时的工业产值和增长速度,但就长远来讲是有利的。因此,我们必须坚持好中求快、优中求进,体现发展的质量、效益和速度的统一。

二是科技投入和招商引资的关系。现在有些同志一说工业投入就只想到招商引资,但仅有这一手还是不够的。我们必须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招商引资,一手抓科技投入,鼓励企业向科技创新要市场、要增长、要效益。特别是企业技术改造具有技术新、投资省、周期短、见效快、效益好、针对性强的特点,更具有现实性和可行性。今年我们要切实抓好技术改造“双百工程”,确保技改投入再上新台阶。企业搬迁是看得见、摸得着,最好的技术改造项目,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切实抓紧抓实。

三是发展高新技术与传统产业的关系。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建设“天堂硅谷”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一号工程”,我们必须加快进度,努力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但我们也要看到纺织、轻工等传统产业在我市工业中还占相当大的比重,这些产业还有很大需求和发展潜力,在缓解我市就业压力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因此,必须重视产业的多层次性。重视运用信息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不断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工业兴市范文篇3

推进工业兴市,是贯彻“5.31”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江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高度重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我们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使命,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保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工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牵引科技进步的有效载体,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一定意义上,发展工业经济,就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就是推动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就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推进工业兴市,是应对“入世”新形势的客观要求。加入WTO,意味着我国将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我市一些产业和产品面临着更大的竞争压力。没有强大工业的国家不可能成为世界强国,没有强大工业的城市难以应对WTO的挑战。我市工业起步早、基础好、发展快,是杭州的比较优势之一。我们要立足产业优势,抢抓新一轮世界产业结构调整和制造业加快向中国转移的有利时机,积极实施“进攻型”战略,推进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培育特色支柱产业、优势骨干企业、拳头名牌产品,打造部级乃至世界级制造业基地,使“杭州制造”成为“中国制造”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进军国际市场的“主打产品”之一,成为提升我市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力量。

推进工业兴市,是构筑大都市、建设新天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市第九次党代会强调,要坚定不移地实施大都市发展战略,推进城市化,带动工业化和信息化,确保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必由之路,是现代化不可逾越的阶段。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业仍然是我市经济增长的主力、财政税收的主要来源、经济保领先的重要保障、构筑大都市的物质基础。上半年,我市工业增长拉动GDP约4.1个百分点,“三分天下有其一”。随着工业经济质的提高和量的扩张,工业对我市经济的贡献还将增大。即便在美国这样的后工业化国家,虽然服务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很高,但制造业对C,DP的直接贡献始终大于20%,拉动其他产业30%,拉高增长率40%。杭州尚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面临着完成工业化、推进信息化的双重任务。没有工业化,大都市就失去了支撑,信息化就失去了依托,观代化就失去了动力。

推进工业兴市,是促进充分就业的内在要求。现代化既要关注GDP,也要关注失业率。促进充分就业,是党委和政府的重要工作目标,是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目前我市就业形势严峻。工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都市型工业,就业容量大、劳动力转岗适应快,是缓解就业压力、促进充分就业的有效途径。目前杭州女装产业年产值50亿元,吸纳劳动力10万人,如果其年产值达到100亿元,就能为20万人提供就业机会。我市要把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下,必须大力发展工业。

推进工业兴市,是解决农民增收难问题的有效途径。上半年我市农村居民现金收入增长7.6%,虽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倍以上,但远低于城市居民收入增长,仍处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农民收入的较低增长期。1978—1995年我市农民人均收入年均递增18.8%,而1996—2001年只增长6—9%。农民增收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市工业化进程不快,城市化推进缓慢,农村劳动力转移困难,农民隐性失业严重,增收致富乏门。解决“三农”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加快工业化,推进城市化,把农村富余劳动力由一产转移到二、三产业中来,加快农村到城市、农民到市民的转变。

二、明确目标。目标是前进的方向。推进工业兴市,必须立足产业优势,适应“入世”形势,把握发展大势,明确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目标任务。总的要求是: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坚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市属工业和县(市)区工业两个“两手抓”,力争通过5年努力,使工业成为杭州大都市产业的重要支撑,使杭州成为浙江工业发展的龙头,长江三角洲乃至全国一流的制造业基地。具体目标是:

——确保“一高一领先”。工业经济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总量保持领先全省各市,实现五年翻番。

——实施“扶优扶强工程”。5年内培育6家以上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3家以上年销售收入超60亿元的“工业航母”,10家以上年销售收入超30亿元、25家以上年销售

收入超15亿元的大企业大集团;3年内新增上市公司10家,实现我市上市公司总量翻一番达20家。

——建好两大工业区。加快江东、临平工业区建设步伐,确保5年内初具规模。加快部级、省级开发区和“一区多园多点”建设,形成以两大工业区为新增点、部级和省级开发区为支撑、区县(市)科技工业园区为基础的园区网络体系。

——实现“三年倍增”。在实现个私经济、招商引资、技改投入3个“三年倍增”(2001—2003年)目标基础上,确保2004—2006年3年间,上述3项指标再翻一番。

三、营造氛围。推进工业兴市,必须坚持目标拉动、精神推动、责任驱动,营造合力兴工的浓厚氛围,真正把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工业兴市立县强区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加快工业发展上来,形成合力,催生动力,激发活力。今年以来,萧山区围绕“工业冲千亿”、技改投入80亿目标,大力弘扬“四千”(想出千方百计、说尽千言万语、不怕千辛万苦、走过千山万水)、“四抢”(抢上头班车、抢抓潮头鱼、抢开逆水船、抢进快车道)、“四敢”(敢与强的比、敢向高的攀、敢同勇的争、敢跟快的赛)精神,落实责任,强化考核,实现了工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他们抓工业的思路、力度、举措和精神状态,很值得各地学习借鉴。要继续深化“县区学萧山、乡镇学分水”活动,坚持用大目标、大思路、大手笔、大举措凝聚人、激励人,鼓舞士气,增强斗志。要继续发扬市四套班子合力抓两个文明建设的好传统、好做法,并把它延伸到发展工业中去,建立健全市四套班子领导联系工业企业制度,明确分工、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合力兴工。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健全完善为工业企业服务的工作机制。要切实加大宣传力度,宣传工业兴市立县强区的重大意义,宣传发展工业的先进典型,宣传贡献突出的优秀企业家,动员和引导全社会关心工业、支持工业。

四、落实政策。这次出台的6个政策意见,对工业的扶持力度之大、措施之实,对先进企业和优秀企业家奖励力度之大、奖金额之高,是我市改革开放23年来前所未有的,许多方面都有新突破,都有很高的“含金量”。比如,在扶优扶强方面,规定实行“工效挂钩”的企业,当年实发工资增长幅度低于应纳税所得额增长幅度的,可按实际发放数准予税前扣除;大企业引进人才可向市政府申请经济适用房;对年销售收入超100亿、60亿、30亿、15亿元的大企业,且对地方财政贡献水平年均增长不低于10%的,达标当年由市政府给予相当于年销售收入万分之一的重奖;大企业工业园当年比上年(最高年份)新增的地方财政所得部分,通过财政转移方式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杭州市工业发展专项资金,5年内由市财政筹措资金5000万元,主要用于奖励有突出贡献的工业企业及其经营者。在培育上市公司方面,规定含国有资产的企业,在股份公司设立时,可从近3年国有资产净增值部分中划出不高于35%作为股份,奖励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企业历年来享受国家优惠政策所形成的“国家扶持资金”,归原企业全体股东所有。在支持技术改造方面,规定“十五”期间我市每年安排1亿元财政资金,支持、鼓励企业进行工业性项目投资,支持方式由贷款贴息改为对技改项目的资助和奖励,资助资金按每年实际完成的技术改造投资额计算,最高资助额可达投资总额的8%,最高奖励额可达100万元;资助和奖励范围扩大到全市,包括萧山、余杭区和5县(市)工业企业技改项目。在鼓励市属工业企业搬迁方面,决定建立杭州市工业企业搬迁启动专项资金。规定搬迁企业土地拍卖所得的45%,首先归还改制企业已进总资产的土地开发费;如不足以解决企业搬迁成本的,经批准不足部分可在土地招标拍卖成交价的级差地租中列支;仍不足的,经市政府同意在专项资金中安排补助。等等。出台这些政策意见,市委、市政府是经过慎重研究、下了很大决心的,市财政等部门也相应增加了负担。市委、市政府认为,出台这些政策意见是必需的,这既有利于杭州工业的发展,又有利于涵养税源,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认真抓好政策意见的贯彻执行,严格掌握标准,自觉接受监督,把有限的财力用在刀刃上,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形成有效的竞争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企业做大做强、争取上市、争先创优、加快改革、主动搬迁的积极性,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我市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注入新的强劲动力。

五、扶优扶强。5年内培育6家以上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3家以上年销售收入超60亿元的“工业航母”,10家以上年销售收入超30亿元、25家以上年销售收入超15亿元的大企业大集团;3年内新增上市公司10家,实现我市上市公司总量翻一番达20家。这是我市实施扶优扶强工程,打造“工业航母”,实现“工业兴市”的重中之重。要发挥好企业的主体作用。鼓励和引导企业继续深化改革,狠抓技术创新和扩大开放,通过借梯登高、借鸡下蛋、借船出海,推进产学研合作,扩大招商引资,借用外力增强创新能力,提升产品档次,走出一条规模化、国际化、品牌化的新路子。有条件有能力的企业要抢抓“入世”先发效应,坚持“引进来”、“走出去”两条腿走路,积极开展境外生产、研发和销售,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全市各工业企业特别是被列入首批扶持名单的26家大企业,要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认真学习政策,深入研究政策,吃透精神,把握实质,并成立专门班子负责用足用好用活相关政策。政府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好中选优,有进有出,把有限的政策用在刀刃上。要把扶优扶强与市区工业布局的调整优化结合起来,形成良性互动。要精心指导上市公司搞好资本扩张和资产重组,为各类拟上市公司提供优质服务,特别要发挥我市民营科技型企业发展势头良好的优势,千方百计帮助更多民营科技型企业上市,做大做强“杭州板块”。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与市场经济原则相结合,高度重视企业家队伍建设,建立起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企业家选拔、任用、奖惩机制,让富有创业创新精神的年轻企业家脱颖而出,培育一批部级乃至世界级的知名企业家,挑起“工业兴市”重担。

工业兴市范文篇4

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的关键时期,全国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两会”精神。召开优化发展环境服务工业兴市大会,充分体现了市委对优化发展环境的高度重视。刚才,大家观看了全市党员干部“不在状态”暗访实录(二)伏清同志通报了几起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典型,说明我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还存在很大问题,干部作风有待下重手整治。3个单位的代表介绍了作法和经验,值得提倡学习。光中同志宣读了关于在全市深入开展“三评两查”活动的意见》会议印发了关于优化发展环境服务工业兴市的实施意见》标明了市委、市政府抓好经济发展环境工作的决心和信心。下面,讲3点意见。

一、切实增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正确分析形势。

市委、市政府把软环境建设作为的生命工程、服务“工业兴市”重要抓手,近几年。大力开展“三百行动”服务发展年”和“三评两查”活动,着力整治“不在状态”党员干部,积极建设涉企检查等三个安全“隔离带”通过抓整治、严制度、强措施推动软环境建设取得明显效果。一是服务发展的意识不时增强。通过开展“三评两查”创先争优和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营造了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个个都是形象”发展氛围。特别是工业兴市战略提出后,各级各部门紧密结合工作职能,纷纷出台优化发展环境、服务工业兴市的具体措施,服务企业、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意识不时增强。二是源头治理取得明显效果。取消、下放和调整一批行政审批事项,大力实施行政服务“三集中、三到位”工作,清理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经营服务性收费、社会团体收费和党政机关举办庆典、研讨会、论坛活动,推进政企、政资、政事、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的分开,积极推进政务公开、电子政务和效能建设,逐步解决了阻碍经济发展环境的一系列问题。三是损害发展环境行为得到有效遏制。以“三评两查”为抓手,去年纪检监察机关和环境办共查处损害经济发展环境典型10余件,组织“不在状态”暗访30余次,处置“不在状态”党员干部120余人,使“三难”三乱”等现象得到一定遏制。四是治理软环境的长效机制不时完善。建立完善了部门和企业间三个“隔离带”制度,出台了市涉企检查审批备案制度》首批将42家重点企业纳入市级审批备案名单;全市250余家企业推行年度定额缴费明白卡制度,实行收费“一费制”从源头上遏制部门“三乱”行为;对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实行“保姆式”服务,缩短了审批时间,提高了审批效率。制定了市市直部门服务工业经济工作考核评价方法》并结合“三评两查”结果的运用,健全完善了优化发展环境工作考核奖惩机制。

必需清醒地认识到全市软环境建设的现状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比,看到软环境建设取得成果的同时。与周边和发达地区相比,与投资者和企业的要求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亟待解决。主要表示为:①个别部门和单位还没有从根本上树立大局意识、发展意识和环境意识,部门利益和小团体利益至上,致使市委、市政府政策措施得不到有效落实,出现政策截流现象。②一些部门没有摆正管理和服务的关系,直事弯着办,急事拖着办,难事卡着办,存在梗阻”现象,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等服务制度没有真正落到实处。③行政部门、公共服务行业和社会中介组织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经营服务性收费不规范问题突出,企业、投资者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④涉企检查仍然过多过滥;少数部门以创收为目的以罚代管,行政执法不规范、自由裁量权过大,有的只收费不服务,有的利用职权搭车收费、强行服务、强行摊派,项目建设和企业周边治安环境欠佳。以上种种问题,严重影响了对外开放形象,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大局。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已到刻不容缓的地步!全市上下必需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

