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旅游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7 05:18:38

工业旅游

工业旅游范文篇1

科技工业旅游是旅游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产生的一种新型旅游方式,它以工业企业的厂区、生产线、生产工具、劳动对象和产品等为主要吸引物,活动范围一般限于工业企业之内。这是旅游行业的一个新领域,是对旅游资源深层次的开发

目前科技工业旅游在我国主要是在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名牌企业中开展,旅游内容集中于:参观企业标志性建筑、企业特有的人文景观以及厂区美化绿化建设;了解企业生产制造过程,增长知识,拓宽旅游者视野;学习企业先进的管理经验,感受企业文化;认识该企业或该行业的发展历史,纵观企业或行业发展全貌。由此可见,科技工业旅游作为伴随工业和旅游产业的发展而发展,是城市品牌的衍生物,具有一定的地域性。科技工业旅游资源作为城市的稀缺资源,具有依附性、知识性、多效益型和重游率低等特点

长虹大力发展科技工业旅游,有利于提高长虹品牌美誉度,强化市场对长虹3C战略的认知度,整合长虹工业旅游资源,发展长虹科技工业旅游产业,促进绵阳创建全国首家科技(工业)旅游示范基地,推进绵阳科技城建设。

一、长虹发展科技工业旅游所面临的机遇

1、科技工业旅游异军突起,成为工业企业和旅游市场的新宠

对工业企业而言,科技工业旅游可以更有效的宣传企业品牌,推广企业文化,提高企业美誉度;可以降低企业接待成本,拓展资源利用空间,增加企业经济效益;还可以起到促进企业管理,培养人才,增强与消费者的互动,转移富余劳动,直接促进销售等作用。

对旅游市场而言,科技工业旅游已有了自己稳定的客源市场。主要有以下四类:一是政务、商务考察、培训旅游,这一类旅游市场客源稳定,消费力高,影响力大。二是学生夏令营、冬令营市场,科技工业旅游是该类旅游项目的核心产品。三是普通游客,这一类游客往往具有求知欲强、自主性强、富有个性的特征,且数量也不可忽视。四是当地的社会教育市场。目前,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通行的学工、学农教育为科技工业和农业旅游注入了强大的活力。

正因为如此,全国各地科技工业旅游发展迅速,2005年,国家旅游局公布了首批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103家,作为科技工业旅游的开拓者的长虹工业旅游也名列其中。各地企业根据自身特点,形成了一些特色鲜明的科技工业旅游产品。青岛海尔集团借助其强大的品牌号召力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大力发展参观游览和修学培训游,2002年的接待人次便达到了60万。上海大众在接待游客时,突出其以客户为中心的设计理念、高度现代化的生产流程和整车焊接以确保安全的生产工艺,给游客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不少游客是参观了上海大众以后才决定购买桑塔纳的。四川泸州老窖为了使更多的客户深刻理解国窖1573的深厚底蕴,大力发展工业旅游,将酒文化和历史文化的融合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为国窖1573的品牌地位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2、长虹3C战略的确立为长虹发展科技工业旅游提供了新的契机

毋庸讳言,长虹发展工业旅游虽然起步较早,但多年来停滞不前使长虹工业旅游的先发优势已丧失殆尽,在近年来风起云涌的工业旅游舞台上,长虹并没有特别骄人的业绩。但2004年下半年以来长虹战略的深刻变化以及3C产品、3C形象的推出,为长虹在新的起点上引领工业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3C产品与科技工业旅游都是休闲时代的产物,它们有着共同的精神诉求和文化个性。正如在休闲体验类旅游产品超越传统的观光游览类产品过程中,融求知和个性体验于一体的科技工业旅游应运而生一样,3C融合的产品超越了传统的功能型电器,将功能实用和个性娱乐融为一体。智趣合一、张扬个性是3C产品与科技工业旅游共同的生存样态。

长虹所倡导的通讯产品(Communication)、电脑产品(Computer)、消费类电子产品(ConsumerElectronics)3C融合消费方式,长虹所树立的聪明(Clever)、舒适(Comfort)、酷(Cool)的3C生活境界,顺天时,应民心,指明了家电发展的新方向,为中国消费者的生活改变注入了新的力量。3C代表着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需要理解,需要学习,科技工业旅游为普通人理解、学习、向往3C生活提供了一个便捷的渠道。

3C将会为长虹科技工业旅游注入腾飞的力量,科技工业旅游定能给长虹3C带来忠实的信徒。

3、绵阳创建全国首家科技工业旅游示范基地为长虹科技旅游提供了一个腾飞的舞台

2005年全国科技工作会上,国务院副总理吴仪指示国家旅游局探索出一条将旅游产业和科技推进结合的路子。今年,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亲自努力下,国家旅游局已把绵阳确定为全国首家科技旅游示范基地的试点城市,还将于近期委派专家来绵阳指导工作,并允诺将尽快授予绵阳科技旅游示范基地的称号,作为国家旅游局对绵阳科技城建设的支持。

绵阳创建全国首家科技旅游示范基地是绵阳科技城建设的一项新成就。它标志着绵阳的科技从上世纪60、70年代国防科技和80、90年代民用生活科技向新世纪娱乐体验科技的新发展。

长虹以其前沿的3C科技娱乐体验产品和新潮的3C企业形象投身于科技娱乐休闲产业,并与绵阳其他科技工业旅游产品一道引领中国科技旅游的新潮流,必将在科技工业业界和旅游业界引起巨大的反响。

如虎添翼,如龙乘云,全国首家科技旅游示范基地的舞台和长虹集团的实力,一定会使长虹科技旅游龙翔九霄,气贯长虹。

二、长虹科技旅游发展的现状及潜力

1、长虹科技旅游产品现状

长虹是中国最早进行科技工业旅游的工业企业之一,早在1997年,长虹与驻绵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和中国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一道,联合推出绵阳科工之旅,在全国工业企业和旅游业界引起的巨大的反响。2005年国家旅游局将长虹科技馆及生产线列为全国首批工农业旅游示范点便是对长虹科工旅游首创之功的肯定。

多年来,长虹科技馆和长虹生产线的参观游览,成为长虹科工旅游的经典线路,为传播长虹企业文化,宣传长虹最新产品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国内有关科技工业旅游的报道和研究文章中,随处可见长虹科工旅游的影子。

但长虹科工旅游的现状不容乐观。当海尔凭借其强大的品牌和管理优势,依托海尔工业园、中心大楼和样品室、海尔科技馆、海尔大学、立体库和生产线,已经将科技工业旅游从最初的观光游览拓展到修学培训和参与实践、亲身体验,并在全国掀起了海尔旅游热潮的时候,长虹的科工旅游依然停留在简单的参观游览阶段。更为令人担忧的是,就参观游览而言,作为主打产品之一的长虹科技馆的陈列已显得过于呆板、严肃,与长虹快乐,创造,C生活的品牌形象不相匹配;长虹生产线作为科工之旅的另一主打产品,也显得不太规范且缺乏旅游吸引力。

由于定位于以政务和商务接待为主要功能,长虹科工旅游基本上不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目的,因此在经营过程中也缺乏市场开拓的动力,缺乏与旅行社等旅游中介组织的合作,还存在着旅游线路不规范,旅游产品开发不深入,导游讲解不能满足游客需求等问题。

长虹现有的科工旅游产品已落后于旅游市场的需求和长虹3C形象的要求,需要大幅度的提升。

2、长虹发展科技工业旅游的资源优势

长虹发展科技工业旅游,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1)家喻户晓的长虹品牌和深邃多彩的长虹文化是长虹科技工业旅游的核心吸引要素。

长虹是中国家电业的骄傲,是中国民族工业的象征。曾几何时,“天上彩虹,人间长虹”的美好愿景在多少憧憬幸福生活的国人心中共鸣;“长虹以产业报国,民族昌盛为己任”的豪言壮语激起多少热血男儿的豪情壮志;“彩电大王”的称号是国人献给击退日系彩电的英雄的长虹的最高荣耀。300多亿的品牌价值只表示长虹世俗的尊荣,长虹最令世人折服的是他气贯长虹的高贵品质。

50多年的发展历程,赋予了长虹深邃多彩的文化内涵。他曾是保家卫国的中坚力量,壮丽而曲折的“三线建设”,使多少长虹人“献了青春献终生,献了终生献子孙”,一代奉献者铸就了长虹开拓者的精神;他也是民族工业崛起大潮中的弄潮儿,“手把红旗旗不湿”,多少回历险,多少次搏击,成就了长虹英雄般的气质;3C融合的信息家电愿景,聪明、舒适、酷的3C生活主张,又使长虹站在了休闲时代的最前沿,金戈铁马的壮士摇身而变为睿智灵性的女郎。

长虹何以为长虹?长虹将要成为什么样的长虹?霸气与灵性,激情与理智,厚重与前卫,长虹何以能融如此的矛盾体于一身?这将是长虹永恒的魅力,吸引人来体验,来探究。

(2)长虹丰富的产品和经验是长虹科技工业旅游的核心产品资源。

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使长虹积累了丰富多样的产品。过去的产品已成为历史,可供人追本溯源,了解电子工业的发展历程,以满足游人探源求知,怀旧抒情的愿望。长虹各色的市场主打产品又使人对长虹产品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便于人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挑选合意的长虹产品。长虹各种试验、试制的产品还可以给人带来新奇的乐趣。长虹3C产品的整体展示可以使人了解3C产品的神奇美妙。长虹产品生产线可以使人直观的感受到长虹产品的生产过程。

长虹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也是非常重要的旅游产品资源。很多游客参加科技工业旅游的主要目的就是想学习、借鉴该企业的经营、管理经验。长虹数十年来的发展历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二十余年的商场征战,积累了无数的实战案例,也探索出许多行之有效的管理之道。这些资源,稍加开发,便是很好的科技工业旅游产品。

(3)长虹园区、厂房、大酒店都是长虹科技工业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长虹园区众多,风格各异,总体展示了长虹的规模和实力。从旅游的角度来看,有三个园区特别有价值。一是长虹总部所在地,长虹商贸中心、科技馆,长虹技术中心,长虹大酒店以及就近几个车间,是长虹科技工业旅游的核心资源。跃进路上的长虹老厂区,是长虹的“龙兴之地”,而且整个跃进路保留了三线建设时期的街区风貌,别有一番情趣,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旅游资源。在建的新的长虹工业园,代表了长虹在新阶段的发展水平,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

(4)长虹临近地区的旅游资源,是长虹科技工业旅游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战略伙伴。

长虹所在地中国科技城绵阳,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是中国最活跃、最有发展潜力的九黄环线上的核心城市之一。绵阳本身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近年来,以六大精品景区为代表的绵阳旅游景区建设已初见成效,绵阳正在成为一个中国西部重要旅游城市。多年来,绵阳的科工之旅在全国别具一格,今年又开始创建全国第一家科技旅游示范基地,前景十分乐观。

成都也是长虹开展科技旅游的重要依托。成都素来以舒缓闲适著称于世,美景、美女、美食独步天下,旅游业兴旺发达,今年又被国家旅游局列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的首批三座创建城市之一。

九寨沟是长虹开展科技工业旅游的重要战略合作景区。长虹的科技工业旅游加上九寨沟的美景,强强合作,必将在中国科技工业旅游的份额分配中居于重要之席。

三、长虹科技工业旅游的基本思路

深度整合资源,打造特色科技工业旅游产品;转变科工旅游职能,变接待型为市场经营型;提升旅游形态,变观光游览型为观览、修训、体验一体型;转变资源利用方式,变分散利用型为整合利用型,整体推进长虹科技工业旅游。将长虹科工旅游打造为长虹品牌文化感悟基地、长虹3C产品3C形象体验基地,并与绵阳其他科工旅游点一道,创建全国首家科技工业旅游示范基地。

四、长虹科技工业旅游整合的主要内容

1、科技工业旅游产品的整合建设

(1)长虹科技馆扩大长虹科技馆,深化、增加长虹科技馆品牌发展、企业文化、产品历程、3C体验、游客参与等方面的内容。增加长虹品牌、产品影响中国家庭、社会生活变迁的内容。增加长虹普通员工艰苦创业等方面能全面反映长虹企业文化的内容。更完整、系统地展示长虹产品,以及产品背后的故事;增加长虹试制、试验品的展示,全面反映长虹产品探索的历程。加大3C体验建设力度,专门设计几个体验3C空间,让游客全面感受长虹增加长虹品牌、产品影响中国家庭、社会生活变迁的内容。增设DIY区,让游客亲手参与一些长虹小家电的组装,亲自参与长虹未来产品的设计。

