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建筑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7 03:08:06

工业建筑

工业建筑范文篇1

一、工业建筑设计创新及影响因素

工业建筑设计的创新是一个系统,它包括创新主体、创新环境与创新对象。创新主体主动元素,涉及到社会因素和技术因素;创新环境重要的制约因素和宏观与微观分;创新对象是以工业建筑设计为对象,各种各样的创新空间层次,可以作为切入点,创新和因其统筹协调性,提出了具有普遍意义。因此,工业建筑设计创新本质上是一种新型的思路,其条件必须具有适当的环境和土壤。工业建筑设计创新具有宏观作用和微观作用。在宏观中它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即社会的进步、创新功能和区分的角色等;微观作用是指全局增强效果,其最直接的影响是使建筑设计,可以使设计者从思维、专业、交叉多角度选择创新方法和方式,完成对工业建筑现有状况的改善和创新。工业建筑设计创新的影响因素包括生产因素、环境、文化、技术和产品因素。生产因素。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一个必要的方式是指生产模式是信息内容的生产力,生产关系的社会形式,生产方式在生产过程中材料的团结。新的工业建设对工业室内空间、室外环境的要求有一定的限制,生态工业的绿色建筑发展为工人在安全和舒适的环境中工作生产提供必要的支持,现代化的生产对建筑物内的环境质量要求比较高,高转化中的实际对工业建筑也在为断提出新要求,它需要相应的工业建筑的新形式,因此建筑形象反映了现代高科技产业的特征;环境因素。作为主角工业楼宇传统的生产,在当今社会其形象与周边自然环境产生了严重的不协调,所以,工业建筑设计形象,必须将影响生产和工业楼宇及周围环境作为重点进行创新;文化因素。文化代表了一种生活方式。企业文化是一个整体,特定的文化传媒,建筑本身是文化内容的一部分,它能不断改进和加强企业文化。施工材料不仅符合社会的要求,因此建设和文化产业两部分不可分割,它体现了深厚的企业文化意蕴,导致工业楼宇和企业文化是相互依存,成为是执行特定的文化传媒,并通过企业文化的工业大厦来证明企业的商业精神;技术因素。现代建筑技术的发展使一些新的结构形式不断产生,促使了工业建筑在选材和表皮的应用向新的方向探索,促使高技术已经成为工业建筑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产品因素。工业企业的产品也影响工业建筑设计。在工业建筑形象设计中,工业企业的产品属性、产品色调、以及企业商标等工业建筑的设计符号直接应用于工业建筑设计中。巧妙应用这些符号能够更好的体现工业建筑的个性。

二、工业建筑设计的空间创新

工业建筑设计空间创新分为外部空间和内部空间。外部空间创新对于工业建筑具有很大影响。所以要满足多样创新的城市空间,使建筑在城市中保持原有的地域特点和文化特色,它要求满足城市多样性的要求,打破现有的卫星城镇的形成分散的结构形式,重新建立通过工业建筑和城市间的互补关系,工业建筑和工业园区逐步向城市开放,推动城市文脉的传承,调整建设团结,使工业园区富有活力;要与城市建立互动关系,丰富厂区环境,加大绿化力度,降低建设投资和土地资源,形成系统的高科技产业研发和生产基地;不断营造生态环保的厂区空间,保持生态完整性,,促使人与自然协调,科技与环境共生。通过绿色建筑产业和减少对环境的破坏自然生态系统的因素,将景观、建筑、植物融为一体,将损失降至最低,追求建筑自然一体化。另外,增加个性怡人的生活空间,提高厂区环境自然度,加强生产环境生活性,使工人能够真切感受到建筑与自然和谐的感觉。内部空间创新。工业建筑更多提供了空间,空间是建筑的灵魂。生产空间是工业建筑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能进一步促进企业的发展,体现着工业建筑的整体设计特点。所以在创新中要求提高空间灵活性,即工业建筑内部空间的可变性。提高空间可生长性,以更好地满足工业建设施工进度的要求。提高空间适宜性,充分考虑主观感受;要做到服务空间创新,创造舒适的服务环境,充分考虑员工的生产生活质量,以加强建筑内部空间外层空间开放。建筑学能每个人提供交流的机会,促进了工业建筑的开放,同时注重人的审美感受,营造的美丽的厂区环境和建筑;要做到交流空间创新,建筑师应该提供一些功能空间以加强与公众的交流,并注重企业内部交流,并使员工在工作之余能得到有效的休息。

工业建筑范文篇2

工业建筑安全和环境保护管理包括诸多内容,以下从管理重要性、管理目标、管理要点等方面出发,对工业建筑安全和环境保护管理进行分析。1.1管理重要性。工业建筑安全和环境保护管理工作非常重要。众所周知,工业建筑行业本身是一个围绕工业建筑的设计、施工、装修、管理而展开的行业,因此所涉及的范围相对较广,并且行业内部的企业数量也较多。加强工业建筑安全和环境保护管理,可以有效地减少工艺建筑施工过程中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的产生,从而能够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我们都知道,加强环境保护必须采取有力的对策措施,但是由于工业建筑的施工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高空作业、起重作业、交叉作业,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安全风险与隐患。因此,为了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促进施工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加强安全与环境保护管理是非常必要的。1.2管理目标。工业建筑安全和环境保护管理工作需要明确目标的支持。工业建筑安全和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首要目标就是确保安全的生产劳动,还有作业人员不受到伤害。通常来说,工业建筑常常是工业噪声、环境污染、水资源污染的场所,这导致工业建筑在产生污染的同时,还会使得自身的使用寿命受到污染的影响而大幅度下降,并且这也对于周边地区居民的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都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因此,工业建筑的设计工作应当在充分重视绿色技术和环保措施的前提下进行,并且配合工业建筑安全和环境保护管理工作,以达到更好的环境保护与长期发展的效果。1.3管理要点。工业建筑安全和环境保护管理工作需要管理人员掌握相应的管理要点。工作人员在进行工业建筑安全和环境保护管理工作时,应当将工作要点集中在健康、安全、环境等方面,并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寻求系统性的管理模式与方法。同时,工作人员在进行工业建筑安全和环境保护管理时,应当合理地借鉴传统的健康、安全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成熟经验,并且注重在这一过程中将这些管理模式通过科学的方法和系统的理论进行有机的结合,为工业建筑的有机使用奠定重要基础。

