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1 14:40:52

工业化

工业化范文篇1

一、新疆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进程的现状分析

(一)新疆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现状现

经过“八五”、“九五”时期的努力,新疆信息化建设取得了较快发展,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信息服务业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取得良好成就

到**年底,全疆固定电话拥有量达431万户,主线普及率22.6部/百人,移动电话421.2万户,普及率22.1部/百人。长途光缆线路27069公里,长途微波线路16493公里。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已达92.8%,比2000年提高3.03个百分点,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已达92.51%,比2000年提高0.4个百分点。

计算机网络建设初具规模,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中国联通互联网(UniNet)、中国移动互联网(CMNET)、中国科技网(CSTNet)、中国教育与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中国金桥信息网(CHINAGBN)等6大互联网的区域接点均已接入新疆,并有多个接入单位。目前全疆各地均可以专线、拨号等多种方式接入国际互联网(Internet)。据自治区统计年鉴,**年自治区城市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家用电脑17.01台,比2000年7.09台/百户,增长139.9%。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13次调查,截止**年12月,新疆网民人数为117.8万人,占全国网民总数的1.5%,占全疆总人口的6.2%。其中占全疆人口比例数排第11位,在西部12个省区中排第1位。

2、信息产业在各方的共同支持下,发展速度加快

目前电子信息产业完成的产值已到达90多亿元,占自治区国民经济总量的比重3.6%。

一是信息产品制造业在发展中逐步成长。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中的电子铝箔、IC卡电表、太阳能光伏电源等产品生产销售形势良好。其中新疆众和股份有限公司精铝生产规模国内市场占有率已近80%,并已实现出口创汇,电解电容器用的低压电子铝箔产品占国内市场份额达75%以上,高压电子铝箔的技术改造工程已为企业下一步的批量生产奠定基础。新疆众和股份有限公司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电子新材料生产基地之一。

二是一批软件企业迅速成长壮大。目前新疆已有36家软件企业,形成了新疆天择、新疆西凌、新疆公众、新疆虹联等一批骨干企业,拥有软件产品70多个。开发的油气勘探生产信息系统、电厂管理系统、企业ERP、工业自动控制、校园管理等各类应用软件产品在社会各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新疆天择公司开发的“油田开发信息平台”等系列产品畅销全国各大油田,已创造产值3500万元。**年,软件业产值达到3.7亿元。

三是电信业务总量稳定增长。**年电信业务完成总量107.3亿元,同比增长22%。

3、信息技术推广应用成效明显,企业信息化步伐加快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效能、效率、效益都有了较明显的提高。到**年止,新疆共组织实施了32家区级CAD应用推广试点企业和8家ERP应用示范企业。企业信息管理系统(MIS)、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CAD/CAM)、计算机集成制造(CIMS)、企业资源计划(ERP)等应用2软件在全区企业得到了推广应用,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一是促进了新疆传统产业的改造、产业结构的升级。石油工业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分步实施,边建边用”的思想,积极应用信息技术为石油、天然气的稳产、高产及新油田的发现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地球物理、勘探开发、数据处理和数据库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果。新疆八钢集团通过分三个阶段实施建设“八钢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BGMIS)”,全面提升了企业管理水平,每年所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达2000万元以上。

二是特变电工、金风科技、美克股份等一大批传统的制造企业,通过积极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使企业的竞争力显著提高,成为行业发展的龙头。特变电工采用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ERP),实现了以销定产、以产定料、保质保量按时交货的工序管理,大大降低了成本,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东风新疆汽车有限公司采用CAD计算机辅助设计后,企业的设计开发能力增强,生产开发周期缩短,成本大幅降低,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三是推进了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目前在自治区重点支持的“三个30户”企业中,90%以上的企业制定了信息化总体规划和统一的信息管理制度,85%的企业建立了企业内部局域网,并积极应用了生产管理、市场营销、产品库存、客户关系管理等应用软件系统。自治区经贸委于**年,对29家重点企业的企业信息化建设进行了统计,29家企业对生产自动化、信息化建设已投入2.78亿元。

4、电子政务建设稳步发展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建立了联接自治区各地州市、各部门的Intranet办公业务网络,实现了公文处理、档案管理、电子邮件、政务信息、信息采编等事务管理。通过安全隔离设备和加密加设备,与国务院办公厅实现2M宽带专网联接。通过内部专网,实现了与地州政府之间的数据共享和公文无纸传输。通过广电光纤城域VPN专网、电信PSTN拨号网、X25数据专线网,实现了政府与全疆各地州市、各厅局部门、驻外办事处和中央驻疆机构约150家单位的广域互联,传送政府电子版文件,报送下发政务信息等。

**年11月,自治区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站正式开通。目前,已有14个地州市、13个厅局、27个县市建立了自己的公众信息网站。自治区各级政府门户网站的建立,推进了政务公开,树立了对外开放的新形象,拉近了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距离。

自治区医疗、税务、教育、公安、劳动与社会保障、审计、工商等行业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县级以上的各类医院均已建设了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税务部门建设了“金税工程”,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实施了“金保工程”,公安厅组织实施了“金盾工程”。这些信息系统的建设大大提高了公共服务管理部门的管理和服务水平,为自治区的经济建设、社会进步、人民生活需要提供了高效、便捷的服务。

5、信息服务业水平逐步提高

信息服务业主要包括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和信息服务。目前全疆有200多家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集成企业,其中获国家三、四级资质的信息系统集成企业有18家。其主要业务是为用户提供计算机网络系统、计算机应用系统的立项、可行性研究、解决方案、施工等服务。近几年来,随着新疆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全疆各级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学校对计算机网络系统的需求越来越大,进而进一步促进和推动了新疆系统集成业的发展。**年信息系统集成企业的产值达到19.3亿元。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新疆从事网站建设、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培训、网吧、信息工程的监理与检测、信息工程项目的可研与设计领域服务的企业呈现快速增长趋势。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各地州从事培训服务的企业有160多家,从事网站建设服务的企业有130多家。

(二)存在的问题

(1)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薄弱,有新疆特色的代表产品少。**年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完成工业生产总值3.29亿元,增加值仅为0.8亿元。同年全国信息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4000亿元,增长34%,实现利润700亿元,增长17%。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弱的主要原因:一是原有的国有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相继落败后,新生的民营企业没有发展壮大起来;二是专有技术人员严重缺乏;三是自治区对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发展关注、支持不够。

(2)软件企业处于散、小、弱的局面。应用范围广、应用水平高的软件产品缺乏。提供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服务的信息服务企业规模普遍偏小,服务水平及服务能力较低。形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一是高水平的软件技术人才溃乏;二是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与软件企业之间的“产学研”联合攻关机制没有建立起来;三是鼓励软件企业发展的融资机制没有建立起来,限制了企业快速发展。软件企业普遍存在有好项目、好产品、但无资金支持的现象。

(3)互联网资源综合利用率较低,带宽容量、网络规模、业务普及有待提高。新疆许多网站的网页更新速率低,不能及时进行有效的维护,难以吸引网民经常光顾,网站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都很有限。据第14次互联网调查,截止2004年6月30日,新疆CN域名总数为2548个在全国排第23位,占全国比例为0.7%;WWW站点总数为3074个,在全国排第25位,占全国比重仅为0.5%。电脑普及率与发达省区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北京、上海、天津、重庆4个直辖市,到2000年上半年,家庭电脑普及率已达到40.6%,而没有电脑的家庭,有62.5%已有购买电脑的意向。即便是已有电脑的家庭,也仍有近22%想购买新的电脑。**年,广州市城镇居民家用电脑拥有量已达到82.3台/百户。

(4)公共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滞后。政府部门之间、行业之间、企业之间的内部信息网自我封闭、各自为政、重复建设,缺乏政府——行业——企业间网络平台,大量的政府信息、经济信息、市场信息和产品数据不能为企业服务,造成信息流通渠道不畅。为企业信息化提供服务的咨询、设计、维护等信息集成和增值服务的水平相对较低。

(5)企业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水平不高。企业硬件配置处于一般水平,企业计算机平均拥有量为15台,服务器平均拥有量为1.2台。大多数企业应用系统处于“信息孤岛”状态。据自治区100多家重点企业的调查,61%的企业的信息化应用尚属于单机商务应用的层次,31%的企业属于简单的局域网建设,只有8%的企业介入计算机个性化管理和电子商务。企业用于信息技术方面的投资占企业总资产的比重不到1%,与发达国家大企业8—10%的水平相距甚远。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低的主要原因:一是企业领导重视不够,多数企业领导层对企业信息化缺乏危机感、紧迫感;二是企业自身技术水平较低,缺乏引进或培养IT专业人才;三是专项投入资金少,尤其是许多面临生存压力的企业,更难以在信息化建设上有所作为;四是企业对自身信息化建设的需求不明确,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重硬轻软”,有盲目跟风现象。

(6)政府有关的法规、政策和标准建设相对滞后,没有形成一个发展信息产业的良好氛围。这与自治区多年来对信息产业的发展不够重视,一直没有形成信息产业的统一管理领导机构有着重要的关系。

以上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我区信息化的进程,不利于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的稳步实施。

二、新疆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形势分析

(一)正确把握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关系

工业化是信息化的基础。工业化是信息化的物质基础和需求之源,是信息化发展的条件,没有工业化,信息化就失去了支撑。现代信息产业本身需要优质的半导体材料、光导纤维、精密光学机械等一系列基础条件的支撑,而且,信息化还需要工业化提供能源和广阔的应用市场。因此,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信息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信息产业的发展、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改造等,都需要工业化作为后盾,可以说信息化离不开工业化。从世界发展历史来看,发达国家经历了从以农业为主体的经济向以工业为主体的经济,再以服务业为主体的经济,最后到信息化为主导的经济发展过程,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而且发达国家之所以能率先进入信息化时代,正是由于它们建立了强大坚实的经济基础,已经实现了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的现代化,并走完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三个经济时代。因此,目前还处在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之中,还有65.6%的人口生活在农村的新疆,跳过工业化阶段,直接进入发达国家那样的信息化阶段是不可能的,继续完成工业化是新疆现代化进程中不可逾越的艰巨的历史性任务。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关键。信息化是工业化的最新发展阶段和新的引擎,它赋予工业化以崭新的涵义。一是信息化表现为信息的生产、流通和消费规模的不断扩大,继而又进一步刺激人们对信息消费的更高要求,同时信息化突破了市场的地域限制和时间限制,扩大了市场规模,加快了市场信息流通和处理效率,提高了经济运行效率;二是信息化改造着经济社会的技术基础,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一方面通过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可以将信息产业培养成国民经济的支柱和主导产业,另一方面通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可以提高传统产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推进传统产业的现代化;三是信息化将促进企业组织结构的重组,进行有效的资源配置,提高企业效率。

因此,在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的今天,我们必须积极发挥信息化在工业化发展中产生的倍增作用和催化作用,坚决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战略,才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奋斗目标。

(二)新疆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形势分析

1、新疆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新疆经济近年来一直保持了较高的发展速度,**年新疆生产总值为1878亿元,比上年增长10.8%,第一产业增加值为413亿元,增长8.2%,第二产业增加值为797亿元,增长12.1%,第三产业增加值为668亿元,增长10.5%。2004年经济增长目标是9%。宏观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为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2、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面临的制约因素

(1)资源、环境与国民经济高速增长的矛盾。由于新疆尚处于工业化发展的初始阶段,经济的高速增长是必然的选择,而伴随着高增长的是高投入、高能耗、高材耗。受资金、技术、能源价格等因素的影响,新疆能源利用效率很低,能源供应一直处于短缺的状态。**年,能源生产增长率为8.1%,而能源消费增长率为12.2%。另外,水土流失严重、草原生态退化、森林资源减少、大气环境恶化、生物物种安全问题等使得生态环境整体还在呈恶化趋势。据环保部门统计,**年,全疆全年二氧化硫排放量比上年增长15.7%;工业粉尘排放量比上年增长68.6%;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增长28%。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发展,资源和环境的制约作用将日益突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遏止生态恶化并最终实现生态的基本改善,任务非常艰巨。

(2)城乡经济差距大,城镇化水平低,二元经济结构矛盾突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从经济结构的角度看,基本内容就是降低农业劳动力的比重、提高城市化水平,但这一个降低、一个提高却受到新疆比较突出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制约。所谓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通俗地讲就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经济体系被从空间上划分为界限明显的二大部分,一个是相对发达的城市经济,另一个是相对落后甚至是绝对落后的农村经济。新疆这一矛盾比较突出,农业产业结构单一,过度依赖种植业,农业规模效益不明显,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106元,在全国排第23位。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巨大,向非农产业转移困难,农村发展严重滞后于城市,基础设施、文化教育、医疗保健等都十分落后,农民的不公平感增强,“三农”问题已经突破经济层面,成为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同时,由于我区社会经济“城乡二元结构”的不平衡性,城市化水平严重滞后于工业化水平,从而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快速持续健康发展,阻碍着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年,新疆城镇人口比例为34.4%,2001年全国城市人口比例为37.66%,1999年全球城市人口占46.5%,高收入国家占78.7%,中等收入国家占49.5%,低收入国家占31.2%。对比分析可以看出,新疆城镇化率现阶段仍处于较低水平。城市化水平如果不尽快提高,将不仅严重影响新疆城市化本身的发展进程,而且也将会严重影响新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步伐。

(3)人口与就业压力矛盾突出。**报告在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时,深刻分析了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其中每一个问题都与人口问题密切相关。就业问题的严峻性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已经有专家提议政府的政策取向应该由“增长优先”变为“就业优先”。随着改革的深化,大量隐性失业将进一步显性化。目前新疆面临农村人口比重大,增长率高,不断释放出农村剩余劳动力;国有企业经营不景气,产生大量下岗职工;技术进步和经济结构升级排斥劳动力,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降低;吸纳劳动力容量大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缓慢等巨大的就业压力。**年,全疆人口增长率为1.5%,新增人口28.76万人。就业人口比例中,第一产业占55.1%,第二产业占13.3%,第三产业占31.6%。**年末在岗职工237万人,比上年下降1.8%。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另一方面,在整体劳动力过剩的情况下,高素质劳动力不足。**年新疆初中学龄儿童入学率为83.8%,初中毕业生升入普通高中升学率仅为40.9%。每万人拥有大学生数为76.3人。人口与就业压力巨大是我们选择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面临的一个突出难题。

(4)新疆工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目前新疆工业经济过度依赖石油,工业增长结构十分单一。新疆的石油开采和产量主要依赖中央在原油、天然气资源的投资,而国际油价波动和石油总公司的计划变动,都将对新疆工业的稳定发展造成较大影响,从而影响全自治区的经济增长稳定性。