(2)长虹大酒店要把长虹大酒店建成中国数字酒店、数字家庭的典范。长虹大酒店整体上要体现长虹的文化风格,要成为“快乐、创造、C生活”的现实楷模。酒店过去是中国家庭装修装饰的标竿,现在可以使之成为中国家庭3C数字电器的楷模。长虹大酒店近期可按数字家庭的标准改造一些客房,作为长虹数字家庭标准体验房。

(3)游览、销售一体化在长虹科技馆和长虹大酒店,增设销售功能。游客在这两处参观、游览、体验的同时,就是在感受长虹产品在封闭环境的体验营销,这种场景最容易激发游客的消费欲望。将这两处的现场销售、订货与遍布全国的长虹产品销售网点结合,便可实现游览、销售一体化的功能,大大增加长虹科技工业旅游的经济带动性。

(4)长虹生产线把长虹生产线建设成为高端技术、科学管理和员工文化的展示窗口。严格按标准要求摆放设备、堆放半成品、保持车间整洁,工人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在墙壁或工人休息区展示员工文化,形成现代化大生产的劳动审美。

(5)长虹园区长虹园区是长虹企业实力和精神气质的外在展示。可以在长虹总部增添一些反映长虹企业文化的雕塑和园林小品,增添一些游览情趣,也便于游客拍照留念。对跃进路园区,在保持现有的风格基础上,可增设一些有三线建设及风格的装饰画和标语,更好的再现那个特殊年代的精神风貌。在建的新长虹工业园,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建成园林化、个性化工业园区。

2、科技工业旅游的产品组合

旅游是一项综合性的体验过程,科技工业旅游也不例外。正对不同的对象,长虹科技工业旅游可以实现如下的产品组合:

(1)长虹观览游这是长虹科技工业旅游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它包括了长虹科技馆的游览、体验,长虹大酒店数字客房的观摩、体验,长虹生产线的参观、考察,长虹总部园区的参观,时间充足的话,再加上跃进路园区游和新建长虹工业园区游。

(2)长虹修训游这是在长虹观览游的基础上根据游客的需要和长虹经营、管理的经验,增加休学、培训的内容。这对推广长虹企业文化和经营管理经验,提高长虹美誉度,增加经营收入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奖励、会议游如今,许多企事业单位都流行奖励旅游。奖励旅游往往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参观考察,以学习经验,启迪智慧;二是旅游休闲,以放松身心,积蓄力量。长虹可以依托西部旅游集散中心成都、绵阳众多的旅游景区和邻近九寨沟的有利条件大力开拓奖励旅游市场。绵阳正在崛起为中国西部一个重要的会展会议城市,长虹科技工业旅游还可以与会议会展相结合,得到高速的发展。

长虹的品牌号召力,加上九寨沟的绝色美景,或者是王朗、虎牙的自然生态,一定会成为中国奖励会议旅游的最佳选择。

3、整合管理资源,组建专业科技工业旅游队伍

长虹科技旅游资源众多,分属不同的部门。要发展科技工业旅游,必须有一支专业化的队伍,以整合众多的科技旅游资源。建议长虹成立专门的旅业集团,将长虹科技馆的经营、长虹生产线的讲解接待、长虹对外培训、长虹大酒店、长虹旅行社统一纳入管理,按旅游经营企业的要求进行考核。

五、长虹发展科技工业旅游的效益

1、有利于提高长虹品牌美誉度

长虹品牌在全国基本上是家喻户晓,知名度绝高,但长期以来,长虹品牌往往与传统国有企业、降价销售、霸气,甚至老土等等形象联系在一起,为注重体验,崇尚个性的年轻一代消费者所疏离。2004年以来,长虹形象战略虽然做出了重大调整,提出了3C品牌形象,并起用徐静蕾做形象代言人,但一来传统的长虹形象根深蒂固,形象转变不是一朝一夕所能为完成;二来3C形象内容深厚,需要消费者慢慢理解,长虹美誉度的提高,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开展科技工业旅游,使游客在一个轻松愉快又相对封闭的环境下全面、系统认识长虹的品牌内涵和企业文化,很容易使游客对长虹产生一个美好和深刻的印象,并接受长虹新的形象、价值、和产品,从而加速长虹品牌美誉度的提高。

2、有利于增加长虹资源利用率,提高经济收益

科技工业旅游主要是利用企业现有的生产、经营资源,经营成本相对较低,因此国内许多企业在发展科技工业旅游时,往往注重社会效益和企业品牌推广效益,基本没有考虑经济收益。其实如果经营得当,科技工业旅游还是能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的。

长虹科技工业旅游的经济收益,包括参观游览的门票收益、修学培训的收益、现场销售和预定的收益、旅游纪念品销售收入、长虹大酒店的餐饮、住宿收益等。按发展稳定时年接待量50万人次,人均消费100元计算,一年可给长虹带来直接经济收入5000万元。

3、有利于促进长虹生产管理,产品创新,提高管理水平和员工素质

开放车间供游客观览,将大大促进车间生产管理。游客的参观,增加了企业生产的透明性,迫使车间管理人员和员工严格按照标准进行生产。

游客游览车间、参观产品、参与设计和实践,加强了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沟通,有利于新产品的创意和开发。海尔的迈克冷柜,就是开发人员根据客人参观的创意在17小时内开发出来的,现已畅销欧美等很多国家和地区。

工业旅游范文篇2

黑龙江省工业遗产存在的问题

(一)工业遗产旅游发展基础薄弱黑龙江省进入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名录的旅游示范点数量少、工业种类单一,说明对工业遗产的重视不够,没有认识到工业遗产旅游的商业价值和文化价值。这些示范点开发工业遗产的形式以博物馆为主,陈列一些特定年代、具有历史价值的工业产品,旨在宣扬企业文化,介绍工业发展历史,没有对工业遗产做保护性的再利用和重新开发。全省工业遗产旅游基础薄弱是表象,内在原因是工业遗产意识淡薄,没探究过工业遗产旅游的发展空间及发展前景,及其能够做到健全经济体制的积极影响。(二)宣传力度不够黑龙江省工业遗产旅游与生态旅游相比,没有宣传手段,游客的感知度几乎为零。旅游者往往在出行之前,会很据自己的偏好和主动或被动接收到的相关信息,做出旅游决策。当旅游者对工业遗产旅游的感知度很低的时候,两者之间的认知距离为无限远,那么此时做出决策是不可能的。宣传力度不够是黑龙江省工业遗产旅游的发展障碍。(三)忽略潜在工业遗产黑龙江省已有的工业遗产旅游示范点类型单一,将来为丰富旅游资源,需要潜在的工业遗产补充,这些潜在的工业遗产正在消亡,被忽略相当于陨灭在历史的长河中,有朝一日就只能在记忆中搜寻她们往日的光彩。全省范围内的潜在工业遗产被忽略为将来黑龙江省工业遗产旅游向健全、独立体系发展埋下了隐患。

黑龙江省开发工业遗产旅游的意义

搞好工业旅游发展,对提高土地利用率有积极作用,促进黑龙江省的旅游业的发展和提高城市知名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全省经济的腾飞,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工业废弃地再利用,节约建筑成本。发展工业遗产旅游,保留当地的厂房、车间和管道等,并对工业废弃地再次利用,这有别于土地复垦,主要对厂房及配套设施进行改造,以降低成本为前提,并达到最佳利用的目的,既节省了拆建的资金又盘活了工业资源。辽宁阜新海州露天矿就是在露天煤矿山上建造了国家矿山公园,这对黑龙江省东部的资源型城市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二)丰富旅游资源种类,健全黑龙江省旅游业结构黑龙江省所拥有的冰雪风光、火山山水、茫茫林海、珍禽美兽、界江风光、北疆风情、城市建筑等旅游资源,无不展现着北国特有的天姿神韵,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4]。但是工业遗产旅游这一部分始终都是空白。要想提升黑龙江省旅游产业的竞争力,坚持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5],开发工业遗产旅游是必然的选择。在健全黑龙江省旅游产业结构的同时能够丰富旅游资源种类,实现旅游项目运营时间的连续,不再受生态旅游的季节性局限。(三)营造城市文化,保护工业遗产那些被岁月侵蚀的旧厂房是我国工业化进程的见证,开发具有旅游价值的工业遗产资源,可以让后代了解工业化进程中的历史沧桑,也是保护和利用工业遗产的最有效形式[6]。那些真实而珍贵的记忆是城市的文化积淀,从中提炼新的城市特色,改变现今“千城一面”的困局、提高城市竞争力、吸引力,给城市的发展带来新机遇。

黑龙江省发展工业遗产旅游的可行性分析

(一)坚实的发展基础黑龙江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中国工业的“加油机”和经济腾飞的“助推器”,在区域经济转型和企业结构调整之后,各地会留下了很多工业遗存,包括工业旧址、附属设施、机器设备、废弃厂房等。这些工业废弃地和生产设备正是开发工业遗产旅游的依托资源。(二)厚重的时代背景工业遗产凝聚了黑龙江人民艰辛与自豪的记忆,20世纪60年代的“铁人精神”鼓舞了一代人。保护和利用好这部分工业遗产,是对民族历史完整性和人类社会创造力的尊重,也是对传统产业工人历史贡献的纪念和其崇高精神的传承[7]。工业遗产旅游能满足旅游者“怀旧心理”,又可以还原大生产的壮观场景,感受现代生产的魅力。(三)积极的政策环境2010年3月,国家发改委和国家旅游局联合了《东北地区旅游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提出要依托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点骨干企业和矿山遗址、工业遗产,开发建设一批工业旅游示范点,并鼓励具备条件的工业企业建设工业博物馆、专辟参观通道和游览场所,配套生产旅游商品。工业遗产旅游将成为东北地区旅游开发的主要模式之一。(四)巨大的市场潜力工业遗产旅游不但具有知识性、参与性,而且教育意义很大,能满足各种人群的旅游动机和旅游需求,市场潜力大。工业遗产与其他文化遗产一样,是一种无法替代的现场教材,它可为学生提供很好的接触社会的实践场所和辅助教学基地[8]。

工业旅游范文篇3

(一)前三季度工作完成情况

占年计划的84.6%增长50.2%完成工业增加值8.01亿元,一是工业经济总量继续增长。全县工业完成总产值25.38亿元。占年计划的81.7%增长50.1%其中:规模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2.24亿元,占年计划的84.6%增长51.8%实现工业增加值7亿元,占年计划的80.9%增长52.1%实现销售收入19.75亿元,占年计划的102.3%增长98.9%实现利润7126.8万元,占年计划的118.8%增长225%实现税金1.47亿元,占年计划的113%增长63.4%

占年计划的83%其中,二是工业项目建设稳步推进。今年确定的重点工业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66亿元。大西沟铁矿800万吨菱铁开发及公辅设施建设完成投资2.9亿元,公辅设施酒店和办公楼正在进行外墙装修,金正公司200万吨钒钛磁铁矿和龙钢集团30万吨钢管厂项目的土地征用、安评、环评等前期工作进展顺利。

县工业总产值超越3000万元的企业达14家,三是骨干企业发展较快。9月底。占规模企业总数的66.7%实现产值21.27亿元,占规模工业产值的95.65%其中,盘龙公司、大西沟铁矿、金正公司、宝盛公司分别实现产值2亿元、6.24亿元、1.11亿元、4.63亿元,累计新增产值13.98亿元。

两大工业园区实现产值占到全县工业总产值的92.4%以上,四是工业项目区发展良好。元至9月。产业集群和工业支柱作用更加明显。其中,小岭工业区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2.98亿元,占年计划的78.5%盘龙园区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7.57亿元,占年计划的96.8%

(二)当前工业经济发展存在主要问题

初级产品居多,一是工业产品结构单一。技术含量不高,附加值低,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二是运行进度不平衡,个别企业欠账较大,中兴共建、泰和、欧珂等企业完成年任务进度在50%以下;三是局部工业企业资源枯竭,产品产量逐年降低,利息不时上升,给企业今后的发展带来挑战。