2工业建筑安全和环境保护管理措施

从加强管理人员培训、做好事故预防工作、建立应急处理预案、合理转移事故风险、建筑外环境节能设计等方面出发,对工业建筑安全和环境保护管理措施进行分析。2.1加强施工人员培训。工业企业进行工业建筑安全和环境保护管理时,首先应当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企业在加强施工人员培训的过程中,应当重视教育和培训的实际效果,并且在此基础上更加坚定地树立安全施工理念。其次,企业在加强施工人员培训的过程中,应当狠抓建筑施工的安全技能教育,并且加强岗前培训和安全技术交底等工作,从而能够在根本上有效提升建筑施工人员的整体安全理念和安全施工技能。2.2做好事故预防工作。做好事故预防工作是工业建筑安全和环境保护管理的要点所在。管理人员在做好事故预防工作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做好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在这一过程中,由于个体劳动者受到个人身心素质的诸多限制,因此这意味着提高个体的安全生产意识才是完全杜绝安全事故发生的根本所在。同时,管理人员在做好事故预防工作的过程中,应当将建立完善的安全保护措施作为工作的关键所在,并且安全保护措施的建立应该主要从避免高空坠落及物体打击2个方面着手,从而能够有效降低高空坠落与物体打击发生的概率。另外,管理人员在做好事故预防工作的过程中,应当围绕工业建筑的设计、施工、装修等工作来进行,并且通过利用相关的节能减排技术来避免对环境造成破坏,从而能够为工业建筑的绿色使用和长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2.3建立应急处理预案。只有建立应急处理预案,才能确保工业建筑安全和环境保护管理的顺利进行。管理人员在建立应急处理预案的过程中,应当秉持着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并且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制订相应的应急处理预案措施。同时,管理人员在建立应急处理预案的过程中,应当牢固树立工业建筑施工过程中的风险管理理念,然后以此为基础制订相应的应急处理方案,并且在平时组织不定期进行应急演练。与此同时,管理人员在建立应急处理预案时,应当对工业建筑的整体形象发展予以足够的重视,从而能够在根本上维护工业建筑周边地区的生态和谐,最终从整体上对工业建筑布局进行全面的优化。2.4合理转移事故风险。合理转移事故风险对于工业建筑安全和环境保护管理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通常来说,合理转移事故风险最为直接的方法就是购买工程保险,然后以此为基础将事故风险部分对外转移。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和管理人员都应当明白,安全事故实际上是不可能完全消除的,这是由工业建筑在施工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决定的,但是也正因为如此,购买工程保险才是极其必要的。另外,工业企业在合理转移事故风险的过程中,应当注重维护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并且做到资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最终能够为工业建筑安全事故发生概率的降低做出切实的努力。2.5建筑外环境节能设计。建筑外环境节能设计主要包括低能耗建筑、零能建筑和绿色建筑等内容。这一建筑设计人员从整体综合设计概念出发,并且在建筑规划和设计时,根据大范围的气候条件影响,针对建筑自身所处的具体环境气候特征,重视利用自然环境来创造良好的建筑室内微气候,以尽量减少对建筑设备的依赖。具体措施可归纳为,首先对建筑地址进行合理的选择,然后在工艺建筑周围布置一定数量的树木、植被、水面、假山、围墙,从而能够有效地保护工业建筑周边的环境。

3结束语

新时期的工业建筑管理需要全新的理论、方法与技巧的有效支持,因此管理人员需要对管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有着清晰的了解,这样才能够在此基础上促进其整体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丁孝泉,王俊,赵延茂.浅论推行HSE管理体系的必要性[J].石油化工安全技术,2013,2(04):45-47.

[2]罗云.现代安全管理——理论、方法、技巧[C]//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1997.

工业建筑范文篇3

关键词:工业建筑;交通流线;总平面

我国现代工业开始于清朝末年的“洋务运动”,工业建筑也从那时候开始出现,由于当时中国处于半殖民地状态,工业建筑大多由西方国家设计修建,主要是一批西式的老工业厂房和仓库。过去的工业建筑的功能较为单一,建筑形象也基本相似,在总平面设计方面较为忽视。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工业为核心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特别是二十世纪末到二十一世纪初这段时间,全球化的浪潮席卷中国,新的信息技术和生产方式对传统的工业生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改变,这一变化也对工业建筑的形态和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综上所述,随着第二产业的飞速发展,工业建筑的建设正在迎来一轮新的高潮,然而经过实际调研后发现,许多工业建筑的总平面设计特别是交通流线方面的设计并不能满足新时代的生产需求,并且伴随着仓储物流行业的发展以及工业建筑对城市发展的影响,迫切的需要更加合理的工业建筑总平面规划和更加科学的交通流线的设计。因此对工业建筑进行系统性研究,特别是总平面的交通流线研究是十分及时和必要的。

1背景分析

1.1工业建筑高速增长。根据文献调研,1976~1994年底,我国建造工业厂房4.08亿平方米,仓库1.57亿平方米,合计5.655亿平方米。1995~2015年底,我国建造工业建筑总面积为61.44亿平方米,其中2000年之前建筑面积较少,在1亿平方米一下,从2008年开始,我国工业建筑迅猛发展,每年新建设的工业建筑总面积超过4亿平方米。1.2生产物流方式转变。传统工业建筑单一的总平面布局形式已经难以满足日益变化的新的生产方式的需求,现代工业建筑涉及进料、加工、包装、配送、信息处理等全过程体系的建立。传统的烟囱林立、浓烟滚滚的高密度工业建筑正在逐步减少,大多数企业也从对生产本身的关注进而转变为对生产环境的关注,并且越来越强调生产与物流的高运转效率和竖立鲜明的企业人文形象。因此,与时俱进、功能多样的经过优化设计的工业建筑总平面更能为企业在生产活动中提供更高效的生产效率和更舒适的人文环境。1.3相关理论研究较晚。我国的工业建筑建设相对于更早进入工业时代的西方发达国家尚存在较大差距,具体表现在理论研究起步较晚,相关的实践应用也较落后。随着近年来工业建筑的快速发展,与工业建筑相关的研究也有了进一步的进展。但大部分研究多是围绕经济、文化、历史等方面进行的资料收集,对工业建筑总平面的研究,特别是交通流线方面的梳理较少。

2调研现状问题分析

通过对调研结果分析,我们发现早期的一些工业建筑一味的追求生产功能,而忽略了交通流线在工业建筑总平面设计中的重要性,不仅影响了自身的使用,甚至还给周边的城市交通也带了巨大压力。其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2.1人车流线混乱。在调研过程中发现许多工业厂房仅设置一个出入口,导致行人与机动车,机动车与货车,行人与货车之间均无法单独隔离,造成人车混行的乱象。其结果就造成基地内交通流线混乱,生产人员安全无法得到保障,物流效率也无法得到提升。并且某些工厂在早晚高峰时间段由于其交通流线设计混乱导致厂区出入口出现严重拥堵现象,进而影响了周边城市交通的通畅。2.2停车空间匮乏。缺乏必要的机动车、非机动车以及货车的停车空间在调研过程中频频出现,由于没有在设计初期规划好停车场布局和规模,导致停车位非常紧张。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车间工作人员用电动车代替了曾经的自行车作为日常通勤,但大部分工厂并没有设置足够的电动车充电点位以及雨棚,导致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随意停在路边,甚至占用了消防车道,不仅影响了人员安全和货流效率,更带来了不少安全隐患。更有不少工厂没有设置大车停车位,导致货车不得不占用基地外的城市道路,干扰了正常的城市交通。2.3物流场地缺失调研发现许多厂房由于一味追求生产面积最大化,较少考虑到进出货需要的物流空间,其具体表现为:道路转弯半径不够,路缘石和绿化被损坏严重;没有大车回车场地,经常需要使用倒车的方式进出厂区,严重影响货运效率和基地内的人员安全;装卸货区域紧张,叉车与货车之间的接驳效率低下。

3优化策略

3.1合理规划交通流线。对于工业建筑来说,基地道路不仅是厂区内部与城市道路系统相连接的过渡性道路,也是其内部交通流线组织的重要环节,在其总平面的设计中应具备以下几个原则:(1)节约土地,在满足现有需要和充分考虑未来扩建可行性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空间,满足规划开发强度需求。(2)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规定,如环形消防车道的规范要求以及满足消防车及货车的转弯半径需求等。(3)考虑地下管线、绿化、照明、人行硬质铺地等附属设施的同步实施。(4)合理分配路权,以高效、安全为目的,利用绿化、铺地、景观小品等方式设置厂区内的慢行系统,保证非机动车辆和人行的交通安全的同时还可以提升厂区人文环境。除了满足基本的人车分流要求以外,在有特殊生产工艺需求的厂区里还需要合理设计原材料及废弃物料的运输路线,做到“洁污分流”。在周边城市交通较复杂的区域还需要考虑“时间分流”,使人员及货物可以和通勤高峰进行错峰避让,提高厂区经营效率的同时还不影响城市交通。3.2充分考虑停车空间。工业建筑不仅要满足工艺生产的需求,还要解决各方面的车辆停放问题。例如公务车辆、员工车辆、访客车辆、装卸货车辆等,因此厂区停车场应集约用地统一规划,避免车辆在厂区内随意穿行,路边随意停放,这样既便于车辆管理,又保证厂区安全,如图1所示:还可在建筑一侧或利用楼层侧向的夹层空间布置立体车库,这种方式既可大大缓解停车位不足的压力又避免了车辆在厂区内部穿行,如图2所示:图1某厂区设计(作者自绘)3.3优化物流场地设计。在设计工业建筑总平面时,因大型货车及消防车的转弯半径较大,应充分考虑其装卸货空间和回转场地,避免造成货车在厂区道路中装卸货或占用城市道路停留等候的问题。在设计初期应注意收集以下数据:①厂区进出货量;②峰值时刻的车辆数;③每次装卸货时间;④车辆的载重、长度、转弯半径等数据。物流场地的优化设计可以使货物装卸更加高效、安全、有序,根据规范要求和实际经验计算得出:载重4T的货车,其回转空间长度需要16米;厢式车其回转空间长度需要33米。