**年全疆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463亿元,其中轻工业完成51.99亿元,占比重为11.2%,重工业完成411.36亿元,占比重为88.8%。重工业中采掘业完成工业增加值占重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4.1%,原料工业所占比重为26.6%,加工工业比重仅为9.7%。由于,目前新疆工业内部结构的不仅合理,使得新疆要承受初级产品低价输出和加工产品高价流入的双重损失,造成“积累资金不足,产业结构老化,劳动生产增长率缓慢,资金供给能力小”,必然限制各种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深度利用。因此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过程中,如何充分实施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同时解决好产业的协调发展,是一个严峻的难题。

3、新疆工业化发展现状初步分析

美国经济学家H•钱纳里等人对众多国家和地区的工业化进行了全面的、系统的研究,并借助多国模型提出了标准模式,即根据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水平,将不发达经济到成熟的工业经济整个变化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六个时期。第一阶段是农业经济阶段(或称初级产品生产阶段);第二阶段是工业化阶段,其中2、3、4分别为工业化阶段的初期、中期和后期;第三阶段为发达经济阶段(见表二)。

表二钱纳里的工业化发展阶段

时期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变动范围(单位:美元)

发展阶段

1

364-728

初级产品生产阶段

2

728-1456

3

1456-2912

工业化阶段

4

2912-5460

5

5460-8736

发达经济阶段

6

8736-13104

借助钱纳里标准模式,**年新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约为1171美元,目前尚处于工业化初始阶段。

另有国内外有关专家经过研究,运用产值(或增加值)标准和劳动力标准建立了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是否进入工业化的工业化程度计算公式,工业化程度=增加值贡献率+劳动力贡献率,得出工业化程度指数。经计算2001年,新疆的工业化程度系数为0.712,在全国居第21位。**年,新疆工业增加值为571亿元,占GDP的比重为30.4%,低于全国45.3%的水平,在全国排25位。

综上所述,目前新疆的工业化程度在全国处于相对落后的地位,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所要完成的目标和任务相当艰巨。

三、新疆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和发展战略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精神为指导,以信息技术的应用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突破口,坚持“统筹规划,国家主导;统一标准,联合建设;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国家信息化指导方针,通过抓住带动、改造、应用、效益四个环节,努力提升社会各个领域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和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二)发展思路

结合新疆的区情,新疆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围绕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目标和任务,以信息技术应用为导向,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中心,以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动力,坚持应用为先和效益第一的原则,重点推动信息技术在政府、企业、社会、社区等领域的应用,突出抓好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工业企业信息化、农牧业信息化、城市信息化以及教育、医疗、社保、文化等公共领域的信息化;结合新疆资源、地理、人文等环境特点,通过招商引资加快发展具有新疆特色的软件业、信息服务业和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为各行业领域提供更先进、适用的产品、技术和服务;进一步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力度,为加快全疆社会信息化进程提供高性能、低价位的网络服务;通过加大信息技术的应用深度、应用广度,努力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三)发展战略

在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过程中,结合新疆实际,应坚持以下四个战略。

一是目标导向战略。围绕着自治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整体目标,确定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全局性的目标和任务,建设基础设施、全面提高产业结构和国民素质、实现观念和体制的转变、走出融合发展的独特道路。

二是远近结合战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一个长期发展战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须采取远近结合战略,既要十分务实地解决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紧迫问题,又要高瞻远瞩,把近期重点任务和远期目标结合起来。

三是各方参与,以市场机制推进的战略。积极明确政府、企业、个人的责任。政府负责统筹协调、指引方向、制定规则、完善软硬基础环境的责任。企业应该主动创造条件,加快企业信息化步伐,在管理、经营、研发、人才等方面探索适应新的信息环境的机制。个人应积极努力,通过持续不断地接受教育和培训,提高自己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过程中,要坚持市场取向,以市场机制为配置资源的基础力量,通过统一规划和基于长远及全局利益的统筹协调来弥补市场的不足,从而达到效率、效益、整体、局部、近期、远期的统一。

四是以人为本、鼓励创新的战略。应以最大的努力,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信息基础设施,尽可能为每一个公民创造获取信息,得到教育和培训的最好条件,并加快法制建设和体制改革,形成创新的氛围和环境。通过最大限度地激发全体人民的聪明才智,在技术、产业、制度各个方面进行创新,确保实现跨越式发展。

四、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途径选择

(一)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积极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工业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企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有效地推进企业信息化,加快企业信息化发展步伐,是实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关键。在推进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应坚持“统一规划,分类指导,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的原则;坚持“先进适用,讲求实效”的原则;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政府积极发挥引导和服务作用的原则;坚持企业信息化要与企业的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紧密相结合的原则;坚持采取“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循序渐进、逐步升级”的原则;坚持企业信息化建设要与社会公共信息化建设相结合的原则。

自治区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应分三个层次实施,第一个层次是在所有企业中积极做好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计算机辅助制造(CAM)的普及推广应用,提高企业产品开发效率、效益和工艺制造水平;第二个层次是在重点企业推进计算机控制系统和控制技术的应用,加快运用计算机辅助测试和诊断、柔性制造技术和自动物料储运系统等技术,将工业生产过程中的传统手工控制转变为计算机控制,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益;第三个层次是在有条件的企业积极推广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企业资源计划(ERP)、制造资源计划(MRP-Ⅱ)等技术,实现从产品设计、工艺设计到制造与市场、库存、财务、质量和设备管理等全面信息化,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

传统工业要紧紧围绕增加品种、改善质量、节能降耗、防治污染和提高要素生产率,加大信息技术利用力度,使传统产业部门成为经济发展支撑点。新疆应在石油、化工、轻纺、机械、建材、食品、钢铁及建筑等行业,有重点地选择行业信息技术应用领域,实现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工业的目标。

1、建材行业:建议通过信息化架构分析与构建,为建材企业构建从网络与基础设施、数据平台、系统平台到应用系统、系统功能和信息安全体系、信息化组织体系、运行维护体系等的综合系统体系。这应该是新疆建材企业信息化重点突破方向。

要注重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中积极推进信息化,建筑卫生陶瓷大力推进高压注浆成型、电脑机械手施釉技术,采用节能型现代化窑炉新工艺。

2、有色冶金行业:建议重点提高炼铁、炼钢、轧钢的主要基础装备自动化水平,降低基础装备成本,大力推进生产过程自动化;加强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开发创新,广泛应用智能控制装置和系统;加强开发重大装备配套所需的测量、分析、监控仪表装置和系统,提高工艺和装备的在线检测和诊断水平。推广使用预焙阳极度铝电解槽、闪烁冶炼等计算机控制及模糊控制装备和技术;

重点发展的系统为:高炉数模和专家系统;转炉静、动态数模及专家系统;电炉、精炼炉数模及智能控制系统;连铸数模及智能控制系统;轧钢数模及智能优化控制系统;炼钢—连铸—轧钢智能控制系统;轧机交流传动系统。

3、煤炭行业:建议广泛采用现代化综采、综掘设备,并向遥控和自动化方向发展,重点开展自动化关键技术和机电一体化大型高效选煤厂关键技术的攻关研究;积极对选媒厂进行现代化改造;主要煤矿安装井下安全检测系统;积极发展煤炭综合利用和深加工,保护生态环境。

4、电力行业:建议重点推进信息技术在电厂发电过程中的应用,大力推广大型风力发电远程监控系统的应用;完善和发展电网自动化调度控制系统;变配电方面重点推进城网、农网自动化,加快变电站自动化改造。

5、石油化工:建议重点发展先进控制技术、生产过程模拟技术(包括全流程模拟和过程模拟)、生产信息处理技术(包括数据模型和数据校正)、生产过程优化技术(包括在线优化和离线优化)以及油品调和技术(包括汽油在线调和柴油在线调和)。针对石化工业生产易燃、易爆和易发生事故且多是人为操作不当所致的特点,有选择地应用信息技术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实现安全生产的科学化管理。

6、纺织行业:建议大力开发织物染色印花工艺参数在线检测技术;棉纺针织行业重点采用青梳联、精梳机、自动络筒机、无梭织机等新工艺、新设备,提高产品质量;重点采用自动络筒、高速并调、倍捻新工艺,实现电脑控制工艺,提高工艺准确性;

7、机电行业:建议重点推广数控机床和加工中心及柔性制造系统、现代集成制造系统的应用。通过促进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全面改造和提升新疆传统产业技术水平和竞争能力。大力推广信息技术和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大中型农业机械、石化装备、电工装备、系统集成成套设备等中的应用;重点发展自动喷灌系统、大棚或温室控制系统、太阳能和风能控制技术、智能电力控制免淘米加工、抛光选择系统以及粮仓内温度湿度控制系统等大型自动化农机系统。

8、流通行业:建议以电子政务为导向,走外包建设的道路,引导并抓紧建设重大电子信息服务项目,以此作为突破口和工作中心。以电子商务建设作为推动信息化的切入点,带动信息化建设、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快速通关系统建设等,提高建立国际性大流通的综合服务水平。

9、轻工行业:建议陶瓷行业重点是应用新技术,大力推广节能窑炉和节能技术,逐步淘汰烧煤窑炉,采用高新技术生产高纯超细粉体;造纸行业重点推广QCG和DCS系统;塑料行业大力发展采用PLC控制的自控注塑机,积极开展具有闭环反馈的智能化注塑系统;啤酒行业积极推进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制糖行业重点推广DCS系统;烟草行业加紧对现有DCS系统进行改造,积极推进现场总线的应用,并为最终完成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创造条件;要积极创造条件推进轻工行业加大自动化、智能化设备的推广应用力度。彻底改变轻工行业主要依赖手工、机械、半自动操作的局面。

(二)发展有新疆特色的信息产业

新兴产业的发展和传统产业的改造,都需要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产业作为支柱。新疆发展信息产业的重点应放在掌握关键装备和产品的核心技术上。按照“市场引导,发挥特色,突出重点,以应用促发展”的方针,充分发挥新疆资源优势和向西出口桥头堡的作用,采取以市场换技术、以市场换人才,从而有力推动新疆电子信息技术应用产品、机电一体化产品、多民族语言软件产品和电子产品出口加工基地建设与发展。

1、建立电子信息产品向西出口加工基地

一是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吸引国内外大企业集团在新疆投资建厂和开展合资合作。近期要重点抓好韩国SK集团与新疆天地集团在自治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合作生产新一代手机项目,同时开展相关配套产品的国内外市场的调研,力争通过手机项目的实施促进新疆电子元器件、高性能锂离子电池等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二是大力发展高附加值和高技术含量的产品,积极支持新疆众和股份有限公司依托新疆资源优势和能源优势,发展新型电子专用材料,争取“十一五”期间建设新型电子材料制造基地。三是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快研发太阳能电池、电子信息控制产品、电子节能产品和机电一体化产品,抓好建设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和产品研发生产基地,积极开拓新疆和中西亚地区市场。

2、建立多语种特色软件和应用软件生产基地

发挥新疆在维、哈、柯等多民族语言软件方面的优势,依托新疆高校和重点企业集团,以应用和服务为龙头,以工具软件和应用软件为重点,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版权的商品化软件,培养一批软件人才。充分发挥各地区人才比较优势,重点抓好“一区四园”的建设,即以乌鲁木齐软件园区为龙头,加快高新技术开发区软件园、经济技术开发区软件园、石河子开发区软件园和新疆大学软件园的建设。重点支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语种操作系统(平台),多民族语言文字各类应用软件和工具软件,并制订系统技术、安全等标准。

积极研发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一体化产品、电子信息技术应用产品的嵌入式软件。重点支持各类应用软件的开发,如:电子政务、学校管理、电子教育、家用辅助教学、网络服务系统以及卫生、教育、社保等各行业领域大力开发应用软件等。积极引导企业为新疆各行各业特别是特色产业开发信息化建设急需的中间件和应用软件产品。例如农业上的节水灌溉信息系统、高效精确农业信息系统,石油工业中的智能信息化产品,水利资源检测与监测信息系统、水利资源指挥信息系统等,城市交通信息查询系统、城市交通指挥系统、城市交通优化系统等,并有选择地推进软件的商品化。

(三)大力发展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努力提高信息服务业水平

在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战略中,积极发展信息服务业,加快信息资源商品化具有双重意义。通过创造信息资源市场化的环境,使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通过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更多地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对知识、信息的需求,为经济结构调整创造产业基础、就业基础。

积极推进政府信息化。进一步完善政府门户网站,深化政务公开内容,优化重组业务流程,积极推广网上一站式办公服务,提高政府管理效率。在公文流转、政策法规、招商引资、政府采购等方面实现计算机化、网络化,加快政府办公自动化进程,建设电子政府。利用信息网络建立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方便快捷的信息通道,倾听群众呼声,密切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

围绕自治区的中心工作,突出重点,协调推进社保、人口与人力资源、应急联动等重点应用系统建设,大力推进领域信息化水平。教育领域要重点实施教育科研网到县工程,强化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作,实现与新疆远程教育网联网。卫生领域要利用政府统一网络平台,构建卫生信息数据传输通道,实现区、市、县卫生部门和所属相关卫生事业单位的网络互联。劳动保障领域要优化社会保险业务管理软件,整合、完善养老和失业保险基础数据,为领导决策和公众查询提供服务。政法领域要不断扩大政法系统的网络覆盖面,建立完善公安综合信息无线查询系统,实现全疆公安基层所队及巡逻干警的无线查询。

根据新疆的实际情况和新的竞争环境,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积极建立以200家电子商务试点和具有较强优势的石油石化、轻工纺织、机电、纺织、电子等领域的重点企业为基础的“乌鲁木齐商城”电子商务平台,将疆内名牌产品、名牌企业在网上,同时加大中小型成长企业的产品在网上宣传。疆内3个30户重点扶持企业都要建立电子商务网站,扩大网上交易和商务规模。

(四)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为契机,充分重视和考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步伐

以信息化的新路径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实现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根本转变。在整体布局规划的基础上,以融合信息和传统基础设施建设为起点,加快农村现代化;以辅助农业发展的信息网络和信息服务为动力,推进农业现代化;以优势特色产品为依托,以工业化先进装备和现代营销网络为支持,大力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扩大就业和提高农业产业经济效益;支持有条件地区建立重点优势产品如棉花、小麦、玉米、番茄以及畜牧和林果业等信息化服务平台,推进种植、养殖业市场化、科学化和产业化步伐。以因特网、广播电视网为依托,采取各种积极手段,向农民进行各种方式的教育和培训,加快提高农民受教育水平,转变长期农业社会形成的落后观念,为农民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社会形态变化创造必要的条件。

(五)继续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基础。加快建设高速、宽带、大容量的传输网络,高度重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大力开发各个层次、各个系统、种类的信息资源,推进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利用,推动政府、企业和家庭上网。