(三)下一步工作目标和要求

实现增加值2.47亿元。四季度全县工业经济发展任务是完成工业总产值6.62亿元。

重点抓好大西沟铁矿、金正公司、盘龙公司和宝盛贵金属公司等骨干龙头企业的生产,一是抓好重点企业生产。抓好现有企业生产经营工作的同时。充分发挥他支撑和带动作用。博隆矿业、亿升核桃和环宇公司等新建投产企业要尽快达产达效,充分释放产能。

尽快完成一期工程收尾,二是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加快大西沟铁矿800万吨公辅设施建设步伐。完善二期工程手续,适时启动二期工程建设。同时,要全力做好金正公司200万吨钒钛磁铁矿和龙钢集团30万吨钢管厂项目的协调服务,按时完成项目征地拆迁等前期工作,力促项目早日动工建设。

进一步疏通企业办事渠道,三是优化发展环境。要加强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停止一切与企业生产经营无关的创建达标和检查评比活动,确保企业集中精力抓生产经营、抓项目建设。严厉打击各种借故阻挠、破坏企业生产和项目建设的人和事,为企业生产和项目建设发明宽松的氛围和环境,以实际行动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二、旅游工作

(一)前三季度工作完成情况。截止9月底。创社会效益5.66亿元,实现直接收入2150.2万元。

17个重点项目共完成投资5.84亿元,一是旅游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截止9月底。占年计划的77%其中,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九天山公园顺利开园运营;五洲万国假日酒店及盘龙植物观赏园、秦楚古道、药王庙遗址恢复建设、安德鲁西亚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认真落实各景区景点、涉游宾馆饭店平安应急预案,二是行业管理不时加强。深入开展景区景点平安大检查。旅游平安管理水平不时提高。对牛背梁和九天山景区及农家乐等530余名涉游从业人员进行了岗位技能培训,涉游行业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加强旅游疏导服务,三是假日旅游接待井然有序。认真落实牛背梁、溶洞等重点景区的平安保证措施。制定了景区游客峰期分流方案,坚持假日24小时值带班,及时做好广大游客咨询和投诉处置工作,确保假日正常的旅游秩序和接待服务质量。清明”五一”小长假和“十一”黄金周,全县共接待游客26.48万人次(其中景区景点12.3万人次)直接收入495.28万元,创社会综合效益8491.03万元,假日旅游效益创历史新高。

(二)工作存在主要问题

个别项目进展缓慢,一是涉游项目建设进展不平衡。如盘龙商住小区二期、东坡森林公园和芦才沟休闲度假等项目;二是个别项目招商单位与开发商和当地联系沟通不够,项目无实质性进展;三是项目建设资金到位不及时;四是个别部门协调、配合不力,影响了旅游项目的整体进度。

(三)下一步工作要求

确保年初既定目标按时完成;加快五洲万国假日酒店及盘龙植物观赏园等涉游配套项目的建设进度,一要加强协调服务。加大对凤凰古镇、秦楚古道、东坡森林公园等旅游项目的协调与服务力度。提升旅游服务接待档次和能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尽早启动牛背梁公园二期开发等项目。

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二要做好重大节假日旅游接待工作。县旅游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紧紧围绕“平安、秩序、质量、效益”四统一目标。结合假日实际,全力做好“元旦”春节”等假日旅游接待准备工作。

强化市场促销手段,三要加大宣传力度。加快景区景点包装推介。加大周边市场开拓力度,深入挖掘特色旅游景观,高质量、高水准制作宣传旅游宣传资料,切实提高我县旅游对外知名度。

完善导游、卫生、平安、服务等各项规章制度,四要规范行业管理。相关部门要指导各景区点、宾馆饭店、农家乐。抓好景区点的内部管理、卫生管理和安全管理,切实提高景区点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强涉游从业人员业务道德、平安防护等方面的培训和管理,推行精细服务,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涉游从业队伍。加大旅游业务咨询、业务联系工作力度,进一步完善我县旅游服务功能,满足游客和居民出游的需要,提升我县旅游整体形象。

三、平安生产工作

全县各类生产平安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同比分别上升30%下降33%80%74%无重特大生产平安事故发生,一)前三季度工作完成情况。9月底。全县整体形势稳定。

广泛开展法律法规、平安知识宣传教育和各类人员培训,一是宣传教育不时深入。以平安宣传日为平台。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平安生产工作的通知》精神,关爱生命、平安发展”社会氛围基本形成。

常态化的工作机制基本形成。二是三项行动”继续深入开展。平安生产宣传教育、执法、治理行动等“三项行动”各重点行业和领域全面开展。

及时整改和消除平安隐患,三是深入排查平安隐患。各乡镇、各部门、各行业领域适时开展重大节假日、重点时段平安生产大检查。各类平安隐患排查步入惯例化、制度化。

平安生产基础得到进一步巩固。四是重点工作稳步推进。积极落实尾矿库闭库、平安规范化、三同时”审查、平安许可、经济政策措施等重点工作。

(二)工作中存在主要问题

平安规范化创建工作停滞不前;目前尚有3座尾矿库未完成闭库计划进度,一是重点工作进展缓慢。局部非煤矿山企业采矿或平安生产许可证料理不到位。严重影响了全县闭库工作的整体进度。二是平安生产教育培训还不深入。局部企业对在职职工的年度继续教育、新进职工特别是农民工的教育培训措施落实不到位,特别是个别探矿企业平安生产意识不强,隐患治理投入缺乏,导致企业平安生产风险加大。三是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不力。对个别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只注重了督促办证,没有依法处置到位。

(三)下一步工作要求

夯实责任。要瞄准年度目标控制任务,一是加强领导。切实做到认识再提高,领导再加强,措施再完善,责任再落实,确保我县年度平安生产四项指标控制在市上下达的范围之内。各单位要对照年度目标责任书,认真梳理问题,狠抓工作落实,确保年度考核任务全面完成。

加大专项整治力度。要继续以道路交通、非煤矿山(含探矿企业)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爆物品、公众聚集场所消防、食品药品、工程建设、旅游景点、中小学校、特种设备等领域为重点,二是突出重点。深入开展平安生产专项整治,进一步巩固平安基础。

加快冯家沟铁矿等尾矿库闭库工作步伐,三是加快尾矿库闭库工作进度。要切实抓好平安规范化创建和尾矿库闭库工作。确保按期通过市上验收。

对证照不全的企业要列入从严打击范围,四要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要继续实行联合执法。责令停产整改,没收违法所得,并从严查处企业及其主要负责人,切实维护正常生产经营秩序。

工业旅游范文篇4

(一)厂区和景区的融合

在企业中加入旅游的要素,使原本以生产为主的厂区通过改造或重新布局后满足旅游的需要,使厂区和景区合二为一。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理顺生产与游览、员工与游客、高效与闲适等诸多行动取向不一致的关系。

(二)产业的相互协作

工业旅游开始之初往往需要企业为旅游开发建设投入一定的资金;在用地许可的情况下,企业还可以发展一定量的一产。一产、二产为三产提供要素,等发展到一定阶段三产可以反哺一产和二产,实现多产业融合的新模式。

(三)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效益的一致性

通过产品的直销、旅游纪念品的销售、餐饮、住宿、娱乐等环节使企业获得收入;企业通过工业旅游,向游客展示其现代化的生产工艺、企业文化,让游客增长科学技术知识,丰富经验,从而提高国民素质,同时企业获得免费广告效应,树立企业形象;不断地美化厂区环境、改善生产条件,创造和谐的生产环境,以提高对游客的吸引力。最终实现了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效益的一致性。

二、达利企业概况及旅游资源分析

达利丝绸(浙江)有限公司位于浙江地理中心新昌县西北部。公司一直致力于高品质丝绸制品的专业研发、生产和销售,是集纺纱、织造、印染、后整理和成品设计及制造于一体的现代化“高新技术企业”。主要生产各类高档真丝绸面料、丝绸家纺、丝绸服装服饰、丝绸工艺品和丝绸礼品等,以独有的丝绸翘楚地位,无可争议地成为丝绸行业领导者、全球“高档丝绸”的代表品牌。在达利丝绸(浙江)有限公司中开发工业旅游,有如下的资源可以利用:

(一)独一无二的自然观光休闲资源

1.千年古桑林。厂区内有从全国各地引进的古桑树120余株,树龄从几百年到上千年不等,其中两株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千年古桑,更是镇园之宝。这里是全国独一无二的古桑树集中地。2.亿年硅化木。在厂区破土动工时发现并统一挖掘、保护起来的硅化木林是新昌国家地质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3.生态有机园。在生产区域的边上已种植一定的规模有机果桑、有机葡萄。4.幽然新昌江。新昌的母亲河、曹娥江的支流——新昌江在厂区的东北侧。

(二)难以复制的人文观光休闲资源

1.名牌产品。经过多年的发展与积累,达利集团已形成服装、领带、家纺、丝绸礼品(含字画、书籍、日用品、工艺品等子系列)、土特产、工艺品等系列商品,并组建了几千平方米的特色旅游商品展览、购物专区。2.丝绸文化展示。公司作为中国丝绸企业的代表与领跑者,对中国丝绸文化的了解与梳理比较深厚。如:丝绸之路地图、耕织图、古代织机、弥勒笑佛(万年乌沉木)、桑树皮衣、航海船、等相关物品等。3.企业文化。达利以相关宗教和道教的理念指引全局,以“不二过,不迁怒”、“以人为本,降心以乐”为核心,承担起相关社会责任,追求产品的完美、人才的乐业、企业的发展。

三、规划的总体构思与布局

(一)总体构思

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人对自然的崇拜逐渐被对技术的依赖代替,当技术创造出一个胜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人对技术的掌控开始回归生命的逻辑,体现为拥有自我复制、自我管理、自我修复、适度进化以及局部学习等功能的生物逻辑战胜了钟表般精密的机械逻辑。依靠生物技术,在对蚕与桑的生命控制中,人类不仅获得了华美的丝绸,还将获得蚕这个最古老的“生物反应器”。这是未来科技的两大趋势:人造物表现得越来越像生命体——高科技纺织品,生命变得越来越工程化——蚕的基因改组。为此,该项目的主题定位于:科技对自然的回归。规划通过对江南丝绸文化、现代丝绸科技和达利企业文化解读,探索在工业旅游中融入多种新型旅游业态,使其成为浙江省传统工业企业与旅游结合的典范。