4结语

一个城市的发达程度与工业建筑的建设与发展与息息相关,在其不同的时期,所处的环境和面临的问题都不尽相同,然而从国内工业建筑的发展现状来看,早期建设的传统工业厂房已不能适应现代生产建设的需求,加之有关工业建筑交通流线的研究资料也比较稀少陈旧,因此有必要系统的梳理工业建筑在交通流线方面问题产生的原因,才能得出有效可行的实施策略。本文以期对后序建筑师在其相关的设计工作中提供一定引导与参考。

参考文献

[1]梁熠哲.中等骨干城市综合物流园总平面设计研究[D].北京:北京建筑大学,2018.

[2]庄旭.现代医药工业建筑设计的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09.

[3]刘兵阳.物流园区功能设施设计研究[D].北京:北京建筑大学,2015.

工业建筑范文篇4

关键词:城市旧工业建筑;改造与循环再利用;提升策略

城市旧工业建筑改造与循环再利用是当前工作的重点,在进行城市旧工业建筑改造时,应该坚持节能环保的理念,根据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旧工业建筑改造计划。针对当前城市旧工业建筑改造与循环在利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完善的解决方案,提升旧工业建筑改造与循环再利用的水平。

1城市旧工业区建筑改造与循环再利用发展现状

目前城市旧工业建筑改造与循环再利用正处于初级阶段,一定程度上受到传统因素的影响,相关的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对城市旧工业建筑改造与循环再利用的改造力度不足,这与一定时期的建筑文化有关。在对城市旧工业建筑改造与循环再利用时,受到原有的建筑结构的影响导致旧工业改造失去特色,不能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城市旧工业建筑改造与循环再利用的设计人员根据原有的建筑文化制定设计方案。同时,设计人员应该与施工人员进行及时的沟通,根据需要改造建筑的实际情况选用不同的设计风格,减少城市旧工业建筑改造与循环再利用的改造成本。同时,我国城市旧工业建筑改造与循环再利用的技术水平有限,与国际上标准水平差距较大,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市旧工业建筑改造与循环再利用的进程。相关的改造规章制度不健全,不能很好的约束城市旧工业建筑改造与循环再利用行为,对旧工业区建筑改造的过程中缺少科学性评价,设计人员的专业技能有限,没有根据城市旧城区建筑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分析,降低了旧城区建筑改造的可行性。相应的施工人员施工流程不规范,施工技术水平较低,降低了城市旧城区建筑改造的质量,不利于促进城市旧城区建筑改造与循环再利用发展。同时,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城市旧工业建筑改造与循环再利用的资金投入较少,对改造工作不重视,部分地区因为资金短缺而被迫停工,延长了建筑施工周期,由于资金不足相关的改造设备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大多数施工使用的是传统的施工设备,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消耗,降低了经济效益。对城市的规划缺乏合理性,导致城市的低密度区城市规划较混乱,进而产生热岛效应,不利于为人们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没有体现节能环保的理念。

2提升城市旧工业建筑改造与循环再利用水平的有效措施

2.1加强外环境改造力度,体现建筑文化价值。在城市旧工业建筑改造与循环在利用时,要加强改造城市旧工业建筑的外部环境,与室内环境相协调,为人们营造舒适的生存环境,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在对城市旧工业建筑改造与循环利用时,要根据旧工业建筑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改造方案。坚持“节能减排”的原则,再具体的施工环节,要保留原有建筑的风格,融合新的因素在里面,结合内部环境的特点详细的规划建筑改造与循环利用的外部结构。进行城市旧工业建筑改造与循环利用时,设计人员应该注意改造与循环利用的细节,加强对细节的监督管理力度,保证城市旧工业建筑改造与循环再利用的施工质量,确保施工安全。例如:安徽部分城区重视城市旧工业建筑改造与循环再利用工作,加强对改造与循环再利用的监督管理,根据城市旧城区建筑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改造与循环利用方案,重视城市旧城区外部环境的改造,与内部生活环境相适应,保证了建筑改造与循环利用的质量[1]。2.2完善节能改造,保证节约资源。提升城市旧工业建筑改造与循环再利用水平,应该加强城市旧工业建筑的节能改造。目前我国社会正在向节能环保型社会迈进,为了实现环境友好型的社会,各个地区应该根据城市旧工业建筑的实际情况制定节能型设计方案。我国部分地区建筑工程项目逐渐增多,在城市旧工业建筑改造与循环再利用的工作中产生的能源消耗较大,浪费了资源,造成了环境污染,不利于实现节能环保型社会。在进行城市旧工业建筑改造与循环再利用的工作时,要充分发挥清洁能源的优势,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技术实现改造与循环再利用环节的节能减排效应。例如:山西大同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重视城市旧工业建筑与循环再利用工作,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加强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工作,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节能环保”的原则,在旧工业改造与循环再利用时,充分利用当地的煤炭资源,将煤炭资源通过技术手段转化成电力资源,为城市旧工业建筑与循环再利用提供充足的电力资源,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能源的消耗,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相统一[2]。2.3及时更新设备,实现环境效益。提升城市旧工业建筑改造与循环再利用水平工作的重点是及时更新相应的施工设备,对于城市旧工业建筑改造与循环再利用来说,技术水平要求较高。但是目前的旧工业建筑改造与循环再利用的施工设备较落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建筑改造与循环再利用的进程。城市旧工业建筑涉及的设备较多,包括建筑的电力系统、供水系统等相关的设备。依托现代化信息科学技术手段,建立智能信息一体化平台,做好改造与循环再利用的前期准备工作,相关的责任人员到现场进行及时的勘察,将施工周围的环境、施工材料、施工设备有效的记录到智能信息平台中,方便了施工单位及管理人员及时的获取相关的施工信息,进一步提高改造与循环再利用工作效率。例如:上海某建筑施工单位市在进行旧工业建筑改造与循环再利用时,在施工的前期做好全部施工设备的更新工作,加强对施工设备的检修力度,并加大度对建筑的供水系统、供电系统、供暖系统的检修力度,定期开展施工设备监督检工作,确保施工安全。2.4整合建筑因素,实现协调发展。目前我国部分地区城市建筑还保留着传统风格的建筑理念,具有很强的文化价值。在城市旧工业建筑改造与循环再利用的工作时,应该保留传统建筑的文化特色,根据城市旧工业整体建筑风格合理的应用新鲜元素,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改造与循环利用前期,协调好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的联系,根据旧工业建筑的整体结构合理的划分比例,优化新旧建筑形态特点,融合新旧要素的特点使旧工业建筑的内部结构与外部结构相呼应。全面整合建筑要素,根据旧工业建筑的功能进行要素融合,使旧工业区与改造后的工业区在功能上相近,从而保证建筑整体布局的规律性,在城市旧工业建筑改造与循环再利用工作时,借鉴其他工程的优秀经验,合理的运用到旧工业建筑改造与循环再利用的具体环节中,实现建筑的协调发展。

3结论

城市旧工业建筑改造与循环再利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城市化进程,积极面对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加强对建筑的外环境改造力度,并保留原有传统的建筑风格。不断完善建筑节能改造机制,充分利用清洁能源,坚持节能环保的原则,从而提升城市旧工业建筑改造与循环再利用水平。

参考文献

[1]刘彪.城市旧工业建筑改造与再利用探析[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8(02):40-41.