加快发展信息网络重在培育市场机制、竞争机制,努力促进三网融合,提高普遍服务的水平和质量。加快营运业体制改革,提高网络性能和服务质量,降低价格,为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提供良好的信息网络基础条件。目前,推进信息化过程中有一个阻碍因素是行业和企业与外部网络互联的成本过高,大多单位采用电话拨号的方式上网,这一方面影响了上网的速度,另一方面也严重影响着信息传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随着宽带服务业务量的不断增加和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逐步提高。我们一方面要规范运作,另一方面也要给予积极的扶持,加快形成健康、良好的网络运营市场,通过大力促进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实现光纤到厂、到区和到户,从而保证信息化建设的持续、平衡和协调发展。

五、发展措施和建议

(一)提高认识,真抓实干,把信息化工作切实作为各级领导的重点工作来抓

经过多年的学习和实践,大部分领导和企业都已经认识到信息化对社会文明程度进步、增强企业竞争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但在实际的推进过程中,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这与一些领导干部对如何抓好信息化建设存在一定误区有直接关系。建议对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经济管理部门和重点企业的领导加大信息化培训的力度,使他们能自觉把推进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和“一把手”工程来抓。要把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作的成效作为各地区、各县市及国有重点企业绩效考核的一部分,形成上有领导重视、下有真抓实干、上下齐抓共管的局面,切实推进信息化工作。

(二)加强统一规划和协调,科学推进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作

加强全疆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整体规划的制订工作。集中有关部门的力量,对新疆各行业信息化特别是工业企业信息化的现状、发展趋势和切入点等进行调研。也可以借鉴发达国家或发达省区的经验和做法,但绝不可照搬照抄。使规划符合区情,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较强的可操作性。加强规划实施过程中各部门的协调工作,做到统一行动,整体推进。建议自治区在已成立的“制造业信息化领导小组”的基础上,在市场流通、金融服务等部门成立“自治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协调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工作。充分发挥自治区专家顾问团工业组和信息组的作用,不但要为自治区有关部门的决策提供建议,还要对各行业和地区的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作提供咨询服务。强化信息产业的统计口径工作。

(三)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提高政府办公效率和水平

推广电子政务,能有效地提高政府办公的透明度和效率。它不仅能密切自治区与各地州市、管理部门与企业、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更可对企业开展信息化工作起到一个直接的示范和先导作用。建议在做好保密工作的同时,建立和完善连接自治区党委、政府及各职能部门、人大及各地州市政府部门的网络平台,同时制订相应的管理办法,规定各部门上网信息的内容、数量和质量,并进行评比总结,在避免重复进行硬件投入的同时,又可加大信息的利用率。可在与企业和群众接触比较密切的部门先建立试点,如对目前试行的政府文件查询尝试上网进行,积极探索为企业和人民群众提供每周7天、每天24小时网上办公和信息查询的可能性,争取在一至两年内将主要业务全部实现在线服务。

(四)加大政策引导,努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信息化建设平台

创造良好的政策、法制环境是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得以快速实施的重要条件。要强化对全区信息化的宏观指导和协调,建立和完善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着重制定信息化建设管理、信息资源管理、信息安全、信息市场管理、信息工程项目管理等条例和规定,并建立健全相关的执法体系和监督体系。进一步建立完善CA认证、安全配置、支付手段、物流配送、网络平台、法律环境以及协同工作体系。要积极跟踪国家出台的各类有关加快信息化建设的鼓励政策,各地州市要加紧研究制定贯彻意见和实施方案,加快政策的落实和到位。

对自治区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确定的工业重点发展领域,石油和重化工、有色冶金、轻工纺织和建材、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特色制造业以及城市基础设施等要大力推进信息化示范工程建设力度,以点带面,推进行业和企业信息化。通过财政资金、技术改造专项资金和信息化建设资金的有效投入,积极引导企业拿出一定比例的配套经费用于信息化建设。建议给予企业信息化建设贷款贴息的支持。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中要引入信息化建设指标,对自治区重点支持的3个30户企业要在技术改造、技术创新中列入信息化建设计划,给予专项经费支持。

制定相应政策鼓励地方IT企业积极承揽自治区各行业重大系统集成和网络工程项目,促进一批有较强实力的IT企业做强、做大,提高信息化服务水平和竞争实力。对民营企业在新上电子产品项目、并购国有企业改造项目、建设现代工业物流项目时,要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增列信息化建设专项投入。建议采取广东南海市成功经验,实施中小企业电子商务援助计划,利用政府公共信息网络平台,通过行业协会等中介机构帮助中小企业做好信息化发展战略规划。

(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开展与大企业集团合作

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时机,充分发挥政策优势,以更加开放的姿态,积极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国内外大企业(集团)面向新疆周边及广阔的中亚市场在自治区投资兴办企业,创建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加工基地。并争取每年有10--15项信息产业和信息化重大项目启动和建设,以此带动一批有实力的IT企业做大做强,从而促进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六)以人为本,努力培育复合型人才

工业化范文篇2

**作为一个山区贫困县,如何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早日实现富民强县目标?笔者认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理念要更新、起点要更高、投入要更大、环境要更优。

一、要用更新的理念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工业,**已具备了加快发展的条件。一是打下了一个良好基础。从总体上讲,**工业经济发展速度提升,总量扩张,效益提高,主导地位初步显现,为加快工业化进程打下了一个较好的基础。全县发展工业的氛围不断增强,工业强县、工业兴县的思想观念深入人心;发展工业的思路逐步清晰,坚持走“资源型”的特色工业化之路已成为全县上下的共识;发展工业的重点突出,壮大骨干企业、构建产业链条、培育产业集群等取得新的突破。二是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我们始终坚持走县域特色的工业化之路,做到了放眼全局,立足本地,发展“资源型”特色产业;始终坚持走“三化”协调发展的道路,以工业化为龙头,用工业化推动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始终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推进工业发展,注重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始终坚持企业以民营为主,把国企改革与扶持民营经济紧密结合,实现做大做强;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把加快工业发展与推动就业再就业紧密结合。三是具备了许多有利条件。省市明确提出了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建立完善了一些发展工业经济的制度,为推进新型工业化指明了方向;**作为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湘西地区开发县,享有许多优惠政策,为我们加快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东部和沿海发达地区加速产业升级换代,为我们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创造了好的机遇;国家正在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中部省市市场将持续扩大,为**工业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同时,**以交通、能源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为加快工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平台。近几年,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一大批工业项目,骨干工业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产业开发有了一定基础。另外,**具有较为丰富的水电、矿产、农林产品和土地等资源,这些都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创造了条件。

二、要用更高的起点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业园区是推进工业化进程的基础平台。为此,**县近年来进行了一些探索:一是科学规划了工业园。按照已经编制的工业园总体建设规划,进一步做好规划论证和工业园小区建设详规编制工作。二是明确了工业园定位和布局。根据省市区有关指示精神,结合**实际,将工业园定位为“农副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旅游产品、机电产品”综合加工基地。围绕这个定位,在产业发展方向上,抓好矿产、食品加工、建材、冶金化工、旅游等资源型项目的开发,进一步延长水电、矿产等产业链条,抓好产业衍生型项目的开发。三是加大了园区建设的投入力度。要采取“四个一点”的办法,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加大工业园区建设的资金投入。即依托政策建园区、向上争一点;滚动发展建园区,财政挤一点;借助外力建园区,企业投一点;聚集内力建园区,民间筹一点,从而很好的解决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搞好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企业项目建设土地储备,使工业园区产业聚集的“洼地”效应尽快凸现。四是促进了园区产业聚集。按照打造产业链条,培育产业集群的要求,以产业为纽带,以政策作引导,促使各类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提高园区内资源整合共享效率和集约化经营水平。加大园区骨干企业培育力度,积极培育主导产业,对园区内现有的规模企业给予大力扶持,使其尽快做大做强。同时,要努力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加大服装、鞋业等招商引资力度,促成劳动密集型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加快以柑橘、葛根、杜仲、石煤、镍钼等本地优势资源为依托的资源加工利用型产业开发进程,尽快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产业集群。要增强园区的聚集力和辐射力,使工业园区真正成为政策优惠的投资洼地,设施配套的产业平台,要素聚集的发展载体,经济增长的辐射中心。

三、要用更大的投入推进新型工业化。要抓好园区建设,必须靠招商引资,特别要靠招大商、引大资。一是认真落实招商责任。要广泛联系客商,特别是要发挥各地**老乡联谊会的作用,关注外出务工人员投资意向,有针对性地招商信息,举办招商会,通过走访、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吸引外资,激活民间投资热潮。对引进的项目,要组成专门班子,落实责任,一抓到底。对投资规模大的重点骨干项目,要落实好县级领导联系制度,及时帮助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促进项目早建成,早投产,早见效。二是切实突出招商重点。坚持大小项目一起抓,突出抓大项目;基础设施与产业项目一起抓,突出抓产业项目。重点是把眼光瞄准战略投资者,引进能够给企业带来丰厚资金、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帮助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拓展国内外市场,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大项目、好项目。对一些战略投资者,可以给予比园区其他企业更优惠的条件来引进。三是不断改进招商方式。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的新路子、新办法,逐步实现由粗放式招商向专业招商、高层次招商转变。坚持以诚招商,贴心服务,做到推介**要坦诚,结交客商要真诚,服务客商要诚心,兑现政策要诚信。

四、要用更优的环境推进新型工业化。要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大力发展园区工业,必须真心招商、贴心服务,切实抓好环境建设。一是进一步优化政务环境。健全政务服务中心,凡是与工业发展和项目建设有关的政府职能部门都要进入政务中心集中办公,真正做到“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一个窗口收费”。严格规范行政审批行为,凡是可以下放的权力一律下放,凡是规定取消的审批项目一律取消,凡是规定取消的收费一律不收,凡是可以精简的程序一律精简。要切实抓好政策和制度落实。要组织开展对县直有关职能部门的“一把手”进行满意度测评活动,对其进行打分,对综合评分不及格的要给予相应处理,保障各项优惠政策和服务措施落实。二是进一步优化服务环境。要树立主动为客商服务理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事中服务为超前服务,变应付式服务为高效优质服务,想客商之所想,解客商之所难,努力营造一个安商、亲商、富商的良好氛围。着力制定让利放权的政策,在投资、经营、利益等方面,给予客商最大限度的优惠。对好项目、大项目,要优先、优惠供地。三是进一步优化信用环境。坚持做到以诚待人、讲究信誉、慎重承诺、有诺必践,不断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努力塑造诚信为民的良好政府形象。要努力弘扬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强化全民信用意识,在全社会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四是进一步优化法制环境。一方面,政法部门要严格执法、热情服务,加大对企业的支持力度。不得以执法为借口,无故干扰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和随便传唤、扣押外地客商和企业负责人。另一方面要依法严厉打击影响经济发展的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加大对企业的保护力度,加强对企业周边治安环境、园区建设施工环境等重点部位的专项整治,对阻碍项目施工、强买强卖、强揽工程、断水断电、堵门堵路等破坏项目建设和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的行为,加大教育和整治力度。通过营造公正严明的法制环境,让客商在**安心生活、铁心投资。

工业化范文篇3

根据国家权威部门对工业化标准的定义和解释,按照产业结构标准,一产比重降至20%以下、二产比重高于三产时,工业化进入中期。*年*旗一、二、三产的比重为49.8:21.1:29.1,就*旗工业经济发展水平和现状而言,*旗仅处于工业化的初始阶段或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过渡阶段。目前,*旗工业经济存在的问题一是工业经济总量小。全旗工业经济仅6.3亿元的存量,与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工业存量相比差距巨大。二是工业经济投入少。*年全旗工业投入仅为2.1亿元,并且缺少大的工业项目。三是发展速度慢。*年全旗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4.03亿元,增速达到23.2%。从增速上看很快,但是由于*旗的工业增加值基数小,每年增加的绝对额相对较小。四是缺少大的企业和大项目支撑。全旗工业企业资产和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仅有内蒙古金陶股份有限公司1家。五是产业结构单一,产业技术水平低。全旗工业经济主要以矿产资源开发、烟花、建材、饮品、农畜产品加工等主,缺少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工业产品。

党的十六大提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具体到*旗而言,走什么样的工业化路子、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推进工业化进程,需要*旗各级党委政府认真加以研究。*年旗委十二届六次全委(扩大)会提出要集中精力发展工业经济,全力推进工业化进程,并把*年确定为“工业攻坚年”。笔者认为推进*旗工业化进程的总体思路是:在确保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以资源为依托,以民营化为方向,以项目建设为突破口,以招商引资和主动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为重点,规划建设一批具有一定带动力的大项目,努力扩张工业经济总量,提升工业经济质量。为此,要突出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领导,营造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氛围。工业化是城镇化、农牧业产业化的基础和前提,没有工业化,城镇化、农牧业产业化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旗是农牧业大旗,过去一些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总是停留在耕、种、养上,工业意识不强。推进工业化进程,全旗上下必须强化工业化意识,必须牢固树立以工业化推进城镇化和农牧业产业化的观念,认真贯彻落实“工业富旗”发展战略。首先,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把推进工业化进程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发展工业经济作为工作上的重中之重,既要有战略上的谋划,又要有措施上的部署,形成重点抓工业的良好氛围。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乡镇苏木的领导干部要克服畏难情绪,主动工作,积极研究发展措施,要有抓不好工业经济的领导不是好领导的思想观念。二是要加强领导力量。各地区党政一把手至少要用主要精力抓工业,分管领导拿出全部精力抓工业。特别是乡镇苏木要调整工作重点,抽调精兵强将从事工业经济工作,用一流素质的干部抓重中之重的事业。同时,要完善激励机制,对工业经济发展较快的乡镇苏木和对发展工业经济贡献大的旗直部门要进行表彰奖励,对发展工业经济做出贡献的乡镇和部门的干部要优先提拨使用。三是要落实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责任制。把工业经济发展的各项指标落实到各地区、各部门,落实到每一个领导头上,形成责任机制。同时,要加大考核力度,在考核上要重点考核一个地区新上了多少企业,投资多少,新增税收多少,工业经济增速是多少,效益怎么样,对地方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多大的拉动力等等。

二、突出项目,增加工业经济发展载体。工业化初级阶段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实现总量扩张,突破这一重要门槛,需要上一批项目,尤其是要上一些大项目。目前,*旗工业经济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是缺少大的项目拉动,*年*旗列入赤峰市专项推进的项目仅有沙棘系列产品开发续建项目1个。因此,项目建设是*旗工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一是要切实加强工业项目库建设。旗里和各乡镇苏木都要成立专门的班子,投入精干力量,抓紧规划、论证、储备一批有吸引力、竞争力的工业项目,切实抓好项目库建设。在抓好中小工业项目规划、论证的同时,要规划设计一批投资在亿元以上的大项目,为招商引资工作奠定基础。二是在项目规划上要瞄准国家产业政策精心筛选一批工业项目,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赤峰市投资支持或列入上级建设规划。三是要围绕*旗的资源优势、生态产业优势编制一批优势工业项目。*旗是全国生态建设先进旗,先后荣获“全球500佳”和“再造秀美山川先进旗”荣誉称号,要把这些荣誉高、叫得响的品牌导入工业发展之中,重点是要在饮料、白酒、啤酒、杂粮及其它土特产加工上做文章,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打造*旗绿色、无污染品牌。