(二)规划布局

在一个正常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厂区内,对空间结构重新进行功能组合,对现有各类资源整合利用,通过增建服务接待设施,在不改变原用地性质的情况下建成一个工业旅游区。围绕“科技回归自然”这一主题,把整个厂区分为入口服务区、古桑林、红门里、生态园、生产区、丝绸世界六大功能区,各个功能区块之间具有连展性,即从任何一个景区入口进入,沿着游程展开,都是一个连续体验的过程,对景区主题的体验是不断强化的(见图1)。化三个方面;在活动内容上涵盖了观光、休闲、购物、住宿、娱乐、教育等多个要素,为游客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层次齐全的活动选择。1.运用传统造园手法,构筑情景交融的艺术空间第一,运用小中见大的手法,实现花园式工厂到旅游休闲地的转变。厂区原来的道路横平竖直,具有良好的通达性。为了不让游客一览无余,改造入口古桑林,通过道路、微地形、植物、水体的重新改建,增加古桑林的神秘性和可停留性。红门里古街通过院落式及沿街错落的店面两种形式,增强古街的纵深感。第二,通过景点题名,营造意境。桑林四景——桑王迎宾、嫘祖始蚕、云梦柔桑、碧水扶桑,以蚕桑神话故事为点缀,传播蚕桑丝绸的起源文化,突出我国种桑养蚕的悠久历史与原始神秘,同时为游客进入四度堂游览做好情绪的铺垫。①桑王迎宾:来自雅努藏布江的千年古桑,历经沧桑,矗立于景区入口,欢迎八方来客。②嫘祖始蚕:蚕桑业的起源故事。展现嫘祖教民养蚕治丝的场景,塑造嫘祖功高共日月,母仪天下的伟大形象。③云梦柔桑:滨水古桑林。古代养蚕女为采得柔嫩的桑叶,清晨云雾袅袅的时候就到桑林采摘。让游客知道华丽丝绸背后的辛苦。④碧水扶桑:将桑树的巨型硅化木横置于小岛上,是传说中神木“扶桑”的化石。说明古代的桑树崇拜。(见图2)图1功能分区图图2古桑林总平面图2.根据游客喜好,设置多样化的游憩项目做好区域协作和内部游线的组织,满足不同游客的需要。外联路线主要是做好衔接大佛寺景区,提供团队餐、住宿、购物方面的服务。内部游览根据“科技回归自然”的主题文化来策划项目内容和体验效果,针对散客、团队、VIP客户做好不同的游线安排。①散客:提供半日游和一日游两种方案的游程,如表1所示。②团队:提供1小时、2小时、3小时三种方案的游程,如表2所示。在空间结构上塑造生产、生活、旅游相结合的集厂区和景区为一体的复合型空间;在文化内涵上着重体现江南丝绸文化、现代丝绸科技、达利企业文③VIP客户主要分为三类:一是达利的商务客人;二是各级政要和相关部门领导;三是散客中的高消费群体。VIP客人通常在景区的时间比较紧凑,需要给其安排最精华的游程,提供个性化的套餐方案供选择。3.综合性的旅游景区,项目之间既独立又统一(1)从古至今的丝绸文明之旅。桑—蚕—丝绸一个完整的过程可以通过观察生产环节、趣味性DIY、图和实物的展示,获得系统性的学习。(2)购物之旅。丝绸世界卖场、达利品牌折扣店、老字号绸庄、土特产商号、达利宝宝乐园小卖部、农产品销售点为游客提供多样化的选择。精致的旅游纪念品提升企业形象、扩大企业的社会知名度。(3)地方美食之旅。“丝绸之路”主题餐厅打造新昌、嵊州本地人心目中的养生特色餐饮,开发蚕桑养生保健菜系,以蚕桑宴为菜品特色,以丝绸之路异域风情为环境特色,各个包厢环境各异,增添用餐的文化氛围和新奇感。(4)高级商务之旅。达利总部大楼,由丝绸世界卖场、四度堂、百货商场、娱乐中心、康疗中心组成;主楼由达利总部、新产品研究中心、会议中心、酒店等组成,是达利公司展示企业产品研发实力、提供高端会议及配套服务的中心。

四、结语

工业旅游范文篇5

我国工业旅游的发展相对国外较晚。20世纪90年代还处于萌芽阶段,工业旅游业只限于政府性质的接待和企业之间的交流学习,参观的一般都是大型企业,而且不收取参观费用。到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工业旅游进入起步阶段,最初是一些大型知名企业的自主开发。之后一些有实力的企业推出了收费的独具特色的参观项目,1997年之后发展迅速。2001年以后工业旅游进入了政府规范化管理阶段。2007以后,我国工业旅游发展迅猛。国内外白酒企业工业旅游的发展,同工业旅游的发展历程几乎是同步的,国外最早研究酒类企业工业旅游的是GeoffMcBoyle以苏格兰威士忌酒厂为例,研究了开展工业旅游对企业环境改善的作用。加特(Charters,2002)研究了酒产地的旅游游客,探讨了对酒文化旅游者特征和行为,指出了旅游者动机、旅游者目的和旅游者行为的三维关系分析体系。白酒企业工业旅游示范点的地域分布。从整体布局来看,酒企业工业旅游示范点在地域上主要集中在河北、山东、辽宁、新疆,占据总数的22%,其次是四川、广西、江苏等地。酒企业工业旅游示范点较为集中的东部地区,资源较为集中,无论是在经济发展还是交通、人力资源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优势,开发积极性高,具有创造性,这些是发展工业旅游的必备条件。相比较而言,贵州、山西、陕西、内蒙古等地,由于西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区位条件不明显,人力资源也比较缺乏等方面都处于劣势,开发工业旅游的开拓意识欠缺,长期制约着工业旅游的发展。充足客源市场是任何一个企业、任何一个旅游业都必须具备的必要条件,对白酒企业工业旅游客源市场的分析,为白酒企业开发工业旅游产品提供依据。目前,从工业旅游开展的现状可知,工业旅游的客源主要来自于当地居民和退休者,也有部分的学生和游客,但相对于知名的旅游景点而言,省外游客占的比重相对较小。也有部分工业旅游客源市场,它们主要是以团队游客为主,这一部分所占比重较少,一般都是实力较强的工业企业,具有完备的管理体系,才吸引了大量的团队游客来参观。因此,工业旅游的主要客源市场是当地的城镇人口。

2贵州茅台酒厂工业旅游资源禀赋

贵州众多酒类企业中,开发工业旅游的只有两个,其一是2004年成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的贵州醇酒厂,其二是2005年成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的贵州茅台酒厂。贵州茅台工业旅游资源展现的企业文化和与周边的盐文化、红色文化结合的更为密切,开展工业旅游的资源禀赋比较高。旅游资源主要包括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两大类。自然风景旅游资源包可归纳为地貌、水文、气候、生物四大类。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可归纳为人文景物、文化传统、民情风俗、体育娱乐四大类[1]。茅台镇处于四川、重庆、贵州、云南之间。其周边有众多知名旅游景点及富有潜力的旅游资源,周边省市是西南地区重要的旅游片区,也是未来旅游开发的黄金地带。茅台镇有着悠久的国酒文化、红色文化、盐文化以及优美的自然风光,凭借这些优势和独特的魅力,茅台镇势必成为未来的旅游开发热点,成为西南乃至全国、世界级的旅游名镇。茅台酒具有悠久的酿酒历史和酒文化,据记载据史书记载,早在公元前135年,茅台镇当地的土著先民就开创了酿酒的先河,在那特殊的酿造环境下酿造出了令汉武帝“甘美之”的枸酱酒。历史上确有“唐蒙饮枸酱而使西域之说”。唐宋元明清,茅台酒已入帝宫成为贡品。早在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前后,茅台酒得以正式定名。此时的茅台镇,已是川盐运黔的重要集散地。到嘉庆、道光年间,茅台镇的烧房已不下20余家。清代学子郑珍有诗赞道:“酒冠黔人国,盐登赤水河”。茅台酒独特的地域和特殊的原料,以及与众不同的绿色的传统酿造工艺;都有着历史故事、文化底蕴,是中华“文化酒”的杰出代表。[2]茅台具有红色文化和盐文化。辛亥革命前夕,在茅台地区就有保路同志会。1929年底,贵州首个党支部―中共赤合特支在毗邻仁怀。1935年,红军长征路过仁怀,有“朱毛”在仁怀历险的经历,仁怀民众以茅台酒慰劳红军,红军茅台沽酒召开“茅台会议”。仁怀在贵州的崛起,却是从川盐入黔开始的。贵州不产盐,食盐主要依靠四川供应。1736年,清朝廷在贵州与四川边境设立川盐入黔四大口岸,茅台镇为四大口岸之一,称仁岸。1745年,赤水河航道经过治理,成为川盐入黔主要通道。而川盐入黔数量,仁岸独占2/3。依靠盐运,茅台镇成为川黔边境最为繁荣的商业中心。“蜀盐走贵州,秦商聚茅台”,正是当年盛况的写照。[3]另外,近年来仁怀又在打造酒文化节庆活动。自2005年起仁怀市政府每两年举办一届“中国酒都•文化节”,每届于农历九月初九开幕。文化节内容包括以酒文化为主题的文艺晚会、中国酒都祭水节、酒都文化高层论坛,酒都名酒博览、招商引资签约仪式、中国酒都十强民营白酒生产企业评选、群众文化体育活动等,为期3~6天。

3贵州茅台集团工业旅游开发现状

目前,茅台酒厂有约3平方公里的厂区,相继开发了观厂游、重走长征路、品尝茅台酒、游览赤水河、赏国酒风采等旅游产品。贵州省茅台酒厂自1997年开始开办工业旅游,游客人数猛增。自2005年以来共投入资金2.5亿余元开办工业旅游,兴建茅苑宾馆、西苑宾馆、国酒宾馆、国酒门度假山庄等服务设施,兴起了政府主导、企业投入开发工业旅游资源的新格局。2012年,茅台实施了建筑风貌规划,对历史保护类建筑进行整体风貌主要采取复原的方式,并对内部功能进行改造。对保留修缮类建筑进行整治时,保持其历史感和地域风格。对新建建筑,要充分汲取车间茅酒之源和茅酒古窖的建筑元素,同时融入了新中式建筑的风格。同时,茅台还实施了旅游规划,推出了神秘茅台旅游产品:以展现茅台工业文明为主要吸引力的工业旅游形式。主要通过茅台神树、国酒文化城、茅酒之源、参观车间、参观酒库等景点展示茅台工业文明的发展。推出了茅台体验游:突破参观型工业旅游的单一性,不仅可以参观产品各制作流程和工艺,还可以亲身体验制作的快乐。茅台体验游主要以体验茅台酒文化为主要吸引力的工业旅游形式。对生态环境规划,包括赤水河生态河保护规划、茅台酒厂苏州园林规划等。从茅台工业旅游开发现状来讲,茅台工业旅游的开发,主要是以茅台镇国酒文化城为中心,以及茅台红军四度赤水纪念园景区,还有仁怀市的盐津温泉来展开的,进行一系列的开发设计,如“酒城”、“酒瓶”、“酒河”,都是以企业文化和产品文化为核心,因此,茅台工业旅游的开发类型属于产品文化型工业旅游资源。

4茅台集团工业旅游开发的主要问题

首先,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早期工业旅游开发,在没有充分评估企业开发工业旅游的可行性及是否对企业生产活动造成影响。为了依靠工业旅游示范点名誉,就盲目开发,企业开发茅台工业旅游的初衷也只是单纯的用于接待交流,来提升企业形象。因此,政府和企业没有重视发展工业的基础设施的建设。目前,仁怀市内公交只有三趟,而且公交管理不规范,不报站、公交线路标志不明确。自仁怀市到茅台镇还没有公交,只有小的巴士,巴士比较破旧,而且售票员的服务质量差,通往茅台国酒文化城没有明显的标志。另外由于茅台镇正在整治过程中,路面脏乱差,没有公共卫生间。其次,茅台酒厂企业对工业旅游的规划不完善。茅台工业旅游的开发与区域发展脱节,酒企业在开发旅游产品时,角度单一,都是从自身的利益出发,没用充分考虑到整个区域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应中来。表现出来的是茅台镇的国酒文化城建设较好,而周边还处于未规划状态,道路崎岖,房屋建设风格各异。因而使茅台工业旅游成为“绿洲中的沙漠”,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4]。l再次,特色不明显。在没搞清企业资源优势和特色,把握不准旅游市场的需求下,茅台工业旅游开发了工厂生产线、酿酒车间的观光等,导致工业旅游特色不鲜明,与周边的工业同质化严重。酒类企业工业旅游是依托工业企业而展开的旅游活动,在旅游资源上存在很大的共性,游客的客源种类较单一,相同或相近的旅游内容和开发类型经常会引起各景点之间的恶性竞争。茅台工业旅游的开发,应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特别是依托茅台镇这个大的酒生产基地,开发整个区域的酒镇旅游项目。最后,缺乏高层次的旅游服务人员。茅台工业旅游目前的服务人员,大多是企业的员工,除了少数的讲解员具有旅游服务意识外,没有意识到企业开展工业旅游的重要性,只是例行上下班而已。工业旅游的发展规划也缺乏专门的规划设计人员,企业工业旅游仍然与企业的生产销售部门没有明显分开,而是由企业的文化部门在主管,使得企业工业旅游的发展缺乏长远的规划设计,没有推陈出新。