(一)优化发展环境是提升区域竞争力、增强综合实力的肯定选择。区域竞争归根到底是环境竞争。区域之间的竞争已经从比区位、比资源向比环境、比服务转变。谁能在创优环境上抢先一步,谁就能在发展上抢占制高点。从国际看,发达国家之所以坚持综合经济实力的领先地位,正是因为他以一流的环境,吸引了一流的人才和大批的金融资本。从国内看,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投资环境越是优越。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圈”等能快速崛起,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有优惠的政策、优质的服务、灵活的机制、优越的环境,为经济发展和企业生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中部地区特别是省“两圈一带”看,各地之间呈现千帆竞发、咄咄逼人的竞争态势。京山县取消所有行政性收费。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如果还不高度重视软环境问题,加大软环境建设力度,就将难以提升综合实力,有可能进一步拉大与发达地区的差异。

(二)优化发展环境是推进工业兴市、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迫切需要。推进工业兴市、实现跨越式发展。充分考量了发展基础、发展条件、发展机遇而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当前,最大的实际是发展不够,尤其是工业发展不够。虽然目前我发展势头很好,但经济总量不大、速度愉快、结构不优、后劲缺乏,唯有以更大的力度推进工业兴市,实现跨越式发展,才干提升在全省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工业兴,兴;工业强,强。而经济发展、工业发展需要有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作保证。环境不优,则发展无望;顽症不除,则客商难留。如果不痛下决心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推进工业兴市、实现跨越式发展将难以实现。因此,必需着力解决好经济发展环境中存在突出问题,以经济发展环境的大改善、大优化,促进经济的大跨越、大发展。

(三)优化发展环境是提升乡村形象、扩大招商引资的重要举措。良好的发展环境是提升乡村形象、吸引外商投资的最好品牌。对外能增强影响力、吸引力和竞争力。只有通过提升乡村形象和环境美誉度,努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才干把建设成为群众、投资者和企业满意的宜居宜业城市。近年来,通过坚持不懈地推进乡村建设、三城同创”和举办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市经济发展软硬环境有了一定改善,招商引资工作也取得一定成果。但是与发达地区相比,与兄弟乡村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特别是招商引资的效果有限,其内在原因是守业环境特别是软环境不优。招商引资过程中,谁能发明更加优良的环境,谁就能掌握竞争的主动权;谁墨守成规,重小权、抓小利,就会后大悔、失大局。要想招商引资取得更大突破,必需在环境的优化上再下更大气力,以环境招商、留商。

全市各级各部门特别是领导干部,总之。必需清醒地认识我市的软环境现状,牢固树立“软环境就是硬实力,抓环境就是抓发展”观念,切实增强忧患意识、紧迫意识和责任意识,从实现跨越式发展大局的高度,进一步解放思想,强化责任,落实措施,努力把打造成投资的宝地、守业的福地、发展的高地。

二、努力营造一流的经济发展环境,掌握工作重点。

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的优化发展环境工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工业兴市主战略,以打造一流的投资环境为目标,以“三评两查”活动为抓手,以治理干部“庸、懒、散”问题为突破口,以解决损害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为重点,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着力在改善政策环境、服务环境、法治环境、信用环境、舆论环境上下功夫,努力打造全省行政效率最高、审批环节最少、发展利息最低的乡村,为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一)大胆改革创新。政策潜力无穷。政策不优,环境难优;政策不活,经济难活。政策环境直接关系开放的水平和进程。要实现大发展、新跨越,必需在政策环境建设上有大动作、大突破和大改善。一是要研究吃透、用好用足政策。坚决克服“没有政策等政策、有了政策等意见、有了意见等经验、有了经验等扶持”思想,积极主动争取政策,解放思想用足政策,最大限度挖掘政策的含金量”对于国家和省出台的政策,各相关部门要在第一时间传达给投资者,推动政策落地。二是要切实推进政策创新。坚定不移地鼓励大胆探索,支持敢试敢闯,做试验的文章,做创新的文章,研究制定具有突破性的鼓励政策。要坚持“非禁即入”原则,把执行法律的规范性与坚持从实际出发的灵活性结合起来,只要有利于科学发展、有利于社会民生,什么方法管用就用什么方法。凡是政策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都可以大胆试行;凡是外地胜利的做法,都可以大胆借鉴;凡是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条条框框,都允许突破。建议先干不争论、先试不议论、先做不评论,干中积累经验、干中完善政策,允许在探索中有失误、不允许无所作为。三是要狠抓政策落实。再好的政策,如果得不到有效贯彻执行,也是一纸空文。为推进工业兴市,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强力推进工业兴市战略的意见》明确了用地保证、税费优惠、金融支持、人才支撑和财政奖励等系列优惠政策措施。具体执行过程中,只准做加法、乘法,不准做减法、除法。决不允许从部门利益动身随意截留,决不允许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决不允许阳奉阴违、明拖暗抗、行我素、顶着不办。

(二)加强效能建设。突出体现着党政机关、公务人员的精神面貌、办事效率和工作水平,影响我市发展环境的重要因素。一定要从作风建设入手,加大党政机关效能建设力度,不时改善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一是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此项工作,年前市委、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进行了安排,各部门各单位务必依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不折不扣确保应进全进,真正实现行政服务中心“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操持、一条龙”服务。市环境办要加大对行政服务“三集中、三到位”工作落实的监督检查力度,对未按要求进入的进行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要追究单位主要领导的责任。要以推行行政服务“三集中、三到位”工作为契机,积极实施“审批流程再造工程”对行政审批流程进行清理、修订、规范、精简,最大限度地减少办事环节,简化办事顺序,缩短办事时限,削减前置性条件,建立高效、便利的办事机制。同时,创新行政服务审批方式,积极实施网上申报、网上审批、网上缴费,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优质、快捷的服务。建立电子监控系统,完善网上跟踪、网上监督、网上评议,规范行政行为,提高行政效能。二是大力推行政务公开、服务许诺、执法公示三项制度。这三项制度的共同点是要求公开公示。当前企业和群众反映发展环境不优,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政策不落实,政务不公开。因此,各级各部门要及时公开政府各部门的职责权限、办事顺序、办事依据、服务许诺、收费规范、监督方法,以及执法主体、主要职责,执法依据、规范,执法顺序、期限以及监督电话等,增强工作的透明度,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不时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真心实意为企业和群众服务。三是切实加强机关和干部作风建设。发展的面前是环境,环境的面前是作风。服务环境不优很大水平上反映了干部作风不正。因此,要坚持把治理“庸、懒、散”等“不在状态”问题作为加强作风建设的突破口,治庸提能力、治懒增效率、治散正风气,继续深入开展“三评两查”活动,严肃查处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问题。四是继续坚持领导和部门联系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制度。今年,市“四大家”领导和市直各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要分别联系1-2个重大工程项目或重点企业,密切关注重点项目、重点企业的建设和生产经营情况,特别是对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问题实行跟踪督办,督促解决。同时,各级各部门要大力推行投资项目审批代办制,对招商引资项目特别是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的行政审批、注册登记、办证办照等事项,依照自愿委托、免费代办、全程服务、合法高效、公开透明、配套整合的原则,负责全程无偿代办,提高审批效率,减少投资本钱。对已落户的重大招商项目要实行保姆式服务和“一对一”跟踪服务,为项目建设和企业生产经营排忧解难。

(三)规范权力运行。营造公正严明的法治环境是打造一流发展环境的重中之重。一是要推进法治建设。强化法治理念,健全法治体制,完善法治顺序,大力建议热情执法、文明执法,坚决反对冷漠执法、机械执法;大力建议公正执法、廉洁执法,坚决反对恣意执法、借法谋利;大力建议综合执法、限权执法,坚决反对越权执法、各自为政;大力建议依法执法、规范执法,坚决反对执法违法、有法不依。对违法乱纪、知法犯法的典型案件,一经查实,依照党纪国法严肃处置,决不姑息迁就。二是要加强治安环境建设。治安环境是良好法治环境的基础。司法机关要充分发挥惩治犯罪、维护稳定、发明公平、促进发展、构建和谐的职能和作用,深入推进平安创建活动,严厉打击扰乱企业生产经营秩序的盗窃、强装强卸、强揽工程、欺行霸市、寻衅滋事、敲诈勒索和阻工闹事等违法行为,为项目建设和企业生产经营发明良好的治安环境,让广大群众满意、安心,让投资者放心、舒心。三是要为市场主体保驾护航。严格控制各类涉企培训、评比、达标活动。凡行政事业单位或其委托的机构举办涉企培训,必需先向市环境办申报,经批准后才可举行,但不得收费,培训费用由举办单位承当。未经批准,任何行政事业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举办涉企评比、达标活动,不得向企业收费或拉赞助。要规范中介机构和行业协会的管理,严厉整治利用行政手段暗箱操作、强制性指定中介机构进行咨询、评估、检测等中介服务问题。各类行业协会不得以任何理由强制企业参与各种学会、协会、研究会等社团组织,不得以任何理由强制或变相强制企业接受有偿服务、购买指定产品,不准强制企业订阅各类报刊杂志,不得强行收取会费或其他费用。要规范各类涉企检查行为,严格执行涉企检查审批备案制度,今后凡发现未经市环境办审批备案进入企业检查的一律视为“三乱”行为。要规范行政处罚行为,坚持“教育为主,奖励为辅”原则,对一般违法违规行为实行“首违不罚制”拒不改正的再实施处罚,并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减少自由裁量空间,规范自由裁量权,确保公开、公平、公正执法。

(四)加强诚信建设。才可能招大商、引大资,实现大跨越。去年,市金融贷款增长45%增幅居于全省首位,A级信用市评比及综合考评效果也居全省第一位,较好地解决了金融支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但我市金融存贷相对较低。所以,还要进一步改善信用环境,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包括企业、社会、个人的信用环境,都要改善。一是要强化全社会的诚信意识。围绕建设“信用”政府部门开展重承诺、守信誉活动,注重提高政府公信力,特别是要在招商引资上做到诚信招商、诚信待商、诚信留商。二是要大力推进企业信用工程建设。企业开展重合同、守信用活动,引导企业依法守业、守法经营,不时提高企业信用等级。各金融机构要积极制定A级以上信用企业培植计划,协助企业特别是生长型企业提高资信等级。积极开展政银企合作,搭建融资平台,协调解决企业融资问题。三是要完善社会信用评价手段。加快建立企业、中介机构和个人信用档案,整合信息资源,实现信息共享;加快建立信用等级评价、信用信息记录和披露等制度,规范社会信用行为。进一步加大失信惩戒的力度,建立健全“诚信受益、失信惩戒”工作机制。

(五)加大宣传力度。就不可能实现的大发展、快发展。要结合全市开展的推进工业兴市、实现“十二五”开门红大讨论活动,着力破除因循守旧、养尊处优、四平八稳的思想意识,着力破除无所作为、不思进取、看摊守业的平庸观念,着力破除阻碍发展的一切条条框框和陈规陋习,以观念的更新推动工作的突破,以理念的提升带动开放的扩大。二是要营造干事守业的良好氛围。各级干部要牢固树立“实干就是能力、落实就是水平”理念,切实把心思用在想干事上,把勇气用在敢干事上,把本事用在会干事上,把目标定在干成事上,秉承实干的优良保守,弘扬干事守业的时代精神,沉下心思谋发展,扑下身子抓落实。各级组织要坚持以实绩论英雄,凭德才定位子,热情鼓励守业者,大胆启用开拓者,积极支持改革者,正确对待和宽容失败者,严肃整治空谈误事者,积极主动为投资守业架桥铺路、排忧解难、保驾护航,以优质服务赢得投资者感情、调动守业者激情、维护引资者热情。三是要加大先进典型宣传的力度。及时总结、树立和宣传为经济建设服务意识强、受到企业和社会各界普遍赞誉的先进典型,进一步激发全社会服务发展的热情;大力宣传和树立招商引资和自主守业效果突出、贡献较大的优秀企业经营管理者特别是外来投资者先进典型,进一步激发全民投身守业的潜能,树立开放开明的良好对外形象。

三、确保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取得实效,加强工作落实。

关键在于领导。必需切实加强领导,优化发展环境工作能否取得实实在效果。落实责任,周密组织、严格考核,真正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抓不好软环境是不称职”观念,把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重要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实行领导挂帅、分工负责。各级各部门主要领导是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的环境治理负总责,凡涉及环境建设的问题要亲自研究和部署,凡涉及影响环境建设的案件要亲自过问,凡市委、市政府作出的规定要带头落实。班子其他成员也要明确分工,做到谁分管、谁负责”各牵头部门和责任单位要对照市委、市政府“两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服务工业兴市的实施意见》确定的工作任务,各负其责,各司其职,一项一项、一条一条落实,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对那些工作不力、办事拖拉、敷衍塞责,甚至“踢皮球”贻误工作的部门,要严肃追究有关领导人的责任。