三、狠抓招商,迅速扩张工业经济总量。加快工业经济发展必须加大对工业经济的投入,没有投入就没有产出。经济落后地区发展工业经济,靠自己积累投入是不够的,必须走招商引资的路子。目前,经济落后地区在招商,经济发达地区也在招商,并且招商的力度都很大。如何在工业经济招商的竞争中取得实效,重点是要解决招商载体问题,解决拿什么招商的问题。具体到*旗而言,一是要围绕产业链招商。产业链招商不但可以降低投资经营成本,有助于加快企业的创新步伐,提升市场对企业的认知度,更重要的是围绕产业链招商能够形成产业集群。目前,*旗能够形成产业链的重点有三个,一个是烟花产业链,第二个是矿产业产业链,第三个是农畜产品加工业产业链。招商引资必须紧紧围绕这几个产业链进行,通过延长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二是围绕资源优势招商。资源优势是比较优势。*旗有着丰富的黄金、铁、铜、铅锌、钼、煤、石灰石、热水等资源,同时还有着丰富的土地资源,这些资源优势都是招商引资的优势,也最能吸引投资者。因此,必须在合理规划、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三是围绕重点项目招商。对一些市场前景好、效益高、投资回收期短的重点工业项目,要加大论证工作力度,形成详尽可研报告,并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吸引外来投资者。四是围绕存量资产招商。存量资产是现实的生产力,一方面要对闲置的工业存量资产要善于卖和敢于送,敢于拿出最好的资产与外资合作,在这个问题上要用发展、贡献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只要把闲置资产盘活了,有利于地方经济发展了就可以大胆地去做。五是围绕工业园区招商。工业园区是招商引资的有效载体,在抓好大的投资项目入驻园区的同时,还要制定政策,吸引一批基本符合园区产业规划、投资规模的中小企业进驻园区发展创业,逐步发挥工业园区的聚集效应。六是围绕*在外地工作的人多的优势招商。关系也是资源。*在全国各地工作的人很多,必须加强与这些人的联系,一方面让有实力的回乡创业,另一方面,让他们牵线搭桥,为全旗招商引资做贡献。四、制定政策,建立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激励机制。政策具有吸引性和引导性,制定一个好的政策就能发展一个产业。就*旗而言,发展工业经济必须制定一套符合实际的优惠政策。一是要有优惠的税收政策。对一些新发展的企业要认真落实中家西部大开发的有关政策,支持企业通过优惠的税收政策扩大生产,提高市场占有率,从而使企业完成初始原始资本积累。对一些财政贡献大的纳税大户要实行重点保护,并且政府可采取以奖代返的形式对其进行奖励,鼓励其做强做大。二是要有优惠的用地政策。*旗土地资源丰富,对工业项目的的承载能力强,这也是*旗的比较优势,必须把这一优势发挥好。在工业项目征占地手续上,有关部门要及时便捷给予办理。同时,在征占用地形式上可采用征用、租赁、借用和以土地入股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只要有利于发展,有利于工业项目建设,在用地上都可以大胆探索。三是要有资金支持优惠政策。要象支持产业化建设一样支持工业经济发展,无论什么所有制的企业,也无论规模大小,只要符合产业政策,只要对财政有贡献,就要从资金上给予扶持,改变过去那种只有国有企业才能享受到无偿资金支持的错误认识。特别是对一些建设成型、发展前景好、管理规范的民营企业要给予贴息、以奖代补、无偿资金支持等政策,这样做不但可以帮助企业解决资金困难的实际问题,更重要的是使企业看到政府对他们创业的支持,增强他们创业决心和加快发展的信心。

五、优化环境,打造创业者的乐园。环境是生产力,也是发展优势。近两年来,*旗投资发展软环境有了明显改善,特别是“一站式”行政审批制度已得到了外来投资者的广泛认可。但是,环境建设是一项永不竣工的工程,必须进一步加大力度,努力创造有利于工业经济超常发展的政治舆论环境、政策法制环境、资金融通环境和社会服务环境,把*打造成投资成本洼地,创业发展宝地,促进形成产业高地。当前,要突出抓好政治舆论环境建设,大张旗鼓地宣传发展工业经济的有关优惠政策,宣传发展工业经济典型,努力在全社会形成重视工业、发展工业的良好氛围。要突出抓好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对一些重点企业,特别是上缴利税大户,要实施挂牌保护,使其尽快做大做强,拉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对一些投资规模和产值较小的小型的民营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有关部门不干预、不检查,不收取任何费用,给企业一段时间的自由发展期。在这个阶段一些小的企业可能存在着生产管理不规范,产品质量水平不高,以及对环境造成了一些污染等等。但是对待其出现的问题必须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温州发展初期在假冒伪劣中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并且在产业集群中发展壮大了一批实力雄厚企业的经验就值得落后地区发展工业借鉴。给企业一个自由发展期,一方面可以使企业主在一定时期内完成一定数量的资本原始积累,为企业发展奠定基础。另一方面符合落后地区发展工业经济规律。落后地区发展工业经济,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缺少资金,有时办一个小企业也是东挪西借来的。如果严格按照规范、标准来管理、要求这些企业,必然会把一个新生企业扼杀在摇篮之中。因此对作坊式小工业企业也要保护和支持,使其不断发展,并实现在发展中壮大。

工业化范文篇4

[论文摘要]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缔造者的,其思想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工业化进程,也对“一五”期间中国资源型城市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这些影响主要包括:工业化思想及其实施推动着资源型城市的演进、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决定着资源型城市的演进路径、工业化体制的思想规定着资源型城市演进的模式。这些影响在推动资源型城市发展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资源型城市的发展。

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明确指出:“从现在起,开始了由乡村到城市,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了城市”,要求全党“一步一步地学会管理城市”,并将“恢复和发展城市中的生产事业”作为中心任务,而“城市中的其他工作”,“都是围绕着生产建设这一个中心工作而服务的”。1949年10月,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成立,中财委计划局下设基建处,主管全国的基本建设和城市建设。新中国成立后,首先从整个工业最薄弱环节人手,重点恢复和发展国计民生急需的矿山、钢铁、动力、机器制造等行业,以促进城市发展,使因资源开发而兴起和发展的资源型城市由此成为最重要的城市类型。据统计,1952年重点建设的前三类工业城市中,具有明显资源性特征的资源型城市约为1/3,1954年的比例约为1/3强,代表性资源型城市有包头、兰州、太原、大同、鞍山、抚顺、富拉尔基、本溪、鹤岗、唐山等。可以说,“一五”期间,在中国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资源型城市的发展为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而且它也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现代化道路上跨出的重大一步。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缔造者的,其思想深刻地影响了“一五”期间中国工业化进程,同时也对中国资源型城市大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一、的工业化思想及其实施推动着

资源型城市的演进

民主革命时期,就提出了中国工业化的历史任务,他指出,工业是“最有发展、最富于生命力、足以引起一切变化的力量”,是“决定军事、政治、文化、思想、道德、宗教这一切东西的”。在《论联合政府》中,提出了中国工业化的目标:“在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条件获得之后,中国人民及其政府必须采取切实的步骤,在若干年内逐步地建立重工业和轻工业,使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新中国成立之初,贫穷落后的社会面貌、国内反对势力的颠覆活动危及到新生政权的巩固与发展,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同我们处于对峙状态。在这种背景下,不发展现代工业、不进行工业化建设是不可能的,严峻的形势迫切要求建立强大的军事工业以增强国防力量,曾形象地说:“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在等国家领导人的探索中,1953年拟订了过渡时期总路线,把“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作为重要内容。1954年9月,在一届人大通过的《宪法》中,“总路线”被写入总纲,“工业化”的任务以宪法的形式确定下来。

如何实现工业化?经过修改审定的《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中指出:“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使我国有强大的重工业可以自己制造各种必要的工业装备,使现代化工业能够完全领导整个国民经济而在工农业生产总值中占居绝对优势,使社会主义工业成为我国唯一的工业。”对这一观点作了比较详尽的阐述,他说:“我们的工业化就是要使自己有一个独立的完整的工业体系”,“我们所说的在我国建立一个基本上完整的工业体系,主要是说:自己能够生产足够的主要的原材料;能够独立地制造机器,不仅能够制造一般的机器,还要能够制造重型机器和精密机器,能够制造新式的保卫自己的武器,象国防方面的原子弹、导弹、远程飞机;还要有相应的化学工业、动力工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等等”。

在工业化思想的指导下,“一五”期间,我国着重建设了一大批基础性重点工程。到1956年,鞍山、包头、武汉三大钢铁基地的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第一座生产载重汽车的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第一座制造飞机的沈阳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其他包括能源、冶金、机械、化工、电子、航天、航空等各类工业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美国学者迈斯纳这样评价:“不管用什么标准来衡量,50年代的工业化都是杰出的经济成就。”当“一五”期间工业化不断推进的时候,我国资源型城市获得快速发展。据统计,“一五”期间建成或基本建成的主要资源型城市有:大同、阜新、辽源、抚顺、本溪、通化、鹤岗、鸡西、双鸭山、平顶山、焦作、铜川、淮南等煤矿城市,兰州、玉门等石油城市,承德、鞍山、包头、武汉、本溪、吉林、富拉基尔、抚顺、哈尔滨、株洲、个旧、白银等钢铁工业和有色金属工业城市。

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决定着

资源型城市的演进路径

在工业化实施战略方面,认为,“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中心环节是发展重工业。

以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1952年,等人在《一九五三年至一九五七年计划轮廓(草案)》及其《总说明》、《关于编制1953年计划及长期计划纲要的指示》等文件中,要求编制计划突出重点,并明确指出:“工业建设以重工业为主,轻工业为辅”,“五年建设的中心环节是重工业”。优先发展重工业是中国实现工业化的战略,随着这个战略的实施,我国在“一五”期间工业化得到稳步推进,城市建设围绕工业化方针展开,主要是新建、改建、扩建工业城市,其中一个重点就是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它的演进路径是:资源赋存——区域优势——工矿企业——资源型城市。

资源性是资源型城市的基本特征,资源型城市的演进基于资源赋存及资源开发,因此资源丰度高的地区是资源型城市演进的主要区域,在政策制订和实施上,一方面强力扶持东北老工业基地,另一方面,对蕴藏有大量矿产资源的中西部实施了倾斜政策以开发中西部资源。在资源禀赋、区域优势的基础上,大量工矿企业兴建。

在工矿企业兴建过程中,《共同纲领》规定:“应以有计划有步骤地以恢复和发展重工业为重点,例如矿业、钢铁业、动力工业、机器制造业、电器工业和主要化学工业等,以创立国家工业化的基础”。在这个思想指导下,“一五”期间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是以苏联帮助设计的156个建设项目(合称为“156项工程”)为中心、由694个限额以上建设项目(实际施工达到921个)组成的工业建设而展开的。“156项工程”中,实际实施为150项,包括:军事工业企业44个、冶金工业企业20个、化学工业企业7个、机械加工企业24个、能源工业企业52个、轻工业和医药工业3个。这些项目建设突出了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目的在于建立比较完整的基础工业体系和国防工业体系的骨架,为实现我国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这些项目在布局上有两个重点:一是合理地利用东北、上海和其他城市已有的工业基础,强调对以鞍山钢铁联合企业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的改建,在计划的694个限额以上工业项目中,有222个摆在东北和沿海各地;二是开始建设华北、西北、华中等新工业区,形成以武汉钢铁联合企业和包头钢铁联合企业为中心的新工业基地。在工矿企业建设过程中。政府投入时比较多地注意了资源采掘、初级原料加工等基础工业,一大批发展重工业所需要的资源性产业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纷纷上马。据统计,苏联帮助建设的156个建设项目在“一五”时期开工的有147个项目,其中续建、改建、新建的资源性工矿项目占了45项,包括煤炭工业、石油工业、钢铁、有色金属工业等,这些资源性工矿建设项目遍及黑龙江、辽宁、河北、山西、吉林、河南、安徽、陕西、内蒙古、湖北、江西、云南、甘肃等地,涵盖煤炭、石油、钢铁、有色金属等行业。在694个限额工业建设项目中,资源型工矿企业建设项目仍占有重大比重,包括黑色金属工业、有色金属工业、电力工业、煤矿工业、石油工业以及其他重工业,共计393项。

资源型城市与资源开发紧密相关,资源性工矿企业的巨大发展必然促使资源型城市的兴起或发展。依托资源性工矿企业的发展,为数不少的资源型城市或兴起或发展。据周一星统计,“一五”期间,中国共净增设城市21座,在非县城基础上兴建的资源型城市有6座(未含曾一度设市并撤消的河北峰峰市),包括玉门市(1955)、双鸭山市(1956)、铜陵(1956)、马鞍山(1956)、平顶山(1957)、鹤岗(1957)等。这些城市几乎都是平地而起,并且基本上都是在资源性工矿企业的基础上设立起来的。

三、工业化体制思想规定着

资源型城市演进的模式

选择什么样的体制实现工业化?计划经济体制是当时的选择。首先,实施计划经济体制是历史的选择。近代历史的事实告诉我们: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通过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国家工业化是最好的选择。选择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没有经验、经济又十分落后的背景下,模仿偏好自然就表现出来了。这在工业化思想中也有体现:“苏联过去所走的道路正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榜样……我国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正是依据苏联的经验从建立重工业开始。”其次,提出的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也决定了实施的体制为计划经济体制。资金保证、国内物资的提供、工业技术和管理人才等问题都需要集中的方式才能更快更有效的解决,而且优先发展重工业需要苏联的援助,所以相应地需要我们在经济体制,乃至工作方法、工作程序上都要与其有所衔接,这些因素促使我们必须采用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这种计划经济体制规定着资源型城市的演进模式:资源赋存是基础、工矿项目建设是动力机制、国家强制性政策是最基本的制度安排。

经济体制要求企业的布局和建设都要在国家统一部署下完成。根据资源型城市的特点,“一五”期间,新建工业区在地区布局上考虑的首要因素就是资源禀赋(其他包括安全因素和经济因素)。钢铁厂、有色金属冶炼厂、化工企业等主要建在矿藏资源丰富或能源供应充足的地区,机械加工企业主要建在原材料生产基地的附近,鞍山钢铁公司、长春汽车城、沈阳飞机城、富拉尔基重型机械加工基地等就是按照这些原则建立起来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前三年,国家对黑色金属工业的投资主要集中在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对以鞍钢为中心的东北三省黑色金属工业的投资占全国的81.7%,原因就是这里是煤铁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资源型城市的特点就是城市兴起或发展与资源工矿项目建设紧密相关,矿区即城市的主体部分,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在计划体制的制约下,资源基地始终是国家生产体系的一个基本生产单元,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战略的核心是资源生产,因此,工矿项目建设是“一五”期间资源型城市兴起或发展的动力机制。