5贵州茅台酒厂工业旅游开发建议

通过对茅台工业旅游的市场需求的推动、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引导支持、工业企业和旅游业的支持,工业旅游资源、旅游区的区位、产品价格的分析。可以得出,茅台工业旅游的后发力驱动系统中除了工业企业和旅游业的支持这一因素外的各因素的驱动力较强,牵引力驱动系统中的各个因素都促使着茅台工业旅游的发展,但是传播力驱动系统中各个因素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由此看见,对茅台工业旅游开发的实现路径的选择上,首先是突破这些因素的影响。因此,从茅台工业旅游发展的现状来看,今后茅台工业旅游的开发大体经历以下几个阶段:首先,深入开展“整脏治乱”专项工作。突出抓好仁怀旅游城市、特别是仁怀市内交通、旅游路线、旅游景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打破交通瓶颈制约旅游业发展。设立游客服务中心包括景区介绍、旅游咨询、游程信息、导游、休息、通讯、邮电、便民服务、景区形象展示、投诉处理、安全提示和医疗救护服务等功能设施。加快建设景区旅游公厕,在景区内修建旅游停车场等完善相关的附属设施。其次,进一步规范茅台工业旅游的建设和管理。要加快解决茅台工业旅游的开发建设速度慢,旅游商品开发不够,旅游专业人才紧缺,旅游配套服务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加快旅游服务人员的培训,并由企业内部建设专门的管理机构对工业旅游进行开发和监管,取得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指导,聘请专门的旅游规划专家进行规划设计。再次,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实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纲要》,重点抓好工业旅游景区内服务,以人性化服务为方向,提升从业人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随着旅游消费需求的升级,传统主导的观光旅游逐渐弱化,旅游者的目光开始从观光旅游转移到休闲旅游,再到体验旅游的层次开始过度。而体验旅游强调的是游客对文化、生活和历史的体验,追求的是一种发现,是旅游需求升级的结果,更是旅游发展模式转型的必然要求。体验旅游时代的到来,茅台工业旅游开发要从需求—政府—投资商—当地居民相结合,结合区域发展规划,形成以茅台镇为中心,除观光度假、商贸会展、乡村旅游外的创新体验旅游形式,加强人们在工业旅游过程中的体验项目,例如在法国葡萄酒在国际上享有盛誉,法国西部或南部的葡萄酒产地开发工业旅游,吸引中小学校学生利用假期参观和参与葡萄酒的制造过程中来,增强学生对法兰西民族的历史和传统进行具体和形象的了解。梅多克著名的葡萄酒庄中的马拉松比赛,来自世界各个国家的参赛选手在比赛的过程中需要喝葡萄酒进行比赛,在活动期间,由梅多克当地的葡萄酒文化局,政府负责接待参加比赛的游客,居住在当地的居民家中,亲身体验葡萄酒文化。这个活动的举办,不仅仅让来自世界各地的选手对这里的葡萄酒庄园难忘,在活动结束之后,多数会慷慨的买上几瓶好酒。张裕酒制造DIY酒标活动,激起游客动手参与的兴趣,增加旅游感受,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茅台工业旅游的开发,必须精心设计体验旅游项目,增加游客的参与度。在茅台镇创办酒文化一条街,集娱乐、休闲、购物为一体的古镇发展模式。5整合区域旅游资源,加强酒类企业联合互动茅台酒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是大曲酱香白酒的鼻祖,被评价为与苏格兰威士忌、法国科涅克白兰地齐名的世界三大蒸馏名酒之一,因此,茅台酒具有引领中国白酒工业旅游的资质。而在酒类工业旅游中,浙江绍兴在2007年就已经推出了酒类工业旅游线路,并取得了众多游客的参观。茅台酒所处地理生态环境良好,贯穿茅台镇的赤水河周边形成了以茅台酒为核心的白酒产业集群,为茅台开展酒工业旅游奠定了基础。据资料显示,“茅台镇除茅台外,有地方白酒企业257家,品牌企业100余个,年销售收入过万的有20余家。”[1]另外在距茅台镇不到2公里的上坪村,就有200多户人家拥有酒坊。[5]这些都可以整合到茅台工业旅游项目中来,形成一定的产业园区,扩大开发范围。我国名优酒分布最多的地区是长江流域的四川和贵州,全国17大名酒中就有8大名酒分布在这一地区,而名酒中的泸州老窖、郎酒、五粮液、茅台酒区是世界上最大的酒业集聚区。这些企业可以联合开展中国白酒生产线路旅游,酒文化旅游景点包括含酒体本身的价值文化、酒肆文化和酒具文化以及文学艺术文化和酒俗文华等具有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再结合泸州、宜宾、遵义三市境内的天堂坝、佛宝、黄荆等景点(区),整合多种文化资源,深度挖掘“盐、红色”文化,增加产品的文化底蕴,从产品组合上形成“中国名酒金三角旅游专线”核心区。目前,已经有相应的政策出台,2008年中国名酒金三角国际旅游专线“1+3”议定书签字仪式在上海浦东时代广场举行。该旅游专线总部设在上海,目的在于整合遵义市、泸州市和宜宾市的酒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推动“中国白酒金三角国际旅游文化产业集聚区”产业链、产业集群的形成。茅台工业旅游的开发应该抓住这一契机,加快区域旅游资源联合互动,打造特色工业旅游产品品牌。

6加快产业园区建设,形成国酒区域旅游圈

茅台工业旅游不仅是茅台酒企业的开发,应该是一个区域的开发,目前仁怀市加快产业园区建设,到2010年,仁怀建成一个白酒循环示范区——“贵州茅台循环经济特色科技示范园”;一个优质酱香型白酒集群生态酿造工业园区,新引进5-10家规模酱香型酿造企业进驻生态酿造工业园区;一个以成品酒包装及配套产业为核心的白酒产业集群工业园区暨白酒工业配套产业园区;新增成品酒窖藏、成品酒规模生产企业5-10家;新增包装配套企业(含酒瓶、瓶盖、酒盒印刷等)2-3家;新增物流中心1-2家。这些园区可以经过旅游规划开发,形成园区产业游项目。其一是以园区观光旅游产品为主,从参观白酒生态酿造过程,到白酒酿造废弃物循环利用过程,再到白酒的包装装瓶过程,最后到白酒储存的整个生产过程的参观,其中增添体验旅游项目,来展现全方位的白酒生产过程的旅游。高度重视园区的生态环境的保护,是园区成为城市密集区重要的自然景观空间和生态空间,借此大力发展城郊观光和自然风光观光旅游。要依托园区建设中央商务区,完善休息度假设施,营造休息氛围,构建以酒文化为主的娱乐活动,发展国内都市时尚酒吧。策划“祭水节”大型活动,以及酒博览会活动,促进园区内各功能设施的建设和功能布局的整合。其二是以美食美酒购物产品特色为辅。依托园区现代化的购物环境,大力发掘仁怀本地的名优特产,打造特色美食购物为卖点。由于茅台酒的美名,目前在外地很少能买到真正的茅台酒,茅台工业旅游可以变劣势为优势,在园区内设计量小但精美的茅台酒旅游购物产品,并带动茅台镇其他的名酒产品的销售,如贵州省著名商标小糊涂仙、国台、怀庄、酒中酒、百年糊涂、钓鱼台、乡巴佬、老掌柜等小糊涂仙、国台、怀庄、酒中酒、百年糊涂、钓鱼台、乡巴佬、老掌柜等名酒产品。目前根据遵义市贯彻落实国发〔2012〕2号文件“十二五”旅游业发展项目规划中对修建仁怀市茅台旅游购物中心的建设,政府现拟申请上级资金1200万元,市、县配套资金800万元。另外,在对仁怀的其他食品与特产的加工包装,如仁怀茶叶、仁怀柑橘、杨堡坝早谷梨、刺梨与炎黄圣果、后山猕猴桃、合马羊肉、喜头擂茶、雪耙、三把鸡、后山方竹、生漆、三元白皮纸等旅游特色产品的开发。

7扩充茅台工业旅游的内涵,向文化产业方向融合

注重产品文化的开发,用文化来提升茅台工业旅游产品的内涵。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精髓和保障,具有区别于其它企业的鲜明特点。随着人们旅游需求多样化的发展,工业旅游再也不能保持着原来的一般意义上的观光水平,在工业旅游产品的设计上,应该有所突破,将企业的文化融入贯通到工业旅游产品当中,提升工业旅游的品味。茅台工业旅游的开发不能仅局限于世界吉尼斯之最的建设,应该将更多的精力集中在产品文化内涵的挖掘上,建立基本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形象。如云南白族“三道茶”,游人不仅能够通过工业旅游通道,参观茶园和茶业的制作过程,还能品味到地道的“三道茶”表演形式及通过三道茶来了解到白族的生活习俗,进而充分体味到“茶文化”的魅力;在青岛啤酒厂既有参与性的娱乐项目,又能品味到美味的啤酒,还能够欣赏到“酒文化”的色彩;在张裕可以亲手制作DIY纪念品,在酒文化博物馆了解张裕百年变迁的历史过程等,因此茅台工业旅游的开发,应把握挖掘一些历史源流、史话,打造茅台酒历史,开发一些与酒文化有关的微电影、连续剧、小说、诗歌、歌舞表演和绘画等,如香奈儿国际品牌退出的《香奈儿》影片、香水公司推出的《香水是怎么制作的》、美国推出的《社交网络》等都是通过影视,使一些品牌的文化内涵传播到世界各地。仁怀市在旅游文化挖掘上应大量做工作,使酒文化、长征文化品牌得到提炼和展示、并作为核心旅游产品加以开发。首先,重点启动了茅台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园区、茅台古镇、茅台酒厂工业旅游区及中国酒文化城、盐津河旅游度假区、坛厂温泉景区、怀阳洞景区、赤水河吴公岩景区、“苗山人家”乡村旅游点开发建设。其次,通过举办各种酒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协办省、遵义市举办的旅游节庆活动,参加国内旅游交易会、毗邻县市区旅游交易会、举办仁怀旅游发展研讨会、旅游考察推介活动、参与四川、重庆、泸州、贵阳、遵义、习水、赤水等旅游城市的区域联合、利用各种媒体宣传等形式着力宣传、培育地方文化旅游品牌。第三,利用文化元素策划设计旅游项目、规划设计旅游产品、指导旅游项目开发,在文化旅游产品的形成和推向市场上积极探索有效途径,着力拓展客源市场,打造中国酒都文化旅游目的地形象。

工业旅游范文篇6

[关键词]辽宁工业旅游优势研究

工业旅游是现代生产力不断发展的产物,是旅游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所产生的一种新的旅游方式。工业旅游的发展,符合国际上旅游市场从大众到分众的转变趋势,同时也符合知性旅游的发展趋势,是一种很值得工业企业、地方政府以及旅游者普遍关注的创新事物和创新产业。

一、工业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工业旅游是指工业企业将对旅游者有吸引力的资源优化组合、重新包装,并对外开放。一方面可以满足旅客的旅游需求,另一方面可以增加企业经济效益和提高企业知名度的一种新型旅游形式。工业旅游的发祥地是法国。20世纪50代,雪铁龙汽车公司就组织客人参观生产流水线,那时起许多厂家效仿,一些厂家开始收费,逐步演化为业旅游项目。在美国,大企业大机构都有向公众开放的制度,许多著名企业如盛顿国家造币厂、休斯敦宇航中心等因此成为工旅游胜地。目前,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如古巴,也开展了以烟草工业为主的工业旅游。工业旅游吸引了国际上越来越多的旅游者。

我国工业旅游起步较晚,在20世纪90年代末才有少数实力较强或独具特色的企业集团出于营销目的推出一些参观项目,例如长虹于1997年开始开展工业旅游,海尔集团99年初推出“海尔工业游”项目,青岛啤厂于1998年正式向国内公众开放,推出了“玉液浆青岛啤酒欢迎您”工业旅游项目,首钢集团2000年正式开展“钢铁是这样炼成的”工业旅游项目等,成为工业旅游的雏形。

进入新世纪以后,工业旅游正式走上了中国旅游发展舞台。2001年,国家旅游局开展了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候选单位推荐评选活动;2002年国家旅游局把工业旅游示范点启动工作作为28工作要点之一,这标志着工业旅游在我国已经突破了传统的企业间参观学习的模式,正式进入市场化运作。