(二)开展明查暗访。对各级各部门落实优化发展环境、服务工业兴市工作任务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建立相关工作台帐作为考核重要依据。对督查中发现的损害发展环境的突出问题,督促有关方面整改落实到位。对影响干扰破坏发展环境的反面典型,要充分发挥好新闻舆论的导向和监督作用,及时曝光。

(三)加强考核评议。出台《市市直部门服务工业经济工作考核评价方法》深入开展“三评两查”活动,把各部门优化发展环境、服务工业兴市工作情况列入“三评两查”活动重要内容,严格兑现奖惩。对在三评两查”活动中,企业评机关”每类排序末位且评议综合得分低于75分的实行“笼子管理”市委、市政府给予通报批评,取消该单位综合评先资格和年度奖励工资,对其单位主要负责人实行诫勉谈话,对上年已评为行风评议先进单位的实行摘牌处理。实行“笼子管理”单位,一年之后经考核合格的解除“笼子管理”凡本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及二级单位主要负责人在本年度内因违纪违法受到纪检监察机关或政法机关立案查处的或因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被调查处理的直接定为“企业满意意机关”对列入评议对象的站所和科长,也要建立科学的考评制度,严格检查考核,坚决兑现奖惩。

工业兴市范文篇5

各县市局、市直各分局、机关各单位:

根据市文明委《关于在全市窗口行业和执法部门广泛开展“共铸诚信荆州、服务工业兴市”主题创建活动的通知》(荆文明委〔2004〕1号)精神,结合工商部门实际,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开展“共铸诚信荆州、服务工业兴市”主题创建活动,旨在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突出诚信建设重点,丰富创建思想内涵,发挥窗口行业和执法部门的示范带头作用,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逐步建立健全诚信制度,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营造诚实守信环境,塑造诚信荆州形象,推动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的形成,为“工业兴市”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信用环境和法制环境,促进我市三个文明建设健康协调发展。

二、活动要求

(一)认真抓好诚信教育。诚信是社会关系的基本准则,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诚信教育是诚信建设的基础工程,是“共铸诚信”的必然要求。各单位要把加强诚信教育贯穿于主题创建活动的始终,围绕诚信主题,通过学习讨论、专题培训、宣传典型等形式,广泛开展“诚信为本、操守为重”、“诚实做人、诚信做事”的宣传教育,使广大干部职工深刻认识到,诚信不仅是一种品行,更是一种责任;不仅是一种道义,更是一种准则;不仅是一种声誉,更是一种资源,充分认识诚信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让诚信观念人人皆知、入耳入脑、付之行动。要将诚信教育与认真贯彻实施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行政许可法》结合起来,广泛开展“诚信服务、执法为民”的宣传教育,加强依法行政、公正执法、廉洁奉公、提高办事效率、改善服务态度等方面的职业道德教育,以执法为民的良好作风取信于社会,为加强诚信建设做出表率。

(二)着力解决重点问题。在主题创建活动中,各单位要从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较大的突出问题抓起,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全市各级工商部门一是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围绕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食品市场、网吧、农资市场等存在的问题,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深入开展专项整治,严厉打击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行为。二是要大力推进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和商品市场准入制度两项改革,根据企业在市场准入、经营行为和市场退出等方面的信用状况,分为不同信用类企业,实施不同的监管措施,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即对守信企业建立激励机制、对警示企业建立预警机制、对失信企业建立惩戒机制、对严重失信企业建立淘汰机制。要以落实“食品药品放心工程”为契机,在中心城区普遍实施以食品安全为重点的商品准入制度,确保人民群众消费安全。三是要着重解决工商执法人员中存在的以权谋私、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不作为和乱作为等突出问题,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规范办事程序,合理减化办事环节,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公平、公正的服务,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不断满足群众的需求,做到亲民、利民、为民。四是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服务条件,实现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杜绝“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

(三)加强诚信制度建设。各单位要从服务用语、服务标准和办事程序等最基本的规范抓起,加快诚信制度建设。按照亲民、利民、为民和优质、便捷的要求,进一步制订和完善规范化服务标准和办事程序,并向社会公开。在容易产生不正之风和违法乱纪行为的工作岗位和工作环节,要明确权限,公布程序,强化监督。要狠抓首办负责制、行政执法预警制、对外时效服务承诺制等项制度的落实,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处力度,提高失信成本,遏制失信行为,推动诚信建设。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四)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各单位要注意发现、培养和宣传诚实守信的先进人物和先进集体,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努力营造诚信氛围。大力宣传主题创建活动中的新进展、新经验、新成效,树立一批先进典型,激励广大干部职工参与到主题创建活动中来。

三、落实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主题创建活动在市局统一领导下,由各县市局和市直各分局组织落实,市局人教科负责协调。各单位要把主题创建活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要结合本单位实际,根据主题创建活动具体要求,抓紧制定本单位的活动方案,及时做出安排部署。要从实际出发,认真排查出本单位在诚信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确定主攻方向,明确阶段性目标。市直各单位要抓住中心城区集中整治环境活动的有利时机,掀起主题创建活动的热潮,以此推动面上整体工作深入开展。

工业兴市范文篇6

一、四地基本情况

南京市江宁区共辖17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76万人口,总面积1600平方公里,现有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江宁科学园和华商科技园三个园区,其中经济技术开发区、科学园属部级园区。宜兴市辖28个镇,107.8万人口,总面积2038.7平方公里,现有1个部级开发区(环保科技工业园),6个市级工业园。苏州工业园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的合作开发项目,于1994年正式启动建设,总面积260平方公里,其中中新合作区规划面积70平方公里,总人口22万。临沂市兰山区辖3个街道、8个镇,85万人口,总面积650平方公里。近几年,四地经济发展快,综合势力强,特别是江宁区和宜兴市,在全国百强中名列前茅。总的可概括为以下五个特点:

一是经济发展势头猛。所到各地特别是苏南各地经济运行质量高,工业所占比重大,外向度高,都已进入经济快速发展期,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等都是在基数较高的基础上保持高速增长,发展势头猛、后劲足。江宁区2002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3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2亿元,实际利用外资4亿美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8%、46%和60%,经济呈现出强劲发展势头,特别是财政收入实现连年高速增长。1998年该区财政收入为4.6亿元,到2001年达到10亿元,今年有望达到35亿元。苏州工业园近几年几项主要经济指标一直保持着45%以上的增幅,2002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52亿元,合同利用外资22.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0.5亿美元,完成财政收入32.6亿元,是建园之初的83倍。

二是园区建设层次高。所到各地都在高水平开发园区,靠园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是他们共同的特点。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1992年自费创办,由2.3平方公里起步区开始,基础设施已累计投入30多亿元,一期25平方公里已开发完毕,二期70平方公里已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九通一平”,成为南京市建设规模最大、社区配套设施最完善、发展速度最快的开发区,目前总规划面积计划扩展到317平方公里,已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实际利用外资等经济指标年均增长40%以上。2002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0.8亿元,财政收入10.8亿元,占江宁区财政总收入的50%。苏州工业园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现代化工业为主体、第三产业和社会公益事业相互配套的现代化工业园区,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开发,基础设施先后投入100多亿元,平均每平方公里投入超过7亿元,形成“九通一平”高标准基础设施,已完成开发面积100平方公里。宜兴市建有1个部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8个镇已有17个建有工业园,成为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载体。

三是招商引资效果好。各地都十分重视招商引资,靠外力发展自己。在招商项目上,注重项目质量,注重投入产出率,吸引“大、高、外”项目。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吸引来自美、德、英、法等21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个项目进区落户,投资总额超过35亿美元,到位外资10亿多美元,其中投资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有85个,世界排名500强的企业中已有16家进区。这些项目单位土地面积产出率高,如园内科瑞达电子投资1000万美元,年提供税收2000多万元,占地仅为40亩。苏州工业园共批准外商投资项目1074个,合同利用外资16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56.8亿美元,世界500强企业有45家在此投资,上亿元的项目有35个,首期每平方公里投资密度超过10亿美元,平均每个项目投资3000万美元。在宜兴投资的世界知名公司有20余家。

四是政策机制活。所到各地享受的优惠政策较多,上级扶持的力度较大。如:江宁区既保留了县级的管理权限,又享受市对区的优惠政策,经济技术开发区内设有专门的项目审批委员会,全权负责项目的审批和报批。在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享受国家和江苏省赋予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并已率先建成“无费区”,发展前景十分广阔。苏州工业园拥有外资项目自行审批特权、灵活高效的外事管理权和快速的物流通关政策等,管委会所辖4个镇级工业园,同样享受苏州工业园的优惠政策。此外,各地还制定了一系列灵活的激励机制。江宁区把招商任务分到各个单位,直接对“一把手”进行考核和奖惩,去年全区奖励资金达1000多万元,全部奖到个人。

五是环境氛围优。几天来的考察,感受到他们的身上有一种强烈的经济发展意识、竞争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所到之处人人不忘抓经济,人人都懂经济,谈起当地的经济发展都充满自信,都感到自豪。在江宁接待考察的是位分管武装工作的区级领导,但对经济工作如数家珍。这种经济发展的氛围体现在每个层面和各个岗位上。各地都建有项目服务大厅,大部分项目审批在厅内都能完成。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行政服务中心有21个政府职能部门进驻,为每一位投资创业者提供自投资咨询到工商登记、项目基建、生产经营等全程式服务。苏州工业园管委投资审批事项只保留8项,一站式服务机构全权代表管委会审批,手续办理快捷方便,从项目立项到开工不超过25天。

二、主要经验和体会

几地的迅猛崛起,除得益于自身的区位优势外,根本的是他们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关键是走出了一条既符合客观规律,又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发展之路。这些地方有很多前瞻性的探索,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一)始终把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贯穿于经济发展的全过程,以思想的大解放,推动经济的大发展。所到苏南各地经济之所以实现快速发展,核心的是他们的思想实现了真解放、观念实现了真更新。从他们介绍情况看,不论是确定工作思路、工作目标、工作重点,还是制定政策、建立工作机制、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都具有超常规的思维、超常规的举措和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可以说他们已经把解放思想贯穿于整个经济发展的全过程,落实到具体行动中。苏州工业园一开始就提出要建设世界一流开发区的目标,着力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符合国际惯例和市场机制的园区发展模式,并把招商的重点放在技术含量高、资本密集型项目上,正是有了一流的开发观念,才有了园区开发的一流举措和超常规的发展速度。江宁区早在1994年各级就成立了招商公司,对干部“重激励、强约束”,鼓励大家走出机关招商,并进行奖励;在土地征用上,他们表现出超常胆识与开拓精神,敢于把全区的城建用土集中起来统一调整搞园区建设,指标不够花钱去买;在经济实现高速发展的今天,他们又居安思危,对全国的发展态势进行分析,在新的起点实现了新的思想解放、观念更新,提出把江阴作为赶超对象,“奋战五年,进入苏南第一方阵”的目标,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今年江宁区在经济连年高幅增长的基础上,实现了更快的发展,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9.7亿元,同比增长21.3%,地方财政收入达到8.8亿元,增幅高达95.5%。

(二)发挥优势,准确定位,确定长远发展思路。几地都把发展的方向定位在发挥优势、建设园区、发展工业上,并从一开始就着眼长远发展,注重高标准规划。江宁区近几年依托南京市,按照“高科技花园城市、江苏最大的知识创新基地”的功能定位,实施新城区战略,重视城市、谋划城市、经营城市,着力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开始就高标准规划,先后聘请国内外50多位专家参与论证,历时三个月,对论证报告六易其稿,一次规划,整体成型。他们不搞纯工业化开发,而是把园区建设与城市整体发展相结合,配套建设高标准的商贸、居住、娱乐设施。正是因为江宁拥有国际水准的开发区,拥有无与伦比的优良投资环境,拥有一流生态型、花园式的人居环境,国际大公司才纷纷看好江宁,以往想也不敢想的上十亿、上百亿美元的项目都能洽谈引进。宜兴市和苏州工业园,把自己纳入长江三角经济圈,主动接受上海的辐射。宜兴提出“把园区建设摆在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力发展乡镇工业园,并将园区作为乡镇工作的考核重点,有力地推进了经济的发展。

(三)市场运作,滚动开发,把握经济发展规律。用市场经济的手段抓经济,是他们又一成功经验。江宁开发区是在县财政无力拨款而国家宏观调控、银根紧缩、无法申请贴息贷款的情况下上马的,为此,开发区以战略家的胆魄,面向市场,自闯生路,相继漂亮地挥出四大手笔:一是资金运作上,在江苏省的开发区中率先实行股份制,从县属企事业单位中募股,作为第一笔启动资金;由金融部门代为发行房地产债券2000万元,拉开了全面建设的序幕。二是土地运作上,严格按照规划要求,通过实施房地产、商贸设施开发,筹措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园区滚动开发,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土地的增值效应。与初期相比,开发区的地价升值三倍多,积累了大量建设资金。三是资产运作上,1998年开始对7个分公司通过出售、实行股份合作制改造等办法进行全面改制,盘活了存量资产,减轻了开发总公司的债务负担,增强了开发实力。四是在资本运作上,目前正在通过开发总公司部分改制、同时吸纳社会上有实力的法人参股的办法,组建股份公司,运作上市。宜兴的工业园区和苏州工业园也都是采取企业化和市场化的运作和管理方式开发园区的,这样就既能解决投入问题,又规避了风险。