国家政策推动是“一五”期间资源型城市兴起或发展的助跑器,强制性政策的推行是最基本的制度安排。以资金的积累为例,资金问题是实现工业化的一个关键问题,认为主要应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因此在争取苏联援助的同时,更强调独立自主,主张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走内部资金积累的道路,他说:“为了完成国家工业化和农业技术改造所需要的大量资金,其中有一个相当大的部分是要从农业方面积累起来的”。这个积累过程是国家强制性政策实施的过程,主要是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依靠行政力量组织和配置社会资源,进行强制性工业化积累,即通过不等价交换和税收等形式把社会中的资源强制转移到工业领域,以支持工业的扩张和发展。由国家控制全部经济资源、由国家计划分配资源,成为资源型城市发展中资金积累的基本特征。

四、工业化思想对资源型城市

发展影响的得失分析

工业化思想内容丰富,在“一五”期间的实践中交织着正确与局限、成功与挫折的探索,从而对资源型城市的发展也就产生着推动和制约两方面的作用。

实施工业化的基础和前提是矿产资源的开发,在“一五”期间快速推进工业化的过程中,一大批资源型城市相继建立,这是建国初期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显著特点。

首先,在工业发展战略的稳步推进中,新建、改建和扩建了一批工业城市,其中资源型城市发展最为突出,比如在能源建设方面,“一五”期间,抚顺、阜新、鹤岗、鸡西等地煤矿项目的投产大大加强了东北工业基地的能源供应,也加强了这些城市的建设,阜新就是在这一时期获得了4个能源项目,奠定了煤电工业的基础,因此而获得了“煤电之城”的美誉;在原材料方面,“一五”期间,鞍山、北满、本溪等地的钢铁生产,大大加强了以鞍山为中心的东北钢铁基地的建设,促进了这些城市的发展,同时在内地开始着手建设新的大型钢铁基地,促进了内地钢铁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四川的攀枝花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建设起来的,它在今天还成为资源型城市发展势头良好的代表城市。

其次,在各种敌对势力的封锁下,主张独立自主的思想使我国工业化在初始阶段迅速发展,并有力地推进了城市化进程,而城市化的进程又反过来影响工业化的发展。在工业化的推进下,资源型城市的迅速发展打破了各种敌对势力的贸易封锁,并且为国家换取外汇创造了条件。1949年~1952年,我国工矿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仅为14%,“一五”期间上升为25%,1958年上升为28%,而用外汇进口的物资多为工业化所必需的机器设备,反过来又有力地支持了工业化建设。

再次,在工业化思想中,其工业布局主要以资源赋存、国防安全和经济建设为指导,这就使西部和边缘地区的资源得以开发,改变了工矿城市集中在东部的局面。这样,通过全国工业布局的统筹安排促进了我国现代化城市体系的发展和完善,尤其是改变了中西部资源开发不足的状况,初步建立了资源型城市基本格局,为今天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工业化范文篇5

一、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思路

1、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总揽,优结构,转方式,增实力;坚持以发展为主题,壮大工业经济总量,进一步提高工业化水平;坚持以效益为中心,增加有效投入,提高企业运行质量;坚持节约环保优先战略,狠抓节能减排,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以人为本,加强企业家团队建设;坚持以科技为先导,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加快推进我市新型工业化进程。

2、发展思路。我市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思路为,坚持一个主题,争取两个增加,发展三大产业,推进四个协调,实现五个突破。

一个主题:量质并举,又好又快,跨越发展。

两个增加:增加财政收入,增加职工就业。

三大产业:化工新材料、特钢及延伸加工、电子信息三大千亿产业。

四个协调:市、县、乡区域发展相协调,新兴产业、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与传统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相协调,工业发展与节约环保相协调,生产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相协调。

五个突破:到2010年,我市新型工业化发展要实现“五个新突破”:

——工业总量实现新突破。到2010年,全部工业增加值突破500亿元,年均递增16%以上,其中,列统工业增加值突破400亿元,年均递增18%以上,列统工业企业销售收入突破2000亿元,年均递增25%以上。

——工业投入实现新突破。“十一五”期间,工业投入总额力争超过2000亿元;每年实施亿元以上项目超过100项,10亿元以上项目达到10项,力争突破投资超50亿元的大项目。

——产业集中度实现新突破。到2015年形成电子信息、化工新材料、特钢及延伸加工三大千亿产业。到2010年,三大千亿产业销售收入总额达到1500-2000亿元;打造2个销售超400亿元的经济开发区,6个销售收入超100亿元的县区经济开发区,10个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乡镇工业集中区,50个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乡镇工业集中区;培育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300户以上,超10亿元企业20户,超50亿元企业3户,力争超100亿元以上企业3户,其中超300亿元企业2户。

——创新能力实现新突破。到2010年,科技进步对工业发展贡献份额提高到4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列统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15%;年开发市级以上新产品800项,其中重点新产品200项。全市专利申请量以每年20%增幅递增,力争累计达到8000件,发明专利占申请量的20%。重点骨干企业全部建有信息系统,主要技术装备达到本世纪初的国际水平。

——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实现新突破。“十一五”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比“十五”末降低22%;市重点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验收比例达到70%;工业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5%以上;工业企业COD减排总量11.1%,二氧化硫减排总量16.1%。主城区基本实施集中供热,同时关闭主城区95%以上的小锅炉,县(区)开发区逐步实施集中供热。

二、实施大项目,增强发展后劲。

1、加快重大项目的建设。

每年实施投资超亿元以上项目超过100项,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超过10项。建立健全“六项制度”,即市领导挂钩制、项目督查制、项目会办制、银企对接制、绿卡制、重大项目奖励制。对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实行全程跟踪,全程服务。由市重点项目督查考核办公室牵头,组成10个督查组对投资超亿元以上项目进行逐项督查,做到一月一督查、一月一会办、一月一通报,推进项目的顺利实施。

2、突出大项目招商。

要实现由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的转变。注重外资的引进,提高外资占引资额的比重,提升项目层次。注重大项目招商。将投资10亿元以上或1亿美元以上项目作为重点,全力推进。对一些有意向的特大型项目,建库跟踪,组织专门力量进行包装策划,推进项目的前期准备,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实现投资50亿元以上项目的突破。注重项目的科技含量、资源利用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高污染、高消耗、低产出的项目坚决不引。大力开展企业招商,把招商引资与企业的改革、改组、改造结合起来,争取多种形式的合资合作。抓住国际、国内结构调整的机遇,跟踪世界五百强企业和国内外知名的大企业的投资战略,全力跟进,争取实现大重组的新突破。

3、提高项目有效投入。

切实把握好投向,所上项目要符合高技术含量、高加工深度、低资源消耗、低污染排放的要求。新建化工、制革、印染、电镀、酿造类项目必须进入相应园区。禁止在化工园区外新建投资3000万元以下的化工、制革、印染、电镀、酿造类项目,不允许在乡镇建设化工项目。要不断提高投资效益,各县区工业园区单亩土地的投资收益(税收)不能低于5万元,市开发区要力争达到10万元以上。要加大对大项目的考核。市政府出台《重大项目突破年考核奖励办法》,突出大项目的考核,加大大项目的加分力度,加大投资超亿元的竣工项目加分力度,加大当年投资超亿元项目的加分力度,以大项目,促大投入,出大效益。

三、培育大企业,壮大工业经济规模。

1、全力提升企业规模。

将发展大企业作为提升我市工业整体实力的重要抓手,重点培育市百强企业的发展,引导企业加强市场开拓,提高适应市场的能力,积极扩大主导产品的规模,在项目、资金、服务等方面给予扶持,将其发展成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核心竞争力强、主业突出、行业领先的大企业,在产品开发、技术创新、市场开拓和经营管理水平上得到新提升,增强大企业对工业经济发展的支撑、示范与带动作用。

2、集聚企业发展能力。

现有骨干企业,要应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运营模式,挖掘自身潜力,提高运行质量,提升经济效益。要通过加速折旧、企业营利、银行贷款等多渠道解决发展资金的问题;积极推进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资产重组,打造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每个行业都要形成几家龙头型的大企业、大集团。

3、大力推进企业上市。

加快企业资本运营和上市步伐。在全市重点企业中选择10-20户企业进行重点突破。目前尚未进行股改的企业要加快吸纳社会法人股,争取在今年完成股份制改造。已经设立的股份制公司要做好券商的选择工作,尽快进入上市辅导期。目前上市条件基本完备的企业要加快推进速度,争取年内实现上市企业“零”的突破。“十一五”末,我市上市企业力争达到3-4家。

4、加快企业规划研究。

100户重点企业都要制定企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明确企业发展目标,研究企业发展重点,排出加快发展的增长点,寻求与国内外大企业合资合作的结合点。百强企业要成为大项目的重要载体,企业技术创新的排头兵。重点企业每年都要实施一个5000万元以上的技改项目,每年都要开发一个有较大市场容量的新产品,企业“十一五”的年均增幅要达到25%以上。

四、发展大产业,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培育三个千亿产业。

立足淮安实际,加快化工新材料、特钢及延伸加工和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力争2010年三大产业的销售收入达到1500-2000亿元,到“十二五”末,销售收入超过1000亿元。化工新材料产业。进一步壮大盐化工、石油化工、精细化工、日用化工和橡胶制品业经济规模。重点是迅速壮大制盐、两碱产品规模,建成全国重要的盐及两碱产品生产基地;以安邦电化环氧氯丙烷项目的实施为基础,大力发展环氧树脂等产品链,同时拓展氯碱化工与石油化工的联接度,发展聚氯乙烯、聚氯丙烯等产品;发展清江石化低硫低芳烃特种溶剂油系列产品;充分利用硝基甲苯和氢气的产品优势,拓宽催化加氢产品领域,发展硝基甲苯产品链。要发挥光气产品的优势,积极寻求MDI、TDI等化工新材料的发展机遇。特钢及延伸加工产业。重点以淮钢集团为依托,进一步加大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力度,年内形成300万吨特钢的生产规模,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建设200万吨熔融直接还原项目,创造条件建设300万吨薄板生产线。同时利用特钢棒型材的优势资源,大力发展油井管、大无缝钢管、紧固件、精锻等产品。以瑞时特钢科技公司不锈钢带钢为基础,提高规模,提升档次,积极向后道产品延伸,发展不锈钢厨具、餐具等金属制品业。电子信息产业:以富士康为龙头,加快项目的建设进度,扩大企业的带动效应,集聚一批上下游配套企业,年内富士康模具、电路板、电子接插件项目、苏杭电子印刷电路板、振维电子电子接插件等项目竣工投产,到“十一五”末,形成1400万平方米高密度多层电路板、2亿件电子接插件、1亿件线缆组件、200万件计算机外壳组件的生产能力,同时积极引进明基电脑等知名企业,将我市发展成为新兴的电子信息制造业基地。

2、提升六个传统骨干产业。

继续发挥投入的拉动作用,加快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壮大烟草、机械、纺织、食品、医药、建材六大产业的规模。烟草产业:抓住行业改革的机遇,加快企业的升级改造,采用分组加工和高速卷接等技术,提高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将“一品梅”发展成为全国名牌卷烟,增加产销规模。机械产业:重点提高电机、齿轮泵、轴承等基础件产品档次,加快发展专用汽车、拖拉机、石油机械、建筑机械、数控机床、船用机械等整机产品。逐步发展环保机械、数控设备、电力设备等装备制造业。纺织产业:重点发展具有环保色纺特色的棉纺织、印染面料、化纤、针织复制、服装五大板块。大力发展新型纺织技术,通过招商引资,新上一批10万纱锭以上的纺织企业,同时做好产业配套,逐步形成纺织、印染、面料、服装一条龙生产格局。食品产业:发展粮油加工、肉禽加工业、蔬菜加工业、水产品加工业、饮料等行业。开发方便食品,做大做强品牌,走多样化、精细化、特色化、品牌化的发展之路,逐步形成具有淮安特色的食品工业体系。医药产业:重点开发应用化学合成药新技术、中药材提取分离技术,研制抗感染类、心脑血管类、抗肿瘤类、消化系统类及精神系统类新药,大力发展“野马追”产业,提高中药产品的规模、品种和档次。建材产业:主攻新型建材、装修装饰材料、化学建材、建筑节能产品,稳步发展水泥和水泥制品行业,积极推进商品砼、商品砂浆的应用。

3、加快产业集聚和产业链延伸。

根据目前的比较优势,积极推进产业集聚,重点推进盐化工产业链、特钢产品产业链、轮胎产业链、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化纤产业集群、轴承产业集群、凹土加工产业集群、针纺织产业集群、石油机械产业集群、教具产业集群等10个产业集群和产业链项目。

4、协调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新型工业化要立足生产性服务业的支撑与推动,要把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举措,积极培育重点物流基地、重点物流企业和重点物流项目。大力发展综合物流中心、专业物流中心和配送分拨中心,加快发展第三方物流。科技服务业积极兴办各类科技服务机构,大力发展技术开发及转移、科技信息及咨询、知识产权及认证、技术交易等专业性技术服务业。金融业鼓励股份制银行在淮建立分支机构,有序发展资本市场,规范产权交易行为。商务服务业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特色专业市场和会展业,加快市会展中心的建设步伐。

五、建设大载体,推动产业布局调整。

1、加快市经济开发区和淮安工业园建设。

强力推动以市经济开发区为龙头的“四区联动”战略,积极争创部级开发区。加快市经济开发区的规划调整工作,进行科学合理的功能分区。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园区。“十一五”末,市经济开发区和淮安工业园列统工业销售收入双双突破400亿元。要加快专业园区的建设。推进盐化工工业园的建设,按照统一规划,分块操作,分步实施的运行机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化工企业向园区集聚,禁止在园区外新建化工企业。启动建设特钢产业园,完善规划,科学论证,为特钢产业的大发展提供载体。

2、提升县区经济开发区层次。

全力推动六个新批省级开发区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功能配套,增强承载大项目的能力。各县区工业园区要根据发展需要,重新进行产业定位。要促进园区资源优化整合,推进园区向专业化、特色化方向发展。要提高县区工业园区项目的准入门槛,提高项目的科技含量、投资密度和投资效益。6个县区经济开发区列统工业销售突破100亿元。全力推动南北共建开发区。淮阴、涟水开发区与江宁、南京两开发区的共建合作要加快推进,力争使共建开发区走在全省前列。积极推进其它开发区与苏南开发区的挂钩共建,积极承接南北产业转移,加快推进经济开发区的建设。

3、加快推进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

要结合建设新农村的要求,加快推进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要本着“科学规划、集聚发展、主业突出、良好环境”的原则,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加快标准厂房建设,改善集中区投资环境,吸纳中小优质项目进区发展,逐步壮大工业集中区的规模,