二、辽宁工业旅游发展现状

辽宁工业旅游最早开始于1999年1月鞍山钢铁集团的工业旅游,相对山东、上海等工业旅游发展较早的省市,起步较晚,但经过短短几年,辽宁工业旅游有了大幅度的发展。2001年年底,辽宁省入选国家工业旅游示范点的9个工业旅游项目,包括沈飞航空博览园、大连明清家具艺术品有限公司、辽宁五女山米兰酒业有限公司、大连路明发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丹东太平湾发电厂、鞍山工业之旅、抚顺矿业集团西露天矿、大连珍奥生命园、辽宁道光廿五集团满族酿酒有限责任公司。鞍山钢铁集团的工业旅游2000年接待到鞍钢参观的游客只有2万多人,门票收入微薄。2003年接待游客达16.3万人,实现旅游收入2651万元。在2004年上半年国家旅游局考核验收中,以上9个示范点全部合格。2004年辽宁工业旅游在全国各个省份中仅次于安徽、山东,排名第三。2006年10月15日,辽宁省铁岭市又一个国家AA级景区——铁煤蒸汽机车博物馆创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项目顺利通过国家检查组验收。

虽然工业旅游在辽宁省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从辽宁工业旅游资源丰富程度上看,发展幅度远远不够,仍存在很大的发展潜力。

三、辽宁工业旅游发展优势分析

辽宁作为“共和国的长子”,在新中国50年的工业史上,曾经创造了100个“第一”。工业旅游资源丰富,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

1.工业基础优势。辽宁是工业门类齐全、体系完整、基础雄厚的重工业基地。辽宁是中国近代制造业的基地,有全国最大的机器人研发中心、全国最大的船坞、生产全国1/2以上的内燃机车、生产核动力潜水艇,还有钢铁、煤炭、工作母机(各种机床)和各种军工及民用产品,支撑着中国制造业和国防工业的半边天。辽宁也是我国资源型城市较多的省份之一,共有15个资源型城市,资源涉及煤炭、冶金,有色金属、油气、非金属、化工等行业。这些资源型城市在经济转型过程中,正在探索适合本地区实际的新型发展道路,而开发工业旅游可以为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开辟出一条前景十分广阔的新途径。

2.地理区位优势。辽宁地处东北亚,比邻日本、韩国、俄罗斯和朝鲜,空中航线发达。作为东北地区通往关内的交通要道,是东北地区和内蒙古通向世界、连接欧亚大陆桥的重要门户和前沿地带。辽宁作为东北地区惟一的沿海省份,充分发挥辽宁的港口优势,不仅可以促进辽宁省自身经济的发展,带动东北地区的经济联合与协作,还可以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也为工业旅游的开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

3.科技文化优势。辽宁的科技教育水平比较高,早在十年前就基本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的要求,现在人均受教育的时间是十年。辽宁的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很快,普通高校在努力培养专门人才的同时,还不断探索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开展科学研究和开发工作,大力兴办高新技术产业。比如大连理工大学“洪水预报调度系统”、沈阳工业大学“永磁电机”、沈阳农业大学“超级稻育种”和“工厂化高效农业”等一批项目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得到推广。其中东北大学科技园已被列入首批国家重点建设的国家大学科技园之一。高新技术的率先发展,将有力的带动辽宁工业旅游的广泛兴起。

4.政策环境优势。党中央和国务院制定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战略,把东北振兴和西部大开发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充分发挥东北地区旅游资源丰富独具特色的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扩大老工业基地的金融、保险、商贸、旅游等服务领域的对外开放是东北振兴的应有之义。东北有望继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唐地区之后,成为中国经济第四个增长极。借此东风,辽宁老工业基地工业旅游发展前景看好,蕴涵无限商机。

5.基础设施优势。辽宁省基础设施相对比较完备。这主要得益于长期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一直重视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建设,后来又十分重视老工业基地的调整改造。多年来,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不断增加投入。

这几年来,辽宁确立了国有企业三年改革脱困的目标。中央加大了对辽宁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力度,也增加了对辽宁技术改造支持的力度。在中央的领导下,辽宁完成了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试点工作。这项试点工作为辽宁工业旅游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辽宁工业旅游的发展对策

工业旅游的开发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统筹区域发展,统筹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统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1.树立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辽宁工业旅游的开发,必须将近期效益和长远目标、数量与质量协调平衡,对辽宁工业旅游资源综合分析,制定整体规划,对工业景点进行循序渐进地开发,充分发挥现有的工业基础优势,处理好发展与资源、环境、人口之间的关系。既能够保证游人充分领略和体会工业旅游的底蕴,获得心理满足,又不能对工业企业的生产和环境产生消极的影响,生产旅游两不误。所以说工业旅游如若开发得当,将取得“双赢”乃至“多赢”效应。

2.充分发挥政府作用,提供优良的发展环境。由于工业旅游在开发初期很难立即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需要政府出面加以引导,以推进工业旅游的进展,所以首先要发挥政府的的宏观统筹的作用。其次是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要在在竞争中处于一直有利的地位,就应该引导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不断进行创新,包括体制创新,观念创新,技术创新,不断为工业旅游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3.挖掘工业旅游资源特色,打造辽宁高品位工业旅游。在工业旅游过程中,因地制宜、巧妙地引入一些参与性的内容,提高游客的参与程度,满足旅游者寓求知于娱乐的需要,是当前工业旅游开发的重点。游客可以直接到生产车间,甚至直接参与生产,提高整个过程的娱乐性。如在大连造船厂,可以安排游客在参观过程中亲手拧医颗螺丝钉;在大连盛道玻璃制品厂,游客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制造纪念品等,达到“参与其中,乐趣无穷”的效果。部分企业还可以在游客中开展产品有奖调查、为学生开设讲座等活动,丰富工业旅游的内容,深刻挖掘企业传统文化内涵,成为企业对外传播文化与友谊的窗口。

4.工业旅游与常规旅游相结合,实现双赢效应。工业旅游的产生,是工业和旅游业互相结合、互相渗透的必然产物。辽宁省的旅游业在2005年接待入境人数及旅游外汇收入在全国的排名,也仅为第10位和第8位,借工业的优势则可以扩大自己的市场,继续登攀新的高峰。工业旅游的发展不仅将成为旅游环境容量分流及挖掘旅游资源内涵的重要措施,而且可以促进工业旅游经济带的快速形成,又能使工业旅游的发展与城市发展遥相呼应,并为工业旅游创造更为有利的环境条件,实现旅游资源新的整合。将两种产业互相结合、相得益彰,符合现代产业发展的新趋势。

五、结语

2006年出台的《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把以优化调整结构为主线确定为辽宁省工业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然而目前辽宁省资源型城市单一的重型工业经济结构的现状,实现经济转型的任务非常艰巨。

在辽宁省产业结构转型过程中,合理利用相关的工业资源,大力开展工业旅游活动,是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发展工业旅游不仅是工业企业涉足第三产业的投路石,同时也是城市经济的一个推动器。辽宁工业旅游在发展现有优势的同时,应该注意克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劣势,并努力挖掘潜在的优势,进一步转化成竞争优势,积极促进辽宁工业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打造工业旅游强省。

[参考文献]

[1]黄芳.我国工业旅游发展探析.人文地理[J].2004,2.

[2]王宝恒.我国工业旅游研究的回顾与思考.厦门大学学报[J].2003,6.

工业旅游范文篇7

一、目的和意义

利用工业厂区景观、工业生产流程、工业企业文化等相关工业因素,开展工业旅游体验活动,以此满足旅游需求,提高企业综合效益,展示**市工业经济发展成就。

发展工业旅游有利于促进工业企业转变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提升发展质量;有利于传播工业文明,展示企业风采,宣传企业品牌,扩大品牌认知度;有利于深度开发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品,提升区域旅游业竞争力。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和大力发展服务业的机遇,以促进构建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产业结构和推动工业品牌建设为中心,以优势产业为重点,突出工业特色,展示工业风貌,实现工业旅游又好又快发展。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政府加强对工业旅游的倡导、指导、引导,尤其是注重规划引导,把握重点,有序进行,协调发展;提倡市场运作,调动企业参与工业旅游的积极性。以市场机制引导工业旅游的开发、营销、投资,实现工业旅游发展。

(二)坚持专业管理、质量规范。以《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检查标准(试行)》为指导,结合**工业旅游实际情况,制定《**市工业旅游示范点服务质量标准》,组建一个专业化工业旅游服务机构,坚持专业管理、质量规范,确保工业旅游的服务质量和水准。

(三)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工业旅游是工业和旅游业的交叉形式,融合了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众多要素。在工业旅游发展中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追求近期效益和长远目标的协调,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四、发展目标

到2011年,将工业旅游培育成为展示**工业综合实力和企业风采的重要窗口和舞台,成为**旅游新的增长点和重要产品,培育40家"**市工业旅游示范点",将**工业旅游打造成为全国知名旅游品牌。具体目标概括为"1248",即:

(一)成立1个工业旅游促进中心;

(二)培育2个工业旅游聚集区;

(三)打造4条工业旅游精品线;

(四)以**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为核心,以拥有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的企业为重点,形成8大系列工业旅游产品。

五、主要工作及保障措施

(一)建立领导机制,加强组织推动。成立**市工业旅游领导小组,由市经委主任、市旅游局局长任组长,市经委、市旅游局各1名主管负责同志任副组长,市经委、市旅游局、市委宣传部为成员单位,指导全市工业旅游工作科学发展。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市经委、市旅游局相关处室组成。各区县、市开发区、保税区、市高新区和工业集团公司,根据实际情况,成立由相关负责同志任组长的工业旅游推动领导小组,并结合本地区、本行业的发展规划,确定工业旅游近期、远期重点培育目标。

(二)成立**市工业旅游促进中心。由社会团体或企业组建**市工业旅游促进中心,以服务为宗旨,以信守职业道德、遵守诚实信用、公平竞争为原则,以符合国家和社会的公共利益为准则,在**市工业旅游领导小组指导下开展工作。主要职能是制定规则、整合资源、推广线路、开拓市场、培育品牌、开展交流、培养人才、营销策划、会展会务、建立网站以及工业旅游日常管理工作。

(三)组织编制**市工业旅游发展规划。对**市工业旅游的发展现状、资源、市场需求等进行充分调研,组织编制发展规划,提出明确的工业旅游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引导工业旅游规范健康发展。

(四)根据国家和我市旅游管理相关规定,结合**市工业旅游实际情况,制定《**市工业旅游示范点服务质量标准》。

(五)组织工业旅游示范点认定。**市工业旅游示范点的认定实行工业企业自愿申报的原则,按照《**市工业旅游示范点服务质量标准》,**市工业旅游领导小组委托**市工业旅游促进中心统一组织,由**市工业旅游领导小组认定,对合格企业进行公告并挂牌。

(六)建立工业旅游资源目录。通过开展对工业企业的调研,详细了解**市工业企业具备开展工业旅游条件的情况,建立工业旅游资源目录,掌握工业旅游资源动态情况,为**工业旅游的长期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七)加大重点工业企业服务力度。对进入工业旅游资源目录的企业认真筛选,每年有计划地对重点企业进行上门服务,指导帮助企业做好开展工业旅游的基础性工作。

(八)扩大宣传推介。充分发挥宣传媒介的作用,建立工业旅游门户网站,采取多种宣传形式,大力宣传推介工业旅游项目,提高社会影响力。

(九)加强人才培训。提高工业旅游认知度,对有意愿开展工业旅游的企业高级管理人员进行工业旅游专业知识培训;加强工业旅游队伍建设,对已认定合格的企业相关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

(十)给予资金扶持。从市工业专项资金和市旅游专项资金中安排一定比例资金,对工业旅游给予资金扶持。重点支持:编制工业旅游发展规划;提升完善工业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如景观环境建设、参观体验区建设、标牌设置等);开展工业旅游的宣传推广活动;组织对工业旅游企业相关人员培训。

(十一)建立分工责任制。各部门协同配合,发挥部门优势,推进我市工业旅游的发展。

1.市经委主要负责全面协调**市工业旅游领导小组日常工作,牵头筹建**市工业旅游促进中心,组织工业旅游资源的调研,建立工业旅游资源目录。依据发展指导意见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2.市旅游局主要负责牵头组织制定《**市工业旅游示范点服务质量标准》、编制**市工业旅游发展规划,对重点企业开展服务和人才培训,与市经委共同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工业旅游范文篇8

工业遗产是指具有历史价值、技术价值、社会意义、建筑或科研价值的工业文化遗存,具体包括建筑物和机械、车间、磨坊、工厂、矿山以及相关的加工提炼场地、仓库和店铺、生产、传输和使用能源的场所、交通基础设施等。