(四)开拓创新,抢抓机遇,艰苦创业,推动经济跨越发展。实现跨跃式发展,必须善于认识机遇、抢抓机遇,必须具有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江宁人称“机遇就是一杯水,水就是要素,你倒的多,我就倒的少;领先一步,就步步领先,落后一步,处处被动”。他们在苏南大规模吸引台资的时候,扬长补短,依托南京科教人文优势和业已形成的环境基础,抢抓国际资本、高科技研发中心转移的“第二次机遇”,研究吸引世界500强跨国公司的办法,与上海争抢项目,形成了招商引资的独特优势和集聚效应。他们把加快发展的压力化作群策群力、创新创业的强大动力,形成了开放开发的新优势。江宁、苏州、宜兴等地在园区开发起步初期,都经历过土地征用难、拆迁难、群众上访等问题,但他们视困难为机遇,认定目标,永不言弃,江宁开发区当初自费开发起步,靠的是2980万元集资募股组建开发区,到1996年,开发到3平方公里的规模,一度负债3.5亿。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自谋出路,跑、挤、借,一步步闯过了难关,用短短十年的时间,在一片荒郊开辟了一座现代化新城,创造了一个奇迹。宜兴市远东集团经历过4次改制,每次改制都在巨大压力下发生了飞跃,从一个仅有28人、180万元资产的小企业,建成现在拥有固定资产12亿元、销售收入17亿元、全国知名的电缆集团。

三、几点启示

参加考察的同志一致认识到,与江宁等地相比,从表层上看是数字、指标的差距,实质上是人的差距,是思想观念、政策环境和实干精神上的差距。江宁等地善于运用先进的模式和理念发展经济,其思维境界、知识结构、工作思路、办事效率、言谈举止,无不体现出开放、超前、文明、精干的综合品位。通过考察学习,主要有以下几点启示:

第一,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的解放程度决定着经济发展的速度。我们曾多次到先进地区学习,实际早已看到并不断倡导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但几年过来与先进地区差距却越来越大,根本的是我们的思想没有真正解放,没有完全体现在行动上,影响了发展的速度,必须再次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层层找问题、见行动。苏南之行告诉我们,前几年东港只是低水平、低总量上的增长,经济增长速度远远谈不上“超常规、跨越式”。当前,全市和全区的发展势头良好,正处在一个大追赶和大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为我区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可能。实现追赶型、跨越式发展,就一定要在思想观念上来一个大转变,“超常规”发展必须配以“超常规思维”,“创奇迹”的速度必须得有“创奇迹”的观念。现实说明,我们的思想解放远远不够,或者说我们思想解放落实得不够,很多时候只是讲在嘴上,写在纸上,没有落实到行动上。因此,下一步要把重点放在解决思想真解放和干大事创大业上,在解决思想上要实现“七破七立”。破除自我满足、墨守陈规、四平八稳的保守思想,树立敢闯敢试、敢冒、敢于突破、大胆思进的观念;破除被动应付、懒惰思想,树立勇于拼搏、主动出击求发展的观念;破除狭隘封闭的区位观,树立主动接受青岛等地辐射、借势借力大发展的观念;破除部门利益、小集团利益、个人利益至上的思想,树立服从服务经济发展、全区一盘棋的大局观念;破除畏难发愁思想和唯条件论,树立市区一体和靠发展解决问题、赢得支持的观念;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思想,树立求实务实、真抓实干的观念;破除经济发展与己无关的思想,树立振兴东港人人有责的观念,在全区形成人人想经济、议经济、抓经济的浓厚氛围。

第二,思路决定出路,只有科学明晰的大思路,才有跨越式的大发展。面对新一轮的经济发展期和新的战略机遇期,必须进一步审视大势、分析优势,充实完善发展思路和方向目标,实现大的发展。当前,我国已进入了一个新的战略机遇期和新一轮经济增长期,我市已被省政府列入半岛城市群和沿海黄金旅游线进行重点扶持,全市港口经济圈正在形成,随着高科园北扩和开发区西扩,我们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和发展潜力。纵观周边地区,北邻的胶南市在青岛的辐射下正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南部岚山办事处正在建设日照工业区,已有多个大工业项目落地;东部日照开发区也进入了快车道;五莲和莒县也都有大的思路和动作。可以说,当前形势逼人,时间不等人,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不发展就要落后、慢发展也要落后。因此,我们必须理清思路、确定目标,牢牢抓住经济发展第一要务和财源建设这一主线,主动接受青岛的辐射,围绕港口经济和城市经济,以发展二、三产业为主攻方向,按照工业、民营经济、招商引资和园区建设“四位一体”的发展模式,举力开发高科技工业园,在服务城市中用好优势,发展壮大自己,力争“财政收入两年解困,三年翻番,五年实现翻两番的目标”。围绕这一目标,进一步充实完善各级部门的工作思路、工作重点、工作措施,统一全区上下的思想和行动,凝聚人心和力量,形成加快东港发展的强大合力。

第三,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走集约化和市场化的路子,按照市场化的要求,大力发展园区经济。从江宁看,对城市建设和区域经济拉动作用最大的是开发区,开发区是当地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江宁的开放型经济之所以保持强劲势头,取得重大突破,也正是突出抓了开发区和城市载体建设,提高了项目承载能力。不仅江宁,整个江苏,包括五莲县高泽镇,他们都以生动有力的实践说明,园区是开放的窗口、工业的载体、招商的战场、经济的增长点、发展的新希望,非抓不可。当前,我们要站在投资者的角度,对照先进,重新审视、谋划、优化园区的软、硬环境。区里要重点抓好高科技工业园的开发建设,有条件的镇街道也要研究论证建设自己的工业园区,打造招商引资平台,增强财政造血功能。和江宁开发区相比,东港早在九十年代初期也曾搞过园区开发,但最后都没成功,原因就是开发模式落后。因此,兴办园区要树立正确的开发思路和办法。一是要坚持规划先行,做到高起点规划。要聘请国内外专家对园区进行高起点定位规划,做到一次规划,整体成型,分步实施,滚动开发。同时,要加大规划执行力度,克服长官意志和一切随意性。二是在发展观念上搞突破。园区必须是“特区”,必须做解放思想的先行者和改革开放的实践者,必须按照“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打破惯例,突破框框,尤其要在开发思路、经营体制、招商机制、社区改革等方面先行一步,作出大胆探索。三是在市场化运作上搞突破。学习借鉴江宁开发区和苏州工业园以及宜兴乡镇工业园的“公司化运作机制”,坚持用经营城市的理念、综合开发的手段、改革开放的办法、市场化的运作机制,加快园区的各项开发和建设,拉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四是在经营重点上搞突破。突出抓好土地经营、产业经营、资本经营。土地是目前我区最大的资产,经营园区首先要经营好园区的土地,千方百计做好“以地生财’的文章,这是解决当前无钱办园区最现实、最有效的途径。土地经营不仅要控制好土地,更要注重单位土地利用效果和长远投入产出率。要大胆引进外资进入开发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加快基础设施、公用项目的产业化步伐。

第四,政策和环境是发展的生命所在,政策和环境越优越的地方发展越有活力。加快东港经济发展步伐,特别是搞好园区的建设与开发,必须创造优越的发展空间和环境。一个地方政策环境好,服务效率高,招商引资的吸引力就大。对照江宁等地的做法,一要立足于服务城市发展,争取市里政策支持,特别是在园区发展上,进一步优化高科技工业园的发展环境,提高竞争力。二要学习先进地区的做法,区内政策再放宽,环境再优化,服务措施再强化。区直有关职能部门在权限范围内,政策能放宽的一定要放宽,审批事项能取消的要取消,能合并的要合并,审批时限能缩短的要缩短,要坚决杜绝部门利益、眼前利益,切实为大局、为经济发展尽职尽责。要发挥区一站式服务大厅的作用,进一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强化服务功能,提高办事效率,确保投资者办理手续能够来得了,办得下。三要进一步抓好软环境建设,建立软环境建设投诉举报和处理机制,拿出过硬的措施,注意抓反面典型,对吃拿卡要等影响经济发展特别是招商引资的单位和个人,不论涉及哪个部门、哪个人,都要坚决处理,决不姑息迁就,为全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第五,人要有精神,事业要靠人干。实现全区跨跃式发展,需要有一支战斗力强的干部队伍,需要有拼搏精神和锲而不舍、坚韧不拔的毅力。事业成败关键在人,在精神状态,在主观追求和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对比先进地区,我们的确做得不够,但不能气馁,深刻分析先进地区的发展轨迹,我们要比出信心,比出勇气,比出加快发展的干劲来。一是要有一种勇气。以东港现在的基础,赶超先进,不能满足于现有的发展速度,必须是跨跃式前进、超常规增长,这需要各级干部有一种眼光放远、把目标定高、把位置定准、把步子迈大、敢于跳跃发展的勇气和胆略。二是要有一种精神。要大力发扬坚韧不拔、拼搏奉献的精神,永不满足,不断登攀;要大力发扬善抓机遇、奋发有为的精神,发挥优势,加快发展;要大力发扬不甘落后、甘为人先的精神,自我加压,负重奋进;要大力发扬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咬定目标,锲而不舍。三是要有一种责任。领导干部要勤政为民,树立谋一方发展、干一番事业的长期创业思想,工作中经常反思自己做得对不对、够不够、好不好,切实增强干事创业的危机感、压力感和责任感。要建立一套可行的激励机制,建立新的用人机制和干部考核机制,加大招商引资等重点工作的考核奖惩力度,制定具体标准,实行责任追究,做到激励先进者、鞭笞落后者,考核奖惩结果要在一定范围内向群众公示,在全社会形成“以工作论英雄,靠发展比高低,按成果行奖惩,凭政绩定升迁”的浓厚氛围,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推动全区经济的跨跃发展。

四、下步打算

南方考察之后,我们对照先进找差距,结合实际,对东港今后的发展进行了讨论和思考,初步打算如下。

(一)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通过考察,我们看到,东港区现有的政策环境、招商项目审批权限以及园区的规划、建设、管理等,与先进地区相比和跨越式发展要求还有许多不适应的问题,对此,区委、区政府下一步将结合南方考察经验的落实,专门向市委、市政府作出请示,以尽快解决发展中的瓶颈问题。

(二)在全区开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快东港发展大讨论。初步定于5月份适时以举办读书会的形式,组织区级领导、镇街道党委书记、有关部门负责人,传达上级有关精神,学习南方先进地区经验,总结今年以来工作,动员全区上下深入开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快东港发展的大讨论。会上将结合前期我区开展的“深化对区情、镇情认识,进一步充实完善工作思路”活动,专门拿出时间,由分管区级领导,有关部门和各镇街道谈任期内及年度的工作思路、任务目标和具体措施。

工业兴市范文篇7

一、四地基本情况

南京市江宁区共辖17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76万人口,总面积1600平方公里,现有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江宁科学园和华商科技园三个园区,其中经济技术开发区、科学园属部级园区。宜兴市辖28个镇,107.8万人口,总面积2038.7平方公里,现有1个部级开发区(环保科技工业园),6个市级工业园。苏州工业园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的合作开发项目,于1994年正式启动建设,总面积260平方公里,其中中新合作区规划面积70平方公里,总人口22万。临沂市兰山区辖3个街道、8个镇,85万人口,总面积650平方公里。近几年,四地经济发展快,综合势力强,特别是江宁区和宜兴市,在全国百强中名列前茅。总的可概括为以下五个特点:

一是经济发展势头猛。所到各地特别是苏南各地经济运行质量高,工业所占比重大,外向度高,都已进入经济快速发展期,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等都是在基数较高的基础上保持高速增长,发展势头猛、后劲足。江宁区2002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3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2亿元,实际利用外资4亿美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8%、46%和60%,经济呈现出强劲发展势头,特别是财政收入实现连年高速增长。1998年该区财政收入为4.6亿元,到2001年达到10亿元,今年有望达到35亿元。苏州工业园近几年几项主要经济指标一直保持着45%以上的增幅,2002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52亿元,合同利用外资22.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0.5亿美元,完成财政收入32.6亿元,是建园之初的83倍。

二是园区建设层次高。所到各地都在高水平开发园区,靠园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是他们共同的特点。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1992年自费创办,由2.3平方公里起步区开始,基础设施已累计投入30多亿元,一期25平方公里已开发完毕,二期70平方公里已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九通一平”,成为南京市建设规模最大、社区配套设施最完善、发展速度最快的开发区,目前总规划面积计划扩展到317平方公里,已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实际利用外资等经济指标年均增长40%以上。2002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0.8亿元,财政收入10.8亿元,占江宁区财政总收入的50%。苏州工业园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现代化工业为主体、第三产业和社会公益事业相互配套的现代化工业园区,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开发,基础设施先后投入100多亿元,平均每平方公里投入超过7亿元,形成“九通一平”高标准基础设施,已完成开发面积100平方公里。宜兴市建有1个部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8个镇已有17个建有工业园,成为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载体。