六,加快科技创新,推进品牌建设。

1、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鼓励企业自主创新。重点实施化学药及中间体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中药现代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高性能钢材关键技术研究及产品开发、凹土资源开发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新型环保技术与产业化、太阳能技术开发与应用等重大科技项目。引导企业运用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与自动控制、工业生物技术、新材料、节能环保等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强引进技术及装备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各重点企业都要对引进设备进行消化吸收,根据企业的产品特点,进行技术工艺的创新。有关装备生产企业,要加强对引进设备的研究,将引进设备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到产品中去,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百强企业都要建立企业技术中心,增加科技投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2、加大新产品开发与科技成果转化。

依靠技术创新,开发一批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容量的产品,形成一批高技术产品群,带动各行业产品技术水平的提高与升级。机电行业重点研究开发变频、调速电机、自动化与安全可靠的油气井口装备、大容量变压器、大马力拖拉机等新产品,研究开发环保机械、纺织机械等装备产品。化工行业重点加大加氢、加氯等精细化工产品的开发力度,增加品种,提高档次。冶金行业重点发展开发特钢大棒材、大无缝钢管、高压特种管材等;医药行业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开发出10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要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力度,在淮高校要将企业的技术难题作为科研攻关项目,要将科研成果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去,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3、加快创新体系建设。

构建以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银行为支撑、社会投资为多元参与的投资体系。在重点行业选择若干关键共性技术组建一批新的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在产业集聚区建设集产品开发、工艺设计、技术咨询为一体的中小企业创新基地。推进产学研联合,鼓励和推进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力量进入企业或与企业共建研发机构,建立一批以企业为主体、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以现代企业制度为规范的产学研用联合体。鼓励各类企业、高校、科研院所、风险投资公司等参与平台投资建设。

4、推进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围绕企业创新系统集成化、企业管理现代化、生产过程自动化、传统产品数字化、商务交易网络化等五个方面,加快推进先进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设计、营销等领域的应用和集成,把信息技术与现代管理和先进制造技术结合起来,推动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的普及和应用。

5、大力实施品牌战略。

深入实施“质量立市、名牌兴企”战略,引导企业增强品牌意识,加大产品宣传,加强品牌保护,提高企业占领市场的核心竞争力。要以技术、质量为基础,以骨干产品为依托,加快推进技术创新,夯实企业的技术基础工作,强化质量管理和质量体系认证,塑造企业品牌形象。对获得“中国名牌产品”或“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由市财政给予一次性奖励50万元。力争到“十一五”末,中国驰名商标达到2-3件,国家名牌产品达到3-5个;省著名商标达到50件,省级名牌达到40个。

七、注重节约环保,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1、大力推进节能降耗。

一是优化工业结构。通过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逐步提高低能耗、高产出行业产品比重。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限期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技术装备和产品。对能耗高、污染重、技术含量低、效益差的企业,各地、各部门要制定计划,有步骤地实行关、停、并、转,积极推进火力发电“上大压小”工作,按计划关停小火电机组,优化电源结构,提高机组效率,实现结构节能。二是加快节能技术进步。大力推广节能技术,组织实施以节能降耗为目标的技术改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在冶金、电力、建材、化工、纺织、轻工等重点耗能行业,推广应用工业余热、余压和废弃资源的回收利用技术、能源优化利用技术、节能设备、节能材料和节能新技术;以百户重点耗能企业为重点,实施燃煤工业锅炉改造、电机系统节能、余热余压利用、能量系统优化等一批节能降耗效果明显的技改项目。大力推进区域集中供热工程。加快能效电厂建设,力争“十一五”期间建成3万KW以上能效电厂。三是建立有效的节能管理机制。通过落实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从源头杜绝能源浪费。加强节能监督执法队伍建设,加大对使用明令淘汰的工艺、技术和用能设备等违法用能行为的查处力度。通过加强节能考核,实行节能工作问责制,落实节能责任,提高节能主动性。

2、努力发展循环经济。

一是促进产业循环式组合。建设企业间、产业间的生态工业网络。以冶金、化工、电力、建材、纺织等行业为重点,按照产业关联度的大小,协调组织好企业之间、行业之间的生产协作,特别是资源利用协作,把尽可能多的废弃物转化为下游的原材料。二是加强企业内部资源循环利用。通过推进淮钢特钢、洪泽银珠、安邦电化等省级循环经济试点,以点带面,引导更多企业开展内部各工艺之间的物料循环,减少物料消耗,达到实现污染物少排放或“零排放”。三是广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坚决落实国家、省有关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扎实开展好资源综合利用认定工作。抓好盐化工行业的废水、废渣、废气、余热、余压的回收利用,轻工行业的废渣、余热以及废旧物资的再生利用,建材行业的煤渣、粉煤灰、磷石膏、硫酸渣等大宗固废的综合利用。突出抓好淮钢特钢年产60万吨高炉渣微细粉综合利用项目、安邦电化的热电灰渣综合利用改造工程等一批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的实施,确保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稳定在较高水平。

3、强力落实环保措施。

一是实行严格的环保绩效考核、环境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层层分解减排目标,落实减排责任。对排污总量超过目标要求的县区,要暂停审批该区域内需增加排污总量的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审批,从源头上防治污染。同时,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对超量排放企业,依法严厉处罚。二是积极推进企业清洁生产。对应列入强制性清洁生产的,认真组织企业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对不属于强制性清洁审核的企业,重点围绕我市100多户年综合能耗3000吨标煤以上和年耗水5万吨以上的重点用能、用水企业,组织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审核。确保每年有10户以上的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验收。通过环境友好企业以及清洁生产示范企业创建活动,树立一批清洁生产示范典型,通过典型引导,推动清洁生产工作全面开展。三是加大环保项目投入。加快污水处理厂和截污系统工程建设步伐。引导企业加大工业污染点源治理力度,建成一批企业自备废水、废气处理工程,加快淮阴发电有限公司、华能国际淮阴电厂等燃煤电厂脱硫设施建设。四是认真开展化工生产企业专项整治。至2007年底全面完成化工生产企业整治工作,通过集中整治,规范或淘汰各类违法违规化工生产企业;引导分散的化工生产企业向化工集中区集中;有效控制和治理污染,全面达到环保标准;认真落实安全措施,消除事故隐患,全面提升化工企业环保、安全和技术装备水平。

八、强化服务意识,优化发展环境

1、加快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要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服务意识,不断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使政府成为良好发展环境的创造者。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重大工业项目审批的绿色通道,进一步进行流程再造,推广应用网上审批,提高办事效率。坚决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现象,从源头上和机制上减轻企业负担,促进企业快速发展。严格控制各类检查活动,少检查,多服务,多帮助解决企业遇到的问题。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

2、用好用活各类税收减免政策。

进一步落实鼓励类建设项目引进技术设备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技术改造项目购置国产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新增所得税和外商投资项目采购国产设备退还增值税政策。

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若干配套政策的通知》和《省政府关于鼓励和促进科技创新创业若干政策的通知》中的相关优惠政策。允许企业按当年实际发生技术开发费用的150%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实际发生技术开发费用当年抵扣不足部分,可按税法规定在5年内结转抵扣;企业所提职工教育经费在计税工资总额2.5%以内的可在税前扣除;企业建立的省级以上技术中心、工程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进口规定范围内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用品,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承担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研究开发项目和重大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项目的企业,进口国内不能生产的关键设备、原材料及零部件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企业用于研究开发的仪器设备实行加速折旧;科技型企业支付给引进的从事技术开发的科技人员的报酬,可计入技术开发费用。

3、加大财源建设扶持力度。

加强对国家产业政策的研究,帮助企业策划包装符合产业政策的项目,并积极向上申报,争取国家、省各类优惠扶持政策,推进企业加快发展。进一步加大对新型工业化的支持,最大限度地发挥政策支持的综合效率,市经贸委、财政局共同研究制定促进工业经济发展的具体办法。

(1)出台重大工业项目扶持办法。为增强企业的发展动力,激发各地及重点企业实施大项目的积极性,实现以大项目培育大企业、发展大产业、培植新财源的目标,对能形成重大增长点的工业项目进行专项扶持。选择一批技术含量高、带动能力强、新增入库税收较大的项目给予奖励。按照谁收益,谁扶持的原则,扶持资金由同级财政承担。

(2)对重点产业予以扶持。为加快推进重点产业的发展,引导项目向园区集聚,对新引进的三大千亿产业项目给予专项扶持。

(3)继续实行重点项目绿卡制度。对重点技术改造由市委、市政府颁发项目绿卡。按照对绿卡项目减免收费的有关规定,对绿卡项目进行收费减免。

(4)设立节能专项资金。从今年起每年安排一定资金,并逐年增加,用于支持高效节能技术和产品推广、重点用能企业节能改造,用于补助通过清洁生产审核验收的企业,以及对在节能和清洁生产工作上取得显著成绩的县区、单位和个人的奖励。

(5)建立高成长企业的扶持激励机制。在全市选择10户-15户规模较大,比较优势突出、发展前景良好的工业企业,作为培育大企业的重中之重,促进做大做强,统筹生产要素,在企业融资、用地、财税政策等方面予以重点倾斜。各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对高成长企业进行扶持。每年用于支持发展速度快、创新能力强、社会贡献大的支柱企业,力争用3-5年的时间,培育一批苏北领先、省内一流的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

4、积极营造加快新型工业化的舆论氛围。

加大新型工业化的宣传力度,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和监督促进作用,开辟专栏,宣传新型工业化的主要成就,重大项目的工作动态和主要成效,开展节能、环保专题宣传。加大对工业政策法规、优势企业、名优特新产品的宣传,帮助企业扩大影响,塑造形象,提高知名度。大力宣传表彰有突出贡献的企业家、管理人员、科技人员、高级技术工人和经营团队,提高企业家的社会地位,对新增入库税收超1000万元,创建中国名牌产品、驰名商标的企业领导,优先推选劳动模范。

九、创新考核体系,加强组织领导。

1、创新新型工业化考核体系。

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政绩观,建立体现新型工业化的指标体系,将考核指标分解为导向性指标,预期性指标和约束性指标。将开票销售收入作为目标考核的重要依据,将节能、环保、安全等方面的指标作为必须完成的约束性指标。将大项目作为目标考核的重点,没有投资超10亿元以上项目的县区不能被评为目标考核一等奖。

2、加大组织协调力度。

为强化组织领导,协调解决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建立市推进新型工业化联席会议制度。市政府分管市长为联席会议召集人,成员包括市各有关部门负责人。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市经贸委,负责建立新型工业化考核指标体系,制定联席会议工作细则,加强检查督促和考核管理,做好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之间的联系和协调工作。原则上每季度召开一次全体会议,通报工作情况,研究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大问题。

3、强化产业政策的导向作用。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产业政策,严格执行产业准入门槛,按照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符合产业政策的重点项目,提高投资效益。鼓励、引导企业大上、快上国家产业政策鼓励类的项目。严禁新建限制类项目,对现有属于限制类生产能力,要加大技术改造力度,用新工艺、新技术促进企业升级,保持经济的持续增长。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生产淘汰类产品和采用淘汰类工艺、技术、装备的企业,限期停产或予以关闭。

4、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

研究出台推进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政策,以“政府引导,主体多元化,运作市场化,服务社会化”模式,加快“一个中心,六个平台”的建设。以淮安市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为核心,推进建立创业辅导、技术创新、融资担保、人才培训、政策法律服务、信息及咨询等六大服务平台。贯彻落实各级政府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政策措施,接受政府部门的委托,组织社会服务机构开展公益性与商业性相结合的服务;降低创业门槛,为中小企业和创业者提供创业辅导、创业培训、创业孵化服务;积极为中小企业新产品研制开发、试制、生产工艺改进、科技成果转化创造条件,促进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加快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积极引进民间资本、外来资本,充实担保公司资本金,扩大担保融资规模;加强对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提高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听取中小企业呼声,为中小企业提供法律援助服务;拓展信息采集渠道,加大信息量,使之适应中小企业发展的需求。整合社会资源,打造良好环境,努力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创业难、创新难等问题。

5、加强企业家团队与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

要优化创业环境,形成企业家成长的良好社会基础。大力吸引在外工作人员回淮创业,造就一批新的企业家群体。健全培养体系,形成提升企业家素质的学习机制。积极为本地企业家学习进修、参观考察创造条件,加快造就一批职业化、现代化、国际化的优秀企业家。要通过招引大项目、外资项目,引进一批素质高、视野宽、理念新的企业家,为我市经济发展增添新的力量。要强化激励机制。政府定期表彰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企业经营者,对发展速度快,社会贡献大的企业经营者进行重奖,增强企业家的发展动力。

工业化范文篇6

一、突破“一根甘蔗”财政,是××县县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县县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滞后,主要表现在结构性矛盾突出,直接体现为“一根甘蔗”财政,财政收入和农民收入过于依赖蔗糖业。随着中国加入WTO和蔗糖市场的放开,这根甘蔗还能支撑多久?去年糖价下跌造成的经济回落已敲响了警钟。只有大力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才能为××县县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坚实基础和动力支撑。

(一)××县县工业化、城镇化发展问题分析

1、结构调整缓慢,难以形成产业化、规模化。近10多年来,蔗糖价格稳中有升,农民种蔗积极性高涨,至2002年,××县甘蔗种植面积达46.54万亩;进厂原料蔗达278万吨,农民人均有蔗达7.56吨,分别居广西第三、第二位;财政和农民收入近70%依赖蔗糖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县也意识到必须打破甘蔗一枝独秀的格局,走多元化经济发展之路,并于1998年提出了产业结构调整思路。但由于种蔗基础较好,管理相对粗放,特别是投资少、见效快,因此对甘蔗带来的短期效益欲罢不能。从1990至2000年间,与制糖业迅速发展形成反差,其他工业产业几乎全线萎缩。老的产业如制药、化冶、机械、食品加工等逐步衰退,新的产业如缫丝、烤烟等培育不起、难成规模,××县经济逐步步入“一根甘蔗”怪圈。由于结构单一,市场风险系数大,经济发展不能实现快速、健康、稳定增长;而且农民过于依赖土地,大量开发荒山荒地种蔗,一方面引发了很多土地纠纷,诱发了社会不稳定因素,2003年全县农村纠纷53.77%为土地纠纷;另一方面使土地资源分散,难以形成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不利于为工业化、城镇化提供生产要素的集聚。

2、产业结构层次低,工业带动能力不强。国内生产总值结构中,××县县三次产业比例为43.22:29.94:26.83,农业比重过高,二产三产发展滞后,特别是工业基础薄弱,经济总量小,企业数量少,技术含量低,竞争力不强,全县除制糖业上规模外,其他产业大多不成规模,2003年,全县工业增加值仅为5.99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1.08亿元。工业缺乏对农业产业化和农村非农化的带动能力和承载能力,更无力带动第三产业发展,使整个经济发展缺少主体支撑和动力支持,造成总体经济运行质量不高,经济增长处于低水平、低层次增长状态。