工业遗产旅游是伴随着人们对旅游资源理解的拓展而产生的一种旅游新概念,是在传统工业区域产业衰退的过程中,基于对工业遗产的保护、再利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的目的,在工业遗留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重温或了解工业历史和文明,融合相关旅游功能的新的旅游形式。我国学者李蕾蕾认为,工业遗产旅游是在废弃的工业旧址上,通过保护和再利用原有的工业机器、生产设备、厂房建筑等等,改造成为一种能够吸引现代人们了解工业文化和文明,同时具有独特的观光、休闲和旅游功能的旅游新形式。简言之,工业遗产旅游就是以工业遗产为核心吸引物的主题旅游活动。

二、辽宁工业遗产旅游开发对策与建议

借鉴国外工业遗产旅游发展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辽宁省在工业遗产旅游开发上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坚持理性开发,科学规划项目

工业遗产旅游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统筹区域发展.统筹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统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开展工业遗产旅游不能一哄而上,应保持头脑清醒,根据自身的条件审时度势地进行开发。首先要综合分析辽宁工业遗产旅游资源,制定整体规划,对众多工业景点进行循序渐进的开发,充分发挥现有的工业基础优势,处理好发展与资源、环境、人口之间的关系。政府部门应该统筹安排.把工业遗产旅游纳入地方旅游的整体规划中去,从组织机构建设、工业遗产普查和认定、规划编制、项目开发、宣传推介等方面提出操作方案,推动工业遗产旅游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二)突出主题特色,展示遗产文化

工业遗产旅游不同于文化遗产,关键在于突出其鲜明主题。工业遗产开发不论是采用博物院模式、公共游憩空间模式,还是与购物旅游相结合的开发模式,特色是旅游经济的生命力所在,没有特色就没有吸引力,就不会产生旅游市场效应和经济效益。只有充分认识和挖掘辽宁工业遗产旅游资源的价值及其内涵,才能开发出有特色的旅游产品。比如,有“煤都”之称的抚顺,不能因为开发工业旅游就选择建山水景观和宾馆别墅,而恰恰相反,只能选择将“傻大黑粗”的煤炭生产设施作为发展工业遗产旅游的依托。比如,稍加改造的煤窑小火车、煤雕等都可变成旅游市场上叫座又叫好的产品。

(三)导入体验理念,展现工业魅力

旅游的实质是体验,工业遗产旅游的实质是游客在工业场景中的一次体验活动,一次独特的经历。旅游产品的可感知性、可理解性、可参与性是体验旅游的关键所在;新鲜感、亲切感、满足感是旅游体验的最终目标;求补偿、求解脱、求刺激是旅游活动的核心驱动力。“三性”、“三感”、“三求”的有机组合构成了工业遗产体验旅游的灵魂。因此,在工业遗产旅游产品开发设计中,应该树立体验旅游观念,注重游客的体验过程,通过“三性”。达到“三感”,满足“三求”,为游客营造一次独特而有趣的工业旅游经历,使其在整个游览过程中获得感官和精神上的满足。例如,阜新海州露天煤矿可以开展井下挖煤、井下探路、体验矿工生活等旅游项目。在此基础上,可增设时尚的休闲娱乐项目,充分展现煤矿生产的独特魅力,满足游客的求新、求异、求乐心理,增强旅游吸引力。

(四)保持原汁原味,增强现场感受

发展工业遗产旅游应当遵循“修旧如旧”的开发原则,对可恢复的标志性遗址、遗迹,要恢复其原貌。保持其原真状态,要收集和记录历史文物、故事、事件等无形工业文化遗产,最大限度地增强工业发展历史的真实感和完整感。辽宁省要开发一批保留原址、原貌特征的工业遗产旅游项目,包括保留具有原貌特征的厂房,开辟能够展示工业文明、工业时代的一些博物馆、纪念馆等。为了让游客参与互动,可以开发一些情景交融的体验式的旅游项目,在尊重工业历史的前提下,工业遗产旅游产品既注重原汁原昧.又注重趣味性、参与性,并将现代科技融入其中,提高工业遗产旅游的品味,使游客在观赏产品的同时,还能感受到工业的发展和现代科技的强大魅力。例如,青岛啤酒企业在专为游客建造的青岛啤酒专业博物馆内,车间设备的设置与工作场景的安排完全再现了历史原貌,形象逼真,让游客赞叹不已。我们可以借鉴青岛啤酒企业开发工业遗产旅游的成功经验,利用工业厂房建立酒吧一条街、商业一条街、购物一条街,还可以把规模比较大的工业基地厂房改建成酒店。

(五)注入文化元素,提升旅游品质

旅游的灵魂是文化,文化元素的成功注入是解决辽宁工业遗产旅游现存问题大门的智慧钥匙。工业遗产旅游项目中可突出企业文化,通过渗人“软性”的企业文化使工业遗产旅游贴近普通百姓。在企业内增设相关文化娱乐设施,深刻挖掘企业传统文化内涵,将本土企业的文化和科技含量融人到产品的设计当中,能够使游客增加知识,丰富经验,加深体验,提升娱乐,延长游客逗留和消费时间,企业在创造文化价值的同时,创造较高的经济价值。辽宁老工业基地在发展自己的煤文化、钢文化的同时,还要注重工业发展历程中的工人阶级艰苦创业行为和精神的收集、挖掘、弘扬,充分展示工业文明,发展历史与现代、怀旧与时尚完美结合的工业遗产旅游。

(六)传授科普知识,发挥教育功能

较强的知识性和教育性是工业遗产旅游的另一个突出特点,这是其他许多旅游产品难以替代的,结合科教兴国的浓厚氛围和人们特别是学生对科技知识的渴求,将工业遗产旅游开发为教育性旅游产品,使工业遗产旅游产品寓教于乐,在传播知识、技能的同时避免枯燥的说教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在项目设计上,可将现场演示、模型展示、动感体验等方法有机结合起来以达到深入浅出的效果。德国鲁尔工业区的亨利钢铁厂原是一个保留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建筑与文化景观的著名历史古城,目前已改造成为一个露天博物馆.其中设计了许多儿童可以参与并在废弃的工业设施中开展各种活动的游戏故事,通过故事了解建筑文化和工业生产知识,接受科普教育和品德教育。

(七)开发旅游商品,塑造企业形象

发展工业遗产旅游需要平衡企业和旅游者双方的利益,通过开展工业遗产旅游实现企业预期目标,同时满足游客旅游需求,实现双赢的局面。旅游商品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遗产旅游开发应重视旅游购物市场的开拓。一方面。企业可把生产的产品转化为旅游商品,另外还可将纪念品转化为企业的宣传品,在纪念品上标记企业的标识、图案、文字。例如,沈阳老龙口酒博物馆可以将酿酒工艺和品牌形象结合起来,寓传授知识与娱乐购物于一体,既展示了中华民族传统酒文化,又提高了老龙口酒的知名度,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八)强化安全意识,提高服务质量

辽宁发展工业遗产旅游应该按照国家旅游局颁布的《工业旅游发展指导规范》标准,在项目设计中注入更多的人性化元素,具备一定的亲和力。第一,要建立和完善游客接待服务中心,坚持以人为本,处处为游客着想,提供人性化、亲情化、细微化服务。第二,要配备专职导游队伍,抓好导游员培训工作,精心准备解说词和宣传品,为不同国家游客提供多语种导游服务。并且在景区建立路标和景点介绍,方便游客的游览。第三,要切实抓好安全工作,在景区适宜的地方树立安全警示牌,导游员要对游客多做提醒工作,避免发生安全事故,让客人高兴愉快而来,尽兴安全而归。例如,阜新海州煤矿存在地下积水、二氧化硫气体等危险因素,在开展工业遗产旅游时,必须对游客进行全面细致的安全检测,消除安全隐患,构建安全的旅游环境。

工业旅游范文篇9

我国自2004年公布第一批国家工业旅游示范景点来。至2007年底,共有345家企业入围评选,显示出工业旅游在我国的巨大市场和发展潜力。旅游实践推动了理论研究的发展,2000年后,我国学者研究工业旅游发表的论文数量庞大,通过CNKI检索,2000-2009年,共有567篇工业旅游相关研究论文,试图从不同的领域来探讨工业旅游活动背后的一些深层次的理论问题。

一、工业旅游概念研究

(一)从概念的学术化与否来看

裴泽生等认为“工业旅游就是指人们通过有组织地参观工业、科技、手工业、服务业等各类企业。了解到某些产品的生产制作过程,并能从厂家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购买产品。”这是国内最早的非学术定义。该定义虽然从狭隘的角度来看待工业旅游,仅仅把它看作是参观企业生产过程,但是作为最早的定义。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对实践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姚宏从旅游学的角度将工业旅游定义为“工业旅游是以现有的工厂、企业、公司及在建工程等工业场所作为旅游客体的一种专项旅游。通过让游客了解工业生产与工程操作等全过程,获取科学知识。满足旅游者精神需求和行、吃、住、游等基本旅游享受,能提供集求知、购物、观光等多方面为一体的综合型旅游产品。”它是国内旅游学界对工业旅游做出的最早的学术化定义。

(二)从旅游供给与需求角度定义

戴道平在深层次上揭示“所谓工业旅游,从旅游供给的角度来看就是以工业企业的建筑环境、设备设施、生产或工艺流程、企业文化与管理等作为旅游吸引物,经过设计包装推向市场,来满足游人的求知、求新、求奇等旅游需求,从而实现企业的经济、社会、管理等目标的一种专项旅游活动。”从旅游者需求角度,彭新沙把工业旅游看作是“以工业生产过程、工厂风貌、生活场景、工业企业文化等工业相关因素为吸引物,以市场需求为基础的体验活动”,以旅游者体验为切入点,来区分于其它旅游方式。

(三)从综合角度定义

在比较各学者的定义后,笔者最赞同王宝恒先生提出的定义:“工业旅游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工业资源为吸引物,通过企业对资源进行整合或二次开发,突出工业资源的吸引力,将其转化为旅游资源,并以满足旅游需求、提高企业综合效益为目的专项旅游活动和企业发展项目。”

二、工业旅游的产品研究

工业旅游产品作为工业旅游的核心与基础,是激发潜在游客前去旅游的重要吸引物,对工业旅游是否能够持续健康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受到旅游活动主体、客体、中介与旅游研究人员的重视。我国理论界对工业旅游产品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产品的特征、目标顾客等方面。

(一)工业旅游产品特征研究

戴道平认为工业旅游产品特征表现在“依附性、知识性、多效益性和重游率低”几个方面。吴相利则认为工业旅游产品的特征如下“以工业为产品的主题:工业产品生产与旅游产品生产同步进行;科普教育功能的突出地位:相对稳定而有明确的市场;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二)工业产品目标顾客研究

总体来看,我国在工业旅游的目标顾客的研究上,没有大的突破,没能将大众的游客纳入到工业旅游目标顾客的范围内,不能准确地反应工业旅游产品的影响力和地位。

在目标顾客的构成研究中,孙爱丽和朱海森认为工业旅游主要客源市场是学生和教师。马文斌等依据游客的旅游动机。将游客划分为“商务调查型、学习参与型和观光游览型”三类。王宝恒指出工业旅游的客源市场主要由学生、当地居民和游客三部分构成。丁枢认为青少年是工业旅游的主力军。

有关目标顾客的其它研究。戴道平从工业旅游产品需求障碍角度来谈制约学生市场的因素,对开发学生市场提出了具体有意建议。尚群从工业产品目标顾客的“客源地结构、性别结构、年龄结构、文化程度结构、职业构成、旅游目的、进行工业旅游的影响因素”等方面对其进行了详细地的研究,它是目前国内对工业旅游产品目标顾客研究最详细的一篇文章。

(三)工业产品的其它研究

刘馥馨、刘洪利、付华利用生命周期理论对工业旅游产品进行分析,得出我国工业旅游所特有的生命周期。从产品动态的发展角度来研究问题,提出工业旅游产品开发四条原则并对工业旅游产品开发提出建议。

黄静波以郴州市为例,提出区域工业旅游产品营销应具备的三个条件:主体条件、客体条件、媒介条件,分析了我国区域工业旅游产品的营销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的营销策略。

三、工业旅游的开发模式研究

工业旅游开发建立在一定的旅游规划理论之上,国外对工业旅游的开发模式研究在上个世纪80年代得到迅猛发展,是以当时工业旅游的实践为现实土壤。我国相关研究要晚些,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学者们根据各地的具体实践特点,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针对性不同的开发模式。