工业建筑范文篇5

关键词:工业建筑;防腐问题;防水问题

0引言

对于工业建筑来说,其生产过程中时常存在腐蚀性介质,导致建筑功能受到影响,同时也不利于建筑耐久性及安全性的提升,所以需要采用相应的材料及合理的方法,尽可能避免工业建筑被腐蚀,以提升整体结构的安全性及耐久性,同时,为了提升业主生活的舒适度,还需要完善相关的防水工作。

1防腐设计

1.1完善材料

准备工作施工之前,应完善材料准备工作,细致检查材料质量,根据材料的特点及施工的时间,对订货时间合理安排,若材料具有较强的特殊性,则必须明确供货日期,且材料运输至施工场地之后,应首先开展检测工作,检测合格方可入场。

1.2编制工艺书

建筑防腐工程的施工工艺书,其不仅应为操作工艺简述,更是需要对质量以及防火工作相关的各项措施进行详细规定,所以要求设计人员对工艺书进行妥善编制,同时与施工人员完善交底工作,以保障施工操作的规范性,且若其中存在问题,应及时明确问题,并及时予以处理。

1.3优化施工环境

为了提升防腐蚀设计工作的效果,需要首先对工业建筑相关环境进行充分了解,以掌握导致腐蚀情况出现的原因和相关原理,同时需要对气候、湿度、土壤等各方面因素进行评价,以尽可能创建起优质的工程环境,以能够为各项设备、设施的顺利运行提供重要基础。并且从实际上来看,开展任何工程项目的施工均应首先对环境进行考虑,保障材料能够在适宜的环境中进行应用,才可延长其使用寿命,并提升其使用效果,也就可以降低建筑受到腐蚀的几率[1]。

1.4强化验收工作

施工结束,相关单位应根据相关规定针对工业建筑开展验收工作,工作过程中应保持细致、严格的态度,并且若情况必要,还应开展补充试验,以保障工业建筑的防腐工程能够与建筑物的相关要求将符合。

2防水设计

2.1提升材料质量

防水材料的质量能够对工业建筑的防水效果产生重要影响,在采购材料前,必须认真选择防水材料,保障其质量能够与建筑防水工程的要求相符合,同时应根据时展选择新型的、先进的防水材料。需要注意的是,在采购过程中,工作人员应遵循高标准原则,但是若材料具有行业标准,则应以行业标准为依据进行采购。同时,还需关注材料的售后服务,特别是对于新型的材料来说,必须保障其具有合理的技术配套以及完善的售后服务。且应优先选择配套齐全、质量良好、操作规程完善的产品,坚决杜绝应用假冒伪劣产品,以能够为工业建筑防水效果的提升打下基础[2]。

2.2节点密封构造处理

节点密封构造的处理在防水工程之中占据关键地位,因为节点部位发生渗漏的几率相对较大,甚至可以高达约70%,原因则主要在于该部位的工作环境较差,表面结构复杂发生变形,破坏的可能性较大,所以如果该部位的防水设计不够完善、密封不够严格,则可能出现防水效果不佳的情况,所以在对材料进行选择时,必须选择抗拉强度较高、弹性较好、抗疲劳性能较好、抗曲挠性能较好,同时对于复杂表面具有良好适应性和良好密封性的材料,而不需应用大面积的防水层。

2.3防水保护

针对柔性防水层设置保护层十分重要,因为其材料对于热老化、紫外线以及臭氧的敏感度较高,同时地下动水压、风雨冲刷等均易导致柔性防水层受到损伤,所以需要加做防水层,以延长柔性防水层的使用寿命。

3结语

根据上文,对于工业建筑来说,开展防腐及防水工程设计的效果能够对其整体质量及使用寿命产生重要影响,并且能够对业主的正常生活及生产产生重要影响,而当代建筑物时常出现腐蚀或渗漏情况,所以必须针对这一问题予以高度重视,积极收集相关资料,不断完善相关设计工作,以提升工业建筑的质量,并延长其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郭连峰.工业建筑防腐蚀工程技术措施分析[J].全面腐蚀控制,2020,34;No.242(05):41-43.

工业建筑范文篇6

1城市设计化

这里所说的“城市设计化”并不单指现代工业建筑或工业区的规模、功能类似于城市,这仅是现代工业建筑的表现之一。通过对大量先进工业建筑的分析,可以总结出现代工业区、大型工业建筑的设计,是建立在城市规划原理的基础上,运用广义建筑学的思想来指导设计、建设。也就是说,现代工业建筑的城市设计化,“是通过城市设计的核心作用,从观念上和理论基础上把建筑、地景和城市规划学科的精髓整合为一体”。

2趋同及多元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强大的现代资讯技术使得远距离的模仿成为可能。建筑可以超越其所在环境和地点的限制,人们能够随心所欲的得到需要的形象。当代建筑给人最突出的印象不再是各民族间差别迥异的传统建筑,而是全球性趋同的方格子建筑,这说明建筑趋同现象已经跨越传统和地域的界限,而成为全球性的了。“建筑文化的全球化与多元化是一体之两面”。

3高技术化

高技术(High-Tech)一词起源于美国,一般指当代最高强、最先进的技术,高技术建筑指的是那些使用和表现了高技术的建筑。密斯曾对建筑下如此定义:“建筑是转移到空间的时代意志”。而高新技术正是时代意志的集中表现,因而,各个时期的建筑都有其高技术的代表。由于工业建筑呈现的形象是充满力度感的钢结构、简洁的造型、宏大而可无限生长的空间、精细的节点构造、协同运作的机器设备等,而且其中蕴涵的往往是人类社会最为尖端的科学技术,所以工业建筑较为符合高技术建筑的设计思路:以第二代机器美学为基础,采用新材料和尖端技术,采用标准化预制构件,讲求材料的真实和精确的节点,来着意表现结构、设备、运动等与传统美学不同的技术美。工业革命中,为满足大规模机器生产的要求,铸铁和玻璃大量的在厂房中使用。相对于传统的石材建筑,铸铁结构的厂房跨度更大,空间更为开敞,可容纳的机器和工人更多;而大面积的玻璃,提供了工作场所良好的采光。相对于传统建筑而言,此时采用铸铁和玻璃的工业建筑就是高技术建筑。在20世纪50年代,主要集中在创造性的采用与表现预制的装配化、标准化构件方面;70年代强调和表现工业技术;90年代开始其蜕变。高技术建筑的蜕变主要表现在设计理念,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一方面受后现代建筑的影响,历史和文脉受到空前的重视;另一方面,面对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建筑要求有新的形式,高技术建筑师明显开始重视与环境的结合,重视文脉,从热衷于表现高技术建筑的形式转而更注重建筑本身的技术含量,希望把新技术应用到建筑当中,使其功能更完善。高技术建筑的蜕变,从文化角度看,主要表现为其情感化的倾向;从科学技术的角度看,主要表现为其生态化的趋势。通过对其他高技术建筑的分析,可以知道其设计原则精髓在于对空间、结构、表皮的技术性处理,对于高技术工业建筑,还必须考虑到相应的设备处理方法。所以,要研究现代工业建筑中高技术设计思路,就必须对高技术工业建筑的空间、结构、表皮、设备四方面因素进行研究和分析,最终总结出其发展趋势。