3、城镇化水平较低,阻碍二产三产发展。工业化是城镇化发展的动力,城镇化是工业化发展的基础。目前,××县县城镇化水平仅为18.5%,远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36%和广西平均水平32%,直接制约了工业化的发展。一是农村人口不能随就业方式的改变而加快非农化,不能摆脱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束缚,农民增收缓慢;二是制约了第三产业的发展,抑制了消费需求。就业岗位不多、人气不旺,又影响了消费环境的改善,特别是抑制了农村消费需求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需求的增长;三是生产要素分散,区域集聚功能较差,辐射带动能力不强,不利于工业化发展要求资金、技术、劳动力的集聚,缺乏投资的吸收力。

4、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不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要求。在××县农村劳动力中,89%以上的农民只具备有初中以下的文化水平,由于文化知识素质不高,竞争意识、自主意识、创新意识不强,观念保守,缺乏闯劲,既不利于在本土推广新产品、新技术、培育新产业;也不利于转移剩余农村劳动力,发展劳务经济,为工业化提供稳定的劳动力资源。今年上半年政府组织了4批共430人劳务输出队伍,离岗和回流农民达24%,不适应工作环境和工作要求是主要原因之一。

(二)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是××县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

受蔗糖市场波动的影响,××县经济运行处于不稳定发展状态,当前,各地纷纷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区域经济竞争日趋激烈,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已成为突破经济发展“瓶颈”、加快××县发展的迫切要求。

1、解决结构单一问题,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低是造成××县经济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加快“两化”发展,就是加快城乡二元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转换,塑造以主体产业为支撑、以多元经济发展为动力、以城乡联动发展为基础的经济内在素质,促进城乡资源的有机整合,形成紧密的产业链和配套关系,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入工业企业和城镇就业,加快农业产业化和农村非农化,全面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形成良性循环的经济健康发展模式。

2、解决土地矛盾问题,科学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两化”发展有利于农村工业的产业集聚,有利于服务业的成长,有利于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从而减轻农民对土地的附属,从根本上解决用地矛盾以及土地纠纷影响稳定和发展这个老大难问题,使土地等资源得到合理利用、集约使用、规模利用,加快农村社会化进程,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3、解决要素分散问题,形成区域发展合力。由于各产业、各区域发展不成规模,生产要素分散,集聚能力较差,难以形成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合力。通过加快“两化”发展,促进各种生产要素的快速流动和合理配置,形成互相补充、互为依托的互动关系,迅速形成规模化、产业化,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二、××县县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虽然结构单一制约了××县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但蔗糖业的强势发展也给县财政和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为加快发展积淀了经济基础。特别是近年来,××县县在产业定位、城建投入、政策保障等方面加大了工作力度,为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经济实力得到增强。2002年,××县县GDP为21.02亿元,人均GDP5170元,分别居广西各县26、19位;财政收入达1.95亿元,财政收入占GDP9.29%,分别居广西各县18、16位;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433元,广西各县第7位;衡量生活水平的恩格尔系数降为47.15%;城乡居民年末存款余额为8.66亿元。

产业基础得以巩固发展。依托基础产业和资源优势,按照“培育一批、扶强一批、改制壮大一批”的发展思路,制糖、制药、茧丝加工、化冶等一批产业初具规模和发展实力。其中,凤糖集团带动蔗糖业形成了较成熟的产业化发展模式,自治区先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日田药业公司、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鹏鑫源茧丝绸公司带动制药、茧丝加工业初具规模,新投资2700万元的广正大磷化工公司、新投资3000万元的亿博矿业公司、新投资3000万元的川东公司以及一批锌品加工等冶炼企业显示了化冶产业发展的广阔前景。××县初步呈现出以制糖、制药、茧丝加工、化冶为支柱产业,果蔬加工、松脂加工、茶叶加工、黄桅子色素提取、石材开发等产业稳步发展的格局。

城镇设施大大改善。据不完全统计,2000年来全县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共投入5.5亿元,城镇服务功能日趋增强。县城城区面积拓展到9.5平方公里。城乡交通便利,宜柳高速公路、209国道二级路穿县而过,并通过马大二级路、县城出口二级路与县城连接;全县公路通车里程增加到478公里,实现了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形成了大埔电站、糯米滩电厂、皇后滩电站、九龙坝电站等一批水电产业,电力装机容量达11.01万千瓦,年发电量达2亿度,可为经济建设提供充足的电力保障;投资8573万元进行了农村电网改造,农村电网建设基本达到了“十五”期水电农村电气化的标准。县城自来水日供能力达8万立方米,各乡镇均建设有自来水厂,通讯网络覆盖县、乡、村。在城市用地日趋萎缩的情况下,县城河西工业区和六塘工业区储备了近2000亩的工业用地,一批项目已达成良好的合作意向。县城防洪堤和沿江风景区、商贸城以及房地产等一批开发项目的实施将较大提升县城品位和档次。

政策保障不断完善。近年来,××县县开展了以行政审批、WTO规则、行政许可法为重点的三次大规模政策清理工作,共取消行政审批事项307项,废止80份不符合要求的文件,营造了规范、高效的政务环境。并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扶持、招商引资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和保障措施,政府工作做到“三多三少”:多服务少干预、多帮忙少添乱、多设路标少设路障,努力为投资者提供优越条件和优质服务,形成了宽松的投资环境。

三、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打造××县经济腾飞“双翼”

加快××县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既要遵循科学的发展观,又要打破旧的思维定势,扭转“一等二看三错过”的滞后发展局面,按照“融入柳州,接轨广州,面向东盟,承接转移,错位发展”的新思路,实现××县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1、“内源”与“外源”并重,突破资源型经济发展思路

做好“内生资源”和“外生资源”两篇文章。既要立足于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又要打破单纯依托现有资源发展工业的思路,避免“从农业到农业”、“从甘蔗到甘蔗”的怪圈。要依托“内源”,整合工农业资源,延长产业链,不断开发新产品、培育新产业,避免趋同化,做大做强制糖、制药、茧丝加工、松脂加工、茶叶加工等产业。按照这个思路,我们大力支持凤糖集团对蔗糖生产的综合开发,在河西工业区建成了广西最大的生物肥生产基地。目前,正在积极引进氨琦酵母开发、烷醇提取、黄桅子色素提取、石材开发、绢丝织造、淀粉生产等一批市场前景较好的项目。要整合生产要素,打破区域界限,加强乡镇土地储备,有计划地扩大生产基地,形成集中连片的规模发展。要依托“外源”借力发展,通过构筑工业发展平台,抓住沿海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和“再造成一个工业柳州”的大好机遇,拓宽培育资源的视野,从市场找资源、从企业找资源,积极引进外源型工业企业,变“外源”为“内源”,形成对县内资源利用和经济发展的有效补充。如××县县积极引进广正大磷化工公司和川东磷化工公司在六塘工业区投资建厂,其中广正大磷化工公司产值1.8亿元,川东磷化工公司产值2亿元,两厂生产原料均从云南、贵州、四川等地调运。该两厂的投产将带动××县化冶产业迅速发展。

2、“内资”与“外资”齐引,突破建设资金不足的制约

建设资金不足是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瓶颈”,必须转变依靠财政投资搞建设的观念,广辟融资渠道,依靠市场运作,激活社会资金、盘活存量资产、引进外来资金,为工业企业、小城镇建设提供财力支撑。一是放宽投资领域,吸纳民间资本。除法律法规禁止的行业外,放开一切投资领域,以一系列优惠政策,引导社会闲散资金和民间规模资本参与创办企业、小城镇基础设施改造等投资建设。2003年末,××县县居民存款余额达10.11亿元,比上年增长16.8%,为当年财政收入的5.18倍,说明居民理财观念仍较保守,未能形成投资消费、以财生财的观念,资金周转率低,而驱动社会投资具有广大空间。二是大力推进国有企业的改制改组以及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用事业改革,促进国有企业民营化和城镇基本建设市场化,盘活土地、企业生产设备、城建公用设施等国有存量资产,使老企业焕发出新活力,使城镇建设实现以城养城、以城建城的滚动发展。如××县县丝绸厂、制药厂原处于资不抵债和停产、半停产状态,改制为民营企业后,企业发展蒸蒸日上,已分别纳税764.3万元、347.57万元,并分别成为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自治区先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三是加强金融支持。2003年末,××县县贷款余额为8.92亿元,比上年增长32%,银行有钱因缺乏好项目贷不出,而大多企业因资金短缺无法扩大生产规模。因此,要加强向金融机构推介项目,对政府确定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发展潜力较大的民营企业,金融机构在贷款上应给予优先支持,并积极为民营企业提供投资咨询、财务顾问、项目融资以及业务等灵活便捷的服务。四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根据当前××县工业经济总量小的特点,通过项目招商、专业招商、以商招商,利用外部投资扩大工业经济总量,做大做强企业和产业,增强工业竞争力。

3、规范与创新同步,突破“政策僵化”的束缚

一方面,按照WTO规则、行政许可法的规定取消不符合发展要求的文件政策,规范政府行为,整顿经济秩序,营造公平竞争、有序、规范的市场环境,保证质量与效益同步发展;另一方面,要创新工作思路,树立“发展是最大政策”的观念,在实践中深入研究政策,善于用活政策,敢于发展政策,决不能把政策当作枯燥的本本和僵化的教条,去束缚生动鲜活的实践。创新就必须破旧,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在农村改革和城市改革中,不搞争论,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因此,只要政策没有规定不可以干,我们就要大胆地探索、实践、创新。既要用足用活西部大开发和国家产业发展等相关政策,又要根据实际适时制定政策。近年来,××县在农业综合开发、国有企业改革、招商引资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积极营造“大开放、大招商、大发展”的氛围,为投资者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法制环境、服务环境、人文环境。近年来,全县干部职工踊跃参与农业综合开发,直接带动农民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规模经济;非公经济占工业经济份额达95.4%,为活跃多元化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工业化范文篇7

1农业与城市化的相互推动

农业为城市化提供了基础动力。在初期城市化进程主要取决于农业提供的商品粮的多少,为城市提供多大的市场等,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既是城市化的原始动力,又是城市化的基础,因此良好的农业基础在地区初期的城市化进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加速农村城市化进程是农业现代化惟一的选择。经济发展引起产业结构的迅速转变,并通过这种转变带动城市化。在这个过程中,与城市化率上升联系密切的不是产品结构的转变而是就业结构的转变,因为就业结构的非农化才直接带动了人口向城市的迁移和集中。农村工业化能为农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财政保障;能为工商企业反哺农业创造条件;能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拓展空间。曾经占我国工业产值“半壁江山”的乡镇企业为我国的经济起飞做出过关键性的贡献,应当说,这个伟大的创举已经启动了农村工业化的进程。实践表明,经济增长需要集聚状态,只有社会成员的活动集中才会降低生产成本,才会形成社会资源的集聚效应。因此,城市化是必然结果,是生产力发展规律的外在表现。特别是在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农村的城市化,对改变有效需求不足的顽症至关重要。因为规模巨大的农村市场由潜在转变为现实将促进我国几乎所有经济门类生产的再启动或全面提速,所以说,农村的城市化建设是我国,也包括许多发展中国家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迫切需要。

2城市化通过拉动市场扩张促进工业化进程

随着城市化的提高,促进企业和人口的聚集,在如下方面形成新的市场张力,从而进一步拉动工业化进程。

(1)企业和人口的积聚,形成对第三产业发展的规模化需求,当这种需求量达到和超过第三产业发展的门槛要求时,就成为第三产业发展的拉力,带动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

(2)从事非农产品的人口随着企业的增加而积聚在城镇。在中国当前的经济技术条件下,非农产品的效率高于农业,因而城镇居民收入要高于农村居民收入。这就意味着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积聚在城镇,城市化进程能够扩张工业市场的需求和生产资料市场的需求。从直接的消费品市场看,如果城市化水平提高1个百分点,那么以2006年为基数计算,就意味着增加1270万城镇人口,按照2006年城乡居民消费支出水平的平均差异计算,仅仅由于城镇人口的增加就拉动消费品市场需求422.7亿元。从直接的生产资料市场看,当前我国每增加1个城镇人口,大约要增加城镇建设投资6亿元,1270万人进入城镇,那么将创造7620亿元的投资需求,用于交通、通讯、住宅、学校、医院等方面的城市建设,从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

(3)完善城市耐用消费品使用条件,是城市化拉动工业化的另一个重要途径。消费品包括生活必需品和非必需品。生活必需品用于满足人们基本生活的需要,其市场与人口数量密切相关。而非必需品则是当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满足后为了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而消费的产品,诸如各种家电、文化用品、汽车、旅游用品等。一般而言,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恩格尔系数下降到0.5以下,大部分民众生活实现由温饱向小康的过渡时,非生活必需品的市场会迅速地扩张。与生活必需品不同,非生活必需品的消费有赖于外部环境:洗衣机的使用依赖于良好的供排水系统,各种家电的使用都依赖于稳定而大容量的供电系统,汽车的使用依赖于道路系统等。早在2000年中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分别为0.390和0.501,已进入非生活必需品的迅速扩张阶段,不断完善各项城市基础设施,为非生活必需品提供良好的使用条件,是扩张非生活必需品市场的重要条件。对于已有的大中城市而言,主要是电网、交通通讯质量的提高。比如,在一些城市特别是老生活区,电压负荷低,无法使用空调,因此需要提高电压负荷能力。对于新建的城镇或新开发的城区,需要用新的生活消费标准去装备城市,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的技术起点。只有这样,才能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形成对工业非生活必需品的有效市场需求。非生活必需品是重工业化的重要产业,它的发展是进入工业化中期的国家加速促进工业化进程的重要条件。

3加速城市基础设施的现代化,为工业现代化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是城镇居民提高生活质量,并进一步扩张非生活必需品的重要条件;另一方面,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也是工业现代化的前提条件。

从工业现代化所需外部环境支持的角度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内容更为广泛,它包括经济基础设施和社会基础设施,具体而言可分为如下五大部分:交通基础设施(如铁路、公路、水道、管道、航空系统)、公共事业设施(如供排水、供电、管道煤气、绿化、环境保护等)、文化教育及科学研究系统(如基础教育、专业教育、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及推广等)、信息产业基础设施(如电讯、咨询、广告等)以及市场体系(如人才和劳动力市场、金融市场、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技术市场等)。如果说交通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设施现代化是传统工业化条件下产业现代化赖以生存的基础,那么文教科研系统、信息产业基础设施以及市场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则是知识经济条件下产业现代化所必须的条件。中国当前在世界进入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为推进工业化而努力,在中国建立与国际大型企业集团相抗争的企业,就必须为其创造相应的外部环境。而这一外部环境包括2个方面,一方面是构建与国际接轨的市场机制和游戏规则,另一方面则是建设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包括联通城市之间和城乡之间的区域性基础设施)。从城市化和城市建设的角度来说,则侧重于后者。与其他产业相比,大部分基础设施具有投资规模大、回收期长、效益低的特点。根据中国的国情,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在大部分城市基础设施领域,政府直接或间接地进行调控并给予资金支持起着重要的作用,且投资于基础设施正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重要职能。