(一)基于空间维度的开发模式

姚宏在我国最早提出工业旅游的开发模式,将其总结为“都市综合型工业旅游、特色工业城市的工业旅游、名胜旅游区的工业旅游”三种模式,这种提法为后来学者研究提供了借鉴,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李蕾营认为“从整个区域,可将工业旅游开发模式称为区域性一体化模式;从各个独立的工业遗产旅游地看,可将工业旅游开发模式分为博物馆模式、公共游憩空间模式及与购物旅游相结合的综合开发模式。”

(二)基于企业特点的开发模式

丁枢认为企业的性质、特点不同,发展工业旅游的模式也应不同,他认为开发模式可分为“专业型开发模式、公园型开发模式、综合型开发模式、特定型开发模式”。

(三)基于多元化角度旅游开发模式

李虹、于萍提出打造“多元化的旅游发展模式”,分别为“工业旅游区域化发展模式:工业“生产”游与工业“遗产”游协同发展的模式:工业游与常规旅游形态交融互补发展的模式”。这三种模式在我国旅游环境新形势,旅游需求多元化、个性化。旅游者越趋成熟化背景下,更符合实践要求。具有实际可操作性,为我国工业旅游发展提供很好的思路。

(四)基于旅游产品开发模式

吴相利从工业旅游产品的特有属性和中国工业旅游发展现状分析出发,将我国工业旅游产品开发分为“城市型、商品型、中心型、景观型、扩展型、场景型、产品型、文化型、外延型、综合型”等十大模式。而黄芳从工业旅游企业的定位策略上,结合我国41家工业旅游示范点企业发展工业旅游的历史与现状,提出了“自然景观型、艺术型、民文化型、历史型、企业成长型、地区型”等6种模式。毕燕在该领域也做出了详细研究,提出了旅游产品开发的六大模式。颜丽虹结合了桂林市工业旅游产品的特点。不仅提出了基本开发模式,还提出了特色旅游开发模式,指出要在特色旅游产品开发上下功夫。董阿丹在对桂林市的工业旅游产品开发进行SWOT分析下,提出了开发模式的借鉴和选择。

四、工业遗产旅游研究

与国外比,我国在工业遗产旅游的开发和理论研究方面都相对滞后。造成工业遗产资源的闲置与破坏,制约我国工业旅游的进一步发展,成为瓶颈之一。我国学者在现有的研究中,基本上都是在分析介绍国外工业遗产旅游发展基础上,提出对我国工业遗产旅游的若干思考与借鉴,但可喜的是部分学者开始试着结合我国工业遗产资源现状,探讨某一领域的具体保护与开发。

(一)对国外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研究

我国工业遗产旅游的研究始于对国外典型成功案例介绍。研究较多的是德国和英国的遗产旅游开发。通过研究,找出一些有利于我国实践开展的经验与教训。李蕾蕾以德国鲁尔区的工业遗产旅游为例,探讨了工业遗产旅游的概念、开发模式,详细介绍了鲁尔区各个遗产目的地的开发经验,阐述遗产旅游对鲁尔区在逆工业化背景下的区经济恢复、文化发展以及产业升级的作用,并对国内外的工业旅游发展现状做了分析对表,提出我国工业遗产旅游开发应注意的方面,强调工业遗产旅游是个可以拓展的领域。吴相利主要对英国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的研究,对英国工业遗产旅游发展的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在借鉴英国遗产开发基础上,突出其开发的重要性,提出我国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的若干意见与思考。

(二)对国内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研究

我国学者也开始对我国具体实践进行专门研究。宋章海等针对北老工业基地,认为工业文化遗产旅游应发展成为其一大特色旅游产品,要意识到“被遗弃了的传统工业文化”能被旅游所利用。呼吁政府和民众联合起来保护和抢救我国恢弘的“工业文明史”。刘筏筏在对大连市-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研究时,提出要结合工业遗产旅游自身特点,分别从开拓客源市场、完善媒介市场、开发资源市场等方面对大连市工业遗产旅游的开发提出前瞻性建议,促进大连市工业遗产旅游的可持续性发展。袁霜凌对历史文化名城自贡的盐业工业遗产旅游,胡江路对大连市的废旧工业设施旅游开发。谢红彬、高玲对福州马尾区工业旅游开发也分别做了详细的研究。

五、我国工业旅游研究总结与未来展望

我国在工业旅游研究方面近十年来虽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和成果,然而也有不足之处。研究角度比较的单一,多数限于从旅游角度来看工业旅游,研究的视野受到桎梏;基本上都属于定性分析,定量分析严重欠缺,影响研究成果的客观性,使得开发工业旅游重要性的说服力减弱:很少从企业经营的角度来分析工业旅游,没有认识到工业旅游开发对工业企业自身的巨大潜在价值。针对以上几个问题,笔者认为未来工业旅游研究要注重以下几方面:

(一)从多角度、多学科来谈论工业旅游

要跳出旅游角度来谈旅游,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领域来对工业旅游进行研究,如从营销的角度来谈工业旅游对企业的生产的重要性:从产业融合的角度看研究工业旅游: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工业旅游对企业、对社区以及整个旅游业推动作用: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工业旅游对社会的功能与价值,从而最真实的分析反应工业旅游的完整性与功能:从心理学的来研究工业旅游对企业员工以及对旅游者的心里影响。

(二)要注重从定性角度来分析工业旅游

要打破现有的定性研究方法,做到定性与定量方法的结合,用数据、模型、实际的调查分析统计资料来展现工业旅游的发展现状与发展潜力,为实践提供更加客观的数据和借鉴。

工业旅游范文篇10

关键词:城市工业旅游发展模式新思考

城市工业旅游的内涵

对于工业旅游内涵的认识,学术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按照不同的角度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一是强调工业旅游的形式,如邓海云提出“工业旅游是旅游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所产生的一种新的旅游方式,它以工业企业的厂区、生产线、生产工具、劳动对象和产品等为主要吸引物,活动范围一般限于工业企业之内。”二是强调工业旅游的内容,如赵青提出“工业旅游是人们对工业景观、生产流水线、工艺流程及劳动场面的参观、学习,加深认识了解的过程。”三是侧重工业旅游的目的,如姚宏提出“工业旅游是以现有的工厂、企业、公司及在建工程等工业场所作为旅游客体的一种专项旅游。通过让游客了解工业生产与工程操作等全过程,获取科学知识,满足旅游者精神需求和行、吃、住、游等基本旅游享受,能提供集求知、购物、观光等多方面为一体的综合型旅游产品。”四是从供给和需求即市场的角度阐述工业旅游,如戴道平认为“工业旅游,从旅游供给的角度来看就是以工业企业的建筑环境、设备设施、生产或工艺流程、企业文化与管理等作为旅游吸引物,经过设计包装推向市场,来满足游人的求知、求新、求奇等旅游需求,从而实现企业的经济、社会、管理等目标的一种专项旅游活动。”厦门大学王宝恒对工业旅游的综合性概括,如认为“工业旅游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工业资源为吸引物,通过企业对资源进行整合或二次开发,突出工业资源的吸引力,将其转化为旅游资源,并以满足旅游需求、提高企业综合效益为目的专项旅游活动和企业发展项目。”

可见,目前对工业旅游的研究大多是从工业和旅游业的角度进行的,大多是把工业旅游作为旅游业的一种特色产品或是工业企业的一个项目。

当前对工业旅游的研究还没有把工业旅游的内涵全面而细致地挖掘出来,工业旅游的深层内涵还应包括工业旅游的客体、组织形式、主体目的和意义等方面,因此要继续放大其研究的范围和深度,从城市发展工业旅游的角度来研究工业旅游,以指导城市工业旅游的发展实践。从城市产业的视角看工业旅游的发展,工业旅游应该是推动城市工业和旅游业共同发展的一种活动或工程;从城市发展的视角看,城市工业旅游从经济、文化和政治等角度革新城市形象,增强城市发展的原动力。城市工业旅游的客体不仅包括上文定义中提到的与工业企业有关的东西,还有所有的可以整合的工业资源,包括历史工业文明,现有工业文化和对未来工业发展的设想。组织形式可以包括商务考察、参观猎奇、学习体验等,开发的主体应该不仅仅是旅游企业、工业企业,还应该有政府的组织、协调和推动。开发的意义不仅仅是经济和社会效益,更注重环境效益,追求工业旅游、旅游业、城市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综上分析,城市工业旅游是以城市一切可利用的与工业有关的资源为吸引物,通过政府、企业和民众的推动和参与,以考察、参观和学习的形式,优化城市产业结构,促进城市经济、文化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综合性活动。

因此,工业旅游是城市发展的一个侧面,一个始点,而城市工业旅游是城市发展的一种趋势,一种过程。只有从政府的高度加以宏观组织和调控才能有效地发挥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城市工业旅游与一般工业旅游的比较(见表1)

发展城市工业旅游的意义

城市工业旅游促进城市产业发展

城市工业旅游促进了工业的发展。城市工业旅游是优化产业结构的一种方式,对工业的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的升级换代具有潜在和现实的意义。同时对于吸纳失业劳动力,缓解突出的社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旅游业每就业一个人,会带动相关产业就业5-7人就业,尤其为工业企业创造了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首先,工业旅游很大程度上拉近了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和企业的距离。使旅游消费者亲眼目睹和体验企业及产品的生产过程,大大提高了对企业产品的可信度。其次,企业可以利用工业旅游的机会充分了解顾客的需求,进而提升产品的质量和性能,推动新产品的开发。再次,企业还可以充分利用资源,可以把一些闲置的、陈旧的或者淘汰的设备改造成工业旅游景观或者接待设备,这对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有很大的作用。最后工业企业通过工业旅游直接获取旅游收入,同时产生很大的正外部效应,为公司赢得无形资产。

城市工业旅游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一方面可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可以吸纳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的下岗职工再就业,具有“富民”作用。另一方面,旅游业可以创造产值,增强城市的经济实力,具有“强市”的作用。旅游业是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与其它产业关联度较大。据WTO统计分析,旅游业与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为1:7。同时城市工业旅游对旅游企业的发展作用重大。首先,城市工业旅游资源是对旅游资源的补充;其次,城市工业旅游丰富了旅游形式,实现了旅游产品的升级换代,使得旅游业呈现多样化的发展态势;最后,工业旅游扩展了旅游业的市场空间,为旅游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内涵。

城市工业旅游是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相互融合的产物,有利于两个产业的相互促进和相互渗透,进而推动城市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城市工业旅游推动城市发展

首先,城市工业旅游对城市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城市工业旅游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外研究表明:工业发达国家,旅游消费支出每增加一个单位,工业值可扩大2.7倍,国民收入可扩大1.36倍,投资可扩大0.25倍;发展中国家则相应扩大3.7倍、2.7倍和0.9倍。其次,城市工业旅游为城市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缓解城市就业压力。2000年青岛港各旅游企业创造旅游收入1000余万元,带动直接就业200多人。再次,城市工业旅游扩大城市的知名度,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进而改善投资环境,对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金具有重要意义。最后,城市工业旅游还可以促进科学技术知识的普及,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提高国民素质,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旅游资源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稀缺资源,工业旅游在城市其他旅游资源不丰富或特色不足的情况下,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弥补手段。

工业与旅游业是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工业是一个国家、地区或城市的强大支撑,旅游业是工业发展的平台和窗口,一方面城市通过旅游业可以营销产品,吸引人才,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改善环境,吸引更多的人来投资。同时弥补工业发展中资金、人才的不足和市场空间的匮乏。工业是旅游业发展的经济、资源和环境的保证。

工业旅游的发展可以通过窗口和平台的作用推动工业的发展,还以新的旅游形式带动旅游业的发展,并通过产业的支撑使城市得到发展,同时,城市的发展又反作用于旅游业和工业,旅游业和工业又推动工业旅游的发展,形成一个优势互补的良性循环发展系统。

参考文献:

1.邓海云.工业旅游前景看好.光明日报,2000.7.28

2.赵青.发挥地区优势开展工业旅游.辽宁经济,1999(9)

3.姚宏.发展中国工业旅游的思考.资源开发与市场,19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