4人性化

人性化设计的本质就是将人类工程学引入现代工业建筑中去。“人类工程学”作为一种边缘科学、方法论,是随着大工业生产和军事科学的发展而产生的。人性化设计必将要求建筑师摈弃传统的重生产工艺、轻人的行为、心理要求的倾向,将建筑设计的中心从以往的生产设备转移到以人为本的理念上来,重视并努力体现对人的关怀。在工业建筑空间设计上,创造让人产生归属感和亲切感的良好生活环境,最终达到提高员工的生活质量及工作效率的目的。

5可持续性

自从19世纪工业时代的车轮开始滚动,人类社会逐渐走向文明和富裕,但这些却又是以土地被吞噬、能源被耗竭、环境被污染为代价的。经过短促的时期,已经使中世纪田园意境的社会变成了一幅浓烟滚滚的工业风景画。直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世界范围的能源危机和环境危机,才使人类认识到,只有一个地球,对自然资源的索取不可能是无止境的,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必然要受到自然的惩罚。据英国工商业部2000年统计数据,英国国内主要能源消耗中,建筑物占46%,建筑施工占1%,工业占18%,三者总计65%。因此,有效地利用资源和能源,满足技术的有效性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建造“负责任的”、具有生态环境意识的工业建筑成为必然。1993年美国国家公园出版社出版的《可持续发展设计指导原则》(TheGuidingPrinciplesofSustainableDesign)中列出了关于建筑设计的六项指导原则:

1)完善建筑空间使用的灵活性,以便减少建筑体量,将建设所需的资源降低到最小;

2)针对当地的气候条件,采用被动式能源策略,尽量使用可再生能源;

3)树立建筑材料蕴含能量和循环使用的意识;

4)增强适用技术的公众意识,结合建筑功能要求,采用简单合适的技术;

5)重视对地段的地方性、地域性理解,延续地方场所的文化脉络;

6)减少建造过程中对环境的损害,避免破坏环境,浪费资源及建材。

属于广义建筑学范畴的工业建筑,同样也应该遵循这些指导原则进行可持续设计。要逐步达成工业建筑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其技术手段并不复杂。但可持续设计或绿色设计,不仅仅是某些设计手法或技术手段的单一叠加,而是一种建立在综合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并贯穿整个建筑生命周期的可持续设计整体策略,必须始终坚持。工业为人类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也对人类环境的破坏负有重大责任,所以对于工业建筑的可持续性设计不仅是必需的,而且是必然的,应当得到高度重视。

6文化性

在工业革命辉煌的成就中,工业建筑总是作为包容生产的“容器”这一角色出现在人们面前,工厂的形象特征就是高耸的烟囱、雄伟的厂房结构、巨大尺度的机器设备。工业建筑的形式完全由功能所决定,这样的建筑手法与讲究构图、比例尺度的古典主义建筑有着本质上的区别,而且由此产生了现代主义建筑:提倡建筑的工业化、标准化和机械化;主张建筑服从功能;主张淋漓尽致的发挥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但是早期的工业建筑与现代主义建筑有着同样的弊病———过分强调技术的作用,忽视或人为削弱作为建筑使用者的人的主观感受,甚至有着“厂房是生产的容器”“建筑是居住的机器”这样的纯技术主义,或称为“拜技术物教”(Fetishism)。环境不予重视,不考虑环境文化的延续。在设计方法上强调由内而外,在内外关系上有片面性。“建筑是石头的史诗”,是人类文明的承载体之一,这必然要求建筑在满足纯粹的物质功能需求外,还应满足相应的精神功能,工业建筑也不例外。要增加工业建筑在精神功能上的作用,必然要求工业建筑在满足生产要求的情况下,加入非生产必须的功能。这是因为作为文明载体之一的工业建筑,承担的责任不仅仅是生产,而且还有传播文化的责任。西方发达国家除反省工业对城市和环境带来的破坏以外,也正确认识到今天发达的经济正是建立在工业发展的基础上,这是一段无法磨灭的历史,必须面对其带来的不良后果,或作为回忆、或作为教训,让后人体会。因此,国外对于工业及工业建筑社会职能的研究较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工业建筑范文篇7

现阶段,国外建筑师对钢结构工业建筑的把握可谓炉火纯青,各种有创意的形体与钢结构组合的设计彰显着高度工业化时代的审美特征。这些作品,简洁而不简单,多元化而又具备条理性,建筑内外空间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同时体现出强烈的个性特征。与之相比,目前大量国内工业园区的工业建筑是无特征的建筑物,呈现出大同小异的体量关系、缺少亮点的程式化立面、平铺直叙的整体感觉,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因为较高质量的生产车间是不经济的,所以这类建筑的设计被认为是合理的。但是基于建筑师这份创造美的工作的责任感,建筑师不能仅仅停留在这个看似“合理”的初步阶段。当今业主也认识到企业形象辨识度的重要性,不愿再轻易放弃这种企业品牌宣传的重要渠道,让公司的员工和顾客很容易识别企业的特征,体现的越来越重要[1]。

事实上,工业建筑没有自己的流派一说。建筑师应该依据业主实际需求并结合自己对企业理念的认识,应用不同建筑材料创造性演绎,实现设计作品的合理性[2]。如同以吝啬著称的汽车巨头亨利•福特所说“好的设计是合算的。”因此,把握好建筑风格和建筑细节就能创造出精品建筑,而并不意味着需要大笔资金的投入。设计灵感的迸发,适度减少形式、材料和色彩就能给人留下强有力的美学印象[3]。文章中该工程实例的设计,就是遵循这样的设计理念。将建筑师个人对企业需求的理解,通过设计手法上细致的创新融入到建筑的整个设计中去,改变了人们对钢结构工业建筑原有的印象,在经济因素允许前提下初步探索了一条适应我国现代钢结构工业建筑设计的思路方法。1项目简介本工程为青岛新天地生态循环科技有限公司青岛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回收及资源化综合应用示范工程车间,位于莱西市青岛新天地生态循环科技有限公司园区内(图1)。建筑类别为三类,耐火等级为一级,屋面防水等级为Ⅱ级。办公部分的结构形式为钢框架结构,加工车间部分的结构形式为门式刚架结构。建筑北侧主体一层主要为办公及车间附属用房,层高4.8m,二层主要为产品展示用房。南侧钢结构部分为加工车间,柱顶标高为10.0m。总建筑面积为14373.9m2,其中办公部分2866.4m2,加工车间为11507.5m2。

2建筑设计

2.1建筑形体建筑体块组合关系的设计灵感来源于电子产品集成芯片和集成电子元件的起伏凹凸的关系(图2、3)。在建筑的屋檐和角部做了强调处理,使其凸出墙面,象征门式刚架结构,上粗下细,并且顶部向外倾斜,体现建筑的力度感和动感,也避免了传统方盒子建筑的呆板和单调,象征着企业的活力与生机,并与屋檐的排水构造功能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体现了技术与艺术的统一。

2.2立面设计在四个建筑立面的设计上形成了统一的风格模式,凹凸产生的光线变化凸显了建筑的风格特征(图4、5、6、7)。办公区相对于东西立面凹进,不仅强调了不同的功能体块,而且在立面上和其相邻的东、西立面产生交接对话。办公部分主体结构采用钢框架结构,局部屋面采用张悬梁结构。入口立面的外墙采用钢桁架玻璃幕墙和明框玻璃幕墙两种幕墙,体现工业建筑的现代感。玻璃幕墙和金属板的组合勾画出北立面整体轮廓,透过玻璃隐约可见组成空间结构的钢结构构件。立面相对于地面的倾斜,造成一种动感,正是这种因素打破了常规厂房建筑的单调、平淡,使得建筑形体变得活泼,更亲近于参观者。企业不是行政办公机构,车间也不应是与外界隔绝的庞然大物。在这里,化整为零的设计手法,将车间原本最基本的盒子形态通过具象的塑造,运用建筑设计最基本的凹凸对比手法取得了丰富的立面体型。如此看来,工业建筑要取得好的建筑效果,弱化大体量,从小的体量上深入考量,运用简洁的设计手法就能取得理想的结果[4]。