工业化范文篇8

关键词:信息化工业化信息技术传统产业改造

始于20世纪中期的信息技术革命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为壮观的科学技术革命,它在短短几十年里迅速改变了世界。随着信息采集、存储、处理、加工、传输等信息技术手段的更新,人类文明由工业时代进入了信息时代。

信息化是人类社会从工业化阶段发展到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信息化与工业化不同,信息化不是物质和能量的转换过程,而是时间和空间的转换过程。在信息时代,人类生存的一切领域都是以信息的获取、加工、传递和分配为基础的。信息化是从有形的物质创造价值向无形的信息创造价值的转变,也就是从以物质生产和物质消费为主向着以精神生产和精神消费为主的转变。信息化将导致一场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和社会革命,形成一种新的社会生产力。信息化是在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推动下,由以传统工业为主的社会向以信息产业为主的社会演进的过程。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我国21世纪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

一、我国信息化的现状

我国信息化进程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起步,90年代进入快速发展阶段,90年代下半期进入高速发展时期。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的信息化建设已取得显著成效,但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开发等方面仍与发达国家存在巨大差距。2000年,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信息中心的研究人员选取了29个指标编制了信息能力指数,对28个主要国家和地区(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信息能力进行了测算与比较。结果表明,美国信息能力总水平为71.76分,位居世界之首;日本位居第二,69.97分;澳大利亚65.59分,位居第三。然而包括我国在内的亚洲一些发展中国家却处在信息能力较低的国家行列,信息能力总水平都不满10分。其中,我国的信息能力总水平仅为6.17分。面对如此巨大的差距,我国不能盲目赶超世界信息化先进水平,更不能完全照搬发达国家的信息化运作模式,应该采取务实的发展措施,在低水平的工业化基础上,谨慎地借鉴发达国家的信息化经验,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带动工业化向纵深发展。

二、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从国外已有经验来看,发达国家在推进信息技术产业化的同时,也在大力推进传统产业的信息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一方面高速发展以信息产业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另一方面,加速利用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使产业结构进一步提升。美国通过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重新夺回了在半导体、汽车等领域的国际竞争优势。在近年来美国出现的“新经济”中,高新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占33%,传统产业的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占67%。目前我国非农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超过80%,工业已形成了一个门类较为齐全,上、中、下游产业衔接较为完整的产业结构。信息技术具有扩张性、渗透性等特征,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可以使我国具有传统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焕发生机,为我国传统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从理论上讲,信息化与工业化是一种互动、互补的关系,而不是替代关系。信息化产生于工业化,信息化的发展又需借助于工业化的手段,两者相互作用,共同发展。信息化主导着新时期工业化的方向,使工业朝着高附加值方面发展;工业化是信息化的基础,为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资、能源、资金、人才以及市场。信息产业是知识密集型产业,它把信息化与工业化结合起来,有利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和知识密集型产业的相互渗透,优化我国产业结构。从发展趋势来看,信息技术赋予工业化新的内涵。信息同材料和能源两大资源一样自身具有增值作用。信息革命的成果使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存储、信息传递、信息分析、信息使用以及交互式网络化的信息交换实现了便捷、大容量、高速度和低成本。

通过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发挥后发优势,使我国的信息化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崔建国。关于加快中国信息化进程的思考与对策[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2001,(4):117-126.

[2]吕政。知识经济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间是渗透融合的关系[N].光明日报,2000-10-17.

工业化范文篇9

一、**市工业化城镇化的现状与特点

**市位于广西东南部,全市总面积4**4平方公里,总人口170万人,20**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86万元,增长15.5%,财政收入5.17亿元,增长15%。近年来,**市大力实施“工业立市”战略,大力推进城市建设,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2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86亿元,是20**年的3.8倍,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5%,比20**年增加20个百分点;全市城镇人口42万人,城镇化率为24.5%。**市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主要有几个特点:

(一)产业体系化发展明显。**市根据产业发展特点,选择一批有基础、有潜力的优势产业进行重点培育,制药业、铸造业、酒和酒精业、矿产品加工业、制糖造纸业、食品加工业、服装针织业等七大产业迅速发展壮大,产业体系日趋完善,七大产业已成为全市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柱。20**年,以上七大产业实现增加值18.2亿元,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72.8%,其中七大产业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7.46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73%。

(二)工业趋向集聚化发展。**市把工业集中区建设作为实施“工业立市”战略的重要措施,规划建设了长安、龙门、木乐等工业集中区,促进大批企业向园区集聚,园区经济迅速壮大,逐步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一极。比如,长安工业集中区于20**年开始规划,目前已具备了一定规模,已有入园企业19个、项目26个,合同投资25亿元,其中投资超亿元的企业有7个。20**年园区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7.2亿元,增加值1.2亿元,税收3200万元。

(三)优势企业支撑作用明显。**市在推进工业化过程中,比较注重扶持有前景的重点产业企业,使一批企业迅速发展壮大。目前,在贵港市10家重点企业中,**市占了4家,**市20**年税收超1000万元的企业达8家,其中,**市金源酒精有限公司是20**年落户**的一家新企业,20**年实现税收3000万元;广西天鸿鑫锰业科技有限公司20**年实现税收3000万元;广西贵港金田糖业有限公司20**年实现税收2500万元;广西清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是玉柴集团的特约配套供应企业,并即将成为奇瑞、上汽等知名企业的合作企业;广西源安堂药业有限公司是全国知名中药制药企业,拥有“源安堂”广西著名商标和“肤阴洁”中国驰名商标。这些重点企业对全市经济增长有着比较明显的支撑作用。

(四)城镇化发展势头迅猛。20**年,**市城镇化率为24.5%,比20**年提高6.4个百分点。其中,市城区建成区面积15平方公里,市城区人口20万人,分别比20**年增加3平方公里和2.5万人;全市26个乡镇中,1万人以上人口的圩镇有6个。

二、**市工业化城镇化存在的问题

从**市目前工业化城镇化的现状来看,主要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工业规模不够大。20**年,**市全市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9.1%,比贵港市低1.4个百分点,比全区低11.6个百分点。

(二)工业企业竞争能力不强。总体上看,**市传统产业、资源型产业居多,高新技术产业少,而且企业规模不大,全市没有产值超十亿元或税收超5000万元的大企业,缺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公司和大集团投资的企业。

(三)城镇化水平偏低。20**年,**市全市城镇化率为24.5%,比贵港市低3.5个百分点,比全区低10.2个百分点。相比之下,城镇化水平还比较低。

(四)企业融资困难,发展资金不足。多数工业企业资金矛盾比较突出,大部分企业融资能力较弱,资金问题严重影响着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和制约着工业经济发展。**市正在努力建设长安、木乐、龙门等工业集中区,但基础建设资金严重紧缺,直接制约着工业集中区的发展。

(五)土地问题。土地问题是**市工业化城镇化发展面临的共同问题。**市土地资源比较丰富,但用地指标和用地手续办理困难,部份项目征地拆迁难度较大,项目建设受到限制,影响了工业增长的潜力和城镇化建设。比如,**市长安工业集中区总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但有三分之二的土地需要变更用地性质,增加了工业集中区建设的困难。

三、加快**市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几点思考

努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是**市加快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市作为后发展地区,通过过去的努力,工业化城镇化建设取得了较好成效,有了良好的发展基础,但与全国、全区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发展差距,真正实现农业大市向经济强市跨越,还面临着艰巨的任务。可见,工业化城镇化任务重要而迫切。如何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经过调查研究,我认为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花大力气做好:

(一)强化服务,做大做强支柱产业。要把为企业做好服务作为发展的重要任务,积极创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环境,促进企业做大、产业做强。一要大力发展糖纸业。要以广西贵港金田糖业有限公司为龙头,大力发展甘蔗生产,2008年甘蔗种植面积要在8万亩以上,争取糖纸业2008年实现税收4000万元以上。二要加快发展酒和酒精业。要积极支持**市金源酒精实业有限公司、广西**乳泉液酒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做大做强。要大力发展木薯生产,特别要积极推广优质品种的种植,2008年全市木薯种植面积要在18万亩以上,确保企业原料供应,争取酒和酒精业2008年实现产值20亿元,税收1亿元以上。三要扩大发展机械制造业。要加快推进广西清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扩建项目建设,争取2008年上半年投产,争取机械制造业2008年实现产值4亿元,税收2000万元。四要发展好制药业。要服务好广西源安堂有限公司,支持企业加快产品升级,争取制药业2008年实现产值2.5亿元,税收1500万元以上。五要发展好矿产品加工业。**市有30多种矿产资源,而且锰、锌等矿产储量十分丰富,要进一步加强对矿产资源的管理,促进合理开发、科学利用,积极发展矿产品深加工产业。特别要抓好广西天鸿鑫锰业科技有限公司电解金属锰项目、广西泰宝铅锌矿业开发项目、广西远辰锰业有限公司硫酸锰项目、广西宝马铁合金公司等项目建设,争取矿产品加工业2008年实现产值10亿元,税收8000万元以上。六要发展好服装针织业。服装加工业是**市的传统产业,而且**又是拥有170万人的人口大市,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发展劳动密集的服装针织业有着独特的优势。要抓好香港茂荣集团**毛织基地和木乐服装工业集中区建设,促进服装针织业向更高的阶段发展。七要发展好农产品加工业。**的米粉、腐竹、淮山、西山茶等都是有名的特产,要充分利用**市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

(二)加快工业集中区建设,全力打造工业发展平台。要进一步规划建设好长安、龙门、木乐等各具特色的工业集中区。重点加快长安工业集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园区服务功能,壮大园区经济,要努力把长安工业集中打造成承接东部产业和工业发展的重要平台,打造成**经济发展新的重要增长极,争取长安工业集中区2008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5亿元,实现税收1.5亿元以上。

(三)加快城镇化进程。城镇化和工业化是发展过程中的两个方面,推进城镇化和推进工业化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要以新区开发建设带动旧城区改造,促进城市发展:突出抓好江北新区的开发建设,把江北新区打造成城市建设中的一个新亮点,扩大城市框架;要着重抓好广东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投资80亿元的江北新区开发项目建设;抓紧推进人民路改造工程、人民广场和中山公园改造工程等旧城区改造项目,努力打造一批城市亮点,提升城市品位,带动城市发展。

工业化范文篇10

正如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这是本世纪头年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之_而要实现这一任务,必须有科学的实施战略和务实的发展路径,对信息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对后发劣势和后发优势进行冷静、正确的分析,以有效防止网络环境下可能拉大差距的“数字鸿沟”现象。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目标分析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一个长期战略,至少要延续到本世纪中叶,因此,目标和路径要分两个阶段分析。第一阶段,从现在起到年,第二阶段从到年。本世纪前年为第一阶段近期,后年为第一阶段远期。在近期目标中要考虑长期发展的需求和连接。本文主要针对近期,重大任务则主要为“十五”期间。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近期主要目标是,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建设带动各个产业领域的发展,把信息基础设施作为社会基础设施建设的必要组成部分,通过网络化的教育培训提高全体人民的文化水平和整体素质,通过电子政务促进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的调整,通过网络化服务的试点探索加快社会发展、提高生活水平的新路径。

“十五”期间,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可归结为十大任务:

第一,科学、有效地推进企业信息化,加快企业信息化发展步伐,以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使企业适应新的技术、市场、体制环境,成为充满活力的市场主体。

第二,对重点产业领域逐步构造完整的信息化支撑体系,从装备、技术、市场、管理、运行机制到人员培养等各个方面努力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为这些行业的内部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创造良好的信息化环境。在重大技术装备领域取得突破是工业化发展的重要任务,要通过装备业信息化,实现装备业向智能化、柔性化、网络化、精密化、绿色化和全球化的方向发展。

第三,加快服务业,特别是金融和商业流通业的信息化进程,一方面可以提高本行业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又为其他产业发展提供基于先进信息技术的优质服务。要加快建设完善的现代化支付系统和客户服务系统,大大加快银行与客户、客户与客户之间的资金清算和结算速度,提高资金利用率,满足各个行业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和全球竞争环境的需要。

第四,与企业和行业信息化发展同步,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这是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综合性任务,是在新的技术和市场环境下,加快工业化进程的基础性工作。要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和新的国际竞争环境,根据企业对电子商务的要求,积极稳妥地发展电子商务。主要任务是加快试点,探索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策略和路径,为电子商务发展创造各项必须的基础,包括信用、法制、物流、观念、体制的基础等。积极推进政府信息化,加快政府对企业和社会服务的数字化、网络化进程,加快建立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发挥政府信息的导向作用。

第五,适应各行各业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在电子商务、因特网发展的基础上,建设地区、国家的服务于企业和产业发展的综合数字化、网络化环境,形成适合未来企业发展需要的信息基础设施。

第六,加快发展信息产业,为各行各业的信息化建设提供装备、技术和专业支持,特别要加快信息服务业和内容产业的发展,近期为教育、科研和提高全体人民素质服务,远期为经济结构的调整打下产业基础。大力发展信息技术含量较高的装备制造,满足各行各业对信息技术装备的需求,加快发展各行各业信息化建设急需的中间件和应用软件。

第七,继续加速发展网络基础设施,加快营运业体制改革,提高网络性能和服务质量,降低价格,为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提供良好的信息网络基础条件。

第八,积极探索适应信息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变革,在调整制度、政策、法规方面取得经验。

第九,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加快信息资源商品化进程。在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中,发展信息服务业,加快信息资源商品化具有双重意义:通过创造信息资源市场化的环境,使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通过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更多地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对知识、信息的需求,为经济结构调整创造产业基础、就业基础。

第十,发挥信息网络优势,为东中西部产业协调发展服务。东中西部协调发展是我国工业化进程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在进一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提出通过中西部信息化建设带动中西部工业化发展的主要任务。重点是将东部的网络向中西部延伸,特别是将网络上提供的有利于各个产业发展的信息、知识和服务向中西部延伸,为中西部工业化提供有力的信息化支持。

从年到年期间,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方针、战略、目标和任务,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二、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方针

根据我国基本国情及由此决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特点,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要坚持:“市场引导、统筹协调、前瞻求实、体制创新、实现跨越”的二十字方针。

市场引导是指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要认真区分政府和市场的不同作用,充分利用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特别是在发展产业、信息技术应用、网络建设等方面要坚持需求导向、企业为主体。

统筹协调是指要把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作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长远和全局性的战略选择,要与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等发展战略结合起来,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发展道路。

前瞻求实是指既要看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机遇和前景,又要看到我们面临的严峻挑战,抓住战略方向,稳步前进。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的实施,一定要适应国内外各种环境的变化,结合中长期发展趋势,符合我国的国情。要切实围绕降低物耗能耗、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应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挑战、提高企业竞争力、加快产业结构升级、调整经济结构等紧迫性和长期性战略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