三是招商引资效果好。各地都十分重视招商引资,靠外力发展自己。在招商项目上,注重项目质量,注重投入产出率,吸引“大、高、外”项目。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吸引来自美、德、英、法等21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个项目进区落户,投资总额超过35亿美元,到位外资10亿多美元,其中投资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有85个,世界排名500强的企业中已有16家进区。这些项目单位土地面积产出率高,如园内科瑞达电子投资1000万美元,年提供税收2000多万元,占地仅为40亩。苏州工业园共批准外商投资项目1074个,合同利用外资16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56.8亿美元,世界500强企业有45家在此投资,上亿元的项目有35个,首期每平方公里投资密度超过10亿美元,平均每个项目投资3000万美元。在宜兴投资的世界知名公司有20余家。

四是政策机制活。所到各地享受的优惠政策较多,上级扶持的力度较大。如:江宁区既保留了县级的管理权限,又享受市对区的优惠政策,经济技术开发区内设有专门的项目审批委员会,全权负责项目的审批和报批。在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享受国家和江苏省赋予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并已率先建成“无费区”,发展前景十分广阔。苏州工业园拥有外资项目自行审批特权、灵活高效的外事管理权和快速的物流通关政策等,管委会所辖4个镇级工业园,同样享受苏州工业园的优惠政策。此外,各地还制定了一系列灵活的激励机制。江宁区把招商任务分到各个单位,直接对“一把手”进行考核和奖惩,去年全区奖励资金达1000多万元,全部奖到个人。

五是环境氛围优。几天来的考察,感受到他们的身上有一种强烈的经济发展意识、竞争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所到之处人人不忘抓经济,人人都懂经济,谈起当地的经济发展都充满自信,都感到自豪。在江宁接待考察的是位分管武装工作的区级领导,但对经济工作如数家珍。这种经济发展的氛围体现在每个层面和各个岗位上。各地都建有项目服务大厅,大部分项目审批在厅内都能完成。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行政服务中心有21个政府职能部门进驻,为每一位投资创业者提供自投资咨询到工商登记、项目基建、生产经营等全程式服务。苏州工业园管委投资审批事项只保留8项,一站式服务机构全权代表管委会审批,手续办理快捷方便,从项目立项到开工不超过25天。

二、主要经验和体会

几地的迅猛崛起,除得益于自身的区位优势外,根本的是他们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关键是走出了一条既符合客观规律,又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发展之路。这些地方有很多前瞻性的探索,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一)始终把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贯穿于经济发展的全过程,以思想的大解放,推动经济的大发展。所到苏南各地经济之所以实现快速发展,核心的是他们的思想实现了真解放、观念实现了真更新。从他们介绍情况看,不论是确定工作思路、工作目标、工作重点,还是制定政策、建立工作机制、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都具有超常规的思维、超常规的举措和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可以说他们已经把解放思想贯穿于整个经济发展的全过程,落实到具体行动中。苏州工业园一开始就提出要建设世界一流开发区的目标,着力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符合国际惯例和市场机制的园区发展模式,并把招商的重点放在技术含量高、资本密集型项目上,正是有了一流的开发观念,才有了园区开发的一流举措和超常规的发展速度。江宁区早在1994年各级就成立了招商公司,对干部“重激励、强约束”,鼓励大家走出机关招商,并进行奖励;在土地征用上,他们表现出超常胆识与开拓精神,敢于把全区的城建用土集中起来统一调整搞园区建设,指标不够花钱去买;在经济实现高速发展的今天,他们又居安思危,对全国的发展态势进行分析,在新的起点实现了新的思想解放、观念更新,提出把江阴作为赶超对象,“奋战五年,进入苏南第一方阵”的目标,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今年江宁区在经济连年高幅增长的基础上,实现了更快的发展,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9.7亿元,同比增长21.3%,地方财政收入达到8.8亿元,增幅高达95.5%。

(二)发挥优势,准确定位,确定长远发展思路。几地都把发展的方向定位在发挥优势、建设园区、发展工业上,并从一开始就着眼长远发展,注重高标准规划。江宁区近几年依托南京市,按照“高科技花园城市、江苏最大的知识创新基地”的功能定位,实施新城区战略,重视城市、谋划城市、经营城市,着力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开始就高标准规划,先后聘请国内外50多位专家参与论证,历时三个月,对论证报告六易其稿,一次规划,整体成型。他们不搞纯工业化开发,而是把园区建设与城市整体发展相结合,配套建设高标准的商贸、居住、娱乐设施。正是因为江宁拥有国际水准的开发区,拥有无与伦比的优良投资环境,拥有一流生态型、花园式的人居环境,国际大公司才纷纷看好江宁,以往想也不敢想的上十亿、上百亿美元的项目都能洽谈引进。宜兴市和苏州工业园,把自己纳入长江三角经济圈,主动接受上海的辐射。宜兴提出“把园区建设摆在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力发展乡镇工业园,并将园区作为乡镇工作的考核重点,有力地推进了经济的发展。

(三)市场运作,滚动开发,把握经济发展规律。用市场经济的手段抓经济,是他们又一成功经验。江宁开发区是在县财政无力拨款而国家宏观调控、银根紧缩、无法申请贴息贷款的情况下上马的,为此,开发区以战略家的胆魄,面向市场,自闯生路,相继漂亮地挥出四大手笔:一是资金运作上,在江苏省的开发区中率先实行股份制,从县属企事业单位中募股,作为第一笔启动资金;由金融部门代为发行房地产债券2000万元,拉开了全面建设的序幕。二是土地运作上,严格按照规划要求,通过实施房地产、商贸设施开发,筹措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园区滚动开发,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土地的增值效应。与初期相比,开发区的地价升值三倍多,积累了大量建设资金。三是资产运作上,1998年开始对7个分公司通过出售、实行股份合作制改造等办法进行全面改制,盘活了存量资产,减轻了开发总公司的债务负担,增强了开发实力。四是在资本运作上,目前正在通过开发总公司部分改制、同时吸纳社会上有实力的法人参股的办法,组建股份公司,运作上市。宜兴的工业园区和苏州工业园也都是采取企业化和市场化的运作和管理方式开发园区的,这样就既能解决投入问题,又规避了风险。

(四)开拓创新,抢抓机遇,艰苦创业,推动经济跨越发展。实现跨跃式发展,必须善于认识机遇、抢抓机遇,必须具有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江宁人称“机遇就是一杯水,水就是要素,你倒的多,我就倒的少;领先一步,就步步领先,落后一步,处处被动”。他们在苏南大规模吸引台资的时候,扬长补短,依托南京科教人文优势和业已形成的环境基础,抢抓国际资本、高科技研发中心转移的“第二次机遇”,研究吸引世界500强跨国公司的办法,与上海争抢项目,形成了招商引资的独特优势和集聚效应。他们把加快发展的压力化作群策群力、创新创业的强大动力,形成了开放开发的新优势。江宁、苏州、宜兴等地在园区开发起步初期,都经历过土地征用难、拆迁难、群众上访等问题,但他们视困难为机遇,认定目标,永不言弃,江宁开发区当初自费开发起步,靠的是2980万元集资募股组建开发区,到1996年,开发到3平方公里的规模,一度负债3.5亿。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自谋出路,跑、挤、借,一步步闯过了难关,用短短十年的时间,在一片荒郊开辟了一座现代化新城,创造了一个奇迹。宜兴市远东集团经历过4次改制,每次改制都在巨大压力下发生了飞跃,从一个仅有28人、180万元资产的小企业,建成现在拥有固定资产12亿元、销售收入17亿元、全国知名的电缆集团。

三、几点启示

参加考察的同志一致认识到,与江宁等地相比,从表层上看是数字、指标的差距,实质上是人的差距,是思想观念、政策环境和实干精神上的差距。江宁等地善于运用先进的模式和理念发展经济,其思维境界、知识结构、工作思路、办事效率、言谈举止,无不体现出开放、超前、文明、精干的综合品位。通过考察学习,主要有以下几点启示:

第一,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的解放程度决定着经济发展的速度。我们曾多次到先进地区学习,实际早已看到并不断倡导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但几年过来与先进地区差距却越来越大,根本的是我们的思想没有真正解放,没有完全体现在行动上,影响了发展的速度,必须再次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层层找问题、见行动。苏南之行告诉我们,前几年东港只是低水平、低总量上的增长,经济增长速度远远谈不上“超常规、跨越式”。当前,全市和全区的发展势头良好,正处在一个大追赶和大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为我区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可能。实现追赶型、跨越式发展,就一定要在思想观念上来一个大转变,“超常规”发展必须配以“超常规思维”,“创奇迹”的速度必须得有“创奇迹”的观念。现实说明,我们的思想解放远远不够,或者说我们思想解放落实得不够,很多时候只是讲在嘴上,写在纸上,没有落实到行动上。因此,下一步要把重点放在解决思想真解放和干大事创大业上,在解决思想上要实现“七破七立”。破除自我满足、墨守陈规、四平八稳的保守思想,树立敢闯敢试、敢冒、敢于突破、大胆思进的观念;破除被动应付、懒惰思想,树立勇于拼搏、主动出击求发展的观念;破除狭隘封闭的区位观,树立主动接受青岛等地辐射、借势借力大发展的观念;破除部门利益、小集团利益、个人利益至上的思想,树立服从服务经济发展、全区一盘棋的大局观念;破除畏难发愁思想和唯条件论,树立市区一体和靠发展解决问题、赢得支持的观念;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思想,树立求实务实、真抓实干的观念;破除经济发展与己无关的思想,树立振兴东港人人有责的观念,在全区形成人人想经济、议经济、抓经济的浓厚氛围。

第二,思路决定出路,只有科学明晰的大思路,才有跨越式的大发展。面对新一轮的经济发展期和新的战略机遇期,必须进一步审视大势、分析优势,充实完善发展思路和方向目标,实现大的发展。当前,我国已进入了一个新的战略机遇期和新一轮经济增长期,我市已被省政府列入半岛城市群和沿海黄金旅游线进行重点扶持,全市港口经济圈正在形成,随着高科园北扩和开发区西扩,我们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和发展潜力。纵观周边地区,北邻的胶南市在青岛的辐射下正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南部岚山办事处正在建设日照工业区,已有多个大工业项目落地;东部日照开发区也进入了快车道;五莲和莒县也都有大的思路和动作。可以说,当前形势逼人,时间不等人,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不发展就要落后、慢发展也要落后。因此,我们必须理清思路、确定目标,牢牢抓住经济发展第一要务和财源建设这一主线,主动接受青岛的辐射,围绕港口经济和城市经济,以发展二、三产业为主攻方向,按照工业、民营经济、招商引资和园区建设“四位一体”的发展模式,举力开发高科技工业园,在服务城市中用好优势,发展壮大自己,力争“财政收入两年解困,三年翻番,五年实现翻两番的目标”。围绕这一目标,进一步充实完善各级部门的工作思路、工作重点、工作措施,统一全区上下的思想和行动,凝聚人心和力量,形成加快东港发展的强大合力。

第三,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走集约化和市场化的路子,按照市场化的要求,大力发展园区经济。从江宁看,对城市建设和区域经济拉动作用最大的是开发区,开发区是当地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江宁的开放型经济之所以保持强劲势头,取得重大突破,也正是突出抓了开发区和城市载体建设,提高了项目承载能力。不仅江宁,整个江苏,包括五莲县高泽镇,他们都以生动有力的实践说明,园区是开放的窗口、工业的载体、招商的战场、经济的增长点、发展的新希望,非抓不可。当前,我们要站在投资者的角度,对照先进,重新审视、谋划、优化园区的软、硬环境。区里要重点抓好高科技工业园的开发建设,有条件的镇街道也要研究论证建设自己的工业园区,打造招商引资平台,增强财政造血功能。和江宁开发区相比,东港早在九十年代初期也曾搞过园区开发,但最后都没成功,原因就是开发模式落后。因此,兴办园区要树立正确的开发思路和办法。一是要坚持规划先行,做到高起点规划。要聘请国内外专家对园区进行高起点定位规划,做到一次规划,整体成型,分步实施,滚动开发。同时,要加大规划执行力度,克服长官意志和一切随意性。二是在发展观念上搞突破。园区必须是“特区”,必须做解放思想的先行者和改革开放的实践者,必须按照“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打破惯例,突破框框,尤其要在开发思路、经营体制、招商机制、社区改革等方面先行一步,作出大胆探索。三是在市场化运作上搞突破。学习借鉴江宁开发区和苏州工业园以及宜兴乡镇工业园的“公司化运作机制”,坚持用经营城市的理念、综合开发的手段、改革开放的办法、市场化的运作机制,加快园区的各项开发和建设,拉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四是在经营重点上搞突破。突出抓好土地经营、产业经营、资本经营。土地是目前我区最大的资产,经营园区首先要经营好园区的土地,千方百计做好“以地生财’的文章,这是解决当前无钱办园区最现实、最有效的途径。土地经营不仅要控制好土地,更要注重单位土地利用效果和长远投入产出率。要大胆引进外资进入开发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加快基础设施、公用项目的产业化步伐。