3建筑材料

3.1材料选择形式是建筑学语汇中多义合一的抽象概念,材料则是使形式具象化的物质手段[5]。压型彩钢板是近30年国际上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建筑材料,在我国生产和应用也有十几年的历史。其具有丰富的肌理和色彩,可充分表现建筑的风格特征。该生产车间主要是进行废旧家电的拆捡,实现资源的再利用,是环保节能的相关产业。建筑本身应体现低碳节能建筑理念,所以选用门式刚架作为建筑的结构形式,彩涂压型钢板作为建筑的围护材料。钢材是种可回收循环使用的材料,是绿色建材发展的趋势[6-7]。

3.2材料应用该方案采用了压型彩钢板的两种材质肌理,凸出的体量采用了0.8mm厚的象牙白横排波浪板,围护墙体采用了0.5mm厚象牙白色竖排波浪板(图8)。条纹方向和大小的选择,是建筑师综合考量建筑长宽比和现场施工效果后确定的。最终建筑材料既有所区分又和谐统一,体现了工业技术的精益求精的理念。不同波纹排布方向,不同波纹大小,虽然本身材料相同,但在细节和整体上给人的感觉完全不同。竖向条纹如同其他建筑设计中的条窗、条形装饰,可以拉伸建筑竖向线条。工程中,竖条纹板材应用区域和地面垂直,它与突出的斜向横条纹造型体量形成对比,强调了整个车间体块的竖向比例的同时,使斜面体量更加突出,弱化了建筑头重脚轻的视差错觉。整个建筑颜色为象牙白色,除了北面玻璃幕墙和窗户以外,并无其他色彩加入。远观之,如同一首白色的交响曲。色彩搭配方案,是由建筑师对建筑体量的逻辑关系的理解和企业要求等方面决定的。在设计者看来,这种穿插交代清晰、外观造型符合内部结构空间的体量,理应用最简朴的色彩体现。当然,简朴并不意味着简单。

4内部空间

4.1生产区车间长宽都为109m,根据工厂生产工艺的要求,经过结构计算后,采用了纵向为4个门式连续跨形式。该体系在满足了结构要求的同时,满足了厂房对大空间的需要,获得了良好的室内效果,并且保证了自重轻、截面合理,达到了经济合理的效果。屋面设置了条型采光带,使建筑室内在白天没有人工照明的情况下也能获得良好的采光效果,节约了能源(图9)。采光带顺应屋面排水流向,高低起伏。强调了室内外空间的有机联系,像优美的水袖绸带缠绵延伸,照亮了室内枯燥的工作环境,结合钢结构外露的构件,使空间显得丰富生动。

4.2办公区办公区室内空间由中部上下贯通的水景使门厅得到统一,门厅两旁上下两层为办公和展示区域(图10)。不同功能的钢结构构件和玻璃幕墙、玻璃顶相结合,体现了钢结构的特有表现力。进入大厅,正中T形楼梯丰富了垂直方向的层次,下面是方形水景点缀。光线从透明屋顶进入,悬索构件的阴影散落在厅内各个角落。在梯段中间平台看过去动静景异,给人一种亲切的归属感,将自然环境很好的融合进了室内大空间。

5结语

工业建筑范文篇8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初期,工业产值是国民经济总值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预见的是,在较长时间内,工业仍然是我国经济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由于技术水平、生产工艺等因素决定了高污染、高能耗产业短时间内无法被取代,材料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等问题依然不容忽视。在此背景下,我国绿色建筑行业却百业待兴,亟需推广与普及。然而,我国工业生产的资本积累已经有一定的实力,国家也逐渐开始重视环境保护和资源控制,工业发展也正在从粗放型向环保高效型转变。绿色工业建筑虽然增加了初期的建设成本,却有效地减少了工业运作过程中的能源浪费,并提高了员工生产环境的舒适性,提升了企业的软实力,树立了具有社会责任感的良好形象。因此,无论从外部的国家环境,还是内部的企业能动性,绿色工业建筑已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

2工业建筑的发展现状分析

在导致人类生活环境变化的各种因素中,工业生产无疑是一股重要力量。而实现工业生产的工业建筑,就成为了影响人类生存环境的主要因素之一。在传统的制造观念上,人们对工业建筑的主要使用要求定位在基本的功能上,即低廉的造价和更大的价值输出。而在上个世纪,我国的工业生产还在不断地追赶世界发展的脚步。在这个过程中,为满足低造价的需求,我国进行了粗放式的生产制造,而这一建设模式,加重了我国在过去四十年里的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问题。但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为更好地满足高层次的生产需求,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与能源的浪费,过去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模式亟需进行调整,并依照现有的产生体系进行升级换代,完成对电子装配、制药产业等新型高精尖工业建筑的改造与更新,保证节能与绿色设计的有效开展。

3工业建筑的绿色实践研究

现代工业建筑对生产空间的空调温湿度要求高、单位面积的建筑能耗大,因此工业建筑更加依赖于节能设计,如何将“节能、生态、绿色、环保”等理念由标语转化为实际,是建筑师重点探寻的方向。下面将介绍为解决建筑节能问题的所使用的生态策略,以及相应的绿色技术。

3.1新型幕墙系统

玻璃幕墙是工业建筑中经常见到的一种立面形制。但玻璃幕墙的现代通透感和其较大的能耗损失相互矛盾。因此,现代建筑师常用的处理方法是采用外循环呼吸式双层幕墙。不同于普通的玻璃幕墙,其独特之处就在于其创新的双层结构及中间的空气间层,使该系统具有较强的通风换气、隔热、隔声的功能。在夏天,遮阳百叶被放下,幕墙的辐射得热大幅减少。与此同时,打开幕墙内部进出风口的活动闸门,留出竖向的热通道。在烟囱效应的拔风作用下,通道内的热空气上升,由顶部排风口排出,同时外界的冷空气汇聚到热通道,带走热通道内的热量,降低内侧幕墙表面温度。而在冬天,百叶收起,阳光照射使空气增热。此时关闭热通道的进出风口的活动闸门。由于空气被封闭在玻璃间层中,吸收太阳的幅射热后,温度升高,较热的空气停留在热通道内无法排出,在温室效应的作用下,幕墙内侧的表面温度升高,从而达到减少室内热量流失、保温节能的效果。该幕墙系统较好地解决了现代工业建筑对外立面轻盈通透与保温隔热的矛盾,实现了工业建筑的通风、保温、隔热,从而达到节约能源的效果。

3.2建筑设备的节能设计

在工业建筑的能源消耗中,设备占据了极大的比例。建筑设备的节能设计,对象主要包括空调、电梯、照明、通风、变配电以及自控设备等。首先,在工业建筑中,空调系统消耗了整个建筑中最多的能源,其能耗占到了实际使用的六成左右。在空调的使用过程中,为更好地促进基本的设计生产需求,空调节能设计就成为了整个系统中的重要方面。而为了降低能耗,则可以考虑冰蓄冷+地源热泵类以及智能数码类的多联空调系统来实现对余热的回收,并以此来实现对能源的多次利用。而对于空调系统的控制,也需要独立设置一个有效的空调控制区域,通过直观的有效控制,确保生产能源的节约。其次,对于电器设备,例如变压器、照明灯、电梯等建筑设备,可以选择合理的节能产品,并依照照明的基本需求,进行靠近窗户的灯具设计,从而促进对场所的自然采光节能设计。最后,实施能源综合管理制度。对于现代工厂建筑的日常生产,合理的能源综合管理设施,可以更好地将资源进行整合。与此同时,把建筑内部各种不同的机电设备,例如电力、给排水、空调、照明等,整合为一个彼此连接、完整、相互协作的集成系统,并依照相应的管理控制渠道,对生产系统进行优化集中,从而促进生产流水线的节能减排。

4现代生态环保理念的实践

随着现代生产体系的逐渐成熟,应用生态绿色环保的概念来创造融合共生的体系,可进一步地推进绿色策略的应用。在推行绿色理念的设计过程中,水循环系统、地源热泵、冰蓄冷空调系统、太阳能集能等新型技术日渐成熟,逐渐成为了绿色节能设计的重要部分。

4.1水循环系统

在水资源的利用过程中,为更好地促进工业生产中的水循环过程,可设计雨水收集系统,并通过景观水系和循环系统的设计,促进水循环系统的综合利用,形成一条自然循环的生态链。

4.2地源热泵系统

地源热泵是在世界范围内大力推行的一项新型绿色技术,其对绿色节能效果的推动十分有力:不产生噪音、无害气体排放、对地下水零污染;在使用的最终效果上,节能高效、运行费用低,仅为普通空调系统的1/2。更可贵的是,地源热泵系统运行情况良好,维修成本低。

4.3冰蓄冷空调系统

冰蓄冷系统的使用时间与传统的制冷系统相反,它在午夜之后的用电低谷时期,利用电制冷机制冷,同时将冷量转化为冰,并以冰的形式储存下来。到了用电高峰期的白天,再将冰的能量释放到建筑内部,以满足厂房的制冷需求。在这样一套系统中,电成为了二次能源,进行制冰蓄冷过程,虽然是一种不够经济的做法,但权衡利弊,该系统的社会效益显著:它大大地提高了电网负荷率,也有利于平衡电量,保证了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大大提升了建筑发电能力,有效节省了经济成本。

4.4太阳能体系的建设

在现代新能源的不断开发过程中,太阳能作为一项被大力推广的新型能源,可作用于厂房内的室内照明、厂区外的路灯照明系统,亦可以在屋顶架设太阳能集热供水系统,用于建筑的电力、热力使用,从而实现了能源利用的绿色环保化。

5结语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工业建筑的产能在不断增加,其自身对人类社会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加重环境的负担,如何应用节能环境保护,则成为了整个生产体系内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在我国工业节能设计才刚刚起步,尤其对于工业建筑而言,“生态、绿色、环保”在大多数情况下处于口号阶段。现代的建筑师不仅需要在技术层面进行研究探索,更为关键的是提升建筑师对生态、绿色、节能、环保的认知与意识,同时将这些先进的理念积极向用户和社会宣传与推广。

作者:朱彦波 单位: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

参考文献:

[1]刘蔚,工业建筑节能与可持续发展[J],科技资讯,2007,(4):222-223

[2]曹国光,绿色节能技术在工业建筑中的应用和效果,建设科技,2014,(5):30-32,

工业建筑范文篇9

关键词:工业建筑;节能设计;分析;对比

1工业建筑的节能设计必要性

现阶段下,民用建筑的节能理念已然被普遍地认可,并被深入应用,政府的有关部门则对此作出了统一的规定;而设计方案以及绿色建筑理念、节能材料等持续涌现,不过,在工业建筑的节能设计方面,则直到今天才确立了政府的规定。此前,工业建筑的设计中其核心原则就包括了经济性,而在节能设计方面则并未获得审慎的关注,缺失了工业建筑的节能设计部分,是使得工业厂房变为了中国建筑中耗能达最高程度的一类。故而,工业建筑必然要开启节能设计。

2规范确立前与后的工业类建筑的节能设计比较

就规范确定前、后的工业类建筑的节能设计来讲,它们有着极大的差别。之前尽管会有一些工业建筑展开了节能设计,但是绝大部分均是参照了(又或是套用了)一般民用建筑的节能设计规范,使得建筑材料过于浪费,其经济性也比较差。不过,工业建筑自身并未具备有关的政策与法规,单凭设计师本人的经验、个体项目的分析来展开设计,并未具备一致性的章程,这使得工业建筑的节能设计过于眼花缭乱,但是,并未能够被业主们一致认可。以下我们对比了在规范已经确定的前、后的2个工业项目所需的建筑节能设计,确立出工业建筑所需的根本的节能措施。此处有两大案例:①本市应急供水工程某水源地净水项目工程;②某新区的某水厂项目I期的供水工程。对这两大工程项目中所需的节能设计的条件后能够知:其位于同一城市,节能设计方面的气候分区实际上是一样的,均为冷B区;某水源地净水厂的整体规模在规范未确定前的设计是达到了10万(单位:m3/d);而某新区某水厂的规模的近期供水量则达到了1.8万(单位:m3/d),而其远期的供水量则达到了10万(单位:m3/d),另外土建还是依照远期来予以设计,其土建规模达到一致,并且均为净水厂;两者的建筑物有着特定的可比性。以下我们由这两大项目总的规划以及单体设计等诸多方面,来对其建筑的节能设计展开细致的分析。2.1总体的规划。对于一个工程而言,其总体的规划具体要依据的其实是生产工艺的基本要求,在生产工艺已经被满足的这一条件下,优良的朝向(南北又或是趋近南北朝向)以及自然通风(其里面开口的方向朝着夏天的主风向,而冬天则要同主风向避开)、冷热源的科学的布置等,恰好是建筑节能整体上的基础的设计要求。建筑物中的主要的房间夏季要规避受东西向的日晒,就工业厂区而言,尤其是高以及低变配电室之类的本身有着比较大的散热性的建筑空间,应当要规避西晒,且要维持着较佳的自然通风。对两个工业厂加以对比后,不管其规范确定与否,厂区总体上的规划均要切合于上方所列出的原则。2.2单体设计。2.2.1体形系数。建筑的体形系数具体所指的是某栋建筑同其室外的大气在接触之后,其外表面积同自身体积间的具体比值,不一样的气候分区实际上对建筑的体形会有这不一样的要求,就本次列举的两大工程来讲,它们均归为寒冷的气候区,故而建筑单体需要基于对使用予以满足的条件下,将体形系数尽可能地缩小。在《工业建筑节能设计统一标准》之中的第四节里面已对I类型工业建筑本身的体形系数要求作出了规定,单栋的建筑其面积>3000m2的建筑,其体形系数低于或等于≤0.3;单栋建筑的面积>800m2,≤300m2的建筑其体形系数小于或等于0.4;单栋建筑的面积>300m2,≤800m2的建筑其体形系数不能超出于0.5。在一经计算之后,某水源地净水厂之中的送水泵房以及某新区水厂之中的送水泵房各自具备的体形系数为0.352及0.325,均同规范要求相符。在生产工艺的具体要求已经满足了之后,最大限度地采纳简易的、规整性的形体,尽可能地将体形系数缩减。其体形系数愈小的话,则节能的效果也就愈好。控制建筑体形系数实际上即是控制建筑耗能。在规范并未确定以前,工业厂房在其设计方面基本上依据的是生产工艺以及建筑造型、占地面积等各方面的需求,在这一些条件之下,使体形系数全面地减小。在规范得以确定之后,在同规范相符的情形下,科学地切合于生产工艺的具体需求,追求同城市的规划以及环境的需求相符的建筑造型,使得工艺建筑的设计变得具备更高的丰富度。2.2.2总窗墙比。同民用建筑不一样的是工业建筑实际上对总窗墙比已有规定,总窗墙比具体所指的是建筑物中的各大立面其透光部分以及非透光的外门窗所具有的总洞口面积和,同各大立面的总面积和的具体比值。在《工业建筑节能设计统一标准》之中已有的第四节中已经规定了,I类的工业建筑中,其总窗墙比应当要≤0.50,而屋顶透光的那一部分其面积同屋顶的总面积的比应当要>0.15,在无法满足的时候,务必要在权衡之下判断。在经计算之后可知,某水源地净水厂同某新区水厂各自的送水泵房其对应的总窗墙比各达0.215及0.299,均同规范要求相符。2.2.3围护结构。建筑的围护结构具体囊括了外填充墙、屋面以及立面外门窗等等,就围护结构来讲,具体是要切合于某种程度的传热系数要求,进而达成节能隔热这一作用的。某水源地净水厂以及某新区水厂所在的位置是寒冷的B区,在《工业建筑节能设计统一标准》之中已有的第四节中已经规定了,I类的工业建筑中,其所具有的围护结构中其热工性能。对于两大水厂而言,其送水泵房实际上均为框架结构的体系,绝大部分厂区中其某水源地净水厂,其外墙并未具备保温系统所给以的厚达300的蒸压加气型混凝土砌块,在运算之后知外墙的平均系数具体取值是1.012,单位:W/(m2•K);屋面所采纳的是保温板XPS,厚50,在运算之后知其屋面的传热系数的具体值是0.572,单位:W/(m2•K);某新区水厂,其外墙是厚200的页岩多孔砖,特地采纳了外保温系统,而其外保温的材料则是保温板EPS,厚达60,在经运算之后知其外墙的平均传热系数具体取值是0.561,单位:W/(m2•K);屋面所采纳的是保温板XPS,厚达60,在经运算之后知其屋面的传热系数具体取值是0.494,单位:W/(m2•K)。在规范并未确立之前,某水源地净水厂中,其工业厂房的外墙往往采纳了有着较低的导热系数的蒸压加气型混凝土砌块来加以填充,且对填充墙的厚度予以增加以确保外墙的传热系数,不过其效果相当不如人意,无法同规范要求相符,在经验下所明确出的屋面的保温厚度亦难以切合于规范要求,是一种耗能型的建筑;某新区工业厂房,其维护结构能够基本同规范要求相符,实际上是一种节能型的建筑。