第四,政策和环境是发展的生命所在,政策和环境越优越的地方发展越有活力。加快东港经济发展步伐,特别是搞好园区的建设与开发,必须创造优越的发展空间和环境。一个地方政策环境好,服务效率高,招商引资的吸引力就大。对照江宁等地的做法,一要立足于服务城市发展,争取市里政策支持,特别是在园区发展上,进一步优化高科技工业园的发展环境,提高竞争力。二要学习先进地区的做法,区内政策再放宽,环境再优化,服务措施再强化。区直有关职能部门在权限范围内,政策能放宽的一定要放宽,审批事项能取消的要取消,能合并的要合并,审批时限能缩短的要缩短,要坚决杜绝部门利益、眼前利益,切实为大局、为经济发展尽职尽责。要发挥区一站式服务大厅的作用,进一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强化服务功能,提高办事效率,确保投资者办理手续能够来得了,办得下。三要进一步抓好软环境建设,建立软环境建设投诉举报和处理机制,拿出过硬的措施,注意抓反面典型,对吃拿卡要等影响经济发展特别是招商引资的单位和个人,不论涉及哪个部门、哪个人,都要坚决处理,决不姑息迁就,为全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第五,人要有精神,事业要靠人干。实现全区跨跃式发展,需要有一支战斗力强的干部队伍,需要有拼搏精神和锲而不舍、坚韧不拔的毅力。事业成败关键在人,在精神状态,在主观追求和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对比先进地区,我们的确做得不够,但不能气馁,深刻分析先进地区的发展轨迹,我们要比出信心,比出勇气,比出加快发展的干劲来。一是要有一种勇气。以东港现在的基础,赶超先进,不能满足于现有的发展速度,必须是跨跃式前进、超常规增长,这需要各级干部有一种眼光放远、把目标定高、把位置定准、把步子迈大、敢于跳跃发展的勇气和胆略。二是要有一种精神。要大力发扬坚韧不拔、拼搏奉献的精神,永不满足,不断登攀;要大力发扬善抓机遇、奋发有为的精神,发挥优势,加快发展;要大力发扬不甘落后、甘为人先的精神,自我加压,负重奋进;要大力发扬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咬定目标,锲而不舍。三是要有一种责任。领导干部要勤政为民,树立谋一方发展、干一番事业的长期创业思想,工作中经常反思自己做得对不对、够不够、好不好,切实增强干事创业的危机感、压力感和责任感。要建立一套可行的激励机制,建立新的用人机制和干部考核机制,加大招商引资等重点工作的考核奖惩力度,制定具体标准,实行责任追究,做到激励先进者、鞭笞落后者,考核奖惩结果要在一定范围内向群众公示,在全社会形成“以工作论英雄,靠发展比高低,按成果行奖惩,凭政绩定升迁”的浓厚氛围,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推动全区经济的跨跃发展。

四、下步打算

南方考察之后,我们对照先进找差距,结合实际,对东港今后的发展进行了讨论和思考,初步打算如下。

(一)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通过考察,我们看到,东港区现有的政策环境、招商项目审批权限以及园区的规划、建设、管理等,与先进地区相比和跨越式发展要求还有许多不适应的问题,对此,区委、区政府下一步将结合南方考察经验的落实,专门向市委、市政府作出请示,以尽快解决发展中的瓶颈问题。

(二)在全区开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快东港发展大讨论。初步定于5月份适时以举办读书会的形式,组织区级领导、镇街道党委书记、有关部门负责人,传达上级有关精神,学习南方先进地区经验,总结今年以来工作,动员全区上下深入开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快东港发展的大讨论。会上将结合前期我区开展的“深化对区情、镇情认识,进一步充实完善工作思路”活动,专门拿出时间,由分管区级领导,有关部门和各镇街道谈任期内及年度的工作思路、任务目标和具体措施。

工业兴市范文篇8

根据市文明委《关于在全市窗口行业和执法部门广泛开展“共铸诚信荆州、服务工业兴市”主题创建活动的通知》(荆文明委〔2004〕1号)精神,结合工商部门实际,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开展“共铸诚信荆州、服务工业兴市”主题创建活动,旨在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突出诚信建设重点,丰富创建思想内涵,发挥窗口行业和执法部门的示范带头作用,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逐步建立健全诚信制度,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营造诚实守信环境,塑造诚信荆州形象,推动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的形成,为“工业兴市”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信用环境和法制环境,促进我市三个文明建设健康协调发展。

二、活动要求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一)认真抓好诚信教育。诚信是社会关系的基本准则,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诚信教育是诚信建设的基础工程,是“共铸诚信”的必然要求。各单位要把加强诚信教育贯穿于主题创建活动的始终,围绕诚信主题,通过学习讨论、专题培训、宣传典型等形式,广泛开展“诚信为本、操守为重”、“诚实做人、诚信做事”的宣传教育,使广大干部职工深刻认识到,诚信不仅是一种品行,更是一种责任;不仅是一种道义,更是一种准则;不仅是一种声誉,更是一种资源,充分认识诚信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让诚信观念人人皆知、入耳入脑、付之行动。要将诚信教育与认真贯彻实施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行政许可法》结合起来,广泛开展“诚信服务、执法为民”的宣传教育,加强依法行政、公正执法、廉洁奉公、提高办事效率、改善服务态度等方面的职业道德教育,以执法为民的良好作风取信于社会,为加强诚信建设做出表率。

(二)着力解决重点问题。在主题创建活动中,各单位要从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较大的突出问题抓起,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全市各级工商部门一是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围绕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食品市场、网吧、农资市场等存在的问题,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深入开展专项整治,严厉打击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行为。二是要大力推进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和商品市场准入制度两项改革,根据企业在市场准入、经营行为和市场退出等方面的信用状况,分为不同信用类企业,实施不同的监管措施,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即对守信企业建立激励机制、对警示企业建立预警机制、对失信企业建立惩戒机制、对严重失信企业建立淘汰机制。要以落实“食品药品放心工程”为契机,在中心城区普遍实施以食品安全为重点的商品准入制度,确保人民群众消费安全。三是要着重解决工商执法人员中存在的以权谋私、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不作为和乱作为等突出问题,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规范办事程序,合理减化办事环节,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公平、公正的服务,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不断满足群众的需求,做到亲民、利民、为民。四是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服务条件,实现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杜绝“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

(三)加强诚信制度建设。各单位要从服务用语、服务标准和办事程序等最基本的规范抓起,加快诚信制度建设。按照亲民、利民、为民和优质、便捷的要求,进一步制订和完善规范化服务标准和办事程序,并向社会公开。在容易产生不正之风和违法乱纪行为的工作岗位和工作环节,要明确权限,公布程序,强化监督。要狠抓首办负责制、行政执法预警制、对外时效服务承诺制等项制度的落实,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处力度,提高失信成本,遏制失信行为,推动诚信建设。

(四)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各单位要注意发现、培养和宣传诚实守信的先进人物和先进集体,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努力营造诚信氛围。大力宣传主题创建活动中的新进展、新经验、新成效,树立一批先进典型,激励广大干部职工参与到主题创建活动中来。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三、落实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主题创建活动在市局统一领导下,由各县市局和市直各分局组织落实,市局人教科负责协调。各单位要把主题创建活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要结合本单位实际,根据主题创建活动具体要求,抓紧制定本单位的活动方案,及时做出安排部署。要从实际出发,认真排查出本单位在诚信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确定主攻方向,明确阶段性目标。市直各单位要抓住中心城区集中整治环境活动的有利时机,掀起主题创建活动的热潮,以此推动面上整体工作深入开展。

工业兴市范文篇9

一、推进质量兴市的必要性

当前,正处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积极策应鄱阳湖经济生态区建设的重要时期,也正处于主攻工业、决战园区的重要关口,实施质量兴市是形势所需,现实所迫,发展所求。

1.推进质量兴市是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要求。当前仍属于典型的经济欠发达地区,近年来的经济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依靠资金、劳动力和物质资源的投入来实现。农业基础薄弱,产业化、标准化水平不够高;工业竞争力不强,自主创新力弱;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服务质量不高等结构不合理现象仍是阻碍科学发展的主要因素。这些都迫切需要通过抓质量、抓标准、创名牌促进结构调整,不断提高经济运行质量。

2.推进质量兴市是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重要举措。今年,新一届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战略目标,这一目标涉及产品、工程、环境、服务等社会公共领域各个方面,涉及食品、特种设备、建材等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重点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如果某个行业或领域出现质量问题,就会影响对外形象和百姓安居乐业,阻碍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抓质量、守安全是经济发展的要求,是企业发展的要求,是提升群众幸福指数的要求。开展质量兴市活动就是不断营造一流的人居环境、一流的创业环境、一流的旅游环境、一流的信用环境、一流的人文环境,不断增强现代的综合实力。

二、推进质量兴市的主要优势

质量兴市是一项系统、复杂的社会工程,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各个环节,其中与一个地区的地理位置、工业基础和政策条件等密切相关。从的区域条件和发展形势来看,推进质量兴市在以下三个方面都具有较大优势。

1.工业前景广阔: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以建设工业强市为目标,大力实施以质取胜战略,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经济总量不断增大,发展质量明显提升。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十五”期末的85.3亿元增加到266.2亿元,年均增长32.9%。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771户,主营业务过亿元的工业企业达到230户,有色金属、新能源、机电光学、新型建材四大主导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达88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比重74.9%。其中光学、光伏产业规模分别列全省第一、第二位,有色金属产业聚集了全市主营业务收入过10亿的20户工业企业中的14户,新型建材年产量达到1058万吨。主导产业及其一批规模企业的日益壮大,为加快推进质量兴市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也必将进一步带动全市工业企业加强质量工作。

2.区位条件独特:地处赣浙闽皖四省交界,为长三角经济区、海西经济区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三区”交汇处,自古就有“四省通衢要冲、江浙第一门户”之美誉。当前,在建的京福高速铁路与杭昌长客运专线以及上武、昌德和上德高速公路将在形成“双十字”构架,鄱阳港务区、三清山机场等水、空通道正在打通,水陆空三位一体的现代交通网络即将形成。天然的区位优势,有利于引进发达地区的优势产业和规模企业,带动和加快本地产业发展壮大并形成集聚优势;有利于本地企业更好更快地学习和吸收发达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质量管理经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近年来,共成功引进浙、粤、闽等发达地区规模企业达300余家,先后被评为中国最佳浙、粤、闽商投资城市。其中2006年引进的浙江代表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晶科能源有限公司,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60亿元,完成利税10.8亿元,直接带动了新能源产业的飞跃发展。目前,新能源企业达到28家,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比重达到23%,产业规模列全省第2位。

3.政策措施有力: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质量工作。近年来,市政府先后出台了《质量振兴实施办法》、《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办法》、《关于加强计量工作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质量工作指导性文件,成立了市标准化战略领导小组、市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今年,按照省政府实施质量兴省战略的要求,市政府成立了质量兴市领导小组,出台了质量兴市实施意见,历史第一次将实施质量兴市战略正式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全市有85%的县(市、区)以政府名义出台了质量兴县方案,将质量兴县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7个县(市、区)设立了县长质量奖或完善了质量奖励制度,6个县(市、区)的工业园区开展了质量兴园活动,各县(市、区)共落实质量兴市相关经费67万元。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高位推动,为全面实施质量兴市战略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

三、推进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及原因分析

2011年以来,认真按照质量振兴实施办法,大力实施质量兴市战略,各级政府对质量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作用的重要性认识逐步增强,对质量安全负总责的意识逐步增强,全市经济运行质量逐步提升。但在推进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分析原因,既有认识上的问题,又有管理上的问题,也存在机制不健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整体推进不平衡。虽然大部分县(市、区)政府都将质量兴县工作纳入了重要议程,从政府层面高位推动,但截止目前仍有4个县(市、区)未开展,工作进展缓慢。即使已开展的县市也仅停留在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工作方案层面,阶段性督导、评估、总结没有跟上,政府的指导监督作用没有有效发挥,存在组织领导不够,政策措施不够,管理协调不够,经济保障不到位等。部分县(市、区)虽然有方案,但没有具体的质量奖励机制,没有真正把质量工作纳入当地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政绩的考评中,激励和问责作用不充分,大大削弱了文件执行力和效力。究其因,主要是少数地方政府满足于经济总量的扩大,热衷于招商引资,没有真正树立质量是地方经济发展生命线的政绩观。其次是由于换届的影响,大部分县(市、区)领导变换也是影响质量兴市工作的重要因素。

2.部门联动不经常。质量兴市工作联系会议、督查通报、分析总结不经常,部门之间沟通少、信息闭塞,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联动机制。分析原因,一是质监部门作为牵头单位,存在等、靠思想,主动性和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工作创新性不够,没有很好发挥质量兴市办公室应有的综合、调和牵头负责作用。二是相关部门“大质量”意识缺乏,部分质量兴市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受职能分工影响,片面认为质量工作是质监一个部门的职责,导致了质监部门单打独斗、孤军奋战的尴尬局面。大质量工作机制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还需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才能形成。

3.企业参与质量兴企活动主动性不强。目前,的工业企业85%以上都属于中小企业,规模小、质量水平低、竞争能力弱,自觉开展质量兴企的积极性不高,加强质量管理非常被动。其原因主要是相当一部分企业负责人由于受传统经济的影响,对质量的认识仍然非常模糊,多数企业注重总量的扩张,忽视质量的管理,甚至不惜降低成本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质管机构、人员以及检验设备的投入非常有限甚至没有。

4.社会关注度不高。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逐年提升、质量意识逐步增强,但仍存在相当一部分群众,特别是农村地区的老百姓质量意识还相当薄弱,对生活、产品的品质要求不高,全社会尚未形成人人关注质量、人人参与质量、人人监督质量的良好氛围。究其原因,一是仍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质量总体水平不高,人民群众的质量需求相对低下;二是舆论宣传、引导和监督作用发挥不明显。当前,新闻媒体对食品质量安全事件关注偏多,对如何发挥品牌、标准的带动引导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宣传不够,对质量法律法规宣传不够。

5.工业基础不实。目前,工业年均增加值虽然进入了全省第一方阵,但与浙江周边县市比,仍有不少差距。从经济结构上看,产业层次低,规模带动作用不明显。全市小型企业和个体加工企业占到企业总数的88.71%,支柱产业的企业集群和产业链未形成,规模以上或龙头企业不多。从质量层面看。一是自主品牌少,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全市现有中国名牌产品2个,占全省8.7%,“名牌”产品29个,占全省名牌数的7.4%。品牌数量在全省均属中下水平。二是标准水平低,采标率不高。当前,全市工业产品标准覆盖率为83.5%,仍有423个产品无标生产,采用了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的产品仅有55个,占产品总数2.14%,而我国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平均采标率都达到40%以上,企业普遍缺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产品标准,缺乏标准的主导权、话语权。

四、深入推进质量兴市之对策

基于上述现状和困难之分析,笔者认为破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要进一步提升政府推动力。各级政府要切实负起质量安全责任,强化对质量工作领导,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确保质量兴市工作在政府领导下高位推进、规范运行。一是建立健全工作目标考核机制。1998年“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河北省政府出台了质量安全事故一票否决制,全国先后有13个省份将质量安全指标纳入当地政府政绩考核体系。要借鉴以上做法,把质量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的考核和评价,特别是要把食品、特种设备安全纳入年度工作管理考核目标,通过目标考核,促进各级政府对质量安全负总责。二是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市政府设立政府质量奖励制度,对质量兴市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的县区政府、职能部门,予以表彰奖励,对获得各级名牌产品、发明专利,参与上级标准制定,在质量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企业、个人予以奖励。三是建立健全责任追究机制。建立以质量兴市(县、区)领导小组负总责,政府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的责任制度,明确各级政府、部门在质量兴市活动中的任务责任,对工作不落实或出现严重质量问题进行责任追究。

2.要进一步提升部门合作力。地方政府要积极完善职能部门间的综合协调机制,建立健全质量分析联席会议制度和通报制度,推动各部门各司其职,密切合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质监部门要主动、全力、全心投入,既要当好主角,又要当好配角,认真履行质量兴市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责。一要加强组织协调。定期牵头各成员单位召开质量兴市联席会议,研究探讨相关质量工作、协调具体事务,联合公安、工商等相关部门开展打假治劣活动、安全事故应急演练等,增强质量安全工作的整体合力。二要加强督查汇报。定期总结推广质量兴市先进工作经验、认真分析存在问题,及时向政府汇报,赢得政府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的重视和支持。三要整合资源。要根据全市产业现状,建议政府整合检疫、药品、工商等部门的现有检测资源,建设综合性的产品检测中心,为提升产业整体实力提供技术支撑。

3.要进一步提升企业竞争力。企业是质量兴市的重要基础。各相关部门要积极引导广大企业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经营理念,自觉、主动参与质量兴企活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加强质量管理,建立完善质量管理机构,加强自主品牌和质量体系建设。今年按照“示范带动,分批实施”的工作思路,围绕有色金属、机电光学、建材、新能源四大主导产业,首先选择了一批质量稳定、市场竞争力强的规模企业作为第一批质量兴企工作试点,指导企业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对原料加工、生产加工、出厂检验、缺陷召回等环节进行严格质量控制,加强标准、计量、检测等质量基础管理作用,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下一步,要充分发挥第一批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将全市企业按照不同类别分成不同层次,分批实施,持续开展,推动质量兴企活动向纵深发展。

工业兴市范文篇10

日本制造曾经是“质次价廉”的代名词,在欧美贫民区商店的货架上充斥着日本商品。日本的质量振兴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1957年开展了声势浩大的“产业合理化运动”,邀请美国管理专家戴明到日本讲学,并全面推广全面质量管理、统计过程控制等。通过加强质量管理以提高产品质量进而提高经济竞争力,使日本逐步成为经济大国。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日本商品开始昂首进人国际市场。在其后的多年里,日本商品在国际市场上获得强劲的质量竞争力。

美国强烈地意识到“若想在世界上处于领导地位,获得质量领域的领导地位是最重要的,经济上的成功取决于质量。”为此,1988年美国国会通过决议,规定每年10月为“质量月”,其口号是“质量第一”。1987年8月20日,里根总统签署了“马尔科姆·波多里奇国家质量提高法”,并据此建立了国家质量奖,以鼓励美国企业加强和改进质量管理,不断提高美国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从1988年起,美国国会每年拨款490万美元,用于美国国家质量奖的评审。克林顿总统在宣布1999年度美国国家质量奖获奖企业时讲话说:“马尔科姆·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在使美国经济恢复活力以及在提高美国国家竞争力和生活质量等方面起到了主要作用。”

日本和美国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在市场竞争空前激烈的环境下,要想发展经济,赢得竞争优势,必须靠质量。靠质量开拓市场,靠质量巩固市场,不重视质量就等于放弃市场,市场竞争,以质取胜。

一、我市工业质量发展现状。

(一)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特别是近十年经济实现了跨越发展,全市海洋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临港工业迅速崛起,2008实现工业总产值832.6亿元,已连续六年保持25.0%以上的增速。船舶修造、水产加工、机械制造已成为临港支柱产业。

1、船舶修造业呈现蓬勃发展势头。自2003年起,船舶修造业产值以年均65%以上的速度增长,2008年实现产值319.1亿元,同比增长65.6%,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8.0%,占全省船舶修产值60%以上。“中远”、“扬帆”、“欧华”、“湾”、“常石”等一批大型船舶修造企业成为全国船舶修造龙头企业,有的进入了世界造船五十强企业。2008年全市造船能力突破300万载重吨,进而成为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修造船基地。船舶配件制造业迅速发展,产品通过了各国的船级社认证,船舶配件制造业产值超过10亿元。通过招商引资,一批具有国际品牌的国内外船舶配件生产企业即将落户本市,将进一步优化我市船舶修造业发展的结构。

2、水产加工业逐步做强。水产品加工业是传统工业支柱行业,2008年全市水产加工业工业总产值152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18%,占全国水产加工产值10%。出口6.3亿美元,是全国最大的海水产品出口基地。水产加工业依托技术创新,精深加工水平不断提高,从传统的冻、干品逐步转向活、鲜和高附加值的旅游食品、海鲜配菜及海洋药物、海洋保健产品。水产品精深加工率达到42%。全市海水产品科技创新能力、加工能力、技术装备等均居全国前列。被国家专业协会评为“中国渔都”和“中国海鲜之都”。全市获得“黄鱼”等6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兴业集团和舟渔公司分别列“全国水产加工贸易25强”首位和16位。水产品已创中国名牌产品1个,省名牌产品23个。

3、机械加工业发展前景广阔。塑机螺杆制造业产值达30亿元,占全国的70%以上,部分产品出口国外。已被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命名为“中国塑机螺杆之乡”。金鹰集团收购了国际著名的英国的麦凯公司,所生产的绢麻纺织机械成套设备在国际国内市场上,占据了全国85%的份额。金鹰食品机械公司研发的全自动数控机床达到国外先进水平,价格仅为国外最先进冲床的1/4,材料利用率比同类产品至少节约10%以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弘生集团收购德国格罗斯公司及无通丝电子提花机,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科力尔公司研发的旋转挤压式过滤机为部级新产品,已成为当前普遍使用的离心式污水处理设备的更新替代产品,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二)产业质量保证能力逐步提高。

通过强化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企业的质量保证能力逐步加强,核心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1、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加强。2007年,全市工业企业科技经费投入6.34亿元,同比增长32%。其中R&D(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3.45亿元,同比增长28%,占科技经费支出总额的66.2%。全市有企业技术中心28个,省级区域创新服务中心6个。2003年以来全市累计申请专利1000余件,授权近600件。2003-2007年,全市共组织实施了国家及省级以上科技项目390项,共培育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4家,部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企业人才素质得到提高,2007年我市科技型企业共有研发人员1485人,其中的高级职称人员279人,博士、硕士77人。一批研发实力较强的企业,从国外引进关键技术装备、先进的船舶设计系统和现代造船模式,实现了造船精度化、无余量化,产品已从普通常规船舶转向大吨位散货船、滚装船、海洋工作平台等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水产品精深加工和检测能力不断提高,建成了国家海洋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已能较好地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

2、品牌和标准化战略不断突破。全市着眼重点产业发展,积极培育高技术、高附加值和自主创新技术产品,创中国名牌产品4个,中国驰名商标5个,名牌产品37个、名牌产品77个。全市规模以上企业重点产品采标253家,可采标率达到80.3%;省级以上名牌企业100%通过标准化良好行为确认;449家企业通过质量管理、环境管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HACCP等体系认证。12家企业参与36项省以上标准制修订,其中6家企业为13项国家、行业标准第一起草人,1个国家重点新产品技术上升为国家标准。组建了省海洋生物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搭建了标准技术创新平台。县争取到部级和省级中小企业技术服务平台项目。围绕块状产业质量提升,强化技术标准的创新,全市三个企业科技成果转化为联盟标准并推广实施。

3、工业产品质量指数走在全省前列。从全省产品质量定期监督检查情况看,我市的产品质量状况始终保持全省前列,未出现区域性产品质量问题和产品质量突发事件。从2003年以来,全市工业产品省级定期监督抽查质量指数均在97以上。除2007年,历年质量指数均位列全省第一。2008年省级定期监督检查共抽查我市8大行业35种439批次产品,批次合格率为94.5%,质量指数为99.1,并高出全省平均2.0点,批次合格率和质量指数均创历史新高。说明我市的小企业质量保证能力不断提高,大中型企业质量保证能力仍处在全省的前列。

(三)质量安全整治成效明显。

近年来,全市先后组织开展了部分重点产品整治、“十小”行业整治、奥运食品整治、奶制品整治,加强了质量安全长效监管机制建设,确保了全市食品及产品质量安全。

在部分重点产品整治中,突出水产品、饮用水、豆制品等食品行业和玩具等重点产品,开展“呵护民生”等专项整治行动,使豆制品、虾皮、水白虾、螺酱等行业规范提升。县玩具产业摘除省级挂牌督办的“帽子”。奥运食品整治中,在全省率先提出对全市34家供奥食品企业实行“定人、定责、定企业”监管。在乳制品整治中,对液态奶企业实行驻厂监管,产品质量安全批批抽检等措施。在“十小”行业整治中,摸清了全市近1.4万家“十小”底数,制定了整治标准及相关监管制度,帮扶培训3000多户(次),整治规范工作取得了较好的局面。在强化产品质量整治中,质量安全监管机制得到不断完善。推行了以协会建设推动行业自律新举措,分别成立了豆制品、虾皮、糕点等行业协会。严格食品添加剂申报制度,规范委托加工行为,推动小企业、小作坊整合提升,探索建立了豆制品长效监管制度。加强了“菜蓝子”工程安全建设,加强了对蔬菜批发市场上市蔬菜农残的抽检,通过“五个一”分析归类,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起到了很好的预测预警作用。

(四)检验检测能明显提升。

检验检测能力是产业发展的技术保障,全市加强了检测能力建设,2008年完成了国家海洋食品质检中心建设完成。设备资产达到1500多万元,检验检测能力覆盖海洋食品202项、项目(参数)303项,采用国际和国外先进标准56项。完成各级科研项目、地方标准制定14项,正在实施10余项,检测能力与国际相接轨,科研水平快速发展。同时,县筹资120万元建设县食品安全检测中心,县筹资150万元建设县渔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在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建设上,全市已形成以部级实验室为龙头,省市级实验室为基础,县级实验室为补充的新格局。省船舶质检中心筹建进度加快,已投入设备230万元,与国际九大船级社建立关系,同上海等国内著名船舶科研机构开展了科研合作。积极向上争取筹建“国家船舶用材料质检中心”的工作已经开始。

(五)质量发展存在问题明显。

2008年,我市经济跨上了人均GDP7000美元的新台阶。但是,长期积累的经济结构性、素质性、体制性矛盾依然存在。产业层次低、竞争力弱和企业主要依靠低成本、低价格竞争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全市经济面临着传统竞争优势逐步弱化、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资源要素制约加剧等问题,由此产生了不少质量问题。主要有:

1、中小企业质量管理水平低下。

朱兰的“80/20原则”指出:所发生的质量问题中,20%来自基层操作人员,80%由管理问题所引起。从我市历年的监督检查情况看,绝大多数的产品质量问题发生在中小企业,主要原因是企业经营者长期重营销、轻管理,质量意识不高,缺乏现代质量管理知识,没有建立起有效的质量管理制度,质量保证能力相对较弱。从全市企业看,全面质量管理活动开展的面还不够广,仅局限在几个大企业,全市开展QC小组活动的企业只有十余家,经过登记的QC小组不足20个。部分机械加工企业现场管理较为混乱,资源利用率较低。

2、科技创新与技术标准缺少互动发展。

技术标准落后成为我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主要障碍之一。目前,全市专利纳入标准的数量极少,难以形成对科技创新能力的支撑和保障作用。企业利用技术标准提高产品质量水平的意识不强,多数企业没有内控标准,等效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产品较少。

3、企业品牌经营能力较弱。经济外向度高,贴牌加工等经营形式使企业品牌意识弱化,多数企业没有专门的品牌策划推进机构,也没有聘请专门的品牌咨询机构开展咨询,品牌宣传投入少,导致我市水产、机械产品的品牌价值不高,产品的附加值低。在当前国际市场不景气,企业大力拓展国内市场的形势下,品牌已经成为我市产业发展的“短板”。

二、坚持质量兴市,加强宏观质量管理,全面提升产业发展核心竞争力。

质量问题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问题,质量工作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周国辉市长在五届人大四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提高海洋经发展的质量和水平,“要坚持质量兴市、加强品牌建设”。

(一)坚持质量兴市,加强宏观质量管理的现实意义。

坚持质量兴市,加强宏观质量管理是政府履行经济职能的必然要求。调节社会经济的运行,实行宏观调控是政府职责。党的十六大提出实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中要“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各级政府要“着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由此可见,质量工作,不单纯是企业的工作,更是党和政府的工作。党的科学发展观理论要求在经济建设中要紧紧抓住发展这一根本要务,坚持以人为本这一核心,把握统筹兼顾这一方法,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经济发展做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只有把经济工作的重心真正转移到质量和效益上来,才能做到科学发展、持续发展。总书记最近的重要批示就明确提出了要“把我国产品质量提高到新水平。”的任务,并且强调指出:“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提高产品质量,增强竞争力,对扩大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坚持质量兴市,加强宏观质量管理是推进海洋经济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坚持以港兴市、工业强市、服务富市,提升“三大定位”,推进“四海”建设,是当前推进海洋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从经济发展形势看,经济总量过小,长期积累的素质性和结构性矛盾突出、科技创新能力薄弱,产业层次低、核心竞争力不强,服务能力弱、质量水平不高,环境质量的优势也受到了工业发展的挑战。面对一系列的问题,市委提出了加快海洋经济发展,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决定,要求不失时机地加快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创新发展,提高经济的质量和效益,把好与快统一到推动转型升级当中去。加快发展是做大经济总量的必然要求,提高发展质量做大总量的根本保证,没有质量就不可能快速发展,就不可能实现量的快速增长。因此,在快速发展海洋经济的形势下,坚持质量兴市,加强宏观质量管理,大力实施以质取胜战略显的尤为迫切和重要。

坚持质量兴市,加强宏观质量管理是我市质量发展水平的现实需要。质量是经济发展的命脉,实施质量振兴是经济发展的基本策略。我市以“以港兴市、工业强市、服务富市”为当前经济发展战略,而“质量兴市”则应当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长远战略。当前,我市制定经济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政策,偏重于产业布局和产业规模,对包括服务业在内的行业质量发展规划则有所欠缺。从工业产品看,在国家开展的质量竞争力指数分析中,2006年我市工业产品质量竞争力综合指数仅排名全省第7位;从服务业质量水平看,服务标准少,企业标准化水平低,未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导致了服务质量水平不高,都将影响到我市经济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

(二)质量兴市活动的历史背景。

质量兴市活动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项有重大影响力的质量振兴创举,是经济工作指导思想从重视速度效益向重视质量效益的一个重大转变,是从源头抓质量,从根本上提高产品、企业、产业和地区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措施。它是在地方政府统一组织和领导下,以提高地方整体质量水平为突破口,通过夯实企业基础工作、实施名牌发展战略、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有效遏制假冒伪劣产品,从而推动地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一项政府和广大企业共同参与的质量振兴活动。

质量兴市活动最早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经历了“第一次创业”的高速发展时期,经济总量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也出现了产品质量低劣、假冒伪劣猖獗、经济环境恶化的严峻形势,极大地制约了经济的持续发展。市委市政府认识到:“质量是的生命。质量上则兴,质量下则衰”。并且认为:“的产品质量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问题,而是全社会都应该关心的政治问题”。1993年,市委、市政府确定实施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二次创业发展战略,提出开展质量兴市活动。经过多年努力,取得了扎实的成效,全面推动了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了三个转变,即:行业性、区域性的质量问题变为行业性、区域性的质量优势;小作坊式的生产变为规模化生产;假冒别人品牌变为创立自身优势品牌。据了解,我国质量兴市活动开展13年以来,全国共有1615个市县开展这项活动,超过全国县级行政区的56%。质量兴省取得新突破,有9个省人民政府作出在全省开展质量兴省活动的决定。我省的、获得全国质量兴市先进市称号。

(三)质量兴市的基本要求。

国家质检总局在总结全国开展质量兴市活动经验的基础上即将出台《质量兴市考核细则》,提出质量兴市工作要达到三项标准和三个结合的要求。即:必须是党委政府做出决策;要制定符合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的质量兴市活动目标、计划及措施;要成立以当地政府领导为组长的质量兴市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三个结合即把质量兴市与落实各级政府的质量工作责任制和打假工作责任制结合起来;把质量兴市活动与整顿市场经济秩序结合起来,坚持打假治劣与质量振兴两翼推进;质量兴市与企业实施名牌战略结合起来,推动区域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三、开展质量兴市活动的基本构想。

(一)确定总体思路和工作目标。

1、总体思路:结合我市产业发展实际,借鉴、两市开展质量兴市的经验,我们认为,开展“质量兴市”活动,要以党的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国务院质量振兴纲要》为依据,围绕以港兴市、工业强市、服务富市以及提升“三大定位”,推进“四海建设”的发展战略,完善政府引导、部门协作、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质量兴市工作机制,开展全社会的质量教育,推进品牌和标准化战略,加强质量诚信体系建设,落实打假责任制度,完善政府质量奖励制度,强化宣传,努力形成政府重视质量、企业追求质量、社会崇尚质量、人人关心质量的良好社会氛围,切实提高全市的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努力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

2、活动内容。质量兴市活动包括质量兴县(区)、质量兴业、质量兴企活动。质量兴县(区):就是县(区)人民政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质量工作,组织和调动各行各业推进《省质量振兴计划》,以提高质量、振兴经济、促进发展。质量兴业:就是积极推进工业、服务业的质量振兴。质量兴企:就是引导企业深入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提升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加快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和技术改造步伐,实施品牌战略和技术标准战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总体目标。经过510年的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全国“质量兴市”先进市,县区全部通过省级验收。

(二)应建立健全质量兴市三大机制。

1、建立质量兴市的工作运行机制。

成立领导小组。成立以市长为组长,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组成的质量兴市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活动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指导监督、宣传教育、考核检查工作。各县区政府也应成立相应的组织,乡镇、街道确定质量兴市工作联络员。从而在全市形市、县、乡三级较为健全的质量兴市工作组织网络。

建立工作规划计划制度。依据《国务院质量振兴纲要》和《省质量振兴计划》,制定质量兴市长远发展规划,每年依据政府工作重点,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和重点工作实施意见。

建立工作会议制度。每年召开一次质量兴市领导小组工作会议,分析质量兴市工作形势,宣扬表彰先进,动员部署年度质量工作。定期召开质量兴市联席会议,研究探讨和协调相关质量工作。

建立工作考核制度。市政府应当把质量工作纳入对各县区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的考核之中。各县区政府也要把质量工作纳入对乡镇(街道)的考核之中。

2、建立质量兴市的激励机制。

对质量兴市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的县区、职能部门,由市政府予以表彰奖励。开展“争创质量工作先进乡镇”达标考核活动,对达标乡镇予以表彰。设立政府质量奖励制度,对获得各级政府质量奖、各级名牌产品特别是服务名牌产品、参与上级标准制定、设立国家或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分技术委员会的企业、获“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的项目以及获国家及新产品认定、获发明专利以及在质量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企业、个人予以奖励。

3、建立质量兴市的责任追究机制。建立以质量兴市(县区)领导小组负总责,政府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的责任制度。明确各级政府、部门在质量兴市活动中的任务责任。对工作不落实或出现严重质量问题进行责任追究,必要时应予以党纪政纪处分。

(三)通过抓重点工作,推进质量兴市工作深入开展。

质量兴市主体在企业,只有广泛开展质量兴企业活动,才能实现质量兴业、质量兴市。为此,开展质量兴市活动,就应当在全社会营造人人关心质量、人人讲求质量、人人为了质量的良好氛围,引导企业深入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提升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加快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和技术改造步伐,实施品牌战略和技术标准战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开展全社会的质量教育,提升全民质量意识。要以企业为重点,开展质量教育培训活动,提高企业员工的质量意识和管理者的质量管理水平。要把推进先进的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作为教育培训的重点,政府要拨出专项经费支持教育培训工作,采取有效措施鼓励企业积极运用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益。要把质量教育纳入学历教育、干部岗位培训之中,提高干部的质量意识、素质和质量管理的能力。要鼓励管理骨干积极开展质量专业职业资格培训考核,培养一批质量专业专家队伍。深入开展“质量月”宣传活动,开展全民质量宣传。

2、组织各行业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建立由政府主导的企业全面质量管理达标激励机制,把政府的政策资金支持同企业管理创新结合起来,如建立企业质量管理扶持资金,对企业实施卓越绩效、精益生产、6δ管理等给予资金支持,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发挥工会、共青团及行业协会的作用,组织企业员工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技术改进等活动,表彰先进典型,营造全面质量管理的氛围。

3、办好政府质量奖,推进企业管理创新。政府设奖,引导和鼓励企业实施卓越绩效管理是当今政府打造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普遍作法。我市市县两级政府均设立了质量奖,目前要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帮助企业树立卓越的质量经营理念,导入卓越绩效标准,宣传企业运用标准所取得的成果,开展质量奖的评价,表彰和宣传获奖企业,以营造不断创新、追求卓越的氛围。适时将服务业和建筑业纳入政府质量奖的评价范围。

4、组织开展区域经济质量提升,不断提升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着眼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强化块状经济产业内企业质量基础工作,完善企业计量和标准化体系,鼓励企业开展品牌经营,提升区域品牌的知名度。争创“海鲜”省级区域名牌。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把科技成果转化为联盟标准,通过标准的推广应用,推进企业的技术创新。运用行政干预的手段,通过市场准入、兼并、合作等方式对影响区域经济质量提升、影响环境质量的小企业、小作坊进行整治,使社会资源得到合理的流动。发挥相关职能部门的作用,在企业中推广清洁生产。

5、大力培育服务名牌,推动现代服务业质量发展。标准化是服务业质量提升的关键,也是当前服务业质量发展的“短板”。针对服务业质量发展现状,应紧紧抓住当前全市大力推进服务发展的良好形势,以标准化工作为重点,大力培育服务名牌产品,努力提升服务业发展质量。应制定重点服务业标准化工作五年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制定服务业的联盟标准、地方标准,积极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引导服务企业开展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鼓励企业建立具有特色的形象标识并进行注册。以项目推进为抓手,开展服务业质量提升工作。组织实施市服务名牌的评价,鼓励企业积极申报省级服务名牌,树立一批服务业先进典型。

6、加大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力度,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突出抓好重点领域、重点产品、重点环节的打假活动,发挥市整顿规范市场经济办公室的作用,协调各部门开展各领域的打假活动。深化区域质量整治,解决区域性产品质量问题,建立和完善行政辖区打假责任制度。坚持执法打假与服务企业相结合,建立与重点企业联系制度,保护名优产品。开展产品质量宣传咨询活动,加强咨询投诉服务热线建设,保护名优,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7、加强诚信体系建设,营造诚信经营的氛围。强化诚实守信的宣传教育,引导企业建立以质量和诚信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文化。开展诚信单位的评价,宣传表彰先进典型,营造诚实守信的良好氛围。在生产加工企业中推行质量诚信教育、原材料进货把关、出厂检验、标识明示、售后服务为主要内容的质量诚信制度建设。推进企业信用平台建设,开展企业信用等级评定并向社会公布。

(四)强化宣传,营造质量兴市的浓厚氛围。

质量是民族素质的体现。质量兴市活动是一项全民参与的活动,必须强化宣传,营造质量兴市的浓厚氛围。

1、认真组织全国性的质量宣传活动。“质量月”和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活动是是全国性的质量宣传活动,有较大的影响力。因此,要不断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提高宣传的效果。

2、召开卓越绩效推进大会。追求卓越是企业管理的基本要求,设立市长质量奖,引导企业实施卓越绩效管理是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有效举措。宣传标杆企业,分享创奖经验,宣传卓越理念是开展市长质量奖评价的重要工作。应定期召开全市卓越绩效推进大会,表彰市长质量奖获奖企业,介绍企业创奖经验,组织卓越理念宣讲,营造创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