3总结

综上所述,现如今中国的工业建筑在其节能设计方面仍旧不够合理,依然被归入于耗能大户之中,而在施行了工业建筑的《节能设计统一标准》之后,我们的方向已经明晰了很多,对于中国的工业建筑而言,其节能设计终于有了相应的政策,在此后的设计工作中,我们应当要努力地推进中国工业建筑的节能设计技术以及理论知识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工业建筑节能设计统一标准:GB51245-2017[S].2018.[2]曹国光.绿色节能技术在工业建筑中的应用和效果.建设科技,2014(5):30-32.

工业建筑范文篇10

关键词:中外乳品工业建筑;设计;异同

图1丹麦阿拉工厂全景

图2阿拉工厂奶粉塔

图3韩国汉城乳业四期工厂全景

1我国乳品工业的发展及乳品工业建筑的发展概况

近年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乳业持续快速发展的政策,加快奶业发展列入了国家“十一五”规划,这对以农业和畜牧业为基础的乳业具有深远影响。中国乳业已成为中国现代化食品业之一,中国乳制品产量和总产值在最近的10年内增长了10倍以上。但在总的消费量、品种结构和企业规模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尚存在差距。一是在消费量上,国际年人均奶类产品占有量已达100kg以上,而中国还处在21.7kg的水平;二是在品种结构上,国外除了液态奶作为大众消费的主要产品之外,干酪、奶油也是大宗产品,但在中国只有液态奶是主要产品,干酪、奶油很少;三是企业规模也有差距。

由于中国乳业市场潜力巨大,中国已成为世界乳业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些大型企业的市场占有量在显著提高,产品质量不断提升。中国乳业发展的前景令人羡慕。传统的生产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化生产的需要,现代的管理方法和理念已被许多大型乳品生产企业掌握。中国乳品工程的建设进入了个快速发展期,乳品工业建筑的设计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现代大规模集成、多功能化、智能化、信息化、生态、环保、以人为本等设计理念已深入设计之中。中国的乳品建筑设计正在融入世界,代表了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发展,由于文化、环境、管理模式、设计理念等差别,中国乳品建筑与国外乳品建筑存在各种不同的特点,体现着有中国特色的乳品建筑的发展。

2中外乳品建筑的相同点

2.1依托建筑展现企业形象和实力

现代乳品建筑多以大规模集成形式,将所有的生产、供配系统、研发、办公基本上集中在一个主体建筑中,建筑体量大,体形变化丰富,功能特征明显。仅从建筑外形上就能体现工厂的生产规模、生产品种、管理模式等特征。建筑实际上就是一幅企业广告。

2.2采用高标准的食品卫生标准

伊利、蒙牛、光明等大型乳品企业的建筑设计标准体现向国际标准靠拢,加强乳制品安全生产和质量控制。注重乳品供应链全过程质量安全控制体系,推行GMP、HACCP、IS022000、ISO14001与ISO9001国际标准化组织系列标准。车间设有人员净化系统,化验室、中控室均按洁净区控制。

2.3注重展示区的设置

产品的展示是企业向消费者提供窗口,展示区域的设计趋向商业模式化,不仅有产品展示,更主要的是多媒体方式,企业期望将自身的发展、文化、现代管理注入消费者的心里,让消费者从观念上接受企业的文化,达到信任企业的产品。蒙牛、伊利、韩国首尔工厂都采用了多媒体室,设计就像一个小型的电影院,更多的是设置大面积的电视墙。观看者在舒适的环境中品味乳制品的芳香。

参观通道的设计体现的是人性化,蒙牛采用了参观平台和参观廊结合,伊利、韩国首尔工厂设置了最短的优化线路参观廊,参观廊直接进入生产的中心,整个生产过程毫不保留地展现给参观者,同时考虑到参观人群的多样性,配置参观小车、观光电梯,设置无障碍设施等。

此外,从经济的角度考虑参观廊的设计可与生产物流通道、管廊相结合,上层是参观廊,下层是生产通道和管廊。形状独特的参观走道图5按洁净要求控制的化验室图6报告厅图7多媒体展示厅图8旋转式消防梯图9参观大厅图10走道内采光图11不锈钢奶罐区图12简洁的办公区图13车间内展示区图14以功能为主的参观走道图15简洁的更衣间图16参观小车图17开敞式参观岛

3中外乳品建筑的不同点

发展的里程不同,文化的差异,导致在乳品建筑设计上的差异,欧洲丹麦乳品工厂注重工厂的选址,阿拉工厂就在一个远离市区的位置,无污染,空气、水源清洁,对乳品的生产质量有很好的保证。韩国汉城工厂选址在山岗上,以色列的工厂也是建在山地上,同样远离市区,有清洁的空气。而国内大部分乳品工厂在选址上受到多方面的限制,一般在各城市的工业园区,或在原老工厂改建,选址的过程多数受到政府、土地价格、地域的限制,很难考虑环境的因素。

欧洲乳品工厂建筑的整体设计注重功能性,配套、附属建筑的设计讲究的是实用,特别对动力站房的布置,靠近使用负荷区,减少动力的消耗。对建筑的形体、立面等因素不多加修饰。建筑整体造型服从功能,同时形体也体现功能。亚洲东方的乳品建筑,体现的是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建筑师要用大手笔去刻画建筑的造型。在这点上韩国的建筑与国内的建筑有着共同之处。

国外工厂的人净系统简单,这与环境、设备的因素有很大关系,更衣的设计相对简单,在国内一般需要二次更衣,在国外工厂通常只设了一次更衣。

国外先进的控制技术和高效的管理工作,在工厂工作的管理职员较少,机构简单,导致需要办公面积小,信息化管理程度高。相反注重研发,销售,研发、销售建筑面积远远大于办公面积,阿拉工厂、韩城工厂生产管理基本上集中在中控室,办公区大量作为研发、销售。在国内建筑师对办公区的设计大动脑筋,要考虑机构的设计需要,各部门各类级别的办公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